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青大自动化学院 电力电子技术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 电机与拖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分别用啥教材

我推荐一个电子技术导航网站你吧!------ 电子世家网址导航 。它分类收录了很多优秀的电子技术网站,你可以去逛逛的;特别是它里面的那些网站的论坛,有很多大虾分享的资料,希望能对在日后学习、从事电子技术的工作中有帮助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基本信息

书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图书编号:1655094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定价:25.0ISBN:730110760作者:魏立峰出版日期:2006-01-01版次:1开本:16开

推荐一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书。

《单片机C程序设计及应用实例》,胡伟 季晓衡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其实可以直接学习ARM了,STM32F10序列,10元钱一片的都有,价格比单片机差不多了,但资源丰富很多,还可以跑ucos操作系统。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图书目录

第1章单片微型计算机知识概述11.1单片机知识概述11.2单片机的基础知识3本章小结5思考题与习题5第2章单片机开发系统与模拟仿真技术62.1单片机开发系统62.2万利仿真器的安装62.3万利仿真器的使用6第3章80C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133.180C51单片机的结构及引脚133.280C51存储器配置163.3数据存储器的配置183.480C51 CPU的时序243.5复位及复位电路26本章小结28思考题与习题28第4章80C51 指令系统304.1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304.2指令系统344.3简单指令的模拟仿真49本章小结51思考题与习题51第5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545.1程序设计语言545.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545.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举例585.4实用子程序设计675.5简单程序的模拟仿真72本章小结73思考题与习题73第6章并行输入输出接口756.180C51单片机中的并行输入输出口756.2并行口的输出796.3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并行口的输出806.4显示器的输出816.5并行输入85本章小结90思考题与习题90第7章中断系统927.1微机的输入输出方式927.2中断的概述937.380C51中断系统结构及中断控制947.4中断处理过程1007.5外部中断应用和模拟仿真103本章小结108思考题与习题108第8章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功能及其应用1108.1定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108.2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1118.3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模式及应用1138.4定时器/计数器模拟仿真1198.5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121本章小结128思考题与习题129第9章80C51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1319.1串行通信基础知识1319.2串行口的特点1329.3串行通信工作方式1369.480C51串行口的应用1389.5RS?232C 标准接口总线1469.6串行口模拟仿真148本章小结149思考题与习题150第10章存储器及I/O口的扩展15210.1扩展系统的组成15210.2存储器概述15310.3程序存储器的扩展15510.4数据存储器的扩展15810.5片选方式和地址分配16010.680C51单片机并行I/O接口的扩展164本章小结172思考题与习题172第11章接口技术17411.1前向通道的配置及接口技术17411.2系统后向通道配置及接口技术178本章小结185思考题与习题185第12章实用程序设计18712.1数字滤波程序设计18712.2算术运算类程序设计18912.3交通灯控制19612.4倒计时器设计198附录A80C51指令表205附录B常用集成电路引脚图211参考文献215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第12章 串行总线扩展技术

附录A MCS-51单片机实验附录B Proteus使用入门附录C MCS-51指令表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介绍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是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惠芳。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简介

本书以MCS-51单片机为例,介绍了其结构和原理、指令系统、外部并行接口扩展技术、外部串行总线接口技术、MCS-51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等。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介绍

本书介绍了单片机基础知识及结构,并以80C51单片机为主体,详细介绍了80C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指令系统、输入输出接口、存储器和接口的扩展技术,并利用万利模拟传真软件模拟仿真中断发生、定时器定时、串行口传送数据等情况,以加深初学者对单片机知识的理解。本书包含了许多浅显易懂、典型实用的例题。各章节后都有简短的小结,并附有多种类型的习题,第12章专门介绍应用程序,这些程序均经过上机调试,读者可直接调用。附录中给出了单片机常用外围器件,供读者参考。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实用,适合初学者使用。可作为高职类和普通高校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单片机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数据结构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通信原理 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用英语怎么说 翻译

你比我强

急求网上农大作业答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

急求网上农大作业答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帮你希望您早日解决问题

本人大三学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挂了,老师给了5道大题,其中有原题,希望帮忙做一下,后天考试...

用C编程还是汇编?

就要选课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以及模拟电路这两门可选哪门比较好呢?

