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求苏轼的豪放词

《江城子》《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天问》

求婉约词、豪放词名句

婉约1.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和恨水长东。——《乌夜啼》李煜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浪淘沙》 李煜 4.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婉约词的名篇《雨霖铃》,我觉得全篇都是名句,最脍炙人口的是那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妙笔构语,成为千古名句。写离情写到这种程度的词作不多啊!5、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感情真挚而执着,沉痛而柔厚,不愧为千古名句。6.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豪放:1.定风波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青玉案 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怎么区分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

唐诗主要分为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丶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绝句会在第一、二和四句押韵,律诗会在偶数句押韵,而且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必须对偶。五言绝句代表作品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王维:《山中送别》、《相思》、《鸟鸣涧》孟浩然:《春晓》李白:《静夜思》、《怨情》、《独坐敬亭山》杜甫:《八阵图》王之涣:《登鹳雀楼》柳宗元:《江雪》李商隐:《登乐游原》七言绝句代表作品志南:《绝句》张旭《桃花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张继:《枫桥夜泊》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泊秦淮》、《寄扬州韩绰判官》、《遣怀》、《秋夕》、《金谷园》李商隐:《夜雨寄北》、《寄令狐郎中》、《为有》、《瑶池》、《嫦娥》、《贾生》李白:《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五言律诗代表作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过故人庄》、《岁暮归南山》、《留别王维》王维:《终南山》、《山居秋暝》、《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酬张少府》、《使至塞上》、《观猎》李白:《赠孟浩然》、《塞下曲》、《夜泊牛渚怀古》、《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天末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春望》、《月夜》、《月夜忆舍弟》、《春夜喜雨》、《春宿左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李商隐:《晚晴》、《楚宫》、《北青萝》、《风雨》七言律诗代表作陆游:《书愤》崔颢:《黄鹤楼》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杜甫:《登高》、《客至》、《登楼》李商隐:《锦瑟》文天祥:《过零丁洋》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唐诗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描写和抒发;宋诗的优秀之作也来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形式。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具体,总是有某种逻辑思维的潜流贯穿其中,不像唐诗的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总之,唐诗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宋诗则多借助理性思维来解剖现实;唐诗诗味较浓,宋诗诗味较淡,但却以思想的细致深刻、技巧语言的精益求精弥补之。由于这些原因,宋诗比唐诗好学。唐诗靠灵感,宋诗靠才学;才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灵感却不能勉强。唐诗靠感性,宋诗靠理性;理性可以深思熟虑获得,而感性(形象思维)却比较难于捕捉。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婉约派词人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晏几道:《临江仙》(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早行》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鹊桥仙》《浣溪沙》《望海潮》《水龙吟》姜夔:《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李煜:《虞美人》《相见欢》《乌夜啼》《浪淘沙令》《谢新恩》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宋词配画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多有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豪放派词人代表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汉宫春 会稽蓬莱阁观雨》(长空万里)、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卜算子·咏梅》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宋江:《西江月》(自幼攻读经史)

念奴娇和雨霖铃这两首诗的豪放词和婉约词理解是

  先看《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仿佛是由远景、近景、特写等一组不同的镜头组成的画面组合。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扫描,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亘古不变的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也不知道此处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只是借“赤壁”之名咏写古事,抒发感叹。上片最后两句,是整个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引起了下片对周瑜的追怀。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这个主要的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总体看来,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大开大阖,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再看《雨霖铃》这是一首离别之作。作者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雄壮豪放、旷达飘逸,《雨霖铃》婉约清丽、缠绵绯侧,各有特色。   从题材上看,《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读来精神倍增;《雨霖铃》描写的是秋夜恋人离别,表现作者的依依之情,“怅饮无绪”,更突出作者因即将与恋人离别而烦燥、忧思之情。   从主题上看,《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反映了作者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豪情壮志。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道出人生易老,宜早建功业的感慨;《雨霖铃》表现的是凄凉的离别之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终日亲相爱的恋人,一旦分别,留恋难舍,“泪流语噎”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表现出难分难舍的深深爱恋。   从表现手法上看,《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采用概括和抒情的方式,展开的是宏伟的画卷:古战场,抒发的是豪放的感情:建功立业,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整个词的豪放气势便跃然纸上,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更壮大了整首词的宏伟气势,展现一幅壮伟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描写周瑜的建功立业,发出功业难成、花发早生的喟叹,但这不是哀婉细腻的抒情,而是壮怀激烈的感慨;《雨霖铃》采用的是细腻的白描,委婉的抒情,恋人离别当然不可能是豪壮的场面。“寒蝉凄切”、“怅饮无绪”衬托出离别的凄婉,描写了这样一个具体而细腻的画面:秋雨霖铃刚停,秋蝉在树上凄凄地鸣叫,天色将晚,即将分别的恋人,双手相执四目相对,泪流满面,哽噎无语,哪有什么心情在帐篷内饮酒?渲染的完全是一种凄凉的气氛。   从语言上来看,《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表现的是崇高壮美的景象,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雨霖铃》表现的是感伤柔美的意象,读者未免不受影响,读着读着自然而然便觉得自己也似与恋人离别。   苏柳这两首词表现了不同意象,也抒发了不同的感情,对于我们都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借鉴的意义,在文学史上具有永不磨灭的光辉。

比较婉约词与豪放词有哪些不同?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两种风格主要不同: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关于词的常识(注重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要求选取本课内容举例说明)

豪放和婉约派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松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 昨日春》、《青玉案 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从具体作家作品分析婉约词(豪放词)的艺术风格特色?

