档案管理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档案管理学从研究范围上可分为

档案管理学从研究范围上可分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史学、档案学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以及边缘性交叉性现象研究。档案学的研究范围:1、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可以分为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学、档案法学、比较档案学等科目。2、档案史学研究主要研究中国档案事业史、世界档案事业史、档案学史、档案思想史等。3、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研究主要以下几门具体的学科: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 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电子文件管理。4、档案应用技术研究,由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技术等科目组成。5、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边缘性研究,有比较明确边界的分支学科是信息资源管理学、政务信息管理。档案管理学研究的任务:在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指导档案管理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档案管理学专业的简介和就业方向:专业简介:档案管理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训练。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书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档案信息服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网络系统管理机构、社会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计算机企业研发或服务部门、国家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等。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硕能调剂到什么专业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能够调剂到的专业取决于所报考学校和学院的规定以及相关专业的招生计划和要求。一般而言,可以尝试向相关的文史类、社科类、教育类等专业进行调剂。具体来说,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向:1、图书馆学: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学的领域,在信息组织、检索、服务等方面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因此会有一些学校和专业允许将两者作为互补性专业进行调剂。2、新闻传播学:在新闻出版、媒体管理等领域中,也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和传播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也可以向相关的新闻传播学方向进行调剂。3、教育学:教育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领域,涵盖了教育理论、教学设计、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程度上的信息管理和知识服务方面的内容,因此也可以向该领域进行调剂。

