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滕王阁序》是高中的那本书

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我为什么知道这么清楚?因为我明天就要学这课

请帮我归纳一下滕王阁序的知识点!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省亲,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适逢洪州都督严公于九九重阳之际大宴滕王阁。广邀宾朋,王勃亦应邀赴宴。本文就是在宴席上的即兴之作。文章原来题目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全文紧扣题目,结构紧凑,文脉贯通,且能脱出一般骈文模山范水之窠臼,融入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文情并茂,情景交融,所以能流传千古。全文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段着重写景,从第四段中间即“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一句转入抒情,同时文章的感情基调也由乐入悲。结构清晰,过渡自然。第一段以“人杰地灵”四字为纲,对胜地、贤主、嘉宾、良宴进行了称赞。首句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切题,先写滕王阁所处之地势,能不黏着于题目,拓开境界,颇有大家风范。接着采取由远及近,由面而点的手法,逐渐落实到写作目标上。在对地、主、客进行赞颂后自谦地提到自己,彬彬有礼,文雅尽现。而恰当地运用诸多典故,更显示了作者超凡的才华及渊博的知识。第二、三段正面对滕王阁的秀丽景色进行描写。前两句“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天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彩饰丹漆,鲜艳欲滴,恍若画中。“鹤汀凫渚”一句将静态打破,紧接着“桂殿兰宫”“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等景色,以目不暇接之势纷至沓来,犹如工笔画,细致入微,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繁管急弦之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此句出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庾信不如王勃写得优美动人。此二句可谓本段的点睛之笔。至此我们已对作者的笔力叹为观止,但后面“渔舟唱晚,雁阵惊寒”一句意境高远,文断意连,又创造出一种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效果。回首此段,作者笔势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景物浑成,饱含情感,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锦心。第四段笔锋一转,由外景描写转至宴会场面及作者所生发的感慨上。箫管齐鸣,清风徐来,如天籁般的歌声似乎能阻住行云。环顾四座,佳宾贤主,俱才气横溢,在这样欢乐畅快的场面中,作者感到好景不能永久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宇宙无穷”“盈虚有数”,感到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奈。“望长安”以下,作者将自己比做屈原、贾谊等前贤,委婉地表达了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转为悲愤。第五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并不是一味低沉感伤,在列举到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难封侯爵的李广,逃避海曲的梁鸿等典故后,笔势锋回路转。这样,前面的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后面的积极壮怀,有入世的乐观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机勃勃、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千百年来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如韩愈曾称其“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最后两段收束文笔,表明自己目前的志向、行程,表达对主人的知遇之恩不胜荣幸,对盛宴佳境的留恋,以此照应开头。全文典故横陈而语言清丽可喜,有流动自然的气势,音节铿锵而和谐上口,读来流转如珠。结构层次井然而不乏波澜起伏之美,是骈文中的极品。

优质课《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与反思

   【指导思想】   《滕王阁序》文辞华美,气韵生动,句式整齐,具有骈体文赋的韵律和格调;同时又志趣高远,兼具文人雅士的情趣和抱负,以其“文”“质”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教学本文,应设法引导学生对其中精美的对句、华美的辞采、丰富的典故、作者的襟怀与情志进行揣摩体味,含英咀华。然而文章文辞微约,典故繁多,又使文本的解读障碍重重,导致学生畏难情绪严重。故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扫除阅读理解障碍,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鉴赏活动。    【设计特点】   本设计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养成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本文丰富的精神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从而将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三纬设计要求。    【教学目的】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习掌握作家和文体知识   2.把握文章主旨,体悟作者复杂跌宕的情思。   3.背诵全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骈文的音韵和句式特点,感受华丽的语言风格,进而自主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内容:    一、自读明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字形要重点标注。   2、紧密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先独立阅读,后四人一组,协作解决读不懂的语句。(根据骈文铺排渲染的特点,不必字字落实,重在意会,对文中的难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中的“雾”“星”名词作状语;“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 )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预习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预习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预习效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本设计通过第一步的筛选、识记,第二步的合作答疑,突出重点,层层落实,既落实了文言文教学目标,又突出了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朗读明音律   1.听读。(要求听字音、听停顿、听情感)   2.仿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体会情感)   3.对句读。同桌分为两组,一读上句,一读下句,读中感悟节奏。   教师提示:不仅要读出句内的停顿,还要读出各句间的节奏变化。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点出秋令时节,之后以舒缓的长句描摹秋景,再以四字短句显抑扬顿挫,登阁则用短促的三字句以显轻快,最后用错落的四六句写极目所见,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4.学生试着总结本文的节奏特点。   教师点拨小结:形式上《滕王阁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骈体文传统,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又加以散文化,音韵和谐而又富于变化。   【设计说明】本文属于骈体文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然体会“骈体” “赋”的对仗整齐,也要引导他们体会其“文”的错落变化。    三、精读明思路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明确:   第一段:扣“洪府”, 写地势雄伟、人才杰出。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写秋景特色、登阁胜景   第四、五段:扣“饯”,写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设计说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解题以明文意”的阅读技巧。   2、分角色朗读体会。(要求读出情景、读出情感)   齐读第一段,读出气势,边读边想象滕王阁饯人杰地灵的盛况;女生读第二、三段,声音清丽,体会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的美景;教师范读第四、五段,声音浑厚,表现出失意的悲怆和穷且益坚的追求;第六、七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的欣慰、临别赋诗的诚挚。   【设计说明】第二环节的听读、仿读的朗读与第三环节的分角色朗读体会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读。第二环节中全体学生都能在凝神谛听中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并自觉地去模仿体会,但此时学生得到的美感只是朦胧的,心知其美而口不能言;教师适时设置第三环节的精读,借助行文思路恰当地予以点拨,启发学生进行较具体的想像和思考,使学生时时感到自己处在文意境界之中,并陶醉于文本营造的种种境界,及时深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品读探主旨   “文为心声”。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反复诵读,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   参考: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包括描写宴会盛况的语句,尤其是直接抒情的语句及典故的用意。   要读出情感,如:读“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聚,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时,要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难”“悲”“怀”“不见”“何年”需重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读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语调要昂扬、高亢。   【设计说明】通过关键句的朗读,领悟文章的主题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忧伤但不消沉。   五、赏读求鉴赏   1、骈体文用于诗词,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富有音乐美。它的基本特点是对仗、藻饰和用典。下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任选其中一点,自由组合成对仗、藻饰、用典三个兴趣小组,深入品读探究。   2、小组活动:   搜集整理对仗/藻饰/用典的常识知识,对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赏读,设计适当习题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做好活动记录,准备下节课进行小组汇报展。   【设计说明】分组探究的设计,顾及了学生在原有基础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小组汇报展示;检测、巩固活动成果    教学内容:    一、小组展示   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其他小组学习、记录。    二、小组交流   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答疑。   三、检测巩固   教师给出检测练习,检验全班对三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对仗检测   1)教师根据课文情境给出上句,由学生抢答下句。   滕王阁中,高朋满座,见秋水之浩淼,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答案: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一色,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2)2004年全国高考卷(鲁、晋、豫、冀、皖、赣)(4分)   第一题 ①扫千年旧习 ②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参考答案:①树世纪新风书 ②神州大地新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设计说明】该设计即巩固拓展了对仗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藻饰检测   1)赏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参考答案: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消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2)名对补缺:   相传,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互相题试。苏小妹要哥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索后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仍道:“好是好了,但不属上品。”你能试试填出这两个字吗?   最后苏小妹念出自己的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不禁托掌称妙。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妙在何处吗?   参考答案: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好,是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设计说明】两题既培养了学生对文字的审美情趣,也训练了学生意境、炼字类型的鉴赏、解题能力。   (三)用典训练   1)这篇文章是饯别序,四、五两段大量用典抒发作者的个人心志,如果去掉这两段,结构仍然完整。如果没有这两段,你认为这篇序文还会不会流传千古?   教师点拨小结:本文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形式和辞藻,更美在大量典故表现出来的交织于作者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跌宕的思想感情,同时,它展示出的“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征服了一代代读者,激励无数有识之士自我完善、笑对人生。这也启示我们,写文章要文质兼美,要写出情志,写出波澜,尝试运用多种抒情方式。   2)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大家试试分析,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参考答案: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设计说明】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用典曲折传情的理解,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四、布置作业   1、准备小组课文背诵比赛。   比赛规则:1)仍按上节课的三个活动小组进行评比;2)每组随机抽出5人代表本组比赛,个人满分为10分(要求能准确、熟练背诵);3)按小组参赛成员平均分给三个小组排名;   2、写演讲稿:人生难免失意。历史上许多名人都遭逢过失意,你如何评价他们的选择?面对人生的失意,你会如何选择?请以“面对人生的失意”为话题写演讲稿,并在班内张贴(全体参与);自主报名参加下节语文课的演讲比赛。   3、对“对子”大擂台(本周内结束)   规则:1)在后黑板的班级论坛上张贴帖子,每人至少出两个上句(可引用可原创),并准备好对跟帖进行评价。2)自由跟帖,被采纳1帖获1分。3)根据跟帖的得分,评选出本次活动的3名“擂台之星”。   【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在第四册课本中位置尴尬。它是第二单元的重头戏,但前面却是整个一单元都要求全文背诵的古文。所以,我一宣布这篇课文也要求全文背诵,全班立即哀叹声一片:“不会吧,又要背!”“太长啦!”“太难了,看不下去!”当时我心里就一凉。全班畏难情绪这么严重,必然会有大量的中下游成绩的学生自主偷懒甚至放弃;如果一味强制背诵,就会有大量同学只应付当时的检查,吃夹生饭。尤其是,像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千古奇文,如果在怨声载道中强摁学生去分析、背诵,也实实在在是浪费资源。于是,我就把设计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面。修改了数不清多少次,才终于有了以上设计。从上课试用的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目的。   “读”是语文学习的本质手段,所以,第一课时我将“读”作为学生经验获得的基本途径,以学生朗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文本的形式、语言特点,自己试着走进文本的灵魂,触摸作者的情感,教师绝不说教。这个环节由于只设置了读的任务,没有其他繁琐的任务压力,学生们读的很投入。尤其是到了后半部分的品读体会环节,学生们开始逐渐读“进去”了,有的不自觉的摇头晃脑,有的边读边比划,读到动情处,或苍凉悲怆,或激越高亢,很是动人。   经过逐层深入地品读之后,转入理解把握文体环节。骈体文的文体知识在学生手头的各种学习资料上都能找到,我决定“能不讲的不讲”,不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专题,通过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由于是自主选择、“自给自足”,学生们兴趣高涨,本来枯燥的常识也不觉得枯燥了。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进行课文探究赏读,自主设计巩固练习,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积极主动地自学,效果自然比由教师干巴巴的讲解、检查好得多。小组展示活动迎合了学生的“炫耀” 、“攀比”心理,给足了学生成就感。最后教师给出必要的针对性题目,检测巩固,夯实了知识能力目标。   课后安排背诵比赛、演讲比赛、对“对子”比赛,引进了竞争机制,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背诵比赛按小组进行,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不给本组拖后腿,每个同学都背得热火朝天,尤其是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不惜占用休息时间结伴儿互相检查督促,很好地落实了背诵目标;演讲话题引导学生由关注文本进而关注人生,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高尚的人生观;对“对子”比赛既巩固了本课对仗知识,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还拓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对我国传统的对联文化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次案例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一节课有没有“效”,能不能“活”起来,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设计。教师只要敢于相信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去思考、探究,就会发掘出学生惊人的学习潜力。

