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免疫组化疑难病例读片会诊什么意思

病理诊断拿不准,需要再次开会讨论。免疫组化疑难病例读片会诊就是指这个病例的病理诊断拿不准,需要请其他医院或者其他科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个病例进行多方的诊断,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会诊是指医师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出现需要本院其他科室医师或外院医师协助诊治或抢救,会诊又包括院内会诊和院际会诊。

腹膜后神经鞘瘤病理诊断必须免疫组化才能确诊吗

是的,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细胞,准确鉴别只能通过免疫组化,特别是CD30、CD34、CD57抗体的表达情况。

采用TSA技术的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哪家好?

采用PSA技术的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染色试剂和哪家好,上网查一下吧。

免疫组化多久出结果

五天至一周左右。根据百度健康相关资料显示:免疫组化一般需要五天至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出结果。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两天的时间对抗体进行染色,再由病理医师根据形态学技术对抗原、抗体发生的变化进行综合判断,所以完整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查报告需要五天至一周的时间才能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的病理组织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掉色情况,需要重复染色,进而会导致出结果的时间延长。

免疫组化未见表达缺失是什么意思

未观察到疫组织。根据查询39健康网显示。免疫组化未见表达缺失是指在检查中未观察到疫组织。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下面这组免疫组化结果表示什么意思啊?

Ca|desm0n(十),DeSmin(十),SMA(十),CD117(一),D0G一1一0PT(一),Ki一67(十1<1%)。

免疫组化结果a1是什么意思

抗原或标记物。免疫组化是一种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组织样本或细胞中特定的抗原或标记物的存在和表达程度。在免疫组化实验中,使用特定的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然后通过染色、荧光或其他检测方式来观察和记录结果。“A1”是在免疫组化实验报告中看到的一个代号或缩写,是由实验室或研究者自行设定的,表示特定的抗原或标记物。

手机办理的免疫组化,可以到窗口交钱吗?

手机办理的免疫组化,可以到窗口交钱吗?回答是:在一般情况下,手机办理的免疫组化,是可以到窗口交钱的。

免疫组化多少天出结果

一周。1、免疫组化需要五天至一周的时间出结果:抗体染色需要一天至两天,综合判断需要三天至五天。2、完整的免疫组化技术检查报告需要五天至一周时间。3、如出现掉色情况需要重复染色会导致时间延长,罕见病情也会延迟出结果的时间。

免疫组化是自费还是医保吗

免疫组化可以社保报销吗?拿医院出具的转院证明到本市、区社保处(医保处)异地就医审批备案;异地定点医院住院发票原件;机打的费用清单原件;住院病历有效复印件(医院盖章有效)1份;身份证复印件1份。外地就诊报销程序:带患者身份证、两张一寸彩色照片、新农合医疗证到县合管办办理转诊备案手续;携带患者身份证、新农合医疗证和转诊备案手续到转诊医院就医,办理新农合住院手续;出院后,凭患者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新农合医疗证、病历复印件、住院结算单(有的是发票形式的)、住院费用清单、转诊备案手续到合管办报销。请问骨髓穿刺是否在报销范围内请问骨髓穿刺是否在报销范围内【拓展资料】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扩展资料凡是组织细胞内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如肽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受体、表面抗原等等均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因而目前在基础与临床科研中被广泛应用。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研究异常活跃,但最终还要归到形态上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所研究的大分子分子进行定位,进而深入研究其功能。参考资料在:好百科-免疫组化技术参考资料在:好百科-免疫组化相关知识: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穿刺穿刺是一个医学手术用语,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穿刺的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

免疫组化结果:Her-2(1+)是什么意思

  HER-2基因是一种癌基因,其检测方法有两种,即免疫组化法和FISH方法。  HER2是重要的乳腺癌预后判断因子,HER2阳性(过表达或扩增)的乳腺癌,其临床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有特殊表现,治疗模式也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有很大的区别。  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基因,即c-erbB-2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12-21.32上,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85000的跨膜受体样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检测方法有免疫组化、FISH等。目前已有针对该基因过度表达的药物---赫赛汀(Herceptin)。

小圆细胞肿瘤,免疫组化

同意一楼的说法,免疫组化只是辨别肿瘤的性质。

“免疫组化p16 p53(弱) ki-67 90%”是什么意思?

提示是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出现这样改变一般而言至少是CIN2 以上。 请注意看切缘还有无残留。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从而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类: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显影法等。这些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原理如下:1.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2. 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3. 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

免疫组化 灵敏度和特异性 通常是多少可以接受

由于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且能将形态研究与功能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门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在病理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和意义更为重要。以肿瘤研究为例,在免疫组化技术出现以前,对肿瘤的诊断和分类还局限于细胞水平,而引入免疫组化技术后,则使研究的深度提高到了生物化学水平、分子水平。近年来,伴随基因探针研究而兴起的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也正在蓬勃发展,更使免疫组化如虎添翼,两者相得益彰, 将研究推进到了基因水平。

免疫细胞技术的抗体可不可以用于免疫组化?急求,万分感谢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肿瘤自体免疫细胞技术中据我所知所用的都是细胞因子以及肿瘤细胞抗原。

免疫组化:AR(+)(90%,中等)代表什么

这是免疫组化抗原技术检测,提示预后偏好,根据提供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来看,目前这个检查结果主要提示,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这个情况已经出现了淋巴转移,需要及时进行后续话到这里。意见建议:目前这个情况复发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及时采取后期的化疗治疗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并且还需要注意配合使用贞芪扶正颗粒。

免疫组化:-2:p16(2/3层 )ki67(30% )什么意思

p16(2/3层 ),提示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需要采取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等),或者考虑宫颈锥切术。

免疫组化结果P63是什么意思?

P63可以标记多种类型的细胞,鳞状上皮,肌上皮等。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显影法等。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

为何做了病理学检查后仍需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检查

病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正在焕发青春的学科,病理学诊断在临床上 享有“金标准”的美誉。然而“金无足赤”,病理诊断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病变组织的形态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但是并非每种疾病一定都有特定的病理学表现,不同的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病理学表现,同一种疾病也会有不同的病理学表现。 当遇到上述难题时,如果仅靠传统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和手段,往往连最高明的病理专家也会束手无策。但科学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为了解决疑难诊断问题,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诞生了,那就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手段,对人体病变组织内特异的蛋白质抗原进行识别,从而达到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较为复杂、较为多形性的肿瘤之起源及所含成分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检测意义就在于为医生解决疑难病例及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是出于对病人病情负责任的一种必要手段。(病理科 任宁)

