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清朝时期火炮的炮弹是什么结构原理呢?威力有多大?

也称红夷大炮,最初是有欧洲引进的。为前装炮,炮身从口部往后渐渐变粗,以承受较大的火药爆燃的压力。

清朝火炮的发射原理

清朝火炮的原理是靠后面的火药爆炸把弹头推出去,然后弹头着地爆炸。古代火炮的特点:1、精度:古代大炮没有膛线以及生产工艺的问题,精度不高。2、射程:古代大炮使用的是土火药,爆发力低。还有就是炮膛能够承受的压力低。3、弹头触发方式不同:现在的火炮一般是弹头着地触发,有的甚至使用高度仪或者激光等触发。而古代大炮一般使用弹头上的导火索触发,就是弹头上还有一根导火索。在开炮时炮膛里的火药会点燃弹头上的导火索。导火索在一段时间后再引爆弹头。

清朝火炮的发射原理?

使用引信点燃火药,火药瞬间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使得气体膨胀,推动弹丸。

清朝火炮的发射原理?

您好,清朝的火炮大部分是广州佛山铸造的,滑膛、圆球形炮弹、火门点火发射。还有几门是从德国进口的,线膛、圆柱形炮弹、击发机撞击发射。一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清朝沿海炮台基本上都是这样,大部分炮自制,基本上都是从明朝末年时仿制葡萄牙的佛朗机式炮的样式,小部分进口自英、德。洋务运动后清朝火炮发展很快,也能自制线膛击发机炮。 清朝早中期的火炮甚至不如明朝火炮先进、型号多,炮弹大多数是实心弹、霰弹。爆炸弹较多,命中目标时爆炸,霰弹不多,主要对付人员目标。

清朝火炮的发射原理?

您好:使用引信点燃火药,火药瞬间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使得气体膨胀,推动弹丸。

为什么明朝的火器那么先进,到了清朝又进入冷兵器时代?

因为不重视,在封建社会里,明朝的先进火器被认为是奇淫巧技不是正道,没有人重视火器的发展和使用。

最先发明火药的是中国 按道理说应该中国的火器比国外先进啊 怎么到了清朝初期拿大刀和洋鬼子拼

这就是骄傲自满的结局,大清朝可是封建文明的巅峰啊,世界向它看齐,以至于盲目自满,止步不前,结果反而被西方超越,继而落魄

明朝有哪些火器?为何在清朝没有看到几种?

品类很多,但是都是为了赚钱,YY出来的,都没用处,非常落后的,,,到清的时候,就都被淘汰了,只延续和发展了几种有用的,,但是清也落后于罗刹国,雅克萨的时候 ,清军没有开花炮弹,当时的壮丁最怕罗刹鬼的开花炮弹,戚继光说过,只有鸟铳和弗朗吉中用,,,其他各种东西都是yy出来的,没用处,反倒浪费钱财。红衣大炮就是当时最好使的玩意了,可惜后金很快就仿制并且提高了红衣大炮的产量,,

为什么明朝的火器已经很先进了,到了清朝却又进入冷兵器时代?

明朝后期的武备,准确的说,啥也不是,,他要是是个啥,能被闯王的乌合之众追着打? 能被后金攻克坚固的城池? 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必然的规律,清朝再渣也比明朝厉害,否则不至于开疆拓土那么广大,还能和沙皇对抗。沙皇的哥萨克不比明朝厉害十倍?(哥萨克的武力值相当于咱们的索伦兵和费雅咯,费雅咯一人便可杀虎)品类很多,但是都是为了赚老朱家的钱,YY出来的,都没用处,非常落后的,,,到清的时候,就都被淘汰了,只延续和发展了几种有用的(也是当时世界各国都普遍配置的种类),,但是清也落后于罗刹国,雅克萨的时候 ,清军没有开花炮弹,当时的壮丁最怕罗刹鬼的开花炮弹(就这么个小据点 山寨子,要动用一千索伦兵啊),戚继光说过,只有鸟铳和弗朗吉中用(当时还没有山寨到红衣大炮),,,其他各种东西都是yy出来的,没用处,反倒浪费钱财。红衣大炮就是明末最好使的玩意了,可惜后金很快就仿制并且提高了红衣大炮的产量(当年老朱家可是盐铁朝廷垄断的啊,民间尤其是边地不得开矿的,后金初期连铁矿都没有,可谓是小米没步枪起家的),,

清朝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

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北洋水师长期以来的经费不足。 清政府购买军舰以及枪支弹药的花费,再加上招募兵勇和建设港口码头等,总计在2000万两白银上下,对于当时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来说,北洋水师几乎是倾全国之力打造了。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洋务派与其他同僚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日本在甲午前为“赌国运”大量提升了军事力量。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受经费不足影响,已无法采购新式舰艇。而与此同时日本为了取得制海权却大量采购新军舰,使中日的海军力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比如,日本联合舰队装备了上百门新式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3-6倍。

清朝花三万两银子买了巨炮,首发就卡膛,究竟是什么原因?

炮弹装入炮膛后,用击针击发药筒内的底火,推动弹丸高速发射冲出炮膛,输弹机构、容弹具受损变形、炮膛污垢、炮弹不合格或装弹不到位,都可能导致炮弹卡膛。一旦出现这一问题,卡在膛内的炮弹退难以退、拔难以拔,处理稍不注意就可能触发引信,酿成炸膛事故。

清朝的火炮怎么发射

清后期的炮与今天的差异不大,如克虏伯大炮。前期的是继承明代仿红夷(衣)大炮。炮身只有前开口,炮药、炮弹全是从前膛塞入。炮身后部设有火门,火绳,用于点燃引线。

清朝之前使用过铂这种金属吗?

有 肯定铂金都发现那么久了 怎么可能会没有呢

我国清朝时期的大炮能打多远?