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

u2003u2003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对于网络推荐阅读【读后感书名】,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读了【读后感书名】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经过搜索和整理,我为大家呈现“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篇一) u2003u2003教学理念 u2003u2003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为己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可枯燥生硬地说教,而要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注重审美教育,通过感受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u2003u2003同时,语文课堂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阅读向写作迁移。 u2003u2003教材分析 u2003u2003《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而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材料。 u2003u2003《滕王阁序》写景颇为精彩,其中第三自然段写登临之所见,一句一景,将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风物与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描摹得神采飞扬,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最,文章极富意境之美。 u2003u2003《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篇使用对偶,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而且,文采华丽,讲求藻饰。文章极富文字之美。 u2003u2003《滕王阁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以古比今,步步递进,紧扣题旨,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文章极富章法之美。 u2003u2003《滕王阁序》是一篇登临之作,它不同于其他的或借古咏怀、或念远怀人的幽思之作,字里行间里渗透了王勃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王勃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情操。他自信自尊、谦逊得体、热爱生活、面对挫折,虽有消沉,但更多地表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的人格境界,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尤其令人敬佩。文章极富情操之美。 u2003u2003这四美之中,情辞并茂是本文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抓住王勃的情感变化,以此为课文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用多种方式抒发感情,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关键了。 u2003u2003学生情况 u2003u2003我上课的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在年级中成绩领先,不少学生身上“骄”、“娇”二气严重,讨厌说教,经不起挫折。王勃“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可激励学生自我完善、笑对人生。 u2003u2003在语文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害怕文言文,觉得艰深难懂,而且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不合时宜,厌学情绪较浓。正可借此文,纠正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u2003u2003由于学生刚上高一,鉴赏经验比较少,鉴赏能力不强,尤其是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节课我希望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鉴赏,把握文章表现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并加以评价。 u2003u2003[教学安排] u2003u2003三课时 u2003u2003第一课时解题介绍作者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 u2003u2003第二课时学习1、2、6、7自然段,通过诵读,体会骈体文的特征。 u2003u2003第三课时学习3、4、5自然段,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u2003u2003第三课时 u2003u2003[教学目的] u2003u2003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 u2003u2003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u2003u2003[教学重点] u2003u2003进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现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曲线,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u2003u2003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抒情的写作技巧。 u2003u2003[教学难点] u2003u2003作者情感是如何转折的? u2003u2003第五段对典故的理解 u2003u2003教学过程 u2003u2003[步骤一:导语] u2003u2003《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神韵隽永,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u2003u2003[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u2003u2003[步骤二:学法指导] u2003u2003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 u2003u2003教师解说:“道”,一为写作之道;一为人生之道。 u2003u2003[设计说明]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 u2003u2003[步骤三:探究] u2003u2003一、整体把握 u2003u2003问一:快速浏览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绪变化的一句话。 u2003u2003明确: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即,王勃的情绪是由兴而悲。 u2003u2003[设计说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重难点。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须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不容易准确回答。也借此题检查预习。 u2003u2003问二: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 u2003u2003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 u2003u2003(放幻灯片投影) u2003u2003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u2003u2003景 u2003u2003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 u2003u2003兴 u2003u2003事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 u2003u2003[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u2003u2003二、学习第三段 u2003u2003问三:生读第三段,放《清明上河图》局部、自然风景等图片,猜猜看,这和课文哪句话对应? u2003u2003[设计说明]用猜谜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语言还原成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通过这种方式熟悉课文、理解文章意境。 u2003u2003问四:请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的图景,再放图片,和自己想象的比一比,哪一幅更美? u2003u2003点拨:图片已经够美了,仍然赶不上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u2003u2003[设计说明]练习口头作文能力,感受汉语的丰富与生动。 u2003u2003问五: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又会如何呢?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出来?用的什么方式来抒情? u2003u2003明确:融情于景 u2003u2003[设计说明]推己及人,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比较亲切明了。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阅读向写作指导迁移。 u2003u2003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u2003u2003[设计说明]本段文字优美,生动,让女生柔美的声线来读,感染力强。美文,是训练美读的好机会。 u2003u2003三、学习第四段 u2003u2003问六: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u2003u2003明确: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u2003u2003[设计说明]紧扣感情变化,转换学习内容。 u2003u2003问七: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明确:直抒胸臆 u2003u2003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出感情。然后推荐一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u2003u2003明确:重读“难越”“失路”“萍水”“尽”“他乡”“不见”“何年”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失意的心绪。 u2003u2003[设计说明]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独悲凉的心境。 u2003u2003问八: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u2003u2003明确: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抒情方式)啊! u2003u2003[设计说明]突破难点。这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搞清如何转折,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文脉,写作时要注意起承转合。 u2003u2003投影: u2003u2003望长安目吴会 u2003u2003天高地迥 u2003u2003宇宙无穷南溟深北极远 u2003u2003悲 u2003u2003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u2003u2003济世无路 u2003u2003报国无门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何年 u2003u2003问九: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u2003u2003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u2003u2003[设计说明]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积累,丰富学生情感。 u2003u2003请男生读,读出意境来。 u2003u2003[设计说明]在品味、赏析后,让学生投入情感地朗读,可进一步唤起学生共鸣,为王勃的遭遇慨叹。 u2003u2003老师小结 u2003u2003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思索:是什么使得王勃走投无路?他该怎么办? u2003u2003[设计说明]小结王勃在文中的第一个情感转折,引出下个学习内容。 u2003u2003四、学习第五段 u2003u2003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u2003u2003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 u2003u2003投影: u2003u2003冯唐、李广 u2003u2003自我宽解 u2003u2003贾谊、梁鸿 u2003u2003贪泉、涸辙 u2003u2003北海、东隅乐观向上 u2003u2003孟尝、阮籍 u2003u2003[设计说明]突破第二个难点,熟悉课文。把握作者第二个情感转折。 u2003u2003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 u2003u2003明确:借用典故。 u2003u2003[设计说明]突出重点,明确写法。 u2003u2003[步骤四:总结] u2003u2003问十二: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u2003u2003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一要注意用多种方式。 u2003u2003回顾板书。 u2003u2003兴 u2003u2003乐观旷达 u2003u2003景事宇宙人生 u2003u2003悲 u2003u2003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借典咏怀 u2003u2003[设计说明]突出本课重难点,指导写作。 u2003u2003[步骤五:拓展与思考] u2003u2003一、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际遇;相似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u2003u2003投影《行路难》,学生齐读、讨论。 u2003u2003明确: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u2003u2003[设计说明]《行路难》与《滕王阁序》中表现的情感脉络与抒情方式惊人地相似,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u2003u2003二、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u2003u2003学生讨论, u2003u2003教师点拨: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u2003u2003[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 u2003u2003[作业] u2003u20031、背诵2——5自然段。 u2003u20032、就文中能触动你心灵的一句话扩展开去,写300——500字的短文。 u2003u2003[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写作训练。写作既可写成写景散文,又可写成读后感,自由度较高。 u2003u2003课后反思 u2003u2003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文言文反映的生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有畏难厌学情绪。而以往的教学又多以串讲为主,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讲解(我觉得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讲求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弄得课堂沉闷不堪,课后学生收获不大。这次课,我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文言文,课堂非常活跃,课后学生反馈很好。本来预计这节课容量很大,不容易完成教学内容,然而因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所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作业来看,背诵和写作情况均不错。由此,我意识到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 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篇二) u2003u2003《滕王阁序》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的头疼病,因为要写一片反思文章不仅耗时又好尽力,更害怕遇到情绪低落不配合的学生,那么《滕王阁序》教学反思就会变成牢骚文章了,前不久在一本书籍中看到一篇比较好的《滕王阁序》教学反思,于是我就摘抄的一部分和大家分享下。 u2003u2003在教学设计上,把它设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导入课,介绍王勃及其相关的一些资料,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为重头戏,体会文章写景的表现手法及景物特点,咀嚼赏鉴文章的语言之美。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呢?刚好学习这篇文章期间,正是奥运圣火全球传递的途中,我由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口号中突发灵感,千年前的王勃不正是一位胸中涌动着澎湃激情的热血青年吗?面对祖国壮美的山河,他以如椽巨笔抒写了满腔热情,所以我决定由此引入。滕王阁以怎样的万千气象引发了王勃神采飞扬的文思,王勃以怎样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滕王阁气象万千的壮美。 u2003u2003这一部分的景物描写,特别要注重诵读。要求学生酝酿好情感,投入的朗读,反复诵读中,走入王勃的笔下世界。提示学生,选择最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用优美的散文语言谈一谈王勃笔下的景如何美得令人如痴如醉,具体指导学生分析选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些景物通过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就具体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又选取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愈燃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做比较,来体会王勃诗句的特色。最后总结本文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u2003u2003这就是我抄了很久的《滕王阁序》教学反思。个人觉得文章写得很是深刻。希望你也能采纳。文章最后祝您想想事成!! 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篇三) u2003u2003就文章而言,《滕王阁序》是奇文妙文,但是就教学来说,又是一篇难文硬文。我们最怕辛辛苦苦教下来,学生的感觉却是一句“有什么好的”。《滕王阁序》就常常遭受这样的命运。这次重新碰到它,我原先也想不出好的花招,上网查了一下资料,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顶多就整理文中的典故,以它为钥匙打开滕王阁的大门。但这样一来,学生要花很大的时间去打理,恐怕那点兴趣也被蚕食得差不多了。后来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课文,居然发现一条亦真亦假亦明亦暗亦断亦续的感情线索。相对典故相对文采这些“技”上的东西,它应该是“道”,是最根本的。那么能否以情感为“纲”,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王勃陆海潘江之才下的痛苦不安? u2003u2003由于文章确实在文字理解上有难度,为了便于课堂上的教学,我布置学生预习时画一副王勃情感变化的心电图。因为以前从没干过类似的事情,从课堂上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的展示看,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基本能把握王勃的心路历程。当两条情感变化图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接下来的教学就简单了:一问是不是这样的情感,二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三问这样的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哪种情感是最真最根本?举最初的情感为例,绝大部分的学生概括为“兴”,也有学生认为兴中有悲。这样的理解无疑是对的,但又无疑以前者为主。那它从何而来?学生指出源自原原本本的两句话,“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兴尽悲来”,从文中筛选信息体现了学生的一种阅读技巧,不过教师不能到此为止,应该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经过讨论,学生是能概括出这么几点的:盛地、盛宴、盛景、“盛”人。这样一来,王勃的“兴”就有了落脚点。 u2003u2003可以说,王勃在最初表现出来的逸兴只是斯时斯地的感触,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对宾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对《滕王阁序》而言,这些均不足观。足观的是“失路之人”在强烈的渴望“望长安于日下”,在热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观的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呐喊助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足观的是“有怀投笔”者“无路请缨”,只好“奉晨昏于万里”,无奈到绝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那一个个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图,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这样读出来才算对得起王勃。 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篇四) u2003u2003有幸代表秦皇岛参加河北省的优质课大赛,富有挑战的是,抽到了第一号,第一个登上讲台,都说第一个会吃亏,既抽之,则安之我教授的篇目是《滕王阁序》,这是一篇骈体文,篇幅也较长,教学内容的选取是重中之重,结合石家庄十五中高二三班学生的学情实际,我还是决定通过教学写景段落来提升学生鉴赏写景语句的能力,注重方法的探究总结,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写景部分的鉴赏上;这个部分的默写也是高考的重点,几乎每年都会在全国十几套考题中出现,所以兼顾把背诵也当堂完成 u2003u2003我设置了四个教学目标,骈文特点、写景思路、写景句子鉴赏、当堂背诵重点是写景句子的鉴赏,前三个目标也是为了背诵做好铺垫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落实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书声朗朗,有放声读,有默读,有小组合作读,并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训练这节课,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学生,都感觉任务指向明确,既达成了目标,又都很有完成目标的成就感 u2003u2003在学法指导上,不是我硬性的施加,也不是全靠学生自主随意完成,而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进而提升、提炼,最终形成方法性的东西这就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高二的学生,自主性要强一些,老师要充分相信他们骈体文的特点,我结合《师说》加以引导,同学们就快速地找出;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学生合作鉴赏,我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从手法、角度、炼字、意境四个方面重点突破,进而指导他们今后的鉴赏;背诵,也是无形中告诉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后再背,就会事半功倍,扎实持久 u2003u2003在教学中,我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教教材,没有墨守成规,逐段分析,而是通过对教材的梳理、切分,选取几个点来交给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全面,实际学生未必受益,一课一得,虽然略显单薄,但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上,不能贪多,而是应认真咀嚼,逐步提高 u2003u2003在合作探究上,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而后进行了有准备的讨论,全班起立讨论,很有气势,讨论现场也很热闹,人人都参与了进来,并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汇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小组当中,对之进行了指导,解决了学生在讨论中的疑难问题 u2003u2003在导语设计上,我从江南三大名楼及其相关名人诗文这方面进行了情境的创设,而且指向明确,就是把写景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去含英咀华,领略滕王阁的秀美景色学生带着这种美感,走进文本,触碰文本,少走了很多弯路 u2003u2003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力求朴素,导语和我诵读的时候,有古筝衬乐,诵读时还配上了精美的图片,增强了形象性多媒体上的问题,提得具体、明确、简练,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u2003u2003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激趣导入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点拨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方法,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使得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积极性高,有收获 u2003u2003在整节课,做到了一课三得,重要的是得到了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还有背诵的方法并立竿见影,还有骈体文的语言特点,有点有面,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使学生40分钟,每一分钟都充满了意义 u2003u2003当然,每节课都是有缺憾的,我会继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艺,向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迈进在此,感谢秦皇岛一中语文组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教科所陈宝元老师的指导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教学技艺,要想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就要敢于吃苦,不耻下问,这样才会为教学更好的服务。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但用典多,文辞简奥的特点又往往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督促学生查找有关词典资料以加深理解。这些工作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而必要的强调。考虑到理科班学生在下面查资料的积极性不高,直接给出预习题目。 学习中,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文意的理解重点放在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实词的理解,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 深入探究的问题放在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案例题旨】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发言,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是被动式接受和机械式记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在“对话式”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传授与接收、灌输与接受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流关系。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可以不受教师预设问题和固有概念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古代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在学生自主解决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对话式交流和探讨是本案例思考的核心问题。 【案例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整理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典故。 3、了解有关滕王阁的历史传说,丰富文化知识。 3、回顾“序”的文体知识,将《兰亭集序》温习一遍。 4、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联系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兴悲之由并将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情感的变化进行比较。 5.找出文中写景或抒情深深打动你的句子进行分析。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面对教材,学生不应该是等着老师来教学,来给他一个模板式的记忆内容。而是在不带着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前提下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体验,为后面师生对话以及生生对话打下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 二、作者和解题。 请学生介绍王勃的生平事迹,教师明确: 1、王勃14岁应举及第,受朝散郎。为沛王侍读时因撰写《檄英王鸡》而被逐。入蜀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2、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3、解题: (1) 王勃和《滕王阁序》: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 序:序的概念和种类 (3) 四大名楼: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为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范文正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它们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学生展示课前所学,进行学生之间的对话,另外学生的预习成果得到认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第一环节。 朗读:第一次朗读听学生读,正字音,明句读。 第二次朗读要求体会音韵美。 第三次朗读注意体会意境美即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明文体特点及文章运用的变化多端的句式。 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这是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也是学生和文本的浅层次感性对话。在朗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对文章有一个朦胧的感性认识,尽管学生现在还说不出来文章好在何处,但通过前面作者写此文具体过程的介绍和自己的朗读,有了“千古美文”的感觉,并且心中有了对文章的浓烈的喜爱之情,对王勃的才学有了钦佩之情。这样后面深入文章内容的`探讨才是真正的学生和老师的对话。而不是老师的一味灌输。 四、第二环节:理清思路。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说明:此步骤重在加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学生充分自由朗读的前提下,让学生试着理清文章的思路。这实际上是缘着作者的文字追踪作者的所思所想。因为作者的思路也是决定作者为文高下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篇文章能否脱颖而出,能否成为传诵千古的奇文、妙文,也要看它是否有不落窠臼的框架结构。行文思路可以说是文章的框架,是一座高楼的外在的结构支架。坟头一样的丘陵是无法突现出高楼峻阁的轩昂气势的。所以作者胸中有丘壑、有山川、有高原,还需与之相应的地基在。 五、第三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胜地、胜友、胜景及作者情感的变化。自由讨论: 1、 作者笔下的山川楼阁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2、 作者写了怎样的宴会盛况? 3、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这一步骤重在给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六、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课下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写景或抒情的句子加以分析,另外由本篇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联系其他的写水天相接景象的句子进行比较性鉴赏。 第二课时 一、鉴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也是本文最为闪光的一句。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诗句中展示的画面。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教师总结: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即云似岭,望水若天。(袁宏《东征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萧绎《荡妇秋思赋》)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齐高,锋锷同霜天比净。(释僧懿《平心露布》) 教师明确:王勃把这种景象用对偶句的下句来表现,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野鸭,构成色彩明丽的画面。 3、前人又曾指出,王勃的句法出自“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试比较一下两句的高低。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显得雕琢造作,意境也不如王勃的优美动人。庾信的落花与马射队伍中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联想欠自然。王勃写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超出前人甚远。 二、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在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句子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提出:为什么落霞是与孤鹜而不是群鹜齐飞呢?我们在许多图片资料中看到的都是许多只鸭子一起在晚霞中高低错落地飞着。这种描写是不是和实际景象不符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际上我们再看接下来的一句: “渔舟唱晚,响穷澎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其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伤感。为什么色彩明丽的景色背后有着灰暗的底色? 有人说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这篇文章的本质。 可以说,王勃在最初表现出来的逸兴只是斯时斯地的感触,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对宾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对《滕王阁序》而言,这些均不足观。足观的是“失路之人”在强烈的渴望“望长安于日下”,在热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观的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呐喊助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足观的是“有怀投笔”者“无路请缨”,只好“奉晨昏于万里”,无奈到绝望。只有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 说明:这一部分是学生在充分感悟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和老师之间的对话。这种深层次的对话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和梳理自己的思想进而组织自己的语言方面付出相当大的心力才能实现的。教师通过提供解读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写给王勃,一两句话均可。 说明:让学生给王勃写两句话,与其说是让学生跨越时空和王勃进行对话,毋宁说是学生在理解深思了文章内容后的一种自我对话。 【案例分析】 本案例力图体现“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首先,学生的课前预习在老师的题目指引下有明确的方向,能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课外资料的搜集也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切实有效地进行。这为学生实现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课堂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凝听者和参与者。这营造了平等的开放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了非常有创造性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这应当是课堂的一个师生的深层次对话,也是学生真正积极思考问题的一个体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比教师在那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在那意兴阑珊地听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要更为深入和通透。 第三,课堂和课后强调学生动笔。动笔的过程是自我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深层次对话的一个过程。在这里,学生将学习化做一个自觉的理性的过程。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课前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 2、如何解决真正的“对话式”交流和可能出现的放鸭式现象之间的矛盾还是一个摸索中的问题。老师稍为急躁些或学生稍为懒散些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3、改进的想法是打算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切实有效地行动起来。

