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音乐欣赏幼儿园教案范文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以下是我整理了关于音乐欣赏幼儿园教案范文,希望你喜欢。 音乐欣赏幼儿园教案篇一 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感受其节奏、韵律。 2.认读汉字:杂货店洗钟表饭 3.激发幼儿仿编儿歌的愿望。 活动准备:带有节奏型的儿歌 活动过程:1.谈话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欣赏儿歌--大街上 提问:(1).儿歌里人们开了那些店,这些店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认读:杂货店、洗、钟表、饭 (2).如果让你开一家店,你最想开什么店?为什么? 3.再次欣赏后 提问:这首儿歌与我们平时学的儿歌在念法上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跟随录音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 4.出示带有节奏型的儿歌内容让幼儿学习 流程:由慢——快——用铃鼓伴奏 5.集体仿编一_长的儿歌《大街上》 6.延伸活动: 创造、想象画——大街上 音乐欣赏幼儿园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感受和对比等方法来体验歌曲的特点,尝试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的意境。 2通过对歌词的分析,让幼儿对歌曲展开相关联想,体验傣族小朋友亲近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 3喜欢歌曲,能安静的倾听。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歌曲特点,尝试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 1音乐:《红星歌》、《经孔雀轻轻跳》伴奏、演唱MP3; 2视频:动画片段《两只小孔雀》、傣族风情风光片段、《经孔雀轻轻跳》flash;3教具:纱巾。 活动过程 一、进场 在《红星歌》的乐曲声中,老师和幼儿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进入活动区。 设计意图:采用幼儿熟悉的旋律,让幼儿感受雄壮有力的节奏,为与本次活动进行对比埋下伏笔。 二、开始部分 1、欣赏动画片段《两只小孔雀》。 师:在刚才的动画片里,有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大家嬉笑着相互泼水,你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吗?在我国,有一个民族,那里的人们把孔雀作为吉祥鸟,泼水节是他们特有的节日,这个民族就是傣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雀的家乡,去看看傣家优美的风景吧。 2、傣族风情 播放短片:傣族风情 设计意图:采用幼儿都非常喜欢的动画形象导入新课,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课堂轻松活泼,寓教于乐。 三、基本部分 (一)乐曲欣赏 1、欣赏乐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师:这首曲子的旋律跟《红星歌》比起来,有什么不同?(有力-轻柔,快-慢) 设计意图:让幼儿从熟悉的旋律入手,用对比的方法,初步体验乐曲的优美。 2、请幼儿伸出双手闭上眼睛再次欣赏乐曲,教师用纱巾从幼儿手上轻轻划过。 师:你们在欣赏这首曲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没有?(轻,柔,软,舒服)曲子速度怎样?(慢) 设计意图:利用纱巾的轻柔帮助幼儿亲身感受柔与轻,进一步体验乐曲的优美。 3、鼓励幼儿一边欣赏乐曲一边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幼儿自己尝试,把对乐曲的理解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更深入的体验乐曲的优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歌曲欣赏 1、请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歌曲两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歌词?”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清唱。请幼儿想象歌词中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幼儿从“点”上感受歌词,展开想象,体验歌曲表现的美。 2、无伴奏教师教唱歌词一遍。(陪视频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教唱,结合视频画面,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让幼儿从“面”上展开联想,感受歌曲的美的意境。 3、结合flas_完整欣赏,幼儿自由跟唱或者舞蹈。 设计意图:利用幼儿喜欢的flas_,调动幼儿情绪,将幼儿的想象和画面结合起来,让幼儿更进一步的感受歌曲的美的意境。 四、拓展延伸 邀请在场的老师共跳孔雀舞。 音乐欣赏幼儿园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求知欲强,他们看到自然界中和生活中不理解的地方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用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作为素材,让幼儿大胆提问并尝试用绘画和记录的方式学习仿编儿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幼儿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他们从小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乐意向“小问号”学习,培养爱动脑、多提问的良好习惯。 2、复习并尝试仿编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 3、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问题,愿意积极争当“小问号”,增强求知欲与好奇心。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小问号》的插图、“?”教具、记号笔人手一支、16开白纸若干张、KT板一块、“问号大王”_一个、糨糊等。 【活动过程】 1、利用故事和儿歌导入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师:(出示“?”教具)这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幼:这是小问号,表示提问题。 师:对了,这是小问号,我们提问题的时候就要用到它。一起跟“?”宝宝打个招呼吧。 幼:小问号你好! 师:(代替小问号回答)“小朋友们好。” 此环节运用拟人化的方式呈现形象化的小问号宝宝,旨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小问号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想。 教师一边出示教学挂图,一边讲述故事《小问号》。 抓住幼儿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将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置于故事之中,并利用故事插图,帮助幼儿很快熟悉故事内容,为幼儿回忆故事中小刚的问题奠定基础。 师: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呀? 幼:《小问号》。 师:故事中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呢?他提出了哪些问题呀? 幼:叫小刚。他问早晨醒来为什么要穿衣服?为什么要刷牙? 幼:天为什么会下雨?穿上雨衣身上就不会淋湿吗? 幼:月亮为什么挂在天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 师:你们喜欢小刚吗?为什么? 幼:喜欢,因为他会问好多好多的问题。 幼:他问的问题我们也想知道答案。 借助非常形象的教学挂图,幼儿很容易地就回忆起了故事中的问题,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不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也想当个聪明的孩子。 师:我们也学过一个有关‘小问号"的儿歌,儿歌中的小朋友叫什么呀? 幼:李苗苗。 师:我们一起把这个儿歌说给小刚听听吧。 师幼共同朗诵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 通过复习,不仅再现了儿歌的内容,还为下面仿编儿歌埋下了伏笔。 2、幼儿尝试提出问题,并仿编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 (1)激发幼儿当“小问号”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做“小问号”呢? 幼:想。 师:那么你们想知道一些什么问题呢? 幼:为什么医生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一个红‘+"字呢? 幼:为什么西瓜里会有种子? 幼:为什么蝴蝶会在天上飞? …… (2)幼儿各自以绘画的形式问“为什么”。 师: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用记号笔和白纸记录下来,画的时候要注意画面大一些,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你提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在布局、构图上给幼儿以适当指导,并鼓励幼儿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 鼓励组内幼儿互相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 此环节中,有的幼儿画了一只猫去追老鼠,有的画了太阳和月亮……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为什么”,情绪高涨,连平时不怎么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也大胆地用纸和笔提出问题。 (3)师_流各自提出的问题。 请3~4名幼儿将自己画的问题拿到前面,展示给同伴看并提问。 老师鼓励幼儿从多角度提问题,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自己的问题。 幼:为什么小鸟会在天上飞?为什么猫要去捉老鼠?为什么小鸡喜欢吃虫子?为什么人不能飞上天? 幼:为什么西瓜里会有种子?为什么买东西要给钱?为什么大树会长那么高?为什么鱼会在水中游? …… (4)师幼共同仿编儿歌 师:小朋友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来给问题提的多的小朋友戴上“小问号”头饰,把他的名字和提出的问题一起编到儿歌中。 师请一名幼儿上台,展示他的问题。 幼:我班有个_,大家叫他小问号。他问老鼠为啥会怕猫?为什么秋天果树上会结果实?为什么地球是彩色的?为什么糖吃多了会蛀牙?老师听了微微笑,夸奖_肯动脑。只要大家勤学习,将来一定会知道。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为_鼓鼓掌。 再请若干名名幼儿上台展示问题,集体仿编儿歌。 仿编诗歌将整节活动推向了_,当听到全班小朋友将自己的名字编入到了儿歌中时,他们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显得非常神气。其他没有上台的幼儿也非常活跃,羡慕那些同伴可以将自己的名字编入儿歌,平时胆小的幼儿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3、布置“小问号”专栏,引导幼儿尝试相互寻求问题的答案。 请幼儿将自己画出来的问题贴到KT板上,布置“小问号”专栏。 师:今天,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幼:知道。 幼:不知道。 引导幼儿互相探讨别人提出的问题。 幼:我知道燕子的尾巴为什么像剪刀一样?因为燕子在天上飞的时候,剪刀一样的尾巴能帮它掌握方向,保持平衡。 …… 师:对于不知道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幼:可以上网查。 幼:可以回家问爸爸妈妈。 幼:可以看图书和电视。 师:小朋友们真棒!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你们已经知道了,有些问题的答案你们还不知道。回家后,可以对你感兴趣的问题尝试寻求答案。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应当引导幼儿积极地通过多种渠道寻求问题的答案,让幼儿做到不仅会提出问题,还会寻求问题的答案。 音乐欣赏幼儿园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动作,能随音乐轻柔、优美的进行表演。 2.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产生喜爱孔雀、爱护孔雀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制作的《孔雀》课件。 2.《孔雀开屏》的录像、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的光盘。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以猜谜的形式展开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运用课件《孔雀》:让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以及孔雀的种类。用观察法、讲解法让幼儿了解孔雀,并能积极、大胆地表达出来。 3.播放录像《孔雀开屏》,让幼儿了解孔雀开屏的原因。 (1)一种是孔雀繁殖的季节开屏,吸引雌孔雀,并不是比美。 (2)孔雀开屏是自我保护、防御的本能。 4.让幼儿倾听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感受歌曲的优美。 5.教师示范舞蹈,请幼儿欣赏、感受傣族舞蹈的优美。 6.教师教授冠形、掌形及孔雀展翅的动作。 音乐欣赏幼儿园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了解各季节常开的花,对植物开花的现象比较感兴趣。 2、能说出自己喜欢的花的特征,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对花进行描述丰富词汇。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看各种各样的花。 2、常见各季的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回忆看到过的花。 1、教师提问:你见过什么花?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说一说四季的花,启发幼儿回忆: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有什么样子的花开放? 二、学念儿歌,了解各个季节开的花。 1、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有关花的问题,教师作出解答或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导语:现在啊,老师这里啊,有一首儿歌,儿歌里面就讲到了一年四季开的花,你们想知道吗? (1)教师念儿歌,引导幼儿提问。教师做出解答或者引导幼儿讨论。 (2)教师再次念儿歌提问:在这首儿歌当中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师其他小朋友来帮助你呢?(如儿歌中的红艳艳、笑盈盈等词汇) (3)幼儿一起学念儿歌,对儿歌产生兴趣。 根据儿歌中的月份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花,供幼儿记忆。 (4)进行分组练习儿歌,使幼儿熟练儿歌。 三、活动结束: 活动后请小朋友看的相关花的图片,请幼儿念念《花开歌》。 附儿歌《花开歌》 一月水仙清水养; 二月杏花伸出墙; 三月桃花红艳艳; 四月杜鹃满山岗; 五月牡丹笑盈盈; 六月栀子带头上; 七月荷花浮水面; 八月桂花腌蜜糖; 九月菊花迎秋风; 十月芙蓉斗寒霜; 十一月山茶初开放; 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音乐欣赏活动的多通道参与方式越多越好

关于音乐欣赏活动的多通道参与方式越多越好如下: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就越能全面、深入地把握认识对象,单纯的倾听式音乐欣赏,学生不太容易产生真正持久的欲望、热情和主动的欣赏行为,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运用多通道参与的方式,定会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增强。音乐欣赏活动的多通道参与方式可以丰富观众的体验,增添参与感和互动性。以下是一些多通道参与方式的例子:1、视听互动:提供音乐视频播放,让观众可以通过观看音乐表演的同时,欣赏到音乐家的精彩演奏和艺术形象的展示。这可以通过在现场设置大屏幕或通过网络直播来实现。2、多媒体互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与影像、灯光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观众可以通过现场的投影、LED屏幕等,看到音乐所诠释的场景、形象和情感。3、互动式演出:设置音乐会场地的布局和安排,使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音乐家和演出现场。例如,在演出过程中设置专门的观众区域,使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4、移动互动:引入移动设备应用程序,让观众可以参与音乐会的互动环节。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观众可以参与投票、听取音乐家的解说、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等。5、聆听工作坊: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开设工作坊,邀请音乐家或专业人士为观众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等,增加观众的理解和参与感。通过创造多通道的参与方式,音乐欣赏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和兴趣,使其在音乐的世界中沉浸和享受。这些方式可以通过技术、布局和活动策划等方面的创新来实现。同时,为了确保参与方式的多样性,组织者需要充分了解观众的需求,并与音乐家、技术人员等进行充分的协调和合作。

写一篇对本次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的学习心得

体会)(一)一、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他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一本书的读书心得,有许多可以发挥的地方,撰写时宜懂得藏拙,写知的部份,跳过不知的部份。四、一本书的内容可能有五万字,一篇读书心得可能只有一千多字,当然无法面面兼顾,宜做重点发挥。五、真正的写作,与考试写作有所不同,真正的写作通常是不限时地可以慢慢经营,不断构思、寻找资料、点滴累积。六、 用纸或笔记本随时记下灵感与想法,逐次整理於电脑,用电脑写作。主要写作方法 :一、 化整为零:将一篇大文章拆成多个段落,变成在写多篇小文章。例:高级中等学校图书馆运用全球资讯网的实务报告与心得感思与书为友,天长地久。二、同类排比:不同书籍文章中的相关资料之排比运用。三、化大为小:写读书心得不一定要对整本书的内容面面兼顾,可以选择熟悉的议题加以发挥。《苦涩的成长》。朱炎著。尔雅。民国七十三年19版。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题,每个都有对象:爱、青春、火凤凰、挫折、孤独、怨尤、蛊惑、孝道、生活的艺术、人类的母亲,写读书心得的时候,可以先简略地进行整体概述,然后切入特定主题加以发挥,最后再拉回整体面加以结论。读书心得写作的类型 :读书报告的类型:一、感发型: 此为常见的读后感。以个人的直觉,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或随兴抒发,或借题发挥。不必面面俱到,但应观察深刻,文字灵活。二、论述型: 贯穿全书,提纲挈领,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以及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三、撷摘型: 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藉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四、比较型: 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五、源流型: 评介该书所涉级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该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以上诸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读书心得写作的重点内容 :一、 引言:关於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二、 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三、 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四、 个人感思:谈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畏,对前人的褒贬等。五、 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写作程序 :一、选定项目二、研拟初步大纲三、搜集资料四、 整理资料五、拟定详细大纲六、撰写读书心得

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结题报告

1、根据自己的开题报告写好调查报告。2、写出自己平时活动的材料。3、拿出平时发表的论文做佐证。4、学生有什么变化、个人有什么收获、今后还应该怎么去做或还需要做哪些实验。5、写一篇结题报告。

湖北自考03425音乐欣赏课程考试大纲?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搜集整理了湖北自考03425音乐欣赏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03425课程名称:音乐欣赏本大纲指定教材为:《音乐欣赏普修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陈辉,2009年版,2016年7月重印。点击下载:湖北自考03425音乐欣赏课程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研究

音乐教学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辅助作用。但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中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作为音乐教师对于农村小学音乐课该怎么教,学生该如何学是值得下功夫研究的。下面以笔者的学校为例来谈一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  一、结合学生实际,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目前音乐课的教学“以唱歌为主”的单一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许多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千篇一律。“师生问好——发声练习——节奏训练——教授新课——分组练习——课堂小结。”陈旧的模式得不到更新、变化,仍然还是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讲台下唱,完全失去了音乐课的特色,更谈不上音乐课的“美”。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做出调查如下图所示:总数(人)喜欢唱歌(人)喜欢跳舞(人)喜欢聆听(人)六年级 53151919五年级 61202021  在小学阶段高年级中,学生所喜欢的音乐形式已经非常广泛。根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原则,我们农村的学生完全具备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音乐单一课这种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笔者在授课中努力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综合教学模式,即把歌、舞融合到一节课中让学生“动”起来。例如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并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例如在上二年级欣赏课《钟表店》时,请学生随着音乐的第一段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各样的钟做动作,如眨眼的猫头鹰钟、点头的小鸡啄米钟、摇摆身体的不倒翁钟等,来表现出时钟均速走动的节奏;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中,笔者带领学生创编动作,加入简单的几个模仿动作“穿衣服”“叠被子”“梳头发”,这样学生就会更快的掌握好这首歌;在学习《外婆的澎湖湾》一节中我们加入了相同风格题材的流行音乐歌曲《童年》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表演舒伯特的《摇篮曲》中我们可以在教学时讲述音乐家的小故事让学生快速领略音乐家的伟大等。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作为一名农村音乐教师更要积极地带领学生感悟音乐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结合农村实际,逐步渗透音乐理论知识学习。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千篇一律地去学唱去聆听,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唱怎样听,还要教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唱为什么要这么听。《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及目标也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面对农村学生的音乐零基础,笔者作为该校第一位专任音乐教师,在所授的每节课中都安排了5分钟的“小小音乐理论家”这一教学环节来给学生补充音乐知识。笔者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音乐知识小口诀。比如终止线:“一根细。一根粗,放在曲子最后处,小朋友,要记住,看见它俩就结束”。连线:“身子弯弯像座桥,有长有短有大小;桥下音,若不同,千万记住唱连贯;桥下两音,若相同,合成一音飞过桥”。顿音记号:“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轻巧短又跳”。等等一些浅显的音乐理论知识。只有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这些简单的音乐小知识,才能用感情去体验去把握歌词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从而才能识记住节奏型与各种表情记号。  三、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展示学生的才能。  开展活动是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尤其表现在音乐教学反馈上,其中演出舞台就是学生汇报音乐知识的阵地。所以农村学校更应该积极地为孩子们构建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自信,感受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因而,在每年传统的庆六一汇演、元旦文艺汇演的基础上,我校又开设了“西林西小学少儿歌曲大赛”。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我校积极把传统的兴趣小组教学(音乐舞蹈小组)推向高潮,每个班的学生都表现的非常活跃,力求为自己所在班级争光。另外,我还在学生中选拔了一批乐感较好的学生成立了“西小合唱团”,虽然只在声音上加了顿音演唱的技巧,只在表现方式上加入了轮唱。但在街道教师节文艺汇演中所展演的我校校歌得到了全场一致好评。所以,音乐展示活动的丰富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音乐才能的实践舞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情操。  四、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感悟音乐。  农村小学虽没有城市小学那么好的条件,比如高档的多媒体音响设施、门类齐全的乐器等,但是,农村小学却拥有纯朴的大自然,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这就是一切艺术的源泉。我们完全可以就地观察,用最原始的节奏和最简单的舞蹈来表达我们的情感。这就是我们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优势,我们的学生不需要去学习很多种乐器,不需要有多深厚的演唱功底和舞蹈技巧,他们只需要在大自然中表达,在大自然中体会,在大自然中感悟快乐幸福的生活。例如,在教唱《故乡的小路》一节中,我引领学生观察着各自村口的小路,同学们在音乐的想象中唱出了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  五、农村专任音乐教师要坚持不懈、终身学习。  笔者从大学直至今日,特别庆幸的是能与音乐为伴,树立教育为己任。较之过去相比现在的农村艺术课程地位已大大提高,所以我们更要时刻保持坚持不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更要不断地苦练基本功,在提高自己演唱、演奏等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加强音乐理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把我们的音乐课上的更加完美而努力。  农村这片土地让我的音乐梦想得以施展;教育这个舞台,让我发挥的淋漓尽致。我愿将我对音乐的热爱感染给我的每一个学生,我愿带领我的学生走进真正的音乐殿堂,我更愿将音乐教学这朵鲜花开得更加灿烂!

