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管控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集团管控模式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面临着从传统企业向现代化企业,从单一企业向企业集团和从民营企业向国际化企业的根本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找到一种既能适应企业家发展新阶段,又能与现代化、国际化接轨的企业发展新机制,是关系企业家生死存亡和持续发展的大战略、大问题。因此,企业必须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变管理职能入手,逐步建立起适发展新阶段和市场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机制。   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说到底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权力、责任和利益以及相互制衡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企业才能逐步形成清晰的利益机制和决策机制,使决策规范,监督有效,执行有力,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做好组织上、制度上的准备。   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如何建立,如何定位,如何考核以及如何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问题。集团核心企业可以由集团的出资人,所属规模企业的董事长和聘请的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应有崇高的社会威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坚实的专业知识。在独立董事中聘请一名常务副董事长,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以增强决策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董事会还将下设发展战略委员会,人力薪酬委员会,绩效审计委员会和组织提名委员会,为董事会决策提供专业的系统支持,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是选拔和任命公司经理层。对公司重大问题进行战略决策、督察和控制公司的运营绩效。从根本上讲,董事会的职能也是公司法人治理的基本职能,公司法人治理就是对公司经理人进行有效的监控,而这种权力监控的主体就是董事会。董事会处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位置,必须依法设定,规范动作,逐步完善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才能够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监事会作为集团内部专门行使监督权的监督机构,是集团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强化监事会的价值功效,监事会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具有权威性。在监事会成员中,集团股东和部分职工代表外,还应聘请一定数量的精通公司业务、具有财务和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作为外部独立监事,参加集团监事会。集团设立监事会的目的,就是要在集团内部形成制衡董事会的力量,达到监督集团经营管理的目的。因此,必须全面落实监事会的各项监督权力,使其独立、充分和公正地履行监督职责。要全面落实监事会列席董事会会议的权力,落实对公司财务的检查权,落实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权,落实对董事、经理违法行为的制止权及要求予以纠正权,落实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提议权和补充招集权,落实临时董事会会议提议权,落实董事会秘书离任审查权以及公司章程赋予的其它权力。只有监事会的权力得到全面落实,监事会的法律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在规范监事运行规则和程序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监事成员的业务培训,力求全面提高监事成员的素质,以保证监事会的监督治理机能高效、规范和正常运转。   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经理层的职责是负责日常决策管理和日常生产行政指挥;保证董事会确定的战略方针及计划得到贯彻落实。经理层是否具备应有的品德、素质、经验、技能和责任心,是否尽职尽责地为企业服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经理人选聘、任用、收入、激励和约束机制做为头等大事来抓紧抓好。首先,集团要建立起经营管理层,副总裁原则上应设置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科技创新、运营管理等岗位。集团下属规模企业的总经理也可以兼职副总裁,这既健全和完善了集团管理组织,又提高了规模企业的管理层次,有利于上下互动,提高集团的执行力。其次,要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议,切实保证经理行使法定权利,特别是落实人事任免权和生产经营权。三是设计根据企业经营效果决定经理人员报酬的激励制度,真正将经理人员的利益同企业的经营效果挂起钩来。在有条件的企业,还要探讨股票期权制度,使股票期权与基本工资、年度奖金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以克服经理人的近视眼光和短期行为。   集团和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后,集团的管控模式也要发生相应的根本转变。一般情形下,按照核心资源管理程度不同,通常将集团公司管理式定义为运营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一开始集团规模小,产权结构单一,业务单元处于培育期,一般沿用的是运营控制导向,即直接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子公司的日常经营包括财务、人力、生产、供应和销售等进行相对的统一管理。随着集团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独资、合资、控股和参股在内的多种产权结构,产业也逐步发展成多个板块,这就使企业不得不适应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参照成功企业的经验,及时把管控模式由过去的运营控制导向转向战略控制导向。这种管控模式的主要管理内容是母公司对下属业务单元的战略进行管理和考核,并视业务单元发展和管理情况决定是否设置业务运营管理部门,通过集团战略协同促进整体发展,以充分发挥层级管理效能,调动所属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上,战略管控与运营管控和财务管控并不能截然分割。它只不过是在更高层面上对所属企业进行管理,把眼界更多放在集团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投资和战略措施上来,以保证集团能够长远地、科学地、快速地发展。

对于一个集团型企业而言,推动集团管控--管控流程优化与组织架构设计的意义在于?

