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决定论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什么是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技术决定论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关于技术发展的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它建立在这样两个原则基础上: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变迁导致社会变迁,其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强技术决定论和弱技术决定论,前者认为技术是决定社会发展惟一重要的因素,而后者则主张技术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什么是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理论命题之一 媒介环境学假定传播媒介在将数据或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地方时并不是中性、透明或无价值的渠道.相反,媒介的内在物质结构 (physical structures) 和符号结构 (symbolic structures) 在塑造什么信息被编码、传输和怎样被编码、传输以及怎么被解码的过程中扮演着解释和塑造性的角色.就这个可探讨的层面而言,媒介的符号形态限定了该媒介所能代表信息的代码特征,例如“模拟符号对应数字符号”(analogic vs.digital symbols),也限定了将符号整合在一起的结构,例如“命题结构对应表象结构”(propositional vs.presentational structures)(Langer,1942; Nystrom,2000).同样,媒介的物质结构涉及到技术的特征,而技术则传递代码和进行编码、传输、储存、恢复、解码和传播信息的物理要求.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因为它定义了媒介环境学一种最基本典范的独特性,认为正是媒介的结构决定了信息的本质.例如,小说读者常常对根据小说而改变的电影深表失望.一种解释也许认为电影的编剧、导演、制作人或者演员并不胜任改变工作.虽然这是一种可能的解释,但媒介环境学的第一个理论命题说明,这种解释是一种误导,因为将这两种媒介 (小说和电影) 所“包含”的内容视为同样的信息毫无意义.而这一命题表明,小说和电影体现了两套完全不同的符号和物质结构或形态.因此,纵使它们可能基于同样的来源(小说中的故事),小说和电影这两种不同媒介分别向受众 (读者和观众) 传递的是两套不同的信息或者说“现实”. 理论命题之二 作为第一个命题的逻辑延伸,媒介环境学同样假定每一媒介那套专门的物理和符号特征为其带来了一套偏倚或倾向(biases).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参考一套由尼斯纯 (Nystrom)所做的理论归纳:由于不同的符号形态 (symbolic forms)编译出不同的信息,而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符号形态,所以它门便具有不同的理性或知识(intellectual)和感性(emotional)偏倚. 由于不同的物质形态(physical forms)编译、存储并传输不同的信息,所以不同的媒介便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感知的偏倚. 由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获得性 (accessibility),所以它门便具有不同的政治偏倚. 由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参与条件,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偏倚. 由于不同的媒介在组织时间和空间上方式不同,所以它们具有不同哲学思辨上的偏倚. 由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物质和符号形态,所以它们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偏倚. 由于不同的媒介在物质和符号形态、以及随之而来的理性或知识、感性、时间、空间、政治、社会、哲学思辨和内容偏倚上的种种不同,所以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认知论 (epistemology)的偏倚.(转引自 Lum,2000,p.2). 理论命题之三 作为第二种命题的逻辑延伸,媒介环境学进一步指出媒介会促使各种不同的物质的,知觉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果关系,它们与媒介独特的内在偏倚有关.这一理论命题直接谈到了媒介环境学主要典范的关注点,即技术和文化的关系.媒介环境学正是通过此节点来探究传播技术如何并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因果关系. 我们在这里将这一理论命题视为一个连续统一体,而该统一体的两端则是两种分别不同的解释性观点.一端是确定性的观点,正如有人所谓的“硬性决定论”(hard determinism)或“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该观点主张技术是社会变化,或者更广泛的历史变化的首要决定因素.统一体的另一端是我所谓的共生观点,或“软性决定论”(soft determinism),此观点认为社会力量或人类自主力量 (human agency),也能在技术变化中扮演角色(注3).这两种观点都承认传播技术在文化或人类传通中所扮演的深远而具阐述性的角色,但它们在解释当面临技术扩散或媒介变革时,人类的自主力量在社会变化中所能扮演的角色这方面上存有分歧.

如何评价技术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就是以近代物理学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背景,伴随对自然和文化的除魅过程建构起来的。它的错误就在于由这种决定论必然推出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价值一元论的根本追求和迷人之处在于,它并不宣称只要一种价值和不要其他价值,相反,它宣称要一切价值而且许诺总有一天所有价值都可以实现。科学登上历史舞台后,乐观的技术决定论者对技术系统的价值推崇备至,认为只要实现了技术系统不断发展的需要,其他价值也都迟早会实现。不是像有些论者认为的那样,技术决定论者是见物不见人,相反,他们认为物就是人,实现了物的目的,人的目的就也会自然地实现。在此过程中,虽然会付出一些代价,但最终一切都会如愿以偿,技术系统的自身发展逻辑与人的价值在虚幻的未来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就是技术决定论者所设计的发展前景。建构背景批判技术决定论,并不是由于它缺乏客观性,不能与社会现实相对应,事实上,技术决定论从本能的意义上恰当地描述了西方近现代文明的特征。并且,伴随着近代以来西方的殖民活动,这种发展原则几乎被所有国家都认可了。我们批判它是因为它过时了,而且是有害的,它不能适应人类所面临的新问题。要解决新问题,就必须批判技术决定论。只有通过这种批判,才可以彻底地抛弃它,才可以真正地理解新的发展原则。技术决定论从本质上很好地描述了西方近现代文明的特征,且伴随着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几乎被所有国家认可。技术决定论作为一种观念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其产生的背景是近代以物理学为代表的新科学。

