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布封的问题?

2023-08-31 00:52:35
共2条回复
cloudcone

布封(1707~1788)又译布丰,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起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人类的进化不是如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布封观察、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开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 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物种起源》导言)。《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 1749年,《自然史》的头三册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的学术界。由于它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被神学堡垒的巴黎大学神学院指控为“离经叛道”,要求给以“宗教制裁”。布封被迫写信给神学院声明自己“无意‘反驳"圣经”,并保证将来出版《自然史》第四册时把这封信刊在卷首。后来他在《自然史》中,为了掩蔽神学家的耳目,经常抬出上帝的名字。但又悄悄地对人说:“只要把这名字换掉,摆上自然力就成了”。实际上仍旧坚持他的唯物主义立场。 《自然史》各册的陆续出版,不断给布封带来更大的声誉。175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入院时发表的著名演说《论风格》,是一篇经典的文论。他针对当时文坛上那种追求绮丽纤巧的风尚,呼吁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近人,提出“风格即人”的名言,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作用。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这是布封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誉。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 《法国文学史》对布封的评价布封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闻名。资产阶级文学史家根据气质、性格等次要原因,把布封视为与启蒙运动作家“截然不同”“游离于18世纪之外”的作家。但是,从布封所宣传的唯物宇宙观、重思想内容的文艺思想,以及属于人文主义传统的社会政治理想来说,他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完全合拍的。他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但他的贡献汇入了启蒙思潮这一时代精神的主流。他的《自然史》,以其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巨大的规模,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有某些相似,当然,其战斗性远远不能和《百科全书》相比。他这样热情洋溢地唱着人的颂歌:凭着他的智慧,许多动物被驯养,被驾驭,被制服,被迫着永远服从他了;凭着他的劳动,沼泽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险滩急流被消灭,森林被开发,荒原被耕作;凭着他的思考,时间被计算出来,空间被测量出来,天体运行被识破;凭着他的由科学产生出来的技术,海洋被横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一个个新大陆被发现,千千万万孤立的陆地都置于他的掌握之中;总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记……大自然之所以能够全面发展,之所以能逐步达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完善,这样辉煌,都完全是借助于我们的双手。这种热烈的赞颂,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自然史》中有文学价值和较高的艺术性的,是对动物的描绘。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观主义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因而描写生动具体、饶有兴味。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都受到布封的赞扬;啄木鸟像苦工一样辛勤劳动,得到作者的同情;海狸和平共处、毫无争斗,引起他的向往;他把狼比喻为凶残而又怯懦、“浑身一无是处”的暴君,他把天鹅描绘为和平的、开明的君主。布封通过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不满,寄托了他对“开明君主”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理想。他的动物肖像具有寓言的含义,而其中的寓意又渗透了资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

编辑本段作品欣赏《天鹅》

在任何社会里,不管是禽兽的或人类的社会,从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现在却是仁德造成贤君。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作为水禽界里爱好和平的君主,它敢于与空中的霸主对抗;它等待着鹰来袭击,不招惹它,却也不惧怕它。它的强劲的翅膀就是它的盾牌,它以羽毛的坚韧、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打退鹰的进攻。它奋力的结果常常是获得胜利。而且,它也只有这一个骄傲的敌人,其他善战的禽类没一个不尊敬它,它与整个的自然界都是和平共处的:在那些种类繁多的水禽中,它与其说是以君主的身份监临着,毋宁说是以朋友的身份看待着,而那些水禽仿佛个个都俯首贴耳地归顺它。它只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领袖,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首席居民,它赋予别人多少,也就只向别人要求多少,它所希冀的只是宁静与自由。对这样的一个元首,全国公民自然是无可畏惧的了。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它叫谁看了都顺眼。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爱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任何禽类都不配这样地受人钟爱;原来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一切都描绘出它是爱情之鸟;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丽,所以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引起人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它不在我们所强制或幽禁的那些奴隶之列。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或到岸旁着陆,或离岸游到水中央,或者沿着水边,来到岸脚下栖息,藏到灯芯草丛中,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和暴君。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家,家鹅只以野草和籽料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做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那是一种哮喘声,十分像俗语所谓的“猫咒天”,古罗马人用一个谐音字“独楞散”表示出来。听着那种音调,就觉得它仿佛是在恫吓,或是在愤怒;古人之能描写出那些和鸣铿锵的天鹅,使它们那么受人赞美,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几乎暗哑的天鹅做蓝本的。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有充分自由的音调。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运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好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前奏。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它是要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他们又说,人们可以听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在自然史上没有一个杜撰的故事、在古代社会里没有一则寓言比这个传说更被人赞美、更被人重述、更被人相信的了;它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像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认为这事实实在太美了,根本不愿意怀疑它。我们应该原谅他们社撰这种寓言;这些寓言真是可爱,也真是动人,其价值远在那些可悲的、枯燥的史实之上;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

编辑本段作品欣赏 《马》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总是按照着从主人的表情方面得来的印象而奔腾,而缓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动作都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它甚至于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和执行别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觉到多少它就能感觉到多少,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因为,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成型的肉团。颚骨过分伸长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类头颅的主要一点,也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志;然而,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就直接从屁股上生长出来,因为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虽然是垂着的,却于它很适合。由于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并且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

编辑本段29 《马》教学设计

眉山东坡区苏祠中学 邓湘娟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 韵律美 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总结存储

1.拓展延伸:用倾诉性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马的情感,学生当堂深情朗读,师生共同分享。

2.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2.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附:板书设计

(法国)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训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 ←—————对比—————→由衷赞美

编辑短评:这则教案最可取的地方是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训练,但并不显得死板。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保证了这节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温立三)

gitcloud

s

相关推荐

温立三的现状

温立三,男,江西石城人,作家,编辑,代表作品《心安何处》。由于缺少具体的背景信息,我无法确定温立三的现状。
2023-08-27 17:49:362

温立三现在在哪里

江西石城。国家教育部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对16秋课部分语文教材的编委名单进行了重要修订,将温立三从相关语文教材的编委名单中予以剔除。温立三在老家江西石城人。
2023-08-27 17:49:431

温立三的介绍

温立三,男,江西石城人。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023-08-27 17:49:511

温立三事件是怎么回事,人教社应该担责

这是个让人痛心的衰神的故事1.老杨本来因为卖刀遇到小混混,一时没忍住,砍了他。后来当然是下监狱了。2.好不容易时来运转了吧,老杨被一位大官看重。让他押解给高球送的生辰纲(就是黑钱),然后遇到了晁天王,天王带着梁山最初的一个扛把子,把他弄醉,……就是抢劫!!3.衰的不行,只能去梁山了。我怀疑世上有没有这么命背的人。这也太背了。
2023-08-27 17:50:052

