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研究领域介绍

2023-08-22 23:02:42
共1条回复
大鱼炖火锅

  南洋理工大学物理和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可申请的学位包括本科、硕士及博士,那么该学科有哪些重要的研究领域呢?跟着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学科纵览

  我们提供三个核心领域的本科理学士(荣誉)课程,以及研究生博士和理学硕士课程:

   这三个部门共有100多名教职员工,250名全职研究人员和25名行政人员。超过2000名本科生注册我们的理学士(荣誉)课程,350多名研究生注册我们的博士和理学硕士课程。

  SPMS综合体位于南大主要学术综合体南脊的尖端,于2009年7月21日由新加坡教育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Ng Eng Hen博士正式开放。这个科学综合体是由努力为教育和研究提供有利的环境。化学部门拥有一系列尖端化学设备,包括最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器和质谱仪。它的安全功能 模仿牛津化学大楼的建筑,该建筑被认为是科学界最安全的设计之一。

  数学科学部分设计有良好的交互式会议空间,以促进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关于数学问题的讨论。它还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设施,用于数学的现代计算应用的教育和研究,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分析,密码学和密码分析等领域。物理和应用物理部门拥有众多设备齐全的教学和研究实验室。它拥有机械研讨会,电子研讨会和材料科学设施,用于物理教育和研究,包括原子力显微镜,液氦再液化器,电路板制造商和3D打印机。SPMS综合体还拥有专门的研究中心,致力于光子学和材料物理学的重点研究。

  二、研究领域

  1.化学研究导论

  化学和生物化学系的研究涉及广泛的主题。我们在 合成化学,生物和药物化学,成像和传感方法, 主要化学组和飞行化学方面特别强大。截至2017年,NTU 在Nature Index 中的化学研究中排名第13位,在全球学术机构中排名第13位。SPMS化学建筑我们坐落在世界上最好的化学建筑之一,配备了最先进的仪器,包括七个高场核磁共振(NMR)光谱仪,多个质谱仪,一个电子顺磁共振(ESR)光谱仪,一个共聚焦显微镜,多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三个X射线衍射仪,以及一系列HPLC和GC。我们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研究人员都可以使用这些工具。

  2.合成化学与催化

  合成化学领域涉及新化学反应的开发和具有独特性质的目标分子的制备,例如生物活性天然产物,药物,聚合物和功能材料。 合成化学研究的进展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至关重要,特别是化学和制药行业。

  我们部门的合成化学家对以下主题进行研究:催化脂族CH键官能化;在没有贵金属有毒过渡金属的情况下进行环境良性分子转化(包括普遍存在的前排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铜,铁,镍和锰以及高性能有机催化剂);复合天然产物和功能材料的合成;生物质转化;生物分子功能化的方法;体内催化;用于连续制造的集成合成方法。

  3.生物和药物化学

   在这一化学领域,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化学合成方法,以解决药物和生物医学方面的挑战。 我们在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包括以下主题:新型抗癌和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合成;生物分子的计算建模和模拟;合成和研究细胞表面结合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唾液酸多糖和脂多糖;噬菌体展示和肽化学;合成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天然产物。

  4.成像和传感技术

  对生物细胞及其成分进行成像的能力对于一系列科学和技术应用至关重要,包括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和药物的作用方式。我们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强大的成像方法,改进目前基于荧光或生物发光有机染料的方法。

  我们还在开发用于传感污染物,毒素,病原体和爆炸物等化学品的新技术。这一系列研究涉及开发新的化学过程,以便目标分子的存在触发可以使用电子或光学仪器精确测量的化学信号。这涉及了解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如溶解度,荧光猝灭,光漂白,蛋白质标记相互作用,标记细胞相互作用等。

   具体研究课题包括:开发有效的多路复用标签;了解染料和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的特性;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的认识;电化学传感;基于膜的生物传感。

  5.化学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块中,主要元素元素(s-和p-块)是最不相似的,具有比任何其他元素块更广泛的属性。主要元素范围从高反应性非金属元素(如氟)和半金属(如硅)到高活性碱金属(如钾)。基础化学的长期挑战之一是理解主要化学组的惊人和不可预测的性质。

  我们有几个强大的团队参与主要的小组研究,特别关注含有主要元素元素的化合物的合成,并研究它们的反应模式,着眼于可能的应用。研 究课题包括:主族化合物的新型键合和结构范例;主要有机金属化学及其应用;催化中的主要元素及其应用;主要元素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的影响(如杂环化学、碳类似物、低价化合物、过渡金属簇和不对称合成);电子应用(包括用于光电子学的分子材料,用于电子器件的新π电子系统,用于分子线和主族磁系统的主族过渡金属系统);新型材料(如光催化剂掺杂或石墨烯掺杂)。

  6.飞秒

  使用最先进的光谱技术,现在可以研究在超短时间尺度(超快现象)以及超小长度尺度(低至单个分子水平)发生的化学过程。化学和生物化学部的研究人员开发了用于研究基本光物理反应的敏感技术,这些反应控制着太阳能电池等设备的效率。我们还将单分子显微镜应用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以改进抗菌和抗癌治疗的设计。在超快现象领域,我们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新的超快多维光谱技术,可用于观察传统方法无法检测到的现象(如瞬态吸收/泵浦探测光谱) 。这些技术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的超快能量转移过程,研究光伏和光电材料的超快动力学等。

  7.磷催化剂

  二氢吡啶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物应用的化学品,包括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以及在基本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Rei Kinjo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一种合成DHP的开创性程序,该程序便宜,高效且无毒。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了美国化学会志在2018年一月。NHP-OTf催化吡啶向各种DHP化合物的转化。DHP在结构上非常类似于吡啶,有机化合物便宜且易于合成。然而,由于需要危险且昂贵的化学品,以前用于将吡啶转化为DHP的方法都是不经济的,结果DHP化合物由完全不同的起始材料制成。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将哌啶转化为DHP的催化剂,但这些催化剂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如铑或钌,不能用于制造药物。

  Kinjo教授和他的团队现已开发出一种无金属催化剂,用于将吡啶转化为各种DHP化合物。这种新型催化剂称为1,3,2-二氮杂苯并三氟磺酸盐(NHP-OTf),在室温下起作用,化学上使用起来很简单。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它为合成众多重要药物开辟了一条经济环保的途径。 新催化剂NHP-OTf不仅因其潜在的应用而且其科学新颖性值得注意。“在磷化学的整个历史中,没有人利用这种特殊的化学基团双配位磷阳离子用于催化之前,”Kinjo教授说。“这确实是第一个例子,它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磷催化领域的开端。”

  8.燕窝的颜色

  食用燕窝或燕窝是现如今最昂贵的亚洲美食之一,零售价约为每公斤5000新元。它已经在中医药方面开了一千多年,并形成了数十亿美元的年度贸易。它通常是白色的,但也有红色版本,称为“血巢”(血燕,xuu0115yàn),它显着更昂贵,并被认为具有更多的药用价值。几个世纪以来,红色的原因一直是个难题。与流行的观点相反,红色的燕窝不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造成血液中红色的蛋白质。

  现在,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的化学家李秀英教授和他的博士生Eric Shim 解释了红燕窝的颜色。在2018年5月由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农业和食品化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说,红色是由活性氮物质的蒸气引起的,在鸟屋或洞穴的大气层中,与最初形成的白色燕窝。研究人员还指出,燕窝还会从蒸气中吸收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些物质可能致癌(致癌)。这可能意味着非白色燕窝对人体健康有害。有糖蛋白酪氨酸(顶部)的白色燕窝可以与含氮蒸气反应成为含有3-硝基酪氨酸的红色燕窝(底部)。

  食用燕窝主要由一种叫做糖蛋白的物质组成。通过对白色和红色燕窝进行生化和光谱分析,李教授和他的学生指出了酪氨酸(糖蛋白中的氨基酸)所起的关键作用。红色燕窝含有酪氨酸,它与活性氮物质结合形成一种叫做3-硝基酪氨酸的新分子。在高浓度下,这种分子产生丰富的红色,而在较低浓度下,它产生黄色,金色和橙色的颜色,见于其他品种的燕窝产品。正如Lee教授所解释的那样,产生这种化学反应的活性氮物种的蒸气来自鸟粪。“红色的巢穴和一般有色的巢穴都是在维护不善的鸟屋里生产的,那里的地板上有很多鸟粪,”他说。“金丝燕以微小的飞虫为食,因此鸟类的粪便富含蛋白质或氮。细菌会分解鸟类粪便,产生活性氮物质的蒸气,从地板上升起并与上面燕窝中的酪氨酸反应。“

  通过这项研究,红色燕窝的颜色难题已经得到解决,尽管大多数人没有想到。 该研究还解释了为什么红色燕窝含有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已知会导致致癌化合物。 相反,白色燕窝有能力清除当我们的身体有疾病相关的硝化应激时产生的活性氮物种,例如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等。这可能是消耗白色燕窝的好处之一。可能的好处。

  9.用于固氮的纳米结构

  氮占我们周围空气的78%,是一种天然丰富的原料,可用于生产燃料和肥料的氨。20世纪化学的重大发明之一是Haber-Bosch的“固氮”工艺,或将氮转化为氨。Haber-Bosch工艺是目前人体中大约一半氮的原因,但由于它是在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的,因此它消耗的能量高达世界总能量输出的2%。研究组凌邢已开发了无哈柏法的极端条件下有效地执行固氮的新方法。他们的方法是将固氮催化剂与称为金属有机骨架的纳米结构相结合。通过调节氮和水分子进入催化剂表面的途径,MOF允许在室温和大气压下以常规电化学方法的效率超过18倍的氮氨转化率发生。

   将来,这种方法可用于直接从大气中直接采集化学燃料或其他氨基化学品。 如果成功,这些发展可能会彻底改变目前的工业化学制造方法,这些方法往往是不可持续和污染的。凌教授和她的合作者推测这种方法甚至可以用来从大气中提取温室气体,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10.数学研究导论

   二十一世纪为数学科学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现如今、科学、工程、医学、商业、国防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依赖于从数学科学领域借鉴的思想,技术和技能。它们包括复杂系统的建模和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大量数据分析。数学科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开展互联网搜索,网上银行,计算机动画,天气预报,医学成像,商业和军事优化,库存控制和金融风险分析等活动。由于其基本性质,数学在任何一所主要大学的教育使命中发挥着独特的核心作用。这是我们的特殊责任,而且作为一个部门,我们一直努力完成这项任务。

