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劳动经济学什么是人力资本

你成本的话,我觉得是一个必须的东西,一般来说的话,没办法避免

2012人力经济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   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化。   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   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二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   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   考试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站为了给广大考生提供更加安全与高效的学习环境,特开设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网络辅导班,每门课程均聘请了权威教师主教,力争让每位学员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地址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地址介绍如下: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始建于1964年,隶属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一所全日制文、理、工科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市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单位。2008年7月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合并,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办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优良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在册学生总数近4000人。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天津市人力社保局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坐落于国家文化魅力名镇杨柳青,隶属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教委,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办学形式多样、办学声誉良好的全日制文、理、工科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国家级重点技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国际先进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项目单位。2018年9月27日,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截至2015年,学校共开设专业14个,其中机电、汽修、会计、计算机网络为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机电、汽修专业为天津市市级骨干专业,同时,学校还开设旅游外语(邮轮乘务方向)、数控(雕刻方向)等特色专业,形成了“示范带动、主体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体系。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培养模式灵活,现有全日制中专、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春季高考、五年一贯制高级技工大专班等多种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升学就业需要。

天津劳动经济学校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读职高有前途吗?这是一个经常被人问起的问题。其实,读职高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相反,它能够为你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读职高能够帮助你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其次,它能够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最后,它能够让你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总之,读职高有前途。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专业有哪些: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会计会计2电子商务电子商务3机电技术应用机电/机械4数控技术应用模具数控5汽车运用与维修汽修6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电脑7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8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电脑9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影视/动漫10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会计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的专业。专业课程系统完整,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 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集成与应用领域,从事网络组建、网络设备安装与 调试、网络系统维护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以及相关产品销售等工作。 对应职业:网络设备调试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络编辑员、网络课件设计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网络设备调试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络编辑员、网络课件设计师、维修电工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介绍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导向,以经济管理为主要学科,结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培养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人才的专业。这个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熟悉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最新动态;二是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研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农村经济与社会基础、农村政策法规、村务管理实务、村镇规划与建设、种植基础、养殖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与统计实务、审计实务、财政与金融、农村信息技术、农村企业经营实务等。在校内进行农村经济实务、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网操作等综合实习;在农村基层相关单位进行 统计模拟核算、会计模拟核算等顶岗实习。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高职: 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本科: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专业方向:农村合作经纪人、农村企业财务管理、村级经济管理、农村社会中介服务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介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应用型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工作。该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电子技术应用 基本学制:3年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无线电调试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元器件检验员、音响调音员 对应职业: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无线电调试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器件检验工、音响调音员、电源调试工 职业能力要求:1、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了解典型电子产品、相关设备及常用元器件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掌握基本的应用技术;3、能阅读一般电子设备、电子产品整机电路原理图及工艺文件,并能依据相关技术文件进行装配、调试、检测、维修;4、能正确选择并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识别与检测电子产品中的常用元器件能力;5、能对数字电子产品及设备进行调试、运行和维护,并能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6、能从事一般及数字电子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介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以数控技术为基础,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为主要学科,培养具有数控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个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具备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工程设计、制造和应用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数控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051400 职业能力要求:1、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3、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具有机械产品生产的初步能力;4、初步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及机床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掌握数控机床使用的基本知识,能进行数控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6、能初步进行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和程序编制,能进行数控加工操作、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7、能使用一种软件进行自动编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数控技术应用的操作与维护人员。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现代劳动经济学》 伊兰伯格.史密斯

本书是为研究生或本科生的一学期或半学期的劳动经济学课程而设计的,可以供那些可能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济学的学生使用。自1974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动关系学院讲授这一课程。对于本科生而言,只要求学生预修经济学原理;而对于研究生(正在硬修工商管理硕士的学生)而言,无需预修其他课程。我们发展,在表述重要概念时并不一定要特别专业化,只学习过少量经济学知识的学生也能理解本书的内容。为了满足学习过中级微观经济学的需要,我们增加了14个附录,其中讨论的问题较为深奥。 在第1章介绍了基本经济概念之后,第2章简要叙述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以便学生一不能了解决定劳动力市场行为的各种主要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只学习半学期的学生,对这一章可以快速浏览而过。第3章至第5章主要讨论劳动力需求问题。第6章至第10章集中讨论劳动力供给问题。 从第11章开始,经济学的概念被用于分析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劳动力市场问题。第11章分析报酬与生产率之间的的关系;第12章分析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工资报酬问题(包括歧视问题);第13章运用经济概念分析私营和公共部门的集体谈判;第14章分析了过去15年中工资报酬不平等程序的扩大,这种分析具有双重作用,既有助于调查研究目前一个重要的现象,也有助于评论前面的章节中的许多关键概念;最后一章讨论失业的宏观经济问题。除了采用公共政策实例和增加了一些附录之外,本书还有一些有利于教学的特点:首先,每章都有一些实例,用以说明该章的理论在非传统、历史、企业或跨文化环境中的应用;其次,每章都有大量的复习题,以便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政策问题,并在书后提供了奇数题的解答。第三,为了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我们精选了部分阅读材料的目录列于各章的结尾。 第1章导论第1章附录劳动力市场假设的统计检验第2章劳动力市场概论第3章劳动力需求第3章附录厂商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图形推导第4章劳动力需求弹性第4章附录国际贸易与劳动力需求:高工资国家有竞争力吗第5章准固定劳动成本及其对磊求的影响第6章经济的劳动力供给:工作决策第6章附录幼儿抚育、上下班和工作的固定成本第7章劳动力供给:家庭生产、家庭和生命周期第8章补偿性工资差别与劳动力市场第8章附录补偿性工资差别与短期解雇第9章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与培训第9章附录A劳动力市场调整的“蛛网模型”第9章附录B享乐主义工资模型与教育水平第10章劳动力流动:迁移、移民以及人员流动第11章工资与生产率第12章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种族和民族第12章附录对“可比价值”性工资报酬差距的衡量:回归分析的一个应用第13章工会和劳动力市场第13章附录仲裁与谈判的“契约区间”第14章工资报酬中的不平等第14章附录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第15章失业复习题(奇数题)答案索引

天津劳动经济学校乱吗

乱。1、生源差。天津劳动经济学校是一所中专,学生的生源都比较差,素质比较低。2、纪律松散。天津劳动经济学校作为一所普通中专不像一般高中一样纪律严格,从而导致学生中乱的情况变本加厉。

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哪个更好就业

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比较好就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该专业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上。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而设立的应用经济学科。

辽宁省劳动经济学校是正规学校吗

一、沈阳辽宁劳动经济学院简介学校位于沈阳,训练场地20000_,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等专业学校。先后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为“辽宁名校”、“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省人事厅命名为“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学校设有六个系一个部,开设31个专业,71个专业方向,涵盖数控、机械、电子、汽车、化工、计算机、服装、现代服务、艺术等领域,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全日制在校生6800余人。第二,这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这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学校教师素质高,教学水平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这所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微机室、教研室、科学教室等功能完善的教室。学校有明亮的教室、干净的宿舍和宽阔的操场,是学生学习的理想校园。这个学校的专业很多,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还经常举办电焊、气焊、数控等技术竞赛,学生的技能在竞赛中不断提高。来这里学习的学生会学到东西,会有所成就。有想学技能的可以在这里学习。第三,学习技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社会需要多方面能力的人才,所以年轻人要好好利用好自己的大好时光,学一技之长,服务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劳动经济学校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这里,你将学会在社会上立足。一些人通过在这里学习修车技能,成为了技术骨干,月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天津劳动经济学校学费多少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院学费在3500到7000元左右。天津中专学校如下:1、天津铁路工程学校。2、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学校。3、天津建筑材料工业学校。4、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5、天津市第二轻工业学校。6、天津电子信息学校。7、天津市化学工业学校。8、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9、天津市艺术学校。10、天津劳动经济学校。11、天津市国际商务学校。12、天津市化学工业学校。13、天津市药科中等专业学校。14、天津市旅游育才职业技术学校。15、天津市塘沽区中等专业学校。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Tianjin Railway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位于天津市,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铁路总公司高速铁路技术培训基地、铁路机车司机培训考试基地、坦赞铁路高级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铁路工程学校和天津铁路分局职工培训中心,2004年12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5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

天津劳动经济学校是中专吗

是。1、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64年,是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中等职业学校,为正处级、财政补助事业单位。2、主要职责为:开展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数控技术应用、旅游外语等学科中等学历教学和培训工作。

天津劳动经济学校宿舍几个人

天津劳动经济学校宿舍有四人间和八人间。通过天津劳动经济学校官网显示:天津劳动经济学校宿舍有把人和四人间收费标准为500元/人。天津劳动经济学校始建于1964年,隶属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首批国家级重点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体育先进校,花园式单位。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问?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B.劳动的人)的学问。供参考。

劳动经济学解答

你求的是哪个劳动参与率啊,劳动参与率有很多类型的。失业率=(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00%

劳动经济学试题——计算CPI,实际工资,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1990年,10.19/130.7*100 = 7.7965; 2003年,15.38/184*100 = 8.3587。1990年工资在2003年的价值为,10.19/130.7*184 = 14.3455。

请推荐几个有意义的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吧,至少要十个吧。

加班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呵呵 ,外行凑热闹!

