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23-08-26 15:04:04
共1条回复
瑞瑞爱吃桃

  摘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一些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医学  如何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医护的专业人才,让人深思。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诚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环境、软硬件等。毋庸置疑,师资队伍、教师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熟练掌握专业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单单吃透教材,局限于与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熟悉相关专业,例如,一位病理生理学教师不但要掌握病理生理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生理学、生物化学,甚至包括药理、诊断、内外科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他在讲授的时候才可能鱼如得水,游刃有余,才能够很好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只局限与本专业知识内容的讲授,必然是片面、局限和肤浅的。

  二、灵活选用教学法,因材施教

  一个能很好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师,未必就能教好学生。选用好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组织课堂、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的能力,既是一个好教师所必备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的。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授课的对象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传统的教学(LBL)、问题式教学(PBL)、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手段是传统的板书教学,还是使用现代的启发式、设问式或学导式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选择。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设问、情景模拟、问题的抢答、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要善于采用形象的比喻、联想等手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化腐朽为神奇。

  三、不断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训练——就更像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仅仅传授专业知识,只是教书,而未能育人,尚未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要求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育人为本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形成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发掘和实现教师人格魅力独特的育人价值,对于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至少应囊括以下方面:亲和力、美感力、吸引力、信服力、示范力、教化力。教师的风度仪表应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实行民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赢得学生的信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不教而教,实现教育终极目标。诚然,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情感优化具有陶冶价值,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激励价值,对学生的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学生的意志强化具有促进价值。

  四、学校相关部门应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促进、激励和监督的作用

  首先,从思想和态度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强师资队伍力量制定较好的激励制度,采取合理的策略,并能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如开展名师示范教学观摩活动,开展师资培训,有针对性、有目的送部分教师去内地名校进修教学,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交流会,通过多途径、多措施、多渠道切切实实提高教师教学整体水平,对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增强和促进作用。

  其次,相关职能及管理部门应发挥好其监督作用,对于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给予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的制定可能牵涉诸多因素,既然为了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评定标准就该尽可能客观、科学、合理。试想,一个无法区分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本末倒置的评定结果,何谈其教学监督作用,它无疑是对教师的不认可、不承认和不尊重,甚至是伤害。教学监督的目标适得其反,就别谈提高教学质量了。

  基金项目: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018。

  作者简介:李秀娟,硕士,病理生理学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及学生管理方面研究。

相关推荐

教改项目的推广应用价值是什么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2023-08-25 22:53:252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课题吗

不是。因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不用进行核心概念的解读,而且可以采用总分结构进行精炼概括,所以不是课题。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2023-08-25 22:53:331

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是教学改革项目吗

是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教育部为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新方式,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推出的新型人才培养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主要包括以下6项:新工科建设项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师资培训项目、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和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
2023-08-25 22:53:411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和课题立项一样的?

一样。根据查询教育教学的资料显示,改革项目立项和课题立项是一样的。两者的立项范围是在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考试评价方式、教学管理、素质教育及其它有关方面的项目。
2023-08-25 22:53:521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坚定不移抓好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

  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各项任务的实施,2010年10月,广西启动了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实施近两年,在自治区统筹安排下,12个试点县(市、区)以中育有效教育研究所孟照彬所长主持的MS—EEP0有效教育体系为依托,克难攻坚,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谱写了全区教学改革新篇章。2011年11月,在玉林市玉州区召开的EEP0有效教育全国展示现场会上,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成果,获得了绝大多数与会代表的认同,更得到了顾明远教授的赞扬和肯定。   一、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理念。   (一)让学生学得好。   广西实现“两基”目标以后,学生“进得来”、“留得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们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后“两基”时代,广西教育该如何发展?问题的关键恰恰是如何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此,自治区确立了未来10年广西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核心要求是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体现在抓好“五个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公平教育,建设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构建衔接沟通的终身教育,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教育。广西有两个最大的区情:一是广西属于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二是广西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和北部湾开放开发引领作用凸显。必须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用10年时间,把广西建成一个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和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   围绕我区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加快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组织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程、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10项教育发展重点工程;组织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等10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我区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这些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都指向一个目标:使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其中深入开展学校教学改革,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则是当前一切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总书记的这些论述,给广西教育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80年前就深刻批判了“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旧的传统教育,大力提倡“创造的教育”,通过培养有创造力的儿童,以造就有创造力的国家。他所发出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的呐喊,至今依然振聋发聩。   当我们冷静地审视时代巨变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唤,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时,深感形势逼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就广西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多方面措施,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内部结构,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全区教育迈上了新台阶,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奠定了好的基础。但是,广西教育工作的总体水平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原来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进修捉高的机会较少,途径单一,效果不佳,致使广大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比较僵化,难以体会职业的尊严,享受创造的快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区还十分普遍,严重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扭曲了人的创造本性。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一省教育的发展,光有条件改善、结构优化、规范管理等远远不够,必须从教育的深层内核——一教学工作人手,大打教学改革攻坚战。我们真切期望,通过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项同试点,在专家引领下,探索出一条变革教学方式、建构学校文化、培养创新人才,进而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崭新道路。也许有人会问,在广西这种欠发达地区,大规模、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是否可行?我们的立场是:越是后发展,越要重视改革;越是后发展,越要奋起直追。   二、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效果。   衡量教学改革合理性的根本尺度,是看改革是否真正激发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以获得持续的自主改进和提高;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促进其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换句话说,要看是否对学生长远发展有益,是否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益。用这一标准审视我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试点的实践探索,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方向正确,效果显著。   (一)试点布局取得重要进展。   项目试点覆盖了全区各类地区。12个试点县(市、区)分别分布在:中心城市、沿海城市、一般城市、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山区。项目实施一年多来,一些构想开始部分成为现实,表现在:   第一,中心三角区域开始成形。由玉州区领先,兴宁区、柳南区快速跟进,形成玉州——兴宁——柳南的三角结构,发挥着示范作用。
2023-08-25 22:53:591

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是省部级项目吗

是。根据查询山东人民政府网可知,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转发《关于公布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项目的通知》显示,该项目是山东协和学院获批1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23-08-25 22:54:071

教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的区别_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03年9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 工作计划 。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2001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 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3年9月——2004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4年4月——2005年3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阶段:2005年4月——2005年9月加工整理材料,撰写论文、结题报告、成果应用。 为保证上述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组成成员的工作效率,在课题组内部进行了项目分工。其中,付晓梅同志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及对外联系、撰写结题报告等工作;寇桂君同志承担教学实践环节部分的改革研究;刘德玉同志承担教学内容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罗辉国同志承担教学形式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 (二)项目研究过程回顾 2003年5月,当时的法学教研室主任付晓梅同志在一次教研会上提出,法学专业学生仅有理论水平是不够的,随着社会对本科生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经过这次教研会,达成了“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立项的一致决定。鉴于当时法学教研室师资力量有限,而申报课题对研究者又有职称上的要求,故决定由有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且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付晓梅、寇桂君、刘德玉、罗辉国四位同志担任该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 2003年9月,该课题获得学院批准并列入该年度工作计划。为此,课题组成员紧接着召开会议讨论、确定关于课题研究的各项具体事宜。这次会议商定了该课题研究中各位研究者的具体任务分工,课题的项目进度即年度进展计划及目标。 2004年4月,课题组成员开始着手实施计划,搜集材料。鉴于研究者研究经验不够丰富,职称不高,课题组成员在着手实施计划的具体工作中,特别作了两项准备工作:一是用教改经费的四分之一购买了一些理论书籍,认真阅读,以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为课题的研究服务;二 是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参考、学习他人在该课题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同时加强了对外联系,为实践性改革的具体实施作准备。 2004年4月——2005年3月,课题组成员积极的展开了研究工作。寇桂君同志承担教学实践环节部分的改革研究具体适用于 教学计划 的修订,其中,2004级和2005级的教学计划中,增强了教学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实践性教学环节532学时(21学分,其中军训2学分,专业实践5学分,毕业实践8学分,“两课”社会实践2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占总学时的19﹪。刘德玉同志承担教学内容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更为丰富,时间的配置也更为合理。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学期为期2周的军训,第一或二学年暑期为期3周的“两课”社会实践(调查),第四或五学期为期3周的模拟法庭,第三、五学期为期2周的法律咨询实习,第七学期为期1周的法学专题辩论,第八学期为期12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罗辉国同志承担教学形式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除了继续坚持运用带领学生去法院听庭审、课堂讨论之外,还增加了运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同时多次要求学院建设一个规范的模拟法庭,方便实践教训环节的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任务和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认真地开展研究工作。他们在较广泛、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丰富的阶段性成果。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模式、途径、方法的研究 基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课题组认为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是 顺应时代需要,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世界公民的必然要求。经过多次讨论,我们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可从四个层面加以考虑:一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转变;二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三是对符合其目标的实现途径的探讨;四是对影响其途径实现的若干因素的分析。 课题组对我校与其他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诸方面如课程体系、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他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均十分重视,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经费投入充足,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而我校的研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化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存在着差距。 课题组通过本校与其他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论证了当前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并提出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新模式。 课题组研究指出,建立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是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运作机制至少包括办学思想的导向机制、目标引导机制、教师培训和各种保障机制以及监督、反馈、评价、激励和社会参与机制等。 课题组提出法学专业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务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任务是任 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完成的,必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个职能部门的积极性,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各司其责,形成合力。 课题组提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已构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要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未来性提供了支持,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体性开拓了道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拓宽了境界。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该部分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一部分还可由各专业教师针对具体课程继续展开研究,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如有更为系统的体会与认识,可着手教材的编写工作。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测评体系研究 课题组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有客观、科学和完善的测评体系,这样才能以评促改,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收到更为良好的效果。如建立测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若干测评指标,建立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测评方法、创意方案设计测评方法和教学反馈测评方法等。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中,课题组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占据基础地位,这是由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功能所决定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础,为专业教学注人情感激励,为专业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分的途径有二:一是加强对专业课本身的研究,找准切入点充分挖掘专业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联系;二是寓“道”于“业”,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功能。 四、项目研究的几点结论 1、提高对法学专业学生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出和实施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以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面向世界培养人才。而恰恰相反,由于我们过去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使得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当一部分法学专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限于理论和法条的死记硬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较差,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较差,思维方式单一,知识面狭窄等等。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是“片面人”,而不是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全面人”。这是不能适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的。因而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中,整合学科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调整并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特别是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法学专业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还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文科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现状,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因此,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 应能力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当务之急。面对21世纪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尽快改变法学专业大学生在能力培养上的诸多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法学专业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有更高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对我们的高校法学教育所提出的直接要求。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人的素质,就是我国当前进行教育改革的关键。同时,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社会实践的锻炼,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成为“四有”人才;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开矿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2、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基础。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学科教育,而是综合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军训、“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模拟法庭、法律咨询实习、法学专题辩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方式的锻炼,以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必须以专业课的课程内容为依托,使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能有机整合。如 模拟法庭的运用要于《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等课程的开设有机结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尽可能覆盖法学主干专业课。另外,从长远考虑,可专门编写这方面的教材,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3、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切实保证。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体现,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明确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贯穿于法学专业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的目的。课题组努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采取的方式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该课题自立项研究启动以来,课题参与者按照工作计划积极参与研究,课题进展顺利,项目研究已经形成研究成果,发表了论文两篇(分别发表于《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和2005年第4期),基本完成了阶段任务,形成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泛,涉及法学教育的各个方面,难度大,学校投入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模拟法庭至今尚未建设起来,加上课题研究人员本身的能力和水平有限,课题研究尚待深入。该课题结题后,我们将加强实践,充实成果内容,提升成果水平,为全面提高法学专业教学质量而努力。 人文社科学院 付晓梅 二00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2023-08-25 22:54:171

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难吗

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难吗?比较难。有力提高教师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2022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
2023-08-25 22:54:271

教师职称参与教学改革怎么填

教师职称参与教学改革应该填目前职称、参与的改革项目或活动、职责和贡献、效果和成果、反思和总结等。1、目前职称:填写目前所拥有的教师职称,如副教授、讲师、教授等。2、参与的改革项目或活动:列举参与过的与教学改革相关的项目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进、教材编写、教育技术应用等。3、职责和贡献:描述在教学改革中承担的职责和所做出的贡献。可以提及您的领导或参与团队的角色,以及您所推动的改革方案、创新实践、评估和反馈机制等。4、效果和成果:汇报参与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效果和成果。可以提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学习兴趣的增加、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数据和评价。5、反思和总结:分享对教学改革的反思和总结,包括挑战和困难、成功和收获、经验和教训等。这些反思和总结可以提供给其他教师借鉴和参考。教师职称评选注意事项1、条件与标准:了解所在学校或机构对于评选教师职称的条件和标准,包括教学能力、科研成果、教育服务、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自己符合相应的条件。2、材料准备:在评选教师职称时,准备评选材料至关重要。务必认真整理个人简历、教学案例、科研成果、教学评价等,确保材料真实完整。特别强调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和贡献,如创新的教学方法、优质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评价等。3、自我提升:为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建议参加教师培训、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同行分享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拓宽专业视野。参与课题研究可以深入探索教育问题,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023-08-25 22:54:341

