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代表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kugeli360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andis05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所以他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一楼的朋友“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朱熹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者.两者不要混淆
1年前

相关推荐

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流派的是(
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流派的是()
①万物森然于方寸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由此天地
③“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原,“自我”周围的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蝴蝶oο1年前1
fzlkiller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C

王守仁的心学是什么?
leonzw1年前2
saga198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批判了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
提出“天理既人欲”
中心思想“知行合一”
继承者是泰州学派
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十一岁时以《蔽月山房》为题信口吟出了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句:“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
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十一岁时以《蔽月山房》为题信口吟出了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句:“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的认识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③人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实际总是有出入的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事物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失心忧郁猫1年前1
陈颖莹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A

王守仁格竹为什么失败?到底这个 格物穷理 蕴含着什么 意思?
downdownbt1年前1
cold_heart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最简答的回答,如果说在“格竹”之前是认为要从朱熹的思想中找到真谛的话那么在他“格竹”失败后,王守仁则是开始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不是一错再错.从而开创了“心学”一派.要说证据,历史上对于王守仁的这次失败后的反思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王守仁是谁?无意中在书上看到他是个圣贤,创立了"心学",这么牛叉的人以前怎没听说过?
nazfwhj1年前1
jingzhongyue6677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6.2%
王守仁都不知道?你历史怎么学的?王守仁:浙江人,世称阳明先生,也叫做王阳明.明代的思想家,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注重“致良知”这三个字!望采纳
朱熹和王守仁关于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fish_22221年前1
胜利可哦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1、目标不同:儒家核心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德是副产品.朱熹抓着道德不放,并认为道德就是天理,其实是舍本逐末.
2、方法不同:朱熹用了大半辈子去考据、做学问,就像读了10几年书的大学生出来什么都不会做一样.王阳明从实践出发,一步一步悟出儒家的精髓.
王守仁《传习录》中的传字怎么读
dzjjl1年前3
xiaozhuhaha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0.6%
读chuan,二声.
因为“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故读chuan(二声).
材料一组1、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为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2、朱熹认为:“理
材料一组
1、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为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2、朱熹认为:“理在事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上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材料二组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梁启超“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两则材料题,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注意:两则材料为两道题,分开的!
冰清云淡1年前3
huage200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我这个哲学老师试着用最通俗的语句讲解一下,我只给你引一下,你来自己悟,哲学需要自己觉悟.
第一组材料:
理是万事万物运作的基本规律,心是我这个客观实在的人的主观感觉思想.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更清楚看到朱熹和王守仁以及理学,心学两派思想的分歧.按照朱熹的思想,理是客观外在的实在,无论心存在与否.而按照王守仁的思想若没有心,便没有理.心为宇宙立法,理是由心立的.
第二组材料:
讨论的根本点在,个别与一般,整体与局部,普通与特殊之间,偶然事件和必然事件之间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果是依靠个别偶然特殊事件还是决定于一般的普通必然的规律呢.
王守仁实用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课教育的重要性的翻译
zippozcz1年前1
宁静夏日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The second Wang Shouren's Practical Integrated Course's fisrt lesson is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王守仁实用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课是教育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the second Wang Shouren's Practical Integrated Course's fisrt lesson【教育的重要性,王守仁实用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课英语一般是小的内容放前面,翻译时可按情况而定,望采纳
格物致知 格物穷理请问到底怎么格物?朱熹和王守仁的哲学到底谁是谁非?心学
爱家园久久1年前1
掌门派掌门天岩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所谓格物就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中抽象或格式化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的客观规律、特点和公理等.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只能守恒定律,整体大于部分等等!
由于朱熹和王守仁的哲学不是什么绝对性的、公认的客观规律和特点,所以,他们的观点对错参半,他们谁是谁非无法完全判定,我们可以对他们各打五十大板,
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下列名言与王守仁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是
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下列名言与王守仁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是
①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也
③“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质,“自我”周围的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④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勇敢的汪汪1年前1
我uu是祸水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C

王守仁指出“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下列主张与之相似的是
王守仁指出“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下列主张与之相似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D.人非工具
QQ水蜜桃1年前1
lijiajia_0_0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B

【关于王守仁】“知行合一”具体指什么?
