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做一名幸福的地理教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L,来自于XX中学,是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师。 今天,能参加我县2013年中考分析会,我感到十分荣幸,但我同时也深感不安,因为我知道在座的领导无不通晓教学之道,老师们也都是教学精英,坐在这里,总让我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但既然来了,就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1998年我从郧县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最为偏远也最为艰苦的红岩背中学工作,在这个多见树木少人的地方,我坚持了七年。红岩背中学撤销之后,我陆续在小花果中学和东河中学工作过两三年,其间担任过许多科目的老师,默默无闻的工作,我总觉得自已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干出什么成绩。 2008年,通过聘任,我进入了鲍峡中学工作。 第一次月考,我就明白我的能力是多么平庸、知识是多么的浅薄,我代的两个班的地理成绩全年级垫底。 我在老教师们教学经验面前,感到惶恐与不安,我所拥有的那点可怜的地理知识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笨鸟先飞,于是我开始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地理教学知识;为了向老教师请教,我拜他们为师;记得为了上好经纬网这节课,我甚至把一节课反复听了三遍,直到我能把这节课的思路理清、有信心上好为至。 也许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教学成绩有了提高。成绩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以火热的激情投入到地理教学与研修中。 课堂上,我从不歧视每个学生,总是不失时机地给每一位学生适当的鼓励; 课余时间,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然后再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对一些地理学的不好的同学,加强辅导与鼓励,不让每位同学的地理成绩成为短板影响了他进。 就这样,我度过了在XX中学的第一年。一年又一年,慢慢的我成了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我明白了只要你肯努力,不断充实自己,你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你的价值就能得到肯定! 在前些年,由于地理不参加九年级中考,学校给地理学科的时间不多,学生对地理学科也不重视。面对这样的尴尬境地,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呢? 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地里的兴趣,我摸索出了许多比较有效的做法。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讲气候时,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卖力气,学着学着也就不会觉得难了;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也采用一些方法:如①填、写结合的方法。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 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的作用。 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②练、测并重的方法。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 在地理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地理成绩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 终于等到了2012年,地理进入了九年级的中考。我们过去的努力没有白费。 七八年级学生良好的地理基础为我们学校学生的九年级地理中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经过一年的复习,在2013年的中考中,我校的地理成绩名列全县第一。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说的是这样一件事情,山上许多花岗岩,其中一块被塑成了佛像,而其他的就铺成了通往佛像的台阶,每天成千上万的信徒都踩踏着花岗岩台阶,去朝拜花岗岩佛像。 终于有一天花岗岩台阶沉不住气了,问佛像:“我们都是花岗岩,凭什么众人踩踏着我去膜拜你?” 你们知道佛像是怎么说的? 佛像很平静地说:“那是因为你只挨了四刀,而我则是千刀万剐出来的。 每次读这则寓言,我都很感慨。是啊,只有通过千锤百炼,一块石头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我是一个平凡的地理教师,有幸有一个平凡的岗位,若能把地理教学做得得心应手,学生能从地理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就感到幸福! 谢谢大家!(李尉)

如果河流流向为南北向,请问按地理(南,北半球),又如何划分左,右岸?还是面朝江河下游分左,右岸吧!

大致差不多吧~……1,从北半球的人方位是:面南背北。那么,对于南北向河流的左右岸来说,人的左手边是河流的左岸,人的右手边,是河流的右岸。……2,这是中国古人,对于人体解剖面术语的方位规范。既人体面向太阳时,定位地理本初子午线排列方向的位置与人体左右手的方位点。3,也就是,本初子午线是东方的位置,人体面向太阳时以本初子午线为参照,左手位于本初子午线方向的一侧是左边,右手则是反向的一侧是右边。如此,便可以确定文学期刊《左岸》的政治位置了。……因此,在现代全球封建制度下的左派还是右派,都是左右倾向的保守机会主义者。毕竟,还有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与黄道的基准线存在哦~

高中地理:河流的左岸与右岸,凹岸与凸岸怎样理解?

顺着水流方向,左边是左岸,右边是右岸。从岸来看,凸出来的是凸岸 凹进去的是凹岸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易受侵蚀而成为凹岸,南半球则是河流左岸易受侵蚀而成为凹岸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什么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会逐渐变小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已达到相当程度,技术水平越高,社会对于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就越低.反之,技术水平越低,社会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就越高.在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其主要的和主动方面的则是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人类改造不良自然条件的能力加强.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为什么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会逐渐减小?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已达到相当程度,技术水平越高,社会对于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就越低。反之,技术水平越低,社会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就越高。在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其主要的和主动方面的则是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人类改造不良自然条件的能力加强。

介绍日本地理概况,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等各方面

日本(Japan),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名取“日出之国”之意,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日本主体民族为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位置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6]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气候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7月(冲绳、奄美为5、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日本地形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7]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26位。自然资源日本自然资源贫乏,除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从海外进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日本陆地面积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盛产700多种鱼类。[8]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称作“单一民族国家”。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本列岛上除了人们熟知的“大和人”以外,还生存和繁衍着别具民族特征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制度,天皇没有政治实权,但备受民众敬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宪法没有赋予君主任何权力的君主制国家。shaorunjia2001真心为您解答~~~亲,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如果我做错了欢迎大家指出我的错误,毕竟我不是万能的】~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好评和采纳后重新另外起一题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祝共同进步!

日本的地理特征?

日本群岛位于亚洲东部边缘,在北纬31°~46°之间,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3,900多个小岛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在第四纪时,由于日本海和台湾海峡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岛。日本全部面积为37.7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岛为36万平方公里。日本群岛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这个自然综合体的前提。 日本群岛在水平地形上的特点是:岛势狭长,海岸曲折,海湾众多,因而群岛的任何地方离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内。日本地表崎岖多山,平原面积狭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岛的地形中最占优势,据统计,日本国有7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其中纯山地即占全国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与海岸平行,分内外两带,内带位于日本海一侧,主要包括奥羽、越后、飞驒等较大山脉;外带位于太平洋一侧,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关东、木曾、纪伊、四国、九州等山脉。日本群岛的平原和低山仅占日本面积的13%,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本国最大的平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海拔仅50米,其前身为东京湾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外,还有名古屋附近的浓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带的畿内平原等。 日本群岛是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环,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称于世。全境火山可分为8列,即千岛火山脉、那须火山脉、鸟海火山脉、富士火山脉、乘鞍火山脉、白山火山脉、阿苏火山脉和雾岛火山脉。其中雾岛火山脉从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岛,并与台北大屯火山遥相连系。圆锥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余年未见活动,山顶积雪、四时不化,有日本阿尔卑斯之称。此外还有盾状火山,但不如圆锥状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苏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状活火山,火山口至今还常喷出大量的烟气和火山灰。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带分为两列,日本海沿岸的称内侧地震带,太平洋沿岸的称外侧地震带。大地震多发生在外侧地震带,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区是在大阪、名古屋和东京附近一带地区。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引起海啸,死伤17万多人。 日本群岛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于0℃外,其余均在0℃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八月,在海洋气团的影响下比较凉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20℃ 以上。雨量丰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间;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达3,000毫米以上;濑户内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岛降水不但丰富,而且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但每年有两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为热带气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较多,而太平洋沿岸则夏季多雨。 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水利资源丰富。降水较多,河水丰富,有较多的河水供工农业生产使用;同时,由于地形崎岖多山,富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达5,000多万千瓦,这对于矿物燃料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意义重大。但日本多数河流的航运价值不大。 自然植物种类丰富,森林面积很大,热带性植物较多,且与温带性植物混生,还有许多固有植物,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日本地貌、气候、土壤复杂,在第三纪中新世以前日本与亚洲大陆相连,使日本有可能拥有亚洲大陆的一切植物种属;再加上日本没有受到冰河之灾,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种属,因而日本列岛植物种类丰富,约有1,000个属,5,500多个种。日本植物中还有很多特有种,在北海道和奥羽地方还有热带性植物与温带性植物混生的现象,例如在北海道就杂有热带性的桂树和花椒树。日本森林面积的比重很大,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8%。温带针叶林有松、杉和落叶松;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主要有栎属、山毛榉属、槭、栗、公孙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为山茶树、樟科、棕榈科等;南部多樱树。