你是哪个专业的?大概不是电子或者电信类的吧。否则模拟电路一定是必修。这个是电子信息科学和电气工程的基础之基础。如果你毕业了想偏应用,可以学学单片机。很实用。物理专业的话,还是选模电吧。除非你毕业了想去做工程。单片机毕业了自己可以看,模电没有老师教很难看懂的。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选通信方向的人较多,但在选任选课时选通信原理这门课的很少而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嵌入式毫无疑问,这个不仅与通信有关,也对软件有很高要求,就业就相当优势,多余的不解释 选1 嵌入式吧,就业前景很大,待遇也很高,选择的工作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一编程题,求解

mov A,30H jz xis0 mov c,acc.7 jc xlessthan0 mov A,#1 ajmp funcendxlessthan0: mov A,#0FFh ajmp funcendxis0: clr Afuncend: mov 40H,A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课程作业,本人学渣 求助大神

什么问题啊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求解答(高分,在线等)

1.C;2.1有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2中断总允许位EA=1,即CPU开中断;3申请中断的中断源的中断允许位为1,即没有被屏蔽3.ORG 0000HMOV R7,#10MOV R0,#80HCLR AMOV R1,#8AHMOV @R1,AINC R1MOV @R1,ALOOP:ADD A,@R0JNC LLINC @R1LL:INC R0DJNZ R7,LOOPMOV @R0,ASJMP $END

主程序和函数最明显的差异是什么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主程序有且只有一个,主程序没有形参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不要这么懒!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题

已知(A)=7AH,(R0)=30H,(30H)=A5H,(PSW)=80H,写出指令执行完A和PSW的内容。XCH A,R0 (A)=30H, (R0)=7AHADD A,30H (A)=60H+A5H=05HADD A,R0 (A)=05H+7AH=7FH ADD A,#30H (A)=7FH+30H=AFH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简介

书 名: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2版)作 者:樊明龙、任丽静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4年2月ISBN: 9787122187161开本: 16开定价: 29.00元

十万火急~!!!请教高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写程序)

MOV LOOP是51单片机的指令之一MOV 表示赋值,移动之类的意思LOOP 则是循环运算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唐颖)》最新txt全集下载

邮箱在哪?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 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 杨加国 谢维成编著

