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为什么中国1949年后,几乎不进行对外贸易?

你以为谁愿意啊,逼得没办法啊。只有象清朝那样从沼泽里出来的野蛮政权,才夜郎自大,天朝上国,不进行对外贸易。

你对中国地理位置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有什么看法?

对外贸易,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2022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较快增长。货物进出口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进口、出口分别增长4.8%、13.2%。

中国古代西汉,隋唐,两宋,元朝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西汉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中外交往以为主,水陆并举。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文化圈。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开辟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外交贸易之路。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路上,海外贸易发达,自辟丝绸之路以来,外交贸易形成鼎盛局面。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外交极为频繁的朝代,也带动了宋朝的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宋时期,宋朝在与金和大理的交界处设立榷场来互通有无。 元朝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前代,海船可直通日本,占城等地.元朝在各港口设市舶司,和个过通商互市.元朝和高丽,日本贸易密切.高丽的人参等土产品在我国内地受到欢迎.我国的棉纺织技术在此时传到高丽.日本从中国招聘雕印工匠,来发展日本的印刷业。

为什么中国近代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多大发展

国外的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

怎样补足我国对外贸易的短板

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1.我国出口效益不高  我国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一些跨国巨头所做的贴牌加工,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仍低于10%;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导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竞相杀价出口,成为我国出口贸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现了一部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  2.外贸增长方式以数量型、粗放型扩张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创汇的要求,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很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比较大,并且我国单位产出投入的自然资源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带来更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业也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外贸增长方式没有质的改变。  3.贸易方式不合理  2000年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2000年我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达到48.54%,占据半壁江山,此后基本保持稳定上升,占出口贸易总额54% 左右。由于通过加工贸易我国只能赚取增加值,虽然对我国贸易规模的扩大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我国从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却较少。另一方面,我国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平均占比75%,而国有企业仅占10%~15%,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更小。  4.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摩擦频繁  当前中国外贸出口市场的选择过于狭窄,过多地依赖其主要贸易伙伴。从理论上讲,这种过分依赖状况极容易引发贸易磨擦,增加市场风险,从而造成中国对外贸易的不稳定性与波动性。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上尤其是美国针对我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明显增加。2004年,对我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合计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倍。涉及知识产权的争端和技术壁垒也呈递增之势。与主要贸易伙伴摩擦加剧,成为制约我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对策略:  1.澄清认识,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其实,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也不会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另一种观点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这是不科学的。诚然,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坚持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发展。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应当强调,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只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国内厂商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由外商委托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发展,加工贸易也会延伸链条,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也会向高层次发展。  2.制定新时期的外贸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曾经制定了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大经贸、科技兴贸等外贸发展战略。21世纪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和战略重点应该是对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体来说,(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高技术产业贸易是跨国公司企业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2)扩展贸易空间,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我们应首先关注和重视的市场。发展中国家里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我们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市场已展开强大攻势,甚至结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如果我们不积极参与其中,将可能失去重大市场机遇。(3)创造竞争优势,重视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实力。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实施都应该围绕是否能够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来进行。在未来几年里,对外贸易战略应把侧重点从主要依*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转向大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上来,从根本上解决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问题。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条件下的集团竞争,而我国外贸企业结构迄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存在着缺乏主导产业、无长远规划、缺乏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等缺点。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就必须向大型化、实业化方向发展。(4)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的经营决策,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采用社会经营决策,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应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应努力提高环保技术,不断开发绿色产品,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3.积极应对入世的不利条款。  由于各国的政府层面没有专门针对WTO规则的法,各自用国内法处理与中国贸易关系。我们要踏踏实实研究其是否符合WTO规则,做到知己知彼。针对不公平的歧视性待遇,我国出口生产企业或行业面对反倾销起诉,首先是要用法律和事实来证明某一遭投诉的产品或行业的生产、供应和销售均具市场经济条件。如能证明而且能够获得进口方反倾销主管当局的承认,中国的生产者和出口商就能直接被承认为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如果不能获得认定,则一旦遭遇反倾销诉讼,要实事求是,积极应诉。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进口方成员的相关法律武器。例如,根据美国等反倾销程序中关于“可获得的最佳信息(BIA,Best information available)”的规定,积极选取对我出口产品有利的“替代国”价格,以争取获得较好的反倾销应诉结果。我们既要积极应对入世的不利条款,最大限度消除对我国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特保条款”、“非市场经济”等不利条款,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贸关系所处的地位,从最大限度地争取我国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以务实的态度,制定应对战略措施和具体工作方案,注意防止某些贸易伙伴将不利条款政治化,以及滥用不利条款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积极参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审议,加强南南合作,继续为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使世界经济早日纳入平等的轨道。  总之,世贸组织有一整套完备、明确和细致的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它们的熟悉程度是决定我们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我们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抓紧学习这些规则。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要有危机感、紧迫感,熟悉WTO的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有效地利用WTO的原则解决在国际竞争中遇到的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密切跟踪WTO的活动,以便应对未来的谈判;要进一步利用自由化措施,将关税减弱和自由化的承诺转化为贸易的机遇;要最大程度地利用 WTO规则,减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4.稳妥解决国内出口欠退税问题。  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欠退税规模和欠退税现象不断扩大,出口退税机制已不利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出口退税结构已不能适应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尽合理,出口退税也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从表面看,出口欠退税问题是由于中央财政没有能力满足出口迅速增长的需要而造成的,但从深层次分析,是出口退税机制不合理与外贸经营体制改革要求不适应而至。目前,增值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而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导致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对称。随着出口退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央财政的压力会随着出口退税资金需求的扩大而不断加大。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既要有利于保持出口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不能影响财政预算的完成;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应退尽退,又要加强管理。  5.努力营造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些国家和地区散布所谓的“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论”等荒谬论调。我们应以加入 WTO为契机,大力宣扬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适时提出中国经济机遇论,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将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将为一些国家经济渡过难关作出应有的贡献。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必将对我们促进外贸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分析中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经济是好是坏,为什么

也就是说,从地理上讲,中国贸易伙伴的分布。比如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772.9亿美元,美国次之,双边贸易额1696.3亿美元,中日双边贸易额1678.9亿美元。”就是描述中国贸易地理方向的:主要朝向欧洲,其次是美国、日本等。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有哪些主要特点

1、汉朝:①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②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即印度半岛等地进行经常的贸易往来.2、唐朝:①对外贸易繁荣;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称中国人为“唐人”3、宋朝: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②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4、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5、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原因?

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是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当其时,中国丰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推动贸易全球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一、中国是贸易全球化的大市场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1405—1433年中国郑和七下西洋;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C.Colonbo)发现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Vasco.Da.Gama)绕过好望角开辟欧洲到印度的东方航线;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F.D.Magalh*aes)作环球航行等航海的伟大壮举,从地理范围上使分散隔离的世界逐渐变成了联系为一体的世界,人类历史也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为商品贸易全球化提供了人文地理的条件。但是,作为贸易全球化所赖以运转的基础即商品流通来说,则是有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据史料记载,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经济规模上看,15世纪中叶(明中叶)至1796年(嘉庆元年)以至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期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据统计,1522—1566年(嘉靖年间),中国的生铁产量达到45000吨,居世界第一位,而英国到1740年才达到2000吨川。1750年(乾隆十五年),中国工业总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洲仅占23%;中国的国内贸易总值为4亿银两[2]。直到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3],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所以,“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那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4],“中国乃是一个伟大、富饶、豪华、庄严的国家”[5]。就是说,直到1820年左右,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当时中国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砂糖、粮食、药材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正如当时一个西方作家报道说:中国人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丝织品及皮货。拥有这些主要物品和数不尽的其他次要的物产[6]。特别是中国丝货,外国商人更是赞叹不绝,说:从中国运来的各种丝货,以白色最受欢迎,其白如雪,欧洲没有一种出品能比得上中国的丝货[7]。1629年(崇祯二年),荷兰驻台湾第三任长官讷茨(Nuyts)在给其国王的一份报告书中说: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它能够把某些商品大量供应全世界[8](p109)。确实如此。根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而在这个时期,欧美各个国家由于“价格革命”的冲击,加多战乱、灾荒、瘟疫流行,经济曰益萧条,各类商品极为匮乏。所以,这些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民生产品可以打进中国市场。它们只好携带大量银子来中国购买货物贩回国内倾销。所谓夷船“所载货物无几,大半均属番银”[9]。在1830年(道光十年)以前,当中国对外贸易经常是出超的时候,白银是不断地从印度、不列颠和美国输入中国。据统计,自1553年至1830年,西方国家到广东贸易而流人中国的白银达5亿两以上[10]。1585—1640年日本因到中国贸易而输人中国的白银达到1489.9万两[11]。可见,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当时商品贸易全球化中,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12]。全世界其它国家都来中国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使中国成为贸易全球化的大市场。二、广州是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15—19世纪初中,中国明清政府基本上实行“时开时禁,以禁为主”的海外贸易政策,禁止沿海商人出海贸易。但是,却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嘉靖元年(1522),“遂革福建、浙江二市舶司,惟存广东市舶司”[13]。乾隆二十二年(1757),规定外国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14]。因此,自嘉靖元年至道光二十年(1522—1840),广东一直是中国合法对外贸易的省区,省会广州则成为全国合法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港,而且是“印度支那到漳州沿海最大的商业中心。全国水陆两路的大量货物都卸在广州”[5](P116,序言)。因此,全世界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都萃集到广州。1798年(嘉庆三年),瑞典人龙思泰(Anders Liungstedt),就记述外国商人来广州做生意的实况:广州的位置和中国的政策,加上其他各种原因,使这座城市成为数额很大的国内外贸易舞台。……中华帝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全部贸易,都以此地为中心。中国各地的产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东京、交趾支那、柬埔寨、暹罗、马六甲或马来半岛、东方群岛、印度各港口、欧洲各国、南北美洲各国和太平洋诸岛等地的商品,都被运到这 里[15](P301)。据不完全统计,从康熙二十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685—1757)的72年间,到广州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16];乾隆二十三年至道光十八年(1758—1838)有5107艘①,平均每年为63.8艘。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和广东省内各地的商人也集中到广州进行进出口贸易,名曰“走广”[17]。1629年(崇祯二年),荷兰驻台湾第三任长官讷茨(Nuyts)在给其国王的一份报告中也记述:中国人把货物从全国各地运到他们认为最有现款购买他们货物的市镇和海港……后来他们运往广州市集上的货品的数量如此之大,以致葡萄牙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参加这些市集的商人们看到他们的货卖出去,就用他们自己的船,责任自负地把货运往马尼拉、暹罗、望加锡等地去。[8](p115,109)龙思泰于1798年(在嘉庆朝)来到广州,也看到中国内地商人云集广州经商的情形:中国各地的产品,在这里(广州)都可以找到;来自全国各省的商人和代理人,在这里做着兴旺的、有利可图的生意。[15]明清政府为了发展集中于广州的对外贸易,除了设置广东市舶司和粤海关进行管理外,还“官设牙行,与民贸易”[18],以至后来发展成为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业团体“三十六行”和“十三行”,同外国商人直接贸易。在当时外国商人不熟悉中国情况、不懂汉语以及不了解中国政府管理外贸的制度的情况下,此种商业团体的设置,成为外商与中国商人进行贸易的中介者,使外贸做得更活更好。所以,当时外国商人普遍感到在广州做生意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方便、更好做。正如英国议会于1830年(道光十年)对广州贸易的英国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外国商人对于这整个广州制度(它在实践中经过种种修正)是怎样看待呢?1830年英国下议院关于对华贸易的极为重要的审查委员会会议中,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在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19](P51)。这么一来。16世纪中叶至工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络绎不绝前来广州做生意,使广州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呈现出对外贸易一片繁盛的景象

中国对外贸易情况,为啥中国外贸增速大于GDP增速?

其原因可追溯到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有效需求不足,各经济体依然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各国的外贸需求下降,全球贸易量出现萎缩。在全球需求疲软、结构失衡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高。 从1981年到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5.26%,其中出口增长年均增速为15.4%,进口年均增速为15.12%。中国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980年我国出口贸易居世界排名第26位,2004年中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200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115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出口5933.7,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态势分析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0%。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国内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加大。2018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2%。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结构性矛盾凸显。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对外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成绩来之不易。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7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1.61万亿人民币(折合2597.5亿美元),扩大12.8%。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44万亿元,下降13.1%;贸易顺差3.68万亿元,扩大56.4%。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3.95万亿美元,下降8.0%。其中,出口2.27万亿美元,下降2.9%;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14.1%。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国内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工作,及时出台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积极细化落实政策,为企业减负助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贸实现回稳向好目标,进出口降幅收窄,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新的发展动能不断积聚。201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15年下降0.9%,降幅较2015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5万亿元,增长0.6%,扭转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态势;贸易顺差3.4万亿元,下降8.8%。以美元计,进出口总值3.7万亿美元,下降6.8%。其中,出口2.1万亿美元,下降7.7%;进口1.6万亿美元,下降5.5%;贸易顺差5107.3亿美元,下降13.9%。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下同)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201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升向好态势,进入相对强劲复苏轨道,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金融环境有所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稳中求胜,全球市场信心增强,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复苏。2018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2%。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6%;进口1.19万亿元,增长30.2%;贸易顺差1358亿元,收窄59.7%