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提倡学科整和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有效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一首小诗。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侯/ 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她/去给地主/缝一件虎皮长袄/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2、教师请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月亮、谷堆、莲花、妈妈,以及相依相伴的事物造型;另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晚风,从人们身边轻轻地、慢慢地吹过,温柔地抚摸着我们······最后轻轻地、慢慢地围绕在妈妈身边。 3、教师讲音乐同样具有诗歌一样的魅力。(展示课件)导入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边听边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表情和动作展示出来。   4、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通过欣赏课件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回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这时候,教师又不失时机的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关于体现旧社会人们受苦受难的古诗词作品配乐背诵给大家听。目的在于不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在自我理解中,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每一寸光阴。 5、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多媒体手段自己动手搜集关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相关的知识,下节课集体汇报。这样就将课堂不仅仅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达到了延伸的效果,更加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达到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的完美结合。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舞”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舞"。”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三、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例:1、双脚轻轻跳 2、双脚重重跳 3、单脚跳 4、跺脚 5、踮脚轻轻跳 6、走步 7、爬行 8、躺下闭上眼睛假睡 9、打呼噜由轻渐响 10、慢慢起身、伸懒腰等,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上面的动作,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四、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 例如:我在请同学们欣赏《我乘上小马车》时,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以西方国家中两个流浪儿,他们以甜美的歌声换取面包。一位贵妇人就利用他们的歌喉去赚钱,将他们带回自己家中。这首歌曲就是当天晚上他们在梦境中所唱。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在梦中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教师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学生们反映极其强烈“他们不应该跟那个贵妇人去,他们被利用了”“他们根本就过不上好日子”“贵妇人是个大骗子,应该有人揭发她”“他们应该找正式的教唱歌的地方去演出挣钱”······各种想法接踵而来,教师没有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想法,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这是十分可贵的。音乐课就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孩子们,让音乐课上永不结束真理。 无独有偶,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问到:“雪花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造特点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学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唯命侍从,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五、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三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加入了打击乐为歌曲配伴奏,我又加入了领唱,领唱由文艺委员担任,分句演唱男生一句女生一句,齐唱部分由全班同学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各负其责。在达到各组已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第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让爱好舞蹈的同学围着声乐学生形成半圆,其他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手拿各种打击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老师则扮演指挥、调动大家的演唱的积极性。最后,我还设计了既简单又易学的新疆舞,学生随着《青春舞曲》的音乐边歌边舞,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和谐、互动,可以使爱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善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发展其表现力。当然,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表演舞台是十分有限的,但有多少学生的自信不是通过这小小的舞台展示后建立起来的。作为教师,要通过自己自正腔圆的歌声、舒展优美的舞姿、高雅端庄的气质带动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崇尚美、追求美、表现美;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感染不善表现的学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他所表现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自然的表现自己。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表现空间,成立合唱团、话剧文学社。定期的特长展示、文艺汇演、艺术节活动都是提供学生展示能力、增强信心、提高表现力的绝好机会。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各种演出、音乐会、电视晚会,注意观察,深刻体会艺术家演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精华,了解音乐内涵,正确表现音乐。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音乐审美意识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音乐的审美意识,首先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只是在有了音乐艺术美的存在,才可能有音乐的审美意识。同时,又只有当审美主体作为一个社会的实践着的人,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观念中产生了音乐审美感受时,音乐的美对他来说才能成为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他才能真正具有音乐的审美意识。"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每个中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成为欣赏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提出音乐教学应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同时,了解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那么,在欣赏音乐时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呢?1、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音乐艺术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其它艺术的不同点是,作曲家创作出作品来,只是完成了音乐艺术的一半,它还必须经过"在创造"即演奏家、乐队和指挥,甚至需要有听众的积极参与,一个音乐艺术作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来,也即达到实际作用于客观世界,并对社会产生效益。音乐欣赏有三个阶段,即感官、感情和理智阶段。如果仅仅追求旋律的优美,节奏的生动,和声的悦耳,这是初级的;体验到音乐的喜怒哀乐,分清调性、节奏与句法的表达,音的高低、强弱在音乐中的作用,以及和声的表现形式,各种乐器音色的区别,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即真正的欣赏,是进入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的阶段,即达到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欣赏者能熟知音乐的"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以及名曲的风格和流派特点,才能与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也只有到达这个阶段,才是真正进入了这个神气的音乐世界。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演奏之后所以泪下青衫湿,是音乐有感于琵琶女的悲哀,并联想到自己遭贬谪后飘泊不定的生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之所以感动的泪珠满腮,是他从这首以俄国农民歌曲为素材的作品中"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2、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提高音乐鉴赏力是欣赏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音乐世界中,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复杂状态,存在着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与良莠同在、商业气氛浓厚的流行音乐并存的社会现象。对于年纪不大、音乐全面修养素质不高的学生来说,则因此而形成欣赏音乐方面的两个偏差,一是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缺乏了解,二是部分同学的音乐欣赏面比较狭窄。这就给欣赏教学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任务:面向全体,培养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欣赏教学应以真善美的音乐为内容,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并从中获得一定的音乐鉴赏力,增强抵御那些假恶丑音乐的免疫力。这种将学生的直觉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较高层次提高音乐鉴赏力的过程。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具体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且还必须辅以必要的讲解和引导。在课外音乐活动中,要用美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神。在课下,我们要和学生交知心朋友,了解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用科学的、客观的分析,引导他们欣赏的倾向。要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音乐,培养素质、全面育人的责任。3、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一)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的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象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它捷径的。(二)学习有关音乐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量,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三)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乊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于领会。英国音乐学家柯克以自己为例说:"我自己对莫扎特的大调作品的理解曾经是(1)在童年时期,悦耳的音乐;(2)青年时期,优秀而典雅,但不深刻的音乐;(3)成年时期,优美而典雅的音乐,其中贯穿着深刻而扣人心弦的情感。在这里,我要不踌躇地说,在(1),(2)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根本不是在理解莫扎特的音乐。"从这个例子,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欣赏者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对于音乐欣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阅历自然很简单,情感体验自然很单纯,但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要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这同样是获得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音乐鉴赏能力,一要多听各种类型、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二要学习有关部门的音乐知识;三是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要靠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音乐欣赏在大学课堂上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因为其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因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旧观念、旧思想,如:本专业知识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惟一标准,音乐教育只是旁门左道、可有可无等。使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艺术院校里的推广与普及步履艰难。但是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中外歌舞剧赏析等科目的开设在学生中受到了欢迎和喜爱。 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我国大学生的素质不但月发达国家比有差距,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比也有差距,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成绩,不会比发达国家差,问题可能就出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在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美育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教育尤为重要。这完全是正确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都是艺术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 一、目前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要讨论的“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当前,我国各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能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比较差的现象。我们经过调查结果表明,137个同学当中有85%的同学爱好音乐,城市和农村分别占了86%和85%。有24%的同学只是偶尔上音乐课,13%的同学在中学时的音乐课基本不上。来自城市的同学中有66.7%认识简谱,而农村的同学只有42.5%,但来自城市的同学认识五线谱远远多于农村同学。此外,城市的同学中有听过音乐会的远远多于来自农村的同学,分别占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同学没有听过音乐会。 然而在问卷的填空题的部分显示,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外国音乐家的有42人,占30.7%,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外国音乐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仅占10.9%。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中国音乐家的有32人,占23.4%;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中国音乐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仅占11.7%。能写出三首以上最喜欢的乐曲的只有33人,占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个人一首乐曲也写不出来。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音乐的,由于地域、环境或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在进高校之前所受的音乐教育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总体来说还是表现出了非常薄弱的音乐素质,特别是在填空题的部分其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导致了音乐课程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乐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如何使学生在短暂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审美价值观的提升、欣赏层次的提升;并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音乐教学是全面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唱歌,还要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让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合理性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呈现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欣赏,由内心的体验而外露于表情的。 (二)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完全是由欣赏者主观控制的。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欣赏者便是三度创作。欣赏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所以人的思维能力会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如果进行音乐欣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的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几代人,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完全可以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如果仅仅是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欣赏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三、在高校中实现以音乐欣赏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弥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足和城市农村学生的差距。各高校一方面要开设音乐欣赏类的选修课,增长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音乐实践的场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要加强引导,让大学生多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来,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一)掌握音乐知识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 音乐基本知识是音乐的语言,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音乐知识越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也就越强,水平也就越高。欣赏曲目从内容到形式应是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民族到西洋,从声乐到器乐,从标题音乐到无标题音乐,而目前一些学校尚未做到这些。音乐表现情感不仅在形式上受到理性化规范,音乐的情感内容也是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的产物,不是任何自然情感的流露都能成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只有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而非纯粹个人的、偶然的情绪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柴可夫斯基《悲怆》中的苦闷求索,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典雅缠绵,刘天华《光明行》中的昂扬雄壮,都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并且是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理性情感,在这类优秀音乐作品的陶冶下,人的情感会得到升华。 (二)增强感性经验的积累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首先,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多听,多接触民族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多方面提高欣赏心理素质和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们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其次,音乐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积淀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甚至哲理思考。经常进行音乐欣赏,能提高直观理解力,从音乐中“品”出它的深层蕴涵。例如从贝多芬充满矛盾的交响音乐中“品”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从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清新悠扬的旋律中“品”出中国老百姓乐观的思想感情。总之,音乐欣赏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 (三)应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欣赏者的音乐欣赏水平因人而异,不但受个人音乐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还要受欣赏者总体文化与艺术修养、甚至生活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与人格修养。例如对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欣赏,有人就只能得到一些画面想象和各种随音响律动产生的情绪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忧伤的调子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一个向往自由光明的俄国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心境;哀叹时光流逝;对生命意义发出疑问等丰富的意蕴,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是难于体会的。 (四)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 如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活动,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积累。特别是学校,尤其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多举办一些艺术歌曲的欣赏、交响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一系列高雅艺术活动。音乐欣赏,除了通常的音乐会、音乐讲座外,还有如音乐电声欣赏;在庆典大会上聆听作为仪式的音乐;陶醉在自己演唱的“卡拉OK”之中;看着银(屏)幕上的画面,耳边响起动人的音乐;甚至在舞池中,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总之,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水平较高的音乐欣赏者,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体验,以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同时学校也要尽全力为大学生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高雅音乐,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对格调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乐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音乐健康发展,也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在这里本人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 一、聆听初步感知---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俗语说:“触景生情”。说明了氛围对人的情感的重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音乐心理”中去感受作品。同时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 1、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马头琴,利用多媒体播放的演奏方式,感受马头琴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多媒体观赏感受万马奔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学生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意境中,让学生对乐曲更容易理解与感受,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感受美、欣赏美的教学目的。 2、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例如我在讲授欣赏课《青春的旋律》选曲时,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为了使学生在欣赏课中感受“青春旋律”主题,选择了几首关于青春主题的歌乐曲:《青春舞曲》,《十六岁的花季》《共青团之歌》等,选择这几首歌曲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不同年代反映青春的不同理想,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所做出的努力,首先播放这几首歌乐曲让学生初步感知,学生看了视频歌曲播放后沉醉其中,陶醉于心。 二、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 情感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音乐的长处在于传情,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去感受、想像、理解、再现音乐形象。例如在教学欣赏《十六岁的花季》时,我先简要介绍这首主题歌的电视剧《花季少年》故事情节及创作背景,初步揭示其思想意义,端正学生的审美态度,让学生感受花季少年的活泼快乐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当我再次播放(视频)影片主题歌《共青团之歌》时,学生的表情一下变得深沉,说明了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这首歌曲体现了共青团员们带着无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伟大情怀离开家乡母亲依依惜别参加战争的情景。最后一曲欢快的歌曲《青春舞曲》阐述了青少年时代要珍惜青春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师生一起边唱边跳,学生拿出自制的乐器(瓶装沙子、碗筷子)让学生在创作律动和创编节奏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 设计舞蹈在这种边唱边舞的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想学爱学并会学。 三、理性阶段---感悟领会作品的内涵对音乐内容的理性欣赏,这是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通过对几首歌曲的欣赏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主题,开始我没有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对每首歌乐曲进行小结。接下来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表达关于“青春""题材的作品,有的朗诵诗、唱歌、跳舞、画画等各种表演形式,最后请学生对这节课总结出一个课题,尽管学生纷说不一,但都总结出了本课的主题,感悟了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教材内容以外可以合理选用欣赏教材我在欣赏教学中,由于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在农村教学设施与条件不足情况下很难完成欣赏教学任务,另外由于中小学生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因而对于一些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外名曲、器乐曲的欣赏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欣赏课呆板、枯躁,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我尝试着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课本外教材,选择作品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切合实际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另外每隔一段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学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 在教学时,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以及当地流行的民歌。如:《十六岁的花季》活泼健康快乐,《胡仁乌力格尔》启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代钦塔拉草原,我的故乡》了解赞美自己的家乡,《献出你的爱》对受难同胞的关爱献一份爱心等,这些歌乐曲学生很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使欣赏教学适合学生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朱存健(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中学 256506) 初级中学的音乐少不了欣赏课,在很多老师的眼里,认为欣赏课是多余的,学生学不到任何知识,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在一般的音乐课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那就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勾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人瓣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提高他们的音乐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使他们在全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不但上音乐欣赏课,而且要持之以恒,把音乐欣赏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之中。那么,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就笔者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从民族角度教学认识音乐的民族性 音乐都具有民族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时,也要注意从民族性上对作品进行挖掘。有句话说,没有个性便没有艺术,是的,音乐发展的源泉的民族文化,这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音乐作品中个性的挖掘也要起源于民族文化。比如说《赶圩归来阿哩哩》,此曲子就有很强的民族性特点,其作者是广西歌舞团作曲家黄有异,他曾亲临彝寨体验生活数年,根据彝族曲调创编了这首曲子,其优美欢快,具有民族特点,描述了彝族当今幸福美满的生活,表现了彝族姑娘是美丽的和她们满载而归的高兴场景。在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很容易地欣赏到这些具有民族特点的流行音乐,我经常选择古今中外具有特定意义的作品比较与选择,或者把某一作曲家的作品集中搜集起来,特别是中国的作品是笔者的道选,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了解我国民族特点,通过与国外的作品进行比较,感受到我们伟大的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有民族特征的中国音乐的美,接受中国民族音乐的感染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引导想象提高美感 想象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跳跃,想象教学法是老师们经常采用的,同样,在音乐欣赏课中,也可以运用想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创造性的进行音乐欣赏。我们知道,想象就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在听音乐之时,对音乐中的旋律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在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想象,那就是不会欣赏,听完一首曲子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没有想象就谈不上什么欣赏。要想增强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要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作品,这一环节至关关键。描绘性的音乐本质上是情景交融的,例如曲目《牧歌》、《百鸟朝凤》、《天鹅》等,这些曲子都伴随着很多的场所,我们要吧想象在那样的场景中,是多么欢快与轻松,如果我们没有想象,不用心去体会其中 的情感,那这首音乐曲子对你来说也便没有了味道。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例如,情节性的音乐也很容易地引起听者的想象,甚至有些这样的作品在标题中就带有很强的情节特点,比如《动物狂欢节》、《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等,都很好的抒发了作者的高兴的心情与曲子当中人物的心情。再比如,抒情性的音乐这一类型也很容易引起听者的想象。有些作品其实上代表了作者的心情,作者就是把自己的心情创作成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曲子就要让学生凭借音响的感知,大但的展开想象,感受其中的情感,比如《蝴蝶夫人》等等。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有多种。整体感受法:通过音乐的高低、快慢、节奏、力度、强弱等要素,去思考有几个主题音调、音乐的总体布局、各段之间的关系等等,感受到作品朦胧的美。进入角色法:把听者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统一,把自己融入到作品的主题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和情境。听画结合法:让学生将欣赏的作品在脑中勾画出缤纷的画面,融音乐与画面为一体。自由想象法:让学生自由想象。由于音乐是一种形式,而想象是无形的。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思维,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融进作品中,不受作品的解释和分析所影响,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模糊思维、自由想象,引导他们进行想象的交流,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获得审美享受。 三、联系表演提高欣赏音乐兴趣 在音乐欣赏,并不是坐在那里只听不动,其实,音乐欣赏也可以伴有一定的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动作或者加一定的表情,并能演唱出来,以此来激发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水平。比如说边听边舞、模拟演奏都是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常用的方法。边听边舞就是让学生听不同风格或者不同时代的曲子,能根据他自己的理解与平时铜陵到的各民族舞蹈动作相结合起来,把音乐要表达的情景用运用表现出来。这样的如表演作品有《西班牙斗牛舞》、《采茶舞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等等很多。在边听边舞的这一过程中感受音乐中所蕴涵的音色、旋律、节奏等等之美。模拟演奏: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学生们好动,也喜欢对乐器敲敲打打,可以让学生按交响乐的位置坐好,每人分配不同的乐器任务,为了更具有效果,可以在每人身上贴上乐器的名称,再选一名同学作为指挥,播放音乐,让学生担当音乐当中的角色,当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乐器演奏声时,就要按自己所代表的乐器进行横批表演,当然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真的乐器进行演奏,效果更佳;这一过程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分辨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色,让他们知道乐器演奏的姿势是什么样子,还要把握整个作品中的节奏、速度等。这些都是在欣赏中用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创作。由于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比较快,逻辑思维逐步展开,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在欣赏课中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开启了学生的艺术思维,借以扩展艺术视野。

小学生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1、声势参与:声势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的各种姿势、可以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来表现出音乐的某种特定意义,传达某种情感。用声势活动参与音乐欣赏,对培养学生的乐感、注意力、创编能力、和合作能力有重要作用。2、律动参与:体态律动是一种音乐活动,不是舞蹈活动。一直以来,音乐的传播和学习主要以听、视觉来实现,体态律动则通过动觉、视觉与音乐听觉、声觉、感觉共同形成音乐的联觉,将对音乐的感知实现于身体动作,不仅能使音乐知觉敏锐化、精细化,更可逐渐内化为经验和记忆,所以能辅助强化和深化音乐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初级中学的音乐少不了欣赏课,在很多老师的眼里,认为欣赏课是多余的,学生学不到任何知识,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在一般的音乐课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那就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勾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人瓣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提高他们的音乐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使他们在全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不但上音乐欣赏课,而且要持之以恒,把音乐欣赏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之中。那么,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就笔者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从民族角度教学认识音乐的民族性 音乐都具有民族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时,也要注意从民族性上对作品进行挖掘。有句话说,没有个性便没有艺术,是的,音乐发展的源泉的民族文化,这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音乐作品中个性的挖掘也要起源于民族文化。比如说《赶圩归来阿哩哩》,此曲子就有很强的民族性特点,其作者是广西歌舞团作曲家黄有异,他曾亲临彝寨体验生活数年,根据彝族曲调创编了这首曲子,其优美欢快,具有民族特点,描述了彝族当今幸福美满的生活,表现了彝族姑娘是美丽的和她们满载而归的高兴场景。在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很容易地欣赏到这些具有民族特点的流行音乐,我经常选择古今中外具有特定意义的作品比较与选择,或者把某一作曲家的作品集中搜集起来,特别是中国的作品是笔者的道选,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了解我国民族特点,通过与国外的作品进行比较,感受到我们伟大的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有民族特征的中国音乐的美,接受中国民族音乐的感染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引导想象提高美感 想象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跳跃,想象教学法是老师们经常采用的,同样,在音乐欣赏课中,也可以运用想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创造性的进行音乐欣赏。我们知道,想象就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在听音乐之时,对音乐中的旋律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在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想象,那就是不会欣赏,听完一首曲子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没有想象就谈不上什么欣赏。要想增强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要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作品,这一环节至关关键。描绘性的音乐本质上是情景交融的,例如曲目《牧歌》、《百鸟朝凤》、《天鹅》等,这些曲子都伴随着很多的场所,我们要吧想象在那样的场景中,是多么欢快与轻松,如果我们没有想象,不用心去体会其中 的情感,那这首音乐曲子对你来说也便没有了味道。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例如,情节性的音乐也很容易地引起听者的想象,甚至有些这样的作品在标题中就带有很强的情节特点,比如《动物狂欢节》、《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等,都很好的抒发了作者的高兴的心情与曲子当中人物的心情。再比如,抒情性的音乐这一类型也很容易引起听者的想象。有些作品其实上代表了作者的心情,作者就是把自己的心情创作成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曲子就要让学生凭借音响的感知,大但的展开想象,感受其中的情感,比如《蝴蝶夫人》等等。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有多种。整体感受法:通过音乐的高低、快慢、节奏、力度、强弱等要素,去思考有几个主题音调、音乐的总体布局、各段之间的关系等等,感受到作品朦胧的美。进入角色法:把听者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统一,把自己融入到作品的主题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和情境。听画结合法:让学生将欣赏的作品在脑中勾画出缤纷的画面,融音乐与画面为一体。自由想象法:让学生自由想象。由于音乐是一种形式,而想象是无形的。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思维,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融进作品中,不受作品的解释和分析所影响,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模糊思维、自由想象,引导他们进行想象的交流,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获得审美享受。 三、联系表演提高欣赏音乐兴趣 在音乐欣赏,并不是坐在那里只听不动,其实,音乐欣赏也可以伴有一定的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动作或者加一定的表情,并能演唱出来,以此来激发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水平。比如说边听边舞、模拟演奏都是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常用的方法。边听边舞就是让学生听不同风格或者不同时代的曲子,能根据他自己的理解与平时铜陵到的各民族舞蹈动作相结合起来,把音乐要表达的情景用运用表现出来。这样的如表演作品有《西班牙斗牛舞》、《采茶舞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等等很多。在边听边舞的这一过程中感受音乐中所蕴涵的音色、旋律、节奏等等之美。模拟演奏: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学生们好动,也喜欢对乐器敲敲打打,可以让学生按交响乐的位置坐好,每人分配不同的乐器任务,为了更具有效果,可以在每人身上贴上乐器的名称,再选一名同学作为指挥,播放音乐,让学生担当音乐当中的角色,当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乐器

赛马是几年级的音乐欣赏课

赛马是人教版五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小学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草原》中的第三课时,以二胡名曲《赛马》为载体的音乐欣赏课。该乐曲在二胡乐曲中颇具代表性,融入了二胡常见的快弓、长弓演奏技巧,同时加入了颤弓、拨弦、马叫等特色技法,来表现乐曲热烈的音乐形象和丰富的表现力。乐曲分为四个乐段,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法表现四个乐段不同的音乐形象。学情分析及目标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乐曲的速度、节奏、音乐形象有基本的鉴赏能力;喜欢体验互动的教学方式,但对二胡的演奏技法没有了解。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赛马》,学生更了解喜欢民族乐器二胡。2、能哼唱第二乐段主旋律,了解乐曲结构;通过了解二胡的技巧所表现的不同乐段的音乐形象。3、通过教师范奏、互动体验,了解二胡快弓、长弓、拨弦等演奏技巧。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然而,传统的欣赏课教学只是“讲讲”(简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听听”(单纯的听音乐)而已,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其次,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由近及远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器乐曲;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四、借助联想法创造意境诱发美感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回答,有的说:“我仿佛在郊外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

