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庄严的学术成果

论文学术成果学术 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的差异——《菊与刀——日本文化类型》读后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08-25 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11-05 开展情感实践活动 强化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 2013-10-03 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改革实践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 2010-10-03 师范生培养模式新探索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07-05 论新建本科学院的定位与评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01-30 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历史主体的深层理论思考 北方论丛 2005-09-2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02-05 谈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教育探索 2013-02-25 “改变世界”的革命哲学:马克思哲学的伟大变革 学习与探索 2005-09-15 近代西方的人学历程 绥化学院学报 2005-02-28 农业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探索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09-05 中俄残疾人社会一体化领域立法政策的现状分析及比较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06-05 高校开展特殊教育的可行性探讨 绥化学院学报 2010-04-10 对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教育探索 2014-09-25 地方院校也应推行免费师范生模式 中国教育报 2009-01-21 加强关爱教育 彰显大学文化本质 黑龙江日报 2009-07-08

王晓华的主要学术成果

1、论文:《“回到傅斯年”:九十年代大陆史学的走向》, 2004年8月“傅斯年先生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合作第2位。2、论文:《罗思鼎在“文革”前的史学思想》,《法制与经济(理论版)》2005年第10期,合作第2位。3、编著:《章丘历史与文化》,齐鲁书社2006年1月出版,分卷统稿人。4、论文:《建国后翦伯赞的史学思想变化》,《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合作第1位。5、论文:《学术期刊在政治运动中的命运沉浮——以〈文史哲〉、〈江海学刊〉的停刊与复刊为例》,《兰州学刊》2006年第7期,独立。6、论文:《“双百”方针和史学界的两次春天——建国后至“文革”前史学界在“双百”方针指引下所取得的成就》,《东岳论丛》2006年第12期,独立。7、论文:《中国文化企业在文化贸易中的角色定位浅议》,《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独立。8、论文:《唐德刚博士学位考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合作第2位。9、论文:《区域性艺术品交易中心城市培育正当其时》,《经济生活文摘》2012年第17期,独立。10、论文:《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也要从娃娃抓起》,《经济视野》2012年第10期,独立。

学术成果包括哪些

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包括总结、鉴定、应用、推广和成果奖励等 1、科研资料的整理和总结:对所扶得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统计分析。写出学术性总结报告或学术论文及工作总结; 2、科研成果的举定:由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鉴定;. 3、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通过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可提高护理质量与学术水平。

学术成果与科研成果的区别?

科研成果和专利的区别如下:1、覆盖范围不同:科研成果是专利申请的重要基础。科研成果具备了专利申请的技术要素,只要这项技术具备授权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授权专利必备的条件,就可以申请专利保护。但科研成果并不等于专利,科研成果可以申请专利,但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能申请成为专利。科研成果与专利虽然都涉及到技术的各个领域,但二者不是完全重叠覆盖的。2、公开程度不同:科研成果可以保密,没有强制公开的说法。但专利是强制公开的。科研成果可能被窃取盗用,但专利技术是公开的,使用该专利需要经过专利权人许可,专利权受法律保护。3、商品化的程度不同:依法取得了专利,就实现了对市场的垄断和监督,有利于转让,能加速成果的产业化。而科技成果只是智力资源的创造、应用,而没有占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无偿的应用科技成果,成为科技成果拥有者或者合法实施者的竞争对手。

张勉的主要学术成果

期刊论文(国内)张勉,杨百寅,社会资本的来源:工作咨询网络中心性的前因变量,管理世界,5期,119-127页,2009-12-13张勉,组织承诺的结构、形成和影响研究评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5期,28卷,122-128页,2007-05-13张勉,企业文化、学习强度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6期,2007-06-13张勉,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致性和均衡性的观点,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8期,28卷,140-148页,2007-08-13张勉,企业雇员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对一些新变量的量化研究,管理评论,4期,19卷,2007-04-13张勉,Price-Mueller离职模型中价值观变量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9期,18卷,46-51页,2006-09-26张勉,企业文化的诊断应用研究:以某家电力工程公司为例,管理评论,9期,17卷,25页,2005-10-06张勉,组织文化测量研究评述,外国经济与管理,8期,26卷,8号,2-7页,2004-08-22张勉,组织文化的影响和传播机制研究述评,科学学研究,增刊期,增刊卷,2004-12-27张勉,雇员离职研究模型的新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9期,24-28页,2003-09-27张勉,IT企业技术员工离职意向路径模型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4期,12-20页,2003-08-27张勉,期望匹配度对个体效能变量的影响实证研究,预测,4期,16-21页,2003-08-27张勉,IT企业雇员离职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5期,76-80页,2003-05-27张勉,企业雇员组织承诺三因素模型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5期,70-75页,2002-10-27张勉,雇员主动离职心理动因模型评述,心理科学进展,10期,330-341页,2002-10-27

樊崇义的学术成果

樊崇义教授长期从事刑事诉讼法学和证据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主张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科学化与民主化,在诉讼程序的研究中,重点放在第一审程序关于审判方式的改革上,合著有《第一审程序论》;在诉讼证据的研究上,运用马列主义哲学观,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对证据的概念、证明的规则、标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均有独创见解,提出法律真实和排他性的证明标准,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樊崇义教授参加了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是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其积极主张的统一人民法院定罪原则、坚持疑罪从无,改革刑事辩护制度,改革审判方式,增设简易程序,完善强制措施等方面的建议均为立法所吸收。樊崇义教授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95年在第七届国际反贪大会上《论反贪秘密侦查及证据力》的发言,1997年的中芬法制圆桌会议和中国--欧盟法律研讨会以及1998年在华盛顿中美法治与人权研讨会上的发言,阐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均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和好评。 1、《刑事诉讼指南》(独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年2月2、《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1年4月3、《比较检察概论》(合著)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1年11月4、《论证据》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89年12月 5、《中国刑事诉讼程序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3年2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副主编 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5年7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释义与应用》 副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6年6月8、《出庭公诉理论与实践》(合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6年5月9、刑事诉讼法学系列丛书 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5月10、《第一审程序论》(合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年9月11、《刑事诉讼法专论》主编 方正出版社 1998年12月12、《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 (合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5月13、《金融欺诈的预防与控制》 副主编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年14、《两岸比较刑事诉讼法》(合著) 台湾五南图书印刷公司 1996年11月15、《中国法制改革》 (合著) 广角镜出版社 1994年16、《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 法律出版社 1998年11月17、《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 1、《法学教程》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2、《刑事诉讼法学》 主编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年1月3、《刑事诉讼法学》 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年4、《刑事诉讼法学》(统编)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5、《中国刑事诉讼法》(统编)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年6、《外国诉讼法概论》 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12月7、《中国刑事诉讼法》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12月8、《刑事诉讼法学》(统编)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至1999年连续修正并印刷九版9、《刑事诉讼法学》新编 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8月 1、《论刑事诉讼中如何贯彻综合治理的方针》 《法学研究》 1985.52、《论我国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学习与探索》 1985.63、《论刑诉二审如何参照一审进行》 《电大法学》 1985.124、《四川三县综合治理调查报告》 《中国法学》 1985.15、《对公诉案件调查后的处理》 《河南司法》 1985.126、《涉外刑诉程序初探》 《政法论坛》 1986.57、《试论律师辩护制度的中国特色》 《诉讼法论丛》 1985.18、《论法庭调查》 《法学研究》 1988.39、《论法庭审判中的审判长、公诉人和辩护律师》 《政法论坛》 1988.610、《略论台湾刑事诉讼法》(合著) 《法学研究》 1990.111、《模拟法庭为教学改革开路》 《政法论坛》 1989.212、《从苏俄刑诉原则看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法制日报》 198913、《论刑诉法学教学改革》 《高等法学教育》 198914、《刑事诉讼法学结构的思考》 《高等法学教育》 199115、《论法人犯罪案件刑事诉讼程序》(合著) 《政法论坛》 1993.316、《刑事诉讼职能论》(合著) 《现代法学》 1992.417、《法人犯罪被告人的确定》(合著) 《中央管院学报》 1993.418、《刑事审判程序的修改和完善》 《政法论坛》 1994.4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新走势》 《政法论坛》 1994.320、《市场经济与刑事审判模式改革》 1994刑诉国际研讨会论文21、《退回补充侦查之研究》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5.1022、《修改刑诉法的宏观思考》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 1994.323、《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1995年刑诉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24、《我国辩护制度的历史性变革》 《中国律师》 1996.325、《庭审改革与实务》 《法制日报》 1996.5.3026、《更新观念,明确价值取向》 《法制日报》 1996.2.627、《反贪秘密侦查及其证据力》 载《第七届国际反贪大会文集》 红旗出版社1996年9月版28、《十六载的实践与探索》 《检察日报》1996.10.2429、《即要打击犯罪,又要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广州法制报》1996.4.1330、《两手抓的策略与方法》 《检察日报》1997.3.1731、《论公开审判》 《法制日报》1997.12.1932、《简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的适用》,《政法论坛》1997.333、《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 《诉讼法论丛》第1卷34、《简论金融诈骗案件的证据及侦查纲要》 《政法论坛》 1998.635、《联合国公正审判标准与中国刑事审判程序改革》 《中国法学》1998.236、《我国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刑事立法条件已经成熟》(合著) 《政法论坛》1998.337、《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变化》(合著)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438、《关于人民法院陪审员制度的建议》 《北京观察》 1999.1039、《言词证据必须用实物证据检验》 《北京青年报》 1999.940、《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合写) 《法制世界》 1999年第5期41、《刑事诉讼法学回顾与前瞻》(合写) 《人民检察》 1999年第6期42、《客观真实管见》 《中国法学》200043、《二十一世纪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 《新世纪检察》 2000年第1期44、《中国刑事庭审制度改革与特色》(合写)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1期45、《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 《检察日报》 2000年5月31日46、《自由裁量与不起诉制度的完善》(合写) 《人民检察》2000年6月47、《刑事证据前沿问题》(合写),《证据法论坛》第一、二卷;16、 《关于诱惑侦查法律问题的对话》,《检察日报》2001年1月18日17、 《公正与效率 辩证同一》,《人民日报》2001年2月21日 ◇ 樊崇义 李艳玲: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要论◇ 樊崇义: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应遵守的原则◇ 樊崇义 翁怡洁:监督、独立与司法公正关系之辨证◇ 樊崇义: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有生机和活力的制度◇ 樊崇义:人文精神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樊崇义 张 中: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 樊崇义、毛立华、李莉:私有财产保护入宪呼唤财产处置的法律正当性◇ 樊崇义 刘涛:检察机关侦查权需要局部适当调整◇ 樊崇义:确立诉讼预防的观念◇ 重塑刑事司法的人文精神◇ 俄罗斯刑事诉讼结构转向当事人主义◇ 完善的诉讼程序是政治文明的标志◇ “简化审”关键在于被告人配合◇ 统一司法考试对中国司法体制的影响◇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司法体制 樊崇义教授1991年评为校级优秀教师,由他主持和领导的刑事诉讼教研室于1998年被评为先进教研室,本人评为校优秀教研室主任;主持的模拟法庭教学法 ,1990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作为第一主持人的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教学录象片1998年获司法部教学科研一等奖;1986年在《政法论坛》发表的《涉外刑诉程序初探》,获司法部第一届优秀科研奖;主编的《刑事诉讼法学》获司法部一等奖;1998年2月在《中国法学》发表的联合国公正审判标准与中国刑事审判程序改革一文评为司法部优秀论文,并被中央党校编入《中国社会主义精神宝典》;2000年1月在《中国法学》发表的《客观真实管见》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宪梓科研二等奖。

王建国的学术成果

1 、《从阮籍的身世个性看其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象》,《贵州社会科学》,独著,2004年第2期。2 、《论〈诗经·桧风〉的创作时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独著,2004年第3期。3 、《原型与象征:〈楚辞·招魂〉主旨新探》,《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独著,2004年第3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04年第五期转摘要点)。4 、《魏晋陈留阮氏及其家学家风考论》,《天中学刊》,独著,2004年第4期。5 、《〈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兼与宁稼雨先生商榷》,《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6、《曹丕〈柳赋〉创作背景及时地考辨》,《古籍研究》,独著,2004年卷下(总第 46 期)。7、《孙盛若干生平事迹及著述考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8、《论孙绰的文学贡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6年第五期。.9、《论永嘉中原南渡士族与东晋文学发展之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0、《论清谈文化与东晋门第之关系》,《天中学刊》,2008年第6期。11、《〈西洲曲〉产生的地理环境考释》,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20世纪以来〈洛阳伽蓝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6期。13、《〈洛阳伽蓝记〉的作者及创作年代辩证》,《江汉论坛》,2009年第10期。14、《〈洛阳伽蓝记〉从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4期。15、《〈洛阳伽蓝记〉与北魏洛阳的佛教文化》,《文史知识》,2010年第6期。16、《古代城市文学资源与城市文化特色构建——以洛阳为例》(合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17、《谢混年岁及仕历补证》,《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王建国的学术成果

1 、《从阮籍的身世个性看其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象》,《贵州社会科学》,独著,2004年第2期。2 、《论〈诗经·桧风〉的创作时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独著,2004年第3期。3 、《原型与象征:〈楚辞·招魂〉主旨新探》,《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独著,2004年第3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04年第五期转摘要点)。4 、《魏晋陈留阮氏及其家学家风考论》,《天中学刊》,独著,2004年第4期。5 、《〈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兼与宁稼雨先生商榷》,《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6、《曹丕〈柳赋〉创作背景及时地考辨》,《古籍研究》,独著,2004年卷下(总第 46 期)。7、《孙盛若干生平事迹及著述考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8、《论孙绰的文学贡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6年第五期。.9、《论永嘉中原南渡士族与东晋文学发展之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0、《论清谈文化与东晋门第之关系》,《天中学刊》,2008年第6期。11、《〈西洲曲〉产生的地理环境考释》,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20世纪以来〈洛阳伽蓝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6期。13、《〈洛阳伽蓝记〉的作者及创作年代辩证》,《江汉论坛》,2009年第10期。14、《〈洛阳伽蓝记〉从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4期。15、《〈洛阳伽蓝记〉与北魏洛阳的佛教文化》,《文史知识》,2010年第6期。16、《古代城市文学资源与城市文化特色构建——以洛阳为例》(合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17、《谢混年岁及仕历补证》,《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王建国的学术成果

1 、《从阮籍的身世个性看其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象》,《贵州社会科学》,独著,2004年第2期。2 、《论〈诗经·桧风〉的创作时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独著,2004年第3期。3 、《原型与象征:〈楚辞·招魂〉主旨新探》,《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独著,2004年第3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04年第五期转摘要点)。4 、《魏晋陈留阮氏及其家学家风考论》,《天中学刊》,独著,2004年第4期。5 、《〈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兼与宁稼雨先生商榷》,《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6、《曹丕〈柳赋〉创作背景及时地考辨》,《古籍研究》,独著,2004年卷下(总第 46 期)。7、《孙盛若干生平事迹及著述考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8、《论孙绰的文学贡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6年第五期。.9、《论永嘉中原南渡士族与东晋文学发展之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0、《论清谈文化与东晋门第之关系》,《天中学刊》,2008年第6期。11、《〈西洲曲〉产生的地理环境考释》,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20世纪以来〈洛阳伽蓝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6期。13、《〈洛阳伽蓝记〉的作者及创作年代辩证》,《江汉论坛》,2009年第10期。14、《〈洛阳伽蓝记〉从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4期。15、《〈洛阳伽蓝记〉与北魏洛阳的佛教文化》,《文史知识》,2010年第6期。16、《古代城市文学资源与城市文化特色构建——以洛阳为例》(合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17、《谢混年岁及仕历补证》,《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请问【先锋理财】金融协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协会?性质?活动范围?有什么学术成果?

  协会名称  (一) 协会名称:【先锋理财】金融协会  (二) 英文译名:【Pioneer Investment】Finance Association  (三) 协会简称:【先锋理财】  (四) 协会名称含义:先锋理财意味着做大学生理财之先锋,大学生社团之先锋,敢为人先,谁与争锋?  协会性质  【先锋理财】金融协会是一个以大学生个人理财和金融投资为主题的“行政管理+实践活动+学术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社团。  协会宗旨  “传播金融知识,倡导科学理财,培养投资意识”。  协会理念  “建设性,新思维” 。  协会口号  “金融助力,未来先锋” 。  指导单位  协会是接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社团联合会管理,接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团委监督,接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经济系指导。  协会实践活动范围  (一) 组织银行理财工作  1、 开展“百年交行杯点钞大赛”,点多少送多少。  2、 开展“浦发银行之银行标志你我共识”竞猜活动。  3、 开展“现金流体验赛”。  4、 开展“招行杯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大赛”。  5、 开展“中银杯模拟外汇大赛”。  6、 开展“工银杯纸黄金交易大赛大赛”。  7、 选拔优秀会员,进行暑期银行实习工作。  8、 免费为会员办理信用卡及短期贷款(创业)业务。  9、 免费为会员进行理财指导和进行家庭理财规划。  (二) 组织保险精算工作  1、 开展“大学生模拟保险”活动。  2、 开展保险代理人竞聘工作。  3、 开展保险产品精算活动。  4、 开展农村社会保险调研工作。  5、 开展汽车险调研工作。  6、 选拔优秀会员,进行暑期保险公司实习工作。  7、 承办各类南京市高校间体育类赛事保险。  (三) 组织证券投资工作  1、 开展“华泰证券杯模拟股市大赛”。  2、 开展模拟期市、权证大赛。  3、 开展模拟上市公司IPO计划。  4、 开展证券投资热点辩论赛。  5、 为会员免费开立证券账户,指导股市理性交易。  6、 选拔优秀会员,进行暑期证券公司实习工作。  7、 每月进行“先锋股票池”估值报告。  (四)组织房地产评估工作  1、 开展定向房产评估活动。  2、 开展“模拟房产交易所”。  3、 开展“模拟土地拍卖会”。  4、 开展对房地产政策进行分析整合。  5、 为考研或实习会员,提供市区或江宁地区租赁信息。  (五)组织文艺鉴赏工作  1、 开展艺术品鉴赏活动。  2、 开展“模拟艺术品拍卖会”。  3、 开展奢侈品调研和经验交流会。  4、 组织文艺工作部,进行文艺表演。  5、 每月提供南京吃喝玩乐等最新消费信息。  (六)组织社交活动工作  1、 开展户外拓展培训。  2、 开展春秋游或者郊游。  3、 开展社交PARTY和化妆舞会。  4、 开展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演出。  (七)组织先锋基金工作  参考《 【先锋基金】管理办法 》  (八)组织先锋创业工作  1、开展创业就业指导工作。  2、开展项目投资和实体经营。  3、筹备全国“挑战者杯”创业大赛。  协会学术研究范围  (一)组织教育培训工作  1、邀请专业教授或讲师,对会员进行基础金融理论培训,帮助会员树立投资理念,并在学校中倡导科学的理财方式。  2、邀请专业的培训机构,为会员提供专业的考证培训,如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CFP证书、CPA证书、CFA证书、ACCA证书、小语种考证。  3、邀请成绩优秀的学长,为会员提供专业的考试经验指导,如CET4&6、计算机等级考试、高等数学、经济数学、各门专业课考试。  (二)组织学术研究工作  1、定期组织专业团队对社会经济或者金融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邀请专业教授或者讲师指导撰写学术报告。  2、邀请专业的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对会员进行实践以及理论研究的指导,并将研究成果投递至专业金融权威杂志报刊发表。  (三)组织学术交流工作  1、定期组织研讨会、交流会,会员之间交流理财投资故事、心得和经验。  2、进行理财投资故事或者学术的有奖征文活动,传递理性理财、价值投资的理念。  申请加入协会的会员大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认协会章程,服从协会管理。  (二)宣誓效忠协会,遵守保密条例。  (三)对个人理财和金融投资感兴趣。  (四)缴纳最低入会费用,即一份股权。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 填写会员登记表。  (二) 缴纳最低入会费用  (三) 经协会考核认可。  (四) 登记归入档案 。  (五) 由社联发给会员证。  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 参加协会的实践活动与学术研究。  (二) 对协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三) 参加会员大会,投票选举董事会成员。  (四) 获得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五) 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会员履行以下义务:  (一) 执行协会董事会决议。  (二) 维护协会的合法权益。  (三) 参与协会实践活动与学术研究。  (四) 宣誓效忠协会,遵守保密条例。  (五) 缴纳最低入会费用,即一份股权。  (六) 参加会员大会,投票选举董事会成员。  (七) 关心协会发展与规划,致力于提高协会形象。  协会会员大会由全体会员组成,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会员大会(股东)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协会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选举和更换董事会成员。  (三)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四)审议批准会长团及部长级的报告。  (六)审议批准协会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  (七)审议批准协会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八)对协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九)对协会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十)修改协会章程。  会员大会每学年召开两次。每学年第二次会员大会用以选举新一届董事会成员,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于下一学年述职,期间为新老董事会接替工作。  当协会出现重大问题时,代表四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会员,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可提议召开临时会议。  会员大会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或者其他董事主持。  会员大会由会员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一般决议必须经代表过半数表决权的会员通过。对协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解散或变更协会形式以及修改章程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会员通过。  召开会员大会,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以前通知全体会员。办公室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出会议记录,出席会议会员东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会长团办公室,并交回会员证。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关于治理层、管理层、经营层、资产清算办法等具体部分属协会绝密内容,尚不公开)................................

孔祥明的学术成果

科研课题1. 聚合物-沥青-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硬化机理及微观结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2. 乡村建筑用经济型墙体保温材料, 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2007-20103. 水泥沥青砂浆中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清华大学-中石化合作研究项目,2009-20114. 防腐材料性能及现场应用研究,清华大学-神华集团合作研究项目,2010-20115. 超级绝热材料的研发,国际合作项目,2010-20116. 高性能水泥助磨剂研发,国际合作项目,2010-2011 7. 模拟材料表面性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国际合作项目,2009-2010奖励与荣誉1. 孔祥明,李永杰,郭自力,李继燕,刘宝影. 一种新型混凝土专用减缩密实剂,申请日:2010.03.2,公开日:2010.9.01.2. 孔祥明,郭保林,尚勇. 混凝土高效节水保湿养护膜,(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日期:2009.9.16.3. 孔祥明,罗海,傅强. 一种用乳化沥青改性的砂浆和混凝土,授权日期:2010.6.21.4. 邱勇、李焦丽、王立铎、马蓓蓓、孔祥明、詹纯、吴骅,染料敏化电池中光阳极的聚合物乳液制备方法5. Jun Gao, Xiang-Ming Kong, “Non-isothermal emulsion polymerizaton”, 12. 2003 Application No.6. Xiang-Ming Kong, Montonori Yamamot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waessrigen Polymerdispersion", Patent7. Xiang-Ming Kong, Montonori Yamamot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waessrigen Polymerdispersion", Patent8. Xiang-Ming Kong, Montonori Yamamot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waessrigen Polymerdispersion", Patent9. Xiang-Ming Kong, Montonori Yamamot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waessrigen Polymerdispersion", Patent10. Xiang-Ming Kong, Montonori Yamamoto, Dietmar Haeri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waessrigen Polyamid-Dispersion", Patent .11. Xiang-Ming Kong, Montonori Yamamoto, Dietmar Haeri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waessrigen Polyamid-Dispersion", Patent No.12. 孔祥明,李治,谢续明,“一种利用电场制备聚合物梯度材料的方法期刊文章1. Liu Yongliang, Kong Xiangming, Zhang Yanrong, Yan Peiyu. Stati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asphalt composite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 (accepted)2. 张艳荣,孔祥明,曹恩祥,刘永亮,黄婉利. 温度对新拌水泥沥青浆体流动性和水化速率的影响. 硅 酸盐学报,2010, 38(11): 156-161.3. 杨海龙,孔祥明,吴纯超,黄婉利,宋常友,胡永腾. 乳化沥青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用于EPS保温砂浆制备的对比研究. 建筑科学.(已接受)4. 张艳荣,孔祥明,马晓伟,曹恩祥,刘永亮,黄婉利. 乳化沥青对新拌水泥沥青浆流动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建筑材料学报.(已接受)5. 吴纯超,杨海龙,孔祥明,宋常友,胡永腾. 复合激发剂对大掺量粉煤灰水泥砂浆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已接收)6. 杨海龙,孔祥明,吴纯超,宋常友,胡永腾,黄婉利. 乳化沥青聚苯颗粒新型保温砂浆的研制. 新型建筑材料.(已接收)7. Hou Shanshan, Kong Xiangming, Cao Enxiang, Han Song, Hao Xiangyang. Effects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polycarboxylate-type superplasticizer in cement system.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10.8. 孔祥明,曹恩祥,候珊珊. 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进展. 混凝土世界,2010.9. 刘永亮,孔祥明,阎培渝. 水泥-沥青胶凝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初步研究. 工程力学,2010.10. 杨进波,阎培渝,孔祥明,李响. 水泥沥青胶凝材料的硬化机理研究. 中国科学 E辑:技术科学,2010.11. 孔祥明,刘永亮,阎培渝. 水泥沥青砂浆力学性能的温度敏感性. 硅酸盐学报,2010.12. 孔祥明,叶林标. 聚脲类材料的优劣.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13. Li Jiaoli, Wang Liduo, Kong Xiangming, Ma Beibei, Shi Yantao, Zhan Chun, Qiu Yong.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using polymer dispersion to prepare controllable nanoporous TiO2 anode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Langmiur, 2009.14. 孔祥明,刘永亮,阎培渝. 加载速率对水泥沥青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建筑材料学报,2010.15. 刘永亮,孔祥明,邹炎,阎培渝. 水泥沥青砂浆的静动态力学行为. 铁道科学与工程,2009.16. 孔祥明,胡斌,郝向阳,曹恩祥,谢续明. 聚羧酸梳状高分子的侧链结晶行为. 高分子学报,2010.17. 孔祥明,胡斌,候珊珊,刘宝影,郝向阳.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2009.18. 孔祥明,李启宏. 高吸水性树脂对水泥砂浆体积收缩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硅酸盐学报,2009(5).19. Kong Xiangming, Li Qinghong.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olymer modified mortar based on different acrylate latex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09.20. 孔祥明,朱艳芳,项旭辉. 外墙外保温粘结和抹面胶浆专用乳Acronal EIFS 5235ap. 新型建筑材料,2008.21. Men Yongfeng, Stephan V. Roth, Rainer Gehrke, Xiangming Kong. Non-Affin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soft colloidal crystalline latex films under stretching as observed via synchrotron X-ray scattering. Langmuir, 2006.

吴丹红的学术成果

我无法查询到吴丹红的学术成果。建议您尝试在学术搜索引擎或相关学术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沈奕斐的学术成果

2005年 “和谐社会与妇联组织”课题的第二负责人,该课题是上海市2005年机构改革13个重点课题之一2005年 负责“全球化与女性发展”项目,该项目有雅芳公司赞助,将持续三年。2005年 参与“2005年上海市妇女就业情况调查”,该课题由张乐天教授主持。2005年 参与“生育的故事”课题,该课题由张乐天教授主持,目前正在做资料分析。2006年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体系研究”课题第二负责人,该课题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资助。2006年 负责“中国特定政治领域的性别主流化:政治参与、法律状况与社会保障”,该课题由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资助。2007年 进入主流的性别社会学研究网络——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子网络,负责人2009年 上海市女教师情况调研,上海市教育工会项目2010年 上海家校互动情况研究,复旦大学青年学者项目2011年 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家庭共有财产制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2005年3月 《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中国特定政策领域中的性别主流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 《下半身的文化自觉——从社会性别角度谈性研究的本土化问题》,载于《中国“性”研究的起点与使命》(Discuss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xing”: The Elements and Mission of Sexuality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a)潘绥铭 主编 ,性学万有文库 ,高雄u2027万有出版社u2027台湾,2005年12月。2007年,撰写“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一章于《女性学导论》,该导论由祝平燕等主编,武汉大学2007年出版。2007年,撰写“性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章于《性别社会学》,该导论由祝平燕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出版。2008年,“在科学与传统之间——‘生育的故事"课题报告之一”,发表于《复旦大学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发展论坛论文集》,该书由张乐天、邱晓露、沈奕斐主编,上海社会学学院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2009年,“赛博空间中的主体技术和性/性别政治”,发表于《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1期。2009年 “个体的崛起:社会变革的新视角”(书评),发表于《复旦人文社科学刊》(英文版),2009年9月。2009年 “‘后父权制"时代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的变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Vol.31,No.9,2009年第六期(12月)2009年 “谁的平等?谁要平等——推介《婚姻平等的意义》”,《中国家庭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编)第四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12月。2010年,社会政策中的“家庭”概念——以上海市世博大礼包政策为例,《社会科学》,2010年12月,总第364期。2010年, 个案金字塔阵 ——质性研究的“科学主义”尝试,《质性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四期)。2010年 撰写第八章“社会性别与参政”,发表在《社会性别概论》刘建中、孙中欣、邱晓露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 “后父权制时代”——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变迁,《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谭琳、周颜玲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2011年,China in the “Post-Patriarchal Era”:Changes in the Power Relationships in Urban Households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ours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Society,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SSCI), vol. 43, no. 4, Summer 2011, pp. 5–23.2011年,“个体化与年轻女性的崛起——以上海中产阶级家庭为例”,《中国道路与社会发展》,王爱丽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乔娟的学术成果

1. 乔娟、李秉龙、康敏《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现货市场关系研究》著作,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31.5万字,科学出版社ISBN,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2008年6月2. 乔娟、李秉龙《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著作,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53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中国经济问题丛书)2006年8月。该著作于2008年获得第十五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三等奖;该著作于2008年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 李秉龙、乔娟、王可山《WTO规则下中外农业政策比较研究》著作,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6年3月4. 李秉龙、张立承、乔娟、曹宏民《中国农村贫困、公共财政与公共物品》著作,30万字;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4年5. 颜军林、乔娟、陈劲松《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中的“中国柑桔国际竞争力”,著作,2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3年,通讯著作6. 乔娟《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著作,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出版,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2年11月。该著作于2004年12月获得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2004年首次评奖,“专著类”提名奖7.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著作,20万字;辽宁人民出版社ISBN1996年8. 《农业经济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45.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9年1月,参编2万字(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9. 《农业标准化知识读本》“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知识读本丛书,编著,18.2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9年6月,主编1/2(乔娟、周云龙)10. 《市场营销学》营销学系列教材,编著,40.6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2008年4月,主编2/2(陆娟、乔娟)11. 《市场营销学》21世纪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系列教材,编著,4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5年3月,主编1/312. 《畜牧业经济管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编著,45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编2/813. 《市场营销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编著,3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编2/814. 《现代期货市场学》编著,50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ISBN2003年,参加15. 《市场营销学》编著,20万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2000年,独立主编16. 《市场营销学》本校教材,编著,20万字;1998年,2/317. 《市场学原理与农产品贸易》编著,20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1995年,参编 1. 国际生物质能源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探索与争鸣》43-45,2009(2),通讯作者2.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中国畜牧杂志》23-26,2008年第44卷第8期3. “中美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传导关系比较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87-93,2008,13(2),通讯作者4.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31-37,2008.2,通讯作者5. “中美棉花期货市场功能比较分析”《价格月刊》67-70,2008.4,通讯作者6. “中国豆油期货市场功能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79-84,2008.4,通讯作者7. “质量投资模型下的安全食品生产实体决策行为分析”《技术经济》74-77,2008年第27卷第5期,通讯作者8. “国际垄断对中国大豆进口影响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69-73,2008第27卷第6期9.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农业展望》38-40,2008.6,第二作者10.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农业展望》38-42,2008.3,通讯作者11. “肉牛产业加速下滑急需出台扶持政策”《中国畜牧杂志》6-9,2008年第44卷第10期,第四作者12. “消费者乳品购买行为与支付意愿分析——以北京市居民为例”《中国食物与营养》31-34,2008.7,第三作者13. “中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中国畜牧杂志》10-13,,2007年第43卷第6期14. “国有农场财务危机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构建”《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2,通讯作者15. “中美棉花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传导关系的实证分析”《中国物价》23-26,2007.10,通讯作者16. “食品安全: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购买意愿和行为研究——北京市消费者调查” 《2007年中国青年农经学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0,通讯作者17.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3,通讯作者18. “中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7.4,通讯作者19 “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借贷行为的影响”《乡镇经济》2007.12,通讯作者20. “中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与限制因素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7.421. “世界小麦的生产与贸易”《生命世界》2007.9,通讯作者22. “中国大豆进出口与豆油、豆粕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农业展望》,通讯作者23.“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农业工程技术新农村建设专辑》2007.6,第二作者24. “东北大豆优势产区国际竞争力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通讯作者25.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现货市场条件探讨”《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326. “中国大豆市场竞争性实证分析:1998~2004”《中国农村经济》2006.2,通讯作者27. “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现货市场条件分析” 2006年全国中国青年农经学会论文集《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028.“贸易政策调整与中国大豆进口”《新疆农垦经济》2006.5,通讯作者29. “构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制约因素及建议”《理论探讨》119-120,2006.6,通讯作者30.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畜产食品的安全问题”《饲料科技与经济》2006.103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中国牧业通讯》2006.21,18-2232. “解读“7+1”模式”《饲料科技与经济》2006.633. “我国实施畜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限制因素及对策探讨”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6.123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 第九次全国畜牧业经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畜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1035. “论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导刊》2005.436.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s meat products”,《百年农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37. “我国生鲜食品超市业态成长的限制因素与对策分析”,《财贸经济》2005.9,通讯作者38. “新“零售之论”理论与生鲜食品零售业态演化”,《财经科学》2005.9,111-117,通讯作者39. “中美棉花价格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谐社会与农村发展》(287-293)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10月,通讯作者40.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5.11,通讯作者41 “中国大豆竞争力国际比较” 《世界农业》2005.9,通讯作者42. “进口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3,通讯作者43. “中国豆粕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实证分析”,《中国畜牧杂志》2005.6,通讯作者44.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界农业》2005.2,通讯作者45.“生鲜食品超市的业态成长:限制性因素与对策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05.4,通讯作者46. “中国优势奶牛产业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黑龙江A县和山西B县为例”,《新疆农垦经济》2005.3,通讯作者47. “中国鲜苹果在其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9,通讯作者48. “我国苹果在其主要进口国或地区的竞争状况分析”,《北方果树》2005.5,通讯作者49. “中国家禽业发展中的信用问题及建议”,《中国禽业导刊》2005.12,第三作者50.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运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调研世界》2005.1,通讯作者51. “论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问题》2004.1252. “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分析”《中国粮食经济》2004.9,通讯作者53.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探讨及相应对策”,《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53. “中国水禽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7-854. “中美小麦成本和价格比较及其原因分析”,《农业科技管理》2004.4,通讯作者55.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效果分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气象出版社2004.9,通讯作者56. “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分析”,《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通讯作者57. “比较优势与山西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3,通讯作者58. “WTO规则下国际农业政策的发展趋势”,《调研世界》2004.9,第三作者59. “中国禽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对策分析”,《中国禽业导刊》2004.11,第三作者60.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 meat products”,《中国、欧盟、以色列持续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宣读,中国北京》2004.361. “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索 交流 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62.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探索 交流 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第二作者63. “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分级系统的国际比较”,《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3.1第66期64. “畜产品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畜牧业经济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365. “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加入WTO后的两岸农业—投资与贸易》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7,第二作者66. “中国奶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1267.“中国牛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小康社会与农民、农业、农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068.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1世纪展望》韩国光州?全南发展研究院2003.1269. “结构调整要效益优先——各省市区主要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农民日报》第八版2003.11,第三作者70.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771. “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与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宣读》2003.1072. “中国柑桔鲜果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1173.“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调研世界》2002.1074. “中国柑桔鲜果国际竞争力分析”,《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通讯作者75. “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通讯作者76. “中国猪肉与世界主要出口国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2.0177. “国外农业财政政策与农业金融环境比较研究”,《世界农业问题研究(第四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第二作者78. “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气象出版社2002.179. “中国大豆为何陷入困境”,《调研世界》2001.1080. “中国主要家畜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781. “中国主要新鲜水果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0.1282.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调研世界》2000.7,第二作者83.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不断萎缩的原因探析”,《调研世界》2000.184. “论我国水资源的经济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湖南地图出版社1999.785.“简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农业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9.586. “论棉花产销市场化及其政策选择”,《调研世界》1999.5,第二作者87. “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调研世界》1999.388. “论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中国粮食经济》1998.889.“论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食品安全与比较优势》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790. “发育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意义与对策”,《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8.291. “影响我国统一农产品市场发育的成因与对策”,《学习与探讨》1998.192.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滞后是农民负担加重的根本原因”,《农业经济问题》1997.10,第二作者93. “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农产品市场的思考”,《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594. “论农业教育与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转移”,《农业经济问题》1997.10,第二作者95. “论农业税收与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转移”,《调研世界》1997.5,第二作者96. “论农业教育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流淌”,《市场经济与区域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二作者97. “论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其向农业的经济利益转移”,《调研世界》1997.2,第二作者98. “论棉花产销政策的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建立”,《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第二作者99. “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趋向的政策”,《调研世界》1996.2,第二作者100. “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经济纵横》1996.3,第二作者102. “发展我国粮食期货交易的障碍与对策”,《粮食科技与经济》1996.1103.“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提高对策”,《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04. “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农业经济》1995.10,第二作者105. “初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1995.5,第二作者106.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思考”,《农经理论研究》1995.2107. “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第二作者108.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合作制”,《经济纵横》1995.2,第二作者109. “市场经济与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110. “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失真问题”,《经济纵横》1994.9,第二作者111. “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农经理论研究》1994.2112. “辽宁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农业经济》1993.11113. “粮食经营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14.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第二作者115. 关于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考”,《农业经济》1993.2,第二作者116. “海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农业经济》1992.5117. “试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118.“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 ,第二作者119. “浅谈增加农业投入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3120. “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合作社”,《农业经济》1991.2,第二作者121. 李秉龙、乔娟“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趋向的政策”,《调研世界》1996.2,CSSCI122.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经济纵横》1996.3123. 乔娟“发展我国粮食期货交易的障碍与对策”,《粮食科技与经济》1996.1124. 乔娟“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提高对策”,《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25. 李秉龙、乔娟“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农业经济》1995.10126. 李秉龙、乔娟“初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1995.5127. 乔娟“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思考”,《农经理论研究》1995.2128. 李秉龙、乔娟“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29. 李秉龙、乔娟“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合作制”,《经济纵横》1995.2130. 乔娟“市场经济与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131. 李秉龙、乔娟“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失真问题”,《经济纵横》1994.9132. 乔娟“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农经理论研究》1994.2133. 乔娟、李秉龙“辽宁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农业经济》1993.11134. 乔娟、李秉龙“粮食经营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35. 李秉龙、乔娟“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36. 李秉龙、乔娟“关于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考”,《农业经济》1993.2137. 乔娟“海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农业经济》1992.5138. 乔娟、李秉龙“试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139. 李秉龙、乔娟“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12140. 乔娟“浅谈增加农业投入及其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3141. 李秉龙、乔娟“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合作社”,《农业经济》1991.2

周平的近年学术成果:

