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的区别和联系_

智能控制是由智能机器自主地实现其目标的过程。而智能机器则定义为,在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熟悉的或陌生的环境中,自主地或与人交互地执行人类规定的任务的一种机器。它是自动控制领域里的一个新的分支和发展方向。

简述智能控制与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智能控制与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简述:1、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简单来说,智能控制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和具体应用。2、智能控制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和具体应用。智能控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是在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老师控制、智能机器人控制、智能过程控制、智能故障诊断及智能调度与规划等。它仅仅是一种控制方式而不是智能产品,它具有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反馈还有智能决策的一种控制方式。相关扩展1、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2、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一种控制系统,通过感知环境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和决策等过程,对机械、电子、液压、气动、热工等设备和系统进行自动调节、控制和保护。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目标是研究、设计和制造智能化的计算机程序或机器,使它们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理解、学习、推理、决策和行动。

自动控制等有什么期刊可以投

1.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 自动化指挥与计算机3.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4. 自动化与仪表5.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6. 自动化应用7. 自动化仪表8. 自动化学报9.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0. 自动化博览11.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12. 制造业自动化13. 冶金自动化14.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15. 石油化工自动化16. 军队指挥自动化17.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18.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1.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2. 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英文)23.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4. 工矿自动化25. 电气自动化26. 电气传动自动化27. 电力自动化设备28. 电力系统自动化29.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30. 兵工自动化31. 办公自动化全部带自动的期刊。(山东期刊采编中心 期刊查询获得)

循环流化床锅炉如何实现水位自动控制?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汽水系统与常规煤粉炉差异不大,在水位控制方面也基本相同。给水的自动控制是由汽包水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三冲量的控制来进行的。其中汽包水位作用为主信号。通过调节给水泵转速或给水调节门的开度,调节给水流量,维持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围内。当水位超过规定范围时,有高低水位的声光报警信号发出。当出现水位高I值时,紧急放水门(事故放水门)自动打开,将汽包水位放至零水位。当出现水位高II值或低II值时,引发锅炉MFT水位保护动作,紧急停炉以保护锅炉设备的安全。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可用于抑制给水自发性扰动的给水流量信号,来维持锅炉负荷变动时的物质平衡,这有利于克服虚假水位现象。给水流量作为反馈信号,当发生给水自发性扰动时,可抑制这种扰动对给水流量以及汽包水位的影响,这有利于减少汽包水位的波动。汽包水位自动控制分为单冲量和三冲量控制方式,单冲调节器可以在手动或自动状态下运行。三冲量可以在手动、自动、串级状态下运行。单冲量在锅炉启动时控制汽包水位,三冲量用于锅炉负荷大于30%时控制汽包水位。

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是学什么的

1、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属于自动化专业。2、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操作、机械制图、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VB程序设计、C语言、protel等、检测仪表、工业网络原理等。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综合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实现生产技术的精密化、生产设备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及机电控制系统的最佳化的专门学科。扩展资料:应用: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控制技术

探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交通、工业、国防建设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系统也逐渐得到完善,进一步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本文通过阐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概念,探讨其自动控制过程及几种控制系统类型。   【关键词】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概念;应用;探讨分析   1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   在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获得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以往控制理论虽然已经获得较为显著的成果,而且能够成功运用于多种领域,整体呈现较为成熟的发展状态。但是传统控制理论仍然存在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如果计算步骤及控制系统繁杂,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使用控制理论知识来克服遇到的困难, 无法满足控制系统的潜在运行需求。现行控制理论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综合等方面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掌握新型控制规律提供了一个时效性非常高的平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自动控制技术走上更为迅速的发展道路。   典型连续控制系统结构因素包括给定值、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被控参数、检测装置、反馈值等,这个控制系统里所有信号都属于连续信号。在控制过程中使用比较器来对反馈值和给定值进行比较,然后经由控制器来调节计算出现的偏差,形成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最终将被控参数数值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使用计算机来替换连续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与比较器,并且发挥同样的作用及功能,这样就形成一个典型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 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数字信号, 而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一般都是模拟量, 执行器的输入信号也大都是模拟信号, 因此, 需要有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 A/D 转换器, 以及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 D/A 转换器。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划分为数据采集处理及实时控制两个部分。数据的采集处理是指及时检测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并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相关处理。实时控制是指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控制规律来计算得出控制量,并在有效时间内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   计算机自动控制过程必须要同时满足实效性及实时性的潜在需求,信号输入、计算、输出时间都应该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这个过程会在计算机自动控制作用下不断重复,系统能够契合预先设计的品质指标要求,而且在工作中还能实时监测被控参数与设备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异常状态,并且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正确处理。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 计算机、过程输X/输出通道、外部设备、操作台; 软件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计算机通过接口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 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过程输入/输出通道是在计算机和被控对象之间设置的信息传送和转换的连接通道。过程输入通道把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代码。过程输出通道把计算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 转换成可以对被控对象(或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信号。过程输入/输出通道一般分为: 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开关量输入通道、开关量输出通道; 外部设备是用来实现计算机和外界交换信息的设备。操作台是操作人员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对话”的设备; 软件是指能够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程序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在连续控制系统中, 各处的信号是模拟信号, 而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混合系统; 在连续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模拟电路实现的, 控制规律越复杂, 所需的模拟电路往往越多, 要修改控制规律, 一般要改变原有的电路结构,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只需修改相应的程序, 就能达到改变控制规律的目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和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 能够实现模拟电路不能实现的复杂控制规律; 计算机控制系统不是连续控制的, 而是离散控制的; 在连续控制系统中, 一般是一个控制器控制一个回路, 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由于计算机具有高速的运算处理能力, 一个数字控制器经常可以采用分时控制的方式, 同时控制多个回路; 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 如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等, 便于实现控制与管理一体化。   4 计算机控制系统类型及应用要点把握   4.1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该系统是指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控制被控对象, 只是每隔一定时间, 计算机进行一次数据采集, 将系统的一些参数经A/D 转换器转换后送入计算机进行计算及处理, 然后进行报警、打印和显示。操作人员根据这些结果去改变调节器的给定值或直接操作执行机构。操作指导控制系统是一各开环控制结构。该系统结构简单, 控制灵活和安全, 但是要人工操作, 速度受到限制, 故不适合于快速过程的控制和多个对象的控制。   4.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该系统又叫 DDC 系统, 它是计算机用于工业过程控制中最普遍的一种模式。计算机通过检测元件对一个或多个系统参数进行巡回检测, 并经过输入通道将检测数据送人计算机, 计算机根据规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 然后, 发出控制信号直接控制执行机构, 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达到预定的要求。在 DDC 系统中的计算机参与闭环控制过程, 它不仅能取代模拟调节器,实现多回路的 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而且只通过改变程序就能有效地实现较复杂的控制, 如前馈控制、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等。   4.3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该系统又叫 SCC 系统。在 SCC 系统中, 计算机按着描述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计算出最佳给定值送入模拟调节器或者DDC 计算机, 最后由模拟调节器或者 DDC 计算机控制工作过程, 从而使工作过程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4.4 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就是由若干个微处理器或管理计算机分别承担部分任务而组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将控制任务分散, 用多台计算机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 既能进行控制又能实现管理。该系统是一个四级系统, 各级计算机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装置控制级(DDC 级)对工作过程或单机直接进行控制; 部门都督级(SCC 级)根据管理级下达的命令和通过装置控制级获得的工作过程的数据, 进行最优化控制; 管理集中控制级, 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和公司情况, 制定 工作计划 、安排部门日常工作、进行人员调配及各部门的协调, 并及时将 SCC 级和 DDC 级的情况向上级反映; 经营管理级,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发展计划、工作计划, 发命令至各分部, 并接受各部发回来的数据, 实行全局的总调度。   5 结束语   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完全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及学习中,社会经济每个层面都与计算机控制技术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计算机控制系统大小不同,有非常庞大且复杂的类型,也有体积较小的各种微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这些系统中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类型繁多、性能优良、价格理想的控制器越来越多,为计算机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相关技术人员应该熟练了解并掌握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知识,确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蒋荣义.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现状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7).   [2]张晓元.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探讨[J].广东科技.2007(15).   [3]李世静.计算机在工业电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08(11).   [4]史岩清,景志强.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工业自动化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   [5]赵西顺.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产业化及应用前景[J].青海科技.2007(03).

自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的定义和理论依据。

答:所谓仿真,就是使用其它相似的系统来模仿真实的需要研究的系统。计算机仿真是指以数 字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编写并且运行反映真实系统运行状况的程序。对计算机输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实际系统运行状态和演化规律进行综合评估与预测。它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或者评价系统性能和功能的一种技术手段。仿真的主要优点是: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工作效率和计算精度都很高。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似性原理。

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和控制流程图有什么区别?

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方块与方块之间的连接线,只是代表方块之间的信号联系,并不代表方块之间的物料联系。方块之间的连接线的箭头也只是代表信号作用的方向。控制流程图:工艺流程图上的物料线是代表物料,从一个设备进入另一个设备。方块与方块之间的连接线,代表方块之间的物料联系。简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的产量一直保持在年增长20%以上。2011年,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56.0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6.73亿元,同比增长24.66%;实现利润总额202.84亿元,同比增长28.74%。国产自动控制系统相继在火电、化肥、炼油领域取得了突破。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市场主体主要由软硬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产品分销商等组成。在软硬件产品领域,中高端市场几乎全部由国外著名品牌产品垄断,并将仍维持此种局面;在系统集成领域,跨国公司占据制造业的高端,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公司在相关行业系统集成业务中占据主动。具有丰富应用经验的系统集成公司充满竞争力;在产品分销领域,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分销商是行业内的领先者,主要有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汕头众业达电器有限公司等。在工业自动化市场,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客户需要的是完整的能满足自身制造工艺的电气控制系统,而供应商提供的是各种标准化器件产品。行业不同,电气控制的差异非常大,甚至同一行业客户因各自工艺的不同导致需求也有很大差异。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为工业自动化行业创造了发展空间。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市场,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企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市场前景广阔。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较好的发展前景,预计2015年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主要涉及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对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的原理和技术。它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和核心。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将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反馈给控制系统,使得输出量趋近于期望值,从而控制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或设定参数。自动控制的核心是控制算法,它可以根据所需控制的对象、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控制器结构。目前,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和PID控制等。自动控制原理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电气、航空、化工等领域中,如工厂自动化生产线、汽车自动驾驶、飞机自动驾驶等。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的发展,自动控制原理日益受到关注,其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多家高校和企业在自动控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总之,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基础,涉及到数学、物理、电子等多个领域,其理论和应用对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提升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互联网在工业与自动控制中的作用有哪些?

实现生产的智能化:将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环节,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利用IIoT的技术,可以对设备进行智能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及时预测和诊断设备故障,提前计划维修,从而降低维护成本和生产停机时间。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通过IIoT的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将数据集成、分析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把握生产运营的动态,以及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利用IIoT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机器与环境之间等多维度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工业设备的智能化控制:IIoT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设备的智能控制,例如,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传感器的联网标准化,配合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及优化和智能化决策。加强工业供应链的优化:IIoT 可以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提高供货及时度和运营效率。总之,工业互联网在工业与自动控制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加强自动化管理,并且能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过程,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生产运营和智能化决策。

工业自动控制编程 和 软件工程 的区别???

编程语言和解决方案不同

自动控制和工业控制的区别?

