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求莫扎特《渴望春天》听后感

他们的感觉很好。也有对生命的渴望

求莫扎特《渴望春天》听后感

你好,这个听后感是不是300字的

求莫扎特的渴望春天简谱的左手和弦用一四五级和弦

第一句一级,五级(属七和弦)一级。第二句和弦的连接和第一句一样。第三句较为复杂,一小节可以用属七,二小节可以用主(一级)三小节进行到下属(4级),四小节应该用一级。第四句的1642 6可以用4级,也可以用2级小七和弦,下面的一小节要用1级,5级七和弦(或5级大三和弦)两个和弦,最后进入一级主三和弦上。

怎么用八孔竖笛(奇美牌的)吹《渴望春天》——奥佛贝尔 词 莫扎特 曲 特别是指法,最好有教程视屏

其实很简单,将最上面的三个孔摁住是1,抬一个是2,抬两个是3,将2,3个孔摁住抬第一个是4,全摁住是5,抬最下一个是6,再抬一个是7. 一、发音与左手五个音的练习 八孔竖笛是一种甜美而优雅的乐器,要想吹好,我们在开始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想吹出好的声音,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头平视,笛子和身体 垂直与胸呈小于45°角,手指自然弯曲,用第一关节的指腹按孔。 2.吹口含入口中约0.8厘米,不可含得过多和过少,口形放松,呈微笑状。 3.吹奏时,每个音的音头都要用舌头来吐奏,即发音时加“tu”。 4.吹出的气流要均匀、松缓、平稳,才能使声音集中、圆润。 发音练习 发音练习中: 1.“v”表示换气记号,吸气时上嘴唇可张开,下嘴唇不动。 2.每个音吐奏的力度要均匀适中,无换气记号时,各音吐奏只是舌头运动,气流保持, 以免断断续续乐曲不完整。 手指起落练习 手指起落练习中: 1.手指不要抬起过高,以免指法不灵巧。 (不高于2厘米)。 2.手指也不要抬起过低,影响音孔出气声音 偏低(不低于1.5厘米)。

莫扎特,瓦格纳,罗西尼,威尔第的歌剧各有什么特点?

莫扎特——歌剧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一生所作的20余部歌剧包涵了各种体裁类型。德语歌唱剧《后宫诱逃》、意大利正歌剧《伊多梅纽》、《蒂托的仁慈》,意大利喜歌剧中最优秀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德语歌唱剧《魔笛》为德国民族歌剧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他在剧中采用德语对白,蕴含著德国文化传统的哲理性。他的歌剧善於用不同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他把重唱形式作为戏剧性冲突,造成高潮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序曲的预示和渲染戏剧氛围和剧情的作用。瓦格纳——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歌剧改革家,歌剧作曲家。他把自己对於歌剧改革的见解写成论著,主要有《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并完成了体现其改革理想的歌剧四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创作了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瓦格纳在歌剧史上延续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早期创作的《黎恩济》有明显的大歌剧风格;音乐亦受到迈耶贝尔等大歌剧作曲家的影响。中期的三部歌剧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杰作。他们都有著“拯救”情节:《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罗恩格林》。晚期他在苏黎世发表了关於乐剧的理论:未来的艺术必须以古希腊悲剧为榜样,成为理想的整体艺术,这种新型的歌剧可称之为“乐剧”。他提出歌剧应选择神话为题材,认为以往的“分曲”结构破坏了戏剧的连贯性,应取消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等固定套式的段落,代之以“无终旋律”。他的歌剧的声乐部分常用“念唱旋律”,随著剧情发展的需要自然地进入和消失。瓦格纳在歌剧中有意识地运用主导动机,成为求得音乐统一的有效手段。此外,他的音乐具有很强的交响性。他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他乐剧理论的就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而其集大成之作是根据古代北欧神话“尼伯龙根之歌”写成的四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罗西尼——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810年起,作有正歌剧《奥塞罗》、《威廉退尔》,喜歌剧《灰姑娘》、《塞维利亚的理发师》。19年间写了38部歌剧。罗西尼具有天生的喜歌剧感觉和舞台意识。以《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最为优秀,剧目节奏活跃,高潮处常用重唱作结。他在遵循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同时,作了些细微而有效的创造,他为宣叙调配上弦乐伴奏以增强表现力,讲歌剧的炫技部分明确地记在谱上,罗西尼的歌剧序曲显示了他卓越的管弦乐技巧,常作为独立的乐曲在音乐会上演奏。威尔第——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的创作代表了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历史。26部歌剧中,两部喜歌剧,其余为正歌剧。他不进行改革,而是通过创造来发展意大利歌剧。早期创作代表作有《伦巴第人》、《欧那尼》、《麦克白》。威尔第所采用的歌剧素材,寄寓了人民要求拜托奥地利统治的愿望。他的歌剧包涵4幕,采用分曲歌剧的形式。中期代表作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题材转向现实生活,对於人物性格内心描绘更加细致,大歌剧《阿伊达》是他顶峰之作,华丽壮观,气势宏伟,创作以”场“为主,插进”分曲“结构。晚期代表作有《奥塞罗》、《法尔斯塔夫》,前者每幕音乐连续发展,剧中人声与管弦乐达到前所未有的融合,后者是意大利喜歌剧的顶峰,也为这一体裁划上了句号。ps,这可都是我一字一字辛辛苦苦敲出来的,虽然楼主都没有悬赏分……呜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姻》中费加罗的咏叹调

全剧最著名的咏叹调有以下四个唱段:费加罗的咏叹调--再不要去做情郎(Nonpiuandrai,farfalloneamoroso);男仆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VoicheSapetechecosaamor);罗西娜的咏叹调--何处寻觅那美妙的好时光?(Dovesonoibeimomenti);罗西娜与苏珊娜的二重唱--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CheSoavezefiretto)。

谁帮我翻译一下这些莫扎特咏叹调的中文名啊

01 - 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 Giunse alfin il momento - Deh vieni, non tardar, o gioia bella 苏珊娜的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是给我介绍一些贝多芬,肖邦,莫扎特好听的钢琴曲啊?

gis-morr nr ,C-dur nrballada f-moll op52walc cis-moll op.64 nr

求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莫扎特的曲目

1 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2 英雄 第四乐章 终曲 3 命运交响曲 4 月光奏鸣曲 5 献给爱丽丝 6 欢乐颂 7 小步舞曲 8 悲怆奏鸣曲9 英雄交响曲1,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D大调第二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A大调第七交响曲 F大调第八交响曲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命运序曲 《科里奥兰》序曲 《莱奥诺拉》序曲 《菲岱里奥》序曲 《爱格蒙特》序曲 钢琴奏鸣曲《悲怆》 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钢琴奏鸣曲《热情》 钢琴奏鸣曲《黎明》 钢琴奏鸣曲《田园》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钢琴曲《致爱丽丝》 钢琴曲《月光曲》 管弦乐曲 《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

莫扎特经典的代表作你知道多少?

莫扎特是在古罗马时期奥地利非常著名的一个作曲家,他也是古典音乐的奠基人物。他的代表作是《奏鸣曲》

莫扎特最著名的作品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 、《魔笛》、《女人心》。 交响乐:《 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 》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 》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还有很多钢琴奏鸣曲。

有关于莫扎特音乐家的事迹

我不知道

关于莫扎特 音乐家的故事(帮我提取下主要内容)

扎特(1756一1791)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出身于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家庭,很小6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被誉为"神童"。1773年起他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因向往自由的生活,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历管束,于1781年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的道路。在他的创作中出现了许多革新的因素,但却不为当时墨守成规的人们所欢迎,因此经济压力很大,经常靠借债度日,然而他却心甘情愿地过着贫苦而自由的音乐家生活。他曾说,"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磁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歌剧二十二部,其中最著名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唐?横》、《魔笛》;交响曲四十九部,其中《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他还创作了奏曲、钢琴曲、室内乐重奏等多部作品。莫扎特的创作深受巴赫、海顿等人的影响,他的作品结构精致匀称,旋律富有歌唱件,风格明朗,乐观,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个音乐家的故事,不要贝多芬,肖邦,莫扎特

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 ——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4年在汉堡作了第一出歌剧欧米亚(Almira),获得巨大成功.1706年游历至意大利,在意大利写了不少歌剧、清唱剧、康塔塔(Cantata)包括著名的歌剧阿格利批拿(Agrippina)。 1710年亨德尔移居伦敦,在汉堡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1711年的歌剧作品利努度(Rinoldo)获得巨大成功。在川度斯(Chandos)公爵的资助下写了清唱剧艾斯特(Esther)和11首川度斯圣歌。1717年定居英国,1719年得到国王的支持,开始在皇家音乐学院演出他的歌剧。这个时期有他最出色的歌剧作品利达米士图、骄里奥.些萨(Giulio Cesare)、泰米拉露(Tamerlano)、路得连达(Rodelinda)。1726年加入英国籍。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亨德尔作了大量英语清唱剧和为清唱剧而作的乐器音乐,其中包括不少伟大的协奏曲,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于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 《水上音乐》,《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里路亚》流传最为广泛。1742年弥塞亚(Messiah)首演。继后以大概每年两首的速度创作清唱剧,一直持续到1751年,因为那时他的视力太差了而不得不放弃。1742-1751年这段时间的著名作品有森逊(Samson)、所罗门(Solomon),1759年病逝于伦敦。虽然亨德尔写了非常多的音乐作品,但是在整过作曲生涯中他都没有使用巴赫的对位法。亨德尔的艺术特征表现为戏剧性和抒情性,而他留下给后世的最大艺术遗产是他的清唱剧作品。 主要作品 水上音乐 皇家焰火音乐 <弥赛亚>

