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空气动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楼上正解~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举例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管理时代,其卓越的思想给后来的管理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泰罗的很多管理思想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举例如下。首先,泰罗提出了职能工长制。虽然这个做法导致了多头领导,但是该思想导致了后来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出现;其次,泰罗还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这直接导致了计件工资的广泛运用;再次,泰罗还提出了例外原则。该原理告诉后来的管理者,应该不主要精力放在例外的、突发性的、非常规的问题处理上,这样大大解放了管理者,能让他们集中精力处理大事和重要问题;最后,泰罗还提出了时间和动作的研究。这启示人们应该制定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局限

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定额原理;能力和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与执行相分离;例外管理;工人和雇主进行一场精神革命。 1.树立新的管理哲学,进行一场彻底的精神革命,核心是劳资双方必须把精力从利益争夺转向合作多创利益上,用合作取代对立; 2.按科学管理原则办事,注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提高效率的方法:定额管理,工作研究,标准化管理,计划与执行相分离。 3.重视人的本性,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 经济人假设:提出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理论意义(为什么能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 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从管理思想到工作方法,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泰勒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重视实践的实干精神,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难能可贵; 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开创了用精确的科学方法研究管理的先河,因而是管理学产生的标志。应用价值: 科学合理地制定职工的日工作量; 用标准化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差别计件工资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科学生产观念的引入。局限: 经济人假设,忽视人的社会心理需求; 过度追求效率,忽视对人的关怀; 主要解决操作问题,对财务,销售,人事等领域均没有涉及。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应用领域

SWL500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可以连续探测对地系统的漏电流,并可以同时实现对三相系统的电量监视。主要应用场所有:■建筑电力系统 ■交流中低压配电系统■医院配电系统 ■商业、工业电力系统■公路隧道配电系统 ■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功能应用Ø保护功能1)漏电保护SWL500监视泄漏电流的变化,并与预设的监视限值进行比较,通过声光告警预防漏电电气型火灾的放生。剩余电流动作范围:200mA~800mA可设定(SWL500-I),30mA~1000mA可设定(SWL500-II),动作时限:0.1~2S (SWL500-I)0.1~99.9S (SWL500-II)2)高温报警通过温度传感器,直观监视被控点温度变化,防止火灾发生。Ø测量功能SWL500为监视对象提供高精度的电气参数测量功能,其电压和电流测量精度为0.2%,其可对下列参数提供性能先进的监视和测量:■ I1、I2、I3■ V1、V2、V3、V12、V23、V31■ PF功率因数■ F、P、Q、S■ kWh、kvarh、kVAh通过装置面板按键和背光显示屏可就地对整定值进行设置,并可对相关数值和状态进行监视。Ø感温探头、感烟探头、可燃气体探测器SWL500提供感温探头、感烟探头、可燃气体探测器输入保护功能。4路开关量输入,其中可与感温探头、感烟探头、可燃气体探测器等感应器连接,当感应器发生动作闭合时,将产生声光报警、跳闸动作。液晶面板上带开关量分/合指示。Ø消防联动1路开关量输入,应用于消防系统联动,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切除供电回路。液晶面板上带开关量分/合指示。Ø语音录入和电话拨号SWL500-III与电话线连接,可预先设定6组电话号码,拨号模式可选循环模式或者严谨模式,支持录入语音信息。当产生声光报警后,系统将按设定好的拨号模式以及电话号码进行拨号,对方摘机后,将播放之前已经录制好的语音信息,提醒设备负责人员来排查故障。Ø继电器保护报警输出2路继电器输出(DO):1路用于跳闸、1路用于报警触点容量:AC250V /5A DC30V /5A液晶面板上带继电器分/合指示Ø继电器遥控输出选配功能,2路继电器输出,用于实现对配电间隔的远端合闸和分闸控制。触点容量:AC250V /5A DC30V /5A液晶面板上带继电器分/合指示Ø高温报警功能SWL500提供高温报警功能,通过PT100温度传感器直接采集温度信号,反应温度告警状态。温度传感器:1路PT100温度传感器。Ø事件记录(SOE)功能SWL500可以选配SOE功能,64个事件记录包含时标,便于快速分析告警及故障状态。Ø通讯提供RS485/232通讯接口,Modbus-RTU通讯协议,波特率:2400~19200bps,半双工模式;液晶面板上有通讯收/发指示灯,背部有LED灯用于通讯收/发指示。Ø显示/按键大屏幕液晶显示界面、带背光界面按键,用于查询数据和设置基本运行参数

甘肃自考计算机及应用专科专业考什么?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https://www.jxjyw.com/tg/?bdlk 】甘肃自考计算机及应用专科专业的主考院校为兰州大学,一共需要考20门课程(含选修课), 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英语(一)、高等数学(工专)、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实践)、电子技术基础(三)、电子技术基础(三)(实践)、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其应用、数据库及其应用(实践)、线性代数、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实践)、操作系统概论。自考专科自考专科专业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20年10月自考00996电子商务法概论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27.64KB 2019年10月自考02275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26.5KB 202008自考05823儿童文学概论真题试题 格式:PDF大小:353.73KB 201810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95.02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https://www.jxjyw.com/tg/?bdlk

物理电生磁 磁生电 电磁感应现象 这一类的应用分别有哪些 电流的磁效应是什么?

电磁铁,耳机 电生磁发电机,礠生电

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专业

每个专业都有他的价值和应用,可以去电脑学校问问

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解释人眼球成像特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规 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

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

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NewRoman”,1.5倍行间距。4、英文题目:使用三号字加粗。5、英文摘要:“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6、英文关键词:“Key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英文摘要必须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的原则 。为此 ,英文摘要应重点包括 4个要素 ,即研究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在这 4个要素中,后 2个是最重要的。在执行上述原则时,在有些情况下,英文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改谨的其它重要 的信息。当前学术期刊上英文摘要的主要问题是要素不全,繁简失当。英文摘要的句型力求简单 ,通常应有10个左右意义完整 ,语句顺畅的句子 。英文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 ,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铅搏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缩槐歼祥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 ,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英文摘要的编写。

适应用英语短语怎么说

问题一:适应用英语怎么说,短语 adapt to 问题二:适应的英语短语 adapt to 问题三:适应社会用英语怎么说 Adapt to the society 例句 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要求。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an"t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s. 问题四:“适用于”用英语怎么说(短语) adapt to 问题五:1.适应2.满足.的需求英语词组怎么说 1.适应 1 adaptation 2.满足.的需求2 meet the needs 问题六:“适合”用英文怎么说 适合 1. suit ; fit 2. fitness ; suitability be someone"s huckleberry 特别适合某人 be suited 相称;适合;合得来 适合当地情况 be suited to local conditions 她适合做教师。 She"s fit f鼎r teaching. 问题七:词组搭配 用英语怎么说?? 5分 您的问题很简单。呵呵。百度知道很高兴帮助您解决您提出的问题。 原句:词组搭配 翻译:phrases & collocations 搭配是指常用的词组搭配到一起。 Collocations are groups of words that are monly used together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词汇错误,特别是名词错误和词组搭配错误是高三学生写作中的主要错误,作为基本技能的单词拼写错误也相当严重;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in terms of ontological errors, vocabulary errors, especially errors of nouns and phrases, account for the major part of the errors in all 在我们开始之前,我们来谈下搭配。搭配是指常用的词组搭配到一起。当地人很习惯于用这些,他们知道什么的搭配听起来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collocations. Collocations are groups of words that are monly used together. Native speakers are so used to using them, they know what sounds right and what sounds wrong. 百度知道永远给您最专业的英语翻译。

什么叫饲养标准?在生产中如何应用?

科学饲养是建立在合理利用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要的基础上,它既要充分发挥饲料营养物质的作用和畜禽的生产潜力,又要经济可行,给养殖者带来理想的效益,还要保证产品对人类消费的安全性。按照饲养标准配合饲粮是实现科学饲养的依据。猪的饲养标准也叫猪的营养需要,是指不同类型和不同生理状态的猪,每天应获得的养分数量或饲粮中所具有的养分浓度。饲养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各种科学实验(例如饲养试验、比较屠宰试验、消化和代谢试验等),测定猪在不同生理状态(如维持、生长、繁殖、泌乳、育肥等)和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并考虑个体间的差异,先规定一个大体给量,然后通过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加以验证而制定的,因而,它能够普遍地、框架性地指导养猪实践。饲养标准一般是指适宜条件下的最低需要量,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猪的瘦肉生长速度、采食量、环境温度和饲养密度等),确定适合当地条件的需要量。在生产中应避免将饲养标准绝对化或机械地套用标准,而不与猪群的具体性能表现结合起来考虑。猪群的生产性能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猪群遗传因素、当地的自然气候因素、饲养管理水平、原料来源和原料中养分的变异、养分的生物学效价、饲料毒素和抗营养因子、饲料配制和加工、储存中的养分损失情况和圈舍环境及卫生等因素的影响,同样的饲养标准在不同的猪群会有不同的饲养效果,这就要求饲养管理人员根据特定的条件作适当的营养调整,也就是说不能把标准当作是绝对不可改变或绝对正确的东西,而全不顾猪群的实际表现。饲养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世界各国制定和颁布实施,称为国家标准;一类是由一些大型育种公司制定的,主要针对自己培育的优良品种或品系的特点,制定符合该品种或品系营养需要的饲养标准,称为专用标准。本书主要介绍我国猪的饲养标准和1998年出版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制定的《猪的营养需要》(第十版),供参考。(1)我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量见表9和表10,各类母猪营养需要量见表11、表12、表13和表14,种公猪营养需要量见表15和表16。表9 生长育肥猪每天每头营养需要量表9 生长育肥猪每天每头营养需要量(续)-1表10 生长育肥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表10 生长育肥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续)-1表11 妊娠母猪每天每头营养需要量表11 妊娠母猪每天每头营养需要量(续)-1表12 妊娠母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表12 妊娠母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续)-1表13 泌乳母猪每天每头营养需要量表13 泌乳母猪每天每头营养需要量(续)-1表14 泌乳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表14 泌乳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续)-1表15 种公猪每天每头营养需要量注:(1)配种前1个月,标准增加20%~25%;(2)冬季严寒期,标准增加10%~20%。表16 种公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量见表17,母猪营养需要量见表18、表19和表20,公猪营养需要量见表21。表17 生长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对饲粮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90%干物质)a表17 生长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对饲粮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90%干物质)a(续)-1表17 生长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对饲粮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90%干物质)a(续)-2注:a.公母按1:1混养,从20~120千克体重,每天沉积无脂瘦肉325克;瘦肉生长速度较高(每天无脂瘦肉沉积大于325克)的猪,对某些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可能会比表中所列数值略高;b.消化能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为96%,在本表中所列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粗蛋白质条件下,消化能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为94%~96%;c.表中所列粗蛋白质含量适用于玉米—豆粕型日粮,对于采食含血浆或奶产品的3~10千克仔猪,粗蛋白质水平可以降低2%~3%;d.3~20千克体重猪的总赖氨酸需要量,是根据经验数据计算出来的,其他氨基酸是根据它们和赖氨酸的比例(真可消化基础)计算出来的,不过也有极个别数据是通过经验数据估算出来的;20~120千克体重猪的氨基酸需要量,是通过生长模型计算出来的;e.体重50~100千克的后备公猪和后备母猪日粮中钙、磷、可利用磷的含量应增加0.05~0.10个百分点;f.1国际单位维生素A=0.344微克乙酸视黄酯;1国际单位维生素D3=0.05微克胆钙化醇;1国际单位维生素E=0.67毫克D-α-生育酚=1毫克DL-α-生育酚乙酸酯;g.玉米、饲用高粱、小麦和大麦中的烟酸不能为猪所利用。同样,这些谷物副产品中的烟酸的利用率也很低,除非对这些副产品进行发酵处理或湿法粉碎。表18 妊娠母猪饲粮中氨基酸需要量(90%干物质)a表18 妊娠母猪饲粮中氨基酸需要量(90%干物质)a(续)-1表18 妊娠母猪饲粮中氨基酸需要量(90%干物质)a(续)-2注:a.消化能每天进食量和饲料采食量以及氨基酸需要量,是根据妊娠模型推算的;b.妊娠增重包括母体增重和胎儿增重;c.消化能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为96%;d.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需要量基于玉米—豆粕型饲粮。表19 泌乳母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对饲粮氨基酸的需要量(90%干物质)a表19 泌乳母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对饲粮氨基酸的需要量(90%干物质)a(续)-1注:a.代谢能每天进食量和饲料采食量以及氨基酸需要量,是根据泌乳模型推算的;b.每窝10头仔猪,21日龄断奶;c.消化能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为96%,对玉米—豆粕型饲粮,这一比值为95%~96%,依饲粮粗蛋白质含量而定;d.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需要量基于玉米—豆粕型饲粮。表20 妊娠和泌乳母猪饲粮中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90%干物质)a表20 妊娠和泌乳母猪饲粮中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90%干物质)a(续)-1注:a.需要量是按日采食量1.85千克和5.25千克设计的;b.消化能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为96%;c.1国际单位维生素A=0.344微克乙酸视黄酯;1国际单位维生素D3=0.05微克胆钙化醇;1国际单位维生素E=0.67毫克D-α-生育酚=1毫克DL-α-生育酚乙酸酯;d.玉米、饲用高粱、小麦和大麦中的烟酸不能为猪所利用。同样,这些谷物副产品中的烟酸的利用率也很低,除非对这些副产品进行发酵处理或湿法粉碎。表21 配种公猪配种期饲粮和每天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饲粮含90%干物质)a表21 配种公猪配种期饲粮和每天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饲粮含90%干物质)a(续)-1注:a.需要量是按日采食量2.0千克设计的,实际生产中日采食量应依种公猪体重和增重而定;b.假设为玉米—豆粕型日粮,赖氨酸需要量定为0.6%(12克/日),其氨基酸是按与妊娠母猪类似的模型(总氨基酸基础)推算的;c.1国际单位维生素A=0.344微克乙酸视黄酯;1国际单位维生素D3=0.025微克胆钙化醇;1国际单位维生素E=0.67毫克D-α-生育酚=1毫克DL-α-生育酚乙酸酯;d.玉米、饲用高粱、小麦和大麦中的烟酸不能为猪所利用。同样,这些谷物副产品中的烟酸的利用率也很低,除非对这些副产品进行发酵处理或湿法粉碎。

耐克跑步应用NRC将停止中国大陆地区服务,其品牌销量是否会有影响?

应该会受到影响,因为人们在购买的时候都会非常不方便,所以选择了其他品牌。

电子信息工程 和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到底是什么

1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个专业还是研究生的方向?

燃料电池的应用特点

  1、燃料电池的特点   (1)能量密度大,比能量可达到200W·h/kg左右。PCEV要求采用氢气作为燃料时,电池的质量比功率不小于150W/kg;采用甲醇作为燃料时,电池的质量比功率不小于100W/kg。   (2)一般在常温条件下运行,当温度在80°C左右易于快速启动,减小了温度对燃料电池材料的影响,提高了电池性能,延长可电池的寿命。   (3)可以连续不断地工作,适合部分符合特性的要求,这些优越的性能为PEMFC在FCEV上使用带来了很大便利。   (4)单体电池的电压高,是电动汽车比较理想的一种电源,有利于减轻电动车辆的整备质量和降低电动车辆使用费用。   (5)燃料电池的染料有氢气、甲醇和汽油三种。根据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原因是氢气可以直接参与电化学反应。氢气燃料电池的产物中只有洁净的水蒸气,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2、燃料电池的应用,燃料电池作为移动式电源的应用领域分为两大类一是可用作便携式电源、小型移动电源、车载电源等,适用于军事、通信、计算机等领域,以满足应急供电和高可靠性、高稳定性供电的需要。实际应用是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军用背负式通信电源、卫星通信车载电源等;二是用作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动力电源,以满足环保对车辆排放的要求。从目前发展情况看,PEMFC是技术最成熟的电动车动力电源。   3、国际上,燃料电池研究开发领域的权威机构是加拿大Ballard能源系统公司,美国H-Power公司于1996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以燃料电池为动力源的大巴士。近年来,我国对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研发也极为重视,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上海神力公司、富源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已分别研制出游览观光车、中巴车样车,其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燃料电池除适用于交通电源外,也非常适用于固定式电源。即可与电网系统互联,用于调整电网峰值,也可用作海岛、山区、边远地区或作为国防(人防)发供电系统电源。   5、采用多台燃料电池发电机联网还可构成分散式供电系统。分散式供电系统有以下优点:   (1)可省去电网线路及配电调度控制系统。   (2)有利于热电联供(由于PEMFC电站无噪声,可就近安装,PEMFC发电所产生的热可进入供热系统),可使燃料总利用率高达80%以上。   (3)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影响比较小,尤其适宜于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主动防护需要。   (4)通过天然气、煤气重整制氧,可利用现有天然气、煤气供气系统等基础设施为燃料电池提供燃料。   (5)通过再生能源制氢(电解水制氢、太阳能电解制氢、生物制氢)则可形成循环利用系统(这种循环系统特别适用于边远地区),使系统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降低。国际上普遍认为,随着燃料电池的推广利用,发展分散型电站将是一个趋势。   6、由于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低,红外辐射少,无振动,没有噪声,因此特别适合用作为现代军用电源。1998年8月,美国国防部在向国会国防委员会呈递的报告中指出:移动电力是永久性防御设施最基本的五大要素之一;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替代常规发电装置的迅速演变,给未来发电系统采用氢气作为主燃料开辟了道路;由于能量转换效率(超过60%)很高,操作维护极为简单,燃料电池发电机使氢能源作为主燃料的应用极为可靠而高效。因此,把作战燃料改为氢,将获得更加高效可靠的发电系统、更低的排放、更低的噪声、极大地减小热辐射和红外成像,便于伪装和隐蔽作战。   7、PEMFC发电机的诸多优越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及超级移动设备、水下潜艇、军事工程、通讯工程、车辆动力电源、单兵和部(分)队便携电源、边远地区、海防哨所以及人防工程中都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就与通用电气公司(GE)联合开发燃料电池发电机,并多次用于双子星座卫星计划的飞行。特别是1968年采用Nafion膜后,在发射的生物卫星上使用的燃料电池发电机,其寿命在实验室已达57000h。后来,NASA又与Hamilton标准公司合作研制RPC(再生燃料电池)系统,目的是配合太阳能发电系统组成用于火星探测飞行器或月球基地的动力电源(太阳能电解水装置功率35kw,PEMFC发电机功率25kw).美国空军也与Treadwell公司签订协议研究用于卫星的RFC系统(燃料电池功率12kw,电压V)。   8、在超级移动装备(HMU)应用方面,NASA与EPSI公司合作开发采用金属氢化物储氢的200W·h能量的PEMFC系统,以替代现有装备中采用的可充电电池,可有效提高能量储存密度和一次性充能能量以及循环寿命、充能速度。   9、燃料电池在军事领域的一个重大用途是作为海军舰艇的动力电源。PEMFC发电机作为潜艇不依赖于空气的推进动力(AIP)源,与斯特林发动机和闭式循环柴油机相比,具有效率高、噪声低和红外辐射小等优点,在携带相同质量或体积燃料气时,潜艇续航能力最强(大约为斯特林发动机的2倍),且没有污染,因此燃料电池是潜艇AIP系统的最佳选择。德国从1980年(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燃料电池发电机的潜艇,目前德国已能生产212、214型号的基于燃料电池发电机的潜艇。而美国海军与AP公司合作开始研制以柴油重整制氢为氢源的燃料电池发电机,还与Treadwell公司合作设计并制造了用于水下探测器的燃料电池电源。   10、燃料电池的诸多优点,使其在重要的民用设施如智能大厦、医院、宾馆以及国防(人防)领域都具有极好的前景。目前这些地方的供电系统均采用以外电为主、柴油发电机组为辅的供电方式。当外电毁坏启用柴油发电机组时,由于柴油发电机组存在烟气排放,隐蔽性差、震动大、噪声高、环保性能差等诸多缺点,更不适合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使用。因此,研究基于PEMFC的发电系统可有效利用氢能实现环保,对民用供电和国防建设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应用电子技术是干什么的

电子技术应用就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之后可以在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电子产品生产、技术指导、产品检验,电子产品设备安装、调试、检修、质检及售后服务,电子产品的研制开发。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PERT II型热力管道应用于哪些范围?

洁林PE-RT II型管道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冷水热水供应管道系统2、生活冷、热水供应管道系统3、高温地热、温泉水输送管道4、花园、草坪喷水器配管5、家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配管及各类连接管

电气工程有哪些应用

电气工程方向:可去电力系统 发电站 变电所 电厂 国电 铁道行业 建筑行业 照明 等

pert管应用领域?