温三立事件

2016年5月26日,察网发布《温立三事件与中小学语文教材主导权的沦陷》一文,第一次详细起底温立三,该文指出,温立三是人教社专家,多套中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编写人员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订专家温立三,微博账号土城布衣 ,原来是一个十分极端的西化分子。
2023-08-27 17:50:131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谈话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同学们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些什么?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见闻,一下子就进入了上学的情景。)   2、有一个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好多“绿娃娃”。(板书课题,读题。)   3、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赶快去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听老师读一读这篇课文,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小池塘的美景。   2、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刚才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把读得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3、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师:文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四个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生字读得既准又大声。   师小结比赛结果,为表现得好的小组打上红旗。   4、游戏巩固生字   瞧,这里有好多绿娃娃,你们愿意送他们回家吗?   出示小草、秋苗、树叶形状的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正确就请他贴在黑板上,游戏完成后黑板上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绿娃娃”的诗意图。   三、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想象画面。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那部分景象,美美地读一读,读完后还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这个部分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师:下面老师想四人小组一起交流学习,如何进行呢?由小组长负责,每位组员轮流先为其他同学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那部分的课文,再说一说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其他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3、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树”。   2、指名生分析“树”字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树”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情景交融,互动对话,快乐朗读   1、听,谁在鼓掌?(风吹树叶声。学生意趣盎然地倾听,争着回答。)哦,原来是树叶宝宝!你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与文本对话。)   2、树叶娃娃多幸福,在大树妈妈怀里长大;树叶娃娃多快乐,风儿一吹爱鼓掌,哗啦哗啦哗啦哗啦。谁愿意来读一读?   3、自由练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上台展示。   三、背诵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12、绿娃娃   树叶是绿娃娃   秋苗是绿娃娃   小草是绿娃娃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嘴巴变形腹侧留疤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编项鬣细辫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精力充沛精神高贵品德:豪迈犷野乐于群居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头部比例整齐眼睛闪闪有光耳朵不大不小鬣毛衬托装饰尾巴下垂茂盛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韵律美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总结存储   1.拓展延伸:用倾诉性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马的情感,学生当堂深情朗读,师生共同分享。   2.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2.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附:板书设计   马   (法)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训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对比─────→由衷赞美   编辑短评:这则教案最可取的地方是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训练,但并不显得死板。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保证了这节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温立三)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    二、讨论学习   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变革现实,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坚持战斗,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三、总结归纳   1.关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②为什么用“托物言志”?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梅议政,拯救人才。   四、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讲清一个道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如何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   2.学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并与同学交流一组比喻人的习惯用语;体会冒号的用法;了解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4.练习写字,做到字距适中,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5.背诵古诗《蜂》。    教学重难点   与同学交流如何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学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如何运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新课。   师引导:学完了第四单元的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作家笔下动物的可爱,体会到了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继续观察、发现、思考。(板书:语文园地)   2.课件出示从课文中摘录的语句,师指名读后引导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课件出示:   r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r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r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3.师过渡: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制胜法宝之一,可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4.生交流讨论。   示例1:第一句中“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或稀奇罕见,在课文中是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这句话明贬实褒,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示例2:第二句中“架子十足”也是含有贬义的词语,说的是鹅的缺点,但从中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作者对鹅满满的喜爱之情。   5.课件出示几组情境,师引导生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   课件出示:   r家里的猫打翻了我的墨水瓶。   r妈妈说我诚实。   r妹妹胆小。   6.生仿写句子,师指名读句子。(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r家里的猫真是调皮,打翻了我的墨水瓶,还在作业本上踩印了几朵小梅花呢。   r妈妈常常对别人说:“我们家那个傻孩子,连撒个谎都不会,太实在了。”   r妹妹的胆子可真大,一只猫偶尔经过,她也会吓得赶快跑到妈妈的身后躲起来。   7.师适时点拨,并 小结:同学们,“万般佳作唯情真”,表达真情实感是 写作文的制胜法宝之一,在 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要讲究方法的。在今天的“交流平台”栏目中,我们学习了运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的说话和 作文中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 写作水平。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生字。   2.师引导:现在我们来到了“识字加油站”,今天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学习一个识记生字的新方法,一起去看看吧。   3.师引导生观察:看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r每组的三个生字右边的部件都是相同的。   r偏旁都有表意的特点,生字的偏旁不同,意思也不相同。   r生字的读音大多与右半部分相同或相似。   5.读准字音,观察偏旁。   (1)生自由认读生字词。   (2)师指名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3)师:偏旁不同时,这些字的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课件出示词语。   6.归类识记生字。   (1)了解偏旁表意的特点。   ①师:读完词语,你发现换偏旁识记生字的秘诀了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重点指导“杆—肝—秆”)   师点拨:这三个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件,就是“干”。当偏旁发生变化时,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构成了新字。   ②生 总结换偏旁识记生字的方法:“杆”和木头有关,所以是木字旁;“肝脏”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是月字旁;“麦秆”跟农作物有关,所以用禾字旁。   (2)师引导归类识记:其他几组生字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这样是不是更容易呢?我们一起读读吧!   (3) 总结拓展。   ①师引导:的确如此,单人旁的字大多跟人有关,如俏丽的“俏”字;山字旁的字大多与山有关,如陡峭的“峭”字。三点水的字呢?与江河有关,如黄浦江的“浦”字。口字旁的字呢?大多与嘴巴有关,如哺育的“哺”字。我们还能将“杆、消、捕”换成哪些偏旁组成新字?(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竿赶哨悄辅铺   ②生读一读并自由练习组词。   7.师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12个生字,学会了换偏旁识记生字的方法,收获真大!那么新学的生字大家都记住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8.去拼音认读生字大挑战。(开火车游戏巩固练习)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与同学交流一组比喻人的习惯用语;体会冒号的用法;了解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2.练习写字,做到字距适中,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3.背诵古诗《蜂》。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词语。   (1)读一读。师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生齐读。   (2)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预设:都是比喻人的习惯用语)   (3)师引导: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四人一组交流交流吧!   (4)师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词语意思)   (5)师指导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说话,然后全班交流。   ①师引导: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能不能选择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②生交流。   示例1:每一位革命战士都具有“老黄牛”的实干 精神。   示例2:我的同桌特别爱唱歌,是我们班的“百灵鸟”。   (6)拓展延伸。师:你还知道哪些比喻人的习惯用语?   预设:糊涂虫、井底蛙、替罪羊……   2.课件出示第二题中的句子。   (1)读一读。生自由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你认为冒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师指名交流, 小结:这三句话中的冒号都用在总说性句子后面,用来提示下文。(课件出示:冒号提示下文)   (4)师:你能从这三个短语中挑选一个,仿照例句写一段话吗?生练习写话。(课件出示:爱臭美的小狗粗心的小杰热心肠的老奶奶)   (5)师指名交流。(课件出示例句)   3.课件出示第三题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   (1)生读后交流体会,师 小结:加点的词语都是语气词,可以很好地表达出说话人的喜爱之情。再读时注意表达出情感。(课件出示:语气词表达情感)   (2)师:去掉加点的词语,对比朗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3)男女生对比读,感受不同。   (4)师 小结:去掉加点的词语后,说话的语气变得很生硬,不能表达说话人的感情。我们在平时的说话和 写作中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语气词来传达自己的感情。   (5)小组练习说一说,注意用上语气词表达自己的感情。(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r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r到小径中去走走吧!看看那些花呀,草呀,树呀,顿时神清气爽。   二、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内容。   (1)师指名朗读。   (2)生自由读“书写提示”右边的文字。   2.师课件出示在横格中书写时的注意事项,鼓励生补充。   (1)生练习书写,师巡视,适时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及注意事项。   (2)展示优秀作品,及时点评。   三、日积月累   1.积累古诗《蜂》。   (1)课件出示古诗,同时播放朗读音频。   (2)师引导生朗读古诗,指名读;生齐读。   (3)简要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出示课件)   (4)读懂诗句意思。   ①师引导:你读懂了什么?   ②师指名交流。   (5)师 小结: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了那些终日勤劳、不畏艰难、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又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2.练习背诵。   3.延伸拓展。师:你还知道哪些咏物的古诗?(出示课件)
2023-08-27 17:50:391