2013年7月自考试题:档案管理学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档案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51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档案区别于图书的最基本特点是 A.凭证作用B.参考作用 C.记录作用D.咨询作用 2.一般来说,档案保存时间与现行事务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 C.不相关D.难以确定 3.以下档案业务工作中属于“基础工作”的是 A.档案展览B.档案编目 C.档案阅览D.档案咨询 4.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的主要补充源是 A.接收撤销机关档案B.征集历史档案 C.接收现行机关档案D.档案馆之间交接档案 5.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适用于 A.内部组织机构变动频繁、档案数量很少的全宗 B.档案形成年度较少,内部组织机构界限清晰 C.立档单位存在历史较短,内部机构界限不清 D.立档单位历史较长,内部机构变动频繁,档案数量多 6.编制档号的要求是 A.同一档案馆内可有重复的全宗号B.同一全宗内档号要完整成套 C.同一全宗内可有重复案卷目录号D.同一案卷内可有相同的件号 7.“立档单位与全宗历史考证”的编写者应是 A.办公室B.档案室 C.业务室D.综合室 8.准备销毁的档案在未批准前应 A.单独系统保管B.原存放地保管 C.移交保密室D.移交综合档案馆 9.保管纸质档案比较适宜的库房温度是 A.10℃~25℃B.14℃~20℃ C.10℃~20℃D.14℃~25℃ 10.A4纸型档案常见的存放方式是 A.竖放或卷放B.竖放或平放 C.斜放或正放D.正放或反放 11.档案人员对利用者在查阅档案时发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咨询服务属于 A.综合性咨询B.指导性咨询 C.专题性咨询D.事实性咨询 12.档案用户需求调研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调查的基础上揭示档案用户的 A.需求形式B.需求规模 C.需求规律D.需求标准 13.研究著述中引用在档案部门摘抄、复制的列入开放范围的档案,要注明 A.依据的档案法规B.档案借阅人员 C.档案文件出处D.查档服务人员 14.《北京市政府大事记》属于 A.地区大事记B.机关大事记 C.专题大事记D.区域大事记 15.组织机构比较稳定、各自独立性较强机关的组织沿革所采用体例是 A.编年法B.系列法 C.阶段法D.人员法 16.档案状况登记的具体形式有 A.工作日志B.人员进出库房登记 C.档案收进登记簿D.档案借出登记簿 17.“档案复制、摘抄登记”这种登记形式适用于 A.办公室B.文书处理部门 C.保密部门D.档案馆 18.档案统计工作的“中间制作”阶段是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 19.拍摄于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照片应属于 A.艺术照片档案B.科学照片档案 C.新闻照片档案D.技术照片档案 20.按规定,目前存储在光盘上的电子档案的复制周期是 A.5年B.10年 C.15年D.20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同一地区,特别是同一市镇内的一些机关联合起来设立一个档案机构可称为 A.综合档案室B.综合档案馆 C.联合档案室D.档案服务中心 E.专门档案馆 22.档案室在形成文件与归档组织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 A.指导和督促文书部门做好归档组织工作 B.加强对归档案卷质量的检查 C.积极从事散失文件的补充收集工作 D.全面承担机关文件的归档工作 E.只承担领导和综合性部门的文件归档工作 23.优化馆(室)藏的一般标准包括 A.内容标准B.结构标准 C.层次标准D.类型标准 E.文种标准 24.全宗编号的要求有 A.性B.连续性 C.专指性D.系统性 E.保密性 25.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包括 A.编制档案分类大纲的依据B.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依据 C.确定文件归档范围的依据D.防止错误销毁档案的依据 E.决定档案保密等级的依据 26.以下检索工具中,属于全宗范围的档案检索工具有 A.全引目录B.案卷文件目录 C.案卷目录D.地名索引 E.分类目录 27.档案计算机检索的特点有 A.检索方式自动化B.检索速度快 C.检索效果好D.检索途径单一化 E.检索途径多元化 28.属于档案用户普遍利用需求的有 A.科研问题需求B.房产问题需求 C.工作问题需求D.工龄问题需求 E.工资问题需求 29.法规文件汇编的特点有 A.权威性B.准确性 C.资料性D.动态性 E.易改性 30.档案工作登记形式包括 A.工作日志B.利用效果登记 C.利用者登记D.档案出入库登记 E.档案收进登记簿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开放档案 32.档案编研工作 33.档案统计 34.电子档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说明档案馆对现行机关档案的接收要求。 36.说明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 37.说明全宗卷的构成。 38.说明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概念转换的基本做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 39.试述档案整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六、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40.杨女士目前挂职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家玻璃厂,由于工资卡不慎遗失,杨女士回单位补办工资卡。偶然中,杨女士瞥见档案有几页“很离奇”。在杨女士的再三要求下,单位人员才同意她查看了档案内容。杨女士发现她的档案内有学校的处罚通知和受过劳教的记录。杨女士回忆起,当年她在江宁农村“插队”期间,确有一位和她同名同姓的女孩,和她在一个队,比她大六七岁。杨女士仔细推算,这两张档案肯定是那个“杨红霞”的。因此,杨女士断定这两张档案肯定是“插队”时被装错了,而玻璃厂在调档案后也没有核对。“没想到我替别人背了30多年‘黑锅"!”杨女士气愤地说。 结合上述案例,请分析 (1)单位人员同意杨女士看自己的人事档案是否违背了人事档案的查借阅要求。 (2)造成杨女士“替别人背了30多年‘黑锅"”的原因是什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41.某企业出现大量电子文件,在某次档案鉴定会上,李馆长针对电子文件内容鉴定,提出“只要利用效果好,就要不计代价进行保存。”你认为李馆长的说法是否正 确,并说明理由。

哪些二本院校里有档案管理学专业?

档案管理应是档案学专业,开设的二本高校有:北京联合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黑龙江大学 河北大学 安徽大学 广西民族学院 辽宁大学 扬州大学 湖北大学 湘潭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等等

学图书档案管理学专业,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或者职业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学科:管理学 门类:图书档案管理学类 专业名称:档案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犁、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档案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以及与信息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 3.具有办公自动化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前沿成就与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主要课程: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电子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研学、档案法规学、文书学、科技文件管理学、秘书学、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保护学等。

档案管理学的案例分析

1、可以用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来解释。即,张林觉得其与新来的程序员相比,其报酬与贡献(投入)之间不对称,不可比,从而有不公平感,使其感到困惑。 2、应该不会满意。因为郭慧是从公司的利益角度来解释的。而张林只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不可能也没有义务为公司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而反过来,代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郭慧,到时要设身处地为员工考虑,要设法让员工满意,让员工满意也是为了留住人才,使人才为公司多做贡献。 3、其一,郭慧还有必要主动找张林谈一次话,了解其诉求和心态,予以疏导。 其二,在不能越过公司的薪酬调整制度之前,可以适当地给张林以承诺。 其三,可以在薪酬以外的其他方面予以鼓励,如委以职务、表彰等。

档案管理学中传统立卷方法与文件归档规则的异同?