请诸位大侠用劳动经济学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急!急!急!

  用劳动经济学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常识背后的经济学  让我们看看弗兰克教授准备从一个个例子里教给我们什么:  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事实上,餐厅只有在由于免费续杯而多卖出的膳食上赚得的钱超过它为免费续杯所承担的成本时,才会这么做。  但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其他餐厅会争相模仿这一优惠政策以保持吸引力,最后所有餐厅膳食的价格应该大致提高到足以涵盖免费续杯成本的程度。  不过也要考虑到,冰茶、苏打水等免费续杯的饮料本来的成本与价格之间可能就相差太大,顾客要想喝够本得添上好几次才行。几乎可以肯定,餐厅是稳赚的。有趣的是,这一推理也暗示:提供罐装饮料的餐厅免费续杯的可能性很低。事实也正是如此。  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  鲸鱼的数量持续下降,是因为没有人拥有它们的产权。它们畅游在国际海域,而有几个国家拒绝履行国际禁止捕鲸协议。相反,世界上多数的鸡都有主人。你从自家笼子里抓一只鸡杀掉,你拥有的鸡数量就减少了一只。  为什么在单行道上,谦让有时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  假设车开过一座单行道桥需要30秒,桥头南北方向各来了一列10辆车的车龙,车队里每辆车的行驶间距都是10秒。如果不遵守先到先过的规范,所有北向行驶的车辆一口气驶过桥,之后再轮到南向行驶的车辆过桥。北向行驶的车辆完全不用等,南向行驶的车队总够需要等12分30秒。  但是,如果遵守先到先过、南北双向间次放行的谦让法则,头一辆北向行驶的车开过桥后,轮到南向车队第一辆车过,接着是北向车队第二辆车,如此反复。你会计算出,等待时间比没有先到先过规则时要长得多(总计达到80分钟之久),北向车队总共要等37.5分钟,南向车队要等上42.5分钟。  读完这十章,你应该已经不知不觉地对经济学有了初步的印象与认识,而那些高深的定理、枯燥的概念、抽象的数学,并没有蹦出来减损你阅读的乐趣。  难怪弗兰克教授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信心十足地说:“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劳动经济学中影响工资的因素有哪些?(宏观)

最低工资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劳动力保护法规,许多国家已经实行并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比如美国、日本、泰国、法国等。虽然经济学家经常提出实施最低工资制的弊端和消极影响,提醒人们注意观察实施最低工资后的实际效应,从而引出了把最低工资作为“扶贫”措施是否具有实际效应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在大多数国家中仍然没有取消最低工资制的迹象。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在最低限度内支付的足以维持职工及其供养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我国《劳动法》中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从经济学理论上说,根据传统的劳动经济学供求模型分析,把工资增加到均衡水平之上就会导致低就业。虽然较高的工资有可能提高生产率,减少旷工和跳槽,但如果政府通过最低工资立法而强迫企业提高工资,那么生产率的提高也可能大部分被工资增长的部分所抵消。在存在不完全信息的劳动力市场上,最低工资可能会增加就业。由于不完全的流动性,企业面对的是一条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实施最低工资制意味着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这就阻碍了企业增加雇用员工。近年来劳动经济学中许多统计研究表明,最低工资对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即使是积极的,也必然是微乎其微的。在经济学界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比如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加文·莱特教授从经济史的角度指出,最低工资制在美国南方的经济转变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低工资制促使南方进行了许多变革,使不少就业者从低收入行业转移到支付高工资的新兴行业上来。另外有人认为提高最低工资的一个优点是,通过扩大低收入者的实际收益以及就业者之间的工资差别,加强了对工作努力程度的促进和激励。此外,有效的最低工资也可能提高生产率,使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从而抵消最低工资可能导致的任何失业。目前关于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在经济学家中间尚未取得一致性的看法,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有数百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成果并未能够从理论上支持最低工资制,但也不足以从理论上完全推翻这一政策措施。在此期间研究方法的微小变化对研究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例子之一是对青少年就业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一般而论,青少年是低工资群体,最有可能受最低工资制的影响)。这些分析在控制了每一年份中影响青少年就业的其它变量的条件下(比如可能影响青少年就业的成人失业率),来估计青少年就业如何随着实际最低工资水平而变化。美国经济学家曾使用1949-1994年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最低工资对16-17岁青少年的就业率(该年龄组中的就业人数除以同一年龄组中的人口)没有影响。但是利用相同的程序分析了1954-1993年资料,结果其就业效应是负的。另外一项研究估测了青少年就业率与总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假设相一致,即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最低工资的上升将会减少青少年的就业机会,并且强制性工资增长的幅度越大,就业降低的幅度也就越大。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最低工资制具有就业正效应呢?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多项研究表明:在就业无弹性(无论工资如何变化,对就业量都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最低工资的提高将有助于增加低工资工人总体的工资报酬。那么,最低工资制是战胜或减少贫穷的有效武器吗?迄今为止的多数研究表明这取决于有多少人受益于最低工资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并且这些人中间有多少是真正属于弱势群体的。根据美国九十年代初的一项研究结果,最低工资提高所增加的工资报酬中,只有19%进入贫困家庭。因此,最低工资制经常是一种事与愿违的相当迟钝的“扶贫”工具。由于中国大陆长期实施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中央政府对不同地区的投资和财政支持以及不同的税收政策,客观上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巨大的地区性差异又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素质、劳动力使用效率和劳动力价格方面的差距在很长时期内都无法得到弥和。所以不同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央计划经济中的政府意志和政策导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政府明确宣称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以来,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较前明显活跃,并且其流动规模与流动范围均显著扩大,不少贫困落后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寻求各种就业机会,填补了少数高速发展地区对普通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中国是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两亿之多,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事实上存在阻碍劳动力自由迁徙和择业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隔,因此即使在城镇地区普遍实行最低工资制,也并非一种保护全体公民之就业权利以及保障劳动者获得合理薪酬的普惠方式。在此制度安排下所实施的最低工资制不可避免地隐含着一种生活保障方面的歧视,因为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几乎无法享受到这一貌似公正和体恤低收入阶层的政策所带来的实际收益。而这种歧视恰恰是由应当代表全体公民利益的政府通过貌似合法、合理的政策手段而推行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最低工资制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就业者,他们是缺乏竞争优势的劳动供给方和低端劳动力市场中的主要储备资源。实施最低工资制应当考虑到地区差距和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地大面积推行。同时我们并没有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表明最低工资制已经有效地改善了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水准,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这一效果尚不确定的政策措施,而不能先入为主地相信,实施最低工资制就一定能够改善弱势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2017年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模拟试题

