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史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国军事发展史

"七一"重要讲话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了深刻论述,要求全党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是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重大战略抉择。随着中国军事变革的逐步展开,西方各种军事变革模式蜂拥而入。这种形势提醒人们:如果离开“中国特色”,中国军事变革就会效仿美国而不像美国、效仿俄国而不像俄国、效仿法国而不像法国……,从而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中国特色”决不能成为一个“万能筐”,任凭说不清的东西往里装。认识特色的唯一条件是比较。在与西方军事变革,尤其美国军事变革的比较中可以发现,中国军事变革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鲜明特色。一、战略目的的有限性(中西方军事变革战略目的不同)所谓战略目的不同,是指中国与西方军事强国由于国家性质、对外政策及军事战略不同而对军事变革的战略要求有本质的区别。西方军事变革,尤其西方军事强国的军事变革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军事领域的必然反映,其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变革确保绝对军事优势,以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军事变革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本质体现,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变革来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保障。这是中西方军事变革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在世界军事变革的大潮中,必须正视中国的国情和军情,以免陷入盲目军事竞赛的泥潭,铸成历史性错误。世界军事史表明:每逢军事变革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国家不顾本国国情,盲目卷入一场浩大的军事竞赛之中,从而拉垮了国民经济,也使自身的变革中途而废。因此,中国的军事变革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盲目紧随西方,不能成为西方军事变革的翻版。必须根据中国国家性质、中国军事战略性质和中国基本国力基础,有针对性地实施变革,以免军事变革成为军事竞赛。这对于中国军事乃至中国整体建设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二、发动起因的应对性(中西方军事变革启动原因不同)中西方军事变革具有不同的启动原因。美国军事变革的启动原因:越南战争失败后,美军亟需产生新的作战方式,尤其冷战结束,美国企图以绝对的军事优势主导世界。此时恰逢发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为其军事变革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技术环境和条件。而中国完全不同:长期处于相对和平时期,没有战争失败后的惨痛反思。最重要的是,军事变革的物质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群体性突破没有首先产生于中国。中国军事变革的动因,是为了抓住人类社会技术形态的时代转型机遇,是为了适应现代战争面貌的深刻变革,是为了应对世界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二者的区别集中表现在军事变革与现代战争形态的关系上。即:现代战争形态的转型是美国军事变革的重要结果,却正是中国发起军事变革的主要原因。现代战争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是谁让它变的?是美国人。美军把军事变革的成果用于战争实践,从而引起现代战争形态的转型。从一定意义上讲,美军的作战样式就是现代战争的代表性样式,“世界军事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美国军事发展的代名词。而中国的军事变革是为了适应现代战争面貌的深刻变化,中国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实质是迎接西方强国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这是中西方军事变革的重大区别。充分认识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客观地认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所具有的较强应对性,即:变革则主动,不变革则被动,不变革无法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局部战争。

中国军事的发展史

"七一"重要讲话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了深刻论述,要求全党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是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重大战略抉择。随着中国军事变革的逐步展开,西方各种军事变革模式蜂拥而入。这种形势提醒人们:如果离开“中国特色”,中国军事变革就会效仿美国而不像美国、效仿俄国而不像俄国、效仿法国而不像法国……,从而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中国特色”决不能成为一个“万能筐”,任凭说不清的东西往里装。认识特色的唯一条件是比较。在与西方军事变革,尤其美国军事变革的比较中可以发现,中国军事变革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战略目的的有限性(中西方军事变革战略目的不同) 所谓战略目的不同,是指中国与西方军事强国由于国家性质、对外政策及军事战略不同而对军事变革的战略要求有本质的区别。西方军事变革,尤其西方军事强国的军事变革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军事领域的必然反映,其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变革确保绝对军事优势,以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军事变革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本质体现,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变革来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保障。这是中西方军事变革的本质区别。 充分认识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在世界军事变革的大潮中,必须正视中国的国情和军情,以免陷入盲目军事竞赛的泥潭,铸成历史性错误。世界军事史表明:每逢军事变革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国家不顾本国国情,盲目卷入一场浩大的军事竞赛之中,从而拉垮了国民经济,也使自身的变革中途而废。因此,中国的军事变革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盲目紧随西方,不能成为西方军事变革的翻版。必须根据中国国家性质、中国军事战略性质和中国基本国力基础,有针对性地实施变革,以免军事变革成为军事竞赛。这对于中国军事乃至中国整体建设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发动起因的应对性(中西方军事变革启动原因不同) 中西方军事变革具有不同的启动原因。美国军事变革的启动原因:越南战争失败后,美军亟需产生新的作战方式,尤其冷战结束,美国企图以绝对的军事优势主导世界。此时恰逢发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为其军事变革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技术环境和条件。而中国完全不同:长期处于相对和平时期,没有战争失败后的惨痛反思。最重要的是,军事变革的物质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群体性突破没有首先产生于中国。中国军事变革的动因,是为了抓住人类社会技术形态的时代转型机遇,是为了适应现代战争面貌的深刻变革,是为了应对世界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 二者的区别集中表现在军事变革与现代战争形态的关系上。即:现代战争形态的转型是美国军事变革的重要结果,却正是中国发起军事变革的主要原因。现代战争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是谁让它变的?是美国人。美军把军事变革的成果用于战争实践,从而引起现代战争形态的转型。从一定意义上讲,美军的作战样式就是现代战争的代表性样式,“世界军事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美国军事发展的代名词。而中国的军事变革是为了适应现代战争面貌的深刻变化,中国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实质是迎接西方强国军事发展的严峻挑战。这是中西方军事变革的重大区别。 充分认识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客观地认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所具有的较强应对性,即:变革则主动,不变革则被动,不变革无法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局部战争。

人工智能发展史 4张图看尽AI重大里程碑

作者 | 王健宗 瞿晓阳 来源 | 大数据DT 01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图1是人工智能发展情况概览。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历史积淀,早在1950年,阿兰·图灵就提出了图灵测试机,大意是将人和机器放在一个小黑屋里与屋外的人对话,如果屋外的人分不清对话者是人类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拥有像人一样的智能。 ▲图1 人工智能起源及发展 随后,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在之后的十余年内,人工智能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小高峰,研究者们疯狂涌入,取得了一批瞩目的成就,比如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1964年,首台聊天机器人也诞生了。 但是,由于当时计算能力的严重不足,在20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一个寒冬。早期的人工智能大多是通过固定指令来执行特定的问题,并不具备真正的学习和思考能力,问题一旦变复杂,人工智能程序就不堪重负,变得不智能了。 虽然有人趁机否定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价值,但是研究学者们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终于在1980年,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出了第一套专家系统——XCON。该专家系统具有一套强大的知识库和推理能力,可以模拟人类专家来解决特定领域问题。 从这时起,机器学习开始兴起,各种专家系统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不幸的是,随着专家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专家系统应用有限,且经常在常识性问题上出错,因此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二个寒冬。 1997年,IBM公司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成为人工智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后,人工智能开始了平稳向上的发展。 2006年,李飞飞教授意识到了专家学者在研究算法的过程中忽视了“数据”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带头构建大型图像数据集—ImageNet,图像识别大赛由此拉开帷幕。 同年,由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的概念被提出,之后,深度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开始不断映入人们的眼帘。深度学习的发展又一次掀起人工智能的研究狂潮,这一次狂潮至今仍在持续。 图2列出了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从诞生以来,机器学习经历了长足发展,现在已经被应用于极为广泛的领域,包括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检测信用卡欺诈、证券市场分析、DNA序列测序、语音和手写识别、战略游戏、艺术创作和机器人等,以及我们特别关注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自动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AutoML及AutoDL)。 ▲图2 人工智能发展重大事件 02 下一代人工智能 我们首先通过图3来回顾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图3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按照总体向上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4个发展阶段,分别为精耕细作的诞生期、急功近利的产业期、集腋成裘的爆发期,以及现在逐渐用AutoML来自动产生神经网络的未来发展期。 早期由于受到计算机算力的限制,机器学习处于慢速发展阶段,人们更注重于将逻辑推理能力和人类总结的知识赋予计算机。但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尤其是GPU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计算机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学习各种数据特征,从而很好地完成人类分配给它的各种基本任务。 此时,深度学习开始在语音、图像等领域大获成功,各种深度学习网络层出不穷,完成相关任务的准确率也不断提升。同时,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朝着深度更深、结构更加巧妙复杂的方向推进,GPU的研发与应用也随着神经网络对算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快速向前推进。图4展示了近年来主要神经网络的发展。 ▲图4 主要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 2012年,AlexNet为了充分利用多个GPU的算力,创新性地将深度神经网络设计成两部分,使网络可以在两个GPU上进行训练。 2013年,ZFNet又进一步解决了Feature Map可视化的问题,将深度神经网络的理解推进了一大步。2014年,VGGNet通过进一步增加网络的深度而获得了更高的准确率;同年,GoogLeNet的发明引入了重复模块Inception Model,使得准确率进一步提升。 而2015年ResNet将重复模块的思想更深层次地发展,从而获得了超越人类水平的分辨能力。这时,由于深度神经网络层数的不断加深,需要训练的参数过于庞大,为了在不牺牲精度的同时减少需要训练的参数个数,2017年DenceNet应运而生。 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模型和新颖模块的不断发明利用,人们逐渐意识到开发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结构越来越费时费力,为什么不让机器自己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神经网络呢? 出于这个构思,2017年Google推出了AutoML——一个能自主设计深度神经网络的AI网络,紧接着在2018年1月发布第一个产品,并将它作为云服务开放出来,称为Cloud AutoML。 自此,人工智能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已有的机器学习知识和神经网络框架来让人工智能自主搭建适合业务场景的网络,人工智能的另一扇大门被打开。

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史

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  墨是寒色,由五墨构成的画应该有寒感,它的调子应该是灰暗的。但又为何好的“水墨画”会使人有温感而不感觉它的调子灰暗呢?这是因为好画善于利用白地(空白)来与黑的寒色相对比、相调和,因而使人有介于寒热之间的温感。而且,好的烟墨并不是暗墨。  凡光滑受光而反射强者都叫做明物,好墨的黑光泽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会让人有灰暗感的。水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墨是寒色,由五墨构成的画应该有寒感,它的调子应该是灰暗的。但又为何好的“水墨画”会使人有温感而不感觉它的调子灰暗呢?这是因为好画善于利用白地(空白)来与黑的寒色相对比、相调和,因而使人有介于寒热之间的温感。而且,好的烟墨并不是暗墨。凡光滑受光而反射强者都叫做明物,好墨的黑光泽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会让人有灰暗感的。中国最早的水墨画产生于东晋时期。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顾恺之的《雪霁堂五老峰图》是最早出现的水墨画。此间顾恺之提出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既是这时期的特点,也为日后水墨画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唐代是水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画家,如吴道子、李思训父子、王维等人。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水墨画一改前人细巧之积习,行笔纵放,如雷电交作,很有气势。李思训善画着色山水,他的儿子李昭道也是有名的水墨画家,师其父而有自己的风格,后世称他们父子的水墨画为大小李将军山水。王维襟怀高旷,迥超尘俗,首创渲淡画法。以水墨皴染之法而作破墨山水,以清淡闲逸为归。 五代时期,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创新。这个时期有名的水墨画家有荆浩、关同、徐熙和黄筌。荆浩尤妙山水,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笔墨横溢。关同初师荆浩,刻苦钻研画道,中年之后,又学习王维的画法,自成一家。他喜作秋山寒林与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他的画讲究用笔,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徐熙善画花果、草虫。他的画“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傅色,故骨气风神为古今绝笔。”黄筌善画禽鸟、山水,成一家之法。他画的花鸟,先以墨笔勾勒后傅以彩色,浓丽精工,称为双勾体。 宋代,水墨画家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李成、范宽、董源、巨然四人。李成初师关同,后来也自成一家。后人评论他的画时说:“其画精通造化,扫千里于咫尺之间。山林泽薮平远寒林写于笔下,其妙入神,古今一人。”范宽、董源、巨然的画都有“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的特点。宋朝绘画体现出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这一时期绘画得以进一步分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画及杂画等。由于画风多样,题材众多,水墨画的技法与理论也随着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很快进入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山水画方面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花鸟画方面,随着文同、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们以墨竹、墨梅(与南宋末的兰、明后的菊合称“四君子”)等专科绘画的流传,崇尚主观意趣、崇尚笔墨形式趣味的“士人画”开始兴起,如法常的水墨花鸟画《老松八哥图》等为后世水墨画的发展又开新路。徐熙开创了“野逸”风格的水墨形式与其孙徐宗嗣继其祖业创立的“没骨法”水墨花鸟在民间得以发展。当然,水墨画在宋代人物绘画上也有新的发展。如梁楷的“减笔”画《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画之一。元代,水墨画家主要有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瓒四大家。黄公望则推为元季之冠,他师学董源、巨然,后来自成一家。他初居富春(今浙江富阳),领略江山自然之美。他总是随身带着纸笔,凡遇到美丽的景色就当场写生。后来移居虞山,使他有机会观赏虞山一年四季乃至每天早晚不同时间中虞山风光的变化。由于他师法自然,因此他的水墨画风光秀丽,变化万千。明代,水墨画分浙派、吴派和院派。浙派代表画家为戴进、蓝瑛,院派则以仇英、唐寅最有名气,吴派的画家主要有沈周、文征明等人。在浙派画家中,戴进当推第一,他的山水、道释、人物、花鸟、翎毛、走兽无所不工。沈周、文征明、董其昌、陈继儒被誉为吴门四大水墨画家。清代,水墨画家以四王为最著名。他们是王时敏、王原祁、王鉴和王荤。另外,佛门画家道济和八大山人也在水墨画坛享有很高的声誉。近代,也就是20世纪初至50年代期间,这时候的水墨画主韵律是改革:这时期以徐悲鸿为代表,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素描、光影、透视等技术和方法来对中国画进行改造,这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气势,影响也很深远。但在西方洪流涌入期间,古风水墨画也在发展,以齐白石为代表,借助中国自己的传统来进行变革,借助近代海派绘画资源,加上一些明清之际文人画的因素,来对当时的中国画进行改革。他的艺术语言简洁明快,齐白石先生出生在社会底层,早年生活贫寒,他的诗和画明白易懂,不像以前的文人画以晦涩为深奥。齐派艺术在20世纪的中国是成功的。