  为什么要改革传统的立卷方法  1、 由于立卷方法烦琐、复杂,主观随意性较大,很难把握案卷质量,使得每年的立卷归档成为文书立卷人员的一项负担,降低了机关档案管理的效率。  2、 档案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档案工作也开始了由封闭型向开发型、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人们开始从便于利用的角度来看待归档文件的整理形式,“简化整理,深化检索”成为各级机关档案工作人员的共识。  3、随着机构改革的全面展开,不可避免地对机关档案工作产生冲击,使得人员紧缺与归档文件整理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各级机关档案工作人员改革归档文件整理方法的呼声日益高涨。探索新的改革思路,真正简化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已成为档案工作者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从1997年开始,国家档案局把立卷改革方法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4、 传统立卷方法环节较多,增加了文件归档工作量  由于立卷方法繁琐、复杂,主观随意性较大,很难把握案卷质量,使得每年的立卷归档成为文书立卷人员的一项负担,降低了机关档案管理的效率。  5、 传统立卷方法只能适应一定的历史条件  20世纪50年代我国档案学界在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的档案工作和档案理论。当时提出灵活运用“六个特征”组卷的做法,是与 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使手工检索成为当时唯一可行的途径,也使得归档文件整理方法必然走上分类组合、逐级检索的立卷道路。再加上当时的社会条件,过多地强调安全、保密,使档案工作的重心偏向整理、保管。随着新形式的发展,档案工作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开始从便于利用的角度来看待归档文件的整理形式,“简化整理,深化检索”成为各级机关档案工作人员的共识。  6、 传统立卷方法不能适应 机构改革的需要  随着机构改革的全面展开,不可避免地对机关档案工作产生冲击,使得人员紧缺与归档文件整理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各级机关档案工作人员改革归档文件整理方法的呼声日益高涨。探索新的改革思路,真正简化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已成为档案工作者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从1997年开始,国家档案局把立卷改革方法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7、 传统立卷方法不能适应 计算机管理档案的需要  随着机关办公自动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档案管理,其高效、快捷、灵活的检索方式,也为立卷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因此,国家档案局从加强全国机关档案工作宏观管理出发,从1997年开始着手制定《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经过了六个阶段和八次易稿,最后通过了专家审定,并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http://wunit.xjtu.edu.cn/archives/News/Show.asp?id=36

《档案管理学》中档案的定义

档案: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或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谁能帮我提供有关档案管理学的知识