日本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俄方名为“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与韩国存在竹岛(韩方名为“独岛”)领土争端。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全国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富士山是全国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温泉遍布全国各地。境内河流流程短,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人口:1.2776亿人(截至2005年10月1日),其中男性为6234万人;女性为6542万人。 民族与宗教: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北海道地区有少量人会阿伊努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首都:东京【东京(とうきょう)】(Tokyo),人口约1229万(截至2003年2月)。东京1月平均气温3℃,8月气温为25℃。 行政区划: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下设市、町、村。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 日本被划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1都,1道,2府,43县。 北海道 (1) - 北海道 本州岛 (34) 东北 - 青森县 - 岩手县 - 宫城县 - 秋田县 - 山形县 - 福岛县 关东 - 茨城县 - 栃木县 - 群马县 - 崎玉县 - 千叶县 - 东京都 - 神奈川县 中部 甲信越 - 山梨县 - 长野县 - 新潟县 北陆 - 富山县 - 石川县 - 福井县 东海 - 岐阜县 - 爱知县 - 静冈县 近畿 - 三重县 - 滋贺县 - 京都府 - 大阪府 - 兵库县 - 奈良县 - 和歌山县 中国 - 鸟取县 - 岛根县 - 冈山县 - 广岛县 - 山口县 四国 (4) - 徳岛县 - 香川县 - 爱媛县 - 高知县 九州岛 (8) - 福冈县 - 佐贺县 - 长崎县 - 熊本县 - 大分县 - 宫崎县 - 鹿儿岛县 冲绳 - 冲绳县 简史: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岛南部。公元645年发生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公元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1853年7月8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横须贺港。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倒幕。1867年,27岁的涩泽荣一作为日本代表团的成员到了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幕的总纲领。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1910年侵吞朝鲜。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七·七事变 1937年,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30多万南京人民被侵华日军集体大屠杀!!!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5年8月 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15日 天皇向日本国民宣布日本战败(原声) 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 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进入昭和时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战后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1947年5月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从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 日本的政党: 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 、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新党等。当前执政党是自民党,首相安倍晋三。 经济:政府以资本扶持工业与企业、强大的劳动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较低的军事预算比例(占GDP的1%),帮助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当今科技发达程度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以及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特点是生产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以及部分城市人口的终身就业保障。然而这些特点目前都正随著时代与社会环境变迁而慢慢流失。日本的经济支柱—工业需要倚赖进口的原材料和能源。而较小的农业则倚赖政府的补助与保护,日本的大米能够自给自足,但其他农作物的50%则需要进口。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渔业国家之一,捕鱼量占全球总捕鱼量的近15%。日本经济自1950年代末期起,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长:1960年代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画」,出现平均10%的增长;1970年代初期虽然碰上石油危机,平均仍有5%的增长;1980年代则为平均4%的增长。而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趋於不景气,主要是由于19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资产膨胀,以及证券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终在逾放比过高与日圆不断升值下,泡沫经济瓦解。政府改革经济的努力成效不大,不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美国经济衰退只为当时的日本经济带来轻微影响。虽然日本经济增长减缓,但失业率依旧长期处於低水平。拥挤的居住环境的以及人口老龄化是两大长期问题。机器人制造则是主要的长期经济优势,全球720,000个机器人中,日本拥有410,000只,可以说是机器人王国。 军事:二战后,美军对日实行单独军事占领,日本旧军队全部解散。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利坚合众国支持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日本防卫的基本政策是:在和平宪法下,实行专守防卫,坚持日美安保体制,确保文官统治,遵守非核三原则,有节制地增强防卫力量。1976年制订《防卫计划大纲》,提出防卫总体设想和扩军方针:保持均衡发展的防卫态势,坚持重视质量的建军原则,使之能独立应付有限的小规模战争。至1990年已基本达到大纲所定指标。1990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1991-1995年),规定5年军费总额为22.75万亿日元,计划的重点是注重质量,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加强后勤、情报、通信建设,更多地承担驻日美军费用等。1995年11月日本政府又批准总额约25.1万亿日元为期五年的新《防卫计划大纲》。2000年12月,日本政府制订了新一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01-2005年),总经费高达25.16万亿日元。1954年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正式建立陆、海、空力量组成的自卫队,并成立防卫厅。内阁首相对自卫队拥有最高指挥监督权。1956年成立国防会议。1986年7月“安全保障会议”取代原“国防会议”,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一切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重大事宜,由首相任主席。防卫厅隶属总理府,长官由文职人员担任,受首相之命,通过陆、海、空军幕僚长(参谋长)统帅陆海空自卫队。统合幕僚会议(参谋长联席会议)是防卫厅长官的辅助机构,负责拟定和调整三军的作战、训练和后勤补给计划,搜集分析军事情报。2006年3月27日,日本防卫厅设立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的统合幕僚监部(联合参谋本部),取代过去的统合幕僚会议。日本陆海空自卫队的幕僚长过去分别听从防卫厅长官指挥,各自向所属自卫队下达命令。今后,统合幕僚长将在防卫厅长官授权下,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并在“紧急”情况下组建“统合任务部队”,执行弹道导弹防御、大规模地震救灾、国际救援等任务。自卫队实行志愿兵役制。陆上自卫队服役期为2至3年,海、空自卫队为3年。 教育: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大专2年至3年。实行9年义务教育。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的地位非常高,著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等。 新闻出版:综合性日报社有121家。全国有影响的报纸通称六大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产经新闻》、《东京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全国发行的三大地方报为:《中日新闻》、《北海道新闻》、《西日本新闻》。较有影响的杂志有:《中央公论》、《东洋经济》、《经济学人》、《文艺春秋》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近200家。全国性的电视、广播公司主要有:日本广播协会(NHK),1952年成立,属半官方性质;东京广播公司(TBS),1951年成立;日本电视广播网公司(NTV),1953年成立。除日本广播协会外,其他电视广播公司均为私营。共同通讯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简称共同社。时事通讯社是日本第二大通讯社,简称时事社。 文化: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公共设施的大厅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神道教义认为盐能驱赶鬼魅。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比赛在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台担任,其余5人分别在正面、东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土中的上层。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级叫序口。一个普通力士要想获得较高的等级是需要花费很大气力的;不经过艰苦努力,要想获得最低的等级,也是不可能的。

日本地理

岛国,

日本地理知识

你赚到了,别府市依山伴海,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色。而且,约有2700处温泉泉源遍布于市区约5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别府,位于九州岛,在纬度上跟山东半岛差不多,所以在气候上与青岛差不多,都是海滨城市,气候不会很难适应的。

日本有哪些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明显的季节气候,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茂盛地地表崎岖山地丘陵为主,水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土土壤为水稻土红壤,棕壤褐壤生物未知

地理上,日本的河流一般朝哪个方向流?

比如日本著名河流信农川和利根川,经发源地日本阿尔卑斯山脉甲武信岳山脚和于群马县利根郡大水上山流经长野、新潟两县,向北流转东北至新潟市注入日本海。

简评日本地理环境

日本为一个群岛国家,多山地,只有少部分为平原,多海湾,林地比重大.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日本地理知识相关内容

日本是一个岛国,主要由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和北海道构成。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日本地理知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基本内容 日本是一个岛国,主要由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和北海道构成。其中本州岛是日本大城市的聚集地,也是最发达的地区,从南到北分别有中国地区、关西地区、近畿地区、关东地区、东北地区等划分。 四国岛和九州岛的名称来由是战国时期,这两座岛上分别有九个和四个国家(分封诸侯),如今四国岛比较落后,而九州岛则是有着福冈、熊本、鹿儿岛等知名城市。 北海道因为在古代日本很少有人居住,属于近代开发的地区,所以并没有多深远的历史,但是旅游资源的丰富也让很多人倾心已久。 二.自然地理特征 1.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2.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1.27亿)。 3.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4.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5.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6. 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1)海洋性强的原因:岛国,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2)主要气候类型:本州岛中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 (3)日本群岛东西两岸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何不同?原因? ①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携大量水汽,受日本西岸地形抬升产生大量地形雨,降水较多,东岸则是背风坡。 ②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来,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而西部是背风坡。 (4)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但自然灾害损失却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①日本为岛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侧,经常受到台风、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影响; 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区: ③气候为季风气候,在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多水旱等气象灾害; ④地形以山地为主,多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⑤日本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 7. 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福山:日本临海型钢铁工业(类似还有法国的福斯、敦刻尔克,意大利的塔兰托,中国的宝山)。 8. 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木材资源较丰富的原因:多山地;多火山,土地肥沃;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合理的森林采养制度。 三.发达的经济 1. 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2. 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内市场狭小、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良港。 3. 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4.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 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1)为什么日本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因为日本所需的工业原料,特别是石油绝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许多产品的出口也经过马六甲海峡。 (2)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5. 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因为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饱和状态”。 6. 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高科技产品。 (1)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产品在国际上占重要地位。 (2)与中国的贸易: 从中国输入: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 向中国输入:钢铁、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工业品。 7. 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1)日本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沿海温带大陆架广阔,又有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海上捕捞能力强;日本沿海养殖业发达;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 8. 日本的经济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9. 日本的工业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懒户内海沿岸? (1)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矿产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2)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3)充分利用岛国多良港的优势。 (4)工业布局在沿岸可利用廉价的海运,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四.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中心)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区) 日本地理知识相关内容相关 文章 : ★ 日本地理小常识 ★ 初一地理日本知识难点复习 ★ 日本的地理特征与文化活动介绍

日本的地理环境

不知道你信吗

区域地理日本知识点?

  日本***Japan***,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1***:地理环境   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气候   日本地处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典型特征。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   北海道与本州东北地区、高原地带属温带,本土大部地区及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7月***冲绳、奄美为5、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   地形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26位。   地质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据统计,世界全部里氏规模6级以上的地震中,超过二成都发生在日本。   河流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   海洋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终年温和溼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2***:自然资源   日本自然资源贫乏,除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从海外进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日本陆地面积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盛产700多种鱼类。   ***3***:民族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称作“单一民族国家”。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本列岛上除了人们熟知的“大和人”以外,还生存和繁衍著别具民族特征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   ***1***大和人   大和人亦称“和人”,是日本民族的主体,约占总人口的98%以上。大和人属蒙古人种东亚型别,其系统特征是头较短,黄面板,黑头发,体毛和胡须较少。耳垢为干性。眼睑中有被称作“蒙古襞”的皱襞。血型以A型居多,其他依次为O型、B型、AB型。大和人原来身材较矮。我国历史书上将其称作“倭人”,据说就与此有关。近年来,大和人的平均身高已有明显增加。据统计其男人的平均身高已达170厘米左右,在世界上属于中上水平。   ***2***阿依努人   阿依努人旧称“虾夷人”,属于千岛人种型别。在体形上,阿依努人具有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略微兼有赤道人种的某些特征:肤色黑黄。体毛浓密,腿长腰阔,头大颧高。他们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阿依努语,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文学和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阿依努人信奉一种带有浓厚的萨满教色彩的宗教,经常举行“熊祭”、“鲸祭”等宗教仪式——这与他们自古以来一直过著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有密切联络。到了现代,阿依努人的上述民族特征已经所剩无几,处于被和人逐渐同化的过程之中。   但是,同化现象的出现并不等于阿依努民族的消失。据统计,还约有2.5万阿依努人集中生活在北海道的胆振、日高等地。   ***3***琉球人   琉球人目前约有120万人,绝大部分生活在日本冲绳县所在地——琉球群岛。琉球人虽然与大和人同属蒙古人种,但与大和人相比,他们的身材略矮,眉毛较浓,颧骨稍高。古代琉球人以部落为单位群居,14世纪时建立了三个小国,1429年由尚巴志统一为琉球王国,与中国结成朝贡册封关系。17世纪初遭日本萨摩藩侵略并开始受其控制,1879年,琉球被正式纳入日本版图。

日本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多地震原因

因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日本有哪些自然地理特征

多地震

日本地理之三大

立山(たてやま)(富士) 白山(はくさん)(岐阜。石川。福井)   日本三大河流:利根(とねがわ)川 筑後(ちくご)川 吉野(よしの)川   日本三大急流:最上(もがみ)川 富士川 球磨(くま)川   日本三大美林:秋田杉(あきたすぎ)林(秋田) 木曾桧(きそひのき)林(长野) 吉野杉(よしのすぎ)林(和歌山)   日本三大山城:岩村(いわむら)城(岐阜) 高取(たかとり)城(奈良) 松山(まつやま)城(冈山)日本古代三大关卡:伊势。铃鹿(いぜすずかの)関(三重) 美浓。不破関(みのふわ)(岐阜) 越前。爱発(えちぜんあらち)関(福井)   日本三大美景:松岛(まつしま)(宫城) 天桥立(あまのはしだて)(京都) 厳岛(いつくしま)(広岛)   日本三大公园:後楽园(こうらくえん)(冈山) 偕楽园(かいらくえん)(茨城) 兼六园(けんろくえん)(石川)   日本三大奇桥:猿桥(さるはし)(山梨) 蔓桥(かずらばし)(徳岛)帯桥(きんたいきょう)(山口)   日本三大七夕祭胜地:仙台(せんだい)(宫城) 平冢(ひらつか)(神奈川) 安城(あんじょう)(爱知)   日本东北地方三大祭:ねぶた祭(青森) 竿灯祭(かんとうまつり)(秋田) 七夕祭(たなばたまつり)(仙台)   日本祭典活动三大花车:京都祇园(ぎおん)祭花车(京都) 飞騨(ひだん)高山祭花车(岐阜) 秩父夜(ちちぶよ)祭花车(埼玉)   日本三大五谷神社:豊川(とよかわ)神社(爱知) 祐徳(ゆうとく)神社(佐贺) 竹驹(たけこま)神社(宫城)

