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什么是“波士顿矩阵”来决定和调整企业的业务战略计划

  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 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等。 波士顿矩阵是由美国大型商业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首创的一种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解决如何使企业的产品品种及其结构适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才有意义。  波士顿矩阵对于企业产品所处的四个象限具有不同的定义和相应的战略对策。   (1)明星产品(stars)。它是指处于高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这类产品可能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产品,需要加大投资以支持其迅速发展。采用的发展战略是:积极扩大经济规模和市场机会,以长远利益为目标,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竞争地位。发展战略以投明星产品的管理与组织最好采用事业部形式,由对生产技术和销售两方面都很内行的经营者负责。   (2)现金牛产品(cash cow),又称厚利产品。它是指处于低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已进入成熟期。其财务特点是销售量大,产品利润率高、负债比率低,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而且由于增长率低,也无需增大投资。因而成为企业回收资金,支持其它产品,尤其明星产品投资的后盾。对这一象限内的大多数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下跌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因此可采用收获战略:即所投入资源以达到短期收益最大化为限。①把设备投资和其它投资尽量压缩;②采用榨油式方法,争取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利润,为其它产品提供资金。对于这一象限内的销售增长率仍有所增长的产品,应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维持现存市场增长率或延缓其下降速度。对于现金牛产品,适合于用事业部制进行管理,其经营者最好是市场营销型人物。   现金牛业务指低市场成长率、高相对市场份额的业务,这是成熟市场中的领导者,它是企业现金的来源。由于市场已经成熟,企业不必大量投资来扩展市场规模,同时作为市场中的领导者,该业务享有规模经济和高边际利润的优势,因而给企业带大量财源。企业往往用现金牛业务来支付帐款并支持其他三种需大量现金的业务。图中所示的公司只有一个现金牛业务,说明它的财务状况是很脆弱的。因为如果市场环境一旦变化导致这项业务的市场份额下降,公司就不得不从其他业务单位中抽回现金来维持现金牛的领导地位,否则这个强壮的现金牛可能就会变弱,甚至成为瘦狗。   (3)问号产品(question marks)。它是处于高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前者说明市场机会大,前景好,而后者则说明在市场营销上存在问题。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较低,所需资金不足,负债比率高。例如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处于引进期、因种种原因未能开拓市场局面的新产品即属此类问题的产品。对问题产品应采取选择性投资战略。即首先确定对该象限中那些经过改进可能会成为明星的产品进行重点投资,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之转变成“明星产品”;对其它将来有希望成为明星的产品则在一段时期内采取扶持的对策。因此,对问题产品的改进与扶持方案一般均列入企业长期计划中。对问题产品的管理组织,最好是采取智囊团或项目组织等形式,选拔有规划能力,敢于冒风险、有才干的人负责。   (4)瘦狗产品(dogs),也称衰退类产品。它是处在低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低、处于保本或亏损状态,负债比率高,无法为企业带来收益。对这类产品应采用撤退战略:首先应减少批量,逐渐撤退,对那些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均极低的产品应立即淘汰。其次是将剩余资源向其它产品转移。第三是整顿产品系列,最好将瘦狗产品与其它事业部合并,统一管理。

怎样用波士顿矩阵法对企业的战略业务单位进行评价?

进一步明确各项业务单位在公司中的不同地位,从而进一步明确其战略目标。充分了解了四种业务的特点后还须进一步明确各项业务单位在公司中的不同地位,从而进一步明确其战略目标。以提高经营单位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甚至不惜放弃短期收益。要使问题类业务想尽快成为“明星”,就要增加资金投入。波士顿矩阵法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分析和战略决策能力,同时还帮助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看问题,更深刻地理解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业务单位和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及时调整企业的业务投资组合,收获或放弃萎缩业务,加大在更有发展前景的业务中的投资,紧缩那些在没有发展前景的业务中的投资。扩展资料:波士顿矩阵的相关要求规定:1、从每个产品的发展过程及趋势看,产品的销售增长率越高,为维持其持续增长所需资金量也相对越高;而市场占有率越大,创造利润的能力也越大,持续时间也相对长一些。2、按正常趋势,问题产品经明星产品最后进入现金牛产品阶段,标志了该产品从纯资金耗费到为企业提供效益的发展过程,但是这一趋势移动速度的快慢也影响到其所能提供的收益的大小。3、销售增长率越高,为了维持其增长及扩大市场占有率所需的资金亦越多。这样可以使企业的产品结构实现产品互相支持,资金良性循环的局面。按照产品在象限内的位置及移动趋势的划分,形成了波士顿矩阵的基本应用法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士顿矩阵

名词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国人口基数大,今后十五年还将增加近两亿人口,这对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整个经济建设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克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总之,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由柳洪平创建。