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GPC-3(-)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肝细胞癌(HCC)和慢性丙型肝炎(CHC)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联合采用GPC-3和CK-19对HCC、IC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CK19 (++)[细胞角蛋白19]腺癌阳性。Hepatocyte(弱+)人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epatocyte(标记肝细胞癌)CD34(-)与CD117联合应用与鉴别胃间质瘤。Ki-67(+40%)[细胞增殖标志]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P53(+)[抑癌基因] 阳性者说明预后不良。CK7(++)[细胞角蛋白7]用于肺癌(CK7+)与结肠癌(CK7-)的鉴别。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阴性。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阴性。TTF-1(-)【甲状腺转录因子】腺癌明显高于鳞癌。CD56(-)【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星型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阳性。CK20(-)[细胞角蛋白20]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阴性。CD99(+)[CD蛋白99] 胸腺瘤,尤文氏肉瘤和PNET,间叶性软骨肉瘤阳性。(从GPC-3阴性和CK19阳性,患者不像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应该是肝内胆管细胞癌,P53基因 阳性预后不良。Ki-67占40%恶性程度较高)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区别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原位杂交可以在细胞标本或组织标本上进行。

什么情况要做免疫组化

胰腺炎和胰腺癌区分需活检,当然症状不太一样,但如要确诊只能活检。免疫组化在临床工作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 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3)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 (4)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一般需根据正确的组织学分类,因其种类多、组织形态相像,有时难以区分其组织来源,应用多种标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 (5)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 (6)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

什么情况要做免疫组化

在检查软组织肿瘤的时候需要做免疫组化,来确定病因。免疫组化介绍: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基本原理: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把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把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分类:这些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原理如下: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把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2.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3. 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区别

1、定义不同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原位杂交可以在细胞标本或组织标本上进行。2、作用不同免疫组化:标本,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切片和组织芯片)和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片。抗体,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应用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免疫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是将纯化后的抗原直接免疫动物后,从动物血中所获得的免疫血清,是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混合物。常用染色方法,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和组织化学法,后者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原位杂交:细胞特异性mRNA转录的定位,可用于基因图谱,基因表达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感染组织中病毒DNA/RNA的检测和定位,如EB病毒mRNA、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巨细胞病毒DNA的检测;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各种功能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变化的检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检测染色体的变化,如染色体数量异常和染色体易位等;分裂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如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和某些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确定,某些肿瘤的诊断和生物学剂量测定等。3、意义不同免疫组化: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原位杂交:原位杂交:在研究DNA分子复制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两条核苷酸单链片段,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过氢键结合,形成DNA-DNA、DNA-RNA或RNA-RNA双键分子的特点,应用带有标记的(有放射性同位素,如3H、35S、32P、荧光素生物素、地高辛等非放射性物质)DNA或RNA片段作为核酸探针,与组织切片或细胞内待测核酸(RNA或DNA)片段进行杂交,然后可用放射自显影等方法予以显示,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目的mRNA或DNA的存在并定位;用原位杂交技术,可在原位研究细胞合成某种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此方法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细胞的功能表达及其调节机制。已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原位杂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关键技术在哪里?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ishh)是应用已知碱基顺序并带有标记物的核酸探针与组织、细胞中待测的核酸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杂交体,然后再应用与标记物相应的检测系统,通过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核酸原有的位置进行细胞定位。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在什么情况下要做免疫组化

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3)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

免疫组化p53少许弱十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定位组织中某种抗原成分的一门技术,在一般病理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例常要用到它,对原发病灶不明的癌症,诊断意义更大.但不能据此认为,免疫组化检查比病理检查更准确.160。

“免疫组化”的意思是什么?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什么是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对后期用药方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定要做全!!!推荐医生:李锦毅,长期从事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治疗研究

免疫组化AR(-)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抗原技术检测数据,AR状态分组:阳性组和阴性组。

免疫组化技术的首要试剂是( )。

【答案】:B标记抗体是所有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必备试剂,同时也是关键试剂。抗体是免疫组化技术的首选试剂。

免疫组化gata一3(十)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Ck1/3(十),Vimentin(一),CEA(十),CR(少量十),p53(十),syn(一),Ck7(十),CK20(偶十),V_1l_n(一),CDX一2(十)免疫组化: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扩展资料: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期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有哪六项

切片病例准确,

免疫组化的意义

由于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且能将形态研究与功能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门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在病理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和意义更为重要.以肿瘤研究为例,在免疫组化技术出现以前,对肿瘤的诊断和分类还局限于细胞水平,而引入免疫组化技术后,则使研究的深度提高到了生物化学水平、分子水平.近年来,伴随基因探针研究而兴起的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也正在蓬勃发展,更使免疫组化如虎添翼,两者相得益彰,将研究推进到了基因水平.分子生物学洗涤剂

什么是免疫组化?

问题一: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就是看看癌肿细胞是什么类型的。因为不同类型肿瘤对放化疗敏感程度不同。 问题二:什么是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简称。临床上的免疫组化检查是指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从而确定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 乳腺癌诊断过程中的免疫组化检查就是指应用上述免疫组化技术来检测乳腺癌组织细胞中的某些特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存在与否,不仅有助于确定肿瘤是哪种类型,还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重要依据。这些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预测预后意义与指导治疗的价值。每一位患者的肿瘤乃至同一肿瘤的不同部分,其免疫组化的表达可能都不同。因此,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不是人人相同,做免疫组化检查正是为了了解肿瘤是否具备某些特性,用以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也是评估患者复发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医师根据这些结果综合判断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是否需要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如果需要化疗,那么什么药、怎么用药、用几个疗程等等问题。都需要参考包括免疫组化报告在内的各项指标来确定。因此,临床医师在制订治疗方案之前需要阅读免疫组化报告。 问题三:做免疫组化的意思是什么?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它 是组织化学的分支它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技术故其准确性比较高免疫组化是根据阳性的指标来诊断肿瘤的免疫组化比起镜检诊断更加准确客观您上面有CK(++)CK10(+++) Vim(+++) 这三项是阳性如果取自肾脏约两公分的包块说明可能与肾脏有关但这个要由病理科医生来诊断 问题四:什么是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问题五:免疫组化结果是什么意思 p16基肿瘤抑制基p16基发突变缺失导致细胞异增殖终形肿瘤该病p16基阳性提示系恶性肿瘤 p53基抑癌基物体内种抑制细胞转变癌细胞基功能降癌症能发 Ki-67作细胞增殖标记物病理报告指数高低与许肿瘤化程度、浸润、转移及预密切相关数值越高恶性程度越高 CerbB-2基种原癌基该病阴性需用赫赛汀 TOP2A基阳性提示细胞增殖S期晚期G2/M期表达增加提示蒽环类药物化疗效(表阿霉素)制定化疗案参考用 ER/PR别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提示否需要内泌治疗该病应该做内泌治疗 CK56种基底细胞角蛋白鳞状皮发层细胞、肌皮细胞、间皮细胞阳性腺皮细胞阴性 p40腺癌阳性率 问题六:什么叫免疫组化? 什么叫免疫组化。 请问是免疫组织化学法,或者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简写吗? 问题七: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病理学检测方法,多用于鉴别形态很相似的疾病或肿瘤,确定组织来源及研究肿瘤组织代谢改变,它包括细胞内酶学的变化、糖原的变化、核酸的变化。您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可能是为了检测是否患有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可能是最后的诊断结果,即在某种因素的 *** 下诱发了淋巴细胞的增生;也可能是淋巴瘤引发的。前者是一个良性的过程,而后者则是恶性疾病。所以,针对您的具体情况应作具体分析。也可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问题八: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 (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问题九: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就是看看癌肿细胞是什么类型的。因为不同类型肿瘤对放化疗敏感程度不同。 问题十:什么是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简称。临床上的免疫组化检查是指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从而确定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 乳腺癌诊断过程中的免疫组化检查就是指应用上述免疫组化技术来检测乳腺癌组织细胞中的某些特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存在与否,不仅有助于确定肿瘤是哪种类型,还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重要依据。这些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预测预后意义与指导治疗的价值。每一位患者的肿瘤乃至同一肿瘤的不同部分,其免疫组化的表达可能都不同。因此,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不是人人相同,做免疫组化检查正是为了了解肿瘤是否具备某些特性,用以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也是评估患者复发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医师根据这些结果综合判断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是否需要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如果需要化疗,那么什么药、怎么用药、用几个疗程等等问题。都需要参考包括免疫组化报告在内的各项指标来确定。因此,临床医师在制订治疗方案之前需要阅读免疫组化报告。

