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2023-10-06 06:21:07
共1条回复
nicehost

每两年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区开展一次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和建设成效评估,评估报告向社会公布。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进一步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验收工作。经专家评审和实地暗访等工作程序,确定了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名单。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对个别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名称进行了变更。现予以公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林业草原、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相关推荐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内容

法律分析:从有利于实施的角度,规划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体系:一是生态环境体系,主要解决已遭到破坏的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及适应经济社会更高层次发展的自然生态景观格局与配置问题;二是生态产业体系,主要寻求一种符合生态伦理、善待生态环境,又能可持续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三是生态文化体系,主要是挖掘、整理、展示和建立一套渗透全社会道德、消费、社会行为各层面,可教育、熏陶、约束人类社会的生态教育机制、生态行为规范和生态消费模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三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2023-09-12 08:47:441

2020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知识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 #咨询师考试# 导语】2020咨询工程师考试备考正在进行中,为了方便考生及时有效的备考,那么, 的更新。   2020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知识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推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五个坚持把……作为……)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   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   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   又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持之以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   经济、人口布局向均衡方向发展,陆海空间开发强度、城市空间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明显优化。   ——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一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森林覆盖率达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   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   二、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1)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2)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   (3)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4)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1)推动科技创新。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3)发展绿色产业。   四、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节约资源是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之策。要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1)推进节能减排。   (2)发展循环经济。   (3)加强资源节约。   五、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严格源头预防、不欠新账,加快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多还旧账,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1)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2)全面推进污染防治。   (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健全法律法规。   (2)完善标准体系。   (3)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4)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   (5)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   (6)完善经济政策。   (7)推行市场化机制。   (8)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9)健全政绩考核制度。   (10)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统计监测、执法监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统计监测。   (2)强化执法监督。   八、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   (1)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2)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3)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勇于探索和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成为现实。   (1)强化统筹协调。   (2)探索有效模式。   (3)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4)抓好贯彻落实。
2023-09-12 08:48:041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当今现状为资源能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需要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执政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的趋势,为人民创造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环境安全贡献力量。 一、优化土地空间结构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珍惜每一寸国土。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坚决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发展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加强节能减耗,开展水循环使用。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系统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等防御功能。 四、完善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保护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点。 生态文明体制 1、全面推进建设自然资源资源产权制度和管制制度 对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产权明确、监管有效的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的用途管制界限。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安全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开发保护制度,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进行发展。 3、实际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加快自然资源及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建立统一监管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2)建立海陆统筹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3)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4)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5)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6)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3-09-12 08:48:151

我国什么时候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规划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年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2023-09-12 08:48:412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法律分析:每两年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区开展一次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和建设成效评估,评估报告向社会公布。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进一步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验收工作。经专家评审和实地暗访等工作程序,确定了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名单。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对个别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名称进行了变更。现予以公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七条 国务院林业草原、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2023-09-12 08:48:53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具体措施建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2023-09-12 08:49:032

2017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生态文明建设调研 报告 范文 ,欢迎阅读。   2017生态文明建设 调研报告 范文篇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 生态文明 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 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 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 中国水蜜桃之乡 ,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 20XX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 巴蜀门户 之称,亦有东出锦城 川东首驿 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15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洛带古镇为例   二期整治工程   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 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__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 收藏 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15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15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15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 过渡期 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 即拆即住新房 。   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 反思 ,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 教育 力度。连同 生态文明 的 四个文明 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2017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篇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我镇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 三农 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合铜,合安,合铜黄高速公路都横穿我镇,已基本形成 四纵四横 的公路网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 三清、三改、三通 等一系列环境整治 措施 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目前为止,我镇已成为我县最重要的乡镇了。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 经验 ,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 20个字 (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所有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 急在上头,冷在下头 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镇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农村生产力低下
2023-09-12 08:49:12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规划制定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1992年开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建设实践有了重要推进。强调“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分析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实施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绿色发展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原则,以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措施的永续发展模式。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023-09-12 08:49:331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针是

落实环保优先方针
2023-09-12 08:50:323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目标:  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09-12 08:50:442

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几大提出来的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2023-09-12 08:51:152

广州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中共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一战略的实施,确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地位,从生态文明领域迈上道德高地。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转折点,如何汲取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符合科学发展和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不考虑私有财产、阶级分化和国家制度,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随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被动接受、初步探索、过度征服到和谐共处,人类文明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阶段,现在开始向生态文明的阶段迈进。  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目前认识的最高境界。21世纪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模式改进,全世界各国政府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达成共识,标志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开始。生态文明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系统,是建立在知识、教育、科技高度发达和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文明,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明确人类社会必须在生态基础上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生态文明不仅吸收人类以前的先进文明成果,也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牺牲环境的高成本代价。为此,生态文明也可称作“绿色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统一的过程。近些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已经逐步探索出相对完整或明晰的实践途径,但是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更具前瞻性、世界性的文明形态,面临着许多有待开拓、创新的领域,包括思想观念、战略规划、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等方面。  (一)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确立科学的价值观、财富观和消费观  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认为不仅人是主体、有价值;自然也是主体、也有价值。人类、自然共同作为宇宙的成员,具有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运行轨迹,人类企图违背自然规律改变它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已成为21世纪的先进理念和主流伦理。  生态文明的财富观认为农业文明是以土地资产为主流的财富观,工业文明是以有形和无形资本为主流的财富观,而生态文明则是要求以绿色财富为主流的财富观。绿色财富是指以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为前提,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财富,具有生态性、和谐性、安全性、节约性和可持续性的特征。比如,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食品、宜居的环境,森林、湿地、草原等都是巨大的财富。按照世界银行衡量的新标准,绿色财富包括绿色人造资本、绿色自然资本和绿色人力资本:如环保节能建筑物、环保型交通工具是绿色人造资本;山清水秀、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绿色自然资本;德才兼备、有创新意识,受过良好的绿色教育,具备生态环保人格的绿色人才称为绿色人力资本。  生态文明的消费观认为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是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则要求扩大“绿色文明”发展空间,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要求消费无污染、质量好、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产品,提供节能、环保、健康、安全、舒适的服务;要求转变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结构,形成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鼓励人们更加关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努力建设绿色家园。  (二)建设生态文明要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和设计  近年来,我国在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中部和东部的工业污染治理、热带生态和海洋生态的保护等方面,已启动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的有益探索;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工程,仍需在发展方式、战略布局、开发保护等战略层面作出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发展方式主要是实现两大转变,即由高碳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转变,由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向集约环保的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应当创造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因为消费欲望的贪婪膨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不管贫富贵贱,人人都必须共同承受,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一系列在保护中有序开发自然资源和促进适度消费的战略举措。特别是中国生存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类,其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只能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可能去赶超美国。  二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可支配财力,尽快健全城乡统一的低标准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免费义务教育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失业、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项目的保障力度。  三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资源环境的替代作用。将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要淡化官本位观念,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千千万万优秀人才到基层、到企业去创造财富,特别是创造绿色财富;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提升我国人力资本优势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性人力资本的投入,特别是对幼儿和青少年等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坚决革除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通过减免税等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增加对各类人力资本的投入,逐步形成个人、企业、社会和政府共同参与、分别投入、各得其所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  四是促进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纳与农村资源的占有相协调,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对资源、环境构成巨大压力。应该从13亿人口的国情出发,结合人口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城镇化政策;采取严格而系统的措施,扭转盲目扩张、千城一面的建设格局,特别是各城市进行建设规划时,应科学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合理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留出弹性较大的生态用地规模,形成星罗棋布的中小城市群,使城市建设在绿色环境中,以便应对将来人口总量变化,确保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纳与农村资源的占用同步协调推进,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惠州、株洲、贵阳、徐州、唐山和北海等城市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战略布局主要是对国土(包括海洋)空间作出准确的定位和科学的布局。  当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制定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确立其法律地位,这是现有区域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维护未来15亿人口的生态安全;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生活水平、福利水平的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发展成果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应区分轻重缓急,重点突破。按照服从中央大局和地方发展的原则,一是优先编制和公布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二是四类主体功能区中,优先开展禁止和限制开发区规划工作;三是先行提高人口素质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从空间的层次性、管理的有效性、运作的协作性以及健全法制体系等层面,正确处理好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科学构建“部门分工与协作”的国土及城乡空间管理框架。根据功能区的属性,分类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关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开发保护主要是保护好我国13亿人口以至今后15亿人口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  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如西部地区作为我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蕴藏天然气、煤炭等多种资源;但是,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位于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制约西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制定生态资源补偿政策的同时,可通过建设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的模式,探索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新途径。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的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三)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决策咨询体制。建议党中央、国务院设立国家战略咨询委员会,把精力充沛、从政经验丰富的部分领导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履行为党中央、国务院就国家发展的战略进行系统咨询、研究和设计的职能,协调国家各种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是建立生态、资源、环境三大补偿机制。建立以财政转移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资源、环境三大补偿机制。我国目前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融合自然的经济政策,使用生态资源获益方不必承担生态环境恶化的责任,环境保护者没有必要的经济激励。生态、资源、环境三大补偿机制是重新调整各利益相关者生态、经济成本与收益的必要措施,按照破坏者付费、使用者付费、受益方付费等原则,率先在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自然保护区、重点流域及区域生态功能区等关键领域建立补偿机制。积极推行市场化生态补偿,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生态保护者与生态受益者之间自愿协商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着重培育资源市场、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使资源资本化、生态资本化,促使环境要素的价格真正反映其稀缺程度。  三是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构建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包括完善统筹区域发展的管理机构与组织,明确统筹区域发展规划,规范统筹区域发展政策,统筹区域发展决策程序,确定不同类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有针对性地指导与评价各地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绿色产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发展绿色产业是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的战略抉择,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是中国十几亿人口幸福指数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起全世界有识之士的深刻反思,这是一件坏事,但也是一次难逢的重大机遇。可以肯定地说,全世界正在孕育着一场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环保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或者叫绿色革命。因此,发展绿色产业无疑是引领世界潮流的朝阳产业,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文明复兴的科学跨越之路。  这些基础工程包括:  (一)加强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二)发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  (三)发展高效优质绿色农业  (四)发展绿色旅游等生态服务业  (五)发展生物工程  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政治层面,在于中央决策层和地方领导层的意志和政策。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生态观;加强法制建设;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推进生态民主建设,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教育、行政等各种手段,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最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2023-09-12 08:51:241