佐佳咨询认为:对于一个集团型企业而言,推动管控流程优化与组织架构设计的意义在于: “管控流程与组织”是集团管控模式落地的载体集团管控模式设计出来后还不能直接、有效地指导集团公司管控的实际操作,尤其是细节运行。因为管控模式是对集团管控基本准则与运行机理的原则性界定,无论是治理模式、母子管控界面与准则、组织定位等任一要素仅仅是大原则的规定,它们基本不涉及详尽的管控操作细节。因此为了确保管控模式能够真正落地,我们还必须在基本准则与管控实际运行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这个桥梁就是管控的流程与集团组织架构。我们只有按照管控模式的要求设计管控流程与组织才能确保管控基本原则的最终落地,才能确保集团管控模式的设计报告不被遗忘在集团总裁的文件柜里。 通过管控流程优化与组织再设计,引导树立大集团的全局观念集团如果缺乏统一管控流程,就会导致集团各层级的管理者按照自己的管控偏好来进行自发式管控,而这种管控方式实际是将集团管理与控制置于一种无序状态下,所带来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在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使得我们的集团与分子公司的各级管理干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往往片面地夸大自身职能的重要性并经常尝试将其凌驾于集团整体运作之上,使得集团内部发生管控冲突与混乱。而如果将管控流程与集团组织再造作为管控变革的重心,可以预先设定、建立管控流程规则并让集团与子公司依照规则实施管控运作,避免其自发与无序;同时集团管控流程与组织架构变革还打破了传统的部门壁垒,引导集团组织各层面的管理者用崭新、全面的视角看待大集团的整体运作。所以管控流程与组织是集团实现有规则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将集团管控的各项职能实现有效的链接与互通。 构建集团与子公司顺畅沟通的平台在集团管控咨询项目中,我们经常看到集团与子公司日常工作流程衔接中,往往会产生让人遗憾的“扯皮”、“推卸责任”现象;子公司往往断章取义地将《公司法》中“独立法人自主经营权”作为与集团总部博弈的砝码……佐佳咨询集团认为法人治理等管控流程制度缺失、集团组织功能定位不清晰,是造成集团整体的沟通环境不佳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对集团管控流程与组织架构的再设计本身就是对集团沟通环境的再设计,它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在集团与分子公司之间构建起一个有效的互动与沟通平台。

集团管控的制度和流程怎么设计?

集团管控方面,华彩咨询是专家。建议你上华彩咨询集团官方网站去看看。

请问大型企业的集团管控、风险防控、内控各是什么意思?

  1.集团管控  集团管控一直是大型集团企业的管理难题,由于大型企业的层级和规模都比较大,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大企业病”,内部沟通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不能突破规模墙的限制,持续获得高速成长,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又爱又恨,即希望子公司发挥积极能动性,又怕子公司失去控制,于是,不停地在集权与放权中反复,失去机会。  集团企业管控体系作为一个宏观性的管理议题,里面包含很多内容和考虑因素,但各内容与子议题间既相互关联,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系统。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在长期的项目经验、管理研究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集团管控体系的一整套流程和方法论。  集团管控主要解决四个核心和关键问题:  选择何种组织模式  如何设计组织架构  如何规范责权体系和核心管理流程  如何进行业绩评价体系。  2.风险防控或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风险控制的方法  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方法: (1)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 (2)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 (3)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 (4)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 (1)合同转移。通过签订合同,可以将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2)保险转移。保险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转移方式。  4、风险保留 风险保留,即风险承担。也就是说,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风险保留包括无计划自留、有计划自我保险。 (1)无计划自留。指风险损失发生后从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损失前做出资金安排。当经济主体没有意识到风险并认为损失不会发生时,或将意识到的与风险有关的最大可能损失显著低估时,就会采用无计划保留方式承担风险。一般来说,无资金保留应当谨慎使用,因为如果实际总损失远远大于预计损失,将引起资金周转困难。 (2)有计划自我保险。指可能的损失发生前,通过做出各种资金安排以确保损失出现后能及时获得资金以补偿损失。有计划自我保险主要通过建立风险预留基金的方式来实现。  3.内控  内部控制的简称。指一般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运作。  我国财政部对内部会计控制做了如下的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一般有管理层直接负责,或专门设立部门,也有公司有财务部门负责。

