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发改委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职责是什么

2023-09-18 10:50:26
共2条回复
cloud123

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以下均需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二)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现有资源,指导地方建设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完善体制机制,引导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医院支持资源薄弱地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增强市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每个省份在2—3个设区的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实行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 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 在县域推广临床服务、急诊急救新模式。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在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药品、信息系统等统筹管理,加强监测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落实和完善村医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

可可

承担着医改办公室的职能。市发改委作为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承担着医改办公室的职能,在工作中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己任,这也是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关推荐

四医联动改革指什么

法律分析: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把医疗、医保、医药、医价“四医联动”改革作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着力加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力度,创新医保资金集约节约使用机制,建立健全医药公开公平带量招投标制度,不断降低群众的就医成本,统筹兼顾国家利益、医院利益、医生利益和患者利益。要创新体制机制手段,大力推进基层公共医疗体系建设。要认真总结去年以来河北省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以城市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载体的基层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重点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统一管理的医联体建设,不断扩大签约家庭医生覆盖面,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健康河北建设。要加强疾病预防,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有序推进体检全覆盖和免费婚检、孕检等医疗检测,积极倡导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保健作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医疗卫生系统队伍建设和设施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服务群众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关部门履职尽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要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逐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待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要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条件,促进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法律依据:《河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健全利益调控机制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一、全面深化药品集中采购使用及联动改革 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是一项重大的机制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国家全面深化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探索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部署,抓住改革契机,坚持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路径,妥善处理政府、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利益关系,统筹推进四医联动改革。从扩大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入手,改革药品采购机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为深化改革和利益调控腾出空间。稳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支持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优化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增强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利益引导机制,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完善医务人员内部考核薪酬分配办法,引导医务人员主动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防病治病等服务,使不生病、少生病、少住院、少花钱成为医生和群众的共同目标。完善医保待遇政策,及时调整医保报销比例,建立健全医院控制成本引导机制和医保基金使用机制,确保医保基金可持续。落实财政投入,强化行业监管,促进联动改革,巩固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2023-09-06 18:16:10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年3月17日 提出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23-09-06 18:16:261

简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2023-09-06 18:16:351

我国改革30年前后医疗卫生服务有哪些差别和变化?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进行医疗改革试点,1998年医疗改革进入组织实施阶段。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以全面展开。但从总体上看,改革成效甚微,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一、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建国以来,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对保障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失去了活力,农民的医疗保健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1、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人员经费增长拉动,公务费和业务费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下降。农村公共卫生的公务费和业务费中,政府支出逐渐走低,公务费和业务费从1991年的2.58亿元下降到2000年的1.84亿元,剔除价格影响因素,年均增长速度为-10.7%;致使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来解决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见附表1[1])。农村基层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严重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削弱,某些已经消灭或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在一些地方时有回升,而且新发生的病种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附表1:农村公共卫生领域财政支出结构趋势变化分析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支出总额 7.49 8.27 9.14 11.40 12.70 13.90 15.68 17.33 17.67 19.66 人员经费 3.70 4.68 5.49 7.69 8.67 9.96 11.48 13.45 15.21 17.49 公务和业务费 2.58 2.12 2.08 2.10 2.21 2.15 2.01 2.05 2.10 1.84 项目补助 1.21 1.48 1.58 1.61 1.82 1.80 2.19 1.83 0.36 0.32 2、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农民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严重的不合理,据统计,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5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587.2亿元,而用于农村的卫生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当年,城镇人口约为3.79亿人,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30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乡村人口为8.66亿,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0.7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前者是后者的13倍。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严重,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说,现在中国的农村确实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根据统计数字和农村调查研究的结果,估计有40%—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2]。世界卫生组织通常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根据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明显(附表2[3])。2002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附表2: 监测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合计 城市 农村 2001 2002 2001 2002 2001 2002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50.2 43.2 33.1 22.3 61.9 58.2 新生儿死亡率(‰) 21.4 20.7 10.6 9.7 23.9 23.2 婴儿死亡率(‰) 30.0 29.2 13.6 12.2 33.8 3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5.9 34.9 16.3 14.6 40.4 39.6 为22.3/10万,而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58.2/10万,高出城镇2.6倍;城市婴儿死亡率是12.2‰,而农村婴儿死亡率33.1‰,高出城镇2.7倍。卫生部2004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过去五年,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8.9%、农村增长了2.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城市、农村分别增长了13.5%和11.8%。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en(1989)在80年代末就指出,尽管改革后中国农产品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但在生命统计上却相对停滞或退步。[4]可见,农民医疗保健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截止至2000年底,①我国有乡村医生1067269人,比1990年的776859人,增加了29万余人;②平均每村乡村医生数为1.56人,比1990年的1.01人,提高了55个百分点;③乡村医生培训合格率为86.01%;其中45岁及以下的乡村医生接受“两化教育”(系统化、正规化中等医学教育)合格比例达到了82.27%;46岁及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中专水平、逐项业务培训合格比例达到了89.77%。[5]根据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表明,我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零,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6%,大专学历人员17.1%,中专学历人员59.5%,高中以下学历人员21.8%人。以上数据反映出中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是:高学历人才奇缺,卫生人员素质低。 附表3: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博士 硕士 大学 大专 中专 高中以下 合计医院 o.3 1..3 17.9 29.5 41.7 9.3 100% 乡镇卫生院 o o 1.6 17.1 59.5 21.8 100% (注:数据来源: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举步维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但经过试点工作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识不足,疑虑重重。这里有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对国家的农村卫生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信心不足,可预期性的利益渺茫。其次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不堪负重。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看病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是2622元,而农民住院例均费用是2236元。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农民住院,他全年的收入可能都要花在医疗费用上。第三,农村医疗机构管理混乱。到2003年末,全国共设立51.5万个村卫生室,其中:村办27.7万个,联营3.6万个,乡卫生院设点2.6万个,私人办15.8万个。[6]而且相当多的村办卫生室也名不符实。所以私人或家族式的医疗服务网点,使农民对自己的资金投入缺乏安全感。二、农村卫生改革的定位和方向为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医药分家、药品的招标采购、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保健问题。改革的成效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深远,其中农村卫生改革的定位和方向不明确是重要原因。首先要坚持一种思想,就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7]。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而决不能简单市场化。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双轨”制。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有利于打破城乡分治的基本格局,有利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与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多数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广大农民来说,“健康就是财富,疾病就是贫困”。所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应作为基本的公共产品,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只有政府有效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才能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树立一种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缩小城乡差距。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计,在广大农村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如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对农民实施“两减免、三补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使我国农民直接得到实惠451亿元。同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减免,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以激励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属于公共经济决策中的相机决策。对我国七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粮食生产滑坡等进行紧急矫正性干预,效果非常明显。在农村医疗卫生方面,2005年一号文件规定:“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需要实质性的惠农措施来保证。第三要增强一种意识,就是坚持依法办事,强化卫生立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稳定的政策,切忌朝令夕改。否则,农民就会疑虑重重,以至于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采取等待、观望甚至抵触。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多个改革配套文件,并制定了有关区域卫生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卫生监督体制、卫生人事制度的改革文件,由此形成了全面推动中国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体系。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医疗卫生改革领域的复杂性以及需要深层次性的协同努力,并且又因为其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通过立法来确保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建设。而且国家对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财政投入以及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上的转移支付也应该从法律上予以保障,杜绝国家决策意图上的随意性和反复性。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系的运作和基金管理方面,也应通过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设立非营利性的农村医疗保障管理部门,以及由农民、政府与经办机构、专家共同参加的监督审查机构,确保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行。三、加强农村卫生事业改革的对策思考要实现“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8]的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决策。 1、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确立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管理地位,由县(市)级政府负责,有利于解决农村卫生服务监督与管理缺位的矛盾。在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统一管理下,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才能形成分层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只有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才可能对农村卫生工作实现全行业管理,把农村卫生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在管理,盘活现有卫生资源,调动积极性,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强化县对乡村的卫生业务扶持和监管功能,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领域和导向作用,是其它卫生费用来源(包括社区筹资、社会筹资、服务收费等)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对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补助。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要提高投入的有效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和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上来。 3、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随着农村经济、交通、区域和基层组织的变化,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甚至重复建设。存在着种种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是应打破行政区划布局,解决乡镇卫生院重复设置问题, 原则上坚持“一乡一院”、“一村一室”。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置要考虑其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二是乡镇卫生院与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共享,解决两者并立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对那些离县级医疗机构过近,且生存能力很差的乡镇卫生院,应实行撤、并、转,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要控制乡村医生的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实行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五是在明确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高档设备购置,减少资源闲置浪费。 4、改革农村卫生人员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根据我国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是要定向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国家可以安排专项资金委托高等医学院校定向为农村培养全科医生,或由医学院校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面向农村的大专班的方法,即由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或合同书,学生全部定向分配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二是要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各地农村医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医学知识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与全科医生的标准还相差较远。要加强对在职的乡村医生采取多种途径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 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2023-09-06 18:16:591

医改具体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023-09-06 18:17:102

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什么不同

医药体制改革,包括了医(卫生)、药(药品)两方面的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则仅限于医(卫生)方面的体制改革。我国的卫生部门原来管理的东西很多,后来逐渐剥离了一些职能,比如:比如,计划生育原来也属于卫生系统,后来剥离出类,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药品的管理原来是属于卫生系统的,后来被剥离出来,成立了食品药品管理局(简称FDA)。后来,这些部门分分合合。比如,在FDA剥离出来后,曾经回归到卫生系统,后来又再次剥离。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卫生部进行了合并,称为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由于FDA是独立于卫生系统之外的,要改变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困境,就需要对卫生和药品体制两方面同时改革。
2023-09-06 18:17:491