[1] 主持的机械绘图工具软件 MADTools-V1.7 获软件著作权, 1997.10.28[2] 周平,钟取发,汪亚明,赵匀 . 自然场景兴趣区的分量组合 - 压缩快速分割法 .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in press ,编号: G05524 )[3] 周平,朱森勇,汪亚明 . 基于时 - 空域多特征证据学习与增强的织物印染疵点在线检测研究 . 纺织学报 . Vol.27 ( 5 ), pp. 1-5, 2006[4] Zhou Ping( 周平 ), Wang Yaming, Zhao Yun. Fast Boundary Tracking and Proj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Cut-uncut Surfaces for Agricultural Robot Navig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农业工程学报) . Vol.21 ( 9 ), pp. 103-109, 2005 ( EI page one : 05449453595 )[5] 周平,汪亚明,赵匀等 . 非结构化自然图像自治导航中的两类分割研究 . 农业机械学报 . Vol.35 ( 4 ), pp. 97–101, 2004 ( EI page one : 04408391703 )[6] 周平,汪亚明,赵匀等 . 基于宏块特征量化的视觉自适应实时监控方法 . 控制与决策 . Vol. 19 ( 7 ), pp. 782–786, 2004 ( EI : 04438424601 )[7] 周平,汪亚明,赵匀 . 基于分量组合及其位压缩的纺织图案提取方法 . 纺织学报 . Vol. 26(5), pp. 70–74, 2005[8] 周平,汪亚明,赵匀等 . 织物图案提取中的断线连接策略及矢量化方法 . 纺织学报 . Vol.24 ( 6 ), pp. 15–17, 2003[9] 周平,汪亚明,赵匀 . 一种基于自适应颜色压缩的织物图案提取方法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Vol.40 ( 16 ), pp. 217–220, 2004[10] 周平,汪亚明,赵匀 . 模型参数优化中的混合方法及其应用 .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 Vol.21 ( 1 ), pp. 9–14, 2004[11] 周平,汪亚明,赵匀 . 遗传程序设计及其新进展与应用 .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 Vol.20 ( 1 ), pp. 21–14, 2003[12] 周平,汪亚明,赵匀 . 基于场景照片的新视点图像绘制方法 . 系统仿真学报(增刊) . Vol.15 , pp. 51–58, 2003.9[13] 周平,庄红,周奇年 . 客观试题考试系统的通用化设计 . 计算机应用研究(增刊) . ISBN 7-81057-737-9 , pp.397–399, 2003.7[14] 周平 . CAD 图样输出中的自动拼图排版优化 . CAD/CAM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Vol.87 ( 2 ), pp.52–53, 2002[15] 周平 . AutoCAD 中实现粗糙度标注的动态导航 .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 Vol.100 ( 10 ), pp.67–69, 2002[16] 周平 . CAD 图面技术要求的集成标注技术 .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 Vol.100 (8), 2002[17] 周平 . 计算机教学中用主题作业整合知识片的研究 . 教育技术研究 . 2002 年第 2 期 , 中国教育技术网 转载[18] 周平,庄红 . 通用化考试系统设计若干技术研究 . 教育技术研究 . 2002 年第 1 期[19] 周平 . 主题作业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 . 高等教育学刊 . 2003 , Vol.28 , No.2[20] 朱森勇,周平 编程实现多 AVI 视频帧序列的剪裁编辑 .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 2005 ( 7 ), pp.56–59[21] 朱森勇,周平 . 基于 TCP/IP 的通用型在线答题竞赛系统开发 .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 2005 ( 6 ), pp.70–71 , 74[22] 朱森勇,周平 . 预编译器在多线程程序调试中的应用 .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 2006 ( 6 ), pp.16–18[23] HiCC-I 型高清晰自动菌落计数分析仪 , 已具备市场化条件,排名: 1 / 2[24] 一种侧向窄缝照光的双模式可变的目标成像观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 ( 专利申请号: 200620107357.0) ,排名: 1 / 1[25] ACA-v1.0 自动计数分析系统 , 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中,排名: 1 / 2近年科研项目:[1] 基于时 - 空域多种类特征提取与多证据增强的织物疵点在线检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545027 ),排名: 1 / 8[2] 基于符号 M 阵列的动态空间宏尺寸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575211 ),排名: 3 / 8[3] 高档棉织物印染生产在线控制关键技术及活性染料液化稳定技术的开发应用,浙江省科技厅攻关项目( 2005C11029-01 ),排名: 11 / 23[4] 基于背景自动学习的隧道车辆检测,横向项目( 0604087-J ),排名: 1 / 1[5] 基于多分辨率随机场及矢量熵约束的三维非刚体运动估计,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 RC02064 / 0204141-D ),排名: 4 / 6[6] 基于向量熵约束随机场的三维非刚体运动分析,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项目择优资助(浙人专( 2002 ) 244 号 / 0301021-C ),排名: 3 / 5[7] 大学计算机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院教改项目(浙工院教字 [2001]24 号),排名: 3 / 4[8] 计算机教学中用主题作业整合知识片的研究,院教改项目(浙工院教 [2002]66 号),排名: 1 / 3[9] 计算机程序设计, 2003 年院重点课程教改项目(浙工院教 [2003]68 号),排名: 3 / 8

吴鹏飞的学术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地方政府债券法律问题之反思》,载《上海金融》2009年第8期.《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的几点设想——以我国基层人大为例》,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政治》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我国行政审判体制的现实困境与应对出路》,载《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金融危机下我国政府救市须遵循法治原则》,载《特区经济》2009年第8期.《中国发展风险投资的法律障碍及其克服》,载《经济法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略论陈云的经济法制思想》,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关于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构想》,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金融与保险》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构筑我国反绿色贸易壁垒制度的法律对策》,载《商业研究》2005年第23期.《完善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控制的法律思考》,载《企业经济》2004年第12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投资与证券》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法治化进程中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法制现代化中我国法律移植的若干问题探讨》,载《湖南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主编或参编的教材主编.经济法学(第2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8月版.主编.经济法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1月版.参编.商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参编.经济法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许成祥的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5.1 科研项目(代表性的项目)1、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1303):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项目负责人。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57):震后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及加固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033):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077):基于压电智能骨料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时变应力监测方法与地震灾变机理研究,排名第二。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ABA059):钢管混凝土结构住宅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6、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06-K1-41):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受力性能与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7、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13617411):高层钢管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项目主要参与人。8、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3A006):大型油气储罐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5.2 科研获奖(代表性的项目)1、高层建筑多种组合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2013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高层钢管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湖北省巴东县太矶头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方法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4、老住宅功能提高改造成套技术研究-结构试验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5.3 教研项目(代表性的项目)1、湖北省教育科学“九五”课题(鄂教科规[1997]0076):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参与人。2、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3、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项目参与人。4、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教材体系研究,项目参与人。5、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外向型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参与人。6、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参与人。2009年7、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0206):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0年8、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长江大学土建类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102年5.4 教研获奖(代表性的项目)1、建筑工程专业本科‘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 国家级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研究与实践,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5.5 论著及论文(含教材编写)1、教材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副主编,2004年8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06年1月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06年6月工程结构,科学出版社,主编,2012年2月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12年8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主编,2012年8月2、科研论文(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钢纤维混凝土迭合梁截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理论分析,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1-3(2)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 纤维混凝土三桩厚承台开裂荷载计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8-9(3)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 二次受力钢纤维混凝土迭合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16-8(4) 许成祥,吴军民.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35-37(5) 许成祥,夏心红. 多层轻钢结构房屋设计探讨,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23(3), P66-68(6)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1), P88-91(7) 许成祥,张建设. 基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安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2),P36-39(8)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 考虑二次受力碳纤维布加固短柱的抗震试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7),P27-30(9) Xu Chengxiang.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beam-column joints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s,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ISTP收录, IDS 号: BV54N), Science Press(10) 许成祥,熊英,卢海林.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动静载试验研究,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3), P101-102(11)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2002,35(4),P92-96(12) 许成祥,徐礼华,杜国锋 . Grey correlation index analysis of bearing capacity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mpression members.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orts. ISBN 7-03-013765-5. 2004.8: P279 283(ISTP~收录, IDS 号: BAZ72)(13) 许成祥,张建设 . Dynamic safety evaluation based on project network schedule.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IV). Science press. ISBN 7-03-014386-8. 2004.10: P1922 1926~(14) 许成祥,陈松,徐登鸿 . Huge oil and gas tanks structural damage and health monitoring. Third China-Japan-US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control and fourth Chines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contro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ISBN. 2004.10: P1 -5(15) 许成祥.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可靠度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1(1): 84~ 86(17)许成祥,徐礼华.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柱脚延性试验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8) Cheng-Xiang Xu,Li-Hua Xu and Jun-Ning Hua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Loading Transfer Mechanism of Joints i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Frames.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Science Press . 2006(ISTP检索,IDS 号:BEZ49) P1922-1926(19) 许成祥,徐礼华,杜国锋等. 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模型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 2006,39(3):68-72(20)Cheng-Xiang Xu and Shu-Yong Geng. Taijitou No. 1 Landslide treatment Project and Its Effects Analysis.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Science Press . 2006(ISTP检索,IDS 号:BEZ49) P2213-2218(21) 许成祥,彭少民. 采用分离模量分析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29(专辑II): 28-33(22) C.X.Xu and D.H.Xu.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ude oil tank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07(ISTP检索,IDS 号 :BHT08). P1449 -1456(23)许成祥,徐登鸿. 基于试验模态分析的原油储罐损伤识别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24) Xu Chengxi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Behavior and Seismic Response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ular Column Frame Structure.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8年.Science Press. 705-709(ISTP检索,IDS 号: BIU29)(25)许成祥,杜国锋. 实施全过程工学交替,培养高素质土木人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P116-119. 2008年.科学出版社.(26)许成祥,曾磊. 基于结滑移理论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优化设计. 混凝土.2008,230(12): 98-10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7) Chengxiang Xu, Changan Zhu and Shuzhen Xu.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eismic Reponese on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Model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ISTP检索) . P311-316(28) 许成祥, 贾善坡. 储罐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修正及参数辨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9) 许成祥,朱长安,许淑珍. 设置钢筋加劲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增刊2),2010,30(suppl 2):231-236(30) 许成祥,马进军.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混凝土. 2010,230(12): 98-10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1)许成祥,陈建权.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10,43(增刊):200-205.ISSN 1000-131X/CN 11-2120/TU(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EI收录,Accession number:20110713656949)(32)Cheng-xiang Xu, Jian-Quan Chen, Shu-Zhen Xu. Analysis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thin-walled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with steel bar stiffeners . Proceeding of th El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Science Press . 2010, P498~520。ISBN 978-7-03-029530-9/TU.878(33)许成祥. 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与分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0,7(3):126-130. ISSN 1673-1409/CN 42-1741/N(34) Chengxiang Xu, Zanjun Wu.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s of T- shaped concrete - 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joint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68-373 (2012) pp 38-41(35) 许成祥,李雪平.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选型与设计.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2,9(1):139-141.(36) 许成祥,万波,张继承,马进军.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中节点抗体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2012,42(3):80-83.(37) 许成祥,吴赞军,曾磊,张继承,马进军.T形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框架顶层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8):58-65.(38) 许成祥,刘晓强,杜国锋,张继承. 十字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中柱节点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2,34(8):118-122.(39) Chengxiang Xu, Xiaoqiang Liu, Jicheng Zhang. Expeimental Rea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 of apatial jionts in a Composite frame consisting of CFST Crisscrpss Section Columns and Steel Baems. Proceeding of th Twel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cience Press . 2012, P370-375.(40)许成祥,贾善坡,涂金钊,杜国锋. 基于工作应变模态的管道损伤识别试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48(6):1031-1037(41)许成祥,徐晶金. 震后钢管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现状及展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10(13) 117-1183、教学研究论文(1) 许成祥,马成松,刘昌明. 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全国建材院校教育研究论丛(第二卷).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5.(2) 许成祥. 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新论,南海出版公司.1998.12. P72-74.(3) 许成祥,卢海林,李继祥.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煤炭高等教育,2000,64(3),P73-74(4) 许成祥,刘昌明,马成松. 实施工学交替,培养两创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增刊)(5) 许成祥, 李继祥,马成松. 结构工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5.(6) 许成祥.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探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5.(7) Xu Chengxiang ,Pu Zhongbiao. A Discussion about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Civi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ory ang Practice.ISSN:1609-2902(8) 许成祥,王天华.《混凝土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设计.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4(2),P66-67(9) 许成祥,杜国锋. 实施全过程工学交替,培养高素质土木人才.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2008. P116-119.(10) 许成祥,曾磊,刘昌明. 土建类专业“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9-12(11) 许成祥,曾磊,彭从文.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建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增刊),66-69,ISSN1008-7192

许明标的学术成果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钻完井液和水泥浆领域。在近三十年的研究中,他始终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创新性,以确保研究的新颖性、重要性和实践性。至2015年11月,他在国内石油行业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达十二项,部分研究在国际上也是首次提出。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部分科研成果展示:1)2004年开发出国内最先进的水平井高效开发关键流体技术;2)2005年开发出国内领先的储层钻完井液及配套破胶完井技术;3)2006年开发出国内领先的加重型固井冲洗液技术;4)2007年开发应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超低处理剂加量的油基钻井液技术;5)2008年提出国际领先的无磺超高温水基钻井液技术;6)2010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水基恒流变钻井液技术;7)2011年提出国内首套完整的页岩气开发关键流体技术8)2011年提出国内首套页岩气钻井液及配套固井技术;9)2011年开发了国内第一个防水合物灾害水泥浆技术;10)2011年开发了国内第一个防浅层流灾害水泥浆技术;11)2012年开发国内第一个过饱和盐水水泥浆技术;12)2012年在国内首次提出开发了可液化的清洁钻开液技术;13)2013年开发应用国内第一个全油油基钻井液技术。 主持各类项目近六十项,其中国家863项目一项,国家重大专项两项,省部级项目三项。1)2008-201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枝导流井固井工艺研究,负责人。2)2009.07-2011.12,国家863计划-低温固井实验仪器研制及体系实验评价研究,负责人。3)2011.01 -2015.06,重大科技重大专项-深水钻井特殊环境水泥浆体系研究,负责人。4)2010.05 -2010.12,重大科技专项-深水固井关键外加剂化验及浅层危害快速处理水泥体系性能测试分析,负责人。5)2010.05 -2010.12,深水钻完井液关键外加剂特征测试化验分析,项目骨干。6)2007.07-2009.12,高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负责人。7)2010.11- 2011.12,海上低渗油气田固井水泥浆技术研究,负责人。8)2007.06-2009.06,抗高压盐水、膏盐和H2S/CO2水泥浆体系研究,负责人。9)2007.10-2009.06,东海地区低孔低渗油气层固井工艺技术研究,负责人。10)2008.06-2008.12,番禺30-1气田大位移井油基钻完井液研究,负责人。11)2008.11-2009.01,LWI油井弃置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及评估,项目骨干。12)2008.11-2009.06,番禺5-8-1风险探索井高温泥浆体系分析、评估及优化,负责人。13)2009.02-2009.12,LF13-1油田水泥浆体系配方审核及优化服务,负责人。14)2010.03-2010.12,油基钻井液性能优化,负责人。15)2010.08-2011.06,深水表层固井水泥浆研究中试试验,负责人。16)2010.06 -2010.09,南海次深水低温恒流变水基钻井液优化研究,负责人。17)2010.12-2011.03,南海次深水低温低密度水泥固井技术研究,负责人。18)2011.04-2011.09,西江油田防砂筛管与油基泥浆配伍性研究,负责人。19)2011.07-2011.10,流花19-5气田钻完井液体系及配伍性研究,负责人。20)2011.07-2011.10,流花19-5气田钻完井液项目固井工艺技术研究,负责人。21)2011.07-2011.10,流花19-5气田地层水结垢实验,负责人。22)2011.08-2011.12,水平井钻井液携岩效率评价方法研究,负责人。23)2012.11-2013.11,单通道井固井质量检测技术及水泥浆,负责人。24)2012.07-2013.06,钻井液储层敏感性及配伍性研究,负责人。25)2012.12—2013.06,惠州19-1/2区块钻完井液及储层保护与陆丰13-1区块深部地层钻完井液及储层保护,负责人。 2004年至今,申请专利十七项,其中十二项发明专利;通过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两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分专利展示:1)一种过饱和氯化钠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长江大学2)海洋深水水基恒流变钻井液,长江大学3)高低温增压养护釜,长江大学4)高低温增压稠化仪,长江大学5)固井壁面封隔验窜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长江大学6)一种室内模拟现场射孔的装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长江大学 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SCI论文五篇。1)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Performance of a Flat-Rheology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通讯作者,SPEJ,20132)Design of a Novel HPHT Lubricity Tester and Its Preliminary Application,通讯作者,AMM,20123)Theoretical Analyses of the Host-Guest Interaction within Chlorine Hydrate,第三作者,Int. J. Quantum Chem.,20134)Lab Investigations Into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Rheology of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第三作者,AMM,20135)聚合物在油气田开采中的应用,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6)新型钻井液用多元醇醚润滑剂的研究,第一作者,油田化学,20027)有效降解PRD钻井液的低温破胶剂JPC室内研究,通讯作者,油田化学,20058)海洋深水用双充填低温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第一作者,油田化学,20069)聚合物胶乳水泥浆的流体阻隔性能研究,第一作者,油田化学,200910)弱凝胶无固相聚胺钻井液性能室内研究,第一作者,油田化学,200911)抗高温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体系研究,第一作者,油田化学,201212)聚α-烯烃合成基深水钻井液体系性能研究,第一作者,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13)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处理剂性能研究,第一作者,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14)海洋深水水泥浆体系性能室内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15)适用于生物酶破胶的新型水平井钻开液体系,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16)适于海洋深水固井的零稠化转化时间低温水泥浆体系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17)纤维长度对聚合物水泥浆性能的影响,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18) 一种高效油基钻井液乳化剂的加量极限,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19)一种简化现场作业的高性能油基钻井液,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20)生物酶破胶对PRF钻开液的油气层保护效果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21)一种获得具有稳定流变及滤失效果的高温水基钻井液的新方法,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22)深水固井水泥浆的水化放热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23)无钻井船作业技术在海洋弃井作业中的应用,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24)适合海上低渗气田水平井固井的柔性水泥浆体系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25)一种新型高性能聚胺聚合物钻井液的研制,第一作者,天然气工业,200826)固井界面胶结性能影响因素,第一作者,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27)微膨胀纤维增强水泥浆的性能试验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8)一种柔性水泥浆体系的室内研究,通讯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29)无稠化反转聚合物水泥浆的室内研究,通讯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0)分枝导流井分支口密封胶体系室内研究,通讯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1)海洋深水表层固井壁面剪切及胶结强度室内试验研究,通讯作者,石油钻探技术,200732)高压深层井段地层岩性对固井质量影响研究,通讯作者,石油钻探技术,200733)一种固井前置冲洗液冲洗效率的评价方法,通讯作者,钻井液与完井液,200934)深水表层固井硅酸盐水泥浆体系研究,通讯作者,石油钻探技术,201035)超高温水基钻井液的室内研究,通讯作者,钻井液与完井液,201236)一种PRD钻井液性能评价,通讯作者,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37)低乳化剂加量气质油基钻井液体系优化评价,通讯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38)一种可用于寒冷地区固井作业的抗冻胶乳水泥浆性能研究,第一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39)钻井液水力学软件的编制与应用,通讯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0)聚合物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优化评价,通讯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1)深水钻井中水合物的预防和危害处理方法,第一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42)一种油基膨胀封堵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通讯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 《聚合物在油气田开采中的应用》.许明标,刘卫红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杨娟的学术成果

1.《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经济效果分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1,独著2.《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10.04,独著3.《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战略的实施路径探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1,独著4.《21世纪西欧国家养老金改革述评》,公共管理学报,2009.10,独著5.《关于人口红利的一般讨论——兼论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的实现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08,独著6.《中央统筹的国民养老金制度构建》,人民论坛,2009.08,第二作者7.《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拾记》,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02,独著8.《国家助学贷款的可及性及风险分析》,现代经济,2007.11,独著9.《资本结构的行为金融视角》,经济学动态,2007.04,第一作者10.《人民币困境与利率——一个中国经济的均衡分析框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09,独著11.《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制度性分析》,农业经济,2005.12,独著12. 《在劫难逃还是绝处逢生?——国产手机市场战略小析》,时代经贸,2005.05,独著 1《国际贸易学》,高校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6,参编2《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经验》,学术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01,独著3《奥尔投资评论(第4辑)》,学术译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06,参编4《金融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参编5《实现老龄化人口红利战略中的养老金政策》,论文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体制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0,第二作者6《养老随想》,论文集,《经济学家茶座.第4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09,独著7《老保险全国统筹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论文集,《中国社会保障的科学发展:第三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文集(2008)》,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04,独著

贾良定的学术成果

1. 周三多、贾良定主编, 2005, 《管理学(第二版)习题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2. 周三多主编、陈传明副主编,贾良定参编, 2005, 《管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3. 周三多主编、贾良定副主编, 2004, 《管理学教与学导引》, 复旦大学出版社4.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主编,贾良定参编, 2003,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1. 贾良定、范秀云编译, 2009, 《管理学》,M·希特、S·布莱克、L·波特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2. 贾良定、唐翌译, 2005, 《孙子兵法中的销售智慧》,杰拉德·A·迈克尔森、斯蒂芬·W·迈克尔森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3. 贾良定、唐翌译, 2005, 《孙子兵法中的营销智慧》4. 贾良定, 2002, 专业化、协调与企业战略, 南京大学出版社 1.JIA Liangding, WAN Guoguang, ZHOU Jieyu, LU Qian, 2010, Do Continuous and Categorical Measures Capture the Same Construct of Diversity? Evidence from China,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Vol.4, No.3: 423-450 Vol.4, No.3: 423-450.2.鲁倩、贾良定, 2009, 高管团队人口统计学特征、权力与企业多元化战略,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5) 第5期,第181-187页。3. 鲁倩、贾良定, 2009, 多元化测量方法的内涵和理论视角:对内容效度的考查, 南大商学评论 15 第15辑,第103-115页。4. 杨迤、贾良定、陈永霞, 2009, 认知学派: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前沿, 南大商学评论 15 第15辑,第178-194页。5. 孙俊华、贾良定, 2009, 高层管理团队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述评, 科技进步与对策9: 150-155。6. 贾良定、鲁倩、万国光、周婕妤, 2009, 国外多元化测量方法适于本土研究吗?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战略管理 Vol.1, Issue 1 第1卷第1期(创刊号):85-1107.万国光、贾良定, 2008, 企业多元化战略与财务决策的关系:一个多视角的分析框架, 经济管理第8期, 第4-9页。8. 贾良定, 2008, 努力做一位既受尊敬又受欢迎的教师, 中国大学教学第2期,第32-33,34页。9.Yan Zhang, Anne S. Tsui, Lynda Jiwen Song, Chaoping Li, Liangding Jia, 2008, How Do I Trust Thee? The 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Supervisory Support and Middle Managers" Trust in the Organiz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47, No.1,pp.111-132. SSCI10.贾良定, 2007, 有中生无,无中生有, 北大商业评论第9期,第91页。特约评论11.JIA Liangding, SONG Jiwen, LI Chaoping, CUI Rongjun, CHEN Yongxia, 2007, Leadership and Job-related Attitudes of Employe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Managers under Chinese Context on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Reciprocity and Trust,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1(4): 574-605.12. JIA Liangding, ZHANG Junjun, QIAN Haiyan, CUI Rongjun, CHEN Yongxia, 2007, Why, When, and How to Diversif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ognitions between Western Theories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Front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1(1)(创刊号): 102-122.13.贾良定、崔荣军, 2007, 簇群升级与工业化发展:以江苏省三个簇群为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2期,第50-55页。簇群工业化集体效率升级战略14. 贾良定、宋继文、李超平、崔荣军、陈永霞, 2007, 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态度:互惠和信任的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 《中大管理评论》(广州),第2卷第1期,第13-45页。领导风格、互惠、组织信任、组织承诺、离职意愿15. 贾良定、周三多, 2006, 论企业家精神及其五项修炼, 《南京社会科学》(南京)第9期,第29-35页。(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06年第11期)16.贾良定、陈永霞、宋继文、李超平、张君君, 2006, 变革型领导、员工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企业管理者的实证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南京)第6期,第59-67页。17.Joshua B. Wu, Peter W. Hom, Lois E. Tetrick, Lynn M. Shore, Liangding Jia, Chaoping Li, Lynda Jiwen Song, 2006, The Norm of Reciprocity: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in the Chinese Context,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Volume 2, Issue 3, 377-402.18.陈永霞、贾良定、李超平、宋继文、张君君, 2006, 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员工的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第1期,aa 第96-105页,144页。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组织承诺19. 贾良定、João Guimarães、周玲、陈永霞, 2006, 集体效率、全球价值链与簇群的升级战略:大新镇五金簇群和陈埭镇鞋业簇群的案例研究及其启示, 《南大商学评论》第10辑,第106-121页。簇群 全球价值链 升级战略 集体效率 控制关系20. 陈永霞、贾良定、张君君, 2005, 所有权与进入权分离:国企改制的性质与效率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南京)第2期,第80-87页。21. 贾良定、张君君、钱海燕、崔荣军、陈永霞, 2005, 企业多元化的动机、时机和产业选择:西方理论和中国企业认识的异同研究, 《管理世界》第8期,第94-104页。(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05年第11期) 多元化 动机 时机 产业选择22. 贾良定、唐翌、李宗卉、乐军军、朱宏俊, 2004, 愿景型领导:中国企业家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管理世界》第2期,第84-96页。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4年第5期,第128-140页;部分转载于《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第49-50页23. 贾良定、陈秋霖, 2004, 人力资本、进入权与企业层级结构, 《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第86-92页。(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4年第10期)24.贾良定, 2002, 企业产品最优品种数量确定及其生产方式的历史考察, 《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3期,第723-740页。25. 贾良定, 2002, 导、读、写、议:研究生教学方法新探, 《高教研究与探索》(南京)第3期。26. 贾良定, 2001, 从现代工商企业的发展看我国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第4期。27. 贾良定, 2001, 交易分工经济的涌现及其自组织机制研究, 《预测》第1期。28. 贾良定, 2001, 企业是什么?--西方企业理论述评兼论现代工商企业的本质, 《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第140-147页。29. 贾良定、陈秋霖, 2001, 消费行为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经济研究》第3期,第86-92页。消费行为信贷消费消费信贷30.贾良定, 2000, 个人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冲突及其解决机制研究, 《经济与管理科学》第1期。个体理性 群体理性 冲突31. 贾良定, 1999,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体系研究及其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运用, 《经济与管理科学》第1期。32. 贾良定, 1999, 人的革命, 《伦理研究》第1期。33. 何旭强、贾良定, 1998, 国有企业购并过程中的政府功能及角色定位, 《管理现代化》第5期。34. 贾良定, 1998, 试论国有企业工资体制的改革, 《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第117-125页。(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8年第12期)35.贾良定, 1998, 关于交易概念的思考──兼评斯密与康芒斯的交易理论, 《经济与管理科学》第1期。36. 贾良定、余秀兰, 1997, 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上海高教研究》第1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年第2期)37.贾良定, 1997, 企业资金结构化与银行不良债权消化途径分析, 《经济与管理科学》第3期。38. 贾良定, 1997, 大市场营销--企业竞争思想的革命, 《营销管理》第3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7年第10期) 1. 尤树洋、贾良定、杜运周, 2011,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of Chinese context i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search: A three-decade review, The Presentation Paper of the 7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Antonio, Texas.2.贾良定, Jason D. Shaw, Anne S. Tsui, Tae-Youn Park, 2011, A social-structural analysis of 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s and team creativity, The Best Paper Proceedings of the 7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Antonio, Texas (荣获美国管理学会年会最佳论文)3.周婕妤、贾良定、陈永霞、万国光、鲁倩, 2009, 第一大股东的治理作用:资源冗余与企业多元化的关系视角, 第四届中国管理学大会,北京,2009年11月14-15日4. 蔡亚华、贾良定、万国光, 2009, 雇佣关系对员工创造性的作用机制:一个整合框架, 第四届中国管理学大会,北京,2009年11月14-15日5. 贾良定, Peggy Lee, Henry Moon, Lan Li, 2009, Me or we: The influence of CEO values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rough innovativeness and stakeholder consideration, The 6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ugust 7 to 11, Chicago, ILThe Best Paper Proceedings6.周婕妤、贾良定, 2008, 资源冗余与企业多元化:第一大股东类型、持股比例的调节作用, 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2008年11月1-2日,长沙7. 贾良定、鲁倩、万国光、周婕妤, 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2008年11月1-2日,长沙优秀论文8. 周婕妤、贾良定, 2008, 企业多元化的动因: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的解释, IACMR第三次年会(广州) 2008年6月19-22日9. 万国光、贾良定, 2008, 企业多元化战略与财务决策的关系:一个多视角的分析框架,10. 鲁倩、贾良定, 2008, 高层管理团队的职能背景和企业多元化行为的关系研究,11. 贾良定, 2008, Agglomeration in Chinese Township Industrial Cluster: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6月19-22日12. 贾良定、鲁倩、万国光、周婕妤, 2008, 国外多元化测量方法适于本土研究吗?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大会(长沙) 2008年11月1-2日荣获大会优秀论文13. 鲁倩、贾良定, 2007, 高层管理团队的职能背景和企业多元化行为的关系研究, 第二届中国管理学大会(南京) 2007年11月21-23日14. 万国光、贾良定, 2007, 企业多元化战略与财务决策的关系:一个多视角的分析框架, 第二届中国管理学大会(南京) 2007年11月21-23日15. 周婕妤、贾良定, 2007, 企业多元化的动因: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的解释, 第二届中国管理学大会(南京) 2007年11月21-23日16.贾良定, 2007, 努力做一位既受尊敬又受欢迎的教师, 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北京) 2007年11月10-11日17. 贾良定, 2007, 复制与创新:中国战略管理研究的思考, 第二届中国管理学大会(南京) 2007年11月21-23日18. 贾良定, 2007, 复制与创新:中国战略管理研究的思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的“国际化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学发展:方向与路径”研讨会 2007年7月2-3日19. 贾良定、宋继文、李超平、崔荣军、陈永霞, 2006, 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态度:互惠和信任的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 首届中国管理学大会(北京) 2006年12月8-10日20. 贾良定、张君君、钱海燕、崔荣军、陈永霞, 2006, A Study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gnitions of Western Theories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on Motivations, Timing and Industrial Choice of Enterprises" Diversification, IACMR第二次年会(中国管理学研究国际学会,南京) 2006年6月15-18日21. 贾良定、唐翌, 2006, They Are both Born and Made, But not Self-made: A Cluster Analysis of Visionary Leadership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22. 陈永霞、贾良定、李超平、宋继文、张君君, 2006, 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员工的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IACMR第二次年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中国管理学研究国际学会,南京) 2006年6月15-18日23.Anne S. Tsui (Arizona State U.); Yan Zhang (Peking U.); Atira Cherise Charles (Arizona State U.); Chaoping Li (Renmin U.); Liangding Jia (Nanjing U.), 2006, Retaining Chinese Middle Managers:The Motivational potential of 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AOM Coference24.张君君、贾良定、宋继文、李超平、陈永霞, 2006, 雇佣关系、工作嵌入性与员工离职意愿: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 IACMR第二次年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中国管理学研究国际学会,南京) 2006年6月15-18日25.Joshua B Wu (University of Miami); Peter Hom (Arizona State U.); Jiwen Song (Renmin U. of China); Lynn Shore (San Diego State U.); Lois Tetrick (George Mason U.); Chaoping Li (Renmin U.); Liangding Jia (Nanjing U.), 2006, The Norm of Reciprocity: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Chinese Scale, AOM Coference26.贾良定, 2006, 集聚效应、产业升级与经济绩效:乡镇产业簇群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首届中国管理学大会(北京) 2006年12月8-10日27. 杨迤、陈永霞、贾良定, 2005,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ognitive School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第四届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 (南京) 2005年5月28-30日28. 贾良定、唐翌、李宗卉、乐军军、朱宏俊IACMR创立大会(中国管理学研究国际学会,北京) 2004年6月29.贾良定、唐翌、李宗卉、乐军军、朱宏俊,2004, The Constructs and Patterns of Visionary Leadership: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 第五届管理学大会(澳门) 2004年5月

王晓宁的学术成果

1.《现代新闻编辑学》 独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2.《新闻编辑学教程》副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3.《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副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1.《从“钉子户”报道看媒介的社会责任》,《新闻知识》 2007年第6期。2.《2007年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突破》,《新闻爱好者》, 2007年5月。3.《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与维系》,《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4.《聚合有道——社区聚合类网站研究》,《新闻爱好者》, 2007年10月。5.《新闻策划与媒介公信力》,《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6.《策划·炒作与提高媒体公信力》,《新闻三昧》,2005年第10期。7.《穆青“勿忘人民”思想探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8.《浅议对版面“易读性”原则的误读》《报刊之友》,2003年第2期。9.《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新闻爱好者》,2003年第8期。 1.《大众传媒的公信力与价值追求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主持 ,2009年结项。2.《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研究》,河南省社科联年调课题,主持,2007年结项。3.《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网民心理与舆论引导》,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参与,2007年结项。4.《穆青新闻主张与新闻实践》,国家社科项目,参与,2007年已结项。

沈家煊的学术成果

2004年《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2年《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也谈能性述补结构“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词典编纂“规范观”的更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3期。2004年《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4期。《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外国语》2004年3期。《语法研究的目标——预测还是解释?》,《中国语文》2004年6期。《规范工作和词典编撰》,《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2期。《动结式“追累”的语法和语义》,《语言科学》2004年6期。《再谈“有界”与“无界”》,《语言学论丛》第三十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说“不过”》,《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期2003年《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从“分析”和“综合”看<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 》,《马氏文通与汉语语言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复句三域“行、知、言”》,《中国语文》第6期,483—493。2002年《如何处置“处置式”——试论把字句的主观性 》,《中国语文》第5期。《行、知、言 》,《论证》第1期。2001年《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 》,《中国语文》第6期,483—493。2000年《句式与配价 》,《中国语文》第4期,291—297。《说“偷”和“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19—24。《“认知语法”的概括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29—33。《语法中的“标记颠倒”现象 》,《语法研究与探索》第10辑,1—18。1999年《英汉方所概念的表达 》,载赵世开主编《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8—63。《转指和转喻 》,《当代语言学》第1期,3—15。《语法化和形义间的扭曲关系 》,载石锋、潘悟云主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17—230。《“在”字句和“给”字句 》,《中国语文》第2期,94—102。《语法研究中的分析和综合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7。1998年《二十世纪的话语语言学 》,载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743—774。《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 》,《当代语言学》第3期,41—46。《语用法的语法化 》,《福建外语》第2期,1—8。1997年《语用,认知,言外义 》,《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10—12。《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74—76。《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1—10。(Shen,J.&Y.Gu),Conversation and sentence-hood. Text 17-4:477—490。《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中国语文》第4期,242—250。1996年《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1—5。又载许嘉璐等主编《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45—354。《英汉对比语法三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8—13。1995年《“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第5期,367—380。《正负颠倒和语用等级 》,《语法研究与探索》第7辑,237—244。1994年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国外语言学》第1期,12—20。 《“语法化”研究综述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17—24。《“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 》,《中国语文》第4期,262—265。1993年《句法的象似性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2—8。A metalinguistic adverb hao 好 in Mandarin Chinese, In J.C.P. Liang and R.P.E.Sybesma eds.From classical fu to“three inches high”:Studies on Chinese in honor of Erik Zurcher,Leuven/Apeldoon,Garant.141—152.Slips of the tongue and the syllable structure of Mandarin Chinese. In Yau Shun-chiu ed. Essays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Scholars, Editions Langages Croises, Centre de 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sur I" Asie Orientale,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139—162.“语用否定”考察,《中国语文》第5期,321—331。1992年《口误类例》,《中国语文》第4期,306—316。1991年《Hawkins<什么是语言共性>一书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65—68。《<类型和共性>评介》,《国外语言学》第3期,25—28。1990年《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分界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26—35。1989年《神经语言学概说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23—28。《不加说明的话题——从“对答”看“话题—说明”》,《中国语文》第5期,326—333。《“判断语词”的语义强度 》,《中国语文》第1期,1—8。1988年《心理语言学述评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2—9。《Simon Dik“功能语法”三部著作综合介绍》,《国外语言学》第1期,24—27。《讯递和认知的相关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62—65。1987年《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介绍 》,《国外语言学》第1期,17—24,第2期,62—65。<Subject function and double subject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Vol. XVI, No.2, 195—211.1986年《汉语“也”、“还”、“倒”的英译 》,《中国翻译》第2期。《1965年以来国外汉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中国语文天地》第3期,32—33,25。《“差不多”和“差点儿”》,《中国语文》第6期,442—456。1985年《雷·贾肯道夫的<语义学和认知>》,《国外语言学》第4期,19—22。《英语中的歧义类型 》,《现代外语》第1期,26—35。《英汉空间概念的表达形式 》,《外国语文教学》第4期,33—40。《词序与辖域:英汉比较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96—104,又载杨自俭、李瑞华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56—463。1984年《汉语“了”字跟英语相应的说法》,《语言研究》第1期,114—126。(赵世开、沈家煊)《英汉介词对比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8。1983年《介绍<心理和语言——心理语言学导论>》,《国外语言学》第3期,40—45。1982年《国外汉语研究论文索引(英语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硕士论文。部分载《语文论集》1—3辑。 2000年《现代语言学辞典》(D.Crystal: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商务印书馆。1993年(周流溪,林书武,沈家煊)《支配和约束论集——比萨学术演讲》(N.Chomsky: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a Lectures),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B.Comrie: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itc Typology),华夏出版社。1988年(沈家煊,周晓康,朱晓农,蔡文兰)《语言导论》(V.Fromkin & R.Rodman:Introduction to Language),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黄长著,林书武,沈家煊)《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N.Chomsky: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孙亚的主要学术成果

主要科研成果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认知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英汉话语隐喻对比研究” (项目批准号:14BYY005)。 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商务话语中的隐喻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 (2013年6月)。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商务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基于语料库方法”(项目批准号:12YJC740092)。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商务人才外语沟通能力的语言学理论基础研究”,并主持子项目“商务语用学”( 项目批准号:14WYA006)。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技能习得理论的反馈有效性调节机制研究” (2014年)。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面向中国学生的英语动词语法错误自动检查研究” (项目批准号:14YJC740006)。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当代商务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740029)(2010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教务处项目“综合英语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4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项目“《认知语言学》课程建设”(2009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教务处项目“英语专业保送生班《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2009年)。 主持对外经贸大学科研处项目“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2008年)。 主持国家基础教育试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6—2007年度立项课题《中学生语用能力学习研究》。 论文: Metaphor use in Chinese and US corporate mission statements: A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4 (1). Book review: Researching Discourse in Business Genres. Discourse Studies, 2014 (2). Book review: A Method for Linguistic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Metaphor and Symbol, 2014 (1). 基于隐喻使用的《商务英语综合教程》评估,《外语界》,2013年第4期。 “如果”独立条件句:基于心理空间—转喻推理模型,《外语教学》,2013年第4期。 美国情报机构的隐喻研究评述,《情报杂志》,2013年第8期。 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话语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4期。 Book review: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gnitive Science. Discourse Studies, 2012 (5). 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隐喻研究,《外语教学》,2012年第3期。 基于语料库方法的隐喻使用研究:以中美媒体甲流新闻为例, 《外语学刊》,2012 年第1期。 Book review: Metaphor Analysis: Research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Discourse Studies, 2011 (4). Book review: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 in the Real World. 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 2011 (2). Towards Business Pragmatics, Asian ESP Journal, 2011 (1). 教育公平话语的积极隐喻分析,《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 人名专有名词的转喻研究,《商务外语研究》,2011年第2期。 转喻的原型观,《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 年第3期。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的互补性,《21世纪报教学周刊》2007年12月 序言与礼貌策略,《语文学刊》2007年第8期。 “in”与“里”的容器图式解释,《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误解与言语行为转喻,《外语教学》2007年第2期。 从中学英语公开课的利弊看其评价标准的转变,《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 《红楼梦》中请求语的分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分步骤实施阅读 高效率习得语言,《21世纪报教学周刊》2006年8月。 《语言学新解》评介,《外语与翻译》2006年第1期。 互动式话语中的偏离式连贯与误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偏离式连贯、连贯、误解,《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改革高级英语教学 提高语言综合技能,《21世纪报教学周刊》2005年5月。 误解与连贯,《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也谈刻意误解,《外语研究》2005年第2期。 《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评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8期。 致使结构的认知分析,《外国语》2002年第4期。 语用失误研究在中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3期。 《语言和语言学的认知探索》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礼貌的得体性,《外语教学》2002年第1期。 翻译中的认知联系,《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1期。 “The+名词”结构的认知分析,《外语学刊》2002年第1期。 从认知角度看语用失误,《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认知语言学概论》评介,《外语与翻译》2001年第4期。 心理空间理论与翻译,《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第4期。 专著: 《隐喻与话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误解的认知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参编专著与教材: 《科技英语阅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语言交际研究与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英美戏剧》,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美国小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英诗助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译著: 蟹(英译汉),《外国文学》,2001年第4期(收入陈思和主编《2001年中国最佳翻译文学》,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 美国梦(英译汉),《外国文学》,2001年第4期。(收入李德恩、马文香主编《后现代主义文学导读》,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湖边(英译汉),《大洋洲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获奖: 《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获200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获2009年对外经贸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奖。

