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阅读 / 问答 / 标签

MTT 如何计算细胞活力

设置用来计算活细胞数的对照孔没有?具体方法:将一定数量活细胞按照梯度稀释加入96孔板(注意设置复孔和空白孔;最好与你的实验细胞同板检测;否则重复性不好);加入MTT作用后测各孔OD值,做曲线,拟合方程,利用该方程可计算出你的试验孔中活细胞数;接下来的就是常规了。

细胞试验的mtt数据应该怎么分析

用什么样的数据统计主要看你的实验要求。直接用OD值、细胞存活率、细胞抑制率都可以。文献中上述几种表示方法都有,你可以看看。自己绘制曲线完全可以,用EXCEL或SPSS都可以。我的方法:测得各组的OD值后,求每组的平均值,再用以下公式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率:细胞增殖率(%)=(本组OD均值-调零组OD均值)/(未处理组OD均值-调零组OD均值)X100%公式的基本意义是:假设未处理组(或称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率为100%,调零组为0,各组计算后所得值为相对于对照组的一个相对增殖率。要计算细胞抑制率,用1减去所得到的增殖率即可。

真菌细胞的共生关系

附生于其它细胞体内的胞内共生关系(Endosymbiotic relationship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寄生性的行为,不过最新的一项研究却证实,一种真菌细胞里所发现的共生细菌,却是真菌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所必须。这个由德国自然产物与感染生物研究院(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Infection Biology) Leibniz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科学家,Laila Partida和Christian Hertweck所共同参与的研究计划,发现属于真菌Rhizopus microsporus的细胞里,存在着一种称为Burkholderia的细菌,研究人员深入的分析,发现这两个共生在一起的微生物,居然可以共同的参与代谢,分解植物植株幼苗,造成所谓幼苗枯萎病(seedling blight)的发生,研究人员还发现,Burkholderia细菌所分泌的毒素rhizoxin,在真菌引发幼苗枯萎病的关键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此外研究人员如果施用抗生素,来截杀真菌里的细菌,结果虽然可以有效的防治细菌的存在,但原为宿主角的真菌,也失去了生殖复制的功能。这些现象违反了长久以来科学家的观点,认为寄生在他种生物细胞内的细菌,多为对宿主引发不良反应的作用,从没想过寄生的细菌,也是参与宿主细胞代谢重要的一环,成为互利共生(mutualism)最好的一个例子。

hnRNA 5SRNA的功能是什么?在细胞中主要存在哪里?

hnRNA是真核mRNA的前体,是转录的直接产物,需要经过加帽加尾和去除内含子转变为mRNA行使功能。hnRNA存在于细胞核内,加工成mRNA后被运输到胞浆。5SrRNA是rRNA的一种,在原核、真核生物里都具有,参与组成核糖体大亚基,是翻译的重要功能结构,合成于胞核,在胞浆里工作,参与多肽链的形成。

真核细胞中被称为异质性细胞器的有

真核细胞中被称为异质性细胞器的有溶酶体、乙醛酸循环体、过氧化物酶体。异质性(heterogeneous)的细胞器是指在不同生物及不同发育阶段,该细胞器的形态、大小, 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微体microbody一词已弃用)。

为什么说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异质性的细胞器?

 异质性(heterogeneous)的细胞器,:是指在不同生物及不同发育阶段,该细胞器的形态、大小,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的异质性不仅表现为形态、大小的多样性,而且也体现于不同的过氧化物酶体所含酶类及其生理功能的不同。迄今为止,已经鉴定的过氧化物酶体酶就多达40余种,但是至今尚未发现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含有全部40多种酶。

血细胞中的zeta电位是什么意思

分子或分散粒子越小,Zeta电位(正或负)越高,体系越稳定,即溶解或分散可以抵抗聚集。反之,Zeta电位(正或负)越低,越倾向于凝结或凝聚,即吸引力超过了排斥力,分散被破坏而发生凝结或凝聚。

巨细胞病毒可以治愈吗

问题一:巨细胞病毒感染好治疗吗? 朋友您好!先普及相关知识点: 一、病原体 巨细胞病毒1956~1957年分离成功。近10几年来研究认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引起胎儿精神痴呆最重要的疾病。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特殊的DNA疱疹病毒,病毒直径150~200μm,病毒核心为双DNA螺旋结构,对热敏感,可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形成包涵体。 巨细胞病毒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据病毒抗体血清学调查,CMV抗体阳性率伴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高峰年龄15~35岁,生育期妇女阳性率50%,妊娠妇女阳性率相对升高。 流行病学调查指出:我国CMV阳性率北京地区4.12%,山东济南地区4%。而日本大岛武子(1984)调查:在3698例妇女中,CMV抗体阳性率为96%,高于西方国家(50%)。不同年龄抗体阳性率也不同,<10岁者为92.6%,20岁95.7%,>30岁97.2%。 二、传染途径 CMV感染据认为性传递性疾病(STD),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均可感染,妊娠期初发感染率3%。CMV感染最大危害引起胎儿宫内感染。胎儿巨细胞传染的途径为: (一)垂直传染 1.宫内感染 经胎盘感染。 2.分娩时感染 经产道感染。 3.新生儿感染 经母乳感染。 (二)水平传染 1.婴幼儿期感染 经唾液、尿、粪便、泪液感染。 2.成人期感染 唾液、粘液、 *** 。 (三)医源性传染 输血、人工透析、脏器移植。 妊娠期CMV感染,CMV可经多部位排病毒,早期妊娠排病毒率低,晚期妊娠经宫颈粘液、尿液、唾液排出率增高5%。产后乳汁排病毒率14.4~63%,分娩时经产道感染率26~57%。合并性病时经宫颈粘液排病毒率24.5%。 三、治疗: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第一孕季确诊CMV感染者应作人工流产,第二、三孕季感染应注意排除胎儿畸形。 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胞甙(cytosine arabinoside) 阿糖腺甙(adenine ara bino-side)。疱疹净(即碘甙,idoxuridine,IDU),聚肌胞甙酸(poly I∶C)和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loxuridine,FUDR)试应用于临床,但效果尚不肯定,对胎儿影响也待进一步观察。最近有报道使用干扰素(interferine) 者。 四、预防: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疫苗。Greder(1976)报道组织培养CMV可使人胚肺细胞癌变,但也有人应用减毒CMV与风疹疫苗予青春期少女注射以增加免疫力,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五、请遵医嘱。祝您好运、早日痊愈! 问题二:巨细胞病毒可以治好吗?需要多久时间? 人群中感染巨细胞病毒是很普遍的,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时期:一是小儿从娘胎里受到了巨细胞病毒感染;一是小儿先天免疫功能异常受到了这种病毒感染后患病。这两种感染以胎内感染最严重,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和智力障碍。 我国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一般人群的感染率高达90%左右,儿童至12岁时感染率已高达80%。感染病毒的患儿是惟一的传染源。此病毒可以从鼻咽分泌物、尿、宫颈和 *** 分泌物、乳汁、 *** 及血液中排出。传染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基本相似。大多数儿童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并无症状,但是婴幼儿易引起黄疸性肝炎,胎内感染后出生的新生儿可患有黄疸、肝肿大、肺炎等。以前所称的婴儿肝炎综合征,很多也是由这种病毒所致。 由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可采用中西医治疗。中药用蒲公英、广郁金、赤芍、大黄、茅根、茯苓、车前草等煎汤,每日一剂。单味药有甘草甜素,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冬虫夏草可补肺益肾,改善肝功能。西药用磷甲酸有一定效果。 要给患儿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如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另外,我国已生产出巨细胞病毒疫苗,对预防该病有效治疗的话效果不是很明显,容易反复,周期长,对孩子还有副作用可以先观察,智力,听力,视力没影响的话可以先不治疗 问题三:巨细胞病毒能治愈吗 病情分析:你好!如果再次感染,那么还是会有的。就像感冒一样,这次感冒了,下次还可能感冒。肝功能不正常考虑都是药物引起,如果以后没有大量用药,一般不会再次出现肝功能不正常。 问题四:成年人有巨细胞病毒有必要治疗吗?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疱疹病毒,分布广泛。CMV感染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等病变,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有关。新近报道,艾滋病与CMV感染可能有关。常通过 *** 传播。故列为性传播疾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人群中触广泛,能引起全身各器官组织病变,胎儿、婴儿的严重损害,甚至死亡,并可能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可应用各种抗病毒制剂如GCV、抗巨细胞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干扰素及转移因子等。但这些药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往往停药后病毒又潜伏地回升,鉴于此种病毒可能作为艾滋病的病因之一,各国学者均在致力于控制其感染的研究。最近,美国学者研制出两种活疫苗,初试后颇见效。一种是由AD169菌株研制成的;另一种是从TOWn菌株制成的,经非肠道给药后,已明显表现出有抗巨细胞病毒的效能,CMV抗体升高,导致免疫功能增强。 巨细胞包涵体病是由于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疾病。若在出生时就有临床症状,则为宫内感染(先天感染),出生后数天或数周发病多为出生后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很广泛,是先天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胎儿脑组织广泛损伤,是小儿智力低下的最主要原因。 巨细胞病毒感染较广泛,大多数人一生中不同时期均可获得感染。居住拥挤、经济条件差、卫生条件差的人易感染。女性较同龄男性感染率高。晚期孕妇宫颈排出巨细胞病毒者达28% ,是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母乳排毒者约13%~27%,且排毒时间长,易引起后天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如为先天感染,出生后即有低体重,呼吸不规则,黄疸重,肝脏、脾脏肿大,抽搐,视力受损,肌肉瘫痪,智力低下等。如为后天感染,一般症状较轻,多表现为肝炎症状。 问题五:巨细胞病毒感染能治好吗? 这要看什么疾病了。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比如说巨细胞病毒脑炎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也是不容易治疗的。

[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流式细胞术原理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年第11卷第4期u30fb145u30fb 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马洪星1 张春斌2 汪晶冰1 庞玉军1 张丽岩2  (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检验科,163001 2.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 R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34(2003)04-0145-02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 来的对单细胞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技术,它借鉴了荧光标记技术、激光技术、单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极高的检测速度与统计精确性,而且从单一细胞可以同时测得多个参数,为生物医学与临床检验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和强有力的手段。目前,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已经广泛使用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在细胞生物学、肿瘤学、血液学、免疫学、药理学、遗传学及临床检验学等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排异,CD4/CD8持续下降,表明有感染发生,当其比值小于 012时必须停用免疫抑制剂。 (4)免疫性疾病分析:SLE患者的淋巴细胞变化可以反 映该病的活动情况和器官侵犯程度,活动或非活动性伴有多系统疾病,但无肾脏损害的患者可出现CD4/CD8T比值增高,伴有严重肾脏损害的SLE者可出现低CD4+。高 CD8+(5)),(GPI) 。 一、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原理[2,3] 动系统、被制成单细胞悬液,流动室充满流动的鞘液,,当两者的压力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鞘液裹挟着的样品流中细胞排成单列逐个经过激光聚焦区。若将细胞中感兴趣的部分特异性地标上荧光染料,那么这些染料将在细胞通过激光检测区时受激发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通过一系列信号转换、放大、数字化处理、就可以在计算机上直观地统计染上各种荧光染料的细胞各自的百分率。选择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及荧光染料,可以利用流式细胞仪同时测定一个细胞上的多个不同的特征,如果对具有某种特征的细胞有兴趣,还可以利用流式的分选功能将其分选出来,以便进一步培养、研究。 二、流式细胞仪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1)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淋巴细胞是正常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最重要的一大细胞群,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末梢血淋巴细胞发育成为功能不同的亚群。各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就能导致机体免疫紊乱并产生病理变化。FCM可以同时检测一种或几种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将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19+、CD16++56+)区分开来,并计算出CD4+/CD8+的比例,可通过对患者淋巴细胞各亚群数量的测定来监控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治疗。 (2)感染及其疗效观察:由于T淋巴细胞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承担着重要功能,因此当感染发生时,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变化往往能很敏感地反映感染的状态和程度。当病毒感染发生时(如乙型肝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CD8+细胞增多,对CD8+T细胞测定有助于对感染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动态观察。 (3)流式细胞仪可以对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后的患者进行监控。当患者CD3+、、CD25+持续增加提示已开始发生 [4] DFA(CD55)与MIRI(CD59),来确诊此病,。 (6)HLA群体分析:FCM运用HLA-B2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其敏感性较传统的微量细胞毒实验大大提高,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诊断。 (7)AIDS中的应用:用于CD4+细胞的绝对计数(CD4+阳性细胞是HIV病毒特异侵染细胞),另外还可以监测病程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免疫状态,估计预后。 三、FCM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1)细胞周期分析 在细胞周期内,DNA含量随时相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通过荧光探针对细胞进行相对DNA含量测定,可分析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的百分比,周期动力学参数以及DAN异倍体。 (2)可利用与钙离子特异结合的荧光染料和激发光谱 或发射光谱是pH值依赖荧光染料进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测定和细胞内pH值测定。 四、FCM在肿瘤中的应用(1)肿瘤诊断 DNA非整倍体的出现是癌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细胞的 增值能力大小也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因此临床上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和DNA倍体分析。辅助肿瘤诊断,包括监测癌前病变、肿瘤的早期诊断、交界性肿瘤诊断和肿瘤细胞学诊断等各方面[5]。 (2)肿瘤预后估计 异倍体肿瘤恶性度、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都较二倍体肿瘤高。已有文献报道,在乳腺、结肠、直肠、前列腺和膀胱肿瘤中,异倍体和/或较高的S期比率都是不良的预后标志。同样地,在肺癌、头颈部肿瘤、卵巢癌、肾癌、子宫内膜癌、黑色素瘤和白血病中,亦有类似发现。因此在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指标基础上,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肿瘤 u30fb146u30fb DNA倍体可更客观地预测预后。 (3)监测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年第11卷第4期 血小板有关的抗原的临床意义有: (1)诊断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疾病:巨血小板综合征(BBS)患者血小板CD42a/CD42b复合物先天缺陷,FCM中表现CD42a与CD42b不仅严重缺乏,而且其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低于阴性对照,CD61代偿性增加。血小板无力症(GT)患者FCM表现血小板GPIIb、GPIIIa(CD41、CD61)明显缺乏,CD42a和CD42b基本正常或稍高,并可出现异常血小板亚群。 (2)血栓性病与血栓前状态:由于活化血小板是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引起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增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D62p和CD63是血小板活化最特异和灵敏的分子标志物,正常人只有低水平活化,外周血CD62p只有3%~5%。 八、FCM,同时FCM分、。 ,该技术对基础医学和。 、流式细胞术在优生遗传领域中的应用 上世纪,一些学者相继证实母血循环中存在胎儿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可使其中含量极微的胎儿有核红细胞得到富集,因为有核红细胞含有胎儿的全部基因,并具有不影响多胎妊娠等优点,结合FISH,PCR等技术,使之具有应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广阔前景。 参 考 文 献 [1]王淑鹃,王建中,等.现代血细胞学图鉴[J].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光盘的流式细胞术部分) [2]左连富,等.流式细胞术与生物医学[J].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25-32 [3]李家增,等.血液实验学[J].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30-540 [4]龚非力,等.基础免疫学[J].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26[5]FrankfurtOS,RobJA,etal.Monoclonalantibodytoainggle-strandedDNAisaspecificandsensitivecellularmarkerofapoptsis[J].ExpCellRes,1996,226:387 [6]ReedJ.Applicationsofapoptosisprogrammedcelldeath[M].La Jolla,CA1994 中的作用 用流式细胞仪可以通过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监测肿瘤细胞中癌基因表达产物的水平以研究肿瘤调控因素。如有文献报道,p53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的预后有关。而ras基因的产物P21蛋白的表达从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癌依次增加,证实P21蛋白在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流式细胞术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6] 传统的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细胞凋亡不能进行定量,并且不能对单细胞进行分析。FCM对细胞凋亡进行分析和检测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结合荧光染色,可对单细胞做多参数分析,尤其适合于分析淋巴细胞、血细胞、骨髓细胞、培养细胞等。FCM除可定量监测凋亡细胞数和凋亡指数外,可同时测定凋亡细胞发生于某个特定的细胞周期;可同时测定细胞的增值率与死亡率,从而了解肿瘤细胞的生长/死亡速率,早期测知药物疗效。FCM分开来。 FCM变,(PS)暴露于细胞膜的外面;白表达如Bcl-2、Bax、ICE、c-myc、ras、p53、cyclin、TNF、Fas等,以探讨凋亡分子机制与凋亡细胞周期的关系;还可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 六、FCM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多重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MDR是由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亲脂化合物,包括多种抗癌药物和荧光染料的跨膜性排出泵。从人淋巴细胞排除荧光染料与细胞内P-gp的含量直接相关。当淋巴细胞出现MDR阳性细胞时,患者对化疗药物开始出现耐药性,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式。 七、流式细胞仪在血小板功能评价方面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是参与止血、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基础,这些膜糖蛋白是一类重要的黏附分子。用GP单克隆抗体对血小板进行免疫荧光标记,用FCM分析单个血小板或血小板亚群,是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分析方法的重大发展,该方法简便、快速、标本用量少,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与 (上接第107页) 收稿日期:2002-05-12 [4]ToyoakiM,JefferyR,HorowitzBS,etal.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enhancesvascularper2meabilityvianitricoxideandprostacyclin[J].Circulation,1998,97:99-107 [5]HyderSM,StancelGW.Regulationofangiogenicgrowthfactorsin thefemalereproductivetractbyestrogensandprogestins[J].MolEndocrinol,1999,13(6):806-811 [6]GargettCE,RogersPa.Humanendometrialangiogenesis[J].Repro2 duction,2001,121(2):181-186   Intrauterinecontraceptionintheyear2001:canintrauterinedevice useberevivedwithnewimprovedcontraceptivetechnology[J]?EurJContraceptReprodHealthCare,2000,5(4):295-304 [2]TaylorRN,LebovicDI,HornungD,etal.Endocrineandparacrine regulationofendometrialangiogenesis[J].AnnNYAcadSci,2001,943:109-121 [3]冯力民,夏恩兰,丛 捷,等.应用月经失血图评估月经量[J].中 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51 收稿日期:2002-10-18

包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脂双层的囊泡中包裹着大分子物质与细胞膜融合,然后将大分子物质运输到细胞外,这属于细胞膜的胞吐作用,能够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故选:A.

成熟细胞的细胞核为什么会位于细胞的中央

作者徐人尔 摘要细胞核在细胞中的位置,是细胞发挥正常的生物学功能所必需的。在决定细胞核定位的众多力量中,细胞骨架蛋白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细胞核又是如何与细胞骨架联系在一起的呢?这里,我将向大家报告最近两年来,我们对细胞核—细胞骨架之间的连接“横杆”——Syne/SUN 家族蛋白的功能研究方面所获得的一些新进展和新认识。骨骼肌细胞为合胞体,含数百具有特定细胞内分布的细胞核。这些细胞核的特殊定位被认为对肌细胞正常功能很重要,但机理未知。运用小鼠遗传学方法,我们发现,肌细胞核正常定位与巨大蛋白分子 Syne-1及 Syne-2有关。Syne-1剔除小鼠中肌细胞核定位异常,包括神经突触下肌细胞核缺失。 Syne-2的过量表达也干扰突触下肌细胞核定位。神经突触下肌细胞核缺失导致运动神经分枝明显变长。 Syne-1和 Syne-2同时被敲除的小鼠则出生后很快因呼吸障碍而死亡。果蝇卵子发生(Oogenesis)过程中,滋养细胞(Nurse cell)的细胞质向卵细胞转移是卵细胞成熟所必须的, 滋养细胞间及滋养细胞与卵细胞间的特殊的细胞间通道-Ring Canal 是发生这种转移必不可少的,为避免 Ring Canal 通道不被阻塞,滋养细胞的细胞核被小心地定位在细胞的中央。运用果蝇生殖细胞嵌合体技术,我们的研究发现 MSP-300蛋白对滋养细胞核的正确定位起重要作用,MSP-300突变体中的卵子不能正常形成,细胞核定位及细胞骨架异常。在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的端粒与核膜相连,并聚集在核膜的一定区域上,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后,端粒从聚集区分散并重新分布在核周。染色体端粒这一明显的动态变化过程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但是相关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长期来一直未能阐明。我们的研究发现,小鼠内核膜蛋白 Sun1蛋白是染色体端粒定位在核膜上所必须的。Sun1基因敲除小鼠中,端粒无法定位在核膜上, 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导致小鼠精子发生和卵子发生停滞于减数分裂前期Ⅰ。SUN1蛋白在染色体端粒核膜定位及其动态变化中的所起的重要作用,对我们深入理解哺乳动物中端粒核膜定位的机制及其对减数分裂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细胞核主要由什么组成

细胞核由核液、染色质(或染色体)和核仁组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的主要构造为核膜,是一种将细胞核完全包覆的双层膜,可使膜内物质与细胞质、以及具有细胞骨架功能的网状结构核纤层分隔开来。

英文中nuclear和细胞·学里的nucleus区别是神马?我上Google翻译里意思都是核的意思啊.

对啊,nucleus在生物领域用的多,常见连用细胞核,核仁啊什么的nuclear在物理领域用的多,常见连用:核弹,核武器,核能nucleus还有一下用法: a basic or essential part : <players who are the nucleus of the team ><a college campus that was a nucleus of opposition to the war><the nucleus of the movement"s methodology has always been passive resistances

侵润性导管癌2级,小区伴粘液癌(富于细胞型) JHC:ER(十)阳性细胞占90%。,染色强度为强。

ER(十)阳性细胞占90%。,染色强度为强。PR(十)阳性细胞约占90%,染色体强度为弱一中:以上这两个阳性说明是癌细胞有激素依赖性,所以可以采用内分泌治疗。若没停经,可能需要切除卵巢。C一erbB一2(1十) 这个最好做个FISH确认下,如果是+++,则可以用靶向药物治疗。Ki67指数约8% 这个表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看上去不是很高。如果在周围淋巴组织已经检测到有转移,哪怕只有一个,也要引起重视,尽快治疗。若没有转移,一般手术进行切除,是否要全身治疗看主治医生的判断了。强调一点,我不是搞临床的,只是帮着看看指标。病人的情况主治的医生最清楚,听医生的建议是最好的选择。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如何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采集?