【文章一】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化企业的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 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6)对外开放程度、(7)相应的市场环境、(8)政府政策等。   9、试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答: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文章二】  1、 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答案: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讲,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讲,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力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分析劳动力供给通常有哪些假设。   答案:一、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该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化为主要目标。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市场性劳动时间内获得的;二是劳动力供给主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的。   二、市场环境的假设。三、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   3、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一个是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   4、何谓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案: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5、何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   答案: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   6、个人劳动力供给受到哪些约束?   答案:   7、描述个人的、家庭的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答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他表明,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妻子的就业会受到丈夫是收入和家属构成、子女年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的影响。(1)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2)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高。如果劳动力市场疲软,会因丈夫事业等原因导致基本收入下降,同事妻子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也下降。月到这种情况,如果(1)的效果强,随着丈夫的收入减少,妻子为弥补收入不足增加劳动力参与率,所以劳动力供给量增加。相反,如果(2)的效果强,则随着妻子工资下降,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劳动力供给量也减少。   所谓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加。   8、哪些人口因素对劳动力总供给产生影响?   答案: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力供给的总量首先受到人口总量的制约,进而受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的制约。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构成劳动力资源的劳动力人口群体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一部分,该部分人口数量与全部人口的数量关系十分密切。假定人口总体的年龄构成不变,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构成也不变,则劳动力人口与人口总量成正比关系。(1)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2)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   9、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答案: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认可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供给规模、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素。 【文章三】 1、如何理解古典均衡的概念?   答案: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在均衡状态下,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化。   2、如何理解现代均衡的含义?   答案: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几种类型?   答案: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三种类型。   (一)供大于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大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二)供不应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业人员。(三)供求均衡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均衡的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1)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2)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4、分析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形成的原因。   答案: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也就是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所谓均衡工资就是在此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处于量的相等状态,高于这一工资水平,劳动力的供给欲望会变得十分强烈,市场的劳动力供给量会有明显的增加。   5、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有哪些影响。   答案:(一)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充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三)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均衡的破坏也可能是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化造成的,供求双方的变化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在同向变化时又有变化幅度相同与相异两种情况,在变化幅度相异时,还有劳动力需求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力供给变化幅度,以及劳动力供给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力需求变化幅度两种情况。   6、为什么说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答案:主要有三个原因:(1)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已达到一定水平,要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困难的。工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2)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3)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   7、试分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现象。   答案:劳动力短缺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劳动力供给处于短边,劳动力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这种情形也可以称为劳动力过度需求。劳动力短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从劳动力需求方来说,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行政机构,在帕金森定律的支配下,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是冲动,而这种扩大规模的冲动就引起扩大劳动力需求的冲动,劳动力需求冲动表现在企业在向上级单位争取用工指标的行动中,使劳动力需求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长边的位置。   劳动力过剩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是短边,劳动力供给是长边,劳动力初始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劳动力过剩又称为劳动力过度供给。   劳动力过剩的表现是劳动力滞存。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是隐性失业;发生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引起隐性失业的原因有:(1)预算软约束下劳动投入数量冲动引起的工资率大于劳动边际生产率;(2)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起的劳动囤积;(3)劳动力短缺引起的互补劳动力的盲目流入;(4)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已经富余的劳动力存量不能改变;(5)企业目标由规模增长向人均收入化转移,劳动力需求急剧不降,不仅低于追求规模增长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也低于以利润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力需求量。   8、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1)组织的稳定。(2)组织的惰性。(3)组织调整的成本。   9、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答案: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一)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1)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大,从而引起企业用人政策的变化,即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2)过去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很激烈,现在与过去相比,则已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3)从历看,社会意识形态对西方劳动制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二)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则。(1)人事、劳动管理上的规则。(2)工资、劳动报酬管理上的规则。(3)教育、培训的规则。(4)劳动关系的规则。(四)雇用调整。 【文章四】 1、劳动力时间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劳动时间分别对劳动力的供求有什么影响?   答案:劳动时间有出勤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加班加点时间、公休时间、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即使人们的时间资源总量一定,即使法定劳动时间一致,但有的人乐于超时工作,有的人乐于身兼数职,有的人又乐于从事零星的工作。总之,人们的实际劳动时间并不像上述假定的那样规则。即使人们的劳动时间供给量一定,但由于人们在劳动时间内努力、勤奋的程度不同,事实上每个人在劳动时间内所提供的有效劳动时间也是不同的。凡此种种都必将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   2、试述劳动时间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答案:劳动时间的特征与功能:   (一)劳动时间的特征1、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2、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的时间。3、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费时间的总和。   (二)劳动时间的功能1、计量功能。2、指示功能。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4、人际交往功能。   3、试分析劳动时间与劳动投入量的关系。   答案: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而劳动投入量是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是存量,一定时间内的总劳动时间是流量。既然产量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流量,与此相应的劳动投入量应该是以“人员·时间”为单位的流量。   4、试从劳动力供需双方的角度,分析劳动时间的主要差异。   答案:如果劳动时间不同,为达到一定产量所需要的劳动者人数也会随之变化。按经济学的说法,企业为了完成生产而决定的劳动投入量,并不是指雇用了多少劳动者,即不是指以人员为单位的劳动量,而是指劳动者人数乘以劳动时间,也就是以“人员·时间”为单位的劳动服务量。   5、试分析弹性劳动时间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对经济造成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二)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   (三)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   (四)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   (五)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六)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再就是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1、随着加班补贴率的提高,劳动时间和劳动者人数的替代程度。   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力需求增加,这会给工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缩短劳动时间不仅使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也有可能增加。这是由于一直因劳动时间过长而放弃就业的人们也开始选择就业。劳动力的供需双方发生变化后,工资会受到什么影响?   3、如果工资率一定,缩短劳动时间会使单个劳动者的收入减少,但如果劳动者人数增加,则整体受雇者的收入有可能增加。   4、即使受雇者收入一定,缩短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扩大吗?   5、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6、投资的变化会影响到市场利率,但其影响程度如何?   7、加班补贴率的提高,一方面向上移动产品的供给曲线,通过消费和投资、出口的变化,改变需求曲线的位置。 【文章五】 1、何为生命周期?近几十年来其变化趋势如何?   答案:本书所说的生命周期系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能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们的平均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在延后,平均寿命在延长,生命周期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与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延长了许多人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时间。   2、影响就业与就学选择决策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人们接受教育活动最终要与参加有酬的社会劳动联系在一起,接受学历教育的活动总有终结之日,接下来便是就业。学历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大学入学率的增加在经济与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期可能更快,但并不是在任何时期都能保持增加的态势。在经济和高等教育调整期,大学入学率还有可能下降,这意味着就业年龄前移。把大学教育当作消费看时,与其他消费需要相同,家庭收入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对人们参与大学教育的愿望造成影响。   3、家庭生产函数与婚姻、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家庭生产函数能够说明由于技术创新和工资率的变化,家务劳动与市场性劳动的分工是如何变化的,即该函数能够说明劳动力供给、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的变化。在自然经济的大家族主义时代,家庭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问题的重要内容。   总体上来说,婚姻是不能依当事人个人意愿来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大家庭主义的观念逐渐淡漠,婚姻的决策逐渐成为当事人个人的事情。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   在经济不发达时期,孩子作为消费主体的同时,更易被当作未来承担生产活动的主体而受到强调,当作增加家庭收入的一种投资的对象而被认同,或者被期望为家业的继承和发展的人才。如果把子女作为投资品加以考虑,那么应该期望将来能够从子女处行到满意的收入;而作为消费品去认识,拥有子女能够提高父母的满足度。拥有子女的费用则是养育子女所需费用和养育子女耗费时间的机会成本之和。   4、左右当事者做出就业与否、转换工作与否、退休与否的经济性动机是什么?   答案:人们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兴趣之外,就是工资、劳动时间、劳保福利等雇用(劳动)条件。此时考虑的劳动条件不仅是当时的状态,还包括未来是什么样子,即准备去就业的企业将来会怎么样,自己升职、升薪的可能性等。 【文章六】 1、如何结合工资的四大职能正确阐述工资的二重性?   答案:工资职能即由工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作用。一般说来,工资具有补偿职能、激励职能、调节职能和效益职能。从工资的四大职能分析可见,工资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价。雇主支付的工资是一种资本投入,是为了能雇用劳动者,获得劳动者的使用权进行生产劳动,获取收益。所以,工资的投入就是投入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没有工资的投入,就谈不上活劳动的投入,更谈不上创造价值。工资是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在一端工资是投入,是活劳动,是人工成本的一部分;在另一端则是收入,是劳动报酬,是生活必需品。正因为工资具有两重性,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才得以结合,生产才得以进行。有投入就有产出,投资者便能获得预期收益;有收入就可以换取消费品,劳动者的劳动力才能延续。   2、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与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何在?   答案:如果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起先产量会递增,但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则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工人,就使每个工人平均分摊到的工具设备减少,从而使每一单位劳动力的产品要比原来减少,因而追加的新工人的劳动生产力依次递减,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工人的劳动生产力最低。克拉克把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工人的劳动生产力叫做边际生产力。   均衡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水平的决定是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劳动供给价格逐渐上升的初期,供给量会逐渐增加。但劳动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后,尽管价格还继续提高,劳动的供给量却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供给。这是因为工资高到一定程度后,劳动者对货币工资的需求就不那么迫切了。   3、集体谈判是怎样影响工资生成与变动的?   答案: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交涉力量的抗衡结果。集体谈判决定工资,表面上看似乎是谈判结果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实际上其背后仍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各方都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4、如何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   答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阐述可归纳如下:1、板块论。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反块式的结合。2、过渡论。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过渡性的,是为了防止发生思想混乱而采取的变通策略。3、融合论。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5、按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案:(一)劳动分红制度。劳动分红制度又称“利润分红”或“利润分享”制,是指企业每年年终时,从所获得的利润中按预定的比例提取分红基金,按照员工的劳动成果等条件,以红利形式分配给个人劳动收入。(二)年薪制。年薪制是指对企业中受聘担任厂长、经理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的一种特定形式的计时工资。(三)股票类薪酬制。(四)劳动股权计划。又称职工股权计划。 【文章七】 1、决定宏观与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从全国范围来看,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可供个人消费的消费品数量、就业规模、人口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别等。决定微观工资水平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企业外部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政府对宏观工资水平的决策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动等。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分配形式和企业经济效益三个方面。   2、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作用如何?   答案:1、对于低收入阶层或收入不稳定的劳动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2、通过对每一个劳动者提供一份有保障的收入,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维持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3、减少社会贫困现象,削弱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维持一定的社会购买力,为生产正常发展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4、制约平均工资的变化。一方面,由于最低工资率是依法强制推行的企业工资最低标准,对总体工资水平有一个基础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平均工资的提高,又必然引起最低工资的变动。特别是在进行工资谈判时,政府颁布的最低工资率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3、通货膨胀条件下如何调控实际工资水平?   答案:(一)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工资是以货币量表示的个人消费品数量。(二)保证实际工资水平的手段。工资指数化是一种制度化手段。工资的非指数化不是一种法定的制度,而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   4、职业间工资差别的成因是什么?   答案:现代经济学一般用职业的非货币(或职业的非金钱)特征来解释为什么相同素质的劳动者之间工资会有差别。也就是说,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的非金钱差异,从而形成职业间工资差别。1、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2、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3、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4、补偿性工资差别的确定。   5、洛伦茨曲线的吉尼系数的意义何在?   答案:为了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茨提出了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以发明者命名,称为洛伦茨曲线。   设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b,则可用a除以(a+b)的商表示分配的均等程度。这个数值称为基尼系数,亦称为洛伦茨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洛伦茨曲线只能从形式上描绘出社会分配的均等程度,却不能准确地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量值。基尼系数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劳动经济学 边际生产力与真实工资的关系及其含义

