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在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主页上怎么查英文文献

在外文数据库,我们专业是以SCI和SSCI为主,点进去,输入主题(专业)和主题(诸如交通等)检索,然后点全文下载就行了,不知道你们专业是哪个,基本就是这样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订购多少个中外文献

349万册。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三座功能完备的图书馆总面积43020平方米,馆藏文献349万册(件),涵盖了理工文管医等9大学科门类。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 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图书馆、同济医科大学图书馆、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图书馆合并而成。

ipad为啥用浙江图书馆下载不了文献

因为登录方式进行了改变。《关于浙江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国知网数据库总站”改变登录方式的通知》中提到了该内容: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数字资源“中国知网数据库总站”使用账号密码登录访问,账号:zjtsg01,密码:zjtsg01,试用期限为一个月。

浙江图书馆如何导出参考文献格式

浙江图书馆导出参考文献格式方法如下:打开中国知网网站,然后按照图示搜索你想要的参考文献名称,直接将参考文献的全名复制过来进行搜索即可。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搜索到我们的参考文献。在搜索结果中找到我们想要的参考文献,点击对,应处的存盘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我们想要的参考文献格式,下图列出了两种选择方案,如果word中嵌入了EndNote这种参考文献软件,可以选择对应的生成格式。直接将参考文献格式复制到文章处就可以了。

浙江图书馆知网怎么引用文献

1、在知网搜索界面,搜索自己想搜的内容,然后点击下图引号位置。2、在弹框中选择你要引用的格式复制粘贴到自己论文中即可。

参考文献用英语怎么说?

分类: 教育/科学 >> 外语学习 解析: references 参考书目 [简明汉英词典] bibliography bibliography [简明英汉词典]n.(有关一个题目或一个人的)书目, 参考书目 A list of the works of a specific author or publisher. 书目,目录索引:某一作者或出版商的作品目录 A list of writings relating to a given subject: 专题目录:某一给定主题的作品目录: a bibliography of Latin American history. 拉丁美洲历史的书目 A list of writings used or considered by an author in preparing a particular work. 作者参考书目:某一作者在准备某一著作时用到或参考的作品目录 The descrip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editions, dates of issue, authorship, and typography of books or other written material. 书籍或其它作品的版本、发行日期、著者和印刷的分类和鉴定 A pilation of such information. 上述信息的编辑 bibliography [bIblI5R^rEfI] n. -phies 文献学;书籍学

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文献

历史文献中心是重庆大学图书馆馆藏各分馆流通约30年以上但仍有保存价值的旧图书、旧期刊(合订本)、旧报纸(合订本)的地方,于2006年5月经馆委会决定后正式挂牌,位于重庆大学C校区图书馆,现有1980年以前的俄文期刊(合订本)1.4万多册,俄文图书5.9万多册,日文图书1.2万多册,英文期刊(合订本)1.9万多册,中文期刊(合订本)3.9万多册,英文图书2.6万多册,社科图书2万多册,自科图书3.8万多册,2001年以前的报纸(合订本)3400多册。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1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P6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23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J].[EB/OL].2006   [4]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22   [5]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3.P89   [6]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01   [8]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9]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P33   [10]韩丽萍.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新论.2009,11.P26   [11]李海英.赏识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P79   [1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123   [13]邹惠芬.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基础学科.2013,2.P21   [14]李小燕.小学赏识教育初探[J].新课程.2012,3.P23   [1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2.P64—65   [16]张永彬.浅谈赏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P56—57   [17]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P23—24   [18]崔学鸿.赏识教育出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8.P22   [19]周泓.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3.P36   [20]李睿鹏.简析赏识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17.P37   [21]赖永健.“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第10卷第4期.P88   [22]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铭欣主编.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2   [1]现代心理学流派[M].出版.2003.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2004.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1997.52—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2006   [6]叶澜、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2000.59—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2007.2—45   [8].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2001.12—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2006.34—95   [10].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2004.73—152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3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2]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3]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4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卢梭着;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庄惠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刘军宁.高一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范海强.科学—人文管理与民办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常虹.大职业教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7]谢玥.量化管理理论基础探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18]谭明进.对高中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19]刘彩凤,常桂英.班级量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与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10)   [21]王随仁.怎样开展班级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为民.小议班级量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锋.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24]庞云凤.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25]李丽华,孙小芹.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丽.班级量化管理的补充——班级软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炼,朱育婷.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   [28]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29]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0]宁学功.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23)   [31]高琪,张锐.班级量化管理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级量化管理的"背后[J].广东教育,2007(5)   [33]范学谦,吴国萍.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34]张明芹.我们的态度"评优"不是班级管理的目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35]任语静.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人格修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3)   [36]臧美莹.浅析硬件设施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7]张春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师之友,2001(11)   [38]陈学梅.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9]曹红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刘明伟.论学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   [41]王豫.对学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扩大化的质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2]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3]张铤.论高校"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鉴民.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J].甘肃农业,2006(7)   [45]柳士彬,谭业云.环境潜教育:潜教育的实施型态[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10)   [46]荣炳新.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2)   [47]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48]贺桂平.以"法"治班初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49]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陈志利.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奥秘: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4)   [51]陈志利,张新平.自下而上: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学的思维及贡献[J].基础教育,2012(4)   [52]刘建设.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3]龚舟.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1(1)   [54]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刘永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5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7]韩秀元.量化积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级量化管理的好处[J].青海教育,2007(5)   [59]龙永钊.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J].班主任,2006(1)   [60]刘艳萍.浅谈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62]王效美,杨红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3(7)   [63]李可.数字量化:发展还是桎梏?[N].光明日报,2010,10(8):11   [64]杨柳.河北衡水中学的真实一面:半军事化管理,带橘子进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级高考工厂"争议中前行[N].重庆晨报,2014,4(23):6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5   [1]袁佩奇.班主任工作细节之:感恩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周传刚.弘扬传统美德 实施感恩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   [3]周容.寸草报春晖: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课外阅读,2010(7).   [4]刘昌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26).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6   [1]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51.   [2]韩传信.德育原理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3]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 ;

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新闻是什么文献类型

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新闻是教育类文献类型,这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

谁有3dmax的参考文献

摘要:3D Studio MAX 是Autodesk公司的子公司Kinetix推出的一种优秀的三维动画造型软件,它广泛用于游戏、广告、建筑等领域,是目前PC上最流行的三维动画造型软件。虚拟现实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使计算机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计算机,它的发展应用日益广泛、普及。本文拟就3DS MAX 在虚拟现实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做一介绍。1.虚拟现实简介虚拟现实(VR)是一种由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创造的新世界,是一个看似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用户可根据自身的感觉,使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虚拟世界的物体进行考察或操作,参与其中的事件;同时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通道的信息,用户通过视、听、摸等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并使参与者沉浸于模拟环境中。VR的三个最突出的特征,即它的3“I”特性:交互性(interactivity)、沉浸感(Illusion of Immersion)、想象( imagination)。虚拟现实技术是在众多相关技术如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现实技术在最近十年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主要归因于计算机软、硬件条件的飞速发展,以及虚拟现实专用设备价格的下降和性能的提高。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日益普及,不仅在诸如NASA的大型工程得到应用,也出现在一些游戏中,在一些高档的PC机上甚至可以构建自己的个人PCVRS(个人虚拟现实系统)。设计一个虚拟现实系统除了硬件条件一般个人无法定制外,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的就只能是在系统软的方面下功夫了。设计一个VR系统,首要的问题是创造一个虚拟环境,这个虚拟环境包括三维模型、三维声音等,在这些要素中,因为在人的感觉中,视觉摄取的信息量最大,反应亦最为灵敏,所以创造一个逼真而又合理的模型,并且能够实时动态地显示是最重要的。虚拟现实系统构建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建造逼真合适的三维模型。2.3D Studio MAX 简介 3D Studio MAX是Kinetix公司推出的一套强大的三维建模软件,由于它是基于Win NT 或Win98平台的,方便易学,又因其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所以成为目前个人PC上最为流行的三维建模软件。其3.0版本的推出,更是巩固了它在个人PC平台上的地位。它的3.0版本相较以前的版本有了明显的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 工作流模式使得工作组的协调更容易,效率更高。3D Studio MAX R3引入了工作流模式,在具体的实现上从外部参考体系(XRef)、示意视图(Schematic View)的引入以及现在3D MAX 可以使用其他程序从外部加以控制,而不必激活它的工作界面。⑵ 易用性的改进。操作界面的改进是Release 3.0版本的最显著的变化,除了外观的变化之外,R3.0版本还增加了诸如用户自定义界面、宏记录、插件代码、变换Gizmo、轨迹条等功能。⑶ 渲染的改进。Autodesk公司在收购了以渲染和视频技术闻名的Discreet Logic公司,吸收了该公司的先进技术,3D MAX R3 对其渲染器几乎做了重新设计,不仅增加了渲染的速度,而且提高了画面渲染的质量。⑷ 建模技术的增强。建模技术的增强是3D Studio MAX最重要、最突出的改进,这也是在虚拟现实系统构建中应用它的一个有力的原因。主要的改进包括:① 细分曲面技术(Subdivision Surface) 。3DS MAX 包含了细分曲面技术,细分曲面技术是1998年以来业界最流行的建模技术,大有赶超NURBS技术之势,它可以使模型建立更容易,而且效果更好。② 柔性选择。此项技术可以“部分地”选择顶点,从而在变换顶点时获得光滑、柔和的效果,这对建立复杂物体的模型时非常有用。③ 曲面工具和改进的NURBS技术。使用曲面工具可以产生很复杂的“面片”模型,这亦是一种重要的建模方法,Release 3.0版本中的NURBS技术不但速度加快,而且增加了一系列方便、易用的功能。⑸ 对游戏的更好支持。3D Studio MAX R3大大增强了对游戏的支持,而且这些特性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 ① 增加了角色动画功能。Release 3.0版本内置了制作角色动画的功能,可以方便制作人物或动物的动作、柔软物体的效果以及变形效果。 ② 顶点信息以及加强的贴图坐标功能。现在可以对顶点着色,并增加了顶点的通道,增强了UVW Unwarp的功能,并增加了World XYZ贴图坐标。此外,3D Studio MAX R3也显著增强了动画功能。3. 3DS MAX 在VR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如前所述,VR系统要求实时动态逼真地模拟环境,考虑到硬件的限制和虚拟现实系统的实时性的要求,VR系统的建模与以造型为主的动画建模方法有着显著的不同,VR的建模大都采用模型分割、纹理映射等技术。目前VR中的虚拟场景的构造主要有以下途径:基于模型的方法和IBR(基于图像的绘制)方法两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在3DS MAX中加以实现和验证,下面具体展开加以说明。3. 1 基于模型的构造方法。3DS MAX的几何建模方法主要有多边形(Polygon)建模、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建模(NURBS)、细分曲面技术建模(Subdivision Surface)。通常建立一个模型可以分别通过几种方法得到,但有优劣、繁简之分。⑴ 多边形建模。多边形建模技术是最早采用的一种建模技术,它的思想很简单,就是用小平面来模拟曲面,从而制作出各种形状的三维物体,小平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但实际中多是三角形或矩形。使用多边形建模可以通过直接创建基本的几何体,再根据要求采用修改器调整物体形状或通过使用放样、曲面片造型、组合物体来制作虚拟现实作品。多边形建模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方便和快速但它难于生成光滑的曲面,故而多边形建模技术适合于构造具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如大部分的人造物体,同时可根据虚拟现实系统的要求,仅仅通过调整所建立模型的参数就可以获得不同分辨率的模型,以适应虚拟场景实时显示的需要。⑵ NURBS建模。NURBS是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的缩写,它纯粹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数学概念。NURBS建模技术是最近4年来三维动画最主要的建模方法之一,特别适合于创建光滑的、复杂的模型,而且在应用的广泛性和模型的细节逼真性方面具有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NURBS建模必须使用曲面片作为其基本的建模单元,所以它也有以下局限性:NURBS曲面只有有限的几种拓扑结构,导致它很难制作拓扑结构很复杂的物体(例如带空洞的物体);NURBS曲面片的基本结构是网格状的,若模型比较复杂,会导致控制点急剧增加而难于控制;构造复杂模型时经常需要裁剪曲面,但大量裁剪容易导致计算错误;NURBS技术很难构造“带有分枝的”物体⑶ 细分曲面技术。细分曲面技术是1998年才引入的三维建模方法,它解决了NURBS技术在建立曲面时面临的困难,它使用任意多面体作为控制网格,然后自动根据控制网格来生成平滑的曲面。细分曲面技术的网格可以是任意形状,因而可以很容易地构造出各种拓扑结构,并始终保持整个曲面的光滑性。细分曲面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细分”,就是只在物体的局部增加细节,而不必增加整个物体的复杂程度,同时还能维持增加了细节的物体的光滑性。但由于细分曲面技术是一种刚出现不久的技术,3D Studio MAX R3对它的支持还显得稚嫩,还不能完成一些十分复杂的模型创作。 有了以上3DS MAX几种建模方法的认识,就可以在为虚拟现实系统制作相应模型前,根据虚拟现实系统的要求选取合适的建模途径,多快好省地完成虚拟现实的作品的制作。在虚拟现实作品制作的时候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在能够保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比较简单的模型,而且若能够用参数化方法构建的对象尽量用参数化方法构建,同时,在模型创作过程中,对模型进行分割,分别建模,以利于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操作和考察。对于复杂对象的运动或原理演示,我们可以预先将对象的运动和说明做成动画存为avi文件,然后等待VR系统合适的触发事件,播放该avi文件即可。3.2 基于图像的绘制 (IBR),传统图形绘制技术均是面向景物几何而设计的,因而绘制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建模、消隐和光亮度计算。尽管通过可见性预计算技术及场景几何简化技术可大大减少需处理景物的面片数目,但对高度复杂的场景,现有的计算机硬件仍无法实时绘制简化后的场景几何。因而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具有普通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上实现真实感图形的实时绘制。IBR技术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设计的一种全新的图形绘制方式。该技术基于一些预先生成的图像(或环境映照)来生成不同视点的场景画面,与传统绘制技术相比,它有着鲜明的特点: ⑴ 图形绘制独立于场景复杂性,仅与所要生成画面的分辨率有关。 ⑵ 预先存储的图像(或环境映照)既可以是计算机合成的,亦可以是实际拍摄的画面,而且两者可以混合使用。⑶ 该绘制技术对计算资源的要求不高,因而可以在普通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上实现复杂场景的实时显示。由于每一帧场景画面都只描述了给定视点沿某一特定视线方向观察场景的结果,并不是从图像中恢复几何或光学景象模型,为了摆脱单帧画面视域的局限性,我们可在一给定视点处拍摄或通过计算得到其沿所有方向的图像,并将它们拼接成一张全景图像。为使用户能在场景中漫游,我们需要建立场景在不同位置处的全景图,继而通过视图插值或变形来获得临近视点的对应的视图。IBR技术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将改变人们对计算机图形学的传统认识,从而使计算机图形学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3DS MAX在IBR中的应用是自然的,3DS MAX的出色的纹理贴图,强大的贴图控制能力,各种空间扭曲和变形,都提供了对图像和环境映照的容易的处理途径。例如,在各种IBR的应用中,全景图的生成是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方面,利用3DS MAX可以根据所需的全景图类型先生成对应的基板,比如,柱面全景图就先生成一个圆柱,然后控制各个方向的条状图像沿着圆柱面进行贴图即可。而且可以将图像拼接的过程编制成Script文件做成插件嵌入3DS MAX环境中,可以容易地生成全景图并且预先观察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漫游的效果,这通过在Video Post设置摄像机的运动轨迹即可。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一些全景图生成和校正的插件。在用3DS MAX为VR系统创作好模型后,结合VR系统的要求,看是否需要采用诸如LOD(Level of Detail)模型,如果需要可利用MAX 自带的LOD插件直接生成对象的LOD模型,最后根据VR系统的编辑环境将模型输出为编辑环境所能接收的文件类型,如VRML97或DXF 等格式的文件。以上主要介绍了3DS MAX制作VR作品,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些3DS MAX 的另外的应用。在VR系统中经常需要有视差和景深的立体视图,这可以通过在3DS MAX中设置双摄像机来模拟人的双眼来渲染立体视图对,这个需要调整双摄像机的相对位置,然后分别渲染不同的摄像机视图即可得到立体视图对,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文献〖2〗。3DS MAX 是用C++语言和Open GL编写的应用软件,而且它提供的MAX SDK也是采用C++编写的代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用C++和Open GL结合MAX SDK实现我们的图形学算法,再把我们的算法作为插件嵌入3DS MAX环境中,而不用考虑物体模型的生成和处理的复杂代码,利用3DS MAX的渲染计时器可以方便地检验我们所编算法的效率和效果。参考文献1. 曾芬芳主编.虚拟现实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2. 黄心渊编著.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3. Heung-Yeung Shum and Li-Wee He . Rendering with Concentric Mosaics.SIGGRAPH"99.4. 张昀、徐自亮. 3D Studio MAX R3(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4. 3D Studio MAX R3 技术文档. Kinetix Company.5. 鲍虎军,彭群生.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图像的图形绘制技术. 1998 第36期 技术专题版专题报道

帮忙 3DMAX的参考文献《急》

1. 曾芬芳主编.虚拟现实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2. 黄心渊编著.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3. Heung-Yeung Shum and Li-Wee He . Rendering with Concentric Mosaics.SIGGRAPH"99.4. 张昀、徐自亮. 3D Studio MAX R3(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4. 3D Studio MAX R3 技术文档. Kinetix Company.5. 鲍虎军,彭群生.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图像的图形绘制技术. 1998 第36期 技术专题版专题报道

求大神帮我找到生物技术药物方面的文献,书或者期刊。大家把知道的都说下谢谢啦!!。

入会文秘乐园,可下天下文章

我有一篇关于房地产税的英文文献,谁帮我翻译一下?

