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挑山工 课后问题

2023-09-07 05:41:56
共2条回复
黑桃云

《挑山工》是一篇老课文,以前放在六年级学习,北师大版教材把它放到了四年级下册,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摒弃以前逐段分析讲解的做法,力求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创设了当导游的情境,让学生自觉自愿接触文本,从而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充分的体现。

本课是放在《快与慢》这一主题单元里的,于是使学生感悟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便成为本课一大难点。而这一难点的突破必须在语言环境中去体会,不可生硬地讲解。我设计了句式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达到顿悟的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通过学生自己当导游的活动,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以及快与慢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听说过“挑山工”这个名字吗?(听说过的学生介绍情况,其他的同学可提问)

你们看,他们就是挑山工。(播放课件“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情景”)

此时,你想说什么?(学生随意发言,可以提问,可以评论)

〔点评:“挑山工”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用鲜活的形象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的作家冯骥才还写有一篇名为《挑山工》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不大为人熟知的人们。

二、学生自学课文

1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画出你认为是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标注。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3小组交流。

〔点评: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应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理解教材〕

三 、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1 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读文。

今天,有一个旅游团要登泰山,他们不了解“挑山工”,一定会提出不少问题。你们要向游客介绍挑山工,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还要认真解答。怎么样,谁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点评:创设情境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十分关键,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自然会认真地与文本接触〕

2根据学生意愿分成“导游团”和“旅游团”。(每组有不同任务)

导游团:细读课文,根据文中的内容设计导游词。

旅游团:细读课文,根据文中的内容准备问题。

〔点评: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

3学生就近分成小组练习。(每组内有导游1~2名,游客若干)

教师巡视并参与谈话。

预设导游词提纲:

挑山工是怎样一群人?

他们挑物上山有什么特点?

预设旅游者提出的问题:

(1)挑山工走的路线为什么是折尺形?

(2)挑山工们为什么身材矮小?

(3)挑山工为什么看着走得很慢,但常常跑到我们前头?

(导游词和问题不必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可自由发挥,但教师要调控的是学生是否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4班级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讨论问题(3)。当导游回答不清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读书,边读书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点评:在生生互动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步步走向深入〕

5句式练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挑山工的话。

你们走得快,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走得慢,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通过句式练习使学生了解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来确定回答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差异〕

6评选最佳导游。

根据口头表达能力、对课文的理解、态度等方面评价。

四、 回到文本,总结升华

1教师总结学生活动情况。

2思考讨论。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联系上文,说说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

3迁移拓展。

出示课文插图:如果这就是挂在作者书桌前的画,你在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4 交流学生写下的感受。

〔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与挑山工直接对话,又一次深化理解课文主题并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ardim

它指挑山工的精神...

因为我被挑山工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我敬佩他们,同时,这种精神也激励我前进,所以,一直挂者多年来不曾换掉.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能够直接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挑山工挑着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原因。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懂得只有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话里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教学方法:   1、以读促思、以读促解。   2、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泰山的风景。有什么感受?泰山虽然雄伟,但是我们游人要想登上泰山,只有一条陡直的山路。   一、复习导入、引发质疑   1、谈话激趣:同学们,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但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来到泰山,更让他难以忘怀的并不是那雄浑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   2、板书课题。   3、谈谈对挑山工和作者的了解。   4、对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这句话进行质疑。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重点句的质疑,既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品读课文、感知不同   1、初读挑山工说的话,谈谈读懂了什么?   2、学习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上山时负重不同。   ①体会沉甸甸。(播放课件)   ②指导朗读: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   (2)上山时路线不同。   ①什么是折尺形路线。   ②动笔在书上画一画折尺形路线图。   ③体会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3)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游人走走停停。   3、引读: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走着折尺形的路线,不声不响地从我们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我们前头去了。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思、画相结合的方法,感悟挑山工和游人的不一样,为下文悟理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挑山工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理儿呢?请大家再读挑山工的话,说说感受到的理儿。(全班交流)   2、理解它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运用知识迁移的原则,不仅让学生理解挑山工朴素的话语,还要理解其文字背后的含义。   四、联系生活、拓展升华   1、挑山工的.精神只有作者需要吗?还有谁需要?   2、教师总结,希望大家能用挑山工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挑山工的精神内化并激励自己前行,以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案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学习过程:   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   (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   拘束的“束”字读音:shù   黝:在“黝黑”一词中读yǒ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hēi yōu yōu ,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zhé   三、请你看课后生字:   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   黝: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要注意与“菌”区分。   2、查字典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   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2023-08-31 03:49:241

小学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及反思

  《挑山工》讲的是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 《挑山工》教案及 反思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 句子 ,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 组词 。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小学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理解课文   1..带着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   2.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山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3《挑山工》教学设计   3.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   4.与同桌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5.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说一说通过朗读课文,你对挑山工有哪些深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含着的意思。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2.组织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1) “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 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   (2) 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3.质疑。   三、积累拓展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板书设计:   13.挑山工   路程多一倍 时间却不多   脚踏实地   奋力登攀    小学四年级语文《挑山工》反思   《挑山工》是冯骥才写的一篇 文章 ,是一篇传统课文。课文讲的是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通过本课教学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我先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多次反复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营造自主、互动、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课一开始,我就先用激励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检查自学、讨论情况,从而引导课文的中心部分,然后从重点语句入手辐射全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自主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每读一部分,教师均让学生自主探究:你读懂了什么?
2023-08-31 03:49:321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挑山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挑山工》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挑山工》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本论坛欢迎广大教科版小学语文教师加入交流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五、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六、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七、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挑山工》教学设计2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挑山工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生字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存疑。   1、让学生提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   2、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讨论并弄懂。教师告诉学生学习原本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解决不懂得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主动去探索知识。   二、质疑答难   鼓励学生缘疑质难,或主动引导,或有意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1、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着重从挑山工登山的姿势、路线来理解。折尺形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可结果花的时间不比游人多,这是不解之谜。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指导学习重点段:   师生围绕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办法来理解这句话,或明白这个问题的?启迪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关键重点词语是读懂一句话的重要方法;抓住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是读懂一段内容的重要方法,将各段的段意联系起来,就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讨论:   1、我与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   (找出课文中的词、句)。相遇与我感觉有什么共同特点?   2、品析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什么理?用课文里的词句理解;与我跟你们不一样儿,挑山工与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3、朗读出挑山工朴素、自豪的感情。   4、从我心悦诚服到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仅仅是挑山工说的揭开我心中的谜的这番话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与周围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实例,展开讨论、联系,确实感到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是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及深刻意义的话。   5、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6、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这幅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三、归纳学法:   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第一个环节是去的趟理解内容和思想。第二个环节是来回趟学习作者怎样表达内容与思想。   1、学习的顺序:预习提问;讨论读懂了什么?练习存在疑问,归纳学法。   2、可提供参考的读书方法:   (1)根据课后提示,指导带着问题读书。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词品句读书。   (3)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全面理解课文读书。   (4)观察画面,叙述内容读书。   (5)文中标点的运用,体会内涵读书。   (6)边读边思,展开想象,理解文章读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挑山工跟游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2、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归纳总结,感情朗读。   1、联系课后第4题,说说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受到了什么激励?   2、突出以下内容:   使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紧扣中心,层层叙述,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贯通,首尾呼应,阐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的含义。   三作业设计(可任选一题,也可采取学生自己设计)   1、写一则读书笔记。   2、画一幅《挑山工》的画。   3、小练笔《我心悦诚服了》。   4、制作读书笔记卡片。   5、办一张《劳动创造美》手抄报。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   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挑山工》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对自己有所感悟和收获,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话语中蕴含的意味深长的意思。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从而领悟文本传递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读、说、思、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阅读议题:生活中的启示。   2、简介作者。   二、学习新课   1、初读文本,群体挑山工。   说说挑山工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初步印象?   2、再读文本,个体挑山工。   学生交流预设一: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语,似乎包蕴这意味深长的哲理。   学生交流预设二: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师引导: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出示金钥匙: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   学生交流预设三:链接山民的话。   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取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交流:从山民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对读。   学生交流预设四:对比提升。   如: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岩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引导:游人上山的心情应该是怎么样的?而挑山工呢?   再读挑山工的话语,你从他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3、品读文本,理想挑山工。   出示图片,大胆质疑。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学生交流解疑。   引导思考:说说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它”指的是什么?作者需要它吗?再次齐声朗读。   4、延伸文本,体会生活。   本文的写法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一个道理。还学过类似的课文吗?   《珍珠鸟》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的感受。   《野草》这是一种怎样的草?具有什么品质?说说你的感受。   三、总结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每个人感受不同,往往收获的也不一样。挑山工的作者冯骥才不光饱览壮丽山色,还能关注不声不响的挑山工,并从中悟出哲理。生活就是一本书,只要你细心体会,你会从中收获更多的人生体验,这就是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1、结合这一组课文内容,为自己写一句座右铭。   2、挑山工就是挑货工,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用“挑货工”为题?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挑山工》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生朗读,师巡视。   3、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生:挑山工的话。师:是呀,要读懂这句话(指卡片)必须联系上文挑山工那几句朴素的话来理解体会。(出示挑山工的话)   (3)请这名学生朗读。谁也是联系这段话来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我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师划。师:挑山工就是这样步步踩实,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师引读:游人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4)现在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找一找。   (5)交流。   1、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挑山工呢?生读。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同组读。男女生读。   2、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2)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3)五松亭(练习朗读)   3、还有句子么?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练读。   (6)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点出)   (7)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a、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b、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c、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我想到了我们学校门前的一幅壁画。(可出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师总结: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指需要)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人们都需要它吗?同学们,你能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四)交流读后感。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六)引起深思,激发阅读。   挑山工就是挑货工,那作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挑货工、运输工或别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外去思考。
2023-08-31 03:49:401

四年级下册《挑山工》优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挑山工》优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设计理念: 利用传统媒体作引子,揭示重点,围绕重点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讨论、交流、感悟、吸纳,有序地思维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自渎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 第一教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教学流程: 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 (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 (评析:此环节从整体入文检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础较好自己的认识自由发挥,体现出层次。)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 拘束的“束”字读音:shù 黝:在“黝黑”一词中读yǒ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hēi yōu yōu ,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zhé 三、请你看课后生字: 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 黝: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要注意与“菌”区分。 2、查字典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 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往前走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用"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造句。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新词和挑山工说的一段话的小黑板。 2、一把折尺,一张灯片。 教学流程: (一)上节课,我们读课文读了一节课,请同学们说说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些什么。 对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指导: 对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意思的,进行鼓励;对表述不清的,指导把一个意思准确地说出来,要求说话通顺、完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板书关键词:一般情况——一次见闻——一点启发(或一幅图画)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学生提问:(1)挑山工说的那段话包蕴着什么哲理?(2)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不比游人慢?(4)“因为我需要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5)为什么挑山工的牙齿很白? (二)图揭重点,激活思维。 1、文中具体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画下来,请大家看一看。(把图端端正正挂在黑板中央) 2、找出与图相对应的小节。(“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 3、根据预习,自由选择情感朗读 (评析:此环节利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达课文的中心内容,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创造时间条件,并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自由选择情感朗读,体现了学生个体差异。) 4、读完这一节你们对作者的这种作法有疑问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泰山美景那么多,为什么画这样一幅画? (2)为什么一直把他挂在书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么?┅┅ (评析:根据小节内容,自由思考,自由提问,教师只做整理、排序、筛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潜心会文,主动思维。 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果索因。教师提供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么样的?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①看书说;②看图综合说;③自己感受说;④指导读书。 读写挑山工的外貌的句子:我觉得挑山工非常健壮。 读写挑山工神态的句子:挑山工总是笑眯眯的,有意思,很乐观。 读写挑山工语言的句子:我说挑山工说话很风趣。 教师相机点拨:印象深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等特征。 2、我见挑山工几次超过我们,为什么感到惊讶? ① 体会惊讶的词句: “等你发现你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起来的”重点指导“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原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不可理解。) 指导朗读::我怎么听不出作者觉得“奇怪”?再好好读读这句话。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②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找出挑山工与游人的不同点,并相机板书。)(见板书设计) 3、为什么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呢?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挑山工说的那段话,并用投影展示那段话。 ① 拟出关键词并板书。(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齐读这段话) ②作者为什么感到挑山工的说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 第一, 要弄明白"意味深长"和"哲理"的意思:"意味深长"(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第二, 再弄懂挑山工说的这段话的意思; 第三,弄清这段话的含义。这样,就可理解作者认为挑山工说的话是哲理的原因了。)这段话的含义: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四)再读那幅画。 1、再次出示那幅话的内容 2、谁能把画中的内容“读”出来? (指导朗读:突出“陡直”;“没有尽头”读慢一点,拖长音;“压弯了腰”读得低沉一点,“一步一步”读出其艰难;“向上登攀”要读得有劲,挑山工肉体上的腰能压弯,但精神上的腰永远挺直。) 3、范读,比赛读,推荐读。 4、送画:老师把这幅画送给同学们,你需要它吗?为什么? 师语:(其实,不仅那位作家需要这幅画。老师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学都需要这幅画。?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的需要?) (五)作业设计: 1、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写下来。 2、填空: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板书设计: 挑山工负重缓慢路长 (一个劲儿朝前走) 游人轻松轻快路短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2023-08-31 03:49:471

挑山工教学设计

  《挑山工》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挑山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3、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联系以前的自学方法,在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学会课文内容;教师要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推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   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   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   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   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   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   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   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内容见前)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对比结果:   (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   (1)放手让学生自学。   (2)组织交流评议。   (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   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   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   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说说挑山工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并形成文章形式。
2023-08-31 03:49:551

《挑山工》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⑴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⑵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⑶读生字组词。   ⑷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⑸组词:   溜( ) 货( ) 奏( ) 衡( ) 诵( )   留( ) 贸( ) 泰( ) 横( ) 颂( )   杖( ) 肌( ) 耽( ) 误( ) 哲( )   仗( ) 机( ) 枕( ) 娱( ) 折( )   5、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⑵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⑶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⑷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⑴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⑵“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⑴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⑵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⑶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⑴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⑵“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⑴“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⑵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讨论:   ⑴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   ⑵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⑶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   ⑴略   ⑵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   ⑶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⑴“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   ⑴“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⑵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⑴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   ⑵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3、交流:   ⑴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   ⑵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   ⑶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难点一是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1、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的意思;   2、采用分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在全班交流;   3、范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利用视频资料──情景剧的播放,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师生互动的活动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2023-08-31 03:50:031

四年级下册《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内容:   《挑山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3课时)   二、教学要求: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②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作者用亲身经历解答了疑问。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2023-08-31 03:50:101

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问题一:如何正确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内容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而现代信息技术,如投影、录像、动画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优势,能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手段运用与目标培养达到和谐、高效。目前,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这种“多媒体教学热”现象的背后,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多媒体教学更加深入和有效地开展仍然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 首先,丰富信息技术运用的手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主题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手段,做到实效性、适用性与整体性。比如:语言活动中需要幼儿细致、深入观察画面内容时,宜使用静态的图像技术;美术活动中需要幼儿了解作画步骤和注意事项时,动态的视频或动画对幼儿来说,可能更为直观、有效;在营造不同的情绪氛围时,音效技术则大有用途,可见,运用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其次,要有机结合多种教育手段,不能唯“电”是从。信息技术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不一定就会带来教学高效度,试图以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引起教学质量变化的是使用媒体的方法,即教学设计,而不是媒体本身。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使用。教育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教育手段,而应与多种教育手段有机结合,教师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必要时利用各媒体的特有优势服务于教学,为幼儿提供多样的外部 *** ,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与游戏体验,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虽然给日常教学工作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对教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但它并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只有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优势,才能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效。 问题二:信息技术是如何出现的,有何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以至于上学、购物、看病、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也能借助于电脑网络。看影碟不必一张张地买,直接就能从网络上观看。我们可以不必订阅报纸,打开电脑,就能随时随地获得最近的新闻,等等。 那个时候,电脑和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影碟机、音响设备,已经集成在一台机器之中,并且已经高度智能化,成为家庭机器人,能自动为我们提供服务,起到保安、保姆、秘书的功能,自动判断客人的身分,为客人留下信息,并自动转移到主人身边。它能帮助照顾小孩、老人,自动向医院发出病情报告,能自动收拾房间,做饭,等等 。它还能根据信息的有无自动开、关机,做到绿色节能,保护环境。问题结束之后 就算有悬赏分也不好拿了 回答问题 (时效性) 过期了不行 你的问题 大家看 人人共享 (共享性) 你的问题信息 是依附于 文字载体 表达出来 (依附性) 通过网络传递 (传递性) 我的答案可能有错 (真假性) 但是我可以处理我的答案 (可处理性) 你也可以补充问题 (可扩充性) 是因为 信息可能不完整 (不完全性) 文件可以(压缩) 信息可以概括 文件也可以转换格式 信息可以转换载体 (可转换性) 经常有人问问题 (普遍性) 信息到处有 问题三: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50分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标准;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内容; 3.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在第一点可见高中的信息教育目标要求更高,内容更高。把能力与素养相结合,不但培养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第二点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信息课程内容。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地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同时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由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各种应用能力的发展而个性发展是指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品质素养等,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比如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操作能力等。其中还有五方面课程的基本理论,它们分别是: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互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时间。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这五个理论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问题四: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社会一系列的变革,催生了教育的信息化促进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但是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因多种原因严重滞后。然而,在以唐局长为核心的新一届教育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正以崭新的改革创新精神开创我县教育新局面,高度重视我县教育的信息化,又恰逢“班班通”工程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在我县真正实现。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县实际,如何让“班班通”能“有效用”,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服务,开展本次调研。 调研方法: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形式 基本情况: 现状: (1)硬件设备严重溃泛 我县基础教育网络建设历程中有两项工程,分别是“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2005年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许多学校配置了卫星接收系统,但是,电脑配置十分低下、安装调试十分复杂且不稳定、资源十分有限、使用十分复杂等因素,其效果不佳。 2007年校校通工程中,全县现有15所农村初中,有13所配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其中高坪初中和龙坪初中因没有专用教室没有配置。 全县69所完小中只有9所乡镇直小学和实验小学有一个多媒体教室。68所(个)村小或教学点没有条件用上多媒体。 只有乡镇直学校和城区学校通过有线宽带上网,其他乡下学校都只能通过无线上网,主要用于传送上级部门的文件和数据。无线上网网速慢、费用高,学校的财力根本不允许其服务于课堂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大堰中学和官店民族中学、三里初中三所学校领导思想观念先进,挤出资金另外添置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即这三所学校有两间多媒体教室。但就学校无论班级数的多少,有一二间多媒体教室,依然是“远水近渴”。 (2)教师技术水平普遍落后: 全县学校35岁以上教师占87.2%,教师年龄普遍偏高,大部分教师的成长过程没有经历过对电脑的专业学习,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于老一套的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对计算机这样的先进技术还存在着某种恐惧感。 基于上述原因,试想一个教学内容,多年来都是用粉笔加黑板模式完成,任课教师去请别人制作课件、去找教务处批准使用多媒体教室、去找管理员准备,非常麻烦,而且其他同事还认为这样上课是在“作秀”。因而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仅是稍年轻点的教师在公开课、表演课上的点缀。 欣喜: (1)局领导高度重视。今年暑期的教师培训,李争局长、李克主任创新培训模式和内容,借用建始一中的网络教室,开展了一期课件制作培训,我担任班主任,培训过程中看到许多教师看上去还年轻,但电脑基础还停留在启蒙阶段,他们对培训的热情十分高涨,可惜培训时间只有两天,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2)今年秋季“班班通”工程在我县全面铺开,现在正在安装调试阶段,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能够在我县真正实现,软硬件设施为全面实现我县教育的信息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3)也是今年秋天,我县新招聘了2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他们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素质,而且分布在全县的每一个角落,将成为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的生力军。 (4)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2007年开始使用班班通,有一套完美的使用和管理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调研情况,如何真正让“班班通”能“有效用”,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服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即宏观方面上级主管部门的加强管理和创造条件让老师们能用、会用;从微观上即教师个人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走出误区,用活用精。 一、宏观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创造条件......>> 问题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案例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 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它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以及逻辑思维的限制,以直观或间接形象的图案、真实的人物、真实的色彩,逼真的声音适宜的光照直接或间接的展现客观事物,给学生提供完美的视觉美、形象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能参与学习活动并使之相互结合,形成心理最佳状态。同时,丰富多彩的荧屏,不断变化的事物,以及言简意赅的解说,优美动听的音乐增添了课堂 教学的气氛。那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优化课堂 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秋天的图画》一文描写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想象秋天的图画,来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声像并茂的电脑课件,向学生来展示,在学生兴致盎然之时,设问:此情此景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质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脑在积极思维,才能解决问题。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运动信息技术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 《挑山工》一课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一幅图:“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教师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这一部分情节,边读边想。读后学生纷纷举手提出疑问:为什么挑山工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呢?挑山工“不声不响”、“悄悄”走到前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后结合当时的情境进行这样的设想: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堂 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材料而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 教学难点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凭着真切的形象去感受、体验比较抽象的事物,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如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文章中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这一段也是教学难点。如何才能够突破和解决教学的难点呢?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看一些动感连续的画面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学生看着这一幅幅生动直观的画面,听着教师动情的朗读,深刻领悟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问题六:如何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生活 一、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给了学生多重感官 *** , 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 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缩短了学生对内容 的接受时间,增大课堂容量。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受到板书方式、速 度的影响, 在需要板书文字和作图比较多的课堂上, 粉笔书写和作图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 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及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 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 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数学课堂教学增加知识容量。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实时控制,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的存在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交流的控制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控制某些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过程、结果,使学生对这些演绎有着直觉感。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可以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发展,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流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实现学生之间、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地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计算机的应用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反馈,在进行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更准确,更有针对性 问题七: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知识储备,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正因为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多元性,教学方法具有独特性、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优化教学过程;可以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增加语文知识的储备,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扩大语文课堂的容量。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深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声、光、影、画、特技等手段,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在一个新的平台中宽松、愉悦地学习,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给学习平添诸多趣味,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思维。 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仅靠兴趣是不能长久的。学生要获取丰富的知识,除了愿学和善学外,还要乐学,而学习的乐趣来自学习过程中对于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只有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文字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距离,才能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只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达到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单位时间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审美情趣,改善认知行为。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教师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美的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白板等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触动学生审美感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审美感知,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均可以引起学生心态的系列变化:或爱,或憎,或喜,或怒,或欢快,或沉闷……这些情感色彩的印记,在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改善学生认知行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想象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科学的发展,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如果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经常进行想象训练,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 问题八: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课堂评价 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手段创新中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特性有利于信息的获取与保持;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的最有效组织与管理;网络特性有利于开展协作学习和发现学习
2023-08-31 03:50:291