高三年级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课文。   1、作者:见课*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写作背景:见课*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看注释,粗通文意。   3、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三、作业:背诵课文2~~5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背诵课文   二、重点段落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个别学生,全体学生)   二、理清全文结构,重点分析2~~5段。   1、问:速读课文,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背3段分析景物之美。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三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3、背4、5段,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   (1)、第四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2)、第五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三、作业:练习三、四。   附:板书设计   一、述宾主之美。   二、绘山川美景(近景,远景)。   三、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四、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二、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二,概括一下骈文的特点。   明确:   1、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意藻饰和用典。   2、结合课后练习二,找例句。   二、本文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加强论证,叙事抒情,而运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有明用,有暗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案【二】   教学理念:   1、古今联系   2、听、说、读、写、背、讲、练七要素相结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理解文意   3、体会文章的美感及骈文的特点   4、梳理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重点:   1、优美的翻译   2、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1、学生谈对于作家王勃的了解   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走进初唐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疏通文意:   1、学生听示范朗读   2、学生齐读、自读第一段,寻找文言知识点   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按结构梳理文章   学生提出问题,同学解答,学生翻译,老师点评   (1)、把握文章结构   (2)、翻译中存在问题的实词、虚词   (3)、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   翻译语段:   学生翻译、调整、教师归纳   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都为意动,以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为襟、以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为带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都为名词作状语,像雾、流星那样   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作名词,俊杰、人才   句式:   物华天宝: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判断句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   借代:   襜帷暂驻   二、体会文章的特色   1、细读文章   2、课堂练习:   (1)、比较学生习作《我的三中》片段与《滕王阁序》第一自然段   《我的三中》片段   *的女子尊德,现在为西安三中。它处在名城胜地,与历史和现代相连.连带着八仙宫。   周围环绕着古树,影响扩至东郊,连及全市。这里的宝物众多,就像是天的珍宝,人才俊杰。   土地灵气,雄伟的学校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百年三中永远辉煌。   (2)、让学生仿照《滕王阁序》第一自然段将这段文字翻译成文言文:   学生动笔,学生念自己的翻译   参考翻译:尊德故校,西安新星.   地分名胜,时接古今.   襟八仙而带古树.控东城而引全都.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雄校雾列,俊采星驰.   百年三中,永铸辉煌   3。比较发现第一自然段(骈文)的特点:   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   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   三、背诵指导   1、学生先自由背,考察效果   2、老师指导运用层次加顺序的发法背诵前半部分   3、学生运用层次加顺序的发法背诵后半部分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俊采星驰,徐孺下陈藩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梳理:   故郡   新府   星分   地接   三江   五湖   蛮荆   瓯越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   4、自读第2、3自然段,自己翻译   四、作业   仿照《腾王阁序》仿写《我的三中》

高一语文教案: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我今天为大家带来《滕王阁序》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做好美读的准备。   骈体文有两大特点:①全用对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统领字“所赖”“勃”、叹词“嗟乎”“呜呼”和句末助词“云尔”,无一不是对偶;②用典多,本文典故有三十多个。这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指导要点如下:   1.辨析上、下联的关系,掌握全联的意思。   本文中,上、下联的关系大致可分四种:①并言二事,如“物华”一联,上联说物美,下联说人美。②合言一事,如“家君”一联,合起来说自己因省亲而有幸参加这次盛会。③有主有宾,如“望长安”一联中,上为主,下为宾;“地势极”一联中,上为宾,下为主。宾者,只有陪衬、烘托的作用;主,才是作者正意所在。④重言一事,如“时运”一联,“时运”即“命途”。   2.了解典故的作用,把握作者的本意。   要着重学习事典。事典又称“用事”,多用于比喻,如用贾谊、梁鸿事,比喻作者被逐出京;用睢园事,比喻文士聚会;用钟期事,比喻作者受知于阎都督。语典可略讲,其作用是形容、借代,如“白云遏”形容歌声高亢;“北辰”借代帝所即朝廷。    二、教师领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声调美。   骈体文不用韵,但讲究平仄协调。读前可略讲平仄安排的原则:本句平仄相间,上下联平仄相对,而以每拍末字为准。例如: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平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   注:双句对中还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可以不讲。   应注意的是:①文中有个别句子不合上述规定,谓之“不以声害意”;②“接”“出”“惜”“托”等字古音是仄声,读时用轻声最好。   教师领读后,可指定几位同学依次接读全文。    三、熟悉课文大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境界美。分两步:   1.导入文章境界,点出境界之美。   利用本文结尾使学生了解士大夫游宴中必赋诗的风,介绍王勃平时为文习惯(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起身后一挥而就,一字不改);再叙王勃作序故事,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阎都督闻报“星分”一联后为什么“沉吟不言”?(警句。视野开阔,气势宏伟,给人以山川秀气与天上星光遥相辉映的想像。注;翼是巨爵座;轸是乌鸦座,分野在楚)②“落霞”一联为什么使他发出“此真天才"之叹?(奇绝。14字写尽赣江的明丽秋色。注:此联要留到最后赏析)   2.运用比较,感知文章的境界美   这一步要着重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三个环节:   (1)复习旧课。先从游宴诗集的序引出《兰亭集序》,然后概述此文内容(叙游宴、写景、抒情和议论、作序缘由),要求有感情地朗诵有关的"语段。   (2)比较本文与《兰亭集序》的异同(内容大体相同而详略不同;本文无议论成分),然后弄清基调,依次朗读以下语段:①叙宴会〔热烈、欢快〕:“台隍枕夷夏之交……王将军之武库”及“爽籁”以下三联。②写景(明朗、开阔):第二段。③抒怀(郁愤、苍凉):“穷睇眄于中天……岂效穷途之哭”。④作序缘由(欣慰):最后两段。   注:作者被逐经历可放“抒怀”一节里作交代。   (3)归纳全篇思路。(可略讲)    四、分段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本文情辞声韵之美。   用说说读读的方式进行而以读为主。说,是为了鉴赏,只能是示例性的,要留有余地,重点是前四段,后两段可略说;读,即有感情地朗读,要反复练习。说与读相结合才容易成涌。下面只写出启发和点拨的要点:   第一段:①以“台隍”一联为过渡句划层次。②鉴赏前一层(南昌地形之雄和人物之美),要着重品味“带”“射”“星驰”诸语(可参考杜甫句“春星带草堂”、孔稚圭句“干青云而直上”、鲁迅句“但奔星劲有声”),体会作者居高临下的气概和奇特的想像。③鉴赏后一层(宴会之初),要先理出叙事顺序(主人及贵宾到场;众宾欢聚;赞众宾中之佼佼者),再品味“棨戟遥临”(仪从之盛,威严之象)、“千里逢迎"”(众宾纷至沓来之状)诸语;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感情状态(可自由发挥)。   第二段:①了解“披绣闼”一联在结构上的作用(推出一层新意,由近及远)并划分层次。②鉴赏前一层(初来滕王阁),先理出描写顺序(总写秋景;赴宴;登阁;阁外近景),说说对滕王阁的总体印象(背山临水,宏伟壮丽),再品味“耸翠”(群峰竞秀)、“流丹”(倒影之美)、“无地”(悬空之感)诸语,最后了解烘托手法(水中有汀渚,陆上有宫殿)。③鉴赏后一层(阁上远眺),先理顺序(远处山水、城中江上、雨后),再品味“盈视”(目不暇接)、“骇瞩”(怵目惊心)、“扑地”(参差十万人家)、“弥津”(多不胜数)诸语。④雨后一节为最精彩之笔,要留到最后分析。⑤体会写景的作用(既表现了滕王阁的临观之美,又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段:①体会先写宴会场面的作用(由上文良辰美景而引出赏心乐事,渲染欢乐气氛,以示宴会高潮到来;伏下文“兴尽”一语,为抒写英雄失路之悲作反衬)。②体会过渡语段之妙(“穷睇眄”句引出“天高”二句;“极娱游”句引出“兴尽”二句。由欢转悲)。③先结合作者身世掌握抒情重点(“谁悲失路之人”),再分清对偶中的主宾,着重品味“望长安”“天柱高”“奉宣室”三句的内涵(日近而长安远;不得达于帝所;回京遥遥无期),指出这种低回反复写法的好处(可自由发挥)。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抑郁,亦略见苍凉。悲之一。   第四段:①以“所赖”为界划层次(“知命”承上,“安贫”启下)。②鉴赏前一层,要引导学生理解:冯、李二事为宾,贾、梁二事为主;要问学生作者是否真的相信命运,共体会“屈贾谊”一联的内蕴(虽非“彰君之过”,却也表现了愤激之情)。③鉴赏后一层,先归纳本层大意(穷困中不变操守;寄希望于将来;决不佯狂避世),而后抓住“穷”“涸辙”“赊”“已逝”“报国”“穷途”诸语,品味作者此时的处境和心境(虽自励,亦难有作为,愤激又深)。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愤激,更见苍凉。悲之二。   第五段:先以“无路”一联从两个方面概括前两段抒情内容,然后叙今日与宴缘由,称颂主人及众宾;最后一联说志愿作诗,表现了作者的欣慰之情。   第六段:由感慨人生无常说到赋诗作序。    五、赏析雨后景象一节。   分两步:   1.讨论;“落霞”一联是千古名句,但有人说“与”“共”二字多余,此说是否有理?(改后节奏不如原句节奏从容,意境亦不如原句鲜明——上联重在写“落霞”而以“孤骛”为衬,下联重在写“秋水”而以“长天”为衬,一俯一仰,动静交错,相映成趣。)   2.讨论:“渔舟”一联所写是作者眼前的景象吗?(这是想像之景,彭蠡、衡阳,非目力所能及,正所谓“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亦足见作者胸襟之开阔)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

  王勃的《滕王阁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一   教学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 文章 。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 散文 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 句子 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 典故 来叙事、抒情,有的是 历史 故事 ,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四、课文 总结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二   《滕王阁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 方法 目标:?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 教学方法 设计?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 文化 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三   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帷暂暂驻。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3.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作业:熟读课文   教后记:学生朗读还需加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疏通文义   2、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疏通文义   教学难点: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学深诵读第一段,检查作业情况   二、 学习新课,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 讲解几个实、虚词的用法(见课后练习)   故 尽 属 即   四、 作业:课后练习二、三   教后记: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1、常见句式分析   2、文章分析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常见句式分析   教学难点:文章分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一、 述宾主之美   二、 绘山川之美   三、 写宴会盛况   四、 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篇1   【学习要点】   1. 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重点讲解】   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 “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1—5段,背诵第2—5段。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准确、熟练。   二、翻译并分析第1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3、朗读第1段。   三、翻译并分析2—3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2—3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3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   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同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句中自成对偶,叫“当句对”,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朗读、背诵第2—3段。   四、翻译并分析4—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4—5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兴因何来:“爽籁”、“纤歌”、美酒,文士相聚,“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   悲从何至:可知而不可更(盈虚),不可至(南溟、北辰),不可越(关山),不如意(仕途“失路”),聚短终散(萍水相逢)。   (2)第5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4)学习+创新,写出好的语言。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比高,锋锷与霜天比净。”(王应麟《困学纪闻》)   “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班固《后汉书·马援传》)   (5)“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朗读、背诵第4—5段。   五、作业   1、 背诵2—5段。   2、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6—7段。   二、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 查2—5段的背诵情况。   二、翻译并分析6—7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6—7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6段自述身世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到大量的人物:终军、班超、宗悫、谢玄、孟母、孔鲤、杨得意、司马相如、钟子期、俞伯牙。可见,要想写好文章,要多读,要积累。要“厚积而薄发”。王勃不是典故、人物的堆砌,而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两者有机结合。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用,为我所用。   (2)第7段回应盛宴,答谢主人阎公,收束全文。   3、朗读、背诵第6—7段。   三、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四、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五、检查课后练习三、四的完成情况,讲评。   六、作业   1、 默写2—5段。   2、 做“基础训练”。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下面是我整理的《滕王阁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 “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羣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1—5段,背诵第2—5段。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准确、熟练。 二、翻译并分析第1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3、朗读第1段。 三、翻译并分析2—3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2—3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3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 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同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句中自成对偶,叫“当句对”,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朗读、背诵第2—3段。 四、翻译并分析4—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4—5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兴因何来:“爽籁”、“纤歌”、美酒,文士相聚,“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 悲从何至:可知而不可更(盈虚),不可至(南溟、北辰),不可越(关山),不如意(仕途“失路”),聚短终散(萍水相逢)。 (2)第5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4)学习+创新,写出好的语言。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比高,锋锷与霜天比净。”(王应麟《困学纪闻》) “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班固《后汉书·马援传》) (5)“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朗读、背诵第4—5段。 五、作业 1、 背诵2—5段。 2、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6—7段。 二、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 查2—5段的背诵情况。 二、翻译并分析6—7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6—7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6段自述身世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到大量的人物:终军、班超、宗悫、谢玄、孟母、孔鲤、杨得意、司马相如、钟子期、俞伯牙。可见,要想写好文章,要多读,要积累。要“厚积而薄发”。王勃不是典故、人物的堆砌,而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两者有机结合。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用,为我所用。 (2)第7段回应盛宴,答谢主人阎公,收束全文。 3、朗读、背诵第6—7段。 三、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四、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五、检查课后练习三、四的完成情况,讲评。 六、作业 1、 默写2—5段。 2、 做“基础训练”。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那么《滕王阁序》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篇1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 教学方法   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   (一) 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   1、 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 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近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近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4、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1、 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3、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4、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介绍.写作背景。   2、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课文。   1、 作者: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 .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 通读全文。   1、 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 看注释,粗通文意。   3、 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 熟读课文。   三、 作业 :背诵课文2 ~~ 5段。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   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四、通读全文   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注音。   2.对照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划下不理解的语句。   3.分段请同学在全班诵读,教师纠正字音,明确停顿。   五、作业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 “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二、五。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下面是我整理的《滕王阁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 “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1—5段,背诵第2—5段。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准确、熟练。    二、翻译并分析第1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3、朗读第1段。    三、翻译并分析2—3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2—3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3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   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同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句中自成对偶,叫“当句对”,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朗读、背诵第2—3段。    四、翻译并分析4—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4—5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兴因何来:“爽籁”、“纤歌”、美酒,文士相聚,“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   悲从何至:可知而不可更(盈虚),不可至(南溟、北辰),不可越(关山),不如意(仕途“失路”),聚短终散(萍水相逢)。   (2)第5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4)学习+创新,写出好的语言。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比高,锋锷与霜天比净。”(王应麟《困学纪闻》)   “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班固《后汉书·马援传》)   (5)“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朗读、背诵第4—5段。    五、作业   1、 背诵2—5段。   2、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6—7段。   二、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 查2—5段的背诵情况。   二、翻译并分析6—7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6—7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6段自述身世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到大量的人物:终军、班超、宗悫、谢玄、孟母、孔鲤、杨得意、司马相如、钟子期、俞伯牙。可见,要想写好文章,要多读,要积累。要“厚积而薄发”。王勃不是典故、人物的堆砌,而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两者有机结合。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用,为我所用。   (2)第7段回应盛宴,答谢主人阎公,收束全文。   3、朗读、背诵第6—7段。   三、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四、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五、检查课后练习三、四的完成情况,讲评。   六、作业   1、 默写2—5段。   2、 做“基础训练”。