边际生产力乘以产品价值等于边际生产值(P*MP=VMP),VMP是向下的曲线,因为生产力随人力递减。工资是水平直线,因为是边际工资不变。把上边的工资和VMP联系起来,企业会在边际生产值等于工资时生产换句话说,公司要生产到再多加一个单位产出挣得钱比工资还高赔本了它就不生产了,所以在他俩相等时生产此时,你边际花费是多增加的工人工资除以这个工人带来的产量MC=W/(VMP/P)MC=W/MP现实中,假设W是不变的,你已经工人很多了很拥堵了,在加一个单位,产量降低,MC升高反之一样但愿回答了你的问题

求劳动经济学的大神给个过程。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按公式算 11-10/10 除以 20-15/101/10 除以 5/10.=2/5=0.4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为0.4

劳动经济学中的替代效益是什么意思?

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上涨时,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增加,劳动者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宁愿牺牲闲暇,增加劳动量以多获得工资收入。当然,也可以说是消费组合的变化

劳动经济学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劳动问题与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问题概述第二节 劳动经济与劳动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范畴的两类集合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与研究方法第五节 本教材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劳动需求第一节 与劳动需求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二节 短期劳动需求分析第三节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需求第四节 劳动需求弹性与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劳动需求第六节 短期劳动需求与长期劳动需求的联系与区别第七节 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需求第三章 劳动供给第一节 劳动供给分析的前提与假设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供给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第四节 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第五节 市场劳动供给曲线第四章 人的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参与决策第一节 生命周期的变化第二节 就业与就学的决策第三节 结婚与育儿的决策第四节 就业与转换工作的决策第五节 退休的决策第五章人力资本投资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概述第二节 教育投资分析第三节 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第六章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第一节 均衡的经济学涵义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第三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第七章 劳动时间第一节 劳动投入量的计算尺度第二节 劳动供给者角度的劳动时间第三节 企业角度的劳动时间第四节 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与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第五节 经济运行周期与劳动时间的变化第六节 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第八章工资理论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第二节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第三节 经济学各个历史时期中的工资生成理论第九章 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的宏观分析与调控第一节 工资水平的宏观变动因素第二节 工资水平的宏观调控第三节 工资差别第十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第一节 歧视的概念及类型第二节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第三节 工资收入歧视及其测量第四节 消除歧视的法规政策第十一章  就业与失业的宏观经济分析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第二节 就业与失业理论的基础知识第三节 就业结构分析第四节 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第五节 中国现阶段失业原因分析第十二章 劳动力市场与政府行为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与国家财政第二节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编后记

请问劳动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经济学包括:一、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纯理论类的经济学科目。二、应用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防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等应用类的经济学科。具体而言,本科期间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差别不大,因为本科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指的是宏微观,如果学的是紧急学专业,上述所列的各个学科都是要学得。到研究生时候,西方经济学就是一个单独的学科了,与经济学的差别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差别了。即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石。供参考。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学习心得

我还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用概念到概念、范畴到范畴的演绎推理方法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它的概念、范畴乃至原理是对客观经济事物实事求是的反映。因此,对概念、范畴、原理的表达要求科学、准确,不应该有太多的主观随意性。否则就会弄出笑话来。我就曾经惹上这样的尴尬事情——将“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混淆,却没发现自己的错误,津津乐道地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惹来同学的取笑。 许多同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概念、术语很多,涉及的关系很复杂,很难弄懂。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这门课程也有自身的重点乃至难点问题。所谓重点是指在政治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关键性原理,它是理解其他问题的枢纽。了解了这些重点和难点,其他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理解了商品经济下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重点原理,就能够比较容易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市场经济机制,就能够比较容易理解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利息、垄断利润等经济范畴。再例如,理解了资本有机构成的重要原理,就不难理解资本社会里的相对过剩人口、资本周转、利润及其影响因素,平均利润形成、超额利润等经济问题。因此,只要深入地弄懂、搞通重点和难点问题,就可以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地融会贯通全部课程内容。

关于劳动经济学的知识点:1、劳动力市场歧视 2、大学生就业难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帮个忙,谢谢了~

  1、歧视的类型:  1)工资收入歧视;2)就业歧视;3)职业歧视。(前三种为后市场歧视)  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前市场歧视)  2、垄断歧视理论:  垄断歧视理论在分析了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垄断所以产生歧视现象之后,提出了以下观点:  1)男性工资水平将高于不存在歧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  2)女性劳动者工资水平比男性劳动者工人和没有歧视时的一般工资水平都低。  3)企业的利润在歧视情况下必须增加。  4)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若其他部分对手实施歧视性用人政策而某些企业不这样做,将因其较高的相对人力成本而处于不利地位。  5)市场部分将导致歧视减弱的说法理由不充分,有必要采取公共政策措施对付歧视现象  3、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通常,劳动力市场被划分为两大不可竞争性类型:高级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很难从初级劳动力市场流向高级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上,大部分妇女和农村转移进城劳动力大都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进而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  4、统计性歧视理论  统计性歧视理论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做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5、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大体有以下几种:  1)性别歧视;  2)年龄歧视;  3)经验歧视;  4)身高歧视;  5)血型歧视和姓氏歧视等。

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指什么?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劳动力需求的性质:1),是一种派生需求。2),是一种联合需求。3),在多数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质

请问劳动经济学研究生有没有实用性,就业前景怎样

劳动经济学研究生  一、专业介绍  劳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二级学科之一,此学科以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所引起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劳动经济理论与实务的学科,具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双重属性。  1、研究方向  (01)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理论  (0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3)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分析(劳动经济计量)  (04)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2、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有较强业务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系统了解劳动经济学和其它经济学知识,对于国内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清楚的了解;能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熟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身心健康。学位获得者能够胜任研究、教学和经济管理工作。  3、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901经济学  (注: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也有所不同)  二、推荐院校  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三、相同一级学科下其他相关专业  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四、课程设置(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一) 必修课(学位课)  1 .公共必修课  (1)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第一外国语  2. 专业共同必修课  管理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3. 专业必修课  人口资源环境统计学 、人口经济学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二) 选修课(非学位课)  1. 指定选修课  计算机应用、国内外人口、生态研究文献选读、区域与城市经济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学  2 .任意选修课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农业经济学、社会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外国语  五、劳动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经济学专业就业总体来说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2)劳动经济学专业国外发展前景广阔。  在美国,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经济学20多个分支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在理论基础、技术手段、方法论以及做研究的资料积累、数据库等方面,都属于经济学中比较前沿、先进、成熟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内部有各种分支、理论流派和各种与政策相关的长期讨论的问题。  六、就业方向及规划  (1)就业地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就业选择面广  (2)就业领域: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毕业后大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等院校、大型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工作,许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的高层领导,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予以了较高的评价,许多优秀毕业生都已走上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岗位。  (3)就业规划:  经济类相关证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通过考试可以取得《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初。

《劳动经济学》 简述失业的几种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建议您拨打当地社保局电话12333查询

劳动经济学中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含义

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的节约劳动力规模效应: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

劳动经济学问题求解答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经济学问题求解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分别从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回答。

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分别从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回答。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资本市场B. 就业C.劳动力市场现象D.失业E.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E.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劳动经济学专业可报单位

  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科学研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学科研等工作。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建议你看看一本当代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侧重于研究社会中厂商以及工人的经济问题,当然这里的工人是指工作的人,包含很多的范畴

想问一下有没有关于劳动经济学的实事问题呢?谢谢大家!!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有人学过劳动经济学吗?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劳动和劳动生产率理论;劳动力管理理论;劳动组织理论;劳动报酬和劳保福利理论;劳动计划理论及劳动经济史等。