PE-RT按照性能与应用领域不同分为PE-RTⅠ和PE-RT Ⅱ。PE-RTⅠ应用领域■ 低温散热器采暖■ 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中央空调供回水系统■ 太阳能管道系统PE-RTⅡ应用领域■ 建筑冷水热水供应管道系统■ 生活冷、热水供应管道系统■ 高温地热、温泉水输送管道■ 花园、草坪喷水器配管■ 家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配管及各类连接管 建筑采暖、融雪管道系统:■ 高温、低温散热器采暖及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集中供热埋地二次热力管网■ 中央空调系统用管材(包括地源热泵、水源热泵)■ 机场跑道、机场候机楼屋顶,高速公路、城市干道,体育馆草坪融雪管道系统。有需要这种管道的吗,淄博洁林的管道质量不错。

静态路由和RIP路由以及OSPF路由的原理和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1.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采用手工方法在路由器中配置而成,适用于规模较小,路由表也相对简单的网络中使用。缺点: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不能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手工配置管理员压力较大。优点:手工配置可以精确控制路由选择,改进网络性能;不需要动态路由协议参与,减少路由开销,为重要的应用保证带宽。2.rip路由信息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早早期路由协议,缺点:路由范围有限,只能支持在直径为15个路由的网络内进行路由,不能适应复杂拓扑结构网络,采用DV算法会有路由环路问题存在;优点:配置简单在小型网络中较常见。3.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为大型网络设计的一种路由协议缺点:比较复杂,实施前需要规划,且配置和维护都比较复杂优点:根据收集到网络上的链路状态,采用SPF算法,计算以他为中心的一棵最短路径树。他十分有效,采用链路状态算法,网络流量小,收敛速度快,没有路由环路存在。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目录

第一章 控制理论的基础概念1.1 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1.2 系统的传递函数1.3 绝对稳定性与相对性稳定性1.4 极点与系统性能1.5 连续系统的离散化1.6 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1.7 控制理论在水泥生料配比中的应用1.8 控制理论在水泥球磨机最优控制中的应用第二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2.1 状态空间描述的概念2.2 系统的一般时域描述化为状态空间描述2.3 系统频域描述化为状态空间描述2.4 据状态变量图列写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2.5 据系统方块图导出状态空间描述习题第三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与离散化3.1 矩阵指数概念3.2 矩阵指数的计算方法3.3 线性定常系统的受控运动3.4 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3.5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受控运动3.6 线性连续系统的离散化习题第四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4.1 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概念4.2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判据4.3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测性判据4.4 线性离散定常系统的能控能观测判据4.5 能控规范型和能观测规范型4.6 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对偶原理习题第五章 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5.1 状态反馈5.2 单输入-单输出状态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法5.3 状态重构问题5.4 观测器的极点配置5.5 带观测器状态反馈闭环系统5.6 降维观测器的设计5.7 用极点配置法设计倒立摆系统习题第六章 最优控制系统设计6.1 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6.2 无约束最优控制的变分方法6.3 具有二次型性能指标的线性调解器6.4 具有二次型性能指标的线性伺服器6.5 导弹制导与控制6.6 二次型最优控制在导弹制导中的应用6.7 受约束最优控制的极小值原理6.8 最小时间系统的控制问题6.9 导弹燃料消耗最少控制问题6.10 极小值原理在离散最优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习题第七章 随机系统与卡尔曼滤波7.1 线性估计问题7.2 线性最小方差估计7.3 随机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7.4 卡尔曼滤波的基本思想7.5 离散系统的卡尔曼滤波7.6 离散卡尔曼滤波的推广7.7 有色噪声情况下的线性系统的滤波7.8 连续时间系统的卡尔曼滤波7.9 卡尔曼滤波器的实际应用问题7.10 随机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习题第八章 控制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8.1 李亚普诺夫第二法的概述8.2 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8.3 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定理……第九章 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第十章 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第十一章 智能控制参考文献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应用的图书目录

第1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1.1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基础1.1.1 离散时间信号的定义与分类1.1.2 离散时间信号的差分和累加1.1.3 离散时间系统定义及LTI特性1.1.4 LTI离散时间系统响应——卷积和1.1.5 离散时间信号相关函数及卷积表示1.2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傅里叶分析1.2.1 复指数信号通过LTI系统的响应1.2.2 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1.2.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1.2.4 离散时间系统频率响应与理想滤波器1.2.5 离散时间信号的DFT和FFT1.3 离散时间信号的Z变换1.3.1 Z变换的概念1.3.2 Z变换的性质1.3.3 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描述——系统函数1.3.4 离散时间系统的方框图和信号流图表示1.4 LTI离散时间系统性能描述1.4.1 系统的记忆性1.4.2 系统的因果性1.4.3 系统的可逆性1.4.4 系统的稳定性和最小相位系统1.4.5 线性相位系统与系统的群时延1.5 离散时间系统的格型结构1.5.1 全零点滤波器的格型结构1.5.2 全极点滤波器的格型结构1.6 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化及其频谱关系1.7 离散时间实信号的复数表示1.7.1 离散时间解析信号(预包络)1.7.2 离散时间希尔伯特变换1.7.3 离散时间窄带信号的复数表示(复包络)1.8 窄带信号的正交解调与数字基带信号1.8.1 模拟正交解调与采集电路原理1.8.2 数字正交解调与采集电路原理1.8.3 基带信号的随机相位与载波同步1.9 多相滤波与信道化处理1.9.1 横向滤波器的多相结构1.9.2 信号的均匀信道化1.9.3 基于多相滤波器组的信道化原理习题参考文献第2章 离散时间平稳随机过程2.1 离散时间平稳随机过程基础2.1.1 离散时间随机过程及其数字特征2.1.2 离散时间平稳随机过程及其数字特征2.1.3 遍历性与统计平均和时间平均2.1.4 循环平稳性的概念2.1.5 随机过程间的独立、正交、相关2.2 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矩阵及其性质2.2.1 自相关矩阵的定义2.2.2 自相关矩阵的基本性质2.2.3 自相关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2.3 离散时间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2.3.1 功率谱的定义2.3.2 功率谱的性质2.3.3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LTI离散时间系统的功率谱2.4 离散时间平稳随机过程的参数模型2.4.1 Wold分解定理2.4.2 平稳随机过程的参数模型2.5 随机过程高阶累积量和高阶谱的概念2.5.1 高阶矩和高阶累积量2.5.2 高阶累积量的性质2.5.3 高阶谱的概念习题参考文献第3章 功率谱估计和信号频率估计方法3.1 经典功率谱估计方法3.1.1 BT法3.1.2 周期图法3.1.3 经典功率谱估计性能讨论3.1.4 经典功率谱估计的改进3.1.5 经典功率谱估计仿真实例及性能比较3.2 平稳随机过程的AR参数模型功率谱估计3.2.1 AR参数模型的正则方程3.2.2 AR参数模型的Levinson-Durbin迭代算法3.2.3 AR参数模型功率谱估计步骤及仿真实例3.2.4 AR参数模型功率谱估计性能讨论3.3 MA参数模型和ARMA参数模型功率谱估计原理3.3.1 MA参数模型的正则方程3.3.2 ARMA参数模型的正则方程3.4 MVDR信号频率估计方法3.4.1 预备知识:标量函数关于向量的导数和梯度的概念3.4.2 MVDR滤波器原理3.4.3 MVDR频率估计算法仿真实例3.5 APES算法3.5.1 APES算法原理3.5.2 APES算法仿真实例3.6 基于相关矩阵特征分解的信号频率估计3.6.1 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的概念3.6.2 MUSIC算法3.6.3 Root-MUSIC算法3.6.4 Pisarenko谐波提取方法3.6.5 ESPRIT算法3.6.6 信号源个数的确定方法3.7 谱估计在电子侦察中的应用实例3.7.1 常规通信信号的参数估计3.7.2 跳频信号的参数估计习题参考文献第4章 维纳滤波原理及自适应算法4.1 自适应横向滤波器及其学习过程4.1.1 自适应横向滤波器结构4.1.2 自适应横向滤波器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4.2 维纳滤波原理4.2.1 均方误差准则及误差性能面4.2.2 维纳-霍夫方程4.2.3 正交原理4.2.4 最小均方误差4.2.5 计算实例1:噪声中的单频信号估计4.2.6 计算实例2:信道传输信号的估计4.3 维纳滤波器的最陡下降求解方法4.3.1 维纳滤波的最陡下降算法4.3.2 最陡下降算法的收敛性4.3.3 最陡下降算法的学习曲线4.3.4 最陡下降算法仿真实例4.4 LMS算法4.4.1 LMS算法原理4.4.2 LMS算法权向量均值的收敛性4.4.3 LMS算法均方误差的统计特性4.4.4 LMS算法仿真实例4.4.5 几种改进的LMS算法简介4.5 多级维纳滤波器理论4.5.1 输入向量满秩变换的维纳滤波4.5.2 维纳滤波器降阶分解原理4.5.3 维纳滤波器的多级表示4.5.4 基于输入信号统计特性的权值计算步骤4.5.5 一种阻塞矩阵的构造方法4.5.6 基于观测数据的权值递推算法4.5.7 仿真计算实例习题参考文献第5章 维纳滤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5.1 维纳滤波在线性预测中的应用5.1.1 线性预测器原理5.1.2 线性预测与AR模型互为逆系统5.1.3 基于线性预测器的AR模型功率谱估计5.2 前后向线性预测及其格型滤波器结构5.2.1 前后向线性预测器(FBLP)原理5.2.2 FBLP的格型滤波器结构5.2.3 Burg算法及其在AR模型谱估计中的应用5.2.4 Burg算法功率谱估计仿真实验5.3 信道均衡5.3.1 离散时间通信信道模型5.3.2 迫零均衡滤波器5.3.3 基于MMSE准则的FIR均衡滤波器5.3.4 自适应均衡及仿真实例5.4 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编码5.4.1 语音信号的产生5.4.2 基于线性预测的语音信号处理5.4.3 仿真实验习题参考文献第6章 最小二乘估计理论及算法6.1 预备知识:线性方程组解的形式6.1.1 线性方程组的唯一解6.1.2 线性方程组的最小二乘解6.1.3 线性方程组的最小范数解6.2 最小二乘估计原理6.2.1 最小二乘估计的确定性正则方程6.2.2 LS估计的正交原理6.2.3 投影矩阵的概念6.2.4 LS估计的误差平方和6.2.5 最小二乘方法与维纳滤波的关系6.2.6 应用实例:基于LS估计的信道均衡原理6.3 用奇异值分解求解最小二乘问题6.3.1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6.3.2 奇异值分解与特征值分解的关系6.3.3 用奇异值分解求解确定性正则方程6.3.4 奇异值分解迭代计算简介6.4 基于LS估计的FBLP原理及功率谱估计6.4.1 FBLP的确定性正则方程6.4.2 用奇异值分解实现AR模型功率谱估计6.5 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6.5.1 矩阵求逆引理6.5.2 RLS算法原理6.5.3 自适应均衡仿真实验6.6 基于QR分解的递归最小二乘(QR-RLS)算法原理6.6.1 矩阵的QR分解6.6.2 QR-RLS算法6.6.3 基于Givens旋转的QR-RLS算法6.6.4 利用Givens旋转直接得到估计误差信号6.6.5 QR-RLS算法的systolic多处理器实现原理习题参考文献第7章 卡尔曼滤波7.1 基于新息过程的递归最小均方误差估计7.1.1 标量新息过程及其性质7.1.2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的新息过程表示7.1.3 向量新息过程及其性质7.2 系统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的概念7.3 卡尔曼滤波原理7.3.1 状态向量的最小均方误差估计7.3.2 新息过程的自相关矩阵7.3.3 卡尔曼滤波增益矩阵7.3.4 卡尔曼滤波的黎卡蒂方程7.3.5 卡尔曼滤波计算步骤7.4 卡尔曼滤波的统计性能7.4.1 卡尔曼滤波的无偏性7.4.2 卡尔曼滤波的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特性7.5 卡尔曼滤波的推广7.5.1 标称状态线性化滤波7.5.2 扩展卡尔曼滤波7.6 卡尔曼滤波的应用7.6.1 卡尔曼滤波在维纳滤波中的应用7.6.2 卡尔曼滤波在雷达目标跟踪中的应用7.6.3 α-β滤波的概念7.6.4 卡尔曼滤波在交互多模型算法中的应用7.6.5 卡尔曼滤波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习题参考文献第8章 阵列信号处理与空域滤波8.1 阵列接收信号模型8.1.1 均匀线阵接收信号模型8.1.2 任意阵列(共形阵)接收信号模型8.1.3 均匀矩形阵接收信号模型8.1.4 均匀圆阵接收信号模型8.2 空间谱与DOA估计8.3 基于MUSIC算法的信号DOA估计方法8.3.1 MUSIC算法用于信号DOA估计8.3.2 仿真实例8.4 信号DOA估计的ESPRIT算法8.4.1 ESPRIT算法用于信号DOA估计的原理8.4.2 仿真实例8.5 干涉仪测向原理8.5.1 一维相位干涉仪测向原理8.5.2 二维相位干涉仪8.6 空域滤波与数字波束形成8.6.1 空域滤波和阵方向图8.6.2 数字自适应干扰置零8.7 基于MVDR算法的DBF方法8.7.1 MVDR波束形成器原理8.7.2 QR分解SMI算法8.7.3 MVDR波束形成器实例8.7.4 LCMV波束形成器简介8.7.5 LCMV波束形成器的维纳滤波器结构8.8 空域APES数字波束形成和DOA估计方法8.8.1 前向SAPES波束形成器原理8.8.2 仿真实例8.9 多旁瓣对消数字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8.9.1 多旁瓣对消数字波束形成原理8.9.2 多旁瓣对消的最小二乘法求解8.10 阵列信号处理中的其他问题8.10.1 相关信号源问题8.10.2 宽带信号源问题8.10.3 阵列校正与均衡问题习题参考文献第9章 盲信号处理9.1 盲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9.1.1 盲系统辨识与盲解卷积9.1.2 信道盲均衡9.1.3 盲源分离与独立分量分析(ICA)9.1.4 盲波束形成9.2 Bussgang盲均衡原理9.2.1 自适应盲均衡与Bussgang过程9.2.2 Sato算法9.2.3 恒模算法9.2.4 判决引导算法9.3 SIMO信道模型及子空间盲辨识原理9.3.1 SIMO信道模型9.3.2 SIMO信道模型的Sylvester矩阵9.3.3 SIMO信道的可辨识条件和模糊性9.3.4 基于子空间的盲辨识算法9.4 SIMO信道的CR盲辨识原理及自适应算法9.4.1 CR算法9.4.2 多信道LMS算法9.5 基于阵列结构的盲波束形成9.5.1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降维预处理9.5.2 基于ESPRIT算法的盲波束形成9.6 基于信号恒模特性的盲波束形成9.6.1 SGD CMA算法9.6.2 RLS CMA算法9.6.3 解析恒模算法简介习题参考文献索引常用符号表

系统辨识理论及应用的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1 系统数学模型的分类及建模方法1.2 辨识的定义、内容和步骤1.3 辨识中常用的误差准则1.4 系统辨识的分类思考题第2章 系统辨识常用输入信号2.1 系统辨识输入信号选择准则2.2 白噪声及其产生方法2.3 伪随机二位式序列——M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质思考题第3章 线性系统的经典辨识方法3.1 用M序列辨识线性系统的脉冲响应3.2 用脉冲响应求传递函数思考题第4章 动态系统的典范表达式4.1 节省原理4.2 线性系统的差分方程和状态方程表示法4.3 确定性典范状态方程4.4 确定性典范差分方程4.5 随机性典范状态方程4.6 随机性典范差分方程4.7 预测误差方程思考题第5章 最小二乘法辨识5.1 最小二乘法5.2 一种不需矩阵求逆的最小二乘法5.3 递推最小二乘法5.4 辅助变量法5.5 递推辅助变量法5.6 广义最小二乘法5.7 一种交替的广义最小二乘法求解技术(夏氏法)5.8 增广矩阵法5.9 多阶段最小二乘法5.10 快速多阶段最小二乘法思考题第6章 极大似然法辨识6.1 极大似然法辨识6.2 递推极大似然法6.3 参数估计的可达精度思考题第7章 时变参数辨识方法7.1 遗忘因子法、矩形窗法和卡尔曼滤波法7.2 一种自动调整遗忘因子的时变参数辨识方法7.3 用折线段近似时变参数的辨识方法思考题第8章 多输入-多输入系统的辨识第9章 其它一些辨识方法第10章 随机时序列模型的建立第11章 系统结构辨识第12章 闭环系统辨识第13章 系统辨识在飞行器参数辨识中的应用第14章 神经网络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参考文献

请问阀的种类有哪几种?它们一般的应用在哪里?

阀门的种类实在实在是多,分类的方法也实在太多。下面摘录几种分类供你参考。 阀门的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比较多。总的可分两大类: 第一类自动阀门:依靠介质(液体、气体)本身的能力而自行动作的阀门。如止回阀、安全阀、调节阀、疏水阀、减压阀等。 第二类驱动阀门:借助手动、电动、液动、气动来操纵动作的阀门。如闸阀,截止阀、节流阀、蝶阀、球阀、旋塞阀等。 此外,阀门的分类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结构特征,根据关闭件相对于阀座移动的方向可分: 1. 截门形:关闭件沿着阀座中心移动。 2. 闸门形:关闭件沿着垂直阀座中心移动。 3. 旋塞和球形:关闭件是柱塞或球,围绕本身的中心线旋转。 4. 旋启形;关闭件围绕阀座外的轴旋转。 5. 碟形:关闭件的圆盘,围绕阀座内的轴旋转。 6. 滑阀形:关闭件在垂直于通道的方向滑动。 二、按用途,根据阀门的不同用途可分: 1. 开断用:用来接通或切断管路介质,如截止阀、闸阀、球阀、蝶阀等。 2. 止回用:用来防止介质倒流,如止回阀。 3. 调节用:用来调节介质的压力和流量,如调节阀、减压阀。 4. 分配用:用来改变介质流向、分配介质,如三通旋塞、分配阀、滑阀等。 5. 安全阀:在介质压力超过规定值时,用来排放多余的介质,保证管路系统及设备安全,如安全阀、事故阀。 6. 他特殊用途:如疏水阀、放空阀、排污阀等。 <![endif]> 三、按驱动方式,根据不同的驱动方式可分: 1. 手动:借助手轮、手柄、杠杆或链轮等,有人力驱动,传动较大力矩时,装有蜗轮、齿轮等减速装置。 2. 电动:借助电机或其他电气装置来驱动。 3. 液动:借助(水、油)来驱动。 4. 气动;借助压缩空气来驱动。 四、按压力,根据阀门的公称压力可分: 1. 真空阀:绝对压力<0.1MPa即760mm汞柱高的阀门,通常用mm汞柱或mm 水柱表示压力。 2. 低压阀:公称压力PN≤1.6MPa的阀门(包括PN≤1.6MPa的钢阀) 3. 中压阀:公称压力PN2.5—6.4MPa的阀门。 4. 高压阀:公称压力PN10.0—80.0MPa的阀门。 5. 超高压阀:公称压力PN≥100.0MPa的阀门。 五、按介质的温度分,根据阀门工作时的介质温度可分: 1. 普通阀门:适用于介质温度-40 425℃的阀门。 2. 高温阀门:适用于介质温度425 600℃的阀门。 3. 耐热阀门:适用于介质温度600℃以上的阀门。 4. 低温阀门:适用于介质温度-40 -150℃的阀门。 5. 超低温阀门:适用于介质温度-150℃以下的阀门。 六、按公称通径分,根据阀门的公称通径可分: 1. 小口径阀门:公称通径DN<40mm的阀门。 2. 中口径阀门:公称通径DN50~300mm的阀门。 3. 大口径阀门:公称通径DN350~1200mm的阀门。 4. 特大口径阀门:公称通径DN≥1400mm的阀门。 七、按与管道连接方式分,根据阀门与管道连接方式可分; 1. 法兰连接阀门:阀体带有法兰,与管道采用法兰连接的阀门。 2. 螺纹连接阀门:阀体带有内螺纹或外螺纹,与管道采用螺纹连接的阀门。 3. 焊接连接阀门:阀体带有焊口,与管道采用焊接连接的阀门。 4. 夹箍连接阀门:阀体上带有夹口,与管道采用夹箍连接的阀门。 5. 卡套连接阀门:采用卡套与管道连接的阀门。 按按用途和作用分类 〈〉截断阀类 主要用于截断或接通介质流。包括闸阀、截止阀、隔膜阀、球阀、旋塞阀、 碟阀、柱塞阀、球塞阀、针型仪表阀等。 〈〉调节阀类 主要用于调节介质的流量、压力等。包括调节阀、节流阀、减压阀等。 〈〉止回阀类 用于阻止介质倒流。包括各种结构的止回阀。 〈〉分流阀类 用于分离、分配或混合介质。包括各种结构的分配阀和疏水阀等。 〈〉安全阀类 用于介质超压时的安全保护。包括各种类型的安全阀。 按主要参数分类 (一) 按压力分类 〈〉真空阀 工作压力低于标准大气压的阀门。 〈〉低压阀 公称压力PN 小于1.6MPa的阀门。 〈〉中压阀 公称压力PN 2.5~6.4MPa的阀门。 〈〉高压阀 公称压力PN10.0~80.0MPa的阀门。 〈〉超高压阀 公称压力PN大于100MPa的阀门。 (二) 按介质温度分类 〈〉高温阀 大于450"C的阀门。 〈〉中温阀 120 "C~450 "C的阀门。 〈〉常温阀 -40 "C~120 "C的阀门。 〈〉低温阀 -100 "C~-40 "C的阀门。 〈〉超低温阀 小于-100 "C的阀门。 (三) 按阀体材料分类 〈〉非金属材料阀门:如陶瓷阀门、玻璃钢阀门、塑料阀门。 〈〉金属材料阀门:如铜合金阀门、铝合金阀门、铅合金阀门、钛合金阀门、蒙乃尔合金阀门 铸铁阀门、碳钢阀门、铸钢阀门、低合金钢阀门、高合金钢阀门。 〈〉金属阀体衬里阀门:如衬铅阀门、衬塑料阀门、衬搪瓷阀门。 通用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既按原理、作用又按结构划分,是目前国际、国内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一般分 闸阀、截止阀、节流阀、仪表阀、柱塞阀、隔膜阀、旋塞阀、球阀、蝶阀、止回阀、减压阀 安全阀、疏水阀、调节阀、底阀、过滤器、排污阀等。 按国家标准分 中国标准 标准名称 对应国际标准 GB12220-89 通用阀门 标志 ISO5209 GB12221-89 法兰连接金属阀门 结构长度 ISO5752 GB12222-89 多回转阀门 驱动装置的连接 ISO5210/1~3 GB12223-89 部分回转阀门 驱动装置的连接 ISO5211/1~3 GB12224-89 钢制阀门 一般要求 ANSI B16.34 GB12225-89 通用阀门 铜合金铸件技术条件 ASTM B584 GB12226-89 通用阀门 灰铸铁件技术条件 ISO 185,BS 1452 GB12228-89 通用阀门 碳素钢锻件技术条件 ASTM A 105、A181 GB12229-89 通用阀门 碳素钢铸件技术条件 ASTM A703 GB12230-89 通用阀门 奥氏体钢铸件技术条件 ASTM A351 GB12232-89 通用阀门 法兰连接铁制闸阀 ISO 5996-1982,API 595 GB12233-89 通用阀门 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 BS 5152、5153 GB12234-89 通用阀门 法兰和对焊焊连接铜制闸阀 API 600 GB12237-89 通用阀门 法兰和对焊连接钢制球阀 ISO 7121,API 607 GB12238-89 通用阀门 法兰和对夹连接蝶阀 BS 5155 GB12239-89 通用阀门 隔膜阀 BS 5156,NFE 29 GB12240-89 通用阀门 铁制旋塞阀 API 593 GB12241-89 安全阀 一般要求 ISO 4126 GB12242-89 安全阀 性能试验方法 ANSI/ASME PTC 25.3 GB12243-89 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 JIS B8210 GB12244-89 减压阀 一般要求 JIS B8372、B8410 GB12245-89 减压阀 性能试验方法 JIS B8372、B8410 GB12246-89 先导式减压阀 JIS B8372,DSS405 GB12247-89 蒸汽疏水阀 分类 ISO 6704 GB12248-89 蒸汽疏水阀 术语 ISO 6552 GB12249-89 蒸汽疏水阀 标志 ISO 6553 GB12250-89 蒸汽疏水阀 结构长度 ISO 6554 GB12251-89 蒸汽疏水阀 试验方法 ISO 6948、7841、7842 GB/T13927-92 通用阀门 压力试验 ISO 5208 JB/T5296-91 通用阀门 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试验方法 JIS B2005 JB/T6899-93 阀门的耐火试验 ISO 10497 JB/T7927-95 阀门铸钢件 外观质量要求 MSS SP55 ZBJ16006-90 阀门的试验与检验 API 598 阀门的分类和定义 一、闸阀 闸阀是常用的截断阀之一,主要用来接通或截断管路中的介质,不适用于调节介质流量.闸阀适用于压力、温度及口径范围很大,尤其适用于中、大口径的管道. 闸阀的主要标准 GB12232-89《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铁制闸阀》 GB12234-89《通用阀门法兰和对焊连接钢制闸阀》 GB8464-87《内螺纹连接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通用技术条件》 GB8465.1-87《内螺纹连接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基本尺寸铁制闸阀》 JB/T53162-91《闸阀产品质量分等》 JB/T5298-91《管线用钢制平板闸阀》 JB/Z243-85《闸阀静压寿命试验规程》 JB/TQ648-88《铁制对夹式平板闸阀》 JB/T53200-94《铁制对夹式平板闸阀产品质量分等》JB/T53242-94《钢制平板闸阀产品质量分等》 二、截止阀、节流阀 截止阀是一种常用的截断阀,主要用来接通或截断管路中的介质,一般不用于调节流量.截止阀适用压力、温度范围很大,但一般用于中、小口径的管道. 截止阀的主要标准 GB12233-89《通用阀门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 GB12235-89《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钢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 JB/T53174-94《截止阀产品质量分等》 JB/T53165-92《高压平衡截止阀产品质量分等》 GB/T587-93《船用法兰青铜截止阀》 GB/T590-93《船用法兰铸铁截止阀》 GB8464-87《内螺纹连接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通用技术条件》 GB8465.2-87《内螺纹连接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基本尺寸铁制截止阀》 三、节流阀 节流阀是通过改变流道截面以控制流体的压力及流量,属于调节阀类,但由于它的结构限制,没有调节阀的调节特性,故不能代替调节阀使用. 截止型节流阀在结构上除了启阀件及相关部分外,均与截止阀相同.节流阀的启闭件大多为圆锥流线型. 四、蝶阀 蝶阀是用随阀杆转动的圆形蝶板作启闭件,以实现启闭动作的阀门.蝶阀主要用截断阀使用,亦可设计成具有调节或截断兼调节的功能.目前蝶阀在低压大中口径管道上的使用越来越多. 蝶阀的主要标准 GB12238-89《通用阀门法兰和对夹连接蝶阀》<BR> JB/T53171-94《蝶阀产品质量分等》 JB/Z248-85《蝶阀静压寿命试验规程》 五、止回阀 止回阀是能自动阻止流体倒流的阀门.止回阀的阀瓣在流体压力作用下开启,流体从进口侧流向出口侧.当进口侧压力低于出口侧时,阀瓣在流体压差、本身重力等因素作用下自动关闭以防止流体倒流. GB12233-89《通用阀门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GB12235-89《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钢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 GB12236-89《通用阀门</B>钢制旋启式止回阀》GB/T13932-92《通用阀门</B>铁制旋启式止回阀》GB/T589-93《船用法兰青铜止回阀》 GB/T592-93《船用法兰铸铁止回阀》 GB8464-87《内螺纹连接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通用技术条件》 GB8465.4-87《内螺纹连接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基本尺寸铁制止回阀》 JB/T53036-92《止回阀产品质量分等》 六、球阀 球阀是用带圆形通孔的球体作启闭件,球体随阀杆转动,以实现启闭动作的阀门. 球阀的主要标准 GB12237-89《通用阀门法兰和对焊连接钢制球阀》GB/T15185-94《铁制和铜制球阀》 GB8464-87《内螺纹连接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通用技术条件》 GB8465.3-87《内螺纹连接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基本尺寸铁制球阀》 JB/T53167-94《球阀产品质量分等》 JB/Z246-85《球阀静压寿命试验规程》 七、隔膜阀 隔膜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截断阀,其启闭件是一块用软质材料制成的隔膜,它将阀体内腔与阀盖内腔隔开. 八、旋塞阀 旋塞阀是用带孔的塞体作为启闭件,塞体随阀杆转动,以实现启闭动作的阀门.旋塞阀的塞体多为圆锥体,也有圆柱体,旋塞阀结构简单、启闭迅速、流体阻力小.旋塞阀通常用于压力不高、口径不大的场合. 旋塞阀多用于截断介质流动,也可进行介质分配,三通旋塞阀和四通旋塞阀则多用于改变介质流动方向或进行介质分配. 九、柱塞阀 十、安全阀 安全阀用在锅炉、压力容器等受压设备上作为超压保护装置.当被保护设备内介质压力异常升高达到规定值时,阀门自动开启,继而全量排放,以防止压力继续升高,当压力降低到另一规定值时,自动关闭. 安全阀的主要标准 GB12241-89《安全阀一般要求》 GB12242-89《安全阀性能试验方法》 GB12243-89《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 ZBJ98013-89《电站安全阀技术条件》 JB/T53170-94《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产品质量分等》十一、减压阀 减压阀是调节阀的一种,它是通过启闭件的节流,将进口压力降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能在进口压力及流量变动时,利用介质本身的能量保持出口压力基本不变的门. 十二、疏水阀 疏水阀是用于蒸汽管网及设备中,能自动排出凝结水、空气及其它不凝结气体,并阻水蒸汽泄漏的阀门. 十三、排污阀 十四、调节阀 该阀用于水、蒸汽管网上作为调节流量之用,自锁型能使管网始终保持平衡状态. 十五、其它阀门 管夹阀 紧急切断阀及安全附件 电磁阀 真空阀 气瓶阀 多用阀专用阀门及特殊阀门 十六、阀门驱动装置 手动 电动 气动 阀门分类基础知识 一.按用途和作用分类 1.截断阀类 主要用于截断或接通介质流。包括闸阀、截止阀、隔膜阀、球阀、旋塞阀、 碟阀、柱塞阀、球塞阀、针型仪表阀等。 2.调节阀类 主要用于调节介质的流量、压力等。包括调节阀、节流阀、减压阀等。 3.止回阀类 用于阻止介质倒流。包括各种结构的止回阀。 4.分流阀类 用于分离、分配或混合介质。包括各种结构的分配阀和疏水阀等。 5.安全阀类 用于介质超压时的安全保护。包括各种类型的安全阀。 二.按参数分类 I.按介质温度分类 1.高温阀 t 大于450"C的阀门。 2.中温阀 120 "C小于 t 小于450 "C的阀门。 3.常温阀 -40 "C小于 t 小于120 "C的阀门。 4.低温阀 -100 "C小于 t 小于-40 "C的阀门。 5.超低温阀 t 小于-100 "C的阀门。 II.按压力分类 1.真空阀 工作压力低于标准大气压的阀门。 2.低压阀 公称压力PN 小于1.6MPa的阀门。 3.中压阀 公称压力PN 2.5~6.4MPa的阀门。 4.高压阀 公称压力PN10.0~80.0MPa的阀门。 5.超高压阀 公称压力PN大于100MPa的阀门。 III.按阀体材料分类 1.非金属材料阀门:如陶瓷阀门、玻璃钢阀门、塑料阀门。 2.金属材料阀门:如铜合金阀门、铝合金阀门、铅合金阀门、钛合金阀门、蒙乃尔合金阀门、铸铁阀门、碳钢阀门、铸钢阀门、低合金钢阀门、高合金钢阀门。 3.金属阀体衬里阀门:如衬铅阀门、衬塑料阀门、衬搪瓷阀门。 IV.通用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既按原理、作用又按结构划分,是目前国际、国内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一般分闸阀、截止阀、节流阀、仪表阀、柱塞阀、隔膜阀、旋塞阀、球阀、蝶阀、止回阀、减压阀、安全阀、疏水阀、调节阀、底阀、过滤器、排污阀等 要想正确使用阀门,必须充分认识阀门、阀门品类繁多。如何全面了解它呢?这就用得着分类的方法,解剖的方法。这里先介绍阀门的分类、型号与标识。阀门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动力分 1)自动阀门 依靠介质自身的力量进行动作的阀门。如止回阀、减压阀、疏水阀、安全阀等。 2)驱动阀门 依靠人力、电力、液力、气力等外力进行操纵的阀门。如截止阀、节流阀、闸阀、碟阀、球阀、旋塞阀等。 2、按结构特性分 1)截门形 关闭件沿着阀座中心线移动。 2)闸门形 关闭件沿着垂直于阀座的中心线移动。 3)旋塞形 关闭件是柱塞或球,围绕本身的中心线旋转。 4)旋启形 关闭件围绕阀座外的一个轴旋转。 5)碟形 关闭件是圆盘,围绕阀座内的轴旋转。 3、按用途分 1)开断用 用来切断或接通管路介质。如截至阀、闸阀、球阀、旋塞阀等。 2)调节用 用来调节介质的压力或流量。如减压阀、调节阀。 3)分配用 用来改变介质的流向,起分配作用。如三通旋塞、三通截止阀等。 4)止回用 用来防止介质倒流。如止回阀。 5)安全用 在介质压力超过规定数值时,排放多余介质,以保证设备安全。如安全阀、事故阀。 6)阻气排水用 留存气体,排除凝结水。如疏水阀。 4、按操纵方法分 1)手动阀门 借助手轮、手柄、杠杆、链轮、齿轮、蜗轮等,由人力来操纵的阀门。 2)电动阀门 借助电力来操纵的阀门。 3)气动阀门 借助压缩空气来操纵的阀门。 4)液动阀门 借助水、油等液体,传递外力来操纵的阀门。 5、按压力分 1)真空阀 绝对压力小于1公斤/平方厘米的阀门。 2)低压阀 公称压力小于16公斤/平方厘米的阀门。 3)中压阀 公称压力25-64公斤/平方厘米的阀门。 4)高压阀 公称压力100-800公斤/平方厘米的阀门。 5)超高压 公称压力达到或大于1000公斤/平方厘米的阀门。 6、按介质温度分 1)普通阀门 适用于介质工作温度-40至450℃的阀门。 2)高温阀门 适用于介质工作温度450至600℃的阀门。 3)耐热阀门 适用于介质工作温度600℃以上的阀门。 4)低温阀门 适用于介质工作温度-40至-70℃的阀门。 5)深冷阀门 适用于介质工作温度-70至-196℃的阀门。 6)超低温阀门 适用于介质工作温度-196℃以下的阀门。 7、按公称通径分 1)小口径阀门 公称通径小于40毫米的阀门。 2)中口径阀门 公称通径50至300毫米的阀门。 3)大口径阀门 公称通径350至1200毫米的阀门。 4)特大口径阀门 公称通径大于1400毫米的阀门。 以上分类不是绝对的,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但掌握了这些基本分类,对我们了解品类繁多的阀门有很大好处。 安全阀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整体结构和加载结构的形式可以分为重锤杠杆式、弹簧式和控制式3种; (2)按阀瓣式开启高度与阀流通直径之比可以分为微启式和全启式安全阀2种; (3)按气体排放的方式可以分为全封闭式、半封闭式和敞开式3种。 阀门分类 | 阀体 | 流量控制阀 | 排气阀 | 针阀 | 脚踏阀 | 燃气阀 | 角阀 | 单向阀 | 膨胀阀 | 气动阀 | 手动阀 | 放料阀 | 闸阀 | 截止阀 | 节流阀 | 仪表阀 | 柱塞阀 | 隔膜阀 | 旋塞阀 | 球阀 | 蝶阀 | 止回阀 | 减压阀 | 安全阀 | 疏水阀 | 调节阀 | 底阀 | 排污阀 | 电磁阀 | 换向阀 | 其他 阀门作为一种控制流体介质的辅助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纺织、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已成为各种流体装置中不可缺少的控制设备。 阀门种类 1 按结构原理分类 2 按自动和驱动分类 3 按作用分类 4 按阀门通径分类 5 按公称压力分类 6 按工作温度分类 7 按阀体材料分类 8 按操纵方式分类 液压阀分类 按用途分: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 操纵方式分:人力操纵阀、机械操纵阀、电动操纵阀 连接方式分:管式连接、板式及叠加式连接、插装式连接 按结构分类:滑阀, 座阀, 射流管阀 按控制方式:电液比例阀, 伺服阀, 数字控制阀 按输出参量可调节性分类:开关控制阀, 输出参量可调节的阀