干细胞移植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的阶段,而在我国,正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患者趋之若鹜却往往事与愿违。

10X单细胞(空间转录组)数据整合分析批次矫正之liger

Defining cell types requires integrating diverse single-cell measurements from multiple experiments and biological contexts( 这个不用多介绍了,一个样本发文章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 To flexibly model singlecell datasets, we developed LIGER, an algorithm that delineates shared and dataset-specific features of cell identity. We applied it to four diverse and challenging analyses of human and mouse brain cells. (1) First, we defined region-specific and sexually dimorphic gene expression in the mouse 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 这个地方用到了形态学方法方面的辅助,以检验整合结果的优劣 ) (2)Second, we analyzed expression in the human substantia nigra, comparing cell states in specific donors and relating cell types to those in the mouse.( 跨物种之间的整合结果检验 ) (3)Third, we integrated in situ and singlecell expression data to spatially locate fine subtypes of cells present in the mouse frontal cortex.( 原位和单细胞共同的分析检验 )。 Finally, we jointly defined mouse cortical cell types using single-cell RNA-seq and DNA methylation profiles( DNA甲基化,这个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 ), revealing putative mechanisms of cell-type-specific epigenomic regulation( 表观调控 ). Integrative analyses using LIGER promise to accelerate investigations of celltype definition, gene regulation, and disease states( 让我们拭目以待 )。 The function of the mammalian brain is dependent upon the coordinated activity of highly specialized cell types.( 第一句话就很重要,强调了细胞空间位置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推出10X空间转录组的原因 )。单细胞技术have provided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o systematically identify these cellular specializations,across multiple regions,in the context of perturbations,and in related species( 每次读到这里,都会想空间转录组如果也是单细胞精度就非常完美了 ),Furthermore, new technologies can now measure DNA methylation( 甲基化的结果也是非常的重要,大家可以深入的学习,这个方面你的大牛是汤富筹(不知道名字打对了没)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这个就是ATAC ),and in situ expression( 原位杂交 ),in thousands to millions of cells.( 庞大的单细胞数据目前也是一个大问题,其中张泽民团队研究的新冠文章细胞数量达到恐怖的百万级 )Each of these experimental contexts and measurement modalities provides a different glimpse into cellular identity. Integrative computational tools that can flexibly combine individual single-cell datasets into a unified, shared analysis offer many exciting biological opportunities.( 整合分析的必要性 ),The major challenge of integrative analysis lies in reconciling the immense heterogeneity observed across individual datasets.( 现在不止免疫的个体异质性了,很多都设及到批次 )。However, in many kinds of analysis, both datase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biologically important, such as when we seek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scRNA-seq data from healthy and disease-affected individual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we developed a new computational method called LIGER (linked inference of genomic experimental relationships). We show here that LIGER enabl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hared cell types across individuals, species, and multiple modalities (gene expression, epigenetic, or spatial data), as well as dataset-specific features, offering a unified analysis of heterogeneous single-cell datasets.( 在这里我们只关注样本的差异去除,至于物种可以了解一下 )。 LIGER takes as input multiple single-cell datasets, which may be scRNA-seq experiments from different individuals, time points, or species—or measurements from different molecular modalities, such as single-cell epigenome data or spatial gene expression data( 个体,物种,技术 ) LIGER then employs integrative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iNMF)( 不知道大家对非负矩阵分解有多少了解 ) to learn a low-dimensional space in which each cell is defined by one set of dataset-specific factors, or metagenes, and another set of shared metagenes。 We assessed the performance of LIGER through the use of two metrics: alignment and agreement ( 这里应该理解为指标 )。 Alignment measures the uniformity of mixing for two or more samples in the aligned latent space.( 衡量对齐的潜在空间中两个或多个样本的混合均匀性。 ),This metric should be high when datasets share underlying cell types, and low when datasets do not share cognate populations.( 我们暂且记住这个注释 )。The second metric, agreement , quantifies the similarity of each cell"s neighborhood when a dataset is analyzed separately versus jointly with other datasets( 量化相似性 )。High agreement indicates that cell-type relationships are preserved with minimal distortion in the joint analysis.( 高度aggrement表明,在联合分析中,细胞类型关系得以保留,并且失真最小 )。 We calculated alignment and agreement metrics using published datasets,comparing the LIGER analyses to those generated by the Seurat package( 和Seurat相比较 ),We first ran our analyses on a pair of scRNA-seq datasets from human blood cells that show primarily technical differences( 技术上带来的批次 ),and should thus yield a high degree of alignment. Indeed, LIGER and Seurat show similarly high alignment statistics,and LIGER"s joint clusters match the published cluster assignments for the individual dataset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ve single-cell analysis in neuroscience is to quantify cell-type variation across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and different members of the same species. To examine LIGER"s performance in these tasks, we analyzed the 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 (BNST), a subcortical region composed of multiple subnuclei,implicated in social, stress-related, and reward behaviors,To date, scRNA-seq has not been performed on BNST,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to clarify how cell types are shared between this structure and datasets generated from related tissues. We isolated, sequenced, and analyzed 204,737 nuclei enriched for the BNST region。Initial clustering identified 106,728 neurons, of which 70.2% were localized to BNST by examination of marker expression in the Allen Brain Atlas (ABA),Clustering analysis revealed 41 transcriptionally distinct populations of BNST-localized neurons( 单纯的聚类分析 ) 这个地方设及到因子分析,不知道大家没有过多的分析过,我们下一篇文章分享这个,但是这里的差异分析大家要关注一下,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个差异基因排序的原理以及什么软件做的,知道的话,恭喜你,赶紧尝试一下吧 。 这里对不同技术进行整合,我们简单看一下 To perform online iNMF, we need to install the latest Liger package from GitHub. Please see the instruction below. We first create a Liger object by passing the filenames of HDF5 files containing the raw count data. The data can be downloaded here . Liger assumes by default that the HDF5 files are formatted by the 10X CellRanger pipeline. Large datasets are often generated over multiple 10X runs (for example, multiple biological replicates). In such cases it may be necessary to merge the HDF5 files from each run into a single HDF5 file. We provide the mergeH5 function for this purpose (see below for details). We then perform the normalization, gene selection, and gene scaling in an online fashion, reading the data from disk in small batches. Now we can use online iNMF to factorize the data, again using only minibatches that we read from the HDF5 files on demand (default mini-batch size = 5000). Sufficient number of iterations is crucial for obtaining ideal factorization result. If the size of the mini-batch is set to be close to the size of the whole dataset (i.e. an epoch only contains one iteration), max.epochs needs to be increased accordingly for more iterations. After performing the factorization, we can perform quantile normalization to align the datasets. We can also visualize the cell factor loadings in two dimensions using t-SNE or UMAP. Let"s first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data alignment. The alignment score ranges from 0 (no alignment) to 1 (perfect alignment). With HDF5 files as input, we need to sample the raw, normalized, or scaled data from the full dataset on disk and load them in memory. Some plotting functions and downstream analyses are designed to operate on a subset of cells sampled from the full dataset. This enables rapid analysis using limited memory. The readSubset function allows either uniform random sampling or sampling balanced by cluster. Here we extract the normalized count data of 5000 sampled cells. Using the sampled data stored in memory, we can now compare clusters or datasets (within each cluster) to identif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The runWilcoxon function performs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alysis by performing an in-memory Wilcoxon rank-sum test on this subset. Thus, users can still analyze large datasets with a fixed amount of memory. Here we show the top 10 genes in cluster 1 whose expression level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two dataset. We can show UMAP coordinates of sampled cells by their loadings on each factor (Factor 1 as an example). Underneath it displays the most highly loading shared and dataset-specific genes, with the size of the marker indica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loading. We can generate plots of dimensional reduction coordinates colored by expression of specified gene. The first two UMAP dimensions and gene ISG15 (identified by Wilcoxon test in the previous step) is used as an example here. Furthermore, we can make violin plots of expression of specified gene for each dataset (ISG15 as an example). The online algorithm can be implemented on datasets loaded in memory as well. The same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PBMCs, shown below. 如果有条件的话,不妨试一下,如何灵活运用这个软件,就看大家的需求了 生活很好,有你更好

谁能告诉我 人白细胞介素2(1L-2)的cdna序列是什么

>gi|125661059|ref|NM_000586.3| Homo sapiens interleukin 2 (IL2), mRNAAGTTCCCTATCACTCTCTTTAATCACTACTCACAGTAACCTCAACTCCTGCCACAATGTACAGGATGCAACTCCTGTCTTGCATTGCACTAAGTCTTGCACTTGTCACAAACAGTGCACCTACTTCAAGTTCTACAAAGAAAACACAGCTACAACTGGAGCATTTACTGCTGGATTTACAGATGATTTTGAATGGAATTAATAATTACAAGAATCCCAAACTCACCAGGATGCTCACATTTAAGTTTTACATGCCCAAGAAGGCCACAGAACTGAAACATCTTCAGTGTCTAGAAGAAGAACTCAAACCTCTGGAGGAAGTGCTAAATTTAGCTCAAAGCAAAAACTTTCACTTAAGACCCAGGGACTTAATCAGCAATATCAACGTAATAGTTCTGGAACTAAAGGGATCTGAAACAACATTCATGTGTGAATATGCTGATGAGACAGCAACCATTGTAGAATTTCTGAACAGATGGATTACCTTTTGTCAAAGCATCATCTCAACACTGACTTGATAATTAAGTGCTTCCCACTTAAAACATATCAGGCCTTCTATTTATTTAAATATTTAAATTTTATATTTATTGTTGAATGTATGGTTTGCTACCTATTGTAACTATTATTCTTAATCTTAAAACTATAAATATGGATCTTTTATGATTCTTTTTGTAAGCCCTAGGGGCTCTAAAATGGTTTCACTTATTTATCCCAAAATATTTATTATTATGTTGAATGTTAAATATAGTATCTATGTAGATTGGTTAGTAAAACTATTTAATAAATTTGATAAATAT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单细胞数据整合分析——批次效应(batch effect)去除

在单细胞分析当中,经常会遇到整合分析的问题,即去除多样本数据之间的 批次效应(batch effect) ,那么什么是批次效应呢?简而言之,批次效应就是由于不同时间、不同实验人员、不同仪器等因素造成的实验性误差,而非本身的生物学差异。如果我们不去除批次效应,那么这些差异就会和本身的生物学差异相混淆。但是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单细胞测序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所以在追求大数据量的同时,肯定会伴随着batch effect的产生,自然batch effect的去除就成为单细胞数据分析的重要技能。2020年发表在 Genome B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系统性总结了目前的batch effect去除方法。 今天给大家分享几种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单细胞数据整合分析的方法。 本次演示所使用的示例数据如有需要,可在留言区留言获取。 首先是直接使用merge()函数对两个单细胞数据进行直接整合,这时我们需要准备的输入文件为一个 由需要去除batch effect的Seurat对象组成的列表 ,那么如何实现呢? 注意,我们这里的数据是怎么存放的,我们在 GSE129139_RAW/ 这个文件夹下面存放着我们需要去除batch effect的样品数据,一个样品,一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面是什么就不用说了吧! 上面的code实际上做了这样的一件事:按顺序读取了存放着三个Read10X()输入文件的文件夹,并依次创建了Seurat对象,存放在一个名为sceList的列表中。 然后我们利用merge()函数进行数据的整合: 需要注意的是:(1)我们想把sample信息添加到cell barcode上,只需要添加add.cell.ids参数即可,这个参数赋给它一个向量;(2)上述的merge()默认只会简单整合源数据(raw data),如果你的Seurat对象是已经经过NormalizeData()的,可以直接添加merge.data = TRUE,来merge标准化后的数据。 By default, merge() will combine the Seurat objects based on the raw count matrices, erasing any previously normalized and scaled data matrices. If you want to merge the normalized data matrices as well as the raw count matrices, simply pass merge.data = TRUE . This should be done if the same normalization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all objects. 这是Seurat为了适应大需求添加的新功能,锚点整合是从Seurat3开始上线的,其原理在这里不赘述,放出原始论文链接 Stuart , Butler , et al., Cell 2019 [Seurat V3] 同样是需要由几个Seurat对象组成的列表作为输入,不同的是, 我们需要提前对数据进行NormalizeData()和FindVariableFeatures()处理 : 需要注意的是,从这里开始,后面的数据分析请指定assay为integrated,否则你还在用原始的RNA assay进行分析,等于没整合。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更改默认assay,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进行声明! harmony单细胞数据整合方法于2019年发表在 Nature Methods 上,题为 Fast, sensitive and accurate integration of single - cell data with Harmony 。harmony整合方法算得上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目前应用也是比较多的,原理见文章,这里继续展示具体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用harmony整合,后续的下游分析,请指定 reduction = "harmony" ,否则你的整合没有意义。

单细胞seurat包的原理解析

seurat涉及的数据分析包括很多步骤。 之前只顾着干活儿,也没有系统的整理过分析中的具体内容。 这里就参照网上大神们分享的帖子,来梳理一下。 这个函数就是根据输入矩阵/数据框,创建Seurat对象的。重要步骤是 设置 ident 和添加 meta.data。 *min.cells 表示一个基因至少要在3个细胞中被检测到,否则不要。 *min.features 参数指定每个细胞需要检测的最小基因数量。此参数将过滤掉质量较差的细胞,这些细胞可能只是封装了随机barcodes,而没有任何真实的细胞。通常,检测到的基因少于100或者200个的细胞不会被考虑进行分析。 这里还是设计一个知识点就是R里面的S3类和S4类。 list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S3类,S4类是指使用slots存储数据的格式。(如果说的不对欢迎中纠错) 这里读进去的数值是三个文本文件创建的稀疏矩阵。 什么是稀疏矩阵? 在[矩阵]中,若数值为0的元素数目远远多于非0元素的数目,并且非0元素分布没有规律时,则称该矩阵为稀疏矩阵;与之相反,若非0元素数目占大多数时,则称该矩阵为稠密矩阵。 如果自己手上有单细胞数据,那个matrix文件里面包含很多0。 因为在测序之前会对抓取到的RNA进行PCR扩增,所以需要考虑文库深度的对测序的影响,所以需要对上一步得到的稀疏矩阵进行Normalize。 Normalize的方式:每个细胞每个基因的特征计数除以该细胞的特征总计数,再乘以scale.factor(默认10000),然后使用log1p进行对数转换。(log1p=log(n+1)) Normalize之后的数据储存在seurat[["RNA"]]@data这里。 首先我们合并数据的时候一般直接用的是merge,所以不同样本的细胞的数值不会发生变化。 这里截取whitebird的解释。 做过传统转录组分析的家人们都明白,用转录组数据的FPKM和TPM绘制热图等等的时候,因为数值的变化范围太过巨大,都需要进行一个log转换,让数据压缩在一个区间。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改变数据分布:测序数值本身不符合正态分布,log转换能让数据趋近于正态分布,方便后续的进一步分析。 高变异基因就是highly variable features(HVGs),就是在细胞与细胞间进行比较,选择表达量差别最大的基因,Seurat使用FindVariableFeatures函数鉴定高可变基因,这些基因在不同细胞之间的表达量差异很大(在一些细胞中高表达,在另一些细胞中低表达)。 默认情况下,会返回2,000个高可变基因用于下游的分析,如PCA等。 算法实现在 FindVariableFeatures.default() 中。 目的是在var~mean曲线中,不同mean值区域都能挑选var较大的基因。 单细胞基因表达counts矩阵数据经过NormalizeData()处理后,还需要进行scale。 [ScaleData()]函数将基因的表达转换为Z分数(值以 0 为中心,方差为 1)。 它存储在 seurat_obj[["RNA"]]@scale.data,用于下游的PCA降维。 默认是仅在高可变基因上运行标准化。 最开始分析单细胞的时候,这里有点疑惑。 为什么前面已经Normalize,这里还要scale一下? "Scaling与Normalization的区别" scale改变的是数据的范围,normalize改变的是数据的分布。 scale是将数据的分布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这样子方便比较。normalize却是将偏态分布转换成趋近于正态分布。 这里引用“whitebird”所写的内容。 R语言的Z score计算是通过[scale()]函数求得,Seurat包中ScaleData()函数也基本参照了scale()函数的功能。 scale方法中的两个参数:center和scale Z score的概念是指原始数据距离均值有多少个标准差。当以标准差为单位进行测量时,Z score衡量的是一个数值偏离总体均值以上或以下多少个标准差。如果原始数值高于均值,则 Z score得分为正,如果低于均值,则Z score为负。 Z score其实是标准正态分布(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即平均值μ=0,标准差 σ=1 的正态分布。SND标准正态分布的直方图如下所示: Seurat使用RunPCA函数对标准化后的表达矩阵进行PCA降维处理。 默认情况下,只对前面选出的2000个高可变基因进行线性降维,也可以通过feature参数指定想要降维的数据集。 RunPCA之后会返回5个PC和对应的一大堆基因。 每个PC对应60个基因,分为Positive和Negative,各30个。 Positive和Negative就是PC轴的正负映射关系,正值为Positive,负值为Negative。 返回的是正值和负值绝对值最大的top30,可以理解为对所有细胞区分度最大的基因。 这是PCA之后得到的两个结果。 第一个是每个PC对应的基因。 第二个是每个细胞对应的PC上的坐标。 得到的PCA的结果还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来看。 首先计算每个细胞的KNN,也就是计算每个细胞之间的相互距离,依据细胞之间邻居的overlap来构建snn graph。 计算给定数据集的k.param最近邻。也可以选择(通过compute.SNN),通过计算每个细胞最近邻之间的邻域重叠(Jaccard索引)和其邻近的k.param来构造SNN。 具体在计算细胞之间的距离的时候呢,用得到的KNN算法,即邻近算法。 但是,这个算法我也不太懂,但是其中有个事情还蛮有趣。 就是判定邻近的模块有两个:annoy、rann 其中这个annoy全称又叫做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s Oh Yeah,名字还蛮可爱的。 下面这位博主对于这个算法有非常详细的解释,有兴趣的家人们自行前往观看。 FindNeighbors {Seurat} - (jianshu.com) 就是在已经计算完细胞之间的距离之后,对这些细胞进行分类。 可以指定分为几类细胞。 但是很多参考资料里面最重要强调的都只是一个参数:resolution。 resolution这个参数设置的大小决定了细胞类型的多少,值越大细胞类型越多。 具体分析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会问:到底多少合理?到底应该分为几群? 其实对于测序的人来讲,很多时候确实也不太清楚到底有多少种细胞。 那就有两种解决办法。 1)直接看tSNE的图,物理距离就是判断的一种方法。当物理距离很近的一群细胞被拆开了,那就说明可能没拆开之前是合理的。但是,这种方法呢就简单粗暴一些。 2)有另外一个包clustree,可以对你的分群数据进行判断。 如下图中,当分为4、5和6群的时候,细胞之间没有太多的交叉,都是在进一步细分。 但是再往下,那些半透明的箭头就表示,从一个细胞群跑到了另外一个细胞群,说明就不太合适。 所以,参照上述两种判断方法,可以得到结果。 上述两种方法其实都是对数据进行降维。 为什么需要降维? 常见的降维方法有PCA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MDS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Sammon mapping、Isomap 、t-SNE (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和UMAP(Uniform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 method)。 其中PCA, t-SNE和UMAP在scRNA-seq中使用非常普遍。 之前的分析中已经用PCA降维了,为什么这里还要降维?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摘抄自:( 跟着小鱼头学单细胞测序-scRNA-seq数据的降维和可视化 - 云+社区 - 腾讯云 (tencent.com) ) 处理完上述数据之后,可视化就很简单了。 具体的参数自行查阅。 以上。 欢迎查漏补缺。

修复液的作用(细胞修复液有什么作用)

1、皮肤修复液有什么作用。 2、口腔修复液有什么作用。 3、细胞修复液有什么作用。 4、祛斑修复液有什么作用。1.修护液是这种护肤产品,有着细腻、水状色泽,可柔和且合理地重整皮肤纹路,使皮肤顺滑光洁,更合理协助事件美白护肤品的消化吸收,加快新陈代谢,推动体细胞基础代谢,可让肌肤绵软有延展性,有美白皮肤、延缓衰老的作用。 2.含有下列成分蜂花粉精粹,这是高营养成分纯天然化学物质,带有身体所务必的多种多样碳水化合物、维他命、矿物、酶和生长激素,能合理的被身体消化吸收,加快新陈代谢,推动体细胞基础代谢,可让肌肤绵软有延展性,有美白皮肤、延缓衰老的作用。 3.HAP微生物保湿补水系数,要以小动物胶原蛋白粉为基本原材料,历经多种多样生物科技解决而成,选择最合适身体肌肤的含量段,是具备高微生物特异性的纯天然高营养元素。 4.维他命E细胞保护系数,维他命E因其独特的防衰老、肌肤护理护肤及对身心健康的多种多样助宜作用,被医疗界称之为细胞保护系数。 5.纯天然卢荟精粹,卢荟中带有的碳水化合物、柠檬酸、多糖全是纯天然的保湿剂。 6.卢荟中带有的蒽醌、肉桂酸酯及香豆酸酯等,对紫外光有阻隔、屏蔽掉功效,可让肌肤防止由紫外光造成的色素提升。 7.Allention修复剂,Allantoin亦被称作细胞的增殖剂,刺激性新的身心健康机构生长发育。 8.可用以烫伤、晒黑、擦破、干裂、裂开或开裂的肌肤或嘴唇的小伤口作短暂性维护。

什么是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因此称为巨细胞病毒。

微生物【细胞学说】英文翻译(请勿有道)

楼主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All cells come from pre-existing cells by division,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来源的方式是通过分裂”(Spontaneous Generation does not occur)的意思是补充说明了“自然发生论是不存在的(不正确的)”,这其中就涉及到了“自然发生论(Spontaneous Generation) 的概念,该学说认为,不洁的衣物会滋生蚤虱,污秽的死水会自生蚊,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粪便和腐臭的尸体会自生蝇蛆。总之,生物可以从他们所在的物质元素中自然发生,而没有上代。(Vichow)这里是指说这句话的人,就是著名的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希望能帮到楼主~

1、 电子散射少、对样品损伤小、可用于观察活细胞的电子显微镜是 A.普通透射电镜 B.普通扫描电镜

超高压

鼠源RAW264.7细胞诱导成泡沫细胞为什么不需要PAM?

对细胞内脂过氧化标志物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的影响 HPLC检测ox-LDL对鼠 人源巨噬细胞内催化色氨酸 沿 犬 尿 氨 酸 途 径(kynureninepathway KP)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吲哚胺2,3-双加氧化酶1(indoleamine 2,3-双加氧化酶(indoleamine 2,3 地 oxygen 啊色1,lDO1)活性的影 响 结果鼠源RAW 264.7和人源THP-1巨噬细胞经ox-LDL处理后 大量脂质在细胞内富集沉积 形成泡沫细胞 ox-LDL即可诱发巨噬细胞内炎性因子高表达 也会引起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 表明ox-LDL更容易引发人源THP-1巨噬细胞凋亡却无明显影响 ox-LDL在鼠源RAW 264.7和人源THP-1巨噬细胞中均可激活KP 结论鼠源RAW 264.7和人源THP-1巨噬细胞均可通过ox-LDL处理来建立稳定的鼠 人源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

pam细胞贴壁还是悬浮

pam细胞贴壁。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pam缩写词中文简要解释:肺泡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在90分钟左右贴壁率最高。

PAM细胞是什么

应该是猪原代肺巨噬细胞吧

设计构建一个载体,将目的基因在植物根系表达并向根细胞外分泌.