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论文

 一、环境危机呼唤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进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文明开化程度日渐提高。“技术已给我们的生活与时代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它在各个领域的挺进已日益地改变、修正和更换着我们的环境,我们的面前呈现出一个可供行为与选择的迥然不同的世界”。[①]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使这个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化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幸福与憧憬。但是,伴随工业化生产方式而来的不仅仅是福音,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已使超常发展和消费巨增的人类面临着生存挑战:按传统生产方式和人类无节制的消费方式,地球提供给人类的资源能维持多久?“狭小”的自然空间还能容纳多少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废物、废气?有限的地球最终能够承载多少日益庞大的人群?我国的环境资源危机也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直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华民族才开始了一场艰难的工业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5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我国的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和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环境危机已经呈现。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危机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受人与自然环境道德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危机表现在:代内不平等(当代人在利用自然和环境、满足自身利益上的机会不平等。代内不平等主要反映在南北问题或者同一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不平衡上)、代际不平等(我们现在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如果超过其再生速度,就破坏了其再生性,我们的后代就不能再开发利用)。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把经济利益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竞相开发“免费”或者“低廉”的自然资源, 降低甚至规避环境成本,由此引发了环境危机。如,在青海,人们为了获取土地上所剩无几的“发菜”,几乎将方圆数百公里的植被全部毁掉;在内蒙古,由于山羊绒的高价和畅销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大片的草场被养殖的山羊破坏殆尽。正如马克思所言,“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二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可以说,某种野生动植物被人们发现有利可图之日,便是其濒临消亡之时。一些落后或边远地区为尽快脱贫致富,不惜一切手段开采本地的自然资源。例如:长江上游川西北地区的居民滥伐森林,直接引发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20世纪90年代初在宁夏草原上,当地群众疯狂挖采尚未成熟的沙淇、甘草,致使几十万亩草原沙漠化。[②]这种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的例子不胜枚举,造成的环境危机是不可估量的,有时是无法挽回的。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所造成的环境破坏,是只顾及眼前利益、本位利益,而不顾及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不符合现代环境道德要求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但在享受现代科技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所获得的好处的同时,也品尝到了其所带来的负效应。  总之,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环境资源危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需要及时缓解,人类需要文明的转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升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人类曾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这些传统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其实质是“反自然”的。工业文明时代,奉行的是“物质消费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观。人类凭借科技的进步,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向自然大肆索取财富,忘却了对自然的爱护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了当今全球性的环境危机。[③]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继承和批判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可持续的道德文明。它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而不应当凭借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强调人类在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不允许当代人一味片面地、自私地追求自己今世的发展与消费,而毫不留情地剥夺后代人本应享有的同等生活、消费和发展的机会。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道德的内容和作用  环境道德(也叫生态道德),即人与自然环境间的行为规范。《中国21世纪议程》将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界定为:1、所有的人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从而能够过健康和健全生活的权利,并承担有保护子孙后代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责任。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享有其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从而能够维持生存的权利,人类承担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3、每个人都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它生命,破坏、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是违背人类责任的行为,要禁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  环境道德的思想和理念。基于生态文明的环境道德强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拥有对自然的绝对的单向权力、人是宇宙之灵、太阳为人而生、星斗为人所亮、自然为人而存、人是自然的主人、人类要征服自然等观点;反对认为自然是无价、无主、无限的观点;反对对自然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索取和掠夺。环境道德主张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类对自然做了什么就是对自己做了什么,人对自然具有义务。在生态文明下,人类与自然要共同迈向未来,既不是人类统治自然,也不是自然界统治人类,而是在不断满足人类长远利益的前提下,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人类在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自然,把人类的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积极能动地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④]  环境道德的生产观。人们在从事生产、经济活动时,要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得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改变传统的“原料—产品—废品”的生产模式为“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 的生态模式,即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的先进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有机整合的基础,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共生、环境友好的经济模式,它是世界各国环境保护必然的选择。另外,要加强生产领域的伦理约束。首先,要使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推行运用环保技术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近年来,在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的情况下,生态生产技术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目前生态生产技术在我国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还不充分,这就要求企业界能够克服生态上的短视,使不断进步的生态技术能够发挥真正的效力,有用武之地。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以研发“绿色产品”为主导方向。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既会体现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推动“绿色市场”的发育,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意识。第三,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勇于承担治理环境的责任,不能推诿,更不能采取转嫁生态危机的不道德的行为。  环境道德的消费观。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提出,可持续消费是“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可持续消费要求引导人们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活方式通常是指满足自己多种需求的基本样式。随着技术文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判也往往是通过“以个体对实物的占有量的多少和个体对实物的需求量的满足程度评判生活质量的高低”。[⑤]这种评判导致社会出现非人道化的消费时尚,即表现为片面地强调物质消费。因此,人们应转变消费模式和观念,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以‘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一种消费形式”。[⑥]具体说来,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消费文明化。应该使消费行为成为个人发展完善的一种手段和条件,不能将其转化为生活的目的,要摒弃“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念。其二,消费无害化。要求对人的整个消费活动的诸多环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出售到被人以不同的方式消费掉,都应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或将污染、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其三,消费适量化。也就是指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在使人们的消费规模保持适当增长幅度的同时,提倡消费适量化。  环境道德教育是为维护人类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所进行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教育,是客观的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人们个人环境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培养人们良好环境道德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活动。《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培养环境意识和道德意识、对于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与态度、技术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道德教育才能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素质和意识,才能对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迈向生态文明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环境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环境问题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直接导致了复杂的伦理恶果。恢复这些被环境危机破坏的伦理关系需要大力开展环境教育,特别是其中的环境道德教育。传统的道德教育仅仅教化人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并没有对人类指向自然实体,直接作用于生态环境的行为加以伦理评价。环境道德教育所确定的道德教育目的和原理与此不同,它教导人们,不仅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人对环境的自然行为均要受到伦理评价,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而且还要恰当地对待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利益关系,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⑦]近年来,环境道德成为环境伦理学领域内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但是,对环境道德教育的研究并不多,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也比较薄弱或缺乏。在领导层,对于环境道德教育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不少领导干部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中,在实际工作中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较少。在各类学校,专门的环境道德教育几乎没有,只是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有时提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环境道德观念。在媒体的宣传上,虽然有一些环境道德的提倡,但力度也不够,知识也不全面。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家庭的环境道德教育更是付之阙如。环境道德教育的这种现状引起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环境道德总体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严重,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环保科学知识,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环境道德规范,但还不尽如人意;另外,虽然许多公众确立了较为明确的环境道德观念,但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对自己行为的作用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没有充分认识。  环境道德教育在我国是一门很不成熟的学科,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公众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影响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开展;缺乏系统的环境道德知识教材,各界无法进行完整的环境道德教育;师资匮乏,师资的培养还没有到日程上来;社会未能将环境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来实施,未能真正认识到环境教育广泛而深刻的德育内涵。  四、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按照环境道德教育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环境道德教育,使社会各阶层逐步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养成环境道德习惯,从而自觉履行环境道德义务。  (一)教育的内容。  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支持。人们应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了解自然;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有可能正确利用规律,满足人类自身需求,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环境法律知识,具有环境道德意识,才能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才能产生保护大自然的挚着追求,才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系统传授生态环境知识、环境法律及环境道德知识就成了环境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灌输新的环境道德价值观。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大大拓展了传统价值观的内涵。首先要向人们揭示自然的内在价值,使人们能够将自然视为人类的伙伴,并产生一种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态度,产生对自然的亲近感情和关怀。其次引导当代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自觉维护下一代的发展权利,学会正确处理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在平等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的利益观。利益是人们行为的驱动力。道德与利益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正确对待利益问题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环境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其基本原则就是生态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高于一切,要注重自然界各个要素的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环境道德将我们置于一种挑战性的困境中,因为它们可能会要求我们抛弃一些物质理想,即我们的生活应达到一定的水准以及为了维持这种水准应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人类应重新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利益分配,以生态优先的原则重新定位一些产业。  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观念。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考虑它们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即使可以再生,也必须给它以喘息的机会,让其能够休养生息。我们应大力宣传和引导人们购买那些生产使用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培育绿色消费的情感和市场,从根本上杜绝一次性的消费。总之,我们强调:“自然界能够提供人类生存的资源,而人类消费过的东西又能够被自然界分解和吸收,成为自然界发育的有益养分,然后再以更多的财富回报人类。这样就形成了社会—人类—自然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类可持续的发展。  (二)教育的途径。  社会环境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应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社会宣传教育格局。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强化他们对环境道德的重视。各级领导层是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经济重大事项的决策者,在环境道德建设中起着决策作用。领导者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和广大民众。因此,抓好领导者的环境道德教育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应利用党校和行政学院等各种领导干部培训班开设环境教育讲座,提高领导者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进而激发领导者带头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⑧]同时,也要在群众中进行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和环境道德的普及宣传教育,使环境道德教育成为全体公众的必修课,让全社会都重视和行动起来,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充分利用环保部门和宣传媒体普及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环保部门以公开环境情况的数据、案例等,引起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以科普讲座、板报宣传、影像教育等方式进行舆论宣传,加强环境道德的宣传教育,深化全社会环境道德意识。  学校环境教育。学校是教育和培养国家建设者和管理者的专门场所,对于学生环境道德素质的塑造,它们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观念,是提高全民族环境道德观念的关键。因此,有必要根据各类学校的教育特点,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学校应将环境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开设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对他们进行广泛深入的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教育,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的战略任务。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处于起点位置的。在对人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家庭教育应包括环境道德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素养。在家庭环境教育中,可以将环境道德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给孩子。也可以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如,可以参加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宣传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环境道德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的任务,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艺等部门应协调配合,把这项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抓紧抓实,使环境道德深入人心。形成一个人人关爱保护环境,领导者带头做起,企业家从本企业做起,公民从身边做起,学生从小事做起的良好社会风气,努力创造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
2023-09-12 08:51:371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国家林业局发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布局、重大行动、指标体系和政策措施;其中提出的总体布局,包括全面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构筑十大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十大生态修复工程涵盖了森林、湿地、荒漠三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的主体。十大生态安全屏障包括,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生态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十大生态屏障覆盖全国主要的生态重点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构成了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发展生态林业的主要内容。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包括,重点培育和发展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产工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沙产业等,构建绿色产业经济发展框架。林业重点工程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既突出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防沙治沙等项措施,也关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扭转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大树变小、森林变希”状况,一些地区已经呈现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的态势。国家林业局还编制了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形成适应各类主体功能区要求的生态空间格局。在《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和《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基础上,充分挖掘林地、农田防护林、草原防护林、水系防护林、路网防护林、城镇绿化等用地的潜力,完善森林增长和国土绿化空间格局。国家林业局还划定了四条国家生态红线。一是林地和森林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二是依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提出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的湿地红线。三是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划定全国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保护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6万平方公里的红线。四是依据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相关法规,提出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的红线。
2023-09-12 08:51:46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期目标包括什么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2023-09-12 08:52:262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要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成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和制度探索,到2018年,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建成具有江西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造一批典型经验和成熟模式,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方案》提出,要以建设“多彩贵州公园省”为总体目标,建成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区。到2018年,贵州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全面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成以绿色为底色、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谐为基本内涵、全域为覆盖范围、以人为本为根本目的的“多彩贵州公园省”。祝贺江西贵州成为首批试验区!
2023-09-12 08:53:154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综合专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4、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
2023-09-12 08:53:522