免疫组化的分类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显影法等。这些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原理如下:1.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2. 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3. 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

PCR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的异同点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它是组织化学的分支,它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技术。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

一般病理要求做免疫组化的良性的可能性大吗?

你知道我爱你有多深,爱你有几分,你说你很好,你说你棒,你就是你个大猩猩

免疫组化p16.ki67是什么意思?

Ki67,在很多肿瘤病理中做,它是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情况的一个指标,越高表示正在肿瘤细胞增殖多,恶性程度越高。P16,是一个抑癌基因,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分裂的基因,细胞内P16蛋白减少,会引起细胞周期调节紊乱,使细胞无限制增生,甚至癌变

做免疫组化前注意什么

做免疫组化前需要注意的方面:1、抗原有无丢失主要看组织切片的新鲜程度,一般切片室温保存超过3-6个月,可能切片内的抗原丢失很严重,此时可以通过重新用石蜡块切片来进一步验证(蜡块需要低温保存)。2、石蜡切片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因醛基对抗原决定族的封闭,这需要通过抗原修复来充分暴露,从而增加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提高阳性率,一般用6min*4次中火微波抗原修复,用枸橼酸钠缓冲液。3、注意检查抗体有无选择错误和抗体孵育条件是否不适。4、抗选择单克隆抗体易出现阴性结果,因为灵敏度低但特异性好;一抗的speciesreactivity中无检测组织的种属,这是比较常见的错误;一抗选择rat,而二抗是抗mouse/rabbit等均有可能出现阴性结果。5、抗体孵育时间过短,容易导致阴性结果。一般一抗我建议4℃孵育过夜和37℃复温45min;二抗我一般37℃30min。我不喜欢参照二抗染色试剂盒说明书。6、抗体浓度过低。这是阴性结果的最可能原因。必须提高稀释度,我一般初次做一种新抗体,喜欢先用说明书建议的低浓度和高浓度做一次,然后决定是向高还是低方向摸索。一般先决定二抗的浓度(工作液就好办了,直接滴加),重点摸索一抗的最适浓度。注意:免疫反应中存在前带和后带效应,这提示不是浓度越高,阳性率就越高,反之亦然。7、血清封闭时间也可相应缩短。一般10-30min,但这个时间可以调整,封闭主要是降低切片的总体背景着色。8、细胞通透也不可忽视。许多战友认为石蜡切片一般不需细胞通透,因为切片时可能已经把细胞切开了,但对于胞核蛋白,建议还是通透一下,促进抗体等试剂充分进入参与反应。扩展资料:一、免疫组化的分类: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2、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3、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二、免疫组化的原理: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组化

请帮我看下免疫组化报告:SMA浆+、Ki-67核1%、Actin浆+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都是要结合HE形态来说的。在不同的肿瘤或病变中同一种抗体阳性的意义有时不完全相同。比如说你这SMA,正常情况它“成纤维细胞”或“肌纤维细胞”阳性,但在乳腺中通畅是观察乳腺上皮旁的肌上皮是否阳性,从而判断乳腺肿瘤良恶性。这里阳性是有肌上皮,符合正常乳腺结构,没有恶性。actin作用于SMA作用类似。Ki67是细胞增殖指数,百分比越高表示细胞增生越活跃,恶性可能越大,1%是很低的,因此考虑是良性。你是在一般的医院做的吧,如果在综合性大医院现在单独做SMA的比较少,通常会多做几项其他的肌上皮标记。

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的技术要点有哪些?拜托各位大神

楼主你好: 第二节 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的技术要点(供参考) 1、 抗原热修复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我们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组织固定液福尔马林会引起组织蛋白内或蛋白之间的亚甲基发生桥连,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基本反应福尔马林和氢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第二步基本反应福尔马林和氢反应形成新的亚甲基桥 上述反应的结果导致许多抗原决定簇被封闭,而加热可以水解该桥连使抗原被激活。影响抗原热修复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是温度和时间,有人将这两种因素对抗原修复的影响总结为下面的公式: 抗原热修复的有效性=加热温度(T) × 加热时间(t) 也就是说当我们修复时的温度越低则需要修复的时间就越长;反过来当修复温度增高时修复的时间可以适当地缩短,才能使抗原决定簇完全暴露,这种反比的关系从MBI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结果表1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时间和温度对染色的影响 时间(分钟) 100℃ 80℃ 60℃5×2 + + + ――5×6 + + + + + + + ―5×10 ― + + + + +10小时 ―― + + 如果修复强度不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显示的只能是修复后暴露的部分抗原决定簇,而不是组织所含的全部抗原。 这样的染色结果可能会非常弱,或出现假阴性,即使是阳性结果,充其量只能起到定性的作用,不能适应今后对免疫组化进行定量的需要。这就给我们诊断中定量指标的应用带来困难,例如用来测定耐药的指标。更多质量检测、分析测试、化学计量、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资料请参考国家标准物质临床化学标准物质 http://www.rmhot.com/plist_1/plist_1_15_0_1.html 2、组织固定时间和所需的抗原热修复的关系 大量的实验表明,固定时间越长的标本,它所形成的桥连就越紧密,抗原就越难以被激活,所需要的修复强度也就越强。有意思的是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组织中蛋白对温度的耐受也相应增高(如图1所示),这可能就是我们对固定时间长的标本加大修复强度的理论基础。固定时间和变性的关系 这就提醒我们在做回顾性的研究时一定要注意所使用的修复条件,它与新鲜标本的修复条件一定是有所区别的,同等条件下一定要加长修复的时间或提高修复所使用的温度,才可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3、 不同PH值抗原修复液对染色结果的影响 抗原热修复中所使用的修复液PH值也会对染色结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PH值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A―稳定型,PH值对染色结果影响不大,如PCNA、AE1、EMA、CD20等。B―V型,高PH值和低PH值染色较好,而PH值4-5染色结果较差,如ER、Ki-67等。C―上升型,随着PH值的增加,染色结果逐渐增强,如HMB45等。D―下降型,随着PH值的增加染色结果逐渐减弱,当然这种类型的抗体只是个别的现象,如MOC31。 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即在高PH值都有较好的染色结果,所以目前比较推崇的抗原修复液为高PH值得修复液,如1mMEDTA, PH8.0或PH9.0等。但是由于传统习惯,绝大多数医院和实验室都在使用PH6.0的枸橼酸缓冲液。综合以上各种抗体的染色状况,考虑到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许多国外免疫组化专家建议,在常规的免疫组化工作中,全部选用高PH值得修复液来代替目前广为使用的PH6.0枸橼酸缓冲液。为此,本公司已经推出PH8.0和PH9.0的新型抗原修复液。经验证,绝大多数的抗体使用PH9.0得修复液效果都要优于PH6.0的枸橼酸,尤其是核阳性的抗体。所以,在常规的免疫组化工作中,使用高PH值的抗原修复液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4、抗原热修复的手段 微波炉修复和高压锅修复的比较 温度 压力 v时间 受热微波炉 100℃ 1P 15~20分钟 不均匀高压锅 120℃ 1.2P 喷气2分钟 均匀 目前抗原热修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微波炉修复和高压锅修复两种,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高压锅修复具有温度均一、节省时间、效果稳定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指标有哪些?