日本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1、地势:日本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是西太平洋岛弧与海岸山脉及海沟组合的一部分。日本百分之六十八的地域为山地。因平原较少,全国很多山上都种植农作物,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2、地震带: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都在日本,在日本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近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县中越地震都是里氏6级以上的强震,2011年3月11日本9.0级地震、海啸、核泄漏,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日本的温泉很多,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旅游景点; 3、气候多样性:因为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的九州岛、四国、琉球群岛有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岛屿夏天温暖,冬天则十分漫长、寒冷,还时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区则冬天比较干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湿。

结合日本的 地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谈谈对日本概况的了解

王八蛋的国家。

求一些简单的关于日本地理,历史,文化及风俗的知识

日本(Japan),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名取“日出之国”之意,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日本以大和民族为主体民族,通用日语,总人口为1.26亿。公元3世纪中叶,其境内出现较大的国家“大和国”。公元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12世纪后期,进入幕府时代。1868年,日本又向欧美列强学习,进行明治维新,迅速跻身资本主义列强行列,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曾侵略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二战后,美军占领日本。1947年,颁布新宪法,由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日本战后奉行“重经济、轻军备”路线,于20世纪60年代末一跃成为西方第二大经济强国。90年代开始,其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并面临老龄化、少子化等严峻的社会问题,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高度发达的工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其科学研发能力十分强大,拥有大量的著名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每年的科研经费约占GDP的3.1%,该比例位居发达国家榜首。此外,以动漫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日本的重要象征。素以干净整洁而闻名于世的日本,在环保、垃圾处理等许多方面堪称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至今,这里仍较好地保存了着以茶道、花道、书道等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

关于日本的故事(如地理、习惯、爱好。。。)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到春季,青山绿水间樱花烂漫,蔚为壮观。日本境内多山,山地约占总面积的70%,大多数山为火山,其中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也是日本的象征。日本地震频发,每年发生有感地震1000多次,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动漫产业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已成为日本的经济支柱,在世界占有 重要位置。年产值230万亿日元。日本动漫产业模式完整,动漫成日本第三大产业。目前,世界60%的动漫作品来自日本,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产业创作输出国。

日本的重要地理事物是什么

日本群岛

日本的地理位置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以及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日本地理位置介绍 日本地理特征

1、日本是位于中国大陆之东北偏北、朝鲜半岛之东、西伯利亚以南的东亚国家,有效管辖范围介乎北纬20°25′至45°31′之间(未包含与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主权争议领土择捉岛,包含在内则最北端为45度33分)、东经122°56′至153°59′之间,所处时区是UTC+9,比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快9小时。 2、截至2019年1月,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 日本东部和南部为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46]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日本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1、地势:日本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是西太平洋岛弧与海岸山脉及海沟组合的一部分。日本百分之六十八的地域为山地。因平原较少,全国很多山上都种植农作物,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2、地震带: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都在日本,在日本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近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县中越地震都是里氏6级以上的强震,2011年3月11日本9.0级地震、海啸、核泄漏,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日本的温泉很多,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旅游景点;3、气候多样性:因为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的九州岛、四国、琉球群岛有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岛屿夏天温暖,冬天则十分漫长、寒冷,还时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区则冬天比较干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湿。

日本地理概况是什么?

日本地理概况: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东部和南部为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日本地形地貌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关于日本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关于日本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大陆东侧 B.南北成弓状 C.大约3600km D.四个大岛 正确答案:ABD

日本和俄罗斯自然地理的异同点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异:1、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俄罗斯国土辽阔,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部部分地区属于极地气候.2、日本是个岛国,国土大部分是山地丘陵,俄罗斯东部高原,中、西部是平原.3、日本矿产资源短缺,俄罗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日本的主要地理特征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305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仅次于埃及(3503人/平方公里)。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地方,火山活动频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在火山分布地区,景色优美,温泉资源丰富,成为著名的观光疗养地。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如有帮助请给好评,谢谢

关于日本地理题

答案:(十二)(本题17分)26.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27.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28.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谁需求量大。29.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30.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一:自然地理特征:是一个多山,多火山地震的群岛国家;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河流短小急流,富水能资源;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矿产资源缺乏。二:经济发展特征:1:地狭人稠,耕地少,农业以小型农场为主,机械化程度高,单产高,海洋渔业较发达。2:工业发达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原料和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是主要分布区,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区,阪神区,名古屋区,九州北部区,濑户内海区,以及九州岛的新型工业区。三:主要城市:首都--东京 最大的城市--东京 最大的港口--横滨 主要工业中心--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福山。

日本的地理知识介绍

自然地理:日本地处东亚;属亚热带、温带;岛国,从北到南为北海道岛、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较为湿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狭小的关东平原;河流短小、急促,夏季为汛期,北部河流有结冰期;矿产资源缺乏

日本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日本的世界上经济强国,但国土面积,人口,军事等方面还是很薄弱多。我还是喜欢日本的汽车(丰田,本田)。日本的性文化很开放,已超越欧美。

简述日本地理环境对日本旅游业的影响?

老师的作业......我懂得。同求......

日本地理与人口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边的太平洋上。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7,873平方公里,整个国土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在这四个岛屿的周围还有约4,000多个小岛日本的国土面积大致相当于德国和瑞士这两个国家面积的总和,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相比要稍微小一点。这四个主要岛屿的面积如下。 北海道(位于日本北方的岛屿) 83,000平方公里 本州(本岛) 231,000平方公里 四国(是四个岛屿中最小的) 19,000平方公里 九州(位于日本南端的岛屿) 42,000平方公里 日本的地理特征是海岸线复杂多变、火山众多和峡谷深邃。这些都使得在世界上众多国家中,日本成了人们非得一见不可的国家之一。   日本总人口约1.2678亿(1999年12月),有大小城市650个。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5万阿伊努人。日本人口大都分布在气候温暖、交通产业发达的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大约70%的人集中在本州关东南部至北九州一带。工业都集中于大都市,因此大都市人烟越来越稠密。就人口而言,东京仅次于上海(1185万),是世界上第二大城市。

日本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1、地势:日本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是西太平洋岛弧与海岸山脉及海沟组合的一部分。日本百分之六十八的地域为山地。因平原较少,全国很多山上都种植农作物,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2、地震带: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都在日本,在日本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近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县中越地震都是里氏6级以上的强震,2011年3月11日本9.0级地震、海啸、核泄漏,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日本的温泉很多,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旅游景点; 3、气候多样性:因为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的九州岛、四国、琉球群岛有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岛屿夏天温暖,冬天则十分漫长、寒冷,还时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区则冬天比较干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湿。

日本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点?

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如下:地处东亚地震带,因此地震频繁;有许多山岭和河流,因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性气候,因此气候温和,降水充足;主要是岛国,因此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日本有许多火山岛,因此也存在火山灾害。

谈一谈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为什么说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教学是与品德教育融

《品德与社会》课程推进到五、六年级,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面对教材中大量的社会知识,许多老师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一不小心就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知识型的社会课,忽视了品德学科的特性。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准确地解读教材,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关系呢? (一)明确课程的性质 关于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给我们做了这样的表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鲁洁教授也给我们做了这样的概括:“它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而品德性是它的灵魂。 历史,实际上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国外没有专门的品德课,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历史和文学(包括宗教)。历史所蕴含的是一种选择的道德(对善恶进行选择),文学是人性深处的一种道德。我们说要通过生活讲道德,其实,历史就是生活(历史人的生活),文学也是生活(细节化的生活)。历史、文学都是人写的,是人的活动,我们解读历史,就是要把它还原成人的活动,用一种细节化的方式来呈现,让历史中有一个人,一个能与学生对话的人。 地理,其实是指人类的生活空间,这个生活空间是我们人类的活动场景与活动资源。人类和自然环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在全球化时代,道德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规范,还应当包含着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在整个世界上,自然跟所有的人都发生了联系,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作为一个公民,就必然存在着一个怎样对待自然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获得地理方面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宽容、共赢、共生的品格,学会呵护自然。 由此可见,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教学是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 (二)寻求两个通道 1、走进生活的通道 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逐渐加大了知识的含量,容易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需要教师想方设法使教学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生活开始,找到一条生活的通道。 如,学习《隔海相望》(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6课)一课,可以从学生对台湾企业的了解,对台湾人的了解(比如有台湾来的学生在学校上课;家里有亲戚在台湾;和他们说过话,看他们写过字。),对台湾的电影、电视,歌星、影星的了解,对台湾商品的了解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同根同源,我们都是中国人,台湾是祖国血脉相连的一部分。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既了解台湾的社会生活,又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比如《李奶奶身上的伤痕》(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11课)一课中有一则“新闻链接”:“最新消息:2003年8月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建筑工地发生化学毒剂伤人事件,这些毒剂正是侵华日军当年所遗留下来的。……” 一段新闻立刻成为了链接遥远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它会带着学生走进历史,去和历史对话,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启示。我们用类似的方法处理教学,可以使许多看似枯燥的历史、地理知识生动起来,还原为学生所熟悉,至少能理解的现实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做出价值的判断。 2、走进心灵的通道 传统的历史课往往采取宏大叙事手法,淹没了历史中的人和生命,使历史变成了一种只需要记忆的年代、事件和人物。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则大量采用了生命叙事,借助于同样有着生命和心灵的人物去找到走进学生心灵的通道。 历史本来就是由人创造的,历史的“人化”就是把隐藏在历史事件中的人凸显出来,让人走向前台。我们教材的呈现方式是:把历史以生命叙事的方式表达,让一个个与儿童同构的活生生的生命体仿佛站在了儿童的面前,与儿童展开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儿童的生命在与“历史人”融合中就会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努力去寻找“历史人”的心灵踪迹,感受他们的真实故事,他们的痛苦和快乐,他们的艰苦与辛劳,他们的追求与希望,等等,从而产生移情体验。 比如学习《战争何时了》(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下册第10课)一课,教材就是从具体的故事入手,以历史还原法,用战争中的儿童的生命故事引发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如《请把我埋得浅一些》这个故事,就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对生命的漠视与摧残,从而激起学生的同情与对战争的痛诉(我想把这个故事读一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它的魅力p76)。其实,历史本身就是感性的,过去纯知识体系的教学把很多感性的东西抽空了。而现在,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使知识的学习融入更多的情感体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实现三个转换 1、从“面对客体”转换到“面对主体” 品德的形成,主要是解决一个态度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怎样对待人,怎样对待自然,是认同、还是抗拒,是接受还是反对,我们和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它对我们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传统的社会课,是被老师当作知识来教的,作为知识课,要解决的往往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事实讲清楚,因为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这样的课它要达成的目标其描述词是“知道”、“了解”、“掌握”等。但是,品德与社会课课程的性质发生变化,课程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要实现一个转换,即从对客观世界的一味探求转换为主体通过知识的学习,学会怎样生活,用什么态度对待生活,用什么方式去生活,也就是从“面对客体”转换到“面对主体”。只有通过这样的转换,学生主体才能进入,学生的品德才能得以形成。 比如,学习《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9课)一课,在谈到“有限的自然资源正在频频告急”这一问题时,许多学生感到这似乎和他没什么关系,离他远着呢!鲁洁教授举例说,我们可以这样转换一下:“当你到30岁的时候,你身边的什么物种可能没有了;当你到50岁的时候,什么物种可能没有了。我们怎么做才能不让这些自然资源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呢?”类似这样的提问,就能够把问题转换到与他们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上来了,让学生知道人与资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提问,就让学生作为主体进入了,他就觉得资源与他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事不关己。 2、从“知识认知”转换到“心理体验” 知识课的学习只停留在认知的层面,而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光要认识到,还要体验到。进入体验,才会有知、有意、有情、有行,才会有价值引导,而不是仅仅占有知识。知识是通过认知来获得的,态度则需要体验。总之,我们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品德,这种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自然的融合,而不是强加于人的,这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区分传统社会课里的历史部分与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部分编写的指导思想,后者不仅是告诉学生一段客观的史实,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段史实对学生进行品德的陶冶。所以,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总是通过一种情感的导入,用有血有肉的历史事实来感染人,也就是努力将历史事实转化成孩子的情感体验,用一种生命叙事的方式讲述出来,尽量还原到当时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不再仅仅关注于宏观的历史事实,而在于具体的人和事。 《战争何时了》(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10课)一课中的生命叙事引起了学生对战争的憎恨,给了学生极大的心灵震撼,使他们由此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但这种心理体验不一定要学生马上说出来。生活中有许多知识是缄默的,我们把它叫做缄默知识,缄默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内心对话。我们的品德教育便要重视学生这样的内心感受,而不一定要科学地表述历史知识。 3、从“见物即物”转换到“以物及人” “德育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和人的关系。”(鲁洁)因为,这些物都是由人创造、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人”,蕴藏着人的智慧与劳作、人的需要与情感等。 一位老师准备上《有多少人为了我》(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8课)一课,她问鲁洁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一课放在三年级呢?”鲁老师告诉她:“因为它已进入了三年级儿童的生活,只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体会到。比如,很多学生可能都喝过牛奶,这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牛奶怎么来的呢,哪些人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学生可能没有想过,没有认识到。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想到、认识到、体验到,让劳动者能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找到感觉,让书本上的东西活起来,让学生与生命对话,你就是一个高明的教师。”比如学习《金字塔下留个影》(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7课)一课,讲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是由古代的埃及人建造起来的,埃及这个国家也是由人组成的,我们就要把背后的人推出来。只要在教学中讲到人的创造,人的活动,自然就建构了品德。这样就能在人性的基础上把自然与人联结起来,把历史与人结合起来,把知识与道德融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机体!