关键词:房地产税,财产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会议第三次会议上,决定在有关问题上的完善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建设税。征收一般规定的物业税对房地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取消有关税费。目前,坚持“租房公开,调节税,结算费”,中国已经开始建立一些实践在一些省份和城市房地产税点。同时,理论界也越来越注重中国物业税的发展。本文探讨了物业税的有关问题。1。财产税或地产税物业税将对中国人征收是基于房地产。但是关于它的名字,很多从理论界引起争议。所谓的物业是指已建成并用于生物或非生物的各种用途的房屋,具有使用功能和经济效应,并配备的设施,公共服务,土地,附属地面、庭院。这个词是从英文单词“财产”或“地产”,是从香港引进的在中国东部,与内陆。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北部地区,这个词被用来作为真正的另一个名字地产或被视为与后来同样的

C#没有参考文献吗?

API请直接去MSDN下的“.NET开发”查找。一般.NET Framework基础类库中类的用法在上面有介绍。地址:http://m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aa139615.aspx另外,手册什么的,我只能推荐你看看《C#语言规范》了,这是微软自己写的,上网搜索就行啦。如果装了Visual Studio,在安装目录的下的VC#Specifications2052文件夹下有该规范。如果是英文版,则是1033文件夹。

万方怎么导出文献

如何从知网或者万方上导出文献到endnote上啊 你导出的txt里面包含的是引文信息,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作者、单位、出版时间、来源等等信息,实际上endnote就是管理这些信息。如果你需要文献的pdf原文,需要自己下载,然后链接到endnote中对应的条目中去。 万方数据库参考文献如何导出 那个可以下载下来用CAJViewer这个软件就能把里边的文字复制出来了,很简单的。 学校图书馆万方数据库怎么导出参考文献 即子问题之间是不独立的(分治法是独立的),一个子问题在下一阶段决策中可能被多次使用到。(该性质并不是动态规划适用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没有这条性质,动态规划算法同其他算法相比就不具备优势) 万方数据库上的文章只有导出 全文怎么下啊! 30分 这个证明万方下载不了这篇文献,你换个数据库吧 如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等期刊数据库导出参考文献格式 只要你有这些数据库的管理权限就可以导出。 大家好,万方数据库里有的文献只有“导出”,没有“下载全文”,如何才能下载啊 ? 好像对于限制的文章 只有导出。。没有下载。。保护知识产权嘛。。 免得被你盗了。。对吧。。 万方数据库中怎样导出选中的文章的摘要? 选中文章后,单击导卡右侧的“导出”选项,然后点击导出按钮即可。看下图 如何用万方数据库引用参考文献 1、选择好引用的文章名称,在万方数据库输入,并搜索。 2、点击文章下的“导出”。 3、到了导出界面后,点击“参考文献格式”。 4、然后“复制”。 万方数据库学术论文 ,只有导出选项,不能下载全文。这是为什么啊? 求高手帮忙下载!万谢! 5分 有时候大学和科研院所买的论文不是那么全,这时候你去看就只有摘要,没有全文。 还有一种可能,万方数据库没有收录全文,只是收录了摘要。 这篇我也下不了。万方只有导出选项。而中国知网,根本就查不到这篇。 万方数据查新跨库检索中有多功能文献导出格式 请您在检索结果概览页,勾选当页的专利(检索结果列表上方“选择操作”中有“全选本页”的选项),加入文献收藏夹,然后,点击页面右侧的“文献收藏夹-导出”功能按钮,即可导出Excel格式的文件。

万方怎么导出参考文献?

问题一:万方数据库参考文献如何导出 那个可以下载下来用CAJViewer这个软件就能把里边的文字复制出来了,很简单的。 问题二:学校图书馆万方数据库怎么导出参考文献 即子问题之间是不独立的(分治法是独立的),一个子问题在下一阶段决策中可能被多次使用到。(该性质并不是动态规划适用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没有这条性质,动态规划算法同其他算法相比就不具备优势) 问题三:如何用万方数据库引用参考文献 1、选择好引用的文章名称,在万方数据库输入,并搜索。 2、点击文章下的“导出”。 3、到了导出界面后,点击“参考文献格式”。 4、然后“复制”。 问题四:如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等期刊数据库导出参考文献格式 只要你有这些数据库的管理权限就可以导出。 问题五:怎么用noteexpress导出参考文献 noteexpress不支持进行参考文献中英文转化!需要自己手动翻译转换。 endnote是SCI官方推荐软件,并且使用极为方便,对于英文文献的管理十分便利,但是对于中文尚不支持从中文数据库导入,且从Google学术导入的信息不尽人意,故我介绍一种巧妙的方法,借助noteexpress将万方,CNKI、VIP等数据库导入到noteexpress,再导出到endnote中,实现中外文一个数据库管理。 导入中文数据库中文献的步骤如下: 1、打开noteexpress,点击 检索 ,选择万方,CNKI、VIP等数据库中一个,本经验选择万方。按照1-2-3操作,选择取回页数(一页10条),本例共60条。 2、待取回后放到一个自己选择的一个文件夹,然后全选取回的题录。 3、选择noteexpress中 文件-导出题录 4、从上到下:选择文件格式为UTF-8,存储路径为存储到桌面上(存储何处均可),以及找到导出格式为 endnote Export,点击保存。 5、endnote中操作:从上到下选择 导出,choose选择导入的文件,import Option选择导入格式为endnote import,其他如图。点击import即可。 注意事项 noteexpress导出时候的文件格式必须为UTF-8,导出的过滤式必须为endnote import。 endnote导入的格式相应为endnote Export。 问题六:【Z】如何用万方快速搞定参考文献 这样的格式如果用手敲进去着实让人郁闷啊~下午敲了10篇之后彻底失去耐心触~灵机一动想起来研一学的信息检索这门课,好课啊~好课~1. 打开万方数据的主页,在左上角的第一行有个更多地选项卡,里面有个查新/垮库检索,这个玩意是个好东西啊~但是从来都没有用过!点之~就要爽了~2. 接着会进入下面这个页面,在搜索窗口中输入你要检索的东西,这里我整了个机顶盒,然后轻轻地点击一下可爱的小鼠标检索之~3.下面就会出现个很常见的页面,有两个选项卡,一个是我们检索到文献,一个是导出(关键)。4. 这个时候将网页拉到最底端,注意有个全选的按钮,果断点之 问题七:跪求万方数据库入口,下载参考文献 请下载附件,还望采纳 问题八:如何将参考文献格式下载并导入endnote中 如何在Endnote中导入中文参考文献: 一、中文全文数据库 主要是万方(Wanfang)、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数据库。 经过更新,这三大数据库都已经能够直接导出Endnote格式的参考文献,所以不再需要对应的过滤器(Filter)来导入文献。 从这三个数据库向Endnote导入中文参考文献的流程如下: 1,选中相应文献 2,点击与“导出参考文献”意思类似的按钮 3,导出的参考文献格式选择“Endnote” 4,点击“导出”,将相应TXT格式文件保存至电脑 5,点击Endnote Import按钮,对相应选项进行设置 6,点击“Import”按钮,成功 二、中文文摘数据库 主要是Sinomed(原CBM)。Sinomed数据库还未能导出Endnote格式的参考文献,需要特定的filter。楼主制作了一个,放在附件里,下载后解压,将CBM.enf放在安装路径EndnoteFilters文件夹里,例如Endnote安装在C盘Program Files里的,具体路径就是C:Program FilesEndnoteFilters。 从Sinomed向Endnote导入中文参考文献的流程如下: 1,选中相应文献 2,点击“结果输出”按钮,对应选项按下图设置 3,点击“确定”,将相应TXT格式文件保存至电脑 4,点击Endnote Import按钮,按下图对相应选项进行设置 5,点击“Import”按钮,成功 总结:对于Wanfang、CNKI、VIP三个中文全文数据库,直接导出Endnote格式的参考文献,用Endnote自带的Endnote Import做为过滤器导入。而对于Sinomed这个中文文摘数据库,导出“文摘”格式参考文献,用楼主提供的CBM过滤器导入。两者“Text Translation”均选“No Translation”。 问题九:万方论文参考文献相似比为0%怎么修改 要详细 20分 那就换个数据库再查查,万方的资源不全,所以有些你摘抄的可能查不到~

万方数据库想要在结果中筛选有全文的文献应使用什么筛选

1、搜索万方官网结果进入。2、点击主页面中的“学术期刊”。3、即可进入“期刊导航”页面中,通过不同的搜索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期刊。万方数据为期刊论文检索提供了作者、论文标题、作者单位、中图分类号、来源、关键词、摘要、发表日期等检索项。

万方怎么引用参考文献?

方法如下:1、选择好引用的文章名称,在万方数据库输入,并搜索。2、点击文章下的“导出”。3、到了导出界面后,点击“参考文献格式”。4、然后“复制”,就引用了参考文献了。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其开发公司——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万方学位论文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受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委托加工的“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学位论文。 我馆已经签约购买300万篇学位论文全文,目前已经完成近210万篇本地镜像全文数据的安装。

世界上三大文献检索数据库是哪几个

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知网的区别  简单比较:  1、从收录情况来看,维普收录最久,万方收录时间最短,但是现刊万方收录最好,维普最近两年的很多期刊都没有了,特别是医学类的。  2、文档的清晰度:万方最高,维普最差。  3、使用方便性:知网和万方差不多,维普最差。  4、其它:万方的期刊浏览功能做的很好。  更加深入比较: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是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行、数百位科学家、院士、学者参与建设,精心打造的大型知识服务平台和数字化学习系统。目前,《总库》囊括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各领域知识,拥有期刊、报纸、博硕士培养单位的博士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国重要会议论文、中小学多媒体教辅以及1000多个加盟数据库。全文采用CAJ和PDF格式,必须下载专门的CAJ和PDF浏览器才可阅读。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重点数据库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截至2007年3月共收录了国内8127种期刊,全文文献总量已达2272万多篇,收录起始时间一般为1994年,个别追溯到1979年或创刊年,按学科分126个专题,内容每日累增。产品形式有网络形式、光盘形式、《中国期刊专题全文数据库光盘版》。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收录2000年至今300多个博硕士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内容每日累增。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收录2000年至今1000多种重要报纸,内容每日累增。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CPCD)收录2000年至今400家学术团体的会议论文,内容每日累增。  《中国企业知识仓库(CEKD)》收录国内5400余种核心与专业特色期刊、博硕论文、报纸、行业标准、法律法规、行业经济数据统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技术发展动态、国外经济发展动态等信息,涵盖企业技术创新、经营决策、企业管理、WTO、行业动态等专业资料信息。《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数据库》《各行业百科数据库》《声像资料数据库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数据库》等。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讲解CNKI的检索方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分类检索、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四种方式。在每种方式的检索结果(包括二次检索的检索结果)里都可以进行二次检索,可以无数次的进行,逐步缩小检索范围,直至检索结果为零。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是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属的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数据公司,是中文期刊数据库建设事业的奠基人。自198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期刊等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推广应用,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光盘制作发行和网上信息服务于一体;收录有中文期刊8000种,中文报纸1000种,外文期刊4000种,拥有固定客户2000余家。目前已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坚强支柱之一。  在以上的数据库中,最为常用也最受大家欢迎的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它源于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1989年创建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其全文和题录文摘版一一对应,经过16年的推广使用和完善,全面解决了文摘版收录量巨大但索取原文繁琐的问题。全文版的推出受到国内广泛赞誉,同时成为国内各省市高校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还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积累全文文献728多万篇,分七大专辑:自然科学专辑、农业科学专辑、医药卫生专辑、教育科学专辑、经济管理专辑、图书情报专辑、工程技术专辑 。  万方数据库简介  知识来源: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内第一批开展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之一,万方数据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全面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全民信息素质的成长。  覆盖范围:自然科学、数理化、天文、地球、生物、医药、卫生、工业技术、航空、环境、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等各学科领域。  收录年限:《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主要收录1998年以来国家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组织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总结(1)资源:知网:期刊类型比较综合,覆盖范围广。以科技信息为主, 涵盖经济, 文化, 教育等相关信息的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 主要面向企业, 经济界和科技工作者。万方:万方重点收录科技部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适用于工科和理工科院校。内含大量企业贸易方面的数据库,同时也面向各个阶层的企业单位。维普:偏重于地方性期刊和研究方面的论文,内容以自然科学方面期刊数量庞大。(期刊量比CNKI多出近50%)比较适合中文期刊类的自然科学方面资源检索。(2)检索性能:知网检索途径不错,也提供了多种二次检索,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导致检索方式多样,但是检索方式的效果并不如维普好。即对于对结果追求不高的界外人士,或者检索问题的范围只在知网的多会选择知网。维普检索方式效果很好,但需要掌握,不适合新手。检索问题一定要参考维普是否在其收录范围。万方的使用群体大部分由于其收录文献的特殊性,可以说万方的检索方式就是由于资源所致,由于其专注于科技期刊文献,二次检索对其并不太重要。适合专业学者或者寻求专业检索问题的检索者。(3)资源可获取性:三者均可从检索界面直接看到文献名称、作者、出处信息,万方还可直接看出被引次数、摘要和关键词,知网需通过进入下载界面才可看到摘要、关键词等信息,维普无法直接看到被引次数。从资源可获取性来说,万方>知网>维普。(4)导航的导引功能与在线帮助:知网主题分类最详细,而且在线帮助栏目显目,用户即便没有经验也可快速上手使用;万方和维普只对文献类型进行分类,万方较详细,且用户帮助栏目不易找到,影响用户使用效率。从导航的导引功能与在线帮助来说:知网>万方>维普。(5)收费方式:三者均提供多种支付充值方式,充值越多,优惠越多;万方按篇收费且最贵,知网和维普价格相似,如果页数超过4页,那么维普更加实惠。从收费方式来说:维普>知网>万方。

万方怎么引用参考文献?

万方是中国知名的学术文献数据库,其收录了大量的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资源。在撰写论文或其他学术文献时,如果引用了万方数据库中的参考文献,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引用:1. 在论文中直接引用:可以按照论文引用格式,在正文中直接引用参考文献。例如,“根据X和Y的研究(引用文献1),我们得出了Z的结论。”2. 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可以将引用的参考文献列在文末的参考文献列表中,便于读者查阅。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格式应该按照所采用的引用格式进行规范化处理。在使用万方数据库进行参考文献引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认引用格式:不同学科领域和期刊可能采用不同的引用格式,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引用。2. 检查文献信息: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核对文献的作者、题目、期刊、时间等信息,确保引用信息的准确性。3. 注意版权问题:在引用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献时需要遵守版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总之,在引用万方数据库中的参考文献时,需要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真实可靠。

为什么用万方数据库查询硕士论文及参考文献更便捷?

因为万方数据库拥有普通检索和高级检索,高级检索可以按主题、关键词、作者以及年限等进行精准检索,万方有一个很人性化的检索结果,检索结果的左侧有年份划分,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最新且热度最高的符合检索要求的论文。

在万方数据库获取参考文献的著录信息应选什么功能

在万方数据库获取参考文献的著录信息方法。点击,导出,按钮。用户可直接导出参考文献,也可将文献加入引用列表,导出页面的文献累积记录,即用户可在检索结果页重复添加文献至导出页面,添加后导出页面自动刷新数据,收藏,可将该篇文献收藏之万方书案。分享,也是可以的。

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类型有

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类型有4种。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类型有,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

万方数据库属于几次文献

属于二次文献数据库。常见的文献类型有:按文献的加工深度分类: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分类: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数字化型(光盘型和联机网络型)。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分类:图书(专著、工具书、教科书、史书、古籍等)、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学报)、特种文献(专利文献、会议文献、标准文献、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等)。文献的组成要素:文献由三个要素构成,知识、载体、记录方式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按照文献的定义,文献这种特殊的载体必须同时满足这样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识内容,二要利用一定的记录手段,三是表现出一定的载体形态。信息与知识是构成文献的主体,没有信息、知识内容的任何形式的载体,只能称是物质,但不能称为文献。任何形式、类型的文献都必须首先以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识内容为前提。文献分类方法(简称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分类体系,并用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它是情报图书部门日常用以类分文献、组织藏书的工具。文献分类法的表现形式是分类表,因此习惯上常将分类法和分类表等同于一个概念。

万方数据库是几次文献

三次。因为万方数据库里面有不同的文献,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分成一二三次文献属于三次文献。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可以检索哪种文献

万方数据库可以检索以下类型的文献:1.学术期刊:包括中文期刊、外文期刊等。2.学位论文:包括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3.会议论文:包括国内会议论文、国际会议论文等。4.外文文献:包括书籍、期刊、会议论文等。5.专利技术:包括国内专利、国际专利等。6.中外标准:包括国内标准、国际标准等。7.科技成果:包括科学技术成果、专利等。8.新方志:包括地方志、人物传记等。9.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10.机构: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等。11.科技专家:包括科研人员、教授等。总之,万方数据库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各种类型的学术文献。

英文文献中eq是什么意思

IQ, 智商EQ,情商

matepad+air可以运行文献管理器吗?