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持续性原则,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参考资料:http://www.chinahightech.com.cn/chinahightech/News/View.asp?NewsId=037383137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源略, 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扩展资料   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农业。   

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江泽民B.胡锦涛C.邓小平D.朱镕基正确答案: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什么战略

法律分析: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法律依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

坚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基本的战略。计划生育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的核心;环境保护(包括控制污染和改善生态)则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1.1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要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力争全国人口2000年要控制在13亿以内,2010年要控制在14亿以内。(2)要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多胎生育,并把控制农村和流动人口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同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和建立文明幸福家庭三者相结合。(3)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观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逐步建立起适应老龄化社会所需要的养老保障体系,提倡家庭子女赡养和组织老年自养。1.2 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1)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统筹规划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目前危害我国生态环境的因素有:土地退化、林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生物多样性锐减。故要努力改善生态环境。2.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2.1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对于我国来说,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任务是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因为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以及资源、环境的支持。高素质的人、丰富的资源和优化的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要受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否则,经济发展难以持久,甚至人类生存将受到威胁。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只有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达到可持续发展。2.2 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长期和总体上观察,人口与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就短期(一定历史阶段)和个案(具体国家或地区)说来,资源丰富不等于发展快,资源贫乏不等于发展慢,甚至可能出现相反情况;但将人类社会作为长期历史过程和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则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都离不开自然资源,一切发展都是资源的物质变换。发展同资源紧密相联,是自己已有资源或通过贸易等手段取得所需资源的物质变换过程,直接或间接受制于资源的供给。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节约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路子。2.3 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一个特定角度观察,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口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的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口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已经摒弃了先建设、后治理,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确立了先治理、后建设的方针,保护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并驾齐驱于基本国策之列。3.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3.1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要严格限制那些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产业,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限制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对污染危害较大的企业限期治理,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增强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3.2 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根据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原则,制定工业发展的地区布局规划。要在不同地区建立起符合国家总体发展要求的合理利用资源的主导产业,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3.3 提倡崇尚节俭的消费方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仅决定了我国居民食物和衣着的消费要节俭,而且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均道路都不能太宽绰。总之,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应当是方便实惠型的。4.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4.1 要加快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4.2 开展各种形式的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协调管理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最明智选择。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不够富裕,发展任务及其繁重的情况下,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没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拥有的环境容量,也没有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多,人口多又要发展,因此,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一问题对我国比对其它国家来说要严峻得多和现实得多。现在大家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这种共识是以前从来没有的,这是我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走出经济效益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怪圈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长期以来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在世界各国对比中完善自己的必然结论。我国面临着比其它国家更加严峻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我国人类活动强度过大,人口数量负担过重,资源承载能力过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时间和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时间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和基础。

我国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开发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A.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B.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C.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D.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实现当前发展与远相结合 正确答案:ABC

怎样才能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 不仅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能永远老是依赖物质要素的投入,而是要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 二、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还是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叫代内平等,它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围绕以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社会建设,来推进公平、正义和平等。四、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 五、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战略 : 指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它既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其次,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再次,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怎么做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staggering towards her Just then.

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为什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 (2)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于:调节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将人类的活动限制在自然界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不仅使今天能够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使子孙后代将来也能够发展。 (3)要实行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协调。 第一,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正确处理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经济时,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并十分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 第三,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联合国于那一年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1

联合国为于第几年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B.1992 年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必要性、意义、策略.....

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谈谈你对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顾名思义,就是要保持一个循环,不能把资源一下子全部消耗殆尽,要长久的不断的开采和再生,再开采,,要为后代也留好资源基础啊。

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 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哪些措施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   1、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   2、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3、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4、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5、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战略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战略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战略目的  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  (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  (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  (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综合国力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和基础。  面临问题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经济发展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提高国力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战略要求  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  我国人口基数大,今后十五年还将增加近两亿人口,这对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整个经济建设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克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总之,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 在人类文明史上,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无可替代的巨大动力。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是,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负面影响是带来了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等全球问题。科学技术的军事化提高了战争的杀伤力,加剧了东西方冲突,人类社会面临着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毁灭的危险。科学技术运用于改造自然使自然环境伤痕累累,自然失去平衡。  原则  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  总体思路  2012年6月1日,报告编写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并介绍了该报告总体情况,对外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杜鹰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一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我们要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能永远老是依赖物质要素的投入,而是要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  二是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还是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三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叫代内平等,它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围绕以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社会建设,来推进公平、正义和平等。  四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  五是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杜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民生的改善。近20年可以说是中国全体国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得到实惠最多的20年。

我国四大发展战略是什么?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什么为重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战略 : 指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它既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其次,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  再次,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它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自觉担当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三大因素:(1)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2)我国的资源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小,开发难度大。(3)我国的环境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1)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仍然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2)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怎样才能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能永远老是依赖物质要素的投入,而是要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二、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还是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叫代内平等,它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围绕以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社会建设,来推进公平、正义和平等。四、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五、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

在二里一.前言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 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 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四)人口与水资源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 3、 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 四.总结 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是什么?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有哪些?