郑重的学术成果

他长期致力于海洋浮游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海洋浮游甲壳类,特别是对挠足类、樱虾类和枝角类的研究,为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国海洋浮游生物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还对海洋污损生物的生态、海洋鱼类的食性和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态系进行了研究,促进了中国海洋生态学的发展。长期担任《厦门大学学报》、《水产学报》、《海洋学报》及《海洋与湖沼》编委。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浮游生物学概论》(1965)、《中国海洋浮游挠足类》(上卷、1965,中卷、1982,与李松、李少菁等合著)、《海洋浮游生物学》(1984,与李少菁、许振祖合著)、《海洋枝角类生物学》等10多种,其中 《海洋浮游生物学》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特等奖。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8月22日21时02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厦门逝世,享年83岁。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学科创始人郑重教授是位值得敬仰的导师,他所领导的教学组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是最出色的,所出版的关于浮游生物学系列教材和参考资料对海洋浮游生物学科的发展贡献很大,尤其《海洋浮游生物学》更是一部难得的好教材,被日本广岛大学和东京水产大学的相关专业列为主要教学参考书。其子,郑兰荪,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主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李兵的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独著。《外国戏剧作品鉴赏辞典》(19世纪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副主编。《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撰写。《一个美国人的〈易经〉之旅》,知识出版社,2004年。主审。《高级英语》第二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主编。《一对一营销网络》,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译。发表论文:《从〈建筑师〉看易卜生剧作中的“妖性”》,载《外国语文》2009年第4期。《论易卜生后期剧作中的男性形象》,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野鸭》背后的悲剧》,载《作家》2008年第5期。《狄奥尼索斯精神在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体现》,载《戏剧文学》2008年第1期。《萧伯纳剧作中的易卜生主义》,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易卜生的最后一部社会问题剧:<人民公敌>》,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3月5日。《萧伯纳·薇薇·新女性》,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3月19日。《萧伯纳的《鳏夫的房产》》,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1月23日。《<社会支柱>:易卜生剧作的转折点》,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1月2日。《<群鬼>,回到罗马》,载《中华读书报》2007年12月26日。《<玩偶之家>新解》,载《中华读书报》2007年12月5日。《易卜生剧作<海上夫人>新解》,载《中华读书报》2007年11月21日。《易卜生和他的<野鸭>》,载《中华读书报》2007年11月14日。《易卜生和他的<建筑师>》,载《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0日。《易卜生和他的<培尔·金特>》,载《中华读书报》2007年8月22日。《易卜生和他的女人们》,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25日。《与神灵相通的族类——再论希腊悲剧中的歌队》,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8 期。《此曲只应天上有——试论希腊悲剧中的歌队》,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奥尼尔的困惑》,载《尤金 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世纪之交再看奥尼尔》,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奥尼尔与弗洛伊德》,载《尤金 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郭盛的学术成果

期刊论文:1. Guo sheng Fang yuefa, Qu haibo, Type synthesis of Non-overconstrained parallel mechanisms based on screw theory, Robotica, 2011, Received.2.郭盛,方跃法.基于螺旋理论的单闭环多自由度过约束机构综合,机械工程学报,2009,45(11): 38-453. 郭盛,方跃法.基于等效并联机构的四足步行机器人运动分析,高技术通讯,2009,19(4)4. 郭盛,方跃法.单闭环一自由度过约束机构解析综合,中国机械工程,2009,20(4):383-3885. 张克涛,方跃法,郭盛.新型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设计与分析,机械工程学报,2009,45(1):68-726. 郭盛,方跃法.可实现空间取放作业的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机器人,2007,29(5): 417-4227. 郭盛,方跃法,房海蓉.非过约束五自由度并联机构存在性问题的解析判定,中国机械工程, 2007,28(22):2647-26518. 郭盛,方跃法.避免平台奇异的三自由度平动并联机器人设计方法,兵工学报,2007,28(8): 975-9809. Fang Hairong, Fang Yuefa, Guo Sheng. Structure Synthesis of 4-DOF Parallel Robot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Screw Theory,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4,17(4):486-48910. 房海蓉,方跃法,郭盛.四自由度对称并联机器人结构综合的方法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 31(3):346-35011. 郭盛,方跃法.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方法比较研究,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7,31(1): 41-4512.郭盛,方跃法.用于姿态调节的并联机器人设计方法,兵工学报,2005,26(5):656-66013.郭盛,方跃法.避免设计位形下发生平台奇异的三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设计方法,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8-1114.郭盛,方跃法.一种可以实现救援对接的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设计方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8):22-2415.郭盛,方跃法.5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设计方法,机器人,2004,26(3):241-24516.郭盛,方跃法.利用吴方法求解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 28(1):84-86

谢泳的学术成果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厦门集》(北京:知识出版社,2010)《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血色闻一多》(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储安平与〈观察〉》(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清华三才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杂书过眼录》(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没有安排好的道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2002)《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大学旧踪》(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9)《教授当年》(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教育在清华》(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书生私见》(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中国现代文学的微观研究》(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学人今昔》(长春:长春出版社,1997)《旧人旧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禁锢下的呐喊——1976—1989年间中国的报告文学》(自费印刷,太原,1992)  《1957年反右运动史料的收集与评价》(2007年即发)《〈红楼〉杂志研究》(《南方文坛》2007年第1期)《胡适思想思想批判与〈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开放时代》2006年第6期)《〈朝霞〉杂志研究》(《南方文坛》2006年第4期) 《1949年后知识精英与国家的关系——从院士到学部委员》(《开放时代》2005年第6期) 《1949年前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二十一世纪》2005年6月号,香港)《关于中山舰事件研究中一件档案的使用问题—从〈苏联阴谋文证汇编〉的版本说起》(《人文论坛》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思想改造运动的起源及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现代中国的制度与文化》,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香港)《1949年前国立大学校长与政府的关系》(《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10月号)、《关于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来源》(《宪政中国》,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延安知识分子在新意识形态建立中的角色》(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编《中国研究》2001年第7期,香港)《1949-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及其它阶层的自杀问题》(《当代中国研究》2001年第4期,美国。)《回到傅斯年》(《二十一世纪》2000年10月号)《从小学教科书看国共两党的教育理念》(《二十一世纪》1999年10月号)《魁阁——中国现代学术集团的雏形》(《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5期)《林希翎与学生右派》(《二十一世纪》1997年4月号)《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和衰落》(《二十一世纪》1996年12月号)《政治与学术之间—罗隆基的命运》(《二十一世纪》1995年6月号)《中国文化中的寡母抚孤现象》(《二十一世纪》1994年8月号)《〈观察〉撰稿人的命运》(《二十一世纪》1993年10月号)   《大学人文》杂志(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04)《大学人文教程》(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胡适还是鲁迅》(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大学人文读本》(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储安平— 一条忧郁的河流》(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罗隆基— 我的被捕的经过与反感》(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追亿储安平》(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思想的时代》(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旧时光——1949年前外省学者笔下的山西》(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车锡伦的学术成果

一已经出版的专著、合著和参与主编的著作:◎《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车锡伦自选集》,台北,博扬文化事业公司,2009。◎《靖江宝卷研究》(与陆永峰合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续编》(与王见川等合编),影印,大16开,特精装,1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2006。◎《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它》,台北,学生书局,2002。◎《中国宝卷总目》(修订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宝卷·弹词》,执笔“宝卷”部分,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中国宝卷总目》,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中国宝卷研究论集》,台北,学海出版社,1997。◎《俗文学丛考》,台北,学海出版社,1995。◎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第一副主编兼歌谣分类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中国精怪故事》(与孙叔瀛合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前后孝行录》(影印汇编,署名唐碧),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彩图儿歌词典》(与蒋静芬合作著文),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民俗论丛》第一集(与王栋合作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曲苑》(第二集),主编(未署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曲苑》(第一集),主编(未署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聊斋志异戏曲集》(上、下册,与关德栋联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至六册),项目发起人、编委(本书无主编,不署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983陆续出版。◎《古代笑话选》(与陈企孟合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韵辙新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诗韵常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5。◎《古代儿歌资料》(与赵师景深联名),上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二、参著重要著作的章节:◎“古代曲艺向近现代曲艺的转化——明代”,《中国曲艺通史》(姜昆、倪锺之主编)第六章(约7·5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清代说唱文学概述”、“清代说唱文学文献”,《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傅璇宗、蒋寅总主编)上编第六章、下编第四章,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宝卷”,《中国俗文学概论》(吴同瑞等主编)第七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宣卷与民间信仰”(与方梅合作),《吴越民间信仰民俗》(姜彬主编)第五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三、重要论文按,“文革”以后,发表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等约160余篇,今尚有参考价值者约占1/2,现列出部分文章目录。只注最初发表处,不列转载书、刊。宝卷方面的研究成果,除最近发表者,大都吸收到《中国宝卷研究》一书中;俗文学研究论文大部分在修订、重写中,将编为论文集《中国俗文学研究》。◎《形成期之宝卷与佛教之忏法、俗讲和“变文”》,载《民族文学研究》,北京,2011年第1期。◎《“非遗”民间宝卷的范围和宝卷的“秘本”、发掘出版等问题》,载《河南教育学报》,郑州,2011年第1期。◎ 《读清末蒋玉真编“醒心宝卷”— 兼谈“宣讲”(圣谕、善书)与“宣卷”(宝卷)》,载《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新发现的清初南无教“泰山苦海圣母宝卷”》,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2009年第1期。◎《中国宝卷新论》,载《东亚人文》第一辑,北京,学林出版社出版,2008。◎《对江苏靖江做会讲经和宝卷的调查与研究》,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2008年第4期。◎《倒喇考论》(与刘水云合作),载《中华文史论丛》,上海,2007年第2辑(总86辑)。◎《小唱考》,载《中华戏曲》,第35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江苏苏州宣卷和同里宣卷(调查研究报告)》,载《民间文化论坛》,北京,2007年第2期。◎《江苏山东傩文化区与蒲松龄记述的“巫戏”》,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2007年第1期。◎《道情考》,载《戏曲研究》,北京, 第70期,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排除成见偏见,建立学科体系》,刘锡诚主持“民间文学学术史百年回顾”笔谈之一,载《民间文化论坛》,北京,2005年第5期。◎《明代的佛教宝卷》,载《民俗研究》,济南,2005年第1期。◎《清宣鼎的“三十六声粉铎图咏”》(与蒋静芬合作),载《戏曲研究》,北京,第66期,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明代的陶真、盲词、门词与明代弹词》,载《2003年说唱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2003·12,台北。◎《寒夜捣衣》,载《寻根》,郑州,2003年第2期(总52)。◎《聊斋俚曲“姑妇曲”“慈悲曲”中的“十样锦”》,《蒲松龄研究》,山东淄博,2002年第3期。◎《聊斋俚曲曲调的来源》,载《蒲松龄研究》,山东淄博,2002年第2期。◎《明清教派宝卷中的小曲》,载《汉学研究》,台北,第20卷1期(2002年6月)◎《“林兰”与赵景深》,载《新文学史料》,北京,2002年第1期(总94)。◎《宝卷的形成及其演唱形态》,载《燕京学报》,北京,新十一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宋代瓦子中的“说经”与宝卷》,载《书目季刊》,台北,第34卷2期,2000·9。◎《海外收藏的中国宝卷》,载《中华文史论丛》,第6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9。◎《“泰山道里记”的作者聂鈫—“泰山道里记”研究之二》,《岱宗学刊》,山东泰安,2000年第1期。◎《江苏靖江农村做会讲经的“醮殿”仪式(调查报告)》(与侯艳珠合作),载《民俗研究》,山东济南,1999年第2期。◎《泰山“九莲菩萨”“智上菩萨”考》,载《代宗学刊》,山东泰安,1999年第2期。◎《明清民间宗教与甘肃的念卷和宝卷》,载《敦煌研究》,兰州,1999年第4期(总62)。◎《说“跳槽”》,载《明道文艺》,台中,1998年第4期(总265)。◎《江苏靖江农村做会讲经的“破血湖”仪式(调查报告)》(与侯艳珠合作),载《民间宗教》,台北,第四集,1998·12。◎《江浙吴方言区的宣卷和宝卷》,载《民俗曲艺》,台北,第106期,1997·3。◎《浙江嘉善下甸乡王家埭村的“赞神歌”(调查报告)》,载《民间宗教》,台北,第三集,1997·12。◎《清同治江苏查禁“小本唱片目”考述》(摘录部分),载《文献》,北京,1996年第2期。◎《唐代民间流行歌曲[啰唝曲]及有关的几个问题》,载《扬州师院学报》,1996年第1期。◎《中国宝卷的发展、分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载《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会议论文集》,台湾大学中文系,1996,台北。◎《曹寅(楝亭)藏“书史纪原”上的“雪芹校字”》,载《国文天地》,台北,第10卷第3期(总111),1995·8。◎《中国精怪故事和神、仙、鬼、怪故事系列》(与孙叔瀛合作),载《中国民间文化》,上海,1994年第3期(总15)。◎《驱蝗神刘猛将的来历和演变》(与周正良合作),载《中国民间文化》,上海,1992年第1期(总5)。◎《流传八百年的吴歌“月子弯弯照几(九)州”》,载《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湾中国民间文学学会、高雄师范大学,1991。◎《泰山女神的神话、信仰和宗教》,载《泰山研究论丛》第三辑,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金瓶梅词话”中的明代宣卷—兼谈“金瓶梅”的作者》,载《明清小说研究》,江苏南京,1990年第3-4期。◎《江苏南通的“童子戏”和“太平会”(调查报告)》(与金鑫等合作),载《东南文化》,南京,1990年第1期。◎《浅谈回族的食俗》,载《中国烹饪研究》,扬州,1990年第1期。◎《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调查报告)》,载《民间文艺季刊》,上海,1988年第3期。◎《“金山宝卷”和白蛇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民间文艺集刊》,上海,1986年第1期。◎《浙江嘉善地区的宣卷和赞神歌(调查报告)》(署名唐碧,与金天麟合作),载《曲苑》,第二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小说“胭脂”和“胭脂舄”传奇》,载《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论文集》(赵景深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八仙故事的传播和“上中下”八仙》,载《民间文学论坛》,北京,1985年第4期。◎《蚁穿九曲明珠--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载《民间文艺集刊》,第六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东台地区董永传说考》,载《扬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3期。◎《姚鼐“登泰山记”所述泰山南麓三谷订正》,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济南,1983年第3期。◎《舅姑·丈人·泰山·岳父--对妻子的父母的称呼》,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12期。◎《浅谈女真族剧作家李直夫的“虎头牌”杂剧》(与袁爱国合作),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呼和浩特,1983年第4期。◎《被作为神学附庸的中国古代儿歌》,载《扬州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明清儿歌的搜集和研究概述》,载《民间文艺集刊》第二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再谈新诗韵的韵辙划分和编撰问题》,《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济南,1979年第2集。◎《南戏“拜月亭”的作者和版本》(摘录部分),载《内蒙古大学学报》,呼和浩特,1978年第2期。◎《新诗韵的韵辙划分问题》,载 《内蒙古大学学报》,呼和浩特,1977年第5期。

莎日娜的学术成果

1. 《论聊斋志异中的家庭描写》,《蒲松龄研究》1996年第2期。2. 《<梼杌闲评>与<魏忠贤小说斥奸书>比较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1期。3. 《日本学者的版本发现与二十世纪的“三言”研究》,《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4. 《试论明清之际章回小说作家的民族心态》,《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5. 《由传奇到写实——试析明清之际章回小说形象模式的转变》,《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6. 《试析明清之际章回小说家的避世心态》,《前沿》2003年第4期。7. 《试论明清之际通俗小说的时代主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明清之际章回小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陈宇的学术成果

[1]曾质彬;陈宇;康达昌;.BT20钛合金筒形件的UOE热成形[J]金属成形工艺.2003,(06)[2]杨国平;徐文臣;陈宇;单德彬;康达昌;吕炎;.BT20钛合金筒形件旋压组织和择优取向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04)[3]陈宇;康达昌;金晓鸥;.钛合金锥形件温热剪旋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01)[4]陈宇;康达昌;.钛合金筒形件温热强旋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02)[5]杨国平;徐文臣;陈宇;单德彬;康达昌;吕炎;.筒形件强旋变形流动规律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8,(06)[6]陈宇;徐永超;单德彬;.TC4钛合金锥形件温热剪旋实验研究[J]锻压技术.2008,(03)[7]徐文臣;单德彬;陈宇;康达昌;吕炎;.钛合金薄壁筒形件热旋成形技术研究[J]锻压技术.2008,(03)[8]徐永超;陈宇;苑世剑;.半球底筒形件充液拉深加载路径优化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07)[9]高西成,陈宇,康达昌.锥形件无芯模旋压的静态有限元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02)[10]孟晓峰,陈宇,康达昌.倒锥形芯棒拉拔内螺纹管工艺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04) [1]陈宇.基于PMR模型的电子信息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2]陈宇.大型综合超市流线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康达昌;袁春生;孙红镱;袁海涛;陈宇.大型阀体类零件剪切挤压成形法[P].CN00126178.9.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03-13[2]苑世剑;徐永超;陈宇;康达昌.可以提高板材零件成形极限所使用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P].CN200610010339.5.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1-31[3]杨春玲;顾春阳;万鹏;李宪全;陈宇.基于SOPC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远程监控系统[P].CN200910073286.5.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06-09[4]杨春玲;顾春阳;陈宇;万鹏;李宪全.基于FPGA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P].CN200910073288.4.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06-09[5]杨春玲;顾春阳;李宪全;陈宇;万鹏.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IP核[P].CN200910073287.X.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06-09[6]朱敏;杨春玲;陈宇;李洋;刘思久.基于BIST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实现采集、自测试的方法[P].CN201010128968.4.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12-29[7]杨春玲;朱敏;李伟亮;陈宇;张振东.高细分多路步进电机片上系统驱动器[P].CN201010523072.6.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02-09[8]陈宇;徐文臣;单德彬;康达昌;吕炎.热旋压机独立数控跟随火焰加热装置[P].CN201010509659.1.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02-16[9]陈宇;徐文臣;单德彬;康达昌;吕炎.卧式旋压机的重型芯模支撑装置[P].CN201010509674.6.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04-06 [1]康达昌;孙红镱;陈宇;杨红亮;.大型高压阀体的剪切挤压成形研究[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11-01[2]陈宇;张伟红;张士宏;康达昌;.NiTi形状记忆合金杯形件反挤压工艺研究[A].第九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第二届全球华人先进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2005-07-01[3]陈宇;张伟红;张士宏;康达昌;.NiTi形状记忆合金杯形件反挤压工艺研究[A].第九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第二届全球华人先进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2005-07-01[4]张伟红;张士宏;陈宇;陈威;康达昌;.NiTi形状记忆合金管坯高速热挤压工艺研究[A].中国兵工学会压力加工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12-01[5]徐文臣;单德彬;陈宇;康达昌;吕炎;.钛合金薄壁筒形件热旋成形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第三届国际塑性加工先进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0-01[6]陈宇;徐永超;单德彬;.钛合金锥形件温热剪旋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第三届国际塑性加工先进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0-01

孙剑飞的学术成果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94篇[1]张树玲;孙剑飞;邢大伟;.磁场退火对Co基熔体抽拉丝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0,(03)[2]刘景顺;孙剑飞;.渗碳工艺下纯Ti板显微组织及晶粒长大动力学[J]铸造技术.2010,(03)[3]张树玲;邢大伟;王欢;孙剑飞;.Co基非晶丝退火处理及巨磁阻抗效应[J]钢铁研究学报.2010,(07)[4]康福伟;孙剑飞;唐增武;.喷射成形镍基高温合金过喷粉末特征分析[J]粉末冶金技术.2010,(03)[5]康福伟;孙剑飞;曹福洋;李周;张国庆;.一种新型喷射成形高温合金热变形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07)[6]康福伟;司红丽;曹福洋;孙剑飞;.喷射沉积高硅铝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9,(03)[7]宁志良;曹福洋;刘洪汇;孙剑飞;杜剑锋;.Mg-2.54Nd-0.26Zn-0.32Zr合金组织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⑾[8]赵文军;曹福洋;宁志良;孙剑飞;.Flow field simulation of double layer atomizer[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9,(S2)[9]郭舒;宁志良;曹福洋;孙剑飞;.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spray-formed Al-11.5Zn-2.0Mg-1.6Cu alloy during hot-extrusion and heat-treatment[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9,(S2)[10]周瑞;王东君;沈军;孙剑飞;.硅对烧结M3∶2高速钢回火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06)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共14篇[1]曹福洋;孙剑飞;宁志良.适于制备大尺寸喷射沉积坯锭的机械摆动式雾化导液系统[P].CN200710071943.3.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8-29[2]沈军;黄永江;孙剑飞.一种制备非晶合金管的方法[P].CN200710072125.5.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09-19[3]宁志良;曹福洋;孙剑飞.一种适于厚大断面铸件的快速强制冷却系统[P].CN200710144925.3.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06-11[4]孙剑飞;邢大伟;沈军;王刚.大过冷液相区与高热稳定性的多组元大块非晶合金材料[P].CN02155693.8.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05-21[5]曹福洋;孙剑飞;沈军;李培杰;李庆春.专用于镁合金熔炼的坩埚[P].CN200410013710.4.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01-26[6]孙剑飞;曹福洋;沈军;李庆春.镁合金用复合坩埚材料的制备方法[P].CN200410013711.9.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01-26[7]沈军;陈庆军;孙剑飞;范洪波.一种具有高玻璃形成能力的铁基块体非晶合金[P].CN200410044006.5.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04-06[8]沈军;孙剑飞;张法明.一种添加碳纳米管调整硬质合金含碳量的方法[P].CN200510009618.5.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07-27[9]沈军;张法明;孙剑飞;王刚.一种低压力下烧结碳纳米管直接合成金刚石的方法[P].CN200410044157.0.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08-17[10]曹福洋;宁志良;孙剑飞.适于喷射成形用自动扫描雾化器[P].CN200810064779.8.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12-24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1篇[1]李沛勇;曹福洋;崔成松;于海军;戴圣龙;庞万忠;段守坤;孙剑飞;沈军;庞万忠;.气体雾化和喷射沉积Al-Fe-Mo-Si高温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2002-10-01

丁辉的学术成果

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2005年以来):(1)HuiDing,Zhen-mingTang,etal.AStudyonSpeakerIdentificationBasedonWeightedLS-SVM.AutomaticControlandComputerSciences,2009,Vol.43,No.6(EI:20100412658962)(2)丁辉,唐振民等.说话人辨认中的高斯混合模型优化算法研究.Proceedingsofthe2009ChineseConferenceonPatternRecognition,CCPR2009(EI:20100412657212)(3)丁辉,唐振民等.易扩展小样本环境说话人辨认系统的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08(10)(EI:20082411313645)(4)HuiDing,Zhen-mingTang,etal.AmethodcombiningLPC-basedcepstrumandharmonicproductspectrumforpitchdetection.IIH-MSP2006(EI:20081111143355)(5)丁辉.基于角色的协同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机应用2005(8)(6)丁辉,陈心蓉.基于AHP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化配置.情报杂志2006(6)(7)丁辉.工科专业案例教学研究.教育探索2009(1)(8)李燕萍,唐振民,丁辉等.基于GMM特征变换和模糊LS-SVM的说话人辨认.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EI:20084811749622)(9)Yan-pingLi,Zhen-mingTang,HuiDingetal.DiscriminativeFeatureExtractionBasedonSelf-adaptiveFrequencyWarpingforRobustSpeakerIdentific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AcquisitionVol.5,No.4(2008)(10)魏利华,丁辉等.面向入侵检测的网络处理器设计.计算机工程2008(20)(11)李燕萍,唐振民,张燕,丁辉.基于自适应频率规整的鲁棒说话人辨认研究.中文信息学报2009(23)(12)魏利华,唐振民,丁辉等.不完备区间值信息系统中的粗集理论.信息与控制2009(3)(13)陈心蓉,丁辉.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评判技术研究.《情报杂志》2006(11)(14)李燕萍,唐振民,丁辉等.半监督学习机制下的说话人辨认算法.计算机工程2009(35)

宁稼雨的学术成果

  序号 性质 题目 角色 刊物及出版单位 发表时间 备注  【专著】  1 专著 中国志人小说史 独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10  2 专著 魏晋风度 独著 东方出版社 1992.10 96年重印  3 专著 中国小说流派漫话 参写 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4 专著 阮籍 独著 新蕾出版社 1993.6  5 专著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副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10   6 专著 世说新语与中古文化 独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6   7 专著 水浒传趣谈与索解 独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7.10  8 专著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独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1   9 专著 漫话水浒传 独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9  10 专著 名著漫话丛书 主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9  11 专著 传神阿堵 游心太玄 独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8  12 专著 魏晋士人人格精神 独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6  13 专著 水浒别裁 独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3  14 专著 华夏文化大观 主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8  15 专著 魏晋名士风流 独著 中华书局 2007.11  16 专著 水浒闲谭 独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8.12  17 专著 名著闲谭丛书 主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8.12      【工具书】  1 工具书 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 独著 齐鲁书社 1996.12  2 工具书 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 参写 中国大百科全书 1993.4   3 工具书 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 参写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7  4 工具书 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鉴赏辞典 编委 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1.4   5 工具书 中外小说大辞典 参写 现代出版社 1990.2   6 工具书 中国历代小说辞典 参写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3.5   7 工具书 古代小说百科大辞典 参写 学苑出版社 1991.12  8 工具书 古代小说鉴赏词典 参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6  9 工具书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 编委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9  10 工具书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 三作者之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12  11 工具书 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 独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1.7    【教材、古籍整理、作品选、资料编纂】  1 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年  2 教材 中国文学通识 第一作者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3 教材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世纪文库 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4 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明清部分)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年  5 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参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6 教材 实用大学语文读本 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年  7 古籍整理 世说新语 注评 凤凰出版社 2010年  8 资料编纂 六朝小说学术档案 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年  【论文】  1 论文 六朝笔记小说拾遗 独著 中华文史论丛 1985.4辑   2 论文 关于李垕南北史续世说 独著 文史知识 1985.11期  3 论文 古镜记臆说 独著 辽宁教育学院 1986.3期  4 论文 明清轶事小说述论 独著 辽宁师大学报 1986.6期  5 论文 香祖笔记的小说价值 独著 许昌师专学报 1987.1期  6 论文 论三言对通俗文学与文人文学的融合 独著 南开学报 1987.5期   7 论文 水浒传民族心理特征探迹 独著 河北大学学报 1988.1期  8 论文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观念成熟的标志 独著 天津师大学报 1988.5期   9 论文 “世说体“初探 独著 古典文学论丛 1990.  10 论文 新见清代传奇金琬钗 独著 文献 1988.2辑  11 论文 山海经与中国奇幻思维 独著 南开学报 1994.3期  12 论文 世说新语审美距离二题 独著 固原师专学报 1994.3期   13 论文 世说新语审美距离二题 独著 固原师专学报 1994.4期   14 论文 水浒传与中国绿林文化 独著 文学遗产 1995.2期   15 论文 中国隐士文化的产生与源流 独著 社会科学战线 1995.2期  16 论文 中国文言小说研究综述 独著 中国小说研究会报 文史知识 1995.2期 1996.2期  17 论文 志人小说界限之我见 独著 中国语文论丛 总第八辑   18 论文 南吴旧话录考 独著 南开学报 1996.2期   19 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前言 合著 南开学报 1996.2期  20 论文 中国古代文人群体人格的变异 独著 南开学报 1997.2期   21 论文 从《世说新语》到《儒林外史》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1997.2期  22 论文 诸子文章流变与六朝小说的产生 独著 南开学报 1998.4期  23 论文 文言小说界限与分类之我见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1998.4期  24 论文 神话传说的社会化走向与六朝小说的产生 独著 东方丛刊 1998.4期  25 论文 六朝小说界说 独著 中国语文论译丛刊 总第二号   26 论文 论史书的“凭虚”流向对六朝小说生成的刺激作用 独著 天津师大学报 1999.3期  27 论文 诗赋散体化对六朝小说生成的作用 独著 天津大学学报 1999.2期  28 论文 《世说新语》的蓝本演变与魏晋文人精神的认识过程 独著 呼兰师专学报 1999.2期  29 论文 《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原型精神 独著 南开学报 1999.4期  30 论文 《解人颐》的版本及异同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1999.2期  31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围棋文化 独著 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版 2000.1.21   32 论文 刘义庆的身世境遇与《世说新语》的编纂动因 独著 湖北大学学报 2000.1期  33 论文 时代学风的印记与思考-三部《世说新语》研究著作述评 独著 社会科学 2000.2期  33 论文 妙笔生花的神仙世界-读道教小说《十洲记》 独著 文史知识 2000.2期  34 论文 《世说新语》中樗蒲的文化精神 独著 盐城师院学报 2000.1期  35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流品意识 独著 呼兰师专学报 2000.1期   36 论文 《世说新语》类目设定的思想旨归何在 独著 天津社会科学 2000.2期  37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的社会地位和精神归宿 独著 文学与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   39 论文 《世说新语》成书的社会氛围 独著 东方丛刊 2000年2期  40 论文 周穆王与西王母是恋人关系吗? 独著 文史知识 2000年7期   41 论文 《世说新语》书名与类目释义 独著 文献 2000年3期  42 论文 《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 独著 天中学刊 2000年3期   43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维摩在家居士观念的影响 独著 南开学报 2000年4期  44 论文 《世说新语》成于众手说详证 独著 中华文史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63辑 2000/9  45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士族婚姻观念 独著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中华书局 第六辑2000/10   46 论文 《世说新语》与士族佛学 独著 人民政协报2001/8/14学术家园版   47 论文 金庸小说的“武侠”底蕴与雅俗属性 独著 中国文化报2001/9/15理论版   48 论文 金庸·武侠·雅俗文化问题笔谈 合著 南开学报 2001年5期   49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佛学的学术精神 独著 南开大学古籍所《文史论集》二集 2001年9月   50 论文 玄学“有无”之辨与士人名教自然之择 独著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第八卷 2001年10月    51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服药的士族精神 独著 南开学报 2002年1期   52 论文 正史与《世说新语》:士族文人政治心态对比论 独著 南开大学中文系《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论文集》2002年8月  53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服妖现象 独著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辑 (商务印书馆2002年10月)  54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僧人故事与佛教士族化 独著 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与文化》第四辑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55 论文 “道”、“器”之间的沟通——《中国审美文化史》述评 合著 《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6期  56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围棋的文化内涵变异 独著 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与文化》第五辑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57 论文 《世说新语》与古代文学的精神史研究 独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  58 论文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2005年第2期  59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裸袒之风 独著 中华文化论坛 2005年第3期  60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人物品藻活动的内涵变异独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61 论文 先秦两汉人物品藻活动的内涵嬗变 独著 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与文化》第六辑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62 论文 《世说新语》与人物品藻的范畴演变 独著 文艺理论研究 2005年第6期  63 论文 寻找学术与大众文化的结合部 独著 中国图书评论 2005年第8期  64 论文 从“物我两冥”到“不二法门”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嬗变  独著 佛学研究2005卷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65 论文 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 独著 东方丛刊 2006年第2辑  66 论文 从“得意忘言”到“语默齐致” 独著 文史知识 2006年6期  ――从《世说新语&S226;文学》“三语掾”故事看维摩名言观的影响  67 论文 近五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人神之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合著 山东大学学报 2006年4期  68 论文 女娲补天神话的文学移位 独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  69 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重要典籍推介 独著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 2006年3期  70 论文 古代文学与通识教育笔谈四篇 合著 中国大学教学 2006年12期  71 论文 尘故庵藏《三国演义》版本述略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2006年第4期  72 论文 主题学与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构建 独著 中州学刊 2007年第1期  73 论文 女娲女皇神话的夭折 独著 山西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  74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围棋的文化内涵变异 独著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  75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族婚姻观念变化 独著 广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  76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嬗变  独著 盐城师院学报 2007年第2期  77 论文 人境·仙境·心境——桃源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  合著 宁夏师院学报 2007年第2期  78 论文 《世说新语》中士族的经济生活与精神归宿独著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  79 论文 六朝小说概念的“Y”走势 独著 山西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  80 论文 尘故庵藏《西游记》版本述略 独著 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5卷第2期  81 论文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独著 文史知识 2008年第6期  82 论文 古代小说版本研究的重大突破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2008年第3期  83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玄学才性异同向“无累于情”的过渡   独著 人文论丛(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2007年卷   84 论文 《世说新语》与《晋书》中“服妖”现象解析 独著 山西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  85 论文 孙悟空叛逆性格的神话原型与文化解读 独著 文艺研究 2008年第10期  86 论文 关于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设想 独著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87 论文 绿珠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合著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  88 论文 女娲神话的文学移位 独著 文学遗产 2009年第3期  89 论文 死而复生观念与“鲧腹生禹”故事的历史根源 合著 中国文学研究 2010年第1期  90 论文 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与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更新思考  独著 社会科学研究 2010年第2期  91 论文 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的方法论解读 独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  92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神仙观念的嬗变 独著 南开学报 2010年第1期  93 论文 三国历史的不同记载——《世说新语》与《三国志》诸书对比举隅  独著 三峡论坛 2010年第4期  94 论文 用传统文化诊断“浮躁病” 独著 人民论坛 2010年第10期  95 论文 《世说新语·雪夜访戴》赏读 独著 名作欣赏 2011年第上旬第3期  96 论文 《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2011年第2期  97 论文 “警车开道”的历史气场 独著 人民论坛 2011年7月上  98 论文 胡士莹学术生涯与《话本小说概论》(删节版)独著 中华读书报 2011-12-06   99 论文 胡士莹先生的学术生涯与《话本小说概论》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2011年第4期  100 论文 《太平广记》会校本的价值和意义 独著 中华读书报 2012-5-23  101 论文 故事主题类型研究与学术视角换代  ——关于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学术设想 独著 山西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  102 论文 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为什么要“以中为体,以西为用”?  ——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丛谈之一 独著 天中学刊 2012年第四期  103 论文 中国叙事文化学与西方主题学异同关系何在?  ——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丛谈之二 独著 天中学刊 2012年第六期  104 论文 先秦至六朝人物品藻活动的内涵嬗变 独著 百越论丛 第四辑(2012年6月)

曹海东的学术成果

  一、著作类:  l.《聊斋志异全本译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3年。  2.《诸葛亮:智圣人生》(独撰),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第l版;1994年由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书名改为《诸葛亮的人生哲学》。  3.《历代寓言小品》(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4.《历代尺牍小品》(参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5.《后汉书辞典》(参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6.《中华巫术》(与高华平合作),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  7.《(今注)新译西京杂记》(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  8.《(今注)新译燕丹子》(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  9.《三言二拍佳篇鉴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5年。  10.《爱国将领的故事》(与程翔章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二十五史通鉴》(主编),团结出版社1997年。  12.《书画同源》(与程翔章合作),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13.《世界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的命运》(与程翔章共同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14.《中国古典诗文名篇选读》(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5.《古文阅读精要》(独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古代汉语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7.《大学语文》(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今注)新译曹子建集》(独撰),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   二、论文类:  l.《也释“潦清”》,载安徽师大《学语文》1984年第3期。  2.《〈离骚〉在时、空与我的关系中展现的诗人“自我”形象》,载《华中师院学报》198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4年第21期全文转载。  3.《说“飞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l期。  4.《〈楚辞〉语词别释三则》,载《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  5.《试解“吹彻”的“彻”》,载广西大学《语文园地》1986年第2期。  6.《关于虎符的一点说明》,载江西师大《读写月报》1986年第5期。  7.《屈赋拾诂》,载《汉中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  8.《小议〈公输〉中的“云梯”》,载郑州大学《语文知识》1988年第10期。  9.《关于〈五人墓碑记〉的一个问题》,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2期。  10.《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名称之误》,载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l期。  11.《〈左传〉讽刺艺术浅论》,载《高师函授学刊》1989年第6期。  12.《“审谛”释义小议》,载《辞书研究》1989年第6期。  13.《不能把柝与刁斗混为一谈》,载华南师大《语文月刊》1989年第7期。  14.《屈原创作审美心态初探》,载《襄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l期。  15.《〈孔雀东南飞〉悲剧美简议》,载《高师函授学刊》1991年第l期。  16.《漫话古诗文中的蝉》,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哈尔滨《知识文库》1991年第8期全文转载。  17.《略说〈鸿门宴〉的喜剧性》(合作),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l期。  18.《王夫之诗论中的诗创作心理学思想》,载《时代青年研究》1992年第1期。  19.《八股文历史地位再认识》(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5期摘要转载。   20.《〈庄子〉艺术变形及其审美特征》,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6期全文转载。  21.《唐诗色彩描写漫说》,载武汉大学《写作》1992年第6期。  22.《锐情开拓,新意迭出——读〈中国佛教与美学〉》,载湖北文联《艺术与时代》1992年6期。  23.《〈唐宋词百首详解〉摘瑕》(与王武子合作),载《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6期。  24.《清代学术流变与丛书汇刻之关系》(与王武子合作),载广东《图书馆论坛》1993年第3期。  25.《简谈明清私家图书的藏与用》,载《时代青年研究》1993年第1期。  26.《大潮中的图书馆人》,载1993年4月15日《长江日报》。  27.《唐诗与唐代茶文化》,载1993年3月1日《湖北教育报》。  28.《论八股文的衰亡》(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l期。  29.《也释“羽校”》,载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l-2期。  30.《“望其旗靡”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5年第6期。  31.《一部高品位的庄学专著——阮忠〈庄子创作论〉评介》,载《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图书出版工作》1995年第l期全文转载。  32.《放达之中见悲愤,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6期。  33.《文化-心理视野中的〈庄子〉变形艺术》,载《湖北电大学刊》1997年第1期。  34.《屈赋解诂一则》,载《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3期  35.《古代南斗星名辨》,载《文史杂志》1997年第3期  36.《“倾城倾国”释义商兑》,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7.《〈风尘三侠〉赏析》,收入《解读八面人生》一书,中国工商联出版社1997年。  38.《唐代清明节与扫墓风俗问题辨证》,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39.《先秦时代“可得而V”式考释》,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40.《屈原赋语词考释二题》,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社科专辑。  41.《〈离骚〉“鸷鸟”释义之我见》,载《高等函授学报》2002年第1期。  42.《“吹寒”、“寒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5期  43.《关于宋词中若干熏香类词语的解释》,载《文史杂志》2002年第4期。  44.《也释“香篆”、“宝篆”之类》,载《辞书研究》2002年第5期。  45.《屈原赋“不豫”新解》,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  46.《“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别解》,载《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  47.《说“撩乱”》,载《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  48.《〈楚辞〉解诂四则》,载《语言研究》2004年第2期。  49.《对〈马氏文通〉的一点质疑》,载《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50.《〈国殇〉“凌余阵”新诠》,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51.《〈九歌〉“展诗兮会舞”考辨》,载《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  52.《曹植诗文“体”字释义刍议》,载《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53.《“灵轩”释义辨正》,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4.《“知方”释义辨正》,载《语文建设》2005年第7期。  55.《说“麝煤”》,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5年第12期。  56.《唐宋诗词释词二则》,载《语言研究》2006年第1期。  57.《吸取解释学精华 实现训诂学改造》,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8.《大学古汉语文选教学激趣法试探》,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9.《比较互勘在古文阅读及教学中的运用》,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60.《〈涉江〉“齐吴榜”释义商兑》,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61.《楚文化视野中的〈庄子〉艺术变形》,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  62.《〈广雅〉考释二条》,载《语言研究》2007年第2期。  63.《朱熹的经典解释学原则》,载《高等函授学报》2007年第10期。  64.《以类而推 脱然贯通——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65.《试论朱熹“切己体察”的解经方法》,原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  66.《朱熹“随文解义”法简论》,载武汉大学《长江学术》2008年第1期。  67.《朱熹揆以常情的解经方法》,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68.《朱熹论经典理解形成的基本条件》,载《孔子研究》2009年第1期。  69.《以心体之 重复思绎——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与饶琪合作),载《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70.《朱熹经典诠释的社会担当意识》,载《光明日报》2009年10月19日第12版。

