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定义,其操作程序一般分为2步: 1、资源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 2、作业成本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最终成本对象。

你好!从哪些网站可以找到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相关数据?

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作业既是成本形成的载体,又是成本计算的对象,当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会有一定量的资源被消耗,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项作业,照此逐步结转下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顾客。资源、作业、最终产品之间是通过成本动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作业成本法可以对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提供的信息量更加丰富。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成本概念得到了延伸。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对象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对象是产品成本,也可以是间接费用。

使用作业成本核算法计算步骤是

使用作业成本核算法计算步骤是(确定作业内容、确定资源成本库、确定作业动因、计算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分为七个步骤。分别为:(1)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2)作业的鉴定,(3)成本库费用的归集,(4)成本动因的确定,(5)成本动因费率计算,(6)成本库费用的分配,(7)产品成本的计算。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ABC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简答题]: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较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区别

《网络收集——小熊》:你看看这遍文章吧( http://www.cma-china.org/B_ABCM20041125010.htm )

作业成本核算对象是什么

  为解决新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会计的难题,作业成本法作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应运而生。传统成本法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不考虑企业的目标,但新兴的作业成本从一开始就考虑企业的实施目标和范围,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并把成本核算与成本信息分析和应用结合起来,直至采取改善行动,为企业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  对作业成本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于1941年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随后的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认为,“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1971年斯托布斯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引发了80年代以后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的全面反思。  1988年,哈佛大学的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在夏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库珀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接着库珀又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象什么?》。他还与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等论文,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研究的基石。此后在英美等国家对作业成本日益兴起,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文章纷纷出现,作业成本理论日趋完善,在治金、电信、制药、电子设备和IT等行业的应用也逐步开展了起来。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这样,作业成本法就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 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由此出发,作业成本计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详细化、更具有可控性。  作业成本法  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同一成本),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1.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  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帐中得到,但总分类帐并无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  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基准。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4.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5.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某成本库分配率X成本动因数量  6.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直接成本可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将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加上产品直接成本,为产品成本。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基础,以及它的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确化、所能提供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提供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拓展成本服务的范围等特点,表明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成本控制制度,应是建立在作业管理基础上的;它将形成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为此,作业成本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一般应用中,应先分析作业成本法应考虑的问题,为顺利实施准备充分的条件,坚持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改进成本、生命周期成本、限制理论等其它管理会计方法结合。在具体运用中,除了在制造业应用外,亦可在服务业上进行尝试。如作业成本法运用于银行业在国际金融界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它在银行业的应用有重要意义。作业成本法在银行应用可分为战略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顾客水平盈利分析和日常成本管理等几个方面。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关键与前景  作业成本法没有固定的框架和统一的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施目的和核算体系,因此在多个行业的具体应用中,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开展。在中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引导下,制造业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空间十分巨大,但企业必须通过理论学习、模型设计等途径,获得成功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总体看来,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中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包括:  (1)获得企业高层的认同。企业领导者的认同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前提。我国制造企业对作业成本的认同,与国际性企业的认同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与不同的经济体制有关,也与国内理论和实践中对作业成本的了解不足有关。只有获得企业领导者的支持,才能为在企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进而开展作业成本管理创新条件。  (2)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同时牵涉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但中国制造业企业内部,大多没有管理会计这一职位或负责部门,其功能多是分散在财务、采购等多个部门中。如果作业成本的实施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管部门,就可能出现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  (3)推动组织再造。作业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员实施的一项工程,因为作业成本必须清楚企业的运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另外实施作业成本法,成本在产品之间的重新分配和对作业进行核算,不可避免的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受到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可能会抵制作业成本的实施。因此推动组织再造是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点之一。  (4)开发和应用实施工具。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作业成本软件,但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成熟的软件工具,当前的一些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多是利用自行开发的工具来支支持。没有软件工具的支持,作业成本的运行与数据分析都是困难。尽快开发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软件,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标准化、信息化,同时加快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是促进作业成本在制造、电信和IT等行业规模化实施的关键。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业成本法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提供的仍然是历史成本信息,所以要发挥决策作用必须要有附加条件。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方法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也就是说,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资料来自于现行的权责发生制,因此其计算结果必须受诸如折旧和开发等成本期末分配中任意性的影响。这样,作业成本法成本归集库归集成本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就作业成本法最核心内容成本归集库和成本动因选择而言,作业成本法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尽管作业成本法还存在如上一些问题,但决不能说它对我们毫无借鉴之处。它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计算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正如某些学者所说的:由于作业成本法独具的特点,我们完全可以在成本管理的其他方面采用,尤其是成本控制方面,可以用作业成本法来达到控制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试评述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为什么要用绿色gdp替代gdp

答:(1)GDP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GDP的局限性在于,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变化,GDP也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更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收入分配的差异和社会公平度,因此GDP不是万能的。(2)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人们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从传统意义上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绿色GDP”,使其能更准确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的比重越高,表明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即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负面效应越低,即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排放废物或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越少,反之亦然。用绿色GDP替代传统的GDP可以较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衡量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程度,弥补传统GDP的不足。

试评述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为什么要用绿色GDP代替GDP?

绿色GDP是代表国民经济增长的纯正经济指标。因为他扣除了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不良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用他代替GDP可以使国民收入更能实际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森林绿色GDP核算的概念,内涵与意义

一、什么是绿色GDP? 从1997年开始,党中央在每年“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2004年的“两会”期间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媒体对此表现出一片欢呼。“中国经济将迎来绿色GDP时代。” 什么是绿色GDP呢?绿色GDP就是在传统GDP数量的基础上,扣除或增加环境、资源和生态变化的因素。绿色GDP可以真实、客观反映经济增长在环境、资源、生态方面付出的代价,或者反映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在这几方面得到的收益,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eGDP]的核算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或geGDP]核算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改进GDP的核算。尤其是1993年联合国会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归纳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环境核算体系(seea)”,包括绿色GDP的核算。  “绿色GDP”核算的最初目的,主要是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总量,即通过调整GDP,使决策者明白经济发展引起环境损害,从而使决策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避免环境的损害。实际上,绿色GDP也不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使决策者去关心和保护环境,因为保护环境需要改变经济行为本身,而不是仅仅改变核算惯例。  绿色GDP是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和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国民财富的总量指标。它是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额,或者说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造资本、资产(知识和技术等)以及自然资本、资产(矿产、森林、土地、水、大气等)。绿色GDP的计算公式为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  在绿色GDP核算中,虽然存在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的价值无法直接通过市场买卖来衡量技术上的困难,但绿色GDP核算有利于改变单纯的经济增长的观念,它要求不仅要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还要反映生态污染、生态破坏(既报喜也报忧)等,以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它成为一种潮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三、绿色GDP森林核算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绿色GDP森林核算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由所有常驻机构单位生产的扣除森林资源消耗、恢复经常性支出后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货物和服务)价值之和。  绿色GDP森林核算是指在不考虑其他资源消耗和环境降级的情况下,把市场估价或类似市场估价的森林资产消耗价值和森林生态环境降级价值以及森林资源恢复费用、防止森林生态环境降级费从现行的GDP中扣除。它只是用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降级对GDP的具体的调整,是一种具体的绿色GDP资源核算。它没有包括土地、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海洋、草地、矿产等资源的调整。因此,绿色GDP森林核算对GDP的调整影响要比所有资源的调整影响小得多。四、绿色GDP凸现林业主体地位  从改革开放开始直到1990年初期,林业在中国宏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无足轻重;其实,仅仅作为一个专业经济部门的林业,在社会上籍籍无名。进入90年代以来,林业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的命运开始出现转机。  首先,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受到中国政府的推崇,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渐得到扶持。其次,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追求开始出现多样化,大家对公共服务、社会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必然导致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再次,多年来的经济持续高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渐次显现,生态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生态建设的落后现状已难以回避。  由于绿色GDP的缺席,大力发展经济、促进GDP增长时,从不将自然环境的破坏,生态效益的损失等纳入发展成本,从而也暴露了林业在整个宏观发展战略中的从属地位。尽管这些年来政府不断加大生态建设的投资,但林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中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仍未得到明显扭转,中国林科院的专家将此定义为“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几个特点非常鲜明突出。一是相持的脆弱性。这个阶段的平衡,是一种费了很大力气才换来的平衡,反弹的力量非常,工作做好了就会进一步前进,步入良性循环,反之就可能产生逆转,复归旧态,好比一场势均力敌的拨河赛,进进退退,反反复复,拉锯非常厉害,稍一松动,就会输掉比赛;二是相持的不稳定性。这个阶段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影响事务发展的因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很大,如果驾驭不好,就可能产生失误,导致事业徘徊或倒退;三是相持的反复性。在这个阶段国家的经济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爬坡时期,人们对追求经济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对立十分尖锐,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使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出现反复或动荡不定,淡化或丢失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并导致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四是相持的艰巨性。从“治理小于破坏”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治理与破不相持”进入“治理大于破坏”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特点说明在生态建设上我们没有理由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林业生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稳步发展。矢志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生态服务的林业,需要强化主体意识。  其实,没有林业事业的发展,显然不是全面发展,没有林业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林业事业的壮大,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无本之木。  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林业强化主体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而绿色GDP则在实践层面上使林业突现其主体成为可能。在绿色GDP的价值体系内,同工业生产、外贸出口等经济行为一样,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也是评价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之一。形象地说,现在不仅要将豪华气派的别墅盖好,别墅附近的那条臭水沟和那片裸露的荒山也要治理好。  绿色GDP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因素一视同仁,不存在孰重孰轻的概念,毫无疑问,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真正使林业的主题意识得到凸现——林业本身也是发展目标之一。  未经生态环境评估,在自然保护区内盖宾馆,在人迹罕见的森林深处修电站,在森林簇拥的冰川上架索道……诸如此类追求经济利益,漠视生态效益的事件,随着绿色GDP的推行,将永远失去其新闻价值,也将不再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甚至不再出现。  建立中国特色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许多技术上、制度上、观念上的困难,更有许多尚在突破的学术领域。但是,绿色GDP给了我们美好的期盼和开始。也许,现在我们只能这样说。不过,可以肯定地说,绿色GDP将带给中国生态建设事业又一个灿烂的明天,一个令人充满无限憧憬的明天。

什么是绿色gdp,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前实现绿色gdp核算的主要难点以及发展方

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的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价值被统计学者称为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Sustainable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为SGDP。而我国统计学者,则将其称为绿色GDP。绿色GDP 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在内的国民财富,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因此,绿色GDP 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节约与优化自然资源利用与减少或未发生环境污染的标志。 绿色GDP 是一个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但目前推行还有一些现实的困难有待解决。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尽管推出了各种绿色GDP 的技术指标,但这些指标也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这充分说明了绿色GDP的核算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一、观念上的问题。对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于绿色GDP核算的复杂性地方政府也认识不足,不但在理论上其技术体系不够成熟,面临着复杂的经济政治、人文环境,在实践中对其实施也面临着困难。绿色GDP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造成干部对其先进诸多阻力。二、自然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自然资产分为生产性自然资产和非生产性自然资产,但实际情况是许多自然资产同时具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资产的属性。因此,其产权界定非常困难。如何界定自然资产产权并为其合理定价,一直是绿色GDP核算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难点,也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三、量化估价困难目前,许多国家开展了环境资源的核算,而且大都是从实物量上的核算,近几年才开始从价值量上的核算,与实物量的核算相比,价值量的核算更加困难。我们如何来衡量资源要素的价值呢?环境要素并没有进入市场买卖。因此,这就给资源的量化估价带来了困难,例如,大气和水资源的量化估价、森林资源的量化估价、土地资源的量化估价、矿产资源的量化估价等。四、环境成本的核算问题环境成本是指某一主体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造成的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以及为管理其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支出的防治成本总和。环境成本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基础。环境成本包括环境退化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环境成本的核算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上的核算问题。从时间因素上看,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往往不是均衡的,资源环境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比如工业发展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健康损失,是污染发生之后逐渐显现的, 有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被发现,其成本核算很难分摊到哪一年。从空间因素上看,由于环境污染损失的多因性,很难对某一污染物所造成损失的因子考虑周全。在实际中,对这些成本的量化很难考虑全面。因此,对环境成本累积效应的处理和确定环境成本的因子范围便成为困扰绿色GDP核算的准确性及其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五、核算方法不统一虽然国际上已有20 多个国家开展了绿色GDP 核算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核算绿色GDP的完整的体系,没有通行的被广泛承认的、统一的核算标准。所以我国进行绿色GDP 核算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1]六、绿色GDP核算制度还不健全一是环境法规不完善。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环境法规与政策都逐渐增多,但这些法规、政策在有关绿色GDP核算或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较少甚至几乎没有。我国现行环保法制定距今已有16 年,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是有关绿色GDP 核算的推行、绿色GDP 核算的方法,环境和资源的核算等,以及对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界定及其处罚都需要修订,此外,随着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完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方面的环境法规与政策,从而为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统计法规的不完善。目前,环境资源统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还健全,与绿色GDP核算有关的环境统计规划、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还未出台。根据我国绿色GDP核算的目标模式,当前,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需要确定以下几方面重点内容。(一)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框架通过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比较理想的,与国家统计核算制度衔接并分步实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二)提出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实物量核算方案实物量核算是价值量核算的基础。应尽快建立环境实物量卫星核算账户,把环境统计数据和环境核算联系起来以阐明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测算环境资产的实物存量及其增减变动的流量,全面开展环境实物量核算工作。(三)提出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价值量核算方案这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难点。价值量核算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资源消耗两部分。

我国启动绿色gop核算体系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绿色GDP核算体系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体现了人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哲学原理角度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核算理论,为什么要用绿色GDP替代GDP

(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GDP称作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由于GDP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经济单位(包括住户)的生产成果为对象进行核算的,它的核算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并具有国际上通用的核算原则与方法,是衡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活动总量的国际通用语言。因此,GDP是全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根本体现,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参数,尤其是在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宏观监控以及宏观经济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GDP具有局限性。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变化,GDP也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更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收入分配的差异和社会公平度,因此GDP不是万能的。(2)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人们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从传统意义上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绿色GDP”,使其能更准确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的比重高,表明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即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负面效应越低,即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排放废物或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越少,反之亦然。用绿色GDP替代传统的GDP可以较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衡量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程度,弥补传统GDP的不足。

绿色GDP的核算方法

绿色GDP,即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到目前为止,绿色GDP核算只涉及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损害成本、自然资源的净消耗量。这只是狭义的绿色GDP,应该把与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指标纳入GDP核算体系。因此,在GDP的核算中,必须扣除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GDP损失,以及处理这些事故的支出;扣除社会上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GDP损失,以及处理这些事件的支出;扣除为了防范和处理市场不公正、腐败造成的损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绿色GDP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以来,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绿色GDP核算的研究。2004年,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式联合开展了中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收入或绿色GNP可在传统GNP的基础上,通过以下的环境调整而得到:〈1〉当年环境退化货币价值的估计,即环境资本折旧。由于这种折旧通常可划分为两部分,其一为传统GNP中已部分计入的环境损害,如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农作物产量下降等,另一则为完全计入传统GNP中的环境损害,如野生生物物种的消失以及自然景观的破坏等。因此,这一项目的调整主要指传统GNP中未计入的环境退化部分;〈2〉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如为预防风沙侵害而投资建立防护林带等;〈3〉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如净化湖泊与河流、土地复耕等;〈4〉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分。因此计算可持续收入(绿色GDP)的公式为:可持续收入(绿色GDP)=传统GDP—(生产过程资源耗竭全部+生产过程环境污染全部+资源恢复过程资源耗竭全部+资源恢复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污染治理过程资源耗竭全部+污染治理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最终使用资源耗竭全部+最终使用环境污染全部)+(资源恢复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环境保护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因此扣除GDP中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及不合理部分,便构成了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 (GGDP,第一个G指green)。G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GGDP力求成为一个真实、可行、科学的指标,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更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围绕着构建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世界各国政府、著名国际研究机构和著名科学家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一直在进行着艰辛的理论探索。1995年,世界银行首次向全球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由“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大要素构成。专家们公认“扩展的财富”比较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了世界各地区发展的真实情况,为国家拥有真实“财富”及其发展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可比的统一标尺。

绿色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GDP核算

D 绿色GDP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而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排除,应选D。

现行GDP的核算存在哪些缺陷?谈谈绿色GDP的统计思路。

【答案】:传统GDP的缺陷举例如下:(1)没有核算环境资源的耗减。长期以来,人们把人造资产作为生产性资本价值化,将损耗从生产价值中扣除;而对于自然资源却没有这样做,因此夸大了净产出和资本形成总量。(2)没有核算环境资源损失的成本。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3)没有考虑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和保护成本。破坏良好的资源环境容易,将受到污染破坏的资源环境恢复到良好的状态,却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传统GDF"的统计没有考虑到这一成本。此外,传统GDP还不能解决以下问题:(1)不能衡量社会投资效益,致使许多投资完成后的生产能力闲置;(2)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如经济增长中的两极分化严重;(3)不能衡量社会福利的增长。为此,联合国统计局于1993年提出了使用综合环境与经济账户系统(SEEA)来统计绿色GDP的思路,其中包括了三种调整账户:一是自然资源账户,通过国民经济平衡账户连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是资源和污染账户;三是环境费用账户。通过这些调整账户,可以方便地消除传统GDP的统计缺陷,获得绿色GDP的各项指标。

试评述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为什么要用绿色GDP替代GDP?