我国清朝时期的大炮射程在5000米以内。公元16、17世纪,中国明、清两朝的交替阶段,红衣大炮开始传入中国,并开始运用于战争。明朝天启年间,朝廷内有流民叛乱,外有强敌入侵。为了打赢战争,朝廷派遣钦差从葡萄牙人手中买下了22门红衣大炮。这22门大炮中,其中11门被转运到宁远。这是当时北方对抗后金的前线。红衣大炮运到战场不久,就发挥出强大的实力。它在战场不久,就帮助明朝军队打赢战争,对后金军队产生重创。这次胜利对明朝君臣刺激极大。过去明朝虽然也有佛郎机等火器,但技术不够成熟,在后金骑兵冲锋下,很难占据上风。尝到甜头的明朝军队,开始大量仿制这种武器。因为是从西洋人手中买来的,所以,又被称为“红夷大炮”。从天启年间到崇祯时期,明朝一共仿造了一千多门红衣大炮。这种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中国的传统火炮。后金因此吃了大亏。但他们不傻。为了胜利,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做出改进。后金开始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获得红衣大炮。皇太极时,开始对八旗军进行整编,并专门在汉军八旗下组建了一支新式的炮兵部队。这对八旗军战斗力,有了很高提升。八旗军以骑兵为主,有了红衣大炮加持。无论是攻城,或者野外战争,都有很大的帮助。清朝入关后,为了平定天下,又在北京设立炮厂、火药厂,交由兵仗局统一管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雍正时期,此时内地叛乱已经平定。除了边疆问题,江山已经平稳。而火器的发展,此时已经达到高峰。当时清朝驻守在各地的军队,都配备有鸟枪和火炮。但是,也正是在雍正、乾隆时期,清朝开始重新提倡满洲骑射的风气,弓箭刀枪得到推崇,火器研发停滞。乾隆年间颁布的《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中颁布85种炮名,但无一创新。嘉庆四年,清朝改造160门火炮,结果射程反而不如旧炮。可见当时火炮制造技术已经衰落。以至于到鸦片战争时,历经数百年,制造火炮的技术,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落后很多。直接导致战争的惨败。这种对技术的漠视,成为红衣大炮无法提高技术,反而衰落的重要因素。根据明清时期的记载,以及历代史学家论证,红衣大炮的最大射程应该在10里以内。不过,这个没有确切的数字。因为10里以内属于理想状态下的射程,在实际有效射程中,会因为场地、角度、火药等问题,距离有所缩减。在过去,火炮的制作,又是高度机密,基本只能依靠师徒间的口耳相传。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导致很多数据的确缺失。所以,现在也有学者认为,红衣火炮的有效射程在2里。也有认为是半里,到6里以内。一里等于现在的500米。红衣大炮的最大射程应该在5千米,有效射程,大概在250米到3千米左右。红衣大炮使用的是西欧19世纪以前使用的重型前装滑膛炮。简单的说,这种火炮出膛后,飞行路线容易摇摆,不容易打太远。火药品质也不稳定。跟19世纪后期,西欧各国使用可以发射几十公里的火炮,有很大的差距。尽管红衣大炮有很大缺点,但是,这种火炮本身就不属于原创技术。尽管可以仿制,但对于核心技术的原理,一直是一知半解。当然,一直也有一些人在参与红衣大炮的改进。可是,大环境下,大家都对技术很漠视。即便有人愿意去改进,也无法得到支持和鼓励。而且,时间越长,那些原有的技术,就会逐渐缺失。所以,当初西洋人创下的10里射程,后面的人,也没有突破。清朝时,红衣大炮的技术,还基本保持明朝时的样式,没有机会再上一层。以至于清朝后期,为了增加射程,工匠只懂得增加火炮自身重量。因为各种技术的不到位。比如锻造炮管,制造火药等技术的缺失。导致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根本不明显。也就是说,清朝在技术上,并没有本质的进步。扩展资料:19世纪60年代,江南制造局就已经可以生产西洋12磅一直到32磅的大型前装滑膛炮。到了1878年就已经可以生产英国阿姆斯特朗40磅钢膛线膛炮,而且还采用了热套工艺。1880年更是已经开始生产80磅和120磅的巨型阿姆斯特朗重炮。这是一种150口径的大炮,全炮重量也达到了4.5吨的体量。而1886年生产203毫米口径,18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则更是一口气就生产了56门。在1888年,9英寸口径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也开始在清朝可以生产出来,这是一种250磅炮弹的后装线膛重炮,要使用液压制退的弹性炮架,最重也达到了25吨。1890年,清朝生产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口径超级重炮,则是一种305毫米口径的重炮,这种大炮采用800磅超重炮弹,全重也达到了50吨。可以打穿480毫米厚的铁靶,是中国迄今为止生产过的体量最重,口径最大的大炮。至于小型的管退式75毫米山炮,克鲁森2磅子架退后装线膛炮,阿姆斯特朗120毫米口径速射炮,15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快炮,230毫米口径升降后装线膛炮?.清朝都可以生产,而且数量还不小。清朝一共生产了3900门大炮,而且基本上全部是压制火炮和重炮。虽然抗战时期,中国也生产了1.5万门火炮,但是那都是迫击炮,真正的身管火炮只有98门小炮,连一门75毫米山炮都没有,就更别提重炮了步枪机枪甚至清朝都已经开始生产轻机枪。现在100年以后,巴西军队还在使用这种型号的轻机枪。这就是麦德森式轻机枪!1891年,英国陆军有了马克沁,清朝1895年就已经开始装备国产马克沁机枪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火炮

英语介绍清朝服饰

英文没找到,给你个中文附图的 如果实在找不到就找人翻译下好了~愿能帮到你http://bbs.uroper.com/read.php?tid=16506

清朝正式的英文翻译是什么?

The Qing Dynasty.要加the的.