音乐家莫扎特的音乐故事

海顿HAYDN 约瑟夫.海顿于1732年4月1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罗劳村,1809年5月1日逝世于维也纳。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顿的父亲是一个马车制造匠,母亲是个厨娘,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他的家境贫苦,为了学习,六岁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海顿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被选为当时施台芳教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后来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唱团赶了出来,从此他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苦。幸运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发现,并得到了他的救,才勉强活了下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为艰苦的时期。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得到了匈牙利贵族保尔.艾斯特哈齐的帮助,成为这位侯爵的宫庭乐师。此后,海顿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由于他性格开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听起来总有一种宁静、乐观的感觉,而不象贝多芬的音乐那样具有强烈的斗争性。 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海顿的性格善良,诚恳而质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这些性格在音乐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他还热心关怀青年音家,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都曾向海顿求教,并且尊称他为“我们的父亲”。 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内乐作品。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海顿晚年两次访问伦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作了《伦敦交响曲》。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贝多芬的故事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了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他必须等到父亲回来检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觉,母亲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贝多芬,垂怜的对他说:“孩子,都12点了,先去睡觉吧。” “不行,爸爸等会回来看见我没有练琴,会打我的。” 妈妈对这个酒徒的丈夫也没有办法,只好抱着贝多芬在琴边流泪,很快,贝多芬在母亲的怀抱睡着了,妈妈便把他抱上了床。 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贝多芬的酒徒父亲回来了,“那个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练琴了?” “你不看看都几点了,还让孩子练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罢休啊?” “对,你说的对”贝多芬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来到贝多芬床边,把贝多芬提了起来,母亲怎么拦也拦不住。 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边弹,一边闭着眼睛,尽管如此,贝多芬的琴声还是十分流畅自然。 “行,这还有点莫扎特的样子。”父亲在一边高兴的说。 一晃几年过去了,贝多芬从4岁长到了8岁,经过4年的刻苦练习,他的钢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亲也感到满意,于是便让他在音乐院举行了一次独奏音乐会,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亲享受到了儿子成功的喜悦。 17岁的时候,贝多芬来到维也纳,他以非常崇敬的心情拜见了莫扎特,莫扎特给了他一个很难的曲子让他即兴演奏,贝多芬的演奏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他说:“你们要注意这个孩子,他将来会惊动全世界的。”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终于在维也纳艺术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经常以钢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出,而且演奏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正当他飞黄腾达的时候,他的耳朵患上疾病,后来彻底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个残酷的打击,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打垮贝多芬,他还是靠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在他的《命运交响曲》里,我们都能听到他和命运做斗争的声音。 采纳哦

小星星变奏曲是莫扎特几岁写的

6岁

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流派是巴洛克音乐吗

**是的**,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流派是巴洛克音乐。

小星星变奏曲是莫扎特奏鸣曲第几首?

÷杪瑁乙嫠吣(Ah,vousdirai-je,Maman)”的十二段变奏曲。   此曲是1778年初夏,莫扎特停留巴黎时,为一位女弟子而作的。音乐主题出自一首古老的欧洲民谣,有好几个国家用不同的语言歌唱过。在我们中国就有那首“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个主题的节奏与旋律单纯质朴,莫扎特为它配上十二段可爱又富有魅力的变奏,乐声一直自然而愉快的流淌着。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乐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大体上是一样的,但个别的装饰音或有或无、或写法不同,反复记号也有所不同。

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作曲背景,该怎么理解莫扎特???

写于1980年,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故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朴质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星星变奏曲》,寄托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同整个民族和国家一样,每个个体的命运、情感和人格也刚刚从一场浩劫中复苏,带着痛苦的记忆,憧憬光明和美好,诗意丰富而不确定,《星星变奏曲》就是这样一首新诗。

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K.265)是多少级的?

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为8-10级,但是一般不作为考级曲目。《小星星变奏曲》为C大调作品第K.265/300e由莫扎特于1778年所创作的钢琴曲。原题直译的意思为在法国歌曲《妈妈请听我说》基础上创作的12段变奏曲。其变奏曲的第一段,后由英国女诗人JaneTaylor配以歌词,成为广为人知的《小星星》儿歌(TwinkleTwinkleLittleStar,一闪一闪小星星)。扩展资料该歌曲其他版本1、WalterKlien演奏的《12VariationsonAh,vousdirai-jemaman,K.265/300e》。该歌曲收录在专辑《TheSignatureSeries:WolfgangAmadeusMozart》中,由PonyMusic公司发行于2014-10-27,该张专辑包含了50首歌曲。2、AldoCiccolini演奏的《12VariationsonAh,vousdirai-jemaman,K.265/300e》,该歌曲收录在专辑《50BestMozart》中。

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和查理德.克来曼德的《梦中的婚礼》分别是几级的作品?

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K.265,是一首脍灸人口的名曲,原题为“ 啊!妈妈,我要告诉你(Ah,vousdirai-je,Maman)”的十二段变奏曲。 此曲是1778年初夏,莫扎特停留巴黎时,为一位女弟子而作的。音乐主题出自一首古老的欧洲民谣,有好几个国家用不同的语言歌唱过。在我们中国就有那首“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个主题的节奏与旋律单纯质朴,莫扎特为它配上十二段可爱又富有魅力的变奏,乐声一直自然而愉快的流淌着。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乐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大体上是一样的,但个别的装饰音或有或无、或写法不同,反复记号也有所不同。 不会作为大型乐曲出现在考级曲目中,而且是变奏曲,可能选段会出现在乐曲(考级中限定的乐曲标准,即着重考察音色,触键,踏板,感情表达)的考察中,不同的变奏对技巧的要求也不同,主要是对装饰音的处理,以及旋律反复的音色变化操作,没有什么炫技,重要是把握音色(莫扎特的曲子通常是这样,对手指力道和演奏方法的要求较高,而淡化炫技),4-8级的难度水平(十二段变奏难度不等),但是莫扎特的奏鸣曲通常作为考级曲目的大型乐曲出现,而这种主题变奏曲的考察会淡化,通常不会作为考级曲目出现。查理德.克来曼德的《梦中的婚礼》那个曲子很简单的 除了开头容易 后面都非常简单 有些根本不懂钢琴的人 开始学 就是硬记键盘也都会了 也就是2—3级的程度

究竟是李斯特还是莫扎特作的?

莫扎特

小星星变奏曲是莫扎特奏鸣曲第几首?

 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K.265,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原题为“ 啊!妈妈,我要告诉你(Ah,vousdirai-je,Maman)”的十二段变奏曲。   此曲是1778年初夏,莫扎特停留巴黎时,为一位女弟子而作的。音乐主题出自一首古老的欧洲民谣,有好几个国家用不同的语言歌唱过。在我们中国就有那首“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个主题的节奏与旋律单纯质朴,莫扎特为它配上十二段可爱又富有魅力的变奏,乐声一直自然而愉快的流淌着。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乐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大体上是一样的,但个别的装饰音或有或无、或写法不同,反复记号也有所不同。

求莫扎特的双钢琴协奏曲的钢琴谱

告诉邮箱发给你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手法、表达内容?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MOZART:Sonata for Piano Duet in D这首双钢琴奏鸣曲,D大调,K448/375a,作于1781年,为与他的女弟子约瑟华·奥文隆汉玛一起演奏而作。共3个乐章:1.抖擞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强度齐奏始,接着是辉煌的经过句,以属调弱奏呈示柔美的第二主题,第二钢琴声部呈示后,2架钢琴彼此摹仿。又经辉煌的经过句,在第二钢琴声部支持下,第一钢琴奏出结尾主题。发展部第二钢琴引出第一钢琴新的主题,齐奏后接着一段互为对答部分。再强奏而进入再现部,第二主题移到D大调,发展部出现的主题以主调回到第一钢琴声部,2架钢琴的低音将它继续奏下来而结束。2.行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第一钢琴声部的右手呈示,经经过部而进入第二主题部,通过第一钢琴声部连接于第二钢琴声部的结尾主题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出现由第二钢琴向第一钢琴声部转移的新的主题。再现部主要再现发展部出现的主题,省略了呈示部结尾主题,以优美的尾奏结束。3.很快的快板,D大调,回旋曲式。第一钢琴呈示的回旋主题,很像是把土耳其进行曲逆行,第一插句为A小调,第二插句为G大调。第二插句后,2架钢琴对答,第一插句以D小调出现,主题再现,在长长的音群后,主题再现,以较长的尾奏作华丽的结束。

莫扎特唯一一首双钢琴合奏曲叫什么名字?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的创作背景:1781年对于莫扎特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年份?这不必细说,大家都知道的,莫扎特于萨尔茨堡大主教决裂就在这一年,这也是刚刚来到维也纳的时期,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心情写成的这首双钢琴奏鸣曲,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件。但从莫扎特旅行年表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行程表: 1778年3月23日起居留巴黎。7月3日母病死于巴黎。1778年9月26日,莫扎特离巴黎,经南锡、斯特拉斯堡、曼海姆和慕尼黑,于1779年返回萨尔茨堡。1780年11月,莫扎特独自去慕尼黑。1781年1月29日他的歌剧《伊多美内奥》在慕尼黑初次演出,父亲和姐姐也到慕尼黑观看演出。1781年3月12日,莫扎特奉大主教之命去维也纳。5月间,因不能忍受他的欺压和凌辱而毅然脱离大主教,定居维也纳。1782年8月4日,莫扎特和康斯坦策结婚。 看了莫扎特几年来到日程,就可以想见莫扎特这首乐曲的创作年代的一些特征,特别是临近他和康斯坦策结婚前他加快了旅行的步伐。也正是1791年这一年,他和萨尔茨堡大主教毅然决裂,成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自由音乐家。于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有许多传奇的经历,首先他就是莫扎特效应的代表作品之一。国外的评论为“神乎其神的莫扎特效应”。“莫扎特效应”一说最初为公众熟悉是在1993年。当时弗朗西斯·劳谢尔博士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36名心理学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测试。在聆听了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k448》后,接受测试的学生的IQ测试成绩普遍提高了8到9分。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UyNDQwOA==.html很值得一听的曲子..在日剧《交响情人梦》中出现过呢...

请问哪有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K448(MP3或者WMA都可以)下载啊?