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

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重心、贸易制度、商品结构、贸易规模、贸易商人、航海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变化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而且中国对外贸易的这些变化具有深刻的国际影响,为贸易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推动了南海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立足于唐宋对外贸易的考察,上溯可以看到西北陆路贸易与东南海路贸易并行发展和兴替变换的过程,下瞰可以认识直到19世纪前后依然运行的南海贸易体系或亚洲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对外贸易重心的转移:西北陆路贸易到东南海上贸易1.汉唐丝路贸易的发展不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中国史籍有明确记载的对外贸易都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的。汉书西域传称西域以孝武时始通,不仅西汉政府与西域的交往自张骞出使后才开始,内地与西域的贸易也自此才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在此以前,中国的商品已经传到身毒和大夏,张骞在大夏见到邛竹杖和蜀布,被告知是大夏的商人前往身毒国买得。那是通过蜀地与印度之间的商路贩运的。西域各国直通长安的商路尚未建立。但是西域诸国听闻汉朝大富饶,贵汉财物,希望与汉朝的交往。汉武帝决定利用他们对汉朝财物的需求,以赂遗设利朝,建立与西域的关系,使自己的威德遍于四海。汉武帝的政治需求为内地与西域的贸易打开了大门张骞之后,西汉开始频繁派遣前往西域诸国的使节。西汉使节自新置的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发使抵安息、奄蔡、牦轩、条支、身毒国,使者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一岁中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西域诸国也有不少使节跟随汉使出使汉朝,外国使更来更去。汉朝给予优待,在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并向他们展示大汉的富盛。汉武帝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赏赐,厚具饶给之,以览视汉富厚焉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欲以见汉广大,倾骇之。这更激起了西域诸国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使节的往来也伴随着贸易的发生,汉朝派出的使节与张骞当年一样,携带大量中国物品,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对西域国家因使使赂赐,以镇抚之,同时也求奇物,获取各国的宝货商业的贸易也同时兴盛起来。各国通过商业贸易获得汉朝的商品。当汉武帝派遣使节,带着黄金交换大宛的战马时,昔日贵汉财物,苦不能通的大宛已经饶汉物。颜师古注曰:饶汉物就是素有汉地财物,故不贪金马之币。使节和商旅频繁往来,在内地与西域间形成了南、北两条稳定的交通线。汉书西域传记载: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这条道路上需求最大的中国内地的商品是丝绸。当时汉朝是唯一可以生产丝绸的国度,周边民族与汉朝交往中丝绸是最受欢迎的物品,如匈奴好汉缯絮食物,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商路开通后,刺激了西域诸国,乃至西亚、欧洲等地对中国丝绸的需求。这两条通道也成了中国内地通向西域和印度、西亚和欧洲的商路在汉武帝经营西域以前,地中海、伊朗和印度间已经存在一个经济交流圈,汉朝与西域间商路的开通,将中国内地与这个经济交流圈联系了起来。从而也把汉朝和当时西方最强盛的罗马帝国联系起来。罗马需要的中国商品至少百分之九十是丝绸,此外还有毛皮、铁、肉桂和大黄。希腊、罗马人首先通过丝绸认识中国,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希腊人拖雷美地理书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和秦尼,言其处于世界极东,书中有赛里斯记和秦尼国记。白里内博物志记载:赛里斯人林中产丝,驰名宇内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罗马虽然于公元1世纪末,通过海路到达中国的交趾,但陆路仍旧是与中国的主要贸易渠道,海路始终未起决定性的作用。汉朝与罗马的贸易主要通过中亚和西亚诸国商人中转,两者之间贸易的发展反映了汉朝丝路贸易的状况两个基本的因素决定两汉直至隋唐时期,西北丝路在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占据主导地位:一是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政治重心处于关中洛阳地区,南方沿海地区的经济尚不发达,对外贸易的商品供给在北方,在以奇珍异宝为主的进口品的消费市场也在北方,其中京城是最大的市场;二是当时与中国贸易的主要国家是西域、中亚和西亚诸国,也是他们担负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中间商。两汉之时,大夏、大宛、康居、安息等是汉朝的主要贸易国。这些国家贵汉财物,重视商业,积极开展与汉朝的贸易。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西域传称大夏善贾市,都城中有市贩贾诸物,康居遣质子至汉,目的并非政治臣服,而欲贾市为好。安息国商贾舟车行旁国,高附国善贾贩。西域和中亚西亚重视商业,善于经商的民族是当时中国与西方贸易的主要贸易力量。东汉班超所派的甘英欲往大秦时,安息人以计阻止了他的行动,原因是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安息想继续牟取汉朝和罗马中转贸易的利益南北朝时期,西北丝路的交通和贸易继续发展。曹魏和西晋是汉武帝和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后丝路贸易又一个较大发展的时期。曹魏恢复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西晋时联系进一步得到巩固,使西域人入贡,财货流动。三国志卷30魏书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然很频繁。而且此时,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进一步扩展,由汉代的南北两道发展为三道: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_羌辅西,越葱岭,经悬度,入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三道往西接天竺、大夏、条支、大秦等。即使在东晋十六国最纷乱的时期丝路贸易也未中断,不仅北方的政权与西域保持着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直达南方的商路也是畅通的。而且远达罗马的中国丝绸有增无减:公元380年前后,罗马服用丝绸,从前只限于贵族,现在已推广到各阶级,不分贵贱,甚至于最低层。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渐少,丝路贸易再次繁荣。洛阳伽蓝记卷3形容道: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因乐中国风土而定居于洛阳的万有余家,洛阳城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隋唐统一以后,西北丝路进入鼎盛时期。隋书卷67载裴矩西域图记序称当时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即分别从伊吾、高昌、鄯善达于西海的三条商道。裴矩为隋炀帝筹办了在张掖接见西域二十七国首领的大朝会,和在洛阳市中大宴外国商人和使节的龙须宴,与会者数千人。这当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也推动了丝路贸易的发展。唐代丝路贸易更盛于往古。从陆路来到长安的西域胡人数以万计。向达先生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文已有叙述,下至街头卖胡饼的小贩,上至资产以亿万计的大商,通过丝路来华的商人们长期定居于长安。纪宗安先生论述了唐代丝路贸易的发展和路线的变化。她指出,由于西突厥兴起后积极介入丝绸贸易,控制了善于贸易的粟特人,并联合拜占庭打击波斯,与拜占庭展开直接贸易,贸易路线逐步北移到西突厥控制的中亚北部。贸易规模继续发展。西突厥本身是丝绸的巨大消费者,汗王和身边的人都服用丝绸,其帐篷也用丝绸装饰。西突厥还将大量丝绸远销西亚、南欧和北非,将丝绸贸易推向了高峰。阿拉伯建立的大食帝国在8世纪初征服中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贸易对象。在西域地区,8世纪中叶,回鹘的绢马将丝路贸易再一次推想高潮。而绢马贸易所代表的已是丝路贸易最后的辉煌,8世纪后期,海上贸易不断发展,已显示了后来居上的势头2.汉唐五代海上贸易的发展汉书地理志第一次明确记载了中国到东南亚和印度的航线: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出发,经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到黄支国,由黄支船行可到皮宗、已程不国。这条航线从雷州半岛出发,沿着东南亚中南半岛,抵达印度东海岸,回程时则取道锡兰和苏门答腊。据汉书记载,这条航线自汉武帝到王莽时期一直畅通,从而通过海路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圈联系起来。上文已论及,在这一时期,罗马商人也通过海路到达汉朝的交趾,后汉桓帝世,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这条航线已展现出双向的交流。但是,这条航线充满了艰辛,首先,往还时间漫长,从徐闻到黄支,不计中途的耽误,单程需要12个月,不者数年来还,从其漫长可见航行主要是循岸而行、依靠地表目标和牵星术导航;其次,航程中充满蛮夷剽杀人、风波溺死等危险;第三,需要不断更换向导和船只,即蛮夷贾船,转送致之。这条航线上流动的商品主要是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与黄金杂缯的交换,是以奢侈品为主的贸易。海路的贸易同样面临着陆路的旅程漫长、充满危险等等艰难,贸易的规模和效率与陆路相比未见任何优势,反而在僻处一隅、远离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徐闻和交趾展开,贸易自然无法与长安、洛阳的贸易相提并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海上交通成为南方政权对外交往的主要渠道,海上贸易有了较大发展。显著的变化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贸易的港口从徐闻、合浦转移到经济条件更好的交州和广州,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来华贸易的外国商人明显增长。孙吴黄武五年,有大秦贾人字秦论来到交趾,交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方土谣俗,论具以事对。而且称大秦国国人行贾,往往至扶南、日南、交趾。南北朝时期交、广的贸易有更大发展: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_积王府。当时的交州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外接南夷,宝货所出,山海珍怪,莫与为比。广州也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可见贸易之繁盛二是出现了新的航线。汉书地理志所载航线还是自海南岛以西循岸而行,航线曲折遥远,往还时间也很漫长。至迟在东晋时期已经出现从东南亚经过海南岛以东直达广州的航线。东晋法显佛国记记载:法显自苏门答腊乘商船回国,目的地是广州,商人议言,常行时正可五十日便到广州尔,故出发时每人赍五十日粮。从时间而言,已不是如汉代那样循岸而行,而是从深海直达广州。商人对航程的描述和所作准备说明这已是一条成熟的航线。隋朝常骏出使赤土出发时大约也是走这一航线,从广州出发,通过林邑以东的深海,大约五十余日达到赤土国国都。法显是四月从东南亚北上,常骏是十月自广州南下,都是利用季风航行三是通过海路来华的外国商人和使节更多了。南史卷78记载的国家有林邑国、扶南国、诃罗_国、天竺国、师子国等十余国,皆与中国有使节或商贸往来。这些国家推动了中国与海外的联系。如当时称雄东南亚的扶南国就很重视贸易。孙吴政权曾派遣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其所经过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写有扶南记等诸国见闻。扶南是当时东南亚的强国,东界通交州,其西界接天竺、安息徼外诸国,往还交市,珍物宝货,无所不有,其市,东西交会,日有万余人。强盛的扶南国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及以西地区贸易的桥梁。法显佛国记载,他所搭乘来中国贸易的船只共有商人约二百人,大致反映当时的贸易规模。

谈谈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认识

中国的贸易很难说.第一,中国贸易没有自由化,什么贸易都有政府的干涉.第二,现在贸易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东南亚了.主要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是(日本,中国,韩国,台湾,香港)第三,中国是以纺织业,也就是轻工业出口的国家.再这基础上,做的都是人力贸易.第四,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企业贸易出口都受挫,没有严格的质量关,是根本不能出口贸易的.第五,现在石油不稳定,运输是个很大的问题.在就是有的地方,东西很好,没有路只能放在那.这属于运输问题.第六,中国出现了三鹿奶粉这个案子,对中国出口贸易,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国名的信心也有很大的受挫.所以,说中国的贸易现在很不稳定.

谈谈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认识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一)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尚好。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5.1%,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全球范围内长期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利润增长。美国内需依然强劲,亚洲和拉美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推动进口继续增加。 国际产业对华转移进程仍在继续。一季度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增长9.5%,表明外商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 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突破每桶58美元,目前仍在50美元以上,全年将继续在高位波动。美国过高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难以持续,美联储有可能在连续7次提高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息。欧元和日元升值对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的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冲击较大。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当前,中国煤炭、电力和运输供求仍然偏紧,国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1%,月环比涨幅逐月扩大。价格上涨出现了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传导的情况,特别是钢材价格上涨将对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船舶、集装箱、家电等产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纺织品贸易一体化是乌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应该享受的权利,但是一些国家仍然试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新的进口限制措施。美国频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国会和一些行业协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纺织品等问题横加指责。欧盟也可能对中国产品发起新的反倾销调查。 出口退税地方分担压力更加突出。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财政负担加重。据测算,今年地方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将是2004年的3.3倍。为减轻财政压力,一些地方开始限制出口和出口型外资项目的引进,将对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对外贸易连续3年快速增长形成的较高基数,也将使今年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综合以上分析,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比2004年有所回落。预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增长15%左右,其中出口约6820亿美元,增长15%左右;进口约6510亿美元,增长16%左右。

地理:我国陆上边境口岸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

口岸目前以广州厦门福州宁波杭州上海南通青岛大连秦皇岛较好

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是产品配套齐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中国制造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特点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初加工为主,现在也在逐步向精加工,智能化,高端化的路线转移

中国发展对外贸易有哪些优势

中国对外贸易主要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和产业链范围广,这个是全世界都没有国家能两者兼顾的优势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人口红利即将终结,中国对外贸易前景不容乐观!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对外经贸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一个对外经贸强国。在新的世纪里,我国的目标应当是从一个对外经贸大国发展成为对外经贸强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现时还有许多差距。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1999年排在世界货物贸易前6位的国家,其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为:美国12.4%、德国9.6%、日本7.5%、法国5.3%、英国4.8%、加拿大4.2%,而我国仅为3.5%。排在世界服务贸易前6位的国家,其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分别为:美国18.8%、英国7.6%、法国5.9%、德国5.7%、意大利4.8%、日本4.5%,而我国仅为2.0%。从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结构看,我国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美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在其全部货物出口中所占比重约为52%、德国51%、日本69%、法国43%、英国48%、意大利39%。我国机电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不到40%,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此外,我国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比,也比上述国家低得多。从资本流动情况看,我国外资流入与对外投资均小于居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1999年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2755亿美元,美国对外直接投资1509亿美元;流入英国外资821亿美元,英国对外直接投资1992亿美元;流入德国外资268亿美元,德国对外直接投资505亿美元;流入法国外资391亿美元,法国对外直接投资1079亿美元;流入荷兰外资337亿美元,荷兰对外直接投资458亿美元。而中国人均利用外资规模同上述国家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从贸易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看,我国与居于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相比,还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经济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这些国家的关税税率都比较低,非关税措施相对透明和稳定,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本国企业受国家政策保护比较少,存亡成败主要取决于自身竞争能力。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企业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排位落后世界水平。从国内产业发展、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服务、基础建设状况、企业管理水平、科学与技术实力、人口素质等指标所反映的综合竞争力看,目前居于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其排位也都居于世界前列。而我国的综合竞争力目前仅居于世界第29位,单项排位我国际化程度排第20位、金融服务水平排第42位、基础建设状况排第40位、企业管理水平排第30位、科学技术实力排第13位、人口素质排第24位,总的看来都比较落后。近几年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慢,除亚洲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影响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迄今为止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从当前和今后发展趋势看,这样一种粗放型、数量扩张型的增长不可能长久维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是新形势下外经贸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课题。首先,国际间经济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以廉价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增长更多地受到市场规模限制。在过去若干年中,我国许多出口产品成为众矢之的,遭遇到激烈竞争和反倾销威胁。因此,只有不断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价值,才有可能保持和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其次,我国沿海地区原有的劳动力和其它要素成本低廉优势正在递减,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和资源性商品出口增长的潜力已经有限。只有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培植新的竞争优势,增加出口商品中的技术、服务含量,才能保持和强化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势头。第三,我国外经贸主体结构不够合理,国有外贸企业竞争乏力,除外商投资企业外的其他非国有企业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只有大力推进外经贸体制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轨,才能优化经营主体结构,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竞争的积极性。第四,粗放型外贸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今后将日益受到国际贸易中环保要求的制约。只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多地“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才能缓解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等的矛盾,实现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告别短缺经济阶段,外贸的地位、作用已不仅仅是出口创汇。进出口增长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目标相协调,使国民收入实现最大化。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进出口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外贸宏观调控和管理必须以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为最基本要求,依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和提高经济效益,来实现外贸的更大发展。由外经贸大国向外经贸强国转变,是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今后5年到10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关键,也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争取更大民族利益的需要。中国迈向外贸强国应坚持的基本方针:实现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加强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并举;发展服务贸易;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十五”到2010年目标着眼于今后的国际国内环境,“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商品进出口继续以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结构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明显增强;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大,项目技术水平和规模有新的提高,结构和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对外投资稳步扩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贸易形成一定规模;经常项目收支实现大体平衡,国家外汇储备和主要外债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以下为“十五”期间我国外经贸发展主要指标预测:(1)商品进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在7.5%-8.5%之间,2005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6700亿—7000亿美元,其中出口将达到3400亿—36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3%上下,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将达到1700亿—1800亿美元,在出口商品总额中所占比重提高到50%左右;高新 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5%以上,2005年出口总额将接近700亿美元,在出口商品总额中所占比重提高到20%左右。(2)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速度将略高于“九五”期间的水平,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到460亿—500亿美元。(3)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2%-15%之间。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5%左右,2005年营业额将达到260亿—280亿美元。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年—2010年)期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仍将努力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到2010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将达到9000亿美元,出口将超过45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将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提高到30%。我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的份额将由现在的3.5%扩大到3.8%左右,商品出口在世界的排位将上升到前6位;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将由现在的1.8%扩大到2.0%左右,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的排位将上升到前10位;利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发展中国家第1的地位。实现上述目标,意味着我国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较好发挥,主要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将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我国开放型经济格局将基本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要求的外经贸管理体制逐步走向完善。对外经济贸易将更好地发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基本方针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为实现建设一个对外经济贸易强国的奋斗目标,我国在对外经贸工作中应当强调和坚持以下基本方针。第一,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封闭和畏惧竞争只能导致更大差距。因此,要树立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意识,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外经贸发展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适度地超前于国民经济增长,在保持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的同时,加快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第二,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行与跨国资本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性合作。吸引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外国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要正确地对待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跨国资本将大举进入我国这一现实,运用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手段,更多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积极方面,限制其消极方面。与跨国公司建立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性合作和共同发展关系。第三,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加强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几方面工作并举,互为促进和补充。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在多边框架下加强区域和双边的经济合作,是为外经贸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环节。应当了解和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利用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维护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权益。同时,应当高度重视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大力推进各个层次的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第四,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科技兴贸计划。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实现外经贸持续和有效增长的基本要求。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继续实行有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科技兴贸”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培植适应当代科技进步潮流的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强政策性出口信贷和保险等对外经贸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方式的开发和应用。第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通过“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服务产业和贸易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要以服务业开放为契机,加快服务贸易发展,鼓励我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加强政策协调和指导,稳步地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设计咨询和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在保持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持续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支持有实力的国内企业以各种形式“走出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第六,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进一步改革外经贸体制,建立统一、稳定、规范和高效的外经贸管理和服务促进机制。加快外经贸法规的修改、完善工作。大力推进国有外经贸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形成外经贸领域多种所有制并存、大中小和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多元经营主体结构。

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有多大?