  我们为我们高度活跃的研究人员感到自豪,这使我们能够成功地吸引有竞争力的研究经费。我们教师的研究成果已在着名期刊上发表,并定期邀请他们在高级会议上发言。这有助于在数学科学部培养充满活力的研究文化,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访客,呼吁我们的部门并寻求与我们的教员合作。我们还定期组织研讨会和会议。数学科学系拥有超过35名全职教师,15名访问/兼职/副教职员工,30 多名博士后和研究生研究员,以及30多名研究生。

  我们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非常活跃,包括:纯数学数论,几何,代数,分析,拓扑,随机矩阵理论,概率;编码和密码学代数编码理论,网络编码,密码设计,安全多方计算,密码分析;计算数学算法设计,通信复杂性,量子计算,计算模型,算法信息论,可计算性理论;应用数学和统计学运筹学优化,多尺度建模方法,多变量分析,随机分析,金融数学,生物学应用。

  11.超材料逻辑门

   光子超材料是设计用于操纵光流的人造结构,通常以使用天然材料无法实现的方式。 他们最有希望的应用之一是光学计算,其中逻辑操作是用光执行的。用于此应用和其他应用的超材料必须是“可重新配置的”,这意味着必须能够根据需要改变其光学特性。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Ranjan Singh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了第一个能够在多种配置之间轻松切换的超材料设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2018年10月的一篇论文中,该团队表明他们的超材料甚至可以用于实现逻辑门,例如非AND和异或。超材料基于微机电系统,包含微米尺寸的机械臂,当提供电压时弯曲。

  虽然之前已经证明了可重构的超材料,但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设计超材料以在两种以上的配置之间切换。这种切换需要对超材料中的不同组件之间的复杂电磁相互作用进行极其精细的控制。新的基于MEMS的设备通过采用Fano共振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现象允许存储在电磁振荡器中的能量随着振荡器的性质的调整而变化很大。

  超材料包含许多副本的一对干草叉形铝天线,沉积在硅芯片上。干草叉的臂长仅25微米,充当微小的电磁振荡器,在太赫兹频率下谐振(机场的毫米波安全扫描仪使用的频率相同)。当向每个干草叉提供电压时,它会从硅表面弯曲并抬起,从而改变两个干草叉之间的微妙Fano共振。因此,不同的电压组合显着改变了器件散射太赫兹频率光的效率。为了创建逻辑门,团队让两个干草叉上的电压用作逻辑输入位(00,01,10或11),并设计超材料,使得通过器件传输的光量对应于所需的逻辑门的输出。例如,在XOR门中,当输入为01或10时输出为1(高传输),当输入为00或11时输出为0(低传输)。

  “这是一个新颖可靠的超材料设备平台,”南大的博士生Manukumara Manjappa解释说,他是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的第一作者。“在未来,我们设想使用它来开发基于红外和太赫兹频率的光的存储器件。超材料可以作为随机存取的存储器,比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更快地执行多通道数据处理。

  12.合成量子材料

  量子材料,例如石墨烯,是从下面的原子的特殊量子特征得到它们的特性的材料。 尽管它们具有巨大的技术前景,但由于原子排列的可能方式非常多,新量子材料的开发往往涉及艰苦的反复试验。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的一篇新的Perspective文章中,Justin Song(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他的合着者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设想了一种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设计量子材料。他们主张使用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它是通过堆叠原子级薄的二维薄片而产生的,如下图左图所示。

  这样的堆栈是令人兴奋的,因为它们可以呈现出现在单个2D薄片中的“紧急”特征。这种现象类似于日常观察,即当两个网格相互重叠时,会出现催眠的“莫尔图案”,如图的右图所示。Song和Gabor在vdW异质结构和光子超材料之间进行了类比,光学物理中使用的人造材料创造了隐形装置,超级透镜和其他奇特装置。“就像亚波长图案模塑光学超材料中的光流一样,vdW叠层的纳米级特征可以改变电子流过量子超材料的方式,”Song解释道。

  尽管光学超材料在过去20年中经历了广泛的研究,但vdW异质结构的特殊性质才刚刚开始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将2D材料布置成堆叠的多种方式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工具箱”来设计新的材料属性。在他们的文章中,Song和Gabor指出量子超材料可以比它们的光学超材料对应物开辟更多的可能性,因为电子是带电的并且可以彼此强烈相互作用,而光子不相互作用。“最近vdW异质结构中不寻常的量子行为的例子已经出现在该领域的不同部分,”宋说,他指出了世界各地研究小组对vdW异构结构的最新结果。“我们想知道是否可能存在一些广泛的统一框架,或者是否可以为量子工程制定一套策略。”他们设想电子之间的工程相互作用产生集体电子现象,例如传统材料中没有的新形式的超导电性。

  13.钙钛矿LED

   在由钙钛矿材料的发光二极管的效率记录已被国际化的团队,其中包括研究小组取得启华熊教授在物理和数学科学学院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该论文集于2018年10月出版的“ 自然 ”杂志上发表,其中包括华侨大学(中国)和多伦多大学(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宣布了发光二极管效率达到20%的新世界纪录。由卤化钙钛矿材料制成。卤化钙钛矿是一类廉价且天然丰富的材料,有望在下一代LED,太阳能电池和其他电子设备中取代传统半导体。新的20%效率记录非常重要,因为这意味着钙钛矿LED的效率首次与商用常规LED,有机LED和量子点LED相当。

  由诸如砷化镓之类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常规LED因其高效率而得到广泛使用。这种效率(定义为成功转换为光的电功率的比例)对于商用LED而言为15%至25%。相比之下,白炽灯泡的效率仅为2%左右。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用称为卤化钙钛矿的材料取代传统半导体。基于钙钛矿的器件的一个主要吸引力在于它们可以通过诸如喷墨印刷或旋涂的方法制造,这些方法比标准半导体制造技术便宜得多。

  熊启华教授,该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在制造过程中混合精心挑选的添加剂,可以去除全无机钙钛矿原子结构中的许多缺陷。由于这些缺陷浪费地散布在材料中流动的电流,因此去除它们导致发光效率的显着跳跃。该团队发现效率超过20%,而早期钙钛矿LED的最高效率为12%至14%。“钙钛矿LED的制造成本要便宜得多,” 该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熊教授解释道。“我们实现了与商用LED相媲美的效率这一事实非常令人鼓舞。它标志着未来用于照明和显示屏的更便宜的LED迈出了一步。”

  14.量子力学

  发布在自然通讯,副教授大卫Wilkowski教授和他的同事就实现的一个量子力学的版本报告,傅科摆,采用冷原子云。福柯钟摆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示范实验,经常在世界各地的科学中心展出。当摆锤自由摆动时,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几何效应,其振荡平面在一天中会旋转。在量子力学中,类似的旋转可以在描述量子系统的“状态向量”中发生,但有一个关键区别:在某些情况下,量子旋转可以是“非阿贝尔”,这意味着它还取决于系统的起点。这是一种本质上的量子效应,在经典物理学中没有对应物。

  Wilkowski副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大约10,000个锶原子(87 Sr)的云上进行了实验,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约-273°C)。他们使用三种激光的组合来操纵原子的“旋转”,产生类似于经典福柯钟摆中地球自转的效果。然后,他们观察到原子的自旋经历了非阿贝尔几何变换。这种对原子自旋的微妙几何控制在容错量子计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5.Plasmons的内部结构

  金属中的电子可以共同振荡以产生称为“ 等离子体 ” 的波。等离子体的性质已经在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得到应用,从生物成像到光探测。最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可用于压缩和操纵纳米长度尺度的光,远低于自由空间中光波的波长。然而,等离子体本身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相对简单的波浪状物体,缺乏任何有趣的内部特征。Justin Song教授小组的理论工作挑战了这一假设。在2018年4月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X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小组报告说,普通金属中的等离子体含有可能影响其运动的隐藏内部结构。

  就像鸭子的疯狂划桨隐藏在水面之下,当它在池塘中滑行时,一个看似简单波浪的等离子体实际上由旋转的微观电流组成,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研究人员表明,这些模式可以用来改变等离子体的轨迹; 例如,从表面反射的等离子体经历可以通过磁场控制的平行移位。在未来,这一基本理论发现可能会导致用于控制光学器件中的等离子体的新技术。

  16.蟑螂如何感知磁场

  某些动物可以感知磁场,甚至可以使用磁场进行导航。然而,这种能力的潜在机制仍然是一个难题。其中一个主要的科学假设是这些动物利用含有可旋转磁性纳米颗粒的特殊细胞,类似于微小的罗盘。Rainer Dumke 教授和Tomasz Paterek 教授的研究小组发起了一项调查这一现象的合作。通过创建一个定制的,高灵敏度的原子磁力计,他们能够对活体昆虫中的磁性粒子动力学进行首次研究:American Cockroach

  他们发现纳米粒子在活体和死亡动物中的表现非常不同。他们的研究结果缩小了蟑螂体中磁性纳米粒子的可能性范围,但也暗示这些纳米粒子不是蟑螂的磁场感应能力的原因。这些发现发表在2018年3月的“ 科学报告 ”杂志上,是动物感知磁场的长期难题中的重要一步包括人类是否能够这样做的有趣问题。该研究课题的进展可能会在未来基于生物学原理的磁传感器中得到应用。

相关推荐

博科摆是什么原理?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为证明地球自转所设计的一种摆,称为博科摆.傅科摆绳长67米,绳端摆锤重27千克,这种摆自由摆动时间较长,便于人们观察.摆下有一个有刻度的圆盘,盘上刻有通过圆心的直线.静止时,摆锤正中应对准盘的圆心,观察时先确定盘中某一直线与通过圆心的子午线重合,然后推动摆锤沿子午线方向作南北方向转动.过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摆动方向偏离了子午线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时间越长,偏转的角度越大.摆开始动以后,除重力外,没有受其他力的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的方向是应该不变的;但摆却偏转了.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我们站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自转,感觉不到子午线的方向在变化,反而觉得是摆在偏转.假若傅科摆在北极,以极点为圆盘的中心,转一周为24小时,每小时偏转15°.摆若设在赤道,则不发生偏离;摆若在赤道与两极之间的任何纬度上,摆动平面偏转角速度(θ)与纬度(φ)的正弦函数成正比.即θ=t·sinφ.(t为地球每小时所转的角度).在南半球,摆向左偏转.
2023-08-14 18:09:551

简述“傅科摆”是怎样得出地球自转的结论的?