婉约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另一个相对的流派是豪放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綖的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綖相近。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区别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

唐诗——边塞诗10首;宋词——婉约词、豪放词各10首;要求(1.注明作者2.每首诗要求200字左右赏析~)

边塞诗是出现在盛唐时期的一种诗歌流派,以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思乡念亲等为主要内容,诗风雄浑苍劲、豪迈奔放。 主要出现在盛唐时期,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高适 的诗歌: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铜雀妓 高适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 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塞下曲 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岑参的诗歌: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昌龄的诗歌: 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婉约派之词,内容多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词风含蓄,隐喻曲折,寄情委婉,文辞绮丽。代表人物自温庭筠始,继之有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永、秦观、贺铸、李清照等。欧阳修的词: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晏殊的词:浣 溪 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鹊 踏 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黯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尽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清 平 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木 兰 花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柳永的词: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张孝祥,陈亮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陈亮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宋·陈 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寄辛幼安, 和见怀韵 陈亮 老去凭谁说? 看几番、神奇臭腐, 夏裘冬葛! 父老长安今余几? 后死无仇可雪。 犹未燥、当时生发! 二十五弦多少恨, 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 只使君、从来与我, 话头多合。 行矣置之无足问, 谁换妍皮痴骨? 但莫使伯牙弦绝! 九转丹砂牢拾取, 管精金只是寻常铁。 龙共虎,应声裂。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代表诗人;苏轼、辛弃疾代表作品;岳飞《满江红》;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婉约词,中国古代词学流派之一,形成于晚唐。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代表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等代表人物;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希望能帮助到你

豪放词与婉约词比较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婉约词与豪放词定义

  婉约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另一个相对的流派是豪放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綖的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綖相近。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区别

区别:选材不一样;抒情不一样,婉约词常表达闺中怨妇之情,豪放词常表现豪迈、报国之情;表现手法不一样,婉约词表现手法含蓄委婉,豪放派表现手法大气磅礴。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什么是慢词、什么是豪放词、什么是曲子词、什么是花间词、什么是贺梅词、什么叫词别是一家啊 头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豪放词;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现在已逐渐淡化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分发. 花间词;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姜夔《扬州慢》是豪放词还是婉约词?

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重点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怀和低沉的感情基调,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属于婉约派的。

辛弃疾的豪放词有多少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概括说明辛弃疾豪放词的主要特点

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豪放词的发展过程

【豪放词的形成与发展】  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宋词与唐诗交相辉映,并传于世。宋词数量巨大,《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 多人,作品19900 多首。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 其中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预备】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奠基】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顶峰】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延续】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苏轼有哪些豪放词和婉约词,急用

(豪放)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婉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 一作:断肠)

宋代豪放词

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轼气象恢弘的词虽为数不多,当时学苏词的人也寥寥无几,但由于他首开风气,自然受人推崇。张炎《词源》把“豪气词”与“雅词”对举。《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这说明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什么是豪放词派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列举纳兰容若的豪放词?

蝶恋花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风树。  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金缕衣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素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有限春光无限恨,没来由,短尽英雄气。暂觅个,柔乡避。   东君轻薄知何意,尽年年,愁红惨绿,添人憔悴。两鬓飘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便决计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拚沉醉。天下事,公等在。清平乐<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金缕衣<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呼``只找到这些了`楼上貌似不是豪放的.