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

【 #课件# 导语】形象有趣的课件,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并不代表可以轻视。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   (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3.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第4段。   【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   ①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E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F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②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参考提示: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   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互动设计3】《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将分四组阅读,以原题为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交流后边小结边投影。   操作及框架提示、参考。   小组任务   文章框架   内容概要   备注   第1段   第一部分   扣“洪府”,述宾主之美。   第2-3段   第二部分   扣“秋日登阁”,绘山川之美。   角度:近景、远景   第4-5段   第三部分   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第6-7段   第四部分   扣“别”,自叙遭际,叹知己难遇。   【互动设计4】课堂诵读第2-3段,品读鉴赏。   提问思考:《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语言方面因素,特别是文情并茂因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最后重点处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背景知识(见《人教版教师参考用书》P.193)。   参考分析:整句形象生动,流美飞动。   理由1落霞本无生命,当其自近而远飘向天边时,使人产生“飞”的错觉,无生命的落霞与有生命的孤“鹜”齐飞,有活泼的情态意趣,这样构成了动态美。   理由2落霞,孤鹜,一红,一白,相映生辉,加之衬以蓝天,碧水,于是明丽耀目,这就有了色彩美。   理由3落霞的背景是天空,孤鹜的背景是水面,余晖渐消的“长天”与孤鹜渐去的“秋水”上下相接,一派迷蒙,难辨何者为天,何者为水,浑然一色,这就有了整体美。   老师指要提醒:生活中的动静组合、颜色组合、光线明暗组合等等都成艺术创作的元素,能够把自然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当然也须我们有这样一双眼睛。   激励提问与思考:文章中这样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句子、段落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多加体味、鉴赏。   【互动设计5】第4-6段,作者对自我胸襟进行了真切披露,请大家探究,披露了什么样的真情,是如何披露的?   学生齐读、讨论、交流、共同明确。   要点1作者披露的是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不甘沉沦豪情壮志、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负。   要点2表现手法之一是凭借历史典故。(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情怀//C组同学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   要点3抒情的基点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远,自然而巧妙,绝非无病*与做作之态。   重点例析:“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这四句从西、东、南、北四方落笔抒写远离朝廷、贬斥流落之情,当然是虚定。但我们又可把它当作实写——唯见夕阳西沉,白云悠悠,这正是作者四顾茫茫,怅然若失的心境的极妙烘托。   学生分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里从正反两个方面兼包了怨叹与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   三、整合评价   【互动设计6】总结:读罢此文,我们为何为王勃自豪而又*他折服?   骈文形式要求非常严格,堪称“格律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写景抒情、文情并茂的骈文佳篇。王勃此文因其真情实感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充分调动文字形式的积极因素,犹如一个高明的舞蹈家,全身戴着枷锁却能跳出优美的舞姿。特别是在失望中充满希望、在痛苦中不断进取追求的精神是激励后人的文化瑰宝。   四、拓展延伸   【互动设计7】赏析《贾生》。投影诗歌与设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问题设计:试分析贾生这首诗的表现技巧。(上作业本)   【评析】该诗运用典故、托古讽时,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效果颇好。   五、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力求体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原则,贯彻“课文只是例子”的经典论断。试图克服锁细与俱到,实践长文短教、难文简教的做法。想让学生在享受教学过程时,又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我还想体现媒体只是帮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简捷与明了。    【 篇二 】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一、知识背景介绍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作者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三、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看注释,粗通文意。   3、集体齐读课文。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全文框架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扣“洪府”)   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登阁”)   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扣“饯”)   第四部分(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扣“别”)   详细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   "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   "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   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第二部分:。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   "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   "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   "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本部分是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   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   "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   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我今天为大家带来《滕王阁序》教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做好美读的准备。   骈体文有两大特点:   ①全用对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统领字所赖勃、叹词嗟乎呜呼和句末助词云尔,无一不是对偶;②用典多,本文典故有三十多个。这也是教学难点 所在。指导要点如下:   1.辨析上、下联的关系,掌握全联的意思。   本文中,上、下联的关系大致可分四种:   ①并言二事,如物华一联,上联说物美,下联说人美。   ②合言一事,如家君一联,合起来说自己因省亲而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③有主有宾,如望长安一联中,上为主,下为宾;地势极一联中,上为宾,下为主。宾者,只有陪衬、烘托的作用;主,才是作者正意所在。   ④重言一事,如时运一联,时运即命途。   2.了解典故的作用,把握作者的本意。   要着重学习事典。事典又称用事,多用于比喻,如用贾谊、梁鸿事,比喻作者被逐出京;用睢园事,比喻文士聚会;用钟期事,比喻作者受知于阎都督。语典可略讲,其作用是形容、借代,如白云遏形容歌声高亢;北辰借代帝所即朝廷。    二、教师领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声调美。   骈体文不用韵,但讲究平仄协调。读前可略讲平仄安排的原则:本句平仄相间,上下联平仄相对,而以每拍末字为准。例如: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平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   注:双句对中还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可以不讲。   应注意的是:①文中有个别句子不合上述规定,谓之不以声害意;②接出惜托等字古音是仄声,读时用轻声最好。   教师领读后,可指定几位同学依次接读全文。    三、熟悉课文大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境界美。分两步:   1.导入 文章境界,点出境界之美。   利用本文结尾使学生了解士大夫游宴中必赋诗的风,介绍王勃平时为文习惯(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起身后一挥而就,一字不改);再叙王勃作序故事,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①阎都督闻报星分一联后为什么沉吟不言?(警句。视野开阔,气势宏伟,给人以山川秀气与天上星光遥相辉映的想像。注;翼是巨爵座;轸是乌鸦座,分野在楚)   ②落霞一联为什么使他发出此真天才之叹?(奇绝。14字写尽赣江的明丽秋色。注:此联要留到最后赏析)   2.运用比较,感知文章的境界美   这一步要着重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三个环节:   (1)复习旧课。先从游宴诗集的序引出《兰亭集序》,然后概述此文内容(叙游宴、写景、抒情和议论、作序缘由),要求有感情地朗诵有关的语段。   (2)比较本文与《兰亭集序》的异同(内容大体相同而详略不同;本文无议论成分),然后弄清基调,依次朗读以下语段:   ①叙宴会〔热烈、欢快〕:台隍枕夷夏之交王将军之武库及爽籁以下三联。   ②写景(明朗、开阔):第二段。   ③抒怀(郁愤、苍凉):穷睇眄于中天岂效穷途之哭。   ④作序缘由(欣慰):最后两段。   注:作者被逐经历可放抒怀一节里作交代。   (3)归纳全篇思路。(可略讲)    四、分段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本文情辞声韵之美。   用说说读读的"方式进行而以读为主。说,是为了鉴赏,只能是示例性的,要留有余地,重点是前四段,后两段可略说;读,即有感情地朗读,要反复练习。说与读相结合才容易成涌。下面只写出启发和点拨的要点:   第一段:   ①以台隍一联为过渡句划层次。   ②鉴赏前一层(南昌地形之雄和人物之美),要着重品味带射星驰诸语(可参考杜甫句春星带草堂、孔稚圭句干青云而直上、鲁迅句但奔星劲有声),体会作者居高临下的气概和奇特的想像。   ③鉴赏后一层(宴会之初),要先理出叙事顺序(主人及贵宾到场;众宾欢聚;赞众宾中之佼佼者),再品味棨戟遥临(仪从之盛,威严之象)、千里逢迎(众宾纷至沓来之状)诸语;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感情状态(可自由发挥)。   第二段:   ①了解披绣闼一联在结构上的作用(推出一层新意,由近及远)并划分层次。   ②鉴赏前一层(初来滕王阁),先理出描写顺序(总写秋景;赴宴;登阁;阁外近景),说说对滕王阁的总体印象(背山临水,宏伟壮丽),再品味耸翠(群峰竞秀)、流丹(倒影之美)、无地(悬空之感)诸语,最后了解烘托手法(水中有汀渚,陆上有宫殿)。   ③鉴赏后一层(阁上远眺),先理顺序(远处山水、城中江上、雨后),再品味盈视(目不暇接)、骇瞩(怵目惊心)、扑地(参差十万人家)、弥津(多不胜数)诸语。   ④雨后一节为最精彩之笔,要留到最后分析。   ⑤体会写景的作用(既表现了滕王阁的临观之美,又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段:   ①体会先写宴会场面的作用(由上文良辰美景而引出赏心乐事,渲染欢乐气氛,以示宴会高潮到来;伏下文兴尽一语,为抒写英雄失路之悲作反衬)。   ②体会过渡语段之妙(穷睇眄句引出天高二句;极娱游句引出兴尽二句。由欢转悲)。   ③先结合作者身世掌握抒情重点(谁悲失路之人),再分清对偶中的主宾,着重品味望长安天柱高奉宣室三句的内涵(日近而长安远;不得达于帝所;回京遥遥无期),指出这种低回反复写法的好处(可自由发挥)。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抑郁,亦略见苍凉。悲之一。   第四段:   ①以所赖为界划层次(知命承上,安贫启下)。   ②鉴赏前一层,要引导学生理解:冯、李二事为宾,贾、梁二事为主;要问学生作者是否真的相信命运,共体会屈贾谊一联的内蕴(虽非彰君之过,却也表现了愤激之情)。   ③鉴赏后一层,先归纳本层大意(穷困中不变操守;寄希望于将来;决不佯狂避世),而后抓住穷涸辙赊已逝报国穷途诸语,品味作者此时的处境和心境(虽自励,亦难有作为,愤激又深)。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愤激,更见苍凉。悲之二。   第五段:先以无路一联从两个方面概括前两段抒情内容,然后叙今日与宴缘由,称颂主人及众宾;最后一联说志愿作诗,表现了作者的欣慰之情。   第六段:由感慨人生无常说到赋诗作序。    五、赏析雨后景象一节。   分两步:   1.讨论;落霞一联是千古名句,但有人说与共二字多余,此说是否有理?(改后节奏不如原句节奏从容,意境亦不如原句鲜明上联重在写落霞而以孤骛为衬,下联重在写秋水而以长天为衬,一俯一仰,动静交错,相映成趣。)   2.讨论:渔舟一联所写是作者眼前的景象吗?(这是想像之景,彭蠡、衡阳,非目力所能及,正所谓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亦足见作者胸襟之开阔)