大学生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大学生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必须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2、大学生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3、在思想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国策和方针。4、在工作生活中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1、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2、青年大学生,同样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作为现代人所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3、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作为青年人,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
2023-09-12 08:54:111

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

(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要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要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设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要设定红线。(二)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有“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等活动。当然,“顶层设计”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使顶层设计更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水平我国人口众多而平原较少,要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多样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据,实行差别化的产业准入、环保标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扩大生态绿色空间。城镇是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体,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从编制规划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产业布局合理、体现区位优势特色、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格局。(四)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资源环境问题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相伴随的,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结果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资源消耗过度和污染排放问题。要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推动各行各业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工业生产要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农业生产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降低水、土地、农药、化肥的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是现阶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环保产业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也可提供绿色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环保投资需求高达3.4万亿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加强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除工业企业外,还应实施全方位的清洁生产,包括农业以及服务业。(五)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人的消费方式不但会对资源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消费需求间接影响生产方式。因此,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意义十分重大。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主流价值观。落实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运用价格等多种手段鼓励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六)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实施最严密的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清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或条文,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核安全等法律法规。解决法律之间相互冲突、脱节、重复、罚则偏软等问题,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在完善法律法规时,要侧重解决几个关键问题:(1)明确执法机关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知道由哪些部门和哪些人负责,该怎么做,做不好的后果是什么;(2)强化、细化程序性规定,减小地方自由裁量权;(3)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4)出现问题时,除了惩罚相关单位,还要追究其法人和责任人的责任;(5)要强化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环境问题的规范,增加相应的条款,特别是要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环保法律。(七)推行以绩效考核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加强政策支持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确保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坚决追究其责任。为使得这一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其作用,需要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中给出详细的规范,使之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监测监督办法、实施程序、奖惩措施等内容。要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不同部门的责任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近年来,结合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目标责任要求。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更完整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帮助。要针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特点,提出全面的体制改革方案,强化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强化政策合力。要加快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区域总量控制、重大项目区域会商、区域联合执法或异地交叉执法、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及公开等制度。要健全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加强税收体制的绿色改革,除传统的收入筹集性税外,增加具有资源、环境调节作用的税收的比例,以实现税收中性条件下的税收绿色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体系。改革消费税,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不符合节能、低碳、环保要求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抑制其消费。改革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加对利用节能、低碳、环保类原料的优惠。改革资源税,提高稀缺性、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负,并适当增加资源税目,增强其对资源环境的调节作用。要鼓励绿色信贷,发展环保产业创投基金,完善市政公共事业债券。增加基本环境公共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在价格政策方面,要研究提出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措施,包括差别化电价、水价等政策措施及具体的推进方案。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八)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不厚,财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环保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投入通常是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一个重要指标是该项投入占当年GDP的百分比。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这些国家由于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化过程,其环保投入大体占GDP的1.5-2.5%左右。但在这些国家快速发展时期,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曾经比较高,例如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达到4%的高点。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财力有限,目前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一般都在1%以下。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和财力的增长,环保投入增长较快。据统计,我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从“七五”期间的0.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0.8%,“九五”期间首次突破1%,2005年达到1.3%,2008年又上升到1.49%,“十一五”期间平均为1.45%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污染,达到3.0%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欠账较多,我国环保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应达到2.5%左右,“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应再有所提高,“十五五”期间再回落至2.5%左右。在这种投入力度下,我国有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较大突破,使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除了直接的环保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还包括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发展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其他活动。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边界比较模糊,不易界定,但这些活动可同时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较小。因此,应根据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投入。除加大投入力度之外,还要提高投入效率,通过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及强化监测和运行管理,集中解决情况严重、影响面广、影响持久的问题。为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除了以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外,还需要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的深度融合;生态文明程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程度有多大;如何确定和实施生态红线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何建立和实施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同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实现生态文明的标志是什么;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时代,如何让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等等。
2023-09-12 08:54:481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你问的是政治题吗?=_=
2023-09-12 08:55:202

什么是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规划制定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1992年开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建设实践有了重要推进。强调“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分析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实施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绿色发展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原则,以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措施的永续发展模式。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023-09-12 08:55:281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要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要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设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要设定红线。(二)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有“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等活动。当然,“顶层设计”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使顶层设计更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水平我国人口众多而平原较少,要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多样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据,实行差别化的产业准入、环保标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扩大生态绿色空间。城镇是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体,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从编制规划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产业布局合理、体现区位优势特色、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格局。(四)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资源环境问题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相伴随的,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结果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资源消耗过度和污染排放问题。要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推动各行各业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工业生产要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农业生产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降低水、土地、农药、化肥的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是现阶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环保产业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也可提供绿色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环保投资需求高达3.4万亿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加强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除工业企业外,还应实施全方位的清洁生产,包括农业以及服务业。(五)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人的消费方式不但会对资源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消费需求间接影响生产方式。因此,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意义十分重大。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主流价值观。落实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运用价格等多种手段鼓励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六)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实施最严密的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清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或条文,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核安全等法律法规。解决法律之间相互冲突、脱节、重复、罚则偏软等问题,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在完善法律法规时,要侧重解决几个关键问题:(1)明确执法机关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知道由哪些部门和哪些人负责,该怎么做,做不好的后果是什么;(2)强化、细化程序性规定,减小地方自由裁量权;(3)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4)出现问题时,除了惩罚相关单位,还要追究其法人和责任人的责任;(5)要强化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环境问题的规范,增加相应的条款,特别是要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环保法律。(七)推行以绩效考核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加强政策支持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确保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坚决追究其责任。为使得这一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其作用,需要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中给出详细的规范,使之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监测监督办法、实施程序、奖惩措施等内容。要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不同部门的责任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近年来,结合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目标责任要求。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更完整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帮助。要针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特点,提出全面的体制改革方案,强化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强化政策合力。要加快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区域总量控制、重大项目区域会商、区域联合执法或异地交叉执法、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及公开等制度。要健全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加强税收体制的绿色改革,除传统的收入筹集性税外,增加具有资源、环境调节作用的税收的比例,以实现税收中性条件下的税收绿色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体系。改革消费税,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不符合节能、低碳、环保要求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抑制其消费。改革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加对利用节能、低碳、环保类原料的优惠。改革资源税,提高稀缺性、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负,并适当增加资源税目,增强其对资源环境的调节作用。要鼓励绿色信贷,发展环保产业创投基金,完善市政公共事业债券。增加基本环境公共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在价格政策方面,要研究提出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措施,包括差别化电价、水价等政策措施及具体的推进方案。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八)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不厚,财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环保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投入通常是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一个重要指标是该项投入占当年GDP的百分比。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这些国家由于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化过程,其环保投入大体占GDP的1.5-2.5%左右。但在这些国家快速发展时期,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曾经比较高,例如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达到4%的高点。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财力有限,目前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一般都在1%以下。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和财力的增长,环保投入增长较快。据统计,我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从“七五”期间的0.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0.8%,“九五”期间首次突破1%,2005年达到1.3%,2008年又上升到1.49%,“十一五”期间平均为1.45%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污染,达到3.0%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欠账较多,我国环保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应达到2.5%左右,“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应再有所提高,“十五五”期间再回落至2.5%左右。在这种投入力度下,我国有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较大突破,使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除了直接的环保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还包括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发展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其他活动。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边界比较模糊,不易界定,但这些活动可同时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较小。因此,应根据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投入。除加大投入力度之外,还要提高投入效率,通过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及强化监测和运行管理,集中解决情况严重、影响面广、影响持久的问题。为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除了以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外,还需要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的深度融合;生态文明程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程度有多大;如何确定和实施生态红线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何建立和实施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同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实现生态文明的标志是什么;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时代,如何让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等等。
2023-09-12 08:55:481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三条政策性建议?