刘尧的主要学术成果(1999.1-2010.6)

刘尧等著《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10刘尧著《教育评论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4刘尧著《新世纪高等教育评论》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3刘尧著《现代教育问题评论》作家出版社,2001.5刘尧等著《中学教研组建设论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5刘尧编译《美国教育问题评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刘尧副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刘尧著《教育难点:问题与评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7刘尧等主编《科研兴校的实践与认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8刘尧著《教育评论:问题与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12刘尧著《农村现代化与农村高等教育》群言出版社,2005.7刘尧著《今日大学教育评论》群言出版社,2006.10刘尧等著《中学校本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1刘尧著《中国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0刘尧著《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论》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1 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教育研究》2001.6;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1.9全文转载。刘尧:中小学科研兴校中的教师校本培训《教育研究》2002.7刘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4.9刘尧:重塑大学的教育理想《光明日报》2005.10.19刘尧:地方高校发展避免误区《光明日报》2007.4.25(11)刘尧、梁克荫:议世纪之交高等教育的若干热点《教育发展研究》1999.2;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1999.4全文转载。刘尧:矛盾与协调: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探讨《教师教育研究》2000.3;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0.11全文转载。刘尧:高等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刘尧: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构想《教育发展研究》2001.3刘尧:应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2002.1.5(4);《新华文摘》2002.4摘录。刘尧: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刘尧:科学发展观:大学应协调的十大关系《教育发展研究》2005.8B刘尧:民办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八大关系《中国教育报》2004.9.3;《新华文摘》2004.22摘录。刘尧:21世纪我国大学教学应实施发展性评价《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新华文摘》2007-2摘编。刘尧:中国教育评价现状与发展趋势评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4.1全文转载。刘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是”与“非”《高教探索》1999.1刘尧:教育评论的展开与教育文化的构建《教育评论》1999.1刘尧:对教育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9.5刘尧:教育评论论证的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刘尧: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教育与现代化》1999.2刘尧:论教育评论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0.3刘尧:论作为教育评论客体的教育文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3刘尧:突破口: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战略选择《现代大学教育》2000.4刘尧:论教育评论标准的确立及运用《教育与现代化》2000.4刘尧:大众数学·数学文化·数学教育《高等理科教育》2000.5刘尧:21世纪我国高师教育的发展思路《教育与现代化》2001.3刘尧:新世纪:中国大学与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刘尧:教育学革命:从知识教育学到行为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2001.8刘尧:论“贫困综合症”与西部教育资源开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刘尧:论西部大开发的主体与客体《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刘尧: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可能性《江苏高教》2002.5刘尧:求实:教育评论的魅力与威力《教育与现代化》2002.1刘尧:论教育评论的信息容量与质量《教育与现代化》2002.3刘尧:魔鬼之床与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研究》2002.1刘尧:倡导健康的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研究》2002.4刘尧:现代教育与中小学校长素质《教育科学研究》2002.11刘尧:西部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探析《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刘尧:教育评论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复旦教育论坛》2003.4刘尧:对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认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1刘尧: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刘尧:辨证思考:我国高等教育问题《教育与现代化》2004.4刘尧、王焕轶:大学教师应当回归自由职业者身份《复旦教育论坛》2005.3刘尧:中国大学排名的目的、困惑与出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0刘尧: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教育与现代化》2005.4刘尧、傅宝英: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回顾与展望《高等理科教育》2006.5刘尧:西方高等教育质量观及评估综述《开放教育研究》2006.1刘尧:城乡和谐发展中的农村高等教育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6.2刘尧:大学校长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刘尧:地方高等学校走向何方《江苏高教》2007.1刘尧:我国大学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刘尧、傅宝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7.2刘尧: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背景、现状与趋势《教育与现代化》2007.4刘尧: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复旦教育论坛》2008.2刘尧: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公开刘尧:教育要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追求平衡《教育科学研究》2008.4刘尧、冯洁:县级社区学院与城乡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与现代化》2008.2刘尧: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科学研究》2008.10刘尧: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江苏高教》2009.1刘尧、余艳辉:大学教师学术声誉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究《现代大学教育》2009.1刘尧、刘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教育与现代化》2009.1刘尧、冯洁:雾里看花:谁是大学的主人《教育与现代化》2009.3刘尧: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转变的教学观念《中国高等教育》2010.1刘尧:构建以研究与创新为主线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江苏高教》2010.2刘尧、余艳辉:大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诊断与防治《大学教育科学》2010.1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4刘尧:对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布局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1999.1;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1999.7全文转载。刘尧:中学教研组管理浅论《江西教育科研》1999.4;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管理》1999.4全文转载。刘尧:中国教育科学的回顾与展望:评《迈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科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9.12全文转载。刘尧:教育科学要先在教育界普及《中国教育报》2000.11.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0.12全文转载。刘尧:中学教研组职能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校管理》2001.2全文转载。 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3全文转载。刘尧:情感在教育评论中的作用与调控《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10转载。刘尧:美国教师教育评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9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文摘卡片》2002.3摘录。刘尧: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振兴中国农村经济《现代大学教育》2002.6;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3.2转载。刘尧:教师评价与学校管理《北京教育》2002.7;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校管理》2003.1全文转载。刘尧:中国教育公平现状研究《南阳师院学报》2002.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11全文转载。刘尧:父母:您懂得家庭教育的原则吗?《莫愁》2002.9;中国人民大学《家庭教育》2003.1全文转载。刘尧:英语课程小课题研究的组织模式与实施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4.6;中国人民大学《中学外语教与学》2004.10全文转载。刘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反思与改造述评《当代教育科学》2004.9;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4.8全文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4.7.21转摘;《语文教学通讯》2004.32转摘。刘尧:中国大学的十大怪象《当代教育论坛》2005.1;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科学》2005.9全文转载。刘尧:中国大学排名的历史、依据与市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6.1全文转载。刘尧: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问题与发展趋势《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6;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7.1转载。刘尧:教育发展要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和谐《中国教育报》2007.5.12(3);中国人民大学《体制改革》2007.5全文转载。刘尧:关于教育、教育科学定义争鸣的评论《天津教科院学报》2007.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7.12全文转载。刘尧:教育评论风格:实话实说《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人民大学《教育学文摘卡片》2008.1转摘。刘尧: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特点述评《世界教育信息》2007.9;中国人民大学《职业技术教育》2008.3全文转载。《教育理论与实践》(文摘)2008.2转载。刘尧:台湾社区大学在城乡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成人教育》2008.3;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刊》2008.6全文转载。刘尧: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8.19;中国人民大学《职业技术教育》2008.11全文转载。刘尧:教师评价功能:从奖惩走向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9.5;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文摘卡片》2009.3转摘。刘尧、傅宝英: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及其质量保证问题述评《高校教育管理》2009.3;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刊》2009.10全文转载。

叶勇的主要学术成果

1、《基于流程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机理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2期,第157-161页。(此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2、《政府流程再造:研究趋势与前沿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7期,第88-91页。3、《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新思维与和谐社会的契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29-35页。4、《社会资本理论与社会公正问题》,《理论探索》,2006年第6期,第9-12页。5、《政府流程再造的概念约定》,《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29-34页。6、《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全景式展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39-44页。7、《从部门转向流程: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的改进》,《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2-26页。8、《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37-141页。9、《政府成本分析:视界与维度》,《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63-66页。10、《乡镇财政透明度:化解乡镇债务的基石》,《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81-183页。11、《屏南小额农户贷款模式的检视》,《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第51-55页。12、《心理分析视阈下高校腐败行为过程及应对举措》,《廉政文化研究》,2011年第4期,第67-72页。13、《从非合理性三公消费探讨公职人员消费伦理》,《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12-14页。

陈温福的学术成果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5-01-01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中国农业出版社 1]耿立清,王嘉宇,陈温福,. 孕穗-灌浆期低温对水稻粒重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2).[2]陈佳,张文忠,赵晓彤,韩亚东,徐正进,陈温福,. 水稻灌浆期冠-气温差与土壤水分和气象因子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09,(2).[3]江琳琳,陈温福,陈晓艺,李宪臻,. 海藻酸寡糖生物活性研究[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9,(3).[4]张帆,郝宪彬,高用明,华泽田,马秀芳,陈温福,徐正进,朱苓华,黎志康,. 利用籼稻资源中的“隐蔽有利基因”提高粳稻苗期耐冷性[J]. 作物学报,2007,(10).[5]徐正进,陈温福,黄瑞冬,中崎铁也,奥本裕,古坂隆俊,. 水稻穗型改良的生理与遗传基础研究进展[J]. 自然科学进展,2007,(9). [6]徐海,刘宏光,朱春杰,杨莉,郭艳华,王嘉宇,杨乾华,徐正进,郑家奎,陈温福,. 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影响[J]. 自然科学进展,2007,(9).[7]陈书强,徐正进,陈温福,徐海,刘宏光,朱春杰,王韵,王嘉宇,. 籼粳稻杂交后代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2007,(5).[8]陈温福,徐正进,张文忠,马殿荣,张树林,. 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5).[9]王嘉宇,张世春,徐正进,陈温福,. 减源疏库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和结实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7,(6).[10]王楠,马殿荣,贾德涛,王莹,陈温福,. 北方杂草稻出苗特性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6).[11]彭应财,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张俊国,. 不同类型水稻茎秆维管束的研究 第1报 茎秆大、小维管束数的类型间差异[J]. 辽宁农业科学,1991,(4).[12]孟军,陈温福,王嘉宇,. 水稻冠层三维结构模型的田间实验验证[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1).[13]陈温福,. 启动粳稻收购价执行预案防止谷贱伤农[J]. 新农业,2008,(2).[14]马殿荣,李茂柏,王楠,徐正进,陈温福,. 中国辽宁省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分化研究[J]. 作物学报,2008,(3).[15]王嘉宇,徐正进,张世春,陈温福,. 水稻穗不同部位籽粒品质性状差异的比较[J]. 华北农学报,2008,(1).[16]陈书强,金峰,董丹,刘柏林,薛菁芳,张文忠,徐正进,陈温福,. 两种穗型粳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几个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J]. 作物学报,2008,(4).[17]刘志文,韩旭,赵明辉,李宪臻,陈温福,. 核核糖体DNA在植物系统发育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8,(9).[18]马殿荣,王楠,王莹,贾德涛,陈温福,. 中国北方杂草稻深覆土条件下出苗动力源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8,(2).[19]杨春刚,杜成喜,张三元,张俊国,廖西元,章秀福,朱智伟,陈铭学,陈温福,. 糙米与水稻植株中镉含量的关系[J]. 安徽农业科学,2008,(10).[20]陈书强,金峰,王嘉宇,刘柏林,董丹,薛菁芳,张文忠,徐正进,陈温福,. 两种穗型粳稻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的比较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8,(2).

赖作卿的学术成果

[1]赖作卿;.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广东建设农业强省中的作用[J]南方农村.2011,(02)[2]赖作卿;石大立;.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J]农村研究.2000,(Z1)[3]蒋城;赖作卿;.广东生猪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南方农村.2009,(06)[4]赖作卿;闫俊强;.心理契约与科技型小企业员工的激励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5]万俊毅;赖作卿;欧晓明;.扶贫攻坚、非营利组织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07,(01)[6]叶逢春;赖作卿;.心理契约对组织文化的影响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1)[7]李威;叶逢春;赖作卿;.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8]赖作卿;张忠海;.基于DEA方法的广东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8,(04)[9]赖作卿;张忠海;.基于DEA方法的广东林业投入产出超效率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0]赖作卿,何永坤.政府与市场:一个故事的博弈论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1]赖作卿;张宇红;.循环经济视野下的广义基塘模式[A].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ast—Asian Agriculture History.2007-09-26

沙振权的主要学术成果

沙振权、陈洁光编著,《中国连锁经营的理论和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沙振权(2006),《零售学》,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 1 Irene Hau-siu Chow, Thamis Wing-chun Lo, Zhenquan Sha, Jiehua Hong (2006). “The impact of developmental experience, empowerment,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on catering service staff performance”,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5 (2006), pp478-495.2 Sha Zhenquan and Oliver H. M. Yau (1999), “Examining Rogers and Shoemaker"s Factors Affecting Adoption of Innovation: The Case of Retail Industry in PRC,” in the Proceedings of Annual Conference of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outheast Asia Region: Melbourne.3 Sha Zhenquan and Oliver H. M. Yau (1998), “An Exploratory on the Evolution Model of Chinese Retailing Institutions and Their Factors Affected,” in the Proceedings of Marketing Exchange Colloquium,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ienna.4 Sha Zhenqu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Diffuses in retailing Industry.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1999.6沙振权. 创新技术在零售业中传播扩散. 商业经济文荟, 1999.65 Sha Zhenquan, Qiu Feng. What We Can Get from Convenient Stores of Hong Kong.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1.6沙振权,秋枫. 从香港便利店发展的经验看其对内地的启示. 商业经济文荟, 2001.66 Sha Zhenquan. Time Strategy of Super Market. Market Modernization, 2001.9沙振权.超级市场的时间策略. 商场现代化, 2001.97 Sha Zhenquan, Sun Hong, Chen Rongqiu.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1.10沙振权, 孙洪,陈容秋. 广东商品流通现状分析. 商业经济文荟, 2001.108 Sha Zhenquan. Analysis of Chinese Retailers" Perceive Degree on Innov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1.10沙振权.中国零售企业对创新技术的认知度分析.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1.109 Chen Rongqiu, Sha Zhenquan, Sun Hong.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1.12陈容秋, 沙振权, 孙洪. 对加快发展广东现代流通业的建议. 商业经济文荟, 2001.1210 Sha Zhenquan. Retailer"s Buyer Quality and Purchasing Strategy.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1.12沙振权.零售商的买手素质和采购策略. 商业经济文荟, 2001.1211 Sha Zhenquan. Opinions on Government Management: A Member of Chines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olidarity, 2002.4沙振权. 一个政协委员对政府管理的两点思考. 团结, 2002.412 Zhang Liang, Sha Zhenquan. Shopping Mall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based on Taiwan Experience. Commercial Research, 2002.7沙振权,张亮. 从台湾的经验看购物中心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商业研究, 2002.713 Sha Zhenquan. Opinion on Shopping Mall Development.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2.8沙振权.对购物中心发展的一点看法. 商业经济文荟, 2002.814 Sha Zhenquan. “Nonggaichao” and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2.11沙振权. 农改超与消费者行为.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115 Sha Zhenquan, Zhang Liang. Strategy Study of Retail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ternational Commerce Localization.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2.12沙振权,张亮. 零售技术转移和跨国零售商业本土化策略研究. 商业经济文荟, 2002.1216 Sha Zhenquan, Ding Wen. Retai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Middle-size and Small-size Cities. Market Modernization, 2003.2沙振权,丁文. 我国中小城市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商场现代化, 2003.217 Sha Zhenquan. Shopping mall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an Learn from Those in Taiwan. Overseas Collections, 2003.2沙振权. 发展大陆购物中心可借鉴台湾经验. 海外集粹, 2003.218 Sha Zhenquan, Ding Wen. Profiting Customer Loyalty. Commercial Times , 2003.6沙振权,丁文. 将顾客忠诚利润化. 商业时代, 2003.619 Sha Zhenquan, Hong Jiehua. The Exploration of Retailer"s Customer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Method.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3.8沙振权, 洪洁华. 零售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试方法探讨.商业经济文荟, 2003.820 Sha Zhenquan, Hong Jiehua. Shopping Mall Form Conflict and Characteristics Choices. Commercial Times, 2003.9沙振权, 洪洁华. 购物中心业种冲突与特色选择. 商业时代, 2003.921 Sha Zhenquan, Wang Jing. Online Retail Customer Value Exploration.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4.11沙振权,王静. 网上零售顾客价值初探. 商业经济文荟, 2004.1122 Wang Jing, Sha Zhenquan. Retail Logistics: E-retail and its Distribution Mod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aper, 2004.723 Sha Zhenquan, Wang J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4.11沙振权,王静. 广东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 大经贸, 2004.1124 Sha Zhenquan, Wang Jianhua. Marketing Channel Integration Model and its Meanings to China.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5.4沙振权,王建华. 营销渠道整合模型及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经济文萃, 2005.425 Wang Aihu, Sha Zhenquan. Study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Detailed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Sea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Trend.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5.5王爱虎, 沙振权.粤港国际物流研究:粤港国际海运物流发展态势详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26 Wang Aihu, Sha Zhenquan. Study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Basic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Trend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2005.7王爱虎, 沙振权. 粤港国际物流研究:粤港国际物流基础设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627 Guo Yuehua, Wang Xianghua, Sha Zhenquan, Asymmetric Information Game Analysis on the Choice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Mode. International Proceedings Paper, 2005.728 Sha Zhenquan, Wang Zuohua. The Exploration of Department Stores Chain.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5.9沙振权, 王作华. 百货连锁探析. 商业经济文萃, 2005.929 Sha Zhenquan, Jiang Hailong. Study of Convenient Stores Developing Mode in China. Market Modernization, 2006.1沙振权, 姜海龙. 我国便利店发展模式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6.130 Sha Zhenquan, Lv Bin. The Application of Customer Delivered Value in Real Estate Industry. Commercial Economics Review, 2006.3沙振权, 吕彬. 顾客让渡价值在房地产企业中的运用. 商业经济文荟, 2006.331 Sha Zhenquan, Zhang Depeng.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s Perception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of Private Brand. International proceedings paper, 2006.8

章培恒的学术成果

章培恒先生主要学术成果,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历年发表的一百余篇论文,大多已收入《献疑集》(岳麓书社,1993)、《灾枣集》(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和《不京不海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三书中;二是以专著形式发表的《洪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中国文学史》(主编之一兼作者,复旦大学出版杜,1996)和《中国文学史(新著)》(第一主编兼主要作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三是由他单独主持或与其他专家共同主持的大型集体项目如《辞海》的中国古代文学分科、《新编明人年谱丛刊》等。 1979年出版专著《洪升研究》,对清初戏剧家洪升的生平作了系统的考订和研究,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该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理论著作奖。章培恒教授与骆玉明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国文学史》,199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和读书界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一种突破。 后又编成《中国文学史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从人性发展的视角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描述,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突破,具有广泛影响。1985年编纂《全明诗》(集体科研项目),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1979年修订《辞海》他担任分科主编(负责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和编委。合编大型丛书《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和 《近代小说大系》(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巴蜀书社出版),《中国禁书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中国禁书简史》 (己由日本新潮社出版日译单行本),《新编明人年谱丛刊》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论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考证性的,其所提出的看法大都与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见解有相当大的距离,如关于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解放后的中国研究学者都已肯定为吴承恩,他却认为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为游记性质的作品而非通俗小说,发表了《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等几篇论文加以论证。中国现已有部分研究者接受他的观点。此类论文中的大部分收入其论文集《献疑集》,于1993年由岳麓书社出版。该书曾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和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另一类论文是对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重新加以剖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其所得出的结论,或为以前的研究者所未尝言及,或与流行的见解相歧异。前者如《金圣叹的文学批评》、《中华文史论丛》 第三辑,与人合作),联系金圣叹的哲学思想以研究其文学批评,为前人所未及;后者如《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日本《古田敬一教授退官纪念中国语言文学论集》),将李梦阳作为晚明文学新思潮的先驱,与通常把李梦阳仅仅视为晚明文学新思潮的批判对象的观点大相径庭。这些也都为同行所重视。论《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01期)论晚清谴责小说的思想倾向(《学术月刊》1964年12期)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学术月刊》1966年04期)再论李贺诗歌与形象思维——答王文生同志(《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关于洪升生平的几个问题——读《洪升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关于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学术月刊》1981年10期)李梦阳的一个侧面——古文辞的平民性(吉川幸次郎、章培恒,《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2期)《儒林外史》原书应为五十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施彦端是否施耐庵(《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儒林外史》原貌初探(《学术月刊》1982年07期)论《金瓶梅词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4期)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展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关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注的作者(《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再谈《金瓶梅词话》的写作时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再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问题——兼答刘世南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明代的文学与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从《诗经》、《楚辞》看我国南北文学的差别(《中国文化》1989年01期)关于《水浒》的郭勋本与袁无涯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被妻子所弃的诗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与李白的婚姻生活(《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01期)研究近代文学 首先须研究近代诗(《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封神演义》作者补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神圣忧思录:杂谈中国戏曲的前景——以昆曲、京剧为中心(《上海戏剧》1994年01期)从游侠到武侠──中国侠文化的历史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说“冲冠一怒为红颜”(《上海文学》1995年06期)关于现存的所谓“宋话本”(《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关于中国文学史的思考(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论五四新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中国诗歌里的酒(《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02期)关于李陵《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的真伪问题(章培恒、刘骏,《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20年来的巨大成就——中国文学学科的回顾与瞻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8年Z2期)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宏观与微观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人性、美感及文学的发展(章培恒、骆玉明,《文学报》2000年6月1日)从“论”说“史”……(《文学报》2000年7月6日)今天仍在受凌辱的伟大逝者(《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2期)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兼及“近代文学”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传统与现代:且说《玉梨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2期)关于《三国演义》的黄正甫本(《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的真伪问题——兼谈十二卷本《东坡先生志林》的可信性(章培恒、徐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4期)《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文学评论》2004年02期,第5~17页)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过程与写作年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必须重视汉语言文字的发展特点——谈一种关于写作的无理要求和批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余秋雨何曾剽窃我的著作——一场闹剧及其背后(《艺术评论》2005年09期)再谈《玉台新咏》的撰录者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关于《大招》的写作时代和背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2期)经济与文学之关系(《学术月刊》2006年05期)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河北学刊》2006年05期)《玉台新咏》的编者与梁陈文学思想的实际(《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明代徽州文学研究》——一部地域性文学研究中的优秀之作(《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8月4日)不尚空论,言必有据——读谈蓓芳《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文学报》2006年12月28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古籍整理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04期)独立思考与细心求证(《光明日报》2000年8月10日)不能欣赏昆曲是知识分子素养上的缺憾——关于保存和复兴昆曲的几点设想(《文汇报》2001年8月18日)规范文科学术刻不容缓(《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2期)关于建立学术规范的两点建议(《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1期) 《三国演义辞典》前言(《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三国演义辞典》序(《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02期)对武侠小说的再认识(代序)(《武侠世界的怪才——古龙小说艺术谈》,曹正文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年)《全明诗》前言(《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江盈科集》序(《书屋》1997年04期)人性的解放与形式的演进——《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序(《文汇报》2007年7月17日)评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古籍整理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04期)独立思考与细心求证(《光明日报》2000年8月10日)不能欣赏昆曲是知识分子素养上的缺憾——关于保存和复兴昆曲的几点设想(《文汇报》2001年8月18日)规范文科学术刻不容缓(《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2期)关于建立学术规范的两点建议(《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1期) 美好的中文(章培恒、陈村,《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关于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贯通——章培恒教授访谈录(章培恒、宋荣,《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22期)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章培恒先生学术访谈录(章培恒、马世年《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王平的学术成果

《安庆戏剧文化》(学术专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版,27.6万字。《新安名族志》(古籍点校,主要参与者),黄山书社2004年5月出版。《大学戏曲鉴赏》(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编委、参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试论杂剧体制在元末明初的变化,《戏曲研究》第75辑(2008.5)元末明初杂剧断代划分异议,《文艺争鸣》2010年第7月号(下)论黄梅戏“多祖现象”,《文艺争鸣》2011年3月号(下)论贵池傩戏“非故事性剧目”,《民族艺术》2010年第3期。新发现的《皖江公学试办章程》及其相关问题考略,《安徽史学》2011年第4期。明代文人叶权三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明代与清代贵池傩戏探微,《戏曲研究》,第67辑(2005.6)。从文化视野审视戏曲,《戏曲研究》,第61辑(2003.4)。贵池傩戏《和番记》与南戏《刘文龙》的亲缘关系,《艺术百家》2004年第5期。论秦简夫的伦理道德剧,《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萧德祥与元末明初杂剧的“改编剧”,《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冲出戏曲困境的艺术探索——论新创黄梅戏《美人蕉》,《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已佚无名氏杂剧《郭桓盗官粮》创作时、地及作者推考,《古籍研究》2008卷下(2009.8)。黄梅戏“梅开三度”相关问题探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地方高校戏曲艺术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以安庆师范学院黄梅戏艺术教育为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4期。刘城和他的四首“观傩诗”,刊载于《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一)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元末明初戏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元末明初杂剧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重点)《黄梅戏传播、接受与发展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世代层叠型戏曲活化石――贵池傩戏剧目研究》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全面推进高校素质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子项目《安庆的戏剧文化》主持“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策划、规划、设计及布展”(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黄梅戏的改革与传承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商与明清文学》教育部重点基地基金项目《徽州与明清文学艺术》财政部、教育部资助项目“黄梅戏实训基地”国家特色专业“黄梅戏表演”相关工作。等等。

何琳仪的学术成果

何琳仪先生的论著主要有:一、专著1、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合作) 中华书局,1988年。2、 殷墟甲骨刻辞类摹(合作) 中华书局,1989年。3、 战国文字通论 中华书局,1989年。4、 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复核) 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5、 古币丛考 文史哲出版社(台湾),1996年。6、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兵器符节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7、 甲骨文字诂林(合作) 中华书局,1996年。8、 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 中华书局,1998年。9、 古币丛考(增订本)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战国文字通论订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增订) 中华书局,2004年。12、樗散韵语 澳门学人出版社,2006年。二、论文殷商文字1、 匍有土田考 南方文物2007年2、 释离 徐中舒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1998年3、 说秋 古文字论集(二),考古与文物丛刊四号, 2001年4、 说丽 殷都学刊2006年1期。6、 释圭 古籍研究2006年待刊7、 释叉 殷都学刊待嵌8、 听簋小笺 古文字研究25辑,2004年西周文字1、 胡簋考释六则 古文字研究7辑,1982年2、 瑚琏探源 史学集刊1983年1期3、 释窥 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二号,1983年4、 启尊启卣铭文考释 古文字研究9辑,1984年5、 晋侯苏钟释地 东方博物5辑,2000年6、 晋侯曲器考 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7、 墙盘賸语 古籍研究2003年1期。华学6辑,2003年8、 逨盘古辞探微 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4期。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2003年。9、 释戹 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2004年。安大史学1辑,2004年。10、 说盘 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5期11、 释攀 汉字研究1辑,2005年。考古与文物,2005年增刊。古文字论集(三)12、 逢逢渊渊释训 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期春秋文字1、 山东临朐新出铜器铭文考释 文物1983年12期2、 莒县出土东周铜器铭文汇释 文史2000年1辑3、 楚王领钟器主新探 东南文化1999年3期4、 唐子仲濒儿匜补释 考古待刊5、 吴越徐舒金文选释 中国文字新19期(台湾),1994年6、 吴王光剑铭补证 文物1989年7期7、 句吴王剑补释 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1993年8、 程桥三号墓盘匜铭文新考 东南文化2001年3期9、 徐沈尹钲新释 文物研究13辑,2001年10、 作寻宗彝解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论文集,2002年战国文字·铜器1、 节可忌豆小记 考古1991年10期2、 司夜鼎考释 中国史研究2004年3期3、 鱼颠匕补释 中国史研究2007年期4、 平安君鼎国别补证 文物与考古1986年5期5、 中山王器考释拾遗 史学集刊1984年1期6、 芗箕解 农业考古1992年2期7、 隣阳壶考 文史2002年4辑8、 陵君三器考辨 江汉考古1984年1期9、 楚官肆师 江汉考古1991年1期10、 长沙铜量铭文补释 江汉考古1988年4期11、 鄂君启舟节释地三则 古文字研究22辑,2000年12、 南越王墓虎节考 汕头大学学报1991年5期13、 九里墩鼓座铭新释 出土文献研究3辑,1998年。文物研究11辑,1998年14、 龙阳灯铭文补释 东南文化2004年4期15、 湘出二器考 湖南省博物馆待刊5期,2005年16、 者汈钟铭校注 古文字研究17辑,1989年战国文字·兵器1、 淳于公戈跋 杞文化与新泰,2000年2、 八年阳城令戈考 古文字研究26辑,2006年3、 皖出二兵考 文物研究3辑,1988年4、 战国兵器铭文选释 考古与文物1999年5期。古文字研究20辑,2000年5、 古兵地名杂识 考古与文物1996年6期战国文字·货币1、 漫谈战国文字与齐货币铭文释读 山东金融·钱币专刊(2),1988年2、 返邦刀币考 中国钱币1986年2期。齐刀和齐国钱币研究,1988年3、 释賹 河北金融·钱币专辑(2),1996年4、 释四 文物春秋1993年4期5、 燕国布币考 中国钱币1992年2期。燕文化研究论文集,1995年6、 空首布选释 《古币丛考》7、 首阳布币考 亚洲钱币1999年2期8、 周方足布考 舟山钱币1996年2期9、 周方足布续考 中国钱币2004年2期10、 锐角布币考 中国钱币1996年2期11、 韩国方足布四考 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8),1992年12、 中昌布币考 安徽钱币2004年1期13、 百邑布币考 史学集刊1992年1期14、 刺人布币考 亚洲钱币1999年1期15、 尖足布币考 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6),1991年16、 赵国方足布三考 文物春秋1992年2期17、 贝地布币考 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4),1990年18、 余亡布币考 中国钱币1990年3期29、 王夸布币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5期20、 三孔布币考 中国钱币1993年4期。中国钱币论文集3辑,1998年21、 桥形布币考 吉林大学学报1992年2期22、 魏国方足布四考 文物集刊1992年4期23、 负疋布币考 中国文字新20期(台湾),1995年24、 三晋方足布汇释 人文杂志1994年5期25、 三晋圜钱汇释 舟山钱币1996年休刊号26、 成白刀币考 古文字研究24辑,2002年27、 楚币六考 安徽钱币2001年2期28、 广陵金币考 中国钱币2005年5期29、 古币文编校释 文物研究6辑,1990年战国文字·盟书1、 绳绳释训 中原文物2006年1期战国文字·玺印1、 古玺杂识 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2期2、 古玺杂识续 古文字研究19辑,1992年3、 古玺杂识再续 中国文字新17集(台湾),1993年4、 战国官玺杂识 印林16卷2期(台湾),1995年5、 古玺印菁华释地三则6、 楚官玺杂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1期7、 燕玺简述 北京文博1996年3期战国文字·陶文1、 古陶杂识 考古与文物1992年4期2、 释贩 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2003年战国文字·竹简1、 信阳竹简选释 文物研究8辑,1993年2、 信阳竹书与墨子佚文 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1期3、 仰天湖竹简选释 简帛研究3辑,1998年4、 随县竹简选释 华学7辑,2004年5、 包山竹简选释 江汉考古1993年4期6、 楚王熊丽考 中国史研究2000年4期7、 释蒝 楚文化研究论集5集,2003年.。文字学论丛2辑,2004年。8、 舒方新证 安徽史学1999年4期。古籍研究2000年1期9、 郭店竹简选释 文物研究12辑,1999年。简帛研究2001,2001年10、郭店竹简老子甲篇校记 简帛研究2002、2003,2005年11、郭店简古文二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5期12、沪简诗论选释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2002年13、沪简(二)选释 学术界2003年1期14、沪简周易选释 江汉考古2005年4期。周易研究2006年1期。15、贵尹求义 中华文史论丛待刊16、新蔡竹简地名偶识 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6期17、新蔡竹简选释 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3期18、楚都丹阳地望新证 文史2004年2辑战国文字·帛书1、 长沙帛书通释 江汉考古1986年1~2期2、 长沙帛书通释校补 江汉考古1989年4期3、 说无 江汉考古1992年2期4、 平星考 文物1994年6期秦汉文字1、 秦文字辨析举例 人文杂志1987年4期2、 帛书周易校记 湖南省博物馆6期,2006年3、 莒盎 文物1993年4期其它1、 释洀 华夏考古1995年4期2、 说蔡 徐中舒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1998年3、 释?及其相关字 中国文字新27期(台湾),2001年4、 说屋 语言文字学论坛1辑,2002年。语言4卷,2003年5、 也只考辨 上海文博论丛2005年3期 。陆宗达纪念文集6、 释巴 东南文化2006年期7、 释 文字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8、 战国文字形体析疑 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1996年语法1、 有A其N句式浅析 松辽学刊1988年2期音韵1、 说文声韵钩沉 说文解字研究(一),1991年2、 说文准声首辑遗3、 幽脂通转举例 古汉语研究1 辑,1996年书法1、 楚书琐言 书法研究1998年3期题跋1、 《汗简注释》跋 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1期2、 《吴越徐舒金文集释》简评 考古1995年6期3、 《古币丛考》前言 中国钱币1998年2期4、 《战国文字声系》自序 古籍研究1999年2期5、 《鸟虫书通考》读后 考古2000年10期6、 《商西周金文书法》跋 《商西周金文书法》,2000年7、 《两周金文辞大系》重版琐言 世纪书窗2003年3期8、 《望山楚简文字编》序言 《望山楚简文字编》,2006年

梁栋的近期的学术成果

梁栋,董春霞,赵少伟. 适用于重载交通的公路桥梁荷载标准研究,《公路》,2011(3):30-36梁栋,孙利民等. 斜拉桥主梁振动对拉索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力学学报》,2009, 41(4):563-574, EI检索梁栋,孙利民等. 大跨度斜拉桥拉索减振阻尼器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9, 42(8):91-97, EI检索梁栋,孙利民等. 斜拉桥主梁振动对拉索阻尼器减振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振动工程学报》,2009,22(1):13-18, EI检索梁栋,孙利民等. 斜拉桥主梁振动对拉索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工程力学》,2008, 25(5):110-116, EI检索梁栋,陈顺伟等. 索梁动力耦合对非线性拉索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工程力学》,2012年,已录用, EI检索梁栋,金浩等. 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加固后的体系时变可靠度,《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已录用 EI检索梁栋,方志等. 碳纤维筋夹片式锚具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2007,37(12):68-71梁栋,孙利民等. 斜拉桥拉索减振油阻尼器的耐久性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5(10):1326-1330+1341, EI检索方志,蒋田勇,梁栋. CFRP 筋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锚固性能.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4(7): 1-5, EI检索方志,梁栋等. 不同粘结介质中CFRP筋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06, 39(6):47-51, EI检索梁栋,赵欣等. 可靠度和成本分析在桥梁养护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38(3):99-102梁栋,陈顺伟等.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对碳纤维(CFRP)筋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 35(1): 66-71方志,梁栋等. 单根碳纤维棒(CFRP)预应力筋粘结式锚具的试验研究. 《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18(1):35-37

王峰的学术成果产出明细表

[1]钱蕴;吉静;王峰;刘景军;.焦磷酸钠对改性膨润土分散性的影响[J]涂料工业.2010,(10)[2]常雨鑫;吉静;王峰;刘景军;.胶体间相互作用及凝胶化对水性仿石涂料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3]王峰;高金吉;蔡静波;.丙烯聚合过程非正常工况自愈调控系统知识库的构建方法[J]化工进展.2009,(10)[4]曹寅亮;王峰;刘景军;王建军;张良虎;覃事永;.镍硫析氢活性阴极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电催化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9,(10)[5]杨祎;王峰;刘景军;.电沉积法制备Co-Pt合金薄膜的结构及其磁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6]秦明明;吉静;王峰;.无机盐对膨润土/水分散体系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09,(11)[7]王峰;高金吉;刘文彬;.化工过程危险与可操作性及爆炸事故分析技术[J]化工学报.2008,(12)[8]王峰;高金吉;张贝克;张雪;.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机辅助HAZOP分析技术[J]化工进展.2008,(12)[9]张雪;王峰;康建新;高金吉;.PHA-Pro软件指导HAZOP分析的工程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01)[10]张雪;王峰;高金吉;.计算机辅助HAZOP技术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2) [1]王峰.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03[2]王峰.活性焦改性及其脱除烟道气中SO_2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3]王峰.微波催化酯化反应在脂肪酸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4]王峰.旋转填充床一次碳化制备轻质碳酸镁新工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 [1]王峰;闫冬升;赵永彬;刘景军;王建军;董明;张良虎.一种新型纳米碳纤维载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CN200710187455.9.北京化工大学;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2009-06-03[2]王峰;闫冬升;赵永彬;刘景军;王建军;董明;张良虎.一种纳米碳纤维/银纳米粒子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CN200710187456.3.北京化工大学;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2009-06-03[3]王峰;刘恒君;赵永彬;刘景军.一种合金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P].CN200710304793.6.北京化工大学.2009-07-01[4]王峰;赵永彬;刘景军;王建军;张良虎.一种L10型超高密度磁性记录金属薄膜的制备方法[P].CN200810113776.9.北京化工大学;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2009-12-02[5]王峰;李进;谭畅;曹寅亮;刘景军;吉静.一种用于食盐电解的负载型银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CN201010103379.0.北京化工大学.2010-06-23[6]王峰;谭畅;刘景军;吉静.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及其制备方法[P].CN200910237977.4.北京化工大学.2010-06-16[7]王峰;王盛;吉静;刘景军.一种2-乙基蒽醌改性气体扩散电极及其制备方法[P].CN201010103376.7.北京化工大学.2010-07-14[8]王峰;徐新花;吉静;刘景军.一种CuInS2纳米晶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P].CN200910236304.7.北京化工大学.2010-06-23[9]王峰;杨福庆;赵永彬;刘景军.一种碳纳米管负载钴铂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P].CN200810224481.9.北京化工大学.2010-06-09[10]张良虎;王建军;王峰;李海要;郭立德;张π.复极式氧阴极离子膜电解单元槽[P].CN200780100589.0.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09-29 [1]赵永彬;王峰;.ZnS/超支化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7-10-01

陈文杰的学术成果

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程育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中国疗养医学》、《四川医学》、《重庆医学》等刊物发表医学论文、文章30余篇,其中有的被评为四川省或重庆市优秀论文,《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D1-Ch含量分析》一文被收入《中国医学年鉴》一书,在国内首次报告1种异常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在《国外医学》系列的《内科学分册》、《心血管病学分册》、《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等10种分册上发表综述、译文、文摘近40篇,约10万字。