粽情端午与地理有什么关系

端午节,粽情浓浓,以长江为界线,因地理位置和风俗的影响则有南咸北甜的说法。北方的节日里充满了传统风味,因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美食文化;而南方侧重对美食的研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更是不缺节日的气氛。无论哪一种味道,都会让你在传统佳节里感受到味蕾上的乡情。就造型而言,粽子有三角形、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外表的玲珑先吊足你的胃口。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包粽子。一般人们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包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包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粽子,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子。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粽子馅儿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不同于北方的红枣甜粽,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最能凸显出地方特色。豆沙、鲜肉、火腿、蛋黄……总之,咸味是主打,完全可以和北方水饺的馅料相媲美。以浙江湖州的粽子为例,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做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2012苏锡常镇二模地理答案

还没有出来吧

苏锡常镇四市2011届高三调研测试二地理 答案!!

这个地理答案选择题是错的,不要抄

如何制作初中地理微课

一、初中地理微课程的主要特点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围绕一个地理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教学主题比较突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总结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与观念,能够把一些教学重点与难点“化整为零”,分散学习,并且微课程所需时间较短,容易开展,教师可以有效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中国旅游景点介绍地理 中国旅游景点介绍地理特征

我国的著名旅游景点介绍黄山:山谷高深,气候垂直变化,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庐山:特点:雄,奇,险,秀,气候盛夏如春泰山:有深厚文化内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武夷山:有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有"秀水,奇峰,幽谷,险壑"国内旅游景点介绍 导语: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生活的空气质量却急剧下降,想要逃离雾霾,我们只能外出旅游度假,寻找一片净土。旅游的好处除了能让我们远离雾霾,还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国内旅游景点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NO.10杭州 杭州是江南典型的气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喜欢去江南旅游的朋友是一定不能错过杭州的。杭州最美丽的当属西湖。她如同一个温婉的女子:柔软,永远不会伤人,再锋利的都安然的包容进去。在杭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西湖。西湖,其实是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沿湖岸找一处茶馆,花上几十元,茶点随意吃,泡上一天,品味的是杭州当地人的生活。 NO.9中山 广东省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眺广州,毗邻港澳等地,民风纯良,环境优美,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中山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来到中山市首先就要去孙中山故居,不仅是对伟人的尊重,更是对中山精神的钦佩。孙中山故居堪称中山市最有名的揽胜景点,游人但凡行至此处,便会被景区外四个金色醒目大字“天下为公”深深震撼,而这也是所有游人在此首选的拍照留念地。场馆坐东朝西,以孙中山在翠亨村的故居为核心建筑,以博物馆展出的形式向公众开发,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正是诞生于此地。 NO.8湛江 湛江市位于广东省最西端,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旅游资源丰富。因为此地处于我国著名的第四纪火山活动区——雷琼地区,因此拥有众多难得一见的火山景观,而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天下无双的湖光岩了。 湛江市海产品和水果资源十分丰富,因为在海边,所以海鲜、珍珠以及大量热带水果数不胜数,让一些吃货们久久不愿意离开。这里的商埠总是异常繁荣。如果来到湛江,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大肆采购的机会。 NO.7厦门 厦门又名鹭岛,源于这里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吸引白鹭前来栖息,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度假,享受这里的美食、美景和慢生活。在没有车辆的鼓浪屿上与老别墅不期而遇,在环岛路上迎着夕阳缓缓骑行,在海鲜排档和各色小吃摊上大快朵颐,让悠闲的假期变得如此难忘。 有人说喜欢厦门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城市中所有的颜色都是强对比度的。大海,天空,草木,花朵,都能牵连着看风景的人的心情,心情也会随着它们纯粹的颜色一起,明快起来。上天想宠爱一个人,想温暖一个人的心,就把这个人轻轻地放到厦门去。 NO.6广州 广州又称羊城,是广东省的首府。很多去过广州的人都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形容词来描述广州,它没有大上海的雕栏玉砌,没有老成都的悠闲从容,也没有水乡古镇的婉约风情,有的只是那么一点实在、安稳、通透,或者一点张扬、浮躁和暧昧。将这种种看似矛盾的元素包容在一起的,便是广州。 铺天盖地的粤语、大街小巷的鲜花、美味的粥品靓汤,让现代化的广州,仍保留着市井气息,漫步街头,各色靓仔靓女定会吸引你的眼球。 NO.5泉州 一座拥有14处国家级、40处省级、数百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一个令理学家朱熹感叹“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宗教圣地,一座能欣赏到南音、梨园戏、木偶戏和高甲戏等古老神奇剧种的文化城邦这就是泉州。 现在的泉州民风依然古朴,市民真诚、热情。行走在城市中间,千古遗风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多次闪现。漫步其间,眼前全是前朝旧影,既古朴清雅又精致婉约,既内敛深沉又舒展奔放。趁现在泉州的知名度还不高,一些老城区还未改造,大批游客尚未到来,想去泉州,赶早。 NO.4台州 台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年轻的滨海城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上海经济区的最南翼。台州历史悠久,是江南翼龙化石的.发现地和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下汤文化的发祥地。台州兼得山海之利,历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称。 台州自古学风兴盛,为文化之邦。民风淳厚,社会安定。山海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教育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物华天宝,为中国黄金海岸带上的富庶之地。 NO.3温州 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温州奇山秀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每年旅游度假之胜地。 “东瓯山水甲江南”,温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雁荡山和号称“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两个国家级名胜风景区;有以“东方夏威夷”著称的南麂山列岛和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NO.2福州 福州市是一座风光绮丽、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已建市2200年。它自古就是商业繁华之地,如今已成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的主要城市之一。福州市具有独特的古城风貌,闽江穿市而过,市中心有于山和乌山两座小山丘,全市共有50多处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此外,福州还分布着不少水量大、水温高、适于疗养特点的优质温泉。 福州比较被熟知的别称是“榕城”,也可以衍生出“有福之州”这样的美好意味,仿佛去一趟就能变成有福之人似的。福州还有一样外人很少了解的好处,这里的温泉无论是从水温还是水质、分布来说都远比西安华清池的强,您要是能来福州洗个温泉桑拿,那还不止是贵妃级待遇了 NO.1三亚 寒冷的冬季,不想窝在北方“冬眠”,三亚是你最好的选择。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最柔和的沙滩、最风情万种的美女、最美味的海鲜都赐予了这座中国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三亚。 如果你有伴儿,三亚将满足你对一场饱含山盟海誓恋爱的全部幻想;如果你是一个人,可以在潜水圣地蜈支洲岛零距离观赏珊瑚礁、可以去热带雨林探奇、也可以在“亚洲第一大道”椰梦长廊静候日落在三亚,你就是一个被大自然宠坏的孩子。旅游景点介绍中国旅游景点,是指位于中国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中国的景观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这些风景名胜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以其主要景观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如下五种类型:湖泊风景区(白洋淀、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新疆天山天池、青海湖、丹江口水库)山岳风景区(黄山、燕山、泰山、衡山、华山、紫金山、阿里山)森林风景区(西双版纳、湖南张家界、河南宝天曼、四川卧龙、湖北神农架)山水风景区(桂林漓江、长江三峡、武夷九曲溪)5.海滨风景区(海南天涯海角、厦门、大连)。中国的旅游胜地有哪些?中国的旅游胜地有:壶口瀑布、兔耳岭、天涯海角游览区。1、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12月,“宜川县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评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国家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授予,成为壶口景区继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之后第四张国家级名片,为延安市唯一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2、兔耳岭兔耳岭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与蕉城,古田,屏南三地交界处,虎贝镇堂义村后山,与第一旗山山脉相连,山势以,草甸,石怪,松奇,陡而不险,高而不危,这里是天然公园,有着人工巧匠,巧夺天工之美。兔耳岭景区有植物2000多余种,国家保护植物20种,动物30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15种,有野兔,猫头鹰,乌鸦,长尾山鸡,啄木鸟,山羊,刺猬,穿山甲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有野猪吃竹笋,村民种的地瓜,破坏农作物,可以适当捕猎。3、天涯海角游览区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距主城区西南约23公里处,背对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31年第一旅游名胜,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南第一旅游品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石耸立,“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突兀其间,沙滩上大小百块磊石耸立,上有众多石刻。清代雍正年间崖州州守程哲所书,勒石镌字“海判南天”,这是天涯海角最早的石刻。我国自然旅游景点有哪些1,华山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2,恩施大峡谷恩施大峡谷,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市境内,被专家赞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3,茶卡盐湖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4,恒山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千米处,距大同市市区62千米。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5,嵩山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部,西邻古都洛阳,东临古都郑州,属伏牛山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恩施大峡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卡盐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恒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嵩山中国的自然旅游景点中国的代表自然旅游景点有: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最南端。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禽异兽,如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等。而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黄果木、胡桐等。2、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更多关于中国的自然旅游景点,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从位置上,越接近经济发达地区,游客越多,优势越大 3.交通上要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4.当地的旅游景点接待能力、水平和环境容量越大,该地旅游的优势月明显。 人口多反而能促进人均收入的提高,并且若结合旅游来看,人口的增加还能让出行更便捷,让旅行更幸福。并且,人口越多,各种公共服务的效率就会越高,人均资源利用率也越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而人类的出现又意味着自然地理环境进入了一个质变的阶段,人类成为环境演化的能动因素。(一)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的进化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第三纪晚期是古猿的繁盛时期,同时草原植物开始向森林进逼,夺得了广大空间。自然条件的变化迫使古猿开始适应新的、较为不利的生活环境。于是,森林古猿中衍生出一支地栖性的草原古猿,当地面生活的古猿不仅学会使用工具,而且学会制造工具时,人类就诞生了。原始的人类一方面改造着自己的形体和大脑,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扩展到世界各地,以寻求各种适于生存的环境。2.人种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地球上的人类划分为3个基本的种族,即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形成于热带炎热的草原旷野上,那里日照强烈,而色素较深的黑色皮肤和浓密的卷发能对身体和头部起保护作用,宽阔的口裂与外黏膜发达的厚唇以及宽大的鼻腔也有助于冷却吸入的空气。欧罗巴人种主要形成于欧洲的中部和北部,那里的气候寒冷、云量多而日照弱,因此人体的肤色、发色和眼睛色都较为浅淡,人的鼻子高耸、鼻道狭长使鼻腔黏膜面积增大,这有利于寒冷空气被吸入肺部时变得温暖。蒙古人种形成的环境没有非洲的炎热和欧洲的寒冷,故形成较为适中的体质形态特征,典型的蒙古人种具有内眦褶,可能与草原和半沙漠的环境有关,这样的结构能保护眼睛免受沙尘土的侵袭,并能防止冬雪反光对眼睛的损害。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种形成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减弱,人类的种族特征愈来愈失去其适应生存环境的意义,只是在现代人类中还以其残余形式繁衍着。3.人口质量的自然地理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质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人口健康的影响方面。一方面,人类由自然地理环境中摄取空气、水、食物等生命必需物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人类在代谢过程中,将各种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排入环境中。因此,环境中的某些化学元素的含量的多少必然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而引起疾病。如环境缺碘或碘超量,均可导致地方性甲状腺病;环境中氟含量过多,可引起氟骨症。4.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生产力还十分原始的时候,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得特别强烈。人类早期的社会大分工,便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在那些水草丰足适于放牧的地区,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畜牧业的部落;而在那些土地肥沃宜于垦殖的地区,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业的部落。另外,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造成了生产条件的差别。