先给你贴个东西你先看一下 希望对你有帮助 将特定的外源基因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并转入受体植物,并不是植物遗传转化的最终目的.理想的转基因植物往往需要外源基因在特定部位和特定时间内高水平表达,产生人们期望的表型性状.然而,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却表明,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内往往会出现表达效率低、表达产物不稳定甚至基因失活或沉默等不良现象,导致转基因植物无法投入实际应用.另外,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已在许多国家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转基因有可能随花粉扩散,抗生素筛选标记基因有可能使临床上的某些抗生素失去作用等等.以上问题的出现使得植物基因工程这一高新技术正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扰时期.针对这些问题,近几年人们对植物转基因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进,植物表达载体的改进和优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就已经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1 启动子的选用和改造 外源基因表达量不足往往是得不到理想的转基因植物的重要原因.由于启动子在决定基因表达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启动子和改进其活性是增强外源基因表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广泛应用的启动子是组成型启动子,例如,绝大多数双子叶转基因植物均使用CaMV35S启动子,单子叶转基因植物主要使用来自玉米的Ubiquitin启动子和来自水稻的Actinl启动子.在这些组成型表达启动子的控制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的所有部位和所有的发育阶段都会表达.然而,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内持续、高效的表达不但造成浪费,往往还会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使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又可减少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目前人们对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已发现的特异性启动子主要包括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诱导特异性启动子.例如,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叶肉细胞特异性启动子、根特异性启动子、损伤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化学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光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热激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等.这些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应用为在植物中特异性地表达外源基因奠定了基础.例如,瑞士CIBA-GEIGY公司使用PR-IA启动子控制转基因烟草中Bt毒蛋白基因的表达,由于该启动子可受水杨酸及其衍生物诱导,通过喷酒廉价、无公害的化学物质,诱导抗虫基因在虫害重发生季节表达,显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使用天然的启动子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进行特异表达和诱导表达时,表达水平大多不够理想.对现有启动子进行改造,构建复合式启动子将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例如,Ni等人将章鱼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区与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构成了复合启动子,GUS表达结果表示:改造后的启动子活性比35S启动子明显提高.吴瑞等人将操作诱导型的PI-II基因启动子与水稻Actinl基因内含子1进行组合,新型启动子的表达活性提高了近10倍(专利).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这些人工组建的启动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增强翻译效率 为了增强外源基因的翻译效率,构建载体时一般要对基因进行修饰,主要考虑三方面内容: 2.1添加5‘-3‘-非翻译序列 许多实验已经发现,真核基因的5‘-3‘-非翻译序列(UTR)对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非常必要的,该区段的缺失常会导致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水平显著下降.例如,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126kDa蛋白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有一个由68bp核苷酸组成的Ω元件,这一元件为核糖体提供了新的结合位点,能使Gus基因的翻译活性提高数十倍.目前已有许多载体中外源基因的5‘-端添加了Ω翻译增强序列.Ingelbrecht等曾对多种基因的 3‘-端序列进行过研究,发现章鱼碱合成酶基因的3‘-端序列能使NPTII基因的瞬间表达提高20倍以上.另外,不同基因的3‘-端序列增进基因表达的效率有所不同,例如,rbcS3‘-端序列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比查尔酮合酶基因的3‘-端序列高60倍. 2.2 优化起始密码周边序列 虽然起始密码子在生物界是通用的,然而,从不同生物来源的基因各有其特殊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例如,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典型特征是AACCAUGC,动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CACCAUG,原核生物的则与二者差别较大.Kozak详细研究过起始密码子ATG周边碱基定点突变后对转录和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出在真核生物中,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ACCATGG时转录和翻译效率最高,特别是-3位的A对翻译效率非常重要.该序列被后人称为Kozak序列,并被应用于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例如,有一个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原来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为UUUAUGG,当被修饰为ACCAUGG,其在烟草中的表达水平提高了8倍.因此,利用非植物来源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时,应根据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特征加以修饰改造. 2.3对基因编码区加以改造 如果外源基因是来自于原核生物,由于表达机制的差异,这些基因在植物体内往往表达水平很低,例如,来自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野生型杀虫蛋白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量非常低,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原核基因与植物基因的差异造成了mRNA稳定性下降.美国Monsanto公司Perlak等人在不改变毒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对杀虫蛋白基因进行了改造,选用植物偏爱的密码子,增加了GC含量,去除原序列下影响mRNA稳定的元件,结果在转基因植株中毒蛋白的表达量增加了30~100倍,获得了明显的抗虫效果. 3 消除位置效应 当外源基因被移人受体植物中之后,它在不同的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水平往往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的基因组内插入位点不同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位置效应".为了消除位置效应,使外源基因都能够整合在植物基因组的转录活跃区,在目前的表达载体构建策略中通常会考虑到核基质结合区以及定点整合技术的应用. 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ssociation region,MAR)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质中的一段与核基质特异结合的DNA序列.一般认为,MAR序列位于转录活跃的DNA环状结构哉的边界,其功能是造成一种分割作用,使每个转录单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免受周围染色质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将MAR置于目的基因的两侧,构建成包含MAR-gene-MAR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用于遗传转化,能明显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不同转基因植株之间目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减少位置效应.例如,Allen等人研究了异源MAR(来自酵母)和同源MAR(来自烟草)对Gus基因在烟草中表达的影响,发现酵母的MAR能使转基因表达水平平均提高12倍,而烟草本身的MAR能使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平均提高60倍.使用来源于鸡溶菌酶基因的MAR也可起到同样作用. 另一可行的途径是采用定点整合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当转化载体含有与寄主染色体同源的DNA片段时,外源基因可以通过同源重组定点整合于染色体的特定部位.实际操作时首先要分离染色体转录活性区域的DNA片段,然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在微生物的遗传操作中,同源重组定点整合已成为一项常规技术,在动物中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已获得成功,而在植物中除了叶绿体表达载体可实现定点整合以外,细胞核转化中还很少有成功的报道. 4 构建叶绿体表达载体 为了克服细胞核转化中经常出现的外源基因表达效率低,位置效应及由于核基因随花粉扩散而带来的不安全性等问题,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兴的遗传转化技术--叶绿体转化,正以它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已在烟草、水稻、拟南芥、马铃薯和油菜(侯丙凯等,等发表)5种植物中相继实现了叶绿体转化,使得这一转化技术开始成为植物基因工程中新的生长点. 由于目前多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已被测定,这就为外源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机制定点整合进叶绿体基因组奠定了基础,目前构建的叶绿体表达载体基本上都属于定点整合载体.构建叶绿体表达载体基本上都属于定点事例载体.构建叶绿体表达载体时,一般都在外源基因表达盒的两侧各连接一段叶绿体的DNA序列,称为同源重组片段或定位片段(Targeting fragment).当载体被导入叶绿体后,通过这两个片段与叶绿体基因组上的相同片段发生同源重组,就可能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定位点.在以作物改良为目的的叶绿体转化中,要求同源重组发生以后,外源基因的插入既不引起叶绿体基因原有序列丢失,又不致于破坏插入点处原有基因的功能.为满足这一要求,已有的工作都选用了相邻的两个基因作为同源重组片段,例如rbcL/accD,16StrnV/rpsl2rps7,psbA/trnK,rps7/ndhB.当同源重组发生以后,外源基因定点插入在两个相邻基因的间隔区,保证了原有基因的功能不受影响.最近,Daniel等利用烟草叶绿体基因trnA和trnI作为同源重组片段,构建了一种通用载体(universal vector).由于trnA和trnI的DNA序列在高等植物中是高度保守的,作者认为这种载体可用于多种不同植物的叶绿体转化.如果这种载体的通用性得到证实,那么这项工作无疑为构建方便而实用的新型叶绿体表达载体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由于叶绿体基因组的高拷贝性,定点整合进叶绿体基因组的外源基因往往会得到高效率表达,例如McBride等人首次将Bt CryIA(c)毒素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Bt毒素蛋白的表达量高达叶子总蛋白的3%~5%,而通常的核转化技术只能达到0.001%~0.6%.最近,Kota等将Bt Cry2Aa2蛋白基因转入烟草转入烟草叶绿体,也发现毒蛋白在烟草叶子中的表达量很高,占可溶性蛋白的2%~3%,比细胞核转化高出20~30倍,转基因烟草不仅能抗敏感昆虫,而且能够百分之百地杀死那些产生了高抗性的昆虫.Staub等最近报道,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其表达量竟高达叶片总蛋白的7%,比细胞核转化高出300倍.这些实验充分说明,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是实现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 5 定位信号的应用 上述几种载体优化策略主要目的是提高外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效率,然而,高水平表达的外源蛋白能否在植物细胞内稳定存在以及积累量的多少是植物遗传转化中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问题.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如果某些外源基因连接上适当的定位信号序列,使外源蛋白产生后定向运输到细胞内的特定部位,例如:叶绿体、内质网、液泡等,则可明显提高外源蛋白的稳定性和累积量.这是因为内质网等特定区域为某些外源蛋白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有效防止了外源蛋白的降解.例如,Wong等将拟南芥rbcS亚基的转运肽序列连接于杀虫蛋白基因之前,发现杀虫蛋白能够特异性地积累在转基因烟草的叶绿体内,外源蛋白总的积累量比对照提高了10~20倍.最近,叶梁、宋艳茹等也将rbcS亚基的转运肽序列连接于PHB合成相关基因之前,试图使基因表达产物在转基因油菜种子的质体中积累,从而提高外源蛋白含量.另外,Wandelt等和Schouten等将内质网定位序列(四肽KDEL的编码序列)与外源蛋白基因相连接,发现外源蛋白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含量有了显著提高.显然,定位信号对于促进蛋白质积累有积极作用,但同一种定位信号是否适用于所有的蛋白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6 内含子在增强基因表达方面的应用 内含子增强基因表达的作用最初是由Callis等在转基因玉米中发现的,玉米乙醇脱氢酶基因(Adhl)的第一个内含子(intron 1)对外源基因表达有明显增强作用,该基因的其他内含子(例如intron8,intron9)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后来,Vasil等也发现玉米的果糖合成酶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能使CAT表达水平提高10倍.水稻肌动蛋白基因的第三个内含子也能使报道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2~6倍.至今对内含子增强基因表达的机制不不清楚,但一般认为可能是内含子的存在增强了mRNA的加工效率和mRNA稳定性.Tanaka等人的多项研究表明,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增强作用主要发生在单子叶植物,在双子叶植物中不明显. 由于内含子对基因表达有增强作用,Mcelroy等在构建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时,特意将水稻的肌动蛋白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保留在该基因启动子的下游.同样,Christensen等在构建载体时将玉米Ubiquitin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置于启动子下游,以增强外源基因在单子叶植物中的表达.然而,有研究指出,特定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启动子强度、细胞类型、目的基因序列等多种因素,甚至有时会取决于内含子在载体上的位置.例如,玉米Adhl基因的内含子9置于Gus基因的5‘端,在CaMV35S启动子调控下,Gus基因的表达未见增强;当把内含子置于Gus基因3端,在同样的启动子控制下,Gus基因的表达水平却增加了大约3倍.由此可见,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很复杂的,如何利用内含子构建高效植物表达载体,目前还缺乏一个固定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7 多基因策略 迄今为止,多数的遗传转化研究都是将单一的外源基因转入受体植物.但有时由于单基因表达强度不够或作用机制单一,尚不能获得理想的转基因植物.如果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起协同作用的基因同时转入植物,将会获得比单基因转化更为理想的结果.这一策略在培育抗病、抗虫等抗逆性转基因植物方面已得到应用.例如,根据抗虫基因的抗虫谱及作用机制的不同,可选择两个功能互补的基因进行载体构建,并通过一定方式将两个抗虫基因同时转入一个植物中去.王伟等将外源凝集素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同时转入棉花,得到了含双价抗虫基因的转化植株.Barton等将Bt杀虫蛋白基因和蝎毒素基因同时转入烟草,其抗虫性和防止害虫产生抗性的能力大为提高(专利).在抗病方面,本实验室蓝海燕等构建了包含β-1,3-葡聚糖酶基因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油菜和棉花,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均产生了明显的抗病性.最近,冯道荣、李宝健等将2~3个抗真菌病基因和hpt基因连在一个载体上,两个抗虫基因与bar基因连在另一个载体上,用基因枪将它们共同导入水稻植株中,结果表明,70%的R.代植株含有导入的全部外源基因(6~7个),且导入的多个外源基因趋向于整合在基因组的一个或两个位点. 一般常规的转化,尚不能将大于25kb的外源DNA片段导入植物细胞.而一些功能相关的基因,比如植物中的数量性状基因、抗病基因等,大多成"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如果将某些大于100kb的大片段DNA,如植物染色体中自然存在的基因簇或并不相连锁的一系列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的同一位点,那么将有可能出现由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或产生广谱的抗虫性、抗病性等,还可以赋予受体细胞一种全新的代谢途径,产生新的生物分子.不仅如此,大片段基因群或基因簇的同步插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转基因带来的位置效应,减少基因沉默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最近,美国的Hamilton和中国的刘耀光分别开发出了新一代载体系统,即具有克隆大片段DNA和借助于农杆菌介导直接将其转化植物的BIBAC和TAC.这两种载体不仅可以加速基因的图位克隆,而且对于实现多基因控制的品种改良也会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关于BIBAC和TAC载体在多基因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还刚刚开始. 8 筛选标记基因的利用和删除 筛选标记基因是指在遗传转化中能够使转化细胞(或个体)从众多的非转化细胞中筛选出来的标记基因.它们通常可以使转基因细胞产生对某种选择剂具有抗性的产物,从而使转基因细胞在添加这种选择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非转基因细胞由于缺乏抗性则表现出对此选择剂的敏感性,不能生长、发育和分化.在构建载体时,筛选标记基因连接在目的基因一旁,两者各有自己的基因调控序列(如启动子、终止子等).目前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主要有两大类:抗生素抗性酶基因和除草剂抗性酶基因.前者可产生对某种抗生素的抗性,后者可产生对除草剂的抗性.使用最多的抗生素抗性酶基因包括NPTII基因(产生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抗卡那霉素)、HPT基因(产生潮霉素磷酸转移酶,抗潮霉素)和Gent基因(抗庆大霉素)等.常用的抗除草剂基因包括EPSP基因(产生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抗草甘磷)、GOX基因(产生草甘膦氧化酶、降解草甘膦)、bar基因(产生PPT乙酰转移酶,抗Bialaphos或glufosinate)等. 上面这些当中1、2、3、5、6都是值得注意的,特别是5,因为你要向细胞外分泌.骨架载体可以选择PB I121,然后你可以在上面改动基因型. 后面的就是克隆的步骤了,相对简单. 1 首先获得目的基因加酶切位点,连入改好的载体中. 2 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H5a扩增 3 将扩增好的质粒转入植物细胞内进行表达 4 收集根细胞外培养基检测是否有该蛋白的表达和分泌. 至于改造载体那几个步骤要是答题的话简单说说就可以了,毕竟如果真的做出一个好载体都可以自己开公司了.

设计构建一个载体,将目的基因在植物根系表达并向根细胞外分泌。请详细写出个步骤

先给你贴个东西你先看一下 希望对你有帮助 将特定的外源基因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并转入受体植物,并不是植物遗传转化的最终目的。理想的转基因植物往往需要外源基因在特定部位和特定时间内高水平表达,产生人们期望的表型性状。然而,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却表明,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内往往会出现表达效率低、表达产物不稳定甚至基因失活或沉默等不良现象,导致转基因植物无法投入实际应用。另外,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已在许多国家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转基因有可能随花粉扩散,抗生素筛选标记基因有可能使临床上的某些抗生素失去作用等等。以上问题的出现使得植物基因工程这一高新技术正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扰时期。针对这些问题,近几年人们对植物转基因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进,植物表达载体的改进和优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就已经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1 启动子的选用和改造 外源基因表达量不足往往是得不到理想的转基因植物的重要原因。由于启动子在决定基因表达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启动子和改进其活性是增强外源基因表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广泛应用的启动子是组成型启动子,例如,绝大多数双子叶转基因植物均使用CaMV35S启动子,单子叶转基因植物主要使用来自玉米的Ubiquitin启动子和来自水稻的Actinl启动子。在这些组成型表达启动子的控制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的所有部位和所有的发育阶段都会表达。然而,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内持续、高效的表达不但造成浪费,往往还会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使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又可减少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目前人们对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已发现的特异性启动子主要包括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诱导特异性启动子。例如,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叶肉细胞特异性启动子、根特异性启动子、损伤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化学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光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热激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等。这些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应用为在植物中特异性地表达外源基因奠定了基础。例如,瑞士CIBA-GEIGY公司使用PR-IA启动子控制转基因烟草中Bt毒蛋白基因的表达,由于该启动子可受水杨酸及其衍生物诱导,通过喷酒廉价、无公害的化学物质,诱导抗虫基因在虫害重发生季节表达,显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使用天然的启动子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进行特异表达和诱导表达时,表达水平大多不够理想。对现有启动子进行改造,构建复合式启动子将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例如,Ni等人将章鱼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区与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构成了复合启动子,GUS表达结果表示:改造后的启动子活性比35S启动子明显提高。吴瑞等人将操作诱导型的PI-II基因启动子与水稻Actinl基因内含子1进行组合,新型启动子的表达活性提高了近10倍(专利)。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这些人工组建的启动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增强翻译效率 为了增强外源基因的翻译效率,构建载体时一般要对基因进行修饰,主要考虑三方面内容: 2.1添加5‘-3‘-非翻译序列 许多实验已经发现,真核基因的5‘-3‘-非翻译序列(UTR)对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非常必要的,该区段的缺失常会导致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水平显著下降。例如,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126kDa蛋白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有一个由68bp核苷酸组成的Ω元件,这一元件为核糖体提供了新的结合位点,能使Gus基因的翻译活性提高数十倍。目前已有许多载体中外源基因的5‘-端添加了Ω翻译增强序列。Ingelbrecht等曾对多种基因的 3‘-端序列进行过研究,发现章鱼碱合成酶基因的3‘-端序列能使NPTII基因的瞬间表达提高20倍以上。另外,不同基因的3‘-端序列增进基因表达的效率有所不同,例如,rbcS3‘-端序列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比查尔酮合酶基因的3‘-端序列高60倍。 2.2 优化起始密码周边序列 虽然起始密码子在生物界是通用的,然而,从不同生物来源的基因各有其特殊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例如,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典型特征是AACCAUGC,动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CACCAUG,原核生物的则与二者差别较大。Kozak详细研究过起始密码子ATG周边碱基定点突变后对转录和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出在真核生物中,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ACCATGG时转录和翻译效率最高,特别是-3位的A对翻译效率非常重要。该序列被后人称为Kozak序列,并被应用于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例如,有一个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原来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为UUUAUGG,当被修饰为ACCAUGG,其在烟草中的表达水平提高了8倍。因此,利用非植物来源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时,应根据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特征加以修饰改造。 2.3对基因编码区加以改造 如果外源基因是来自于原核生物,由于表达机制的差异,这些基因在植物体内往往表达水平很低,例如,来自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野生型杀虫蛋白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量非常低,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原核基因与植物基因的差异造成了mRNA稳定性下降。美国Monsanto公司Perlak等人在不改变毒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对杀虫蛋白基因进行了改造,选用植物偏爱的密码子,增加了GC含量,去除原序列下影响mRNA稳定的元件,结果在转基因植株中毒蛋白的表达量增加了30~100倍,获得了明显的抗虫效果。 3 消除位置效应 当外源基因被移人受体植物中之后,它在不同的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水平往往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的基因组内插入位点不同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位置效应"。为了消除位置效应,使外源基因都能够整合在植物基因组的转录活跃区,在目前的表达载体构建策略中通常会考虑到核基质结合区以及定点整合技术的应用。 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ssociation region,MAR)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质中的一段与核基质特异结合的DNA序列。一般认为,MAR序列位于转录活跃的DNA环状结构哉的边界,其功能是造成一种分割作用,使每个转录单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免受周围染色质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将MAR置于目的基因的两侧,构建成包含MAR-gene-MAR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用于遗传转化,能明显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不同转基因植株之间目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减少位置效应。例如,Allen等人研究了异源MAR(来自酵母)和同源MAR(来自烟草)对Gus基因在烟草中表达的影响,发现酵母的MAR能使转基因表达水平平均提高12倍,而烟草本身的MAR能使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平均提高60倍。使用来源于鸡溶菌酶基因的MAR也可起到同样作用。 另一可行的途径是采用定点整合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当转化载体含有与寄主染色体同源的DNA片段时,外源基因可以通过同源重组定点整合于染色体的特定部位。实际操作时首先要分离染色体转录活性区域的DNA片段,然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在微生物的遗传操作中,同源重组定点整合已成为一项常规技术,在动物中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已获得成功,而在植物中除了叶绿体表达载体可实现定点整合以外,细胞核转化中还很少有成功的报道。 4 构建叶绿体表达载体 为了克服细胞核转化中经常出现的外源基因表达效率低,位置效应及由于核基因随花粉扩散而带来的不安全性等问题,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兴的遗传转化技术--叶绿体转化,正以它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已在烟草、水稻、拟南芥、马铃薯和油菜(侯丙凯等,等发表)5种植物中相继实现了叶绿体转化,使得这一转化技术开始成为植物基因工程中新的生长点。 由于目前多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已被测定,这就为外源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机制定点整合进叶绿体基因组奠定了基础,目前构建的叶绿体表达载体基本上都属于定点整合载体。构建叶绿体表达载体基本上都属于定点事例载体。构建叶绿体表达载体时,一般都在外源基因表达盒的两侧各连接一段叶绿体的DNA序列,称为同源重组片段或定位片段(Targeting fragment)。当载体被导入叶绿体后,通过这两个片段与叶绿体基因组上的相同片段发生同源重组,就可能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定位点。在以作物改良为目的的叶绿体转化中,要求同源重组发生以后,外源基因的插入既不引起叶绿体基因原有序列丢失,又不致于破坏插入点处原有基因的功能。为满足这一要求,已有的工作都选用了相邻的两个基因作为同源重组片段,例如rbcL/accD,16StrnV/rpsl2rps7,psbA/trnK,rps7/ndhB。当同源重组发生以后,外源基因定点插入在两个相邻基因的间隔区,保证了原有基因的功能不受影响。最近,Daniel等利用烟草叶绿体基因trnA和trnI作为同源重组片段,构建了一种通用载体(universal vector)。由于trnA和trnI的DNA序列在高等植物中是高度保守的,作者认为这种载体可用于多种不同植物的叶绿体转化。如果这种载体的通用性得到证实,那么这项工作无疑为构建方便而实用的新型叶绿体表达载体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由于叶绿体基因组的高拷贝性,定点整合进叶绿体基因组的外源基因往往会得到高效率表达,例如McBride等人首次将Bt CryIA(c)毒素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Bt毒素蛋白的表达量高达叶子总蛋白的3%~5%,而通常的核转化技术只能达到0.001%~0.6%。最近,Kota等将Bt Cry2Aa2蛋白基因转入烟草转入烟草叶绿体,也发现毒蛋白在烟草叶子中的表达量很高,占可溶性蛋白的2%~3%,比细胞核转化高出20~30倍,转基因烟草不仅能抗敏感昆虫,而且能够百分之百地杀死那些产生了高抗性的昆虫。Staub等最近报道,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其表达量竟高达叶片总蛋白的7%,比细胞核转化高出300倍。这些实验充分说明,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是实现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 5 定位信号的应用 上述几种载体优化策略主要目的是提高外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效率,然而,高水平表达的外源蛋白能否在植物细胞内稳定存在以及积累量的多少是植物遗传转化中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问题。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如果某些外源基因连接上适当的定位信号序列,使外源蛋白产生后定向运输到细胞内的特定部位,例如:叶绿体、内质网、液泡等,则可明显提高外源蛋白的稳定性和累积量。这是因为内质网等特定区域为某些外源蛋白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有效防止了外源蛋白的降解。例如,Wong等将拟南芥rbcS亚基的转运肽序列连接于杀虫蛋白基因之前,发现杀虫蛋白能够特异性地积累在转基因烟草的叶绿体内,外源蛋白总的积累量比对照提高了10~20倍。最近,叶梁、宋艳茹等也将rbcS亚基的转运肽序列连接于PHB合成相关基因之前,试图使基因表达产物在转基因油菜种子的质体中积累,从而提高外源蛋白含量。另外,Wandelt等和Schouten等将内质网定位序列(四肽KDEL的编码序列)与外源蛋白基因相连接,发现外源蛋白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含量有了显著提高。显然,定位信号对于促进蛋白质积累有积极作用,但同一种定位信号是否适用于所有的蛋白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6 内含子在增强基因表达方面的应用 内含子增强基因表达的作用最初是由Callis等在转基因玉米中发现的,玉米乙醇脱氢酶基因(Adhl)的第一个内含子(intron 1)对外源基因表达有明显增强作用,该基因的其他内含子(例如intron8,intron9)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后来,Vasil等也发现玉米的果糖合成酶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能使CAT表达水平提高10倍。水稻肌动蛋白基因的第三个内含子也能使报道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2~6倍。至今对内含子增强基因表达的机制不不清楚,但一般认为可能是内含子的存在增强了mRNA的加工效率和mRNA稳定性。Tanaka等人的多项研究表明,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增强作用主要发生在单子叶植物,在双子叶植物中不明显。 由于内含子对基因表达有增强作用,Mcelroy等在构建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时,特意将水稻的肌动蛋白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保留在该基因启动子的下游。同样,Christensen等在构建载体时将玉米Ubiquitin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置于启动子下游,以增强外源基因在单子叶植物中的表达。然而,有研究指出,特定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启动子强度、细胞类型、目的基因序列等多种因素,甚至有时会取决于内含子在载体上的位置。例如,玉米Adhl基因的内含子9置于Gus基因的5‘端,在CaMV35S启动子调控下,Gus基因的表达未见增强;当把内含子置于Gus基因3端,在同样的启动子控制下,Gus基因的表达水平却增加了大约3倍。由此可见,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很复杂的,如何利用内含子构建高效植物表达载体,目前还缺乏一个固定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7 多基因策略 迄今为止,多数的遗传转化研究都是将单一的外源基因转入受体植物。但有时由于单基因表达强度不够或作用机制单一,尚不能获得理想的转基因植物。如果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起协同作用的基因同时转入植物,将会获得比单基因转化更为理想的结果。这一策略在培育抗病、抗虫等抗逆性转基因植物方面已得到应用。例如,根据抗虫基因的抗虫谱及作用机制的不同,可选择两个功能互补的基因进行载体构建,并通过一定方式将两个抗虫基因同时转入一个植物中去。王伟等将外源凝集素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同时转入棉花,得到了含双价抗虫基因的转化植株。Barton等将Bt杀虫蛋白基因和蝎毒素基因同时转入烟草,其抗虫性和防止害虫产生抗性的能力大为提高(专利)。在抗病方面,本实验室蓝海燕等构建了包含β-1,3-葡聚糖酶基因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油菜和棉花,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均产生了明显的抗病性。最近,冯道荣、李宝健等将2~3个抗真菌病基因和hpt基因连在一个载体上,两个抗虫基因与bar基因连在另一个载体上,用基因枪将它们共同导入水稻植株中,结果表明,70%的R。代植株含有导入的全部外源基因(6~7个),且导入的多个外源基因趋向于整合在基因组的一个或两个位点。 一般常规的转化,尚不能将大于25kb的外源DNA片段导入植物细胞。而一些功能相关的基因,比如植物中的数量性状基因、抗病基因等,大多成"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如果将某些大于100kb的大片段DNA,如植物染色体中自然存在的基因簇或并不相连锁的一系列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的同一位点,那么将有可能出现由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或产生广谱的抗虫性、抗病性等,还可以赋予受体细胞一种全新的代谢途径,产生新的生物分子。不仅如此,大片段基因群或基因簇的同步插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转基因带来的位置效应,减少基因沉默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最近,美国的Hamilton和中国的刘耀光分别开发出了新一代载体系统,即具有克隆大片段DNA和借助于农杆菌介导直接将其转化植物的BIBAC和TAC。这两种载体不仅可以加速基因的图位克隆,而且对于实现多基因控制的品种改良也会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关于BIBAC和TAC载体在多基因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还刚刚开始。 8 筛选标记基因的利用和删除 筛选标记基因是指在遗传转化中能够使转化细胞(或个体)从众多的非转化细胞中筛选出来的标记基因。它们通常可以使转基因细胞产生对某种选择剂具有抗性的产物,从而使转基因细胞在添加这种选择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非转基因细胞由于缺乏抗性则表现出对此选择剂的敏感性,不能生长、发育和分化。在构建载体时,筛选标记基因连接在目的基因一旁,两者各有自己的基因调控序列(如启动子、终止子等)。目前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主要有两大类:抗生素抗性酶基因和除草剂抗性酶基因。前者可产生对某种抗生素的抗性,后者可产生对除草剂的抗性。使用最多的抗生素抗性酶基因包括NPTII基因(产生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抗卡那霉素)、HPT基因(产生潮霉素磷酸转移酶,抗潮霉素)和Gent基因(抗庆大霉素)等。常用的抗除草剂基因包括EPSP基因(产生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抗草甘磷)、GOX基因(产生草甘膦氧化酶、降解草甘膦)、bar基因(产生PPT乙酰转移酶,抗Bialaphos或glufosinate)等。 上面这些当中1、2、3、5、6都是值得注意的,特别是5,因为你要向细胞外分泌。骨架载体可以选择PB I121,然后你可以在上面改动基因型。 后面的就是克隆的步骤了,相对简单。 1 首先获得目的基因加酶切位点,连入改好的载体中。 2 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H5a扩增 3 将扩增好的质粒转入植物细胞内进行表达 4 收集根细胞外培养基检测是否有该蛋白的表达和分泌。