吴殿廷的主要学术成果

学术著作(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包括:)1.吴殿廷主编,山岳景观旅游开发规划实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2.吴殿廷主编,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3.吴殿廷主编,区域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64.吴殿廷主编,水体景观旅游开发实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95.吴殿廷主编,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吴殿廷等著,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方法与实践,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吴殿廷主编,地理科学与地理技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8.吴殿廷主编,资源.环境.区域开发,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9.董锁成,万本太,吴殿廷等,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面向21世纪资源与环境战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陈才,吴殿廷,王力,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孟纯舫,刘继生,吴殿廷主编,东北地区消费行为地理研究,《人文地理》1992专集12.杨万钟主编,吴殿廷参加,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3. 程潞主编,吴殿廷参加,中国经济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4.课题组编,吴殿廷参加,西部开发旅游发展战略,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主持、协助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参加十余项。其中主要的有:)1.吴殿廷主持,辽宁省国土规划(总体规划),2005-20072.吴殿廷主持,大连东屏山旅游开发规划(总体规划),2005-20063.吴殿廷主持,大连瓦房店市新农村规划(试点、经济社会规划,楼房等5村),20064.吴殿廷主持,尼尔基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20065.吴殿廷主持,西藏墨竹工卡旅游开发规划,2004-20056.吴殿廷主持,北京市海淀新区中长期战略规划,2004.6-127.宋金平、吴殿廷主持,“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山区发展规划,2004.5-128.吴殿廷、葛全胜主持,西藏山南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049.吴殿廷主持,河北省白沟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3-200410.董锁成主持,吴殿廷参加,甘肃酒泉地区旅游发展规划,2002-200311.水利部综合事业管理局主持,吴殿廷参加,湖南皂市水库风景区旅游开发规划,2003-200412.吴殿廷主持,瓦房店市李官海滩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李官镇政府)200213.吴殿廷主持,河南省璞阳县柳屯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体改办),2001-200214. 吴殿廷主持,河南省安阳县魏庄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体改办),2001-200215. 吴殿廷主持,黄冈市白潭湖旅游开发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黄州区政府),2000-200216.吴殿廷主持, 鞍山市“十五”旅游发展规划(鞍山市政府),200017. 吴殿廷主持,大连市甘井子区“十五”规划(甘井子区政府),200018. 吴殿廷主持,复州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国家体改办),1999-200019. 吴殿廷主持,北京市大兴县金星乡跨世纪发展研究(金星乡政府),199820吴殿廷主持,辽宁省瓦房店市跨世纪发展战略(瓦房店市政府、系列研究),1997-1998,主持。20.史培军、吴殿廷主持,中捷友谊农场跨世纪发展研究(农场), 1996-199721.吴殿廷、史培军主持,大连市跨世纪发展战略(大连市计划委员会),1995-199722.史培军、吴殿廷主持,内蒙古自治区“九五”规划(自治区政府,1994-199523.张文奎、刘继生、吴殿廷主持,东北地区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国家基金),1990-199424.宋金平、吴殿廷主持,湖北省浠水县旅游规划研究(浠水县政府),2000-200125.吴殿廷参加,湖北省黄冈市旅游开发规划(黄冈市政府),2000-200126.吴殿廷参加,区域自然灾害模糊风险算法及其在减灾方案筛选中的应用(国家基金),2000-200227.吴殿廷参加,西部近50年城市化与环境互动作用机理研究(国家重点),2002-200428.吴殿廷参加,西部开发旅游发展战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2001-200229.吴殿廷参加,吉林省农业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效果研究(吉林省科委),1993-199430.吴殿廷参加,图们江开发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研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海洋局等),1990-199431.吴殿廷参加,长白山特产资源技术开发规划(国家科委重点),1986-1988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术成果

序号 姓名 职称 级别(未审) 论文著作项目获奖名称 刊物或出版社名称、获奖名称 出版年月 1 曹进 正高 B 公共新闻研究:理论、实践与批评 甘肃省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奖二等奖 2011年1月 2 王琦杨文琴 正高 B 二语习得中的注意机制研究 甘肃省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奖 二等奖 2011年1月 4 武和平 正高  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第六届“新标准”杯基础英语教育优秀论文大赛二等奖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编辑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 2011年4月 19 周静 初级  第十五届“外研社中国银行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2011年5月 82 曹文 中级  第十五届“外研社中国银行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优秀评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2011年5月 83 曹文 中级 B 第十五届“外研社中国银行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三等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2011年5月 84 孙理和 中级  2009-2010年度参政议政工作 先进个人 中国民主同盟甘肃省委员会 2011年4月 134 郭亚文 中级 校级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西北师范大学 2011年10月 135 郭亚文 中级 校级 西北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西北师范大学 2011年8月 136 尹鹏 初级 校级 西北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西北师范大学 2011年8月 145 武和平刘全国周雪殷刚魁王秀秀 正高 校级 体验——反思——实践:基于“专业发展范式”的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2011082) 2011年10月 147 赵卫博 副高 校级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实验教学管理奖 西北师范大学 2011年10月 序号 姓名 职称 级别(未审) 论文著作项目获奖名称 刊物或出版社名称、获奖名称 出版年月 出版刊号 5 武和平 正高  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1年4月 2010-2013年NAFLE02113 6 武和平 正高 B1 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2011年10月 GPA115026(2万) 9 陈玉洪 中级 B1 帕慕克与东西方文学传统的比较研究(7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2011年9月 11YJC752002 10 刘全国 副高 A3 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双语教学研究:模式构想与政策建议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 2011年8月  15 王秀秀 中级 D 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 2011年6月 GS[2011]GHBG004 51 蒋世强 中级 D 高中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监控体系的研究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2011年6月  99 张宝林 中级 D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西部地区中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 2011年6月  104 周亚莉 副高 校级 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2011014A)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重点项目 2011年  113 姜秋霞 正高 校级 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大学英语“体验翻译”教学实验研究(2011024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4 蔡兰珍 正高 校级 西部(甘肃)无语境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实验性研究(2011025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5 凌茜 正高 校级 基于大学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嵌入的实证研究(2011026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6 丁瑶 副高 校级 基于本土文化的依托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2011048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7 董晓华 副高 校级 基于4C/ID模式的翻译教学设计研究(2011049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8 吕文澎 副高 校级 “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研究(2011050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19 徐国柱 副高 校级 中国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2011051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0 韩波 中级 校级 英语阅读语篇分析教学对非专业学生的帮助(2011071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1 李莉 中级 校级 西部师范院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2011072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2 李升炜 中级 校级 英语专业本科《英国文学史》教材开发(2011073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3 孟庆利 中级 校级 日语精读课多媒体合作学习教学实验研究(2011074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4 余源 中级 校级 俄语专业(本科)建设探究(2011075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125 王国强 初级 校级 高师院校非师范日语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2011082B) 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一般项目 2011年11月   序号 姓名 职称 级别(未审) 论文著作项目获奖名称 刊物或出版社名称、获奖名称 出版年月 8 武和平张维民 正高 A2 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方法的重建 课程·教材·教法 2011年6月 11 王琳 中级 D ASSURE模型在信息检索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科技 2011年6月 12 王琳 中级 D 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发展  13 王琳 中级 D 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资讯 2011年6月 14 王秀秀 中级 D 浅议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年9月 16 王琦(1/2) 高级 B 英语教师在线合作行为:一项基于虚拟实践共同体的案例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2011年7月 17 赵秀兰 副高 D 优美的诗句化不开浓浓的哀思——从《当丁香花开放在庭院时》评惠特曼的诗歌艺术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月 18 武和平(1/2) 正高 B 网络游戏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略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4月 20 李莉郎得明 中级 D 浅析俄罗斯传统家庭模式的成员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2月 21 李莉 中级 C 甘肃省英语专业二外俄语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 中国俄语教学 2011年2月 22 刘莉 中级 D 论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培养 潍坊学院学报 2011年2月 23 俞婷 正高 B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381《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年第2期 2011年第2期 24 黄彩霞 副高 D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自我提问研究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3月 25 靳琰张丽婷 正高 B 网络批评言语行为释究—基于网络论坛对“44个汉字整形”评论的语料分析 外语电化教学 2011年1月 26 靳琰杨昊昕 正高 B 自然语言的网络再造 电化教育研究  28 白丽梅(1/2) 副高 D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成败自我归因研究 海外英语 2011年7月 29 白丽梅(1/2) 副高 D 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意与语用推理 考试周刊 2011年2月 30 白丽梅(1/2) 副高 D 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特征 出国与就业 2011年3月 32 白丽梅(1/2) 副高 D 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理论述评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2月 33 张晓燕 中级 D 他者的悲剧性存在—解读《野草在歌唱》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月 34 张晓燕 中级 D 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受支配的根源——《野草在歌唱》的女性主义解读 赤峰学院学报 2011年5月 35 张晓燕 中级 D 被困的灵魂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5月 36 景芳洲(2/2) 中级  清末民初语言变革中的国家意识 社会科学论坛  37 景芳洲(2/2) 中级  清末的白话报刊与现代文学的发生 甘肃社会科学  38 蔡兰珍(2/2) 正高 C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以武威市凉州区和寨九年制初级中学为例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1年7月 39 蔡兰珍(2/2) 正高 D 怎样提高课堂英语的可理解水平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1年11月 40 蔡兰珍 正高 C 跨文化研究工具翻译及原则 中美英语教学 2011年2月 42 宁振业 副高 C A Study on Teachers"Feedback of English Major Compositions 美中外语 2011年4月 43 马伊莎 中级 D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 海外英语 2011年3月 45 吕文澎王静 副高 C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1年11月 46 周雪赵卫博赵鸿章 副高 B 基于Blog-Wiki混合技术的西部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平台构建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 2011年5月 49 周亚莉吴晓昱 副高 C 甘肃藏族地区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兰州学刊 2011年3月 50 任重远 副高 C Reading Alou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language 美中外语 2011年7月 52 蒋世强 中级 C A Subcategory Study on English Causative Verb 美中外语 2011年8月 53 蒋世强陈玉洪 中级 D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甘肃省中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学理论 2011年4月 54 蒋世强黄彩霞 中级 D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自我提问研究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1年9月 55 蒋世强陈玉洪 中级 D 加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促进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 读写算  58 王秀秀  D 浅谈学习型社会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教育 甘肃科技 2011年1月 59 张丽萍 中级 D 从典型范畴角度看英汉宾语的词类,句法位置异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月 60 梁海英 中级 D 大学跨系选修课《英语教师课堂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甘肃科技纵横 2011年8月 61 曹进(1/2) 正高 D 从概念合成理论视阈解读中国相声中的语言幽默 东南传播 2011年2月 62 龚贻 吕文澎 中级 C 语法隐喻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之比较 中美英语教学 2011年2月 64 曹进(1/2) 正高 D 央视“春晚”传播符号学解析 东南传播 2011年1月 65 武凌云 中级 D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和二语习得的本质 科技信息 2011年10月 66 武凌云 中级 D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综述 考试周刊 2011年2月 67 徐国柱 吕文澎 副高 C 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取向 中美英语教学 2011年2月 68 杨晓红 中级 D 汉语新词英译方法小议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月 69 曹步军 中级  《悲悼》的历史与人文重构 美国文学研究 2010年4月 70 孟庆利 中级 D 《枕草子》里自然风物描写的横向现实性特征—以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比较为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1年10月 72 冯洁 中级 D 影响日语听力的因素及其对策 发展  73 冯洁 中级 D 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研究 甘肃科技纵横 2011年10月 74 钟莉婷 中级 C 语言磨蚀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影响 中美英语教学 2011年2月 75 毛刚 钟莉婷 中级  弗莱论加拿大文学的发生发展 兰州大学学报 2011年5月 77 李升炜 中级 C 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看中美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时代文学 2011年10月 78 李升炜 中级 D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阐释 文学界 2011年6月 79 李升炜 中级 D 从《喜福会》的母亲形象解读女性主义 西安社会科学 2011年8月 81 刘全国 慕宝龙 副高 D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课堂三语接触模式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3月 85 杨海琴 中级 D 浅析“动态对等”原则指导下的“现代中文译本” 科教导刊 2011年4月 86 曹进 曹文 正高 D 言语交际视角下农民工语言使用的嬗变—以兰州市城关区及安宁区为例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87 杨海琴 中级 D 口译特点与口译训练方法 科技文汇  88 曹文 中级 D 模因化之后的取舍:网络中的语言认同—从“门”字语言谈起 科技信息 2011年1月 89 杨晓红 中级 D 中国传统小说的诗学传统与林译小说的归化策略 文学界 2011年6月 90 姜秋霞 俞婷 正高 B 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描述分析与反思 中国外语 2011年7月 91 王素华 吕文澎 副高 C 论贝克特《马龙之死》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前沿 2011年4月 92 王素华 副高 D 直面贝克特小说的荒谬艺术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月 93 刘全国(1/2) 副高 C 我国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三语教学模式探索 青海民族研究 2011年1月 94 白丽梅杨玲 副高 D 成败归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行为影响研究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月 95 王茹花 中级 D 论“文化翻译观”的创新与意义 校园英语《教研版》 2011年6月 96 王茹花 中级 D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野中的美国战争小说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年6月 97 张宝林王茹花张生庭 中级 B 生态焦虑与人文反思——以《月亮谷》的个案管窥杰克伦敦的生态思想 甘肃社会科学 2011年11月 98 张宝林王朝一 中级 D 西部中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安徽文学 2011年 101 吴晓昱 中级 D 清朝末年陕西新式学堂的外语教育对当今外语教育的启示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年11月 107 凌茜(1/2) 正高 C An Empirical Study of Using Imitation—Based Error Correction to Reduce Repeated Errors in English Writing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1年10月 108 凌茜(1/2) 正高 D 浅析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1年9月 109 凌茜(1/2) 正高 D 高中英语预习任务设计探究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1年6月 111 梁海英 中级 C The Sapir-WhorfHypothesi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11年9月 112 龚贻 中级 D 突出语篇意识的口译听力教学——以《高校英语听力教程》为例 海外英语 2011年11月上 126 张焕香 中级 D 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中的“过去” 安徽文学 2011年 127 张焕香 中级  从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小说的传统美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1年6月 128 温省州  D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探析 发展 2011年6月 129 温省州  D 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问题探究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年9月 130 温省州  D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建设语言教学平台 甘肃科技纵横 2011年10月 131 温省州  D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职后培训问题探讨 甘肃科技纵横 2011年12月 137 代莉 中级 D 试探龙形象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意义 丝绸之路 2011年10月下半月 138 丁瑶 中级 D 大学英语学习者语法能力发展模式 海外英语 2011年11月 140 高育松薛小梅 副高 B 语义、频率和母语对中韩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中动结构的影响调查 现代外语 2011年2月 141 张清菡郭亚文 中级 D 《魔戒》的生态批评解读 东南传播 2011年12月 142 徐亚宁 中级 D 从语言的差异来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月 143 周雪 副高 D 一种教育时尚:课堂学习共同体 海外英语 2011年12月上 144 蒋贤萍 副高 D 莎士比亚的伦理诗学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2月 146 余源 中级 C 俄汉语中礼貌言语体裁——请求语的对比描写 言语与社会群体——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ISBN978-966-8736-05-7) 2011年

邵宁宁的主要学术成果

2012《赵清阁与老舍的情感“秘史”》(原题《追忆:直面人性的复杂与哀痛》),《南方日报》2012年3月25日第11版2011《网络传播与新民间文学的兴起》,《文艺争鸣》2011年第9期,CSSCI;《甘肃文艺》2011年第2期《中华多民族文学教学中的一些观念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CSSCI《网络传播与信息过剩时代的写作》,《文艺争鸣》2011年第13期,CSSCI《乡土中国与家园重建——钱理群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CSSCI2010《战时生活经验与现代国民意识的凝成》,《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2009《最后的古典家园梦想及其破灭——论<引力>》,《文艺争鸣》2009年第1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2008《献身中国文艺复兴的卓越先驱――郑振铎论》,《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CSSCI,第二作者《郑振铎的文学理想与<文艺复兴>杂志的包容性》,《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CSSCI《中国现代文学基本价值观及其超越》,《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6期,CSSCI《文学中的“农民进城”专题?主持人语》,《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CSSCI《城市化与社会文明秩序的重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进城问题》,《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CSSCI《寻求“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评<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CSSCI《“80后”之后:“90后”不会产生》,《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CSSCI,第二作者2007《关于四十年代后期文学的定位问题》,《文艺争鸣》2007年第3期,CSSCI《现代小说与社会分析――茅盾与我们》,《文艺争鸣》2007年第5期,CSSCI《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与人文情怀:陈思和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CSSCI《80后文学史:概念的缘起与发展流变》,《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读者的风格》,《读者》2007年第22期《读者以何制胜》,《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11月16日《雪潇的诗和他的诗论——现代诗歌创作论序》,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次诗经时代的约会》,《读者欣赏》2007年第1期《洞庭诗意》,《读者欣赏》2007年第2期《洞庭诗意二》,《读者欣赏》2007年第3期2006《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故事》,《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CSSCI;《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22期全文;收入中国老舍研究会编《世纪之初读老舍》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8《关于文学杂志研究的方法论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9期转载《重新思考民族生存与民族文化的有关系――从<怀念振铎>论巴金晚年有关民族文化的思考》,《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CSSCI《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吴福辉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转载《祥子:一个进城农民》,《北京青年报》副刊2006.8.25D2版《巴金研究:现状与思考》,余思牧著《作家巴金》增订本下卷,香港利文出版社2006年3月版《朴野清纯的青春欢歌》,《读者欣赏》2006年第1期《横亘千古的家园迷思》,《读者欣赏》2006年第2期《江山隽永处的生命胜迹》,《读者欣赏》2006年第3期《姑苏台畔的怅惘与叹息》,《读者欣赏》2006年第4期《唐诗中的情趣与理趣》,《读者欣赏》2006年第5期《美丽的爱情与感伤的青春》,《读者欣赏》2006年第6期《生命的自然之道与澄明之境》,《读者欣赏》2006年第7期《刘禹锡诗作中的春光与生命》,《读者欣赏》2006年第8期《晚年杜甫的旅途体验与人生忧思》,《读者欣赏》2006年第9期《故乡诗人笔下的田园》,《读者欣赏》2006年第10期《空明澄澈的盛唐诗境》,《读者欣赏》2006年第11期2005《艰难时世的“文艺复兴”梦想:关于<文艺复兴>杂志的创刊、复刊、停刊问题》,《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2期,CSSCI《作为生命诗学基础的感悟》,《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1期,CSSCI《汪曾祺小说前后期演变的精神史轨迹》,《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CSSCI《抗战生活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论寒夜兼及围城》,《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CSSCI;收入陈思和、李存光主编《一粒麦子落地――巴金研究集刊卷二》,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10期《巴金研究:现状与问题――李存光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CSSCI,《共和国文学纵横谈――杨匡汉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CSSCI,《鲁迅的启蒙主义、革命文学的成败得失及其他――支克坚先生谈录》,CSSCI,《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桃夭:一道古老的婚歌》,《读者欣赏》2005年第12期2004《古典忠贞观的现代变奏――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家园彷徨:<憩园>的启蒙精神与文化矛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2期;收入《巴金:新世纪的阐释-巴金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命名的意义及其敞开的世界――<红楼梦>人生解读之二》,《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2期,CSSCI《转型期现象与无家可归的文人--关于<废都>的文化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CSSCI《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杨义学术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CSSCI;《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学术――人生:赵园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CSSCI,第一作者《咏梅诗的趣味》,《读者欣赏》2004年第1期《悠然南山梦》,《读者欣赏》2004年第3期《中国历史上一场最大的是非》,《读者欣赏》2004年第4期;收入《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4年、《高中语文教学与测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采菊东篱与笑傲东轩》,《读者欣赏》2004年第5期《清明的诗意》,《读者欣赏》2004年第8期《苦涩的欢颜》,《读者欣赏》2004年第9期《雨声中的愁思》,《读者欣赏》2004.第10期《易安居士的胸襟》,《读者欣赏》2004年第11期《气格柔弱的风流才子》,《读者欣赏》2004年第12期2003《山水审美的历史转折――以永州八记为中心》,《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3期《<憩园>的启蒙精神与伦理矛盾――巴金、鲁迅比较论之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04 年第6期《论点摘编》《生命:无望的逃离之旅――张存学小说论》,《飞天》2003年第1期《聆听诗性智慧的中国声音――杨义学术讲演集校读记》,《杨义学术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人生旅途的飘泊诗意》,《读者欣赏》2003年第1期《理趣的雅与俗》,《读者欣赏》2003年第2期《千载文心的相通》,《读者欣赏》2003年第3期《山居的乐趣》,《读者欣赏》2003年第4期《自然人生的逍遥》,《读者欣赏》2003年第5期《贫士的秋思》,《读者欣赏》2003年第6期《青春生命的悲歌》,《读者欣赏》2003年第7期《永不坠落的昨夜星辰》,《读者欣赏》2003年第8期《一空胸臆的酣畅》,《读者欣赏》2003年第9期《村居读书之乐》,《读者欣赏》2003年第10期《自然山川的人文怀想》,《读者欣赏》2003年第11期《岁月与乡愁》,《读者欣赏》2003年第12期2002《<憩园>的启蒙精神与人生矛盾――巴金、鲁迅比较论之一》,《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5期,CSSCI《启蒙神话与成长的悲剧——〈红楼梦〉人生解读》,《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2期, ,CSSCI2001《重读〈子夜〉》,《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CSSCI2000《告别诗的残局:西部文学的精神生态研究》,《飞天》2000年第6期1999《牢笼抑或舟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家的形象演变》,《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5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文学研究》1999年第12期全文转载《现代诗读解:目标与策略》,《社科纵横》1999年第1期1998《危机与自尊――文明冲突中的张承志》,《西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CSSCI《文学在现代人生中的意义》,《社科纵横》1998年第1期《中国诗歌的本土现代性与<侏儒酒吧>》,《飞天》1998年第12期1997《现代诗与电影语言》,《兰州学刊》1997年第3期1996《历史之梦与英雄情结》,《金城》1996年第6期1994《乡土文化精神与甘肃文学创作》,《时代学刊》1994年第6期1993《古籍今译与现代文化建构》,《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4年第1期全文转载1992《李白人格形象的审美价值》,《祁连学刊》1992年2期1989《文化困惑与现代家庭危机》,《现代妇女》1989年第1期1988《作为生命存在的人的悲剧意识与审美人生》,《西北师大学报》1988年语言教学与研究专刊 1.《中国现代诗百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2.《星空的呼喊――中国现代诗品读》,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3.《笔端的流云――中国现代美文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4.《岁月的花树――中国古代美文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5.《红尘酣唱――元曲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6.《海上生明月――唐宋诗品读》(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7.《说苑奇葩――晋唐陇右小说》(第一作者),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8.《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参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9.《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通史》(参编),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10.《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诗经选》(第二作者)三联书店(香港)2004.4 ;岳麓书社,2005.1011.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楚辞选》(第二作者)三联书店(香港)2004.4;岳麓书社,2005.1012.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陶渊明》(第二作者)三联书店(香港)2004.4 ;岳麓书社,2005.1013.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李煜、李清照词》(第二作者)三联书店(香港)2004.4 ;岳麓书社,2005.1014. 《古诗100首精读》,敦煌文艺出版社201215.《古文100篇精读》,敦煌文艺出版社201216.《从鲁迅到毛泽东——支克坚现代文艺思潮论集》(编著)读者出版集团201117.《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读者出版集团201218、《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家园伦理》(2008-2012),项目编号:08XZW0132.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点建设项目(2008-2012),项目编号: TS11183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统区文学日志》,(2006-2008),项目编号:200604006024.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日志》(2006-2008),项目编号:0601B-06)5.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之“家园”问题研究》,(2004-2005)6.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科研项目《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文艺生态的终结》(2005-2007)7.西北师大第三期创新工程项目《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国统区文学研究》(2007-2009)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点出版项目“中国当代学术史”子项目《当代中国现文学研究》(2009-2012)9.西北师大创新工程科研项目《现代化际遇与家园伦理》(2010-2012) 1.1995年,因班主任工作获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奖。2.1998年,获西北师大首届孔宪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3. 2000年,《精美诗文品读丛书》(主编)获第六届西部地区教育出版社优秀图书奖。4.2000年,《岁月的花树-古代美文品读》获第六届西部地区教育出版社优秀图书奖。5.2000年,《说苑奇葩-晋唐陇右小说》(《陇文化丛书》之一),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6. 2001年,教学研究《以地方文学研究为突破、促能力培养的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参加)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7. 2002年,《说苑奇葩-晋唐陇右小说》(《陇文化丛书》之一)获甘肃省第四届特别优秀图书奖。8. 2002年,专著《红尘酣唱-元曲品读》(第一作者),获甘肃省第四届优秀图书奖。9. 2004年,系列论文《家园彷徨:从古典到现代》获甘肃省高校社科二等奖。10. 2005年,论文《山水审美的历史转折-以永州八记为中心》获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1. 2006年,系列论文《四十年代文学论》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12.2006年,入选甘肃省“555科技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才。13.2008年,系列论文《现代文学研究与当前文化建设问题》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14. 2007年,论文《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故事》获第六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获奖二等奖;15. 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15.2009年,被评为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16.2009年,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17. 2009年,论文《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故事》获甘肃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8.2010年,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19.2010年,主讲课程《新时期文学研究》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20.2011年,论文《网络传播与新民间文学的兴起》,获甘肃省文联“《甘肃文艺》优秀论文奖”。21. 2011年,教学研究“以优势学科为平台,创新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质量规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22.2012年,编著《从鲁迅到毛泽东——支克坚现代文学思潮论集》获第九届甘肃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辛泊平的学术成果

论文《冷峻背后的大爱》发表于《方法》杂志(国家级) 2007年12月19日,论文《并非大师写作的经典》发表于《中华读书报》(国家级) 2008年1月31日,论文《韩寒的作品里缺少什么》发表于《文学报》(国家级) 2008年2月,论文《家有儿女——中产阶级的饭后甜点》发表于《名作欣赏》(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3月,论文《退与慢的优雅》发表于《诗刊》杂志(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4月,论文《爱的归宿与土壤》发表于《诗潮》(省级) 2008年3月,作为编委参加编写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学习的艺术——同步辅导用书》一书。

莫砺锋的学术成果

到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为止莫砺锋学术性著作:1、《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2、《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3、《神女之探寻》(编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4、《中国文学史·宋代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诗歌与道德名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7、《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中华书局2005年)8、《杜甫诗歌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9、《唐宋诗歌论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到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为止莫砺锋非学术性著作:1、《浮生琐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2、《莫砺锋诗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到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为止莫砺锋学术论文(1996年以后):1、评史蒂芬·欧文的初唐诗、盛唐诗,唐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2、朱熹韩文考异研究,国学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3、论韩愈诗的平易风格,唐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4、文学史学献疑,《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5、重论杜甫卒于大历五年冬,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2期6、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莫砺锋、陶文鹏、程杰),《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7、程千帆古代文学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98年第6期8、江郎才尽新解,文学评论丛刊第2期(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9、评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学术思想评论第3辑(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怅望千秋一洒泪,《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5期11、杜诗伪苏注研究,《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12、南朝山水文初探,《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13、论欧阳修的人格与其文学业绩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14、一部引人注目的博士论文,《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115、论朱熹对历代散文的批评,《漳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1期16、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1期17、论朱熹的文学理论,《中国国学研究》第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18、论朱熹的文学史观,《江海学刊》2000年第1期19、论朱熹对诗序的态度,《文献》2000年第1期20、论朱熹对历代诗歌的批评,《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21、论朱熹对作家人品的态度,《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23、论朱熹的散文创作,《阴山学刊》2000年第1期24、批评与考证相结合的学术创获,《学术界》2000年第3期25、论朱熹的清远诗风,《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5辑,台湾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26、长使英雄泪满襟--论杜甫对诸葛亮的赞颂,《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27、新时期中国大陆宋诗研究述评,莫砺锋、程杰,《阴山学刊》2000年第2期28、程千帆评传,《学术界》2000年第4期29、论晚唐的咏史组诗,《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4期30、莫信诗人竟平淡,《读书》2000年第9期31、朱熹的文学活动,《人民政协报》2000年9月15日第4版32、怎样读杜甫诗,《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5期33、论朱熹文学家身份的历史性消解,《江汉论坛》2000年第10期34、郭祥正--元祐诗坛的落伍者,《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6辑,中华书局2000年35、论杜甫的文化意义,《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36、诗以奇趣为宗--论苏诗的艺术个性,人文论丛2000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37、理学家的诗情--论朱熹诗的主题特征,中国文化17、18期(2001)38、从经学走向文学:朱熹“淫诗”说的实质,文学评论2001年2期 / 新华文摘2001年第6期39、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问题的管见,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40、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41、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求索2001年第4期42、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43、论唐宋诗醇的编选宗旨与诗学思想,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44、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45、朱鹤龄杜诗辑注平议,文史2002年第4期46、陆游读书诗的文学意味,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47、陆游诗中的学者自画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48、陆游诗中的生命意识,江海学刊2003年第5期49、陆游诗中的巴蜀情结,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5期50、再论夺胎换骨说的首创者,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51、台湾的中文系述评,东方文化2003年第4期52、读剑南诗稿校注献疑,中华文史论丛第7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53、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54、大家阴影下的焦虑--唐代诗人薛能论,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55、读陆游入蜀记札记,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56、宋诗三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57、论宋人校勘杜诗的成就及影响 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58、陆游诗中的自画像 文史知识2005年第11期59、贯通历代弥纶群言,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60、论宋代杜诗注释的特点与成就,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1辑61、台湾大学的学科评鉴,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5期62、论纪批苏诗的特点与得失,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4期63、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

郑志刚的代表性学术成果

著作:2007,《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论文:2010,郑志刚,《研究偏好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最优学制设计》,《世界经济》,第12期2010,郑志刚,《对公司治理内涵的重新理解》,《金融研究》,第8期2010,郑志刚和邓贺斐,《法律环境差异和区域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决定因素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管理世界》,第6期2009,郑志刚和孙娟娟,《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发展历史与现状评估》,《金融研究》第10期2009,郑志刚和吕秀华,《董事会独立性的交互效应和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政策效果的评估》,《管理世界》第7期2009,郑志刚,《代理成本、法律对投资者权力的保护和经理人薪酬合约的奖金设计》,《世界经济》第1期2007,郑志刚,《法律外制度的公司治理角色》,《管理世界》第9期2007,郑志刚、孙艳梅、谭松涛和姜德增,《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检验》,《经济研究》第7期2007,郑志刚,《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控制权的分享、承诺可置信成本和公司治理的股东价值导向》,《世界经济》第8期2007,郑志刚和范建军,《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评估》,《金融研究》第6期2007,郑志刚,《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管理世界》第3期2007,郑志刚,《金字塔型的控股结构与产权安排的性质》,《中国经济问题》,第3期2006,郑志刚,《经理人掠夺视角的股权激励设计:承诺价值和外部法律环境的影响》,《金融研究》第12期2006,郑志刚,《法律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演进和法律经济学内涵的转变-以“私力救济”的经济学分析为例》,《制度经济学研究》,第11期2005,郑志刚,《股权激励:能否构成对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的挑战?》,《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359-3682005,郑志刚,《金融发展的政治学视角:既得利益集团对市场经济的侵蚀》,《管理世界》第3期,163-1692005,郑志刚,《新兴市场分散投资者投资‘金字塔结构"公司的激励》,《经济研究》第4期,87-962005,郑志刚,《金融发展的结构理论与利益团体理论的争论和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借鉴意义》,《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3期2005,郑志刚,《接管威胁和有效的董事会监督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经济科学》,第4期2004,郑志刚,《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经济研究》第2期,115-1252004,郑志刚,《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文献综述》,《南开经济研究》第5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编辑的《企业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4,郑志刚,《外部融资和控制性股东最优持股比例决定》,《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第1卷2003,郑志刚,《企业的经济角色》,《经济评论》第2期2003,郑志刚,《激励机制设计的新视角:从产权理论到通路管制理论》,《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第二卷第二期2003,郑志刚和吕文栋,《常规科研设备管理和科研资金分配体制的制度创新研究》,《中国软科学》,第3期2002,郑志刚,《生产商竞争与最优委托权安排的转变》,《中国经济问题》第2期2002,郑志刚,《存在非对称信息的防止集体背离纳什均衡》,《经济科学》第3期2002,郑志刚和范广哲,《不同性质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对经济的影响》,《金融研究》第5期2002,郑志刚,《声誉制度理论及其实践评述》,《经济学动态》第5期2002,郑志刚,《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交易成本范式》,《南开经济研究》第6期2002,郑志刚,《我国旅游市场总体供需态势分析》,《中国软科学》,第8期2001,郑志刚,《产权作为提供专用性投资激励机制的缺陷和通路管制理论》,《南开经济研究》第6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编辑的《理论经济学》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科研项目:我国非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7CJY002),国家社科基金,2007.7-2009.12经理人超额薪酬:加强内部控制V.S.限薪?(项目批准号:71072143),国家自然基金,2011.1-2001.3.12主要受邀参加的经济学金融学会议和学术研讨会:2010,第10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陕西西安,9月),《公司章程、投资者权力保护与代理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201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系 Seminar,“Why Executive Compensations Still Keep Dramatically Increasing Even With Few Equity-based Pay and Relatively Little Managerial Power?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Firms”2009,第6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四川成都,11月),《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目的吗?》2009,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金融系Seminar,《法律环境差异和区域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决定因素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2009,第9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浙江杭州,12月),《法律环境差异和区域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决定因素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2008,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Seminar,“Legal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Firms”2008,第8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福建厦门,9月),《代理成本、法律对投资者权力的保护和经理人薪酬合约的奖金设计》2007,Seminar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t Northern Bridge(LA, California,U.S.A.),“Manager"s Incentive Compensation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The Evidence from China”2006,第6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湖北武汉,12月),《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检验》2006,第6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山东威海,9月),《经理人掠夺视角的股权激励设计:承诺价值和外部法律环境的影响》2004,第3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海,12月),《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

黄霞的科研及学术成果

已经公开出版专著、教材6部,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在《现代法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江汉论坛》、《理论月刊》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20余篇,《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发展与完善》等三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索引或全文转载。近五年先后主持或参与项目九项:①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级重点项目:《国有经济法律保障研究》,主要参与人员;②湖北省统计局:《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课题负责人;③中房集团许昌房地产公司《管理制度设计及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④陕西通力电厂《管理制度设计》,课题负责人;⑤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社科项目《股份合作企业法律制度研究》,课题负责人;⑥中国地质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技巧研究》,课题负责人;⑦中国地质大学网络学院及教务处项目《法理学》网络课件建设,课题负责人;⑧湖南建工集团深圳分公司《制度设计及总分公司管理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⑨河南省焦作市《中国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课题负责人。2002年主持的科研课题《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被湖北省统计局授予第六届湖北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主持的《中国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课题,在2003年7月7日结束的全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评审大会,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以103.85的高分获得第三名,与黄山、庐山并驾齐驱,成为全国7个获得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世界地质公园资格的景区之一。2002年通过武汉市洪山区选举黄霞副教授荣幸当选为洪山区人民陪审员。该同志长期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的原则,得到师生的认可,近五年来先后获校级“优秀党员”、“十大杰出青年”、“最受同学欢迎老师”、“女工先进”、“优秀班主任”、“三育人标兵”、“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

刘曼红的学术成果

刘曼红教授于1994年获取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1993年-1997年曾在哈佛大学担任副研究员,她在中国风险投资领域有很多论著。所著《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是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专著之一。作为第一本系统地介绍风险投资概念的书,这本书曾经为中国第一代本土风险投资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刘曼红教授是国内最早从事天使投资学术研究的学者之一,所著《创业投资圣经-天使投资理论与实践》是国内最早全面阐述天使投资理念的专著,是天使投资业界的“红宝书”。2013:《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Towards a Green Economy》.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Singapore,Septemper 2013;2011 ;《中国创投20年》.与陈友忠、廖俊霞合作.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11月,获和讯年度最佳金融类图书奖;2011 <Green Econom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Singapore,May 2011;2011 ;《绿色经济及在中国的实施》.与成思危合作.香港普罗出版社,2011年5月;2011 《风险投资学》.与Pascal Levensohn 合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2010 ;《投资管理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and Policy in Chin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cadem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IE2009)(CPCI-SSH检索);2010 <Equipment Pricing on the Decision-making of Patent Transfer and Renewal>,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cadem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IE2009)(CPCI-SSH检索);2009 <New China Business Strategies: Chinese and American Companies As Global Partners (Hardcover)>,co authored with: John Miligan-Whyte,Howard Jiang and Dai min,Specialist Press International,Aug 2009;2009 《创业投资圣经——天使投资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12月;2009 《公司理财(第2版)》(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英汉金融与投资实用词汇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and Policy in China>,Congress of the Academ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2009,ChinaWaterPowe Press(ISTP). July 2009,pp424-430;2009 ;刘曼红,秋永霞.绿色风险投资推动绿色.GDP生产力研究[J],2009年7月上半月刊;2009 ;刘曼红,秋永霞.兰州学刊[J].议危机下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2009年11;2009 ;刘曼红,秋永霞.第六届创新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Green Venture Capital in China,(被ISTP收录检索);2008 ;杨林,杨栋,刘曼红.《中国证券市场与外部信息的均衡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2008 Robert Vincin,刘曼红.《人类的珍贵资产》[J].环境保护,2008年13期;2007 《从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到中国德益投资(EI)――社会责任投资指数的影响和意义》.《环境经济》,2007年第8期;2007 《倡导银行德益投资》.《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第5期;2007 《抵押担保机制在贷款契约中的有效性分析》.《中国金融》,2007年第8期;2007 《风险投资基金评价方法比较》.《商业时代》,2007年第7期;2006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and the Financing Dilemma of SMBs>;,《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2006;2006 <Government Role in China"s Venture Capital>;,《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2006;2006 ;《Chinese VCs vs. Foreign VCs: A Closer Look at China"s Venture Capital Marke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SSCI检索),Vol. 1/2,2006;2006 ;《中国本土风险投资为何不足?――一个人力资本视角的解释》.《经济管理》2006年第9期;2006 ;《银行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第12期;2006 ;《风险投资软环境中的风险投资家――性质、作用机理和筛选机制》.《商业研究》,2006年第19期;2006 ;《中国风险投资新动向》.《新财经》,2006年第11期;2006 ;《中外风险投资对比研究》.《商业时代》,2006年第23期;2006 ;《中国风险投资特征》.《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报告》,8/1/2006;2006 ;《国有产权交易市场的制度功能、效率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构建》.《兰州学刊》,2006年第7期;2006 ;《中国创新经济与产权交易市场》.《税务与经济》,2006年第4期;2006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误区与对策》.《生态经济》,2006年第7期;2006 ;《风险投资成功退出的风险识别与微观控制路径设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200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与防范分析》.《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2期;2006 ;《股权稀释中的价值增值》.《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3期;2006 ;《英国的非公开权益资本与风险投资》.《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2期;2005 ;《发展风险投资,克服创业者陷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2005 ;《风险投资在构建创业企业治理机制中的作用》.《管理现代化》,第1期;2005 ;《外资进入中国风险资本市场浅析》.《科学管理研究》,第6期;2005 ;《十年风险投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中国风险投资》第2期;2004 ;《民间资本的作用:企业家如何与中国的非公开权益资本对接》(与哈佛大学Bat Batjargal 合著).发表于美国核心刊物Organization Science,4月;2004 ;《风险投资理论:投资过程研究的理论发展和前沿》.《国际金融研究》,第三期;2004 ;《将外资引入国有控股风险投资公司》.《商业周刊》,中文版月刊第7期;2003 ;《天使投资与民间资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中外合资风险投资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科技与企业》,第10期;2003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前景》,2003年3 刊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一书;2002  《风险投资的特征》.《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1月;2002 <VentureCapital in China>;. SPRIE Conference,Standford University,July ;2002 《西方金融理论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证券市场导报》,1月;2001 《长期投资等待收益的教授》,《光明日报》,2月;2001 <Venture Capital and Business Ethics in China>;. with Stephan Rothlin.《 Profile of Poverty and Network of Power》, Madras,India,Feb. 2001;2001 《中国风险投资现状浅析》.《广东风险投资》,1月;1999 《中国风险投资谨慎十大误区》,《经济日报》,10月;1999 《风险投资的出口途径问题研究》,《证券市场导报》,4月;1998 《风险投资探析》,《金融研究》,10月;1998 A Note on India"s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