外貌描写注意事项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借助他人眼睛;5、相关人物对比;6、一人几幅肖像;7、结合其它技法。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第一,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听说专项训练WORD版试卷 演讲知识二──演讲的语言 妙语是这样炼成的
2023-08-31 03:50:512

五年级语文

和 以前一样就多了个 英语 、
2023-08-31 03:51:024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习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   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   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   (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   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7、小结:晏婴病重,齐景公是这么着急,齐国有那么多大臣,他们病了,齐景公也会这么着急吗?(生答)你了解晏婴吗?(生谈)   是的,晏婴的雄才大略曾经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齐国一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三朝丞相的晏婴对于齐国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晏婴,齐国可能随时被别的国家吞灭;他的离去,对齐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齐景公对晏婴是情深义重的。现在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怎能不着急?!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从课文中划出齐景公齐景公着急的句子。   (二)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边读边划:从哪些句子看出齐景公很着急?   2、交流,并同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体会: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板书并理解:心急如焚。)(理解“霍地”、“高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驭马”、“夺过”、“亲自”等)   4、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出心急如焚的感受。   5、进一步理解:把这四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看齐景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他采取的行动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景公心情越来越急,方法是一个接一个地变化,目的只是想快点赶回都城。)   6、指导朗读:带着这种体会,读出齐景公的着急之情。   (1、一生读后评价;2、再指一生读;3、齐读)   五、拓展延伸:   1、思考:齐景公现在这样做能很快地回到都城吗?为什么?   2、小结:齐景公是心急之下,乱了方寸。看来,做事情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板书划上箭头)   3、齐景公怎样做就能很快地回到都城了呢?(生谈)   4、小结:是啊,不管事情多急,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样才会很快达到目的。   六、整体感知课文,复习巩固。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齐景公听说晏婴危在旦夕后心急如焚的表现,,请大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   2、学习古文。   师:《欲速则不达》这个小故事原文是一篇古文。请大家对照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要划出来。   3、出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古文。   (1、教师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自由读;4、齐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段古文读熟,并且再找一些古文来读一读。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资料,通过齐景公的动作、语言,体会齐景公对晏婴的情深义重。   3、质疑问难、品词析句。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信任外部条件,只靠自己,反而想快却达不到目的。   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欲速则不达》动画。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节课中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是——《欲速则不达》。学生齐说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3、课题什么意思呢?(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   4、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初读质疑   1、请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书时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把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这里有几个生词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出示:“驿使”、“驺子”、“驭马”。指名领读。从这几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驿”“驺”“驭”都带有“马”字旁)意思上呢?指名解释这几个词的意思。“缰”与 “僵”、“疆”比较,组词。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提问,整理问题并板书:为什么着急?能赶回去?)   (1)齐景公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危在旦夕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补充资料,评价:你不但从课文中找到了根据,还借助资料找到了依据。   (2)齐景公不能赶回去见晏婴最后一面。有依据吗?评价:你根据事情的.经过做出了判断,这是你的推测。事实呢?老师查到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关注矛盾点,引发质疑   1、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同学们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为什么晏婴病重齐景公这么着急?)   生补充资料   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出示晏婴图片。喏!这就是晏婴。   (课件引入资料: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辅政长达四十年。他全心全意辅佐着齐景公,使齐国达到“兴盛”,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想想,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一文里凭着聪明才智回击楚国人、捍卫国格的晏子就是他。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   2、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了起来。” 你关注了齐景公的动作。“霍地站起来”是怎么站起来?(突然地、猛然地)谁来扮演一下景公做一做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第三自然段   对比句子: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马,火速回去!   准备车马,驾马,火速回去。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字面上、意思表达上)(两个“快”连用,更能表现出景公十分焦急。而好车良马、驺子驾车可以看出齐景公为能够火速赶回去做了充分的准备,是最佳选择)我们从他高声喊的动作以及他的语言中也能体会到齐景公对晏婴情深义重。谁来读读这句话?齐景公是一国之君,他说的话一言九鼎,应该怎么读?   3、齐景公为火速赶回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我们跟结果来对照一下。此时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嫌”字。“嫌”什么意思?第一次嫌什么?第二次嫌什么?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嫌驺子驾车慢、马不努力向前呢?因为齐景公心急如焚。“心急如焚”什么意思?我们联系上文看看,导致他心急如焚的原因是什么?景公的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可是他觉得驺子和马也和他的心情一样吗?所以他不信任驺子和马,最后弃车徒步跑开了。他放弃的是什么?(正确的方法)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着急的时候?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呢?   刚才同学们解释了课题,欲速则不达就是想要快,却达不到目的。学习完了课文,谁再来谈谈对这个课题的理解?(齐景公因为对晏婴的感情情深义重,所以心急如焚,导致他不信任外部条件,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所以导致想快却适得其反,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总结拓展   1、学完了课文之后,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在这个短短小的故事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个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原文?   3、出示原文,自读。读了古文,你有什么感觉?老师来读读,好吗?配乐。   4、刚才我们先学习了译文,再来读古文。这是一种学习古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谁来读读?根据金钥匙的提示,自己读读试试。   5、指名读。   6、这篇古文仅用了74个字,表达了我们现代文180多个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古文的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味,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许多古文,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多诵!   7、延伸:   《欲速则不达》这样一个古代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小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解“驿使、危在旦夕、心急如焚…”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古文的内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三、教学课件准备:   模块一:晏婴的简要资料   模块二:一组词语   模块三:文本中“快快准备…”一句话   模块四:后续故事资料   模块五:填空练习   模块六:故事的古文   四、教学过程:   (一)聊人物,导入课文   1、聊人物,拉近学生跟文本的距离   A、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晏子吗?晏子又叫晏婴。(板书:晏婴)谁来说说故事中的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播放课件模块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晏婴和景公之间关系非同一般,为后文学生学习景公为何这样急,以致于乱了分寸埋下了情感的基础)   C、晏婴聪明过人,有勇有谋,他成了景公的左膀右臂。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发生在晏子和景公之间的小故事,叫《欲速则不达》(板书:欲速则不达)生齐读课题。   2、解课题,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A、指名说“速”是什么意思?“达”是什么意思?   B、本来速度快应该早点到达啊,可是为什么“速”的结果却是“不达”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交流预习情况   播放课件模块二:开火车读词语   (三)品读课文,了解故事蕴含的含义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提出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景公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景公)   景公为何这样急?(随机板书:急)   A、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B、同位,前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C、指名说   D、抓住“飞奔”“危在旦夕”词语理解,体会情况万分危急(板书:危在旦夕)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习译文理解古文文意。(了解古文文意即可,不做一对一的直译,以学习现代文内容为主。)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举个例子说一说,也可以结合《挑山工》和《和时间赛跑》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分成两大组)   生1:快好,可以节省不浪费时间,做题时快点做就能多做几道。   生2:慢好,这样能使事情做得好,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生3:我认为快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怎样做事情并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师:这是《论语》当中的一句话,你们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稍做说明即可,在学习课文时再深刻理解。)   师: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则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想。   师:(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看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解题,着重点欲、则、达。)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范读(文中出现的年代、人物都离现在较远,根据这种情况,所以教师先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检查自己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预习当中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顺的语句等。)   2、(对于在预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词语,可以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教师给予认定或做适当的补充,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字词继续学习。)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分成小段指名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能简要地叙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师:对于景公的做法,你想发表一下意见吗?   设想1: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景公有点太心急了。这时可以引领学生去课文中找一找能表现景公心急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反映景公心急的词句。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例如:霍地、十分焦急、心急如焚)   (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味,读一读、悟一悟,重点指导读的声音、表情。)   设想2:也可能有的学生从主公关心丞相的角度,说明景公心急情有可原,以至乱了分寸。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我们遇事要冷静思考,选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四、再读课文,探究道理。   1、指名读全文。   师:通过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可能从词、句、篇的角度来提问题)   2、教师把问题归类:   (1)课堂上能解决、有价值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   (2)不需要解决的、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查资料完成。   (3)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留成作业。   3、教师归纳性提问:同学们景公是过于心急了,那么通过学习这则小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或是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吗?   4、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自己的看法。   5、补充练习:下面这些做法你赞成吗?为什么?   事件 看法 理由: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上山。   平时玩得多了,快考试了,赶紧晚睡早起的学吧!   父母为了让我早日成材,让我跳级上学,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然后五年级   我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四、古文、译文对照,理解古文文意。   师:这是这篇古文的译文,同学们想知道古文是怎样记录这则小故事的吗?   1、范读古文。学生体会古文的语调和韵味。   2、读一读金钥匙,了解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   3、自由练习读古文,对照译文,试着说一说古文的文意。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答案是多元的)   六、作业布置   1、书面:把口语训练内容写在日记本上。   2、搜集处理:搜集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试读,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理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着重设计了三个环节。一个是导入环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学过的两篇课文,谈一谈对快与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说法不一,但都头头是道,各有各的见解,理由也很充分,课堂气氛热烈异常,然后通过老师的小结引导,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二是在探究道理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欲速则不达,我除了让他们结合实际谈外,还用表格的形式补充了几个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能够合理利用时间,也以此来巩固单元所要完成的教学目的。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学生不仅发表了看法,也充分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因为设计教学时,我结合了前两篇课文,所以使得单元教学紧密相联。三是拓展延伸,培养能力环节。第一项训练是在课上我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对景公的做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项训练,学生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题,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二项训练,给学生拓展了学习空间,让学生亲自走进当时的情境中去说服景公回到马车上,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边演边说,课堂气氛活跃,掀起了阵阵高潮。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难点: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请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和猜一猜文章的意思。教师随即梳理问题,并相机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3、学生谈对题目的理解。   二、学法引路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请同学们回忆学习《井底之蛙》一文的情形,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快的理解古文文意?(生谈自己的经验。)   2、教师出示“金钥匙”内容。   三、熟读课文   1、请学生选自己适用的方法自读《欲速则不达》的古文和译文。要求: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指名分读古文和译文,师生共同正音。   3、请同学领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同桌互读古文和译文。   4、师生合作读古文和译文。   5、生质疑自学有困难的字词含意,师生共同解疑。   6、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   7、师生共同分析齐景公的“欲速”表现。   四、探究明理   1、学生思考并回答: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2、教师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   3、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发言人。帮发言人补充,完善发言内容。   4、各小组发言人汇报,师生随即评价。   5、师生共同解决解题时还遗留的问题。   6、请学生结合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读文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板书:快与慢。请学生结合本课再谈理解。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事。教师也可补充实例。   六、布置作业   1、将《欲速则不达》与《效率专家爸爸》对比阅读,总结自己的体会。   2、继续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2023-08-31 03:51:091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文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在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我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文原文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u2018大概u2019u2018差不多u2019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文解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通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二是通过理解 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是以詹天佑这个人物为拓展点,为本组综合性学习积累素材。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是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文教学反思   对一节课成功了,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找准症结所在,以便弥补不足。在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这一课,我让学生了解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持修筑了第一条京张铁路,表现了中国人的价值。只是在课上出现了这样的小插曲。在让学生上台扮演小司机时,我让学生推荐同学表演,由于被推荐的同学准备不够充分,因此他只能用生硬的动作、语言,简单地说完整个过程,而对其他同学的质疑也只能含糊地回答了,由于调控不及时,引起同学们议论纷纷,我也觉得十分尴尬。是啊,课堂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是为学服务,而教师的导必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及时的调控,评价,指点,帮助,鼓励等;同时调控学生的情绪,调控课堂的气氛,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控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等。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如何灵活把握课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得以完整实现是一件需要长久努力的工作!   小学课文《詹天佑》中“人”字形线路的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我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人”字形线路。因为这一节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文章的难点,这一部份内容学生很难理解的。它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理解了这一节的容,才会真正理解“杰出”这个词的意义,才会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个明确的认识。   在教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课中的“人”字形线路这一节时,开始,我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把插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u2018人u2019字形线路好处是什么?”学生都鸦雀无声,回答不出来。当时我也 很着急,又指着挂图解说了一番,但还是收效不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人”字形线路还没有真正的认识。下课后,我分析了原因:原来挂图仍缺乏立体感。后来,我准备好两根教鞭和一大一小两个石头。上课后,我改画示意图为实物演示。当我再讲解“人”字形线路时,就先在讲桌上的一端的一角上(图a点)放上一个小石头(表示青龙桥),又在一端的另一个角上(图b点)放上一个大石头(表示火车头要上山),然后用教鞭(表示铁路线)搭在两个石头上问:“如果铁路这样修建,火车能爬上山吗?”学生看到陡陡的“铁路”,大家抢着回答:“坡太陡,火车根本上不去。”   老师说:“那我们看该怎样解决坡度大这个难题呢?”   学生说:“应该减少坡度。”   老师又问:“那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 讲到减少坡度的道理?”同学们都在想,过了一会儿,有个学生叫到:“《挑山工》!”“对了,挑山工上泰山走的是折尺形线路,就是为了减小坡度。”   老师说。接着老师又在讲桌的另一端(图c点)放上一个小石头(表示岔道口),让学生阅读课文后用两根教鞭去搭“人”字形线路。(a、c两点相连,b、c两点相连)学生亲自搭成了“人”字形的铁路后,教师又让学生用粉笔盒当作火车到前面来演示。并先做了标志“车头”“车尾”的记号,就开始“开火车”了:“北上的列车过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u2018人u2019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拉,拉的火车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2023-08-31 03:51:161