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欣赏课

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幼儿将各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感观的参与,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最大程度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呢?作为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幼儿关系,让幼儿喜欢上音乐课。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倾注爱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激励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近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音乐活动。  二、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要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的环境。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曲目,让幼儿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幼儿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幼儿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乐意主动地参加与各类音乐活动,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合理的选择内容,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恰当的选材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年来,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这样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孩子对音乐内容的需求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的,他们追求天然的、游戏的、趣味的音乐作品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在明确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帮助幼儿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如动植物类、自然现象类等这些都是幼儿有一定感性经验的事情,引导幼儿用艺术的手段(绘画、乐器演奏、唱歌、敲击节奏等)再现,会大大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在教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使每个幼儿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取得成功,培养自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发展的,使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能认同自己、接受自己、认为自己能行,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做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音乐起立、坐下,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  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音乐的趣味性。  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有的音乐比较抽象。把抽象的音乐用直观的图片、教具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孩子的学习。在教学中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的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积极的体验音乐。  (1)将故事和情景表演融入音乐教学之中。  故事、情景表演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音乐活动中也可以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故事,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辅以幼儿喜欢的情景表演形式,让幼儿在演的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然后,教师有目的地让幼儿脱离表演进行演唱。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如中班歌曲《拉拉钩》,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幼儿先两个一组交朋友,扮演朋友之间生气的情景,从熟悉歌词到表演唱,看似简单的过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记住了歌词。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学的更主动更轻松。这两种方法在同样在欣赏乐曲时也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2)将教具材料融入到音乐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音乐活动用中利用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幼儿看到图片上的内容,就明白了所表示的含义。另外在欣赏,打击乐等教学当中,图谱也是经常被利用到的教具,它采用图片和象征性的符号这一形式,这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3)将多媒体融入到音乐活动中。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同时,将视听完美地结合,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4)将游戏活动融入到音乐活动中。幼儿的一日活动贯穿于游戏之中,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娱乐,它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一样的愉悦感,幼儿没有丝毫的压力和负担,他们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从而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还能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5)将绘画融入到音乐活动中。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绘画能共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乐曲描绘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中。  总之,在改革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始终从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入手,将音乐活动与其它活动融为一体,我们要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主动积极的探索知识、提高素质、发掘能力、培养个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音乐欣赏课都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笨蛋

如何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心得)

一、欣赏教学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感知与体验、分析与理解。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就是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感知广阔的音乐天地。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而在歌唱、器乐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所以欣赏法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前提和基础 音乐欣赏是经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当我们聆听一首乐曲的时候,必定会受作品中各个音乐要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不同情绪的反应,我们对音乐作品的这种情绪的反应,是感性的,它并不需要经过理性的过程。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乐声中感受不同乐器的色彩,从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感受艺术美的存在。当他们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自然会被激昂向上、威武雄壮的气势所打动,而当听到《婚礼进行曲》时,又会产生神圣辉煌、温和愉悦的情绪反应。因此,在欣赏课中,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去听,主动去感受,而不是教师在一味地传输,把音乐交给学生自己,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与欣赏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感知能力也一定会不断提高和趋于完善的。 三、参与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我认为,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参与、强化、反馈、分析评价,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如让学生自己演唱欣赏过的曲目,或让学生根据欣赏所学知识,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一个爱好音乐的人,若能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并积极参与关于音乐的各种活动,则必定会推动他的求知欲望。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请班上会拉小提琴的学生演奏《梁祝》的爱情主题,教师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演唱这段优美的主题旋律。通过师生的合作表演及学生尝试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情感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为后面完整地欣赏作品,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作好充分的准备。 四、适当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京剧音乐时,有必要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新时代的教育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在感知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中来,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尽情地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中。

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不是短时间所能凑效的,也不是单面能够达到的,这需要广大的音乐教师抓实教学的诱惑力,抓好课外活动的吸引力,以多种形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才有保证。关键词:音乐教育;兴趣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去探索和实践:第一阶段:让学生对音乐教师感兴趣。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学习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的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让学生对音乐教师感兴趣,首先,音乐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纯熟的技巧技能,比如:乐理知识,舞蹈及舞蹈编排,乐器演奏等。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知识技能,完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一定要注意有的度的把握,不要把自己的展现变成表演,要是这样,就把教学的真正目的舍弃了;同时还要具备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技能,比如:文学、哲学、心理、历史、地理等等。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被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所折服。第二阶段: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感兴趣。一、 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程的安排必须合理,课堂操作运行灵活多变,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有所侧重点的安排好教学内容,“炒活”音乐课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l、让教学内容有“新鲜”感,使学生兴趣倍增。2、 突出高潮的“化彩乐段”,有个精彩的结尾。3、 设计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案吸引学生要学。二、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动力,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会自发产生,它有赖于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靠几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国外各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教学法中,再根据我国教育观念,创造出一些适用的新方法。第三阶段:让学生对音乐活动感兴趣。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在校园音乐阵地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外音乐活动这个阵地。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真谛,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素质修养。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起大多数学生参与,这就是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让学生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舞台。课外也是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实践的途径,它能够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现音乐人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萌发学习音乐的感召力。课外是个广阔的大课堂。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课外教学可以通过许多生动形象,趣味妙生的景物直接影响着学生,去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去发现美,接纳美。比如:电线上跳动的小鸟,就是五线谱上音符;火车开动声、滴滴嗒嗒的钟声可让学生获得节奏的感受;山谷的回声可以把学生带回童年趣事的回忆中,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体会在行进中唱歌把握节奏技能。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都有配套的媒体设备,如广播、校园电视等。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欣赏音乐主要是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太阳的祝福》等优秀的与教师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微妙,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增强对教师的热爱之情;在国庆节时,我们播放《歌唱祖国》《爱我中华》,让学生在激昂高亢的音乐声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等。我们还可以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课外教学是学生用音乐知识去实践的环境,去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教室的魅力,陶冶情操,是补充课堂教学缺欠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音乐课外教学的第一和含义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它包括建立文艺队、开展课外辅导等,同样给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锻炼的环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时机。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因此,在课外,我们可以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县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还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教师在组织的时候应做到使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创造性的参与,做到了这几点,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天地,才能让学生喜欢参与,积极参与,从而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要能充分地挖掘校园内其他能有效开展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阵地,给他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他们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健康成长。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的。

音乐欣赏教学如何让学生听懂音乐

音乐作品是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语言,是广大群众最容易认同和接受的艺术形式,是可以跨越国界和语言障碍的特殊载体。但是由于每个人生活阅历、思想情感、理解能力的不同,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其实这本身也正是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使学生体会音乐的内涵以及音乐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应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育中具有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它是学生们打开音乐殿堂大门的一把神奇钥匙,只有懂得如何去欣赏才能有兴趣去热爱。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所有的教师都有明白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一节精彩的音乐欣赏课正起到了这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诸多的成功教学经验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的榜样,总结起来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热情是音乐欣赏课的基础新学期开学了,为了上好音乐课,在任教的五年级每个班的第一堂课,我基本上都会问到:“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音乐”答案都不计其数,流行音乐得到大多数孩子们的喜爱,对于课本上的音乐孩子有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对这些情况,我又问了其他专职音乐的同事,他们了解的情况和我的差不多。很多人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或“园丁”“蜡烛”,这荣誉都表达了人们对教师行业的尊重与认可。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在面对如此多的荣誉和求知若渴的学生们时,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呢?!相信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就是最好的回报,一节精彩出色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动力正源自对教育事业的极大热情。相信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上一节课和以消极态度对待一节课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为了祖国的明天的栋梁我们就更应该在每一节课中拿出十二分的热情,以热情感染学生。二、创设故事情景,让故事贯穿整个课堂低年级的孩子在培养他们听觉习惯时需要抓住他们心理特征加以引导。据心理学家分析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并呈上升趋势,年龄越大孩子们的自控能力越强。因此低年级的教学需要教师更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每个教学活动环节都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孩子们从会说话开始就喜欢听各种类型的故事,并在这些故事中分辨是非,领悟真善美,所以在音乐课中创设故事情景和氛围对培养低年级孩子聆听习惯非常有帮助。比如在上欣赏课《龟兔赛跑》时,我抓住低年级孩子的直观性强,爱听故事的特点加以引导。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让同学们看图片,上面画了一大片森林周围有许多的小动物在当啦啦对为正在起跑线上的兔子和乌龟加油呢,“同学们你们看图画上画了什么呀?”“一群小动物围在森林里,小兔子跟乌龟在干什么呢”?你想知道吗?”“想知道”“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听音乐,一会把你们听到的故事告诉老师,看谁听的最棒,听得最仔细”有了这个故事开端做引子,孩子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想,听完第一遍音乐就有很多孩子举手讲故事…...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质量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中应用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特别是在音乐欣赏课中还是一种比较新的尝试。它以声、光、电为主利用多种先进的科技教学手段,在创新中大胆实践,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在教法的创新中标新立异。任何一种教法的正确运用都可以达到更有效地服务课堂的目的。我个人认为以音乐欣赏课为载体,将历史、地理、人文、古诗词等多门学科内容与音乐欣赏课互相渗透,形成交叉学科优势是一种比较好的切入点。这样既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内涵,又对音乐欣赏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不影响音乐欣赏课主题的前提下,应参照所欣赏作品的特点,利用作品背景描述、作品主题讲解这样的教学花絮进行。如我看到过这样的一期节目当嘉宾用一种非常特别而又美妙的声音唱歌的时候,主持人问到你去过这么多的国家演唱他们知道你在唱什么吗?她说到音乐的美丽乃至无国界的它超越了一切好听的音乐旋律就是一切,像这样的音乐和国外的音乐欣赏可以多让学生欣赏。在教学时学生也会慢慢的融入进来,你会慢慢地发现学生们很容易就融入到了音乐欣赏课的主题中,这样无论是对音乐欣赏课本身还是对音乐作品的认识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凝结了音乐教师的辛勤与智慧,是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完成的,伴随着我们对音乐欣赏课的不断挖掘,其重要意义更加突显。同时我们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们能以音乐欣赏课为契机感受音乐的真实魅力。

如何让学生上好音乐欣赏课

上好音乐欣

如何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影响作用,具有很强的内化力。因此,音乐欣赏应有“意识”地进行这种陶冶。新教材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介绍了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精心制定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老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我认为,老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①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②老师往往无意识地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③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④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完整听,分段听,学生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⑤视听设备品质不佳。针对以上情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条:①课前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②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③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④好的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⑤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二、改变教学观念,调“动”起来让学生进行转换性再创造的表现音乐欣赏课,并不是要求学生要学会表现音乐,而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美的能力。应该教会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让他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地进行转换性再创造的表现,也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欣赏课中,应该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对于音乐美的理解,通过实际的音乐鉴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应该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欣赏应该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的,音乐欣赏最开始是从听开始的,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参与到音乐的再创造过程中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音乐倾听环节。现在的许多教师由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忽视了对学生聆听音乐的教学环节,过多地采用“辅助形式”来替代聆听教育,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声音是音乐的变现形式,音乐是通过声音来传达思想艺术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之美,达到“转换性再创造”的学习方式,“转换性再创造”也是音乐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表现。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表现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可以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曲子让学生自己填词,通过让学生自己根据歌词编配伴奏,自编音乐剧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音乐的兴趣。要多给学生尝试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灵感。例如在欣赏比才的《卡门进行曲》采用声势参与(拍手,垛脚,拍腿等);要在激发学生创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去进行创造,其实成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到音乐创造的成功与快乐。三、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采的。然后,我要求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四、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尝试创新对于中学的孩子来说,对未来充满了想象,有的想要成名当歌星、当演员,有的想要做艺术家,当政治领导人,有的想要做艺术家……当然他们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自己的理想兴趣,有的是受父母的影响等等。由于他们的学习动机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对症下药。我们应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音乐的基础知识是比较枯燥的,怎样

如何学习高中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普通中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 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校的美育教育。 那么,一个高中学生,怎样更好地学习、感知并理解音乐作品,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最 终使自己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其实,学生是非常喜爱音乐 的。在校园里,在下课、放学的时间,我们不时可以听见学生歌唱的声音。他们大多数喜爱 的是流行音乐,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喜欢听音乐会,喜欢著名歌唱家的演唱,喜欢听交响乐, 可以看出音乐确实成为了他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音乐的喜爱也 成为了学生 自己的兴趣之一。有了兴趣这个基础,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来进行音乐欣赏,真正提高学生的 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素质。 欣赏音乐作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心灵感悟音乐,发挥音乐想象力 有人曾这样说过,“我虽然不了解贝多芬心中的法国大革命,但这并不妨碍我动情地欣 赏《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所崇尚的英雄主义、共和理想虽已不是当今许多人的生活态度,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欣赏音乐。音乐音响的感受力是一种强大的、原始的 力量,音乐可以把人们带到一种幻想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可以靠人们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想 象的。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在初次欣赏音乐作品时,自行展开的联想可能与音乐形象 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是无关的,因为这种联想毕竟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发自心灵的碰 撞,是属于音乐的。在逐步扩大了音乐视野、丰富了音乐知识、积累了欣赏经验后,能逐步 提高音乐的听觉能力和对音乐的想象力,也就培养了对音乐形象的感受、理解和认知的能力。 2.理解音乐背景及作者的生平 如同欣赏文学作品一样,如果只注重自己的感悟而没有对作品和作者的了解,那么对作 品的理解就不会深入,甚至会出现审美错误。如冼星海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生 动地描绘出黄河儿女在黄河两岸生息的景象,同时也揭露和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 下的滔天罪行,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抗日健儿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英勇奋斗的场景。这部 作品脍炙人口,但是如果不了解作者、不了解这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各个乐章的内容, 那么就不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真正含义和感情。又如被称为“钢琴诗人”的波兰作曲家肖邦, 如果不了解他的生活背景,是很难理解他的作品的。肖邦时代的波兰正受到沙俄的大肆侵略, 肖邦怀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沙俄侵略者的极度憎恨,写下了一部部伟大的钢琴作品。 3.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 要想获得欣赏音乐的美,就不应该拒绝任何音乐方面的知识,包括音乐欣赏课本中所提 到的知识、概念等等。我们在课堂中欣赏音乐,讲求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听,要更深层次的听, 要听懂。比如在欣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时,我们要了解艺术歌曲的起源、定义以及特点,才 能更好地去把握作品。欣赏聂耳的《金蛇狂舞》,就要听辨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此曲适 用于什么场合。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需要对中国的民族乐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要在脑 海中出现它们的形状以及音色,然后在乐器演奏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上再进一步联想作品的适 用场合,这样既受到了乐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感受美的 能力就提高了。 4.要注意“学科综合”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人物、事件、观点等背景材料,由此,可能会自然地 联系到历史、地理、观点等社会学科的内容。如在学习拉丁美洲音乐这一课时,眼前立刻会 出现一幅拉丁美洲的版图,这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地理这门课程。学唱《松花江上》这首 歌时,我们会想起令每一个中国人都难忘记的“九一八事变“。学生对这些学科的学习程 度和水平,决定了他们审美的水平。 5.利用各种手段去学习、欣赏音乐 有乐器演奏基础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弹奏作品中熟悉的旋律,加深对作品的感 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等学校里的资源,在课外活动时经常去浏览、翻阅、增加 自己的音乐欣赏信息量;可以通过电视上的音乐频道和现场音乐会来锻炼自己对作品的欣赏 和感悟能力。除此,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询作曲家和作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 学习音乐,也可以组织音乐学习小组,大胆地进行音乐创作和评论。 目前,在中学生中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有人认为学习音乐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事, 一般同学学习音乐就耽误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是浪费时间。于是在音乐课上也学习语文、 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还有些同学是单纯为了高考而学习音乐,其实这些想法、做法都是 不正确的。爱因斯坦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就用小提琴演奏世界名曲,积极休息之后,新 的思潮涌来,轻松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这种紧张与松弛交替的休息是大脑再创造的开始。 清华大学理工科学生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8-1>8,即从学生每天8 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 小时进行音乐等文体活动,其效果大于单纯的8 小时学习。达尔文说过:“如果我活第二次, 我必定规定自己每星期都读点诗和听点音乐,以使我大脑的那些尚未衰退的部分在不断运用 中保持活跃。” 可见,音乐欣赏课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能让我们 的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而得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喜欢音乐其实是一种美好的心态,让我们一 同来爱音乐,去尽情地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吧!

谈谈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

xx年九月我到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担任三年级的音乐教师,面对陌生的班级,生疏的学生与优秀的前任音乐教师,让我倍感压力沉重。三年极是低年段向中高年段过度的年级,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创造性思维也开始逐渐成熟。几堂音乐课下来,我了解到这些学生音乐素质较好,且思维活跃,有自己的见解。我该怎么去适应这些学生,并让这些学生们都能喜欢我?该用怎样的课堂语言去吸引他们?该怎样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我还深深得记得第一堂三年级的音乐课,上课的班级是三(2)班,从其他老师的口中让我了解到这是一个非常的班级。这堂课,我是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流程上下来的:首先是进行自我介绍;接着让学生了解本册书中要学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学习新课;最后让学生进行歌表演。本以为这样的设计是很理想的,可谁知一节课上下来,弄得我是哭笑不得。

怎样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

音乐欣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审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以了解为前提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情绪体验应建立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之上。  一是了解幼儿。幼儿是欣赏音乐的主体,因此所选择和提供的欣赏素材必须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情绪体验相吻合。如,《梁祝》是我国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其中的《化蝶》片段优美舒缓、回味无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解读,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过PPT演示,让幼儿感受蝴蝶翩翩起舞的情境,并通过模仿蝴蝶飞的动作感受乐曲优美的意境,在动静交替中达到欣赏的目标;中班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两只蝴蝶相知相伴、相亲相爱的情感,并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句的起始;大班则重点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是了解作品。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幼儿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品质和感人的艺术美,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同样以《梁祝》为例,我们一般选择《化蝶》片段,而很少选择《抗婚》片段,主要原因即在于“抗婚”所表达的奋争、无奈、悲愤交加的情绪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难以理解和感受的。  二、以对过程的关注为要旨  关注幼儿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美化着我们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重视幼儿健康丰富的情感的培养。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中,在幼儿首次欣赏时,由教师独奏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筝曲时而婉转柔和、时而铿锵有力的特点。第二次欣赏时,教师运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技术让幼儿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乐曲开始部分,展现给幼儿的是日出东山、宁静的湖泊、摇曳的渔舟的动人画面,听到的音乐是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古筝的声音悠远回环,营造出清晨湖畔波光粼粼、水鸟栖息的优美场景;乐曲中间高潮部分,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渔民欢乐的生动画面,听到的古筝乐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幼儿的情绪也高涨和激动起来,似乎感受到了渔民丰收的欢乐;在乐曲的尾声部分,展现的画面是归舟远去、皓月当空,轻柔而舒缓的旋律使幼儿感受到月色的幽静,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第三次欣赏时,教师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辨别三段音乐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节奏和不同速度的音乐营造的不同情感。幼儿在教师精心营造的音乐氛围中身临其境,情感的闸门顿时打开了,十分自然地跟着音乐模仿起渔民拉网的动作,幼儿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达到了升华。

小学音乐欣赏课概述

一、课程概要通过讲授本课程使学生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声乐、乐器与乐队、演奏类型和器乐体裁上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从而在整体上做到对音乐的全面认识。对音乐欣赏的概念和含义的阐述,使学生从理论层面对音乐欣赏有了初步的了解;再结合具体的例子对音乐欣赏的不同层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音乐不仅仅是感性的体验,它还是一种审美追求,如果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理性上的认识,将会获得更美好的享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以及学会欣赏音乐的必要性。增进学生们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采纳和包容的意识。二、课程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声乐,乐器与乐队,演奏类型和器乐体裁。2、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从而在整体上做到对音乐的全面认识。3、掌握序曲的基本结构特征。4、掌握协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5、了解序曲与协奏曲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的相关内容。6、掌握学此课究竟要实现什么价值?7、交响诗与交响曲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8、了解西洋器乐中键盘类、弦乐类、管乐类独奏和重奏的经典作品。9、了解西方歌剧、舞剧、音乐剧等。10、了解交响诗和交响曲的历史与发展规律聆听。11、掌握西洋器乐的分类,熟知其各自的代表作12、在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13、掌握经典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介绍。

初中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分以下几点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数鸭子》时轻声用小鸭子的叫声哼唱歌曲曲调,歌曲表演时由学生自由选择唱还是用动作表演,很多同学都喜欢动作表演,这样既生动形象又容易记住歌词,在活跃的课堂氛围里学会了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编歌词环节,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分组创编,根据学生报出来的喜欢的动物,自由组合在所贴的动物画前讨论并演唱,最后分组表演体现了孩子们丰富自由的创编能力及培养了她们的自我表现力。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课和唱歌课一样吗

欣赏课不比唱歌课,是孩子们不太喜欢的音乐课内容,初中生还是比较喜欢唱唱跳跳的。但是,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课标也强调: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音乐欣赏课必须上,还需要上好

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

要想上好音乐欣赏课,首先自己要全身心的投入,专心的听课。

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音乐欣赏课应该这么上: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现行初中新课标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已经不能满足于扮演一个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权威角色,而应该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成为音乐的传播者,成为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引导者,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要走出“教师中心”和“独奏者”的角色,突出“学生角色”和“学生本位”, 精讲多听,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力求精练并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

音乐欣赏课在高校中的意义何在?