我无法提供音乐下载地址。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或者使用在线音乐平台在线收听。谢谢理解。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

请将你的邮箱发给我 我将给你谱子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Sonata for Piano Duet in D Major K.448 是为双钢琴而作的,其创作背景是:1781年对于莫扎特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年份?这不必细说,大家都知道的,莫扎特于萨尔茨堡大主教决裂就在这一年,这也是刚刚来到维也纳的时期,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心情写成的这首双钢琴奏鸣曲,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件。但从莫扎特旅行年表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行程表: 1778年3月23日起居留巴黎。7月3日母病死于巴黎。1778年9月26日,莫扎特离巴黎,经南锡、斯特拉斯堡、曼海姆和慕尼黑,于1779年返回萨尔茨堡。1780年11月,莫扎特独自去慕尼黑。1781年1月29日他的歌剧《伊多美内奥》在慕尼黑初次演出,父亲和姐姐也到慕尼黑观看演出。1781年3月12日,莫扎特奉大主教之命去维也纳。5月间,因不能忍受他的欺压和凌辱而毅然脱离大主教,定居维也纳。1782年8月4日,莫扎特和康斯坦策结婚。看了莫扎特几年来到日程,就可以想见莫扎特这首乐曲的创作年代的一些特征,特别是临近他和康斯坦策结婚前他加快了旅行的步伐。也正是1791年这一年,他和萨尔茨堡大主教毅然决裂,成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自由音乐家。这部《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胎教音乐,甚至为了唤醒因中风陷入昏迷的以色列总理沙龙,医生在他病房里播放的也是莫扎特。近10年来,莫扎特的美妙乐曲不仅被人们一遍遍地聆听,还被认为对从粉刺到老年痴呆症在内的许多疾病都有神奇的治疗作用,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莫扎特效应”———认为听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提高人的智商,改善人体机能和空间感知能力。

莫扎特的经典作品 莫扎特的经典作品有哪些

1、D大调小步舞曲 K.334 这部作品,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79 -1780年所作的《D大调第十七嬉游曲》中的第三乐章,旋律舒展典雅、雍容华丽,深受人们的喜爱。常在各种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2、小星星变奏曲 K.265 《小星星变奏曲》是由莫扎特于1778年所创作的钢琴曲。音乐主题出自一首古老的欧洲民谣,这个主题的节奏与旋律单纯质朴,莫扎特为它配上十二段可爱又富有魅力的变奏,乐声一直自然而愉快的流淌着。 3、d小调幻想曲 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创作于1782年,是他的晚期作品,也是莫扎特三首幻想曲中最重要的一首,莫扎特开始运用了钢琴的琶音,和声的变化,让人产生一种梦幻的意境,随后从沉思中进入主题。 4、A大调钢琴奏鸣曲 K.331 第一乐章 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土耳其进行曲,而它的第一乐章也同样非常经典。旋律温柔典雅,又有些调皮,很能代表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5、e小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 K.304 第二乐章 这首作品是莫扎特为数不多的小调作品中的一首。在这甜蜜与忧郁,欢快和悲伤的交织融合的旋律中,莫扎特更加直接地表现了他强烈而复杂的感情。 6、C大调钢琴奏鸣曲 K.545 第二乐章 这首作品是莫扎特晚期1788年写成的,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奏鸣曲,特别是第一乐章,初学钢琴者必弹,人人熟知。而第二乐章旋律优美、清新,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完美的风格和对纯真音乐的理想。 7、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 K.314 第一乐章 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旋律时而是短促、流畅的快速跳音进行,时而是与乐队形成对话的长线条的优美乐句,在富有古典气息的乐队音响效果之下,长笛精湛的华彩段为乐曲增添了许多特色。 8、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K.448 第二乐章 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K.448是莫扎特唯一的一首双钢琴作品,被视作非常特殊的经典之作。整首曲子两架钢琴彼此摹仿、齐奏、诙谐地对答、以及各自呈示的回旋主题。 9、C大调钢琴奏鸣曲 K.330 第一乐章 C大调也是一个非常明朗、明快、活泼的调性。这首C大调奏鸣曲中不仅表现了明朗和活泼,还有一些典雅和秀丽。第一乐章是小快板,主题十分欢快。 10、G大调弦乐小夜曲 K.525 第二乐章 莫扎特一生共写有十三首小夜曲,这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也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通常被称作《弦乐小夜曲》。其中,第二乐章为浪漫曲,旋律在抒情的慢乐章中情绪变得更加温柔。

莫扎特的双钢琴鸣奏曲K448,双钢琴是什么意思?