水轮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史

水轮机是一种将水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这种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因此水轮机是为水能利用和发电服务的。 水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能依赖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和洪水开展了斗争并学会了利用水能。公园前二千多年的大禹治水,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颂。公元37年中国人发明了用水轮带动的鼓风设备-水排,公元260-270年中国人创造了水碾,公元220-300年间发明了用水轮带动的水磨,这些水力机械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缺点是笨重、出力小、效率低。真正大规模地对水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在近代工业发展和有关发电、航运等技术发展以后。 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指通过修建水利枢纽工程来进行对河流水力资源在防洪、灌溉、航运、发电以及水产等发明的综合利用。 我国的水电发展设备事业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了蓬勃发展,1975年我国还只能自行设计制造7.5万千瓦的新安江水电站,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机发电机组及单机容量17万千瓦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我国的水力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设计、制造的水力发电设备远销到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南斯拉夫、越南等国,受到了这些国家的欢迎。

简述剑术的发展史

剑术,英文swordcraft,即舞剑或用剑刺杀的技艺或技能。「剑术」指使用剑的方法和技巧。

先秦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

  先秦文学主要是周代文学,尤其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诗经》、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楚辞是周代文学的主体。  《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诗经》以外的古逸诗散见于后世的著述,真伪难辨,因而《诗经》也是西周至春秋时代唯一的诗歌总集。西周以前的歌谣都非常简短,只是具备诗歌的雏形。到了周代,诗歌在原有的基础上繁荣起来,这些诗歌许多被收入《诗经》。《诗经》属于集体创作,有庙堂乐歌、民族史诗和政治讽刺诗,也有大量的民歌。《诗经》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在中国文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概括先秦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

先秦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其在科技领域的成就,如距今12000年的道县玉蟾岩古稻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特征最原始的栽培;澧县城头山的古城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代城址。与此同时,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古代思想的黄金时代在先秦。先秦时代,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标志的道儒墨法等诸子思想与著作,被奉为中华文化的元典,

简述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史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史: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严重的石油危机,石油短缺的阴影笼罩全球。 为了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国反思之余,要求彻底改革传统的交通能源结构模式,而铁路是唯一能采用非石油能源的交通模式。 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京至大阪高铁40多年来,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球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近2.5万公里,分布在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韩国、中国台湾等17个国家和地区。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快捷舒适、运载量大、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交通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次是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由发达国家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推动了这一次建设 *** 。 这期间,日本建成了遍布全国的新干线网的主体结构,在技术、商业、财政以及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由于日本等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各国对高速铁路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并付诸实践。 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和英国等最为突出,1997年,从巴黎开出的“欧洲之星”列车又将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连接在一起。 在这期间,日本、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对发展和完善高速铁路网也进行了周密和详尽的规划,对原有高速铁路网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3.第三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次建设 *** 涉及到亚洲、北美、大洋洲以及整个欧洲,形成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一场革命性的转型升级。 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开始了高速铁路的建设。 为了配合欧洲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东部和中部欧洲的捷克、匈牙利、波兰、奥地利、希腊以及罗马尼亚等国家正在进行干线铁路改造,全面提速。 对高速铁路开展前期研究和初步实践的国家还有土耳其、中国、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等。 扩展资料: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基础设施设计速度标准高、可供火车在轨道上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列车运营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速铁路,就是铁路设计速度高、能让火车高速运行的铁路系统。 世界上第一条正式的高速铁路系统是1964年建成通车的日本新干线,初步速度标准是200km/h,后来随着技术进步,火车速度更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就对高速铁路有了不同定义,并根据本国情况规定了各自的高速铁路级别的详细技术标准,涉及的列车速度、铁路类型等就不尽相同。 目前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的国家已有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正在积极建设或规划建设的还有瑞士、奥地利、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等国。

粘胶纤维发展史

  纤维素纤维产业是化纤行业的重要分支,但与其他化学纤维不同,粘胶纤维以天然棉短绒为原料的一种优良再生纤维素纤维,除了保留棉纤维的吸湿、透气等优良性能外,粘胶纤维在染色性、抗皱性和后道可纺性等方面优于棉纤维,是棉纤维的一个良好替代品种。(1)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粮棉争地的矛盾,决定了化纤仍将长期作为最主要的纺织原料在纺织加工链中占有较大比重,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仍是化纤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具体来看,每年全国纱线产量的不断提高增加了粘胶短纤的刚性需求,同时近年来技术的进步提升了粘胶短纤产品的性能、扩大了粘胶短纤产品的应用范围,在棉纺织原材料中的用粘比不断提高。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国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纤维素纤维行业增长速度较为波动,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对服装及家纺用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2013-2015年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求,德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史和技术特点

德国高速铁路〔ICE)自1991年6月通车以来,以其高速、舒适、方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乘客,与传统铁路运输连年亏损正好相反,高速铁路的盈利正逐年增多。到今年夏季,将有60列ICE列车在三条高速铁路上以每小时一列的间隔运行。

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的发展史

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的发展史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从而获得新型生物或特种细胞产品、或产物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细胞工程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类 植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有性生殖)、核移植(无性生殖)等

水彩画的发展史

百年水彩画发展史 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经过三年的筹备,多次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在全国水彩画家和已故画家的亲属中进行了广泛的作品征集,并经过了严格的比较筛选,又多方向有关的美术馆,博物馆,美术学院商借了部分展品,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作品展览。 展览包含了自1905年以来一百年中中国水彩画各个发展时期有代表性的画家的重要作品300余件。 在1864年至1911年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画馆”这个被誉为“西洋画之摇篮”里培育出来的第一代中国水彩画家徐咏青(1880—1953)有他在20世纪初年的《杭州西湖》写生画展出,最早出国留学的李铁夫(1869—1952)有他早期的水彩静物《瓶花》展出,李叔同(1880—1942)则有他1905年一幅画在明信片上的风景画展出,这些都是极为可贵,难得一见的珍品;在1911年至1949年中国水彩画的成长期,涌现了一大批后来卓有成就的水彩画家,作品已开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中国水彩画成长期的成就,是中国水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 *** ,包括:张眉孙,关广志,李剑晨,杭穉英,潘思同,张充仁,王肇民,阳太阳这些在中国水彩史上最有影响的画家,在这次展览中都有他们的代表作展出。 这批画家大部分都已作古,只有阳太阳先生尚健在,今年也已经快一百岁了,他们的作品都是融汇中西,面向生活的成果,又体现了每个画家独到的艺术追求,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1949年至1965年中国水彩的发展期,上述画家都有新的成就,而从革命战争中成长的画家和陆续从海外归来的画家又为中国水彩画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画家如古元,邵宇,沈柔坚,吴冠中,萧淑芳等,都有别开生面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1954年“全国水彩,速写展览”是当时创作成就的一次大检阅,那次展览中的精品如戴泽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在柏林》,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这一阶段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的第二次 *** ,共有50余幅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1978年至现在是中国水彩画的改革繁荣期,也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的最 *** ,在这一阶段,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四次单独设立了水彩展区,全国水彩,粉画展也举办了七届,新作者不断涌现,创作空前活跃,中国水彩画已经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中国水彩画”风貌,这一阶段的作品有200余件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包括历届展览中获金银奖的作品,也包括一些老画家的新作,完全可以从中一览中国水彩最新发展的全貌。 港澳台有代表性的水彩画家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包括台湾已故的著名水彩画大家马白水,李泽藩,席德进的作品和当今香港著名水彩画家江启明,欧阳乃沾,澳门著名水彩画家廖文畅,台湾著名水彩画家李焜培,杨恩生,谢明锠等人的作品。 展览期间,将出版发行《中国百年水彩画集》大型画册,还将召开“中国百年水彩画学术研讨会”。 中国水彩画百年历程 1978年--现在:中国水彩画的改革繁荣期,也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的最 *** 。 在这一阶段,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四次单独设立了水彩展区,全国水彩,粉画展也举办了七届,新作者不断涌现,创作空前活跃。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时,水彩画首次单独设立了展区。 随着作者队伍日益扩大,创作空前活跃,不少别的画种的画家转入水彩画创作,艺术水平迅速提高。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达到了新的高度,与中国画、油画各获得三个金奖。 目前,全国至少有27所高等院校设立了水彩画专业。 水彩画作者队伍在各个画种中是最为庞大的,每次举办展览,送展的作品都超过2000件。 中国水彩画已经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中国水彩画"风貌,可以从这一阶段的作品中一览中国水彩最新发展的全貌。 争议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近日指出,一些作品"内容越来越复杂,刻画越来越精细","水"的特性已经被淡忘了。 还要不要水彩的感觉 提起水彩画,很多人都会回想起小学美术课上,一桶水、一盒水彩颜料、几支水彩颜料画画的情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也曾讲"水彩、水彩,其特点就在"水"和"彩"。 不发挥水的长处,它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强;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 "可见,水在水彩画中扮演着很重的角色。 针对画展前言中的"中国的水彩画已经基本摆脱了只是"小品"和"轻音乐"或只作为"入门学习"和"收集素材"手段的局限,极大地增强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扩展了水彩画的功能,丰富了水彩画的多样形式",陈履生提出水彩画也要求表现特定的主题,也要求做深入细致的刻画,"水"的特性就会不自觉地被人们淡忘了。 "如果说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表现建设工地和现实生活的水彩画,还保留有水彩感觉的话,那此后表现特定主题的水彩画创作,就基本上只剩下一些材料和画种的意义。 "对此,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秘书处处长朱凡认为,水彩画分湿画法和干画法,所谓干画法就是水的成分比较少。 这次参展的画家手法各异,有的人在创作前把整张纸打湿再画,也有不少是运用干画法的,有的干湿两种画法结合。

论文 你对建筑工程发展史的理解及认识

中国建筑业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建成了一大批规模宏大、结构新颖、技术难度大的建筑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突破性进展,充分显示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实力。特别是超高层建(构)筑物和新型钢结构建筑的兴起对我国建设工程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促使我国建筑施工水平再上新台阶,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施工技术现状的同时,也阐述了国内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聚通—纵观家装行业的发展史,为何唯有聚通能独领风骚?

  我们评价一个企业是否会成功,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执行力。没有的执行力,任何优秀的决策都不会产生效益,也就没有价值;没有的执行力,就不能真正客观地发现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会有合理的改进。所以,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  现在,面对金融风暴的压力,市场竞争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作为公司员工,我们对公司的各种决策,是只会指指点点、高谈阔论而没有实际行动,还是以务实的精神去认真执行,在执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想,公司更需要的是后者。  现摘录二篇文章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让我们停止空谈,开始行动吧!  □朱清  思科(Cisco)全球副总裁林正刚先生说:“Cisco是成功之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执行力。”  微软(Microsoft)的比尔·盖茨也说:“微软在未来十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谈到海信2003年取得的业绩时说:“与其说成功在决策上,不如说成功在执行上。”  技能点1 如何正确认识执行力对企业的重要性  主 题 词 执行力·企业的执行能力·执行力的重要性  适用情景 当希望正确认识执行力对企业的重要性时,查看此技能。  ■技能描述  有人说,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50%靠执行力,其余的20%是靠机遇、环境等客观因素。这样的说法不一定准确,但反映的问题却很深刻——执行力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那么,具体来说,执行力对企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简单的说,执行力就是企业落实战略,实现经营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是实现战略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好的战略如果不能被贯彻实施,对企业来说就毫无价值。而现实的情况是,落实战略需要企业方方面面的配合,如合理的组织结构、高效的工作流程、完善的控制体系以及优秀的执行人员等等,其过程远比制定战略困难得多。许多企业失败的教训也说明,即便企业有相似的战略,最终的结果也往往不同,原因就在企业的执行力不同。好的执行力能保证好的战略发挥作用,而差的执行力只能让好战略失败。事实证明,战略能否落实到实处就看企业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实现战略的关键。  ★执行力是战胜对手的关键  要在竞争中获胜,企业必须关注对手的一举一动。忽视了竞争对手,就等于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不少企业模仿对手的战略、战术,以防止市场丢失、利润降低。战略、战术可以被竞争对手跟进和模仿,而执行力是企业实实在在的运作过程,是无法模仿的。因此,要超越竞争对手,只能靠执行力。事实上,许多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胜出,不是靠奇思妙想的策划和宣传,而是因为企业独特的执行力已经成为产品的强大竞争优势,如果有一天您的企业在某一方面输给了竞争对手,那您就要考虑是不是执行力方面出了问题。  执行力对企业经营至关重要。它既可以保证战略落实到实处,又是企业战胜对手的法宝。一句话,没有执行力就是没有竞争力。  如何判断企业及员工的执行能力  主 题 词 执行力·企业的执行能力·判断企业和员工的执行能力  适用情景 当需要考察企业和员工的执行能力时,查看此技能。  ■技能描述  当意识到执行力对企业的重要性后,职业经理人最想知道的恐怕就是自己的企业是否是具有执行力的企业,自己是否是合格的执行者。只要找到有执行力的企业和有执行力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就可以帮助您判断企业及自己的执行能力。  1、有执行力的企业的特征  什么样的企业是有执行力的企业呢?一般来说,有执行力的企业在战略导向、高层管理、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等四方面都具有以下特征:  ⑴战略导向方面。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具有三方面的特征:第一,顾客至上。即把顾客当作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努力开发产品和服务去满足顾客需求。第二,快速反应。有执行力的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机会和挑战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采取行动,能够做到应变自如。第三,重点明确。有执行力的企业会把重点放在自己最具有竞争力的业务上,做自己最擅长的。  ⑵高层管理方面。有执行力的企业通常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领导有方。领导能给员工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鼓舞大家执着追求。第二,执行第一。领导不会夸夸其谈,他们实事求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积极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强调核心价值观。高层领导在工作过程中,始终遵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并鼓励大家共同奉行。  ⑶组织设计方面。有执行力的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都具有类似的特点:首先,形式简单、人员精干。组织中很少有人浮于事的现象。大公司经常被划分为灵活性更强的小公司。其次,充分授权。既能发挥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实现创新和变革。第三,绩效考核既注重财务指标,也注重非财务指标。通常情况下,非财务指标包括顾客满意度、创新能力等等。  ⑷组织文化方面。有执行力的企业的组织文化有如下特征:第一,信任。信任使员工质检坦诚沟通,部门之间愉快合作。第二,参与。员工是质量与生产率的基石,鼓励员工参与生产、营销、新产品开发。第三,重视人力资源。有执行力的企业非常关注员工培训,经常采用多种措增强员工对组织的承诺。  2、有执行力的人的特征  什么样的人是有执行力的人呢?一般来说,有执行力的人具有以下五种特征:  ⑴良好的专业技能。要成为有执行力的人,首先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业务素质等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能力。否则,即便有高昂的工作热情,恐怕也难以顺利地完成工作。这是有执行力的人的第一个特征。  ⑵能够激发同事的活力。有执行力的人精神充沛、斗志昂扬,能用自己的乐观与自信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给周围的人以勇气和力量。同时,有执行力的人关心同事,尊重每个人的意见,能够创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  ⑶面对棘手问题,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执行力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而且可以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对于不称职的员工,敢于批评和处理;对于不适合的投资项目,敢于拒绝;对于意见分歧,敢于坚持正确的主张。即使在紧要和危急关头,也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心和果断的作风,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⑷能领导别人完成任务。任何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领导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不可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而且对于一些具体业务、实际操作,一线的员工可能做得更好。所以,有执行力的人既能够分清主次,又能够指导大家一起完成工作,达到目标。  ⑸能够跟踪计划。跟踪是执行的核心所在,所有善于执行的人都会关注计划的进展情况,因为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没有及时跟踪,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计划当然就不能很好地执行。  了解了有执行力的企业和有执行的人的特征之后,您可以据此评估企业或员工的执行能力,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还可以以此为依据为企业挑选有执行力的员工。zdx