杜马斯燃烧定氮法的将应用于饲料检测中

目前,在饲料常规化验分析中,凯氏定氮法是最常用的检测粗蛋白含量的方法,毫无疑问,这种方法是精确可靠的。但是它由于消化时间长,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浓硫酸及强碱溶液的使用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种快速、精确、低成本、无污染的定氮方法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使用,即杜马斯燃烧定氮法(Combustion Nitrogen Analysis)。杜马斯法的基本原理是样品在900℃~1200℃高温下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混合气体,其中的干扰成分被一系列适当的吸收剂所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氮氧化物被全部还原成分子氮,随后氮的含量被热导检测器检测。主要检测过程为燃烧 →还原→净化→检测。 用热导检测器来检测气流中的氮。N2体积含量引发一种电子测量信号,再经过物质的独立校正,被测样品中的氮含量就自动计算出来。现在德国和瑞典应用杜马斯法已经开发出高质量的快速定氮仪,不但可以检测克级样品,并提供高精确度和高可靠性的数据,每个测试只需3-5分钟,并可以通过自动进样器连续进样,不需要人看管,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操作简便。具有凯氏定氮仪无可比拟的优点,当然价格不斐,每台在70-80万元。由于与凯氏定氮法在实验原理上的一些不同,就会出现一个样品用两种方法检测出的结果不同的现象,大量的实验发现杜马斯法的结果略微高于凯氏定氮法的测定值。这是因为凯氏定氮法有一个公认的局限性:即难以把有机物定量转变成氨,特别是含有硝酸盐的样品影响总氮的结果。而杜马斯燃烧定氮法则没有这个问题,能够将饲料原料中的氮元素完全检测出来。以鱼粉样品为例,凯氏法只能测定出鱼粉中的除硝态氮、腐胺、尸胺之外的氮,而杜马斯法可以测出包括硝态氮、腐胺、尸胺之内的氮,也就是说用这种方法检测鱼粉的比凯氏法要高1-2个蛋白。对于饲料配方的贡献不容忽视。在环保和安全要求较高的西方国家,杜马斯法已经成为法定的氮/粗蛋白的分析方法。加拿大谷物委员会将杜马斯法作为标准方法测试谷物、种子及其产品的蛋白质和总氮。美国农业部及AOAC也用杜马斯法代替凯氏法作为标准方法用于谷物及饲料粗蛋白含量的测定。目前国内测定蛋白质的标准方法还只限于凯氏定氮法,这种方法应用一百多年来,已经有着广泛的基础,即使在很小的实验室也可以用简单的凯氏定氮装置实现蛋白质的测定。然而,在今天发达的中国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人员健康,鉴于杜马斯法显而易见的优点,它必然会被国内发达实验室所接受,逐渐在氮/粗蛋白检测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进出口国际贸易仲裁中与国际接轨。值得期待的是杜马斯燃烧定氮法检测饲料中粗蛋白将被纳入中国的国家标准中。

目前有哪几种热切割穿孔切割技术,应用什么原理?

武汉金嘉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篇  切割加工小孔(直径小与板厚)变形情况的分析  这是因为机床(只针对大功率激光切割机)在加工小孔时不是采取爆破穿孔的方式,而是用脉冲穿孔(软穿刺)的方式,这使得激光能量在一个很小的区域过于集中,将非加工区域也烧焦,造成孔的变形,影响加工质量。这时我们应在加工程序中将脉冲穿孔(软穿刺)方式改为爆破穿孔(普通穿刺)方式,加以解决。而对于较小功率的激光切割机则恰好相反,在小孔加工时应采取脉冲穿孔的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表面光洁度。  切割穿孔技术  任何一种热切割技术,除少数情况可以从板边缘开始外,一般都必须在板上穿一个小孔。之前在激光冲压复合机上是用冲头先冲出一个孔,然后再用激光从小孔处开始进行切割。对于没有冲压装置的激光切割机有两种穿孔的基本方法:  爆破穿孔——材料经连续激光的照射后在中心形成一个凹坑,然后由与激光束同轴的氧流很快将熔融材料去除形成一个孔。一般孔的大小与板厚有关,爆破穿孔平均直径为板厚的一半,因此对较厚的板爆破穿孔孔径较大,且不圆,不宜在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上使用,只能用于废料上。此外由于穿孔所用的氧气压力与切割时相同,飞溅较大。  脉冲穿孔——采用高峰值功率的脉冲激光使少量材料熔化或汽化,常用空气或氮气作为辅助气体,以减少因放热氧化使孔扩展,气体压力较切割时的氧气压力小。每个脉冲激光只产生小的微粒喷射,逐步深入,因此厚板穿孔时间需要几秒钟。一旦穿孔完成,立即将辅助气体换成氧气进行切割。这样穿孔直径较小,其穿孔质量优于爆破穿孔。为此所使用的激光器不但应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更重要的是光束的时间和空间特性,因此一般横流CO2激光器不能适应激光切割的要求。此外脉冲穿孔还须要有较可靠的气路控制系统,以实现气体种类、气体压力的切换及穿孔时间的控制。  在采用脉冲穿孔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切口,从工件静止时的脉冲穿孔到工件等速连续切割的过渡技术应加以重视。从理论上讲通常可改变加速段的切割条件,如焦距、喷嘴位置、气体压力等,但实际上由于时间太短改变以上条件的可能性不大。在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改变激光平均功率的办法比较现实,具体方法是改变脉冲宽度;改变脉冲频率;同时改变脉冲宽度和频率。实际结果表明,第3种效果最好。

马斯诺原理的理论应用

一、生理需求应用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6]二、安全需求应用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得不相信这社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6]三、社交需求应用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4]四、尊重需求应用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激励措施: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6]五、自我实现需求应用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极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例如: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术家、运动家把自己的体能练到极致,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或是单纯只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业家,真心认为自己所经营的事业能为这社会带来价值,而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激励措施:设计工作时运用复杂情况的适应策略,给有特长的人委派特别任务,在设计工作和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4]六、超自我实现应用超自我实现(Over Actualization)是马斯洛在晚期时,所提出的一个理论。这是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的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所出现短暂的“高峰经验”,通常都是在执行一件事情时,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时,才能深刻体验到的这种感觉,通常都是出现在艺术家、或是音乐家身上。例如一位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体验。 一位艺术家在画图时,感受不到时间的消逝,他在画图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跟一秒一样快,但每一秒却活的比一个礼拜还充实。在马斯洛一生当中并没有提到超自我实现这一层次,只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而且经常被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层次中。超自我实现也许是传播和翻译过程中的失误。

马斯诺原理的应用实例编辑

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从企业经营消费者满意(CS)战略的角度来看,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将营销方法建立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考虑,不同的需求也即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1. 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2.安全需求→满足对“安全”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对身体的影响3. 社交需求→满足对“交际”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际形象4. 尊重需求→满足对产品有与众不同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象征意义5. 自我实现→满足对产品有自己判断标准的市场,消费者拥有自己固定的品牌 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就越不容易被满足。经济学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同样的洗衣粉,满足消费者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定价也越高。市场的竞争,总是越低端越激烈,价格竞争显然是将“需求层次”降到最低,消费者感觉不到其他层次的“满意”,愿意支付的价格当然也低。

我发了一封信件 但是她手机没有安装mailbox那个应用 请问一下系统默认有来信通知吗?她能看到吗

这要是看你用什么发的具体的要看软件

应用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治疗有机磷酸酯类药物中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先用阿托品然后使用解磷定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率的最主要的关键是快速阿托品化,阿托品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理是有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的作用,对缓解毒蕈碱样症状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效,兴奋呼吸中枢,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支气管分泌,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发生肺水肿。所以阿托品要反复足量的使用,以免呼吸衰竭和腺体分泌堵塞。胆碱酯酶复活药(解磷定)使用后的副作用有短暂的眩晕、视为模糊的复视、血压升高等。用量过大,可引起癫痫样发作和抑制胆碱酯酶活力。解磷定在剂量较大时,尚有口苦、咽痛、恶心。注射速度过快可导致暂时性呼吸抑制。所以,一般比较严重的有机磷农药中毒还是先用阿托品然后使用解磷定。

无线投影的实现原理及应用

随着对投影技术要求的提高,于是有了无线投影。这种无线投影,不需要安装施工布线,更加的便利,因此很多客户向往使用无线投影。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无线投影实现原理及应用。 一、无线投影实现原理 WIFI无线投影原理 无线投影设备可以和任何品牌投影机连接使用;设备主要通过VGA、HDMI、USB连接;因为设备本身就是一个无线AP,连接电源它即可发射无线局域网,只要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即可无线连接,可同时连接多台电脑,连接完成启动搭配的软体,输入登陆码即可投影出去。 那么没有网卡的电脑连接方式。 无线投影伺服器自带网路介面,直接连接路由器的网线,那没有网卡的电脑也要接根网线,(确认这2根网是在同一个路由网段里)继而启动搭配的软体,输入登陆码(可选择)即可投影出去。 WHDI高清无线投影原理 WHDI(Wireless Home Digital Interface ,即无线家庭数位介面)技术是由以色列晶片商AMIMON公司根据WHDI协会公布的WHDI 1.0/2.0标准所开发而成, 使用5GHz自由频段中的40MHz频段,可支援高频宽数位内容保护(HDCP)2.0标准,可提供优质的安全性及数位,并与HDMI完全相相容。 WHDI技术支援高达1920×1080P的视频解析度。WHDI支持高清传输距离7-15米内,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发射器接播放设备比如电脑、笔记本、蓝光碟机、高清播放机、PS3等,接收器接显示装置比如大萤幕液晶、高清电视机、高清投影机、家庭影院或者单纯的音箱都可以。目前市场上已有搭载这项技术的家用无线投影机,并支援无压缩无损伤高清视频无线传输,在此波段在20米范围内,可以具有和有线相同的传输品质,可以无延迟的传输2D和3D的高清视频和音讯信号。 二、无线投影应用 通过无线方式解决了投影机与电脑之间连接线的问题,实现多人使用无线切换投影,支持所有格式的高清视频、音讯无延迟播放,满足高端会议与教学的需求。 1、将视讯讯号(VGA / HDMI)以无线方式传输至显示装置。 2、无线传输信号的同时,亦可无线上网。 3、无线传输视频、USB、3.5标准音频。 4、全套多媒体设备都可变为无线传输。 5、使用Android、IOS全画面互动式投影。

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

根据这一原理,通常采取加强土体排水措施,促使孔隙水压力消散,以便增大有效应力,达到提高工程稳定性的目的。在岩石力学和地震学中,也有人用这一原理来解释岩石强度的变化和地震前兆。