MatePad + Air是华为推出的一款平板电脑,搭载鸿蒙(HarmonyOS)操作系统。关于能否运行文献管理器,具体取决于您所指的文献管理器的具体应用程序和其是否与鸿蒙操作系统兼容。如果您想在MatePad + Air上运行文献管理器应用程序,您可以尝试以下步骤:1. 在MatePad + Air上打开应用商店,搜索您想要使用的文献管理器应用程序。常见的文献管理器应用程序包括EndNote、Zotero、Mendeley等。确保选择的应用程序与鸿蒙操作系统兼容,并适用于平板电脑设备。2. 安装所选的文献管理器应用程序。按照应用商店上提供的指导进行安装。3. 打开安装后的文献管理器应用程序,并按照其界面和功能进行使用。注意,具体的操作和功能可能因应用程序而有所不同。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实际操作可能因应用程序和鸿蒙操作系统的特性而有所不同。建议在应用商店中寻找适用于MatePad + Air和鸿蒙操作系统的文献管理器应用程序,并参考应用程序提供的文档或支持资源,了解其在MatePad + Air上的兼容性和使用方法。

这是光子晶体外文文献中的一段

问题是啥?

Gut期刊的文献其附加材料在哪里下载?

CNKI数据库,如果是在校大学生,学校图书馆肯定购买了的,校园网登陆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也可以登陆CNKI中国知网,不过是要收费的。或者直接在百度或谷歌上也可以搜到很多的。

跪求一片有关有机合成的中英文对照文献

微生物来源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多糖;,,,微生物;,,,药用;,,,生物合成 摘要: 活性多糖是新药研发中的一个热点,其中研究相对较多的是来源于微生物的多糖。近年来,关于微生物多糖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对药用微生物多糖在生物合成、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等各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多糖; 微生物; 药用; 生物合成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active polysaccharides derived from microbes ABSTRACT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many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toward research on active polysaccharides especially microbial polysaccharides, it becomes a hot spot in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recent studies that illustrate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of microbial polysaccharides for drug use. KEY WORDS Polysaccharide; Microorganism; Drug use; Biological activities 多糖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地衣、海藻、动物和微生物中。微生物来源的多糖是至今研究得比较详细的一类多糖,其广泛的生物活性使得其已成为微生物药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在新药研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微生物多糖的药用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多糖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1 免疫调节功能 免疫调节剂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多糖免疫调节剂于40余年前被首次发现,近二十年来,有更多微生物来源的多糖被确认对机体免疫反应的调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些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对于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也体现在各个层次上,对这些多糖分子决定它们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也已经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以下对几种比较典型的免疫调节剂分别进行介绍。 1.1 两性离子多糖 两性离子多糖(zwitterionic polysaccharides,Zps)是有同时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结构以实现其生物功能的一类多糖。多糖A(PS A)是Zps的分类原型。PS A是从革兰阴性厌氧菌脆弱拟杆菌中分离得到的两种荚膜多糖中的一种。Zps在菌体表面组装成荚膜多糖复合物(CPC)。早期研究证明,CPC能调节腹腔内脓毒症伴随性脓肿的形成〔1〕。CPC的腹膜内给药能诱导脓肿形成,而皮下和肌肉的预防性给药则能防止宿主在细菌感染后形成脓肿。一方面,在诱导脓肿形成过程中,Zps扮演了多重角色,它能诱导细菌在腹腔间皮表面的粘附,并能刺激某些促免疫细胞因子和化学增活素,进而诱导宿主细胞CAMs的表达,完成腹腔内多形核白细胞的募集。另一方面,Zps预防脓肿形成、保护机体免于免疫反应的作用,并非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免疫原去介导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而是对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从而对导致脓肿形成的免疫反应实现全面抑制。其具体机制是Zps对CD4+T细胞活性和IL2生成的调节〔2〕,而IL2似乎是Zps调节机体免疫以预防脓肿的中心环节〔3〕。对于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表明,Zps同时含有阴阳电荷基团的重复单元是其免疫调节作用的关键性结构,破坏多糖的电荷结构能使其活性显著降低〔4〕。 1.2 β(13)葡聚糖从酵母和真菌中纯化得到的β(13)葡聚糖是另一类免疫调节剂。沿着β(13)葡聚糖主链随机分布着β(16)葡聚糖基支链。Williams等证明β(13)葡聚糖能显著增加动物体内嗜中性粒细胞水平并增加骨髓细胞的增殖。PGG是Williams研究组经高度纯化已获专利的一种β(13)葡聚糖。PGG给药后,嗜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增加,从给药小鼠体内得到的嗜中性粒细胞,在体外对大肠埃希菌的吞噬作用增加〔5〕;巨噬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巨噬细胞同时表现出磷酸酶活性增加和脂多糖(LPS)刺激的NO生成的特征〔6〕。研究表明,β(13)葡聚糖能调节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促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7〕。β(13)葡聚糖对NFκB样和NFIL6样转录因子的调节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8〕。其所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与超抗原LPS不同。PGG用于预防治疗也获得了肯定的实验结果。能显著降低腹腔内脓毒症的致死率。Williams在脓毒症小鼠模型试验中研究了β(13)葡聚糖对转录激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发现与对照动物相比,NFκB和NFIL6的核结合活性降低,TNFα和IL6的mRNA水平也有所下降。转录因子活性和细胞因子表达的下调和败血症动物的存活率升高是正相关〔10〕。β(13)葡聚糖的免疫调节生物活性基于它们与巨噬细胞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的直接作用。Muller等的工作表明,磷酸葡聚糖,一种水溶性的(13)βD葡聚糖,能够与人或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结合。这种结合特异地导致了外来细菌的内在化和增加的胞浆空泡化〔11〕。β(13)葡聚糖的免疫调节还涉及到补体途径。补体受体3(CR3)也已经被确认是某些葡聚糖的受体〔12〕。CR3介导的吞噬作用和脱颗粒作用需要CR3结构域上一个iC3b结合位点和一个葡聚糖结合位点同时与配基的结合。用抗PGG葡聚糖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对中性白细胞处理,可以抑制NFκB样因子的激活〔13〕。将酵母菌株煮沸和酶处理得到可溶和不可溶的葡聚糖粗品。不可溶的葡聚糖可通过磷酸化、硫酸化和氨基化等方式进行衍生化修饰以提高其溶解性。可溶性葡聚糖在水溶液中主要以线形的三螺旋结构存在。研究表明,糖链的螺旋结构构象是其生物活性存在的必要条件,而糖链中的亲水性基团(多羟基)应位于螺旋体的表面〔14〕。微粒酵母葡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还受其分子量和β(16)糖苷键数目的影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的一些β(13)D葡聚糖上,如真菌多糖pestalotan等。另外,支链长度也会影响多糖的活性。从真菌Phytophthoraparasitica中分离得到的活性β(13)D葡聚糖,其具有葡聚三糖支链的组份,活性大大高于具有葡聚二糖支链的组分〔16〕。 1.3 甘露聚糖从白念珠菌中分离得到了有一定免疫调节活性的甘露聚糖。巨噬细胞递呈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能与甘露聚糖结合,并通过一种非自身识别机制激活宿主免疫系统。甘露聚糖包裹感染性抗原并介导了内吞和吞噬作用,甘露聚糖受体识别多糖里的一个重复单位,这种识别导致了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产生和补体的激活。研究表明,白念珠菌甘露聚糖在皮下注射给药后对宿主的免疫抑制作用与用药后迟发型超敏反应被抑制有关〔17〕。IL4是介导甘露聚糖特异性诱导免疫下调的关键性细胞因子。另外也有研究表明,IL12p40、IL10和IFNγ对CD+T细胞(下调效应细胞)的产生也有一定作用〔18〕。 1.4 蛋白结合多糖从真菌蘑菇中分离得到了蛋白结合多糖PSK和PSP。这些化合物在结构上比较相近,分子量约为100kDa〔19〕。其单糖间以α(14)和β(13)糖苷键连接,蛋白部分则以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为主,蛋白含量约为15%。这类多糖能够抑制体外肿瘤细胞系的生长并具有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对食道癌、胃癌、肺癌、卵巢癌和子宫颈癌等有肯定的防治效果。这类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小鼠在PSK给药处理后,PSK能结合并抑制免疫抑制细胞因子TGFβ〔20〕。PSK还能够激活嗜中性粒细胞,这些可能是PSK抗癌活性的部分原因。PSK和PSP是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刺激T细胞的激活和诱导IFNγ和IL2的生成。也有研究发现PSK和PSP能增强小鼠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21〕。 1.5 透明质酸透明质酸(HA)可以由链球菌产生,同时也是组成哺乳动物组织胞外基质的一种主要的糖类成分,在皮肤、关节、眼和大多数其它的器官和组织中都有存在。透明质酸是一个二糖的重复。该二糖是一种最简单的阴离子氨基葡聚糖。透明质酸是通过与真核细胞CD44受体的结合来完成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这种配体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对于T细胞胞间通信和白细胞外渗的调节是至关重要的〔22〕。低分子量HA则可被用于阻断T淋巴细胞CD44和真核细胞来源HA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在临床上可被用于防止同种异体移植的排斥反应以保护机体器官的功能。另外,HA能促使创伤愈合,并能在眼睛和关节外科中被用作人体HA的替代品〔9〕。 2 抗肿瘤活性微生物 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多与其免疫调节功能密切相关。多糖能激活免疫细胞,并诱导多种免疫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基因的表达,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从担子菌门真菌中得到的香菇多糖、裂褶多糖、云芝多糖、茯苓多糖等抗肿瘤多糖,在国内外临床上已普遍应用,都具有上述免疫调节剂的特征结构。从香菇子实体和深层发酵菌丝体中得到的两种具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分别为β(13)葡聚糖和含少量肽的α甘露糖。云芝多糖PSK则具有蛋白结合多糖结构。裂褶多糖和茯苓多糖也是β(13)葡聚糖,但当茯苓多糖含有β(16)葡聚糖侧链时没有活性,而用高碘酸盐氧化反应将侧链除去后,却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需要宿主免疫系统的参与,但有些微生物多糖在体外也表现出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除了免疫调节外,近年来对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其它作用机制也有所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3〕:(1)影响细胞的生化代谢:茯苓多糖对肉瘤S18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导致S180细胞膜唾液酸(SA)含量增加,而膜磷脂、花生四烯酸和豆蔻酸的含量下降,细胞膜的PI转换被显著抑制,影响了肿瘤细胞转移和相关抗原的表达。香菇、猪苓、茯苓多糖能抑制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激活磷酸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P),可降低细胞酪氨酸蛋白的磷酸化程度;(2)影响细胞周期:某些多糖可能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Kamei等将云芝多糖与结肠癌细胞AGS一起培养4d后,肿瘤细胞的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肿瘤细胞的生长被阻滞于S期和G2/M期〔15〕。(3)抗氧化作用:机体内过量的超氧化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对DNA的持续损伤,会导致细胞的癌变。动物和临床试验表明云芝多糖PSK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缓解肿瘤宿主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Kariya等在联氨氧化反应体系中观察到云芝多糖有自由基清除剂作用,并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检测,证明其有拟SOD的作用。又有报道云芝多糖能增强正常小鼠和正常迟发型超敏感性(DH)小鼠淋巴细胞、脾及胸腺中SOD的活力,而对肿瘤组织中SOD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其它:香菇、云芝和灵芝等多糖均能抑制鼠肝细胞对致癌物苯并芘的吸收。香菇多糖能使肿瘤部位的血管扩张和出血,造成肿瘤组织坏死。有些微生物来源的多糖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分子很相似,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24〕。 3 抗病毒活性 多糖的抗病毒作用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尤其在抗HIV方面,硫酸酯化多糖因为其活性明确,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6〕。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除了多糖的免疫激活作用外,该类聚合物可以通过阻断HIV病毒gp120与宿主细胞CD4受体的结合而发挥作用,这可以阻断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防止合细胞的形成〔25〕。某些硫酸多糖还能够抑制HIV逆转录酶活性,硫酸化侧链与RNA模板引物上的某些酶有相同的结合位点,从而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最近的研究又发现,硫酸多糖与HIV1反式激活因子tat的结合能阻止tat蛋白进入胞内,使HIVLTR的转录激活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HIV1的复制和整合。硫酸多糖的抗病毒活性首先源于其聚阴离子特性,因此硫酸基团是该类多糖活性的必要条件。分子中硫酸基团的含量越高,其抗HIV的作用越强。但硫酸根过多会产生抗凝血等不良反应〔27〕。硫酸基团分布的空间构象对抗病毒活性也有影响,如Tat蛋白与肝素的结合要求至少有2O、6O和N位置的硫酸化〔28〕。糖链柔性的降低能升高硫酸多糖的抗病毒活性。分子大小是多糖抗病毒活性的另一个影响因素。硫酸葡聚糖抗HIV的活性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在1×104~5×105的范围内能保持最大活性。除了抗HIV外,多糖对其他类型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如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1,HSV2)、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囊状胃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等〔29〕。香菇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硫酸酯化后则具有显著的抗艾滋病作用,在浓度为100mg/L时能完全抑制RT活性,10~100mg/L时能抑制合体细胞的形成,10mg/L时能强烈抑制HIV抗原的合成,并能保护被HIV感染的MT4细胞。但硫酸酯化后的多糖却失去了原有的抗肿瘤活性。由此推测硫酸酯化多糖和非硫酸化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是不同的。通过13CNMR、苯胺蓝荧光法及粘度法测定证明,硫酸基团的引入造成多糖理化性质及其空间立体构象的变化,而这正是多糖活性的决定因素。 4 其它活性 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使其在临床上具有抗感染和抗炎活性。免疫调节剂的使用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先天抗感染能力的增强可能会有效地解决抗生素耐药的问题。吴倩等应用重组sIL1 RⅠ为靶点建立抑制剂筛选模型,从链霉菌的代谢产物中得到IL1的拮抗剂139A,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它们具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30〕。对139A生物合成中引导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工作也已经完成〔31〕。对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活性的研究较为普遍,近年来,从微生物中也发现了一些有明显降血糖作用的多糖。从Cordyccps sinensis中提取得到的多糖CSF10能增强葡萄糖激酶活性,加速葡萄糖的代谢;并可以降低GLUT2蛋白水平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最终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32〕。另外,发现某些微生物来源多糖(如银耳多糖)和一些多糖的硫酸化衍生物,具有肝素样抗凝血作用,其抗凝活性与多糖分子量和硫酸化程度相关;木耳多糖、银耳多糖等对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它们降低血栓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小板数目及其粘附力的能力有关;香菇多糖可促进胆固醇代谢而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从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灵芝多糖能抑制人嗜中性粒细胞自发和Fas介导的细胞凋亡,这与抗衰老活性相关;灵芝中的一种小分子多糖能增加蛋白和核酸的合成;而某些微生物多糖对RNase有抑制作用,可减少RNA降解,对RNA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5 结语 多糖类药物具有多效性、低毒性、来源广泛、天然绿色等优点,多糖与现有药物的联合用药可以提高药物的作用范围和效力,减少用药量,并可防止或推迟耐药的出现。但由于多糖结构太复杂,所以不易控制其质量标准,结构测定及合成难度较大;缺乏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而有些多糖在天然产物中含量很低且不易分离得到。这使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结构分析技术的进步和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积累和深入,人们对多糖如何作用于细胞因子网络、协调生物学功能的结构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发现了一些多糖的特异受体,为新活性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对于多糖构效关系的认识也更为丰富,为提高活性而进行的结构改造工作也有很大进展。多糖的结构研究是多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在确保多糖纯度的前提下,现有二维核磁技术的结合(如:COSY谱、NOESY谱、HOHAHA谱、TOCSY谱等)使我们有可能推导出部分多糖完整的一级结构〔33〕。而质谱由于其高度的灵敏性,在多糖尤其是极少量多糖的结构分析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FABMS和液质联用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多糖的结构分析中。多糖的高级结构分析也有所发展,但还无法做到像核酸和蛋白质结构测定那样自动化、微量化和标准化。关于药用微生物多糖生物合成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对这些微生物菌株进行的多糖合成基因分析发现有共同的操作子结构,暗示了这些多糖的生物合成拥有相同的分子机制。对于多糖合成基因簇及其生物合成途径更深入的了解,能为进一步的组合生物学研究,以及最终获得新结构多糖、改变天然多糖理化性质、提高多糖的活性和产量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Kasper D L, Onderdonk A B, Crabb J, et al. Protective efficacy of immunization with capsular antigen against experimental infection with Bacteroides fragilis 〔J〕. J Infect Dis,1979,140:724 〔2〕 Tzianabos A O, Russell P R, Onderdonk A B, et al. IL2 mediates protection against abscess formation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sepsis 〔J〕. J Immunol,1999,163:893 〔3〕 Tzianabos A O, Onderdonk A B, Rosner B, et al.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lysaccharides that induce intraabdominal abscesses 〔J〕. Science,1993,262:416 〔4〕 Tzianabos A O, Kasper D L, Cisneros R L, et al. Polysaccharidemediated protection against abscess formation in experimental intraabdominal sepsis 〔J〕. J Clin,1995,96:2727 〔5〕 Williams D L, Sherwood E R, Browder I W. Effect of glucan on neutrophil dynamics and immune func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peritonitis 〔J〕. J Surg Res,1988,44:54 〔6〕 Cleary J A, Kelly G E, Husband A J. The effect of molecular weight and beta1,6linkages on priming of macrophage function in mice by (1,3)betaDglucan 〔J〕. Immunol Cell Biol,1999,77:395 〔7〕 Soltys J, Quinn M T. Modulation of endotoxin and enterotoxininduced cytokine release by in vivo treatment with beta(1,6)branched beta(1,3)glucan 〔J〕. Infect Immun,1999,67:244 〔8〕 Wakshull E, BrunkeReese D, Lindermuth J, et al. PGGglucan, a soluble beta(1,3)glucan, enhances the oxidative burst response, microbicidal activity, and activates an NFkappa Blike factor in human PMN: evidence for a glycosphingolipid beta(1,3)glucan receptor 〔J〕. Immunopharmacology,1999,41:89 〔9〕 Tzianabos O. Polysaccharide immunomodulators therapeutic agents: structural aspects and biologic function 〔J〕. Tzianabos,2005,13(4):523 〔10〕 Williams A, Sun X, Fischer J E, et al.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roteolytic pathway is increased in skeletal muscle from patients with cancer 〔J〕. Surgery,1999,126:744 〔11〕 Muller A, Rice P J, Ensley H E, et al. Receptor binding and internalization of a watersoluble (13)βglucan biologic response modifier in two monocyte/macrophage cell lines 〔J〕. J Immunol,1996,156:3418 〔12〕 Yan J, Vetvicka V, Xia Y, et al. Betaglucan, a "specific" biologic response modifier that uses antibodies to target tumors for cytotoxic recognition by leukocyte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3(CD11b/CD18) 〔J〕. J Immunol,1999,163:3045 〔13〕 Wakshull E, BrunkeReese D, Lindermuth J, et al. PGGglucan, a soluble beta(1,3)glucan, enhances the oxidative burst response, microbicidal activity, and activates an NFkappa Blike factor in human PMN: evidence for a glycosphingolipid beta(1,3)glucan receptor 〔J〕. Immunopharmacology,1999,41:89 〔14〕 Kulicake W M. Correlation between immunological activity, molar mas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different (1→3)βDglucans 〔J〕. Carbohydr Res,1997,297:135 〔15〕 Lin X, Cai Y J, Li Z X, et 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apoptosis induction, and telomerase inhibition of CFP2, a novel lichenin from Cladonia furcata 〔J〕. Biochim Biophys Acta,2003,1622:99 〔16〕 Perret J, Bruneteau M, Micheal G, et al. Effect of growth conditions on the structure of βDglucans from Phytophthoraparasitica dastur, aphytophthogenicfungus 〔J〕. Carbohydr Polymer,1991,17(2):231 〔17〕 Garner R E, Childress A M, Human L 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ndida albicans mannaninduced, mannanspecific delayedhypersensitivity suppressor cells 〔J〕. Infect Immun,1990,58:2613 〔18〕 Wang Y, Li S P, Moser S A, et al. Cytokine involvement in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affected by Candida albicans mannan 〔J〕. Infect Immun,1998,66:1384 〔19〕 Ng T B.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polysaccharopeptide, PSP) from the mushroom Coriolus versicolor (Basidiomycetes: Polyporaceae) 〔J〕. Gen Pharmacol,1998,30:1 〔20〕 Matsunaga K, Hosokawa A, Oohara M, et al. Direct action of a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PSK,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J〕. Immunopharmacology,1998,40:219 〔21〕 Wei W S, Tan J Q, Guo F, et al. Effects of Coriolus versicolor polysaccharides on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ies in mice 〔J〕. Chung Kuo Yao Li Hsueh Pao,1996,17:174 〔22〕 Siegelman M H, DeGrendele H C, Estess P. Activ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CD44 and hyaluronan in immunological systems 〔J〕. Leukoc Biol,1999,66:315 〔23〕 周永. 多糖类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3) 〔24〕 Katsuhide M, Shin Y, Yuji K, et al. Activity of microbial surface polysaccharides in inhibition of cancer cell adhesion 〔J〕. Kagaku Kogaku,1996,60(11):832 〔25〕 Callahan L N, Phelan M, Mallinson M, et al. Dextran sulfate blocks antibody binding to the principal neutralizing domai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Ⅰ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gp120CD4 interaction 〔J〕. J Virol,1991,65(3):1543 〔26〕 Berteau O, Mulloy B. Sulfated fucans, fresh perspectives: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ulfated fucans and an overview of enzymes active toward this class of polysaccharide 〔J〕. Glycobiology,2003,13(6):29R 〔27〕 Yoshida O, Nakashima H, Yoshida T, et al. Sulfation of the immunomodulating polysaccharide lentinan: a novel strategy for antivirals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J〕. Biochem Pharmacal,1998,37(15):2887 〔28〕 Watson K, Gooderham N J, Davies D S, et al. Interaction of the transactivating protein HIV1 Tat with sulphated polysaccharide 〔J〕. J Infect Dis,1990,161(1):208 〔29〕 王长云,管华诗. 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Ⅰ多糖抗病毒作用〔J〕. 生物工程进展,2000,20(1):17 〔30〕 吴倩,吴剑波,李元.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39A的理化性质及体内活性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24(6):401 〔31〕 王玲燕,李元,等. 链霉菌胞外多糖139A生物合成中引导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J〕. 遗产学报,2003,30(8):723 〔32〕 Kiho T, Ookubo K, Usui S, et al. Structrual features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a polysaccharide (CSF10) from the cultured mycelium of Cordyceps sinensis 〔J〕. Biol Pharm Bull,1999,22(9):966 〔33〕 Sandeep S, Glushka J, Halbeek H, et al. Structure of th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rs hobbs 5 as determined by NMR spectroscopy 〔J〕. Carbohydr Res,1997,299:119