【答案】:(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CDP称作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由于GDP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经济单位(包括住户)的生产成果为对象进行核算的,它的核算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并具有国际上通用的核算原则与方法,是衡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活动总量的国际通用语言。因此,GDP是全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根本体现,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参数,尤其是在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宏观监控以及宏观经济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GDP具有局限性。C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变化,GDP也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更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收入分配的差异和社会公平度,因此CDP不是万能的。 (2)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人们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从传统意义上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绿色CDP”,使其能更准确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的比重高,表明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即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负面效应越低,即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排放废物或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越少,反之亦然。用绿色GDP替代传统的GDP可以较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衡量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程度,弥补传统GDP的不足。

美国何时开始核算绿色gdp

1971年。绿色GDP是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在2023年的GDP基础上融入资源和环境的因素,美国经济发达,最早提出绿色GDP这一理念,是1971年开始核算绿色GDP的。gdp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国绿色gdp核算对全球经济影响

1、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更好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环境成本,提高GDP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也可以规范政府行为,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2、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可以为国际环境公约的履行提供数据支持,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贡献。3、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可以促进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园林绿化施工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步骤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录:1、签订建造合同后,收到客户支付的工程预付款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2、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相关合同成本借:工程施工(生产成本)——工程项目贷:应付职工薪酬、库存材料、累计折旧园林绿化工程主要包含:园林土石方平衡整理,园林土建施工,园林装饰施工,木作,钢构,小型景观建筑,大小乔木栽植,灌木栽植,花卉栽植,以及绿化养护工程。扩展资料:记账程序①根据各种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让凭证;②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③根据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④根据各种日记账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⑤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帐;⑥月末,现金、银行存款和明细分类分别与总分类帐相核对;⑦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资料编辑财务会计报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园林绿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程序

什么是生物资产核算

什么是生物资产核算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都是企业对其进行经营管理从而谋求资金增值得手段,而使收回投资时的资金大于原始投入.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对于企业的意义是相同的.但由于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的形式不同,价值转化机理也不一样,因此生物资产不但具有一般资产的特征,且基于它具有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生长规律,其生长都要经历从繁育、成长、成熟、蜕化、消亡等几个阶段,即是具备生命周期的资产.并且不同的生物资产其生命周期也存在差异性,有的生物资产周期很长,如林木,长达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有的生物资产周期又很短,如一般的农作物,在一年以内.生物资产会计入账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外购的生物资产,按应计入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企业自行营造的生物资产,应当按照不同的种类核算,分别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确定其取得的成本,并分别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的相关支出应予资本化,郁闭后的相关支出计入当期费用.生产性生物资产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之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在"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归集,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按其账面余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天然林等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仅在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能够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时,才能予以确认.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地取得,应按名义金额确定生物资产的成本,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名义金额为1元人民币,即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什么是生物资产核算?生物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企业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核算的方法,对一些符合条件的生物资产进行折旧等处理,具体的资产的账务处理请大家参考我们上面文章的介绍,更多精彩会计资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更新.

消耗性生资产怎么做成本核算

消耗性生资产怎么做成本核算应该都用数量金额式账簿记账,消耗性生物资产应该是数量金额记账,对其明细分类应该是按养育的时间来分类,如三月、半年、一年,按猪的生长过程来分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按一头母猪的生育年龄来计提折旧,这样分开核算就可以了,如果这样每头猪的单价计算,那今天、明天的价格还不一样,这个月和下月也不一样,如果办呢,会计核算只是一个估计,不可以太精确,正如一个固定资产常规是多少年折旧完,可不知道该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时间,这也是按常规的估计,有其他特殊情况发生就可以生产后再进行调整.消耗性生物资本成本怎么确定?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二)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育毕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三)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四)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上述文章对于消耗性生资产怎么做成本核算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解答.消耗性生物成本包括的内容有很多,有蔬菜、牲畜、大田作物等.不同的资产其在成本上确定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看完文章的解答,大家都对消耗性生物资产有了解了吗?

消耗性生物资产怎么核算?(看详细描述)

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企业(农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  1、本科目应当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进行明细核算。    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应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应按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自行繁殖的育肥畜,应按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达到郁闭后发生的管护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时,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4、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5、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

消耗性生物资产怎么做成本核算

以养猪为例,购买猪仔的支出,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等科目。领用饲料,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原材料。计提相关人员工资,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发生防疫支出,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老师,消耗性生物资产核算什么内容?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消耗性生物资产会计科目设置 (1)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应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与工资改革后有关会计核算的问答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务局,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中央,各人民团体人事、财务部门:为做好《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以下简称《决定》)的贯彻落实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建立覆盖全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决定》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政策举措,对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了要求。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中央各部门和单位人事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改革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并确保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务。二、抓紧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各地区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决定》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对组织领导、具体任务、政策措施、工作进度、监督检查等做出周密安排。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本省(市、区)政策要规范统一,防止政策多样。各地区原来开展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政策要按照《决定》进行调整。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统一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部门要在党组(党委)领导下,制定本部门贯彻《决定》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分工和要求。各地区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的实施办法、各部门的工作方案,连同各类人员视同缴费指数表(见附表),在2015年5月底前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三、准确把握《决定》的有关政策。(一)关于参保范围。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是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改革后的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对于目前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尚未转企改制到位的事业单位,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按有关规定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要根据《决定》要求,严格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确定参保人员范围。编制外人员应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单位,要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理规范,待明确工作人员身份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二)关于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特点,《决定》规定的本单位工资总额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西藏特贴、特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基数的项目)、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西藏特贴、特区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绩效工资。其余项目暂部纳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三)关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国家每年根据上年度职工工资增长等因数,确定并公布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四)关于“中人”的过渡。全国实行统一的过渡办法。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简称改革前,下同)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底限高。即:新办法(含职业年金待遇)计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员(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员(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发放20%,依次类推,到过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员(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人员执行新办法。N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A*M+B+C)*∏(1+Gn-1)N=2015A:2014年9月工作人员本人的基本工资标准;B:2014年9月工作人员本人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对应的退休补贴标准;C:按照国办发[2015]3号文件规定相应增加的退休费标准;M:工作人员退休时工作年限对应的老办法计发比例;Gn-1:参考第n-1年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等因素确定的工资增长率,n∈[2015,N],且G2014=0;N:过渡期内退休人员的退休年度,N∈[2015,2024]。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的,其退休年度视同为2015年。新办法待遇计发标准=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其中,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经+个人账户养老金。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基础养老经=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1%,其中,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平均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各地根据测算形成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务职级(技术等级)和工作年限相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样表详见附件),工作人员退休时,根据本人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和工作年限等确定本事视同缴费指数。实际平均缴费指数=(Xn/Cn-1+Xn-1/Cn-2+......+X2016/C2015+X2015/C2014+X2014/C2013)/N实缴;Xn、Xn-1、...X2014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至2014年相应年度本人各月缴费工资基数之和,Cn-1、Cn-2、...C2013为参保人员退休上一年至2013年相应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N实缴为参保人员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2.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度系数。其中,过渡系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过渡系数保持一致。视同缴费指数由各省级地区统一确定。3.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计发月数。其中,计发月数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4.职业年金计发按照《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有关规定执行。(五)关于视同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指数的认定。对于改革前曾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应予确认,不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他情形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本人退休时,根据其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及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等因数计发基本养老金。(六)关于规范统一政策标准。各地区要按照《决定》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实行省级统筹;确实难以一步到位实现省级统筹的,基金可暂不归集到省级,建立省级基金调剂制度,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全省(市、区)要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统筹项目和标准以及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统一编制和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明确省、地(市)、县各级政府的责任。各地区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业务经办流程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求,统一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规程和管理制度,统一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省级集中管理数据资源。四、调整部分工作人员退休时加发退休费的政策。改革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在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退休时不再提高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奖励所需资金不得从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对于改革前已获得此类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本人退休时给予一次性退休补贴并支付给本人,资金从原渠道列支。退休补贴标准由各省(区、市)根据平衡衔接的原则予以确定。符合原有加发退休费情况的其他人员,按照上述办法处理。五、规范各地区试点政策。各地区要妥善处理本地区原有试点政策与《决定》的衔接问题,确保政策统一规范。改革后,对于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其改革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照有关规定计发待遇。改革前个人缴费本息,划转至改革后的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本人退休时,该部分个人缴费本息不计入新办法标准对比范围,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各地区开展试点期间的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并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使用,严禁挤占挪用,防止基金资产流失。六、明确延迟退休人员参保政策。改革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继续参保缴费。其中少数人员年满70岁时仍继续工作的,个人可以选择继续缴费,也可以选择不再继续缴费。待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时,按规定计发养老待遇。七、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组织各方面力量,宣传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解读各项政策,针对群众关切问题解疑释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改革工作,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八、逐级做好培训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将举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和经办管理培训班,对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中央各部门和单位人事管理机构进行培训。各地区、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集中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工作,帮助相关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全面、准确掌握政策,提高贯彻《决定》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九、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切实抓好组织实施。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掌握实施情况,认真分析遇到的情况和问题,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进行。要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认真排查风险点,制定应对预案,把工作做实做细,保持社会稳定。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附件:机关事业单位职务职级(技术等级)和工作年限相对应视同缴费指数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5年3月日

浅议票据融资时的会计核算

“应付票据”在制度的使用说明中的表述为“本科目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的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因此它正常的核算对应科目有“物资采购”、“库存商品”、“应付帐款”等。时下‚ 原票据债务企业融资并不鲜见。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全国票据业务签发56,873万笔,金额981,209亿元,约占全部非现金支付笔数的10%,金额的48%。商业汇票承兑、贴现、转贴现规模不断扩大(注)。在具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不存在真实交易而互相开具商业承兑汇票‚让债权企业用商业承兑汇票先向银行贴现,然后再将从银行取得的贴现款转划给原票据债务企业,从而达到票据债务企业从银行融资的目的。这种融资是通过的原票据债权企业而间接进行的。以融资为目的,从一开始就不以上述正常的真实的交易反映在会计核算上,我们看到的一些原票据债务企业的会计帐务处理和手续的情况如下:1.原票据债务企业的债权企业只一个时,(1)债务企业开出票据作,借:预付帐款—甲企业,贷:应付票据;(2)在收到转划的贴现款时作,借:银行存款,贷:预付帐款—甲企业。往来间除开开出的票据和收回贴现款时的进帐单无其他凭证。2.原票据债务企业的债权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时,(1)债务企业开出票据作,借:预付帐款—甲企业,贷:应付票据;(2)收到最后的债权企业转划的贴现款时作,借:银行存款,贷:预付帐款—甲企业。往来间除开开出的票据和收回贴现款时的进帐单无其他凭证。这样的帐务处理未能真实、明确地反映出融资的经济业务活动,而假以预付货款的面貌反映。期末未收到转划的贴现款时,仍停留在“预付帐款—甲企业”等上,其会计报表未能公允的反映该时点的财务状况。期末收到转划的贴现款时,帐面也未能真实反映出应付票据的债权企业。笔者认为票据融资的经济业务活动已如火如荼,会计核算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1.当资产形态变化时,如债权人有了变化,会计帐面应随着变化。2.出票本就是以融资为目的,非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的,会计应直接处理作“其他应收款”,而非“预付帐款”。3.“应付票据”科目应增设明细科目核算,而只停留在设置应付票据备查帐,登记“每一应付票据种类……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等资料”上。 当融资贴现款收妥时,在帐面上应反映为“应付票据-**银行” 融资款为宜。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采用什么方法核算根据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

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的核算方法按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和影响的程度不同,有权益法和成本法两种方法。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法人财产权和股权的相互关系有以下几点:一、股权与法人财产权同时产生,它们都是投资产生的法律后果。二、从总体上说股权决定法人财产权,但也有特殊和例外。因为股东大会是企业法人的权利机构它做出的决议决定法人必需执行。而这些决议、决定正是投资人行使股权的集中体现。所以通常情况下,股权决定法人财产权。股权是法人财产权的内核,股权是法人财产权的灵魂。但在承担民事责任时法人却无需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认可。这是法人财产权不受股权辖制的一个例外。这也是法人制度的必然要求。三、股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是对法人的控制权,取得了企业法人百分之百的股权,也就取得了对企业法人百分之百的控制权。股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企业法人最终就要受国家的控制;股权掌握在公民手中,企业法人最终就要受公民的控制;股权掌握在母公司手中,企业法人最终就要受母公司的控制。这是古今中外不争的社会现实。四、股权转让会导致法人财产的所有权整体转移,但却与法人财产权毫不相干。企业及其财产整体转让的形式就是企业股权的全部转让。全部股权的转让意味着股东大会成员的大换血,企业财产的易主。但股权全部转让不会影响企业注册资本的变化,不会影响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不会妨碍法人以其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所以法人财产权不会因为股权转让而发生改变。

旅游服务企业成本和费用是怎么核算的

会腾软件·企业会议管理,专业提供集团企业、500强企业、成长型大中型企业会议管理一体化数字服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会议从准备、权限审核、会议执行、供应商选择、财务审批到最终会议总结、成本核算等数字可视化的系统支持。

旅游服务企业成本和费用是怎么核算的

现在的新的会计准则是这样规定的.对于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按受益对象进行分配的.也就是说五险一金及教育经费都是各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的.要细化.实实在在的列在受益对象的成本中.