滕王阁序微课教案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骈体文的特点。   2、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故、尽、属、即、且、矣”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2、熟练背诵2~5段。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背诵2~5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习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同学们一定耳熟吧。这历咏不衰的名句出自何处呢?(学生回答)是的,它出自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更是出自少有才名的王勃之口。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滕王阁序》,深刻感受一下他十足的文学才情。   二、解题: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离,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三、诵读,疏通。   1、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译。   2、教师讲解。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提问: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后,明确: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第4、5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第6、7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具体研习文章第一部分(第1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提问: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宏伟。   3、提问:从“物华天宝”到“宾主尽东南之美”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呼应“星分翼轸”;“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句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铺垫)。“雄州雾列”四句将地势与人才两方面交叉在一起写。(“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句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句,“宾主”一句补充“物华”四句,并为引出后文作铺垫。)   4、提问:作者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5、提问: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即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板书:洪州地势,宴会宾主   历史久远   界域之大   物产丰富   人才俊美   6、提问:学生依据板书试背课文。   六、具体研习文章第二部分(第2、3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2、3段。   2、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明确:“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点明时令,紧扣题中“秋日”。“潦水”二句抓住“秋水”“秋色”写秋景。“俨骖騑”以下四句叙写来阁过程,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层峦耸翠”以下八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披绣闼”以下写登临所见:“山原”两句,写山川之美;“闾阎”以下四句写人烟之盛、富庶祥和的气象;“云销”四句写自然景物;“渔舟”以下四句收束前文,写生活之乐与候鸟之歌。   3、学生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的句子。然后讨论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本部分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4、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5、学生朗读或试背第二部分。   山水秋景   板书:阁周风光,自然人文   宏伟构筑   人烟兴盛   七、具体研习文章的第三部分(第4、5段)。   1、教师范背第4、5段。   2、提问:本部分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明确: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甫畅”以下八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才之多。“四美具,二难并”之后于诗酒歌管之中,忽发深沉的感伤。“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作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即直抒内心深层的伤感。而“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则联系个人身世,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其中即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嗟乎”发端,转为更强烈的抒情。“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借以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老当益壮”之后引典,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   板书:宴会盛况,人生感慨   宴会欢娱(喜悦)   人生感叹(悲伤)   壮志不易(乐观)   3、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   点拨: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不在挫折面前折腰,而要笑傲困难,树立战而胜之的勇气,把自己培养成能看到事业未来有的胆识者。   4、学生试背本部分课文。   八、具体研习文章第四部分(第6、7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6、7段。   2、提问: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6段由个人遭际写到途经滕王阁,有幸参加宴会,自当应命为诗。第7段写自己对主人的知遇之恩表示感谢,对本次盛大的宴会表示依恋。   3、学生讨论:文章前后是如何照应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前后有两处照应:一是宴会开始照应宴会结束;二是作者自己以谦词入场照应谦词退场。这样写首尾联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4、学生试背最后两段。   二、王勃的诗篇(选三)   (一)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悠闲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   (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高中文言文《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师:读完了《滕王阁序》,喜欢这篇文章吗?喜欢的请举手。(寥寥六人举手)   师:喜欢的理由往往都是相似的,而不喜欢的理由却未必一样。我想听听不喜欢的理由。   生1:不知道写的什么。   师:你觉得他写了什么?   生1:写了游玩滕王阁的过程。(生笑)   生1:(改口)不是一篇“游记”,而是“序”。   师:“游记”与“序”有什么区别呢?   生1:游记主要是记叙、描写为主,而“序”主要以议论、抒情为主。《滕王阁序》还是由眼前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抒情、议论的成分很重,就跟《兰亭集序》一样。   师:其实你还是基本读懂了文章。我还想听一听其他原因。   生2:生字词太多。   生3:典故太多,理解起来太费力。   生4:句式太整齐,一口气读不下来。   师:你举一段文字试试看。   (生4读“嗟乎!时运不齐u2026u2026岂效穷途之哭!”,读得气势恢弘,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大家鼓掌。)   师:读得很好啊。   生4:我很喜欢这段文字。读了很多很多遍。   师:你可以尝试把它背下来。下一位。   生5:我觉得王勃写得太矫情了。到一个地方去玩儿,就写了一篇文章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且这么“悲”,我们不会这样来思考的。   师:我们不这样想,就不允许王勃这样想了?(生笑)   师:五位同学说了自己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三点:一是难以读懂;二是难以理解;三是难以共鸣。既然因为难而不喜欢,那我们就从“难”字入手。且让我们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看看《滕王阁序》是怎么成为文学经典的。   这篇文章其实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思路:“事一景一情”。请大家说说:写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生6:写了王勃的父亲被贬官到偏僻的交趾,他前去探望,途经洪洲,参加了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的盛会,看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非常高兴,而后乐极生悲,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   师:很好!请看我这里有一则材料:(投影)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u2018南昌故郡,洪都新府。u2019公曰:u2018是亦老生常谈。u2019又报云:u2018星分翼轸,地接衡庐。u2019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u201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u2019公矍然而起,曰:u2018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u2019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这是一段评注,我们借此能更深地切入文章。比照它来寻找一个角度,谈一谈你所理解的《滕王阁序》的“事—景—情”。   生7:我抓住都督阎公态度的变化。   师:是什么样的变化?   生8:先是大怒;后来看到文章第一句,是不屑一顾;到第二句是“沉吟不言”,陷入思考;等看到那句名句时,便“矍然而起”,已经深深地被文章折服了。   师:请大家把“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句话划出来。为什么都督阎公会说“老生常谈”呢?   生8:因为八个字就只讲了地点。阎公本来是想给自己女婿出风头的,却不想被王勃抢了风头。心中本来有气呢。   师:你倒是很注意抓住人的心理来推测。那为什么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却又“沉吟不言”呢?   生9:这是一种宏阔气象。在天上是连接两个星宿,在地上是连接两座山。写地上时,连用六个动词(分、接、襟、带、控、引),拟人化,把一种登临高阁的恢弘胸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师:这里面的“襟”“带”是什么用法?   生:(杂)意动用法,以u2026u2026为衣领,以u2026u2026为衣带。   生10:如果说第一句没有什么新意的话,这两句一下子令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体现出一种恢宏大气。   师:举例说明。   生10: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师:这里面“雾”“星”是什么用法?   生:名词做状语,像雾,像星星(一样多)。   师:写人时,写这些“俊采星驰”分别写了哪些人?有什么特点?   生11:都督阎公、刺史宇文、孟学士、王将军,还有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师:那从“沉吟不语”到“矍然而起”这种态度的变化,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变的?   生12: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开始变化,前面都是写别人好,从这儿开始写自己不好。   生13:不是,这是自谦,是一种说话的技巧。应该是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开始变化的,因为前面是写人,这儿开始写景。   生14:也不是,应该是从“披秀闼,俯雕甍”开始变化的,推开小门,由室内到室外,景物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   师:大家看,这三种答案,哪一个最好?   生:(杂)三。   师:请大家把“披秀闼,俯雕甍”划上着重号,自己读一读,用“自己的腔调”读一读,看前后景物、表达等方面究竟有哪些变化?   生15:主要有三点变化:一是由静而动,二是由暗到明,三是由远到近。   生16:由散到满,前面的景色都是粗线条的,后面的景色都是“满眼的”。“旷其盈视”“纡其骇瞩”“扑地”“迷津”都是满眼的景色。   生17:胸襟由局促到开阔。   生18:心理上的变化,如果说坐在那里看窗外的风景,是“欣赏”的话,那么打开窗门之后,则是被一种崇高美所震惊。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8:从三个字可以看出,一个是“骇”,使自己的眼睛受惊(教师补充“骇”是使动用法);一个是“穷”,渔歌既然优美,就不能。响穷”,“穷”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教师补充:“穷”即“尽”);一个是“惊”,把雁群在寒风里发出的呼唤写得富于人格。从这三个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是被一种崇高的美折服。   师:谈得非常到位,还有没有变化了?   生19:文章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前面先是四句长句,非常舒缓;再用四个短句,非常急促;再“四六字”,顿挫抑扬;而推开窗之后,以非常短促的三个字“披秀闼,俯雕甍”,再以错落有致的“四六字”,抑扬顿挫,节奏富于变化,却又很稳定,感情变得开阔而飘逸。   师:文以气为主。任何优秀的文字都能够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文章的节奏、速度、语气的变化都是情感变化的表现。请大家自由的、用自己的腔调来诵读这段文字,来体会这种感情的变化。(学生诵读)我们来请一位诵读一下看看。   (一生读,其节奏快慢、语气高低、停顿长短等基本上能够读出“文气”来。师随即点评朗读中处理得不好的句子。例如,以轻快的语速读“落霞u2026u2026一色”,以重音读“唱”“穷”“惊”“短”四字,以拖音读“之滨”“之浦”。)   师:胸襟开阔之后,感情有什么变化?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字来表明作者感情的变化。   生:(七嘴八舌)“兴”“悲”。   师:“逸兴遄飞”,飘逸的兴致很快地飞扬,他联想到什么?   生20:“睢园绿竹”“彭泽之樽”“邺水朱华”“临川之笔”。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这些典故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21:这些典故都是文人墨客、宾客之间饮酒赋诗、极尽欢娱的人与事,跟眼前滕王阁盛会异曲同工。   生22:他更关注的可能是宾客之间的那种和谐信任。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22:因为要抓住“气凌”“光照”这两个词,是说“超过”“胜过”陶渊明、谢灵运的隐逸之乐。可以推断,这个时候的王勃还是少年气盛,有拯世之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壮志难酬,不仅如此,还为此丢了官,牵连了家人。这样,才有了底下的“乐极生悲”。   师:我赞同你说的。然而,兴尽悲来,又悲什么?还请大家分层次、分要点来说。   生23:我觉得有四悲:一悲命运,也就是“成败在天”;二悲皇帝不召,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实现志向;三悲孤独无知己;四悲韶华易去,时运不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师:这就是乐到极点,也悲到极点。让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朗读课文第三、四、五段。(学生读书,声音洪亮,充满悲慨之气。)   师:“乐极生悲”确实是全文的重要线索。但是,这种悲是不是始终一致?有没有发展?   生24:我觉得王勃从四个方面来坚定自己的志向,超脱了前面的“兴尽悲来”的“悲”。   师:我很喜欢同学们一开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有三点看法”“从四方面来说”,这是我们思维的层次性。说说看,哪四方面?   生24:第一从“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来直抒自己的志向;第二从“酌贪泉”“处涸辙”的生存环境上来说,要“觉爽”“相欢”,表明自己在厄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纯洁的思想;第三是从时空迁移上表明自己要坚持自己远大的志向,不能因为受遏而改变;第四,以孟尝君、阮籍为反例,提醒自己不能学习他们隐居、颓废、自暴自弃。   师:我也是倾向于“乐极生悲”,“悲极”之后却不是“更悲”,而是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就好像苏东坡《赤壁赋》中一样,“悲”极之后是“释然”是“豁达”。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身处困境坚持不改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世道人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我想: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登山临水”的习惯,都有“兴尽悲来”的感慨,“兴尽悲来”的感情变化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屡见不鲜,譬如我们学过的《登高》《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等。请收集这方面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作文。

滕王阁序的读音问题

没听说念“xia”.

滕王阁序中的断句

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cháng]天/一色。原文: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翻译:打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拓展资料出处:《滕王阁序》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创作背景: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赏析: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奕星读的是滕王阁序全文吗

是。奕星是一个名字,是《王者荣耀》游戏里的一个英雄,《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弈星滕王阁序新皮肤在展示动画结束后,如果玩家没有其他的动作,弈星则会将《滕王阁序》全文朗读出来,读的是全文。

孙道临朗诵的滕王阁序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呢

我也没找见,你要是配乐的话,试试名字叫‘荷塘月色"的配乐,笛子的,我听着还可以。

滕王阁序朗诵及解释

题库内容:滕王阁序的解释 骈文篇名。唐代王勃作。相传是作者在南下探父途中,路经洪州(今江 西南 昌),参加都督阎伯屿举办的盛宴时所作。文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滕王阁周围的景观,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文中“ 落霞 与 孤鹜 齐飞, 秋水 共长天 一色 ”;“ 老当益壮 ,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 青云 之志”等名句,历来 为人 传诵。 词语分解 滕的解释 滕 é 水向上腾涌;引申张口放言:“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中国 周代 诸侯 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县一带。 姓。 部首 :水; 序的解释 序 ù 次第 : 顺序 。 秩序 。次序。工序。程序。序数。 排列次第:序次。序列。 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言。序跋。 序曲 。序幕。序论。 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 指季节:四序。 古代地方办的学校: 庠序 。

求音乐:滕王阁序汉语朗诵

《腾王阁序》为古骈文,朗诵时需要韵律感,建议使用比较古典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推荐配乐:荷塘月色下载地址:http://www.llz123.net/llz/llz/mulu/xiaowangzi/yuese.mp3 我感觉这个音乐应该很适合!希望楼主自己欣赏下吧!祝好运~~~ 《故宫的记忆》.《平沙落雁》《唉乃》

滕王阁序注音

滕王阁序原文和注音如下:《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创作的一篇骈文,全文如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qǐ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帷(chān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fé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fú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阎(lǘyán)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lài)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jì),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zhuó)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笏(zān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滕王阁序龙洋是朗诵还是背诵

滕王阁序龙洋是朗诵。《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唐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作者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滕王阁序最好的朗诵版本

《滕王阁序》最好的朗诵版本是任志宏朗诵的版本。《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任志宏任志宏,祖籍山西,1963年3月22日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国内地纪录片解说、播音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1982年起,担任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联播》主播。1992年,朗诵的散文作品《婆娘们》获得首届全国广播朗诵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1995年,获得第二届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电视金奖。2001年起,担任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的专职解说。多年来,为百余部大型文献纪录片担任解说。

滕王阁序的朗读节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青霜 一作:清霜)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天人 一作:仙人;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界bast342月先即与hlu7

滕王阁序原文带拼音朗诵

滕王阁序原文带拼音朗诵:téng王wáng阁gé序xù豫yù章zhāng故gù郡jùn,洪hóng都dū新xīn府fǔ。星xīng分fēn翼yì轸zhěn ,地dì接jiē衡héng庐lú 。襟jīn三sān江jiāng而ér带dài五wǔ湖hú ,控kòng蛮mán荆jīng而ér引yǐn瓯ōu越yuè 。物wù华huá天tiān宝bǎo,龙lóng光guāng射shè牛niú斗dǒu之zhī墟xū;人rén杰jié地dì灵líng,徐xú孺rú下xià陈chén蕃fān之zhī榻tà 。雄xióng州zhōu雾wù列liè , 俊jùn采cǎi星xīng驰chí。台tái隍huáng枕zhěn夷yí夏xià之zhī交jiāo ,宾bīn主zhǔ尽jìn东dōng南nán之zhī美měi 。都dū督dū阎yán公gōng之zhī雅yǎ望wàng,棨qǐ戟jǐ遥yáo临lín ;宇yǔ文wén新xīn州zhōu之zhī懿yì范fàn ,襜chān帷wéi暂zàn驻zhù。十shí旬xún休xiū假xiá ,胜shèng友yǒu如rú云yún ;千qiān里lǐ逢féng迎yíng,高gāo朋péng满mǎn座zuò 。腾téng蛟jiāo起qǐ凤fèng ,孟mèng学xué士shì之zhī词cí宗zōng;紫zǐ电diàn青qīng霜shuāng ,王wáng将jiāng军jūn之zhī武wǔ库kù 。 家jiā君jūn作zuò宰zǎi ,路lù出chū名míng区qū ;童tóng子zǐ何hé知zhī ,躬gōng逢féng胜shèng饯jiàn 。时shí维wéi九jiǔ月yuè ,序xù属shǔ三sān秋qiū 。潦lǎo水shuǐ尽jìn而ér寒hán潭tán清qīng , 烟yān光guāng凝níng而ér暮mù山shān紫zǐ 。俨yǎn骖cān騑fēi于yú上shàng路lù , 访fǎng风fēng景jǐng于yú崇chóng阿ē;临lín帝dì子zǐ之zhī长cháng洲zhōu ,得dé天tiān人rén之zhī旧jiù馆guǎn 。层céng峦luán耸sǒng翠cuì,上shàng出chū重chóng霄xiāo ;飞fēi阁gé流liú丹dān ,下xià临lín无wú地dì。鹤hè汀tīng凫fú渚zhǔ ,穷qióng岛dǎo屿yǔ之zhī萦yíng回huí ;;桂guì殿diàn兰lán宫gōng,即jí冈gāng峦luán之zhī体tǐ势shì 。披pī绣xiù闼tà ,俯fǔ雕diāo甍méng ,山shān原yuán旷kuàng其qí盈yíng视shì ,川chuān泽zé纡yū其qí骇hài瞩zhǔ 。闾lǘ阎yán扑pū地dì ,钟zhōng鸣míng鼎dǐng食shí之zhī家jiā ;舸gě舰jiàn弥mí津jīn ,青qīng雀què黄huáng龙lóng之zhī舳zhú 。云yún销xiāo雨yǔ霁jì ,彩cǎi彻chè区qū明míng 。落luò霞xiá与yǔ孤gū鹜wù齐qí飞fēi,秋qiū水shuǐ共gòng长cháng天tiān一yī色sè 。 渔yú舟zhōu唱chàng晚wǎn,响xiǎng穷qióng彭péng蠡lǐ之zhī滨bīn ;雁yàn阵zhèn惊jīng寒hán ,声shēng断duàn衡héng阳yáng之zhī浦pǔ 。遥yáo襟jīn甫fǔ畅chàng ,逸yì兴xìng遄chuán飞fēi。爽shuǎng籁lài发fā而ér清qīng风fēng生shēng ,纤xiān歌gē凝níng而ér白bái云yún遏è 。睢suī园yuán绿lǜ竹zhú,气qì凌líng彭péng泽zé之zhī樽zūn ; 邺yè水shuǐ朱zhū华huá ,光guāng照zhào临lín川chuān之zhī笔bǐ 。四sì美měi具jù , 二èr难nán并bìng。穷qióng睇dì眄miǎn于yú中zhōng天tiān , 极jí娱yú游yóu于yú暇xiá日rì 。天tiān高gāo地dì迥jiǒng, 觉jué宇yǔ宙zhòu之zhī无wú穷qióng ;兴xìng尽jìn悲bēi来lái,识shí盈yíng虚xū之zhī有yǒu数shù 。望wàng长cháng安ān于yú日rì下xià,目mù吴wú会kuài于yú云yún间jiān 。地dì势shì极jí而ér南nán溟míng深shēn,天tiān柱zhù高gāo而ér北běi辰chén远yuǎn 。关guān山shān难nán越yuè,谁shéi悲bēi失shī路lù之zhī人rén ?萍píng水shuǐ相xiāng逢féng ,尽jìn是shì他tā乡xiāng之zhī客kè 。怀huái帝dì阍hūn而ér不bù见jiàn ,奉fèng宣xuān室shì以yǐ何hé年nián ?嗟jiē乎hū !时shí运yùn不bù齐qí ,命mìng途tú多duō舛chuǎn 。冯féng唐táng易yì老lǎo , 李lǐ广guǎng难nán封fēng 。屈qū贾jiǎ谊yì于yú长cháng沙shā, 非fēi无wú圣shèng主zhǔ ;窜cuàn梁liáng鸿hóng于yú海hǎi曲qū ,岂qǐ乏fá明míng时shí ?所suǒ赖lài君jūn子zǐ见jiàn机jī ,达dá人rén知zhī命mìng 。老lǎo当dāng益yì壮zhuàng ,宁nìng移yí白bái首shǒu之zhī心xīn ? 穷qióng且qiě益yì坚jiān ,不bù坠zhuì青qīng云yún之zhī志zhì 。 酌zhuó贪tān泉quán而ér觉jué爽shuǎng,处chù涸hé辙zhé以yǐ犹yóu欢huān 。北běi海hǎi虽suī赊shē ,扶fú摇yáo可kě接jiē;东dōng隅yú已yǐ逝shì , 桑sāng榆yú非fēi晚wǎn 。 孟mèng尝cháng高gāo洁jié ,空kòng余yú报bào国guó之zhī情qíng ;阮ruǎn籍jí猖chāng狂kuáng,岂qǐ效xiào穷qióng途tú之zhī哭kū !勃bó ,三sān尺chǐ微wēi命mìng,一yī介jiè书shū生shēng 。无wú路lù请qǐng缨yīng ,等děng终zhōng军jūn之zhī弱ruò冠guàn;有yǒu怀huái投tóu笔bǐ ,慕mù宗zōng悫què之zhī长cháng风fēng 。舍shě簪zān笏hù于yú百bǎi龄líng , 奉fèng晨chén昏hūn于yú万wàn里lǐ 。非fēi谢xiè家jiā之zhī宝bǎo树shù ,接jiē孟mèng氏shì之zhī芳fāng邻lín 。他tā日rì趋qū庭tíng ,叨tāo陪péi鲤lǐ对duì ;今jīn兹zī捧pěng袂mèi ,喜xǐ托tuō龙lóng门mén 。杨yáng意yì不bù逢féng , 抚fǔ凌líng云yún而ér自zì惜xī ;钟zhōng期qī既jì遇yù , 奏zòu流liú水shuǐ以yǐ何hé惭cán ?呜wū乎hū !胜shèng地dì不bù常cháng ,盛shèng筵yán难nán再zài ;兰lán亭tíng已yǐ矣yǐ , 梓zǐ泽zé丘qiū墟xū 。临lín别bié赠zèng言yán,幸xìng承chéng恩ēn于yú伟wěi饯jiàn ;登dēng高gāo作zuò赋fù,是shì所suǒ望wàng于yú群qún公gōng 。敢gǎn竭jié鄙bǐ怀huái , 恭gōng疏shū短duǎn引yǐn ;一yī言yán均jūn赋fù ,四sì韵yùn俱jù成chéng 。请qǐng洒sǎ潘pān江jiāng ,各gè倾qīng陆lù海hǎi云yún尔ěr :滕téng王wáng高gāo阁gé临lín江jiāng渚zhǔ ,佩pèi玉yù鸣míng鸾luán罢bà歌gē舞wǔ 。画huà栋dòng朝zhāo飞fēi南nán浦pǔ云yún ,珠zhū帘lián暮mù卷juǎn西xī山shān雨yǔ 。闲xián云yún潭tán影yǐng日rì悠yōu悠yōu , 物wù换huàn星xīng移yí几jǐ度dù秋qiū 。阁gé中zhōng帝dì子zǐ今jīn何hé在zài ?槛jiàn外wài长cháng江jiāng空kōng自zì流liú 。