一般说来,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助于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恶劣的自然环境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亚非的一些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定居和耕作,往往形成古代文明的中心,如北非有尼罗河流域的埃及,西亚有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印度,东亚黄河流域的中国。(二)人类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作用于自然界,从而成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重要因子。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作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深刻。地质学已将人类对地球的作用称为第三地质营力。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施加的种种作用及其影响,既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1.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的影响(1)改变地表状态今天,人类已开拓陆地的表面约56%,其中强烈开拓区占全球陆地表面的15%。人类的各项活动,可把相当数量的岩石、砂土、水、植物等地表物质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人类的这些活动大大改变了原有的地表状态,并造成一系列的人为景观。如城市建造、水库修筑、矿山开采、森林砍伐等。(2)改变物质循环人类改变物质循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水的控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很久以来,人类为了改变地表水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是用储水排灌的方法来改变一个流域内的水平衡;二是采取大型调水工程来改变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水文网的水平衡。地表水的人为汇集,引起水分蒸发加强和降水量增加,从而改变了局部的水循环。此外,人类不断向自然环境中排放污水和废气,也是改变物质循环的一种形式。(3)改变热量平衡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形态,即改变了地表面的反射率和其他热力特性,从而改变了区域的热量平衡。森林是一种特殊的下垫面,其气温日(年)较差比林外旷地小,从而降低了气候的大陆度,而砍伐森林则起了一种相反的作用。城市对热量平衡的影响非常显著,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其中心区气温要比周围郊区高好几度。水库对热量平衡的影响与湖泊相似,由于水的热容量大,使水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小,年均气温也有所提高。据研究,一个水面为32km2的水库,库区的平均气温可比外围地区高出0.7℃。此外,人类规模生产活动又会向周围大气发散各种化学物质和微粒,尤其是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增加,可造成显著的“温室效应”。有人进行过计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今天的两倍时,气温将平均上升3℃。(4)改变生态平衡自然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而处于变化状态,有人类集居的地方就会有人类活动的干扰。在中纬度大陆表面的许多地段,精耕细作的农业、牧业或都市化,几乎完全处于人类的支配之下。人类改变原有的生态平衡,代之以新的平衡。人类生态系统并不总是带来危害,如珠江三角洲特有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彼此有利、相互促进的生态循环。新加坡的城市化过程十分注意城市局面和环境绿化,因而创造出理想的城市生态系统。(5)改变自然过程速率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迫使自然地理过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促使自然地理过程的速率发生变化。有人曾作过计算,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由于人的作用,全球每年每平方千米土地上平均损失掉的土壤为1500~85000m3;而天然侵蚀的背景值仅为12~1500m3,前者是后者的125~170倍。也就是说,由于人类活动,使得土壤侵蚀过程加快了150倍左右。2.人口增长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压力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快速增长,至2006年2月25日,地球人口达65亿,预计至2050年地球总人口将达90亿。人口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压力,首先表现为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量的急增,其次是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三)自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有3个主要功能: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2)自然地理环境质量的逐渐恶化,影响到人类的前途和生存。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加激烈,引起各类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耗损、淡水资源耗竭、地质灾害频发、荒漠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已构成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地理环境是人类出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对人类出现和生存适宜的地理环境,就没有人类。地球具有太阳系其他星体所没有的适合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上之所以有人类出现,人类之所以能够继续生存、繁衍,地理环境是根本的前提。地理环境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适当的气候条件。地球总面积为5.1×108 km2,其中海洋为3.61×108 km2,陆地为1.49×108 km2,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场所。尽管世界人口已达60亿,尽管在一部分地区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而使地理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目前地球上仍有大片的陆地没有人类居住。地理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空间,而且还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各种能源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2.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形式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分为两种形式,即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1)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地理环境对社会的直接影响在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城市和区域发展、工农业布局等方面都有反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山地环境对四川交通的直接影响。重叠的险峰、陡峻的峭壁、凶猛的山洪、泥石流和塌方等,是古代交通巨大的障碍。山区和平原修建运力相同的铁路,造价相差三倍以上。甘泉酿美酒,名酒产地大都有优质水源。由于油田自然状况的差别,长庆、四川、延长和江汉油田的开采成本等于大庆油田的两倍以上。京汉铁路沿线位于太行山冲积扇地带,地下水丰富,地表有一定坡度,可灌可排,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政治和经济活跃的地区。(2)地理环境的间接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多数影响是间接的,通过媒介来体现。第一类间接影响是“自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型连锁反应。我国东南沿海盛产柑橘、菠萝等水果和水产,罐头工业原料丰富,成为我国罐头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美国芝加哥在附近农牧业基础上,发展肉类加工工业、食品工业和农业机械制造业。它们的背景都是适宜的农业地理环境。第二类间接影响是“自然—上层建筑—经济”型连锁反应。地理环境通过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要素对经济活动产生间接反应,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实际上这类间接影响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在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不少国界与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体一致。如以山为界的有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喜马拉雅山等,以河为界的有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格兰德河等,以湖为界的有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四个大湖等。这些自然体,一旦成为政治边界,对于边界两侧的社会经济分异就会产生间接影响。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阶段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断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采集和狩猎经济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的衣食住行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较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的气候、地形和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人类的生息才比较活跃。(2)农业社会阶段在该阶段,栽培的作物、驯化的家畜、家禽是主要的生活来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供灌溉的河水、温暖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亚热带和暖温带中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如我国的黄河与长江、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与印度河。(3)工业社会阶段煤、石油、水力等能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航道、港口等交通要道,是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地理环境包含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自然条件可以从经济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丰富的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如肥沃的土地、富有鱼类的水等;另一类是丰富的劳动手段自然资源,如可航行的河道、树木、金属、煤炭等。在人类文化初期即相当于农业社会阶段,前一类自然资源有决定作用;在较高的发展阶段即工业社会阶段,后一类自然资源起决定作用。(4)后工业化阶段新技术产业兴起,自然资源对社会的整体影响相对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上升。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在环境质量优异的地区落脚,如日本九州、德国南部都是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新技术产业区必然是知识密集区,优异的环境才能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此外,环境优异有利于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规模越来越大,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刻,特别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在人类诞生以后的漫长岁月中,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仅仅是为了生存而适应和利用环境,进行采集和狩猎,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学会了栽种植物和驯化动物,从而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这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集市贸易、城镇和手工业。人类利用自然的规模有所扩大,程度逐步加深,改造环境的作用日趋明显。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人类以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为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生产工具简单,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对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而没有考虑对它们的保护,从而产生了较多的环境问题。大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盲目兴修水利,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这些都会促使土地退化,甚至产生荒漠化。有些古代经济、文化很发达的地区也因此而沦为废墟或荒漠。从18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现代化工业,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在生产中,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剧增,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人类通过工农业活动,使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食品和其他物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现代化工业的生产主要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矿产资源与能源以空前的规模被开采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和废料等“三废”又以空前的规模被排放出去,主要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空中烟雾笼罩,地面污水横流,工业垃圾和废物堆积如山,工厂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噪音在空中回响。有些“三废”对生物和人类有很大的毒性,给人们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甚至常常造成人员死亡。20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继续加剧。人类更大规模地开采和耗用自然资源,发明并大量使用内燃机,大规模地发展有机化学工业,这些都使环境污染变得更加严重。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一些新技术和交通运输工业的发展,地球上过去未受严重污染的区域也受到很大影响。世界上发生了许多致使人员伤亡的事件,如著名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因吸入含SO3 和H2 SO4 的气体,导致5天内4000人死亡。众多巨型油轮在海洋上航行,海上钻井设施投入普遍使用,使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高空大气的污染日益加剧。就连人迹罕至的高寒山区和两极地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今,地球上已经很难发现洁净的、未受污染的地区。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和能源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最强烈的影响形式之一。其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把可燃性矿物转变为CO2和碳酸盐类,消耗、分散经地质作用积聚而形成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形成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新的地理环境;②通过挖掘和堆积作用而破坏土地,在露天或井下开采矿石、建筑材料和煤,会造成大量的地表堆积物和许多地下空洞;③岩土体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容易诱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④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降低地下水位,改变水文网状态,影响河流的侵蚀与沉积作用;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⑥污染大气,在开采和堆积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尘埃,在加工冶炼矿石(特别是含硫化物矿石)和烧燃料时都会对大气产生污染;⑦含硫和其他元素的重金属矿周围的土地极易受到污染;⑧海洋受到污染,运输石油、矿石,从海底开采矿产(特别是石油),从陆地向海洋排放矿渣,这些活动都会造成海洋污染。此外,开采和加工矿石有时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矿井塌方造成的伤亡事故、吸入粉尘导致的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等。

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

地理信息系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是什么?