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就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绿色发展是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两者关系的本质要求,是正确经济政策和正确环境政策相协调、相融合、相促进的集中体现。绿色发展正在成为全球环境与经济领域的重要趋势和潮流。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现实,客观上决定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必须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实现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建设贵在实践、重在行动。当前,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建立健全政府负责、部门协作、企业自觉、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各级政府要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以建设“两型”社会为重点,制定政策措施、研究宏观战略、出台法规规章、编制发展规划等,充分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等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要通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的调整,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环保部门要继续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发展。要深化污染减排,强化减排目标责任制,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要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改善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以生态建设再造环境优势,有力地推进绿色发展。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注重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真正抓出成效。各类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要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支撑体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广大公众应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要充分认识并维护自己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进行社会监督,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顺利开展,积极推行绿色消费。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水流、绿茵茵的大地,在如此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人们践行着低碳环保的工作和生活,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这是多少人内心憧憬的和谐社会的一幕,也是可以共享的绿色未来。积力之举无不胜,众智之为无不成。只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就一定会实现。
2023-09-12 08:56:101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什么为重点战略方向

降碳。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也是党中央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降碳”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源的手段。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生态碳汇是对传统碳汇概念的拓展和创新,不仅包含过去人们所理解的碳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同时还增加了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贡献,以及土壤、冻土对碳储存碳固定的维持,强调各类生态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的整体对全球碳循环的平衡和维持作用。
2023-09-12 08:56:181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建设,是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建设美丽福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从事的各项建设及其相关活动。第三条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依法促进、统筹规划、市场调节、城乡并重、全民参与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本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与全过程。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推进本行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承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职、协调联动、合力推进。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做好本行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应当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第五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众和市场的作用,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保障其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将重大生态环保宣传活动列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计划。  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应当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公益性宣传。  每年六月为福建省生态文明宣传月。第二章 生态规划编制与实施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其年度实施计划,确定年度目标和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指标体系、重点领域及重点工程、重点任务、保障机制和措施等。第八条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经依法批准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地面空间和地下空间,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定范围边界,经有权机关批准后向社会发布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未经依法批准不得调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规划编制及有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依法实行严格保护,禁止从事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第十一条 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等重要规划应当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互相衔接,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界限,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长效机制,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逐步改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工业、扬尘面源、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防治臭氧污染,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2023-09-12 08:56:341

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023-09-12 08:56:432

如何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一、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定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持续性和全局性。将比较成熟的方针、政策制度化、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标志。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能不能在2020年实现,就是要看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因此,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推进和发展都必须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最终形成定型、成熟、有效的制度体系,实现各项工作的科学、持续运转,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生态文明制度是人类社会在长期与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形成的理念、政策、做法。生态文明制度的层次和水平标志着人类治理艺术和技巧的成熟程度,它关系到全人类、全社会、各民族和各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状况和政权运作是否科学和稳定。就一国而言,生态文明制度文明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进程有赖于社会现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样,提高制度化水平,发挥生态文明制度为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的作用,而且还要发挥生态文明制度对其他领域制度的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  确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有助于明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目标和内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的制度体系,为环保政策、资源政策的落实提供坚实保障,形成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的完善性、稳固性、持续性的行为模式。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有关行为的激励与惩罚,以及预期的形成和定性。通过这四个环节,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这些目标和内容本身就说明生态文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必须按照系统性要求进行,依据生态系统内在的高度多样性和复杂性规律,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度是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是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硬实力。从根本上说,生态文明的制度水平决定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念、政策、规定和做法上升到制度水平,形成牢固的制度体系,并在实践中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相容”效应,才能切实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良性的持续发展,才能切实保证“美丽中国”的理想和愿景逐步变成现实。  要按照基本制度、运行制度和符号制度三个子系统建构制度体系,克服目前存在的有序性、整体性不足的问题。基本制度作为内层,离制度体系的核心最近,是制度体系最深刻的反映;符号制度处于制度体系的外层,是制度体系价值最直观的反映。运行制度则是基本制度和符号制度的中间环节,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具体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文化制度三个层面,基本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石和支柱,管理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维系和保障,而文化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社会基础。  二、建立坚实的生态文明基本制度  建立生态文明基本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时间表和实施路线图。应抓住中央设立“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体制”专项小组的时机,尽快起草和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要将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内容纳入其中。同时,在总体设计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注重跨部门和跨领域,形成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时间表和实施路线图,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各部门执行分工任务。  其次,以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生态文明基本制度的基石。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明晰产权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要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根据自然资源属性的多样化特征,通过比较广泛的地方试点示范,逐步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有关国有和集体所有资源的产权制度规定,分类建立多样化的所有权体系。建立完整的自然资源资产的调查、评价和核算制度,并完善国有和集体自然资源资产代理或者托管及其经营管理的制度体系。二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在力求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鼓励特许环境服务和协议保护,加快资源环境税费改革,构建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型市场,探索排污权和碳排放交易,使资源能源、排放许可、生态服务等要素得到更高效的配置和利用。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自然资源定价机制,加快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税收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环保事业的特许经营制度和特许保护制度,发挥市场激励的作用。  再次,以政府监管的有力有效,作为生态文明基本制度的支柱。一是建立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对用途进行管制,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及矿产资源按质量进行分级,实现梯级利用。这是国家出于公共利益,使用国家权力,超越产权规定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的制度。这种管制充分体现了政府调控和监管对于弥补市场失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全面正确履行。比如自然保护区就属于用途管制制度,因为不管自然保护区属于谁管理,国家法规规定都不能在核心区内进行开发和建设活动。二是建立生态红线制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生态红线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列入后全党全国就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严格准入制度,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资源节约管理,强化规划,严格审查,禁止不符合用途管制和节约标准的开发活动。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由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构成的基本思路,研究编制关于构建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指导意见。  三、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管理制度  建立生态文明管理制度的核心是遵循打破生态系统系统性、整体性和政府运行的部门性、分割性的矛盾。首先,要以问题的整体性为基础,更加突出管理制度的整体性。比如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污染物由污染源产生,通过环境介质传播和消纳,必须将三者统筹考虑。要按照生态系统管理方式要求,对工业点源、农业面源、交通移动源等全部污染源排放的所有污染物,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等所有纳污介质,加强统一监管,实现环境污染的全防全控。同时,要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规律,充分认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内在必然联系,增强二者监管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建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联动机制。  其次,要在政府部门分工和层级分权的现实条件下,更加突出管理制度的协调性。探索建立统筹协调的制度构架。环境问题产生并扩展为局地、区域和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目前最突出的就是区域性的灰霾污染和流域性的水污染。但是,这些环境问题所影响的空间范围往往与行政管辖的区域不一致,使现行管理体制难以解决跨行政区的环境问题。结构上,这些要素常常由不同部门来管理,使得环境管理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功能上,现有体制实现资源环境的综合管理存在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在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性的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设置相应的制度安排。对于幅员辽阔、资源环境复杂多样的发展中大国,完全通过一个部门实施统一监管显然是十分困难的。但无论采取哪种改革模式,建立统筹协调的制度构架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领域,由于职能交叉,造成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环保领域多头执法问题突出。要健全“统一监管、分工负责”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监管体系,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完善监管的法律授权,建立独立而统一的环境监管体制。  再次,以生态绩效的“可视化”为导向,突出管理制度的激励作用。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离任审计,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的考核权重。加强生态环境实绩考核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的地区,由上级财政给予转移支付,对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性。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目标和责任范围。  四、建立长效的生态文明文化制度  生态文明制度既是约束人类行为的规则,同时也是衡量人类文明水平的标尺。对于生态文明制度而言,相比那些强制人们遵守的硬性规定和道德说教,那些成为人的价值观念甚至能铭刻在社会成员心中的“软规则”,在约束人们行为方面可能更为有力和持久。  首先,要积极倡导生态文明行为,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制定并实施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可持续消费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重点,开展生态文明单位建设活动,落实各项节能环保措施。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等政策措施,推动消费方式变革,实行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树立环保诚信。规范绿色产品生产,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推广绿色环保产品,倡导绿色出行,使绿色生活成为社会主流价值和生活时尚。  其次,以企业经营者为主要对象,把生态教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企业主管部门要制定政策,促使企业自觉按照循环经济模式组织生产,实行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定期举办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全面进行生态意识教育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学习,使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把环保工作放在第一位。在企业立项审批过程中,要严格坚持环保准入关。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加快建立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对企业的环境信用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将其等级评定结果与企业信贷、融资直接挂钩。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荣”的道德风尚,对企业家进行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
2023-09-12 08:56:533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途径  21世纪初是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依然沉重。基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中国必须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环境生态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道德观念。  改革生产方式,做强生态产业。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发展生态产业的重点,是要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少污染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发展道路。要下决心关停并转那些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重的企业。发展生态农业,主要包括绿色农业食品和绿色食品原料,生态林业、草业、花卉业,生态渔业,观光农业,生态畜牧产品,生态农业手工业等方面。为此,要研究开发生态技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进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现生活用能替代和多能互补、废弃地复垦利用和陡坡地退耕还林,发展山地综合开发复合型生态经济、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以及农村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另外,还要重视生态旅游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生态工程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点,“十五”期间,应重点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一要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二要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工程,特别是北京地区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三要防治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危险废物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四要加快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城市和生态省(市、自治区)的创建工程;五要继续推进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确保控制人口数量,确保提高人口质量;六要在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资源,防止资源骤减,力争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动,也需要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硬约束。要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用政府的权威保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特别是在制定规划、计划及重大经济行为的拟议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决策的作用,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包括:引导生态型项目开发的扶持性政策,防止和遏制破坏性经营的刚性约束政策,旨在快速恢复生态植被的资源补偿性政策,以及旨在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要充分发挥环境和资源立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约束作用。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
2023-09-12 08:57:181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包括了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针对我国现有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基本实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目标,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区域环境管理体系。2、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国家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率、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完成,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修复全面推进,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控机制更加完善,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格局。3、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全社会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等关键指标有大幅改善,生产、消费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绿色型转变,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4、生态文明制度加快完善。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制度建设、法治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优化环境治理政策、法规、标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资金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评估和保护等机制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合作有力推进,形成一系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实施的制度体系。5、生态文明观念和素质全面提高。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素质全面提高,大力宣传科学知识,推动公民环保素质提升,形成一种以保护生态为核心的优秀文明品质,促进公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程度显著提升。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什么为重点战略方向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也是党中央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降碳”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源的手段。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生态碳汇是对传统碳汇概念的拓展和创新,不仅包含过去人们所理解的碳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同时还增加了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贡献,以及土壤、冻土对碳储存碳固定的维持,强调各类生态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的整体对全球碳循环的平衡和维持作用。
2023-09-12 08:57:261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加深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自然”生态文明理念,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概括,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这是对传统工业文明一味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理念的坚决摒弃。近年来,我区以更加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紧紧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不断给环境“减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的要求,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努力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让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成为社会风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我区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同时,要把生态基础、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大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现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生物质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兴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绿色新兴战略产业,逐步建立起绿色、循环、低碳的经济运行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建立健全制度、政策、法规等保障体系。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无论是生态文明的战略,还是美丽中国的目标,没有健全的制度就难以成为现实。我区已经出台了一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条例和规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秉承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规范、集中、协调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形成完备的、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法规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法律保障。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2023-09-12 08:58:151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内容。  生态文明决策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高度通盘考虑,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要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事项,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贯穿和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等内容作为重点纳入到目标体系中,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探索建立体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实行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行业性和区域性特征污染物总量控制,使污染减排与行业优化调整、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紧密衔接。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着力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使这些地区环境质量率先改善。依法依规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开展政策环评、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建立健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建立开发与保护地区之间、上下游地区之间、生态受益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对野生动植物、生物物种、生物安全、外来物种、遗传资源等生物多样性进行统一监管。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行以奖促保,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休养生息,优先保护水质良好的湖泊。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继续深化绿色信贷、绿色贸易政策,全面推行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衔接,推动环境公益诉讼,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在高环境风险行业全面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听证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的规划、决策和项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鼓励公众检举揭发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培育和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生态文明考核制度。将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成效的指标纳入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指标考核权重。在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考核生态环保指标。严格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3-09-12 08:58:327