由两名演奏者分别演奏两架钢琴,是除四手联弹以外的又一种双人演奏形式

莫扎特双钢琴作品集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

《莫扎特》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莫扎特》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4 彩色片 158分钟 美国索尔·扎恩茨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编剧:彼得·谢弗(根据本人同名舞台剧改编) 摄影:米罗斯拉夫·翁德里塞克 主要演员:汤姆·赫尔斯(饰莫扎特) 默里·亚伯拉罕(饰萨列里) 伊丽莎白·贝里奇(饰康斯坦策) 杰弗里·琼斯(饰约瑟夫二世) 本片获1984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美工、最佳音响、最佳化妆和最佳服装设计八项奥斯卡金像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四项金球奖 【剧情简介】 1823年一个下雪天的夜晚,在维也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一个名叫安东尼奥·萨列里的70老人自杀未遂获救。他向一名年轻的神父忏悔,陈述着32年前自己妒忌和暗害天才作曲家沃尔夫冈·阿马迪斯·莫扎特的经过。 莫扎特是位宫廷乐师的儿子,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才,曾被父亲带往宫廷为皇上与罗马教皇演奏,而萨列里当时只是一个在街头嬉戏的顽童,但他羡慕莫扎特,但愿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在乐坛成名。 萨列里成年后果然当上了宫廷作曲家,并深得皇上约瑟夫二世的宠爱。要不是莫扎特比他艺高一筹,他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一次他在维也纳的萨尔茨堡大主教寓所发现这位音乐家竟然举止无礼、放荡不羁,喜欢咯咯傻笑和说粗话,大为惊愕。莫扎特因对大主教不敬而触怒了他。他下令把莫扎特从维也纳驱往萨尔茨堡,让他在那里好好学会怎样“守自己的本分”。但这时皇上约瑟夫二世在夏宫里决定让莫扎特为国家创作一部歌剧。他的顾问们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反对。萨列里则主张把莫扎特留在维也纳,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故意激怒那位大主教。可是他的阴谋未能得逞,因莫扎特的父亲恳求大主教准许莫扎特返回宫廷并得到了认可。 为了欢迎莫扎特的到来,约瑟夫二世亲自弹奏一首萨列里谱写的进行曲,虽然他的技术并不高明。当皇上把乐谱交给莫扎特要他弹奏时,他声称不用看谱,全部乐谱他已背下。由于他即席作了一些增添和修改,乐曲变得比原作更为出色。萨列里只好哀叹上帝既赋予他用音乐赞美上帝的使命,为何又让他黯然失色呢。还有使他更为忌恨的事,如他的学生、他的心上人卡捷琳娜·卡瓦列丽也爱上了莫扎特,参加了莫扎特的《后宫诱逃》的演出;又如皇上要让自己的13岁的侄女在莫扎特指导下学习音乐,显示了他对莫扎特的特别宠爱。但莫扎特却拒绝为了教13岁女孩的音乐而把作品交给一个意大利人组成的委员会去评审。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策则小市民气十足 她拿了莫扎特以往的一些作品去向萨列里求助,希望他能推荐参加上述评选,以求得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萨列里看到这些原作不由从心底里赞叹其完美无缺,称这些乐曲包涵着“上帝之声”,虽然同时他又为自己的相形见绌而感到痛苦懊丧。他愤懑地谴责上帝对自己的不公,把挂在墙上的耶稣蒙难像取下来扔进了壁炉。 莫扎特家庭生活中的不和、父子间关系的不和以及莫扎特对萨列里作品的渺视态度都被萨列里看在眼里。他认为上帝是在通过莫扎特嗤笑他,所以他发誓也要在有生之年里嗤笑莫扎特。于是萨列里收买了一个名叫洛里的女人,让她去给莫扎特的家庭帮佣(此时康斯坦策即将分娩)。她声称她的工钱已由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莫扎特的仰慕者支付。萨列里正是通过她了解了莫扎特的创作情况和家庭的经济窘境。 一次萨列里乘莫扎特为皇上指挥演出之际潜入其家中,得悉他正在创作《费加罗的婚礼》,于是便联合宫中莫扎特的反对者进行破坏和阻挠,不让他有充分解说创作思想和表现创作才能的机会,虽然此歌剧一度曾引起皇上的注意而被允许排演;但在莫扎特面前萨列里却对该歌剧的创作备加赞扬,说它只是因为与维也纳公众的欣赏能力有差异才未获成功。 就在洛里在莫扎特家进行监视的那段时间里,莫扎特的父亲去世。在这丧考的阴影中莫扎特创作了《唐·乔万尼》——他的“最最阴郁可怖的”但又是“十分美妙的”歌剧。萨列里承认他曾利用他个人的影响只让这部歌剧演出了五场,虽然他自己深为该剧的艺术魅力所动,每次都到场观看了。 他为了向上帝报复,想出了新的一招,他穿上一身黑衣,化装成莫扎特父亲的模样去向莫扎特求索一首献给死者的《安魂曲》。他的用意就是利用莫扎特对死者的怀念加大其工作量,迫使他无休止地创作,把他的身体搞垮。 莫扎特为了应付多方的作曲要求弄得神智不清了,但他仍像飞蛾扑火一样投入工作。他那追求享乐的妻子离开了他,他的岳母谴责他对其女儿的傲慢无礼。莫扎特贫病交加,终于在一次剧院演出中体力不支,倒在钢琴边。萨列里假惺惺地指挥人们把他“护送”到家,告诉曾有片刻清醒的莫扎特:“歌剧已经结束”。莫扎特感谢萨列里出席他的演出、萨列里则赞扬莫扎特是他认识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这时响起了敲门声。莫扎特十分惊恐,要萨列里向来访者要钱,以完成那首《安魂曲》。萨列里迎进了前来问候的歌舞剧团人员。剧院经理希卡内德把晚上演出收入中莫扎特该得的一份交给了萨列里。萨列里回到莫扎特卧室后把钱款交给了他,但却编造说:“‘他"说如果明天您能完成那首乐曲,他将再给100金币。”萨列里并表示他个人愿意出力帮助。于是十分虚弱的莫扎特便口授他的安灵曲,详述它的调号、声部和节拍等;萨列里则不断地记录乐谱。莫扎特创作灵感之迅速竟使萨列里来不及理解与录写,但渐渐地莫扎特表现出体力不支。不久,卧床的莫扎特已面如死灰,尽管萨列里坚持说自己不累,还可继续记录,但莫扎特还是决定休息一会儿。莫扎特对萨列里的叵测居心一无所知,他还请求萨列里原谅他,因为他过去一直以为萨列里既不关心他也不关心他的创作。 康斯坦策心怀愧疚,带着儿子回到家里。当把萨列里打发走后,她向丈夫哭着表示和好之意,但莫扎特此时已毫无反应。他就这样离开了人间。在一个雨天中,他的遗体被马车拉到城外的一个墓地里。他被下葬在一个没有标记的石灰石坑里。 故事叙述完毕,疯癫的萨列里告诉神父,上帝结束了莫扎特的生命,而要萨列里活着受罪。他的音乐已经死亡,而莫扎特的音乐仍然活着。当他的轮椅被人推走的时候,他还频频对神父说:我要为您诉说,我要为世上一切平庸之辈诉说。我是他们的代言人。我是他们的保护圣徒。在过道里他又面对周围的精神病患者那些“处处可见的平庸之辈”连声说他要宽恕他们。画外则响起了莫扎特的“咯咯”笑声。 【鉴赏】 原籍捷克的美国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曾因导演《飞越疯人院》(1975)一片而驰名西方影坛。《莫扎特》的成功使他再度成为奥斯卡奖的得主。影片是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根据本人同名舞台剧改编的,两者都被他称为“以莫扎特为主题的幻想作品”,但舞台剧的重点是“萨列里——一个狂人的回忆和他的嫉才”,而影片则突出莫扎特和他的音乐,影片几乎涉及了莫扎特一生35年中最后10年间的所有主要事件。在舞台剧里,音乐只是通过一种暗指的固定音型加以表现;而在影片中,音乐成为了作品的中心。观众可以听到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著名歌剧,若干协奏曲与《安魂曲》的片断。全片的情节是在萨列里“现时”对他谋害莫扎特的追悔和表现这一经过的“闪回”场景的交替中展开的。原文片名“阿马迪斯”是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马迪斯·莫扎特的中间部分,原有“受上帝宠受”之意。而影片中萨列里之所以要谋害莫扎特,正是因为上帝对他“不公平”,他要对上帝的不公平进行报复。萨列里生来就只有一个夙愿:做一个当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曾祈求上帝:“我离世后,让人们因我的作品而永远怀念我的名字吧”。为此,他时时在上帝面前发誓要坚守忠洁、勤勉与谦卑。饶有讽刺意味的是,上帝让他成了欧洲著名的作曲家,但却偏偏又让他长寿,使他目睹自己的音乐的过时。最后他只好悲痛地眼看自己慢慢消亡。莫扎特在他眼里只是一个野夫、一个好傻笑又爱讲下流笑话的俗子,而上帝却赋予他写出“上帝之声”的天才。为此他甚至愤然把耶稣蒙难像扔进了壁炉。在这里导演再次刻画了他在自己的影片里所热衷于表现的“叛逆者”:一个敢于向上帝挑战的人。当然以“叛逆者”而论,萨列里的对立面莫扎特首先应该属于此列。在他对权贵们的态度中,在他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乃至在他的音乐创作中都显示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与当时单调模式的音乐迥然不同。被当权者们认为放肆、无法无天的《费加罗的婚礼》一剧的作曲只是一例。此剧因具有煽起阶级仇恨的潜在危险遭到贬斥,而莫扎特竟敢向皇帝面陈其力作之新颖与构思之巧妙,表现出毫无顾忌的精神。但和福尔曼先前那部刻画一个敢于顶撞铁腕护士长的“疯人”麦克默菲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较,《莫扎特》和它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后者除了描写叛逆之外还特别刻画了社会中同一阶层的人际(萨列里与莫扎特之间)关系。所以从表现内容来看,这部影片受到西方电影界的特别重视,看来也并非偶然。 影片上映后在商业上获得极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具有传统的美国音乐传记片的某些特点。影片使人想起三、四十年代的《翠堤春晓》(1938)和《一曲难忘》(1945)等片。甚至在具体表现手法上都能使人产生联想。在《翠堤春晓》中,斯特劳斯在与卡拉·唐娜一起乘坐马车来到维也纳鸟林时鸟雀声与马蹄声的节奏等的配合曾使他产生灵感,创作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莫扎特》中也有类似的手法:当有一次韦伯太太在家里训斥女婿莫扎特自高自大和虐待她女儿时,莫扎特立即意识到她那尖声的呵责可被借鉴来写成《魔笛》中的《夜皇后》咏叹调。但这部影片在历史真实性方面似乎曾引起评论界更多的非议。它甚至被认为是对历史、对莫扎特本人的歪曲。主要理由是它已超出了一般“艺术加工”或“艺术破格”的限度。“艺术破格”是指艺术作品中那些可被接受的“破格”。如电影中莫扎特与康斯坦策只生了一个孩子,而实际上他们曾有六个孩子,其中四个是生下后不久死去的。这种省漏使影片避免了零乱和罗嗦,虽然莫扎特家庭生活中这一事实如向观众道明,很可能会赢得他们对莫扎特的强烈同情。但有些内容则不然,它们使知情的观众难以容忍。如据不完整的资料记载,确有理由相信莫扎特身材矮小、喜欢台球和粗俗玩笑,他也爱花钱、溺爱妻子和热情奔放,但影片为了说明天才有其独特的性格,并由上帝所赐,莫扎特竟被表现成一个狂饮好色之徒。再如那首《安魂曲》是莫扎特在保证守密的条件下受人委托创作的,并非由萨列里乔装成莫扎特父亲上门索要。委托人是位伯爵,他要把这首安魂曲作为他自己的作品献给妻子。所以萨列里在莫扎特临终前逼其创作此曲的内容纯属虚构。而康斯坦策此时不在莫扎特身边之说更属杜撰。据记载,1791年深秋莫扎特卧病期间始终“由康斯坦策与其小妹索菲照顾”。 影片还因“蓄意”给观众留下错觉而受到指责。有的研究者指出,影片中的许多场景似乎支持了萨列里的观点:莫扎特的自负和猥亵的言语证明莫扎特不配得到他的那份天赋。在当时维也纳平民中讲粗话本属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影片却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莫扎特是唯一欣赏脏话的人;同样,当他愉悦地告知皇上他把《费加罗的婚礼》里的二重曲转变成三重曲,又把三重曲转变成四重曲时,影片也没有表明这种喜悦并非出于自以为胜人一筹,而是因为他乐于创作谐趣的结构。而这种创作热情正是莫扎特音乐的特点。还有评论指出:影片结尾部分显示莫扎特是冷冷清清地被下葬在一个穷人公墓里的,但据记载:“按照当时维也纳的习俗,他被安葬在城外圣马克斯教堂墓地中的一个公墓里。”假若如后来的报导所说,“下葬时无哀悼者参加,那是与当时维也纳下葬的习俗相符的,但据扬1856年所述,萨列里、斯迈尔、范斯威滕及另外两位音乐家是当时在场的。风雪交加之说不实,那天的天气是宁静的。”可见,除了天气之外,影片制作者似乎没有歪曲历史,但如果对当时维也纳的习俗不加说明,现代人自然会产生错觉,把冷冷清清的下葬与下葬在公墓一并视为穷人下葬的象征。片中莫扎特的遗体被随意扔到地上与其他尸体一道暴露于风雨之中的场景实际上更加深了这种错觉。 总而言之,本片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谢弗的“幻想作品”;但空穴来风,幻想并非没有根据。普希金就曾于1830年写过一部讽刺短诗剧《莫扎特与萨列里》,说萨列里用毒酒害死了莫扎特(该诗剧后来又曾被改编为歌剧)。剧中有萨列里下列独白: 我妒忌,我妒忌。热情和祈求的人, 天哪,却偏偏光顾 神圣的天赋、不朽的天才 一个狂妄者、一个浪荡子, 竟不是奖给 那还有什么公正可言? 自我牺牲、灼爱、劳作、 噢,莫扎特,莫扎特! 影片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导演在艺术处理上有他个人的创新或独到之处。他选了一个名气不大的演员阵容,但他们的表演达到了他的艺术要求。影片被誉为“视与听的享受”。为了给影片增强某种历史气氛,福尔曼曾率领摄制组回到捷克斯洛伐克,在莫扎特的歌剧《唐·乔瓦尼》首场演出的布拉格泰尔剧院实地拍摄。影片中音乐与剧情作了富有感情与想象力的穿插安排,其中就包括莫扎特的上述一系列名剧与名曲的片断。音乐由著名英国指挥家内维尔·马里纳指挥,由“圣马丁在田野里”室内管弦乐团演奏。莫扎特的音乐在片中有效地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一、它作为背景音乐,有力地营造了氛围;二、它又是情节的一部分。影片行将结束时声与画的结合更显出艺术的感染力:音乐演奏的是莫扎特的《安魂曲》,银幕上看到的则是一组漫长、无言的出殡镜头。这真是福尔曼的神来之笔。

关于贝多芬、莫扎特、海顿、舒伯特、施特劳斯的在音乐界的地位

简明扼要!贝多芬 乐圣莫扎特 音乐神童海顿 交响乐之父舒伯特 艺术歌曲之王施特劳斯 圆舞曲之王

有哪些好听的经典钢琴曲?(最好是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外国的有名气的)要有意义,并附上背景

莫札特.我的偶像.~《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姻》.《第40交响曲》.《第31交响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c小调奏鸣曲》.《安魂曲》.《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等等等等.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英雄》.《命运》.《田园》.《费德里奥》等等等等.舒伯特.《野玫瑰》.《小夜曲》.《魔王》.《圣母颂》.《菩提树》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还有肖邦的《夜曲》.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还有不记得谁的《蓝色狂想曲》都很好听..