神经内分泌肿瘤常用免疫组化指标是CgA、Syn、NSE、CD56

为何做了病理学检查后仍需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检查

病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正在焕发青春的学科,病理学诊断在临床上 享有“金标准”的美誉。然而“金无足赤”,病理诊断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病变组织的形态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但是并非每种疾病一定都有特定的病理学表现,不同的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病理学表现,同一种疾病也会有不同的病理学表现。 当遇到上述难题时,如果仅靠传统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和手段,往往连最高明的病理专家也会束手无策。但科学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为了解决疑难诊断问题,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诞生了,那就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手段,对人体病变组织内特异的蛋白质抗原进行识别,从而达到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较为复杂、较为多形性的肿瘤之起源及所含成分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检测意义就在于为医生解决疑难病例及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是出于对病人病情负责任的一种必要手段。(病理科 任宁)

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以下检测项目,但不包括

【答案】:D免疫组化技术可鉴定肿瘤细胞,但不能检测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不包括

【答案】:D免疫组化技术重要的特点是形态学的直观性,用于抗原表达的定性分析,不能精确定量。

为什么做免疫组化

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扩展资料凡是组织细胞内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如肽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受体、表面抗原等等均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因而目前在基础与临床科研中被广泛应用。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研究异常活跃,但最终还要归到形态上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所研究的大分子分子进行定位,进而深入研究其功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组化技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的作用是什么呢?

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免疫组化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上百种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抗体的发现和应用。而通过不同肿瘤细胞所表达的特异性抗体,医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肿瘤细胞的真正来源,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判断肿瘤良恶性质。如何用科学的客观的指标来判断肿瘤的性质与预后,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肿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判断也就成为免疫组化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领域。近20年来,以P16(宫颈癌)、P504S(前列腺癌)、Ki-67(肿瘤增殖、预后监测)、P53(癌基因、预后监测)等为代表的数十种恶性肿瘤相关抗体相继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性质的判断和预后,从而使恶性肿瘤的辨识更加精确。指导肿瘤药物的使用。当病变一旦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接下来的治疗除了手术,就是放、化疗。随着越来越多的肿瘤药物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来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初步判断患者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适用范围,为下一步更精确的检测提供筛检依据。

建议免疫组化协助诊断是什么意思

指在临床诊断中,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患者的组织、细胞等进行检测,以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基于抗体与抗原作用的技术,可以检测特定抗原在组织、细胞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及程度。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定量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疾病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辅助手段。