建筑给水排水发展史

你指的是材料还是,专业啊。

TCL集团的发展史

26年来,TCL从一个生产录音磁带的惠州小企业成长为品牌价值高达362亿元的大型消费电子企业集团。 创新是TCL保持高速成长的秘诀。 “彩电是一个开放竞争的行业。 要想让企业更具竞争力,就要在创新方面不断寻求突破。”李东生提出的“变革创新,知行合一”的企业主题,已经成为TCL发展的原动力。 多年来,TCL对于创新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 2005年是TCL国际化迈出最大步伐的一年,同时也是TCL成长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 当年,TCL投入巨资与法国汤姆逊公司联合搭建起国际化的彩电制造、销售和研发平台,初期盈利能力不容乐观,加上集团移动业务的下滑,使得整体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影响。 据TCL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显示,集团利润在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但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TCL的研发投入依然保持在一个高水平。 2005年TCL对产品设计研发的投入占其营业总收入的4%,达到21亿元。 2006年,在吸收合资公司彩电技术的基础上,TCL的研发投入依然达到19亿元。 不懈的创新投入,结出了累累硕果。 去年,TCL创新的屏幕菜单式调节方式更是取得了美国电视核心技术领域中的最高荣誉艾美奖。 TCL自主设计的液晶电视背光控制芯片采用“自然光”技术,能够自动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不仅使显示屏能耗降低54%,更提高了动、静态对比度和画质。 近年来,在彩电核心技术领域,TCL共取得了液晶电视“自然光”技术、等离子显示驱动与控制技术、I2C快速生产线设计技术、微缝电视屏幕墙技术、丽彩芯片设计技术等10多项创新。 从2001年开始,TCL的专利申请数量就以每年约50%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06年专利申请累计超过1000多项。 通过自主创新,TCL在彩电、手机和电脑等核心产业都增强了技术竞争力。 新产品收入占到集团总收入的60%以上,平均每3天就有2件新品面世。 TCL特色的技术创新系统,是TCL保持持续成长的关键。 TCL将他们的创新秘诀归结为“一个模式”和“三大要点”,即逆向创新模式: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局部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外围技术到核心技术。 TCL建立了完备的技术创新保障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了研发项目、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技术类组织、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统一协调管理。 集团先后投资3亿元成立了工业研究院。 目前,集团直接参与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达1500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占总人数40%以上。 国际先进水平的开发软件、仪器、设备5000多台套。 回顾TCL集团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TCL对于技术的渴求。 在不断加大对自身研发投入的同时,TCL也积极通过合资、并购增强自身技术实力。 TCL大胆走向国际,重组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使得企业创新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 目前,TCL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6个联合实验室,有力地保障了高起点的技术研发。 集团内部研发资源的积累和全球设计、研发资源的整合为TCL产品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TCL集团整体海外销售首次超过国内销售,谱写了集团发展的新篇章。 2007年,TCL的盈利获得强劲增长,实现全年扭亏已然胜券在握。 第三季度,TCL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98?64亿元,净利润1?45亿港元,同比增长437%。 TCL在国内市场上的液晶电视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近一倍。 对创新的不懈追求是TCL成功的关键。 业内专家分析,TCL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国际化优势将推动集团盈利继续快速增长。 TCL集团撤消七事业本部 TCL瞄准世界杯发起五一市场抢占攻势

关于克拉玛依石油发展史

1956年在这片戈壁滩上发现了石油,1958年建立了克拉玛依市,2002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有13个民族,在克拉玛依汉族占多数,少数民族的食品也被汉族所钟爱,比如抓饭,烤羊肉,拉条子,几乎所有克拉玛依人都爱吃,还有从陕西引进的食品,凉皮,擀面皮,肉夹馍都是克拉玛依人爱吃的食品,尤其是女性,几乎天天都要吃一顿这些食品.怎么样我这个克拉玛依人还算合格吧还是很了解家乡的

关于克拉玛依的石油发展史

1956年在这片戈壁滩上发现了石油,1958年建立了克拉玛依市,2002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有13个民族,在克拉玛依汉族占多数。 克拉玛依油田迈向智能化 这是一座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过特殊功勋的油田,这是一座开采了半个世纪依然充满活力的油田,这是一座身处戈壁荒漠却能自觉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油田,这是一座偏处西北却能把数字化做到全国领先的油田。  她就是过去由新疆石油局开发、现在由新疆油田公司开发的克拉玛依油田。  功勋油田  共和国石油工业长子建立三大功绩  1955年10月29日,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黑油山下,克拉玛依1号井喷出了强劲的油流。从此,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诞生了,西方学者言之凿凿的“中国贫油论”破产了。  1913年到1915年,美孚石油公司与北洋政府签订协议,派地质师克拉普和富勒到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进行石油地质调查,行程12800公里,均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石油资源。  1914年至1919年,美孚耗资270万美元,在陕北的不同地质构造上打了7口探井,均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据此,富勒发表了几篇论文。他在《中国东北部的含油远景》一文中写道:“中国东北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含油可能性。”在另一篇文章里他认为中国“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石油开发工作……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生产出大量石油。”  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教授希洛埃1927年在《远东矿业与工业》一书中说:“中国石油的储量充其量也不过美国的1%。”  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经理罗杰斯在1932年出版的《美国实业发展史》一书中断言:“中国大部分及西藏大山脉……都没有储存有开采价值石油的可能。”  从此,“中国贫油论”成了一道令人丧气的魔咒。  因此,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不仅在现实层面为对石油如饥似渴的新生共和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业血液,而且在精神层面上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迷思,为共和国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发更多更大的油田扫清了观念障碍。  这是克拉玛依油田毋庸置疑的第一大功绩。  初生的克拉玛依油田自落地之日起就开始奔跑。从发现之日起仅仅4年之后——到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年产原油达到161.6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8.5%,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截至2010年,克拉玛依油田共生产原油近3亿吨、天然气534亿立方米。2010年,克拉玛依生产原油1089万吨,生产天然气38亿立方米。  克拉玛依蕴藏着全国储量最大的环烷基稠油,生产着全国品质最好的环烷基稠油系列产品。目前,克拉玛依所生产的原油中,“环烷基稠油”的产量超过了1/3。“环烷基稠油”可以比喻为石油中的稀土。从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到要承受冬夏达70摄氏度以上温差的塔里木沙漠公路,从远赴南极的“雪龙号”到超过国际最高标准2倍以上的食品级白油,它都不可或缺。  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的茫茫荒原顽强拼搏,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奉献巨量石油、特种石油,这是克拉玛依油田的第二大功绩。  就在克拉玛依人快马加鞭力促增产的1959年,中国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从仅有的几万名石油工作者当中,选派出了包括克拉玛依油田最高行政领导——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文彬在内的6000多名骨干支援大庆会战并扎根在黑土地上。在此后三四十年间,在江汉、胜利、华北、塔里木等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克拉玛依油田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了人员、技术和一切需要奉献的物资。  可以说,中国陆上的大部分油田,都有克拉玛依油田的血脉传承。  因此,克拉玛依油田不仅是共和国石油工业的长子,而且是共和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石油圣地”的誉称,并非虚至。这是克拉玛依油田的第三大功绩。  百年油田  专家对克拉玛依持续繁荣充满信心  作为新中国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今年已经56岁了。历数全世界的油田,能在勘探开发50年后仍然保持青春活力的,屈指可数。那么,克拉玛依油田是否也垂垂老矣?  从1981年到2010年这29年中,除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降低产量外,克拉玛依油田的油气产量一直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  那么,这种上升的态势还能持续吗?  在技术层面上,油气产量持续上升的决定性因素是油气储量。克拉玛依油田的主要勘探领域——准噶尔盆地的油气总资源量为107亿吨,其中石油86.8亿吨,天然气2.5万亿立方米。截至2009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19亿吨、天然气储量2175.8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探明率仅仅分别为24.4%和8.7%。  2005年,中国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的贾承造说:“全国有很多老油田发展到一定的高点之后,产量都在下降,只有克拉玛依油田的产量一直稳步上升……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中油集团公司和中油股份公司领导与专家对克拉玛依油田率先建成百年繁荣的油田充满了信心!”  绿色油田  环保优先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绿意蒙蒙  6月25日,新疆测绘局航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时发现:除抽油机所占地基被硬化外,连绵起伏的沙丘基本上被生机勃勃的梭梭、红柳、绿草所覆盖。现在,在这片4.88万平方公里的沙海中,有克拉玛依所属的石西、石南、陆梁、莫北、莫索湾等5座油田的数千口油气井在日夜喷涌。它们年产油气当量近500万吨,占克拉玛依油田总产量的近35%。  截至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而这个我国第二大沙漠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率达40%至50%,半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率达15%至2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能绿意蒙蒙,和克拉玛依油田从上世纪就开始坚持环保优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挺进沙漠腹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环境保护被列入了全程监督下的油气田开发的技术方案中:凡是人为动过的沙丘作业面,施工完毕后,全部进行固沙处理。在陆梁油田的开发中,曾有一家施工企业的职工不按规定线路在沙漠中开车行驶了约500米的路程,被新疆油田公司处以巨额罚款,并被责令恢复地表植被。  沙漠油田开发20年来,新疆油田公司对沙丘作业面做到了100%固沙处理。仅此一项费用,就占油田开发总投资的5%。  从2007年9月开始,新疆油田公司开展了以“油气田地貌恢复到自然状态,生态环境得以保持,油气田设施统一规范,给员工创造一个绿色、舒心的工作环境”为目标的“创建绿色油气田”活动。目前,这项活动已建立起了长效机制,油田实现了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007年,地处沙漠腹地的石西油田获得了“国家级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荣誉,陆梁油田也已于近日通过了“国家级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评审。  数字油田  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  克拉玛依油田是名副其实的边陲油田。在一些人心目中,边远就意味着落后。事实果真如此吗?  1993年,当时的克拉玛依油田决策层决定在油田整体上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两年的摸索,1995年,克拉玛依正式踏上了数字油田的建设征程。  1999年11月,“克拉玛依数字油田信息平台”的第一个版本在北京正式发布。次年5月,这个平台就在中石油集团全国范围内的其他油田推广。2008年,这个平台已经不断完善升级至6.0版。平台上80多套系统一共开发了16000多项功能,并且实现了所有系统的集成。  如今,克拉玛依人这样说:克拉玛依油田有两个,一个在准噶尔盆地38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另一个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中。也就是说,通过数字化,克拉玛依油田已经被装进了计算机里。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油田中都处于领先水平。现在,只要你坐在装有相关系统的电脑前,轻点鼠标,全油田的任何一口油井的任何情况,一切均可尽收眼底。  一个最近发生的事实说明了数字油田的力量——  勘探风城油田,用了28年。在前24年的时间里,一直采取的是“分层勘探”模式,也就是科研人员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个区域中一个个有希望的“点”进行攻关。依靠这种“蚂蚁啃骨头”的方式,24年间,总共才探明6000多万吨原油储量。  这是因为信息化手段的制约,研究处于分立的状态。  2007年,数字油田基本建成,克拉玛依的科研人员开始在一个叫做“勘探协同工作环境”的虚拟空间中上班。他们有了对风城油田进行“整体勘探”——将整个区域作为基本单元来进行研究的条件。于是,仅仅4年的时间,一个拥有4.2亿吨环烷基稠油资源量的、中国最大的整装稠油油田全盘托出。  数字油田不是结束,而是开始。1月15日,“智能油田”建设开始全面实施。  “智能化油田就是能够全面感知的油田,能够自动控制的油田,能够预测趋势的油田,能够优化决策的油田。”克拉玛依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化油田的定义。根据项目实施方案,5至10年后,初步建成的智能油田可以根据世界石油天然气市场的情况,自动调整战略战术,做出生产决策。克拉玛依石油人还将可以在网络终端上操控准噶尔盆地的任何一口油井、任何一条管线和任何一个阀门。  代表着现代科技先进水平的“数字油田”已使克拉玛依油田发生了凤凰涅槃式的变化,而“数字油田”的升级版“智能油田”的建设,又将使克拉玛依油田焕发出怎样的活力呢?

中国纸的发展史

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造型艺术的历史发展史是什么?