音乐欣赏因为其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因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旧观念、旧思想,如:本专业知识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惟一标准,音乐教育只是旁门左道、可有可无等。使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艺术院校里的推广与普及步履艰难。但是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中外歌舞剧赏析等科目的开设在学生中受到了欢迎和喜爱。 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我国大学生的素质不但月发达国家比有差距,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比也有差距,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成绩,不会比发达国家差,问题可能就出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在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美育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教育尤为重要。这完全是正确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都是艺术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 一、目前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要讨论的“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当前,我国各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能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比较差的现象。我们经过调查结果表明,137个同学当中有85%的同学爱好音乐,城市和农村分别占了86%和85%。有24%的同学只是偶尔上音乐课,13%的同学在中学时的音乐课基本不上。来自城市的同学中有66.7%认识简谱,而农村的同学只有42.5%,但来自城市的同学认识五线谱远远多于农村同学。此外,城市的同学中有听过音乐会的远远多于来自农村的同学,分别占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同学没有听过音乐会。 然而在问卷的填空题的部分显示,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外国音乐家的有42人,占30.7%,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外国音乐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仅占10.9%。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中国音乐家的有32人,占23.4%;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中国音乐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仅占11.7%。能写出三首以上最喜欢的乐曲的只有33人,占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个人一首乐曲也写不出来。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音乐的,由于地域、环境或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在进高校之前所受的音乐教育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总体来说还是表现出了非常薄弱的音乐素质,特别是在填空题的部分其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导致了音乐课程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乐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如何使学生在短暂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审美价值观的提升、欣赏层次的提升;并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音乐教学是全面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唱歌,还要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让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合理性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呈现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欣赏,由内心的体验而外露于表情的。 (二)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完全是由欣赏者主观控制的。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欣赏者便是三度创作。欣赏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所以人的思维能力会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如果进行音乐欣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的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几代人,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完全可以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如果仅仅是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欣赏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三、在高校中实现以音乐欣赏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弥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足和城市农村学生的差距。各高校一方面要开设音乐欣赏类的选修课,增长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音乐实践的场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要加强引导,让大学生多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来,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一)掌握音乐知识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 音乐基本知识是音乐的语言,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音乐知识越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也就越强,水平也就越高。欣赏曲目从内容到形式应是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民族到西洋,从声乐到器乐,从标题音乐到无标题音乐,而目前一些学校尚未做到这些。音乐表现情感不仅在形式上受到理性化规范,音乐的情感内容也是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的产物,不是任何自然情感的流露都能成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只有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而非纯粹个人的、偶然的情绪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柴可夫斯基《悲怆》中的苦闷求索,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典雅缠绵,刘天华《光明行》中的昂扬雄壮,都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并且是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理性情感,在这类优秀音乐作品的陶冶下,人的情感会得到升华。 (二)增强感性经验的积累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首先,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多听,多接触民族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多方面提高欣赏心理素质和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们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其次,音乐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积淀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甚至哲理思考。经常进行音乐欣赏,能提高直观理解力,从音乐中“品”出它的深层蕴涵。例如从贝多芬充满矛盾的交响音乐中“品”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从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清新悠扬的旋律中“品”出中国老百姓乐观的思想感情。总之,音乐欣赏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 (三)应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欣赏者的音乐欣赏水平因人而异,不但受个人音乐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还要受欣赏者总体文化与艺术修养、甚至生活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与人格修养。例如对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欣赏,有人就只能得到一些画面想象和各种随音响律动产生的情绪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忧伤的调子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一个向往自由光明的俄国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心境;哀叹时光流逝;对生命意义发出疑问等丰富的意蕴,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是难于体会的。 (四)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 如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活动,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积累。特别是学校,尤其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多举办一些艺术歌曲的欣赏、交响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一系列高雅艺术活动。音乐欣赏,除了通常的音乐会、音乐讲座外,还有如音乐电声欣赏;在庆典大会上聆听作为仪式的音乐;陶醉在自己演唱的“卡拉OK”之中;看着银(屏)幕上的画面,耳边响起动人的音乐;甚至在舞池中,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总之,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水平较高的音乐欣赏者,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体验,以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同时学校也要尽全力为大学生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高雅音乐,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对格调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乐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音乐健康发展,也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欣赏课模式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很多老师望而生畏,一筹莫展,即便上下来,也是结构混乱,效果不佳。作为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究竟应该怎样上呢?笔者认为,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包括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的欣赏,一般情况都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结构就是“总分总”三步曲教学模式。以下是我搜集的欣赏课模式资料,一起来看看!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基本模式   (一)新作初赏,整体感知(总)   方法:1、播放原作品MP3音频,完整地让学生听一遍,初次感受其音乐形象,并根据老师的预设问题,边听边思考。   2、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音乐作品的意境或结构,如想象画面、生活动作、声音波形、日月星辰、山水风景、不同颜色等等。   3、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思考结果,教师肯定、表扬、提示、补充。   (二)分段赏析,体验音乐(分)   方法:按音乐结构进行分段逐一欣赏,一般采用“听、说、唱、演”的方法来进行。   1、逐段聆听(听)。教师播放原作品段略的MP3音频,并按教师的预设问题进行边听边思考。   2、倾述想象(说)。学生逐段听后交流对问题的思考意见,其他补充完善。   3、哼唱主题(唱)。学生哼唱段略主题音乐(一般都是教材上出现的主题音乐旋律,以教材为重点进行),其目的在于记住音乐主题,在以后的生活中识别这是什么音乐作品,作品名称是什么。要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独唱、重唱、对唱、轮唱、齐唱、合唱、表演唱等)、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等来体验作品。教师对音程跨度不大、易于演唱、旋律流畅的主题音乐可以随钢琴进行演唱,对音程跨度较大、有一定的难度的主题音乐,可以直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MP3音频音乐进行哼唱。   4、体验音乐(演)。一般采用小组讨论,创编不同的动作(肢体语言、舞蹈等),以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主题,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   分段赏析是音乐欣赏课的重点部分,要通过“三个抓手”去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在美。一是抓节奏,从主题音乐中提炼典型的节奏,让学生念节奏,从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想象音乐所表达的形象;二是抓旋律,紧紧抓住主题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哼唱,感受音乐作品的美;三是抓乐器,抓住作品中的主要乐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音色美。   分段赏析是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策略,是解决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教师音乐教育思想表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听、说、唱、演”这四个环节、以“三个抓手”为突破口,才能进一步地理解作品。   (三)总体再赏,体系建构(总)   再次完整地欣赏全曲,加深作品的整体印象,从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上进行全方位的体验,一般情况在这时,应让学生放松,随着音乐层次的不断推进,不断变化,用不同的动作来进行表现(也可以分组,不同的段略不同的组别进行表演)。总体再赏,有一个情感的升华、印象的加深、结构体系的完整建构,也是音乐欣赏课堂的高潮部分、亮点部分和看点部分。   二、音乐欣赏课的课堂结构   在课堂教学总体结构上,一般都采用前面加点“引子”,即导入,其导入环节应紧扣主题,鲜明直观、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在3分钟以内必须进入欣赏主题。在“总分总”结构完成后,一般加点“尾声”,即拓展,常用的拓展方式也应与本堂课的主题相关音乐为主,内容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3-5分以内为宜。最后学科班长总结点评,课堂嘎然而止,全课告终。   欣赏课的课堂基本结构大致是:激趣导入——新作初赏,整体感知(总)——分段赏析,体验音乐(分)——总体再赏,体系建构(总)——拓展创新——点评结课。   三、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音乐欣赏的声源应以标准的MP3音频为主。因为音乐欣赏培养的是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要在多听、多想的基础上提高,它会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某种态度的反映,如喜、怒、哀、乐等。所以,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是借助于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而不是通过视频的视角效应来体验。   2、音乐欣赏离不开音乐本身。要使用好音乐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来帮助欣赏。这些音乐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离开了音乐本身的欣赏,是不成其为音乐欣赏的。   3、音乐欣赏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和表达。通过音乐要素的不同,在人们的大脑里构建出不同的符号表象,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的表达都是正确的,即使离题、偏题,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教师的引导,使他们的想象和表达更进一步地完善和充实,教师绝不能以“怕时间不够”为由放弃,直接给出“标准答案”,那样就不是欣赏课了,其欣赏的效果就永远也达不到。学生的表达即便是偏离,教师要沉得住,静下心来花一点点时间给予引导,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有一种音乐教育机智和思想。   4、欣赏中的德育是寓赏其中的,包括环保教育、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孝心教育、感恩教育等,教师没有必要生硬地搬出,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某方面的思想教育。   5、欣赏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要自然、流畅,语言要承上启下,自然连接,教师不是会议活动的“主持人”。   6、欣赏课,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欣赏课的主体,教师只是主导,不要一味地由教师包办,把学生说的部分直接讲出来或在课件中过早地呈现出来。欣赏课常采用的课改形式有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学员汇报展示、其他小组学生点评补充或展示、教师或学生评价记分记星、学科班长总评等。   7、不论是器乐作品的欣赏还是声乐作品的欣赏,在欣赏过程中都是以“总分总”为主线,因教师个人的能力、爱好、特长的差异,在具体的环节设计中,可以突出个人的能力高限,使课堂更有亮点和看点,课堂表现力更丰富一些。

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上音乐欣赏课的方法为: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注重情感的交流体验。1.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音乐欣赏课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为例,这不仅可以做到声像结合、试听结合,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及感受,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获取知识并培养能力。2.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音乐欣赏课可以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改变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而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通过教师简明、生动活泼的讲解提示,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并发展想象力和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极大地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3.注重情感的交流体验音乐欣赏课应注重情感的交流体验。教师在教学时在接受音乐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演奏或演唱,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始终处理积极兴奋的状态,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像,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

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如下:1、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音乐鉴赏》在艺术学科中属于基础理论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主要通过学习音乐艺术理论、鉴赏音乐艺术作品的形式来学习古今中外各种流派音乐以及各种乐器的文化,了解东西方音乐的差异,包括起源、艺术形式等。2、《音乐鉴赏》是一门“听”的艺术课程。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要求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听”的根本意义所在。3、音乐鉴赏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音乐鉴赏课的作用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怎么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这大部分是天生的

音乐欣赏的意义是什么

楼主你好:关于音乐众说纷纭,但很少说到要害处。在我看来,语言文字代替不了音乐,也说明不了音乐。如果可能,我们就不需要音乐了。人们常常抱怨说,音乐太含混模糊,耳边听着音乐脑子却不清楚该想些什么;反之,语言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但对于我,情况却恰恰相反,不仅是就一段完整的谈话而言,即便是只言片语也是这样。语言,在我看来,是含混的,模糊的,容易误解的;而真正的音乐却能将千百种美好的事物灌注心田,胜过语言。那些我所喜爱的音乐向我表述的思想,不是因为太含糊而不能诉诸语言,相反,是因为太明确而不能化为语言。并且,我发现,试图以文字表述这些思想,会有正确的地方,但同时在所有的文字中,他们又不可能加以正确地表达。如果你问我,我落笔的时候,脑海里在想些什么,我会说,就是歌曲的本身。如果我脑海里偶然出现了某些词句,可以作为这些歌曲中某一首的歌词,我也决不想告诉任何人。因为同样的词语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义是不同的,只有歌曲才能说出同样的东西,才能在这个人或另一个人心中唤起同样的情感,而这一情感,对于不同的

音乐欣赏有什么好处?

音乐,简单地说,是以系统的乐音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感情,反映生活的时间艺术。欣赏音乐可以说是我们容易开展的一种娱乐方式,对人的身心健很有益处。现代医学证明:人的情绪受大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的调节和影响,情绪的优劣又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美妙、动听而有规律的声波振荡传入人体后,对大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能起到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帮助人消除精神紧张,调整好情绪。音乐还有调节人体节律的作用,悠扬、悦耳的旋律可以影响人体内各种器官的运动节奏,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对人体内细胞起到“按摩”作用,促进内分泌和新陈代谢,使人尽快地消除疲劳。不同旋律、速度的音乐对人体的调节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人在不同的心境和环境下,应该选择风格不同的音乐来欣赏,以起到对神经的不同的调节作用。例如:当需要入静催眠时,可以选择舒缓、幽静的小夜曲如《舒伯特的小夜曲》、《海顿的小夜曲》等等,会使你的情绪很快地稳定下来,不久就会进入甜美的梦乡;当需要镇静安神时,可以欣赏旋律悠美、曲调流畅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可以将你带入音乐的意境之中,心绪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当你需要舒心宽胸、振奋精神时,可选择一些旋律激昂、节奏欢快的乐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金蛇狂舞》、《步步高》等,会令你精神振作,心胸开阔。音乐欣赏固然对人体健康好处极多,但是欣赏音乐必须要注意音量的问题,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医学研究证明:家庭中噪音如超过60分贝对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会产生不良影响。轻者可引起听力减退、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重者可能导致心动过速、血压升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所以,欣赏音乐要注意“悦耳”,音量不要开得太大,听音乐最适宜的音量应在40~50分贝之间,否则就会使优美悦耳的音乐变成有害健康的噪音。总之,欣赏音乐不但能给你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帮助你愉悦身心,放松精神,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因此希望朋友在紧张、辛苦的工作之余,都能抽出一点时间坐下来听听音乐、唱唱歌,这样对您的健康是很好处的。

简述音乐欣赏的意义

音乐欣赏的意义在于:1. 陶冶情操,利于身心发展:音乐作品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够带给赏析者艺术造诣的升华,使其道德情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 提高审美能力:大量欣赏健康的音乐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让人乐观向上,以此提高审美能力。3. 培养创造力:欣赏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心灵深处潜藏的创造力,是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开发与挖掘。4. 培养非智力因素:音乐欣赏是一项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欣赏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这需要靠耳朵这个听觉器官来辨识和感受。音乐欣赏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来获得和提高。可以通过多听、多看、多唱、多练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简述音乐欣赏的作用和意义

  1.有益于陶冶情操  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够带给赏析者艺术造诣的升华,使其道德情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赏析者在审美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产生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识中不健康、不正确的成分,逐渐变得高尚起来,进而形成较高的音乐文化修养及完美的人格。  2.有益于提高审美能力  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的艺术财富、人文精髓,能够使审美活动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引导赏析者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消除错误的审美观,从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美的观念是同人们的道德观念紧密相连的,它反映着人们的世界观,所以赏析者进行音乐赏析时,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其影响极为深远。赏析者通过对音乐作品体裁、题材、形式、风格、内容思想性,作曲家创作意图,具体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逐渐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音乐形象,领会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汲取音乐艺术的精髓,养成审美鉴赏与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有益于培育创造性思维  由于音乐语言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求异性和不确定性,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下了许多空白,因而音乐赏析需要艺术想象力,让赏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则便难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从赏析中得其境界。音乐赏析不仅需要艺术想象力,而且也发展艺术想象力,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感知。音乐赏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造的过程,其间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感受、体验和创造,要借助储存的知识和经验,也要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手段,这就使赏析者的智力得到开发,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从而培育创造性思维。

音乐欣赏的要素是什么?

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一具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节奏与节拍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意义。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不可分离的。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带重音和不带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譬如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就充分体现了这点。假定左脚带重音,右脚不带重音,左-右-左-右就是轻-重-轻-重,这就是节拍。 节奏的含意有两种:广义地说,一切协调、平衡、律动都可称为节奏。狭义地说,节奏是音的长短关系。列队行进中变化着的鼓点,体现了音的长短关系,如嘣-嘣-嘣嘣嘣,这就是节奏。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节奏型。 在音乐中,各种拍子都有它所特有的表现作用,是别种拍子所不能代替的,如进行曲总是用两拍子,圆舞曲总是用三拍子,两者绝对不能互换。此外,复杂的拍子往往会给音乐赋予特殊的活力,像爵士乐、摇滚乐就是这样的例子。 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它体现音乐的全部思想或主要思想。文学家写一本小说,用文字叙述了小说的情节,这个情节比较容易记住,这一方面是由它叙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回忆这个情节。音乐所描述的内容从本质说来总是比较抽象的(某些标题音乐例外),音乐的“情节”只能依靠旋律表达出来,因此,旋律在音乐中似乎相当于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旋律是听众的向导。因此听众在接触一支旋律时,必须能够把它辨认出来,而且以后还要自始至终追随它的行踪。这是对于有理解力的听众的起码要求。如果你听音乐时既不能辨认旋律,又不能追踪旋律,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听下去了,因为你只不过是模糊地感到音乐的存在而已。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严格地说,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节拍、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旋律离开了其它各种音乐要素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旋律的表现为和感人力正是通过音乐的各种要素作用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旋律可分为声乐器乐旋律两种,声乐旋律是供人声演唱的,一般说音域比较狭窄,富于歌唱性是它的最大特点。器乐旋律是供乐器演奏的,它和声乐旋律相比,音域较宽,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比较大,富于节奏性和技巧性,但歌唱性对器乐旋律的表现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旋律是连续不断地引导听者自始至终听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听音乐时必须紧紧捉住这根线索,大多数旋律或多或少都是由精心设计的一些次要素材所伴随。不要让旋律被伴随它的其它素材所淹没,要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的一切素材中分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

音乐欣赏包括哪三个阶段?

一般认为音乐欣赏有三个阶段:知觉欣赏阶段对音乐的感知是表面的,审美趣味在于对音乐的悦耳的要求,即“好听”;情感欣赏阶段是要体会到音乐的情绪、意境和音乐形象,方法是通过联想;理智的欣赏阶段要在知觉欣赏、情感欣赏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智的、全面的综合分析。如作品的构思、音乐主题、主题的展开、乐曲的结构布局、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运用技巧、作品产生的背景及作品演出的情况等。通过分析,对音乐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并从作品的各方面得到美的享受。

名词解释: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由浅入深有这么一个过程,即从感性(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 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一个学习乐器的人也许不一定就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欣赏者,因为他关注的是技巧。表达与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的表达含义,音乐里的和弦、乐谱、速度、调性也有其含义。在刚一开始期间音乐能从感官上打动你,让你激动让你欣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可如果就此而已,你还是没办法去真正聆听音乐。

什么是音乐欣赏

u200c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对于音乐的认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而要说真正的欣赏音乐却不一定每个人都是正确的方法。 音乐要懂得欣赏 如何欣赏音乐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多少年来,一直有许多的专论。可到底该怎样欣赏音乐,还是有人不明白。其实,欣赏音乐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只要你喜欢就行。经常都听到很多人说:“音乐好,就是听不懂。”可我也经常反问他们:你到底要听懂什么呢?音乐这东西,你只要觉得好听就行。何必要这么功利性的搞懂呢?其实真是这样。一首音乐名曲,你只要觉得好听,能让你感动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这曲子是描写的是什么故事。什么曲式、调性、主题那是下一步的事,那些都还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须要觉得好听,能被这音乐感动,否则再是什么名曲对你也是白搭。至于那些东西是对音乐下一步了解的事。如果你能被音乐感动那就什么都好办。因为你在被感动时,会有一种冲动的想法,你会去思考为什么这音乐让人感动万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也就这样,你就有了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渴望,但如果你想一开始就什么都搞懂那不太可能。

音乐欣赏的步骤包括

包括五个方面:1.聆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音乐就是首先靠耳朵来欣赏。欣赏音乐时,先完整聆听一遍音乐,然后再深层感知。2.感知。感知是要以音响感知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必要添加任何形式化内容,只需要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力度,以及自然产生的悲愤、凄楚、激昂的情绪反应。3.想象。当对音乐有了情绪感受之后,脑海之中仿佛有了画面一样,这便是想象。可以更深层次提现对音乐的欣赏水平。4.探究。这一环节的最典型特征就是具有开放性,可以在音乐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加以拓展和延伸。5.创造。音乐本身极具创造性,在充分理解和了解音乐之后,创造音乐便水到渠成。或者创造音乐的结构,或者它的内容情节。即是:1.首先是分析思考音乐作品,分析音乐表达的情感;2.其次是视觉上的感受,一般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舞台教具的展示和音乐相呼应,也会给人留下很深的视觉印象;3.然后是聆听音乐的旋律,感受音乐传递的信息;4.然后是记住音乐欣赏的全过程,这样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5.最后是回味,音乐结束后对整个音乐进行一个复盘。

什么是音乐欣赏

音乐是寓于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多种情绪反应和情感共鸣。音乐没有视觉形象,也没有明确的语义性,但它可以抒发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描绘大自然中人和物的景色、形象以至某种意境,所以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音乐欣赏的能力,与聆听者的知识和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艺术通过作曲—演绎—聆听这个“三位一体”的创作过程来完成,作为音乐聆听者,欲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必须先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美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 A.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What to Listen Music)一书中,把倾听音乐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既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但实际上人们在倾听音乐时,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并不能把欣赏过程机械地分出阶段。但这样假设的阶段,却可以对倾听音乐的方式有个明确的概念。最简单的倾听音乐方法,是没有任何思维的纯为乐趣而倾听,也就是美感阶段。那可以是一种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一面做着别的工作,一面任由音乐的感染力将你带到一种无意识却又富有魅力的境界。音乐的四个要素都能激发人们的情绪,其感染力是极为强大的,所以美感阶段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带你进入联想的世界,使你得到安慰或解脱,但你不能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因为音乐的价值不仅在于能给你以美感。只有采用有意识的倾听方式,才能得到音乐的真谛。倾听音乐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涵义所在,这就是倾听音乐的第二阶段,既表达阶段。音乐的涵义是表达情感和情绪,音乐的材料是音,它不能像文字、绘画等艺术明白地表达悲或乐,作曲家通常不能用具体的言词来表达,也不能与某种明确的事物相联系,只能用声音的表情来引起人们的情绪,因此,在不同时间,每次重听的感觉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那种涵义构成了音乐作品的内容,使你激动,与你共鸣。所以音乐虽能以它的表现力使你产生情绪的想象与联想,或兴奋,或喜悦,或悲哀,或安详……但不必用具体言词去说明那涵义是什么。即使欣赏标题音乐,也不能过分拘泥,受标题的束缚,标题只是帮助想象力的发挥。音乐除了使人觉得愉快的声音和它所表达的感情之外,还存在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等形式,这就是倾听音乐的第三阶段,既纯音乐阶段。对于音乐素材,必须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以一定音乐曲式的原理组成一个作品,所以对一个聆听者来说,必须具有并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懂得音乐曲式的原理,去追随作曲家的思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辨别主题,认清特征,随着音乐的变化和展开,进一步了解乐曲的全篇布局,这才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当然,欣赏音乐不仅是倾听,还要有所想象和联想,倾听音乐重要的是理解音乐作品。理想的音乐欣赏者应是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就像作曲家那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具有主观和客观的态度,为它陶醉,对它批判,以积极的态度去聆听,否则就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如何从美学上认识音乐欣赏的本质

音乐美学是关于音乐本质的问题,是一门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欣赏的一般本质一、音乐欣赏是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音乐欣赏与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共同构成音乐作品的存在价值。(贝多芬的内心听觉能力-失聪后创作第九交响曲)二、音乐欣赏是一个积极地创造的过程。音乐欣赏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三、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音乐欣赏的基本性质是感性的,理性的认识只是对最终的审美体验起到一些强化作用。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方式一、纯形式的欣赏方式特点:欣赏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他们对感性体验与直观对象之外的事物并不产生任何联系。较为适合无标题的纯器乐作品。(现代音乐欣赏-无调式音乐)二、形象化的欣赏方式。特点:把不可言传之情付诸语言,把不可见的美感付诸视觉。柴可夫斯基-把音乐美感付诸视觉艺术《幻想2000》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三、情感化观念化的欣赏方式情感化的欣赏方式:聆听一首乐曲时对这首乐曲表达的感情首先产生直接的感性体验,这些音乐要素一经进入我们的视觉就会使我们再无暇思索的情况下立刻产生情绪上的反应。观念化的欣赏方式;有些人力求了解作曲家的思想观念,深入细致的探索作曲家的思想观念和他的某些作品间可能存在的对应关系。在理性认知的参与下,拓展我们的感受范围,增加理解的深度。四、各种欣赏方式之间的联系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建立自然真实的审美心态对于欣赏者来说是最宝贵的;各种方式之间存在共存互补的关系;欣赏方式多元化的特征正是人类音乐审美意识多样性的直接体现。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音乐欣赏是不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的,是能最快最大限度提高音乐素养的途径。一、加强感性经验的积累1、对于同一作品要反复的听,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音乐作品;2、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不断扩展音乐欣赏的范围。(歌曲:卓卓玛《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二、提高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1、音乐理论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欣赏着来说至关重要;2、最好学习一些音乐演奏或演唱方面的技能;3、一个人对音乐之外的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和欣赏力、在哲学、美学等领域方面的知识水平以及其他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等诸多方面对他的音乐欣赏能力产生影响。我们要努力汲取各种人类文化成果,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体验的深刻程度。

求一篇音乐欣赏的论文,要求1500字左右!

