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机

阅读 / 问答 / 标签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受阻,但却有一个国家安然渡过了这次危机,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民主德国是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所以A不符合题意。日本是属于亚洲国家,属于排除B。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困境,所以排除了D。因此答案选C。联邦德国建立的是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模式的特征是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三读《稻盛和夫自传》《直面石油危机》-全员香港旅游~恩人们逝世

我是宁波百事达工具/格雷公司/ 宁波盛和塾 诚敬组,格雷读书会同心队何绍成, 这是我每天至少一篇文章的第445篇文章(2021/3/21) 三读《稻盛和夫自传》 《直面石油危机》 摘要 1. 若月销量突破10亿,就去夏威夷岛享受阳光。1972年我们公司打出的口号。这一年我们要一举实现产量倍增的目标。 公司里有人问有没有二等奖,要是有的话,9亿元就去香港。8亿元就去京都的禅寺打坐吧。 1962年的美国之旅是我第一次海外出差,无法忘记飞离日本时激动的心跳。我想把那份感动分享给所有与我患难与共的员工们。 在那个海外旅行还很稀罕的年代,滋贺县的农民大叔大婶们都觉得去香港旅行,简直像做梦一样。 2. 因为几乎所有员工都是第一次海外旅行,所以才会如此兴奋。全员参与是我们公司的宗旨。 大家都在享受海外旅行的快乐。虽然三天两夜的旅行很短暂,但是很多人接触到了异国文化,也发现了日本的好处。 在返程的飞机上,员工们陶醉在美好的回忆里,笑声和感谢声连绵不绝。 2. 1974年,全球爆发了石油危机。造成公司订单骤减,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打击,导致业界大范围裁员和停职待工。京瓷遭遇创业以来最严峻的困境,不得不减薪,但不裁员,创业以来,就有全公司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传统,整个公司同呼吸共命运,绝不裁员。 3. 1973年,京瓷的大恩人们相继去世。抵押房产给我周转资金的西枝一江先生,曾经勃然大怒的交川有先生,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两人享年均71岁,两位先生都是我这辈子不可替代的好友。

微波能解决世界石油危机吗?

如果让你列出微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你会想到什么?一般人自然想到的是微波炉能够轻松、快速搞定晚餐这个功能。但工程师彼得·卡尔想到的是,将微波作为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当今世界还在激烈争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究竟是一种经济机遇,还是环境的噩梦时,工程师卡尔却想到,微波可以提供一个更清洁、更环保的方式从油页岩中获得这些燃料。这一想法对大多数人来讲像是科幻片,但是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像星球大战之类虚幻的东西,而是可以实现的愿望。开采“非常规石油”的困境今天,全世界使用的大部分原油都是从产量丰富的中东或拉丁美洲等地的油田中开采而来的,这些石油都储存在结构比较宽松的沉积层中,便于开采。但随着人类对石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油田的储藏量日渐枯竭,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油页岩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矿物质含量的固体可燃有机沉积岩,它是由粉沙、淤泥和低等生物残体腐解的有机质沉积形成的。若将油页岩打碎并加热至500℃左右,就可以得到页岩油。页岩油是“非常规石油”,我国常称页岩油为人造石油。油页岩传统的开采方法是直接开采,然后将油页岩放进干馏炉加热干馏,但这种原始的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态及水质破坏严重。无论是露天采矿还是井下采矿,都需要把地下水位降低到含油页岩层的层位以下,开采1立方米油页岩,一般需要抽出25立方米的地下水;采矿水极大地增加了地表水、地下水中硫酸盐的含量。在巴西,油页岩采矿长期破坏着矿山及其附近的生态平衡和水位水质的稳定。二是灰渣污染严重。通过直接开采得到的油页岩用于提炼页岩油或直接燃烧,产生大量灰渣,造成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三是直接开采占地较多,一旦开采就无法完全修复。有鉴于此,现代开采油页岩就在地下对油页岩矿层进行直接加热和裂解,促使其转化为高品质的油或气,再通过相关通道将油、气分别提取出来,采集到地面进行加工。但这种方法在开采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地下岩层受热慢、破坏地下环境、油气杂质含量多等等。近几年还兴起一种水力压裂技术法,它是将水、砂子和化学试剂掺杂制成压裂液,再灌进岩石深处并压裂岩石,最终释放出石油或天然气。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开采页岩孔隙中的天然气,它的应用推动了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使美国从能源消费国转变为能源供应国,燃料由燃煤转变为天然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一半左右。但这项技术却伴随着高昂的环境代价,尤其是在水的消耗量上。美国有3.5万个靠水力压裂技术提取的油气井,每年要消耗多达5250亿升的水,这个数值相当于大约380万美国公民一年的用水量!再者,在技术应用上,水力压裂技术法是一种具有腐蚀性且暴力的方式。向地层注入的压裂液是非常不环保的化学试剂,比如用盐酸清除钻井里的水泥碎片或分解石灰石,其中还加了缓蚀剂、减摩剂、粘度降低剂和生物杀菌剂等等,严重损害了地下环境。而彼得·卡尔微波开采技术似乎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微波辐射加热开采油气的原理,是加热困在油页岩孔隙里面的水分,而受热沸腾的水会与固态的碳氢化合物(油气)混合,会变成液态。当继续加热时,混合液就变成蒸汽,通过油页岩的孔隙和裂缝流动,运移汇集到生产井,我们就可以在地表进行收集。高效率、低污染我们知道,尽管油页岩中石油含量丰富,但它却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加热法开采油页岩,一般是利用直接传导加热或对流加热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的热量传递速度十分缓慢,而且热量传递不完全。也就是说,传统的加热方法只能加热一部分岩石,遇到障碍物时,热量传递就会受阻。然而,利用微波进行辐射加热,则克服了这些难点,它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而生热,其能量利用效率高,物体升温非常迅速。而油页岩矿层本身的温度却不会过度增加,这样就减轻了对矿层生物的伤害。另外,开采过程中,岩石缝隙里的蒸汽能够抑制氧气的含量,使油井里的氧气能保持在较低水平,这样的话,氧气就不能轻易燃烧起来,也就意味着微波加热采矿过程,没有地下火灾的风险。微波辐射加热采矿的整体效果,类似于高效率的水力压裂技术,但是整个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化学物品,也没有使水受到污染。微波发出的波束可能会烤熟在发射路上遇到的微生物,但它产生的伤害仍然低于水力压裂法中使用的酸性化合试剂。科学家表示,这是目前效率更高、对环境的影响更小的油气提炼方法。事实上,微波辐射加热不仅不会像水力压裂技术一样消耗大量的水,甚至还能产生可饮用的纯净水。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油砂的含水量仅占1%左右,但油页岩的含水量可达到20%左右。利用微波技术,开采一桶原油或天然气,就能获得两到五桶的水。例如,美国西部的绿河中的地层,包含世界最大的油母页岩矿床,如果采用微波加热开采,那么每生产一桶油,就能获得两桶纯净水。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家罗伯·杰森说,如果微波技术可消除隙缝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需要,那将是科技的重大进步。旧井废弃?不,重新利用卡尔还想到了微波加热的另一种使用方式,就是疏通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在常规油井里,石蜡和其他杂质经常会堵住输油管道。而在水力压裂井中,页岩吸收水会膨胀或破碎,导致油气体的输出受阻,产量因此快速下降。因为这些旧的油井的产油速率已经变得过于缓慢,甚至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尽管还剩余很多石油或天然气,人们仍旧遗弃许多这样的油气井,并开始在别的地方挖掘新井。卡尔说,如果微波可以融化石蜡或蒸发掉水分,那么被废弃的油气井就可以重新有效地利用。如果我们可以从旧井生产更多石油,那么不用一直寻找新的油井,这可以有助于保护环境敏感和脆弱的油井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原生态环境。另外,英国诺丁汉大学约翰·罗宾逊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研究一项微波技术,能够将困在钻孔岩屑的重油释放出来,或净化钻井过程中留下的被污染的油砂。当用微波加热这些物质时,被加热的水就会与重油混合在一起,带出这些被困住的重油,留下基本上干净通透的砂子。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净化砂、粘土、水、沥青的混合物——一种粘稠的石油泥浆混合物。在油气开采过程中,人们一直尽量避免将石油泥浆混合物从地层中抽出来,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运用条带开采或露天开采,这意味着要用大型液压挖掘机挖开地面,像加拿大的北部森林,地面被挖掘机夷平了数千平方千米!理所当然地,这引起了油气开发区人们的强烈抗议。而英国石油巨头BP石油公司已经资助罗宾逊的研究团队,希望他们净化海洋钻取石油时带出的大量岩屑,并将这些净化后的岩屑安全地投回大海。微波采矿,问题与挑战虽然微波加热会比原有的油气开采技术更环保,但同样地,微波提取法的过程也会有碳排放。为改善这种情况,卡尔计划利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岩石裂缝,来存储微波发生器发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或者将在微波发生器设置在可再生能源的地区。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油母页岩矿床位于多风的地区,风力发电的涡轮机就能为微波发生器提供充足的电力。而我们需要谨慎的是,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染指新的矿产领域——例如,美国绿河地层储存大量沥青油,如果没有这项技术,沥青油就会永远留在地层中,我们也就不用考虑开采油气可能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有些科学家表示,新技术可能会带来一场大灾难,因为新的方法能够提取更多化石燃料,从国家或全球的发展战略角度看,带来的后果将是疯狂的,可能会导致国家石油抢占状况加剧,还可能会快速增加地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罗宾逊教授不这样看,他认为,微波加热开采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技术,应该是通往低碳经济的必要桥梁。因为目前,人类仍旧需要提取这些碳氢化合物(石油或天然气),来推动经济发展,从而才能促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然而,微波加热提取油气的最大障碍不是技术、政治或环境等因素,而是来自石油或天然气市场。比如,这些年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超过100美元,去年年底开始暴跌,现在变成摇摆不定的大约50美元一桶,价格无望恢复到以前的高度。因此,采矿公司投资新提取技术的兴趣低下,意味着技术投入实际应用的资金管道受到很大限制 ——除了旧井的修复项目。因此,若要发展这项技术,还要看油价是否足够诱人,以驱使采矿公司来采用。u200b