求好听。简单一点的钢琴曲。。肖邦。李斯特。莫扎特。贝多芬。海顿。巴赫。门德尔松。舒伯特

贝多芬的《月光曲》、《英雄>>、<<命运>>、<<田园>>、<<合唱>>这5首还挺好听的!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这些音乐大师的雅号各是什么?

海顿-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音乐神童 贝多芬-音乐巨人 肖邦-钢琴诗人 舒伯特-歌曲之王 约翰施特莱斯-圆舞曲之王 hhhhh!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这些音乐大师的雅号各是什么?

1、海顿——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2、莫扎特——音乐天才莫扎特乐于接受传统曲式,并对其作巧妙的运用。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不同于巴赫的均衡完美、贝多芬的桀骜不驯。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3、贝多芬——乐圣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4、肖邦——钢琴诗人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5、舒伯特——歌曲之王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6、约翰施特劳斯——华尔兹之王约翰·施特劳斯,通常被称为约翰施特劳斯二世,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的父亲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他在维也纳建立了一个音乐王朝,创作了华尔兹、伽洛普斯、波尔卡和四重奏,出版了250多部作品。

海顿被誉为什么?莫扎特被誉为什么?舒伯特被誉… ?

海顿是交响曲之父,莫扎特是音乐神童,第一位自由音乐家,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

巴赫,贝多芬,肖邦,莫扎特,舒伯特,李斯特的别称

1.  巴赫—音乐之父,2.莫扎特—音乐神童,3.贝多芬—乐圣,4.舒伯特—歌曲之王,5.肖邦—钢琴诗人,6.李斯特—钢琴之王。

试论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的特征? 1、立意清晰、论据充分 2、字数2500. ps:我们选修课作业。

最佳答案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是意大利歌剧风格渗入音乐的各个领域后结出的非凡成果,特点:自然、流畅、优雅、柔美、细腻、直率。音色特征:明亮、灵巧、典雅。表现出阳光般的明朗和乐观的情操。他的音乐主要是取悦公众和易于理解,很容易显现出高洁、清淡的气质和“性格刻画”的能力。 了解钢琴曲的风格,对于正确弹奏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作为琴童家长不需要你非常专业,但需要你广泛了解钢琴基础知识,有个琴童家长的经验值得推广,他写了本书《学钢琴最怕走弯路》,看了能启发你去了解更多学钢琴的知识。

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是什么曲式?

奏鸣曲曲式为 呈示部 展现部 再现部 就选ABA吧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讲的是什么?

中文摘要: 沃尔夫岗·阿玛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钢琴音乐在西方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V448》创作于1781年,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完美的逻辑性、条理性,也因此成为双钢琴作品中流传最广、被演奏次数最多和最优美动人的一首作品。它在创作风格、创作技法及音乐表现等方面为后期双钢琴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广阔的音乐发展空间。 本文是从演奏的角度来系统研究这首双钢琴奏鸣曲的。首先是以莫扎特生平与作品创作背景简介为出发点,阐明了莫扎特人生观的确立及其音乐创作所产生的影响。第一章音乐分析,主要从作品的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美学观点两方面进行分析。一、作曲技术理论分析。从曲式结构、和声应用、织体语言、旋律线条、调式调性等方面全面分析这部作品,以求揭示莫扎特独特的创作个性,在此基础上,第二章演奏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研究:(1)对声部的处理;(2)对织体层次的力度处理;(3)对乐句的处理,为实际演奏作好准备。二、美学观点的分析。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这部作品的美学特征:(1)主观与客...英文摘要: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 Piano music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history of Piano art in western countries. Created in 1781, his《D Major sonata KV448 for two pianos》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and melodist one in the double piano works because of its perfect logic and orderliness. It laid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double piano works in creating style, skill and performance. Meanwhile, it offered more broad music development space. This thesis studies this sonata for two pianofortes in the way o...

莫扎特双钢琴奏鸣曲 D大调 K448 ,K448是什么意思?

只是曲目的编号而已吧~

莫扎特有哪些最具代表性的交响曲?他做出过什么突出贡献?-趣历史网

莫扎特一共写了约50部交响曲,其中41部有编号,并象其他器乐作品一样可以分为若干组。交响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种不同音乐风格影响写成的,因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赛尔M.G.莫恩,特别是海顿以及以J.斯塔米茨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等风格的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的巴黎交响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人们称作“没有小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大利交响曲的风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维也纳交响曲,《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顿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莫扎特的最后3部交响曲──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是他最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它们都写于1788年6~8月的6个星期之内。人们通常将它们划归为一个组,但三者之间各有其特点: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了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庇特》)宏伟豪迈,乐观向上,预示了L.van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的出现。  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最后3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重视各乐章之间以及乐章中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协奏曲  是除歌剧以外,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他一生写了50余部各种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共写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调、c小调、A大调等。此外,还有7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G大调、A大调、D大调的3首比较突出。在管乐协奏曲方面,《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也很突出。其他是4首圆号协奏曲,1首《长笛竖琴协奏曲》等。  奏鸣曲套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完成了从哈普西科德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在他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1783)《c小调奏鸣曲》(1785)等。前者体现了他的生活风俗性的特点,后者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性的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从意大利A.科雷利G.B.萨马蒂尼等人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调(1781)、降B大调(1784)、降E大调(1785)、A大调(1787)等几首都较成功。  室内乐  在莫扎特写作的23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1773),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与海顿、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现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现在五重奏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C大调弦乐五重奏》(1787)和《g小调弦乐五重奏》(1787)。前者在曲式结构、主题处理等方面有创新,后者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思考。此外,《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和几首中提琴五重奏也被誉为他的代表作。  宗教音乐  由于职务的关系,宗教音乐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很大部分。其中以他临终前创作的《追思曲》最有代表性。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莫扎特写了乐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学生F.X.叙斯迈尔忠实地按照他的计划和风格予以完成,并于1793年12月以瓦尔泽格伯爵作曲的名义演出。  莫扎特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传统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非常真挚、动人。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其它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大量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它们大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其中《G大调弦乐小夜曲》影响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总的说来,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莫扎特8奏鸣曲k310多少级

九级。莫扎特8奏鸣曲k310的第一乐章是中央音乐学院业余九级中的曲子,也就是说,不是很简单,但对于中央音乐学院九级水平来说,也不算是最难的曲子。莫扎特的作品有很多,像小星星变奏曲有十级多一点的水平,莫扎特奏鸣曲大多都是九级左右的水平。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介绍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是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扎特。

莫扎特KV332简介

莫扎特KV332写于巴黎,在境遇非常悲惨的状态下创作。本一心想着到达巴黎以后能够有良好发展的莫扎特却没有任何人理睬,原来当初童年时代巡回欧洲所收到的所有荣誉都不再存在,原来那些贵族们只是把他当做一个为自己寻欢作乐的小丑而已。莫扎特在经济十分窘迫的情况下,有遭到与自己同行的母亲客死巴黎的打击,当时穷的连给妈妈买一个棺材的钱都没有。(就像他自己死的时候一样把尸体装进麻袋扔进贫民公墓)即使是如此的不幸,在F大调奏鸣曲中依然非常的开朗欢乐只有在副部中出现了同主音小调的模进片断,整个乐曲建立在很欢乐的基础上,那种同主音调的直接转换似乎有一种舒伯特式的效果。F大调钢琴奏鸣曲(KV332)第一乐章开头主题的音乐素材的多样和丰富的发展潜力,就是放在协奏曲或者歌剧里也毫不逊色。这个主题前后两段性格不同,一问一答的乐句结构,似乎是对歌剧里二重唱的模仿。经过一段戏剧性强烈的D小调连接段,第二主题听起来也同样像是歌剧里的某一角色。慢板乐章是钢琴独唱的咏叹调。“小型歌剧”的特点在第三乐章里更充分地体现出来,第一主题是一段下降的华丽的快速的音型,被另外一个莽撞地上升的和弦音型两次打断。

莫扎特F大调奏鸣曲k280(189e)的写作背景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有好几首是F大调的,不知你要的是哪一首第二号F大调,K280/K189e,作于1775年第十二号F大调,K332/K300k,作于1781-1783年第十五号F大调,K533/K494,作于1786年另有一首早期未列入编号的F大调,K46c,作于1768年。K533是莫扎特创作晚期的一首比较成熟的钢琴作品,其中的第一乐章无论是曲式结构还是调性布局方面都具有典型的特征。在乐曲材料的组构方面,复调音乐织体占据了核心地位。无论是其歌唱性的主部主题,还是充满激情的副部主题,都由复调手法将其内涵表达的淋漓尽致。瓦格纳曾经评价其音乐说:“莫扎特使用自己的乐器发出了人的声音。”此乐章的主要调性为F大调,是用标准的奏鸣曲式结构写成,组构曲式结构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结构十分规整。通过对作品曲式结构以及和声的整体分析,我们可发现莫扎特用鲜明的音乐主题刻画了自己内心对人生的种种感受。K332 创作背景:莫扎特音乐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虽与他的生活经历不相符,却体现出启蒙主义时期人们所特有的对未来充满自信和乐观的精神风貌,《F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K.332)》就是在境遇非常悲惨的状态下创作于巴黎的。本一心想到达巴黎后能有良好发展的莫扎特却没人理睬,只被当作小丑而已,就算是如此的不幸,整个乐曲依然建立在很欢乐的基础上。望采纳,谢谢,你很棒哦,祝你好人一生平安。