《滕王阁序》千古送别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1、创作时间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2、《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滕王阁序》,《滕王阁诗》帮忙发上来好吧?万分感谢…

《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是同时创作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是一篇骈文,写得生动感人,千古传诵,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其内容并非介绍诗歌,(介绍的东东比诗还长的例子还是有的),只是附于诗前的序文而已。 《滕王阁序》具有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诗意,所以它的影响远远超过《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语凝练,内容含蓄,概括性很强,且又极富诗的形象与诗的韵味。但它毕竟不能像序文那样,大开大合,纵横出没,规模崇丽而又气象清新。作为主体的这首《滕王阁诗》,只有参读附于诗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其内蕴。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篇序文,又使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被序文的光彩掩没了。很多读者,但知有序,不知有诗,其中的奥秘是很值得探寻的。 《滕王阁序》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写滕王阁序文言文题

1. 求高二《滕王阁序》5个理解性默写题(带答案) 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直接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观的句子是: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描写滕王阁周围景物的句子是: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渚。 写景表现虚实相映之美的四句是: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 求高二《滕王阁序》5个理解性默写题(带答案) 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直接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观的句子是: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描写滕王阁周围景物的句子是: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渚。 写景表现虚实相映之美的四句是: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3. 滕王阁序文言文翻译作者是王勃作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滕王阁序》翻译:这里以往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瓯越。物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之间。 因为大地有灵气,所以英杰辈出,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大洲像雾一般涌起,博学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 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地方,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特地在此暂留。 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所作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像紫电剑、青霜剑这样锋利的宝剑。 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季秋时节。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滕王阁前的沙洲,发现了滕王所修的滕王阁。 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 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 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野鸭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 (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辽阔,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 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绍兴,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 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孟尝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 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 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 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 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 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 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滕王阁序》注释: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 所以现存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称作“南昌故郡”。故:以前的。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 4. 【王勃写的《腾王阁序》全诗】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天人 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全诗带拼音的不要译文

嘿。对不住,我也不知道呢。

南昌滕王阁听说只要背出《滕王阁序》就可以免门票是真的么?

背《滕王阁序》免景区门票确有其事,但是是2014年劳动节期间景区推出的一项活动,现在已经没有继续执行。不排除景区以后会再次推出类似优惠活动,可以通过关注景区微博、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消息。截至2019年1月26日,滕王阁门票售价45元,必须在游玩前一天预定。优惠政策:免费: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地方离休干部凭相关证件、70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以及1.1米以下儿童可以免票;优惠:南昌市居民凭当地身份证和学生可凭学生证以及1.1米至1.4米的儿童半票优惠。扩展资料:滕王阁园区规划:总体布局在江南三大名楼中, 滕王阁可谓建筑最为雄伟, 景区主要由南园、 北园、 东园、 阁前广场和主阁组成, 主阁位于中心, 基本上是对称结构, 合乎风水地理的阴、 阳协调与对称平衡的理论 。滕王阁建筑主体:如今这座四重檐、 歇山式大屋顶的主体建筑, 坐西朝东, 南北对称, 耸立于高台之上, 平面呈十字形, 从正面看, 南北两亭均有游廊与主体相连, 对主体起烘托作用, 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 山”字。滕王阁中央主楼净高 57.5米, 共 9层,建筑面积 13000 多平方米。若与黄鹤楼相比, 其高度超出 6.5米,体量是其3倍。滕王阁的内部装饰也不乏风水设计, 如阁内顶层大厅中央, 用 288 组小斗拱构成 12 层螺旋形内敛的藻井, 彩绘用“碾玉装”并沥粉贴金, 极辉煌壮观。参考资料来源:滕王阁官网-门票预定参考资料来源:滕王阁官方微信公众号:滕王阁旅游区-滕王高阁——风水宝地

滕王阁序中描写滕王阁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滕王阁的景色:“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两句,从仰视的角度写滕王阁所在地势的景色。“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滕王阁本身的壮丽,鲜艳的阁道及阁的高耸。“鹤汀凫渚”以下四句则描写了阁周围的近景。“披绣闼”几句从俯视的角度,写了在滕王阁上看到的远景,“云销雨霁”以下四句,描写了滕王阁上眺望的更远的天地。“渔舟唱晚”以下四句则从听觉上描写了在滕王阁听到的美妙的乐曲。这样从远近、上下、听觉、视觉等角度描写了滕王阁及周围的景色。

滕王阁序什么意思

骈文篇名。唐代王勃作。相传是作者在南下探父途中,路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都督阎伯屿举办的盛宴时所作。文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滕王阁周围的景观,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滕王阁序名句

滕王阁序名句如下: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最为世人称道。斜阳西下,映红了天边的云彩。霞光飞渡,一只野鸭飞上天空。流光的云彩,飞翔的野鸭,因人把目光投向远处。极目之处,秋水静流,江天相接,浑然一色。这种盛景,任谁读了也要赞叹不已。相传,洪州都督阎某读到此句,大惊,云: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逐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特别是在人生穷困潦倒之时,人的意志最为薄弱。是放弃,还是坚守?王勃这一句诗告诉了我们答案:愈是在人生沉迷的时候,心底里愈要稳如磐石。即使再苦再累,也不要轻言放弃。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时光匆匆,人生易老。物换星移,春秋几度。所有烦心的事,也如流水,终会消逝于时光的深处。且放下忧愁,你看:白云悠悠,临江照影,天光云影漂在水中,多么洒脱与自由。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在流落异乡的时候,人是最为孤独的。攘攘人海,熙熙人群,全都是自己不认识的面孔。身处在喧闹之中,心却无比的落寞。一个人呆呆地面向家的方向,群山连绵,看不见回家的路。萍水相逢的,皆是他乡之人。身边的人来人往,有谁在意一个不得志的路人。5、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日的滕王阁还是那个滕王阁,只是昔日游览滕王阁的滕王如今却不知哪里去了。时光易逝,人事易非,所有的昨天都已不复存在。只有眼前这长江水,滔滔不绝,兀自向远处流去。过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唯有当下,最值得珍惜。

滕王阁序的译文

滕王阁序的译文如下: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其文采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一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发现了滕王所修的滕王阁。滕王阁序赏析: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如下: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翻译: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翻译: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还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志向与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4、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翻译:使贾谊遭受委屈,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翻译:文词宗主(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气势像蛟龙腾空,凤了凰起舞;紫电和青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6、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翻译: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王勃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滕王阁序?

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也在被请之列。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事先都无准备,所以都托辞不作。请到王勃时,他却并不推辞,当场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就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各宾客看了一致称好。阎伯屿读后也深为钦佩,认为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写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让吴子章出场著文了。 《滕王阁序》构思精绝,文气通顺畅达,而又纵横交错。序文在铺叙盛会胜景的同时,也流露出王勃壮志难酬的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几句的意思是:关山重重,难以攀越,有谁为失路的人悲哀?今天与会的人像萍浮水面,偶然相遇,都是他乡之客。表达了他生不逢时,慨叹自已命运不佳的心情。 不久,王勃离开洪都,前往交趾。不幸的是在渡海时遇难,死时才26岁。

滕王阁序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希望你能推荐。O(∩_∩)O谢谢!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6891人评分) 8.4朝代:唐代作者:王勃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天人 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写翻译 写翻译写赏析 写赏析收藏 收藏app下载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文言现象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所赖君子见机(“机▼参考赏析写作背景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争议中国传承下的《滕王阁序》的各版本多是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作为开篇▼写作背景二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写作特色整体感知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1▼

《滕王阁序》最后一句诗是什么

阿里leu2006dju2006m

滕王阁序创作背景

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骈文《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主要有四种说法:1、“十三岁”说《太平广记》记载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古今事文类聚前集》记载:“唐王勃字子安,六岁能文,词章盖世。年十三,侍父宦游江左,舟次马当,寓目山半古祠,危栏跨水,飞阁悬。”。2、“十四岁”说五代王定保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阅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阅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笔纸巡让语宾客,物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请宴所,极欢而县。”。3、“二十二岁”说清初吴楚材等注《古文观止》认为作于“咸亨二年”(671年),王勃时年二十二岁。其注云:“咸亨二年,阎伯屿为洪州牧,重修。九月九日,宴宾僚于阁。欲夸其婿吴子章才,令宿构序。时王勃省父,次马当,去南昌七百里。梦水神告曰,助风一帆。达旦,遂抵南昌与宴,阎请众宾序,王勃不辞,留悲甚,密令吏,得句即报。至落霞二句,叹曰,此天才也。想起当日对客挥毫,珍词绣句,层见叠出,海是奇才。”清人蒋清翊在《子安集注》中亦主张作于“省父”六合县之时。4、“二十九岁”说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王福峙谪交趾(今越南北部)之后。王勃前往省亲,过南昌而作。父福时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オ,因请为之。物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曲辞别,帅赠百,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这里所说的“二十九”是虚岁。总之,这首《滕王阁序》是诗人为滕王阁而写的一首并序诗歌。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扩展资料:后世影响:1、地位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2、成语人杰地灵:来源于“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萍水相逢:来源于“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3、教材收录《滕王阁序》被入选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教版教材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李白评价滕王阁序是什么?