2者不是同一分类下的定义,自动控制用在工业上就叫做工业控制了。其实自动控制用在很多行业里。

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有可控硅控制

客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采用的测温元件有哪些

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模式是怎样的?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是在循环风的进风有温度传感器,通过主控板控制汽车空调压缩机的离合器,进行压缩机的切入和断开,还有就是压缩机的工作转速是根据油门的大小控制的,在怠速的时候压缩机的转速最低,它的制冷工况也就最低。只有这两点和别...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按其构成元件的作用可分哪...传感器和执行器两大部分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也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发动机和动力传动集中控制系统. 包括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自动化变速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等 底盘综合控制和安全系统. 包括车辆稳定控制系统,主动式车身姿态控制...自动空调控制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自动空调控制系统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传感器部分,专门负责温度信息反溃二是系统“控制中枢”,也就是空调器控制部件ECU。三是控制部件,包括空调系统冷凝器电动机、蒸发器电动机等,包括混合气流电动机、气流方式电动机,用以控制冷暖气组合、开启...什么是汽车分区独立自动空调控制系统?比如前排和后排可以分开控制温度.前面可以把温度控制高或低.后面也一样.凯美瑞汽车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详细点啊广汽丰田凯美瑞Camry汽车空调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制冷系统、加热系统、通风与空气净化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构件:冷凝器,空调泵,空调控制面板,暖风水箱,空调滤网,水箱,空调散热器,干燥瓶,空调,泵皮带轮,空调压缩机,暖风电机,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有哪些职能元件?它们的职能是什么?答:典型自动控制系统职能元件有:给定元件、测量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 给定元件的职能是给出与期望的输出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是一类产生系统控制指令的装置。 测量元件的职能是检测被控量,如果测出的物理量属于非电...谁给提供个汽车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论文范文一.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 其实汽车空调和我们熟悉的家用空调制冷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R12或是R134a压缩释放的瞬间体积急剧膨胀就要吸收大量热能的原理制冷。(由于R12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出于环保的要求发达国家从1996年开始改用R134a做制冷剂)...空调的电气控制系统你主要学习硬件还是软件控制啊? 硬件学习 需要对电器元件要有个比较深的理解,电路合理设计非常重要,注意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合理布局。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以为光看网站 或者是书籍,对你的水平提高帮助不大。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汽车中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内容有哪些1 自动档位 2 雨刷 3 刹车时后面的红灯 4 等家用空调的温度控制系统属于什么家用空调器一般都是采用机械压缩式的制冷装置,其基本的元件共有四件: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四者是相通的,其中充灌着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压缩机象一颗奔腾的心脏使得制冷剂如血液一样在空调器中连续不断的流动,实现对房间...

家用空调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是还b控制其中反馈环节的作用是

家用空调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是闭环控制

锅炉蒸汽温度自动控制

不同用汽设备的蒸汽阀门,实现自动控制的方式是不同的,只能根据需要设计。1、蒸汽加热器、热交换器的温度自动控制,在蒸汽管路上安装一个电动阀,在加热器上接温度传感器,用温度控制电动阀的开关,使蒸汽加热器、热交换器的温度自动控制给定的范围内。2、汽轮机调速系统将汽轮机的转速始保持3000r/min,就要随负荷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蒸汽量,保持机组平稳运行。汽轮机的调节由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实现。原理如下:通过自动数字调节系统或运行人员发出调节指令的电信号,电信号进入电液转换器,通过电液转换器电信号使油动机的液压缸连通高压油,从而驱动油动机动作调节主汽门的开度调节蒸汽量,达到调节汽轮机转速的目的。当调节达到要求后,反馈装置使调节过程停止。

自动控制领域的三大会议指什么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 (ACC) 美国控制会议,较全面地反映自动控制各领域中理论与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CDC) IEEE控制与决策会议,侧重于理论研究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IFAC)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控制理论与应用发展新成果和新趋势,内容广泛

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1) 给定元件 可根据工艺要求调节给定信号大小的装置或元件。(2) 检测元件 由它感受被控对象中被控变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如电压、电流)的装置。检测元件在生产中时刻监视并检测过程运行状态,其输出信号是控制的依据,因此要求准确、及时、灵敏。(3) 比较环节 在此处将检测元件输出的反馈信号与给定信号相比较, 决定偏差信号的大小和方向 (正负)。(4) 放大元件 由于偏差信号—般都较小,因此要通过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才能驱动执行机构。放大元件现多为晶体管放大器或集成放大器。比较元件和放大元件组合在—起,有的文献称为控制器或调节器。(5) 执行元件 执行元件的作用是接收经过放大的偏差信号,直接驱动被控对象,使被控变量发生变化,以减小偏差,实现控制要求。( 6) 被控对象(控制对象、被调对象)指在自控系统中其工艺参数需要控制的生产设备或机器。包装过程中的加热器、自动计量的料斗、速度控制中的电机等都可以是被控对象。

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及技术现状是什么?