【关于王守仁】“知行合一”具体指什么?
我没有读懂……
请说得详细一点……
行走的海1年前1
no_future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心学的思想核心是 A.心即理也 B.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真理 C.致良知 D.理是世界本原
浅色衬衫1年前1
DX763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C 知行合一
王守仁是个怎样的人?和他相关的成语和典故有哪些?
chenhywmjzs1年前1
绛紫湮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96.4%
王守仁本名是王阳明,是明代儒家代表人物,提倡理学.到百度搜“王阳明”.
求教:关于王守仁的心学著作有哪些?
hlxneptune1年前1
lzlzlzlzlzlz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要研究心学先看《传习录》,王阳明的女婿整理的王生前和学生的教学言谈等,类似于《论语》在儒家学派的地位.
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区别?
ifdef1年前1
chinhwanhee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主观唯物和主观唯心的区别.前者强调格物致知,后者强调心外无物.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亮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亮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Q: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六分
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六分
zj381021年前1
银钉子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整个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与人的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宗教思想都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另外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者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请求翻译 急勤学(明)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
请求翻译 急
勤学(明)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1].
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2],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3],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sunm_220001年前1
楚米米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哇.你用那些字典慢慢查啊.翻译的过程也是学习啊
王守仁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chaishilong1年前1
wangchun0415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89.3%
  王守仁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王守仁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是良知,为善去恶者是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王守仁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行后”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王守仁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王守仁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王守仁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王守仁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心学 理学的关系陆九渊 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和朱熹 北宋五子为代表的理学是什么关系?我知道它们都是儒学 但具体一点呢?有人
心学 理学的关系
陆九渊 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和朱熹 北宋五子为代表的理学是什么关系?
我知道它们都是儒学 但具体一点呢?
有人说王守仁不赞同朱熹 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发展陆九渊的心学以抗衡理学;也有人说是理学的分支
王守仁到底同不同意朱熹啊!
njnj19851年前1
mickey888888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阳眀的“致知”是“致良知”,从这个意义上他不反对致知,反对的只是像朱子那样于“事事物物”上“穷理”致知,因为在阳眀看来,“良知不假外求”,为自家所本有.朱子的于事事物物上穷理致知,把天理当成了一物,外求是支离,也求不到天理,因为天理是“自家体贴出来的”,既然是自家体贴,当然就应该“反身而求”了,就是在自家的“良知”中去求.(王守仁即为阳明)
哲学理论分类比如主观唯心主义中,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王守仁:心无外物客观唯心主义中,柏拉图:理念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
哲学理论分类
比如主观唯心主义中,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王守仁:心无外物客观唯心主义中,柏拉图:理念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等谢谢
屏_儿1年前4
gh1988730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很不清楚嘛,你到底要什么呢?难到只要分类?那就废话两句吧。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唯心分两种: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
关于王守仁的致良知王守仁的存天理 致良知
puyuan00001年前1
rogerma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王阳明的理论被称为心学,其中有很多的内容,比如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等.这里说存天理的天理指的其实和朱熹一样,是指合理的正常的人的需求和欲望,那么存天理就是对人的正常合理的需求和欲望的肯定.而致良知中的良知之说最早来源于孟子,在王阳明看来,良知就是生命的根源、道德根源和认识根源,”致“是使达到,所以王守仁要求人的行为举止甚至于思想都要端正.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明理学继承了孔孟的正宗思想 B.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认为天理就存在于自己心中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明理学继承了孔孟的正宗思想
B.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认为天理就存在于自己心中
C.宋明理学压抑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D.宋明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过积极作用
浓本多情1年前1
绝世恐龙蛋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B

朱熹认为“天理”存在于外部世界,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知和把握。
请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王守仁的一生
永远的vv1年前1
灰太狼与喜羊羊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天人合一,天下无敌!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
王守仁的心学知行合一的意思!
marry5191年前1
天可66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知识和实践不分先后,古人认为要先掌握知识用行动去实践,而阳明先生提出用实践的办法也可以获得知识,生活中再不断地去实践.