视锥细胞光镜结构

凝集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能够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糖结合的蛋白质,在细胞识别和粘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间的粘着。凝集素具有一个以上同糖结合的位点,因此能够参与细胞的识别和粘着,将不同的细胞联系起来。 凝集素(Lectin)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其常见种类见表6-1。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之所以被收入本书,是由于凝集素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因此,Ponder(1983)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一、凝集素的特性 凝集素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在此我们仅简要提及其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应用有关的某些特性。我们知道,生物膜中含有一定量的糖类,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凝集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肽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膜表面的碳脂化合物决定簇。一种凝集素具有对某一种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能力,如刀豆素与α—D—吡喃糖基甘露糖(α—D—Mannopyranosy)结合;麦芽素与N—乙酰糖胺(N—acetyl glucosamine)结合;菜豆凝集素与N—乙酰乳糖胺结合(见本章 表6—1)。 因此,凝集素可以作为一种探针来研究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另一方面,凝集素具有多价结合能力,能与荧光素、生物素、酶、胶体金和铁蛋白等示踪物结合,从而在光镜与/或电镜水平显示其结合部位。 二、凝集素的应用 一般认为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可用以区别细胞的类型和反映细胞在分化、成熟和肿瘤细胞性变中的变化。仅在某些特殊的例子,其细胞结合凝集素的性能可以预先估计,如双花扁豆素之于血型A物质的特异性,荆豆凝集素之于血型O物质2—L—岩藻糖的特异性,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关于由凝集素所识别的碳水化合物决定簇的种类,关于携带决定簇的分子的性质和机能,完全凭实验经验去发现。 1.作为细胞分化和成熟的标记 应用凝集素作为细胞分化的标志,在这方面的应用报告最多,而且研究比较集中于血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的分群。如Rose(1980)等发现在小鼠胸腺皮质内不成熟的T淋巴细胞呈PNA阳性反应,在小鼠小肠集合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也发现有20%左右的PNA阳性反应细胞,后者是否属于不成熟的T淋巴细胞,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Newman等(1979)以荧光素标记凝集素PNA,发现在大鼠乳腺上皮的不同分化时期显示不同的荧光强度。在不成熟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荧光弱或无,随着性成熟期到妊娠期乳腺上皮荧光程度逐渐加强,而泌乳期荧光强度达最高峰。在皮肤角质细胞自基底向表层分化、成熟的过程中,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和性质都在改变。Brabed等(1981)应用新生大鼠皮肤的实验表明,皮肤各层细胞分别与不同的凝集素相结合。麦芽素与角质化细胞相结合,蓖麻素与棘细胞和基底细胞相结合,而荆豆凝集素标记在棘细胞的表面。在成肌细胞(myeoblast)的分化与成熟过程中,Winaod 和Luzzati(1975)注意到类似的皮肤的改变。 2.作为细胞特殊类型的标记 Kivela和Farkkanen(1987)发现在人视网膜,PNA标记视锥细胞而不标记视杆细胞。在乳腺、乳腺上皮细胞呈PNA阳性反应而肌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呈PNA阴性反应。以多种凝集素对小鼠、大鼠和兔的肾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刀豆素A和蓖麻素存在于肾脏的各部,PN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主要分布于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上皮细胞,荆豆凝集素(UEA)主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而麦芽素分布在肾小球。应用DBA对RIII和DDK品种的小鼠研究表明,DBA主要结合在各种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电镜观察显示DBA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在趣的是在RIII品系小鼠某些组织的内皮细胞显示肯定的DBA阴性反应,说明同一种属动物的血管内皮细胞也存在有组织特异性的差别。Streit和Kreutzberg(1987)发现Griffonia Simplicifolia凝集素特异性标记面神经节 内的小胶质细胞,其它类型的胶质细胞如星状胶质细胞(astrocyte)等都显示阴性反应。在切断面神经后,增殖的小胶质细胞对Griffonia Simplicifolia凝集素的反应加强,免疫电镜观察表明,凝集素主要沉积在细胞膜或小胶质细胞突起的轴膜表面,特异性结合糖基是α—D—半乳糖。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免疫病理室应用12种凝集素(表6-1)对人胚胎及各种正常组织进行了系统的凝集素受体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并无即定规律可寻。如胃粘膜主细胞为PNA受体,而壁细胞为BSL受体,双花扁豆受体(DBA)主要出现在大肠部份。 3.在肿瘤中凝集素结合的改变 肿瘤细胞伴有细胞膜的改变,细胞膜上的糖基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可用凝集素检测出来。大量研究发现,凝集素可作为肿瘤组织源性的标记、肿瘤特异性诊断的标志、肿瘤恶性的标记和不同肿瘤的分化标记。如张华忠等(1987)报道115例胃癌标记PHA阳性率高达90.43%,而正常胃粘膜基本是阴性,故认为PHA是胃癌的诊断性标志。BSA对乳腺恶性肿瘤阳性率达79%,而对良性病变均呈阴性反应,提示BSA可能为乳腺恶性肿瘤的相关标志。凝集素还有助于判别肿瘤的组织类型,如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ConA阳性,小胶质细胞瘤阴性,肾腺癌UEA1阴性,透明细胞癌阳性。 三、 凝集素的分类 凝集素可按糖的特异性、分子结构、结合位点和其功能进行分类。动物凝集素按分子结构分为C-型凝集素、S-型凝集素、P-型凝集素、I-型凝集素和Pentraxins。C-型凝集素是Ca2+依赖的凝集素;S-型凝集素是特异性识别β-半乳糖苷键的凝集素;P-型凝集素是特异性识别6磷酸甘露糖的凝集素;I-型凝集素是类似免疫球蛋白的凝集素;Pentraxins是有五个亚基的凝集素。 四、 凝集素的性质 至今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发现的凝集素均是糖蛋白,糖以共价键形式结合进凝集素中,糖的种类主要包括有甘露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而少见木糖,阿拉伯糖。动物凝集素所含糖的种类和植物、微生物凝集素所含糖的种类不一样,凝集素中蛋白质部分主要由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组成,少见含硫氨基酸。与部分凝集素活性相关的金属离子常是Ca2+和Mg2+,这是许多糖进行结合或凝集活动所必需的。很多凝集素(如C一类型凝集素)发生凝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存在Ca2+ 。在赏凝集素(Limulin)中需要C扩+以类钙调素形式进行生理活动;而在Anthocidariscr assispina中,则是Ca2+ 影响凝集素分子构型:Ca2+影响牡蛎凝集素则是通过改变蛋白质构型,而不是直接参与配体结合。有人认为Ca2+ 通过离子键与梭基等作用,以稳定结构,增强氢键和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 凝集素进行的凝集反应常被单糖所抑制,有的却需某些二糖、三糖或多糖,被抑制的敏感性差别较大。某些典型特效凝集素易被相应血型物质中部分糖类所抑制,如A型血抗原特效的凝集素被N-乙酰-D一半乳糖所抑制;O型特效的凝集素被L一岩藻糖所抑制。凝集素结合糖类的专一性范围不一。少数凝集素的结合范围相当窄。用蛋白酶,如胰蛋白酶、链霉蛋白酶等温和处理凝集素,可使其凝集活动的敏感性得到提高,一些添加剂、金属离子也影响凝集素活动。 五、研究凝集素的意义 凝集素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凝集素最大的特点是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脂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膜表面的糖基。一种凝集素具有只对某一种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能力。因此,凝集素可以作为研究细胞膜结构的探针。凝集素在无脊椎动物血液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选择凝集各种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凝集作用等,是免疫防御的重要体液因子之一。另一方面,凝集素具有多价结合能力,能与荧光素、酶、生物素、铁蛋白及胶体金等结合、而不影响其生物活性,可用于光镜或电镜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工作,在探索细胞分化、增生和恶变的生物学演变过程,显示肿瘤相关抗原物质,以及对肿瘤的诊断评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此外,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作为植物胚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因子;在作物害虫防治方面表现出的保护功能等等。研究凝集素的特异性有助于以分子或原子层次 (Molecular or atomic level) 了解生命现象或病理变化。

下列处理不能加快黑藻细胞质流动的措施是

答案D适宜的光照和升高温度可增进细胞的代谢作加快细胞质的流动。切割实验材料,使一小部分受损伤的情况下,切口处细胞内一些物质向外的扩散加快,由于保护性适应,伤口周围细胞代谢加快而细胞质流动也加快。

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所占细胞鲜重比例的掌握程度。考查能力主要属于认知层次的识记水平,也涉及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只要是活的细胞,无论它是哪种类型,其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一定是水,蛋白质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但在生活的细胞中只约占7%~10%,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尽管含量比在其他组织高,但也不会超过50%,其中水分仍然要比脂肪多。题目“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这一前提条件是一个干扰因素。解此类题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假象迷惑。

电脑重生细胞能用blbl登录吗

能。《重生细胞》是一款RogueVania类型的平台动作游戏。需要在一次一次战斗中锤炼战斗技巧,精通拥有独特使用方式的各种武器,并且将翻滚和闪避等走位操作视为本能,以逃过那些出其不意出现的怪潮侵袭,迎战强横凶残的守卫和Boss。电脑重生细胞能用blbl登录,哔哩哔哩现为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平台,该网站于2009年6月26日创建,被粉丝们亲切的称为“B站”。

浆细胞(plasmacyte) 的特征。

【答案】:8~15μm,核明显缩小,圆形,占细胞的1/3以下,偏于一侧,核染色质浓集成块状,常排列呈车轮状,无核仁;胞浆量丰富,染蓝色或紫蓝色,不透明,有时有泡沫感,浆内可含有小空泡及/或少量嗜天青颗粒,偶见胞浆中有较大的红色或淡蓝色透明的球状物,称Russell小体,是球蛋白聚集而成。

浆细胞来源于

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浆细胞(plasma cell),又称效应B细胞。浆细胞大多见于消化管和呼吸道固有膜的结缔组织内。细胞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核圆但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粗,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成车轮状。细胞质呈嗜碱性,染为蓝色。近细胞核处有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大量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浅染区是高尔基复合体所在的部位。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浆细胞(plasma cell,PC)又称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ing cell)。成熟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抗原提呈细胞和Th细胞的辅助下成为活化B细胞,进而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类免疫球蛋白,同时表达浆细胞抗原-1(plasma cell antigen-l,PC-1)等浆细胞特异性标志,而mIg、MHCⅡ类分子、CD19、CD20、CD21等标记消失。浆细胞系统包括原始浆细胞、幼浆细胞、Russell小体、Dutcher小体和火焰状细胞等部分。

细胞活死染料AQUA用之前需要用DMSO解冻吗

需要。通过细胞培养可以直接观察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但是要注意细胞活死染料AQUA在使用之前必须用DMSO进行解冻,否则会影响细胞的活性,DMSO是一种氢键破坏剂因其抗冻作用,可用于细胞的冻存,进行解冻。

E.coli细胞能在不同的碳源中生长,当细菌在以下物质存在条件下生长时,乳糖操纵子的转录速率如何变化?

【答案】:当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乳糖操纵子以低水平进行转录。因为阻遏物与别乳糖(乳糖的一个异构体)形成复合物,别乳糖-阻遏物复合物不能与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区城结合,从而使该阻遏物不能阻止转录起始。$缺少乳糖的条件下,将不会有别乳糖生成,乳糖阻遏物与乳糖操纵子启动子区结合,阻止转录。$当乳糖作为唯一的碳源时,该乳糖操纵子以最大的速率转录,在别乳糖存在的条件下,转录也是可能发生的,因为乳糖阻遏物不能结合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区城。同样在缺少葡萄糖的条件下,转录速率也增加,因为cAMP产物增加,有更多的CAP-cAMP结合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区城,促进转录,使细胞在乳糖作为可利用的唯一碳源时合成大量的酶来维持生长。

什么是LSK细胞(Linu2212Sca-1+c-Kitu2212 cell)?

lin sca-1 c-kit 指的都是细胞的表面因子 +表示检测到 -表示未检测到LSK细胞就是小鼠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从小鼠后退骨中提取出细胞,然后染色,上流式细胞仪,最后Gate出lsk细胞就认为是造血干细胞。

重生细胞仲裁者在哪

仲裁者在称为字符区域中的维加。不断发现新的惊喜:隐藏房间、秘密通道以及隐藏在城堡角落之中的迷人景观:踏入此门者无需回头,自有死亡为汝代劳。推送1.1版本更新补丁,游戏可稳定60帧在NS上运行。本次更新还为游戏带来新的自定义模式,部分道具的能力有所改变,还有平衡性调整。Roguelike+银河恶魔城(全新类型:RogueVania):类似银河恶魔城类游戏,玩家将在相连世界中体会逐渐探索的乐趣,且游戏将兼有Roguelike游戏的重复可玩性和刺激的永久死亡体验。《死亡细胞》将Roguelike玩法与横版动作游戏的招牌类型“银河恶魔城”进行了有机结合。紧张刺激的战斗、多样的探索要素以及不可预测的随机地图,再加上一旦在游戏中死亡就需要从头开始挑战的硬核机制。

死亡细胞的尸体是谁的?

这是红细胞的代谢(1) 实验证明,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存期限短者约40日,长者可达200日,平均约120日。因此,血液中每日约有1%左右的红细胞受到破坏。(2) 当红细胞逐渐衰老时,膜脆性增加,在血流湍急处或通过微小孔隙时,可因受到冲击而破裂。(3) 血管外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在脾脏和肝脏,因为肝、脾内的巨噬细胞能“识别”衰老、受损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并将其吞噬。(4) 红细胞破裂后所释Hb的去向:① 释出后立即与血浆中的触珠蛋白(一种α2球蛋白)结合,成为一种复合物,复合物被肝脏所摄取,经脱铁后转变为胆色素。② 脱下来的铁经肝脏处理后,绝大部分由血浆蛋白转送回骨髓,重新用作制造Hb的原料。其他种类的细胞,有用的分解再利用,无用的或无法再利用的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排出体外。而死去的皮肤的上皮细胞则是直接脱落的。h

死亡细胞HEV装束有什么用

死亡细胞HEV装束可以增加攻击力。死亡细胞,Dead Cells,是由来自法国的开发商Motion Twin制作的一款类银河恶魔城风格的独立游戏。本作在Metroidvania的基础上融合了roguelike。游戏特点Roguelike和银河恶魔城,全新类型,RogueVania,类似银河恶魔城类游戏,玩家将在相连世界中体会逐渐探索的乐趣,且游戏将兼有Roguelike游戏的重复可玩性和刺激的永久死亡体验。死亡并非永眠。无论是面对Boss还是杂兵,战斗系统均基于模式识别设计,武器和法术各有妙用,你需要充分利用手头的一切,另外切记时刻走位翻滚。在反复死亡中不断解锁新关卡,探索城堡未知的边边角角,迎战强横凶残的Boss。不断发现新的惊喜:隐藏房间、秘密通道以及隐藏在城堡角落之中的迷人景观。

死亡细胞dlc有哪些内容 全dlc内容介绍

死亡细胞是steam上很受欢迎的roguelike游戏之一,游戏目前一共有6个dlc,其中2个为音乐原生包,剩余的4个分别为巨人崛起、坏种、致命坠落和王后与海,其中王后与海为最新的dlc,涵盖了全新boss女王及数种新敌人。 死亡细胞dlc内容介绍如下: 通过steam商店可以看到一共有6个dlc。 Dead Cells: Demake Soundtrack 音乐原生包。 Dead Cells: Soundtrack 音乐原生包。 Dead Cells: Rise of the Giant 巨人崛起,额外游戏内容。 Dead Cells: The Bad Seed 坏种,额外游戏内容。 Dead Cells: Fatal Falls 致命坠落,额外游戏内容。 Dead Cells: The Queen and the Sea 王后与海,额外游戏内容。

死亡细胞山洞钥匙有什么用

死亡细胞山洞钥匙用法:玩家在通关0细胞难度后会发现巨人尸体不见了,而出生点打不开的大门也打开了。进去之后玩家利用新技能飞头可以打开铁门获得山洞钥匙。之后玩家走猛毒旧下水道打大眼,再从墓地进入山洞。进入山洞后玩家会发现出生点的巨人复活了,击败4细胞难度的巨人后即可获得5细胞。《死亡细胞》(Dead Cells)是由来自法国的开发商Motion Twin制作的一款类银河恶魔城风格的(Metroidvania)独立游戏。本作在Metroidvania的基础上融合了roguelike。[1][2]在PS4和Switch平台推出《死亡细胞》实体版本,实体版和PC正式版本都在2018年8月18日推出。[3]根据该游戏市场宣传人员在PAX West 2018期间向媒体透露的情报,玩家喜欢购买Switch版本。死亡细胞,是由来自法国的开发商Motion Twin制作的一款类银河恶魔城风格的(Metroidvania)独立游戏。本作在Metroidvania的基础上融合了roguelike。该作在PS4和任天堂Switch平台推出死亡细胞(Dead Cells)实体版本,实体版和PC正式版本都在18年8月18日推出。《死亡细胞》将Roguelike玩法与横版动作游戏的招牌类型“银河恶魔城”进行了有机结合。紧张刺激的战斗、多样的探索要素以及不可预测的随机地图,再加上一旦在游戏中死亡就需要从头开始挑战的硬核机制,让玩家们每次进入游戏都要面临全新的挑战,但也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死亡细胞night light有什么用?

死亡细胞,TGA2018年最佳动作游戏,是在世界玩家圈内有着极高口碑的名作,同时也是roguelike风格游戏的业界标杆。如果要严格定义的话,死亡细胞并不算是真正的Roguelike游戏,按照维基的标准,roguelike的核心特征包括:随机生成的地牢;回合制的战斗;角色的永久死亡;其他的还包括没有终点的剧情,奇幻背景的设定等等。按照这个定义再来看看死亡细胞,该游戏的非常具有roguelike风:玩家的每一次死亡会几乎失去所有道具和资源(金币和细胞);同时刷新怪物和重置地图,导致每一次游玩都有不同体验。另外游戏采用类银河战士恶魔城的玩法,即2d横板即时动作战斗,有非线性连接的大型地图,加入障碍物或地形有条件的限制探索,所以现在有一类新的名词来指代这种roguelike-like游戏,叫做roguelite,像大家所熟知的FTL超越光速,以撒的结合都属于这个类别。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派硬核的游戏模式也该顺应现代玩家的特点而发展,通过结合其他类别的游戏的精华设计,让自己获得进化。死亡细胞便是这种进化的杰出成果,自身的主题恰巧也是关于细胞的进化。游戏的核心玩法算是比较硬核的那类,玩家操作一个杀不死的细胞所附身的尸体,以“探索”为核心目的,消灭大量的怪物,躲避各种陷阱,寻找地图上的暗门和宝藏,强化自己的能力,让玩家在一次次死亡和重生中获得进步和满足感。首先谈谈怪物的设计,游戏中有着许多各具特色的怪物,大都是横板游戏里的经典模板加以改进,它们近战或迟缓或迅捷,有死亡后原地爆炸,有中程投弹或远处射击,除了普通小怪,也有数值技能强化后的同模板精英怪,往往放在关底提供关键流程道具。这些怪物不仅各具风格,同时制作组也通过放置不同类型怪在同一地块形成1+1>2的挑战,引导玩家自由发挥采用多种战斗方式来通过此处,扩展了游戏的策略性。

死亡细胞十大神器

刺客匕首,狂热邪教匕首,怨恨之剑,残暴之剑(红/紫),血之剑,双匕首,诅咒之剑(红/紫),突刺剑,油刀,火把。《死亡细胞》是法国开发商Motion Twin制作的一款类银河战士恶魔城风格的独立游戏,于2018年8月18日推出实体版和PC正式版本。在该游戏中,玩家扮演一群“有意识的细胞”,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岛屿上,去挖掘岛屿上的惊人秘密。该游戏曾获得Steam“2018年度最佳抢先体验毕业作品(铂金级)”。

《重生细胞》属于什么类型的游戏?好玩吗?

《重生细胞》是一个需要联网的动作冒险游戏。风格为像素,里面的地图重复率很小,而且有各种不同的武器,耐玩性高。

什么是First lady(第一夫人)童颜涂抹水光针超微细胞渗透技术?