论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

苏轼、辛弃疾词风异同之比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学院2011级六班 欧秋菊 1140016017【摘要】苏轼、辛弃疾一向是词史上并称的大家。两人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形成了词史上的“豪放”一派,并有着豪迈旷达的相同艺术风格。然而由于时代、社会地位不同,心灵世界及个人生活经历有别,使得他们的词作在意境开拓的程度、豪放风格以及内心世界等表现方面,又有着不容忽视的鲜明差别。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异同前言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同被称为豪放派词人。都有着豪迈慷慨的意境,都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称为“苏辛”。同时,苏轼神手初试著豪词,开启了南宋辛派词的先河;辛弃疾继承并将豪放词推至宋词顶峰。但因为人生际遇、社会地位等总多因素,两人在感情色彩、思想格调等许多方面又有着许多不同,加之艺术风格的差异,苏辛二人的豪放风格自然迥异。一、苏、辛的豪放词的相似之处苏轼和辛弃疾以积极博大的胸襟、热烈奔放的情感、真挚浓厚的情怀,开创了豪放一派,奠定了他们在词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苏辛二人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在豪放词的创作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似点。1. 苏、辛词风都有着气势清雄、纵横挥洒的豪迈风格。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都饱含着热烈奔放的豪情。不仅为人间生活而高歌,也为建功立业而呐喊;为庙堂宫殿感叹,也为传奇河山吟诵。是在用生命来谱写豪迈。自“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之说一出,世人多以“豪放”品评东坡词。可见苏词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也常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清人陈延绰《白雨斋词话》谓“东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云‘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此处就可看出苏轼将自身的精神品格和性情襟怀与词作结合做一块,透过词来体会背后的怀抱。~ 1 / 5 ~炽烈深厚的爱国激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以及激烈奋发、渴望将个人的生命追求融合于抗金复土的时代需要,使辛词多了很多“霸气”和“狂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的“金戈铁马”,他的“气吞万里”,都以恢宏磅礴之势作铺垫,道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爱人生,爱祖国,将满腔的豪情壮志表露无遗。这正是苏、辛豪放词共有的豪情激越的艺术风格。2. 苏、辛词都对词体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开拓词境。苏轼神手初试著豪词,开启了南宋辛派词的先河;辛弃疾继承并将豪放词推至宋词顶峰。苏轼致力于开拓词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藩篱,以及“词为艳科”的题材局限和音韵的束缚。也就是说,词到苏轼手里,一洗沾满绮丽香泽的脂粉气,也可以言志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竟没想到如此创立了词风迥然不同的豪放词。胡寅在《题酒边词》中就夸赞“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苏轼将雄伟壮志、理想抱负写入词,直率流露内心感受,走入词的国度,开启了南宋辛派词的先河。在此基础上,辛弃疾将散文化的手法引入词中,不但扩充了词的表现内容,还把词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且还能增加词作的强盛气势。而“这种以散文化的手法成功的关键是辛弃疾具有充沛、激烈的感情,使得抒情文学的品性没有本质的改变,但比因循守旧的作品更富生气”。①另外,辛词的意境,可谓包罗万象,具有深邃而辽阔的时空架构,把笔触探入遥远的历史年代。而他带有戏谑色彩的主客问答体等创作的更是体现出他空前绝后的创作能力。苏轼为豪放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辛弃疾把豪放词推向高峰。两人均打破“词为艳科”的局限,扩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语言和表现力。为豪放词的诞生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3. 苏、辛词都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共同情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似乎是古代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的共同标签。他们大多命途多舛,时而感伤时事,时而担忧边疆连年战事。抬头望远,磨砚执笔便是他们表达心底厚重如山的情感的最好方式。~ 2 / 5 ~当东坡经历“乌台诗案”文字狱遭贬黄州时期,仕途的羁绊与“野性”的自由,发生了更加猛烈的冲撞,“名义上是反省悔过,实际上却是痛定思痛,追求个性自由的理念正在越加执着坚定:‘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形容可似丧家狗,未肯弭耳争投骨。"(《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一)。”②辛弃疾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共北,正分裂”的时代。“靖康之难”后的连年内外战争更是为其“试手补天”提供了难得地历史机遇。促使他在政治和精神上对现实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然而,时局的安危仍然牵系着他的心,抗金复土的爱国热情也时常在他心头荡漾。一身才能的辛弃疾未能被任用还屡遭诬陷,三次免职,先后赋闲达20年之久。满腔热血无法宣泄,只能悲歌慷慨。一旦下笔成词,这位英雄豪杰又怎能不倾泻而出呢?二、苏、辛的豪放词的不同之处俗话说“一种米养百样人”,何况是两个不同时代、有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呢?1. 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则“以文为词”。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语言议论化;辛弃疾"以文为词",使宋词散文化。苏诗现存二千七百余首,苏词有三百四十余首。就诗词题材看,有社会政事诗、山水景物诗、哲理诗、赠答抒怀诗等。“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在生活内容、思想感悟、形式韵律等方面大大解放了词体,打破了诗词的一些界限。使之发展成为独立抒情词的新范式。《与蔡景繁》书信中,他说到“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也,得之惊喜。试勉继之”,他是将诗词看作同源,认为蔡词合乎古人之诗,不是形体上求相似,而是从其精神感发中得到与古人相通之处。由此可看出东坡的一种关于词学本身的追求,他是力图把词当作一种新体诗来对待的。苏东坡认为词“为诗之苗裔”,以诗为词,实现了词与诗的相互通渗透,开创性地扩大了词的题材。凡人之言志、阐理、讽喻、诙谐乃至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尽可入词。而辛弃疾将这散文化的手法引入词中并多用民间俗语,不仅不破了词与诗歌乃至散文的分界,扩大了词的固有表现领域,而且还能增加词作的强盛气势。尤其是哲理内容与多种手段交织入词,造成了以趣理代替情感的效果,这集中地体现在其理趣词、归隐词和部分写景抒怀词中。这些思考内容却本应都是散文的效果。除此之外,词在抒情议论方面也创造性地融合了诗经、辞赋等各种文体的写作手法。实现了“以文为词”。~ 3 / 5 ~2. 苏轼和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程度不同。神手著豪词的苏轼不仅提高词的文学地位,对词体进行全面的改革,而词也是在苏轼之时才打破了“艳科”的藩篱,词作内容甚广。苏东坡认为词“为诗之苗裔”,以诗为词,实现了词与诗的相互通渗透,开创性地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境。通过创作实践,东坡使其词的题材、内容、风格大放异彩。其词作至少有咏古、怀旧、田园、忠君、爱国、忧民、爱情、咏史、咏物、抒怀、送别、悼亡等约二十余种类型的作品。凡人之言志、阐理、讽喻、诙谐乃至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尽可入词。辛弃疾的豪放词也反映了十分广阔的社会内容,并“以词为文”,具有空前绝后的创体能力。散文化的同时创造了主客问答体等典型化结构,在章法上显得活泼变化,不受词的惯用章法限制。特别是他好用经史子集中的语气助词和“之乎者也”等虚词,造成语言的松散。3.词风上,东坡旷达,稼轩悲愤。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重要作家,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苏词善于将个人的遭遇与自然环境的描写融合在一起, 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将深广的内涵与漫不经心、自然流露恰当结合,从而得出属于他的豪放超脱人生。如遭排挤时,东坡泰然自若地饮酒高唱“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他不苦闷?不悲伤吗?答案是肯定的。但生性豁达的他更愿意选择放下,笑看人生,任岁月把悲凉的种种以超脱和达观的心态来排除和化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祖辈引领“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美芹十论》)”的耳濡目染下,深藏强烈的民族忧患意思的辛弃疾自然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连结在一起, 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和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豪放中蕴含悲壮。他挑灯看剑,无奈酒入肝肠现实不由他,国运飘摇,郁郁不得志的稼轩只能在沉重的使命感和无法释怀的郁闷心情中徘徊。于是他只好轻轻吐出浓郁的豪情。~ 4 / 5 ~简而言之,东坡旷达,稼轩悲愤。4.苏词语言自然流畅清新;辛词大量用典,略显晦涩。语言风格上,苏轼本就豪放不羁、积极乐观。因此苏词语言上便显得自然流畅而清新。连遭贬谪的苏轼参透生死,寓生活于娱乐,不论何事都能幻化成欢愉勉励,精神上超逸的他词作上更是清新俊逸,自然流畅了。辛词在某些作品过度依赖典故的传情达意的作用,全篇叠用典故而主旨不明,用语过于俚俗,稍显晦涩。甚至有些“掉书袋”的意味。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当然,这些典故都是这位关东大汉在许多细腻的情感上不便感叹,或是寓情于典故。通过简短的典故来抒发无尽之情,从而达到短小而精悍,言简而意赅。结语作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为词学的发展改良的努力可谓呕心沥血。不论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都在共同见证着他们不一样的人生,寻找着属于他们自己独有的一份豪迈与激情。也许就是这样一份豪爽,早就了他们词学上的伟大贡献。参考文献:①叶嘉莹主编:《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下)》,上册,第13页。②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上中下)》,上册,第13页。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如果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