《搭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搭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    一、课文简说: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学习目标:   1比鲜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毖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感悟,领会“美”的不同含义并形成积极体验。    四、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课外辅助阅读材料。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放松心情,欣赏音乐。   二、谈话导入,初步了解搭石。   (师板书:搭石)同学们,你们见过搭石吗?在哪见过?它有什么作用呢?你们踏过搭石吗?(课件)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呀?用一两句话描述就行。(可请图片中的同学回答,更贴切些)指导说完整话。   师:哦!这就是生活中的搭石呀!在作者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小溪的水常年不断,遇到溪水猛涨的时候,可不方便啦!于是乡亲们就会在小溪里,根据溪水的深浅横摆放上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吧!现在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吧?!那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画一画搭石好吗?注意“平整方正”、“横摆”、“间隔”。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内容)“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学生介绍搭石。   三、抓住重点词,进一步了解搭石。   1、(课件出示)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2、检查齐读。   3、请你们快速轻声读课文,并找出文中带有以上词语的语句,用笔画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吧!   4、(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请一个小组朗读,你们读完有什么感觉吗?觉得美吗?美在哪?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呀?(动作美――协调有序;声音美――轻快的音乐;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课件出示同学过搭石的图片)结合图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假如踏搭石时动作不协调有序怎么办哪?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那你们做什么事时是协调有序的呢?请举例说明。   看图片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请把这三个词语抄写在练习本上。   5、师小结:是啊!家乡的搭石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们从它上面走过,踏过,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不仅给人们带来方便,还为家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多美呀?(师结合板书)   景 美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部分内容(课件出示内容)。   四、抓住重点句,体会情感。   1、师过渡:咦?学到这儿似乎课文已经结束了吧?你们认为文中有哪些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语句,也就是你们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有吗?   (学生找-画-想)   2、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你们找得很准确,那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呢?(指名读句子)   评价:你读得很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   (重点指导有感情朗读)强调“联结”和“也联结”,可加上“不但――而且――”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情感递进性。   4、师:那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找出相关语句,细细朗读体会,好吗?   (同桌互相交流。)   5、反馈交流。   A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B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6、师:同学们,从你们找的句子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乡亲们那美好的情感了,谁来具体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呢?   结合学生回答,填补板书:   7、师小结:搭石很美,因为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更美的是乡亲们那一颗颗勤劳、助人、善良、谦让和尊老之心呀!这难道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补充板书:   心 美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深情地读读这些话,一起走近乡亲们的心吧!(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四、五部分内容)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内外结合,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老师昨天读了一篇文章《古井》,也深受感动。现在我们一起来静静地读一读好吗?注意要求:找找古井和搭石之间有什么联系?并具体说说联系在哪?谈谈自己的想法好吗?   (学生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播放背景音乐。)   2、师生交流读书感受:我们班的同学真爱读书,谁能把这两句文章中最重要的语句互相调换一下顺序说一说呢?   说得真好!其实无论是搭石还是古井,它们都有着美好的品格,而且还深深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老师和你们的想法一样,这真是心有灵犀呀!   此时,老师很想送你们一句话,想听吗?------不要太介意身边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物,因为—平凡之中常常孕(yùn)育着伟大。   你们现在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吧?   3、谈发现:美是什么?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也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出示课件图片)在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如:一支支粉笔,一根根铅笔,一盏盏烛光;还有许多平凡的人,如: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孜孜不倦的老师们,天天为我们送水的送水工人,等等。他们就像搭石一样,为人们默默奉献着、工作着,然而我们却未能察觉这平凡中所蕴含的美好品格,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4、写发现:那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吧!(写在练习本上)提示:可以写一写赞扬他们的话,也可以写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   学生写话练习。   5、展示评议。   六、作业布置:   1、 推荐阅读《挑山工》;   2、 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1:   21 搭 石   故乡的小路 景美   搭石 联结   美好的情感 心美   (无私奉献)   (互助谦让)   ……   板书设计2:   21 搭 石   景美   心美 《搭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真正的阅读要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本教案本着这样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融,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边读边想画面。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画面。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乡村搭石照片、相关课文的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走进美   1、教师激情朗诵并演示课件:   家乡是有名的花果之乡,桑蚕之乡,它有庄重、伟俊的大山,有茂密的森林,有叫不出名字的飞禽。那百草千花之中,有采不完的珍贵药材。山川,如画;流水,似歌。就连那地名也象诗一般对伏,有声有色,你听!青松岭,红石砾;大龙湾,老虎沟;九神庙,三仙洞;人参沟,摆宴堂。   故乡啊,你像我的.眼前花,千姿万态,百看不厌;你是我的心上人,日日思念,意炽情深。   2、这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民诗人——刘章眼里的家乡。你有什么感受?   3、但是,在他的家乡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一直让他念念不忘。是什么风景?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好吗?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播放乡村课件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引入山村特有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意境之中)   (二)、整体感知 发现美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找到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用波浪线画下来。   2、出示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间隔 猛涨 懒惰 谴责 平衡 协调有序 俗语 伏下   3、同学们发现那道独特的风景了吗?谁来读一读。   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什么是搭石?书上有描写搭石的句子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板画:搭石图   5、其实,搭石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你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有疑问吗?   (学生质疑:能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美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教师唤起学生的表象的同时,引出疑问“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这是顺情而导,由情而发,自然衔接。)   (三)、重点精读 品味美   1、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风景,细细读,一直读到眼前浮现一幅幅画面。有的画面特别感人,有的画面特别让人激动,有的画面特别的美。你可以在旁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静静地默读)   2、反馈:你读出了几幅画面?你取了什么名字   ◆ 风景美 众人走搭石图   请你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感受协调美。)   (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风景美)   (2)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美丽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练读,指名读。   (3)表演体验。请几名学生模拟课文所写的走搭石,感受协调有序。   (4)说说感受。(因学生没有训练过,表演走搭石会碰撞、摔跤,通过走搭石的体验,感受体会协调有序的意思。)   (5)配乐朗诵。   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美。(课件出示诗化的课文内容)   (6)、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7)、回归主题。填一填,说一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 )的一道风景。   ◆ 心灵美 敬老谦让图   (1)、还有让你觉得美的画面吗?谁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2)、交流: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挑出来,先说说自己的感动,再读好它。   句子一:假如遇上老人来早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透过总要、伏、理所当然这几个词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句子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指名学生和老师共同表演走搭石时互相谦让的情景。)   预设情景如下:   师:您好,大叔,上哪儿去?   生:您好,兄弟,我去隔壁村喝喜酒呢!您呢?   师:我去农药店买化肥呢?您喝喜酒赶时间,您先过吧!   生:还是您先过吧!买化肥迟了商店要关门的,您先过。   师:您先过,……   ……   (3)、想象感悟。山里人的淳朴、善良,山里人的谦让、敬老把我们大家都感动了。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读告诉大家。老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假如——。   假如——还有假如吗?走搭石时还有其他的情景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同桌互相表演。   (4)、填一填,说一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 )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在精读部分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在交流中体会情味,在畅所欲言中品味自然的美,品味村民们和谐的人性美。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能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对文本的多维解读中,达到相互学习,深入理解。)   四、感悟情怀 总结美   1、学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   2、填一填:搭石,是 。   3、 感情朗读最后一小节。   4、 现在,你觉得作者对家乡的日日思念、情深意切,仅仅是因为家乡的山美、水美吗?师生共同感悟诗人情怀。   5、配乐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也有实际意义。学生们通过感悟,真切地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第二课时   一、 课文回顾   你从搭石身上发现了哪些美?   二、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 小练笔:我发现的美   只要善于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四、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21、搭石   家 乡 的 一 道 风 景   搭 石   风景美 摆 整 走 心灵美   清波漾漾 谦让敬老   人影绰绰 为他人着想
2023-08-31 03:51:251

第一 专题《怎样设计一堂好课》总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发展。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上一堂好课呢?下面我就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改革目标,谈一谈设计一堂好课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设计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中,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判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上具有重要作用,但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往,人们主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知识特别是教材内容的掌握上,对教材以外的目标考虑较少。当前,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越来越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发展包含二个方面,三个层次:  1.基础性目标  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它是对学生提出的一般要求,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体现。基础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应明确、具体,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各学科的不同特色。  2.发展性目标  第一是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自主性又称独立性,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自觉自理等。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上,主动性强调学生有高的成就感,强烈的竞争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并有很强合作交往能力。创造性是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加工、提炼,得出简练的方法或对知识的高度概括。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是体验目标,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亲自经历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二、设计教学内容:要注意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材,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目标出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好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1.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同时,教学内容应充实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2.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一方面,从科学理性出发,努力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并具有科学意识、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从人文性、社会性出发,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关注群体间的社会交往和课堂教学环境的潜在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4.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习成效的实效性,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要做到一课一练,实现段段清。避免大规模综合训练。三、教学设计策略与方法:充分体现“以学论教”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1.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根据人们对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的结果,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1/3以上,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课应有1/2以上的学生主动参与时间。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形成习惯  体现“以学论教”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并积极建立群体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其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重角色的选择中,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形成良性发展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须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3.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  好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潜在优势,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而不是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4.鼓励创新  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四、教学能力的体现:要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即使教学目标确定得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  3.语言表达和板书、板画能力  教学语言要吐字清晰、语音纯正、表达流畅,还要精练、简明、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内容具体,字体规范。  以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如果进一步将之从观念角度加以归纳,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以学论教”的思想为核心、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三个转变,即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五、教学内容设计三个要素  【一】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二点“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有以下几种形式:  1、质疑探究式  质疑探究式是由问题引发的探究形式,其问题一般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在揭示课题后,学生就课题质疑:谁向谁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是怎样借的?结果怎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诸葛亮为什么知道三天后有大雾、东风?借箭后曹军追来了怎么办?在学完课文后,又可以就课文的表达质疑,引导拓展延伸。  2、感悟探究式  感悟探究式是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所感悟时引发的探究形式。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先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总的感受,并用一个字来表达这种感受(美);再由“美”展开到“景美”、“情美”;然后指导学生欣赏文中所描述的美丽的景物和美好的感情。  【二】精心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语文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实践性的语文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读发现  自读发现是初读课文时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可以表现为“我读懂了什么”,也可以表现为“我还有什么问题”。如学习《第一场雪》一课,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汇报:“我读懂了雪大、雪美、人欢,还读懂了课文是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叙述的……”  2、朗读感悟  朗读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形象、情感和语言的美。如学习《草原》的第一段,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哪一段最美,把它读出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4、争论、讨论  学生的争论、讨论是让学生的认知冲突明朗化,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交锋状态的一种手段,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真正的讨论和争论,要有意识地把矛盾引出来,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  【三】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语文教学设计常常以问题为线索而展开,而问题有的是开放性的,有的是封闭性的。开放性的问题的疑问是多向的,解题的思路是广阔的,答案是多元的。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有以下几个契机:  1、整体感知时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穷人》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提问:桑娜、渔夫是怎样的人?又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提问:你觉得草塘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总结全文时  在总结全文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西门豹》一课,在总结全文时提问:西门豹是个怎样的官?  3、品味词句时  在品味词句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挑山工》一课,在品味词句时提问: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意味深长?请找出来,说说它的含义。  4、展开想象时  想象是理想的翅膀,在展开想象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小小的船》一课,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时提问:如果你坐在小小的船里遨游太空,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5、朗读课文时  学生对课文有着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所倾注的感情也会有所差异。在朗读课文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你最喜欢读哪一段?你觉得用怎样的感情朗读最合适呢?
2023-08-31 03:51:351

哪有小学六年级语文的单元整理课教学设计?急需!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shipin/
2023-08-31 03:51:441

我被评为班级优秀个人,但是要写一篇1500字的个人材料,该怎么写啊??

优秀学生事迹材料 刘雪龙同学就读于我校远程开放教育2004级汉语言(本科)专业。该同学自2004年9月入学以来,在我校认真参加了汉语言专业的十余门课程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目前该同学就职于北京市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校学习的期间,刘雪龙同学一直都很重视电大开设课程的学习,坚持按时到校上课,保证出勤,认真完成各门课程的作业。该同学在单位中是骨干教师,为了不影响电大课程的学习,经常牺牲业余时间加班完成工作,从而保证参加电大面授课程的学习,正确处理好了工学矛盾,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刘雪龙同学刚一入学就购置了家中的计算机,并将家中的上网方式设置为ADSL方式,以便保证网上学习的效果。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时向任课教师请教,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中央电大及北京电大的网上自学活动。该同学不但能够自觉地参加电大课程的学习,而且能够热心的帮助同班同学,当同学遇到问题时,他会耐心地进行讲解,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刘雪龙同学能够及时地将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该同学在单位也能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他在宣武区教研室刘主任组织的青年语文教师培训班中研究学习。在这个班里,刘雪龙同学研究学习理论知识,探讨教改的新动向,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其中,他在2004年11月录制《挑山工》一课的教学片断,完成区语文教研室主办的“统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授课”的专题研究。这项专题研究于当年11月25日在语文教研活动中面向全区小学所有语文教师公开展示,取得良好收效。刘雪龙同学热心参加电大组织的各项活动。2004年12月,中央电大对各分校进行计算机应用抽测,刘雪龙同学应邀参加了这次抽测,圆满完成了任务。 两年来,在电大老师的悉心培养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刘雪龙同学学习掌握了许多新的知识,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希望刘雪龙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并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刘雪龙同学获得奖励情况:1998年:被评为宣武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工团员;其所任教的五.4中队被评为区优秀班集体。1999年:获1999年宣武区小学活动课程优秀案例三等奖。2000年:由学校指导,其所执教的电影课《家洁公司》在全国电教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素质教育实验研究》重点子课题《为小学生开设电影课的实验研究》成果评比活动中,其所撰写的《电影课“家洁公司”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荣获二等奖;在同一活动中,其撰写的论文《电影课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荣获优秀奖;被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素质教育实验研究》专家组评为优秀电影课实验骨干教师。在全国《为小学生开设电影课的实验研究》实验中,其编辑的电影课实验画报获二等奖;获“春蕾杯”征文优秀指导奖;2002年:其所执教的《热心公益劳动》一课在北京市第六届小学思想品德学科现场教学评优中荣获一等奖;被评为本年度宣武区教育系统优秀共青团员;由其指导的学生荣获“春蕾杯”征文三等奖,其本人获得本届征文园丁奖;2003年:在宣武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育案例评选活动中,其所撰写的《遇“校长”亲密接触——浅谈学习方式的改变》荣获二等奖。为抗击“非典”参与了北京市中小学空中课堂工作,录制了思品课《在兴趣的乐园里》,在教育频道向全国播放。2004年:《家洁公司》主题电影班会在全国第三次电影课课题研究大会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被评为宣武区“1-4-1骨干教师工程”第三届青年教师希望之星。组织学生通过“义卖会”形式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善款四百元整,用于赈济湖南、内蒙古灾区。2005年:录制《挑山工》一课教学内容,在全区语文教研活动中展示。2006年:使宣师一附小团支部获得“五四红旗优秀团支部”的称号,其本人也被评为宣武区教育系统优秀共青团干部。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2005年9月26日
2023-08-31 03:51:561

名师工作室研修日志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日志吧,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志了。日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名师工作室研修日志(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师工作室研修日志1   很荣幸参加了“名师成长工程”——开发区名师工作室学员北师大高级研修班的培训,非常感谢管理中心为我搭建了一个如此好的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总的来说,这次的培训短暂而充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们的讲座或高屋建瓴,或高瞻远瞩,或深入浅出,展示出不同的风格,让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尤其是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王文湛司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张梅玲主任,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管委会主任,全国著名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老师,他们虽都已经退休多年,本该在家享受晚年,却仍然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由衷地佩服之余,更是萌生了深深的敬意与感动。   通过培训,专家们讲授的内容我虽不能立刻全部消化吸收,但确实从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理论认识,更重要的是为我以后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让我对做好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下面是我参加此次培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为人师表,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这几天的培训中,我不仅佩服着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课艺术、教育智慧,更感动于他们为人师的人格魅力。他们无不在践行着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   “立师先立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足以看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这一点上,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高金英老师,一个看起来很慈祥、很普通的女老师,她从她坎坷的经历讲起,从河北农村的知青,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到北京的重新开始,由于教学成绩的不凡,再到担任“宏志班”的第一届班主任,为了自己的学生,节假日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放弃了,没时间去教育自己的子女,期间的酸甜苦辣可以想象。高老师不平凡的教师经历给我增添了几分佩服和理解,因为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一些经历和高老师有着共鸣。她的故事让我知道   “如何做平凡的事,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也使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教得不仅仅是书,而更重要的是学会育人。   高老师说我们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她的一句“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真正体现了我们老师在对待学生上,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高老师三个小时的培训课,我感觉特别短暂,她用诙谐生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当老师的真谛讲得淋漓尽致。一句句平凡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和思考。类似的话太多了,我虽不可能立刻达到高老师那样的高度,但我会好好体会她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   二、坚持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提高自已的人文素养,才可能在工作中成为学校的“能师”。要提高自已的人文素养,就必须善于读书、学会,与时俱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   了。”通过培训,使我懂得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更要忙里偷闲地静下心来读书。专家在作讲座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甚至有的专家,比如已经70多岁高龄的王文湛司长,从头到尾连讲稿也不拿,不看,坐下就侃侃而谈,三个小时的讲座思路明确,条理清晰。由此可见,他们的文学功底是多么的深厚,没有成年累月的积累、缺乏博览群书的能力是很难达到如此之境界的。同时也知道了专家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古语说得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老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和书交朋友,才能从书中找到方向,积累知识,获得经验,才能站在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行为。正如高金英老师所说“我们要时常让自己有些东西。要想背有用的东西,就要静下心来读书,读各种书籍,从各种书籍中精心摘取更有用,更有价值的进行背诵。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便于口头表达更流畅,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头脑得到更好地锻炼。同时也让学生更佩服和喜欢你。”   名师工作室研修日志2   4曰14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6人有幸赴西安参加了“名师之路”之“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小学教学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赢得在场教师一次次掌声,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使所有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两天半的研讨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长。他们对新课标准确深入的领悟、对教材独特而细致的理解、深入浅出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有一次华丽的转身,看到了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需名师指路。此次去西安“取经”,收获是丰硕的,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在此,我粗浅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独具匠心、充满智慧的课堂   我们分别听了全国名师刘飞耀和程翔教学不同学段的《故乡》,陈延军老师的《挑山工》、薛法根老师的《半截蜡烛》、以及赵志祥老师的《三笑》等课。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风趣幽默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一线老师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赵志祥老师的文言文《三笑》让我们见识了优秀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功底和素养,让我们见证了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范式的成功实践。亮点一:基于传统文化和传承的目标意识。“三笑”分别选自三国魏国邯郸淳的《笑林》、明代冯梦龙的《笑府》和赵南星的《笑赞》,三则小古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言精品,而且“找奶奶属牛”文本更能为学生所津津乐道。亮点二:基于由浅入深编排体系和剥笋探新教学策略的过程意识。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特别是“屁颂”这则小古文,教学过程更是精彩纷呈,韵味无穷,整个课堂处处洋溢着笑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书声琅琅的吟诵中感受文言文的乐趣。亮点三:基于师生灵活互动的评价。在赵老师的引领和策动下,学生的状态始终高昂投入、趣味盎然,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补充完善,更多的是赵老师妙语连珠的点评与激励,都激发学生的进入到“更上一层楼”的境地。赵老师设计的《三笑》小古文教学却踏入了“天上人间”的境界,“天上”指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人间”指能对接学生当下的生活,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二、解读文本理性回归   本次教学研讨围绕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教学侧重点,紧扣语文课堂的转型展开研讨观摩。我们的课堂之所以会把握不准教学的重难点,是因为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领会不了编者的意图,对教材缺乏正确的理解。所以,今后我们想上一节好课,就应该理解教材,领会课标的实质,要知道,教材只是例子,教材只是引子,我们要通过例子挖掘出经典背后的内涵所在。   三、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教学   聆听了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尤其是何捷老师的《晏子使楚》,环节设计虽简约但扎实,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他们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专家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语文。毛玲霞老师、赵昭老师、张龙老师的词语教学,扎实到位:或归类,或以点带面,或图片猜字等方法,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赵昭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精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在文中找词。接着在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能从中对比词语的不同,从而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我觉得词语教学新颖,有趣,扎实。   四、轻松愉快的课前互动   在课前创设这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老师们用聊、猜、玩的方法,尽可能的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此刻,使我深深认识到想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课堂,前提就是要孩子们喜欢上你。如:赵昭老师在课前让学生猜猜自己的名字,以此来拉近与学生距离。赵志祥老师与孩子交流谈话,我与图片上的三位老人比帅,来逗乐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   五、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这十几位老师,都是在学生展开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并且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让人深切感受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新定位并有效运用。老师们诠释了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引导。从阅读文本入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去发现,去感悟。   总之,感受颇多,让我的精神在思想中得以洗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很多东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体验、总结、运用。要上好课,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学的知识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向专家看齐,向同事,以专家和同事的引领、辐射,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聚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严格要求自己。   名师工作室研修日志3   暑假时间,有幸参加了新罗区名师工作室成员研修班的培训,作为一名一线教学的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不成熟的,教育、教学理论上的严重匮乏,期间聆听了福建教育学院黄丽萍专家的《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福建教育学院林藩专家的《走向卓越:为什么不?——感悟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王振中专家的《值得想清楚的几个问题——兼谈教育常识的坚守》以及温州市各学校精英老师们的成长历程讲座,他们精彩的讲座都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自己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是将有所收获的。   黄丽萍教授的关于《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给我很大的启示,作为一个教师,课题研究与论文的写作功夫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自己接受先进教育理念知识少,教学中的教学经验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存在着一些的不足。这次听了黄教授的讲座之后我明白了要想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首先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课题和论文的选题方面,必须选择感兴趣的;选择有研究积累人、具有知识背景的与专业教学相关的;选择可以小题大做的,但必须要有全局意义的;选择拥有第一手资料的;选择有新话题、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选择能够进行研究合作的;选择可以持续进行研究的等多个可选择的对象。在选题方面我过去就只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没有自己的思维能力,研究起来也就空洞,所以说选题是关键。二、研究的开展和成果的形式方面她谈到的是在研究成果常常遇到几个典型问题如:停留在例子,分析总结工作不足;停留在经验,理论依据不足;停留在反思,展望预见不足;停留在个别,普遍借鉴不足;停留在判断,实证研究不足;这几个问题是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避重就轻,多阅读一些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形成有一定理论作依据的教学研究。黄教授除了给我们讲解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学术论文方面的研究,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一篇正规专业的学术论文的基本范式、结构、格式等几个具备的条件,懂得了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   林藩教授的《走向卓越:为什么不?》让我理解了《教师专业标准》的意义,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专业化的强化国家的教育意志知识;强化教师专业的法的意志和强化教师专业的规律意志,突出了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的理念。在理解中强调的是我们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教学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们要有自己的个人规划,发展自己,走向卓越。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教学生崖中,我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长久的规划,只认为我认真上好我的每堂课就行了,三尺讲台,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吗?听了林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原来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突破自己的思想理念,多读书研究,改造自己的不良行为,才能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只有规划好自己的目标,才能有所成长,有所作为,才能让自己在多个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讲座里,林教授提出了要想发展自己,首先必须要安心,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级,是始点,是前提条件,那么怎样才能安心呢?第一,克服浮躁,坚守岗位做好每一份工作,这是良心、尊严的需要;第二,克服困难,求变求发展成就愿望,也是完善自我的需要;第三,克服依赖,出智慧出思路出方法,创造“财富”,也是价值实现的需要。安心,才能理解为什么大山深处两个的学校,每天照常升起五星红旗;安心,才能理解走向成功。其次必须要有责任;教师要对自己的发展负责任,解放自己、发展自己。给自己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有自己的名课、名文、名记(主张)、名言(思想)、还要有自己的名徒;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有一个飞越的进步。除了对自己负责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对教育负责,使命——是不断培育新思想、新观念;使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级别,是一种境界、是一个觉悟)。   王振中专家的《值得想清楚的几个问题》讲座中,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思考,必须用自已的脑袋去思考。少了思考,不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缺乏自主、自由和理性的思考,这是我们盲目跟风,失之肤浅的一大原因,也是我们的教育多年来跌跌跌撞撞,缺乏精神定力的根源所在。正如北师大赵希斌博士所说得“没想清楚就做了,这导致了教师们的忙与累”.   听了温州实验小学的林乐珍老师、温州潜龙学校的林志超老师以及温州二中的吴莎莎这同几位老师的讲座,这几位老师的共同之处就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着自己明确的规划目标,从历时性的视角,从各个阶段的关联,不断地深化,从共时性视角,工作中的种种因素来进行系统的规划。懂得了怎么实践、怎么发展、怎么形成自己的理想,人就是在梳理中不断进步。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是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积淀。   通过这些天的,我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自己将来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名师工作室研修日志4   20xx年8月13日10时30分,聊城市经济开发区首届名师带徒全体学员在宋主任和雷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赴京研修的列车,将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研修。这无疑是开发区教育管理中心领导高瞻远瞩下的重大举措。   热情洋溢和富有个性的开班仪式使我深刻了解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成长历程,校训精神和育人理念;知道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是国内校长,教师培训的领跑者,懂得了本次培训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整整一周的在京研修,很多国家级、重量级的专家、教授,博士给学员们分别从国家教育纲要、教师的价值、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教师研修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像充满激情与个性的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张梅玲;极其幽默风趣但怀才不遇的知名博士赵希斌;多才多艺、信手拈来的北京市模范班主任高金英;知识渊博、对教育纲要烂熟于心的教育部原司长王文湛;有高尚人格魅力,推广团队研修并建立工作站的特级教师吴正宪;经验丰富理论性强的心理学博士张焰;对课堂教学了如指掌、学校管理经验极其丰富的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   白天培训,晚上研讨交流。我忙碌着、充实着、幸福着、快乐着。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报告如同一份份的精神大餐纷至沓来,让我经历了一次次头脑的风暴、一场场心灵的启迪、一次次情感的升华。使我明确了教育纲要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给我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增强了研修、科研意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会了课堂教学和管理的策略。每晚的研讨交流学员们都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据理力争、畅所欲言。常常为了专家、教授们的一个观点争的面红耳赤,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喋喋不休;时而掌声四起;时而赞叹不已……确切地说这次培训成为了我教育生涯的加油站。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的那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又油然在我耳畔升起,这次的培训与众不同,给我很大的震撼、触动和鼓舞。具体感受如下:   一、教师要具有阳光心态。   教师要有状态,有精气神,展现给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由于学生的向师性,同样会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我们每个班中都有一部分学困生,其实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把更多的爱洒向学困生。有句话说的好,“微笑若给优生,如同锦上添花,微笑若给学困生,如同雪中送炭。”课堂上教师要敢于让回答问题的孩子毫无遗憾地坐下,学生回答的好要表扬,回答的`不好也要变换方式表扬,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每次回答问题都举手,可以给学生私下结秘,特别是学困生先秘密约好,“如果不会回答,举起左手,老师不叫你回答;如果会回答,举起右手,老师叫你回答。”这样让学困生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会理直气壮的说:“我是重要的、我是有所作为的、我是最棒的!”校园里、教室的墙壁上都可以张贴培养孩子自信的名言警句,像“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你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新我最行。……此外,班级的各项工作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底蕴。   学科底蕴是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学科底蕴的丰富程度决定了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高度。如果学科底蕴不足,那你的专业化发展肯定是有限的。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优秀班主任高金英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至少要有二三百个故事,还要会讲笑话,会变魔术。”也就是要求教师多才多艺,必要时信手拈来。那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学科底蕴呢?   1、多读书。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多的是犹太民族,每年人均读书64本,而我们中国人均读书仅4.5本。一个没有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的确都应该静下心来读读书了。要让读书成为习惯,此外读书还要取法乎上,要读一流作者的书,不读大师的书,就无法站在教育的最高点。   2、交高人。和平庸的在一起你会更平凡,和大师、名师在一起你会更智慧。   3、勤反思。现在我们教师缺少的就是工作后的反思,有的人说:“一个教师坚持写3年反思就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反思的重要性。   4、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我们每天都在习惯中行走,缺少的是教学中的再创造。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说过:“每节课改变一点点,3年后你会有惊人的改变”。   五、教师要用心工作。   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说过:“认真做事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能把事做好”,也有人说:“积极的人像太阳,消极的人像月亮,态度决定一切”。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把教育事业看作生存的一种需要,而应该看作体验人生价值一种追求。教师只有用心工作,才会感到不累,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和谁一块同行。在有名师相伴的道路上,我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辜负领导期望,培养良好的心态、保持3分热度、尊重学生差异、提高自己的学科底蕴、在反思中进行教学再创造、给学生留下能带得走的素质、起到辐射作用。同时坚信自己会越走越远,开发区教育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名师工作室研修日志5   名师培训心得体会篇带着一份对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xx年固始县第二届名师培训。本次的培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县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一些优秀教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接触。非常感谢各级领导给我这次的机会。本次培训我们认真听取了10位专家教授的报告,经历了理论、现场观摩、评课互动等等的系统培训,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这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再、再提高的机会。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听了吴胜龙老师讲的慕课微课教学法与课程设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郑晓边老师的《教师职业生涯和幸福力》和王后雄老师的《成为卓越教师的十项修炼》,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相信本次培训对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所帮助。我将继续努力,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023-08-31 03:52:051