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
q7yq1年前1
hanMM130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心即理)
怎样体会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中提出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
怎样体会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中提出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
怎样体会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中提出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中的处世哲学
day20438171年前1
大傻蜜蜂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这就是说,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于是,王阳明就有了“良知”这个概念.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在五十岁时提出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王阳明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良知”,应该用最恰当的“良知”去解决办法.他大胆地否定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死框框,死架子,而允许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处事方法.所以他提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就不必为自己的粗俗而自卑,粗俗也并不影响一个人勤学苦读,去当圣人.总有一天,粗俗的人照样会同地位高的人一起平起平做.这一点打破了封建阶级的阶级论,为统治者不喜.他还提出在用兵上,要在变中讲求效果,他常常把“便宜八事”(最省力地办事),“期于成功”挂在嘴上,甚至提倡重用有才干的贪财人士.这一点打破了封建统治者的道德观念.王阳明还特别瞧不起死守清规而不知变通的人.阳明杂著中曾记载了一件非常典型的事:补生傅凤,因家境困难而无法养活年迈的父母和傻子弟弟,于是不顾性命日夜苦读,因为吃不饱,再加上学业辛苦,竟然卧床不起,患了大病.要是按当时传统儒家的思想,只讲动机而不讲效果,傅凤的举动可以说非常孝顺,要受到世人的称赞.可王阳明偏偏不欣赏,反而说他不孝顺父母,如果人累病了,甚至累死了,父母弟弟又将无人供养,就算你动机再好又有什么用?王阳明的“致良知”是王阳明一生提出的最后一个学说,是他心学体系中最成熟的部分,也是他对以前所有学说的最高概括和总结,是一种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明朝王守仁的心学主要内容是什么?现在有心学专家吗?
DanielQian1年前3
free66lvcha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知行合一.
近代儒家大师有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
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 A.心即理也 B.致良知 C.天理 D.格物致知
btxbtx6661年前1
佩佩裴裴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B

此题主要靠记忆,“心学”的核心思想认为“心”就是“理”是万物的本源,但心学又分陆九渊和王阳明两个学派,陆九渊的核心是“发明本心”,王阳明的核心则是“致良知”,故此题选择B。
哪有关于明朝 王守仁 心学的书籍?
qjj11201年前1
晓初晴天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陈来著,人民出版社
《王阳明事功与心学研究》,孙德高著
《王阳明教育思想研究》,余文武著
《心学论集》,张学智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解读王阳明》,袁仁琮著
在各大书店哲学专柜
明朝有个哲学家叫王守仁,他提出了知行合一,什么叫知行合一啊拜托各位了 3Q
明朝有个哲学家叫王守仁,他提出了知行合一,什么叫知行合一啊拜托各位了 3Q
哲学真的好难
随便说随便听1年前2
一井梅子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选什么?为什么?王守仁的思想与下列思想家的思想具有一致性的是 (1)孟子(2)荀子(3)陆九渊(
选什么?为什么?王守仁的思想与下列思想家的思想具有一致性的是 (1)孟子(2)荀子(3)陆九渊(
选什么?为什么?
王守仁的思想与下列思想家的思想具有一致性的是 (1)孟子(2)荀子(3)陆九渊(4)朱熹 A(1)(2)B(3)(4)C(2)(4)D(1)(3)
yehvwdw1年前5
ssuu猪肉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答案是D
王阳明先生早年拜读朱熹的理学,用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方法,格竹子格出血来,遂对朱熹的理学不大认同,倒是对陆象山(陆九渊)的心学产生共鸣,后来在象山的基础发展出阳明心学;
不管是王阳明、陆象山、还是朱熹,这些大儒都认为是他们自己是直承孔子、孟子的衣钵的
所以答案是D
下列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朱熹:发明本心 B.陆九渊:格物致知 C.王守仁:致良知 D.程颐、程颢:心外无
下列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朱熹:发明本心 B.陆九渊:格物致知
C.王守仁:致良知 D.程颐、程颢:心外无物
小河居名1年前1
rr边缘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C

明朝王守仁的心学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的一个哲理!