免疫组化技术的前言

——1941年 Coons 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得成功。—— 60年代 Nakane建立酶标抗体技术——铁蛋白标记Ab技术。—— 70年代 Stemberger 改良上述技术,建立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过氧化物酶(PAP)技术,使免疫细 胞化学得到广泛应用。—— 80年代 Hsu 等建立了抗生物素—生素(ABC)法之后,免疫金—银染色法、半抗原标记法、免疫电镜 技术相继问世。—— 90年代 分子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细胞化学分类方法迅速发展。——2000年 各种免疫组化技术更加成熟,使免疫组化技术成为当今生物医学中形态、功能代谢综合研究的 一项有力工具。其应用范围深达医学各个学科,是目前生命科学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 (1)根据染色方式分成:① 贴片染色② 漂浮染色(2)根据Ag—Ab结合方式分成:① 直接法② 间接法③ 多层法(3)按标记物的性质分成:①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法)② 免疫酶技术(酶标抗体法、桥法、PAD 法、 ABC法)③ 免疫金属技术(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 染色法、蛋白A金法) (1)必要性:组织细胞内Ag—Ab结合反应一般是不可见的,若在镜下检测,则必须具有可视性标记物。(2)常用标记物① 荧光素:最常用的是异硫一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 —— 荧光显微镜下 呈绿色荧光四乙基罗达明(rho—damine RB200)——荧光显微镜下发橙红色荧光② 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③ 生物素:(Biotin)④ 铁蛋白金等:主要应用于免疫电镜。其他:如同位素(因涉及污染和防护难一般不用) 1.直接法荧光素直接标记特异性抗体(—抗)上,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在切片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检测抗 原。△ 酶标抗体要显示后镜检。直接法优点:简单,时间短,特异性强。 缺点:灵敏度低,所需抗体量大(不经济)。 应用:基本不用!2.间接法 荧光素标记在二抗上(二抗:抗产生一抗动物的 IgG抗体)。※显色后镜检特点:较直接法灵敏,可标记一种抗体→ 鉴定多种抗原。3.非标记Ab桥法:“桥法”是酶标记抗体的改进,经过三次抗体,其二抗为未标记桥抗体。(1)单桥法(2)双桥法在三抗之后,将二抗和三抗再重复一次,可增大染色强度。★ 特别提示:注意动物种属关系4.PAP法(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 Peroxidase anti—peroxidase method, PAP法)~ 是桥法的改良,既先形成PAP复合物→抗原—抗体—抗IgG抗体—PAP复合物。该法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灵敏度,所染标本可长期保存。5.ABC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ABC 法)Avidin: 亲和素,一种糖蛋白,其上有4个与生物素相结合的位点。Biotin : 生物素—维生素H,两者亲和力巨大,牢不可破。ABC法与PAP法的区别是:以ABC复合物代替PAP复合物。(1)ABC复合物的制备:(2)ABC法反应原理6.SP或SAP法(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 白素或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碱性磷酸酶染 色) Streptavidin/peroxidase or strepta- vidin/alkaline phosphatase)※ 该法是ABC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良,使卵白素与链霉(而非生物素)结合,而后再结合PO 。它有4个亚基可与生物素结合,灵敏特异, 背景低,成本低。现在还有plus盒。优点是:更简便,放大倍数↑,等电点中性更适合组织。分子量小,穿透力↑。7.蛋白A—金法(Protein—A gold method)~多用于电镜8.双重组化染色法应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激素可在同一张切片,同一细胞或亚细胞结构内同时显示两种不同的抗原。9.免疫金—银染色法(Immunogold—silver staining IGSS) 注意事项:1.固定剂的选择:因组织而不同,注意质量和性能。2.固定方式的选择:① 浸渍固定(参考文献)② 灌注固定(+后固定)③ 蒸汽固定 1.切片脱蜡入水,入PBS 洗三次/15分钟。2.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用新配置的0.3%H2O2 (在PAS或0.05Tris—HCL缓冲液PH7.6中或甲醇中)室 温,30 分钟。3.水洗,入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4.减少非特异性着色用稀释20倍的正常血清(产生二次抗体动物血清!),室温,30分钟。5.滴加第一抗体,4℃过液或室温5′~1 hour。6.0.1M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7.滴加第二抗体,室温15′~ 60′。8.0.1MPBS 洗净,洗三次,每次5分钟。9.滴加ABC复合物,室温15~60分钟。10.0.1MPBS 洗三次,每次5分钟。11.0.05M Tris –HCL 5~10分钟,此步可省略。12.DAB—H2O2 显色:用0.01%H2O2的DAB溶液,室温5~30分钟,随时镜检(DAB用时新配)13.自来水洗净。14.用Mayer 苏木素或0.5%甲基绿,复染胞核(可不染)。15.常规脱水、透明、封固、镜检。结果:棕褐色反应产物代表抗原X的定位。 1.实验计划① 根据课题的内容选用动物,选用配套的Ab。如Ab—I鼠抗人的抗体,与其他种属间无 交叉,则不能用其他 动物,而且Ab-Ⅱ必须是羊抗鼠,若PAP法Ab-Ⅲ必须来源于鼠,否则不能连接成复合物。② 若要比较染色深浅在对照组与实验组间的差异,在贴片方面最好贴于同一张载片上,否则无可比性。③ 选用的试剂可靠,货源充足,随时可取。2.Ab稀释度 (如系购买的药盒有工作液和原液)(1)工作液:无须稀释(2)原液:① 应参照其提供的工作液浓度进行预试验验。如:工作液浓度为1∶1000, 可选1∶500,1∶1000,1∶1500试验;若: 1∶500有背景,1∶1000阳性反应稍浅,可选1∶750进行试验。② 原液的保存(—20℃)冻存——应选最佳稀度冻存。③ 若工作浓度大于1∶500则要先将原液稀释十倍,而后分装10μl/瓶→冻存(-20 ℃)于 冰箱备用。④ 关于Ab保存应参照说明书。(3)Ab浓度的选择Ab浓度不可太高或太低,因为Ag-Ab结合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进行,若一方过剩则形成复合物小且少;极 过剩时已形成的复合物亦会解体而呈现假阴性。——并非Ab浓度越高越好。3.Ab滴片技术—— 所滴的抗体应与切片上的组织刚好吻合。[注意] 滴抗体前需把切片上的水弄干,但不能干片。要领:甩净组织周围的水。4.PBS洗涤技术(1)洗涤的目的① 保证离子浓度和PH值。② 减少非特异反应(平时Ab不可靠很纯)(2)方法:洗三次,每次5分钟。5.Ab孵育技术(1)必须在湿盒内进行,以防抗体的蒸发和干片。(2)温度与时间 4℃:过夜;37℃:2 h or 参考说明书6.光镜控制显色方法(1)室内操作:注意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室温最宜5分钟。(2)染色稍浅亦可拿出,脱水,封片后颜色可加深。 从以下几 个方面综合评价:1.阳性染色特点① Ag定位,胞浆、胞核、胞膜、间质具有结构性。(非特异性~细胞与组织无区别)② 染色强度不同:颜色深浅不一(非特异性染色 弥散性均匀)2.组织切片制作过程的影响① 固定不良—非特异性染色,显示不均。② 边缘干燥—非特异性染色(常见),加抗体时勿干片。3.人工假象与特异性结果显示不在同一平面上。阳性对照:用已知抗原阳性的切片与待检标本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照切片呈阳性结果,标为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用确证不含已知抗原的标本作对照,应呈阴性结果,称阴性对照。其实这只是阴性对照中的一种,阴性对照 还应包括空白、替代、吸收和抑制实验。▲ 染色失败的几种原因:(1)所染的全部切片均为阴性结果,包括阳性 对照在内。全部(-)原因可能:① 染色未完全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② 漏加一种抗体,或抗体失效;③ 缓冲液内含叠氮化钠,抑制了酶的活性;④ 底物中所加H2O2 量少或失效;⑤ 复染或脱水剂使用不当(2)所有切片均呈阳性反应,原因可能是:① 切片在染色过程中抗体过浓,或干燥了。② 缓冲液配置中未加氯化钠和PH值不准确,洗涤不彻底。③ 使用已变色的呈色底物溶液,或呈色反应时间过长。④ 抗体温育的时间过长。⑤ H2O2 浓度过高,呈色速度过快。粘附剂太厚。(3)所有切片背景过深,原因可能是:① 未加酶消化处理切片。② 切片或涂片过厚。③ 漂洗不够。④ 底物呈色反应过久。⑤ 蛋白质封闭不够或所用血清溶血。⑥ 使用全血清抗体稀释不够。(4)阳性对照染色良好,检测的阳性标本呈阴性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标本的固定和处理不当。

什么叫“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检查指应用免疫学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确定组织或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的定量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利用抗体和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抗体,再以此抗体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抗原。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必须借助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现,以达到对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扩展资料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3、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4、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一般需根据正确的组织学分类,因其种类多、组织形态相像,有时难以区分其组织来源,应用多种标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5、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6、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免疫组化检查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免疫组化

多色免疫组化(mIHC)技术介绍

多色免疫组化(mIHC)技术 一.技术背景介绍 多重免疫标记技术是近年来病理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项重要技术方法,该方法是一项基于酪胺信号放大的多重顺次免疫染色技术,可以在细胞或组织样本原位上检测多个目标靶点,通过这些靶点的组合和位置关系的研究,进而阐明其相互作用机理。该项技术不仅可大幅提高被检测信号的灵敏度,同时也可解决了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多种同种属生物标志物检测的难题,通过定量病理分析可获得组织细胞原位各种靶标类别、组分、表达量等信息,各靶标及其相互作用的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等信息,全面、系统、直观、科学地解析这些信息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对于探讨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二.技术优势 uf0b2 原位展示+定量分析双重优势 uf0b2 更全面的分析:药物靶点和肿瘤微环境同时分析 uf0b2 不同靶点自由组合,多靶标共定位染色,也可以拆分信号 uf0b2 展示空间位置关系,区分不同细胞亚群 三.适合的应用方向 uf0d8 肿瘤微环境 uf0d8 肿瘤免疫浸润 uf0d8 细胞衰老/凋亡/铁死亡/细胞自噬等 uf0d8 代谢、神经等相关领域 uf0d8 其他需要多个蛋白靶点同时检测的领域 四. 服务项目以及交付内容 五. 数据案例 1.九宫格图: 说明:单染免疫组化实验(IHC): 1.提供癌组织(病理组织)的2个染色视野结果; 2.提供一个对照区域(癌旁组织)染色视野结果; 2.多色染色区域扫描图: 说明:多免疫组化实验(mIHC): 1.提供癌组织(病理组织)的3个染色视野结果; 2.3个视野结果包含病灶和癌旁。 六.客户提供材料要求 七.服务周期及价格