音乐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无论高低贵贱,我们都有欣赏音乐的自由.无论你是高兴或悲伤.当你真正用心去聆听音乐的时候.你就会忘记生活中的种种得失.尽情沉静在美妙的音符之中.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产物.音乐是内心感情的一种宣泄.因此音乐往往会引起共鸣.会勾起你的喜怒哀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是在他失聪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试想失去听觉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可是贝多芬的伟大正是在于他用心去聆听这个世界,聆听自己的命运.所以他才能写出那么震撼的交响曲.贝多芬正向一个音乐精灵,在他身上我们看到音乐的两个属性-灵性和神奇.我是个感情很丰富的男孩子.我认为通常这样的人对音乐的热情会比较高.因为音乐本身是种很感性的东西.出于对音乐的喜爱我选择了音乐欣赏课.这对我来说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有了种突破.也纠正我对音乐的一些狭隘的理解.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通俗流行音乐充满了吸引力和号召力.这是因为符合了年轻人的口味.但盲目追求流行的同时我们也丢失了一些东西.流行中的确有很多好的东西.但也有很快餐的音乐.现在终于知道老鼠爱大米有多可笑了.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和静下心来聆听高雅艺术还是在音乐欣赏课.那么的震撼.感觉心灵受到洗礼.忘不了美妙的钢琴曲的声音. 我真的喜欢钢琴的声音.同时我也觉得自己的欣赏水平的提高.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我们更了解了许多的音乐家.其中有天才莫扎特.和音乐之父贝多芬.上面提过.不过他是让人感受最深,心灵震撼最大的一个人.我觉得他太伟大了.贝多芬的一生是充满了艰辛与痛苦,但他同样是幸福与永恒的.因为有音乐伴随他的一生.更影响他的后代. 当然我是无法用音乐评论家的角度去分析他的音乐,我只能用心去感受,试图能与贝多芬音乐的灵魂接触,对于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来说,音乐是生命,贝多芬同样如此,音乐是让人欣赏的,但贝多芬耳失聪后,仍对音乐那种至死不悔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仍不断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音乐篇章。此时此刻,音乐是有灵魂的,它飘忽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人们热爱音乐,更爱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感情。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它甚至能拯救人的生命。当然伟大的音乐只能由伟大的音乐家来创造,或许这话过于绝对了,但有一点,音乐是值得我们去付出的,也只有我们去付出了,才会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音乐,才会让音乐家的生命永恒,让音乐的天使留在我们的身边。每个音乐人都希望有贝多芬那样的成绩,但音乐又是自私的,而是在于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贝多芬的创作过程也是令人惊讶的,他善于捕捉每个音乐细胞。我想音乐与贝多芬已经合为一体了。贝多芬是音乐,音乐亦是贝多芬。音乐的升华就是生命,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去拨弄那把无玄琴时,才发觉音乐就在我们身上。其实音乐无所不在.关键我们缺乏发现的眼光.就是因为音乐的灵性和神奇吧.所以不是没个人都能成为音乐家.我看过西区故事,了解了黑人音乐.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西方古典音乐的熏陶,或者曾经喜爱过已广泛采用西方音乐体系的所谓中国民歌。我们接受那些起源于白人传统的美国流行音乐来一般不成问题。但摇滚乐的基础有一大半来自黑人音乐,其旋律特点,节奏方式,乃至音调高低等都与西方古典音乐有所不同。黑人乐手十分注重Showmanship。这个词可以译为职业道德。比如,早期的黑人民歌手即使再穷,上台也要穿西装,因为他觉得这是职业歌手起码的装束。后来的黑人摇滚乐手在表演时一个比一个疯,演出服一个赛一个地夸张。这个词还可以译为表演技巧。表现在音乐上,就是对即兴演奏的重视。其实早期的西方古典音乐很重视即兴演奏,据说莫扎特就是一个天才的即兴演奏大师。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西方人把这个美好传统给丢掉了。早期美国黑人乐手的唯一舞台就是酒吧。在那种嘈杂的环境下,面对喝得醉醺醺的听众们,没有什么比一大段出色的即兴演奏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的了。美国摇滚乐吸收了黑人音乐这一特长,极为重视器乐独奏,在主副歌之间总要来上一大段Solo,极为出彩。这在中国流行音乐中是少见的,这和中国乐手缺乏演出机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人可以说是后来风靡美国的所谓“另类文化”的开山鼻祖。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就是扩展了人们的视野,鼓励人类第一次越过贫富、阶级和肤色这些表面的差异,挑战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许多基本价值观念。不管这种挑战是否有意义,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美国的文化艺术(尤其是摇滚乐)的发展受了他们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个最显著的后果就是:人们比过去更能容忍另类的思想和艺术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鼓励个性发展,崇尚标新立意。没有这种态度,没法想象美国摇滚乐在这四十多年里会出现那么多独特的歌手,那么多富有个性的作品,那么多不同的流派。虽然我们聆听好音乐的时间不多.但我真的感觉到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一切.不敢想象没有音乐世界是什么样子.虽然没有每次都去,可是我去的每次都用心听了.感谢老师,感谢音乐欣赏课。我知道以后的时光中能有这样的时间听音乐的时候不多.可是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将永远伴我向前迈进。我想让音乐支撑起所有的价值和尊严,因为音乐让我多了一份睿智,让世界多了几缕温馨……

求一篇音乐欣赏的论文,要求1500字左右!

一篇音乐欣赏的论文,1500字左右!给你 https://wenwen.sogou.com/z/q794993117.htm

求一篇关于音乐欣赏的论文,1000字左右 急 谢了

音乐欣赏...指哪个方面呢?是音乐欣赏的方法,还是音乐欣赏心理,还是具体的某段音乐的欣赏论文?

求一篇大学音乐欣赏选修课的论文 1500字左右

音乐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无论高低贵贱,我们都有欣赏音乐的自由.无论你是高兴或悲伤.当你真正用心去聆听音乐的时候.你就会忘记生活中的种种得失.尽情沉静在美妙的音符之中. 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产物.音乐是内心感情的一种宣泄.因此音乐往往会引起共鸣.会勾起你的喜怒哀乐.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是在他失聪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试想失去听觉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可是贝多芬的伟大正是在于他用心去聆听这个世界,聆听自己的命运.所以他才能写出那么震撼的交响曲.贝多芬正向一个音乐精灵,在他身上我们看到音乐的两个属性-灵性和神奇. 我是个感情很丰富的男孩子.我认为通常这样的人对音乐的热情会比较高.因为音乐本身是种很感性的东西.出于对音乐的喜爱我选择了音乐欣赏课.这对我来说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有了种突破.也纠正我对音乐的一些狭隘的理解.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通俗流行音乐充满了吸引力和号召力.这是因为符合了年轻人的口味.但盲目追求流行的同时我们也丢失了一些东西.流行中的确有很多好的东西.但也有很快餐的音乐.现在终于知道老鼠爱大米有多可笑了. 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和静下心来聆听高雅艺术还是在音乐欣赏课.那么的震撼.感觉心灵受到洗礼.忘不了美妙的钢琴曲的声音. 我真的喜欢钢琴的声音.同时我也觉得自己的欣赏水平的提高. 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我们更了解了许多的音乐家.其中有天才莫扎特.和音乐之父贝多芬.上面提过.不过他是让人感受最深,心灵震撼最大的一个人.我觉得他太伟大了. 贝多芬的一生是充满了艰辛与痛苦,但他同样是幸福与永恒的.因为有音乐伴随他的一生.更影响他的后代. 当然我是无法用音乐评论家的角度去分析他的音乐,我只能用心去感受,试图能与贝多芬音乐的灵魂接触,对于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来说,音乐是生命,贝多芬同样如此,音乐是让人欣赏的,但贝多芬耳失聪后,仍对音乐那种至死不悔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仍不断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音乐篇章。此时此刻,音乐是有灵魂的,它飘忽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人们热爱音乐,更爱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感情。 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它甚至能拯救人的生命。当然伟大的音乐只能由伟大的音乐家来创造,或许这话过于绝对了,但有一点,音乐是值得我们去付出的,也只有我们去付出了,才会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音乐,才会让音乐家的生命永恒,让音乐的天使留在我们的身边。每个音乐人都希望有贝多芬那样的成绩,但音乐又是自私的,而是在于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贝多芬的创作过程也是令人惊讶的,他善于捕捉每个音乐细胞。我想音乐与贝多芬已经合为一体了。贝多芬是音乐,音乐亦是贝多芬。音乐的升华就是生命,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去拨弄那把无玄琴时,才发觉音乐就在我们身上。其实音乐无所不在.关键我们缺乏发现的眼光.就是因为音乐的灵性和神奇吧.所以不是没个人都能成为音乐家. 我看过西区故事,了解了黑人音乐.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西方古典音乐的熏陶,或者曾经喜爱过已广泛采用西方音乐体系的所谓中国民歌。我们接受那些起源于白人传统的美国流行音乐来一般不成问题。但摇滚乐的基础有一大半来自黑人音乐,其旋律特点,节奏方式,乃至音调高低等都与西方古典音乐有所不同。黑人乐手十分注重Showmanship。这个词可以译为职业道德。比如,早期的黑人民歌手即使再穷,上台也要穿西装,因为他觉得这是职业歌手起码的装束。后来的黑人摇滚乐手在表演时一个比一个疯,演出服一个赛一个地夸张。这个词还可以译为表演技巧。表现在音乐上,就是对即兴演奏的重视。其实早期的西方古典音乐很重视即兴演奏,据说莫扎特就是一个天才的即兴演奏大师。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西方人把这个美好传统给丢掉了。早期美国黑人乐手的唯一舞台就是酒吧。在那种嘈杂的环境下,面对喝得醉醺醺的听众们,没有什么比一大段出色的即兴演奏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的了。美国摇滚乐吸收了黑人音乐这一特长,极为重视器乐独奏,在主副歌之间总要来上一大段Solo,极为出彩。这在中国流行音乐中是少见的,这和中国乐手缺乏演出机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人可以说是后来风靡美国的所谓“另类文化”的开山鼻祖。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就是扩展了人们的视野,鼓励人类第一次越过贫富、阶级和肤色这些表面的差异,挑战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许多基本价值观念。不管这种挑战是否有意义,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美国的文化艺术(尤其是摇滚乐)的发展受了他们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个最显著的后果就是:人们比过去更能容忍另类的思想和艺术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鼓励个性发展,崇尚标新立意。没有这种态度,没法想象美国摇滚乐在这四十多年里会出现那么多独特的歌手,那么多富有个性的作品,那么多不同的流派。 虽然我们聆听好音乐的时间不多.但我真的感觉到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一切.不敢想象没有音乐世界是什么样子.虽然没有每次都去,可是我去的每次都用心听了.感谢老师,感谢音乐欣赏课。我知道以后的时光中能有这样的时间听音乐的时候不多.可是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将永远伴我向前迈进。我想让音乐支撑起所有的价值和尊严,因为音乐让我多了一份睿智,让世界多了几缕温馨……

音乐欣赏论文,急求,3000字。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红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叁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浩瀚的大海。仅仅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约有200余种乐器,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难以数计,中国的曲艺约有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种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至于这众多的剧(曲)种中丰富多样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等。更是难以数计。 产生我国这么丰富的民族音乐的原因有:第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第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三,博大的文化背景;第四,众多民族和人口。 包括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章内容。 一、 民族与歌舞 民歌与歌舞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书中也是一起放在第一章一起介绍。民歌和歌舞都来自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这是它们一个很大的特点。民歌的体裁大体分号子、山歌、小调3个大类。号子直接为劳动服务,是在人民体力劳动中编唱的,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和劳动联系十分密切,音乐节奏和节奏紧密结合。山歌则产生山野劳作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民歌。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的民间歌曲。中国的歌舞音乐也很丰富,他的音乐特点与小调很接近,只是因为要配合舞蹈动作,常家用更多的衬词、衬腔和重复腔等。歌舞音乐大体分:秧歌类、花鼓类、花灯类、风俗舞类。此外,还有旱船、莲湘、小车、拉花、春牛等歌舞形式及其音乐。二、民族器乐 分类有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曲式结构大多以曲牌为基础,段落性很强。三、曲艺音乐 曲艺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综合艺术,它以讲唱文学为脚本,安排布局,展开情节,汲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曲艺是叙事性的音乐,是在“演故事”,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千百年来,文学、音乐、表演三者在曲艺这一综合体中相铺相成,有机结合,达到了今日曲艺的丰富、成熟的境地。中国曲艺有200多种,分类问题很复杂,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8类: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走唱类、琴书类、杂曲类、数唱类;曲艺唱腔体式分曲牌体、主曲体、综合体。曲艺分南北不同,各自有长处,我们熟悉的如北方京韵大鼓、南方评弹。 四、戏曲音乐 戏曲,是一种综有诗歌、音乐、舞蹈等多样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中国传统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音乐遗产非常丰富,形态十分复杂。戏曲的艺术特点有综合性、戏剧性、民间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三点。戏曲的唱腔具有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三方面特征。戏曲的器乐特点大多处于伴奏、陪衬的较次要的地位。戏曲的剧种全国性剧种有昆剧、京剧、两种。我对京剧特别喜欢,对其中内容了解较详细。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全国性戏曲举重之一,约有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与北京而得名。由于京剧名师辈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有了谭鑫培等一带新人出现,谭鑫培是这一阶段杰出的代表,他博采众长,继承余、张、程等又有所创新,为京剧老生的一带宗师。这时京剧不仅受群众欢迎,而且得到清王朝统治者的赞赏,逐渐取代了昆曲的地位而影响全国。从此,建国前后,老生有言菊明、谭福英、马连良、周信芳、李少春、杨宝森等;旦角有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武生有盖叫天、厉慧良等;小生有姜妙香、叶盛兰等;净角有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等;老旦有龚云匍、李多奎等;丑角有肖长华、刘斌昆等;琴师有孙佐臣、徐仁沅、王少卿、杨宝忠等。。。。。。他们在各个行当中都有重大建新,在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自成一派,将京剧艺术推到了鼎盛时期。京剧约有1000多个传统剧。故事大多取材于“列国演义”、“西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杨家将”、“水浒传”、“说岳全传”等,也有从昆剧和其他地方小戏、民间歌舞中移植过来的,范围十分广泛。京剧的唱腔以皮黄腔为主。二黄强苍凉深沉,长于抒发悲愤之情,有正、反二黄之分;西皮腔刚劲明快,长于表现灵活、昂扬、欢快之情。除了皮黄腔外,京剧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吹腔、昆腔和许多民间小调等唱腔。京剧演唱也很讲究,注重按字行腔、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京剧器乐文场以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小三弦,有时还用笛、笙、唢呐、海笛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小锣、钹,有时用堂鼓、水钹、碰铃、大饶等。京剧著名的传统剧目有《二进宫》、《玉堂春·三堂会审》、霸王别姬》、《卧龙吊孝》等。其他的戏曲剧种如北方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碗碗剧,南方赣剧、川剧、湘剧、黄梅戏、越剧、湖南花鼓戏、锡剧等,各个戏曲剧种的唱腔都有分别,也各有自己的长处。 学习体会《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后,感触颇多,以前我们总是认为欧洲音乐是最优秀的,而我们民族音乐是不足以登入大雅之堂的,现在知道了民间音乐浩瀚如海,并不比欧洲优秀的音乐差了多少,也是那样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和发扬光大的,我们更应为我们民族音乐能够走向世界多做贡献。

音乐欣赏课在美育教育中有着什么作用

音乐欣赏因为其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因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旧观念、旧思想,如:本专业知识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惟一标准,音乐教育只是旁门左道、可有可无等。使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艺术院校里的推广与普及步履艰难。但是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中外歌舞剧赏析等科目的开设在学生中受到了欢迎和喜爱。 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我国大学生的素质不但月发达国家比有差距,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比也有差距,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成绩,不会比发达国家差,问题可能就出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在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美育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教育尤为重要。这完全是正确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都是艺术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 一、目前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要讨论的“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当前,我国各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能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比较差的现象。我们经过调查结果表明,137个同学当中有85%的同学爱好音乐,城市和农村分别占了86%和85%。有24%的同学只是偶尔上音乐课,13%的同学在中学时的音乐课基本不上。来自城市的同学中有66.7%认识简谱,而农村的同学只有42.5%,但来自城市的同学认识五线谱远远多于农村同学。此外,城市的同学中有听过音乐会的远远多于来自农村的同学,分别占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同学没有听过音乐会。 然而在问卷的填空题的部分显示,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外国音乐家的有42人,占30.7%,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外国音乐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仅占10.9%。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中国音乐家的有32人,占23.4%;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中国音乐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仅占11.7%。能写出三首以上最喜欢的乐曲的只有33人,占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个人一首乐曲也写不出来。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音乐的,由于地域、环境或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在进高校之前所受的音乐教育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总体来说还是表现出了非常薄弱的音乐素质,特别是在填空题的部分其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导致了音乐课程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乐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如何使学生在短暂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审美价值观的提升、欣赏层次的提升;并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音乐教学是全面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唱歌,还要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让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合理性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呈现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欣赏,由内心的体验而外露于表情的。 (二)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完全是由欣赏者主观控制的。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欣赏者便是三度创作。欣赏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所以人的思维能力会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如果进行音乐欣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的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几代人,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完全可以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如果仅仅是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欣赏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三、在高校中实现以音乐欣赏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弥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足和城市农村学生的差距。各高校一方面要开设音乐欣赏类的选修课,增长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音乐实践的场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要加强引导,让大学生多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来,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一)掌握音乐知识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 音乐基本知识是音乐的语言,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音乐知识越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也就越强,水平也就越高。欣赏曲目从内容到形式应是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民族到西洋,从声乐到器乐,从标题音乐到无标题音乐,而目前一些学校尚未做到这些。音乐表现情感不仅在形式上受到理性化规范,音乐的情感内容也是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的产物,不是任何自然情感的流露都能成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只有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而非纯粹个人的、偶然的情绪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柴可夫斯基《悲怆》中的苦闷求索,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典雅缠绵,刘天华《光明行》中的昂扬雄壮,都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并且是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理性情感,在这类优秀音乐作品的陶冶下,人的情感会得到升华。 (二)增强感性经验的积累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首先,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多听,多接触民族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多方面提高欣赏心理素质和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们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其次,音乐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积淀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甚至哲理思考。经常进行音乐欣赏,能提高直观理解力,从音乐中“品”出它的深层蕴涵。例如从贝多芬充满矛盾的交响音乐中“品”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从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清新悠扬的旋律中“品”出中国老百姓乐观的思想感情。总之,音乐欣赏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 (三)应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欣赏者的音乐欣赏水平因人而异,不但受个人音乐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还要受欣赏者总体文化与艺术修养、甚至生活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与人格修养。例如对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欣赏,有人就只能得到一些画面想象和各种随音响律动产生的情绪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忧伤的调子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一个向往自由光明的俄国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心境;哀叹时光流逝;对生命意义发出疑问等丰富的意蕴,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是难于体会的。 (四)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 如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活动,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积累。特别是学校,尤其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多举办一些艺术歌曲的欣赏、交响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一系列高雅艺术活动。音乐欣赏,除了通常的音乐会、音乐讲座外,还有如音乐电声欣赏;在庆典大会上聆听作为仪式的音乐;陶醉在自己演唱的“卡拉OK”之中;看着银(屏)幕上的画面,耳边响起动人的音乐;甚至在舞池中,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总之,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水平较高的音乐欣赏者,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体验,以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同时学校也要尽全力为大学生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高雅音乐,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对格调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乐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音乐健康发展,也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求一有关音乐欣赏的论文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使我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音乐课教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还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要考虑不同学生在音乐感受能力上的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做到因人而异   我们知道,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一般来讲,文化素质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欣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对唐诗有研究的人,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他们都能很轻松地从音乐中探究出许多人生的哲理。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要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对于文化素质、音乐基础较差的人,不仅要掌握欣赏音乐的手段、步骤、方法,还特别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对于这些人,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做过多的探究,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而对于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朦胧的作品,那就要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时,必须区分不同的教学对象,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   二、要学生在了解曲目背景的前提下,去反复听一首曲目,学会听门道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要想正确欣赏音乐,必须对音乐作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我们必须让学生对某一首曲子反复地听,一方面使学生凭着直感去准确细致地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创作意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最终准确把握乐曲感情的内涵。例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如果学生在事先了解作者晚年的凄凉处境、沙皇统治下的黑暗以及知识分子苦闷心理的情况下,再去反复聆听这首交响曲,就不难理解乐曲中巨大的悲剧性的内涵。又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标题“命运”,本身就有很强的哲理含义。但要真正理解领悟其内涵,就要先行了解贝多芬生活的时代,了解贝多芬坎坷人经历和他不屈不挠的个性,了解当时正是欧洲封建势力复辟、先进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品中对命运的抗争、搏斗、胜利,进而领悟出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哲理。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后,通过反复听这首曲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曲家在乐曲中形象生动的塑造,领略作品中和命运激烈搏斗的场面、英雄的沉思以及宏伟的欢庆胜利的场景的描绘。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从中听出门道,学会欣赏音乐。三、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视听结合?  要利用鲜艳色彩、生动图象,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lw.JuHeTang.com)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学生积极参与。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留下足够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四、要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音乐想象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我们知道,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音乐形象本身不同于视觉形象或文学形象。音乐形象只是描绘大致的情绪和图景,而不会做具体的细节描写。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 ,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曲《黄河船夫曲》,学生会被其粗狂、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能使人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五、要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多方位创造音乐欣赏意境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运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美的语言在审美活动中,更加烘托出美的基质,因为美的语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可以联系起他们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向往的艺术境界。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去感受音乐,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所以,老师首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生动准确简练组织语言、运用语言。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们可用朗诵的语调,平静、委婉地描绘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妙意境。让学生置身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带来的美感。又如:欣赏圣桑的《天鹅》,也可以感情为线切入和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在良好的聆听气氛中,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美的语言是诗的语言。做为音乐教师,在欣赏音乐中应具有诗人的审美气质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以情带情,创造音乐欣赏的意境,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总之,21世纪是一个创造的年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年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开动脑筋,研究教学,努力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音乐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工作。