明朝王守仁的心学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的一个哲理!
明朝那个著名的哲学家王守仁发明的那个心学是什么的意思,他讲的是什么的哲学!
138687810621年前1
飘飘悠悠一水间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精髓即是“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简单的说就是实践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这个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我很崇拜王守仁圣人,有什么他的书可读吗
我很崇拜王守仁圣人,有什么他的书可读吗
因为明朝那些事知道了王守仁,感觉他是个十全十美的人,在什么方面上都有所成就,我很想学,想学他的知行合一.有他的书吗,要真实的那种,别人不乱贴油加醋.还有本人由于学识有限读文言文很困难,我很崇拜他,希望自己也有所成就,
关键是去哪买这书啊,有翻译没,
xdx87111年前4
另一个摩羯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被认为是王阳明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还有《王阳明全集》、《陆九渊全集》、《王阳明大传》、《近思录》、《大学古本》等.
泛读教程4王守仁版课文翻译
永远的fantasy1年前1
天柱高而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我没有文章呀
黄宗羲算不算王守仁门下弟子?如题我的意思是他算不算心学流派的~
38908951年前6
老大就是老大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其是刘戢山门下的,从宏观上来说是心性学的流派,可以说是心性学最后的传人.
不过在当时其他王学门人都不承认这点,因为其理念已由阳明公的“致良知”发展为“慎独”(刘戢山提出的)其著作《明儒学案》是研究心性学主要的资料之一.
当代心性学研究者都是把其归入心性学的,如熊十力,牟宗三.他的历史地位用刘述先先生的话说就是“能守住心学阵地最后一块阵脚的人”,“心性学最后的殿军”
其理念请参见牟宗三的《从陆象山到刘戢山》,还有刘述先的《黄宗羲心学的定位》,黄宗羲在哲学思想上没有突破其师的范畴,没有独创性.不过其在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学史的编著这是有其意义的.
明代的王守仁和王阳明是一个人吗?“陆王心学”的“陆”是谁?
gooooooooo1年前1
laocheung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陆”是南宋的陆九渊,字子静,因其讲学于象山(江西贵溪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人称其为象山先生.
陆九渊,周敦颐,王守仁三人对儒学的发展各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
audrey271年前2
xyz47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周敦颐,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陆九渊、王阳明合称“陆王学派”.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鼻祖.融合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良知”、“良能”的观点以及佛教禅宗“心生”、“心灭”等论点,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心学”.
明代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集宋代以降心学大成,.“知行合一”之旨流传后世.
民初配享孔庙156位先贤先儒,三人均位列其中.
先贤 【周敦颐】
先儒 【陆九渊】
先儒 【王守仁】
王守仁 心学传习录太深奥,又是古文,有时看不懂.有没有介绍心学的入门书
wanglj10011年前1
爱的轻翼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传习录有译文版的、或来本《王守仁评传》了解下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节选)》文言文翻译
fury19831年前1
tnp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原文】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昌.孔孟既没,圣学晦而邪说横,教者不
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
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已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仿
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谋,攻伐之计.一切欺天罔人,苟一
时之得,以猎取声利之术,若管、商、苏、张之属者,至不可名数.既
其久也,斗争劫夺,不胜其祸,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霸术亦有所不能
行矣.世之儒者慨然悲伤,蒐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于煨烬
之余,盖其为心、良亦欲以抚回以先王之道.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
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
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于是乎有训
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
侈之以为丽.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
径千蹊,莫知所适.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戏谑跳踉,聘奇斗巧,献
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
日夜遨游淹息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时君世主
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所谓.间有
觉其空疏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者,极其所
抵,亦不过为富强功利,五霸之事业而止.圣人之学曰远日晦,而功利
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于佛老,而佛老之说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
利之心.虽又尝折衷于群儒,而群儒之论终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矜
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其出而仕也,
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
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
要其誉.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
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是以皋、夔、稷、契所
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说,究其术.其称名僭号,未尝
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
其私而满其欲也.呜呼,以若是之积染,以若是之心志,而又讲之以若
是之学术,宜其闻吾圣人之教,而视之以为赘疣枘凿;则其以良知为未
足,而谓圣人之学为无所用,亦其势有所必至矣!呜呼!士生斯世,而
尚何以求圣人之学乎?尚何以论圣人之学乎?士生斯世,而欲以为学者,
不亦劳苦而繁难乎?不亦拘滞而险艰乎?呜呼,可悲也已!所幸天理之
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
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
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于谁与望乎?