免疫组化技术的标准化质控管理

免疫组化技术的标准化质控管理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临床;质控管理 免疫细胞学是免疫学与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免疫学理论基础上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在细胞或组织中定位抗原或抗体。免疫组化技术是用标记物或显色物标记的抗体检测细胞和组织内的抗原,从而达到诊断和研究疾病的目的。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病理研究与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因其反应步骤多,影响因素复杂,质量控制已被越来越多的病理技术专家重视。2008年全国病理学技术进展和应用研讨会上提出将质控应用到免疫组化技术上。本文对免疫组化技术的标准化质控管理进行了探索,现介绍如下。   1 标本的固定   为了更好地保持细胞和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防止组织自溶,必须对标本进行固定。标本固定的好坏是影响病理诊断的关键,同样也影响免疫组化的结果,所以固定是质控的首要也是关键步骤。影响标本固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①标本离体后固定不及时:一般离体标本要求15 min内必须固定[1],最好是在手术室由专业的护士将离体的标本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立即放入质量浓度40 g/L中性甲醛内,固定液的用量为标本体积的5~10倍。而目前本院手术室做不到这一点,这就要求病理技术员在接到标本后要及时固定,不能延误时间。但是在手术室和路上延误的时间不能控制。因此,呼吁临床医生应和病理科联合起来,将标本固定地点放在手术室,以使标本及时固定,减少因固定不及时而出现的诊断困难。②标本固定的时间:40 g/L中性甲醛渗透速度一般是2 mm/h,随着时间延长速度会逐渐减慢,增加浓度反而会降低渗透速度。一般手术标本用40 g/L中性甲醛固定的时间以12~24 h为佳,最长不要超过72 h;如穿刺标本可用AFF液固定2~4 h。有研究显示,用40 g/L中性甲醛固定1周后的标本,其组织抗原几乎不能被检出[1]。但是,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有人催发病理报告的情况,他们希望病理科的报告最好像检验科那样早晨送下午就能拿到。这种情况下只有缩短制片程序,包括固定时间,这种操作只会增加病理诊断的风险,埋下误诊的隐患。③固定液的种类及浓度不恰当:免疫组化检测常用的固定液有40 g/L中性甲醛、40 g/L钙?甲醛、40 g/L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等。穿刺标本可用AFF液固定。固定液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因组织固定差而导致组织抗原丢失或易出现非特异性背景染色,从而影响免疫组化结果。EDTA是用于骨组织脱钙的螯合剂,因在脱钙过程中对组织的破坏性小而得到广泛使用,缺点是脱钙时间太长。④标本固定时处理不当:如淋巴结组织往往因包膜没切开,影响了固定液的渗透,而使组织固定差。大标本因没切开固定,而使标本固定不匀等,都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我们接诊了很多低级别医院来会诊标本,都存在以上问题,因固定差而直接影响免疫组化结果及诊断。   2 切片与烤片   免疫组化检测的切片厚以3~4 μm为宜,淋巴结组织可行2 μm厚切片,太厚影响染色结果和诊断。因免疫组化反应步骤多,易出现脱片现象,需要将载 玻 片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方法:先将载 玻 片用肥皂水洗净后,放入清洁液中浸泡12~24 h,清水冲洗2 h,蒸馏水洗5遍,体积分数0.95乙醇浸泡后,用干净的绸布擦干,再挂胶。挂胶方法有很多种,如: APES、铬矾明胶液、多聚赖氨酸等。切片裱片要完整,不能有气泡,烤片时温度不能过高,65 ℃烤30 min即可进行染色。烤片时间过短易造成脱片,温度过高或过长可破坏抗原。   3 减少或消除非特异性染色   组织中非抗原抗体反应出现的阳性染色称为非特异性背景染色。最常见的原因是蛋白吸附于高电荷的胶原和结缔组织成分上。常见的消除方法有:①在滴加第一抗体前用体积分数0.02~0.05山羊血清或牛血清封闭组织上带电荷基团,而除去与第一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此种方法一般用于不需抗原修复的抗体或内源性生物素较高的组织效果佳。②体积分数0.03~0.06过氧化氢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认为体积分数0.05过氧化氢处理10~15 min的效果较好。③洗涤过程中用高盐缓冲液冲洗切片,也是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之一。方法是将磷酸缓冲液中加入10 g/L的氯化钠(pH 7.4)。④稀释抗体浓度,但必须通过阳性对照来掌握稀释的最佳浓度。我们的实践证明,应用北京中杉试剂公司生产的PV?9000二步法试剂盒,可有效地避免内源性生物素造成的非特异性染色,且操作简便。4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在病理学上的应用常因甲醛固定等因素影响造成抗原失活。解决因固定包埋导致抗原失活的问题有3个途径:①开发新型抗体以识别甲醛固定后的组织抗原或提高免疫组化试剂的"灵敏度;②用改良固定液取代甲醛;③挽救因甲醛固定而失活的抗原,即抗原修复。而后者因方法简单而增敏效果显著,在病理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抗原修复是影响染色结果的最关键因素,目前最常用的是加热煮沸法,少数用酶消化法。加热抗原修复是1991年由SHI等最先报道,其机制是通过加热打开了组织抗原因甲醛固定所引起的抗原表位的交联。修复的方法有高压法、微波法、水浴法等。英联邦免疫细胞化学室间质控组织(UK NEQAS?ICC)进行的有105家实验室参与、历时两年的研究结果显示,ER、PR染色偏弱是由于微波加热时间不足与实验中操作控制不当所致,强烈推荐使用高压抗原修复[2]。国内也有专家研究表明,目前抗原修复最突出和最顽固的问题是修复不够。各种修复方法染色强度比较,高压法>水浴法>微波法。抗原修复液常用的有枸 橼 酸缓冲液(pH 6.0)、EDTA缓冲液(pH 8.0~9.0)等。在2008年全国病理学技术进展和应用研讨会上周小鸽教授做了以下实验(图1):A类抗原在任何pH条件下,修复效果都很好;B类抗原在低和高pH时,修复效果好,但在中等pH时,修复效果很差;C类抗原随着pH的增高,修复结果越来越好。如果实验室只想用1种修复液,又能兼顾3类抗原,就可选择图中3条曲线最靠近的区域所对应的pH值,此处所对应的pH为8.0~9.0。因此,他认为高pH修复液比低pH修复液更好。我们认为高压修复具有压力稳定、受热均匀、阳性检出率和阳性强度高、背景着色少等优点,对核染色阳性的抗原用pH 9.0的EDTA修复液效果较好,胞浆胞膜染色阳性的用pH 8.0的EDTA抗原修复液修复的效果较好,但如果采用pH 9.0的EDTA在高压修复时易脱片。高压修复的方法是:先将高压锅内的修复液煮沸,将切片放入高压锅内,将压力加热至最大(105 kPa)1~2 min,加热功率不要大于1 000 W。有研究表明,Ki67与P53在使用电磁炉加热时,随着功率的增强,阳性强度反而减弱。我们认为只要功率在800 W左右,不管是电磁炉还是电炉加热对免疫组化的结果影响都不大。

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免疫组化技术的介绍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它是组织化学的分支,它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技术。

做免疫组化时加增强剂的目的是什么?

