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区别是什么?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均衡发展指的是学习方面的“不偏科”。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智力发展以及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美和谐,是人的身与心、灵与肉、情与理、德与才、个性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健康发展。均衡发展是指在学习的同时也注重能力培养,这些只是基于学习和能力方面。而全面发展涵盖了人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提出均衡发展概念,对于转变教育观念具有参照价值。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才能合理确立教育政策取向,解决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与维护教育质量的矛盾。其次,重提均衡发展概念,对于完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分配具有前瞻意识。逐步实践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整体平等和边际平等并重的原则,这是教改的一个大方向。教育部门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遵循平等原则、对等原则和补整原则,加强监管和评估,防止教育资源浪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语

义务教育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事项,我整理了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语条幅篇1 1、立足特设学校建设,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2、以“五个校园”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优化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优化教育管理,全面构建优质学校。 4、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5、大力推进管理科学化、教学优质化、队伍专业化、学生特色化。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7、抓好校本培训,开展联合教研,促进教师队伍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 8、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9、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 10、思想重视,行动落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11、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语条幅篇2 1、热烈欢迎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组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2、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 2、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4、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社会公平和谐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人人受益 6、发展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 7、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8、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9、推动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国民素质 10、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11、推进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市 12、全员动员发展教育促进均衡改善民生 13、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精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今年学校招生的变化好大呀!去年我看到新一年级报名的时候,学校头天傍晚就开始排队了,报名时乱七八糟的,今年轮到我家孩子报名,当天上午排队很快就办完了。”“是啊,你看旧教学楼改建完了,学校变新了、变美了,变得有特色了。”家长们讨论的正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用实际行动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共享优质均衡教育。今年学校招生遵循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和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前,在每个小区做好宣传,并张贴招生指南、招生简章。同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纳入学校招生计划,完全不符合要求的纳入电脑排位,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念,保证入学机会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是前提、是保证。只有营造一流的办学条件,使每所学校,特别是办学条件较为薄弱的学校朝着标准化的方向迈进,才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对均衡的物质教育资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安心学习,家长才能放心工作。在这方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进行了教学楼、操场改造,明年春季投入使用,教学楼建设有体育馆、图书室、实验室、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等项目工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推进免试入学和“减负”工作,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就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通过自学式、研究式、反思式、辅导式增强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在校本培训中,我校启动“3+3”骨干培养工程、“五项修炼”团队建设工程、“新秀杯”青年教育工程,从而使青年教师正在成长,骨干教师追求卓越,中老年教师不甘寂寞的团队氛围逐步形成。老师们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更加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学生在别具一格的浓烈气氛中找到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老师在课程设计上更加灵活,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活动,课间安排一些群体性的活动,增强校园的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激情,使孩子更爱学习,通过减轻学生过量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素质教育大环境,同时通过家校合作引导家长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依据其兴趣、爱好和特长科学安排学生的课余生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条件,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儿童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本着“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目标,学校确立了“实施发现教育,培育多元之才”的特色教育,在教委、教科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们以课程建设为路径,通过构建以发现为特色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发现能力。通过编辑发现教育纲要,研发思维训练课程,探索发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在“注重每个孩子,张扬学生个性”教育观的引领下,我们与北京儿童剧院等多家校外机构,通过多姿多彩的兴趣社团,别具特色的经典诵读,主题突出的专项教育,形成系统的节日活动,规范有效的调查实践……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从良好思维习惯入手,重视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思维习惯的系统性培养,引导学生换一双眼睛去寻找问题,换一个角度去提出问题,换一种思路去分析问题,换一套方法去解决问题。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阳光下,校园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学校为孩子创造一个呵护天性、放飞思想的实践园。让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思考,自主判断、协调、应变,自主想象、探究、发现,提升学习力、思维力、创造力,努力让学生在思维自由、身心自由的空间中成长!

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行什么制度

法律分析: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行义务教育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家长的好处有哪些?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是什么?

均衡的标准,个人认为应该包括: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缩小;取消重点与普通学校的区分;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学生均可就近入学;等等,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未来将如何加快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日前教育部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战略,是民生之举、公平之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担当着历史性重要任务。未来应该推动地方各级政府依法依规持续增加经费投入,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真正把经费投入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老问题,百姓反映强烈的择校、大班额、学业负担重、豪华校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始终把解决好农村教育问题作为均衡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让教师资源动起来、活起来;要增强教师获得感,用政策拴心留人,让教师安心教书。

什么是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如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统一性,是奠定国民素质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和重点。而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北京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个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依法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加强政府统筹和调控力度,切实缩小校际之间差距,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二是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施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验。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点探索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合理流动、学校管理体制和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初步形成优质均衡发展的首都基础教育体系,开展名校办分校、教师特派、优质管理输出、学校托管等试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共享。  三是建立全市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制度。巩固小学和初中建设成果,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着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凝练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着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几个方面 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七个路径

1、教育均衡发展包括3个方面,合理设置课程、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倡导改变教学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七个路径 ⑴均衡配置办学资源。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保障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采取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⑵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班班通”全覆盖。 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向薄弱学校倾斜。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优先配齐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补贴,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新建教师周转房。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⑷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重视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关心扶助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 ⑸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⑹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范招生办法,切实缓解“择校热”。规范财务管理,规范收费行为,规范办学行为。 ⑺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评估。各级政府建立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责任机制。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在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配置状况和校际在相应方面的差距进行重点评估。对地方政府在入学机会保障、投入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以及缓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县域公众满意度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如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针对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扩优提质行动》提出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二是创新办学机制“帮扶一批”,通过集团化办学、“组团式”帮扶、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三是多样化发展“提升一批”,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学校率先开展特色办学试点,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四是有序增加招生计划“扩容一批”,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第一是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各项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创造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活环境。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省级政府要聚焦促进省域内不同地市、县区之间缩小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第二是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要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切实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推进教育数字化,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服务农村边远地区提高教育质量。第三是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实施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行动计划,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加快推动县域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加快实现集团内、学区内校际优质均衡。第四是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完善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教育保障和关爱保护,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家长的好处有哪些?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x0dx0ax0dx0a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x0dx0a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x0dx0a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x0dx0a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如何看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认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政策含义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是一个有底线的标准范畴。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所有学校的资源配置都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底线标准,低于标准的均衡不是国家追求的发展目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底线标准有两个维度:一是绝对标准维度,即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与学校服务质量要达到最低标准,它是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本质要求。这里又包括两个方面:从政府对学校的资源配置上看,要保障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都达到国家最低限度的标准;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服务上看,要保障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教育质量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使初中生辍学率、学校的班级规模等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二是相对标准维度,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要达到最低标准,它是义务教育发展对横向差距的容忍度要求。这里又包括三个方面:校际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差距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校际教育质量差距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不同群体,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或留守)、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孤儿、流浪儿童等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教育获得机会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实现与参照这两个标准基础上不断提高与追求卓越的过程。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一个横向的比较概念。比较的参照对象不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实现层次也不一样。从政策操作的意义上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比较层次有五个:一是校域空间内的群体均衡发展,它涵盖了性别、民族、宗教、阶层、身份、残障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二是县(区)域空间内的校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当前,城乡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村小和教学点在软、硬件条件上均存在明显不足,应该成为未来基本均衡的战略重点。三是地(市)域空间内的县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及县际的均衡发展。虽然县域内部的差距依然存在,但区县之间的差距问题成为新的被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县人均教师绩效工资只有1.8万元,而同一地级市内的其他区县却高达6万多元,后者是前者的3倍多。前三个层次应该是到2020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核心内涵。此外,还有两个层次是深度均衡的要求,一是省(市)域空间内的市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学校、县、地市之间的均衡发展;二是国家空间内的省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学校、县、地市、省份之间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就是由小到大、区域推进的策略。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不同发展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从2010年到2020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均衡,二是基本均衡。在初步均衡发展阶段,政府对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重点。到了基本均衡发展阶段,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空间不断扩大的同时,重点应逐步转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服务质量均衡上来。在2010年至2015年的初步均衡阶段,各级政府应力求在县(区)域内达到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教师资源、教育经费、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其中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是重点。在2016年至2020年的基本均衡阶段,各级政府应保证学校资源配置均衡扩大到省域空间内的同时,在县域已实现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基本均衡的教育服务。当然,资源配置和质量提升之间并不是矛盾的,两者可以同时兼得。不仅如此,基本均衡的战略重点开始转向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向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障碍。当前,许多地区仍然存在着公办民助式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师一方面享受政府发放的工资,另一方面又在向学生家长收费。还有一些地区,城镇教师工资总额远远高于农村教师,从而导致边远艰苦农村学校难以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师范大学毕业生从教。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城镇学校却在高标准地配置办学条件,等等。可见,义务教育要实现由“初步均衡”向“基本均衡”的全面推进,必须以相应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新世纪初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治本之策”时,深刻地启示我们,基础教育应确立教育的均衡发展观,下面就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内涵是“保障每一个孩子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平等地拥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促进平等地享有获得成功的相对均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尽可能地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尽可能把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学校扶上去,尽可能地让优质资源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中求均衡,在多样化中求均等,在形成特色中提高水平,从而实现教育的高层次整体发展。   二、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   当前,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学“硬件”条件差异明显。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重点学校校园环境优雅,各种功能室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校内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费充足,能满足各种教学需要。而农村学校设施设备紧缺,校舍不足,教育装备落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比较差。一支粉笔,一本书仍然是许多学校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二是办学“软件”更是天壤之别。由于农村地区教师福利待遇、住房条件等远低于城市教师,促使教师向城镇地区流动,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匮乏,形成了发达地区、重点学校“人才济济”,落后地区农村学校“青黄不接”的局面,即使有一两个优秀教师也无心从教,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就算不错了,甚至有的农村学校发展到不得不请代课教师,更新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一句 口号 而已。因此,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可以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   “硬件”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推进农村学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对生源人口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要求的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走规模化办学的道路。其次,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相对均衡。最后,建好“数学校园”工程,打通校内外教育资源的通道。同时,学校自身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上,要注重统筹安排,长远规划学校发展,科学合理地使用好经费,要让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发挥最大的办学效益。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建设网络教育资源信息库,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不光是学校的事,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二)、要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   教师队伍素质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均衡教育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好教育,都能使自己得到最大的发展,教师就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学校可以无大楼,但不可以无大师,足见教师比外部条件更重要,更能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1、切实稳定教师队伍。受城区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福利待遇的诱惑,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年轻的优秀教师涌向城区学校,形成“孔雀东南飞”的局面,造成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严峻。因此,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考虑农村教师工作条件的艰苦性,对在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增发生活补助,使农村教师的收入等同于城市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在学校管理上,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学校党、政、工、团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热情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让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教师在充满人文氛围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和生活。树立尊重、依靠、服务教师的思想,创造条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希望,永远具有成就感,从心底里热爱上农村的教育事业。   2、以专业化发展为导向,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农村教师课程培训、校本培训,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他们在教学理念、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更新。(1)、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高水平、高层次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比如:加强校际间交流,以强带弱,城乡结对子捆绑发展;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名校强校培训学习等,以此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帮助薄弱学校尽快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2)、学校在自身建设上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形成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认真组织开展有效的校本教师培训计划,加大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力度,以点带面,打造精良的农村教师群体。比如近年来,我校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列入了学校的工作重点,制定了全镇教师三年培训规划,提出了“花满校园”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狠抓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了骨干教师的评选评价机制。全镇现有镇级骨干教师20名,其中区级骨干6人,区级后备骨干7人,市级后备骨干1 人。同时,在课改中抓了3个创新。一是校本教研职责创新。制定和落实校本教研四级工作责任制,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的研究制度固定下来。二是教研组建设创新。全镇建立了以骨干教师为组长的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包括村完小优秀教师,中心教研组活动直接指导到每一所学校,引领各校年级学科教研组,形成了网络式的教研模式。三是备课方式的创新。新课程十分强调和尊重教师的个体体验,因而我们建立和积极推行“集体电子备课+复备课+ 教学反思 ”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教育均衡发展要走特色之路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均衡发展是一种理念或理想,而不是模式,因为办学时间、条件、背景、环境以及师资队伍的不同,办学水平就一定存在差距,所以绝对的均衡是达不到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有差别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进步。如果曲解均衡发展,必将导致“一刀切”和整齐划一模式,形成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格局,因而,教育均衡发展要走特色发展之路。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诉求,只要利用好学校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挖掘、整合好学校自身的教育优势,同样也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无特色的学校培养不出有特点的学生,模具式的学校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利用差异,引入教育竞争,办出学校特色,张扬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解决好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键。因此,一方面应激励学校向特色方向发展,并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要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均衡发展的助推器,鼓励学校创树特色,形成品牌。另一方面,学校应精心挖掘传统教育活动、强势教育项目,注重实践,铸造品牌,要把自己所处的区域,学校的层次,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寻找特色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到适宜的发展特色和治校的最佳方略,让均衡教育不断得到延伸。   (四)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   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学生的帮扶助学工作力度,高度关注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让所有接受教育者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要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当前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当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通过政府、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营造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环境;解决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初现