什么是“豪放词”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急求

气势宏伟,豁达开朗,或轻灵飘逸或铿锵刚定

豪放词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什么是豪放词

豪放词:豪放词是指以苏轼和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格局,在词的表现内容,境界方面均有所提高.是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松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

中国第一首豪放词是什么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所以说“豪放词”其实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 但是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可以约分为四个阶段:预备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奠基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顶峰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延续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所以你的问题如果非要回答的话,我想应该是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豪放词派的含义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李清照的豪放词

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的全文如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的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写拂晓时的景色,场面雄奇壮观。“仿佛梦魂归帝所”,这句的意思是词人在经历过人世的浮沉后,渴望能够摆脱现世的烦恼,去一个光明美好的世界。“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这句的意思是当词人来到天帝的住所后,天帝殷勤地问她想要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天涯,备受人世艰辛,因而她渴望温暖,于是在梦中她塑造了一个仁慈的天帝。“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下片是词人回答天帝的问话,向天帝诉说自己的遭遇,她虽然有满腹才华,却不能为世所用;况且如今社会动乱,文章无用。“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是她告诉天帝自己的心愿,她说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长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并叫风不要停止,一定要将她的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辛弃疾的豪放词

辛弃疾的豪放词如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代:宋作者: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年代:宋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豪放词代表作

豪放词代表作如下:豪放词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词并为宋词两大流派。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4、沁园·至元间留燕山作文天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豪放词代表作

豪放词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词并为宋词两大流派。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4、沁园·至元间留燕山作文天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_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苏轼最早的豪放词是

苏轼最早的豪放词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是豪放的作品,上片说自己有少年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写出了打猎的阵容。以孙权自比,说全城的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说自己虽然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用《汉书·冯唐传》的故事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他。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上阵杀敌。这首词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词中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景象,同时也表现了他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苏轼介绍: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人,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轼

豪放词婉约词

婉约词: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就是一首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问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婉约词写景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委婉含蓄,以情动人,以美取胜,道尽人间之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它以美的语言、形象和意境,展现了生活美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豪放词:以“豪放”论词,始于苏轼。他的词皆写得境界壮阔,气势恢弘,力度非凡,充满豪迈激情。豪放词的作者多是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他们积极有为,关注现实,忧国忧民,洞察人生。豪放词题材广泛,多从时事的角度描写国家