清朝满族全部姓氏

宣个群:195844259【宫斗群】君临天下 妃舞后宫 欲瑶皇朝 一朝伴君侧、安--安佳 鄂--鄂齐卓他、倭依特、西林觉罗 敖--敖佳、敖勒多尔 B 白--巴雅拉、巴岳特(蒙)、白佳(蒙) 巴-- 巴岳特(蒙) 包(鲍)--辉图、博尔济吉特、伊勒根 边--额尔吉 卜--卜佳 步--步勒默齐特(蒙) C 蔡--蔡尔佳、赛米尔、比渣穆 常--常佳 曹--曹尔佳、伊尔根 仓--仓佳 陈--玉抹、费谟 迟--迟佳 崔--崔珠克 D 杜--杜鲁穆、图克坦、杜拉拉、生都、杜尔根基特(蒙) 董--董鄂 戴--戴尔佳、戴佳 E F 富(傅、付)--富察、奎木特(蒙) 范--范佳 费--费莫 G 高--高佳、何舍里、果尔勒斯 甘--噶鲁 龚--龚佳 关-- 关尔佳、苏完瓜尔佳、瓜尔佳 桂-- 桂车特 郭--郭尔佳、郭布罗、拉拉(蒙) H 海--克里叶特 郝--郝舍里 韩--韩尔佳、罕吉拉锦、吉拉特 杭--杭锦 何(贺)--何叶尔、特呼尔(蒙) 赫--赫舍里 花--额岳特(蒙) 黄--黄乌罗特 槐--萨察 胡--胡尔佳、胡尔哈剌、呼图拉、呼依特(蒙)、呼雅尔 洪--鸿吉里 嵩--嵩佳 I J 金--爱新觉罗、车勒库车 贾--贾扎拉、嘉布塔拉 蒋--蒋佳 K 康--康吉里 寇--叩德 奎--奎佳 孔--孔果洛、苦雅拉 L 梁--乌梁海、良佳、 李--李佳、李尔佳、他哈比巳特、博尔济 、伊奇里(蒙) 朗--钮咕禄 娄--裕胡鲁 林--林佳、唐依特(蒙) 罗(骆)--罗佳、萨格达、爱新觉罗 雷--阿克占、勒克勒(蒙) 刘--伊拉、鄂柳特(蒙)、赤穆特(蒙)、那拉(蒙) M 马--马佳、费莫、莽鲁特(蒙)、马穆哈(蒙) 莽--莽乌特 梅--梅勒 孟--孟勒吉勒 、墨尔迪勒氏、墨尔哲勒氏、孟佳氏、孟克宜勒氏 墨尔奇特氏(蒙)、墨尔济吉特氏(蒙) 明--明安 穆--穆延、穆察、乌肃、穆鲁 N 钮--钮咕禄 那--叶赫那拉 南--那木都鲁 聂--聂格里 年--年尼雅 宁--宁尔佳、宁古塔 O P 朴--朴佳 庞--庞佳 Q 齐--齐佳 钱--钱佳 祁--祁塔拉 强--强奇里 屈--屈佳 邱--邱佳 R S 石--石穆鲁、扎库塔、施布鲁 沙(山)--沙拉 沈--沈佳 胜--西尔拉特 赛--赛米尔 桑--萨基 索--索诺络 苏--苏穆察、额苏里、葛勒达苏(蒙) 孙--孙佳、金克 松--步固斯(蒙) 舒--舒穆禄 萨--萨克达 T 唐--他塔拉、唐乌勒特 田--田佳 佟(童)--佟佳 陶--托罗、鄂约尔(蒙) U V W 王--完颜、卓木克(蒙) 吴--乌扎拉、伍哲布勒 万--图们 汪--完颜、汪扎尔、汪拉佳 魏--魏车特 温--温都、温特贺 X 线(奚)--喜塔拉、奚尔佳、奚赫特 邢--邢佳 萧--舒穆鲁 郗--希克特、希克特里 Y 叶--叶赫那拉 伊--伊尔佳、伊尔哈、伊穆图、伊尔根觉罗 于(鱼)--裕胡鲁、尼玛哈 岳--岳佳 异--弼鲁 余--尼马查 颜--颜扎、完颜 杨--杨佳 阎--阎扎拉、巴克桑 姚--禹尔 Z 赵--爱新觉罗、伊尔根觉罗、伊勒根觉罗、德泽生赵尔(蒙) 张(章)--张尔佳、章佳 、鄂谟克(蒙) 朱--哈拉布哈 左--哈斯胡 祖--祖佳 詹--巴林(蒙) 郑--郑佳 鲜卑姓氏汉化--转帖自《魏书 官氏志》 自古天子立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则以家与谥,官有世功,则有宦族,邑亦如之。姓则表其所由生,氏则记族所由出,其大略然也。至于或自所居,或以国号,或用官爵,或用事物,虽缘时不同,俱其义矣。魏氏本居朔壤,地远俗殊,赐姓命氏,其事不一,亦如长勺、尾氏、终葵之属也。初,安帝统国,诸部有九十九姓。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自后兼并他国,各有本部,部中别族,为内姓焉。年世稍久,互以改易,兴衰存灭,间有之矣,今举其可知者。 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次兄为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 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 次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 次弟为丘敦氏,后改为丘氏。 次弟为侯氏,后改为亥氏。 七族之兴,自此始也。 又命叔父之胤曰乙旃氏,后改为叔孙氏。 又命疏属曰车焜氏,后改为车氏。 凡与帝室为十姓,百世不通婚。太和以前,国之丧葬祠礼,非十族不得与也。高祖革之,各以职司从事。 神元皇帝时,余部诸姓内入者。 丘穆陵氏,后改为穆氏。 步六孤氏,后改为陆氏。 贺赖氏,后改为贺氏。 独孤氏,后改为刘氏。 贺楼氏,后改为楼氏。 勿忸于氏,后改为于氏。 是连氏,后改为连氏。 仆兰氏,后改为仆氏。 若干氏,后改为苟氏。 拔列氏,后改为梁氏。 拨略氏,后改变为略氏。 若口引氏,后改为寇氏。 叱罗氏,后改为罗氏。 普陋茹氏,后改为茹氏。 贺葛氏,后改为葛氏。 是贲氏,后改为封氏。 阿伏于氏,后改为阿氏。 可地延氏,后改为延氏。 阿鹿桓氏,后改为鹿氏。 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 薄奚氏,后改为薄氏。 乌丸氏,后改为桓氏。 素和氏,后改为和氏。 吐谷浑氏,依旧吐谷浑氏。 胡古口引氏,后改为侯氏。 贺若氏,依旧贺若氏。 谷浑氏,后改为浑氏。 匹娄氏,后改为娄氏。 俟力伐氏,后改为鲍氏。 吐伏卢氏,后改为卢氏。 牒云氏,后改为云氏。 是云氏,后改为是氏。 叱利氏,后改为利氏。 副吕氏,后改为副氏。 那氏,依旧那氏。 如罗氏,后改为如氏。 乞扶氏,后改为扶氏。 阿单氏,后改为单氏。 俟几氏,后改为几氏。 贺儿氏,后改为儿氏。 吐奚氏,后改为古氏。 出连氏,后改为毕氏。 庾氏,依旧庾氏。 贺拔氏,后改为何氏。 叱吕氏,后改为吕氏。 莫那娄氏,后改为莫氏。 奚斗卢氏,后改为索卢氏。 莫芦氏,后改为芦氏。 出大汗氏,后改为韩氏。 没路真氏,后改为路氏。 扈地于氏,后改为扈氏。 莫舆氏,后改为舆氏。 纥干氏,后改为干氏。 俟伏斤氏,后改为伏氏。 是楼氏,后改为高氏。 尸突氏,后改为屈氏。 沓卢氏,后改为沓氏。 嗢石兰氏,后改为石氏。 解枇氏,后改为解氏。 奇斤氏,后改为奇氏。 须卜氏,后改为卜氏。 丘林氏,后改为林氏。 大莫干氏,后改为郃氏。 尔绵氏,后改为绵氏。 盖楼氏,后改为盖氏。 素黎氏,后改为黎氏。 渴单氏,后改为单氏。 壹斗眷氏,后改为明氏。 叱门氏,后改为门氏。 宿六斤氏,后改为宿氏。 馥邗氏,后改为邗氏。 土难氏,后改为山氏。 屋引氏,后改为房氏。 树洛于氏,后改为树氏。 乙弗氏,后改为乙氏。 东方宇文、慕容氏,即宣帝时东部,此二部最为强盛,别自有传。 南方有茂眷氏,后改为茂氏。 宥连氏,后改为云氏。 次南有纥豆陵氏,后改为窦氏。 侯莫陈氏,后改为陈氏。 库狄氏,后改为狄氏。 太洛稽氏,后改为稽氏。 柯拔氏,后改为柯氏。 西方尉迟氏,后改为尉氏。 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 破多罗氏,后改为潘氏。 叱干氏,后改为薛氏。 俟奴氏,后改为俟氏。 辗迟氏,后改为展氏。 费连氏,后改为费氏。 其连氏,后改为綦氏。 去斤氏,后改为艾氏。 渴侯氏,后改为缑氏。 叱卢氏,后改为祝氏。 和稽氏,后改为缓氏。 冤赖氏,后改为就氏。 嗢盆氏,后改为温氏。 达勃氏,后改为褒氏。 独孤浑氏,后改为杜氏。 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而尉迟已下不及贺兰诸部氏。 北方贺兰,后改为贺氏。 郁都甄氏,后改为甄氏。 纥奚氏,后改为嵇氏。 越勒氏,后改为越氏。 叱奴氏,后改为狼氏。 渴烛浑氏,后改为味氏。 库褥官氏,后改为库氏。 乌洛兰氏,后为兰氏。 一那蒌氏,后改为蒌氏。 羽弗氏,后改为羽氏。

清朝满族八大姓氏

佟、关、马、索、赫、富、那、郎 资料来自专业网站:满族儿女网 希望采纳!!!

中国古代史,从夏朝到清朝的所有朝代顺序表

朝代顺序

为什么清朝的银圆上面有英文呢??