China"s effort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ulsory education which usually means narrowing inter-regional rural-urban or inter-school gaps in terms of education conditions and quality has borne frui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aid Tuesday. 教育部周二称,中国致力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它通常意味着从教育条件和质量方面缩小区域间,城乡或学校间差距取得成效。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ulsory education has been achieved in 2 717 counties representing 92.7 percent of counties across the country. 据教育部统计,2717个县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占全国义务教育县的92.7%。 Tian Zuyin chief of the ministry"s educational inspection department said that there has been steady improvement in educational conditions of schools since 2015 with 338 counties investing 254.4 billion yuan (about 38 billion dollars) to build 1 598 new schools and expanding nearly 40 000 existing schools. 教育部教育监察司司长田祖银表示,自2015年以来,学校教育状况稳步改善,338个县投入2544亿元(约合380亿美元),新建1598所学校,扩建近4万所现有学校。 A State Council directive on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ulsory education issued in 2012 foresees that by 2020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be achieved in 95 percent of China"s counties. 2012年颁布的 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指示 预计到2020年在全国95%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有什么看法

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2)

  1、县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较大。一是经费投入差异大。延边尊师重教,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但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县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我州县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较大。8个县(市)仅在两项教育费附加方面就存在很大差异。比如,2014年延吉市两项收入是19901万元,而安图县仅有689万元;土地出让金收入计提的教育资金延吉市生均达到2000元,安图县仅有500元。收入的差距直接导致教育投入的差距,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二是生均教育资源差异大。国家和省都对学校班级数和班额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诸多原因,超大校、超大班现象依然存在。这一问题延吉市尤为严重,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标准,全市有1所初中和12所小学存在超规模办学现象,共超出班级189个;5所初中和8所小学存在超班额现象,超班额班级共计285个,其中小学最大班额66人,初中最大班额达到71人。   2、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成为影响县(市)申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瓶颈。从2015年起,全州八个县(市)陆续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验收标准中有一项一票否决的指标就是《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明确规定的“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近三年,我州各县(市)“三个增长”的基本情况是:2012年延吉、汪清、安图3个县(市)未完全实现“三个增长”;2013年八个县(市)均未完全实现“三个增长”;2014年延吉市未完全实现“三个增长”。总体原因是受国家大环境、大气候影响,2012年国家为了实现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加大了教育项目投入力度(薄弱校及操场改造、新建改建食堂宿舍及教师周转房、实施营养餐、加强教育信息化、提高公用经费标准等),教育经费猛增。2013年国家投资项目减少,同时国家加强了财政管理,要求报实数据,挤出水分,导致教育投入资金减少和数据上的调整,八个县(市)教育投入均未实现“第一个增长”,势必会影响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的申报和验收工作。   3、城乡间师资力量失衡矛盾比较严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说到底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重点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核心是教学质量。目前我州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质量差是个共性问题。主要原因:一是起点低。我州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学历不高,培训经费不足,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少,教师素质提升缓慢。二是招聘难。受工资福利待遇及聘用体制所限,正规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招不到我们需要的学科师资。现有的聘用体制又不够灵活,造成教师补充不及时,使得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不得不跨学科跨学年兼课,课时多,任务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直接引发了“择校热”,造成部分城市和乡镇中心学校超规模、超班额现象。三是留不住。农村学校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文化娱乐设施有限,医疗保健差,骨干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纷纷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向城市流动,使得本来就薄弱的农村教师队伍更显人才匮乏。   4,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现象突出。全州教师队伍存在一个怪现象,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农村中小学撤并,企业学校归属地方等原因,全州教育系统全口径超编,但部分县市教育系统空编又很多,有的空编多达二、三百人,上报招聘计划得不到足额获批,很多学校出现空编现象,尤其是朝鲜族农村学校的音、体、美、英、心理、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究其原因,首先是招不来。由于我州总体经济欠发达,基层教师工资低待遇差,一些专业院校毕业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其次是考不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凡参加教师公开招聘的考生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获取教师资格证就必须通过通用知识的考试,而这恰恰是音体美等专业毕业生的短板,他们很难通过笔试,致使音、体、美、英、心理等个别学科教师招不进来,造成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问题严重。   5,职称评聘问题矛盾突出。职称评聘本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但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由于受学校岗位的限制,评聘所带来的问题和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级职称指数少。目前教师职称评聘实行评聘结合,只有评上聘上了,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但过去实行的是评聘分开,造成现在学校积压大量已评未聘教师,相当一部分直到退休也聘不上高级职称,享受不到相应的工资待遇。二是延迟退休带来的新问题。今年中组部发文规定:女性高级教师原则上60周岁退休。这一规定的出台,造成了教育系统职称评聘的新矛盾。女性高级教师延迟退休,使本来就不多的高级职称岗位周转频率更加缓慢,很多长期扎根于农村一线的教师,临近退休还未享受到一级教师的待遇。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推进我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为推动我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推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州及县(市)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实施办法,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我州农村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二是依法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内一些教育先进的自治州都出台并落实了相关的条例、规划、实施意见等,从法规及政策层面上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州也出台了这样的相关政策,重要的是如何加大落实的力度,不断充实和完善有关政策的内容。特别是要依法保证必须用于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计提的教育资金和农村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部分按时足额到位;要依法保障实现“三个增长”;要根据本地实际单列资金专项用于农村教育,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及教育教学设施建设。三是建立以“省(州)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核定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的基本工资标准,以省州财政统筹为基础,采取省州财政“分项目、按比例”的方法,构建农村教师工资增长的长效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经济欠发达县(市)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提高教师绩效工资,制定统一的绩效工资发放标准办法;落实农村教师应享受的保险、住房等各项待遇。   2、因地制宜多模式办学,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一是认真实施“大学区管理”办学。县(市)教育部门牵头,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校际联动、均衡发展的目标,制定完善《大学区管理实施方案》,科学规划学区,实现教育资源区域共享,逐步缩小校际差距。二是实行集中办学。我州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全州在校学生数少于100人的学校(含教学点)有164个,有的学校只有几名学生,老师甚至比学生多。如和龙东城学校现有学生12名,在编教师42名;安图县亮兵镇新胜教学点有学生7名,教师9名。针对我州农村生源逐年减少的实际问题,在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的前提下,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采取乡镇集中、分片集中、办寄宿制中小学等集中办学模式,整合优势资源,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加快学校新建和整合力度。延吉市、敦化市、珲春市根据超大班、超大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市布局尽早规划建设新学校,扩大教育资源,有效缓解“两超”问题。同时鼓励扶持高端、优质的民办学校发展,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3、理顺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推动城乡师资融合发展。一是改革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现有的以学校为单位的编制管理模式不够灵活,束缚了教师校际间的流动,建议建立“县管局聘校用”的管理体制,打破教师“学校人”身份束缚,使教师成为“系统人”,由教育局统一调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流动,实现教师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二是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办法。人社局、教育局联合出台职称动态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评聘管理细则,强化对学校职称评聘的监督,转变职称终身制的做法。三是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实行“校长双向选择上岗制度”,选拔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担任校长,担任大学区区长,建立优秀校长和业务骨干教师培养、使用和交流平台,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教育资源、教育理念的融合发展。   4、拓宽教师补充渠道,持续优化教师结构。一是创新招聘办法。借鉴外地的做法,对于应聘人员的笔试和面试的考核人员主要由所聘学校的教师和教育部门的人员组成。加大录用教师学校的话语权,从而保证了录用高质量教师的入口关,使其更具专业性和实用性。同时,协调上级有关部门,改教师招聘一年一次为一年两次,调整招聘时间,避免新老教师衔接出现空挡;适当放低音体美等院校毕业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门槛,科学设置招考内容,提高专业课比重,通用知识成绩作为参考,有计划补充紧缺学科教师;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取消朝鲜族考生应试语言和文字必须用汉语的硬性规定,为朝鲜族考生提供更多公平和均等的录用机会。二是扩大免费师范生报考规模。积极协调延边大学,根据我州农村教师岗位需求,适当降低州内特别是农村免费师范生录取分数线,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补充乡村教师的不足。三是不断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补助标准,不断创新农村教师激励机制,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建议制定出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奖励办法》。本着注重基层、注重绩效、注重连续、构建激励机制等原则。对那些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农村基层学校、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在医疗、工作奖励、节日慰问金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标准;对教龄满三十年的教师退休时要给予一次性重奖,切实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教师和教育的浓厚氛围。   5、强化政策措施落实,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联运机制,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生“减负增效”。二是加强基础性服务工作。强化相关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做好校本课程的研发、利用,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发挥“体教结合”、“医教结合”等优势,持续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配合“大学区”管理、集中办学等,根据需要建设管理好学生宿舍、食堂,配齐通勤车等,为农村学生提供就学方便条件。三是强化特殊群体的服务。教育、民政、残联、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社区等部门加强协调与配合,定期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困难学生的普查和数据统计工作,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弱势群体学生享受到公平教育,保证各项补助政策落实到位。努力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让重度残疾学生尽可能接受在校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孩子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   为了全面了解我州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助推我州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于4月至6月,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学校、专家、教师访谈等方式,对全州8个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关于我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草稿)。在此基础上,赴外省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一、我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情况   全州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6所,其中乡镇学校219所,朝鲜族学校57所;小学171所,初中125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4所,完全中学5所。在校生12.66万人,其中乡镇4.54万人,少数民族学生3.32万人;专任教师1.42万人,其中乡镇7484人。   近年来,州、县两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2010]1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创新机制体制,将实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落实。以迎接省对县市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工作为契机,2010年起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政府和教育部门“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对县市政府和教育局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2011至2013年,我州顺利通过了吉林省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延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9月21至22日,龙井市、敦化市接受国家义务教育专家组的验收并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的评估认定。   1、坚持优先发展,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导向。州及县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把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行动计划和惠民实事。州及县(市)都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破解义务教育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政策保障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层级督查机制,从体制和机制上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   2、不断深化改革,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州及县(市)从规范办学行为着手,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做出详细规定,公开课程表、任课教师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等,实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阳光下运行。严格学籍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严防学生流失,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省定标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借力《中国教师报》课改团队,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选树了29所高效课堂改革基地校,充分发挥了辐射一方、影响一片的作用。   3、合理配置资源,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各县(市)根据学龄人口分布情况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把办好每一所学校作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目标,坚持以“八个一样”为基本标准,实施校舍新建工程、校安工程、薄弱校改造工程和校园绿化美化工程,仅2014年就落实薄改资金1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县域学校标准化建设。各县市政府努力克服地方财力不足的困难,切实保证义务教育建设投入资金,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逐年缩小,教学仪器配备率基本达到要求,除部分教学点,村小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了省定办学标准。各县(市)城乡间、校际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实现均衡。   4、完善体制机制,城乡教师队伍结构日趋优化。   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和交流机制,近三年通过公开招聘和特岗计划,累计补充录用教师1141名,其中特岗教师505名,特岗教师全部分配到乡镇,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的不足。同时,全力推进大学区管理和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模式,建立了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2012年以来,八个县(市)共交流、提拔校长111人,交流教师943人,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各县(市)政府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按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1.5-2.5%标准核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学校按公用经费的10%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教师培训学习在经费上得到保障。贯彻落实《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农村教师按初、中、高级职称,每月分别发放50、80、100元岗位津贴;班主任津贴提高到每月100-300元。州政府每年拿出120万元,为200名支教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加快了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减轻了农村特岗教师、支教教师的生活负担,农村教师的生活、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5、科学规范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各县(市)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公平原则,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全面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零障碍、零拒绝”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享受与当地学生一样的减免政策和资助待遇。关注留守儿童和单亲无情家庭子女教育,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妇联、青工委、红十字、社区等各部门协同关爱的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三类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残疾儿童能分类就近入学,三类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落实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不让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提高农村学生饮食标准,保障其健康成长。   二、我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州、县(市)两级政府及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努力,我州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财政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解读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解读是为了内容丰富、全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全体参会人员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领会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要求,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使农村、城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同等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国家全面普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意义深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全县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重要参考。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1】   近几年来,我校在市教育局、分水中心初中领导下,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认定,我校依照《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和《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进行了全面自查。我校结合实际深入剖析,查找不足,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现就我校有关迎评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 ,服务范围为 和 个行政村。属于农村小学,现有在校生名,其中专任教师 名,门卫 名。学校始建于19 年,至今已有 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富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近年来,上级主管部门、学校一直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普及义务教育奠基工程来抓通过努力,目前我校办学条件已基本适应义务教育要求,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自查情况   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汉川市教育局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评工作动员大会,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了教师会,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全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指导,及时纠正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力保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统筹管理   我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的精神,制订了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制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学校办学条件   我校20 年11月新建了厕所,修缮了围墙;20 年10月粉刷了教室等。学校有校门、围墙、旗杆、校牌、厕所等,周边环境良好,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充分利用墙壁标语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宣传版面等舆论工具,强势宣传,进行监督,坚持日检查,周汇总,月初评,期总评评价机制,从点滴做起,彻底实现“视线内无脏、乱、差”,促进学生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教师敬业爱生,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实施,礼仪教育特色更加明显,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1)学校占地总面积 平方米、生均 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 多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生均 平方米,学校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基本符合学校办学标准。厕所 多平方米, 个蹲位, 个小便池,学校操场 多平方米,有约 米环形跑道和 米直跑道,场地完全能满足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等需要,教师人人有固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桌椅.   (2)学校设有电教室一间,去年学校筹钱为电教室添置了新电脑,学校有教学用电脑2台,但是学校没有开通“班班通”,使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学校配有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农村远程教育播放教室(含光盘播放教室)、行政办公室各一间。图书室内,现存图书3230册,生均图书30.4册,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配有自然科学、体育、数学等仪器器材设备,农村远程教育播放室配有29英寸彩电一台,DVD1台,达到模式一配备标准。办公设备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   (4)学校正在使用的两栋教室内外墙面均重新粉刷加固,门窗更换一新,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仍有一栋教室为C级危房,未维修改造,现已封闭停止使用。   (5)学校操场未修建塑胶运动场,一到起风天气,沙尘大,雨天不能使用。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 名,专科学历 名,中师 名,中级职称 名,全体教师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全体教职工都在教学第一线,继续教育参与率100%,这是一支业务能力强,安贫乐教,甘于奉献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着良好工作作风,且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家长赞誉。   2、学校按规定配齐必需的行政、教辅和工勤人员。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以及教师实际情况,每个教师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予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落实自身发展规划目标同时学校制订了校本教研计划,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坚持每学期至少四次全校性专题性校本培训和教研组不定期业务培训,效果明显。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4、“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所以领导和教师都参与教学比武活动,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全体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教师每人一个档案盒,“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   5、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以“有效教学”为主题,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优秀教师开放课堂制度,引导教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出一批创新高效的优秀教学法和优秀课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校教务处周调阅、月检查制度落实,经常性地对全体教师备、教、改、辅等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写好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同时做好期中、期末测评工作。改进对教学秩序、坐班、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加强与学生的座谈,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坚持组织好冬季长跑活动,切实保证学生的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组织,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4)学校班额控制在40人以下,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不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也不强迫、诱导或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的教辅资料。不推销课外辅导材料和报刊杂志或自行编印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购买。   (5)认真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本学期,学校将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示范课,由本组教师听课,评课,提出改进方案,除此以外,还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课件制作比赛”,以此来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6)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本学年年初在校学生数 人,一年级新生全部达到规定的入学年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   (7)学校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学生体质的监测工作,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格健康检查,每个学生都建有健康成长档案。   (8)学校“普九”资料齐全。学生有特长,一校一品为花样跳绳。   (六)、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1)学校建立留守学生关爱制度,留守学生档案齐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关爱措施并落到实处。   (2)学校服务范围内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   四、主要做法和体会   我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取得成绩不多,但仍显出儿点本校特色:   1、关爱留守儿童,建立平安乐园。   我校现有留守儿童 名,其中男生 名,女生 名,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读书,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安心在外,我校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建立了准确完整的留守儿童信息,包括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留守儿童的成长记录袋。二是定期家访和通话,向留守儿童父母汇报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向监护人了解留守儿童在家情况。三是对口帮扶。让每名教师帮扶两到三名学生,关心他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心理。同时也极力撮成外界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   2、加强教育信息化,均衡城乡教学资源。   我校一是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学校倾斜有限资金购买相关资料、软件、图书。二是加强校本培训,把现代教学资源作为校本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全员参与,全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能熟悉掌握现代教学资源。三是现代教学资源进教室,更好地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上好每一堂课,让农村孩子享受城里孩子同等的教学资源。   3、加强外部联系,积极争取扶持。   我校20 年 月积极与市卫生局和血防办联系,拆除了原为D级危房的学生厕所,新建了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修缮了围墙。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比较合理,但在校园(校园仍土院)硬化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属于基础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2、小学按国家标准普通教室还不够用,还有音乐教室、美术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室、阅览室)、技术教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馆)有待建设。   3、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   4、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兼多功能教室)和计算机室。   5、学校按规定的配备标准为学生配齐舒适的课桌椅还有待实现。   6、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少。   7、操场达不到规定要求,体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学生课间活动、体育课受到限制。   8、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至今多媒体电教设备,计算机等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加强教师的合理流动,让所有的教师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5、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小学的项目投入,真正做到城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均衡。   6、真正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扎实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2】   我校认真贯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在党委林业局及上级主管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现将我校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一)、红旗小学位于沾河林业局东端,始建于1987年9月,原名第五小学,后陆续更名第四小学、红旗小学。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331人,教师55人。其中省、市、县级骨干教师 14人,取得高级教师资格1人,中级教师资格35人。本科学历 37人,大专学历教师 18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省、市、县级骨干教师11人。   (二).学校占地面积达 25388平方米 ,教学及辅助用房 3327平方米,办公用房 770平方米,生活用房22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4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达18平方米,学区内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三). 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办学理念,坚持“品德为先、能力为重、创新为强 ”的校训,强化和谐管理。以清新的文化环境陶冶人,以生动的文化活动激励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我校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帮助,全体教职工和谐进取、务实创新、勇于拼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整体优化,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为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行什么交流制度

