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是人文教育项目?

2023-10-09 01:30:13
共1条回复
南yi

瀚海沙认为,当今世界所有生态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说到底只是人心的问题。世界原本是太平的,人心的躁动酿成世界的纷乱,什么时候人的心安宁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一切的起点,还是良好的教育。所以,规整人的言行、思维和信仰,则是解决一切具体问题的宏观出路。

2006年,瀚海沙便从“心灵环保”项目延伸出“人文教育”项目。成立该项目是因为,对于瀚海沙来说,他们的工作已经不单单是培养公众的生态意识,而是希望培养公众的健全人格和生活态度,使人们对于生态问题主动关注并参与。

“人文教育”项目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志向高远,有志于领悟宇宙、人生的道理;能够认识为人处世的规律,行为上可以依据这些规律作为生活的指导;内在体现为内心的修养,外在是对世界、对他人的仁爱;有生活的具体能力。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人文教育”的目的与内容,那就是“导养正性”。“导”即引导,相当于教育,“养”即修养,相当于实践;正性即社会、人生中中正的内涵,其表现的形式、评价的标准就是健康。

相关推荐

人文教育是指什么专业

  1、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2、人文教育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二零零五年批准的,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新兴师范类本科专业,整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形成了核心学科覆盖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的综合性人文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如美国MIT、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都纷纷增设人文社科专业与课程,实行文理渗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2023-09-13 17:37:471

什么是人文教育专业怎么样?就业方向有哪些?人文教育专业大学排名?

正所谓学有所专,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专业时所要考虑的因素还是蛮多的,除了自身喜欢之外,还要考虑就业问题,选专业和以后找工作是联系最密贴的。今天小编要带带大家了解是——人文教育专业,那么什么是人文教育专业呢?就业方向有哪些?以及人文教育专业大学排名情况。首先,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该专业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人文教育主干学科是历史学、教育学及文学等。主干课程分别是中外文化史、文学概论、社会学研究、美学原理、管理学通论、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汉语、中外名著选读、民族与宗教、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自然与人文、科学与人文等。人文教育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教育血泪中的教育血泪,其中教育学类共10个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在教育学类专业中排名第7名,在整个教育学大类中排名第14名,就业前景方面来说还是不错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地理等人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旅游、各类企业、服务业等经济实体从事多方面的管理或服务性工作。主要从事少儿英语教师、市场专员、医药代表、otc销售代表、图书编辑、市场推广专员、销售主管及中心校长等岗位。据了解,目前我国开设人文教育专业的院校有几十余所。而教育部全国人文教育专业大学排名前十,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2023-09-13 17:38:011

什么是人文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2023-09-13 17:38:143

人文教育是什么意思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进行一种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也是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2023-09-13 17:38:541

人文教育专业的介绍

人文教育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政治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
2023-09-13 17:39:051

何为人文教育

一、文人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定位:关于"成人"的教育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是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①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包括大学教育中抽出的,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断地呼吁加强人文教育。但是,对于加强什么样的人文教育,我们却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定位。一般来说,人们谈到的人文教育,并不是一种确定的公认的含义,而常常表达着多种含义,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人文主义教育,二是人文学科教育,三是关于"成人"的教育。下面是这三种表达的基本含义。所谓人文主义教育,特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这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人性论出发,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会蒙昧主义教育的统治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其基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着有益的启示。然而,由于其历史的局限和随后发展中脱离现实的倾向,以及越来越注重于知识掌握的目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当时以及以后欧洲的教育也产生过一些不利影响。 ②关于人文学科的教育,系指以人文学科为基本内容的教育。这种教育在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和希腊的"七艺"教育传统中就已有体现。早期的人文学科教育更加重视其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不以培养专家为目的。然而,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及学科分化的日益加剧,教育的专门化日益显著,人文学科教育也走上了不断专业化的道路,脱离了它的初衷。同时人文学科教育在教育的根本目的上也常常受到文化视野的局限,仅仅囿于纯人文学科的范围,这对人文教育的开展也形成了不应有的障碍。关于"成人"的教育。这是针对教育中无视人、把人当作工具,或者强化人的片面发展,忽视人的身心协调发展而言的,它以全人教育为理念,力求通过德、智、体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半个人"或者"机器人",强调给人以广博训练而不仅仅是专业训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身心全面而协调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并实现人的全面价值。近代以来以人本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多次教育改革和一些大学所采取的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普通教育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讲都是这一教育思想的体现。当然,这一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关于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综述面对上述三种人文教育概念的表达,这里将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定位于第三种,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如果我们注意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统一性,树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并在价值观上确立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辩证统一观,强调基础性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的一体性而不是分离性,并吸收前两种人文教育表达的基本精神,那么,人文教育就是"成人"的教育的观点则更显示出教育的意义与现代的高度。
2023-09-13 17:39:201

学人文教育专业出路在哪里 有哪些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物理学、数学领域、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或者是管理部门从事一些实际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或者管理工作。 学人文教育专业出路在哪里 人文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等人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旅游、各类企业、服务业等经济实体从事多方面的管理或服务性工作。 人文教育专业可从事以下岗位:市场专员、公职考试培训讲师、市场经理、各学科学科组长、客户经理、教学副校长、教学管理经理、销售代表、、课程顾问经理、少儿英语教师等。 人文教育专业学什么 人文教育主要研究教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涵盖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汉语言文学等,培养教学研究、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标,在中学进行语文、历史、政治、人文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等。 主要学习课程:《中外文化史》、《文学概论》、《社会学研究》、《美学原理》、《管理学通论》、《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汉语》、《中外名著选读》、《自然与人文》、《科学与人文》等。
2023-09-13 17:39:281

人文教育专业课程有哪些

人文教育专业介绍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人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对人文精神的呼唤促使人们反思教育问题。传统高等教育在文科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着轻视文科教育,忽视文科综合,缺乏人文精神的培育等问题。这样必然带来专业基础狭窄、学科壁垒森严、工具理性膨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与不足。因此,改革传统大学文科教育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打通学科壁垒,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科学综合课程体系,体现人文学科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培养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文科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与改革亮点。人文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逻辑必然。 人文教育专业学习课程 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历史、古代汉语、政治经济学、文学基本原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献教程、中学人文学科教学论、人文科学概论、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社会学、现代汉语、地理学概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论文写作等。 人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政治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有宽厚扎实的历史、中文、政治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中学语文、历史、政治、人文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继续提高和深造的基本条件。 人文教育专业必备能力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国情意识、开拓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道德高尚,为人师表。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历史、中文、政治、地理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科发展有所了解,初步具有从事中学综合文科课程教学能力和历史、语文、政治分科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古代汉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古代汉语、一门外语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 4.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检索、分析电子资源,制作网页、课件等;能掌握历史学、语言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5.具有本专业以外的较广博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
2023-09-13 17:39:361

人文教育专业属于什么学科?

政治 地理 历史都学吧 类似于综合文科教育 这是我们学校的人文教育专业的情况: 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教育教学技能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改革需要,胜任中学综合文科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地理、政治等分科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以及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美学、逻辑学、法学理论与实践、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原理、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文化概论、公共关系学等。 就业方向:初中语文、历史、政治和高中综合文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
2023-09-13 17:39:471

人文教育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1)学校不再局限在培养神职人员,而是为了培养懂得世俗学问、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和能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有些学校甚至把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的品质,有礼貌,仪态端庄大方,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2)相信知识、学问和文化在促进道德提高、社会改良与人类进步方面的作用。(3)拉丁文、希腊文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古典文学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地理被列入学校课程表。有些学校,将数学和洗染科学作为重要学习内容。(4)把游戏、体育视为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提倡人的身心健康发展。(5)宗教道德教育逐渐解体,开始提倡人道主义、乐观主义、热爱自由、追求和平等以及合理享乐等新的道德观。尊重儿童和反对体罚成为一些教育家的强烈要求。(6)古代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的主张被重视,并逐渐付诸实践。(7)理论联系实际,向大自然学习,利用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等思想被提出并在实际中运用。(8)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最初提出。[1]定位基本信息一、文人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定位:关于"成人"的教育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是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①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包括大学教育中抽出的,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断地呼吁加强人文教育。但是,对于加强什么样的人文教育,我们却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定位。一般来说,人们谈到的人文教育,并不是一种确定的公认的含义,而常常表达着多种含义,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人文主义教育,二是人文学科教育,三是关于"成人"的教育。下面是这三种表达的基本含义。所谓人文主义教育,特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这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人性论出发,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会蒙昧主义教育的统治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其基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着有益的启示。然而,由于其历史的局限和随后发展中脱离现实的倾向,以及越来越注重于知识掌握的目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当时以及以后欧洲的教育也产生过一些不利影响。
2023-09-13 17:40:181

2022人文教育专业适合女生学吗 就业方向有哪些

人文教育专业一般指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人文教育专业适合女生学吗? 女生适合学人文教育专业 虽然女生适合学人文教育专业,但就业情况不是很好。学的很多很杂,每个都只是略懂,学不精,要是考教师资格证,考语文拼不上汉语言文学,考历史拼不上历史学。就很无奈。 如果以后打算在体制内工作,千万不要报!!!考试的时候压根没有能报的,特别是老师。 人文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地理等人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旅游、各类企业、服务业等经济实体从事多方面的管理或服务性工作。 可从事岗位:中等学校校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校长、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各科)、小学校长、总务主任、教务主任、教务人员、教学主管(主任)、教学助理、教学研究员(教研员)、科研人员、课程设计开发专员、院校教务管理人员、高校辅导员、高等学校校长。
2023-09-13 17:40:521