莫扎特与的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莫扎特与的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导读:沃尔夫冈u30fb阿玛多伊斯u30fb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其中钢琴奏鸣曲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本文从多方面入手,探讨一下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及钢琴演奏技巧。 1.钢琴奏鸣曲的发展 奏鸣曲的发展从16、17世纪就开始了。最早的奏鸣曲是两段的,两段各重复演奏一遍,且第二段始于关系调,结束在原调。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奏鸣曲分化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教堂和室内奏鸣曲。这一时期的奏鸣曲主要是为小提琴等旋律性乐器写的,巴赫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奠定了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方式基础。古典主义时期,随着音乐思想的转变,奏鸣曲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海顿、莫扎特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作用下,奏鸣曲的格式、风格趋于成熟。贝多芬把钢琴奏鸣曲发展到了极致,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在奏鸣曲中加入了更多元素,风格更自由,技巧更多,表现力更强。再往后,民族乐派音乐家们又把奏鸣曲发展成了富有特色和个性的风格。到今天,钢琴奏鸣曲仍然是一种重要的钢琴音乐题材,是钢琴音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2.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其主题都非常具有歌唱性。一般的奏鸣曲的主题都有可分割、展开的效果。而莫扎特的则不同,他是唯一把奏鸣曲式的主题用歌唱性主题来表现的人。他的主题通常是一种色调从始至终,变化性较少。这种歌唱性主题使奏鸣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也丰富了钢琴的弹奏技巧。另外一个特点是,莫扎特的奏鸣曲节奏与旋律结合密切。每位作曲家的作品都有着不同的性格色彩,并且不同时期不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作品的旋律也会因为各种变化而变化,表现的内容会变化,旋律线条会变化。紧跟着旋律的就是节奏,不同的节奏也会表现不同的内容。所以,旋律与节奏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莫扎特的作品,旋律与节奏配合相当完美,就像是河流与鱼儿那般,共生共存,舒服流畅。复调与主调音乐是不同时期的音乐类型。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莫扎特把两种音乐形式融合的很好。两种音乐形式相互碰撞交织,但是又保持着各自的特点。这种主复调音乐相互交织又独立的音乐,听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个性。  阿尔贝蒂低音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广泛应用,且莫扎特将它进行了改造。他把原来单调重复的阿尔贝蒂低音变换音型,有时让其在高低声部轮换出现,让阿尔贝蒂低音更具有活力。他还在作品中使用装饰音,他借鉴洛可可风格音乐中装饰音的特点,又加以改造,把装饰音的长度变长,听起来别具一格。戏剧性也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一个显著的风格,他的钢琴奏鸣曲,音乐形象生动鲜明,音乐性格各具特色。戏剧的故事性也特别明显,音乐形象互动比较多,从而让莫扎特的钢琴曲听起来有滋有味。 3.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第一,要把握作品的力度与速度。由于莫扎特所处时代的钢琴机械特点,莫扎特的作品通常力度变化不大,一般在p-f之间。弹奏他的作品时,要做到内心平静,不卑不亢。不能让力度变化很明显,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的神思与恬静。在速度上,也要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不慌不忙,有控制,而不是天马行空般随意。还要注意速度的统一性,整体性。  第二,掌握好作品的音色与触键。莫扎特的作品大都是阳光开朗的性格,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特点。所以,我们弹奏的时候也要注意音色的坚定、清澈、圆润,让作品本来应该有的感情色彩释放出来。在触键方面,最重要的是放松。弹奏作品时不能用出生硬、不自然的触键方式。弹奏较快音符时,要有颗粒感,音符与音符之间清晰透明。  第三,演奏好作品的旋律与节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旋律非常具有歌唱性,通常是作品的主导,是表达作品感情的最主要因素。在弹奏时,我们要注意把握旋律的流动性和立体性,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在作品中。在节奏方面,我们要特别把握节奏的准确性。要把节奏弹得均匀、有律动。由于莫扎特的钢琴曲旋律与节奏结合非常密切,我们还要把握两者之间的配合,使之交相辉映。 4.结语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具有丰富感情的,深刻又含蓄的,伟大的。我们在了解他的作品风格基础上,同时知道演奏他的作品时的技巧。把这两方面融会贯通,勤加练习,并且不断加强自己的音乐修养,我们才能理解和弹奏好莫扎特这位音乐大师的音乐作品。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真正好的书是不会在这里卖到的真正好的钢琴音乐书籍应该去香港买到最正的版本所以我建议你不要买上海湖南版本他们出的书看得并不是很清晰最好用人民的但是人民上面也不是正版会有许多错音请看准之后在弹

莫扎特最有名的是哪些歌剧?

钢琴小品:小星星,土耳其进行曲(实际是A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小奏鸣曲交响曲:三十五“哈夫纳”,三十六“林茨”,三十八“布拉格”以及最为出名的最后三首。喜欢听流行的人肯定听过第四十的一乐章的旋律钢琴奏鸣曲:k309,k310,k311,k330钢琴协奏曲:第19,20,22,24,25,26演出频率教高。小提琴协奏曲:第3,4,5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和小型器乐合奏:他的五重奏、小夜曲和嬉游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最为著名。还有"哈夫纳"小夜曲,降B大调小夜曲等。未完成的作品《安魂曲》歌剧:莫扎特最为重要的创作领域之一。《费加罗的婚礼》、《唐·乔瓦尼》、《魔笛》是经典中的经典。有兴趣就再听听《后宫诱逃》等歌剧。

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里用的音乐术语P.T.还有M.T.是什么意思?

搜一下: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里用的音乐术语P.T.还有M.T.是什么意思?

莫扎特一共写过几首双钢琴奏鸣曲

根据原先的莫扎特作品全集目录,双钢琴奏鸣曲应该是5首:K19dC大调K381D大调K358降B大调K497F大调K521C大调另有为双键盘创作的K448D大调2006年,莫扎特协会有推出过新的全集目录,目前尚不知道有没有新增或者减少。

莫扎特确立了18世纪奏鸣曲的结构范式

莫扎特确立了18世纪奏鸣曲的结构范式是错误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18世纪下半叶,海顿、莫扎特等人确立了奏鸣曲3个乐章的形式,其结构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速,采用三段曲式、变奏曲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

莫扎特奏鸣曲集这本书几级水平

莫扎特奏鸣曲是九级的水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莫扎特的作品有很多,像小星星变奏曲有十级多一点的水平,莫扎特奏鸣曲大多都是九级左右的水平。

莫扎特最有名的10首曲子

1、《第三小提琴协奏曲》2、《斯特拉斯堡协奏曲》3、《第四十交响曲》4、《金尼斯坦》5、《土耳其进行曲》6、《爱维拉·麦迪根爱情曲》7、《小星星变奏曲》8、《A小调钢琴奏鸣曲—如歌的行板》9、《D大调小步舞曲》10、《d小调幻想曲》11、《C大调钢琴奏鸣曲》12、《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10第一乐章的曲式怎样分析

No.16,K.310,a小调,每乐章都是很好的天才作品除了幻想曲(K.475)和奏鸣曲(K.457)是小调外,这是莫扎特唯一的悲剧性的小调奏鸣曲。甚至在最后的Rondo都要以悲伤的触键,不要弹得太欢快。 好像他母亲那时候也去世了...

莫扎特在奏鸣曲领域有着怎样的突出贡献?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风格3个乐章的套曲形式。

求: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K448

方法一:http://www.sheetmusicarchive.net/single_listing.cfm?composer_id=9 打开就看到了,不过每天只能下载两个文件,所以要用两天下载 很专业的乐谱哦 方法二: 先注册,再下载。

莫扎特奏鸣曲C大调是几级曲子?

最多也就是四五级。

莫扎特音乐的特点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四十一部交响曲,为交响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六十年代的交响曲明显地受到J.S.巴赫的影响,都是些稚气幼嫩的作品。七十年代他在访问维也纳、米兰、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时,接触了当时欧洲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从而使他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了交响乐的特点。八十年代在维也纳是他交响乐创作的成熟时期。这些作品同海顿的四乐章套曲形式的古典范式一致,但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两主题的对比被大大加强,有时甚至同一主题的内部也有对比性的乐思,从而使主题的发挥更具戏剧性;另外,他还在整部曲子风格统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乐章之间的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从而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莫扎特的交响曲首先吸收了他歌剧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调和其戏剧对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调和声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了复调手法;第三是旋律灵活,但不失宏大的气魄;第四是肌体透明,纯净而富有表情。可以说听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时是怀着一种高尚的宁静来细细咀嚼的,仿佛是走进了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静静的享受着古典的建筑,庭中小径,月光下的路灯,小草鲜花,清亮的流水声,漫天的星斗倒影在小池中……一曲终了,可以怀着安逸悄然入睡。

莫扎特对钢琴协奏曲形式的确立做出巨大的贡献

交响曲 莫扎特一共写了约50部交响曲,其中41部有编号,并象其他器乐作品一样可以分为若干组。交响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种不同音乐风格影响写成的,因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赛尔M.G.莫恩,特别是海顿以及以J.斯塔米茨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等风格的影响。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的巴黎交响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人们称作“没有小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大利交响曲的风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维也纳交响曲,《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顿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莫扎特的最后3部交响曲──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是他最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它们都写于1788年6~8月的6个星期之内。人们通常将它们划归为一个组,但三者之间各有其特点: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了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庇特》)宏伟豪迈,乐观向上,预示了L.van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的出现。 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最后3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重视各乐章之间以及乐章中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协奏曲 是除歌剧以外,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他一生写了50余部各种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共写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调、c小调、A大调等。此外,还有7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G大调、A大调、D大调的3首比较突出。在管乐协奏曲方面,《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也很突出。其他是4首圆号协奏曲,1首《长笛竖琴协奏曲》等。 奏鸣曲套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完成了从哈普西科德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在他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1783)《c小调奏鸣曲》(1785)等。前者体现了他的生活风俗性的特点,后者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性的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从意大利A.科雷利G.B.萨马蒂尼等人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调(1781)、降B大调(1784)、降E大调(1785)、A大调(1787)等几首都较成功。 室内乐 在莫扎特写作的23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1773),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与海顿、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现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现在五重奏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C大调弦乐五重奏》(1787)和《g小调弦乐五重奏》(1787)。前者在曲式结构、主题处理等方面有创新,后者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思考。此外,《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和几首中提琴五重奏也被誉为他的代表作。 宗教音乐 由于职务的关系,宗教音乐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很大部分。其中以他临终前创作的《追思曲》最有代表性。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莫扎特写了乐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学生F.X.叙斯迈尔忠实地按照他的计划和风格予以完成,并于1793年12月以瓦尔泽格伯爵作曲的名义演出。 莫扎特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传统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非常真挚、动人。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其它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大量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它们大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其中《G大调弦乐小夜曲》影响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总的说来,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莫扎特的C大调小奏鸣曲是几级啊?