中国的近代机制硬币都有英文国名,机制硬币比铸币做工细致,很容易辨认

德意志的皇帝与中国清朝皇帝有何区别

权力都差不多,同样至高无上,主要不同是信仰的宗教不同,德国一夫一妻制,中国一夫多妻。

波兰球之战如何解锁清朝

波兰球之战如何解锁清朝步骤如下:1、首先在手机上找到并打开游戏波兰球之战。2、其次在该游戏的主页面中打开商城并购买钥匙。3、最后在用钥匙将游戏开锁即可。

波兰球之战怎么解锁清朝

波兰球之战解锁清朝的步骤如下:1. 在手机上找到并打开游戏“波兰球之战”。2. 在该游戏的主页面中打开商城并购买钥匙。3. 使用钥匙将游戏开锁即可。

如果燕云十六州不丢是不是就没有元朝和清朝?

想多了。国家的废物与强大,和有没有某一块地,有关系,但不大。两宋是不能打吗?从杨家到岳家,都是能打的北方外敌不敢南顾的,有用吗?没有。大将只会被猜忌被夺权甚至被杀。如此荒唐的朝廷,有燕云又怎么样?联金灭辽之后燕云有六州归宋,宋守住了吗?朱元璋自南方起兵,最后达到漠北灭亡北元,他一开始就有燕云吗?那是打回来的。等到明末,军备废弛朝廷腐败,坐看努尔哈赤一个拥兵不过百人的部落最后割据辽东,李自成一个驿卒攻破京城。一块地丢与不丢,有影响吗?

清朝肃顺和奕欣的辈分

肃顺是皇室的远支,辈分应与咸丰同辈,但无直系亲缘关系。奕u4723是咸丰的异母弟。以下是借鉴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hja1wAGu4J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vJ4ENHakETjeQLjwaG2hZDkQd-zUobbzs3BXVVT6RCGzk52rgStd-F8wYzNWdAKr7OS70NbjR8uYQdDT7rd6hq

清朝诗人王杰写的《石梅》这首诗?

sdfdgvfvgdbh

清朝翻译家辜鸿铭生平简介

  辜鸿铭,字汤生,号立诚,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朝翻译家辜鸿铭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辜鸿铭简介   对于辜鸿铭的简介,最具有总结性的一句话就是,是外国人眼中的明星,是中国人中的天才,更是当时东方 文化 的捍卫者。   虽然他的姓为辜,但是他的一生却一直都在为祖国正名,从未辜负祖国。他名为鸿铭,字为汤生,是清末年间的人物。其实,辜先生的一生是极其具有传奇色彩的,无论从出生经历,还是能力方面来说,都十分丰富。   首先是出生经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生于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话概括性地总结了辜先生的出生、学习、家室、仕途几个方面的经历。由于家人迁居,所以辜先生于1857年7月18日出生在马来半岛西北部的槟榔屿,是在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里。他在十岁的时候去到西方国家进行学习,十四岁时又被派往德 国学 习,后又回到英国,在英国期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英文、希腊文、法文等多国的文字和语言,同时也获得了当时一些名人的认可和赏识。他的妻子是一个日本人,名字叫吉田贞子。   然后就是他的能力、成就方面。辜先生在语言方面的能力及其强悍,在他的一生中懂得了九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字,并且都对其有所研究。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对中国古时候的“四书”中的三本进行了翻译,而且他对外国宣传和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就是辜鸿铭简介,他是当时时代极其稀少的具有新颖精神中的一个。   辜鸿铭轶事   辜鸿铭先生是一个很有 幽默 感的人,也是个绝对的高语境人物,他经常用一些话巧妙地回答一些刁钻的问题。所以,辜鸿铭先生有很多寓意深刻,也让人捧腹的轶事。   辜鸿铭先生早年一直在外国学习,但是他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每到 节日 的时候,他都会买来酒、菜、香等来祭奠叩拜祖先,这使得他遭到外国人的嘲笑和鄙夷。有一次就有一个外国人问他,他的祖先什么时候会来吃他桌上的东西,他自如地答道,等到祖先闻到孝敬的花香的时候。   辜鸿铭先生引导学生的手段也是比较独特的。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有人问他,“老师,你去过那么多的国家,你说说看哪个国家的人最懂得生活啊。”他回答说,“ 自然 是中国人最懂得生活”,于是又有人问他,“既然中国人是最会生活的人,为什么还要 学 英语 呢?”他回答说,“因为要学好英语去 教育 西方那些不懂得生活的人啊”。辜鸿铭先生他赞同男人同时拥有多个妻子,于是他在说服别人以及向外国人讲解中国的一夫多妻时,他都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东西来比喻的。例如,他用一套茶具中,是一个茶壶配有多个茶杯,来进行比喻。   辜鸿铭先生还有一种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欢好几天没洗的脚的味道。例如,他经常会捧着自己妻子的小脚去闻。而且有一次他去他的一个学生家,闻到一个小丫环几天没洗脚的味道,于是就连着几天都去这个学生家,学生以为他喜欢这个丫头,于是便将她洗干净送给他,他一开始高兴地接受了,后来又不要了。原来是因为那个丫头被洗干净之后就没有他喜欢的味道了。辜鸿铭有很多的轶事,上面只一部分而已。   辜鸿铭的作品   辜鸿铭先生的作品主要是写作方面的作品。包括他自己的原创作品,也包括他的翻译作品。   首先是他自己的原创作品。由于辜鸿铭先生知晓多国语言,而且他在外国人中的口碑也很好,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会以英文版发表在其他国家的一些报纸上,将这些报纸上的文章进行整合便成为了书籍。如,《尊王篇》这本书籍,便是他自义和团运动之后发表在日本刊物上的文章的集合,它出版之后在 国际 上引起很大反响。还有他为了纪念某些人物而写的,例如,《中国牛津运动 故事 》是他纪念张之洞而写的。另外,还有他用于向西方宣传自己国家文化的作品。例如,《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便是代表作,它是1915年在北京出版的。他的作品在国际上被认可的程度很高,甚至被其翻译成其他语言,用于学习。   然后就是他的一些翻译作品,包括将中国经典的古书翻译成为其他语言,还有将其他语言优秀的作品翻译为中文。将中国四书中的三本以及其它一些经典翻译成为英文、法文等多种版本,例如,《中庸》、《诗经》等,并将它们推向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而且他会将中国这些经典与外国的经典相结合,这也提高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度。将外文翻译为中文的,主要就是外国的一些诗歌。以上就是辜鸿铭先生作品的大致概况。 猜你喜欢: 1. 历史名人辜鸿铭简介 2. 国学大师辜鸿铭的生平简介 3. 国学大师梁漱溟生平简介 4. 梁实秋的英文简介 5. 国学大师胡适生平简介