九,怎样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决定论

1.现代科技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科技革命,实质上是把科学进步与社会生产在技术基础上的变革结合起来,以科技进步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对社会生产力进行彻底的质的改造。充分认识和推动现代科技革命,是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钥匙。但是,我们不能赞同现代科技革命已经超越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归于消失的错误观点。2.在人类历史上,反映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的技术进步,与反映对世界规律性认识的科学进步,二者基本上是平行发展的,有时相互交错、相互影响,但并未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当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趋向一体化,因而产生了科学技术进步〈简称科技进步〉这一新范畴。它意味着,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在工艺上的应用为生产力的新的大飞跃创造了前提。本世纪中叶以来,自然科学中的革命变革与技术中的革命变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决定并形成表征科技进步在现阶段和未来阶段综合过程特点的“科学技术革命”〈简称“科技革命”〉的范畴。现代科技革命是我们时代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革命变革。我们应当花力气自觉地认识现代科技革命本身的特点,同时,必须抵制用科技革命本身涵盖社会革命,或者将它与社会革命分离开来的错误倾向。事实上,科技革命必定有社会革命与其相适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产业革命时,指出了它同社会革命的联系,即一系列社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终于形成。现代社会辩证法表明,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革命先于科技革命,以创造保证实现科技革命的必要的社会条件,并用科技革命来发展和扩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革命先于社会革命,为社会革命准备物质前提,并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先后次序的不同,表现出现时代历史过程的多样性。其统一性至于,无论在哪种社会发展模式下,科技革命都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物质前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科技革命是生产力革命的最重要内容。3.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与生产的关系。不能再简单地把科学归诸意识形式。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一体化和双向作用关系,使得在现代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科学超前于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向技术再向生产的反向运动。现代科学已经体制化、职业化并且变成直接生产力,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劳动资料和工艺过程成为科学知识物化的成果,没有科学,不仅不能创造新的技术装备,而且不可能运用现有的技术装备;第二,科学知识成为参加生产过程的全体劳动者的经验和知识的必要组成部分,现代生产力已经不仅包括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而且包括为生产过程提供科技服务的技术员、工程师和科学工作者。第三,对生产和工艺过程的管理成为科学应用的结果;第四,开发研究与直接生产过程日益紧密联系,精神生产领域与物质生产领域相互接近、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生产本身趋向“科学化”;第五,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直接依靠最新科学发现的生产部门,如无线电工业、合成材料化工工业、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工业、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等等。4.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面临一系列崭新的问题。现代科技使人类掌握了强大的力量,人对自然界影响的规模,现在完全有理由同地质力相比拟。但是,这种力量既可以利用来为社会谋福利,也可以利用来危害社会。因而,必须努力预见科技活动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后果,同时努力由社会来掌握科技发展过程,自觉地监督和控制这个过程。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局限性,现代科技革命引发了“技术决定论”,并分裂为乐观派和悲观派两个极端。乐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者,如沃·罗斯托、丹·贝尔等认为,科学的发展如同技术经济的增长一样,决定着历史过程,直到完全地、绝对地预先决定它的现在和未来,文明是由科技形成的。而悲观主义的技术诀定论者,如马尔库塞、弗罗姆等,则宣扬技术恐怖论,认为科技革命导致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异化,否定科技发展的积极意义。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上述两种技术神话都应严肃批判。前者把科技的作用绝对化,忽视其他文化要素的作用,特别是忽视生产关系变革的能动作用,后者把科技看作与人相敌对的异己力量,试图把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生活刻板、丧失个性等弊端归咎于科技进步。5.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在自然面前获得节节胜利,人工自然系统随之日益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同时要看到,人类活动同时给自然系统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在人与自然之间造成很大的不协调。在现代,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在规模上具有全球性,涉及到人类当前和未来的根本利益。这些“全球问题”包括: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面对“全球问题”,有些人消极地把责任归之于科技革命,鼓吹反科学主义。这种态度与文明进步是背道而驰的。还有人借口“全球问题”的普遍性,抹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抽象地宣扬所谓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事实上,正是资本主义使人和自然的对峙达到极点、达到危机状态。资本主义不仅发展了社会对抗,而且发展了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对抗,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机制数百年来助长了对自然界的残暴态度。而科技革命成果与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相结合,将为在新的科技和社会基础上确立人同自然界的统一创造条件,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有助于在消除社会对抗的同时消除人与自然界的对抗,确立它们之间的受社会自觉控制的和谐关系。6.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具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要研究和把握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意识之间的转化机制,特别要正确认识现代科技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现代资本主义的辩护士企图证明,科技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性,仿佛能自动解决资本主义的一切问题。他们把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绝对化,并据此创造了一种奇怪的逻辑:把科技进步同现代资本主义的所谓进步等同起来,把技术和生产组织的进步同社会进步等同起来,进而以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掩饰所有制关系和阶级结构中的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为全面地利用科技革命巨大成果的可能性准备了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它又依赖社会经济发展。科技革命,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社会经济过程、同生产关系的状况和变化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将有力地促进科技进步及其经济、社会后果。反之,科技革命也将对社会主义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有必要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科技发展的体制、完善科技进步转化为社会成果的机制。

如何评价技术决定论?

它是技术发展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它建立在两个重要原则基础之上;一是技术是自主的;二是技术变迁导致社会变迁。其理论为为两大类;强技术决定论和弱技术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