《21世纪议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如果没有发展,社会就会停滞。但是这种发展的内容不但应包含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还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等和公正性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议程》总体战略的基础。这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是相一致的。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首先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如果没有高度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人类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要提高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样,保护与改善环境也要有经济力量的支持,如治理污染、治理沙漠、改造盐碱地、防治土壤侵蚀以及垃圾处理厂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发展经济就需要资源,但在我们的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需要经济实力,发展科技与教育也需要有经济实力,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可持续发展绝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而是四者相互协调的问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要以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必要条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因此它是和社会发展分不开的。同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资源与环境作为支撑。因此,我们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必须实现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历史告诉我们,工业革命之后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式,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这种模式虽然使一些地方富裕和发达起来,却在更多的地方造成了贫困和落后;虽然提高了人的生产能力,却过度地消耗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存环境;虽然满足了部分人的短期需要,却牺牲了人类长远的发展利益。《21世纪议程》要求世界经济从单纯追求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体现为以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目标的“大量消耗资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过程。这种生产过程是不完全的。原始时代地广人稀,人类还能像“牧童”面对广阔草原一样,每破坏一地则迁移到另一地,可是现在已无地可迁。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之果的同时,也饱尝了环境污染的痛苦。现在,人类应该对其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全面反思。从经济学角度讲,资源的稀缺可以通过价格和技术发展等因素调整;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讲,其流通环节不畅和转换过程受阻需要外力来疏导、搭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必须投入人力、物力来加强环境再生产的质和量。所以,人类困境的出路在于把传统经济增长改造为可持续经济发展,其关键是需要制度创新。 改变视环境保护只为公益性事业的看法,走出环保只是属于政府、法规管理范畴的误区,把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领域。环境市场可由环境资源市场、环境产品市场和环境服务市场3个部分组成。随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仅仅通过环境市场使环境成本内在化而被动地保护环境是不够的,人类还必须主动地去建设环境,以加强环境生产,提高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环境建设本身不应该仅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或义务劳动。在世界运行的基本层面上,我们不但要调和三种生产中每一种生产的内部运行环节的内容和机制,以保证三个生产本身的生机勃勃,而且还需要调和三个生产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目标,以确保世界系统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建设就是基于这种认识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使已本末倒置的三种生产运行关系从不和谐变为和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人的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产品——劳动力和物力部分投入到环境生产中,在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提高环境生产力,从而保持、改善环境质量,增大环境承载力。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角度,我们可以把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特征表述为: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作为生产过程中被投入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基本上是无价或低价的;但其生产的产品却是高价的。其物质、能量单向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把传统经济增长改造为可持续经济发展:首先强调的是要以真实成本使用环境和资源投入,其产品也要以真实价格出售;并强调清洁生产过程,从而使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达到最少。在进行物质和人的再生产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1、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2、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3、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4、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5、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繁杂,然而众多理论都是从企业内部某一方面的特性来论述的。根据国内外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总结,可以把企业并购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1)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3]企业的核心问题是有效益,有效益不仅要有体制上的保证,而且必须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证其效益的持续性,也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横向并购,是指生产或经营同一类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2)文化持续发展战略所谓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企业面对纷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是靠企业文化的主导。(3)制度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源于企业制度。(4)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区别于企业而具有本企业特性的相对竞争能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5)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企业发展取决于以下几种要素:人力、知识、信息、技术、领导、资金、营销。

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初中9年级书顶上有 自己去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如何做

1992年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江泽民在会上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根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有哪些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1)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 (2)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3)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4)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5)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 (1)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 (2)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3)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 (4)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5)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有哪些?