GIS在旅游管理方面有广泛而且深入的发展. 举个例子.GIS是空间地理查询结合信息管理的系统. 这是非常方便管理旅游资源的实际应用. 例如:可以电子地图查询交通线路.旅游景点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国外旅游最新信息.同时可以进行客户管理工作.更为深入的是可以智能分析具体的信息.例如分析道路的最短路径.最短时间.当地客房状况.旅游景点的高峰人流.而合理安排自己的计划和活动.从而使客户享受高质量的服务.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影响力. gis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参考资料: http://www.topmap.com.cn

苏南的地理环境

苏南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靠上海,西连安徽,南接浙江,东北依长江(苏中,苏北)、东海。苏南地区土地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其中平原面积占苏南土地总面积50.45%,山丘面积占28.4%,水域面积占21.15%。 苏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苏南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气候呈现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气象灾害多发等特点。苏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我省雨水充沛,年际变化小,年降水变率在12%~24%之间。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苏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 mm左右,梅雨期内暴雨频发,强降水集中。 苏南地区大部分地方河道纵横,尤其以东部太湖平原的河网最为密集。苏南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包括太湖、阳澄湖、滆湖等,其中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具有调蓄、航运、灌溉、养殖、供水、旅游等多功能作用。长江东西横贯境内,长432公里,沿江有南京、镇江、江阴、张家港、太仓等港口,万吨级海轮可直达。

旅游地理学中饭店高峰指数计算方法

高峰指数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表示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的趋势。其计算公式为:Pn=(V1—V2)/(n—1)V1×100给你几个网址做参考吧http://wenku.baidu.com/view/1973d11f227916888486d7b4.htmlhttp://wenku.baidu.com/view/1973d11f227916888486d7b4.html可以么?^-^望采纳啊!谢谢

急急急!!!求答案旅游地理学题目:南岳衡山祝融峰,总面积477平方米,一天开放12小时,

1、该景点的极限时点容量:477/5=95人2、极限日容量:95*12*(60/15)=4560人。1,旅游感知容量:属于需求心理方面的容量概念 他是从旅游者的角度进行考虑的,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保持最佳游兴状态)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2,旅游资源容量:该容量属于供给方面的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地域性特点对旅游开发有什么意义? 旅游者是否有必要了解旅游地理知识?为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旅游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地域性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旅游者对旅游地理知识主要侧重于当地的民俗。

旅游地理学对旅游职业活动有哪些作用

1、最主要的是当各个地方地形的了解,你可以更专业的跟游客去介绍2、做规划的时候,要了解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考虑得更周全3、了解每个地方的气候和形成原因,跟游客去说的时候更有说服力。

旅游地理学中 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自然景观的区别

自然遗产: 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自然景观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天然景观是指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自然遗产属于自然景观,但绝大多数的自然景观都不是自然遗产。

求一篇旅游地理学与建筑学有什么的关系的文章

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旅游地理研究这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我们目标就是:人生就是一次户外的远行。古今中外,这句话得到广泛认同,并被不断提起,特别是人类步入高速现代化轨道的21世纪,人与自然的关系、距离似乎愈来愈远。横空出世,于大众一道开启一个新的使命,在失落中开始着心灵归宿的寻找之旅,重拾逝去的梦。与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同行,分享灿烂的阳光,浪漫的沙滩海风,恬静的乡村田园,让每一个人带着心灵去做一次远行,去收获途中的欣喜

求大神们解答一下问题,感激不尽啦!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哪些问题值得反思?参阅相关文献,谈谈你的看法

自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 理学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存在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薄弱、研究内容范围较为狭窄、重复工作较多且整体水平提高缓慢等问题。从以下角度反思中国旅游地理学25 年的发展和问题,对这一学科将来的进步不无裨益。(1)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之间的关系。20多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界始终以服务于国民经济为主攻方向,旅 游地理学的应用价值被无限夸大,反过来制约了其他方面的研究拓展和深入。实际上,旅游地理学研究,绝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也需要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伦 理。(2)研究的观念与目标。中国旅游地理学有必要树立新的研究观念,认清自身的研究状态。没有反省、没有自我的怀疑、没有批判和创新的研究,其研究贡献 是非常有限的。(3)研究的方法与成果。实证研究在过去25年的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中是一种常见方法,然而,不能把利用数学和量化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看作解决 问题的唯一途径,况且低水平的实证研究有时会成为无价值的案例堆积,浪费研究资源和研究者的时间与精力。对研究成果应该有新的认识:该成果的真正价值是什 么?国内外类似成果的差异(而不仅仅是差距)在哪里?如何确认和尊重该成果的知识产权?(4)应对危机与挑战。将旅游地理学者的学术贡献与应用性工作例如 规划混淆起来评价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1、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2、文化交往频繁 3、旅游的目的和主观意愿的多样化,使得旅游的景点不断适应游客需要 4、旅游资源的丰富使得地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5、旅游可以使人开阔眼界,放松心情

旅游地理学的水经注

《水经注》(古籍书名写作《水经注》)是用来注释《水经》的一本书。《水经》全书一万馀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是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共四十卷(原书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乃经后人割裂改编而成)。《水经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作者:《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对中国的河流考查比《水经》清楚得多。《水经》记载的河流仅137条,大量的支流被忽略了;《水经注》则记录更小的支流,所以《注》里记述的大小河流竟多至1252条,是《水经》的10倍,此外还有五百多处湖泊和沼泽,二百多处泉水和井水等地下水。而且观察得也很仔细,有些地方详细记下了河谷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等。《水经注》不仅讲河流,还详细记载了河流所经的地貌、地质矿物和动植物。后世可以从中了解古代的耕作制度、古代植物种类和植被分布,动物的地区分布及其活动的季节怙,以及古人如何利用它们取得经济效益。《水经注》还载录了不少古代的陵墓以及墓前碑刻。郦道元写景文字,遣词精当,「片语只字,妙绝古今」。唐代李白、杜甫的诗篇里,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文章实脱胎于《水经注》。宋朝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水经注》不同版本中,以《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笺》、《七校水经注》、《水经注释》、《水经注武英殿聚珍本》、《合校水经注》及《水经注疏》为最著名。胡适先生曾经用二十多年的光阴研究《水经注》,亦是收集《水经注》版本的专家。

旅游地理学:长距离旅游客人出游的空间规律是什么

  规律:游客流在空间上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旅行距离与旅游收入链长、收入点设置和收入量正相关 旅行距离与收入链的长度成正相关,距离越长,所涉及的旅游产业的要素就越多,旅游设计中的收入点就越多。所以长距离旅游者,特别是跨国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收入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旅游项目设计定位中,在资源与其他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允许的前提下,入境旅游者或长距离旅游者是目的地重要的潜在收入来源和重点营销的对象。  ----------------  1 客源地(origin)与目的地(destination)  旅游业是客源地和目的地通过旅游行为主体产生空间相互作用的纽带,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区域关系。应把旅游视为一个系统,它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产品;旅游媒介——旅游业和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指以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和发展为依托,由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系统具有地域和功能上的完整性,以空间表现形式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图11—1)。  图11—1 旅游系统  1.1客源地(origin)  客源地即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旅游动机的产生来看,旅游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及安全感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在具备了旅游动机之后还需要两个条件: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才能真正成为潜在的或现实的旅游者。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满足旅游的需要。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消费行为,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显然,可自由支配的收人水平是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闲暇时间的多少虽然不一定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应,但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技术水平高,劳动生产效率高,因此,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们可以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从旅游动机的产生,还是旅游的经济能力和闲暇时间的获得来看,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故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世界主要客源产出地——欧洲、北美。欧洲和北美是世界传统的客源地,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都很活跃。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地区,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出境旅游人次也在逐渐增多,在世界客源市场中越来越重要。世界旅游市场正向欧洲、美洲、东亚太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演变。  1.2目的地(destination)  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它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世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包括: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肯尼亚、阿尔卑斯山等地。  1.地中海。是欧洲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本区的旅游资源特征是以海岛、海岸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为主,兼有海滨岩岸风光和湖泊风光,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的阳光、海水、沙滩风景地带,以海岛、海岸、山岳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古迹为主,兼具民族风情。本区的旅游客源地主要是西欧国家。西班牙是国际度假旅游的首位目的地。  2.加勒比海。是北美洲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范围包括加勒比海沿岸的墨西哥、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群岛国家和地区,如:古巴、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巴巴多斯等。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茂密的热带森林,奇异的海洋动物,海水、沙滩、阳光及古老的带有神迷色彩的印第安文化和玛雅文化构成本区最具吸引力的内容。本区吸引的游客主要来自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3.东南亚。本区是一个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旅游区,与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相比,本区的旅游资源要分散得多。本区主要指中南半岛的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上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本区以热带海滨风光著名,宗教寺庙等古迹也十分突出,民情风俗独具魅力。主要客源地为日本及我国的台湾、香港。  4.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是中南欧的主要山脉,最高海拔达4500m以上,其山脊部分由火成岩构成,经古冰川作用后,形成了锯齿状山峰和深切的U形谷,地势高差悬殊,十分壮观。冬季是阿尔卑斯山一年中的第二个旅游高峰期,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是主要的山地国际旅游中心。  1.3交通连接  交通是联系客源地和旅游区的桥梁。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就不能形成旅游流(客流),交通是旅游的通道和媒介,是构成完整的旅游功能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现代大众旅游就是在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后才形成的。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运营,使国际旅行变得方便、快捷、舒适,大大促进了国际旅游的发展。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交通建设是一项主要的开发内容。没有方便的交通把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联结起来,旅游资源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在旅游产品中,交通运输服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的海外游客在华的旅游消费中,交通花费占有很大的比重。旅游交通与一般的客运、货运交通相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游客沿交通线上的移动,不仅是为了完成空间位移,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旅游的经历和体验,是旅游者最终获得的旅游体验中的组成部分。  尽管,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常常利用已有的基础交通线路(并非为旅游而修建的交通线),但是,旅游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地的分布来选择组合自己的交通线路和交通方式。交通线路和旅游线路高度统一,表现在一般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即是以交通线路把各旅游地和景点串联拼合起来,形成一条旅游线路(即通常说的旅游产品)向市场销售。  基于以上两个特征,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和资源与市场的空间关系。在大尺度空间上,旅游者行为规律为作闭环状旅游,避免走回头路。因此,交通线路的建设应适应这种规律,把规模、等级相当的景点和旅游地以最经济的、最有利于旅游活动的方式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大的闭环交通线。在中、小尺度空间上,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表现为,以中心城市(中心旅游地)作依托作节点状旅游。因此,中小尺度的交通线路的建设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作放射状与低一级的旅游地(点)相联结。  旅游交通从空间层次上可分为三种: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它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跨越的空间尺度大。外部交通的主要方式是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也有部分水运和公路交通。第二层次是在旅游区内由中心城市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交通,跨越的是中、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主要以公路或铁路为主。第三层次是内部交通,指旅游地、风景区内部的交通,跨越的是微观或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以特种交通为主,如索道、游艇、电瓶车、畜力车、骑马等,甚至步行。旅游交通的选线、建设主要考虑大、中尺度的交通,景区和旅游地内部交通一般是旅游地、风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旅游地理学中,城市旅游的特点是什么?急!!!!