世界技能大赛理念 教学改革项目【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百项技能大赛之中的中药鉴定大赛、中药调剂大赛等赛事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明显增强。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定位于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这对于引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一、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就业导向。大赛要求选手既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又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而且与未来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以往的学生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不强。以大赛为引领,学院确定了“文化基础够用、专业基础厚实、专业技术强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三结合、四阶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与车间、课程与岗位、学业与职业结合,完成职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核心能力学习、专业拓展与综合实训学习、顶岗实习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制定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融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于一体,把行业职业资格对人才的要求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技能大赛中职业院校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接触,有机会进一步深入市场调研,瞄准市场变化,贴近企业需求,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对职业需求及其变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如学院组织承办的中药饮片辨识大赛、制药设备的调试与安装大赛、药物制剂压片技术大赛、制剂质量分析大赛等,都是经过与相关用人单位深度调研后精心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大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导航灯”,从而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2.有利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院校的特点就是产教结合,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学校的实训中心正是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把理论转化为技能的平台,所以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技能大赛训练中,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惟一场所。没有基本的实训条件,学生技能训练将是一句空话,要在技能大赛上出好成绩更是无从谈起。实训基地是体现职业教育质量、特色、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技能大赛要与实训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要把技能大赛赛点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依靠实训基地办好技能大赛。根据教学需要和大赛需要,增加实验实训工位,更新实验实训设备,优化实验实训情境。学院以学生技能大赛为契机,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与校办企业牡丹江中天药业联合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式的实训基地,创新了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3.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技能大赛能否取得成功,指导教师起关键作用。英国著名的工程教育专家齐斯霍姆教授曾说:“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培养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亦如此,只有由具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操作技能的教师,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多数内容和要求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超出正常教学要求等特点。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全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围绕技能大赛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推动措施,初步取得了成效。一是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此项内容列入专业教师上岗和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规定所有专业课教师,凡所教专业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均要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赛促教、教赛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是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授课,担任竞赛的实践性环节的指导,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四是建立教师竞争激励机制。学院将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的经历和成绩纳入了教师考核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技能大赛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是按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并按工作任务中的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指定评分细则。这促进了我们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反思,引领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共识。要想让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辅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023-08-25 22:55:141

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是省级课题吗

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不属于省级课题,应该算是厅级课题,因为是教育厅主持的。
2023-08-25 22:55:2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教学成果有哪些?

环境设计学长带你看城科校园地标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简称128)校园环境整体比较不错,距离城区打车10元,主城高铁45分交通整体比较便利,有公交出门就有,高铁45分钟左右,打车10左右,不要打黑色的车哈哈哈哈学校U0001f3eb整体长条状分布,新生住宿大概率6人间,距离主教,五教较远,学校有校园摆渡车,1.3元人次,图书馆装修中在装新空调,人比较多,需要站位最后有问题可以咨询哦,知道的一切都可以客观答疑22级学弟学妹们,欢迎报考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不要说多差多差,自己分数也是一个项,有好校去还是冲一冲#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环境设计#欢迎报
2023-08-25 22:55:292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 要:申山大学在抓实验教学质量中,坚持“厚基础、重素质、扬个一胜、求创新”的育人理念,以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带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创新运行机制,致力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我校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和推进实验室建设中,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项目投入为形式,以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为内容,以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为重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地创建高水平教学实验室,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1.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同等重要的两大部分,两者的关系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实验教学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以加强和帮助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为目的的。这种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思想,是违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我校在重视基础,狠抓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提高的同时,把实践环节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以此作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新的突破口。   (1)抓实验教学大纲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结构的优化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2001年,我校在抓实验教学大纲编制中,明确提出了培养目标、规格和基本要求,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各院系结合学科特点均创造了许多很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力促进了我校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如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提出“‘一体化、多层次、研究式"创新化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化学实验、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综合化学实验三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开放实验的探索,充实和更新了大部分专业课教学实验项目;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开发了一套自动化专业创新综合实验平台并编写有关实验设计指导书,为该专业开展创新综合实验提供了条件: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了包括玻片数据、挂图数据、新编植物学教材数据等内容的植物学实验数据库和珠海校区植物图库网站,将大量的动物实物解剖照片、操作要领录像编制成课件,为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护理学院改革护理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整体化、多功能、开放式”与“先进性、网络化、数字化”的护理实验教学体系;公共卫生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全过程,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锻炼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能力;等等。现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2005]1号文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精神,于2006年4月组织各学院重新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加大创新能力培养,从各学院报上来的实验教学大纲,总体上看,指导思想明确,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较好地解决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新大纲共有426门实验课程,近3600个实验项目,各专业的实验课时超过总学时的20%,开出的实验项目基本技能训练占30%,综合性实验占50%,专题研究性实验占20%。   (2)设立实验教学改革基金。为了在全校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及实验室开放活动,从2000年开始,学校每年安排了几十万元对申请获准项目进行资助。几年的基金立项,取得了一批有益的经验和优秀成果,并将部分有特色的研究成果编进新实验教材中。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关键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包括足够的基本实验仪器,适当的现代大中型仪器和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我们所进行的开放实验教学,不仅是时间上开放、设备上开放,更重要的是内容上开放,学生可以自选实验时间,自选实验内容,自己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来提高实验技能。其目的~方面让有兴趣的学--生有更多机会从事实验活动,利于优生优培,同时给实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3)校企共建实验室。我校先后与日本欧姆龙公司、惠普公司等联合创建“中山大学一欧姆龙自动化创新实验室”、“中山大学―HP非线形编辑网络实验室”、“中山大学―HP动漫实验室”、“中山大学―IBMLinux实验室”、“中山大学―Cisco网络技术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也为学校争取了各类投入600多万元。      2.创新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机制 促进我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离不开人才、教材、器材,这三者之中人才最关键。21世纪的高等教育光靠建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拥有先进教学设施是不够的,还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有了这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才能管好实验室,才能担负起培养创新意识人才的重任。实验教学方面的人才含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叙述方便,除教师外,我们将实验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统称为实验室工作人员)。目前我校各类实验室89个;实验室、实习场所27万多平方米,设备总值85348.13万元;开出实验年均3630个,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近400万人时数。   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改善这支队伍结构。我校从2002年起实施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校院两级以上大平台的人事管理体制,打破以往实验技术人员归属实验室独立分散直接管理,听某一主管教师使唤的管理体制,聘任的岗位设置由学院或校级实验中心统一负责,并归他们直接使用管理,真正创建一种实验室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使用。我们以岗位聘任为主线,在校内层面上解决实验技术人员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的问题;将实验教学工作划归教师系列负责,从根本上解决和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等重要的问题和理念;建立一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职队伍,加设正高级职务,鼓励他们作为一种专业或事业专心做好实验室工作,以期提高我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三定一竞”即定岗、定编、定员和竞争上岗以及人员分流的方式,对我校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全员聘任,上岗的597人中,高级职称占15%、中级职称占42.8%、初级职称占30.93%、其他占11.27%,基本上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要求。      3.改革管理体制 高起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   1999年底,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作为全国第一批跨地域办学试点的两所高校之一,把握住建设珠海校区机遇,撤销了广州校区30个基础实验室,在珠海校区成立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建立了物理、化学、生物、地学、信息等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平台,以及计算机基础和语言教学等全校公共课实验室,对基础教学实验室实行学校一级管理的运行模式,使其既具有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又保持与相关院系在实验教学上的有机联系。而广州校区各学院则设立院级管理的教学实验中心。   (1)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创建运行新机制。建立以校一级和校院两级管理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是管理体制的保证,通过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来明确、规范和理顺体制内部各方的职责和关系,例如“教管分离”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管用分离”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规划、设定实验教学课程等工作由教学单位负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学条件准备、协助带教、设备维修维护等由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等的分工协作运行机制;建立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 规章制度 ,对实验经费、仪器设备、实验用房等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   (2)规范管理,彰显成绩。学校抓住珠海校区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改革思想深入人心的大好契机,结合教育部关于“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开展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大讨论,大胆提出建立校院两级管理的专业课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设想,通过改革教研室管实验室的模式,打通专业之间的“壁垒”,对现有的专业实验室或专业基础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高起点建设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现我校有3个校一级管理和12个校院两级管理的实验教学中心。2005年,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我校基础医学、生物学又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几年来,我校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各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多年来连续取得优异成绩;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竞赛活动中,多次取得好成绩。      陈步云,中山大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裕南]
2023-08-25 22:57:531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具体应该怎么做?

要有一个良好的改革方式,合理的设置教学的内容,要请专业的人士进行教导,平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2023-08-25 22:58:014

2022智慧教学改革试点形成性考核任务是什么

1、首先研究调研:开展课堂改革研究,梳理各类课堂改革实践,探索智慧教学推广经验。2、其次情境分析:分析智慧教学情景,清晰教育资源的利用效果和实施需求。3、再次建设项目: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智慧教学试点改革中心建设项目,动态规划试点实施期限。
2023-08-25 22:59:311

什么是教学改革项目?

素质培养、传统文化培养、创造力培养、想象力培养
2023-08-25 22:59:412

高职院校法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法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论文   如今我国的社会不断地变化发展,法学专业的市场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变化。为了能够与这种变化相适应,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地投入到探索、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工作当中去,直接地提升学生所拥有的职业素质以及综合职业能力。“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式,它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们的职业水平,完成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最终教学目的。   当前在各高职院校当中,针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进行的“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工作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高职院校当中的法学课程往往是按照职业岗位需要从事的实际业务涉及范围提出的要求来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需要将职业作为重心,同时强调针对性以及对职业技能进行培养。由于学历所限,高职院校中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在毕业的时候获得司法资格,自然也就无法直接从事法学相关的职业。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特别是拥有法学专业的高职院校,需要针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明确定位,并且适当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项目化教学在很多高职院校当中都有推行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一、何为“项目化教学”   所谓“项目化教学”,指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借助协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化工作,并且通过它达到教学效果的活动。   (一)实际能力以及理论知识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设置教学目标应该将理论知识放在首位上,还是将综合能力放在首位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在教育行业广受争议的话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基本都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将理论知识进行适当讲解来传授知识,这也是最主要的目标;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当中则是以综合能力为主,注重接受学习之后得到的效果以及整个学习过程是否充分地投入进去。将学生实践水平当做课后考核最主要的指标,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素质水平。   (二)课堂学生以及授课老师   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课堂的主导角色是老师还是学生也是一个非常令人难以选择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老师仅负责单纯地讲授,学生负责听课,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学生也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习。整个课堂的内容单纯是在介绍知识,同时有适当的课堂活动以及对话,理论知识与实践呈现出分离的状态。但是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则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负责指导,课堂内容大多也是将职业活动作为主要的导向,强调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将项目作为载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了融合。   (三)理论课堂以及实际社会   大多数毕业生在离开学校,踏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表示,尽管在校期间自己学习非常努力,而且也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成绩,谈及理论基础知识都能够侃侃而谈,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却不能将课堂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甚至面对自己要处理的工作感到手足无措。而这也正是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不受重视的原因。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和实际严重脱节。但是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当中,始终在强调提升学生所拥有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学校当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契合未来的工作,步入工作职位之后就可以很快适应。    二、对高职院校当中的法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必要性   (一)教学的改革要求   考虑到高职院校对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目标,实施教学改革非常必要且迫切,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工作的过程、学生所拥有的综合素质、个性发展相互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改革也是高职院校进行教改的必然要求,需要在包括备课以及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法学课程的课程要求——以经济法为例   在开设了法学课程的高职院校当中,大部分法学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例如,《经济法》属于一门基础性的法学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具备极强的实践性课程,它对日后想要去从事法学相关的职业的学生而言,能够显著地提升其职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水平,起到一种支撑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经济法》属于理论课,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去尝试着理解并掌握一部分比较重要的经济法内容,并将其变成实际的手法和用法的能力。   (三)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要求   与法学相关的工作职位往往都拥有极强的实际操作性,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环境当中,法学课程还是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课程体系上,而没有立足实际工作的岗位,导致人才的培养和现实情况严重脱离。高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所拥有的职业水平,和社会的整体需求相互对应,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必然无法与这样的目标相互满足。学生学好经济学的课程还可以帮助其在日后的工作中保证自身合法权利。    三、在高职院校当中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基本的过程   (一)典型流程   1、选择项目   在选择项目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必须要按照本身专业以及学科不同的性质来选择结构项目或者是模板项目。随后按照实际所拥有的教学需求来选择模拟项目或者是真实项目。与此同时按照学生的综合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来选择教学项目是单一性的项目或者是综合性的项目;其次,明确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项目当中如何依照内在逻辑来进行,需要老师对各个教学项目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将教学项目进行系统的排列和组合;最后,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展开分析和研究,保证在教学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汇总每一个环节涉及的知识点都能够得到确认,掌握好相关的知识以及和项目任务支架内的衔接,借助实际问题的分析以及设计来提升教学的效果。   2、规划项目   在项目得到了确定之后,老师需要着手开始准备进行项目教学前期工作。例如按照项目当中关于实时操作的要求以及规范来制定一套比较科学的时间规划表。按照项目教学的实际实施内容和方式来对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同时要把整个的教学进程当做一个完整的整体,展开具体计划以及详细安排,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制定。   3、执行项目   在执行项目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对项目的计划进行准确且具体的实施操作。换言之,就是保证在实践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对所选的项目展开执行操作。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可以先组建起一个项目团队,团队可以只有一名成员,也可以由几名人员共同组成,还可以是接受法学课程授课的全部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当中需要随时对实施的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按照现实情况的变化随时修整或更改原来的计划。   4、项目完成   彻底地完成一个项目作品并不代表整个项目结束,它要求教学的对象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因此老师需要适当地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借助展示成果的过程,教学的对象可以系统地回忆并整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想,同时还可以及时地和其他的教学对象展开讨论。   (二)注意事项   1、确定项目   第一,法学课程当中,在进行教学项目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优先考虑一些相对比较基层的法律工作人员日常的工作情境。将他们日常工作的内容以及过程作为基础,把在实践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经济法律类的任务作为主要的项目来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充分地调动项目教学所起到的效果,锻炼教学对象的职业能力,以及对和职业能力相符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适当的完善。第二,进行项目选择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导向性,即知识目标以及技能目标两种,一个好的项目需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承载教学的目标。第三,在进行教学项目的确定过程中还要适当地结合教学对象实际情况以及授课的客观条件,按照教学的班级人数、设施等酌情进行比较合适的项目选择,以协助教学对象能够在项目完成之后顺利地展示成果,起到比较好的激励作用。   2、教师地位   就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实施情况而言,教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设计以及组织指引。想要让教学项目得到顺利的实施,作为老师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按照教学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其次将其分解成一些具体的任务目标。最后对其需要的材料进行记录;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能力以及知识基础、个人倾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总的来说,项目教学在突出教学对象主导地位的同时必须避免教师沦为课堂可有可无的角色。    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的法学课程授课当中,适当地使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直接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岗位意识,对学生们投入到学习当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符合高职院校进行法学教育的宗旨,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职业水平。教学的过程当中适当地推行将工作作为主要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直接地提升我国的高职院校进行法学课程的授课水平,对改革思路进行适当的创新,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法律人才。 ;
2023-08-25 23:00:011