豪放词的发展过程

试辛弃疾对豪放词的继承和发展 词自产生以来,似乎就掉入了脂粉堆里:专事刻红雕翠,描眉画目。言辞华艳浮靡,香软浓腻。北宋范仲淹的《渔家傲》,呈现出慷慨悲凉的格调,成为豪放词的先驱。至苏轼以诗入词,扩大了词 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使词走出了闺情和旅思的樊笼,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意概》)的境地,词从花间樽前步入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苏轼之后,铁板铜钯,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代表人物当首推稼轩。辛弃疾词的风格源于苏轼,但由于时代的剧变,使稼轩的词走上了雄奇跌宕,豪迈奔放的道路而具有另一种风格,入词的题材也更加广泛,表现了词人匠心独运,卓尔不群的高人才华和创作方法、写作技巧,驾御语言方面的独到之处。 稼轩的词获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与他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是具有雄才伟略,可以出将入相的人物。23岁时,即“壮岁锦旗拥万夫,锦谵突骑渡江初”,仅带数十骑,突入五万人的金军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率军南归而被委任为江阴签判。但此后,或赋闲散居,或沦为下僚,天生英才却无处可用,只好将一腔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寄托于吞吐八荒,独立浩茫,“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的诗词中,从而将苏东坡创立的豪放词,进一步发扬光大。 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是豪放派的基石。他用词来抒发政治报负,塑造英雄人物,描写祖国的万里江山,并以诗入词,打破了缘情与言志的界限,使词发展成为即可言情,又可言志,亦庄亦谐,庄媚兼有的文体,提高了词的品格。苏轼的词诚如李清照在《词论》中所说,具有“句读不葺之诗”的特点,但“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陆游《老学庵笔记》)。这种做法,突破了词律的束缚,使词更具有表现力,更加灵活。辛弃疾在苏轼的基础上,又将豪放词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促成了宋代词坛豪放与婉约两派分流和双峰并峙的局面,且影响深远,直贯元明清。辛词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是与辛弃疾对豪放词的巨大贡献密不可分在词的表现内容上,辛弃疾继承发展了苏词的传统,并超越了苏词。苏词突破了爱情,离别和羁旅的樊笼,以词来书写报国的豪情壮志,农村恬淡的生活和贬居的无限感慨。辛弃疾则更加自觉地开拓创作视野,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特别是集中突出地表现了抗金斗争,并以此作为词的主体。在词中,作者高呼“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高唱“马革裹尸当自誓 ,娥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江水东流”),作者在词中,贯注了对国事的热忱和对抗金的关注。这在词史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如果说苏词抒写的爱国情感,只是涓涓细流,那么辛词抒发的爱国热情,则如汪洋大海一般,汹涌澎湃。

以《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说说婉约词和豪放词在写景和抒情上各有什么特点?

先看《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仿佛是由远景、近景、特写等一组不同的镜头组成的画面组合。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扫描,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亘古不变的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也不知道此处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只是借“赤壁”之名咏写古事,抒发感叹。上片最后两句,是整个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引起了下片对周瑜的追怀。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这个主要的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总体看来,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大开大阖,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再看《雨霖铃》这是一首离别之作。作者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雄壮豪放、旷达飘逸,《雨霖铃》婉约清丽、缠绵绯侧,各有特色。   从题材上看,《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读来精神倍增;《雨霖铃》描写的是秋夜恋人离别,表现作者的依依之情,“怅饮无绪”,更突出作者因即将与恋人离别而烦燥、忧思之情。   从主题上看,《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反映了作者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豪情壮志。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道出人生易老,宜早建功业的感慨;《雨霖铃》表现的是凄凉的离别之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终日亲相爱的恋人,一旦分别,留恋难舍,“泪流语噎”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表现出难分难舍的深深爱恋。   从表现手法上看,《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采用概括和抒情的方式,展开的是宏伟的画卷:古战场,抒发的是豪放的感情:建功立业,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整个词的豪放气势便跃然纸上,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更壮大了整首词的宏伟气势,展现一幅壮伟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描写周瑜的建功立业,发出功业难成、花发早生的喟叹,但这不是哀婉细腻的抒情,而是壮怀激烈的感慨;《雨霖铃》采用的是细腻的白描,委婉的抒情,恋人离别当然不可能是豪壮的场面。“寒蝉凄切”、“怅饮无绪”衬托出离别的凄婉,描写了这样一个具体而细腻的画面:秋雨霖铃刚停,秋蝉在树上凄凄地鸣叫,天色将晚,即将分别的恋人,双手相执四目相对,泪流满面,哽噎无语,哪有什么心情在帐篷内饮酒?渲染的完全是一种凄凉的气氛。   从语言上来看,《念奴娇u30fb赤壁怀古》表现的是崇高壮美的景象,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雨霖铃》表现的是感伤柔美的意象,读者未免不受影响,读着读着自然而然便觉得自己也似与恋人离别。   苏柳这两首词表现了不同意象,也抒发了不同的感情,对于我们都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借鉴的意义,在文学史上具有永不磨灭的光辉。

陈维崧的豪放词是怎样的?