《21世纪议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如果没有发展,社会就会停滞。但是这种发展的内容不但应包含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还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等和公正性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议程》总体战略的基础。这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是相一致的。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首先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如果没有高度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人类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要提高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样,保护与改善环境也要有经济力量的支持,如治理污染、治理沙漠、改造盐碱地、防治土壤侵蚀以及垃圾处理厂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发展经济就需要资源,但在我们的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需要经济实力,发展科技与教育也需要有经济实力,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可持续发展绝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而是四者相互协调的问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要以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必要条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因此它是和社会发展分不开的。同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资源与环境作为支撑。因此,我们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必须实现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历史告诉我们,工业革命之后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式,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这种模式虽然使一些地方富裕和发达起来,却在更多的地方造成了贫困和落后;虽然提高了人的生产能力,却过度地消耗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存环境;虽然满足了部分人的短期需要,却牺牲了人类长远的发展利益。《21世纪议程》要求世界经济从单纯追求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体现为以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目标的“大量消耗资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过程。这种生产过程是不完全的。原始时代地广人稀,人类还能像“牧童”面对广阔草原一样,每破坏一地则迁移到另一地,可是现在已无地可迁。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之果的同时,也饱尝了环境污染的痛苦。现在,人类应该对其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全面反思。从经济学角度讲,资源的稀缺可以通过价格和技术发展等因素调整;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讲,其流通环节不畅和转换过程受阻需要外力来疏导、搭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必须投入人力、物力来加强环境再生产的质和量。所以,人类困境的出路在于把传统经济增长改造为可持续经济发展,其关键是需要制度创新。 改变视环境保护只为公益性事业的看法,走出环保只是属于政府、法规管理范畴的误区,把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领域。环境市场可由环境资源市场、环境产品市场和环境服务市场3个部分组成。随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仅仅通过环境市场使环境成本内在化而被动地保护环境是不够的,人类还必须主动地去建设环境,以加强环境生产,提高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环境建设本身不应该仅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或义务劳动。在世界运行的基本层面上,我们不但要调和三种生产中每一种生产的内部运行环节的内容和机制,以保证三个生产本身的生机勃勃,而且还需要调和三个生产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目标,以确保世界系统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建设就是基于这种认识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使已本末倒置的三种生产运行关系从不和谐变为和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人的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产品——劳动力和物力部分投入到环境生产中,在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提高环境生产力,从而保持、改善环境质量,增大环境承载力。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角度,我们可以把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特征表述为: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作为生产过程中被投入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基本上是无价或低价的;但其生产的产品却是高价的。其物质、能量单向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把传统经济增长改造为可持续经济发展:首先强调的是要以真实成本使用环境和资源投入,其产品也要以真实价格出售;并强调清洁生产过程,从而使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达到最少。在进行物质和人的再生产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环境建设。

如何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能永远老是依赖物质要素的投入,而是要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二、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还是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叫代内平等,它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围绕以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社会建设,来推进公平、正义和平等。四、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五、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请列举并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如下:1、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2、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3、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4、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5、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于哪一年?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于1987年。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

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1、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2、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3、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4、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5、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怎么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其次,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 再次,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 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它既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其次,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 再次,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问题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经济发展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时间

你好,1992年17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里约环发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宣言,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是哪些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从评分标准来讲,只要能答到“当前,我国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环 境恶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一要点就可以了(答这一句话就行了)。(另外,mouse学姐讲的也很对。)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答:总:关键是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a、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 b、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 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 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c、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 展环保产业。 d、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e、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学习政治和做政治题目是也是有规律和方法的,每一个专题,你都可以把它切割成三大快,分别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每一个专题首先应该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是什么”通常包括它的含义和特点等,刚才讲到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则纳入“为什么”的范畴,而在做到“怎么做”的一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角度,通常分为党、国家的角度和个人角度,有时还包括社会和学校的角度,本题中的“主要措施”指代已经很明确,是指国家的角度。 当然,如果从准备考试的角度来说的话,只准备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你更应该关注一下我国正在创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等热点问题。

六个发展战略是什么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可持续发展: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进展(三)中国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行动与成就(四)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二、科教兴国战略(一)科教兴国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抉择(二)提高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教兴国道路三、依法治国战略(一)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及主要标志(二)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三)实施依法治国战略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特色(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五、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改革前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三)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及进展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及其形成过程(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意义、机遇与挑战(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选择七、推进城镇化战略(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二)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基本内涵(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八、人才强国战略(一)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重大意义(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目标、重点及组织保证(三)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任务九、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一)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二)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概念的缘起及内涵(三)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实现途径(四)中国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最明智选择。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不够富裕,发展任务及其繁重的情况下,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没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拥有的环境容量,也没有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多,人口多又要发展,因此,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一问题对我国比对其它国家来说要严峻得多和现实得多。现在大家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这种共识是以前从来没有的,这是我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走出经济效益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怪圈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长期以来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在世界各国对比中完善自己的必然结论。我国面临着比其它国家更加严峻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我国人类活动强度过大,人口数量负担过重,资源承载能力过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必要性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因为:(1)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是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经历了一系列全球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痛苦之后,人类开始积极反思,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于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了。(3)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中国仍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还非常薄弱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②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③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必要性: (1)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自然灾害的频繁加剧,反映出人地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我们将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将会成为泡影。 (2)人口形势严峻,环境压力增大。庞大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及人口素质的低下,不但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负担。 (3)有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地大物博是我国国情的最大特点,但从人均角度来看,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各类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又有极大的不均衡性。有限的资源要求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精打细算。 主要政策措施: 1、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监测,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加大执法力度。环境保护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严格控制水污染物超标准排放,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排放。 2、加强市区、工业区等环境管理。市区要把严格控制机动车辆乱鸣笛作为控制市区噪音的主要任务。工矿企业要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国家环境噪音标准,新、改、扩建项目,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3、要加强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测,从组织、人员、物资等方面提高防御应变能力。满意请采纳。