一、档案收集1、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档案工作中其他各项工作比较起来,它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作好档案收集工作对整个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1)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中的基础;档案的收集,就是整个档案馆(室)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种手段;(2)从组织整个国家档案工作来说,档案的收集工作是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首要的具体措施;(3)从收集工作质量高低的影响来说,它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2、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1)丰富馆藏;(2)加强馆外调查和指导;(3)推行入馆档案的标准化;(4)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不可分散性。3、机关内文件的归档二、档案整理1、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3)零散文件的整理。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2)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原有基础指,第一,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整理的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来要轻易打乱重整;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3、全宗:(1)概念:全宗就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或著名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整体。(2)意义:区分全宗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全宗不仅是个整理方法问题,也是一条原则、一种理论,称为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全宗理论是在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是随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全宗理论的确立,对档案室、档案馆档案的管理,有重要的组织作用。全宗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与档案整理的不同原则联系在一起的。4、全宗构成的条件和立档单位:形成全宗的机关,称为立档单位,又称全宗的构成者。一个机关就是一个立档单位,一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就构成一个全宗。(1)构成条件:第一,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第二,是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第三,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三个条件是统一的,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一个单位的独立性。最基本的是第一个条件。在分析或研究一个组织单位能否构成一个立档单位时,应当明确,机关的大小和档案数量的多少,并不影响它成为立档单位。有的组织单位也可能不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但它实际上却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或由于某种特殊需要,它所形成的档案也可以构成一个全宗。(2)立档单位。5、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的划分:机关单位的增设、撤销、合并以及机关名称的改变、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的调整等各种变化。这些情况,有的会影响全宗的划分,有的则不涉及全宗的变化。研究某一立档单位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应该从立档单位的政治性质、生产关系性质和基本职能等几个方面去考察。6、人物全宗:就是社会知名人士(如社会活动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人物全宗包括个人的著作、手稿、日记、信件、遗嘱以及记载个人(包括家族、家庭)社会活动的全部材料,还包括别人所写的和收集的与人物全宗构成者个人、家庭、家族有关的材料,以及直系亲属能够说明立档单位情况的材料。7、全宗的补充形式:(1)联合全宗。是若干独立机关形成的档案,由于混在一起难以区分立档单位而联合组成的一个全宗。(2)全宗汇集,就是由档案数量极少的若干全宗,按照一定的特点组成的一个全宗集合单位。(3)档案汇集,就是由不明所属全宗的零散残缺文件,按照一定的特点集中起来的混合体。8、全宗群:整理和管理档案,不仅要注意全宗的完整性,还应该注意全宗之间的相互联系。10、全宗的编号与排列:(1)通常涉及档案管理中的三个环节:A全宗的编号一般是在档案馆接收全宗时,于全宗名册上登记编定的,它属于统计工作的一个具体的技术项目;B全宗在库房内如何排列存放,属于保管工作的范畴;C全宗号的编定,它作为档号的组成部分填写于案卷封面,全宗的系统排列等也属于档案的基本编目和系统化的课题。(2)全宗号的编制和使用方法:A按国家档案全宗的三部分各依全宗进馆的时间顺序分编流水号;B按本馆全宗的时间、地区、性质等分编流水号;C所有全宗一律按进馆顺序统一编定流水号;D按全宗的重要程度编号;E按全宗群连续编号;F按全宗群留空统编全宗号;G分组单编全宗号;H多级分类单编全宗号;I编大全宗号;J对一部分全宗实行等级分类编号,另外一部分全宗实行序时流水编号。尽管十多种具体的编号方法各不相同,但就其主要特点来说,可概括为两种类型:序时流水编号法和体系分类编号法。前者也可简称流水法,后者可简称分类法。流水法,无论是一律大流水,还是先分类别,而对每个具体全宗的排序和给号,都是依时顺列。分类法,无论是统编号还是分编号,无论是一次划分还是多层分类,而对每个具体全宗的排序和给号,主要不以序时方法,而用逻辑方法。对全宗编号,主要应采用流水编号的方法。12、分类的一般方法:(1)按文件的产生时间分类,具体包括年度分类法、时期分类法两种;(2)按文件来源分类,包括组织机构分类法、作者分类法、通讯者分类法三利;(3)按文件的内容分类,包括问题分类法、实物分类法、地理分类法三种;(4)按文件的形式分类,包括按文件的种类来分类、按文件的制成材料分类、按文件的形状分类三种。