目前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

参考,然后再添加一点点的个人观点和它周围的例子,哦,我祝你成功!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对医疗改革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原则清楚地描述了普及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坚持公共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了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报告强调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在卫生方面的基础,中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指出,对未来健康的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改善民生,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发展报告强调了密切的关系。显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善他们的健康,实现普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推动医疗改革。 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普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医疗改革问题。目前,政府集思广益,多方寻求医疗保健改革计划,概述了多年的医疗改革讨论的共识的改革方案中的一部分,这更容易识别,以及如何解决困难的问题,医疗改革,医疗改革方案,以确定是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它是值得我们关注,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和解决。 第一,整体设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问题。医疗改革是一个渐进的,持续的过程,涉及到医疗制度,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可分为几个阶段。设计医疗卫生制度改革,首先要确定对宏观经济改革的一个很好的框架,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里程碑分阶段实施改革,逐步接近目标。此外,设计的改革目标,各级政府承担公民的健康保险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允许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医疗和卫生服务显然是不现实的。 两个输入和责任政府的问题。为人民的健康是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立卫生政策,保护居民的健康,通过各种形式的资金,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居民能够使用。其中,所述的第二个方面是更关键的。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所有居民的需要,卫生部门和安全系统相结合,以保障市民的健康需求方补偿资金供给方面的补偿。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政府在维护居民健康的,投资必须是在需求方补贴,但也是各方补贴,从而保持良好的公平,易于控制成本。 三,创建一个通用的安全系统问题。十六大报告中,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如果在2020年,我们应该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其次,“享受”,“享受”,即允许所有居民接受服务,二是“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利益。第三,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两个不能忽视,不能是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社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给予关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也就是说,以确保需要所有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但是,如何实现普及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除了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还需要有医疗保险制度的保护。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共享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在当前的经济和健康的发展状态,“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健康保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建立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也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感觉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制度,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已扩大。政府推动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公平,再分配只能建立在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确保所有成员的社会平等地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强制性的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是卫生改革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是建立一个普遍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公平地解决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短期目标是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大病救助的实施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和推进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普遍覆盖。在政府举办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鼓励社区组织的商业医疗保险,以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同时促进公共医疗保险机构的服务水平。 四,公立医院的改革。政府实行一定的保健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医院和医疗服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职责和义务。但关键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公众,私营,合资,股份制及其他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院系统进行科学定位,并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互补性的发展平台,从而促进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形成统一的思维方式。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医院的筹资机制,政府控制管多少。现在全国有近20,000家医院中,95%是政府开办的,但政府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投资,部分地转让给社区,势在必行。目前,区域卫生规划应的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些由政府主办的医院,其余的由社会流传下来。公立医院的资产属于人民,我们的目标不应该以营利为目的。 目前,政府财政投入不能完全满足公立医院的开支,医院为了开展项目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增长的业务服务和一个主要来源。避免公立医院趋利的医疗费用所产生的不合理的增加和人民就医难问题,是政府的医疗系统改革推进的主要目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没有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政府卫生支出,医疗机构预算补偿政策,药物政策和医疗保险政策,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将不得不进行改革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执业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为问题。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旨在提供基本的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健康保护,但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工资上涨,城镇居民人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显着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基金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执行的结果是,被保险人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工人赔偿医疗费没有增加的比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似乎入不敷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补偿比例并没有显着增加。 据了解,在2005年全国最低资金30万元,人均,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为20%左右,在2006年的最低资金50亿元,平均住院天数比实际补偿28%左右,远低于资金的增长量。究其原因,水平的医疗保健费用的快速增长是一个重要因素。医疗费用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筹资水平的增长。造成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的违规行为,如过度提供医疗服务,诱导需求。在这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措施,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行为,促进合理的服务,规范服务,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和提高效率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如通过提前包干,主动规范医疗机构激励行为;通过补偿政策,引导人们更好地利用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体制改革涉及许多方面利益的调整,必须是统一的卫生改革的正确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由政府的最强大的政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应抓住改革的主动权,并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普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党代会报告。
2023-09-06 18:18:00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内容?

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推动开展医保目录内抗癌药集中采购……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帮忙点个采纳,万分感谢
2023-09-06 18:18:253

国家最新医改的内容是什么?求文件正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23-09-06 18:18:503

医改后医生收入?

医生临床平均收入为9.4万元,其中70%的医生表示税前收入在10万以下,仅有14%的科室主任/副主任年收入超过20万元。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目的是为了确保每个人包括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医疗服务。长期以来,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经常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丰富而具体的内容。1998年开始推行“三项改革”,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2000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就“三改并举”进行部署。在这期间,有关部门对中国医改的构成以及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以期界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范畴,2007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基本制度,即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卫生医疗领域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的提出不仅系统总结了以前的研究,还为今后的改革构建了崭新的框架。长期以来,由于对医疗领域的范畴没有明确界定,甚至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两类不同性质的领域也没有明确划分,相关部门职能和政策界限模糊,因此本章回顾论述时依照不同时期惯例,对不同领域不作严格区分,但在分析讨论时,尽量将问题置于“四大体系”分析框架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体系定位明确,中国医疗卫生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和城镇的医疗服务也在这时全面展开,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大增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以及“政事一体化”的管理,我国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2023-09-06 18:19:01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023-09-06 18:19:552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什么协同发展和治理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目的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优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对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预算管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机构准入运行、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到所有农村,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
2023-09-06 18:20:06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介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年3月17日 提出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23-09-06 18:20:211

求助医改知识!

新医改 [1]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卫生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卫生环境。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以及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卫生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有条件的农村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同时,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等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 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七)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药品储备制度。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生产。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八)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县(市)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医院、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余公立医院由市负责举办。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衔接。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 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中央统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 (九)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主要对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有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给予补助。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 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医的监管。 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2023-09-06 18:20:391

2018国家机构改革中涉及医药领域的有哪些?

医疗改革: 六个方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出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服务来完成;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力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中央和地方要增加卫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新增部分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二是优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对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预算管理。 三是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机构准入运行、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到所有农村,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 五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方式,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完善药品储备,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六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输送和吸收。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定向培养农村适宜卫生人才,制定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2023-09-06 18:21:04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安排

  国家计划连续三年招收免费定向医学生。我们是免学费,和住宿费的。文件上还说每年补助6000元的生活费,但是这笔生活费现在还没什么说法,不知什么时候发放。毕业后需要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六年。下面是今年的文件:  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厅(教委)、高校招生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8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2011年将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以下简称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财政部、卫生部共同印发了《关于核定2011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1〕17号),中央财政已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中西部地区实施培养工作。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改社会〔2010〕1198号)(以下简称《意见》),为做好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确保2011年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省级卫生(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意见》,与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编办等部门加强协作,结合本地农村卫生人力需求,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中医类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实施,相关工作方案、工作总结送交各省级卫生厅局统筹汇总。  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省级卫生、发展改革等部门,根据2011年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分省(区、市)计划,确定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的高校(以下简称培养高校),在不增加培养高校临床医学、中医学和蒙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确定各校招生计划,承担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任务的高校原则上在2010年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范围内确定。  三、免费医学生订单定向招生计划纳入201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规模,在有关学校的招生来源计划中单列编制,计划性质为“免费医学定向”。免费医学生定向招生计划面向生源地全省(区、市)招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由各省级招生办公室统一向社会发布,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生源不足时,未完成的计划可在院校所在同批次补征志愿时重新公布剩余计划,并按照补征的考生志愿及录取要求,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直至完成计划。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有关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  四、各省级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将免费医学生招录培养工作的相关政策信息向考生和公众公布,并联合与培养高校签署免费医学生培养协议;同时做好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培养高校与免费医学生签署定向就业和培养协议的政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五、各省级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与省级财政部门沟通协商,按照当地收费标准,统筹落实免费医学生培养所需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补助经费,同时要加强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六、有关培养高校要切实做好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根据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岗位需求,积极开展相关培养模式研究和改革,培养适应农村基层需要的合格医学毕业生,并定期将培养实施情况报送省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  七、各省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的过程管理,认真总结经验,于2011年10月31日前将本省(区、市)2011年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基本情况总结和招录情况统计表(纸质及电子版,格式见附件1)分别报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含中医类专业招生计划的应当同时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下同)。  八、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合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根据本地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需求,确定2012年定向单位和岗位数,提出各类免费医学生培养需求计划,于2011年10月31日前将2012年培养需求情况统计表(纸质及电子版,格式见附件2)报送卫生部科技教育司。  九、各地要认真抓好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的督促和落实,并及时将工作进展中的情况和问题反馈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有关部门将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
2023-09-06 18:21:291

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有谁知道数字化的具体内容?

《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从加快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共提出22项具体任务。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奋力谱写陕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其中涉及数字化相关内容如下:1、在“加快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中明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乡村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和优化,加大与医保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提供更加便民的医保结算服务。2、在“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中明确:(1)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展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不断提升绩效考核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强化考核结果应用。(2)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全面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应用,稳步推进数据共享。加快省、市级医保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建设,整合信息资源,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域性全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保信息网络。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保+商保”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加快省、市、县、乡、村五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工作、人员和医保信息化建设运维经费。 (3)协同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持续推动服务措施落地见效。推进依托官方网站、公众号或政务服务平台等,整合汇聚公布省域内“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网上移动服务应用,便于公众“一个通道”获取诊疗服务等权威信息。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省95%的区县,并逐步延伸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023-09-06 18:21:551

农村卫生系统有哪些改革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进行医疗改革试点,1998年医疗改革进入组织实施阶段。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以全面展开。但从总体上看,改革成效甚微,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一、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建国以来,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对保障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失去了活力,农民的医疗保健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1、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人员经费增长拉动,公务费和业务费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下降。农村公共卫生的公务费和业务费中,政府支出逐渐走低,公务费和业务费从1991年的2.58亿元下降到2000年的1.84亿元,剔除价格影响因素,年均增长速度为-10.7%;致使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来解决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见附表1[1])。农村基层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严重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削弱,某些已经消灭或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在一些地方时有回升,而且新发生的病种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附表1:农村公共卫生领域财政支出结构趋势变化分析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支出总额 7.49 8.27 9.14 11.40 12.70 13.90 15.68 17.33 17.67 19.66 人员经费 3.70 4.68 5.49 7.69 8.67 9.96 11.48 13.45 15.21 17.49 公务和业务费 2.58 2.12 2.08 2.10 2.21 2.15 2.01 2.05 2.10 1.84 项目补助 1.21 1.48 1.58 1.61 1.82 1.80 2.19 1.83 0.36 0.32 2、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农民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严重的不合理,据统计,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5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587.2亿元,而用于农村的卫生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当年,城镇人口约为3.79亿人,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30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乡村人口为8.66亿,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0.7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前者是后者的13倍。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严重,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说,现在中国的农村确实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根据统计数字和农村调查研究的结果,估计有40%—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2]。世界卫生组织通常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根据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明显(附表2[3])。2002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附表2: 监测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合计 城市 农村 2001 2002 2001 2002 2001 2002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50.2 43.2 33.1 22.3 61.9 58.2 新生儿死亡率(‰) 21.4 20.7 10.6 9.7 23.9 23.2 婴儿死亡率(‰) 30.0 29.2 13.6 12.2 33.8 3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5.9 34.9 16.3 14.6 40.4 39.6 为22.3/10万,而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58.2/10万,高出城镇2.6倍;城市婴儿死亡率是12.2‰,而农村婴儿死亡率33.1‰,高出城镇2.7倍。卫生部2004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过去五年,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8.9%、农村增长了2.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城市、农村分别增长了13.5%和11.8%。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en(1989)在80年代末就指出,尽管改革后中国农产品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但在生命统计上却相对停滞或退步。[4]可见,农民医疗保健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截止至2000年底,①我国有乡村医生1067269人,比1990年的776859人,增加了29万余人;②平均每村乡村医生数为1.56人,比1990年的1.01人,提高了55个百分点;③乡村医生培训合格率为86.01%;其中45岁及以下的乡村医生接受“两化教育”(系统化、正规化中等医学教育)合格比例达到了82.27%;46岁及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中专水平、逐项业务培训合格比例达到了89.77%。[5]根据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表明,我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零,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6%,大专学历人员17.1%,中专学历人员59.5%,高中以下学历人员21.8%人。以上数据反映出中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是:高学历人才奇缺,卫生人员素质低。 附表3: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博士 硕士 大学 大专 中专 高中以下 合计医院 o.3 1..3 17.9 29.5 41.7 9.3 100% 乡镇卫生院 o o 1.6 17.1 59.5 21.8 100% (注:数据来源: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举步维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但经过试点工作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识不足,疑虑重重。这里有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对国家的农村卫生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信心不足,可预期性的利益渺茫。其次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不堪负重。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看病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是2622元,而农民住院例均费用是2236元。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农民住院,他全年的收入可能都要花在医疗费用上。第三,农村医疗机构管理混乱。到2003年末,全国共设立51.5万个村卫生室,其中:村办27.7万个,联营3.6万个,乡卫生院设点2.6万个,私人办15.8万个。[6]而且相当多的村办卫生室也名不符实。所以私人或家族式的医疗服务网点,使农民对自己的资金投入缺乏安全感。二、农村卫生改革的定位和方向为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医药分家、药品的招标采购、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保健问题。改革的成效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深远,其中农村卫生改革的定位和方向不明确是重要原因。首先要坚持一种思想,就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7]。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而决不能简单市场化。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双轨”制。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有利于打破城乡分治的基本格局,有利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与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多数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广大农民来说,“健康就是财富,疾病就是贫困”。所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应作为基本的公共产品,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只有政府有效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才能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树立一种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缩小城乡差距。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计,在广大农村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如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对农民实施“两减免、三补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使我国农民直接得到实惠451亿元。同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减免,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以激励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属于公共经济决策中的相机决策。对我国七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粮食生产滑坡等进行紧急矫正性干预,效果非常明显。在农村医疗卫生方面,2005年一号文件规定:“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需要实质性的惠农措施来保证。第三要增强一种意识,就是坚持依法办事,强化卫生立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稳定的政策,切忌朝令夕改。否则,农民就会疑虑重重,以至于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采取等待、观望甚至抵触。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多个改革配套文件,并制定了有关区域卫生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卫生监督体制、卫生人事制度的改革文件,由此形成了全面推动中国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体系。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医疗卫生改革领域的复杂性以及需要深层次性的协同努力,并且又因为其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通过立法来确保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建设。而且国家对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财政投入以及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上的转移支付也应该从法律上予以保障,杜绝国家决策意图上的随意性和反复性。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系的运作和基金管理方面,也应通过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设立非营利性的农村医疗保障管理部门,以及由农民、政府与经办机构、专家共同参加的监督审查机构,确保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行。三、加强农村卫生事业改革的对策思考要实现“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8]的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决策。 1、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确立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管理地位,由县(市)级政府负责,有利于解决农村卫生服务监督与管理缺位的矛盾。在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统一管理下,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才能形成分层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只有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才可能对农村卫生工作实现全行业管理,把农村卫生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在管理,盘活现有卫生资源,调动积极性,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强化县对乡村的卫生业务扶持和监管功能,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领域和导向作用,是其它卫生费用来源(包括社区筹资、社会筹资、服务收费等)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对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补助。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要提高投入的有效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和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上来。 3、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随着农村经济、交通、区域和基层组织的变化,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甚至重复建设。存在着种种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是应打破行政区划布局,解决乡镇卫生院重复设置问题, 原则上坚持“一乡一院”、“一村一室”。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置要考虑其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二是乡镇卫生院与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共享,解决两者并立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对那些离县级医疗机构过近,且生存能力很差的乡镇卫生院,应实行撤、并、转,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要控制乡村医生的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实行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五是在明确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高档设备购置,减少资源闲置浪费。 4、改革农村卫生人员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根据我国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是要定向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国家可以安排专项资金委托高等医学院校定向为农村培养全科医生,或由医学院校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面向农村的大专班的方法,即由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或合同书,学生全部定向分配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二是要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各地农村医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医学知识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与全科医生的标准还相差较远。要加强对在职的乡村医生采取多种途径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 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2023-09-06 18:22:091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文献有哪些内容