老人有幻觉别人骂她,从社工角度如何处理

老人有幻觉别人骂她,从社工角度如何处理 请参考小孩子摔跤后你怎么处理? 嗯,对的,就是对着空气或者地板猛踩、猛骂一气,让老人解气就好 社工如何处理伦理困境 其实不管是处在什么样环境下, 首先要冷静,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如何处理老人财产? 网友提问:律师你好!我父母年事已高,想提前进行不动产的分割,我兄弟二人,我为兄长,因工作关系长期在广东,弟弟一家和父母在一起,现有的住房是父母向我借钱所购,在赡养老人方面我是做的很好的,而弟弟一家却长期吃喝占用老人达一二十年,既无赡养老人行为还经常恐吓甚至推桑,算计老人钱财,也向我借钱且不归还,以上借款均有借条。现老人向和他们分开要处理房子,他们百般阻扰及恐吓,请问有何途径让不孝的弟弟接受老人的分割方案?不惜动用法律手段和社会力量,因我在广东工作,计划近期回来处理此事,哪位有这方面经历的律师可以帮我呢?律师解答: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您可以先与此进行协商,协商不行再动用法律武器。 从法律上讲,你父母有权将其财产全部用遗嘱的方式给你,也就是说,你父母可以通过遗嘱继承的方式,在他们过世后将财产(包括房产)给你。当然,需要履行一定的手续,例如通过自书遗嘱或者公证遗嘱,这样的方式是不需要经过任何人同意的,只要你父母愿意即可。如果老人愿意这样做,当然是最好的方式,既不伤害你和你弟弟的感情,又可以给你弟弟警告,如果再不孝敬老人,可能最后真的是一分遗产都分不到。当然,如果你弟弟以后对老人孝敬了。也可以通过修改遗嘱或再订立新的遗嘱的方式,改变前面立过的遗嘱,将他们的部分财产留给你弟弟。 如果以后还是不孝敬父母,那你也尽到了做兄长的义务。从感情上说,孝敬父母,保护好父母的财产,是你和你弟弟的责任,既然你弟弟没有承担好这个责任,那就需要你去做好,如何做,既不伤害亲人感情,又能使人人都满意,是你所要考虑到的,而不是律师,因为律师是个法律人,做事是不带感 *** 彩的。可能律师做完后,会从法律上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但最后却会伤害到你的亲人,包括你弟弟和你父母,即使你和你弟弟关系不好,但你要考虑你父母和你弟弟的关系,毕竟,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不管做错了什么,都不会放弃不管的,特别是你父母年岁已高,这样的感情会更深。所以,建议你,无论请不请律师,都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想。毕竟,你的目的也不是要你父母的财产,而是希望你弟弟能够孝敬你的父母。 睡别人老婆会如何处理 为了家庭幸福,为了自己不变残废人,没必要做这件事。 您好!人生有很多事情都像个故事,有些故事没有开篇,没有结尾,只有个片段,有些故事讲到自己终老还没有结局。就当这是一段梦吧,如果您家有娇妻,不要一错再错,像前面网友说的道歉,只会让问题更复杂,有些时候,想善意的处理问题,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加的千丝万缕。这种事情,如果您换在对方的老公的角度,假如是您的妻子被人这样,您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虽然您没有说您们各自的状况,但我可以猜侧,她老公对他一定忽略了照顾和关心,您才有机会可乘,不然您也不会有这样的艳遇。天底下没有女人会随便愿意拿自己的家庭作赌注去风流快活,倒是不成熟的男人常常干这种事。不管结果怎么样,如果是你们一厢情愿,各自己的家庭关系本来就不好,那可考虑重组家庭,但如果不是,那就是趁早收手,不要酿成悲剧。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启发! adobephotoshop如何处理老人相片 既然是老人,那么相片上人的面板就不能太柔、太光滑…;眼睛…;嘴…………………… 当然,应以在光线、亮度、色彩等多方面表现老人的最真实为佳。 PS能在诸多方面完成你的愿望。 老人被车撞如何处理 报警,送医院,去公安局事故科处理,根据程式走。 从整体的角度如何处理教材 处理教材必须从文字解读开始,下面谁来谈谈你你对教材的理解与感悟。 张:郑老师这样的想法很好好,这样做教学重点就突出了,也简化了教学头绪。《挑山工》是篇说事明理的文章。那我们就根据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联络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王:张老师这一目标的确定,我很赞同,而且我认为这也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我也想补充一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者要说明的道理,应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中感悟。所以我认为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是本节课应该落实的重点目标。 郑:张老师和王老师提出的这两个目标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落实的,但只落实这两个目标,我觉得将课文教浅了,我们能不能在这两个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我觉得学生只是悟出了道理是不够的,应该深化理解,并能够应用到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应该采用读写结合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延伸目标,让学生学为己用。 李:我想来解决王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的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是否体现整体性!我们要避免琐碎的分析,避免简单的一问一答式教学,就得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 郑:我赞成李老师的想法,问题牵引是我们整体处理教材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深入解读文字才能提炼梳理出来,这样在大问题之下,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概括、写话等教学手法,将学生深深的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的咀嚼课文,解决教师设计的关键教学问题。 张:我同意李老师板块式设计。如要线性的分析,不仅用时较多,而且会将课文讲散讲碎,它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牟:李老师想法太巧妙了,版块式处理避免了琐碎分析,又有内在联络,无论是巨集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形成了整体。李老师,你能为我们说说这四个版块的设计吗?李代英:我先来谈谈第一版块的设计。这篇课文以写人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人物简介法”汇入。课程伊始,我出示挑山工图片。让学生交流看到的,及看后所想到的,在交流中,使学生了解挑山工及他们的职业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后文学习打下基石,成为目标突破的推进器。你们觉得这样设计怎样?牟琳琳:我觉得李老师出示图片,能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学生会很乐于看图片交流,可以达到了解挑山工是怎样一群人的目的,为后文的学习做下铺垫。但我担心的是这些是否能真正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文章的兴趣,因为《挑山工》这篇文章创作于1981年,距今已三十年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想那时挑山工和现在的形象可能会有所不同,挑山工的图片也无法和当代孩子们心中的明星相比,我想从文章的影响力入手增加一些设计,让学生对这篇看似无趣的文章产生阅读期待,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语:大家知道吗,《挑山工》这篇文章曾在国际上荣获过大奖,这样一篇朴实无华的文章为什么会跨越国界,打动国际评委,评委到底从文章中感悟到了什么?我想此段话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走进文字的想法,是不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呢?郑洪英:对于牟老师的想法,我也深有同感,开篇汇入采用设定阅读期待的方法恰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及自主探究的热情,就好似一场戏剧的序幕,聚焦了学生的目光,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王秀双:我也很欣赏牟老师的设计,这种设定阅读期待的汇入方式就在原来平实性的基础性上更增添了艺术性。因为精彩的汇入,是开启新课的钥匙,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它悄然无息的将学生引向的第二版块。 张:听了大家的交流,我有了一些感悟:虽然本版块是“汇入设计”,采用的方法却是从整体考虑,实质上就是为第三版块,解决关键问题服务。以后我们在教学中,汇入的设计更多的应该考虑能否起到推进目标突破的作用,然后再追求艺术性。 牟:张老师的总结太及时了,为我们课题的研究起到推进的作用。像《地震中的父与子》《毛主席在花山》等课文,我们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汇入设计。李代英:听了大家的交流,让我收获颇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整体感知”版块,我半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概括。张冬莉:李老师对课标把握非常准确。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第二学段的课标中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强调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重要性。李老师半出示主要内容减轻概括难度,又在众说纷纭之中完成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 李:在这一目标的落实上,我设计了两次朗读:第一次为初次阅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流利。第二次为找学生朗读,纠正学生错误读音的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王:李老师提出的两次阅读很必要,充分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之大概,整体的把握了课文的内容。我觉得不够充分,我们应该再增加一次朗读,让学生默读课文,交流收获和疑问,然后就课文内容汇报收获,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地探求、交流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再一次进行深入的整体的感知与理解。而且教师要抓住重点疑问,建立纽带,与第三版块联络,并引向第三版块。 李:牟老师提出的这问题,真是太关键了。正如前面我们所交流的,我们要设计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一问题能让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带动全篇课文的学习。所以我用设定悬念的方式,抓住学生在第二版块中的疑问“为什么挑山工身挑重物,行程比游人多一倍,却能比游人先登至极顶呢?”激发同学们探求的兴趣,提出关键性问题。 李:我将这一问题的解决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从语句中找出挑山工先至极顶的原因。第二层,深入研读。感悟蕴含的哲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整体的把握文章,全面的进行分析,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辅助学生学习。张冬莉:李老师的表格设计太巧妙了,文章的重点需要精雕细琢,表格的设计就避免精雕细琢出现琐碎现象。表格不但具有概括性,还有对比性。我认为第一层次的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怎么样?郑洪英:张老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赞同,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通过合作性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课堂上,自由自在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能自主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力军。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三步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步:自读课文,独立填表。 第二步:人人发言,组内交流。 第三步:小组商讨,展示汇报。牟琳琳:我认为郑老师指出的三步合作学习很有实效性,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知道了挑山工先至极顶的原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交流中完成了第一层的学习,为第二层感悟哲理垫定基础。感悟挑山工话中所蕴含的哲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李老师你打算如何突破呢?李代英:我将这一目标的突破放在第二层学习。我想采用“以读促讲”的方法。我打算设计三次不同层次的朗读。首先是初读感悟。第二,“点画式阅读”,交流感悟。第三,成果展示读,强化感悟。张冬莉:“以读促讲”的方法我赞同。对于这三次朗读,我想做一些补充。第一次读我们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样有利学生思考。第二次朗读,一定要将要求说清楚:出示挑山工所说的话,重读加点的字,在读中感悟,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第三次朗读,可以让学生带着感受展示读。读出自己的个性体验。郑洪英:张老师的观点中,我有一点不持赞同的看法。我认为这次阅读不应该由老师出示重读的字,这样就变成老师牵着学生走了。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读文,通过自己的感悟画出认为应该重读的字。然后教师让学生汇报点画字,再组织学生交流点画的原因,此时生会各抒己见,交流的自己的想法,恰好显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悟出挑山工话中所蕴含的的哲理。这样的语文课,就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牟琳琳:郑老师提出的充满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尝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既然已经感悟出了哲理,那么可不可以让学生把感悟到的哲理写下来,并且读给大家听,我想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这样,我们就抓住了全文的“神经中枢”,学生在解决这几个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拿到了解读课文的钥匙,思维的触角已经伸入到课文的每个角落。 李:知事明理部分的设计中,没有出现了零打碎敲的教学。而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全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完全没有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痕迹。使第三版块设计落实了“整体设计”这一思想。李代英:王老师的总结,让我们意识到了第三版块设计的成功,使本课的设计的实现了整体性。“拓展延伸”是“知事明理”版块的补笔,是学习目标的提升。我想再次出示“挑山工”图片。提出:再次看到这幅图,你又想到了什么?我想学生的回答一定会由表象深入到实质。张冬莉:李老师的设计我很欣赏,《挑山工》主题图分别出现在上课伊始和结尾,首尾呼应,从巨集观上又形成了一个整体。李代英:谢谢张老师,这时,我们可以补一笔,抓住这句话“因为我需要它”与图结合起来,进行写话训练。张冬莉:写话训练内容可以丰富一些。比如给这幅画起个富有诗意的题目,这时学生对挑山工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可能会说的题目有: “可敬的挑山工”、 “偶像” “最可爱的人”等王秀双:也可以给这幅画配上一句话说明或一段话文字简介。因为学生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内心之中已激起了感情的涟漪,此时,再让学生在画中配上文字,他们的写作欲望和灵感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所以,给这幅画配上一段文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郑洪英:同样道理,也可以写一写看到这幅画后的启示。牟琳琳:刚才大家多角度,多层次的设计,丰富了写话内容的训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很好的完成了第四版块拓展延伸的教学。李代英:至此,通过大家的讨论,就这篇课文的处理,我们初步形成了“版块式”整体处理的教学思路。基础前垫、整体感知、知事明理、拓展延伸四个大的版块,他们是相互联络、层层深入的融语文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处理策略。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因时、因地、因人等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预设,再精美的预设也要顺应精彩的生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教学境界。 老人如何处理肾结石 如果结石较小的话可以考虑用药物等保守方法治疗,如果结石较大就要结合患者的体质考虑用微创手术治疗。在平时的饮食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吃油腻的以及油炸的食物。 车辆撞伤行人从法律角度该如何处理 1、车方应及时抢救伤员,并先预交医疗费; 2、按事故责任赔偿伤者的医疗费; 3、车辆方如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交警要扣分和罚款; 4、车方如果违法,造成行人严重伤害,还可能要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
2023-08-31 03:52:241