人文教育是什么

人文教育是教育者作为引导者,而不是领导者。给孩子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相比较学习成绩更加专注孩子人格、品行的培养,在先成为一个健康的人的基础上,再去让他们自由成才。人文教育不是一味要求学习成绩,而是要更关注其心理健康。人文教育不是单纯地道德灌输,而是亲身实践。你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想要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父母就得好好和孩子说话、沟通;想要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就得积极向上;想要孩子性格开朗活泼,父母就得笑得明媚、爽朗;想要孩子爱干净讲卫生,父母就得注意仪容仪表的整洁。人文教育是充分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中国式教育很明显是打压式,说得通俗点就是“鸭子嘴硬”,明明孩子做的已经很好了,却一定要说下次这样会更好;明明孩子的想法是这样,却一定要说不对,你应该这样做。给孩子的都是你想要的,你想看到的。孩子是创造者,教育者应多去看,多去听。
2023-09-13 17:41:055

什么是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一词现已用得十分普遍,然而,如果要问什么是人文教育,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里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关于人文教育的定位;关于人文教育的界定;关于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一、人文教育的定位:关于"成人"的教育 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是现在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①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包括大学教育中抽出的,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断地呼吁加强人文教育。但是,对于加强什么样的人文教育,我们却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定位。 一般来说,人们谈到的人文教育,并不是一种确定的公认的含义,而常常表达着多种含义,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人文主义教育,二是人文学科教育,三是关于"成人"的教育。下面是这三种表达的基本含义。 所谓人文主义教育,特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这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人性论出发,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会蒙昧主义教育的统治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其基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着有益的启示。然而,由于其历史的局限和随后发展中脱离现实的倾向,以及越来越注重于知识掌握的目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当时以及以后欧洲的教育也产生过一些不利影响。 ② 关于人文学科的教育,系指以人文学科为基本内容的教育。这种教育在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和希腊的"七艺"教育传统中就已有体现。早期的人文学科教育更加重视其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不以培养专家为目的。然而,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及学科分化的日益加剧,教育的专门化日益显著,人文学科教育也走上了不断专业化的道路,脱离了它的初衷。同时人文学科教育在教育的根本目的上也常常受到文化视野的局限,仅仅囿于纯人文学科的范围,这对人文教育的开展也形成了不应有的障碍。 关于"成人"的教育。这是针对教育中无视人、把人当作工具,或者强化人的片面发展,忽视人的身心协调发展而言的,它以全人教育为理念,力求通过德、智、体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半个人"或者"机器人",强调给人以广博训练而不仅仅是专业训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身心全面而协调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并实现人的全面价值。近代以来以人本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多次教育改革和一些大学所采取的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普通教育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讲都是这一教育思想的体现。当然,这一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关于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 面对上述三种人文教育概念的表达,这里将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定位于第三种,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如果我们注意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统一性,树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并在价值观上确立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辩证统一观,强调基础性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的一体性而不是分离性,并吸收前两种人文教育表达的基本精神,那么,人文教育就是"成人"的教育的观点则更显示出教育的意义与现代的高度。 二、人文教育的界定: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给人文教育作如下尝试性界定: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人与理想。 首先,这一界定把人文教育视为人性教育,是使人"成人"的教育。事实上,关于"成人"的教育有着不同的要求,最低要求是使人成为人;较高要求是使人成为较完整的人,即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最高要求是使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追求。夸美纽斯早就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③ 这就是一种基本要求。而孔子所说的则是一种高要求。"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④ 关于人性的善恶,历史上争论不休,实际上,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有失偏颇,人性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就此而言,也许正因为有前者,人才需要教育,需要不断改造自己,也因为有后者,人才可能教育。可以肯定的是,人性教育是必要的。通过教育抑恶扬善,以至于"止于至善",一直是教育的一种追求。也就是说,人性不仅有善和恶之分,而且其境界有高下之别,我们的教育应当把引导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作为努力的方向。 本来,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但是,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灵魂。我们应当把被肢解成专业教育与人的教育两部分的教育整合起来,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否则我们的专业教育很难成功,人的教育也就只能成为一件虚无的东西或一种用以点缀的装饰品。 其次,这一界定把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确定为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上,而不是培养专业工作者,是一种非职业性的非专业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而不是停留于获得有关的人文知识。知识的获得当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人类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人性不断提升的精神,而不是把人性降格为兽性或动物性。事实上,一旦人没有了人性,其所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我们今天讲人的教育,人性的教育,还不只是要求人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还要善待自然,善待我们今天生存的环境,充分理解人生的意义,并把人生意义升华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其三,这一界定是用整体文化的视野与知行统一观来看待人文教育的,而不是仅就人文文化而言的,也不仅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考虑的,基于此,界定中提出了人文教育目的的达成过程,它是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而达成的。通过人文教育涵养人文精神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心灵觉解、人性境界提升的内在生长和文化化成的过程,是一个 知行统一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内在生长过程,也不是纯粹的文化化成的过程,当然,更不是一个知行脱节或者知而不行的过程。 长期以来,教育认识与实践中有一种误解,以为人文教育就只是人文学科的教育。毫无疑问,人文学科教育是重要的一面,但不是全部。如果只限于此,那就不仅窄化了人文教育的内容,而且误解了教育本身,是在人的教育中置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专业教师与教育管理工作者于无所作为的地步,也把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中一些重要的文化经典著作置于阅读范围之外,致使人文教育的对象缺少了必要的滋养成分,也使人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失去了广大教师的支持,其结果对人文教育的开展极为不利,也影响了人文教育的实效。我们必须在人文教育的实践中扩大教育的视野,确立正确的教育观,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其中,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经典,开设必要的经典导读课程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人类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文化经典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的思想养分。 另外,我们的人文教育常常重在课堂、重在教,而对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学生个体的人生体验却予以忽略。从这个角度分析,文理科较强的综合大学有着学科文化的优势,并无声地影响其校园文化氛围,而单一的工学院、科技学院、甚至理工学院,都存在某些先天不足,以致常常花很大气力也难以营造应有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又降低了学生自我体验的文化蕴涵。更严重的是,这种缺陷还深深地印在学校传统中,深刻地影响着教职员工的心理,形成某种不利于人文教育的思维定势。 所有这些考虑,力求给现代人文教育一个合理的界定。但由于力所不及和缺乏深度的思考,其不足在所难免。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界定是描述性的,这种描述也期待着通过人的认识的发展而加以深化,如同人文教育的多种表达一样,具有其历史和认识的流动性。 三、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文、史、哲、艺等人文类学科 诚然,这里将进行人文教育的视野放在整体文化观上,即不仅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而且涉及文化氛围与学生体验;学科上也不仅限于人文学科,而且包括人类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里所沉淀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与认识自我的思想精华,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与心灵的撞击;而且所有这些,都要透过其层层外壳而深入到内核去吸取其中的精神养分。这是前面已经讨论过的。这里单列一个问题要讨论的是:从学科上讲,进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是什么?答案是: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等人文类学科。也就是说,人文教育尽管涉及人类文化的广泛知识领域,实施途径也多种多样,但就学科范围而言,它仍然有自己的核心学科,这就是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类学科。这是因为: 1.人文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解释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文学科研究人类活动的历史并观察被人类经验和想象所塑造的对象。哲学的研究,文学和历史学的解释,对艺术、音乐及戏曲的批判,都探讨了人类精神的限度、深度及能力。" ⑤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指出:"一般认为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 ⑥从现代学科而言,人文学科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或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总之,人文学科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它构成一种特殊的知识,是研究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学问。正如杜维明先生所言,"文学的真实情感、历史的集体记忆、哲学的睿智和宗教的终极关怀都是紧扣人的存在、人的生存条件和意义等方面展开的学术领域" ⑦ 。这一学术领域的成果,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经典,无疑是关于人的教育的难得教材。 2.人文学科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 人文学科的思维模式既区别于自然科学,也区别于社会科学,这是由它特定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这种特定的研究对象---人、人的价值、人的精神、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某种特殊性或个别性,它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重复地进行实验,难以采取完全量化的分析方法,因为人文社会现象包含着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具有个别性、不确切性,不可能被纯粹客观地加以描述和分析。因此,理解、阐释、反思、体验、感悟等是其根本的研究方法。也正是这种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帮助人们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上各种复杂问题。 3.人文学科有独特的社会批判功能和批判精神 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它的社会批判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每一学科之中,尤其是人文学科,正如杜维明先生所指出的,"人文学科具有发挥这一社会功能最大的潜力。" ⑧ 哲学揭示问题的深刻性,文学刻画人物的尖刻性,历史纪录事实的无情性,令其他学科难以比拟。因此,人文学科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对人的批判精神的形成,对人性的提升与人格的塑造,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远。 正是上述因素,即人文学科独特的研究对象、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以及特别具有的批判精神,说明就学科范围来讲,人文学科特别是其中的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等,应当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对人文学科的专业教育应予重视。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所指的人文教育是一般意义的,不是专业意义的,但却与专业意义的人文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专业意义下的人文学科教育能为一般意义下的人文教育提供有深度的课程,培养高水平的师资,改善人文氛围,因而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
2023-09-13 17:46:193