1.【期刊论文】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路径分析与思考期刊:《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 2021 年第 007 期摘要:围绕"看病难""看病贵"两大难题,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和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等4个方面阐述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思路;从降低药耗占比、医保改革、加强医院治理体系建设、发展中医药等4个方面阐述了医疗收支结构优化建议.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指出各级政府需协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资源;医疗质量与效率;分级诊疗;医保基金;发展路径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ese-health-quality-management_thesis/0201290700388.html---------------------------------------------------------------------------------------------------2.【期刊论文】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门诊药房拆零给药模式优势探讨期刊:《中国药业》 | 2021 年第 013 期摘要:目的 探讨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形势下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实行拆零给药服务模式的优势.方法 调取医院信息系统(HIS)2019年1月至12月门诊的拆零处方92406张,分析门诊药房拆零给药模式对药品费用、患者用药安全、医疗资源、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 拆零药品处方数量占总处方数量的18.75%,共节约药品费用约217.71万元,平均每张拆零药品处方节约23.13元.结论 实行拆零给药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促进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药学服务.门诊药房实行拆零给药模式,有利于提升药学服务,能更好地适应新医改形势的要求.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门诊药房;拆零给药;药学服务;药事管理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a-pharmaceuticals_thesis/0201290340616.html---------------------------------------------------------------------------------------------------3.【期刊论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指标体系期刊:《卫生软科学》 | 2021 年第 005 期摘要:】目的】构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指标体系,为深化医改考核工作提供评价工具.】方法】基于"结果链"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头脑风暴法构建指标池,形成初步的考核指标体系,发放正式调查问卷,选取20位专家进行2轮Delphi专家咨询,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结果】经过2轮专家咨询后得到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0.0%和10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均在0.8以上;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226~0.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指标体系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良好,可为实际的医改评估提供评价工具.关键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果链;模糊综合评价法;指标体系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soft-science-health_thesis/0201289413273.html---------------------------------------------------------------------------------------------------4.【期刊论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21〕20号)期刊:《科学中国人》 | 2021 年第 018 期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通知;印发;直辖市;深化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scientific-chinese_thesis/0201290694230.html---------------------------------------------------------------------------------------------------5.【期刊论文】以思政工作推进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期刊:《办公室业务》 | 2021 年第 008 期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融合,探索如何加强基层支部建设,筑牢医改政治保障;科学选择学习内容,准确掌握政策要求;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推进政策贯彻落实.有效提高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能够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关键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office-operations_thesis/0201289366316.html
2023-09-06 18:22:201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中医药文件是什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监督服务(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七)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2023-09-06 18:22:281

(26分)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方向。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但医疗供给仍不能满足人们医疗需求,医疗公益性不足,急需发展公共医疗服务。(4分)(2)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具息发性等缺陷,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市场为方向的医疗改革,不能解决公平问题,要坚持医疗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就需要国家运用公共财政解决公民基本医疗问题。(3分)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 时推出医疗的公益性改革,有利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让人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3分)③完美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2分)(3)①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医疗改革源于人民就医需求,在医改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市场手段不能解决医疗的公平问题,医疗公益性得到大家共识。新医改是否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3分)②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随着对医疗改革认识深入,必将推动新医疗改革。(3分)(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这一现状要求必须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举措。(2分)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是调整社会关系,从而为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分)③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我国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分)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和国家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入手,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分) 略
2023-09-06 18:22:36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保稳定”有何意义

的非官方的数字
2023-09-06 18:23:032

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换种说法是?

就是农村现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2023-09-06 18:23:133

什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卫生技术人员如何合理流动
2023-09-06 18:23:24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什么不同

基本上市一个意思!
2023-09-06 18:23:342

简述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一、加快卫生改革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条基本原则不能变,坚持了这三条,就坚持了卫生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方向。 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人口多、人均经济水平低、社会保障能力差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滞后,更不能把维护人民健康的责任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在任何情况下,卫生事业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 二、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非典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属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必须靠政府组织推动,靠政府制订并落实预防、控制、救治和有效应对措施。降低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衡量政府工作效绩的重要指标。  (二)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主要包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维护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创造宽松环境,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既要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按照属地化原则,建立不分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均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监管的机制,严格医疗资格准入,规范医疗秩序,强化医疗质量评价,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保证群众就医和用血安全。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纠正不正之风,减轻群众负担。  (四)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这四个方面是政府卫生工作必须承担的职责,但不是卫生部门一家可以完成的。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工作,有关部门应紧密配合,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第二、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第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第五、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第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七,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
2023-09-06 18:23:441

我国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民基本医保体系

C 试题分析:从题文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说明了政府提供了公共卫生事业,公共卫生事业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人口质量的保证,所以答案选C。③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不选。
2023-09-06 18:23:521

从年开始,我国开始推进医药卫生医疗保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三项改革”