请问一级土地开发需要交些什么税,税率是多少,怎么核算应缴税费!谢谢

我把你的土地开发,用房地产行业涉及的税种来讲吧;房地产企业一般涉及的税种有:契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城建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率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契税:3-5%土地使用税:按平方算(0.6-30不等)土地增值税:一般平时预缴1-3%左右,最后用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进行清算,营业税:5%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企业所得税:25%,也可能是核定税率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的3%印花税:购房合同的万分之五城建税:营业税的1-7%房产税:租12%房价值1.2%耕地占用税:当地规定的多少一平方;想具体了解,还需要查相关税种的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并给合当地税务部门来确定;仅供参考;

中国科学院科研课题核算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搞好科研任务与条件的综合平衡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努力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最需要的课题上去,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课题核算是科研计划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适应科研特点加强经费管理的好形式;是发扬经济民主,实行群众理财,增强经济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的一项好措施。其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努力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以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为中心,合理分配和监督使用科研经费,力求用最少的消耗,完成科研任务,取得最佳效果。第三条 课题计划和经费预算,是进行课题核算的基本依据,必须建立、健全课题计划和经费预算的评审制度。第四条 课题核算工作,必须同加强科研计划管理、物资管理、财物管理密切结合,同人员考核、评比、奖惩工作密切结合。第二章 课题经费预算核定第五条 课题经费预算内容,按照目前多数单位的管理水平,主要可包括:  1.仪器设备费,包括维修费和零配件购置费;  2.研究材料费,包括加工费;  3.科研业务费,包括差旅费、考察、资料、计算、分析、测试实验费;  4.实验用房改造费;包括小额零星基本建设费。  有条件的单位,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加或划细预算内容。第六条 课题经费预算应包括科研课题全过程或阶段目标(一般不超过五年)的经费总概算和分年度用款额。第七条 课题经费预算的核定程序, 结合课题计划 (或开题报告)的评审工作一起进行。  1.课题组(或课题负责人)提出课题经费总概算和分年度用款计划,研究室审核平衡后报所部。  2.研究所的科技(业务)处牵头,组织物资、财务等部门,深入课题组,根据课题情况和条件可能,共同协商,提出经费的初审建议数。  3.研究所的学术委员会、所务会议,结合评审课题计划(或开题报告),同时进行经费的综合平衡,审定和批准课题总概算和分年度用款额。在确定年度用款额时,可以采取统一下达指标到室,核算到课题(组)的办法,以便在年度经费指标安排上,给研究室有一定的支配、调剂权。  4.课题经费预算确实需要调整时,审定程序同上。  5.国家和院的科技攻关项目预算,院重点科研课题预算,科学基金的课题预算,科技三项费用等资助的课题预算,分别按有关管理办法审定。第三章 课题核算的管理和分工第八条 课题核算工作,在主管所长的领导下,由科技(业务)处、物资、财务及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第九条 科技(业务)处按照院和所务会议批准的课题计划和经费预算,对课题立案编号。根据课题进度计划,定期(每季或半年)会同财务、物资部门,检查课题计划及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节约或超支的原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课题核算的管理水平。第十条 物资部门负责审查和订购科研课题所需的器材,检查仪器设备利用情况,组织仪器设备的公管共用和专管共用,加强协作,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对课题组领用的仪器设备、器件、材料,要建立相应的登记、统计制度,按月按课题汇总和计价,连同出库单送交财务部门。第十一条 财务部门负责全所课题经费核算的综合、汇总、分析和管理工作。根据课题经费预算内容设置分课题帐户,作为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有关目节级的明细帐。每月终了, 通过课题明细帐进行结算, 公布结果,分送所、室领导,课题组及科技、物资等部门,定期对课题经费开支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第十二条 研究所的附属工厂负责对课题组来厂加工修配试验试制等的经费支出进行核算,按月将数字提交财务部门。所的公用实验室、资料复制部门以及各室相互之间为课题提供的服务支出,由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管理水平,确定内部结算或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研究室要有一位负责人分管课题经费预算、核算的管理工作,配合所职能部门共同搞好课题核算工作。第十四条  课题经费预算核定后,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如因故经费不足,经室主任审批在室经费中调剂, 无法调剂时, 需按规定程序向所申请追加经费或贷款。未经批准的,有关部门应即停供器材和经费。第十五条 研究室在核定的年度经费预算范围内,对课题经费有一定的调剂权;课题组在使用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同时应遵守国家财政制度,接受监督。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购置、社会集团购买力控制商品,以及科研出差费等,应当制定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

新准则下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  ①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②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  (3)不确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涉及按期分摊递延收益的,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企业取得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说,这类补助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将政府补助用于购建长期资产时,相关长期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自相关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转让、报废等),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在很少的情况下,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也可能表现为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长期非货币性资产,应当在实际取得资产并办妥相关受让手续时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如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不大的,应当以有关凭证中注明的价值作为公允价值;如没有注明价值或者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有活跃市场的,应当根据有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首先同时确认一项资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计入当期收益。但是,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

收到政府补贴款怎么进行独立核算?

政府的补贴款,需要单独记账,单独核算。具体方式为:1、收到拨款: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项目拨款;2、发生支出:借:支出类的科目——××项目支出贷:现金或银行存款按支出类别登记:在支出类的科目——××项目支出下设置子目,分类登记,如支付差旅费、办公费用、材料费用等等按实际发生。所谓“专款专用”,是需要设置专门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使用政府补助收入时,如果用于提供服务等业务活动,就需要在“业务活动成本”下设置“政府拨款”的明细科目。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有以下几类:1、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①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②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2、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3、不确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涉及按期分摊递延收益的,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企业取得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饲料工业会计如何核算

  (一)原料入库的核算和账务处理。月末,财务部门根据仓库报送的原料入库汇总表及明细入库单进行账务处理,按照各类原料的数量、金额登记材料明细账,按照供应商的名称和实际应付金额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账务处理为:借记“原材料-××原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客户”科目。   (二)支付饲料款的核算及账务处理。支付客户饲料款时要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客户要向财务部门提供发票和入库单的客户联,二者缺一不可,发票应有猪场负责人、采购员和保管员签字。同时,财务人员还应将采购员报送的采购通知单与发票和入库单核对,核对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账务处理为:借记“应付账款-××客户”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原料加工核算及账务处理。根据仓库报送的饲料生产报表进行原料明细账的结转,按本月转出原料的数量和入库时单价,核销各类原料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成品料的数量和账面价值,账务处理为:借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贷记“原材料-××原料”科目。   (四)成品料出库的核算及账务处理。由于加工成品料的成本受原料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加工成本的影响,因此成品料成本单价是一个变量,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按计划成本单价(可参照上年年末计算的成本单价或同行业的饲料成本单价水平)计算发出成品料的价值,年末再调整成品料的成本差异。根据仓库报送的成品料出库汇总表及明细出库单,按各饲养组本月领用成品料型号的数量和计划成本单价计算饲料消耗金额,计入各饲养组的生产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饲料-××组”科目,贷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   (五)成品料成本单价计算及成本差异处理。为简化核算手续,可以将与加工饲料相关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加工成本等,计入制造费用或生产成本,借记“制造费用-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借记:“生产成本-工资”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科目等。饲料加工成本仅考虑本期加工各类原料的综合成本,成品料加权成本单价=(期初原料库存的账面价值+全年加工转出原料的价值)/(期初原料的库存数量+全年加工转出原料的数量)。年末调整饲料成本差异时,如果计算出的成品料加权成本单价大于计划成本单价,按各饲养组全年领用数量乘以加权成本与计划成本单价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贷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如果计算出的成品料加权成本单价小于计划成本单价,则借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   (六)加工损耗的核算及账务处理。饲料加工损耗平时不作账务处理,只在饲料生产报表中反映,若年末计算的饲料加工损耗率在核定的指标内,其损耗计入管理费用,账务处理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若饲料加工损耗率超过核定的指标,其超过部分先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待领导批准扣除个人年终酬金时再作处理,账务处理为: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从个人酬金中扣款时,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饲料加工企业成本核算

饲料加工企业可以按月归集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归集,日生产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做为当月的生产成本。在产品数量不会很大且月末的变动不是很大,即可以忽略不计。掌握企业生产的过程,按照生产的特点设计成本核算的方式,确定收集成本计算数据的环节,取得成本计算的数据,这些是最主要的。。成本计算,各个企业的计算过程完全不同,需要适当调整。。发个表格供参考哈。需要在电脑的网页里(在本页)下载。。

饲料工业会计如何核算?

  (一)原料入库的核算和账务处理。月末,财务部门根据仓库报送的原料入库汇总表及明细入库单进行账务处理,按照各类原料的数量、金额登记材料明细账,按照供应商的名称和实际应付金额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账务处理为:借记“原材料-××原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客户”科目。   (二)支付饲料款的核算及账务处理。支付客户饲料款时要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客户要向财务部门提供发票和入库单的客户联,二者缺一不可,发票应有猪场负责人、采购员和保管员签字。同时,财务人员还应将采购员报送的采购通知单与发票和入库单核对,核对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账务处理为:借记“应付账款-××客户”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原料加工核算及账务处理。根据仓库报送的饲料生产报表进行原料明细账的结转,按本月转出原料的数量和入库时单价,核销各类原料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成品料的数量和账面价值,账务处理为:借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贷记“原材料-××原料”科目。   (四)成品料出库的核算及账务处理。由于加工成品料的成本受原料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加工成本的影响,因此成品料成本单价是一个变量,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按计划成本单价(可参照上年年末计算的成本单价或同行业的饲料成本单价水平)计算发出成品料的价值,年末再调整成品料的成本差异。根据仓库报送的成品料出库汇总表及明细出库单,按各饲养组本月领用成品料型号的数量和计划成本单价计算饲料消耗金额,计入各饲养组的生产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饲料-××组”科目,贷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   (五)成品料成本单价计算及成本差异处理。为简化核算手续,可以将与加工饲料相关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加工成本等,计入制造费用或生产成本,借记“制造费用-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借记:“生产成本-工资”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科目等。饲料加工成本仅考虑本期加工各类原料的综合成本,成品料加权成本单价=(期初原料库存的账面价值+全年加工转出原料的价值)/(期初原料的库存数量+全年加工转出原料的数量)。年末调整饲料成本差异时,如果计算出的成品料加权成本单价大于计划成本单价,按各饲养组全年领用数量乘以加权成本与计划成本单价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贷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如果计算出的成品料加权成本单价小于计划成本单价,则借记“原材料-成品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   (六)加工损耗的核算及账务处理。饲料加工损耗平时不作账务处理,只在饲料生产报表中反映,若年末计算的饲料加工损耗率在核定的指标内,其损耗计入管理费用,账务处理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若饲料加工损耗率超过核定的指标,其超过部分先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待领导批准扣除个人年终酬金时再作处理,账务处理为: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生产成本-饲料”科目;从个人酬金中扣款时,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导语: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于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利弊关系,更好的发挥这一制度的优势。   营业税改增值税,指的是产品和服务全部纳入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而不再征收以服务为基础的营业税,进而降低了增值税的税率。这一改革从2012年1月1日上海作为试点开始运行。从三年多的发展来看,营改增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将会对企业的税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具体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第一,营业税改增值税会对会计核算中企业所得税产生一定影响。对企业来讲,所得税的核算是其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下,对企业会计核算所得税的影响较大。“营改增”背景下,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抵扣的流转税将会进一步的减少。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根据现行的税法中相关规定,企业所缴纳的营业税可以在其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但是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这一部分的税负就会转嫁到增值税上。   而依据当前的相关规定,增值税不能够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这种情况下就会增加企业需要缴纳的所得税,并且增加的金额较多,这样就需要对企业会计核算调整提出更高的要求,且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必须要科学应对才能够确保企业的最终利益。“营改增”背景下,将会影响到购进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进而会对企业的所得税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交通运输相关行业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是以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但是改革之后,3%的税负将不用在缴纳,这样就改变了固定值产的购置成本,进而会对会计的核算工作带了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找到科学的应对措施,充分利用积极的影响。   “营改增”背景下,还会减少企业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额度。在改革之前,企业发展中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和其他相应的劳务费用可以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并将这些费用用在所得税前,按照税法规定的比例进行扣除,但是在改革之后,这些费用中包含进项税额的部分就不能够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这样也会影响到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第二,改革中增值税发票会对会计核算产生一定影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要获得真实可靠的会计原始凭证,才能推动会计核算工作有序开展,而增值税发票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始凭证。但是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增值税的发票发生一定变化,会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试点区来说,从修改之日起算,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相关企业,对其从事的增值税应税经济活动,需要统一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是普通发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应税活动中,涉及到运输服务行业的,还必须要使用该行业的专属货物运输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是普通的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是普通发票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样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在辨认以及入账价值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有时会以为会计人员的疏漏出现一定的错误,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出现企业增值税账面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对会计人员来讲,在改革之后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性问题,企业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来调整会计核算工作,而相关人员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过度和适应才能够满足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核算工作的具体要求。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对资产负债表影响以及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第一,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进行分析。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企业的营业收入中从含有营业税价变为不含有增值税价,这样就会因为营业税的取消而使得与其相关的附加科目金额降低,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利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和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有着直接关系的项目,其相应费用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少,这样累计折旧以及累计摊销的额度也会减少,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利润总额。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因为企业的利润增加,也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流动盈余资金,资金增加会使得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第二,从营改增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从固定资产角度来谈,对企业来讲,固定资产是其最为重要的资产,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也会引起企业产负债表和相关层面上的变化。   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都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入账价值都是含有营业税的买价入账,但是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企业购买固定资产,购入的无形资产以及不动产都将会以不含有营业税的价格买入,而材料的增值税也可以抵扣,这样,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期初余额就会存在着不同,再按照相同的办法折旧和摊销,二者的期末余额也会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从应交税费的角度来谈,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资产负债表中不会再出现应交税费和应交营业税的项目,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应交税费的期末余额。第三,从“营改增”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进行分析。   根据企业的活动性质,现金流量表能够分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种。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将会减少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购买的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的现金,在经营活动中因构建所需的进项税额有所增加。   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企业税负有所降低,这样就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加之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时候进项税额能够抵扣,这样就能够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增加投资,进一步增加了现金的流动,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对现金流量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长远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或者是减少现金流,会和税负的增减呈反比。从消费者取得的收入角度来看,在现金流当中,这一环节体现出来的只是纳税人作为应税业务需要缴纳的国家税款,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利润表的增改,仅仅是外在形式的体现。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通过逐步发展,优化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   三、结语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于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利弊关系,更好的发挥这一制度的优势。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开看,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改革背景下,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并根据改革实时调整会计核算策略。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核算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的会计核算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好的利用这一改革推动企业发展。 ;

如何核算煤矿排污费

你好!“以什么来核定”这个行业主要的排污费收费因子为污水、超标废水、粉尘、固体废物等。这些因子要通过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技术监测后的数据再计算出排污费的!简单说,是以监测数据来核定排污费!希望这些能给予你帮助!

排污费应该计入什么科目核算?

问:公司一季度一次的排污费应计入什么科目核算,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6602 管理费用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u2026u2026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第二十五条规定,小企业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二)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小企业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和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  根据上述规定,对于排污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水费单据中的排污费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进管理费用——排污费

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吗?会计法中规定了各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会计人员

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根据《会计法》的第三十七条 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各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会计人员经济责任制。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四项基本要求: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四项基本要求,就是这项制度的四项基本内容,或者说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四项重要的法律规范。第一项要求是指,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应当实行职务分离,各有明确的职责,不能交叉任职,混淆不清;这些职务只有分离,才能形成相互制约,分离是制约的前提条件,职务分离和制约是实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防止因职务重叠、权力集中、职责不清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第二项要求是指,对于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应当有明确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在这种程序方面应当遵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法律原则,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减少盲目决策,防止程序混乱,内部失控,造成损失。第三项要求是指,财产清查作为加强会计管理、保证会计核算准确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规范财产清查工作,通过财产清查改善经营管理,保证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项目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计算方法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例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先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分别计算各类别产品成本,然后在各个类别内部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个规模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称之为分类法。在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中,为了加强成本的定额控制,还可以以定额成本为基础,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定额法。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企业生产情况错综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往往是同时使用或结合使用的。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其目标是力求达到既要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又要简化成本的核算工作。

工程业的成本核算怎么做?