想通知书籍知道1973年石油危机的整个详细过程,哪本书写得较佳?

推荐一本:《石油战争》作者〔德〕威廉·恩道尔 译者:赵刚旷、欧阳武等《石油战争》节选二:1973年石油危机的幕后推手“1973年底,一场因中东战争而起的石油危机在几个月内席卷了大半个地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次危机的爆发,实际上是英美石油巨头和金融投机者在政府支持下精心策动的结果。至于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了进一步控制世界能源流通,并借机牟取因石油溢价而产生的巨额利润。”德国地缘政治学者威廉·恩道尔所著《石油战争》一书,以详实的史料剖析了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石油武器塑造其全球霸权的秘密,被专业人士誉为一部揭示诸多重要历史真相的力作。你看看是否符合你的需要,希望对你有用。

全球的石油危机,给汽车行业造成了什么影响

关于汽车节油技术的讨论 曹俊学 杨学功 (天津港第三港埠公司) 摘要:随着能源的日渐紧张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节能工作更加深入;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普及,尤其对于我国,汽车市场蕴含着巨大的空间,如何节油,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资源,使之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问题。 由于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短缺,节约使用石油产品,已马为人们的共识。目前,节油技术在汽车设计、制造以及使用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让人记忆犹新的1973年石油危机,曾触发石油价格上升4倍以上,从此汽车业开始了降低燃油消耗量的长期努力。到目前为止,节油技术在汽车设计、制造以及使用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我国对提高燃油经济性早已提出要求,各汽车厂商及使用者在降低油耗上也做了相当的努力,获得了可观的成果。新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汽车及相关产业要注重发展和应用新技术,提高燃油经济性。随着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的颁布实施,汽车生产者和使用者不得不就如何降低燃油消耗而进一步采取对策。下面就国内外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途径加以综述及分析,讨论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方法与潜力。 1优化汽车设计,实现节油 1.1优化燃烧系统设计 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燃烧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燃烧室结构是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它涉及到活塞顶和缸盖的形状,火花塞的位置,进、排气门的尺寸和数量,以及进气口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设计者对燃烧室形状、燃烧室布置以及喷射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目标是: a)在全部工况下都能实现快速、稳定、连续的燃烧; b)在油门全开时有高的容积效率; c)由燃烧室壁传走的热量损失少; d)排放污染物低; e)抗爆燃性能好。 1.2优化供油系统设计 现代内燃机向着提高功率、改善燃油经济性和符合环境保护法规的方向发展,供油系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提高燃油效率。 a) 彩用增压技术。这样不仅能提高发动机功率,还能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有害排放物。 b) 改善燃油经济性。为达到这一目的,车用柴油机越来越多地采用直喷燃烧系统,并要求较高的喷油压力和喷油率。 c)精确控制喷油过程参数。随着电控技术在供油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内燃机在每个工况点上对喷油过程参数(喷油定时、喷油率、持续时间)的控制,从而达到了最低油耗,控制了排放污染和噪声污染,使供油系统达到最佳化。 1.3优化传动系统设计 汽车的机械损失主要包括运动部件摩擦损失和驱动功率损失,这两大类损失约占总机械损失的90%以上,发动机附件所耗功率占发动机总功率的12%左右,其中冷却风扇消耗的功率为5%~10%。目前,某些汽车上装用一种带有离合器的风扇,它随水温的变化而改变工况。该措施可降低燃油消耗6%左右。此外,还可以在降低运动副的摩擦系数和提高传动效率方面做文章,即主要通过减少活塞组、曲轴与连杆、配气机构、传动系统、各驱动装置的机械损失来实现。另外,使用时在润滑油中添加各种减摩剂,也可使各运动副摩擦系数降低。目前使用的减摩剂主要有二硫化钼、石墨和有机钼、有机硼、GRT、YGC节能减摩剂等,还有一些摩擦改进剂,如磷酸脂、硫磷酸钼、油酸环氧脂等。 1.4采用新材料,促进节油 由于汽车质量的大小影响到滚动阻力、爬坡阻力与加速阻力,因此汽车质量与其燃油消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当汽车每减轻lkg时,每升汽油可多行驶0.011km,如果该车行驶10万km,则减轻1kg可节省1lL汽油,若减轻500kg,则可节省燃油5500L。德国专家称:如果汽车减轻质量10%,则可降低油耗8%~9%,汽车行驶所耗能量为78%。由此可见,汽车轻量化与节省燃油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1.5改善车体设计 空气阻力与汽车的外形尺寸、空气阻力系数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常汽车速度越快,空气阻力也越大,从而消耗在克服空气阻力上的功率也就越多。所以,无论是对轿车,还是对载货汽车来说,都应在车体设计上尽可能地减少空气阻力。 1.6滚动阻力的轮胎实现节油 车轮滚动阻力与路面、车速、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发动机输出功率的约30%~40%用于克服轮胎的滚动阻力。子午线轮胎是早已为国内外公认的一种可以减小滚动阻力的轮胎。据专家计算,如果美国所有载货汽车都改用子午线轮胎,每年可减少油耗700万t左右。 1.7发动机柴油化提高节油率 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为20%~30%,柴油发动机为30%~40%。如能广泛地使用柴油机,将会节约大量燃料。柴油机的优点还在于它可以使用纯度比较低、价格比汽油便宜的柴油作燃料。据统计,将汽油机转换为柴油机,每升燃料的行程里程平均可增加35%,同样质量和功率相同的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油耗可降15%~25%。因此,各汽车制造商都积极地增加柴油车的比重,目前绝大多数商用车都装备柴油机,而各汽车厂商提供的装有柴油 机的轿车、旅行车也日益增多,如宝马、奔驰、奥迪、丰田、本田、马自达等都在全力开发并推出环保型柴油车。在欧洲,轿车柴油化的比例已高达40%,且有不断上升之势。 2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 现代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实践证明,如能及时地借助诊断设备对汽车状态进行诊断,使汽车技术状况经常保持良好,对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表明,如能定期诊断汽车废气,并及时对汽车排放加以限制,可使被查汽车油耗降低5%左右;相反,点火系统如在有故障的情况下工作,则油耗最大可超过标准的80%左右。 3节油技术的合理选用 3.1按功效选用 根据节油技术的功效选择适当的节油技术,如在节省柴油方面,若发动机工作以重负荷为主,可选用重负荷工况区段节油效果好的节油技术,如乳化柴油、惯性增压等。若发动机工作以中轻负荷为主,则可选用整个工况区段都具有节油效果的节油技术,如磁化柴油等。 如果从提高发动机功率角度选择。可选用惯性增压、磁化柴油、进气喷水等。如果从环保要求选择,可选用磁化柴油、乳化柴油等。 3.2按季节选用 高温、干燥的季节,可选用能够强化冷却的一些节油技术,如进气喷水、乳化柴油等,而在低温、潮湿的季节,则不宜采用上述技术。 风冷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往往热负荷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影响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可选用有强化冷却作用的节油技术。 鉴于汽车对排放污染要求较高,其发动机可选用减少排放污染效果突出的节油技术,由于汽车对防火安全要求较高,可选用具有一定安全防火作用的节油技术(乳化柴油等)。 3.3按地域选用 不同的地域特点,导致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节油技术选择。这主要表现在南方的炎热和北方的寒冷上。南方温度高,一些兼有强化冷却作用的节油技术效果较好;而北方寒冷,则宜选用具备预温加热的燃油系统。这不仅可以收到节油的良好效果,还可解决发动机的高温散热不良或低温起动困难的问题。 4正确地调整和保养汽车有利节油 对汽车的调整和保养,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与汽车的行驶阻力,所以对油耗有相当大的影响。发动机及其附件有故障或失调,以及发动机过热、过冷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功率,使油耗增大。此外,前轮定位的正确与否、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制动间隙与轮毂轴承松紧度以及传动系各箱体内润滑油质量好坏等均会影响燃油消耗率。一般驾驶员常用滑行距离来检查汽车底盘的技术状况,经正确调整与保养、技术状况良好的汽车,行驶阻力小,滑行距离大大增加。 5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促进节油 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也是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驾驶员要遵守汽车使用保养手册的规定。如冷却液的温度对油耗有着重大影响:水温过低时要比最佳水温油耗多10%~14%,当水温高于最佳水温时,油耗也将增大5%~10%。美国一家公司所做的一项试验表明,汽车燃油大约有30%消耗在最初行驶的8km或更少的行程之内。据俄罗斯有关部门统计,不同熟练程度的驾驶员驾驶同一辆汽车,其油耗差可达20%~25%。 6使用添加剂,调整燃油品质,实现节油。 最近,国内外已研制出应用纳米技术的汽油微乳化剂,使用时只需将该微乳化剂以适当比例加入汽油即可。试验表明,此措施可降低油耗10%~20%,增加25%的动力性,污染物排放也大有下降。 综上所述,降低燃油消耗与汽车的动力性、排放状况、结构设计、车身选型、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使用条件等各方面均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探讨如何降低燃油消耗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汽车设计制造水平和汽车运用管理的先进程度。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汽车的设计制造人员还是汽车的维修使用人员,都应不遗余力地去挖掘降低燃油消耗的潜力,把寻求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实用方法作为长期的目标。我们相信,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广大汽车设计、制造人员的不懈努力,汽车节能技术必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蔡风田-汽车运行油耗的影响因素与汽车节能技术《汽车运输节能技术》,2001,(2) 2 GB/T1495-1994汽车节能技术评定方法 3 JT/T 306-1997汽车节能产品使用技术条件 4 曹承宝.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措施能源研究与利用,1998,(1) 5 郭廷杰.汽车节油减污技术开发简介能源技术,1998,(1) 6 李纲.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更换周期的实验研究.《润滑与密封》,1997