endnote7怎么导入机械工程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从机械工程学报的网站可以看到,此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为国标GB/T 7714-2005。  endnote7GB/T 7714-2005在附件中下载后,放到endnote安装目录下的style文件夹中即可使用了。

求助!!关于服装面料或面料设计方面的英文文献!毕业论文用!!

面料设计fabrics design

求文献翻译,15分。下面是化工类关于催化剂的一段英文,恳求哪位英文不错的朋友帮我翻译下吧,谢谢啦

有机挥发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都被看作是一个大班级的空气污染物,可引起许多担忧——ronmental问题。释放大量的挥发的环境中,连同其tox - icity要求和致癌性质,研究人员发现的一种有效方法,破坏。bustion催化com -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转换成有机废气的CO2、水在低温固化。珍贵的金属,如Pt、Pd和俄罗斯是众所周知的高活性催化剂氧化有机挥发性化合物。人们普遍认为,小说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催化剂应注意的两个问题:较低的温度下活动,具有较高的热stabil -强度。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大tem -高温催化反应器的梯度变化从300°C到1300°C和各种有机挥发性化合物燃烧催化剂是必需的,涵盖了广泛的温度范围内。当操作温度高于1000°C,它会导致催化剂颗粒在他们的active-site烧结,降低药物的催化活性。通常,最常用的支持是氧化铝,在某些情况下,还不能确保一个需要求教他人的热稳定性。在这个意义上,有一个强劲的市场需求发展的新型材料、热稳定性、低成本的支持和催化剂作为有机挥发性化合物的燃烧

参考文献

[1]King M S.Static and dynamic elastic properties of rocks from the Canadian shield.Inter.J.Rock Mech.Min.Sci.,1983,20(5):237~241[2]Van Heerden W L.General relations between static and dynamic moduli of rocks.Inter.J.Rock Mech.Min.Sci.,1987,24(6):381~3855[3]Eissa E A,Kazi A.Relation between static and dynamic Young"s moduli of rocks.Inter.J.Rock Mech.Min.Sci.,1988,25(6):479~482[4]尤明庆,苏承东,申江.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与动态参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20(4):492~494[5]尤明庆,苏承东,杨圣奇.岩石动静态参数间关系的研究.焦作工学院学报.2002,21(6):413~419[6]Siggins A F.Dynamic elastic testsfor rock engineering.In:Hudson JA et al.,editors.Comprehensive rock engineering.Vol.3,London:Pergamon,1993.601~618[7]Detournay E,Cheng AH-D.Fundamentals of poroelasticity.In:Hudson J A,et al.,editors.Comprehensive rock engineering,Vol.2.London:Pergamon,1993.113~171[8]Wang H F.Theory of linear poroelasticity with applications to geomechanics and hyrogeology.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9]Amadei B,Pan E.Gravitational stresses in anisotropic rock masses with inclined strata.Inter.J.Rock Mech.Min.Sci.,1992,29(3):225~236[10]Amadei B,Stephansson O.Rock stress and its measurement.London:Chapman & Hall,1997.36~341[11]李世平,吴振业,贺永年等.简明岩石力学教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8~9[12]Fairhurst C E,Hudson J A.单轴压缩试验测定完整岩石应力-应变全程曲线ISRM 建议方法草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6):802~808[1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煤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32[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70,80~81[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28~29[16]尤明庆,苏承东,徐涛.岩石岩样的加载卸载过程及杨氏模量.岩土工程学报,2001,23(5):588~592[17]尤明庆.岩石试样的杨氏模量与围压的关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1(1):53~60[18]尤明庆,华安增,李玉寿.缺陷岩样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1998,20(2):98~102[19]郭志.煤矿突水预报预测的岩石力学试验研究.见:许学汉,王杰等著.煤矿突水预报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61~70[20]张弛.不等式.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3.64~67[21]周维垣主编.高等岩石力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25~26[22]黄克智,肖纪美主编.材料的损伤断裂机理和宏微观力学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3~76[23]尤明庆,华安增.卸围压法测量岩石材料泊松比.实验力学,1997,12(2):274~278[24]尤明庆,华安增.应力路径对岩样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岩土工程学报,1998,20(5):101~104[25]余寿文,冯西桥.损伤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7~58[26]马瑾等译(Nelson R A 著).关于实验室内近似模拟地下埋藏的应力状态的讨论.见:卡特N L 编.地壳岩石的力学性状.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162~170[27]Wawersik W R,Fairhurst C.A study of brittle rock fracture in laboratory compression experiments.Inter.J.Rock Mech.Min.Sci.,1970,7(6):561~575[28]姚孝新,耿乃光,陈禺页.应力途径对岩石脆性和延性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1980,23(3):312~319[29]王鸿儒,王宏硕译(Goodman R E 著).岩石力学原理及其应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53[30]Hudson JA,Crouch S,Fairhurst C.Soft,Stiff and Servo-controlled Testing Machines.Eng.Geol.,1972,6(3):155~189[31]Shapiro S A,Kaselow A.Porosity and elastic anisotropy of rocks under tectonic stress and pore-pressure changes.Geophysics,2005,70(5):27~38[32]沃特科里V S,拉马 R D,萨鲁加 S S.岩石力学性质手册.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113~114[33]孟召平,彭苏萍,凌标灿.不同侧压下沉积岩变形与强度特征.煤炭学报,2000,25(1):15~18[34]孟召平,彭苏萍,张慎河.不同成岩作用程度砂岩物理力学性质三轴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3,25(2):140~143[35]王国民.软质粉砂岩变形与强度的试验分析.岩土力学,2000,21(4):340~342[36]吴玉山.应力路径对凝灰岩力学特性的影响.岩土工程学报,1983,5(1):112~120[37]尤明庆.围压对杨氏模量的影响与裂隙摩擦的关系.岩土力学,2003,(增刊):2003,10[38]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 强度准则.地质力学学报,2002,8(2):179~185[39]尤明庆,苏承东,杨圣奇.岩石动静态参数间关系的研究.焦作工学院学报,2002,(6):413~419[40]Gercek H.Poisson"s ratio values for rocks.Inter.J.Rock Mech.Min.Sci.,2007,44(1):1~13[41]Timoshenko S P.History of strength of materials.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83[42]Love A E H.A treatise on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lasticity(4th edn).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44[43]王让甲.声波岩石分级和岩石动弹性力学参数的分析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96~100[44]尤明庆,张学民,苏承东.角闪斜长片麻岩各向异性的研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2~135[45]Lakes R S.Foam structures with a negative Poisson"s ratio.Science,1987,235(4792):1038~1040.[46]Lakes R S.Negative Poisson"s ratio materials.2005.http://silver.neep.wisc.edu/~lakes/Poisson.htm[47]Homand-Etienne F,Houpert R.Thermally induced microcracking in granites:character ization and analysis.Inter.J.Rock Mech.Min.Sci.,1989,26(2):125~134[48]李通林,谭学术,刘伟.矿山岩石力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28~30[49]陈颙.地壳岩石力学的性能.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158~160[50]尤明庆.岩样环向变形全程曲线和泊松比.地下空间,1999,19(5):527~530[51]尤明庆,华安增.岩样三轴压缩过程中的环向变形.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7,26(1):1~4[52]尤明庆,纪多辙.循环加载过程中岩样的轴向和环向变形特性.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9~133[53]郑哲敏,周恒,张涵信,黄克智,白以龙.力学.见: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41[54]吴玉山.应力路径对凝灰岩力学特性的影响.岩土工程学报,1983,5(1):112~120[55]李天斌,王兰生.卸荷应力状态下玄武岩变形破坏特征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12(4):321~327[56]华安增,孔圆波,李世平等.岩块降压破碎的能量分析.煤炭学报,1995,20(4):389~392

参考文献中的vol是卷的意思吗

是的。Vol. 是Volume的缩写,对应中文的意思是“卷“。在论文参考文献中,NO.或者Iss是Issue的缩写,对应中文的意思是“期”。而在论文参考文献中,P. 是Page的缩写,对应中文的意思是”页”。期的形式还可以表示成“No.”页的形式还可以表示成“PP.”卷的意思是指本期刊自创刊以来已经多少年了,17卷即表示今年是创刊以来的第17年。期的意思是指本册期刊是该期刊本年度的第几册,1期即表示本册期刊是该期刊的第1册。需要注意的是全年连续编页码的刊物可省去(期)。扩展资料:当在论文中首次引用一本著作的资料时,注释中须将该书的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资料所在页码顺序注明。作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后面加逗号。书名用斜体,手稿中可在书名下用横线标出。书名后紧接圆括号,括号内注出版地,加冒号,后接出版者名称,再加逗号,然后注出版年代。括号后面加逗号,再注出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页码后加句号表示注释完毕。单页页码用“ p.” 表示。多页页码用“ pp.” 表示,意为 pages。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论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的参考文献

文岗,第三方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酒店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

酒店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精选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以下是我整理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酒店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 篇1   [1]彭伟民.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微机发展,2005.10.1-6.   [2]翟广宇.基于C/S结构的酒店管理系统.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报,2004.6.2-4.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7.2-5.   [4]候炳辉,刘世峰.信息管理系统[J].信息管理系统分析,2004.5:254-562.   [5]童德利,田娟,谢琪,陈世福.基于B/S模式的构件式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3.4.1-4.   [6]刘学明.饭店客房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10.1-6.   [7]张亚东.酒店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管理信息系统, 2000.9:45249.   [8]李朝晖.PowerBuilder开发实例完全剖[J].PowerBuilder10.2006:122-189.   [9]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21-347.   [10]马秀莲,高志安.宾馆管理系统的设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005.2.1-3.   酒店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 篇2   [1]刘进.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问题分析与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6).   [2]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85-88.   [3]杨惠超,黄文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职业时空,2014,10(9):105-107.   [4]曹艳芬.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3):147-148   [5]彭宜佳,闫秦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8):5-8.   [6]饶雪梅.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43-46.   [7][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8]王彬华.职业学院培养酒店服务实用型人才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3年03期   [9]刘燕燕,赵永波.高职酒店管理人才校企结合对接模式探讨[J].青春岁月,2012年02期   [10]杨P.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1]乔淑英,金磊.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4(17):128-129.   [12]王秀敏.基于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425.   [13]薛兵旺,周耀进.关于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实验班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商学院与纽宾凯集团校企合作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29(4):63-68.   [14]唐羽.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5(34):190-192.   [15]刘群,王国胤,吴思远.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19):50-53.   [16]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1):67-68.   [17]马永佳.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中国商贸,2013,11:78-79.   [18]易畅.旅游趋势革新下的酒店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3,33:148-149.   [19]任海宏.开展旅游趋势革新下的酒店管理创新工作[J].管理观察,2014,01:170-171.   [20]赵金霞,徐卫萍,蔡玉红.酒店实习管理案例精选解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1]唐倩.关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8).   [22]曹艳芬.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8).   [23]陈静,金倩.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酒店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 篇3   [1]卞海霞.无缝隙监管:中国食品安全的防火墙[J].观察,2009(1):97   [2]王兴国.食用油与健康[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版   [3]腾月.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   [4]刘晓弘.涉地沟油犯罪相关疑难问题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4(2)   [5]隋洪明.食品安全非监管保障措施的引入与规制.法学论坛[J],2012(2):96   [6]魏莉.《食品安全法》之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   [7]马晨光.论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D].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3年   [8]李泰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知识读本[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9]王辉霞.食品安全多元治理法律机制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10]徐立明.地沟油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分析[J].人民司法,2013(12):8   [11]高铭暄.地沟油犯罪的刑法规制及问题探析[J].法治研究,2014(2):23   [12]陈永福.中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分析与预测[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   [13]王艳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问题[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年版   [14]张妇婷.中国食品安全改革规制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   [15]张乾胜.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   酒店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 篇4   [1]韩科峰,肖谋琅.住房市场需求弹性分析.商业经济,2006(03),35-36.   [2]包宗华.住房与房地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3-25.   [3]李永胜.人口预测中的模型选择与参数认定.财经科学,2004(02),68-72.   [4]刘友平.住房市场过滤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硕士学位,重庆大学,2003.   [5]孙连成.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卷).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108.   [6]邓宏乾,陈峰.中国住宅市场结构与房价的关系.开放时代,2007(04),62-71.   [7]邓卫,宋扬.住宅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8]龚莹.人口结构因素对美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人口学刊,2010(02),23-27.   [9]蒋达强.上海城镇住房消费需求实证性分析.软科学,2001(06),37-41.   [10]Andrews, D.,Sanchez A. C.,& Johansson, A. Housing markets and struc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OECD,2011.   [11]Carliner, G. Income elasticity of housing demand.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3,55(4),528-532.   [12]Engelhardt, G.V.,Poterba, J. M. House prices and demographic change:Canadian evidence. Regi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1, 21(4),539-546.   [13]Haurin, D. R.,& Chung,E. C. The demand for owner-occupied housing:implicationsfromintertemporal analysis.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1998,7(1),49-68.   酒店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 篇5   [1] 夏秀清. 咸阳海泉湾温泉酒店市场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D]. 西北大学2008   [2] 王新奇. 锦江之星高新店营销创新研究[D]. 西北大学2008   [3] 杭国栋. 上海新东方语言培训(英语)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复旦大学2009   [4] 刘利. 安徽大步汽车4S店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2009   [5] 姜瑞华. 青岛市星级酒店绿色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2008   [6] 阎同立. 河北民航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2002   [7] 赵志梅. 陋室宾馆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西北大学2009   [8] 严华. H汽车租赁公司上海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兰州大学2009   [9] 麦毅菁. 基于管理合同模式的饭店集团研究[D]. 厦门大学2008   [10] 杨锦慧. 呼叫中心在线营销运营管理与营销策略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2009   [11] 于春玲. 国内外酒店管理模式比较分析[D]. 吉林大学2005   [12] 吴恺. 重庆小天鹅酒店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重庆大学2005   [13] 邵远.中国酒店管理业的发展及其模式研究[D]. 浙江大学2006   [14] 吕海霞. 正明锦江大酒店管理模式研究[D]. 吉林大学2006   [15] 张岩. 陶然居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2006   [16] 葛震宇. 试论经济型酒店营销策略[D]. 南京理工大学2006   [17] 李洪文. 泰安金海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D]. 上海海事大学2006   [18] 陈果. JS酒店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07   酒店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 篇6   [1]陈丽荣.不同类型旅游者体验质量研究.硕士学位,安徽师范大学,2007.   [2]黄向.旅游体验心理结构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3]戢芳,周庭锐.商业服务场景中的背景音乐与消费行为.经营与管理,2013(4),102-105.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84,34-51   [6]陈作松,季浏.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学报,2006,38 (4),562-575.   [7]袭金红.服务场景中的“其他顾客”.商场现代化,2009(34),27-28.   [8]姜玲玲.大学生自助旅游体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   [9]兰龙耀.邮轮旅游体验分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3),77-78.   [10]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杜,2002, 320-378.   [11]李晓琴.旅游体验影响因素与动态模型的建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 (5),609-611.   [12]李祗辉,白讳,马琪,等.体验经济视角下服务场景对顾客满意影响的实证.科技管理研究,2014,34 (6),197-200.   [13]金立印.服务接触中的员工沟通行为与顾客响应一一情绪感染视角下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9(18),28-35.   [14]倏静,张丽华.旅游体验的层次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过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1-43.   [15]王志文.购物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分析--以海南岛为例.现代商贸工业,2011, 23 (21) , 10-12.   [16]梁凤华,程肇基.大学生人际依恋风格与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教与学术月刊,2012(5) , 39-42.   [17]魏遇,周倩雯,林讽.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长兴县顾绪村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2 (5),387-390.   酒店管理系统的参考文献 篇7   [1](清)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第六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清)仇巨川.羊城古钞[M].陈宪猷校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4]黄文宽.广州古城砖拓片及修城考[M].黄大同编.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   [5]杨式挺等.广州简史·古代上册[M].汪廷奎主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龙庆忠.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7]李雄飞,王悦主编.城市特色与古建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8](清)阮元.广东通志·前事略[M].李默点校.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9]周岚,童本勤,苏则民,程茂吉.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0]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1]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2]杨万秀.广州简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13](清)黄佛颐.广州城坊志[M].仇江等点校.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14](清)樊封.南海百咏续编[M].刘瑞点校.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