施工企业?

如何分项目核算成本

项目成本,就是指项目消耗和占用资源的数量和价格的总和,在施工项目中,对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是公司降低成本的关键。构成项目成本的部分有:决策工作成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实施成本等。 估算方法: 类比估算法 这是一种在项目成本估算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使用的项目成本估算方法。这种方法也被叫做自上而下法,是一种通过比照已完成的类似项目的实际成本,去估算出新项目成本的方法。 参数估计法 这是利用项目特性参数去建立数学模型来估算项目成本的方法。例如,工业项目使用项目设计生产能力、民用项目使用每平米单价等。 标准定额法 这是依据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或者项目成本管理咨询机构编制的标准定额估算项目成本的方法。 法律依据《 合同法 》。

怎么核算工程项目成本?

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工程成本分为直接、间接两方面。那么怎么核算工程项目成本?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核算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方法最常用的核算方法有会计核算方法、业务核算方法与统计核算方法,三种方法互为补充,各具特点,形成完整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会计核算法是以传统的会计方法为主要的手段,以货币为度量单位,会计记账凭证为依据,对各项资金来源去向进行综合系统完整地记录、计算、整理汇总的一种方法。业务核算法是对项目中的各项业务的各个程序环节,用各种凭证进行具体核算管理的一种方法。统计核算是建立在会计核算与业务核算基础之上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主要的统计内容有产值指标、物耗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等。表格核算法主要是建立在内部各项成本核算基础上,通过项目的各业务部门与核算单位定期采集相关信息、填制相应表格,形成项目成本核算体系的一种方式。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过程1. 发生成本的确认进行项目成本核算,首先要对发生的各种成本和费用进行一一确认,确定应该记入项目成本的费用及费用数额各种消耗纪录完成状况度量2. 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所谓成本归集是指在会计制度下,以有序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搜集与汇总的过程;成本分配则是指将归集的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既有直接成本,也存在间接成本,大多数直接成本的核算简单易行,可按照定额标准和单价直接核算,而间接成本则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集与分配。3. 确定实际发生成本经过对项目成本的确认、归集与分配,就完成了项目成本核算的主体工作,为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对未完成的项目工程再次进行最后盘点,最终确定一定期间内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4. 提交项目成本核算报表确认最终实际成本之后,要将已经完工的项目成本转入“项目结算成本”等科目中,并结转相关的期间费用,经过必要的会计处理之后,生成项目成本核算报表,并最终提交相关部门,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施工战略与方法。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

施 工 项 目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表格核算法和会计核算法。表格核算法的优点:简便易懂,方便操作,实用性较好。缺点:难以实现较为科学严密的审核制度,精度不高,覆盖面较小。会计核算法不仅核算工程项目施工的直接成本,还要核算债权债务等。优点:科学严密,人为控制的因素较小,核算的覆盖面较大。缺点:对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都要求较高。项目财务部门一般采用此种方法。

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最常用的核算方法有会计核算方法、业务核算方法与统计核算方法,三种方法互为补充,各具特点,形成完整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会计核算法是以传统的会计方法为主要的手段,以货币为度量单位,会计记账凭证为依据,对各项资金来源去向进行综合系统完整地记录、计算、整理汇总的一种方法 业务核算法是对项目中的各项业务的各个程序环节,用各种凭证进行具体核算管理的一种方法 统计核算是建立在会计核算与业务核算基础之上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主要的统计内容有产值指标、物耗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等 表格核算法主要是建立在内部各项成本核算基础上,通过项目的各业务部门与核算单位定期采集相关信息、填制相应表格,形成项目成本核算体系的一种方式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核算可以降低盈余管理程度吗?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核算可以降低盈余管理程度吗?是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核算可以降低盈余管理程度,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解释第3号规定: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区分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上述两者规定的差别在于,解释第3号规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不需要区分被投资单位分配的利润是在投资前还是在投资后产生,不存在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问题,这是对准则第2号规定的彻底改变。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工作把握什么原则

  我们认为,有效地实施人力资源会计 ,必须建立起合理的运行机制,针对不同情况使用适当的账务处理方式。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系统核算。工作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则。      (2)将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进行表内披露必须进行系统核算。这就应该在会计科目上进行针对性的明细科目设置。应该在无形资产科目之下设置人力资源明细科目。并在累计摊销科目下设置人力资源摊销明细科目。在长期应付款科目下设置人力资源负债明细科目。在实收资本科目下设置人力资本明细科目。在资本公积科目下设置人力资本公积明细科目。在研发支出科目下设置人力资源开发明细科目,该帐户兼具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的性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3)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要把握适度。首先,尊重企业自主权不能冲击企业会计准则。所以我们主张在有关科目之下设置明细科目。其次,我们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应该在各自的企业内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或者制定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规程。这也使得各企业有进一步设置以上人力资源核算明细科目的机会。   (4)仅将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进行表外披露则不必进行系统核算,也不必设置相应明细科目。    2.重要性  即充分尊重人力资源特质,区分情况进行会计处理。首先,企业对于特别重要的人才,可以按资本化处理方式记账 。如提供非专利技术、专利权的重要技术人才和特别重要的高级管理人才,可以按借记无形资产人力资源,贷记实收资本人力资本。其次,企业对于一般员工,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可以继续按传统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费用化处理。再次,企业对于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人才,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签订特殊的年薪合同,从合同或协议开始执行起借记无形资产人力资源,贷记长期应付款人力资源负债。 中国会计网   3.实质重于形式   对实行人力资本核算或实行年薪制的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合同一经签订,就组织针对性核算,这实际上是合同将立即生效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立即予以确认。    4.客观公允  指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应客观公允。不能拘泥于使用成本法或价值法等具体方法。通过市场机制,个人追逐实现人身奋斗理想,企业追逐寻求到最有价值人力资源,在全社会这类合同将逐步趋向客观公允的极限。    5.规范化  企业对披露方式等一旦选定,就必须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划本企业的会计工作,用企业自己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等落实、固化措施。用企业自己制订的制度将借记生产成本等,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等,贷记累计摊销人力资源摊销;其中一部分还借记长期应付款人力资源负债,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等账务处理规范化。

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这些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以人力资源为重点,具有技术装备低,用人多,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大的特点。下面是我为您收集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想了解的可以看看哦!   一、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是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和核算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对象 人力资源是指某个特定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劳动力人口数量与劳动力人口质量两者的综合。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人力资源,就某个经济组织(如各类企业、盈利性的事业单位等)来说,人力资源的占用形式表现为“人力资产”,来源形式表现为“人力资本”。人力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人力经济资源,即通过人力资产的`使用和支配能为经济组织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人力资产是以“人”成为企业的劳动者为标志,以未来收益中视为人力资源产生的部分的现值作为计价尺度,它在性质上类似无形资产,但其价值不因使用而摊销。企业在员工的招聘、测试、录用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应作为“人力投资”予以资本化,它在性质上类似递延资产,应在预计受益年限内摊销。人力资本是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的概念,代表劳动力的所有权投入企业形成的资金来源,它的确立意味着要承认劳动者在经济组织中的应有地位。我们可以把人力资本称为“劳动者权益”,则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恒等式为“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劳动者权益)”。如把人力资源会计同传统会计综合起来,把“人、财、物”都作为整个会计系统核算的对象,则会计恒等式应改为“财物资产+人力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劳动者权益”,其中:债权人权益的报酬是利息,所有者权益的报酬是红利(或股利),劳动者权益的报酬是工资。   三、人力资源会计涉及的会计科目:人力资源会计应结合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共同应用。   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内容,增设相应的账户,以满足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要求。   (1)“人力资源开发基金”账户。该账户属于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用于开发人力资源的专用基金。其贷方登记从税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专门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基金;借方登记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的结存数额。   (2)“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账户。该账户属于成本费用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为取得、开发、维护人力资源发生的资本性支出;贷方登记结转劳动力受聘后的人力资产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尚未结转的已投资成本。该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人力资产”项目中列示。   (3)“人力资产”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增加人力资产的原始成本;贷方登记减少人力资产的原始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期末现有人力资产的原始成本。该账户可按部门或人员设置明细账核算。   (4)“人力资本”账户。该账户属于劳动者权益类账户。其贷方登记人力资产形成后劳动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人力资产减少后劳动者权益的减少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存劳动者权益实有数。   (5)“人力资产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为组织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性支出,及人力资产资本化部分的每期摊销额。贷方登记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数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6)“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该账户属于“人力资产”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其贷方登记人力资产各期摊销的数额;借方登记人力资产调离企业时减少的累计摊销数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现有人力资产累计摊销的数额。   (7)“人力资产损益”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人力资源退出企业而发生的损失或收益的账户。其贷方登记收到保险公司意外伤亡赔偿款及人力资源调出企业收到补偿收入(违约金等)大于该项人力资产账面净值发生的收益;借方登记发生的劳动力意外伤亡等支出及企业收到补偿收入(违约金等)小于该项资产账面净值发生的损失。期末将借、贷双方对比后的差额转人“本年利润”账户,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有哪些

你讲的比较模糊了,人力资源,可以讲也是资源的一种,他也是有成本的,涉及到成本,当然也就需要进行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包括培训费用,招聘费用,日常人员的薪酬费用,这些都是有数字的,他们也是企业必须支出的一部分,希望我的解释能够让你明白。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什么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   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人力资产核算和劳动者权益核算。   (一)人力资产核算   人力资产是指银行所拥有或控制的可望向银行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其价值构成有四部分:取得价值、开发支出、离职成本、新增价值或潜在价值增值。取得价值、开发支出、离职成本构成人力资产成本,新增价值或潜在价值增值形成人力资本。   1、人力资产成本,即银行对人力资产的投资,它将随人力资产的折旧而逐渐得到补偿。其核算主要是:将人力资产成本进行细分,然后把其中一部分列作期间成本,当期注销;剩余部分进行资本化,随人力资源服务潜能的递延至以后各期间摊销。   2、人力资产增值,即人力资源为银行提供的经济贡献和服务潜能。它包括三个部分:个人价值、群体价值和整体人员价值。其核算有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两种方式。主要是从个人生产能力、晋升能力和调整工作能力等方面来评定个人价值;从管理方式、组织结构、协作气氛等管理行为来评定群体价值。   (二)劳动者权益核算   1、人力资本,即对应人力资产增值的概念,它代表劳动力的所有权投入银行形成的资金来源,性质上近似于实收资本。人力资本呈抛物线型变化,这是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的区别。   2、劳动者权益分成是银行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按留存的人力资本分配给劳动者的收益。在银行由于经营状况欠佳,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国家或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时,这部分差额应转为劳动者权益分成挂账。   (三)人力资源会计应设置的账户   为了正确核算人力资产和劳动者权益,全面反映人力资源信息,应设置以下几个账户:   1、“人力资产”账户。本账户属于长期资产类账户。用于核算人力资源的取得、培养、开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及人力资产的评估增值。   2、“人力资本”账户。本账户属权益性账户。员工被录用时或因能力提高并经重估时,据评估的价值记贷方;因调出、退休、死亡而脱离银行时和年老健康恶化致使其能力下降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代表剩余劳动能力形成的资本额。   3、“人力资产累计折旧”账户。本账户是“人力资产”的备抵调整账户。计提折旧时记贷方;人员调出、退休或死亡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现有人力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4、“人力资产成本费用”账户。本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于核算人力资产的收益性支出如工资、福利费等,以及应与本期收益相配比而摊销的资本性支出。费用发生和摊销时记借方,期末结转损益时记贷方,结转后无余额。   5、“人力资产损益”账户。本账户核算银行人员调出、转让时收取的补偿费用与账面净值之间的差额,补偿收入大于账面净值时和收到保险赔款、其他赔款时记贷方;补偿收入小于账面净值时和注销账面净值、支付有关费用时记借方,期末结转损益后无余额。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目的   从内部企业管理者来看,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一方面为了激励员工充分发挥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费用,有必要通过提供人力资源取得开发的耗费和产生的效益等数据信息资料,进行控制、比较、核算,提高效益。   但是,对于服务内部人力资源会计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行设计。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外部报告的披露方面,设计出统一的满足不同企业的会计制度或准则,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在一些知识密集型企业,物力资本占的比重很小,其实力的对比主要体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因此,仅仅通过编制的将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表外披露的报表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也不能反映出企业拥有的真实资源与实力;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要求和物力资本所有者一样,成为剩余索取者,也就意味着人力资本可以作价入股,投入企业。这就需要将人力资源货币化把它作为资本纳入财务报表,满足外部信息的使用者的需要。这才是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根本目的。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方法   1.账户设置。   人力资源会计应结合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共同应用。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内容,增设相应的账户,以满足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要求。   (1)“人力资源开发基金”账户。该账户属于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用于开发人力资源的专用基金。其贷方登记从税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专门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基金;借方登记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的.结存数额。   (2)“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账户。该账户属于成本费用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为取得、开发、维护人力资源发生的资本性支出;贷方登记结转劳动力受聘后的人力资产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尚未结转的已投资成本。该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人力资产”项目中列示。   (3)“人力资产”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增加人力资产的原始成本;贷方登记减少人力资产的原始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期末现有人力资产的原始成本。该账户可按部门或人员设置明细账核算。   (4)“人力资本”账户。该账户属于劳动者权益类账户。其贷方登记人力资产形成后劳动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人力资产减少后劳动者权益的减少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存劳动者权益实有数。   (5)“人力资产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为组织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性支出,及人力资产资本化部分的每期摊销额。贷方登记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数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6)“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该账户属于“人力资产”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其贷方登记人力资产各期摊销的数额;借方登记人力资产调离企业时减少的累计摊销数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现有人力资产累计摊销的数额。   (7)“人力资产损益”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人力资源退出企业而发生的损失或收益的账户。其贷方登记收到保险公司意外伤亡赔偿款及人力资源调出企业收到补偿收入(违约金等)大于该项人力资产账面净值发生的收益;借方登记发生的劳动力意外伤亡等支出及企业收到补偿收入(违约金等)小于该项资产账面净值发生的损失。期末将借、贷双方对比后的差额转人“本年利润”账户,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2.账务处理。   (1)人力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①支付各种招聘费、选拔录取费、职工培训费、大额保险费等各种资本性支出:   借: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② 有偿取得的劳动者受聘后投入使用,结转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形成相对应的“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   借:人力资源开发基金;贷:人力资源投资成本   同时:借:人力资产;贷:人力资本   ③无偿录用的人力资产,按评估的价值人账:   借:人力资产;贷:人力资本   ④支付各种人事管理费用(费用性支出):   借:人力资产费用;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人力资产价值摊销的账务处理。   人力资产的摊销可按人力资产预计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期限,采用传统会计的平均法和加速折旧法进行财政舍融计算摊销。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采用个别摊销法,对一般职工可采用集体摊销法。按月摊销时:   借:人力资产费用;贷:人力资产累计摊销   同时:借:人力资本;贷:人力资源开发基金   (3)人力资产退出企业的账务处理。   当人力资产退出企业时,首先应计算出单个人力资产的价值。其计算方法是,用人力资产原始价值减去累计摊销额后的账面净值,除以该类人力资产总人数。根据人力资产退出企业的原因不同,其账务处理方法也不同。   ① 当人力资源调出或转让时,企业根据劳动合同等有关规定,向接收单位或劳动者个人索取一定的违约金或补偿费用。其账务处理如下:注销有关账面价值:借:人力资产累计摊销;借:人力资本(净值);贷:人力资产(原始成本)当收到的赔偿金数额大于人力资产的净值时:借:银行存款或现金;贷: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净值);贷:人力资产损益(收益)当收到赔偿金数额小于人力资产的净值时:借:银行存款或现金;借:人力资产损益(损失);贷: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净值)   ②当人力资产离退休时:注销有关账面价值:借:人力资产累计摊销;借:人力资本(净值);贷:人力资产(原始成本)一次性支付退休金时:借:人力资产损益;贷:现金