13、常用的分类方法:(1)年度分类法:也称年代分类法,就是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所属年度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2)组织机构分类法,就是根据文书处理阶段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承办单位进行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3)问题分类法,就是按照档案内容所说明的总是将全宗内档案分为各个类别。14、分类法的选择和分类方案的编制:(1)组合分法: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组织机构-年度分类法;年度-问题分类法;问题-年度分类法。(2)分类方案:为了便于对全宗内档案具体地进行分类,在选定某种分类方法之后,就应编制一份“分类方案”。分类方案,就是标列各个类目名称,表示全宗内档案分类体系的纲要,所以又称“分类大纲”。分类方案的类目力求明确和具有系统性。15、机关内党、政、工团档案分类:(1)在一个全宗内,首先将档案分成党政工团等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再行分类整理;(2)在全宗内,先将机关内最高机构和各单位的档案分别分成党政工团若干部分,再在每一部分中继续分类整理;(3)全宗之内的档案首先按年度分类,每年度分成党政工团若干部分,再继续分类整理;(4)在全宗内,只分党政两大部分,或在每一年分两部分。16、人物全宗内档案的分类:(1)生平传记材料;(2)创作材料;(3)公务活动材料;(4)个人书信;(5)经济材料;(6)亲属材料;(7)评价材料;(8)音像材料;(9)其他材料。17、立卷:(1)定义:一个全宗的文件经过分类之后,各个类内都有相当数量的文件,还要进一步系统化,将若干文件组成案卷,称为立卷(也称组卷)。(2)立卷工作的内容:组成案卷单位,拟写案卷标题,卷内文件的排列与编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与备考表,案卷封面的编目与案卷的装订。(3)意义:案卷是密切联系的若干文件的组合体,它是档案的保管单位,通常也是统计档案数量和进行检索的基本单位之一。案卷是组成全宗的基本单位。立卷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基础。18、案卷组合方法:主要是根据文件构成的特点,将具有某方面共同点和联系密切的文件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案卷;一些具有不同特点、联系不密切的文件,可以分别组成案卷。立卷的“六个特征”。(1)按问题立卷;(2)按作者立卷;(3)按文件(名称)立卷;(4)按时间立卷;(5)按地区立卷;(6)按收发机关立卷。六个特征综合运用。19、卷内文件整理:内容:卷内排列和编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20、案卷封面编目和案卷装封:(1)主要项目包括:立档单位名称、组织机构名称、案卷标题、卷内文件的起止日期、总页数、保管期限以及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等。(2)拟写案卷标题以及整个案卷封面编目的基本要求:A历史观点和政治上的正确性;B文字简练,表达准确;C标题基本结构力求完整。21、类内案卷排列和案卷目录:(1)案卷排列:全宗内档案,经分类、立卷以后(或档案馆、档案室接收的案卷),还必须进行系统的排列。全宗内各类的序列,已在分类方案中排定,所以通常所说的案卷排列,就是根据一定的方法,确定每类内案卷的前后次序和安放的位置,保持案卷与案卷之间的联系。(2)案卷排列的方法:A可以按照案卷所反映的工作上的联系来排列;B可以按照案卷内容所反映的一定问题来排列;C可以按照案卷所属的起止日期(时间)来排列;D也可以按照文件的作者、收发文机关以及文件内容所涉及的地区来排列;E事档案或监察、信访等按人头立成的案卷,还可以按姓氏笔画、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或四角号码等方法排列。(3)案卷目录:一个全宗内的全部档案,经过分类、立卷进行了系统的排列以后,应当将案卷逐个登记到案卷目录上。案卷目录也就是案卷的名册,是著录案卷内容成分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览表。(4)案卷目录的作用:A固定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体系和案卷排列顺序,最后完成档案整理工作;B介绍全宗内案卷的内容和成分,是查找利用档案最基本的检索工具,也是编制其他检索工具的基础;C它是档案登记的基本形式,也是统计和检查档案的重要依据。(5)案卷目录的类型和选择:综合目录和分册目录。分册目录又可分为:A以全宗内档案分类的类别为单位编制的案卷目录;B按保管期限编制的案卷目录;C按保管期限结合分类方案编制的案卷目录;D按机密程度分别编制。(6)案卷目录的结构:封面和扉页,目次,序言或说明,简称表,案卷目录表,备考表。至少一式两份,一般一式四份为好。以全宗为单位编定各本目录的顺序号,称作“案卷目录号”,简称“目录号”,是“档号”的重要组成部分。22、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1)档案整理工作基本程序:区分全宗、分类、案卷的编立、案卷排列以及编制案卷目录等主要步骤。(2)档案的系统化与基本编目。(3)现行机关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归档制度与档案室档案整理工作的关系;档案形成过程中划分全宗和分类;档案形成过程中案卷的编立和目录的编制工作。(4)积存档案和零散文件整理工作的组织:整理工作方案,对立档单位的历史沿革和档案状况的态度,零散文件的整理程序。23、档号:(1)使用的混乱现象:一是档号残缺不全,馆内许多全宗没有全宗号,全宗内许多案卷目录没有目录号;二是编号重复,一个馆内有相同的全宗号,一个全宗号内有相同的目录号,一本案卷目录中有相同的全宗号,一卷之内有相同的文件页码。(2)组成: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和卷内文件页(张)号。对不装订的案卷,往往还编有文件的件号。(3)档号的使用规则要求:档号要完整成套,一般说上述几部分档号均应编排;一个档案馆内的全宗号不能重,一个全宗内的案卷目录号不能重,一本案卷目录中的案卷号不能重,一个案卷之内的文件件号、页号也不能重。三、档案鉴定1、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一方面确定哪些档案应该保存,保存多长时间;另一方面确定哪些档案不予保存,进行销毁。2、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1)如果无论档案有无价值和价值的大小,全部加以保存,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地涌进新的档案,这样首先就会使原有的档案体系逐渐拥塞庞大起来,有价值的珍贵的档案淹没于大量失去价值的档案之中,不易被人发现和难以找到,因而也就影响了效率,并使档案的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2)大量失去价值的档案充塞库房,与有价值的珍贵的档案同样进行整理和保管,无疑是浪费人力和物力,相对地延缓有价值的档案的整理速度,妨碍有价值档案保管条件的改善;(3)如发生突然事变,就不易及时抢救出重要的珍贵的档案。