浅谈汽车车载网络的技术应用论文

  随着电控系统的日益复杂,车载网络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汽车车载网络的应用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汽车车载网络的应用论文篇1:《浅谈汽车车载网络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汽车上使用了大量的电子控制装置,许多中高档轿车上采用了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电控单元,而每一个电控单元都需要与相关的多个传感器和执行器发生通讯,并且各控制单元间也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如果每项信息都通过各自独立的数据线进行传输,这样会导致电控单元针脚数增加,整个电控系统的线束和插接件也会增加,故障率也会增加等诸多问题。   为了简化线路,提高各电控单元之间的通信速度,降低故障频率,一种新型的数据网络CAN数据总线应运而生。CAN总线具有实时性强、传输距离较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在自动化电子领域的汽车发动机控制部件、传感器、抗滑系统等应用中,CAN的位速率可高达1Mbps。同时,它可以廉价地用于交通运载工具电气系统中。   二、CAN总线简介   CAN,全称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由ISO定义的串行通讯总线,主要用来实现车载各电控单元之间的信息交换,形成车载网络系统, CAN数据总线又称为CAN—BUS总线。它具有信息共享,减少了导线数量,大大减轻配线束的重量,控制单元和控制单元插脚最小化,提高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等优点。   CAN被设计作为汽车环境中的微控制器通信,在车载各电子控制装置ECU之间交换信息,形成汽车电子控制网络。其工作采用单片机作为直接控制单元,用于对传感器和执行部件的直接控制。每个单片机都是控制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一辆汽车不管有多少块电控单元,不管信息容量有多大,每块电控单元都只需引出两条导线共同接在节点上,这两条导线就称作数据总线(Bus)。CAN数据总线中数据传递就像一个电话会议,一个电话用户就相当于控制单元,它将数据“讲入”网络中,其他用户通过网络“接听”数据,对这组数据感兴趣的用户就会利用数据,不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忽略该数据。   一个由CAN总线构成的单一网络中,理论上可以挂接无数个节点,但实际应用中,所挂接的节点数目会受到网络硬件的电气特性或延迟时间的限制。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的前提是,各电控单元必须使用和解读相同的“电子语言”,这种语言称“协议”。汽车电脑网络常见的传输协议有多种,为了并实现与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就必须制定标准的通信协议。随着CAN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和推广,1991年9月Philips Semiconductors制定并发布了CAN技术规范(Version 2.0)。该技术包括A和B两部分。2.0A给出了CAN报文标准格式,而2.0B给出了标准的和扩展的两种格式。1993年11月ISO颁布了道路交通运输工具—数据信息交换—高速通信局域网国际标准ISO 11898,为控制局域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铺平了道路。美国的汽车工程学会SAE 2000年提出的J 1939,成为货车和客车中控制器局域网的通用标准。   三、CAN-BUS数据总线的组成与结构   CAN-BUS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件:CAN控制器、CAN收发器、CAN-BUS数据传输线和CAN-BUS终端电阻。:   1.CAN控制器,CAN收发器   CAN-BUS上的每个控制单元中均设有一个CAN控制器和一个CAN收发器。CAN控制器主要用来接收微处理器传来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传给CAN收发器,同时CAN控制器也接收来自CAN收发器传来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传给控制单元的微处理器。   CAN收发器用来接收CAN控制器送来的数据,并将其发送到CAN数据传输总线上,同时CAN收发器也接收CAN数据总线上的数据,并将其传给CAN控制器。   2.数据总线终端电阻   CAN-BUS数据总线两端通过终端电阻连接,终端电阻可以防止数据在到达线路终端后象回声一样返回,并因此而干扰原始数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正确传送,终端电阻装在控制单元内。   3.数据传输总线   数据传输总线大部分车型用的是两条双向数据线,分为高位﹝CAN-H﹞和低位﹝CAN-L﹞数据线。为了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和向外辐射,两条数据线缠绕在一起,要求至少每2.5cm就要扭绞一次,两条线上的电位是相反的,电压的和总等于常值。   四、车载网络的应用分类   车载网络按照应用加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4个系统:车身系统、动力传动系统、安全系统、信息系统。   1.动力传动系统   在动力传动系统内,动力传动系统模块的位置比较集中,可固定在一处,利用网络将发动机舱内设置的模块连接起来。在将汽车的主要因素—跑、停止与拐弯这些功能用网络连接起来时,就需要高速网络。   动力CAN数据总线一般连接3块电脑,它们是发动机、ABS/EDL及自动变速器电脑(动力CAN数据总线实际可以连接安全气囊、四轮驱动与组合仪表等电脑)。总线可以同时传递10组数据,发动机电脑5组、ABS/EDL电脑3组和自动变速器电脑2组。数据总线以500Kbit/s速率传递数据,每一数据组传递大约需要0.25ms,每一电控单元7~20ms发送一次数据。优先权顺序为ABS/EDL电控单元u2192发动机电控单元u2192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   在动力传动系统中,数据传递应尽可能快速,以便及时利用数据,所以需要一个高性能的发送器,高速发送器会加快点火系统间的数据传递,这样使接收到的数据立即应用到下一个点火脉冲中去。CAN数据总线连接点通常置于控制单元外部的线束中,在特殊情况下,连接点也可能设在发动机电控单元内部。   2.车身系统   与动力传动系统相比,汽车上的各处都配置有车身系统的部件。因此,线束变长,容易受到干扰的影响。为了防干扰应尽量降低通信速度。在车身系统中,因为人机接口的模块、节点的数量增加,通信速度控制将不是问题,但成本相对增加,对此,人们正在摸索更廉价的解决方案,目前常常采用直连总线及辅助总线。   舒适CAN数据总线连接一般连接七个控制单元,包括中央控制单元、车前车后各一个受控单元及四个车门的控制单元。舒适CAN数据传递有七大功能:中控门锁、电动窗、照明开关、空调、组合仪表、后视境加热及自诊断功能。控制单元的各条传输线以星状形式汇聚一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一个控制单元发生故障,其他控制单元仍可发送各自的数据。该系统使经过车门的导线数量减少,线路变得简单。如果线路中某处出现对地短路,对正极短路或线路间短路,CAN系统会立即转为应急模式运行或转为单线模式运行。   数据总线以62.5Kbit/s速率传递数据,每一组数据传递大约需要1ms,每个电控单元20ms发送一次数据。优先权顺序为:中央控制单元u2192驾驶员侧车门控制单元u2192前排乘客侧车门控制单元u2192左后车门控制单元u2192右后车门控制单元。由于舒适系统中的数据可以用较低的速率传递,所以发送器性能比动力传动系统发送器的性能低。   整个汽车车身系统电路主要有三大块:主控单元电路、受控单元电路、门控单元电路。   主控单元按收开关信号之后,先进行分析处理,然后通过CAN总线把控制指令发送给各受控端,各受控端响应后作出相应的动作。车前、车后控制端只接收主控端的指令,按主控端的要求执行,并把执行的结果反馈给主控端。门控单元不但通过CAN总接收主控端的指令,还接收车门上的开关信号输入。根据指令和开关信号,门控单元会做出相应动作,然后把执行结果发往主控单元。   (1)安全系统   这是指根据多个传感器的信息使安全气囊启动的系统,由于安全系统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加之在汽车中气囊数目很多,碰撞传感器多等原因,要求安全系统必须具备通信速度快、通信可靠性高等特点。   (2)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在车上的应用很广泛,例如车载电话、音响等系统的应用。对信息系统通信总线的要求是:容量大、通信速度非常高。通信媒体一般采用光纤或铜线,因为此两种介质传输的速度非常快,能满足信息系统的高速化需求。   五、CAN总线技术在汽车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利用CAN总线构建一个车内网络,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   (1)总线传输信息的速率、容量、优先等级、节点容量等技术问题   (2)高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可靠数据传输   (3)确定最大传输时的延时大小   (4)网络的容错技术   (5)网络的监控和故障诊断功能   (6)实时控制网络的时间特性   (7)安装与维护中的布线   (8)网络节点的增加与软硬件更新(可扩展性)   六、结束语   CAN总线作为一种可靠的汽车计算机网络总线,现已开始在先进的汽车上得到应用,从而使得各汽车计算机控制单元能够通过CAN总线共享所有的信息和资源,以达到简化布线、减少传感器数量、避免控制功能重复、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降低成本、更好地匹配和协调各个控制系统之目的,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高度灵活性、简单的扩展性、优良的抗干扰性和纠错能力的CAN总线通信协议必将在汽车电控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箴.CAN总线在汽车中应用[N].中国汽车报.2004.   [2] 邬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3] 周震.基于CAN总线的车身控制模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4] 李刚炎,于翔鹏.CAN总线技术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5] 杨维俊.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 李东江,张大成.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原理与检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汽车车载 网络技术 论文篇2:《试谈现代汽车车载网络技术》   为了解决汽车自动化程度提高和控制系统稳定性的矛盾,20世纪80年代,业界引入了车载网络,使用车载网络降低线束的使用量,能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控制整车的成本也具有积极的作用[2]。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现代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车载网络技术的发展。   1常见的车载网络技术   车载网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幅的简化了汽车线路,降低了线束的用量,同时车载网络技术也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增强了汽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发展了很多的车载网络技术,不同类型的车载网络需要通过网关进行信号的解析交换,使不同的网络类型能够相互协调,保证车辆各系统正常运转[4]。   控制器局域网(CAN)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总线之一,其数据信息传输速度最大可达1Mbit/s,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属于中速网络,在现实应用中能向控制器局域网中接入很多的电子器件,大幅降低线束用量,目前控制器局域网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信息中心、故障诊断等,具有较高的抗电磁干扰特性,在汽车整车中多应用于发动机电控单元、ABS电控单元、组合仪表电控单元等[5]。局部连接网络(LIN)信息传输速度较低为20Kbit/s,它属于低速网络,在现实应用中常作为一种辅助总线,辅助CAN总线工作,其访问方式为单主多从,目前主要应用于转向盘、车门、座椅、空调系统、防盗系统等。   局部联结网络的先进之处在于数字信号代替了之前的模拟信号,满足了汽车对低速网络的需求。多媒体定向系统传输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在低成本的条件下棋数据传输速度可达24.8Mbit/s,采用塑料光缆作为传输介质,属于高速网络,主要应用于对数据传输速度较高的汽车多媒体系统,例如连接车载导航器、无线设备、车载电话等。   由于使用的是塑料光纤,其信号比较可靠,维护也比较简单。线控技术最初源于航空航天领域,线控技术使用电子器件将控制单元和执行器连接起来,大大减少了机械连接装置和液压连接装置的使用。线控技术属于高速网络,在汽车的安全性系统中有重要应用,线控系统能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的转向角度,通过ECU判断并进行数据处理,提高了车轮转向的安全性。线控制动系统通过导线也能对汽车制动情况进行感知,使汽车制动系统的反应的速度和感知灵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D2B总线技术是针对汽车多媒体和通信需求开发的一种车载网络技术,采用光纤为传输介质,传输速度快,属于高速网络,可连接多媒体设备、语音电控单元等。D2B总线技术使用光纤进行数据传输,应用范围广,传输信号稳定性强,不受电磁、广播、辐射等干扰。   2车载网络的应用   车身系统的部件分布在汽车装置的各处,如果使用线束则线束较长,容易受到广播、电磁等其他信号的干扰,为了避免其他信号的干扰,在工程实践应用中通常采用降低通信速度来解决,由于车身系统组成复杂,使用了大量的人机接口的模块,相应的节点数量也比较大,通信速度控制难度不大,但是会提高汽车整车的组装成本,目前车载网络技术在车身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直连总线和辅助总线来完成信号的传递。控制器局域网(CAN)的数据总线上一般连接有中央控制单元、四个车门的控制单元和车前车后各有一个控制单元等七个控制单元,实现对中控门锁、电动车窗、照明、空调系统等部件的控制。   其网络形式为星状形式,单一控制单元的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的使用,其他控制单元仍能够收发数据,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动力传动系统作为汽车控制系统的核心,需要对汽车的启动、运行、停止、拐弯等进行监测和控制,这对数据传输速度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使用高速网络。现代汽车的动力CAN数据总线一般连接发动机、ABS/EDL和自动变速器三块电脑,CAN数据总线能同时传输10组数据,在动力传动系统中要求数据传递尽可能的快,所以常使用高性能的发送器,以便于点火系统间数据高速度传输。   安全系统是指汽车的安全气囊启动系统,目前已成为小型汽车的标准配置,安全系统要实现对驾乘人员的有效保护,必须要多外界的碰撞等突发情况做出快速的反应,由于汽车的安全气囊设置较多,感知外界碰撞强度的碰撞传感器也较多,所以对通信速度和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信息系统是近年来在汽车上应用较多的新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驾乘人员的车载电话、音响、倒车雷达、多媒体等功能的使用,由于需要的通信容量大、速度快,所以一般使用光纤,其传输速度能有效满足汽车信息系统的要求。   3车载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汽车线控技术的发展   汽车线控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的机械连接和液压连接反馈时间长,装置结构复杂等缺点,使用线控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液压和机械控制装置,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有利于为汽车的重新设计和布局优化提供空间。目前线控技术在汽车控制和汽车制动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未来在汽车的远程控制、防抱死等领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3.2汽车光纤技术的发展   汽车光纤技术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有效满足动力传输系统对数据传输高速度的要求,能满足信息系统传输容量大的需要,必将在未来的汽车控制系统中得到应用。同时,光纤传输技术允许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高的信噪比,在汽车发动机实时控制、车辆状态监测和通断负载的开关控制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车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符合汽车自动化、智能化和节能化的发展方向,提高了汽车控制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为汽车的布局优化和重新设计提高了空间,并且大大降低了整车制造成本,提升了现代汽车的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1. 汽车新技术论文下载 2.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论文 3. 网络技术应用论文 4. 网络技术应用论文 5. 汽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光敏二极管在生产和科研中有什么应用

光敏二极管是一种光电转换元件,老的叫法我们叫做光电二极管,光导管,光单元。他的封装形式有很多中,例如,金属壳封装(代表型号 LXD66MK , LXD44MK , LXD1010MK)这些在生产中一般都是工业级产品使用。由于他们的测量精度比较高,常用在分析仪器上面。开关上面光敏电阻用的比较多(代表型号 LXD20528 , LXD12528 ,LXD11537 等)。火焰探测上面也有用到例如(LXD7606,LXD12516)等等吧。在民用产品中,低成本的光敏二极管是关键,在玩具中,照明,光电开关多数有采用环氧树脂封装的光敏二极管,例如(LXD/GB5-A1DEL, LXD/GB5-A1DPS , LXD/GB5-A1ELB),也有采用光敏电阻的,因为光敏电阻便宜。(代表型号LXD5516,LXD5528 ,LXD5537 , LXD5549 ),。还有光通讯领域,(LXD/GB3-A1ELS),应用太多了。科研方面,主要看你那光敏二极管做什么产品用,实现一个什么效果。就这些,记得给分。还有你可以咨询一些这类的公司。www.lxdcn.com ,他们有在线的客服,你找他们可以咨询的。

CAN现场总线监控系统原理是什么和应用设

CAN现场总线监控系统原理和应用设计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总线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控和分析CAN总线数据的工具。它主要应用于车辆网络、工业控制、家用电器等领域。CAN总线监控系统的原理如下:1.采集:监控系统通过CAN总线接口接收到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内存中。2.分析:监控系统通过算法分析数据,以了解数据中的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3.可视化:监控系统将分析出的信息呈现在用户界面中,以便用户直观地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CAN总线监控系统的应用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设计:选择合适的CAN总线接口,以便将CAN总线数据采集到监控系统中。2.软件设计:根据需求设计监控系统的软件,以便将数据分析、存储和呈现给用户。3.用户界面设计:设计一个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以便用户更好地了解监控系统的状态。4.数据存储:设计一个高效的数据存储方案,以便快速存储和读取监控到的数据,方便进行后续分析。5.数据分析:设计一套算法来分析监控到的数据,包括数据的解析、故障诊断、性能评估等。6.实时监控:设计监控系统以实时监控CAN总线数据,并实时呈现给用户。7.报警功能:根据监控系统分析出的结果,设计报警功能,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用户。总的来说,CAN总线监控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呈现、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等方面。它的正确设计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在发生故障时及时采取措施。

can总线的原理与应用

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协议由德国的Robert Bosch公司开发,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以此取代昂贵而笨重的配电线束。该协议的健壮性使其用途延伸到其他自动化和工业应用。CAN协议的特性包括完整性的串行数据通讯、提供实时支持、传输速率高达1Mb/s、同时具有11位的寻址以及检错能力。CAN总线使用串行数据传输方式,可以1Mb/s的速率在40m的双绞线上运行,也可以使用光缆连接,而且在这种总线上总线协议支持多主控制器。CAN总线最初是为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而设计的,目前在欧洲生产的汽车中CAN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不仅如此,这项技术已推广到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中。

如何简述互联网的4种基本服务,网络的各种应用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方式?

以下简述互联网的4种基本服务,还有网络的各种应用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方式:1、WWW:WWW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只要操纵电脑的鼠标器。2、HTML:通过HTML,只要使用鼠标在某一文档中点取一个图标,Internet就会马上转到与此图标相关的内容上去。3、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指Internet上或常规计算机网络上的各个用户之间,通过电子信件的形式进行通信的一种现代邮政通信方式。4、FTP:文件传送协议FTP(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通过该协议,用户可以从一个Internet主机向另一个Internet主机拷贝文件。网络的各种应用模式的主要优点:1、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2、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更新速度快)。3、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有望月底亮相,它可以应用于什么?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实体化,目前已完成了初步的探索和技术积累,未来结合产业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继PC、手机、智能电动车之后的新一代移动智能设备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电法勘探的应用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刘 国 兴 2003.5 总学时64,讲授54学时,实验10 绪论:(1学时) 绪论中讲5个方面的问题 1. 对电法勘探所属学科及具体定义。 2. 电法勘探所利用的电学性质及参数。 3. 电法勘探找矿的基本原理。在此主要解释如何利用地球物理(电场)的变化,来表达找 矿及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原理。 4. 电法勘探的应用。 1) 应用条件 2) 应用领域 3) 解决地质问题的特点 4) 电法勘探在勘探地球物理中所处的位置 第一章 电阻率法 本章为电法勘探的常用成熟的方法,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习电法勘探的重点之一。本章计划用27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1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 §1.1 电阻率法基础 本节计划用7学时,其中讲授5学时,实验2学时。本节主要讲述如下五个问题 一、 矿石的导电性(1学时) 讲以下3个问题: 1) 岩,矿石导电性参数电阻率的定义及特性。 2) 天然岩,矿石的电阻率 矿物的电阻率及变化范围,岩石电阻率的变化范围。 3) 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 I. 与组成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有关。 II. 与所含水分有关。 III. 与温度有关。 二 稳定电流场的基本性质。 主要回顾场论中有关稳定电流场的一些知识,给出稳定电流场的微分欧姆定律 公式 电流的连续性(克希霍夫定律);稳定电流场是势场三个基本性质。 三 均匀介质中的点源电场及视电阻率的测定 主要讲述三个内容: 1) 导出位场微分方程(拉氏方程)及的位函数的解析解法。 2) 点电流源电场空间分布规律。 3) 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电法勘探中测量介质电阻率的方法由此问题引出,开始建立电法勘探中“装量”这一词 教 案 的概念, 本节重点:稳定电流场的求法及空间分布;均匀大地电阻率的公式的导出及测定方法。 以上内容两学时 四 非均匀介质中的电场及视电阻率(1学时) 阐述4个问题 1) 什么是非均匀介质中的电场?特点,交代出低阻体吸引电流,高阻体排斥电流的 概念 2) 非均匀电场的实质:积累电荷的过程。 3) 什么是视电阻率?如何定义? 4) 视电阻率微分公式。(导出和用法) 五 电阻率法的勘探深度问题(1学时) 由稳定电流场中电流随深度变化的特征来讨论,并导出电流密度随供电电极距的变化规律。即:AB何值时,h深度的电流密度最大。 由以上关系得出结论: ·决定电阻率法勘探深度的因素是供电极距 ·影响电阻率法勘探深度的因素是断面电阻率达分布。 §1.2 电阻率法的仪器和装备 (2学时) 阐述电阻率法仪器的特点及发展,目前的情况,拟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 对电测仪的要求。 二, 具有代表性电测仪器的工作原理简介。 1, DDC-系列电子自动补偿仪的工作原理。 2, DWD-系列(北京地质仪器厂生产)微机电测仪的工作原理。 三, 电阻率法主要装备 1, 供电电极。 2,供电电源。 3,测量电极。 4,导线和线架。 5,通讯设备。 6,记录,计算用具。 §1.3电阻率剖面法 介绍什么是剖面法及剖面法特点。这部分内容是电阻率法中较重要的内容。 一,剖面法概述 (1学时) (一)装置类型。二极,三极,联合三极等 视电阻率表达式:ksdflkasdf (二) 装置间的关系 1,和三极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引出) 2,三极和四极之间的关系。 二,三极,联合三极,对称四极跑面法子各类地质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3~4学时)。 (一)垂直接触面上三极,联合三极,对称四极的异常。 1 三极装置视电阻率表达式 用镜像法求出位函数表达式,沿剖面方向微分求出场强,进而求出视电阻率表达式。将AMN排列和MNB排列第视参数画在同一坐标便得到联合三极,过垂直接触面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由联合三极与对称四极的关系便又可求出对称四极装置的视电阻率异常。 (二)球体上联合三极,对称四极大视电阻率异常。 1 由点源场中的导电球体的场论问题,求出此问题的电位函数表达式,导出视电阻率 表达式。 1讨论低阻球体和高阻球体的联合三极异常形态,给出“低阻正交点”和“高阻反交点”的概念。利用三极和四极大关系得出对称四极球体上的异常规律。 (一)脉状地质体上联合三极,对称四极视电阻率异常 1 直立情况与球体相似,曲线对称。 2 倾斜情况,要进行仔细分析,然后给出倾斜脉体的联合三极,对称四极大异常情况。 三、偶极剖面法 (1学时) (一)球体上的偶极剖面法视电阻率异常 1 视电阻率解析表达式 求法类似于三极中的求法。 2 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要特别强调,异常形态与n(间隔系数)有关。当n>3时,异常形态有单峰值异常变化成双峰值异常,这为介绍野外实例异常带来一定困难。 四、中间梯度法 (1学时) 强调一下中间梯度与其它装置的异同点,方法的特点:异常简单,工作效率高,适合于普查。 (一) 球形地质体上的中梯视电阻率异常 1, 由均匀场中球体的场论问题,求出位函数表达式,求场强,利用微分公 式求解析表达式。 2, 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3, 视电阻率异常与相对电阻率达关系 得出:只要地质体与围岩有一个级次的电阻率差异,即可获得明显异常。 视电阻率异常不随异常增大而无限增大。 4, 利用视电阻率曲线特征点确定球心埋深的方法。 五、剖面法的应用 1, 应用前提。 2, 方法的选择。 3, 电极距的选择。 A, 三极。AO》h顶 b,中间梯度:AB=(8-10)h顶 4, 应用实例。 §1.4 高密度电阻率法 (2学时) 一、概述。 由工程环境调查的特殊性发展起来的一种电阻率剖面方法,有如下特征: 1, 电极一次性布设完成,可减少故障和干扰,测量速度快。 2, 可采样多种组合方式,兼有一定深度的测试功能。 3, 采集自动化,半自动化,减轻了劳动强度。 4, 效率较高。 二、基本原理及装置结构。 (一)、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理论与前面所讲的剖面法理论相同,测量参数也相同。不同的 是观测阶段,数据处理和成图与传统的剖面法有区别。 (二)、三电位电极系。 1、温纳装置。2,偶极装置。3,微分装置。 由这三种装置可换算出有利于分辨低阻体的参数λ和有利于分辨高阻体的T参数。 三、野外工作方法 一次布设电极(供电,测量)测量单一装置或多种装置多种极距的视电阻率。应注意的 是,要保证每一根电极与电缆连接。 四、测量仪器。 国内第一台高密度电阻率仪器始于长春地质学院。目前,国内有多家厂商生产该仪器,有北京地质仪器厂,重庆地质仪器厂。 注:仪器测量原理及测量参数与常规仪器相同,所不同的是,必须配合多路电极转换仪。 五、 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 1、应用条件 工程地质,勘探深度浅的地质问题。 2、具体应用实例 (1)探测煤矿采空区 (2)桥梁,水文选址。 六、反演解释(简要介绍)。 左迪反演,模拟退火反演,层析成像等(发展方向)。 §1.5 电阻率测深法 (8学时,实验2学时) 解释电阻率测深的概念,原理。 一、多层水平地层上点电流源电场及视电阻率表达式。(2学时) 1, 求解多层水平地层上地面任意点的电位。 2, 电位函数求场强,得视电阻率公式(积分式) 3, 电阻率转换函数及双曲函数表达式。 二、水平层上电测深曲线类型及性质(1学时)。 (一) 曲线类型 1, 水平二层地层。(G型,D型) 2, 水平三层地层。(A,H,K,Q型) 阐述三层命名规则及多层命名规则。 (二)电测深曲线的性质及有关证明 1, 曲线的首枝 2, 曲线的尾枝(有限-证明,趋于无穷大-证明) 三、对称四极测深视电阻率定量解释 (2学时) 讲的内容:量板法解释,数值解释(主要以数值解为主)。 (一) 量板法解释电测深曲线(简要介绍) 讲述什么是量板,如何构成,作用。 (二) 电测深曲线的计算机解释 解释数值解释的概念,过程,原理。 讲述拟合电阻率转换函数的解释方法,拟合视电阻率实测曲线的解释方法(安排一次解释实验)。 四、电测深法的应用家 (1学时) 1, 应用条件及领域:基岩形状调查,土壤厚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 电极距选择。 3, 定性图件的绘制,及所表明的地质现象。 第二章 (4学时) 本章讲两种方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 §2.1 充电法 (计划2学时) 解释等位体的概念,充电的概念。 一,等位体的充电电场。 特点:理想导体,体内不产生电位降,电流垂直于导体表面流出。 充电电场与充电点无关;与充电电流,导体形状,产状,大小及围岩的导电性有关。 (一) 充电法的基本原理 可以认为是电源场在地下,故可以用点源场来讨论。 二,不等位体的充电电场 三,充电法的应用 (一) 应用条件和范围 (二) 测量方法 (三) 应用实例 §2.2自然电场法 (计划2学时) 解释什么是自然电场法,自然电场法的种类 一、岩,矿石的自然极化 讲述自然电场法的成因,分两种情况: (一) 电子导体的自然极化 条件:地下水条件,氧化-还原电动势 (二) 离子导体的自然电场成因 过滤电场的形成-》 二、极化电场的求法 三、自然电场法的应用 1, 应用条件,范围:硫化金属矿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油气田勘查。 2, 测量方法:电位法,电位梯度法。 3, 仪器设备: 电阻率法中的仪器都可以用于测量自然电场电位。 测量要用不极化电极。 解释不极化电极的原理和特点 应用实例。 第三章(计划14学时) 解释什么是激发极化 §3.1理论基础 (计划5学时) 一、激发极化原理 (计划3学时) 分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分别阐述。 (一) 电子导体激发极化形成过程 形成的机理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一种假说。主要讲解假说之一,过电位的形成过程。 (二) 离子导体激发极化机理 主要介绍一种双电层形变引起激电效应的学说。 二、稳定电流场和交变电流场中激发极化特征(2学时) (一) 体极化的时间特征,及测量参数 (二) 幅频特征和相频特征。 (三) 频率特征和时间特征之间的关系。 (四) 描写频率域激电效应的参数。 三、激发极化场的理论计算 (1学时) 主要介绍体极化场的“等效电阻率法”,解释等效电阻率,及体极化边界条件。讲述体极化场的模拟计算方法,过程。 §3.2 激发极化仪器,设备 强调激发极化仪器与电阻率法仪器的异同点,特殊性,及发展过程。‘ 本节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对激发极化仪器的工作原理有些认识。 一,对仪器及设备的要求 1, 发射要求:直流,交流。 2, 测量要求:直流,交流。 二,时间域激发极化仪器原理介绍 由介绍发射机功能框图和测量系统框图构成。 三,频率域激发极化仪器原理介绍 介绍发射机功能框图和测量系统框图。 注:时间域激电设备中,对测量电极有特殊要求,测量电极要使用不极化电极。 四,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仪器 1, 北京地质仪器厂的DWD-1A型微机激电仪 2, 重庆地质仪器厂的DWD-1A型微机激电仪 §3.3 常用装置的激电异常 (计划7学时,实验2学时) 一,中间梯度法及单极梯度法 (4学时,实验2学时) (一) 球体上方的中梯视极化异常 1, 极化场的表达及视极化公式 2, 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 3, 强调横向中梯和纵向中梯的区别,异常特点和作用。 4, 单极异常曲线异常分析 二,激电联剖装置 偶极装置的激电异常 (1学时) (一) 球状:联剖异常,偶极异常 (二) 脉状:联剖异常,偶极异常 三,激电测深 (1学时) 目的:研究局部不均匀体的分布情况 强调:测深曲线沿用视电阻率测深曲线的名称,类型。曲线类型的变化表明了测深是 相对球形地质体的位置。 1.4 激发极化的应用 一,应用条件及范围:金属矿及非金属矿普查,寻找地下水,直接寻找油气资源。 二,方法选择:时域:可用大功率;频率域:难进入地区,功率小,轻便。 三,装置选择:中梯:应用较普遍 联剖:详查,判定地质体产状等 偶极:用于频率域较多,电磁干扰小 测深:研究地质体的纵向变化。 四,应用实例 第四章 电磁感应法 (计划 18学时) 概述电磁法的工作原理,研究的物性参数,场的空间,时间分布,解决地质问题的特点等。 §4.1理论基础 (计划6学时) 本节讲四方面的内容 一,交变电磁场中的电磁学性质 (1学时) 解释交变电磁场中岩,矿石的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 强调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的概念,在什么条件下以那种电流为主。 二,均匀介质中交变电磁场的传播 (2学时) (一) 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由麦克思维方程出发导出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导出谐变场的赫姆霍兹方程。 (二) 电磁场的传播与模拟 指出衰减系数和相位系数概念并具体讨论得出趋服深度公式和波长公式。 (三) 波阻抗 两个正交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的比值具有阻抗量纲,由此得出均匀介质中交变电磁场的电阻率公式:dfkjasldk 三,导电地质体电磁感应的一些性质 (1学时) (一) 讲述电磁感应原理,感应二次场的实部,虚部;相互关系,给出电磁场中重要 的相位关系三角形 (二) 感应二次场的频率特征 解释实分量的变化,虚分量的变化。 (三) 感应二次场的时间特征 交代出良导体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慢的特征,此为时间域电磁法的基础。 (四) 交变电磁场的椭圆极化 产生椭圆极化的原因,条件,椭圆极化说明了什么。 4.2 电磁感应法的基本理论 (2学时) 本节给出回线场,偶极场,(电源,磁源) 一,不接地回线场 以毕-沙定律为基础进行求解 二,偶极子场源的电磁场 (一) 电偶极子场源的电磁场 从矢量位角度,提出解的思路,方法概要及结果。 提出近区,远区的概念,及近区,远区视电阻率的概念。 (二) 均匀大地表面垂直磁偶极子场源的电磁场 1, 由磁性引入矢量位,解关于电矢量位的方程。得出具体解。 2, 频率特征。 3, 电阻率定义:近区:kr》1;远区:kr《1。 4.3电磁剖面法 (2学时) 介绍几种测量不同参数的代表性方法。 一,不接地回线法 1, 观测总场振幅的方法。 2, 观测实,虚分量的方法。 3, 观测振幅比-相位差的方法。 二,电磁偶极剖面法 (一) 收,发线圈的组合关系。 (二) 偶极剖面法的异常特征。 分析(ZZ)装置,直立良导脉体上的异常特征 (三) 无参考线测量虚分量的原理 1, 原理,由图说明 2, 实现过程,测量参数,异常特征。 电磁测深法 (8学时,其中实验2) 讲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讲解电磁测深法的原理,优点,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一,大地电磁测深和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 (一) 场源特点(天然源,人工源) (二) 理论问题 水平层状介质中求解电磁场的问题,参考《电磁测深原理》有关部分,导出卡尼亚电阻率。 (三) 业务工作方法与解释 1, 数据处理。 2, 解释:定性解释; 定量解释(一维反演,二维反演) 一维解释:控制主要电性层的厚度。 二维解释:表示区域性曲线-》深度方向的电性结构形态。 (四) 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的特点 曲线的首枝,曲线的尾枝(强调与直流的区别) 二,频率测深法 (人工源) (2学时) 场源:水平层状电偶极子,或不接地垂直磁偶极子源,远距离观测电磁场各分量。 所用的频率:几十到一千Hz,保证忽略位移电流。 以水平电偶极子源频率为例。 (一) 水平电偶极子源频率测深 1, 电磁场表达式及视电阻率公式 赤道装置 轴向装置 2, 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1, 波区特点;2,s区特点;3,收发距为无穷时曲线特点(二层,三层) 2, 装置,参数选择 1, 类型:AB-MN方式最灵敏 S-S方式最不灵敏 2,工作频率 1:要保证左枝渐近线要有足够的高频段。 2:要保证右枝渐近线要有足够的低频段。 3, 装置大小 r=(3-5)H H为 研究目标物的顶深。 4, 频率测深曲线的解释 1),定性解释: 绘制视电阻率参数的剖面图,曲线类型图,拟断面图。找出沿剖面 方向及纵向电性结构的规律,并与地质上相结合,提出符合实际的观点