问题:请用AD-AS模型来分析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短期经济波动。

在短期内,如果AD不变,AS曲线发生位移,则会产生市场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运动。如果AS的水平下降,市场价格会上升,而国民收入则下降,产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共生的“滞胀”现象。在石油危机中,能源价格暴涨了5倍,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价格(或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在同等产量条件下,要求更高的物价水平,或者在同等价格水平下,被迫减少产量。从而使得SA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原先超出潜在国民收入OY*u2002的产量OY减少至OY",均衡点由E移动至E",市场物价水平由P移动到P"。结果是生产降到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价格水平则提高到高于充分就业时的水平,出现“滞胀”。由于影响宏观经济的某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使总供给状况恶化,使政府原先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遭到破坏。u2002扩展资料:总供给曲线的位置是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说明了在既定价格水平之下,总供给量的变动。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1、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2、技术变动。3、工资率的变化。4、生产能力的变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D-AS模型

日本人能如何度过1973年的石油危机的(具体点)

1.日本企业の石油ショックへの対応第1は、减量経営といわれた経営方针の一つである有利子负债の削减であり。第2は、减量経営のもう一つの柱、雇用调整であって。第3は、エネルギー消费节约である。.2.日本政府の対応第1は、国债を発行すると、政府には国债収支が入るが、国债の偿还と利子の支払いという义务がは発生する。第2は、金融の国际化进んだ。

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直达国际:万一发生石油危机,真的会打击股票市场吗?

万一发生石油危机,真的会打击股票市场吗? 作者:直达国际Jiya 从2月24日开始,乌俄地缘冲突不断升级。国际紧张气氛、禁运等一连串事件使原油价格飙涨,布伦特原油最高达至127.98美元,为7年多来首次破百。有不少市场声音甚至指出油价可以触达200美元/桶。同时,从2月到3月中,多个地区的大盘指数都呈现不同的跌势。香港恒生指数更是惨不忍睹,跌幅超过20%。那么,地缘冲突和石油危机真的会打击大盘指数吗?小妹特意翻查历史,给各位查找蛛丝马迹。答案是:不一定。 追溯历史:70年代末石油危机 首先,我们先看看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上爆发了两次著名的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也发生了。此次危机持续时间将近6个月。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抵抗以色列和美国的干涉,把石油作为武器,通过石油减产、停产、提价等一系列手段来发动石油战争,导致全球原油价格飙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此次冲突,原油价格从爆发前的2.7美元/桶一路上涨至13美元/桶,涨幅高达400%。最后随着事态的平息,最终维持在10美元/桶-12美元/桶。 “第二次石油危机”则发生在1978年底到1980年底之间,导火索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伊朗核伊拉克开战导致原油日产量锐减,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约500万桶,随着原油供给的下降,国际原油价格极速上涨,从刚开始的13美元/桶一直上涨到了40美元/桶,涨幅超2倍。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也当时的西方经济带来了一个全面的衰退。 (图:20世纪70年代原油价格走势(美元/桶),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两次石油危机下市场反应有差异 一般人认为,石油大涨,引发通胀,妨碍经济发展,而股票指数是反映经济走势的。那么当经济堪忧,股票指数也应该下跌。这样的说法乍听之下挺有道理的,可是历史证明:不一定。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确对股票市场构成冲击。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股市暴跌,标普500出现两次大幅跳水。第一次跳水是从110.19点下跌至94.42点。第二次跳水更是持续了9个月,从99.8点一直下跌至63.54点。两次累计跌幅高达至40%+。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并不是引起股市大跌的导火索,因为从时间上来看,经济下行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全球股市的低迷。同期美元指数也进入弱势周期。 (图:第一次石油危机标普500指数表现,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可是,第二次石油危机就不一样了,美国股市出现了和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截然不同的走势,标普500指数在短暂的下跌之后,走出了一个累计涨幅达至41%的牛市。在此期间,美元指数和石油价格,甚至反常的呈现同步上升的情况。 还值得一提,当时的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水平,在1年内,从9%水平飙升到超过13%。同时,美国GDP增幅从1978年的5.5%下降到1980年的负0.3%,美国企业总体盈利增幅也放缓。业绩增幅不好,折现率上升,大盘股价上涨,完全违反一般认知啊! 为何在这两次石油危机,股票市场表现完全不同?小妹查了不少资料,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供参考:投资偏好和预期。首先,大家都知道市场涨幅驱动力有三种:业绩、偏好和流动性。在业绩不好、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市场上涨就只有偏好这个解释了。 市场偏好上升很有可能与当时的市场预期和科技发展相关。第一,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 传奇人物保罗·沃尔担任美联储主席,他采取的鹰派货币政策(大力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大幅提升联邦利率,有效调节了市场对通胀会继续恶化的预期。 科技行业在接力。虽然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那段时间,消费股,例如:可口可乐、百事、保洁等股价都明显落后于大盘。然而,能源、余姚和科技股先后领跑带动上涨。能源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科技公司里面,波音推出以旧换新策略,重新夺回商用飞机的第一宝座,79年初到80年初,股价涨了30%以上。 其后,个人电脑正式面试。1981年,第一台个人电脑正式由IBM推出,并获取巨大成功。英特尔也因此成功地从内存业务切换到处理器业务。这就是著名的X86 CPU的起源。后面就是微软推出MS DOS、苹果推出 Macintosh。IBM和英特尔股价81年到82年的调整领跑市场。 总的来说,高油价打击企业利润,令流动性紧缩,但并没有令投资者失去信心。 (图:第二次石油危机标普500指数和原油价格表现,来源:Wind,招商证券) 由此可见,哪怕石油危机这么大的事件,石油价格与大盘指数并不一定呈现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关系。我们不能预设市场会因为石油价格大涨而下跌。 万一市场真的下跌怎么办? 万一市场真的下跌,有什么方法可以提早警觉避免短期内的亏损呢?这里有一个简单方法供技术分析经验不多的朋友参考:就是关注120天和200天移动平均线。回顾2018年1月1日到2022年3月1日的标普500指数,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年底美股下跌、2020年3月新冠疫情、2022年2月乌俄战争这些市场调整幅度比较大的事件都令标普500指数跌破120天和200天移动平均线。 所以,当标普500指数跌穿120天平均线时需要警觉,跌穿200天平均线则可能需要考虑对冲行动。当然,投资的方法没有说只有利没有弊的。按这个方法来操作,在2018年和2019年都会有不少虚惊一场的小错误。可是,这些小错误换来的是,当大盘暴跌的时候,都能被有效避过。 尤其在2020年的时候,标普500在2月也出现了跌穿120天和200天后,在此之后仅4周,就大幅暴跌1/3,从约3400的最高点暴跌至最低2191.86点。所以,重点还是看投资者需要什么。如果希望以逸待劳,指数总会有涨回来的那一天。如果不希望承受短期大幅回撤,那么对冲是重要选择之一。 (图:标普500走势图,来源:Wind) 3只对冲产品,对抗三种风险 美股对冲:微型MSCI美国指数期货 对于亚洲投资者来说,ICE(洲际交易所)推出的Micro MSCI USA Index Futures(微型MSCI美国指数期货)值得考虑。该期货产品的优势是可以作为标普500指数期货的代替,并且行情报价免费。对于一般需要考虑对冲的投资者,不一定每天都交易,付费开通行情报价显得不划算。由于ICE的MSCI美股指数期货是免行情费用的,对一般对冲投资者来说,就显得十分实用了。 同时产品以MSCI美国指数作为底层跟踪资产,而MSCI美国指数拥有600多只成分股,覆盖美国股票市场总量的约85%,历史走势和标普500指数类似(见下图),适合做美股投资的人在亚洲时间段做对冲。 (图:标普500指数和MSCI USA行情走势图,来源:ICE) (图:微型MSCI美国指数期货前十大成分股,来源:ICE) 微型MSCI美国指数期货合约细则 外汇对冲:Mini US Dollar Index Futures(迷你美元指数) 众所周知,美元仍然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指数则是国际市场的一大风向标。美元指数期货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风险管理作用。ICE发行的Mini US Dollar Index Futures(迷你美元指数期货)不仅保留了前者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成本利用率,其合约规模和保证金相对于美元指数期货要低很多,有助于低保证金偏好投资者入场交易。同样,行情报价也是免费。 迷你指数期货和美元指数期货的比较: 另外,美元汇率和能源价格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元作为国际原油价格的计价货币,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是远大于其他货币的。货币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原油价格走势。一般来说,当美元升值的时候,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会下跌。根据市场研究表明,在2000年之后,美元和油价的负相关性明显增强,且呈现油价越高,负相关性越强的状态。但是这不是一直呈现完全负相关性的,在偶尔短期内也可能会出现美元和石油价格走势同步的情况。 但从整体上来说,美元和石油价格是负相关的。迷你美元指数是唯一的迷你美汇指数期货,市场参与者通过交易此期货合约,即可获得美元对一篮子主要货币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图:一篮子货币及其权重,来源:网络) (图:2000年-2015年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走势图,来源:网络) 对冲通胀:Mini Brent Crude Futures (迷你布伦特原油) 布伦特原油出产于英国北海布伦特地区,其品质高、产量稳定,欧洲、非洲和中东出口的原油均以布伦特原油价格作为市场参考价格。1988年,洲际交易所(ICE) 推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后,一跃成为当时交易所内最活跃的合约,并被认为是“高度灵活的规避风险及进行交易的工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成为了国际油价的标杆。 2015年11月17日,ICE又推出迷你布伦特原油期货(代码:BM),该合约的标的物为100桶布伦特原油,是标准布伦特原油合约的十分之一。在保证金要求更低、灵活性更高的情况下,迷你布伦特原油期货一经上市便吸引投资者踊跃参与。在其后不久的12月9日,该合约单日交易量创下14188份的新高。同样,期货合约的行情报价也是免费的,要知道欧洲布伦特原油行情报价可是动辄几百美元的收费。洲际交易所的迷你产品真的非常”平易近人”。 迷你布伦特原油和它的“兄弟们”的比较: 在当前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或将转向的情况下,市场对于原油期货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对于偏好低保证金,免费报价的投资者来说,ICE迷你布兰特原油期货产品是非常友好的。既是管理投资组合风险敞口,也是捕捉市场机遇的好工具。 在目前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下,你觉得有什么投资工具,或者方式可以为自己的资产增值?欢迎关注“直达国际”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互动。 风险声明: 文章内的观点和洞察仅为作者的观点,且仅供参考与交流用途。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为打造专业的投资交流平台不遗余力。平台非常欢迎老师、同学踊跃投稿,以及任何参与交流的活动,并且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直达国际。 所有投资均涉及风险﹙包括可能会损失投资本金﹚,期货价格可升亦可跌。 本资料涉及产品只供参考,并不构成据以所作任何行动的要约、邀请、建议或招揽。 虽然本资料内的内容是取自获相信为正确的资料,但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不会对本数据内容之准确性、完整性、适时性、精确性作出任何声明或保证。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tno石油危机触发时间