医学生?

已做免疫组化,跪求乳腺癌化疗方案!

可以用PA方案即紫杉醇(175mg/m2)加阿霉素(60mg/m2)方案,三周重复,一般需要6周期。紫杉醇单药治疗乳腺癌有效率60%,与阿霉素合并应用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率可达80%。甚至有报道称高达94%。两者联合,应先给阿雷素,后给紫杉酵,或两药间隔16小时给予,以减少心脏毒性。持续紫杉醇静脉滴注应3个小时,且治疗前须应用抗过敏反应的药物。部分病人需c—GSF支持骨髓。使用保护心脏的药物(如贝康宁、还原型谷胱甘肽)是必要的。鉴于患者ER、PR阳性,还需进行内分泌治疗。HER2++,还可以考虑进行赫赛汀、拉帕替尼治疗。

免疫组化中,一抗、二抗的制备方法?原理?

  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简称。它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此项技术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  (一) 原理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牵9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具体的方法步骤可有多种。即:用于检测抗体的间接法(图a)、用于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图b)以及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抗原竞争法等等。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ELISA间接法。  (二) 操作步骤  方法一 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  1. 包被:用0.05M PH9.牰碳酸盐包被缓冲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1~10μg/ml。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1ml,4℃过夜。次日,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分钟。(简称洗涤,下同)。  2. 加样: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然后洗涤。(同时做空白孔,阴性对照孔及阳性对照孔)。  3. 加酶标抗体: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抗体(经滴定后的稀释度)0.1ml。37℃孵育0.5~1小时,洗涤。  4. 加底物液显色:于各反应孔中加入临时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1ml,37℃10~30分钟。  5. 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2M硫酸0.05ml。  6. 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也可测O·D值:在ELISA检测仪上,于450nm(若以ABTS显色,则410nm)处,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值,若大于规定的阴性对照OD值的2.1倍,即为阳性。  方法二 用于检测未知抗体的间接法:  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1~10μg/ml,  每孔加0.1ml,4℃过夜。次日洗涤3次。  ↓  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未知抗体)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  中,置37℃孵育1小时,洗涤。(同时做空白、阴性及阳性孔对照)  ↓  于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第二抗体(抗抗体)0.1ml,  37℃孵育30-60分钟,洗涤,最后一遍用DDW洗涤。  ↓  其余步骤同“双抗体夹心法”的4、5、6。  (三) 试剂器材  1. 试剂  (1) 包被缓冲液(PH9.6 0.05M碳酸盐缓冲液):  NaCO3 1.59克  NaHCO3 2.93克  加蒸馏水至1000ml  (2) 洗涤缓冲液(PH7.4 PBS):0.15M  KH2PO4 0.2克  Na2HPO4·12H2O 2.9克  NaCl 8.0克  KCl 0.2克  Tween-20 0.05% 0.5ml  加蒸馏水至1000ml  (3) 稀释液:  牛血清白蛋白(BSA) 0.1克  加洗涤缓冲液至100ml  或以羊血清、兔血清等血清与洗涤液配成5~10%使用。  (4) 终止液(2M H2SO4):  蒸馏水178.3ml,逐滴加入浓硫酸(98%)21.7ml。  (5) 底物缓冲液(PH5.0磷酸枣柠檬酸):  0.2M Na2HPO4(28.4克/L) 25.7ml  0.1M 柠檬酸(19.2克/L) 24.3ml  加蒸馏水50ml。  (6) TMB(四甲基联苯胺)使用液:  TMB(10mg/5ml无水乙醇) 0.5ml  底物缓冲液(PH5.5) 10ml  0.75%H2O2 32μl  (7) ABTS使用液:  ABTS 0.5mg  底物缓冲液(PH5.5) 1ml  3%H2O2 2μl  (8) 抗原、抗体和酶标记抗体。  (9) 正常人血清和阳性对照血清。  2. 器材:  (1) 聚苯乙烯塑料板(简称酶标板)40孔或96孔,ELISA检测仪,50μl及100μl加样器,塑料滴头,小毛巾,洗涤瓶。  (2) 小烧杯、玻璃棒、试管、吸管和量筒等。  (3) 4℃冰箱,37℃孵育箱。  (四) 注意事项  1. 正式试验时,应分别以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控制试验条件,待检样品应作一式二份,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时本底较高,说明有非特异性反应,可采用羊血清、兔血清或BSA等封闭。  2. 在ELISA中,进行各项实验条件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  (1) 固相载体的选择:许多物质可作为固相载体,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酰胺和纤维素等。其形式可以是凹孔平板、试管、珠粒等。目前常用的是40孔聚苯乙烯凹孔板。不管何种载体,在使用前均可进行筛选:用等量抗原包被,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观察其显色反应是否均一性,据此判明其吸附性能是否良好。  (2) 包被抗体(或抗原)的选择:将抗体(或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时,要求纯度要好,吸附时一般要求PH在9.0~9.6之间。吸附温度,时间及其蛋白量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多采用4℃18~24小时。蛋白质包被的最适浓度需进行滴定:即用不同的蛋白质浓度(0.1、1.0和10μg/ml等)进行包被后,在其它试验条件相同时,观察阳性标本的OD值。选择OD值最大而蛋白量最少的浓度。对于多数蛋白质来说通常为1~10μg/ml。  (3) 酶标记抗体工作浓度的选择:首先用直接ELISA法进行初步效价的滴定(见酶标记抗体部份)。然后再固定其它条件或采取“方阵法”(包被物、待检样品的参考品及酶标记抗体分别为不同的稀释度)在正式实验系统里准确地滴定其工作浓度。  (4) 酶的底物及供氢体的选择:对供氢体的选择要求是价廉、安全、有明显地显色反应,而本身无色。有些供氢体(如OPD等)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应注意防护。有条件者应使用不致癌、灵敏度高的供氢体,如TMB和ABTS是目前较为满意的供氢体。底物作用一段时间后,应加入强酸或强碱以终止反应。通常底物作用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底物使用液必须新鲜配制,尤其是H2O2在临用前加入。

免疫组化pax-2(+)是什么意思

pax-2阳性。PAX-2是PA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与PAX-8一起参与肾脏器官的形成,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免疫组化加号代表结果是阳性意义,因此检测到免疫组化pax-2(+)就是免疫组化pax-2呈阳性,正常情况下是显示阴性。

我父亲肺癌做了免疫组化,其中LCA(+)是什么意思?

LCA为阳性,说明这种癌是淋巴造血系统来源的,比如淋巴瘤,结合其他的数据综合分析。您可以将病人的详细资料补充后,我再帮您看看。

免疫组化标记:ck(+)p63(+)ck5/6(+)LCA(+)ki-67(+60%)是什么意思

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请教免疫组化结果:LCA(淋巴细胞+),CD68(+),CEA(+),CK20(部分+),CKpan(+),HER2(0),ki-67(30%).