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一、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是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和核算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对象 人力资源是指某个特定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劳动力人口数量与劳动力人口质量两者的综合。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人力资源,就某个经济组织(如各类企业、盈利性的`事业单位等)来说,人力资源的占用形式表现为“人力资产”,来源形式表现为“人力资本”。人力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人力经济资源,即通过人力资产的使用和支配能为经济组织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人力资产是以“人”成为企业的劳动者为标志,以未来收益中视为人力资源产生的部分的现值作为计价尺度,它在性质上类似无形资产,但其价值不因使用而摊销。企业在员工的招聘、测试、录用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应作为“人力投资”予以资本化,它在性质上类似递延资产,应在预计受益年限内摊销。人力资本是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的概念,代表劳动力的所有权投入企业形成的资金来源,它的确立意味着要承认劳动者在经济组织中的应有地位。我们可以把人力资本称为“劳动者权益”,则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恒等式为“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劳动者权益)”。如把人力资源会计同传统会计综合起来,把“人、财、物”都作为整个会计系统核算的对象,则会计恒等式应改为“财物资产+人力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劳动者权益”,其中:债权人权益的报酬是利息,所有者权益的报酬是红利(或股利),劳动者权益的报酬是工资。   三、人力资源会计涉及的会计科目:人力资源会计应结合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共同应用。   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内容,增设相应的账户,以满足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要求。   (1)“人力资源开发基金”账户。该账户属于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用于开发人力资源的专用基金。其贷方登记从税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专门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基金;借方登记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的结存数额。   (2)“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账户。该账户属于成本费用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为取得、开发、维护人力资源发生的资本性支出;贷方登记结转劳动力受聘后的人力资产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尚未结转的已投资成本。该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人力资产”项目中列示。   (3)“人力资产”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增加人力资产的原始成本;贷方登记减少人力资产的原始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期末现有人力资产的原始成本。该账户可按部门或人员设置明细账核算。   (4)“人力资本”账户。该账户属于劳动者权益类账户。其贷方登记人力资产形成后劳动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人力资产减少后劳动者权益的减少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存劳动者权益实有数。   (5)“人力资产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为组织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性支出,及人力资产资本化部分的每期摊销额。贷方登记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数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6)“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该账户属于“人力资产”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其贷方登记人力资产各期摊销的数额;借方登记人力资产调离企业时减少的累计摊销数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现有人力资产累计摊销的数额。   (7)“人力资产损益”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人力资源退出企业而发生的损失或收益的账户。其贷方登记收到保险公司意外伤亡赔偿款及人力资源调出企业收到补偿收入(违约金等)大于该项人力资产账面净值发生的收益;借方登记发生的劳动力意外伤亡等支出及企业收到补偿收入(违约金等)小于该项资产账面净值发生的损失。期末将借、贷双方对比后的差额转人“本年利润”账户,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生态效益的经济核算如何进行?

如果她喜欢看中国古代字画,又会发现,古人喜欢画“雪后寒鸦图”,上面的乌鸦,有些穿着白色的小褂子,有些与传统的乌鸦一样黑成一团。古代画家笔下的这种乌鸦,现代的学名真的是叫寒鸦,或者有的叫“达乌里寒鸦”。画家画寒鸦,大概既画了寒冷天气下的“乌鸦”,又画了寒冷天气下的“寒鸦”。这些画多半是在北方画的,南方很少有大雪,即使有大雪铺陈的地面,也很少那么空旷辽远,即使有些块平地,也不一定有乌鸦附集。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乌鸦与喜鹊的同源。乌鸦和喜鹊都属于鸦科动物,都常在人类身边生活,和麻雀相似,是“亲人鸟”。观鸟这么多年来,我经常看到乌鸦和喜鹊各自组成军团,为了地盘而大打出手。喜鹊成堆的地方,一般就没有乌鸦;乌鸦控制的地盘,一般也很少有喜鹊。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比较复杂,并伴有杂技式的飞行。雌雄共同筑巢。巢呈盆状,以粗枝编成,枝条间用泥土加固,内壁衬以细枝、草茎、棉麻纤维、兽毛、羽毛等,有时垫一厚层马粪。每窝产卵5~7枚。卵灰绿色,布有褐色、灰色细斑。雌鸟孵卵,孵化期16~2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饲喂1个月左右方能独立活动。野生乌鸦可活13年,豢养的寿命可达20年。有的经人工训练后可学人语并计数到3或4,还能在容器内找到带记号的食物。秃鼻乌鸦在中国东部至东北部广大平原地区高树上营群巢,通体黑色,嘴基背部无羽,露出灰白色皮肤。白颈鸦在华北以南平原至低山的高树上筑巢,很少结群,体羽黑色,有鲜明的白色颈圈。寒鸦为中国北方广大山区和近山区常见的小型乌鸦,胸腹白色并具白色颈圈,余部为黑色;喜在崖洞、树洞、高大建筑物的缝隙中筑巢。大嘴乌鸦在中国东北以南的广大山区繁殖,体形较大,嘴粗壮,通体黑色。渡鸦是乌鸦中个体最大的,体长约600毫米,通体黑色,体羽大部分以及翅、尾羽都有蓝紫色或蓝绿色金属闪光,嘴形甚粗壮。在西藏自治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岩缝中筑巢。秃鼻乌鸦、寒鸦、大嘴乌鸦为中国东部和北部城市内冬季的主要混群越冬鸟类。乌鸦为森林草原鸟类,栖于林缘或山崖,到旷野挖啄食物。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乌鸦的象征意义乌鸦还用来形容某个官职。最常见的是形容御史,御史府又被称为乌府,据说这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在儒家的诸多经典和传讲中,总喜欢说乌鸦“反哺慈亲”。意思是,乌鸦是孝顺的典型,当他们的父母年纪大了,老了,病了,厌倦世事了,无法觅食的时候,小乌鸦、年轻的乌鸦、儿孙辈的乌鸦,不但会给父母寻找食物,而鸦,不但会给父母寻找食物,而且会把食物给弄得很可口,像人类吐哺以养育子女一样。李密的《陈情表》之所以成为名文,与这一段很有关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私人的尽孝,大于对朝廷的尽忠。常见的鸟就被古人一一用上。鸿雁代表对远人的思念,杜鹃(布谷、子规)代表旅人对家乡的怀想,麻雀、燕雀代表短视的小人,鸿鹄(鸿是鸿雁,鹄是天鹅)代表远大的志向和强大的才能。而乌鸦,被附会上了一个美好的传说,不管是大嘴乌鸦、小嘴乌鸦还是秃鼻乌鸦,都用来笼统地喻示“孝顺”。乌鸦,一种灵性之鸟,在国内的频频亮相,引起人们对他的文化意义上的关注!乌鸦终生一夫一妻。乌鸦喜欢聚合的特点被用来当成贬义词,比如“乌合之众”,就用来比喻没有组织,没有训练,像群乌鸦似的暂时聚集的团伙。《后汉书·耿弇传》就说:“发突骑辚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乌鸦和喜鹊、灰喜鹊是我见过最抱团的鸟类,也是最擅长打群架的鸟类,面对任何可能的危险,他们都会互相呼应,快速聚集,为了共同的利益不顾个体的性命。乌鸦是公认的最聪明的鸟,《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乌鸦的智慧。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一只口渴的乌鸦找到了一只装着水的大陶罐,但因为罐深水少,水位不够高,它喝不到水。陶罐的口子很小,不能飞进去,也很重,乌鸦没有足够力气把罐子推倒让水流出来。于是这只乌鸦找来很多小石块,从罐口丢进去,水位逐渐上升后,它便喝到了水。中国的古琴曲中,有一曲至今被弹唱的,叫《乌夜啼》。唐代诗人张籍写有《乌夜啼引》,诗前有“引”说:“李勉《琴说》曰:《乌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张籍的诗是这样的:“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何晏是三国魏的玄学家,李勉是唐代的高官、宗亲,据说也是音乐家、制琴大师。后代的注释者指出,《清商西曲》也有《乌夜啼》一诗,宋临川王所作,“与此义同而事异”。鸟儿自古与人类关系密切,“鸿鹄之志”、“子规啼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关鸟类的成语、寓言、诗文和图画。它们包含着古人对自然的认识、想象以及附会。从今天起,本版将开设“鸟鸣卷”专栏,作者冯永锋先生是《光明日报》记者、民间环保项目“自然大学”的发起人。这第一声“鸟啼”,就来说说我们最常见的乌鸦。为什么乌鸦会这么聪明,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是乌鸦的脑容量与身体的比例为鸟类之最。美洲鸦的大脑约占其体重的2.3%,而家鸡的这项指标却只有0.1%。最新的研究表明,脑容量较大的鸟较为聪明,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改变,更容易在现代化的城市中生存。乌鸦在北方城市中的兴盛,给这一观点提供了良好的佐证。另一个原因是,乌鸦是群体性动物,寿命相较其他雀形目鸟类来说更长,可达到15~20年。它们会在群体中交流生存经验,亲鸟也会将自己的智慧传给下一代。先天的优势加上后天的学习,让乌鸦成为最聪明的鸟儿。有人不喜欢乌鸦,早上出门的时候,要是第一眼看到喜鹊,就浑身高兴;要是第一眼看到乌鸦,尤其第一耳听到乌鸦叫唤,就担心不吉利。要是有人说些担忧的话,就被讽为“乌鸦嘴”。可如果我们跑到中国的史料堆里去翻寻,也许我们会发现乌鸦其实是挺正面的鸟类。中国历来是讲“以孝治天下”的,为了配合“孝体系”的传统,古人发明了“二十四孝图”,列举了不同类型的孝子的行为方式,供社会借鉴。但这还不够,中国人的形意思维发达,字是形意的,诗是形意的,寓言故事也是形意的。对于喜欢象征和形意的人来说,把身边的常见物种,附会上某些特殊意义,是必然要做的事。古代文人多半是些沉迷于想象中的人,如果我们非要用科学的态度去校正他们,反而显得我们犯了逻辑病和迷信科学病。科学上说,太阳上有黑子和耀斑,而中国的古代人,把太阳称为“金乌”,一些古代画作,真的就画着太阳上面蹲着只乌鸦。古人认为太阳中有三足乌,月亮中有兔子,因此用“乌飞兔走”比喻日月的运行,时间的流逝;文人们形容太阳落山、月亮升起,也一定是“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除少数种类外,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鸣声简单粗厉。杂食性,很多种类喜食腐[3] 肉,并对秧苗和谷物有一定害处。但在繁殖期间,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蝗虫、蝼蛄、金龟甲以及蛾类幼虫,有益于农。此外,因喜腐食和啄食农业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鸟类学家还发现,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乌鸦,可以制作极为精巧的工具。它们会用弯曲的树枝做成钩子来寻找缝隙中的虫子,还会用叶脉制成小锯子来切开虫子。日本仙台的食腐鸦则找到一种敲碎坚果壳的好方法。它们衔着坚果在路边等待,在交通信号灯由绿变红的时候,它们飞下来,把核桃放在车轮前,然后飞走。当绿灯再次亮起车子开走后,坚果被压碎,它们就能吃到果仁了。乌鸦的生活特性1998年去世的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最后的一部诗集名字叫《乌鸦》,而且一直没有收满,据说只收了三分之二,有些诗甚至没有写全。因此有文学研究者认为,这表明了诗人对“空白”的追求。在中国的古代,乌鸦也是经常入诗的。这里,找首与乌鸦有关的古诗来结尾吧。白居易的《慈乌夜啼》,讴歌乌鸦反哺,针砭世态,抨击人间不孝者,很值得一读:有一个“军旅作家”很有意思,她跑到四川西部去采风,突然发现有许多乌鸦。她在文章中惊奇地写道:“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看到的乌鸦,怎么嘴和脚是红的?难道这边的乌鸦变异了?”其实她看到的是红嘴山鸦,她要是再往海拔高些的地方走,还有可能看到黄嘴山鸦,嘴和脚都是黄色的。如果她到河南南部信阳一带去旅行,观察得精心一些,就有可能看到一种乌鸦,脖子是白色的,学名叫白颈鸦。在北方的城市,很容易见到乌鸦。它们或在草坪上走动,或在树林中取食,即使看到人,也不会惊慌,而是一边叫一边镇定地飞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个体工商户是否需要进行独立核算?

这需要看你的经营规模.如果规模大,税务局可能就要求你建立帐务核算,如果经营规模小,国地税可能就只是对你进行定期定额征收:每月交纳固定税款.