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啥时候结项评选

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啥时候结项评选回答是: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12月份结项评选。
2023-08-25 23:00:153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包括哪些

建设内容编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在新闻通气会上指出,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论证,“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选择五个方面内容重点建设:一是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二是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是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四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五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在质量标准建设方面,组织研究制定100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和高校联合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形成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在专业综合改革方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重点建设1500个专业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支持涉及农林、地矿、石油、水利等艰苦行业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高校等专业建设,支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相关专业建设,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医学等领域开展560个专业认证试点,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医学等专业认证体系。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方面,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集中全国高校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5000门资源共享课。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资源共享服务能力,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教学服务,推动高等教育开放,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建设职能完善、覆盖全国、服务高效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积极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促进成果共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方式,建设1000个共用共享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资助大学生开展5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该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该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重点建设30个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承担区域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管理人员培训;开展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支持5000名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研修。
2023-08-25 23:00:251

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改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2023-08-25 23:00:321

2018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高等学校国际化与本科教学改革】

  【摘 要】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为大学教育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世界各国都把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作为促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大学教育国际化有着自身的内涵,也有着相应的指标体系。这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大学才能更好地走向教育国际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国际化 教学改革   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运用国际视角审视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国际性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推动大学国际化办学进程就成了合乎时代发展需要一个必然趋势。经过学者们的努力,科学、合理的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评价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根据相关指标体系,着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就成了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首要的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教育国际化及其指标体系   大学教育国际化是大学面向世界发展的一种办学理念,是大学教育面向世界各民族和地区,培养国际性优秀人才的一种教育理想。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将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背景之中,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博采世界各国教育之长,努力推进本国教育现代化。   学者对于大学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有学者将大学教育国际化指标归纳为教育观念、师资队伍、教学过程、学生构成、办学和科研、办学条件和信息、成果交流国际化等7项;有学者的研究则更为详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量化标准。主要有:留学生数、教学科研人员交流项目数、外国学者和专家参与的研讨班数、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数、外籍教师(学者)数、中外教师比、担任外国科学院成员的学者数、任外国大学客座教授的学者数、任国际协会组织核心成员的中国学者数、组织或合作主持的国际会议数、合作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数、大学或海外的国际事务办公室数、中外机构合作经营的学校数,这些都成为中国大学国际化的评估指标。   由此,大学教育国际化应该有观念、行为、结果三个层面。就观念层面来讲: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是从全球的角度,考虑大学资源的获取、配置和利用,以国际视野和理念制定大学发展战略;就行为层面来说: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是大学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与本国以外的其他大学的高等教育接轨,融入世界大学群体,进行人员流动、学术合作、知识移植,参与世界高等教育竞争;从结果层面来看:大学教育国际化是大学从某项教育活动与国际高等教育市场发生联系开始,到该校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演化渐进过程。   二、国际化对大学教育的要求   就目的而言,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是学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以培养更多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通用知识的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履行大学职能的一种策略。因此,大学教育国际化的目,就对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际化的发展规划。大学要在教育教学从人才培养模式、国际课程数量、国外原版教材、双语教学课程数、师资队伍国外留学人数、海外实习实践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将大学教育国际化落到实处。   二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只有夯实这一基础,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国际化就是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内容等诸多方面嵌入国际化因素。   三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国际化,就是要求教师要具有现代化意识、国际化教育理念,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运用和创新教学手段。从国外引进师资,加强本国的师资力量,使师资队伍真正成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四是国际化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国际化是高校学术科研水平的一个标志。只有学术水平达到了一定层次,才能得到国际认可;反过来,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又能快速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总之,大学教育国际化要适应这些要求,就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措施,整体推进。   三、按照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实施教学改革   从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评价指标来看,教学过程的相关指标在这一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实施本科教学改革,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是要全方位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国际流动。学生流动的国际化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从方向上看,学生流动方式既包括流出(本校学生参加海外学习),还包括流入(国外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要加大中外合作培养学生的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合作办学途径,与境外大学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增加出国学习的学生数量,实现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具有国外学习经历。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实行学分续接,同时,以丰富特色专业内涵为基础,在培养方案中融入国际化因素,注重实践环节,不断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要重视留学生教育,把留学生教育教学纳入大学正常的教学序列,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使得留学生结构得到优化,学历生占到一定比例。   二是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课程国际化以民族精粹和国际背景知识的兼收并蓄为主导,强调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有机融合,目的在于在培养既热爱祖国又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的“全球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比较、分析、鉴别和筛选,将其他国家有关文化、科技、社会、管理等知识和经验融入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的过程。如哈佛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的“世界社会”和“世界中的美国”两门课程占整个通识教育课程的25%,这种关注世界、积极融入世界的课程改革无疑为未来美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国际化课程的学科选择,应坚持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原则。首先,选择容易融通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其次,选择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深远影响的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使这些自然科学类课程能够跟踪国际前沿,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适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再次,选择与国际相关领域联系紧密、交流密切的专业,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则务会计、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等。   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提问与回答(question and anawer)、讨论(discussion)、演讲(presentation )、演示(demonstrations )、一对一辅导(tutorials)、仿真(saimulatio)、角色表演(role play)、游戏(play game)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回忆、联想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study),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教学反思 (reflect learning)活动,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培养其联想式学习的能力。   四是加大外语教学力度,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学生适应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核心,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外文资料的阅读能力、基本写作能力、翻译技巧和外语听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第二语言进行相应的专业交流。进一步使学生能够利用第二语言掌握专业知识,养成用第二语言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为学生今后搞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国内专业设置的特点等,细化单元教学目标和每次课程的教学活动的目标,确定外语讲授比例、专业词汇的讲授程度等,保证双语教学效果。   只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入国际化要素,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大学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毕家驹. 中国工程专业评估的过去、现状和使命——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01).   [2]王璐,陈昌贵. 高等学校国际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湖北社会科学,2007(01).   [3]闵维方.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战略. 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   [4]徐来群. 本科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走向国际化的哈佛课程改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9).
2023-08-25 23:01:021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资金

(一)“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高校自筹经费共同支持。中央部门所属院校的“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和公共系统建设项目的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地方所属院校的项目列入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经费原则上主要由地方财政或高校自筹经费支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财政部将会商教育部制订《“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另发)。地方教育、财政主管部门或高等学校应制订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承担学校和单位根据相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具体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二)鼓励各地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设立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支持本地高等学校提高质量。鼓励各高等学校根据学校特色,积极筹措资金设立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三)教育部成立“本科教学工程”领导小组,决定“本科教学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科教学工程”的日常工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学校应指定相关部门作为专门机构,统筹负责本地、本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四)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制订、发布项目指南和规划方案。学校建设项目的立项主要考虑高校布局、办学特色和改革基础等因素,采取规划布点的方式,减少项目评审,充分体现加强省级教育统筹和高校自主规划的思路。公共系统建设项目主要采用委托的方式审核立项。坚持立项公平公正,规范评审程序,实现阳光评审。加强立项监督,实行全程公示。(五)项目承担单位按照统一部署,根据“本科教学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依据所承担项目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并保证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成效。(六)成立“本科教学工程”专家组,负责项目审核立项、咨询检查、绩效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专家组意见,对有关地区或单位的项目、资金数量进行调整。(七)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应接受教育部及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审计。(八)项目建设完成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分别组织验收。“十一五”期间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要继续按照立项方案进行建设。教育部将在适当时候,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别组织检查验收。
2023-08-25 23:01:121

福建省邮电学校的教学改革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形成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过程行动化”,以能力 为本位、实践为主线,打破以学科为单位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学、做”相结合活动化的教学方法,大量使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学校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训练内容均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全面接轨。学校与省通信管理局、通信企业、省通信学会、省通信协会建立专业教学委员会,组织行业专家召开专业“岗位任务与能力分析”讨论会,且根据行业职业需求,制定修订培养方案。学校与福州市邮政局、福建邮电工程公司、福建邮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平电信分公司等省内大中型企业本着适应需要、共同育人、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企业中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以完成职业环境、职业规范方面的训练。并以校企结合为途径,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力求与企业技术发展同步;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推动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程按照“专业课实用”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对准通信企业需求编教材,企业满意就是我们的成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人为界线,使两者合二为一。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地在理论课教学中把实践课的内容穿插进来,有的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在实验室、实训基地上理论课,把理论和实验、实训充分结合起来;学生能够看着实物听老师的讲解,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去实际操作,及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利于他们把各部分的知识掌握得更好。同时,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效果,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建有通信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高新技术考试站及CEAC认证考试站,已形成了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举、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及行业技能证书比例达98.1%。毕业生范志刚“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网络管理冠军,成为“全国第一网管”,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光荣称号。大力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2003年起开始试行学分制,为了不断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我校学分制工作,学校对学分制试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学分制实行办法进行论证。从03级开始理论教学时间由5个学期调整为4个学期,加大实践、实习技能教学的课时,如:移动机站维护、网络安装调试、计算机安装维护、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办公软件及EXCEL编程。
2023-08-25 23:01:411

教学成果奖有哪些项目类别?有哪些评审标准?