到了清代以后,以陈维崧为首的豪放型的阳羡派学习苏轼、辛弃疾的词风,使豪放之词大放光芒。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家门显赫少负才名,康熙时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检讨。陈维崧擅长骈文,尤其精于作词,著有《陈迦陵诗文词全集》。陈维崧词作数量很多,填词多达1600余首,可说为古今之最。陈维崧的词奔放、豪迈,继承了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而且还增加了一种霸悍之气。人们称说:“迦陵词气魄绝大,骨力绝遒,填词之富,古今无两。”陈维崧词作的这种霸悍之气主要表现在抒情的爆发力上。这种气势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在词的写作艺术上达到了自由超越的程度,以往的观念难以再作束缚。另一方面,由于陈维崧精通历史,他同时将歌行和赋等笔法充分运用到了他的词中,纵横议论,洞照古今的手法使他的词在抒情的空间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宽。所以,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促使陈维崧的词能够另拓疆域,自辟门径,弥补了苏轼、辛弃疾的短处,成就了非凡的造诣。陈维崧以如椽大笔,直写动荡残酷的社会现实。眷念故国,感慨兴亡,嗟叹遭际,悲悯苍生,种种题材成就了他的豪放之风,跳跃的词句肆情地宣泄他的万丈豪情,如他的《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这首词虽为短调,容量却很大,感慨兴亡的主题借阔大萧瑟之景,表现得极其浓烈,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再如《南乡子·邢州道上作》: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这首词与《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同时期完成,也含有伤今吊古之意。《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感喟历史风云,多凄楚苍茫,而这首词则杂入身世之悲,多豪迈遒壮,因此意味更为深重。陈维崧词中借物抒怀之作也占据一定的比重,这类词作同样也以风格豪放,格调雄奇为显著特色,如《醉落魄·咏鹰》: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这首词写于作者流寓河南之时。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词作咏物而抒怀,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陈维崧是比较全面的词人,他不仅擅长写长调,写豪放一类的词,而且也兼擅小令和慢词,且艺术性都比较高。一般说来,小令由于篇幅短狭,很难写得波澜壮阔,腾跃激扬。陈维崧则以他出众的才华和惊人的创造力在令词中描绘出一般只能寓于长调的慷慨沉雄境界,《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就是个成功的例子。他的词艺术性较高,他精于用典,往往在一首词中掺杂着十几个典故,如果不熟悉这些典故的话,就很难理解词中所含的深意。陈维崧曾写过一组汴京怀古的词,调子用的是《满江红》,共10首。这10首词,结合地理、历史、人物等,用了大量的典故。其中第四首写的是“吹台”,全词如下:太息韶华,想繁吹、凭空千尺。其中贮、邯郸歌舞,燕齐技击。宫女也行神峡雨,词人会赋名园雪。羡天家,爱弟本轻华,通宾客。梁狱具,宫车出;汉诏下,高台坼。叹山川依旧,绮罗非昔。世事几番飞铁凤,人生转眼悲铜狄。着青衫,半醉落霜雕,弓弦砉。这首词写的是汉梁孝王一系列豪华的生活场面,感叹世事变迁,人生易老,其中寓含理趣。词中用典极多,如“邯郸歌舞”、“燕齐技击”、“名园”、“赋雪”等。陈维崧的词不及苏轼、辛弃疾之词,因其豪放少羁勒,不够沉厚蕴藉,但是他的词作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构思、技巧、用语上都有自己的特色。除了豪放词作之外,陈维崧也有清真娴雅之作,亦写得很出色。《念奴娇·读屈翁山诗有作》,雄奇壮阔,兼富情趣;《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信手拈来,口语入词,显示出作者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望江南》、《南乡子》等组词,以清新笔调,写江南、河南的风光和社会生活;《蝶恋花》、《六月词》写农民入城的情态;《贺新郎》写艺人的遭遇,这些词又显示出陈维崧词题材广阔的特点。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为:“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充分说明陈维崧能将不同风格冶于一炉,而能抒写自如。陈维崧旗下聚集了任绳隗、徐喈凤、史惟圆、万树、曹亮武等一批词家,后来还有蒋士铨、郑燮、姚椿等人。这些词人同陈维崧一样,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他们相互唱和,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分析豪放词的特点

苏轼是全能天才]

水调歌头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啊?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婉约词。2.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3.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4.全文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论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