该比例也是判断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约为500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1000亿美元的45%,也就是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其中出口约为260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排世界第七位。 从上述数字看,的确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当大,同时也说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成绩斐然,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依存关系加深。 但是,我们切不可以被上述数据产生迷惑和误导。因为中国决不是一个外向的国家,更谈不上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如果按该比例来判断分析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由此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目标和对外经济对策的话,那么必然会引向失误并有可能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中国对进出口贸易额的统计以及GDP的统计方法与国外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比如来料加工,在统计上进口方面也算,出口方面也算,有不少属于重复计算,实际上出口就只有一个附加值,此外还有香港转口的问题。又如中国的GDP在计算第三产业时,有许多没有计算上去。另外是否存在一定的汇率因素。 目前,美国的进出口额度占GDP的比例12%,比例虽然不高,但它的进出口总额基本上在世界上都排第一位,它称得上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表明美国经济实力的雄厚。同时也表明,美国经济的重心在国内,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消费,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 那么中国的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究竟是多少?究竟什么比例能真正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这对中国制定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中国的主要市场在国内。为什么跨国公司青睐中国12亿人口的潜在大市场?他人对中国投资也好,扩大商品贸易也好,加大技术人员交流也好,其目的都想从这个市场中获取利益和回报。因此,我们决不能被当前中国进出口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一半的数字所迷惑误导,从而过分强调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过分着重外贸出口对拉动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我们仍然应该立足于国内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内的广大市场。当前应加强扩大内需的力度,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的机会,加快电子信息高新科技的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产业的改革和发展。 有些国际组织按着他们的统计方法,认为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也就只有11%—12%,认为中国实际对外开放程度比目前的数字要低得多。我认为,这个比例大体是符合中国现实状况的。当然,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值得认真研究。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研究,得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比例。至少我们应该了解当前中国的数据与发达国家的统计存在哪些差异,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出的,要做到心中有数。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面临内外多重压力:2013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国际国内的风险因素叠加仍将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风险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的局面还将持续。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难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2、外需改善不明显:世界经济已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对我国外贸利好作用有限,预计外需的改善并不明显。随着国家稳增长和促外贸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释放以及后续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难有大幅改善,仍将远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进口增速将有所提高。2013年上半年外需状况难有明显改善,外贸将基本延续2012年的低速增长态势。其间因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我国春节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长会出现暂时性波动。2013年三、四季度,全球不确定因素若转为明朗,我国外贸增速有望继续提高。3、出口上升空间有限:国际经验表明,中国出口的高增长可能已触及“天花板”(一国出口金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不超过3%,一国出口金额全球占比不超过10%)。这意味着我国出口高速增长传统模式的黄金期已过,中长期内出口增速上升空间有限,将在低水平企稳。展望2013年,美、欧等发达国家私人与公共部门去杠杆的过程中,必然伴随对其逆差的纠正。对应地,中国和其他新兴工业国贸易顺差将随之减少。我国出口竞争力正处在稳步下滑通道之中,以大宗商品进口为主的一般贸易逆差将持续扩大,总体顺差将呈收窄趋势,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将进一步下行。2013年,国际环境倒逼我国要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程度。培育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继续稳定和扩大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扩展资料:对外贸易的注意事项:1、外贸洽谈前期,制作形式发票用于报价、交易参考或客户申请进口许可等。2、交易确认以后,制作外贸合同。3、准备交货的时候,制作商业发票、装箱单、核销单、报关单,申请商检通关单等报关出口。4、报关后海关退返核销单、报关单的收汇联与核销联等。5、交货付运后,得到提单(有时是直接做电放提单)。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证等方式付款, 需要制作、申办、整理客户所需的全套单据,如发票、装箱单、商检证、产地证、受益人证明等等以收取货款。7、凭收汇银行水单、核销单、报关单核销联等办理核销与退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外贸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对外贸易

论述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改革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一、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1949-1978年)  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同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选择了在资金短缺的经济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就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  在这个阶段,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手段上,基本以行政计划为主,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进行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除了早期与苏东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同时对外贸易的目的主要是创汇,为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来分析,人民币币值高估实际上鼓励了进口,抑制了出口,导致建国后20年中出现进口赢利,出口亏损的局面)。  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中国此时基本上采取的是“进口替代”战略。在1960年之前选择的进口替代行业基本上是重工业,这与中国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是相辅相成的,随后才开始有计划地引进部分基础工业。但是,与拉美国家的经历相同,完全的进口替代政策也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日益恶化,外汇收不抵支;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不良;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即使是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一段时间后,又成为落后。  在此阶段,政府也采取进行进出口管制、征收关税、海关监管和商品检验等具体的贸易措施。制订关税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生产”和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家生产就是用较高的关税税率加重进口商品的成本,以保护中国已有一定基础的手工业和轻工业产品以及其它新兴工业产品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不致遭受外来商品的竞争。  二、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78-1992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经济体制从严格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开始变化。这一阶段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1982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会议,它为对外经济工作确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二是1986年“七五”计划的公开发表,为对外贸易战略设计了明确的蓝图。此外,中国在1986年7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提请恢复中国在GATT的创始缔约国地位。  根据外贸体制改革的力度,可以把这一阶段区分为1978-1987年、1988-1992年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改革初期,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开始工贸结合的试点,简化对外贸易计划的内容,并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后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重点则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的放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的建立、开始鼓励发展加工贸易。  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体现在奖出限入的政策上:(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的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  比较优势理论逐渐成为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中国对外贸易国别结构和进出口的商品结构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为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保护贸易政策。  三、入世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1992-2001年)  1992年10月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对外贸易政策开始进行广泛的改革。  中国在进口限制方面的改革包括:(1)对关税政策进行调整,1992年1月1日采用了按照《国际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调整的关税税则,并降低了225个税目的进口税率。其后进行多次的关税下调,到1996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经下降到23%。(2)减少、规范非关税措施,包括进口外汇体制的改革,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大量取消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控制措施,配额的分配也转向公开招标和规范化分配制度。(3)依据GATT/WTO的规则对中国的涉外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其中包括建立了大量的技术法规、反倾销条例等。  在出口促进方面的改革包括:(1)继续执行出口退税政策;(2)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扶持企业的对外出口;(3)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4)成立各类商会和协会,并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性贸易博览会和展览会等;(5)大力发展出口援助等。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尽管与改革开放前不同,但是依然受到古典重商主义观念的影响,奉行“顺差就是成绩,顺差就是目的”的“顺差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不遗余力地从事赔本出口创汇。这种观点应该说没有脱离中国的传统经济思想——“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保守的观念。但是,长期的越来越大的贸易顺差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放心”,也为中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这10年中,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比较优势理论,而且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向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转移。根据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或者说是外生比较优势,中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有数字表明,中国劳动力的年均工资大约为1371美元,是美国劳动力年均工资的2.2%。所以中国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鼓励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自1996年开始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取代了传统的纺织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表面上看中国已经走出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个圈子。但是,因为9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链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生产中的一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主要进行的资源配置就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这里所说的廉价劳动力不等同于简单劳动力,它包括跨国公司廉价地在中国雇佣高级技术人员和知识人员。这一点表现在两点上:一是中国的出口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代工贸易为主,二是三资企业出口比重逐年在上升。  四、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2001年以后)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履行入世的承诺,以及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目标已经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构造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在适度内外均衡基础之上高速发展。由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别结构以及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着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  自1996年开始,机电产品的出口就已经占据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第一位,但主要的出口方式是加工贸易或代工贸易,而且三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再加上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仍然不高,所以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倾向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或者中国国内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主要的贸易对象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和韩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也主要来自这些国家或地区,因此,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必须根据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势的变动而有所变动。例如,在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提出质疑和责难之时,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可能从其他的对外贸易措施上进行协调。  另外,针对国际社会中区域集团化的倾向,中国在近年也开始逐渐通过双边和多边磋商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家环境。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意向协定,积极开展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等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固然能够给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带来相当大的好处,但是获得好处的同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就是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成员的承诺。从现有的资料和两年的发展来看,中国议定书中有三方面的内容将对中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第一是特别产品保障措施条款,印度和美国已经对中国使用过此条款;第二,在进行反倾销调查等程序时,在中国入世15年内WTO成员依然可以将中国等同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看待;第三,入世后8年内每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  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会出现大幅度调整。例如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政策,中国入世议定书中规定“中国应该执行中国货物减让和承诺表的规定,以及本‘议定书"中具体谈到的农产品的那些规定。在这方面,中国不得保持或采取对农产品的任何出口补贴。中国应按‘过渡期内审议机制"规定将农业部门的国有企业(不论是国家级还是地方级)与农业部门用作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其他企业之间,或者上述各企业相互之间的财务或其他转移,做出通知。”从这些条款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政策已经无法使用,根据WTO农业协定,中国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只能从国内支持上出发,或者说只能采取“绿箱措施”和“黄箱措施”。对于农产品的进口,中国已经约定关税税率和关税配额,但是,根据WTO的若干例外条款——如国家安全例外、环境例外和国际收支例外等,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的限制措施,但前提是符合WTO的例外规定。  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各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本国参加的国际或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要求。对于中国来说,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考虑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纳入了全球生产链、资本链、产品链的环节,中国依靠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经不能维持长久的优势,因为劳动力比较优势极容易为它国取代,或被机器节约。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经验出发,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理论应该从传统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转移到内生比较优势,从静态比较优势转移到动态比较优势。  简而言之就是:首先,认识到比较优势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所以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扶持比较优势产业的形成;其次,比较优势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整个的生命周期中,产品和技术会从知识密集型转移到资本密集型再到劳动力密集型,所以一国在某种产品和技术的生产上是不可能永远具备比较优势的。这就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必须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与模仿上做文章,而且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知道,要素越是高级、专业,其带来的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就越持久,企业自身管理和竞争情况也可以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就应该围绕培养更持久的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斟酌采取某些战略性贸易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从自由贸易或贸易自由化倾向逐渐转向“公平贸易”政策的实行。所谓“公平贸易”主要是指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必要时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或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贸易救济措施以恢复市场的可竞争性。WTO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了美日欧的这些做法,因此,中国在入世之后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加强这方面政策措施的改进与完善,防止本国产业和企业或产品在遭受类似的损害之时无法可依,在遭遇贸易对象国的指责时无以回应,当然首要的还是《反垄断法》出台。  综合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趋向应该是依据WTO的基本原则以及例外条款,以国内经济发展要求为基础,在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上进行完善,倾向于采取开放型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

中国古代 对外贸易的开端 是什么时候?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我感觉是滴 历史上就学了这个

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哪些法律法规要求?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法律法规(中英对照法规)(5)——中国

谈谈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认识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一)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尚好。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5.1%,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全球范围内长期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利润增长。美国内需依然强劲,亚洲和拉美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推动进口继续增加。 国际产业对华转移进程仍在继续。一季度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增长9.5%,表明外商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 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突破每桶58美元,目前仍在50美元以上,全年将继续在高位波动。美国过高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难以持续,美联储有可能在连续7次提高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息。欧元和日元升值对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的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冲击较大。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当前,中国煤炭、电力和运输供求仍然偏紧,国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1%,月环比涨幅逐月扩大。价格上涨出现了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传导的情况,特别是钢材价格上涨将对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船舶、集装箱、家电等产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纺织品贸易一体化是乌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应该享受的权利,但是一些国家仍然试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新的进口限制措施。美国频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国会和一些行业协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纺织品等问题横加指责。欧盟也可能对中国产品发起新的反倾销调查。 出口退税地方分担压力更加突出。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财政负担加重。据测算,今年地方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将是2004年的3.3倍。为减轻财政压力,一些地方开始限制出口和出口型外资项目的引进,将对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对外贸易连续3年快速增长形成的较高基数,也将使今年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综合以上分析,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比2004年有所回落。预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增长15%左右,其中出口约6820亿美元,增长15%左右;进口约6510亿美元,增长16%左右。

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已从单纯的进出口买卖关系发展成为多种形式的经济关系,从商品的进出口演变到了劳务的输出入,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多头并进,由满足物质享受的商品到满足精神享受的旅游,商品结构、贸易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闭关自守的,他们都在经济与其他国家相互依靠,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欧洲国家是这样,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是这样,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都在影响别国和受别国影响,而这种影响和被影响的相互依靠现象则正是通过国际贸易这个“传递”渠道得以实现的。此外,国际贸易还成了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国际贸易政策已成为各国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中断贸易关系,就是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建立经济贸易集团来发挥其作用而达到其目的。当然,对外贸易也可以被用来制裁那些违背联合国宪章的行为,制裁侵犯人权、实行种族歧视的国家。总之,通过对外贸易,可以扩大相互作用,促进相互的经济合作,改善国际环境,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1。很好

中国产品对外贸易是哪一年开始的呢?

中国产品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已经远销海外。唐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国际贸易港口,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产品销往亚洲、欧洲、非洲等地。明朝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产品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等。清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口大量的外国商品,并逐渐形成了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对外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开放了经济,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从此正式开启了对外贸易的新时代。

谁帮我找5条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新闻啊?