求关于企业危机预警或者是企业危机管理方面的最新文献,可以写成参考文献的模式?2008年----2011年的?

经济管理学 竞争优势

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如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徐枭,王巧凤,周荣,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J],上海汽车,2009,(5):7—10   [2]杨婕,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购买意愿实证研究—基于政府产业政策理论[J],特区经济,2012,(2):302—304   [3]李光,影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6):14—18   [4]霍风利,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3—27   [5]田萍,新能源汽车是新的经济增长点[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9):74—76   [6]方海洲,胡研,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分析[J],汽车科技,2009,(3):7—10   [7]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全球氢能研发及相关政策调查报告[R],2004   [8]德勤全球制造组,电动车现状与消费者期望之比较[J],全球视角,2011,(1)   [9]曾耀明,史忠良,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分析[J],企业经济,2011,(2):107—109   [10]李东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挑战及对策[J],广东经济,2011,(2)   [1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80—317   [12]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   [13]罗少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4]杨海霞,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落定,中国投资[J],2012,(11)   [15]张海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6]刘浩华,程杨,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风险关键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9)   [17]章荣武,“钻石模型”及其应用:中国船舶工业产业竞争优势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2006   [18]赵亮,BYD公司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9]张坤,安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0]赵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1]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3   [22]王慧,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3]温岳中,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4]方玲,基于成本—效益分析视角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25]文凯,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6]陈柳钦,美日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汽车工程师,2010,(10):22—25   [27]孙浩然,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8]金永花,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策略对我国的借鉴[J],东北亚论坛,2012,(3):105—112   [29]高飞,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战略联盟模式选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0]韩怀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我分享的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1   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1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建筑结构构造资料》(合订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9.《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0.《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年。   11.《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2.《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13.《建筑结构强制性国家标准》(简装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   14. 任全宏、常建军.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陕西建筑2007,145(7).   15. 范俊梅.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科技资讯2008,3.   16. Basic Principle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17.建筑、结构设计有关图集资料以及专业课程教材等。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2   [1] 齐骥, 徐波. 建筑工程管理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   [3] 刘志远, 林云.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4] 李旭伟. 总承包体制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4)   [5] 侯光明. 管理激励与约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0 页   [6] 杨红军.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硕士论文   [7] 姜敢闯.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中南大学 2002 年硕士论文   [8] 张婷. 中西方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山东大学 2009 年硕士论文   [9] 张曼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年 3 月.   [10]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齐骥, 徐波. 香港的建筑管理制度[J]. 建筑,2002(2):50-52.   [12] 戚安邦. 现代项目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3] 王宗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例[M]. 科学出版社.2004   [14] 王宗昌, 高振东. 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朱宏亮. 项目进度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6] 刘迎心, 李清立.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剖析、国际借鉴、未来对策[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3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 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 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军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1997.10:102-105   [9] 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 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1] 曹炳元.应用模糊数学与系统[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   [12] 戚成邦.项目评估学[M].大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3] 徐 强.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致谢   首先要向恩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在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中,于老师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在为人处事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在本论文的创作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材料的`准备、开题、一直到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于老师都给予了我认真的检查和悉心的指导,于老师的这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对我论文创作的整个过程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她严谨的治学精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谦虚的处事风格无不时刻激励着我、启发着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要更加勤奋努力、锐意进取。   其次,我要由衷的感谢许骏老师对我论文前期准备工作的指导以及在深入企业调研和实施过程中,我的校外导师及中国建筑工程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给我的帮助以及给我提供的宝贵资料。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同学们对我论文写作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和参加我答辩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

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2017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2017篇一:   [1] 李小安.民营企业如何突破四大“瓶颈”闭.商业研究,2008, (5).   [2] 风杰中.《小企业创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 2006.   [3] 刘昊.中小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阴[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 (6).   [4] 薛建刚.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09, (4).   [5] 徐红.李涛浅析中小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 (6).   [6] 石磊,罗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的匹配性研究[J].商业时代,2007, (9).   [7] 庄彪.完普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 (10).   [8] 清华.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0, (2).   [9] 李长禄,尚久悦.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0] 曾漫丰.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改进对策[D].   [11] 张清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4, (7).   [12] 魏明.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 (3).   [13] 清华.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学苑版.   [14] 郭晶.钱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 (3) .   [15] 朱晓敏.浅谈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田社会科学家[J].,2005 (2).   [16] 王洋.谈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田现代经济信息[J].,2010, (9).   [17] 瞿群臻.基于三类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剖析[J].生产力研究,2005.   [18] 李书治.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J]..民营经济,2007, (4).   [19] 徐红,李涛.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 5) .   [20] 李亚.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机制研究[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5 ,(7).   [21] 曾亮.浅析中小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8)   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2017篇二:   [1]李娜.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向实务演变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   [2]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美〕埃里克瓜弗兰霍尔茨著,陈仁栋译,‘常勋,余绪缨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4]许静.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人力资源,2011, (4): 85.   [5]提拉依木.高校人力资源会计运用的研究[D].江苏:河海大学,2005.   [6]张文贤.人力资本[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2008. 1-9.   [7] 一涛.基于薪酬激励视角的高校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构建[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8.   [8]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 AAA.A Statemen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 1966 Ch.5.   [10]邵文波.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与核算相关问题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8.   [11]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18.   [12] 苏品.人力资产会计核算制度设计[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9.   [13] 秀娇.对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0, (20 ): 29-34.   [14]宋粉鲜.民办高校人力资源会计的构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15]倪素清.论人力资源会计[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 (5): 71-78   [16] 孟利琴.人力资本理论综述_基于人力资源会计困境视角[J].会计师,2010,(12 ): 11-12.   [17]罗新华.人力资本会计确认与计量实证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8.   [18]李馨.从人力资本到组织资本[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9.   [19]朱浩.论高等学校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若干问题与管理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3, 23 (5):87-89.   [20]陈仲常.高校人力资本特征及激励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8 (1):123-124.   [21]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34-36.   [22]任润竭.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 (11): 147.   [23] 徐文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 (2 ): 103-104.   [24] 周占文 主编. 《人力资源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5] 陈刚 吴焕明著.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26] 施必善编著. 《人力经理必做的100件事》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   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2017篇三:   [1]薛璟.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社会心理科学.2013(02)   [2]毕楠.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2(07)   [3]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05)   [4]张生太,梁娟.组织政治技能、组织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2(06)   [5]麦影.企业社会责任、组织信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2(03)   [6]常凯.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纳入我国的劳动法制轨道[J].中国共产党政干部论坛.2004(03)   [7]屈晓华.企业社会责任演进与企业良性行为反应的互动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3(05)   [8]陈秀娣.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探索[J].现代商业.2011(27)   [9]周祖城.走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丛林[J].伦理学研究.2011(03)   [10]张兆国,尹开国,李庚秦.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会计论坛.2009(02)   [11]霍娜,李超平.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9(04)   [12]凌玲,凌红.工作满意度、组织信任和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9(01)   [13]曹科岩,龙君伟,杨玉浩.组织信任、知识分享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05)   [14]郝云宏,汪月红.企业员工责任对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   [15]杜鸿儒,阮金钟.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工作态度:组织信任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J].南大商学评论.2006(04)   [16]贾良定,陈永霞,宋继文,李超平,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员工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企业管理者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17]黄素芳,詹颖.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体系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9)   [18]李峰.企业道德建设对员工满意度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中介效应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3)   [19]刘家凰,吕春晓,吴爽.员工组织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及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01) ;

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评分标准以及文献出处?

《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是由Watson和Friend编制,用于测量个体对他人负面评价的恐惧程度。陈祉妍对其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中文版的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该量表一共有12个题目,使用5分 Likert量表(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来评估个体对于恐惧的程度。以下是该量表的12个题目:1. 我很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2. 我很担心别人对我做出负面评价。3. 我害怕自己做出差错,因为它会导致别人对我的负面评价。4. 当我和别人在一起时,我会很紧张,因为我担心他们会对我做出负面评价。5. 我会对别人对我的负面评价感到非常难过。6. 我经常担心我所做的事情会被别人负面评价。7. 我害怕自己不够好,因为它会导致别人对我的负面评价。8. 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9. 当我觉得自己被别人负面评价时,我会感到很沮丧。10. 我很害怕被别人拒绝。11. 我害怕自己的缺点会被别人指出来。12. 我担心别人会对我的外表或外貌进行负面评价。量表的总分在12到60之间,分数越高表示个体对负面评价的恐惧越强烈。参考文献:Watson, D., & Friend, R. (1969). Measurement of social-evaluative anxiet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33(4), 448.陈祉妍. (1993). 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的修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7(2), 71-73.

清华大学图书馆购买数字文献资源的经费是多少呢,可以透露一下吗?

清华大学是国内购买学术文献资源经费最大的高校,2013年经费4000余万,其中用于数字文献资源的购置费占60%~70%,也就是说数字文献资源的购置费在2500万左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家为了全面覆盖学术文献资源, 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图、省市图书馆建立学术文献传递中心,以期以最优方式获得世界最广泛的资源。而在2010年,清华大学分配在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经费分别是2620万元和1311万元,北大分别是2220万元和1052万元,浙江大学分别是1790万元和1134万元,武汉大学则是1750万元和966万元。希望对你的学习研究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请追问,解决问题还望采纳。

求一篇4000字左右的英文文献,内容是关于硅酸盐玻璃方面的

在20世纪,"硅酸盐及陶瓷"这一领域,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它主要是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一、在含义上的变化 原先的硅酸盐材料指的是砖瓦、日用陶瓷、窗玻璃、建筑水泥等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在这些材料中确实是以硅酸盐为其主要化学组成,如硅酸铝、硅酸钙等。可是到今天的硅酸盐,其含义已经发展成为广义的硅酸盐,所谓硅酸盐材料,它可以是含硅酸盐的,也可以是不含硅酸盐的,而是含其它盐类的材料,如锆酸盐、钛酸盐、铌酸盐、钽酸盐等等。它们统称硅酸盐材料,这是在含义上的一个变化。 不仅如此,今天硅酸盐的含义,它可以是盐类,也可以不是盐类。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单一元素也可以成为材料,如碳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碳纤维等,硅可以制成单晶硅和非晶硅等。都属于硅酸盐材料。此外,无机化合物也可以成为材料,如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等,也都属于硅酸盐材料。这又是含义上的变化。总之,当今的硅酸盐材料包括了单一元素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也包括了无机化合物材料,又包括了无机盐类材料以及复合盐类材料,如锆钛酸盐、铌钽酸盐等。它们的组成、结构与性能诸方面,特别是在用途方面,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大不相同,成为新型硅酸盐材料。为了便于区别,新型硅酸盐材料又称无机材料。 二、在用途上的变化 硅酸盐材料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天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代化的建设,一靠材料,二靠能源,三靠信息。而能源又是离不开材料,不仅是能源本身需要有材料,而且能源的利用也需要有材料。同样,信息也是离不开材料,不仅是信息的存储需要有材料,而且信息的传输也需要有材料。由此可见,材料是何等的重要。 材料大致可分三大类:金属材料(包括合金)、高分子材料(包括液晶)和无机材料(即新型硅酸盐材料)。因此无机材料是三大材料之一,另外还有各种复合材料。其中无机复合材料已成为发展无机材料的一个重要领域。 无机材料按其用途可分两大类:无机结构材料与无机功能材料。在无机结构材料(或称无机工程材料)方面,着重考虑的是耐高温、高强度、但在某些应用中,韧性及稳定性尤其重要。在无机功能材料方面,着重考虑的是光、电、声、磁、热等各种物理性能以及它们的能量转换或者是交互效应。 无机材料,无论是作为结构材料,还是作为功能材料,都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涉及到机械、电子、能源利用、宇航、水声、激光、计算机以及通讯等各种工业和各项新技术,这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无法比拟的。这是在应用上的变化。 不过需要补充一点。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本身也有所发展。老产品也在换新面孔。砖瓦已经发展成为轻质砖,马赛克等;玻璃已经发展成为钢化玻璃、防弹玻璃等;水泥已经发展成为高强水泥、快干水泥等。至于陶瓷的发展变化则更大。在这里可能对标题会产生一个问题:既然陶瓷也属于硅酸盐材料,为什么在项目标题中,把陶瓷单独列出呢?这是因为这里的陶瓷指的不是传统硅酸盐的陶瓷(pottery and porcelain),而是指新型硅酸盐的陶瓷(ceramics),其实它指的也就是无机材料。

质谱的参考文献

[1] 吴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药及水样中的微痕量元素[D]. 四川大学,2007[2] 何艺桦.基于CCD的小型光谱分析仪器与化学发光新技术[D]. 四川大学,2007[3] 张胜帮,张学俊,郭玉生. ICP-AES法测定中药中钙[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10).[4] 庄美华,朱辉忠,蔡伟星,葛振祥. 应用ICP-MS分析汽油中微量的砷、汞、铅[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04).[5] 陶冠红,藤川阳子. 激光熔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底泥沉积物中的总汞[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09).[6] 郎春燕,汪模辉,朱晓新. 微波消解试样催化极谱法测定香菇和黑木耳中痕量锗[J]分析试验室,2002,(03).[7] 黄志勇,吴熙鸿,胡广林,庄峙厦,王小如.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用于元素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2,(11).[8] 何蔓,林守麟,胡圣虹. 氢化物发生进样与ICP-MS检测方法的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03).[9] 梁沛,陈浩,胡斌,李彬,孙大海,王小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中草药中痕量稀土元素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2,(03).[10] 刘湘生,刘刚,高志祥,潘元海,郑永章,童坚. 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研究[J]分析化学,2003,(08).[11] 姜颖,徐朗莱,贺福初. 质谱技术解析磷酸化蛋白质组[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03).[12] 黄珍玉,于雁灵,方彩云,杨芃原. 质谱鉴定磷酸化蛋白研究进展[J]质谱学报,2003,(04).[13] 何坚,杨芃原,庄峙厦,王小如,杨小东,宋浩威,于文佳,魏俊飞,周振,A.F.Dodonov. 高分辨电喷雾离子源三级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制[J]仪器仪表学报,2003,(06).[14] 钱小红. 蛋白质组与生物质谱技术[J]质谱学报,1998,(04).[15] Quetel,C. R,Vogl,J.,Prohaska,T.,Nelms,S.,Taylor,P. D. P.,De Bievre,P.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study of ICP mass spectrometers by means of U isotopic measurements .Fresenius J. Anal. Chem,2000,3681 (2) :148-155 .[16] Guo,X. M,Sturgeon,R. E.,Mester,Z.,Gardner,G. J. UV light-mediated alkylation of inorganic selenium .Appl. Organomet. Chem,2003,(17) :575-579 .[17] Jitaru,P,Infante,H. G,Adams,F. C. Multi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for rapid mercury speciation analysis .Anal. Chim. Acta. 2003,489 :45-57 .[18] Guo,X. M,Sturgeon,R. E.,Mester,Z.,Gardner,G J. UV vapor gener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selenium by heated quartz tub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al. Chem. 2003,75 :2092-2099 .[19] Ryhage R. Anal. Chem. 1964,36: 759-764