伊性在清朝是什么性

第一个渊源:源于伊祁氏,出自远古帝王唐尧,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商朝大臣伊尹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商朝大臣伊尹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第五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第六个渊源:源于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第七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第八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⑴.满族楚库勒氏,亦称车勒库勒氏、褚库尔氏、车克里氏,以地为氏,满语为Cukule Hala,世居楚库勒(今黑龙江黑河江北俄罗斯境内褚库尔村),后多冠汉姓为伊氏、楚氏、金氏。⑵.满族伊伯氏,满语为Ibe Hala,汉义“前进”,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后多冠汉姓为伊氏、钱氏等。⑶.满族嘉穆湖觉罗氏,亦称嘉穆呼氏,实为伊尔根觉罗氏居住在嘉穆瑚城的族人(今黑龙江宁安),以地为氏,满语为Giyamhugiolo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伊氏。⑷.满族伊喇氏,亦称伊拉喇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移喇部,即辽国契丹族国姓耶律氏部族,满语为Ilan Hala,汉义“三”,世居三姓(今黑龙江依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伊氏、刘氏、王氏、肖氏、萧氏、李氏、黄氏、白氏等。⑸.满族伊穆氏,满语为Imu Hala,世居红云堡(今辽宁沈阳西部五十公里处),所冠汉姓即为伊氏。⑹.满族伊苏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移室部,以姓为氏,满语为Isu Hala,汉义“素面青缎”,世居苏瓦蜒沟(今吉林双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伊氏、苏氏等。⑺.满族伊尔哈氏,满语为Irha Hala,汉义“彩色绸缎条”,这是满族的脱谱姓氏之一,今北京市有此姓,后多冠汉姓为伊氏、尔氏等。⑻.满族伊库鲁氏,满语为Ikulu Hala,世居诺罗(今黑龙江饶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为伊氏。⑼.满族伊穆图氏,满语为Imutu Hala,世居地待考,后多冠汉姓为伊氏。⑽.满族伊克得里氏,满语为Ikderi Hala,据史籍记载,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属于尼马察女真,后多冠汉姓为伊氏。⑾.满族岳察氏,亦称伊察氏、绕缠氏,满语为Yoca Hala,汉义“痒”,世居胡什塔(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后多冠汉姓为伊氏、岳氏等。⑿.满族伊麻斯氏,满语为Imaci Hala,汉义“鱼”,为非常古老的满洲部族,人数很少,有四个分支,清朝晚期多冠汉姓为伊氏、于氏等。第九个渊源: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姓金的会不会是清朝爱新觉罗氏的后裔。

有这个可能

清朝的皇子都兼任什么官职?

什么大臣啊,武将啊,将军啊,最多的还是什么什么王,例如,永琪是王。。。。。。

如何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2000字

(2013·宜昌)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

历史上的清朝与明朝谁更专制一些?

清朝在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时,这表示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所以说清朝比明朝更专制

了解中国清朝历史看哪些书比较好???

清史稿

清朝乾隆年间是否有鞭炮

有,连电影里乾隆跟小燕子都放鞭炮的我相信历史,更相信大众,你信吗?

清朝时已经懂得用步枪了,为何与西洋作战时却不使用,而仍使用传统的冷兵器?

思.想落后、对火.器认识不足、缺乏训练、不掌握先进.战.术等。

god is a girl、country road、lemon tree歌词和隋唐到清朝的故事

god is a girl歌词:Remembering me,Discover and seeAll over the world,She"s known as a girlTo those who a free,The mind shall be keyForgotten as the past"Cause history will lastGod is a girl,Wherever you are,Do you believe it, can you recieve it?God is a girl,Whatever you say,Do you believe it, can you recieve it?God is a girl,However you live,Do you believe it, can you recieve it?God is a girl,She"s only a girl,Do you believe it, can you recieve it?She wants to shine,Forever in time,She is so driven, she"s always mineCleanly and free,She wants you to beA part of the future,A girl like meThere is a sky,Illuminating us, someone is out thereThat we truly trustThere is a rainbow for you and meA beautiful sunrise eternallyGod is a girlWherever you are,Do you believe it, can you recieve it?God is a girlWhatever you say,Do you believe it, can you recieve it?God is a girlHowever you live,Do you believe it, can you recieve it?God is a girlShe"s only a girl,Do you believe it, can you recieve it?country road歌词: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words,music and vocals by john denveralmost heavenwest virginiablue ridge mountainshenandoah riverlife is old thereolder than the treesyounger than the mountainsgrowing like a breeze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to the place i belongwest virginiamountain mama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all my memoriesgather round herminers ladystranger to blue waterdark and dustypainted on the skymisty taste of moonshineteardrops in my eyes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to the place i belongwest virginiamountain mama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i hear her voice in the morning hoursshe calls methe radio reminds me of my home far awayand driving down the roadi get a feelingthat i should have been homeyesterday,yesterdaycountry roads , take me hometo the place i belongwest virginiamountain mama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country roads , take me hometo the place i belongwest virginiamountain mama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lemon tree歌词:I"m sitting here in the boring roomIt"s just another rainy sunday afternoonI"m wasting my time I"ve got nothing to doI"m hanging around, I"m waiting for youBut nothing ever happensAnd I wonderI"m driving around in my carI"m driving too fast I"m driving too farI"d like to change my point of viewI feel so lonely, I"m waiting for youBut nothing ever happensAnd I wonder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Yesterday you told me "bout the blue blue skyAnd all that I can seeIs just a yellow lemon treeI"m turning my head up and downI"m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aroundAnd all that I can seeIs just another lemon treesing dada da da da, de da dada da da da, de da dada de de daI"m sitting here I miss the powerI"d like to go out, take in a showerBut there"s a heavy cloud inside my headI feel so tired, put myself into bedWhere nothing ever happensAnd I wonderIsolation is not good for meIsolation... I don"t want to sit on the lemon treeI"m stepping around in the desert of joyMaybe anyhow I"ll get another toyAnd everything will happenAnd you wonder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Yesterday you told me "bout the blue blue skyAnd all that I can seeIs just another lemon treeI"m turning my head up and downI"m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aroundAnd all that I can seeis just a yellow lemon treeand I wonder, wonder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Yesterday you told me "bout the blue blue skyand all that I can seeand all that I can seeand all that I can seeIs just a yellow lemon tree隋唐到清朝的故事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乾隆是哪个朝代,清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乾隆是哪个朝代 提起乾隆皇帝,就不得不说他创下的赫赫功绩,以及他对后世的极大影响力。乾隆在位的前几十年里,他将大清王朝带到了巅峰水平,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明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衡量一个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乾隆时期的经济状况,在全是名列前茅的,根据有关记载,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占有1/3的位置,可以说,比现在的美国还要厉害。日本、英国、等其它,更无法与中国相比,虽然,这只是昙花一现,但是,也证明了乾隆前期的之道。 除了经济方面的遥遥领先外,乾隆前期的军事能力也是非常强悍的,对于军事的发展,乾隆是非常 的,在他的指挥下,成功收复了,解决了中国的边境问题,扩张了的领土面积。如果说,元朝时期中国的领土面积是更大的话,那么,乾隆时期的领土面积就算是第二。 经济方面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军事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导致乾隆时期的人口数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上涨趋势。乾隆在位期间,清朝的人口的数量就上涨了一倍,高达三亿之多。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还是相对稳定、的,乾隆的能力还是相当卓越的。 乾隆在位期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与他自身的天赋有很大的关系。 乾隆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都远远超于常人,再加上,乾隆从小就喜欢钻研,所以,他所积累的知识,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除此之外,乾隆还是一个经常会自我反思的人,在他的指令下,历代帝王得到了充分的修缮,乾隆皇帝也曾六次亲自祭拜。 在历代帝王的牌位前,乾隆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他通过反思历代帝王的过失及荣耀,对自己当下的与经济形势进行反思与总结,这是千百年来大多数帝王都无法企及的。可以说,正是这于发现与反思的精神,乾隆皇帝做出了这令世人敬佩的伟大功绩。 在古代,许多朝代都出现过太后干政的事,乾隆以史为鉴,在看紧自己手中权力的同时,也不忘运用灵活的手段,就算是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也没有丝毫的例外。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大孝子,无论是母亲需要什么,乾隆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予。不管是母亲过生日还是一些个重大的节日,乾隆都会为母亲准备更好的东西。除此之外,乾隆去哪玩都会带上自己的母亲,但是,只要涉及到权力,乾隆就是另外一种姿态。 因为,他绝不允许太后干涉朝政,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特意吩咐太后身旁的太监、宫女,绝不允许他们走漏半点朝廷内部的事情,从这就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确实是一个小心谨慎又心思缜密的人。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作为皇帝的母亲也是一样。 虽然,贵为一国的太后,但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她也希望自己的手中可以拥有一些权力,这样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一次,乾隆的母亲孝宪太后,在无意间与乾隆说起,自己多年的需要修缮,她想让乾隆出点钱给她修缮这宇,乾隆听后连连说好就马上下令了拨款修缮。但是,在乾隆走出太后寝宫之后,就立刻将太后身边的宫女、太监们召集起来问话。 他质问到:“太后是如何知道需要修缮的消息,宫女太监们纷纷跪下认错。”为了杜绝太后想要涉政的意图,乾隆特意为太后颁布了一道旨,意思就是:“凡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恐皇太后闻之心烦。” 这道旨颁布之后,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从此之后,乾隆时期的嫔妃们,一直都很安分守己。并且,除了对的防范,乾隆对自己的弟弟也是一样。 在乾隆时期,就曾立下一条规矩,就是:皇族不能进入军机处,这一规矩直到慈禧掌权时期才被打破。且在乾隆时期,还编著了一部专门约束太监的法典叫《宫中现行则例》,在这部法典的规范下,乾隆在位的60多年没出现一次太监干政太监。 对于清朝的老百姓,乾隆皇帝更是处心积虑的进行控制。只要是安分守己的老百姓,乾隆都是非常仁慈的对待,但是,如果有聚众的老百姓,乾隆就会严肃处理。总之,乾隆吸取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只要是不利于清朝的因素,他都会立即消灭。 中国历史上对皇权的威胁,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敌国外患、农民、权臣、后妃外戚干政、太监擅权、皇族干政、朋党之争、地方割据——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这八种兴风作浪,好像在乾隆之前还没有哪个朝代把这个八种完全都下去了。 可以说,也正是乾隆的这份谨慎,才让清朝在自己时期,呈现出了一片辉煌的景象。作为一朝的者,管理如此庞大的,且深得百姓的认可,还真不是一件易事,要真正做到清正廉明、做到防微杜渐、做到勤政爱民,真的是难上加难。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最享福的母亲——孝宪皇后》】 以上就是与乾隆是哪个朝代相关内容,是关于乾隆的分享。看完清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朝皇帝列表读音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圣祖 (~玄烨【yè】) 康熙 世宗 (~胤【yìn】禛【zhēn】) 雍正高宗 (~弘历) 乾隆仁宗 (~颙【yóng】琰【yǎn】) 嘉庆宣宗 (~旻【mín】宁) 道光文宗 (~奕【yì】詝【zhǔ】 ) 咸丰穆宗 (~载淳) 同治德宗 (~载湉【tián】) 光绪(~溥【pǔ】仪 ) 宣统