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同被称为豪放派词人。都有着豪迈慷慨的意境,都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称为“苏辛”。同时,苏轼神手初试著豪词,开启了南宋辛派词的先河;辛弃疾继承并将豪放词推至宋词顶峰。但因为人生际遇、社会地位等总多因素,两人在感情色彩、思想格调等许多方面又有着许多不同,加之艺术风格的差异,苏辛二人的豪放风格自然迥异。一、苏、辛的豪放词的相似之处苏轼和辛弃疾以积极博大的胸襟、热烈奔放的情感、真挚浓厚的情怀,开创了豪放一派,奠定了他们在词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苏辛二人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在豪放词的创作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似点。1. 苏、辛词风都有着气势清雄、纵横挥洒的豪迈风格。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都饱含着热烈奔放的豪情。不仅为人间生活而高歌,也为建功立业而呐喊;为庙堂宫殿感叹,也为传奇河山吟诵。是在用生命来谱写豪迈。自“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之说一出,世人多以“豪放”品评东坡词。可见苏词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也常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清人陈延绰《白雨斋词话》谓“东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云‘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此处就可看出苏轼将自身的精神品格和性情襟怀与词作结合做一块,透过词来体会背后的怀抱。~ 1 / 5 ~炽烈深厚的爱国激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以及激烈奋发、渴望将个人的生命追求融合于抗金复土的时代需要,使辛词多了很多“霸气”和“狂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的“金戈铁马”,他的“气吞万里”,都以恢宏磅礴之势作铺垫,道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爱人生,爱祖国,将满腔的豪情壮志表露无遗。这正是苏、辛豪放词共有的豪情激越的艺术风格。2. 苏、辛词都对词体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开拓词境。苏轼神手初试著豪词,开启了南宋辛派词的先河;辛弃疾继承并将豪放词推至宋词顶峰。苏轼致力于开拓词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藩篱,以及“词为艳科”的题材局限和音韵的束缚。也就是说,词到苏轼手里,一洗沾满绮丽香泽的脂粉气,也可以言志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竟没想到如此创立了词风迥然不同的豪放词。胡寅在《题酒边词》中就夸赞“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苏轼将雄伟壮志、理想抱负写入词,直率流露内心感受,走入词的国度,开启了南宋辛派词的先河。在此基础上,辛弃疾将散文化的手法引入词中,不但扩充了词的表现内容,还把词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且还能增加词作的强盛气势。而“这种以散文化的手法成功的关键是辛弃疾具有充沛、激烈的感情,使得抒情文学的品性没有本质的改变,但比因循守旧的作品更富生气”。①另外,辛词的意境,可谓包罗万象,具有深邃而辽阔的时空架构,把笔触探入遥远的历史年代。而他带有戏谑色彩的主客问答体等创作的更是体现出他空前绝后的创作能力。苏轼为豪放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辛弃疾把豪放词推向高峰。两人均打破“词为艳科”的局限,扩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语言和表现力。为豪放词的诞生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3. 苏、辛词都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共同情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似乎是古代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的共同标签。他们大多命途多舛,时而感伤时事,时而担忧边疆连年战事。抬头望远,磨砚执笔便是他们表达心底厚重如山的情感的最好方式。~ 2 / 5 ~当东坡经历“乌台诗案”文字狱遭贬黄州时期,仕途的羁绊与“野性”的自由,发生了更加猛烈的冲撞,“名义上是反省悔过,实际上却是痛定思痛,追求个性自由的理念正在越加执着坚定:‘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形容可似丧家狗,未肯弭耳争投骨。"(《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一)。”②辛弃疾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共北,正分裂”的时代。“靖康之难”后的连年内外战争更是为其“试手补天”提供了难得地历史机遇。促使他在政治和精神上对现实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然而,时局的安危仍然牵系着他的心,抗金复土的爱国热情也时常在他心头荡漾。一身才能的辛弃疾未能被任用还屡遭诬陷,三次免职,先后赋闲达20年之久。满腔热血无法宣泄,只能悲歌慷慨。一旦下笔成词,这位英雄豪杰又怎能不倾泻而出呢?二、苏、辛的豪放词的不同之处俗话说“一种米养百样人”,何况是两个不同时代、有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呢?1. 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则“以文为词”。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语言议论化;辛弃疾"以文为词",使宋词散文化。苏诗现存二千七百余首,苏词有三百四十余首。就诗词题材看,有社会政事诗、山水景物诗、哲理诗、赠答抒怀诗等。“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在生活内容、思想感悟、形式韵律等方面大大解放了词体,打破了诗词的一些界限。使之发展成为独立抒情词的新范式。《与蔡景繁》书信中,他说到“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也,得之惊喜。试勉继之”,他是将诗词看作同源,认为蔡词合乎古人之诗,不是形体上求相似,而是从其精神感发中得到与古人相通之处。由此可看出东坡的一种关于词学本身的追求,他是力图把词当作一种新体诗来对待的。苏东坡认为词“为诗之苗裔”,以诗为词,实现了词与诗的相互通渗透,开创性地扩大了词的题材。凡人之言志、阐理、讽喻、诙谐乃至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尽可入词。而辛弃疾将这散文化的手法引入词中并多用民间俗语,不仅不破了词与诗歌乃至散文的分界,扩大了词的固有表现领域,而且还能增加词作的强盛气势。尤其是哲理内容与多种手段交织入词,造成了以趣理代替情感的效果,这集中地体现在其理趣词、归隐词和部分写景抒怀词中。这些思考内容却本应都是散文的效果。除此之外,词在抒情议论方面也创造性地融合了诗经、辞赋等各种文体的写作手法。实现了“以文为词”。~ 3 / 5 ~2. 苏轼和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程度不同。神手著豪词的苏轼不仅提高词的文学地位,对词体进行全面的改革,而词也是在苏轼之时才打破了“艳科”的藩篱,词作内容甚广。苏东坡认为词“为诗之苗裔”,以诗为词,实现了词与诗的相互通渗透,开创性地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境。通过创作实践,东坡使其词的题材、内容、风格大放异彩。其词作至少有咏古、怀旧、田园、忠君、爱国、忧民、爱情、咏史、咏物、抒怀、送别、悼亡等约二十余种类型的作品。凡人之言志、阐理、讽喻、诙谐乃至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尽可入词。辛弃疾的豪放词也反映了十分广阔的社会内容,并“以词为文”,具有空前绝后的创体能力。散文化的同时创造了主客问答体等典型化结构,在章法上显得活泼变化,不受词的惯用章法限制。特别是他好用经史子集中的语气助词和“之乎者也”等虚词,造成语言的松散。3.词风上,东坡旷达,稼轩悲愤。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重要作家,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苏词善于将个人的遭遇与自然环境的描写融合在一起, 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将深广的内涵与漫不经心、自然流露恰当结合,从而得出属于他的豪放超脱人生。如遭排挤时,东坡泰然自若地饮酒高唱“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他不苦闷?不悲伤吗?答案是肯定的。但生性豁达的他更愿意选择放下,笑看人生,任岁月把悲凉的种种以超脱和达观的心态来排除和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祖辈引领“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美芹十论》)”的耳濡目染下,深藏强烈的民族忧患意思的辛弃疾自然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连结在一起, 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和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豪放中蕴含悲壮。他挑灯看剑,无奈酒入肝肠现实不由他,国运飘摇,郁郁不得志的稼轩只能在沉重的使命感和无法释怀的郁闷心情中徘徊。于是他只好轻轻吐出浓郁的豪情。~ 4 / 5 ~简而言之,东坡旷达,稼轩悲愤。4.苏词语言自然流畅清新;辛词大量用典,略显晦涩。语言风格上,苏轼本就豪放不羁、积极乐观。因此苏词语言上便显得自然流畅而清新。连遭贬谪的苏轼参透生死,寓生活于娱乐,不论何事都能幻化成欢愉勉励,精神上超逸的他词作上更是清新俊逸,自然流畅了。辛词在某些作品过度依赖典故的传情达意的作用,全篇叠用典故而主旨不明,用语过于俚俗,稍显晦涩。甚至有些“掉书袋”的意味。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当然,这些典故都是这位关东大汉在许多细腻的情感上不便感叹,或是寓情于典故。通过简短的典故来抒发无尽之情,从而达到短小而精悍,言简而意赅。结语作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为词学的发展改良的努力可谓呕心沥血。不论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都在共同见证着他们不一样的人生,寻找着属于他们自己独有的一份豪迈与激情。也许就是这样一份豪爽,早就了他们词学上的伟大贡献。