中国通史的节目列表

按首播时间顺序第一次试播的七集:01. 诸葛亮治蜀导演:宋春来撰稿:梁满仓、温立三02. 魏晋风度导演:李蔚 滕忠彬撰稿:梁满仓、方麟  03. 孝文帝改革导演:滕忠彬撰稿:梁满仓、陈小曼  04. 梁武帝治国导演:张鹏举、闫非撰稿:梁满仓、陈小曼  05. 魏晋佛教导演:宋春来撰稿:梁满仓、陈小曼  06. 再造统一导演:赵力、王喆撰稿:雷闻、方麟  07. 炀帝功过导演:刘东升撰稿:雷闻、方麟第二次试播的七集:01.三国鼎立导演:乔伊、滕忠彬撰稿:梁满仓、张建安02.西晋统一导演:李东艳撰稿:梁满仓、王峰03.门阀政治导演:腾仲彬撰稿:梁满仓、方麟04.贞观之治导演:乔伊撰稿:雷闻、温立三05.武则天导演:闫非撰稿:雷闻、张建安06.开天盛世导演:闫非撰稿:雷闻、温立三07.安史之乱导演:侯宪达撰稿:雷闻、温立三已经确定在制作的几集:中华先祖 农业起源文明曙光古史传说夏王朝觅踪 殷商辛王 周公摄政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百家争鸣秦国崛起楚汉战争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清议与党锢南北伽蓝 江陵焚书 唐诗与科举敦煌契丹兴起 西夏兴亡陈桥兵变澶渊之盟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安石变法东京梦华靖康之耻偏安东南 宋代文化海上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元顺帝 明太祖朱元璋永乐迁都郑和下西洋南倭北虏江南市镇白银资本耶稣会士来华崇祯帝 统一大业文治与文字狱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自强与救亡
2023-08-27 17:50:461

初中《最后一课》的做者是谁?

作者shi 都德
2023-08-27 17:51:0910

《马》作者资料

dsjfgdsjkgfjlsd
2023-08-27 17:51:474

写一篇【关雎】或【蒹葭】的赏析文章

诗中“白露为霜”给我们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我们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2023-08-27 17:53:082

第十三届"希望杯"全国作文大赛通知怎么参赛

活动组织单位,每年参赛人数超过50万、活动宗旨与目标: 放开心灵,书写生活 二,特举办第十二届“希望杯”全国作文大赛。为配合即将开启的作文教学改革,大部分人上学的时候都参加过 一: 主办单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肩负着为高校选拔优秀文科人才: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区执行单位,为基础教育探索教改之路的职责: 新的高考体制改革在强化了语文学科地位的同时,大大加强了作文的份量,具有普遍的社会影响力和较高的专业权威性。 三,经有关部门批准、活动倡导。本赛事是国家级作文比赛。并以此提高中小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2023-08-27 17:53:162

求两篇作文...

给我红旗先 哈哈
2023-08-27 17:53:284

李伟杰是谁?

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李伟杰简介李宗骏,学名李伟杰,河南尉氏县人。中国当代最新锐的80后诗人、社会活动家。其故乡尉氏历代多出风流人物。其中就有战国时代尉缭协助秦王完成统一大业;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等。宗骏在大学期间曾轰动一时,被社会各界誉为才华横溢的大才子。08年其作词作曲并主唱的抗震救灾歌曲《天堂里的歌声》在国内音乐界评价极高!个人履历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特大地震。举国同悲,九州同慨!正在大学读书的李宗骏倾情之作,第一时间创作出抗震救灾歌曲《天堂里的歌声》。并在武汉科技大学校团委张勇老师帮助下邀请国内著名音乐制作人乐小元老师担当编曲制作,作为抗震救灾的主题歌曲,其在国内外音乐界评价极高!2008年10月李宗骏代表武汉科技大学参选了09年央视春晚,在武汉科技大学110年的校史上可谓是不小的惊人之举了。因其在大学期间轰动一时的表现,被社会各界誉为才华横溢的大才子。现为2013年世界旅游小姐中国郑州赛区年度冠军总决赛组委会执行主席。李宗骏是当代80后中优秀的青年才俊之一 27岁的他不仅具备政治家的气魄和远见卓识,身兼儒商独到的眼光 ,更是一位优秀的词作家,诗人,学冠古今的纵横家。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陕西省和西安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担任两家国家核心期刊杂志编委。1987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1996-1997年在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任客座研究员。长期从事心血管临床诊疗及相关机理的研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心脏起搏治疗及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很深造诣。其研究成果曾在美国心脏年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年会(ACC)等国际会议上交流。多次在国际介入大会上交流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军队级二等奖以上奖项5项,参编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深圳市监察局办公室主任李伟杰,男,1968年12月生,汉族,广东博罗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深圳市监察局办公室主任,拟任深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李伟杰李伟杰,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副主任,党总支宣传委员,正高职教师,市学科带头人,高中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高中新课程教材选用委员会委员。《语文教学与研究》特约编委,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特约编委,《高中生学习》特约编委,华师大“新世纪”杯全国作文大赛评委。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湖北省教育厅“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授课教师,三峡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教育硕士生兼职导师。2001年被省教研室评为湖北省首届优秀语文教师,2003年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称号,2005年、2008年被省教育学会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全国中语会评为全国优秀语文工作者;2009年被宜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教育局联合表彰为“宜昌名师”;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工会积极分子。李伟杰老师在专业教学领域涉猎甚广,研究颇深。2007年开题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语文课程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由李伟杰老师独立负责,并在宜昌建立了实验区,开展大规模研究,带领宜昌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的论证式研究。省教研室2006年开题的“语文课堂教学与考试研究”,李伟杰老师率宜昌各学校老师承担了其中19个子课题研究。近年来,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学术文章数十篇。李伟杰老师在文学作品教学方面有着较独到的见解,曾在华师大、三峡大学就该专题作专场报告,并在《中学语文》发表《高中文学作品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引起同行重点关注。他要求教师通过准确的主题定位和精当的情境氛围营造,将学生自然地引入一种他所提倡和欣赏的“共赏、共振、共鸣”的理想课堂状态,适时地将学生情感投入导向高潮,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在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兴趣,变接受为创造。在文言文教学方面,他极力主张“注重落实,变死为活;注重语言,变贴为赏;注重感悟,变讲为读。”使宜昌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一扫过去的沉闷,变得灵活、清新,书声琅琅,赏心悦目。他主编的《高中文言文导学导练》由华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师生普遍欢迎。在诗歌鉴赏教学方面,他也有不同于人的见解,主张以读代赏,掌握门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达到与作者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诗词常识,让他们掌握一些鉴赏术语,则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诗歌教学结构的诗化》、《诗歌教学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等作品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等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集中阐述了上述观点,影响较大。李老师主编出版的《学能步步高》、《创新课堂》、《探究之旅》、《高考盛宴》等系列教学用书都以精益求精著称,受到各方高度评价。参编的《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南》、《湖北省优秀中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示范作文选》等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李伟杰老师对新课程理念有较为前瞻性的介入和研究,他多次出席全国、全省一些重要的专题研讨会,较早接受课标理念的熏陶,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发表了一些较为独到的见解,受到巢宗祺、苏立康、史绍典、顾振彪、温立三等名家的赞赏。06年以来,受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派,他作为特聘专家多次到北京、山东、河南、河北、贵州、湖北等省市讲学,走过了几十个市、县,宣讲新课标理念,并对新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培训。08年,湖北省教育厅“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班,李伟杰老师作为讲课老师,为农村学校校长、资教生授课辅导,并在课堂上和他们直接对话,在互动中答疑解惑,受到普遍欢迎。
2023-08-27 17:53:351

介绍一下学习高中语文第五册的网站

好长 啊
2023-08-27 17:53:442

温立三判刑没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没有。国家教育部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对16秋课部分语文教材的编委名单进行了重要修订,将温立三从相关语文教材的编委名单中予以剔除,并没有判刑。
2023-08-27 17:53:511

中国通史的简介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导演团队:李东艳、黎亚军、滕忠彬、沈世平、魏圣泽、闫非、锺艺萱、田波、宋春来、Marc C. Pingry、Sigal Bujman、René Seegers 编剧团队:温立三、王峰、张建安、方麟 撰稿团队:卜宪群、赵春青 、邵蓓、杨振红、赵凯、梁满仓、雷闻、江小涛、张国旺、刘晓、陈时龙、林存阳、鱼宏亮 音乐团队:程池、苏聪 、Dino Herrmann、方三丈 、高颖、毛晓可、唐甜甜 、万建国、王晶、王熙皓 解说:徐涛、赵述仁
2023-08-27 17:54:591

中国通史68集内容概括50字,帮一帮可怜的孩子吧?