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是指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第三条 本市以建设生态观念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为发展目标。第四条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统一规划、创新机制、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原则。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实施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  (二)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三)制定、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  (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实施绩效考核;  (五)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机制。  县、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行政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职责负责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第六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承担违反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规范的法律责任,有权检举和依法控告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各级国家机关应当为实现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有效保障。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保障机制和措施第八条 编制、实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生态功能区,应当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明确建设发展目标,发挥资源优势,体现区域环境特色,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划定生态功能区,应当具体规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范围及规范要求,科学确定片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的生态功能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第九条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基础设施、生态产业、环境质量、民生改善、生态文化、政府责任等指标,体现生态优先,并与公众满意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实施进度相适应。第十条 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应当突出下列内容:  (一)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  (二)水污染防治及饮用水水源保护;  (三)水土流失防治及林地、绿地保护;  (四)大气污染防治及空气质量改善;  (五)噪声污染防治及声环境质量改善;  (六)公众反映强烈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第十一条 生态文明建设资金,采取政府、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等方式多元化、多渠道筹集。  涉及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公益性项目,应当主要由财政资金予以保障。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优化产业结构。  禁止新建、扩建高能耗、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项目,禁止采用被国家列入限制类、淘汰类的技术和设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制定、公布本区域内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限期淘汰计划并组织实施。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计划限期淘汰。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建设开发决策或者审批建设项目,应当优先考虑自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保护水平,以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已经批准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为依据。  下列建设项目,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引进和批准: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  (三)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  (四)不符合生态功能区划的。
2023-09-12 08:59:15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享绿色健康生活

(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要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要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设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要设定红线。 (二)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 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等活动。 当然,“顶层设计”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使顶层设计更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水平 我国人口众多而平原较少,要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多样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据,实行差别化的产业准入、环保标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扩大生态绿色空间。 城镇是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体,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从编制规划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产业布局合理、体现区位优势特色、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格局。 (四)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资源环境问题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相伴随的,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结果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资源消耗过度和污染排放问题。 要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推动各行各业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工业生产要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农业生产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降低水、土地、农药、化肥的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结构是现阶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节能环保产业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也可提供绿色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环保投资需求高达3.4万亿元。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加强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除工业企业外,还应实施全方位的清洁生产,包括农业以及服务业。 (五)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 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人的消费方式不但会对资源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消费需求间接影响生产方式。因此,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意义十分重大。 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主流价值观。落实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运用价格等多种手段鼓励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 (六)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实施最严密的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清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或条文,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核安全等法律法规。解决法律之间相互冲突、脱节、重复、罚则偏软等问题,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在完善法律法规时,要侧重解决几个关键问题:(1)明确执法机关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知道由哪些部门和哪些人负责,该怎么做,做不好的后果是什么;(2)强化、细化程序性规定,减小地方自由裁量权;(3)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4)出现问题时,除了惩罚相关单位,还要追究其法人和责任人的责任;(5)要强化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环境问题的规范,增加相应的条款,特别是要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环保法律。 (七)推行以绩效考核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加强政策支持 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确保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坚决追究其责任。 为使得这一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其作用,需要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中给出详细的规范,使之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监测监督办法、实施程序、奖惩措施等内容。要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不同部门的责任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 近年来,结合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目标责任要求。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更完整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帮助。 要针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特点,提出全面的体制改革方案,强化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强化政策合力。要加快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区域总量控制、重大项目区域会商、区域联合执法或异地交叉执法、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及公开等制度。 要健全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加强税收体制的绿色改革,除传统的收入筹集性税外,增加具有资源、环境调节作用的税收的比例,以实现税收中性条件下的税收绿色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体系。改革消费税,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不符合节能、低碳、环保要求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抑制其消费。改革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加对利用节能、低碳、环保类原料的优惠。改革资源税,提高稀缺性、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负,并适当增加资源税目,增强其对资源环境的调节作用。 要鼓励绿色信贷,发展环保产业创投基金,完善市政公共事业债券。增加基本环境公共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在价格政策方面,要研究提出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措施,包括差别化电价、水价等政策措施及具体的推进方案。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 (八)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 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不厚,财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 环保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投入通常是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一个重要指标是该项投入占当年GDP的百分比。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这些国家由于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化过程,其环保投入大体占GDP的1.5-2.5%左右。但在这些国家快速发展时期,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曾经比较高,例如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达到4%的高点。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财力有限,目前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一般都在1%以下。 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和财力的增长,环保投入增长较快。据统计,我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从“七五”期间的0.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0.8%,“九五”期间首次突破1%,2005年达到1.3%,2008年又上升到1.49%,“十一五”期间平均为1.45%左右。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污染,达到3.0%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欠账较多,我国环保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应达到2.5%左右,“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应再有所提高,“十五五”期间再回落至2.5%左右。在这种投入力度下,我国有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较大突破,使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除了直接的环保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还包括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发展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其他活动。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边界比较模糊,不易界定,但这些活动可同时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较小。因此,应根据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投入。 除加大投入力度之外,还要提高投入效率,通过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及强化监测和运行管理,集中解决情况严重、影响面广、影响持久的问题。 为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除了以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外,还需要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的深度融合;生态文明程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程度有多大;如何确定和实施生态红线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何建立和实施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同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实现生态文明的标志是什么;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时代,如何让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等等。
2023-09-12 08:59:391

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与保障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东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与保障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原则。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监督考核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市发展改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城乡建设、规划、经济与信息化、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水行政、林业、农业农村、统计、海事、海洋与渔业、卫生健康、财政、教育、人力资源、审计、民政、科技、商务、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等相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参与并协助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第五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当发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的作用。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保障其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市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知识纳入本市干部培训内容。  各类学校应当加强对师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教育,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活动。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广泛宣传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并配合有关单位依法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第二章 促进措施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公布实施。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应当包括宗旨目标、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责任、生态安全、制度保障等内容,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相衔接,逐步落实多规合一。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未经原程序审议通过的,不得擅自改变。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要求编制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年度实施计划,确定年度目标和责任。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省主体功能区划,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通过优化城镇功能分区、完善城乡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国家和省依法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保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优先的地位。  市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保护修复方案。严禁不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区划的,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第十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产业布局和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依照法定程序科学划定、调整本市行政区域内水环境功能区。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理委员会)应当落实土地管理责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严格执行用地招标、拍卖、挂牌等制度,推进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低效用地等二次开发利用,依法清理处置闲置土地,优先保障河湖生态治理用地,严禁非法侵占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活动,组织制定节地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规范,鼓励采用节约集约用地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鼓励和规范城镇地下空间合法合理开发利用和城镇土地立体化开发利用。
2023-09-12 08:59:481

地方政府怎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态建设已经到了关系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紧迫地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这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牺牲资源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对生态文明重要性认识不足、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引起的。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根据2011年国家环保部,组织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目前,全国18.26亿亩耕地中有1.5亿亩受到污染。根据中国监察部调查,近10年来水污染事件高发,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土地开发、采矿以及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相当严重,采煤平均每吨煤排放地下水量2-2.5吨,开采每吨煤导致4-5亩土地沉陷以及排放4-5立方米瓦斯,每采万吨煤用坑木消耗木材100立方米。(李挚萍:“环境修复法律制度探析”,《法学评论》,2013第2期)另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领域的统筹发展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一方面,政府生态职能是各级政府要妥善解决和应对生态问题,协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共处所应有职责和功能;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具有公共权威性,行使生态建设职能具有优势:政府拥有征税权,通过对污染企业和环保企业征收差别税,引导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协调各方的环境利益,追究违规违法排污者的法律责任。   二、政府履职为什么没到位   (一)政府职能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中央政府的权力适度转移到省、市和县一级政府。地方政府不再只是中央政府的代理者,也是地方利益和经济主体的倡导者。上级政府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下级政府的经济目标和政绩相联系。并对经济发展考核实行政绩一票否决制。一些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由,变相或推迟执行中央环境政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与污染企业形成利益综合体,污染企业以税收和各种好处“俘获”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则以设租完成上级设定的经济目标。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后。有一部分地区实行了环保政绩考核制度,但某些地方官员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并没有马上扭转过来。   (二)政府对生态环境的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   某些地方政府环保职能严重缺位,对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项目的行政审批不够严格,对生态环境保护避实就虚。执法机关执法不严,处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存在纵容和遗漏现象,对事故处理多采用罚款、关停的方式,存在着守法者吃亏、违法者占便宜的现象。环境职能的越位为权力腐败带来可能性。如某政府越权审批,将石油开采权出卖给私人,导致开发商掠夺性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直接侵犯了当地居民的环境权益和生存权利。   (三)生态法律体系不完善影响生态职能的履行   现行环境法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规范生态文明理念、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的宏观性法律。而《环境保护法》只是一部以防治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法律;二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能源法、自然资源法、土地法等基础法律没有出台;三是某些现行环境生态法律之间缺少有机衔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缺少法律依据。   生态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政府经济职能和生态职能产生摩擦,生态治理的被动性和滞后性给“寻租”留下交易空间。尽管我国已经出台几十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行政法规,例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但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容许市场主体排污,即先污染后治理,加之行政管理本身的弊端如信息掌握不及时、环境决策滞后等,大量涉及生态补偿的问题长期遗留,形成恶性循环。   三、政府生态职能怎样才能落到实处   (一)树立生态政绩观念   这是政府职能向生态文明建设回归的关键。生态政绩观要求地方政府把资源、环境的成本效益纳入考核目标,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污染治理等全部指标进行核算,增强政绩成本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模式。中央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而明确的环保政绩标准,提高生态建设权重,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官员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环境事故等一票否决制,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履行环保职能。   (二)落实生态问责制度   强化政府生态职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生态问责制。第一,明确生态考核指标体系,量化和细化考核条款。将严格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生态评价指标和环境测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第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遵循权责统一、有错必究、过错与责任一致、教育和惩戒结合的原则。第三,加强制度建设,使生态问责有章可依、有法可依,改变环境责任集体负责而实际无人负责的状况,建立离任官员生态环境责任跟踪制度。第四,以事前督责为主。实行生态问责制的目的不仅仅是追究官员的事后责任,更是事前督促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履行职能,做到事前督责和事后问责相结合。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第一,完善生态环境立法的指导原则。生态环境立法实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制定科学的环境立法规划。用生态系统方法促进环境法向生态法转变,实现我国环境法的生态化,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体系。合理有效的法律体系以及运作制度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生态立法工作中必须明确生态权利,保护公民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权益。另外,在立法实践中研究通过多方参与平衡相关方的利益,规范生态补偿机制等,结合现行生态公益林地补偿金政策出台生态补偿规范,现行试点取得成熟经验后,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广。   第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已颁布的《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其相关环境。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理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畅通社会组织和公民对生态环境事件的监督渠道。继续规范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制度,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政策和立法条款、规划建设项目必须充分听取公众意见。落宴“环保监督员制度,研究和探索企业环境行为审核审计制度”(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与发展:世纪挑战与战略选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页)。协调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强化各级执法部门监督责任,落实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2023-09-12 09:00:171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有哪些