陈云良的学术成果

陈云良教授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三项。  提出的“转轨经济法理论”、“国家调节权独立性理论”、“模糊法学理论”、“公共服务法制化理论”在法学界有广泛影响。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卫生法修改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批准号12AZD123),2012—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轨经济法:西方范式与中国现实之抉择》(批准号11BFX041),2011—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门新的学科:模糊法学》(批准号03CFX002),2010年结题(结项证书号20100736)5.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医疗技术立法建议》(编号12ZDB69),2012—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医疗技术中的生命伦理及其法律问题研究》(批准号11&ZD177)子课题,2011—6.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百人工程”课题《经济法下的谨慎政府》(编号05BR09),2005—7.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法学本科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机制研究》,2009年—2012年8.主持湖南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型大学科研考核评价制度研究》(编号XJK012AJG001),2012—9.主持中南大学前沿研究计划重大项目《服务型政府法制化研究》(2010—2012)10.主持湖南省文化厅项目《湖南省公共文化事业促进条例》,2012—201311.201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法制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4JD025)12.2014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法律体系的完善与法律实施研究》,项目编号14ZDB2113.湖南芒果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金融法律问题研究》2014年12月12日 1.《股份公司所有制性质的法律思考》,1988年湖南省法学会年会,入选当年《湖南省法学论文集》2.《金融诉讼理论模型初探》,《财经理论与实践》1991年第2期3.《制度经济论:双重体制下的制度保障》,《财经理论与实践》1992年第2期4.《论合同法与市场的二重结构》,1993年4月入选《法制日报》征文,《法学学刊》1993年第2期。中国政法大学复印资料(1994第4册)全文转载5.《论人民银行向执法者角色的转换》获湖南省民法经济法研究会1997年会论文一等奖。法律出版社《法治问题研究》(1997年版)一书选用6.《公共管理者与所有者——论国家干预经济时的双重身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7.《加大执法力度、保金融秩序稳定》,《中国金融》1998年第3期8.《政企分开是机构改革的关键所在》,《中国人事报》1998年5月19日9.《论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人民法院报》1998年6月17日10.《经济法的模糊性研究》,《法学家》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8年第10期全文转载11.《局外人还是参与者:区分国家干预市场时的双重身份——兼论经济法的统一》,《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第6期12.《民治:法治的真谛》,《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第二作者)13.《法的模糊性初探》,《岳麓法学评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4.《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鉴 加强我国金融法制建设》,《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二作者)15.《通过诉讼推进民治》,《中国律师》2000年第9期16.《儒家伦理与法治精神》,《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入选中国法学会《法理学各学者被引超过20次的论文排名》17.《国企产权再论》,《当代法学》2000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18.《对价格战经济法要发言》,《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19.《谨慎干预——经济法的现代新理念》,《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20.《物权法研究中的传统与超越》,《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21.《经济法应当有所作为:论经济法的任务》,《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22.《法的模糊性之探析》,《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人民法院报》02年8月19日介绍观点,入选《法理学被引数前200名论文》(第97位)23.《政府干预市场方法之批判》,《新东方》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24.《管制理性主义批判》,《当代法学》2002年第7期25.接受采访:《公益诉讼 推进民治》,《浙江人大》2002年第10期26.《打假要靠谁》,《书屋》2003年第2期27.《中日经济法立法与理论研究之比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二作者)28.《2003年法治进程分析及2004年展望》,《时代法学》2004年第2期29.《法治中国 可以期待》,《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3期。《学术界》2004年第3期p278-279转摘30.《中国稳步走向法治》,《共鸣》2004年第3期31.《2003年法治点评》,《检察日报》2004年1月19日32.《国际调节与国家调节》,载《经济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33.《市场调节、国家调节和国际调节的关系》,《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34.《奶粉事件与王海打假》,《经济参考报》2004年5月22日35.《2004年法治进程分析及2005年展望》,《时代法学》2005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转载36.《2005年法治进程分析及2006年展望》,《时代法学》2006年第1期37.《公平VS效率》,《人民之友》2006年第4期38.《由法治达至和谐:2005年中国法治建设回眸》,《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4期39.《转轨经济法学:西方范式与中国现实之抉择》,《现代法学》2006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10期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1期论点摘编,《郑州日报》200740.《打破自然垄断的神话》,《检察日报》2006年5月15日41.《消费者概念之模糊性分析——模糊法学的一个应用》,《法学》2006年第10期42.《法的模糊性之存在论分析》,《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43.《法律的模糊问题研究》,《法学家》2006年第6期44.《回到中国——转轨经济法的存在及其价值》,《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6期45.《国家调节权:第四种权力形态》,《现代法学》2007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1期转摘46.《第四种权力》,载吴志攀主编《经济法学家》(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47.《法治的可欲性及其限度》,《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2期48.《民治序曲——2007年中国法治进行曲》,《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3期49.《国家调节权的产生及其根源》,《政法论坛》2008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4期转载,《检察日报》2008年8月21日第3版转摘50.《公共劣品的法律责任研究》,《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51.《垄断协议中协同行为的证明问题研究》,《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0期52.《国家调节权、国家所有权和国家行政权》,《经济法论丛》第15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年版53.《商品房销售中明码标价法律问题分析》、《经济法学家(200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4.《产品警示标志缺陷的产品责任问题研究》、《月旦财经法学》2008年第12期,元照出版公司55.《转轨经济法:一种渐进的制度变革模式》,载《海阔天高——中国经济法(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6.《虚拟财产刑法保护路径之选择》,《法学评论》2009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法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57.《模糊法学的初步叙事》,《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5期58.《迂回的法治——2008年中国法治进程分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59.《傲慢与偏见——经济法学的现象学分析》,《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60.《法律价值的模糊性分析》,《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9期61. 接受采访:《国资委应定性为国家调节机构》,《长沙国资》2009年第3期62.《非常时期的国家调节——2009年中国经济法治纪实》,《法治研究》2010第6期63.《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人民论坛》2010年10月中64.《彷徨于法理与事功之间——2009年中国法治进程分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65.《2005年美国破产法修改与世界金融危机——兼论破产法的经济调节功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9期转载66.《银监会法律性质研究》,《法律科学》2012年第1期67.《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公共医疗服务义务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68.《医疗服务市场失范的经济法规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69.《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可走的四条捷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5期70.《公共文化服务立法的基本问题探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年第5期71.《法治中国的节点——2012年中国法治进程分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72.《人体移植器官产品化的法律调整》,《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4期73.《基本医疗服务法制化研究》,《法律科学》2014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5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74.专访《加快法治中国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法制日报》2014年7月16日75.专访《中国法律实施报告2013发布》,《法制日报》2014年6月11日76.人民的法治主体地位,《人民法治》2014年10号77.《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若干建议》,《改革内参》高层报告2014年第21期78.专访《法律实施是一场艰难的革命》,《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6月30日头版79.《须尽快设立行政法院》,《法治日报》2014年10月22日80.《制约权力:行政法院是个好笼子》,《南方都市报》2014年10月22日A31版81.《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制度设计》,《人民法院报》2014年8月13日第五版82.《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坚持依宪执政的抓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26日A06版83.专访《尊重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光明日报》2014年11月6日84.专访《行政法院的设想与前途》,《今晚报》2014年11月30日第13版85.专访《依靠人民的力量推进法治建设》,《人民日报》3014年11月5日86.专访《把依宪执政落到实处》,《湖南日报》2014年11月11日87.专访《从体制着力破解“执行难”》,《湖南日报》2014年12月6日第3版88.专访《行政法院的设想和前途》,《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12月2日(第47期)89.专访《必须强化互联网站经营者的法律责任》,《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12月15日(第48期)90.《基本医疗服务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规制研究》,《法商研究》2014年第6期

侯向阳的学术成果

2014年1.Qing Zhang, Xiangyang Hou, Frank Yonghong Li, Jianming Niu, Yanlin Zhou,Yong Ding,Liqing Zhao,Xin Li,Wenjing Ma,Sarula Kang. Alpha, beta and gamma diversity differ in response to precipitation in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PLOS ONE,2014,9(3): e93518.2.侯向阳,纪磊,王珍.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NPP、碳积累对不同降雨年份和利用方式的响应.生态学报,2014,21:.3.侯向阳.立足中国北方草原、面向欧亚草原的保护和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中国草地学报,2014,36(1):1-2.4.侯向阳.李博院士在草原所期间的学术业绩及其影响.中国草地学报,2014,36(1):116-118.5.侯向阳.让草原承载起美丽中国梦.中国畜牧业,2014,4:23.6.丁勇,萨茹拉,刘朋涛,李西良,吴新宏,侯向阳.近40年内蒙古区域温度和降雨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4):96-102.7.李西良,侯向阳,丁勇,尹燕亭,刘志英,运向军,王海.天山北坡家庭牧场尺度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策略.干旱区研究,2014,31(2):285-293.2013年8.David R. Kemp, Han Guodong, Hou Xiangyang, David L. Michalk, Hou Fujiang,Wu Jianping, and Zhang Yingjun. Innovative grassland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nvironmental and livelihood benefits.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110(21): 8369-8374.9.Fan Yuejun, Hou Xiangyang, Shi Hongxiao, and Shi Shangli . Effects of grazing and fencing on carbon and nitrogen reserves in plants and soils of alpine meadow in the three headwater resource regions.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2013, 44(1): 80-88.10.Hou Xiangyang, Leonid. Ubugunov, S Tserendash, Chen Haijun,Han Wenjun, Yun Xiangjun , Ding Yong, Wang Zhen, and Ji Lei. The changing patterns in grasslands and soil fertility along the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across China-Mongolia-Russia. In:Revita-lising grasslands to sustain our communities: 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 2013, 1109-1115.11.Yin Yanting, Hou Xiangyang, David Michalk, Yun Xiangjun, Ding Yong, Li Xiliang,and Ren Jizhou. Herder mental stocking rate in the rangeland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In:Revitalising grasslands to sustain our commutities: 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assland Congress.2013,1833-1836.12.侯向阳,尹燕亭,运向军,李西良,丁勇.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模式转移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1):1-11.13.侯向阳.艰苦创业攀高峰 增强能力铸辉煌. 中国草地学报. 2013,35(6):1-3.14.李新乐,侯向阳*,穆怀彬.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对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中国草地学报, 2013,35(5):46-51.15.丁勇,侯向阳*,吴新宏,Leonid Ubugunov,任卫波,萨茹拉,孙小龙,刘朋涛.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热点探讨.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124-132.16.李西良,侯向阳*,丁勇,李平,吴新宏,尹燕亭,白海花. 牧户尺度草畜系统的相悖特征及其耦合机制,中国草地学报. 2013,35(5):139-145.17.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丁勇,李西良.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植被特征比较.中国沙漠, 2013,33(4):1041-1047.18.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丁勇,李西良. 荒漠草原牧户草场植被群落特征趋同性研究.中国草地学报,2013,35(1):79-84.19.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丁勇,李西良. 荒漠草原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比较.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8):6-12.20. 李西良,侯向阳*,Leonid Ubugunov,丁勇,丁文强,尹燕亭,运向军,张勇.气候变化对家庭牧场复合系统的影响及其牧民适应. 草业学报,2013,22(1):148-156.21.李西良,侯向阳*,丁勇,尹燕亭,运向军,穆怀彬. 天山北坡家庭牧场复合系统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过程.生态学报,2013,33(17):5353-5362.22.萨茹拉,侯向阳*,李金祥,丁勇,吴新宏,运向军.不同放牧退化程度典型草原植被—土壤系统的有机碳储量.草业学报, 2013,22(5):18-26.23.张晓庆,穆怀彬,侯向阳*,闫伟红,李平,李鹏,苏佳楼. 我国青贮玉米种植及其产量与品质研究进展.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 34(1):54-57+59.24.萨茹拉,李金祥,侯向阳.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17):3604-3614.25.戴雅婷,侯向阳,闫志坚,王慧,高丽. 库布齐沙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呼吸的变化.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92-95.26.萨茹拉,侯向阳,陈海军,王珍,丁勇. 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86-91.27.赵青山,侯向阳,赵艳清,夏明,段俊杰,陶雅.混播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制度下草畜互作试验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1):67-72.28.赵青山,侯向阳,段俊杰,崔艳伟,那日苏,夏明,包赛很那.不同放牧制度下混播人工草地群落多样性动态.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80-85.29.李新乐,侯向阳,穆怀彬. 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对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3,119-124.30.侯向阳. 中国草原科学,科学出版社.2013.31.侯向阳. 情洒草原谱宏区 创新科技铸辉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3.32.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Australia), The changing patterns in grasslands and soil fertility along the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across China-Mongolia-Russia”Report.2012年33.Hou Xiangyang, Han Ying and Frank Li Yonghong. The perception and adaptation of herdsmen to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desert steppe region of northernChina.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12,34:349-357.34.Fan Yunjun, Chang Xiyun, Yang Yuhai, Shi Hongxiao and Hou Xiangyang .The bio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alpine meadow plant communities in relation to altitude gradient in three headwater resource region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2l.11(79): 14422-14427.35.侯向阳.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研究探讨.中国草地学报, 2012, 34(2): 108-112.36.侯向阳.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草原保护与牧区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草地学报,2012,29(1):3-4.37.尹燕亭,侯向阳,丁勇,韩颖.荒漠草原区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 26(8):153-160.38.李西良,侯向阳,丁勇,运向军,尹燕亭.北方草原牧民对极端干旱感知的季节敏感性研究.农学学报,2012,2(10):26-31.39.范月君,侯向阳,石红霄,师尚礼.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草业学报,2012,21(3):294-302.40.李平,侯向阳.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辨析.经济研究导刊,2012, 9:173-174.41.李平,任卫波,侯向阳,王育青,李西良,丁勇.沙地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调查分析.草地学报,2012,20(2):280-286.42.丁勇,侯向阳,LeonidUbugunov,吴新宏,尹燕亭,李西良,运向军.温带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310-316.43.戴雅婷,侯向阳,王慧,高丽.鄂尔多斯沙地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26(10):103-107.44.张晓庆,侯向阳,张英俊.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采食成分测定技术评述.草业科学,2012,29(2):291-300.45.王庆锁,孙东宝,侯向阳.晋北半干旱区苜蓿灌水次数与磷肥施用水平优化.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12-117.46.侯向阳,孙海群.青海主要草地类型及常见植物图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7.内蒙古草学会2012年年会,做“北方草原退化治理与草畜平衡模式转移研究”报告;48.中国水利学会牧区水利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做“北方草原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报告。49.中国草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广西南宁),做“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EEST)研究框架和进展”报告。50.北京草原生产力研讨会,做“北方草原生产力衰减的关键机制及提高途径”报告。51.中俄草原生态样带研讨会(俄罗斯贝加尔湖),做“Frame, Advance and Scheme on the East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EEST)”报告。2011年52.侯向阳,尹燕亭,丁勇.中国草原适应性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草业学报,2011,20(2):262-269.53.侯向阳,韩颖.内蒙古典型地区牧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的实证研究.地理研究,2011,30(10),1753-1764.54.侯向阳,徐海红. 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14):3007-3015.55.侯向阳.充分重视农牧户在苜蓿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利益.草业科学,2011,28(1):4-9.56.侯向阳, 赵青山.白刺.内蒙古草业,2011,23(4):46-47.57.韩颖,侯向阳*.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1,22(4):913-922.58.徐海红,侯向阳*,那日苏.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动态研究.草业学报,2011,20(2):219-226.59.王海,侯向阳*,秦艳,那日苏.阿拉善荒漠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应对措施初探——以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为例.草业科学,2011,28(9):1718-1723.60.丁勇,侯向阳*,尹燕亭,秦艳,王海,张庆,李西良.半农半牧区农户生产现状及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基于内蒙古林西县的调查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04-112.61.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草业科学,2011,28(6):1132-1139.62.穆怀彬,侯向阳*,德英.从我国《生乳》标准谈奶业发展.中国畜牧杂志,2011,47(18):15-18.63.章力建,侯向阳,朱立志,赵青山.关于建立亚太地区草地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的思考.中国草地学报,2011,33(5):1-6.64.穆怀彬,侯向阳,米福贵.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饲料领域的应用现状.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11):61-63.65.穆怀彬,侯向阳.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玉米青贮饲料青贮发酵品质.红外,2011,32(10):35-39.66.韩颖,侯向阳.农牧交错带的变迁、划分及管理机制的探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5):31-35.67.侯向阳. 奶牛优质饲草生产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68.草原生态研究所30年所庆和并入兰州大学9周年学术研讨会,做“Research advances on 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Inner Mongolia”报告.69.新疆中澳会议,做“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报告.70.在草原生态学术前沿研讨会上做“Research advances on 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Inner Mongolia”报告.71.参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立生态草业特区,探索牧区经济发展新模式”学术研讨会,做“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原则、模式和路径” 报告.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71届双清论坛“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政策”上,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北方草原牧区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报告.73.赴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生物学和实验研究所,做“Introduction of GRI and Progress of Joint Project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报告.2010年74.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国草地学报, 2010,32(4):1-9.75.侯向阳.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中国草地学报,2010,32(1):1-5.76.侯向阳,徐海红.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6):50-57.77.文霞,侯向阳*,穆怀彬.灌水量对京南地区紫花苜蓿生产能力的影响.草业科学,2010,27(4):73-77.78.丁勇,牛建明,侯向阳,张庆,王海,尹燕亭.基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家庭牧场生产经营分异研究.草业科学,2010,27(11):151-158.79.杜建雄,师尚礼,刘金荣,侯向阳.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草地早熟禾3个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草地学报,2010,18(1):73-77.80.杜建雄,侯向阳,刘金荣.草地早熟禾对干旱及旱后复水的生理响应研究.草业学报,2010,19(2):31-38.81.韩颖,侯向阳.荒漠草原牧户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的实证分析.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127.82.章力建,侯向阳.草原大文章略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3.在中国草学会成立30 周年庆典大会,做“充分重视农牧户苜蓿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利益”的报告.84.在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的草原碳汇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讨会上做“草原保护利用对碳平衡的影响及草原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报告.85.在温带草原草原适应性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做“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牧户对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的研究”的报告.86.在青海召开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扶贫国际研讨会上做“青藏高原草原分布与现状”的报告.2009年87.侯向阳.中国草原保护建设技术进展及推广应用效果.中国草地学报,2009,31 (1):4-12.88.侯向阳.我国草地农业体系建设和未来发展方向.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 (2):33-37.89.韩文军,春亮,侯向阳.过度放牧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种的构成和现存生物量的影响.草业科学,2009,26(9):195-199.90.曾亮,袁庆华,侯向阳,姚拓. 植物源药剂混配防治西花蓟马的药效研究.植物保护, 2009,35(6):164-166.91.侯向阳,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促进草原大发展.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2009,59-63.92.参加农业部草原发展论坛,做“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促进草原大发展”报告.93.参加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土壤固碳减排与气候变化高级学术研讨会”,做“不同放牧方式下荒漠草原生物量和碳平衡比较研究”报告.2008年94.侯向阳,杨理,韩颖.中国草地学报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意义、趋势和建议.中国草地学报,2008,30(5):1-6.95.张晓庆,侯向阳,孙启忠,赵淑芬.华北农牧交错区奶牛饲养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奶牛,2008,(2):4-7.96.穆怀彬,侯向阳,米福贵.苜蓿不同密度种植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分析.中国奶牛,2008,(4):16-18.97.穆怀彬,侯向阳,米福贵,张萍.匈牙利青贮玉米在环京南部地区种植适宜性分析.中国草食动物,2008,28(2):51-53.98.孙双印,侯向阳,卢欣石.饲料桑特性研究与加工利用分析.草原与草坪,2008,1:63-69.99.草原监理中心学习大讨论做“草地畜牧业是保障奶业健康的重要基础”报告.100.在内蒙古农牧大学草原专业50年庆典学术报告会上做“我国草地农业体系建设和未来发展方向”报告.101.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草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做“我国草地农业发展思考和措施”报告.102.在国际草原与草地大会上做“中国草原保护建设技术进展和推广”报告.2001年-2007年103.侯向阳,杨理.我国牧区县和半牧区县划分及发展方向研究.科技导报,2007,25(9):21-25.104.任继周,林惠龙,侯向阳.发展草地农业 确保中国食物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3):614-621105.徐斌,杨秀春,侯向阳,陶伟国,覃志豪.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科技导报,2007,25(9):5-8.106.杨理,侯向阳.完善北方草原家庭承包制与天然草地可持续管理.科技导报,2007,25(9):29-32.107.邹伟,侯向阳,曹致中.水资源紧缺条件下永昌县农户苜蓿灌溉及种植效益调查.草原与草坪,2007,(1):65-68,72.108.孙双印,侯向阳,卢欣石.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神奇功能饲料植物——饲料桑.中国奶牛,2007,(2):53-54.109.侯向阳. 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休闲教育价值. 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2007,257-259.110.侯向阳.发展高效现代草业支撑奶业健康发展.中国乳业,2006,(9):21-22.111.孙双印,侯向阳,卢欣石.饲料植物——饲料桑. 草原与草坪,2006,(6):66-68.112.侯向阳. 草业发展的节约型绿色道路(提纲). 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6,47-49.113.侯向阳,杨理.我国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3):3-6.114.杨理,侯向阳.以草定畜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346-349.115.杨理,侯向阳.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反思.中国农村经济,2005,(9):62-66.116.章力建,侯向阳,杨正礼.当前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3-6.117.王艳士,王庆锁,李春和,侯向阳.浅谈退耕还草战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22-25.118.翟虎渠,刘旭,侯向阳,沈贵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5):3-7.119.章力建,侯向阳.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进展.作物杂志,2005,5:1-4.120.侯向阳,郝志强.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16-18.121.侯向阳,万里强,高洪文.我国西部草业科技发展重点的排序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4):558-565.122.徐斌飞,侯向阳,王道龙.沙尘暴的危害及农业防治措施.生态科学, 2004,23(1):60-63.123.万里强,侯向阳,任继周.系统耦合理论在我国草地农业系统应用的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162-164.124.章力建,侯向阳.以科技促进质量效益型农业综合开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2):8-11.125.杨理,侯向阳.弹性与草畜平衡管理关系初探——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77-81.126.杨理,侯向阳.以草定畜的理论研究.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2004,383-388.127.侯向阳,刘旭,杨理.草地生态建设战略重点研究.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30-37.128.侯向阳,杨理.牧区和半牧区县域经济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初探.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122-130.129. 侯向阳.草业科技发展重点问题研究. 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214-220.130.万里强,侯向阳,李向林.层次分析法在西部草业发展中的应用.草业学报,2003,12(5):1-7.131.曹致中,侯向阳,魏臻武.实施奶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优质苜蓿生产技术水平. 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2003,195-198.132.侯向阳,万里强.加入WTO与我国草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1):34-37.133.刘旭,侯向阳.应对入世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管理.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5):67-69.134.叶志华,侯向阳.我国草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科技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2):69-73.135.郝志强,侯向阳.体制改革条件下非营利农业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探讨.农业科技管理,2002,5:1-5.136.万里强,侯向阳.对青海草地畜牧业的几点认识.农业科技通讯,2002,3:24.137.李维薇,侯向阳. 我国西部草原保护、建设与管理的重点及对策. 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论文集,2001,228-232.138.章力建,侯向阳,王庆锁.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问题. 农业经济问题,2001,2:23-26.139.信乃诠,侯向阳,张燕卿. 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研究开发进展及对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4):58-60.140.侯向阳. 农牧交错带变迁的格局与过程及其景观生态意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1):71-73.141.侯向阳,万里强. 现代草业的概念、理论及趋势. 中国草地,2001,23(6):45-48+63.142.李维薇,侯向阳. 我国西部草原协调发展的重点及对策. 中国软科学,2001,10:21-24.143.侯向阳.温带-亚热带过渡带的景观变迁及其生态意义.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315-318.144.侯向阳. 西部农业科技发展需求、思考及建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1):8-11.145.王鹰,李维薇,时建忠,侯向阳. 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中外科技信息,2001,12:43-45.146.中国草地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47.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48.中国西部牧草,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49.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996年-2000年150.侯向阳,韩进轩,阳含熙.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竞争生长及林冠空隙动态研究. 生态学报,2000,20(1):68-72.151.章力建,侯向阳.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西南山区生态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6):41-45.152.侯向阳,陈印军. 红黄壤地区农业区域治理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1):45-47.153.陈印军,侯向阳,高旺盛.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科技发展之战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4):72-75.154.侯向阳. 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持续性分析. 生态农业研究,2000,8(2):78-81.155.侯向阳,肖平.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探讨.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2):77-80.156.侯向阳,高卫东. 作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与利用. 生物多样性,1999,7(4):327-331.157.侯向阳. 中国红黄壤地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评价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1999,10(6):670-672.158.侯向阳. 红黄壤地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农业研究,1999,7(4):51-54.159.侯向阳. 红黄壤地区农业区域治理与发展的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1999,2:14-16.160.侯向阳,肖平.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探讨. 生态科学,1998,17(2):80-85.161.侯向阳,张燕卿.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农户主体经营选择.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9(2):119-122.162.侯向阳,张燕卿.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领域“八五”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1997,2:15-17.163.张燕卿,侯向阳.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加速培养跨世纪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管理,1997,12:22-24.164.侯向阳,张燕卿. 农业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17(5):252-257.165. 南方红黄壤中低产地区治理与发展, 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张天恩的学术成果

《 宝鸡福临堡 》,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宝鸡市志·文物胜迹》,三秦出版社,1998年出版。(合)《 陇县原子头 》,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合)《 宝鸡关桃园 》,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合)《扶风北吕周人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7期。(合)《陕西陇县边家庄一号春秋秦墓》,《考古与文物》1986年6期。(合)《宝鸡市谭家村四号汉墓》,《考古》1987年12期。《宝鸡市福临堡遗址1984年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7年6期。《宝鸡市纸坊头遗址试掘简报》,《文物》1989年5期。《宝鸡市附近古遗址调查简报》,《文物》1989年6期。《宝鸡市博物馆藏陶鬲》,《文物》1989年5期。(合)《漆水下游先周遗址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6期。(合)《宝鸡市谭家村春秋及唐代墓》,《考古》1991年5期。《宝鸡市福临堡遗址1985年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4期。《宝鸡市高家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4期(合)《陕西麟游蔡家河遗址商代遗存发掘报告》,《华夏考古》2000年1期(合)《陕西礼泉朱马嘴商代遗址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0年5期(合)《陕西麟游蔡家河遗址龙山遗存发掘报告》,《考古与文物》2000年6期(合)《陕西彬县、三原等县商时期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考古》2001年9期。《陕西陇县原子头汉墓发掘简报》,《文博》2002年2期(合)《重庆万州区塘坊坪遗址1998年发掘报告》,《重庆三峡水库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合)《重庆万州区小周墓地1998年发掘报告》,《重庆三峡水库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合)《2000年长安、户县古遗址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增刊(六),2002年。《重庆万州区塘坊坪遗址1998年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1期。(合)《陕西长安县羊元坊商代残灰坑的清理》,《考古与文物》2003年1期。《陕西麟游县史家塬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2004年4期。(合)《陕西陇县出土新莽钱币窖藏》,《中国钱币》2004年2期。(合)《陕西宝鸡市关桃园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3期。(合)《宝鸡市高家村刘家文化墓地发掘报告》,《古代文明研究》(6),文物出版社,2008年。《 关中商代文化研究 》,文物出版社,2004年。《炎帝·姜炎文化》,三秦出版社,1992年。(合)《对“秦公钟考释”有关问题的一些看法》,《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4期。《蜀道·巴蜀之师·古弓鱼国》,《历史知识》1984年5期。《试论太王传位季历的目的和意义》,《教学与科研》1984年1期。《试论福临堡仰韶文化晚期遗存》,《考古与文物》,1987年6期。《高领袋足鬲的研究》,《文物》1989年7期。《边家庄春秋墓地汧邑地望》,《文博》1990年5期。《东周列国贝化考察》,《中国钱币》1991年2期。《先周文化早期相关问题浅议》,《西周史论文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秦器三论》,《文物》1993年10期。《周人早期历史传说与郑家坡先周遗址》,《周文化论集》,三秦出版社,1993年。《试论西王村类型的几个问题》,《考古与文物》1994年2期。《弓鱼氏文化相关问题浅议》,《文博》1994年5期。(合)《再论秦式短剑》,《考古》1995年9期。《浅论客省庄二期文化有关问题》,《考古与文物》1995年3期。(合)《神龙时代及其它》,《炎帝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略说阳燧》,《中国文物报》1997年7月27日第三版。《周原遗址商代文化遗存试析》,《中原文物》1998年1期。《碾子坡类型刍论》,《考古学研究》三秦出版社,1998年(合)《陕西商周考古发现和研究概述》,《考古与文物》1998年5期。《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试探》,《考古与文物》1998年5期。《密须国文化的初步认识》,《远望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积四十年之艰苦,开文物考古之新元——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中国文物报》1998年11月1日第三版。《关中西部夏代文化遗存探索》,《考古与文物》2000年3期。《试论关中东部夏代文化遗存》,《文博》2000年3期。《中原地区西周青铜短剑简论》,《文物》2001年4期。《“禁圃”瓦当及禁圃有关的问题》,《考古与文物》2001年5期。《礼县等地所见早期秦文化遗存相关问题刍论》,《文博》2001年3期。《天水出土的兽面纹铜牌饰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2002年1期。《塘坊坪文化初论》,《考古学研究——邹衡先生七十五华诞纪念文集》(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京当型商文化的族属结构》,《考古与文物》增刊(六),2002年。《试渭水流域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结构特点》(摘要),《温故知新——面向中国考古学的未来》,2002年5月。《试说秦西山陵区的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3年3期。《从逨盘铭文谈西周单氏家族的谱系及相关铜器》,《文物》2003年7期。《早期秦文化特征形成的初步考察》,《秦文化研究》(10),三秦出版社,2003年7月。《川口河齐家文化陶器的新审视》,《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合作),三秦出版社,2003年。《塘坊坪遗址夏代文化遗存分析》,《重庆库区三峡考古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西周王朝对陇右的经营与秦人的兴起》,《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关中西部商文化研究》,《考古学报》,2004年1期。《礼县秦文化调查的一些认识》,《考古与文物》2004年6期。《周公庙遗址发掘涉及的主要问题》,《文博》2004年5期。《宝鸡关桃园遗址动物遗存的古环境意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5年9月23日。(合)《殷墟卜辞所记“羌方”的考古学文化考察》,《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试论关桃园前仰韶时期文化遗存的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6年3期。《古代关陇通道与秦人东进关中线路考略》,《早期秦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2006年。《邹衡先生先周文化研究的贡献与影响》,《北京平谷与华夏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晚商时期陕西地区考古学文化与殷墟商文化的关系》,《周边与中心:殷墟时期安阳及安阳以外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年8月。《周人早期历史地名再考察》,《周秦文明论丛》(第一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初识古蜀王国的金箔工艺》,《考古与文物》2007年2期。《二里头文化青铜铸造业发展基础管窥》,《西部考古》(二),三秦出版社,2007年。《陕西西安南郊战国陵园遗址出土金银材料技术分析与研究》,《故宫文物》月刊,291期。(合)《宝鸡关桃园遗址动物环境考古》,《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期。(合)《考古发现的西周采邑略析》,《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试论西周采邑制度的有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8年2期。《先周文化又探其源》,《中国文物报》1989年1月27日,第二版。《宝中铁路随工清理发掘的初步收获》,《宝鸡文博》创刊号,1991年1期。(合)《秦墓奇珍——宝鸡益门春秋秦墓发现大批金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中国文物报》1993年《龙山古城再见天日》,《中国艺术报》2004年2月6日。(合)《宝鸡关桃园遗址发现前仰韶时期文化遗存》,《中国文物报》2002年10月11日第一版。(合)《宝鸡关桃园遗址》,《2002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3年6月。(合)《佳县石摞摞山龙山时代城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4,文物出版社,2005年。(合)《陕西佳县石摞摞山龙山时代城址》,《200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4年4月。(合)《陕西长安发现战国秦陵园遗址》,《中国文物报》2006年1月25日,第一版。(合)《陕西长安发现战国秦陵园遗址》,《2006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7年。(合)《陕西韩城梁带村墓地2007考古发现》《2007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8年。(合)《韩城梁带村墓地考古发掘:填补周代考古相关研究空白》,《中国文物报》2008年4月25日第五版。(合)《铁马秋风大散关》,《城乡生活报》(宝鸡旅游专号)1985年。《陈仓石鼓传妙文》,《城乡生活报》(宝鸡旅游专号)1985年。《中国铜镜美学发展史·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潜心入学海,血汗凝粒粟——王辉学术文存<一粟集>读后》,《考古与文物》2003年1期。《打开巴蜀文化秘密的一把钥匙——<城固宝山>评介》,《四川文物》2005年1期。《历史长河中的宝鸡》,《名人说宝鸡》,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原子头遗址》,《陕西文物大观》(三),三秦出版社,2006年。《石摞摞山遗址》,《陕西文物大观》(三),三秦出版社,2006年。《朱马嘴遗址》,《陕西文物大观》(三),三秦出版社,2006年。《陕西韩城市梁带村周墓发掘座谈纪要》,《考古与文物》2006年2期。(合)《陵园墓主的四大猜想》,《国家人文地理》,2008年4期。(合)《盗墓引出惊人考古发现》,《紫荆》2008年4期。1.戏剧演员——张天恩张天恩,正工老生,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国家二级演员,中共党员,1940年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书香世家。1957年参加工作,从事山东梆子戏剧近四十年,扮演过众多传统戏和现代戏的角色,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物形象。多次参加省、地戏剧汇演,受到领导和观众的好评。现代戏扮演的如:《未见面的女婿》(本团创作剧目)一剧郭大爷,1959年参加山东省中青年戏剧汇演,剧本、演出均获好评,该剧曾为中央领导人演出(在青岛国际宾馆),山东省广播电台有录音并曾向全省播放。《海港》中饰马洪亮,该剧由山东省广播电台录音并向全省播放。《山村在前进》,扮演剧中的高老二,该剧参加山东省现代戏汇演,获得好评。《枯树开花》,扮演剧中的“老面筋”,该剧参加泰安地区汇演,荣获演员一等奖。《焦裕禄》中饰焦裕禄,《农奴戟》中饰瞎子,《智取威虎山》中饰少剑波,《门合》中饰门合指挥员等。在传统戏《杨八姐游春》中饰王延龄,《状元打更》中饰王晋,《春草闯堂》中饰李相国,《御河桥》中饰柯太守,《辕门斩子》中饰杨延景,《打金枝》中饰唐王、郭子仪两个角色,等等。他塑造的老生形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以高雅、稳重、大方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唱腔方面以窦派发声、韵味为主旋律,能够较好地体现窦派唱腔艺术的神韵,在泰安、济宁、兖州等地区深受好评。他还爱好书法,笔名豫鲁山人,号勉恒斋。由于对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偏爱,他常常抽出业余时间帮助剧团撰写字幕。而且凭借几十年来执着追求,潜心探索和研究各个名家名帖之特长,综合之优点,体会其神韵,并有所创新。长期磨练和领悟学习,使自己的书法艺术形成了一定的精神风貌。间方的大字造型稳健,姿态优美;行书刚劲有力,洒脱奔放,富有神采,具有时代气息。最擅长蝇头小楷,临帖“三希堂”,王羲之的“黄婷经”、“乐毅论”,颜真卿的“多宝塔”,欧阳询的“九成宫”等,其作品足以达到相当程度。山东省戏剧汇演曾荣获“字幕奖”,在全国书画大奖赛、泰山杯书画大奖赛中获“优秀作品奖”,在全国卫星书法大赛中作品荣获“银奖”,多次参加泰安市举办的“泰山国际登山节”书画展,经常提写牌匾与碑文,泰安日报社多次刊登其作品,有些作品还被社会人士所收藏。特别是退休16年来笔耕不辍,用0.4-0.5CM蝇头小楷精心抄写完成400万余字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更是难能可贵。泰安日报社,泰安电视台都曾就此四大名著对他进行过采访。最近齐鲁晚报也对他进行了采访,新浪网发布了该采访的内容.