结合实际,论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措施

比较乱呵,有用的话你摘一些好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第三,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第四,合理利用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五,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第六,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中国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行动与成就 (1)人口、卫生与社会保障。中国政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2年的11.60‰。下降到2000年的6.95‰。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妇女与儿童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2)城镇化与人居环境。从1992年到2000年,城镇化水平由27.6%提高到36.1%。通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居住质量。(3)区域发展与消除贫困。国家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人口从1992年的8000万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地区差异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地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4)农业与农村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5)工业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变工业污染防治战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压力。加强了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到2000年底,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中90%实现了达标排放,工业废水排放量比1995年减少1/3。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1995—2000年,中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6)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并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予以实施。全国已建成了20个国家级园林城市、102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和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大规模开展防治沙漠化工作,确定了20个重点县、建立了9个试验区和22个试验示范基地。加快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显著进展,全国累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与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大部分具有典型性的生态系统与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制定和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与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和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使一些濒危物种得到人工或自然繁育。建立了农作物品种资源保存库,加快建立遗传资源库。(7)能源开发与利用。重视节约能源,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能源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0年的5.32吨标准煤降到2000年的2.77吨标准煤(1990年价格水平)。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0年的68%。推广洁净煤、煤炭清洁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实施了清洁能源和清洁汽车行动计划。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8)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合理地开发水资源,对河流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建立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的综合管理体制。全面推行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型产业,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开展了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使水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在国家扶持下,贫困地区加强了小水电和农村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建设。(9)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全国83%左右的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建立了耕地占用补偿制度,1997年到2000年,全国通过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164万公顷,高于同期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实现了占补平衡。推行荒山、荒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确立和完善土地管理社会监督机制。实施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大力推进农业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技术,保护和改善农田环境质量。(10)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制定了森林资源保护的法规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与消除贫困行动,促进贫困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草原资源管理与保护。制定了草原法等法规,加强了草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编制了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全国草原围栏面积达到1500万公顷,每年新增约200万公顷。(12)海洋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制定和完善了海洋污染控制、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到2000年底,已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69个,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进行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以及近海和大陆架的资源环境调查,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与海洋环境信息、预报服务系统得到加强。 (13)固体废物管理。1991至2000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下降了69.2%,综合利用率提高了15.1%。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认真履行《巴塞尔公约》,严格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14)化学品无害环境管理。通过加大化工行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减少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加强汞、砷和铬盐等化学品无害环境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清除有毒化学品生产和储运中的隐患。认真履行和积极参与化学品国际公约的活动。(15)大气保护。划定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在区域内实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通过推广洁净煤和清洁燃烧、烟气脱硫、除尘技术,以及大力发展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得到控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和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认真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和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16)防灾减灾。开展防洪抗旱、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防治等综合减灾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全国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了灾害监测和预报水平。开展了灾害保险,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减灾援救活动,灾害损失明显减少。(17)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政府大幅度增加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围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实施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教育质量逐步提高。(18)信息化建设。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公用电信网。通过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促进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的全面提高。加快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进程,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19)地方21世纪议程实施。全国25个省(区、市)成立了地方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事机构,半数以上的省(区、市)制定了地方21世纪议程和行动计划。在16个省市开展了实施《中国2l世纪议程》地方试点,还建立了100多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20)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媒体,全面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有270多所高等院校新设置了环境保护院、系、学科。全国许多中小学开展了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在广大农村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中国各类社会团体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积极拥护的态度,妇女、科技界、少数民族、青少年、农民、工会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式注册的环保非政府组织已超过2000个。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事例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补充: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含义: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

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它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自觉担当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三大因素:(1)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2)我国的资源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小,开发难度大。(3)我国的环境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1)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仍然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2)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哪些方面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3]企业的核心问题是有效益,有效益不仅要有体制上的保证,而且必须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证其效益的持续性,也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横向并购,是指生产或经营同一类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  (2) 文化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企业面对纷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是靠企业文化的主导。  (3) 制度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源于企业制度。  (4) 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区别于企业而具有本企业特性的相对竞争能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5) 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企业发展取决于以下几种要素:人力、知识、信息、技术、领导、资金、营销。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如下:1、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2、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3、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4、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5、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要求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前言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 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 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四)人口与水资源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 3、 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 四.总结 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采取哪些措施