生态文明介绍的统计有很多,百度百科上面就有
2023-09-12 09:00:303

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

一、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 1、应用语言学专业简介 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一般不接触语言的历史状态,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论上的争辩。可以说,它是鉴定各种理论的实验场。 2、应用语言学专业主要课程 语言理论,语言研究方法,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法理论,语义理论,词汇理论,实验语音学,汉语语用学,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 3、应用语言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应用语言学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用语言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该专业的毕业生多在高等院校、研究、出版等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及研究,或进入国家机关和公司企业从事语言应用方面的工作。 二、应用语言学专业大学排名 1. 北京大学 A++ 2. 厦门大学 A+ 3. 河北师范大学 B+
2023-09-12 08:55:101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是哪首歌的歌词

《相亲相爱一家人》
2023-09-12 08:55:1012

自我介绍个人详细说明怎么写

个人简介自我介绍一  学习期间表现优秀,完成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金属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等专业学科的学习;通过了英语四级,计算机C语言二级,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工程师考试并获得相关证书。同时,本人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严格要求自己,上进心强,乐于挑战,对新的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性格随和开朗、待人诚恳、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个人简介自我介绍二  一直以来,努力、积极、乐观、拼搏是我的人生信条,我相信,我会一直努力下去,做好自己,奉献社会。敢做敢拼,脚踏实地;做事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座右铭是“优秀是一种习惯”我的期望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金融、行政、助理等与专业相关方面的工作。爱好所学专业,乐于学习新知识;对工作有责任心;踏实,热情,对生活充满激情;主动性强,自学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有一定组织能力;抗压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  个人简介自我介绍三  本人诚信开朗,热情真诚,团队意识强,时间观念强,易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与人沟通,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能恪守以大局为重的原则。在校园生活期间,曾担任校园广播站站长,让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大大提升,使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已慢慢学会耐心、用良好的感知为客户解答问题,已磨练出较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
2023-09-12 08:55:133

乡村振兴计划是不是提前批

**不是**,乡村振兴计划不是提前批。提前批是指在高考录取开始前就提前发布的招生计划,旨在选拔那些在高考成绩前显示出优秀能力和潜力的考生。而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旨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计划与其他计划的志愿一起混合填报,既可以兼报,也可以单报。
2023-09-12 08:55:162

电气工程资料员个人年终总结 急求!!!

我也没写过年终总结
2023-09-12 08:55:173

如何使用四川省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该系统支持大部分主流浏览器,仍建议客户使用chrome等高级浏览器。以chrome等高级浏览器为例,步骤如下:1、在电脑桌面鼠标右击打开chrome浏览器。2、或者点开开始屏幕,打开chrome浏览器。3、点开搜索栏,输入四川省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网址网页链接。4、输入网址后,按键盘“Enter”键即可进入系统登录界面,在系统登录界面中输入个人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个人首次登陆密码为身份证后六位。如下图。5、按上述步骤操作,即可成功登录系统,出现如下界面。
2023-09-12 08:55:171

速求钢筋混凝土机械拆除法的施工方案或者相关资料?

一、 本方案编制依椐: 1、立交桥现场资料条件; 2、周边交通环境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 3、脚手架施工技术规程; 4、根据本公司管理及技术人员多次拆除长跨箱体桥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立交桥、构筑物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拆除典例,通过实例教学,我公司机械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对钢筋混凝土立交桥拆除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机械设备完全满足该立交桥拆除要求; 二、拆除方案的主导构思: 1、拆除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进行。确需变更施工组织设计的,应报请原审批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2、拆除构件或结构时,应防止相邻部分发生坍塌严格按照拆除顺序操作,拆除工程作业一般应自上而下按顺序进行,不得立体交叉拆除作业;脚手架应与桥梁整体拆除进度相配合。 3、拆除构件或结构时,应防止相邻部分发生坍塌;进行局部拆除时,对保留部分应先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造成相邻管线、设备、市政设施等损坏的,应负责修复赔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拆除桥梁自然坍塌。 4、本工程全部采取机械拆除,作业人员不得站在脚手架或其它稳固的结构部位上操作。 5、通过有关部门协助,应查清可能破坏范围是否有管道中介质的种类、化学性质,采取中和、清洗等相应的措施,清除管道内介质。 6、遇有风力在六级以上、大雾天、雷暴雨等恶劣气候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拆除作业。 7、机械作业法拆除施工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和机械设备管理的规定。 8、在拆除工程作业中,如发现立交桥周边地下情况不明的电缆、管道等,应停止施工,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保护好现场,按国家和政府法规、规章规定要求,及时向当地工程安全管理机构及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9、拆除顺序(两种方案): 1)、甲方要求保证桥下来回单车道拆除期间畅通,桥下来回单车道不能破坏情况拆除方案:①拆除现场周边搭设脚手架和安全网安全维护;②在周边显明位置挂安全指示牌、温馨提示牌和建筑工程安全规程要求“五牌一图”;③通过荷载计算,在桥下搭设密排脚手架给予支撑,保证每段拆除不会影响其他结构倒塌;④采用我公司混凝土切割机切割桥面混凝土进行分块,每块重量控制在5吨以内;⑤用16吨~25吨汽车吊车将桥面切割块吊离桥面放至其他场地可以利用的宽阔平地上,可能需要两次运输;⑥履带式液压炮机破碎放在地面上的混凝土块,取出结构钢筋;⑦破碎的混凝土块挖机装车外运;⑧按以上规则一一安全拆除外运;⑨拆除安全维护和清扫现场,检查恢复损坏的地方;⑩验收。 2)甲方同意桥下来回单车道拆除期可以封闭,桥下来回单车道可以破坏情况下拆除方案:①拆除现场周边搭设脚手架和安全网安全维护,保证履带式液压炮机有足够活动空间和垃圾堆放;②在周边显明位置挂安全指示牌、温馨提示牌和建筑工程安全规程要求“五牌一图”;③通过荷载计算,在桥下搭设密排脚手架给予支撑,保证每段拆除不会影响其他结构倒塌;④采用我公司混凝土切割机切割桥面混凝土进行分块,每块重量控制在5吨以内;⑤用16吨~25吨汽车吊车将桥面切割块吊离桥面放至桥下车道上,离开桥周边安全距离范围;⑥履带式液压炮机破碎放在地面上的混凝土块,取出结构钢筋;⑦破碎的混凝土块挖机装车外运;⑧按以上规则一一安全拆除外运;⑨拆除安全维护和清扫现场;⑩验收 10、为了确保在拆除施工中为全封闭拆除,我司承诺有足够的交通疏导措施,通道车辆全按交通部门指示的标志牌设立另道行使,保证当地交通基本不受影响。 11. 鉴于立交桥最高只有15米,但是也有高空作业危险,施工中安全带、防爆靴、绝缘手套全部配套齐全,我司给工作人员购买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外,还购买意外人身保险。 12.为确保人工拆除施工中无粉尘污染,高层采用喷洒消防水降尘,下部机械拆除时采用高压消防水降尘。 13.为降低施工噪音在拆除施工中,全部采用低噪音设备,正常休息时间停止作业,确保周边生活正常进行。 三、工程概况: 云南XXXXXXXXX立交桥全长800米,宽20米,立交桥结构为通常的钢筋混凝土箱体结构,桥面离地面最高点为15米,桥下为来回单车道。桥面总面积16000平方米,我司综合考虑维护措施,拆除人工和机械台班,垃圾外运,交通费用成本外,合理考虑少部分收益,向甲方申报20元/平方米桥面面积,合计32万元作为本拆除工程造价,拆除后清检立交桥钢筋等一切废料由我司处理。工期为90天。如何安全拆除、不影响周边环境是施工组织的关键,所有一切要求对周边环境和安全可能存在的隐患认真研究后制定出具体构思及实施方案。
2023-09-12 08:55:171

妈妈给我生了一个“儿子”