Android MMI和Process MMI到底是什么应用?

关闭腾讯管家之类的,这些都是些使手机界面自动弹出某些很烦的东西出来,而且又不好用。

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计算及应用?

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计算及应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介绍以供参考。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源于意大利,最初用作土石坝坝基的防渗墙,以后发展用作挡土墙及地下结构的承重墙,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地连墙的基本原理是:在地面上用一种特殊的挖槽设备,沿着工程的开挖线,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开挖一道狭长的深槽,在槽内放置钢筋笼并浇注水下混凝土,筑成一道连续墙,起截水防渗、挡土或承重作用。1 一般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计算方法用于地下连续墙结构计算的理论和方法,除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外,至今还未制定全国性统一的设计计算规程或规范。通过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许多有用的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工程中广泛采用的计算理论主要为以下4类:荷载结构法;修正的荷载结构法;弹性地基梁法;有限单元法。荷载结构法假定作用于地下连续墙上的水、土压力已知,且墙体和支撑的变形不会引起墙体上水、土压力的变化。计算时首先采用土压力的经典理论,确定作用于墙体上水、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然后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墙体和支撑的内力。由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作用于墙体上的水、土压力也是逐步增加的,因而荷载结构法无法反映施工过程中挡土结构受力的变化情况,为此产生了修正的荷载结构法。弹性地基梁法将地下连续墙视为一个竖放的弹性地基梁,地层对地下连续墙的约束作用可用一系列弹簧来模拟,在同样精度条件下,其工作量大大少于有限元法。有限单元法将地下连续墙与周围地层看作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墙体与周围介质相互共同作用,其适用性较广,但计算工作量较大。2 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计算方法2.1 计算原理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计算方法是在上以工程中应用较广泛且实用的弹性地基梁法,对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计算方法介绍如下:地下连续墙工程在一侧开挖后,未开挖侧的土压力作为主动荷载,而在开挖侧开挖线以下土层为地下连续墙的弹性地基,用弹簧代替。弹簧的作用采用弹性地基梁的局部变形理论即文克尔假定,被动土抗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取决于墙体变位的结果,墙体哪一点的侧向位移越大,该点处弹簧支座压缩量就越大,相应土体对墙体的弹性抗力强度值也就越大。上部支承也为弹性支承,这样,地下连续墙按置于弹性地基上的梁进行计算。弹性地基梁的微分方程为式中:EI(x)-弹性地基梁的抗弯刚度;y-弹性地基梁的挠度;q(x)-作用于弹性地基梁上的荷载;k(x)-水平地基反力系数。采用有限差分法将以上微分方程用相应的差分方程代替,化为一组线性代数方程,差分方程如下式所示:墙体分上下两段计算,两段之间采用铰接。将此铰链节点处切开,切口处代以未知剪力Q,然后各段墙体分解为在外荷载P作用下铰点处为自由端及单独在Q作用下的情况相迭加,由上下段墙体在铰点处位移相等的条件可解出Q值,从而解出各节点的位移及内力。2.2 边界条件的确定a)上段墙体在P作用下:顶端为自由端,根据此点M=0,Q=0,可得底端为自由端,根据此点M=0,Q=0,可得b)上段墙体在Q作用下:顶端为自由端,根据此点M=0,Q=0,可得底端M=0,Q=1(先假定为1,求出Q值后再乘以Q),可得c)下段墙体在P作用下:顶端为自由端,根据此点M=0,Q=0,可得d)下段墙体在Q作用下,顶端M=0,Q=1(先假定为1,求出Q值后再乘以Q),可得另外,下段墙体底端边界条件根据墙体插入深度及土层类别尚可分为自由端、固接端等。2.3 计算步骤2.3.1 节点划分将地下连续墙按等间距划分节点,节距大小取决于计算精度。2.3.2 列出差分方程系数矩阵根据(2)、(3)、(4)式,可列出上段墙体在P作用下的系数矩阵;根据(2)、(5)、(6)式,可列出上段墙体在Q作用下的系数矩阵;根据(2)、(7)、(8)式,可列出下段墙体在P作用下的系数矩阵;根据(2)、(9)、(10)式,可列出下段墙体在Q作用下的系数矩阵。其中水平地基反力系数的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因而应力求准确,有条件时可现场试验得出,或通过计算手册查得。2.3.3 荷载P计算计算作用于各节点的水压力及主动土压力。2.3.4 支撑处理在作为基坑挡土支护时,地下连续墙常加支撑,此时视支撑为弹性支承,其弹簧刚度为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之轴力,并将此系数加在相应节点主系数上。2.3.5 求各段墙体在P,Q作用下各节点的位移解(2)式,可分别求出上段墙体在P作用下、上段墙体在Q作用下、下段墙体在P作用下、下段墙体在Q作用下各节点的位移,其中在Q作用下求出的位移带有未知量Q.此步骤需编程计算。根据上下墙体在铰点处位移相等的原则,可解出未知量Q,相应可得出各节点的位移。2.3.6 内力(弯矩、剪力)计算各节点的内力可由上两式计算所得。3 带铰与不带铰地下连续墙受力状态比较现举一例,以比较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与不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受力状态的差异。某单铰式防渗心墙坝,墙高24 m,厚0.8 m,单铰距顶端9 m,承受均匀外载P=500 kN/m,墙顶端为自由端,底端视为铰接,反力系数k由顶部25 kN/c m3渐变至底部150kN/cm3.按本文解法,可解得各节点的位移和内力如表1所示。对不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按上例参数,只是将铰取消,同样采用弹性地基梁法,经计算,各节点的位移和内力如表1所示。由表1可看出带铰与不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各节点的位移大小较为接近,但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弯矩分布明显比不带铰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有利,且铰点以上部分墙体的弯矩减小较多。另外,本例是将下段墙体的底端作为铰接考虑,若土层对地下连续墙的约束较小,可将底端视作自由端考虑,此时,两例下段墙体的弯矩均减小,且带铰钢筋混凝土地连墙的弯矩减小比不带铰多。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浅谈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

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间隔的肋条(称为变形钢筋)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当此仍不足以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拉力时,通常将钢筋的端部弯起180 度弯钩。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被锈蚀,钢筋周围须具有15~30毫米厚的混凝土保护层。若结构处于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保护层厚度还要加大。钢筋混凝土的特性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蠕变)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钢筋会阻碍混凝土硬化时的自由收缩,在混凝土中会引起拉应力,在钢筋中会产生压应力。混凝土的徐变会在受压构件中引起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重分配,在受弯构件中引起挠度增大,在超静定结构中引起内力重分布等。混凝土的这些特性在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须加以考虑。由于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值较低(约为0.15毫米/米)和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在使用荷载条件下构件的受拉区容易出现裂缝。为避免混凝土开裂和减小裂缝宽度,可采用预加应力的方法;对混凝土预先施加压力。实践证明,在正常条件下,宽度在0.3毫米以内的裂缝不会降低钢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在从-40~60°C的温度范围内,混凝土和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都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应用。当温度高于60°C时,混凝土材料的内部结构会遭到损坏,其强度会有明显降低。当温度达到 200°C时,混凝土强度降低30~40%。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宜在温度高于200°C的条件下应用:当温度超过200°C时,必须采用耐热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分类及强度划分1、按密度分类:混凝土按密度大小不同可分为三类:重混凝土:它是指干密度大于2600kg/m的混凝土,通常是采用高密度集料(如重晶石、铁矿石、钢屑等)或同时采用重水泥(如钡水泥、锶水泥等)制成的混凝土。因为它主要用作核能工程的辐射屏蔽结构材料,又称为防辐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它是指干密度为2000~2600kg/㎡的混凝土,通常是以常用水泥为胶凝材料,且以天然砂、石为集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它是目前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水泥混凝土。轻混凝土:它是指干密度小于1950ks的混凝土,通常是采用陶粒等轻质多孔的集料,或者不用集料而掺人加气剂或泡沫剂等而形成多孔结构的混凝土。2、按用途分类按混凝土在工程中的用途不同可分为结构混凝土、水工混凝土、海洋混凝土、道路混凝上、防水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3、按强度等级分类 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分为低强混凝土、中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及超高强混凝土等。4、根据最新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强度分为14个等级,它们是: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而以前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分为12个等级,它们是: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现在采用商品混凝土,C7.5和C10已经不拌制,这两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用小型混凝土搅拌机搅拌,还是可以的。钢筋混凝土的用途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极广,各种工程结构都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原子能工程、海洋工程和机械制造业的一些特殊场合,如反应堆压力容器、海洋平台、巨型运油船、大吨位水压机机架等,均得到十分有效的应用,解决了钢结构所难于解决的技术问题。钢筋混凝土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所以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已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问题。以下介绍 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常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其控制途径。1、结构表面损伤,缺楞掉角。产生的原因是: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粘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拆模不规范。撞击敲打,强撬硬别,损坏楞角;拆模后结构被碰撞等。2、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产生的原因是: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跑浆;模板未涂隔离剂;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混凝土搅拌不匀,和易性不好。一次投料过多,没有分层捣实。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拆模时撬坏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预留孔洞的下方因有模板阻隔,振捣不好等。3、结构发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温度产生裂缝。4、混凝土冻害。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凝结后,尚未取得足够的强度时受冻,产生胀裂;混凝土密实性差,孔隙多而大,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水变成冰,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破坏;混凝土抗冻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破坏等。在施工中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操作工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弥补现场管理的漏洞,从根本上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避免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较大缺陷。因此,不仅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完善管理手段,而且各班组的操作工人必须熟悉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总之,对容易形成质量通病的部位,要增加质量控制点。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达到施工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保证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做好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为单位工程质量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光敏电阻的应用

图(1)是一种典型的光控调光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当周围光线变弱时引起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加,使加在电容C上的分压上升,进而使可控硅的导通角增大,达到增大照明灯两端电压的目的。反之,若周围的光线变亮,则RG的阻值下降,导致可控硅的导通角变小,照明灯两端电压也同时下降,使灯光变暗,从而实现对灯光照度的控制。上述电路中整流桥给出的是必须是直流脉动电压,不能将其用电容滤波变成平滑直流电压,又可使电容C的充电在每个半周从零开始,准确完成对可控硅的同步移相触发。 以光敏电阻为核心元件的带继电器控制输出的光控开关电路有许多形式,如自锁亮激发、暗激发及精密亮激发、暗激发等等,下面给出几种典型电路。图(2)是一种简单的暗激发继电器开关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当照度下降到设置值时由于光敏电阻阻值上升激发VT1导通,VT2的激励电流使继电器工作,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实现对外电路的控制。图(3)是一种精密的暗激发时滞继电器开关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当照度下降到设置值时由于光敏电阻阻值上升使运放IC的反相端电位升高,其输出激发VT导通,VT的激励电流使继电器工作,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实现对外电路的控制。

光敏电阻有哪些实际应用?

  概述  光敏电阻属半导体光敏器件,除具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光谱特性及r值一致性好等特点外,在高温,多湿的恶劣环境下,还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太阳能庭院灯,草坪灯,验钞机,石英钟,音乐杯,礼品盒,迷你小夜灯,光声控开关,路灯自动开关以及各种光控玩具,光控灯饰,灯具等光自动开关控制领域。下面给出几个典型应用电路。  光敏电阻调光电路图(1)  图(1)是一种典型的光控调光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当周围光线变弱时引起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加,使加在电容C上的分压上升,进而使可控硅的导通角增大,达到增大照明灯两端电压的目的。反之,若周围的光线图(1)变亮,则RG的阻值下降,导致可控硅的导通角变小,照明灯两端电压也同时下降,使灯光变暗,从而实现对灯光照度的控制。   上述电路中整流桥给出的是必须是直流脉动电压,不能将其用电容滤波变成平滑直流电压,否则电路将无法正常工作。原因在于直流脉动电压既能给可控硅提供过零关断的基本条件,又可使电容C的充电在每个半周从零开始,准确完成对可控硅的同步移相触发。  光敏电阻式光控开关图(2)  图(2)以光敏电阻为核心元件的带继电器控制输出的光控开关电路有许多形式,如自锁亮激发、暗激发及精密亮激发、暗激发等等,下面给出几种典型电路。   图(2)是一种简单的暗激发继电器开关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当照度下降到设置值时由于光敏电阻阻值上升激发VT1导通,VT2的激励电流使继电器工作,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实现对外电路的控制。  图(3)   图(3)是一种精密的暗激发时滞继电器开关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当照度下降到设置值时由于光敏电阻阻值上升使运放IC的反相端电位升高,其输出激发VT导通,VT的激励电流使继电器工作,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实现对外电路的控制。

光敏电阻的应用

光敏电阻广泛应用于各种光控电子设备和系统中,如光控开关、光控报警器、自动光线调节和光电传感器等。1、光敏电阻的原理和特点。光敏电阻是一种典型的光电传感器,其特点是在光线照射下,电阻值会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光强越强,电阻值越小;光强越弱,电阻值越大。这是因为光子与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导致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形成导电特性。2、光敏电阻的应用领域。光敏电阻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光控开关中,光敏电阻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户外路灯的开关;在光控报警器中,光敏电阻可以用于检测光线变化并触发报警;在自动光线调节系统中,光敏电阻可用于检测室内光线并自动调节照明设备。3、光敏电阻的种类及选型。光敏电阻有多种类型,如硫化镉光敏电阻、硒化镉光敏电阻、硫化锌光敏电阻等。在选择光敏电阻时,需要考虑其灵敏度、响应波长范围、响应时间、环境温度等因素,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基于光敏电阻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1、智能照明系统的需求。随着绿色能源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智能照明系统应运而生。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整照明设备的亮度,从而实现节能、提升舒适度和延长设备寿命等目的。2、基于光敏电阻的智能照明系统原理。基于光敏电阻的智能照明系统利用光敏电阻感知环境光线,通过微控制器对光敏电阻的电阻值进行实时检测,并根据预设的光线范围自动调整照明设备的输出功率,以达到恒定的照明效果。此外,系统还可以设定时间控制,使照明设备在固定时间自动开启或关闭。3、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场景。基于光敏电阻的智能照明系统可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商场等场所,实现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和节能。例如,在日间,室内光线充足时,系统可以自动调低照明设备的亮度,降低能耗;而在晚间,室内光线不足时,系统可以自动调高照明设备的亮度,保证舒适的照明环境。

光敏电阻有哪些重要特性,在工业应用中是如何发挥这些特性的

一、光敏电阻的特性1、时延特性当光敏电阻受到脉冲光照射时,光电流要经过 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值,而在停止光照后,光电流 也不立刻为零,这就是光敏电阻的时延特性。2、光照特性从光敏电阻的光照特性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的光照强度的增加,光敏电阻的阻值开始迅速下降。若进一步增大光照强度,则电阻值变化减小,然后逐渐趋向平缓。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特性为非线性。3、伏安特性在一定照度下,加在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 流之间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在给定偏压下,光照度较大,光电流也越大。在一定的光照度下,所加的电 压越大,光电流越大,而且无饱和现象。但是电压不能无限地增大,超过最高工作电压和最大额定电流,可能导致光敏电阻永久性损坏。二、工业运用光敏电阻属半导体光敏器件,除具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光谱特性及r值一致性好等特点外,在高温,多湿的恶劣环境下,还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太阳能庭院灯、草坪灯、验钞机、石英钟、音乐杯、礼品盒、迷你小夜灯、光声控开关、路灯自动开关以及各种光控玩具、光控灯饰、灯具等光自动开关控制领域。扩展资料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内光电效应。在半导体光敏材料两端装上电极引线,将其封装在带有透明窗的管壳里就构成光敏电阻,为了增加灵敏度,两电极常做成梳状。用于制造光敏电阻的材料主要是金属的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等半导体。通常采用涂敷、喷涂、烧结等方法在绝缘衬底上制作很薄的光敏电阻体及梳状欧姆电极,接出引线,封装在具有透光镜的密封壳体内,以免受潮影响其灵敏度。入射光消失后,由光子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将复合,光敏电阻的阻值也就恢复原值。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会随光强的增大而变大,从而实现光电转换。光敏电阻没有极性,纯粹是一个电阻器件,使用时既可加直流电压,也加交流电压。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半导体导带内载流子数目的多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敏电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验钞机是应用红外线验钞的B.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来

A、验钞机是应用紫外线验钞的,故A错误;B、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故B错误;C、近视眼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故C正确;D、照相机中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D错误.故选C.

冷冻干燥的原理及应用?与热能干燥相比,冷冻干燥有什么优点?