不可以,必须要孩子办了才可以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它是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它主要是对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做了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出现在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指明了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办理办法编辑具体包括了4个事项,而且还需要申办人提供资料齐全的,予以即时办理;对资料不齐全的,暂不受理,并告知申办人应补足何种资料。具体如下:(一)、申办参保(增员)须知1、提供资料(以下资料需附原件及其A4纸复印件):①未满18周岁的人员:《户口薄》(户口薄内所有成员资料均需复印)、《身份证》(16周岁以下人员未领身份证的可不提供)。②18周岁以上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人员:《户口薄》(户口薄内所有成员资料均需复印)、《身份证》、所在学校开具的学籍证明。③18周岁以上城镇非从业居民:《户口薄》(户口薄内所有成员资料均需复印);《身份证》(复退军人需提供退伍或转业证件)。④低保对象:《户口薄》、《身份证》、《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2、办理流程:经办部门:①居住在惠城区的桥西、桥东、江南、江北、龙丰和河南岸街道办事处的城镇居民到惠城区社保局关系股办理;②居住在县城和惠阳区的淡水街道办事处、大亚湾区的澳头街道办事处的城镇居民到所在地社保局关系股办理;③居住在其他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城镇居民到所在劳动保障管理所或社保局办理。业务办理完毕,经办人员打印《惠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增员校对表》当场交给申办人,申办人如发现有错漏的,须在五个工作日内到经办部门纠正,逾期不办的视作无误处理。业务受理时间为每月1—24日,当月申报的业务次月起生效,以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个社保年度,一次性缴足一个社保年度内的医疗保险费,每年的6月1日至30日应一次性缴纳下一社保年度的医疗保险费。(二)、申办停保(减员)须知1、提供资料(以下资料需要原件及其A4纸复印件):①就业:凭用人单位证明及签订劳动合同书。②出境: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及《身份证》。③死亡:凭《死亡证书》或当地派出所的有效证明及《身份证》。2、办理流程:经办部门:到参保所在地社保局关系股或劳动保障所办理。填写表格:《惠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增(减)申请表》一式二份。业务办理完毕,经办人员打印《惠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减员校对表》当场交给申办人,申办人如发现有错漏的,请在五个工作日内到经办部门纠正,逾期不办的视作无误处理。当月25日前申报的业务,次月起生效,已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不予退还。(三)、申办信息变更须知1、提供资料(以下资料需附原件及其A4纸复印件):①户主姓名或身份证更改:凭《户口薄》、《身份证》。②参保人员姓名或身份证更改:凭《身份证》。③户籍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更改:凭《户口薄》或申请书等相关资料。④缴费标准变更:18周岁以上的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学生凭就读学校出具证明。2、办理流程:经办部门:到参保所在地社保局关系股或劳动保障所办理。填写表格:《惠州市城镇居民参保信息更正核对表》一式二份。业务办理完毕,经办人员打印《惠州市城镇居民参保信息更正核对表》当场交给申办人,如有错漏,请在五个工作日内到经办部门纠正,逾期不办的视作无误处理。(四)、申办参保信息打印、咨询、查询须知1、打印:凭户主《身份证》到参保所在地社保局关系股或劳动保障所办理,每年的7月份打印上一年度的参保资料。2、咨询、查询:凭参保人员的《身份证》到参保所在地社保局关系股或劳动保障所办理。(五)、注意事项申办人提供资料齐全的,予以即时办理;对资料不齐全的,暂不受理,并告知申办人应补足何种资料。主要区别编辑与职工医保区别一是面对人群不同。城镇职工医保主要面向有工作单位或从事个体经济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医保主要面对具有城镇户籍的没有工作的老年居民、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学生儿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二是缴费标准及来源不同。城镇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不享受政府补贴。城镇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总体上低于职工医保,在个人缴费基础上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待遇标准不同。城镇居民医保由于筹资水平较低,医疗待遇标准总体上略低于职工医保。四是缴费要求不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设立最低缴费年限,达到缴费年限(男25年、女20年)的,退休后不再缴费即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设立最低缴费年限,必须每年缴费,不缴费不享受待遇。医保补助编辑201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医改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改革持续推向深入。会议称,“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5万名以上全科医生。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2014年2014年4月25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2014年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320元,同时相应调整个人缴费标准。[1]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指出,2015年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达到人均38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120元基数部分按原有比例补助,对增加的260元按照西部地区80%和中部地区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同时,为了平衡政府与个人的责任,建立政府和个人合理分担可持续的筹资机制。2015年居民个人缴费在2014年人均不低于90元的基础上提高30元,达到人均不低于120元。[2]实施案例编辑自2015年度起,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也将实行新的标准。这是自2011年以来,北京首次提高城镇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3]其中,学生儿童个人缴费标准将由每人每年10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160元;城镇老年人由每人每年30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360元。无业居民由每人每年60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660元,无业居民中残疾人员、七至十级残疾军人由每人每年30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360元。[3]2015年度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缴费时间为2014年9月10日至11月底,参保居民应按新标准及时办理参保手续,足额准备参保缴费资金。[3]由于目前居民医保的门诊报销政策要求连续参保一年以上,如果没有按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可能造成断缴,将会影响到参保人次年的门诊费用报销。[3]法律规定编辑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后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现阶段没有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的主要是城镇非从业居民。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规范引导,稳步推进。目标原则(一)试点目标。2007年在有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件的省份选择2至3个城市启动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争取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要通过试点,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二)试点原则。试点工作要坚持低水平起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大病医疗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坚持统筹协调,做好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之间基本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等的衔接。参保范围和筹资水平(三)参保范围。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四)筹资水平。试点城市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基本医疗消费需求,并考虑当地居民家庭和财政的负担能力,恰当确定筹资水平;探索建立筹资水平、缴费年限和待遇水平相挂钩的机制。(五)缴费和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参保居民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缴费给予补助。国家对个人缴费和单位补助资金制定税收鼓励政策。对试点城市的参保居民,政府每年按不低于人均40元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每年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按人均20元给予补助。在此基础上,对属于低保对象的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参保所需的家庭缴费部分,政府原则上每年再按不低于人均10元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人均5元给予补助;对其他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居民参保所需家庭缴费部分,政府每年再按不低于人均60元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人均30元给予补助。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办法给予适当补助。财政补助的具体方案由财政部门商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研究确定,补助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六)费用支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要合理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完善支付办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探索适合困难城镇非从业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服务和费用支付办法,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用于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其他费用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捐助等方式解决。[4](七)组织管理。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原则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管理服务体系,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实际,进一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要探索建立健全由政府机构、参保居民、社会团体、医药服务机构等方面代表参加的医疗保险社会监督组织,加强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运行的监督。建立医疗保险专业技术标准组织和专家咨询组织,完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专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根据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八)基金管理。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试点城市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探索建立健全基金的风险防范和调剂机制,确保基金安全。(九)服务管理。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管理,原则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办法由试点城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等部门制定。要综合考虑参保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医疗服务的范围。通过订立和履行定点服务协议,规范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明确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权利和义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居民参保和报销医疗费用;明确医疗费用结算办法,按规定与医疗机构及时结算。加强对医疗费用支出的管理,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奖惩机制。积极推行医疗费用按病种付费、按总额预付等结算方式,探索协议确定医疗费用标准的办法。(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等的作用。整合、提升、拓宽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功能,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对参保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要适当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比例。(十一)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将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力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重点解决大病统筹问题;继续着力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鼓励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多种方式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规范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政策,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搞好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十二)协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制度衔接,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在筹集医疗资金、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卫生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用药规范和出入院标准等技术标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实行参保居民分级医疗的办法。(十三)建立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试点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督促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就重大问题向国务院提出报告和建议。(十四)选择确定试点城市。省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条件选择2至3个试点城市,报部际联席会议审定。试点城市的试点实施方案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十五)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卫生、民政、教育、药品监督和中医药管理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配合,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六)精心组织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指导意见规定的试点目标和任务、基本政策和工作步骤,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本行政区域的试点工作。试点城市要在充分调研、周密测算、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已经先行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城市,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进一步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的基本医疗保险的体制和机制。(十七)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政策性很强。各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加强对试点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的总结推广,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真正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使试点工作成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实践。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向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国务院二○○七年七月十日[4]参考资料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9-06 18:24:031

2019年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自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各项改革措施相继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加以解决。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京政发〔2014〕30号)要求,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思路、原则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主体作用,切实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并发挥其关键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调整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格局,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重点推进“两个分开,三个机制,两项制度,三个支撑”体制机制改革,即持续推进医药分开、继续深化管办分开,着力在医保调控机制、价格调节机制、财政投入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持续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发挥 人才 培养、学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联动。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纳入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安排,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动本市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同步改革,兼顾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兼顾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协调发展,兼顾疾病预防控制、治疗和康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2.坚持分类改革。明确城市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价格调整、财政投入、绩效考评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   3.坚持重点突破。在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下,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着力在医保支付、医药分开、价格改革、人事薪酬、分级诊疗等重点改革领域取得突破,建立符合首都实际的体制机制。   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均纳入改革范围。规划准入、行业监管、价格、医保、医药分开、药品流通采购、第三方评价等方面改革政策适用于所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财政投入、人事薪酬、绩效考核等方面改革政策适用于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国家部委、军队、武警部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京举办的医院可参照执行,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要求,由其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细则并保障政策落实。   (三)改革目标   到2017年底,建立符合首都特点的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医疗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资金保障可持续。具体目标:   1.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以药补医机制全面破除,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突破,差别化财政投入政策进一步完善。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总费用增幅与本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相协调。   2.分级诊疗制度扎实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就医秩序得到改善,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逐步降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初步构建。   3.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确立雏形。编制人事制度更加合理,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收入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更加积极有效,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4.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的首都医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和监管制度更加健全,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医规范有序。   5.医患满意度有效提升。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就医环境更加安全有序;就医费用负担保持合理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保持在20%左右;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公立医院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二、建立公立医院治理新体制   (四)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落实政府在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功能定位、目标任务、选配班子等方面的领导责任,在公立医院编制、财政投入、价格、薪酬、基本建设、设备设施购置和维护、重点专科发展、公共卫生投入、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建立健全符合公益性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保障责任,在公立医院人、财、物等重大决策、对外投资合作、成本费用控制、促进效率和公益性等方面的管理责任,在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合法合规执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安全等方面的监督责任。   2016至2017年,着力推动市区两级政府落实办医责任,促进各公立医院办医主体落实责任。   (五)深化管办分开改革   强化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的职能,完善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首医委)的统筹协调机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属地协调、区域联动,建立完善全行业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对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的管理权责,明确医院管理部门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的办医职责,理清医院管理部门与所办医院间的权责关系。加强对医院的规范管理,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探索中央在京医院共建共管机制,市区两级政府在规划准入、用地保障、建设审批、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2016至2017年,重点研究深化管办分开改革方案,着力推进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行业管理,优化政府办医体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属地管理与统筹。   (六)完善公立医院法人结构和治理机制   完善法人治理试点医院的理事会制度、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规范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进一步落实试点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鼓励资产多元、实行托管的公立医院以及医疗联合体通过多种形式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医院院长和副院长由理事会按规定聘任或解聘,并探索实行公开 竞聘 。推进职业化建设,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考核结果作为院长工作评价、薪酬确定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探索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   ,重点完善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2017年,着力在北京儿童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医院探索多种法人治理模式。   (七)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行业评价   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引导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方向;定期组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制定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行业评价标准,定期组织行业评价,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   ,对市区两级公立医院开展绩效考核和行业评价。2016至2017年,持续开展公立医院行业评价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   (八)完善多方监管机制   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加强医院信息公开,规范信息公开内容,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全面实行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电子监管,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向医疗机构延伸,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的闭环监管。发挥医疗行业协会、学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监督和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医疗机构依法经营、严格自律。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发挥人大、政协、监察、审计机关以及社会层面的监督作用。推进医疗机构和医生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考核评价机制。   ,对三级医院开展巡查工作,公布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相关信息。2016至2017年,完善本市医疗机构行业监督管理办法,开展全市医院巡查活动;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和医疗费用控制考核问责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九)提高公立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落实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院收支预算管理,推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综合考虑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临床路径并加强管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研究制定加强公立医院综合预算管理指导意见。2016至2017年,规范诊疗行为,继续开展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1 2
2023-09-06 18:24:221

求问我国社会卫生状况存在哪些问题?改善对策有哪些?

据调查,有90%以上的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状况不满(特别是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我觉得对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根据我个人的调查和分析,普遍是对医疗卫生“现状”不满意。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从体制角度分析,主要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种种弊端的问题。具体分为四个小点:(1)城乡分割。长期以来,由于发展阶段的制约,中国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结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体制进一步加剧了这个矛盾。(2)城乡公共医疗体系不健全。在传统发展思路影响下,单纯重视GDP的增长,对卫生事业相当漠视,因此导致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3)超标等级制。有人说,现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造成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怀念传统体制下的所谓“公平”局面。(4)公立医院多数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服务态度不佳。从微观看,长期以来,相当多的一二级和三级医院处于低效和亏损状态;就整个社会来说,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养懒人”的局面。第二,对当前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势力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所形成的腐败风气的问题。第三,对经济改革中的利益失衡和医疗卫生改革中的某些偏差问题。第四,对改革中一些新的正当的举措实施的问题。对策1、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该把对社会卫生服务工作的关注落到实处, 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设立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启动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证对基本必要的医疗设备的投入,并将其纳入财政和卫生事业的常规预算。2、要改善配套政策把符合标准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医保定点,纳入城镇基本医保范围,实行比较大医院更为优惠的的个人自付比例,引导病源的合理分流。3、政府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同时还要依法加强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经营管理制度,一套完善的评价、监督、奖惩机制,也有利于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和谐、公平、有序竞争。
2023-09-06 18:24:371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某校高三(

(1)政治学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政府必须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3分)世界观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分),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或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2分),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2分)。树立正确的目标理念,有利于推动新医改的顺利进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3)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有利于深化改革,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有利于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以技养医,优劳优得: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增加医保支付比例:有利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府“购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降低药品费用:有利于减少药费支出,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每点2分,回答问题笼统、针对性不强,每点最多得1分。学生选择三点内容回答即可,选择全部内容回答,以前三点内容为准。) 解析见答案
2023-09-06 18:24:451

2009年4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1)4750万(2需方3900万 供方2100万
2023-09-06 18:24:532

医疗财政政策的论文(2)