音乐欣赏课论文 浅谈如何把握音乐教学中的重难点

音乐本身是一种最有感染力的艺术,然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对学科特点这个本质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教学中出现许多事与愿违的状况。比如,为了各块的训练内容,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忘却情感体验,一味地进行技术操练,从而使音乐教学显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音乐的这种教学状况,更好地把握音乐教学中的重难点呢?一、贯通审美意识,突出学科特点音乐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教育,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要使他们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素质并能全面提高。二、音乐牵动技能,技能连着情感音乐是最讲技术的科学,没有技术就谈不上创造和高层次的欣赏,而技术不通过艰苦操练是难以学到手的,这一点正是审美极易丢失的客观原因,也是我们强调审美意识的理由所在。音乐教学内容,有的离审美近,有的离审美远些,有的纯粹就是技能训练,但是我们应该始终关照它,只有在它那里找到根源,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情绪活水。比如在导学一些连续附点音符的时候,这种节奏需要凭借感觉,所以很难严格框定。但是如果理解了那首歌的音乐内涵,只要稍稍提示,教学情形就会大变,同时还会联系到意会与悟性。三、兴趣就是老师,自学必不可少从本质上说,音乐是使人的整体心理结构处于自觉、自主与自由的发展状态。人是先有情绪后才想唱歌,一首乐曲,也往往因心境不同而感受相异。同样的,音乐能力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因为美育是诱发的,而非强制性的,这就是强调兴趣的原因。另外,作为艺术的音乐往往是直觉的意会式的、没有明确答案的,音乐可快可慢,能强能弱,这种模糊性,主观把握就在于自己琢磨。四、创造运用音乐,鼓励独特见解音乐作为时间过程的艺术,它的存在紧紧依赖于人的创造活动。在欣赏、表演、创作三个基本环节,都少不了人积极的参与,一切音乐活动,一切情感体验中,都少不了人的想象力。音乐的本质与价值,正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音乐并不让我们接受观念和知识,而必须用自己的感觉去把握,否则毫无意义。教学必须注意想象力培养,鼓励独特见解,有意识地增加创造性内容,提倡在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中运用能力,掌握技术。五、音号的理解,用比喻讲解在教学中,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六、开展音乐活动,加深概念理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讲解概念或靠老师单向的信息灌输是不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应该让学生亲自参加到活动中,亲自去感受音乐。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项音乐活动:(1)请一个学生打击乐器,从教室里面走向教室外面,再回到教室里面,让教室里的同学听声音的变化。(2)请同学们模仿火车渐渐开来和渐渐远去的声音,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3)请一组同学先唱一句,其他同学一组一组跟入,一组一组停唱,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渐强渐弱的感受远比教师单一的说教效果好,并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七、讲述典型事迹,唤起情感表现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现是音乐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们学会一首歌曲很容易,但能够准确真实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是不易的。例如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可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情感,然后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时,站在领奖台上,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那热泪盈眶的心情,激起学生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唱好歌曲。综上所述,要使音乐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格局,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依据多变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抓住关键,改变那种忽视音乐本质、教师主宰一切而学生麻木练习的局面,使痛苦的过程变成审美的享受,抓住音乐最珍贵的感受去想象和创制成品。使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的课堂,而能成为创造音乐的殿堂。

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程,你收获了什么

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程,收获的详细介绍如下:一、音乐课程收获:1、音乐时时刻刻都在身边,只是没有走进音乐,没有融入到音乐中去,没有从欣赏的角度去感受音乐的美妙,从而感受不到音乐的存在。然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如同生命里的行进步伐一般。2、伴随着自己喜爱的音乐,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是一种消遣娱乐的表现形式。音乐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帮助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存所在的意义,在心情烦躁和学习疲劳的时候听一些轻音乐不但能放松心情还能让我们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二、课程意义:1、对于这门《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之后,给我的体会就是它改变了我对音乐的看法和欣赏角度,让我对音乐的欣赏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2、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要走进音乐,融入音乐的灵魂中去感受音乐,去感受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而对于音乐高层次的审美追求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如何提高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影响作用,具有很强的内化力。因此,音乐欣赏应有“意识”地进行这种陶冶。新教材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介绍了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精心制定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老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我认为,老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①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②老师往往无意识地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③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④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完整听,分段听,学生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⑤视听设备品质不佳。针对以上情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条:①课前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②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③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④好的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⑤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二、改变教学观念,调“动”起来让学生进行转换性再创造的表现音乐欣赏课,并不是要求学生要学会表现音乐,而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美的能力。应该教会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让他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地进行转换性再创造的表现,也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欣赏课中,应该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对于音乐美的理解,通过实际的音乐鉴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应该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欣赏应该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的,音乐欣赏最开始是从听开始的,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参与到音乐的再创造过程中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音乐倾听环节。现在的许多教师由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忽视了对学生聆听音乐的教学环节,过多地采用“辅助形式”来替代聆听教育,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声音是音乐的变现形式,音乐是通过声音来传达思想艺术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之美,达到“转换性再创造”的学习方式,“转换性再创造”也是音乐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表现。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表现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可以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曲子让学生自己填词,通过让学生自己根据歌词编配伴奏,自编音乐剧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音乐的兴趣。要多给学生尝试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灵感。例如在欣赏比才的《卡门进行曲》采用声势参与(拍手,垛脚,拍腿等);要在激发学生创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去进行创造,其实成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到音乐创造的成功与快乐。三、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采的。然后,我要求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四、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尝试创新对于中学的孩子来说,对未来充满了想象,有的想要成名当歌星、当演员,有的想要做艺术家,当政治领导人,有的想要做艺术家……当然他们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自己的理想兴趣,有的是受父母的影响等等。由于他们的学习动机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对症下药。我们应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音乐的基础知识是比较枯燥的,怎样才能化枯燥为有趣,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要有意识地增加教学趣味,以景激趣,以情启思。五、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氛围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如在欣赏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力,从而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优美的音乐唤起他们对美丽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给人以至高的艺术享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音乐艺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许多民族的民间戏曲,优秀传统珍品本身也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华彦钧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在欣赏时,让学生先聆听,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委婉、跌宕起伏的意境的同时,再向学生介绍瞎子阿炳的凄凉身世,坎坷经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二泉映月》是阿炳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情绪的潜意识的反映,表达了阿炳内心世界的痛楚与悲愤,使人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经过这样的介绍之后再听音乐,学生沉默了。“动人心者,岂惟在乐”,沉默表示了学生对情的初步认识。接着引导学生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情操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瑰宝,努力学习,为祖国明天更加辉煌添砖加瓦,这就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欣赏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的。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音乐鉴赏和音乐欣赏的区别是什么

音乐鉴赏是一些资深的音乐专家对音乐的评价,分庸俗以及高雅,等很多级别。而音乐欣赏是人们对自己喜欢听得音乐进行认真得聆听。

什么是音乐欣赏?

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一具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节奏与节拍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意义。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不可分离的。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带重音和不带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譬如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就充分体现了这点。假定左脚带重音,右脚不带重音,左-右-左-右就是轻-重-轻-重,这就是节拍。 节奏的含意有两种:广义地说,一切协调、平衡、律动都可称为节奏。狭义地说,节奏是音的长短关系。列队行进中变化着的鼓点,体现了音的长短关系,如嘣-嘣-嘣嘣嘣,这就是节奏。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节奏型。 在音乐中,各种拍子都有它所特有的表现作用,是别种拍子所不能代替的,如进行曲总是用两拍子,圆舞曲总是用三拍子,两者绝对不能互换。此外,复杂的拍子往往会给音乐赋予特殊的活力,像爵士乐、摇滚乐就是这样的例子。 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它体现音乐的全部思想或主要思想。文学家写一本小说,用文字叙述了小说的情节,这个情节比较容易记住,这一方面是由它叙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回忆这个情节。音乐所描述的内容从本质说来总是比较抽象的(某些标题音乐例外),音乐的“情节”只能依靠旋律表达出来,因此,旋律在音乐中似乎相当于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旋律是听众的向导。因此听众在接触一支旋律时,必须能够把它辨认出来,而且以后还要自始至终追随它的行踪。这是对于有理解力的听众的起码要求。如果你听音乐时既不能辨认旋律,又不能追踪旋律,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听下去了,因为你只不过是模糊地感到音乐的存在而已。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严格地说,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节拍、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旋律离开了其它各种音乐要素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旋律的表现为和感人力正是通过音乐的各种要素作用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旋律可分为声乐器乐旋律两种,声乐旋律是供人声演唱的,一般说音域比较狭窄,富于歌唱性是它的最大特点。器乐旋律是供乐器演奏的,它和声乐旋律相比,音域较宽,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比较大,富于节奏性和技巧性,但歌唱性对器乐旋律的表现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旋律是连续不断地引导听者自始至终听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听音乐时必须紧紧捉住这根线索,大多数旋律或多或少都是由精心设计的一些次要素材所伴随。不要让旋律被伴随它的其它素材所淹没,要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的一切素材中分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

音乐欣赏的含义?

简述音乐欣赏的意义 音乐欣赏的意义应该是1、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同时还会发生各种综合效应,而综合效应的发生又丰富和扩展了音乐的审美效应,使音乐欣赏在给人们以审美愉悦的同时,又能发挥多方面的作用。2、音乐欣赏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促进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和生活体验的丰富。 简述音乐欣赏的作用和意义 10分 音乐欣赏因为其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因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旧观念、旧思想,如:本专业知识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惟一标准,音乐教育只是旁门左道、可有可无等。使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艺术院校里的推广与普及步履艰难。但是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中外歌舞剧赏析等科目的开设在学生中受到了欢迎和喜爱。 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我国大学生的素质不但月发达国家比有差距,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比也有差距,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成绩,不会比发达国家差,问题可能就出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在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美育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教育尤为重要。这完全是正确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都是艺术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一、目前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要讨论的“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当前,我国各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能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比较差的现象。我们经过调查结果表明,137个同学当中有85%的同学爱好音乐,城市和农村分别占了86%和85%。有24%的同学只是偶尔上音乐课,13%的同学在中学时的音乐课基本不上。来自城市的同学中有66.7%认识简谱,而农村的同学只有42.5%,但来自城市的同学认识五线谱远远多于农村同学。此外,城市的同学中有听过音乐会的远远多于来自农村的同学,分别占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同学没有听过音乐会。 然而在问卷的填空题的部分显示,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外国音乐家的有42人,占30.7%,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外国音乐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仅占10.9%。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中国音乐家的有32人,占23.4%;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中国音乐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仅占11.7%。能写出三首以上最喜欢的乐曲的只有33人,占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个人一首乐曲也写不出来。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音乐的,由于地域、环境或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在进高校之前所受的音乐教育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总体来说还是表现出了非常薄弱的音乐素质,特别是在填空题的部分其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导致了音乐课程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乐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如何使学生在短暂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审美价值观的提升、欣赏层次的提升;并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音乐教学是全面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唱歌,还要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让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合理性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呈现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欣赏,由内心......>> 音乐鉴赏课的作用与意义 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系统性的培育一个人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开发个人对音乐的兴趣及爱好 欣赏音乐欣赏的意思是什么 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表示称赞 松花江上的歌曲含义及其音乐欣赏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著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 *** 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 ***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著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著歌曲中的呼号。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歌曲赏析   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的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 *** 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中都郁结著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的曲调了。当然,这也要变一变才成……。”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述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申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长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 *** ,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先亲自教二中学生歌唱,后来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里,不久就传遍了东北军。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解放后,大......>> 音乐鉴赏课有何收获和意义 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系统性的培育一个人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开发个人对音乐的兴趣及爱好 有点儿意思的乐曲赏析 鹿晗态度音乐狂欢 首发主打单曲《有点儿意思》(That Good Good)《有点儿意思》(That Good Good)鹿晗首支个人单曲,在属于鹿晗自己的flow里化身未来学家!鹿晗通过音乐表达真实态度,重启开始,鹿晗已经觉醒,对于音乐和人生——他没有比赛,只是热爱;他从不刻意而为,只是遵循本能。彰显真我,纵情狂欢,看看鹿晗怎么带你去到外太空,这事必须有点儿意思。 音乐理解中自我理解的独特意义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情 体验   正文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 26 页)。首先,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以上阐述了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觇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 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 Waldstein )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 喜欢你,歌曲,的什么含义, 《喜欢你》可以说是黄家驹直抒胸臆之作,旋律上乘,结构简洁,但却十分耐听。这首歌也可以说是一封迟到的情书,一首关于爱的忏悔之歌,黄家驹的演唱柔情万种,可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痛。“以往为了自我挣扎,从不知她的痛苦”,如此纯朴而真挚的自省,让人感动。这首歌情真意切,表达得恰如其分,其内涵与感情十分投入,一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在他的理想无法实现时,那么爱情是唯一可以憧憬与投入的东西了。这首歌采用慢板摇滚和柔情旋律相结合的方式,在香港乐坛中是有点小清新的。但是黄家驹略带沙哑的演绎方式让这首歌变得柔肠百转格外动人和感伤。《喜欢你》之所以感人,实在是因为黄家驹的真情流露,描写的是从前的他为了音乐,放弃心爱的女友的故事:“满带理想的我曾经多冲动,屡怨与她相爱难有自由”,以及那段堪称经典的“愿再可,轻抚你,那可爱面容,挽手说梦话,像昨天,你共我”。歌词中流露出对女友的无限眷恋以及现在心中的苦恼和伤感,那种一低头的温柔总会让人从心底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音乐课已不再是单一的教会学生认识“哆唻咪”,会唱一二首歌曲了。现在的音乐课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和乐器的演奏能力。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比起其它的课更为难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如何使音乐欣赏课生动、活泼有趣起来呢?现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做法。1.巧设问题,帮助学生感知乐曲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这些都给他们欣赏乐曲带来了困难。教师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常常会在欣赏乐曲时给学生介绍与乐曲有关的如作者、创作背景等知识。但如果教师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像背书一样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会觉得乏味枯燥,对教师介绍的知识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赏乐曲时,遇到粗浅的知识可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广为人知的乐曲可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也可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动脑,拓宽思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在欣赏器乐合奏《瑶族舞曲》时,先让学生说一些听到的或看到的关于瑶族的知识,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介绍瑶族风土人情,并出示相关的2.视听动结合,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在欣赏歌曲时,学生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活泼”或“优美”来评价乐曲。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像美术那样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投影片、学生作画、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兴趣。如在欣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时,我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家里在售公粮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欣赏第一遍音乐,听完再让学生谈乐曲中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面?学生们讲得绘声绘色,有的说粮食丰收了,农民心里很高兴,在把多余的粮食出售给国家。也有的同学说是把自己家的粮食运到灾区,去救灾。甚至连运粮路上怎样走,回来又是怎么做也讲得有声有色,生动逼真;我再让他们讲出各自的理由。于是,我进行第二遍边欣赏边出示有关图片:乐曲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一张。学生通过图片,在音乐声音中仿佛进入了当时情绪,感受那种热烈欢腾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赏时,我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把乐曲编成一个配乐故事。最后还请学生用竖笛吹奏了这首乐曲的重点乐段,从中体验到了乐曲中所描绘的三个不同的场景。由此可见,通过利用与教学相关的事物,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3.对比欣赏,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在对比欣赏中,找些可比性强,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可以从旋律、节奏、体裁、力度和音色上进行对比欣赏,同时要明确对比的目的和意义,更应突出重点、难点,以便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欣赏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概括地说,用对比欣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审美素质;2、降低听辩难度,易解决重难点;3、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记忆。如:在欣赏《小白菜》与《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两首歌时,前一首描写的是生长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过着十分贫困的日子,它的情绪是充满叹息和悲伤。而第二首描写的是生长在新社会的儿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基本情绪是亲切、优美、抒情。我先让他们听第一首歌曲,听完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脸谱),画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后让他们听第二首,听完再画一幅生长在新社会的儿童的脸谱。最后两首联起来听,并把自己画的脸谱,拿出来对比看一下。这样学生就学得很轻松,看起来直观,掌握较快。4.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欣赏情趣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在各种音乐作品的导入、分析、讲解中,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语气来导入,如果教师在语言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以高昂饱满的情绪,深沉而有力的语气,把作者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给学生分析讲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控诉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勾画出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情景…… ”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 。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就更能使学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壮气氛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团结对外的民族精神,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上等几种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验、理解音乐,提高音乐鉴赏力、表现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求一篇『音乐欣赏』课的论文、800字左右……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什么是音乐欣赏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随着近些年各类音乐的创新与突破,市场上的音乐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基本方式:一、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二、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三、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

音乐欣赏的三个层次

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可以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一般地说,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往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层次。我们将欣赏音乐分为3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那么,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第一个层次官能的欣赏。这一层次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动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处于这一层次的欣赏一般是出于对音乐所产生的音响所引起的兴趣去听音乐,在这个层次上听音乐,可以不需要深入的思考。在这样的欣赏中,音乐把可以把欣赏者带入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而欣赏者却对音乐作品本身没有多少理解。这种具有美感特征的官能欣赏,对许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感染力。因此,官能的欣赏层次在音乐欣赏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第二个层次联想的欣赏。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对音乐的作品渗入了主观的分析和理解,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音乐可以激发他的喜怒哀乐,可以使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幻想,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优美的享受。欣赏者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努力地去感受和联想,逐步获得一定的理解。第三个层次理智的欣赏。欣赏者不仅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都有较丰富的认识。他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容。通过欣赏,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达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一方面深入到音乐之中,另一方面,欣赏者能超脱音乐,预感到音乐将要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层次。

音乐欣赏的作用是什么?