TNO石油危机的触发时间是在**1973年10月**。

为什么说石油危机造就了丰田?

70年代,虽然丰田依靠精致的做工和扎实的做工赢得了口碑,又因为推出了一款便宜省油的卡罗拉而赢得了市场的超级欢迎,但是它始终都没有走出日本,直到石油危机的出现。当时的欧美流行的是超级耗油的肌肉车,但是昂贵的油价让这些原本不开V8不出门的人们只能转头寻找经济实惠的车型。丰田依靠这个机会马上杀入美国市场,靠着省油和实惠两大卖点,立刻成了家用市场的宠儿。——图文摘编自 赛雷 著《三分钟漫画汽车史》

红色警戒2之石油危机的游戏介绍

红色警戒2石油危机的攻略《红色警报2》免费快速无限出兵法刚开始,最好先把游戏速度调到最慢,展开基地后,点卖基地,这样基地开始往回缩,并出来了几个兵和1个工程师。在基地还没完全消失之前,赶快再点击选中基地,再点击旁边让它收成车。这样基地就没有被卖掉,而收成车,但已经出兵了。多来几次,就可以免费快速无限出兵了。《红色警报2》之无限军队首先用苏军,造出兵营和复制中心。再用围墙围实兵营,造兵,这样会发现复制中心会出兵而钱不扣的,这样就能造出无限军队啦。《红色警报2》空投建筑物之高级篇以前的秘籍空投的只是防御建筑物,这个秘籍可以让你随心所投.你想一想如果那个地方有富矿,然后投个矿厂过去或者投个战车工厂在敌人附近不是很爽吗?《红色警报2》攻防秘技美国兵种攻击篇:造好9辆光棱,用超时空把他们送到敌人基地安全地带。然后推进,一般来说把基地打了,把兵工厂打了,把战车工厂,船坞和空指部打了,你就可以撤退。当然想升三星,可以多打一点。你如果把他的闪电风暴或者核弹打掉,就会有一辆光棱升级!如果别人有大炮,电塔,那你就先打它的电,此之所谓釜底抽薪。好了,努力去吧!我的体验是光棱一出动,敌人就死悄悄。你怎么有效防守,然后自己出去攻击?你有钱吗?有钱你就造超时空兵团,放到自家门口,要效果好的话你就把超时空兵放在多功能战车里,威力更大!这样他来多少兵都不怕(天启是什么东西?)。没钱的话,你不会造间谍吗?《红色警报2》赚钱大法前提条件:1、有复制中心,花一个兵的钱制造两个,故成本减半。2、能制造下列兵种之一:美国大兵、阻击手、间谍、谭雅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收获

经过这次石油危机,西方各国普遍强烈感到了石油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普遍感受到了过去那种把一国的石油生产、供应、提炼和销售等活动主要听凭少数一体化的大跨国石油公司主宰的做法已经不能再适应新的形式了。这些公司,即使是在公司注册国注册甚至公司注册国政府在其中拥有大量股份的公司,但由于他们在世界各国有着错综复杂的多方面的利害关系,在关键时刻往往也并不是能为公司注册国利益服务的。因此,西方各国普遍大幅度地修改了各自的石油政策,大大加强了对石油资源、生产、供应、销售和市场的控制,加强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这期间,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丹麦、挪威、马来西亚、苏联等国纷纷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到二十世纪末先后诞生了100多个国家石油公司。

中东石油危机的背景

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使用石油,最早采集和利用石油的记载,是南朝(公元420~589年)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此书在延寿县(指当时的酒泉郡延寿县,即今甘肃省玉门一带)下载有:“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漆”,当时即指石油。但只是到了20世纪,石油的开采和利用才使得石油在世界能源中代替煤炭而跃居首位,同时开启了“石油时代”。尽管有人预计,21世纪天然气将会代替它,但以目前的情势来看,已成为世界经济“血液”的石油,早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是百业之母。石油的用途,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加工成各种成品油(如汽油、柴油、航油、燃料油、润滑油等)外,它还是化工产品重要的基础原料,目前约有5000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来自于石油及天然气,特别是有机化工的8种基本原料有7种来自于石油,其中的乙烯是与钢铁、水泥并称的工业化三大基础材料之一;同时,石油还对农业生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化肥、农药、农机等都对石油有很高的依赖度。石油能为我们带来财富,但同样它的出现,让世界颠覆。