李白没有评价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创作背景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王福峙谪交趾(今越南北部)之后。王勃前往省亲,过南昌而作。父福时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オ,因请为之。物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曲辞别,帅赠百,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这里所说的“二十九”是虚岁。

《滕王阁序》的意思

本文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叙述了当时的热闹情况,抒发了封建文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希望能施展才华,获取功名利禄,但在受到压抑时,既不满于这种压抑,又以达人知命的消极思想,聊以自慰。这篇序不像一般骈体文那样单纯堆砌辞藻典故,而能生动流畅地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情。——王力《古代汉语》p1113

王勃的诗滕王阁序内容

腾王阁序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有多少个字

《滕王阁序》全文共773个字。《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其二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滕王阁序》作者简介王勃(约650-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儒客大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反对绮靡文风,提倡表现浓郁的情感与壮大的气势。文以《滕王阁序》最著名。原集已佚,有辑本《王子安集》。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滕王阁序翻译及原文

滕王阁序翻译及原文如下:《滕王阁序》翻译:这里是汉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楚地,连接闽越。这里有物类精华、天产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之间。人中有英杰,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之地,主人与宾客,汇集了东南地区的青年才俊。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旬休假的日子,杰出的朋友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此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其文采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一样锋利的宝剑。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路过这方宝地;我年幼无知,竞有幸亲自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时值九月深秋,积水消尽,潭水清澈,云烟凝结在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j这里山峦重叠,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深不见底、白鹤、野鸭栖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迂折回环之势,威严的宫殿,依照起伏的山峦而建。打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华美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叹。房屋密集,不少富贵人家,船只塞满了渡口,都是雕刻着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照。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来歌声,向彻彭蠡湖滨,雁群因寒意而长呜,到衡阳岸边方止。《滕王阁序》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_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_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_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黄勃的滕王阁序古诗

黄勃的滕王阁序古诗如下: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翻译: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那些贵人身挂琳琅佩玉,坐着鸾铃鸣响的车马,前来阁上参加歌舞宴会的繁华场面,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浮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细雨,云影倒映在大江中,日日悠悠不尽。物换星移,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江水空自流淌,日夜不息。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都督阎伯舆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滕王阁序的资料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滕王阁序》原文阅读

《滕王阁序》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下面是原文再读,欢迎参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原文及解释

滕王阁序原文及解释如下: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翻译: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这里物产的华美,有如天降之宝,其光彩上冲牛斗之宿。这里的土地有灵秀之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洪州境内的建筑如云雾排列,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池据于中原与南夷的交界之处,宾客与主人包括了东南地区最优秀的人物。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_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_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翻译: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每逢十日一旬的假期,来了很多的良友,迎接远客,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文词宗主孟学士所作文章就像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中,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_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翻译:正当深秋九月之时,雨后的积水消尽,寒凉的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华丽威严的宫殿,依凭起伏的山峦而建。原文: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翻译:推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河流迂回的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傍晚时分,渔夫在渔船上歌唱,那歌声响彻彭蠡湖滨;深秋时节,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惊叫,哀鸣声一直持续到衡阳的水滨。原文: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翻译:放眼远望,胸襟顿时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意识到万事万物的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远悬。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到宣室侍奉君王呢?原文: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翻译: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立功无数却难得封侯。使贾谊这样有才华的人屈居于长沙,并不是当时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岁虽老而心犹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走到穷途的就哭泣的行为呢!原文: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翻译: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介书生。虽然和终军年龄相等,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豪情,也有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志。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不是谢玄那样的人才,但也和许多贤德之士相交往。过些日子,我将到父亲身边,一定要像孔鲤那样接受父亲的教诲;而今天我能谒见阎公受到接待,高兴得如同登上龙门一样。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原文: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集会的盛况已成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江海般的文才吧!原文: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翻译:巍然高大的滕王阁建在江渚之滨,当年滕王宴饮的场面已不再呈现。南浦轻云早晨掠过滕王阁的画栋,西山烟雨傍晚卷起滕王阁的珠帘。悠闲的云朵映在潭水上悠然渡过,变换的景物在星空下历数着春秋。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在什么地方?只有槛外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淌。

滕王阁序

kmkkm;mpk,mjhplhjokjlhjii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uihlbhoyoihhoiuhbuihjijfgjgjfkfkfkkfjjhujjhusrihgiueohujkghuregherfguruiofhreuhiuodhfurohfughhryigofijcfhgjrocg456455f4hhh5t4y147g1htjrtu1rtey4jth147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5yt5g5gt5gt5gt5t5t5t5t5t5gt55tt55tt5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ggggggggggggggggggggggg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滕王阁序有多少个典故分别是什么

(一)用典详释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青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传》,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哭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大人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滕王阁序 王勃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望采纳

王勃作《滕王阁序》、原文开头“都督阎公之不信,勃随在坐。。。。。。”

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仙)人之旧馆。层台(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译文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滕王阁序多少字(不带标点)

滕王阁序全文共773个字滕王阁序全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_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_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_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急,请问《滕王阁序》中的“十旬休假”中“假”的读音,是“xia”还是“jia"?因为刚刚听了个范读,读xia.

十旬休假: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假通“暇”,空闲。

《滕王阁序》断句?

季孙行父与孙良夫在幕后闻其言,出谓郤克曰:“齐恨我深矣,必将致死于我。兵无常胜,不如从之。”郤克曰:“齐使已去,奈何?”行父曰:“可追而还也。”乃使良马驾车,追及十里之外,强拉国佐,复转至晋营。郤克他与委孙行父、孙良夫相见,乃曰:“克恐不胜其事,以获罪于寡君,故不敢轻诺。今鲁、卫大夫合辞以请,克不能违也,克听子矣。”国佐曰:“元帅已俯从敝邑之请,愿同盟为信。齐认朝晋,且反④鲁、卫之侵地。晋认退师,秋毫无犯。各立誓书。”郤克命取牲血共歃,订盟而别。释放逢丑父复归于齐。齐顷公进逢丑父为上卿。晋、鲁、卫、曹之师,皆归本国。宋儒⑤论此盟,谓郤克恃胜而骄,出令不恭,致触国佐之怒,虽取成而还,殊不足以服齐人之心也。晋师归献齐捷,景公嘉战鞍之功,郤克等皆益①地。复作新上中下三军:以朝厥为新军元帅,赵括佐之;巩朔为新上军元帅,韩穿佐之;荀骓为新下军元帅,赵旃佐之,爵皆为卿。自是晋有六军。复兴伯业,司寇屠岸贾见赵氏复盛,忌之益深。日夜搜赵氏之短,谮于景公。又厚结栾、郤二家,以为己援。此事且搁过一边,表白在后。齐顷公耻其兵败,吊死问丧,恤民修政,志欲报仇。晋君臣恐齐侵伐,复失伯业。乃托言齐国恭顺可嘉,使各发现我自己已走上熟悉的海盖特大路时,我不禁想到昔日走在这上面时的种种快乐。这一次的使命和以前的全然不同,似乎我的所有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但这变化并不叫我心灰意懒。随着新生活而来的是新的主张,新的意向。付出多,获得的也多。朵拉就是我将得到的,我一定要得到朵拉。我那么激动,我为自己的衣衫尚未十分褴褛而遗憾。我想在能显示我力量的氛围中去砍伐艰难之林中那些树木。路上见到一个带着铜丝眼镜的老人,他正在打石头,我真想向他借用一下锤子,好开一条通向朵拉的花岗石路。我那么激动得浑身发热,透不过气来;我觉得我已经挣了不知有多少钱一样。怀着这种心情,我走进了一幢招租的小屋,仔细察看了一番——因为我感到要现实的必要性了。这幢屋很适合我和朵拉:屋前有一个小花园,吉普可在那里跑来跑去,从栅栏缝里对那些小贩叫,楼上有个最好的房间,那给我姨奶奶住。我走出那房间时身上更热,步子更快,直往海盖特冲。我跑得那么快,以至提前了一个小时到那里。就算到得不早,也得溜溜,让自己冷静点才能去见人国仍还其所侵之地。自此诸侯以晋无信义,渐渐离心。此是后话

滕王阁序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由上而下到了天际,与向上飞的孤单的野鸭齐翱,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引用滕王阁序的诗句写作文

1. 如何引用《滕王阁序》的句子写短文 人教版新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这势必造成文字上的艰涩古奥,在理解上设置了重重障碍.所以,把文章中的用典摘取出来,进行梳理归类,释文解义,就有非常之必要. 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 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2. 写王勃能抓住机会写滕王阁序的作文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 *** 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3. 将滕王阁序写成诗歌的形式 王勃是初唐时候有名的才子,文章写得非常漂亮。他跟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道被誉 为“初唐四杰”。传说他写文章之前,先要磨好数升墨,痛痛快快吃一顿老酒,然后爬 上床,拉过被子蒙着脸呼呼大睡。醒来之后,提笔成篇,一字不改,人们把他这种写作 的方式叫做“腹稿”。 唐高宗上元二年( 675),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他的父亲,路过洪州(今 江西省南昌市),正赶上参加了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举行的一次盛大宴会。原来, 在南昌城漳江门外的半山坡上,有一座富丽雄伟的高阁,此阁为唐高祖的儿子元婴作洪 州刺史时所建,后来元婴被封为滕王,此阁也就被称为滕王阁了。后来,阎伯屿做了洪 州刺史,下令重修滕王阁。重修后的滕王阁雕梁画栋,周围是层峦积翠,枫林掩映,真 可谓风景如画。滕王阁峻工之后,阎伯屿非常高兴,恰好又赶上九月九日重阳临近,于 是阎伯屿就筹划在重阳节这天,邀集本州官吏和有名的文人学士在滕王阁庆祝一番。 相传阎伯屿有个女婿,名叫吴子章,此人赋文章也都写得不坏。阎公对他的这位女婿 非常满意,只是吴子章仕途不达,一进未被重用,阎公常为此不平。这次要在滕王阁举 行盛会,他让吴子章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以便在庆祝宴会上一鸣惊人。吴子章对老泰 山的用意心领神会,他埋头在书房里翻阅古书,寻找典故,推敲字句,到重阳节这天, 他不但早已写好,而且已把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 重阳节这天一大早,王勃乘的船抵达南昌,他一听说在滕王阁有个盛大的宴会,就不顾 旅途劳累赶去参加。参加这次宴会的,有文武官员,名流学士,真可谓“高朋满座,胜 友如云”。酒过三巡,阎伯屿举杯向满座宾客倡议:希望有人能即兴写一篇文章,记下 宴会的盛况。阎伯屿命令侍从端出早已备好的文房四宝,遍让宾客。客人们礼貌地一一 婉言辞谢。因为王勃是临时赶来参加宴会的,年纪又轻,所以他主动坐在靠后的位置。 当捧着文房四宝的侍者来到他的面前时,他并不辞让,大大方方地接过来放在桌上。王 勃此举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不由议论纷纷。阎伯屿见此情景,嘴里不好说什么, 但心里老大的不痛快。他独自离席到旁边更衣室里去,吩咐手下人站在王勃身旁,看他 都写些什么,即时报来。 王勃从容地铺好纸张,摆好笔砚,略加思索之后,提笔就写了起来。侍从向阎伯屿报告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漫不经心的说:文章这样开头,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沉吟不语。随着侍从们不断来报,阎伯屿心情 越来越不平静。当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不禁拍案赞赏 “真天才也!”王勃旁若无人,只是奋笔疾书。他从南昌的地理位置、山川形势和历史 人物,写到今天宴会的盛况;从滕王阁的远近景物,写到自己的处境和愿为国家做一番 事业的政治抱负。最后又用一首七言古诗作结。这篇用当时流行的骈体文写成的《秋日 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全文 765字,一气呵成,文情并茂,在 坐的人无不赞叹,连自负才高的吴子章也只能自叹弗如了。 关于王勃在宴会上写《滕王阁序》情况的传说,不无虚构和夸饰的成分。但王勃即席写 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名作,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文中抒写作者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 之情,是我们了解作者的重要作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之志”,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人读之振奋;“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这脍炙人口的名句,让人读之余香满口。其华美的文辞,奔放的气 势,抑扬起伏的节奏,雍容华贵的风格,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4. 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古诗 滕王阁-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以成为千古名句? 是因为它对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其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视野开阔.天上布满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飞过.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呈现出同一种颜色.组成了一幅天地浑然一体的波澜壮阔的画面.没有广阔的胸襟和气度的人,是断不能写出这样视野开阔的句子来的.都督阎公与其说是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这两句而赞叹,不如说是为王勃蕴涵在这简单的句子中的胸襟和气度以及才气所折服了. 二是动静搭配.天空中的晚霞即使再美,也让人感觉有点单调,少了些许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高明的作家总是设法用动静搭配的方式来补救.如杜甫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是静态展示,“月涌大江流”则是动态展现.上下句一动一静,动静一搭配,境界就出来了.王勃也深谙此道,于是在“落霞”中加进一只“孤鹜”.这一来,动态有了,生气也有了,自然也就不单调了. 三是情景交融.王勃虽然年轻,但颇有才气,然而怀才不遇,辗转漂泊.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与“落霞”齐飞的那只“孤鹜”,与其说是一只大雁,不如说是王勃自身的写照,是王勃的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在文句中的间接反映.而从“落霞”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那种人生感慨. 四是平中见奇.一开始就把文句写得很精彩,先声夺人,是一种写法;一开始写得相当平淡,经过层层铺垫之后,才推出精彩的部分来,平中见奇,也是一种写法.王勃显然采用了后面一种写法.有了前面“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和“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些平淡语句的铺垫,再推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精彩的语句,也就水到渠成的了.难怪都督阎公听了他前面写的内容,不以为然,其后才为王勃的文才所折服了.。 5. 将滕王阁序写成诗歌的形式 王勃是初唐时候有名的才子,文章写得非常漂亮。他跟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道被誉 为“初唐四杰”。传说他写文章之前,先要磨好数升墨,痛痛快快吃一顿老酒,然后爬 上床,拉过被子蒙着脸呼呼大睡。醒来之后,提笔成篇,一字不改,人们把他这种写作 的方式叫做“腹稿”。 唐高宗上元二年( 675),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他的父亲,路过洪州(今 江西省南昌市),正赶上参加了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举行的一次盛大宴会。原来, 在南昌城漳江门外的半山坡上,有一座富丽雄伟的高阁,此阁为唐高祖的儿子元婴作洪 州刺史时所建,后来元婴被封为滕王,此阁也就被称为滕王阁了。后来,阎伯屿做了洪 州刺史,下令重修滕王阁。重修后的滕王阁雕梁画栋,周围是层峦积翠,枫林掩映,真 可谓风景如画。滕王阁峻工之后,阎伯屿非常高兴,恰好又赶上九月九日重阳临近,于 是阎伯屿就筹划在重阳节这天,邀集本州官吏和有名的文人学士在滕王阁庆祝一番。 相传阎伯屿有个女婿,名叫吴子章,此人赋文章也都写得不坏。阎公对他的这位女婿 非常满意,只是吴子章仕途不达,一进未被重用,阎公常为此不平。这次要在滕王阁举 行盛会,他让吴子章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以便在庆祝宴会上一鸣惊人。吴子章对老泰 山的用意心领神会,他埋头在书房里翻阅古书,寻找典故,推敲字句,到重阳节这天, 他不但早已写好,而且已把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 重阳节这天一大早,王勃乘的船抵达南昌,他一听说在滕王阁有个盛大的宴会,就不顾 旅途劳累赶去参加。参加这次宴会的,有文武官员,名流学士,真可谓“高朋满座,胜 友如云”。酒过三巡,阎伯屿举杯向满座宾客倡议:希望有人能即兴写一篇文章,记下 宴会的盛况。阎伯屿命令侍从端出早已备好的文房四宝,遍让宾客。客人们礼貌地一一 婉言辞谢。因为王勃是临时赶来参加宴会的,年纪又轻,所以他主动坐在靠后的位置。 当捧着文房四宝的侍者来到他的面前时,他并不辞让,大大方方地接过来放在桌上。王 勃此举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不由议论纷纷。阎伯屿见此情景,嘴里不好说什么, 但心里老大的不痛快。他独自离席到旁边更衣室里去,吩咐手下人站在王勃身旁,看他 都写些什么,即时报来。 王勃从容地铺好纸张,摆好笔砚,略加思索之后,提笔就写了起来。侍从向阎伯屿报告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漫不经心的说:文章这样开头,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沉吟不语。随着侍从们不断来报,阎伯屿心情 越来越不平静。当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不禁拍案赞赏 “真天才也!”王勃旁若无人,只是奋笔疾书。他从南昌的地理位置、山川形势和历史 人物,写到今天宴会的盛况;从滕王阁的远近景物,写到自己的处境和愿为国家做一番 事业的政治抱负。最后又用一首七言古诗作结。这篇用当时流行的骈体文写成的《秋日 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全文 765字,一气呵成,文情并茂,在 坐的人无不赞叹,连自负才高的吴子章也只能自叹弗如了。 关于王勃在宴会上写《滕王阁序》情况的传说,不无虚构和夸饰的成分。但王勃即席写 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名作,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文中抒写作者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 之情,是我们了解作者的重要作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之志”,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人读之振奋;“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这脍炙人口的名句,让人读之余香满口。其华美的文辞,奔放的气 势,抑扬起伏的节奏,雍容华贵的风格,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6. 滕王阁序中的诗句 滕王阁序 【简介】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唐王勃作。 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chān)帷暂住。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ao三音)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xū)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 舍簪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奉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赋〉系属名篇,名句佳言当不谓小。 世人常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是不待言下。 此为写景之最也。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写励志如“东隅已逝,桑榆百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写虚境如“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那一句不是惊世骇俗之佳句,此等妙笔,全文俯首拾来皆是,处处设疑,处处点睛,有此等点睛妙笔,怎不让其赋妙不可言呢?所以呀,我们现在写作,也要注意用词之精,一篇文字如有一二句点睛妙笔,全文皆活也。 写散文者应记之。 其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是写景,也是表达作者与朋友的离别之意。 7. 【王勃写的《腾王阁序》全诗】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天人 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的47个成语34个人物