“傅科摆”其实就是一个小角度单摆。利用“傅科摆”来证明地球的自转,是利用了小角度单摆的性质。小角度单摆有以下性质:单摆在摆动时,可视为简谐运动,完成每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相等,为单摆的周期;单摆的周期只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与摆的质量和振幅无关;在振动过程中,摆的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回复力等都随时间呈周期变化,且摆的机械能守恒,摆动的方向因惯性而不变。用“傅科摆”来证明地球的自转,正是利用了单摆运动中其摆动方向因惯性而不变的性质。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不受到外力作用时,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原理
2023-08-14 18:10:031

傅科摆为什么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因为它利用了摆摆动方向不变的原理
2023-08-14 18:10:198

傅科摆为什么能够证明地球在

傅科摆就是用来证明地球的自转的.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 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 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023-08-14 18:10:492

谁知道北京天文馆里面的傅科摆的工作原理啊!

 证实地球自转的仪器,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发明的。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它的自转轴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观察地球的自转效应并不难。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摆长从3米至30米皆可。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往返摆动。几小时后,摆动平面就偏离了原来画的参考线.这是在摆锤下面的地面随着地球旋转产生的现象。  由于地球的自转,摆动平面的旋转方向,在北半球是顺时针的,在南半球是反时针的。摆的旋转周期,在两极是24小时,在赤道上傅科摆不旋转。在纬度40°的地方,每小时旋转10°弱,即在37小时内旋转一周。  显然摆线越长,摆锤越重,实验效果越好。因为摆线长,摆幅就大。周期也长,即便摆动不多几次(来回摆动一二次)也可以察觉到摆动平面的旋转、摆锤越重,摆动的能量越大,越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自由摆动。图中拍照的是悬挂在北京天文馆球形展览大厅天花板上的傅科摆摆锤部分。
2023-08-14 18:10:561

博科摆是什么原理?谁能告诉我?

顶二楼的!
2023-08-14 18:11:073

傅科摆为什么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就是用来证明地球的自转的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 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 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 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 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 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 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 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 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 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 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 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 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023-08-14 18:11:141

傅科摆原理 图解

傅科摆其实就是一个单摆,区别在于它的规模非常大,设置在法国巴黎先贤祠的穹顶上,摆长达到了67米,而摆锤的直径达到了30公分,重达27公斤。摆线也是选用比较细的钢索,而且如此长的摆长和如此重的摆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减小地球自转给单摆造成影响。我们平时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的原因是我们就站在地表,总是跟着地球在自转,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或者是多么精密的实验,我们都无法察觉到地球在动。傅科摆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可以利用摆锤摆动时的惯性来抵抗掉地球的自转。也就是地球自个转自个的,傅科摆依靠惯性摆动,不会跟着地球旋转。当傅科摆在一个平面上摆动的时候,由于只有向下的重力存在,没有其他的外力,因此摆动的时候摆锤应该只会在一个平面上摆动。如果地球本身也不自转的话,那么摆动平面更不会发生偏移,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傅科摆的摆动平面在旋转。平面偏移的速度跟所处维度有关系,根据巴黎的维度,傅科摆平面每小时有11°的偏移量,也就是转一周的话需要31小时47分。如果把傅科摆放到北极极点,那么傅科摆的平面偏移量每小时就是15°,转一圈刚好24小时。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而且在北半球傅科摆摆动平面的偏移方向为顺时针,要是把实验挪到南半球偏移方向就变为了逆时针。在赤道上则机会不动。傅科摆的平面自己不会动,而唯一能动的就是地球在自转,由于我们人是站在地球上看傅科摆,因此傅科摆平面的偏移方向正好和地球的自转相反。傅科摆证明了地球自转。
2023-08-14 18:11:221

傅科摆上万向节的原理是什么?

1674年Robert Hook 用于划分日咎表盘刻度装置原理和傅科摆悬点用的原理一样!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实验在法国巴黎先贤祠最高的圆顶下方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28公斤,悬挂 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摆惯性和动量大,因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并且摆动时间很长。在傅科摆试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分析这种现象,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放置的位置不同,摆动情况也不同。在北半球时,摆动平面顺时针转动;在南半球时,摆动平面逆时针转动。而且纬度越高,转动速度越快,在赤道上的摆几乎不转动,在两极极点旋转一周的周期则为一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简单计算中可视为24小时。傅科摆摆动平面偏转的角度可用公式θ°=15°tsinφ来求,单位是度。式中φ代表当地地理纬度,t为偏转所用的时间,用小时作单位,因为地球自转角速度1小时等于15°,所以,为了换算,公式中乘以15°。
2023-08-14 18:12:021

最美实验之一——傅科摆

地球“动”、“静”之谜 我们从中学地理课上学到,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转动,自转一周耗时约23小时56分。穿越回巴黎 他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 这位物理学家早年执着于天文摄影技术的研究 在不断尝试之后设计了一个精妙绝伦的实验演示 来证明地球的自转 其设备之简单,设计之巧妙,现象之明显,结论之直观 被誉为物理学史上最美丽的实验之一假装穿越中再次穿越中咱们来的正是时候,先贤祠的大厅里挤满了穿着盛装的人们,仿佛在参加一场宴会,还有很多人陆陆续续进场想要亲眼见证物理学家先前宣传栏里写的“来看看地球自转吧”。 傅科正在向大家介绍实验的基本情况:选用了一个直径为30 厘米、重28千克的摆锤, 摆线长67 米,悬挂在大厅屋顶的中央,并且可以在任何方向自由摆动,摆锤的下面放有直径6 米的巨大沙盘。如果摆锤经过沙盘上方, 摆锤下面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将摆锤高高地拉向一侧,用绳子拴在墙上。当一切都平静后,就放火烧断拴摆锤的绳子。绳断了,摆锤就会开始摆动。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屏住呼吸,生怕自己呼出的气流影响摆锤的稳定。 只见火苗烧断了拴住摆锤的绳子,摆锤顺势开始做单摆运动。按照惯性定律,摆锤会在同一平面内运动,在沙盘上画出唯一轨迹。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惊奇地发现摆锤的轨迹沿顺时针方向发生了偏转,摆锤每经过一个周期在沙盘上画出的轨迹都会偏离原来的轨迹。经现场科学家测量,每经过一个周期的振荡(周期约为16.5 秒),两个轨迹之间就会相差大约3 毫米,每小时偏转11°20" ,约31 小时47 分摆锤回到原处。我们仿佛听到有人在惊呼:“脚下的地球好像真的在转动啊!” 科普时间到!首先,我们来看本次实验的精妙之处: 第一, 他利用了很长的摆线, 可以让摆动的时间足够长而便于观察; 第二, 他使用了质量很大的摆球, 质量大可以增大惯性, 在摆动开始的时候具有足够的机械能,并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带来的影响; 第三,普通悬挂摆的支架会带动摆参与地球的自转,为解决这一问题,傅科采取了一种简单而巧妙的装置----万向节,摆线可以在任意方向运动, 这有利于保持摆动平面不变化。为什么傅科摆沿顺时针改变摆动方向说明了地球在沿逆时针方向自转呢? 这是由单摆的物理特性得出的结论。从单摆的物理特性出发,给摆一个恰当的起始作用力,它就会一直沿着某一方向,或者说某一平面运动。如果摆的摆角小于5 度的话,摆锤可以视为做一维运动的谐振子。把摆锤的运动看做一维谐振,傅科摆摆动起来以后并不改变摆动方向,然而我们站在地球上,看不到地球的转动,却看到傅科摆是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了一定的角度,不断地改变它的摆动方向,这说明摆动平面和地球发生了相对转动,这便证明了地球发生了自转。简单地说就是摆动平面没有变,而是脚下的地球在转动。从上往下看,地球在北半球沿逆时针自转,在南半球沿顺时针旋转,因此摆的摆动方向在北半球是顺时针的,在南半球是逆时针的。答案是在赤道上观察不到傅科摆的转动。摆锤在沙盘上的运动轨迹可近似地认为处在摆锤静时在地球的投影点的切面上。在北极(南极)处,这个切面和地轴垂直,很容易便观察到摆动平面和地球的相对转动;但在赤道处,这个切面和地轴是平行的, 所以就无法再观察到相对转动了;在介于极地和赤道之间的地方, 摆锤的运动可以分解为沿地轴方向的和与之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个分运动, 后者会产生相对地面的旋转,这两个分运动合成的结果是,从地面上的人看来,傅科摆以某种角速度缓慢的旋转——介于在北极和赤道的角速度之间。这就是在各地利用傅科摆实验观察地球的自转, 所观察到的周期不同的缘故。如果在北极观测到傅科摆旋转一周的时间是A(A=24h),那么在任意纬度γ上,傅科摆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A/sinγ。参考文献 1. 王岩松, 王文全, 苗元华, 等. 地球真的在自转啊——米歇尔·傅科摆实验——“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四[J]. 物理通报, 2003(7):42-45. 2.苏咏梅, 王振宇. 傅科摆的原理和运行轨迹分析[J]. 价值工程, 2010, 29(31):148-150. 3. 袁俊平. 傅科摆是怎样证明地球自转的[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0(11):39-41. 4. 朱亚红. 史上最美的物理实验——傅科摆实验[J]. 物理之友, 2015(4).
2023-08-14 18:12:091

人类是怎么发现地球自转的?

有一位天文学家,名叫傅科,他一天在家里研究摆,发现摆具有惯性,摆动方向不变。但是在摆的下面放一个刻度盘,摆动方向发生偏转,于是,他发明了一个傅科摆。在一座大厦里,傅科用一个大摆,长67余你,摆锤70左右公斤,下面有一个沙盘,摆锤下面有一个钩子,摆锤摆动时在沙盘上并不是划出一条直线,而是一个不规则的乱花瓣。这就说明了地球在自转。当然,昼夜交替、星星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和落叶总是旋转落下也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人们用一些人造卫星也观察到地球24小时自转一圈。
2023-08-14 18:12:345

科普|人在南极洲荡秋千可以看到地球自转吗?