关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采取哪些措施分享如下: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面临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共同挑战的背景下,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在经济领域,我国应该推进以创新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多种手段,引导企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标准和认证的管理和监管,打击假冒伪劣、环保不达标的行为。在社会领域,我国应该重视人口与发展、自然与人文、城市与乡村、生态与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坚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法制、政策宣传和舆论监督,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环保事业。此外,我国应强化扶贫工作,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环境领域,我国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加强环境管理,完善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及时警示和处理污染企业;三是推进“绿色发展”,建立低碳、循环、共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四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止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总的来说,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国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不仅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还需要通过政府引导、民间参与等多种方式实现各方力量的协同作用。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也需要长期坚持和多方合作,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方应该共同努力,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稳定的长期发展而不懈努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5年,一个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被中共中央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正式提出,并付诸实施。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被破坏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全世界共同关注。1992年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通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出本国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的国家。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江泽民在会上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根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 _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我们生存的家园”的深切关怀,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战略性举措,是中华民族对于全球未来的积极贡献。 来源:科学导报

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相关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1、资源方面: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3、从根本上看,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保的名义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既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又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意味着人类的发展被控制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保障人民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21世纪议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如果没有发展,社会就会停滞。但是这种发展的内容不但应包含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还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等和公正性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议程》总体战略的基础。这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是相一致的。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首先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如果没有高度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人类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要提高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样,保护与改善环境也要有经济力量的支持,如治理污染、治理沙漠、改造盐碱地、防治土壤侵蚀,以及垃圾处理厂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发展经济就需要资源,但在我们的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需要经济实力,发展科技与教育也需要有经济实力,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可持续发展决不是指单纯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不是指单纯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而是四者相互协调的问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要以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必要条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因此它是和社会发展分不开的。同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资源与环境作为支撑。因此,我们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必须实现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历史告诉我们,工业革命之后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式,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这种模式虽然使一些地方富裕和发达起来,却在更多的地方造成了贫困和落后;虽然提高了人的生产能力,却过度地消耗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存环境;虽然满足了部分人的短期需要,却牺牲了人类长远的发展利益。《21世纪议程》要求世界经济从单纯追求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体现为以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目标的“大量消耗资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过程。这种生产过程是不完全的。原始时代地广人稀,人类还能像“牧童”面对广阔草原一样,每破坏一地则迁移到另一地,可是现在已无地可迁。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之果的同时也饱尝了环境污染的痛苦。现在,人类应该对其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全面反省。从经济学角度讲,资源的稀缺可以通过价格和技术发展等因素调整;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讲,其流通环节不畅和转换过程受阻需要外力来疏导、搭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必须投入人力、物力来加强环境再生产的质和量。所以,人类困境的出路在于把传统经济增长改造为可持续经济发展,其关键需要制度创新。改变视环境保护为公益性事业的看法,走出环保只是属于政府、法规管理范畴的误区,把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领域。环境市场可由环境资源市场、环境产品市场和环境服务市场三部分组成。随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仅仅通过环境市场使环境成本内在化而被动地保护环境是不够的,人类还必须主动地去建设环境,以加强环境生产,提高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环境建设本身不应该仅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或义务劳动。在世界运行的基本层面上,我们不但要调和三种生产中每一种生产的内部运行环节的内容和机制,以保证三个生产本身的生机勃勃,而且还需要调和三个生产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目标,以确保世界系统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建设就是基于这种认识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使已本末倒置的三种生产运行关系从不和谐变为和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人的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产品——劳动力和物力部分投入到环境生产中,在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提高环境生产力,从而保持、改善环境质量,增大环境承载力。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角度,我们可以把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特征表述为: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作为生产过程投入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基本上是无价或低价的;但其生产的产品却是高价。其物质、能量单向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把传统经济增长改造为可持续经济发展:首先强调的是要以真实成本使用环境和资源投入,其产品也要以真实价格出售;并强调清洁生产过程,从而使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最小。在进行物质和人的再生产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战略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1) 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3]企业的核心问题是有效益,有效益不仅要有体制上的保证,而且必须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证其效益的持续性,也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横向并购,是指生产或经营同一类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2) 文化持续发展战略所谓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企业面对纷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是靠企业文化的主导。(3) 制度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源于企业制度。(4) 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区别于企业而具有本企业特性的相对竞争能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5) 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企业发展取决于以下几种要素:人力、知识、信息、技术、领导、资金、营销。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其内涵与特征也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各个学科从各自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不同的阐述,至今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定义和公认的理论模式。尽管如此,其基本含义和思想内涵却是相一致的。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一)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我们共同的未来》是这样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在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得到接受和认同。即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国家内和国际间的公平,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与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加强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及经济增长。此外,可持续发展表明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以上论述,包括了两个重要概念,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二)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可持续性的概念源于生态学,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它主要指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1991年对可持续性的定义是“可持续地使用,是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同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进一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他们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此外,从自然属性方面定义的另一种代表是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2.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 Caring for the Earth: A strategy forsustainable living)。其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进而提出了可持续生存的9条基本原则。这9条基本原则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130个行动方案。报告还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报告认为,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各自的发展目标。但是,真正的发展必须包括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发展环境。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这类定义均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看成是经济发展。当然,这里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在《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作者巴比尔(Edward B. Barbier)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普朗克(Pronk)和哈克(Hag)在1992年为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是:“为全世界而不是为少数人的特权所提供公平机会的经济增长,不进一步消耗自然资源的绝对量和涵容能力”。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Pearce)和沃福德(Warford)在1993年合著的《世界末日》一书中,提出了以经济学语言表达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而经济学家科斯坦萨(Costanza)等人则认为,可持续发展是能够无限期地持续下去——而不会降低包括各种“自然资本”存量(量和质)在内的整个资本存量的消费数量。他们还进一步定义:“可持续发展是动态的人类经济系统与更为动态的,但在正常条件下变动却很缓慢的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人类的生存能够无限期地持续,人类个体能够处于全盛状态,人类文化能够发展,但这种关系也意味着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持在某些限度之内,以免破坏生态学上的生存支持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基本功能。”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这主要是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倾向这一定义的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他们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水平差、效率低的表现。他们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缩短技术差距,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生产能力。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而是特别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和质量,采取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可持续的。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审计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从而减少每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环境退化的原因产生于经济活动,其解决的办法也必须依靠于经济过程。(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协调。它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是有限制条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低于资源的再生速率,必须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如果经济决策中能够将环境影响全面系统地考虑进去,这一目的是能够达到的。但如果处理不当,环境退化和资源破坏的成本就非常巨大,甚至会抵消经济增长的成果而适得其反。(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这个社会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显然,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分配,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中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有:(一)公平性原则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给他们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过美好生活的愿望。当今世界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状况完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要给世界各国以公平的发展权、公平的资源使用权,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消除贫困。各国拥有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理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责任。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的纵向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二)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有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主要限制因素是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这一基础和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发展必须以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为前提,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临界性,必须适应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换言之,人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根据持续性原则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确定自身的消耗标准,而不是盲目地、过度地生产、消费。(三)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的发展。尽管不同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也各有差异,但是,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则是一致的。并且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因此,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至关重要。正如《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写的“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这就是说,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这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如何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能永远老是依赖物质要素的投入,而是要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二、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还是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叫代内平等,它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围绕以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社会建设,来推进公平、正义和平等。四、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五、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一、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二、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在发展的同时,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意义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加强我国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城市化问题、人口老龄化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资源利用的科技创新和环保能力建设。 2. 制定城市化和区域发展规划,引导人口流动和就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 采取措施鼓励家庭生育,稳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改善人口结构。 4.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些措施将为中国现代化提供新的动力和发展空间,促进中国走向更为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新时代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多重挑战,也拥有诸多机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发展”,核心是“可持续”,必须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标本兼顾。下面我带大家详细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战略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战略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 战略目的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 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 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 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是哪些