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其中包含了很多成语和人物。据统计,滕王阁序中包含47个成语和34个人物。以下是其中的成语和人物列表:1. 白首之心2. 高朋满座3. 躬逢其盛4. 萍水相逢5. 腾蛟起凤6. 穷途之哭7. 人杰地灵8. 盛筵难再9. 胜友如云10. 星分翼轸11. 地接衡庐12. 襟三江而带五湖13. 控蛮荆而引瓯越14. 物华天宝15. 龙光射牛斗之墟16. 人杰地灵17. 徐孺下陈蕃之榻18. 雄州雾列19. 俊采星驰20. 台隍枕夷夏之交21. 宾主尽东南之美22. 都督阎公之雅望23. 棨戟遥临24. 宇文新州之懿范25. 襜帷暂驻26. 十旬休假27. 胜友如云28. 千里逢迎29. 高朋满座30. 腾蛟起凤31. 孟学士之词宗32. 紫电青霜33. 王将军之武库34. 家君作宰35. 路出名区36. 童子何知37. 躬逢胜饯38. 时维九月39. 序属三秋40. 潦水尽而寒潭清41. 烟光凝而暮山紫42. 俨骖騑于上路43. 访风景于崇阿44. 临帝子之长洲45. 得天人之旧馆46. 层峦耸翠47. 飞阁流丹以上是滕王阁序中的47个成语和34个人物列表。这些成语和人物都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魅力。

《滕王阁序》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译文】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陈情表,赤壁赋,滕王阁序,原文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e第二声)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īng)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ai第四声,通“待”,等到)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前赤壁赋: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赤壁赋》文徵明书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尊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gāo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ǎo)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 gāo )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ù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一作 翔)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一作 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或作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qú)。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jiē)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guàn);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求语文课文(滕王阁序),(逍遥游)和(陈情表)的翻译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思想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与万事万物混同一起,以此求得整个天下的治理,谁还会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那样的人呀,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记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教学重点】 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 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宇文新洲之懿范懿:yi美好   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崇阿:a高大的丘陵   C云销雨霁霁:ji天气晴朗   D逸兴遄飞遄:chuan迅速   2、断句品韵:   A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二二式”。   B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xxx对xxx: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六、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   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   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故:旧   2、地接衡庐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滕王阁序意思

滕王阁序全文意思如下:这里是汉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楚地,连接闽越。这里有物类精华、天产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之间。人中有英杰,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之地,主人与宾客,汇集了东南地区的青年才俊。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旬休假的日子,杰出朋友云集,高贵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此聚会,文坛孟学士,其文采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一样锋利的宝剑。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路过这方宝地;我年幼无知,竞有幸亲自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时值九月深秋,积水消尽,潭水清澈,云烟凝结在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j这里山峦重叠,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深不见底、白鹤、野鸭栖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迂折回环之势,威严的宫殿,依照起伏的山峦而建。打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华美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叹。房屋密集,不少富贵人家,船只塞满了渡口,都是雕刻着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照。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来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因寒意而长呜,到衡阳岸边方止。放眼远望,心胸顿时舒畅,兴致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了清风,柔缓的歌声令白云陶醉,像在睢园竹林的聚会,宴会上的人酒量超过陶渊明,像在邺水赞咏莲花,席上人的文采胜过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千载难逢。向天空中远眺,在假日里尽享欢娱,天高地远,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想到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远望长安,东看吴会,陆地的尽头是深不可测的大海,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跨越,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心系朝廷,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去侍奉君王呢?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不过是君子能够察觉事物的先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数罢了。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这样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无尘;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报国之心;阮籍狂放不羁,怎能效仿他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我,地位卑微,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豪情,也有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志。而今放弃一生的功名,到万里之外去侍奉父亲,不是谢玄那样的人才,却结识了诸位名家。过些天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一定像孔鲤那样有礼;今天有幸参加宴会,如登龙门。司马相如倘若没有杨得意的引荐,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愧的呢?唉!名胜不能长存,盛宴难逢。兰亭集会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变为废墟。有幸参加这次盛宴,故写小文以纪念;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诸公了。竭尽心力,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江海般的文才吧。巍然高大的滕王阁建在江渚之滨,当年滕王宴饮的场面已不再呈现。南浦轻云早晨掠过滕王阁的画栋,西山烟雨傍晚卷起滕王阁的珠帘。悠闲的云朵映在潭水上悠然渡过,变换的景物在星空下历数着春秋。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在什么地方?只有槛外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淌。

王勃遗作《滕王阁序》是怎么来的?

唐初的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繁荣,出了许多有名的文人学士和诗文。王勃、杨炯、户昭邻和骆宾王被称为"唐初四杰"。"唐初四杰"中最为出名的当数王勃。王勃,维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村)人。他出身于望族,自小就聪敏好学,诗文出众,十四岁被推举出仕,十七岁就被授官朝散郎,到沛王府担任修撰。王勃才高志更高,但接连受到打击,他的意志不免有些消沉,他孤身一人流落异乡,决定到交趾去与父母亲团聚。一路行来,来到了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顺道拜望了洪州都督阎伯屿。他本想尽了礼义后要立即走的,却被好客的主人留住了。时值九月初九重阳节,阎伯屿邀请了许多名士,在重修的膝王阁上登高,欢宴,赋诗。这是一个盛会,才名出众的王勃便被主人留了下来。这一天,滕王阁上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阎伯屿有个侄儿,苦读诗文十余年,他想让侄儿为滕王阁作序,再让大家吹捧一番,以此露脸扬名。他的侄儿当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为作好序文,精心作了准备。王勃察颜观色,已知阎伯屿举办此次盛会的缘由,他才高气盛,自然不甘人后,再瞧瞧那位阎公子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态,明显是志大才疏之流。酒过三巡,都督府的一个幕僚提出为重修胜王阁作序之事。阎伯屿故作姿态,对众人说:"王子安(王勃的字)才情过人,此序应由他作。"其实,他想王勃一定会谦让一番,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由他的侄儿来作序。谁知阎伯屿弄巧成拙,席上几个有头脸的名士都附和他的建议,一致推举由王勃作序。王勃当仁不让,笑说:"承蒙诸位如此抬举,我不能扫了大家的雅兴。"说罢就朝安排好笔墨纸张的案子走去。他略一思索,便挥笔疾书:"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步,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寥寥数言,王勃把洪州的地理历史、人文都精妙地概括进去了,接着他又写今日之盛会,对阎伯屿重建滕王阁加以颂扬,便更多地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景况引为感叹,他借景寓意地写道:"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云消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整篇《腾王阁序》一气呵成,字字玑珠,句句精妙。众相争观,交口称赞。阎公子自愧不如,简直怀疑自己是个读十数年诗文的蒙童,阎伯屿感叹道:"如此才情,我那侄儿相差何止千里,这样的锦绣文章,惊世骇俗,世间少有。"王勃离开洪州之后,继续赶往交趾,在渡海时遇到风浪,不慎翻船。王勃淹死海中,当时他年仅二十八岁,一个杰出的诗人,就这样怀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只有他写的那篇《腾王阁序》代代相传,永驻人间。

滕王阁序是古诗词吗

滕王阁序的文学体裁是 骈文

《滕王阁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滕王阁序》的主题思想在于记叙阎都督为饯别宇文刺史而举行的盛大宴会,并抒发作者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所谓的“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文中虽含有宿命悲观的思想,但感情基调仍是健康的。作者表明自己的坚定态度:尽管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但仍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胸怀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是几年级学的?

《滕王阁序》是高二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必背课文之一。《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五句话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译文:年纪大了更应该有志向,不能混日子;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要放弃。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译文:登高望远,看天地星空,惊觉空间无限,人生渺小。繁华落幕,悲哀登场,才明白世事无常,皆有定数。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译文: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译文: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5、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译文: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滕王阁序全文

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

滕王阁序最经典的一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是: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扩展资料这句话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诗词)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是什么文体

滕王阁序是骈文、赋。《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文体解释: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文体分类就是把各种文章按照题材方面的特点加以分类。对于文体进行分类,便于把握文章的特点,对阅读、分析文章或指导写作,都大有好处。所以,鲁迅说: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从历史上看,文体分类是随着创作的增多而曰趋细密的。三国时曹丕《典论论文》,将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分类很粗略,特别是把大批的记叙文排斥在外了。西晋人陆机作《文赋》,将文章分为十体,比《论文》完备了一些。南朝梁眧明太子萧统编《文选》,后代人称为《昭明文选》。

滕王阁序是骈文还是散文

比散文规矩严一些的是骈文,所以《滕王阁序》是骈文。这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王勃作滕王阁序主要运用了什么的方法

《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滕王阁序属于什么序

赠序

滕王阁序逐字翻译

《滕王阁序》逐字逐句翻译如下: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译文: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译文: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龙泉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雄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才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飞驰。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在座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译文:洪州的阎都督具有高雅声望,他的仪仗从远方赶来;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车驾在这里暂驻。原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译文:(正赶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华出众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迎接千里之外的宾客,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译文:文坛领袖孟学士,其文采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一样锋利的宝剑。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路过这方宝地;我年幼无知,竟然有幸亲自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译文:时值九月深秋,积水消尽,潭水清澈,云烟凝结在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深不见底、白鹤、野鸭栖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迂折回环之势,威严的宫殿,依照起伏的山峦而建。原文: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译文:打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华美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叹。房屋密集,不少富贵人家,船只塞满了渡口,都是雕刻着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照。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来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因寒意而长呜,到衡阳岸边方止。原文: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译文: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原文: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译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原文: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译文: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原文: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译文:唉!时运不好,前途坎坷;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以封侯;贾谊被贬长沙,并不是没遇着圣贤的君主;梁鸿避居海角,难道是没有逢到政治昌明的时代?好在有仁义有德行的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贤人知道自己的命运。原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译文:年纪越老志气越大,怎么能知道白发人的心愿?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决不会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喝了贪泉的水,神志却觉清爽,生活在干涸的车辙中而心胸依然开朗。北海虽然遥远,止乘大风便可以到达;早晨已经逝去,珍惜黄昏并不太晚。孟尝品德高洁,却空怀着报国的雄心;阮籍放浪不羁,怎么能学他穷途痛哭?原文: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译文:我王勃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书生。虽然与终军同龄,却没有机会去请缨杀敌;我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很羡慕宗悫那“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如今我抛舍了功名富贵,万里迢迢去探望父亲。虽不是谢家宝树,却也愿学孟母择邻而居。原文: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译文:不久便要见到父亲,像孔鲤一样聆听父亲教诲,今天有幸参加盛宴,喜登龙门。如果碰不到杨得意,就只能抚摸着凌云之赋为自己惋惜。既然遇见了钟子期,奏一曲高山流水,心中又有什么惭愧的呢?原文: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译文:唉!美好的地方不能长存,盛大的宴会也难再逢;兰亭集会已成过去,金谷园早成了废墟。在这盛大的宴会上侥幸蒙受恩惠,分别在即,希望在座的人能以言相赠。至于登高作赋,只能指望在座的诸公。原文: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译文:我冒昧地尽自己微薄的诚意,恭敬地写下这篇短序;与会的人各分一字为韵,以四韵八句成篇:原文: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译文:高高的滕王阁俯视着江边的沙渚,佩玉叮当鸾铃响,歌舞已经停歇。南浦的白云早晨飞过雕花的栋梁,西山的阵雨暮霭里卷起彩绘的朱帘。闲云投影在深潭,每日里悠然自在,物更换,时光移,已过了多少年?往日楼阁里游乐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门槛外的江水还奔流不息!《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旧址在江西南昌,滕王李元婴,高祖第二十二子也,滕王阁乃元婴由苏州刺史转洪州都督时所营造,约在永徽四年。后经都督阎某再加整修,因大宴宾客,征文求记,王勃此序为客中赴宴应征之作。这是一篇精美严整的骈文,作者借登高赴宴之机,当仁不让地赋诗作序,虽属席间信笔应酬之作。有不少对主人和宾客捧场的言辞,还因怀才不遇而流露出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通篇主要抒发的却是渴望入世的一片报国热忱和自强不息的情操与抱负,富有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少年气盛的特点。全文布局谨严,层次分明,上半以描写为主,下半重在抒情,但描写中有叙述,抒情中有议论,并将这四者融合,同时运用了工稳的对偶,瑰丽的辞藻,酣畅的笔调,恰切的用典。抒写了真情美景和宴会的盛况,表现了自然之趣。其中的景物描写神采飞扬、手法多变,既有远有近、绘声绘色,又时浓时淡,或俯或仰,还音韵铿锵、气势奔放,动静结合、意境浑融,颇多名句。

滕王阁序是谁写的

滕王阁序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文学赏析: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洪府地势雄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主人贤德”“高朋满座“。“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点明滕王阁所在地点,再详写其方位在翼、轸星宿的分野,从地理位置上看连接着湖南衡山和江西庐山,由上及下,再一笔荡开,写南昌地势:三江为襟,五湖为带,胸怀楚国而指引吴越。本为滕王阁作序,开篇却避开宴会和阁楼,不落俗套,气势高卓。“物华天宝”一句到“王将军之武库”一句,写南昌物产丰富,人才济济,称赞宴会宾主“尽东南之美”“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最后一句,简述自己来到这里参加宴会的缘由。宴会盛况寥寥数笔带过,接下来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