赵春杰的主要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 《J Biomed Chromatography》、《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广东微量元素科学》、《药物服务与研究》、《代表性论文 : 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头孢唑啉静滴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络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和人发中微量元素、阿莫西林胶囊生物利用度的对比研究、中药材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及部分中药材农残普查、教学情况 从事本科生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药物分析II、体内药物分析、毒物分析的实验教学和理论课教学;研究生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和理论课教学,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370学时左右。科研情况及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净化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微量元素的富集及分离、微量元素的均衡营养、痕量分析、中西药开发、药品质量标准制订、药物稳定性研究和药物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已发表研究论文65篇。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发展项目课题1项;国家药典委员会课题1项;国家计划委员会项目课题1项;国家新药基金课题1项等5项国家级课题。辽宁省科委重点课题2项;河南省科委重点课题1项等3项省级课题。沈阳铁路局课题3项;校青年基金课题1项;横向课题16项。课题组拥有岛津LC-10AT液相色谱仪2台;岛津GC-17A气相色谱仪1台;华光HG-9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台等大型仪器设备。

王民的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教材、译著第一部分:专著(中文)1.可持续发展教育概论,王民主编,地质出版社,2005.92.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项目与国际动态,王民主编,地质出版社,2005.93.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绿色大学,王民主编,地质出版社,2005.94.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估探索,王民主编,地质出版社,2005.95.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王民主编,地质出版社,2005.96.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研究,王民主编,地质出版社,2005.97.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高中地理,王民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书号ISBN 7-5602-4245-6/G·28908.《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地理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民(专题四),2004.79.《地理新课程教学论》,王民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书号:ISBN 7-04-012364-910.《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地理》,王民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标准书号ISBN 7-303-06672-111.地理课程标准(试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第十三章,王民,2003.912.《国外地理教育动态》,王民、贺小飞,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地理课程论》,王民,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4.《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设置方式》,王民,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15.《日本、德国中小学地理课程与教科书》,王民,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16.《环境意识及测评方法研究》,王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17.《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王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18.《德国--中国地理教科书视野的扩展》,王民,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81.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王民编写部分)专著(外文)1.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n China, China Geology Press, Wangmin,2004( 英文)2.《 Die Volksrepublik China and Die Bunderrepublik Deutschand- -Erweiter Ungen Schulbuchbezo- -gener Wahnehungshorizonze》,Verlag Hahnsche Buchhandlung, Hannover,1997(编写人:王民)(德文)第二部分:译 著1.《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指南》,王民、蔚东英等译,地质出版社,2005.9书号ISBN 7-116-04470-1/G·9822.《可持续发展教育》,王民、霍志玲、王英、胡静、左海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地理教学法--概念》,王民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王民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第三部分:教 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6书号ISBN 7-5031-3154-3/K·1587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12书号ISBN 7-5031-3327-9/K·1728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6书号ISBN7-5031-3413-5/K·1803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6书号ISBN7-5031-3414-3/K·18045.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七年级上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7,书号ISBN 7-80163-902-2/X·5166.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初一年级下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2,书号ISBN 7-80163-902-2/X·5167.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八年级上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7,书号ISBN 7-80163-903-0/X·5178.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初二年级下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2,书号ISBN 7-80163-903-0/X·5179.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九年级上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7,书号ISBN 7-80163-904-9/X·51810.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初三年级下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2,书号ISBN 7-80163-904-9/X·51811.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高中一年级上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7,书号ISBN 7-80163-905-7/X·51912.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高中一年级下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2,书号ISBN 7-80163-905-7/X·51913.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高中二年级上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7,书号ISBN 7-80163-906-5/X·52014.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高中二年级下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2,书号ISBN 7-80163-906-5/X·5201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下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12书号ISBN 7-5031-3327-9/K·17281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6 书号ISBN 7-5031-3490-9/K·18521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6 书号ISBN 7-5031-3488-7/K·185018.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三册,王民主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6 书号ISBN 7-5031-3489-5/K·185119.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选修第一册,王民主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6 书号ISBN 7-5031-3583-2/K·192320.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 选修第二册,王民主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7 书号ISBN 7-5031-2966-2/K·14152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选修第三册,王民主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6 书号ISBN 7-5031-3931-5/K·22472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选修第四册,王民主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6 书号ISBN 7-5031-3584-0/K·19242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选修第六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6 书号ISBN 7-5031-3909-9/K·22252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选修第七册,王民主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6 书号ISBN 7-5031-3910-2/K·22262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必修第一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6 书号ISBN 7-5031-3901-3/K·22172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必修第二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6 书号ISBN 7-5031-3953-6/K·22582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必修第三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6 书号ISBN 7-5031-3995-1/K·228628.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选修第一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6 书号ISBN 7-5031-3888-2/K·220429.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选修第三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6 书号ISBN 7-5031-4036-4/K·23263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选修第四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6 书号ISBN 7-5031-3908-0/K·22243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选修第六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6 书号ISBN 7-5031-3985-4/K·22803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选修第七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9 书号ISBN 7-5031-4050-X/K·13863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必修第一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6 书号ISBN 7-5031-3522-0/K·18733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必修第二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6 书号ISBN 7-5031-3558-1/K·190335.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中学试用课本《地理》第一册至四册,王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99836.四年制初级中学试用《中学地图册》上、下册和《世界地图册》上、下册,王民,北京:中国地图出 版社,199537.北京市高级中学实验课本《地理》第一、二、三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王民,1999-200138.,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初中《地理》,王民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1

董克用的学术成果

1.《劳动经济学》,董克用 刘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国家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叶向峰合作。3.《中国经济改革30年-社会保障卷》,重庆出版社,2008年11月,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4.《中国转轨时期薪酬问题研究》,专著,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1月5.“欧盟社会保障制度国家间协调机制及其启示”,董克用、王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4期6.“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理念与政策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22期全文转载,与李文钊合作 7.《公共治理与制度创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8.《中国古代治国要论》,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9.《社会保障概论》,教材,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10.《养老保险》,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社会保障系列教材主编)11.、《薪酬管理》,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人力资源管理译丛主编)12.《人力资源管理》,译著,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0年6月13.《人事管理经济学》,译著,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校对全书14.《现代劳动经济学》,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校对全书 1、 “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四期;2、“关于经济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第三期;3、 “城乡结合部(北京市)‘失地农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科学》2004年第4期。成得礼、董克用4、“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特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六期5、“中国MPA教育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新视野》,2004年第六期,与吴振兴合作6、“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form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3,第14期7、“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张成福合作,人民日报,2003年7月11日学术动态版8、“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中国的经济》一书中第6章,日本早稻田大学出版社,2002年9、“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与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6期,刘昕等,10、“有关养老保险新政策的分析与评价”,《人口与经济》,2001年3月1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劳动关系的变化与调节机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四期12、“浅论网络化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5月,特刊《中英文》13、“关于“非正规部门就业――分散性就业”问题的研究”,《中国劳动》,2000年第12期14、“迎接21世纪的就业挑战-关于中国就业战略的思考”,《中国劳动力市场与就业问题》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15、“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有关问题的探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二期,16、“冗员的出路-“转制”而非“下岗””,《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第十期 1、研究报告:《党管人才-党对人才的战略性管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编《人才工作研究报告》一书,《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12月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200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参与),获中国发展研究奖二等奖。3、《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济背景》(中英文),2000年,劳动保障部、安永公司合作项目。4、《欧盟一体化中的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政策――中欧比较研究》(中英文),1999年,报欧盟项目中心,送劳动部、人事部有关部门。

罗时进的学术成果

一、著作1.《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丁卯集笺证》,中华书局,2012年7月修订版,初版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  3.《唐诗演进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晚唐诗歌格局中的许浑创作论》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8月,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5.《唐宋文学论札》,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  6.《明清诗文研究新视野》,(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月  7.《海虞诗苑?海虞诗苑续编》(与他人合作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待刊)  8.《中国妇女生活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2004年5月再版  9.《杜牧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  10.《山水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年5月  二、论文(一)国内发表:1.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2.迭合延展中的抒情与叙事:论唐代组诗的表达功能,《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  3.破立之际:韩愈“文人之诗”的诗史意义,《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  4.“前李杜时代”与“后李杜时代”,《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5.咸乾士风及其才调歌诗,《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  6.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与他人合作,署名“于时”),《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7.地域社群:明清诗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  8.清代江南文化家族雅集与文学创作,《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9.唐代文学研究再拓展的空间,《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  10.论许浑诗在晚唐的典型意义,《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  11.孤寂与熙悦:唐代寒食题材诗歌二重意趣阐释,《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  12.宋代诗歌研究的重要突破,《文学遗产》1996年第3期  13.陈子龙《宋子九秋词稿序》“宋子考”(与他人合作),《文学遗产》 2005年第5期  14.日本寒山题材绘画创作及其渊源,《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  15.松江宋氏家族与几社之关系(与他人合作),《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6.为宋代文学家建立翔实的谱系,《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17.晚唐诗人的仕隐矛盾与许浑隐逸诗,《文史哲》1997年第9期  18.许浑千首湿与他的佛教思想,《学术月刊》1983年第5期  19.许浑卒年再考辨,《学术月刊》1996年第8期  20.关于文学家族学建构的思考,《江海学刊》2009年第3期  21.原生态意识与时代性心理的交汇——宋代元宵词文化生成机制探讨,《江海学刊》1990年第4期  22.扬州诗局起讫时间考略,《江海学刊》1992年第4期  23.诗学大邦笺注绝唱:评钱仲联先生《沈曾植集校注》,《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  24.寒山的身份与通俗诗叙述角色转换,《江海学刊》2005年第2期  25.明清之际江南文学版图中的诗歌流派,《江海学刊》2006年第5期  26.清代江南文学发展中的“舅权”影响,《江海学刊》2011年第5期  27.晚唐诗人许浑卒年应如何考订:与吴在庆、高玮商榷,《中州学刊》2009年第2期  28.《寒食即事》诗寓意辨误:兼论唐代寒食清明风俗及其文化意义,《中州学刊》1991年第6期  29.杜牧《自撰墓志铭》探微:兼论作者卒年问题,《人文杂志》1988年第6期  30.太湖环境对江南文学家族演变及其创作的影响,《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31.唐宋时文考论(与他人合作),《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7期  32.清代虞山派诗学分歧及其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5期  33.唐代作家并称的语言符号秩序与文学评论意义,《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  34.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特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35.论辛弃疾的隐逸及其隐逸词,《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  36.论八股文长期沿用的文化机制,《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37.清代虞山诗派的创作气局,《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38.唐诗的哲理叙述(与他人合作),《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39.唐初弘文馆整合与文学建设(与他人合作),《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  40.论晚唐诗之残缺美(与他人合作),《求是学刊》2006年第6期  41.清代阳湖骈文之兴盛及其原因(与他人合作),《齐鲁学刊》2011年第4期  42.情到狂时烧破眼:解读清初虞山派诗人钱曾,《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43.清代浙西平湖文学社群考述(与他人合作),《河北学刊》2013年第3期  44.日本金沢文库藏抄本《香严颂七十六首》,《中华文史论丛》第71辑(2004年)  45.宋存标《情种》资料渊源考辨(与他人合作),《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  46.《全唐诗》的缺憾和《全唐五代诗》的编纂(与他人合作),《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92年第3期  47.唐初文馆与初唐诗风,《文学评论丛刊》第5卷第2期2002年  48.继承与背离:黄庭坚“渔父家风”词阐释(与他人合作),《古籍研究》2006年卷上  49.唐诗异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价值,《文学研究》第4辑(南京大学)1996年1月  50.八股文异名述论,《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51.天台智顗丑学流程解构(与他人合作),《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  52.对陈子昂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唐代文学研究》第1辑 1988年3月  53.《全唐诗》编校者叙录,《唐代文学研究》第4辑 1993年11月  54.亦悲亦欢的寒食歌吟,《唐代文学研究》第6辑1995年10月  55.寒山生卒年新考,《唐代文学研究》2002年  56.在异质文化中探求和发现:评川合康三著《中国的自传文学》,《书品》,中华书局,1999年12月  57.唐末诗僧延寿传(与他人合作),《浙籍文化名人评传》(唐五代卷),2003年12月  58.以全部生命力量来忏悔:再论明清易代之际钱谦益其人,《中国诗学》第8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6月  59.沈德潜江南园记的旨趣与品格,《清代文学研究集刊》(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辑2011年1月  60.初七亦是阳会日:释“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贵州文史丛刊》1992年第2期   61.李商隐对清初虞山诗派的影响,《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2期  62.陈璧诗在清初的特殊意义,《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3期  63.清编《全唐诗》与重编《全唐五代诗》,《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4期  64.明末清初江南三诗派,《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1期  65.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文学文献建设,《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3期  66.重读台湾学者陈慧剑《寒山子研究》,《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1期  67.挥毫当得江山助: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演进与体格新议,《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5期  68.1988-1989年国内明清诗文研究综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社科院文研所)1997年4月  69.1992年明清诗文研究综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社科院文研所)1993年12月  70.1993年明清诗文研究综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社科院文研所)1995年 12月  71.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与他人合作),《上海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72.晚唐咏史诗的修辞策略,《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73.唐代宫怨诗繁荣原因探论(与他人合作),《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74.唐诗英译发轫期主要文本辨析(与他人合作),《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75.晚唐诗人许浑初莅察院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1月  76.试论“许浑千首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77.许浑生年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78.来自建筑景观中的城市影像:论洛阳建筑景观上阳宫与唐代诗人创作的关系(与他人合作),《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79.基层写作:明清地域性文学社团考察,《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80.杨朔散文古典文学渊源蠡测,《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81.王昌龄与李益边塞诗的比较探析,《苏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82.生命运行的真实轨迹:简论范仲淹诗歌的伦理倾向,《苏州大学学报》1990年4月  83.晚唐诗人许浑宦游宣州考,《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84.一个罕见的女性形象:宋代作家朱淑真论略,《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85.蒋心余的情感心态及其诗歌艺术特征,《苏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86.清初虞山诗派及其诗文化圈,《苏州大学学报》2002第3期  87.晚清刘鹗《铁云诗存》的精神世界(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  88.论陆继辂古文婉挚多情的风格特征(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08第3期  89.清代吴地“九老会”文学活动探论(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09第1期  90.明清时期无锡家族文化探论(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91.论晚清语溪徐氏姊妹诗歌创作(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92.基层写作:明清地域性文学社团考察,《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93.吴文化的典范建立与知识建构,《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94.承变之际:晚唐诗人对陶渊明的接受(与他人合作),《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95.清初诗人李沂及其昭阳李氏家族(与他人合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96.明清江南文化型社会的构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97.杨朔诗化散文继承问题简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98.唐代寒山诗的诗体特征及其传布影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99.论“诗史”,《宁波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  100.钱谦益文学观转变及其批评的意义,《宁波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01.钱谦益唐宋兼宗的祈向与清代诗风新变,《杭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02.唐代女权文学的神话:上官婉儿的宫廷诗歌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与他人合作),《江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03.论宋征舆与柳如是的情缘(与他人合作),《沈阳师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04.李白诗的自我确认意识与表现,《淮阴师院学报》2002年第6期  105.唐代送别诗的繁兴与许浑的创作,《铁道师院学报》1996年第6期  106.寒天中高耸瘦骨的孤鹤:论孟郊诗骨寒神清的审美取向(与他人合作),《铁道师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07.《唐才子传?许浑传》仕历辨误,《铁道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  108.陆游《游山西村》诗旨发微:兼说唐宋社日节俗,《铁道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  109.关于新世纪高等院校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的思考,《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第5期  110.常州庄氏之学与近代疑古思潮之发生(与他人合作),《衡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11.唐诗的传播媒介及其范式(与他人合作),《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12.晚明诗人宋懋澄的情爱观及其创作(与他人合作),《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13.江南文学家族学研究导论,《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14.在地域和家族视野中展开清代江南文学研究,《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15.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姻娅网络与文学创造力生成,《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  116.八股文的消亡:时代必然取向与文体自我否定,《淮海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17.从史实中引绎思想:评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18.南社:一段绵延百年的文脉(答《现代苏州》杂志记者),《现代苏州》2009年11月  119.有关《清诗纪事》研究与评论文献,《清诗纪事》凤凰出版社2004年4 月 再版本  120.《登幽州台歌》献疑,《陈子昂研究论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2月  121.清代吴地文化家族文献建设的环境与成就,《吴文化与创新文化》,凤凰出版社,2009年9月  122.笔蘸惊涛倩写愁——论清初遗民诗人陆贻典,《天中学刊》2002年第1期  123.历代“诗眼”说述评,《镇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124.晚唐诗人许浑家世籍贯考,《镇江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  125.晚唐诗人许浑论略,《咸宁师专学报》1996年第11期  126.晚唐诗人许浑南海之行考,《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127.关于唐代诗人许浑生平的六个问题,《苏州师专学报》1988年第3期  128.取精用宏 辨析真义:评《刘禹锡研究》,《太原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  129.从史实中引绎思想:评蒋寅新著《王渔洋与康熙诗坛》,《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30.评《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光明日报》2008年12月26日,《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8年辑  131.文学家族学: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1日  132.南社虎丘雅集中的两个公案,《东方早报》2009年11月21日  (二)海外发表:1.八十年来中国寒山诗集的整理和研究,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60册,2000年4月  2.有关寒山生平若干问题探考,日本帝冢山学院《大学中国文化论丛》2000年7月  3.建构寒山文化研究的学术之厦(与日本学者合作),日本《人间文化研究年报》2002年3月  4.论中国明清时代的八股文:对八股文形成、承传及其衰亡缘由的考察,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1号,1999年3月  5.夏丏尊中文教育思想概论,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1号,1999年3月  6.宋代诗词民俗事象释义,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2号,2000年3月  7.虞山诗歌流派研究:以流派规模及其形成原因为中心的探讨,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2号,2000年3月  8.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文学家族学的建构,(俄罗斯圣彼得堡)远东文学研究第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2010年6月29日  9.小说家诗歌的另一种风采——刘鹗《铁云诗存》诗学审美生态(与他人合作),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14期,2008年  10.丁卯诗选,台湾《国语日报》1997年7月5日  11.放翁诗选,台湾《国语日报》1998年3月28日  (三)其他评论:1.《东亚学术文化交流》发刊词,《东亚学术文化交流》第1辑卷首,(韩国)新星出版社,2004年12月  2.《东北亚人文学论坛》发刊词:交流——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东北亚人文学论坛》卷首,(韩国)青铜出版社,2004年3月  3.唐诗承传通变中的深度记忆(代序),李正春《唐代组诗研究》卷首,凤凰出版社,2010年12月  4.跨文化视野中的唐诗传播与接收——《唐诗西传史》代序,江岚《唐诗西传史》卷首,学苑出版社,2009年9月  5.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序,朱丽霞著作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  6.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序,米彦青著作卷首,中华书局,2007年7月  7.湖湘诗派研究序,萧晓阳著作卷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  8.王昌龄诗歌及诗学研究序,毕士奎著作卷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9.论唐诗中的洛阳城市景观序,陈燕妮著作卷首,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10.情志吟序,陈慰《情志吟》卷首,长征出版社,2000年9月版  11.钱仲联先生与《海日楼诗注》,《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7月26日  12.《清明》并非唐人诗,《新民晚报》1994年10月30日10版文史新说  13.唐时苏州诗景好,《现代苏州杂志》2007年10月试刊号  14.选择·证据·积累——古典文学学习和研究随笔,《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2期  15.作为一面镜子的民国教材,《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3日  16.重提才女周炼霞,《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3月18日  17.拾甓取椽续红楼,《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3月25日  18.《文学评论》:小变即成大雅,《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9月16日  19.“膨化”的纸质媒体,《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7月13日  20.博士教育:用什么来保证质量,《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9日  21.教材增删,应该缓行,《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3日  22.学位制度改革,路向何方?,《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6日  23.人文学科应是一种天然的存在,《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4日  24.大学:谁是常来客,谁为座上宾? 《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8日  25.事件折射高等教育改革之路,《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5日  26.“真正的学术如何得到辩护”,《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12日  27.去除竞争性科研的幻影光圈,《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6日  28.学术媒体是学术良知的收藏者,《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18日(说明:以上篇目不包括本人参编的著作,以及图书情报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

董莲池的学术成果

1 、金文编校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2 、中国文字学史 (合作)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 年3 、说文部首形义通释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4 、说文解字考正 作家出版社 2005 年。5 、段玉裁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6 、说文部首形义新证 作家出版社 2007 年主编《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 作家出版社 2006 年主编《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古代卷 作家出版社 2007 年 1 、非王卜辞中的“天”字研究—兼论商代民间尊“天”为至上神 载《中国文字研究》 2007 年第 1 辑(总第 8 辑)(人大)《语言文字学》 2008 年第 3 期转载 I2 、殷墟卜辞所见商人亡魂崇拜考 载《中国文字研究》 2007 年第 2 辑(总第 9 辑)3 、殷周禘祭探真 载《人文杂志》 1994 年第 5 期4 、甲骨刻辞卿史御史辨 载《松辽学刊》 1992 年第 2 期5 、释 壅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二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年6 、读铭小记 载《考古与文物》 1997 年第 4 期7 、金文考释二篇 载《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年。8 、释两周铜器铭文中的“业”字 载《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年9 、天亡簋铭的重新考察 载《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6 月10 、古文字无倾头形“夭”字说 载《古文字研究》第 26 辑 中华书局 2006 年 10 月11 、古文字书编纂中应当注意的一个形体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七辑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年12 、《甲骨文编》正编笺识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 3 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 年13 、释楚简中的“辩”字 载《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 中华书局 2000 年 7 月14 、释战国楚系文字中从 的几组字 载《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 中华书局 2004 年15 、释 孪 载《汉字研究》第一辑 学苑出版社 2005 年 7 月16 、《尚书·盘庚中》“戚鲜”考辨 载《文史》 2004 年第 2 期(总第六十七辑)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解诂(一)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 年第 2 期1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三诂 载《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年1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解诂(二)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 年第 2 期20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青铜铭文研究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 年第 6 期 ( 人大 ) 《语言文字学》 1999 年第 2 期转载。21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战国文字研究 载《古汉语研究》 2000 年第 2 期 ( 人大 ) 《语言 文字学》 2001 年第 4 期转载。22 、古文字学研究 载《 20 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考古学博物馆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年23 、金石学研究 载《 20 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考古学博物馆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年24 、宋人在金文文献整理上的创获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2 年第 5 期。25 、也说包山楚简中的“受期”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 年第 4 期26 、 《老子》“大器晚成”即“大器无成”说补证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 年第 5 期27 、穆字的形义探索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7 月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28 、古汉字形义探索三篇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五辑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29 、谈谈《说文》言部几个字的义训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 年第 2 期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30 、《说文》“诸,辩也”试解 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 年第 5 期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31 、十五年来说文解字研究述评 载《松辽学刊》 1994 年第 3 期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十二册收载32 、谈谈徐承庆对《说文解字注》的匡谬 载《陆宗达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年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十二册收载33 、段玉裁对《说文》的改删补研究 载《许慎文化研究》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文艺出版社 2006 年34 、假设分句主谓之间“而”字新探 载《古汉语研究》 1990 年第 2 期35 、《左传》杜注对句法现象的揭示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 年第 6 期 ( 人大 ) 《语言文字学》 1994 年第 4 期转载36 、甲骨文名词作状语探索 载《东北师大学报》 1998 年第 l 期37 、甲骨文中的“于”字被动式探索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8 年第四、五合刊 又载《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9 年。38 、字形分析和同源词系联 载《汉语词源研究 第一辑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2 月39 、夬系同源词系联 载《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4 年40 、《礼记·内则》“少者执床与坐”解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 年第 6 期41 、《国语》韦昭注匡谬一则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 年第 6 期42 、《 汉语大词典》“甚”释责备义商榷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 年第 6 期

尕藏加的学术成果

1、《人类奥秘大开放-藏传佛教密宗》,206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北京。2、《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210千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拉萨。3、《西藏宗教》,100千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年,北京。4、《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260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北京。5、《雪域的宗教》上下册,570千字,插图555幅,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北京。6、《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294千字,江苏教育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南京。其中《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2003年获“世界宗教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2004年荣获“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1996年获“西藏社会科学院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西藏宗教》(汉文版)一书,被译成英、法、德、藏文等多种文字,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在世界各地发行。 1、《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宗教?儒学》239千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北京。2、《中国佛教基础知识》230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北京。3、《佛教与历史文化》580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北京。4、《后发地区的发展路径选择-云南藏区案例研究》213千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北京。5、《雍和宫-藏传佛教著名古寺》468千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北京。6、《市场化与基层公共服务—西藏案例研究》280千字,民族出版社,2005年,北京。 1、《评述“勋努达美”一书》6千字,载《西藏文艺》1985年第2期,拉萨;2、《聂赤赞普及其当时的宗教》7千字,载《中国藏学》1991年第1期,北京;3、《浅谈藏族古代作品的特点》5千字,载《知识火花》第54期,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北京;4、《古代西域佛教与吐蕃佛教之间的关系》10千字,载《中国藏学》1993年第3期,北京;5、《论七赤赞普时期的宗教》8千字,载《西藏研究》1994年第1期,拉萨;6、《论藏族人崇拜格萨尔王之现象》10千字,《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拉萨;7、《宁玛派居士研究》7千字,第八届国际藏学会(1998年)发表会议论文,印第安纳;8、《宁玛派八大仪轨研究》8千字,第九届国际藏学会(2000年)发表会议论文,莱顿;9、《拉日色布寺居士传承研究》8千字,第十一届国际藏学会(2006年)发表会议论文,波恩。 1、《联姻在吐蕃王朝中的政治作用》8千字,载《西藏研究》1988年第3期,拉萨;2、《青海果洛宗教考察》12千字,载《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3期,北京;3、《吐蕃佛教与西域》10千字,载《西藏研究》1993年第1期,拉萨;4、《藏族人对绝对者喇嘛的信仰》6千字,载《佛教文化》1993年第3期,北京;5、《藏族天葬起源窥测》10千字,载《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4期,北京;6、《藏文文献中所见西域佛教之比较研究》13千字,载《敦煌学辑刊》1993年第2期(总第24期),兰州;7、《闪耀在世界屋脊的佛光--记果洛石刻藏文大藏经》4千字,载《佛教文化》1994年第4期,北京;8、《浅析西藏宗教艺术的奥妙》9千字,载《西藏民族艺术研究》1994年第4期,拉萨;9、《峨嵋山与藏传佛教》6千字,载《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西宁;10、《藏传佛教密宗与北京雍和宫》6千字,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西宁;11、《浅谈藏族宗教文化的历史进程》8千字,载《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拉萨;12、《藏族人对佛教三宝的信仰》4千字,载《西藏民俗》1995年第4期,拉萨;13、《万物有灵论与藏族人对森林树木的保护》5千字,载《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拉萨;14、《果洛石经产生的历史背景》12千字,《西藏研究》1996年第3期,拉萨;15、《藏式佛塔考述》11千字,载《中国藏学》1996年第3期,北京;16、《普渡众生论与藏族对野生动物的爱惜》4千字,载《西藏民俗》1996年第4期,拉萨;17、《果洛石经的分布及其规模》12千字,载《西藏研究》1997年第1期,拉萨;18、《果洛石经的创建过程》7千字,载《西藏研究》1997年第3期,拉萨;19、《浅谈宗教观念与资源开发》4千字,载《世纪之交的思索--当代中国领导干部文集》(第二卷),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成都;20、《天葬思想探微》4千字,载《西藏民俗》1997年第1期,拉萨;21、《藏传佛教名胜古迹》6千字,载《西藏旅游》1997年第2期,拉萨;22、《藏传密宗在当今世界》3千字,载《西藏旅游》1997年第2期,拉萨;23、《藏传密宗礼仪中的大礼拜》4千字,载《西藏民俗》1998年第2期,拉萨;24、《浅谈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7千字,《西藏研究》1998年第3期,拉萨;25、《青海藏族地区的藏历新年》3千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1999年(春节专版)2月14日,北京;26、《藏传佛教称谓漫谈》之一(宗派称谓)3千字,载《法音》1999年第4期,北京;27、《藏传佛教称谓漫谈》之二(僧职称谓)5千字,载《法音》1999年第5期,北京;28、《藏传佛教称谓漫谈》之三(活佛称谓)4千字,载《法音》1999年第6期,北京;29、《佛教最初传入吐蕃之探讨》13千字,载(台湾)《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中华佛学研究所,1999年7月出版,台湾;30、《新中国藏传佛教研究-回顾与展望》汉文,8千字,载《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2期,北京;31、《宁玛派的教法传承及其特色》17千字,载《佛教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版,北京。32、《宗教世俗化与藏传佛教》6千字,载《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西宁;33、《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资料价值》15千字,载《中国藏学》2002年第4期,北京;34、《新中国的藏传佛教研究》2.6千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8月14日(学术版),北京;35、《吐蕃名僧毗茹札那考述》9千字,载《西藏研究》2003年第4期,北京;36、《藏学:一门21世纪的显学》2千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3月2日(学术版),北京;37、《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10千字,载《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3期,北京。38、《果洛石经文化》5千字,载《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第3期,北京;39、《论迪庆藏区的神山崇拜与生态环境》9千字,载《中国藏学》2005年第4期,北京;40、《关于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点思考》7千字,载《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究论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5月,北京;4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间信仰习俗:对一个藏族村落民间信仰的考察》7千字,载《安多研究》第二辑,民族出版社,2006年5月,北京。 1、《青海果洛石刻藏文大藏经》(汉译朝鲜文)4千字,载韩国《佛教新闻》1994年5月18日第7版,汉城(首尔);2、《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资料价值》(汉译英文)15千字,载《中国藏学》(英文版)2004年第1期,北京;3、《论迪庆藏区的神山崇拜与生态环境》(汉译英文)9千字,载《中国藏学》(英文版)2006年第1期,北京;4、《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汉译藏文)10千字,载《攀登》(藏文版)2006年第1期,西宁。 1、《关于西藏的若干问题》(3千字),调研报告,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课题。2、《十七世噶玛巴出走对海内外所影响及几点思考》(5千字),调研报告(合作),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专报》第42期,2000年3月16日。3、《对外宣传部门如何发挥藏学机构和藏学家的作用》(6千字),2000年6月中央外宣办召开的“藏学研究与对外宣传工作”会议论文。4、《藏传佛教与西部大开发》(20千字),载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内部参考资料集》,2000年8月。

江蓝生的学术成果

专著与论文集:  1.《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语文出版社,1988年,22万字  2.《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著,江蓝生补,学林出版社,1985年,28万字  3.《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合著,语文出版社,1992年,25万字  4.《唐五代语言词典》,与曹广顺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54万字  5.《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2000年,约24万字  6.《江蓝生自选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20万字  7.《繁简体字用法词典》,与陆尊梧合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约35万字  8.《近代汉语研究新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约23万字  9.《汉语词汇语法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约25万字合译(与白维国):  1.《汉语史通考》,太田辰夫著,重庆出版社,1991年,28万字  2.《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志村良治著,中华书局,1995年,35万字  3.《白话词汇研究》,香坂顺一著,中华书局,1997年,35万字独译:  1.《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伊藤道治著,中华书局,2005年,17万字  主持修订:  1.《新华字典》第11版,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72万字  2.《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约380万字

刘冬梅的学术成果

2000年以来出版的主要著作:1.专 著 《教育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年出版2.主 编 《学会学习》,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3.副主编 《依法治教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4.副主编 《教育法学概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5.副主编 《风绿山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6.参 编 《教育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7.参 编 《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8.参 编 《教育法规基础》,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9.参 编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10.参 编 《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11.参 编 《教育法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12.参 编 《教育法规基础》,华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2000年以来独立发表的主要论文:1.法律文化视野下的教育法制建设,《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08年第10期。2 中小学常见的法律纠纷及解决途径,《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3.日本中小学事故的应对与预防,《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2006年第5期。4.对教师教育权的法律探讨,《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04 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5.关于学生隐性伤害的法律思考,《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02年第10期。6.师生法律关系探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08年第4期。7.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承担,《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01年第6期。8. 学生法律地位论析,《教育评论》(CSSCI)2004年第1期。9.发达国家教师法律制度述要,《教育评论》(CSSCI)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10.教师的法律地位探讨,《教育评论》(CSSCI)2000年第1期。11.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经验及借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4年第2期。12.试论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3年第3期。13.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法律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0年第6期。14.国外高校教师任用制度改革及对我们的启示,《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核心)2000年第9期。15.校长必须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教育探索》(核心)2000年第11期。16.发达国家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及启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2年第2期。17.国外教育执法监督的经验及借鉴,《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8期。18.高等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0年第2 期。19.法律文化与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5年第3 期。20.高等学校法律关系论析,《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 期。21.教育法律责任论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7年第3期。22.碰撞与超越:教育法律观念的现代转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1期。2000年以来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法律文化与教育法制建设研究”, 2008结项。2.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专项研究课题“国外高校教师培训经验及借鉴”,2004年结项。3.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教师的教学权利研究”。4.河南省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管理法制化研究”。5.河南省软科学课题“河南省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4年结项。6.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研究”,2005年结项。7.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关于依法治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1年结项。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教师任用制度若干问题研究”2003年结项。9.河南省社科联重点调研课题“关于依法治教现状的调查与建议”,2000年结项。1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关于依法治教若干问题研究”,2002年结项。1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教育管理法制化研究”,2008年结项。1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2002年课题“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研究”,2005年结项。1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课题“高校教师教学权利及其保障”。2000年以来主要获奖情况:1.“教育法律问题研究”2005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三等奖;2005年获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中小学常见的法律纠纷及解决途径”2007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三等奖,3.“学会学习”2003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实用社会科学三等奖。4.“发达国家教师法律制度述要”2004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承担”2002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教师的法律地位探讨”2001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日本中小学事故的应对与预防”2007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8.“师生法律关系探析”2009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杨雄的学术成果

(一)主要论著译著《刑事强制措施的正当性基础》(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刑事诉讼法学案例教程》(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审判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译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4月版;《外国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比较研究》(合著),汪建成、甄贞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版;《刑事诉讼言词证据:程序与规则》(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刑事诉讼法学》(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刑事诉讼法学》(第四版)(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1978-2008)》(参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中国法学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刑事诉讼法》(研究生教材系列)(参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刑事诉讼法》(本科生教材系列)(参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研究》(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合著),冀祥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国际刑法大会决议(中英对照)》(合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改革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刑事司法环境研究》(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刑事和解制度研究》(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新刑诉法强制措施解读》(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二)主要论文《警察作证制度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4期;《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论》,载《证据学论坛》(第5卷),何家弘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论电子证据》,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比较法视野下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之改造》,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6期;《刑事辨认的程序保障论》,载《侦查论坛》(第3卷),郝宏奎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重塑辩护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载《中国律师》2004年第10期;《刑事身体检查制度的法理分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2期;《刑事辨认程序与证据比较研究》,载《证据学论坛》(第12卷),何家弘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强制措施运作模式转变》,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3期;《法院内部组织制度改革研究》,载《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2期;《国际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均衡原则——以中国为视角》,载《理论视野》2007年第6期;《刑事诉讼中的司法审查机制的实证分析》,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会调查制度的运用》,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倾向之反思》,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4期;《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中的“相当理由”之变迁》,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程序价值观视角下的刑事强制措施改革》,载《求索》2008年第10期;《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思索》,载《法制日报》2009年2月4日第12版;《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调研报告》,载《当代法学》2009年第3期;《看不见的正义?——从比较法视角看未成年刑事审判的不公开与公开》,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3期;《司法规律之诠释》,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2期;《陈水扁家族涉嫌洗钱案:政治与司法视野下的反腐败》,载《中国法律》2010年第2期;《刑事诉讼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10期;《醉驾案件的程序与证据问题研究》,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10期;《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社会控制基础》,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刑事案例指导制度之发展与完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三论》,载《京师刑事诉讼法论丛》(第2卷),宋英辉、甄贞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死刑执行程序的理论基础与立法完善》,载《京师法律评论》(第6卷),赵秉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刑事强制措施中的令状制度研究》,载《东疆学刊》2012年第3期;《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发展与困境》,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论统一的刑事简易程序》,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12期;《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的证据认定问题研究》,载《京师法律评论》(第7卷),赵秉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New Legislation Regarding China"s Criminal Compulsory Measures,Euro-Asian legal frontiers Review, March 2013.

楚明锟的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1.《现代管理与创新思维》(独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公共管理导论》(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逻辑学》(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决策学》(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领导演讲学》(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6.《演讲学教程》(参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普通逻辑教程》(参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8.《演讲学》(参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代表性论文:[1]楚明锟.未成年人社会医疗保险研究综述[J].管理学刊,2011,⑴.[2]楚明锟,周军.论行政人员的自主性人格[J].中国行政管理,2011,⑷.——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1年07期全文转载。[3]楚明锟,崔会敏,周军.从“市管县”到“省直管县”的体制转型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⑴.[4]楚明锟.中国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的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⑴.[5]楚明锟,杨璐璐.论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的同异性[J].中州学刊,2010,⑷.[6]楚明锟,周军.管理内化与服务外化:公共组织行为范式的转换[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⑷.——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12期全文转载。[7]楚明锟,杨璐璐.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⑴.[8]楚明锟,周军.责任冲突时行政人员的行为选择[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⑸.——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03期全文转载。[9]楚明锟,宋朝丽.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出路何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⑴.[10]楚明锟.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8,⑵.[11]楚明锟,李小妹.中国未成年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⑶.[12]楚明锟.科技创新思维论析[J].江汉论坛,2003,⑵.[13]楚明锟,丁晓丹.中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的建立问题[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⑹.[14]楚明锟,郝亚光.建筑业农民工的安全保障论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⑴.[15]楚明锟.冯友兰“大全”逻辑思想探赜[J].江汉论坛,1999,⑹.[16]楚明锟.鲁迅蕴涵命题的思维艺术[J].齐鲁学刊,1999,⑸.[17]楚明锟.演讲与逻辑的联系及其溯源[J].人文杂志,1999,⑶.——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9年04期全文转载。[18]楚明锟.冯友兰类逻辑概念哲学论说的透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⑶.[19]楚明锟.冯友兰的逻辑分析法思想[J].中国文化研究,1999,⑵.[20]楚明锟.形成科学假说的逻辑推理之我见[J].学术探索,1999,⑶.——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9年05期全文转载。[21]楚明锟.试评冯友兰的类逻辑观[J].中州学刊,1999,⑶.[22]楚明锟.冯友兰的概念逻辑思想[J].人文杂志,1998,⑸.——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9年02期全文转载。[23]楚明锟.再探冯友兰的类逻辑思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⑸.[24]楚明锟.简论冯友兰的逻辑分析法思想[J].哲学研究,1998,⑽.[25]楚明锟.试析冯友兰“新理学”中的逻辑思维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⑸.[26]楚明锟.管窥冯友兰的类发展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⑸.——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8年11期全文转载。[27]楚明锟.刍议冯友兰的类认识论[J].中州学刊,1998,⑸.[28]楚明锟(坤).试论提出假说的推理模式[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⑹.[29]楚明锟(坤).对话系统中选言句扩展的推理模式[J].殷都学刊,1987,⑷.[30]楚明锟(坤).论联言推理的对话形态[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⑶.[31]楚明锟(坤).试论鲁迅运用选言判断的精湛技巧[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⑹.[32]楚明锟(坤).试论鲁迅表达联言判断的语言艺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⑶.