1 基本概念如图4-1所示框图说明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动作信号通过(经由)控制系统元件后,提供一个指示,此系统的目的就是将变量c控制于该指示内。一般来说,被控变量为系统的输出,而动作信号为系统的输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汽车的方向控制(Steering Control),两个前轮的方向可视为被控制变量,即输出;而其方向盘的位置可视为输入,即动作信号e。再如,若我们要控制汽车的速度,则加速器的压力总和为动作信号,而速度则视为被控变量。图4-1 基本控制系统框图我们将需要控制的物理量称为系统的被控量或输出量。用来使系统具有预期性能或预期输出的激励信号定义为系统的控制量或输入量。而将那些使被控量偏离预期值的各种因素称为扰动量。自动控制过程就是设法消除扰动因素的影响,从而保持被控制量按预期要求变化的过程。所以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一个系统,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装置使被控制对象或者过程自动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人类在掌握了简单的制造技术之后,就有了创造自动装置的想法,以便减轻或代替人类自身的劳动,这就是自动控制思想的最初来源。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古代阶段、17—19世纪阶段、19世纪到“二战”阶段和“二战”以后阶段。这期间,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等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2 自动控制技术的早期发展在古代,大约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世界上包括中国、埃及和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由于生产发展对计量时间的需要,都出现了能够自动计时的漏壶。汉朝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其模型外形图如图4-2所示,把自动控制思想应用到了天文观测仪器和地震观测仪器。三国时期出现了指南车,它是确定方位仪器中利用自动控制思想的成功示例。中国北宋时代(公元1086—1089年)苏颂和韩公廉制造的水运仪像台如图4-3所示,它是将用于天文观测的浑天仪和用于天文演示的浑象仪及自动计时装置结为一体的仪器。整个系统就是一个按负反馈原理构成的闭环非线性自动控制系统。图4-2 张衡地动仪模型外形图图4-3 水运仪像台古埃及和古希腊都先后出现了半自动的简单机器,如教堂庙门自动开启装置、自动洒圣水的铜祭司、投币式圣水箱和在教堂门口自动鸣叫的青铜小鸟等自动装置,这些都是一些互不相关的原始自动装置,是一些个别的发明。17世纪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在欧洲出现了多种自动装置,其中包括:1642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发明了能自动进位的加法器;1657年荷兰机械师惠更斯发明了钟表;1745年英国机械师E.李发明了带有风向控制的风磨,这种风磨可以利用尾翼的调向作用使主翼对准风向;1765年俄国机械师波尔祖诺夫发明了浮子阀门式水位调节器,可以自动控制蒸汽锅炉的水位。这一时期,自动控制技术都是由于生产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1788年英国科学家瓦特(图4-4)发明了离心式节速器,也称作飞球调速器,如图4-5所示,用它来控制蒸汽机的蒸汽阀门,构成蒸汽机转速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从而实现了离心式节速器对蒸汽机转速的控制。瓦特的这项发明促进了近代自动调节装置的广泛应用,对由蒸汽机带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及以后的控制理论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他国家的发明还有:1854年俄国机械学家和电工学家康斯坦丁诺夫发明的电磁调速器;1868年法国工程师法尔科发明了反馈调节器,通过它来调节蒸汽阀,操纵蒸汽船的舵,这就是后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伺服机构。在1868年以前,自动化技术只是一些个别的发明和简单的应用,所以把它称作第一阶段。在1868年之后,逐渐开始了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大规模的广泛应用,所以把它称作第二阶段。图4-4 瓦特图4-5 瓦特离心式节速器对蒸汽机的控制示意图1—蒸汽机;2—蒸汽阀;3—调速器;4—负荷3 自动控制理论的早期发展各种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都可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虽然这种技术的发明在18世纪以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还没有理论分析和数学描述,但是它们对自动化技术的形成起到了先导作用,都是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17—18世纪是自动化技术的逐渐形成时期,接下来是近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时期,数学描述和理论分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最初遇到的是自动调节器的稳定性问题,由于瓦特发明的离心式调速器有时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使蒸汽机产生剧烈振荡;到19世纪又发现了船舶上自动操舵机的稳定性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数学家尝试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对自动控制系统最初的数学描述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图4-6),他在1868年发表了《论调速器》的文章,该文章总结了无静差调速器的理论。1877年英国数学家劳斯(E.J.Routh)提出了著名的劳斯稳定判据,它是一种代数稳定判据,可以根据微分方程的系数来判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1895年德国数学家A.胡尔维茨(图4-7)提出著名的胡尔维茨稳定判据,它是另一种形式的代数稳定判据。劳斯—胡尔维茨稳定判据是能预先根据传递函数或微分方程判定调节器稳定性的重要判据。1892年俄国数学家李雅普诺夫发表了《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的专著,以数学语言形式给运动稳定性的概念下了严格的定义,给出了判别系统稳定的两种方法。图4-6 麦克斯韦图4-7 胡尔维茨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人们开始采用自动控制装置,来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控制问题。自动控制器的应用标志着自动化技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控制器都是一些跟踪给定值的装置,使一些物理量保持在给定值附近。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各种自动控制装置,促进了对调节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工作。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采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简称PID调节器。PID调节器是一种模拟式调节器,现在还有许多工厂采用这种调节器。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里,自动控制器中已广泛应用反馈控制的结构。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致力于从理论上研究反馈控制系统。1925年英国电气工程师O.亥维赛把拉普拉斯变换应用到求解电网络的问题上,运用微积分,求得瞬态过程。192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解决电子管放大器失真问题时,电气工程师H.S.布莱克从电信号的角度引入了反馈的概念。1932年美国电信工程师奈奎斯特(图4-8)提出了著名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可以直接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画出奈奎斯特图,用来判定反馈系统的稳定性。1938年苏联电气工程师米哈伊洛夫应用频率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出著名的米哈伊洛夫稳定判据。图4-8 奈奎斯特随着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程序控制、逻辑控制和自动机的思想得到了发展。1833年英国数学家C.巴贝奇在设计分析自动机时首先提出程序控制的概念,他尝试采用法国发明家J.M.雅卡尔设计的编织地毯花样用的穿孔卡方法实现分析机的程序控制。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研制了著名的图灵机,成为现代数字电子计算机的雏形。他用图灵机定义可计算函数类,并建立了算法理论和自动机理论。1938年美国电气工程师香农和日本数学家中岛,以及1941年苏联科学家舍斯塔科夫,分别独立地建立了逻辑自动机理论,用仅有两种工作状态的继电器组成了逻辑自动机,实现了逻辑控制。此外,香农还建立了信息论。4 经典控制理论的形成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延伸和扩展器官功能的历史。自动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随着生产设备和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形成的经典控制理论对战后发展自动控制技术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空军优势和英国的防御地位,迫使美国、英国和西欧各国科学家集中精力解决了防空火力控制系统和飞机自动导航系统等军事技术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设计出各种精密的自动调节装置,开创了系统和控制这一新的科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馈控制方法被广泛用于设计研制飞机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以及其他军用系统(图4-9)。这些系统的复杂性和对快速跟踪、精确控制的高性能追求,迫切要求拓展已有的控制技术,导致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方法的产生,同时还促进了对非线性系统、采样系统以及随机控制系统的研究。1945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图4-10)把反馈的概念推广到一切控制系统,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一书,为控制论奠定了基础。同年,美国电信工程师香农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为信息论奠定了基础。维纳和香农从控制和信息这两个侧面来研究系统的运动,维纳还从信息的观点来研究反馈控制的本质。从此人们对反馈和信息有了较深刻的理解。1954年中国系统科学家钱学森全面地总结了经典控制理论,并进一步把它提高到更高的理论高度上,在美国出版《工程控制论》一书。工程控制论的目的是研究控制论这门学科中能够直接用在工程上设计受控系统的那些部分。工程控制论使人们有可能具备更广阔的眼界,用更系统的方法来观察有关的问题,因而往往可以得到解决旧问题的更有效的新方法,还可能揭示新的以前没有看到过的前景。图4-9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雷达图4-10 维纳这一新的学科当时在美国称为伺服机构理论,在苏联称为自动调整理论,主要是解决单变量的控制问题。当时在分析和设计反馈伺服系统时广泛采用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的概念。最常用的方法是奈奎斯特法(1932)、波德法(1945)和埃文斯法(1948)。埃文斯法又称根轨迹法,是美国电信工程师W.R.Ewans于1948年提出来的,在20世纪30—40年代为适应单变量调节和随动系统的设计而发展起来的频率法奠定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后来频率法成为分析和设计线性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定性地判明设计方向,而且它本身就是近似计算的简便工具。因此,对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靠经验和尝试的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问题来说,这种方法是特别有效和特别受欢迎的。经典控制理论这个名称是1960年在第一届全美联合自动控制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把系统与控制领域中研究单变量控制问题的学科称为经典控制理论;把系统与控制领域中研究多变量控制问题的学科称为现代控制理论。1952年,首台数控机床诞生,数控机床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数控机床如图4-11所示。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明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开创了数字程序控制的新纪元,虽然当时还局限于自动计算方面,但为60—70年代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61年,世界上首台工业机器人(图4-12)诞生,这对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图4-11 数控机床图4-12 工业机器人1958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1965年出现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出现单片微处理机。微处理机的出现对控制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控制工程师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微处理机来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使综合自动化成为现实。1957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召开成立大会,有18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大会,中国是发起国之一。从1960年起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自动控制学术大会,并出版《自动学》﹑《IFAC通讯》等期刊。IFAC的成立标志着自动控制这一学科已经成熟,通过国际合作来推动系统和控制领域的新发展。5 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典控制理论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各种新的理论和方法,逐渐渗入控制理论的研究中来。但是到了50年代末就发现把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推广到多变量系统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有其局限性,为了解决和克服遇到的问题,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1)系统辨识﹑建模与仿真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器的设计﹑观察器的设计和零极点配置等都是在已知系统的动态方程或状态方程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些系统综合方法往往选择一种使用方便的描述形式,而不考虑如何获得这些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系统的模型往往是未知的。对于复杂系统用已知的物理规律来建立模型常常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于是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便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系统辨识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综合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过程中除了应用理论进行计算以外,常常要对系统的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显然,在系统未建立前是不可能对系统进行试验的。对于已有的系统,如果系统十分复杂,在实际系统上进行试验,不论出于经济还是安全的考虑,都是不能允许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为此,有必要在仿真设备上试验系统,包括建立﹑修改﹑复现系统的模型,通常把这种试验过程称为系统仿真。现在系统辨识﹑建模和仿真已成为系统和控制领域中十分活跃的重要学科。2)自适应控制和自校正调节器50年代初为了设计飞机的自动导航系统,使其能在较宽的速度和高度范围内飞行,开始重视自适应控制的研究。60年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加深了对自适应过程的理解。自适应控制可用随机递推过程来描述。到了70年代由于微电子学有了新的突破,可用简单而经济的方法来实现自适应控制。目前对于参数自适应控制已研究出三种方法,即增益调整法﹑模型参考法和自校正调节器。3)遥测﹑遥控和遥感19世纪末已出现了远距离测量和控制的尝试。20世纪20年代遥测和遥控开始达到实用阶段,用于铁路上信号和道岔的控制。1930年发送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用以测量大气层的气象数据。这是第一台比较完善的无线电遥测设备。到了40年代,大电力系统,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和城市公用事业系统都需要通过遥测﹑遥信﹑遥控﹑遥调来对地理上分散的对象进行集中监控,促进了遥测遥控系统的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把这类系统称为远动系统。遥测就是对被测对象的某些参数进行远距离测量,一般是由传感器测出被测对象的某些参数并转变成电信号,然后应用多路通信和数据传输技术,将这些电信号传送到远处的遥测终端,进行处理﹑显示及记录。遥信则是对远距离被测对象的工作极限状态(是否工作或工作是否正常)进行测量。遥控就是对被控对象进行远距离控制。遥控技术综合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实现远距离控制,并对远距离被控对象进行监测。其中对远距离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的调整称为遥调。对按一定导引规律运动的被控对象进行远距离控制则称为制导,即控制和导引,在航天﹑航空和航海上有广泛的应用。60年代以后遥感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遥感就是装载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等运载工具上的传感器,收集由地面目标物反射或发射来的电磁波,利用这些数据来获得关于目标物的信息。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地球卫星和航天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以后,使人们能从宇宙空间的高度上大范围地周期性地快速地观测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及其变化,从而使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探测和对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已应用在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领域。4)综合自动化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出现电子数字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工厂,60年代末在制造工业中出现了许多自动化生产线(图4-13),工业生产开始由局部自动化向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重大突破,促进了综合自动化的迅速发展。过程控制方面,1975年开始出现集散型控制系统,使过程自动化达到很高的水平。制造工业方面,在采用成组技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群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成为工厂自动化的基础。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批工业机器人﹑感应式无人搬运台车﹑自动化仓库和无人叉车成为综合自动化的强有力的工具。柔性制造系统是从60年代开始研制的,1972年美国第一套柔性制造系统正式投入生产。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柔性制造系统得到迅速的发展,普遍采用搬运机器人和装配机器人。1982年10月在英国的普赖顿召开第一届柔性制造系统国际会议。图4-13 自动化生产线5)大系统理论的诞生系统和控制理论的应用从6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从工业方面渗透到农业﹑商业和服务行业,以及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出现了许多需要综合治理的大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又无法解决这样复杂的问题,系统和控制理论急待有新的突破。在计算机技术方面,60年代初开始发展数据库技术,1970年提出关系数据库,到80年代数据库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60年代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数据通信。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局的阿帕网(ARPA)的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取得成功,开创了计算机网络的新纪元。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80年代实现管理自动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管理自动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办公室自动化,这是从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到80年代已初步成熟。办公室自动化为管理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于1976年在意大利的乌第纳召开了第一届大系统学术会议,于1980年在法国的图鲁兹召开第二届大系统学术会议。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于1982年10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海滩举行了一次国际大系统专题讨论会。1980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国际性期刊《大系统──理论与应用》。这些活动标志着大系统理论的诞生。6)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用机器来模拟人的智能,虽然是人类很早以前就有的愿望,但其实现还是从有了电子计算机以后才开始的。1936年,图灵提出了用机器进行逻辑推理的想法。5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基于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用途而展开的。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是从探索人的解题策略开始,即从智力难题﹑弈棋﹑难度不大的定理证明入手,总结人类解决问题时的心理活动规律,然后用计算机模拟,让计算机表现出某种智能。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在《控制论》一书的附注中首先提出制造弈棋机的问题。1954年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工程师塞缪尔应用启发式程序编成跳棋程序,存储在电子数字计算机内,制成能积累下棋经验的弈棋机。1959年该弈棋机击败了它的设计者。1956年赫伯特·西蒙和艾伦·纽厄尔等研制了一个称为逻辑理论家的程序,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证明了怀特海和罗素的名著《数学原理》第二章52条定理中的33条定理。1956年M.L.明斯基、J.麦卡锡、纽厄尔、西蒙等10位科学家发起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人工智能学术讨论会,标志人工智能这一学科正式诞生。1960年人工智能的4位奠基人,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麦卡锡、麻省理工学院的明斯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纽厄尔和西蒙组成了第一个人工智能研究小组,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从1967年开始出版不定期刊物《机器智能》,共出版了9集。从1970年开始出版期刊《人工智能》。从1969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JCAI)。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和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使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一方面在设计高级计算机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利用超级微处理机实现人工智能,大大地加速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的基础是知识获取﹑表示技术和推理技术,常用的人工智能语言则是LISP语言和PROLOG语言,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涉及自然语言理解﹑自然语言生成﹑机器视觉﹑机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方面。人工智能已发展成为系统和控制研究的前沿领域。1977年E.A.费根鲍姆在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上提出了知识工程问题。知识工程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的中心课题就是构造专家系统。1973—1975年费根鲍姆领导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制成功一个用于诊治血液传染病和脑膜炎的医疗专家系统MYCIN,能学习专家医生的知识,模仿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给出可靠的诊治建议。1978年费根鲍姆等人研制成功水平很高的化学专家系统DENDRAL。1982年美国学者W.R.纳尔逊研制成功诊断和处理核反应堆事故的专家系统REACTOR。中国也已经研制成功中医专家系统和蚕育种专家系统。现在专家系统已应用在医学﹑机器故障诊断﹑飞行器设计﹑地质勘探﹑分子结构和信号处理等方面。为了扩大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能直接接受和处理各种自然的模式信息,即语言﹑文字﹑图像﹑景物等,模式识别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1956年,塞尔弗里奇等人研制出第一个字符识别程序,随后出现了字符识别系统和图像识别系统,并形成了以统计法和结构法为核心的模式识别理论,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人和计算机的直接通信提供了新的接口。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对机器人学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注意到把人工智能的所有技术综合在一起,研制出智能机器人,如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手眼装置﹑日立公司有视觉和触觉的机器人等。由于机器人在提高生产率,把人从危险﹑恶劣等工作条件下替换出来,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机器人技术发展很快,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工业生产﹑核电站设备检查﹑维修﹑海洋调查﹑水下石油开采﹑宇宙探测等方面大显身手,正在研究中的军用机器人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关于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的技术形成了机器人学。总结人工智能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人们认识到,让机器求解问题必须使机器具有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那些知识,人工智能的实质应是如何把人的知识转移给机器的问题。1977年,费根鲍姆首倡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于是以知识的获取﹑表示和运用为核心的知识工程发展起来。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学者已研制出用于医疗诊断﹑地质勘探﹑化学数据解释和结构解释﹑口语和图像理解﹑金融决策﹑军事指挥﹑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各种专家系统。智能计算机﹑新型传感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高级自动化提供了新的控制方法和工具。50年代以来,在探讨生物及人类的感觉和思维机制,并用机器进行模拟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如自组织系统﹑神经元模型﹑神经元网络脑模型等,对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所启迪。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一般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等对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

请你设计一个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简图说明)并画出此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为什么不用纯物理机械方式控制水位呢?环保节电,呵呵

自动控制系统

....真专业啊!看得头大了~希望你能找到有用的答案!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分析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经济方面:他应用什么领域的呢,具体到企业。能为它带什么效益呢,技术方面,有些新技术,管理:操作规程。

如何设计自动控制系统

所有的设计都是根据需求来的。你这个问题太笼统,没法回答。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有哪些?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步骤:1.了解工艺过程2.整个工艺过程有哪些检测点,有哪些需要监控的设备3.统计各个I/O种类,数量4.选择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5.预留系统裕量6.注意特殊场合防爆,防腐,防尘,防水等7.合适的接地(安全地,仪表地)8.考虑是否有第三方通讯设备,通讯方式及数量9.设计图纸10.安装施工扩展资料: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1)在硬件设计时,我们可以同时开始软件的设计。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控制要求将工艺流程图转换成梯形图。这是PLC应用中最关键的问题。编程是软件设计的具体表现。建议在系统的编程、调试和维护中使用软继电器列表(内部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维护时应咨询。(2)程序的初步调试也已成为模拟调试。所设计的程序通过程序编辑工具下载到PLC控制单元。在测试信号中加入外部信号源,通过各种状态指示器了解程序的运行情况。观察了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以及逻辑状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时对程序进行修改和调整,消除缺陷,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设计文件有哪些

文件有:1、设备采购、施工安装、DCS软件组态所需的文件。2、仪表投运等所需的文件。3、工程建设全过程所必需到的设计文件。

考研中的控制工程基础和自动控制原理有什么不同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与自动控制原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控制工程是自动控制原理的简化,去掉了某些章节,学时也减少了。考研可以仔细分析一下该校的考试大纲,参考资料,以及历年的试题,看看是少了哪些章节。学时少并不意味着考得就简单,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根轨迹都可以出很绕的题目。祝你好运。