指导教师签字 学生签字 2009年3月15日 题目来源 指导教师推荐□v 自选□ 其它□ 题目类别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v 其它□ 一、调研资料的准备 时钟模块主要是用于对时、分、秒、年、月、日和星期的计时。该模块采用的芯片为DS12C887 时钟芯片。此芯片集成度高,其外围的电路设计非常的简单,且其性能非常好,计时的准确性高。 DS12C887为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具体与单片机的连接如下所述:AD0~AD7双向地址/数据复用线与单片机的P0口相联,用于向单片机交换数据;AS 地址选通输入脚与单片机的 ALE 相联用于对地址锁存,实现地址数据的复用;CS 片选线与单片机的 P2.6 相联,用于选通时钟芯片;DS 数据选通读输入引脚与单片机的读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芯片数据的读控制;R/W 读/写输入与单片机的写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时钟芯片的写控制;MOT 直接接地,选用 INTEL 时序。IRQ引脚与 8051 的 INT1 相连,用于为时间的采集提供时间基准。 二、选题依据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中心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经济信息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而计算机技术怎样与实际应用更有效的结合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 三、选题目的 本次实验的完成证明了单片机的储存功能, 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功能的发展前景。当前,时髦的储存器比比皆是,我们的这个小小的设计也许在这些MP3,MD3面前算不了什么, 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领域发展到微型芯片的程度,我们也许可以领导一代储存器的新潮流。 四、选题要求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08年12月---2009年2月 资料准备阶段 大量阅读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及相关的论文,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 第二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4月中旬 初稿写作 根据开题报告及指导教师对课题内容、完成形式的要求得到相应的资料及结果。及时听取导师的意见,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完成初稿接受检查。 第三阶段 2009年4月中旬 根据导师对初稿的评定结果进行改进,以利于论文的继续进行。 第四阶段 2009年4月下旬---2009年6月定稿 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交导师评阅,根据导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必要修改,进一步完善论文的攥写 六、完成毕业论文所需条件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仔细查阅书籍、期刊,进一步在互联网上搜索学习与选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适当进行调研及相关实验等。 七、主要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锡存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7. 《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蔡美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张友德、谢伟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单片机原理接口与应用》,黄遵熹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刘华东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 刘文涛.MCS-51单片机培训教程(C5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1系列单片机及C51程序设计》,王建校、杨建国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4.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朱月秀、濮阳槟、骆经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3. 《新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潘永雄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孙俊逸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李全利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二版,胡汉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夏继强. 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杨将新,李华军,刘东骏.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评委评语及其建议: 选题依据充分,意义、目的明确,调研资料准备丰富,进度安排合理;完成任务所需条件具备,可以进行论文的写作。 评委签字: 系(院、部)部盖章: 2009 年 3月10-16 日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编程技术/高玉芹/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吴鉴鹰单片机实战精讲中有相关问题的解释。在单片机开发过程中,从硬件设计到软件设计几乎是开发者针对本系统特点亲自完成的。这样虽然可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的适应性,但是每个系统的调试占去了总开发时间的2/3,可见调试的工作量比较大。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是不能分开的,许多硬件错误是在软件调试中被发现和纠正的。但通常是先排除明显的硬件故障以后,再和软件结合起来调试以进一步排除故障。可见硬件的调试是基础,如果硬件调试不通过,软件设计则是无从做起。本文结合作者在单片机开发过程中体会,讨论硬件调试的技巧。  当硬件设计从布线到焊接安装完成之后,就开始进入硬件调试阶段,调试大体分为以下几步。  1 硬件静态的调试  1.1排除逻辑故障  这类故障往往由于设计和加工制板过程中工艺性错误所造成的。主要包括错线、开路、短路。排除的方法是首先将加工的印制板认真对照原理图,看两者是否一致。应特别注意电源系统检查,以防止电源短路和极性错误,并重点检查系统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是否存在相互之间短路或与其它信号线路短路。必要时利用数字万用表的短路测试功能,可以缩短排错时间。  1.2排除元器件失效  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元器件买来时就已坏了;另一个是由于安装错误,造成器件烧坏。可以采取检查元器件与设计要求的型号、规格和安装是否一致。在保证安装无误后,用替换方法排除错误。  1.3排除电源故障  在通电前,一定要检查电源电压的幅值和极性,否则很容易造成集成块损坏。加电后检查各插件上引脚的电位,一般先检查VCC与GND之间电位,若在5V~4.8V之间属正常。若有高压,联机仿真器调试时,将会损坏仿真器等,有时会使应用系统中的集成块发热损坏。  2 联机仿真调试  联机仿真必须借助仿真开发装置、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这些工具是单片机开发的最基本工具。  信号线是联络8031和外部器件的纽带,如果信号线连结错误或时序不对,那么都会造成对外围电路读写错误。51系列单片机的信号线大体分为读、写信号线、片选信号线、时钟信号线、外部程序存贮器读选通信号(PSEN)、地址锁存信号(ALE)、复位信号等几大类。这些信号大多属于脉冲信号,对于脉冲信号借助示波器(这里指通用示波器)用常规方法很难观测到,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才能观测到。应该利用软件编程的方法来实现。例如对片选信号,运行下面的小程序就可以检测出译码片选信号是否正常。  MAIN:MOVDPTR,#DPTR  ;将地址送入DPTR  MOVXA,@DPTR  ;将译码地址外RAM中的内容送入ACC  NOP;适当延时  SJMPMAIN;循环  执行程序后,就可以利用示波器观察芯片的片选信号引出脚(用示波器扫描时间为1μs/每格档),这时应看到周期为数微秒的负脉冲波形,若看不到则说明译码信号有错误。  对于电平类信号,观测起来就比较容易。例如对复位信号观测就可以直接利用示波器,当按下复位键时,可以看到8031的复位引脚将变为高电平;一旦松开,电平将变低。  总而言之,对于脉冲触发类的信号我们要用软件来配合,并要把程序编为死循环,再利用示波器观察;对于电平类触发信号,可以直接用示波器观察。  下面结合在自动配料控制系统中键盘、显示部分的调试过程来加以说明。本系统中的键盘、显示部分都是由并行口芯片8155扩展而成的。8155属于可编程器件,因而很难划分硬件和软件,往往在调试中即使电路安装正确没有一定的指令去指挥它工作,也是无法发现硬件的故障。因此要使用一些简单的调试程序来确定硬件的组装是否正确、功能是否完整。在本系统中采取了先对显示器调试,再对键盘调试。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教材的目录

第1章 单片机概述1.1 单片机的基本概念与发展概况1.2 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1.3 常用单片机系列介绍本章小结习题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2.1 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结构和引脚说明2.2 MCS-51型单片机存储器2.3 MCS-51型单片机并行输入/输出接口2.4 MCS-51型单片机的时钟电路与时序本章小结习题第3章 MCS-51型单片机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1 指令系统基本概念3.2 MCS-51型单片机的寻址方式3.3 MCS-51型单片机的指令系统3.4 汇编程序设计示例本章小结习题第4章 MCS-51系列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4.1 C语言与MCS-51系列单片机4.2 C51的数据类型4.3 C51的运算量4.4 C51的运算符及表达式4.5 表达式语句及复合语句4.6 C51的输入/输出4.7 C51程序基本结构与相关语句4.8 函数4.9 C51构造数据类型本章小结习题第5章 MCS-51型单片机的内部硬件资源及应用第6章 MCS-51型单片机系统功能的扩展第7章 MCS-51型单片机接口技术第8章 综合实例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附录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目录