(一)《尚书》《尚书》起初被称为《书》,相传经过孔子整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件汇编。古代,“尚”与“上”通,“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尚书》记事上起尧舜,下迄秦穆公,可以分为虞夏书、商书、周书,也有部分追述原始社会末期事迹的篇章。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即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即君臣或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即各种誓辞;四是“命”,即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尚书》有今古文之分。西汉初年,原秦博士伏生(伏胜)传出《尚书》二十八篇,因用当时通行的字体隶书写成,故名《今文尚书》。经考订,大致可靠。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拆毁孔子旧宅,从墙壁中发现许多竹简,经过孔安国整理,比《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因为用汉以前的蝌蚪文写成,故名《古文尚书》。至西晋时,今古文《尚书》均已佚散失传。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出《古文尚书》一部,自称是孔安国所传,较伏生所传多出二十五篇。后经考证,二十五篇为魏晋人伪造,故其中的“二十五篇”被称为伪《尚书》。清《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尚书》(即“今文尚书”)史料价值极高,在很多方面具有开创性的历史地位,如《尧典》记尧舜的事迹,《皋陶谟》记舜、禹、皋陶商讨治国之事,均为记事体。全书按朝代编排,朝代之下按帝王顺序编排。从体例看,《尚书》不但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也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编年史的开端。而《禹贡》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识,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志。注本有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今人曾运乾《尚书正读》、杨筠如《尚书覈诂》等。(二)《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修改而成。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记事方法“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故其体例属于编年体,而编年以鲁君在位的时间为准。《春秋》内容以政治活动及各国会盟、朝聘为主,还记载各国婚丧、祭祀以及日月食、星变、虫灾、地震、山崩、雨、霜、冰雹、水旱等自然现象。《春秋》的内容虽然以鲁国为主,但同时兼及其他100多个国家,因此该书具有春秋时代列国史的意义。《春秋》与此前史书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义”,而“义”正是编纂历史著作的重要目的。因此,《春秋》极为讲究笔法,强调定名分、寓褒贬、示惩戒,希望通过“正名”、“尊周”、批判僭越行为而达到维护周礼、恢复西周盛世之目的。同时,因拘于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故《春秋》不能坚持直书,有很多曲笔及回护的地方。《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又是我国首部私修史书,对后世影响极大。《春秋》一书仅仅18000字,分条记事,不相联属,文句简略,不记事情原委。字数最多者有47字,最少者仅一“螟”字。再加上措辞隐晦,如果没有注解,极难通晓。后人从不同角度对《春秋》加以解释,其中《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影响最大,合称“春秋三传”。(三)《春秋左传》附《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原名《左氏春秋》。传统认为是春秋时左丘明所做,里面有后人所加内容。《左传》与《春秋》一样同属编年体,记事也起自鲁隐公元年,与《春秋》同。但终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多《春秋》17年。《左传》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用史实逐条疏证和传释《春秋》经文,详细记载事情原委。同时,《左传》还集录了很多春秋以前的史料以及《春秋》经文所无的资料。《左传》视周王室同于一般诸侯及“重人事、轻鬼神”的无神论观点都是在思想上对《春秋》的超越。注本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清人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
2023-08-27 17:55:221

布封是谁

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布封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 高贵的绅土。 人物简介   布封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博物学家。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四十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这部作品对自然界作了详细而科学的描述,并因其文笔优美而著称于世。  布封(Georges-Louis Leclerc de Buffon)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  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起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  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  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  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人类的进化不是如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布封观察、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开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物种起源》导言)。  《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 1749年,《自然史》的头三册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的学术界。由于它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被神学堡垒的巴黎大学神学院指控为“离经叛道”,要求给以“宗教制裁”。布封被迫写信给神学院声明自己“无意‘反驳"圣经”,并保证将来出版《自然史》第四册时把这封信刊在卷首。  后来他在《自然史》中,为了掩蔽神学家的耳目,经常抬出上帝的名字。但又悄悄地对人说:“只要把这名字换掉,摆上自然力就成了”。实际上仍旧坚持他的唯物主义立场。 《自然史》各册的陆续出版,不断给布封带来更大的声誉。175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入院时发表的著名演说《论风格》,是一篇经典的文论。他针对当时文坛上那种追求绮丽纤巧的风尚,呼吁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近人,提出“风格即人”的名言,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作用。  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这是布封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誉。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  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 《法国文学史》对布封的评价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闻名。资产阶级文学史家根据气质、性格等次要原因,把布封视为与启蒙运动作家“截然不同”“游离于18世纪之外”的作家。  但是,从布封所宣传的唯物宇宙观、重思想内容的文艺思想,以及属于人文主义传统的社会政治理想来说,他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完全合拍的。他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但他的贡献汇入了启蒙思潮这一时代精神的主流。他的《自然史》,以其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巨大的规模,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有某些相似,当然,其战斗性远远不能和《百科全书》相比。  他这样热情洋溢地唱着人的颂歌:凭着他的智慧,许多动物被驯养,被驾驭,被制服,被迫着永远服从他了;凭着他的劳动,沼泽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险滩急流被消灭,森林被开发,荒原被耕作;凭着他的思考,时间被计算出来,空间被测量出来,天体运行被识破;凭着他的由科学产生出来的技术,海洋被横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一个个新大陆被发现,千千万万孤立的陆地都置于他的掌握之中;总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记……  大自然之所以能够全面发展,之所以能逐步达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完善,这样辉煌,都完全是借助于我们的双手。这种热烈的赞颂,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自然史》中有文学价值和较高的艺术性的,是对动物的描绘。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观主义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因而描写生动具体、饶有兴味。  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都受到布封的赞扬;啄木鸟像苦工一样辛勤劳动,得到作者的同情;海狸和平共处、毫无争斗,引起他的向往;他把狼比喻为凶残而又怯懦、“浑身一无是处”的暴君,他把天鹅描绘为和平的、开明的君主。布封通过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不满,寄托了他对“开明君主”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理想。他的动物肖像具有寓言的含义,而其又渗透了资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  注:布封作品《马》被选入人教版7年级下册第29课。作品《松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的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是那建筑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盖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马》  (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总是按照着从主人的表情方面得来的印象而奔腾,而缓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动作都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它甚至于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和执行别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觉到多少它就能感觉到多少,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因为,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成型的肉团。颚骨过分伸长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类头颅的主要一点,也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志;然而,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就直接从屁股上生长出来,因为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虽然是垂着的,却于它很适合。由于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并且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  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 并用40年时间写了36巨卷的《自然史》。29 《马》教学设计  新天地益智中学 朱峙锟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联系当时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 韵律美 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总结存储  1.拓展延伸:用倾诉性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马的情感,学生当堂深情朗读,师生共同分享。  3.与牛汉的《华南虎》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2.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附:板书设计  马  (法国)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驯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 ←─────对比─────→由衷赞美  编辑短评:这则教案最可取的地方是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训练,但并不显得死板。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保证了这节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温立三)  另:布封(1707-178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
2023-08-27 17:55:451

中国通史每集主要内容?