3级曲目~钢琴考级的过程如下: 全国钢琴考级演奏曲目 全国钢琴演奏一级 基本练习: 1. 音阶(分手、两个八度) 2. 分解和弦(三个音一组、分手) C、G、D大调,A、E和声小调 曲目: A组 B组 1.练习曲(Op.599 No.19)……车尔尼 1.练习曲……贝尔科维奇 2.巴斯皮耶……亨德尔 2.德国民歌……巴赫 3.忧伤……巴托克 3.奏鸣曲(G大调第四乐章)……海顿 4.俄罗斯民歌……贝多芬 4.诉说……古里特 选曲: 1. 浏阳河……唐碧光作曲、陈静斋改编 2. 田园曲(Op.100)……布格缪勒 3. 儿童游戏……巴托克 全国钢琴演奏二级 基本练习: 1. 音阶(分手、两个八度) 2. 分解和弦(四个音一级、分手) C、G、D、A、F大调,A、E、D和声小调 曲目: A组: B组: 1. 练习曲……古里特 1.练习曲(Op.176 No.14)……杜威诺阿 2. 加沃特舞曲……亨德尔 2.加沃特舞曲……库普兰 3. 回旋曲……莫扎特 3.快板……阿尔诺尔德 4. 旋律……舒曼 4.儿童献花舞……金爱平 选曲: 1. 天真烂漫(Op.100)……布格缪勒 2. 苏格兰舞曲……贝多芬 3. 爵士小练习……赛贝尔 全国钢琴演奏三级 基本练习: 1. 音阶(分手、三个八度) 2. 琶音(分手、两个八度) 3. 半音阶(分手) C、G、D、A、E、B、F大调,A、E、B、D、G、C和声小调 曲目: A组 B组 1. 练习曲……勒士豪恩 1.练习曲(Op.37)……雷蒙 2. 波罗涅兹舞曲……巴赫 2.库朗特舞曲……亨德尔 3. 急板(Op.55 No.1)……库劳 3.快板(Op.36 No.3)……克列门蒂 C大调小奏鸣曲第2乐章 C大调小奏鸣曲第3乐章 4.叙事曲(Op.100)……布格缪勒 4.勇敢的骑士……舒曼 选曲: 1. 手摇风琴……肖邦塔科维奇 2. 歌曲……泰勒曼 3. 甜密的幻想……柴科夫斯基 全国钢琴演奏四级 基本练习: 1. 音阶(合手、四个八度) 2. 移音(合手、四个八度) 3. 半音阶(合手、两个八度) C、G、D、A、E、B、F、bB、bE大调及其关系和声小调 曲目: A组 B组 1.练习曲(Op.46 No.1)……海勒 1.练习曲(Op.849 No.12)……车尔尼 2.阿勒曼德舞曲……巴赫 2.二部创意曲(No.4)……巴赫 3.回旋曲(Op.36 No.5)……克列门蒂 3.回旋曲(Op.20 No.1)……杜赛克 G大调小奏鸣曲第3乐章 G大调小奏鸣曲第2乐章 4.老祖母的小步舞曲……格里格 4.圆舞曲(Op.12 No.2)……格里格 选曲: 1. 郊外去……丁善德 2. 拿波里舞里……柴科夫斯基 3. 庆翻身……黎英海 全国钢琴演奏五级 基本练习: 1. 音阶(合手、四个八度) 2. 琶音(合手、四个八度) 3. 半音阶(合手、两个八度) C、G、D、A、E、B、F、bB、bE、 bA、bD、bG大调及其关系和声小调 曲目: A组 B组 1. 快步(Op.109)……布格缪勒 1.练习曲(Op.636 No.6)……车尔尼 2. 二部创意曲(No.14)……巴赫 2.小前奏曲……巴赫 3. 终曲(D大调奏鸣曲第3乐章)……海顿 3.简易变奏曲(D大调托卡塔)……卡巴列夫斯基 4. 四月-松雪草……柴科夫斯基 4.圆舞曲……肖邦 选曲: 1. 玩球("杂技速写"之四)……黎英海 2. 阿巴夜会……黄虎威 3. 西班牙舞曲……肖斯塔科维奇 全国钢琴演奏六级 基本练习: 1. 音阶(合手、四个八度) 2. 琶音(合手、四个八度) 3. 减七琶音(B、C、#C音开始) C、G、D、A、E、B、F、bB、bE、 bA、bD、#F大调及其关系和声小调 曲目: A组 B组 1. 练习曲(Op.299 No.11)……车尔尼 1.练习曲(Op.636 No.10)……车尔尼 2. 布列舞曲(Op.14)……泰勒曼 2.二部创意曲(No.10)……巴赫 3. 奏鸣曲(G大调第1乐章)……海顿 3.奏鸣曲(K.283)……莫扎特 4. 蝴蝶(Op.43 No.1)……格里格 4.牧童短笛……贺绿汀 选曲: 1. 喷泉……卡尔·博姆 2. 无词歌……门德尔松 3. 水草舞(舞剧"鱼美人"选曲) 全国钢琴演奏七级 基本练习: 1. 音阶、琶音(合手、四个八度) 2. 减七琶音(B、C、#C音开始) 3. 属七琶音(C、G、A 、bB、bE、#F大调) C、G、D、A、E、F 、bB、bE、 bA、bD 、bG大调及其关系和声小调 曲目: A组 B组 1. 练习曲(Op.299 No.19)……车尔尼 1.练习曲(No.17)……克拉默 2. 三部创意曲(No.15)……巴赫 2.奏鸣曲(D大调)……斯卡拉蒂 3. 回旋曲(K.570)……莫扎特 3.变奏曲(六变奏)……贝多芬 bB大调第3乐章 4.蓉城春郊……黄虎成 4. 无词歌……门德尔松 选曲: 1. 回旋曲(C大调小奏鸣曲第3乐章)……卡巴列夫斯基 2. 卖杂货(广东小调)……陈培勋 3. 圆舞曲……布拉姆斯 全国钢琴演奏八级 基本练习: 1. 音阶、琶音(同向与反向,四个八度) 2. 属七琶音(D、E、B、bA大调) 曲目: A组 B组 1. 练习曲(Op.299 No.24)……车尔尼 1.练习曲(No.21)……克拉默 2. 吉格舞曲……巴赫 2.三部创意曲(No.13)……巴赫 3. 奏鸣曲(K.311)……莫扎特 3.奏鸣曲(K330)……莫扎特 D大调第1乐章 C大调第1乐章 4. 圆舞曲(Op.64 No.1)……肖邦 4.绣金匾……王建中 选曲: 1. 土尔其进行曲(K.331A大调奏鸣曲第3乐章)……莫扎特 2. 夜曲(Op.9 No.2)……肖邦 3. 即兴曲(Op.142 No.2)……舒伯特

莫扎特写了几部小提琴奏鸣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风格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同海顿的创作一齐完成了从羽管键琴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他尤其喜欢为钢琴写作。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经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1781-1783),《c小调奏鸣曲》(K.457,1784),《c小调幻想曲》(K.475,1785)等。其中K.331体现了音乐的风俗性的特点,后两首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

莫扎特奏鸣曲哪章最难,哪章最好听?

No.14a和No.14b,幻想曲(K.475)和奏鸣曲(K.457),c小调,尽管奏鸣曲是先于幻想曲两年完成,但在第一次正式出版时就放在一起了,也可分开弹,但有明显的连带精神。主题两个动机对比强烈,有贝多芬的气质。No.15,K.533或494,F大调,普通三乐章。No.16,K.545,C大调,简易奏鸣曲,学生早期应该练习,结构小,但很完美。No.18,K.570,bB大调,普通三乐章,用莫扎特轻巧、典雅的触键法。 No.19,K.576,D大调,技术性很强的作品,演奏和教学必弹曲目。如果简单分析一下莫扎特奏鸣曲的性质,第一乐章的主题简洁并洋溢着莫扎特特有的轻快优美的风格的有G大调(K.283),F大调(K.332),C大调(K.545),bB大调(K.333)和C大调(K.330)。3首D大调和F大调(K.547)第一乐章的主题光辉,充满活力,像交响乐队的演奏。另外,a小(K.310)和c小调幻想曲(K.475)加c小调(K.457)时悲剧性的,优美隐藏着悲哀,表现了深刻戏剧性的作品。

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是怎么形成自己的风格的?

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从意大利柯莱里,萨马尔蒂尼等人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在其奏鸣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这以前,如肖贝特的作品,钢琴占主导地位。莫扎特在此以前的作品也是钢琴为主,小提琴为伴奏。)如降E大调(K.380,1781)、降B大调(K.454,1784)、降E大调(K.481,1785)、A大调(K.526,1787)等几首都很成功。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创作背景,要详细一点 谢谢