人文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高功先生说,人文精神的内涵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很实在、很具体,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它应当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精神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学校教育既包含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也包括以人为本的精神塑造即人文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怎样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更是面临这样一种严峻形势。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今天的人文教育面临很多崭新课题。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上海这座城市“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的追求目标,更需要我们以卓越的城市精神塑造新时代的上海人形象:海纳百川的胸襟,追求卓越的理想;自强不息的意志,敢为人先的勇气。诚信公正的操守,戒骄戒躁的品格。浪漫时尚的气质,天人合一的情怀。可以说人文精神展示的是一个民族健康的灵魂。  但是,教育界当前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怎样让学生心中把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德融合起来,塑造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品质的人文精神?  知识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它是人生命以外的东西,通过灌输就可以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但精神的塑造是人性的,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是一种历史的积淀长期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只能通过引导、影响去激发、去塑造。
2023-09-13 17:46:502

人文教育属于什么专业

人文教育本科专业介绍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人文教育本科就业前景对人文精神的呼唤促使人们反思教育问题。传统高等教育在文科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着轻视文科教育,忽视文科综合,缺乏人文精神的培育等问题。这样必然带来专业基础狭窄、学科壁垒森严、工具理性膨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与不足。因此,改革传统大学文科教育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打通学科壁垒,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科学综合课程体系,体现人文学科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培养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文科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与改革亮点。人文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逻辑必然。人文教育本科学习课程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历史、古代汉语、政治经济学、文学基本原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献教程、中学人文学科教学论、人文科学概论、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社会学、现代汉语、地理学概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论文写作等。人文教育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政治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有宽厚扎实的历史、中文、政治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中学语文、历史、政治、人文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继续提高和深造的基本条件。人文教育本科必备能力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国情意识、开拓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道德高尚,为人师表。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历史、中文、政治、地理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科发展有所了解,初步具有从事中学综合文科课程教学能力和历史、语文、政治分科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能力。3.掌握古代汉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古代汉语、一门外语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4.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检索、分析电子资源,制作网页、课件等;能掌握历史学、语言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5.具有本专业以外的较广博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023-09-13 17:47:211

人文教育学什么

人文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中外文化史、文学概论、社会学研究、美学原理、管理学通论、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汉语、中外名著选读、民族与宗教、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自然与人文、科学与人文等。 人文教育专业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人文教育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2005年批准的,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新兴师范类本科专业,整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形成了核心学科覆盖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的综合性人文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如美国MIT、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都纷纷增设人文社科专业与课程,实行文理渗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2023-09-13 17:47:401

人文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人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地理等人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培养既能适应中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教学,又能胜任中学政治、历、地理等分科课程教学的师资,突出教育理论的习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文教育专业学生在研、考公务员、中学地理和历史等就业领域,就业率较高。人文教育专业简介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与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了解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能力;掌握人文科学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具备完备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能力和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能在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事人文学科综合课程及相关分科课程教学工作。
2023-09-13 17:47:591

何为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人与理想。人文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理解。第一层面是人文主义教育,第二个层面是人文学科的教育,第三个层面是“成人”教育。
2023-09-13 17:48:381

什么是人文主义教育观

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神性至上;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制对人的压抑和束缚;肯定现世的生活幸福和享乐,反对教会所宣扬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提倡科学,推崇理性,反对封建教会和经院哲学宣扬的蒙昧主义。这种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潮,在当时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对当时的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23-09-13 17:48:523

武大有没有人文教育专业?

武汉大学人文教育中心隶属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同时,也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跨学科合作机构,中心秉承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和学风,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卓越领导能力的政、商界精英。   武汉大学人文教育中心以我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基础,整合海内外著名商学院师资、资深管理培训师、著名企业家和政府高官等社会资源;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中国管理实践相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战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努力提供迫切需要的课程和服务。  武汉大学人文教育中心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精英团队,对处于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现状及相关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中心成立以来,便秉承研究阐扬传统文化,融合西方智慧,致力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精益求精,锐意进取,力求以完善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来保证学员学习质量、教学效果,创建舒适的学习交流环境。  武汉大学人文教育中心为企业、政府等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提供定制培训课程,并联合企业进行企业商学院的建设,致力于以智力支持的形式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面向未来,我中心也必将提供更为宽广与扎实的学习平台,助力政界、商业精英,谱写事业华章。
2023-09-13 17:49:122

什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
2023-09-13 17:50:074

开展人文教育,要抓住什么关键?

一是阅读人文经典书籍,二是组织教育叙事沙龙, 三是唤醒自发性的校本研修等等这些方法都是能够开展人文教育的。
2023-09-13 17:51:275

人文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我认为,“人文教育”主要还是包含德、智、体、美、劳这五大方面,并且这五大方面缺一不可,方能让每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
2023-09-13 17:52:282

何为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文主义教育,另一类是人文学科教育。一是人文主义教育。提倡以培养健康身心、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才为教育目标并据此进行教育实践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活动。二是人文学科教育。与文学、历史、哲学相关的人文学科为基本内容的教育
2023-09-13 17:52:361

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教育人文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经为纲:中国传统教育以经典为主要内容,强调通过学习经典来塑造人的品格和思想。《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经典,其中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强调实践:中国传统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以致用",认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应用。重视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教育强调道德教育,认为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是教育的核心,这体现在古代教育中的“三纲五常”、“诸子百家”等思想体系中。讲究师生关系:中国传统教育注重师生关系,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生要恭敬师长,尊重传统,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教育的各个方面。重视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教育注重文化传承,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体系和文化元素,对中国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023-09-13 17:52:441