清朝皇帝,后顺序表

话说在清华字典的最后面得附录就有

清朝历代皇帝的名字

清朝历代皇帝庙号、姓名、年号:1、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2、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3、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4、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5、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6、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7、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8、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9、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10、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11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12(无庙号) 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2年 宣统

清朝从开国到灭亡共经历了多少个皇帝?延续了多少年?

12个皇帝,存在267年。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 清朝所有皇帝分别是谁

1、清朝前四帝依次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2、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胤禛、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爱新觉罗·奕詝、载淳、载湉、溥仪。

哪位大侠能告诉我自南北朝到清朝历代帝王的名字顺序(外加年号,有多少写多少)

字典上就有http://bk.baidu.com/view/424002.html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帝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朝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王朝,那么清朝十二位皇帝的顺序是什么?

清朝的君王顺序是:皇太极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

清朝历代皇帝的排位顺序 名讳及年号各是什么?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清朝所有的皇帝(要庙号)有顺序的

清太宗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清世宗胤禛,清高宗弘历,清仁宗颙琰,清宣宗旻宁,清穆宗载淳,清德宗载湉,溥仪(最后一位皇帝)没有庙号。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十二帝,享国267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 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并大规模屠城(详见满清大屠杀),逐步掌握全国。 后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从清朝开国皇帝开始排序,后面的皇帝是什么?_?排到最后一个为止

我不懂

清朝君主的历代国君大全

1、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2、清太宗(皇太极)崇德——清朝的开国之君。3、清世祖(福临)顺治,18年——满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痴情皇帝。4、清圣祖(玄烨)康熙,61年——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5、清世宗(胤禛)雍正,13年——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扑朔迷离的皇帝。6、清高宗(弘历)乾隆,60年——风流天子。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中国最长寿的君王。开创“康乾盛世”。7、清仁宗(颙琰)嘉庆,25年——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的皇帝。8、清宣宗(旻宁)道光,30年——节俭的皇帝。签订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9、清文宗(奕詝)咸丰,11年——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的“苦命”皇帝。10、清穆宗(载淳)同治,13年——傀儡皇帝。(慈禧专权)11、清德宗(载湉)光绪,34年——年轻发奋、力图改革的开明皇帝。12、清恭宗(溥仪)宣统,3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帝制。 (后十位可简易记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12位君王的清朝,历代君王的顺序是什么

清朝十二位君主分别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后金天聪大汗,改国号为清朝后年号崇德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

清朝一共有多少个皇帝?分别是哪些?

清朝十二位皇帝是指(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

清朝历代皇帝名字

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眝,穆宗载涥,德宗载湉,还有末代皇帝溥仪。(清代皇帝都姓爱新觉罗)