教学成果奖的项目类别包括:综合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六类。评审标准:评审标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方向性: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时代精神,发展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面向未来,坚持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政策要求,切合基础教育实际,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引领作用。二、创新性:立足于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应对未来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理论、思路、方法和模式。成果所呈现的教育教学方案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或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省内甚至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产生一定影响。三、实践性:研究与实践过程规范,采用的方法与问题相吻合。探索过程完整,方法严谨,结论客观、真实,不掩饰问题和缺陷。成果须经过不少于2年的实践检验,特等奖实践检验时间不少于4年,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规范性:成果要件构成完整,能够全面展示成果的主体内容;行文格式规范,文字表达准确流畅,简洁严谨,图表、视频清晰,引注准确无误。其中成果概要应全部用文字叙述,字数不超过800字;成果报告格式要与成果特点相一致,字数不超过8000字。提交材料无需过度装帧,统一使用规定样式。
2023-08-25 23:01:551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实施了什么建设计划提出了打造十个名师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实施了什么建设计划提出了打造十个名师: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实施了“一师、一室、一平台”建设计划,提出了打造十个名师。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工业职业学院(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简称“山东工院”,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国家级数字化校园样板校项目建设单位。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是山东省首批学分制试点高校、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鲁版211工程)、山东省首批校企一体化示范高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冶金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山东电工电子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山东钢铁集团人才培养基地。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张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3年5月,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工业学校和山东冶金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85余万册;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58个专业;有在校生14000余人。教学成果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大重点建设项目2个。主持教育部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项目2个;主持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9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奖项32个、省赛二等奖以上奖项54个;学生参加其他各类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200余项。
2023-08-25 23:02:151

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

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民健身   论文摘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对体育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中为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应引入与之适应的教学思想,探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文拟在初步分析全民健身计划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体育在计划实施中的任务,以及体育专业教学应如何适应计划实施等问题。      一、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基础,对象是青少年,它以促进青少儿身心发展,增强体质为目的,其教育性、阶段性较为突出。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多少,体育能力的强弱,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体育是能够为学生离校后参加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实践打下基础的。目前,我国有普通中、小学86万6千多所,在校中小学生1亿6千多万,因此,要使全民健身计划得到良性循环的发展,就要把学校体育摆在战略重点的位置。这是因为在落实健身计划的过程中,人们要锻炼,就需要方法和手段。      二、全民健身计划与体育教学改革      1、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呼唤着学校体育的改革。学校体育教学主要还沿袭着“课堂为主、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主导作用为主”的“三为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数是“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三式”教学过程,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极少,由此造成了学生离开教师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2、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独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中小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此状况,首先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改革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教法体系。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以竞技运动项目过多,教材的难度较大;每项教材的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且各年级教材的重复现象严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鸭式”的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高,大部分学校难以保证,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转变教学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着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并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身。      三、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四、家庭教育与全民健身计划      1、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使家庭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的理解。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过去,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偏颇,使一些家长教育思想不端正,错误的认为分数=知识=智力=文凭=成才,致使出现了重智轻体、家庭体育锻炼空白的现象;通过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和实施,人们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2、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落实,能改善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人们一般都喜欢在早晨进行体育锻炼。早起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使家庭生活起居程序化、制度化,提高了工作学习的效率和生活质量。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和实施,使人们认识到了体育在培养现代人素质中的重大作用。对“花钱买健康”、“消费求娱乐”已能广泛的接受。现代许多家长都特别支持孩子上各种体育健身班,如武术、健美操、游泳等。所以,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和实施,必将使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发生变化,由重物质消费转向重精神消费。      五、小 结      体育教育应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持之以恒的终身体育锻炼。只有实行体育的社会化,才有望实现身体的终身健全。因此,从终身体育和终身教育的特点和实施的实践意义,尽管它们有特定的各自的历史条件,造就了在基本理论上具有较多共同领域的两个新事物——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而终身教育则为终身体育奠定了结实的理论基础,使学校体育以高质量的健身锻炼去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   [2]顾雪兰,全民健身与大学生健身对大学生体育投入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报,1996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2023-08-25 23:02:481

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教学是实施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听了石院长关于“发扬传统、颠覆习惯”的发展思路讲话后,我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结合我院“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培养新型、技术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和专业特点及定位,体育教学必须要改革,其工作的改革思路是,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主线,本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通过体育课、体育俱乐部、课余锻炼,运动竞赛和训练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锻炼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我们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适的人才,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我院现有的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条件,努力实现“三个自主”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精神,以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体现“教育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倡导全开发式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氛围,深化体育课教学改革。 二、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 体育必修课:依据学校培养任务和体育课程的大纲设定,我院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04学时的体育课程。(每学期13周26学时) 体育必修课程分以下三类: 1、基础体育课(26课时/13周): 一年级上学期为基础体育课,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由教务处和军体部统一安排体育课时间,这一点主要基于新生入校起始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都没有处于较佳状态,有必要通过科学的调节和调整,使他们能逐渐的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大学生活的需要,再者客观原因实施网上选课和成绩录入都存在着一定难度。 2、1+1体育俱乐部课程(26课时/13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此课,让学生逐步适应即将开始的俱乐部教学机制。 3、体育俱乐部课程(52课时/26周):二年级上、下学期为体育俱乐部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特点,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锻炼项目上课 五、课程结构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内容、上课教师、上课时间的自由度。 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扩大体育的知识面。 4、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六、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一)体育基础课主要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学期开设) 1、恢复性体育练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 2、主要运动项目介绍①田径②球类③身体素质练习; 3、体育理论: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1+1体育俱乐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学期) 1、各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知识;专项身体素质。 2、各专项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 3、体育基础理论: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人体卫生、运动环境卫生及运动与营养;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生理现象的预防与处理;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就医前的简易处理。 (三)体育俱乐部课程开设项目:(二年级上、下学期) 1、篮球(初、高级) 2、排球(初、高级) 3、足球(初、高级) 4、乒乓球(初、高级) 5、健美操(初、高级) 6、武术(初、高级) 7、健身健美(男) 8、形体健身(女) 9、自卫防身 10、跆 拳 道 11、运动健康 12、毽 球 13、羽 毛 球 14、保健课 (四)其它事项 第1和第3学期冬季体育课将采取长跑和滑雪两个季节性项目的教学,由院军事体育部根椐实际情况决定上课项目,大约用时4周。(根据气候条件决定) 七、教学管理 (一)第一学期基础体育课按行政班级授课。 (二)第二学期采用1+1体育俱乐部课程形式,就是将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拆成一节传统模式教学、另一节以课外俱乐部形式完成。具体方法为:以两周为一个单位,一周的体育课按传统的分班模式进行教学,另外一周的课时分散到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三)凡在第二学期体育教学考核中获得75分(含75分/成绩)以上的学生可以在第三、四学期选择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即自己选择上课时间、自由选择上课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教师。本俱乐部教学时间均安排在由周一至周五06:00-07:30、16:30-18:00和周六(全天)进行。 (四)凡在第二学期体育教学考核或74分(含74分/成绩)以下的学生,重新组成体育保健俱乐部进行教学,完成第三、四学期的教学任务。 (五)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专项俱乐部课程,所选时间不得与其它课程发生冲突。 (六)学生选课在学校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上进行,具体事项请关注教务处网站。所有专项俱乐部体育班人数在35-45人,少于40人原则上不开班,最多限定45人,一经选定,将不再做变动。 (七)学生选专项俱乐部体育课后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一学期无故缺课达3次及以上者,不予评定本学期体育总成绩,到教务处办理重修体育课手续。 (八)个别病残学生凭医院证明到军体部办理上保健课手续。 (九)教学考核 根据基础体育课和各专项俱乐部教学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进行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 体育必修课考核内容包括: 1、一年级上学期基础体育课考核内容: 男生:50米(30%) 1000米(30%) 俯卧撑(30%) 女生:50米(30%) 800米(30%) 仰卧起坐(30%) 平时:(10%)。 2、一年级下学期1+1体育俱乐部课程考核内容:专项考核和达标测试统一进行,平时(10%)、专项部分(50%)、达标测试(40%)。 3、二年级上、下学期体育俱乐部体育课考核内容: 专项运动技术(50%) 平时(30%) 男1000米、女800米测试(20%) (必测项目)。 4、二年级体育保健课考核内容:按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 (十)其它事项 1、学生在所选专项俱乐部规定的时间学习与训练,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须经任课教师同意和军体部主任批准。 2、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课程成绩,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3、学生取得体育课程全部成绩毕业时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学生成绩以百分制进行登记,学生(3-4学期)成绩以合格和不合格评定。 4、如各系(院)在实习专用周与体育课程发生冲突时,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开学初由各系(院)按照实习(实训)安排情况上报军事体育部备案,以保证这类学生在实习(实训)以外合适的时间参加体育俱乐部课程学习,由体育教师负责考勤。 八、本方案从2009年9月开始实行。
2023-08-25 23:02:561

教研项目与教改项目有什么区别?

教研项目与教改项目区别如下:1、研究的范围有所不同教育科学研究包括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以及与此现象有关的各种现象;而教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等微观领域的问题。2、科研与教研的直接目的不同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怎样写申请教研课题的子课题。3、研究的过程不同教育科研是研究规律的,教学研究是运用规律的。教研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科研应该围绕教研中急迫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课题。通过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以推动教研难点问题的解决。
2023-08-25 23:03:06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系的教学改革

着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成为公安大学第一门省部级精品课。2007年《犯罪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犯罪学教学团队”由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近五年来,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两个教学改革项目、一个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获北京市教委批准立项,获公安部优秀教材奖一部,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获校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三等奖两人。
2023-08-25 23:03:341

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是填什么

目前职称、参与的改革项目或活动、职责和贡献、效果和成果、反思和总结。1、目前职称:填写目前所拥有的教师职称,如副教授、讲师、教授。2、参与的改革项目或活动:列举参与过的与教学改革相关的项目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进、教材编写、教育技术应用。3、职责和贡献:描述在教学改革中承担的职责和所做出的贡献。可以提及领导或参与团队的角色,以及推动的改革方案、创新实践、评估和反馈机制。4、效果和成果:汇报参与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效果和成果。可以提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学习兴趣的增加、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数据和评价。5、反思和总结:分享对教学改革的反思和总结,包括挑战和困难、成功和收获、经验和教训。
2023-08-25 23:03:501

核心素养如何导向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在学生主体。进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的方法如下:第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研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建设,都要紧扣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目标,都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精简内容,优化结构,加强跨学科学习,做到减负增效。新课程方案要求明确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第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方案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第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广义的评价包括考试、测验、操行评语、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是个“指挥棒”,用好这个指挥棒,将会倒逼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而开发相应测量工具,通过终结性、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开展评价。
2023-08-25 23:04:091

建国后,我国进行了几次教育改革?每次的的改革大体内容和结果如何?