人文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问题一:人文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 人文分类: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 分类 人文的分类,是一个简单而又繁琐的事情。说它简单,是因为人文的核心是“人”,只要这个事物的出现跟“人”的活动有关,就可以作为一类罗列出来。说它复杂,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不仅有区域的限制,还有时间上的不同 。这就造成了人们认知上的不同。因此,其产生的文化是不一样的。 求同存异,是我使用的分类方法。具体概括为,寻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上的人们活动的共同点,保留有争议的地方。因此,我把人文分为以下几大类: 服饰文化:跟“衣”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跟穿着、打扮有关的物品,比如服装、首饰、鞋帽等。 饮食文化:跟“食”有关的,包含了人们可以食用或跟食用有关的所有的物品,比如蔬菜、水果、调味料、畜产品、水产品、加工品等。 建筑文化:跟“住”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可以居住或跟居住有关的物品,比如洞穴、房屋、阁楼、庭院等。 交通文化:跟“行”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出行或跟出行相关的物品,比如,马匹、车辆、飞机、轮船等。 文学或者教育文化:用以帮助人们掌握相应技能,交流、知识的普及、进行大范围活动等具有特殊性质的文化。 其他文化:衣、食、住、行之外的文化,比如,商业、管理、宗教信仰、书画、音乐、节日庆典、军事、政治、武术、手工业等。这些文化的产生,是跟人的职业分工有关,跟人的爱好有关。 涵盖 人文分类: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 二级分类: 文化:文学。 艺术:美术、电影、音乐、神话、舞蹈、戏曲。 美学:跨学科(哲学、艺术、心理、伦理、文学)。 教育:学术、科学、素质(礼仪素养品德)。 哲学:宗教、思想。 国学:诸子、易学。 历史:中国、外国、世界。 社会:人权、政治、经济、军事。 问题二:人文特色包括哪些方面? 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 问题三:请问人文内涵的定义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内涵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在西文中,人文内涵。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把人文内涵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内涵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问题四: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一般说来,人文素养主要由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知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其他两个方面赖以形成的基础;人文能力与方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主要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理解和应用人文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人文的情感、兴趣和动机等等,这些精神和品质在人文素养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养的方向。 在人文素养中,人文精神是核心。当前大家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一,有的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角度来思考,往往得出各个国家的人文精神都有所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每个时代人文精神内容不一样,中国古代与中国当下的人文精神不同。在笔者看来,人类的人文精神在某些具体内容上可能有时代与国家之别,但在根本特征或本质上则无根本性差别。人的欲望和本性等是相通的,这决定了人文精神也就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人文精神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但在总体上不外乎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权利、利益与价值的尊重和保障,对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宇宙及其他动植物的关切,它是人类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精神因子。 问题五:民生领域,人文领域还有什么领域 呵呵 给您范文 修改一下 很不错哦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博文204 调研人员: 土管党支部书记-----XXX 土管党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调研主题: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专业能力培养 调研目的: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 调研过程:1、分组讨论 2、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土管党支部书记蒋老师做最后总结 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各要素,是统一的整体,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基于此。并且,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就使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时且必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做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全面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都是适用的。2008年,对于中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汶川地震的悲痛撕扯着每个中国人,奥运的喜悦也振奋了每个中国人,这一悲一喜之间,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力量。在悲喜过后,我们更应该看到党的执政之根本。我们党是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急民之所急,一切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之下,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解决好资源不足的矛盾,是关系......>> 问题六:人文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素质教育与学校人文环境课程改革和建设 学校人文环境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潜在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如果有人论教育时涉及到潜在课程、隐性课程等概念,那么他说的“潜在课程、隐性课程”和“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基本上是一回事。反之,也是如此,都是指以校内环境(包括校内建筑所体现的人文环境和校内人际关系环境两部分)对学生的作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大家只是在对学校人文环境课程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可能略有不同。称之“隐性课程、隐蔽课程”的,大概意在强调这类课程的“非显性”特征;称之“潜在课程、无形课程”的,大概意在强调这类课程的“难归纳性”特征;称之“自发课程”的,大概意在强调这类课程的“随意性”和“非正规性”特征。我们认为,用“学校人文环境课程”一词可以使这一概念更具体、更清晰一些。需要指出的是,学校人文环境课程与为日益恶化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自然环境问题而开设的学科类综合性课程有着很大差异。 “学校人文环境课程”这一名称是由笔者首次提出的,但类似的观念,美国学者杰克逊(Jackson.P.W)于1968年在《教室中的生活》一书中早已提出。如果追本溯源的话,相近的意思杜威早在《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著作中就提出过。杜威当时的意思大概是,学生在学校可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他们通过专门的学习学到的,而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他们受到人文环境的感染和通过和别人交往在品格的形成中吸收到的。现在看来,这无意识学到的后一种知识实际上正是在学校人文环境课程中学到的。这类课程基本上相当于现在国际上常说的“无形(Informal)教育”,只是“无形(Informal)教育”还包括家庭、社会的教育,因而范围更宽一些罢了。这种学校人文环境课程虽然历来是大多数学校一贯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是在过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们都没有把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当作课程来看待;直到现在,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中也没有对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是什么原因呢?对于这个问题,还必须从学校人文环境课程的本质和特点谈起。 ⒈学校人文环境课程的本质和特点 学校人文环境课程,作为课程,虽然早已为国内外众多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学者所认可,但究竟什么是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它的定义或概念究竟是什么,迄今仍然众说纷纭。这里仅以我国学者的观点为例: 郑金洲认为,“潜在课程(以下均以学校人文环境课程称之)就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①。 班华认为,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就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②。 吴也显认为,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就是“非计划的学习活动”③。 陈玉琨认为,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外所受的教育”④。 唐晓杰认为,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就是“学校(含班级)社会关系结构以及学校正规课程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价值、态度、信仰等非学术的学识”⑤。 靳玉乐认为,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就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⑥。 上述观点的相同之处是,都认为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可以成为一类课程,同时从他们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又是难于明确规定的课程,而且其适用范围相当广阔。我们对这些对学校人文环境课程的认识加以归纳,进而得出学校人文环境课程的前三个明显的特点,即: ① ......>> 问题七:人文修养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素养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陶冶大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八:掌握必要的人文知识的途径包括哪些 一般来说,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 (一)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从;面讲,人文知识同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J的人文知识,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 (二)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逻辑。人文思想存在和渗透于人文知识之中,是人文知识的理{统化。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个别的、具体的,那么人文思想则j象的理论体系。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族色;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三)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4化相联系。 (四)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型观、价值观基础,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电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实践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最高体现。名人文素质的高低,主要看人们是否具备这四个方面的特性,看/四个方面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从文I看,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取向;对人自人文精神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意识、更是一种价值诉终极关怀。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刑时,人是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动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动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简言之,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问题九: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1、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在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并获得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以文字为主、以图像为辅)与声音(语言为主,音韵、音符为辅)的体系总和。 2、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也在发生着根本改变。对文化的界定也越来越趋于开放性和合理性。 “文化本不属人类所独有,我们更应该以更开放和更宽容的态度解读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所谓具有人文意味的现象,是与生俱来的。许多生命的言语或行为都有着先天的文化属性,我们也许以示高贵而只愿意称它为本能。”――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2023-09-13 17:52:521

要一篇论语与现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论文1500字

大学生人文素质论文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之一,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 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 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首先,现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中遭遇的挫折及其本身存在的弊端,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20世纪50年代以后,极左思潮摧残了我国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人文学科被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学说,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被停止或取消。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对推动我国改善高校的地区分布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形成了院系设置上的文理工分家、单科性院校林立的格局。这虽然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不利于大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再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 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 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 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2023-09-13 17:53:001

为什么更需要人文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2023-09-13 17:53:092

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1)学校不再局限在培养神职人员,而是为了培养懂得世俗学问、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和能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有些学校甚至把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的品质,有礼貌,仪态端庄大方,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2)相信知识、学问和文化在促进道德提高、社会改良与人类进步方面的作用。(3)拉丁文、希腊文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古典文学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地理被列入学校课程表。有些学校,将数学和洗染科学作为重要学习内容。(4)把游戏、体育视为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提倡人的身心健康发展。(5)宗教道德教育逐渐解体,开始提倡人道主义、乐观主义、热爱自由、追求和平等以及合理享乐等新的道德观。尊重儿童和反对体罚成为一些教育家的强烈要求。(6)古代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的主张被重视,并逐渐付诸实践。(7)理论联系实际,向大自然学习,利用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等思想被提出并在实际中运用。(8)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最初提出。
2023-09-13 17:53:361

人文教育专业学什么

人文教育专业主要学习课程如下: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历史、古代汉语、政治经济学、文学基本原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献教程、中学人文学科教学论、人文科学概论、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社会学、现代汉语、地理学概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论文写作等。人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国情意识、开拓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道德高尚,为人师表。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历史、中文、政治、地理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科发展有所了解,初步具有从事中学综合文科课程教学能力和历史、语文、政治分科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能力。3、掌握古代汉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古代汉语、一门外语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检索、分析电子资源,制作网页、课件等;能掌握历史学、语言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4、具有本专业以外的较广博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及文明的生活习惯。
2023-09-13 17:54:041

对大学人文教育的理解

我认为大学的人文教育,是指大学有义务有责任为所有本科学生提供人文教育,比如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和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教育。
2023-09-13 17:54:283

人文教育作文

大学生人文精神论文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之一,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 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 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首先,现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中遭遇的挫折及其本身存在的弊端,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20世纪50年代以后,极左思潮摧残了我国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人文学科被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学说,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被停止或取消。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对推动我国改善高校的地区分布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形成了院系设置上的文理工分家、单科性院校林立的格局。这虽然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不利于大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再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 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 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 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2023-09-13 17:54:401

人文教育专业介绍

一、人文教育专业介绍 1、人文教育专业简介 人文教育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2005年批准的,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新兴师范类本科专业,整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形成了核心学科覆盖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的综合性人文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如美国MIT、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都纷纷增设人文社科专业与课程,实行文理渗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2、人文教育专业主要课程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教材分析、地理微格教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历史、古代汉语、政治经济学、文学基本原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献教程、中学人文学科教学论、人文科学概论、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社会学、现代汉语、地理学概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论文写作等。 3、人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政治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有宽厚扎实的历史、中文、政治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中学语文、历史、地理、政治、人文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继续提高和深造的基本条件。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国情意识、开拓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道德高尚,为人师表。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历史、中文、政治、地理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科发展有所了解,初步具有从事中学综合文科课程教学能力和历史、语文、政治分科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古代汉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古代汉语、一门外语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检索、分析电子资源,制作网页、课件等;能掌握历史学、语言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4、具有本专业以外的较广博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及文明的生活习惯。 4、人文教育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地理等人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旅游、各类企业、服务业等经济实体从事多方面的管理或服务性工作。 二、人文教育专业大学排名 1. 吉林师范大学 博达学院A+ 2.太原师范学院A+ 3.怀化学院A+ 4.白城师范学院A+ 5.天水师范学院A+ 6. 杭州师范大学 A+ 7.滁州学院A 8.楚雄师范学院A 9.宜春学院A 10.渭南师范学院A 11.河西学院A 12.陇东学院A 1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B+ 14.青海师范大学B+ 15.安庆师范学院B+ 16. 宁波大学 B+ 17.长春师范学院B+ 18.石家庄学院B 19.赣南师范学院B 20.漳州师范学院B 21.鲁东大学B 22.云南师范大学B 23. 浙江师范大学 B
2023-09-13 17:54:511