【译文】
自夏商周三代之后,王道衰落而霸道盛行.孔子、孟子去世后,圣
学颠覆而邪说横行,教的人不肯再教圣学,学的人不肯再学圣学.行霸
道的人,窃得与先王相似的东西,借助外在的知识来满足私欲,天下的
人竞相模仿他们,圣人之道因此被丛生的荆棘阻塞了.人与人之间彼此
效法,每天所关心的只是富强的技巧、倾诈的阴谋和攻伐的战略.只要
能够欺天骗人得到一时的好处,可以获取声名利益的方法,人人都去追
逐.比如管仲、商鞅、苏秦、张仪这种人,简直数不胜数.时间一长,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掠夺,祸患无穷,人与禽兽夷狄几乎没有两样,霸
术再也行不通了.此时,世上儒者感慨悲痛,他们搜寻从前圣王的典章
制度,在焚书的灰烬中拾掇修补,其意图正是要恢复先王仁道.但是,
距离圣学的时代太遥远,霸术的广泛流传已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即便
是贤慧之人,也不免深受霸术的薰陶.如此,他们希望讲明修饰,以求
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发扬光大,但所作的努力反而增加了霸道的势力范围.
相对来说,圣学的痕迹再也极难找到了.于是,产生了训诂学,为了名
誉传播它;产生了记诵学,为了显示博学去谈论它;产生了词章学,为
了华丽去夸大它.如此沸沸扬扬,竞相在天下争斗打闹,不知有多少人!
面对万径千蹊,人们无所适从.世上的学者,如同走进了百戏同演的剧
场,处处都是嬉戏跳跃、竞奇斗巧、争妍献笑之人,观者瞻前顾后,应
接不暇,致使耳聋眼昏,神情恍惚,成天在那里胡乱转悠,乐不知返.
他们仿佛精神失常,连自己的家竟也不知在哪.其时,国之君也被这些
主张弄得神魂颠倒,他们终生从事无益的虚文,自己到底说什么也一无
所知.有时,虽有人觉得这些学问的荒谬怪诞、零乱呆滞而卓然奋起,
欲有所作为,但他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为争取富强功利的霸业罢了.
圣人的学问,越来越晦暗;功利的习气,越来越严重.其间,虽也有人
推崇佛老,但佛老的观点始终不能消除人们的功利之心.虽也有人曾综
合群儒的主张,但群儒的主张最终也不能破解人们的功利之见.功利的
毒汗,已深深渗透到人的心底骨髓,积习成性,时至今日已达几千年之
久.世人在知识上彼此炫耀、在权势上彼此倾轧、在利益上彼此争夺、
在技能上彼此攀比、在声誉上彼此竞取.那些从政为官的人,主管钱粮
还想兼事军事刑法;主管礼乐还想兼事官员选拔.身为郡县长官,还想
提升到藩司和臬司;身为御史,又窥视着宰相这一要职.不能作那样的
事,就不能担任兼管那件事的官;不通晓那一方面的知识,就不能谋求
那方面的名誉.记诵的广博,恰好滋长了他的傲慢;知识的增多,恰好
让他去为非作歹;见闻的广泛,恰好使他恣意狡辨;辞意的华丽,恰好
掩饰了他的虚伪做作.因此,皋、夔、稷、契不能兼作的事情,现在,
刚入学的小孩子都想通晓他们的主张,穷尽他们的方法.他们树的名义
招牌,都是为了什么共同促进天下的事业,但真正的意图是,以此为幌
子来满足他们的私欲,实现他们的私心.唉!凭如此的积习,凭如此的
心志,而又讲如此的学术,当他们闻听圣人的教导,就把它当成累赘包
袱,从而格格不入,如此看来,此举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他们认为
良知并不完美,认为圣人的学问是无用之术,这也是势所必然的了.唉!