8次。一、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课程政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基 础教育的课程政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此变化会形成不 同的历史时期。 但不管如何划分,它所经历 的几个大的历史阶段是不可跳过的,它在形成过程中几个标志性的政策文件是不容忽略 的。本文仅从课程权力主体这个角度来进行 审视,把我国墓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发展历史 分为三个阶段:“国家”模式阶段、“ 国家十地 方”模式阶段和“国家十地方十学校”模式阶段。 (一)“国家”模式阶段 此阶段的大致时间是从1977年“文革” 结束到1985年,是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时 期,也可以说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酝酿期 或准备期。十年动乱期间,全国的教育事业 遭到了严重破坏,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各地学制混乱,中小学教材被全盘否定,盲目上马的 教材质量低劣且十分混乱。“文革”结束后, 我国教育就面临着恢复和重建的问题。其主 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全国重新编写和使 用通用的教材,采用统一的学制和教学大纲。 1977年,邓小平主持召开全国科学教育工作 会议,几次提出要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并要求1978年秋季新生入学时能够使用 新教材。根据会议精神,教育部采取了相应 的措施:一是成立“教材编写领导小组”,领导 教材编写工作;二是加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编写中小学教 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三是确定中小学 十年制为基本学制,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 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 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为十年,同时教育部组织各 学科专家、学者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共 200多人,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集 中编写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从1977年9月开始编写,1980年基本完成,这是建国以来国家委托人教社统一编写 的第五套中小学教材。其显著的特点是所有 课程均为必修课程,没有选修课程。从历史 发展的观点看,这套教材对当时教育战线完成拨乱反正,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及进行教 学内容现代化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出 了突出贡献。 因此,此时期的课程政策采取的是“国家”权力模式,课程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课程几乎完全由国家决定,地方和学校都没有课程决策的权力,只能执行国家的决定。这 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的,这种带有过渡 性的课程政策对尽快结束课程教材的混乱局 面,恢复和重建教育,保证全国教育的基本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为建设新 时期的课程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里需 要补充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 (包括这一时期),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定制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选择,也是同我国当时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别是对维 护国家的统一稳定、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 用。不能因为现在实行了审定制。就对过去的国定制以及在国定制条件下编辑出版的部 编教材、统编教材、通用教材横加指责,任意 贬低、甚至全盘否定。对中小学教材国定制 的利弊得失,应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辩证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二)“国家十地方”模式阶段 此阶段的大致时间是从1985年到1999 年,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政治体制改革也不 断走向深入,国家在实行政府机构改革的伺 时,不断地下放权力,主要到地方层次,学校 层次仍然没有多少课程权力。当时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范围内,都有一小部分权力安 排地方课程或者说乡土课程,以适应不同地 区的需要。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针对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活力的现象,规定了简政放 权、分级管理的原则,这就逐步形成了“国家 十地方”课程权力模式。《决定》中强调:教育 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 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九 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 管理的原则,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九年义务 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 利,更进一步深化了课程改革,并把全国的中 小学教材由以前的国定制改为审定制,在课程管理上进一步强化了“地方负责、分级管 理”的思想,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 和浙江进行以地方层次课程决策为主的课程 改革试点;1989年,国家教委批准,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实际,编写多种不同的教材,并在 不同的地区进行实验,然后正式推广。另外, 还设计了“五四”和“六三”两种学制的课程计 划,以增强课程的弹性和可选择性,这样逐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局面。进入20世纪90 年代之后,我国政治、经济改革跨人了一个新 的历史时期,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进一 步提高,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规定了地方 课程,由地方政府规定统一的课程计划与教 学大纲,教材实行“一纲多本”,1993年2 月,我国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育要由“ 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 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 的特色,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 学课程计划(试验)》中规定;学校应该“合理 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这是我国 课程改革的又一次转机,它可以说是校本课程的雏形,为后来校本课程的出台打下了基础。 此时期课程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行了课程的多样化。无论从课程的管理、课程的 结构,还是从教材制度来看,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课程教材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 地区、不同学校与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这种多样化的课程政策体现在以下几点。首 先,表现在课程理念上的变化。把以前的“教 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把中小学的全部 课程分为学科类与活动类两大类,把普通高 中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 修三种方式。上海则确立了必修、选修与活动三大课程板块。这种名称上的改变实则是 课程理念的变化,它从强调“教学”到强调“课 程”,从强调知识到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进 而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其次,是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在课程中不仅增加选修课程与活 动课程的比例,还给地方课程留有一定的发 展空间,以便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编写乡土教 材。再次,就是实行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根据不同地区发展状况,确立了面向经济发达 地区、中等发展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三类不 同要求程度的教材,根据学制的不同,确立了 。“ 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类教材,另外上海与浙江可以根据各自地区特点,制定大纲、编写 教材。 此时期课程政策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教 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并实行编审分开制度。从世界范围来看,教科书制度大体 上可以分为国定制、审定制、认定制、选定制 和自由制五大类,国定制是指由政府统一规 定使用何种教科书,而所规定的教科书往往是政府组织编写的。审定制是指由国家或地 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民间编写的教科书进行审 核,审核通过者才可作为教科书给以出版发 行。由国定制向审定制的转变,可以反映出课程政策权力重心的下移,1986年9月,我 国对现行的教材编写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实行编审分开,并成立了建国以来第一个权 威性的教材审定机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 会” ,并设立了常设办事机构“国家教委中小 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履行对教材的审 查与审定职能。同时,颁布了一系列课程管理的重要文件,如《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 会工作章程》《中小学教材审定标准》《中小 学教材送审办法》等,规范了教材的编写与审 定工作。这种下放权力、引入竞争机制的课程政策对于提高教材质量,激发地方和民间 团体开发课程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国家十地方十学校”模式阶段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不失时机地 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化,在“扩大学校自主权”“ 教育松绑”的呼声下, 我国课程的部分权力进一步由地方下放到学 校,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就是一个标志。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三级课程 模式,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规定要“调 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学校课程”。 实行三级课程政策是为了进一 步地简政放权,加强宏观的调控与指导,转变 政府的职能,适当扩大地方尤其是学校的课程权力,改变“坐等上级指示精神”的被动局 面,让不同的权力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 程决策、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去。 其实质是课程权力的再分配,意味着基础教育的课程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 结合的双向政策机制。 学校课程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是我们对国家课程反思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都 是以国家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致力于全国性课程方案的制定,以国家力量进行课程开 发,课程的决策权也基本集中于国家教育部。 因此,国家课程一直是我国的唯一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教什么内容、教多少时间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都是由国家统 一编写,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所以从教育行政领导到学校的教师以及教育 研究工作者,都只需要关注怎样教好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而不关心也不需要关心教什 么、内容。课程由学科专家主导,学校、教师与 学生乃至家长失去了参与课程的机会。对教 材不敢越雷池一步,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出现了“学校靠教科书,教师教教科书,学生背 教科书”的局面。教师只是一个执行者的角 色,而不是一个开发者,积极性、主动性与创 造性受到压制,学校也变成了知识加工的工厂,教师就成了没有灵魂的机器,学生就自然 而然地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如果说统一的国家课程在当时的历史条 件下对集中教育的资源和保证教育的质量还 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我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这种统一的课程政策的局限性和缺陷日益凸显:它无 法顾及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不利于适应 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不利于充分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性、积极性,不利于 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过程。而三级课程政策 对学校课程的强调,正好弥补了以上的缺陷, 它能以多样性来满足不同学校与不伺学生的不同需要,能很好地发挥学校的特色与培养 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 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贴近学生与社区的生活, 便于生动活泼地开展课程活动,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使课程真 正发生场所的“学校”在课程开发中占据其应 当占有的地位。 新课程政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第一,民主性。课程政策的民主化,意味 着课程权力的合理合法的分享,也意味着课程权力由集中走向分散,由统一走向多样。 新一轮的课程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 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建立起 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部门和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 界广泛参与课程开发的有效机制,以保障不 同人、不同集团、不同社会力量的利益,最大 限度地反映各种利益团体的合理要求。同时,要增加课程决策的透明度。本次课程改 革不仅逐步地下放了权力,而且引人了竞争 机制,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实行招 标制度,使课程教材建设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第二,发展性。从这次课程政策的指 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来看,确实体现了“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这 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将走出目标 单一、结构僵化、方式机械的灌输模式,走向 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 展。第三,开放性。从封闭走向开放,可以说 是此次课程政策的显著特征。一方面,它强 调课程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强调课程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增强课程的社会性,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与关心社会生活的现 实态度,走向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与实用 化。另一方面,它要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打破学科的人为壁垒,确立开放的课程体系。不 仅要加强文科之间、理科之间,更要加强文理 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综合,使不同的学习 领域和学科之间能够互相渗透,向对方开放。我国正在积极实行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和 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课程,就是为了拆除学科 之间的壁垒,使学生在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 关系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墓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趋势来看,属于中央集权型课程权力模式的国家,开始逐渐实行权力的部分下放;属于地方分权型课程权力模式的国家,则开始逐渐采取权 力的部分集中。无论是下放还是集中,实质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国家、地方、 学校三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三者的作用,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配 合,共同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同世界上其 他国家类似,我国对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 权力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总的趋势是国家不断地简政放权,加强宏观的调控与指导,转 变政府的职能,适当扩大地方与学校的课程 权力,让它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决策、课 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去。我们可以从前面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发展历史 了解到,我国的课程改革曾经走过一段不平 凡的道路,实现了几次大的转变,但不管怎样 改革,似乎都离不开对国家、地方与学校三者之间的权力进行再分配这个核心。 因此,从国际的大气候与我国的课程实 际来看,我国未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将更 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从课程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上来看,我 国多年强调的是社会本位的课程政策理念。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和官方颁布的一系列课程文件中得到证实。 在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 决定》中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1993年中共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 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 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对学 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从这些 表述中,我们不难理解,这些课程政策基本上 是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我国 不失时机地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课程政策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和地 方共同选择的课程政策理念,形成了一种比 较明显的儿童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上海在进行面向新世纪的第二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方案中提出了三个基本的课程理念: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 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 在一个具有一直强调社会需求取向的传统社会里,将儿童发展 本位与社会本位联系起来考虑是非常必要 的。上海课程设计方案提出“以学生发展为 本”,是基础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 一。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儿童、学科、社会 是对学校课程起制约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 三大要素相互密切关联,不可或缺。无论忽视哪一个要素,或者偏重哪个要素,都会使学 校、课程失去平衡,以至不能完整地全面地实 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这种价值取向出发, 我国素质教育的课程政策将朝着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方向努力。未来课程政策着 重强调以下三个方面:改革过分注重智育和 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 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 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倾向,加强课 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改革在课 程内容方面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 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 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适应性。总之,要从学 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 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 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程决策:走向均衡化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课程决策模式与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政治体制上大体存在两种倾向:集权化与分权化。相应地,在课程决策上也存在着两种倾向:法国、前苏联以及我 国等国家在课程决策上具有集权化的传统, 强调中央对课程的开发、管理与控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课程决策上具有分 权化的传统,强调地方和学校在课程过程中 的自主权。这两种决策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弊端。当今课程决策的发展趋势是:集权化的课程决策开始重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中的自主权,分权化国家开始加强国家对课程 的干预力度。尽管在方式上存在不同,但殊 途同归,目的是为了课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随着人们课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个人、团体和集团以及其他的民间组织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程决策中去,以使课程知识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 益。在课程决策的过程中,除了行政部门、政府官员、课程专家的作用之外,一些科研机构、利益团体、高等院校、出版部门、社会团体 以及媒体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课程的决策 过程,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 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这说明,参与素质教育的课程政策主体 开始多元化,这里所说的政策主体可以被简 单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一般分为官方的和非官 方的两大类,官方的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 去制定课程政策的人们(当然,他们中的一些 人事实上可能会受制于非官方的政治党派或压力集团),包括政府首脑、立法者、行政人员 等等;非官方的是指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和作 为个人的公民等,它们的广泛参与是课程决 策走向均衡化的重要一步。 (三)政策制定:走向科学化 课程政策不仅是一个静态的文本,它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二过程包括四个最主要的环节:政策议题、政策决定(决策)、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从这个过程来看,素质教育的课程政策的制定尽管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与以前的经验型政策相比,在政策制定的 科学性方面还是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就 政策议题而言,素质教育的课程问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涉及面广,影响巨大,带有全 国性问题的性质,是政府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就政策决策而言,这项课程政策在理念上不 仅与世界先进的课程理念相适应,而且政策目标明确,这对于政策的评估也起到很好的 作用。就政策执行来看,尽管在不同的地区 也存在政策失真的问题,但实践的效果与影 响是巨大的“,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值得肯走的, 就政策评估而言,我们改变了过去只颁布与 执行政策,缺乏政策评估的局面,加强了对课 程政策的更新;修订、补充和完善,这种反馈系统的完善使政策过程始终处于良性的循环 状态,以利于课程政策走向科学化。由此来 看,无论从政策的透明度、适切性、可行性和 政策的延续性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正在由“经验型” 向“科学型”转变。
2023-08-25 23:04:431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就是要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要注重整体推进,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紧密围绕优化结构布局、改革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坚持重点突破,要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发挥国家级项目在教学改革方向上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上的示范作用、在推进教学改革力度上的激励作用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辐射作用,调动地方、高校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三)近年来,中央财政先后支持实施了“985工程”、“211工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及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促进了高等学校学科发展、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提升了科研水平,有力地推进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紧紧抓住影响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选择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有效推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质量建设体系。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就是要在“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系统强化教学关键环节、引导教学改革方向、加大教学投入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整合各项改革成果,加强项目集成与创新,把握重点与核心,提高项目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旨在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在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2023-08-25 23:04:591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摘 要:2009年以来,大连民族学院开始实施新一轮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将第一学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第二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两门课程进行合并、整合为一门课程;将第二学期开始学习的程序设计内容提前到第一学期开始学习。经过两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根据作者面向部分专业讲授VB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经历介绍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采取的措施和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整合;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一、引言   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均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共开设两门必修课,即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开设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属于入门性的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OFFICE等常用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使学生具备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属于提高性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备计算机编程的能力,这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已经沿用多年。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建设创新性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大连民族学院是国家民委直属的一所民族院校,也是唯一一所设在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民族院校,历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教师针对民族院校的特点大胆进行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截至2008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获得了辽宁省精品课程,还获得一项辽宁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在此基础上,2009年开始,我校又开始实施新一轮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工程,其主要内容是:①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即将第一学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第二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两门课程进行合并、整合为一门课程;②改革教学内容。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将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取舍和提高,并融合到《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之中,将原定于第二学期开始学习的程序设计内容提前到第一学期开始学习;③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经过两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根据作者面向部分专业讲授VB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经历介绍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采取的措施和实践的效果。   二、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民族院校的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民族院校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全国现有民族院校15所,在校大学生20余万人。我校有来自56个民族的学生,来自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1.26%,少数民族学生占65%,生源个体差异大,有的学生入学时刚刚接触计算机,有的学生中文基础比较差。表1是大连民族学院2010级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差异很大,其中,40分以下来自西部民族地区的学生占62%,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   表1 大连民族学院2010级学生入学计算机水平测试情况   2008年以前,按照原来的课程体系是第一学期先开设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之后在第二学期开设“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这种课程体系对基础较差的部分同学有益,但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吃不饱,而且由于课程内容的起点比较低,已经落后于现代信息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更高要求,因此,改革也势在必行。2009年以后,按照整合后新课程体系的要求,提高了起点,且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调整到第一学期就开设,使得基础较差的部分同学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也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传统的课程教学定位不适于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利用一种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出正确的程序进行问题求解的基本能力;课程的特点是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知识是格式化的记忆性知识,且内容多而散,而编程序时则需要学生能够根据所求解的不同问题进行灵活运用;教学的重点是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难点是求解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建立。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对格式化的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和学生忙于对大量语言知识单元的教与学,实验教学也是主要针对知识单元设置相应的实验项目,侧重消化和吸收,期中或期末布置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程序的设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只关注知识单元的理解和单一功能的实现,把本来具有前后联系的知识割裂开来,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等到期末做综合性大项目时缺乏整体观念而感到茫然,根本达不到期待的效果。二是由于课程内容较多,教师总想尽可能多的布置实验项目,形成一种以量取胜的导向,且总埋怨学时不够。三是实验项目的设置以实现单一功能为目的,重在训练学生理解所学的格式化命令运行的结果是什么,缺乏训练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仍然停留在一种操作技能性的能力培养层面。学生普遍认为枯燥难学,难以形成整体的逻辑思维,其结果是只要题目稍作改变就不知所措。因此,应该将课程教学的定位调整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上来,重点应该是如何训练学生建立求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采取的措施   1.实施强化辅导,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鉴于入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和中文表达有困难的同学,目前,我们主要采取了下面的三项措施:①教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强化辅导,②学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让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汉语表达方面有困难的同学)和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汉族同学一起互帮互学,③学校提供充裕的上机时间供学生练习。实践表明,那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能够在较短时期内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2.调整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算法分析与设计的培养
2023-08-25 23:05:151