整体性阅读|整体性阅读作文

  当下,语文课“简单”了,也重新归于“求实务本”的坦途了,自然清新了许多,可深下去再想一想,总感觉越整体性阅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欠缺。   首先,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整体性阅读内涵的把握理解不清。从“立言”角度而言,一篇课文从构思到成文,要有一个主旨,所拟用的任何材料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去组织、去表现;从“申义”角度来说,“披文以人情”、“人情而得意”,读了一篇文章,得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得形成一个哪怕是模糊的原始映象,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文,有什么样的感受”等几个琐碎的问题,将一种教学理念与策略加以窄化、异化,一带而过,认为提出这几个问题,就意味着关注整体性阅读教学了,这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不敢直面那种简约、省时而又高效的“老路子”。不是说要凸显新课程精神吗?不是要上出一两个抓人眼球的出彩点吗?不是要体现“创造性使用教材”吗?那就完全可以摒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将文本肢解为几个“个性”十足的具体问题:“你喜欢哪儿,我们就从哪儿学起”,进行零敲碎打,学生哪里还能安安心心、认认真真读书?哪里还能抓住文本中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来思考?更何谈能对课文有一个全面而准确概括呢?   再次,还缺少对全文整体性朗读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目标要求中都强调指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指导学生把书读懂、读准、读完整。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学生连书都未读上一两遍,就急于深入文本去进一步解读课文了,过“早”地、强硬地攫取文本中的重点语段进行探究,学生只能跟在老师的后面亦步亦趋地“感悟”,其效果可想而知了。当然。这里也不泛有精彩的朗读训练指导,有的学生(部分优等生)也能读得声情并茂,有滋有味,但其他语段呢?其他那部分普通孩子呢?在课改蓬勃发展的新课堂上,那些读不成句、语不成文、神情木然的学生则显得有些跟不上步伐。   “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便的教学方法”去“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崔峦语),在这一教学设想指引下,如何能有效地组织整体性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当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解读文本――深入浅出      阅读教学中,文本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师生赖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走在学生之前,立在文本之上,以一个“阅读引导者”的经验、眼光、角度、情感来解读文本,充分发挥自己在接下来的阅读学习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1 走进去,读透文本。讲课前,教师应先抛开教学参考用书等资料的束缚,完全以一个“熟练阅读者”的姿态来领略课文,可以大声地读,也可默默地静读,也可拿起笔来圈圈点点,做到投入其中,忘乎所以,咬文嚼字,品味涵泳,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感美、形象美和人格美,从整体上读通文本,摸清思路,形成印象,进而把握准课文的主旨。在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课文《海上日出》、《夕照》中,作者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绮丽景色的描绘上,而意在借朝阳与落日冲破云霭的羁绊,彰显不可阻挡的生命力,进一步抒发出五四时期的青年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的追求。教师只有把书读透了,胸中有丘壑,然后再对照教辅材料,加以取舍、重组、建构,甚至创造,才能达成新的目标。不然的话,以“师”之昏昏,怎能使“生”之昭昭?   2 跳出来,优化课文内容。教师解读出的内容繁杂无序,这就需要进行梳理,语文教师必须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状况和教材特点,将宽泛的语文课程目标转化为可供操作和可资检测的课时教学目标,力避教学目标的泛化及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有计划、有梯度地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的词、段、篇,积极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加以思考、表达、创造,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曾听过一节《军神》,正是因为这位教师能吃透教材,所以在 教学设计 上将该文优化为三个层次:病人――军人――军神,课堂中让学生抓住沃克医生的神态以及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两方面反复品读,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和铮铮铁骨。   解读文本时,既要进得去,游刃有余;又要跳得出,波澜不惊。      二、教学设计――提纲挈领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解读文本只是阅读活动的基础行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及其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通过阅读学会独立读书,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正确地把握教材及其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性的东西,找到适合于自己学生的阅读方法,敲打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精心设计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文本的书香墨的中。   1 把握教材编排特点,钦定教学重点。整体性阅读教学区别于笼统的“总――分一总”固定模式,应从“导读”中确定训练的方向,从“预习”中摸清设计的脉络,从课后“思考u30fb练习”中寻求教学的突破口,将教学程序优化为切实可行的有机体系,大可以采用“单元整组教学”、“主题式教学”,小可以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阅读课真正成为学习语言、体悟方法、促进阅读行为生长的生命课堂。   2 俯视全文,提炼纲领性问题。“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许多教师在语文课上不敢“讲”,认为“讲”是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出现教师让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课堂教学纷繁杂芜,一节课下来,有时连参与听课的老师也搞不清到底训练的是什么,更不用说孩子们了。基于此,我们应端正观念,尽可能地设计出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小带大,提纲挈领,辐射全篇。《桃花心木》教学中,设计出以下问题:种树人育苗有什么特别处?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支撑下,通读全文,画出相关内容,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一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纵向牵引,横向辐射,引领他们走进文本,融进文本,不断质疑、释读、提升和建构,效果显著。   3 遵循作者思路,设计教学流程。阅读教学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任何文本在构思、布局上均能因循作者的思路,是作者心灵的自然流露,有平铺直叙的。有层层递进的,也有平行并列的,脉络十分清晰。因此,在教学预设上一般要围绕作者的思路而展开,与作者想到一块儿,走到一块儿,同呼吸,共命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写景类课文(《桂林山水》等),可采用“导读――练读、评议――赏读”的教学模式;内涵丰厚的课文(《挑山工》等),可采用“初读,整体感知――精读,揣摩语言――品读,体悟情感”的模式;富含写作方法的科普小品文(《蟋蟀 的住宅》等),可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模式,等等。不管怎样,不能远离作者,更不能舍弃文本,能按顺序讲明白的课文,就尽量不采用变序教学;能读读课文就可搞明白的东西,就不需再搞什么“超越教材”的大“链接”,还原一个一目了然,清清爽爽的“语文”课。      三、实施教学――点面结合      整体性阅读教学,既要注重整体把握能力和“善学”能力的培养,也不可放松深入语言文字的研读。需要语文教师精心安排,大胆取舍,寻找一个有利于两者生长的契合点,做到点面结合,“得意”而“习言”。   1 “语”“文”兼顾,选准训练点。一直以来,语言文字训练与语文教学改革风雨同舟,共同成长,地位愈发突出。教师通过有计划地指导与操作,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各种语言形式的技巧与要领,但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语文教育目标都纳入训练的范畴,那会走进枯燥、狭窄的“纯工具性”的误区。因此,在开课以前,教师必须精心确定出训练的基点,一篇课文要训练什么,一堂课要训练什么,要训练多少,训练到什么程度,都须科学、合理、有效。《飞夺泸定桥》有这样一句话“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扣住敌人口中一个“飞”字,教师可以大做文章,引导他们圈点出描写泸定桥艰险的词语,反复品读,读出敌人凭借天险固守泸定桥的嚣张气焰,进一步体悟出红军攻取泸定桥的神勇与惊险。一般说来,这些训练点要选在问题疑难处,设在结构承合处,定在文章“文眼”上,力求画龙点睛,以点带面。   2 用活教材,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设身处地地为所有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的广阔空间,要因人因地地多角度多层面地选择和灵活地整合文本主题内容,整体策划教学流程,呈现或放大相关信息,从而把“用教材教”和“教教材”这两种思路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这里应当而目必须从整体上解决好以下几个层面上的问题:①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②在思想内容上你读懂了什么?③你学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④自己尝试了哪些有效的读书方法?这些策略将完整的文本重组外化为几个极富操作性的主题,开放并富有张力,必将把他们吸引到个别或相互探究活动之中。进行感知、理解、提升、认同和品悟,读出属于自己的收获和新异的结论。   另外,点面有机结合,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再在独立阅读类课文中加以尝试,进而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将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 梁 媛
2023-08-31 03:52:311

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詹天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詹天佑》教学反思1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 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1、创设情境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2、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3、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4、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5、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精髓之处,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詹天佑》教学反思2   学生交流的时候其实就是更深一层次的,更多面的,更立体地了解詹天佑这个人。在交流中我重点抓住了这句话反复品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这句话更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教学时我抓住这句话四次品读,通过层层深入地学习,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第一次品读是让学生找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时候感动我们的细节描写,这是初步感知;读后让学生找文中哪些语句和词语感受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难?老师出示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画面,交流后再读。接着又出示了资料让同学们感受詹天佑遇到的人为的困难,谈体会之后再读,这三次读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难的精神。第四次读是在学习了詹天佑所处的历史背景之后,也就是课文的2~3自然段,感受了帝国主义者为什么阻挠清政府的修筑计划?以及了解了他们要挟清政府的目的之后再读这一句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已经深深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课文5~6自然段是写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是怎样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这是詹天佑杰出才能的充分体现。我在教学这2个自然段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我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法来,弄懂课文内容。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两部分写作方法基本相同,我又采用由扶到放的形式,逐步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学完这部分再让学生谈体会,进一步地感受到了詹天佑的`杰出。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使感情得到升华。   学完课文后,我又把话题回到开始的问题:说说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让学生面对詹天佑的塑像写一写感受。   整个的教学设计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上完课之后,我陷入了沉思,由于课文长,课堂的容量大,为了实施教案,深深感到有很的地方只是匆匆而过,引导的还不到位,留下很多的遗憾。接下来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詹天佑》教学反思三   有人把学习定义为“学习如何学习”。有人认为“善于教人者,教人以方法”。   “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学习方法乃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才能顺应“知识激增之时代”,以“有限的生涯无穷之学问”。“学习方法”为多层次、多角度、多种类,这里只简介“程序引路,方法入门”的点滴做法和体会:    一、程序引路,循路入境   游览名胜古迹,大都需一张详尽的导游图,这样才能方向明、路线清、游览效率高。学习一篇课文,也需要一份清晰的思路图,这样方可循图入境,以“识斯真”、“悟其神”提高学习效率。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根据文体特点设计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程序,做为“学路”,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那种纯粹的“接受”与“即兴”的被动地位;利于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学习规律,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利于达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之目的。   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程序为五步:   1、审清题目,理解题意(命题、体裁、单元重点)。   2、自读课文,捕捉中心(写什么?为什么写?)   3、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怎样写?)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詹天佑》教学反思3   有人把学习定义为“学习如何学习”。有人认为“善于教人者,教人以方法”。   “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学习方法乃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才能顺应“知识激增之时代”,以“有限的生涯无穷之学问”。“学习方法”为多层次、多角度、多种类,这里只简介“程序引路,方法入门”的点滴做法和体会:   一、程序引路,循路入境   游览名胜古迹,大都需一张详尽的导游图,这样才能方向明、路线清、游览效率高。学习一篇课文,也需要一份清晰的思路图,这样方可循图入境,以“识斯真”、“悟其神”提高学习效率。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根据文体特点设计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程序,做为“学路”,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那种纯粹的“接受”与“即兴”的被动地位;利于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学习规律,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利于达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之目的。   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程序为五步:   1、审清题目,理解题意(命题、体裁、单元重点)。   2、自读课文,捕捉中心(写什么?为什么写?)   3、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怎样写?)   4、细读课文,品词品句(体会中心,了解写法)。   5、圈划批注,总结交流(聚零为整、统一思路)   根据“读写例话”篇幅短小,通俗易懂、阐明有关读写知识的特点,学习程序也为五步:   1、自读例话,圈点批注(题意,话“读”话“写”?字词,段意等)。   2、汇报交流,读懂内容(批注情况)。   3、弄清议题,寻找结论(明确读写知识)。   4、举出实例、说明道理(“例”怎样说明“话”)。   5、联系实际,训练能力(学用结合,检查效果)。   以上教学程序不是刻板不变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袁微子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应是常中有变,变中有常”。至于怎么运用,怎么变更,要因人制宜,因课制宜。“大体须有,定体则无”,一切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为准。   二、注重授法,促使入门   赞可夫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作为他的五大教学原则之一。他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怎样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怎样解题,步骤如何?还能做自我检验,自我校正,即作自我评价(认识过程),自我体验 (情感过程),自我控制(意志过程)。因此有了阅读的程序,还要让学生明确每一程序的目的,掌握完成每一程序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积极、有效。这里略举所授几法:   1、记叙文学习基本程序第一和第五步完成法:   第一步:审清题目,理解题意,要求学生分三步进行。首先要弄清命题方法,以此判断文章的体裁;再根据体裁特点,把握学习此类课文的规律;然后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如《詹天佑》一文,第一步让学生知道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命题的,体裁是写人,根据写人文章的特点,学习本课应弄清课文写了詹天佑的什么事,作者是怎样写的,他要赞扬什么,表达什么,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弄清记叙中的说明。   第五步:圈划批注,总结交流,其目的是为了统一思路,课有所得。要求学生从题目、词句、段落、中心、内容、写法、感受等方面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如在课题前注命题方法,课题后注文章体裁、单元重点,课题下注对题中关键词的理解,课文开头处注分段依据……充分利用文中上白、下白、旁白处注明自己通过学习弄懂的问题,鉴于时间有限,学生只需择己理解最好的两三处批注,变部分无意识记为有意识记。尔后交流畅谈收获。因学习智力的差异,态度的优劣,理解、记忆、接受能力的不一,所获知识的深浅,言语表达水平的高低,交流的情况则有悬殊。好学生理解得深,记忆得多,表述得美;差学生也可凭自己的优势谈“浅薄”之所得。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学生所得的知识就会更准确、更有条理;就能促使学生入门枣达到“始与亲”的境地,学生思路和作者的思路得到统一;就会做到课有所得,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外对教师来说是调整教学效果的大好时机。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的总结交流就是最好的信息反馈。   2、自学段落法:   将“段的思路法”、“设问法”、“关键词语推敲法”、“重点语句剖析法”、“人物形象分析法”、“课后问题理解法”等自学段落的方法教给学生,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独立求索能力;更有益于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有些段落,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按“自学段落法”,运用其才智去自学,尔后进行“报告”和“讨论”,教师只需伺机点拨。如:用“段的思路法”自学段落,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维概括出段的主要内容,分析段中之层,体会作者写段之用意,弄清段的结构。用“设问法”,让学生经过自我分析、理解、体会、判断、概括,提出与文章内容与中心有关的问题,采用“自问自答”、“自问旁答”的形式来解决。用“课后问题理解法”从课后揭示中找出与对应段相关的问题加以理解,弄懂段的内容。……不管采用哪种方法,一人讲完他人可以补充、可以纠正、可以讨论,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使课堂真正成为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力的土壤。”   运用“自学段落法”可使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脚下起步,择己得心应手的方法学习,都能程度不同的获取新知。“报告、讨论”这种多渠道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收益,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大面积丰收。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詹天佑》教学反思4   《詹天佑》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用“当我读到________,我感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进行回答。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课教学我的重点是:   1、生字、新词。   2、重点语句的理解。   3、背诵4、5、6自然段。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詹天佑》教学反思5   《詹天佑》一课我已上了三遍,但我总觉得只有第三遍才上得成功,原因是备课和讲课中进行了再创造,注意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前两次上这课,虽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效果不见得好。我也听过别的老师上这篇课文,发现不少学生并没有弄懂课文中的难点。在这篇课文中,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理解,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看挂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   第三次上《詹天佑》时,我想,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有兴趣又容易理解呢应该让学生对这几个工程有立体感,还要让他们进入角色,来当詹天佑,当小工程师。   于是,在上《詹天佑》第二课时前,我让两个学生抬来了一盆沙子倒在小黑板上,又让他们把沙子垒成“山”,拍紧。学生围上来好奇地问:“贾老师,下节上什么课呀”“下节不是语文课吗”“语文课怎么要沙子”我笑笑:“大家猜吧。”为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   上课了,学生都望着讲台上的“沙山”。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指着“沙山”说:“这座‘山"就是居庸关,一会儿要变成八达岭,最后要变成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现在大家先读詹天佑是怎样开凿居庸关隧道的,谁读得认真谁就能当小工程师,上来开凿居庸关隧道。”读完,大家争着当小工程师。“小工程师”走上讲台,用两支铅笔同时从“山”的两端向中间插,表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隧道。我问:“这样开凿隧道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答:“如果测量不准,计算不精确,两头的隧道就会错开了。”学生从中体会了詹天佑的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开八达岭隧道,工程更艰巨了。“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小工程师”上来开凿八达岭隧道,先用两支铅笔从“山”两端向中间插,再用一支或两支铅笔从“山”的顶部向下插。我配合讲解,学生很快就弄懂了:两头向中间开凿就形成两个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别向两头开凿,也形成两个工作面,两口直井形成四个工作面,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就大大缩短了,这充分反映了詹天佑高超的才能和技术。   讲到“人”字形线路,这座“沙山”又成了青龙桥附近的陡坡。我指着“陡坡”问:“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不是走弯路了吗”大家抢着答:“坡太陡,火车根本上不去,‘人"字形路减小了坡度。”我又问:“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涉及这个减小坡度的道理”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叫道:“《挑山工》!”“对了,挑山工上山走的是折尺形线路,就是为了减小坡度。又如环山公路的设计也是为了减小汽车上山坡度,骑自行车上山走‘之"字形线路也是同样道理。”我说。然后让“小工程师”在“坡”上架设“人”字形线路,学生争先恐后地上来用铅笔或尺子“架铁路”。   “人”字形铁路修好了。“谁来当火车司机,开火车”我问。“我来,我来!”学生兴致勃勃。“火车司机”用一支圆珠笔或一支粉笔当火车,先做了“车头”“车尾”的标记,就开始“开火车”了。“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火车司机”边演示边讲解。   下课铃响了,还有学生要上来“开火车”。这堂课,好动的、调皮的学生都得到了动手、动口的机会,他们听起课来也很专心了。同样一课,过去用三四课时学生还没全弄懂,现在两课时学生就明白了,而且学得生动、活泼、有趣。一盆沙子,几支铅笔——这不是什么复杂的教具,人人皆可找到,关键是老师备课、讲解要努力进行再创造。
2023-08-31 03:52:391