造型艺术(摄影除外)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作品,距今已有两万多年的历史。法国罗尔特洞内发现一块兽骨上刻着正在过河的鹿群,就是一万多年前原始人留下的雕刻作品。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帛画,是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人物龙凤图》。至于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盆上的陶器画,更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作品。在研究艺术的起源时,古代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作为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能够具体而形象地展现艺术产生与发展的漫长历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造型艺术日益成为众多艺术门类中最丰富多彩的艺术类别之一,不仅绘画、雕塑逐渐演化为多种艺术形式,而且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摄影艺术这样一门新兴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使造型艺术更加普及和广泛。

泥塑的发展史

泥塑的发展史: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 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 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 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 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 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 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 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 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 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 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信息数字化发展史

网上搜的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英文缩写HIS。 HIS是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 按照学术界公认的MorrisF.Collen所给的定义,应该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 ( Patient Care Information) 和行政管理信息(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的收集(Collect)、存储(Store)、处理(Process) 、提取(Retrieve)和数据交换(municate) 的能力并满足所有用户 ( Authorized Users)的功能需求的平台。 医院信息系统由医疗信息系统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组成。 现代医院信息系统采用微机局域网和工作站,综合运用控制论、信息论、人工智能和系统工程。 [编辑本段]发展概况 60年代初美国、日本、欧洲各国开始建立医院信息系统。 到70年代已建成许多规模较大的医院信息系统。 例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建立了市区所有医院的中央信息系统MIDAS,可处理75000住院和门诊病人的医疗信息;IBM医疗系统解决方案,以成功应用于世界各地;国内发展相对落后,到2000年时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媲美的系统,如大连汇源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的汇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应用于全国95%以上大型医院。 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将各类医疗器械直接联机并将附近各医院乃至地区和国家的医院信息系统联成网络。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使不同系统中的病历登记、检测、诊断指标等都要标准化。 医院信息系统的高级阶段将普遍采用医疗专家系统,建立医疗质量监督和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和保健水平。 [编辑本段]系统组成 医院信息系统组成指与医疗活动直接有关的信息系统。 包括医疗专家系统,辅助诊断系统,辅助教学系统,危重病人监护系统,药物咨询监测系统,以及一些特殊诊疗系统,如CT(计算机X射线层析摄影),B超,心电图自动分析,血细胞及生化自动分析等。 这些系统相对独立,形成专用系统或由专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和初步分析工作,其结果可通过联机网络汇集成诊疗文件和医疗数据库,供医生查询和调用。 上图为计算机诊断系统的框图。 以及与医院管理活动直接有关的信息系统。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辅助决策为主要目标,目的是为了提高医院管理和医疗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它包括以下四类系统:①行政管理系统。 包括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门诊、手术及住院预约系统,病人住院管理系统等。 ②医疗管理系统。 包括门诊、急诊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医疗统计系统,血库管理系统等。 ③决策支持系统。 包括医疗质量评价系统,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等。 ④各种辅助系统。 如医疗情报检索系统,医疗数据库系统等。 [编辑本段]研究前沿 医院信息系统的前沿领域是应用控制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借助于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建立医疗质量评价系统和医疗质量控制系统。 医疗质量评价系统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医疗质量评价。 用病例类型、医疗转归、医疗差错事故率、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数、平均医疗费用等参数作为评价依据,计算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 ②护理工作质量评价。 以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心理护理、病房管理、填写护理表格、实施规章制度等为评价条件并规定权重,建立数学模型,由计算机处理,作出评价。 ③医院工作效率评价。 以平均床位工作日、实际床位使用率、平均床位周转次数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数作为参数,规定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指数,来评定工作效率。 ④医务人员工作质量评价。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数学模型,以模糊矩阵算出每人工作评价相对分值。 医疗质量控制系统 主要是应用控制论和人工智能对医疗质量进行科学管理,具有检索、计算、监测、预报和判断等功能。 目前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①医疗质量控制。 主要手段是计算机辅助监测和医疗专家系统,辅助医生进行分析、推理,提出指导性建议。 计算机辅助医疗监测的项目有:人体老化度监测系统,心脑血管疾病预报系统,生命指数转归预报系统,无创伤性颅内压监测系统,人体酸碱平衡监测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JB值测量系统,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判断系统。 ②医药质量控制。 计算机辅助药物监测项目有:药物互相作用检测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监测系统,药物微检监测系统等。 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目前计算机辅助检验主要用于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和生化检验质量控制。

求外国诗歌具体发展史

《海德格尔诗学》这个最全西方诗学简介.doc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422558.html

请回比亚迪的发展史是怎么样的

你可以参考下。 名称的含义 比亚迪英文名为“build your dreams(简称‘B Y D")”,意为“成就你的梦想”。 [编辑本段]公司简介 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股票代码:1211HK),创下了54支H股最高发行价记录。2007年,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85.HK)在香港主板顺利上市,表现理想。截止2007年底,公司总资产额近3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20亿元人民币。2008年9月27日,美国著名投资者“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2.25亿股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交易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或相当于2.3亿美元。巴菲特投资代表了对比亚迪品牌价值的认可,对于加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其它环保产品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乃至全球的推广都极具战略意义。 2009年10月止,内地汽车销量连月上升,新晋汽车股代表比亚迪(01211)续受追捧。公司列入富时指数前夕屡创新高,股价连升9天。公司市值期内增400亿元,至1,800亿元,超越欧洲车厂保时捷;并成为全国市值最大车股。比亚迪公司总裁王传福也因此以350亿身价荣登中国首富的宝座 比亚迪现拥有IT和汽车以及新能源三大产业。IT产品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壳、键盘、柔性电路板、摄像头、充电器等。公司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实力的提升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主要客户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目前,比亚迪作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核心零部件及组装业务,镍电池、手机用锂电池、手机按键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均已达到第一位。 [1] 2009年, 比亚迪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手机锂电池生产商,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 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F0、F3、F3-R两厢、F6、S8硬顶敞篷跑车、DM双模电动汽车等。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将利用独步全球的技术优势,不断制造清洁能源的汽车产品。 比亚迪开发了电动车、储能电站、太阳能电站等绿色科研项目,立志于继续引领全球新能源变革!比亚迪 “三大绿色梦想”解决石油问题带来的全球环境污染和经济问题,中国科技创新造福人类、荣耀世界! 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通讯电子研究院以及汽车工程研究院,专门负责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研发,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发展的根本。 比亚迪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方针,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为员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公司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矢志与员工一起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快乐。比亚迪坚持不懈,逐步打造“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比亚迪倡导做爱心企业,将社会责任当成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加以传扬,关注支持并积极参与赈灾救危、捐学资教、社会安定、支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充分体现了比亚迪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阐释了公司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编辑本段]成长历程 ●1995年2月,比亚迪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50万元人民币,员工20人左右; ●1995年9月,由布吉迁至龙岗政华第六科技工业城,当时有员工约300人; ●1996年7月,通过ISO9002认证; ●1997年,通过大量研究,优化负极添加剂,可以阻滞镉金属颗粒长大,改善了电池小电流通过充电性能及循环寿命;赢得了VIECH、CCT客户的信任。 ●1997年,公司自主研发,开始生产锂离子电池,并且很快投入量产,2003年8月, 上海工厂投产,开始动力电池和电脑电池的研发。 ●1998年12月,通过ISO9001认证;同年,比亚迪公司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始向海外发展,欧洲分公司成立; ●1999年,开发出当时行业内领先的SC2100P大电流放电池,当年镍镉电池产量达到1.5亿支。 ●1999年4月,香港分公司成立;同年10月,初步建立深圳工业园(葵涌)并开始投入使用;葵涌工业园是一座设计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园,是比亚迪总部所在地。 ●1999年11月,美国分公司成立; ●2000年,成为MOTOROLA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同年12月,成为MOTOROLA的供应商。 ●2001年8月,成为NOKIA的供应商。 ●2001年,自主研发的发泡镍锟焊、正极端面焊工艺,大大改善电极的集流性能,提高SC系列大电流放电性能,得到了BOSCH客户的认可,当年镍镉电池产量达到2.5亿支。 ●2001年4月,韩国办事处成立; ●2002年,成为NOKIA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同年5月,比亚迪获得QS-9000认证; ●2002年7月,在香港主板上市,创下了当时54支H股最高发行价记录,股票代码1211-HK;同年,比亚迪被全球权威刊物《亚洲货币》评为“2002年最佳上市公司管理奖”第一名,并被全球权威刊物《财资》评为“2002年最佳中型企业上市集资项目”,比亚迪的成功上市是亚洲以至于全球财经的重要里程碑,它表明了中国民营企业正逐渐赢得世界的认同和信任。 ●2002年7月,与北京吉驰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成立全新的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建立北京比亚迪工业园; ●2002年9月,开始建立上海比亚迪工业园,上海分公司成立; ●2002年9月,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获得MOTOROLA授予的“Motorola Excellent Supplier Award”; ●2003年,开发独特的氧化镉负极化学活化处理工艺,改善镉负极的活性,提高电池的复合氧能力,降低电池内压,大大提高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快速充电性能,得到了BLACK和DECKER客户的认可,当年镍镉电池产量达到4.0亿支,一举超过SANYO,达到世界第一。 ●2003年1月22日,比亚迪公司跨行业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又在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地100万平方米,修建新厂房,营建西安生产基地。 ●2003年比亚迪收购北京吉驰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占地20万平方米),同年,比亚迪在上海创建上海比亚迪工业园(占地56万平方米),同时又把汽车销售总部迁到了深圳,从而形成辐射全国:东——上海、南——深圳、西——西安、北——北京全方位布局。 ●2004年2月18日,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同年Li-ion电池市场占有率20% ,位居世界第二。 ●2004年7月17日比亚迪上海比亚迪汽车检测中心竣工,并成功完成比亚迪汽车检测中心的重点项目—碰撞实验室建成后的首次整车碰撞实验。 ●2005年4月16日,比亚迪汽车在西安宣布,首款新车F3正式下线,同时20万辆产能的新生产基地也正式落成。 ●2005年8月,日本分公司成立; ●2005年9月22日F3采取分站上市,在济南首发,杭州、深圳也陆续上市,打破了大多数厂家上市常规,成为汽车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 ●05年4月—06年2月,比亚迪F310个月内获得各类奖项68个: 2005年4月荣获上海国际汽车展“新车大奖”、“最佳人气奖”、“最值得期待车型”等多项大奖; 10荣膺“2005年中国年度汽车总评榜”浙江分榜年度最佳新车奖;广州国际车展斩获“2005年度自主品牌年度新锐大奖”、2005搜狐汽车年度大选中摘取满意度车型的“性价比”桂冠、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共同推出的《CCTV2005创新盛典》中荣膺关注度最高的“自主创新奖”、勇夺“2005中国年度汽车总评榜”中含金量最重的“最佳性价比轿车”大奖、成功入选CCTV年度自主品牌评选候选车型;2006年1月18日,获腾讯网“新势力·2005时代中国盛典”颁奖晚会颁出的9个2005腾讯年度车型大奖中的年度自主品牌车型…… ●2005年12月,成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事业部。 ●2006年6月,比亚迪纯电动轿车F3e研发成功,成功搭载ET-POWER技术的铁动力电池,实现零污染、零排放、零噪音的三无目标,续航里程达350KM,标志着比亚迪纯电动汽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6年9月,MOSFET通过NOKIA认证,成为NOKIA供应商。同年,比亚迪销售总额129亿元,利润总额11.2亿元,纳税总额11亿元,出口创汇8.5亿美元。 ●2006年10月F3尊贵版上市,再掀销售热潮。 ●2006年起乌克兰开始大量进口比亚迪轿车产品;首批启运200辆比亚迪F3,这是中国轿车首度进军乌克兰市场。 ●比亚迪汽车精兵出战北京国际车展,中国首发硬顶敞蓬轿跑车F8、世界第一铁动力技术轿车F3e、自主研发的BIVT技术的发动机在北京车展上引起了强烈震动;11月27日,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硬顶敞蓬轿跑车F3荣获北京车展最佳中国首发新车大奖; ●2006年12月17日,比亚迪凭借2006年掀起的“F3风暴”荣膺被誉为中国营销界“奥斯卡奖”的“2006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盛典”,这也是自03年该奖项设置以来,汽车制造企业第一次入围并获奖。 ●2006年,比亚迪汽车累计完成销量63153辆,同比增长472%,成为增长最快的自主汽车企业。 ●2007年,印度分厂建立; ●2007年一月比亚迪F3单月销量突破10000辆。这是本土品牌以单一车型首次跨入“万辆俱乐部”,与伊兰特、凯越、福美莱并列成为中轿市场的“四大金刚”。 ●2月2日,比亚迪汽车在上海与欧洲的葡萄牙、非洲的安哥拉、佛得角等国家和地区汽车贸易商正式签署汽车出口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比亚迪的海外战略开始全面推进。 ●2007年4月比亚迪F3R五省先期上市。 ●2007年4月比亚迪F6荣获最佳(中国)首发新车、最具上海风尚奖、最佳设计轿车奖。 ●2007年6月18日比亚迪汽车的第10万辆F3轿车在西安下线。意味着这款中级车精品自2005年9月以来仅20个月,累计产量就达到了10万辆,创造了自主品牌最短时间超越10万辆的产销新纪录。 ●2007年7月30日比亚迪F3R全国上市。 ●2007年8月9日,比亚迪汽车在深圳举行比亚迪汽车深圳现代化生产基地落成暨中高级轿车F6下线仪式,这标志着比亚迪汽车进军中高级轿车市场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同时集团总裁王传福在下线仪式上宣布了比亚迪的两大目标: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振动了汽车界和舆论界。 ●2007年9月3日,比亚迪F3白金版全国上市,销售火爆。 从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到发出2025年实现世界第一的豪言,比亚迪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的跨越,从汽车新丁到十万辆俱乐部的成长,从单一车型向F矩阵的布局。公司发展的“333”规划正有条不紊的实施 2008年在由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比亚迪凭借良好的品牌行业领先性和品牌公众认知度,荣“2008年度中国市场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大奖。 ●2009年7月24日,比亚迪成功收购湖南美的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 [编辑本段]企业荣誉 2008年,比亚迪 [2] 正式推出F3DM双模混合动力车。该汽车是一款可以重复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充电循环次数可达2000次以上,纯电动模式下可以行驶达100公里。该款汽车将直接挑战Hybrid。比亚迪运用“铁电池”技术,目前还没有那家公司能够在这个领域与比亚迪抗衡,F3DM的推出可以说是世界驱动史的里程碑。 1996年 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市科学技术局 1997年 广东省民营企业质量工作先进单位 广东省技术监督局、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 1998年 一九九七年度海关“信得过企业” 深圳海关 2000年 “AAA”资信等级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2002年 二○○一年度深圳市工商领域百强企业 深圳市龙岗总工会 2003年 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 、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04年 2004民营上市公司10强(第8位) 《东方企业家》杂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04年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YD牌锂离子充电电池为中国名牌产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年 “新车大奖”、“最佳人气奖”、“最值得期待车型” 上海国际汽车展 2005年 2005年“中国科技100强”(第4位) 《数字商业时代》杂志 2005年 2005年度自主品牌年度新锐大奖 广州国际车展 2005年 满意度车型的“性价比”桂冠 搜狐汽车 2005年 《CCTV2005创新盛典》“自主创新奖”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5年 最佳性价比轿车”大奖 2005中国年度汽车总评榜 2005年 最受欢迎新车奖 杭州车展 2005年 2005年安徽十大畅销车型 合肥 2005年 最佳人气新车奖 长春国际车展 2005年 重庆地区最受消费者欢迎中级车 西部总评榜 2006年 “新势力·2005时代中国盛典”年度自主品牌车型 腾讯网 2006年 2005陕西十大优秀管理企业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陕西省商业联合会和华商报社 2006年 2006年(第20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31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006年 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50强 《环球企业家》杂志 2006年 入围“2006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盛典” 南方都市报 2006年 “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成果大典颁奖典礼”集成创新奖(F3) 中国汽车报 2006年 “2005-2006最值得期待车型”大奖 成都国际车展 2006年 2006年度性价比车型 06成都车市总评榜 2006年 经济型轿车风云大奖 2006中国汽车风云榜 2007年 2006年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奖 深圳市总商会 2007年 2006年中国汽车营销榜 比亚迪汽车:F3分站上市营销 T信息时报 2007年 2006年度当红车型/畅销车型 都市快报 2007年 2006年度投资贡献奖 龙岗区政府 2007年 2006年度热心公益事业奖 龙岗区政府 2007年 2006年度十大纳税外资企业 龙岗区政府 2007年 2006年度十大出口企业 龙岗区政府 2007年 2007年度广东专利奖金奖(F3) 广东省政府 2007年 深圳企业闯天下先锋 深圳特区报 2007年 最佳(中国)首发新车(F6) 第十二届上海车展组委会 2007年 最具上海风尚奖(F6) 东方车评榜 2007年 最佳设计轿车奖(F6) 广州日报 2007年 最具性价比车型(F3) 新闻晨报 2007年 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荣获最具前瞻力CEO 《中国汽车报》 2007年 2007年(第21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20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007年 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 环球企业家杂志 2007年 中国工业设计外观金奖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2007年 深圳市民营标杆企业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07年 2007全球华商企业500强(第389位)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世界杰出华商大会组委会 2007年 2007全球华商高科技500强(第14位)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世界杰出华商大会组委会 2007年 2007中国企业500强(第292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2007年 200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56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2007年 年度技术比亚迪ET-power电动车 汽车杂志 2007年 最有前途民族品牌 YAHOO!汽车淘宝网 2007年 中国顶尖企业100强(第81位) 福布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发展史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 我军建军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这支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系红领巾予以区别;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部队多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 由于不断有人加入红军部队,而当时红军服装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而来,因此,新入伍的战士,往往是遇上什么穿什么,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 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总司令朱德看到部队官兵换上被装厂生产的第一批统一制式军服时十分高兴,他意味深长地说:“它虽然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当时服装厂的生产条件很艰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时连灰靛也没有,只好用茶籽壳(稻草灰等土办法来着色,缝衣线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线)。 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还会记得毛泽东那张头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气给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装军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红军形象更加清晰! 在艰难岁月里——自己动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以示区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国民党对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所在地实行经济封锁,数万部队官兵衣食处于极度匮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咱己动手,丰衣足食”,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也大张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红军。前方、后方团结一致,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军服的供给。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军服的变化不大。多在小的标识上做些改动。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 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 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 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级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劲舞团的详细发展史