考研中的控制工程基础和自动控制原理有什么不同

控制工程基础应该是机械类学的吧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有由哪些环节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机构和变送器四个环节组成。自动控制系统是指用一些自动控制装置,对生产中某些关键性参数进行自动控制,使它们在受到外界干扰(扰动) 的影响而偏离正常状态时,能够被自动地调节而回到工艺所要求的数值范围内。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艺条件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化工生产,大多数是连续性生产,各设备相互关联,当其中某一设备的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都可能引起其他设备中某些参数或多或少地波动,偏离了正常的工艺条件。当然自动调节是指不需要人的直接参与。扩展资料:自动控制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工业方面,对于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物理量,包括温度、流量、压力、厚度、张力、速度、位置、频率、相位等,都有相应的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数字计算机还建立起了控制性能更好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数字控制系统,以及具有控制与管理双重功能的过程控制系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包括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农业机械的自动操作系统等。在军事技术方面,自动控制的应用实例有各种类型的伺服系统、火力控制系统、制导与控制系统等。在航天、航空和航海方面,除了各种形式的控制系统外,应用的领域还包括导航系统、遥控系统和各种仿真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动控制系统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什么样的过程控制系统是稳定的

具有鲁棒特性的系统,即受到干扰以后能够自动快速建立新平衡的系统算是稳定的吧

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环节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主要环节有给定、转换、运算、检测、反馈、输出等环节。其特点和作用从环节名称的字面意思即可理解。

一个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的

主要环节有给定、转换、运算、检测、反馈、输出等环节。其特点和作用从环节名称的字面意思即可理解。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有由哪些环节组成

一说:自动控制系统一般是由对象(被控制的过程)、控制器、变送器和调节阀4个环节组成; 二说:自动控制系统一般是由传感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所组成的闭环(或开环)控制系统. 三说: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调节器(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被控过程)和测量变送等环节组成; 四说:系统由被控对象和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检测仪表、调节仪表、执行器)组成 五说:执行单元是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最简单的控制系统也必须由检测环节、调节单元及执行单元组成. 六说:自动控制系统是由对象(被控制的过程)、控制器、变送器和调节阀4个环节组成

与其它自动控制相比,过程控制有哪些特点

工业中的过程控制简单的说,是指以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成分等工艺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的自动控制。 以生产过程的参量为被控制量使之接近给定值或保持在给定范围内的自动控制系统。这里“过程”是指在生产装置或设备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和转换过程。表征过程的主要参量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浓度等。通过对过程参量的控制,可使生产过程中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和能耗减少。一般的过程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反馈控制的形式,这是过程控制的主要方式。 过程控制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部门有广泛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过程控制主要用于使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参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产量和质量稳定。60年代,随着各种组合仪表和巡回检测装置的出现,过程控制已开始过渡到集中监视、操作和控制。70年代,出现了过程控制最优化与管理调度自动化相结合的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80年代,过程控制系统开始与过程信息系统相结合,具有更多的功能与其它自动控制相比,过程控制的特点: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对象多属实时过程参数,多为连续量的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下图是一张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P&ID图。途中TIC和PDIC是什么意思。外面的那个方框是什么意思

那个方框是指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功能图形符号!TIC指温度指示控制;PDIC指压差显示控制!!!

旧有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改造的几个问题

1 引言   空调耗能是建筑物耗能中的大户,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及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空气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迫切要求在保持空调区域一定舒适度的前提下限度地降低空调能耗。   空调自控系统可以使建筑内环境更舒适、设备运行更可靠、能源利用更充分,是现代楼宇空调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资金缺口和工程进度等等问题,许多已建成的商用建筑和办公大楼的空调系统往往都没有设计或安装自动控制系统,随着建筑物的投入使用,会发现空调区域的温、湿度波动很大,往往会超过允许的变化范围,这时业主会提出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改造的要求。     这种旧有空调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改造与新空调系统的自控设计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旧有的空调系统在运行中往往遭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风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加装自控系统前必须先对旧有空调系统的风道系统重新进行平衡调整,不然自控系统可能达不到预期限效果;另外加装自动控制系统后对原空调系统的制冷、供热和水循环系统都交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改造进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旧有空调系统的自控改造中是要特殊考虑的。    笔者于2001年参加了某广播电视大楼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改造的工作,该大楼的空调系统当初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安装自控系统。随着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和室内负荷的变化,空调区域的温、湿度发生了很大的波动,常常会超过允许的变化范围。几年运行下来,每年都发生有的房间过热有的房间过冷的问题。室内工作人员为了防止过热或过冷大多将本室的部分送风口用胶纸等物遮挡,结果导致了风系统阻力的不平衡,破坏了其他房间的温、湿度状况,造成整个系统的失调。很多工作室出现了冬热夏冷的情况,这大大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损伤,且给室内高级机器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隐患(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对温、湿度比较敏感的设备的正常工作)。由于系统失调,冷站和锅炉房提供的能量没能合理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运行费用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业主提出了给空调系统增加自动控制的要求。下面我们对此空调系统自控改造进行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采取的解决方法作一个介绍,希望能给空调、自控设计和运行管理人员一些启迪。     2 空调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       室温控制是空调自动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它是用温度敏感元件来控制相应的调节机构,使得送风温度随扰量的变化而变化。改变送风温度的方法有:调节加热器的加热量或冷却器的冷却量,调节新、回风混合比或一、二次回风比等。此广播电视大楼的空调系统是由11个空气处理机组组成的全空气系统,每个机组都是一次回风式系统,本着经济、简便的方针,此次空调系统的改造我们采用了常用的调节加热器的加热量和冷却器的冷却量的方法以改变送风湿度。室内相对湿度的控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间接控制法(变露点)、直接控制法(变露点),此广播电视大楼很多工作室因一些仪器设备的缘故对室内相对湿度的要求较为严格,为此我们选用了直接控制法去控制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即用相对湿度敏感元件,控制相应的调节机构,直接根据相对湿度偏差进行调节,以补偿室内热湿负荷的变化。另外我们还加了一些辅助控制设备以更好的完成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在此次改造进程中自控系统的所有电动调节阀和执行器我们全部采用了美国Hownywell公司的产品。   为此我们对原冷水、供热循环系统因自控改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估,具体如下:      2.1 加装自动控制系统后对原冷水循环系统影响的分析        因为原冷水循环系统的供回水主干管之间未接旁通控制装置,当末端装置采用变流量调节阀以后,末端装置水流量的减少将使水系统的阻力增大,主干管之间的压差增大,冷冻水泵的工作点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冷冻水泵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同时,调节阀关小是否会对制冷机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分析如下:     2.1.1 对制冷机的影响     经甲方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待改造的11台空调机组所在的工作区所需的总制冷量约为2306500kcal/h,此工作区还包括很多风机盘管系统,但我们可以计算出11套系统总需冷量为714000 kcal/h,占全部需冷量的百分比为:   2.2 加装自动控制系统后对原供热系统影响的分析       加装自动控制系统后是否会对供热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热水循环泵等造成影响,我们也进行了分析:     2.2.1 目前的供热系统是由锅炉提供3kg/cm2的蒸汽,经过两台Alfal laval 板式换热器换成90℃的热水,再经过两台ISR125-100-200循环水泵供给A区低层,B区和C区的大约36台新风机组一组合式空调机组热水盘管,向相关区域提供热量后变70℃的回水,再经过板式换热器加热后供出。整个系统的处大约32m,膨胀水箱装在8.5层的设备层内,水箱内水面距锅炉房热水循环泵入口处的高度为33.5m,系统设有一补水泵,补消耗在热水循环泵入口处,水泵扬程为82.6m.  主要设备的规格:  ① 热水循环泵:ISR 125-100-200 三台 扬程:50m,流量200m3/h  ②板式换热器:M15-MFCL 两台 热负荷:6400kW  设计压力:16.0barg 实验压力:20.8barg 设计温度:150℃   ③补水泵:40DL×7扬程:82.6m       2.2.2 影响分析  可以看出,热水循环水泵入口的静压为33.5m,经过循环泵加压后的压力为33.5m+50m=83.5m,这一点是系统的压力,系统中其他点的压力都不会超过这一点的压力。   3 结论        3.1 加装自动控制系统是解决旧有空调系统温度超限、分布不均、局部过热/过冷和能量浪费的有效方法,对改善空调区域的环境质量,减少能量损失,降低运行成本有着显著的作用。      3.2 对由多台空气处理器组成的较大规模空调系统进行自控改造时,集散热量式控制系统是应该首选的一种控制方式,它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强大 、传输方便、数据安全可靠的特点。       3.3 自控系统的调试就在对旧有空调系统的风道系统重新进行平衡调整后进行,不然自控系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4 暖通空调工程中的控制对象多为温度、流量等这些具有非线性、滞后特征的参数,单一的控制算法很难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结合是个很好的算法选择。

制冷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各环节的特性与作用

还要分机型,一般来讲他是用单片机控制的,这里还有好几路温度采集,根据温度采集的参数来改变压缩机能量比,还有的厂家带压力采集。

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故障

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精密的控制设备和传感器来实现对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的精确控制。然而,由于这些设备和传感器涉及到复杂的电子技术和机械结构,所以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故障。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故障的类型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电力故障:由于电路设计不合理、断路器跳闸或电源故障等原因,使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2.传感器故障:传感器是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测量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参数,如果传感器故障,会影响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3.执行器故障:执行器是控制中央空调系统开关的机构,如果执行器故障,将会影响空调的制冷或加热效果。4.控制器故障:控制器是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控制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如果控制器故障,整个中央空调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5.机械部件故障: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中还有很多机械部件,比如风机等,这些机械部件故障也会影响中央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为了避免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我们应该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故障,以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空调器是怎样实现自动控制的?

空调器的自动控制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调节器、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等组成,各种器件的作用如下:(1)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敏感元件,用来感受被调参数的变化,并及时发出信号给调节器。(2)调节器调节器接受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给定值进行比较,并将测出的偏差经过放大输出给执行机构。(3)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以调节器发出的控制信号为依据,驱动调节机构对被调对象进行调节。(4)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执行机构紧密相关,它随执行机构的动作而动作,完成调节任务。

电机拖动、工厂供电、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单片机有什么用

单片机学了还是不错的、把很复杂需要很多器件的集成到一个片上。

一台电机用两个接触器一个继电器自动控制浮漂、和手动控制污水提升泵的电气原理图

其实用一个接触器,加浮漂就行。停止按钮和浮漂接点串联,开启按钮和浮漂并联。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电压AC)和直流接触器(电压DC),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

如何通过电路自动控制两台5.5千瓦空气压缩机定时分段循环工作?

两台空压机联动控制或加装时间继电器和控制循环定时启停。

卡特推土机极限载荷自动控制系统的原则特点是什么?