答案是肯定的 ,解释这个之前首先介绍下傅科摆 傅科摆是法国物理学家在1851年为证明地球自转而制作的一个实验道具,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傅科摆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单摆装置,不同之处就是傅科摆很高大,摆长有67米,最下面的摆锤重达56斤,它被设置在法国巴黎一座神庙内,神庙叫做先贤祠。 傅科摆是用来证明地球的自转,所以为了尽量摆脱地球的影响它采用了万向节似的悬挂方式,人们站在傅科摆下方可以看到摆锤来回运动的同时还会发现单摆的运动平面在不断偏转。现在我们知道单摆的偏转就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其实早就17世纪,就有人发现了这个奇怪现象,只是未能将其与地球自转联系起来。 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原理 :按照惯性定律,当一个单摆运动时,它的运动面是一个平面且不会发生变动,但是傅科摆进行摆动时却随着时间不断偏转,那么我们看到的“偏转”自然是我们与这个单摆系统有着相对转动,而我们是站在地面上的,所以就是整个地面在转动。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确实是自西向东自转,但是当我们与地球同在一个惯性系内单凭肉眼是难以发现的,傅科摆就很好的让我们“看”到了地球自转现象。实际上单摆在北半球时,我们就会看到单摆的运动平面缓慢顺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时,单摆的运动平面就会缓慢逆时针旋转,这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息息相关。 当单摆在地球的自转轴轴心位置,也就是在南北极中心时,我们站在地面上会看到单摆运动平面会以每小时15度的速度旋转,但是假如南极洲中心有很大一个单摆式吊篮,人可以坐在吊篮上来回荡秋千的话,这时候人就会暂时“脱离”地球与这个单摆构成一个惯性系,这时候在上面向下看地球,就会发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 所以人在南极洲荡秋千可以看到地球自转,只不过需要秋千的摆长足够长,要不然肉眼观察不够明显。 与朋友交谈时洋洋洒洒,同杠精辩论时有理有据!
2023-08-14 18:14:491

傅科摆能否证明地球自转的方向。

shide
2023-08-14 18:14:583

一辆车以地球自转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对而行,会发生什么现象?

会一直在白天或者黑夜,太阳会一直在那个位置,其他没什么变化
2023-08-14 18:15:063

地球既然在自转了,那为什么傅科摆不会动?

小朋友~这个问题还是等你长大才方便告诉你!!
2023-08-14 18:16:016

法国科学家谁研究的博科摆证明了地球在什么

不是博科摆,是傅科摆。傅科是19世纪法国科学家,他在1851年在巴黎作了一个实验。他用一根长绳做了一个摆,那个摆的摆动平面在沿顺时针缓缓转动。根据惯性原理,摆动平面应该是固定不动的,摆平面的转动表明地球在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沿逆时针方向自转。
2023-08-14 18:16:181

用超过地球自转的速度逆时区飞行,会发生什么?

会在高空缓慢飞行,等地球转到一定位置以后,再降落下来!
2023-08-14 18:16:4010

为什么摆动平面超然于地球自转

它受到的地球自转的力影响很小,或则基本没有影响
2023-08-14 18:19:049

博科摆是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吗?

我可感系统古代的计时工具吗?我认为博科摆算是一种古代的机械工具了吧,他算是古代的一种进行工具。
2023-08-14 18:19:243

光速是怎样测出来的?基本原理

不清楚这样的问题。
2023-08-14 18:19:364

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

问题一: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 地球在自转,也绕太阳在公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呢? 据说伽利略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塔顶阳台上堆着许多不同直径的铅球,他将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同时往下推,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发现大球和小球是同时着地的,它们不是垂直落下,而是稍稍偏向东方。 人们从高塔或者矿井口抛下的物体,落地时都是略微偏东些。 这什么物体落地貌会偏向呢?原来,塔顶和塔基在地球自转时形成的圆弧大小不同,塔顶的圆弧要比塔基的圆弧大些,线速度同样要大些。这样,从塔顶自由下落的物体,按照惯性定律,一定会保持自己原有的速度,因此,物体就要走在塔底的前头,落得偏一些,塔越高,或者试验的地方离赤道越近,偏离的情况越加明显。 北京天文馆的大厅中央有一个证明地球自转的“傅科摆“,摆动方向回转一周约37小时15分。 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另外一些自然现象,也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地球是个扁球体,正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而改变形状的。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北半球,河流总是右岸容易被冲蚀,气流水平运动时向右偏,发射出去的炮弹也是向右偏。同样道理,在南半球,河流总是左岸容易被冲蚀,气流水平运动时向左偏,发射出去的炮弹也是向左偏 问题二:谁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并说明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 6世纪时,“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曾依据相对运动原理提出了地球自转的理论。可从他提出这一理论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理论只能停留在让人们从主观上接受的水平,直到19世纪才被法国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用他自己设计的一项实验所证实。 傅科是用一种特殊的摆来进行实验的。这个摆由一根长60余米的纤细金属丝悬挂一个27千克重、直径约30厘米的铁球所组成。当时人们把这种从未见过的“超级摆”称之为“傅科摆”。 问题三: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 你只要看看太阳早晨和下午的区别就知道了啊,如果地球只是公转不自转的话,那太阳不就永远固定在同一角度了吗
2023-08-14 18:20:091

急需广东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科目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任教班级 五(1 3 4) 任课老师 : 制订日期 2010 年 2 月一、教学目的要求: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内容,是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科学知识1、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2、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3、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4、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二、单元(课)授课计划:周次日期单元课次内容(课题)教时目的要求准备工作结合活动一|四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水槽、各种物体、记录表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水槽、各种物体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水槽、若干橡皮泥、刻度杯、记录表4造一艘小船1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片、玻璃弹子5浮力1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弹簧秤、泡沫塑料块、精确刻度杯、细线、记录表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弹簧秤、钩码、精确刻度杯、石块、细线、记录表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小铁片、浓盐水、食盐、白糖、烧杯、筷子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钩码、马铃薯、弹簧秤、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图片五|八热1热起来了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毛线衣物、棉织衣物;热水;温度计2给冷水加热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3液体的热胀冷缩1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4空气的热胀冷缩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烧瓶、I.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5金属热胀冷缩吗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6热是怎样传递的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铁架台;铁丝、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等7传热比赛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金属条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制作保温杯的材料九|十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1运用各种方法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秒表,记录表2太阳钟1制作简易的丰表或者日暑进行计时。立竿、尺子、手表、暑针、暑面3用水测量时间1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塑料瓶子,量筒,铁钉,透明水杯4我的水钟1利用剪刀、塑料瓶等简单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美工刀、塑料瓶、时钟、记号笔和尺子5机械摆钟1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秒表、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1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摆、铁架,秒表7做一个摆钟1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木条、计时器、摆锤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1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摆钟、秒表十四|十八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小球、蜡烛、火柴、白纸、水彩笔、记录表等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1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有关“地心说”“日心说”的资料3证明地球在自转1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单摆、支架、可转动的圆盘4谁先迎来黎明1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两张白纸、水彩笔、地球仪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1结合地球运动的特点,合理解释北极星为何“不动”。南北极天体夜间图片、硬纸片、地球仪、皮球6地球在公转吗1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并做出恰当描述。木杆、直尺、小木条、红色圆纸片、蓝色圆纸片等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1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地球仪、强光源、大头针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1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地球仪、手电筒、硬纸片、记录纸等十九复习 分单元复习1巩固一学期所学知识。 (参考一下吧!)
2023-08-14 18:20:181

地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引力呢?

地球为什么有引力是因为地球是有质量的,只要有质量的东西就有引力,你,我,大家之间都有引力的,只不过地球的引力较大罢了,因为它质量大.脱离地球所需要的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7.9KM每秒。 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gravitation)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他认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从而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另外,他还解释了慧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才正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 简单的说,质量越大的东西产生的引力越大,地球的质量产生的引力足够把地球上的东西全部抓牢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地球同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几百年前,人们就提出了很多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摆”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转,但是,地球为什么会绕轴自转?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呢?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令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粗略看来,旋转是宇宙间诸天体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与太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现代天文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由所谓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气体云,50亿年前受某种扰动影响,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缩。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终于达到可以引发热核反应的程度,而演变成了太阳。在太阳周围的残余气体则逐渐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经过收缩、碰撞、捕获、积聚等过程,在气体层中逐步聚集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 我们知道,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那么物体的旋转状况又用什么来衡量呢?一种办法就是用“角动量”。对于一个绕定点转动的物体而言,它的角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该物体与定点的距离。物理学上有一条很重要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说,一个转动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的时候(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原来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后,它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发生重新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和地球的自转中,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由来,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还需要科学家们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就是说,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运动——尤其指旋转,自始至终伴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后再在某种原因下开始自转或公转的。 我们知道,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也都是右手定则。为什么呢?太阳系的前身是一团密云,受某种力量驱使,使它彼此相吸,这个吸积过程,使密度稀的逐渐变大,这就加速吸积过程。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处在混饨状,横冲直闯,逐渐把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一方面,向心吸积聚变为太阳,另外,就使得这团气体逐渐向扁平状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势能变成动能,最终整个转起来了。开始转时,有这么转的,有那么转的,在某一个方向占上风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现在发现的右手定则,也许有其他太阳系是左手定则,但在我们这个太阳系是右手定则。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就是由物质势能最后变成动能所致,最终是地球一方面公转,一方面自转。
2023-08-14 18:20:391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教育出版社 下册的

去书店看看吧……
2023-08-14 18:21:016

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因为地球是圆形的。
2023-08-14 18:21:198

有关地球的问题!

答案在你心中
2023-08-14 18:21:4810

地球每天都在自转,为什么飞机不停着让地球自转到达目的地呢?

首先,这是个矛盾,自转固定是一个方向,如果目的地与方向相反,那岂不是要绕一大圈....然后就是停着也要克服空气阻力,因为大气层也跟着转的。最后就是飞机飞起是需要速度才能获得升力的。
2023-08-14 18:22:174

物理学中有哪些工具?