求一篇关于信用卡套现的外文文献

  1. Ausubel, Lawrence M., The Failure of Competition in the Credit Card Marke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 81(1):50-81  2. Ausubel, Lawrence M., Adverse Selection in the Credit Card Market,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aryland, 1999  3. Berlin, Mitchell and Mester, Loretta J., Credit Card Rates and Consumer Search,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4,13:179-198  4. Brito Dagobert L. and Hartley Peter R., Consumer Rationality and Credit Card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103:400-433  5. Calem, Paul S. and Mester, Loretta J., Consumer Behavior and the Stickiness of Credit-Card Interest R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 85(5):1327-1336  6. Gross, David B. and Souleles Nicholas S., Do 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Interest Rates Matter for Consumer Behavior? Evidence From Credit Card Dat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2,117:149-185  7. Gross,David B. and Souleles Nicholas 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ersonal Bankruptcy and Delinquency,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2,15:319-347  8. Stango, Victor, Competition and Pricing in the Credit Card Market,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0,82:499-508  9. Stiglitz, Joseph E. and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71:393-409

文献阅读笔记:CUT&Tag

题目: CUT&Tag for efficient epigenomic profiling of small samples and single cells 许多染色质特征在调控基因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完全理解基因调控,需要在小样本细胞中以高分辨率绘制特定染色质特征。在这里,我们描述了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 (CUT&Tag),它是一种酶栓系(enzyme-tethering)策略,提供了高效的高分辨率测序文库来分析不同的染色质成分。在CUT&Tag中,染色质蛋白被一种特异性抗体原位结合,然后将蛋白A - Tn5转座酶融合蛋白栓在一起。转座子酶的激活有效地产生具有高分辨率和极低背景的片段文库。从活细胞到测序文库的所有步骤都可以在实验台上的单个管或高通量管道中的微孔中完成,并且整个过程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我们通过分析组蛋白修饰、RNA聚合酶II和转录因子在低细胞数量和单细胞上的应用,证明了CUT&Tag的用途。 大规模平行测序的出现和每个碱基成本的大幅降低推动了基因组学革命,然而,由于用于绘制染色质片段的方法存在局限性,表观基因组分析的前景一直滞后。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技术(ChIP-seq)及其衍生方法具有信号低、背景高和交联导致的表位掩蔽等缺点,且需要大量的细胞。ChIP的替代方法包括对非固定细胞的酶拴系方法,如DamID7、ChEC-seq和CUT&RUN,将感兴趣的蛋白质定位在原位,然后进行全基因组分析。例如,CUT&RUN基于ChIC策略,通过连续结合特定抗体来map染色质蛋白,然后将Protein A/微球菌核酸酶(pA-MNase)融合蛋白固定在可渗透细胞(不交联)。通过添加钙激活MNase,将片段释放到上清液中,进行DNA提取、文库制备和paired-end测序。CUT&RUN提供了与ChIP-seq相比背景信号低得多的特定染色质组分的碱基对分辨率,大大降低了全基因组分析的成本。 虽然CUT&RUN只需要100-1000个细胞就可以产生高质量的数据,但它必须随后进行DNA末端修饰和adapters连接来准备测序文库,这增加了整个过程的时间、成本和工作量。此外,通过CUT&RUN方法将MNase切割后的片段释放到上清液中并不适合应用于单细胞平台。 (意思是CUT&RUN虽然很牛,但是做单细胞还是不行的) 在这里,我们克服了ChIP-seq和CUT&RUN的局限性,使用了由超活性Tn5转座酶-蛋白A (pA-Tn5)融合蛋白负载的测序adapters组成的转座体。在原位“栓系”后,激活pA-Tn5导致因子靶向标记,生成用于PCR富集和DNA测序的片段。从活细胞开始,CUT&Tag可以在一天内在实验台上或高通量方法中提供扩增的测序文库。我们证明,使用低细胞数甚至单个细胞,多种染色质成分可以在非常低的背景下被描绘出来。这种简单、低成本的方法将使表观遗传研究在生物研究的各个领域更加强大。 通过tagmentation实现染色质分析(图1a),我们用一种针对H3K27me3的抗体孵育完整的渗透的人类K562细胞,H3K27me3是一种丰富的组蛋白修饰,它标记沉默染色质区域。我们用抗兔的二抗孵育细胞,以增加染色质位点上的抗体结合局部浓度,然后用预载有测序adapters的过量pA-Tn5融合蛋白孵育细胞,在核里将酶系在抗体结合位点。转座体与暴露的DNA有内在的亲和性,因此我们在严格的条件下清洗细胞以去除未拴住的pA-Tn5。然后,我们通过添加Mg++激活转座体,整合含h3k27me3核小体spanning位点的adapters。最后,从纯化的DNA中富集片段文库,并将其汇集到Illumina HiSeq的flow cell上进行多重配paired-end测序。整个方案在一个管中操作所有步骤(图1b),其中渗透的细胞首先与抗体混合,然后固定在Concanavalin A包被的磁珠上,允许在所有连续的洗涤和试剂孵育步骤中对细胞进行处理。为了在实验之间进行标准化,我们使用来自于大肠杆菌转座子酶蛋白生产过程中提取的少量示踪基因组DNA来进行样本read counts的标准化,以代替CUT&RUN9中推荐的异体spike-in DNA。 在大约800万reads的人类基因组组装中,显示了H3K27me3标记的大染色质区域的清晰图谱(图2a)。我们还获得了H3K4me1和H3K4me2组蛋白修饰的图谱,标记了活跃的染色质位点。相比之下,用非特异性IgG抗体孵育细胞,产生非常稀疏的背景信号(图2a)。为了评估CUT&Tag的信噪比,我们将其与CUT&RUN和ChIP-seq生成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检测K562细胞中的H3K27me3(相同的兔单克隆抗体)。为了直接比较这三种技术,我们将每个数据集的读取深度设置为800万reads。三种方法的landscape都是相似的,但是在ChIP-seq数据集中背景噪声占主导地位(图2a),因此 ChIP-seq需要更多的reads来区分染色质特征和背景 。相比之下,CUT&RUN和CUT&Tag的背景噪声都非常低。正如预期的那样,在H1胚胎干细胞(H1 ES)不同的人类细胞类型中的同一染色质区域,观察到非常不同的profiles(图2b)。为了更定量地比较每种方法中的信号和噪声水平,我们为每种方法生成了H3K4me1修饰基因组位点的热图。对每个数据集进行800万reads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所有位点中,组蛋白修饰的CUT&Tag比CUT&RUN显示出更高的信号(图2c)。两种方法都有较低的背景周围的站点。相比之下,ChIP-seq信号的动态范围非常狭窄,只有CUT&Tag信号范围的1/20左右,而且大多数位点的信号都非常弱。为了定量比较,我们使用在H3K4me1 ChIP-seq数据集上显示的定义的前10,000个峰附近,计算CUT&Tag、CUT&RUN和ChIP-seq数据集的平均read counts(图2g)。我们发现,CUT&Tag分析在这些位点上提供了更多的信号积累,这意味着CUT&Tag在区分染色质特征时最有效,所需的reads最少。 基因和调控元件的转录状态可以从组蛋白修饰模式进行推断,但基因表达可以通过分析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II (RNAPII)直接读出。 我们使用了RNAPII的磷酸化抗体(S2/5p),用以区分参与的聚合酶。Landscapes显示RNAPII CUT&Tag在许多基因上的富集(图2a),启动子热图显示这种富集主要位于活性基因的5 "端(图2d)。 为了在不依赖于注释的情况下验证RNAPII CUT&Tag的结果,我们选择了通过碱基对分辨率PRO-seq技术获得的转录run-on数据,该技术使用一种与染色质分析无关的方法直接mapping RNAPII。PRO-seq定位了被激活的RNAPII 5 "末端的位置,并用于识别转录起始位点下游暂停的RNAPII。使用MACS2 call peak(RNAPII S2/5p CUT&Tag),并分析通过PRO-seq run-on人类K562细胞(SRA GSM1480327)的数据集。当使用RNAPII CUT&Tag 的MACS2评分排序时,PRO-seq的occupancy和RNAPII- ser2 /5p CUT&Tag的occupancy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图2e)。 通过CUT&Tag分析的H3K4me1修饰的重复非常相似,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重复性(图3a)。当我们比较H3K27me3 CUT&Tag重复时,我们得到了相似的重现性。在先前的CUT&RUN分析实验中,我们发现与活性启动子和增强子相关的H3K4me2组蛋白修饰landscapes与ATAC-seq谱相似。因此,我们使用H3K4me2抗体进行CUT&Tag。我们发现H3K4me2在强的ATAC-seq峰时occupancies很高(图2f),read counts也很多(图2h),这意味着H3K4me2图谱能以更高的灵敏度捕获基因组中最占主导的染色质位点。 为了量化H3K4me2 CUT&Tag相对于H3K4me2 CUT&RUN、H3K4me2 ChIP-seq和ATACseq的敏感性,我们对每个方法进行了采样,并使用MACS2默认参数call peak。然后,我们评估在每一个peak里的reads比例。我们发现,CUT&RUN和CUT&Tag都比ChIP-seq或ATAC-seq有更多的reads,表明它们具有极低的信噪比(图3b)。此外,CUT&Tag在低测序深度时的峰分布更为迅速,其中~ 200万reads相当于CUT&RUN的100万reads(或ChIP-seq的2000万reads),证明了CUT&Tag的超高效率。在所有的方法中,只有CUT&Tag在峰内达到0.6的分数。因此,通过两种组蛋白修饰(H3K4me2和H3K27me3),我们将染色质landscape分为活性区和沉默区,即使测序深度相对较低。 为了确定我们是否可以使用CUT&Tag来绘制转录因子结合的图谱,我们测试了pA-Tn5在转录因子上的栓系是否可以与基因组中可接近的DNA位点区分开来。我们在CUT&Tag反应中使用了NPAT核因子的抗体,NPAT核因子是复制依赖组蛋白基因的转录辅激活因子。NPAT只结合了1号染色体和6号染色体组蛋白clusters中的约80个可接近位点,因此我们可以比较真正的结合位点和可接近位点。在NPAT CUT&Tag图谱中,约99%的read counts在组蛋白基因启动子处积累(图4a)。通过对已发表的ATAC-seq数据对应位点进行评分,我们发现较少数量的counts分布在K562基因组的可接近位点(图4b)。这可能是由于一些未栓系的pATn5与暴露的DNA原位结合造成的,但通过read覆盖的巨大差异,很容易区分抗体栓系位点与可接近位点(图4c)。事实上,通过标准算法进行call peak,NPAT CUT&Tag ~ 9000位点的数据生成一个列表,其中包括组蛋白基因启动子和10%的ATAC-defined可接近位点。虽然这只是定义的~ 54000可接近位点的一小部分,调整阈值和严格的NPAT peak calling可以提高峰检测。 为了测试CUT&Tag是否易于分析更丰富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我们分析了CCCTC结合因子(CTCF)DNA结合蛋白。在这些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缓冲液的严格程度来评估染色质中转录因子的置换情况。在低盐和中盐浓度条件下,我们观察到CUT&RUN和ChIPseq检测的CTCF位点的read计数(图5a),但有额外的小峰。这些额外的峰表明,未“栓系”pA-Tn5有助于这些实验的coverage。为了确定真正的CTCF结合位点是否可以通过read深度与可接近特征区分开,我们比较了高置信度CTCF位点(由peak-calling定义)的CUT&Tag read counts CUT&RUN data)到可接近位点的CUT&Tag read counts(由ATAC-seq数据peak-calling定义)。我们发现,这两种read counts分布重叠,但可接近位点的read counts低于CTCF位点(图5b)。仅基于reads深度,我们鉴别出约5600个CTCF结合位点,错误发现率为1%。比较这两类的motif富集,发现高信号motif对应CTCF motif(E-value = 2.1 × 10u221269),低信号motif不对应。 我们通过绘制以CTCF结合位点为中心的reads末端来评估CUT&Tag的分辨率。这表明CUT&Tag保护的“footprint”在CTCF motif跨越80 bp(图5c)。而从Tn5整合保护的片段大于CUT&RUN中MNase保护的约45 bp,这表明tethered转座酶产生了高分辨率的因子结合位点图。在300-500mM盐浓度的情况下,不同的盐浓度洗涤也能得到相似的footprints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噪比(图5c)。高分辨率的CUT&Tag提供了单个位点的结构细节。例如,在代表性位点对CTCF、H3K4me1、H3K4me2、H3K4me3和ATAC映射的叠加,揭示了可接近的DNA、CTCF结合和修饰的邻近核小体之间的关系(图5d)。 ChIP需要大量的细胞材料,限制了它在实验和临床样品中的应用。然而,我们和其他人之前已经证明,像CUT&RUN这样的tethered分析策略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因此分析小细胞数通常是可行的。CUT&Tag的信号改进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样本下更有效地工作。我们首先用CUT&Tag在大约1500倍范围的材料中测试了H3K27me3修饰,从100,000个细胞到60个细胞。我们从所有实验中观察到非常相似的高质量染色质谱(补充图1b),表明在少量材料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高数据质量。 CUT&Tag的优点是,从抗体结合到adapters整合的整个反应都发生在完整的细胞内。转座子酶和染色质片段仍然结合在一起,因此片段化的DNA被保留在每个细胞核内。 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的策略来生成单个细胞的染色质谱,我们称之为 单细胞CUT&Tag(scCUT&Tag) (图6a)。我们对大量K562细胞群体进行H3K27me3修饰的scCUT&Tag分析,但在步骤之间温和离心,而不是ConcanavalinA 磁珠。整合后,我们使用Takara ICELL8纳米分装系统将单个细胞分离到5184孔的纳米孔芯片里,通过对芯片成像识别包含一个或仅包含一个细胞的纳米孔。然后,我们使用两个indexed引物对每个通过的纳米孔进行文库PCR富集,最后将芯片上的所有富集文库集中到一起进行Illumina深度测序,达到高冗余,以评估每个细胞的采样和覆盖。每个孔的文库由两个索引的独特组合来区分。 单个细胞染色质图谱的聚集与大量样本中产生的图谱非常匹配(图6b),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earson "s r = 0.89)。每个细胞通过全基因组的reads数量进行排序,每个细胞的唯一片段都显示在tracks中。值得注意的是,单个细胞中的大多数reads都位于分析中定义的H3K27me3区域内,这表明单细胞染色质分析的高恢复率(图6b)。H3K27me3 scCUT&Tag的第二个重复证明了单细胞分析的重现性。类似地,H3K4me2修饰的单细胞图谱概括了可接近和活性染色质的基因组landscapes(图6c)。在单个细胞中,相当大一部分reads属于定义的活性和沉默染色质特征(图6d, e)。 染色质特征的广度——从H3K4me2的大约5个核小体到H3K27me3区域的数百个核小体——即使在单个细胞稀疏采样的情况下,也有助于检测染色质特征。为了评估单个细胞的染色质特征是否可以用来区分细胞类型,我们进行了H3K27me3的scCUT&Tag分析(H1细胞)。我们再次发现,很大一部分reads位于分析定义的域内(图6e),bulk数据和聚集的单细胞数据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Pearson"s r = 0.85)。通过比较包含HoxB结构域的2Mb区域,可以发现H1细胞中单细胞轨迹中明显的组蛋白甲基化,而K562细胞中该区域缺失(图6f)。这些全基因组模式足以高效地区分H1细胞和K562细胞。因此,染色质图谱提供了一种区分单个细胞类型的方法。 通过CUT&Tag分析染色质可以有效地揭示基因组中的调控信息。与RNA-seq仅测量基因表达不同,染色质分析在识别沉默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是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确定“cell fates”的关键方面。虽然像ATAC-seq这样的方法可以绘制出可接近位点和因子结合位点,但结合在这些位点上的特定染色质蛋白必须从motif或染色质谱数据推断出来。虽然基于ChIP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细胞系模型,但由于交联和染色质片段化的影响,ChIP-seq对染色质的分析受到限制,因为每个实验都需要优化。同样,最近的另一种交联染色质分析方法ChIL-seq比CUT&Tag需要更多的步骤,需要3-4天来完成所有步骤。相比之下, CUT&Tag过程,像CUT&RUN一样,是一种不固定的原位方法 ,并且很容易以标准化的方法实现。这与CUT&Tag的成本效益相结合,使得它适用于可以在核心设施中实现的高通量。可以想象,用户仅提供他们的细胞和抗体的混合物,并在短短几天内收到处理的深度测序文件。由于高通量CUT&Tag的第一步是在4°C条件下进行抗体孵育,样本可以在设备中积累一夜,然后一起装载到一个96孔板上进行自动化处理,就像我们之前在AutoCUT&RUN中演示的那样。由于试剂的高效使用和更好的信噪比,CUT&Tag比AutoCUT&RUN需要每个样本更少的reads,这已经比商业化外显子组测序便宜得多。虽然这种pipeline的简单和低成本很吸引人,自动染色质分析的主要优点是最小化批次效应并处理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再现。这些方面对于临床分析和色谱靶向药物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已经证明,CUT&Tag使用ICELL8纳米分装系统提供了高质量的单细胞图谱,该系统可以在加入试剂和PCR之前进行成像。同样,CUT&Tag也应该适用于10×Genomics系统,他们最近公布了单细胞ATAC-seq方法。由于adapters是添加在bulk里的,所以CUT&Tag对高通量单细胞平台的适应性是有可能的。在CUT&Tag数据集中,低水平的非靶向可接近DNA位点和高水平的CTCF结合位点的不同分布表明,通过对这两种预期的潜在分布建模,可以在不使用其他数据的情况下区分真实结合位点和可接近DNA位点。 这种策略的一个优点是,真实结合位点和可接近特征之间的统计差异允许在同一实验中描述两个染色质特征,其中可接近DNA位点和目标因子的结合位点可以被同时注释。 在未来,我们预计adapters的条形码将允许多个表位同时在单个细胞中进行大量的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分析在发育和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最后,放一张ChIP-seq,CUT&RUN和CUT&Tag三种方法的比较图:

OPC-3的研究文献(Scientific Studies)

1. Bayeta, E., et al. Pycnogenol inhibits generat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macrophages. Nutrition Research 20: 249-259, 2000.2. Blazsó, G., et al. Anti-inflammatory and superoxid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a procyanidins containing extract from the bark of Pinus pinaster Sol. and its fractions. Pharm Pharmacol Lett 3: 217-20, 1994.3. Cho, K., et al. Effect of bioflavonoids extracted from the bark of Pinus maritima o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terlukin-1 produc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RAW 264. 7.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168: 64-71, 2000.4. Cho, K., et al.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bioflavonoids extracted from the bark of Pinus maritima on the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nals of the NY Academy of Sciences 928: 141-156, 2001.5. Devaraj, S., et al. Supplementation with a pine bark extract rich in polyphenols increases plasma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alters the plasma lipoprotein profile. Lipids 37:931-4, 2002.6. Fine, AM, 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 complexes: history, structure, and phyto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Altern Med Rev 5:144-51, 2000.7. Fitzpatrick, D., et al.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cular effects of Pycnogeno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 32: 509-515, 1998.8. Frankel, E., et al. Inhibition of oxidation of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by phenolic substances in red wine. Lancet 341: 454-7, 1993.9. Freedman, J., et al. Select flavonoids and whole juice from purple grapes inhibit platelet function and enhance nitric oxide release. Circulation 103:2792-8, 2001.10. Frémont, L. Biological effects of resveratrol. Life Sciences 66: 663-673, 2000.11. Gulati, O. Pycnogenol® in venous disorders: a review. European Bulletin of Drug Research 7: 1-13, 1999.12. Hosseini, S., et al. Pycnogenol® in the management of asthma.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4: 201-209, 2001. HHHh13. Kohama, T., et al.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disorders with Pycnogenol®. European Bulletin of Drug Research 7: 30-32, 1999.14. Kohama, T., et al. Analgesic efficacy of French maritime pine bark extract in dysmenorrhea.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49: 828-32, 2004.15. Liu, X., et al. Antidiabetic effect of Pycnogenol French maritime pine bark extrac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ype II. Life Sci 75:2505-13, 2004.16. Liu, X., et al. French maritime pine bark extract pycnogenol dose-dependently lowers glucose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Diabetes Care 27: 839, 2004.17. Manna, S., et al. Resveratrol suppresses TNF-Induced activation of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s NF-kB, activator protein-1, and apoptosis: potential role of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164: 6509-19, 2000.18. Maritim, A., et al. Effects of pycnogenol treatment on oxidative stress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J Biochem Mol Toxicol 17:193-9, 2003.19. Miyagi, Y., et al. Inhibition of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idation by flavonoids in red wine and grape juice. Am J Cardiol 0:1627-31, 1997.20. Monograph. Vaccinium myrtillus (bilberry). Altern Med Rev 6:500-4, 2001.21. Murias M., et al. Resveratrol analogues as selective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s: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ioorg Med Chem 12: 5571-8, 2004.22. Nuttall SL, Kendall MJ, Bombardelli E, Morazzoni P. An evaluation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 standardized grape seed extract, Leucoselect. J Clin Pharm Ther 23: 385-89, 1998.23. Packer, L.,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biologic properties of a procyanidin-rich extract from pine (Pinus maritima) bark, pycnogenol. Free Radic Biol Med 27:704-24, 1999. Review.24. Rohdewald, P. A review of the French maritime pine bark extract (Pycnogenol®), a herbal medication with a diverse clinical pharmacology. 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 40:158-68, 2002. Review.25. Rohdewald, P. Pycnogenol®. In “Flavono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 Ed. Catherine Rice-Evans and Lester Packer.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1998. 405-19.26. Roseff, S., et al. Improvement in sperm quality and function with French maritime pine tree bark extract. Journal Reproductive Medicine 47: 821-4, 2002.27. Roseff, S., et al. Improvement of sperm quality by Pycnogenol®. European Bulletin of Drug Research 7: 33-6, 1999.28. Saito, M., et al. Antiulcer activity of grape seed extract and procyanidins. J Agric Food Chem 46: 1460-4, 1998.29. Schönlau, F., et al. Pycnogenol®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 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 24: 161-171, 2002.30. Schönlau, F., et al. The cosmeceutical Pycnogenol®. J Appl Cosmetology 20: 241-6, 2002.31. Segger, D. and Schönlau, F. Supplementation with Evelle® improves skin smoothness and elasticity in a 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with 62 women.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15:222-26, 2004.32. Shi, J., et al. Polyphenolics in grape seeds-biochemistry and functionality. J Med Food 6:291-9, 2003. Review.33. Sharma, S., et al. Pycnogenol® inhibits the release of histamine from mast cells. Phytotherapy Research 17: 66-69, 2003.34. Spadea, L., et al. Treatment of vascular retinopathies with Pycnogenol®. Phytotherapy Research 15: 219-23, 2001.35. Stein, J., et al. Purple grape juice 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reduces the susceptibility of LDL cholesterol to oxid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 100:1050-5, 1999.36. Takada, Y., et 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differ in their ability to suppress NF-kappaB activation, inhibition of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and cyclin D1, and abrogation of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Oncogene 23: 9247-58, 2004.37. Ueda, T., et al. Preventative effect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antioxidants on lipid peroxidation in the mammalian eye. Ophthalmic Res 28: 184-92, 1996.38. Wallerath, T., et al. Resveratrol, a polyphenolic phytoalexin present in red wine, enhances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Circulation 106:1652-8, 2002.39. Watson, R. Pycnogenol®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Evidence-Based Integrative Medicine 1: 27-32, 2003.40. Wei, Z., et al. Pycnogenol enhances endothelial cell antioxidant defense. Redox Report 3: 219-24, 1997.41. Yamakoshi, J., et al. Proanthocyanidin-rich extract from grape seeds atten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ortic atherosclerosis in cholesterol-fed rabbits. Atherosclerosis 142:139-149, 1999.42. Ames, BN, et al. Oxidants, antioxidants, and the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aging.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7915-7922, 1993.43. Bagchi, D, et al. Oxygen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ies of vitamins C and E, and a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 in vitro. Res Commun Mol Pathol Pharmacol 95:179-89, 1997.44. Bagchi, D, et al. Free radicals and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 importance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prevention. Toxicology 148: 187-97, 2000.45. Bagchi, D, et al. Cellular protection with proanthocyanidins derived from grape seed. Ann NY Acad Sci 957:260-70, 2002.46. Cao G, Alessio H, Cultler R. Oxygen-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assay for antioxidants. Fre Rad Biol & Med 14:301-11, 1993.47. Drew B, Leeuwenburgh C. Aging and the role of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Ann NY Acad Sci 959:66-81, 2002.48. Gibson, L,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ranberry juice in prevent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y patients. J Naturopathic Med 2:45-47, 1991.49. Graham DY, Smith JL, Bouvet, AA. What happens to tablets in the stomach. J Pharm Sci 79:420-24, 1990.50. Havsteen B. Flavonoids, a class of natural products of high pharmacological potency. Biochem Pharm 32:1141-48, 1983.51. Halpern, MJ, et al. Red wine polyphenols and 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possible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use in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J Int Med Res 26:171-80, 1998.52. Joseph JA, Shukitt-Hale B, Denisova NA, Bielinksi D, Martin A, McEwen JJ, Bickford PC. Reversals of age-related declines in neuronal signal transduction, cognitive, and motor behavioral deficits with blueberry, spinach, or strawberry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J Neuroscience 19: 8114-21, 1999.53. Kay CD, Holub BJ. The effect of wild blueberry (Vaccinium angustifolium) on post-prandial serum antioxidant status in human subjects. Br J Nutr 88: 389-98, 2002.54. Kehrer JP. Free radicals as mediators of tissue injury and disease. Crit Rev Toxicol 23:21-48, 1993.55. Koch R. Comparative study of Venostatin and Pycnogenol in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Phytother Res 16:S1-5, 2002.56. Koparker AD, Augsburger LL, Shangraw RF. Intrinsic dissolution rates of tablet fillers and bind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dissolution of drugs from tablet formulations. Pharm Res 7:80-85, 1990.57. Mazza G, Kay CD, Cottrell T, Holub BJ. Absorption of anthocyanins from blueberries and serum antioxidant status in human subjects. J Agric Food Chem 50:7731-37, 2002.58. Nesaretnam K, et al. Effect of tocotrienols on the growth of a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in culture. Lipids 30:1139-43, 1995.59. Ofek I, Goldhar J, Zafriri D, Lis H, Sharon N. Anti-Escherichia coli adhesion activity of cranberry and blueberry juices. New England J Med 324:1599, 1991.60. Qureshi, A, et al. Response of hypercholesterolemic subjects to administration of tocotrienols. Lipids 30:1171-77, 1995.61. Rimbach G, Virgili F, Park YC, Packer L. Effect of procyanidins from Pinus maritime on glutathione levels in endothelial cells challenged by 3-morpholinosydnonimine or activated macrophages. Redox Rep 4:171-77, 1999.62. Sobota AE.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adherence by cranberry juice: potential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tract infactions. J Urology 131:1013-1016, 1984.63. Soloway MS, Smith RA. J Am Med Assoc 260:1465, 1988.64. Tomco, A, et al. Antioxidant effects of tocotrienol in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and carotid stenosis. Lipids 30: 1179-83, 1995.65. Zheng W, Wang SY. Oxygen radical absorbing capacity of phenolics in blueberries, cranberries, chokeberries, and lingonberries. J Agric Food Chem 51:502-9, 2003.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参考文献,我写论文的,需要参考文献。具体要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时间?

我以前毕业论文也是做青少年犯罪 材料多如麻 看你连悬赏分都没 想帮你都没动力

readpaper在平板上怎么导入文献

1、首先连接网络,并打开readpaper。2、其次点击进入文献上传界面。3、最后输入文献地址,输入上传地址,进行上传即可

readpaper的文献如何上传

1、首先连接网络,并打开readpaper。2、其次点击进入文献上传界面。3、最后输入文献地址,输入上传地址,进行上传即可。

翻译外文文献

与空白对照,植物蒸腾速率的25%低的初始6天期间。山影响气孔导度沿袭了一种相似的趋势和马刺蒸腾速率的保护作用达到了9天岗位压力。离子泄漏当植物在受到压力,盐度的叶子漏液,反映出膜损伤,降低了在植物44而32%处理150毫米所说的和受到分别和200毫米盐(表1)。山应用无显著影响漏液在非重读条件。讨论信号成分,能够有效降低应力的影响在植物上,因此增加生产力能重视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园艺及林业生产系统在世界各地。该项研究第一次咸水快速增长将强调与防范的番茄的光合生产系统。这项研究表明根应用的SA前盐度的接触应力增加生存和降低应力损伤严重程度西红柿。这同意这项发现别人宽容许多生物撒归纳Delany孙俐。(1994)和非生物应力(Delany孙俐。多形性1994年成立;学组。al.1998 1998;Senaratna等;Janda孙俐。1999年;Senaratna孙俐。2000年),即使山并不完全消除危害严重非生物应力减少所示RGR、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利率,的确可以提高植物耐盐与未经处理的植物。山减少了盐度问题负面影响的RGR上的压力在番茄的射门,这先前被检举。山没有任何不良的影响植物不重读的成长率水平用于当前的研究。目前研究表明:集0.1毫米山没有影响,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

哪个检测系统支持英文文献的检测

建议选用Turnitin系统。对于留学生来说,论文是为了考查国外的大学,所以国外的大学不用说,因为英语文献是非常全面的,也就是说,我们经常使用Turnitin系统。它分为国际版和英文版。对于英文版,额外的英文文学是非常全面的。如果是在国内,是初稿查重的话,使用其他的检测系统也可以的,像paperfree是可以检测英文的,可以作为论文初稿辅助修改。

关于asp.net的英语文献一篇,3000词以上,我自己翻译就可以,谢谢

不要太多啊www.asp.netwww.codeproject.com....

寻求关于半导体激光器(LD)的英文文献资料

http://george.ph.utexas.edu/~meyrath/informal/laser%20diode.pdfhttp://www.pd-ld.com/pdf/VisibleSeries.PDFhttp://hug.phys.huji.ac.il/PHYS_HUG/MAABADA/MABADA_A/Pasco/ci/os-8525a/012-07892a/012-07892a.pdfhttp://www.eio.com/repairfaq/sam/sgld1sch.pdfhttp://ocw.mit.edu/NR/rdonlyre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6-772Spring2003/4280DDF2-A97F-4AFB-96B2-6ECD805A2B5E/0/Lecture21v2.pdfhttp://www.jaycar.com.au/images_uploaded/ledlaser.pdf

321词汇快速记忆法基础篇的参考文献

1. Cornog. M. W. 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 Merriam- Webster, Incorporated, 1994.2. Funk, Wilfred. Word Origins and Their Romantic Stories. Bell Publishing, New York, 1978.3. Hoad, T. F.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86.4. Jean, Aitchison.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Blackwell, 2003.5. Joseph T. Shipley, Ph.D. Dictionary of Word Origins. Littlefield, Adams & Co. 1957.6. McDonald, James. Wordly Wise: A book about the origins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Constable, London, 1984.7. Morris, William and Mary. Morris Dictionary of Word and Phrase Origins. Harpers & Row, New York, 1977.8. Nation. I. S. P.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9. Nation. I. S. 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Collected Writing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10. Onions. C.T.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11. Partridge, Eric. Origins: A Short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 1966.12. Room, Adrian. Dictionary of True Etymologies. 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 1986.13. 艾伦(英). 词汇教学技巧.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4. 白安竹. 英文字根活用词典. 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8.15. 陈明华. 字首字尾字根全集. 培生教育出版集团,2008.16. 盖恩,雷德曼(英). 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成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7. 王耀庭. 英汉多功能联想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谢谢,大家帮我翻译下这篇蓝牙技术的英文文献吧!

蓝牙技术是一种最基本的蓝牙无线短程通讯技术旨在取代电缆连接便携式和/或固定装置 同时保持高水平的安全. 蓝牙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稳健、低功耗、低成本. 蓝牙规格统一界定为多种结构连接器、互相沟通. 蓝牙技术已经达到全球接受这种装置,使得任何蓝牙,几乎每一个国家, 可连接其它蓝牙装置,使靠近. 蓝牙使得电子装置连接和沟通,通过无线短程、AdHoc网络称为piconets. 每个器件可同时与多达七个其它装置在一微微网. 每个装置还可以同时属于多个piconets. piconets建立动态和自动装置,使进出蓝芽无线距离. 蓝芽无线技术实力是一个根本的能力,同时处理数据和语音传输两种. 这使用户享受各种创新解决诸如免提耳机语音通话 印刷及传真能力,同步的PDA、笔记本、手机应用等等. ●版本2.0版本规格核心+增强数据率(尼古丁损伤),通过11,2004u20221.2版,通过11 2003规格化妆跟其他无线标准、 蓝牙无线连接两种规格使生产商和应用层层定义 支持数据和语音应用. 蓝牙技术运转谱牌工业、科学和医学(主义)在2.4至2.485千兆赫频段, 利用扩频、跳频、全双工信号时象征率啤酒花1600/0.938 2.4千兆赫的ISM频段可在大多数国家和牌. 蓝牙技术干扰的自适应跳频(自适应跳频)的能力是为了减少干扰无线技术之间共享2.4吉赫 谱. 自适应跳频频谱工程利用现有的频率. 这是由在光谱检测等设备,避免它们所用频率. 自适应跳频这使得传输的频谱效率, 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表现就算用其他技术随着蓝牙技术. 啤酒花之间的信号频率179兆赫回放给予高度干扰免疫力.