劳动经济学是对什么的研究填空题

劳动经济型的是根据市场调查的做的一个研究填空题。

谁能帮忙讲解一下经济学类中的劳动经济学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3、全国假期班:利用公众节假日上课;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学位课:(1)西方经济学 (2)国际经济学 (3)人力资源管理 (4)货币银行(5)财政学 (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专业课:(1)劳动关系学 (2)组织行为学 (3)人事心理学 (4)薪酬管理与激励方案设计(5)社会保险学(6)职业生涯规划(7)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专题研究:(1)职业关系管理 (2)职业生涯设计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4)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5)招募与甄选 (6)素质管理在职研究生考试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同等学力申硕人员需要通过外国语等级考试以及学科综合考试。报考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份考试时间:定于每年的5月份就业前景1、经济学专业就业总体来说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2、劳动经济学专业国外发展前景广阔。在美国,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经济学20多个分支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在理论基础、技术手段、方法论以及做研究的资料积累、数据库等方面,都属于经济学中比较前沿、先进、成熟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内部有各种分支、理论流派和各种与政策相关的长期讨论的问题。 就业方向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科学研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学科研等工作。

劳动经济学怎样把工作时间与家庭劳动时间分配

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成果第一项研究成果源于贝克尔(Becker)、兰卡斯特(Lancaster)、马斯(Muth)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特别是贝克尔(Becker)的“时间资源配置理论”一文,明确地认识到家庭是劳动力供给行为决策中的基本单位。他把相关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长短的决策,另一方面是家庭产出和消费的决策。贝克尔将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这三项决策归结到一个家庭模式中,清楚地说明了在效用最大化行为的支配下,一个家庭如何确定其成员从事市场性活动和非市场性活动的时间安排比例,自产物品和外购商品的组合,以及不同家庭成员从事各项工作的劳动分工。贝克尔模型在劳动力供给研究方面很有影响力,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很多劳动力供给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贝克尔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分析手希能卓有成效地适用于家庭行为研究等方面,如成婚、离异适度的家庭成员规模等等。A.西加诺(Alessandro Cigno)从多方位讨论、拓展了贝克尔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探究了这一理论模型对很多问题的启迪与含义,如多人口家庭的时间分配、劳动力的性别分工等等。第二项研究成果是人力资本理论,其关注的基点是劳动力素质等问题。诚然,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史的长河中可以追溯得很远很远(Smith,1776)。不过,是米恩瑟(Mincer,1958)和贝克尔(Becker,1964)的研究才使得人力资本理论丰满起来并具备了可操作性,他二人的研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此类文献中独领风骚。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和培训看成个人投资方式,对解决劳动经济学领域与酬金结构有关的许多问题很有指导意义。[1]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2、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1]学术定义定义简介是研究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1]形成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成果第一项研究成果源于贝克尔(Becker)、兰卡斯特(Lancaster)、马斯(Muth)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特别是贝克尔(Becker)的“时间资源配置理论”一文,明确地认识到家庭是劳动力供给行为决策中的基本单位。他把相关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长短的决策,另一方面是家庭产出和消费的决策。贝克尔将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这三项决策归结到一个家庭模式中,清楚地说明了在效用最大化行为的支配下,一个家庭如何确定其成员从事市场性活动和非市场性活动的时间安排比例,自产物品和外购商品的组合,以及不同家庭成员从事各项工作的劳动分工。贝克尔模型在劳动力供给研究方面很有影响力,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很多劳动力供给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贝克尔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分析手希能卓有成效地适用于家庭行为研究等方面,如成婚、离异适度的家庭成员规模等等。A.西加诺(Alessandro Cigno)从多方位讨论、拓展了贝克尔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探究了这一理论模型对很多问题的启迪与含义,如多人口家庭的时间分配、劳动力的性别分工等等。第二项研究成果是人力资本理论,其关注的基点是劳动力素质等问题。诚然,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史的长河中可以追溯得很远很远(Smith,1776)。不过,是米恩瑟(Mincer,1958)和贝克尔(Becker,1964)的研究才使得人力资本理论丰满起来并具备了可操作性,他二人的研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此类文献中独领风骚。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和培训看成个人投资方式,对解决劳动经济学领域与酬金结构有关的许多问题很有指导意义。[1]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2、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1]学术定义定义简介是研究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1]形成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

劳动经济学的学术定义

定义简介是研究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形成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19世纪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各种设想,并进行改善劳工处境的实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工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预言。20世纪初,一些专门研究劳动和劳工问题的经济学著作相继问世。美国管理学家F.W.泰罗(1856~1915)在工厂组织中进行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对微观劳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S.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西方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的形成晚于西方的劳动经济学。它是一门研究社会劳动组织和劳动政策的学科。如今,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着重研究与劳动技术组织相联系的劳动的社会组织,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计划、劳动组织、劳动定额、劳动报酬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传播。1928年,日本北泽新次郎的《劳动经济论》译本在中国出版。1929年出版的陈达(1892~1975)的《中国劳工问题》一书,论述了中国劳工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解决途径。1931年,朱通九的《劳动经济》一书出版。朱通九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还出版了一批有关劳工问题的社会学著作与法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劳动经济学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联的劳动经济学传入中国。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劳动经济专业,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建立了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机构。80年代以来,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进一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劳动经济学和劳动与人力资本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包括就业、人口经济、人力资本理论等,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占居重要地位。劳动经济学不仅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由于其研究问题涉及到最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常有创新之举,推动经济学研究方法不断进步和完善。劳动经济学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在西方工业化社会,对劳动就业问题的关注首先是由于工业化生产所导致的劳动分工,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失调所引起的失业问题。因此,劳动经济学最初的发展是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而引起的。   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借鉴国外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历史经验,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同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经济学是当务之急。   据人口所所长兼任该学科带头人蔡昉介绍,该学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市场理论、迁移理论、就业与失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工资与收入分配理论、人口转型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等领域。研究室已形成相互合作、分工有序的研究梯队,被国内外同行和有关国际组织认为是国内劳动经济学领域最优秀的研究队伍之一。近年来,国内劳动经济学主要致力于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与国际的接轨。因此,研究室将发展的总体目标设定为,通过加强学科基础资料和学科队伍建设,造就2~3名学科带头人和一批高水平的研究骨干,成为中国劳动经济学领先的研究阵地,推动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与国际接轨。研究室主要进行应用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其主要建设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借鉴现代西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劳动经济理论体系;通过组织与劳动有关的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以及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服务于转轨经济条件下劳动就业问题政府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实现与研究单位和政府决策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对劳动就业形势进行实时监测的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平台。   研究室负责人都阳说,经济转型是当前中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就是劳动力市场制度向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过渡。目前,一些新的制度和政策已经开始在中国实施,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研究这些制度和规范的产生背景、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将是当前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面临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在职工下岗、提前退休和“买断工龄”、失业保险制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等学科前沿与重大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关注了转轨时期弱势群体的福利、准确判断了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厘清了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构建了转轨时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这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

劳动经济学主要学什么

劳动经济学主要学《经济学原理》、《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与就业》、《统计学》、《人事管理经济学》、《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等。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所引起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等相关问题,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收入分配等。例如:劳动力市场失衡背后各种因素的变化,如何通过资源的配置使劳动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等等。劳动经济学专业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经济预测与规划、经济管理等工作。开设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科门类属于经济学,专业类属于经济学类,毕业后授予学位为经济学学士。免费领取自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https://wangxiao.xisaiwang.com/zikao/xxzl/n126.html?fcode=h1000026