第40集讲了隋朝建立,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还在军事上攻击陈朝,成功统一了分裂百年的中国王朝
2023-08-27 17:56:127

中国通史一共有几集?

《中国通史》一共有100集。
2023-08-27 17:57:081

1.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的一切指————————;2.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还有那些

布封(1707~1788)又译布丰
2023-08-27 17:58:022

布封的马写在何时

[编辑本段]布封介绍 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 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起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人类的进化不是如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布封观察、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开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 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物种起源》导言)。《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 1749年,《自然史》的头三册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的学术界。由于它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被神学堡垒的巴黎大学神学院指控为“离经叛道”,要求给以“宗教制裁”。布封被迫写信给神学院声明自己“无意‘反驳"圣经”,并保证将来出版《自然史》第四册时把这封信刊在卷首。后来他在《自然史》中,为了掩蔽神学家的耳目,经常抬出上帝的名字。但又悄悄地对人说:“只要把这名字换掉,摆上自然力就成了”。实际上仍旧坚持他的唯物主义立场。 《自然史》各册的陆续出版,不断给布封带来更大的声誉。175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入院时发表的著名演说《论风格》,是一篇经典的文论。他针对当时文坛上那种追求绮丽纤巧的风尚,呼吁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近人,提出“风格即人”的名言,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作用。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这是布封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誉。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 《法国文学史》对布封的评价布封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闻名。资产阶级文学史家根据气质、性格等次要原因,把布封视为与启蒙运动作家“截然不同”“游离于18世纪之外”的作家。但是,从布封所宣传的唯物宇宙观、重思想内容的文艺思想,以及属于人文主义传统的社会政治理想来说,他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完全合拍的。他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但他的贡献汇入了启蒙思潮这一时代精神的主流。他的《自然史》,以其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巨大的规模,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有某些相似,当然,其战斗性远远不能和《百科全书》相比。他这样热情洋溢地唱着人的颂歌:凭着他的智慧,许多动物被驯养,被驾驭,被制服,被迫着永远服从他了;凭着他的劳动,沼泽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险滩急流被消灭,森林被开发,荒原被耕作;凭着他的思考,时间被计算出来,空间被测量出来,天体运行被识破;凭着他的由科学产生出来的技术,海洋被横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一个个新大陆被发现,千千万万孤立的陆地都置于他的掌握之中;总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记……大自然之所以能够全面发展,之所以能逐步达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完善,这样辉煌,都完全是借助于我们的双手。这种热烈的赞颂,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自然史》中有文学价值和较高的艺术性的,是对动物的描绘。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观主义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因而描写生动具体、饶有兴味。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都受到布封的赞扬;啄木鸟像苦工一样辛勤劳动,得到作者的同情;海狸和平共处、毫无争斗,引起他的向往;他把狼比喻为凶残而又怯懦、“浑身一无是处”的暴君,他把天鹅描绘为和平的、开明的君主。布封通过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不满,寄托了他对“开明君主”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理想。他的动物肖像具有寓言的含义,而其中的寓意又渗透了资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编辑本段]作品欣赏《天鹅》 在任何社会里,不管是禽兽的或人类的社会,从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现在却是仁德造成贤君。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作为水禽界里爱好和平的君主,它敢于与空中的霸主对抗;它等待着鹰来袭击,不招惹它,却也不惧怕它。它的强劲的翅膀就是它的盾牌,它以羽毛的坚韧、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打退鹰的进攻。它奋力的结果常常是获得胜利。而且,它也只有这一个骄傲的敌人,其他善战的禽类没一个不尊敬它,它与整个的自然界都是和平共处的:在那些种类繁多的水禽中,它与其说是以君主的身份监临着,毋宁说是以朋友的身份看待着,而那些水禽仿佛个个都俯首贴耳地归顺它。它只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领袖,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首席居民,它赋予别人多少,也就只向别人要求多少,它所希冀的只是宁静与自由。对这样的一个元首,全国公民自然是无可畏惧的了。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它叫谁看了都顺眼。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爱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任何禽类都不配这样地受人钟爱;原来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一切都描绘出它是爱情之鸟;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丽,所以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引起人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它不在我们所强制或幽禁的那些奴隶之列。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或到岸旁着陆,或离岸游到水中央,或者沿着水边,来到岸脚下栖息,藏到灯芯草丛中,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和暴君。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家,家鹅只以野草和籽料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做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那是一种哮喘声,十分像俗语所谓的“猫咒天”,古罗马人用一个谐音字“独楞散”表示出来。听着那种音调,就觉得它仿佛是在恫吓,或是在愤怒;古人之能描写出那些和鸣铿锵的天鹅,使它们那么受人赞美,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几乎暗哑的天鹅做蓝本的。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有充分自由的音调。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运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好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前奏。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它是要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他们又说,人们可以听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在自然史上没有一个杜撰的故事、在古代社会里没有一则寓言比这个传说更被人赞美、更被人重述、更被人相信的了;它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像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认为这事实实在太美了,根本不愿意怀疑它。我们应该原谅他们社撰这种寓言;这些寓言真是可爱,也真是动人,其价值远在那些可悲的、枯燥的史实之上;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编辑本段]作品欣赏 《马》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总是按照着从主人的表情方面得来的印象而奔腾,而缓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动作都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它甚至于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和执行别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觉到多少它就能感觉到多少,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因为,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成型的肉团。颚骨过分伸长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类头颅的主要一点,也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志;然而,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就直接从屁股上生长出来,因为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虽然是垂着的,却于它很适合。由于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并且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 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编辑本段]29 《马》教学设计 眉山东坡区苏祠中学 邓湘娟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 韵律美 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总结存储 1.拓展延伸:用倾诉性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马的情感,学生当堂深情朗读,师生共同分享。 3.与牛汉的《华南虎》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2.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附:板书设计 马 (法国)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驯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 ←—————对比—————→由衷赞美 编辑短评:这则教案最可取的地方是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训练,但并不显得死板。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保证了这节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温立三) 另:布封(1707-178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
2023-08-27 17:58:481