求英语达人帮忙翻译一篇英文文献。有关液压的,比较长,我分3段往上传,希望有谁能帮帮忙。

是一家大型集团液压流体的流体动力介质中作为液压机械。流体类型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矿物油,水,和水性的混合物。这些液体都出现在机械和设备从制动器、动力转向系统、传授给backhoes、挖掘机、垃圾卡车和工业碎纸机。液压系统是很普通的飞机飞行控制系统。液压系统会像那些工作最有效与上面提到如果液压油使用具有较低的压缩性。 因为工业液压系统工作在数百到成千上万的心灵感应和温度达到几百摄氏度,严重伤害或死亡可能起因于组件故障和保健必须时常加以当执行维护在液压系统中。液压动力是用于其他目的。它可以被储存在累加器开始了辅助动力装置(APU)为自启动飞机的主机。今天许多飞机配备火炮使用家庭的液压动力来驱动火炮系统,允许可靠的高速率的火。 液压动力本身来自泵驱动直接由发动机,或由电驱动泵。电动泵可以提供的冗余和操作手段的液压系统无s 防火是一种财产可提供专业的液体。 液压系统的使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飞机刹车系统。[开始]引文需要增加mid-20th飞机性能的几个世纪,所需的力机械飞行控制操作变得过量,减少液压系统引入了飞行员的努力。液压执行器的控制阀门,并依次是直接由输入的操作(hydro-mechanical机组乘员)或公司飞机液压流体属于各种规格: 暴露于液压流体主要存在于工作场所。某些类型的液压流体饮酒可导致死亡在人类,和吞咽或者吸入某些类型的液压流体造成神经损伤的动物。与某些类型的液压流体可能刺激你的皮肤或眼睛。这些物质被发现在至少10个,国家优先列表网站1428经美国环境保护署(E

急求有关传感器的外文文献翻译,包括英文全文和中文翻译

这是一篇 PH.D的论文,谈论有关 无线传感网络 的,你看下,是否符合你需要,如果类型都不一致,那就没必要翻译了。Mechanisms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Supervisor: Maurizio BonuccelliThesis commettee: Paolo Ferraggina, Piero MaestriniExternal referees: Stefano Basagni, Mani SrivastavaNational commettee: Bugliesi, Meo, and Panzieri December 27, 2005 AbstractIn this thesis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e propose a suit of techniques andstrategies imported from other research area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design energy-efficient protocols in sensor networks. They includetime series forecasting, quorums system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nsor properties and protocol design. We apply these techniques to the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to efficiently collecting data from a sensor network, and to ensuring stronger data consistency guarantees in mobile networks.We show in [1,2,3,4] that time series forecasting techniques, and in particular autoregressive (AR) models, can be applied to sensor networks to conserve energy. We study a simple type of time series models with a short prediction window. We have chosen this model because it is capableof predicting data produced by real-world sensors measuring physical phenomena, and it is computationally tractable on modern-generation sensor networks. We apply these models to solve two relevant problems in sensor networks: the problem of efficiently collecting sensor data at the sink, and the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We propose an energy-efficient framework, called SAF Similarity--based Adaptable query Framework [1,2] ), for approximate querying and detecting outlier values in sensor networks. The idea is to combine local AR models built at each node into a global model stored at the root of the network(the sink) that is used to approximately answer user queries. Our approach uses dramatically fewer transmissions than previous approximate approaches by using AR models and organizing the network into clusters based on data similarity between nodes. Our definition of data similarity is based on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local AR models stored at the sink, which reduces energy consumption over techniques that directly compare data values, and allows us to derive an efficient clustering algorithm that is provably optimal in the number of clusters formed by the network. Our clusters have several interesting features that make them suitable also for mobile networks: first, they can capture similarity between nodes that are not geographically adjacent; second, cluster membership adapts at no additional cost; third, nodes within a cluster are not required to track the membership of other nodes in the cluster. Furthermore, SAF provides provably correct error bounds and allows the user to dynamically tune answer quality to answer queries in an energy and resource efficient manner.In addition, we apply the AR models to solve the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from a novel perspective which is complementary to the well-studied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3,4]. More precisely, we analyze the case in which a sensor node decides to skip one or more clock adjustments to save energy, or it is temporarily isolated, but still requires an accurate estimate of the time. We propose a provably correct clock method based on AR models, which returns a time estimate within a constant (tunable) error bound and error probability. This method is highly adaptable and allows the sensor to decide how manyclock adjustments it can skip while maintaining the same time accuracy, thus saving energy. In addition, we propose a suit of deterministic methods that reduce the time estimation error by at least a factor 2. More precisely, we propose a provably correct deterministic clock reading method, called the DCR method, which exploits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sign of the clock deviation, and can be applied to reduce by half the frequency of the periodic clock adjustments, while maintaining the same error bound [3,4]. This method is of both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interest. In fact, it leads to a noticeable energy saving, and shows that a stronger but realistic clock model can lead to a refinement of the optimality bound for 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a clock that is periodically synchronized. In addition, we propose a generalized version of the DCR method that enhances its accuracy depending on the clock stability, and a method that guarantees the monotonicity of the time values produced.We analyze for the first time quorum system techniques in the context of sensor networks: we redesign them and show their benefits in terms of energy consumption [6]. Quorum systems have the potential to save energy in sensor networks since they can reduce noticeably the amount of communication, improve the load balance among sensor nodes, and enhance the scalability of the system. However, previous quorum systems and quorum metrics, proposed for wired networks, are unsuitable for sensor networks since they do not address their properties and limitations. These observations have motivated us to redesigning quorum systems and their metric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imit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s (e.g., transmission costs, limited energysource, physical radio broadcast), and the network topology. More precisely, we redefine the following quorum metrics: load balance, access cost and quorum capacity, and devise some strategies based o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 networks that reduce the amount of communication when designing quorum systems for sensor networks. We apply these strategies to design a family of energy-efficient quorum systems with high resiliency. In particular, we propose a quorum construction that reduces the quorum access cost, and propose an energy-efficient data diffusion protocol built on top of it that reduc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transmissions and collisions.In addition, we analyze quorum systems in case of high node mobility. More precisely, we study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guaranteeing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wo quorums in case nodes move continuously along unknown paths [7]. We address this problem by defining a novel mobility model that provides a minimum set of constraints sufficient to derive strong data guarantees in highly mobile networks. Also in this case, we show the unsuitability of previous quorum systems, and provide a condition which is necessary to guarantee data availability and atomic consistency under high node mobility. We propose a new classof quorum systems, called Mobile Dissemination (MD) quorums, suitable for highly mobile networks, and propose a quorum construction which is optimal with respect to the quorum size (i.e., message transmissions) [7]. Then, we apply the MD quorum system to implement a provably correct atomic read/write shared memory for mobile and sparse networks.Bibliography [1] D. Tulone, S. Madden. PAQ: Time series forecasting for approximate query answeringin sensor networks. In Proc. of the 3rd European Workshop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p. 21-37, Feb 2006.[2] D. Tulone, S. Madden. An energy-efficient querying framework in sensor networks for detecting node similarities.Submitted to conference.[3] D. Tulone. On the feasibility of global time estimation under isolation condition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o appear in Algorithmica.[4] D. Tulone. A resource-efficient time estimatio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Proc. of the 4th Workshop of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puting, pp. 52-59, Oct 2004.[5] D. Tulone. How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can a process get the reference time? Intl. Symp.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Oct2003. Brief announcement, pp. 25-32.[6] D.Tulone, E. D. Demaine. Redesigning quorum system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ubmitted to conference.[7] D. Tulone. Is it possible to ensure strong data guarantees in highly mobile networks? Submitted to conference.

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参考文献格式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参考文献的格式

论文引用十九大报告参考文献的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有以下几类:[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扩展资料:书写技巧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怎么标注 ?

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举例如:[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扩展资料: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怎么写

参考文献可以在百度学术中找到。 资料可以在万方、维普、CNKI找到。 数据资料可以在百度文库、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论文是很多大四的学生都要写的,论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个大学生能不能顺利毕业,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参考文献,那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 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1 一、网页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报告撰写人、论文集主编等).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或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10-04. 二、参考文献格式注意事项 1、如果同一文档需要在文档中多次引用时,一定要在第一次参考此文档时标明尾注。如需再次参考本文档时,先单击“插入|交叉参考”和“参考类型”,在选择“尾注”,引用的内容为“尾注编号”,最后选择其相应的文献,点击插入就可以了。 2、参考文献被引用内容不宜太多。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15篇文章,评论的数量能稍微多点,但也不可以超过25篇文章。 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2 如何写一份完美的标准版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根据GB/T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辑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编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书写样式不可随意更改,要按照标准仔细地进行排版。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可以自己试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别在哪,其实就是字符问题,全角字符占两个字节,半角是占一个。另外我们要了解一下关于参考文献都有哪些类型。一共是分为16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其中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我们可以具体的学习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参考文献格式举例有哪些?

参考文献格式举例有4种:APA格式、MLA格式、CMS格式、哈佛文献格式(Harvard System)。APA是一种标明参考来源的格式,主要使用在社会科学领域及其他学术准则中,国内很多期刊也是采用的APA格式。MLA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多用于人文学科。CMS格式源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1906年出版的Manual Style,主要用于人文学(humanities),它使用脚注、尾注和参考文献目录来注明文献来源。哈佛文献格式是哈佛大学的论文参考文献标准,全名为:哈佛注释体系(Harvard System),起源于美国,但是在英国和澳洲等国家运用得比较多,尤其在物理和自然科学领域。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一、前言。1、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 参考 文献 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 方法 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2、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二、名词、术语。1、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2、识别题名: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 (ISDS) 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三、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本标准第 6 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根据你选择书本的性质来选择格式。参考文献中书籍写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黄钧,徐希博。 京剧文化词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164。还要区分文章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写法:1、期刊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丁力,姜安丽,叶旭春。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6(11):18-22。[6]孟娣娟,绳宇。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 942-945。2、专著、学位论文、论文集、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3]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4]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扩展资料: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是论证作者的论点,启发作者的思维。同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反映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态度,亦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文献的类型有如下几种: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参考文献的格式标注方法:1.学仿喊祥术期刊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2.学术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3.有ISBN号的论文集[序号]作者备搏.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备搏[C].罩基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渗肆文献[仿喊祥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6.技术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7.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渗肆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格式

引用硕士论文应按照参考文献中硕士论文的格式进行标注。根据国家标准:GB/T 7714-2015的规定,参考文献引用时硕士论文的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篇)名[C].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拓展资料论文题目字数要求: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中文摘要与关键词:摘要(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中文摘要要求200字左右。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编写,简短精炼,明确具体。摘要格式要规范,不能出现本文、论文等类似字样,不能出现数学公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等。摘要中应用黑体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等),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英文摘要同中文一致,创新点用斜体标出。(宋体、小四)关键词(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词1;词2;词3(宋体,小四,要求3-8个,用分号隔开)英文摘要与关键词:Title(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小四、Times New Roman体)Key words(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word1; word2; word3(小四、Times New Roman体,一律小写,英文缩写除外)论文目录格式:目录(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字间空两字符)1 一级标题(绪论、前言或引言)(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11.1 二级标题1(小四、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11.1.1三级标题1(小四、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11.2 二级标题2…………………………………..…………………………….252 一级标题(实验)……………………………….………………………………302.1二级标题1 …………………………………..…………………………….302.1.1三级标题1………………………………….……………………………..403 一级标题(结论、结束语)……………………………………………………..100参考文献(不加标题编号)…………………………………………………………102附录(不加标题编号)…………………………………………………………………104附录1………………………………………………………………………………110附录2………………………………………………………………………………115附录3 …………………………………………………………………………….120致谢(不加标题编号) ………………………………………………………………130(以上单独成页)1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三级标题,不得出现四级)1.1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1.1.1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1.5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2.54cm,左右边距为3.17cm;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罗马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表(一律用三线表)表1.1 表的名称(表序分两级,小四、宋体、加粗、居中)表内文字:小四号、宋体、上下左右居中注(五号、宋体、加黑):内容(五号、宋体),有多条注释,用“①、②……”分列。2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2.1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2.1.1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1.5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2.54cm,左右边距为3.17cm;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罗马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图(图序一级,依次标识,小四号、宋体、加黑、居中)3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3.1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3.1.1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1.5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2.54cm,左右边距为3.17cm;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罗马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公式(公式格式:公式居中,公式编号右对齐,英文字母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字)(以上单独成页)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加粗、居中):1) 期刊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五号、宋体、下同)2)普通图书(专著)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选择项).3)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 编者.原文献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保存地:保存者,年份.5)报纸文章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6)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8)技术标准(规范)的著录格式  [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9)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0)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  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格式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为了减少外文刊名引用不规范所造成的引文统计及链接误差,用(SXXXX-XXXX)格式在刊名后加ISSN号  例如[1] KANAMORI H. Shaking without Quaking [J]. Science (S0036-8075), 1998, 279: 2063.附: 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代码  文献类型 标识代码 文献类型 标识代码 文献载体类型 标识代码  普通图书 M 报告 R 磁带 MT  会议录 C 标准 S 磁盘 DK  汇编(论文集) G 专利 P 光盘 CD  报纸 N 数据库 DB 联机网络 OL  期刊 J 计算机程序 CP  学位论文 D 电子公告 EB(以上单独成页)附录附录1:附录2:附录3:(以上单独成页)致谢感谢院系领导感谢指导老师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标注?

不同大学和不同的学术期刊,对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格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好是按照实际要求来标注,一般大学的毕业论文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文字方法如下:(1)首先打开要标注参考文献的word文档,用鼠标点在需要添加标注的位置,然后点开【引用】选项卡,点击【脚注和尾注】,这时候会弹出一个脚注尾注的设置框,勾选【尾注】,格式勾选【方括号样式】,应用更改设置为【整篇文档】,设置好之后点击【插入】,这样在该处就插了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2)但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自己排序——不能手打序号,参考文献导入后,选中参考文献,点击菜单栏【开始】——【编号】——【定义新编号格式】将编号格式里的“1”,手动添加英文符号“[]”,变为“[1]”后,选中参考文献即可自动排序。(3)插入交叉引用,在需要插入引用文献的位置,选择【插入】——【交叉引用】,选择需要插入的文献即可,可以连续插入文献,一步到底。随后将引用的“[1]”点击【开始】——【上标】,一篇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就出来了。当然,参考文献的标注也是有学问的,分为全部引用、局部引用、间接引用①全部引用(直接引用)需要双引号,无论冒号逗号,句号在双引号里,标注放最后面例:“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论文。”[1]②局部引用(直接引用)自己的句子构成中,引用一小段文字,标注在引号后面例: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论文,“我是引用我是引用”[1]。③间接引用无双引号,标注放在符号后

引用硕士论文如何标注参考文献?

对于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作者. 篇名[D]. 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举例如下:[1]胡枭. 考虑能量品质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规划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20.[2]赵辰. 城市关联基础设施系统网络建模及韧性优化[D].北京:清华大学,2018..

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

参考文献标注的正确格式如下:1、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2、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3、举例如:[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请问我的论文里引用了国外指南,应该用什么格式写在参考文献里?是写英文还是中文翻译的?谢谢!

参考文献是英文就用英文。格式是在引用的地方右上标。

参考文献引用专利的格式

7 专利著录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例:[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06出版日期是公开/公告日

参考文献怎么写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1、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2、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 3、[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写法如下:一、[序号]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二、[序号]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三、[序号]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四、[序号]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五、[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六、[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七、[序号]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八、[序号]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九、[序号]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文献的格式通常根据所使用的引用风格(如APA、MLA、Chicago等)或学术期刊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献格式示例,以APA风格为例:1. 书籍:- 单著:作者姓, 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 (出版年). 书名. 出版地点:出版商。- 多著:作者姓, 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 & 第二作者姓, 第二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 (出版年). 书名. 出版地点:出版商。2. 期刊文章:- 单篇文章:作者姓, 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 (出版年).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页码。- 多篇文章:作者姓, 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 & 第二作者姓, 第二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 (出版年).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页码。3. 学术论文:- 单篇论文:作者姓, 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 (年份). 论文标题. 在编辑者姓名(Eds.),书名 (页码). 出版地点:出版商。- 多篇论文:作者姓, 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 & 第二作者姓, 第二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 (年份). 论文标题. 在编辑者姓名(Eds.),书名 (页码). 出版地点:出版商。4. 网页:- 作者姓, 作者名字首字母缩写或网页标题(年份)。网页标题。检索日期,来自URL。请注意,上述示例仅为一般的引用格式示例,具体的引用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引用风格或学术期刊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在撰写论文时,建议参考所使用的具体引用风格指南或学术期刊的要求,以确保正确引用和编写参考文献。此外,还可以使用引文管理软件(如EndNote、Zotero等)来自动化生成和管理文献引用格式。

参考文献是什么?

我们写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根据我自己写论文的经历来看它的意思是指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借鉴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等等一些资料,然后把它标注在在毕业论文的末尾。一、那论文的参考文献具体是指什么呢?其实参考文献是我们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学历高低,论文长短都存在。说实话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就是为了让我们写的论文有据可依,论文正文部分都会引用参考文献来增强说服力,在引用参考文献时,我们通常会用中括号或者其他符号标注引用序号,然后将引用的文献信息统一放到论文最后。在我们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对某一论文或著作的合理借鉴和参考,对于写毕业论文的我们来说保持论文和参考文献的统一性是很重要的,正确使用参考文献可以提升我们的论文质量,让论文的观点有理有据,内容更加详实。我们选择的参考文献是论文科学选题的前提,是论文论述的支撑点,能够充实论文内容,给予我们所表述论文主题内容有力的支撑。我认为参考文献是一篇完整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阅读的老师和同学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有效的找到和论文相关的资料,更加快速有效的理解参考文献内容以及毕业论文观点。二、我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注意什么呢?我们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如果不正确,在进行论文查重时,会影响论文的重复率,导致论文高于实际的重复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在注重参考文献统一性的同时,在写作中查阅用到的著作,报刊杂志论文的要点,就要标注出来,要写清楚书名,篇名,作者,出版者,年份,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在写完论文后要写好文献并且调整好格式,基本上就没问题了,还应当注意学校对论文格式的要求和参考文献的引用规则。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用不当一般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随意引用,没有做到择优引用;另一个方面就是参考文献引用过量,涉嫌学术不端。这都是我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着重注意的。三、我给大家讲一下参考文献格式:1、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2、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著作[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xxx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N]—— 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xxxx的报告"字样[S]—— 标准[P]——专利[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 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四、经验总结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尤其是我们的毕业论文,说多了都是泪呀,这都是根据我自己当年写毕业论文的血泪史,总结出来的结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我们写的论文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我们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我们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同学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