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第三,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第四,合理利用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五,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第六,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什么 指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它既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其次,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再次,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

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包括:1.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制定和实施,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2. 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制定和实施,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3. 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4. 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包括: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集中;少数民族人口多;地理位置独特;战略地位重要。

企业之间战略联盟用什么词表达好?如生产和销售联盟

Strategic Coalition in Production and Sales

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GDP)再稷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们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拓展资料: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随着生产社会化、知识功能化与社会经济化,经济结构已经复杂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逐步趋同,GDP增长已经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即使经济增长也离不开经济发展,当今时代经济增长只有抽象的意义;用GDP来计算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不是金钱的增长,是效益的发展不是效率的增长,是全面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增长,是辨证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经济发展”概念把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区别开来,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学定位为发展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两个一百年目标,建党一百年时,全国实现小康,建国一百年时,实现国家全面的现代化。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x0dx0a  1、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x0dx0a  2、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x0dx0a  3、到建国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达到小康生活

勃列日涅夫的军事战略

1964年上台执政的勃列日涅夫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在70年代虽然苏联经济已开始出现停滞现象,但苏联领导人仍盲目乐观。勃列日涅夫的积极进攻战略有两根支柱:一是力争军事优势,二是采取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在军事战略方面,苏联的指导思想是既准备打核战争,也准备打常规战争;既准备打有限核战争,也准备打局部常规战争;强调“进攻性”和“先发制人”“突然打击”。对外军事战略主要两点:一种是先通过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进行渗透,然后通过各种“友好”“合作”条约控制该国家或地区。第二种是通过扶植代理人进行控制,如有必要将直接出兵进行侵略。