领导、教师

商南县为什么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教育部实施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两项重要工作,其落脚点是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在实处。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的实惠。自商南县被教育部确立为陕西省首批创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以来,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共谋创建路径,确保2022年底前顺利通过验收。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层层包抓压实责任。为顺利推进“两个创建”工作,强化属地职责,县科教体局成立了创建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等3个工作组,统筹抓好“两个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任务分解、过程督导。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经费保障,让创建工作无后顾之忧。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县财政投入的引导和保障作用,重点向教育重点项目、薄弱学校改造、教师队伍建设倾斜。把握时间关键点,强化责任清单,倒逼任务落实。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为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县科教体局在创建工作中用算清“三笔账”强化“四个清单”意识,不断强化对各个校(园)的跟踪改进。

以教育的什么均衡发展为重要抓手

以教育的地域、城乡、主体均衡发展为重要抓手。教育均衡发展:上世纪末,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组织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实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两免一补”政策,有力地促进着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

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什么好处

九年义务教育,好就好在了他是义务的,也就是说,孩子们上学是不用拿太多的钱的。大部分的钱都是国家掏的,孩子是享受国家福利的。如果不是义务教育,那么有的孩子是不能够上初中的,就像高考一样,他没有考上初中,那么只能辍学回家。

教育部实施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县域学前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教育部实施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两项重要工作,其落脚点是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在实处。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的实惠。自商南县被教育部确立为陕西省首批创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以来,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共谋创建路径,确保2022年底前顺利通过验收。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层层包抓压实责任。为顺利推进“两个创建”工作,强化属地职责,县科教体局成立了创建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等3个工作组,统筹抓好“两个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任务分解、过程督导。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经费保障,让创建工作无后顾之忧。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县财政投入的引导和保障作用,重点向教育重点项目、薄弱学校改造、教师队伍建设倾斜。把握时间关键点,强化责任清单,倒逼任务落实。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为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县科教体局在创建工作中用算清“三笔账”强化“四个清单”意识,不断强化对各个校(园)的跟踪改进。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要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意见》提出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各地尽快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最低保障线”,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纳入限期改造计划,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逐步使当地所有学校都达到基本要求。二是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三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四是落实各项政策,对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检查需要哪些准备

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准备工作;及迎检主要流程;一、检查内容;1.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2.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3.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4.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二、迎评前应做的准备工作;(一)县级申报材料;1.县级自评报告;;2.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申报表;;3.县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准备工作及迎检主要流程一、检查内容1.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2.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3.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4.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二、迎评前应做的准备工作(一)县级申报材料1.县级自评报告;2.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申报表;3.县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验收资料;4.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调查资料;(二)档案资料(直接印证资料)5.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6.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立情况及文件资料;7.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入学相关文件资料 ;8.三类残疾儿童入学情况的相关文件资料;9.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不能低于省上规定的标准,并逐步提高的资料;10.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情况表,近三年“三个增长”“一个比例”的相关文件资料;10.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是否达到省级规定要求的相关文件资料;11.认真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2?5号),征收教育费附加和甘肃地方教育费附加文件资料;土地出让金计提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计提资料和用于义务教育文件资料;12.标准化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的相关文件资料;13.县级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相关文件资料;14.教师配备和编制标准的相关文件、统计表及资料;15.县级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的相关文件资料;16.教师培训情况及落实培训经费的相关文件资料;17.小学、初中巩固率、学业成绩合格率、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合格率的相关文件资料;18.县级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情况的相关文件资料;19.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相关文件资料;20.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入学政策落实情况,均衡编办和控制择校情况的相关文件资料;21.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相关文件资料;22.县级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计划、地方课程开设及学校落实情况;23.学校安全工作相关文件资料。(三)其他辅助资料及准备工作24.迎评工作方案(指南);25.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专题片;26.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文件汇编;27.亮点和问题(一般归纳总结2个亮点1个问题);28.全县学校分布图;29.接受约谈预案(一般要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在场);30.申报时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据、接受咨询资料和说明,主要包括:(1)2012年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未达标补缺资金拨款单复印件;(2)财政局《关于2012年“三个增长”未能达标的说明》(3)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未达标学校相关说明。31.四个座谈会预案(县级和抽检学校);32.问卷调查预案(县级和抽检学校);33.受检学校路线预案等。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实地检查(一)分组到县1.检查组在省会城市集中分组后,分别到县,每个县(除路途后)一天工作时间。县上分管领导和教育局长要到上一个县接专家,并在路上介绍亮点。2.主要领导要陪同检查学校。3.用餐要求吃自助餐,但无自助餐可吃桌饭。4.准备好专家工作条件:在专家入住的房间,每人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将相关材料电子版考在电脑桌面或移动盘上。5.主动介绍工作亮点:一般要求归纳出两个亮点、一个问题(二)抽取学校1.分类: ①类别:包括独立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等;②位置:包括县城(城区)学校、农村学校;③整体水平:包括好、中、差,以薄弱学校为主;④办学性质:主要抽取公办学校,如有特殊需要,也可抽取个别民办私立校。2.数量:一般为6-8所,如受检县学校数量较多可适当增加。3.方法:①提前做好学校分类并提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位置分布地图(纸质与电子版);②检查组按基础数据和材料审查中的薄弱环节,可指定部分学校;③路线安排可考虑所抽学校分布情况,确有行程、道路不便的因素,对个别学校进行调整。(三)查阅档案资料目的:搜集评估该县的有关数据、政策等信息,为评估各项指标达标情况,作出认定结论提供佐证。1.内容:①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级办学基本标准有关数据和情况;②小学、初中计算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的原始数据;③工作性评估指标有关数据、文件等;④满意度调查有关材料等。2.安排:①县级材料:提前将待查材料集中在一专门地点并安排相关人员现场协助,以供检查组成员统一查阅和问询;提供档案材料按18项类别分装。②学校材料:在检查学校时集中提供,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学生和班级情况、教育队伍情况、办学条件情况、经费情况等。3.要求:认真负责,证据确凿。若有必要在不涉密情况下,检查人员可要求受检县、校提供复印件、电子版或对材料进行拍照。(四)约谈区(县)及部门领导1.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个比例、培训费2.办学条件校园面积、县城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体育场、计算机、生均仪器设备之偏低等3.教师队伍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及落实、学科配齐率、教师培训4.薄弱环节和薄弱学校优质高中招生分配到每一所初中学校落实情况,(五)座谈会和随机访谈1.类型方式: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座谈会、校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4类。方式包括采访学校门口接着学生的家长和检查期间接触到的有关人员;请地方提供一些有关人员信息,与有关人员通电话(短信)等形式。2.数量和时间:四类座谈会,在每县至少召开1次,随机访谈人数视情而定。座谈会时间一般控制在一小时内。