1、新西兰与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望明年4月达成 “明年4月底前,新西兰将成为首个与中国达成FTA(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新西兰贸发局北亚区总裁麦肯齐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他们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计划组织其历史上最大的展团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预订的展厅面积达到了2000平方米,远远大于在爱知世博会的规模”。2、东方网4月3日消息:昨天,从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对进口废物原料国内收货人实施登记的公告》要求,自2007年4月1日起,国家将对国内从事进口废物原料的相关企业单位实施收货人登记制度。《公告》规定,只有具有进出口贸易权限,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遵守中国环境保护技术法规,建立并已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具有相对稳定的供货来源和国内加工利用企业的进口商和收货人,才有资格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登记,从事进口废物原料。9月1日前,还未获得质检总局登记的国内收货人,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将不再受理其进口废物原料的报检申请。3、商务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商务和环保部门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环境监管,督促出口企业率先承担社会环境责任,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坚决制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出口行为。 4、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潘国俊、宋媛发自墨西哥、北京 在美国对“中国制造”全面封杀、“召回令”层出不穷之际,美国政府又酝酿新阴谋,企图拉拢拉美国家共同抵制中国商品。 务部长古铁雷斯近日访问南美国家乌拉圭时明确指出,中国是拉美在全球贸易中的主要对手。他呼吁拉美国家与美国加强合作,以共同抵制中国在拉美和其他地区的贸易攻势。5、时报讯 (记者 徐毅儿) 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明年起有可能再降2个百分点?对于业界的这一传闻,昨天,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姜哲向记者表示,并未听到该消息。 内人士认为,纺织服装出口增幅仍然高企,调整并非绝无可能。

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方式有哪些?

貌似现在中国的加工贸易还是占大部分,大概在60%左右,而且大都停留在初级阶段。其他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包销、代理、寄售、拍卖、展销、招标、投标),商品期货交易,对销贸易(易货贸易、互购贸易、转手贸易、补偿贸易),加工贸易(有叫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的)可能不全,我是从我们公司一本教材上找到的,这个书版本还不算很早,字可是一个个打上去的。

中国应如何发展对外贸易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 参考资料: 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8731&p=1

中国的对外贸易的背景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介绍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的进出口增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崇泉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累计汇出的利润是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聘用的当地员工接近80万人,每年在当地纳税超过100亿美元。据商务部初步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美元。同时,中国也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服务贸易进口国和第四大服务贸易出口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12月)修订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前: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改革开放后: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额的12.8%,而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与此同时,根据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地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比重首次超过10%。此外,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新的货币篮子,从而获得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扩展资料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日益庞大的贸易规模,中国经济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样对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相关数据显示,2013—2016年,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基本占据世界第一,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近几年的年均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外贸状况忧患一直不停。 。。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中国对外开放的现状及前景外经贸部外资司副司长 孙鹏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能够借此机会向各位介绍一下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及前景。 对外开放伊始,中国服务业的部分领域即开始引入外资。中美合资的建国饭店,即是我国首批批准设立的3家外商投资企业之一。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域日益扩大。目前,中国服务业的绝大多数领域,外国投资者均已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投资。截至2001年底,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累计合同外资额2680亿美元,占全国合同外资总额的35.97%。2001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外金额114.1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24.35%。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积极、合理、有序地引导外商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才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中国银行、保险、电信、商业零售以及旅游等领域吸收外资的一些基本情况及政策。 一、银行 中国从1982年开始银行领域吸收外商投资的试点工作。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银行吸收外资试点城市由原来的13个扩大到24个,1999年又扩大到全国所有中心城市。目前,外国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所有城市开设营业性金融机构,投资形式包括:外资银行分行、独资或合资银行,独资或合资财务公司、合资投资银行。截止2002年6月底,外商在华设立的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保险除外)共167家,其中分行147家,合资银行7家,独资银行6家,外商投资财务公司7家,代表处233家。1996年12月我国开始允许外资银行试办人民币业务,截至2000年底,经人民银行批准可以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达32家,其中上海26家,深圳8家。2001年底国务院颁布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主要修改内容是:允许外资银行不受地域和服务对象的限制,全面开展外汇业务;取消现行人民币业务市场准入对外资金融机构设定的业务规模数量指标要求;不再要求合资银行或财务公司中方合营者必须是金融机构;对人民币业务将按入世承诺的时间和地域逐步放开,直至5年内将全部取消地域和服务对象的限制。 二、保险 1992年,中国开始有条件地开放保险市场,允许外国保险机构在上海试点举办保险分公司和合资保险公司。1995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广州。截至2001年底,共有29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44家营业性机构。最近,加拿大的合资保险公司光大永明和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分别在天津和北京正式开业。外资保险机构在我国主要开展境内外商投资企业财产保险及与此相关的信用险和责任险、外国个人付费人身保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等业务。去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于今年2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明确了外商向保险业投资的资格条件、设立程序、业务范围、法律责任。保险业的进一步开放,将严格按照中国在入世服务贸易减让表中的承诺在入世2-3年内逐步实施。 三、电信 加入WTO前,电信经营业务属于国家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入世后,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电信业开始有步骤、有限制地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并在入世后的5年内逐步放宽地域、外资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为此,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信息产业部和外经贸部联合颁布了《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明确了外商投资设立电信企业的条件、程序,并在2002年4月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取消了外商投资于电信运营业的禁令。2002年3月22日,美国AT&T公司和上海市电信公司、上海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电信运营企业--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相信中国的电业将在外资的推动下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商业零售 1992年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广州、青岛及5个经济特区各试办1-2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之后又决定在北京和上海共试办2家合资连锁商业企业,在内地试办几家与台商合资的商业零售企业。1999年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联合下发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将试点地域扩大到了所有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并对中外方资格条件、中外方股权比例等予以了明确规定,同时国家正式开始了外商投资于批发业的试点。 目前为止,经国家批准的合营商业零售企业共计49家,商业批发企业1家。上述49家企业共设立分店482家,项目总投资29.38亿美元,累计注册资本总额6.03亿美元,其中外方累计注册资本总额5.14亿美元。欧美著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欧尚、百安居等均已在华投资设店,开展连锁经营,其中美国沃尔玛已在华设立了13家分店,德国麦德龙设立了15家分店,法国欧尚设立了4家分店,英国百安居设立了12家分店。 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依法对地方自行批准的277家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进行清理、整顿。目前,已有近50家完成了整改工作,其它企业的整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为进一步促进国内商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建设,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发展规划,有关部门正着手重新修定《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不久即将公布。新办法拟将商业领域利用外资工作由试点转为正常开放,并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条件。 五、外贸 中国政府规定,外商可以在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深圳福田、沙头角、汕头、厦门、海口、大连、天津、青岛、张家港、外高桥、宁波、福州、广州等保税区内成立贸易企业,在保税区内从事转口贸易和为保税区内企业代理生产用的原材料、零配件的进口及产品的出口。 1996年9月,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允许在上海浦东和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经营除国家组织统一联合经营的出口商品和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1进口商品以外的其它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从而开始了我国外贸领域吸收外商投资的试点。 目前,经批准可以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和部分外贸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外商投资外贸公司 共计批准设立了5家合资外贸公司。近期外经贸部正在修改外商投资设立外贸公司的试点办法,拟放宽设立条件、取消试点地域和数量限制。有关修改方案现已上报国务院。 2、外商投资性公司 根据外经贸部1995年颁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暂行规定》及1999年和2001年颁布的两个补充规定,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可以以代理或经销的方式销售其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并可以在境内收购不涉及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出口。允许投资性公司购买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系统集成后在国内外销售,如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系统集成需要,允许其在国内外采购系统集成配套产品,但所购买的系统集成配套产品的价值不应超过系统集成所需全部产品价值的50%。同时,在投资性公司所投资企业投产前或所投资企业新产品投产前,为进行产品市场开发,经批准,可允许投资性公司从其母公司进口少量与所投资企业生产产品相同或相似的非进口配额管理的产品在国内试销。 3、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生产型企业 根据外经贸部2001年下发的《关于扩大外商投资进出口经营权有关问题的通知》,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生产型企业经批准可以从事非配额许可证管理、非专营商品的收购出口业务,并可以参加自产产品的出口配额招标。据统计,目前,出口额超过一千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达2073家,出口总金额为857.82亿美元,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值(1332.35亿美元)的64.4%。 此外,根据现行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也可以从事国内产品的采购出口和自营商品的进出口业务;根据《关于扩大外商投资进出口经营权有关问题的通知》,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可以为进行其研发产品的市场测试进口并销售少量其母公司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 六、旅游 1998年以前,中国只允许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设立中外合资的旅行社。按此规定,中国政府批准设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旅行社---云南力天旅游有限公司。1998年底,外经贸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了《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进一步扩大了旅行社的对外开放,改变了过去外商只能在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设立合资旅行社的状况。2002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进一步降低了合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金标准(外商投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400万元),取消了一家外国投资者只能设立一家旅行社的要求。中外双方只要符合《旅行社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条件,即可申请设立合资旅行社,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与此同时外经贸部也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准备提前在部分地区试点,允许外资设立独资旅行社。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批准了10家外商投资旅行社。 七、运输及国际货运代理 在道路运输方面,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700多家中外合营道路运输企业。外经贸部与交通部与2001年11月出台了《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公司(客运与货运)的设立条件,审批程序等予以了明确规定。 在水路运输方面,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了60多家从事国内沿海和内河运输的中外合营航运企业,60多家从事国际海运的中外合营航运企业。国务院于2002年底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对外商投资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业务做出了原则性规定。 在航空运输领域,日前国家公布了《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暂行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外资从事民用航空业的条件。截止2000年,外商在民用航空业投资累计达4.2亿美元,共设立企业64家。 在国际货运代理领域,2001年底,外经贸部公布了《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定》。按此规定,外商可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营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并按入世承诺三年内允许设立独资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目前,我国已批准设立了约300多家外商投资国际货代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其它城市设立了近200家分公司。 八、会计服务 为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健康发展,缩小我国会计、审计行业与国际同行的差距,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有条件地允许国际知名的会计公司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举办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我国已经批准设立了9家中外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可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此外,我国还允许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投资设立了6家成员所,4家发展联系所。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允许获得我国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外籍会计师与我国执业注册会计师设立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并准备制定外商投资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规定,明确外商投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形式、审批程序,规范此领域的外商投资。我们将积极引进国外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进入我国会计服务市场,以促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外的接轨。 九、法律服务 目前中国尚不允许外商投资设立律师事务所,但经批准,外国和香港地区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在国内设立代表处,开展不包括中国法律事务的相关业务。此类代表处现已设立110家。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务院于2001年颁布了《外国律师事物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按入世承诺取消了原有代表处设立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允许外国律师事物所在境内设立多个代表机构。 除上述服务领域以外,资产评估、出版、印刷、建筑、房地产及物业管理、音像制品、餐饮及娱乐、维修、咨询、广告、医疗、教育、租赁、商检、工程设计等领域均已不同程度地向外商开放,而且凡是对外资准入有限制的领域均已制定相应法规,中国已建立起服务业外资准入的法规体系。由此可见,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已由过去的个别领域、少数部门发展到了多领域、多部门,基本形成了整体开放的新格局。 十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的原则,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继续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服务业的整体对外开放。要把吸收外资与我国服务业的结构调整相结合;要鼓励并正确引导外商投资从事现代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对外开放;放宽外商投资会计、法律、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等中介服务的限制;探索并试行吸收外资发展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审慎推进金融、保险、电信、证券的对外开放。开放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服务领域外资市场准入的法规体系,使服务业的开放公开、公正地健康发展. 中国的投市场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服务业更将成为投资者的聚焦点,我们相信,致力于中国服务业的外国投资者必将与中国的服务业获得共同发展。这篇文章应该对你有帮助,我是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网站上。