关于马的传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个老头叫塞翁,丢了马,很着急,于是有人跟他说,丢了马未必是坏事,过了几天丢的马回来了,还带回一头公马。多了一匹马,这下塞翁高兴了,但是那个人又说,多了一匹马,未必是好事,于是一天他儿子骑马的时候不小心把腿摔断了。塞翁伤心,那个人又说,摔断腿未必是坏事,于是正赶上战争征兵,他儿子因为腿断了没有被征走,捡回一条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叫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焉耆马的传说  焉耆马有"海马龙驹"的传说。博斯腾湖古称西海, 西海的老龙称为西海龙王,他有三个太子。有一年火神发威,大地久早不雨。四周草原上,百花凋零,牧草枯萎, 人畜面临一场空前浩劫。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见到草原 遭此大难,于心不忍,瞒着老龙王引西海之水,腾空而起呼风唤雨,给草原普降甘露,草原上的人畜都得救了。但三太子却因此冒犯神规,被贬为马。从此一代一代繁衍了这些"海马龙驹"一一焉耆马。焉耆马主要分布在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共有十万多匹。  除了满足当地需要外,还远销全国十一个省区。焉耆马历史上生长在博斯腾湖畔的和硕县查汗诺一带,因当时和硕未设县,该地为焉耆管辖,称焉耆马。焉耆马和驰名全国的 伊犁马相媲美,在全国许多省享有盛名。焉耆马体质结构坚实,毛色有骝色马、黑色马等色。它的特点是头身大小适中,两耳竖立,敏捷而温驯,中枢发育良好,胸廓较深,因为出生后在沼泽地里,为选择嫩草,泥坑里 跳跃觅食,从小就拔开了四条腿筋,长大奔跑起来步履 轻捷平稳,蹄质结实,特别善走。好马日行一百公里, 跋山涉水具有持久耐劳的特性。焉耆马一直被称为新疆 名马之一。  【东方卫报报道】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狮子山指挥伏兵8万打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因此朱元璋与狮子山有不解之缘。朱元璋夫人马娘娘却在因〃狮子盘绣球〃而得名的绣球山,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故事。这是一种巧合,是一种机缘,具有传奇色彩。  大脚马娘娘,芳名秀英,皖北宿州人,生于公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时值壬申,肖猴,幼年失怙。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五十一岁。死后被溢为孝慈高皇后,葬于钟山之阳,即朱元璋死后合葬的明孝陵。  大脚马皇后本是一位极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于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五次救朱元璋死里逃生。做了皇后后,虽大富大贵,仍不娇,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不变平民心态,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朱元璋。她惩奸佞亳不手软,扶良善鞠躬尽瘁,保忠臣机智灵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习坚决果敢,倡新风大马金刀。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她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贤后。  因绣球山上留有马娘娘“脚印”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绣球公园名声大振,为人们所关注,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至。为提升公园的知名度,充实景点内容,于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农历端午节),建立了马娘娘塑像,并配置了介绍马娘娘生平事迹的图文石刻。依据当年朱元璋出征归朝的船队多由东南方向驶来,同时也考虑到游人照像取景的方便,塑像面东南而立。可从马娘娘的双眼望去,20米外为40余年,直径50公分,树高15米的挺拔雪松遮住了她的视线。当天,原来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忽然间黑云密布,雷电一闪,一声惊雷将那棵雪松鬼斧神工般地栏腰劈断。目前,仍留有地面上一截。因此,人们奔走相告,传说马娘娘显灵了,这给绣球山又增加了一个颇为神奇的传说。  马,是十二生肖的七哥。关于十二生肖,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神仙要选出12种动物作为生肖,于是就让所有的动物在大年初一这天来报到,先来报到的12种动物就是十二生肖了。可是日行千里的马儿,怎么才排到了第七位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年的大年初一,各种动物从四面八方赶到神仙那儿报到,千里马神风也不例外。神风想:要是能当生肖之首那就好了!神风一阵风似地朝神仙宫跑去。突然,它听见了几声凄凉的哭声,便放慢了脚步,想探个究竟。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荒凉的村庄:田地荒芜,街上处处可以看见死尸,许多人哭泣着。神风走进了村庄,它向一位老奶奶打听:“老奶奶,这儿怎么会变成这样啊?”“唉,你不知道啊”,老奶奶悲伤极了,“我们这儿闹瘟疫,死了好多人哪!”“那就没有药可以治瘟疫吗?”“有倒是有,可是……唉,这药难得的很。”“什么药,您告诉我,我去弄!”神风这时已满心都是救人,其他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那好吧,从这儿出发往东走20里,有一座宝芝山。山上有一个宝芝泉,泉水可医百病,但泉边有一只催眠猫,上山取水时催眠猫会给你催眠,你可千万不能睡,睡了便会被那只猫害死。我们这儿好几个青年去采药都一去不复返。”“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去!”神风向老奶奶要了一个空葫芦挂在脖子上,就一阵风似地奔向了宝芝山。  神风来到了宝芝山,它小心地向山上走去,突然它闻到了一股花香味,马上开始犯困。“不好!”它意识到催眠猫来了。神风使劲地摇头,使劲地跑跳,力图使自己不睡着。“喵”,催眠猫出现了,它伸出利爪,对神风虎视眈眈。“不好,得先下手为强!”神风闪电一般地飞到催眠猫面前,后脚用力一蹬,催眠猫撞在了树上,昏了过去。神风跑到宝芝泉边,用葫芦装满了泉水,欣喜万分地朝山下奔去。“啊!”突然神风惨叫一声,瘫坐在地上。原来催眠猫醒来了,它趁神风不注意,狠狠地咬了神风的后腿一口。催眠猫的牙齿里有毒液啊!催眠猫正欲再向神风扑来,神风急中生智,用嘴衔起一块石头,向催眠猫丢去。“喵!”石头打中了催眠猫的眼睛,催眠猫捂着眼睛满地滚。“我要借此机会逃走,可是我腿……”神风好担心。“有了,我可以用泉水治伤嘛!”神风挪到了宝芝泉边把后腿伸进了泉水中,奇迹发生了,神风顿时充满了活力。它站起来,风一样地朝小村庄奔去。  到了村庄里,神风把泉水交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把神水掺进了井水中,神风驮着水,挨家挨户送去,人们喝了井水,纷纷病愈。他们想谢谢神风,可神风却不见了,它飞快地跑到了神仙宫,遗憾的是它只能排在生肖第七位了。可神风还是挺高兴的,它想,今天我干了一件大好事,值得!
2023-08-27 17:58:592

谁关于布封的资料?

布封(1707~1788)又译布丰,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 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起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人类的进化不是如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布封观察、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开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 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物种起源》导言)。《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 1749年,《自然史》的头三册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的学术界。由于它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被神学堡垒的巴黎大学神学院指控为“离经叛道”,要求给以“宗教制裁”。布封被迫写信给神学院声明自己“无意‘反驳"圣经”,并保证将来出版《自然史》第四册时把这封信刊在卷首。后来他在《自然史》中,为了掩蔽神学家的耳目,经常抬出上帝的名字。但又悄悄地对人说:“只要把这名字换掉,摆上自然力就成了”。实际上仍旧坚持他的唯物主义立场。 《自然史》各册的陆续出版,不断给布封带来更大的声誉。175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入院时发表的著名演说《论风格》,是一篇经典的文论。他针对当时文坛上那种追求绮丽纤巧的风尚,呼吁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近人,提出“风格即人”的名言,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作用。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这是布封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誉。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 《法国文学史》对布封的评价布封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闻名。资产阶级文学史家根据气质、性格等次要原因,把布封视为与启蒙运动作家“截然不同”“游离于18世纪之外”的作家。但是,从布封所宣传的唯物宇宙观、重思想内容的文艺思想,以及属于人文主义传统的社会政治理想来说,他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完全合拍的。他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但他的贡献汇入了启蒙思潮这一时代精神的主流。他的《自然史》,以其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巨大的规模,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有某些相似,当然,其战斗性远远不能和《百科全书》相比。他这样热情洋溢地唱着人的颂歌:凭着他的智慧,许多动物被驯养,被驾驭,被制服,被迫着永远服从他了;凭着他的劳动,沼泽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险滩急流被消灭,森林被开发,荒原被耕作;凭着他的思考,时间被计算出来,空间被测量出来,天体运行被识破;凭着他的由科学产生出来的技术,海洋被横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一个个新大陆被发现,千千万万孤立的陆地都置于他的掌握之中;总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记……大自然之所以能够全面发展,之所以能逐步达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完善,这样辉煌,都完全是借助于我们的双手。这种热烈的赞颂,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自然史》中有文学价值和较高的艺术性的,是对动物的描绘。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观主义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因而描写生动具体、饶有兴味。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都受到布封的赞扬;啄木鸟像苦工一样辛勤劳动,得到作者的同情;海狸和平共处、毫无争斗,引起他的向往;他把狼比喻为凶残而又怯懦、“浑身一无是处”的暴君,他把天鹅描绘为和平的、开明的君主。布封通过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不满,寄托了他对“开明君主”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理想。他的动物肖像具有寓言的含义,而其中的寓意又渗透了资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更多内容:http://baike.baidu.com/view/182584.htm
2023-08-27 17:59:127