什么是语文教学现象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等都有了崭新的变化,致力于学习方式转变的种种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学语文教学一改往日机械灌输和条分缕析式的传统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教育教学设计的首位,于是小语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必须承认,众多的尝试和努力可圈可点,其中除了给我们带来喜悦,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进一步思考的实例,这是任何新事物产生、发展的必然规律。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在整个实验进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研究解决,才可能使得我们的课改工作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在看课评课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些课乍看上去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但仔细琢磨起来似乎在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效性方面还有点欠。为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感觉到,有些工作我们做了,但在到底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做到什么程度上还欠考虑。所以,我们一方面应该相信我们的努力是对的,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发现问题的症结,剔除不利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这里,笔者把自己的发现和参考意见提供给大家,希望引起思考和讨论。一、关于资料汇报问题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转变和现代学习环境的优化,学生学习行为有越来越超前的趋势。现在走进语文课堂,教师不再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零起点”式的导语少了,新课的切人往往兼顾着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新知接受水平,体现了“因学定教”的新教学理念,这是十分可喜的。其中鼓励学生课前搜集查阅大量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新课文,掌握课堂四十分钟难以提供和掌握的知识,这无疑是大语文观的具体体现。那么,是不是每每开课伊始,便让学生将所查资料不分轻重主次一股脑地全盘托出呢?我看未必。一位老师执教《将相和》,开课让孩子汇报资料就用去将近十五分钟,其中有近十分钟时间是全班共同倾听一个男孩儿照本宣科地念司马迁写《史记》的有关记载。由于孩子对材料不知取舍,又没有相关的史学知识,念起来十分费力,全班孩子听得也是云里雾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在二、三学段阶段目标中又分别提出“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这“有目的”和“根据需要”解释了搜集资料不是盲目的、毫无选择截取的。这就需要教师予以引导和帮助,加强对学生搜集资料能力的指导和培养。孩子最初可能在搜集资料时贪多、贪杂,但如果课前布置任务时就给出范围,提出要求,相信久而久之,为什么搜集、怎样搜集、搜集什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新课标提倡的培养“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还观摩了另外一节《将相和》,汇报资料时,老师要求学生主要谈一谈有关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地位以及蔺相如和廉颇对赵国的贡献(课后知道老师在布置预习时也是这样要求的)。于是学生们的汇报很集中也很到位,为课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这位老师要求的“谈一谈”很重要,学生在汇报资料时不是不管明白与否照念就是,而是把查找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再说出来。这样哪怕说的少一些,孩子也有切实的收获,反之,只能有过眼云烟的效果。当然,一些史实的时间、地点等是不需要背诵的,照说出来也无妨。总之,资料汇报要注意教会学生既能搜集,又会根据需要整理和提取,否则费时费力劳民伤财。二、关于回归文本问题语文课程四大基本理念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的时候,应确立“大语文”的观念,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高度出发,着眼语文课程实施的全局,使语文教学走出以往单一、闭锁、低效的困境。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也的确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更多的体验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但这是不是说语文课可以淡化或者干脆就舍弃了文本、舍弃了品词读句和情感体验呢?回答是否定的。课标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阐述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回归文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不能丢。不仅如此,课标在着重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的同时,写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那就是“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刻意追求”是针对以往“过于追求”而言的,而语感的训练和培养离不开对文本含义的准确把握。我们都知道文章是例子,而小语小语,面对的是“小”学生的最基础的“语文”学习,不抓好教材文本这个例子,又怎能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又怎能给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有力的基础呢?我看过不少教师上《詹天佑》一课,报刊也登载过不少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分析评价之类,其中不乏精到之处,但是,当我发现在教师的支持下,学生们在课前或课上不惜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把“两端开凿法”和“中间凿井法”以及“人”字型线路包括背景画面那苍翠欲滴的青山都画得栩栩如生、逼真至极的时候,尤其有的评论文章对这种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举措大加褒赏的时候,我想,这可能是教者和评论者意识上的小小误区。试想,《詹天佑》是小学六年级教材,六年级学生行将小学毕业,难道不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体会出简单的空间形象么?假使有个别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太差,那么,课堂上老师又做了哪些努力以使学生的缺憾得到弥补?或者,就剩下我们的孩子读不懂文中那些很清楚、到位的语言描述了。这就更提醒我们应该就文本而进行相应的训练,使我们的孩子能真正读懂祖国的语言,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形成“再造现象”。当然,我们不反对就文本中一些较生疏难懂的知识辅以动手做一做甚至更多的方式帮助理解,但是,若将这种动手做当成语文课的“正餐”,那就错了。还有一些课堂,用现代声像技术取代对文本的研读,甚至整节课都不看一眼课文,这也是不可取的。语文课一旦离开文本,上成了美术课、设计课、发明课和思品课(更多的是表演课)等等,便失去了语文的特点,便成了“四不像”,语文教育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或说目的是残缺不全的。所以我们说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科教育规律,我们要在开拓创新的同时注意避免走向新的极端,要回归文本,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教材文本中发现、理解、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受到情感的陶冶。三、关于阅读个性化问题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在阅读活动中,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从而重构读物的具体化形态。这就是所谓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正因为有千差万别的经历、处境与积淀,才有千差万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有阅读的不同价值取向和个性感受。也正因为如此,新课标从人本的角度出发,第一次提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此,我们语文教师的尝试也是很成功的。课堂上不再只是教师硬性指令学生一定要读什么、背什么,一定要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寻求整齐划一的答案,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和条件,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的老师往往用这样的语气说: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哪篇文章、哪个段落让你感动?为什么?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你喜欢哪个段落或部分的描写?你想背诵哪一部分?诸如此类极其人本的交流谈话,体现了对学生多元理解和个性感受的尊重,是完全符合语文课文的文本特点和阅读主体的主动性发展要求的,无疑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尊重不等于盲从,多元的理解也应有个不违背文本原义和正确价值导向的底线。根据发现我提出如下建议: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表见解、自由积累语言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甚至放弃对学生的引导。首先,学生选择的读书方法很多,在本课、本篇文章的学习中到底哪种更适用,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其次,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毕竟有限,发表见解磁有时会偏离文本本义,甚至由于生活阅历以及价值观的影响使他们的理解走向片面和错误。一个孩子学完《挑山工》后,非常遗憾地谈到:挑山工啊挑山工,人生在世有七十二行,你干什么不好,却干这个苦差事?另一个女孩子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愤愤地指责小女孩的父亲是多么的不负责,而她自己的爸爸又是多么爱她。在这种时候,我们教师就要及时出手,帮助孩子从认识上得以提升,不能以尊重孩子的理解感受为由听之任之,以免误导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取向,而应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并学会做人。另外,小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语言知识作为积累的时候,也应该有所引领。很多看课者都不止一次发现孩子们选择的背涌往往是简单易背的,到底是否是他真心喜爱、确有价值还很难说。有的孩子就天真地说,哪个段落字数少就选哪段。如果老师经常过问一下,对正确的好的选择加以鼓励提倡,对不理想的以完成作业为目的的选择予以指正,相信学生就不会曲解了自主选择的意义,真正达到自主阅读、自主积累的目的。四、关于创新教育问题提到创新教育,一线的实践给我许多好的启发,也留下两种极端的印象:老师们要么望而生畏,觉得很难操作,有时为所谓“创新点”在那儿挖空心思,要么将课堂搞得热热闹闹,一味追求花样翻新,有的即便发现学生在海阔天空乱说一通也不予以制止。其实创新教育本身是朴实而具体的,在语文教学中也是有章可循的。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因为是一种“价值取向”,就应该理解为它是在一个人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不断地发展和提高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呢?我个人认为,一要加强基础教学,二要大力提倡主体性阅读习惯的培养。小学语文的“小”指的是它的基础性,“语”指的是它的语言、学习语言训练的特点。语文教学创新教育首先要过好语文基础这一关,因为,没有基础,创新就毫无根基。人类所有的发明无不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获得成功的。如果小学生连一篇课文还没读懂,对文本本身的理解还做不到,你怎么苛求他去创新?所以,离开文本、离开语言训练、不凭借学生原有知识和基础、任学生漫无边际地“遐(瞎)想”的创新是不足取的。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加强主体性阅读成为语文创新教育的首选。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孕育在对文本的主体思考里的。首先是自主性阅读。这是符合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心理的读书方式,因为越是高度自主,学生的读书热情就越高,所获就越多,产生的思想碰撞就越激烈,思维就越活跃,创造性品质就越容易突现。其二是探究性阅读,这是自主阅读的较高层次。所谓探究阅读,是阅读后提出自己的疑点并就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自我的或同伴间的再阅读的过程。我们目前语文课堂上大都有让学生带着某种疑问去读书思考的环节,体现的就是探究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都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三是批判性阅读。这是自主阅读的最高境界,当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去判断一篇文章的优劣真伪,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去判断一篇文章的优劣真伪,并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需要进行割舍与添加的时候,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急剧发展的时候。不是有个小学生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的组合画面提出过质疑吗?我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犯过的诸多“关于月亮的错误”竟然被一个小学生一针见血地指正,这正是我们渴求的创新意识啊!所以,语文创新教育并不多么神秘和高不可攀,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更多地体现在学生主体阅读中的个性感受,体现在阅读理解的见仁见智,体现在不受束缚的大胆想象和批判。以上作为笔者个人的发现与思考,难免有失偏颇,只是想提请广大一线教师参与对诸多教育现象的不断思考,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摆在首位,不浮躁,不务虚,把语文教学工作做实、做好,切实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2023-08-31 03:52:501

什么是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这个问题太广泛了。套用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句话: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有太多方法了,当然,既然问到语文教学,肯定更关心的是“有效教学”。简单谈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拿冲关大语文里的冲关作文来说:教学方法是用数学的方法学语文,把一些经典的文章和优秀的作品进行总结分析,像概括数学的固定公式一样总结出口诀和方法,比如:用冲关作文的问答式方法来写一篇文章,口诀就是——一问三答三也许,一个但是来如题。举个例子:何为心中的花朵?也许老师说,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梅花。也许妈妈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也许同桌说,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桃花。但我要说,我心中的花朵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菊花。首先一个问句,这个问句,基本就是你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三个也许的回答,最后一个肯定的方向来突出主题。听也知道,我们是课外的教学,所以,不能说是速成,但肯定比学校里的课程要紧凑。
2023-08-31 03:53:016

挑山工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挑山工]教学反思]

在谈到挑选山工人之后,我对语言课有了全新的理解,在语言课上不仅对语言培训的学生,而且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让别人误以为这是一节道德的教训,两个掌握之间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本课教学理念:抓住关键,细细略。充分给予学生自学时间,使用问题学生的形式动员学习,阅读 - 感知的热情,在理解文本内容的指导下阅读。培养学生理解感情,表达阅读能力。反思读写思想的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设计 。 一是全面掌握教材。 在讲座之前,老师的课程准备非常重要,老师掌握教材的程度,影响学生理解文字的效果。这个课程很容易说成道德课,所以对教科书的整体掌握将更加努力。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我抓住了关键,细致和略微的教学思想。在第一课解决学生提出的更简单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是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一课学习作好准备。 二,教学部分的设计。 为了回答上一课的问题,我继续问这个问题:最后一课我们读了22节课,大多数学生专注于文本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我需要它。作者需要什么?我们不明白这一课我们一起谈。然后让学生确定学习的学习方法。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让学生密切围绕这个问题回答,这样,有利于学生表达的表达,让其他人感觉非常有组织地倾听。理解整个过程的学生的文本牢牢掌握作者的需要吗?要理解,理解深刻的叙事理由也很有组织。其他学生仔细听,当别人理解自己的灵感时,同样会毫不犹豫地举手,参加补充。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使大家表达作者的感觉在每个人面前也很清楚。在最后总结学生的时候,词语准确,使整个学习过程非常完整。 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现实。当学生完全理解挑选山工的精神时,我是 使学生和他们自己的生活与从课程到课外的实际延伸相关联,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这种精神是我们应该都需要并且是必要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需要这个 心灵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但也想到很多成功的人,因为这个目标与一个脚踏实地的精神将取得巨大的成功。例如:中国的船艇,张海帆,外国诺贝尔,海伦凯勒等,学生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对这些人的尊重,也真正了解这种精神的重要性。 升华中心导致反射。在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生活理念的同时,我也反映了根据阅读和写作想法的组合的课程。让学生写出他们真实的感受。有些学生写道:我们应该像山工作为一个坚定不移的精神的目标的心脏。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即使这是一个粗糙的,不能放弃。有些学生写道:我们应该做任何事情坚持到底,也许在你的成功在路上会有许多曲折,但只要你坚持,你就会成功。做事情要下到地,不是机会主义,因为成功 道路上没有捷径。我听到学生的话,我笑了:正如学生们说,快捷方式上的东西永远不会惊人,当你体验和知道时间的窍门,你会知道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是汗水,血液。他们的名字不是用钢笔写的,而是用生命写的。希望学生们为了在未来的学习中激励自己,努力创造自己的天地。老师对整篇文章的总结起到了整理触摸的作用。 虽然在本课中有许多值得称赞的观点,但仍有许多缺陷。例如:学生对掌握的关键要了解的比较深刻,老师没有给予肯定肯定的肯定,但点点头表示肯定没有动员学生的热情。教师对学生的赞美也更单调。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也受益匪浅,相信未来的语言教学,他们将总结出自己的语言特色。
2023-08-31 03:53:251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相信大家在这段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将过去的时间汇集成一份优秀教学总结吧。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形式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强化与教育指导,四年级的绝大局部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局部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取其精华、弃其缺乏,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将来,为了本学期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个大的进步。现将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如下。   主要成果和经验;   第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讲究方法,提高质量。   识字和写字同样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在识字教学中,充沛利用儿童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因素,教给儿童识字方法,鼓励儿童用自身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做到四个有机结合:   1、是尽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识用结合。   2、是充沛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势,给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多观察,多想象,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   3、是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时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4、是在识字过程中一定重视写字的指导,不只要求儿童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五是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与复习结合起来。   二、理解课文内容,教会学生边读边想 。   一边读一边想是一件很好的读书方法,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能力。学生自学能力要得到提高,必需学会边读边想。首先让学生充沛读书,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让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掌握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尽管教给了学生种种思维方法,但学生却不能主动运用,大多数学生读书是“小和尚念经“,只不过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头脑里却什么也没有想,或者不知道怎样去想。怎样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呢?我从一下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培养喜好。小学生好奇心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不只言语规范,而且富有情趣,能很好的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动口动手,促人考虑。“读”是外在活动,是可以看出来的,但无法确定学生读书是否在想,在想什么?那如何让学生“想”这种思维活动以其他方式外显呢?引导学生在读中做记号,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词的下面划线,关键词下划点,精彩的句子下画圈,对某些内容有疑问的后面加问号,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前加角。只要学生在读时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可以肯定学生在考虑。这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挑山工》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记号,感受深的地方写上自身的体会。   3,掌握联系,引发考虑。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各局部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抓住文章内容,引发学生考虑,是读懂课文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认真钻研教材,从教材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之间的联系。   三、存在问题与缺乏   在本册教材中内容较多有时为了赶进度,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还不够熟练,就匆匆进入分析课文,导致在学习课文时囫囵吞枣没能很好得掌握课文内容。给以后的语文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局部学生家长配合不够。局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学生的阅读量少在作文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要努力开发、充沛利用我校的资源网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扮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熟练程度,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语文课上得更活泼更生动更形象。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们班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各科任老师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讲究方法,提高质量。识字和写字同样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因素,教给儿童识字方法,鼓励儿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做到四个有机结合:一是尽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识用结合;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势,给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多观察,多想象,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时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在识字过程中一定重视写字的指导,不仅要求儿童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五是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与复习结合起来。   第二,在口语交际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儿童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整体关顾,灵活处理。人教社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具有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前后贯通,整体优化。在每组教学中,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布置儿童进行那些学习准备、运用什么方法施教,必须心中有数。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临阵磨枪"的现象出现。   第四、在教学思想上,要转变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儿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新教材又十分重视儿童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让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意图,使儿童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了"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儿童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用"我会认"的图标来标示。为了鼓励儿童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展示,又设有"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创设的这一教学有效资源,放手让儿童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交际。让儿童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得自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从小激发儿童学习的成就感。   二、注意德育渗透,体现语文的情感性   "新课标"指出:"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三、培养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学科性   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儿童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儿童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儿童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儿童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实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儿童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儿童语文实践的机会;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实施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儿童语文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儿童可持续性发展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五、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上册教材中内容较多中有时为了赶进度,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形成恶性循环。给以后的语文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部分学生家长配合不够。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   1、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网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熟练程度,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语文课上得更活泼更生动更形象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共有学生14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而且重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钻研、求实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务本、求实、创新”,积极地学   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领悟其中新的理念、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班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自由表达。由于我们是山村小学,大多数学生胆子比较小,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我尽量的鼓励学生,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语言的肯定、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甚至是一朵小红花。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用小纸条或书信和我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因为喜欢我而喜欢语文、喜欢阅读。   3、准确定位、积极成长,认真撰写教学随笔。教师要想尽快的成长起来,就要学会不断的反思、提高。每单元课后我   都会认真反思这一单元的`得与失并认真地记录下来,有时只是一个个教学片断,有时只是短短的几句甚至是发生在我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我觉得写教学随笔一方面是一个反思、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我从中受益匪浅。   二、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年级是学生继续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   点,我运用竞争机制,给值日班干部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红旗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时还经常给学生借阅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3、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四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   养,课堂中注意提醒,课堂作业严格检查,不规范的书写要求重做,使学生在意识中时刻提醒自己规范书写,逐步形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   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   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五、追求完美,却永远存在不少的缺憾。今后我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好好努力:   1、在教学设计方面不能过于依赖现成的,而要注重优秀设计与班内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   己对教材理解分析的整合,编写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2、对课后练习要精心设计。   3、要加强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开阔视野。4、精于课后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5、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做学生的榜样!   教学工作常做常新、永无止境!但我们只要全身心地热爱她、并不断地去学习、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其中,就会有沉甸甸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踏实学习、不断钻研,以求长足的发展
2023-08-31 03:53:351

挑山工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挑山工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挑山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   溜( )货( )奏( )衡( )诵( )   留( )贸( )泰( )横( )颂( )   杖( )肌( )耽( )误( )哲( )   仗( )机( )枕( )娱( )折( )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   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挑山工教案 篇2   5、挑山工   教学目标: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 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 板书(生谜)   ② 作者是怎样解谜的? (解谜)   ③ 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 (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挑山工 ╱ 慢, ╱ 慢。   走得 其实并不   游人 ╲ 快, ╲ 快。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 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 一、二次……   山道上 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   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 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 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华   1、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 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挑山工教案 篇3    一、教学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   ①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   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   相遇次数相遇地点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3、合作感悟难句含义。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整体思考“哲理”。   ②用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问题:   a、你认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的原因是什么?   b、“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悦诚服”理解)?   c、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③合作学习要求:组长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争辩,形成升华性结论。   ④教师要强化点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式“亮点”,并在展示、评价中及时引导整合,使学生感悟到位。   4、指导朗读山民的话。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   (四)体验整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以质疑启感悟,以导读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达到领悟,在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张扬理解的个性,焕发主体的活力,是这一教学设计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导入后,先以开放的魄力启迪学生质疑,使之学习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导读为感悟方式,于学生心灵深处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随之,教者精心设计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见”与攻克感悟难点的两轮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把教学一举推向高潮;最后,又以学生发表自主、多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有效深化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显然,这个设计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挑山工教案 篇4   一、目标:   1、教育: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挑山工 (第2课时)。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 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 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挑山工 (第2课时)》。”(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师: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4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沉甸甸没挑子   路程长一条道   速度快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玩玩闹闹   ↓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挑山工 (第2课时)
2023-08-31 03:53:451

《怎样设计一堂好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发展。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上一堂好课呢?下面我就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改革目标,谈一谈设计一堂好课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设计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中,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判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上具有重要作用,但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往,人们主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知识特别是教材内容的掌握上,对教材以外的目标考虑较少。当前,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越来越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发展包含二个方面,三个层次:  1.基础性目标  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它是对学生提出的一般要求,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体现。基础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应明确、具体,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各学科的不同特色。  2.发展性目标  第一是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自主性又称独立性,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自觉自理等。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上,主动性强调学生有高的成就感,强烈的竞争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并有很强合作交往能力。创造性是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加工、提炼,得出简练的方法或对知识的高度概括。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是体验目标,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亲自经历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二、设计教学内容:要注意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材,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目标出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好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1.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同时,教学内容应充实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2.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一方面,从科学理性出发,努力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并具有科学意识、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从人文性、社会性出发,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关注群体间的社会交往和课堂教学环境的潜在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4.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习成效的实效性,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要做到一课一练,实现段段清。避免大规模综合训练。三、教学设计策略与方法:充分体现“以学论教”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1.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根据人们对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的结果,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1/3以上,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课应有1/2以上的学生主动参与时间。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形成习惯  体现“以学论教”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并积极建立群体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其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重角色的选择中,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形成良性发展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须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3.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  好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潜在优势,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而不是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4.鼓励创新  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四、教学能力的体现:要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即使教学目标确定得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  3.语言表达和板书、板画能力  教学语言要吐字清晰、语音纯正、表达流畅,还要精练、简明、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内容具体,字体规范。  以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如果进一步将之从观念角度加以归纳,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以学论教”的思想为核心、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三个转变,即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五、教学内容设计三个要素  【一】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二点“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有以下几种形式:  1、质疑探究式  质疑探究式是由问题引发的探究形式,其问题一般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在揭示课题后,学生就课题质疑:谁向谁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是怎样借的?结果怎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诸葛亮为什么知道三天后有大雾、东风?借箭后曹军追来了怎么办?在学完课文后,又可以就课文的表达质疑,引导拓展延伸。  2、感悟探究式  感悟探究式是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所感悟时引发的探究形式。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先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总的感受,并用一个字来表达这种感受(美);再由“美”展开到“景美”、“情美”;然后指导学生欣赏文中所描述的美丽的景物和美好的感情。  【二】精心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语文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实践性的语文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读发现  自读发现是初读课文时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可以表现为“我读懂了什么”,也可以表现为“我还有什么问题”。如学习《第一场雪》一课,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汇报:“我读懂了雪大、雪美、人欢,还读懂了课文是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叙述的……”  2、朗读感悟  朗读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形象、情感和语言的美。如学习《草原》的第一段,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哪一段最美,把它读出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4、争论、讨论  学生的争论、讨论是让学生的认知冲突明朗化,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交锋状态的一种手段,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真正的讨论和争论,要有意识地把矛盾引出来,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  【三】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语文教学设计常常以问题为线索而展开,而问题有的是开放性的,有的是封闭性的。开放性的问题的疑问是多向的,解题的思路是广阔的,答案是多元的。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有以下几个契机:  1、整体感知时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穷人》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提问:桑娜、渔夫是怎样的人?又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提问:你觉得草塘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总结全文时  在总结全文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西门豹》一课,在总结全文时提问:西门豹是个怎样的官?  3、品味词句时  在品味词句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挑山工》一课,在品味词句时提问: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意味深长?请找出来,说说它的含义。  4、展开想象时  想象是理想的翅膀,在展开想象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小小的船》一课,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时提问:如果你坐在小小的船里遨游太空,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5、朗读课文时  学生对课文有着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所倾注的感情也会有所差异。在朗读课文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你最喜欢读哪一段?你觉得用怎样的感情朗读最合适呢?
2023-08-31 03:54:361