第1章 绪论1.1 引言1.2 单片机的特点1.3 单片机的发展及应用1.3.1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1.3.2 单片机的应用1.4 MCS-51系列和AT89系列单片机1.5 本章小结1.6 本章习题第2章 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2.1 MCS-51单片机的组成和内部结构2.1.1 中央处理器2.1.2 存储器2.1.3 接口电路2.1.4 时钟振荡电路2.2 MCS-51的外部引脚及功能2.2.1 I/O端口2.2.2 控制引脚2.2.3 电源与晶振引脚2.3 MCS-51的存储器配置2.3.1 程序存储器配置2.3.2 数据存储器配置2.3.3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2.4 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2.4.1 时钟电路2.4.2 复位方式与电路2.5 I/O端口电路与电气特性2.5.1 I/O接口内部电路结构(引脚)2.5.2 I/O端口负载能力2.5.3 低功耗工作方式2.6 本章小结2.7 本章习题第3章 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3.1 指令格式及其符号说明3.1.1 MCS-51单片机指令格式3.1.2 指令的字节3.1.3 MCS-51单片机的助记符语言3.1.4 常用符号说明3.2 寻址方式3.2.1 立即寻址3.2.2 直接寻址3.2.3 寄存器寻址3.2.4 寄存器间接寻址3.2.5 变址寻址3.2.6 位寻址3.2.7 相对寻址3.3 MCS-51的指令集3.3.1 数据传送类指令3.3.2 算术运算类指令3.3.3 逻辑运算及移位类指令3.3.4 控制转移类指令3.3.5 布尔变量操作类指令3.4 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形式3.4.1 汇编语言程序的伪指令3.4.2 汇编语言程序的编辑与汇编3.4.3 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格式3.5 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3.5.1 顺序程序设计3.5.2 分支程序设计3.5.3 循环程序设计3.5.4 子程序设计3.6 本章小结3.7 本章习题第4章 MCS-51单片机内部标准功能单元4.1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4.1.1 中断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结构4.1.2 中断系统的控制与实现4.1.3 中断系统的处理过程4.1.4 中断系统设计举例4.2 MCS-51的定时/计数器4.2.1 定时/计数器的基本结构4.2.2 定时/计数器的控制与实现4.2.3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4.2.4 定时/计数器程序设计举例4.3 MCS-51的串行接口4.3.1 串行通信基础4.3.2 串行接口的基本结构4.3.3 串行接口的控制与实现4.3.4 用串行接口扩展并行I/O接口4.3.5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4.3.6 单片机串行接口通信技术举例4.4 本章小结4.5 本章习题第5章 MCS-51单片机外部并行接口扩展技术5.1 系统总线扩展及编址技术5.1.1 系统总线扩展5.1.2 编址技术5.2 存储器扩展5.2.1 程序存储器(ROM)的扩展5.2.2 数据存储器(RAM)的扩展5.2.3 非易失数据存储器NVRAM的扩展(DSl230XL/AB)5.3 并行口扩展5.3.1 简易8位并行口扩展5.3.2 可编程RAM/IO芯片8155接口设计5.4 键盘/显示器接口扩展技术5.4.1 显示器及其接口5.4.2 键盘接口工作原理5.4.3 键盘/显示器专用接口芯片8279工作原理5.4.4 键盘/显示器接口实例5.5 模拟量I/O通道5.5.1 D/A转换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5.5.2 MCS-51单片机与DAC0832芯片接口设计5.5.3 A/D转换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5.5.4 MCS-51单片机与ADC0809芯片接口设计5.5.5 A/D与D/A转换电路中的参考电源设计5.6 开关量I/O通道设计5.7 本章小结5.8 本章习题第6章 MCS-51单片机外部串行总线接口技术6.1 几种外部串行总线工作方式6.1.1 SPI串行总线6.1.2.I2C总线6.1.3 单总线6.1.4 Microwire串行总线6.2 串行E2PROM X5045接口扩展技术6.2.1 X5045的基本功能6.2.2 X5045的控制与实现6.2.3 MCS-51单片机与X5045的接口电路6.2.4 X5045应用软件设计实例6.3 串行专用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HD72796.3.1 HD7279的基本功能6.3.2 HD7279的控制与实现6.3.3 MCS-51单片机与HD7279的接口电路6.3.4 HD7279应用软件设计实例6.4 串行A/D转换接口芯片TLCl5436.4.1 TLC1543的基本功能6.4.2 TLCl543的控制与实现6.4.3 MCS-51单片机与TLCl543的接口电路6.4.4 TLCl543应用软件设计实例6.5 串行D/A转换接口芯片TLC56156.5.1 TLC5615的基本功能6.5.2 TLC5615的控制与实现6.5.3 MCS-51单片机与TLC5615的接口电路6.5.4 TLC56]5应用软件设计实例6.6 本章小结6.7 本章习题第7章 MCS-5]应用系统开发与设计7.1 MCS-51应用系统开发过程7.1.1 明确任务7.1.2 硬件设计7.1.3 软件设计7.1.4 印制电路板计算机辅助设计7.1.5 系统调试7.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7.2.1 实例功能7.2.2 主机单元设计7.2.3 数据采集单元7.2.4 人机接口单元7.2.5 报警单元7.3 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7.3.1 实例功能7.3.2 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7.4 信号发生器7.4.1 实例功能7.4.2 硬件电路设计7.5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7.5.1 实例功能(无线数据传输)7.5.2 硬件电路设计(电路原理、器件选择及参数设计)7.6 本章小结7.7 本章习题第8章 AT89系列单片机简介8.1 AT89S51单片机8.1.1 外部引脚及功能8.1.2 内部增强功能单元8.1.3 在系统编程技术(ISP)8.2 AT89C52单片机8.2.1 外部引脚及功能8.2.2 内部增强功能单元8.2.3 典型使用举例8.3 AT89C1051/2051/4051单片机8.3.1 外部引脚及功能8.3.2 内部变化功能单元8.3.3 典型使用举例8.4 本章小结8.5 本章习题附录I MCS-89C51系列单片机指令表II ASCII码表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第二版课后答案)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概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本书详细地介绍了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各种硬件接口设计、各种常用的数据运算和处理程序、接口驱动程序以及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并对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以及各种新器件也作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突出了选取内容的实用性、典型性。书中的应用实例,大多来自科研工作及教学实践,且经过检验,内容丰富、详实。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李全利怎么样题目类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v其它□一、调研资料的准备时钟模块主要是用于对时、分、秒、年、月、日和星期的计时。该模块采用的芯片为DS12C887时钟芯片。此芯片集成度高,其外围的电路设计非常的简单,且其性能非常好,计时的准确性高。DS12C887为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具体与单片机的连接如下所述:AD0~AD7双向地址/数据复用线与单片机的P0口相联,用于向单片机交换数据;AS地址选通输入脚与单片机的ALE相联用于对地址锁存,实现地址数据的复用;CS片选线与单片机的P2.6相联,用于选通时钟芯片;DS数据选通读输入引脚与单片机的读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芯片数据的读控制;R/W读/写输入与单片机的写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时钟芯片的写控制;MOT直接接地,选用INTEL时序。IRQ引脚与8051的INT1相连,用于为时间的采集提供时间基准。二、选题依据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中心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经济信息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而计算机技术怎样与实际应用更有效的结合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三、选题目的本次实验的完成证明了单片机的储存功能,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功能的发展前景。当前,时髦的储存器比比皆是,我们的这个小小的设计也许在这些MP3,MD3面前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领域发展到微型芯片的程度,我们也许可以领导一代储存器的新潮流。四、选题要求五、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资料准备阶段大量阅读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及相关的论文,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中旬初稿写作根据开题报告及指导教师对课题内容、完成形式的要求得到相应的资料及结果。及时听取导师的意见,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完成初稿接受检查。第三阶段2009年4月中旬根据导师对初稿的评定结果进行改进,以利于论文的继续进行。