计量仪器 00 长 度 0001 演示直尺 1000mm 只0002 木直尺 1000mm 只0005 游标卡尺 125mm, 0.1mm 个0006 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25mm, 0.01mm 个0007 布卷尺 30m 盒01 质 量 0103 物理天平 500g 台0104 学生天平 200g, 0.02g 台0105 托盘天平 500g,0.5g 台0106 托盘天平 200g, 0.2g 台02 时 间 0201 数字计时器 四位, 0.1ms 台0203 电磁打点计时器 个0205 机械停表 0.1s 块0206 节拍器 电子 个0207 电火花计时器 单频率:0.02s,火花距离不小于10mm,平均电流不大于0.5mA 或 多频率:0.01s、0.02s、0.05s,有同步释放功能 个03 温 度 0301 热敏温度计 -10~+100℃,线性刻度 个0302 演示温度计 只04 电 0401 演示电表 直流电压、电流,检流 台0402 演示电流电压表 J0402型 台0403 演示电阻表 J0403型 台0404 演示(瓦特)功率表 J0404型 台0405 电能表 单相 只0406 绝缘电阻(兆欧)表 500V 只0407 直流电流表 2.5级,0.6A,3A 只0408 直流电压表 2.5级,3V,15V 只0409 灵敏电流计 ±300μA 只0410 多用电表 只0411 学生多用电表 只0412 直流电压表 2.5级,毫伏级 台0413 携式直流单双臂电桥 台0414 交流电流表 2.5级,毫安级 只0415 直流电流表 2.5级,200μA 只0416 多用大屏幕数字显示测试仪 可做万用电表,计时.计频.计数.测温等 台0417 数字电容表 10pF~100μF 台0420 投影电流表 套0421 投影电压表 套0422 投影检流计 只0423 教学Q表 台1 通 用 仪 器 10 一 般 1002 书写投影器 250mm×250mm 台1005 钢制黑板 900mm×600mm,双面 块1007 旋片式真空泵 单相,直联泵 台1008 两用气筒 脚踏式 个1012 空盒气压表 DYM3型 个1013 手摇抽气机 双缸式 台1014 水准器 个1015 简易频闪光源 25Hz,50Hz 台1016 透明盛液筒 Φ100mm×300mm 个1017 抽气盘 直径不小于180mm,附罩 套1018 皮唧 个1019 仪器车 辆1022 投影器动感仪 台2609 酒精喷灯 坐式 个11 支 架 1101 物理支架 套1102 方座支架 套1108 多功能实验支架 套1110 升降台 升降范围不小于150mm,载重量不小于10kg 台12 电 源 1202 学生电源 9V/1.5A 台 16V/2A,稳压 台1203 蓄电池 6V,15Ah,封闭免维护式 台1204 调压变压器 2KVA 台1206 感应圈 电子开关式 台1209 教学电源 12V/2A,稳压 台 1~25V,100W分段连续可调 台1210 高压发生器 5~50kV 台1211 逆变电源 台1212 多功能充电器 同时充28组可调内阻电池或蓄电池,有定时器 台13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1301 视频展示台 台1302 彩色电视机 台1303 多媒体计算机 台1304 录像机 台1305 影碟机 台2 专 用 仪 器 2001 物理实验微机接口及辅助教学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传感器,智能接口,配套实验仪器和软件系统 套21 力 学 2101 条形盒测力计 10N 个 5N 个 2.5N 个2103 圆筒测力计 5N 个2104 平板测力计 5N 个2105 圆盘测力计 5N 个2106 金属钩码 10g×2 组 20g×2 组 50g×10 组 200g×4 组2107 圆柱体组 铜.铁.铝 组2108 斜面小车 套2109 磨擦计 套2110 螺旋弹簧组 0.5N,1N,2N,3N,5N 组2111 帕斯卡球 个2112 液压机模型 台2113 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 J2113型 个2114 微小压强计 J2114型 个2115 马德堡半球 个2116 托里拆利演示器 件2117 离心水泵模型 齿轮式 台2118 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器 套2119 杠杆 支2120 轮轴模型 J2120型 个2121 演示滑轮组 单2,三并2,三串2,可卡2 组2122 滑轮组 组2123 滚摆 个2124 力矩盘 个2125 气垫导轨 1200mm, 可调 台2126 小型气源 气压不小于500mm水柱,低噪声 台2128 平抛竖落仪 个2129 手摇离心转台 台2130 向心力演示器 台2131 向心力实验器 手动指针式 台2132 离心机械模型 节速器,干燥器,分离器 台2133 离心轨道 个2135 碰撞实验器 台2136 冲击摆 台2137 初中力学热学组合教具 套2138 高中运动学,动力学教具 套2140 连通器 个2141 液体对器壁压强演示器 个2142 超重失重演示器 记忆指针式 个2143 高中静力学演示教具 套2144 演示测力计 0~2N 个2145 演示斜面小车 1200mm 套2146 演示力矩盘 个2147 物体形变演示器 套2148 惯性演示器 套2152 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 套2153 毛钱管(牛顿管) 带释放装置 套2154 平抛运动实验器 套2155 演示轨道小车 利用电火花计时 套2156 运动轨迹显示仪 示曲线运动 套2158 引力常量实验仪 台2159 傅科摆 台2164 碰撞球 5球 套2165 浮力原理演示器 套2166 轴承模型 滚动.滑动 套2167 反冲运动演示器 台2168 水轮机模型 轴流式 台2169 动能势能演示器 套2170 运动合成分解演示器 台2171 压力与压强演示器 套2172 初中力学实验盒 盒2173 潜水艇浮沉演示器 套2174 平抛和碰撞实验器 套2175 摩擦演示器 套2176 高中力学演示板 套2178 初中力学演示板 套2179 力的合成演示器 套2180 初中力学演示实验箱 箱2181 抽水机模型 活塞式 套2182 初中力热光学学生实验箱 套2183 轨道小车 轨道打点式:打点有效距离不小于550mm 或 车拖纸带式:打点有效距离不小于550mm 套2184 物体浮沉条件演示器 套2185 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实验器 套2186 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实验器 套2187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仪 套2188 二维空间-时间描迹仪 套22 振动和波.热学 2201 弹簧振子 气垫式 件2203 波动演示器 帘式 台2204 音叉 256HZ 支 512HZ 支2206 共振音叉 440HZ 对2207 发音齿轮 个2208 发波水槽 机械振子 套 ~气动波源带同步频闪光源 套2209 单摆组 五个摆球 组2210 单摆运动规律演示器 光电门计时 套2211 匀速圆周运动投影器 台2212 纵波演示器 台2213 振动合成演示器 台2216 声波演示仪 套2217 声速测量仪 套2218 纵横波演示仪 台2219 波动图象投影演示器 台2220 简谐振动投影演示仪 台2221 受迫振动和共振演示器 台2222 单摆振动图象演示器 投影式 台2223 波的合成演示器 套2224 音频发生器 台2225 声传播演示器 套2251 量热器 套2252 内聚力演示器 有挤压扳动器和刮削器 个2253 空气压缩引火仪 件2254 机械能热能互变演示器 套2255 汽油机模型 个2256 柴油机模型 个2257 气体定律演示器 件2258 金属线膨胀演示器 件2259 固体缩力演示器 件2260 热传导演示器 件2261 气体定律实验器 气室不小于100ml 件2262 萘的熔解凝固实验器 套2264 液体对流演示器 个2265 双金属片 个2266 液体表面张力演示器 套2267 毛细现象演示器 套2269 露点测定器 个2270 干湿球温度计 个2272 投影气桌 250mm×250mm 套2273 初中声学热学演示实验箱 箱2274 大气压系列实验器 套2276 气体做功内能减少演示器 套2277 气压微观解释演示器 套2278 碘的升华与凝华演示器 密封式 个2279 道尔顿板 个2280 油膜实验器 套3115 晶体空间点阵模型 食盐.金刚石.石墨 套23 静电和电流 2301 玻棒(附丝绸) 对2302 胶棒(附毛皮) 对2303 验电球 个2304 箔片验电器 对2305 指针验电器 对2306 验电器连接杆 个2307 尖形布电器 个2308 金属网罩 个2309 平行板电容器 件2310 感应起电机 台2311 范氏起电机 台2312 枕形导体 个2313 球形导体 个2314 电埸线演示器 件2315 等势线描绘实验器 导电玻璃型 件2317 验电羽 对2318 验电幡 件2319 常用电容器示教板 件2320 正负电荷检验器 台2321 导体绝缘体检验器 套2351 小灯座 个2352 单刀开关 个2354 滑动变阻器 20Ω,2A 个2354 50Ω,1.5A 个2354 200Ω,1.25A 个2354 5Ω,3A 个2358 电阻圈 组2359 电阻定律演示器 个2360 演示电阻箱 个2361 教学电阻箱 9999.9Ω 个2362 简式电阻箱 9999Ω 个2363 演示电桥 件2364 直线电桥 件2365 可调内阻电池 气压调节式 个2366 铜的电化当量实验器 件2367 库仑扭秤 台2368 演示线路实验板 初中演示组 套 高中演示组 套2369 学生线路实验板 初中学生组 套 高中学生组 套2370 单刀双掷开关 个2371 双刀双掷开关 个2372 电阻箱 9.99Ω 个2373 学生用可调内阻电池 改进型 个2374 电池盒 1号电池,4个 套2375 焦耳定律演示器 件2376 保险丝作用演示器 套24 电 磁 和 电 子 2401 条形磁铁 D-CG-LT-180 对2402 蹄形磁铁 D-CG-LU-63 个2402 D-CG-LU-80 个 D-CG-LU-100 个2403 磁感线演示器 个2404 电流磁场演示器 套2405 磁针 对2406 小磁针 10个 组2407 磁分子模型 (有机玻璃) J2407型 合2408 电流天平 个2409 演示原副线圈 件2410 原副线圈 个2411 蹄形电磁铁 个2412 电铃 个2413 演示电磁继电器 J2413-1型 个2414 电磁继电器 个2415 左右手定则演示器 个2417 手摇交直流发电机 J2417型 台2418 小型电动机模型 套2419 方型线圈 个2420 手摇三相交流发电机 J2420型 台2421 三相电机原理演示器 J2421型 套2422 三相感应电动机模型 J2422型 台2423 可拆变压器 J2423型 个2424 楞次定律演示器 件2425 变压器原理说明器 增加调压变压器功能 台2426 小型变压器 套2429 电话原理说明器 套2430 直线电流磁感应强度演示器 件2431 电磁感应演示器 件2432 交流电路特性演示器 个2433 洛仑兹力演示器 台2434 电磁振荡演示仪 件2435 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演示器 件2436 电磁波的干涉衍射偏振演示器 件2437 电子荷质比实验装置 件2438 密立根油滴仪 件2439 电磁铁实验器 套2440 电机模型 立式 台2441 立体磁感线演示器 条形.蹄形 套2442 初中电学演示实验箱 套2443 初中电学学生实验箱 套2444 充磁器 台2445 磁感线演示板 永磁、电磁场 件2446 自感现象演示器 台2447 安培力演示器 台2451 低气压放电管组 件2452 低气压放电管 支2453 阴极射线管 (磁效应管) 支2454 阴极射线管 (示直进管) 支2455 阴极射线管 (机械效应管) 支2456 阴极射线管 (静电偏转管) 支2458 教学示波器 2MHz 台2459 学生示波器 2MHz 台2461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台2462 低频信号发生器 20Hz~20kHz,有功率输出 台2463 高频信号发生器 J2463型 台2464 教学信号发生器 台2465 学生信号发生器 台2468 音频功率放大器 台2469 教学扫频仪 台2470 三线电子开关 台2471 大屏幕示波器 20kHz 台2472 双踪教学示波器 台2475 阴极射线演示器 热阴极 台2476 电子束演示器 台2477 微电流放大器 台2478 电谐振演示器 台2479 初中电学实验盒 套2480 电子元器件实验盒 套2481 能的转化演示器 机械.电.热.光能相互转化 套2482 传感器应用实验器 套2483 电学元件黑箱 三个接点,两个元件(电池、电阻、二极管均可更换) 套2484 门电路演示器 套2485 门电路实验箱 套25 光学和原子物理 2501 光具盘 磁吸附式 套2502 凹面镜 个2503 凸面镜 个2506 玻璃砖 个2507 光具座 ??16mm,双轨 套2508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演示器 套2511 三棱镜 个2512 X射线演示器 带防护罩萤光屏 台2513 激光光学演示仪 台2515 双缝干涉实验仪 台2516 光导纤维应用演示器 台2517 光电效应演示器 锌板 台2518 白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 个2520 太阳能电池演示器 台2521 光具组 套2522 双缝干涉.单缝衍射观察仪 套2523 初中光学实验盒 套2524 紫外线作用演示器 套2525 红外线作用演示器 套2526 初中几何光学演示实验箱 套2527 望远镜 双筒,7×35 个2528 光的反射.折射演示器 个2529 照相机 135型,机械快门,手动调焦,有B门 台2530 平面镜成像实验 器 套2531 半导体激光光源 有扩束镜、分束镜,支架 套2551 分光镜 带波长分度尺 台2552 光谱管组 套2553 威尔逊云雾室 杠杆式 台2554 盖革计数器 台2555 钠的吸收光谱演示器 台2557 高温扩散云室 台2558 弗兰克-赫兹实验装置 台2559 普朗克常数测定器 台2560 手持直视分光镜 个5 挂 图 51 物 理 5101 初中物理教学挂图 套5102 高中物理教学挂图 套5103 初中物理活动挂图 1、照相机的构造和使用 幅 2、船闸 幅 3、起重机 幅 4、压缩空气制动 幅 5、功的原理(一) 幅 6、功的原理(二) 幅 7、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 幅 8、安全用电(人体触电及跨步电压触电) 幅 9、汽油机(四冲程连续变化) 幅5104 高中物理活动挂图 1、游标卡尺 幅 2、螺旋测微器 幅 3、横波 幅 4、纵波 幅 5、感生电流方向判断 幅5105 初中物理教学投影片 套5106 高中物理教学投影片 套5107 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软件 录像带、光盘 套5108 高中物理多媒体教学软件 录像带、光盘 套6 玻璃仪器 60 计 量 6001 量筒 10ml 个6002 量筒 50ml 个6003 量筒 100ml 个6012 量杯 250ml 个6051 移液管 1ml 支6061 甘油注射器 100ml 支6071 温度计 红液,0~100℃ 支6072 温度计 水银,200℃ 支6076 体温计 支6081 密度计 密度>1 支6082 密度计 密度<1 支61 加 热 6102 试管 ??15mm×150mm 支6103 试管 ??20mm×200mm 支6123 烧杯 250ml 个6124 烧杯 500ml 个6134 烧瓶 圆、长,500ml 个6137 烧瓶 平、长,250ml 个62 一 般 6201 酒精灯 150ml 个6232 漏斗 90mm 个6270 平底管 ??12mm×150mm 支6271 T形管 个6292 圆水槽 透明,??270mm×140mm 个64 材料和配套用品 石棉网、三角架、泥三角、试管夹、试管刷等 份7 药品 物理教学实验化学药品 酒精、煤油、苯、硫酸铜、锌片、铜片、铁粉、硫酸、乙醚、水银等 份8 其它实验材料和工具 80 演示实验材料 8011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材料 电池、电珠、导线、焊锡、焊锡膏、保险丝、蜡烛等 套8012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材料 电池、电珠、导线、焊锡、焊锡膏、保险丝、蜡烛、钠泡等 套8013 电子元件演示实验材料 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块等 套81 分组实验材料 8111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材料 电池、电珠、导线、蜡烛、透镜、棱镜、灯芯等 套8112 照明电路 闸刀开关、螺丝口灯座、卡口灯座、固定插座、可移动插座、导线、插入式保险盒(对)、木板、保险丝、拉线开关、胶布等 套8113 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材料 电池、电珠、导线、纸带、复写纸、透镜、棱镜、灯芯、电阻丝、导电纸、胶帽、云母片等 套8114 电子元件分组实验材料 电池、电珠、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二极管、三极管、导线、纸带、复写纸等 套8115 甲电池 个82 工 具 8201 初中分组电工工具 测电笔、镊子、螺丝刀、尖咀钳、电工刀等 套8202 高中分组工具 电烙铁、电工刀、尖咀钳、镊子、螺丝刀、测电笔等 套8205 实验室常用工具 手摇钻、木锉、木锯、刨、斧、钢手锯、剥线钳、钢丝钳、尖咀钳、平口钳、手锤、錾子、锉刀、什锦锉、活动扳手、手剪、直角尺等 套8206 台钻 Φ1~Φ13mm 台8207 台虎钳 100mm 台8208 多用工具机 具有车、铣、钻功能 台8209 漏电保护器 漏电流5~30mA.可调 个8215 计算器 有统计功能 个8221 砂轮机 单相,300W,3000vpm 台
2023-08-14 18:22:272