ER、PR阳性,提示适合内分泌治疗;KI67中强阳性,提示癌细胞增殖较为活跃,预后较差;以上活检结果考虑为子宫内膜腺癌伴宫颈管侵犯。

底分会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结果 CKP(+)、P63(+)、LCA(-)是什么意思

这个很专业 你 需要 去医院找专业的人解释一下

了免疫组化,其中LCA(+)是什么意思

病情分析: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意见建议:

了免疫组化,其中LCA(+)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结果mpo(2+)cd38(1+)cd138(1+)cd20(1+)cd3(+)cd79a(-)k(-)ki-67

CD3(+)1.T-细胞淋巴瘤。(-)多形性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D20(+)1. B细胞淋巴瘤。2.毛细胞白血病。CD38(+)浆细胞瘤。CD138(+)浆细胞瘤。KaPPa(+)浆细胞瘤。提示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组化结果帮忙分析下,这些项代表什么意思

非间皮肿瘤 非胸腺及肺来源的上皮的肿瘤 非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体还需要根据HE切片来分析病情。

请问免疫组化:ER(-),PR(-),MGMT(+),C-erbB-2(-).结果代表什么

可以啊

甲状腺肿病理诊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19(散在 ),ki一67(index1%),thy(强

这个是有可能的。癌症本身就是自身细胞出现变异造成的恶性变性,这个是可以发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而且每个年龄段出现的癌症也是不同的。建议作进一步检查,然后进行治疗

免疫组化实验和elisa实验有什么区别?

  两者都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能发生特异性结合这一基本原理。  免疫组化是对组织标本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类物质如细胞中的病原体、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酶、激素、核酸等进行定位或定量检测,检测材料是石蜡切片或细胞涂片,检测时用到的抗体可以用酶标记,也可以用荧光素标记。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既可以检测抗原也可以检测抗体,若检测抗体,则酶标板需要用抗原包被;若检测抗原,则酶标板需要用抗体包被。

免疫组化Des(+)、Myogenin(–)、CalDes(+)、SMA(+)、S100(–)、

Des(+)【结蛋白】子宫、皮肤、胃肠道及其其他横纹肌肉瘤和肌上皮瘤阳性。Myogenin(–)【肌细胞生成素】横纹肌肉瘤阳性。CalDes(+)【钙调素结合蛋白】平滑肌肉瘤。SMA(+)【平滑肌肌动蛋白】平滑肌肉瘤阳性。S100(–)【可溶性酸性蛋白】主要用于星型细胞少数胶质瘤、室管膜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鞘瘤、恶黑、脂肪肉瘤阳性。CD57(–)【CD57蛋白】神经鞘瘤阳性。ALK–1(–)【ALK基因】阳性时,可以直接进行后续的靶向治疗。TLE–1(–)【TLE基因】滑膜肉瘤时阳性。Ki–67( +,35%)【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数值越高恶性程度就越高。EMA(–)[糖蛋白]上皮源性肿瘤,尤其是低分化腺癌阳性。CD21(–)【CD21抗体】淋巴瘤时阳性。结果提示,来源于平滑肌的肉瘤。

免疫组化cd34,lca,a—actin,广谱actin,myod1,cd56,ema均阴性

你好,免疫组化cd34,lca,a—actin,广谱actin,myod1,cd56,ema均阴性,说明没有什么问题,是正常的。如果是阳性,就是有感染等情况了,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免疫组化验结果下面字母是什么意思??

Desmin、Myogenin、MyoD1、MSA阳性,考虑为横纹肌肉瘤,属于恶性肿瘤;KI67中等阳性,提示肿瘤细胞增殖较为活跃,预后较差。

什么情况要做免疫组化

软组织肿瘤类型很多,由于普通病理切片还不能确定是哪种类型的肿瘤,因此通过一些特异性表达某种肿瘤的抗体进行标记,有望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所以要借助于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经过上述技术,明确诊断后才能分析是否良恶性,所以还得等待结果。如有结果,我可以进一步帮你进行分析。祝好运!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实验方法是什么?

1 、载玻片的处理: 抗原修复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辐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脱片。为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可选用我公司提供的ZLI-9001 APES、ZLI-9003 HistogripTM或ZLI-9005 Poly-L-Lysine等几种试剂,对已清洗的载玻片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1.1 APES:现用现配。将洗净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释的APES中,停留20~30秒钟,取出稍停片刻,再入纯丙酮溶液或蒸馏水中涮去未结合的APES,置通风橱中晾干即可。用此载玻片捞片时应注意组织要一步到位,并尽量减少气泡的存在,以免影响染色结果。 1.2 HistogripTM:将洗净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释的Histogrip液中,停留1~2分钟,然后用双蒸水快速清洗三次,室温干燥或60oC烤箱烘烤一小时,装盒备用。 1.3 Poly-L-Lysine:将洗净、干燥的载玻片放入以1:10比例去离子水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中,浸泡5分钟,60oC烤箱烘烤一小时或室温过夜干燥。装盒备用。试验中使用的器具均为非玻璃制品。 2 、常用酶消化: 2.1 胰蛋白酶:一般使用浓度为0.05%~0.1%,消化时间为37℃、10~40分钟,主要用于细胞内抗原的显示。 2.2 胃蛋白酶:一般使用浓度为0.4%,消化时间为37℃、30~180分钟,主要用于细胞间质抗原的显示,如:Laminin(层粘蛋白),Collagen IV(IV型胶原)等。 2.3 皂素(Saponin):一般使用浓度为2~10g/ml的saponin溶液,消化时间为室温孵育30分钟。 3 、抗原热修复: 可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选用微波炉抗原修复、高压锅抗原修复或水浴高温抗原修复。抗原热修复可选用各种缓冲液,如TBS、PBS、重金属盐溶液等,但实验证明,以0.01M枸橼酸盐缓冲液(pH6.0)效果最好。请选用我公司提供的ZLI-9064 枸橼酸盐缓冲液(粉剂)配制,取该粉剂一包溶于1000ml的蒸馏水中,混匀,其pH值在6.0 ± 0.1,如因蒸馏水本身造成的pH值偏差,请自行调整。 ……………… 详细资料请参考:on http://www.bio1000.com/experiment/immunology/228697.html满意请采纳

免疫组化染色前,对标本进行固定的目的是

【答案】:A固定可防止细胞脱落,但主要目的是保存组织细胞抗原特异性的稳定。

免疫组化用什么染色鉴别神经元

如果只是区别出神经元,用尼氏染色就可以了,正常的神经细胞都含有尼氏体,它们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浆中,形状有大有小,如三角形,有的为椭圆形。

免疫组化DAB染色一般要多久

DAB要现配现用,在30分钟内用完,一般DAB显色30秒,效果还可以,但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在显微镜下看情况而定,但是如果超过10分钟都没有颜色的话就说明染色失败了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Ki67(>50%+),P53(

CKpen阳性,提示为上皮性肿瘤;ki67中等阳性,提示肿瘤细胞增殖较活跃,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

免疫组化melan-a染色什么意思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