为了有区别、有重点地保存档案,必须鉴别各种档案的价值,去粗取精,使保存的档案具有较高的质量。3、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因素:一方面,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状况是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利用需要是档案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社会因素。两方面的因素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档案客体,是档案社会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利用档案的需要,是档案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两方面的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鉴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就是鉴别和分析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客观因素,估计和预测每份文件、每个案卷、每部分档案是否有作用,能起什么样的积极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时限,从而确定它们是否需要继续保存,需要保存多长时间。4、鉴定档案的原则:鉴定档案,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5、分析档案价值的一般方法:(1)分析文件的内容是鉴定档案价值最重要的一个方面;(2)分析文件的来源、时间和形式等特点;(3)分析全宗和全宗群内档案的完整程度。鉴定档案必须根据每份文件或每组文件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分析文件载体上所表现的各种特点,即以文件内容为中心,全面联系地分析文件所属的立档单位、文件的作者、产生时间、名称、可靠程度、有效性和外形特点等诸种因素;另一方面,同时分析档案的被保存程度,即以全宗、全宗群以至馆藏对象,全面联系地分析它的成分及其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文件自身的有关特点,科学地判定档案的价值。6、关于鉴定档案的方法论问题:(1)研究档案利用规律,预测未来利用需要;(2)研究档案保存的效益;(3)掌握档案的重要性和保存时间长短的关系;(4)档案保存价值分析的弹性处理方法;(5)档案保管期限结构的科学处理。7、档案保管期限表:(1)定义:就是用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它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和确定档案管理期限的依据和标准。(2)类型:A标准的档案保管期限表;B专门的档案保管期限表;C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D同类型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E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以上各类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标准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对其他几种保管期限表具有指导意义;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又必须以标准的和上级机关颁发的各种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所规定的保管期限表为依据。各种类型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不能缩短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所规定的保管期限,但可延长保管期限。这种相互制约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妥善地制订有关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和实际确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3)结构:通常由顺序号、条款、保管期限、附注以及总的说明等部分组成,其中条款和保管期限是最基本的项目。条款较多的保管期限表,还须把条款加以分类。(4)保管期限的划分: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保存,就是无限期地尽可能长远地保存下去。长期保存,一般是指档案须保存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短期保存,一般是指十五年以下。后两者称为定期保存。定期保存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从文件产生后的第二年起计算,有些特殊文件和专门文件可以从其失效、结案后算起。所有确定为定期保存的档案,到保管期满后还须复查一次,如发现有继续需要保存的,仍应保存下去,有的延长保管期限,有的转为永久保存。(5)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构成: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以至永世久代具有查考作用的档案;列为长期保存的档案,是不具有广泛社会意义和科学历史意义的,而属本机关在较长时间内进行机关工作需要查考的文件材料;列为短期保存的档案,是低于上述两个层次的,本机关在较短时间内需要查考的文件材料。(6)编制方法:A准备工作;B起草工作;C征求意义和修正草案。8、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基本内容:(1)鉴定档案的标准;(2)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3)销毁档案的批准制度和监销制度。9、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方法:(1)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工作方法——直接鉴定法,即直接审查档案。首先,要求鉴定人员根据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和标准,按照档案的实际情况直接着定其价值,同时,根据档案保管期限表来鉴定档案价值时,也只有在直接审查了档案的实际情况后,才能确切地知道它适合和参照保管期限表的某一条款,确定其保管期限;其次,直接鉴定法要求鉴定工作人员逐件逐张地审查文件,而不是仅仅根据案卷目录和案卷标题就判定其价值。