力的相对性是怎么样的?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狭义相对性原理的错误  “一个对于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其它参照系,其内部所发生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不受到系统作为整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影响”。这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一种提法,我们仅就这种提法来指出该原理的错误。因为这个原理是力学中的原理,虽说在力学观点下,“一切物理过程”都是力学过程,但我们还是把它局限在物体的力学过程上来认识。让力学过程单指力学观点下的物体运动现象、即力学现象,也就是物体运动的具体力学规律。在给这一提法正味之后,对这个把惯性系绝对化的原理我们可从其中的惯性系、参照系及两者的关系来认识: 以惯性系来认识这一原理,根据伽利略在萨尔维阿蒂大船上的观察实验,原理中的惯性系自然包涵着地面。但地面上的空间又是何等浩瀚的世界,其中各处的力学环境并不相同,也就有不相同的力学过程发生。如,在喜玛拉雅山顶放飞一只苍蝇也不可能与地面上的同样飞舞。这就是说,对于同一个惯性系不指明它具体的空间域和力学环境条件,其内部发生什么样的力学过程是不确定的。那么,笼统地说惯性系,也必然会给相对它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内带来力学环境、力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再者,因为惯性系仅仅是对某些物体运动现象而言的,原理中参照系内所发生的一切力学过程的提法也就超出了惯性系的限定,就造成与惯性系的矛盾。如,在萨尔维阿蒂大船的船舱内作傅科摆实验,大船就变为非惯性系。又因为是力学规律确认了惯性系,该原理将惯性系作为其结论的决定者之一,也就颠倒了力学规律与惯性系的因果关系;以参照系来认识这一原理,也根据这一观察实验,我们把“内部”和“系统作为整体”结合起来认识,该原理所指的参照系就是一个连视觉上都是封闭的参照系。但就是这样的参照系,由于原理中只包涵它的运动条件、观察条件,但在自然情况下无法包涵与惯性系的力学环境相同条件,也就不可能以匀速直线运动来保证惯性系中的力学过程必在参照系的内部发生。如,自由下落的电梯,对其内部来说、作通常物体的力学实验都能符合牛顿第二定律,它就是一个惯性系。但相对它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封闭参照系却都不是惯性系。因为至少地球引力与外力的变化改变了这些参照系的力学环境,使得其内发生的力学过程与惯性系的不同。又如,地面对地面上发生的大量力学现象是个惯性系,若在星际中有一个相对该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箱子,其内部所发生的力学过程也不会与地面上的相重复。今日之常识还告诉我们,伽利略若能把眼光放开一些,加之能用仪器作精确的观测,无论让大船航行在湖泊或河流上,也无论选择哪一地点为惯性系,就是保证了大船在不同区域作匀速直线运动,由于地面上重力场是变化的,也一定会发现其舱内发生的力学过程与地面惯性系的不同。不但如此,若知地面上重力场的分布,在舱内作测重实验也会测出大船相对地面的运动速度。若知地面上地磁场的分布,舱内悬挂的带电体也必偏离重力方向,知道了这个偏向力,用劳仑兹力公式也必算出船相对地面的运动速度。这是因为在自然条件下,我无法阻断参照系内与外界的联系。可见,这些例证都是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背道而驰的。再者,参照系内所发生的一切力学过程的提法也就把作为认识基准的惯性系当成了绝对惯性系,也违反了惯性系具有的相对性、近似性和局限性;从惯性系与参照系两者的关系来认识,该原理把匀速直线运动作为其结论的另一个决定者,也颠倒了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因果关系。综上所述,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是来自超越伽利略小视野粗糙观察经验的推广、假设,是不能普遍成立的。就观察实验而论,伽利略注意到了船舱内外力学环境的不同,但在他那个时代对力学规律的探索也只能处在以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来总结力学经验的认识方式上。由于他的这种认识方式及对力学规律认识的朦胧,使他提出的、并在提法上被后继者修补的以惯性系为基准用匀速直线运动给出的相对性原理颠倒了力学规律与惯性系之间的因果关系,也颠倒了动力学与运动学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该原理带有的根本性错误。而这一原理之所以能够提出,就在于他们一直认为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是惯性系,错误地把世界放在了惯性系之中、而没有把惯性系放在万物彼此联系着的世界之中,使之不认识惯性系。 对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依据力学环境问题作出常识性的否定,也许人们会付之一笑。会说,我们对相对性原理、坐标变换的理解都遵从一条常规上的约定,即没有指出的就是相同的或不存在的,它们没有提到力学环境就意味着这一条件相同。其实,作为自然界的原理是不能加进人为认识上的契约或命令的,存在一个自然的反例就可否定它。再者,人们没有进一步思考,如果依据两系力学环境相同条件,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也就不复存在(见本小节最后的结论)。这为我们说明,在该原理中力学环境条件和参照系的运动条件是不能并存的。或者说,参照系包涵它的力学环境,而力学环境也会随着参照系的运动而改变的。可见,是该原理本身的漏洞决定了依据力学环境问题作出否定它的合理性,我们人为地给自然规律本身定下一条认识的潜规则是脱离实际的、无效的。“如果K是惯性系,则相对于K作匀速运动而无转动的其他坐标系 也是惯性系;自然界定律对于所有惯性系都是一致的。”这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性原理,是对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推广。根据对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认识,它的错误有三:一是,由于匀速直线运动并不能保证 也是惯性系,因此 也是惯性系之结论是错误的;二是,若 也是惯性系,由于惯性系之间力学环境可能不同,匀速直线运动也就不能保证此二系对力学过程是等价的;三是,单就“自然界定律对于所有惯性系都是一致的。”而言,以力学定律来认识,我们也看不出它错在哪里。因为是力学规律确认了惯性系,当然,力学定律对于所有惯性系都是一致的。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与能量守恒定律等,从来就不随惯性系的不同而不同。但由于爱因斯坦给它加进了修正力学规律的寓意,把惯性系绝对化、让它成为认识力学定律的基准,这一赋予完全改变了“自然界定律对于所有惯性系都是一致的。”的内涵,使之变为完全错误的假设。因为惯性系仅仅是个由力学规律作出的结论,狭义相对性原理反把反映力学规律的惯性系作为认识、修正力学规律的依据,就更严重地颠倒了力学规律与惯性系、物体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颠倒了动力学与运动学之间的因果关系,抹杀了力学规律的客观性和绝对性。因此,该原理也就更荒谬。 根据观察实验,如果伽利略和他的后继者对力学规律有正确认识的话,他们得到的应该是对力学规律的绝对表述:只要两个参照系的力学环境相同,其内部所发生的一切力学过程就都是完全相同的,与它们之间的相对匀速直线运动无关。更普遍地说,只要力学环境相同,一切参照系对其内部的力学过程都是等价的、平权的,是与它们之间如何相对运动无关的。这恰是我们在不同力学环境条件下,制造相同的力学环境在异地来作重复实验的根据。如,在地面上模拟飞船内失重的力学环境培训宇航员就是一例。当我们看透了惯性系与客观的力学规律的关系,也就把属于运动学的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排除在以作用力和加速度为标志的动力学之外,也就避免了惯性系给动力学带来认识上的混乱和错误。注:力学环境 自然界中的所有物体、物质都是彼此联系着的,其运动也都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当以某一物体作为参照系的时候就掩盖了使它运动的原因而成为力学背景,并可能因为它的运动而改变其中物体运动的力学条件,这两者的总和就构成了参照系的力学环境。一句话,由参照系给其中的物体带来的力学条件的总和就构成了该参照系的力学环境。对动力学而言,参照系并非单指参照物,它是由参照物与其力学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因为参照系之所以分为惯性系、非惯性系、对力学过程有等价和不等价的惯性系,都是由参照物的力学环境决定的。
2023-08-14 18:23:07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第二单元 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新 课 标第 一网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2023-08-14 18:23:198