下了通宵都没下完慢的吐血啊

1.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B.列宁,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发展史好学吗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中宣部组织编写的政治读物。《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是中宣部组织编写的政治读物,首次出版于2021年8月。该书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深入阐述社会主义发展宏阔壮丽的历史进程,是成为一部适合全党特别是基层党员学习,同时适合青年学生和普通群众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高质量辅导读物。该书是面向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用书。

社会主义发展史第二次飞跃意义

如实的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加快社会主义改革等。在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标志的飞跃,在这次飞跃中有助于我们如实地认识社会主义理论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我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加快社会主义改革。第一次是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完成;第三次是社会主义制度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出现。

社会主义发展史第一次飞跃是什么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第一次飞跃是在17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推动了国家的发展情况。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诞生于16世纪初,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是指?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是指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意义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的时候,就要人做一个爱社会,爱国家的人,发展有信心的人,这样国家就能兴旺发达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2. 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大全上可分以下四个阶段。 开天辟地。 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描绘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大力从事科学研究,深入实际,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成功的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凯歌行进。 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凯歌行进。 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 再创辉煌。 建国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思想理论的伟大飞跃,形成了 *** 思想、 *** 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世界社会主义再创辉煌。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什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扩展资料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大全上可分以下四个阶段。开天辟地。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描绘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大力从事科学研究,深入实际,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成功的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凯歌行进。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凯歌行进。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再创辉煌。建国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思想理论的伟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世界社会主义再创辉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时间段是什么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时间段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意事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充分吸收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最新成果和丰富素材,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高度,展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全面改革,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百折不回、开拓前进、波澜壮阔的历史全貌。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发生在好多世纪

第一次飞跃,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发展。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20世纪初期,苏联的产生,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社会主义什么史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史,1920年新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020年是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在中国出版100周年。李季译的《社会主义史》,是作为“新青年丛书”的第一种,由新青年社1920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概括

“中国模式”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从所有制角度来看,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从分配角度来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实行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调节为主导的双重调节模式;从统筹国内外发展角度来看,实行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强调全方位开放的模式。

简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简述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自然而然正的发展起来的,有一如既往;有既往开来的价值,所以这条道路非常美好,有着高于一切的前景!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扩展资料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大全上可分以下四个阶段。开天辟地。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描绘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大力从事科学研究,深入实际,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成功的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凯歌行进。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凯歌行进。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再创辉煌。建国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思想理论的伟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世界社会主义再创辉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时间段是什么?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时间段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意事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充分吸收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最新成果和丰富素材,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高度,展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全面改革,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百折不回、开拓前进、波澜壮阔的历史全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是什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逻辑的先导和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推进并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又提出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并取得了很大成果。2、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必然逻辑。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观点。党的十四大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3、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4、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项基本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更加系统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体现了拓展深化的发展逻辑。5、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这是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理解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强调了中国国情、中国特点。但与它相对的,还有时代潮流、世界眼光、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的统一,中国国情与世界大势的统一,中国选择与世界博弈的统一。今后我们与时俱进,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拓展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密切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动,紧紧瞄住世界生产力、科技文化等最前沿的动向和趋势,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化学武器的发展史?

战争中对敌方使用化学武器的做法源远流长,早在冷兵器时代,点燃混杂了辣椒,石灰等物的稻草来熏敌人,这就是最早的化学武器(以下简称“化武”)。但真正大规模使用化武的地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索姆河战役,德国使用氯气对协约国军队发动攻击,造成数万人伤亡,这就是现代化武的第一次实际应用。但是氯气有其先天缺陷,比如过分依赖天气,只有顺风时才可使用,因为有过因风向改变而把氯气吹向德军自己阵地的事件;杀伤力较低;较易防护等问题。结果交战双方竞相研制威力巨大的化武,互相攻击,一时间毒气弥漫,死伤狼藉。就连二战时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就在战场上被毒气击中,造成双眼暂时失明。

2022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们党明确提出什么政策一百周年

2022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们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别指的是建党一百周年(2021年)和建国一百周年(2049年)。扩展资料: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均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了强调和安排。2012年,中共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向中国人民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两个一百年”自此成为一个固定关键词,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外国文学的发展史

西方文学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特点

数字电路发展史的简介是什么?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实际上数字系统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1624年BlaisePascal设计了一台机械的数值加法器,在1671年,德国数学家GorgeBoole发明了一台可进行乘法与除法的机器。19世纪用于计算航行时间表的计算机问世。20世纪3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ClaudeShannon提出了现在用于数字逻辑设计的现代交换代数。随着电子学的发展,从1947年半导体三极管的发明及真空管的诞生,到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都推动了数字逻辑和计算机的发展。现代电子系统从1946年的计算机经典体系结构,20世纪70年代初英特尔设计出第一个微处理器,到现在最新一代的超级计算机,数字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数字系统设计可以看做是一种层次结构。由最底层的基本电路开始,逐级向上,每级都显示更复杂的功能单元。简单的数字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级,分别是:元件级,第一IC级(SSI),第二IC级(MSI和LSI)、第三IC级(VLSI)和复杂系统级。其中IC是指集成电路,也就是单个硅片上一个或多个门电路的集合体。元件级包含各种电子元件,如晶体管,三极管,电阻等。基本电路由单独的元件组成,能执行特定功能。‍‍

如何挖掘化学发展史的教育教学价值

1、历史上的著名化学家的成长经历,比如幼时对其有引导和启发的周围人士是怎么做的2、历史上的著名化学家的科研经历,通过什么样的努力研究而取得重大发现

化工发展史的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时期

从20世纪初至战后的60~70年代,这是化学工业真正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阶段,一些主要领域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和石油化工得到了发展,进行了开发,逐渐兴起.这个时期之初,英国和美国的等人提出的概念,奠定了化学工程的基础.它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无论是装置规模,或产品产量都增长很快. 50年代原子能工业开始发展,要求化工企业生产重水,吸收中子材料和传热材料以满足需要.航天事业需要高能.固体推进剂由胶粘剂,增塑剂,氧化剂和添加剂所组成.液体高能燃料有液氢,煤油,偏二甲肼,无水肼等,氧化剂有液氧,发烟硝酸,四氧化二氮.这些产品都有严格的性能要求,已形成一个专门的生产行业.为了满足节能和环保的要求,1960年美国试制成可以实用的膜,以淡化,处理工业污水,以后又扩展用于医药,食品工业.但这种膜易于生物降解,也易水解,使用寿命短.1970年,开发了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膜,它能够抗生物降解,但不能抗游离氯.1977年,改进后的复合膜用于海水淡化,每立方米淡水仅耗电23.7~28.4MJ此外,还开发了和用膜等.聚砜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用于合成氨尾气的氢氮分离及其他多种气体分离.这种技术比其他工业分离方法可以节能.精细以其硬度见长,用作切削工具.1971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及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以β-氮化硅 (β-SiN)为燃汽透平的结构材料,运行温度曾高达1370℃,提高功效,节省燃料,减少污染,为良好的节能材料,但经10年试验,仍存在不少问题,尚须进一步改进.现主要用作陶瓷发动机,透平叶片,导电陶瓷,人造骨等.陶瓷的主要物系有氧化物系,如氧化铝(AlO),氧化锆(ZrO)等,和非氧化物系,如碳化物(SiC),氮化物(BN),氮化硅(SiN)等.80年代,为改进陶瓷的脆性,又在开发硅碳纤维增强陶瓷.专用化学品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以很少的用量增进或赋予另一产品以特定功能,获得很高的使用价值.例如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塑料和橡胶助剂,皮革,造纸,油田等专用化学品,以及胶粘剂,防氧化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催化剂等.以催化剂而言,由于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等现代化仪器的发展,有助于了解催化机理,因而制备成各种专用催化剂,标志催化剂进入了新阶段.

医学统计学发展史,详细的哟

王见定教授挑战“生命科学突破奖”(三)申报“生命科学突破奖”的理由 作为统计学突破的又一最大受益者(它与经济学并列),非生命科学莫属。生命科学简单地可以定义为:它是系统阐述与生命特征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医学是针对人进行生命特征研究的科学,从这点意义上讲,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学习生物或医学的人都会发现统计学贯串了生物学与医学的整个过程。 一般认为最早的记录是1348年欧洲一半人死于黑死病(鼠疫);第一世界大战时爆发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几个月内带走2000万人的生命,一年时间内,全球范围内5000万到一亿人死于此疫(HINI禽流感)......到1859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1865年孟德尔完成的《植物杂交试验》,1889年高尔顿完成的《自然遗传》,1916年皮尔逊完成的《数学对进化论的贡献》,1925年费希尔完成的《研究人员用统计方法》,......这些都是早、中期运用统计学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典范。到了20世纪50年代,遗传物质DNA螺旋结构的发现,整个试验过程处处使用了现代统计学方法,开创了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新纪元。进一步对基因的检验以及基因检测结果能告诉你有多高的风险患上某种疾病,而且正确指导你合理用药,均应用了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最后,我们注意到各种病毒、病菌的发现,生存原理、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各种药物的研发、各种疾病相关指标的测定无一不是采用了各种统计学方法...... 一句话,统计学是生命科学的生命线,离开了统计学,生命科学不得生存和发展。“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统一理论”作为统计学的最新理论,必将全面提升生命科学的水平,当然完全达到了挑战“生命科学突破奖”的水准。