什么是婉约词风和豪放词风

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豪放派的特点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 “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

豪放词和婉约词在写景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色。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 “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北宋豪放词,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词则将此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靖康之变之后,中原沦陷南宋偏安的社会现实,给南渡词人以极大地刺激,词人纷纷引出悲壮之音,唱出慷慨之声。不仅岳飞,李纲,张孝祥等人写出壮怀激烈的词作,原先一些以婉约出名者,如朱敦儒,李清照等也写出了不少激昂慷慨的词作。然而,南宋豪放词的典范,却非辛弃疾莫属。在艺术表现上,辛弃疾以文为词,以古写今,不仅进一步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也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谈谈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特点?

一、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明人张綖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的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一)题材内容不同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这就确立了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这一分工,给了士大夫一个发泄情欲的途径,尤其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等市井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厚。自词之诞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但如果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势必为士大夫等正统文化的代表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的倡导,并非要抹煞次的特殊审美趣味,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倡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出现了后来的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这便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二)艺术表达方式不同。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试想,在酒宴樽前,灯红酒绿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如果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大煞风景!这一切都恰恰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而豪放词表达起来喜欢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对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放词来说,其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这两种表达方式,无所谓孰是孰非,都是为其主题而服务的,各有各的长处。试想,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去表达儿女情长,或用婉约含蓄的方式去抒发壮志豪情,那势必会大大消减它们的艺术性,令人读起来十分别扭。(三)意境味道不同。 婉约词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主题的消遣娱乐性质注定了婉约词要和音律结合起来,和着节拍唱和,因此比较柔美,甚至奢华。内容上强调对风花雪月,离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使得婉约词必须敏感细致,崇尚艺术的美的境界,这样才有它的存在价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是一种柔和的美,读起来很美妙,回味起来更美,经得起推敲。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什么是慢词,什么是豪放词,什么是曲子词,什么是花间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豪放词;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现在已逐渐淡化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分发。花间词;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参考资料:baidu

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1、题材不同,豪放词一般是写一些军情国事为主,所以它整体的气势是比较恢宏的,意境也比较宏大,而婉约词多是写儿女情长,男欢女爱的,有一些离别或者伤感之类的感情。2、表达方式不同,豪放词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整个的诗句比较爽朗豪放。婉约词在表达方面则比较含蓄婉约。3、意境不同,豪放词是不拘音律的,它的内容是比较充实的,给人的感觉大气磅礴,而且创作的视野方面也比较广阔。婉约词在结构方面比较缜密,比较注重音律的和谐,语言的圆润,体现了婉约之美。

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异同是什么?

1、主要是风格的不同: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2、流派不同: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3、特点不同: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相同点:在表达的手法上来看,两派都善于托物言志、以小喻大,常用手法是比兴和象征。宋词中由于的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存在,词坛呈现双峰竞秀、百花齐放、万木争荣的气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婉约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豪放派

名词解释:豪放词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轼气象恢弘的词虽为数不多,当时学苏词的人也寥寥无几,但由于他首开风气,自然受人推崇。张炎《词源》把“豪气词”与“雅词”对举。《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这说明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简述“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特点。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豪放词特点

充满豪情壮志。豪放词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经常描绘奇伟景物,特点是抒写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以积极奋发的力量。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

豪放词名句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沧海一声笑 豪放知多少:史上经典豪放词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4、《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5、《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李清照的豪放词

李清照的豪放词如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南渡之后所作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是一首记梦词,也是李清照唯一一首豪放词。词人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诉隐衷,以求消除自己内心的烦闷,寻求精神的寄托。作为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能写出堪比苏轼、辛弃疾那样有气魄的作品,实属罕见。“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的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写拂晓时的景色,场面雄奇壮观。“仿佛梦魂归帝所”,这句的意思是词人在经历过人世的浮沉后,渴望能够摆脱现世的烦恼,去一个光明美好的世界。“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这句的意思是当词人来到天帝的住所后,天帝殷勤地问她想要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天涯,备受人世艰辛,因而她渴望温暖,于是在梦中她塑造了一个仁慈的天帝。“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下片是词人回答天帝的问话,向天帝诉说自己的遭遇,她虽然有满腹才华,却不能为世所用;况且如今社会动乱,文章无用。“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是她告诉天帝自己的心愿,她说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长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并叫风不要停止,一定要将她的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苏轼豪放词

苏轼豪放词如下:《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