我有一个弟弟,比我小19岁 ,是我妈妈43岁那年生的他。老来得子,这让我的爸爸妈妈格外的溺爱这个弟弟。 自从弟弟出生以后,我也十分疼爱他。19岁的我已经中专毕业开始工作了。每次发了工资我都会想到给弟弟买一些东西。在爸爸妈妈没有时间看弟弟的时候,我都要请假去照顾弟弟。 就是对弟弟如此的疼爱,但是在妈妈的记忆当中,好像我并没有为弟弟付出一些什么。后来我结婚了,生了大宝,生了二宝。每次给大宝二宝买东西的时候,都要想着给弟弟买上一份。弟弟比我家大宝大6岁,但是他还是个孩子,我一直拿他当着孩子对待。 弟弟越长越大,妈妈的年龄也越来越老了。她总是说教育弟弟的责任,要交给我。但是我发现在我结婚之后,去新疆一年以后,我弟弟就不再听我的。 在爸爸妈妈溺爱下长大的弟弟,特别的不懂事,脾气暴躁。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和我家的大宝打架,一直打到十几岁。对此我却不能说些什么,因为在妈妈的观念当中,都是我家的儿子爱哭,所以才导致了我弟弟总是欺负我家大宝。 等到弟弟上到六年级以后 ,爸爸说的话,弟弟就全当耳旁风,甚至很多时候都去顶撞我的爸爸。他会去摔桌子,会去砸门,对着我年迈的父母大吼大叫。 这种情况从他十一二岁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十七八岁。而父母对他更是百般的顺从,美其名曰管不了了。看着弟弟不懂事的样子,他们只能唉声叹气。弟弟的要求,无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他们都会尽量去满足他。 作为一个出嫁的女儿,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已经十七八岁的弟弟 ,是做出很多让爸爸妈妈操心的事情。每次遇到事情,爸爸妈妈就会给我打电话,是我又能怎么办呢?他们已经把孩子宠成这个样子。 就像一棵小树,在小的时候不去修剪,以后已经定型了,这种时候根本不可能再去修剪,所做的只能是让它顺其自然的生长。看到爸爸妈妈愁眉苦脸的样子,我也很是心疼,但是我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但很多的时候我会去想爸爸妈妈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后弟弟的很多事情都要压在我的身上。妈妈不是给我给我生了一个弟弟,是给我生了一个儿子。这儿子我不能去教育,不能去打,在他们宠爱下已经是无法无天,但是最后的后果却要回我去承担。 我发现我现在说任何的话语都已经晚了。很多时候妈妈会感觉到弟弟说的对。 前几天学校里面交学费,弟弟竟然向妈妈多要了1000块钱。被我发现后告诉妈妈,妈妈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弟弟几句。 这次弟弟在学校里面拿手机,被老师没收了。妈妈没有及时要回手机,弟弟就在家里对妈妈大吼大叫,他却从来没有想到是因为他不主动交手机,而导致老师把手机没收的。 弟弟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错,错的永远是别人。而妈妈也会感觉到弟弟永远不会错,只有一些错误也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 我真的很害怕弟弟长大以后会不懂事,做出一些事情来。那时候年迈的父母已经不能为弟弟做些什么,这些责任全要由我来付,想一想都头疼。我该怎么办呢?
2023-09-12 08:55:061

资料员工作评价五篇1000字

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缺点和不足,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开拓进取,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洪流中乘风破浪。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资料员工作评价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资料员工作评价1 20__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评价在过去的半年中,自我所做的本职工作,从接手治理监理资料方面上,均有了不一样程度的熟悉和提高。一年的工作评价主要有以下几项: 1、思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认真学习 法律知识 ; 爱岗敬业 ,具有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进取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专业知识、工作本事和具体工作。我2007年6月份来到长沙铁建城库公司第三项目部工作,担任项目部资料管理工作。资料管理工作比较琐碎,但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我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资料管理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本事,在具体的工作中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在这一年中,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进取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 (1)收集整理齐全工程前期的各种资料。 (2)按照礼貌工地的要求,及时整理齐全礼貌工地资料。 (3)收集保存好公司及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及会议文件工作,并把原先没有具体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好放入文件夹内,给大家查阅文件供给了方便 (4)做好各类文件、图纸,下发、传阅及传递工作并将文件原件存档。根据项目部规定,对文件进行相关部门的下发、传阅、传递,接收部门在文件原件上进行签字确认,并将文件原件存档,做好《资料借阅登记表》督促借用人归还资料。 (5)做好本工程的工程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工作质检员要配合资料员的工作,每次质量检查时资料员应参加,并由资料员记录原始数据,填入验收记录表中。 (6)负责工程资料的保管。核实工程资料的完整情景,对折皱、破损、参差不齐的文件进行整补、裁切、折叠,使其尽量坚持外观上的整齐划一。按资料资料特征对文件资料进行分类,将属于同一卷的资料用档案盒装订后入柜保存。并定期对文件资料进行核查,对遗缺文件进行追查,查明原因。 (7)工程资料应认真填写,字绩工整,装订整齐,一看一目了然,以便以后检查及归档带来方便。 (8)登记保管好项目部各种书籍、资料表格。 (9)及时作好资料的审查备案工作。资料管理工作正进一步完善规范,我今后会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的更好。为了项目部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进取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我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4、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 个人 工作计划 ,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到达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我,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公司及项目部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评价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必须的提高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善。在以后日子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 规章制度 ,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资料员工作评价2 我叫___,于__年_月我荣幸进入了__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并于_月_号到__分公司报道就职,这是我成为一名建装人的开始。在刚刚开始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在办公室里得到了各位同事们的帮忙,熟悉了公司的日常业务流程,在_月初,公司领导安排我到__项目部锻炼学习。 __项目主要涉及两大项工程:(1)2#3#辅房、办公楼、餐厅楼的幕墙外装工程,涵盖了石材、玻璃幕墙。目前2#3#辅房、餐厅楼的幕墙工程已验收完毕,办公楼于11月底与土建工程交接开工。(2)餐厅楼室内精装修工程,该工程已理解验收,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肯定,目前已投入使用,反应良好。 在该项目中,我担任的是工程资料员工作。评价大半年来的工作,除了个人的努力,很大一部分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忙与领导的鼓励与指导,现从四方面汇报如下: 一:思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建筑工程为人们的活动供给了必要的场所,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人身健康与生产活动。所以,作为一名建装人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在施工中,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筑法律,确保工程高质完成必不可缺。我时常将此牢记心中,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进取主动认真学习,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本事和具体工作: 由于是第一次参与工程管理,对于工程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几乎是没有什么概念的。该项工作前期是由同事郭华敏来担任的,这名老员工在工作中的熟练与认真鼓舞了我,同时在公司领导和项目负责人的指导和帮忙下,我逐步地开展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不断提高工作本事,在具体的工作中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并较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本着"做好工作,没有最好,仅有更好,不断提高自我"的目标,完成了如下工作: (1)收集整理齐全工程前期的各项资料。这包括各项合同、中标 通知书 、施工图设计文件等等。 (2)按照礼貌工地的要求,及时整理齐全礼貌工地的资料。 (3)收集保存好公司及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及会议文件工作。按类别整理为电子和纸质资料,放入相应的文件夹,供项目成员查阅文件,顺利开展工作。 (4)做好各类文件、图纸下发、传阅及传递工作,并将源文件存档。 (5)负责工程资料的整理和保管。工程资料是真实反映工程项目施工的写照。所以,作为一名资料员,在工程施工的不一样阶段,要不断更新资料,为现场供给及时、有效、实用的资料。严格按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要求,认真做好技术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技术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并定期对褶皱、破损的文件进行整补。分类入柜保存,以便为竣工预算和优良工程供给完整的技术资料。 (6)及时做好资料的审查备案工作。资料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规范,今后也将再接再厉,做好本职工作,进取配合公司及项目部工作。 三工作中的不足和改善 措施 : 资料员的工作比较繁琐,同时在公司部门和项目部部门中间起着一个重要的传递作用,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认真负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时常评价积累 工作心得 ,同时也不断查缺补漏,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已归档的资料和发放的资料,不能快速高效的向领导和同事反馈信息。针对此问题,我向公司优秀资料员请教 方法 ,结合自我的实际,不断实践,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即:严格按照项目部规定,对文件进行编号,并对相应文件进行签字确认,确保工作有条不紊,提高效率。 评价这大半年的工作,我倍感幸运,经过领导、同事的指导和帮忙以及自我的坚持,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业务上也努力做了一些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尤其在施工技术方面上还显得稚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评价与反省,多学,多思、多试,时刻鞭策自我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 资料员工作评价3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很快适应了周围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对工作也逐渐进入了状态。在这段工作与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自我的职责与不足,现对自身负责的工作评价如下: 1、对工程前期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类存档工作。 2、及时的与现场施工方沟通联系,认真的处理好各施工单位的相关工程联系单的收发、回复、存档及项目各类图纸的规范发放管理工作,尽可能的配合各施工单位的工作,在施工期间能够较好的协助公司项目管理人员及工程相关人员,为他们供给所需的资料并做好类似工作。 3、收集并保存好公司及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及会议文件工作,并把原先没有具体整理的文件按照类别整理好放入档案盒内,为查阅文件供给方便。 4、做好工程部各类文件、图纸下发、传阅及传递工作并将文件原件存档。根据工程部规定,对文件相关部门(包括对内和对外)的下发、传阅、传递,接收部门必须在文件收发登记表上进行签字确认,并将文件原件进行分类整理并存档。 5、负责工程类合同的整理、存档工作,每签署完毕一份合同,都按照公司规定去总经办借取原件进行复印,然后工程部进行存档管理,以便于领导及工程师查阅合同资料,也为现场更好的进行施工管理、进度管理及质量管理供给有力的依据。 6、负责现场施工发生的各种合同之外需要办理签证的各项工程的影响资料的拍摄及所发生时间的记录工作。 7、负责工程部范围内的各施工单位工程款支付流程的手续工作,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根据现场的轻重缓急情景,确保流程的及时完成,对施工单位按时拨付工程款,从而保证现场施工能够正常进行;因成本部前期人员紧缺,不能及时到位,我同时也负责公司各项合同的签署流程工作,以保证合同的尽快签署完毕并及时下发到各部门、各施工单位手中。 8、负责工地各临时配电室中每月电表的抄数及各施工单位电费的整理、分配及缴纳等相关的工作。因之前没有亲手接触过此类工作,刚开始看不懂配电室内的各项设备,不明白怎样读取电表度数,又因工程部暂无安装工程师,所以我就去请教施工单位的电工,明白我们的电表度数=电表读数电流互感器电流比的倍数,虽然之间遇到了小困难,可是我在忙碌中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又学到了一些现实工作中很实用的专业知识。 9、负责工程部每周周例会汇报资料的汇总及整理工作,负责工程部内部及工程部与施工单位的调度会等各项工程会议的通知及记录工作。 10、负责各种工程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必要时及时向领导汇报等,除此之外,还有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在此工作期间,工作显得紧张,而又有秩序。整个工作过程中,我认为自我工作比较认真、负责、细心,具有较强的职责心和进取心,勤勉不屑,极富工作热情,能够认真负责的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并进取学习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自身发展与提高。但同时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着诸多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不够干练, 言行举止 没有注重约束自我,且工作主动性发挥的还不够,对工作的预见性和处理紧急事务的灵活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专业知识方面,还需要平时多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可是这些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进取的做到多学、多看、多听、多问,同时做到眼勤、手勤、嘴勤、腿勤,因为我相信勤能补拙是良训。 所以,我借此机会,正式向公司领导提出转正申请,期望公司领导能对我的工作态度、本事及表现,以正式员工的要求做一个全面的考量;同时也十分感激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给予我体现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使我的思想境界、业务素质、工作本事都得到了最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激励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前进与改善。 资料员工作评价4 时光如梭,忙碌中又到了年末,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顾一年多的工作历程,评价工作中的 经验 、教训,有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从领导身上我体会到了敬业与关怀,在同事身上我学到了勤奋与自律,繁忙并充实是我最好评价: 我担任的是工程资料员工作,主要工作是对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管理工作及时地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沟通联系,认真处理好施工中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变更洽商、会议纪要和联系单、函的收发工作,收集保存好公司及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在施工期间能够协助项目管理人员及工程相关人员,为他们供给所需的资料并做好类似工作。 在工作期间,陆续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经常记不清已归档的档案资料和发放的文件,不能及时的给领导和同事反馈信息。 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报的动态资料编号凌乱,经常出现重复和空缺,对整理核查资料带来不便。 三、个人管理上也比较乱,没有完整的档案目录和整体思路,影响工作效率。 针对如上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以下两点克服: 一、做好各类文件、图纸,下发、传阅及传递工作并将文件原件存档。根据项目部规定,对文件进行相关部门的传阅、传递、下发,接收部门应进行签字确认,并将文件原件整理、分类、存档。 二、核实工程资料的完整情景,对折皱、破损、参差不齐的文件进行整补、裁切、折叠,使其尽量坚持外观上的整齐。根据资料规程按资料资料特征对文件资料进行分类,将属于同一卷的资料用档案盒装订后入柜保存。并定期对文件资料进行核查,对遗缺文件进行追查,查明原因。要求工程资料应认真填写,字迹工整,装订整齐,一看一目了然,以便以后检查及归档带来方便。 这次竣工验收中,在资料方面暴露出了许多需要整改的问题和低级错误。这给我指明了改善方向,同时还需要多认真学习好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资料,掌握好专业知识,提高自我的工作本事,加强工作职责感,及时做好个人的各项工作。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评价与反省,不断地鞭策自我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 资料员工作评价5 自从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公路建设曰新月异,异常是高速公路以超常规速度发展,许多新建项目、改建工程、通县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同时也构成了很多的内业资料即工程档案。如何有序地管理好工程档案既是工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档案部门的要求。 一、思想上要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并应设专人管理工程项目建设中一般对内业资料不太重视。 到工程完工后,即将交工验收,才开始慌忙整理,有的施工单位甚至人也难以找到,给档案整理带来很大难度。主要原因一是整理资料是苦差事,没有人愿意去干。二是工程到了收尾阶段,大部分人员异常是技术人员又撤离到新的工作岗位。三是一般施工单位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内业资料分散于工程技术科、试验室、合同管理等部门。工程后期人员继续撤离后,有些施工单位留下的人员对资料不熟悉,加之有些资料签字手续不完备,需要施工单位或监理人员签字,人员很难召来,拖延了资料整理时间。四是工程建设中不注重资料收集,为后期资料整理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由于对内业资料不重视,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其一是拖延了工程交工时间。其二是耗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务。其三是为项目档案管理带来较大难度。其四对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料审查带来难度。 鉴于上述原因,所以应在工程建设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工程完工短时间内将内业资料整理结束,为交工验收做好准备。 二、要制定详细的贴合各工程实际情景的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和要求 交通部就工程档案管理陆续下发了《公路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交通部科学技术档案分类编号办法》和《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四个纲领性文件,目前我省尚无统一的竣工文件编制办法,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根据交通部上述文件编制贴合各项目管理模式的可操作性编制办法。 一是细化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资料整理范围。二是细化组卷要求,异常是各种施工用表的排序,如何使质量评定表、试验表格与工序检查表有机结合应细化,具有可操作性。三是明确案卷的格式和具体要求,便于施工技术人员操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仅有纲领性文件是不行的,必须对竣工文件编制办法细化,让人一看就明白如何操作,避免由于理解不一造成资料整理的混乱,给内业资料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三、进取对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档案整理的标准和要求 由于施工企业来自全国各地,且工程施工中人员变动大,一个新项目可能又是一批新人,各地有各地的具体要求。从实践来看,绝大部分人对档案工作不太了解,有的工程技术人员甚至连施工工艺流程都不明白,整理出来的工程档案千差万别,无法交工。工程开工前,应对档案管理人员及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内业资料整理的标准和要求,思想上统一认识,避免资料整理返工和重复劳动。 四、定期对内业资料督导并与计量支付挂钩 由于资料整理琐碎,不产生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中现场又十分繁忙,施工人员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工地,对资料整理一般都是被动应付。如果不认真进行督导检查,到最终内业很有可能一塌糊涂,更有甚者很多的缺资料,所以内业资料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评比,引起各方面重视,避免很多的工作堆积。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与计量支付挂钩,为搞好工作档案管理供给保证。 资料员工作评价五篇1000字相关 文章 : ★ 资料员自我评价5篇1000字左右 ★ 资料员工作自我评价范文 ★ 资料员工作总结和自我评价 ★ 土建资料员工作总结及自我评价 ★ 土建资料员工作总结及自我评价(2)
2023-09-12 08:55:051