浅议应收账款核算及管理论文

浅议应收账款核算及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对应收账款含义、成因的分析,阐述了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探讨了应收账款在核算与管理方面的深化策略,以期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应收账款;核算;管理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竞争更加激烈。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一些企业加大了赊销力度以减少存货同时吸引客户扩大销量,但造成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大幅度上升,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更为严峻。将企业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合理控制应收账款,做好核算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应收账款核算与管理方面的深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应收账款含义与成因分析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劳务、销售商品等经营活动而应向另一方所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数据必须准确、真实地加以记录,并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准确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情况。这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分析应收账款增、减变动的原因,对账龄构成进行科学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好对应收账款的核算与管理意义重大。在当前,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多通过赊销的方式来吸引客户源,并与客户约定一定期限的回款期,从而导致应收账款项目的形成。在正常情况下,客户在约定时限内会履行付款协议,企业及时收回款项。但若在客户资金周转困难、恶意拖款、货款收回后被挪用等因素的影响下,造成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从而造成资金被占用,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成企业清收成本的增加。诸如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坏账准备等费用的增加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从而造成企业盈利水平受损;二是造成企业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影响资产流动性。应收账款数据能够直接反应企业销售资金的回笼情况。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对企业财务管理而言越有利。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长期居高不下,则意味着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长、周转率低,影响资产流动性并降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对企业正常资金循环非常不利。    三、应收账款核算与管理的深化策略分析   (一)应收账款核算的深化策略   第一,需要细化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遵循新会计准则要求,仅针对企业坏账准备计提范围进行了简单的扩容,但并未确定所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规定,故而财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结合企业工作需求,进一步细化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进而判断相应的应收账款是否需要进行计提坏账准备。企业除了在产品销售活动中无法回收的应收账款款项需要纳入计提坏账准备范围中外,应收票据则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案:一是对已到期的应收票据,可先转入应收账款项目中,以便后期对其进行坏账计提准备;二是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则不做计提坏账准备的处理。但对特殊情况下的预付款项而言,如当卖方出现无法发货等原因导致预付款项“打水漂”时,可将其转入坏账计提准备当中。第二,需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审核。审核的重点有两个部分,一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内部审计,能否定期对应收账款试算表和主要的明细分类账相互核对,能否对应收账款的结构和账龄进行分析,企业规定的工作程序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二是企业在相关销售业务发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业务是否及时填制了应收账款的凭证,并是否及时登记了应收账款的明细分类账,是否有明确的账款结算方式以及收回期限等等。除此以外,还需要明确销售业务所产生的退回、折让、折扣等是否已经经过了有关领导的批示,退回业务是否有仓库部门所签证的退货验收单等等。   (二)应收账款管理的`深化策略   第一,需要健全有关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企业需要从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入手,基于对风险进行防控的目标,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切实规范企业销售行为。以业务部门为应收账款项目的清收责任人,以财务部门为应收账款的管理人,避免业务人员为片面追求销售任务而不顾后果进行赊销,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同时,企业还需要完善有关应收账款清收的考核与奖惩制度,调动清收责任人清收应收账款的积极性,必要时可成立专门的应收账款清收小组,以高效完成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降低应收账款管理难度。   第二,准确核定客户信用等级,明确差异化授信额度。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对用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调查,构建信息档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收款方式。针对核定可以赊销的客户,需要通过明确授信额度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企业条件允许时可设置客户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调查),以明确客户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新增客户信用等级的审批与监督,加强对源头的控制。   第三,构建催款记录并及时确认,以确保企业权益。在形成应收账款后,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清收计划以及催收记录,将应收账款的主要信息、预计的收回时间、催收方式、催收情况等项目登记在录。同时,企业需要至少每半年与客户核对欠款金额,客户检查无误并通过签字盖章的纸质应收账款签认单需要核对后保留,以维护企业对欠款进行追索的权利。   第四,形成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为防止销售人员在业务活动中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或业务提成而出现盲销、强销,可构建严格的资金回笼考评制度,与销售人员的收入挂钩,要求销售人员必须对每项销售业务自合同签订至资金回收的全过程负责。   第五,加强债权的核对工作。对各项应收款项,每年均应同客户核对,取得有效的债权签证,以保证应收账款的真实、准确,同时如对方企业出现经营不善,难以还款等情况,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提供相应的证据,从而切实维护单位的利益。    四、结束语   应收账款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做好应收账款的核算管理对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盘活企业资金的流动有积极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以科学化的应收账款核算管理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娣,陈俊杰。浅谈民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J]。商业会计,2015,(6):107—108。   [2]孙喜梅,余博,韩彪等。基于Stackelberg模型的应收账款融资决策优化[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4,31(6):654—660。   [3]童映磊。简析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以美的电器公司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9):86—87。   [4]刘叶。浅析“管理提升”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J]。价值工程,2012,31(16):110—111。 ;

会计制度设计:应收账款核算制度应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各自具体内容是什么?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公司能最大可能的利用客户信用拓展市场以利于销售公司的产品,同时又要以最小的坏帐损失代价来保证公司资金安全,防范经营风险;并尽可能的缩短应收帐款占用资金的时间,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应收帐款,包括发出产品赊销所产生的应收帐款和公司经营中发生的各类债权。具体有应收销货款、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条:应收帐款的管理部门为公司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财务部们负责数据传递和信息反馈,业务部门负责客户的联系和款项催收,财务部们和业务部门共同负责客户信用额度的确定。 第二章: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第四条:信息管理基础工作的建立由业务部门完成,公司业务部应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客户信息档案一式两份,由业务经理复核签字后一份保存于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一份保存于公司业务部,业务经理为该档案的最终责任人,客户信息档案包括: A、客户基础资料:即有关客户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电话、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法人代表及他们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家庭、学历、年龄、能力、经历背景,与本公司交往的时间,业务种类等。这些资料是客户管理的起点和基础,由负责市场产品销售的业务人员对客户的访问收集来的; B、客户特征:主要包括市场区域、销售能力、发展潜力、经营观念、经营方向、经营政策、经营特点等; C、业务状况:包括客户的销售实绩、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与竞争者的关系及于本公司的业务关系和合作情况; D、交易现状:主要包括客户的销售活动现状、存在的问题、客户公司的战略、未来的展望及客户公司的市场形象、声誉、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 第五条:客户的基础信息资料由负责各区域、片的业务员负责收集,凡于本公司交易次数在两次以上,且单次交易额达到1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均为资料收集的范围,时间期限为达到上述交易额第二次交易后的一月内完成并交业务经理汇总建档。 第六条:客户的信息资料为公司的重要档案,所有经管人员须妥慎保管,确保不得遗失,如因公司部份岗位人员的调整和离职,该资料的移交作为工作交接的主要部分,凡资料交接不清的,不予办理离岗、离职手续。 第七条:客户的信息资料应根据业务员与相关客户的交往中所了解的情况,随时汇总整理后交业务经理定期予以更新或补充。 第八条:实行对客户资信额度的定期确定制,成立由负责各市场区域的业务主管、业务经理、财务经理、在总经理(或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的主持下成立公司“市场管理委员会”,按季度对客户的资信额度、信用期限进行一次确定。 第九条:“市场管理委员会”对市场客户的资信状况和销售能力在业务人员跟踪调查、记录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每个客户可以享有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建立《信用额度、期限表》,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备存一份。 第十条;初期信用额度的确定应遵循保守原则,根据过去与该客户的交往情况(是否通常按期回款),及其净资产情况(经济实力如何),以及其有没有对外提供担保或者跟其它企业之间有没有法律上的债务关系(潜在或有负债)等因素。凡初次赊销信用的新客户信用度通常确定在正常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的50%,如新客户确实资信状况良好,须提高信用额度和延长信用期限的,的必须经“市场管理委员会”形成一致意见报请总经理批准后方可。 第十一条: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核和调整,公司市场管理委员会应根据反馈的有关客户的经营状况、付款情况随时予以跟踪调整。 第三章:产品赊销的管理 第十二条:在市场开拓和产品销售中,凡利用信用额度赊销的,必须由经办业务员先填写赊销《请批单》,由业务经理严格按照预先每个客户评定的信用限额内签批后仓库管理部门方可凭单办理发货手续; 第十三条:财务部门内主管应收帐款的会计每十天对照《信用额度期限表》核对一次债权性应收帐款的回款和结算情况,严格监督每笔帐款的回收和结算。超过信用期限10内仍未回款的,应及时通知主管的财务部门经理,由财务经理汇总并及时通知业务部门立即联系客户清收。 第十四条:凡前次赊销

应收账款核算范围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该账户按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应收账款是有特定的核算范围的:首先,应收账款是指因销售活动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不包括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等其他应收款;其次,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债权,不包括长期的债权,如购买长期债券等;第三,应收账款是指本公司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本公司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如投标保证金和租入包装物等保证金等。扩展资料:应收账款回收:信用管理经理人回收应收账款的主要工作不仅是减少呆坏账,而更是平衡利润与风险,增加资本回报率。呆坏账不一定是坏事,有风险才有回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企业资金短缺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铂略咨询LINKED-F数据显示,信用销售这一通过为客户融资来扩大生意的商业模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但信用管理绝非是简单的风险控制,而是通过控制使得原本由于风险过大而无法成交的交易能顺利进行。信用管理人员,是一群追逐投资回报率,平衡风险和利润的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收账款

资本溢价的会计核算

资本溢价会计分录怎么写?资本溢价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人的投入资本超过其注册资金的数额。对于企业的资本溢价,一般计入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具体的会计分录应如何编制?资本溢价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什么是资本溢价?资本溢价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人的投入资本超过其注册资金的数额。对于一般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在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或确定的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或有关存货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什么是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实收资本是什么?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企业的各种财产,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是企业据以向投资者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中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实收资本应当与注册资本一致。企业实收资本比原注册资本数额增减超过20%时,应持资金使用证明或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溢价资本投资会计分录1、企业收到投资企业的溢价资本投资时: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2、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溢价资本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企业收到投资企业的溢价资本投资时,应当通过“实收资本”科目以及“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溢价资本投资时,应当通过“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以及“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进行核算。实收资本溢价的会计分录是什么?会计实务中,企业在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时,很有可能会出现实收资本溢价的情况,企业发生实收资本溢价时,该如何做会计分录?实收资本溢价的会计核算应该怎么做?企业在收到实收资本溢价时,其账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人的投入资本超过其注册资金的数额,就叫做资本溢价。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其中也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在收到来自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时,应按确定的价值或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无形资产”等科目,按投资人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资本溢价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在有新的投资者加入或者发生债务重组时,新投资者所投入的出资额,在相同占股比例下,要大于在企业初创时由出资者所投入的出资额,这其中的差额部分资本,就是资本溢价。资本溢价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企业创立时,投资者投入资本的风险比较大,比起中途加入者的投资的风险要大很多,创立时的出资对企业的影响也更重要。因此为了维护原有投资者的权益,新加入的投资所付出的投资额要远大于原有投资者的投资额,两者才能占有相同的比例。

属于应收票据核算范围的有

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在我国应付票据通常是指“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商业承兑汇票是付款人签发并承兑,或由收款人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的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由承兑银行承兑的票据。扩展资料:应收票据的分类按照到期时间可分为短期应收票据和长期应收票据,如无特指,应收票据即为短期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常出现于3种情况:⑴应收账款延期;⑵为新顾客提供应用;⑶赊销商品。长期应收票据因长期合同而发生,包括销售机器设备等大型商品、提供贷款等,中国尚无长期应收票据业务。按是否带息分为带息应收票据和不带息应收票据。带息应收票据是票面注明利息的应收票据,其利息应单独计算;无息应收票据是票面不注明利息的应收票据,其利息包含在票面本金之中。应收票据的计价应以未来现金收入的现值计价,带息的短期应收票据的现值等于其票面本金,不带息的短期应收票据的面值就是到期值,现金值。由于现值与其到期值相关不大,不带息的短期应收票据均以其到期值计价。长期应收票据以交换商品或劳务的公允市场价格计价,或以票据的公允市场的价格计价,如果这两种公允市场价格均无法确定,则以票据的现值计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核算的内容包括哪些

法律主观:应收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商业承兑汇票是付款人签发并承兑,或由收款人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的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由承兑银行承兑的票据。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符合条件的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和贴现凭证向银行申请贴现。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九条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资本公积核算内容

资本公积核算内容包括:资本溢价、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外币折算差额。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资本溢价是公司发行权益债券价格超出所有者权益的部分,股本溢价是公司发行股票的价格超出票面价格的部分,其他资本公积包括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净利润以外的变动。主要用处:资本公积从本质上讲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由于我国采用注册资本制度等原因导致了资本公积的产生。《公司法》等法律规定,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转增资本,即增加实收资本(或股本)。虽然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并不能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加,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一方面可以改变企业投入资本结构,体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它会增加投资者持有的股份,从而增加公司的股票的流通量,进而激活股价,提高股票的交易量和资本的流动性。此外,对于债权人来说,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最本质的体现,是其考虑投资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投资者的权益,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的信贷决策。

应付账款科目应按什么设置辅助核算?

应付账款科目应按以下设置辅助核算:一、只买了《总帐管理模块》可以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增加下级科目的方法来增加“往来单位”。1、一级科目其他应付款。2、二级科目公司,挂供应商往来。3、二级科目个人,挂个人往来。二、二级科目其他,不挂辅助核算。如果购买了《总帐管理模块》和《应付帐款模块》可以在科目设置界面启用辅助核算,受控系统为“应付系统”。三、其他应付款包括的项目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应付和暂收款项。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等以外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四、辅助核算是对账务处理的一种补充,即实现更广泛的账务处理,以适应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需要。辅助核算一般通过核算项目来实现.核算项目是会计科目的一种延伸,设置某科目有相应的辅助核算后,相当于设置了科目按核算项目进行更为明细的核算。五、但核算项目又不同于一般的明细科目,它具有更加灵活方便的特性,一个核算项目可以在多个科目下挂接。而且一个会计科目可以设置单一核算项目,也可以选择多个核算项目,例如可以将应收账款科目同时设置为往来核算与部门核算,方便进行财务管理。

应付帐款管理系统会计核算流程在什么职责下

应收应付会计工作职责1、负责应付款凭证的录入;2、供应商往来对帐单的核对;3、编制月份应付款计划;4、供应商提供的发票签收和审核;5、应付帐款帐龄分析;6、负责审核采购部提供的报价单和采购订单;7、负责审核仓库提供的采购入库单;8、有良好地沟通技巧,善于与公司外部(供应商)及公司内部相关部门的沟通1、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应付及预付款项的核算和管理办法2、办理应付及预付款项的结算3、负责应付及预付款项的核算工作4、定期进行应付及预付款项的对账5、分析应付款项的账龄及偿还情况应收帐款会计岗位职责□ 工作要求:对销售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每个客户的往来建立台帐管理,配合销售部门核对每个客户的往来情况,对客户应收帐款进行跟踪分析和预警,每月核对内部往来帐项。☆ 主要工作内容:一、根据销售合同对每个客户建立台帐管理,做好销售合同的管理。二、认真核对并确认客户每一笔回款,做好客户回款的审核确认工作,编制收款会计凭证并登记应收帐款明细台帐(按合同号)。三、做好应收帐款日常核对工作,及时将对帐资料归集存档,必要时与销售员一道外出对帐。四、每月3日前提供上月客户回款计划执行情况及本月回款计划统计表,每月10日前向部门主管领导报送一份应收帐款分析明细表。五、对应收帐款金额较大、帐龄较长的客户进行重点跟踪,包括及时与客户对帐,查明原因并向部门主管领导汇报。六、负责空白收据的领用、保管,负责回款证明的开具、每月及时对销售公司领出的收据进行跟踪,3日前将收据领用情况统计报部门主管领导。七、负责对客户开具发票情况的审核;负责对照单项工程项目进度款支付情况对该工程材料款支付进行审核。八、负责应收帐款帐龄分析及报银行相关资料的整理提供。九、负责会计帐簿、会计凭证整理归档。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采购与应付的核算与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处理环节

1.采购与应付的核算与管理包括采购与应付的核算、结算和管理环节。2.采购核算的主要环节包括: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申请的审批、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订单的审核、物料的入库、采购发票的登记和核销等。3.应付核算的主要环节包括:供应商的登记、应付账款的登记、应付账款的付款、应付账款的核销、应付账款的结算等。4.采购与应付的管理环节包括:采购活动的审批、采购订单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应付账款的管理等。5.采购与应付的核算、结算和管理环节的实施,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采购、应付政策,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减少因采购与应付活动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以上就是采购与应付的核算与管理主要包括的处理环节。

会计信息化后的核算方法是什么

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建立帐套、基础设置、业务初始化、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期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会计信息化在中国提出的时间不长,对其的本质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对当前的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包括哪些

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给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例1】某公司于20×7年末发现公司销售萎缩,无法实现年初确定的销售收入目标,但考虑到在20×8年春节前后,公司销售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为此提前预计库存商品销售,在20×7年末制作了若干存货出库凭证,并确认销售收入实现。公司这种处理不是以其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的,而是虚构的交易事项,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也违背了我国会计法的规定。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1)预测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则该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决策者可根据预测的结果,作出其认为的最佳选择。因此,预测价值是构成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具有影响决策者决策的作用。(2)反馈价值。一项信息如果能有助于决策者验证或修正过去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即具有反馈价值。把过去决策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使其与当初的预期结果相比较,验证过去的决策是否正确,总结经验以防止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反馈价值有助于未来决策。[1]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的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清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又如,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例如,我国上市公司要求对外提供季度财务报告,考虑到季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间较短,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季度财务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因此,中期财务报告准则规定,公司季度财务报告附注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编制,披露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这种附注披露,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要求。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出财务报告;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在实务中,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全部获得之前即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就满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但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如果企业等到与交易或者事项有关的全部信息获得之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信息披露可能会由于时效性问题,对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有用性将大大降低。这就需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作相应权衡,以最好地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为判断标准。

贷款损失准备和坏账准备的核算区别?