士者此生,又岂能求得圣人的学问?又岂能讲明圣人的学问?士者此生,
以学为志,不也是太劳累,太拘泥、太艰难了吗?唉,真可悲啊!有幸
的是,人心中的天理始终不会泯灭覆没,良知的光明,万古如一日.那
么,倾听了我所讲的拔本塞源的主张,一定会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拍
案而起,如决口的河水,一泻千里而势不可挡!若非豪侠之士,自觉勇
敢地奋起,我又对谁寄予厚望呢?
知行合一 的真正意思是什么?王守仁 明朝最杰出的人物.把朱熹的心学进一步深化.自成一派.王守仁心学的核心是 知行合一 .
知行合一 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王守仁 明朝最杰出的人物.把朱熹的心学进一步深化.自成一派.
王守仁心学的核心是 知行合一 .很多人都是照字面意思理解的说
是知与行一致.可是王守仁心学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徐阶所悟到的,
而打倒严党的,知行合一 的真谛好像不是字面的翻译.我感觉是说
要自己有所衡量 不要做自己做不到的事.因为徐阶就是这么忍受了
很多年最后终于打倒的严党的.
我认为是这样的.你们呢?
爱新觉罗1年前1
tfha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格物,语出《大学》:“物格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四书章句集注》:“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
穷理,就是穷尽事物的道理,与“格物”意义相似.常说“穷极物理”.《朱子语类》:“二程说格物,谓当从物物上格之,穷极物理之谓也.”
格物穷理合用,意义相同.
《朱子语类》:“格物穷理,有一物便有一理.”“问‘格物穷理,但立诚意以格之’.”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知行合一,就是讲理论(知)和实践(行)要合而为一,不可过分偏重一边.“知行合一”的知行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由王守仁最早提出.语载王阳明《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当然,一般见到这几句话,如果不是放在中国古代哲学上考察的话,就是一种讲学习的套话,常见于一些学校的校训.如同济大学校训“同舟共济,格物穷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陆九渊的主要观点,和能体现这种观点的一句话,例如: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这样的王守仁的同上
shjine1年前2
oo部ss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82.1%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心即理,是儒家之理,即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可不要理解为客观对象的主观之用心没有条理和标准之心).
阳明(王守仁)先生说:“天地之心”“吾心之良知即天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守仁散文 勤学 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思想
asdfsadfasdf1年前1
xiwa060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学历史都知道,他主张“知行合一” 意思是 知道这个道理 ,就要去实行它.他的文章大都主张“实践第一”
王畿,字汝中,山阴人.弱冠举于乡,跌宕自喜.后受业王守仁,闻其言,无底滞,守仁大喜.嘉靖五年举进士
王畿,字汝中,山阴人.弱冠举于乡,跌宕自喜.后受业王守仁,闻其言,无底滞,守仁大喜.嘉靖五年举进士
王畿,字汝中,山阴人.弱冠举于乡,跌宕自喜.后受业王守仁,闻其言,
无底滞,守仁大喜.嘉靖五年举进士,与钱德洪并不就廷对归.守仁征思、田,
留畿、德洪主书院.已,奔守仁丧,经纪葬事,持心丧三年.久之,与德洪同第
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进郎中.给事中戚贤等荐畿.夏言斥畿伪学,夺贤职,
畿乃谢病归.畿尝云:“学当致知见性而已,应事有小过不足累.”故在官弗免
干请,以不谨斥.畿既废,益务讲学,足迹遍东南,吴、楚、闽、越皆有讲舍,
年八十余不肯已.善谈说,能动人,所至听者云集.每讲,杂以禅机,亦不自讳
也.学者称龙溪先生.其后,士之浮诞不逞者,率自名龙溪弟子.而泰州王艮亦
受业守仁,门徒之盛,与畿相埒,学者称心斋先生.