第四阶段2009年4月下旬---2009年6月定稿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交导师评阅,根据导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必要修改,进一步完善论文的攥写六、完成毕业论文所需条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仔细查阅书籍、期刊,进一步在互联网上搜索学习与选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适当进行调研及相关实验等。七、主要参考文献推荐一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书。如果你学习单片机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用于开发,那你就要从基础开始学习,C有C的优点,汇编有汇编的优点,不懂汇编的人成不了编程高手,C里面插入汇编则能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学单片机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学会基本理论,学习基本理论至少要先学会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推荐你认真学一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汇编、C51及混合编程》一书,这本书中的例题和实际结合,这本书学好了再做设计时会有点思路,各个例题的原理图与实际电路图一致,标出了各器件的参数,给出了汇编、C51两种编程的详解,该书例题的程序编写思路符合于产品设计,最后一章给出了两个完整的实例,通俗易懂,即可指导初学者入门,也可以做设计时参考。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和应用》是2010年9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80C5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并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外部电路的扩展,以及与键盘、LED显示、LCD显示、打印机等多种硬件接口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串行、并行接口的A/D、D/A转换器功能特点和典型应用,增加了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Proteus仿真、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内容。一,内容简介书中应用实例翔实、实验内容丰富,具有参考价值。本书配有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二,本书特色本书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本书从现实教学和工程实际应用出发,对传统单片机教材内容进行了改良,力求做到与市场接轨,与现实同步。在并行总线扩展问题上,着重介绍了扩展方法和典型应用,对并行器件、并行总线扩展及8255、8155、8279等已基本淘汰的器件进行了精简或摒弃,补充了串行总线技术、串行总线器件接口应用和STC系列单片机内部新增功能部件的使用,以及C51编程规范等内容。书中有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Proteus仿真、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章节,主教材与实验教材整合为一本书,知识量大。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需要学习低级汇编语言和C语言。学习具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有恒心是一定能学好的。1)编程语言:a)汇编语言是一种用于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其他可编程器件的低级语言,亦称为符号语言。在汇编语言中,用助记符代替机器指令的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指令或操作数的地址。在不同的设备中,汇编语言对应着不同的机器语言指令集,通过汇编过程转换成机器指令。b)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语言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编程语言。2)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3)由于单片机对成本是敏感的,所以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软件还是最低级汇编语言,它是除了二进制机器码以外最低级的语言了,既然这么低级为什么还要用呢?很多高级的语言已经达到了可视化编程的水平为什么不用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单片机没有家用计算机那样的CPU,也没有像硬盘那样的海量存储设备。一个可视化高级语言编写的小程序里面即使只有一个按钮,也会达到几十K的尺寸!对于家用PC的硬盘来讲没什么,可是对于单片机来讲是不能接受的。单片机在硬件资源方面的利用率必须很高才行,所以汇编虽然原始却还是在大量使用。一样的道理,如果把巨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拿到家用PC上来运行,家用PC也是承受不了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杨加国谢维成编著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2009年3月15日题目来源指导教师推荐□v自选□其它□题目类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v其它□一、调研资料的准备时钟模块主要是用于对时、分、秒、年、月、日和星期的计时。该模块采用的芯片为DS12C887时钟芯片。此芯片集成度高,其外围的电路设计非常的简单,且其性能非常好,计时的准确性高。DS12C887为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具体与单片机的连接如下所述:AD0~AD7双向地址/数据复用线与单片机的P0口相联,用于向单片机交换数据;AS地址选通输入脚与单片机的ALE相联用于对地址锁存,实现地址数据的复用;CS片选线与单片机的P2.6相联,用于选通时钟芯片;DS数据选通读输入引脚与单片机的读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芯片数据的读控制;R/W读/写输入与单片机的写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时钟芯片的写控制;MOT直接接地,选用INTEL时序。IRQ引脚与8051的INT1相连,用于为时间的采集提供时间基准。二、选题依据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中心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经济信息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而计算机技术怎样与实际应用更有效的结合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三、选题目的本次实验的完成证明了单片机的储存功能,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功能的发展前景。当前,时髦的储存器比比皆是,我们的这个小小的设计也许在这些MP3,MD3面前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领域发展到微型芯片的程度,我们也许可以领导一代储存器的新潮流。四、选题要求五、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资料准备阶段大量阅读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及相关的论文,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中旬初稿写作根据开题报告及指导教师对课题内容、完成形式的要求得到相应的资料及结果。及时听取导师的意见,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完成初稿接受检查。第三阶段2009年4月中旬根据导师对初稿的评定结果进行改进,以利于论文的继续进行。第四阶段2009年4月下旬---2009年6月定稿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交导师评阅,根据导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必要修改,进一步完善论文的攥写六、完成毕业论文所需条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仔细查阅书籍、期刊,进一步在互联网上搜索学习与选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适当进行调研及相关实验等。七、主要参考文献《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锡存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7.《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蔡美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张友德、谢伟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单片机原理接口与应用》,黄遵熹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刘华东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刘文涛.MCS-51单片机培训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1系列单片机及C51程序设计》,王建校、杨建国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朱月秀、濮阳槟、骆经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3.《新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潘永雄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孙俊逸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李全利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二版,胡汉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杨将新,李华军,刘东骏.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评委评语及其建议:选题依据充分,意义、目的明确,调研资料准备丰富,进度安排合理;完成任务所需条件具备,可以进行论文的写作。评委签字:系部盖章:2009年3月10-16日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目录