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意义: 1、动经济学不仅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其研究问题涉及到最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常有创新之举,推动经济学研究方法不断进步和完善; 2、劳动经济学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3、在西方工业化社会,对劳动就业问题的关注,首先是由于工业化生产所导致的劳动分工,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失调所引起的失业问题。因此,劳动经济学最初的发展是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而引起的。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教育投资的问题如果按政策层次来划分,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国民经济中的教育投资问题研究。第二,教育部门内部的教育投资决策。第三,微观层次的教育投资决策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学校、企业和家庭的教育投资行为研究[1].按照这种划分方法,我国学者的首要关注焦点是对于国民经济层次的教育投资问题的研究。 “六五”计划中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合理比值》探讨了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国际平均水平。“七五”期间教育科学重点科研项目“教育投资决策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更新的数据进行计算。这些研究指出,到20世纪末,与我国预测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的国际平均水平大约是3.7-3.9%,因此我国应该大幅度的增加教育投资,扩大公共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之中的比例[2].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研究在当时极具创新性。首先,使用国际比较的方法作为研究基础体现了一种新的研究和决策价值观。研究者和决策者开始关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改变了主导计划经济时期的闭目塞听和夜郎自大的心态,这种“面向世界”的研究理念一直影响到后来义务教育财政研究的各个领域。其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我国学者在改革开放以后,较早使用比较规范和严谨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重要的教育财政研究的成功尝试。 这些研究产生了深远的政策影响。相关人员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我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在国民生产总值内应有一个比例,这个比例在90年代中期或到2000年应达到发展中国家4%的水平”的建议,最终对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教育经费投入的目标表述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1994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也对此做出相应的规定。 在教育投入的发展目标上,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章针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比例”的政策[3]和“受教育者人均教育投资逐步增长”[4]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微观教育的投资表现为学校教育的投资. 在我国,学校教育投资主要表现为学校的教育经费收入,其主要来源是: 1、国家预算拨款。包括从国家预算中直接拨给教育部门(国家教委和教委直属高等院校)的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也包括国家预算直接拨给各部委所属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的事业费和基建投资。国家预算拨款是教育经费中的主要部分。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大幅度增加了国家预算中的教育经费。 2、地方机动财力拨款。包括各地方政府从其机动财力中安排给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和基建投资。从教育经费的使用方向看,地方拨款大部分是给中小学教育使用的,由于各省、市的经济和财政状况不同,对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不同,地方机动财力中用于教育的经费多少也不同。但从全国看,这部分经费已成为教育经费来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总的趋势来看,这部分费用是在不断增长的。 3、产业主管部门从自有资金中拨给所属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和自筹基本建设投资。 4、全民所有制的厂、矿、企业在发展基金或营业外开支中用于中小学的经费和自筹基建投资。这一部分投资往往是国营集体企业自愿支付的,但是数额不固定,企业间负担不平衡。今后可以考虑采取征收教育税或征收教育基金的办法,以稳定这部分教育经费,平衡企业教育经费的负担,并使这部分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合理、有效。 5、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乡、镇企业支付的中小学经费和自筹基本建设投资费用。近年来,由于农村的经济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各种集体经济单位的收入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增长,有可能负担部分教育投资。 6、学校为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而自行筹集的基金、勤工俭学收入和自筹基建投资。 7、学生家长和本人所负担的部分教育费用。其中主要是他们交纳的学杂费。在我国,这部分教育投资就个人付出的绝对量来说,是越高级的教育,数量越多。(在家庭支出中,一个大学生的费用,要比中小学生的费用多得多。)但就全部教育费用中家庭和个人负担所占比重而言,则是越基础、越低级的教育,其比重越大。 8、海外华侨、其他人士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资助。 从教育投资的分配看,我们可以按使用的性质划分为: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费。其中教育事业费又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差额补助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如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教育基建费主要用于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文体设施等项目的建设。 教育事业费占教育总支出的绝大部分,而教育基建费通常仅占全部教育支出的很少一部分(5%左右)。在国家财政拨款中,教育事业费与教育基建费是分开的,分属于不同项目。前者就是国家财政预算中的教育支出,包括在文教事业费中;后者则包含在基建总投资中。通常所说的教育费用就是指国家拨给教育部门的教育事业费,包括各产业部部属大专学校的费用。但不包括各部在各自的事业费中开支的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中小学以及由厂矿企业开支的办学经费。 教育经费按支出的去向划分为不同级别和类型的经费,其中有:按教育级别划分为初等教育的小学,中等教育的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的大专院校的经费。按专业性质划分为各种类别的中等专业(包括中 等技术和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如理工农医师体艺等)的经费。按终身教育不同阶段划分为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费等。

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

  学术定义  劳动经济学 labour economics  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形成与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  19世纪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各种设想,并进行改善劳工处境的实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工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预言。  20世纪初,一些专门研究劳动和劳工问题的经济学著作相继问世。美国管理学家F.W.泰罗(1856~1915)在工厂组织中进行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对微观劳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S.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西方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  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的形成晚于西方的劳动经济学。它是一门研究社会劳动组织和劳动政策的学科。目前,苏联的劳动经济学着重研究与劳动技术组织相联系的劳动的社会组织,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计划、劳动组织、劳动定额、劳动报酬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传播1928年,日本北泽新次郎的《劳动经济论》译本在中国出版。1929年出版的陈达(1892~1975)的《中国劳工问题》一书,论述了中国劳工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解决途径。1931年,朱通九的《劳动经济》一书出版。朱通九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还出版了一批有关劳工问题的社会学著作与法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劳动经济学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联的劳动经济学传入中国。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有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劳动经济专业,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建立了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机构。80年代以来,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进一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

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劳动关系与经济增长的科学,无论是在经济学领域还是在劳动关系研究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突出作用。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经济增速较快,经济增长与劳动关系出现了新的形势,要想在新形势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必须依托劳动关系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入研究劳动经济学,能够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达到为经济发展服务,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起到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扩展资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原理有哪些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2021劳动经济学是冷门专业吗 就业怎么样

劳动经济学是冷门专业吗?和经济学类的其它学科相比,算是冷门专业。下面是具体信息,来看一下! 劳动经济学是冷门专业吗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中不冷不热的专业,就业在经济学专业中也比较一般。 劳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二级学科之一,劳动经济学专业以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所引起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劳动经济理论与实务的学科,具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双重属性。 劳动经济学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经济学的理论支持,但整体研究在更为宏观的层面,比如人口流动、就业失业等问题。就业方向有很多,可以去政府的劳动社保部门,也可以去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劳动经济学专业 劳动经济学专业是一门本科专业。 主干课程:管理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统计学、人口经济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可承担本学科科研工作、高校教学工作和较高层次的劳动经济管理工作,努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怎样学好劳动经济学?

我也是被劳动经济学折磨大的 谈谈感想吧 1· 对于劳经其实有很多是跟西方经济学是互通的 像闲暇 还是工作 要考虑效用论 比如是收入还是替代等等还有失业啊 都跟西经有相通之处 你把西方经济搞懂那么劳经你就搞懂一半了。 2· 剩下的就是理解 其实经济里面很多的都是把那些原理理解了就OK 。 3· 然后剩下的一小撮就是要死记了 没办法这里只能靠努力爬 前面的理解很简单但后面的为了这一小撮我被折磨的要死。 至于死记这块 也不是没捷径的 你可以先把大概的意思疏通下然后再死记。不能都不知道讲什么就去被那样即使当时背下来了以后还是会忘记的。。 希望看了后能好好的运用 现在我的劳经是过了关 过的很痛苦才摸索出来的。

简要论述劳动经济学原理

当我们国家正在走入国际化的同时,国际市场给我们中国就已经有了定位。我们国家是给其他国家制造。为其他国家服务。浪费我们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剥削我们的劳工。因为我们处在制造也最底端。下面就是一个产业链的流程。制造业(是不需要大学生的。就是工厂)产品设计。研发。定单处理。仓储运输。物流。批发。零售。我们国家是制造。不需要大学生。其他环节都在其他国家。其他环节都需要大学生。所以我们的大学生找不到事做。当拥有产业链之后,产品价值将会放大。比如巴比娃娃。我们制造1块钱的东西。卖到沃尔玛就是10快钱。别人控制其他环节。就挣了9块钱。而且没有污染。没有破坏,没有剥削劳工。所以我们制造1块钱的东西,别人国家就挣了9块钱。价值放大了。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

【答案】:B,C【解析】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总之,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问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的学问。人才市场隶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管辖,其中农民工市场、劳务市场、劳动市场、劳工市场、职业市场、就业市场、求职市场、招聘市场、人力市场等,是指适龄劳工供求的市场。人才市场是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招工、招聘,劳动者进行求职、投递填写简历的市场。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已经发展成实际场地人才市场,网上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人才市场等。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编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黄皮书)日前已出版发行,该报告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人才状况分析报告。记者于10月8日采访该报告的负责人、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院政策研究室的李建钟博士。李建钟表示,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从人才的总量、高级人才的储备及人才与经济结构发展有效配置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人才队伍总量持续稳定增长;人才的素质逐步提高;人才向第三产业过度集中;人才地域分布仍呈东强西弱态势,中国人才资源配置正处于历史性转折过程中,这是中国内地人才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李建钟介绍。特征:1、劳动者只能被雇佣或租借,劳动者本身不能被买卖。2、劳动者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3、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4、劳动者在市场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5、劳动力市场存在各种歧视。

劳动经济学题 高悬赏求解。

1.均衡条件Ls=Ld,100000—150W=20000+350W,w=160Ls=Ld,Ls=Ld=560002、新均衡Ls1=56000+20000=76000=Ld1 新均衡 20000+350W1=76000 W1=160

关于劳动经济学的问题

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由于消费这些资料,人们的需要和愿望才得到满足,社会才能存在与发展。但人所共知,生产或形成赖以消费的资料均需劳动,均需消费各种资源才能做到,而人类社会没有足以满足其全部需要的资源。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一定时期,社会可支配的劳动资源无论其绝对量有多大,但总是一个既定的量。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与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即具有稀缺性。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因此,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劳动资源只能以一定的规模加以利用。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是消费各种资源的产物。若消费各种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是无限的,那么,贵州学习网整理,消费资料也就是无限的。而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力等于支付能力。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劳动经济学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劳动经济学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两个层次。在实证分析中在稀缺性和个人理性假设基础上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并运用均衡分析方法来预测个体互动结果,解释经济现象,回答“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并预测各种政策组合的可能的结果,不涉及价值判断。而规范分析则要分析判断各种结果的是否合理。字数太多,不愿打,书上找的