中国诗歌发展史的概况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左右--466)。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成熟地运用七言句法,表现了个人的不幸和对社会不平的抗议。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464左右--499)。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温庭筠(812--870)第一个专力作词。他的词词藻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语言接近口语,却运用得珠圆玉润。  宋初的词人象晏殊(991--1055)、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1049--1100)和周邦彦(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兰陵王》、《六丑》等。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南宋后期的词人姜夔(约1155--1235)最为著名。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在他的词作中,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亭怨慢》。他的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但内容欠充实。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带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带着不同于其他白话诗的鲜明艺术性,为新诗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女神》也是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它成功地创造、运用了自由体形式,将新诗推向新的水平。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自由体诗,他们的诗多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觉醒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与苦闷。其中朱自清的成就较为突出。他的诗突出地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光明》一诗表达了作者不靠施舍、踏实求索的愿望。还有《匆匆》、《自从》、《毁灭》等诗都表现了历经坎坷与幻灭,追求理想之心不渝的坚韧。文学研究会中自成一家的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她的这些诗都被称作“繁星体”。她的“繁星体”诗多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之情,满蕴温柔、忧愁之风。  怒吼的诗指的是瞿秋白和蒋光赤等共产党员作家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蒋光赤(1901?/FONT>1931)的诗最多。他的诗中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如《太平洋中的恶象》、《中国劳动歌》、《哭列宁》等诗一扫当时许多新诗中的缠绵悱恻之调,充满了阳刚之音,但他的政治抒情诗存在内容较空泛的弊病。  在新诗创作中,爱情诗这一领域当属湖畔诗社的诗最为引人注目,汪静之(1902-- )、应修人(1900--1933)、潘漠华(1902--1934)和冯雪峰(1903--1976)是其中的主力。他们的诗中所描写的爱情大胆而袒露,其间所显现出的质朴、单纯的美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写自由体诗的冯至(1905--1994)也是比较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既写爱情,也写亲情和友情,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诗集。  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中。  几乎在新月派活跃的同时,象征派的诗也出现在中国的诗坛上。象征派的诗既不真实描写,也不直抒胸臆,而是常采用不同于常态的联想、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段制造朦胧、神秘的色彩。李金发(1900--1976)是象征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微雨》、《为幸福而歌》等诗集。他的诗反映了“五四”之后一些知识分子面临茫然的前途时而产生的悲观情绪。李金发被人称为“诗怪”,是因其诗怪诞,可读性较差,但他的诗也有许多成功之处,如诗中大量形象鲜明的比喻、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强烈的感觉等皆为许多人所不及。其他成绩较为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30年代的左翼诗派以高昂的战斗激情领诗坛一派风骚。殷夫(1909--1931)是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他的诗热情颂扬无产阶级革命,生动描绘工人运动的战斗场面。因为有实际斗争经验,所以他的诗感情充沛而真挚又不流于空泛,艺术风格朴实、粗犷,代表作品有《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们的诗》等。左翼诗派的重要代表团体是中国诗歌会。他们的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代表诗人是浦风(1911--1942)。  新月派之后,描写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的现代诗派兴起,戴望舒(1905--1950)是现代诗派的主要诗人。他因1928年发表的《雨巷》一诗而获“雨巷诗人”的美名,曾出版过《我的记忆》、《望舒草》等诗集。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和孤独感。他的诗大量采用象征意象,但因贴近主观情绪,诗意虽曲折、朦胧但并不过于晦涩。他常用的譬喻也新鲜而贴切。富于节奏感是他的诗的另一特色。  抗战后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派是七月派。七月派的重要诗人是胡风、艾青、田间、亦门、鲁藜、邹荻帆等。在他们的创作中,政治抒情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七月派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的雕琢、修辞。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马凡陀是袁水拍(1907--1983)40年代中期发表讽刺诗的笔名。他在这一时期的诗结集为《马凡陀的山歌》,这是当时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集。它多以市民熟悉的民谣、小调写成,轻松、诙谐而又锐利、泼辣,锋利的笔锋扫荡了末日社会的各个角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他们是:邵燕祥和他的《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森林诗人傅仇和他的《伐木者》,严阵的《老张的手》,未央的《祖国,我回来了》,李瑛的《军帽下的眼睛》,公刘的《边城短歌》和《黎明的城》,顾工的《喜马拉雅山下》等。此外,诗歌形式有所创新,吸取民歌营养的信天游、接受外来影响的阶梯式、新格律诗等形式相继出现。  50年代未60年代初,诗歌兴起了新民歌运动,发展了传统民歌。政治抒情诗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在60年代出现,郭小川、贺敬之是当时两位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另一突出成就是长篇叙事诗的丰收。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以新颖的形式和深遂的思想享誉诗坛,李季的《杨高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韩起祥的《翻身记》、王致远的《胡桃坡》、臧克家的《李大钊》、田间的《赶车传》等也都别具特色。  但取得成绩的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存在着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不够丰富的缺点。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得以古今中外广泛借鉴,形式则更趋于松散的自由体,风格千姿百态。新时期初期,欢呼胜利、反思历史的诗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使之继续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青年诗人,如舒婷、顾城、江河等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快速成长起来。他们的诗通常表现出一种晦涩的、不同于寻常的复杂情绪,人们谓之“朦胧诗”。  80年代中后期以后,诗坛又出现了自称为“第三代诗人”的现代派潮流。

祖国的发展史。

家长们,明天有点急事,去趟一附院,故零时休假一天,明天的课本周六补回,望大家凉解并互相转告。

中医的发展史,你都有哪些了解呢?

中医发展史是研究中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中医发展史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中医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与社会科学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中医学通史、断代史、专科史、疾病史、学术发展史、学术思想史、各家学说、学术流派和中国哲学史、文化史、科学技术史、经济史等基础理论、相关学科及中医临床各个学科。中医发展史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探讨中医学的起源,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背景、人文因素、科学技术与文化、医政、中医教育、流行病、国外医药等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不同时期中医各科的特点及突出成就,主要中医学说及学术流派形成的源流、内涵、发展与完善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阐明中医学的发展轨迹,中医学的实践和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辩证关系,着重于研究中医学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外部因素及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因此学习中医发展史对于认识现实,预见未来,汲取历史经验与教训,明确中医学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发展史在吸取《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通史》《中国医药简史》《中医近代史》《中国针灸史》《针灸推拿史》《药学发展简史》《中医骨伤科发展史》《中外医学交流史》《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中医药文化学》《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临床医学流派》等教材及专著优点的基础上,减少交叉重复,突出以史为鉴,着重于研究探讨中医学发展进程中发展较快的动力,停滞不前的原因;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哲学、地域环境及外国医学等);主要中医学说形成的源流、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作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远古至春秋、战国至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及20世纪6个时期。远古至春秋时期为原始的中医药起源和经验积累阶段,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极其肤浅。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相继问世,尤其是《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基础。晋唐时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诸多方书保存并记载了大量的方剂与药物,为金元时期的医学创新奠定了基础。宋金元时期,战争连绵,尤其是宋金对峙,饥饿惊恐劳役,疫病流行;滥用《局方》,用药多偏温燥,墨守《伤寒论》成规,操古方治疗今病,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加之统治者对人们的思想束缚相对较少,文仕通医,文人从医,使中医学队伍扩大,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为基础理论的创新,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李杲、王好古、朱震亨等争创新说,提条件。因此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李杲、王好古、朱震亨等争创新说,提出“六气皆能化火”,“脏腑辨证说”,“归经学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病由邪生,攻邪已病”,“阴证论”,“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出现了“新学肇兴”的大好局面,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诸多流派纷呈,故有“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之说。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医学依靠“金元医学”之惯性继续向前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渐臻成熟,临床各科诊治水平明显提高,温补之法盛行,经典著作考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温病学说的形成及《本草纲目》的问世,则反映了中医学的新成就。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更是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但是晚清闭关自守,浓厚的尊经风气,以及西医传入,使中医学停滞于既有的“完美”,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前半叶,社会文化背景十分复杂,中医学的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不但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还受到歧视和限制,因此中医学在学术革新和抗争运动相互交织的极其困难条件下缓慢地发展,“改良医学”成为这一时期中医学变迁的总基调。编纂刊行中医学丛书、全书、工具书及医案医话,对保存、传播、普及中医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民间中医教育的迅速发展,许多中医药学术团体的成立,大量中医药报刊的出版等,为后半叶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部分医家从事沟通中西医之间的工作,形成中西医汇通思潮和学派。20世纪后半叶政府极为重视中医学的发展,积极建立中医药和针灸研究机构,大力发展中医学教育,在全国兴办中医医院,成立中医药学术团体,大规模校勘整理出版中医古籍,出版中医药报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中医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并且逐步走向世界。

数学发展史上的小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生平尼耳期.亨利克.阿贝尔(N.H.Abel,1802-1829)1802年8月出生于挪威西南城市斯塔万格附近的芬岛的一个农村。他很早便显示了数学方面的才华。16岁那年,他遇到了一个能赏识其才能的老师霍姆伯(Holmboe)介绍他阅读牛顿、欧拉、拉格朗日、高斯的著作。大师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性方法和成果,一下子开阔了阿贝尔的视野,把他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他很快被推进到当时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后来他感慨地在笔记中写下这样的话:“要想在数学上取得进展,就应该阅读大师的而不是他们的门徒的著作”。

临床医学的发展史是什么?

临床医学的发展史:一、近代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医学陈规被打破,产生了人体解剖学。17世纪,生理学建立。18世纪,病理解剖学建立。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获得长足发展。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逐渐成为两个独立学科,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为现代临床医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17世纪的医生西登哈姆(Sydenham T.,1624-1689)提出:“与医生最有直接关系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医生的任务首先要正确探明痛苦之本质,也就是应多观察患者的情况,然后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识,以导出疾病之解释和疗法。”西登哈姆的呼吁获得了人们的支持,医生开始回到病人身边,从事临床观察和研究。西登哈姆也被称为“临床医学之父”。18世纪,临床教学兴起。莱顿大学在医院设立了临床教学专用病床。临床医学家布尔哈夫(Boerhave H.,1668-1738)充分利用教学病床展开床边教学,开创了临床病理讨论会(CPC)的先河。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将健康看作宿主、环境和病因三者的平衡。每一种疾病都能从器官、细胞、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和(或)化学变化,确定生物的和(或)物理的病因,从而进行治疗。二、现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20世纪医学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产生了现代临床医学。第一次革命发生在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标志为磺胺类药物的发现、抗生素的发现和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第二次革命发生在七十年代,标志为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机(CT)和磁共振检查(MRI)的发明与应用。第三次革命发生在七十年代后期,标志为利用遗传工程生产生物制品(如生长抑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乙肝疫苗)。伴随着药物学、治疗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器官移植技术、传染病学、医学影像学等学科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在七十年代逐渐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学、心理和社会三个因素综合的看待健康与疾病,从多个方面实施综合治疗。现代临床医学已经形成了分科专业化、发展国际化、技术现代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等鲜明特点,与社会医学、全科医学的关系日益紧密,成为人类与疾病抗争的最重要武器。三、未来作为与疾病直接对抗的科学,临床医学在未来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具体发展趋势有四个:应用分子生物学改造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各种学科交叉融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老年医学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数学,物理发展史

1. 古代物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物理学还处于前科学的萌芽阶段,严格的说还不能称其为“学”。物理知识一方面包含在哲学中,如希腊的自然哲学,另一方面体现在各种技术中,如中国古代的科技。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社会功能不明显。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对于西方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古希腊-罗马阶段和中世纪阶段。〖1〗古希腊-罗马阶段(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纪)。主要有古希腊的原子论、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公元前212)的力学、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的天文学等。〖2〗中世纪阶段(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主要有勒·哈增(AL-Hazen,约965-1038)的光学、冲力说等。2. 近代物理学时期 (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物理学与哲学分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迅速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科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等方法;在知识水平上产生了比较系统和严密科学理论与实验;在内容上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科学体系;在发展速度上十分迅速,社会功能明显,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又可细分为三个阶段。〖1〗草创阶段(16世纪至17世纪)。主要在天文学和力学领域中爆发了一场“科学革命”,牛顿力学诞生。〖2〗消化和渐进阶段(18世纪)。建立了分析力学,光学、热学和静电学也取得较大的发展。〖3〗鼎盛阶段(19世纪)。相继建立了波动光学、热力学与分子运动论、电磁学,使经典物理学体系臻于完善。3. 现代物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19世纪末至今,是现代物理学的诞生和取得革命性发展时期。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得到巨大的拓展,实验手段与设备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理论基础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更加依赖大规模的实验、高度抽象的理性思维和国际化的合作与交流;在认识领域上拓展到微观(10-13)与宇观(200亿光年)和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新领域,变革了人类对物质、运动、时空、因果律的认识;在发展速度上非常迅猛,社会功能十分显著,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又可大致地分为两个阶段。〖1〗革命与奠基阶段(1895年至1927年)。建立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2〗飞速发展阶段(1927年至今)产生了量子场论、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现代物理技术等分支学科。 1.数学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 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 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数学的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mathematikós)意思是“学问的基础”,源于μ?θημα(máthema)(“科学,知识,学问”)。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了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   更进一步则需要写作或其他可记录数字的系统,如符木或于印加帝国内用来储存数据的奇普。历史上曾有过许多且分歧的记数系统。   从历史时代的一开始,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做税务和贸易等相关计算,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空间及时间方面的研究。   到了16世纪,算术、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17世纪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在研究经典力学的过程中,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   数学从古至今便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并使两者都得到好处。数学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发现,并且直至今日都还不断地发现中。依据Mikhail B. Sevryuk于美国数学会通报2006年1月的期刊中所说,“存在于数学评论数据库中论文和书籍的数量自1940年(数学评论的创刊年份)现已超过了一百九十万份,而且每年还增加超过七万五千份的细目。此一学海的绝大部份为新的数学定理及其证明。”