职称参与教学改革如何填

职称参与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填充:1、专业素养与能力提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学习和研究,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可以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培训班,积极发表学术论文,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2、教学方法创新: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引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教学更具活力和互动性。3、课程设计与评估: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估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参与制定和修订教学大纲、教材,推动课程改革和优化。4、团队协作与分享: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或教研组织的教学改革项目,加强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方式,互相借鉴和学习,推动教学改革的共同进步。5、学生指导与关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学生的指导和辅导工作,为他们提供学业上和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职称参与教学是什么意思是指拥有一定职称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挥职称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持有职称的教师通常经过一定的评审和认定程序,被授予相应的职称等级,例如副教授、教授等。这些职称是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一种认可,代表着教师在某个领域内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2023-08-25 23:05:231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电力拖动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微观课堂的时效性。要求师生配合得当,教师做好课下准备,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上主要解决理论向实践技能转化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科学评价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微观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仍然起着核心作用,所以教学改革的根本是提高微观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对微观课堂进行调控,即教师通过对学生感官在学习过程中的充分、合理的调动,具体是对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的充分调节和使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学习中,以求得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出现在课堂当中,我们要利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为微观课堂服务,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只对传统内容的重新演绎。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换代很快,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断更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锻造。这就要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微观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和学生的功能发生根本变化,从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建立辅助学生的教学资源库(比如微课、相关知识视频录制和练习题库),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1当前高职院校微观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学时安排不合理   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压缩了各种学科的课时,使得教师只能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的拓展,学生不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缺少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1.2“填鸭式”教学方式固化   以船舶电力拖动课程为例,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讲授的方式进行微观课堂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学习者、记忆者,使得学生缺乏自我思考、自我加工、自我深化和自我创新的过程,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没有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被现代的一些通信和娱乐手段吸引,造成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1.3课堂教学内容“一刀切”   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同,对船舶电力拖动课程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采取“一刀切”式教学使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消化不良。   1.4“专兼结合,双师结构”   目的尚未达到部分校内专职教师对实际工作岗位了解不足,理论联系实践环节欠缺;部分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欠佳,造成照本宣科的局面,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   1.5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1名教师面对40人左右的标准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小班教学成为专职教师不可跨越的屏障。    2解决高职院校微观课堂问题的途径   为了解决微观课堂出现的问题,结合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对高职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实践性探索建议。   2.1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高职院校必须清醒认识到微观课堂改革的重要性,为了使专业教师能够树立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解放思想,高职院校必须为教师发展营造积极、活跃的创新氛围,一切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给足专业教师对微观课堂教学的自主权。为保证教师在专业上的可持续性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并与时俱进。   2.2完善教师执教能力   微观课堂改革要想成功,必须完善教师执教能力,因为教师是微观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教练和裁判。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授什么内容,还要考虑为什么教,要将所教内容与实际案例相连接,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高职微观课堂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执教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专业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还要具有相应课程的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实践微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教师自身教学思想的制约,教师在教改过程中思想不够开放,无法放开手脚充分行使在微观课堂中教师的自主权。   2.3创新微观课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微观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在微观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完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研室教师应集中研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兼顾数十个孩子的学习,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了个性化的教育。无法对个体学生的学习偏好或者学习习惯等进行教学行为的改变,但对现在的网络时代而言,允许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呈现不同的教学资源,即要求教师针对同一问题设置不同的旁枝情节。比如,通过线上的基础测试,进行数据采集,充分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程度,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软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资源供给。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适应其各方面的需求,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适合目标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教师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处理问题也相对简单,易于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研究学生容易被何种课件和资料吸引、能保持多久的.注意力、达到怎样的知识吸收水平及是否获得相应的创新能力等相关信息,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4创新微观课堂的学习情景   根据现代高职教学理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即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中获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转换观念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养成积极探索的好习惯,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以船舶电力拖动微观课堂教学为例,教学团队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了船舶电力拖动基本的控制线路分析、船舶甲板机械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机舱辅机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辅机自动调节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防污染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5个学习情景,让学生5人一组,各司其职,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点在于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训练,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5创设“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综合考核体系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微观课堂最有效的模式,最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实践中的全面实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考核的多元化。以船舶电力拖动微观课堂教学为例,考核分4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布置任务,预习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分析教师给的具体项目实例任务,收集相关资料。第二部分:学生确立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工作,比如总体负责人、分析员和汇报人等,在此期间教师到各个团队中了解实际情况,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第三部分:学生撰写分析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学生用PPT等现代化手段,展示自己分析研究的成果,并讲述在工作过程中的得与失和具体的心路历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第四部分: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的高低、创新精神的体现和团队的协作精神等方面,要求具有公平、公正性。实践证明,创设的综合考核体系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对现代高职教育而言,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2.6建设专业课程教学资源   将课堂的空间维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给学生提供课程相关的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打下良好基础。利用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生动诠释相关概念、原理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项目、习题库等,并设置在线答疑环节,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网上与企业组织者和一线优秀工人的在线联系,让学生接触社会相关领域更多优秀的工作者,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作为微观课堂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必须加以重视,并给予支持。   2.7把控学习目标的进展   评价深入到课程进程的方方面面,从课前的知识预习情况(比如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PPT等记录),到课上的考勤评价、课堂表现、课堂知识评价、测评评价,到课后的作业评价、问卷分析等。这种综合性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师增加测验、考试及作业数量,其目的是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换,评价结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便于进行教学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把控学生学习目标的进展。    3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微观课堂改革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学理念。专业教师要对课程进行充分的分析,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项目式教学,使用恰当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感受主动学习的乐趣,为将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社会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10(1):15-17.   [2]汪鸿.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8):175-176.   [3]杜远阳.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2(6):100-102.   [4]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62-65+74.   [5]周晓龙.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差异教学[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60-63.   [6]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周晓龙.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高职微观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4):73-77. ;
2023-08-25 23:06:021

陈世香的科研项目

  1、武汉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行政学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2002/7—2003/12,经费10000元;主持人;编号:20023029。现已结题。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最新发展研究》,2003/10—2005/12,50,000元,丁煌教授主持,本人排名第四;  3、中共湖北省委应急项目《欧美国家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与人事管理制度研究》,2003-2004,30,000元,李和中教授主持,本人排名第三。  4、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行政价值的生态研究》,2003-2004,3,000元,主持人。  5、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最新发展研究,本人排名第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万元;  6、中国行政价值发生与界定机制的生态研究,主持人,2003年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万元。并获2004年度滚动资助1万元;现已结题。  7、21世纪美国公共管理前沿理论研究,主持人,武汉大学“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前沿追踪计划”(2006),0.5万元,已结题;  8、大文化背景下党政宣传文化部门的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立项号(2008001),主持人,4万元;结项时间:2010年10月,等级:优秀,结项证书号:2010032;  9、行政价值理论建构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2008年全国社科规划青年项目(08CZZ012),主持人,8万元;结项时间:20150301,等级:合格,结项证书号:20150275;  10、“信息技术进步与公共管理模式的发展”,2008-2009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GXS2K044-7),主持人,5万元;  11、湖北省政府执行文化再造研究,2009年湖北省能建办课题,1万元,主持人,已结题;  12、国家精品课程“行政学原理”建设项目,教育部,2008-2013,10万元,排名第二;  13、中国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创新研究团队,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2010-2012,负责人,30万元;  14、公共政策相关课程案例数据库建设与案例教学方法研究,武汉大学教改项目,JG2010010,2010-2013,主持人,1万元  15、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三批重点教材《公共政策概论》课题,2011.2-2013.6,主要成员,排位第七;  16、西方行政(政府)价值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011-2012.2,主持人,武汉大学“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前沿追踪计划”(2011),0.5万元;  17、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计划项目(2011DHA012),中国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创新研究:以湖北省为例,主持人,4万元;  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评估及均等化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41),80万,负责人:卢洪友,子课题负责人;  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中的财政保障标准与保障方式研究(13ZD04),80万,负责人:傅才武,子课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的基础理论研究,负责人,5万元;  20、武昌区政府委托项目,武昌区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研究,25万,主持人;  21、省环保厅委托项目,湖北省环保厅系统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创新研究,25万,执行人;  22、东湖高新区委托项目,东高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9万,主持人;  23、2015年红安县政府委托项目,红安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研究,15万,主持人;  24、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国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15AH007),主持人;
2023-08-25 23:06:151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的科研项目

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辅助项目:51.《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项目报告英文版(吴江梅),1.5万元 该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50. 提高日语综合技能的新思路(段克勤),5000元49. 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批判式阅读教学法(范莉),1000元 该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48. 英语专业(李健),已立项,尚未拨款 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项目:47.《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史宝辉参加编写并主持电子版的研制),已立项,尚未拨款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系列教材出版项目:46.《音系学概论》(史宝辉),2000元45.《语用与认知概论》(孙亚),2000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学习指导书出版项目:44. 《新编大学英语学习指导书》(訾缨),8000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经费:43.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史宝辉),3.2万元 该校双语课程建设研究项目:  42. 市场营销学(肖文科),1万元  2004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经费:4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史宝辉),3.2万元 该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40.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史宝辉),1.5万元  39. 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李兵),0.5万元  38. 高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与改革研究(曹荣平),0.5万元  37. 大学俄语四级题库建设(王剑青),0.5万元  该校教材立项项目:  36. 最新科技日语教程(段克勤),0.5万元  35. 英语阅读(李兵),0.5万元  该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34. 普通语言学(史宝辉),2万元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  33. 对基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白雪莲),1万元  2003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经费:32. 《新编大学英语》教学课件建设(史宝辉),3.2万元 该校研究生课程改革项目:31. 博士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吴江梅),4000元30. 非外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考试英语专项练习题(马平),2500元29. 非语言因素对研究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梁艳春),2500元28.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翻译试用教材(刘若梅),2500元 该校“振兴计划”人才培养专项课题:   27. 大学日语四级试题库建设(段克勤),7000元  26. 商务英语语体研究与商务英语教学(李健),7000元  25. 英语专业英语经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肖文科),3000元  24. 研究生英语学位考试题库及IRT系统的建设(陶嘉玮),3000元   该校“质量工程”教学改革研究立项:   23. 英语专业语言学系列课程内容整合 (史宝辉),8000元  22. 北京林业大学大学英语1-4级试题库建设 (白雪莲、柴晚锁),3000元  21. 日语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及教学法改革研究 (段克勤),5000元  该校教材立项:   20. 新编英语国家概况 (李兵),5000元  19. 最新科技英语教程 (李健),5000元  200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经费:18.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史宝辉),2.8万元 该校研究生课程改革项目:17. 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博士生英语课程多媒体课件(吴江梅),8000元 该校迎接50周年校庆教材出版项目:16.《新编高级英语阅读教程》(史宝辉、李健),1万元 该校振兴计划人才培养专项课题已批准立项项目:   15. 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柴晚锁),5000元   14. 北京林业大学职称英语考试题库(史宝辉),2万元  13. 关于修订教育部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研究(吴江梅),5000元  12. 中国大学生英语超音段音位与听力关系之研究(黄晓玉),10000元  11. 关于形成性评估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自主能力影响的研究(曹荣平),3000元  10.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误区及其原因分析(祖国霞),3000元  9. 大学俄语写作能力研究(赵红梅),3000元   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重点项目:   8. 林业经济管理英语阅读(肖文科),2万元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7. 中国私人教育收益率之新探索——序列工具变量在Mincer工资模型中的应用(黄晓玉),22000元 该校教学研究项目(已结题):  6. “大学时”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及教学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韩海荣、訾缨),1万元  5. 日语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段克勤),3000元  4. 北林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与特色研究(肖文科),3000元  3. 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白雪莲),3000元  2001年该校教学研究项目(已结题):   2. 英语专业系列课程教学法改革研究(李健),3000元1.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史宝辉),5000元
2023-08-25 23:06:291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谢谢
2023-08-25 23:06:462

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首页入口:https://dean.cidp.edu.cn/