谈谈人文教育怎样与现实教育相结合

【英盛观察】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从教育创新的战略高度,更新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与时俱进,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既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和挑战。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先进理念。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当前我国中学教育当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是一个长期的客观存在,其突出表现是:就业的专业化,高校专业学科的单一带给中学文、理科分离的倾向。中学文理分班,不仅带来了学生知识的偏科,而且从小就灌输了一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的观念,给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带来了偏颇,形成思维单调、知识面窄。在中学教育中,就是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起来,自觉地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修养,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过:“科学、艺术、人文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追求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联和均衡,是人的创造力的本能。如何将青年学生的这种潜在的本能发掘出来,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人们可以看到,在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自然科学方面的科学家大多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有很高的修养。这些修养对他们一生的创造发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基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体系。科学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把培养科学精神和智力开发作为教育最根本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而人文教育则注重人性的养成与人格的塑造,强调教育是人的价值的引导及创造过程。那么,人文与科学是否有融合的基础呢?事实上,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人,并都以人为归宿人生有三大问题: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 人对自身生命的问题。在这三大问题中,科学关注的是人对物的问题,人文关注的是人对人和人自身的问题。因此,科学和人文从本质上说都源于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只是由于人们面临的直接的生活课题不同,才产生了科学和人文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人的生活包含理性和情感两种成分。科学更多指向理性,人文更多指向情感。人类固然可以通过意志努力,将情感压至最低水准,高涨理性成分,但是压抑愈大,反弹愈大,最终物极必反:关系高度紧张的理性与情感转而会相互弥合,寻求平衡。所以,尽管人文与科学出发点相同,但侧重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的科学,并不能涵盖和取代侧重解决伦理问题的人文,反之亦然。(二)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人们往往将人文视为一种精神文化,一种价值系统,而将科学视为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实际上,人文是在“人”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精神价值系统。而科学则是在“物”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精神价值系统。科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科学语言和科学活动反映人的价值观念,只不过这种反映不像其它文化形式那样直接和那样显露罢了。从价值追求的本质看,科学主真,人文主善、美,而真善美是相互渗透的。正如求善和求美离不开求真一样,求真的科学也与人类另外两大最高价值──善与美密切相关。科学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人类对善和美的追求:科学在本质上包含着对愚昧、邪恶和迷信的否定,科学的宗旨,在于造福人类,实现人在宇宙中的价值;科学表述、科学理论、科学体系,都有一种抽象的和冷峻的美,它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和谐与韵律的深刻把握,科学的这种美是“思想领域最高的神韵”。可见,人们在对科学价值的追求中体现着人文价值的取向,同样,在对人文价值的追求中也包含着科学价值的取向,两者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价值体系。(三)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科学的进展往往会引起人类思维的革命。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盛赞哥白尼不朽的著作改变了当时欧洲的精神面貌。我们还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传到中国以后,改变了当时中国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可以说,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和新发明都在改变人类物质世界的同时,改变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人文对科学同样有重要作用。首先科学研究对象的确立反映着人类的价值倾向。从理论上讲,任何自然现象都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但事实上,由于人类主观条件的制约,自然现象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有先有后,这种先后顺序的确定深受人类价值取向的影响。其次,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的获取同样渗透着人文因素的影响。比如,(语言)符号的表达必定带有人的情感色彩,反映人的价值观念。再次,人们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性的成果完全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说,从价值的角度看,人是科学的出发点,也是科学的归宿。最后,作为双刃剑的科学离不开人文的指引,正如拉伯雷所言:“没有良知的科学只会是灵魂的废墟。”以上,我们论证了两种文化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基础。因为教育是用现有的文化完成对人的塑造,所以,当我们说明两种文化在诸多方面有着内在契合的关系,也就同时说明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需要融全积极探讨人才培养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并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们在高层次上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与功能观、教育制度、课程编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具体地说,它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有机结合,它力图使科学人文化,使人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而以科学的发展作为基础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要注重结合教育的实际,通过制度创新保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其真正落到实处。基基本途径和方法应该是:(一)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无论是人文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首先涉及的都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不但要授人以“才”,而且要成人以“性”。爱因斯坦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要造就“和谐发展的人”,就要改变那种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建立一种“通才教育”观(或称“通识教育”观)。当代各国都在更新教育价值观念,这种观念的实质正是注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例如,日本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应该是:“1.广阔的胸怀、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创造力,2.自由、自律和公共的精神,3.世界中的日本人。”这种教育目标无疑体现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整合的要求。中国教育90年代以来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总之,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关键。(二)课程改革是实现融合的基本途径两大教育的整合是通过改变原有的教育内容及方式来实现的,而教育内容及方式的改变主要是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的。这种课程改革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育内容要全面,人文与科学二者不可偏废。其次,“教育内容全面”要通过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来实现。具体做法有:一是兼顾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二是开设活动课程,三是适当开设选修课。四是重视“隐性课程”。在这方面,各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创设良好的校园硬环境,使校园公园化;建设优美的校园软环境,使校园活动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校园人性化。(三)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首先,教师要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不能只熟悉自己所教的学科,还要通过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应具备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尤其要精研文化社会学、教育哲学、现代教学理论等。其次,教师要以批判的精神变革已有的思维方式,要改变自身那些狭隘的、分裂式的思维方法,建立统整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能够使教师看问题和处理事情更全面,减少偏颇;同时,教师的这种思维模式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既会思考“事实存在”(科学的思维方式),也会思考“人的存在”(人文的思维方式)。 (四)重视教师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人格的感染和启迪。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教师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师表,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对教师进行培养,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使教师从过去单一的传授“专业知识”成为一个懂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颇具人文历史知识、颇具文化修养的“文化人”,以影响和激励学生。定期评选“十佳教师”、“学生最满意教师”等,树立师标形象,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此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上发挥作用,使其融合真正落到实处。(五)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的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环境,学生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悟性、产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获得能力的。好学培养好人才,其根本原因是学校有着科技、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内化过程,良好的氛围对于促进内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必须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上下功夫。硬件建设上,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学校总体规划,更新、增加教学设备,建立一些人文景观等;软件建设上包括校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等。尤其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演讲、英语小品等各项竞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通过这些社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举办高质量的人文讲座、高品位的文艺演出、高水平的报告会,也能使学生从多方面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学校各个环节教育中渗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营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环境,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六)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拓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提高的空间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参加服务集体、服务社会、献身祖国建设的实践,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科技服务等活动,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优秀思想品德,学习人文精神,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既缺乏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也缺乏健康成长的直接体验。爱因斯坦说:最主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深化课堂教学,把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欧美流行的社区教育强调教育与社区之间的开放、参与、互动、和协调,鼓励学生积极走向社会。我国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企业,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优秀思想品德,学习他们的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关怀和责任感。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自我,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总之,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只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了人才培养中思维创新和模式创新,真正做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有了这个基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提升,中国的学校教育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在国际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2023-09-13 17:55:021

人文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人文教育专业主要研究教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涵盖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汉语言文学等,培养教学研究、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标,在中学进行语文、历史、政治、人文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等。本专业以造就高质量、多层面复合型人才为主,毕业的学生既能胜任综合课,承担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又能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旅游、各类企业、服务业等经济实体从事多方面的管理或服务性工作。人文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在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事人文学科综合课程及相关分科课程教学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有宽厚扎实的历史、中文、政治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中学语文、历史、政治、人文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继续提高和深造的基本条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文教育专业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近年国家公务员招生考试中,明确要人文教育专业的职位也越来越多。但是因为本专业学习内容比较宽泛,没有实质性的东西,毕业生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和专业特长的话,就业将面临尴尬。毕业生在校期间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又擅长的科目作为专攻对象,深入研究,有条件的还可以进入教育机构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完成知识和职业的迁移,还可以利用长假日在博物馆从事引导、讲解等支援服务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以期自己在将来的就业上有更多的就业优势。
2023-09-13 17:55:101

人文什么教育与人文什么活动相结合是什么的基本途径

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进行一种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基本特征(1)学校不再局限在培养神职人员,而是为了培养懂得世俗学问、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和能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有些学校甚至把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的品质,有礼貌,仪态端庄大方,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2)相信知识、学问和文化在促进道德提高、社会改良与人类进步方面的作用。(3)拉丁文、希腊文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古典文学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地理被列入学校课程表。有些学校,将数学和洗染科学作为重要学习内容。(4)把游戏、体育视为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提倡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基本信息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是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包括大学教育中抽出的,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总结正是上述因素,即人文学科独特的研究对象、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以及特别具有的批判精神,说明就学科范围来讲,人文学科特别是其中的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等,应当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对人文学科的专业教育应予重视。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所指的人文教育是一般意义的,不是专业意义的,但却与专业意义的人文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专业意义下的人文学科教育能为一般意义下的人文教育提供有深度的课程,培养高水平的师资,改善人文氛围,因而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
2023-09-13 17:56:181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具有古典性质,并非纯粹的“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3)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来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的性质来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主要是针对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综上所述,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它有不足之处,但是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灿烂的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
2023-09-13 17:56:431