第1章 单片微型计算机概述1.1 单片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1.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念1.3 单片机的特点和种类习题1第2章 MCS-51单片机硬件结构2.1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2.2 单片机的引脚及片外总线结构2.3 单片机的存储器配置2.4 CPU的时钟及铺助电路习题2第3章 MCS-51 单片机指令系统3.1 概述3.2 寻址方式3.3 数据传送类指令3.4 算术运算类指令3.5 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3.6 控制转移指令3.7 位操作类指令习题3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1 概述4.2 顺序程序设计4.3 分支程序设计4.4 循环程序设计4.5 子程序设计4.6 常用程序举例习题4第5章 单片机应用小系统5.1 单片机系统扩展的必要性5.2 几个基本的概念5.3 应用小系统介绍5.4 接口电路综述习题5第6章 中断系统与定时/计数器6.1 中断系统结构及管理6.2 定时器/计数器结构特点与控制6.3 定时器/计数器计数器及中断系统的综合应用习题6第7章 串行通信及其接口7.1 串行口基本概念与串行口控制寄存器7.2 串行通信工作方式习题7第8章 单片机的基本扩展8.1 程序存储器扩展8.2 数据存储器扩展8.3 输入/输出口扩展技术习题8第9章 单片机的键盘显示接口技术……第10章 单片机与A/D和D/A转换器接口第11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参考文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内容简介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针对目前最通用的MCS-51单片机,在汇编语言的基础上,增加了目前最流行的C51程序设计语言,内容主要包括:单片机芯片的硬件原理和结构、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C51的程序设计、单片机内部资源(包括中断、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单片机系统扩展(包括存储器扩展、I/O扩展)及功能扩展(包括键盘、显示器、A/D及D/A转换)、KeilC集成调试软件及Proteus仿真软件的使用介绍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特点是通过汇编语言和C语言穿插进行讲述,实例较多,且很多例子都给出了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对照程序,使读者能同时学习汇编语言和C语言,并使熟悉汇编语言的读者能更快地学好单片机C51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电类、机械类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函授教材或培训班教材。另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可供从事单片机应用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单片机爱好者参考。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第二版课后答案)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第二版课后答案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概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本书详细地介绍了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各种硬件接口设计、各种常用的数据运算和处理程序、接口驱动程序以及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并对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以及各种新器件也作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突出了选取内容的实用性、典型性。书中的应用实例,大多来自科研工作及教学实践,且经过检验,内容丰富、详实。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李全利怎么样题目类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v其它□一、调研资料的准备时钟模块主要是用于对时、分、秒、年、月、日和星期的计时。该模块采用的芯片为DS12C887时钟芯片。此芯片集成度高,其外围的电路设计非常的简单,且其性能非常好,计时的准确性高。DS12C887为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具体与单片机的连接如下所述:AD0~AD7双向地址/数据复用线与单片机的P0口相联,用于向单片机交换数据;AS地址选通输入脚与单片机的ALE相联用于对地址锁存,实现地址数据的复用;CS片选线与单片机的P2.6相联,用于选通时钟芯片;DS数据选通读输入引脚与单片机的读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芯片数据的读控制;R/W读/写输入与单片机的写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时钟芯片的写控制;MOT直接接地,选用INTEL时序。IRQ引脚与8051的INT1相连,用于为时间的采集提供时间基准。二、选题依据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中心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经济信息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而计算机技术怎样与实际应用更有效的结合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三、选题目的本次实验的完成证明了单片机的储存功能,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功能的发展前景。当前,时髦的储存器比比皆是,我们的这个小小的设计也许在这些MP3,MD3面前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领域发展到微型芯片的程度,我们也许可以领导一代储存器的新潮流。四、选题要求五、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资料准备阶段大量阅读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及相关的论文,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中旬初稿写作根据开题报告及指导教师对课题内容、完成形式的要求得到相应的资料及结果。及时听取导师的意见,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完成初稿接受检查。第三阶段2009年4月中旬根据导师对初稿的评定结果进行改进,以利于论文的继续进行。第四阶段2009年4月下旬---2009年6月定稿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交导师评阅,根据导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必要修改,进一步完善论文的攥写六、完成毕业论文所需条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仔细查阅书籍、期刊,进一步在互联网上搜索学习与选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适当进行调研及相关实验等。七、主要参考文献推荐一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书。如果你学习单片机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用于开发,那你就要从基础开始学习,C有C的优点,汇编有汇编的优点,不懂汇编的人成不了编程高手,C里面插入汇编则能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学单片机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学会基本理论,学习基本理论至少要先学会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推荐你认真学一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汇编、C51及混合编程》一书,这本书中的例题和实际结合,这本书学好了再做设计时会有点思路,各个例题的原理图与实际电路图一致,标出了各器件的参数,给出了汇编、C51两种编程的详解,该书例题的程序编写思路符合于产品设计,最后一章给出了两个完整的实例,通俗易懂,即可指导初学者入门,也可以做设计时参考。