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首页入口: https://dean.cidp.edu.cn/ 防灾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专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规范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以下简称“教改专项”)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绩效,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2号)和《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6]1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教改专项是指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支持下,本着“自主使用、统筹兼顾、突出绩效”的原则,立足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由我校自主设立的项目。 第三条 我校教改专项实施坚持以特色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强化特色,突出质量”的培养思路,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学用结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章 建设任务和内容 第四条 我校教改专项主要用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布局,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第五条 按照本科专业类质量国家标准,结合专业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各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第六条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工程”,“思政类”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本科生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七条 实施本科专业质量提升计划,完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第八条 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与行业相关局(所)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制定适合优秀人才成长的高起点、高目标的培养方案。 第九条 开展行业深度合作,创新与做实产学研人才培养过程与模式,鼓励引进社会产业教育资源或行业教育资源进学校、进课堂,通过项目方式将教学内容、学生及教师直接与产业、就业、创业相结合。 第十条 推进精品建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双语课程、防灾减灾特色教材、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等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加强在线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利用。 第十一条 通过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区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形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第十二条 建设教学效果优秀、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突出、团队结构稳定、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突出的创新精神、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学团队,鼓励部分教师到行业或企业单位脱产研修、进修或出国研修。 第三章 项目管理要求 第十三条 教改专项项目采取“集中立项、分级管理”的原则实施管理,由学校统筹项目库建设、项目立项和项目绩效考核,二级教学单位负责监督项目实施和绩效评价,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1. 学校是教改专项管理的责任主体,教务处负责统筹管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评估与建设办公室、团委、发展与财务处、审计监察处等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共同实施项目管理。 2. 二级教学单位对教改专项项目负有直接管理责任,对项目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均要履行审核和管理职能,确保项目信息真实、准确。 3. 项目负责人对教改专项项目负有直接实施责任,确保项目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对教改成果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自觉接受各级监督和管理。 第十四条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务处)根据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点,结合教改专项资金预算和项目库建设情况,组织各二级教学单位开展项目论证或立项,协同发展与财务处统筹安排教改专项资金预算。 第十五条 项目立项基本要求: 1. 实施目标明确,有较好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基础,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改革路线清晰,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有利于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2. 实施方案科学合理,项目团队实施力量较强,研究方法和实践途径切实有效。 3. 可预见实施效果明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改进教学管理有指导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4. 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合理。 第十六条 项目经论证或批准立项后,申请人填报的项目申请书、任务书或实施方案即为项目管理依据,有关各方应严格履行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项目组成员和项目实施计划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七条 教务处将根据教改专项项目有关管理要求,组织各二级教学单位定期组织项目进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示;对出现实施计划执行不力或专项经费使用不合理等情形,按项目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教改专项项目相关管理要求按期推进相关工作,按时组织项目结题验收,提交项目验收和绩效考核材料。项目到期未能达到结题要求的,须履行报批程序申请延期结题;延期1次后,待下一次组织结题时仍未通过结题的,撤销项目立项资格,项目负责人两年内不得再承担教改专项项目。 第十九条 项目无法完成时,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提出申请终止或更换项目负责人,并履行报批手续;若终止项目,应及时完成财务决算,项目经费按规定退还学校处理,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终止所产生的相应责任。 第二十条 项目负责人应督促项目组成员完整保存有关文件和资料;项目结题通过后,项目组须根据学校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完成归档工作。 第四章 项目库建设要求 第二十一条 教改专项项目库是为适应中央财政预算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中央财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水平,规范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健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机制,提高项目决策水平而建立的数据库系统,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预算都应通过项目库,进行申报、论证、审核等环节,最后从项目库纳入部门及学校预算。 第二十二条 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项目库包含以下项目: 1.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精品建设课程项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防灾减灾特色教材项目。 2.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 3.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教师教学业务与交流访问研修培训项目。 4.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计划:校外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虚拟仿真实验室(系统)建设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区建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5. 本科专业质量提升计划: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设项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项目。 6.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计划: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建设;示范专业、示范课堂建设。 7. 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认为可以立项的其他类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第二十三条 根据《关于贯彻财政预算改革要求推进项目库建设的通知》(防科发财〔2017〕20号)的要求,教育教学改革资金项目库的建设与管理由教务处统筹,具体项目实施由项目所属部门协调安排。 第五章 经费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四条 项目经费来源优先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学校将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要另行安排经费;项目经费实行“分次拨款、绩效管理、滚动资助”的管理模式。 第二十五条 教改专项经费可用于专项项目中预算的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专用材料费、专用燃料费、委托业务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专用设备购置、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等资本性支出。 第二十六条 项目经费一律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财务制度使用经费。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2023-08-25 23:06:531

如何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

是针对中小学吗?针对基础教育,按新国标(2011版)进行落实,按条按要求进行具体化,这样拟出参照考核执行指南,按新国标设定就避免了主管单位或学校领导人为降低要求或是要求一致,而无法横向及纵向对比。让学校领导对考核结果负全部责任,老师要按指南执行。建立连续的学生综合评估(最好有软件配合,以免因此而增加很多机械式工作量),以学生的综合评估来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及效果。
2023-08-25 23:07:043

教育教学改革奖申报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成果奖的项目类别包括:综合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六类。评审标准:评审标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方向性: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时代精神,发展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面向未来,坚持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政策要求,切合基础教育实际,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引领作用。二、创新性:立足于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应对未来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理论、思路、方法和模式。成果所呈现的教育教学方案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或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省内甚至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产生一定影响。三、实践性:研究与实践过程规范,采用的方法与问题相吻合。探索过程完整,方法严谨,结论客观、真实,不掩饰问题和缺陷。成果须经过不少于2年的实践检验,特等奖实践检验时间不少于4年,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规范性:成果要件构成完整,能够全面展示成果的主体内容;行文格式规范,文字表达准确流畅,简洁严谨,图表、视频清晰,引注准确无误。其中成果概要应全部用文字叙述,字数不超过800字;成果报告格式要与成果特点相一致,字数不超过8000字。提交材料无需过度装帧,统一使用规定样式。
2023-08-25 23:07:131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有什么好的做法?

可以了解教育方面的指导思想,同要符合改革的教育观,要掌握教学的方式,了解体育方面的组成情况,改变体育教育的方式。
2023-08-25 23:07:477

教学改革申请书怎么写?

首先要看你申请的这个项目主要是什么项目,是计划书的一个部分,占有统领地位,是其他部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吸引人目光的一个关键点,是项目整体的综述,把整个主要内容清晰简明的介绍,显出亮点出彩点,可以让人知道最终结果和数据,应该简明,条理层次清晰,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不能过于枯燥,最好给人留有想象空间,概括要恰到好处,吸引人去看整个部分的内容。下面是课题项目研究的主要填写内容:1、项目基于的理论依据或现实问题,项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改革目标,创新之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他3、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本项目中的分工,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4、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人数等)5、经费预算
2023-08-25 23:08:211

大学教学计划课件(集锦5篇)

【 #课件#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大学教学计划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大学教学计划课件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广泛和深入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我知道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使命,那就是要不断学习、提高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为此,特制定本学期个人计划如下:   一、师德方面   (一)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向身边的一实验老师学习学习他们永不满足的钻研态度;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与时惧进的创新意识;爱生如子的崇高品质;认真踏实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规范教育行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教师威信。详细了解学校制度,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规范和要求。长期坚持,力求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德育方面本学期德育工作以构建魅力德育为目标,以行为习惯养成和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力争通过德育目标的优化,德育内容的细化、德育工作的长抓不懈,从而在德育实效上有所突破,最终能培养出具有我院特色的、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魅力学生。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2、发挥我的特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去喜欢信息技术,热爱信息技术。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其次是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追求简洁明了,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大学教学计划课件   一、坚持不懈,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加大专业建设与改造力度。学校一方面积极申报新专业,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应用性改造的力度,区别对待、凝炼特色,逐步形成“网格状”的发展态势;做好省特色专业的遴选申报工作。   2、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抓住本次全国专业目录调整的契机,对接行业、关注就业,充分调研,不断细化“三类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做好20xx年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积极做好“创新班”的调研与筹备工作;继续深化卓越计划的试点改革工作。   3、持续推进课程的应用性改造。以“应用性课程标准”为引领,以“千人业师”为载体,做实校首批“优秀应用性课程”,培育院级应用性课程,以点带面,扎实进行课程应用性改造;选择部分专业,做好职业证书与专业课程对接工作。   4、改革招生模式,尝试进行大类招生的试点。以此为契机,引导学院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落实专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本科专业校内竞争机制。   二、突出重点,持续推进“优秀课堂”的创建工作   1、不断深化“优秀课堂”创建活动。坚持每天检查到课制度,抓两头、带中间;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创建力度;加强调研、筹备教师业绩考核制度的修订工作,引导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效果;做好“优秀课堂”的阶段性总结,提前布署下阶段的创建工作。   2、确保高质量教学 运行。全校上下应按照评估的要求,从教学计划、课表安排、教师确定、教材选定、教学资料、考试组织试卷批阅等方面,细化每一个环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序。   3、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举行教学技能比赛,引导各学院广泛问题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的运用;结合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研究交流、等各项工作,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做好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培育与遴选工作。   4、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工作。加强调研、统筹兼顾,与人事、科研等部门一起,稳步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工作。   三、注重应用,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工作   1、推动实验平台建设与改革。以“开放、复合、共享”为指导,深化实验管理平台建设与改革;完善实验室建设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项目资源;做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验收工作;做好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效能工作。   2、完善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深化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改革,积极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管理组织机制;突出重点,抓好校级优秀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做好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工作;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以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提高与政府、企业的对接与管理服务水平。   3、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积极准备启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工作。   四、精心准备,做好评估专家回访及教学质量发布会工作   1、精心做好评估专家回访工作。全校上下要认真总结评估一年多来取得的办学成果,起草完成评估整改报告;以此为契机,各学院各专业再次梳理人才培养的规格、办学特点与改革举措。   2、继续办好本科教学质量发布会。对照本科教学状态数据与办学指标,有的放矢地加以完善;积极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结合专业建设与二级管理,逐步建立动态监机制。   3、认真总结整改与教学质量发布的经验,规范管理、形成完善制度,夯实教学工作的基础。   五、明晰职责,做好二级管理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   1、按照学校二级管理的整体要求与部署,加强调研,明晰校院两级教学建设与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制订教学相关实施细则;以此为契机,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学院加强质量、提升效益。   2、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监控,更加重视备课、作业、辅导、答疑、实验、毕业设计(实习)等教学环节的监控;进一步发挥教学督导与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完善信息反馈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各子系统的保证机制建设。   3、结合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遵照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   六、强化服务、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   1、结合二级管理的需要,教务处将继续改进工作内容流程,完善奖惩,内提效率、外拓资源,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与能力。   2、鉴于教学管理干部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参观和教学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科学性。   3、稳步推进学生的选择权。积极拓展辅修专业、完善学生选教师制、完善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完善课程中心建设,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4、积极发挥现代管理技术作用,提升管理服务效率,积极探索科学管理与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    3.大学教学计划课件   一、培养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竞争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汽车生产与流通领域,售后服务与维修领域,汽车交通与运输领域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二、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群):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汽车理论、汽车单片机及车载总线、汽车检测与诊断等。   三、业务范围及专业特色   业务范围:   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运用、汽车服务、汽车交通与运输。   专业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汽车技术、汽车运用、汽车服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汽车诊断、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和汽车服务的系统训练,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本专业设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电子和电器两个方向。   四、学制   四年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8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40.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9.5学分。   3、获取军训、体育等学分。   六、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各类附表   表1:教学计划进程   表2: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安排   表3:学科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选修课    4.大学教学计划课件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组建了乐之声电子琴社团,并力求整个活动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电子琴兴趣小组的成员来自三、四年级,音乐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三、活动设想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四、活动措施:   1、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训练纪律,保证每次训练时间。   2、基本功训练   3、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通过演奏乐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4、扩大知识范围开阔眼界   五、活动目标: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1、认识电子琴的键盘及不同的的音色、节奏和各部分的功能,能根据键盘准确找出1--7的位置。   2、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演奏姿势和学会正确的演奏技巧。   3、认识简谱,能根据简谱唱出弹奏曲目,打出节奏。   4、右手能熟练弹奏指定的简单曲子。   5、初步接触五线谱,认识音符、强弱音等,能识谱弹奏简单曲子。   6、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左手练习及左右手同时弹奏音阶,左右协调。   7、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审美能力。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六、活动措施:   1、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训练纪律,保证每次分组训练的时间。   2、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3、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通过演奏乐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七、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周四大课间活动。   八、活动地点:   电子琴室   九、教学内容:   1、认识电子琴的键盘及不同的的音色、节奏和各部分的功能。   2、认识音符,进行节奏练习,学习单指和弦。   3、手指练习:顺指法、穿指法、跨指法   4、练习曲:《拍皮球》《小象散步》《下山》《日落》《轰隆隆》《铃儿响叮当》    5.大学教学计划课件   一、活动目的:   通过国画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绘画传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   每星期三的下午16:25——17:10,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教室   三、活动步骤:   国画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办好国画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国画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国画兴趣小组   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大约20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由于种种因素,我把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三的下午,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国画是一个长期积累有数量保证才有质量的学科。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国画写意方面着手,以花鸟写意为主,蔬菜瓜果为辅,平时注重书法的练习。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1)重点辅导学生笔墨的掌握(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简单的兰花入手,循序渐进;(3)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的艺术品味的作品。   (三)、开设美术知识欣赏课程   优秀的国画作品对于学生在认识上、思想教育上、审美能力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审美属性日益突出,缺乏审美能力和传统国画素养的现代人,将不可避免出现困惑和缺憾。通过国画鉴赏和传统国画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开设欣赏课,如《中国名画欣赏》、《中国当代 写意画欣赏》、当代获奖美术作品等等,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或放幻灯片,或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翻看大画册,可以一边看一边谈论,畅谈感想。因为古今中外的优秀国画作品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灵。比如可   以介绍中国优秀的国画作品,像文徵明的《冰姿倩影图》,白丁的《兰花图》,吴昌硕的《菊花图》、齐白石的《牵牛葫芦图》等等,引导学生看画读画,透过自己的视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感受、体会。欣赏之余,还可以师生座谈心得。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鉴赏评析,加深学生对杰作的热爱,唤起了对中国传统美术的高涨热情,使兴趣小组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五)、举行美术绘画比赛   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学生举行书法比赛、写意花鸟、写意蔬果等比赛,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另外,我觉得可以适当地举行中国传统知识抢答比赛,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国画更加热爱,从而积极认真的去学习。   开展国画兴趣小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国画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2023-08-25 23:09:011