  医疗财政政策的论文篇二   医疗卫生保障公共财政投入:有效性与政策路径   摘 要:当前,基本医疗卫生是改善民生的领域之一。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社会属性决定了对其保障的投入是民生财政的重要内容。在政府财力和投入规模的现实约束下,公共财政投入的有效性问题更应成为关注的重点。作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公共财政必须借力调整投入结构和实施有效政策措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确保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关键词:医疗卫生保障;公共财政投入;有效性;政策路径   中图分类号:FS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1-0089-05   一、问题的提出   医疗卫生服务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是公共卫生服务,例如免疫预防、传染病防治等;另一类是普通的医疗服务,即对个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现代社会没有任何政府完全放任市场力量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问题,而都通过公共财政在其筹资和保障领域加以干预,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共卫生服务具备显著的外部效应、规模收益递增和公共物品的特征;而普通的医疗服务具有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可能发生的诱导性消费等特点,导致“市场失灵”和次优水平的供给。尤为重要的是,人们普遍将接受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看做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符合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要求。这个观点通过多数国家的公共支出支持“卫生医疗系统的扩展以及个人以低成本获得医疗服务普遍化”得以证明。   虽然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矫正“市场失灵”和增进社会福利,然而,也会存在着干预“失灵”。我国在转轨过程中政府对医疗卫生市场干预的“缺位”就是导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病有所医”的民生目标,必须合理定位和有效发挥政府在承担全民医疗保障责任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干预主要通过政府卫生支出(即政府致力于开展医疗卫生活动所使用的全部公共资源)来实现,相应地,医疗卫生保障就转化为公共财政的投入问题。政府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来承担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责任?在多大程度上“主导”?对此问题国内存在着“政府主导派”和“市场竞争派”的观点分歧。在“政府主导派”看来,政府增加的投入应当投向医疗服务提供体系,控制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并承担医疗部门的投资和医务人员的薪酬,促使其采用免费或降低收费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而降低公众的医疗负担。在“市场竞争派”看来。政府出资应当投向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通过向低收入阶层提供补贴的方式组织建设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同时要促进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竞争以提高效率。  上述观点的偏颇之处在于注重从筹资的角度,对公共财政投入的规模以及投向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对投入的绩效研究。从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规模看,随着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力度有所加大,全社会卫生筹资总额中,政府卫生投入所占比重开始回升。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某些关键指标已经接近韩国、并领先印度,说明在一致口径的比较下,政府卫生支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出台的《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6》显示,1978~2005年,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速为11.47%,增长略快于GDP增长速度。2008年1~11月,全国财政收入58068.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全国财政支出45825.34亿元,增长23.6%;医疗卫生支出1948.71亿元,增长37.3%。   但是,在政府卫生支出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保障并没有切实形成公平和效率的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公平性均呈下降趋势,集中体现在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医疗费用负担不公平、低收入人群医疗可及性下降、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幅度有限,多数居民对医疗问题消极预期,以及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能有效满足个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等等。可见,为了实现“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在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增加的同时,公共政策的取向应逐渐从“扩大投入”转向“有效投入”,更加关注公共财政投入方式的有效性及其所产生的政策效应,提高政府医疗卫生资金使用的目标效率。   二、医疗卫生公共财政投入有效性的厘定   在医疗卫生的供求链条中,公共财政投入对供求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图1所示)。一方面公共财政的投入转换为公共卫生资源,形成医疗卫生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另一方面,形成对个人直接补助以及医疗保险机构的补贴,进而影响对医疗卫生需求的选择。由于个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是满足健康需求的一个根本途径,因此,合乎逻辑的供求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是,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形成的医疗卫生供给能满足居民获得有效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实现预期的健康改善目标。   从供给方面看,公共财政投入的有效性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层面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应包含四个基本的维度:(1)从经济学的角度,确保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外部效应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提供和避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2)既定预算下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医疗卫生支出的边际产出最大化。即同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或商品,应该以尽量少的成本获得,或者单位支出能够形成最大数量的医疗卫生服务。(3)医疗卫生资源协调配置。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医疗卫生项目之间,尽可能减少投入方向的资源配置错位问题,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4)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能形成有效的医疗卫生需求。   我国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对居民健康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突出表现在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投向城市的大中型医院,基层卫生机构资金匮乏,预防资源与医疗资源失衡。在投入的项目上,更多地投向固定资产,忽视了卫生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改进。根据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分析,1990~2005年,城市医院所占卫生费用比重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从32.76%上升到50.09%;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占卫生费用比重均有明显下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所占比重从10.62%逐年下降到6.26%。这样的资源配置引起城乡之间、地域之间、预防与治疗之间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受益程度的很大差别。因为对医院(特别是高级别医院)利用程度高的人群主要是居住在城市的高收入居民,农村或低收入人群受各方面条件制约,不可能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医疗卫生投入的总体效果欠佳,对大多数人的健康影响比较小。   在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预算既定条件下,投入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公共医疗卫生部门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高效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投入与实现健康改善目标的传递和转化机制。如果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效率低下,或者医疗卫生机构   和人员提供过度服务,政府投入就无助于健康状况的改善,居民对医疗卫生的可及性、可获得性、满意程度都会下降。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现实看,尽管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基本上都实现了乡镇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所,但由于医疗设备条件差,医务人员素质低,不能满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医疗需求,农民很难通过政府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加自身的健康资本存量。此外,服务质量低还会引发医疗卫生的规避(Bypassing)行为(患者选择更高成本,如距离更远、价格更高的卫生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进一步降低了公共医疗卫生设施、资源的使用率。  从需求方面看,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对需求的有效影响是:通过降低居民需求的机会成本,提高其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最大程度地获得与其需求相耦合的服务质量。依此来设计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1 合理确定政府和个人的费用负担比例   医疗卫生费用对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特别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它的影响更大。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居民医疗卫生需求水平与个人负担的医疗卫生费用水平成反比。个人医疗卫生自费比例越高,政府支出对个人需求的影响越小。如果政府支出不能减轻个人在医疗卫生需求上的负担,那么政府的投入就不能引致有效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尽管低收入国家个人负担的医疗卫生费用很大,但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却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居民,这是因为后者能够免费或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公共医疗卫生部门提供的服务。我国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25.1%下降到2007年的20.3%,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则从1990年的35.7%上升到2007年的45.2%。所以,尽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个人对医疗卫生需求的水平却在不断降低,居民对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的规避行为有加剧趋势,这也是导致我国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 适度界定医疗卫生保障的范围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不同医疗卫生项目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政府投入对个人需求的影响呈正相关性,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根据个人对医疗卫生需求的弹性而有目的的选择干预领域。一般来说,对于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而言,如大病或严重疾病,个人对影响购买这些服务的价格、可及性等因素的变化是不敏感的,而预防服务相对于治疗服务的价格和可及性而言具有较高的需求弹性。   从增加需求的角度,加大健康保健和预防性服务的投入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出于增加低收入人群需求的公平理念考虑,在政府财力和管理能力有限的制约下,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还应放在需求弹性小的项目上,因为低收入人群医疗卫生支付能力严格受到收入的预算限制,往往注重需求弹性小的项目。   3 正确考量影响医疗卫生需求的因素   个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其中主要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医疗保险制度和就业状况。此外,医疗卫生机构特征(医疗卫生可及性、可得性、医疗卫生人员、医疗卫生费用、等待时间等)因素也是影响个人医疗卫生需求的重要变量。收入水平高、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就业状况良好直接决定了对医疗卫生需求的程度高,获得医疗卫生资源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增大。相反,收入水平低、自费医疗和下岗无业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提高10%将会增加他们对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概率,降低自我治疗的概率(从41.82%下降到36.98%),他们对市级以上医院需求的比例也会大幅提高,相对增长率大约为15%。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增加10%之后,患者选择县级和市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的概率分别增加15%和38.11%;通过增加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的比例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比例,个人对公立医院的需求都会明显增加,而对私人机构和自我治疗的需求都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两种保险在范围、性质、补偿额度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别,因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个人医疗卫生需求的增加效应要低于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前者自我治疗概率降低9.9%,而后者降低33.2%。   上述分析表明,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只是影响个人医疗卫生需求的一个变量,在制定提高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有效性,或提供有效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时,还需要综合考量其他相关的公共财政政策,如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的 财税 政策等,把它们纳入到有效改善医疗卫生需求的政策系统,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优化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提供需求机制的目标。   三、公共财政投入结构调整与政策路径选择   在公共财政投入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解决公共财政投入的有限性与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矛盾的可行途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共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的结构性调整,彻底改变重投入、轻产出,重规模、轻绩效的公共财政支出模式。这对于契合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保障基本民生、提高消费率、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由政府承担责任,政府应当保留甚至完善一些布局合理、可及性程度高、费用低廉、以社区为依托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和一般居民大众的基本医疗问题。鉴于我国目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合理布局,公共财政投入的政策取向应是“抓小放大”,重点支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居民初级卫生预防和医疗的核心,对于满足城市居民基层医疗卫生需求具有很大的作用,应力争在3―5年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乡镇卫生院服务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地区,代表着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与农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息息相关。通过加大农村地区医院医疗设备、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就医条件和医疗环境,切实改变乡镇卫生院建设的负增长状态,增强农村居民医疗卫生的可及性和可得性。  2 促进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医疗卫生投入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等化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不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途径,获取和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数量和质量具有均等性,而不取决于其支付能力。我国财政体制的变化和地方财政分权政策的实施,对不同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导致基本医疗卫生发展的地方差距也越来越大。为此,需要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使各级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职责与其财政资源相匹配。中央政府的职责是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通过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缩小各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差异。地方政府的职责是提高地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财政分权的优势,研究设立适合地方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在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中,要充分运用科学的“因素法”,全面考虑各地税收能力、医疗卫生资源的稀缺程度、提供有效服务的水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需求的程度和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改善情况等,确定各地区转移支付规模和对卫生机构、设施、人员补助规模的依据,从而改善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能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性、公益性和福利性。   3 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长效筹资机制   政府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将资金投入到供方,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另一种是补贴需方,通过对参保者进行补贴建立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近年来,一些国家(典型的如英国)都纷纷实行了从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投资向对医疗卫生服务购买者转变的改革,目的是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根据医疗服务效果提供经费补偿,激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营利导向转向保障居民健康导向,更好地尊重需求方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选择权利。同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补贴需方,便于利用财政投入更有针对性的照顾特定群体,如贫困人群,由此可以促进卫生公平。我国试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按照这一思路,利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贴引导居民参保而建立的一种自愿性、非营利性的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资机制的设计。按照“政府引导支持、集体扶持、个人投入为主”的筹资原则,各级政府重视和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贴比例,是降低集体、个人筹资成本的重要保障。为了使财政补贴科学化、规范化,需要权衡当地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集体经济的承受能力,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的经济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方式。如在贫困型农村中,应以国家和集体出资为主,并与个人出资相结合,采取半积累半现付制的方式;在富裕型农村,应采用基金制,以个人积累形成基金,建立医疗保障稳定的资金来源。与筹资机制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尽可能地扩大人群覆盖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选择是“隐性强制”推行这项制度,这样才能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成本,增强资金统筹能力,提高补偿水平和农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使参保农民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进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 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券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都是由公立卫生机构或国有医院有偿提供,服务对象不但要向这些机构缴纳一定数量的服务费,并且政府的公共卫生经费,也不直接补贴到人头,而是以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的形式定额补助到公立卫生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卫生机构之间没有竞争意识,居民也根本没有选择权,这也是造成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公共卫生服务券是政府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以“券”的形式补贴到“人头”,不仅使居民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自主消费者,使卫生机构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自主生产者,更重要的是,促进卫生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医疗市场的服务效率。公共卫生服务券作为一项财政支出制度,其实质是从公共财政投入改为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从投向供方改为投向需方,从“养人”改为“养事”,合理、高效和公正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2023-09-06 18:25:001

冬阳童年骆驼队中的好词好句体会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写出了骆驼的可爱)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写出了作者的天真)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缓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好词:不声不响、情趣、幼稚、磨来磨去、重临、咀嚼、卸煤、又干又冷、交错、寂寞、态度、交错、缓缓悦耳、一去不还、清脆、侵犯
2023-09-06 18:15:461

什么是滑模?