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和应用》是2010年9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80C5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并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外部电路的扩展,以及与键盘、LED显示、LCD显示、打印机等多种硬件接口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串行、并行接口的A/D、D/A转换器功能特点和典型应用,增加了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Proteus仿真、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内容。一,内容简介书中应用实例翔实、实验内容丰富,具有参考价值。本书配有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二,本书特色本书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本书从现实教学和工程实际应用出发,对传统单片机教材内容进行了改良,力求做到与市场接轨,与现实同步。在并行总线扩展问题上,着重介绍了扩展方法和典型应用,对并行器件、并行总线扩展及8255、8155、8279等已基本淘汰的器件进行了精简或摒弃,补充了串行总线技术、串行总线器件接口应用和STC系列单片机内部新增功能部件的使用,以及C51编程规范等内容。书中有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Proteus仿真、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章节,主教材与实验教材整合为一本书,知识量大。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需要学习低级汇编语言和C语言。学习具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有恒心是一定能学好的。1)编程语言:a)汇编语言是一种用于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其他可编程器件的低级语言,亦称为符号语言。在汇编语言中,用助记符代替机器指令的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指令或操作数的地址。在不同的设备中,汇编语言对应着不同的机器语言指令集,通过汇编过程转换成机器指令。b)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语言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编程语言。2)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3)由于单片机对成本是敏感的,所以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软件还是最低级汇编语言,它是除了二进制机器码以外最低级的语言了,既然这么低级为什么还要用呢?很多高级的语言已经达到了可视化编程的水平为什么不用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单片机没有家用计算机那样的CPU,也没有像硬盘那样的海量存储设备。一个可视化高级语言编写的小程序里面即使只有一个按钮,也会达到几十K的尺寸!对于家用PC的硬盘来讲没什么,可是对于单片机来讲是不能接受的。单片机在硬件资源方面的利用率必须很高才行,所以汇编虽然原始却还是在大量使用。一样的道理,如果把巨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拿到家用PC上来运行,家用PC也是承受不了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杨加国谢维成编著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2009年3月15日题目来源指导教师推荐□v自选□其它□题目类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v其它□一、调研资料的准备时钟模块主要是用于对时、分、秒、年、月、日和星期的计时。该模块采用的芯片为DS12C887时钟芯片。此芯片集成度高,其外围的电路设计非常的简单,且其性能非常好,计时的准确性高。DS12C887为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具体与单片机的连接如下所述:AD0~AD7双向地址/数据复用线与单片机的P0口相联,用于向单片机交换数据;AS地址选通输入脚与单片机的ALE相联用于对地址锁存,实现地址数据的复用;CS片选线与单片机的P2.6相联,用于选通时钟芯片;DS数据选通读输入引脚与单片机的读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芯片数据的读控制;R/W读/写输入与单片机的写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时钟芯片的写控制;MOT直接接地,选用INTEL时序。IRQ引脚与8051的INT1相连,用于为时间的采集提供时间基准。二、选题依据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中心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经济信息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而计算机技术怎样与实际应用更有效的结合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三、选题目的本次实验的完成证明了单片机的储存功能,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功能的发展前景。当前,时髦的储存器比比皆是,我们的这个小小的设计也许在这些MP3,MD3面前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领域发展到微型芯片的程度,我们也许可以领导一代储存器的新潮流。四、选题要求五、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资料准备阶段大量阅读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及相关的论文,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中旬初稿写作根据开题报告及指导教师对课题内容、完成形式的要求得到相应的资料及结果。及时听取导师的意见,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完成初稿接受检查。第三阶段2009年4月中旬根据导师对初稿的评定结果进行改进,以利于论文的继续进行。第四阶段2009年4月下旬---2009年6月定稿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交导师评阅,根据导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必要修改,进一步完善论文的攥写六、完成毕业论文所需条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仔细查阅书籍、期刊,进一步在互联网上搜索学习与选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适当进行调研及相关实验等。七、主要参考文献《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锡存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7.《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蔡美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张友德、谢伟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单片机原理接口与应用》,黄遵熹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刘华东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刘文涛.MCS-51单片机培训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1系列单片机及C51程序设计》,王建校、杨建国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朱月秀、濮阳槟、骆经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3.《新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潘永雄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孙俊逸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李全利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二版,胡汉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杨将新,李华军,刘东骏.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评委评语及其建议:选题依据充分,意义、目的明确,调研资料准备丰富,进度安排合理;完成任务所需条件具备,可以进行论文的写作。评委签字:系部盖章:2009年3月10-16日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的介绍