如何理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什么好处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地说,就是要让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办学经费得到保障。要使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教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一是应强化教育公平的理念,切实维护和落实公民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资源分配中,采取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政策取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改造薄弱学校,使城乡每一所学校拥有大体均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共同走向优质学校。在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上,鼓励重点学校兼并薄弱学校,强弱联合,优化教育资源。二是促进教育资源区域内和城乡一体化流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可通过建设中小学公共图书馆、体育场、劳动技术设施、信息网络等设施,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如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区域内所有学校图书馆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所有学校的各种课程的课件、教案、教研成果等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学生自学提供便利条件,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师资力量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也要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起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在学校之间实行校长和优秀教师定期相互轮岗制度,保证各学校师资力量相对均衡,从而促进各学校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特别是选派一批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去任教,并将这种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其日后评职晋级的一个重要依据,让“薄弱学校”不再薄弱,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大致相当,义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三是保障生源的均衡分布,创建平等和谐的义务教育环境。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重点”初中和小学,取消全市统一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所有学生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同时,高中招生指标逐步减少择优比例,扩大定向分配生的比例,以此改善薄弱学校的生源状况,淡化学校间的考试竞争,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重视、鼓励、利用民间办学力量来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是什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要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意见》提出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各地尽快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最低保障线”,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纳入限期改造计划,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逐步使当地所有学校都达到基本要求。二是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三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四是落实各项政策,对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如满意,请采纳一下,谢谢。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为什么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中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扩展资料推进教育公平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机会均等,教学过程均等,教育结果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均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检查需要哪些准备

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检查需要哪些准备 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准备工作;及迎检主要流程;一、检查内容;1.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2.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3.县级人民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4.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二、迎评前应做的准备工作;(一)县级申报材料;1.县级自评报告;;2.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申报表;;3.县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 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准备工作 及迎检主要流程 一、检查内容 1.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 2.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 3.县级人民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 4.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 二、迎评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一)县级申报材料 1.县级自评报告; 2.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申报表; 3.县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验收资料; 4.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调查资料; (二)档案资料(直接印证资料) 5.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6.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立情况及档案资料; 7.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入学相关档案资料 ; 8.三类残疾儿童入学情况的相关档案资料; 9.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不能低 于省上规定的标准,并逐步提高的资料; 10.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情况表,近三年“三个增长”“一个比例”的相关档案资料; 10.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是否达到省级规定要求的相关档案资料; 11.认真落实《甘肃省人民 *** 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2?5号),征收教育费附加和甘肃地方教育费附加档案资料;土地出让金计提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计提资料和用于义务教育档案资料; 12.标准化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的相关档案资料; 13.县级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相关档案资料; 14.教师配备和编制标准的相关档案、统计表及资料; 15.县级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的相关档案资料; 16.教师培训情况及落实培训经费的相关档案资料; 17.小学、初中巩固率、学业成绩合格率、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合格率的相关档案资料; 18.县级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情况的相关档案资料; 19.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相关档案资料; 20.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入学政策落实情况,均衡编办和控制择校情况的相关档案资料; 21.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相关档案资料; 22.县级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计划、地方课程开设及学校落实情况; 23.学校安全工作相关档案资料。 (三)其他辅助资料及准备工作 24.迎评工作方案(指南); 25.县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专题片; 26.县委县 *** 及有关部门出台的档案汇编; 27.亮点和问题(一般归纳总结2个亮点1个问题); 28.全县学校分布图; 29.接受约谈预案(一般要求 *** 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在场); 30.申报时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据、接受咨询资料和说明,主要包括: (1)2012年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未达标补缺资金拨款单影印件; (2)财政局《关于2012年“三个增长”未能达标的说明》 (3)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未达标学校相关说明。 31.四个座谈会预案(县级和抽检学校); 32.问卷调查预案(县级和抽检学校); 33.受检学校路线预案等。 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实地检查 (一)分组到县 1.检查组在省会城市集中分组后,分别到县,每个县(除路 途后)一天工作时间。县上分管领导和教育局长要到上一个县接专家,并在路上介绍亮点。 2.主要领导要陪同检查学校。 3.用餐要求吃自助餐,但无自助餐可吃桌饭。 4.准备好专家工作条件:在专家入住的房间,每人备一台膝上型电脑,将相关材料电子版考在电脑桌面或移动盘上。 5.主动介绍工作亮点:一般要求归纳出两个亮点、一个问题 (二)抽取学校 1.分类: ①类别:包括独立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等;②位置:包括县城(城区)学校、农村学校;③整体水平:包括好、中、差,以薄弱学校为主;④办学性质:主要抽取公办学校,如有特殊需要,也可抽取个别民办私立校。 2.数量:一般为6-8所,如受检县学校数量较多可适当增加。 3.方法:①提前做好学校分类并提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位置分布地图(纸质与电子版);②检查组按基础资料和材料审查中的薄弱环节,可指定部分学校;③路线安排可考虑所抽学校分布情况,确有行程、道路不便的因素,对个别学校进行调整。 (三)查阅档案资料 目的:蒐集评估该县的有关资料、政策等资讯,为评估各项指标达标情况,作出认定结论提供佐证。 1.内容:①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级办学基本标准有关资料和情况;②小学、初中计算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的原始资料;③工作性评估指标有关资料、档案等;④满意度调查有关材料等。 2.安排:①县级材料:提前将待查材料集中在一专门地点并安排相关人员现场协助,以供检查组成员统一查阅和问询;提供档案材料按18项类别分装。②学校材料:在检查学校时集中提供,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学生和班级情况、教育队伍情况、办学条件情况、经费情况等。 3.要求:认真负责,证据确凿。若有必要在不涉密情况下,检查人员可要求受检县、校提供影印件、电子版或对材料进行拍照。 (四)约谈区(县)及部门领导 1.教育经费 三个增长、一个比例、培训费 2.办学条件 校园面积、县城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体育场、计算机、生均仪器装置之偏低等 3.教师队伍 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及落实、学科配齐率、教师培训 4.薄弱环节和薄弱学校 优质高中招生分配到每一所初中学校落实情况, (五)座谈会和随机访谈 1.型别方式: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座谈会、校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4类。方式包括采访学校门口接着学生的家长和检查期间接触到的有关人员;请地方提供一些有关人员资讯,与有关人员通电话(简讯)等形式。 2.数量和时间:四类座谈会,在每县至少召开1次,随机访谈人数视情而定。座谈会时间一般控制在一小时内。 推进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主要有哪些举措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县教体局顺应形势,积极应对,全力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科学制订区域发展规划促均衡。该局提前谋划,深入调研,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按规划、有重点、分步骤有序推进。 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促均衡。该局相关股室和各中心学校、教育办主动适应城镇化建设、学龄人口变化等情况,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中坚持做到“四调”,即规模调大,布局调优,功能调全,环境调美。 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促均衡。继续实施中小学土砖瓦房改造工程,继续实施中小学公用房建设达标工程,改、扩、新建一批学校教学公用房和生活用房,提高校舍抗御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扩容县城学校教育资源促均衡。全力创造条件启动将军希望学校筹建工作,扩容县城教育资源;配套完善县实验小学综合楼设施,力争今秋开学投入使用,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大班额问题;认真研究县城区域内公办幼儿教育归口招生、归口教育可行性问题,规范办学行为;指导县城民办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好现代远端教育资源促均衡。进一步加快中小学都会网路建设,逐步建成遍布全县农村学校的现代远端教育网路,加大教师资讯科技培训力度。 均衡配置校长、教师资源促均衡。探索并试行校长定期交流、轮岗制,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继续组织城镇教师下乡支教,鼓励、引导优秀教师踊跃支教、安心支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哪些库室 义务教育的特征: 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小学生、初中生仍需缴纳一定的杂费;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以法律形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今年春季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此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法律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择校热”等新问题,义务教育法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   学校乱收费主管人员将受罚 教育乱收费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立法明确实施素质教育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方针和目标。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保障校园安全写进法律 学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保障校园安全写进法律。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容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装置、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 *** 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拓展资料: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是:自从1986年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11年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装置、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 *** 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特别提出,义务教育在全面普及之后就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推进均衡发展上,这里想强调的是,均衡发展主要的任务是指义务教育阶段,这是纲要提出的规定。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提出了2020年基本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我们在研究规划纲要有关目标的时候,我们提出到2020年。从范围上来看,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主要是全国大部分的县域内实现符合当地、特别是省标准的阶段性均衡发展的目标。在程度上,是在县域内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均衡。需要强调的是,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条件的地、市域内也要实现均衡。从整个区域来看,东西中部也要相应缩小差距。要强调的是,区域内,特别是县域内首先实现均衡发展是由我们义务教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目前区域间、城乡间、区域内学校之间还存在着差别,有些差别还是比较突出的,这种情况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决定的,也是由历史和现实多种情况形成的,所以我们首先在策略上,在县域内实现均衡。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目标都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因为均衡是相对的,会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提出更高的均衡发展的目标,所以我们在按照这样的目标规划,在2020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应在“填谷”的同时,鼓励高质量的地区、学校都能有所发展,共同发展。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差距。有人认为:均衡发展就是绝对平均地配置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地获得学习成绩。比如:生均教育经费,要做到城市小学与山沟里的小学教学点完全一样,一分钱不多一分钱不少,才算是均衡发展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均衡发展”就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伪命题。实际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是要最大程度地缩小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是要彻底地消灭这种差距。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 “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均衡、资源投入的均衡、最低教育质量和最低教育效果的均衡,并不是要抹杀在上述基础上的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特色教育的价值更加凸显。推进教育均衡,主要靠政府;建设学校特色,主要靠学校。应当鼓励在均衡发展基础上的特色发展。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确保资源的均衡配置,而不要过多干涉学校打造特色。学校则应在完成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达到最低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努力打造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能拉动学校整体发展的、让多数学生受益的学校特色。有的地方,在行政性文件中规定了学校应选择的特色,不鼓励文件规定以外的特色,这实际上容易造成“千校一面”。我们反对“千校一面”,但也反对设计出固定的1/2页几种模式来,要求大家只仿效这几种模式,不能生成其他模式,造成“千校一面”,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千校千面”。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教育均衡只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但实际上,教育均衡应该是权利、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等的全面均衡。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均衡而忽视其他方面,势必会造成系统中各要素发挥效益时出现不协调,使整体最理想的效能难以实现。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短期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低层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强调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有学上”,主要解决教育机会的均衡;较高层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强调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上好学”,要全面解决教育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的均衡;在更高层面上,可能还会有一个阶段——“上好的、有特色的学”,目前有一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该阶段。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由基本均衡到更高层面的不均衡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阶段交叉、综合连续、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的“一刀切”式的发展,而是允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地区分阶段发展,但大家都要发展。在我们对以上几个问题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后,要在实践中着重处理好下述几组关系:第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第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第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部分地区、部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第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创新发展的关系。