张宏伟的学术成果

一、科研项目:1、1994年—1996年,主持河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共轭余弦算子函数的扰动理论及应用2、1995年—1997年, 主持河南省科委青年基金项目,余弦算子函数的边界反馈控制理论及应用3、1996年—1998年, 主持河南省科委基金项目,测度空间迁移方程的研究4、 2006年—2008年,主持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非线性发展方程的动力边值问题研究5、2000年—2002年, 主持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无界控制算子的容许性研究6、2001年—2003年,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7、2000年—2002年, 参加河南省科委基金项目,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的研究8、2000年—2002年, 参加河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数学物理中若干非线性发展方程的研究9、2000年—2002年, 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储备粮库建设智能决策系统10、2004年—2006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的研究11、2004年—2006年,主持河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几类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的研究12、2005年—2007年,参加河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高阶非线性发展方程边界问题的研究13、2010年—2012年,河南工业大学科研基金重点项目:谷物干燥动力学中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研究和数值模拟二、学术论文[1]一类非线性发展方程组整体解的存在性和不存在性,数学实践和认识,2002,32(4)[2]一类广义Boussinesq方程的整体弱解和整体弱吸引子,应用数学,2003,16(1)[3] 一类非线性双曲方程整体弱解的存在与不存在性,工程数学学报,2003,20(3)[4]一类具边界耗散的非线性双曲方程整体解的不存在性,数学实践和认识,2003,23(10)[5] Euler-Bernoulli粘弹性梁方程整体解的存在性,数学实践和认识,2003,23(11)[6]一类非线性发展方程整体解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数学物理学报,2004,24A(3)[7] Energy decay estimates for a damped nonlinear coupled systems, 数学研究,2004,37(2)[8]Asymptotic Behavior and Nonexistence of Wave Equation with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 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Analysis,2005,4(4)[9]具阻尼的非线性双曲方程初边值问题的能量衰减,工程数学学报,2005,22(5)[10]非线性梁方程初边值问题的能量衰减. 数学杂志,2006;26(2)[11]具时间依赖系数和耗散边界的非线性波方程的能量指数衰减性,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6,22(3)[12] Nonexistence of global solutions to semilinear Kirchhoff equation with dynamic boundary conditions,应用泛函分析学报,2006,8(3)[13] 具记忆项的Euler-Bernoulli梁方程整体解的不存在性,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4(4):32-34[14] 混合Cable-Mass动力系统的一致稳定性,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5(1)[15] Energy decay for a nonlinear viscoelastica rod equations with dynam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Mathematics Method in Applied Sciences 2007,30(3)[16] Blowup and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weak solutions to wave equations with nonlinear degenerate damping and source terms, Electronic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2007(2007),No.76[17] Global Nonexistence for a Class of Quasi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 with Source Terms and Positive Initial Energy;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5)[18] Blowup of solutions to elliptic equations with semilinear dynam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of hyperbolic type, Annal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2007,23(4)[19] Energy decay systems for an EulerBernoulli beam with a tip mass,2009,Annal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2007,23(4)(2007)[20] A decay result to elliptic equation with dynamical boundary condition,数学季刊,2009,24(3)[21] n维广义IMBq方程的初边值问题,数学年刊,2001,22A(4)[22] The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n-dimensional generalized IMBq equ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2001,22(3)[23] 一类非线性波动方程位势井方法,数学物理学报,2003,23(A)(6)[24]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a system generalized IMBq equations, Mathematics Method in Applied Sciences 2004,27(5)[25] Asymptotic stability for a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 Commment. Math. Univ. Caroliane. 2004,45(1)[26]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of the Global Solution on the Quasi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Chin. Quart. J. of Math.,2007, 22 (3)

苗书梅的主要学术成果

1.《宋代巡检初探》,载《中国史研究》1989(3);2.《宋代州级属官体制初探》,载《中国史研究》2002(3);3.《宋代官员考试任用法初探》,载《史学月刊》1992(2);4.《宋代宗室外戚宦官任用制述论》,载《史学月刊》1995(5);5.《宋代武官选任制度初探》,载《史学月刊》1996(5);6.《宋代知州及其职能》,载《史学月刊》1998(6);7.《宋代县级公吏制度初论》,载《文史哲》2003(1);8.《宋代地方官任期制初论》,载《中州学刊》1991(5);9.《宋代通判及其主要职能》,载《河北学刊》1990(2);10.《宋代黜降官叙复之法》,载《河北大学学报》1990(3);11.《宋代官吏回避法述论》,载《河南大学学报》1991(1);12.《宋代军资库初探》,载《河南大学学报》1996(6);13.《宋代州府公吏制度研究》,载《河南大学学报》2004(6);14.《宋代定差法述论》,载《西南师大学报》1992(3);15.《宋代任官制度中的荐举保任法》,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5);16.《宋代官员黜降法初探》,载《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17.《宋代任官制度中的权摄官》,载《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8.《宋代监当官初探》,载《宋史研究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9.《宋代幕职州县官及其改官制度》,载《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20.《墓志铭在研究宋代官制中的价值》,载《东吴大学历史学报》,2004年;21.《20世纪宋代地方政治制度研究述评》,载《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22.《说破先天易,流传正始音》,载《岳飞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23.《宋代出版史研究·序》,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24.《宋代外交使节的选任制度》,载《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25.《宋代明州における地方官僚体制研究——监当官を中心として考察》,载日本《高知大学学术研究报告人文科学编》第55卷,2006年;26.《宋朝外交使节管理制度初论》,载《澶渊之盟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7.《朝见与朝辞——宋朝知州与皇帝直接交流的方式初探》,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5);28.《官人选任制度の発展と宋朝の文官政治》、《皇学馆史学》第21号,2007年;29.《韩绛生平政绩初探》,载《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30.《崔与之的仕宦与交游——以荐举制度为视角》,《纪念崔与之诞辰850周年大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31.《关于南宋时期的“便民五事”——南宋中央获取地方信息的渠道之一》,载《南宋史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下)》,人民出版社,2009年;32.《宋代巡检再探》,载《宋史研究论文集》(中国宋史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33.《王十朋的治家与从政》,合著(1),线装书局,2012年;34.《淳熙三山志史料价值初探》,合著(1),载南宋史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续之下),人民出版社,2013年。

李清臣的学术成果

1.从模仿到变革:教学范式的转型,独著,《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 ,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8(1)全文转载。2.教师精神文化内在影响因素探究,独著,《现代教育管理》2009(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9年(7)全文转载。3.教师精神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独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0年(6)全文转载。4.学校文化重建:课程改革的重大诉求,独著,《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CSSCI来源期刊。5.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独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CSSCI来源期刊。6.教学回归生活的目的:为了学生的发展,第二(导师第一),《教育科学研究》2009(2),CSSCI来源期刊。7.困境与超越:专业学习共同体下的学习文化构建,独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8.生命哲学关照下的教师精神文化,独著,《教育学术月刊》2010(7),全国中文核心期刊。9.求真:公开课教学的真谛,独著,《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8),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0.教师文化的生态意蕴与使命,独著,《河南社会科学》2008(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教师文化生命品性探寻,独著,《中国成人教育》2008(7)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走进课堂:教学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独著,《南都学坛》2008(4),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3.中国课程实施研究:热点透视与未来展望,独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7)。14.论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发展,独著,《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3)。15.教师教学理念的现状考察及其转变的思考,独著,《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1)。

邓立新的学术成果

一、著作1. 谢富强主编,邓立新参编.兽医影像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32. 周庆国主编,邓立新参编.犬猫疾病诊治彩色图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93.(美)Rhea V. Morgan 主编,施振声主译,邓立新参译. 小动物临床手册 第四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2二、论文1. 邓立新.犬繁殖及疾病诊疗的B超应用[J].中国养犬杂志.2001,11(22):11-132. 邓立新.B超在集约化猪场的应用[J].河南畜牧兽医.2002,1(23):19-203. 王国谨,邓立新.浅淡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病与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2,1(23):17-184. 邓立新,杨开红,王国瑾等.B超监测在羊胚胎移植中的应用[J].河南畜牧兽医.2003,3(24):21-235. 王国谨,邓立新.浅淡瘤胃碱中毒的病因与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3,3(24):27-286. 张书松,邓立新,康相涛等.固始鸡部分性状及器官活体B超测定方法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37):177-1807. 邓立新,康相涛,张书松等.固始鸡腿肌重活体估测方法的研究[J].河南畜牧兽医.2003,11(24):5-68. 邓立新,贺丛,田超等.波尔山羊胚胎移植及其B超监测实验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04,1(23):1-39. 邓立新,贾翔征,贺丛等.B超检查黑白花奶牛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期卵巢发育的初步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04,2(23):13-1510. 邓立新,田超,贺丛等.羊胚胎移植B超监测技术及其影像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3(38):13-2011. 邓立新,齐长明,贺丛等.波尔公羊尿道结石的B超定位与手术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2005,8(41):57-5812. 邓立新,张书松,贺丛等. 母羊生殖器官的超声解剖探讨[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3(39):277-28113. 邓立新,齐长明,贺丛等. 母羊生殖器官的B超声探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 4(7):33-3714. 邓立新,贺丛,邓干臻等.B超监测供体羊超数排卵的效果[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26):212~216。

吴建宇的学术成果

长期从事玉米优异基因的挖掘和标记辅助育种工作,参加选育了两个玉米杂交种和一批优良自交系,有两个品种获得新品种保护。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973子课题、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一项。 玉米不同收获期的子粒品质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4玉米雄穗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的初步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玉米雄穗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的初步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张登本的学术成果

1.古今论阴阳盛衰所致寒热异同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79,(3):92.厥证浅识 浙江中医药 1979,(12):4523.古今论厥之异同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0,(3):34.苦楝皮合剂驱蛔虫效果好 陕西中医 1980,(4):135.“脉症顺逆”与“脉症从舍” 浙江中医杂志 1981,(4):1896.汗的生理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1,(2):157.“卫出下焦”析疑 陕西中医 1981,(6):418.寒热厥证小议 绍兴中医 1982,(2):579.先后天小议 陕西中医 1982,(5):4310.阴阳学说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陕西中医函授 1982,(1):2611.整体观念 陕西中医函授 1982,(2):212.《内经》有关问题答疑 陕西中医函授 1982,(6):1113.孙思邈与“部位三焦”说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3,(3):1114.《内经》中的津血相关理论 陕西中医函授 1983,(4):1415.假证不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3,(8):1716.“肾精、肾气、肾阴、肾阳”析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4,(1):2417.“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析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4,(2):2018.太阳的启示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4,(3):1819.中医院校开设写作课有必要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4,(3):2020.五行学说的形成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4,(5):321.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4,(6):322.“辨证”与“辩证”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4,(7):323.怎样进行确切地辨证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4,(10):324.“凡刺之真,必先本神”析 陕西中医 1984,(4):3225.“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析 陕西中医 1984,(4):3326.“治求其属”析 陕西中医 1984,(5):3527.“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析 陕西中医 1984,(5):3628.“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析 陕西中医 1984,(6):4029.“肝者,罢极之本”析 陕西中医 1984,(6):4130.“生病起于过用”析 陕西中医 1984,(6):4231.83年《内经》硕士研究生专业试题答案 陕西中医 1984,(8):3432.气机升降出入规律探讨 新疆中医 1984,(1),(2)33.五运六气入门 陕西中医函授 1985,(3):1034.《内经》中的五行生克观 陕西中医函授 1985,(6):2135.脉学有关问题解答 陕西中医函授 1985,(7):5536.答“伤必有瘀” 陕西中医函授 1985,(7):5537.答“伤必有寒” 陕西中医函授 1985,(7):5538.“乙癸同源”与“肝阳虚证”答 陕西中医函授 1985,(7):5639.《内经讲义》原文自学览要 陕西中医函授 1986,(2),(3),(4)40.《内经讲义》复习题解答 陕西中医函授 1986,(5):141.《内经》肿瘤辨析 安康医药 1986,(5):4042.《黄帝内经》疑、难、名句选释 陕西中医函授 1988,(3):443.运气学说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9,(1):144.《内经医籍述要》选载 陕西中医函授 1989,(4):745.102例脾肾虚性水肿患者唾液钾、钠离子变化初步观察 中医杂志 1989,(5):3746.脉象客观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新疆中医药 1990,(4):147.《内经》男科学思想探讨 陕西中医函授 1991,(5):348.气学理论源流及《内经》气学理论的研讨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1,(10):149.仲景男科证治十法 国医论坛 1992,(1):350.蜈蚣应用研究近况 陕西中医函授 1992,(4):2651.巢元方男科病理学贡献及其意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3,(1):152.论《黄帝内经》用药规律 陕西中医函授 1993,(2):153.前列腺肥大症的中医治疗现状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3,(4):3854.读《素问》三则有感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4,(2):755.《内经》研究回顾与设想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7,(2):156.《内经素问校义》述要 陕西中医函授 1997,(4):557.汉晋时期中医男科的发展成就 陕西中医函授 1997,(6):958.古今“虚邪”名同义别辨 陕西中医函授 1998,(2):159.“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述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3):260.《内经》各篇题解及主要内容 陕西中医函授 1999,(1):861.近二十年陕西中医文献研究回顾与评价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2):162.《黄帝内经》研究述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3):11;(4):1063.脑藏元神及其意义 陕西中医函授 2000,(1):164.中医理论20年研究述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2):565.运气学说临床应用研究述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4):366.《难经》研究述要 陕西中医函授 2000,(4)、(5)、(6):167.《难经》50年研究述要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3):168.孙思邈对中医男科治疗的贡献 陕西中医函授 2001,(4):169.傅贞亮学术思想研究 陕西中医研究 2001,(2):170.学习《内经》的方法与境界 陕西中医函授2001,(5):171.《内经》“权衡”解读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6):372.傅贞亮学术思想简介 中医药学刊 2001,(10):41873.《中医基础理论》的编写思路与设想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6):1674.标本中气理论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4):175.中国人论脑及其他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1): 6;(2):176.论气街 现代中医药 2002,(5):177.论《内经》五脏生克制化关系及其意义 现代中医药 2003,(3):178.论《内经》中的五脏左右表里关系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4):179.王焘与《外台秘要方》 现代中医药 2004,(1):480.《外台秘要方》对经络、腧穴、灸疗学发展的贡献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1):181.《外台秘要方》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2):182.《外台秘要方》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的贡献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4):583.运气学说的沿革与评价 河南中医 2004,(5):384.王冰与运气学说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5):685.《外台秘要方》对消渴病辨治述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6):186.中医理论的困惑与思考 中医药学刊 2004,(9):187.《外台秘要方》伤寒日期理论的评述 中医药学刊 2004,(10):488.心藏神、脑主神与心脑共主神诠释 中医药学刊 2004,(11):389.《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分化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28(2):190.诠释心之窍与心藏神 河南中医 2005,25(1):1191.解读肝脏特性及其意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20(2):992.治则治法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中医药学刊 2005,23(1):1793.再论中医理论的困惑与思考 中医药学刊 2005,23(3):39394.王冰与《玄珠密语》源流考 中医药学刊 2005,23(4):58695.王冰与《天元玉册》考 中医药学刊 2005,23(5):77696.王冰其人其事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6(2):297.论运气学说发生的背景——兼评《中医运气学》教材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3):198.试论高等中医药院校内经课程定位及开课的理想时间 中医教育2005,24(6):5599.管窥中医理论走出困惑的出路 中医药学刊 2005,23(11):1942100.概论《黄帝内经》理论与诸子百家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28(6):1 1.《中医常用术语选编》编者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年2.《中医男性病学》 主编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3.《内经词典》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年4.《黄帝内经灵枢经析义》 主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年5.《中医名医名著名方》 编委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6.《黄帝内经素问析义》 主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7年7.《中医方法全书》 编委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8.《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编委北京出版社 1997年9.《中医诊法精华》 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分公司 1998年10.《黄帝内经通解》 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分公司 2000年11.《内经知要》白话解 编者 三秦出版社 2000年12.《中医神经精神病学》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年13.《难经通解》 独著 三秦出版社 2001年14.《中医诊法》(225万字)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年15.《王焘医学全书》(100万字)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年 1.《内经选读》(全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 编者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年2.《内经讲义》(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 副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年3.《中医诊断学》(西南、西北片区协编教材) 副主编 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年4.《内经选读》(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 编委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5.《内经选读》(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 副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年6.《内经》(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 编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7,《中医基础理论》 编者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8.《内经讲义》(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编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9月9.《中医学基础》(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1月10.《中医学基础习题集》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10月 1.《外台秘要方》(宋版)整理研究陕西省中医管理局,[2004]31,2005.1~122.肾虚质大鼠免疫功能失调的分子机理研究陕西省中医管理局,2004C204,第二,2005.1~2007.12

傅俊的主要学术成果:

I.专著:1.《英美荒诞派戏剧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合著)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4年12月;2.《英国戏剧史》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合著)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年10月;3.《渊源?流变?跨越:跨文化语境中的英语文学》(独著)。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4.《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独著)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年12月;5.《20世纪外国文学史》(1-5卷)中的“加拿大文学史”部分,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12月(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重大项目);II.教材:《英国戏剧读本》(上)(50万字)(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独立编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英国戏剧读本》(下)(50万字)(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独立编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III.核心期刊论文:(I)关于英美文学作品1. 论莎士比亚传奇剧《辛白林》的结构 《南京师大学报》 1987年第1期;2.英语国家文学教学中的实用批评 (西安)《外语教学》 1987年第4期;3.“痴人说梦”:《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主体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第2期;4.值得注意的一种批评流派--女权主义批评 《中国文化报》 1989年2月15日;5.爱玛成长的道路----评简?奥斯汀的小说《爱玛》 《山东外语教学》 1991年第3期;6?莎士比亚:推陈出新的大师 《莎士比亚研究》第4期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7?鲍士韦尔的〈约翰逊传〉--英国传记文学的丰碑 《南京师大学报》 1996年第3期;8. 尊崇与反叛—试析乔治?爱略特宗教观和道德观的双重性,《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9. 试析约瑟夫?康拉德殖民话语的矛盾性, 《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10.荒诞派戏剧的继承与变奏—论斯托帕德的戏仿型荒诞剧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11.邱吉尔的社会主义女性观与布莱希特式戏剧理念—解读当代英国戏剧经典《最优秀的女性》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2.英国当代戏剧与后现代主义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9期(II)关于加拿大文学1?加拿大作家克罗耶奇小说创作论《外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同年8月);2。 反面乌托邦文学传统看阿特伍德的小说《女仆故事》 《南京师大学报》 1999年第2期;3.异质文化的吸收与变形: 透视日本的“安妮热” 《外国文学研究》 2001年 第4期;4.后现代、后殖民视野中的加拿大英语文学, 《世界文学》, 2003年第4期;5. “他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读阿特伍德最新小说《羚羊与秧鸡》《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第4期;6.互文与颠覆—阿特伍德小说《预言夫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4期;7.从殖民地到全球化:面对超级强邻美国的加拿大文学 《世界文学》,2004年 第6期;8.时间?存在?意识之流——读阿特伍德的《猫眼》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9.论女性话语权的丧失与复得——解析阿特伍德的短篇小说《葛特露的反驳》《当代外国文学》 2006年第3期10.阿特伍德小说《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5期;11.论阿特伍德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再现 《外国文学》2008年第6期;12.论麦克洛德的短篇小说“当鸟儿带来太阳” 《世界文学》2008年第6期(III)关于翻译和教学1. 忠实、通顺、恰当的尝试 《中国翻译》 1996年第6期;2. 应对新挑战 实施新理念: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教书育人奖教学文集IV.其他(I)论文1. 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壕诗人 《南京师大学报》(增刊) 1987年3月;2.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评能力 《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论文集》 1987年6月;3.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初探 《国外文学论丛》 1990年12月;4. The Woman Character"s Perception &amp; Experience of Her Self by Canadian &amp; Chinese Women Novelistsi. 在北京“国际加拿大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1990年7月;5. 后现代手法与加拿大民族特性的巧妙结合--论小说《养种马的人》 《国外文学批评》 1992年第4期;6. 后现代主义和加拿大文学创作 《加拿大文学论文集》 译林出版社 1993年3月;7. 论克罗耶奇小说的主要特点 《中国加拿大研究论丛》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8. 当今中国职业妇女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妇女研究论文集》,海南大学出版社 1995年1月;9. 重构女性缺失的历史 《文艺报》 1995年4月;10. The Deconstruction of Patriarchal Language and Reconstruction of Incomplete History《“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11. 妇女研究与翻译 (2作者之一) 《南京师大学报》(妇女研究专辑 ) 1996年6月;12. 略论翻译中的性别问题 (2作者之一) 《南京师大学报》(妇女研究专辑) 1996年12月;13. 无所不在的双重性--论阿特伍德的《苏姗娜?莫迪日记》 《文艺报》 1997年3月;14. 旷野--女性的归属:论阿特伍德的《苏姗娜?莫迪日记》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1997年第1期;15. 冲突与吸收--从跨文化角度看颜色词的翻译 《译学论文集》, 译林出版社 1997年5月;16. 英国感伤主义诗歌简论 《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译林出版社 1997年8月;17. 关注女性生存状态--读《别名格雷斯》 《扬子晚报》 1999年4月24日;18. 达芙妮?马拉特与她的现代主义杰作《掠夺》(2作者之一)《加拿大地平线丛书》 第3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 1999年7月;19. 加拿大的双语制和多元文化政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藏文化》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5月;20. 浅析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2作者之一)《新世纪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21. 真实与虚构---阿特伍德近作《别名格雷斯》分析 (2作者之一)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22. 1876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加拿大英国文学 《加拿大掠影》民族出版社,2001年11月;23. “努纳武特地区”-- 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结晶 《加拿大掠影》,民族出版社,2002年6月;24. 试论简?奥斯丁的现实主义和女性视角, 《镇江高专学报》,2002年第4期;25.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1929年前后的加拿大文学《中国?特鲁多?加拿大》民族出版社,2004年10月。(II)翻译1. 文学创造力与精神疾病 (译文) 桂林日报 1988年11月3日;2. 救命恩人 (翻译小说) 青年外国文学 1989年第2期;3. 历史中的安娜 (小说翻译)〈世界妇女作家作品选〉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5年5月;4. 幸福的家庭 (小说翻译) 译林 (杂志) 1997年第1期;5. 两百年后回顾布来克(翻译)《诺思洛普?弗莱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2月;6. 多特和袋鼠 (小说翻译)(世界名著?动物故事丛书)(2译者之一)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5月;7. 阿特伍德诗选 (翻译和介绍短文), 《扬子江诗刊》,2004年第2期;(III)其他文章1. 国外上网 (文章) 《文艺报》 1998年8月25日;2. 《犀牛》 《20世纪影响世界的百部西方名著提要》,漓江出版社(桂林), 2000年4月;3. 露西?毛德?蒙哥马利(加拿大)《绿山墙的安妮》, 王晓英等(主编):《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百部名著赏析》,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4. 玛格丽特?劳伦斯(加拿大)《石头天使》, 同上;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使女的故事》, 同上;.以及其他教材、翻译等数百万字。

柳砚涛的主要学术成果

1、《行政行为新理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版)(合著)2、《行政给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独著)3、《行政法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二人合著)4、《行政诉讼法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副主编)5、《依法行政通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撰稿人)6、《中国宪法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2月第一版)(撰稿人)7、《诉讼法词典》(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撰稿人)8、《行政诉讼法条文释义》(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撰稿人)9、《实用诉讼法》(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版)(撰稿人)10、《实用农业管理法》(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撰稿人)11、《法学案例与评析》(济南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撰稿人)12、《三·五普法知识手册》(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撰稿人)13、《利剑与天平—法律》(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撰稿人)14、《中国法学家辞典》(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编委)15、《宪法基本权利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撰稿人)16、《行政法的中国之路――应松年教授教授七秩华诞贺寿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撰稿人)17、《当代中国行政法的源流――王名扬教授九十华诞贺寿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2月版)(撰稿人)18、《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撰稿人)19、《行政法词典》(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撰稿人) 1、《分类管理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载《中国行政管理》1987年第4期,核心期刊;2、《试论行政授权》,载《政法论坛》1987年第6期,核心期刊;3、《省级人大及政府立法权限》,载《法学杂志》1988年第5期,核心期刊;4、《美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载《国外法学》1988年第6期,核心期刊;5、《谈谈我国古代的行政立法》,载《中国行政管理》1988年第11期,核心期刊;6、《论保障受处罚人基本权利原则》,载《法学》1997年第10期,核心期刊;7、《行政立法中的不相抵触原则》,载《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第11期,CSSCI期刊;8、《论行政诉讼的证据要求》,载《山东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核心期刊;9、《论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及其矫正机制》,载《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CSSCI期刊;10、《行政行为公定力质疑》,载《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CSSCI期刊;11、《论我国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载《法学天地》1988年第2期;12、《国家行政机构设置刍议》,载《政法学刊》1987年第3期;13、《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特点刍议》,载《中国监察》创刊号1988年第1期;14、《关于经济行政案件处理中的几个问题》,载《山东法学》1987年第3期,核心期刊;15、《试论省级人大和政府立法权限划分》,载《山东法学》1988年第1期,核心期刊;16、《论完善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载《山东法学》1988年第4期,核心期刊;17、《建议创立司法学》,载《湖南法学研究》1988年第2期;18、《投诉,救济与国家》,载《外国法学译丛》1988年第3期;19、《转变中的行政法》,载《外国法学译丛》1987年第3期;20、《不管制与行政法》,载《外国法学译丛》1989年第1期;21、《论我国消费者利益的法律综合保护》,载《消费者》1988年第4期;22、《法国行政法中的行政责任原则》,载《外国法学研究》1987年第3期;23、《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的若干问题》,载《律师与法》1988年第7期;24、《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载《北方论丛》1999年哲社综合版,核心期刊;25、《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若干问题探析》,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1期,核心期刊;26、《公职权初探》,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4期,核心期刊;27、《析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载《法制日报》2002年12月26日;28、《公共行政视角下监督行政的新变化》,载《政法论丛》2004年第3期,核心期刊;29、《公职权的涵义及法律属性》,载《理论学刊》2004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核心期刊;30、《公职权的涵义及构成要素》,载《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31、《立法授权原则探析》,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4期,核心期刊;32、《病历档案管理与保护患者隐私权》,载《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33、《〈行政许可法〉中值得探究的几个问题》,载《山东省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34、《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及无效标准》,载《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35、《剖析两类典型的教育行政诉讼案件》,载《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17期;36、《论公职权》,载杨海坤主编《宪法基本权利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37、《论行政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 期;38、《行政权力权利化研究》,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核心期刊;39、《行政相对人权利研究》,载《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0《行政行为构成要素之检讨》,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41《准行政行为理论之检讨》,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2、《简评清末宪政》;载《齐鲁学刊》2005年第6期,核心期刊;43、《析各类纠纷处理中的行政手段》,载《中国法制报》1987年6月15日;44、《行政给付的性质界说》,载《东岳论丛》2006年第1期,核心期刊;45、《浅析行政给付中的行政行为》,载《河南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46、《授权立法的正当性质疑》,载《文史哲》2006年第3期,CSSCI期刊;47、《法律保留原则的发展趋势》,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48、《行政给付的功能》,载《行政与法》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49、《行政受益权研究》,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50、《授益行政的义务主体及义务属性》,载《政法论丛》2006年第2期;51、《无权行政及其救济研究》,载《西南法学评论》第四卷第1-6页,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3月版;52、《关于司法解释界限的理性思考》,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2期;53、《法律保留原则的基础与走向》,载《上海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54、《行政权力权利化研究》,载《行政法的中国之路――应松年教授七十华诞贺寿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55、《行政法的嬗变:由公法到公私法融合》,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并被收入《行政法的源与流――王名扬教授九十华诞贺寿论文集》,CSSCI期刊;56、《授权立法正当性缺陷的矫正机制》,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CSSCI期刊;57、《论行政行为的形式》,载《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第4期,CSSCI期刊;58、《论无权行政的法律界限》,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CSSCI期刊;59、《论“规定行政措施”的法律规制》,载《齐鲁学刊》2007年第3期,CSSCI期刊;60、《时间的控权功能探析》,载《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3期,CSSCI期刊;61、《论行政行为的补正》,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62、《质疑“规定行政措施”》,载《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3期,CSSCI期刊;63、《行政事实行为的功能及法制化探析》,载《中州学刊》2007年第6期,CSSCI期刊;64、《国外行政执法档案公开制度评介》,载《理论探讨》2007年第2期,CSSCI期刊;65、《行政法中的私法适用研究》,2005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并被年会综述(载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2期)做观点介绍;66、《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几个法律问题》,2006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载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并被年会综述(载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6年第3期)做观点介绍;67、《论网络虚拟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2007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68、《行政法中适用私法应遵循的原则》,载《政法论丛》2007年第5期,核心期刊;69、《“司法权威”与“学术权威”的竞存:由“专家意见书”的几点悖论引发的思考》,载《河南公安高等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70、《论行政行为的先定力》,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4期,CSSCI期刊; 1、《法学案例教学法研究》,山东大学项目,参加人,2001-2003年;2、《构建和谐社会与优化行政执法环境》,司法部2005年“法制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为05SFB5005,独立承担;3、《解读法的不可直接对抗性》,山东省教育厅2007年第三批科研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S07WA03,独立承担;4、《卫生执法的经济学分析》,山东大学校内交叉学科研究课题项目,主持人;六、获奖情况:1、《立法授权原则探析》(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4期)获山东省第十五次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2007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行政法保护》获中国法学会2007年度行政法学优秀论文二等奖;3、《行政权力权利化研究》(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获山东省第十六次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和谐执法机制的内在机理》获山东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度理论研讨会一等奖;5、《行政给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独著)获山东省教育厅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类三等奖,证书编号2007R30082;

苏彦新的学术成果

研究与翻译成果:1.著作类:(1)《外国法律制度史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2)《中外法律文化大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3)《中国期货市场专题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4)主译校《美国法律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5)合译《比较法:法院与书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刑部比照加减成案》(法律出版社,2009年);2.文章类:(1)《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环球法律评论》,1997年第4期;(2)《美国法律教育漫谈》(一),《法学家》,1998年第5期;(3)《美国法律教育漫谈》(二),《法学家》,1998年第6期;(4)《20世纪的美国法律》,《环球法律评论》,2000年第4期;(5)《美国法律史文献述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6)《法律城堡门前的乡下人》,《清华法治论衡》,2004年第4辑;(7)《法律信仰的困难与障碍》,《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8)《实现:美国宪法评论》,《法律文化研究》(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9)《不废江河万古流:联邦党人文集的宪政智慧》,《清华法治论衡》,2006年第7辑;(10)《多元的法律文化:面对地方性与现代性》(文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11)《反思比较法的现状》(一),《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2)《反思比较法的现状》(二),《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 期;(13)《法学研究的跨科越界与社科方法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14)《罗马法与比较法:欧洲视角》,《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15)《中世纪共同法的基础:罗马法与教会法》,《清华法治论衡》,2011年第14辑;(16)《欧洲中世纪共同法的形成》,《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3期;(17)《中世纪古典教会法论析》,《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第4期;(18)《漫说中国当代法律教育》,《法制日报》,2011年7月21日;(19)《拯救边缘化的比较法》,《政法论坛》,2011年第6期;(20) 《经院主义哲学与后期注释法学》,《罗马法与共同法》,2012年,法律出版社。 3.项目:承担并完成国家证监会项目一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李燕的学术成果

主持教育部国家级及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外国民商法》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探索》,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结构调整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以法律硕士教育改革为突破点》、《分类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证监督体系构建——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抓手》等多项省部级、市级科研、教改项目;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部地区无地无业农民法律权利保障体系研究—以土地增殖利益为中心》,《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探索和实践》 ,重庆市法制办委托立法项目:《重庆市食品安全条例》,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项目:《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研究与实践》等。独著及合著《独立担保法律制度研究——见索即付保函的理论与实践》、《美国法律基础解读》、《证券法》、《比较民商法》、《商务律师实务指引》、《商务律所管理指引》、《外国民商法》、《中国律师执业经典——房地产业务》等多部著作,撰写《证券法学》、《商法学》、《商业标志法》等多部法学教材,在《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当代法学》、《法律适用》、《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界》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4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及国内立法研讨会。

薛军的学术成果

专著:《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译著:《埃塞俄比亚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译著:《学说汇纂》(第4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译著:《意大利法概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译著:《罗马政制史》(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译著:《李维史论》,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参与编纂《绿色民法典·债法总则》,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参与撰写《合同法学》(陈小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论文:《实证研究与民法方法论的发展》,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非典型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模式研究》,载《暨南学报》2012年第3期。《论第三人欺诈与第三人胁迫》,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侵权责任法对监护人制度的发展》,载《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法人人格权的展开》,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哲学王的双重隐喻》,载《读书》2010年第12期。《民法-宪法关系的演变与民法的转型》,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论第64条的定性与解释》,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走出监护人“补充责任”的误区》,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高度危险责任”的法律适用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5期。《权利的道德基础与现代权利理论的危机》,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意大利的判例制度》,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私法立宪主义论》,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揭开“一般人格权”的面纱》,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5期。《两种市场观念与两种民法模式》,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不真正利他合同”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5期。《法律行为“合法性”谜局之破解》,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模式选择》,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部分履行的法律行为研究》,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民法的两种伦理正当性的模式》,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3期。《“物权法”关于共同共有的规定在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利他合同的基本理论问题》,《法学研究》2006年第4期。《人的保护:中国民法典编撰的价值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法律行为理论:影响民法典立法模式的重要因素》,《法商研究》2006年第3期。《论“提供担保”义务的履行规则》,《法学》2006年第4期。《地役权与居住权问题》,载于《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法律行为理论在欧洲私法史上的产生及术语表达问题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1期。《“无财产即无人格”质疑》,《法学》2005年第2期。《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法人人格权的基本理论问题》,载于《法律科学》2004年的1期。《略论德国民法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载于《中外法学》2003年第1期。《蒂堡对萨维尼的论战及其历史遗产》,载于《清华法学》(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物的概念的反思与中国民法典编纂》,载于《法学》2002年第4期。《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载于《法商研究》2001年第2期。《良法何在?》,载于《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载于《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胡适的态度》,载于《读书》2000年第10期。《民法典编纂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载于《清华法律评论》(第2辑)。译文《思考一部新民法典》,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译文《关于欧洲民法典编纂的短论》,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译文《意大利私法体系之概观》,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译文《关于中国民法典编纂问题的提问与回答》,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译文《第三个千年之中的民法典编纂》,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译文《关于智利民法典重新编纂的一些思考》,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译文《回到法典编纂》,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译文《法学家:法的创立者》,载于《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3期。译文《个人主义与罗马私法》,载于《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4卷),2004年。译文《解法典的时代》,载于《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4卷),2004年。译文《传承与革新之间的巴西新民法典》,载于《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5卷),2005年。 荣誉奖励   2009年司法部优秀论文二等奖 其他事项   主要兼职: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竞争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意大利Trento大学法学院“中国法”课程特聘教授。湖南大学法学院罗马法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熊才平的学术成果

[1]熊才平著:教育在变革——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M],科学出版社, 2013,04[2]熊才平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科学出版社, 2008,12[3]张剑平、熊才平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0[4]熊才平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2[5]熊才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1 [1]熊才平,杨文正,张文超.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J].教育研究,2013,(11):107-113[2]熊才平,何向阳,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6):22-29[3]熊才平、杨薇薇.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J].教育研究,2010,(4):80-84[4]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3):83-86[5]熊才平、吴瑞华.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6,(3):50-53[6]熊才平、楼广赤.多角度审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J].教育研究,2004,(7):32-37[7]熊才平、戴红斌.将乡镇中心学校建成当地信息资源中心的理论与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28-30[8]熊才平、方奇敏.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理论与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7,(4):11-13[9]熊才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城乡差距调查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06,(2):66-70[10]熊才平、金美玲.利用教育Blog实现城乡之间教师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73-76[11]熊才平、蒋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教师资源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9-12……

陈琳的学术成果

编著出版的著作和教材陈琳著 《数字影像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陈琳主持建设《数字影像技术立体化数字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ISBN978-7-89469-769-1,2011年(获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2011年)陈琳、赵锡安、李忠、徐明、郑权等《聋人手语900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获第二届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二等奖,2011)陈琳主编《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163万字王运武、陈琳著《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37万字陈琳主编 《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47万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已发行近10万册)陈琳著 《数字影像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40万字(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陈琳参编 《大学摄影选修课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年1月(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组织编写)陈琳著 《大学摄影创新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2月,30万字 (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一等奖,已发行数万册)陈琳主编 《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获全国高校优秀畅销书二等奖,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二版发行约10万册)陈琳编著 《美能达照相机选购使用指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年第2版,24万字陈琳编著 《数字照相机》,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年1月版,15万字陈琳参编 《摄影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12月版,50万字陈琳编著 《美能达照相机选购使用指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第1版24万字陈琳编著 《135单反照相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10月版,14万字陈琳参编 《实用摄影手册》,福建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30万字陈琳编著 《摄影新知识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22万字陈琳编著 《最新照相机使用问答》,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9月版,25万字陈琳编著 《数字照相机性能选购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10月版陈琳著 《数字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10月版,19万字(获江苏省高校摄影著作奖,全国首部系统论述数字摄影的著作)陈琳编著 《现代摄影器材问答百题》,福建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18万字陈琳编著 《摄影实用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14万字陈琳、杨鸿德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陈琳、高文虎著《投影技术与投影教学》,南京出版社,1994年1月版,18万字杨家良、陈琳、吴中江主编《电化教育教程》,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1月版,20万字陈琳参编 《电化教育简明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22万字发表的论文(1997年以后的主要部分)《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教育研究》,2012年4期  《创新与引领: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8期  《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4期(与李凡,王矗,殷旭彪,陈耀华,蒋艳红,赵伟林合作)  《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期(与王矗,李凡,蒋艳红,陈耀华合作)  《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广告新形式探析》,《现代传播》,2012年4期  《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与李凡,王矗,殷旭彪,陈耀华,蒋艳红,赵伟林合作)  《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11期(与蒋艳红,李凡,王矗合作)  《网络发言人制度传播优势探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12期(与丁晔,王健合作)  《从2010年世博会看电影传播新形式新发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2期  《有效网络阅读资源建设研究》,《情报杂志》,2011年1期  《影像画面构成设计研究》,《影像技术》,2010年6期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0期  (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4全文转载)  《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与王运武,徐华平合作)  《立足学科建设,创建教育技术学人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回顾与展望》,载《深化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电化教育研究》,2009第2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 2009-07全文复印(与王运武合作)《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9第3期(与周惠颖,徐华平,王运武合作)《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开放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5期(与研究生张琪合作)《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数字短片发展探究》,《电影文学》,2009年12期(与研究生 张伟合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7期(与张琪合作)《应用促进公平: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4期(与研究生周惠颖合作)《网络阅读心理的不良倾向及其调整》,《中小学电教》,2009年5期(与研究生 王健合作)《基于〈聋人手语900句〉论多媒体电子书的制作》,《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4期(与研究生 杜荣良合作)《聋人手语动画开发的实践研究——以〈手语100句〉的开发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2期(与胡永斌和研究生张汇芬合作)《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8第12期《改革教育技术本科教育 培养基础教育信息化人才》,《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12期《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第8期 (与研究生合作)《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与研究生合作)《从CSSCI看新世纪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地位的变化》,《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2期《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变化透视》,《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2期(与研究生合作)《从CSSCI看〈电化教育研究〉的学术影响》,《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期(与研究生合作)《移动学习——未来聋生学习的新视窗》,《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24期(与研究生合作)《景影差异论》,《影像技术》,2007年1期《摄影用光创意手法论》,《影像技术》,2007年6期《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的世纪提升》,《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9期《观念为先、能力为上、创新为本——教师教育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实践与体会》,《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9期《中国摄影学科的困境及出路》,《美术与设计》,2007年3期《中国教育技术本科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6期《中国教育信息化必须防止的倾向性问题》,《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开创信息技术类课程新的“干线式”教学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5期《从微观层面着眼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化》,《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12期《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与研究生合作)《数字影像技术课程的创设与教学》,《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数字化拍摄中的清晰表现》,《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4期《遭遇数字尴尬》,《大众摄影》2006年7期《数字拍摄中噪波的产生与消除》,《影像技术》2006年第1期《教育游戏发展的思考》(学术版),《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9期(与研究生合作)《信息技术对摄影艺术的影响》,《文艺研究》2005年第10期《数字影像分辨率的均衡匹配》,《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网络课程质量速度统一观》,《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期《数字影像获取中的色彩控制》,《影像技术》2004年4期《数字照相机规范》,《影像技术》2004年1期《数码相机操作与使用》,《影像材料》2004年4期《影楼数字化战略》,《影像材料》2003年第6期、2004年1期《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获中国教育技术研究会论文一等奖)《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优化制作》,《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1期《数字相机国际语言解析》,《中国摄影》2003年第10期《数字影像的色彩控制》,《中国摄影》2003年第11期《专业扫描仪特殊修饰功能的利用》,《中国摄影》2003年第8期《数码摄影中的曝光控制》,《照相机》2003年第1期《专业型数码相机“专”在何处》,《摄影与摄像》2003年第1期《几种数码彩扩方法的比较》,《照相机》2003年第7期《信息技术对摄影深层次影响的思考》,《影视技术》2003年第1期《数字影像输出催生数字相纸》,《影像技术》2003年第1期《数字影像银盐相纸化的途径与要求》,《影像技术》2003年第3期《数字照相机成像芯片》,《影像材料》2003年第2、5期《数字相纸优势谈》,《影像材料》2003年第2期《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盐城师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2003年3期收录《网络课件质量速度统一观》,《自然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数字照相机色彩分割记录方式与特点》,《影像技术》2003年第4期《TIPA给我们的启示》,《影像材料》2002年第6期《多媒体教学异常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远程教育杂志》2002年第6期《大学摄影教学改革之路该如何走》,《高校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构建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体系》,全国师范院校电教专业委员会年会交流,获二等奖《关注数码胶卷》,《摄影与摄像》2002年第7、8期《试探动画的教学功能与数字化制作》,《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2期《音频数字化媒体与加工处理数字化》,《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4期《现代教育媒体的数字化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12期《摄影教学的革命》,《影像材料》2001年第6期《聚焦数字影像新技术》,《影像材料》2001年第3期《构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体系》,《盐城师院学报》2000年第3期《单反数字照相机的特殊操作与设定》,《中国摄影》2000年第1期《全面认识专业闪光灯的特殊功能》,《中国摄影》2000年第2期《试探构建网络影展体系》,《中国摄影》2000年第9期《投影片数字化制作方法再探》,《感光材料》2000年第1期《数字摄影热点问题探讨》,《感光材料》2000年第2、3、4、5、6期《数字照相机特殊性能指标辨析》,《摄影与摄像》2000年第1期《试探数字照相机用存储媒体的特色与使用》,《照相机》2000年第2期《试探数字照相机的特殊结构与组成》,《照相机》2000年第9、10期《数字音频产品与应用》,《电声技术》2000年第12期《幻灯片复制技术》,《教育传播与技术》1998年第1期《关于数字照相机在教育中应用的探讨》,《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数码相机的特殊使用》,《摄影与摄像》1999年第1、2、3、4期《试探数字照相机选购要点》,《照相机》1999年第1期《计算机屏幕影像拍摄》,《感光材料》1999年第2期《数码照相机分辨率辨析》,《摄影与摄像》1999年第5期《数字照相机特有功能纵横》,《摄影与摄像》1999年第7、8期《专业数字摄影设备的种类与选择》,《照相机》1999年第9期《关于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盐城师院学报》1999年第4期《色调分离多次曝光制作彩色投影片》,《感光材料》1998年第1期《数字相机性能综观》,《感光材料》1998年第2期《投影片数字化制作方法初探》,《感光材料》1998年第3期《数字摄影新发展扫描》,《感光材料》1998年第5期《数字摄影概论》,《人像摄影》98年1、2、3、4、5、6、7、8、9、10、11、12期99年1、2、3、4、5、6、7、8、9、10、11、12期《数字影像系统新景观》,《照相机》1998年第2期《关于数字摄影特色的思考》,《照相机》1998年第3期《影像稳定功能镜头透视》,《照相机》1998年第9期《分区套式多次曝光制作彩色投影片》,《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数字摄录一体机纵横》,《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6期

陈云敏的学术成果

1、《改进的判别砂土液化势的剪切波速法》柯瀚,陈云敏,(地震学报,第22卷第69期2000年11月第637-644页)2、《城市垃圾填埋体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陈云敏 柯 瀚 凌道盛,(土木工程学报,第35卷第3期2002年6月)3、《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地坡稳定分析》陈云敏,王立忠,胡亚元,吴世明,张振营,(土木工程学报,第33卷第3期2000年6月)4、《控制试样初始剪切模量的动三轴液化试验》,黄博,陈云敏,殷建华,吴世明,(岩土工程学报, 第22卷第6期)5、《城市垃圾填埋场地震稳定分析及永久位移计算》柯瀚,陈云敏,凌道盛,温振统,(地震学报,第23卷第2期2001年3月第204~ 212页)6、《Stability and permanent displacements analysis of wasteland during earthquakes》柯瀚,陈云敏,凌道盛,温振统,(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14卷第2期2001年5月 第216~224页)7、《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沉降分析与计算》 胡敏云,陈云敏,(土木工程学报,第34卷第6期2001年12月)8、《考虑相互作用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法》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岩土工程学报, 第23卷第6期2001年11月)9、《打桩过程中桩的横向振动分析》陈云敏,陈仁朋,朱斌,(振动工程学报,第14 卷第2 期第14 卷第2 期)10、《基于动三轴试验的现场液化判别剪切波速法》黄博, 陈云敏 , 殷建华, 吴世明,(水利学报,第10期2002年10月)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固液气耦合一维固结模型》陈云敏  谢焰  詹良通,(岩土工程学报,第28卷 第2期 第2006年第184-190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