人文教育专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

可以当老师,可以当文员,可以当公务员,可以当秘书,旅游人员,新闻人员,这些工作都可以。
2023-09-13 17:56:524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教育观点有哪些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那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世俗人文学科新思潮的人则被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这一运动的主要思想旗帜,被用来反对封建神学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它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反对宗教对人的发展的禁锢.这一运动促进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资产阶级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向封建统治发动了进攻.新教反对旧教的斗争有较广泛的群众性.这一斗争动摇了罗马天主教廷对欧洲教会的统治,使教会从属于国家,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成长与独立,并对欧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文主义教育改革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波及于尼德兰(约当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1469-1536)、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拉伯雷(1494-1553)、蒙旦(1533-1592)、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u2022莫尔(1478-1535)等,他们都在不同的国度里探索、实践,著书立说,阐发希腊罗马教育之所长,汲取中世纪城市大学之精华,把一种清新、活泼的学风带进了学校.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令人耳目一新,伊拉斯谟的《愚人颂》、拉伯雷的《巨人传》、莫尔的《乌托邦》,更是表达了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先声.归纳这些教育改革家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这当然不是单纯的对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恢复,而是植根于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基础之上.因为随着政治斗争的激化、生产的发展、新航海的发现,这时资产阶级上层所要培养的人已不再是僧侣和僧职人员,也不再是参加奴隶主政治的雄辩家,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化、商业方面的积极活动家乃至冒险家.因而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提出,儿童和青年所受的教育,应该是使教育的有关的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他们要求学校注意体育,以培养儿童和青年健康的身体;注意美育,以发展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注意广泛的科学知识,以培养他们具有丰富的才能;还要注意德育,以培养服务于他们的地位、名誉、权力的品质,如勇敢、意志、克制、爱国心等等.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在一些人文主义者所办的学校中,除贵族子弟外,还有平民子弟参加,受教育的面扩大了.针对教会学校宣扬的人生来有罪的谬说和普遍流行体罚儿童的状况,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宣传要热爱儿童,指出儿童个性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他们要求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儿童的自尊心,强烈反对对儿童施用体罚,反对抑制儿童才能的那些教育和教学的方法.他们要求父母、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儿童独立自主的精神,建议用儿童的荣誉心、竞争心去替代用体罚作为推动儿童学习的手段.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把年青一代培养成为他们所需要的有教养的人的要求,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提出对学校教学内容应加以扩充.中世纪以来,学校的教学内容,只限于“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而在这“七艺”当中,“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向来不受重视,前三艺又渗透着神学的性质.现在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新的学科的出现,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就应该相应地加以扩充,如增加历史、道德哲学、自然、物理、地理等学科.尤其是注重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与作品的研究.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为了打破中世纪教会学校崇尚繁琐考证、压抑学生主动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人文主义教育家很重视对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反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提倡发挥主动的学习精神;反对机械地、枯燥无味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主张教学要启发儿童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多运用直观方法;反对一味强调死记硬背,提出学生应理解所学的知识;此外,有的人还主张有关的学科,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及运用参观、访问和旅行之类的方法等等.人文主义这些改革的要求和实践,比起中世纪的僧侣主义教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最大的功绩是使千百年来被中世纪僧侣视为异端的希腊罗马的经典著作,在课程中取得了合法的优势地位,经院主义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教育实践往往落后于教育理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改革实践只是在少数杰出的教育家的学校中获得体现,并且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在大部分学校中,仍然是死记硬背枯燥的古典拉丁文,体罚严重.同时,人文主义教育也有着它本身内在的缺点.因为这一教育一般是建筑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照搬和模拟的基础上,向前看与向后看之间的矛盾在教育领域中表现为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既想从希腊、罗马的自由思想中取得解放的力量,又因珍视希腊、罗马的文化,以致言必称希腊,事必以罗马为师,而且越到文艺复兴的末期,这种崇古的倾向越占上风.学者们在阅读古代经籍中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大家一味贪求博学和摹仿文体,鄙视现实实用的学问,其结果导致了古典主义的泛滥,在教法上又回到了繁琐主义的老路上去,重新把大批青年人引入故纸堆.在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的形势面前,这种教育当然是必须进一步改革的.总之,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运动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使欧洲各国的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所有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端,它还没有普及到所有的学校中去.教育仍然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
2023-09-13 17:57:201

人文学科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是什么?

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世界的进步,都离不开思想的指导。就国家来看,无论是以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是现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缩影,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思想,来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也证明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来说,虽然谈的是科学、技术与工程,但所面对的学生是“人”,而这些人,即便是在未来仅只从事科学技术与工程工作,其目的也是为了人类。那么,教给他们如何与人打交道,学会如何迎接挑战,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充分说明:即便是在科学技术工程领域,人文教育同样应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人文学科的一般特征,主要是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比较(尤其是后者)中展开:1、根源性:人文学科可以说是今天许多其他学科、尤其社会科学诸学科的母体,它们大多是近代以来从其分化出来的。2、历史性:与社会科学相比,它主要是纵向的,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根基深厚,眼光长远,这不仅对深入认识现代社会及其未来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认识人类的历史本身亦是一自在的目的。3、差异性:或者说联系于各民族,各文明传统的特殊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较注意探讨普遍规则,而人文学科则与各民族的特性紧密相关,它不仅有助于个人确立恰当的认同,也提醒人们注意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性、多元性、以及交流和互补。另外,人文学科还有一种联系于个人的特殊性,它注重个别。
2023-09-13 17:57:431

什么是人文素质和素养

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quality];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现实中,我们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2023-09-13 17:58:031

什么是人文读本?

人文读本1、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三卷本: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何光沪等主编《大学精神档案》(四卷本:古代、近代、当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思想操练:丁东、谢泳、高增德、赵诚、智效民人文对话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提要:大学之道,要育材更要育才,此理甚明而世难行。新世纪初丁东、谢泳、夏中义诸贤起而倡行“精神成人”,人文教育始进入教育各阶段实践层面。读这些书,可以成为一个富于良知和力量的知识分子,一个明了自身使命、权益和责任的现代国民,一个置身人类文明前沿的世界公民。
2023-09-13 17:58:111