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也叫变结构控制, 其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且非线性表现为控制的不连续性. 这种控制策略与其他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的“结构”并不固定,而是可以在动态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如偏差及其各阶导数等)有目的地不断变化,迫使系统按照预定“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 由于滑动模态可以进行设计且与对象参数及扰动无关,这就使得滑模控制具有快速响应、对应参数变化及扰动不灵敏、无需系统在线辨识、物理实现简单等优点. 滑模变结构控制是根据系统所期望的动态特性来设计系统的切换超平面,通过滑动模态控制器使系统状态从超平面之外向切换超平面收束。系统一旦到达切换超平面,控制作用将保证系统沿切换超平面到达系统原点,这一沿切换超平面向原点滑动的过程称为滑模控制。由于系统的特性和参数只取决于设计的切换超平面而与外界干扰没有关系,所以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超平面的设计方法有极点配置,特征向量配置设计法,最优化设计方法等,所设计的切换超平面需满足达到条件,即系统在滑模平面后将保持在该平面的条件。控制器的设计有固定顺序控制器设计、自由顺序控制器设计和最终滑动控制器设计等设计方法[1]。现在以N维状态空间模型为例,采用极点配置方法得到M(N<M)维切换超平面,控制器采用固定顺序控制器的设计方式,首先控制器控制任意点到Q1超平面(M维)形成M-1阶滑动模态,系统到达Q1超平面后由于该平面的达到条件而保持在该超平面上所以后面的超平面将是该超平面的子集;然后控制器采用Q1对应的控制规则驱动到Q1与Q2交接的Q12平面(M-1维)得到M-2滑动模态,然后在Q12对应的控制规则驱动下到Q12与Q3交接的Q123平面(M-2维),依次到Q123..m平面,得到最终的滑模,系统在将在达到条件下保持在该平面,使系统得到期望的性能。 滑模控制的优点是能够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 对干扰和未建模动态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尤其是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由于变结构控制系统算法简单 , 响应速度快 , 对外界噪声干扰和参数摄动具有鲁棒性,在机器人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也有学者将滑模变结构方法应用于空间机器人控制。变结构控制作为非线性控制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是抑制切换振颤 ,这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提出了等效控制、 切换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组合模糊调整控制方法,其中等效控制用来配置极点 ,切换控制用来保证不确定外扰存在下的到达过程 ,模糊调整控制则用来提高控制性能并减少振颤.研究了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和 PI控制器的组合模糊逻辑控制器,充分发挥了各控制器的优点.提出了基于有限时间机理的快速 Terminal 滑模控制方法并给出了与普通 Terminal 滑模控制性能的比较.设计了针对参数不确定与外干扰的非奇异 Teminal 滑模控制方法 ,并提出了分等级控制结构以简化控制器设计.上述这些方法在实际系统中虽然得到了有效应用,但无论是自适应滑模控制还是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均增加了系统复杂性与物理实现难度.显然,寻找具有良好效能并易于实现的控制 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 ,滑模变结构方法因其所具有的优良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方法通过自行设计所需的滑模面和等效控制律 ,能快速响应输入的变换 ,而对参数变换和扰动不敏感 ,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且物理制作简单.但大多数采用滑模变结构方法的控制系统没采用联合滑模观测和滑模控制的思想进行鲁棒方案的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其最大优点是滑动模态对加在系统上的干扰和系统的摄动具有完全的自适应性,而且系统状态一旦进入滑模运动,便快速地收敛到控制目标,为时滞系统、 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但其最大的问题是系统控制器的输出具有抖动。 在系统控制过程中,控制器根据系统当时状态,以跃变方式有目的地不断变换,迫使系统按预定的“ 滑动模态 ” 的状态轨迹运动。变结构是通过切换函数实现的,特别要指出的是,通常要求切换面上存在滑动模态区,故变结构控制又常被称为滑动模态控制。设计变结构控制系统基本可分为两步[ 2 ] :(1)确定切换函数 S ( x) ,即开关面,使它所确定的滑动模态渐近稳定且有良好的品质,开关面代表了系统的理想动态特性。 (2)设计滑模控制器,使到达条件得到满足,从而使趋近运动 (非滑动模态 )于有限时间到达开关面,并且在趋近的过程中快速、 抖振小。. ,在普通的滑模控制中 ,通常选择一个线性的滑动超平面 ,使系统到达滑动模态后 ,跟踪误差渐进地收敛为零 ,并且收敛的速度可以通过选择滑模面参数矩阵来调节。但理论上讲 ,无论如何状态跟踪误差都不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收敛为零。Ter minal滑模控制是通过设计一种动态非线性滑模面方程实现的 ,即在保证滑模控制稳定性的基础上 ,使系统状态在指定的有限时间内达到对期望状态的完全跟踪。将动态非线性滑模面方程设计为 s = x2 +βxq/ p1 。但该控制方法由于非线性函数的引入使得控制器在实际工程中实现困难,而且如果参数选取不当 ,还会出现奇异问题。对一个二阶系统给出了相应的 Terminal滑面 ,滑模面的导数是不连续的 ,不适用于高阶系统。庄开宇等设计了一种用于高阶非线性系统的 Terminal滑面 ,克服了中的滑模面导数不连续的缺点 ,并消除了滑模控制的到达阶段 ,确保了系统的全局鲁棒性和稳定性。
2023-09-06 18:15:491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习题

把内容拍照上传
2023-09-06 18:15:513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内径为1.5米,壁厚0.12米,管长3米,且已知钢筋混凝土容重2400kg/cm

约312Kg
2023-09-06 18:15:511

数学模型的释义

数学模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定义,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定义。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将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来刻画实际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确的数据或可靠的指导。
2023-09-06 18:15:511

社会互动的主要理论

社会互动没有一个统一的互动理论。在欧洲,德国的齐美尔被认为是欧洲第一位互动理论家。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与互动内容相对应的互动形式,并对社交、统治与服从、冲突与凝聚等具体互动形式做了详细的分析。他的研究也影响了美国社会学家。在美国,作为早期人类互动的研究者和代表人物,乔治.H.米德的研究重点是行动——某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全部反应。按照米德的观点,人类反应与其他动物反应不同,我们在作出反应之前要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而且人类拥有自我——一个我们与之交流的内在的“人”,就像我们与别人说话一样。米德把与我们自己交流的行动看做人类意识的最重要的特征。他强调人类互动是以为文化所定义的符号的意义为中介的。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他动物同样具有意识,因此也会进行有意识的思考。 是指强调符号和意义在互动中之重要性的一种社会学理论,由米德创始。H.布鲁默,米德的学生,总结了互动论的三个原则:(1)根据我们对于事物所赋予的意义,我们对之采取行动(2)我们对于事物所赋予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3)在任何情境下,这一解释过程通常包括米德所说的角色借用,即假定承担别人的角色并试图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情感——内在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许多活动是常规性的,并涉及我们无意识中获得的且想当然的许多定义。我们的共享定义指导着人类活动,甚至当这些定义与客观现实不一样时也是如此。有时,社会情境的定义并不很清楚,通过互动,一个个体可以领会期待和被期待。有时,习惯性行为发生变动,人们对某种情境的定义也有可能变化,这些变化常常在实质性问题上为社会价值观的未来重大转换奠定了基础。批评者认为,该理论仅仅关注个体互动方式,造成一种个体拥有无限自由的错误印象,忽视了社会结构、社会历史、社会经济对我们的约束。后来布鲁默、库恩等人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分别建立了芝加哥学派和衣阿华学派。(1)芝加哥学派:人文科学方法,人的行为无法预测、非决定性的,互动是一个角色创造的过程,主张用生活史、自传、日记、信件等,进行个案研究、非结构访问。(2)衣阿华学派:实证主义方法,人的行为是被其地位、角色所决定的,根据个体的参照群体,可以预测其自我评价,并进而预测其行为。互动是一个角色扮演的过程,用问卷或态度量表来测量人们的自我概念,试图将互动理论操作化。这些理论对于其它动物同样适用。 (又称常人方法学、民族方法论)是分析个体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的一种社会学方法。按照本土方法论者的观点,所有日常社会互动都遵循着某些背景假定或“规则” ,这些假定或规则形成了有序沟通的基础。违规试验已经表明了各种背景假定在互动中的重要性。在这种实验中,实验者假装并不明白谈话背后没有明说的一些假定。许多主流社会学家认为,对于社会学的一些主要(宏观)问题——如社会设置的特性以及社会中的权利运用等——而言,本土方法论差很远。但本土方法论正是把揭示社会交往的各种规则作为其中心目标的。 角色和互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互动双方都需遵循一定的角色规范进行交往,一方角色失调,就可能中断或改变互动的方向。互动还有赖于人们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这使人们能够辨别和理解他人,预知他人的反应。另一方面,没有另一方来互动,角色就失去了依存的条件。实际上,角色理论和符号互动论的联系非常紧密。 艾文.戈夫曼关于互动的研究被称为拟剧论,这种理论把个体看成是戏剧中的演员,它宣称个体是在按照社会剧本的要求扮演各种角色,并且个体的表演要接受观众的评判,观众对于可能解释演员真实性格的某些过失非常警惕。这种角色表演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即向别人表现我们自己,以便他们能够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我们,诱导他们做出我们期望的行为。行为既包括“前台”行为,又包括“后台”行为。前台行为针对的是他们并不熟悉的一般观众,后台行为则是针对亲密朋友的。在有些情况下,个体组成剧班以表现某种印象。当印象或形象遭遇别人挑战时,通常会导致尴尬,表演者的尴尬也伴随着观众的尴尬,观众通常“有意忽视”表演中的过失,为表演者保全脸面。批评者认为,1)该理论过于静态地考察自我,有时,和不同的他人在一起的自我也不一样,所以不可能在所有互动中尽可能制造出最好印象,2)个体并不总在操纵社会,演戏,有时个体也努力诚实、真实地表白自己。对此戈夫曼也乐意承认印象管理只是社会现实的一方面。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体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一个个体的参照群体与他在行政上、组织上或地位上所从属的群体可以使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该理论揭示了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作用,反应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的特殊方面。对个体来说,参照群体一是规范-对内化价值标准,形成社会态度有重要影响(和某群体认同-熟悉该群体规范-强化或削弱与其他群体的认同),二是比较-群体是个体对自我、他人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比较性标准。该理论研究个体的客观社会地位与其社会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机制的工具,是探明个体动机与社会结构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工具。 着眼于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代价和报酬。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交换行为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在内的多种社会关系中。涉及内容非常丰富,介绍几个有关命题:(1) 成功命题:一个个体某种行动越经常得到报酬,越愿意从事。(2) 刺激命题:若某特定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一个个体行为得到酬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同过去的相同,越可能采取此类似行动。(3) 价值命题:一种行动对某个体越有价值,那么他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4) 剥夺-满足命题:某个体在近期内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随后同样的酬赏对他越没价值。(5) 侵犯-赞同命题:A.当某个体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酬赏或得到未估计的惩罚时,他将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为,所预期的酬赏变得更有价值。B.当某个体的行为获得了预期的酬赏甚或大于预期的酬赏,或未获预期的惩罚时,他会很高兴,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该行为的结果变的更有价值。酬赏:个体与他人的交往中所得到的收获,包括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服从。价值依次增高。该理论基础是个体主义与功利主义,认为每个体都尽量避免痛苦和增进快乐。忽略了行为社会的前提,带有浓厚的心理还原主义色彩。 在社会生活中,个体间的交往和互动并不都是按照社会规范进行的。社会生活中有大量互动是在与陌生个体相遇时发生的;个体在同他人互动时常常带有情感等个人特点。由于个体间互动涉及态度、动机等影响互动的心理特征,所以对个体间互动的心理机制有大量的深入研究。⑴个体间吸引。个体间吸引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推动因素,个体性格等心理因素是影响个体间吸引的主要因素。⑵非语言沟通。65%的互动意义都是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的,对行为语言的理解,是跨文化个体间互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⑶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我们对于事物是什么样子的假设及观念。我们获取事物的某一特征时,将其转化为刻板印象,并希望这个个体有特定行动。⑷个体间空间。在交往过程中,个体会在自己周围建立一种保护自己的“个体外泡”空间,选择性开放。这种空间距离有重要社会学意义,用以反映互动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认为情境是真的,这些情境就会变成真实的。该定理表明,个体不只对情境的客观方面有反应,更重要的是对情境所具有的意义也有反应,一旦赋予情境某种意义,其随后的行为以及这一行为的结果将受这一意义的影响。虽然自我实现预言理论与符号互动论的解释有很大的一致性,但如“托马斯命题”被夸大时,会导致极端主义的悲剧。
2023-09-06 18:15:521