目前,在推土机设计过程中,发动机的匹配一般遵循下列原则:(1)由发动机最大扭矩决定的最大有效牵引力Pmax应大于由地面附着条件决定的最大有效牵引力Pφ,即Pmax>Pφ;(2)由发动机额定功率决定的有效牵引力PNH应等于由行走机构额定滑转率决定的有效牵引力PηH,即PNH=PηH。从理论上讲,由于这种设计方案既充分发挥了机器的功率,又能保证发动机不熄火,使机器能持续正常工作,因而在没有载荷控制系统的条件下,这种设计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机器的实际工况是千变万化的,而这种设计方法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只能选一种典型工况进行。当机器实际作业工况与设计工况发生偏离时,推土机将不能充分发挥其作业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当推土机工作场地的附着性能高于设计工况的附着性能时,如果机器的外部工作阻力大于发动机额定功率决定的有效牵引力,则发动机转速将会显著降低,引起功率下降、油耗上升、生产率降低。尤其是当机器使用到接近大修期限时,由于发动机的性能变差,这种现象将更加明显。第二,当推土机作业场地的附着性能低于设计工况的附着性能时,如果机器的外部工作阻力大于由行走机构额定滑转率决定的牵引力时,机器的滑转率将会急剧上升甚至全滑转,此时机器的作业速度大为减小,生产率大大降低。这种情况在机器实际作业过程中频繁出现,除了由于设计这一原因外,还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机器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地面的不平整及履带接地比压的不均匀将导致机器的附着性能变差;二是机器要受到一个垂直向上的切土分力,铲土过程中,这一分力使推土机实际附着重量减少,附着性能变差,滑转率增大。第三,在目前使用的推土机上,为了充分发挥机器的生产能力,操作人员经常根据发动机转速和滑转情况来升降铲刀,以改变机器的工作状况,提高生产率。但这种凭司机的感觉来调节机器工作状态的方法不仅加大了司机的劳动强度,而且有很大的随意性,因为人的直觉是不可能精确感知发动机转速和机器滑转率的,而且即使经验十分丰富的操作人员,也有一个反应过程。1、极限载荷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推土机极限载荷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安装在推土机上的电液控制装置,该装置可根据所测的发动机转速及行走机构滑转率自动升降铲刀进而控制机器的外部载荷,使其不超过由发动机最低经济转速决定的或由行走机构允许滑转率决定的最大载荷。本文为了叙述方便,将上述两种最大载荷统称为极限载荷。文中所提到的发动机最低经济转速为本控制系统的一个设定参数,取值应根据推土机工作的另一个设计参数,其最佳取值应根据推土机工作现场的附着性能而定。该系统仅在推土机原有的手动操纵系统的基础上接入了两只电磁阀和一个单向阀,其动作过程如下:在机器尚未超载时,系统的工作泵与未装该系统时完全一样;当液压自由式锁死于中位工作时,若系统超载,控制系统使封位阀换向,液压缸上腔则通过封位阀向油箱回油,提升铲刀。当铲刀在下降过程中机器超载时,控制系统将下位阀换向,提升铲刀。考虑到电磁换向阀在自动控制过程中频繁动作的要求,该电磁阀应以选用快速动作阀为宜。不难看出,该控制系统仅在机器超载时才起作用,在未超载时,推土机完全维持原有工作状态。在工作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将测得的发动机的转速信号n,与设定的发动机最低经济转速信号n0进行比较处理,得出机器的工作阻力是否使发动机超载;由测得的实际行驶速度信号V与理论行驶速度信号V0(由发动机转速信号换算而得)求滑转率η,并与设定滑转率η0比较,得出机器是否打滑。不论出现哪一种情况,控制系统均操纵相应的电磁阀,提升铲刀,减轻机器负荷,提高生产率。当机器负荷减至极限值以下时,控制系统自动停止工作。对于装有极限超载荷自动控制系统的推土机,当需要推土机铲由预定的地面形状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自动控制系统停止工作时,只要关闭自动控制系统的电源,推土机即完全恢复为传统的手动操作状态。2、极限载荷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1)该系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附加机构安装于推土机上,在该系统失效或不用时,只要关闭电源,机器就可回复到原有的手动操作状态。(2)该系统仅需测取两个机器状态信号,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系统对由发动机最低经济转速决定的极限载荷的控制在关系上是并列的,只要机器的外部工作阻力大于极限载荷都可实现自动控制。(3)在作业过程中,司机仍按传统推土机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只有工作阻力大于极限载荷时,控制系统才会自动调节载荷。因而无需人工提升铲刀,降低了司机的劳动强度。(4)本系统可以保证机器在各种工况下均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充分发挥机器的作业能力,提高机器的生产率,降低机器的燃油消耗量。

用一个浮球和一个交流接触器手动自动控制三相潜水泵接线图

你可到网上搜索一下“电子式水位开关官方网站”可以找到更多资料,有原理、工作过程、动画、接线等。找到实物和接线图的网页,有详细的水位开关、交流接触器和水泵的连接图

用一个浮球和一个交流接触器手动自动控制单相潜水泵接线图

浮球和一个交流接触器手动自动控制单相潜水泵接线图

自动控制双速电机接线图

实物接线图不容易画,现附上电路图:

超声波自动控制风扇有应用前景吗

有。1、精准控制: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环境的温湿度等参数,从而能够精准控制风扇的转速和方向,以满足用户的需求。2、节能环保:超声波自动控制风扇可以根据环境参数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和方向,避免了传统风扇常常运转过度而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3、操作简便:超声波自动控制风扇可以实现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用户只需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就可以轻松实现自动化的风扇控制。所以超声波自动控制风扇有应用前景。超声波自动控制风扇是一种新型的风扇控制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和方向,以达到更加舒适和高效的空气流通效果。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ATP是整个ATC系统的基础。ATO和ATS子系统都依托于ATP子系统的工作。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亦称列车超速防护系统,其功能为列车超过规定速度时即自动制动,当车载设备接收地面限速信息,经信息处理后与实际速度比较,当列车实际速度超过限速后,由制动装置控制列车制动系统制动。ATP自动检测列车实际运行位置,自动确定列车最大安全运行速度,连续不间断地实行速度监督,实现超速防护,自动监测列车运行间隔,以保证实现规定地行车间隔。 列车自动驾驶是一种完整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即列车一方面检测本列车的实际行车速度,另一方面连续获取地面给予的最大允许车速,经过计算机的解算,并依据其他与行车有关的因素如机车牵引特性、区间坡道、弯道等,求得最佳的行车速度,控制列车加速或减速,甚至制动。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中,司机起监督作用,因此要求这种系统获得最大允许车速的信道和求解最佳速度的机车计算机等,要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目前列车自动操纵已应用在地下铁道和市郊或两市之间直达的客运干线上。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完成故障-安全型的列车自动操纵系统。ATO辅助ATP工作,接受来自ATP的信息,其中有ATP速度指令、列车实际速度和列车走行距离。此外还从ATS子系统和地面标志线圈接受到列车运行等级等信息。根据以上信息,ATO通过牵引/制动线控制列车,使其维持在一个参考速度上运行;并在设有屏蔽门地站台准确停车。 列车自动监督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组织和控制行车的一套完整的行车指挥系统。ATS将现场的行车信息及时传输到行车指挥中心,中心将行车信息综合后,适时无误的向现场下达行车指令,以保证准确、快速、安全、可靠。ATS功能:自动进行列车运行图管理,及时调整运行计划,监控列车进路,自动显示列车运行和设备状态,完成电气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的要求,自动绘制列车实际运行图,车站旅客导向,车辆检修期的管理,列车的模拟仿真等。 计算机联锁(CI)利用计算机对车站作业人员的操作命令及现场表示的信息进行逻辑运算,从而实现对信号机及道岔等进行集中控制,使其达到相互制约的车站联锁设备,即微机集中联锁。它是一种由计算机及其他一些电子、电磁器件组成的具有故障― 安全性能的实时控制系统。为了保证车站行车安全和调车作业安全,对信号机与道岔之间及信号机与信号机之间所应满足的联锁要求,参见“联锁”条目。计算机联锁系统由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构成。硬件设备包括联锁计算机(完成联锁功能和显示功)、安全检验计算机(用以检验联锁计算机的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可导向安全)、彩色监视器、微型集中操纵台、安全继电输入输出接口柜、计算机联锁专用电源屏以及现场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等室外设备。软件设备是实现进路、信号机和道岔相互制约的核心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参与联锁运算的车站数据库;二是进行联锁逻辑运算,完成联锁功能的应用程序。车站数据库包括车站赋值表、车站联锁表、按钮进路表、车站显示数据等。应用程序由多个程序模块组成,即系统管理程序模块、时钟中断管理程序模块、表示信息采集及信息处理程序模块、操作命令输入及分析程序模块、选路及转岔程序模块、信号开放程序模块、解锁程序模块和站场彩色监视器显示程序模块等。

请问一下考研过来人:《微机原理及应用》 《自动控制理论》哪个容易一些?谢谢了

当然是微机。。看懂了汇编和原理就好了。。。自控的话,数学不好会死的很惨

如图是利用太阳能给LED路灯供电的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其中,R是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照

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照度的增强而减小,所以白天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衔铁被吸下,与静触点G、F接触,此时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组成闭合电路;夜晚光照强度减弱,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衔铁被弹簧拉起,使衔铁与静触点E、D接触,此时蓄电池与LED路灯组成闭合电路.据此连接电路如下图所示:

(4分)如图是利用太阳能给LED路灯供电的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其中,R是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阻值R

见下图: 试题分析:白天,光照强,光敏电阻的阻值小,控制电路的电流大,电磁铁有磁性,向下吸引衔铁,动触点与下面的静触点接通,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组成回路,蓄电池充电,所以F接太阳能电池板,G接蓄电池;晚上,光照弱,光敏电阻的阻值大,控制电路的电流小,电磁铁失去磁性,不能吸引衔铁,动触点与上面的静触点接通,蓄电池与路灯组成回路,所以D接路灯,E接蓄电池。

求家用空调的原理框图,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的作业)

压缩机把由蒸发器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液体进入冷凝器并散热,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毛细管)喷射进入低压低温的蒸发器成为气态并吸热,如此循环工作产生两种结果:蒸发器吸热制冷,冷凝器散热制热。冷暖空调利用这一结果用一个四通阀将二者调换使用,夏季室内用蒸发器,冬季倒过来用冷凝器,由于冷凝器和蒸发器在结构上大体相同,所以可以互换使用。见图