  1.有益于陶冶情操  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够带给赏析者艺术造诣的升华,使其道德情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赏析者在审美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产生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识中不健康、不正确的成分,逐渐变得高尚起来,进而形成较高的音乐文化修养及完美的人格。  2.有益于提高审美能力  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的艺术财富、人文精髓,能够使审美活动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引导赏析者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消除错误的审美观,从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美的观念是同人们的道德观念紧密相连的,它反映着人们的世界观,所以赏析者进行音乐赏析时,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其影响极为深远。赏析者通过对音乐作品体裁、题材、形式、风格、内容思想性,作曲家创作意图,具体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逐渐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音乐形象,领会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汲取音乐艺术的精髓,养成审美鉴赏与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有益于培育创造性思维  由于音乐语言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求异性和不确定性,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下了许多空白,因而音乐赏析需要艺术想象力,让赏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则便难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从赏析中得其境界。音乐赏析不仅需要艺术想象力,而且也发展艺术想象力,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感知。音乐赏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造的过程,其间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感受、体验和创造,要借助储存的知识和经验,也要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手段,这就使赏析者的智力得到开发,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从而培育创造性思维。

什么是音乐欣赏?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

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可以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一般地说,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往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层次。我们将欣赏音乐分为3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那么,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第一个层次 官能的欣赏。这一层次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动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处于这一层次的欣赏一般是出于对音乐所产生的音响所引起的兴趣去听音乐,在这个层次上听音乐,可以不需要深入的思考。在这样的欣赏中,音乐把可以把欣赏者带入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而欣赏者却对音乐作品本身没有多少理解。这种具有美感特征的官能欣赏,对许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感染力。因此,官能的欣赏层次在音乐欣赏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个层次 联想的欣赏。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对音乐的作品渗入了主观的分析和理解,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音乐可以激发他的喜怒哀乐,可以使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幻想,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优美的享受。欣赏者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努力地去感受和联想,逐步获得一定的理解。 第三个层次 理智的欣赏。欣赏者不仅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都有较丰富的认识。他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容。通过欣赏,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达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一方面深入到音乐之中,另一方面,欣赏者能超脱音乐,预感到音乐将要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层次。 要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个方面全面地欣赏一个作品,就必须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比较深刻的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例如:肖邦成熟时期的钢琴作品反映了1830—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以后,她对波兰局势的悲愤、焦虑与对苦难祖国的深切怀念。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五、六交响曲和许多浪漫曲,反映了当时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亚历山大二世和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下苦闷彷徨的心情和渴望光明幸福的意愿。 总之, 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即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欣赏音乐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了。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总是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总是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将会是无止境的。

小学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音乐课已不再是单一的教会学生认识“哆唻咪”,会唱一二首歌曲了。现在的音乐课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和乐器的演奏能力。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比起其它的课更为难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如何使音乐欣赏课生动、活泼有趣起来呢?现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巧设问题,帮助学生感知乐曲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这些都给他们欣赏乐曲带来了困难。教师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常常会在欣赏乐曲时给学生介绍与乐曲有关的如作者、创作背景等知识。但如果教师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像背书一样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会觉得乏味枯燥,对教师介绍的知识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赏乐曲时,遇到粗浅的知识可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广为人知的乐曲可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也可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动脑,拓宽思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在欣赏器乐合奏《瑶族舞曲》时,先让学生说一些听到的或看到的关于瑶族的知识,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介绍瑶族风土人情,并出示相关的 2.视听动结合,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在欣赏歌曲时,学生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活泼”或“优美”来评价乐曲。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像美术那样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投影片、学生作画、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兴趣。如在欣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时,我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家里在售公粮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欣赏第一遍音乐,听完再让学生谈乐曲中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面?学生们讲得绘声绘色,有的说粮食丰收了,农民心里很高兴,在把多余的粮食出售给国家。也有的同学说是把自己家的粮食运到灾区,去救灾。甚至连运粮路上怎样走,回来又是怎么做也讲得有声有色,生动逼真;我再让他们讲出各自的理由。于是,我进行第二遍边欣赏边出示有关图片:乐曲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一张。学生通过图片,在音乐声音中仿佛进入了当时情绪,感受那种热烈欢腾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赏时,我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把乐曲编成一个配乐故事。最后还请学生用竖笛吹奏了这首乐曲的重点乐段,从中体验到了乐曲中所描绘的三个不同的场景。由此可见,通过利用与教学相关的事物,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 3.对比欣赏,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在对比欣赏中,找些可比性强,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可以从旋律、节奏、体裁、力度和音色上进行对比欣赏,同时要明确对比的目的和意义,更应突出重点、难点,以便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欣赏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概括地说,用对比欣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审美素质;2、降低听辩难度,易解决重难点;3、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记忆。如:在欣赏《小白菜》与《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两首歌时,前一首描写的是生长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过着十分贫困的日子,它的情绪是充满叹息和悲伤。而第二首描写的是生长在新社会的儿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基本情绪是亲切、优美、抒情。我先让他们听第一首歌曲,听完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脸谱),画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后让他们听第二首,听完再画一幅生长在新社会的儿童的脸谱。最后两首联起来听,并把自己画的脸谱,拿出来对比看一下。这样学生就学得很轻松,看起来直观,掌握较快。 4.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欣赏情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在各种音乐作品的导入、分析、讲解中,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语气来导入,如果教师在语言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以高昂饱满的情绪,深沉而有力的语气,把作者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给学生分析讲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控诉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勾画出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情景…… ”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 。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就更能使学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壮气氛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团结对外的民族精神,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上等几种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验、理解音乐,提高音乐鉴赏力、表现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作者地址:贵港市港北区西江中心小学 537100

什么是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 什么是音乐欣赏 什么是音乐欣赏?对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音乐欣赏就是音乐。确实,听就是欣赏的俗称,一般人都是这样用的。我们常说:"去听音乐会,""请你听听这段音乐",却很少有人文绉绉地说:"去欣赏音乐会,"和"请你欣赏这段音乐。""听"在这里和"欣赏"是同义词,面且用得更为普遍。 不过,严格地说,欣赏和听还是有差别。欣赏,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听。要求有所不同。 音乐欣赏,说得清楚些,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与表演的最后的归宿。 无论是音乐创作或表演,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供人们欣赏的,如果没有音乐欣赏这个环节,它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产意义。一位美国音乐学家默赛尔说得好:"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可见无论是哪个时代,也无论是哪种倾向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们的艺术创造活动,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下意的,都是围绕着音乐欣赏这个中心环节来进行。有一些现代派的音乐家喜欢谈什么"超前意识",似乎他们的音乐不受群众欢迎不要紧,将来总有一天群众会理解它。其实这种观点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被欣赏者尽快理解的。 就连十二音体系的创始人勋伯格也说:"用十二音写作,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别无其它目的。 话说回来,做一个称职的音乐欣赏者也不是很容易,这里面的学问也真不少。首先,他必须具备理解音乐的知识和能力,也说是说,他必须善于掌握音乐这个审美客体,懂得它是怎样构成的,构成音乐的要素是什么,作曲家是怎样运用这些要素来表现的,演奏家又是怎样加以再创造的,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音乐各有什么特色,对于二三百年来欧洲浩如烟海的那许多经典性作品是否熟悉,等等,都是我们掌握音乐时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起我们的欣赏能力。 有了这些知识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欣赏音乐时的审美能力,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进入音乐审美的范畴,这是更高层次的音乐欣赏。 人的审美能力是一种文化的累积,是历史地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审美感官及其审美能力,"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人们一旦进入了审美的范畴,他和外界社会的关系。这样,他不仅仅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客观地理智地来看世界,而且还要带着感情的眼光来看世界,要动真感情。这个感情的投入,就是审美欣赏的第一个关键之点。正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没有这个情字,人和社会的关系可就冷淡多了、乏味多了,而且也没有了艺术。 审美能力的研究,是对审美主体--欣赏者的研究。这个研究的内容也很多,现代音乐美学特别把目光转向音乐的接受者,把它提高到音乐创作与表演同等重要的地位。欣赏者在音乐客体影响下所产生的感觉,是欣赏者意识中所产生的心理性的东西,它和音乐作品本身是并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东西。音乐欣赏归根到底是欣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入到欣赏对象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音乐本来的在面貌,体会和理解也各不相同。对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美学课题。 最后还要强调指出:音乐欣赏并非仅仅作为音乐的接受环节面存在,它同时还以反馈的方式给音乐创作和表演以影响,它的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往往能左右作曲家和表演的审美选择,每一个严肃的音乐家都不能不注意倾听音乐欣赏者的信息反馈,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艺术创造。我们坚信:格调高尚的音乐能潜移默化,培养出格调高尚的音乐欣赏者。反过来,具有高度审美趣味的高尚的音乐欣赏者同样可以培育出品格高尚的音乐。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良性循环。[dancelover摘自《音乐审美欣赏》] 音乐与舞蹈 有人认为跳舞很容易,只要你会走路,就一定会跳舞,跳舞不过是按着节拍走路而已。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平常走路,仅仅是一种半下意识的动作,是受脑子直接支配的普通步伐。而舞步却不是单纯地随脑子的意念而移动的,它还要听命于一种外力的控制和指示,这就是音乐节拍。用来跳交际舞的音乐节拍,是经过特殊加强来表现的。就一般而言,强拍多用一面声音低沉的大鼓来强调,而弱拍则用几个小鼓或加上其他打击乐器来表现。任何一种形式的交际舞,都一定是在强拍中开步,而第二步则必然是在弱拍中进行的。 不管是强拍还是弱拍,都是拍节中的一拍。那么,何谓拍节呢?拍节就是指一小节中的拍节数和拍节值。如3/4拍的3,是表示一小节中的拍节数,即每小节里有3拍;而3/4拍中的4,则是表示其拍节值的。如果用3/4拍跳华尔兹,其拍节数应为1,2,3; 2,2,3; 3,2,3; 4,2,3。重音拍在每小节的第1拍,而第2,3拍则是弱拍。3/4拍多用于华尔兹。 4/4拍是常用拍,其拍节数在文字上也有用"慢"与"快"来表示的。在这里,一个"慢"等于一个2分音符或2拍,一个"快"等于1拍或一个4分音符。4/4拍多用于快步舞,狐步和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舞(吉特巴)等。 2/4拍则多用于探戈和拉丁舞中的斗牛舞。2/4拍如果用慢与快表示,那么一个慢只等于一拍,一个快等于半拍(1/2拍)。还有6/8和4/8拍子的,这些拍子只有牛仔舞和桑巴会用到,其他舞一般较少使用。------摘自《现代交际舞大全》

什么是音乐欣赏教育?

音乐欣赏因为其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因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旧观念、旧思想,如:本专业知识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惟一标准,音乐教育只是旁门左道、可有可无等。使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艺术院校里的推广与普及步履艰难。但是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中外歌舞剧赏析等科目的开设在学生中受到了欢迎和喜爱。 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我国大学生的素质不但月发达国家比有差距,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比也有差距,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成绩,不会比发达国家差,问题可能就出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在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美育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教育尤为重要。这完全是正确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都是艺术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 一、目前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要讨论的“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当前,我国各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能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比较差的现象。我们经过调查结果表明,137个同学当中有85%的同学爱好音乐,城市和农村分别占了86%和85%。有24%的同学只是偶尔上音乐课,13%的同学在中学时的音乐课基本不上。来自城市的同学中有66.7%认识简谱,而农村的同学只有42.5%,但来自城市的同学认识五线谱远远多于农村同学。此外,城市的同学中有听过音乐会的远远多于来自农村的同学,分别占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同学没有听过音乐会。 然而在问卷的填空题的部分显示,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外国音乐家的有42人,占30.7%,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外国音乐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仅占10.9%。能正确写出三名以上中国音乐家的有32人,占23.4%;能正确写出三个以上中国音乐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仅占11.7%。能写出三首以上最喜欢的乐曲的只有33人,占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个人一首乐曲也写不出来。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音乐的,由于地域、环境或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在进高校之前所受的音乐教育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总体来说还是表现出了非常薄弱的音乐素质,特别是在填空题的部分其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导致了音乐课程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乐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如何使学生在短暂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审美价值观的提升、欣赏层次的提升;并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音乐教学是全面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唱歌,还要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让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合理性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呈现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欣赏,由内心的体验而外露于表情的。 (二)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完全是由欣赏者主观控制的。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欣赏者便是三度创作。欣赏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所以人的思维能力会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如果进行音乐欣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的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几代人,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完全可以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如果仅仅是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欣赏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三、在高校中实现以音乐欣赏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弥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足和城市农村学生的差距。各高校一方面要开设音乐欣赏类的选修课,增长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音乐实践的场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要加强引导,让大学生多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来,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一)掌握音乐知识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 音乐基本知识是音乐的语言,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音乐知识越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也就越强,水平也就越高。欣赏曲目从内容到形式应是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民族到西洋,从声乐到器乐,从标题音乐到无标题音乐,而目前一些学校尚未做到这些。音乐表现情感不仅在形式上受到理性化规范,音乐的情感内容也是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的产物,不是任何自然情感的流露都能成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只有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而非纯粹个人的、偶然的情绪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柴可夫斯基《悲怆》中的苦闷求索,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典雅缠绵,刘天华《光明行》中的昂扬雄壮,都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并且是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理性情感,在这类优秀音乐作品的陶冶下,人的情感会得到升华。 (二)增强感性经验的积累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首先,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多听,多接触民族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多方面提高欣赏心理素质和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们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其次,音乐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积淀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甚至哲理思考。经常进行音乐欣赏,能提高直观理解力,从音乐中“品”出它的深层蕴涵。例如从贝多芬充满矛盾的交响音乐中“品”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从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清新悠扬的旋律中“品”出中国老百姓乐观的思想感情。总之,音乐欣赏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 (三)应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欣赏者的音乐欣赏水平因人而异,不但受个人音乐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还要受欣赏者总体文化与艺术修养、甚至生活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与人格修养。例如对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欣赏,有人就只能得到一些画面想象和各种随音响律动产生的情绪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忧伤的调子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一个向往自由光明的俄国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心境;哀叹时光流逝;对生命意义发出疑问等丰富的意蕴,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是难于体会的。 (四)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 如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活动,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积累。特别是学校,尤其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多举办一些艺术歌曲的欣赏、交响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一系列高雅艺术活动。音乐欣赏,除了通常的音乐会、音乐讲座外,还有如音乐电声欣赏;在庆典大会上聆听作为仪式的音乐;陶醉在自己演唱的“卡拉OK”之中;看着银(屏)幕上的画面,耳边响起动人的音乐;甚至在舞池中,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总之,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水平较高的音乐欣赏者,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体验,以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同时学校也要尽全力为大学生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高雅音乐,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对格调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乐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音乐健康发展,也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有哪几个阶段?

一般认为音乐欣赏有三个阶段:知觉欣赏阶段对音乐的感知是表面的,审美趣味在于对音乐的悦耳的要求,即“好听”;情感欣赏阶段是要体会到音乐的情绪、意境和音乐形象,方法是通过联想;理智的欣赏阶段要在知觉欣赏、情感欣赏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智的、全面的综合分析。如作品的构思、音乐主题、主题的展开、乐曲的结构布局、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运用技巧、作品产生的背景及作品演出的情况等。通过分析,对音乐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并从作品的各方面得到美的享受。

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是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理智的欣赏。1、官能欣赏:不需要任何的思考,即使是心不在焉地沉浸于音乐之中,音乐的魅力也会把我们带入无意识而又诱人的心境之中去。2、感情欣赏: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循循善诱,或者让他们采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作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不同的音乐作品,表达了安详或洋溢、懊悔或胜利、愤怒或者喜悦等各种各样的情感。3、理智欣赏:需要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和修养。反复倾听音乐之后,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当引导学生尝试听辨出不同音色的乐器时,学生一定好有成就感。

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

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2、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3、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音乐的听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听力,就是听到一个人演奏出的声音;另一种是内在的听力,就是想象着音乐应有的样子”。二者既是音乐欣赏心理活动的体现,也是音乐经验积累的结果。只要具备正常的听觉器官,人人都能具有一般的听觉能力。然而,一般声音听觉能力和音乐的听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先天具备的,而后者则需要经过有目的的训练才能具备。

音乐欣赏基本知识

   音乐欣赏 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音乐欣赏基本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音乐欣赏必备要素   1、必备的人文素养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用它特有的音乐语言,反映了现实生活。它孕育在世界各民族的 文化 土壤之中,但却又在不同的地理、历史自然环境中生长,于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便产生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音乐艺术。所以可以这样说,音乐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的。   欣赏音乐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欣赏中国音乐,需要了解:   1) 音乐与历史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悠久传统一直延续并发展,这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艺术品种。   2) 音乐与地理   中国地大物博,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各民族的民间民俗多样性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同时,也为各具特色的地域音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3) 音乐与社会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6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人口众多,各地的历史、宗教、语言以及习俗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其音乐自然也各具特色。   4) 音乐与文化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有着丰厚的遗产,各类文化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传统文化 的美学追求与内在的统一性形成了艺术形态的协调、中和、简约与适应;艺术表现的蕴蓄、婉曲;艺术所表述的情感,伦理的结合与渗透,艺术作品的“气韵”、“意境”,创作的“风骨”、“神貌”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欣赏西方音乐,需要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与特征   1) 西方音乐与__文明的渊源关系。教会的体制、礼仪、思想既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同时也对音乐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态度,这就使得中世纪音乐用了上千年的漫长时间才得以完成。   2) __的文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结合,赋予了西方音乐新的文化意义。即:人文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作曲家个人的创作形成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又一特征,在西方音乐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3) 西方音乐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科学传统。音乐技术、技法在西方音乐观念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西方文明反映在对科学的探索和热情的追求上。那么体现在音乐创作中,就是历代作曲技法的积累,创新和发展。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开始,到20世纪的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一千多年间,建立了一套十分严密,完整的音乐体系。它包含了丰富的技术与技法,而每一种技术的发明与演变,又都有着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   所以,综上所述,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可以为深入了解音乐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必备的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是具体读懂音乐所必须具备的常识。音乐通过特定的语言,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诸多音乐要素,组成了流动的音乐。音乐作品的展现是通过一定时间段的听觉感受,并刺激人的情感变化,而达到欣赏的一个过程。音乐知识能帮助人们从根本上理解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尤其是纯音乐作品(无标题音乐),如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它用调性与体裁形式来命名,从文学的角度只能解释为三拍子的小步舞曲意境,然而具体的音乐体现必须从其中迂回级进的旋律进行,连续附点节奏的对比等综合音乐要素中区把握。这样才会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即典雅、优美、高贵、细腻的古典音乐风格。   3、必备的审美基础   音乐美是音乐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没有音乐家主观的能动创造,就不会有音乐艺术,自然也不会有音乐的美。然而音乐家的创造又是把社会美作为源泉,把自然美与社会美作为创造的依据的。   1)音乐美蕴含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来表现出来的。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大都是人们根据美的规律对音乐进行加工,是声音具有艺术化,即乐音。根据这些特征,有的美学家把音乐的美分为单纯感觉美和综合形式美。单纯感觉美是指声音的美,特别是音色美。如小提琴的柔美清纯,大提琴的浑厚深沉,小号的刚健明亮,双簧管的田园风味,不同乐器各自都有着不同的音色美。然而,单纯感觉美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美。真正的音乐美是一种综合形式美。它根据音乐艺术规律和作曲家的创作,把高低、长短、强弱以及音色不同的乐音组合为具有表现力的音乐旋律,在旋律美的基础之上构成和声美,复调美。即使是一些综合艺术的音乐体裁,如歌曲,歌剧,舞剧等,由于结合着歌词,戏剧情节与舞蹈场面等非音乐因素,它们也都体现着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美。   2) 音乐美是情感美的集中体现   音乐美的内涵,最主要表现于人的情感活动中。音乐对现实美(社会,自然美)的描写是通过人的心理体验与情感态度表现出来的。它不像绘画艺术是一种静止的艺术,它的表情只能是瞬间的;它也不像戏剧艺术,表情性与其他因素结合。音乐是在展开的过程中,在音乐发展的变化中不断调整人的情感迁移,充分展示人的心灵——情感的美。在欣赏的过程中,那样的专注与纯净,在表现情感时,更纯粹,更自由,更内在,更集中,更动人,情真意切构成音乐的又一重要特征。这特征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

奥尔夫音乐欣赏的音乐元素有哪些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广泛的应用在教学当中,其最大的特点是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使孩子轻松,自然的环境下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展示内心深处对音乐的喜爱。家长所学和孩子所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让孩子在音乐、图画、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活动中,用听、说、唱、跳、玩等各种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奥尔夫音乐可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从各种音乐元素中,得到身体机能、思维、人际、自我认知、空间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

小星星变奏曲(古典音乐欣赏)

《小星星变奏曲》为C大调作品第K. 265/300e由莫扎特于1778年所创作的钢琴曲。原题直译的意思为在法国歌曲《妈妈请听我说》基础上创作的12段变奏曲。 其变奏曲的第一段,后由英国女诗人Jane Taylor配以歌词,成为广为人知的《小星星》儿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闪一闪小星星)。 其全世界公认的权威版本由当代童话作家王雨然翻译,孩子梦Childlike Dream企业策划和研发,英国Legend Times集团公司旗下New Generation企业出版发行,并被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收录,在全世界超过80个国家广受好评。[1] 中文名 小星星变奏曲 外文名 12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265/300e 创作时间 1778年 创作人 莫扎特 音乐类型 钢琴曲 基本信息 本曲是为钢琴独奏所创作,包含13个段落。第一段为主题,接下来是变奏1到12。原谱中仅有变奏11和12有节奏指示,分别为行板(Adagio)和快板(Allegro)。 莫扎特,小星星,孩子梦,王雨然 音乐主题出自一首古老的欧洲民谣,这个主题的节奏与旋律单纯质朴,莫扎特为它配上十二段可爱又富有魅力的变奏,乐声一直自然而愉快的流淌着。 其歌曲主题浪漫而梦幻,由六个四分音符加一个二分音符组成了轻灵的旋律。成就了世界儿歌史上最夺目的皇冠。也成为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文化的孩子们启蒙教育中最经典的第一首儿歌。 全世界公认的权威版本由孩子梦Childlike Dream企业策划和研发,英国Legend Times集团公司旗下New Generation企业出版发行,并被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收录,在全世界超过80个国家广受好评。 说明 该曲的旋律后来被改编成广泛传唱的童谣《小星星》,因此中国国内也将其改称为《小星星变奏曲》。但《小星星》的歌词是在莫扎特逝世后才创作的,莫扎特本人对该命名也无从知晓,因此严格来讲该命名并并不确切,仅因为简短而为人所熟知。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乐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大体上是一样的,但个别的装饰音或有或无、或写法不同,反复记号也有所不同。 此曲为9级、难度与普通的小星星有天壤之别。 另外关于创作时间,人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认为本曲创作于1778年。该年4月到11月莫扎特正好在巴黎逗留。而该假设也认为莫扎特只有在法国居住才可能选取一段法国旋律作为创作的基础。正因为这个假设,该作品的编号也由K. 265变更为K. 300e。但后来由Wolfgang Plath撰写的莫扎特手稿分析却指出,该曲的实际创作时间应该是1781-1782。当前该时间仍有待争论。 本曲在1785年发表于维也纳。 [2][3][4][5] 曲子构成 本曲由主题呈示部及其12个变奏构成。曲子全长约8到9分钟。 主题 主题的提示部分。与当前流行的《小星星》相比仍增加了不少装饰音。 第1变奏 16分音符以及半音阶的巧妙导入,衬托出一种华丽的效果。 第2变奏 左手沉重的琶音在这个快速段落中登场。 第3变奏 右手的琶音奏出美丽的音色。 第4变奏 左手跨10度的演奏很需要技巧。给人一种反复无常的气氛。 第5变奏 这里重新回归宁静。轻快的音符中混入了一部分不协和音,进一步烘托出小巧玲珑的气氛。 第6变奏 以左手快速演奏开始的段落,右手为主旋律。途中左右手更替,右手变为快速段落。 第7变奏 右手以一个八度的音阶开始,雄壮的感觉油然而生。 第8变奏 转调为C小调,流露出一种庄严的小调气氛。 第9变奏 转回C大调。轻快的音符响彻四方。 第10变奏 双手交叉弹奏。和声非常丰满。 第11变奏 速度变为柔板。也有部分加入了主题的旋律。柔缓温和的氛围。起最终变奏前徐缓乐章的作用。(此为莫扎特常用作曲手法) 第12变奏 变为3拍子。左手以快速段落开始,速度非常快。最后以大跨度的渐强结束。 其它 此曲是1778年初夏,莫扎特停留巴黎时,为一位女弟子而作的。(此说法有待考证)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小星星.百度百科 [引用日期2017-02-20] [2] 小星星变奏曲资料. [3] 小星星变奏曲资料.