“超微细胞渗透技术”是韩国第一夫人(first lady)化妆品株式会社专研出来的生物科技术,其可瞬间突破表皮屏障,携带活性成分进入细胞内部,快速促进细胞合理代谢,分化新生细胞,重组受损肌肤,渗透速度超过传统产品500倍。其把超威 纳米技术应用到细胞渗透中,通过超威纳米技术将营养素变为比常态中的营养素小1000倍以上的纳米营养粒子,让营养素的有效成分充分溢出,从而提高了营养 素的穿透性,使营养精华能够快速穿过狭小的组织间隙,广泛渗透到细胞的最深处,给细胞直接注入精华。而随着营养素穿透力的增强,营养离子便可自由进入细胞 内部,与细胞中断裂残存分子链结合,形成新的细胞。其把营养素直接注入进细胞内部,促进细胞新生,给细胞最直接快速的保养,进而能有效地修复、活化细胞。

《死亡细胞》崩坏神庙路线是什么?

死亡细胞崩坏神庙路线是有罪者大道到壁垒到黑色大桥到崩坏神庙,玩家注意走过黑色大桥后,需要坐电梯上去才能到达神庙。死亡细胞是法国的开发商Motion Twin制作的一款类银河恶魔城风格的Metroidvania独立游戏,该游戏在PS4和任天堂Switch平台推出死亡细胞Dead Cells实体版本,实体版和PC正式版本都在18年8月18日推出。死亡细胞的国行版本重生细胞目前已经送审,不过送审版本的具体登陆平台尚不明确,注,在此前完美世界蒸汽平台的发布会中,确认Dead Cell死亡细胞的国行中文名为重生细胞,除了完美世界的蒸汽平台之外,Bilibili也计划发行国行版死亡细胞的手游版本,也不排除该作登陆国行Switch的可能性。死亡细胞的背景2020年12月,重生细胞死亡细胞国行版本已经拿到版号,由bilibili游戏发行,已于2月3日正式登陆安卓及iOS,本作在Metroidvania的基础上融合了roguelike,在游戏中玩家扮演一群有意识的细胞,在这个岛屿上,死亡只是开始,岛屿中同样也隐藏着秘密等待你去挖掘。根据该游戏市场宣传人员在PAX West2018期间向媒体透露的情报,玩家喜欢购买Switch版本,且购买率相对PS4版接近四倍,2018TGA上获得最佳动作游戏奖,Roguelike加银河恶魔城全新类型RogueVania,类似银河恶魔城类游戏,玩家将在相连世界中体会逐渐探索的乐趣,且游戏将兼有Roguelike游戏的重复可玩性和刺激的永久死亡体验。战斗无论是面对Boss还是杂兵,战斗系统均基于模式识别设计,武器和法术各有妙用,你需要充分利用手头的一切,另外切记时刻走位翻滚,非线性流程,在反复死亡中不断解锁新关卡,探索城堡未知的边边角角,迎战强横凶残的Boss。探索元素,不断发现新的惊喜,隐藏房间、秘密通道以及隐藏在城堡角落之中的迷人景观,踏入此门者无需回头,自有死亡为汝代劳。

死亡细胞十大神器是?

《死亡细胞》十大神器有:览生锈的剑、刺客匕首、狂热邪教匕首、怨恨之剑、残暴之剑(红/紫)、血之剑、双匕首、突刺剑、油刀、火把、壁咚矛、平衡之剑、斯巴达拖鞋。

E基因_人HTRIE基因在不同细胞系和多种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功能

  摘 要:人的HTRIE基因是五羟色胺受体(HTR)家族中的一员,这个家族里面的基因都和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以及人的自杀活动有关,但是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研究不多,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HTRIE基因在各个组织和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亚细胞定位发现HTRIE位于细胞膜上,萤光素酶实验分析确定HTRIE可以抑制原癌基因erbB2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TRIE基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HTRIE;表达谱;实时定量PCR:转录活性   中图分类号:Q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07)04-0311-05      人类的五羟色胺受体可以分为7种类型,即5-HTRI~7,这7种类型又可以分为14种亚型,分别为:HTR1A,HTR1B,HRTIC,HTRID,HTRIE,HTI1F,HTR2A,HTR2B,HTR2C,HTR3A,HTR4,HTR5A,HTR6,HTR7,有研芋云表明HTR7和HTR4都可以激活转录因子固醇反应元件(serumresponse element,SRE)的转录活性,在NIE-115细胞系中过表达5-HT4(a)可以使其变圆,在海马神经元中,HTR7有使神经轴突变长的功能,HTRlB能够和S100A10,Pll(annexin 2 lightchain)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而且发现HTRlB对下游ERK1/2的Thr202/TYr204磷酸化具有调控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和pll相互作用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人HTRIE基因位于染色体的6q14-q15,并且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因此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目前发现此蛋白质在背根神经中枢有表达,并且具有抑制cAMP的形成,而且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组氨、多巴胺和褪黑激素的刺激下,其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没有任何变化,研究发现在阻断剂methiothepin的刺激下,HTRlE抑制cAMP的形成作用消失,有研究表明,五羟色胺诱导钙离子释放是通过激活HTR1E来实现的,而且发现HTtR1E可以调节细胞因子IL-6和CXCL8/IL8的释放,因此HTR1E可能在激活各种细胞信号途径以及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HTRIE基因在各个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亚细胞定位分析,为以后对HTRIE功能的研究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和含有erb B2启动子的报告基因pTAL-luc-erbB2购自Clontech公司,pMDl8-T载体、不含erbB2启动子区域的报告基因的载体pTAL-luc、各种限制性内切酶、T4DNA连接酶、T4聚合酶及反转录试剂盒购自TaKaRa,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试剂盒,总RNA提取的TRIZOL试剂购自Invitrogen,luciferase assay试剂盒购自Promega,SYBRGreen I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试剂盒购自Applied Bio systems公司,倒置荧光显微镜为Zeiss产品,PE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为美国ABI 7900产品,荧光分光光度计TD-20/20为美国产品,T47D、HeLa、HepG2、Hep3B、SW480、MCF7等14种细胞系以及人的各种组织由实验室保存。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总RNA的提取、cDNA的合成T47D、HeLa、HepG2、Hep3B、SW480、MCF7等细胞在37℃,5%CO2,相对湿度95%条件下,用完全培养液DMEM(补加10%新生牛血清、2mol/L谷氨酰胺和100mg/L青霉素和100mg/L链霉素)培养,24h以后用PBS将细胞洗两次,然后用细胞刮收集细胞,各种细胞系和组织按照Invitrogen公司试剂盒提供的方法进行,用反转录试剂盒合成各细胞系和组织的cDNA片段。   1.2.2 目的基因的扩增以及重组载体的构建   从人大脑组织中提取RNA,然后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以HTRIE引物对(sense primer:5′-CTCGAGATGAACATCACAAACTGTACCAC-3′,添加Xho I位点anti-sense primer 5′-GGTACCCTAAGTATGCTCTCGGCATCT-3′,添加gpn I)克隆人HTRlE编码序列(1098bp),然后亚克隆到pMDl8-T载体中,用Xho I/Kpn I酶切鉴定正确后,用Xho I/Kpn I酶切将目的片段切下,再亚克隆到同样酶切处理的pEGFP-C3表达载体中,酶切验证后测序分析,以确保读码框和序列的正确性。   1.2.3 实时定量PCR   用Trizol抽提各种细胞系的细胞总RNA,取总RNA 2μg用SuperscriptⅡ逆转录试剂盒进行逆转录反应,再以逆转录反应液2μL作为模板,对TNFAIP l基因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定量引物采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sense primer:5′-TCCACCAG CCTGCCAACTAC-3′anti-sense primer 5′-CCGTCCTCq"TCCTGGCGTAT-3′);反应体系为:1×SYBR Green PCRMaster Mix,50mmol/L sense primer,50 mmol/Lanti-sense primer,100ng模板进行,反应条件为:95℃变性15s、60℃复性60s,72℃延伸60s,共40个循环,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用去离子水取代模板作阴性对照,用美国PE Biosystems公司提供的SDS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RO值为纵坐标做直方图,比较表达差异,每个样品重复3次。   1.2.4 HTRIE亚细胞定位   用完全培养液DMEM培养Hep3B细胞长到70%~80%时,将pEGFP-C3-HTRIE转染到Hep3B细胞,细胞培养24h后,用PBS洗细胞一次,然后用4%的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0min,PBS洗两次,随后将50%的丙酮和50%甲醇混合液加入到细胞中室温放置30s后,PBS洗两次,然后加入终浓度为0.5mg/L的Hochest染色液,室温放置30min,用PBS洗两次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1.2.5 萤光素酶实验检测HTR1E对erbB2转录活性的影响   用完全培养基DMEM培养HEK293Fr细胞,等到细胞长到70%~80%时,将pTAL-luc-erbB2与pEGFP-C3-HTRIZ,pTAL-luc与pEGFP-C3-HTRIE,pEGFP-C3与pTAL-luc-erbB2,pTAL- luc与pEGFP-C3分别共转染到培养好的HEK293Fr细胞中,每组重复3次,每孔用LacZ共转染到细胞中来平衡用量,转染24h后,将细胞用PBS洗两次,裂解细胞抽提蛋白,测定各组分蛋白的荧光强度。      2 结果      2.1 细胞和组织的总RNA的提取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   将细胞和组织中提取的RNA各取2μL进行琼脂糖电泳,可以观察到清晰的28S、18S、5S条带,RNA的提取效果理想,然后检测各RNA的A260/A280值,其A260/A280值都在1.85左右,说明提取的RNA有着较高的浓度(图1),反转录后,克隆的人HTRIE基因片段在约1000bp处获得单一目的条带,与克隆基因1098bp的大小基本一致(图2),克隆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PF-C3中,Xho I/xpn I酶切验证得到一条约1000 bp的条带(图3),测序结果进一步说明HTRIE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中,而且读码框正确。      2.2 HTRIE在各个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分析   用RT-PCR检测HTR1E在常见的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图4),结果显示HTRIE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人的乳腺癌细胞T47D和纤维素瘤细胞HTl080-Tetoff表达量最低,而在人的肝癌细胞HepG2表达量最高,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都有较高的表达,但是在肝脏组织表达量最高,在脾脏组织表达量最低,在实验过程中,目的基因和内参β-actin在琼脂糖电泳后都只有单一的一条带,说明两个基因都是特异性的扩增,实验没有污染(结果没有显示)。      2.3 HTRIE定位于细胞膜上   在Hep3B细胞中转染pEGFP-C3-HTR1E,经过Hocheset染色后,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和目的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HTR1E定位于细胞膜上(图5)。          2.4 HTRIE可以抑制原癌基因erbB2的转录活性   将p7AL-luc-erbB2与pEGFP-C3-HTRIE,pTAL-luc与pEGFP-C3-HTRIE,空载体pEGFP-C3与pTAL-luc-erbB2,pTAL-luc与空载体pEGFP-C3分别共转染到HEK293FT细胞中,每组重复3次,转染24h后,测定报告基因的荧光值,结果发现在HEK293Fr细胞中过表达H7R1E后,报告基因erbB2的荧光值明显下降,没有erbB2启动子的报告基因的pTAL-luc在过表达H7R1E后荧光值没有明显的下降的趋势,这说明HTRlE对原癌基因erbB2的转录有抑制作用(图6)。      3 讨论      原癌基因ERBb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中的一员,研究发现,在小鼠中敲除erbB2基因11d后小鼠死去,并且其运动神经和颅神经嵴衍生感官神经节的发育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EGFR(erbBl),erbB3和erbB4 3个基因都需要与配体的结合才能够被激活,但是erbB2的激活并不需要与配体的结合,这意味着其他的信号分子也可以通过erbB2来传递信号,目前对与erbB2致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水平,并已经证实了erbB2可以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通路来激活,在许多类型癌症中erbB2都出现过表达的情况,所以在治疗癌症时,erbB2也成为药物治疗的靶标,我们通过对HTREI的亚细胞定位发现,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的HTRIE定位于细胞膜上,而且发现此基因在各个组织和细胞中都有表达,并可以抑制erbB2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这也就意味着HTRIE基因可能在癌症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以后HTRIE功能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简介:吴艳阳(1981―),男,湖南张家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转录因子调控机理的研究;张健(1963―),男,湖南长沙县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转录因子调控机理的研究。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答案】:(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具有能持续漂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细胞复苏、 换液、传代、 冻存protocol

复苏 细胞复苏是指将冻存在液氮或-80℃的细胞解冻,恢复其生长的过程。操作原则:快!慢冻速融里的速融就是指细胞复苏过程。 步骤: 1、 准备工作:预热完全培养基。多少℃培养的细胞就预热到多少℃ 在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中,准备好细胞培养瓶/皿,并在其中添加足量预热的完全培养基。 如果需要离心去除冻存细胞中的冻存液,此时也可以准备好 15ml 离心管,在管中添加1-2ml 预热的完全培养基。 2、 解冻细胞。 做法有 2 种选择: (1)从-80℃或液氮中取出冻存的细胞,迅速入 37℃水浴,轻摇解冻。冻存管口保持在水面上,以免水浴锅中的水进入管中。 如果冻存细胞的地方离细胞房水浴锅较远,可以准备一个干净的烧杯,烧杯中装 37℃ 水,带着烧杯去取细胞以实现迅速入水浴,或者路上利用体温手搓冻存管到达水浴 时如未充分解冻再投入水浴继续解冻。当冻存管中只剩一点小冰粒时,酒精棉擦拭冻存管外表面,移入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 (2)从-80℃或液氮中取出冻存的细胞,迅速酒精擦拭冻存管外表面,移入生物安全柜/ 超净工作台,向冻存管内加入适量预热的完全培养基,并轻轻吹打以促使细胞融化。这个做法适合冻存管中有足够空间以容纳新加入的新鲜培养基。自己可以尝试一下,哪种方法细胞融化速度快就用哪种方法。个人认为第 2 种快。 3、 接种细胞: 此时做法有 3 种选择: (1)如果是对冻存液成分耐受的细胞,可将冻存管中的细胞直接吸入准备好的培养瓶/皿, 轻轻十字摇晃混匀细胞,放入细胞培养箱。 (2)如果是对冻存液成分不耐受的细胞,将冻存管中的细胞吸入准备好的 15ml 离心管中,500g ×3min 离心,去除上清,1ml-2ml 预热的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沉淀并转移到准备好的培养瓶/皿。 (3)如果是对冻存液成分不耐受的细胞,用解冻细胞第 2 种方法的,可以直接用冻存管离心,500g ×3min 离心,去除上清,1ml-2ml 预热的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沉淀并转移到准备好的培养瓶/皿。 4、 第二天光镜下观察细胞。如果是带着冻存液一起接种的细胞应进行换液。 细胞换液 细胞换液是指去除旧的培养基,换成新的完全培养基以继续提供细胞充足的营养支持。当旧培养基 ph 值改变(含酚红的培养基通常是变酸发黄)时,需要及时进行换液。 步骤: 1、 准备工作: 预热完全培养基,酒精棉擦拭培养基瓶外表面后移入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 细胞培养箱中取出的细胞,酒精棉擦拭培养瓶/皿外表面,移入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可以稍等待,待生物安全柜中的循环风将试剂瓶和培养瓶的外表面吹拂几分钟后,拧开培养基瓶盖虚掩,拧开培养瓶瓶盖虚掩,培养皿盖不用拧。 如果是贴壁细胞,可以用全量换液法,直接吸去全部旧培养基,补充足量新鲜完全培养基。 如果是悬浮细胞,可以用半量换液法,即吸去一半旧培养基,补充新鲜完全培养基。(会损失一半细胞)。悬浮细胞如果不想损失细胞,那就需要将培养物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去除旧培养基,再用新培养基重悬细胞沉淀。 不光细胞维持培养时需要进行细胞换液,一些实验操作也需要进行细胞换液。当换液操作是实验需要时,可能在添加新的培养基前需要 PBS 清洗细胞以去除旧培养基的影响, 新添加的培养基也可根据实验需求进行特殊配制,不一定是完全培养基。 细胞传代 是指将细胞培养物分出来,重新接种到新的培养瓶/皿内,使细胞重新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的过程。 对单层生长的 贴壁细胞 而言,当细胞汇合度为 80%左右时,细胞状态是最好的,此时适合进行传代。 预热完全培养基、DPBS、胰蛋白酶或其他可解离细胞的试剂,酒精棉擦拭瓶外表面后移入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 细胞培养箱中取出的细胞,酒精棉擦拭培养瓶/皿外表面,移入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可以稍等待,待生物安全柜中的循环风将试剂瓶和培养瓶的外表面吹拂几分钟后,拧开试剂瓶盖虚掩,拧开培养瓶瓶盖虚掩,培养皿盖不用拧。 吸去旧的培养基,DPBS 洗细胞 1-2 次,加入消化液(胰蛋白酶或含 EDTA 的胰蛋白酶或无动物成分来源的 TryplLE),轻轻晃动培养瓶/皿,使消化液能均匀布满所有细胞。 一些强贴壁的细胞,如果使用胰蛋白酶消化,可以用胰蛋白酶代替 DPBS 清洗细胞,并在 37℃进行消化(加上消化液后放进 37℃细胞培养箱)。 用含EDTA 的胰蛋白酶来消化细胞的话,消化速度会更快。 强贴壁细胞或用特殊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使用 TrypLE 消化。 细胞消化的同时可以准备新的培养瓶/皿,往培养瓶/皿中添加适量新鲜培养基。 当镜下观察贴壁细胞直接的连接松散,细胞有所变形,但还没有出现大片脱落时,吸去消化液,稍待一两分钟,让残留在细胞表面但是肉眼看不见的消化液进一步消化。 加入适量完全培养基,轻柔吹打细胞(用一层层“扫描”方式来吹打),不要忘了沿边“清扫”。胰蛋白酶可以被完全培养基中含的血清终止。 EDTA 无法被终止,因此含 EDTA 的胰蛋白酶消化的细胞,可以在加完全培养基吹打之前用DPBS 洗 1-2 遍。 TrypLE 无需终止,DPBS 稀释即可,因此也可以在加完全培养基吹打之前用 DPBS 洗 1-2 遍。 最好控制不要消化过度,细胞成片脱落。当细胞消化过度时,只能通过离心去除消化液了。 吹打细胞时注意轻柔,控制泡沫,以免对细胞造成太多的细胞损伤。吸不净,吹不净, 枪尖始终保持在液体中可以有效控制泡沫产生。 在加入新培养基吹打细胞时即可规划好,打算一盘细胞分成 N 盘,那就用 0.5N/1N ml 培养基进行细胞吹打。 将细胞吹打成细胞悬液后即可每个新瓶/皿接种 0.5 或 1ml,十字混匀后,送入细胞培养箱继续培养。 通常细胞可以 1:2、1:3、1:4 传。有些细胞不能传太稀,容易状态不好生长缓慢。 对悬浮细胞而言,因为不需要消化,传代过程比较简单,直接吸取一定量旧培养物接种到新培养瓶/皿即可。 细胞冻存 主要为了细胞保种,是指将细胞置于保护性液体中于低温中长期储存的技术。 对单层生长的 贴壁细胞 而言,当细胞汇合度为 80%左右时,细胞状态是最好的,此时适合进行冻存。 预热完全培养基、DPBS、胰蛋白酶或其他可解离细胞的试剂、DMSO 或无血清细胞冻存液,酒精棉擦拭瓶外表面后移入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 细胞培养箱中取出的细胞,酒精棉擦拭培养瓶/皿外表面,移入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准备无菌细胞冻存管和 15ml 离心管,移入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 准备程序冻存盒(恢复至室温)。如果使用添加异丙醇的程序冻存盒,注意异丙醇的量, 如不足,需添加,并且应该根据程序冻存盒说明书定期更换异丙醇。 按细胞传代的做法进行细胞消化,吸去消化液后,1-2ml 完全培养基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对悬浮细胞而言,无需消化,直接进入下一步离心收集细胞。 将单细胞悬液转移到 15ml 离心管,500g×3min 离心,去除上清。 如使用无血清细胞冻存液,直接吸取无血清细胞冻存液重悬细胞,然后转移到冻存管中拧紧盖子。 如使用自制的细胞冻存液,需要先配制好细胞冻存液,方法如下: 优先使用培养该细胞的新鲜完全培养基配制,900ul 完全培养基+100ul DMSO=1ml 细胞冻存液(DMSO 含量 10%)。 DMSO 在加入培养基时会发热,务必提前配制好冻存液,以免过热损伤细胞。 对于娇弱的细胞,可配成 2×细胞冻存液,先使用一定体积新鲜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再逐滴滴加等体积 2×细胞冻存液(DMSO 终浓度还是 10%),吹打混匀,转移到冻存管中。 自制细胞冻存液中的 DMSO 可适当降低,5%-10%都可以,胎牛血清可以提高至 20%。 在冻存一些比较娇弱的原代细胞时,冻存液中的完全培养基可以用胎牛血清替代,即冻存液中只含胎牛血清和DMSO。 冻存细胞的量可以参考传代时的比例,原则是让复苏的细胞有充足的生长空间。推荐使用内旋式细胞冻存管,比较安全。 有些细胞冻存管的管盖设计是特殊的,当第一次感觉拧紧时,此时并没有真正拧紧,可以进一步拧,直到第二次感觉到拧紧。推荐使用这样的冻存管,在温度变化发生热胀冷缩时不容易发生液体泄漏,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使用无血清冻存液重悬的细胞,无需程序降温,直接塞-80℃冰箱降温,第二天转移到液氮中。 使用自配细胞冻存液的细胞,需放进程序冻存盒后再置于-80℃冰箱中,第二天转移到液氮中。 -80℃不适合长期保存冻存细胞(大概 1-2 年吧)。液氮中冻存的细胞十年之久都可以复苏成功。如需要更长期地保存细胞,应该定期复苏细胞后再次冻存。 程序冻存盒也可以自制,即使用大量脱脂棉花包裹冻存的细胞,或使用海绵包裹细胞。 :

从乳牙长成大脑? 美科学家培育乳牙干细胞研究小儿自闭症

微软召集科学家与工程师 试图以电脑科学消灭癌症生技中心开发新颖癌症治疗药物新世代免疫治疗 唤醒体内抗癌免疫力癌症微阵列数据库和网络的数据分析平台在癌症精准医学的应用 儿童脱落的乳牙内含牙髓细胞,属于非造血性干细胞,具分化及修复的功能。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Alysson Muotri与其研究团队将儿童乳牙中提取的干细胞,利用多种生长因子将干细胞发育成与胚胎阶段胎儿脑组织相似的大脑皮层组织。 皮层是包裹在大脑外侧的连通皮状结构,由神经细胞组成,包括神经元等其它支持细胞,皮层的额叶区与人类较高级的认知功能如学习、决策、情绪表达,甚至与他人的互动与社交能力有关。 而研究中提供乳牙的对象除了一般儿童,也包含自闭症和瑞特氏症候群(Rett Syndrome)、威廉氏症候群(Williams–Beuren syndrome)的儿童。自闭症儿童情绪表达较困难,在社交互动上常会有障碍,瑞特氏症候群较罕见的神经疾病,病童会有发展迟缓的现象,某些症状与自闭症类似,故诊断上常有误判的例子。 威廉氏症候群也为神经异常疾病,病童语言能力较一般人突出,孩童表现较为活跃不怕生。 研究人员透过比较他们的干细胞所培育出的大脑,发现其中神经突触的数量有明显差异,自闭症儿童的样本培育出的突触相对较少,而威廉氏症候群突触数量却异常地多。研究人员从两者的差异可研究神经突触与社交能力的相关性,他们同时也对这类疾病的已故患者大脑进行解剖研究,发现了类似的结构差异。 其余研究团队使用类器官研究的成果也与他们的研究结果相近, 这类由干细胞培育出的「类器官」将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大脑发育与神经疾病的相关性,并对人类的社交能力有全新的认识。 Alysson Muotri也发现一种名叫IGF1的生长因子能 *** 瑞特氏症候群病童的样本形成更多的突触,现今研究人员已着手进行相关的早期临床试验,其团队也计画研究这些培养出的大脑皮层对各种 *** 的反应,也许能透过这些研究结果为目前尚未有解药的神经疾病找出治疗方式。 1.Mini-brains made from teeth help reveal what makes us sociable 2.Alysson R. Muotri et al. Mini-brains made from teeth help reveal what makes us sociable Cell 12 November 2010 话题: 大脑皮层, 干细胞, 生医新知