对外贸易战略有哪些,中国现阶段适合哪种战略,理由是什么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情况建国至今,我国对外贸易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转变,1949年开始主张闭关自守战略,1972年主张进口替代战略,1978年主张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并存,1994年主张出口导向战略,2005年主张完全开放战略。   2010年,商务部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分阶段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即2020年之前,巩固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并不断向贸易强国奋进;2030年前后基本实现贸易强国目标。这份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决心与策略,并指出了相对应的政策;2010年,“第二届贸易强国论坛”在北京工商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提出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具备六个条件:一是经济高度发达,二是参与国际分工,三是拥有大规模货物贸易,四是对外开放力度大,五是可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六是服务产品的贸易额占有较高比重。   此外,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综述中,有两个值得重视的高潮阶段,一是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范围开启对中国外贸造成了较大影响。当时的外贸战略研究多围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如耿丽萍于2008年提出调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急迫性,张连成于2009年探讨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如何选择,刘芳于2010年指出实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苏汾于2010年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大国效益的影响等;二是在2013年美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开始之后,中国地区主义的大范围开启又再次对中国外贸造成了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翁爱云于2013年强调要实施自由贸易战略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提条件是中央政府享有独立主权,胡鞍钢于2013年提出要打造一个能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互利共赢的战略。   二、英美对外贸易战略的回顾及对中国启发   随着部分国家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外贸发展愈加迅速,现阶段几乎已经成为了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渠道。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易战略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英国与美国。因此,深入研究英美对外贸易战略对于中国转变外贸发展策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英国对外贸易战略回顾   两百多年前,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航海时代随之开启,此时欧洲开始流行重商主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是在当时发表。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英国在制定外贸战略时更加重视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口贸易,并且通过外贸管制对外贸活动进行控制。英国渔业与航运业逐渐成为其后备海军力量,殖民地成为了宗主国的资源被不断剥削。当时的英国对外贸易战略不仅将重商主义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全面启用军事力量对外贸进行护航。英国逐步稳定了自己在海上霸主的地位,奠定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预示着其将全面开展自由贸易战略,将自由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手段。《国富论》中强调了经济与贸易的自由,亚当·斯密虽然并不支持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却从未对军事力量保护外贸的行为作出否定。他认为,保护社会安全,防止其他独立社会的入侵与暴力,是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如果有必要,就必须依靠武力手段进行。由此可见,英国之所以成为了海上霸主,并进一步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离不开其军事力量给予外贸战略的全力支持。   (二)美国对外贸易战略回顾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美国建国初期制定了相关外贸政策,他认为美国属于年轻国家,无法直接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制造业国家竞争,因此十分支持李斯特的贸易保护观点,主张进口关税的实施与原材料出口的限制,并且出口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相应的补贴与赞助。虽然当时美国支持贸易保护主义,但是也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美国式贸易保护战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该保护战略仅针对英国等老牌制造业国家,而在面对美洲国家时更体现出自由贸易战略,这一行为带有浓重的门罗主义色彩,将美洲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重视与美洲国家的合作,反对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预;其二,在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上,重视“区域合作”与“进口替代”,这一特点并非取决于其经济情况,而是受到美国的国土面积与地理位置影响;其三,重视军事力量与法律力量。在这一点上,与英国相同,汉密尔顿十分看重美国的海军和商船队。但是同时,他主张利用法律力量为外贸战略保驾护航。汉密尔顿希望能在西印度群岛及周围海域展示美国海军力量。虽然最后,这一想法并不是由汉密尔顿亲自完成,但是这些思想仍旧在很长一段时间对美国的外贸战略造成影响,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战略。美国的外贸战略与外交战略都将军事力量与法律力量并重,这不仅是美国的进步,同时也值得作为中国外贸战略的参考依据。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许多城市、人才、工业、农业等都被摧毁,美国几乎在一瞬间成为了超级大国。之后,美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极为快速,不仅将外贸战略范围扩大,同时还彻底转换为自由贸易战略。美国利用北约在军事方面对西欧进行控制,利用国际货币基金会与世界贸易组织在金融方面对世界经济进行控制,甚至全球金融体系的建立都将美元作为中心。美国不仅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国家,也是在世界贸易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在许多领域美国都主张“自由贸易”,但一旦涉及高科技等与美国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美国又会主张“保护主义”。新世纪以来,美国对外贸易战略主要有两个较大的特点:一是转移自己主导的部分产业及控制产业两端。受到产业升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美国为继续维护自由贸易战略,主动放弃了电视制造、锅碗瓢盆、衣裤鞋帽等产业,并将其转移到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从中可以发现,美国放弃的主要是制造业,但是对于农业、能源、资源及高科技等产业,美国仍旧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只要将产业两端控制好,即使某些产业需要转移,美国仍旧可以控制整个产业链条;二是高度重视利率、汇率等金融手段的运用。美国在1992年采用汇率手段提升了自己的贸易竞争力,在1998年继续采用金融手段控制了东南亚的经济命脉,在2008年再次采用一系列金融手段将美国次按危机转化为欧洲经济危机。   三、中国的新外贸战略内涵及政策建议   (一)新外贸战略内涵   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中,出口导向型战略延续时间较长,给中国后续经济发展带来了长久的影响。虽然由于受到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整体经济较为繁荣,但是在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许多问题被暴露出来。中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新的战略目标,在不断调整与改善贸易条件的过程中,实现国际贸易的利益最大化。中国的新外贸战略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确定目标。中国外贸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国强民富”,即外贸不仅要促使“国强”,还要惠及到中华13亿人民,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使“国强”与“民富”都实现,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其二,选择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若各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繁荣时期,则贸易战略会具有较强的自由性,若处于衰退时期或萧条时期,则贸易战略会具有较强的保护性。由于中国属于生产大国,并且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作用,中国经济离不开全球经济,全球经济也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加速发展。因此,中国应侧重于自由贸易战略,在充分发挥WTO规则的基础上,反对利用环保、低碳等绿色旗帜实施保护贸易行为;其三,选择手段。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大国在外贸战略上都会选择自由贸易战略,即使一开始会由于条件限制选择贸易保护战略,但是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最终还是会转变为自由贸易。中国外贸发展在转变策略的过程中,需要获得自由贸易政策的支持,将金融力量与法律力量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首先,应当根据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与外贸情况建立完善、有效地市场经济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有关部门应摒弃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合理政策,并进行市场秩序的重新制定,引导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良好发展;同时地方政府也需对相关产业给予足够支持,使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例如美国的硅谷与意大利以机械生产闻名的摩德纳,在初始阶段由于缺乏政府主导而表现出一定的混乱状态,经政府引导后恢复积极发展。此外,还应从多方入手进行协调,使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求同存异,达到更好的配合效果。   其次,要重视跨国公司的强大作用,并同时发挥金融作用,通过调控人民币汇率及相关工具,将外贸战略从根本上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应对银行及其他资本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使企业投资所获得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并对实力强大跨国公司予以政策支持,鼓励其在国内积极进行投资活动,以便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来源。   再次,要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营造有利于贸易发展的国内环境。可通过不断落实加工贸易升级战略,延长贸易产业链,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并不局限于少数沿海地区,而将其与内陆地区的产业结构改革相结合,讲传统的加工贸易产业向内陆转移,使沿海地区更侧重于产品的优化升级。   最后,重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将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落实在技术、质量、品牌及服务等方面。时代的发展使高技术导向产业得到飞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实现技术革新与品牌创新将进一步促进贸易事业的发展、增大对外贸易量及经济效益。应通过加大对重要科技的研发、在环境科学、信息科技等基础学科方面积极应用新技术等策略,为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对于中国而言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作为一种干预贸易政策,在中国加入WTO的前提下,自由贸易战略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调和性。现阶段,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行方面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应结合中国经济与世界贸易等实际情况,谨慎地选用局部性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更多专业分析可参考相关专业报告:《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对外贸易的港口都那些?

八所北海 赤湾 大连丹东防城福州广州海口海门黄埔九江九州连云港龙口妈湾港南京南通宁波秦皇岛青岛泉州 三亚汕头上海蛇口石臼(岚山)天津威海温州厦门烟台盐田营口湛江张家港镇江舟山

唐代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唐朝开始一直是处于对外开放的状态,所以唐朝的国力强盛,但是清朝提出了一种天朝上国的思想,逐渐开始闭关锁国。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和前景

一、2012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预测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略有改善。美国房地产市场缓慢复苏,2012年前8个月新屋销量同比增长21.7%,且售价明显上扬;9月份失业率为7.8%,达2009年1月以来最低点。欧央行出台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欧洲稳定机制(ESM)启动,希腊新一轮救助计划谈判取得进展,暂时缓和了欧债危机形势,西班牙、意大利等外围国家国债收益率明显下降。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出台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内起到压低国债收益率、降低债务成本的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一些新兴经济体也放松宏观经济政策,将对经济增长起到刺激作用。据摩根大通发布的数据,9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8月的48.1小幅回升至48.9,表明世界经济下滑势头有所缓解。中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且继续出现积极变化。9月份工业生产、商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均比8月有所提高;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实现4个月以来首次回升,达49.8,接近50的荣枯线;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100的荣枯线以上,达100.8。9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在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环境、优化贸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通关效率,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规范和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等。这些政策措施正在陆续落实到位,将强化前期出台的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提振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推动外贸增长企稳趋升。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仍然不足,外需低迷的态势难有根本好转。美国经济增长没有明显起色,个人消费增速仍低于危机前水平。欧元区核心国家经济走弱,重债国持续衰退,失业率屡创历史新高,严重制约消费能力和信心。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效应减退,出口形势恶化,经济增长还在减速。新兴经济体难与发达国家“脱钩”,增长普遍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3%,低于2011年的3.8%。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低于上年0.3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3%,低于上年0.9个百分点,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增长率均将低于2011年。世贸组织(WTO)预计,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2.5%,远低于2011年的5%。加上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大幅上升,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极其复杂,实现进出口稳定回升还需付出巨大努力。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2012年四季度进出口有望延续9月份的回升态势。在主要经济体对外贸易增速普遍放缓或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有望保持稳定或微幅上升。二、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需要持续紧缩财政,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宽松货币政策无法根本扭转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业率高企等制约,经济增长动力仍较疲弱。一些新兴经济体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发展面临的风险上升,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6%,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4%的平均水平;世贸组织预计,全球贸易量增长4.5%,明显低于危机前10年6%的平均水平。二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可能再起波澜。欧债危机既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危机,更是欧元区外围国家的竞争力危机。随着欧洲稳定机制启动和银行业联盟构想开始落实,欧元区制度设计的薄弱环节正在逐步加强,但外围国家不仅财政缺口大,而且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提高竞争力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其间若经济、政治形势恶化超出预期,可能在金融市场引起新的波动。2013年,欧元区外围国家融资需求依然高企,部分国家面临大选,对欧洲金融市场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美国财政悬崖涉及金额约占GDP的4%,若处理不好,可能拖累美经济重返衰退。三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四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从国内看,随着一系列扩内需、稳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并发挥成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党的十八大将进一步激发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普遍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快于2012年。但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国内需求增长受到一些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较为突出,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国际国内的风险因素叠加,将对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形成较大压力,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风险持续高企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的局面还将持续。截至2012年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2012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进口累计仅增长1%,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出口难有大的反弹。商务部对国内1900余家外贸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9月,企业出口利润指数已连续5个月低于100的临界点。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贸易预警(World Trade Alert)”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随着中国出口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国外对中国新兴产业出口的限制明显增多。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太阳能光伏电池在多个海外市场遭遇贸易摩擦,出口严重受阻。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近年来,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2008-2011年,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4.5%,制造业农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长15%。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发展加快,部分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产业和产品订单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迹象。2012年前7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日市场份额比上年分别下降2.1、1.4和2.7个百分点,流失份额主要被周边低成本国家挤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出口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优势。应当看到,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货物贸易发展最快的十年,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2011年出口额占全球比重10.4%,连续三年居全球之首;进口额占9.5%,连续三年全球第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可能难以再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针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应继续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一方面,立足当前,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难,努力将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全力以赴稳定外贸增长。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增强外贸长远发展后劲。同时,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进口促进平台,积极扩大国内短缺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部分供应偏紧商品的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中国进行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中国对外贸贸易的优势首先是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的优势。产品的产业链覆盖范围广,这样也是极大的方便外贸企业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备货。相对于东南亚市场,我们的劳动力综合素质要高,生产的品质和交期都很有保障

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和面临的问题。

原因:1.中国政府实行政策性贬值与出口创汇政策,推动中国外贸出口。2.国内内需不足,从而转向出口。3.改革开放,走出去和走进来战略,积极拥抱世界(实行市场经济,加入WTO,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改革)4.由政府投资拉到型的经济高速增长,促进对外贸易发展。问题:1.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出口企业不堪重负。(引发倒闭与就业问题)2.对外依存度较高,内需不足,经济增长不可持续。3.金融体系与法律体系不健全,商业道德与信托责任缺乏,招商引资环境恶化。4.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劳工贫困,人口老龄化,城乡二元经济,贫富差距大,社会成本较高,从而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5.外资企业积极占领中国市场,兼并中国民族企业,存在潜在危机。5.产业低端,缺少民族品牌,缺乏核心技术。6.产业分工上,处于低端,没有定价权。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外贸行业行业凭借优越的人口红利,以低成本优势完成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上世纪末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和虚拟经济盛行时代,中国外贸行业更是在全球引领风骚。1、我国外贸公司的发展前景,将因制造产业的竞争劣势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发展空间和行业利润都将受到挤压,发展的压力将会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做好外贸公司的业务,必须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物流配送等多个方面下功夫,特别是,通过积累行业经验,找到业务蓝海,才能找到光明的发展前景。2、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3、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高,成绩来之不易。

概括18世纪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特点:中国对外贸易范围遍及各大洲(扩展到美洲);广州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澳门成为(中国广州)对外贸易的中转港;出口商品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白银大量输入原因:15-16世纪的航海活动使分散隔离的世界逐渐联系为一体;明清时期封建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清政府在实行“海禁”的同时,唯独允许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

我国对外贸易分为哪些方面?

国际贸易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国际贸易的分类也不一样。)1、 以货物的移动方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1)出口贸易:一国将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出售,称为出口贸易。(Export Trade)(2)进口贸易:一国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称为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也叫做出超)。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逆差。(也叫做入超)(3)过境贸易:凡一国向另一过出口的商品要通过第三国,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2、以国境和关境划分为标准:(总贸易和专门贸易)(1)总贸易是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进口;所有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2)专门贸易是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所有进入本国关境的货物一律计入进口,所有离开本国关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3、以商品的内容划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1)货物贸易(Goods Trade)货物贸易又称有形贸易、商品贸易,指各种有形的、看得见的商品的贸易。(2)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服务贸易又称无形贸易,指国际间各种无形商品即服务的进出口。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当中指出,服务贸易是指:参见教材第10页倒数第8—第11行。有4种形式:①跨境提供:从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②境外消费;在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③商业存在,通过任何在其他成员方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④自然人移动: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一成员方自然人的存在提供的服务。(3)知识产权贸易:是指以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产品作为标的的贸易。按照WTO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知识产权主要包括:版权(相当于我国的著作权)、商标权、地理标识、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未披露的信息等。4、以货物的载运方式划分:(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运贸易;邮购贸易)分为:(1)陆路贸易;(2)海路贸易;(3)空运贸易;(4)邮购贸易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

顺差巨大。。。。。。。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与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1、对外贸易的机遇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迎来了新的机遇。国际上的制造业在不断转移,我国的一些企业抓住了这一机遇,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加工基地。从另一方面上看,服务贸易的份额在不断提升,无论是物流还是技术的研发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可见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另外我国的对外贸易市场空间变得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我国企业的投资形式逐渐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多变贸易趋势更加完善。无论是商品出口还是服务贸易的发展上看,国际市场的空间性越来越强。国内市场上的短缺资源可以从国际市场中获得。实现了资源和技术的相互融合。2、对外贸易的挑战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提升。在这种状态下,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资源就很容易受到国际贸易制度的影响。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商品价格的波动情况。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渐突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程度。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贸易交易的平稳程度不够,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由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比较明显,要想保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需要保证交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①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协调增长②转变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③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7-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中国对外贸易特征是什么求解答

我觉得可以从一下几点思考:1、现在的贸易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2、在出口企业中,占有50%的贸易为OEM即为加工贸易,处在产业附加值链的最低端,因此,需要调整经济结构3、结合当下汇率的热点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外贸行业行业凭借优越的人口红利,以低成本优势完成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上世纪末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和虚拟经济盛行时代,中国外贸行业更是在全球引领风骚。然而,30年的好时光过去之后,人口红利基本释放,虚拟经济的泡沫挤破,过去那种宏观无限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了。有两个方面的现象值得关注,一个就是大家在前几年就熟知的制造业从中国沿海向内地迁移,逐步向东南亚、印度等地迁移,这说明我们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资本追逐利润的特性引导产业在地域上开始转移,一个就是美国最近提出的再工业化政策,制造业被重新收到美国政府的重视。这两个方面(当然还有更多方面)对我国作为制造大国的继续生存带来了重大挑战。至于说要成为创造大国,在有限的时间内恐怕只有三岁小孩才信。因此,整个外贸行业的生存会因制造产业的竞争劣势收到牵连,发展前景不可与十年前、五年前同日而语。但是,从经济的全球化格局趋于稳定和趋势更强的前提下,全球分工协作是不可逆的,而且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日趋加强,外贸行业的发展也会相应得到强化。所以,外贸企业的发展机会还是相当多的。总之,我国外贸公司的发展前景,将因制造产业的竞争劣势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发展空间和行业利润都将受到挤压,发展的压力将会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做好外贸公司的业务,必须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物流配送等多个方面下功夫,特别是,通过积累行业经验,找到业务蓝海,才能找到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 主要市场 主要方式