石油危机对于国际安全的影响

 石油危机为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1973年能源危机 - 原因∶石油输出的主要力量为阿拉伯国家,他们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运。1079年英国石油抗议活动 - 原因∶英国油税已高居不下,而原油价格却又上扬。1979年能源危机 - 原因∶伊朗革命爆发。

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

通过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机,资本主义不公正的石油体系逐渐打破,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力达到巅峰。但过高的油价一方面引起了石油需求量的下降,价格的上涨,有助于促进能源节约和新能源的开发。人们普遍认识到发展新能源的作用,各个国家努力发展新技术开发新能源和开展节能措施,并开始了逐步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另一方面促使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供应量的增加。70年代中后期起,各西方发达国家和石油公司大力开展了在非欧佩克地区的勘探和开采石油的活动。

联合国对石油危机的解决方法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当时,由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对西方发达国家搞石油禁运,发达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当时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他们又规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达到90天以上。战略储备的主要经济作用是通过向市场释放储备油来减轻市场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可能,达到减轻石油供应对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的进口量,而在于抑制油价的上涨。此外,战略石油储备还有以下作用:一、可以给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能源消费方式争取时间。二、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交替实行“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政策时,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会受到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从1996年起,我国就已经成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净进口国。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进口已占全部供应量的1/3。国家信息中心2008年9月22日发表了题为《2000年以来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国内石油消费量到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加到4.25亿吨和5.72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55%和66%。

石油危机为什么导致通货膨胀?

  石油价格下跌,石油输出国内的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石油降价,财政收入减少了,经济不稳定,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就需要大量印钞票,钞票多了,货币就贬值了,购买力下降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事后反应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新的石油危机,1974年2月11日~12日,在美国倡议下,13个国家聚集于华盛顿,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能源协调小组。后来成立国际能源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其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或称战略石油储备;协调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时成员国之间的石油调配问题。

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影响

第三次石油危机改变了世界形势,地缘政治影响力会出现新的秩序。科技、政治、金融市场、气候、天然气和煤炭勘探、银行体系、反恐战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商品价格、企业经营策略,甚至乎社会规范都有变。第三次石油危机下,美国失势的现象将越见明显。美国人过度消费、银行业处境不妙、美元一蹶不振、财政部门无能和经常账赤字高企等毛病,意味美国经济模式并不值得阿拉伯国家照单全收。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苏联财政遭到沉重打击,雪上加霜的经济状况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印度七成石油需求依赖进口,而第三次石油危机势削弱了其经济增长动力。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意义

第一次石油危机是减少石油供应和提高油价的双重产物。第一次石油危机,对于世界石油工业是一个大转折点。第一次石油危机具有异常强烈的政治色彩。

《石油危机》最新txt全集下载

已发送

第二次石油危机的介绍

1978年底,伊朗政局动荡,之后又爆发两伊战争,伊朗的石油产量因此大受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随着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1年的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

70年代石油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73-1974年,在阿拉伯国家采取的石油减产、禁运、提价、在国际石油公司中增加参股权和对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国有化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一场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人们通常称之为“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在西方世界造成极大恐慌,引发了西方国家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73年的石油危机是如何引发的经济危机

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运用石油武器来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削减石油产量。结果是石油价格暴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到了1978年,伊朗发生政治局势的变换,造成了石油生产的不稳定,生产一度从每天600多万桶降到了70万桶。这样,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出现了。石油危机的出现,大大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尤其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 就马上使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导致了外汇的大量外流。 这次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这次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所谓“滞胀”,就是指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但是,由于70年代的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幅度大,由于担心引起更为严重的通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难继续使用国家干预刺激经济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难走出经济萧条胀同时存在的现象。

石油危机是石油短缺吗?

石油危机的根本原因并非石油短缺,目前人类探明的石油储量足够人类继续使用几十年,石油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垄断资本集团对石油资源的控制,人为抬高石油价格导致的,当然,他们要编造石油短缺的借口

什么是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对国家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

什么是石油危机: 20世纪50年代起,石油成为美国的主要能源,进口石油日增。从中东进口大量石油价格长期在每桶2元以下,廉价的石油成为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中东产油国早就对低廉的油价不满。1973年,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实行禁运,同时大幅度提高油价。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也影响到美国人民的生活。影响: 沉重打击了大量依赖进口石油的美国经济,也影响到美国人民的生活。此后,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节能措施,并开始研究太阳能等新能源。

第三次石油危机油价下跌为什么会有危机

石油危机(Oil Crisis)为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怎样解决的?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掉,尼克松还下令减低他的座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 美国为了对抗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斗争,威胁要使用武力占领这些国家的油田,美国的恫吓遭到阿拉伯国家的迎头痛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亚发出严正警告,如果美国胆敢武装入侵,就立即炸毁油田和有关设施,彻底摧毁美国在中东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国家的坚决态度,迫使美国不敢贸然动手。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这场石油斗争,不仅在经济上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孤立和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许多西欧国家为了获得中东的石油供应,都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石油本来是阿拉伯国家的宝藏,可是多年来它并不能为阿拉伯人民造福,却成了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这一次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把宝藏当作“武器”,在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运用,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大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阿拉伯人民通过这场斗争,在政治上扬眉吐气,进一步觉醒,认识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国主义的有效力量,他们决心要掌握自己的资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是哪几年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从石油资源的供求分布来看,“不平衡”一词可点破其中的根本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才从根本上导致了国际上各种因石油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甚至是战争。 因石油问题而引起的战争和地区纷争愈来愈多,如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对伊发动军事行动,就是一个明证。 由地区纷争与战争引起油价波动的幅度不断变大。历史上曾于2004年10月22日达到油价(轻质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石油资源不断走向枯竭,几十年后,使用石油将成为历史。今后国际石油市场将充满更多的变数。

历史上有几次石油危机?

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中东石油危机的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4年),又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1970-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与全球经济GDP的关系如右图。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因海湾战争而爆发,原油价格增加了近一倍。

两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至1974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十四,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至1980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此次危机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1973-1974年世界石油危机怎么解决的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掉;尼克松还下令减低他的座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扩展资料石油危机影响二战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首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高度依赖廉价石油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这次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依托互联网、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数字技术等科技创新;展开了一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科技革命,进而引发了由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经济向以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信息化经济的转型。这一全球化的经济转型,重塑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在这场科技创新、经济转型中落伍或失利的国家,国家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明显下降。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创新发展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1973年10月16日 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

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是哪几年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 *** 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 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 *** 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 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从石油资源的供求分布来看,“不平衡”一词可点破其中的根本特征。 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才从根本上导致了国际上各种因石油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甚至是战争。 因石油问题而引起的战争和地区纷争愈来愈多,如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对伊发动军事行动,就是一个明证。 由地区纷争与战争引起油价波动的幅度不断变大。 历史上曾于2004年10月22日达到油价(轻质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石油资源不断走向枯竭,几十年后,使用石油将成为历史。 今后国际石油市场将充满更多的变数。

石油危机的对世界影响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10天,阿拉伯几个主要产油国宣布,将海湾地区石油价格提高17%。阿拉伯世界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而发动的石油战正式打响,震撼世界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这次石油危机触发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危机,并对此后的世界经济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配合战争,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战争爆发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其南部重要的石油输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国际石油市场一片恐慌,标志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开始。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短短三天,阿拉伯各产油国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给西方国家来了个措手不及。1973年12月,欧佩克组织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国际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武器,沉重打击了严重依赖石油的世界经济。当时,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200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门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闭。尼克松总统还下令降低总统专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则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的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而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1978年12月,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到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顿,终于使油价创下每桶41美元的纪录,从而酿成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致使尚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造成的经济危机中恢复元气的世界经济再一次陷入大规模的严重经济危机。石油危机促使西方改变经济战略,调整经济结构,以减少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还被迫加快了新油田的勘探开发。由于各国积极开发油源,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产量在1982年超过了欧佩克组织。石油危机促进了节能与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美、德及日本等国还逐步建立起大量的战略性石油储备。尽管各国防范石油危机的意识日益增强,但石油危机仍然无法完全避免。1990年海湾战争和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尽管由于国际间防止石油危机形成的机制日趋完善,但在能源需求和供给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石油危机的阴影仍然无法消除。“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各国紧要的战略问题。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背景

1950~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七大公司人为地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约1.80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经过OPEC的斗争,到1973年1月才上升到2.95美元一桶。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价格过低很不满。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973年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1973年10月17日,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

这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但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数百亿石油美元流向中东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自从发现石油以来,中东人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特别是经过这次石油危机之后,巨额财富潮水般涌入中东,仿佛一夜间,中东产油国就从赤贫过渡到了暴富。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政府财政收入,1971年只有14亿美元,而石油危机爆发后已超过1000亿美元。随着石油美元滚滚而来,中东产油国过去几十年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金投入和超过寻常的建设规模,开始了全方位的经济大开发,大幅增加国家福利待遇。这一地区现代工业初具规模,沙漠农业搞得有声有色,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由于财政收入增加,中东产油国纷纷把财政盈余用于偿还国内债务和建设基础设施。在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外国企业参加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项目融资的资金需求十分庞大。在沙特阿拉伯,单是电力项目,十余年就需要1000亿美元资金。富裕的海湾国家是其它阿拉伯国家出口商的最大市场,也是其它阿拉伯国家资本和投资的主要来源。 这次危机之所以影响大,有多种原因。一是大大出乎美、欧、日政治家的预料。二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过于依赖石油,过于依赖中东石油,经不起风浪。三是时机问题,正赶上战后又一次西方经济衰退的来临,石油禁运、涨价,经济衰退产生了“复合效应”。这次危机也使阿拉伯产油国本身受很大损失。减产禁运使他们大大减少石油出口,减少了市场份额。可见,石油武器也是双刃剑,不可多用。

应对石油危机有哪些措施?