直接鉴定法是保证鉴定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直接鉴定档案一般是以案卷为单位进行的。(2)现行机关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3)档案馆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10、档案的销毁:(1)档案销毁清册;(2)立档单位和全宗简要说明;(3)档案销毁方法。四、档案保管1、档案保管工作概述:(1)含义:档案的保管,就是根据档案的成分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2)内容:A档案的库房管理;B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C保护档案的专门措施。(3)任务:为了解决安全留存的要求和档案可能损坏之间的尖锐矛盾。档案损坏和遭受破坏的原因,不为乎社会原因或自然原因,或者说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就是了解和档案损坏规律,通过经常性工作,采取专门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档案的损毁,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保证档案的政治安全。(4)意义: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影响。档案保管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其他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离开其他环节而单独存在和孤立进行。档案保管工作不是单纯为保管而保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对档案的利用。档案的保管和便于提供利用基本上是一致的。2、档案的包装:(1)卷皮:是包装文件的基本方法,不仅是为了保护文件,同时它本身又是案卷的封面,有利于档案的检索利用和取放。要注意其坚韧性,并要防止生虫,适宜于装订或存放不同厚薄的案卷,尺寸应根据文件的大小设计。账本、照片等可不另加卷皮。(2)卷盒: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仅能防光、防尘和减少机械磨损,还便于档案的科学管理,搬运起来也方便。要注意坚固性,防止生虫;卷盒的开关和档案的取放必须方便,以减少磨损;表面有光滑便于除尘,色调宜于暗色不易污染;尺寸必须根据案卷的大小拟定,长和宽可以比案卷稍大一点,高在25厘米以内。对于能够竖立存放的案卷,也可以采用书套式的卷盒。(3)包装纸,临时措施。3、库房的管理:(1)档案库房编号:一种是为所有的库房编一个总的顺序号,适合于库房较少的档案馆(室);另一种是根据库房所在地的方位及库房建筑的特征进行分区编号。(2)档案架(柜)的排放和编号:要求排列一致,横竖成行;有窗库房的架柜排列,应与窗户垂直,不要有碍通风;架柜排列应注意最大限度地利用库房的地面与空间,但也便于档案的搬运和取放。(3)档案的存放与全宗排列:A在我国一般的档案馆和档案室所保存的档案,都是按照全宗进行整理和保管的,考虑存放时,首先应按全宗来进行,一个全宗内的档案应集中在一起。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如库房或柜架预留的空位已被排满或新入馆的档案不能与先入馆的同一全宗的档案放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暂时单独保存,待有可能调整时,再将一个全宗的档案集中起来;又如有的全宗内可能还包括一部分影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技术图纸或会计表报等档案,这些不同类型的档案,可以分别保管。对于暂时或定位分别保管的全宗中的这部分档案,应填写参见卡,把它放在原全宗(全宗主体)存放位置内,指明其存放的地点,以保持其应有的联系。B库房内各个全宗单位,应进行系统排列。全宗排列方法主要有按全宗顺序号流水排列法和全宗分类排列法两种。前者对库房空间和全宗实体的安排比较方便,后者对全宗的系统管理和全宗的信息控制较为有利。在我国,通常采用按全宗群排列的方法,即在保持全宗完整的情况下,安排所有全宗存放地点的时候,尽量将同一时期同一系统或相同性质的全宗放在一起,以保持全宗与全宗之间的联系。在安排一个全宗内案卷排列次序时,必须严格按照全宗内既定的分类体系和案卷的顺序号进行,以保持案卷之间的联系。C当确定了全宗和案卷的排放次序后,就可以组织上架,上架的次序应根据档案架柜及栏、格的编号次序进行。D存放方式一般有两种:竖放和平放。竖放是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式,其好处是检取和存放案卷比较方便。平放的方法,虽然取放不方便,但对保护档案是有利的,比较舒展,文件上的皱纹日久后就会消失,适合于保管珍贵档案和不宜于竖放的档案,堆叠高度以不超过40厘米为宜。E库房内档案的存放位置,是以全宗和全宗群理论为指导进行系统排放的,而全宗及其内部成分的具体排列又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全宗内档案成分一般按整理编号的顺序排列上架;二是档案馆内全宗的排列则一般不按全宗顺序号,而按全宗的性质分类排列。(4)档案存放位置索引:第一种指明档案的存放位置,即以全宗及其各类的档案为单位,指出它们的存放位置;第二种指明各档案库房保存档案情况,即以档案库房和档案架柜为单位,指出它们保存了些什么档案。这两种索引,按形式又可分为簿籍式和卡片式两种。(5)档案代理卡。由于提供利用或档案馆(室)内部工作需要(如重新整理、修补、复制、编检索工具等),经常需要将库房中已上架安排放好的档案暂时移出库外,为便于库房管理人员掌握档案流动情况和安全检查,可以填制一种卡片放在档案原来存放的位置上,即通常所谓的代理卡或代卷卡。(6)全宗卷:在档案馆(室)工作中,专门为了保存和管理某一全宗而形成的能够说明其全宗历史情况的文件材料,以全宗为单位组成专门案卷,称为全宗卷。全宗卷通常包括下列材料:移交和接收全宗的文据,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全宗整理工作方案,全宗内档案数量和状况的检查登记表册,档案销毁清册,全宗指南等。全宗卷是在档案馆或现行机关档案室本身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档案。它与档案馆(室)所保管的全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对全宗进行整理、鉴定、统计、提供利用以及进一步收集该全宗范围内档案的重要依据,是档案馆(室)管理全宗和保管工作人员掌握全宗情况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因此,全宗卷应单独集中,按全宗顺序保管。当全宗移交另一个档案馆(室)保管时,其相应的全宗卷也必须随同全宗移交。(7)温湿度调节和清洁卫生。(8)保卫和保密。(9)防火。(10)档案在搬动中的保护。(11)档案的安全检查。这些是主要的其它的由于这里字数限制就不多说了。