简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改进措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改进措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均衡发展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省级统筹、以县为主、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义务教育学生关爱工程,健全督导评估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探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在保证适龄儿童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下面是我整理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欢迎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1、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个一票否决(“全面改薄”计划未完成的、“三残儿童”入学率不达标的、近三年教育经费投入有两年未实现“三个增长”的、学校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的)。   四、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重点评估的9项指标有7项以上达标,办学基本条件各项指标的评估和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均在85分以上,全县小学和初中校际均衡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0.65和0.55,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达85%以上满意的县,方可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   五、均衡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是什么?   答:①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到4.5平方米、初中达到5.5平方米;②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4.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5.5平方米;③寄宿生人均宿舍面积小学不低于3平方米、初中不低于3.5平方米;④生均图书册数小学不低于20册、初中不低于30册;⑤教学实验仪器配置小学12个教学班及以下不低于3.5万元、13个教学班及以上不低于5万元,初中9个教学班及以下不低于10万元,10个教学班及以上不低于15万元;⑥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不低于6台、初中不低于10台;⑦中、小学均实现班班通;⑧师生比小学不低于1:22、初中不低于1:17;⑨班额小学不超过45人,不多于5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不多于55人;9项指标必须有7项达标。   六、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014年12月迎接市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验收;2015年3月迎接市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核验收;2015年4月迎接省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2015年6月迎接教育部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   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强化政府责任。明确督导评估对象是地方各级政府,并且要求政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督促政府切实履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2、注重实效。评估认定以结果性评估为主,即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的评估为重点。同时,评估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引导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积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   3、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行政性评估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将公众评价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努力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回应社会关切。   八、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   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有哪些特点?   这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与以往督导评估体系相比,有三个特点,也是三个创新:一是更加强调科学性; 二是更加强调开放性; 三是体现公众参与性。   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县人民政府的领导责任是什么?   1、统筹管理的责任。   2、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要保证本县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   3、要努力做到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三个增长”;确保上级用于教育的转移支付的50%不被挪用和截留。   4、确保教师工资及时发放,完善教师工资发放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确保校舍安全,加大农村初中、小学危房的改造力度;确保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补足农村中小学校实行“免杂费”后农村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缺口。   5、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各项工程配套资金的到位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6、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十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享受哪些政策?   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家庭经济困难的,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十二、教育部提出的有关“减负”工作的五项要求是什么?   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评价观,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小学、初中招生举行选拔考试;坚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准按考试成绩排队。   十三、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十四、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说明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适龄儿童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儿童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2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小学适龄儿童年龄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6-11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2 岁,逐步过渡到 6-11 岁。2、在申报适龄儿童入学率时,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小学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小学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小学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3、适龄儿童中小学已毕业在校外或在中学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小学校外的适龄儿童不能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适龄少年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少年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3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初中适龄少年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12-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13-15 岁,逐步过渡到 12-14 岁。2、在申报适龄少年入学率时,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初中阶段学校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3、适龄少年中初中已毕业在校外或在高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初中校外的适龄少年不能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在小学、中学读人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口总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失能人数×100%说明:1、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口。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6-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5 岁经医学鉴定确认为视力、听力(语言)和专业测试人员测试确认为智力三类身体障碍的适龄人口。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失能人口仅指严重智力残疾的人口。2、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口在校生包括在辖区内小学、中学随班就读和在特教班、特教学校就读的学生,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51)填报的数据为准。在辖区外小学、中学就学的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在校生。四、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当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当年小学毕业年级人数×100说明:1、当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小学毕业生实际升入初中阶段学校(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就读人数。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统计数据均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即“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基础综 3131 中的招生数)和小学毕业年级人数(上一学年度基础综 3121 中小学六年级人数) 。五、小学六年巩固率=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总数/该年级入小学时一年级学生数×100% 初中三年巩固率=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总数/该年级入初中时一年级学生数×100说明:1、巩固率指小学(初中)毕业年级在校学生中,能够从一年级连续学习六(三)年的学生数占入学时本年级学生数比重。2、起始年级、毕业年级学生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六、辍学率学年内小学(初中)辍学人数/上学年初小学(初中)人数在校生数×100说明:1、国家为了控制学生辍学规定了辍学率,指辍学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2、辍学率统计数据均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即“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变动情况中的相关数据( 基础综 3311 中上学年初报表在校生、转入、其他增加学生、转出、休学、退学、死亡、其他减少学生数) 。3、学年内小学(初中)辍学人数=休学+退学+死亡+其他减少 +转出-其他增加-转入七、小学在校生中体质健康及格人数/小学在校生人数×100 初中在校生中体质健康及格人数/初中在校生人数×100说明:小学(初中)在校生中体质健康及格人数和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6)填报的数据为准。八、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小学(初中)教职工实有人数说明:教职工数统计的对象是县级行政区域内所有小学和初中学校教职工人数,包括辖区内省、市(州)属的学校,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 41)填报的数据为准。九、专任教师中具有小学大专(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专任教师中具有小学大专(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实有人数×100十、专任教师中小学(初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比例专任教师中小学(初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专任教师小学(初中)实有人数×100说明:1、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是指小学专任教师取得小学高级及以上职务职称、初中中学一级及以上职务职称的人数。2、专任教师人数、学历情况、职务职称情况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4231 、基础综 4241、基础综 4221 )填报的数据为准。十一、校长持证上岗比例取得校长资格证书的校长人数/校长总数×100说明:校长是指完小以上中小学正副校长(含学校负责人)十二、每年教师多渠道交流人数比例当年教师多渠道交流人数/当年专任教师实有数×100说明:教师交流是推动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实现教师资源配置动态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当年教师多渠道交流人数是指“双向交流” ,即从中心地区学校到边远地区、从优质学校到薄弱学校双向交流且交流时间达一年的人数。说明:1、以上标准中所列的各项计量指标,计算时均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2、统计的对象是县级行政区域内所有小学和初中,包括辖区内省、市(州、地)属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部门办的学校。3、完全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初中部的基础数据按高、初中学生人数比例分别计算,九年一贯制学校按小学部、初中部学生人数比例分别计算列入小学统计。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先根据小学、初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再按小学和初中各一所纳入统计。对完全中学,先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再将其初中部分按一所学校纳入统计。十三、生均占地面积(㎡)学校占地总面积/在校学生总数说明:学校占地面积是指学校校园内的土地面积,以《土地证》上的面积数据为依据,不包括校园外学校拥有的农场、林场及校办工厂等土地面积。占地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5221)填报的数据为准十四、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学校运动场地面积/在校学生总数说明:运动场地面积: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运动场地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 5221)填报的数据为准十五、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校舍建筑总面积/在校学生总数说明: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是指学校拥有产权,已交付使用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用房和生活用房建筑面积之和的校舍建筑面积。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或已竣工未交付使用校舍、租借用校舍、临时搭建棚舍的建筑面积。民办学校(办学点)的校舍面积包括自有的和租用的。校舍建筑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512)填报的数据为准十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在校学生总数说明:教学及辅助用房是指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体育馆等。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 512 )填报的数据为准十七、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在校寄宿学生总数说明: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指产权归学校所有,为寄宿制学生提供住宿服务的生活用房(含开水房、浴室、厕所等)建筑总面积。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512 )填报的数据为准十八、生均图书册数(册)图书总册数/在校学生总数说明:图书总册数是指学校图书馆(室)存的正式出版的供学生课外阅读书本的数量。图书总册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 5221 )填报的数据为准十九、每百名学生计算机配置台数计算机总台数/ 在校学生总数100说明:计算机总台数是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电脑台数、多媒体教室电脑台数、电子阅览室电脑台数的总和。计算机总台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5221 )填报的数据为准二十、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教学仪器设备值/在校生总数说明: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 是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 5221 )填报的数据为准二十一、危房率=危房面积/校舍建筑总面积×100说明:危房面积和校舍建筑总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512 )填报的数据为准二十二、学校平均班额在校学生总数/学校教学班级总数说明:教学班统计时复式班只作一个班统计。教学班班级总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2、212)填报的数据为准。

优质均衡发展是什么意思

优质均衡发展是什么意思如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解读是为了内容丰富、全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全体参会人员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领会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要求,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使农村、城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同等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国家全面普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意义深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全县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重要参考。

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级差异系数不达标怎么办?能通过

1、首先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优质均衡创建的重大教育意义。2、其次明确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查找原因,制定措施。3、最后加强考核,制定方案,确保按期完成问题整改任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的问题如下:1、义务教育资源整体配置不均衡。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效益差;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存在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2、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较之城市仍显不足;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差距加大的原因在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3、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校际差距和学段差距。由于政府在政策上和教育经费上支持重点学校,导致这些学校的学生在受教育程度、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乃至将来前途命运等方面与非重点学校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别。办学条件、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在小学、中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4、教育观念缺失,只关注经济发展。我国现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以GDP作为主要指标正是这一思想的现实表现,对于教育在发展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认识不足,导致农村义务教育长期投入不足。5、义务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并且分布不均。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条件的学校,政府往往区别对待。导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首要原因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农村教育怎样才能体现均衡发展?

(一)进一步分配城乡每所中小学的师资,保证每个公民享受公平的义务教育是政府应尽的责任。199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中强调了实施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其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统筹规划,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办好每所学校使城乡每个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管理水平达到规范化,校长教师队伍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上述文件说明,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是政府责任,原则上学校之间师资配备不应有过大的差距。(二)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模式。长期以来,我国教师能进不能出,一直是制约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我们应该建立基础教育学校干部,教师流动机制,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轮岗制,淘汰制,以及优秀教师共享制等配套政策和措施,以便使城乡校际之间的师资水平真正趋于均衡。(三)选择整体水平配置方式,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分配给农村中小学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缩小它们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促进其均衡发展,政府也应使优质教师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四)我们还要扶持薄弱学校师资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如,开展专门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教研活动,实行城乡手拉手,学校结对帮扶等,此外,指导农村学校的教师围绕本校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都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是什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要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意见》提出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各地尽快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最低保障线”,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纳入限期改造计划,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逐步使当地所有学校都达到基本要求。二是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三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四是落实各项政策,对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商南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为了什么?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教育部实施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两项重要工作,其落脚点是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在实处。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的实惠。自商南县被教育部确立为陕西省首批创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以来,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共谋创建路径,确保2022年底前顺利通过验收。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层层包抓压实责任。为顺利推进“两个创建”工作,强化属地职责,县科教体局成立了创建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等3个工作组,统筹抓好“两个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任务分解、过程督导。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经费保障,让创建工作无后顾之忧。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县财政投入的引导和保障作用,重点向教育重点项目、薄弱学校改造、教师队伍建设倾斜。把握时间关键点,强化责任清单,倒逼任务落实。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为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县科教体局在创建工作中用算清“三笔账”强化“四个清单”意识,不断强化对各个校(园)的跟踪改进。

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

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是,有利于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有利于农村儿童的健康发展。

怎样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重配置”。 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切实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特别是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二是“缩差距”。 采取积极措施,逐步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要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尽快使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要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适应各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调整乡村建制和人口变动等新的形势,合理配置好公共教育资源,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并解决好人口集中的乡镇、县城及周边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扶持薄弱学校,是加速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上海市1999年正式启动了“上海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3年撤并520所薄弱学校,按新标准改建300多所中小学,学校设备设施和其他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之间差异缩小。江苏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新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将学校布局调整与改造薄弱学校结合起来,缩小了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三是“保投入”。 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不足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世界各国在义务教育普及的历史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的两个问题。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中占有主导地位,并且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各国解决这两个难题的共同做法。与我国毗邻的日本、韩国,是二战后经济崛起的两个典型,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投资,把普及义务教育经费列为投资重点。因此,要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采取倾斜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要优先用于薄弱校改造。要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四是“提质量”。 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如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腔〗逃暮诵暮椭氐恪6夥⒄故且逦窠逃恼铰孕匀挝瘢且逦窠逃闹刂兄亍!侗本┙逃婊僖访魅诽岢隽送贫逦窠逃夥⒄沟娜龃胧   一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依法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加强政府统筹和调控力度,切实缩小校际之间差距,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二是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施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验。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点探索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合理流动、学校管理体制和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初步形成优质均衡发展的首都基础教育体系,开展名校办分校、教师特派、优质管理输出、学校托管等试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共享。   三是建立全市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制度。巩固小学和初中建设成果,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着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凝练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着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简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坚持哪些原则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地说,就是要让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办学经费得到保障。要使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教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一是应强化教育公平的理念,切实维护和落实公民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资源分配中,采取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政策取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改造薄弱学校,使城乡每一所学校拥有大体均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共同走向优质学校。在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上,鼓励重点学校兼并薄弱学校,强弱联合,优化教育资源。二是促进教育资源区域内和城乡一体化流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可通过建设中小学公共图书馆、体育场、劳动技术设施、信息网络等设施,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如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区域内所有学校图书馆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所有学校的各种课程的课件、教案、教研成果等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学生自学提供便利条件,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师资力量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也要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起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在学校之间实行校长和优秀教师定期相互轮岗制度,保证各学校师资力量相对均衡,从而促进各学校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特别是选派一批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去任教,并将这种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其日后评职晋级的一个重要依据,让“薄弱学校”不再薄弱,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大致相当,义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三是保障生源的均衡分布,创建平等和谐的义务教育环境。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重点”初中和小学,取消全市统一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所有学生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同时,高中招生指标逐步减少择优比例,扩大定向分配生的比例,以此改善薄弱学校的生源状况,淡化学校间的考试竞争,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重视、鼓励、利用民间办学力量来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标准是什么