数学教育的发展史

mathematics eduction in China 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数学已作为“六艺”之一,成为专门的学问,唐初国子监增设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使用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的《算经十书》为教材。明代算科考试亦以这些教材为准(见中国数学史)。近现代的初等数学教育,可以说是在晚清(1903)颁布癸卯学制,废除科举,兴办小学、中学后才开始的。当时小学设算术课,中学设数学课(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簿记)。民国初年(1912~1913)公布壬子癸丑学制,中学由五年改为四年,数学课程不再讲授簿记。执行时间最久的是1922年公布的壬戌学制,将小学、中学都改为六年,各分初高两级,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高中皆三年。初中数学讲授算术、代数、平面几何,高中数学讲授平面三角、高中几何、高中代数、平面解析几何(高中曾分文理两科,部分理科加授立体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这个学制基本沿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学制大都改为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初中逐步取消算术课。50年代高中数学一度停授平面解析几何,后又恢复并增授微积分初步以及概率论和电子计算机的初步知识。中国近代高等数学教育,也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本来是个外语学校,从1866年增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招生,开始向中等专科学校转变。1868年聘李善兰为总教习,设代数、几何(原本)、平面和球面三角、微积分等课程,可以认为,这是向中国学生较系统地传授西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开始。1898年戊戌变法中,京师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国立大学。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首创数学门(相当于系),1919年改称数学系,这是中国第一个数学系。随着较早成立数学系的有南开大学(1920)、厦门大学(1926)、中山大学(1926)、四川大学(1926年前后)、清华大学(1927)、浙江大学(1928)等。此外,1912~1915年间,还成立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2,前身是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13)、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各设立数学物理(化学)科,他们先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1922)、武汉大学(1928)、东南大学(1923;1928年又改为中央大学),并都成立了数学系,其间或以后成立的其他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及设有理科的高等学校都陆续成立数学系。各校建系初期,实施的数学教育差别很大,后来教育部才对必修课作了原则规定。主要授课教师多半是归国留学生,所用教材,除少数自编者外,多数是外文本或其中译本。从课程设置看,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水平不低,但各校的教学质量差异不小。数学系学生,每校每年级一般都只有少数几个人。1931年清华大学开始培养数学研究生,后继者有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的研究工作也比较集中在这几所学校。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还出版了刊物,登载数学论文。除了在国内培养数学人才外,还通过一些渠道派遣留学生,例如利用中美庚款、中英庚款和中法庚款公开考试派送的留学生中,都有数学名额。30年代还曾邀请少数外国数学家如 W.F.奥斯古德、N.维纳、J.(-S.)阿达马等来华讲学。 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奠基时期,不少老一辈数学家如姜立夫、熊庆来、陈建功等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培养了一批数学人才;数量虽然不多,但对于使现代数学在中国土壤上生根,作出了宝贵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集中领导下,采用了苏联的教育制度,数学教育也经历了巨大变革。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都设立了数学系,全国有了统一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广泛引进了苏联教材,各校必修课的设置及其内容规范化了,保证了一定水平。数学基础课一般都设了习题课,对学生的帮助更为具体。师范院校的数学专业在基础课的设置上,与综合大学的数学专业相近,并增设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法及教育实习等课和教学环节。综合大学的数学专业一度在最后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里分为若干专门组,如代数、数论、几何、拓扑、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现代数学的前沿工作。后来专门组撤销,课程更多样化了。从19世纪20年代后期起,浙江大学数学系就开始采用讨论班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其他如西南联合大学也曾采用过。到了50年代,结合专门组教学,这种作法得到进一步推广,各主要大学数学系都逐步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并招收了研究生。由于国内培养的数学人才不断增加,教师队伍逐渐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归国留学生的局面,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以及个人编写的教材也逐渐取代了外国教材,它们一般较结合本国实际。1957年以后,一些学校开展了应用数学方面的研究,增设了计算数学专业或专门组,开设了如运筹学等课程,概率统计等课程的开设更为普遍,培养了有关方面的人才。理、工等科系的学生,一般也学习一定份量的高等数学课程。以上情况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数学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步发展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必修课太重,不少课程要求过专过高,教学制度又过分要求划一,未能因材施教,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基础不牢,加以对理论和实践有时理解得不全面,工作中有摇摆,使数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影响。尽管如此,这段时期的数学教育成就还是很大的。一般数学人才的培养已能立足于国内了。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数学教育受到严重挫折。1977年后,经济、政治、科学、教育各方面都先后提出了改革的方针和措施;实事求是精神的发扬,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教学制度的灵活,选修课的增加,使各校有条件分别发扬其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由于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应用研究,重视基础研究”的方针,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各得其所,长期存在的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识分歧终于澄清。除了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外,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还设了数理逻辑、控制理论、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经济数学等专业,许多工科院校也建立了应用数学专业。高等学校理、工、农、医以至经济、管理方面等科系的学生,都学习比过去更多的高等数学方面的课程。 最近十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计算器,全球互联网逐步普及,学校数学承担着不断增加的责任。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超越于解决问题的范围,他能给予人们研究科学的洞察力,由此导致对数学教育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在当今世界的作用完全可以与物理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作用相比美。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能揭示未知的数学现象。它给数学如此大的推动,有如望远镜对于天文学,显微镜对于生物学一样。另一方面,计算机的巧妙应用,使得研究人员的学识和智慧得以充分发挥,人们能够相信,无论什么时候,数学教育都应该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日本数学教育协会主席藤田宏教授认为,数学史上有三大高峰:1.公元前三世纪诞生的欧氏几何学;2. 17-18世纪微积分的发现和发展;3.现代公理化数学的起源。当代数学的统一的进步,包括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可以称为数学史上的第四个高峰。数学和科学技术的这些发展,应该反映在数学教育中。 ICME 9的初中数学教学组认为,对于11-16岁的少年儿童,数学课程,相关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应该巧妙地帮助学生完成从儿童到成人行为的转变。初中数学课程既要考虑与小学课程的衔接,又要考虑与高中课程的衔接。在数学中,符号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它是人类思维与交流的工具,它能够清晰而简明地表达数学思想和规律。数学符号涉及多个数学分支,在科学技术中,利用数学符号,能有效地寻求模式,进行概括。借助于数学符号,能把有关问题规范化。因此,数学课程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建立正确的符号意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接触大量数学符号,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注意符号的自然引入。在代数中要讲请算理与算法,在几何中要弄清图形的特征性质,正确揭示符号所反映的的关系与规律。 高中数学课程面临重大改革,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於2000年制订发表的"学校数学课程的原则与标准"受到举世关注。高中生应该学习范围宽广的函数知识,包括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等。在几何,度量,数据分析,概率等方面,学生应该巩固和扩展他们在低年级所学的知识。不断发展他们在数学方面,特别是在问题解决,数学表述,推理论证等方面的熟练程度。ICME 9的高中数学教学组一致认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该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部分。数学建模思想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重视。由于各国的情况存在诸多差异,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安排上,各国有不同的着重点。例如,英国的高级水平(A-level)数学,主要面向对数学要求较高的理工大学考生,此种数学班的学生需要学习纯数学,统计学,理论力学等内容。韩国开办面向天才生的理科高中,密码学和高等字符串的理论理科高中的学习内容。印度有良好的计算技能传统,甚至文盲的蔬菜小贩也有出色的算术运算技能。为了保持这一善于计算的传统,他们在当今数学教学中仍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ICME 9的大专数学教育组和大学数学教育组分别研究高等数学教育中广泛的问题。由于大学院系专业繁多,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一,大会主要讨论大学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教学问题。与会者认为,随着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随着大学教育系统的改变,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大学数学应该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2)大学数学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3)大学数学要为学生未来专业工作提供数学工具;(4)当前的大学数学教学赶不上中小学的发展,因此,大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日本专家认为,日本大学数学进入了紧要关头。其理由有三个:首先,大学一年级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在严重下降;其二,大学教育系统正在改变,数学教学尚未适应这个变化;第三,大学数学教育与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配合不当,甚至相互脱节。为此,日本文部省组织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提出了改革方案。

数学教育的发展史

分数分别产生于测量及计算过程中。在测量过程中,它是整体或一个单位的一部份;而在计算过程中,当两个数(整数)相除而除不尽的时候,便得到分数。 一般可分为五期: 上古期:(2700B.C.~200B.C.)对数学有所创见的有伏羲氏、黄帝、隶首、缍等人。其成就归纳如下: 1. 结绳:最古的记数方法,传为伏羲所创。 2. 书器:一种最古的记数工具,传为隶首所创。 3. 河图,洛书:相传分别为伏羲、夏禹所作,是为最初的魔方阵。 4. 八卦:传为周公所创,是最初的二进制法。 5. 规矩:传为伏羲或缍所创,用以作方圆,测量田地与勘测水道。 6. 几何图案:在金石陶器、石器时代的陶片、周秦时代的彝器已有简单 的几何图形出现,其种类不下数十种。 7. 九九:即个位数乘法表,传为伏羲所创。古代数学家以九九之术作为初等数学的代表。 8. 技术方法:当时是以累积之方法记数,已有百……亿,兆等大数产生,都是以十进制的;也已有分数的产生。当时盛行的筹算,演变为后来的珠算术。 9. 算学教育:周朝时,把算数列为六艺之一,再小学时就受以珠算。 初等数学在此时期已有相当基础,算数与几何由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已初步形成,但并无形成一定逻辑关联的系统。 中古期:(200B.C.~600A.D.由汉至隋)中国数学家对于算学已有可考据的著作。 1. 而对圆周率寄算最有成就者为祖冲之。所得结果比之西方早一千多年。 2. 算经十书的编篡: 算经十书为:周髀,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丘健算经,夏侯阳算经,五曹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辑古算经及缀术,后因缀术亡失,而已数术记遗代之;其中辑古算经在唐朝才完成。此时期的数学成就,可以从这十本算经中之其概略。数学成就可归纳为以下各点: (1)分数论的应用 (2)整数勾股形的计算 (3) 平方零约数:已建立开方的方法有两种 (4)方程论:已有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九章算数方程章为世界最早包含不只一个未知 数的算 式和联立方程组概念,并产生了正负数的概念。 (5)平面立体形的计算:一切直线图的面积和体积公式皆正确;圆面积、球体积为近似公式 (6)级数论上的成就:已有等差、等比问题产生。 (7)数论上的成就:孙子算经上的「物不知数」是一次同余式问题,由此以后所推广的中国剩余定理比西洋早了一千多年。 (8)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 近古期:(600A.D.~1367A.D.由唐到宋元) 分为前后两期,各以唐及宋元为代表。可以说是中国数学史的黄金时代;数学教育制度更臻完善,民间研究数学的风气很盛。数学成就归纳如下: (1) 代数学上的成就:中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知道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时期天元术的产生促使代数学向前发展,使其成为更完整的数学体系。其它数学也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数学家们掌握天元术之后,很快地把它应用到多元高次方程组而产生所谓的四元术;并利用天元术开方。开方数也推广到多乘方,比西洋数学家的发现早约五百年。求数学高次方程的正根方法也已建立起理论根据。 (2) 几何学与三角学的成就:割圆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除了平面割圆术外,球面割圆术也已产生,球面三角由此而初步建立起来。 (3) 数论上的成就:一次同余的理论基础扩大了应用范围,有八次联立一次同余式的问题出现,在整数论上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所用解一次同余式的方法为有名的辗转相除法,即西方数学家所谓欧几里得算法。 (4) 级数论上的成就:级数论在世界数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算家所论述的在此中占有一定位子。由高阶等差级数研究中发明了招差数、垛积数。 (5) 纵横图说的研究:一些有名的纵横图(所谓方阵图)已经产生。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有系统的代数学已建立起来,更多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概念也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 婆罗门、天竺数学输入中国,但中国的数学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中国的数学也输入了百济和日本。 近世纪:(1367A.D.~1750A.D.明初到清初) 为中国算学衰落时期,统治者对数学教育不注重,民间研习数学风气不盛。 回回历法在元末明初输入中国,至明末,应用回回历法已近尾声。自利玛窦至中国之后,西洋历法、西洋数学也随之输入中国。当时还有人研究中算,但由于中算不如西算的简明有系统,故中国古算陷入停顿状态而得不到新的发展。 西洋数学输入的有笔算、筹算、代数学、对数术、几何学、平面及球面三角术、三角函数表、比例对数表、割圆术及圆锥曲线说。 著名的天元术停滞不前,珠算随着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很多有关珠算实用算数书陆续出版;珠算术的发明是中算的革命、我国的伟大成就。 清初的一些大数学家都致力于西洋数学的研究,编写了数学各科的入门书籍。中国数学输入朝鲜及把元明数学输入日本。 最近世期:(1750A.D.~1910A.D.清干隆三十七到清末) 西算输入告一段落。这时学术潮流偏向古典考证一路发展,数学研究也转到古代数学方面去,对算经十书与宋元算书加以传刻与研讨到达最高峰。当时数学家很多都能兼通中西数学,在高等数学方面获得相当的成就。 对圆周率解析法作深入的探讨,级数论、方程论及数论得到进一步的研究,理论更臻完善。对中算史加以研究与着成专书。数学教育制度重新建立起来。此期末,西方数学第二次输入中国,以补中算的不足,中国数学在此又进入另一阶段。

伦敦桥的发展史,请更具体一点儿

"London Bridge" refers to several historical bridges that have spanned the River Thames between the City of London and Southwark, in central London. The current crossing, which opened to traffic in 1973, is a box girder bridge built from concrete and steel. This replaced a 19th-century stone-arched bridge, which in turn superseded a 600-year-old medieval structure. This was preceded by a succession of timber bridges, the first built by the Roman founders of London.[1]The bridge is the subject of the popular nursery rhyme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and is regularly featured in popular culture.The current bridge stands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Pool of London but is positioned 30 metres (98 ft) upstream from previous alignments. The traditional ends of the medieval bridge were marked by St Magnus-the-Martyr on the northern bank and Southwark Cathedral on the southern shore. Until Putney Bridge opened in 1729, London Bridge was the only road-crossing of the Thames downstream of Kingston-upon-Thames.The modern bridge is owned and maintained by Bridge House Estates, an independent charity overseen by the 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 It carries the A3 road, which is maintained by the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2] The crossing also delineates an area along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River Thames, between London Bridge and Tower Bridge, that has been designated as a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3]

中国从古到今的发展史?

三言两语说不完,推荐给你历史教科书( u2022u0300u2200u2022u0301 )

中国发展史历程

中国发展史历程是极其伟大的。中国古代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原始社会、奴社会、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现;商朝时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时社会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提高,思想百家争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西汉与东汉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汉字基本定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发展史的启示多元融合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纵观中华文明早期的演进,可以看出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明异彩纷呈。其中,黄河中游地区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各种文明因素,最终融合了其他区域的文明。历史表明,各区域的文明都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正是由于多种文明汇聚融合,才使中华文明充满活力、持续发展。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中华文明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发展创新。即使在史前时期,交流就已经普遍存在,持续的跨区域、跨族群的交流,记录了文化互鉴的历程,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持久兴旺的关键,是中华文明魅力永恒的支撑。只有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才能使文明之树常青,使中华文明永葆活力。

中国的发展史?