怎么运营一个网站?

运营一个网站就包括网站的优化维护,内容的更新,网站的转化盈利。首先要把网站的优化上去,有排名,有流量,有一定知名度,能盈利是最终的目的,下面就分享几点供参考:网站是如何盈利的?有多少种好的盈利方式?如果我想运营一个网站怎样如何寻找盈利点?我适合做哪一种网站?"相信这样的问题也是众多网站运营者或对1网站运营感兴趣的朋友所关注的,下面就我所了解到的一些盈利方式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您能有点滴的启发与帮助。网站的盈利方式一:在线广告在线广告是网站盈利的比较普遍的方式,其形式繁多,从Banner(旗帜)、LOGO(图标)广告,到Flash多媒体动画、在线影视等多种多样,从收费的方式来看,现在比较受欢迎的是按点击次数收费,百度等搜索引擎网站都是主要采取此类广告方式,基本都来源于此类广告方式。广告收入也是可以在您的网站实现的,只要你有较多的浏览群体(最好是某一类型的专业浏览群体),就具备了网站广告收费的条件,当然,也可以作大型网站的广告合作伙伴获得一定的盈利。另外,现在比较流行一种“窄广告”的概念,就是针对更专业的浏览群体,而不是泛泛的流量,这样其有效的用户比例会大幅提高。网站的盈利方式二:短信铃声等移动运营服务前几年兴起的互联网短信铃声下载,不仅为手机用户带来了更周到的服务和更精彩的铃声彩信,也为各大网站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人气转利润的盈利模式,曾经一度短信铃声的营业收入在国内三大门户总收入的四成左右,可见其重要性。几年的时间,国内的短信铃声服务提供商(电信增值服务SP)竟达1到5000家左右,更有短信铃声专业网站“掌上灵通”去年上市于纳斯达克。如果您的网站拥有较好的流量,也可以通过与专业短信铃1声的SP提供网站进行合作,获得一些盈利,当然,如果您拥有更多的投资和技术力量,也可以成为SP的一员,不过现在SP从市场业绩来看,普遍有下降势头。网站的盈利方式三:网上零售(B2C模式)谈到网上的零售可能您的第一感觉就会想起亚玛逊,是的亚玛逊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网上零售商店,去年销售额高大69亿多美元。国内也有许多的B2C零售网站,比如当当网、卓越网等,并且各大网站也基本都拥有自己的网上商城。通常的B2C网上零售大概有两种操作方法,一种是您自己经销的e68a84e799bee5baa631333366306432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另一种则是建立一个网上零售的平台,让更多的商家通过此平台销售他们的产品。在国内,网上零售的方式依然存在一些瓶颈,比如,资金流的信任问题、物流的欠发达因素等,所以很多在国的网上零售都处于信息流阶段,具体实现常常是“网上撮合,网下交易”。鲜花类网站在国内的具体情况下,找到了非常可行的运营模式,就是互联网站与各地的鲜花店合作嫁接,成功的解决了物流本地化的问题,并且,鲜花网站与各地花店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规范的内部结算机制,为用户提供了更1好的异地送花平台,甚至有些网站已推出全球范围的送花服务。网站的盈利方式四:特殊信息收费如果您经常上网浏览,会时常遇到有些网站的信息必须是注册用户才能阅读,有些甚至必须是收费用户,这就是网站特殊信息收费服务类型。比如,化工类网站,有许多的信息是非用户所不能阅读的,这与化工行业特性有关,其产品丰富、价格变化频繁、企业资金实力比较强等特性奠定了许多化工企业愿意付款阅读一些对行情有关的信息或历史资料,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百度子闻SEO,可以找到我更多的交流。另外还有一些人才网站、电子图书、交友网站、在线电影等许多的关键信息也都是仅仅面向收费用户的。网站的盈利方式五:B2B交易平台如果您经常上网浏览,会时常遇到有些网站的信息必须是注册用户才能阅读,有些甚至必须是收费用户,这就是网站特殊信息收费服务类型。比如,化工类网站,有许多的信息是非用户所不能阅读的,这与化工行业特性有关,其产品丰富、价格变化频繁、企业资金实力比较强等特性奠定了许多化工企业愿意付款阅读一些对行情有关的信息或历史资料。另外还有一些人才网站、电子图书、交友网站、在线电影等许多的关键信息也都是仅仅面向收费用户的。网站的盈利方式六:软件下载软件下载可以说是网上零售的一部分,只是其销售的产品为软件,可以在线直接下载,而无需物流的运输过程。现在国内的软件下载多为免费的形式,有许多的软件公司更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在线升级服务,这也是促进与用户互动的良好方法。由于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的不同,英文网站的软件下载较大比1例都是收费软件,即使是共享也是有使用期限的,这为许多的实用性小软件提供了良好的销售平台,在我接触过的人中,就有职业设计英文应用小软件的人,1通过互联网销售,据说生意还不错。网站的盈利方式七:互联网上网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不能缺少的是互联网上网服务,比如企业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虚拟主机租用服务、网站推广服务(搜索引擎优化)、网站运营咨询服务等,既然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经济体系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会需要一大批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站的盈利方式八:网络游戏谈到网络游戏,你就会马上想到盛大的传奇,当然也有网易的大话西游等等,我不大喜欢打游戏,但是还是比较关注游戏所带来的市场。盛大已经通过建立起来的网络游戏王国,成为国内在海外上市网站类公司的市值最高1的一家,可见网络游戏市场之大。互联网的服务提供方式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只要你能想到的,只要是用户需求的,都有可能成为有价服务的组成部分,都有可能成为网站盈利的来源。互联网的真谛是创新,只要不断的创新,就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盈利方式
2023-09-06 18:15:521