根据《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标准如下:第六条 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第八条 教育质量评估通过以下9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具体包括:(一)全县初中3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二)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三)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四)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五)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六)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七)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八)无过重课业负担;(九)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以上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扩展资料: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参考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1、提质量在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根本任务,更加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得到解放,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2、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促进均衡发展。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统一融合发展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救助制度,促进老区、民族、边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例如,成都市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扶千所学校”行动,组织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1000所学校支援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取得良好效果。3、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省吴起县投资5亿多元,统一了全县的办学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均等化。安徽省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授课和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的共享。从硬件和软件方面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共经费标准和生均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施地区教师与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4、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打破学校与城乡的界限,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发展的机制。将认真总结学校管理的实践和经验,集体主义、九年系统在农村地区,和目标分配招生配额为示范初中学校和重点高中学校探索到一些地方,以创新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和评价,建立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评价和激励机制。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措施_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  进入新世纪,随着顺义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出现了新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缩小,农村学校师资不断外流,城乡办学质量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危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价值选择和发展取向。   1.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软、硬件建设,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教育投入倾斜农村。从2007年起,不足500人的学校,按500人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农村规模过小学校有充足的经费来源。优先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具体包括:购置教师班车解决上下班交通问题;改造农村学校教师的办公室、午休室、洗浴室;为农村学校教师购置健身器材;新建、改建农村学校教师食堂,更新配备高标准的厨具;给予农村教师专项补贴,距离城区中心3公里以外的学校,每增加1公里,每人每月增加12元专项补贴。   二是均衡城乡办学条件。通过实施三个工程,即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校舍安全改造工程,90%以上的中小学校基本建设得到更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无差别化全面提升。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部分新建教室安装了以触摸式液晶屏为标志的高配置多媒体设备。   三是优化农村学校规模。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顺义区重点解决农村规模过小学校不适宜办学的矛盾,在城区周边和重点镇规划建设3所寄宿制中学和3所半寄宿小学,使农村中小学达到适宜规模,保证教育质量。   四是扩大农村教师骨干总量。与北师大进行全方位教育改革实验合作,高校专家零距离指导学校和教师发展;11所学校与首师大等高校合作开展优质校建设项目;建立农村中学数学、物理教师研修工作站;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一带三”培训;开展“以校组班”专题培训20余项。目前,我区不论城区还是农村地区,校校都有骨干教师。   五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针对农村学生见识偏少,视野不够开阔的状况,顺义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高标准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顺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针对农村学生阅读能力较为薄弱的状况,启动实施了“彩虹读书行动”,编印了《彩虹读书行动手册》。全区每年支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学生的交通费用,保证城乡学生每学期都能参加2~3次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在中小学阶段走进全部资源单位,大力推进社会大课堂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六是优化社会教育资源。为了优化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2009年,我区在顺义电视台开设了《师说日》节目,聘请教育、心理、社会等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到电视台为全区家长讲课,提升了全区家长的整体育人素质。2011年,又开办《国学动漫城》节目,全年播出300余集,增强了家庭文化底蕴。2012年3月,我区开通顺义学习网,免费向企事业单位和机关职工、社区居民、在校学生发放学习卡20万张,一期上线电子图书2万种,视频3000余个,给包括农村学生在内的全区市民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自主学习途径,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的社会教育资源。   七是启动“城乡联动”改革试验。2010年,顺义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全面实施“城乡联动”改革实验。重点在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保障体制改革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将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构建起“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学校协同联盟体系,探索出整体设计学段课程和资源融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形成人文、科学、信息、艺术、体育等方面特长生贯通培养的新机制,培育出一批有活力、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典型学校,使全区中小学办学质量整体提升。   2.加强督导评价理论研究,实施效能型督导,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用多元评价理论指导督导工作改革。多元评价理论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求教育督导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统一,教育督导既要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督导评价的主要功能不在于甄别,而在于以评价促进发展。第三,评价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作为目标,突出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不同主体的要求,设立多维的评价内容。   二是坚持督政工作制度化,不断提高相关部门的履职能力。督导评估制度化是提高督导实效的前提条件。多年来,我们探索了乡镇综合督导与有关委办局专项督导相结合的督政模式。我们把每年9月作为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月”,采取召开教育法律法规培训会、配发《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读本、利用教育督导网站“法规政策”栏进行解读、发放宣传材料、现场答疑等有效措施进行宣传。每年12月份,我们聘请区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和中小学校长作为特约督导员,采取“听、查、看、问、访”等途径,坚持对全区各有关委办局、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督导,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获取信息,实现了支持、管理教育工作制度化。   三是探索效能型督学模式,提高教育督导实效性。衡量学校是否发展的关键标准是看学校的进步程度,因此,帮助学校找差距、找发展点,促进学校管理模式、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办学效能就成为我区督学工作的根本目标。我们借助初中校建设工程和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两大工程督导验收,探索出“走五步、重五字”的效能型督学模式。   第一步——学校自评,突出一个“助”字。采取“落实自评,助推发展”策略,帮助学校开展自评工作。首先要求各学校健全自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教学、德育、办学条件等专项小组,各专项小组先进行自查,将结果上报自评领导小组,然后由责任督学和自评领导小组审核、研讨小组 自查报告 ,形成一致的意见之后,汇总形成学校自评报告。   第二步——随访督导,突出一个“导”字。采取“理论导航,明确方向”的策略,实施“三制三到位”,即“责任督学制、指导到位;过程捆绑制、服务到位;任务包干制、落实到位,使督学与学校形成责任共同体,帮助分析、研讨、设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标是使全国各地区、各族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平、优质、普及的教育资源。以下是我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望采纳:1.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保证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学校建设和维护中要注重投入,提高学校的硬件水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教育。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的师资力量是保证义务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鼓励,增加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3. 推广先进教育理念:推广先进教育理念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应该加强对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4. 保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就学权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现全覆盖,必须保障每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应该加大对他们的帮扶力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和教育资源。5. 加强教育监管和评估体系建设: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监管和评估机制,对各地学校进行评估并公告评估结果,让公众了解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水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一起合作,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未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中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扩展资料推进教育公平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机会均等,教学过程均等,教育结果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均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什么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指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取消城市和义务教育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之间差距,发达地区和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差距。其方法,一是增加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扶持,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条件;二是共享教育资源,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是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两免一补”等政策,保障农村学生不失学等。

什么是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中的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明确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问题。  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15年底,全国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达1124个,其中京、津、沪、苏、浙5省市已整体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均衡评估。2016年将评估认定500多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同时对已通过评估认定的组织监测复查。  据了解,《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95%的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完成这个目标还有近1600个县(市、区),时间紧、任务重。  此外,2016年还将进一步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大班额”,逐步实现区域内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同时将全面改薄工作进展情况作为专项督导主要内容,对项目进展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确保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基本观点:  责任观  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政府责任:一方面,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成为政府发展教育,特别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政府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职责是为教育,特别是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提供均衡的办学条件,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以及宏观调控等行政决策中,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为社会和教育发展建立一个公平规则,因为教育均衡是公民的基本教育权利保障和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演变的必然趋势。教育均衡的实质是,政府作为控制社会运行的中枢与公共资源分配的主体,对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权利平等。政府应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条件。  过程观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一种促进教育发展的途径。均衡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其本质目标是追求一种理想、公平、高效、优质的教育状态。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均衡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相对的、具体的、发展的,绝对的教育均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相对的均衡发展。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育均衡有着不同的表现。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均衡――不均衡――均衡”,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教育均衡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发展、均等发展,它更加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的过程,是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提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不均衡逐渐走向均衡,然后均衡再次被更高一级的发展需求打破,出现新的不均衡,并在更高层次上再次从不均衡走向均衡。  公平观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是指政府提供给每个孩子的学习条件、权利、机会是平等的。保证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所必需的校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让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体现,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均衡的目标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  人本观  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创造相对均衡的受教育机会,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力求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均等地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优质教育。

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提质量,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缩差距,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3、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4、建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使城镇和乡村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建设(计算机、班班通、实验器材等)、师资配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    二、为什么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省、市的文件规定,也是地方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人民群从对子女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需要。    三、国家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什么作用?   答:   1、国家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国家法律和政策要求,履行政府的职责。   2、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解决入学难和入学好的问题。   3、国家督促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早实现。    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0XX年12月迎接市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验收;20XX年3月迎接市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核验收;20XX年4月迎接省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20XX年6月迎接教育部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    五、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哪些是政府的责任?   答:1、统筹管理。   2、在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要保证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   3、要努力做到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确保上级用于教育的经费不被挪用和截留。   4、确证及时发放教师工资;确保校舍安全;确保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补助经费落实到位。   5、确保均衡发展攻坚工程配套资金的`到位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6、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什么好处?   答:城乡学校设施设备、师资等基本均衡,所以孩子能够就近入学、公平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多数学校有学生宿舍、食堂,边远一点的可以住校。孩子上学免学费和杂费,困难的还享受生活补助,就算是进城务工,学校建有留守儿童之家,子女上学也无忧。    七、你知道教育部提出的五项“减负”要求吗?   答: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公办中、小学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小学、初中招生举行选拔考试;坚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课程难度和课时;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准按考试成绩排名。    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答:   1、送孩子上学读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2、经常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勾通交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3、关心、支持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举措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举措有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均衡配置办学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1、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公民办义务教育结构合理。2、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学校,全面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全面实现办学条件校校达标,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和应用水平,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活环境。3、建设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落实教职工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全面深化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科学有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权益,促进教师潜心教书育人。4、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落实学校“双减”任务,各学校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着力提高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有效破解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什么叫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七条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有什么不同,引起了什么结果?

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实现方式和目标上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导致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均衡发展战略强调各部门齐头并进,而非均衡发展战略则注重先投向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以获得经济增长并带动其他区域和产业的发展。* 均衡发展战略:这是西方发展经济学主张的各部门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战略。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各地区在资源分配和经济发展方面将得到相似的关注和投入。这种战略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但它可能忽视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 非均衡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将有限的资源首先投向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以获得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带动其他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非均衡发展战略旨在通过优先发展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地区和产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这种战略也可能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等。综上所述,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地区。在实践中,经济发展策略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国情、资源禀赋、政策目标和市场需求等。