①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增加可采储量;③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我也是在101教育PPT这款软件里的课件查找到的。

为什么不再听说石油危机?即使再过一千年,石油都不会枯竭吗?

随着能源方式的不断更新,石油开发将会越来越少。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如果不间断的开采,过一千年以后,石油可能会直接枯竭,因此要保护好不可再生资源。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相关事件

1973年10月6日,阿拉伯人利用“赎罪日”时机发动了打击以色列,收复失地。战争初期,阿拉伯人节节胜利,但一周后战局逆转,以色列开始大规模反攻,埃及处于不利地位。此时,阿拉伯产油国正同外国石油公司进行提高原油标价的谈判。1973年10月14日,谈判破裂,1973年10月16日,海湾五个阿拉伯产油国加上伊朗代表在科威特开会,决定单方面把每桶原油的标价提高70%,达到5.11美元。长期以来控制世界市场的“七姐妹”无可奈何,油价决定权转到了欧佩克手里。1973年10月17日,阿拉伯产油国石油部长开会,讨论如何以实际行动支持埃及,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逼迫他们在政治上站到阿拉伯人这边来。会议没有采纳伊拉克关于立即进行石油禁运的主张,决定立即逐步压缩产量/出口量,减少对美、欧盟的石油供应量。首先,把1973年9月日产水平和供应量削减5%,以后每月再增减5%,直至达到目的。美国不以为然,1973年10月19日,宣布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军事援助。此举激怒了阿拉伯产油国,利比亚当天宣布向美国禁运石油。1973年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一致行动,对美、欧盟禁运石油。世界市场上一下子减少石油供应量500万桶/日。美国石油产量已处于衰减之中,无力增加产量,于是油价飞涨,许多加油站汽车排长队。欧佩克于1973年12月下旬把油价提高到每桶11.65美元,翻了一番。这场危机惊天动地,西欧、日本80%以上的石油靠进口,进口来源又主要依靠中东,所受打击远远超过美国。1973年11月下旬,欧共体表态,在中东问题上支持阿拉伯人,阿拉伯产油国于是把他们(除荷兰外)从被禁运“黑名单”中删除。1973年11月22日,日本也宣布站到阿拉伯人一边。孤立的是美国和荷兰。这场禁运于1974年3月18日结束。

为什么国际上有两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6日是犹太人的赎罪日,阿拉伯人利用这个时机发动了打击以色列、收复失地的新的中东战争。与此同时,阿拉伯产油国同外国石油公司集团进行提高石油标价的谈判。10月14日谈判破裂。10月16日,海湾五个阿拉伯产油国和伊朗的代表在科威特开会,决定单方面把每桶石油的标价提高70%。几十年来国际石油资本寡头垄断集团控制石油市场价格的局面宣告终结。10月17日,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部长决定逐步削减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石油供应量。美国没有重视这一举措,10月19日宣布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这一举动激怒了主要产油国。当天,利比亚首先宣布对美国禁运石油。10月20日,沙特等海湾阿拉伯产油国停止向美国供应石油。到12月,世界市场每天的石油供应量减少了500万桶。12月下旬,欧佩克德黑兰会议决定再次提高石油价格。提价、减产和禁运同时发生,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危机(1979—1980年):1978年底,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国王统治的“伊斯兰革命”。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石油出口全部停止,世界石油供应突然减少了500万桶/日,再加上西方各国政府和石油公司竞相在现货市场上抢购石油,造成石油供应短缺,石油价格飞涨,从每桶13美元猛升至34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紧接着,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袭伊朗。两伊战争的爆发使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一度完全中断,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度暴涨到每桶42美元。但由于1979年以来持续一年多的抢购,使西方国家有了较充足的石油储备,加上沙特阿拉伯迅速提高了本国石油产量,所以到1981年油价终于稳定在每桶34~36美元的欧佩克标价范围内。这两次油价暴涨给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推动了发达国家在非欧佩克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因此,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石油供大于求。

1973年石油危机的介绍

第一次石油危机从1973年延续至1974年,又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是怎么会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简单来说就出石油出口国降低产量,拉升了价格,就“危机”了

史上石油危机有哪些?

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是因为原油供应锐减或原油在短时间内大幅涨价对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而导致的经济危机。这样的石油危机有3次。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起因是发生于1973年的第四次阿以战争。为了报复在这次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收回了石油定价权,实行石油减产并对西方国家采取石油禁运,这使得原油价格在短期内上涨4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造成了石油恐慌以及经济两位百分数的下滑。 第二次石油危机开始于1978年底,当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的伊朗发生了反西方伊斯兰革命,伊朗的石油出口锐减直至最后停止,加之1980年开始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使原油价格增长近两倍,使世界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停滞甚至衰退。 第三次石油危机开始于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随着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生效以及日后的波斯湾战争,伊拉克石油出口严重受阻,对依赖石油进口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3次石油危机主要是政治原因造成的。目前世界市场上出现的石油涨价原因较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此次的石油涨价不是因为原油供应下降而起;第二,近几年世界能源需求大幅增长;第三,存在国际石油期货商的炒作。▲

第三次石油危机的背景

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也被专家形容为一场石油战争。当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被遭受灾难。对美国而言,海湾石油是其“国家利益”。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桶的高点。美国经济在1990年第三季度加速陷入衰退,拖累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在这次石油危机中,仅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桶14美元上涨到40美元。不过,由于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应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使原油价格在一天之内就暴跌10多美元。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国家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不长,与前两次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虽然石油危机对石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70年代继续上升,1979年第一次突破30亿吨,达31.171亿吨。此后由于石油危机石油需求紧缩,1980年世界石油产量回落到30亿吨以下,1985年降到26.74亿吨,1990年重新超过30亿吨。世界石油总剩余可采储量继续进一步增长。1980年增至877.88亿吨,1987年跃过1000亿吨大关,达1210.6亿吨,1997-1998年达到1411.3亿吨的高峰。这就是说,世界石油工业可以生产更多的石油。

《红色警戒2之石油危机》中,哪个几国家有伞兵?怎么来?(除美国外)

盟军国家都有伞兵占领科技机场也会给你

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有哪些?

一次能源危机是为一种经济体能源供应的任何中立带巨大瓶颈(或价格上涨)。通常,能源危机是因石油和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短缺。一次性能源危机可能是一次油品危机、石油危机、能源短缺、电力短缺或电力危机。当市场出现垄断操作时,就可能出现市场的失败。由于某些工业活动,如工会组织的罢工和政府的禁运等可能会导致危机的发展与扩大。其原因可能是过度消费、基础设施老化,有时也可能会因炼油和港口设施的短缺而限制了燃料的供应所致。在异常寒冷的冬季,也可能出现紧急情况。管线的故障与其他事故也可能造成能源供应的中断。在猛烈的暴风雨后,也可能出现能源危机。英国在2005年的石油终端大火和卡特琳娜飓风等事件后很快就出现了能源短缺。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装对重要基础设施的攻击也都是能源消费者潜在的问题,中东地区连续不断的罢工也引起全球石油的短缺。政治事件,如由于政变发生而导致的政府变更、个人集权政治的崩溃、军事占领、政变等都会造成石油与天然气生产的中断并导致供给短缺。1973年石油危机——起因:为了反对赎罪日战争中对以色列支持的西方国家,一些主要的阿拉伯产油国发起的,由欧佩克实施的石油禁运。1979年的能源危机——起因:伊朗革命。1990年的石油价格突涨——起因:海湾战争。2000—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电力危机——起因:撤销(价格、费用等方面的)管制规定失败,商业腐败。2000年的英国燃料抗议——起因:英国公路用燃料税收已经相当高和原油价格的暴涨。北美的天然气危机。2004年,阿根廷的能源危机。朝鲜多年的能源短缺。津巴布韦因为经济失控而导致多年的能源供应短缺。2007年,缅甸反政府武装发动的政治动乱导致全面危机爆发,这也导致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在进入危机延长的阶段之前,俄罗斯—乌克兰的天然气争端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之间的能源争端已经解决。

第三题,石油危机为什么会对经济产生不好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起,石油成为美国的主要能源,进口石油日增。从中东进口大量石油价格长期在每桶2元以下,廉价的石油成为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中东产油国早就对低廉的油价不满。1973年,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实行禁运,同时大幅度提高油价。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也影响到美国人民的生活。影响:沉重打击了大量依赖进口石油的美国经济,也影响到美国人民的生活。此后,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节能措施,并开始研究太阳能等新能源。

73年的石油危机是如何引发的经济危机

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运用石油武器来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削减石油产量。结果是石油价格暴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到了1978年,伊朗发生政治局势的变换,造成了石油生产的不稳定,生产一度从每天600多万桶降到了70万桶。这样,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出现了。石油危机的出现,大大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尤其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 就马上使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导致了外汇的大量外流。这次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这次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所谓“滞胀”,就是指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但是,由于70年代的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幅度大,由于担心引起更为严重的通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难继续使用国家干预刺激经济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难走出经济萧条胀同时存在的现象。

应对石油危机有哪些措施?