自动控制系统的系统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的产量一直保持在年增长20%以上。2011年,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56.0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6.73亿元,同比增长24.66%;实现利润总额202.84亿元,同比增长28.74%。国产自动控制系统相继在火电、化肥、炼油领域取得了突破。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市场主体主要由软硬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产品分销商等组成。在软硬件产品领域,中高端市场几乎全部由国外著名品牌产品垄断,并将仍维持此种局面;在系统集成领域,跨国公司占据制造业的高端,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公司在相关行业系统集成业务中占据主动,具有丰富应用经验的系统集成公司充满竞争力。在工业自动化市场,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客户需要的是完整的能满足自身制造工艺的电气控制系统,而供应商提供的是各种标准化器件产品。行业不同,电气控制的差异非常大,甚至同一行业客户因各自工艺的不同导致需求也有很大差异。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为工业自动化行业创造了发展空间。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市场,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企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市场前景广阔。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较好的发展前景,预计2015年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随着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 按控制原理的不同,自动控制系统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在开环控制系统中,系统输出只受输入的控制,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特性都比较差。开环控制系统中,基于按时序进行逻辑控制的称为顺序控制系统;由顺序控制装置、检测元件、执行机构和被控工业对象所组成。主要应用于机械、化工、物料装卸运输等过程的控制以及机械手和生产自动线。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反馈原理基础之上的,利用输出量同期望值的偏差对系统进行控制,可获得比较好的控制性能。闭环控制系统又称反馈控制系统。按给定信号分类,自动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恒值控制系统给定值不变,要求系统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接近给定希望值的系统。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高度、电动机转速等自动控制系统属于恒值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给定值按未知时间函数变化,要求输出跟随给定值的变化。如跟随卫星的雷达天线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给定值按一定时间函数变化。如程控机床。 自动控制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工业方面,对于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物理量,包括温度、流量、压力、厚度、张力、速度、位置、频率、相位等,都有相应的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数字计算机还建立起了控制性能更好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数字控制系统,以及具有控制与管理双重功能的过程控制系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包括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农业机械的自动操作系统等。在军事技术方面,自动控制的应用实例有各种类型的伺服系统、火力控制系统、制导与控制系统等。在航天、航空和航海方面,除了各种形式的控制系统外,应用的领域还包括导航系统、遥控系统和各种仿真器。此外,在办公室自动化、图书管理 、交通 管 理乃至日常家务方面,自动控制技术也都有着实际的应用。随着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几乎涉及生物、医学、生态、经济、社会等所有领域。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涉及到各种电动机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的基础理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论文篇一   《 浅析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   【摘 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控制系统,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推动,这一系统开始趋向于自动化的应用形式。电能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自动化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可以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还介绍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希望对相关电力人员有所帮助,使相关企业生产可以更加安全、稳定的进行。   【关键词】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安全防护   电力拖动系统在工业领域应用极其广泛,伴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人类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很多工业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同时也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自动化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对传统系统的改进与优化,这种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安全稳定,而且满足了企业对自动化机械设备生产运行的要求。为了使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发挥更大的效用,相关人员要研究出更加完善的安全防护 措施 ,这也可以为企业增产以及效益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在工业企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掌握电动机的运行状况,还可以通过信息反馈,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机制的运转情况,比较常见的反馈信息是电流信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中包含着很多的构件,其中电气设备是生产运行机制中比较重要的系统,其也是企业实现机械自动控制的关键因素。在利用计算机设备,可以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直观的从 显示器 中,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计算机等设备的信息反馈,可以有效的实现电力拖动的自动化控制。   实现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运行,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信息的反馈,以及企业生产需求的变化,可以有效的制定出不同的控制方案,还可以实现机械运行的自动化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的编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不但具有强大的计算等功能,还具有操作便捷等特点,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多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这样才能编制出独立的驱动程序,实现多种设备的自动控制。工作人员还要利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实现系统的对接测试,这些步骤有利于简化电力拖动自动化控制编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参数可以认为调动,根据不同的要求,技术人员可以更改编程,所以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变动性。但是从系统的设计原理来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在调整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其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而且是通过信号传输完成下达命令以及执行命令这一系列工作。   2.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的内容选择   2.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对电动机的选择   电动机功率的选择应当与生产机械标准要求直接挂钩,要选择与其相匹配,能够拥有一定负载的电动机,这样,才能保证生产机械的正常运行。电动机采用直流还是交流电需要结合企业经济、技术等方面综合考量,通常情况,企业只需要选择操作简单,稳定性强、价格低廉的交流异步电动机。但如果所在企业生产机械功率大、调速范围广,则可以采用调速性能优质的直流电动机。在选择电动机时也要考虑后期维护问题,任何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可能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故障,为了降低线路损坏对企业生产效益的影响,设计人员一定保证维护工作的便捷性,便于及时抢修。   2.2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对电器控制线路的选择   电器控制线路的选择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不但影响着整个控制系统的安装设计,也影响着电器选择的质量,在选择电器控制线路时,需要参考不同部件的特点以及生产的需求,在控制线路时,要利用总体框架,细化生产线路中局部电器的控制,还要考虑不同设备之间的关联,将局部电器控制融入整体线路控制中,构成完整的控制线路。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保证线路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电器控制线路的选择,需要保证元件选择的正确性,所以,设计人员一定要选择性能良好的设备,这样能延长设备使用年限,还能降低外界因素对电器的影响与干扰,使电器的运行线路更加稳定。相对而言,选择安全可靠的继电器,可以降低电器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可以降低设备维修的成本。另外,在选择具体的电器控制线路时,设计人员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2.2.1触头设计   在选择电器控制线路时,首先要保证线路中的电器触头可以有效的对接在一起。比如,有的线路中,将常闭与常开的电器触头连接在一起,这两种电器处于不同的电源中,很容易因为触头的长期接触而出现短路等问题,而且如果该线路的绝缘防护措施做的不好,则很容易引发线路的安全故障。   2.2.2电器线圈联接   在设计电器的线圈联接时,要注意线路中的电器线圈是否联接正确,如果出现线圈设计失误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也会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在检测电器线圈的联接时,要观察串联的线圈是否存在于交流控制线路中,要保证两个线圈的外加电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另外,非并联的线圈也不能直接联接。   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   3.1短路保护   短路故障一般是因为电流短路而造成局部电气设备绝缘体过热损害,电流过大,容易造成强大的电磁脉冲进而产生电动应力,进而损害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或各种电器设备。   3.2过流保护   如果使用电动机不当,很容易使得电动机超负荷运作,这样会引起电动机局部过电流,一般的过电流能量是正常启动电动机电流的数倍,因此容易损害电动机及系统元器件。   3.3热保护   任何元器件在经过长时间工作时都会出现过热现象,如果电动机绕组或长时间超载运行,那么势必会造成自身温度高于允许值,进而导致电动机出现故障,为避免过热损害,可以采用多个电动机相替换的 方法 进行热保护。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时电动机以及电器线路的选择进行了介绍,这些内容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另外,笔者还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设计人员有所帮助,从而提高该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使其在工业生产应用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凤,杨耕.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实验平台安全性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7).   [2]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黄华.浅析电力系统中的电器控制线路设计[J].科技信息,2010(35).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论文篇二   《 试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更多电器的出现导致电力的需求不断攀升,因而人们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鉴于此,拟通过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应遵循的规章以及安全防护等内容进行分析,为使用者与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电力拖动 自动控制 运行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7-3973(2012)010-028-02   1 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机械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前的工业生产领域中,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保障自身 系统安全 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机械生产要求。电力拖动系统可以很好的对电动机、各类继电器等原件进行保护,进而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故障发生概率。因此,研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提升其自动化程度,增强其安全性,完善其功能,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2 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设计   2.1 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原理   操作人员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得到电动机各信息的反馈,例如电流反馈等。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中,电气设备是实现机械自动控制的核心器件。计算机系统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显示信息显示、运行连锁、安全保护等信息,同时其也是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实现的唯一途径。   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实行不同的自动控制方案。电力拖动自动控制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完成逻辑计算、功能模块化、编程等工作,然后为操作人员提供独立于机械设备的仪器驱动程序,方便使用者可以较快的将程序与自己的系统进行对接测试,方便编程。虽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参数及要求的设定“因人而异”。但从系统的本质来讲,系统构成的基本原理还是殊途同归的,即以计算机为系统的集中控制中心,信号输入给计算机下达指令,信号输出执行指令。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接收信号与输出信号的系统反应如图1所示。   2.2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   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设计方面,是否确定好方案与控制方式将会决定整个设计能否成功。如果宏观方案是正确切实可行的,那么生产设备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的可能性才能得到保障。在设计时,即便出现某个控制环节设计的错误,也可以通过不断改进与测试达到要求,但如果宏观方案一开始就制定有问题,那么设计工作必须等到方案明确后重新开始。   学术领域认为,所谓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方案,其主要是依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例如根据运动要求、加工效率、零部件加工精度等条件来决定电动机运行、类型、数量、传动方式等控制要求。最后将这些调研好的工艺要求与控制要求相结合,作为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电器原件选择的重要参考凭证。譬如说,在设计效率要求较高的加工机床时,拖动方式可以随机变化,如可以使用直流拖动,也可以使用集中拖动等。确定好拖动方案后,拖动电动机的数量以及各项参数也随之明了,控制方式的选择就是控制要求的选择。   2.3 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电动机的选择   在确定好电力拖动系统设计方案后,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电动机的数量、规格及各项参数如额定转速、功率等进行选择与确定。笔者通过 总结 ,归纳出电动机在选择方面应当遵循以下几点:   (1)电动机功率的选择应当与生产机械标准要求直接挂钩,要选择与其相匹配,能够拥有一定负载的电动机,这样,才能保证生产机械的正常运行。此外,在明确电动机功率时,还需对以下三大要素进行综合考虑:1)允许过载能力;2)启动能力;3)电动机发热。确决定电动机功率选择的核心条件是电动机容量,通常,电动机容量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电动机额定功率的确定要进行多次校验确认。   (2)电动机采用直流还是交流电需要结合企业经济、技术等方面综合考量,笔者认为,通常情况,企业只需要选择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维护遍历、价格低廉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即可。但如果所在企业生产机械功率大、调速范围广,则可以采用调速性能优质的直流电动机。   (3)电动机额定转速需要结合以下方面来选择,主要是看所在企业机械匹配的技术经济程度,如企业所需电动机需拥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并较少使用,那么就需要结合企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如果企业使用电动机频繁,那么该电动机额定转速就需要以电动机的动能储存量来选择。   (4)必须在供电电网电压基础上选择电动机额定电压各参数,必须保证两者一致。电动机机构形式要根据企业的作业环境进行选择。   总而言之,电动机数量、规格以及各项参数的选择应当根据企业的经济、技术、作业环境、使用需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要保证所选择的电动机既能满足企业生产机械的实际需求,又能够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与实惠。   2.4 电力拖动设计中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   拖动方案与电动机的选择之后,其次是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电器控制线路是整个电器选择与安装图设计的主要依据,通常,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是,根据所有部件不同的需求,根据控制线路的总体框架来细化局部线路,最后根据生产机械的实际需求与相互关联,将局部线路统筹规划到线路总体框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线路。   设计前期调研:控制线路设计之初,设计者需要对企业生产工艺与机械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控制线路仅需要满足下属三种功能即可:即制动、起动与反向。生产机械工艺较大的企业通常还需要平滑调速、安全预警功能等。另外,操作者能否对控制线路做出及时反应,能否进行操作等问题也都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调研明白。   设计过程的掌控:控制线路能否稳定安全运行取决于控制线路工作是否安全与稳定,因此在选择设计元件时,应当采用性能良好、使用期限长、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稳定的继电器,同时在规划具体线路时,笔者认为,设计人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触头的设计,要保证所有电器触头必须全部正确对接。例如同一电器,如果将常闭与常开的辅助头放在一起,那么当将它们接在不同相的电源上时,很可能由于限位开关上的常开/闭触头产生电位差使得电路短路,如果线路没有良好的绝缘性,那么势必会造成电路短路事故。   (2)设计电器线圈联接时,要保证所有电器线圈正确联接。串联的两个电器线圈一般不能出现在交流控制电路中,即便串联的两个线圈的额定电压和等同于外加电压,也不允许非并联线圈连接。要实现接触器与接触器,接触器与线圈的同步,应当将所有线圈并联在电路中,使所有线圈承受相同的额定电压。   (3)设计后的控制机构,其后期维护与操作必须简单明了,在操作人员采用某种控制方式控制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迅速、快捷的切换到其他控制方式,例如,在进行自动控制时,可以根据需求直接切换到手动控制,所有电控设备都需保证其后期运行的稳定性与维护的便利性,同时还需为其配置隔离电器,以便在仪器出现故障时进行抢修。   2.5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通过总结,归纳出当前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在设计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1)经济简单化原则。企业在选择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时,都想要低廉的价格换来可靠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尽最大努力将系统不必要的电器与触头数量进行减少,线路设计应当最优化。   (2)稳定、安全、可靠性原则。在经济简单化原则基础上选择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较强的元件。   3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   任何系统的出现都需要制定想匹配的安全防护措施,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亦是如此,一般情况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分为两种:一种是计算机系统保护;另一种是电器保护。电器保护是最基本,也是必要的保护,其通常有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欠压保护以及热保护。而计算机系统保护则是不可或缺的保护,它属于高级保护,主要是对确保系统运行、维稳等进行保护。笔者在下文将从以下几点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进行分析:   (1)短路保护:短路故障一般是因为电流短路而造成局部电气设备绝缘体过热损害,电流过大,容易造成强大的电磁脉冲进而产生电动应力,进而损害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或各种电器设备。   (2)过流保护:如果使用电动机不当,很容易使得电动机超负荷运作,这样会引起电动机局部过电流,一般的过电流能量是正常启动电动机电流的数倍,因此容易损害电动机及系统元器件。   (3)欠压保护: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电源电压不能满足电动机正常运作的需求,容易造成系统因欠压而减缓电动机速率甚至同志运作,当负载矩不变时,可以适当的增加电源来提压。另外,欠压还会造成电气释放问题,进而影响系统所有器件的正常工作,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系统故障。所以,笔者认为,当电压达到电动机电压临界值时,可以采取切断电源措施来进行保护。   (4)热保护:任何元器件在经过长时间工作时都会出现过热现象,如果电动机绕组或长时间超载运行,那么势必会造成自身温度高于允许值,进而导致电动机出现故障,为避免过热损害,可以采用多个电动机相替换的方法进行热保护。   (5)安全链:安全链的保护主要涉及五个方面。1)欠压保护的控制;2)过流保护的控制;3)水压保护;4)油压保护;5)轴瓦温度保护。安全链是将上述五种保护串联在一起的保护,无论其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计算机都会直接将自动控制系统关闭。   (6)运行连锁和启动连锁的保护:当计算机接收到信号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所配置的程序完成,该过程主要是预防系统运行时信号条件的消失或电动机缺乏条件启动的保护。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各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加强、完善系统设计与安全防护的意见,以期为设计者与使用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春凤,李旭春,杨耕.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实验平台安全性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7).   [2]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黄华.浅析电力系统中的电器控制线路设计[J].科技信息,2010(35).   [4] 罗毅,李莺.浅析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充要条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有关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推荐: 1. 自动化专业自荐信范文 2. 浅谈电力优质服务论文 3. 自动化专业求职方向 4. 浅谈电力安全管理论文 5. 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硕士论文 6. 有关电力锅炉技术论文