冻干技术原理冷冻干燥的机理就是将需干燥的物料在低温下先行冻结至其共熔点以下,使物料中的水分变成固态的冰,然后在适当的真空环境下,在适当的真空度下逐渐升温,使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而除去,再利用真空系统中的冷凝器(捕水器)将水蒸汽冷凝,使物料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目的的一种技术。从而获得干燥的制品。  冻干技术特点冻干是一种使物料在低温低压下脱水的干燥工艺,与其他干燥方法相比,具有药品不变质、易长期储存、药剂定量准确、脱水彻底、易复水再生、易进行无菌操作、利于热敏性药物保持活性、挥发成分损失少等优点;但也存在设备要求高、投资大、干燥速率低、时间长、能耗高、产品成本高等缺点和不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统计专业考研分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统计专业考研分享?1. 关于择校和定专业(1) 中国地质大学在今年将统考科目的数学三改为了396经济类联考,而作为一个数学没有把握拿高分的人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396相比于数学三,对于高数部分的考察难度会低很多,只有35道数学选择题,另外地大作为一所211,性价比也很高,所以我选择报这所院校。(2) 地大有两个院校都在招收应用统计专硕,一个是数理学院,一个是经管学院。两个学院在初试科目上完全相同,复试则略有不同。今年数理学院统考招了有40人,最低370分,最高417分,初复试相对都很公平。近几年的复试线和录取人数分别为:2019年345分,15人。2020年343分,42人。2021年364分47人,2022年370分,42人。前几年地大的一志愿都招不满,需要招收调剂生,今年一志愿上线人数是够的,但是后来又招了两三个调剂生,近两年都在扩招。总的来说,地大是一所比较容易上岸的211,然后数理学院和经管学院的考试难度是差不多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的研究兴趣来选。2. 初试经验英语:根据自身情况和网上普遍反映的情况来看,湖北地区今年的公共课是存在压分现象的。所以英语要尽量在前面的客观题多拿分,个人建议政治和英语的复习重心还是放在选择题上,得选择者得天下。说一下我的复习时间的分配:英语的话每天早上背单词就不用说了,单词是基础。最好是下午刷英语阅读真题,复习专业课。前期做英语真题不用掐时间,重点是自己揣摩每道题的解题思路,然后读懂长难句。自己做了一遍,分析了错题原因之后,再去看答案的解析。英语真题至少买两份,一份用来精读,一份用来模拟。写作就不用开始太早了,因为主观题大家得分都差不太多,所以重点把字写得工整整齐一点,保证拼写、语法不出错就很好了。政治:跟我前面说的一样,把握好选择题,前期就是刷选择题,熟悉知识点。考场上一般是30-40分钟左右做完选择就去涂答题卡,然后接下来的时间几乎是一刻不停的在写大题,平时没有必要专门练习大题,最后一个月加强背诵即可,只要你背的够熟,考场上就是下笔如有神。另外就是,注意答题卡的布局,不要把字写得太过拥挤。396经济类联考:396经济类联考一共分为四部分:35道数学选择题,20道逻辑选择题,一篇600字的小作文和一篇700字左右的大作文。因为396中数学部分占比只有70分,而且难度并不大,所以数学不好的人可以考虑一下考396的院校,这样只要你各部分内容都学了的话,保底也可以拿到100左右的分数,而且396现在也是一种趋势,你可以看到最近两年大多数金融,国际商务专业的都将数学三改为396了。需要注意的是,396从2021年开始是教育部统一出题了,所以在出题风格上会有一些变化。因为我是前期学的数三的内容,所以做起396的题会觉得比较简单,如果是跟我一样学过数三的话,就可以直接刷题了,可以先做蓝皮的核心笔记和800题打好基础,也可以用来查漏补缺,做完之后可以刷张宇的优题库,去年的396模拟卷,只做前面的数学部分。因为396真题比较宝贵,所以还是留到后面模拟用,还有你手头如果有数三的习题集也可以把薄弱章节的选择填空刷一道,大题和证明题就不用看了。由于最近两年396的难度也在增大,所以还是应该通过多刷题,提高自己的速度和准确度。资料的话我觉得赵鑫全的逻辑精点李焕72技都挺不错的,选择一本就可以了。先刷完分类的知识点,再买一本历年真题,因为根据这两年情况看,出题人换了之后,逻辑部分正在向199管理类联考的难度靠近,所以刷题时必须将199的历年逻辑真题刷上至少两遍。而且这里需要注意一下,逻辑的模拟题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就像你会听到很多过来人跟你说不要做英语阅读的模拟题一样,真的没有太大意义,把握好真题才是王道!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作文部分呢,可以晚一点开始,我建议九月左右。动手练习,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天写,第二天重新拿出来批改。一周练习2-3篇。(做199历年真题和21年之后的396真题),重点是要把作文写完,立意合理,能够自圆其说。后你去微博或者其他平台搜会有很多396高分经验贴,你可以挑几个看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质,心里大概有个底,跟自己的复习进度相对照,每年市面上模拟卷都很多,没有必要全部刷一遍,到时候挑个两三本认真做一下,做得多不如做得精。英语的写作建议大家可以十月份左右开始,动笔写,然后根据常考的类型,总结一套自己的模板,396的写作也是同理。我觉得这个很有必要,一个是大大减少了背诵的记忆量,另一方面你总结的时候就在脑海中有了很深的印象,写起来也会比较顺手。432专业课:我用到的专业课资料主要是:李正元的复习全书(重点做概率论部分),一份简答题总结资料,一本圣才的习题。官网上给出的考纲上面说是有选择填空,简答,计算证明题,但实际他考察的话只有填空题*5,简答题*9和计算的大题*5。地大应用统计初试给出的参考书是贾俊平的《统计学》刘安平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本是地大老师编的书,我是看的电子版,这本书有点像茆诗松的简化版,学过茆诗松的话就没有必要再重新看这本了,上面还是习题比较多,可以拿来练手。因为地大的专业课考察是以概率论为主,所以我用到的复习资料是李正元数学三复习全书,书中的概率论部分我是全部做了一遍,这样的话396中的概率论部分就不用单独再复习了。搞定概率论部分其实专业课就搞定了三分之二了,然后你还需要用到一本简答题总结资料,认认真真的背上几遍。然后就是圣才的那本真题库,电子版的会比较便宜,你可以在网上打印,装订成书,从第五章往后所有的计算题都要做一遍,所有的公式都要牢记。3. 复试经验2022年地大数理学院复试线是370分,进复试人数55人,最后一志愿录取40人。地大的复试主要考察内容还是概率论。初复试成绩是64比,线下的话会有笔试,笔试成绩在复试中占30%,主要考察的还是一些概率论的计算题,大概是十道左右,跟初试的难易程度差不多。然后面试环节上来就是三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一个英文问答,然后让你抽两个专业课问题和三五个综合性问答。2022年由于疫情原因是线上复试,取消了笔试环节。数理学院官方给出的参考书目还是初试的那本刘安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所以在备考时重点还是放在概率论上面,概率论中基础的,重要的概念都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建议再把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知识整体过一遍,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当我提到一个概念,你要知道它在第几章,主要是干嘛的。经管学院的复试参考书目是《多元统计分析》,这本书学过的同学也都知道它不太难,主要就是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等,它们的原理和区别要搞清楚。总的来说,地大的复试还是会更加注重学术方面的问题,对于你的一些个人生活兴趣爱好之类的,老师并不会在意,所以复习重心还是放在课本上。不用担心自己本科挂过科,没有科研经历等等,老师主要还是想考察你的知识掌握能力和综合素质。4.个人建议考研是一场知识、技能、心态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博弈。没有秘诀和捷径,我们一旦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地去迎接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许你会发现复习效果不佳,计划落实不到位等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难免会自怨自艾。 但是只要在别人坚持不下去的地方你勇敢的坚持了下来,那么就如龟兔赛跑乌龟靠不放弃的毅力赢得了胜利的果实一样,你必定会或多或少收获到你曾经用毅力赢得的胜利果实。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的竞争者是我们自身,战胜自己,你就是赢家。关键点:耐心考研复习过程是建立在对每一个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分析鉴别和应用之上,从点到面,再到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的学习过程。无论哪一门学科,我们都应该掌握好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因为越是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越是容易成为命题点。所以,在考研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用耐心去应对整个备考过程。当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后,我们都会感到身心疲惫。尤其到考研后期,我们甚至有时候会心理暗示自己这个知识点不那么重要,应该不会考到。比如在今年的政治主观题题中涉及到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个知识点我当时在备考过程中并没有特别仔细去看到。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学弟学妹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认真去复习,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关照都要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那样不厌其烦,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关键点:信心考研是对每个考研学子来说的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那么站在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我为什么选择考研? 我适合考研吗?我能不能靠自己的毅力坚持下来?我想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就像很多前辈们所说的一样,你必须首先明白自己为什么考研。如果你非常坚定你想有一天进入自己理想的高等学府学习深造,那么请相信:理想很重要,理想能让我们心中还存留一份希望和美好。想想在漫漫考研路上,疲惫不堪时、懈怠不进时、失落无助时,幻想一下自己考上研究生、跟着喜爱的导师做科研的情景,这一难关也变的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这里所指的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实现最初的梦想。其实,考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想只要时刻对自己充满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研究生梦,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放弃,怎么还会担心自己考不上呢?关键点:用心很多同学可能和我在考研中遇到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周围的同学早起晚归,分秒必争。其实个人认为,在考研备考过程中,没有必要太在意他人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我们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而对我来说,当我发现学习效率特别低的时候我不会刻意勉强自己学习,我会选择和朋友出去聊聊天,或者给自己放个小假放松一下。这样,至少会减轻我的疲惫感觉,接下来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复习效率。所以,建议大家在考研的过程中不要拼时间,多提高复习效率,学习的时候真正能够用心去掌握并理解每个知识点这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看过几遍却不知道讲了些什么,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自己放松一下,等静下心来能真正用心学习再开始学习,愉快的去学习又何乐而不为呢?

SPSS17.0中文版常用功能与应用实例精讲的目 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第1章 SPSS for Windows简介 21.1 SPSS for Windows概述 21.2 SPSS的运行方式 31.3 SPSS模块与安装 31.3.1 SPSS for Windows 17.0模块介绍 31.3.2 SPSS for Windows 17.0安装步骤 41.4 SPSS的主要界面 91.4.1 SPSS的启动 91.4.2 SPSS的数据编辑窗口 101.4.3 SPSS的结果输出窗口 141.5 本章小结 17第2章 数据的基本操作 182.1 建立数据文件 182.1.1 输入数据建立数据文件 192.1.2 直接打开其他格式的数据文件 192.1.3 使用数据库查询建立数据文件 202.1.4 导入文本文件建立数据文件 222.2 编辑数据文件 222.2.1 输入数据 232.2.2 定义数据属性 232.2.3 插入或删除数据 322.2.4 数据的排序 332.2.5 选择个案 342.2.6 转置数据 362.2.7 合并数据文件 372.2.8 数据的分类汇总 422.2.9 数据菜单的其他功能 452.3 数据加工 462.3.1 数据转换 462.3.2 数据手动分组(编码) 492.3.3 数据自动分组(编码) 532.3.4 产生计数变量 542.3.5 数据秩(序)的确定 562.3.6 替换缺失值 592.4 数据文件的保存或导出 602.4.1 保存数据文件 602.4.2 导出数据文件 612.5 本章小结 62第3章 统计图表绘制 633.1 条形图 633.2 线图 693.3 面积图 713.4 饼图 733.5 高低图 753.6 箱图 773.7 直方图 793.8 本章小结 80第4章 基础统计描述 814.1 数理统计量概述 814.1.1 均值(Mean)和均值标准误差(S.E. mean) 814.1.2 中位数(Median) 824.1.3 众数(Mode) 824.1.4 全距(Range) 834.1.5 方差(Variance)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834.1.6 峰度(Kurtosis)和偏度(Skewness) 844.1.7 四分位数(Quartiles)、十分位数(Deciles)和百分位数(Percentiles) 854.2 数据描述 854.3 频数分析 884.4 探索分析 924.5 交叉列联表分析 974.6 比率分析 1034.7 P-P图、Q-Q图 1064.8 本章小结 108第二篇 SPSS统计分析常用模块篇第5章 均值分析与方差分析 1105.1 均值分析 1115.2 方差分析概述 1175.2.1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175.2.2 方差分析的概念和假设 1195.3 单因素方差分析 1195.4 多因素方差分析 1295.5 重复度量 1395.5.1 数据重构 1415.5.2 重复度量 1435.6 协方差分析 1495.6.1 非饱和模型的SPSS操作 1505.6.2 饱和模型的SPSS操作 1535.7 本章小结 155第6章 参数检验 1566.1 参数检验概述 1576.1.1 参数检验问题的提出 1576.1.2 参数检验的基本步骤 1586.2 单样本T检验 1596.2.1 单样本T检验的基本方法 1596.2.2 单样本T检验的实例 1606.3 独立样本T检验 1646.3.1 独立样本T检验的基本方法 1646.3.2 独立样本T检验的实例 1656.4 配对样本T检验 1686.4.1 配对样本T检验的基本方法 1686.4.2 配对样本T检验的实例 1696.5 本章小结 172第7章 非参数检验 1737.1 卡方检验 1747.1.1 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 1747.1.2 卡方检验的实例 1757.2 二项分布检验 1797.2.1 二项分布检验的基本原理 1797.2.2 二项分布检验的实例 1797.3 游程检验 1827.3.1 游程检验的基本原理 1827.3.2 游程检验的实例 1827.4 单个样本K-S检验 1857.4.1 单个样本K-S检验的基本原理 1857.4.2 单个样本K-S检验的实例 1867.5 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1907.5.1 两个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 1917.5.2 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实例 1917.6 K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1957.7 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2007.8 K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2047.9 本章小结 207第8章 相关分析 2088.1 简单相关分析 2088.1.1 简单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2088.1.2 相关系数 2098.1.3 简单相关分析的操作步骤 2118.2 散点图 2138.3 偏相关分析 2168.4 本章小结 218第9章 回归分析 2199.1 线性回归 2209.1.1 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 2209.1.2 SPSS线性回归 2239.1.3 一元线性回归 2299.1.4 多元线性回归 2369.2 非线性回归 2419.2.1 非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 2419.2.2 SPSS非线性回归 2419.3 曲线估计 2489.4 logistic回归 2549.5 本章小结 263第10章 聚类分析 26410.1 聚类分析概述 26510.1.1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 26510.1.2 聚类分析的基本方法 26610.1.3 不相似测度的度量方法 26810.2 系统聚类分析 27110.3 二阶聚类分析 28010.4 K-均值聚类分析 29210.5 本章小结 300第11章 判别分析 30211.1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 30311.2 SPSS判别分析 30311.3 本章小结 314第12章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31512.1 基本原理 31612.1.1 主成分分析 31612.1.2 因子分析 31612.1.3 方法用途 31712.1.4 使用条件 31712.1.5 常用概念和分析步骤 31812.1.6 主成分和公因子数量的确定 31812.1.7 主成分和因子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31912.2 因子分析 32012.2.1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32012.2.2 因子分析的基本方法 32012.2.3 因子分析的实例 32112.3 主成分分析 32712.3.1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 32812.3.2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方法 32812.3.3 主成分分析的实例 32912.4 本章小结 338第13章 可靠性分析 33913.1 可靠性分析概述 34013.1.1 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34013.1.2 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34113.2 SPSS可靠性分析 34213.3 可靠性分析的其他问题 34813.3.1 拆半可靠性系数模型 34813.3.2 Guttman模型 35113.3.3 平行模型 35213.4 本章小结 353第14章 时间序列分析 35414.1 时间序列分析概述 35514.1.1 时间序列数据及其分析方法 35514.1.2 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型、公式和记号 35514.1.3 SPSS时间序列分析功能 35914.2 时间序列数据的预处理 35914.2.1 定义日期变量 36014.2.2 创建时间序列 36114.2.3 填补缺失数据 36514.3 指数平滑法 36714.4 自回归模型 37114.5 ARIMA模型 37814.6 周期性分解 38614.7 本章小结 390第15章 生存分析 39115.1 生存分析概述 39215.2 寿命表法 39315.3 Kaplan-Meier分析 39815.4 Cox回归分析 40515.5 本章小结 412第三篇 SPSS 17.0行业应用实例篇第16章 SPSS行业应用实例——社会调查与统计 41416.1 全国各地区农民家庭收支的分布规律分析 41416.1.1 实例内容说明 41416.1.2 实现方法分析 41516.1.3 具体操作步骤 41616.2 判定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例是否正常 43416.2.1 实例内容说明 43416.2.2 实现方法分析 43516.2.3 具体操作步骤 436第17章 SPSS行业应用实例——市场研究/企业数据分析 44017.1 某商品销售量与超市规模和摆放位置的方差分析 44017.1.1 实例内容说明 44017.1.2 实现方法分析 44117.1.3 具体操作步骤 44217.2 汽车配件公司某产品尺寸的参数检验分析 45517.2.1 实例内容说明 45517.2.2 实现方法分析 45517.2.3 具体操作步骤 456第18章 SPSS行业应用实例——证券金融统计 46118.1 股票日历效应分析 46118.1.1 实例内容说明 46118.1.2 实现方法分析 46218.1.3 具体操作步骤 46218.2 汇率影响因素分析 48918.2.1 实例内容说明 48918.2.2 实现方法分析 49018.2.3 具体操作步骤 491第19章 SPSS行业应用实例——医学统计 51319.1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生存率分析 51319.1.1 实例内容说明 51319.1.2 实现方法分析 51419.1.3 具体操作步骤 51419.2 判断不同群体的患病比例有无差异 52019.2.1 实例内容说明 52019.2.2 实现方法分析 52119.2.3 具体操作步骤 521第20章 SPSS行业应用实例——生物学统计 53020.1 判断某种元素的缺乏是否对另一种元素含量有影响 53020.1.1 实例内容说明 53020.1.2 实现方法分析 53120.1.3 具体操作步骤 53220.2 根据动物身体属性数据分析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53520.2.1 实例内容说明 53520.2.2 实现方法分析 53520.2.3 具体操作步骤 535

何谓电压钳和膜片钳?简述其原理和应用

电压钳(voltage clamp)技术是通过插入细胞内的一根微电极向胞内补充电流,补充的电流量正好等于跨膜流出的反向离子流,这样即使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时,也能控制膜电位数值不变。经过离子通道的离子流与经微电极施加的电流方向相反,数量相等。因之可以定量测定细胞兴奋时的离子电流。膜通透性的改变是迅速的,但如使用一个高频响应的放大器,可以连续、快速、自动地调整注入电流,达到保持膜电位恒定的目的。它可以测量细胞的膜电位、膜电流和突触后电位。 欧文.内尔(Erwin Neher)和伯特.萨克曼(Bert Sakinann)在电压钳的基础上发展了膜片钳(patch clamp)技术,采用较大的微电极和神经元的细胞膜紧紧接触,两者间形成一高阻抗密封区。于是,微电极就以一个低阻抗的电特性进入细胞内(右图示)。膜片钳不仅可以观察单离子通道电流,而且有多种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细胞进行电压钳制和电流钳制,观察各种离子通道电流及其调控,并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进行离子通道与受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广泛应用于神经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各个领域。为此他们获得 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一医学奖。

应用文总共有几种

应用文的种类是很多的,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般性应用文,这类应用文有人认为应包括以下几种:书信、启事、会议记录、读书笔记、说明书等。 公文性应用文,这是以党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名义发出的文件类应用文。如布告、通告、批复、指示、决定、命令、请示、公函等。这类应用文往往庄重严肃,适用于特定的场合。 事务性应用文,事务性应用文一般包括请柬、调查报告、规章制度及各种鉴定等,这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所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为了统一安排本书的体例,同时根据各种日常应用文本身的特点,这里将日常应用文分为以下几类。 (一)社交礼仪类 这是一类适用于社交场合的应用文,它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促进双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同时它又是人们文明交流的一种体现。人与人之间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礼仪就是在社会交往中把握好分寸,恰如其分地把握双方的关系。礼仪类应用文是人们在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日常应用文。 礼仪类日常应用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常用的文体:请柬、欢迎词、祝辞、欢送词、邀请信、题词、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贺信、贺电、赠言等。 (二)海报启事类 海报启事类日常应用文是指那些可以公开张贴在公共场合或通过媒介公开播放、刊登的广而告之的一类事务性应用文。这类应用文人们使用广泛,几乎大街小巷、工厂、学校等公开的场 合,你都可以见到它们。 海报启事类日常应用文一般包括征稿启事、征婚启事、征订启事、婚姻启事、开业启事、寻人启事、寻物启事、招聘启事、招生启事、海报等一些应用文样式。 (三)便条契据类 这是由当事人双方在事务交流中出具给对方的作为凭证或说明某些问题的一种常见应用文。这类应用文短小精悍,可随时使用。 便条契据类应用文一般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借据、欠条、收条、领条、请假条、便条、托 事条、催托条、馈赠条、留言条等。随着各种正轨票据的推广和使用,这类应用文形式将会逐渐减少。 (四)家书情书类 在人们的各种交往中,人们之间的书信来往应该是最频繁的交流方式。自古至今,无论朋友之间的互致问候、表达关心,或者情人之间互致相思、表达爱慕均使用书信这种形式。伟人名士的家书、情书也往往会给别人或后人许多启迪和帮助,所以这类书信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些同时堪称文学作品的典范。因此,我们就将家书情书专归为一类,以飨读者。 这类书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写给长辈的信、写给晚辈的信、写给兄弟姐妹的信、写给亲朋的信、初恋情书、求爱情书、热恋情书等。 (五)专用书信类 专用书信类是具有书信的格式,发文的对象或者使用的目的又是特定的一类应用 文。 一般来讲,这类书信可以分许多种,如咨询信、介绍信、证明信、推荐信、求职信、聘书、 履历、说明书、报捷书、保证书、倡议书、建议书、悔过书等。 (六)申请书类 申请书类应用文应属于专用书信类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其使用较为特殊,具有其自身非常突出的特点,即请乞性,所以这里专列为一类。 申请书类的日常应用文一般可以包括入学申请书、入党入团申请书、住房申请书、困难补助 申请书、辞职申请书等几种。 (七)对联类 对联是人们在婚丧嫁娶、宴飨寿诞、季节变换时使用的一种具有较浓的文化传统气息的一种应用文样式。它有较为严格的行文要求,一般来讲,它并不适宜于平民百姓们使用。但由于每逢一些必要的场合,它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也对对联类作了介绍。 对联类常见应用文包括节令联、祝寿联、婚联、喜联、挽联、名胜联等六种。 (八)讣告悼词类 这是有关以致悼死者为主的一类日常应用文。其中有些文体只适用于特殊的人物特定的场合 ,有些则广泛地应用于民间。了解其写作的基本格式也十分的必要。一般来讲,这类应用文可以包括讣告、唁电、追悼会仪式、治丧名单、悼词、碑文等六种。 (九)英文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间各种交流的加强,常用英文书信也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 中。因此,本书特意选取了一些最为实用的几类英文日常应用文作一下简单的介绍,虽挂一漏万,但也希望对读者稍有帮助。 这里介绍的英语应用文主要有求职信、介绍信、入学申请书、邀请信、以及作为附件的简历等共五种。

在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有什么异同点

答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2-2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施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答:气相色谱仪包括五个部分:(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控制和测量;作用:向分析系统提供流动相(载气),并保证其纯度,控制载气的流速与压力,以使其可正常工作。(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 作用:试样注入进样器中,经气化室瞬间气化为气体,由不断通过的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3)色谱柱和柱箱,包括温度控制装置; 作用:在色谱柱中充满固定相,当载气携组分流经时,由于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吸附作用大小不同,其保留值不同,从而可将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分离。温度控制装置用来控制色谱柱温度,以配合流速,组分性质等将组分更好分离。(4)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检测器的电源及控温装置; 作用:调节温控装置控制温度,当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时,检测器可将组分浓度或质量变化转化为电信号(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记录仪,有的仪器还有数据处理装置; 作用:由于电信号会很小,所以经过放大器,将电信号放大并通过记录仪显示信号,记录数据。 2-20 在一根2m的长的硅油柱上,分析一...