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大学,不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理工科大学,都应该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四书》的《大学》,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四条,并没有特别强调知识,而是强调道德修养、亲近老百姓、追求善的境界。国外有英格尔斯曾提出人的现代化的十二条标准:乐于接受新事物;准备接受社会的变革和变化;思路广阔,头脑开放;注重现在和未来,守时、惜时;强烈的个人效能感;有计划的生活和工作;尊重知识;有可依赖感和信任感;重视专门技术;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敢于提出挑战;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熟悉生产过程。这十二条中,关于专门技术生产过程的内容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是谈综合素质的。在当代,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忽略对大学生的人文胸襟和道德境界的培养。我们不能培养出一大批技术官僚。未来的社会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精神生活和人文情怀。我们要避免经济发展速度与人文发展水平的断裂。 人文教育过于功利化、工具化 彭新一(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人的素质教育是多元的问题。现在大学遇到的问题:第一,专业教育的问题。面对就业压力等等客观因素,学校管理者与教育模式设计者必须要考虑专业教育问题。第二,把人文课程等同于人文教育。现在很多的人文课程都意识形态化,人文教育过于功利化、工具化。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第一,人文教育是多元的教育,可以考虑各个专业把自己的优势拿出来,举办全校性的讲座。第二,人文教育的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本身就要加强研究性和专业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人文教育。因此,学校要创造研究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第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教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科学与人文同根同源可以融通 颜泽贤(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科学与人文是否可以融通呢?人类为此经历了三次学术之战,这三次学术之战围绕科学与人文来争论,最后不了了之,但导致了人类知识的增加。第一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中国的科玄论战;第二次是五十年代发生在英国的斯诺命题──斯诺本身是文理兼通的人,他思考人类是否能够填补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第三次是八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科学论战,科学主义者对人文科学工作者研究自然科学不屑一顾。从三次学术之战来看,科学与人文之战是一个长期的战争。 第二,科学与人文是可以融通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与人文在源头上是统一的。比如亚里士多德就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文艺复兴时期正是科学与人文的美好联姻,例如达·芬奇既是著名画家,也是科学发明家、建筑师;只是到了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科学与人文才发生了分离,而现在,科学主义占了上风。我们的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尤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要静待人文主义在历史浪潮中复归,而是主动培育人文精神。 我国古代大学的目标、理念是很清楚的。五四运动以后,就提倡科学救国;然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教育的理念搞偏了,开始偏向注重教育的工具性。现代教育的工具性气息更浓重,孩子被送到学校是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而基础教育为了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已经开始文理分科。 人文科学除了求真,还要求善。科学只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但是人文则回答了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人文与科学不能偏废,一个国家没有科学不能振兴,但是如果没有人文精神就没有了脊梁骨。现代化建设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持很容易走回头路。人文科学界要正视现在重科学、轻人文的现实。我们说要搞好素质教育,但是高考一天不改革,素质教育就没办法搞上去,而且现在的素质教育不过就是搞些花花草草的东西。 作为校长,我们要:第一,想清楚大学管理的理念;第二,不能停留在理念上,一定要在现有的体制下将其逐步推行、实施。 要从“小循环”走向“大循环” 易江(南华工商学院院长):中国的强势文化是人文精神被漠视的原因之一。强势文化即国家的主流价值观。中国两个世纪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下,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强调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大学的很多理念其实都是强势文化的延伸,所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为每位家长所接受,成了主流价值观。正是这种主流价值观带来了人文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偏颇,忽视了人文活动的目的。 人文活动的目的有一个小循环,一个大循环。小循环就是我们一直奋斗的目标,追求利润,追求现实价值,追求财富,所以我们提出要让人富起来,走向了小循环。于是就导致人为工具,人为目的,即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了。在小循环里面,人的视野是短浅的。有这么一个故事,陕北一个放羊娃被问在干什么:“我在放羊。”“放羊干什么。”“羊养大了去卖钱。”“要钱干什么?”“起房子。”“起房子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个娃。”“生个娃干什么?”“放羊啊!”今天讨论的就是人能否从自己作为自己的掘墓人这个死胡同中走出来,走向一个大循环。 我们追求财富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幸福。丰田以前的标语是“通过产业报效祖国”,现在是“通过汽车造福社会”,这个改变越过“人为工具”,跳到“人为目的”,已经在企业文化上走向了大循环。大学实际上也要培养出会追求幸福的大学生,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幸福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综合。中国的教育理念就是追求有意义的理念,小学作文常常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很少是《记一件有意思的事》,而“有意义的事”导致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化。我们过去常常把幸福观建立在意义之上,而不是意思之上。我觉得“求真务实,勤恳好学”,就是有意义的;而“儒雅自尊,健康和谐”就是有意思的,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大学的幸福观。 为此,大学要进行倒推式的课程设计。首先要确定大学的目的,比如幸福;同时也要务实,要照顾到就业率。在搞大学建设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进行课程设定和成效检查。检查有两个方面:第一,理性真理体系的检查;第二,自由价值体系的检查。如果这个检查做不好,那么我们所有的人文建设,都只能是要求,而不能成为现实。 培养文化选择能力和传承责任 蒋述卓(暨南大学党委书记):现代教育当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还没有成体系,没有认真地加以思考。在我们的大学,原来提倡的是文化素质教育。最早提出人文素质教育的是华东科技大学的校长杨教授,在华东科学大学开始实施。开始的理念是缺什么补什么。这么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人文精神的教育还没有得到突出,更不用说成为体系。现在“两课”教学里面,往往不够重视人文精神教育,讲的还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没有考虑到把人文精神拉进“两课”教学里面。 现在,我们缺乏对学生进行文化启蒙,并使他们有文化自觉的过程。也就是说,使他们对中西方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有清醒、理性的认识,有文化选择能力,有文化承担精神,有文化传承、创造的责任。否则,学生就有可能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现在的很多学生读书就为了找工作,考公务员,甚至入党都是为找工作,功利、实用主义十足。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需要新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新的人文精神指的是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公平、公正、正义等等,探究这些理念在交易中、竞争中如何实践。现在学生中间的妒忌心等等就是缺乏新人文精神的表现。我们学校在学生宿舍里面建立了一个学生违纪委员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里面有内地学生和香港学生,学生违纪以后,委员会就针对事件进行讨论。讨论过程很有意思──香港学生坚持一丝不苟按规办事,但内地学生就讲人情味。作出处理以后把处理结果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半个月内提出上诉,请专家复议。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树立自觉、自尊、公平、公正、遵守法律这样一些意识,尽管是形式,但这些形式也很重要。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的博爱精神的培养问题,我们往往通过自愿者的组织来培养。 掌握人文知识未必就有人文精神 梁世平(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现代教育要关注人文精神培养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但在高等教育中应侧重科学精神培育还是人文精神培养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争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两种宝贵精神财富,两者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任何一种精神的缺失都将造成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衡。现代人文精神应是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实践中的人掌握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人们可以通过课堂、书本所获取。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内化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不能简单地通过课堂、书本所获得,而必须由实践中的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人的意识和行为。只有掌握了科学精神的人才能客观观察、独立思辨和明智判识形成具有内在价值和社会普遍正义的人文精神。现代本科教育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增长和更新。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除需要系统地进行人文知识的课堂教育,更需要的是,学校要形成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氛围浓郁的环境,教育者富有人文精神的言传身教,受教育者之间人文精神的相互影响,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 科学精神重于人文精神? 吴家清(广东商学院院长):现代大学的精神本身既要有科学精神,也要有人文精神,应该是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统一。人文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第二是人道,这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的,就是尊重人、理解人。第三是人权,即权利公平。人本、人道、人权三位一体相结合,才构造出完整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大学里面孰轻孰重?我个人认为,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在肯定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这一前提下,去谈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元还是多元?我们知道,科学精神是一元的。然而人文精神跟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意识形态方面,那我们的人文精神就成了为政治主宰的人文精神。 综合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应该对大学人文精神的表述方式,一般或特殊,做一个考虑,对不同大学的办学理念、思想、特色等等也做一个考虑。 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但是学校只占一部分,家庭、社会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情商范畴的,比方说思想道德、伦理情操等等;另一个是质的方面的要求,比方说人文素质。大学主要是从质的方面对人文精神进行培养,而人文精神“非质”的方面,就需要大学、社会、家庭共同培养。 把人文精神落实到教育上 张铁明(广东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一个没有文化的学校,无法重整下一代的人文精神。在大学阶段,要直面几个矛盾,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文精神:如大学生教育投资收益的逐渐走低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信仰的缺失和我们市场经济道德文化的零碎之间的矛盾;青春期躁动长时间的压抑和大学里面追求科学民主自由的那种宽松之间的矛盾;良好的传统道德丧失和大学人本服务精神缺乏、学术浮躁之间的矛盾。等等。 我们的大学道德教育是没有制度的,而是形式化、工具性、随心所欲、因人而异的,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比方说参观一个图片展,就算是一项道德教育;这种教育是根本没有作用。假如大学里面并非每个老师都可做人文精神导师的话,这个大学的人文教育肯定是失败的。 进入大学是一个人格重构的过程,大学应该起到一种引导人格重构的作用。以符号为核心的教育之必然结果,正是教育不再以人为本,不再考虑到人的精神需要。这个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的教育要真正把人文精神落实到教育上,如果不直面这几个矛盾的话,是没有可能做得好的。 大学生要克服狭隘和片面 何大进(广州大学副校长):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一、传授知识;二、技能训练;三、人格培养。前两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后者应该是核心。大学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在于它是对人格的培养,否则大学就与一般的培训机构无异。人文素质问题也包括三个方面:素质、技能和精神。精神是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素质教育已经谈了二十多年,但是二十多年来,素质教育都没有很大的改进。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教育只是一个方面。在现在这个历史阶段,对于人文精神的构建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特别要强调两点:第一,应该在大学里面倡导一种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从管理体制上讲,应该逐渐从行政管理过渡到学术管理。第二,应该注意学生一种健康、全面的思维模式。现在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狭隘,或者说不具备独立性,缺乏批判性。要克服思维上的片面性,才有利于现代人文精神的构建。 人文精神培养需设标准 王培林(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人文精神培育难以突破的瓶颈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领导的问题,包括党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领导。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校长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教师的问题。很多教人文知识的人不一定就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大多数老师,为了职称和报酬,把精力集中在发表论文上,很多人甚至不择手段地发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保证他们能培养出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因此,在大学里面,如何提高老师的人文精神,也是值得探讨的。 第三,机制和制度。一切的改变如果没有制度和机制的改变,那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比方说高考制度、评职称的考核制度等等都有很多问题,但是目前还找不到比它们更好的制度。因此,我们对此要有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现在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创新比技术的创新更为重要,要先于技术的创新。我们应该设立一个标准,让老师们知道培养人文精神要做些什么。如果按照现代文化四个层面的理论,理念是最深层的,然后到制度。
2023-09-13 17:58:211

从“人文教育”中,我们能得到些什么?

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教育只是“职业培训”的代名词。人们从父辈那里学会如何狩猎、种地、打铁、养殖……而统治阶层的孩子则自幼学习统御之术。教育,就是教会人们扮演特定角色、从事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而人文教育却不同。它不教授任何特定的职业所需,而是为所有职业的共同点奠基。这是美籍印度裔作家法里德·扎卡利亚所总结的人文教育的最大特点。 法里德·扎卡利亚是《时代》周刊特约编辑,《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他在《为人文教育辩护》一书中,记录了他的母亲引领他,从印度来到美国接受人文教育的经历。 那么,人文教育是如何为所有职业的共同点奠基的呢?从人文教育中,我们能得到些什么呢? 教育总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大脑灌输知识,做好知识储备;另一类是训练大脑如何思考,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两类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比要做出一桌子美味佳肴,既要有丰富的食材,也要有高超的厨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往往很重视积累食材,却忘了提高厨艺。我们往往很重视灌输知识的教育,却忽略了训练思维的教育。这就像一个不会做菜的人,他即使积累了再多再好的食材,也变不出一桌大餐。 而人文教育,就是思考的训练。它要求教育者放下权威的架子,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它关注学生主体的参与、感受和判断,关注学生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学生所形成的观点是否和老师的观点一致,这并不重要。 正如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所说: 有限年份、有限领域的学校教育,所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在漫长的工作和生活中,他还会需要更深入的知识或其他全新领域的知识。而这些需求,是无法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完全预估的。 所以,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是让学生拥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就是为了教会学生用两种“对话”方式,去获得新知。一种“对话”是阅读,即学习者和文本的对话,也即读者和写作者的隔空对话;另一种“对话”是讨论,即学习者和其他学习者的当面对话。 好的对话,能极大地帮助学生的成长。学生以批判性思维参与这两种对话,既能增加相关领域的知识,又能增长自身的智识。因此,只要掌握了阅读和讨论的技巧,学生即使离开了教育者的传授和引导,也能持续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计算机的运转和人脑的运转是类似的,它需要输入、运算和输出。一台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再强大,如果少了输出设备,它就变成了一堆废品。因为看不到运算结果的运算,不就等于没有运算吗? 人也是一样。人要会学习、会思考,也要会表达。而表达,就依赖于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 人文教育的讨论课和写作课,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说话和如何写作。 说话不是天生的,写作也不是天生的。如何条理明晰、逻辑连贯地陈述想法?如何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地讲述故事?这些都需要练习。而讨论课和写作课就提供了练习的机会。 人文教育注重对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既是物理学家又是政治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 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和讨论,拓宽学生的知识边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不同领域的潜在兴趣。 与此同时,人文教育也通过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独特声音,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和优势所在。 只有通过向外和向内的双重探索,才能使人获得强大的内在驱动力,知道“吾之所在”,明白“吾将何往”。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他的《人文教育》一文中说: 也许,对我们每个个体而言,更关心的是幸福与否。 人文教育能增长我们的智慧,拓宽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情感,慰藉我们的心灵。它使我们站在更高维度去面对生命,获得更多元、也更深刻的生命体验,从而获得内在的平静和满足。 正如法里德·扎卡利亚所说: 推荐阅读: 若按美国大学的标准,那我们从来没有“人文教育” 细数那些关于“人文教育”的误解
2023-09-13 17:58:291