实质是一样的,只是由于企业类型不同,采用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不同而已。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使用的,坏账准备是企业使用的,两者均为资产的备抵账户。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核算银行按照规定提取的贷款损失减值准备。期末,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持力度和银行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应对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是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如何核算

贷款损失准备金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对于预计会发生的贷款损失,应提前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准备金,用于弥补贷款损失。这个准备金就是贷款损失准备金。也叫贷款减值准备。根据新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别准备。专项拨备是指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确定的贷款五级分类结果逐笔及时足额计提的拨备。专项拨备是指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地区和行业的贷款计提的拨备。需要计提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包括抵押、质押、担保和无担保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拆借资金等。对于由银行贷款并负责对外偿还的国外贷款,也应计提损失准备。银行不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贷款不计提损失准备金。贷款准备金由各银行总行统一计提,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全额提取。亏损准备金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根据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应坚持及时性和充分性原则。及时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固有损失且贷款的实际价值可以能减的时候可以减,真正实现亏损或者贷款需要核销的时候不能减。充足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足够的准备金,以弥补贷款的内在损失。贷款分类是坏账准备计提和评估的基础,坏账准备计提和评估的充分性是贷款得分。这门课的目标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提出了特别拨备的参考比例:次级贷款拨备比例为25%;可疑类贷款拨备比例为50%;损失贷款拨备率为100%。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次级贷款和可疑贷款的损失准备比例可以根据贷款损失的程度上下浮动20%。使贷款损失准备金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每类贷款的具体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反映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的一个指标是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的考核是银行审慎考虑风险防范的一个方面,也是反映其业绩真实性的量化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特别准备、特别准备)/(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比例越低越好;亏损越小,利润越高;比例越高,风险越大,亏损越大,盈利越小。拨备比例要与贷款风险程度相适应,不能过低,造成拨备不足,虚增利润;不能太高,会导致超额计提和虚假盈利。2021-12-12相关问答:贷款损失准备怎么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包括单项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和组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其中单项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又包含对公贷款损失准备、承兑垫款损失准备;组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包含对公贷款损失准备、贴现损失准备、个人贷款损失准备、信用卡垫款损失准备。只要计算出这些就可以知道贷款减值准备是多少。

贷款损失准备和坏账准备的核算区别?

贷款减值准备和贷款减值损失的区别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对所有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金,这个过程,也被称为“资产减值损失”、“资产损失准备”或者“拨备”。其中针对“贷款和垫款”所做的减值准备,叫做贷款减值准备。以下将主要介绍贷款减值准备和贷款减值损失的区别。贷款减值准备和贷款减值损失有什么区别?贷款减值准备是是减值准备金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指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其实是对未来坏账的一个预估,从而预留准备金,对于预留的准备金,可以算作营业支出,算入当期成本。如果贷款减值准备增加了,也就表明银行已经为未来的坏账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如果贷款减值准备减少了,则表明银行对未来贷款质量信心充足,没有预留太多准备。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的规定: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减值损失是指商业银行贷款资产发生了预计损失,并且在资产负债日确认损失金额后计入损益表。在资产负债表日,商业银行应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贷款发生减值已有可观证据证明,那么应确认为减值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商业银行计算贷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可以在资产负债表日通过减值测试的方式估计得出结果。其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贷款账面价值的差额,可以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会计分录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余额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没有发生减值,应根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若是存在任何一种迹象,则企业应正式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资产计提的八项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信用减值损失和坏账准备的区别?信用减值损失和坏账准备的区别信用减值损失,指的是因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坏账准备,指的是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坏账,属于资产类科目,是应收款项的备抵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数据,是应收账款的净值,等于应收账款的账面金额减去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和坏账准备的联系企业不同的资产,减值准备的叫法不同,应收账款类资产的减值准备称为坏账准备,只有在计提应收账款类的减值准备时,两者有所联系:借:信用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转回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坏账准备贷:信用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计入什么科目?存货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损失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主要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存货减值的账务处理1、当存货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作以下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贷:存货跌价准备2、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时,按恢复的金额作以下分录: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借:存货跌价准备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是因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原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

经济核算的农业经济核算

对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占用、劳动耗费与生产成果进行的记录、计算、分析和比较。其目的是为农业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资金积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以及为国家制定税收、价格和信贷政策等提供依据。核算内容一般包括资金核算、成本核算、利润核算以及农业投资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等方面。资金核算目的在于使一定量的资金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农业生产由于受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周期较长,投入的资金处于在产品阶段的时间一般长于工业,一年中周转的次数少于工业。因而通过资金核算,包括对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核算,采取相应措施,以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资金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①固定资金。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指用于购置农用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等生产资料以及用于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等的资金。其特点是使用年限较长,价值在再生产过程中逐年转移到新产品中,实物形态要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会消失。和长效性肥料等劳动资料因同样具备上述特点,原则上也可列为固定资金,实际工作中则常为简化手续而被列入流动资金。核算一般采用每年每百元产值(或销售收入)占用的固定资产价值、闲置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例,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例等指标。通过核算,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合理安排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比例,以及适当确定折旧年限等。②流动资金。劳动对象或流动资产性质的生产资料的货币表现。指用于购置以及其他原材料等的资金。其特点是原有的实物形态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即告消失,全部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此外,流动资金还包括尚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正在流通过程的各种流通资金以及用于支付劳动报酬的消费资金。周转次数用全年商品销售收入(或产值)除以年度流动资金年均余额(占用额)求得。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的措施包括采用生育期短的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合理储备和节约使用种子、肥料、农药等原材料,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加强市场信息、缩短流通时间等。成本核算对生产某种农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报酬的费用支出所进行的会计核算,谋求合理组织生产,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优质产品。 利润核算利润是农业企业一年中创造的纯收入扣除税金以后的余额,企业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保证。为了比较不同量的资金投入所取得的利润量,核算时使用各种利润率指标。成本利润率是一年中的利润总额同成本总额的比率,反映每花费一元成本所创造的利润量。由于它不能反映全部生产资金的利用成果,又常使用资金利润率指标,即核算企业年利润总额与年资金占用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占用每一元资金所创造的利润量。此外还有产值利润率、每亩土地或每个劳动力利润率的核算等。核算方法经济核算通过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方法进行。会计核算是用货币形式,通过记账和算账来反映、监督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方法。统计核算是应用各种量度指标、对大量的或个别典型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业务核算是对企业的个别作业环节进行的观察和计量,用以反映和研究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此外,农业企业还常以核算资料为依据,进行各种经济分析等。经济核算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部门对全民所有制国营农业企业的一种管理制度,它规定农业企业的经济责任、经济权限和经济利益。由于国营农业企业生产资料属全民所有,生产成果原则上由国家支配,而企业又是独立的商品生产单位,因此需要按统一领导、独立经营的原则,实行经济核算制,在筹供资金、安排收支、分配收益等方面合理处理国家同企业以及职工之间的经济关系。农业经济核算制的原则和内容主要包括:①国营农业企业对国家规定的生产任务的完成、各种资金的使用和经营成果的取得承担经济责任;②国营农业企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独立经营权,包括计划制订权、物资购销权、财务收支权和劳动调配权;企业需以自己的销售收入补偿生产消耗,取得赢利,并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使企业和职工从经济利益上关心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

维修费核算哪些内容?

修理费通常是指固定资产修理费。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较长,为了使固定资产经常处于最佳状态,恢复其使用价值,就需要经常进行修理或修复,或发出的费用支出,就是修理费。企业固定资产的维修制度:固定资产按其是否运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房屋和建筑物。这类固定资产一般不需要日常的维护,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查修复,就可以维持其使用价值。另一类是机器设备。这类固定资产经常处于运转状态,相比而言,其磨损修理修复的比率高于房屋建筑物。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维修制度主要是企业机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管理制度。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范围:(1)日常保养,也叫例行保养。保养项目较小,基本上是对机器设备的外部清洁、润滑,或者检查容易松动的螺丝,检查零部件是否完整等。(2)一级保养。保养项目也包括上述的日常保养,但主要作业项目是对机器设备的不断普遍进行扭紧和部分进行调等。(3)二级保养。保养的内容主要是对机器设备的内部进行清洁、润滑,以及对机器设备进行局部的解体和调整等。(4)三级保养。保养的内容主要是对机器设备的主体部件进行解体检查和调整,同时对达到规定磨损程度的零件进行更换。

维修费核算哪些内容

修理费通常是指固定资产修理费。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较长,为了使固定资产经常处于最佳状态,恢复其使用价值,就需要经常进行修理或修复,或发出的费用支出,就是修理费。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维修制度  固定资产按其是否运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房屋和建筑物。这类固定资产一般不需要日常的维护,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查修复,就可以维持其使用价值。另一类是机器设备。这类固定资产经常处于运转状态,相比而言,其磨损修理修复的比率高于房屋建筑物。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维修制度主要是企业机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管理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的维修制度主要是企业机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管理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保养制度,其目的是保护机器设备的正常运作,主要包括日常保养、机器设备操作要求和机器设备运转保护等措施。二是修理修复制度,主要是对未达到合理磨损极限之前的机器设备有计划地进行预防修理和修复,保证机器设备常处于完好状态的一种措施。维修制度的制定方法,在我国工业企业中通常有以下三种:  (1)标准修理法。这种方法是不管机器设备的技术状况如何,均应依据预先制定的具体计划,按机器设备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进行检修。  (2)定期修理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机器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大致制定机器设备的修理日期、内容和工作量。在每次进行修理前再进行检查,再制定详细的规定。  (3)检查后修理法。这种方法是事前只规定机器设备的检查计划,根据检查结果和历史资料,确定修理的日期和内容。  (二)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范围  (1)日常保养,也叫例行保养。保养项目较小,基本上是对机器设备的外部清洁、润滑,或者检查容易松动的螺丝,检查零部件是否完整等。  (2)一级保养。保养项目也包括上述的日常保养,但主要作业项目是对机器设备的不断普遍进行扭紧和部分进行调等。  (3)二级保养。保养的内容主要是对机器设备的内部进行清洁、润滑,以及对机器设备进行局部的解体和调整等。  (4)三级保养。保养的内容主要是对机器设备的主体部件进行解体检查和调整,同时对达到规定磨损程度的零件进行更换。  (三)机器设备的修理修复范围  (1)小修理,也叫日常修理,是在固定资产所在地进行的局部检修。包括对机器设备少量的磨损零件进行更换和修复;对房屋建筑物的墙壁进行粉刷、部分门窗的修缮等项目的作业。其特点是:受理范围只限于零部件的更换和修理,修理程度简单,在固定资产维护检察时同时进行。小修理与三级保养的区别是:小修理不仅要更换部分机器部件,还要修理和纠正机器设备由于零部件的损耗而带来的局部故障。  (2)中修理,是对固定资产的主要部件进行更换和修理,或者是更换和修理等磨损零件数量较多的作业。包括排除机器设备的故障,校正机器设备的基准,使机器设备恢复和达到规定的精度、功率和原技术要求。如果是房屋建筑物的中修理,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局部毁损,改变了房屋建筑物的部分原貌,或者是房屋建筑物的部分预制件到一定时期就需要拆除更换,以及修复房屋建筑物的瓦盖等,如果是炉窑,每年进行的岁修属于中修理的范围。中修理的特点是:修理范围仅是固定资产的局部,修理时间间隔也较短,所需费用不大,但相对于小修理,需制定修理计划,事前要进行检查,做好修理准备工作。  (3)大修理,是对达到一定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根据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全面的检修。机器设备大修理的内容包括把设备全部拆卸、更换和修复全部的磨损零件,校正和调整整个设备,恢复机器设备的原有精度、性能和效率;房屋建筑物大修理的内容包括就原有规模、原在地点和原有结构进行翻修和改善地面工程,房屋建筑物的效能得以恢复和较以前有一定的提高;或者是对部分倒塌、毁损的房屋建筑物,尽可能地利用其原有材料进行修复。大修理的特点是:修理范围大,间隔时间长,所需费用多,并具有固定资产局部再生产性质。  (四)修理费的构成  企业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修理修复均需要发生费用支出,但是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只是个别部件的领换和少量物料的消耗,虽发生频率的比较多,但金额并不大,一般不作为企业修理费用开支,而作为低值易耗品领用;为维护保养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劳务支出,也一般计入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只有为恢复固定资产原状或维护固定资产原有效能而发生的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所消耗的物料和劳务支出才作为企业修理费用的开支项目。  修理费用的内容构成,不仅会因为固定资产的大中小修理的内容和要求不同,还会因各项固定资产的结构、性能、用途不同而使各项修理项目的开支费用内容不同。一般来说,修理费用通常包括以下费用项目:  (1)物料消耗。这是指修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和更换的材料和物品。  (2)劳务费用。这是指有关设备修理人员的工资。为简化核算,习惯上固定资产中小修理而支付的工资不作为修理费项目列支,而按职工的原工作部门列支。只有固定资产大修理发生的人工费用才计入企业修理费,并包括支付的奖金、津贴补贴和计提的福利费。  (3)补助费用。这是指企业水电等辅助生产部门为修理工程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也包括支付给运输部门的运输费用。  (4)保险费。  (5)其他有关税费。主要是指修理工程领用的物料所需要分摊负担的进项税,也包括其他有关税费。(五)修理费用开支范围的限定  这主要是为了区别固定资产修理与固定资产改造,我国财税制度规定以下内容不得计入固定资产修理费:  (1)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支出。包括为了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对固定资产进行的技术改造。如对原机器设备进行改装,对房屋建筑物进行改建、扩建,或易地重建,或者提高装修档次等。  (2)基本建设费用支出。包括房屋建筑物的新建、扩建,建设支出。例如房屋建筑物的加层,或扩大建筑面积,增加配套设施等。  (3)机器设备的配套支出。包括对原机器设备增加配套装置和辅助设施,增加保护设施等方面的开支。  (六)修理费的列支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的中小修理支出,可以采取直接列支费用的方法;大修理的支出可以采取预提或待摊的方法。但是根据我国税法规定,预提大修理费用需要主管税务机关认可才可以税前列支。  (七)修理费的预提方法  修理费的预提方法是根据固定资产预计的使用年限,可能支付的修理费总额,确定年度修理费预提率。修理费预提率如果按单项设备分别计算,叫作“个别预提率”;如果按固定资产分类计算,叫作“分类预提率”。公式如下:  1,个别预提率  修理费年预提额=预计修理费用总额/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受理费年预提率=(修理费用年预提额/固定资产原值)X100%  2,综合(分类)预提率  修理费综合预提率=[各项(或某类)固定资产修理费预提额之和/各项(或某类)固定资产原值之和]X100%

企业成本核算中的修理费指什么?