u200d城市旅游在空间分布、资源组合、功能发挥、活动类型和要素集合等方面,有着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的特征。旅游者的行、食、住、游、购、娱诸要素基本上都是在市区范围里得以完成。城市的旅游吸引,并非仅仅是城市的几个旅游点,而是城市整体。城市具有吸引的整体性表现为城市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和景观吸引的综合性。虽然城市旅游资源也包括自然山水风光、古代文明遗址,但作为人类文明重要载体的城市,其人为加工、刻意营造的痕迹更为突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城市旅游就是一种人文化的旅游吸引。现代城市是高度复杂的综合性有机体,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呈放射状发展。城市交通便利,住宿条件完善,风味食品琳琅满目,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购物方便.......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之外,还可满足多种旅游需求,提供包括商务、购物、会议、度假、休闲、美食、生态等在内的多种旅游功能。u200d

延安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的原因 (用旅游地理的知识来回答)

中国旅游地理学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能如此迅速发展,取得显赫成绩,其经验是值得我们好好分析和总结的。 (1)旅游地理学界始终把握住了旅游地理学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了旅游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紧扣我国旅游开发和建设这个主题,主动承担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完成了大量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旅游地理学的地位。地理学的旅游应用研究拓展,也促进了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2)旅游地理学界一直把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的地位,积极投身于旅游开发实践中,注意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实践检验的许多理论创见,为旅游地理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3)实践造就了一大批旅游地理专业人才,老一辈旅游地理学家的提携和扶持促进了年青学者的成长,促使旅游地理学界能够比较快地形成了一个包括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在内的老中青梯形队伍结构。 展望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作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标志将有更大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中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我国旅游业前景灿烂。旅游地理学理应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广泛实践,勇于创新,在旅游业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继续大展才华,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是否属于旅游地理学

应该不属于哦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谈谈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从学术问题到学术规范:旅游地理学者的自觉性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经历了30年的积累,一些旅游地理学者逐渐认识和反思旅游地理学科发展与学术贡献、实用价值的关系,积极回顾和评价学科发展问题。一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背景下,学者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学术发展整体背景以及旅游业实践背景的视角,回顾了中国旅游地理学30年的发展,总结了不同时期研究的价值取向对学科发展的影响[1]。另一方面,从学科内部发展的角度,学者们就某些研究方向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内容涉及社区旅游、山地旅游、遗产旅游、探险旅游、旅游目的地、旅游规划、旅游城市化等

旅游地理学这本书长什么样 是考大专的那本书吗 难不难啊

不难。很好学的。要对这个科目有兴趣,这样才会有感觉,你一定行的。

从学科性质来说,旅游地理学是地理科学吗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是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环境管理,旅游社会经济发展,及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既是自然地理,也是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必修科目!从这方面来说是地理科学下年的一个学科

是否要开设《旅游地理学》课程的

《旅游地理学》是高效旅游专业必开的课程。旅游地理学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旅游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旅游地理学课程目前在各大高校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

从地理角度介绍旅游景点 景点和地理位置

中国那些地理风景好中国最美的十六处风光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以及美丽的风格示例景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一、新疆阿尔泰白哈巴(中哈边境)阿尔泰山,自古被誉为“金山”,深藏于内陆腹地,美丽而神秘。这里的野山野水无处不入画,当你行走其间,你会真正领悟到宁静、美丽、和谐才是人类最佳的栖居地。白哈巴村,虽小但很精致。随意点缀在村中木屋栏栅旁的白桦树,或金黄或翠绿,在晨光和夕阳下,闪烁金光,与木屋、炊烟、挑水的村妇,以及牧羊的孩童一起,营造着家园的温馨,释放着一种生命独有的暖意。■二、浙江乌镇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市区17公里。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省吴江县,东南与濮院、龙翔街道等毗连,东北接嘉兴市秀洲区。历史上曾是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错壤之地。今为附近乡镇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域面积71.1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镇区常住人口1.2万。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三、云南元阳梯田云南属于海洋性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那里的人们开垦了规模庞大、世界闻名的梯田。其中元阳的梯田比较有代表性,特别是云雾天气多的季节,山坡上大片的梯田在云雾笼罩下,就像从人间登上天堂的天梯,非常壮观美丽。2500年前哈尼族的祖先从西藏高原来到云南南部这个边陲山区,初来乍到就遇到了一大难题:周围的山谷根本不适宜种植。哈尼族人以顽强的民族性格与大自然搏斗,用石块砌起围墙,围住新开垦的农田,还引来山泉灌溉,并在水雾缭绕的梯田中种植稻谷。14世纪明朝年代,这种把崎岖山地开垦成良田的技术传遍了中国和东南亚,哈尼人更把哀牢山这一带的山区变成了一幅幅“艺术品”。于是明朝皇帝给哈尼族人赐名“山岳神雕手”,这一美名便世代相传下来。二、三月间到元阳,从县城沿公路一路走来,水平如镜的梯田从座座山头层层延展下来,在阳光和云雾的交替变幻中,气象万千,壮阔无比。时见身着色彩亮丽的民族服饰的哈尼族、彝族男女,共同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四、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婺源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她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属吴中楚尾,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婺源,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文学家朱弁,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都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此外,婺源的民间艺术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剧是京剧的源流之一,古朴的傩舞被称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阁艺术享有“中华一绝”的美名,独具韵致的茶艺表演风姿迷人...婺源博物馆,馆藏之多,品位之高,国内罕见,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五、四川阿坝草原阿坝县为藏名的译音,关于“阿坝”名的由来和含义说法多样,藏族知识界、宗教界人士认为:“阿坝”一名起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吐蕃王松赞干布以武力进攻松潘向唐求婚,占领松州以西地区后,从土蕃腹地阿里一带迁民至本地并居住下来繁衍生息。他们自称“阿里娃”。阿坝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东北部有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西北部有奇峰异石、冰川雪峰、湖泊草原等高原山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南部有高山峡谷、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中部有民居建筑、服饰歌舞、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等组成的“安多民族文化走廊”等人文景观区。■六、江苏太湖太湖跨江、浙两省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总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苏州占3分之2强,太湖72峰,苏州揽入58峰,国务院规划的沿太湖13个风景区69个景点,苏州有6个景区34个风景点,正所谓太湖风光美,一半在姑苏。太湖风景名胜区素以宏大的层次,丰富秀丽的湖岛山水风光而著称,苏州沿太湖地区尤为得天独厚,漫长而多变的湖岸线,形成丰富的沿湖景观,山林丰茂、花果飘香、文物古迹遍布其间。■七、吉林长白山天池长白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长白山系复合式盾形休眠火山,为中国东北和欧亚大陆东部最高峰,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之源。史料记载天池水“冬无冰,夏无萍”,夏无萍是真,冬无冰却不尽然,冬季冰层一般厚1.2米,且结冰期长达六、七个月。不过,天池内还有温泉多处,形成几条温泉带,长150米,宽30-40米,水温常保持在42摄氏度,隆冬时节热气腾腾,冰消雪融,故有人又将天池叫温凉泊。近几年,天池中出现一种冷水鱼-虹鳟鱼,此鱼生长缓慢,肉质鲜美,来长白山旅游能品尝到这种鱼,也是一大口福.据说天池中的虹鳟鱼是北朝鲜在天池放养的。■八、新疆帕米尔高原帕米尔位于新疆西南部,古代称为葱岭,向有世界屋脊之称;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可分为八个部分,文称八“帕”。清朝在阿尔楚尔帕内立有记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伦;帕米尔是我国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直属于中国。柏米尔共分八“帕”,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柏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 ■九、江南水乡周庄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十、广西红水河岸上风光处处是高耸的峰丛,放眼望去重峦迭嶂,高低错落变化无穷,裸露着奇特的形体;遍地可见深幽的洼地,俯首远眺隐约察觉村寨、田间和水池交织其间,不禁嗟汉这小小的一隅之谷犹如世外桃源,大有恍若隔世之感。这个奇妙的境地,磊磊多石,山岩嶙刚,崎岖突兀,间或夹杂坚韧虬典的林木盘根错节的榕树,显示出一种昏螟、空灵而粗犷的气势,令人骇异。■十一、湖南吉首凤凰凤凰县位于湖南吉首市与怀化市之间偏西的地方,城区傍沱江而建。沱江如酒,沿江的吊角楼就如美人醉酒一样憨态可掬。城内大街小巷中辣子与熏肉的香味四季飘香,多情湘女婆娑而过。有月光的晚上,苗民男女的对歌声可惊醒每一扇临水的窗户。出了城,见一山如利剑穿空,拔地而起,为天星山。山顶有一平台豁然开朗,中有一方池为“天池”,汩汩溪流,却久旱不涸,常有麝獐临水,百鸟低回。山下有奇梁洞,洞内有云雾山、天堂、龙宫、阴阳河等景,集桂林、张家界奇景于一洞。■十二、云南泸沽湖被摩梭人称为“母亲湖”的泸沽湖,海拨2690米,水域面积达5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90余米,透明度高达11米。湖中有五个全岛、三个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湖中各岛婷婷玉立,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翠绿如画,身临其间,水天一色,清澈如镜,藻花点缀其间,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浮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几分宁静,是一个远离嚣市,未被污染的处女湖。■十三、云南罗平罗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深沟峡谷纵横,盆岭相间有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以其气势雄伟的瀑布群落、幽深险峻的峡谷、挺拨秀丽的峰丛、独特的地貌奇观、苍莽的林海、溢彩溜金的油菜花海、蜿蜒曲折的河流、玲珑剔透的滩跌、碧绿如玉的湖泊、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文物古迹等构成了自然、人文景观荟萃的旅游胜地。世界最大的自然花园——油菜花海、世界最大的瀑布群落——九龙瀑布群,幽深险峻的鲁布革峡谷、神秘的地下电站、多彩多情的多依河和气势磅礴的十万大山等一系列精品景区、景点,构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旅游黄金线,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前往罗平观光游览。■十四、北海涠洲岛风光涠洲岛是我国最大的死火山岛,位于北海市东南面36海里处,与银滩隔海相望,面积26平方公里。在它的附近有一个斜阳岛,站在涠洲岛上可以观看到太阳斜照该岛的情景,这就是著名的“涠州斜阳”。涠洲岛的最高海拔79米,岛上人口的85以上都是客家人,热情好客,勤劳淳朴。岛上海蚀、海积及溶岩景观奇特,较有名的是“龟豚拱碧”、“滴水丹屏”、“法国传教士人头像”、“火山弹荟萃”、“三婆庙”及“汤显祖观海处”等景点。另外,在沙滩上可以拾到各种各样的海螺和贝壳。■十五、四川稻城稻城县位于川西高原西南边缘,全县只有3万人口,面积3723平方公里,具典型的藏乡风情。早上起来,晨雾里群山起伏,美丽的稻城河从县城外蜿蜒流过,河滩上一排排白杨被秋风染黄了叶子,在太阳底下闪着金光;沿河从县城到桑堆乡一路的河滩旁,布满了红色的沼泽;炊烟飘起的牧场上,牦牛静静在吃草。纯净的蓝天,飞过白云间的苍鹰,风格独特的藏乡建筑,金黄的秋杨,深红的沼泽,波光粼粼的小河,是多么美的一幅油画,人们归隐田园的的梦想天堂,以致于一些旅游摄影爱好者在这儿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十六、贵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族村寨,全寨1200多户、6000余人,苗族占99。黎平肇兴侗寨有900多户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乡第一寨”之称。全寨有5个家族,每个家族有一座鼓楼,共5座鼓楼、5座花桥、5座侗戏楼,这些极富侗族建筑特点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厦门有什么著名的旅游景点,从地理学角度分析自然和人文2方面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包括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钢琴博物馆、厦门海底世界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石植物园 海沧大桥东岸旅游区(包括牛头山公园、桥梁博物馆等) 集美嘉庚纪念胜地(包括集美学村、鳌园、龙舟池、南熏楼、归来堂(陈嘉庚故居)、李林园等) 胡里山炮台 (包括胡里山炮台、荣光宝藏博物院等) 日月谷温泉度假村 天竺山森林公园 园博苑(原名:厦门园博园) 同安影视城国家一级博物馆华侨博物院国家森林公园莲花森林公园(包括莲花山、金光湖、小坪、文山、铜钵岩、野山谷等六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嘉庚墓(鳌园) 陈化成墓(金榜公园边) 青礁慈济宫 胡里山炮台 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群 鼓浪屿近代建筑(称为:万国建筑博览)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其他著名景点五星级公园: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园林植物园(万石植物园)、中山公园、金榜公园、南湖公园、湖里公园、日东公园、天竺山公园; 四星级公园:白鹭洲公园、狐尾山公园、仙岳公园、鸿山公园、海湾公园、牛头山公园、嘉庚公园、杏东公园、双溪公园; 其他景点: 厦门岛内:虎溪岩、白鹿洞、中山路步行街、南普陀寺、厦门大学、五老峰、环岛路及其海滨浴场、台湾民俗村(景州乐园)、厦门会展中心、五缘湾湿地公园、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湖里山炮台 厦门岛外:海沧野生动物园、火烧屿生态乐园、陈嘉庚纪念馆、集美鳄鱼园、杏林湾温泉、同安孔庙、大轮山、梵天寺、梅山寺、竹坝南洋风俗村、宋代瓷窑遗址、北辰山十二龙潭、大嶝战地观光园厦门二十景鼓浪洞天、皓月雄风、菽庄藏海、胡里炮王、大轮梵天、五老凌霄、万石涵翠、太平石笑、云顶观日、金山松石、虎溪夜月、金榜钓矶、鸿山织雨、__月色、天界晓钟、东渡飞虹、东环望海、青礁慈济、鳌园春晖、北山龙潭编辑本段旅游最佳时间厦门的日照时间长,太阳光充沛,所以一年四季花木繁盛。 除了8月份台风季节,因海边的船只全部停开而不能欣赏到优美的海景外,其他时间去厦门旅游都很好。 记忆中,厦门的冬天是不曾下过雪的。厦门的冬天,若有似无,温暖得让人忍不住想:厦门,似乎是没有冬天的。也许吧,草木繁盛,花开似锦的冬天似乎称不上为“冬天”。 推荐 9月,厦门的秋日颜色中。如果说厦门的四季如春,让你无从选择最佳旅游时间的话,那么,9月厦门的秋日颜色可供你参考。 9月的厦门,你可以在长长的环岛路上徜徉,闯入这由海岸线、榕树、古老建筑编制的图画中,让往事和杂乱都烟消云散,心灵变得一尘不染。 你也 可以选择独自一人躺在植物园斜斜的草坡上,数数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植物的名字:水仙、木棉、水杉还有,舒婷诗里“我情感里的三角梅”。 你还可以在9月的清晨去爬南普陀寺,看摩崖石刻,倾听菩提谦卑无语,晚饭一定要在小吃一条街度过。如何用旅游地理学的思维介绍一个景点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这一概念是由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提出的。 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首先要讲该景区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国家地区、经纬度等,其次,要讲该景区的风景整体特点及成因,最后结合具体的景点,进行讲解。