劳动经济学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价格;2、生产技术状况;3、生产要素的价格;4、边际生产力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一个要素投入量不断增加,而其他要素不便,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一个时期内可以增加或保持不变,但最终还是会递减。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学习心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政治”和“经济”两个词,在学这门课以前我一直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经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经济”,还曾经一度幼稚地认为这门课程大概就是教人怎样在商业上“打混”,以便好好捞一把罢了。自从开课后,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肤浅,这门课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利息这些资本主义较为具体的范畴。因此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全面掌握。 我还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用概念到概念、范畴到范畴的演绎推理方法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它的概念、范畴乃至原理是对客观经济事物实事求是的反映。因此,对概念、范畴、原理的表达要求科学、准确,不应该有太多的主观随意性。否则就会弄出笑话来。我就曾经惹上这样的尴尬事情——将“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混淆,却没发现自己的错误,津津乐道地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惹来同学的取笑。 许多同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概念、术语很多,涉及的关系很复杂,很难弄懂。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这门课程也有自身的重点乃至难点问题。所谓重点是指在政治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关键性原理,它是理解其他问题的枢纽。了解了这些重点和难点,其他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理解了商品经济下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重点原理,就能够比较容易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市场经济机制,就能够比较容易理解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利息、垄断利润等经济范畴。再例如,理解了资本有机构成的重要原理,就不难理解资本社会里的相对过剩人口、资本周转、利润及其影响因素,平均利润形成、超额利润等经济问题。因此,只要深入地弄懂、搞通重点和难点问题,就可以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地融会贯通全部课程内容。 如果要问这门课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我想我会说是“商品经济及其运行的基本规律”这一章,也许里边讲到的“商品”、“货币”、“供求关系”等与我自己的生活较为息息相关吧!就“商品价值”来说,它既要受社会生产条件的制约,又要受社会经济机制(如供求关系、竞争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发生价值与价格想背离的现象。是理论而又不受理论本身的束缚,与时俱进,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学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小则可以解决“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琐碎事,节省开支;大则可以借鉴其中有效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使之为我所用,为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样,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劳动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等效用曲线 也称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在这曲线上每一点各种商品的消费组合方式效果相同。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离原点越远的等效用曲线代表满意程度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 等效用曲线上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x为保持效用水平不变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y的数量称为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即:MRSxy=-Δy/Δx。等效用曲线的斜率是该点MRS的近似值,当Δx、Δy变化越小时该近似值越准确。 等效用曲线有无数条,由若干条无差异曲线可构成无差异图。消费者能实现多大效用及如何组合,取决于其收入I和商品价格P。 -----------------------------------------------------------------------------------------边际替代递减法则:等效用曲线上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随着x的增大而不断递减。其实际含义:当商品x相对较少时,消费者愿意以较多的y换取一个单位的x;而当商品x数量相对较多时,消费者只愿意以较少数量的y换取一个单位的x。 边际效用 表示的边际替代率为:MRSxy=MUx / Muy,即: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为商品x的边际效用与商品y的边际效用的比值。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48562.html -----------------------------------------------------------------------------------------工资形式即计量劳动和支付劳动报酬的方式,它规定着劳动状况和劳动报酬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工资形式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形式等。其中,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两种基本形式,奖金和津贴等是辅助和补充形式。 http://www.51labour.com/zixun/zx-14642.html http://www.shenmeshi.com/Social/Social_20080826160921.html

劳动经济学问题

这好简单的好吧。分析下啊,第一什么是这道题的中的固定成本呢——”每人每天100美元的工资雇佣了50名工人“是5000。什么是边际成本呢——管理者的工资500.你根本不用管固定成本,因为只要盈利,我们只关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那么边际收益是什么呢就是-----你多雇用一个管理者增加的产品产量的销售收入。这时候固定成本是500,只要增加的产量高于1000就要雇用,当低于1000停止雇用那么雇用3个是最优的。因为比2个人时增加了1500 但是4个人只增加700.

劳动经济补偿金怎么算?2017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劳动经济补偿金怎么算?2017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我们都知道出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那么经济补偿金基数是税前还是税后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月工资是指哪些   经济补偿基数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超社平工资3倍的按3倍计)。这里的工资是应得工资还是实发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对此进行了明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经济补偿的基数是应得工资,应该理解为劳动者的税前工资,所以,经济补偿应该以劳动者的税前工资为基数计算。    三、月补偿标准的确定   月补偿标准即劳动者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劳动者月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注意:在跨越2008年1月1日需要分段计算时,认为2008年以前经济补偿金的月补偿标准要按照2008年以前的月工资标准计算的观点,是错误的。月补偿标准一定是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高收入劳动者的`月补偿标准限制。新法规则下,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即高收入劳动者受到三倍封顶的限制。而旧法规则中,并未对高收入劳动者的月补偿标准做任何限制。   3、跨越2008年1月1日需要分段计算时,劳动者月工资高于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是否一律按三倍封顶溯及2008年以前阶段?这个各地区有不同做法,如北京地区明确规定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为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且受社平工资3倍限制,不再以《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为界分段计算;上海地区则不然,上海高院的意见:“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三倍封顶的情形,实施封顶计算经济补偿年限自《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的工作年限仍按以前规定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江苏地区与上海地区持一样裁判口径。   四、劳动者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时累计工龄的确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与新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新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劳动者请求把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本文案例中,劳动者工龄即属于应当累计计算的情形,法院对于用人单位的抗辩不予认可。   当然,如果前一个单位已经就劳动者调动前已经就经济补偿金进行支付的,相应工龄应予扣除。 ;

劳动经济学的开创者是谁?

不能说是谁开创的,,20世纪初,一些专门研究劳动和劳工问题的经济学著作相继问世。美国管理学家F.W.泰罗(1856~1915)在工厂组织中进行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对微观劳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S.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西方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

劳动经济学的内容简介

本书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劳动、劳动问题、劳动经济、劳动经济理论及劳动经济学概论;劳动需求决策的基本原则、影响劳动需求的基本因素、劳动市场的主要劳动经济问题等。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1)劳动力需求无弹性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 1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 1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 1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限大  首先,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希望和需求或是愿望的层面上来说,属于相对的稀缺性。 再有,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有着绝对的属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源稀缺性的本质是因为消费劳动力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手段的稀缺。 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物件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络,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络。 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执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资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物件,劳动力的含义与特征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巨集观经济效益。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劳动和劳动生产率理论;劳动力管理理论;劳动组织理论;劳动报酬和劳保福利理论;劳动计划理论及劳动经济史等。 劳动力的含义与特征: 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劳动力资源稀缺性的增加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 一方面,劳动力资源的稀缺将会导致我国企业的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还有会导致物价上涨,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总之这一切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的稀缺导致的经济困难会倒逼我国经济增加方式的优化调整,改善经济结构,企业也会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生产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增加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所以从倒逼机制上看这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利的。 与自然资源相比,劳动力资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与自然资源相比,劳动力资源有哪些特点? 第一、劳动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资源。 第二、劳动力资源的再生产周期较长。 第三、劳动力资源是一种有生命周期的资源 project 如何载入劳动力资源 Intelligence for Human Resources——Oracle电子商务套件人力资源管理平常商务 企业资源计划云; Enterprise Service Automat 检视原帖>> 什么是劳动力资源 又称人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智力劳动或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合。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劳动经济学: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价格;2、生产技术状况;3、生产要素的价格;4、边际生产力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一个要素投入量不断增加,而其他要素不便,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一个时期内可以增加或保持不变,但最终还是会递减。 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 劳动没有价值或价格的概念,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所以劳动力具有价值和价格。 劳动力可以再生

如何理解劳动、劳动力、劳动力市场、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体面劳动含义: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想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及开展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著文探讨“体面劳动的社会意义”时认为,如果从社会意义上去理解,“体面”,实际上是人类在社会或者组织中能在展示自己的行为和容颜上获得愉悦的一种自我满足心态或者受到社会赞誉的文化审美比较的结果社会反映。他从社会意义分析后对“劳动”也进行了界定,劳动是指人类在自身智能分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社会财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活动。艾君认为,通俗地讲,“体面劳动”也就是有美丽的“体”有荣耀的“面”的劳动。他从社会意义将“体面劳动”界定为,“体面劳动”,实际上指劳动者能够自愿自豪荣耀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政治、物质、文化等方面需要而有尊严地从事社会有目地创造财富的活动。“体面劳动”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光彩活动,它集中体现着人的价值观、劳动观和社会需求,它的内涵包含着自我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认识观的双重性。劳动力有三种含义:  ⑴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⑵ 劳动力是指由劳动能力的人  ⑶ 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劳动力市场的含义与作用:劳动力的产品化,最主要的功能是减少了交易的成本。 劳动力的产品化意味着劳动力的水平将有一定的标准。比如,不同的服务行有不同的证书,拥有这些证书的人,可以非常容易的告诉雇主他们的劳动力水平。 同样,雇主在雇用员工时,可以根据他们的证书来进行选择,只雇佣那些拥有自己需要的技术的工人。而不必花心思在人群中,选择人才。 对于雇主和雇员来说,劳动力的产品化都可以极大的减少他们的交易成本,因此在客观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劳动经济学的就业前景