从整体的角度如何处理教材

处理教材必须从文本解读开始,下面谁来谈谈你你对教材的理解与感悟。张:郑老师这样的想法很好好,这样做教学重点就突出了,也简化了教学头绪。《挑山工》是篇说事明理的文章。那我们就根据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作者要说明的道理。王:张老师这一目标的确定,我很赞同,而且我认为这也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我也想补充一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者要说明的道理,应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中感悟。所以我认为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是本节课应该落实的重点目标。郑:张老师和王老师提出的这两个目标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落实的,但只落实这两个目标,我觉得将课文教浅了,我们能不能在这两个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我觉得学生只是悟出了道理是不够的,应该深化理解,并能够应用到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应该采用读写结合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延伸目标,让学生学为己用。李:我想来解决王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的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是否体现整体性!我们要避免琐碎的分析,避免简单的一问一答式教学,就得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郑:我赞成李老师的想法,问题牵引是我们整体处理教材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才能提炼梳理出来,这样在大问题之下,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概括、写话等教学手法,将学生深深的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的咀嚼课文,解决教师设计的关键教学问题。张:我同意李老师板块式设计。如要线性的分析,不仅用时较多,而且会将课文讲散讲碎,它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牟:李老师想法太巧妙了,版块式处理避免了琐碎分析,又有内在联系,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形成了整体。李老师,你能为我们说说这四个版块的设计吗?李代英:我先来谈谈第一版块的设计。这篇课文以写人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人物简介法”导入。课程伊始,我出示挑山工图片。让学生交流看到的,及看后所想到的,在交流中,使学生了解挑山工及他们的职业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后文学习打下基石,成为目标突破的推进器。你们觉得这样设计怎样?牟琳琳:我觉得李老师出示图片,能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学生会很乐于看图片交流,可以达到了解挑山工是怎样一群人的目的,为后文的学习做下铺垫。但我担心的是这些是否能真正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文章的兴趣,因为《挑山工》这篇文章创作于1981年,距今已三十年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想那时挑山工和现在的形象可能会有所不同,挑山工的图片也无法和当代孩子们心中的明星相比,我想从文章的影响力入手增加一些设计,让学生对这篇看似无趣的文章产生阅读期待,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语:大家知道吗,《挑山工》这篇文章曾在国际上荣获过大奖,这样一篇朴实无华的文章为什么会跨越国界,打动国际评委,评委到底从文章中感悟到了什么?我想此段话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想法,是不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呢?郑洪英:对于牟老师的想法,我也深有同感,开篇导入采用设置阅读期待的方法恰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及自主探究的热情,就好似一场戏剧的序幕,聚焦了学生的目光,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王秀双:我也很欣赏牟老师的设计,这种设置阅读期待的导入方式就在原来平实性的基础性上更增添了艺术性。因为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钥匙,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它悄然无息的将学生引向的第二版块。张:听了大家的交流,我有了一些感悟:虽然本版块是“导入设计”,采用的方法却是从整体考虑,实质上就是为第三版块,解决关键问题服务。以后我们在教学中,导入的设计更多的应该考虑能否起到推进目标突破的作用,然后再追求艺术性。牟:张老师的总结太及时了,为我们课题的研究起到推进的作用。像《地震中的父与子》《毛主席在花山》等课文,我们都可以采用这样的导入设计。李代英:听了大家的交流,让我收获颇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整体感知”版块,我半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概括。张冬莉:李老师对课标把握非常准确。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第二学段的课标中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强调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重要性。李老师半出示主要内容减轻概括难度,又在众说纷纭之中完成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李:在这一目标的落实上,我设计了两次朗读:第一次为初次阅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流利。第二次为找学生朗读,纠正学生错误读音的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王:李老师提出的两次阅读很必要,充分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之大概,整体的把握了课文的内容。我觉得不够充分,我们应该再增加一次朗读,让学生默读课文,交流收获和疑问,然后就课文内容汇报收获,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地探求、交流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再一次进行深入的整体的感知与理解。而且教师要抓住重点疑问,建立纽带,与第三版块联系,并引向第三版块。李:牟老师提出的这问题,真是太关键了。正如前面我们所交流的,我们要设计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一问题能让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带动全篇课文的学习。所以我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抓住学生在第二版块中的疑问“为什么挑山工身挑重物,行程比游人多一倍,却能比游人先登至极顶呢?”激发同学们探求的兴趣,提出关键性问题。李:我将这一问题的解决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从语句中找出挑山工先至极顶的原因。第二层,深入研读。感悟蕴含的哲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整体的把握文章,全面的进行分析,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辅助学生学习。张冬莉:李老师的表格设计太巧妙了,文章的重点需要精雕细琢,表格的设计就避免精雕细琢出现琐碎现象。表格不但具有概括性,还有对比性。我认为第一层次的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怎么样?郑洪英:张老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赞同,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通过合作性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课堂上,自由自在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能自主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力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三步完成学习任务第一步:自读课文,独立填表。第二步:人人发言,组内交流。第三步:小组商讨,展示汇报。牟琳琳:我认为郑老师指出的三步合作学习很有实效性,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知道了挑山工先至极顶的原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交流中完成了第一层的学习,为第二层感悟哲理垫定基础。感悟挑山工话中所蕴含的哲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李老师你打算如何突破呢?李代英:我将这一目标的突破放在第二层学习。我想采用“以读促讲”的方法。我打算设计三次不同层次的朗读。首先是初读感悟。第二,“点画式阅读”,交流感悟。第三,成果展示读,强化感悟。张冬莉:“以读促讲”的方法我赞同。对于这三次朗读,我想做一些补充。第一次读我们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样有利学生思考。第二次朗读,一定要将要求说清楚:出示挑山工所说的话,重读加点的字,在读中感悟,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第三次朗读,可以让学生带着感受展示读。读出自己的个性体验。郑洪英:张老师的观点中,我有一点不持赞同的看法。我认为这次阅读不应该由老师出示重读的字,这样就变成老师牵着学生走了。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读文,通过自己的感悟画出认为应该重读的字。然后教师让学生汇报点画字,再组织学生交流点画的原因,此时生会各抒己见,交流的自己的想法,恰好显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悟出挑山工话中所蕴含的的哲理。这样的语文课,就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牟琳琳:郑老师提出的充满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尝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既然已经感悟出了哲理,那么可不可以让学生把感悟到的哲理写下来,并且读给大家听,我想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这样,我们就抓住了全文的“神经中枢”,学生在解决这几个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拿到了解读课文的钥匙,思维的触角已经伸入到课文的每个角落。李:知事明理部分的设计中,没有出现了零打碎敲的教学。而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全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完全没有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痕迹。使第三版块设计落实了“整体设计”这一思想。李代英:王老师的总结,让我们意识到了第三版块设计的成功,使本课的设计的实现了整体性。“拓展延伸”是“知事明理”版块的补笔,是学习目标的提升。我想再次出示“挑山工”图片。提出:再次看到这幅图,你又想到了什么?我想学生的回答一定会由表象深入到实质。张冬莉:李老师的设计我很欣赏,《挑山工》主题图分别出现在上课伊始和结尾,首尾呼应,从宏观上又形成了一个整体。李代英:谢谢张老师,这时,我们可以补一笔,抓住这句话“因为我需要它”与图结合起来,进行写话训练。张冬莉:写话训练内容可以丰富一些。比如给这幅画起个富有诗意的题目,这时学生对挑山工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可能会说的题目有: “可敬的挑山工”、 “偶像” “最可爱的人”等王秀双:也可以给这幅画配上一句话说明或一段话文字简介。因为学生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内心之中已激起了感情的涟漪,此时,再让学生在画中配上文字,他们的写作欲望和灵感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所以,给这幅画配上一段文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郑洪英:同样道理,也可以写一写看到这幅画后的启示。牟琳琳:刚才大家多角度,多层次的设计,丰富了写话内容的训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很好的完成了第四版块拓展延伸的教学。李代英:至此,通过大家的讨论,就这篇课文的处理,我们初步形成了“版块式”整体处理的教学思路。基础前垫、整体感知、知事明理、拓展延伸四个大的版块,他们是相互联系、层层深入的融语文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处理策略。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因时、因地、因人等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预设,再精美的预设也要顺应精彩的生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教学境界。
2023-08-31 03:54:441

研究性学习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其基本特点有:1、问题性研究性学习以问题(包括主题、课题等)或活动(包括实验、制作、发明等)作为学习的先行组织者,教师围绕问题或活动提供相关信息,学生围绕问题或活动收集资料,展开研究,学习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开放性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方式、成果的表现形式等具有开放性。所要研究的问题给学生的创造留下较大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从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课题。问题本身没有现成的结论,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知道确切的结果,故需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去寻找;可在某一学科内也可在学科间寻求。解决研究课题内容的方式方法学生可自由选择,具有多样性。可通过查阅资料、操作实验、调查研究、专题访问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研究学习的场所可以在教室,也可在社区、农村、厂矿等。成果表现形式可有图画、产品、报告、小品、总结等。3、主体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主要形式有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与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和人际互动的能力,不断提高再学习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4、社会性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生生之间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研究性学习要研究社会,向社会学习,吸取营养,处理好人际关系。5、实践性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也体验直接经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从研究的内容来讲,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产实际;从表现形式来讲,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研究实践,通过动手、动脑解决具体问题,不断提高能力,体现实践性。通过实践,增强体验、学会学习和增强能力。6、人文性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学校德育的其它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而,它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7、综合性研究课题需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多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交、合作、研究、动手、表达、思维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差异性由于班级、研究小组内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兴趣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故在实施课题研究时要充分给予考虑以下问题情况:选题范围、研究深度、选择方法不一,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研究进度、成果呈现不一。确定的课题和要求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实”。通过学习,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所长,使每一个学生均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
2023-08-31 03:50:211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

《诗经》是由孔子在春秋时期编纂成册的,但诗经是春秋之前北方王朝和诸侯国的诗歌荟萃。
2023-08-31 03:50:234

公路运输的作用是什么

  公路运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先行、纽带和促进上。  (1)公路运输的先行作用主要表现在它的超前性。“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人民群众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切身体验,无论基本建设、经济开发;产品生产,还是抗灾救险、战时支前,都有赖于公路运输的超前行动,否则,二切都将无法进行。 (2)公路运输同其它运输方式中起一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起着连接纽带作用,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胚节,是社会生产结构的重要构件。公路运输又起着其它运输方式不能代替的纽带和桥粱作用,形成综合运输能力. (3)公路运输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它的保障作用和推动作用上。公路运输以它特有的能最和方式,贯穿于工业、农业以及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城乡之间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断地输送着原料、燃料、半成品、工业品.、农产品等,有力地保证了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和市场经济的稳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023-08-31 03:50:232

常见的印刷方式有哪几种 ?

胶印和丝印
2023-08-31 03:50:246

哪位大侠能给我一份实习报告的卷首语呢?

能力有限 仅作参考从大二开始,我就不再流连于校园里的时光。尽管和京城媒体圈这个毁人不倦的染缸相比,南开大学里的每一帧图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干净、纯粹。  2003年9月11日,过去三年里我难以忘怀的一天。早上有课,我和同学在教室里百无聊赖地恭候任课老师大驾光临,如常地闲扯、嬉笑,直到学习委员过来,不动声色地把我拉了出去:“上学期你的政治经济学挂掉了。”而那年,在不考虑这门意外的情况下,我本可以尝试着伸手碰碰那份被世俗而盲目地夸张为大学生涯价值评判标准的奖学金。  于是,那天也成为我这21年来最不堪回首的中秋节。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极力避免在陌生人面前提起那次沉痛的打击,但今天想来,我依然难以想象,自己曾经如何在那样的心理高压中度过漫长的18个小时,直到凌晨才在惴惴不安中精疲力竭地睡去。  此后我尝试着用成绩来弥补犯下的过错。我辞去了校内一些看起来颇有“晋升潜力”却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职位,开始安心地做那些符合传统高校价值观的事情——上课、念书、做习题,然后再进入下一轮枯燥的循环。是的,尽管我对这样了无生趣的生活方式深恶痛绝,但至少还是从颇为可喜的习题正确率里聊以自慰地找到了一些或多或少的成就感。  但在期末考卷下发后的一分钟里,我意识到了这半年已全然枉费。和复旦习题集里那些妙趣横生的案例题型相比,我们依然在沿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考试方法,用对课本词条和段落文字的强记程度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得不承认,对于我这样从小就不能完整连贯地背诵《董存瑞》和《黄继光》的理科生而言,要强迫自己去匹配身处的这套价值评估体系未免过于理想而极端。  索性,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决定做自己喜欢做的和该做的事情。我没有让大一的惨剧重演,但我也没有再对来自校方的奖励寄予过任何期望,成绩不高不低,算是能向家里交得了差。同时,我开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报杂志,写自己喜欢写的文字,想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2004年4月3日,我开始写自己的blog,简而言之,就是网络日志。一年之后,哈佛大学传媒中心的记者问我:“你为什么开始写blog?(Why did you start blogging?)”“因为可以与朋友或陌生人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想法( ‘Cuz I could share my ideas with friends and strangers online.)”是的,动机只是如此简单。  和所有人一样,我开始在那块空间上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顺便贴上随手拍到的图片。在现在看来,内容显得粗糙而随意,但托自幼成长于出版大院的福,文字还算是简单易读,版式和图片的选取也算是不过不失——尽管我总是付之一笑,但很多好友总是向我提及:“当时总觉得你会去做媒体”。  人生中的许多选择总是令人费解,同时又显得顺理成章。第一次去《经济观察报》开选题会,王晶问我,“学金融的怎么跑来做记者了?”“我看了四年经观了,品牌依赖太强。而且至少做的是财经记者,也不算把专业全给扔了吧。”回答的时候想,如果做的真不是财经记者,估计老妈会打个电话来,把我骂个狗血淋头:“你在南开三年都学什么去了?!”  去年的一天,闲极无聊上网测字,程序说我“命中多有贵人相助”。我这人不信命,但现在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品牌工作、为自己的理想打拼并体会成长的快乐,确实应该感谢这些通过blog与我结识并以开放的胸怀来帮助、提携我的前辈。  方军是《经济观察报》商业评论版的编辑,按照公司治理的结构,应该算作我所在部门的主管。现在问起,他已经记不得是怎么找到我的blog了。翻箱倒柜,发现他的首次留言是跟在一篇纸媒评论的后面。  那是12月13日,寒假将至,我正想着能否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短期实习。当然,也没忘记给《经济观察报》人力资源部去过两封E-mail。后来才知道,各个公司的HR信箱其实根本都无人过问,无果而终也是理所当然。泥牛入海自然心有不甘,就又按照方军留下的地址发了封邮件。翌日得到回复:“如果明年暑假想来实习,非常欢迎。”  寒假是媒体淡季,对《经济观察报》的一切美好想象,也就只能按下不表。平心静气地写着blog,开始在文字里加入一些自认有趣的桥段和自认深刻的思考。即便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媒体朋友开始通过blog与我联系,但写作终究只是在为自己进行,而不是做出急功近利的表态,去奉迎来来往往的访客——对我而言,真正的快乐,是在一段时间以后,看着日志里的自己,确实在不断地进步。  转眼到了今年初夏,我和平客共同制作的“反波”开始被大众关注。“反波”是一个podcast,简单地说,就是带声音的blog,我们借此评论媒体,反过来再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平客曾经是天津市的电台主持,也是通过blog认识,目前任《时代人物周报》文化版编辑。  那天和平客坐在喜来登饭店的大堂,摆在面前的除了可口的咖啡和面包,还有我前途的四种可能性。  一、去某唱片公司做个企宣。这是一个在外人听起来相当光鲜的职业,甚至还能和一些明星共事,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实际上,在声色犬马的名利场,得到的只能是同化和变质。虽然这个未能成行的机会来自于平客,但也多亏有他的告诫,我首先放弃了这个念头。  二、去某国有商业银行。这是在大二时由家人设计的行进路线,并且他们还热心地把我托付给了供职于相关监管机构的朋友。但想想这种工作状态吧——从“下放基层”的第一天起,你就能知道接下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种按部就班的模式。无聊!我受不了。  三、去“四大”的某一“大”。这里的“四大”,已经不是四大唱片公司或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是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这方面的机会,来自于我那些曾经共事过并已经事业有成的师兄师姐。“来吧你就,拼死命地工作三年,剩下的人生用赚到的加班费和差补治病。”除了生存,我还要生活。算了吧还是,虽然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好了面向四大的中英文简历并被他们褒奖了一番。  四、《经济观察报》。自由地支配时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包含思想而且根基扎实的人文环境、专业相关、令人满意的待遇。机会来自于我的blog,以及看它的人。  我厌恶这种分条逐目的罗列,它让我想起了一些必须通过死记硬背来换取怜悯和分数的论述题。但想必这样的方法,也确实可以让阅读者更迅速地获取阐述者的思路和要点。毫无疑问地,我走向了最后一道人生分岔口。  班委说要交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可现在已经写过了5/6,却还没有谈及本职工作。因为在我看来,实习期间的所作所为已经完整地写入了附带的《实习鉴定表》,简洁明了,表意准确,凑字数似的扩写完全没有必要。有同学说“把公司章程打散了抄进去吧”,或者干脆“把每天坐车上班的过程描写一遍也就差不多了”。这样何必?到头来骗人骗己。  用剩下来的篇幅,仔细回忆一个开放的团队能给新成员带来怎样的改变。  以英文单词“Open”来形容《经济观察报》商业评论版的这群年轻人再合适不过。之前和许多媒体打过交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还有其他那些以“大”自居实则臃肿得令人生厌的公司、企业、工作室,却从未见过哪家机构,敢给一个还未报到的毛头小子如此开阔的成长空间。  6月,超级女声来势汹涌。媒体的整版报告铺天盖地,却还没有一家国内的财经媒体及时跟进。手里抓着一叠报纸,打电话给方军:“我想报一下‘超女"。”顺带着把报道思路和盘托出。“好啊好啊,快开始做吧。”电话那头的语气里夹着兴奋。  为什么不刁难一下呢?奇怪。是我的思维已经被那些故作姿态的老编们同化,还是这份媒体确实与众不同?为什么我过去兼职,“老资格”们总要给我来个下马威,让你端茶倒水乖乖听话就是不干正事?霎那间,我有些受宠若惊。  人在天津,自然不能像现在这样,可以坐上地铁,到目的地和受访对象面谈。宿舍里闹得厉害,一切电话采访都在平客家进行。放手让新人单干,自然需要冒点风险,当然只有在实战中摸爬滚打,新人的质素才会有真正的提高。第一通电话,言不达意;第二通电话,懂得沉着冷静;第三通电话,懂得随机应变;第四通电话,采访对象开始称赞“这个问题提得真好”;第五通电话,让对方以为自己是个老江湖。  有人说,进了《经济观察报》多半会得上阅读强迫症。一点也不夸张,这个平台拥有魔力。没有棍棒没有皮鞭,只是只言片语,你就不得不相信,在这里,不疯狂地充实自己,会立刻掉队。  走在大中路上,看到新生入学,想起三年前那个无所事事的大一小孩儿。2002年9月的迎水道,到处是“纳新”海报,置身花花绿绿之间,曾经找不到自己。回答完毕,希望对你的提问有帮助,如果满意请采纳o(∩_∩)o...哈哈
2023-08-31 03:50:272