①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增加可采储量;③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我也是在101教育PPT这款软件里的课件查找到的。

石油危机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多次出现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也因原油产量大小而不断变化。一些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建造、使用大型油船,从中东地区把成吨成吨的原油运到本国储存起来。目前,世界上60%的石油是经海上运输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由于油轮的触礁,碰礁,搁浅或失火,海上事故不断发生。此外,还有油轮的压舱水,洗舱水以及各种船舶的其他含油污水,每年涌入海洋的石油有百万吨以上,使海上原油污染越来越严重。1963年,一艘货轮在美国西南海岸遇难,大量燃料油流入海中,使美国当地一周内几十万只蛤被杀死,当地养蛤业收获量仅为常年的9%左右。1967年3月,一艘名叫“托雷u2022卡尼翁”号油轮在英吉利海峡触礁,一次就有10万吨原油流入海中,污染了140多公里的海岸及海滩。1978年3月16日,美国超级油轮“艾莫科u2022凯迪”号失去控制,在法国布列塔尼海岸搁浅,使大量原油泄漏,在海上形成一条18海里宽,80海里长的海上油带,污染了法国130海里的海岸,使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为生的海鸟中毒身亡。经济损失几千万美元。在对海水清理过程中,仅打捞原油就有2.5万吨。1984年12月21日,美国一艘油轮在华盛顿州西部海面航行时不慎触礁破裂,使得舱内80多万升石油倾泻在海面上,现场上一层油膜,造成632只海鸟死亡。

有谁知道70年代美国石油危机的具体情况么?最好是有当时情况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不断受到石油供给的冲击。那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普遍认为的世界石油危机时期。 石油成阿拉伯世界的武器 1973年10月,中东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停止了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的石油输出。这次禁运造成了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国内的原油价格大幅度上升。 这场突如其来的石油危机为何产生?这可以追溯到阿拉伯与以色列由来已久的冲突上。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人眼看着自己的家园变成了犹太人的乐土,这激怒了他们。他们拒绝承认以色列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并认为惟有武力夺回自己的土地才是公正的。 出于把苏伊士运河国际化的目的,英国人和法国人自然地站在了以色列人的一边。于是有了英法支持的以军在最初的战争中占尽先机。而失利的阿拉伯人立马结成同盟,对以色列发动了为期6天的战争。1973年的赎罪日,在这个犹太人最神圣的假期中,以色列经历了阿拉伯军队在苏联支持下的沉重报复。 这次战争以后,阿拉伯产油国家发现使用石油禁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政治战术,并且这种方法也同样可以在经济上产生作用。阿拉伯国家开始意识到他们自身的强大力量,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石油去控制原本在世界各地发号施令的西方社会。他们意识到,禁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付西方社会的手段。即使恢复了石油输出,他们依然能够保证以一个较高的价格控制油市并能获得高额利润。恐慌的投资者和石油公司会因为不断增长的油价而陷入不只是美国一个国家在内的经济旋涡,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财主们的聚会结束了" 仿佛一夜之间,美国如梦初醒地发现它已不再能承担原有的原油消耗。“财主们的聚会结束了。”这让所有的美国人无法接受。 石油危机带来的恶果纷至沓来。 这些直接结果是相当戏剧性的。汽油价格只不过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狂涨了4倍。人们眼看着原油价格从仅仅25美分/加仑的增幅越过1美元后仍然不停往上涨。根据美国汽车协会的记录,当时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加油站,竟然有20%在危机期间整整一周没有燃料可以供应。在更多的地方,司机们被迫等待2到3个小时,只是为了获得加油的机会。当时,美国的原油总消耗量猛然下降了20个百分点。 美国政府的绝望并没有让他们选择放弃,他们试图去修改议案以改进这个糟糕的局面。国会发布了对在公路上行驶车辆每小时55英里的速度限制。当然这是一个好消息。不仅因为原油消耗可以减少,而且也让车祸一夜间减少。由此看来,今天的燃料经济指标与来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为了节约能源而做出的努力息息相关。许多国家在当时也通过修改夏令时间以求降低电的使用量。所有这一切都象征了美国人所怀着的保护能源的微弱希望。 税额减免在当时也成为了可能。总统尼克松成立了能源部,并使其成为内阁办公室,其职责主要是发展国家能源事业。汽油公司和加油站也竭尽全力保护原油量。除了尼克松发起了一次自愿减少汽油消耗的行动外,各大加油站也宣布每个星期日自愿关闭,并且声称:他们拒绝出售给不是“常规顾客”的用户。不过,加油站仍然不只一次把超过10加仑的汽油出售给同一个用户。他们希望这些努力可以帮助公众,使大家更节省燃料。当然,普通大众也没有只是成为旁观者,很多美国家庭把家中的空调转向25度———油价的提高的确让人们养成了节省燃料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很多公司、企业开始尝试着改变它们的能源消费方式,甚至寻求新的能源以替代对原油的依赖。 经济快速增长时代谢幕 阿拉伯国家开始再次把石油装运到西方国家,但是这次是以更加膨胀的价格。整个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成为了这次禁运最显著的长期效应。通货膨胀保持率超过了10%,失业记录也出现了历史最高。人们无奈地发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谢幕了。 由于石油禁运,小汽车的生产也出现了巨大变化。在底特律,狂涨的汽油让人们无法承受。为了保护用油量并且推动经济发展,人们不再制造那些使用大发动机大功率的小汽车。底特律被迫去提升全部小汽车使用燃料的效率。日本制造的小汽车因为具有美国小汽车达不到的效率标准而越来越畅销,销售额迅速增加。这一时期的美国汽车工业被迫陷入了无奈的境地。 虽然这场噩梦持续的时间自1973年开始,前后不过一年,但是欧佩克国家已经成功地使西方市场的石油价格增加了4倍。这种石油禁运在国际关系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也带领着中东国家进入了新的时代。这无疑是中东国家的一项政治和经济重要成就。 第三世界国家第一次发现了它们的自然资源能在政治和经济环境下被当作武器使用。提高的油价不仅是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一次威胁,更是对整个世界经济的严正警告。 这个时期,很多必要的商品价格经历了首次迅速而戏剧性的上升。从此,西方世界的脆弱被毫无掩饰地扒开了。 "请允许我发动汽车" 几年后,刚刚从重创中苏醒的美国,在1979年伊朗总统霍梅尼上台的时候,又一次卷入了石油危机。伊朗人没有让美国人睡得安稳,霍梅尼很快就宣布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油价从每桶15美元上涨至35美元,在全球经济界重新刮起飓风。 二度受创的西方人如同惊弓之鸟,开始为第二天醒来是否能够有油发动汽车而失眠。“请允许我发动我的汽车”,这是当时美国报纸的一个头条标题,更是美国人当时最奢侈的心愿。

石油危机爆发是在哪年

1973

引起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4年),又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编辑] 影响 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

读直面石油危机

我是宁波百事达工具/格雷公司 宁波盛和塾 诚敬组何绍成, 这是我每天至少一篇文章的第47篇文章(2020/3/23) u2764直面石油危机 1. 若是月销量突破10亿,就去夏威夷岛享受阳光。1972年的产量倍增目标。 其次是降级去香港旅游。 结果当年的销量9.8亿,全员去香港旅游。 全员第一次海外旅行,所以都非常兴奋。全员参与是我们公司的宗旨。没有上下级之分,大家一起享受海外旅行的快乐。 2. 接下来在提出更高的目标时候,天有不测风云,1974年遭遇了石油危机,订单剧减,给公司带来了严重打击,导致业界大范围裁员和停职待工。京瓷也不得不实行减薪的举措。通过开办培训技术研修会,多余的劳动力搞大扫除来维持局面,没有什么比闲着没事干更难受的事情了。 3. 1973年,多事之秋,京瓷的创办恩人们相继去世,抵押房产给京瓷创业的西枝先生,古道热肠仗义疏财,为京瓷培养干部尽心尽力,完全没有私心杂念,守护着公司的成长。 我们公司的现在,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不曾觉得有多少难,今年的疫情和引起的世界范围的危机局面,前所未有,陆续开始都是坏消息传来,我感觉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生存危机。今天成立了疫情危机应对小组,希望能发挥团队协作,即时沟通,积极应对。