中国通史每集主要内容

1、第一集中华道路,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及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华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领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统的客观规律。2、第二集中华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祖先进化过程,中心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自中华大地产生并延绵不断发展起来的民族。3、第三集农业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开始种植及生产粮食的过程,纯叙述无思想。4、第四集西晋末年,主要讲了中华大地上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西晋朝廷最终被迫南迁,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北方中原大地则上演了朝代更迭最为频繁的一幕,十多个民族政权陆续登场,历史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这段纷扰的岁月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一支来自草原的部落出现,纷争局面才宣告结束,北方建立了中华大地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稳固政权,史称北魏。5、第五集梁武帝治国,主要讲了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萧梁佛寺-同泰寺,寺里生活着几千名僧人。这一天,寺院里来了一个看起来身份高贵的人,他到这里一不为游玩,二不为烧香拜佛,而是要舍身为奴,他就是统治萧梁长达48年之久的梁武帝萧衍。梁武帝一生之中,曾四次舍身同泰寺,而每次都是大臣用重金把他赎回去,四次下来,一共花了四万亿钱。本期节目讲述了梁武帝的治国之道。
2023-08-27 17:59:312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3.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回答者:昙花一现22 - 助理 二级 2-28 11:37一、关于初中语文新教材的认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从总体来说,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贯彻了"三个面向"的精神,以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和大力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把握了学习语文的规律,以科学化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语文素养",抓住"素质"二字做足了文章;充分体现了全新概念的语文教育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教学出发点和归宿。新大纲鲜明地体现了"轻语文知识,重语文能力";将阅读与积累提到了应有的地位,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就是根据2000年新大纲的精神,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去年叫"试用修订本",今秋使用的课本又作了修订,如第一册作了一些变动:调整了两篇文章,练习题及作文作了一些改动。不再称为"试用修订本"。教材的修订指导思想明确,就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兴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修订在指导思想上具体归纳起来是如下几个方面:①转变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看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工具性应放在首位。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会他们阅读、写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人文兴趣和文字修养。②沟通课本内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科书受条条框框的约束,选文不少是出于无奈的,如鲁迅的文章和领袖的文章,比如鲁迅作品,原来突出他思想家、革命家的一面,以致很多学生认为鲁迅并不好,只会处处骂人,其实他也有很抒情的作品,如这次三册课本选的《阿长与山海经》。前不久广西教育出版社出了一套《新语文读本》,这套书的主编之一,一位大学教授(曾经当过18年中专语文教师)讲他教学时学生对鲁迅作品既怕又难,学生认为鲁迅可畏,因为教师告诉学生的鲁迅形象是几十年不变的。现在要消除误解,告诉学生鲁迅不是那么可怕,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而这个任务更要从课外来实现,人教社的《语文读本》就是以时文为主,没有选文的框框,尽选学生喜欢的作品,作为课内课外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改革教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课文学生不理解的是很少一部分,老师点拨一下就可以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③加强文学教育,注重情感熏陶。新教材增加了课文的可读性,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学习语文不唯字词、语法,还包括阅读方法指导、写作等,而人文情趣、文学素养则主要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④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古代课文不少于30%,要求6个单元占两个单元,按语言的难易程度编排。对古诗文,要求熟读背诵,能借助工具书理解。⑤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教学参考书的变化上体现出来,过去教参强调结论性的东西,对教学形成限制,与编写的初衷相悖,新教参淡化了对课文的解说,给教师留有余地,改变把教参当教案的状况。 修订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为前提的。因为时代在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要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所以语文课程改革有以下几个基本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使全体学生具有适合终身发展需要的能力。具体目标是:a. 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提早阅读;b.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尊重学生阅读中的不同体验;c. 写作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途径,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强调写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使学生乐于动笔,易于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d. 口语交际体现时代特点,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能力。宜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②正确把握祖国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原来教材每册30篇左右,太少,学生阅读面很窄,应吸收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多读多写(现在高中有《课外读本》,初中有《自读课本》),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在语文积累和实践中逐步认识语文的、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注重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生内涵,注重对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③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大力倡导学生主动研究、探讨问题,打破"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设置适当的情景,增加活动性题目。提倡综合性学习,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努力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越学科的学习,密切关注信息化进行,如怎样进行网上阅读等等。 从上述角度出发,新教材(包含今秋开始使用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编教科书》(实验本),也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修的"学材",新教材应看作是将科学的素质教育变成课程的血肉,作为教师,要全面认识新教材的完整框架,使新教材中洋溢的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施教的行为准则;使课堂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交流平台,成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示范者。建议参考实验本,据了解,7-9年级语文采用综合编排方式,强调人文性内容和工具性内容的统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进步文化的统一,文学性内容与应用性内容统一,并力图把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整合到一起,能力培养和知识教学整合到一起。这套《九年义务教育七一九年级语文教科书·实验本》很有特色;一是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它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综合编排方式,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整合在一起,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在一起。二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这套教科书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论是体系设计还是内容选择,都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引导学生质凝问题,切磋学习,砥励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写作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四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图使学生在积累中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力图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有阅读提示和练习,都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激发情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积极由课内学习外向课外实践延伸。 从以上教材的变革中,我们看到中学教育的发展变化之大之快,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学习,努力使自己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语文教材还打破了过去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除了一纲多本外,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订,如2001年版与2000年版就有不少变化。01年与00年版换课文两篇;练习明显改动12处;背诵部分减少,难度降低,写作训练也有变化。 二、关于新教材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1、诗歌教学问题。 三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是诗海倘徉,有四篇课文是中国现当代诗歌,选了8首诗;有一篇是外国诗歌,选了两首诗,共有中外九位现代诗人的十首诗歌。这些诗篇幅不长,抒情色彩较强,易于成诵。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境美,感受诗歌丰富的想象和浓郁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朗读背诵。 单独设立一个"新诗单元"这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辑上还是第一次,这大概反映了编者对诗歌,尤其是对新诗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小孩学习语文(不单纯指学说话),恐怕也是从学诗歌开始的,如儿歌、童瑶之类,又如在基本不懂意思的情况下大背唐诗等。但在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尚有一席之地一一尽管少得可怜,而新诗却难登"大雅之堂",阅读如此,写作更如此,学生的诗歌创作一般是不受鼓励的,起码是不提倡的,所有考试都把诗歌拒之门外(当然有阅卷的考虑)。因此,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与新诗(现代诗歌)其实是很隔膜的,甚至还有误解,以为新诗太"浅白",不像古诗那样有味道,觉得没什么教头,也没什么学头。2001年8月9日《光明日报》第二版上有一篇文章叫《中学语文:诗歌遭遇尴尬》,讲的是记者在江苏一所中学采访时,看到一位语文老师在讲一篇诗歌前提问:喜欢诗歌的同学请举手,只有两个女同学;喜欢散文的同学请举手,有十几个人;喜欢小说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在北京街头对几位中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在被调查的5人中,特别喜欢诗歌的没有,根本不感兴趣的两人,同时他们反映一个班50多人,喜欢诗歌的最多不超过4-5人。