旅游地理学 保继刚 第二版 是哪一年的

应该是这一版,叫修订版,不叫第二版。是1999年9月1日出版。第一版是1993年3月1日出版。

如何理解旅游地理的边缘学科属性

有潜力的学科,以后可以往旅游管理方面发展,也可以自己创业

旅游地理学就业方向

如果毕业后想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那可以去做导游,可以去旅游局等。如果不想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那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去就业。事实上,现在很多人的工作都是跟自己的专业相关性不大的。主要还是要自己喜欢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对旅游有什么影响?

旅游地学的发展对旅游当然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因为从观念上面首先就改变了。

为什么说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边缘学科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等学科彼此渗透,因此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旅游业对区内环境的影响等。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娱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简单举例:比如到新疆去看天山、湖泊、戈壁滩大沙漠,品尝哈密瓜、葡萄,吃烤全羊;到内蒙去看大草原,品马奶酒、参加“那达慕”盛会;到广西桂林去欣赏喀斯特地貌;到长白山去观赏“五大连池”等等。这些都属于旅游地理学内涵意义。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特点与国外旅游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特点:以“任务带学科”的方式发展;在发展中仍会受到变化中的旧体制的负面影响;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理论研究和实用研究结合;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不足:旅游基本概念上混淆的情况比较严重,研究视野仍不够宽阔,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和传统,描述性工作多,低水平重复工作多。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科的科学研究是以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中国旅游地理学bai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旅游du地理学作为一门zhi新兴的分支学科能如此迅速发dao展,取得显赫成绩,其经验是值得我们好好分析和总结的。(1)旅游地理学界始终把握住了旅游地理学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了旅游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紧扣我国旅游开发和建设这个主题,主动承担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完成了大量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旅游地理学的地位。地理学的旅游应用研究拓展,也促进了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2)旅游地理学界一直把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的地位,积极投身于旅游开发实践中,注意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实践检验的许多理论创见,为旅游地理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3)实践造就了一大批旅游地理专业人才,老一辈旅游地理学家的提携和扶持促进了年青学者的成长,促使旅游地理学界能够比较快地形成了一个包括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在内的老中青梯形队伍结构。展望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作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标志将有更大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中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我国旅游业前景灿烂。旅游地理学理应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广泛实践,勇于创新,在旅游业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继续大展才华,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中国旅游地理的基础知识体系包括什么

第1章 中国旅游资源 学习目标1.1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条件1.2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显示全部信息绪论 学习目标0.1 旅游与地理0.2 旅游地理学认知0.3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体系0.4 中国旅游地理学习要求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1章 中国旅游资源 学习目标1.1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条件1.2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1.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2章 中国旅游客源地理 学习目标2.1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因素2.2 中国旅游客流地理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3章 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 学习目标3.1 旅游交通概述3.2 中国旅游交通网3.3 中国旅游路线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4章 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 学习目标4.1 旅游信息4.2 旅游地图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5章 东北旅游区 学习目标5.1 概述5.2 重点旅游城市5.3 旅游线路与旅游活动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6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学习目标6.1 概述6.2 重点旅游城市6.3 旅游线路与旅游活动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7章 长江流域旅游区 学习目标7.1 概述7.2 重点旅游城市7.3 旅游线路与旅游活动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8章 华南旅游区 学习目标8.1 概述8.2 重点旅游城市8.3 旅游线路与旅游活动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9章 西南旅游区 学习目标9.1 概述9.2 重点旅游城市9.3 旅游线路与旅游活动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10章 西北旅游区 学习目标10.1 概述10.2 重点旅游城市10.3 旅游线路与旅游活动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11章 青藏高原旅游区 学习目标11.1 概述11.2 重点旅游城市11.3 旅游线路与旅游活动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印识练习 陵能训练 观念应用第12章 自助旅游 学习目标12.1 概述12.2 自助旅游的策划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与词语 知识练习 技能训练 观念应用综合案例综合实训主要参考文献

旅游地理的定义

这个问题比较强,旅游地理学不就是研究旅游地理的学科嘛,后者的研究内容不就是前者吗?另外,关于这种交叉学科的定义,一百个专家有一百种解释,十本论著的定义可能本本侧重点不同,是不可能有一个“大一统”的概念的。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中国旅游地理学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能如此迅速发展,取得显赫成绩,其经验是值得我们好好分析和总结的。 (1)旅游地理学界始终把握住了旅游地理学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了旅游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紧扣我国旅游开发和建设这个主题,主动承担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完成了大量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旅游地理学的地位。地理学的旅游应用研究拓展,也促进了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2)旅游地理学界一直把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的地位,积极投身于旅游开发实践中,注意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实践检验的许多理论创见,为旅游地理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3)实践造就了一大批旅游地理专业人才,老一辈旅游地理学家的提携和扶持促进了年青学者的成长,促使旅游地理学界能够比较快地形成了一个包括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在内的老中青梯形队伍结构。 展望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作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标志将有更大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中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我国旅游业前景灿烂。旅游地理学理应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广泛实践,勇于创新,在旅游业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继续大展才华,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发展旅游的地理意义

研究目的了解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调节主客关系。旅游市场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