很多人都以为《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写的一首钢琴小品。实际上,它是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这首乐曲之所以成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是由于其三个乐章都很成功,有趣是第三乐章的独特而别致的风格,更是前两乐章所无法比美的。这首钢奏曲是作曲家于1778年在巴黎写成的,当时他才22岁。18世纪下半叶,一些欧洲作曲家对异国风味的音乐发生了兴趣。莫扎特在他的这部钢琴奏鸣曲里,也写了一段异国风味的曲调作为第三乐章。他在这段曲子前面,标有“土耳其风”几个字,《土耳其进行曲》因此而得名。如果你熟悉土耳其音乐,你会感到这支曲子土耳其民族风味并不浓。但是,在当时来讲,它的风格已经破除了俗套,乐曲显得独特而别致、又由于这支曲子的曲调流畅动听,技巧又不难,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初学钢琴的人,有兴趣弹奏它;著名钢琴家们,也把它作为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可以说,它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乐曲。扩展资料:乐曲构成第一乐章A大调,6/8拍子,主题与变奏曲。优雅的行板的主题,是由前半段若干小节,后半段十小节的二段而成,并依惯例加以反复,非常优美,明显的反映了这一新时期的曲式概貌。主题及变奏精巧而细致,优雅而活泼。第二乐章小步舞曲,A大调,3/4拍子。是规模相当大而附有中间部的小步舞曲。以强有力的齐奏为开始的小步舞曲主部共有四十八小节之长。中间部左手与右手相互交替,中央又插入有齐奏的强奏部分,技巧华丽而艰深。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a小调,2/4拍子。具有法国风回旋曲。首先是著名的主题以a小调出现,整部作品中以这个主题最为脍炙人口。这一异国情调十足的乐章,在极为华丽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最为著名,经常被单独演奏,并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轻音乐,这就是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乐曲一开始是在a小调上的第一主题,曲调轻盈活泼、节奏富于弹性;接着是第二主题的出现;然后重复第一主题而结束了第一乐段。乐曲的中部,曲调转到了A大调上,由四个小乐段组成。第一小乐段是富于东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壮的进行曲,主题音调节奏铿锵有力,气势雄伟,使人豁然开朗,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小段是几乎全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快速旋律,有如队伍在急速飞快地奔跑。紧接者的第三小乐段也是有几乎是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快速旋律,顺者第二小段的旋律一泻而来,不可阻挡.第四小段与第一小段完全相同,即重复这一乐段中富于东方色彩而又雄壮的进行曲。接着,曲调转回a小调,这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乐曲的结尾部分较长,它是以进行曲风格的音调为素材,加以变化发展而成的。曲调在A大调上进行,使乐曲显得壮丽辉煌,气势磅礴,音调继续发展,曲调不断推向高潮而结束了全曲。《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于1781年至1783年间在慕尼黑或维也纳所作,是一首单独的进行曲小品,也是一首以“土耳其进行曲”为主题而驰名世界的变奏曲。虽然名为奏鸣曲,但它并不具有正规的乐章结构。比如第一乐章属于优雅行板的主题与变奏,以及第二乐章属于附有中间部的小步舞曲等,固然有些与众不同,但在终乐章的小快板里,明记有“土耳其风”的记号,很明显的具有当时盛行的东方风味,这更是促成这一乐曲大众化的原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耳其进行曲编辑于 2019-06-02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莫扎特写了几部小提琴奏鸣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风格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同海顿的创作一齐完成了从羽管键琴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他尤其喜欢为钢琴写作。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经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1781-1783),《c小调奏鸣曲》(K.457,1784),《c小调幻想曲》(K.475,1785)等。其中K.331体现了音乐的风俗性的特点,后两首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

弹玩莫扎特的奏鸣曲后是弹贝多芬还是海顿

贝多芬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279第一乐章曲式分析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呈示部1-38小节 展开部39-57小节 再现部58-100小节 第二乐章奏鸣曲式 呈示部1-28 展开部29-42 再现部43-74 第三乐章奏鸣曲式 呈示部1-56 展开部57-86 再现部86-158

莫扎特最著名的曲子有哪十部??

莫扎特最有名的10首曲子:《土耳其进行曲》、《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小星星变奏曲》、《莫扎特c小调双钢琴赋格》、《第十钢琴奏鸣曲》、《D大调小步舞曲》、《第四十交响曲》、《弦乐小夜曲》。1、《土耳其进行曲》属于八级曲目,其主题简洁而极其节奏化。八分音符均整一贯的节奏,加上十六分音符来提高活泼感,全曲表现出一种带有童贞般的单纯,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一种“东方风格”。2、《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莫扎特29岁的作品,弦乐与钢琴相互呼应,一问一答,充满故事性,节奏欢快明亮。3、《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这是莫扎特写的第十一首钢琴奏鸣曲,也是最闻名的一首,将钢琴的流畅与自然充分展现,这首曲子让耳朵无比舒服。4、《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三协奏曲规模变大,技术更为精湛,表现的幅度以及艺术性都有飞速的进展,主奏乐器与乐队之间对话式的特点,重用管乐器等,此曲也具有浓厚的法国色彩。5、《小星星变奏曲》曲子为8-9级钢琴曲,莫扎特于1778年所创作。只是弹下来的话里面一些大跨度和快速的部分还是需要技巧的。6、《莫扎特c小调双钢琴赋格》双钢琴,两位钢琴家对弹的曲子,声部繁多,是一首曼妙的宫廷乐曲。7、《第十钢琴奏鸣曲》前两小节是正式的“交响乐式”的主题,整洁而独立。然后是五小节和谐的乐句之后。突然再次遇到开始的主题,这些情绪和内容的变化,表现出许多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特色。8、《D大调小步舞曲》乐曲的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八度齐奏呈示 (片段1),音乐优美典雅。随后出现的主旋律,宛如连绵不断的涓涓细流,柔和而舒展 (片段2)。9、《第四十交响曲》作品既有温柔真挚的抒情风味,如怨如诉的悲怆气氛,又充满兴奋激昂的精神;既是抒情性的,又是戏剧性的。10、《弦乐小夜曲》此曲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管乐器,只是用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演奏出来的音乐悠扬悦耳,优雅清新,洋溢着一股难以形容的特殊魅力。

《C大调奏鸣曲》体现出莫扎特钢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作品13,别名“悲怆”,完成于1797-98年,1799年出版。题献给卡尔·里希诺夫斯基公爵。这个时期对贝多芬而言有一些特殊的意义。首先是他在欧洲一些主要的音乐城市开始受人瞩目。主要得益于里希诺夫斯基公爵。公爵带着他在布拉格、布拉第斯拉法、德累斯顿以及其他一些城市进行巡演,当然,这是当时很多作曲家必修的功课。莫扎特早年由父亲带着走过几乎同样的路线,贝多芬这个来自小城市(波恩)的年轻人更需要这种演出。1797年之前一共有两次旅行,这两次旅行让他获得很高的评价。著名的“鼻烟盒”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有个选帝侯送给他一个鼻烟盒,贝多芬其实还是很乐意接受这个礼物。他在书信中不止一次用炫耀的语气提到这个鼻烟盒,但同时他也遗憾地感叹说这种礼物不如“送给一位外交官”,言下之意似乎他更希望获得金币作为奖赏。因为这时贝多芬的经济条件的确十分拮据。 在布拉格和维也纳,贝多芬被称作当时最优秀的钢琴家,但他的作曲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1795年开始,贝多芬在维也纳遇到对手的挑战。有两位当时十分出名,和他年纪相仿的钢琴家出现在公众面前,以至于给贝多芬带来很大的压力。当时的报章有关于这几位钢琴家之间的竞争的报道。在作曲方面,贝多芬以往低估了老先生海顿的实力。因为这时候海顿开始推出自己最后的伟大作品,包括清唱剧《创世纪》和《弦乐四重奏》,5年里出版了12首。有证据表明,贝多芬事实上很受触动,他把四重奏中的许多篇章摘抄出来进行反复学习和研究。 当然这个时期他还没有创作出足以树立个人风格的作品。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要晚至1801年才首演,大多数其他作品都是规模很小的小品,而且基本没有脱离海顿或莫扎特树立起来的古典音乐的典范。较为成规模的作品或许是1801年出版的《弦乐四重奏,作品18》的六首。因此作品13号的《钢琴奏鸣曲》的意义就十分突出。可以说这是贝多芬最早具有自己个性的作品。首先在规模上,这部奏鸣曲已经大大超出海顿或者莫扎特为奏鸣曲定下的一个基本的形态。在音乐所承载的情绪变化上也比前人要突出得多。 下面说说第一乐章。 在古典奏鸣曲中,用散板开始的篇章是很特殊的做法。在莫扎特和海顿的作品中,有少数交响曲具有这样的开头,但在奏鸣曲中却没有。因此引子部分是贝多芬的独创。引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首先是一个散板的开始,沉重的和弦表达了深沉而悲壮的情绪。因为这个开头,后人给这部作品加上了“悲怆”的名字。引子的第二部分进入有节拍的段落。右手八度的旋律继承了散板部分的音型,减弱的情绪在低音的和弦爆发中得到补充。高音上行与低音下行结合在属九和弦达到定点,然后逐渐回落,经过一段小华彩转入呈示部。 呈示部的主体完全不具备旋律性,而是纯粹的柱式和弦,用同和弦转位构成,短短两小节就铺满两个八度再回落,带有鲜明的狂飚运动的风格。连接部从属和弦之后紧接进入,发展构成主题的动机,低音级进上行,转入降e小调(平行大调的同名小调)开始副部主题。其动机十分有特点,最终转化为第三乐章的主题。副部第二主题转入降E大调,达到整部作品最宽的音域。结束部以

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比较成功的是那几首曲?

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从意大利柯莱里,萨马尔蒂尼等人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在其奏鸣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这以前,如肖贝特的作品,钢琴占主导地位。莫扎特在此以前的作品也是钢琴为主,小提琴为伴奏。)如降E大调 (K.380,1781)、降B大调(K.454,1784)、降E大调(K.481,1785)、A大调(K.526, 1787)等几首都很成功。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作品有哪些分别有着怎样的创作意义?

在钢琴奏鸣曲方面,莫扎特同海顿的创作一齐完成了从羽管键琴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他尤其喜欢为钢琴写作。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经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1781-1783),《c小调奏鸣曲》(K.457,1784),《c小调幻想曲》(K.475,1785)等。其中K.331体现了音乐的风俗性的特点,后两首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

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

奏鸣曲一般都为3个乐章偶尔一个急板的回旋出个第4乐章

莫扎特的奏鸣曲是什么样的风格?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风格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同海顿的创作一齐完成了从羽管键琴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他尤其喜欢为钢琴写作。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经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1781-1 783),《c小调奏鸣曲》(K.457, 1784),《c小调幻想曲》(K.475,1785)等。其中K.331体现了音乐的风俗性的特点,后两首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

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279是几级的曲子

是英皇八级的哦,我谈过,还好,

莫扎特对古典奏鸣曲有怎样的贡献?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风格3个乐章的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同海顿的创作一齐完成了从羽管键琴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他尤其喜欢为钢琴写作。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经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1781-1 783),《c小调奏鸣曲》(K.457, 1784),《c小调幻想曲》(K.475,1785)等。其中K.331体现了音乐的风俗性的特点,后两首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

莫扎特的奏鸣曲有什么特点

莫扎特的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1、2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