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历史变迁。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1、奴隶社会、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奴隶社会经历过夏(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商(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三个历史阶段,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战国(公元前475~前221)之间演进成封建社会。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秦始皇着手集中权力,宣布自己为始皇帝,并以后世子孙代代相承,进一步确立了父传子的世袭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秦始皇统一中国及秦王朝的建立,具有划时代意义。秦汉时期建立和完善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以及诸如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一直为后世帝王的专制统治所效法。秦汉以后沿袭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基本上是秦汉时期建立起来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西汉出现了文景之治那样的盛世。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豪强地主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加强了自身的力量,酿成封建割据混战的局面。此后历经三国(220年~280年)、西晋(265年~316年)、东晋(317年~420年)、南北朝(386年~589年),凡360余年。其间,三国时魏、蜀、吴鼎足天下,东晋时十六国纷争不已,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长期对峙,除西晋实现短期统一之外,中国基本上处于分裂时期。4、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4、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907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定都上京。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了西夏。北宋中期,出现了财政困难等危机,为了克服统治危机,王安石实行了变法。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127年金军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了全国。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全国。5、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是由满族人,在远东建立的国家,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清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朝表现得尤为明显。6、民国(1912——1949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统一之后,民国进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趋于定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民国坚持共和制政体,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初期颁布临时约法,后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为背景,国民政府实施军政期,训政期,宪政期,抗战后召开国民大会,确定了总统制。民国时期外交呈现了一个国际化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遵循国际规则与维护国家利益、法理上的独立与事实上的自主等。7、建国至今(1949——至今):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首都北京,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随即开展经济恢复与建设,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到1956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探索阶段。文化大革命之后开始改革开放,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扩展资料:反侵略、反帝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者的民族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社会”。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反侵略发展成为反帝。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革命阶级)和封建主义或势力(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等)的阶级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通过斗争,将民族矛盾化为民族独立,将阶级矛盾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行大规模自主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基本条件具备,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半世纪以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努力中,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一步一步地走向现代化。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将会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地研究社会历史生活,而不仅仅局限于阶级斗争和政治生活所涉及的内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社会保障发展史上,有哪些标志性事件?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中的标志性事件有:1602年英国颁布《济贫法》,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案》,1942年英《贝弗里奇报告》发表

社会保障发展史上,有哪些标志性事件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标志性事件: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标志性事件: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标志性事件:1935年美国颁布 了《社会保障法》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标志性事件: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五、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1979年至今)标志性事件:实施福利政策的英国积极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意义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回顾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历程,不难发现其发展的规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有高潮也有低潮,但总的说是像万里长江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有一泻千里也有迂回曲折,但大江东流去的方向不会改变。社会主义运动的规模和力量尽管有时比较壮大,有时相对减弱,但通过实践,社会主义的组织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不断升华,社会主义的经验更加丰富,因此在低潮中往往孕育着高潮,曲折预示着社会主义在新的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大全上可分以下四个阶段。开天辟地。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描绘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既未真正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内在矛盾和规律,也未找到取代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道路、理论和阶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大力从事科学研究,深入实际,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成功的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凯歌行进。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凯歌行进。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再创辉煌。建国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但既有借鉴也有创新。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思想理论的伟大飞跃,形成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四个重大突破,逐步完善了政治体制,促进了对外关系的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世界社会主义再创辉煌。

中国发展史1949至今

新中国成立——科技事业新的起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中国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终身教授职务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1955年,航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历经险阻,回国效力。后来的几十年间,他为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贡献。 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人。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 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 在此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社会科学发展史中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社会科学发展史中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对逻辑、形而上学、政治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主张实证主义,认为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客观真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培根(Francis Bacon):他主张观察、实验和归纳法,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来研究自然和社会。德国哲学家黑格尔(Hegel):他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认为世界是无限发展和变化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不断的辩证运动和发展中。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Karl Marx):他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重要观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美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他提出了社会行动理论、权威理论、理性化理论等观点,强调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他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调节经济来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人物的主要观点涵盖了逻辑、形而上学、政治学、实证主义、人文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社会行动理论、权威理论、理性化理论、凯恩斯主义等领域,在社会科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论证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由于各个国家、不同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差异,存在不同的具体情况,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这就决定了各国在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上的多样性。不同是必然的,相同时偶然的。

数学发展史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成果是什么?

  1(前3500-前500)数学起源与早期发展: 古埃及数学、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数学  2(前600-5世纪)古代希腊数学:论证数学的发端、欧式几何  3(3世纪-14世纪)中世纪的中国数学、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实用数学的辉煌  4(12世纪-17世纪)近代数学的兴起:代数学的发展、解析几何的诞生  5(14世纪-18世纪)微积分的建立: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建立  6(18世纪-19世纪)分析时代:微积分的各领域应用  7(19世纪)代数的新生:抽象代数产生(近世代数)  8(19世纪)几何学的变革:非欧几何  9(19世纪)分析的严密化:微积分的基础的严密化  10二十世纪的纯粹数学的趋势  11二十一世纪应用数学的天下  以上是按数学发展的脉络进行划分的,不是按时间顺序,时代也都标注了。  如果在简单说就是 1古代数学 希腊的论证数学与中国的实用数学的起源发展  2近代数学 微积分的发现、应用、严密化  3现代数学 对数学的基础的思考  其他的都是这三个大的数学发展脉络的附属品,贯穿数学发展的思想只有2个,就是希腊贵族式的论证数学与中国平民是的实用数学的思想的起源、发展、相互影响。(其中贵族数学是说希腊贵族人研究数学,平民不接触)

数学发展史

《数学中的美》上海教育出版社值得一读

1、 简述数学的发展史,并举例说明该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2、 什么是黄金分割?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黄金分割

1、第一部分 初等数学发展史 (一)课程内容 1、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1)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2)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2、古希腊数学 (1)论证数学的发端 (2)亚历山大学派 3、古代中国数学的鼎盛 (1)《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2)魏晋南北朝的数学 (3)宋元数学 4、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 (1)古印度的数学 (2)阿拉伯在代数、三角学与几何学的成就 本部分重、难点:雅典时期的希腊数学、亚历山大学派的主要成绩、中国的《九章算术》、中国剩余定理、印度数学以及阿拉伯的代数、三角学与几何学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初等数学发展史部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的。 (1)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2)埃及数学、美索不大米数学 (3)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 (4)毕达哥拉斯学派 2.初等数学发展史部分,要求达到“理解、掌握”层次的。 (1)雅典时期的希腊数学 a. 三大几何问题 b. 无限性概念的早期探索 c. 逻辑演绎结构的倡导 (2)亚历山大学派的主要成就 a.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主要成就 b. 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 c. 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 (3)古代中国数学的主要成就 a.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b. 刘徽和祖冲之父子的主要成就 c. 中国剩余定理 (4)印度数学以及阿拉伯的数学 a. 古代《绳法经》 b. 零号数的发明 c. 阿拉伯的代数、三角学与几何学的成就。主题: 第二部分 近代数学发展史重难点辅导第二部分 近代数学发展史 (一)课程内容 1、近代数学的兴起 (1)向近代数学的过渡 a .代数学的出现 b.三角学的发展 c.从透视学到射影几何 d.计算技术与对数的诞生 (2)解析几何的诞生 2、微积分的创立 (1)半个世纪的酝酿 a.开普勒与旋转体体积 b.卡瓦列里不可分量原理 c.笛卡尔的圆法 d.费马求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方法 e.巴罗的微分三角形 f.沃利斯的无穷算术 (2)牛顿的“流数术” a.流数术的初建 b.流数术的发展 c.牛顿的《原理》与微积分 (3)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a. 特征三角形 b. 分析微积分的建立 c. 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发展 3、分析时代 (1)微积分的进一步发展 a.积分技术与椭圆积分 b.微积分向多元函数的推广 c.无穷级数理论 d.函数概念的深化 e.微积分严格化的尝试 (2)微积分的应用与新分支的形成 a.常微分方程的形成 b.偏微分方程的产生 c.变分法的产生 (3)18世纪的几何与代数 a.微分几何的形成 b.方程论 c.数论进展 4、代数学的新生 (1) 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 (2) 从四元数到超复数 (3)布尔代数的形成 (4)代数数论的诞生 5、几何学的变革 (1)欧几里得几何平行公设 (2)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诞生 (3)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发展与确认 (4)射影几何的繁荣 (5)几何学的统一 6、分析的严格化 (1)柯西与分析基础 (2)分析的算术化 a. 维尔斯特拉斯的成就 b. 实数理论 c. 集合论的诞生 (3)分析的扩展 a. 复分析的建立 b. 解析数论的形成 c. 数学物理与微分方程 本部分的重、难点:代数学的出现、解析几何的诞生、开普勒与旋转体体积、卡瓦列里不可分量原理、笛卡尔的圆法、费马求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方法、巴罗的微分三角形、沃利斯的无穷算术、牛顿的“流数术”、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微积分向多元函数的推广、无穷级数理论、函数概念的深化、常微分方程的形成、偏微分方程的产生、微分几何的形成、数论进展、代数学的新生、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发展与确认和几何学的统一、分析的严格化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近代数学发展史部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的 (1)从透视学到射影几何 (2)计算技术与对数的诞生 (3)积分技术与椭圆积分 (4)函数概念的深化 (5)微积分严格化的尝试 (6)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 (7) 从四元数到超复数 (8) 分析的算术化 2.近代数学发展史部分,要求达到“理解、掌握”层次的 (1)代数学的出现、 (2)解析几何的诞生 (3)微积分的创立 a. 开普勒与旋转体体积 b. 卡瓦列里不可分量原理 c. 笛卡尔的圆法 d. 费马求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方法 e. 巴罗的微分三角形 f. 沃利斯的无穷算术 g. 牛顿的“流数术”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3)分析学时代 a. 微积分向多元函数的推广 b. 无穷级数理论 c. 函数概念的深化 d. 常微分方程的形成和偏微分方程的产生 e. 微分几何的形成 f. 数论进展 (4)代数学的新生 (5)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发展与确认和几何学的统一 (6)分析的严格化 a. 柯西与分析基础 b. 分析的扩展 (复分析的建立、解析数论的形成)主题: 第三部分 现代数学发展概观重难点辅导第三部分 现代数学发展概观重难点辅导 1、现代数学发展史部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的 (1)数学向其他科学的渗透(数学物理、生物数学、数理经济学) (2)计算机影响下的数学(计算数学的发展、纯粹数学研究与计算机、计算机科学种的数学) (3)高斯-博内公式的推广 (4)米尔诺怪球 (5)四色问题 (6)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7)数学与社会进步 2、现代数学发展史部分,要求达到“理解、掌握”层次的 (1)新世纪的序幕(希尔伯特的《数学问题》) (2)更高的抽象( 勒贝格积分与实变函数论、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公理化概率论) (3)对基础的深入探讨(集合论悖论、三大学派(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 (4)数理逻辑的发展(公理化集合论、证明论、模型论、递归论) (5)应用数学的新时代 (6)独立的应用学科(数理统计、运筹学、控制论) (7)数学的社会化(数学教育的社会化、数学专门期刊的创办、数学社团的建立、数学奖励) (8)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2、黄金比例分割是指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五角星/正五边形。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我国的国旗上就有五颗,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   由于五角星的顶角是36度,这样也可以得出黄金分割的数值为2Sin18 。   黄金分割点约等于0.618:1   是指分一线段为两部分,使得原来线段的长跟较长的那部分的比为黄金分割的点。线段上有两个这样的点。   利用线段上的两黄金分割点,可作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

中国的数学发展史重点?

圆周率和<九章算术>~~~

数学发展史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成果

1.数学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

求中国数学发展史简介 急急急!!!!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数学发展史的背景?

数学形成时期,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简单的计算法,并认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开。 第二时期 第一时期,初等数学,即常量数学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的、最简单的成果构成现在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这个时期从公元5世纪开始,也许更早一些,直到17世纪,大约持续了两千年。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数、几何、代数、三角。 第三时期 变量数学时期。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微积分(Calculus)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它使得函数、速度、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号进行讨论。积分学,包括求积分的运算,为定义和计算面积、体积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的创立。第四时期 现代数学。现代数学时期,大致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数学发展的现代阶段的开端,以其所有的基础--------代数、几何、分析中的深刻变化为特征。

社会形态的发展史自然历史过程为什么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

所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就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既是一个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成了人类历史的规律,社会历史规律的实现也必须通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既然如此,人类历史的发展怎么会用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在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每一代人开始在社会上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每一代人遇到什么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必须把前人活动的终点作为自己活动的起点. 第二,人们虽然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不是说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但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将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他们是意识不到的.这是因为,这种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形成的“合力造成的.每一种社会力量在形成这种“合力”时都起了作用,但历史发展却又不依任何一种社会力量为转移.每一种社会力量都具有偶然性,但所有这些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却体现了历史必然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合力”论思想,最清楚、最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为什么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而这种自觉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历史及其规律却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列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出生产关系,并把这种生产关系看作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又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同上,第9页)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有了两个“划分”和两个“归结”,就把物质决定意识这个一般的唯物主义原理,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说明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也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客观的东西决定主观的东西,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而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而由历史纵横深度和广度来说: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背叛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同社会历史观结合起来,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理解,使得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到哲学中来,使它成为自己的哲学的基础. (3)由于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得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正确的揭示和有力的证明. ①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是由数千万年前的一种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由猿进化到人的决定性环节是劳动,其根本标志是工具的生产和使用.当进化,中国古猿第一次用自制的工具(不论这种工具是何等的粗糙和简陋)在生产食品时,枪,便将自己同其他一切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使自己变为人.劳动不是个别人的孤立活动,而是一种集体行为.劳动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不仅生产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产品,同时也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②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求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它是各种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在这种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③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活动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社会生活是异常丰富和复杂的,有经济的(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等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因此,一切观念、思想、法律、宗教等,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原因引起的,也应从社会的物质关系中得到解释和说明.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它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精神的产物,而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态.

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史及特征是什么

具体内容包括:(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原因中断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或者劳动收入减少时,给予经济补助,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从历史发展看,社会救济先于社会保险。早在1536年,法国就通过立法要求在教区进行贫民登记,以维持贫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国制定了济贫法,规定对贫民进行救济。中国古代的“义仓”也是一种救济制度。这些都是初级形式的社会救济制度。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二)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三)多头管理、体制分散 ;(四)失业保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五)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产生影响 ; (六)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急待出台社会保障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一)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五)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社会保障包括了以下几个必备要素:第一,依法建立。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法制规范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第二,突出以人为本。它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第三,具有经济福利性。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因有政府、雇主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分担责任,受益者的所得要大于所费。第四,属于社会化行为。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保障的实施人物,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解决的是国民遭遇生活困难时的经济来源问题。服务保障。即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来满足国民对个人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精神保障。除了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需求外,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还离不开相应的情感保障,即精神慰藉也是人的正常、健康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社会保障还日益承担着慰需要者提供精神保障的责任。当然,精神保障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它突出地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人性化要求,从而属于更高层次的保障。尽管在实践中,难以将精神保障作为特定的制度安排来加以建设,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践表明,制度化安排中确实需要尊重并满足有需要者的精神保障需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