清朝皇帝的排列顺序及在位时间和长度

清朝历代皇帝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8、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0、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1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3、慈禧(垂帘听政)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独断朝纲,在此期间,地球上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改良,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满权利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气沉沉,发展迟缓,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终于酿成了她死后3年的清王朝的国破家亡。不仅如此,慈禧所造成的危害,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清朝简介 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统治全国共268年。 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 清朝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换。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在这个特定时代的12为皇帝,自然是有开国之君,有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堕落之帝。 清朝皇帝的死因 ——据清宫档案透露 自清军入关,多尔衮摄政,定都北京到清朝灭亡。大多数皇帝早夭,使人们引起各种猜测,众说不一,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福临帝(顺治) 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从此清王朝统治中国近270年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顺治帝本来就身体羸弱,经常心悸失眠,他常叹自己“骨瘦如柴,寿命难过卅。”顺治十四年,皇贵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对其是沉重打击,顺治十七年宠妃董鄂氏又逝,使顺治万念俱灰,声称要出家为僧,终日郁郁寡欢,精神不振,每况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养心殿,时年24岁。 玄烨帝(康熙) 玄烨政绩非常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受到严重刺激,开始患病,从他数次发病情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当时他“伤心不已”,“渐觉虚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释然于怀”。到五十一年再废太子时,就已“心思用尽,容颜清减”。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围,时值天寒地冻,他已近七十高龄,体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病中派皇四子胤 代行祭天大礼有五子允祺前往孝东陵典祭,实际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遗嘱,致使心力憔瘁,气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时病情突然恶化,遂将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胤 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结束了生命,终年69岁。 胤禛帝(雍正) 胤禛继位时年四十五岁,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体状况虽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骁悍强健。即位以后,面临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动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务中去,日久天长,健康必受影响。 雍正四年即承认精力不足,疲劳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调治。雍正八年三月,间日时发寒热,饮食大减,夜不能寐,历时两年有余。五月间一度好转,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过险关。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送了胤禛的命,一个53岁的人,患了这样一场大病(似疟疾),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圆明园。 对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从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中分析。 乾隆在胤 死后的三天内,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与葬礼直接相关。其中一件是传谕给宫中的道士的。言:“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实际上,胤禛生前曾谕几路总督、巡抚为其寻找道士,甚至不顾夏日炎炎,在宫内、宫外辟静之处用万斤灰炭炼丹。年老体弱的胤禛豢养道人,为治病强身这个目的显而易见,道士推拿炼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盲目迷信却走向反面,从胤禛对道士的重视态度与乾隆果断的驱道行动联系起来分析,就可以感到胤禛之死与长期服用丹药引起重金属中毒有关。 弘历帝(乾隆)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论在才华或政治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胤禛死时他年方25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统治知识和几年参与军事机务的经验,所以极为顺利掌握了政权。 弘历天资聪慧,青年时代受到精心培养。从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历登极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业稳定,政绩卓著,其前提条件是其寿命长,政策当。他个人对绘画、文玩、音乐、体育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养心殿断气,才被人抬着离开了宝位,享年89岁。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锻炼,反对进补,常自称为“长寿老人”,看来他一生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 顒琰帝(嘉庆) 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十五岁大婚后仍日居书室,寒暑罔闻。 琰经过从建储到即位加训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熟。为后来从政奠定了牢固基础。度过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子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内心忧郁,负担加重。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庄,准备去木兰围猎,在去山庄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庄后即“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傍晚,疾大渐。戌刻,崩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 旻宁帝(道光) 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时生于大内撷芳殿,为顒琰的第二子,六岁就傅,十五岁与钮祜禄氏成婚,嘉庆十三年正月钮病死,十二月又与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顺利,崇尚节俭,但清已处未落时期。晚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圆明园慎德堂,召见部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密议传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 为皇太子,并将另一个宠儿封为亲王。 关于旻宁死于何疾,因无原始资料故难以推断。 奕詝帝(咸丰) 咸丰执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北京条约的签定都给咸丰以沉重的打击,他所患的肺病愈来愈重,热河行宫不断传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带血益发严重,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虚劳的咸丰终于死在避暑山庄内的“烟波致爽”殿寝宫,终年31岁。 载淳帝(同治)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尽管清代宫庭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说明由于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监视之下,仅有几个太监夜间常出没于宫禁森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及召见军机大臣或醉语胡言的程度似难出现。 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 这是详实可靠的。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载湉帝(光绪) 载湉亲政典礼于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举行,光绪十五年正月举行了大婚典礼。这时慈禧才“交权”并移居到颐和园,但是斗争仍在激烈的进行,最后终于导致了戊戌宫廷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载湉被囚瀛台。政治上的打击和精神上的苦闷,使本来就患有多种疾病的载 身体越发不支,成为一个被慈禧抛弃的傀儡,加上久病缠身,使他再也无力奋起抗争。 载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门内迤西太平湖醇亲王府的槐荫斋,四岁入宫,在慈禧太后苛刻管制下成人,与慈禧斗争了十几年,最后落了个傀儡皇帝,这一切都是造成从小多病而且越来越重的真正原因。他从小体弱,感冒发烧,胃病时作,大婚前经常遗精而使“肾经亏损太甚”,接着脑鸣、肩背腰腿酸沉,逐年加重。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上的打击使病情突然加重。到了三十四年(1908)入春以后更为严重,宫中御医已束手无策,不得已召江苏名医陈秉钧和曹元恒入京诊视,到了四月份仍无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通过军机处向各地发出电文:“入春以来皇上圣躬时有欠安。在京名医,诊治无效。希尊处精选名医,资送迅速来京,恭候传诊”。这次保送来京的名医有:吕用宾、周景涛、杜仲骏、施焕、张鹏年等人。其中江苏名医(浙江候补知县)杜仲骏对吏部尚书陆润痒说:“……我辈此来,满拟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来,徒劳无益,希望全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由此证明光绪病情之严重使诸臣失掉了信心。进入十月,光绪皇帝的病情又加重了。慈禧73岁生日,皇上勉强来到殿上哭着对大臣说:太后“万寿在即,不能行礼,奈何?”大臣们也陪着落泪。慈禧见他非常可怜,马上命太监扶轿送回瀛台。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动,胃中隆起”“上疾剧增”,再次向全国发布上谕,急调名医来京,可是在这道上谕没有完全发出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死于肺病。 溥仪(宣统) 作为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的经历可算是坎坷而丰富了。关于他的一生,大量的书籍、影视剧已使人们对他并不陌生了。1967年溥仪因患癌症病逝于北京。

清朝有多少个皇帝?执政的顺序

1、努尔哈赤2、皇太极3、顺治皇帝4、康熙皇帝 5、雍正皇帝6、乾隆皇帝 7、嘉庆皇帝8、道光皇帝 9、咸丰皇帝 11、光绪皇帝 12、宣统皇帝

清朝皇帝顺序和他们几岁当皇帝

1、努尔哈赤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 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9、咸丰皇帝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10、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皇帝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皇帝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清朝皇帝排列顺序