落实什么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落实树德立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一、简述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二、深化教育改革1、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导向。2、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片面办学行为。优化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提高教育教学实绩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绩效分配、评优评先中的比重,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请假等行为,把多劳多得、优师多得原则落到实处。三、深化教育督导改革1、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加强督导评估队伍建设,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制度体系,建立教育督导评估监测、整改和督导结果使用机制,充分发挥督导“利器”作用。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2、围绕制约教育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严格落实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配置,人力资源优先考虑教育需求,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初中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方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按照省政府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机制,保障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要求,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义务教育的工作重心转变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实现教育发展县域均衡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设施标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质量优质化,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整体评价,全面考证的原则。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评估对象和评估结论单位,对每所学校进行整体评价、全面考证。坚持质性评估与量性评估相结合,综合运用资料查阅、现场查看、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统计测算等多种评估方法,准确把握学校在全县同一层次中的均衡度。 (二)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原则。坚持完善“督政”与“督学”相配套,自我评估与督导评估相结合的工作摸式,将评估的全过程与指导被评估单位落实责任、查找问题、全面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机统一起来,创新工作,加快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 (三)公平公正,实用有效的原则。将督导方案的制定、过程评估的实施、督导信息的公开、督导结果的公示等严格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彰显督导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评估的导向引领作用,增强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相对均衡,重在发展的原则。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中坚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依据国家《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宏观评价学校的均衡状况。评估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区域发展的客观差异,特别关注工作中的进步和变化,总结推广先进学校的经验,积极引导薄弱学校加快自身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缩小差别,逐步实现高位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评估指标体系与等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的指导下,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开展评估。学校评估结果分别为四个等级: 优秀学校标准:评估要素达标率90%以上。 良好学校标准:评估要素达标率80%以上。 合格学校标准:评估要素达标率70%以上。 其他为不合格学校。 评估等级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凡评估当年适龄少儿入学率、巩固率未达到100%、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教师严重违犯职业道德问题之一的学校,直接定为不合格等次(次年重新评估)。凡自评不合格项目可以经过整改合格,但没有按期整改合格的学校均不得评估为优秀等次。 四、评估对象、时间 (一)评估对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二)评估时间:xxxx年xx月底以前,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自评,自评结束后,要撰写规范的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包括基本情况、义务教育指标的均衡状况(按一级指标分块撰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办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设想。自评报告以纸质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报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备案;xxxx年底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将进行阶段性终结评估。xxxx年对阶段性终结评估没有合格的单位进行评估,同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转为常规督导评估工作,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每三年开展一次评估,以促进教育的全面、协调和高位均衡发展。 五、评估程序 1、被评估单位汇报均衡教育情况,回答评估组成员的有关提问; 2、查阅与评估指标相关的文件资料; 3、召开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访谈,进行问卷调查。 4、评估组对被评估单位各项评估指标的达到度进行综合评议。 5、反馈评估结果及整改重点问题,并责令限期整改。 6、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起草督导评估报告,报经县政府领导审定后,向接受评估的单位印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评估报告书》,同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六、评估结果应用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乡级政府依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和改进教育工作策略,促进本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学校应在规定时限内接受本方案规定的督导评估并达到合格以上等级,评估结果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性表彰奖励的重要条件;达到优秀等次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监测水平居前列的学校,确认为“兴山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 (四)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促进社会和公众对义务教育的关心、支持和监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抄报

  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首要任务是缩小学校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以下是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抄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抄报   图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抄报   图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抄报   图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抄报   图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抄报   图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抄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抄报内容: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为做好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报告的准备工作,5月下旬,由教科文卫工委组成的调研组,在常委会副主任黄丕朕的带领下,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听取了县教育局和河口、水唇两镇的情况汇报,召开了相关中小学校长、县人大代表座谈会,并实地察看了水唇中学和河口小学校园建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义务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大民生工程,坚持“科教XX县,人才强县”战略,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为契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地推进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县校园面积93万平方米,校舍472栋,建筑总面积28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校舍实现了楼房化,基本消灭了危房校舍;学校图书室、音乐室、电脑室、实验室等多功能教室有所增加,全县中小学电教设施同步发展,所有学校都接入了互联网,所有教室均装备了电教平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县政府及教育部门通过不断增加教师编制,优化师资配置,足额发放山区教师岗位津贴,加强师资培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等措施,全县教育队伍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基本稳定,特别是去年省出台山区教师岗位津贴政策后,农村教师队伍更能做到安于乐教,各中小学的师生比例基本均衡,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明显提升。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职工1860人,其中专任教师1597人;初中教职工1303人,其中专任教师1142人。   三是教育质量有所提升。近年来,县教育主管部门把义务教育工作重点放在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上,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近年来,全县中小学校没有出现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县级德育达标学校51所,县级德育示范学校54所,其中,市级德育示范学校2所。小学生、初中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基本达到义务教育的指标要求;历年来中考各科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均居全市前列;各级各类竞赛成绩优异,名列全市前茅,其中2012年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43人获市以上奖项,2013年447人获市以上奖项。   四是教育创强扎实推进。自我县教育创强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南万镇已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走在全市前列;上护镇、螺溪镇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前检查,今年5月上护镇、螺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列入今年教育创强镇督导验收的其他5个镇,按照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要求,工作有序地开展。以创建省教育强镇更有力地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以规范化建设促进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调研中也发现我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公用教育经费投入仍显不足。虽然我县财政对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在财政预算中占较大的比重,但是现有的教育经费基本上仅能解决教师工资、学校水电等维持日常运转的"基本支出,设施设备经费欠缺,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甚至有的根本无法使用,学校功能室严重不足。二是教师资源配制不均衡。虽然近几年我县招考的年轻教师多数充实到偏远农村和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但是目前仍缺少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让年轻教师长期安心农村任教。另外,学科结构不配套,小学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教师非常缺乏。三是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严重欠缺。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简陋。   三、几点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经费投入、硬件设施、教师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需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达到相对平衡,逐渐扩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还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建议继续逐年加大对我县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学校债务问题;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稳定投入机制,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义务教育;要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扶持政策,尽力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和社会仁人志士对教育的支持,多渠道、多层面筹集教育经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办学差距。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要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师交流、培训、学习机制,通过教师合理有序的交流、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培养选拔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方式,尽快打造一支素质优良,让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队伍。要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给农村教师更多的学习、晋升机会。要着力加大对紧缺学科教师的引进、培养工作,解决长期制约学科不均衡问题。   三是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科学规划布局义务教育学校,重点改善农村学校软硬件设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要加快城区薄弱学校改造步伐,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

五个统筹的均衡发展

坚持“五个统筹”必须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实施东部与中西部均衡协调发展,是一项现实而紧迫、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均衡发展战略是指不同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主要产业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发展比例关系的重大举措,它要求资源配置合理化、经济布局科学化、收入分配公平化。新形势下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就是继续扩大东部地区开放,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确保各地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什么要实现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昭示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将由不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其典型的口号就是“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因为按照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性资源方面存在着短缺的话,想要对国民经济体系进行全面投资,进而实现全面增长是不可能的。只有实行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采取重点突破,进而积累资金、技术和经验,最终才能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  毫无疑问,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统计数据显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4年中,我国的GDP年均增速接近10%,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但是,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也给经济社会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集中体现在:首先,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失衡现象严重。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乡差距一度有所缩小。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城乡差距开始逐步扩大。地区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研究表明,1978-2010年,全国GDP由3456亿元扩大到40万亿元,东部10省市比重由占43.6%上升到53.1%,提高9.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由21.6%下降为19.7%,下降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由20.8%下降为18.6%,下降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由14.0%下降为8.6%,下降5.4个百分点。  其次,市场竞争体系失衡问题突出。经过多轮国有企业的改革,目前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已经不占优势。但在某些领域和行业中,国有企业的垄断力量十分强大。相比较而言,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不低,但在市场竞争中仍处于明显的弱势。这种地位的不平等还表现在资源和要素的使用方面,特别是在土地、资金、资源利用等方面,国有企业都比民营经济拥有明显的优势。以金融支持为例,虽然民营经济创造了将近70%的GDP,但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只占不到30%的份额。  再次,收入分配体制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比较严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尤其以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最为突出。目前,我国的城乡差距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2倍左右上升到3倍多。在地区差距方面,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一度比东部地区要高,但此后基本颠倒过来,而且有持续扩大趋势。数据显示,2001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0%,到2008年下降到82.2%,降幅达七个多百分点。2001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2%,到2008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9%。而行业差距中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差距过大,也成为饱受诟病的问题之一。  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已经到了必须加以纠正和变革的关键时期。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均衡发展战略已经提上日程。比如自从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多年将关注点锁定“三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战略的相继实施,都为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创造了条件。连续多次出台的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得民营经济发展的势头有所增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也是举措频频,在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均衡发展战略的架构已然形成。比如在城乡均衡发展方面,提出了“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均衡发展方面,提出了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两个“毫不动摇”,强调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收入分配公平均衡方面,提出了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均衡发展既是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缓解过去积累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从而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更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很显然,这些都是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保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区别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区别在于指代对象不同。均衡发展强调地区为主题。协调发展强调学生主主体要协调发展。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其实这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年限制为九年制,即又称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务的含义包括父母与家庭有使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国家有设校兴学以使国民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国家为推行宗教教育,提倡广设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19世纪70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

城乡校际结对 促进均衡发展_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还指出“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这既是对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对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的要求和策略。如何促进区域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呢?笔者认为开展城乡校际结对共建活动,是促进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具体可按“五明确”策略实施:   1要明确指导思想和原则   “城乡校际结对 促进均衡发展”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指导,以城镇名优学校与农村学校的“结对子”、“手拉手”对口援教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城镇名优校资源优势,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区域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活动要坚持四条原则,即双向互动,整体推进;优势互补,双赢共进;辐射带动,均衡发展;资源共享,全面提高。   2要明确工作目标   2.1进一步更新农村薄弱校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2.2促进城乡教育管理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质量共提高、教师专业共发展,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2.3探索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师训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满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3要明确活动形式与内容   3.1学校结对   3.1.1按学校类型与乡(镇)学校、村级学校结对,共同完成设计活动实施方案。援助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经验,根据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要求,为受援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3.1.2共享优质资源。援助学校的优秀课件、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资源应尽量多的提供给受援学校教师学习借鉴及使用。   3.1.3结对学校开展校际间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互访学习活动、总结研讨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3.2教师结对   3.2.1根据受援学校需求,援助学校每学期要派出名优骨干教师到受援学校进行教学示范活动,安排骨干教师与受援学校相应学科教师结对,相互开展教育教学交流。   3.2.2结对学校要共同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共同建立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合作研讨制度,定期举办合作研讨活动,结合教育教学难点,制定相应计划,落实研究措施。   3.2.3援助学校要帮助受援学校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形成骨干教师团队,在该校或该乡形成辐射示范作用。   3.3送教下乡   3.3.1教研部门成立教研员牵头,由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组成的“名师工作室”,开展“送教下乡、送科研下乡”活动,指导农村学校开展“教学开放周”、“联片教研周”等,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   3.3.2送教下乡活动重在要选派人员组成团队,以示范课、公开课、教学科研讲座、教学“会诊”、备课指导、接受咨询等互动形式,开展送思想、送观念、送管理、送教研、送培训活动。   4要明确活动步骤   准备启动阶段:用2-3个月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拟定方案,成立组织,确定学校,培训教师。   全面实施阶段:用2-3年时间,依据方案,全面开展活动,总结交流,促进发展。   总结提升阶段:用2-3个月时间,总结经验,巩固提高。   5要明确管理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各方面职责,建立活动捆绑式学习研讨制度、考核制度、表彰奖励制度。   总之,“城乡校际结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活动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教育内涵发展,有助于名优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有助于充分发挥城镇名优校资源优势,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助于整体提升区域性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1020年)》

酿溪二小:“送教下乡”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送教下乡”还有哪些意义?

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好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可以更好的解决城乡教育的差距。

如何理解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论文

我给个推荐吧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百度搜索有很多相关的,自己慢慢读就行了

应用教育信息化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怎样做?