出租车经营权是终身属于个人的吗

通常应该是这样。
2023-08-31 03:50:293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研究性学习,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式。1、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方法,它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经验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和学术写作的技能。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创造者和应用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选择一个感兴趣或与课程相关的主题或问题,并深入研究。这包括设定研究目标、搜集相关资料、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或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将研究成果以报告、论文、展示等形式呈现出来。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学生主导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研究的主题或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2、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实践和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通过亲身经验来理解和应用学习的内容。4、综合性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和交叉,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的背景下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5、团队合作和交流: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023-08-31 03:50:301

银行直接分销策略的优点

银行直接分销策略的优点是企业可迅速及时地获得信息的反馈,为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限制了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经营销售能力的扩大。 各自适合渠道,直接销售主要适合于生产资料的销售。分销渠道的含义市场营销渠道Marketing channels配合起来生产、分销和消费某一生产者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组织和个人。分销渠道Distribution channels某种产品和服务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组织和个人。
2023-08-31 03:50:331

公路运输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公路运输,运输,衔接,收货,易于,发货x0d  公路运输主要优点是灵活性强,公路建设期短,投资较低,易于因地制宜,对收到站设施要求不高.可以采取“门到门”运输形式,即从发货者门口直到收货者门口,而不需转运或反复装卸搬运.公路运输也可作为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手段.具体地说,公路运输一般具有以下优点:x0d  1.可以直接把货物从发货处送到收货处,实行门对门一条龙服务.x0d  2.适于近距离运输,而且近距离运输费用较低.x0d  3.容易装车.x0d  4.适应性强,可作为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手段.易于衔接铁路、水路运输以及航空运输,有利于疏通商品,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资集散的有效工具.x0d  公路运输的不足之处是:x0d  1.不适宜大批量运输.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公里以内.x0d  2.长距离运输运费相对昂贵.x0d  3.易污染环境,发生事故.x0d  4.消耗能量多.
2023-08-31 03:50:341

百孝为先的含义是什么?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古人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我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百善孝为先的历史小故事: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023-08-31 03:50:341

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但是没工资的该去吗

一般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就算有工资也不高,,一般每日20到40左右(非发达城市),所以去吧,,不差几百块的工资,,为了实习报告盖章,也要去。。。
2023-08-31 03:50:361

企业持续性投资项目是否进行再投资的决策

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要依赖于投资,不仅包括通过投资拓展新的领域,而且包括在企业原有领域内通过投资所进行的创新。企业如果想拓展新的经营领域,就需要依托并大量投资某个项目。而企业若想创新自身的某个业务领域,包括改良现有的产品、延伸现有产品的生产线,就会在相关技术和营销市场等方面面临或大或小的风险,同时更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等资源,因为这是投资项目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可以说,项目投资属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其对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或者开拓新的营销市场,从而获得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慎重而科学地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与可行性分析。一、制定企业项目投资战略在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中,投资战略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包括两种基本战略,即创新发展和稳定发展。而企业的投资战略则包括创新型投资和稳定型投资两种战略。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且科学把握自身发展态势和市场发展前景来选择创新发展或者稳定发展。企业选择投资战略的前提是确定投资战略方向,即选择产品和市场,以及进行竞争分析,即确定投资战略态势,这两方面也构成了企业项目投资战略的核心。在明确了企业项目投资战略的基础上,再确定投资战略类型、选择投资时机,以及对于投资项目进行优化组合。二、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与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与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项目投资目标。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投资某一项目都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前,必须要明确投资该项目是否能够实现经营目标,而且不能脱离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而盲目投资项目。二是全面调研项目市场。企业要想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之前,必须全面调研该项目所在的市场发展前景,主要包括项目投产后产品的市场价格、容量,以及消费者的偏好和产品市场竞争情况,从而获得有效的投资信息和数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三是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全面科学地分析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探讨预计的项目投资规模是否与企业的能承载的投规资模相适应,并科学设计投资方案,从而确保投资项目能够正常运营。四是进行项目投资计划选址。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无论是生产经营类项目还是建筑类项目投资,都要解决选址的问题。当投资规模、投资方案确定以后,就需要针对项目投资计划进行选址。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与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程序和策略(一)选择投资项目1.立足于企业投资战略选择投资项目如果企业基于稳定型投资战略选择投资项目,应围绕现有产品在纵向或横向两方面来搜寻有关项目的信息。其中,纵向是指向现有产品的上游或下游延伸,横向是指对自身产品的类型进行丰富从而使产品更多地覆盖细分市场。基于此,企业应该在在其熟悉的纵向或者横向领域内搜寻项目信息;如果企业基于创新型投资战略选择投资项目,则需要突破原有的业务范围,进行新产品的和新市场的开发,甚至投资于之前完全没有涉及的领域。同时也要注意与企业的投资能力相适应,杜绝投资的盲目性,以进一步延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选择投资项目无论是稳定型投资还是创新型投资,企业都应在自身竞争力控制的范围进行。例如,企业如果以其品牌的影响力来作为其核心竞争力,那么其最好在原有行业领域内选择投资项目,从而有效延伸品牌影响力;企业如果以其人才的优势来作为其核心竞争力,那么其可以利用人才的技术来投资研发新产品,从而开拓新市场。3.立足于企业投资能力选择投资项目企业投资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资金实力、现金流状况、筹资能力等因素。企业无论是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还是总体投资规模,其大小都是由企业的投资能力所决定的。因此,企业选择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必须要考虑自身的投资能力,同时基于风险分散的角度,企业不能将其全部的资源投资于某一个项目,因为如果项目失败将会危及到企业的存亡。(二)研究项目投资的可行性1.评价项目的风险在评价项目风险时,往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从而得出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但是要注意不能忽视以下两点:一是要注意分析项目各风险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以确保风险评价整体的准确性;二是在评价风险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分析项目本身存在的风险,还必须要注意分析所选择的投资项目与企业投资的其他项目之间的关系,甚至要进一步分析该项目与企业其他业务之间的相关性,因为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企业整体稳定运行,而且可以有效地分散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唯有如此,才能够从整体上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2.分析项目能力项目能力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和资金等因素。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企业一般注重分析技术和资金能力,因为这两个因素更为直观,也尤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因素的分析。例如,对于某些项目来说,管理能力通常比技术能力还要重要,因为管理也属于企业的生产力,科学高效的管理能够成功地把技术成果商品化。同时,在分析资金能力时,要着重分析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以及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筹集资金的能力,因为这两个因素能够决定企业投入项目中的资金量。同时也必须考虑分散风险的要求。另外,企业不同的状况也会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力形成制约,企业如果不具备充分的业务现金流,而其新增的投资项目同样是现金流不充分,那么势必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动性进一步恶化。而企业如果具有过高的负债率,则不能选择建设周期期长、回笼资金慢的项目。3.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在现行的评价方法中,通常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并且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选择在整个计算期内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能够反映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来做为取舍项目的判别依据。净现值法突出考虑的是投资运转期间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风险,主要的做法是通过调整风险后的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率来计算净现值。但是在实际中,实施对某个项目的投资在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的同时,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无形资产(收益)。因此,为了纠正传统方法的问题,弥补其不足,目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已经开始广泛采用实物期权法。其具体操作为,企业把每一步对项目的投资都看做是一个期权,企业投资项目在带来直接经济的收益同时,还包括在新的领域发展或者进一步投资的期权。例如,企业投资某一新项目,表面看起来短期内收不到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不进行投资,企业可能就失去了在该项目中发展的机会。因此,如果投资该项目也就标志着企业拥有了未来继续投资的机会和权利。(三)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对于投资项目进行决策,主要包括取舍单个项目、确定项目投资额度,以及选择项目投资的优先次序。就单个项目来说,企业应该注重分析和考察项目内部的收益率是否可以达到既定的要求,同时与企业筹资成本相比较,能否收到正的净现金值,以及项目投资能够带来的期权价值、项目投资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就多个项目来说,企业通常会按照投资项目本身的经济评价指标来对这些项目进行排序,从而确定投资项目的次序。但是这种决策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各个项目间存在风险的相关性被忽略,没有办法更有效地均衡收益和风险。鉴于此,在对于多个项目投资进行决策时,也就是选择如何分配各项目的资源时,不但要注重考虑项目本身的风险特征及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必须要衡量各个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新投资的项目与企业现有业务之间风险的相关性,以保证在投资风险最小化的基础上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四)进行项目投资计划选址企业对于项目投资计划进行选址包括两类:一是针对建筑项目投资,在选址的时候要注意相关的地质和交通条件,以及周边的设施情况,因为上述因素会影响到项目投资的收益和结果。二是针对生产类的项目投资,必须科学选择地址,尽量与原材料的产地接近,并尽可能地靠近项目投产后的产品消费市场,从而有效降低生产和产品运输等费用,使企业的收益最大化。
2023-08-31 03:50:371

孝为先前一句是什么三字经?

“孝为先”的前一句是“苟不教,性乃迁”。“苟不教,性乃迁。”的释义:假如不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原本善良的本性,或许就会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有不同版本,全文字数从1120字至1722字不等。《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我国优秀的蒙学读物,并称为”三、百、千”。“苟不教,性乃迁”的故事:我国唐代有位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在李白很小的时候呢,他不喜欢读书。上学的时候经常逃课,和小朋友们一起跑到外面去玩。有一天,小李白逃课后和一些小朋友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小李白来到一个破旧的茅草屋前,准备藏进这个破茅草屋里。突然他看到茅草屋前坐着一位老奶奶。这位老奶奶手里拿着一根树干那么粗的铁杵正在磨刀石上一上一下地磨着。小李白感到很好奇,就走到这位老奶奶跟前,问她在做什么。这位老奶奶慈祥地告诉李白,她要把这根粗粗的铁杵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小李白摇摇头,问老奶奶:“这么粗的铁杵,那得需要多少年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奶奶听了小李白的话,耐心地对小李白说:“虽然这根铁杵又粗又大,如果要把它磨成一根细细的绣花针确实很困难。但是只要我每天坚持不断地磨,会有一天把它磨成绣花针的。凡事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字经
2023-08-31 03:50:181

我爱家乡手抄报内容

  1、彩云之南有一个美丽、富饶、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石林。   2、春天,万物复苏。美丽的巴江河边,柳枝发出了碧绿的嫩芽,小草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巴江河里的水清澈见底,一条条小鱼在河中无忧无虑地嬉戏。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草坪中的花儿陆续绽放出迷人的笑脸,芬芳的花香引来了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和一群群勤劳善良的小蜜蜂。   3、夏天,巴江河两岸的一株株柳树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河边聚集了很多人,清澈的河中有很多人在游泳。河边的人谈笑风声,有说有笑。粗壮高大的柳树上有一只只“歌唱家”知了,它们正用响亮的声音来赞美巴江河的美景。河边的小亭子里有很多人,有的在玩耍;有的在谈论过去的生活,赞美家乡巨大的变化;有的在欣赏风景;有的在用手中神奇的画笔将这美景画下。   4、秋天,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巴江河公园的菊花开了,开得很美丽。巴江河边的果园中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石榴笑得咧开了嘴,苹果笑红了脸,橘子笑黄了肚皮。田野里,金灿灿的稻子像撒了一地的金子。小燕子向远处的南方飞去,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再见了,勤劳善良的人们,美丽富饶的家乡,现在我要到南方去过冬了,明年的春天我一定会回来的。”   5、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天气越来越冷。落叶树的叶子如同一只只彩蝶从树上飘落下来。树下有很多人在拾树叶,她们把好的叶子收藏起来做标本,有的把坏树叶当肥料给树施肥。石林的冬天很少下雪,如果出现下雪,那么人们必定穿着冬装在寒冷的天气中堆雪人、打雪仗……   6、这就是我美丽富饶的家乡——石林。
2023-08-31 03:50:181

社会调查与市场调查区别

  社会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社会调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明确的调查目的;(2)具有社会意义的调查对象;(3)科学的调查方法;(4)实际的调查效果。  社会调查据其分析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调查(如对国家,省,县或人口普查等大范围或大规模的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包括两三人或数人的小群体的查)。  据其调查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的调查(为解决理论性或政策性的问题而进行)和工作性的调查(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  市场调查, “是指为实现信息目的而进行研究的过程,包括将相应问题所需的信息具体化、设计信息收集的方法、管理并实施数据收集过程、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确定其含义等。在分类中,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零售研究、媒介和广告研究、商业和工业研究、对少数民族和特殊群体的研究、民意调查以及桌面研究等。”市场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与分析资料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作出决策,以减少决策的失误. 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它的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在调查活动中收集、整理、分析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帮助企业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
2023-08-31 03:50:164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简单介绍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3、《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2023-08-31 03:50:141

公路运输的作用有哪些?

公路运输作用是机动灵活、简捷方便的运输方式,在短途货物集散运转上,它比铁路、航空运输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尤其在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中,其重要性更为显著。尽管其他各种运输方式各有特点和优势,但或多或少都要依赖公路运输来完成最终两端的运输任务。例如铁路车站、水运港口码头和航空机场的货物集疏运输都离不开公路运输。但公路运输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23-08-31 03:50:132

报纸是用什么纸做的

报纸是用新闻纸做的,也叫白报纸,是报刊及书籍的主要用纸。适用于报纸、期刊、课本、连环画等正文用纸。
2023-08-31 03:50:134

分销渠道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有以下步骤:一、确定渠道模式。企业分销渠道设计首先是要决定采取什么类型的分销渠道,是派推销人员上门推销或以其他方式自销,还是通过中间商分销。如果决定中间商分销,还要进一步决定选用什么类型和规模的中间商。二、确定中间商的数目即决定渠道的宽度。这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特点,市场容量的大小和需求面的宽窄。通常有三种可供选择的形式。1、密集性分销。运用尽可能多的中间商分销,使渠道尽可能加宽。消费品中的便利品(卷烟、火柴、肥皂等)和工业用品中的标准件,通用小工具等,适于采取这种分销形式,以提供购买上的最大便利。2、独家分销。在一定地区内只选定一家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实行独家经营。独家分销是最极端的形式,是最窄的分销渠道,通常只对某些技术性强的耐用消费品或名牌货适用。独家分销对生产者的好处是,有利于控制中间商,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也有利于加强产品形象,增加利润。但这种形式有一定风险,如果这一家中间商经营不善或发生意外情况,生产者就要蒙受损失。3、选择性分销。这是介乎上述两种形式之间的分销形式,即有条件地精选几家中间商进行经营。这种形式对所有各类产品都适用,它比独家分销面宽,有利于扩大销路,开拓市场,展开竞争;比密集性分销又节省费用,较易于控制,不必分散太多的精力。有条件地选择中间商。还有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联系,使被选中的中间商愿意努力提高推销水平。因此,这种分销形式效果较好。4、复合式分销。生产者通过多条渠道将相同的产品销售给不同的市场和相同的市场。这种分销策略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规定渠道成员彼此的权利和责任。在确定了渠道的长度和宽度之后,企业还要规定出与中间商彼此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如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中间商和不同的购买量给予不同的价格折扣,提供质量保证和跌价保证,以促使中间商积极进货。还要规定交货和结算条件,以及规定彼此为对方提供哪些服务,如产方提供零配件,代培技术人员,协助促销;销方提供市场信息和各种业务统计资料。在生产者同中间商签约时应包括以上内容。
2023-08-31 03:50:121

篮球队名好听又有好意义 篮球队名好听和口号又有好意义有哪些

1、队名:野狼盟,口号:我能! 2、队名:NIKE队,口号:Just出it! 3、队名:百事队,口号:出单无极限。 4、队名:胜羽队,队名:胜利的羽毛永远归顺于我。 5、队名:还击营,口号:还我奖杯,击溃敌队,营养均衡 6、队名:农夫山泉队,口号:出了有点悬。 7、队名:天一口号,天一,天一,天下第一。 8、队名:同路人,口号:风雨同路,别树一帜! 9、队名:秃鸡队,口号:消灭铁公鸡。 10、队名:菜鸟,口号是:菜鸟,菜鸟,我不吊谁吊?
2023-08-31 03:50:121

爱家乡诗句手抄报

1. 关于家乡的诗句手抄报简单 关于家乡的诗句手抄报简单 1.关于家乡的手抄报诗歌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2.家乡简易手抄报 乡简易手抄报一 简介家乡二 表达情感赞美家乡的句子1、我的家乡是长江边上的一颗明珠,闪闪发光。 2、我的家乡,究竟有多少文字可以描绘出我对你的情感呢?3、家乡多么美呀,交通是发达的,楼房是精致的,有顶绿的树,有顶靓的花,麻雀在电线杆上叽喳,小猫在树下嬉戏,蝴蝶越过花丛而来,摊贩像小河似的在街道上翻涌而来。家乡多么好呀,天空是明亮的,土地是宽阔的,有顶香的麦子,有顶好的环境,小鸟在柳树上歌唱,小狗在花丛中扑蝴蝶,喜爱旅游的人们从远方而来,热情的人们带者土特产拥了上去。 4、家乡如我们的母亲,是她用一草一木哺育了我们成长。5、人啊!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无论你地位有多高,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最难忘却的是故乡山水,最想吃到的是故乡饭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韵,最想做到的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 修饰可用家乡的花草,特产等作为修饰配上适当的纹理即可供参考有帮助请及时采纳哦⊙u2200⊙! 谢谢。 3.关于我爱家乡手抄报内容简单 我的家乡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可美了!最美的就是水库。你知道它“美在哪里吗”?我这就告诉你,水库周围有许多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树就随风飘动像美丽的少女梳理着自己长长的秀发,又像和蝴蝶、蜜蜂捉迷藏。水库边的野花开了,有红的花、紫的花、黄的花…… 4.关于我爱家乡手抄报内容简单100字 关于我爱家乡手抄报内容简单100字 答:我爱家乡无论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绿树成荫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还是大雪纷飞的冬天,我的家乡依旧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无时无刻都有着无比醉人的景色。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美的象征,也是我的家乡美的象征。 5.思乡的手抄报简单一些的 要图片 图片可见(有很多版本哦): /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CB%BC%CF%E7%B5%C4%CA%D6%B3%AD%B1%A8%CD%BC%C6%AC&s=0 内容资料: 版手抄报要用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更多可见: ?fr=qrl&cid=80&index=4&fr2=query 6.古诗词手抄报简单漂亮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7.关于爱家乡的诗歌急 「忆扬州」徐凝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过扬州」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 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纵游淮南」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杜牧: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宝塔凌苍苍。 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 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 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 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 霞连绣拱张。 目随征路断。 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 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 于此照迷方。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姜夔 >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 杜牧 (一)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 州 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 曾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 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 洪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 黄慎 (一) 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熏。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 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 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 郑燮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
2023-08-31 03:50:091

在会计师事务所里实习要做什么事

不用做什么准备,带个计算器,到时候跟着做事情就可以了
2023-08-31 03:50:099

三峡大坝什么时候建成的

三峡大坝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3335m,坝高185米,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至18日19时,水库水位已达到160.18米。2012年7月23日,三峡枢纽开启7个泄洪深孔泄洪。扩展资料:三峡大坝的管理措施:1、陆生生态中国三峡集团坚持采取种质资源保存、植物园保存、野外迁地保存、建设三峡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等多种措施,开展了以琪桐、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旅、红豆杉等三峡珍稀特有植物为重点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对工程施工区的古树名木,实行了就地或移栽保护。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分区进行了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2、水生生态水生生态的管理措施需建立在生态影响评估的基础之上。三峡工程运行对中下游干流以及两湖(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沙平衡以及生态等的可能影响亦备受关注,但精确评估却十分困难,因为水系异常复杂,空间尺度巨大,各种不同的过程交织在一起。3、污染防治中国三峡集团始终关注项目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的措施、先进的设备,对项目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坝前漂浮物、危险固体废弃物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和回用,有效控制、减少施工粉尘的产生,消除、减缓噪声影响,努力营造清洁、健康的环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大坝
2023-08-31 03:5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