大型油库将成为未来战争最脆弱的战略目标

大型油库将成为未来战争最脆弱的战略目标最近这些年来,大型地上储油设备屡次成为被对手冲击的重要方针,对此也一直还没有很好的防护方法。比如一些游击队都能够从千里之外发射“土造”的巡航导弹冲击大型油库和炼油厂,往往给予被冲击者发生严重的丢失,乃至会对全球的原油供给发生一定的负面扰动。另外一些专门对内陆大型油库的攻击,虽然是局部性的、不至于全面影响一国乃至全球的油料供给,可是却能够对对方的军民士气发生适当奇妙的作用。究竟大型油库一旦被击中,都是浓烟滚滚大火熊熊。平地上几十公里之内都能够感觉到,乃至能够从太空看到破坏性的作用。超大型油库一般都是单个容量几万到几十万吨级的巨型储油罐近间隔排列,一旦一个被引爆。那么必然会火烧连营。由于焚烧规模巨大、焚烧的总当量惊人,大型油库将成为未来战役中最软弱的战略方针,怎么防护?导致一般的消防力气根本就处置不了,终究只能等待被突击设备根本焚烧殆尽,自然平息。而巨大的原油战略储藏库,一组就有上千万吨原油的储存量,假如被一次突击就悉数焚毁,那么即使是大国,也很难承受这种丢失。究竟国际一流大国的一切原油储藏也不过2到3亿吨的姿态。假如一次突击就随意烧掉其间的二十分之一乃至三十分之一,其负面影响有多大可想而知。巨型储油库本身都是很软弱的,十万吨乃至几十万吨级的地上超大型储油罐,外壳仅仅一层钢铁,一般的弹药就能够轻易地击穿;而油罐顶部的防护则愈加薄弱。就算是手榴弹都能够当即炸穿,更不用说是大口径的炮弹和专门来袭的巡航导弹或许弹道导弹。而超级储油设备一旦被击中,除了本身的丢失外,还会由于剧烈的爆炸和焚烧,大型油库将成为未来战役中最软弱的战略方针,怎么防护?对附近的其他设备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剧烈的黑烟会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降;激烈的爆炸也可能捎带摧毁间隔比较近的港口和仓库等其他重要基础设备。总而言之,大型油库乃至是巨型原油储藏设备,都是适当软弱和适当敏感的战略方针。由于体量巨大,方针过于明显,冲击起来也适当简单,大多数也没有太大的防护纵深。由于80%以上的战略储油设备,根本都设置在滨海一线。简直一切的大威力弹药只需命中,那么就会当即发生不可拯救的火灾和爆炸。因而指望在这些超级储油设备本身完成大规模防护是极端困难的。乃至就算在附近设置专门的防空导弹加高炮阵地,也很难确保不会被终究击中。由于即使在这类油库上空成功阻拦了来袭的巡航导弹或许炸弹,而其高温碎片或许任何一点焚烧物体落下来,大型油库将成为未来战役中最软弱的战略方针,怎么防护?仍然能够轻易地击穿超级油罐的顶盖而引发大火和爆炸。而超级储油设备在地上上的规模动辄数平方公里,很难指望能够阻拦对手的一切来袭弹药,能够说终究是防不胜防!因而这个问题说到底仍是要有备无患,不能指望对手不敢自动突击这类超级基础性设备。第一个防护方法,便是更多的在内陆地区建立战略储油设备,具备适当的防护纵深,一起多建完全的地下油库乃至是山区洞库,添加对方战略突击的难度。当然内地油库也未必能够完全避免长途导弹的冲击;而且在内陆建造超级油库的成本远远高过滨海。况且现已在滨海建成的战略储油设备现已不少,1亿多吨的原油储存量肯定是有的。那么这些现成的滨海油库,到底该怎么确保防护性呢?前面说了,只需对手决心突击,那么用朴实被动阻拦的方法,大型油库将成为未来战役中最软弱的战略方针,怎么防护?简直是拦不住的。因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假如对手敢突击战略储油设备,那么就能够当即对等回击!究竟实力较强的可见对手,其本身也有相似的战略储油设备,而且相同也大多在滨海,冲击起来并不难!假如再进一步,能够提前宣告,假如谁敢自动突击战略石油储藏,那么等同于首要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够当即进行任何程度的回击,包含H冲击。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绝对的安全。

STP战略和4p指的是什么

4P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的。1953年,尼尔·博登(Neil Borden)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演说中创造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这一术语,其意是指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所谓“营销变量”或“营销要素”的影响。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企业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利润。产品(Product):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价格 (Price): 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分销 (Place): 企业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促销(Promotion):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的行为(如让利,买一送一,营销现场气氛等等)促成消费的增长,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费者或导致提前消费来促进销售的增长。STP理论中的S、T、P分别是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意思。 第一步,市场细分(Segmenting),根据购买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的不同需要,将市场分为若干不同的顾客群体,并勾勒出细分市场的轮廓。第二步,确定目标市场(Targeting),选择要进入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第三步,定位(Positioning),建立与在市场上传播该产品的关键特征与利益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