档案管理学的内容简介

全书共15章,内容包括档案概论,档案工作的内容、性质、基本原则和组织体系,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统计、利用工作,以及人事档案、会计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档案馆(室)的资料与实物材料的管理。

档案管理学的继续教育是指

90学时。据我国相关规定,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每年累计应当不少于90学时,其中,档案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新上岗档案专业人员的初任培训是档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取得档案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档案专业人员上岗1年内应当参加初任培训,其中,档案专业科目的学习时间应当不少于80学时。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点击

档案管理学的内容简介

②邓绍兴、和宝荣主编。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 4编18章。第一编馆(室)藏档案的组织和第二编档案检索与服务,阐述档案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技术方法;第三编人事档案、会计档案与诉讼档案的管理和第四编声像档案与机读档案的管理,依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使用较为广泛的几种专门档案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以及几种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分别进行讲述。该书在总结中国档案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档案学研究的成果,保留了原档案管理学教材中的合理部分,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档案学与档案管理学的区别

档案学与档案管理学的区别 档案学和档案管理学都是研究档案的学科,但是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职业方向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档案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本身的学问,它主要研究档案的形态、构成、内容及其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档案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档案的构成与形态。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了档案的种类、档案的形态、档案的体裁、档案的组织结构和档案的规模等等方面。其次,是档案的内容。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档案的内容展开的,包括档案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以及档案所反映的历史真实性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是档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这方面的研究结合了档案学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考虑如何用最好的方式组织和管理档案。档案管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档案管理学是研究如何管理档案的学科。档案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档案管理涉及到国家管理档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研究法律法规是档案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是档案管理的组织管理。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处理等方面进行的。第三,是档案管理的技术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关注的是档案管理所使用的技术方法,例如文献标引、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字化技术等。最后,是档案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这方面的研究结合档案管理实践的经验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通过理论创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档案学和档案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档案学和档案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档案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文献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档案的规律性、连续性、历史演变性的分析,要掌握大量的实证材料,对档案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而档案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则是基于管理学和信息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档案管理的制度性、管理性和科技性,注重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的创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档案学和档案管理学的职业方向 档案学和档案管理学的研究及实践方向也是不同的。档案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在档案馆、图书馆、档案部门、文献编译机构、档案保护科技职能部门等单位从事档案研究和管理工作,比如负责文献的分类、编排、整理和保护、讲解历史史实,学术研究等工作。而档案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则一般可在档案部门、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文献编译机构、档案保护科技职能部门、信息技术公司等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如档案整理、收集、保护,数字化技术的实施、信息科技的运用、企业资产管理等工作。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档案学与档案管理学虽相互依存、互补发展,却各有特点,各自研究档案领域中的不同方面。要想从事档案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两个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促进一体化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档案管理学的知识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