会员制营销的演进

会员制营销最初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可形象地比喻为指路型和讲解型。所谓“指路型”是访问者通过会员网站的链接进入实施会员计划的商业网站的首页然后开始正常的购物活动,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与自己直接进入该商业网站购物没有区别,会员网站的链接只起到一种“指路”的作用,网站则跟踪用户的所有行为,如果完成了购物,将从交易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佣金支付给“指路人”。“讲解型”的会员制营销从技术上说则更具体和完善一些,可以通过会员网站对某种特定产品的链接直接进入到商业网站的产品页面,会员网站不只是起到指路作用,还具有产品推销员的功能,通常是在相关内容中对某个产品进行推介并直接链接到相应的网页。“讲解型”的会员制营销形式是由“指路型”发展演变而来。其功能更强大一些,成功的机会也更多一些,因为会员网站可以更有针对性对向用户推荐他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并可以灵活地在相关网页或者文章中进行链接,同时对用户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必从网站首页重新查找产品。从营销效果来看,“指路型”会员制营销对商业网站的品牌推广的价值可能更大一些,这同时对会员网站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因为只有通过链接进入并完成购物的才可以获得佣金,而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在浏览一个网站的过程中并不一定马上要开始购物,但很有可能通过链接了解并记住该网站的网址,等需要购买时直接进入该网站,而不需要重新通过原来的会员网站进入。显然,这种形式的会员制营销对会员网站来说意义不是很大。
2023-09-12 08:55:031

外墙瓷砖空鼓,拆除瓷砖施工方案。

排除施工原因,造成外墙空鼓的原因,主要是选择的粘合剂不符合要求。外墙砖的粘结辅料是根据外墙的基础特点选用对应的粘结材料(粘合剂)。现分析如下:1、外墙没有做保温层的墙面,即外墙砂浆粉刷找平后直接粘结瓷砖的,用陶瓷粘合剂,执行2005年的《墙地砖陶瓷粘合剂》标准。2、外墙有做外墙外保温的,需按保温规程施工,在限定的层高之内,如做外墙瓷砖,保温层要采用双层网格布(即加强网格布),或保温饰面层内敷钢丝网。按保温规程要求粘结材料应选用柔性粘合剂,采用的是JG-149的标准。当然,即便是没选错粘结材料,但所选的材料不符合标准,很劣质产品的话,也容易造成空鼓。由于合格的粘合剂造价成本比较高,目前市场上低价位、劣质的产品很多,鱼目混杂极难区辨。所以,建议采用比较专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以确保瓷砖粘结的牢固。
2023-09-12 08:55:001

计量认证资料员的工作总结怎么写

计量认证资料员工作总结XXXX在XXXXXX领导下,在公司各部门的协调、支持下,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保证了公司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使自己向专业性人才靠齐。于XXX年XX月XX日进入公司资料部,自觉的参加公司的一切政治学习、专业培训等,期间认真作好学习笔记,现对档案资料有了准确的理解和分析,并能认真贯彻执行的规范、制度,从而顺利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工作,努力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加入XXX公司,就对工程资料内容进行了剖析,工程主要形成的建设工程档案内容有:1、 地基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档案2、 主体结构建筑工程档案3、 给水、排水工程档案4、 屋面工程档案5、 电气工程档案6、 装饰工程档案7、 各种专业竣工图8、 工程隐蔽照片并顺利完成了该工程的档案内容。保证:1、随着房屋建设的进展和工程项目的进度,同步形成相应的文件资料。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管理程序,对各工序控制和所有隐蔽项目均实行书面报验制度,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真正作到有据可依,有备可查。2、本工程所有的文件资料,都是建设其间质量管理记录的第一手材料,不是事后编写、复印、复制的造假第二手材料。3、本工程所有文件、资料需要签字、盖章的文件资料,都已在该项目工序完成以后,及时的完成签署、盖章。4、档案除少量的文字叙述外,基本上是表格形式、图纸。其记载整个项目内容由无到有的工序与工序记载。5、为了保证本工程档案准确无误、清楚易读,此工程档案资料特用计算机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三、查找差距,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在整个XXXX月的工作过程中,得到了XXXXX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探索和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工作作得更好。希望领导及广大同行给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一定会再接再厉,搞好每一个工程的资料档案。使自己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为公司的日益壮大献上了新年的贺礼。
2023-09-12 08:54:581

妈妈可以生儿子的孩子吗

脑子有问题,肯定不行呀
2023-09-12 08:54:57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什么?

看功能图吧。直观
2023-09-12 08:5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