文言文翻译,急
hahaha19761年前1
竹琶妆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王畿,字汝中,山阴(地方名)人.二十岁时考中举人,他自己有点沾沾自喜.后来拜师王守仁(明朝一超级牛人,军事、政治、很有两把刷子,尤其是他所创造的“心学”),王守仁听他说话,不拘泥于小节,很高兴.
王畿嘉靖五年高中进士,与钱德洪并不就廷对归(这句话不知道什么意思,可能是说他和钱洪德是一科的进士).嘉靖六年的时候,两广地区发生少数民族叛乱,王守仁被派去平叛,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他叫来王畿和钱洪德说,我毕生所学都传给你们俩了,以后心学就托付给你们了,在评叛后,死在回家的路上,王畿赶去奔丧,办完丧事之后,王畿很伤心,为他老师守丧三年,之后和同第进士钱洪德一起任南京兵部主事,后来当上郎中.给事中戚贤向朝廷推荐王畿,夏言(顺便说一句,他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另外他也不是坏人,还是个功臣,他只是不认同“心学”而已)说王畿是伪学,不用!还撤了戚贤的官.王畿也称病辞职回家.后来他就经常出去讲学,去过很多的地方,每次都有很多人来听他讲学.八十岁的时候手脚都还挺利索,善于交谈,说话特别能感动人.后来人们称他为“龙溪先生”,后来他的学生自称龙溪弟子.泰州学派(王守仁死后,他的弟子由于对心学意见不统一,分出了门派)的王艮也是王守仁的徒弟,门徒之胜,和王畿不相上下,学者称他为“心斋先生”.
昨天晚上看到你提的问题,无奈太晚了.今天看没人回答,我就根据我的理解翻译给你,我用手机上的网,不能查汉典.肯定有不对的地方,我就根据我的理解翻译给你,希望不要误人子弟.
哭象棋诗【明】王守仁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炮响
哭象棋诗
【明】王守仁
象棋在手乐悠悠,
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
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
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
象若心头为人揪.
①想像一下“象棋”为什么被母亲扔掉,并把它写下来.
②读一读,背一背,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假若母亲要扔你正在下的“象棋”,
jian_sang1年前1
yuyooo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答1:因他贪下象棋,忘了回家吃饭,母亲一气,夺了他的象棋,扔到河里
答2:写出作者喜爱象棋,对象棋被丢的惋惜.
答3:(不知道)
王守仁,字伯安,余兆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女人不笑1年前1
缘猪猪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20几岁时就过了乡试,中了举人,学业大进.
教材中讲:王守仁以“知行合一”思想为指导,针对程朱理学知而不行,知行脱节的“空疏谬妄”,……
教材中讲:王守仁以“知行合一”思想为指导,针对程朱理学知而不行,知行脱节的“空疏谬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程朱理学不讲“行”吗?可是教材前面有说朱熹十分重视“力行”,求某位大神给我解惑。。。
原来是这样。。知道了。。。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既针对朱熹,也不同于陆九渊。朱陆都主张知先行后。王守仁反对将知行分作两截,主张求理于吾心。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但他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混淆了意识活动同实践活动的界限。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克服“一念不善”,这是他的“立言宗旨”。
随行1年前1
joggy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自问自答,lz威武。
阳明先生注重从自身去“知”,努力笃行;
朱子则认为“灭人欲,存天理”,“上体天心”,“替天行道”,从根本来说就和心学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