【企业并购后的集团管控整合策略】2017企业并购重大案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行业整合或跨国并购频繁发生,如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中国建材整合国内水泥产业,中海油竟购尤尼科等不一而足。并购作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条捷径,日益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正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然而并购并不容易,相当一部分企业并购后,不仅未能实现之前所期望的价值,而且可能面临完全失败的风险。按照科尔尼公司对全球115个并购案例的分析,约有60%的并购事实上侵害了股东的利益,并购3年后,新企业的利润率平均降低了10%,而且50%的美国企业在并购4年后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首要的便是并购后缺乏整合或整合失败。这样,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历史背景下,对企业并购后如何进行管控整合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   通常情况下,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型企业,经常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当并购事件发生时,意味着两个复杂系统发生合并,此时原有系统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和蝴蝶效应将会进一步放大和加剧,因而新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抑制负向的蝴蝶效应,管理、加工和驾驭那些正向的蝴蝶效应。具体该怎样做呢?以下四个整合策略可供参考。   首先,新的企业要形成一套关于如何发展的超级理论,即如何整合原有企业的两种商业模式,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谷歌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前,两者已在各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但当面对以苹果公司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强势竞争时,它们发现单靠任何一家企业均无法取得竞争优势,于是便出现了谷歌以125亿美元代价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试图通过深度整合,打造全业务链运营发展模式,和苹果公司进行抗衡的经典案例。   然后,企业需要明确与发展模式对应的管控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导致不同的管控模式,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从事多元化业务的控股公司,经营范围极为广泛,但总部对下属子公司的要求只限于“公司股票每股内在价值(包括股息)的增长率要高于标准普尔500每股的内在价值(15%)”。在这样的发展模式指引下,该公司具有典型的财务型管控模式特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总部对下属子公司进行高度分权治理,但同时保持对集团公司资金的高度集中管理。   接着,企业需要从治理、控制、宏观管理三个维度承接管控模式,使得集团管控能够真正落地。以中日汽车合资企业为例,日方通过治理章程条款预埋以及技术方案控制,不仅仅赚取了整车制造利润,而且赚取了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销售的高额利润。再以淡马锡为例,该企业通过在每年12次的董事会中引入决议计划卡,并在年末根据董事所填写的计划卡内容对其履职能力和履职态度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解决了如何对董事进行绩效考核这一难题。再如,中国建材自2007年起开始对中国水泥行业进行整合,其下属南方水泥公司在采用操作型管控模式基础上,力推可复制型管控模式,通过“三五模式”、对标管理和辅导员制度,实现对成员企业的深度管理融合,从而确保了不同所有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能够迅速融为一体,发挥整体效益。   最后,企业需要根据管控模式有选择地进行价值链整合。以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为例,联想通过比较双方职位体系、管理体系之后,提出了双方均认可的新的职位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并购中经常发生的高管流失问题。再如中国建材南方水泥公司,在确定操作型管控模式之后,构建了“总部一区域公司一生产企业”三层组织架构,分别对应于“决策中心一利润中心一成本中心”,然后根据组织设计需求,把市场营销、采购、财务、技术、决策等职能集中到总部统一管理,初步解决了“集而不团、管而不控”的问题。

集团管控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融合_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的建立为了更好地管控风险,企业需要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集团管控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融合也变得尤为重要。1. 集团管控集团管控是指对企业集团内部进行的管理和控制。它主要指企业中心集权、决策集中、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通过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相结合,在集团管控架构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防范或降低可能产生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2.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其集中的体现是将各种不同种类的风险全部纳入到风险管理的范畴,并采取性的手段来控制这些风险。从概念上来说,全面风险管理就是指企业要对所有的潜在风险做出全面、系统的掌握和防范,从而保障企业合法运营。3. 集团管控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融合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在建立集团管控的同时要兼顾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防范和规避各种可能的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其次,企业要在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下,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机制和制度来保证风险的有效管控,从而实现风险控制和防范风险。总之,集团管控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融合主要在于完美的结合两者的优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以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