请问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和第五版有什么区别

帮你回答一下,我讲课用过第四版和第五版的。所以关于第三版就不太清楚了。只发表一下第四版和第五版的区别吧。最大的区别就是第五版加入了很多matlab仿真的内容。每一章节的例题和习题都加入了大量的matlab仿真内容,第四版则没有。但是第四版的理论内容讲的比较详细,而第五版却删除了很多有用的理论内容,不知胡先生是怎么想的。

什么是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化技术是当代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最引人瞩目的高技术之一;是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通俗地说,自动化就是用机器设备或系统代替人完成某种生产任务,或者代替人实现某种过程,或代替人进行事务管理工作。严格地说,自动化就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自动控制系统是具有一定功能,可以完成某种控制任务的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与人体的构成和工作机理有很多相似之处:自动控制系统中有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传感器,有相当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控制装置,也有相当于人的手、腿及其肌肉的执行机构。传感器用于检测指令信息、外界变 化信息以及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并将其变换成电信号传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则计算出被控对象的当前状态(称为被控量,或系统的输出量)与所希望的状态(称为输入信号)之差,并根据这一偏差(称为误差信号)按一定规律产生出控制信号,然后经过放大,送给操作执行机构。操作执行机构用于驱动被控对象运动,直到它的状态达到所希望的状态为止。这种把系统的输出或系统的另外一些受控变量和系统的输入作比较后,形成的控制称为闭环控制或反馈控制。

自动控制技术全国及世界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虽然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大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目前,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一、 以工业PC为基础的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将成为主流  众所周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依靠技术进步(即新设备、新工艺以及计算机应用)开始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工业得到飞速发展。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全球市场的形成。全球市场导致竞争空前激烈,促使企业必须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时间(Time to Market)、改善质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以及完善服务体系(Service),这就是企业的T.Q.C.S.。虽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结合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追求更完善的T.Q.C.S.,使企业实现“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给正确的人,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即“五个正确”。然而这种自动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是一种高投资、高效益同时是高风险的发展模式,很难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采用。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以及准大型企业走的还是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的道路。  工业控制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其核心是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  传统的自动化系统,基础自动化部分基本被PLC和DCS所垄断,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部分主要是由各种进口的过程计算机或小型机组成,其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价格之高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PC-based的工业计算机(简称工业PC)的发展,以工业PC、I/O装置、监控装置、控制网络组成的PC-based的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迅速普及,成为实现低成本工业自动化的重要途径。我国重庆钢铁公司这样的大企业的几乎全部大型加热炉,也拆除了原来DCS或单回路数字式调节器,而改用工业PC来组成控制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获得了良好效果。  由于基于PC的控制器被证明可以像PLC一样可靠,并且被操作和维护人员接受,所以,一个接一个的制造商至少在部分生产中正在采用PC控制方案。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安装和使用,有高级的诊断功能,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从长远角度看,PC控制系统维护成本低。由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受PC控制的威胁最大,所以PLC供应商对PC的应用感到很不安。事实上,他们现在也加入到了PC控制“浪潮”中。  近年来,工业PC在我国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PC主要包含两种类型:IPC工控机和CompactPCI工控机以及它们的变形机,如AT96总线工控机等。由于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对工业PC的运行稳定性、热插拔和冗余配置要求很高,现有的IPC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逐渐退出该领域,取而代之的将是 CompactPCI-based工控机,而IPC将占据管理自动化层。国家于2001年设立了“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产业化”工业自动化重大专项,目标就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C-based控制系统,在3(5年内,占领30%(50%的国内市场,并实现产业化。  几年前,当“软PLC”出现时,业界曾认为工业PC将会取代PLC。然而,时至今日工业PC并没有代替PLC,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系统集成原因;另一个是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NT的原因。一个成功的PC-based控制系统要具备两点:一是所有工作要由一个平台上的软件完成;二是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可以预见,工业PC与PLC的竞争将主要在高端应用上,其数据复杂且设备集成度高。工业PC不可能与低价的微型PLC竞争,这也是PLC市场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从发展趋势看,控制系统的将来很可能存在于工业PC 和 PLC之间,这些融合的迹象已经出现。  和PLC一样,工业PC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保持平稳。与PLC相比,工业PC软件很便宜。据Frost & Sullivan公司估计,全世界每年7亿美元工业PC市场里,大约8500万美元为控制软件,一亿美元为操作系统。到2007年会翻一番,工业PC市场变得非常可观。  二、 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非常可靠的控制方案,与DCS和工业PC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同时,PLC也承受着来自其它技术产品的冲击,尤其是工业PC所带来的冲击。  目前,全世界PLC生产厂家约200家,生产300多种产品。国内PLC市场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如Siemens、Modicon、A-B、OMRON、三菱、GE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但都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可以说PLC在我国尚未形成制造产业化。在PLC应用方面,我国是很活跃的,应用的行业也很广。专家估计,2000年PLC的国内市场销量为15(20万套(其中进口占90%左右),约25(3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约为12%。预计到2005年全国PLC需求量将达到25万套左右,约35(45亿元人民币。  PLC市场也反映了全世界制造业的状况,2000后大幅度下滑。但是,按照Automation Research Corp的预测,尽管全球经济下滑,PLC市场将会复苏,估计全球PLC市场在2000年为76亿美元,到2005年底将回到76亿美元,并继续略微增长。  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是PL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基于PLC自动化的早期,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最近几年,微型PLC(小于32 I/O)已经出现,价格只有几百欧元。随着软PLC(Soft 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  当前,过程控制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Ethernet技术的扩展,PLC也不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PLC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可以相信,PLC将继续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转移,尤其是基于工业PC的控制系统。  三、 面向测控管一体化设计的DCS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问世于1975年,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美、日、德等国。我国从70年代中后期起,首先由大型进口设备成套中引入国外的DCS,首批有化纤、乙烯、化肥等进口项目。当时,我国主要行业(如电力、石化、建材和冶金等)的DCS基本全部进口。80年代初期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同时,开始了研制国产化DCS的技术攻关。  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DCS系统研发和生产发展很快,崛起了一批优秀企业,如北京和利时公司、上海新华公司、浙大中控公司、浙江威盛公司、航天测控公司、电科院以及北京康拓集团等。这批企业研制生产的DCS系统,不仅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2001年全国应用的4426套DCS系统中,国产DCS系统为1486套,占35%。短短几年,国外DCS系统在我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不再出现。这些专业化公司不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发展的资本和技术,同时使得国外引进的DCS系统价格也大幅度下降,为我国自动化推广事业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国产DCS系统的出口也在逐年增长。  虽然国产DCS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国外DCS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还较高,其中主要是Honeywell和横河公司的产品。我国DCS的市场年增长率约为20%,年市场额约为30(35亿元。由于近5年内DCS在石化行业大型自控装置中没有可替代产品,所以其市场增长率不会下降。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石化行业有1000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电力系统每年新装1000多万千瓦发电机组,需要DCS实现监控;不少企业已使用DCS近15(20年,需要更新和改造。所以,今后5年内DCS作为自动化仪表行业主要产品的地位不会动摇。  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DCS市场状况如下:  小型化、多样化、PC化和开放性是未来DCS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小型DCS所占有的市场,已逐步与PLC、工业PC、FCS共享。今后小型DCS可能首先与这三种系统融合,而且“软DCS”技术将首先在小型DCS中得到发展。PC-based控制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中小规模的过程控制,各DCS厂商也将纷纷推出基于工业PC的小型DCS系统。开放性的DCS系统将同时向上和向下双向延伸,使来自生产过程的现场数据在整个企业内部自由流动,实现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的无缝连接,向测控管一体化方向发展。  四、 控制系统正在向现场总线(FCS)方向发展  由于3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系统将由DCS发展到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可以将PID控制彻底分散到现场设备(Field Device)中。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又是全分散、全数字化、全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新一代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它将取代现场一对一的4(20mA模拟信号线,给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根据IEC61158的定义,现场总线是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使测控设备具备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提高了信号的测量、传输和控制精度,提高了系统与设备的功能、性能。IEC/TC65的SC65C/WG6工作组于1984年开始致力于推出世界上单一的现场总线标准工作,走过了16年的艰难历程,于1993年推出了IEC61158-2,之后的标准制定就陷于混乱。2000年初公布的IEC61158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子集有八种,分别为:  类型1 IEC技术报告(FFH1);  类型2 Control-NET(美国Rockwell公司支持);  类型3 Profibus(德国Siemens公司支持);  类型4 P-NET(丹麦Process Data公司支持);  类型5 FFHSE(原FFH2)高速以太网(美国Fisher Rosemount公司支持);  类型6 Swift-Net(美国波音公司支持);  类型7 WorldFIP(法国Alsto公司支持);  类型8 Interbus(美国Phoenix Contact公司支持)。  除了IEC61158的8种现场总线外,IEC TC17B通过了三种总线标准:SDS(Smart Distributed System);ASI(Actuator Sensor Interface);Device NET。另外,ISO公布了ISO 11898 CAN标准。其中Device NET于2002年10月8日被中国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  目前在各种现场总线的竞争中,以Ethernet为代表的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通信技术正成为现场总线发展中新的亮点。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能否出现全世界统一的现场总线标准;  (2) 现场总线系统能否全面取代现时风靡世界的DCS系统。  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构造低成本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促进现场仪表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分散化、控制系统开放化,符合工业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在“九五”期间为了加快现场总线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重点放在智能化仪表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化上,补充和完善工艺设备、开发装置和测试装置,建立智能化仪表和开发自动化系统的生产基地,形成适度规模经济。2000年,“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和“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研究开发”两个项目相继完成。这两个项目以及先期完成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开发”项目,针对国际上已经出现的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并存的局面,重点选择了HART协议和FF协议现场总线技术攻关。  总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在经历了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以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后,将朝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方向发展。虽然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FCS发展很快,但FCS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统一标准、仪表智能化等。另外,传统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改造还需要DCS,因此FCS完全取代传统的DCS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DCS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肯定的是,结合DCS、工业以太网、先进控制等新技术的FCS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工业以太网以及现场总线技术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工业现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将在控制领域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五、仪器仪表技术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生产、科研、营销体系。现有各类仪器仪表企业6000余家,年销售额约1000亿元,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据海关统计,除去随成套工程项目配套引进的仪器仪表不计,去年进口各类仪器仪表近60亿美元,约占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的50%。但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水平,随着国际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大多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产品占有我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国产分析仪器占全球市场不到千分之二的份额。  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发展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和基础零部件放到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2001年8月,国家计委把仪器仪表明确列为国民经济重要技术装备,国家经贸委制定并公布的仪器仪表行业 “十五”规划,确立了6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1.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全开放分散控制系统及智能仪表;  2. 新型传感器;  3. 智能化工业控制部件与执行机构;  4. 环境与污染源监测仪器及自动监测系统;  5. 城市污水处理利用成套工艺设备中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6. 炼钢转炉煤气净化回转成套装置中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根据仪器仪表行业的预测,“十五”期间我国仪器仪表市场大致是:2002年1628亿,2003年1790亿,2004年1969亿,2005年2165亿。五年间,平均年市场容量为1806亿(相当于220亿美元),其中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占41%、科学测试仪器占25%、医疗仪器占17%、其它占17%,平均年增长率将不会低于10%。  今后仪器仪表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 仪器仪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产生智能仪器仪表;  * 测控设备的PC化,虚拟仪器技术将迅速发展;  * 仪器仪表网络化,产生网络仪器与远程测控系统。  几点建议:  *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掌握核心技术。  * 加强仪器仪表行业的系统集成能力。  * 进一步拓展仪器仪表的应用领域。  六、 数控技术向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发展  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性数控系统,到现在已走过了51年的历程。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不同层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应运而生,发展很快。目前正朝着标准化开放体系结构的方向前进。就结构形式而言,当今世界上的数控系统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  1. 传统数控系统;  2. “PC嵌入N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3. “NC嵌入P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4. SOFT型开放式数控系统。  我国数控系统的开发与生产,通过“七五”引进、消化、吸收,“八五”攻关和“九五”产业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上掌握了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控开发、生产基地,培养了一批数控人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数控产业,也带动了机电控制与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型数控系统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逐渐被用户认可。  国外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是:  * 新一代数控系统向PC化和开放式体系结构方向发展;  * 驱动装置向交流、数字化方向发展;  * 增强通信功能,向网络化发展;  * 数控系统在控制性能上向智能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科技和生产发展的资本与动力,而机床工业,作为机器制造业、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装备部门,毫无疑问,其战略性重要地位、受重视程度,也将更加鲜明突出。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年,我国机床工业产值已进入世界第5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3位,达47.3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53.67亿美元。2002年产值达260亿元,产量居世界第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数控化率还不高,目前生产产值数控化率还不到30%;消费值数控化率还不到50%,而发达国家大多在70%左右。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高档次的数控机床及配套部件只能靠进口,使我国机床的进口额呈逐年上升态势,2001年进口机床跃升至世界第2位,达2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  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成为未来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发展的主要趋势:  * 向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 向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 向PC-based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  * 出现新一代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机械加工向虚拟制造的方向发展。  * 信息技术(IT)与机床的结合,机电一体化先进机床将得到发展。  * 纳米技术将形成新发展潮流,并将有新的突破。  * 节能环保机床将加速发展,占领广大市场。  七、 工业控制网络将向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方向发展  自从1977年第一个民用网系统ARCnet投入运行以来,有线局域网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技术价格方面的优势,获得了成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工业现场,一些工业环境禁止、限制使用电缆或很难使用电缆,有线局域网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无线局域网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将在工业控制网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是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无线局域网可以在不采用网络电缆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无线网通信协议通常采用IEEE802.3和802.11。802.3用于点对点方式,802.11用于一点对多点方式。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接入站(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以无线网卡使用最为普遍。无线局域网的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移动漫游、网络管理以及与3G等其它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成千上万的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通常这些设备提供的通信接口是RS-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设备使用隔离型信号转换器,将工业设备的RS-232串口信号与无线局域网及以太网络信号相互转换,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b和以太网络IEEE 802.3标准,支持标准的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有效的扩展了工业设备的联网通信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全新概念。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得工业现场的数据能够通过无线链路直接在网络上传输、发布和共享。无线局域网技术能够在工厂环境下,为各种智能现场设备、移动机器人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高带宽的无线数据链路和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有效地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工业控制网络的通信性能。  八、工业控制软件正向先进控制方向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诞生至今,工业控制软件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工业控制软件作为一种应用软件,是随着PC机的兴起而不断发展的。工业控制软件主要包括人机界面软件(HMI),基于PC的控制软件以及生产管理软件等。目前,我国已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监控软件平台、先进控制软件、过程优化控制软件等成套应用软件,工程化、产品化有了一定突破,打破了国外同类应用软件的垄断格局。通过在化工、石化、造纸等行业的数百个企业(装置)中应用,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和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0年,“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大型骨干石化生产系统控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了验收。  作为工控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人机界面组态软件研制方面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展,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为企业测、控、管一体化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工业控制软件将从人机界面和基本策略组态向先进控制方向发展。  先进过程控制APC(Advanced Process Control)目前还没有严格而统一的定义。一般将基于数学模型而又必须用计算机来实现的控制算法,统称为先进过程控制策略。如:  * 自适应控制;  * 预测控制;  * 鲁棒控制;  * 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  由于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这些软件也身价倍增。国际上已经有几十家公司,推出了上百种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流程工业应用软件产业。因此,开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打破外国产品的垄断,替代进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工业控制软件将继续向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开放性发展方向。  结束语  工业信息化是指在工业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在集成平台上,实现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综合利用等。在“十五”期间,国家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以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制造业领域的优质高效生产,振兴装备制造业;三是改造提升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水平、工艺和装备水平。国家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发展高技术,形成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由于大力发展工业自动化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国家整体国力、调整工业结构、迅速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国家将继续通过实施一系列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动化与自动控制的区别是什么?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1、自动控制只是自动化里面的一部分。