新发现!拯救雷特氏症脑神经细胞缺陷

好发于小女孩的「雷特氏症」(Rett Syndrome),治疗方法可望有新解!中央研究院研究团队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提高大脑中MeCP2蛋白的「类小泛素化」现象,能够拯救其社交、记忆和脑神经细胞的缺陷,有助打破雷特氏症无药可治愈的现况,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思考方向。 中研院研究团队成员(由左而右)刘绍宇、郑信忠、刘彦呈、李小媛、徐伟伦、马允立,发现提高大脑中MeCP2蛋白的「类小泛素化」现象,可以改善雷特氏症的记忆和脑神经细胞缺陷。(图片提供/中研院) 小女孩的恶梦!雷特氏症迄今无法治愈 雷特氏症是一种罕见的复杂性神经失调症,以万分之一的机率好发于小女孩,男孩则早夭。病童通常在1.5岁时身心快速退化,并会出现扭手、搓手、玩手及吃手等症状。随之而来会发生语言障碍、运动功能失调、社交能力变差、学习与记忆能力衰退,以及情绪失调等严重的身心障碍症状,有些患者甚至会发生脊椎侧弯的现象。 医学界已知雷特氏症病因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有关,并且可借由基因检测验出,但目前无法治愈,只能依赖药物改善。 雷特氏症新发现 中研院研究登国际期刊 不过,中研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李小媛的研究团队发现,若增强大脑中一种名为MeCP2蛋白的特定后转译修饰作用,可挽救实验小鼠因雷特氏症所导致的社交、记忆与脑神经细胞的缺陷。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表皮主要是由角质形成细胞和什么细胞组成

叶片的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外壁有角质层或蜡层,起保护作用。表皮上有许多成对的半月形保卫细胞。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薄壁组织总称为叶肉,是叶 进行光合作用 的主要场所,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在枝上取横向的位置着生,叶片有上、下面之分。上面(近轴面、腹面)为受光的一面,呈深绿色。下面(远轴面、背面)为背光的一面,为淡绿色。因叶两面受光情况不同,两面内部的叶肉组织常有组织的分化,这种叶称为异面叶。许多单子叶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的叶,取近乎直立的位置着生,叶两面受光均匀,因而内部的叶肉组织比较均一,无明显的组织分化,这样的叶称等面叶,如玉米、小麦、胡杨。在异面叶中,近上表皮的叶肉组织细胞呈长柱形,排列紧密整齐,其长轴常与叶表面垂直,呈栅栏状,故称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的层数,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为1~3层。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较少,形状不规划,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而多,呈海绵状,故称海绵组织。角质层(jiaozhiceng)植物地上器官(如茎、叶等)的表面的一层脂肪性物质。它是由表皮细胞所分泌的。在叶子的表面最明显;嫩枝、花、果实和幼根的表皮外层也常具有这种结构。其功能主要起保护作用,它不仅可以限制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而且可以抵抗微生物的侵袭等各种不良影响。  角质层 (stratum corneum) 由5~1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角质细胞组成,其细胞核和细胞器已经完全消失。电镜下,角质层细胞内充满密集平行的角蛋白张力细丝浸埋在无定形物质中,其中主要为透明角质所含的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内面附有一层厚约12nm的不溶性蛋白质,故细胞膜增厚而坚固。细胞膜表面折皱不平,细胞相互嵌合,细胞间隙中充满角质小体颗粒释放的脂类物质。靠近透明层的角质层细胞间尚可见桥粒,而角质层表层细胞的桥粒消失,因而容易脱落形成皮屑。 组成角质层的重要化学成分是角质,它是一种含16~18个碳的羟基脂肪酸。角质层常分两层,紧靠表皮细胞外壁,是由角质和纤维素组成的角化层;细胞壁外面是一层较薄的,由角质或与蜡质混合组成的角质层。角质层的厚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在干旱、阳光充足条件下生长的叶片,角质层较厚,含蜡质也较多;而生长在水中或阴湿环境中则较薄或甚至完全没有。

表皮中核及细胞器已萎缩或消失的细胞见于?

你好,朋友表皮肿和以及细胞一萎缩的情况下肯定皮肤黄疸粗糙没有一点光泽感。

白细胞偏低怎么办

问题一:体检白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就这张化验单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没事。你的白细胞比正常值低0.2常,而且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都是正常的,你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所以没有临床意义。你如果不放心可以自己复查一个。这样单项异常的结果临床交多见,我们都算误差。如果明显单项降低,如白细胞2.2,那就要注意。通俗的说白细胞在人体内就是细菌的杀手,正常情况下是一个维和部队,适当的清除细菌,当体内细菌大量繁殖,感染加重时,维和部队就会扩军,消灭细菌。维和部队若明显减员,可能血液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骨髓穿刺明确诊断。 问题二:白细胞低怎么办? 你好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 建议: 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及不洁饮食以免消化系统感染。 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损害或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祝您身体健康! 问题三:白细胞减少怎么治疗 白细胞少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建议你查明病因后,治疗病因。并在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加营养,多吃豆制品,牛奶,蔬菜,水果等。血液中的好呢?回答者:tianyuank你好: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苯致呢?回答者:lijink你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问题四:白细胞偏低说明什么?是什么原因?怎么才能避免? 你的值接近正常值的下线,如果始终是这个值不降低就没什么需要引起注意的,白细胞偏低常见于病毒感染,比如病毒性感冒,也就是常说的流感,也可能跟你的工作又关,比如经常的接触电子设备,或有辐射的设备也可能造成白细胞的降低,再有可能就是你经常疲劳熬夜,休息不好,造成免疫力低下,导致白细胞减少。根据以上的情况你自己对照,如果都没有的话,就可能是白细胞生成障碍了,这就比较麻烦了,需要到当地的医院进行更详细的检查。一般情况下,多休息,少接触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多吃饭,提高免疫力,白细胞值就能提高。 问题五:体检结果白细胞稍低,怎么回事? 白血球(白细胞)偏低是人体免疫力低下的一个症状,很有可能与本人经常长时间在电脑前办公有关,这类人易患感冒、感染等疾病,可食用黄芪、人参、阿胶等滋补品进行调理。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很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如药物性白细胞减少、化学用品、杀虫剂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长期接触X线、放射性核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感染性白细胞减少,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当白细胞计数持续减少时,特别是有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时应到医院就诊,以找出白细胞减少的病因,方能予以相应治疗,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防治感染、运用 *** 粒细胞生长的药物如升白胺等。 问题六:白细胞数量低会怎样? 白细胞减少病人可无症状或有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纳差、体力减退,并有易感染倾向。是否合并感染视粒细胞减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肤等多见。(和中风无关)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 ?? 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如果介于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疗;如果低于4000个,就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疗,比如说,仅仅是轻度减少或一过性减少,复查时未继续下降,又毫无症状或不适,那就不必紧张,也无需治疗。当然,下列情况下的白细胞需要关注,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 ?? 1、白细胞数严重减少需要紧急治疗。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则细菌很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 ?? 2、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供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 3、同时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诊治。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液病,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 临床上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有: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一般无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都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根据其临床特点,属于中医学“气虚”症范畴。 [临床表现] 1.白细胞减少症:一般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无症状,部分病人则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 2.粒细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骤,常有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有时口腔、鼻腔、皮肤、直肠、 *** 、 *** 等黏膜处可出现坏死性溃疡。对药物过敏者,可同时发生剥脱性皮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迅速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导致死亡。 [诊断] 1.白细胞减少症:由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Oxll09/L。儿童 的标准为10-14岁低于4.5x109/L,5―9岁低于5.0x 109/L,小于5岁低于5.5x 109/L。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x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xl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或维生素B410mg,每日 3次;或碳酸锂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进细胞生成。 2.中医药治疗 气血亏虚:气短乏力,头晕,四肢酸软,......>> 问题七:白细胞偏低怎样改善 中药益气健脾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滋阴补血药可保护骨髓功能, 增加外周血液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①中草药及有效成分 常用预防和治疗白细胞减少的中草药有: 人参、黄芪、党参、女贞子、鸡血藤、枸杞子、地黄、川芎、苦参、刺五加、茜草、灵芝、三颗针、淫羊藿等。能升高白细胞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糖类(枸杞、银耳、云芝、淫羊藿、人参多糖等)、生物碱类(小檗胺、去甲斑蝥素、苦参总碱、千金藤素等)、皂苷类(人参皂苷、绞股蓝总皂苷、黄芪苷等)、挥发油类(莪术油、茴香烯等)。②中医常用升白复方制剂有愚鲁汤、保元汤、十全大补口服液、六味地黄口服液、升白丸、乌鸡白凤丸、健脾益肾冲剂、长安升白冲剂、升白片、参芪片、养血升白胶囊、大花罗布麻胶囊、蜂龄胶囊等。2)化学药物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 为促核酸代谢物, 升白作用同时也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 故宜慎用。小檗胺系小檗属植物分离得到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能促进造血功能, 增加末梢血白细胞。茜草双酯系茜草有效成分茜草酸衍生物, 能加速成熟白细胞释放、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者增加白细胞作用优于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 并与它们有协同作用肌苷、茴香烯、核苷酸、氨肽素等也有一定的升白作用3)新型升白药①rHuGM-CSF 此系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用大肠杆菌产生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 *** 因子, 是非糖基化的水溶性蛋白质。②rHuG-CSF 本品是含175 个氨基酸的非糖基基化糖蛋白, 除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所需另加一个氨基末端甲硫氨酸外, 其氨基酸序列与人体G-CSF 自然序列一致。它可诱导嗜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循环嗜中性粒细胞, 明显增加嗜中性粒细胞计数, 减少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 可因此减少抗生素应用时间。正常情况下, 新产生的成熟粒细胞5d 进入循环池,而应用rHuG-CSF 后大约1d 进入循环池。使用rHuG-CSF, 患者WBC 恢复正常平均需3-4d。③灵杆菌素 系基因突变菌中具有强力升白作用的 *** 造血生长因子, 能强烈 *** 机体产生多种内源性集落 *** 因子, *** 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增强白细胞功能, 激活机体非特异免疫防御系统, 增强巨噬细胞活性, 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功能。500 多例肿瘤患者临床验证,其升白作用与惠尔血(rHuG-CSF) 相当, 而促进免疫功能更明显。动态观察发现, 在用药24h 后升白作用最为明显④升白欣 其主要成分是白细胞增多素, 是一种多克隆细胞因子诱生剂, 能够有效 *** 机体产生多种高效细胞因子, 包括G-CSF, GM-CSF, IL-1, IL-2 等, 相当于多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白细胞回升至正常值的平均所需时间为3-2d。本品主要副作用为发热和局部疼痛, 对症处理多可缓解。⑤地榆升白片 能 *** 骨髓造血,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加血细胞的生成数量,有效提高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放、化疗可导致肿瘤患者骨髓抑制,其造血微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地榆升白片能防止放、化疗对骨髓造血细胞DNA的损伤,并且具有保护造血微环境的作用。临床观察中发现,在放、化疗开始时即配合地榆升白片使用,用于防止因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起到了良好的疗效。不知你所说的白细胞偏低到底低到什么程度?白细胞的数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处于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如果白细胞虽然有些偏低,但仍属于正常范围内,你母亲偏低是因为化疗引起,停止化疗后,白细胞会逐渐恢复正常的。大多数化疗药物都会使病人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问题八:白细胞偏低要如何调理? 偏低,问题不大,临床上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有: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一般无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多锻炼,增强体制。

白细胞低怎么办?

简单,喝不很多中药就可以治愈!当然是指正确配方。

白细胞减少怎么治疗

你好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建议: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及不洁饮食以免消化系统感染。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损害或白细胞减少的药物。祝您身体健康!

血白细胞偏低怎么治疗

问题一:人体血液里白细胞偏低吃什么能补?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 1、白细胞数严重减少需要紧急治疗。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则细菌很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 2、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同时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诊治。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液病,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4、白细胞低说明你的抵抗力不是很好,多定些高蛋白的食物,如:海鲜、鸡蛋、牛奶等,增加营养,多运动 临床上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有: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一般无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1.西医药治疗 (1)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或维生素B410mg,每日 3次;或碳酸锂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进细胞生成。 2.中医药治疗 气血亏虚:气短乏力,头晕,四肢酸软,食欲减退,失眠多梦,或极度衰弱,经常发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党参、黄芪各30克,黄精、陈皮、白术、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丹参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 中成药:峰龄胶囊、百令胶囊、施普瑞螺旋藻。 问题二:白细胞减少怎么治疗 白细胞少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建议你查明病因后,治疗病因。并在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加营养,多吃豆制品,牛奶,蔬菜,水果等。血液中的好呢?回答者:tianyuank你好: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苯致呢?回答者:lijink你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目前认为肿瘤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逃逸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杀伤的

肿瘤的免疫监视及免疫逃逸一、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概念早在1909年由Ehrlich最先提出,认为机体中经常会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所识别,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50年后,Thomas通过对机体细胞免疫进化机制的研究.提出了肿瘤细胞抗原表达低下或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是发生肿瘤的重要因素。随后,Burnet丰富了这一观点,创立了免疫监视理论(immune surveillance theory),认为机体的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可以发挥监视作用,识别并消灭任何表达新抗原的“异己”成分或突变细胞,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无法有效清除“异己”成分或突变细胞时,就可能发生肿瘤。许多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理论。如器官移植中,药物抑制机体排斥反应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可使肿瘤的发生率增高。CD4T细胞缺陷的AIDS患者易患肉瘤和淋巴瘤。另外,被肿瘤抗原致敏的T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功能、某些肿瘤在体内可自行消退,以及原发性肿瘤切除后,转移瘤的消失,都间接支持了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存在。但这一理论还存在着局限性,还难以解释某些肿瘤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的相互关系,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虽然机体的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能对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并消除肿瘤,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原发性肿瘤在宿主体内生长,并易于转移和复发。也就是说,某些肿瘤能逃避机体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肿瘤免疫(tumor immunity)逃逸。免疫增强 在实验中发现,给荷瘤动物输入抗肿瘤免疫(tumor immunity)血清可促进肿瘤细的生长,称之为免疫增强。因而此处增强一词是指削弱机体的抗肿瘤能力,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避效应细胞的识别和攻击。现认为,免疫增强是由于血清中存在封闭因b1。chnghctor),后者遮盖了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封闭因子的种类可以有三种:①封闭性抗体,封闭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②抗原抗体复合物,既能封闭肿瘤抗原,又能与效应细胞受体或FC受体结合;③可溶性肿瘤抗原,竞争性结合效应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封阻抗体介导的反应。三者中以抗体和可溶性肿瘤抗原的免疫复合物居多,应用体外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毒试验(CML),证明这种复合物可抑制CTI。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肿瘤的免疫增强不仅与封闭因子有关,也可能涉及某些淋巴细胞。在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发现,某些致敏淋巴细胞过继性注入带瘤宿主,对肿瘤细胞出现刺激而非抑制其生长。这些淋巴细胞有可能属于抑制性细胞。相关热词:肿瘤 免疫监视 免疫逃逸 机体 肿瘤细胞 肿瘤抗原 免疫 免疫系统..........相关文章1.外周血用流式如何区分粒和单核(单核,外周血,临床医生,肿瘤病人)2.【专题讨论】免疫学相关测序技术答疑专贴(测序,免疫学,免疫,病人)3.【讨论】说说Human Protein Atlas 数据库(数据库,重头,抗体,肿瘤)4.哥们玩了一件超级溴大了想起来就恶心(恶心,肿瘤,病毒)5.请问如果想知道肿瘤组织内这种巨噬细胞浸润情况,肿瘤组织内巨噬细胞用何种方法标记(巨噬细胞,肿瘤组织,结肠癌,粘膜)6.血液肿瘤患者IKAROS转录因子在血清中用ELISA方法是否能检测到(血清,转录因子,肿瘤,血液)7.CPG-ODN作为肿瘤疫苗(vaccine)佐剂的临床前研究(疫苗,肿瘤,临床,佐剂)8.悬赏帮助(肿瘤,基因芯片数据,芯片数据)9.检测肿瘤免疫(tumor immunity)增强的常用指标有哪些(肿瘤免疫,肿瘤,穿孔素,血中)10.MHC分子限制性问题(病人,细胞株,共培养,抗原)11.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血肿,试剂盒)12.如何刺激以对CD8+T细胞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细胞因子,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分泌)13.“肿瘤抗原 MUC-1 负载树突状细胞”解读(树突状细胞,肿瘤抗原,疫苗)14.时间分辨荧光分析背景值太高 (荧光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肿瘤标志物,抗体)15.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什么细胞表达VEGF(人体,肿瘤细胞,内皮细胞)16.CTC检测(乳腺癌,原理,循环肿瘤细胞,前列腺癌)17.请问细胞凋亡(Apoptosis)相关热点(细胞凋亡,免疫,肿瘤)18.脾脏为何会发黑(脾脏,小鼠,肿瘤,免疫)19.肿瘤标志物CA15-3的单位“U”最初是怎么定义的(肿瘤标志物,抗原,酶单位)20.动物实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选择哪个检测蛋白表达(蛋白表达,动物实验,免疫组化,蛋白)