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一、气相色谱仪简介气相色谱仪(GC)是基于色谱柱将混合物分离的原理而实现的一种可对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甚至定量分析的一种热导检测仪器,它可对固定相上的活度系数、比表面积、分子量、分配系数等物理化学常数进行检测,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控制精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因而在生物化学、医药卫生、军事分析、环境保护、石油加工、食品发酵等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气相色谱仪结构气相色谱仪由分析单元和显示单元两部分构成,其中,分析单元主要包括气源及控制计量装置﹑进样装置﹑恒温器和色谱柱,显示单元主要包括检定器和自动记录仪。在其众多的组成部件中,气相色谱仪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部件是色谱柱和检定器。气相色谱仪将待测样品在进样口中气化后,便由载气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各组成成分进行分离并依次导入检定器,然后由检定器对其各组成成分进行检测,目前常用的检定器有电化学检定器、电子捕获检定器、超声波检定器、热导检定器等等。三、气相色谱仪原理气相色谱仪通过色谱柱分离混合物,再通过检定器检测分离出来的各组成成分。在色谱柱中填充有固体/液体溶剂,称为固定相,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流动相,流动相是一种与固定相、被测样品都不发生反应的惰性气体,用于带着被测样进入色谱柱,因此也被称为载气,载气连续的以一定速度流过色谱柱,将被测样品一次一次地注入,每注入一次便可得到一次分析结果。被测样品基于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在色谱柱中得以分离,固定相中物质对被测样品中成分具有不同的亲和力,亲和力越大,表明其受力越大,因此当载气带着样通过色谱仪时,亲和力小的成分移动较快,率先进入检定器。检定器给每个进入的成分一个相应的信号,并对其注入载气到进入检定器直至消失的过程进行计时,最终便可根据计得的时间对其成分进行相应分析。

LED节能灯的原理和应用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小功率LED节能灯(17张)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要是电子。但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这就是LED发光的原理。而光的波长也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形成P-N结的材料决定的。应用的话,现在基本上LED可以使用在大部分的照明场合。

雷达测速仪的应用原理是什么

雷达工作原理与声波之反射情形极类似,差别只在于其所使用之波为一频率极高之无线电波,而非声波。雷达之发射机相当于喊叫声之声带,发出类似喊叫声之电脉冲(Pulse),雷达之指向天线犹如喊话筒,使电脉冲之能量,能集中某一方向发射。接收机之作用则与人耳相仿,用以接收雷达发射机所发出电脉冲之回波。 测速雷达主要系利用都卜勒效应(DopplerEffect)原理: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机频率;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于发射机率。如此即可借由频率的改变数值,计算出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 测速雷射种类于固态雷射中的半导体雷射。雷射测速设备采用红外线半导体雷射二极管。雷射二极管有几个特点使它极适合用来量测速度: 1. 雷射二极管自微小范围中发射出极窄的光束,此一狭窄光束才能精确地瞄准目标。 2. 雷射二极管以小于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切换开关,大大提高精确度。 3. 雷射二极管发射率很窄,其侦测器极易接收到精确的波长;因此在日间有强烈阳光时,仍能正常操作。 4. 雷射二极管只发射电磁光谱中的红外线部分;而红外线系眼睛看不见的,不会影响驾驶人的注意力。

M2HB型12.7毫米重机枪的作战应用

1918年11月12日,为了开发安装在飞机上使用的航空机枪,温彻斯特公司改制成了第一挺气冷式12.7mm重型机枪的样枪,进行了试射。接着,勃朗宁与柯尔特公司又共同开发了高射机枪、坦克机枪等。后因品种太多,简化成了两种产品,即M1921 12.7mm水冷式高射机枪和M1921 12.7mm气冷式机枪,列为美军正式装备。1926年将气冷式M1921机枪重新命名为M2 12.7mm空的型号又分为单管和双联装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用很广泛。除1980年比利时FN公司曾为提高枪管更换速度而将两耳提把改成一端提把之外,世界各国使用的M2HB一直保持原有的结构面貌。勃朗宁M2HB气冷式重机枪枪管质量13kg,平射用M3三脚架20kg,立柱式对空用M63枪架质量65.5kg。发射的12.7 X 99mm弹种有普通弹、穿甲燃烧弹、穿甲弹、曳光弹、穿甲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脱壳穿甲弹、硬心穿甲弹、训练弹等。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楔闩横动式闭锁机构,击针式击发机构,单程输弹(将枪弹横向输送到弹膛正上方),双程进弹(将枪弹抽向后方再推入弹膛),可散弹链供弹。美国的弗里基德尔和柯尔特等7家公司生产。从1933~1946年间总产量约为200万挺。停产25年后,1978年由麦尔蒙特等公司恢复生产,当年美军定购18822挺。到1990年代,除美国外,世界上还有91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使用这种机枪。直至今13,在 伊拉克发生的战斗中,它仍在以直升机机枪、坦克高射机枪、坦克并列机枪、车装机枪等等身份喷发火舌,发出低速而沉闷的连发声响,尽显其作战风采。为什么没有新式大口径机枪替换M2HB 12.7mm重机枪呢?一是因为它的使用方式以车装为主,只在极个别情况拿下车来使用,其质量大小对于车船来说不是主要矛盾,加之其动作可靠,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二是因为其定型生产几十年,成本低廉,作为各种装甲输送车、装甲侦察车、坦克、自行火炮、船艇等的附属武器备受主体装备系统订购者的青睐。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恐怕还会持续下去,因有前车之鉴:1970年代末,美国陆军军械研究工程发展中心曾研制出采用导气式原理、回转闭锁机构、质量减到21.3kg的12.7mm机枪方案;AAI公司曾研制出导气式原理、双路供弹、回转闭锁机构、质量减到25kg的12.7mm机枪方案;1980年代初,萨科公司曾研制出一个可与M2HB零部件互换通用率达到73%、质量减为25kg的机枪方案;拉莫公司也曾研制出质量为26.7kg的12.7ram机枪方案。但这些更新方案都由于造价过高而被束之高阁。因此,M2HB 12.7mm重机枪以其固有的优势长存。

新能源汽车中IGBT的具体应用有哪几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越来越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 社会 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我们每日呼吸的空气却深受 汽车 尾气排放的影响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污染。因此节能减排、降低能源依赖性逐渐成为国际 汽车 工业和环保工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中国政府近几年制定了相应的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发展战略。 新能源 汽车 中IGBT的具体应用有哪几方面? 新能源 汽车 作为发展可替代性能源,是建设可持续发展低碳 社会 的重要一环,并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那么IGBT在新能源 汽车 中又是如何具体发挥其作用,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IGBT主要应用于电动 汽车 的 汽车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充电桩三大方面。 1、 汽车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新能源 汽车 中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能量的转换,即从电池直流电转换到电机交流电或者从电机交流电转换到电池直流电,其中从直流电转到交流电称为逆变且主要用到的功率器件就是IGBT。 IGBT作为功率转换器件,其实更常用于高压功率的转换。电动 汽车 在转换过程中,电池电压一般在200V以上,过流能力在300A以上,功率器件的击穿电压在600-1200V左右,开关频率在20KHZ以内,因此可通过 IGBT模块来实现高压、大电流的操作。 2、车载空调控制系统 电动 汽车 车载空调的工作原理与电动驱动相同,即通过逆变器将高压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后,驱动空调压缩机电机进行工作,但同比电动驱动系统功率较小。而车载空调控制系统中击穿电压和额定电流的选定主要通过IGBT来实现。 3、充电桩 充电桩有直流和交流两种类型。以直流充电桩为例,其工作原理是充电桩一端与交流电网相连,交流电通过整流功率模块转换成直流电,流经电容稳压滤波器后通过IGBT功率模块逆变为高频交流电,最后变压器耦合及整流单元将它转换成不同的直流电压等级,为不同的电动 汽车 充电。 在电动 汽车 中,电机驱动系统占整车成本的15%-20%,而IGBT模块占电机驱动系统的50%,也就是说IGBT占整车成本的7-10%,是除电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元件,可以说决定了整车的能源效率。除此之外,IGBT占直流充电桩中约30%的原材料成本。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功能还是成本方面,IGBT在电动 汽车 领域中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备注:本文仅作学习分享,如内容上存在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谢谢!

试从原理、测定灵敏度和应用等方面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有何异同?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产生的原理和测定信号不同。前者是基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含量的一种方法,响应信号为吸光度。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从激发态跃迁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以光的形式辐射出能量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测定信号为相对发光强度。与原子发射光谱法比较,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常侧重于进行定量分析,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但不能对多种元素进行同时测定,若要测定不同的元素,需改变分析条件和更换不同的空心阴极灯。原子发射光谱法侧重于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应用。气态自由原子吸收来自光源的特征波长的光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电子能级跃迁到较高的电子能级,然后又跃迁至基态或低电子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光辐射,这种现象称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原子发射光谱通常是电致激发发光。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所需光源都为锐线光源,都属于原子光谱的范畴,常用的分析方法也基本一样。但原子荧光的灵敏度较原子吸收光谱低,应用范围没有原子吸收广泛,且仪器价格较贵。

交流伺服驱动从原理到完全应用的图书目录

第1篇 交流调速基础第1章 交流电机控制系统概述 31.1 发展概况与分类 31.2 变频器与伺服驱动器 51.3 交流伺服系统的结构与典型产品 91.3.1 伺服系统的结构 91.3.2 典型产品简介 10第2章 交流伺服原理与系统 142.1 电机控制的基本理论 142.1.1 电磁感应定律与电磁力 142.1.2 电机运行的力学基础 152.2 交流伺服电机的运行原理 182.3 交流电的逆变 212.3.1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212.3.2 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52.3.3 逆变电路的基本形式与工作原理 282.4 PWM逆变原理 312.4.1 PWM逆变原理与特点 312.4.2 PWM波形的产生 342.5 无刷直流电机伺服驱动系统 352.5.1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352.5.2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372.6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驱动系统 392.6.1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392.6.2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41第3章 交流伺服系统设计基础 443.1 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比较 443.1.1 交流调速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443.1.2 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比较 463.2 交流伺服进给系统设计 483.2.1 伺服电机的基本选择 493.2.2 进给系统的稳态设计 503.2.3 伺服进给系统的动态设计 553.3 驱动器主回路的设计与计算 593.3.1 驱动器及交流主回路附件选择 593.3.2 直流主回路附件选择 623.4 电气柜散热设计 663.4.1 发热量与散热能力的计算 663.4.2 热交换器与空调的选择 683.5 安装与连接设计 693.5.1 工作条件与安装设计 703.5.2 连接设计 723.5.3 干扰及其预防 743.5.4 接地系统设计 753.5.5 安装与连接图设计 78第2篇 安川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第4章 产品规格与电路设计 834.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834.1.1 ΣⅡ系列驱动器 834.1.2 ΣⅤ系列驱动器 884.2 硬件组成与选择 944.2.1 硬件组成 944.2.2 ΣⅡ系列驱动器与附件选择 954.2.3 ΣⅤ系列驱动器与附件选择 974.3 电气连接总图 1004.3.1 ΣⅡ系列驱动器连接总图 1004.3.2 ΣⅤ系列驱动器连接总图 1054.4 主回路设计 1084.4.1 输入电源与要求 1084.4.2 主回路设计 1104.4.3 滤波器的连接 1154.5 控制回路设计 1164.5.1 开关量输入/输出连接 1164.5.2 给定与检测回路连接 1214.5.3 全闭环接口电路 1234.6 开关量输入/输出功能及其定义 1264.6.1 开关量输入 1274.6.2 开关量输出 1294.7 电路设计实例 132第5章 驱动器操作与快速调试 1395.1 驱动器的基本操作 1405.1.1 操作显示单元说明 1405.1.2 驱动器的初始检查 1425.1.3 点动与回参考点试验 1455.2 驱动器参数的设定 1485.2.1 参数的显示与保护 1485.2.2 参数的设定 1505.3 速度控制的快速调试 1525.3.1 连接要求与调试步骤 1535.3.2 参数的基本设定与调整 1535.4 位置控制的快速调试 1575.4.1 连接要求与调试步骤 1575.4.2 位置指令的选择与要求 1585.4.3 基本参数的设定 1625.5 驱动器的在线自动调整 1635.5.1 ΣⅡ系列驱动器的在线自动调整 1635.5.2 ΣⅤ系列驱动器的在线自动调整 1665.6 绝对编码器的使用 1685.6.1 连接要求 1685.6.2 数据初始化与设定 1705.6.3 绝对位置的输出 1725.7 位置全闭环控制 1745.7.1 系统结构 1745.7.2 参数的设定与调整 176第6章 功能与参数 1786.1 控制方式及切换 1786.1.1 驱动器的控制方式 1786.1.2 控制方式的切换 1826.2 驱动器的停止与制动 1836.2.1 正常停止与动态制动 1836.2.2 安全输入与硬件基极封锁 1866.2.3 机械制动器及其控制 1896.3 调节器结构与参数 1926.3.1 闭环调节器原理 1926.3.2 调节器的基本设定 1946.3.3 增益切换控制 1966.4 位置调节器的设定 1986.4.1 位置调节原理与参数 1986.4.2 位置调节器结构 2006.5 速度调节器的设定 2036.5.1 速度调节器结构 2036.5.2 调节器参数及其设定 2056.6 转矩调节器的设定 2086.6.1 转矩调节器的结构 2086.6.2 调节器参数及其设定 2106.7 驱动器参数总览 216第7章 状态监视、辅助调整与维修 2237.1 驱动器的状态监视 2237.1.1 操作单元显示 2237.1.2 模拟量输出监视 2257.2 驱动器的辅助调整 2287.2.1 辅助调整功能与参数 2287.2.2 辅助调整的操作 2307.2.3 共振检测与陷波器设定 2337.2.4 无电机试运行 2367.3 驱动器报警与处理 2377.3.1 基本说明 2377.3.2 ∑Ⅱ系列驱动器故障分析与处理 2387.3.3 ∑Ⅴ系列驱动器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242第3篇 三菱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第8章 MR-J3系列驱动器的规格与电路设计 2518.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2518.1.1 型号与规格 2518.1.2 技术特点与性能 2538.1.3 配套伺服电机 2558.2 硬件组成与附件选择 2578.2.1 硬件组成 2578.2.2 驱动器及附件选择 2598.3 电气连接总图 2608.3.1 连接总图 2608.3.2 连接端与功能 2628.3.3 伺服电机的连接 2658.4 主电路设计 2688.4.1 输入电源与要求 2688.4.2 主回路设计 2708.4.3 分离型驱动主回路设计 2748.5 控制电路设计 2758.5.1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2768.5.2 给定输入与位置反馈输出电路 2778.5.3 绝对编码器与连接电路 2798.6 DI/DO信号功能定义 2808.6.1 开关量输入 2808.6.2 开关量输出 285第9章 MR-J3系列驱动器的功能与参数 2909.1 MR-J3系列驱动器参数总览 2909.2 常用功能与参数 2999.2.1 控制方式选择与切换 2999.2.2 转矩与速度限制 3019.2.3 加减速与停止控制 3039.2.4 机械制动器控制 3069.2.5 模拟量输出监视 3089.3 调节器结构与参数 3099.3.1 调节器结构 3099.3.2 增益的切换控制 3129.3.3 位置调节器与参数 3139.3.4 速度调节器与参数 3169.3.5 转矩调节器与参数 3169.4 数据通信与网络控制 3199.4.1 通信与网络接口 3199.4.2 通信命令与格式 3229.4.3 驱动器数据的读出 3249.4.4 数据写入与试运行控制 3309.4.5 数据通信实例 3349.5 绝对编码器的数据传送与零点设定 3399.5.1 使用条件与数据传送方式 3399.5.2 绝对位置的DI/DO传送 3419.5.3 绝对零点的设定 346第10章 MR-J3系列驱动器的操作、调试与维修 34810.1 驱动器的显示与操作 34810.1.1 电源通断控制与操作单元说明 34810.1.2 驱动器的状态显示 35010.1.3 参数的显示与设定 35410.1.4 驱动器的其他操作 35610.2 驱动器的快速调试 35810.2.1 位置控制的快速调试 35810.2.2 速度控制的快速调试 36410.3 驱动器的调整 36710.3.1 调整模式与功能 36710.3.2 在线自动调整步骤 37010.3.3 手动调整 37210.3.4 自适应调整 37510.4 故障与报警的处理 37710.4.1 故障及其处理 37810.4.2 报警与警示的处理 380第11章 MR-J2S系列驱动器的使用与维修 38711.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38711.1.1 驱动器规格与性能 38711.1.2 配套伺服电机 38911.2 电气连接与电路设计 39411.2.1 驱动器连接 39411.2.2 电机与编码器连接 40011.2.3 控制电路设计 40211.3 功能与参数对照 404第12章 MR-ES系列驱动器 41112.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41112.2 硬件组成与电路设计 41412.2.1 硬件组成 41412.2.2 驱动器连接 41512.2.3 电机连接 42112.2.4 电路设计 42312.3 功能与参数对照 425第4篇 松下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第13章 MINAS A4系列驱动器的规格、性能与设计 43713.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43713.1.1 驱动器规格与性能 43713.1.2 配套伺服电机 44013.2 电气连接与电路设计 44513.2.1 驱动器连接 44513.2.2 电机与编码器连接 45113.2.3 电路设计 45313.3 输入/输出功能及定义 45713.3.1 DI信号功能与定义 45713.3.2 DO信号功能与定义 46013.3.3 AI/AO信号功能与定义 46313.4 驱动器参数总表 464第14章 MINAS A4系列驱动器的操作、调试与维修 47614.1 驱动器操作 47614.1.1 操作单元与显示 47614.1.2 输入/输出状态显示 47914.1.3 参数的显示与写入 48114.2 驱动器的快速调试 48214.2.1 初始检查与调试 48214.2.2 位置控制的快速调试 48514.2.3 速度控制的快速调试 49014.3 驱动器的自动调整 49314.3.1 功能与调整方式 49314.3.2 常规自动调整 49514.3.3 实时调整与自适应调整 49714.4 驱动器报警与处理 49914.4.1 驱动器报警及处理 49914.4.2 驱动器故障分析与处理 504第15章 MINAS A5系列驱动器 50615.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50615.1.1 驱动器规格与性能 50615.1.2 伺服电机与技术参数 50815.2 电气连接与电路设计 51215.3 MINAS A5系列驱动器参数 51515.3.1 参数一览表 51515.3.2 参数说明 53315.4 操作与维修 53715.4.1 操作单元与显示 53715.4.2 MINAS A5新增操作功能 53915.4.3 驱动器报警与处理 541附录附录1 安川∑Ⅱ系列伺服电机与参数 542附录2 安川∑Ⅴ系列伺服电机与参数 552附录3 三菱MR-J3系列伺服电机与参数 561附录4 三菱J3系列伺服电机安装尺寸 576附录5 三菱MR-ES系列伺服电机技术参数与安装尺寸 586

比较说明单波束测深仪侧扫声纳和多波束声纳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主要应用方向

单波束测得是一个断面而多波束测得是一个平面所以说多波束比单波束测得快

简要说明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药理学研究的优越性

嘿嘿这个有点难了

在"户外"应用哪个介词?

out-door

紧急求助:巴特沃斯滤波器的原理与应用 的毕业设计要写哪些内容呢?拜谢各位啦,真是无从下手

  滤波器是一种选频装置,可以使信号中特定的频率成分通过,而极大地衰减其它频率成分。在测试装置中,利用滤波器的这种选频作用,可以滤除干扰噪声或进行频谱分析。  广义地讲,任何一种信息传输的通道(媒质)都可视为是一种滤波器。因为,任何装置的响应特性都是激励频率的函数,都可用频域函数描述其传输特性。因此,构成测试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诸如机械系统、电气网络、仪器仪表甚至连接导线等等,都将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按其频域特性,对所通过的信号进行变换与处理。  本节所述内容属于模拟滤波范围。主要介绍模拟滤波器原理、种类、数学模型、主要参数、RC滤波器设计。尽管数字滤波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模拟滤波在自动检测、自动控制以及电子测量仪器中仍被广泛应用。 带通滤波器  二、滤波器分类  ⒈根据滤波器的选频作用分类  ⑴ 低通滤波器  从0~f2频率之间,幅频特性平直,它可以使信号中低于f2的频率成分几乎不受衰减地通过,而高于f2的频率成分受到极大地衰减。  ⑵ 高通滤波器  与低通滤波相反,从频率f1~∞,其幅频特性平直。它使信号中高于f1的频率成分几乎不受衰减地通过,而低于f1的频率成分将受到极大地衰减。  ⑶ 带通滤波器  它的通频带在f1~f2之间。它使信号中高于f1而低于f2的频率成分可以不受衰减地通过,而其它成分受到衰减。  ⑷ 带阻滤波器  与带通滤波相反,阻带在频率f1~f2之间。它使信号中高于f1而低于f2的频率成分受到衰减,其余频率成分的信号几乎不受衰减地通过.  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是滤波器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其它的滤波器都可以分解为这两种类型的滤波器,例如: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的串联为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的并联为带阻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的串联  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的并联  ⒉ 根据“最佳逼近特性”标准分类  ⑴ 巴特沃斯滤波器  从幅频特性提出要求,而不考虑相频特性。巴特沃斯滤波器具有最大平坦幅度特性,其幅频响应表达式为:  ⑵ 切比雪夫滤波器  切贝雪夫滤波器也是从幅频特性方面提出逼近要求的,其幅频响应表达式为:  ε是决定通带波纹大小的系数,波纹的产生是由于实际滤波网络中含有电抗元件;Tn是第一类切贝雪夫多项式。  与巴特沃斯逼近特性相比较,这种特性虽然在通带内有起伏,但对同样的n值在进入阻带以后衰减更陡峭,更接近理想情况。ε值越小,通带起伏越小,截止频率点衰减的分贝值也越小,但进入阻带后衰减特性变化缓慢。切贝雪夫滤波器与巴特沃斯滤波器进行比较,切贝雪夫滤波器的通带有波纹,过渡带轻陡直,因此,在不允许通带内有纹波的情况下,巴特沃斯型更可取;从相频响应来看,巴特沃斯型要优于切贝雪夫型,通过上面二图比较可以看出,前者的相频响应更接近于直线。  ⑶ 贝塞尔滤波器  只满足相频特性而不关心幅频特性。贝塞尔滤波器又称最平时延或恒时延滤波器。其相移和频率成正比,即为一线性关系。但是由于它的幅频特性欠佳,而往往限制了它的应用。  二、理想滤波器  理想滤波器是指能使通带内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都不失真,阻带内的频率成分都衰减为零的滤波器,其通带和阻带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也就是说,理想滤波器在通带内的幅频特性应为常数,相频特性的斜率为常值;在通带外的幅频特性应为零。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其幅频及相频特性曲线为:  分析上式所表示的频率特性可知,该滤波器在时域内的脉冲响应函数 h(t)为 sinc函数,图形如下图所示。脉冲响应的波形沿横坐标左、右无限延伸,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0时刻单位脉冲输入滤波器之前,即在t0时,滤波器就已经有响应了。显然,这是一种非因果关系,在物理上是不能实现的。这说明在截止频率处呈现直角锐变的幅频特性,或者说在频域内用矩形窗函数描述的理想滤波器是不可能存在的。实际滤波器的频域图形不会在某个频率上完全截止,而会逐渐衰减并延伸到∞。  三、实际滤波器  ⒈ 实际滤波器的基本参数  理想滤波器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图中,通带和阻带之间应没有严格的界限。在通带和阻带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带。在过渡带内的频率成分不会被完全抑制,只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衰减。当然,希望过渡带越窄越好,也就是希望对通带外的频率成分衰减得越快、越多越好。因此,在设计实际滤波器时,总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其尽量逼近理想滤波器。  如图所示为理想带通(虚线)和实际带通(实线)滤波器的幅频特性。由图中可见,理想滤波器的特性只需用截止频率描述,而实际滤波器的特性曲线无明显的转折点,两截止频率之间的幅频特性也非常数,故需用更多参数来描述。  ⑴ 纹波幅度d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实际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可能呈波纹变化,其波动幅度d与幅频特性的平均值A0相比,越小越好,一般应远小于-3dB。  ⑵ 截止频率fc  幅频特性值等于0.707A0所对应的频率称为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以A0为参考值,0.707A0对应于-3dB点,即相对于A0衰减3dB。若以信号的幅值平方表示信号功率,则所对应的点正好是半功率点。  ⑶ 带宽B和品质因数Q值  上下两截止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滤波器带宽,或-3dB带宽,单位为Hz。带宽决定着滤波器分离信号中相邻频率成分的能力——频率分辨力。在电工学中,通常用Q代表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在二阶振荡环节中,Q值相当于谐振点的幅值增益系数, Q=1/2ξ(ξ——阻尼率)。对于带通滤波器,通常把中心频率f0( )和带宽 B之比称为滤波器的品质因数Q。例如一个中心频率为500Hz的滤波器,若其中-3dB带宽为10Hz,则称其Q值为50。Q值越大,表明滤波器频率分辨力越高。  ⑷ 倍频程选择性W  在两截止频率外侧,实际滤波器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的幅频曲线倾斜程度表明了幅频特性衰减的快慢,它决定着滤波器对带宽外频率成分衰阻的能力。通常用倍频程选择性来表征。所谓倍频程选择性,是指在上截止频率fc2与 2fc2之间,或者在下截止频率fc1与fc1/2之间幅频特性的衰减值,即频率变化一个倍频程时的衰减量  或  倍频程衰减量以dB/oct表示(octave,倍频程)。显然,衰减越快(即W值越大),滤波器的选择性越好。对于远离截止频率的衰减率也可用10倍频程衰减数表示之。即〔dB/10oct〕。  ⑸ 滤波器因数(或矩形系数)  滤波器因数是滤波器选择性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它是利用滤波器幅频特性的 -60dB带宽与-3dB带宽的比值来衡量滤波器选择性,记作 ,即  理想滤波器 =1,常用滤波器 =1-5,显然, 越接近于1,滤波器选择性越好。

力学的发展及其应用

力学的发展及其应用介绍如下:力学的发展:力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它是社会生产和科学实践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简单机械的应用,静力学逐渐发展完善。公元前5—前 4世纪,在中国的《墨经》中已有关于水力学的叙述。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 3世纪)提出了杠杆平衡公式(限于平行力)及重心公式,奠定了静力学基础。荷兰学者S.斯蒂文(16世纪)解决了非平行力情况下的杠杆问题,发现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定则”,是虚位移原理的萌芽。这一原理的现代提法是瑞士学者约翰·伯努利于1717年提出的。   动力学的科学基础以及整个力学的奠定时期在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创立了惯性定律,首次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理论力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建立了解非自由质点系力学问题的较有效方法。虚位移原理表示质点系平衡的普遍条件。法国数学家 J.达朗贝尔提出的、后来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原理,与虚位移原理结合起来,可以得出质点系动力学问题的分析解法,产生了分析力学。力学的应用:力学是物理学、天文学和许多工程学的基础,机械、建筑、航天器和船舰等的合理设计都必须以经典力学为基本依据。机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的形式。机械运动亦即力学运动。在力学理论的指导或支持下取得的工程技术成就不胜枚举。最突出的有:以人类登月、建立空间站、 航天飞机等为代表的航天技术。以速度超过5倍声速的军用飞机、起飞重量超过300t、尺寸达大半个足球场的民航机为代表的航空技术;以单机功率达百万千瓦的汽轮机组为代表的机械工业,可以在大风浪下安全作业的单台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海上采油平台。

理论力学中,应用动力学普遍方程和虚位移原理时,摩擦力算主动力还是约束力

算主动力,但不解除约束。如果是未知的摩擦力的话,相当于增加一个未知的主动力,不解除约束就不能增加一个自由度,这样,有可能出现静不定问题。

虚力原理和虚位移原理是什么原理的两种不同应用形式

转换原理。虚力原理和虚位移原理是转换原理的两种不同应用形式的。原理,汉语词语,意思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规律。解释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规律。科学的原理,由实践确定其正确性。

功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应用形式

虚功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应用形式,即虚位移原理和虚力原理。其中,用于求位移的是虚力原理。

虚位移的应用

分析静力学的原理。又称虚功原理。可叙述为受理想、双面、定常约束的质点系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所有作用在质点系上的主动力对其作用点的虚位移所作的虚功之和为零。对n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作用在第i个质点上的主动力Fi与此质点的虚位移的乘积代数和等于0。所谓虚位移是指在一定位置上的质点所作的为约束所允许的、假想的无限小位移。虚位移原理的表达式中不出现未知约束力Ni(因在理想约束作用下,质点系的约束力对其作用点的虚位移所作的功之和为零),因而用它求解静力学问题极为简便。若将摩擦力视为主动力,则虚位移原理可应用于非理想约束系统。当质点不脱离约束面时,此原理也可用于单面约束系统。如解除约束并把约束力视为主动力,则此原理还可用来求解约束力。因此,虚位移原理在确定系统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机械的平衡问题、求解结构的约束力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什么是直流电机调速器? 工作原理?应用范围?