自动控制原理。下图中三个非线性环节串联等效的过程能有人写下么?

我估计是没人写的出来。。。。

自动控制原理与数学建模

1.看着你给出的几个表达式,估计是二阶系统求传递函数之类的题型. 2.求导是理所当然的,对于变量均关于时间 t 求导,电阻、电容和电感系数等常数不变. 3.如果你觉得数学方法不好理解,可以试一试”等效电阻法“.将电容的阻抗表示为Cs,将电感的阻抗表示为1/(Ls),化简电路图(主要是化简电阻),运用电压电流的关系,得到输入与输出(或者与其它变量)的关系式,再关于零初始条件下的反拉氏变换即可得到答案.一般的关于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系统求传递函数,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容易理解,而且方便,有相当一些课本上就是这么求解的. 4.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夏德考研会考吗

会考的。开始看的时候是有点难,但是看书超过三遍以后,特别是结合题目做过以后,感觉没那么难,控制中很多计算都是有公式的,没有太大的变数,一般情况下考到120是很正常的。学的好的能考140以上,时域和频域分析中重点,但是考的题一般不难,如果怕用的高数的话,那考研就难的,数学是基础,学工科还是把数学好好学学呀。

自动控制原理中的伯德图求法

由一个积分环节,一个惯性环节(转折处斜率要减少20dB/dec)组成。整理后得到 T(s)=20/s(s/0.5+1) 即放大倍数为20,转折频率为0.5.由幅频特性得到剪切频率为3.14.幅频特性曲线就可以确定下来了。相频特性曲线的确定:由于有积分环节,相频特性曲线从-90°出发,在3.14处为135°,最终趋于-180°。

谁有自动控制原理习题

部分习题答案已经发到你邮箱了

自动控制原理,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不同意答案的做法!正确步骤如下:1.根据校正后的稳态误差ess=0.2=1/kv,推出kv=5,而kv=limsG(s)=K,则K=5 待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5/s(s+1)(0.5s+1)2.画出待校正系统的Bode图,求出wc(截止频率),这个不多说了,我跟你讲过2次了3.滞后校正的原理:利用高频幅值的衰减特性,以降低开环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4.根据相角裕度的要求,我取校正后相角裕度为45度(要求大于40度即可,我也可以取46度)求出新的截止频率wc"<wc5.由于所加滞后环节产生的最大滞后角的频率远离截止频率,故在截止频率附近的相角图像几乎不变,截止频率减小导致相角裕度变大了6.这样在新的wc"的时候Bode图L(wc")>0,而滞后校正装置的L(wc")<0,两者叠加,使得校正后L"(wc")=07.20log5/wc"+20logb=0,推出b=wc"/58.取1/bT=0.1wc",求出T如果你看不懂,请仔细看看书吧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问题

你看下解答吧,没看到你的解答,也不清楚哪里不一致了!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

关于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发展但是其上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 自动化装置的出现和应用(18世纪以前) 古代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减轻自己的劳动,逐渐利用自然界的动力(水力、风力等)代替人力、畜力,以及用自动装置代替人的部分繁杂的脑力劳动和对自然界动力的控制。(2)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上的应用,是以瓦特的蒸汽机调速器作为正式起点。1788年﹐瓦特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使蒸汽机变为既安全又实用的动力装置。此时的自动化装置是机械式的,而且是自力型的。(3)局部自动化时期(20世纪40~50年代) 在1943~1946年,美国电气工程师J.埃克脱(Eckert)核物理学家J.莫奇利(Mauchly)为美国陆军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基于电子管和数字管的计算机(Electronic Digit Computer)——电子书子积分和自动计数器(ENIAC)。随后人们对计算机进行了多次改良,使之更加实用。同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程序控制和逻辑控制以及应用数字计算机直接控制生产过程,奠定了基础。目前,小型电子数字计算机或单片机已成为复杂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组成部分,以实现复杂的控制和算法。(4)综合自动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起末至今) 在这个时期,经典控制理论已不能满足复杂工业化的需求,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形成了许多各分支。

急求网上农大作业答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

急求网上农大作业答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帮你希望您早日解决问题

plc与伺服控制系统有什么区别,自动控制里是否都需要两者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伺服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领域中常用的两种控制方式,它们有以下区别:功能不同:PLC是一种通用型控制器,能够实现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数据采集等多种功能;而伺服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精密位置控制,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控制方式不同:PLC通过编程实现控制逻辑,可以灵活地进行控制策略的调整和修改;而伺服控制系统通常采用闭环控制,通过反馈信号实时调整输出,以实现精确的位置或速度控制。应用领域不同:PLC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可以控制各种设备和工艺流程;而伺服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需要高精度位置控制的场合,如数控机床、印刷设备、机器人等。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需要同时使用PLC和伺服控制系统。一般来说,如果只需要简单的逻辑控制或者控制策略较为复杂但对运动控制要求不高,可以只使用PLC进行控制;而对于需要精密位置控制的应用,需要使用伺服控制系统来实现。当然,在某些应用中,可能需要同时使用PLC和伺服控制系统来完成不同的控制任务。

自动控制原理中,如何求阻尼比与根轨迹的交点?

不是很明白你的问题,如果你是知道了阻尼比,则可以画出一条阻尼线,阻尼线如果与根轨迹有交点,且这个交点可视为主导极点的话,则可把交点设置出来,形式就是标准二阶系统欠阻尼时的根的形式(阻尼已知,只有wn未知),接下来要关注系统有几条根轨迹了,比如,系统是3阶系统,那么每个参数K对应有3个特征根,前面提到的主导极点是一对,第3个极点可以假设出来,应该在实轴上的;把刚才设置的主导极点代入特征方程,与系统的特征方程比较可得到设置的参数!!找个练习题,试试看,体会下!!!

推荐复习自动控制原理优秀的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这玩意全都是积分和微分,害的我挂了好几次。。。

自动控制原理,梅森公式解答,如图,L3和L1为什么不是互不接触回路

中间有条通路是1,两个节点算同一个节点

自动控制原理,稳态输出

求这个阶跃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信号与系统 高等数学 自动控制原理

见图片。

自动控制原理 稳态误差问题:终值定理的适用条件

E(s)为系统偏差拉氏变换,sE(s)的极点均位于复平面左半平面,坐标原点处也可以有唯一的极点,便可使用拉氏变换中值定理

试述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答案】:根据控制论的原理,可以把人体功能的调节系统看作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其中由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发出活动的信号,而受控邵分的活动可被相应的感受装置所感受,则将受控部分的活动情况作为反馈信号再返回到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身的活动以调整对受控部分的指令,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更加精确的调节;这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即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信息联系。人体各种功能调节系统中的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部分(如反射中枢、内分泌腺等),可以看作是控制部分;而各种效应器、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则是受控部分,其所产生的效应可称为输出变量。来自于受控部分的反映输出变量变化情况的信息,称为反馈信息,它在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信息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达到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

哈工程自动化考研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第几版的?

···既然出了新版的,证明新版更合理一些所以搜索这一两年出的版本就行了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考研自动控制原理参考书

我也是13考华理控制的。去华理研究所院可一查到啊815微机原理 《微型单片机原理、应用与实验》(修订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任选一本作为参考书) 张友德、赵志英、涂时亮 吴秀清、周荷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38 816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 Control Systems (任选一本作为参考书) 胡寿松 胡寿松 Naresh K.Sinha 国防工业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本校印

考研考哈工大,国防工业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 科学出版社出的这本书有什么不同

最好用人家的指定教材!别的参考书可以看但是指定教材必须看

胡寿松老师的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和第五版哪版更好,更适合考研用?

胡寿松老师的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和第五版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只是第五版增加了一些工程应用的例题和习题以及Matlab仿真介绍!如果是考研的话,建议关注你准备报考学校相关专业考试大纲的参考书来选择!祝你好运!

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反馈、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中的结构图化简一题

不让用梅森公式,就直接列方程组呗,其实就是推导梅森公式的步骤。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