本书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开始,介绍了MCS一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串口以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的扩展、A/D转换器、D/A转换器、键盘、显示器等的基本内容和应用实例。同时,增加了C51、I2C总线等内容作为选修,以适应单片机新技术的发展。另外,在本书附录A中给出了一个特别实用的实验装置,同时列出了相应的实验内容;在附录B中介绍了仿真软件Proteus的使用方法。本书针对非电类专业学时少、电知识相对较弱的特点,精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精心攻克难点,并配套了相应实验。本书适合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和自学者使用,同时也可供电类专业学生参考。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概述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第2版       书号: 13274A ISBN: 978-7-111-13274-5 作者: 霍孟友 主编 印次: 2-2 责编: 刘小慧 开本: 16 字数: 306 千字 定价: ¥28.50 所属丛书: 新世纪高校机电类规划教材     装订: 平 出版日期: 2010-02-2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原理:1、单片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2、单片机自动完成赋予它的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单片机执行程序的过程,即一条条执行的指令的过程,所谓指令就是把要求单片机执行的各种操作用的命令的形式写下来,这是在设计人员赋予它的指令系统所决定的,一条指令对应着一种基本操作。单片机应用:1、节能控制,由于智能电子设备可能会被经常携带外出,因此对这些设备的能耗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经常会设计一些节能控制模块,从而提高智能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长。2、智能语音设备,为了更好地提高智能电子设备的智能性,可以允许人类通过简单的语言进行控制,实现语音人机交互的目的。目前,语音处理芯片已经开发完成,并开始运用到智能电子设备中。3、报警控制,对于部分电子设备来讲,会拥有自动报警的设置,报警控制也是单片机技术经常使用的领域。4、医疗设备,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提升,单片机开始在医疗设备中进行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