昆明城市学院的教育质量怎么样

有很多朋友关心昆明城市学院的教育质量怎么样,下面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帮到大家。我们将从“师资力量”,”教学建设“,“教学成果”三个方面看看昆明城市学院的教育质量。在此之前,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昆明城市学院:昆明城市学院(Kunming City College)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为云南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云南省优势特色民办本科院校、云南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被授予云南省足球学院。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9月,学院共有专任教师1120人,外聘教师30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122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875人,折合为8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27%,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教师382人,折合为3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87%。有云南省级教学团队4个,云南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云南省民办教育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学建设根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云南省“一流”建设专业建设点2个;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C级专业5个;云南省特色专业3个;省级“卓越管理人才培养计划"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学成果根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8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个。2009年、2017年学校分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由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昆明城市学院的教育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各位。
2023-08-25 23:09:091

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务处电话

一、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451-82718205,该校联系地址为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1号、邮编为150008。 二、哈尔滨体育学院简介 哈尔滨体育学院(Harbin sport university)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创办于1956年,历经近60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了冰雪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专业协调发展,教学、科研、训练成绩显著的高等体育学府,是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 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278.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48万平方米,由哈市主校区和帽儿山滑雪场(第二教学区)组成。现有教职工535人,其中,正高职51人,副高职126人,中级职称20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5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在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1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际级裁判16人,国家级裁判22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185人,在读博士10人,在读硕士5人。现有在籍本科生5852人,在校研究生111人。2008年,高山滑雪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速度滑冰教学团队又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批准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教学训练基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冬季运动项目科学研究领域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院是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等全部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以及新闻学、英语、舞蹈表演等非体育类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是全国特色专业。学院分设冬季奥林匹克学院,体育系、运动系、运动科学与健康系、休闲与社会体育系、武术系、体育艺术系、体育人文系和思政部等教学院系,以及运动医疗康复中心、科学实验研究中心等教辅科研机构,形成了中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截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厅局级以上课题413项(含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5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17项,黑龙江省“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7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724部,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37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3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6项;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其中,朱志强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冬奥会项目陆地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及有效性的研究和应用》和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强国的发展战略研究》两个重大科研项目,标志着哈体院建设国内领先冰雪重点学科的进程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同时,学院还承担了国家体育总局“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冰上运动》的编写任务。 近60年来,学院一直坚持冰雪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冰雪人才的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校区建有标准的室内塑胶跑道田径馆、球类馆、体操馆、网球场、羽毛球场、速滑、花样、冰球场等室内外体育场馆30多个,现代化的综合训练馆和大学生滑冰馆等设施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作为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冰上项目赛场之一的大学生滑冰馆,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得到了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1999年至今,学院投入三亿多元资金,在距哈尔滨市80公里处的帽儿山镇先后建立了占地面积259.9万平方米的高山滑雪场和滑雪教学训练基地。其中,高山滑雪场建筑面积23605平方米,共有7条雪道,能同时容纳2000多人滑雪,1000多人食宿;滑雪教学训练基地建筑面积7298平方米,有1条雪道,5栋别墅,能同时容纳300多人滑雪、食宿。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建设,目前高山滑雪场已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设施先进、管理现代化的雪上项目教学、科研、训练、竞赛中心,是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滑雪项目训练基地、中国大学生雪上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和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主赛场之一。该雪场在保证完成学院正常的教学、训练任务外,多次承办国内外各级赛事及各类会议,特别是圆满地完成了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赛事任务。同时,该雪场面向社会开放,充分满足广大滑雪爱好者的需求,为黑龙江省发展冰雪旅游业和推进冬季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
2023-08-25 23:09:541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办学历史

我国教育事业已经站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上,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要紧紧地把握住三点:一是在思路上,要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水平。二是在定位上,要充分发挥国家级项目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三是在内容上,要紧紧抓住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力争取得重点突破。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总体框架下,“本科教学工程”定位本科人才培养,进一步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此,必须要注重整体推进,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紧密围绕优化结构布局、改革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就是要发挥国家级项目在教学改革方向上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上的示范作用、在推进教学改革力度上的激励作用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调动地方、高等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高等教育战线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形成共同关注、共同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本科教学工程”定位于本科人才培养,突出本科教学改革,特别是要针对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通过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重点抓五个方面:一是抓基础,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二是抓龙头,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三是抓保障,推进优质资源建设共享;四是抓重点,强化实践教学;五是抓关键,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023-08-25 23:10:021

职业院校教科研经费,教学改革经费包括哪些

纵向科研经费包含哪些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包含哪些项目,如下:11、纵向科研项目按经费来源包括哪些内容?(1)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社科规划办、信息产业部、卫生部等各部、委(局)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经费;(2)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省社科规划办、信息产业厅、省发改委等各厅、局批准立项的科研经费;(3)各市、地等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经费; (4)学校与外国政府、学术机构间的国际科技合作经费; (5)由政府部门立项,由项目主持单位转拨到我校的项目合作经费;学校预算安排的科研经费、科研配套经费;由政府部门批准立项但经费由科研项目负责人自筹的项目经费.12、横向科研经费包括哪些内容?横向科研经费包括纵向经费及以学校名义(含校办产业及附属医院等)与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技术合同所涉及的经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与境外企业、个人合作经费及科技捐赠项目经费.
2023-08-25 23:10:201

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广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桂教〔2008〕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学院研究决定,于2009年开展教学质量年建设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按照分类指导、强化特色、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把我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2009 教学质量年”活动,促进我院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加突出;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师德师风明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有实质性进展,课程建设扎实推进,特色明显;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系统、规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学规章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通过“教学质量年”的建设活动,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和注重内涵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三、建设内容 (一)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 1. 通过学科建设提高学院的整体水平。2009年对院级及以上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进行检查和加大建设力度。通过建设,促进重点学科人才梯队、科学研究和实验基地的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并争取使其中的部分院级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基地)提升为区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2.加强对6个本科专业调整改造的建设、检查、验收和推广,并争取继续得到教育厅的支持。同时,加大对区级优质专业的申报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3.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培植品牌与特色专业。开展专业建设大讨论,使专业门类与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于生源质量差、办学效益低的老专业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改造或撤销。对院级重点专业进行检查、评比和立项建设,在重点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特色专业的扶持力度,实施政策倾斜,遴选2-3个专业作为院级特色专业。(二)加强课程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1.抓好院级重点课程建设。各重点课程所在单位和课程负责人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课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要按照区级精品课程的基本条件建设好重点课程。2.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做好教材的选用、规范管理工作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利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立体化教材。学院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通过立项形式进行教材建设,组织编写、公开出版一批质量高、有特色、适应性强的应用型本科教材。3.加强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开展网络教学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竞赛活动,力争通过建设和系列培训,使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不少于15%。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课件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院级重点课程、区级精品课程要实行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制定多媒体教学管理规定,规范多媒体教学行为。同时,开展优秀课件评比活动。4.加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通过开展代检代查专项服务、“优质服务之星”评比、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作风。  (三)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在新建实验楼使用后,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各教学系(院、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创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院级的“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进行检查和立项建设。  2.加强院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合作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拓展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渠道,建立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院外实习基地。学院设立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2009年,增加10个左右的院级实训实习基地。  3.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各专业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质量检查工作,加大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比例。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4.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建立教学管理和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5.资助和支持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积极推进大学生参与校外学习、实践和创新,以各项竞赛为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重点资助“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新华杯”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广西大学生英语戏剧节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同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及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6.构建学院公共教学实验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加大建设投入,构建为全院公共基础课教学服务的公共教学实验平台,主要承担公共计算机教学实验、大学英语语音训练、普通话测试、微格教学等职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术和教学水平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制定相关的师德师风建设文件和开展演讲比赛、检查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树立我院教师的良好形象,推进学院快速和谐发展。2.设立专业(课程)责任教授岗位。要从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长期从事教学第一线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授(副教授)中选聘担任专业(课程)责任教授,真正使专业(课程)建设的责任落到实处。继续评选“十佳教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树立良好教风。  3.教学团队建设。大力开展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2-3个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院级教学团队。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教师基本功竞赛、检查教案、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5.支持和鼓励部分教师转型。学院人员编制有限与新专业不断增加的矛盾,将是影响学院办学规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近三年新专业的教师队伍总体现状看,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及素质远不能满足专业设置及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学历职称结构偏低、后备人选不足、学术梯队断层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引进和调入,必须让部分教师从原专业课程教学转到新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来。为此,结合新专业的需要和现有教师的特点,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部分教师转型,以满足新设专业的建设需要。  (五)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结合新升本院校的特点,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学督查组等组织的作用,完善教学工作体系,强化教学服务意识,加大二级单位工作力度,促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建立系(院、部)二级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督导体系。开展二级管理经验交流和教学管理先进集体评比活动。 2.进一步完善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性意见,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现学生基本功技能训练和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各教学系(院、部)分专业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 3.加大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开展院级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4.加强和规范教研室工作。建立健全教研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础作用。各教研室相应建立健全规范教师备课、授课、听课、考试等制度。根据学院的要求,以专业为单位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开展优秀教研室和优秀教研室主任评选活动。 5.制(修)订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实验教学及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标准,同时,通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教师授课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6.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等公共课程的教学管理,逐步实行教考分离,开展公共课教师课堂教学比赛。7.购置和开发教学管理软件,建立学院教学管理网络平台,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六)学分制改革与推进  做好中文系和物电系2008级学分制试点工作(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共五个专业)。同时,逐步推进2009年招生的其它本科专业实行学分制。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加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七)全面推动教学研究与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引导全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加教改项目和教改活动,结合我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广泛研究与探索实践,全面提高我院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继续开展教学改革立项,并对已立项的教学改革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出版一期《河池学院学报》增刊,刊登教改成果。开展教学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 (八)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生就业水平1.制定实施《河池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学生的综合测评体系,把出勤情况、学风情况作为学生评优的标准之一。2. 开展诚信考试承诺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修订《河池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考试作弊等违纪学生。3. 组织举办“学术论坛”和“大学生成才之路”等系列讲座,各教学系(院、部)应围绕教学质量年的主题开展系列学术报告和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4.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调查工作。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多种途径,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5.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机制,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组织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参加职业技能认定考试,加大力度对毕业生进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政策宣传、竞聘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力争初次就业率(7月31日)达到75%以上。 四、组织措施 (一)学院成立“2009教学质量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此项活动的部署、指导和监督检查,并在教务处设立办公室负责其日常工作。  (二)各教学单位要成立由系(院、部)主任为组长的“2009 教学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落实。(三)教务处及相关部门要确定“教学质量年”活动评价办法和具体的检查项目,对各项工作的执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量化打分,每月通报一次情况。“教学质量年”活动结束时,进行评比,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在项目建设中有重大失职、造成严重后果或没有按期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要将奖惩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晋职晋级、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在“2009 教学质量年”活动中,全院各管理服务部门要主动关心支持教学,帮助和配合各教学单位开展工作。各教学单位要按照学院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抓实干,确保落实,使“教学质量年”的活动取得实效,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我院教学工作上新台阶打好基础。
2023-08-25 23:1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