直流调速器是一种电机调速装置,包括电机直流调速器、脉宽直流调速器、可控硅直流调速器等,一般为模块式直流电机调速器,集电源、控制、驱动电路于一体,采用立体结构布局,控制电路采用微功耗元件,用光电耦合器实现电流、电压的隔离变换,电路的比例常数、积分常数和微分常数用PID适配器调整。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可单独使用也可直接安装在直流电机上构成一体化直流调速电机,可具有调速器所应有的一切功能。直流调速器就是调节直流电动机速度的设备,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低转速大力矩的特点,是交流电动机无法取代的,因此调节直流电动机速度的设备——直流调速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天地。适用场合下列场合需要使用直流调速器:1.需要较宽的调速范围;2.需要较快的动态响应过程;3.加、减速时需要自动平滑的过度过程;4.需要低速运转时力矩大;5.需要较好的挖土机特性,能将过载电流自动限制在设定电流上。以上五点也是直流调速器的应用特点。应用范围数控机床、造纸印刷、纺织印染、光缆线缆设备、包装机械、电工机械、食品加工机械、橡胶机械、生物设备、印制电路板设备、实验设备、焊接切割、轻工机械、物流输送设备、机车车辆、医疗设备、通讯设备、雷达设备、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等。

虚功原理,虚力原理,虚位移原理三者的关系与区别?请从理论推导、适用条件、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说明。

已发。。。。。。。。。。。。。。。。。。。

简述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及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

地理数据采集人类80%的活动与空间信息有关,地理数据采集是GNSS最基本的专业应用,用来确认航点

请问极坐标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比如在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应用方法,求详细过程和原理。解答者有重赏

不明白

应用虚位移原理的时候为什么解除弹簧?

指在静力平衡系统中将某个(几个)约束解除,以其对应的支反力代之,每解除一个约束,系统就多出一个自由度--;也就有可能实现的位移--;可给出一个虚位移,--;在各主动力上产生相应的位移。

全站仪应用原理

0 引言 电子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及精密机械加工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先进测量仪器,用它可准确、高效、方便地完成多种工程测量工作。它不仅精度高,而且速度快、操作简便,还带有丰富的内置软件,具有常规测量仪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测绘、测试、监测等领域应用日渐广泛。 本文就拓普康全站仪来简述一下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拓普康公司2002年最新推出的全中文化全站仪——GTS-330系列全站仪。其机身小、画面大、全中文显示,最适合一线作业的需求。它的特点是:①GTS-330W是世界首创采用蓝牙无线通讯技术的全站仪,野外使用更方便,数字输入更简单。②优越的距离和角度测量功能:测角精度:±2”/5”,绝对法测角,无需过零检验;测距精度:±(2mm+2ppm*D);测程:3km/一块棱镜;高速测距:精测1.2秒、粗测0.7秒、跟踪0.4秒。③装有双轴补偿器,可提供电子气泡用于整平,并可自动改正由于整平误差对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的影响。④装有应用测量程序,可做偏心测量、对边测量、后方交会以及面积测算等项目。⑤特别耐用,防尘等级达IP66级。⑥结构紧凑,重量轻(主机含电池仅4.9KG),携带方便。⑦充足的内存空间供数据存储用,可存储8000个观测点16000个坐标点。⑧装备长效电池(BT-52QA),作业时间达10小时。⑨操作面板简单,屏幕显示全中文化,易学易用。 1 全站仪基本原理 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测速仪的简称,又被称为“电子全站仪”,是指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电子记录器组成的,可实现自动测角,自动测距、自动计算和自动记录的一种多功能高效率的地面测量仪器。电子全站仪进行空间数据采集与更新,实现测绘的数字化。它的优势存在于数据处理的快速与准确性。 全站仪自身带有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放样点的方位角与该点到测距点的距离,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它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由机械、光学、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由于只需一次安置,仪器便可以完成测站上所有的测量工作,故被称为“全站仪”。 全站仪上半部分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即水平角测量系统、竖直角测量系统,水平补偿系统和测距系统。通过键盘可以输入操作指令、数据和设置参数。以上各系统通过I/O接口接入总线与微处理机联系起来。 微处理机(CPU)是全站仪的核心部件,主要有寄存器系列(缓冲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微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键盘指令启动仪器进行测量工作,执行测量过程中的检核和数据传输、处理、显示、储存等工作,保证整个光电测量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输入输出设备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装置(接口),输入输出设备使全站仪能与磁卡和微机等设备交互通讯、传输数据。 2 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 电子全站仪装备有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等等,可以根据田野测量的水平角、竖直角、倾斜距离等数据,实时计算、显示和输出所需要的点与点之间的方位角、水平距离、高差或点的三维坐标等测量成果。通过输入输出单元,能够输入测站点坐标、起始方向的方位角等基础数据,并将测量结果直接输出到电子计算机中进行计算、编辑和自动成图,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自动生成等高线。测量的图形既可以存储在计算机中,也能够根据需要以多种比例尺打印输出,同时还能够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中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和应用,生成数字地面模型.所以电子全站仪配合计算机测图能够提高测量和成图的精度,实现测量的高度自动化。 2.1 水平角测量 2.1.1 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1.2 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2.1.3 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2 距离测量 2.2.1 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2.2 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2.2.3 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2.2.4 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量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2.3 坐标测量 2.3.1 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3.2 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回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2.3.3 设置棱镜常数。 2.3.4 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2.3.5 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2.3.6 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测点的三维坐标。 3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应用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提高精度。应用有很多种,例如:施工放样、后方交会、导线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等。本文简单介绍施工放样、后方交会。 3.1 施工放样 在现代交通土木建设中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从而使测量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小而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就施工放样这方面,由过去的经纬仪交会法到运用全站仪直接输入坐标放样,工作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近几年出现的自带中桩边桩计算软件的一系列全站仪在放样过程中只需输入曲线要素就可以直接进行放样了,使测量工作基本实现了傻瓜化。拓普康GTS-330系列就具有此项功能,全站仪可以进行三维x、y、z的放样,通过已知点建站和后视点(或后视方位角)进行坐标的放样。 操作程序:施工放样模式——输入站点坐标——输入后视点 坐标—输入放样点坐标——实施放样。 放样时应注意:在一点放样完毕后应进行放样点坐标测量工作,测出x、y、z与放样点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应做到步步校核。另外,在整个放样结束后,需再测一次其他导线点的 x、y、z坐标,比较所测数据,以保证仪器在放样中没有错误。 3.2 后方交会 一般可由二个以上已知点建站,输入仪器高,依次输入已知点坐标及高程,并用全站仪测出未知点与已知点的水平距离。当已知点全部输入后,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出建站点坐标、高程以及自动保存计算结果。 测站点坐标由多个已知点计算而得,要获得坐标,至少必须两个水平角,一个距离或三个水平角,否则就会显示“计算所需数据不足!需要2个角和1个距离或者3个角”。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外业计算、记录和外业工作时间,而且提高了作业精度。提高了人们对全站仪的认识,使全站仪更好的应用于工程测量。 4 结语 电子全站仪是近年普遍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测量仪器,它同时具备了光学经纬仪和电子测距仪的功能,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高精度测距仪的测量工作。 而工程测量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带有普遍性的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仪器工具的更新和改进,促使工程测量工作越来越简化,精度也越来越高。而合理科学的运用全站仪进行测量,仍需我们进一步的积累经验和继续探讨。

现代测绘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意义 以及在管理实践如何应用

1.从工程对象的技术需求出发考虑测绘学科技术的教学方向。工科院校的非测绘专业主要是土木(建筑、路桥隧方向)、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等,测量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供现代测绘基本技术。因此测量学教材建设方向应紧密结合“技术需求”,其中涉及技术整合、地位、效益、性质等问题值得考虑。1)技术整合有三层意思,强调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是独立性很强的技术整合参与者;强调测量技术的“定位”概念核心与工程“点位确定”需求的一致性;非测绘专业工作者掌握工程测量技术是现代化需要的必然,是当代科学技术整合的突出表现。2)技术地位:土木工程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土木工程勘察设计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土木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保证;房地产管理、工程质量检验、工程监测的重要手段。3)技术效益:在工程建设中不仅是采用一项测量技术、一个测量新仪器的应用,而是现代工程整体水平的标志,工程整体效益的技术组成部分。4)技术性质:基本性,即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基本技术的性质;主导性,即测量技术在工程建设中主要导向技术的性质。我们体会,结合“技术需求”,认真处理技术需求问题,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有利于反映测量学基本的技术面貌,有利于认识测量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2.继续在测量学教材中加强测绘基本理论基础的份量。我们看到,非测绘专业本身的多种课程的相关性比较强,相比之下,测量学课程的单一性、独立性比较强,与非测绘的专业课程相关性比较差。测量学是非测绘专业唯一测量学课程的教材,我们体会,适当加强测绘基本理论基础的份量,有利于反映测绘技术基本面貌,有利于本科非测绘专业整体技术素质培养。3.做好非测绘专业测绘技术系列教材的创新建设。一年多来,开设“土木测量控制”必修课和“GPS原理及应用”、“遥感技术概论”、“ 原理及应用”、“土木工程监测技术”等选修课,效果出乎意料,第一轮学生选修人数之多(超670人),学生对测绘高新技术课反响热烈。目前听课学生保持1500人的水平。现实说明,“测量学”在非测绘专业“单打一”不能满足要求。老师们体会到应加强测绘高新技术的宣传,加强非测绘专业测绘技术系列教材的创新建设是当务之急。“土木测量控制”必修课已开二届,主要应用于路桥专业方向。学生课后说,学了这门课,不再认为测量学科仅仅是实用技术,更感到测量科学理论的高深和在工程建设的用途。4.抓紧开展测量学教材电子课件的研制和推行多媒体教学,促进非测绘专业测绘技术教学标准化。我们试验文字教材+多媒体教学一体化的形式,文字教材详细,多媒体影像叙述精炼、信息丰富,便于主讲灵活引导,促进教材、影像、主讲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5.优化实践教学,加强综合实习训练。工程上对非测绘专业掌握测绘基本技术的能力很重视。实践中可见,工程测量技术是非测绘专业毕业生深入本专业的入口技术。一般工程单位对非测绘专业毕业生有半年至一年测绘基本技术能力考察期,是在测量技术实践中提高施工、设计能力的重要过程。我们感到工程实践对测量技术很重视。一般地,综合实习训练有利于提高非测绘专业掌握测绘基本技术的能力。

浅谈RTK测量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浅谈市政工程的道路质量管理

  摘 要:伴随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政建设中的公路、桥梁以及土地测量等基本设施的建设也日新月异,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工程施工、土地测量、深水测量以及测绘等工作的科技含量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提升,尤其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GPS—RTK)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各种测量工作的效率,为此,本文对市政工程测量中普遍采用的RTK—GPS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PTK测量技术;市政工程;应用   随着GPS—RTK技术使用频率的提高和使用范围的扩大,无线电干扰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因此了解GPS—RTK技术的构造和原理,以及其在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不但能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可良好配合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   一、GPS?—RTK技术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GPS—RTK技术是一种较新应用较广的GPS测量方法,其测量精度较高,即便在野外,也可以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相较以往的测量需要经过事后结算方可达到厘米级的情况,其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市政工程的测量中,其可极大提高测量的精度,而且对于工程放样、以及各种控制测量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RTK技术实际上是GPS实时载波相位差分的简称,这是一种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解算并进行数据处理,在1~2秒时间内得到高精度位置信息的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载体(称为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同一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将所得的改正值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时传递给共视卫星的流动站精化其GPS观测值,从而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   RTK系统基准站由基准站GPS接收机及卫星接收天线、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发射天线、直流电源等组成,其作用是求出GPS实时相位差分改正值,然后将改正值通过数传电台及时传递给流动站以精化其GPS观测值,进而得到更为精确的实时位置信息。一般情况下,精密GPS定位采用的均是相对技术,根据采用值类型的不同可分4类:(1)实时差分GPS,其精度为1m~3m;(2)广域实时差分GPS,其精度为1m~2m;(3)精密时差分GPS,其精度为1cm~5cm;(4)实时精密时差分GPS,其精度为1cm~3cm。   值得注意的是,在差分的数据类型中,源于伪距差分和坐标差分的定位误差相关性,会随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空间距离的增加而直线下降,所以在RTK测量中均采用相位差分。   二、GPS实时动态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1、应用前的准备工作   GPS实时动态技术需要经过6个步骤的准备工作,即外业踏勘;收集资料;制订观测计划;星历预报;器材准备和运输工具。   其中器材准备需要检定合格的GPS接收机,一般包括基准站和含有TSC1的流动站,含有充电器的12V/60A电源及相应的数据链电台,若干接收机,以及与之数目对应的手机(对讲机)和观测记录本。   2、RTK测量操作步骤   在使用GPS实时动态技术进行工程测量时,其作业方法一般分3步,具体操作如下:   (1)架设基准站,即将基准站GPS接收机安置在较开阔的地方,同时架设电台和天线。   (2)启动基准站,其主要是在TSC1控制器中进行两方面的操作:一是建立新工程,二是测量菜单设置。   建立新工程即在建立新工程时主要是进行相关的电脑操作:①打开TSC1控制器的开关,在自动调到的主菜单上选择文件菜单,然后给工程起一个文件名;②选择工程管理选项(Job management),点击确认;③打开选择坐标系统窗口,并在其中键入相应参数。此操作过程应注意,在键入参数窗口中选择输入转换参数时会有两种异常情况发生:即基准站没有WGS-84或BJ-54坐标的情况,此时则应视为没有转换参数设置;基准站只有BJ-54坐标的情况,此时应将测区相应参数输入或者直接输入0。另外应注意,在键入参数窗口中设置椭球参数时,应根据测区的不同变化而输入不同的椭球参数。   测量菜单设置即在TSC1控制器中选择Survey(测量)图标,进入测量方式菜单。然后选择测量工作方式菜单中的实时动态选项,点击启动基准站,待显示连接接收机后,再将基准站所在控制点的名称、天线高度数据输入,这时会有两种情况:①控制器存储了该点坐标,则直接按开始键;②控制器没有储存该点坐标,则应先按F3键求伪距(WGS—84坐标),再按回车键待高程变化稳定后再按开始键。另外,进行测量菜单设置时还应注意,当提示控制器显示可离开接收机,即表明基准站启动成功,此时可断开基准站与接收机的电源。   (3)启动流动站开始测量   将TSC1控制器的电缆插头插入流动站GPS接收机,并在测量菜单中选则开始测量选项,此时流动站已启动,会显示相应的电台标志。RTK的实际测量相对简单,只需要简单的4个步骤,即选择测量点,然后是对连续的碎部点的采集,接着是根据所得的资料输入相应的方位、距离等数据,进而计算不可到达的点位,最后进行放样。   三、应用RTK测量技术的注意事项   鉴于RTK测量时相对简单的操作,操作者无须过多研究,只需按照说明依次执行即可,但是,先进PTK技术并非完美无瑕,使用者在应用时,还应注意其存在的缺点,具体体现在以下4方面:(1)用户需要架设本地参考站;(2)误差随距离的增加而增长;(3)误差增长使流动站和参考站的距离受到限制,一般小于15公里;(4)精度为1cm+1ppm,可靠性随距离增大而降低。   所以说,GPS-RTK作业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因素是无线电数据链的稳定性和作用距离是否满足要求。它与无线电数据链电台本身的性能、发射天线类型、参考站的选址、设备架设情况以及无线电电磁环境等有关。   在了解其缺点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一些相关事项,如此才能保证测量的效果和精确度。比如对采用传统 RTK GPS技术的测绘系统的数据链路电台的设置必须经过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审批管理。目前,采用传统GPS RTK技术并且只能采用无线电台选件用于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改正信息传输的产品型号包括R3、5700、R7;既可采用无线电台选件也可采用GSM/GPRS选件的产品型号包括5800、R8、R8 GNSS;采用GPS网络RTK技术(VRS系统)的产品型号包括NetRS、NetR5。   另外,RTK测量技术在使用中还需要国家相应部门予以支持,笔者在此提出如下意见:(1)建议海关等部门严把进口关,严禁没有无线电发射设备核准证的电台入关;(2)对无线电台使用频率的指配和协调问题,无线电管理部门需要通过与国家规划、测绘等部门协商解决。此类频率指配工作还需要考虑跨省市作业及设备通用性问题;(3)设备必须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因为相关测绘资料属国家机密资料,涉及国家安全问题。   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脚步的较快,市政建设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测量任务,因此,切实地了解当下应用广发的GPS—RTK技术将有助于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建国.杜得彦等.PTK测量技术及其在河道测量中的应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2(3)   [2]骆帝骧.GPS P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1(10)   [3]赵晓非.林健伟.城市测量新技术——PTK综述[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7)   [4]别业仁.李琳.GPS-PTK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0(20)

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拦河大坝B.船闸

A、拦河大坝上窄下宽,因为下面受到水的压强大,拦河大坝应用的是液体压强的原理,本选项符合题意.B、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水壶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锅炉水位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三峡船闸B.水塔

A、三峡船闸是最大的连通器,符合连通器的特点,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水塔与自来水管,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特点,故是连通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特点,故是连通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拦河大坝是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点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不属于连通器;故符合题意;故选D.

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有哪些呢,下面中达咨询招投标老师为你解答以供参考。一、概论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等各种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以应用和研究。二、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一)地图数字化技术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二)数字化成图手段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成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同时还有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精度高、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应用、易于发布等特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三、工程测量中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的改进,广域差分技术、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发展,加之美国SA技术的解除,使得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等领域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RTK测量是将l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RTK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的进行施工放样。因此,RTK被广泛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房地产测绘、数字化测图及施工放样等各种工作中。四、工程测量中的地理信息(GIS)技术GIS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仅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目前,GIS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数据库、内外一体化测图、扫描矢量化及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为专业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以建立各类专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五、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4D产品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六、工程测量中的遥感( RS)技术遥感(RS)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优势,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七、工程测量中的3S集成技术3S(GPS、GIS、RS)技术的结合,取长补短,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行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GPS与RS为GIS提供区域信息及空间定位信息,而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便从GPS和RS提供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的决策依据。诸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工程,其施工范围大、物流量大、施工周期长等,而3S技术为该类大型工程提供了最有效的数据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表达决策的工具。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GPS如何测量工程量_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摘 要:GPS测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工程测绘工作很大的变化,GPS测量是传统的测量技术和现代的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工程测绘中应用GPS测量技术不仅能够促进工程测绘工作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工程测绘的工作效率和工程测绘的服务项目。下面主要进行分析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测绘 GPS 测量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046-01   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简称,其硬件部分主要有环球通讯卫星和接受装置组成,GPS基于卫星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导准确精密的导航、三维坐标以及时间信息。随着GPS技术的发展,GSP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下面主要进行探讨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重要性。   1 GPS测量技术的特点   1.1 GPS测量技术功能多、用途广   GPS测量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时间信息、三维坐标以及三维速度,所以GPS测量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导航、时间测试、速度测试以及测量等,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GPS测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测量工作中,不仅能够用于工程测量、大地测量以及海洋测绘、航空摄影测量、地籍测量等各个领域。   1.2 定位精度高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应用中表明,利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在50km以下的基线中,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如果在100km~500km的基线上,其定位精度能够达到,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在1000km以上的基线中,其定位精度达到或者高于10-8,GPS测量技术在实时差分定位和实时定位等方面中,其定位精度能够达到分米级和厘米级。并且对工程测绘中各种要求都能满足[1]。GPS测量精度如表1所示。   1.3 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GPS测量技术工程操作应用的过程中,其自动化程度是非常高的,操作非常简便,操作者只需要进行采集气象数据、安装开关仪器以及量取仪器高度并监测仪器的工作状态即可。   比如在工程中的跟踪观测、卫星的捕获以及记录等工作都有GPS系统中设备自动实现。在观测结束后,操作人员只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机就算完成数据采集工作。由此可见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应用不仅提高工作效率,精度高,而且对提高工程测绘的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2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应用   2.1 水下地形测绘中GPS的应用   在海港的建设、海岸以及码头的施工设计、海洋资源的开发等工程中都需要采用水下地形图。在进行测绘水下地形图时首先应该进行测量平面位置的三维测定以及水深。在传统的测绘工程中水深的测量主要采用测深仪,在测量时,主要根据超声波测量水深的原理进行测量。在对水深测量的同时还采用潮位仪对潮位进行测量,这样能够使水深的测量值得以改正,最后测量出水下地形的高度。而对于平面位置的测量主要采用经外测距仪、经纬仪以及三应答器等设备进行测量。这些设备操作复杂、条件要求高,在使用时极不方便,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解决平面位置的测量的问题,而且采用差分GPS定位系统能够对大比例尺下水下地形测绘[2]。   在水下地形测绘的工程中,通过将测深仪、差分GPS接收机以及潮位仪并与终端设备相连接从而构成了完整的水下测绘系统。如下图1所示:图中的DGPS接收机主要接收GPS卫星信号以及差分基站的信号,并采用基台校正数据进行修正测量船蹬S的误差。比如在船行驶之前,首先在计算中输入测量阶段的起始坐标,在测量的过程中采用DGPS接收机将测量的坐标值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然后进行坐标之间转换以及参数的计算,并且系统中的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航行的路线以及导航的参数,如定位时间、定位序号以及基线方向角、偏离航线的距离、测量起点和终点的距离等参数。在测量中,测量工作者能够根据导航监视器进行修正航向,在测量、定位时,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进行记录,并保存在硬盘或者软盘中。   2.2 监测工程变形中GPS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变形是最为常见的问题,工程变形主要由于人为造成地壳或者建筑物变形,或者建筑物位移等原因,GPS测量技术因其三维定位精度高,所以成为监测工程变形的重要的工具。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各式各样的变形:建筑物沉陷、资源开采地面沉降、大坝变形等,比如在监测工程变形时将GPS测量技术应用在大坝变形中,由于大坝受到水负荷的重压,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就会造成大坝的变形,为了能够及时控制大坝的变形造成意外,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坝进行监测,如果在监测的过程中采用GPS测量技术,可以很快的监测以及收集到大坝变形的数据,并且测量的数据能够精确到1.0PPm到0.1PPm,不仅能够保证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而且对提高大坝测量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3]。   3 结语   综上所述,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测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而且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对提高工程测绘的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成为工程测绘中重要的工具。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GPS测量技术将会得到更多的领域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树良.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2):13-17.   [2] 何铭杰.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及特点[J].科技风,2010(4):212-214.   [3] 常文智,韩小波.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10):117-12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