真核细胞详细资料大全

真核细胞 eukaryotic cell 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除细菌和蓝藻的细胞以外,所有的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原始真核细胞大约在12~16亿年前出现,现存的种类繁多,有些真核细胞极为原始,如涡鞭毛虫(甲藻),真核生物包括大量的单细胞生物或原生生物,全部多细胞生物。凡是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现在统称为真核生物。 2018年8月,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学领域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这一成果于2018年8月2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真核细胞 外文名 :Eukaryotic cell 相对 :原核细胞 术语 :生物术语 形态结构,形状,大小,组成,结构和功能,基本结构,内膜系统,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区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起源,发展, 形态结构 形状 细胞一般比较微小,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通常以μm计算其大小。但也有少数例外,如一些鸟卵(不包括蛋清),直径可达几个cm。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机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图1—1)。游离的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如血细胞和卵;紧密连线的细胞有扁平、方形、柱形等;具有收缩机能的肌细胞多为纺锤形或纤维形;具有传导机能的神经细胞则为星形,多具长的突起。细胞虽然形形 *** ,但是它们在形态结构与机能上又有共同的特征。 由于结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各类细胞形态千差万别,有圆形、椭圆形、柱形、方形、多角形、扁形、梭形,甚至不定形。 原核细胞的形状常与细胞外沉积物(如细胞壁)有关,如细菌细胞呈棒形,球形,弧形、螺旋形等不同形状。单细胞的动物或植物形状更复杂一些,如草履虫像鞋底状,眼虫呈梭形且带有长鞭毛,钟形虫呈袋状。 高等生物的细胞形状与细胞功能和细胞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如动物体内具有收缩功能的肌肉细胞呈长条形或长梭形;红细胞为圆盘状,有利于O2和CO2的气体交换。植物叶表皮的保卫细胞成半月形,2个细胞围成一个气孔,以利于呼吸和蒸腾。细胞离开了有机体分散存在时,形状往往发生变化,如平滑肌细胞在体内成梭形,而在离体培养时则可成多角形。 大小 一般说来,真核细胞的体积大于原核细胞,卵细胞大于体细胞。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一般在20~30μm间。鸵鸟的卵黄直径可达5cm,支原体仅0.1μm,人的坐骨神经细胞可长达1m。 组成 在真核细胞的核中,DNA与组蛋白等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结构,在核内可看到核仁。在细胞质内膜系统很发达,存在着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分别行使特异的功能。 真核生物包括我们熟悉的动植物以及微小的原生动物、单细胞海藻、真菌、苔藓等。真核细胞具有一个或多个由双膜包裹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包含于核中,并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染色体由少量的组蛋白及某些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的碱性蛋白质构成。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繁殖,并进行有丝分裂。也有些真核生物的细胞也能进行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人的肝脏细胞。 结构和功能 在形态结构方面,一般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少数单细胞有机体不具核膜(核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定区域),称为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如蓝细菌。具核膜的细胞就是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 真核细胞结构图 在机能方面:1.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例如细胞能将化学键能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等,以维持细胞各种生命活动;2.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3.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遗传物质的复制,通过细胞分裂将细胞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细胞。此外,还具有协调细胞机体整体生命的能力等。 基本结构 细胞是一团原生质(prola *** ),由它分化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各种细胞器等(图1—4)。原生质这个概念一直在沿用着,有人认为从分子水平看,原生质这个名称是笼统的不明确的。 (一)细胞膜或质膜(cell membrane或 pla *** a membrane, pla *** olemma)包围在细胞的表面,为极薄的膜。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不过,在显微解剖镜下,如用微针轻轻地压细胞的表面,可见细胞有明显的皱纹。如果把不能透过细胞膜的染料用微吸管注入细胞,结果细胞就变得有颜色,而且只限在质膜以内。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部分细胞膜为3层(内外两层为致密层,中间夹着不太致密的一层),称为单位膜(unit membrane),厚度一般为 7nm—10nm,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构成。一般认为2层致密层相当于蛋白质成分,中间的一层由2层磷脂分子所组成(不同种膜的脂类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不同),蛋白质排列很不规则,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并以不同的深度伸进脂类双分子层中,有的从膜内伸到膜外(图1—5)。对膜的分子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科学家用各种物理化学新技术研究膜的结构,提出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结构。主要认为质膜是由球形蛋白分子和连续的脂类双分子层构成的流体。由于膜脂具有流动性,所以质膜也有流动性。现对膜的分子结构已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图1—5)。细胞膜有维持细胞内环境恒定的作用,通过细胞膜有选择地从周围环境吸收养分,并将代谢产物排出细胞外。已有大量实验证据说明,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特别是酶,对多种物质出入细胞膜起著关键性作用。同时细胞膜还有信息传递、代谢调控、细胞识别与免疫等作用。正确认识细胞膜的结构与机能,对深入了解有关人和动物的一些生理机能的作用机理、对控制动物和医学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二)细胞质(cyla *** )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为细胞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活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可见细胞质呈半透明、均质的状态,粘滞性较低。若用微针刺细胞膜时感到有阻力,但穿过细胞膜到细胞质中则不感到有阻力,微针能自由活动。在细胞质中还可见不同大小的折光颗粒,这是细胞器和内含物等。细胞器(organelle)又称“细胞器官”,简称“胞器”,是细胞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内含物(inclusions)是细胞代谢的产物或是进入细胞的外来物,不具代谢活性。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剩下的均质、半透明的似无什么结构的胶体物质,称为基本细胞质或细胞质基质(fundamental or basic or ground cyto-pla *** 或 cyla *** ic matrix)。虽然它在光学显微镜下看来没什么结构,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却呈现出很复杂的内膜系统,是为内质网。因此细胞质基质的概念受电子显微镜检的影响很大,不过有条件的理解,基质的含义仍然不变,即在细胞中除了可见的结构外,均质透明的部分为基质。在细胞质中包含下列各重要的细胞器: 1.内质网(endopla *** ic reticulum,简写 ER)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这种膜系统是在细胞的内质中(K.R.Porter和A.D.Claude,1945),因此称为内质网(图1-4)。它是由膜形成的一些小管、小囊和膜层(扁平的囊)构成的。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哺乳动物的红血细胞除外),形状差异较大,在不同类的细胞中,其形状、排列、数量、分布不同,即使在同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也不同。但在各类型的成熟细胞内,内质网有一定的形态特征。根据内质网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几种,主要的是糙面型或颗粒型(rough ER或 granular ER)及滑面型或无颗粒型( *** ooth ER或 agranular ER)。糙面内质网的主要特点,是在内质网膜的外面附有颗粒,这些颗粒叫做核(糖核)蛋白体(ribosome)或称核糖体。核蛋白体由2个亚单位构成,它们相互吻合构成直径约20nm的完整单位。核蛋白体含有丰富的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部位。这种类型的内质网常呈扁平囊状,有时也膨大成网内池(cisterna)。滑面内质网的特点是膜上无颗粒,膜系常呈管状,小管彼此连线成网。这两种内质网可认为是一个系统,因为它们在一个细胞内常是彼此连线的,而且糙面内质网又与核膜相连。糙面内质网不仅能在其核蛋白体上合成蛋白质,而且也参加蛋白质的修饰、加工和运输。滑面内质网与脂类物质的合成、与糖原和其他糖类的代谢有关,也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整个内质网提供了大量的膜表面,有利于酶的分布和细胞的生命活动。 2.高尔基器(Golgi apparatus)或称高尔基体(Golgi body)、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用一定的固定、染色技术处理高等动物的细胞,高尔基器呈现网状结构,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则呈现分散的圆形或凹盘形结构。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高尔基器也是一种膜结构(图1—6)。它是由一些表面光滑的大扁囊(或称网内池)和小囊构成的。几个大扁囊平行重叠在一起,小囊分散于大扁囊的周围。高尔基器参与细胞分泌过程,将内质网核蛋白体上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或再加上高尔基器合成的糖类物质形成糖蛋白转运出细胞,供细胞外使用,同时也将加工分类后的蛋白质及由内质网合成的一部分脂类加工后,按类分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高尔基器也进行糖的生物合成。 3.溶酶体(lysosome)这种细胞器是1955年才发现的。套用生化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研究已经证明,溶酶体是一些颗粒状结构,大小一般在0.25μm~0.8μm之间,实际界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范围。表面围有一单层膜(一个单位膜),其大小、形态有很大变化。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因此称为溶酶体,就是能消化或溶解物质的小体。现至少已鉴定出60多种水解酶,特征性的酶是酸性磷酸酶。这些酶能把一些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大分子)分解为较小的分子,供细胞内的物质合成或供线粒体的氧化需要。溶酶体主要有溶解和消化的作用。它对排除生活机体内的死亡细胞、排除异物保护机体,以及胚胎形成和发育都有重要作用。对病理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比如当细胞突然缺乏氧气或受某种毒素作用时,溶酶体膜可在细胞内破裂,释放出酶,消化了细胞本身,同时也向细胞外扩散损伤其他结构。又如过量的维生素A可使溶酶体膜破裂,造成自发性骨折等。根据上述对溶酶体作用的了解,可以考虑以药物来控制溶酶体膜的破裂。比如对溶酶体膜有稳定作用的药物,可在临危条件下,用来保护细胞;或对膜有特异性削弱作用的药物,可以用来清除不需要的甚至是对机体有害的细胞(如癌细胞等)。已制成人工溶酶体,它在试管中的作用与在机体内的作用相同。 4.线粒体(mitochondrium)线粒体是一些线状、小杆状或颗粒状的结构。在活细胞中可用占纳司绿(Janus green)染成蓝绿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表面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内膜向内形成一些隔,称为线粒体嵴(cristae)。线上粒体内有丰富的酶系统。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中心,它是生物有机体借氧化作用产生能量的一个主要机构,它能将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胺基酸等)氧化产生能量,储存在ATP(腺苷三磷酸)的高能磷酸键上,供给细胞其他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有人说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根据对线粒体机能的了解,近些年来试验用“线粒体互补法”进行育种工作,即将两个亲本的线粒体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混合,如果测出混合后呼吸率比两亲本的都高,证明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强,套用这种育种方法,能增强育种工作的预见性,缩短育种年限。 5.中心粒(centriole)这种细胞器的位置是固定的,具有极性的结构。在间期细胞中,经固定、染色后所显示的中心粒仅仅是1或2个小颗粒。而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中心粒是一个柱状体,长度约为0.3μm~0.5μm,直径约为0.15μm,它是由9组小管状的亚单位组成的,每个亚单位一般由3个微管构成。这些管的排列方向与柱状体的纵轴平行。中心粒通常是成对存在,2个中心粒的位置常成直角。中心粒在有丝分裂时有重要作用。 在细胞质内除上述结构外,还有微丝(microfilament)和微管(microtubule)等结构,它们的主要机能不只是对细胞起骨架支持作用,以维持细胞的形状,如在红血细胞微管成束平行排列于盘形细胞的周缘,又如上皮细胞微绒毛中的微丝;它们也参加细胞的运动,如有丝分裂的纺锤丝,以及纤毛、鞭毛的微管。此外,细胞质内还有各种内含物,如糖原、脂类、结晶、色素等。 (三)细胞核(nucleus)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核的形状多种多样,一般与细胞的形状有关。如在球形、立方形、多角形的细胞中,核常为球形;在柱形的细胞中,核常为椭圆形,但也有不少例外。通常每一个细胞有一个核,也有双核或多核的。在核的外面包围一层极薄的膜,称为核膜或核被膜(nuclear membrane或 nuclear envelope)。在活细胞核膜的里边,在暗视野下呈光学“空洞”,只可见其中有一、二个核仁(nucleolus)。经固定、染色后,一般可分辨出核膜、核仁、核基质(或称核骨架,nuclear matrix或nuclear skeleton)和染色质(chromatin)。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核膜是由双层膜(2个单位膜)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大致是平行的。外层与糙面内质网相连。核膜上有许多孔,称为核孔(nuclear pore),是由内、外层的单位膜融合而成的,直径约50nm,它们约占哺乳动物细胞核总表面积的10%。核膜对控制核内外物质的出入,维持核内环境的恒定有重要作用。核仁是由核仁丝(nucleolonema)、颗粒和基质构成的,核仁丝与颗粒是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基质主要由蛋白质组成。没有界膜包围核仁。核仁的主要机能是合成核蛋白体RNA(rRNA)、并能组合成核蛋白体亚单位的前体颗粒。在核基质中进行很多代谢过程,提供戊糖、能量和酶等。染色质是一种嗜碱性的物质,能用碱性染料染色,因而得名。染色质主要由DNA和组蛋白结合而成的丝状结构——染色质丝(chromatin filament)。染色质丝在间期核内是分散的,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看不见丝状结构。在细胞分裂时,由于染色质丝螺旋化,盘绕摺叠,形成明显可见的染色体(chromosome)。在染色体内不仅有DNA和组蛋白,还有大量的非组蛋白和少量的RNA。染色体上具有大量控制遗传性状的基因(gene)。基因是遗传的常用单位,从分子水平看,基因相当于DNA(有些病毒为RNA)分子的一段,也就是决定某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应的一段DNA。我们认为生物体各种性状的控制,都是以遗传密码(geic code)的形式编码在核酸分子上,通过核酸复制把遗传信息(geic information)传到后代去。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密码转录为mRNA密码)和翻译(由mRNA密码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图1—7),把上一代的遗传特性遗传到后代去。现今人们正在深入研究、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并将其套用于医学实践和定向地控制、改造生物。在这方面已获得了有价值的重大突破。 细胞核的机能是保存遗传物质,控制生化合成和细胞代谢,决定细胞或机体的性状表现,把遗传物质从细胞(或个体)一代一代传下去。但细胞核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和细胞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表现出细胞统一的生命过程。细胞核控制细胞质;细胞质对细胞的分化、发育和遗传也有重要的作用。 内膜系统 真核生物是以生物膜的进一步分化为基础,使细胞内部构建成许多更为精细的具有专门功能的结构单位。真核细胞虽然结构复杂,但是可以在亚显微结构水平划分为3大基本结构体系:①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膜系统结构;②以核酸-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结构;③由特异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这些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基本结构均是在5~10nm的较为稳定的范围之内。这三种基本结构体系构成了细胞内部结构紧密,分工明确、智慧型专一的各种细胞器,并以此为基础而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高度程式化与高度自控性。 细胞膜 细胞表面的一层单位膜,称细胞膜(或质膜)(cell membrane; pla *** a membrane)。真核细胞除了具有质膜、核膜外,发达的细胞内膜形成了许多功能区隔。由膜围成的各种细胞器,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连续的体系,称为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内膜系统将细胞质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即所谓的区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区隔化是细胞的高等性状,它不仅使细胞内表面积增加了数十倍,各种生化反应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细胞代谢能力也比原核细胞大为提高。 细胞核 细胞核(nucleus)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核表面是由双层膜构成的核被膜(nuclearenvelope),核内包含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chromosome)。间期染色体结构疏松,称为染色质(chromatin);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称为染色体。其实染色质与染色体只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周期的表现。染色体的数目因物种而异,有的如蕨类植物Ophioglossumreticulum的染色体数多达1260个;有的如马蛔虫Ascari *** egalocephala只有两条染色体。核内1至数个小球形结构,称为核仁(nucleolus)。 细胞质 存在于质膜与核被膜之间的原生质称为细胞质(cyla *** ),细胞之中具有可辨认形态和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结构叫做细胞器(organelles)。除细胞器外,细胞质的其余部分称为细胞质基质(cyla *** icmatrix)或胞质溶胶(cytosol),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一半。细胞质基质并不是均一的溶胶结构,其中还含有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结构。 一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1)具有较大的缓冲容量,为细胞内各类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离子环境。 2)许多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基质中完成的,如①蛋白质的合成、②mRNA的合成、③脂肪酸合成、④糖酵解、⑤磷酸戊糖途径、⑥糖原代谢、⑦信号转导。 3)供给细胞器行使其功能所需要的一切底物。 4)细胞骨架参与维持细胞形态,做为细胞器和酶的附着点,并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有关。 5)控制基因的表达与细胞核一起参与细胞的分化,如卵母细胞中不同的mRNA定位于细胞质不同部位,卵裂是不均等的。 6)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选择性降解。 二主要细胞器 ⒈内质网(endopla *** icreticulum):由膜围成一个连续的管道系统。;粗面内质网(roughendopla *** icreticulum,RER),表面附有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光面内质网( *** oothendopla *** icreticulum,SER)表面没有核糖体,参与脂类合成。 ⒉高尔基体(Golgibody;Golgiapparatus;Golgi):由成摞的扁囊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以及植物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有关。 ⒊溶酶体(lysosome):动物细胞中进行细胞内消化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 ⒋线粒体(mitochondrion):由双层膜围成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主要作用是通过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⒌叶绿体(chloroplast):植物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细胞器,由双层膜围成。 ⒍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⒎中心粒(centriole):位于动物细胞的中心部位,故名,由相互垂直的两组9+0三联微管组成。中心粒加中心粒周物质称为中心体(centrosome)。 ⒏微体(microbody):由单层单位膜围成的小泡状结构,含有多种氧化酶,与分解过氧化氢和乙醛酸循环有关。 ⒐微管(microtubule):微管是一种具有极性的细胞骨架。它是由13 条原纤维(protofilament)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直径22—25纳米。 ⒑核糖体(Ribosome):为椭球形的粒状小体,核糖体无膜结构,主要由蛋白质(histone)(40%)和rRNA(60%)构成,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区别 原核细胞 核区(类核体、拟核):染色体只由环状DNA组成,不含组蛋白。 细胞器:仅有核糖体,70S。 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含乙酰胞壁酸的肽聚糖。 真核细胞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质膜(细胞膜):生活细胞的外表,都有一层薄膜包围,将细胞与外界分开,这层薄膜称为细胞膜或质膜。细胞膜与细胞内的所有膜统称为生物膜,是一种半透性膜,对进出细胞的物质有很强的选择透性,其物质组成和基本结构非常相似。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 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虽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也是DNA。DNA与细胞的遗传和代谢关系十分紧密。 起源 关于细胞核起源的学说主要有:共营模型、自演化模型、病毒性真核生物起源模型、外膜假说、压缩和结构化假说,等等。 共营模型 共营模型(syntrophic model)认为,古菌与细菌共生导致了含细胞核的真核细胞的诞生,但是,古菌与细菌均无细胞核(Hogan 2010)。共营模型认为,与现代产甲烷古菌类似的某些古老的古菌,侵入并生活在类似于现代粘细菌的细菌体内,形成了早期的细胞核。古菌与真核生物在特定蛋白质(如组蛋白)基因的相似性被认为是支持以古菌为基础的细胞核起源理论的证据。但共营模型并不能回答核是如何产生的问题。 自演化模型 自演化模型(autogenous model)认为原真核(proto-eukaryotic)细胞直接自细菌演化而来,需要通过内共生。证据来自一类专性好氧菌——浮霉菌(Planctomycete),它们具有清晰的胞内膜结构,其中,有一种称之为 Gemmata obscuriglobus 的出芽菌,其染色质被双层的核膜所包裹,类似于真核生物的核的结构,而斯氏小梨形菌( Pirellula staleyi )的核被单层的细胞质内膜ICM所包裹(Fuerst 2005)。但是,这一模型并未进一步解释核实如何形成的。 病毒性真核生物起源模型 病毒性真核生物起源模型(viral eukaryogenesis model)认为,病毒感染原核生物导致了膜结合的细胞核与其他真核生物特征的产生。证据是真核生物和病毒在大分子结构上存在一定相似性,譬如,线性DNA链、mRNA的加帽,以及与蛋白质的紧密结合(病毒的外套膜类似于组蛋白)。该假说的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吞噬作用形成了早期的细胞“捕食者”,并随之演化出细胞核(Bell 200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真核生物起源于受到痘病毒感染的古菌,因为现代痘病毒与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具相似性(Villarreal and DeFilippis 2000,Takemura 2001)。 外膜假说 外膜假说(exomembrane hypothesis)认为,细胞核是起源自演化出第二层外细胞膜的单个早期细胞,而包裹原来细胞的内膜则转变成了核膜,并逐渐演化出精巧的核孔结构,以便于将内部(如核糖体亚基)合成的物质送出核外(de Roos 2006)。 压缩和结构化假说 染色体结合有两种蛋白质:组蛋白和酸性蛋白质。在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组蛋白耦联的DNA分子的压缩能力是十分惊人的(DNA分子被压缩了8400倍)。细菌和古菌的C值(单位pg)的中位值约在10 -3 –10 -2 之间,而真核生物约在1-10之间,高约3.5个数量级。 压缩与结构化假说认为,细胞核源自原核细胞基因组的大型化(包括DNA的复制错误或多倍化、侧向基因转移方式、内共生融合等)。核的成型及有丝分裂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将巨大的DNA分子准确地分配到子代中去的需求,因此,如何将长链DNA有效地压缩(借助组蛋白)成若干染色体以及如何将多个染色体同时分离(借助纺锤体)是核演化的关键。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基因组的DNA总量大约增加了3.5个数量级,这与现代真核生物的DNA压缩比(packing ratio)惊人地一致。包括核膜在内的细胞内膜系统就是为了实现对复杂生化系统进行秩序化管控,或者说,秩序化是通过细胞内部的模组化得以实现的。 发展 2018年8月,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学领域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这一成果于2018年8月2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原生生物中不是单细胞的生物有哪些

真菌

原生生物有细胞器吗 例如变形虫有内质网那些东西吗

原生生物都是真核生物,所以有各种细胞器

藻类属于原生生物?那么原生生物不是单细胞么,像褐藻不是单细胞啊。

藻类应该属于原生生物。原生生物不一定是单细胞。

原生生物有细胞器吗 例如变形虫有内质网那些东西吗

原生生物(protist / protoctists)大部分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内具有细胞核和有膜的细胞器。比原核生物更大、更复杂。有些原生生物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原生生物界至少包含5万种的生物。演化 由化石得知,原生生物在15亿年前即已存在,它是由原核生物演化来的。大部分的原生生物为单细胞,因此常被认为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群真核生物,是五界中在形态、解剖、生态和生活史上变异最大的一界。此界的界限不很明确,有些原生生物的演化分支很显然的延伸入植物界、菌物界和动物界中。有些原生生物的细胞非常复杂,虽然只是单细胞的个体,但必需像植物体或动物体执行所有的新陈代谢。由此可知,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突破。原生生物界 五界系统中,将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归在原生生物界 (Kingdom Protista) 。生物学家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又扩充了原生生物界的界限,而包含了原本在五界中属于植物界和菌物界的多细胞生物,此种分类转移是基于细胞构造和生活史的比较而得的。例如有证据指出,多细胞的海藻比较接近单细胞藻类,而比较不接近植物。此种膨胀的分类法中,使原生生物界包含了类似植物的藻类、类似菌类的原生菌类和类似动物的原生动物类。因为「protist」一字意味着单细胞形式,有些学者认为既然已扩张此界的界限,而建议改名为「Kingdom Protoctista」。不管名称如何,意即将所有不适合归入植物、菌类或动物的真核生物皆放在此界中。编辑本段原生生物的特征特征 o 原生生物包括简单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多为单细胞生物,亦有部分是多细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这个界别是真核生物中最低等的。 o 单细胞的原生生物集多细胞生物功能于一个细胞,包括水份调节,营养,生殖等。 o 营养的方式繁多,有些则似真菌,吸收外间营养;更有部份既行光合作用,亦可进食有机食物,例如裸藻。 o 所有原生生物都生存于水中。分布 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他们都很微小,需用显微镜观察,是重要的浮游生物 (plankton),在湖泊或池塘边缘的静止水面含量特别丰富,也有些底栖在海洋或淡水域。这些能行光合作用的浮游原生生物成为其他原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在潮湿的土壤、叶片上或陆地上也有他们的踪迹,也有一些是共生的,也有一些是会引起致命疾病的寄生原生生物。鞭毛 大部分的原生生物在其生活史中某一阶段具有鞭毛或纤毛,纤毛较鞭毛短且数目多,他们像船桨一样有韵律的移动细胞。原核生物的鞭毛是与细胞表面相接触 (如细菌),而真核生物的鞭毛和纤毛则为细胞质的延伸,由微细管成束组成,外覆细胞膜,他们具有基本构造 (9+2型的微细管排列) 。编辑本段营养方式 几乎所有的原生生物都进行有氧呼吸。他们的营养方式也是真核生物中变异最大的,有些为自养 (autotrophs) ,有些为异养 (heterotrophs) ,还有些为混合营养 (mixotrophs) 的,可行光合作用和异营 (如眼虫) 。因此可用营养方式将原生生物分为三群 : 类似植物的藻类 (Photosynthetic (plant-like) protists : algae) 一含有叶绿体, 行光自营营养方式。 类似菌类的原生菌类 (absorptive(fungus-like)protists,无特别名称)一吞噬有机物或分泌酵素,分解并吸收有机分子的异营营养方式。 类似动物的原生动物类 (ingestive (animal like) protists : protozoa)一吞噬大食物而为异营的营养方式。

藻类属于原生生物?那么原生生物不是单细胞么,像褐藻不是单细胞啊. 藻类的分类地位就是在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包括简单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多为单细胞生物,亦有部份是多细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 五界系统中,将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归在原生生物界 (Kingdom Protista) .生物学家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又扩充了原生生物界的界限,而包含了原本在五界中属于植物界和菌物界的多细胞生物,此种分类转移是基于细胞构造和生活史的比较而得的.例如有证据指出,多细胞的海藻比较接近单细胞藻类,而比较不接近植物.此种膨胀的分类法中,使原生生物界包含了类似植物的藻类、类似菌类的原生菌类和类似动物的原生动物类.因为「protist」一字意味着单细胞形式,有些学者认为既然已扩张此界的界限,而建议改名为「Kingdom Protoctista」.不管名称如何,意即将所有不适合归入植物、菌类或动物的真核生物皆放在此界中

秋水仙素是将细胞分裂停留在哪一个周期?就是在间期 前期 後期 中期 末期里面挑

秋水仙素阻止染色体移向两极 应是后期

鸡蛋的哪些部分是一个细胞?