清朝开国皇帝:天命汉努尔哈赤姓名:爱新觉罗61努尔哈赤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属相:羊卒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享年:68岁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   庙号:太祖陵寝:福陵(沈阳东陵)清朝入关皇帝:崇德皇太极姓名:爱新觉罗61皇太极出生: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  属相:龙卒年:崇德八年(1643年)  享年:52岁谥号:文皇帝  庙号:太宗陵寝:昭陵(沈阳北陵)清朝少年皇帝:顺治帝福临 在位18年姓名:爱新觉罗61福临出生: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  属相:虎卒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  享年:24岁谥号:章皇帝  庙号:世祖陵寝:孝陵(清东陵)清圣祖皇帝:康熙帝玄烨 在位61年姓名:爱新觉罗61玄烨出生: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  属相:马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享年:68岁谥号:仁皇帝  庙号:圣祖陵寝:景陵(清东陵)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帝胤禛 在位13年姓名:爱新觉罗61胤禛出生: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属相:马卒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  享年:58岁谥号:宪皇帝  庙号:世宗陵寝:泰陵(清西陵)清朝第六位皇帝:清高宗乾隆大帝弘历 在位60年 3年太上皇姓名:爱新觉罗61弘历出生: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  属相:兔卒年:嘉庆四年(1899年)  享年:89岁执政:实际掌权64年  谥号:纯皇帝庙号:高宗  陵寝:裕陵(清东陵)父亲:胤禛(雍正)清朝第七位皇帝:嘉庆帝颙琰 在位25年姓名:爱新觉罗61颙琰出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  属相:龙卒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享年:61岁谥号:睿皇帝  庙号:仁宗陵寝:昌陵(清西陵)清朝第八位皇帝:清道光帝旻宁 在位30年姓名:爱新觉罗61旻宁出生: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日  属相:虎卒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  享年:69岁谥号:成皇帝  庙号:宣宗陵寝:慕陵(清西陵)清朝第九位皇帝:咸丰帝奕 在位11年姓名:爱新觉罗61奕出生: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初九日  属相:兔卒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  享年:31岁谥号:显皇帝  庙号:文宗陵寝:定陵(清东陵)清朝第十位皇帝:同治帝载淳 在位13年姓名:爱新觉罗61载淳出生: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  属相:龙卒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  享年:19岁谥号:毅皇帝  庙号:穆宗陵寝:惠陵(清东陵)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光绪帝载湉 在位34年姓名:爱新觉罗61载湉出生: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  属相:羊卒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享年:38岁谥号:景皇帝  庙号:德宗陵寝:崇陵(清西陵)清朝第十二位皇帝:宣统帝溥仪 在位3年姓名:爱新觉罗61溥仪出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  属相:马卒年:1967年享年:62岁谥号:无  庙号:无陵寝:先葬八宝山公墓,后移葬清西陵华龙陵园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12位君王的清朝,历代君王的顺序是什么?

1、努尔哈赤 2、皇太极 3、顺治皇帝 4、康熙皇帝 5、雍正皇帝 6、乾隆皇帝 7、嘉庆皇帝 8、道光皇帝 9、咸丰皇帝 10、同治皇帝 11、光绪皇帝 12、宣统皇帝

谁能告诉我清朝的全部皇帝?

为什么明朝的统治不如清朝的成功?

清朝皇帝的名字都叫什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63552.html有你知道的!

清朝历代帝王即位顺序

分类: 资源共享 解析: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 *** ,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8、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 *** 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0、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1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3、慈禧(垂帘听政)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独断朝纲,在此期间,地球上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改良,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满权利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气沉沉,发展迟缓,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终于酿成了她死后3年的清王朝的国破家亡。不仅如此,慈禧所造成的危害,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清朝有哪12个皇帝?

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清朝的历代皇帝

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太宗皇太极(天聪,崇德),世祖福临(顺治),圣祖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请问清朝历代皇上顺序及年号及年份?

努尔哈赤 黄太极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溥仪 完

清朝历任皇帝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历代皇帝顺序 清皇在位时间

1、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 2、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3、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4、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 5、玄烨(圣祖),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6、胤祯(世宗),年号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7、弘历(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8、永琰(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9、绵宁(宣宗),年号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10、奕宁(文宗), 年号咸丰,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11、载淳(穆宗),年号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 12、载恬(德宗),年号光绪,1875年登基,在位34年。 13、溥仪 ,年号宣统,1909年登基,在位3年。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顺序

十二位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建国号大清,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末皇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

清朝有几个皇帝呀,顺序如何呢?

13

清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表?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华龙陵园

清朝皇帝排名顺序

清朝皇帝排行顺序:1、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位时间是1616年2月17日-1626年9月30日。他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年号天命。2、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时间是1626年10月20日-1643年9月21日。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后金年号天聪,大清年号崇德。3、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位时间是1643年-1661年。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年号顺治。4、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时间是1661年-1722年。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是顺治帝第三子。5、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在位时间是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年号雍正。6、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36年登基,在位60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7、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96年登基,在位25年。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8、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在位时间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年号道光。9、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在位时间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年号咸丰。10、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在位时间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11、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在位时间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12、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9年登基,在位3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扩展资料:清朝历史进程: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皇太极由后金大汗进位为大清皇帝。至1911年十二月宣统退位,凡十一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旻宁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奕詝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淳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湉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及关系图

清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及关系图如下: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总共10年),庙号:清太祖,年号:天命。2、爱新觉罗·皇太极,1626年~1636年(总共10年),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与崇德。3、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1661年(总共17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4、爱新觉罗·玄烨,1661年~1722年(总共61年),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5、爱新觉罗·胤禛,1722年~1735年(总共13年),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6、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6年(总共60年),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7、爱新觉罗·颙琰,1796年~1820年(总共24年),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8、爱新觉罗·旻宁,1820年~1850年(总共30年),庙号:清宣宗,年号:道光。9、爱新觉罗·奕柠,1851年~1861年(总共10年),庙号:清文宗,年号:咸丰。10、爱新觉罗·载淳,1861年~1874年(总共13年),庙号:清穆宗,年号:同治。11、爱新觉罗·载湉,1874年~1908年(总共34年),庙号:清德宗,年号:光绪。12、爱新觉罗·溥仪,1908年~1912年(总共4年),庙号:清宪宗,年号:宣统。

清朝皇帝排行顺序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大清朝历代皇帝顺序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溥仪

清朝皇帝的顺序 清朝历代皇帝的排列顺序

1、清朝皇帝共有十二位从顺序来看的话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 2、整体上来进行划分,大该能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开创到巩固,属于前期;第二类是顺治到乾隆,发展几乎达到鼎盛,属于中期;第三类是嘉庆到溥仪,一直开始衰落,属于后期。

清朝历代皇帝顺序 清皇在位时间

1、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 2、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3、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4、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 5、玄烨(圣祖),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6、胤祯(世宗),年号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7、弘历(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8、永琰(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9、绵宁(宣宗),年号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10、奕宁(文宗), 年号咸丰,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11、载淳(穆宗),年号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 12、载恬(德宗),年号光绪,1875年登基,在位34年。 13、溥仪 ,年号宣统,1909年登基,在位3年。

清朝皇帝年代顺序表

嘉庆四年(1899年)应更正为嘉庆四年(1799年)

清朝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朝皇帝顺序的列表如下:努尔哈赤1616年登基,在位11年;皇太极1627年登基,在位10年;顺治皇帝1644年登基,在位18年;康熙皇帝1662年登基,在位61年;雍正皇帝1723年登基,在位13年;乾隆皇帝1736年登基,在位60年;嘉庆皇帝1796年登基,在位25年。道光皇帝1821年登基,在位30年;咸丰皇帝1851年登基,在位11年;同治皇帝1862年登基,在位13年;光绪皇帝1875年登基,在位34年;宣统皇帝即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于1909年登基,在位3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努尔哈赤:代号: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功绩:在位11年。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顺治:代号:顺治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入关后第一位皇帝。功绩: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清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表

不是1908年吗?

中国明朝,清朝皇帝顺序表

明: 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祐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骢)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清:太祖(努尔哈赤) 太宗(皇太极) 顺治帝(福临) 康熙帝(玄烨) 雍正帝(胤祯) 乾隆帝(弘历) 嘉庆帝(喁琰) 道光帝(绵宁) 咸丰帝(奕宁) 同治帝(载淳) 光绪帝(载恬) 宣统帝(爱新觉罗61溥仪)

清朝历代皇帝年号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8、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0、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1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