(1)经济学专业就业总体来说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2)劳动经济学专业国外发展前景广阔。在美国,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经济学20多个分支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在理论基础、技术手段、方法论以及做研究的资料积累、数据库等方面,都属于经济学中比较前沿、先进、成熟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内部有各种分支、理论流派和各种与政策相关的长期讨论的问题。

在天津劳动经济学校报考的技校计算机在主校区还是在东丽分校

主校区。根据查询天津劳动经济学校显示,天津劳动经济学校有两个校区,有主校区和东丽区警民路的分校,技校计算机在主校区。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天津市人力社保局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坐落于国家文化魅力名镇杨柳青,隶属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教委,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办学形式多样、办学声誉良好的全日制文、理、工科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国家级重点技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国际先进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项目单位。

劳动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学包括:一、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纯理论类的经济学科目。二、应用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防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等应用类的经济学科。具体而言,本科期间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差别不大,因为本科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指的是宏微观,如果学的是紧急学专业,上述所列的各个学科都是要学的。到研究生时候,西方经济学就是一个单独的学科了,与经济学的差别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差别了。即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石。

劳动经济学的价值怎么样生活实例来说?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劳工问题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劳动就业;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工资;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劳动效率等。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劳动是消耗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价值的,所以劳动的边际效用才是劳动经济学!其实劳动是损自己(自然人)利他己(社会人类)的,所以自然人的自然产生经济学才是真正经济学!社会劳动生产经济学是赝品经济学!即自然创造价值,劳动改造价值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理论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学好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学好劳动经济学的意义介绍如下:研究劳动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在劳动力发展过程中,可以以最少的劳动力投入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简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劳动经济学什么是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 是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 实证分析: 是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

劳动经济学就业方向及前景

随着劳动就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民生问题的凸显,劳动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劳动者、用工单位和政府的关注,劳动经济学也成为经济学科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就业方向有企事业单位:经济分析、经济预测与规划、经济管理。劳动经济学就业方向及前景1、劳动经济学就业方向及前景怎么样前景还可以,就业方向也很多,比如政府公务员(参加公务员考试)、各种经济类职业中专等学校教师、会计(建议在校期间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助理会计师考试;选择参加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一般能通过五门中的三门毕业时就会有会计师事务所愿意给你就业机会)、证券从业人员(可以参加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物流从业人员(参加物流师资格认证考试或物流经理资格考试)。不过,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参加各种资格考试之前,都应充分了解该项考试的报考条件、认可程度、考试难度……例如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举国公认,没有一定的毅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2、劳动经济学专业介绍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有较强业务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系统了解劳动经济学和其它经济学知识,对于国内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清楚的了解;能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熟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身心健康。劳动经济学专业考研学位获得者能够胜任研究、教学和经济管理工作。

劳动经济权益包括什么

在经济社会“双转”过程中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方面存在着就业压力增大、职工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各种不同层次的问题,因此,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要针对当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出现问题的特点,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一是在初次分配领域,充分发挥工资集体协商的作用,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当前,企业工资分配“利润挤占工资”现象存在,部分程度上是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的。原因之一就是计划经济时期工资分配机制打破后,新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为此,要建立工资共决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收入差距调节机制。这四项机制,工资共决机制是核心,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目标,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是基础,收入差距调节机制是保障。其一,工资共决机制。即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定期就工资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水平、工资支付及调整办法等进行协商的机制;其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使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而调整,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政府工资指导线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整变化相适应;其三,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企业工资分配、支付和工资集体协商履行情况等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地监督,努力实现企业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其四,收入差距调节机制。企业要推动收入差距的调节,使经营者工资与普通职工工资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并向一线、科技人员和普通职工倾斜。在工资协商中,政府、工会、企业主、工人等都有责任。工会在工资协商中要通过制度化的渠道,保障职工充分行使工资集体协商的权利,以此提高职工在工资谈判中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二是在再分配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作用其一,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利用公共资源配置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并促使社会分配关系趋向合理。其二,打破垄断,变革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同行业之间应当有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来加以调节,对公益事业微利行业等,应当通过减免税收甚至给予财政补贴等手段,扶持其发展,以促进就业、满足城乡居民的服务需求。其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明确划分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的界限,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消除灰色收入。其四,完善收入所得税政策。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规范高收入阶层所得,逐渐确立并完善财产税或物业税以及其他消费税。其五,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和公共服务。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改革,解除低、中收入阶层的后顾之忧。三是要更加重视职工的民主权利改革要体现职工群众的意志,要得到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可能成功。其一,要做到“四个决不允许”。“四个决不允许”即决不允许以牺牲职工的正当民主权利和应得利益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企业改制”;决不允许以不给职工涨工资、上保险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企业发展”;决不允许以牺牲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经济效益”;决不允许以牺牲或削弱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宽松环境”。 其二,要强化职工民主管理。这里要明确三个概念:第一,企业民主管理不仅是民主政治的范畴,也应定位于管理学的范畴。第二,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的所有制无关,与企业的所有权也无关。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非公有制企业决不能排除在民主管理之外。第三,企业民主管理是一个职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动态过程。其三,要在民主管理的制约和保证机制上下功夫。职代会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职代会要建成“刚性”的职工“内部参与”制度,与工会的集体谈判“外部协调”相衔接,互相配合。四是建立正常的利益均衡机制其一,要区别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一种是由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宗教因素、民族因素、文化因素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非直接利益冲突事件”, 政治矛盾、宗教矛盾和意识形态矛盾通常是不可调和的;另一种是基于利益之争引发的冲突,大多是理性的冲突,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围的利益冲突与利益矛盾。这样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是可以用谈判、妥协、讨价还价等理性方式解决的。其二,社会冲突背后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在近年发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拖欠、劳工权益等往往是主要起因。在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若不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失衡与社会公正的机制问题,一味以稳定为名压制合法的利益表达方式,则只会积聚矛盾,扩大冲突,使社会更不稳定其三,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只有通过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而这种机制只能建立在各种利益主体表达权的基础之上。而这种利益表达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关键是首先要承认其合法性,然后制度化。走向制度化之路,在利益关系凸显、社会矛盾增多的情况下,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形成一种关于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新理念新思维。这种新的理念和思维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好的体制和一个不好的体制的区别,不在于其中存在不存在社会矛盾或社会冲突,而是在于如下这样两点,第一,这个制度和社会能不能容纳冲突,容纳冲突的能力有多强,第二,有没有制度化的办法去解决矛盾和冲突。为此,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作为规则和程序制定者以及矛盾调节和仲裁者的角色;二要强化和完善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法治机制,使法治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长效的制度化手段;三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改变目前社会中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的局面,并为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提供制度化的管道;四要促进民间组织的发育,形成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社会性机制。其四,高度重视工会对职工群众的利益表达。要疏通工会组织的利益表达机制,还职工群众在自身利益上的话语权,包括政治话语权、经济话语权、社会话语权,法律话语权。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建立工会代表职工群众的信息获取机制、要求表达机制、施加压力机制、要求凝聚机制、利益协商机制、矛盾解决机制。五是推动政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其一,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政府在安排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时,要优先考虑对扩大就业的影响,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其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手段,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为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三,着力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继续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和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各种渠道,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各种就业机会,鼓励自主创业。其四,强化目标责任制。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把新增就业人数和控制失业率作为考核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望采纳!!!

劳动经济学

图中的y就是c,只不过我习惯用y表达。关键公式就是:消费=工资*(总时间-闲暇)+非劳动收入第四问求最优解,计算第二个解的消费时,因为闲暇时间大于总时间168小时,所以拉拉在第二个解时的选择是不工作只拿320刀的补助。然后算一下两个解的utility,比一下 最后答案是最优解为:(c*,l*)=(320,168)

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力的含义与特征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劳动和劳动生产率理论;劳动力管理理论;劳动组织理论;劳动报酬和劳保福利理论;劳动计划理论及劳动经济史等。劳动力的含义与特征:  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经济行为的学科。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经济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劳动力供给、需求、工资、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歧视、劳动法规政策等方面。这门学科旨在理解劳动力市场如何运作,以及劳动力市场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和社会。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现象,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工资结构、就业和失业等。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建立模型和理论化等方式来研究这些现象。同时,劳动经济学还关注劳动力市场的经济行为,如人力资本投资、职业选择、就业决策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实证分析等。其中,计量经济学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检验理论和假说。理论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劳动力市场现象。劳动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涉及到现实社会的许多方面。例如,它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好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提高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同时,它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现象,以便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决策。同时,它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预测未来。此外,劳动经济学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化和技术变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例如,劳动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而一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较低。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职业选择和就业决策。劳动经济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一些人的就业机会较多,而一些人的就业机会较少。这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好的政策和战略,以提高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总之,劳动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现象,以便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决策。未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劳动经济学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