石油危机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

在化妆品行业中,与石油关联最为紧密的就是塑料包材产品。原油价格下跌,首先会影响到沥青、燃料油、PTA、PP(聚丙烯)、PE(聚乙烯)、乙二醇等化工产品。其中,PP、PE被广泛用于化妆品包材中。在原油期货价格不断走低的情况下,相关塑料产品的价格肯定会下降。“按照以往的经验,原油的价格走势与塑料相关产品价格为正相关。原油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包材上,还体现在化妆品原料上。除了植物提取物等成分外,大部分的化妆品原料都与石油或其衍生物、合成物有关。譬如,丁二醇、甘油、卡波姆、氨丁三醇、矿油、丙二醇、蜡类等。石油危机对其他方面的影响首先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市场长远的结构性变化,迫使主要进口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比如居高不下的汽油价格促使厂家推出更多高能效的汽车:1990年美国汽车每加仑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较1973年增长了40%。另一方面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的增长,提高生产率。欧佩克的份额已经从原来的80%逐步降低到40%左右。但是由于产品的推陈出新、替代能源的发现往往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高油价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一大风险。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1974)

1973年10月6日犹太人赎罪日,阿拉伯国家发动打击以色列收复失地新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14日 阿拉伯产油国和外国石油公司集团谈判提高油价,最终谈判破裂。于是海湾5国和伊朗代表在科威特开会,决定单方面提价70%。 1973年10月17日 阿拉伯产油国部长会议决定削减各国石油供应,美国没有意识到供应削减的严重性。 1973年10月19日 美国宣布给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紧急军事援助,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矛盾。同日利比亚宣布对美国禁运石油。 1973年10月20日 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地区阿拉伯产油国停止向美国供油。 1973年12月 世界石油供应量每天减少500万桶,12月下旬欧佩克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再次提高石油价格。 短短几个月石油价格从3.01美元涨到了11.65美元。对当时高速发展的日本和欧洲经济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 1974年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石油危机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国际能源暑IEA。 同时美国同沙特签订《不可动摇协议》,美国确保沙特的国土安全,维护沙特皇室统治。沙特确保对美国充足的石油供应,以及采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石油危机为什么导致通货膨胀

  石油价格下跌,石油输出国内的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石油降价,财政收入减少了,经济不稳定,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就需要大量印钞票,钞票多了,货币就贬值了,购买力下降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地球上的石油能用多久?未来是否会出现“石油危机”呢?

地球上的石油,并不能用很久了,未来是很有可能会出现石油危机的

石油危机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这其实是一个均衡国民收入和总供给冲击的问题。正如20C初的世界石油价格猛涨,原油价格的上涨总供给的减少导致SAS曲线左移势必带来总产出的大幅减少(总产出大大降到社会充分就业产出之下),同时带来的成本推动型通胀,价格水平急剧上升。可以从两方面分析此时对经济的影响1如果这时政府要依靠市场的自行调节。此时人们会采取节能措施或寻找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油价下降,企业生产成本下降,SAS1右移,回到起初SAS0水平。但是这是要以经济长期衰退为代价的。2 政府主动增加财政支出,扩大总需求,AD右移,总产出回到原先的潜在产出。但是这是要以高通胀为代价的。

1973-1974年世界石油危机怎么解决的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掉;尼克松还下令减低他的座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扩展资料石油危机影响二战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首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高度依赖廉价石油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这次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依托互联网、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数字技术等科技创新;展开了一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科技革命,进而引发了由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经济向以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信息化经济的转型。这一全球化的经济转型,重塑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在这场科技创新、经济转型中落伍或失利的国家,国家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明显下降。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创新发展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1973年10月16日 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

猜谜语:石油危机 (成语一)谜底是什么?

谜面:石油危机 (成语一) 谜底:无能为力

介绍下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

世界石油综合分析 全球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 *** 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 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 *** 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 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根据info.news.hc360 2004-06-1 整理 石油资源的分布与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 石油资源和水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 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资源。 在现代文明社会,如果没有了能源,一切现代物质文明也将随之消失。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面临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是不平衡的,许多国际矛盾和冲突由此引发。 从石油资源来看,到2003年底全球各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分布为,中东地区探明储量995.8亿吨,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57.4%。 主要集中在沙特 *** 、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塔尔和叙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储量达849.3亿吨。 该地区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4%。 北面地区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297.6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7.2%,其中,加拿大的储量为245亿吨,仅次于沙特 *** ,居世界第二位。 在前苏联地区,独联体国家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106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6.11%,其石油产量为4.9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4.5%。 其中俄罗斯石油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 *** 。 此外,亚太地区探明石油储量52.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非洲地区为11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6%;南美地区探明石油储量134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7.7%。 (参见://info.news.hc360 2004年6月2日。 )世界石油地区消费量与石油资源拥有量存在严重失衡现象,而石油资源在国家发展中有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因此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 如北美、西欧、亚太三个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不超过世界总量的22%,而其石油消费却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近80%,于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说三分之二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其中60%来自中东;欧盟7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除了从中东进口石油外,欧盟借助非洲许多国家曾是英法殖民地的“优势”,在非洲石油开发中已领先一步。 西方大国对石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和争端和不断加剧,资源战略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增强危机处理能力,经历过石油危机的西方大国先后立法、以确保石油的战略储备。 如美国制定的《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日本有《石油储备法》、德国有《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法国制定的《关于工业石油储备库存结构的58-1106号法》,都明确规定了储备目标和规模。 *** 储备加上民间储备,美、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本国158天、169天、117天和96点的石油消费。 中国正加快战略石油储备的立法工作,力争在几年之后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够达到180天的安全消费量。石油与国际政治 从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的现实可以看到,石油资源和水资源是国家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谋求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非洲一些国家的内战、日本阻挠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以及涉及中国 *** 的南沙群岛问题等,其背后都存在着深刻的资源因素。 过去半个世纪中,仅仅由水引发的冲突就达到500多起,其中20余起演变为武装冲突。 随着石油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更加突出,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全球能源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国际石油市场新动态 (环球时报2004年12月29日第915期) ● 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2004年,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 今年1月初,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25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居然达到了每桶55.67美元,涨幅达73%! 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给世界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3百分点。 高油价给消费者带来了影响,是家庭能源支出增加,不得不削减其他开支。 油价持续上扬还使得企业成本上升,盈利空间缩小,尤其是航空、汽车等领域的企业,日子更加难过。 在居高不下的有油价面前,尽管亚洲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减缓,但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已显而易见,亚洲经济潜伏着滞胀的危险。● 尤科斯公司解体 2004年7月,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拖欠税款按进入司法程序。 迄今为止,俄税务部门要求尤科斯公司偿还的税款已超过了275亿美元,该公司目前只偿还了39亿美元。由于事关国际石油市场的安全和利益,如何解决尤科斯的巨额债务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是2月19日喜,鲜为人知的神秘买家贝加尔金融集团以2,607.5亿卢布(约合93亿美元)拍得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76.79%的股份,引起外界一片愕然。 之后仅3天,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就被证实为尤甘斯克的真正买家。 俄专家认为,由于尤科斯公司解体及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国有化,俄罗斯 *** 重新恢复了因苏联解体和国有企业民营化而丧失的对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管理能力。世界石油市场现状综合分析 从石油资源的供求分布来看,“不平衡”一词可点破其中的根本特征。 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才从根本上导致了国际上各种因石油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甚至是战争。因石油问题而引起的战争和地区纷争愈来愈多,如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对伊发动军事行动,就是一个明证。由地区纷争与战争引起油价波动的幅度不断变大。 历史上曾于2004年10月22日达到油价(轻质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点。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石油资源不断走向枯竭,几十年后,使用石油将成为历史。 今后国际石油市场将充满更多的变数。 参考资料:《当代经济与政治》 华文出版社 《环球时报》2004年 若干期

两次石油危机

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至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的 *** 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至1980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此次危机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石油危机是哪一年

石油危机指的是1973年和1979年发生的两次全球性能源危机。1973年的危机由于阿拉伯国家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以色列的支持而导致,引发了石油输出国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和价格上涨。1979年的危机则是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的政治动荡,导致伊朗对美国和西方国家施加石油禁运,引起了全球能源市场的震荡。这两次危机都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石油供应紧张、油价飙升和经济衰退等严重后果。

石油危机与石油贸易

你去查查嘛,百度上应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