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三、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文、史、哲、艺等人文类学科诚然,这里将进行人文教育的视野放在整体文化观上,即不仅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而且涉及文化氛围与学生体验;学科上也不仅限于人文学科,而且包括人类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里所沉淀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与认识自我的思想精华,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与心灵的撞击;而且所有这些,都要透过其层层外壳而深入到内核去吸取其中的精神养分。这是前面已经讨论过的。这里单列一个问题要讨论的是:从学科上讲,进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是什么?答案是: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等人文类学科。也就是说,人文教育尽管涉及人类文化的广泛知识领域,实施途径也多种多样,但就学科范围而言,它仍然有自己的核心学科,这就是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类学科。 研究对象《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解释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文学科研究人类活动的历史并观察被人类经验和想象所塑造的对象。哲学的研究,文学和历史学的解释,对艺术、音乐及戏曲的批判,都探讨了人类精神的限度、深度及能力。 ⑤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指出:一般认为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 ⑥从现代学科而言,人文学科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或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总之,人文学科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它构成一种特殊的知识,是研究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学问。正如杜维明先生所言,文学的真实情感、历史的集体记忆、哲学的睿智和宗教的终极关怀都是紧扣人的存在、人的生存条件和意义等方面展开的学术领域 ⑦ 。这一学术领域的成果,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经典,无疑是关于人的教育的难得教材。 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人文学科的思维模式既区别于自然科学,也区别于社会科学,这是由它特定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这种特定的研究对象---人、人的价值、人的精神、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某种特殊性或个别性,它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重复地进行实验,难以采取完全量化的分析方法,因为人文社会现象包含着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具有个别性、不确切性,不可能被纯粹客观地加以描述和分析。因此,理解、阐释、反思、体验、感悟等是其根本的研究方法。也正是这种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帮助人们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上各种复杂问题。 社会批判功能和批判精神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它的社会批判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每一学科之中,尤其是人文学科,正如杜维明先生所指出的,人文学科具有发挥这一社会功能最大的潜力。 ⑧ 哲学揭示问题的深刻性,文学刻画人物的尖刻性,历史纪录事实的无情性,令其他学科难以比拟。因此,人文学科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对人的批判精神的形成,对人性的提升与人格的塑造,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远。
2023-09-13 17:58:381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人文教育思想?

好好找找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新课程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全人”的发展。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主张,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他认为“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正是21世纪的教育主调。 一、 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当代人文主义教育从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的立足个人,逐渐转变为既关心个人,又关心他人、集体乃至整个人类。它所强调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关怀、慈爱之心。为此,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加强文学、哲学、艺术、伦理、社会、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教学;把价值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个性教育贯穿于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二、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刻不容缓1. 中学体育的现状呼唤人文教育首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一味的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的指标去实施教育过程和评价教育效果。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却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地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也未必健康.其次,现代环境下的独生子女,由于自身条件的优越性,往往在体育活动中惟我独尊,不愿与同伴合作,缺乏协作精神;在体育比赛中输给对手,则会怨天尤人,推卸责任,缺乏理解、宽容和同情心。自私、冷漠,不愿意帮助他人;学生的意志力薄弱,不肯吃苦,情感脆弱,易受挫折。 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体现人文教育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体育应是“一种强调体育本质、文化价值、主观意识、行为能力等的教育过程,其建设不仅有美化身体的文化,以及身体语言表述的文化,有相应的体育法规、条例、制度。此外,还应系统的讲授中西体育的文化、文明成就、发展规律和当代主题等内容。” 三、 实施策略1.教师观念的更新及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基础条件作为对学生直接实施人文教育的传播者,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等级观念:教师在上,学生在下,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只有师生建立了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互尊、互重、互爱,平等交流,这样人文教育的理念才能被学生接受。如果体育失去了对人的关怀,只是严肃枯燥的训练学生,将无益于学生的健康和成长。其次,体育教师也必须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教育不是知识传授,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人文教育是一个渐进性的启迪、感悟过程,需要长期的耳儒目染。在这里,教师的师德人品、言谈举止、仪表气质、治学精神、教学态度等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 2.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合理把握是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一)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人文价值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意的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并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来体现体育学科的人文价值。如在上室内课《奥运会知识》一课时,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明确:本节课要通过学生对奥运会知识的了解,知道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懂得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历史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通过提问、观看录像、网页搜索、集体讨论等方式,既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二)抓住适宜的时机,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各种适宜的时机,将人文化的思想渗透在对学生的教育之中。例如,在中国女足取得世界杯亚军后,教师可以在赞扬中国女足取得成绩的同时,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中国女足的姑娘们付出了巨大的痛苦和汗水,甚至是伤病的代价。中国女足姑娘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同时也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生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受到精神上和道德情感上的熏陶。(三)通过把握教学过程的细微环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尊重情感的自由,才能有真挚的情感抒发,而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而获得广泛的社会化的情感共鸣。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学生情感的细微变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和理解学生,对学生实施人文化的关怀。融情感、激情、意志、关爱于教育过程,这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三)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展示人文精神有效的人文教学方法应是“讨论”、“对话”、“实践”和“反省”。在讨论中,讨论各方的立场得以展现,在对话中对话双方的观点受到质疑,在实践中实践者感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在反省中个体发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尊重学生的观点,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启发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培养学生求知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保障人文教育思想认为,学生要发展和提高,必须把知识经验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这个内化需要有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和独立深刻的思考。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应为人文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一)创设人文化的体育文化环境 如在校园里竖立体育名人塑像,悬挂体现人文精神的警句格言,通过黑板报、橱窗向学生宣传体育文化知识,举办人文主题讲座等等,这样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又可以使青少年学生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陶冶。(二)体育项目和活动要注重人文性 学校体育活动和竞赛应尽量淡化竞技,而多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选择面。例如举办一些趣味性的集体项目,鼓励人人参与。项目的设置要考虑因人而异,例如对胖一点的同学可以举行拔河或者掰手腕比赛;对于瘦小的同学可以举行钻圈或跳绳等比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去。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人们除了对科学、经济、物质的追求外,更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这不仅是科学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2023-09-13 17:59:051

人文教育是指什么专业?

政治 地理 历史都学吧 类似于综合文科教育 这是我们学校的人文教育专业的情况: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师范)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教育教学技能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改革需要,胜任中学综合文科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地理、政治等分科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以及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美学、逻辑学、法学理论与实践、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原理、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文化概论、公共关系学等。就业方向:初中语文、历史、政治和高中综合文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
2023-09-13 17:59:161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区别

教育不同、含量不同。1、教育不同。科学教育就是理科的大综合教育,主要方向是在初高中进行理科综合或者是理科单科课程的教学。人文教育就是文科的大综合教育,主要内容是初高中的文科综合或者是文科单科课程的教学,所以教育不同。2、毕业前景不同。科学教育就业前景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技术教师,尤其是专业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于技术教师。人文科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
2023-09-13 17:59:241

人文素质与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事业的领跑者杨叔子教授如此评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位精通中国古典诗词的机械学大师认为,人文素质的核心是理性情感,情感的核心是责任感,责任感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它们之间是有理性层次的深浅之分,但是,表现在具体的每一个人身上,它们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孔子讲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就是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使情感、责任感、价值取向三者融为一个圆融和谐的整体,这也是人文教育所希望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2023-09-13 17:59:481

人文学科包括哪些专业

院校专业: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40103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知 识,能在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事人文学科综合课程及相关分科课程教学工作的 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学科主要方法的 基本训练,掌握人文学科教育和科研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人文学科的基本方法;3.具有人文学科教育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人文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人文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主干学科: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核心课程:人文科学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 史、经济学原理、心理学、教育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专业教学主要内容《中外文化史》、《文学概论》、《社会学研究》、《美学原理》、《管理学通论》、《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汉语》、《中外名著选读》、《自然与人文》、《科学与人文》专业(技能)方向专业(技能)方向中小学校:综合文科教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地理教学; 各类企事业单位:文职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举例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地理等人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旅游、各类企业、服务业等经济实体从事多方面的管理或服务性工作。 对应职业(岗位)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人文学科的专业主要有汉语文学、文学、哲学、出版、外语、新闻、历史、地理、心理学、社会学、人种学、考古学、教育学、语言学、历史学、艺术、 法学、教育学、 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人文学科这一名称本身就是科学所界定的,它是20世纪对那些被排拒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的学科的简便总称。补充材料:现代哲学是由科学形成时清除出来的东西界定的,其他现代人文学科则首先以古典语文学的形式出现,其后衍生出历史、现代语言甚至艺术史。人文学科的主干可以现成地用人们常说的“文(文学)、史(历史)、哲(哲学)”来指称,或者再加上艺术。较广义的“人文学科”则还可以包括诸如现代语言和古典语言、语言学、考古学、乃至含有人文主义内容并运用人文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
2023-09-13 17:5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