国对外开放的现状及前景外经贸部外资司副司长 孙鹏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能够借此机会向各位介绍一下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及前景。 对外开放伊始,中国服务业的部分领域即开始引入外资。中美合资的建国饭店,即是我国首批批准设立的3家外商投资企业之一。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域日益扩大。目前,中国服务业的绝大多数领域,外国投资者均已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投资。截至2001年底,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累计合同外资额2680亿美元,占全国合同外资总额的35.97%。2001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外金额114.1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24.35%。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积极、合理、有序地引导外商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才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中国银行、保险、电信、商业零售以及旅游等领域吸收外资的一些基本情况及政策。 一、银行 中国从1982年开始银行领域吸收外商投资的试点工作。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银行吸收外资试点城市由原来的13个扩大到24个,1999年又扩大到全国所有中心城市。目前,外国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所有城市开设营业性金融机构,投资形式包括:外资银行分行、独资或合资银行,独资或合资财务公司、合资投资银行。截止2002年6月底,外商在华设立的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保险除外)共167家,其中分行147家,合资银行7家,独资银行6家,外商投资财务公司7家,代表处233家。1996年12月我国开始允许外资银行试办人民币业务,截至2000年底,经人民银行批准可以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达32家,其中上海26家,深圳8家。2001年底国务院颁布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主要修改内容是:允许外资银行不受地域和服务对象的限制,全面开展外汇业务;取消现行人民币业务市场准入对外资金融机构设定的业务规模数量指标要求;不再要求合资银行或财务公司中方合营者必须是金融机构;对人民币业务将按入世承诺的时间和地域逐步放开,直至5年内将全部取消地域和服务对象的限制。 二、保险 1992年,中国开始有条件地开放保险市场,允许外国保险机构在上海试点举办保险分公司和合资保险公司。1995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广州。截至2001年底,共有29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44家营业性机构。最近,加拿大的合资保险公司光大永明和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分别在天津和北京正式开业。外资保险机构在我国主要开展境内外商投资企业财产保险及与此相关的信用险和责任险、外国个人付费人身保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等业务。去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于今年2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明确了外商向保险业投资的资格条件、设立程序、业务范围、法律责任。保险业的进一步开放,将严格按照中国在入世服务贸易减让表中的承诺在入世2-3年内逐步实施。 三、电信 加入WTO前,电信经营业务属于国家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入世后,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电信业开始有步骤、有限制地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并在入世后的5年内逐步放宽地域、外资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为此,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信息产业部和外经贸部联合颁布了《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明确了外商投资设立电信企业的条件、程序,并在2002年4月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取消了外商投资于电信运营业的禁令。2002年3月22日,美国AT&T公司和上海市电信公司、上海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电信运营企业--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相信中国的电业将在外资的推动下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商业零售 1992年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广州、青岛及5个经济特区各试办1-2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之后又决定在北京和上海共试办2家合资连锁商业企业,在内地试办几家与台商合资的商业零售企业。1999年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联合下发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将试点地域扩大到了所有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并对中外方资格条件、中外方股权比例等予以了明确规定,同时国家正式开始了外商投资于批发业的试点。 目前为止,经国家批准的合营商业零售企业共计49家,商业批发企业1家。上述49家企业共设立分店482家,项目总投资29.38亿美元,累计注册资本总额6.03亿美元,其中外方累计注册资本总额5.14亿美元。欧美著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欧尚、百安居等均已在华投资设店,开展连锁经营,其中美国沃尔玛已在华设立了13家分店,德国麦德龙设立了15家分店,法国欧尚设立了4家分店,英国百安居设立了12家分店。 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依法对地方自行批准的277家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进行清理、整顿。目前,已有近50家完成了整改工作,其它企业的整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为进一步促进国内商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建设,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发展规划,有关部门正着手重新修定《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不久即将公布。新办法拟将商业领域利用外资工作由试点转为正常开放,并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条件。 五、外贸 中国政府规定,外商可以在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深圳福田、沙头角、汕头、厦门、海口、大连、天津、青岛、张家港、外高桥、宁波、福州、广州等保税区内成立贸易企业,在保税区内从事转口贸易和为保税区内企业代理生产用的原材料、零配件的进口及产品的出口。 1996年9月,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允许在上海浦东和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经营除国家组织统一联合经营的出口商品和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1进口商品以外的其它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从而开始了我国外贸领域吸收外商投资的试点。 目前,经批准可以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和部分外贸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外商投资外贸公司 共计批准设立了5家合资外贸公司。近期外经贸部正在修改外商投资设立外贸公司的试点办法,拟放宽设立条件、取消试点地域和数量限制。有关修改方案现已上报国务院。 2、外商投资性公司 根据外经贸部1995年颁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暂行规定》及1999年和2001年颁布的两个补充规定,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可以以代理或经销的方式销售其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并可以在境内收购不涉及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出口。允许投资性公司购买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系统集成后在国内外销售,如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系统集成需要,允许其在国内外采购系统集成配套产品,但所购买的系统集成配套产品的价值不应超过系统集成所需全部产品价值的50%。同时,在投资性公司所投资企业投产前或所投资企业新产品投产前,为进行产品市场开发,经批准,可允许投资性公司从其母公司进口少量与所投资企业生产产品相同或相似的非进口配额管理的产品在国内试销。 3、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生产型企业 根据外经贸部2001年下发的《关于扩大外商投资进出口经营权有关问题的通知》,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生产型企业经批准可以从事非配额许可证管理、非专营商品的收购出口业务,并可以参加自产产品的出口配额招标。据统计,目前,出口额超过一千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达2073家,出口总金额为857.82亿美元,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值(1332.35亿美元)的64.4%。 此外,根据现行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也可以从事国内产品的采购出口和自营商品的进出口业务;根据《关于扩大外商投资进出口经营权有关问题的通知》,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可以为进行其研发产品的市场测试进口并销售少量其母公司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 六、旅游 1998年以前,中国只允许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设立中外合资的旅行社。按此规定,中国政府批准设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旅行社---云南力天旅游有限公司。1998年底,外经贸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了《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进一步扩大了旅行社的对外开放,改变了过去外商只能在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设立合资旅行社的状况。2002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进一步降低了合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金标准(外商投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400万元),取消了一家外国投资者只能设立一家旅行社的要求。中外双方只要符合《旅行社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条件,即可申请设立合资旅行社,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与此同时外经贸部也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准备提前在部分地区试点,允许外资设立独资旅行社。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批准了10家外商投资旅行社。 七、运输及国际货运代理 在道路运输方面,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700多家中外合营道路运输企业。外经贸部与交通部与2001年11月出台了《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公司(客运与货运)的设立条件,审批程序等予以了明确规定。 在水路运输方面,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了60多家从事国内沿海和内河运输的中外合营航运企业,60多家从事国际海运的中外合营航运企业。国务院于2002年底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对外商投资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业务做出了原则性规定。 在航空运输领域,日前国家公布了《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暂行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外资从事民用航空业的条件。截止2000年,外商在民用航空业投资累计达4.2亿美元,共设立企业64家。 在国际货运代理领域,2001年底,外经贸部公布了《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定》。按此规定,外商可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营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并按入世承诺三年内允许设立独资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目前,我国已批准设立了约300多家外商投资国际货代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其它城市设立了近200家分公司。 八、会计服务 为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健康发展,缩小我国会计、审计行业与国际同行的差距,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有条件地允许国际知名的会计公司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举办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我国已经批准设立了9家中外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可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此外,我国还允许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投资设立了6家成员所,4家发展联系所。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允许获得我国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外籍会计师与我国执业注册会计师设立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并准备制定外商投资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规定,明确外商投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形式、审批程序,规范此领域的外商投资。我们将积极引进国外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进入我国会计服务市场,以促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外的接轨。 九、法律服务 目前中国尚不允许外商投资设立律师事务所,但经批准,外国和香港地区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在国内设立代表处,开展不包括中国法律事务的相关业务。此类代表处现已设立110家。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务院于2001年颁布了《外国律师事物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按入世承诺取消了原有代表处设立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允许外国律师事物所在境内设立多个代表机构。 除上述服务领域以外,资产评估、出版、印刷、建筑、房地产及物业管理、音像制品、餐饮及娱乐、维修、咨询、广告、医疗、教育、租赁、商检、工程设计等领域均已不同程度地向外商开放,而且凡是对外资准入有限制的领域均已制定相应法规,中国已建立起服务业外资准入的法规体系。由此可见,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已由过去的个别领域、少数部门发展到了多领域、多部门,基本形成了整体开放的新格局。 十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的原则,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继续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服务业的整体对外开放。要把吸收外资与我国服务业的结构调整相结合;要鼓励并正确引导外商投资从事现代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对外开放;放宽外商投资会计、法律、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等中介服务的限制;探索并试行吸收外资发展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审慎推进金融、保险、电信、证券的对外开放。开放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服务领域外资市场准入的法规体系,使服务业的开放公开、公正地健康发展. 中国的投市场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服务业更将成为投资者的聚焦点,我们相信,致力于中国服务业的外国投资者必将与中国的服务业获得共同发展。这篇文章应该对你有帮助,我是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网站上

近年中国对外贸易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哪些?

欧盟居于首位美国第二日本第三还有东盟,非洲,美洲。(主要是进口原料)2005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173.1亿美元,增长22.6%。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达2116.3亿美元,增长24.8%。同期,日本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1844.5亿美元,增长9.9%。  2005年我国自韩国和东盟的进口增速高于总体增长水平,与韩国双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其中:自韩国进口768.2亿美元,增长23.4%,高于进口总体增速5.8个百分点,韩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比上年跃升了3位。东盟为我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5我自东盟进口750亿美元,增长19.1%。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仅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位次不断提前。2、同时,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不确定因素还在进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企业都有哪些?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贸公司、国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其他企业。

中国现代对外贸易的十大国家

现今中国(大陆)主要出口贸易国家(地区)有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德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等。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2-01-0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谈谈中国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谈谈中国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国际贸易已成为一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国国民经济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对外贸易,是一国的对外商品交换。 (2)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 具体讲,对外贸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第二,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 第三,可以阻止利润率下降趋势。 第四,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 对外贸易是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在一定情况下,对外贸易也可以成为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对外贸易概论) :doc88./p-906533468463. 我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际贸易已成为一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国国民经济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对外贸易,是一国的对外商品交换。(2)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具体讲,对外贸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第二,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第三,可以阻止利润率下降趋势。第四,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对外贸易是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在一定情况下,对外贸易也可以成为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管理贸易的含义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很少有关于管理贸易(managed trade)这一概念的定义,经济学家们亦有意避免这一概念,因为在他们看来,管理贸易是等同于保护主义的。因而在经济学界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不同背景、不同政治传统的经济学家们在支援自由贸易和反对贸易保护(及管理贸易)这一点上却出奇地一致然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远不是纯粹的自由贸易, *** 控制或管理贸易以各种形式存在,即使是倡导自由贸易的GATT/WTO,其规则及活动也是就 *** 的贸易政策进行谈判和协调,GATT/WTO成员各种贸易决策以及判断贸易活动的公平与否都无一例外地严重受到 *** 或多边规则的影响。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国际贸易也并非完全的贸易保护,贸易活动的基本决定力量仍然是市场机制, *** 的各种贸易政策的选择和实施会影响甚至阻碍市场机制的作用,但终究不能取代市场力量。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混合,那么,该用什么概念来表述现实的国际贸易形态呢?如果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的话,管理贸易其实就是现实中国际贸易形态的真实反映。管理贸易的一种定义是指“ *** 对私人的国际贸易[活动]实行高度的管制”,或者是“由 *** 政策控制、引导或管理的贸易”。这种狭义的定义强调 *** 政策对贸易的影响。泰森(L.Tyson)以美国高科技产业为例指出了管理贸易背后的政策原因,包括促进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实力、改进高科技贸易的管理、支援贸易收支调整、以及缓解保护主义带来的压力。根据另一种更广义的定义,“管理贸易是指不在竞争条件下、不按边际成本定价的贸易”。[17]这一定义把管理贸易的原因扩充套件到 *** 政策之外所有导致贸易偏离市场机制的因素,包括行业、企业控制和管理贸易的行为。克劳斯(L. Krause)指出,新自由主义关于贸易商品及服务在竞争性市场按照边际成本定价、比较优势决定于比较成本、以及自由和无限制地贸易使各国及世界福利最大化的论点是理想化了的理论,现实中大部分国际贸易并不属于这种型别。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生产的平均成本是递减的[即存在规模经济],以这时的边际成本定价是不可能的。定价其实是企业的一种战略决策,为占领市场份额的进取性定价和为保护利润水平的保守性定价是不相同的,因此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上成为出口者还是进口者与企业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当然企业的选择本身也要受到 *** 政策的影响。所以,比较优势可以由企业经营和 *** 鼓励来创造,而不是由要素的可获得性来支配的。 我国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银行的地位作用你要说是中央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地位:信贷中心、转账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巨集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 作用:为经济建设筹集个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资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论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加工贸易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壮大,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加工贸易涉及到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利用内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加工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加剧了国际间贸易摩擦和加工贸易带来的走私问题等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加工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 *** 角度探讨了推进我国加工贸易尽快转型升级的方向。 一、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程序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生产国际化日益扩大,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 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通常是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投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加工贸易同国际投资及国际贸易紧密相连,体现了商品和资本交换的国际化。 从狭义上讲,加工贸易是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多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为了扩大对外贸易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采取了对来料或进料方式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由海关实行保税监管的办法。狭义的加工贸易是一种比较新的现象,其特点是出口产品中所含有的进口成分比较高,出口国主要投入劳动力对进口零件进行组装。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外贸事业长足发展,成绩显著,外贸增长迅速,外贸增长率领先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按出口贸易额计算,已排到世界第11位,这和加工贸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日益壮大的加工贸易已经在我过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加工贸易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程序密切相关,是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1986年。在改革开放中率先产生的“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的贸易方式,是加工贸易的雏形。1980年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者合计仅占4.4%,在整个对外贸易中比重有限。到1986年,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开始崭露头角,与“三来一补”一起作为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的方式之一,二者占全国进出口额的15%,已经占据一席之地。 第二阶段:自1987年至1995年。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后,以鼓励“进料加工复出口”为主要内容,以海关进口料件保税监管为政策核心,发展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取得了成功。此后,加工贸易——作为这一贸易方式概括性很强的词汇,于20世纪90年代初应运而生并沿用至今。 第三阶段:自1996年至今。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巩固和发展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成果。加工贸易不仅在吸收外商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税收方面,而且在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中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加工贸易在我国工业化程序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200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8.7%,仍然是最大的贸易方式。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5.3%,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的41.4%。同时加工贸易出口额比进口额高出近580亿美元。这说明加工贸易在使用国内原材料、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增加出口值方面发生了显著而积极的变化。此外,在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达73%。 为什么俄罗斯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不突出 答: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的自给程度很高;俄罗斯有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部门体系和深厚的国内市场。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所谓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从范围上讲,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在持续高速发展。”怎样翻译?谢谢 The Chinese foreign trade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are continuing to develop high speed. 对外贸易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一、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国际贸易已成为一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国国民经济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对外贸易,是一国的对外商品交换。 (2)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 具体讲,对外贸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第二,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 第三,可以阻止利润率下降趋势。 第四,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 对外贸易是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在一定情况下,对外贸易也可以成为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 三、西方关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 (一)“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 (二)对外贸易重要性渐减规律 (三)对外贸易乘数原理 ——对外贸易乘数=国民收入增量/1-C+边际进口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进口增量/国民收入增量。 边际进口倾向越小(意即在既定条件下,进口少,出口多,),乘数越大,即出口同增加投资一样,可使一国国民收入倍增。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起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从西亚国家逐渐扩大到东亚南亚和东欧东非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什么