跪求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快啊!

2023-08-14 18:23:413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 D )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 A )等于(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 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 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 )上,塑料块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铜砝码漂浮在( A )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浮力 )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 × )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 × )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 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 ) 五、连线题。 1、物体的沉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 在液体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 在液体中下沉 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 浮 在浓盐水中 在浓糖水中 沉 在浓碱水中 六、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 (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页上图)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页右中图) 3、把泡沫塑料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14页下图)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入水中的( 体积 )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 )(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就浮起来了。 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后,泡沫塑料块为什么不再向上冒? 因为此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 小到与它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受热以后,(C )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D、重量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 C )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 B ),物体就(D )了。 A、增大 B、缩小 C、膨胀 D、收缩 3、(D )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D )。 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D )的合金,当 溶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D )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A、铜 B 、铋 C、钢 D、锑 4、热总是从较(B )的一端传向较(D )的一端。 A、粗 B、热 C、细 D、冷 5、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 B ):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C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散热能的过程。 ( A):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A、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多的(ABC )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物体 2、有(ABCDEF)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能热起来 A、运动 B、吃食物 C、取暖器取暖 D、晒太阳 E、烤火 F、加穿衣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 这两种金属就是(BD )。 ABCD A、铜 B、锑 C、钢 D、铋 4、(AD )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BC )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 B、木头 C、塑料 D、铁 三、填空题。 1、(热 )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 )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 )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 )组成的,而(微粒 )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 热传导 )。 四、判断题。 1、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 ) 4、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瓶外挤。 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里的空气在膨胀了。 (√ ) 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 ) 6、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 8、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 9、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 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 五、看图填空题。 1、你仔细观察过路面吗?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块与块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 这是为什么呢?一条大马路做成平坦的一整条不是更好吗? (45页上图) 原来,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胀大 ),就会向四面延伸,有了这些缝隙。 留出了延伸的余地。 冬天冰天雪地,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缩 )。 每一块水泥路面都(收缩),缝隙处被拉大。 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热胀冷缩)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 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块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 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时就下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A )等于( 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 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水受热以后,(C )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D、重量 5、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C )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B ),物体就(D )了。 A、增大 B、缩小 C、膨胀 D、收缩 二、 多项选择题。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 )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2、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物体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 这两种金属就是(DB )。 ABCD A、铜 B、锑 C、钢 D、铋 4、( C )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 D )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 B、木头 C、塑料 D、铁 三、 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排开的水量 )。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 3、( 热 )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 )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 )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热胀冷缩 )。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 )组成的,而(微粒 )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 四、 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 )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 × )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 ) 6、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 × ) 7、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 × )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 √ ) 9、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10、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 11、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 12、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 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 ) 五、 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 (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页上图)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页右中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 单项选择题。 1、计时工具(B )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 B、准确性 C、实用性 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 )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C )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 B、分针 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 A、时 B、分 C、秒 D、天 4、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C )根据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D )根据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A、“流水型”水钟 B、“滴水型”水钟 C、“泄水型”水钟 D、“受水型”水钟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6、根据单摆的(D ),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蚀性 D、等时性 7、同一个摆,摆绳越(C )摆动越(B ),摆绳越(D )摆动越(A)。 A、快 B、慢 C、长 D、短 8、1583年,(D )发现摆动一次的时间,只由摆绳的长短来决定,不但跟摆动幅度的大小没关系,而且跟石头的轻重也没关系;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 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A 、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伽利略 二、 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 )计量时间。 A、时 B、天 C、分 D、秒 2、(BD )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 B、日晷 C、电子表 D、圭表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 )有关。 3、(日晷 )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 )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 五、看图填空题。 1、摆锤与齿 *** 纵器是如何运作的? 摆钟齿 *** 纵器两端各有(倒钩 ),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 而齿 *** 纵器又与(摆锤 )相连。 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地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摆锤在(最右边 )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卡住齿轮。 摆锤摆到(最左边 )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松开,垂体的拉力会让齿轮往前滑动一齿,短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随即卡住,不让它继续转动。 当摆锤又摆回(最右边)时,齿轮又前进一齿,同时操纵器长针部分的倒钩又卡住齿轮。 (64页左下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一、 单项选择题。 1、(D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 B、惠更斯摆 C、布鲁诺摆 D、傅科摆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自西向东),周期为(C)小时。 A、顺时针 B、逆时针 C、24 D、12 3、(C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A、流星周年视差 B、行星周年视差 C、恒星周年视差 D、卫星周年视差 4、(B)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约生于公元100年。 关于地球与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 D )”理论。 5、(A )是波兰的天文学家。 他不辞辛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C )”,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A、哥白尼 B、托勒密 C、日心说 D、地心说 6、(C )有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 A、波兰 B、古希腊 C、法国 D、荷兰 7、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D )(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 C )(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二、 多项选择题。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ABC) A、昼夜现象 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 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 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2、昼夜现象与(B)和(C)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A、月亮 B、太阳 C、地球 D、恒星 3、托马斯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ADF)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4、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BCD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三、填空题。 1、地球确实在(自转 )和(公转 );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2、地球围绕( 地轴)自转,( 地轴 )是倾斜的。 3、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 )和(极昼极夜)现象。 4、地球是围绕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5、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 ),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四、判断题。 1、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 3、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反运动的结果。 (× ) 4、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 ) 5、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 五、看图填空题。 1、世界时区图。 (81页图) 这是一张世界时区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 )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 )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京 ),向西180度属(西京 )。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 )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计时工具(B )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 B、准确性 C、实用性 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 )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 C )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 B、分针 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 A、时 B、分 C、秒 D、天 4、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5、根据单摆的(D ),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蚀性 D、等时性 6、同一个摆,摆绳越(C)摆动越(B),摆绳越(D)摆动越(A)。 A、快 B、慢 C、长 D、短 7、(D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 B、惠更斯摆 C、布鲁诺摆 D、傅科摆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 )(自西向东),周期为(C )小时。 A、顺时针 B、逆时针 C、24 D、12 9、(C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A、流星周年视差 B、行星周年视差 C、恒星周年视差 D、卫星周年视差 10、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D)(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C)(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二、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计量时间。 A、时 B、天 C、分 D、秒 2、(BD )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 B、日晷 C、电子表 D、圭表 3、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ACD) A、昼夜现象 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 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 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4、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BC) A、月亮 B、太阳 C、地球 D、恒星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 )有关。 3、(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 )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5、地球确实在(自转 )和(公转);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6、地球围绕(地轴 )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7、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 )和(极昼极夜)现象。 8、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 ),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 √ )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 √ )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 6、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 7、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 8、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反运动的结果。 (×) 9、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 10、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 ) 五、看图填空题。 1、我认识了地球的运动。 (90页右上图表)追问 人教版,不是这把
2023-08-14 18:23:491

傅科摆原理 傅科摆简介

1、傅科摆的工作原理:由于地球的自转,傅科摆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 2、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实验在法国巴黎先贤祠最高的圆顶下方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28公斤,悬挂 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摆惯性和动量大,因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并且摆动时间很长。在傅科摆试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 3、分析这种现象,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2023-08-14 18:24:081