我的世界怎么用指令将一个物品换成另一种物品,例如:五个石头换一个木头

好像有这种mod
2023-09-06 18:15:544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1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孩子平安健康,开学工作安全有序,值此开学之际,特开展“开学第一课”春季开学安全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健康平安安全有序    三、活动安排及具体措施   1.通过谈话、情境表演、观看图片、多媒体等,进一步加强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认知。   2.强化孩子的安全行为意识,养成孩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3.带领幼儿扎实开展“安全在身边”行动。    四、教育内容提示   (一)交通安全   1.不乘坐“三无”车辆。班级里排查、登记、下发告家长书、签订保证书。   2.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不闯红灯、过马路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玩耍、奔跑、不翻越栏杆等。   (二)进出园区安全   1.不在路边摊贩上买东西。   2.督促家长凭卡接送,进入园区主动亮卡。   3.督促家长进入园区不吸烟。   4.上下楼梯靠右行,手扶栏杆,不推不挤,不在楼梯上玩耍和跳跃,   5.按规定路线进、出园区。   6.离园时和家长手拉手,防止走失。   (三)设施设备安全   1.没有老师的带领不玩大型玩具,不去危险的地方。   2.不碰击走道里的“安全出口”标记。   3.不玩厕所里的纸巾盒,以防夹手。   4.不爬桌椅、窗台,不随便搬动玩具柜等。   5.不随便翻开钢琴盖,知道会夹手指头。   6.不碰装开水的桶、壶、水瓶等。   7.不触摸电源、插座。   8.不随便开、关门,不玩门锁,不要把手放到门角、门缝处。   9.不在活动室剧烈运动,不做危险游戏。   10.教给幼儿正确的搬椅子方法,注意两旁的小朋友,轻拿轻放;坐椅子时要做好、坐正,不侧坐。   11.离园后不在园区内逗留。   (四)一日生活安全   1.走路小心,不快跑,不撞桌子、椅子、柜子、门。   2.玩玩具时不争抢,不用玩具打人,不把玩具放在嘴巴、鼻子、耳朵里,知道不能打人、咬人。   3.饭前和饭后不做剧烈运动,不大声叫喊。   4.户外活动要遵守秩序和规则,知道互相谦让,不推挤,不离开老师视线,不做危险的动作和游戏。   5.学习正确地使用铅笔、剪刀、小棒、绳等教学具,以免受伤。   6.养成有序洗手、入厕、喝水等好习惯。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2    活动内容:   我该怎么办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又是一年开学季,开学的第一课我们选择了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常识进行教育,把一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对幼儿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2、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独自在家的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突然遇到事情怎么办”的话题,加强幼儿的安全保护教育。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不惊慌、不害怕、尽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你们遇到过什么事,当时你是怎样的?想过什么办法解决。   让幼儿各自讨论,并把经历与其他幼儿分享。   2、利用情境表演引导幼儿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两位老师进行情境表演,让幼儿看情境表演,学会“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的处理办法。   你认为小明这样做对吗?当你一个人在家里,有人敲门,如果这个人你不认识,你该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又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   小明和机灵,遇到有陌生人来访,没有先打开门,而是先问清来人是谁。现在社会上有坏人,如不问清,很可能会让坏人钻空子,小朋友们也要当心。对待爸爸妈妈的客人要礼貌热情。   3、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发生危险的应变措施和方法。   “发生火警(触电、受伤、溺水等)时你有什么办法?惊慌失措有帮助吗?”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知道火警、急救、匪警等的电话号码。    4、教师总结。   教育遇到突发事件,应沉者、有信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用脑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办好。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3   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一、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一)主题:安全知识教育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家居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二、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语文知识。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三、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四、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4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1、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d、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切勿双手撒把。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教师小结: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天,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中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   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5    活动目标:   观察周围生活中的标志,并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和意义。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安全标志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视频导入《马路上的大黑球》。   二、出示挂图,认识常见安全标志。   1.(禁止吸烟)在哪里发现的,为什么要禁止吸烟,(防止发生火灾)你还在哪里见过禁止吸烟的标志?(在超市,幼儿园门口)   2.(人行横道)在哪里有人行横道呢?(马路上,十字路口)行人在穿过马路的时候,走人行横道才安全。   3.(安全通道)什么地方会有安全通道呢?(楼梯上,走廊上),它有什么作用呢?(遇到危险时可以按照安全通道指示的方向逃生。)   4.(禁止进入、禁止通行)它放在了哪里?(盖房子的地方)对,工地上,为什么在工地上设置这个标志呢?(因为危险,有砖,吊车)还有一个这样的安全标志,注意安全。   5.(当心触电)这个标志会用在哪里呢?(有电的地方)   师:还有一个标志,小朋友们不太熟悉,是这个安全标志,禁止跨越,小朋友去新城就会发现,在马路的中间有安全护栏,在安全护栏的两边有很多车,如果想穿越马路跨越护栏,是不是很危险,(是)所以,这个安全标志就是告诉我们,在穿越马路时,一定不要从护栏上翻过去,要去找路口。    小结:   安全第一,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6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防校园暴力等。   3、清点人数:统计学生返校情况应到人,实到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案例。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所造成。   2、班级举例,学校及周边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学校狠抓安全工作。   三、了解学生寒假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模清未返校学生的情况,做好学生的巩固工作;仔细核对学生的基本信息,收取学生的相关资料和寒假作业。   四、中职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安全常规教育)   1、做好“9+3”学生的入学教育。   2、学生讨论(略),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教室、寝室、楼道、楼梯、小桥边)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说话要和气,不能称强好胜,感情冲动,特别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坚决不准与社会上是吸毒者来往,课外不玩火。   (2)防溺水教育:天气冷、气温下降快,注意保暖,严禁下河塘戏水或在校园的小河边逗留和玩耍,珍爱生命。   (3)不准私自离校或出校   (4)不准翻越围墙、门窗、寝室阳台。   (5)不准接触或攀越变压器、私自乱接电线。   (6)不准吸烟、酗酒、、打架斗殴。交通安全,在校外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公路、交叉路口时要前后看,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   (7)财产安全,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钱,手机,银行卡)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立即向教官,生活老师报告或向学生处工作人员及时反映。   (8)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和垃圾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9)上下楼道靠右行,不弯腰系鞋带,不推拉、不乱叫,不喜戏打闹,不手挽手走等。   3、坚决执行学校关于学生严禁携带违禁物品:,如管制刀具,打火机,香烟,蜡烛,大功率电器物品到校,确保学生个人安全。校园违禁品,严禁带入校园。   4、与同学和睦相处,不与同学发生纠纷,遇事找老师、教官解决。   5、出校回家或返校途中注意交通安全。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防控流感知识教育。   1、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选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酒精类洗手液也很有效。   (3)保持室内通风。   (4)尽量避免与病人发生密切接触。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挡住鼻子和口部。用后将纸巾扔入垃圾桶内。   (6)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并尽量避   免外出,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防止传染他人。   2、成立安全机构   组长:   成员:   节能降耗管理干部:李小清、蒋小娟、邓香(兼管理教室钥匙)   六、再次对学生进行“三禁两不”教育。   1、不准违反校规校纪,遵章守纪是安全的根本保障。   2、不准不假离校或私自出校,确因事需外出必须找班主任履行请假手续。   3、不准私自下河墉堰洗澡或在校园的小河边逗留、戏水。   4、不准翻越围墙、门窗、寝室阳台和栅栏等。   5、不准接近校园施工场地和建筑机械设备。   6、不准携带管制刀具、各类锐器和违禁物品(如烟、酒、打火机、黄书籍光碟、涉邪书籍光碟等)。   7、不准违反交通规则,不准骑“英雄车”或无刹车的车辆。   8、不准接触或攀越变压器、私自乱接电线。   9、不准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   10、上下楼道应靠右行,不准在上下楼道时拥挤推拉,不准在校园勾肩搭背、追逐打闹。   11、不准破坏学校一切公共设施设备。   12、不准在校园内使用大功率电器和焚烧易燃物。   13、不准浏览和传阅有黄色、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视频及书籍。   14、不准在就餐时拥挤、插队、敲打餐具、高声喧哗。   七、教学常规教育:   1、进入学校、生活步入正轨、一切活动按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行,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就寝。   2、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干好规定的事情。   3、遵守校纪班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5、清洁卫生由李雪和周丹具体负责,坚持一日三扫。   6、周德育安全记录表由肖雪和黄寒英负责。   7、德育安全记录由胡凯红记录。
2023-09-06 18:15:541

打破常规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1、袁隆平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跟大家在后院玩耍,有个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3、哥白尼的“日心说”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4、福特著名的汽车大王福特自幼帮父亲在农场干活,当他12岁时,就在头脑中构想出一种能够在路上行走的机器,这种1机器可以代替牲口和人力。可是,当时他的父亲要求他必须在农场当助手,可是福特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师。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机械训练,随后又花两年研究蒸气原理,试图实现他的目标,然而却没成功。随后他又投入到汽油机的研究上来,每天都梦想着制造出一部汽车。其创意被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赏识,邀请他到底特律担任工程师。经过十年的辛苦努力,在29岁时,福特成功地制造出第一部汽车引擎。今日的美国,平均每个家庭都有一部以上的汽车;今日的底特律,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当然,也曾是福特的财富之都。5、浅田一郎故事发生在日本,有一个23岁的小伙子赤手空拳和同伴们一起来到东京闯天下。到了东京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人们在水龙头上接凉水喝都必须付钱。同伴们失望地感叹道::“天哪!这个鬼地方连喝冷水都要钱,简直没办法呆下去了。”言罢都纷纷返回故乡了。这个小伙子也看到了这幕情景,但他却想:这地方连冷水都能够卖钱,一定是挣钱的好地方嘛!于是他留在东京,开始了创业生涯。后来,他成为日本著名的水泥大王,他的名字叫浅田一郎。
2023-09-06 18:15:441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课件

【 #课件# 导语】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2体验开开心心上幼儿园的情感。   准备:故事磁带、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教学难点故事表演   过程:   1、倾听录音了解故事内容幼儿第一遍倾听后,告诉同伴故事的名称师生共同听故事录音:故事里都有谁?   2、学说对话,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出示背景图和故事中的动物形象讲述故事:   ----------小青蛙看见小鸭子、小乌龟是怎么说的?   小动物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幼儿自由结伴讨论故事内容,教师巡回聆听:   -------为什么要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3、情景表演,体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情感: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大班幼儿带弟弟妹妹一起表演,进一步体验开开心心上幼儿园的情感。   4、经验迁移、表达感受:   ----------你会将自己开开心心上幼儿园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吗?幼儿表演,教师观察、鼓励幼儿。   5小结讲述幼儿表演情况。   春季新学期幼儿园小班开学第一课教案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这是我们幼儿园从领导到老师的一条信念。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入园的第一课就是从安全意识培养开始。   一、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是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热水、药品是孩子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孩子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孩子不会判断而造成烫伤。   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那么就应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孩子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孩子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形成自我的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孩子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孩子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那天,我发现孩子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于是与孩子进行商量,我们决定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孩子注意,但孩子不了解安全标记,我们就从认识安全标记入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班内的电视机及开关上张贴了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时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在活动区,我们还开设了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玩具柜内摆有救护车、救火车、警车等,还有电话、手机模型。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孩子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多数是因为孩子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如观看安全教育课件、发生事故的现场图片等。   四、利用标记、语言进行暗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是紧密结合的。小班刚进入幼儿园,孩子年龄小,一些常规的养成还不能形成习惯。于是,形象的标记帮助了幼儿。刚开学,幼儿入厕、喝水常常拥挤,我不断的提醒,但不见成效。偶然的一次,我想起了银行的一米线,有了一定的限制孩子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了。于是我在孩子的小便池、洗手池、贴上小脚印儿;在喝水的茶桶旁边用及时贴栏了一个正方形。孩子马上明白了,喝水的时候要在线外面排队等,轮到自己了在进入图形里面倒水喝。上厕所洗手的时候是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   五、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技能。   小班孩子具有好奇心强,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而且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孩子的活动。虽然他们年龄小,但他们与需要不断的获取经验,在生活中去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孩子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小班孩子刚刚入园,遇到不舒服或尿湿裤子,许多孩子不敢告诉老师。我就设计了木偶表演“小红不舒服了”。让幼儿知道不舒服时主动告诉老师或爸爸妈妈。这样,在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中,将自我保护的内容融入了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生活技能。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上下楼梯对小班幼儿来说不安全的因素会加大。但只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的同时,提供给孩子接触不安全因素的机会,才能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上下楼梯时,我教会孩子掌握上下楼梯的基本动作,并常常监督好,使孩子双脚协调上下楼梯的技能有很大提高。当孩子掌握了要领,自然爬起来得心应手,促进了他们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总之,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缺少生活经验、体能发展不完善、运动机能差的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在关心、呵护幼儿的同时,应防患于未然,消除幼儿身边的不安全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当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到每一名幼儿手中,这才是最可靠的。    【 篇二 】   活动内容:《安全第一课》   活动目标:1、巩固幼儿已有的一日生活常规和各种生活习惯。   2、引导幼儿实现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以幼儿园生活为主的转变,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各个活动中。   3、学会关心和帮助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学会和同伴团结友爱,学习用关心爱护的语言和小朋友交往。   活动准备:1、保教人员检查活动室内外的安全   2、课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进一步了解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入园活动   1、热情接待入园幼儿,相互问好   2、通过“问、看、查、摸”对幼儿进行晨检   二、入厕   在分组上厕所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室内活动   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教室有哪些安全隐患?室外有哪些安全隐患?厕所有哪些安全隐患?做好哥哥,好姐姐,知道做好表率,不欺负小,尊敬长辈,讲安全   四、离园活动   1、不跟陌生人走,紧牵父母的手,以防走失   2、知道靠右行,不抢行   3、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入园   五、延伸活动   家长给孩子讲诉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2023-09-06 18:15:431

为什么结构框图也是数学模型

结构图也是系统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实际上是数学模型的图解化 。
2023-09-06 18:15:432

南水北调哪几条线路?

东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 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6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选择14时32分开,寓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西线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坝址海拔高程2900-4000米,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 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2023-09-06 18:15:421

初中语文怎么学呢,为什么成绩就在那里不动总是70到80分,好苦恼啊?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2023-09-06 18:15:412

1到1.5米高的钢筋混凝土挡墙用不用安装排水管?

要安装,在距离原地面20cm处安装一排即可。保证挡墙内部水份的排出。
2023-09-06 18:15:401

物品交换的物品交换

物品交换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环保活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2023-09-06 18:15:391

城南旧事 第一章 冬阳童年骆驼队 读书笔记

读《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有什么启示?
2023-09-06 18:1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