对外贸易政策,贸易领域术语。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

什么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出口商品战略。是一国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与竞争优势的状况和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所作出的战略性安排;2、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创名牌出口商品;3、科技兴贸战略。大力推动新技术产品出口,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4.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有重点、有计划地逐步建立起我国出口市场合理多元化的总体格局;5、进口商品战略。含义:根据国内生产、消费的需要,对一定时期进口商品的构成所作战略性规划。

请简单谈谈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特别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

对这方面的形势分晰,网站上面都有好多的,你可以查下的: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外贸易领域所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外贸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在此情形下,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外贸形势,把握一切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外贸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笔者仅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一直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出口总额和外贸顺差的增长速度很快,外汇储备在2008年末已经达到了1.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外贸,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海关总署2008年10月13日发布的我国前三个季度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进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凸显出来,进出口贸易形势呈现恶化的趋势。由于前三个季度形势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总体情况还可以。海关总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46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86亿美元,增长18.5%。累计贸易顺差2,954.59亿美元。进入到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外贸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家海关总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9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249.48亿美元,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贸顺差为48.41亿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目前尚未到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这种下滑趋势还将延续一段时期。具体什么时候能终止下滑趋势并转为上升趋势,目前还不能确定,笔者估计,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性最大。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对外贸易领域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以前所固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若干新问题也浮出水面,形成了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局面。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趋缓,个别行业出现衰退趋势自2008年11月份起中国外贸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此后逐月进出口总值持续负增长,且跌幅不断加深。就行业来看,我国纺织与成衣产品所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迹象。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累计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连续8个月回落。2008年1-9月纺织与成衣产品累计出口值约1,402.85亿美元,同期成长8.03%,创2003年以来新低。9月份单月出口值为184.04亿美元,较8月份有所下降。由于出口锐减,许多外贸纺织企业受其影响,开工不足,乃至倒闭。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超过1万家纺织服装厂倒闭,2008年1-5月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1-2月仍然延续了这种情况。进口方面,2008年1-9月进口141.94亿美元产品,同期增长1.13%,增长速度趋缓。其中纺织品进口为124.26亿美元,呈现-1.28%的负增长;成衣进口为17.67亿美元,同期增长22.07%。 (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阻止外来的竞争,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印度于2009年1月23日正式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禁令在2月份开始生效。日本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规定,在2009年3月1日起对出口到日本的医疗保健器械实行新的标准,不仅要求出口商具备ISO13485的认证,还需要进口商也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欧盟在2008年10月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该安全指令在玩具的设计、标识、生产、进口商责任、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又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想方设法阻止中国低价产品的进入,无端指责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与低价格是政府补贴的结果,要对这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结果专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迅速增加。这使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更加困难。(三)世界市场需求锐减,产品价格下跌,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创汇能力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有一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还呈现出经济衰退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相当数量企业倒闭,还有大量企业经营萎缩,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国内外需求不足。由于世界范围内需求不足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世界市场产品和劳务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这给我国产品的出口和劳务的输出带来了严重困难,使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大大削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战略进行过哪些调整? 2.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具体内容是什么?

  1.1978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尝试  伴随着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更为灵活的贸易形式,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外投资与经济特区的创办,为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工业制成品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实践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国家对外贸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外贸体制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外贸发展。1978-1991年,进出口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长到1356.3亿美元,其中出口由97.5亿美元增长到718.4亿美元,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长到637.9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6%和14.6%。  为吸引资金、技术、设备,拓展国际市场渠道,创造外汇收入,同时增加就业机会,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地区开展加工贸易。80年代中期,国际产业结构出现了新一轮调整和转移,为了抓住这一有利形势,国家进一步确立了以加工贸易为重点、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沿海发展战略,加工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加工贸易使中国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带动了国内工业发展,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外贸出口由初级产品、资源型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1986年,工业制成品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实现了出口结构的一次根本性转变。1991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77%。市场日益多元化,日本、香港、美国、欧共体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而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贸易份额则大幅下降。  1979年开始,中国陆续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在进出口管理与经营政策、外汇政策等方面试点实行更灵活、更优惠的特殊政策,这些特殊区域对全国的外贸发展以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平台、示范与辐射作用,是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1980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的第一年,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1%,到1991年这一份额上升到8.3%。  1978年以前,对外贸易一直沿袭建国初期确立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国家先后成立了一批国营专业外贸公司,统一经营全部对外贸易,国家对外贸公司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统收统支、统负盈亏。1979年,国家开始对外贸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调整中央外贸领导机构、成立了一批归属工业部门管理的工贸公司、简化外贸计划内容、实行汇率双轨制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等。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生产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严重不足,外汇极度缺乏。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始招商引资,利用外部资金,扩大出口生产和创汇能力。外商投资企业被直接赋予进出口经营权。1979-199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国外贸中的作用迅速提升。1979-1991年,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由0.1%提高到21.3%。外资对外贸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1年至2000年  市场经济下的转型与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步替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加工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方式;贸易顺差激增。  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对外贸易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转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国家陆续提出了市场多元化、“大经贸”、“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体系等战略思想。  由此,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其间,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了日本、韩国、东盟及港澳等周边国家的经济,中国外贸也经受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重大挫折,1998年进出口出现了负增长。但中国对外贸易很快克服危机的影响,重新恢复活力,1999年实现11.3%的增长,2000年更达到了27.8%的高速增长,其中出口增长31.5%。  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为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国内条件。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上升至90%以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步替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最主要出口产品。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超过纺织产品,成为出口最大类产品,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机电产品成为中国出口最重要的推动力,带动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同期,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固定资产投入大、增长快,带来大量的资本货物需求,使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增长十分显著。  在积极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装配制造业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加工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方式。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8%。1993年,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442.3亿美元,首次超过一般贸易,1995年-2007年,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一直在50%以上,成为中国货物出口最主要的贸易方式。  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使相当一部分产业和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以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为支撑的进出口格局,也使中国外贸开始呈现顺差逐年快速扩大的趋势。1992年-200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655.3亿美元上升到5095.6亿美元,增长2.1倍,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上升到第6位。同期,外贸顺差由53.5亿美元扩大到224.6亿美元,增长4.2倍。国际储备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张,1996年外汇储备迈过千亿美元大关,2001年达到2121.6亿美元。这使实施“走出去”战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同时“走出去”也是当时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现实需要。1999年,中国拉开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序幕。2000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亿美元,此后,开始了几乎平均每年翻一番的高速发展,并带动了中国技术、设备的出口,海外投资也为保障国内资源供应提供了有益补充。  货物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中国申请恢复GATT地位谈判的深入,中国对服务市场开放作出初步承诺,由此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1992-2001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82.4亿美元扩大到726.1亿美元,增长了3倍。由于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大、竞争力低,其间除1994年呈现少量顺差外,其余年份服务贸易均为逆差,且逆差呈逐年扩大趋势。  2001年至今  以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为里程碑,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又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加入WTO以来,切实履行入世承诺,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经贸合作,大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基本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符合国际惯例与规则的外贸政策与体制,建立和完善贸易救济制度,维护公平贸易;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的促进与服务体系,规范对外贸易秩序。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了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对外贸易额度不断加大,将世界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市场,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扩大海外市场,增大海外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不仅仅局限于加工贸易等,而是不断推出自由品牌,将中国品牌推广世界。

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什么如此之高(04年约70%)?是好是坏?

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外贸依存度也随之急剧攀升。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外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也暴露出我国贸易目的地集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战略资源产品进口依存度攀升等诸多弊端。 按照通行的计算方法,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它不仅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同时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国际经验表明,仅从数字上、从贸易总量上考察外贸依存度的高低并不能真正衡量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 因为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夸大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偏高的原因分析如下: 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905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48.6%,几乎占到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由于对外加工只收取少量的工缴费,没有过多的附加增值,国内采购、配套率亦较低,即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组装之后再出口到国外。这一进一出加以汇总再除以当年的GDP,使得外贸依存度明显地有虚增的成分。 国内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是外贸依存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说来,由于第三产业的可贸易性较低,GDP 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可能越低。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在GDP 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仅为33% 左右。 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母——GDP的增长率近年平均不过9%左右,但分子——外贸进出口的平均增长率却达到30%以上。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越高,则其相对增长速度越快,外贸依存度则越高。 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外贸依存度的水平。总体上看,人民币低估是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按照现行汇率计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确实偏高。但若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人民币与美元购买力比价为4:1,按此计算,我国外贸依存度将减少一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外贸依存度高是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依赖过大这一经济结构的必然反映。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全国出口额最大的200 家企业中,外资企业77%;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中,外资企业占62%。从外贸依存度这一比率的分子来讲,我国巨额外贸的一大部分实际上是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所创造的,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大于其他企业的出口额,从2001年到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依次为50.1%、52.2%、54.8%和57.1%。从这一比率的分母来讲,国内生产总值也包括了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贡献的部分,但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外贸倾向大大高于国内其他企业。由此可见,外商投资企业“大进大出,两头在外”这一经营行为,也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实际上,外贸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其提高和变化一方面为我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影响。总的来说,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持续增长的外贸依存度会给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 对外贸易摩擦加剧 由于我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出口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明显增多。在“十五”期间,我国被反倾销立案的数目分别为:2001年55起,2002年51起,2003 年47 起,2004 年57 起。2005 年,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更是进入“高发期”,已经多次受到美国、欧盟、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也已经成为了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付我国产品的方式。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已经使我国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国际经济摩擦的时代。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能源、矿产资源、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高容易使本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必然使国内经济出现一些困难。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35%左右,据专家估算,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我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国际供应。如何有效地降低中国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是我们需要认真关注并予以解决的重要难题。另外,目前我国进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资本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这反映出我国国内产业对国际高新技术和资本品的高度依赖,反映了我国国内产业科研开发的相对滞后。随着重要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技术的进口数量不断增长,进口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影响国内产业发展 我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的比较优势。因此,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一直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但是这些行业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不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了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的现实情况。 恶化贸易条件 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一般来说, 前者的供求价格弹性比较高, 后者的供求价格弹性比较低。这种供求价格弹性的不对称导致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方面, 我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依赖程度大于其他国家对我国的供给依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的能源和各种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 也就是说, 无论国际市场的价格发生哪些变化, 我国的进口需求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且我国是一个大国, 一旦大量进口, 还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 这不仅会加剧我国对海外能源等产品的依赖, 而且还会恶化贸易条件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谈谈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4个字 物美价廉

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

中国为什么要对外贸易

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贸易活动。因此,提到对外贸易时要指明特定的国家。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等;某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称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含着无形商品(芝务、技术)的交换,又可称为世界贸易(World Trade)。   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经济活动就是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性质和特征受社会生产方式所制约。从历史上看,对外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第三次大分工即商业成为独立部门和国家的形成,因此古代的对外贸易是奴隶社会的产物。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很不发达,这就使当时的对外贸易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①由于国际分工尚未形成,一国的对外商品交换仍以国内社会分工为基础,对外贸易与国内商业并无本质区别。   ②投入对外贸易的产品在社会总产品中只占很小比重,而且对外贸易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局限性。   ③商品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专供统治阶级享用的消费品和奢侈品,奴隶本身也是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④有能力从事对外贸易的主要是大商业资本,它们组织武装的船队和陆上商队,不仅为了自卫,而且也进行掠夺,因此古代的对外贸易经营往往与暴力相结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对外贸易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原始积累,因此,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之一。到了资本主义时期,产业革命建立起机器大工业,使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形成了国际分工。这时对外贸易摆脱了地区局限性,获得了高度发展,开始成为世界贸易。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贸易从海外获得廉价的原料和粮食,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同时又因有国外市场而得以扩大生产规模,这一切都导致利润率的提高。发展对外贸易无疑是资本主义加强剥削的一个基本条件,但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积累,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结果又会使利润率下降。   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为生产力的进步使生产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同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深化,使得资本主义国家更加需要国外市场,更加依赖对外贸易。在帝国主义条件下,资本输出有了重大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外贸易地位的降低,资本输出反而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垄断组织不仅操纵了宗主国的对外贸易,也控制了殖民地附属国的对外贸易,成为它们进行不等价交换、攫取垄断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社会仍需大力发展商品生产,这是对外贸易继续存在的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和实现产品在物质形态(使用价值)上的转换,从而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技术改造,有利于社会再生产协调地进行。发展对外贸易符合社会主义大生产的要求,也适应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历史趋势。   掌握对外贸易的自主权是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一项重要前提。发展中国家必须结合国际经济秩序破旧立新的斗争来发展对外贸易,才能对民族经济的增长起积极的作用。   现代对外贸易活动主要包括交易条件的磋商以及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贸易方式不同,磋商或确定交易条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任何贸易方式,都必须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一旦订立,便对当事人双方均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交易合同的磋商、订立、履行是现代对外贸易活动的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政策基本上分为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大类,它反映着一国统治阶级的利益。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不论是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只要有利于进步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巩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便具有进步性。因此,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阶级实质和作用,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和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中国外贸形势愈来愈复杂,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上升,生存环境有所恶化。无论是国际代工企业,还是进出口公司或是对外贸易公司或是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更应该关注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赢得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和原因?