傅科摆的工作原理

由于地球的自转,傅科摆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实验在法国巴黎先贤祠最高的圆顶下方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28公斤,悬挂 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摆惯性和动量大,因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并且摆动时间很长。在傅科摆试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分析这种现象,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放置的位置不同,摆动情况也不同。在北半球时,摆动平面顺时针转动;在南半球时,摆动平面逆时针转动。而且纬度越高,转动速度越快,在赤道上的摆几乎不转动,在两极极点旋转一周的周期则为一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简单计算中可视为24小时。傅科摆摆动平面偏转的角度可用公式θ°=15°tsinφ来求,单位是度。式中φ代表当地地理纬度,t为偏转所用的时间,用小时作单位,因为地球自转角速度1小时等于15°,所以,为了换算,公式中乘以15°。傅科摆(英语:Foucault pendulum),是依据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命名的,是证明地球自转的一种简单设备。虽然人们长久以来都知道地球在自转,但傅科摆第一次以简单的实验予以证明。今天,它在许多科学博物馆和大学内是很受欢迎的展品
2023-08-14 18:24:205

傅科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傅科摆当通常,我们说“地球具有自转”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明确出它到底相对于什么自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参照物,谈论运动是不可想象的。还没有办法在空间中打上一根钉子作为绝对的参照物,因此,我们只能依靠较远的、看起来似乎是静止的天体作为参照物。事实上,那些天体也绝不是“空间中的钉子”,只不过因为它们实在太遥远了,我们不妨——事实上恐怕也是唯一的选择——把它们作为参照物。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一直保持它的运动状态。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然在地球上和地球一起运动,但是傅科摆也在运动啊!摆是一种很有趣的装置。给摆一个恰当的起始作用,它就会一直沿着某一方向,或者说某一平面运动。如果摆的摆角小于5度的话,摆锤甚至可以视为做一维运动的谐振子。  现在,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假如把傅科摆放置在北极点上,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很显然,地球在自转——相对于遥远的恒星自转。同样,由于惯性,傅科摆的摆锤相对于遥远恒星的运动方向(平面)是不变的。(你可以想象,有三颗遥远的恒星确定了一个平面,而傅科摆恰好在这个平面内运动。由于惯性,当地球以及用来吊起摆锤的架子转动的时候,摆锤仍然在那个平面内运动)那么什么情况发生了呢?你站在傅科摆附近的地球表面上,显然会发现摆动的平面正在缓缓的转动,它转动的速度大约是钟表时针转动速度的一半,也就是说,每小时傅科摆都会顺时针转过15度。如果把傅科摆放置赤道上呢?那样的话,我们将观察不到任何转动。把摆锤的运动看做一维谐振(单摆),由于它的运动方向与地轴平行,而地轴相对遥远的恒星是静止的,所以我们观测不到傅科摆相对地面的转动。
2023-08-14 18:24:451

傅科摆为什么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就是用来证明地球的自转的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023-08-14 18:25:052

傅科摆为什么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是因为惯性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傅科摆是一个单摆,底板有一个量角器。单摆振动时,振动面依理应保持不变,但因地球在自转,在地面上的观察者,不能发觉地球在转,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却发现摆的振动面不断偏转。从力学的观点来看,这也是由于受到了科里奥利力影响的缘故。这项显示地球自转的装置,是1851年傅科在巴黎首先制成的,虽然早在1650年,已有人观察到摆的振动面在缓慢地旋转,但却未能对此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所以我们现在把用来显示地球自转的这种装置叫傅科摆。
2023-08-14 18:25:451

傅科摆为什么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就是用来证明地球的自转的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 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 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 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 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 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 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 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 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 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 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 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 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023-08-14 18:25:543

傅科摆为什么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英语:Foucault pendulum),是依据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命名的,是证明地球自转的一种简单设备。虽然人们长久以来都知道地球在自转,但傅科摆第一次以简单的实验予以证明。虽然地球自转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但对一般人来说,理解这个问题有点困难,这是因为傅科摆是在巴黎的国葬院,处于北半球,所以不好理解。我们可以把傅科摆移到北极或者南极就好理解了。如果在两极做这个实验,那么就可以想像出来了:在一个大的圆盘(地球)上设一个摆锤,下面的圆盘(地球)在转动,而上面的傅科摆却不会随着转动,而反过来则可以证明地球在转动。其实这种实验在地球的其它地方也可以做出来(除了赤道)。
2023-08-14 18:26:034

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明实验“傅科摆”是怎么证明的?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023-08-14 18:26:412

谁知道北京天文馆里面的傅科摆的工作原理啊!

 证实地球自转的仪器,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发明的。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它的自转轴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观察地球的自转效应并不难。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摆长从3米至30米皆可。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往返摆动。几小时后,摆动平面就偏离了原来画的参考线.这是在摆锤下面的地面随着地球旋转产生的现象。  由于地球的自转,摆动平面的旋转方向,在北半球是顺时针的,在南半球是反时针的。摆的旋转周期,在两极是24小时,在赤道上傅科摆不旋转。在纬度40°的地方,每小时旋转10°弱,即在37小时内旋转一周。  显然摆线越长,摆锤越重,实验效果越好。因为摆线长,摆幅就大。周期也长,即便摆动不多几次(来回摆动一二次)也可以察觉到摆动平面的旋转、摆锤越重,摆动的能量越大,越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自由摆动。图中拍照的是悬挂在北京天文馆球形展览大厅天花板上的傅科摆摆锤部分。
2023-08-14 18:26:501

谁能给我个傅科摆的图 述说它的原理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 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所以人们称呼实验中的钟摆为“傅科摆”,当时的法国政府还向傅科颁发了荣誉骑士五级勋章,以表彰他的科学贡献。傅科的实验引发了全世界的一股实验热潮,各地的人们纷纷效仿傅科,用长长的钟摆来揭示地球的自转。人们发现,在地球的两极,傅科摆的摆动平面24小时转一圈,而在赤道上,傅科摆没有方向旋转的现象;在两极与赤道之间的区域,傅科摆方向的旋转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由于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因此人们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法。在赤道上的一点,速度是每秒接近500米,这是子弹出膛时的速度。我们像子弹一样地飞驰,却没有一丝感觉,是由于在惯性的影响下,周围的物体都跟随地球高速转动,彼此之间倒是不即不离。不识地球的庐山真面目,只缘我们身在此山中。 前面提到,傅科摆在地球的不同地点旋转的速度是不同的,这说明了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线速度不同,因此,傅科摆不仅能够验证地球自转,它也可以用于发现摆所处的纬度。 参考资料: http://www.bioon.com.cn/popular/Class405/dili/200406/51194.html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为证明地球自转所设计的一种摆,称为博科摆。傅科摆绳长67米,绳端摆锤重27千克,这种摆自由摆动时间较长,便于人们观察。摆下有一个有刻度的圆盘,盘上刻有通过圆心的直线。静止时,摆锤正中应对准盘的圆心,观察时先确定盘中某一直线与通过圆心的子午线重合,然后推动摆锤沿子午线方向作南北方向转动。过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摆动方向偏离了子午线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时间越长,偏转的角度越大。摆开始动以后,除重力外,没有受其他力的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的方向是应该不变的;但摆却偏转了。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我们站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自转,感觉不到子午线的方向在变化,反而觉得是摆在偏转。假若傅科摆在北极,以极点为圆盘的中心,转一周为24小时,每小时偏转15°。摆若设在赤道,则不发生偏离;摆若在赤道与两极之间的任何纬度上,摆动平面偏转角速度(θ)与纬度(φ)的正弦函数成正比。即θ=t·sinφ。(t为地球每小时所转的角度)。在南半球,摆向左偏转。
2023-08-14 18:26:591

傅科摆的资料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 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 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 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 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 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 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 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 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 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 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 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 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023-08-14 18:27:091

傅科摆是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023-08-14 18:27:191

傅科摆为什么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就是用来证明地球的自转的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 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 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 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 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 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 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 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 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 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 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 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 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023-08-14 18:27:271

傅科摆为什么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就是用来证明地球的自转的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 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 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 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 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 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 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 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 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 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 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 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 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023-08-14 18:28:183

有什么证据证明地球自转

傅科摆就是用来证明地球的自转的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续的方向旋转。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023-08-14 18:28:331

我想知道傅科摆的应用有哪些

验证性实验,应用不多
2023-08-14 18:28:424

地球上的引力来自哪里?为什么会有引力呢?

来自地心,,,因为牛顿说"万有引力"
2023-08-14 18:29:033

地球引力有多重

地球为什么有引力是因为地球是有质量的,只要有质量的东西就有引力,你,我,大家之间都有引力的,只不过地球的引力较大罢了,因为它质量大.脱离地球所需要的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7.9KM每秒。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gravitation)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他认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从而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另外,他还解释了慧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才正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 简单的说,质量越大的东西产生的引力越大,地球的质量产生的引力足够把地球上的东西全部抓牢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地球同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几百年前,人们就提出了很多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摆”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转,但是,地球为什么会绕轴自转?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呢?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令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粗略看来,旋转是宇宙间诸天体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与太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现代天文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由所谓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气体云,50亿年前受某种扰动影响,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缩。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终于达到可以引发热核反应的程度,而演变成了太阳。在太阳周围的残余气体则逐渐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经过收缩、碰撞、捕获、积聚等过程,在气体层中逐步聚集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 我们知道,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那么物体的旋转状况又用什么来衡量呢?一种办法就是用“角动量”。对于一个绕定点转动的物体而言,它的角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该物体与定点的距离。物理学上有一条很重要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说,一个转动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的时候(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原来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后,它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发生重新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和地球的自转中,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由来,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还需要科学家们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就是说,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运动——尤其指旋转,自始至终伴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后再在某种原因下开始自转或公转的。 我们知道,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也都是右手定则。为什么呢?太阳系的前身是一团密云,受某种力量驱使,使它彼此相吸,这个吸积过程,使密度稀的逐渐变大,这就加速吸积过程。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处在混饨状,横冲直闯,逐渐把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一方面,向心吸积聚变为太阳,另外,就使得这团气体逐渐向扁平状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势能变成动能,最终整个转起来了。开始转时,有这么转的,有那么转的,在某一个方向占上风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现在发现的右手定则,也许有其他太阳系是左手定则,但在我们这个太阳系是右手定则。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就是由物质势能最后变成动能所致,最终是地球一方面公转,一方面自转。
2023-08-14 18:2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