求教:古曲网的音乐欣赏播放器不能播放,是何原因?

发现奇怪现象:在古曲主网上,退出登录状态,所有欣赏曲都能正常播放了。

古琴音乐欣赏名曲十首

古琴音乐欣赏名曲十首,分别是《广陵散》、《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忆故人》、《渔樵问答》、《阳关三叠》、《良宵引》。1、《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2、《流水》《流水》中国古琴曲,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但是现时弹《流水》的都是用的张孔山的《流水》。3、《潇湘水云》元兵南侵时,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引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感慨,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寄眷念之情,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后经历代琴家发展为十八段加一尾声。4、《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电视剧《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片头曲,由姜育恒演唱,琼瑶作词,陈志远谱曲编曲,歌曲最早被收录于飞碟唱片在1993年08月01日发行的专辑《别让我一个人醉》中。5、《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6、《忆故人》《忆故人》古琴曲,收录于《今虞琴刊》等谱中。7、《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8、《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9、《酒狂》《酒狂》,古琴曲。相传为三国时期魏国阮籍所作。关于此曲背景,一说系当时朝政昏庸黑暗,士大夫阮籍深感与时不合,他为避免祸患,便隐居山林,弹琴吟诗,乐酒忘忧,引以为乐。10、《良宵引》《良宵引》是中国古琴名曲,属于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是古琴初学者经常采用的入门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

校园广播《音乐欣赏》栏目开场白

  音乐风景线  1. 每一首歌都像一只纸船,承载着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风格,演绎着不一样的感受,带你飞越音乐地带,去解读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2.音乐像小河里的潺潺流水,有着清晨露珠的清澈,有着夜色般的朦胧,听着它就会让你进入心境如梦的境界。岁月的积淀,心灵的交织,将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和感动。  (播一首音乐)  亲爱的听众朋友,刚才那些时尚好听的歌曲,是否为你带来几分轻松与惬意呢?我们这个学生时代,是金色而无杂质的,宛若星空,又蓝又美;纯真的友情,宛若星辰,照亮了星空,使原本漆黑的星空透出点点亮光。  好了,听众朋友,接下来请继续欣赏更多好听的歌曲!  (音乐)……  时间过的很快,又到了该跟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虽然我们无法阻拦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情,愿动人的旋律带给您一份美丽心情!最后我将为大家送上一首××的《××》,感谢您收听今天的“音乐风景线”,明天同一时间别忘记和××一起分享——好音乐带来的好心情!再见!  2. 真情点送  总有一句问候,让我们的心时刻感受着温暖;  总有一次祝福,让我们的心时刻背负着幸福;  总有一阵关心,让我们的心时刻承载着感动;

速求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的论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审美素质是中小学目标培养体系中六个一级指标之一。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究竟通过怎样的音乐教学过程,能更富有实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状态、价值意向,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高青县黑里寨中心小学通过对多年来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反思,认为应当重视和加强音乐欣赏的教学,使音乐欣赏成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主体内容。一、重视和加强音乐欣赏是素质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是要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和劳动,学会审美和健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就是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或几个有特长的明星,而是培养高素质的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艺术,特别是没有音乐,就不可能培养一个人的个性。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也反复强调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出良好的公民。”因此,我们可以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备一定音乐艺术修养、具备较高水准的音乐审美素质的音乐艺术欣赏者,而不是创造者,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和创造能力不是也不应当是音乐教学的首要内容。不难理解,音乐艺术创作,需要建立在深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功底之上,并且应当具备极高的艺术天赋才能有所成就。音乐课有限的时间,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任务理当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较高层次的音乐艺术欣赏者,从而培养具有较高音乐审美素质的青少年。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音乐欣赏不仅包括作为教材教学内容体系之一的狭义欣赏,而其包括所有具有欣赏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广义欣赏。用阿尔托博列夫斯卡娅的话说,就是“要把孩子‘浸泡"在大量的音乐作品中,让孩子品尝一切音乐作品,直接从音乐中受到感染,汲取营养。” 二、重视与加强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重要手段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手段。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实践活动,音乐教学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些音乐符号将毫无意义,而中小学生的主要实践活动,就实际教学条件讲,只能是音乐欣赏,既然主要实践活动是音乐欣赏,我们就应当注意充分发挥音乐欣赏的作用。事实上,音乐欣赏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确实富有实效。首先,音乐欣赏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音乐是“动”的艺术,是最活跃、最吸引人、最感动人的艺术。夸美纽斯把“一切事物都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当作教师的一则“金科玉律”,这对音乐教学尤具指导意义。只有把基础知识的教学与音乐欣赏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赋音乐符号以生命力,使音乐符号自然变为表达情感的语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令人费解的怪现象:初中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与小学生相差无几,即使知道多一点,也只是对书面文字的理解,根本不知道其作为音乐艺术语言的内涵。笔者曾对初一新生进行检测,在一个班里,居然只有一个学生知道“”是延长记号,并解释说:“这叫自由延长号,你想怎么延长就怎么延长。”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竟能造出“五分音符”,“六分音符”。对于诸如此类的现象要是简单地归结为老师没有认真教,显然不公正。笔者认为,老师把音乐语言因素单纯地、机械地像其它自然学科知识点一样教授给学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如果我们把音乐知识的教学同音乐作品(包括乐段、乐句),同音乐语言的情感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中接受音乐符号、理解音乐符号,使音乐语言因素成为表达情感的语言,产生情感共鸣,教学效果肯定好得多。如选择欣赏《彩云追月》,可让学生在感受乐曲中学习探戈节奏(×·×××|×××××|)在音乐旋律表现的意义。再如,在介绍民族打击乐器时,不应讲一讲乐器名称,列示一下乐器图形便了事,而应让学生欣赏《鸭子拌嘴》等民族乐曲,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打击乐器的表现力有比较具体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种类,音色特征、演奏方法等。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列表、抄笔记、背概念的方法,必然结果是理论知识与音乐表现脱节。其次,音乐欣赏能有效地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音乐欣赏同演奏一样,需要精神专注,需要非常投入地倾听。音乐旋律处于不断地产生之中,要感受音乐,就要靠记忆来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音乐语言,取得完整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取决于它的强烈感染力。每部音乐作品都有不同的音乐形象,并且各具特色。有的突出抒情性,有的侧重于描写,有的则富有哲理。欣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引起思维展开想象,并产生情感上深深的共鸣。任何音乐作品都与主观世界已有的情感、经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艺术源于生活”。由此可见,音乐欣赏过程就是启动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和想像的过程。再者,音乐欣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音乐欣赏决不是消极被动的。消极被动的欣赏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低层次欣赏。高层次的欣赏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的创造性欣赏过程。音乐作品必须经过很多人的欣赏其价值才能实现。音乐作品具有多义性。存在“似”与“不似”,而不存在“是”与“不是”,所以欣赏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很大的再创造的可能性(当然也有被“曲解”的可能性)。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欣赏者通过自身不同的学识,阅历,个性修养、情感倾向等去改造、创造审美形象。即使是同一欣赏者,由于欣赏环境、心理情感储备,世界观的变化也会对同一作品做出不同的,更深刻的理解,使音乐作品打上独特的个性创造印记,从而超越艺术审美对象。同时,高素质的欣赏者还会对作品创作提出更高要求,促进创作的发展。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2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高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能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非常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   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这是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静则思,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光明行》,听前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以写好的几个问题如:这个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绪如何?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与思考。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独奏的;速度是:快等等。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形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也可以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百鸟朝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话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词语诞生了“争执”“百鸟争鸣”“清晨”......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2   音乐欣赏活动,是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意义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明确小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进而演绎音乐,创造音乐。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种教学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学,拉近与音乐的距离。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以《抗敌歌》为例,在欣赏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作曲家黄自的生平,使学生理解他的创作目的。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再如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形式,让学生“看”、“听”、“想”结合,在脑海里形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们用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游戏形式教学,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底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三、表演形式教学,演绎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是将作曲家的创作真正成为音乐,是将音乐作品从音乐符号变为音乐的过程,学生将在二度创作中提高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器乐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在《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教学中,先由学生聆听音乐,对作品较为熟悉后,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各种动物,如“狮王”、“大象”、“公鸡”、“母鸡”等等,或歌或舞,尽情发挥。学生在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后,进而学会演绎音乐。   四、图谱结合教学,进行音乐的再创作。   曲式结构对音乐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样,了解了曲式结构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构成。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往往是一理半解,借助图像可以将音乐理论浅显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掌握了曲式结构以后,再根据曲式结构进行音乐创作就会容易多了。   《春天来了》是很简单带反复的三段体,ABA结构。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看歌谱,他们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歌曲的曲式结构来,教师可以将曲式结构用图形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曲式结构进行旋律的再创作。学生从单纯的音乐欣赏中走了出来,提升到了音乐创作上来了。   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种形式,只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儿童理解音乐,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不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让思维在时空中自由驰骋,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音乐需要的是聆听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不应在欣赏时干扰音乐,破坏了音乐美,不要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音乐本身。   在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地激发学生审美主体的兴趣,提高欣赏趣味性,发展想象力,让音乐听觉触动灵魂! ;

音乐欣赏课论文

  浅析歌曲的艺术表现  论文摘要 人与人交谈,要给对方的不是“字”,而是“情”;演唱者要给观众的不是“歌词”而是“感情”。美妙动人的歌声来自情真意切的情感。  论文关键词 歌曲 艺术表现 处理  引言  高尔基曾在论文学艺术创作时说过:“重要的不在于你说的是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歌曲的艺术创作。当我们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时,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熟悉作品,而这首作品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死的东西.它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才能使听众充分体会和感受,有的演唱者能做到声情并茂并通过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思想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有的呢,虽然他的声音也很美妙,但他只是照本宣科。一字一音的完成谱面上的东西,没有赋予作品情感色彩,以至于演唱时神情呆板,手足无措、毫无热情:有的甚至矫揉造作。失去了歌唱的意义。虽然我们在唱歌时,毫无疑问对声音的发声方法和技巧是要有一定要求的,但更重要的是对情感的表达。德国着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指声音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感情表达的重要性。因此歌唱者只有从各方面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音乐素质。很合理的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三度创作、四度创作……。这样你的歌声才能真正打动和感染听众。本论文就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歌曲的艺术表现及其处理的基本方法。  1、歌曲内涵的理解  内涵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这首歌曲所要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歌曲的基础。歌曲是作曲家的艺术结晶,其中渗透着他们的心血、意图和感情。由于作曲家作品的特殊性,他不可能像画家、雕塑家和文学家那样可直接就和观众见面,而且一目了然,而音乐作品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再创作,把纸面上的音符变成美妙的声音,让歌唱者真实、朴素、美好的歌唱向听众传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必须首先对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以及有关地区的民俗、民情有所了解,才能很好的掌握作品。“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这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唱一个一个的字音,就不可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专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这是我国着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声乐家沈湘教授也告诫我们:“不要把时间单放在发声练习上,要知道提高了综合修养,声音上也会提高,如果有了认识,即使走弯路也不会太远。”一首歌或长或短,都是凝聚着作曲家和作词家强烈的感情,这就需要我们歌唱者认真去发掘和领会。  例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聂耳和田汉合作的歌曲《梅娘曲》,它创作于1934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是民族存亡的危急年代,这首歌曲是话剧《回春之曲》中的插曲。它表现了侨居南洋的青年高维汉因民族危亡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但不幸负伤,失去了记忆力。他的恋人梅娘闻讯回国探望。想用歌声唤起情人的记忆,歌词深情、细腻。旋律如泣如诉。歌词的旋律都是从碎人心肺的呼唤:“哥哥,你别忘了我呀”和柔情似水的“我是你亲爱的梅娘”开始。感情真挚、委碗、亲切。歌曲的第一段:回忆在南洋时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的甜蜜,为此演唱时既要表现出美好回忆的语气,又要体现出呼唤亲人的深情,音乐在舒缓的中速进行中展开丰富的内心想像,在深入规定情景中去抒情达意。歌曲的第二段:叙述他们参加抗战的爱国热忱和牺牲精神。音乐也增添了因梅娘不能同去的别离时的惆怅和忧郁之情。歌曲的第三段,描写情人伤重已不认识梅娘的痛苦心情。歌曲中连续的强拍休止及三连音的运用,似抽泣、如呜咽。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演唱时同样要注意体现梅娘在规定情景中的处境,当深情呼唤无望时:“但是……但是你已经不认得我了,……”那种不可抑制的内心痛苦之情。总之,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  2、歌曲意境的想像  歌曲的意境想像,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像力。歌唱者应将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一幅幅活动的画面。就好像电影演员和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身临其境。要尽可能将自己融入角色的感情、环境之中,这就是一个好的演唱为什么能演什么像什么的原因。例如:尚德义作曲的《七月的草原》这首歌,歌曲的前奏一开始就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一片广阔、美丽的大草原上,阵阵微风扑面徐来,地面上绿浪滚滚,此时仿佛闻到了一阵阵青草的清香:绿色海洋上:蜜蜂采花、蝴蝶起舞、毡房像银星、羊群像云朵。赛马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多彩的服饰,一切是那么的美!此作品具有鲜明的新疆维吾尔民族舞蹈音乐,它能烘托出人们载歌载舞的欢腾情绪,演唱者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热烈、欢快的歌舞场面之中。又如在演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插曲《黄河怨》时,眼前又会出现一个被敌人蹂躏的妇女,独自站在黄河岸边,哭诉自己内心的仇恨和痛苦,凄凉又悲愤……这样一幅画面。只有这样动其真情才能用自己的歌声感动听众。“因而歌唱者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进而深刻的理解和表达作品的内涵。”  3、音色的运用  当我们在演唱一首歌时。除了要明确思想感情外,还要考虑运用什么样的声音音色才能符合作品情感表达的要求.才能更生动形象的塑造各式各样的音乐形象。比如说演唱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铿锵的声音。演唱圆舞曲时应用明亮华丽的音色,而演唱摇篮曲时则需要柔和甜美的声音等等。总之,我们要善于调整出自己不同的音色,力求符合不同歌曲的不同情绪。“你可以把声音设计为‘轻柔的纱布在微风中飘渺"、‘树叶轻轻落下"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  一般来说,抒发强烈感情的需要柔美圆润、连贯自然的声音:表现欢快高兴情绪的需要明亮有光彩的声音:演唱气势宏伟或抒发强烈爱国情绪的要洪亮、高亢的声音。例如歌曲《斑竹泪》共有四个乐段。每一个乐段都有每个乐段不同的内容和情绪,所以我们就必须去很好的对自己的音色进行调整以符合每个乐段的不同情感色彩。第一段描写古舜帝和妃子一起游山玩水,所以要用圆润甜美且连贯自然的音色去唱出他们相依相偎、相亲相爱的情形:第二段是回忆他们俩在一起互相追逐打闹非常尽兴的一段,所以明亮、轻快、活泼、跳跃的音色特点比较符合:到了第三段整个的情绪与前两段形成巨大的反差。在这里要运用阴暗、空洞甚至是抽泣、哽咽的音色去表现妃子在皇帝突然驾崩后悲痛欲绝、哭天抢地的情形:到了第四段。演唱者就必须跳出前面第一人称的情绪,以第三人称来评判这一场爱情,声音音色应该是高亢、亮丽且稍微坚定的语气特点,烘托出这场爱情悲剧的凄凉和洪烈。  4、“渐”字的妙用  前面谈到在进行歌曲的艺术表现时,如何去表达丰富的歌曲内涵,以及怎样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不同的情感,那么如何使感情的发展升华,或是不同的片段与片段之间的衔接更趋于自然完美呢?这就必须做好一个字——“渐”,即音符上面的“渐快”、“渐慢”、“渐强”、“渐弱”等这些常见的力度符号或文字。它们在表达丰富歌曲情感和细微的感情变化时,使其更细腻,在不同情感交替转换时,使其更统一也更完美。  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抒情歌曲。作者在歌曲的第三乐段中运用了大量的渐强、渐弱去再现第一乐段的主题,我们在演唱时如能充分地发挥这些渐强、渐弱的表现力,就能使歌曲的旋律更加舒展、起伏,情绪更加高昂、激动,从而表达出主人公对党深厚真挚的感激之情。  又如《岁月悠悠》中最后的结束句“旧情不堪重回首”中最后一个“首”字,演唱时这个拖音一定要尽量融合在尾奏的旋律中并逐渐弱下去直至消失,并且眼神也表现出很迷茫的样子慢慢飘向远处,仿佛岁月在追忆中悠悠地远去……  总之,要做这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几年如一日的练习,其中还涉及到对声音技能、技巧的要求,才能与情感融合在一起,更能完整的去表达歌曲的意境。  5、各种对比手法的关系  5.1 快、慢关系  当我们唱比较快速、活泼的曲子时,内心应有稳定感。强调旋律的流畅和连贯,不能因为这首歌快就一拍紧似一拍的往前赶,这样就显得紧张和慌乱。以至于失去了旋律的美感。越是快的歌曲,越应以句子为小单位,在交代清楚每一乐句的思想前提下。把它一气呵成,以完整、优美的线条表达出歌曲的感情。例《姑娘生来爱唱歌》这首歌速度为“快板”,其中“噻啰噻啰”的歌词比较多且非常快,这就要气息跟情绪的稳定和“落”,再带上姑娘们爱唱歌和会唱歌的那种比较活泼、火辣、且自豪、外向的小姑娘情绪,歌曲情绪就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同样的,唱慢曲子时也不能因为它速度慢而一拍拖着一拍唱。显得沉重而无表现力。例《岁月悠悠》是一首慢板的歌,在演唱时应带上回忆故友、追忆情谊的情感加上旋律线条的流动感向前推进,以饱满的热情融入到歌曲旋律中去,情感越深,就越有韵味,且不显得拖沓。  5.2 强、弱关系  我们在《基本乐理》中就学到过各种拍子的强弱规律,因此在歌唱时只有做到强弱分明。才能使曲子具有一定的律动感,但是我们在实践中时,总是唱得强有余而弱不足,有的甚至是把强弱给唱颠倒了。如《大森林的早晨》中歌曲开头的前两个字是从弱拍起的,而多数人都没有太在意,只认为开头就是要唱成强蝗,这样的话就破坏了歌曲的强弱规律。当然。强音也不是从头到尾都一样强的,例如:唱一个延音的强音时,它都有一个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的过程,因为在唱的过程中得有一个感情情绪由内而外的深情铺垫,这样唱出来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强音需要弱音的铺垫,弱音也需要强音的衬托。就好像生活中矮的能显出高的,胖的能衬出瘦的,红花需要绿叶的衬托。  5.3 高亢与低回  我们在演唱一首歌曲时,它们的线条(包括旋律线条和情感线条)都是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使乐段(乐句)与乐段(乐句)之间的情绪变化得到充分对比而更有感染力。试想。我们在唱一首歌,从头开始就觉得他唱得很亢奋,恐怕一首歌唱下来,唱者气喘息息而听者索然无味。只有做到适当的对比,才能对歌曲进行完美的表现。  6、结论  综上所述的各种方式方法,虽然它们的表现手法都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完美的去进行歌曲的艺术表现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但是它们绝不能截然分割的,各种手法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只不过是不同的歌曲在处理手法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在演唱任何歌曲时,都应该各个方面都考虑到,很好的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去处理好每一首曲子、每一首歌曲,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感情,去打动每一个听你歌的人,那么你便成功了。  参考文献:《民族音乐学概论》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