修理费包含劳务、材料费。零配备件属于辅助材料,用于设备修理。自已耗用的材料只要是用于机器、设备维修,可以作修理费列支。

关于会计核算论文范文

  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 企业管理 层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核算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会计核算论文 范文 一:企业会计核算受“营改增”的影响   摘要: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举措对于企业收入的核算、票务的管理、现金流、利润核算等关乎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产生了诸多的影响和变化.总体层面来说,企业要根据税改制度的现状来进行经济管理的完善,积极的适应新的制度变化,加强新税改对于涉税人员的知识培训,提升涉税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素养,加强基本的税收工作管理;具体层面来说,对于会计核算项目要及时的调整,税务筹划要提前做好,使企业充分感受这次税改带来的效益.本文针对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下,此税改对于企业核算带来的影响,并且通过影响从中探索企业核算良好发展的 措施 对策.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会计核算;影响;探讨   会计核算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我国国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形成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税收制度有着重大的意义.企业要根据税改制度的现状来进行经济管理的完善,积极的适应新的制度变化,加强新税改对于涉税人员的知识培训,提升涉税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素养,加强基本的税收工作管理;具体层面来说,对于会计核算项目要及时的调整,税务筹划要提前做好,使企业充分感受这次税改带来的效益[1].   1营改增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发展现状   1.1营改增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营改增的制度的改革,许多方面的发展并未做到十分的完善,这就对其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具体的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具体划分,如何将营业税转化为增值税都是需要规范的制度进行良好的制约.但是目前的营改增的会计审核制度依旧不是十分的完善,对于各方面的界定较为模糊,这就要求具体的涉税人员在进行会计审核的时候,一定加强税务审查,核对好税务的 收据 ,将税务工作严格规范的完成.   1.2企业的不重视   由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相关制度并不是十分的完善,所以许多的企业也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在实际的跨级审核中不会按照规范制度去进行,许多偷税漏税的现象时有的发生.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制度的过程之中,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现实企业会计核算依法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现阶段各项法律规章将企业作为发展营改增的实验构成主体,而这确定核算主体的过程之中,营改增的制度往往会与现有的法律法规发生一定的冲突,从而造成企业会计审核缺乏法律依据,缺少必要的执行与监管能力,某些会计从业人员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利用营改增制度中的漏洞,珠宝私囊,以公肥私.   2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2.1营改增对企业成本核算方式变化对比   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前,价税合计数为总体的成本,这是应该把真正的成本和进项税额从总计价税中分离出来;在实现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需要根据具体的进项税和销项税发票进行进项税和销项税的抵消,开具发票的能力是其抵扣税额的主要依据.   2.1.1建筑材料费用.一方面产生影响的是钢筋、水泥和木材费用的影响,增值税17%的适用于钢筋和水泥,此成本如果不含有税就会减少14.5%;增值税率为13%的适用于木材,此成本如果不含有税就会减少11.5%.其次是影响建筑地材费用,如果按照3%的税率扣建筑地材的税款,2.9%的成本将会减少.最后是影响混凝土费用,抵扣6%的混凝土增值税,将会有5.6%的成本减少.   2.1.2机械费.机械费用是指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和部分机械的租赁费用,其中有75%左右的费用都是机械设备的租赁费用,在实现了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提高了17%左右的机械租赁费用增值税税率.   2.1.3人工费.在总的工程造价中,人工费用属于中医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针对于不同的人工费用征收现象有着不同的税务规定,在表现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劳务公司代由公司将部分的工程承包出去,根据合同规定的纯劳务分包的费用收取3%的费用,这个税用属于建筑业的营业税,开发票时,开取建筑业的发票;另一方面,采用直接服务的原则,为对方提供直接的劳务服务,按照合同中的规定,缴纳5%的费用,这个是属于服务于的营业税,开具服务业的发票.   2.2营改增对企业收入核算的影响   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改革之前,企业要核算全部的工程造价进行营业税的缴纳,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由于新规定中,增值税是属于外税的,那就应该根据不含有增值税的工程造价进行税费的缴纳费用.具体的分离公式为: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增指税税率);不含税价格比含税价格下降百分比=(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00%={1-1(/1+增值税税率)}*100%.与此同时,由于预留的税率窗口为11%,由此可得: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1.11.   2.3营改增对票务管理的影响   在实现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规定之后,由于企业所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会涉及到抵扣购买方的税额,因此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于专用发票的管理,防治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从而因此的不必要的犯罪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对于企业各个环节所用到的专业发票,要严格的审核和检查,确保在开具发票时各种章具的真实性,避免不必要的风险的发生.   2.4营改增对于现金流和利润核算的影响   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前,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变化的重要因素是收入和成本的减少比例和营业税税金减少程度.在此关系中,现金流和企业整体税两者的增减程度是呈负相关的,即现金流增加,企业整体税负就会减少;现金流减少,企业整体税负就会增加.现金流在企业征收营业税的时候,受到企业税金预缴制上午影响较大,对于企业税金预缴制来说,是指先进行现金的预缴,进而进行施工,等竣工后在对相关的款项进行清算,使之收支的平衡.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企业通常以现场的施工进度进行税款的收缴,这样就会导致,应缴的税额就会远远低于企业纳税的税额,由此对于规避现金流的冲击有很好的避免作用,保证企业从中获取最根本的利益.   2.5营改增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2.5.1增值税税负.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各种纳税人的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针对目前的纳税现状,主要分为两方面的纳税人,即一般的纳税人和小规模的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的纳税人在纳率上相比,一般纳税人的纳税率相对较低,这样对于小规模的纳税人来说是十分的不公平的,最终可能会导致小规模的纳税人在会计核算和经营项目管理中失去相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   2.5.2流转税.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前,应该缴纳的营业税税金将会直接计入损益类科目下的营业税金以及附加中,这是企业在进行最后的会计核算的时候,就会直接将营业税金从收入中提出,方便了记账的流程;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营业税变为了增值税,直接将税额划分为外税之中,此时要将增值税计入要缴纳的增值税的科目之中,这样将远远缩小了企业利润的扩大空间.   2.5.3所得税.利润的变化情况会直接影响所得税的变化,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企业的所得税与利润之间呈正比,企业所得税随着利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利润的减少而减少[2].   3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措施   在我国完善税率制度之后,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这样的改革委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然而也受到了税率制度的改革冲击,如何在这场税改之中临危不惧,脱颖而出,成为各个企业关注的焦点,接下来就针对“营改增”的情况,在总体层面和具体层面两个方面进行措施的探讨.   3.1总体层面   在之前的营业税的时期,企业缴纳的营业税是隶属于内价税,与营业额呈正比例关系,营业税的多少直接与营业额挂钩,没有进行抵扣的情况,而且涉税的相关职责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全权负责,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营业税的税值不仅仅是收到了营业额的影响,而且还与企业取得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进项税抵扣凭证的金额有关,涉税的相关责任此时也是由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承担,极大地将责任风险缩小.   3.1.1加强涉税人员的培训.要加强涉税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增加其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涉税的风险从原来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变为由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在这种情况背景下,十分有利于企业部门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涉税人员的培训与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才能更好的面对营改增制度对于企业的冲击力.   3.1.2加强涉税工作的力度.对于各种涉税的各类基础工作,要加强重视,保证好其完成度.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相关的涉税基本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基本工作的好坏不仅仅是影响到涉及增值税额的金额大小问题,更影响到企业的法律保障度和税务风险.所以相关企业要加强会计的核算,加强各种增值发票的开取效益和保管的力度,落实好每个抵扣管理的环节认证.   3.2具体层面   3.2.1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财务的扶持资金被纳入营业外科目.根据我国的相关税法规定,在国家的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部门对于企业颁发通过国家审核的项目专项财政性奖金,允许其作为不征税的收入,在最终计算应该缴纳的所得税时将此部分从中扣除.但是与此同时,国家的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部门对于企业颁发通过国家审核的项目非专项财政性奖金应视为税收的收入部分,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财务的扶持资金被纳入营业外科目,应该具体根据国家颁发的专项奖金和非专项奖金进行具体的区别对待,区别划分之后,再考虑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   3.2.2在会计核算时设置营增改抵消的销项税额专栏.只要在此提供按照营业税中增值税的向有关规定就可以从销售额中扣除需要支付给非试点的纳税人的价款应税服务的部分,所以需要在会计核算时设置营增改抵消的销项税额专栏.   3.2.3完善相关的措施、制度.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此项改革对于企业的核算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的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政府在面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时候,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规范税务制度,积极地进行各个地区的税务工作检查.同时,企业也要配合好政府的工作,对于财务核算积极的上交资料,报给审核机关进行审核[3].   4结语   总之,企业在应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制度改革时,一定要表现积极地态度,积极的响应各方面的政策和制度要求,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加强对于增值税务的策划手段,加强对于税务的管理工作,加强税务工作人员的培训,综合提高涉税部门和人员的总体素质水平.   作者:王强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文轩.营改增十点钟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解疑[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   〔2〕张云,匡勇.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江西三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   〔3〕王桂英.我国预算会计现状与发展思路[J].科技风,2012(23).   关于会计核算论文范文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体系建设   摘要:就目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无论从理论还是到实践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要做到发挥出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与解决。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体系建设   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概念   会计核算(financialaccounting)是指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企业的会计人员统一的、系统地记录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以及预算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所产生的结果,作为会计报表,并以此作为事后核算的依据,来考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企业的目标,以及企业的亏损情况,为企业的决策以及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料参考。会计核算主要有置账户和账簿、复式记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环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企业在面临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企业为了有足够的能力迎接市场经济带来的考验,企业需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工作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并且不断的成为企业在 财务管理 中的重要对象。比起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就需要注重会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的现代化、规范化的建设。因为规范的会计核算工作体现出了企业对于会计管理的全面性与系统化,能够较好的涉及到核算工作的各个方面,更为准确的反映出企业在会计工作中的情况,从而可以发现问题,降低企业风险,加强企业财务方面的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不规范,导致没有真正把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会计核算工作效果不显著,并且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容易给企业带来更严重的经济损失。以下重点讨论了我国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会计核算执行的缺陷   会计核算工作管理的不规范之一体现在制度方面,内部管理体制严重滞后,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失控,造成大量的企业资金损失和浪费。首先企业没有制定出较好的规范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没有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制定相关企业制度。会计核算工作缺少规范性,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企业会计部门的职权模糊不明确,部门间分工不明确,会计人员的职权混乱,无法充分发挥出会计专业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并且仍然采用会计人员固定岗位、固定职能的工作制度,例如企业内部牵制制度不符合相关的会计管理要求,发挥的作用不显著,导致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再有就会计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性不高,部门之间缺乏交流。   2.监督职能的弱化   缺少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机制。企业内部没有设立相关的专门监督部门。所以容易导致企业的领导在管理会计人员时没有做好应有的管理反而还妨碍了会计工作的进行。因为缺少监督机制的制约也容易导致一些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例如,管理者越权行事,挪用企业资金,为了保密而私底下贿赂工作人员,制作假账,使得会计账面的失真,反映不出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会计工作中的计量验收、成本核算、财务审查等都缺少有效的监督。内部监督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核算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对企业带来的作用,影响企业在经济活动上的决策。即使企业存在内部监督部门,但是工作重点只集中在事后监督,监督上的延后性,使得会计核算的监督没有发挥出较大的作用;最后是企业缺少经济责任追究制度,粗放式的会计核算。导致了企业内部会计科目的不规范,相关税务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散漫,因为企业认为不存在内部建账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增值税发票方面的建账。   3.企业领导认识不够   企业领导可能对会计管理意识不高,把会计核算工作简单的看做是算账和记账的任务。不能够促进会计核算工作与企业各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对于会计人员的聘用方面,没有采用具有专业 会计知识 的人员,或者利用职权之便,给关系好的人员安排会计工作,导致了会计人员安排上的随意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低质量和低效率。还有存在某些规模小的企业,资金不足,所以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求较低的现象,甚至没有要求持相应的会计资格证上岗。这些原因导致了会计人员财务意识低下,专业知识不够高,会计管理能力和处理风险上的能力过低,只掌握基础的会计工作程序,致使了企业管理手段落后, 方法 陈旧,观念保守,与现代会计核算观念差距大,工作不规范,在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中不规范,例如会计报表格式不规范,导致核算工作难度加大。因为会计人员对于相关会计制度规定的不了解,所以在账目的核算以及审批手续不符合要求。即使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的员工,也会缺乏创新意识,危机感差,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   三、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体系建设   1.建设规范的、现代化的企业核算工作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提高,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超前性也日益增强。企业应该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会计核算科学手段,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学习机会。有机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采用董事会管理制度,所以企业的董事会可以直接委任一名总会计师,主要负责会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确保会计资料和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并且企业董事会应该放权给总会计师,根据会计工作上的需要,成立会计核算的部门,每一个部门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人,下设具体的、负责不同工作部分的会计,例如总账会计、成本会计、收入支出会计等等。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2.转变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部门的会计核算重要性,会计核算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情况、经营行为的成果、缴税情况等。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会计法律制度规定,开展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企业管理者要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督促会计部门加强 规章制度 和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使之成为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部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依法行使职权,认真进行会计核算,严格进行会计监督,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同时,实时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情况进行监督,防止舞弊行为的存在,内部监督工作应该渗透到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及时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评价,反馈给上级部门,对于存在不规范的工作应该给予公开批评,根据情节的严重性,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力,提高会计人员你的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当务之急就是规范企业在招聘员工方面,从源头上确保企业会计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因为会计核算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关系,所以企业应该投出必要的资金,替企业招纳具有高专业素养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人员的“再 教育 ”,加强培养员工在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知识的方面,并且能够与会计专业知识灵活的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4.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但是在办公非自动化条件下,想要运行现代化管理会遇到到更多的困难,无法实现现代化管理控制。所以企业临到要具有现代管理观念,为会计部门更新、配置必须的设备,目的是要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运用与会计核算工作去,及时更新财务软件,为会计审核工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障。同时也要注重会计人员能够较好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会计核算的工作,必要的时候还要提供经费来进行员工计算机方面的培训。   四、 总结   会计核算工作体现了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情况,始终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作为会计最基本的工作,充分体现出了会计核算的反映职能,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上的规范性。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在会计核算工作上会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应该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   作者:姚奕擘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赵云.探讨如何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信息质量[J].江苏商论,2011(,15):196.   [2]王庆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实施规范化管理的策略[J].中国外资月刊,2012(,7):114.   [3]张英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3(,15):40,42. 关于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2. 有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3.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核算 4. 有关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学本科论文范文 6. 关于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保证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有哪些

保证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方面。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会计人员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3、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奖惩制度;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ERP也属于会计核算软件范畴吗

ERP覆盖财务核算

会计核算软件输出功能要求

会计数据输出功能的基本要求 (1)应当具有对机内会计数据进行查询的功能。 (2)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内容和格式打印输出机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会计报表。 (3)总分类账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余额对照表替代。 (4)在保证会计账簿清晰的条件下,计算机打印输出的会计账簿中的表格线条可以适当减少。 (5)对于业务量较少的账户,会计软件可以提供会计账簿的满页打印输出功能。

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同点:相同点:1. 会计核算软件和手工会计核算都符合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2. 两者都需要进行账务记录、会计凭证处理等基本步骤。3. 两者都需要进行账务审核和验算。异同点:1. 自动化处理:会计核算软件可以自动处理很多步骤,减少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而手工会计核算需要逐一完成各项任务。2. 错误率:由于自动处理,会计核算软件的错误率更低,同时数据的准确性也更高,相比之下手工会计核算存在更大的错误率。3. 成本:由于采用了电子化手段,会计核算软件的成本相对较高,手工会计核算的成本相对较低。4. 安全性:会计核算软件相对手工操作更安全,数据的备份和防止信息泄漏方面均有更完善的保障。总体而言,会计核算软件的自动化、高效性、准确性以及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但也需要更高的成本。而手工会计核算则需要大量人力、时间,且存在较高错误率。

会计核算软件名称及版本号是怎么填?

没有,可以不用填。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