展开1全部 都是自己写的,可不是粘贴的,要采纳哦。中国贸易对外开放一直到郑和七下西洋:此时及之前历代王朝都以大国姿态接受周边少数民族国家或政权的朝觐、纳贡、贸易等。——明朝末年由于倭寇东南沿海骚乱,明末开始闭关锁国,一直到鸦片战争,这段期间对外贸易一律紧闭,但是中国依然是全世界最富有自给自足的国度,吸引无数外国商人偷渡、走私、买卖,赚取中国的白银。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清政府全面对外开放,但是由于关税没有自主权,就是关税实行对外国商人有利,对民族资产阶级不利的关税政策,使得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愈发贫困落后,此外还要担负大量的税收,用于清政府对外战争赔款以及修建铁路等供外国商人更好地建工厂、榨取中国白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实行,商品经济基本在大陆消失,也就没有对外贸易交流的基础,中国大陆主要贸易对象是苏联和东欧,而且贸易总额主要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定制、加工、以及出口,贸易灵活性及供需性弹性很差。此外西欧及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流入几乎为零。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商品经济和大部分市场条件,允许外资企业进驻中国进行投资、生产、销售、赚取中国大陆白银,但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经验、高质量的商品供民族资产者学习、运用和实践,此外关税完全自主,由我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关税的导向。加入世贸组织后,和世界市场经济更加融入一体,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基本条件就是大幅度降低关税门槛,所以我国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入到世界贸易市场大环境下,不再进行贸易保护,大幅降低关税,欢迎世界上各个投资商。缺点就是容易受到世界市场变化的影响,使我国市场经济不稳定,不过还好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从计划经济体制继承来的,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较大,使经济运行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

中国进行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中国对外贸贸易的优势首先是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的优势。产品的产业链覆盖范围广,这样也是极大的方便外贸企业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备货。相对于东南亚市场,我们的劳动力综合素质要高,生产的品质和交期都很有保障 。出口产品层次丰富,符合各国人的口味。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促进了发展 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我国外贸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和环境的投入和消耗,科技投入不足,管理创新,外贸发展与资源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在研发方面的竞争力D、设计、营销和服务不强,自有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出口产品比例不大;外贸发展对三大产业的贡献不均衡;中西部地区外贸规模和水平还比较落后;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拓展资料:1、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全球经济结构和贸易格局面临深刻调整。 我国外贸也将进行新的调整,努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从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向增强综合竞争优势,从贸易强国向贸易强国转变。2、我国外贸发展仍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将面临新的困难和压力。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发展创新,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融入世界。 经济规模更大、领域更广、水平更高。 中国愿与贸易伙伴一道,共同应对世界经贸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促进外贸更加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与贸易伙伴共享繁荣,实现互利共赢。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方式转变对策|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我国2012年外贸出口开始出现下滑,本文从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阐述了存在过度依赖、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不足,并根据不足提出政府规制政策,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途径。   【关键词】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规制   一、前言   “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现从“速度”向“质量”转变、从“制造”向“创造”转变、从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优先型转变、从一般要素的比较优势向创新要素的动态优势转变、从粗放发展模式向低碳集约模式转变,建设科学发展新特区。我国贸易结构已经经历了三次转变。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特区的建立拉开了经济起飞的序幕,同时开启了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历程。第二次是从1995年起,抓住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第三次是从2005年起,以“十一五”规划为蓝图,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文化产业,精心培育了新能源、生物、互联网等战略性产业。   二、贸易现状与不足──以深圳市为例   (1)发展现状。2011年深圳市进出口总值超过4100亿美   元,已连续19年位居国内第一位。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深圳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根据钱纳里工业化不同阶段划分标准,深圳在2008年便在珠三角区域内率先由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跨入后工业化阶段。深圳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高度,由以工业型经济为主转向服务型经济为主,2008年第三产业占GDP的51%,2009年占53.2%。(2)发展不足。一是对外依存度过高。近十年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了200%,2011年达到232.53%,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平均值。2000年到2011年深圳市对外依存度总的变化幅度不大,但对外依存度较高,均超过200%,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广东省和全国的平均对外依存度,甚至高于上海和广州。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际化城市的标准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和先进造业的发展水平。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大城市平均水平相比要落后近20个百分点,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也要落后10个百分点以上。首先,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二产业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现象。深圳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轻工业为支撑,而高新技术产业又主要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传统工业又主要是服装、玩具等日用消费品产业,这两个产业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其次,从产业链看,也存在关键缺失环节和向高端化延伸的问题。再次,从产业组织形态看,总部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国内影响力不足;中小企业创新动力和竞争实力不强。从制约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因素看,当人均GDP达15000美元左右时,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不足就会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深圳2011年人均GDP高达23400美元,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近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三、政府规制政策   (1)加快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建设。发挥珠三角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圳市融入珠三角,面临两方面机遇,首先,广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加速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2010年广东省政府印发了《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和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其次,珠三角的交通路网日趋完善,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完善的水上航线,道路和轨道交通网络,实现珠三角的“一小时经济圈”。(2)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贸易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首先,加强环境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环境建设,包括政策环境、制度环境、要素市场建设等。其次,推进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完善自主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的出口。再次,优化投资结构。掌握政府投资的领域和规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投资应向自主创新能力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倾斜,促进创新型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最后,推进空间布局优化。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建设,促进对外贸易服务的转型。   参 考 文 献   [1]查振祥.创造“深圳质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特区经济.2011(3):12~13   [2]深圳统计局.深圳市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面临内外多重压力:2013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国际国内的风险因素叠加仍将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风险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的局面还将持续。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难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2、外需改善不明显:世界经济已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对我国外贸利好作用有限,预计外需的改善并不明显。随着国家稳增长和促外贸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释放以及后续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难有大幅改善,仍将远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进口增速将有所提高。2013年上半年外需状况难有明显改善,外贸将基本延续2012年的低速增长态势。其间因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我国春节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长会出现暂时性波动。2013年三、四季度,全球不确定因素若转为明朗,我国外贸增速有望继续提高。3、出口上升空间有限:国际经验表明,中国出口的高增长可能已触及“天花板”(一国出口金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不超过3%,一国出口金额全球占比不超过10%)。这意味着我国出口高速增长传统模式的黄金期已过,中长期内出口增速上升空间有限,将在低水平企稳。展望2013年,美、欧等发达国家私人与公共部门去杠杆的过程中,必然伴随对其逆差的纠正。对应地,中国和其他新兴工业国贸易顺差将随之减少。我国出口竞争力正处在稳步下滑通道之中,以大宗商品进口为主的一般贸易逆差将持续扩大,总体顺差将呈收窄趋势,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将进一步下行。2013年,国际环境倒逼我国要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程度。培育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继续稳定和扩大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扩展资料:对外贸易的注意事项:1、外贸洽谈前期,制作形式发票用于报价、交易参考或客户申请进口许可等。2、交易确认以后,制作外贸合同。3、准备交货的时候,制作商业发票、装箱单、核销单、报关单,申请商检通关单等报关出口。4、报关后海关退返核销单、报关单的收汇联与核销联等。5、交货付运后,得到提单(有时是直接做电放提单)。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证等方式付款, 需要制作、申办、整理客户所需的全套单据,如发票、装箱单、商检证、产地证、受益人证明等等以收取货款。7、凭收汇银行水单、核销单、报关单核销联等办理核销与退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外贸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对外贸易

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企业都有哪些?

1、中粮集团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OFCO,中文简称中粮集团或中粮、中粮集团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也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利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民众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中粮下属品牌有农产品、食品及地产酒店等领域。大悦城是中粮集团商业地产板块战略部署精心打造的“国际化青年城市综合体”。2014年2月28日,中粮集团收购全球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51%的股权。这大大加快了中粮从我国粮食央企发展为全球粮油市场骨干力量的步伐。2、华润集团1983年(癸亥年),华润将所管理的下属机构经重组转为以股权为纽带的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此后华润的业务由总代理贸易转向自营,并通过一系列实业化投资,推动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在香港和内地颇具影响力的、以实业化为核心的企业集团。2013年,华润集团位列世界500强第143位。华润集团下设7大战略业务单元、19家一级利润中心,有实体企业2,300多家,在职员工40万人(2011年数据为:下设7大SBU,21家一级BU,实体企业1,200家,在职员工35万人)。华润在香港共有5家上市公司,在内地总有6家上市公司。旗下“蓝筹三杰”,华润创业(现更名为华润啤酒)、华润电力、华润置地位列香港的恒生指数成份股。华润燃气、华润水泥位列香港的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和香港的恒生中资企业指数成份股。3、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决定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起步,海洋石油勘探始于南海。1965年后,重点转移到了中国北方的渤海海域。在海洋石油工业开拓的初期,使用自制的简易设备,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上述两个海域均打出了油气发现井。4、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发展战略,实现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金融、房地产和物流五大产业全面发展。为打造产业价值链,中国五矿深化战略转型、优化资源布局,建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公司已经从过去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传统国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从昔日单纯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转变为以资源为依托、上下游一体化的跨国公司;从单纯的产品经营企业,转变为产融结合的资产资本经营集团。5、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化集团,英文简称SINOCHEMGROUP)成立于1950年3月,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历史上曾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企业。现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设在北京。2014年,中化集团的经营业绩和经营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实现营业收入4968亿元、利润总额达113.5亿元,总资产达到3554亿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润集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粮集团

中国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现在

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答案: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2022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如何

取得了增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完善,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话语权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22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是取得了增长,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几年来国际贸易市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在疫情冲击背景下,全球国际贸易总体呈收缩状态,但是我国近些年来国际贸易发展依然取得了增长。

近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哪些?

近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1、欧盟中国与欧盟贸易近年来稳步发展。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其中技术领先的机械、电子产品、运输车辆、成套设备、核心零部件和精密元器件等在中国市场颇具竞争力。2、美国中国与美国贸易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国出口丰富多样的消费品适应了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不断扩大自美国的电子、航空、生物、医药、农产品以及服务贸易进口,也满足了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3、日本中国与日本贸易具有地缘相近的有利条件。中日贸易促进了两国产业的持续合作和进步,也带动了东亚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深入发展。4、东盟中国与东盟全面实施自由贸易,90%的商品实现零关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各自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商品自由进入对方市场,适应了双方多方面的需求。5、韩国中国与韩国贸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两国相互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十分宽广。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近年来快速增长,带动了各自优势产业的强劲发展,显示了新兴经济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扩展资料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情况1、调整国内资本结构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下,产品优胜劣汰,所以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产业必然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报酬,形成循环的产业链。2、提高中国的劳动生产总量世界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剂余缺,节约成本,让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生产总量,提高国家工业生产的效益,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3、促进国内市场竞争对外贸易不单单是出口贸易,中国也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产品,这样的国际市场竞争必然影响到国内市场,给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压力,从而促进其改革发展。4、加强国内各经济部门联系随着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对外贸易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国内围绕自身优势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也被带动起来,各个产业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最终形成今天中国对外贸易多角度全方位的战略格局,不再只是单单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来实现对外贸易的。5、外资引入国外资本的引入不仅解决了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带来了就业的机会,使得劳动力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也让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在国内落户,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的对外贸易

试述中国当前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非关税壁垒。

【答案】:近年来,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非关税壁垒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1)反倾销自1979年中国生产的糖精钠第一次遭受反倾销投诉(欧共体)以来,中国已成为被国外反倾销调查和起诉最多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每年平均为6.3起,90年代达到每年30.3起,在中国加入WTO邻近的几年中,每年遭到几十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率超过60%,累计损失超过百亿美元。中国产品一旦被裁定倾销,往往被征收100%~300%的反倾销税。目前,中国现已成为遭到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而美国又是发起对华反倾销案最多的国家。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南非、墨西哥等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数量也相当可观。(2)技术壁垒当前世界贸易壁垒的80%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阻碍中国出口产品进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首要非关税壁垒。中国近年来有60%的出口企业遇到这种壁垒,成为WTO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受害者。据原外经贸部统计,1997年至2000年3年间,因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而受阻的中国出口产品总值达700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近25%。以纺织品为例,技术壁垒中的绿色壁垒对纤维生产、棉花种植和处理、产品加工及制造等,都作出了明确的环保要求和规定,如织物酸碱度、染色牢度和特殊气味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此类产品不符合“绿色”要求的覆盖面大约在15%左右,影响出口近80亿美元,所针对的产品主要是中国具有较大竞争力的家用电器、纺织品、农产品和钢材等。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国家除美国、日本、欧盟等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外,还有巴西、印度和韩国等部分发展中国家。

新中国以来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什么

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对外贸易政策是在对外开放前提下,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之为有管制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

我国对外贸易特点

  1、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仅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位次不断提前。   2、同时,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不确定因素还在进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进行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中国外贸的比较优势是生产制造能力最大,使得成本低、质量稳定。而且我们国家大且稳定,与我们做生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风险小。

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方针是什么

我国对外贸易方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汽车贸易政策的第七章 汽车对外贸易

第三十六条 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汽车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所有汽车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第三十七条 国家禁止以任何贸易方式进口旧汽车及其总成、配件和右置方向盘汽车(用于开发出口产品的右置方向盘样车除外)。第三十八条 进口汽车必须获得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贴有认证标志,并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抽查检验合格,同时附有中文说明书。第三十九条 禁止汽车及相关商品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依法对汽车产业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汽车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并开展汽车产业竞争力调查研究工作。汽车供应商和经销商有义务及时准确地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第四十条 鼓励发展汽车及相关商品的对外贸易。支持培育和发展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引导有条件的汽车供应商和经销商采取多种方式在国外建立合资、合作、独资销售及服务网络,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第四十一条 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支持汽车及相关商品对外贸易发展。第四十二条 汽车及相关商品的出口供应商和经销商应当根据出口地区相关法规建立必要的销售和服务体系。第四十三条 加强政府间磋商,支持汽车及相关商品出口供应商参与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应诉,维护我国汽车及相关商品出口供应商的合法权益。第四十四条 汽车行业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竞争有序的汽车及相关商品对外贸易秩序。

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哪些情况需要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一、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范围包括哪些内容?1、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的;2、输入国家或地区规定必须凭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证书方准入境的;3、有关国际条约规定须经检验检疫的;4、申请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明书、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明书、专用原产地证明书和一般原产地证明书的。二、出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是什么?法定检验检疫的出境货物,在报关时必须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通关单》,海关凭报关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出境货物通关单》验放。出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是先检验检疫后通关放行。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是什么?法定检验检疫的入境货物,在报关时必须提供报关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验放。入境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是先放行通关后进行检验检疫。货物通关后,入境货物的货主或其代理人需在检验检疫机构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指定的检验检疫机构联系对货物实施检验检疫,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入境货物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货物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需要索赔的签发检验检疫证书。

我国对外贸易为何出口受抑制

中国产品价格一般较低,很多国家采取反倾销,抵制中国货物进口。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经济就开始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片繁荣。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需求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行业也得到快速的形成与发展。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开始的不断融入世界,稳定较快的增长使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更加稳固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行业的发展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外贸行业行业凭借优越的人口红利,以低成本优势完成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上世纪末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和虚拟经济盛行时代,中国外贸行业更是在全球引领风骚。然而,30年的好时光过去之后,人口红利基本释放,虚拟经济的泡沫挤破,过去那种宏观无限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了。有两个方面的现象值得关注,一个就是大家在前几年就熟知的制造业从中国沿海向内地迁移,逐步向东南亚、印度等地迁移,这说明我们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资本追逐利润的特性引导产业在地域上开始转移,一个就是美国最近提出的再工业化政策,制造业被重新收到美国政府的重视。这两个方面(当然还有更多方面)对我国作为制造大国的继续生存带来了重大挑战。至于说要成为创造大国,在有限的时间内恐怕只有三岁小孩才信。因此,整个外贸行业的生存会因制造产业的竞争劣势收到牵连,发展前景不可与十年前、五年前同日而语。但是,从经济的全球化格局趋于稳定和趋势更强的前提下,全球分工协作是不可逆的,而且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日趋加强,外贸行业的发展也会相应得到强化。所以,外贸企业的发展机会还是相当多的。总之,我国外贸公司的发展前景,将因制造产业的竞争劣势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发展空间和行业利润都将受到挤压,发展的压力将会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做好外贸公司的业务,必须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物流配送等多个方面下功夫,特别是,通过积累行业经验,找到业务蓝海,才能找到光明的发展前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