应该是鸡蛋黄

细胞周期测定

ss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

有完整的题目吗

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此时该细胞内可能存在

色盲男性:精原细胞基因型为XbY,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经过间期的复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变成XbXbYY,要变成次级精母细胞还需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减一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即X与Y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生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应该一个含有XbXb,一个含有YY。此时答案已经出来了,次级精母细胞中,要么含两个X染色体,要么含两个Y染色体,所以CD错。而色盲基因b为X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与X染色体共存的。所以A错,B对。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疾病治疗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依赖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病理性质等诸多因素,各种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差异很大,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对各类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制定统一的治疗方式是不现实的,但多数强调放疗、化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原则上应对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生殖细胞瘤者先采用化疗后补充放疗,单独化疗只能治愈部分生殖细胞瘤,但半数病人会复发,单纯化疗而不加用放疗是不可取的。生殖细胞瘤主要治疗手段为中等剂量的放疗和以铂剂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手术和活检的目的是取得准确的病理,畸胎瘤主要为手术切除,而其他NG-GCTs则必须全面评估手术切除,术前和或术后化放疗的利弊,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先化疗再手术,术后再化疗和放疗的“三明治”式治疗方法临床常常被采用。 放射治疗是给一定的肿瘤体积准确、均匀的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很小的治疗方法,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生存又保证了患者的基本生存质量。普通放射治疗,是指利用X线通过人体体表进行的常规分割的外照射。1.照射剂量生殖细胞瘤是少数可通过根治性放疗治愈的肿瘤之一。生殖细胞瘤的放射致死剂量小于正常脑组织5000 cGy的耐受量,因此,传统的治疗模式——单独放疗也可使生殖细胞瘤患者中的多数得到治愈,但其晚期并发症特别对儿童的智力、生长发育的严重影响越来越受到放疗科医师、患儿家长高度关注。如何降低照射剂量有效减少晚期并发症成为生殖细胞瘤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生殖细胞瘤常用的放疗剂量为35-40Gy,而对于NG-MGCTs,常用的放疗剂量为50-60 Gy2.照射范围生殖细胞肿瘤的瘤细胞可脱落在CSF中,在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发生种植和播散。对于何种患者适用于何种照射范围并没有客观标准,选择是困难的,临床医师都是根据对肿瘤的认识和已往的治疗经验来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照射范围:局部小野;脑室系统;全脑;全脑全脊髓。后者因其照射范围大,给治疗中得患者带来较大的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尤其对年幼患者今后的生长发育影响严重而争议巨大Hoffman(1991)认为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无播散者,局部放疗即可达到良好疗效(其5年生存率为85.1%),对3岁以下的儿童生殖细胞瘤应先化疗,直到能耐受放疗时才加以实施。Tada(1998)指出如CSF中无肿瘤细胞者局部照射已足够。Huh(1996)认为脊髓轴20Gy可使儿童椎体生长停滞,对青年女性脊髓轴的放疗可影响受精卵的着床。JenKin(1990)和Wolden(1995)认为脑脊髓预防性放疗已不再必要;Linstadt(1988)和Dearnaley(1990)也认为只有播散性生殖细胞瘤才用颅脊放疗。但Brada报告脊髓轴照射者脊髓转移发生率为5%,而未照射者脊髓转移发生率为13%。对于仅限于局部的单发病灶,大部分的作者并不推荐全脑全脊髓照射。Brada和Raja (1993)回顾了以往的文章,发现仅行全脑照射的143例患者中有18例发生脊髓转移,占13%;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39例患者中有3例(5%)发生了脊髓种植转移。他们的研究表明:对于单发的生殖细胞瘤,脊髓种植转移率很低,不宜对所有的患者均行全脑全脊髓照射,而且即使行传统的全脊髓预防照射,也可能发生种植转移。Daphne (2002)等回顾性的研究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和斯坦福两家医疗中心1968-2001年93例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结果表明对局灶性的生殖细胞瘤不需常规行CSI。经过多因素分析,Haas-Kogan等(2003)认为局部单发的生殖细胞瘤,放疗范围应包括脑室和肿瘤局部,剂量可为45-50Gy,全脑全脊髓放疗则不宜采用。Idinstadt(1997)等指出生殖细胞瘤的脊髓转移危险率极低,常规的预防性脊髓放疗是不恰当的,但建议对术中肿瘤有可能播散的患者、有CSF阳性肿瘤细胞者或室管膜下或软脑膜有已知转移灶的患者才采用预防性脊髓放疗的方法。我们认为以下几种情况可作为CSI的适应症:① MR或CT已证实肿瘤已脑室和或脊髓播散种植;② 鞍上和松果体区均有肿瘤,患儿年龄较大③ CSF检查发现肿瘤细胞。除此以外可能发生全脑全脊髓种植播散的高危因素为①HCG增高;②手术或活检;③鞍区肿瘤较大,突入脑室;④肿瘤位于三室后部。总之,对于CSI的选择要区别对待,有CSI适应症的,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方案因人而异,尤其对幼小女童应慎重而行。3.放疗反应① 消化系统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为常见症状。特别是鞍区肿瘤常常压迫下视丘导致垂体轴功能紊乱,如T3、T4、Cortiso1低,往往加重了患儿的消化道症状,补充足量的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尤为重要。全脑全脊髓照射的患儿,有时合并轻度的生理性腹泻,对症治疗即可。患者消化道症状甚至在放疗结束后3-6个月仍然存在。② 循环系统:鞍区肿瘤患者多合并低钠、低钾血症,少数合并高钠、高氯血症,放疗中必须高度重视电解质的调节。③ 血液系统:脊髓照射时患儿一般先有白细胞的下降,然后才是血小板和红细胞的下降。放疗期间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是减轻放射性反应的简单有效方法。4.放射性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是一个复杂过程,主要与照射体积、分次量、照射总量有关,而与治疗时间关系不大,其损伤多为不可逆性的严重损伤,如放射性坏死。在生殖细胞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生放射性坏死的病例多见于NG-MGCTs,由于此类肿瘤放疗剂量常常在50-60Gy之间或更高,加之化疗其晚期反应损伤更易出现。对于生殖细胞瘤如采用本文推荐的放疗剂量,则发生严重的放射性损伤如放射性坏死的机率极少,更多见的是对患儿生长、发育的迟发性影响。① 智力障碍 在放疗后数月至数年发生的脑白质异常、脱髓鞘改变、微血管的钙化及脑萎缩是MRI上最常见到的放射后的影像学改变。这些变化导致了患儿认知功能紊乱、IQ下降,严重的会产生较大的语言障碍,这些损伤的发生与年龄、照射剂量、单次量、照射体积、是否行化疗均相关联。② 身高的影响 儿童接受脊髓照射时,有4个因素影响其成长过程中的身高。a生长激素(GH);b青春期的性腺分泌;c对骨骼生长的负面影响;d当睾丸或甲状腺受照射时,发生功能减退。脊柱受照时,脊柱生长减慢,会出坐高较矮的现象。如果治疗不包括脊髓,则放疗后儿童的身高主要取决于GH。联合放化疗显然会加重骨骼的生长缓慢。因此,不进行全脊髓放疗是最为有效的减少短脊柱发生方式。放化疗综合治疗有效地减少了脊柱的照射量或不照射,对患者身高的影响较传统的全脑全脊髓治疗要好。③ 甲状腺 全脑全脊髓放疗的位置接近甲状腺,它有可能被照射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影响患儿生长发育④ 性腺 研究表明:脊髓轴如果接受了35Gy的剂量,则睾丸卵巢接受的剂量分别为0.50-1.2Gy和0.9-l0Gy,由于睾丸和卵巢的位置不同,卵巢接受的剂量比睾丸要高。对患儿今后生育的影响,尚无足够病例说明。⑤ 其它 全脊髓照射时,内听道受照导致中耳炎和听力障碍;放疗导致的继发性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及肉瘤均有不少报道。它的发生与放疗剂量最密切,同时化疗引起的基因损伤同样可以诱发肿瘤的发生,如Sawarnara(1998)报告84例中有4例在放疗后数年内生长了脑瘤,其中2例胶质母细胞瘤和2例脑膜瘤。应引起注意。 1.适应症: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生殖细胞瘤者先采用化疗,再补放疗;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的补充治疗;试验性化疗;NG-MGCTs术前的初始治疗;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复发的治疗2.毒副作用:化疗药物本身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如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骨髓抑制、脱发、肝肾毒性、听神经损害、肺水肿和肺纤维化、出血等等。Chin报告指出不同化疗药物的毒性为博莱霉素有肺毒性,Vp-16可导致脱发和继发性白血病,长春花碱有神经毒性,卡铂可导致听力减退和脊髓抑制。其中较严重的是骨髓抑制所导致的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出血。故化疗中需及时用相应的药物来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十分必要。 松果体区肿瘤早期梗阻导水管而导致脑积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若肿瘤压迫四叠体可有眼球垂直运动障碍、听力减退;压迫小脑上蚓部可走路不稳等,如考虑为典型的生殖细胞瘤,而颅内压力增高症状明显者应先行侧脑室-腹腔(V-P)分流,使颅内压增高缓解后再行试验性放疗。如考虑畸胎瘤的可能性大则应V-P分流后7~10天直接行开颅手术来切除肿瘤。如V-P分流后病情加重应立即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来达到局部减压。如意识障碍不严重,则可采用实验性放疗,亦可产生戏剧性效果。1 .V-P分流为解决颅压增高、减少术中及术后导水管不通畅带来的潜在危险,可先做V-P分流,这些病人在分流后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脑室缩小,颅内压降低,头痛、呕吐消失,对以后的治疗安全有重要作用。但这种引流将脑室液引流到腹腔,有可能引起肿瘤在腹腔内种植2.脑室镜下脑室脑池造瘘术对因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除用V-P分流外,也可采用内窥镜技术,即在右额后部中线旁钻孔,用脑室镜插入侧脑室额角,经室间孔进入三脑室,在乳头体前方,漏斗隐窝三角的后壁造瘘,造瘘口直径不小于5毫米,使脑室液与脚间池相通,可避免后者的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引流管阻塞及腹腔内种植等。3.直接手术切除肿瘤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疑畸胎瘤②放化疗不敏感,肿瘤残留较大③肿瘤巨大一般状况差不宜首选放化疗④肿瘤性质不易判断,家属要求或同意开颅手术切除或开颅活检明确病理(1)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松果体区位于颅腔的中心,其深在的定位使得肿瘤和中脑、丘脑、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小脑前中央静脉、四叠体等脑部重要结构产生密切的关系。无论何种入路,肿瘤与头皮表面任何部位的距离几乎是相等的,使肿瘤的暴露和切除十分困难。因此,在国内外,手术切除这一部位肿瘤,一向被认为是神经外科领域中难度大及危险性高的手术。面对这一难题,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通过不懈努力,创造了许多种手术入路以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并使这一部位肿瘤的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不断下降,手术方法得到了逐渐的完善。手术合并症主要有:深部静脉损伤: 肿瘤与大脑内静脉及大脑大静脉关系密切,肿瘤剥离时可引起静脉破裂出血;术后血肿:多数因肿瘤切除不彻底而断面出血;术后颅内压增高:若脑室扩大加重及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及时行V-P分流。各具体手术入路的并发症可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加以预防。(2) 鞍区肿瘤的手术此部位肿瘤压迫视神经和视交叉,损害垂体和下丘脑,巨大者可梗阻室间孔而有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危险性也很大(主要是术后尿崩和电解质紊乱)。主要术后合并症:下丘脑损伤.为在鞍区操作牵拉较重所致。但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表现为昏迷、消化道出血、呼吸浅快、血压不升等,虽积极救治,但能存活者甚少;水、电解质紊乱:为垂体柄损伤所致,因肿瘤较大,垂体柄多数受压向后移位,有时受压变扁及与肿瘤粘连,术中很难完整保留,术后电解质紊乱几乎不可避免,故术中即可出现尿崩,术后当日尿崩可用弥凝或垂体后叶素,高钠血症(常160~170mmol/l)应限盐,用不含钠盐的葡萄糖液体输入,每日检查2次血生化,根据血钠情况及时调整输液。一般高钠血症维持3~5天后即转入低钠血症,有时血钠可低至110mmol/l,如不及时纠正低钠血症,可出现低钠导致的癫痫发作,严重者可为癫痫持续状态,一般经补钠后在5~7天逐渐恢复正常。(3)基底节和丘脑肿瘤的手术此部位肿瘤多为生殖细胞瘤,很少应用直接手术切除的方法。如为畸胎瘤则尽可能全切;如快速病理证实为生殖细胞瘤则可随时终止手术,因切除范围多少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有的病人肿瘤部分切除止血困难,全切除后才能止血满意,主要术后合并症为偏瘫。

与TCR形成复合体,传递细胞活化信号

【答案】:A(1)参与T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主要有CD3、CD4、CD8、CD2、CD28和CD152(CTLA-4)。①CD3分子由γ、δ、ζ、η4种肽链组成,与TCR形成TCR-CD3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转导TCR特异性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促进T细胞活化;②CD4分子为单链跨膜糖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成员。在外周血和淋巴器官中,CD4T细胞主要为辅助T细胞。CD4分子是T细胞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参与信号转导。CD4分子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受体;③CD8为二聚体。在外周血中,CD8T细胞主要是细胞毒T细胞(CTL或Tc)。CD8分子也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④CD2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IFA-2)或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为跨膜单链分子,表达于T细胞、胸腺细胞和NK细胞。人CD2分子的配体是CD58(LFA-3)。CD2与CD58结合,能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间黏附,促进T细胞对抗原识别和CD2所介导的信号转导;⑤CD28分子属IgSF成员,为同源二聚体。其胞质区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连,能转导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也称协同刺激信号或第二信号。CD28的配体是B7家族分子;⑥CD152又称细胞毒T细胞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CTLA-4),主要表达于活化T细胞,其配体也是B7-1和B7-2。CD152亦具有信号转导功能,能抑制活化T细胞扩增。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2)参与B细胞识别与分化的CD分子主要有CD79a/CD79b、CD19、CD21和CD40等。①CD79a/CD79b属IgSF成员,表达于除浆细胞外各分化阶段的B细胞表面,为B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CD79a/CD79b通过非共价键与mlg相连,组成BCR复合物,具有信号转导功能,提供B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一信号;②CD19是由54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链跨膜分子,属IgSF成员,分布于除浆细胞外的不同发育阶段的B细胞表面,是鉴定B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能加强跨膜信号转导,促进B细胞活化;③CD21分子又称补体受体2(CR2)或EB病毒受体,是C3b、C3d或C3dg的受体,也是EB病毒受体;④CD40分子由2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属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其配体是CD154,能提供B细胞活化所需的协同刺激信号。

望简述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转录

CD2分子(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主要表达如下细胞表面

【答案】:ACD2分子(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是分子量约49kD的糖蛋白,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细胞表面,由3种抗原性不同的分子(CD2-1,CD2-2,CD2-3)组成。

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的cd分子

CD2。绵羊红细胞受体(sheepredbloodcellreceptor,SRBCR ),即CD2,LFA-2。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的cd分子是CD2。CD2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细胞表面,因其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又称为绵羊红细胞受体。

B细胞。 特异性。

b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当有抗原侵入时b细胞就会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对应的抗体,这就是特异性识别,当有新的抗原侵入时,会产生新抗体。

请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有什么区别

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chronic myelognous leukemia ,CML),是临床上一种起病及发展相对缓慢的白血病。他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表现为髓系祖细胞池扩展,髓细胞系及其祖细胞过度生长。90%以上的病例均具有CML的标记染色体——ph1染色体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则是ber/abl基因重排。CML临床上以乏力、消瘦、发热、脾肿大及白细胞异常增高为主要表现。CML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并不一致。我国的CML发病率调查结果为年发病率036/10万,在我国CML约占各类白血病的20%,占慢性白血病的95%。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但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机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内异常增生和积蓄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在我国CLL发病率低,一般只占白血病发病总数的10%以下,居白血病类型的第4位。由于慢淋患者淋巴细胞寿命极长,并经常伴有免疫反应缺陷,故又称“免疫无能淋巴细胞蓄积病”。 临床主要表现是以淋巴结肿大为主,常伴有肝脾肿大,贫血及出血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伴有皮肤损害。本病中老年人居多,偶见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根据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乏力等特征,属中医“症瘕”、“积聚”、“瘰疬”、“虚劳“等范畴。 【病因】 1、 中医 ①七情内伤,情志不调,致气机不畅,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则气滞血瘀,脉络壅聚, 瘀血内停,久积成块。 ②饮食失调,过食肥甘酒食,伤及脾胃,脾虚失运,输布津液无权,湿浊内生,凝聚成积,痰气相搏,血流不畅,瘀块内生。 ③起成无常,寒温不调,感受外邪。 2、 西医 (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 (1) 细胞遗传学 (2) G-6-PD同工酶 (3) 细胞动力学 (4) 脾脏因素 脾在CML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许多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脾脏有利于白血病细胞移居、增殖和急变。脾内粒细胞增殖状态有所不同,脾脏不仅“捕捉”白血病细胞,而且还是白血病细胞的“仓库”和“隐蔽所”,并为其增殖转移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且使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血液与脾脏间的往返循环增加,使细胞正常的释放调节过程受到破坏。 (二)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 (1) 染色体异常 (2) 白血病的克隆发生 (3) 细胞动力学异常 【分型】 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病人多系老年人,起病十分缓慢,往往无自觉症状,偶因实验室检查而确诊。 (1)症状:早期可有倦怠乏力、逐渐出现头晕,心悸气短,消瘦,低热,盗汗,皮肤紫癜,皮肤瘙痒,骨骼痛,常易感染,约10%病人可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体征:①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其次是腋窝、腹股沟和滑车淋巴结肿大,一般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表皮无红肿,无粘连。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咳嗽,声音嘶哑或呼吸因难。CT扫描可发现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②肝脾肿大:肝脏轻度肿大,脾肿大约占72%,一般在肋下3~4crn,个别患者可平脐,肿大呈度不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显。③皮肤损害:可出现皮肤增厚,结节,以致于全身性红皮病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常>15×109/L,一般在30×109/L~200×109/L,分类中约80%~90%为成熟小淋巴细胞,有少量异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血片上易见破碎细胞,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溶血时,网织红细胞升高。 (2)骨髓象:显示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占优势,成熟小淋巴细胞占50%~90%,偶见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晚期可见红、粒、巨三系细胞明显减少。有溶血时,红系细胞可见代偿性增生。 (3)免疫学检查:细胞表面标志具有单克隆性,细胞具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特点(Sig、CD5、C3d、CD19、CD20、CD4,鼠红细胞玫瑰花瓣受体为阳性),个别病人血中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溶血时可见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细胞遗传学:约半数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增加一个12号染色体(+12),其次可见超数的3号,16号,或18号染色体。常见的结构异常为12和11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6号染色体短臂或长臂的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14号染色体长臂的增加等染色体的改变。有报道,具有“+12”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从诊断到出现有治疗指征的临床症状的时期明显短于无“+12”的对照组,故认为“+12”似乎和短促的病程及不良的预后有关。 (5)生化和组化:淋巴细胞PAS反应强阳性,约1/3病人Coomb"s试验阳性。部分病人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植物血凝素(PHA)转化率明显降低。 3.慢性淋巴细胞急变:慢性淋巴细胞急性变极少见,发生急变的时间可1~20年不等。可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急性浆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等。一旦发生急变,常迅速死亡。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与鉴别论断 〖诊断〗 1、临床表现:病人多系老年人,起病十分缓慢,往往无自觉症状,偶因实验室检查而确诊。 (1)症状:早期可有倦怠乏力、逐渐出现头晕,心悸气短,消瘦,低热,盗汗,皮肤紫癜,皮肤瘙痒,骨骼痛,常易感染,约10%病人可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体征: ①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其次是腋窝、腹股沟和滑车淋巴结肿大,一般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表皮无红肿,无粘连。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咳嗽,声音嘶哑或呼吸因难。CT扫描可发现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②肝脾肿大:肝脏轻度肿大,脾肿大约占72%,一般在肋下3~4crn,个别患者可平脐,肿大呈度不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显。 ③皮肤损害:可出现皮肤增厚,结节,以致于全身性红皮病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常>15×109/L,一般在30×109/L~200×109/L,分类中约80%~90%为成熟小淋巴细胞,有少量异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血片上易见破碎细胞,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溶血时,网织红细胞升高。 (2)骨髓象:显示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占优势,成熟小淋巴细胞占50%~90%,偶见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晚期可见红、粒、巨三系细胞明显减少。有溶血时,红系细胞可见代偿性增生。 (3)免疫学检查:细胞表面标志具有单克隆性,细胞具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特点(Sig、CD5、C3d、CD19、CD20、CD4,鼠红细胞玫瑰花瓣受体为阳性),个别病人血中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溶血时可见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细胞遗传学:约半数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增加一个12号染色体(+12),其次可见超数的3号,16号,或18号染色体。常见的结构异常为12和11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6号染色体短臂或长臂的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14号染色体长臂的增加等染色体的改变。有报道,具有“+12”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从诊断到出现有治疗指征的临床症状的时期明显短于无“+12”的对照组,故认为“+12”似乎和短促的病程及不良的预后有关。 (5)生化和组化:淋巴细胞PAS反应强阳性,约1/3病人Coomb"s试验阳性。部分病人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植物血凝素(PHA)转化率明显降低。。 3、慢性淋巴细胞急变:慢性淋巴细胞急性变极少见,发生急变的时间可1~20年不等。可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急性浆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等。一旦发生急变,常迅速死亡。 4、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①可有疲乏,体力下降,消瘦、低热,贫血或出血表现。 ②可有淋巴结(包括头颈部,腋窝,腹股沟)、肝、脾肿大。 (2)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WBC>10×109/L,淋巴细胞比例≥50%,绝对值≥5×109/L,形态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淋巴细胞或不典型淋巴细胞。 ②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3)免疫分型: ①B-CLL: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阳性:SIg弱阳性,呈K或λ单克隆轻链型;CD5,CD19、CD20阳性;CD10、CD22阴性。 ②T—CLL:绵羊玫瑰花结试验阳性:CD2、CD3、CD8(或CD4)阳性,CD5阴性。 (4)形态学分型:B—CLL分为3种亚型: ①典型CLL:90%以上为类似成熟的小淋巴细胞。 ②CLL伴有幼淋巴细胞增多(CLL/PL):幼稚淋巴细胞>10%,但<50%。 ③混合细胞型:有不同比例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细胞体积大,核/浆比例减低,胞浆呈不同程度嗜碱性染色,有或无嗜天青颗粒。 T-CLL细胞形态分为以下4种: ①大淋巴细胞型: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为淡蓝色,内有细或粗的嗜天青颗粒,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偏向一侧,染色质聚集成块,核仁罕见。 ②幼稚T细胞型:胞核嗜碱性增强,无颗粒,核仁明显。 ③呈脑回样细胞核的小或大淋巴细胞。 ④细胞形态多样,胞核多有分叶。 (5)临床分期标准: ①I期:淋巴细胞增多,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②Ⅱ期:Ⅰ期加肝或脾大、血小板减少<100×109/L。 ③Ⅲ期:Ⅰ期或Ⅱ期加贫血(Hb<100g/L)。 除外淋巴瘤合并白血病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增高≥3个月,并可排除病毒感染、结核、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疾病,应高度怀疑本病。在较长期连续观察下,淋巴细胞仍无下降,结合临床、血象、骨髓象和免疫表型,可诊断为本病。 〖鉴别诊断〗 就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和肝脾肿大的特征,临床上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升高明显(100×109~500×109/L),骨髓中以中晚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消失,有Ph"染色体阳性,脾肿大显著。 (2)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增高,肝、脾、淋巴结肿大不显著,血象和骨髓象以成熟单核细胞为主,偶见幼单核细胞。 (3)淋巴瘤:淋巴结呈进行性的无痛性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血象无特殊变化,骨髓涂片和活检找到Reed—sternbery细胞或淋巴瘤细胞。淋巴结活检可见: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被膜周围组织同样有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浸润;被膜及被膜下窦也被破坏。 (4)淋巴结结核:常为颈部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质地较软,有压痛及粘连,甚至坏死或破溃。淋巴结活检:有结核杆菌或干酪样坏死。抗结核治疗有效。 (5)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多为多克隆性的,增多是暂时性的,随着感染的控制,淋巴细胞数量恢复正常。 【常规治疗】 慢粒临床可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三个阶段,各阶段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慢性期治疗可以中药为主,配合化疗药治疗,加速期和急变期应以化疗为主,配合中药治疗。 西医治疗 (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 疗效标准:对CML治疗效果的判定可分为在血液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不同水同上的评价。CML血液学缓解的标准为:临床无贫血、出血、感染及白细胞浸润表现;血象:血红细胞高于100g/L,白细胞数低于10×109/L,分类无不成熟细胞,血小板在(100~400)×109/L;骨髓象正常。CML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标准是标志CML克隆的ph1染色体的消失。 2、 单一化疗药物治疗 单一药物治疗CML可应用的药物包括烷化剂如:马利兰、马法兰、苯丁酸氮芥、二溴甘露醇等、抗代谢药如羟基脲、6-巯基嘌呤(6-MP)、6-硫鸟漂呤(6-TG)等,高三尖杉酯碱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和应用的中药靛玉红和异靛甲等。 3、 联合化疗 受急性白血病治疗中联合化疗于单药治疗的启示,对于CML人们近年来也尝试了采用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 4、 干扰素 干扰素(IFN)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免疫调节等IFN 可分为α、β、γ三大类,IFN-α和IFN-β对酸稳定,具有相同的受体,均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 5、 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1) 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CT):ABMT和APBSCT治疗CML的目的主要是延长慢性期或使晚期病人重新回到慢性期,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2) 同基因骨髓移植:此种BMT是对CML病进行BMT治疗和最早尝试。 (3)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几乎是目前能够彻底治愈CML的惟一手段,也是CML治疗的最佳方法。 (4)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治疗 CML 一旦进入加速期病期病情多不稳定,约有2/3的病人会继而发生急变。此阶段已为CML的晚期,治疗比较困难。 【预后与转归】 目前认为年龄小于40岁,脾肿大不明显,外周血中血小板较低,原始细胞百分比不高,CR小于1年以及BMT前时间短均为CML的有利因素。 CML最终可合并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及多脏器衰竭,并发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慢淋病程悬殊不一,短至1~2年,长至5~10年,甚至20年。病程长短与病情缓急、全身病状、肝脾肿大、血象和骨髓象变化等有关。一般年龄偏大,预后为好,就诊前无症状期,生存期长,反之预后较差,常见死亡原因为感染 ,尤以肺部感染多见。慢性急变而死亡较罕见

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表面标志,除CD5(+)外,还应有(  )。

【答案】:C套细胞淋巴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因此除CD5(+)外,还表达B细胞标记,如CD10、CD19、CD20。AB两项,CD3(+)和CD4(+)是T细胞标记。D项,CD30(+)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表面标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怎样鉴别诊断的?

结合临床表现,外周血中持续性单克隆性淋巴细胞大于5*10^9/L,骨髓中小淋巴细胞≥40%,以及根据免疫学表面标志,可以做出诊断和分类。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是多克隆性和暂时性的,淋巴细胞数随感染控制恢复正常。(2)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由滤泡或弥漫性小裂细胞型淋巴瘤转化而来者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混淆,具有原发病淋巴瘤的病史,胞常有核裂并呈多形性。淋巴结和骨髓病理活检显示明显滤泡结构。免疫表型示SmIg、FMC7和CD10强阳性,CD5阴性;另外应该与套细胞淋巴瘤相鉴别,免疫表型为CD5、CD19、FMC7、cyclinD1阳性,CD23阴性,有特征性的染色体t(11;14)。(3)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病程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脾大明显,淋巴结肿大较少,白细胞数往往很高,血和骨髓涂片上有较多的(>55%)带核仁的幼稚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高表达FMC7、CD22和SmIg,CD5阴性。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阴性。幼稚淋巴细胞<55%、>10%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称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有幼淋巴细胞增多(CLL/PL)。(4)毛细胞白血病(HCL)。全血减少伴脾大者诊断不难,但有部分HCL的白细胞升高达(10~30)*10^9/L,HCL细胞有纤毛状胞质突出物、抗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染色反应阳性、CD5阴性、高表达CD25、CD11c和CD103。(5)伴有循环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SLVL)。为原发于脾脏的淋巴瘤,血和骨髓中出现数量不等的绒毛状淋巴细胞,1/3~1/2伴有血、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CD5、CD25、CD11c和CD103阴性,CD22和CD24阳性。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