应该多买一些先进设备,这样可以让农村的孩子接收到这些现代化的东西。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党和国家千方百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①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②有利于保证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国家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③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权的实现;④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⑥有利于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⑦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⑧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等。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计划

  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学校都认真组织学习各级政府下发的文件精神,对照县局评估方案及相关通知,对校内工作细致认真扎实地开展。那么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工作计划要如何设计呢,一起来欣赏下吧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计划1   为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做好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达标验收评估工作。根据皖教督[2013]7号文件精神和怀远县教育局关于做好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会议精神,特制订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实施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措施,以办好学校,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为宗旨,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为目标,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力争在两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具体目标 一年打基础,两年搞提升,三年创规范。   力争在三年内把农场小学办成一所充分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和谐成长,教学质量优异,学校建设标准”的儿童乐园。    三、主要任务   达到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学校设置。   实现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学生能就近入学。   (1)走读学生上学途中单程步行时间,单程时间达到规定要求。   (2)班数班额全部符合要求。    2、校园校舍。   校园校舍符合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符合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实现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不低于5.2平方米。    3、装备条件   (1)、学生课桌椅。达到每生有一套符合国家设计标准课桌椅。再添置部分常用教学设备,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2)、根据学校现有规模和办学条件,按照上级有关方案,我校将争取在两年内,使学校的各项设施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配备齐各功能室和整修运动场,使生均校园面积、体育活动用地、绿化用地、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达到省定标准。各种教育实验仪器、图书等达到省定标准,并得到有效使用。    4 、师资队伍   (1)、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我校按编制配齐配足各类教师,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2)、按要求配齐学校领导,领导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3)、所有教师都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4)、教职工工作考核制度健全,完善教职工工作岗位责任制。   (5)、保证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每学年教师参加上一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5、办学经费   (1)、教职工工资按照省有关规定能做到按月足额发放。   (2)、严格执行收费规定,收费公示制度健全,无乱收费现象。    6、教育教学管理   (1)、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学校特色文化。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大赛。引路课、观摩课、公开课等教学活动。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6小时。   (2)、实行校长负责制,健全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制定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现规范管理。   (3)、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评价机制,纠正片面追求分数的倾向。建立学区学龄前1年人口及学龄人口登记制度,按照规定时间就近免试入学。   (4)、健全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制度,学生达到零辍学。   (5)、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任课教师做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制度。   (6)、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纪律、法制、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落实教职工德育工作职责,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   (7)、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教学常规。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学进度适中。不占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集体上课或辅导。   (8)、按规定开展课间操、眼保健操等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运动会。经常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每学年举办至少一次全校文艺活动。   (9)、每学期利用当地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依托企业、乡村和社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次。   (1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下,由班主任主持,各科任课教师参加,同时听取全体同学和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学生学业评价工作,日常考察由任课教师负责,   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11)、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健全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各年级全科合格率:不低于97%。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达到98%。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近视眼年新发病率控制在7%以内。   (13)、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学校设施、消防、用电、卫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每学期期初、期末组织安全检查两次,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四、措施与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把义务教育学校达标评估验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摆到突出位置,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成立达标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达标验收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校长亲自挂帅,其他小组成员任务分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化整为零、限期达标,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达标验收任务。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和《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情况评估验收指标说明》,明确评估具体项目、内容和要求,对照指标体系逐项进行自评,确定达标项目、未达标项目以及未完全达标项目,明确工作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制订达标的措施和完成时限表。   2、建立机制、以评促建。要以此次达标验收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机制,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通过此次达标验收,推动学校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全面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五、组织机构:   龙亢农场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达标验收领导小组   组 长:鄢为顺   副组长:周 正沙 俊   组 员:陶 敏钮 兴 赵 娟汪晓静 陈卫红   赵 丽胡路路邵 力徐伟 李海李庆林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努力缩小与其他学校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公平,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要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的综合能力。    二、工作目标   1、实现教师的互助合作,坚持学访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学校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小组,负责学校的组织、协调工作。   组 长:杨裕锋   职 责:全面负责本校活动的组织安排和指导工作。 副 组 长:江先进   职 责:协助组织长工作,负责学校活动的联系、协调等具体工作。   成 员:汪贵达 祝东福 桂载秀 邹景成 贾帮芳 孙晓琴 职 责:按着本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学校具体工作安排。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1、科学合理配置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各年级各班教师。   2、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以此次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为契机。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力度。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跟踪管理,积极鼓励教师争当教学骨干教师。    (三).加强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建立健全一整套质量评价制度和措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公平发展。比如,学校制定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和细则、制定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从而确保各个学科、各个班级均衡发展。   2、扎实抓好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以县级为主。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教研课题,有教改汇报课,有优秀教案或(优秀论文、经验总结)。开展“互教互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活动,做到课前有教研,课后有评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改革,既要研究教师的导,更要研究学生的学,做到以下三方面有较大的“转变”:一是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参与教学全过程;二是变教师的“主宰”为主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思维能力;三是变师生的教与学关系为平等、民主的`合作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同学生一   起探讨,共同解惑释疑。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多议、多思、多练,体验成功的喜悦,做学习的主人。   4、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要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敢问、善问、能辩,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展示个性,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学法 指导与单独练习相区别,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作到教学目标适度、灵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   5、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应用激励机制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能力,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经过精心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质疑问难、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1、把握布局调整政策积极上项目,改善办学条件。重点攻坚目标是拓展我校办学空间,创造条件上学生餐厅和操场硬化工作。   2、持续抓好教学设备现代化工作。更新教师办公电脑。   3、继续添置自然、美术、体育、音乐、卫生等器材,严格按标准配齐配足各种设备。增添图书资料 添置更新学生课桌椅。    五、强化学校管理,增强内部活力   学校管理要练内功,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实行创新型管理。   ⑴ 根据教育政策法规,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使之有章可循。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⑵ 强化计划管理,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做到工作责任到人,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⑶ 重视情感管理,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努力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切实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创设“团结、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让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教研、教改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⑷ 重视学生学习管理和寄宿生管理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⑸ 深化质量管理,按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其中年段质量过关工作要特别重视并抓落实,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抽查手段进行质量跟踪与监控。   ⑹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建立健全确保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此为基础,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高点定位促进高位均衡 优先保障实现学有优教 ——夷陵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区教育局以湖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为契机,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实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一、高起点定位,始终坚持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区教育局立足“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成果,审时度势,放眼未来,坚定提出全区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即用3年时间投入3个亿,实施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贫困助学四大工程,基本建立与夷陵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全区中小学校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质量评价一体化、学校管理现代化,建立起总量充裕、结构合理、规模适当、水平较高、机制灵活、协调发展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到2015年,达到高位均衡目标,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高标准建设,全面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均衡 我区坚持教育“第一投入”思想,不断加大力度,近三年,教育投入达3.7亿元。优化投入结构,大力实施校点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学校建成具有城市一流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 1、统筹规划校点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追求规模效益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区地域广阔,生源分散,办学格局点多、面广、线长,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等存在地域差异,城乡间、校际间发展极不平衡。 我区把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按照“三统筹”、“四优先”、“五配套”原则,1996年在全省首创保育寄宿制办学模式,受到了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以此为突破口,我区把创新办学模式与科学调整校点布局结合起来,深度整合资源。以乡镇为单位高标准、高质量各建一所定点初中和小学,以定点小学为龙头,与其他学校组建联合体,实行“一校制”管理。同时将城区学校与农村定点学校结对,实行城区学校校长考核与结对学校发展挂钩。在学生数相对较少的乡镇,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全区寄宿制学校4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学校布局更趋科学、合理,更好地推动了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2、全面加强薄弱学校改造,缩小城乡办学差距 一是全力实施抓好校安工程建设,加强薄弱学校危房改造。2009-2011年投入1.8亿元,加固和重建校舍139栋20万平米。二是以三峡移民搬迁为契机,争取移民资金及后扶资金,采取原址改造、搬迁重建、置换还建、合并等方式,撤销和改造了一批定点薄弱学校。2009、2010年,投资过亿元新建的东湖小学、上海中学投入使用。2011年投资4000万元新建乐天溪中小学,今年秋季投入使用。三是扎实抓好“五改”工程。近两年,投入近5000万元,对28所中小学的厕所、厨房、水电、床铺、运动场等进行了改造,解决了12所农村学校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升级黄花初中等8所中小学运动场。四是精心打造“舒心校园”。2012年,为落实区政府民生工程,区教育局投入4000万元,精心打造“舒心校园”,重点实施“四创”、“五改”、“五个亲情”、床被、无障碍、无尘教室、寝室亮化等七大工程建设和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3、着力实施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全区办学水平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区因地制宜,提出了“633”夷陵标准,即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楼、科技楼、实验室、学生宿舍、食堂餐厅、 运动场等六个方面的硬件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同时实施低音广播校园通、远程信息校校通、互联网信息班班通和校园绿化、特色美化、精品文化“三通”“三化”建设。近三年,投入1.5亿元,实施项目300多个,2012年再投入1个亿,实施项目48个。目前全区33所学校运动场实现全塑胶化,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78.6%。同时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在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因特网、校园局域网后,2011年投入2000万元,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计算机全部更新,教师“人手一机”,全部实现了“班班通”,短焦投影电子白板成为全省新模式。投入近千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教育城域网,搭建全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夷陵教育迈步进入信息化时代。 三、高素质建设,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均衡 教育均衡的关键是师资均衡。我区以提升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全区师资均衡配备,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1、建立教师培训评审制度 在保证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外,区政府不断增加培训经费,2012年政府投入专项培训经费265万元,比上一年增加近百万元。出台《夷陵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建立培训项目、培训经费评审验收制度和以奖代补制度,为全区农村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教师和管理人才,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作用。区实验初中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湖北省教师跟岗培训基地学校”。 2、创新教师“四维一体”评价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0年出台了《夷陵区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对全区教师实行“四维一体”综合考核评价,即实行学生评教、同行互评、质量考核和学校评价。评价办法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实行分类评价,评价结果与评先表模、职称 晋升等挂钩,奖励指标向农村倾斜。同时对评价结果处于后5%的人员进行诫勉谈话。校长、教师“四维一体”评价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现已成为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体制改革的创新试点项目。今年8月,《中国教育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组专门采访报道了我区教师“四维一体”评价改革。 3、强力推行城乡教师交流 全区出台《夷陵区城乡教师交流管理办法》,建立了对口帮扶、任教交流、名师带徒、名师讲学四种模式,规定了交流比例、交流学科、考核评价以及交流教师待遇等。全区15所城区学校与23所乡镇学校结对帮扶,116名城区名师与农村教师结对。每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10%的专任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目前已覆盖所有学段、学科教师及财会人员。近两年,全区城乡交流教师799人,校长、副校长交流任职95人。全区城乡教师交流经验在全省推广。 4、强化校长队伍管理 加强校长队伍管理,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我区采取多种措施激活校长队伍活力,提高校长管理水平。一是出台了《夷陵区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对全区中小学校长实行任期制和交流制。全区校长任期届满,经考核留任的,必须进行了异地任职交流。近两年,全区95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进行了任职交流。二是加大校长培训力度。先后组织100名农村学校校长到上海培训。三是建立和完善校长“四维一体”综合评价考核,即实行教师满意度、个人履职、学校教育质量和个人教学业绩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与任职、评先表模等挂钩。四是实行城区学校校长考核与农村结对学校发展挂钩,落实城区学校帮扶农村学校共同发展责任。 四、高品位提升,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质量均衡 提高教育质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区出台《夷陵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行动计划》,全面加强教育质 量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1、全面强化德育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推广“日行一善,积善成德”德育主题活动,鄢家河小学成为中央文明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题教育 活动联系点。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认真开展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省级示范家长学校、体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我区家庭教育工作受到教育部关工委和省教育厅领导的好评,东湖小学等5所学校成为市级示范家长学校,雾渡河镇等4个乡镇成为市级家教示范乡镇,小溪塔二小、三小家长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大家唱,大家跳”校园集体舞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刊发。区实验小学代表全市参加省首届“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展演活动,获全能奖。 2、全面打造高效课堂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010年出台了《关于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意见》,全区课堂教学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员、全科、全程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143人获区竞赛一等奖,34人被推荐到市比赛。通过抓规范、抓督查、抓评价、抓创新等措施,开创了教学新局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意识逐步形成,校园文化有力推进,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分乡镇中小学高效课堂改革成效显著,已引起社会关注。 3、全面评价教育质量 出台并完善《夷陵区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全学段、全学科、全方位全覆盖质量评价体系,实行地域分类与学校分层相结合评价,充分调动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五、高质量服务,全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机会均衡 夷陵区把关爱特殊群体、服务全体师生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的关键目标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高水平服务,有效保障了特殊群体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学校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先进县市区”。 1、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全区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筹措资助经费,构建了“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 的就读保障体系,实现了贫困资助全覆盖。2011年筹资440万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3万人。 2、建立农村学校寄宿生生活补贴制度 2011年区政府投入近300万元,以下堡坪乡、樟村坪镇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中小学生生活补贴全覆盖试点工作,2012年安排资金650万元,扩大到整个西北山区学校,受惠学生达1.1万人。 3、实施困境儿童帮扶工程 区政府专题研究困境儿童帮扶问题,统筹协调区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对困境儿童给予无缝隙教育和帮扶,拨付专款,建立救助体系。每年安排资金50万元开展亲情妈妈(爸爸)、亲情电话、亲情视频、亲情信函、亲情探视“五个亲情”关爱活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心理辅导咨询室”,开展“走进十万家庭,温暖十万心灵”活动,有效促进了困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建立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 一是建立连锁配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放心食堂、文明宿舍、放心超市、绿色生态校园以及食品药品安全学校等“五创”活动,本着“让城乡师生均等享受优质后勤服务”理念,建立连锁配送机制,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按“六统一”模式对全区校园超市商品与学校食堂大宗物资米、面、油等等进行统一招标采购,保证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降低了学校运行成本,实现了全区校园商店、食堂管理一体化。二是实施营养午餐配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城区学校走读生实施营养 午餐配送,安排资金80万元对进餐学生给予补贴。此举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学生家长的欢迎。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