所以,面对新诗单元的教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转变一下观念,调整好心态,否则,很难在新诗的海洋里徜徉起来。 本单元的十首诗可以说都是精品佳作,具有一定代表性,都是新入选的,教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参考资料可能不会像古诗那样多,那样好找,但更难的是教法。既不能照搬古诗的教法,也不能像教散文那样走程式化的老路,倘如此,真要把新诗教得"淡"如水了。前文中,作者提出教学方法需要探讨。他认为有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与一般学校之间的区别,条件好的学生视野较开阔,老师讲得会透一些,差的讲得粗一些,前者如果应试,也有很大差别,北师大中文学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在中学的教育不在于应试不应试,而在于引导,学诗、写诗、鉴赏诗是一种"慢功夫",要慢慢培养。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温立三从编撰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从内容上、形式上、结构上、格律上,诗歌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都比散文和其他形式更优越、更适合。 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如话,形象鲜明,意境深。由于文字上没有什么障碍,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对诗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反过来埋怨新诗"没劲"。这可能是新诗教学中的一个通病。如果因此我们教得不到位,指导得不得法,而给学生留下"新诗不如古诗"的印象,那只能归纳为教学的失败。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较,诗歌更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和含蓄性。从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看,诗歌更要求语言精练和生动,更借重于想象和联想。教学诗歌,也要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如郭沫若的两首诗,从教法上突出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同时运用启发比较法;现代诗三首创作背景不同,风格和情景不同,但都属抒情诗。因此,教学中要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是学习的关键。这些学习都应采取诵读开路琢磨品味,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情境,去感悟、去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猜测出诗歌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之成为"自己所理解的",还可以进行再"创作",给诗歌形象赋予新的含义(张秦俊不足之处)。张老师执教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诗歌,同时又是一首思想鲜明、时代感强烈的诗歌,要深入领会诗歌的主题,就必须了解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思想状况。因此教学这首诗第一步应是:背景介绍,否则无法了解诗人为什么而歌唱,"快乐"和"希望"从何而来;然后要反复诵读,指导学生在诵读中认识诗人的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人的愉悦和兴奋。为达到这一点,课堂教学的情景设置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这一节课的特点之一,它适应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背景介绍引入较为自然,画画辅以声情并茂的讲解,画面展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内容变为可感的视觉形象,如旧中国的背景,抗战期间延安的情景,结尾配乐的画面,可看作体现新大纲关于"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境,也激活了学生思维。之二是真情诵读,声音最具有表情功能,能使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淋离尽致,也使听的人有更逼真、更深切的感受。教师充分利用了范读范背的形式来运用声音,使其感染学生,并训练学生诵读,示范背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三是强化形象描述。要让学生深切感受诗的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富有感情的形象描述,诱发美感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老舍先生说:"教师的语言要既有意思,又有响声,还要有光彩"。教师在导学时,根据诗的不同基调变换不同的情绪、语言和语调,把握描述的节奏,绘声绘色的展示诗的情境。美国心理学家艾怕尔·梅拉别思有一个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的态势语的教育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情景设置作用无可替代。在现代诗教学中如此,在古诗教学中也应如此,以上几点是张老师的一些尝试,效果如何,要待实践检验。 2、说明文教学问题 按新大纲精神要淡化文体,在一、二册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体裁知识几乎没有涉及。始终体现大纲中关于"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阅读要求。第二册第三单元选文体现学习重点。如:"理解内容,概括要点"。体现的是"科学世界",5篇课文均为科学文艺、科学小品,均体现对科学知识的解说,编者的目的很明确,借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通过这几篇科学文艺、科学小品的学习,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增进他们的思维品质,使之终生受益。用传统的教法,虽是在一年级,老师也必会涉及有关说明文知识,而现在按单元要求就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或借助文中的关键词语,或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学会快速阅读文章。据此在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跳出传统的观念,紧紧围绕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多练、多读,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进行复述,此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为复述法就是要求把读到或听到的语言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出来的说话训练方式。合理有效地运用复述法对说明文进行教授,既呆以直接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表达水平,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直接训练学生借助文中关键词语,或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要点。具体做法很多,如分组相互复述,全班复述,或个人自行复述等等。同时,要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1. 详细复述,品味语言准确性。2. 简要复述,把握说明的条理性。3. 摘要复述,抓住对象的特征性。如二册11课《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四题要求用8个词语复述关于四季的描述。就要求学生抓住四季的特征。4. 创造性复述,理解知识的科学性。例如二册15课《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三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就可让学生先复述,然后再写。同时,教师在训练中要把握住方向,不要设定标准的复述答案,因为新大纳新教材就是要求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文章内容,不要求学生对每篇文章的每句话都理解透辟,要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生活经历、自我学习中自行领悟。一年级复述训练要围绕这些要求进行。 3、文言文教学问题。 新大纲在阅读要求中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旧大纲则是"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新大纲除将比例从20%增到30%,还提高了要求。因此,二册五单元文言文教学除了按课文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了解古代生活。理解各篇文章的内容,注意其写法,体会其中抒发的思想感情,背诵指定的课文外,在教学中,传统的教法有些还得沿用。因为初一、二的学生,文言知识太少,能力和知识积累太少,必要的串讲,重点字词的落实必不可少。但无必要面面俱到,也不要生怕漏掉什么。在文章的理解上,要去克服以往盲目、繁琐的分析法,注意教材练习中一再明确提出"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诵读全文,背诵某段"等要求,这体现了整体感知的观点,而整体感知就是指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这是个性化的,不必强求一致。在文言文教学中,为避免枯燥,不应重视多角度,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创设课堂环境气氛,又如教师作示范背诵,这一点可以从心理角度来看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般应遵循直观性、参与性、新颖性的三原则,范背则直观地将教学的要求由学生的单向参与变成师生双向参与,无形中将师生的关系置于平等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减少背诵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才会完成大纲规定的文言文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要求。归纳起来,应紧紧抓住强化诵读这个环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理解力,通过诵读领悟,训练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加强诵读指导,提高诵读能力。 三、新教材要实践个性化教学 既然可以一纲多本,既然教参也改变了教案式的设计,给老师留下不小余地,给老师发挥创造性的机会,那么,实行个性教学,乃是语文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新教材需要新教法,除了教学思想的更新,体现教师鲜明的个人风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为必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12年光景,几千个课时,数以亿人次的青少年伴随它成长,可以说,语文对一个人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师的激性和个性受到遏制,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遭到扼杀,乃至这门最能激发想象,陶冶情操、张扬个性的课程,被人斥之为"误尽苍生"。新大纲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标。而这一目标就需要对教材实行个性化教学来实现,这也是确保语文新教材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教师要拓宽视野,放开手脚,不拘泥教材和教参教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语文教育体系,形成大课堂、大课本、大语文、大教育的格局,同时要从小处着手,把握学生脉膊,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做到重感知,会思考,少做题,多读书,勤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今天,执教研究课的5位教师应该说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在教学中既实践着先进的教育方法又实践着个性化教学,努力在形成自己风格:张秦峻结合"9·18"70周年,利用音像资料手段。调动学生情绪,饱含激情为学生示范背诵,生动、具体的指导背诵。李征教师:线索清楚地让学生充分感受桃源之美,激发美好理想。缪凝: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地讲出自己的理解。陈珍琼:抓住一年级学生特点,注意了分组竞赛形式的选用等等。他们共同在运用主体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合作,共同探究学习的问题,尽管显得不够规范和自然,但方向是应肯定的,因为主体教育已经在初中推广,当然如何针初中生特点来进行有待探索。如怎样力争在一节课中让更多学生开口说话,不要只是少数优生在讲。这几节课学生发言面不算少,但远远不够,老师讲的还嫌多了些。同时,个性化教学在以下两方面也应表现出来: 1、课堂提问已上升为课堂教学艺术,已总结出诸如"正问与反问、逆问与曲问、追问与连环问"等等,但这一传统存在着缺陷,即学生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只是一种机械的"应答性行为",不论老师设计得多巧妙多高明。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发现问题在是思维的起点、开端,回答问题才是思维的第二步。郑板桥说:"学问二字,需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人是一条钝汉耳。"因此,把提问权还给学生,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张老师作了一点探索,让学生提问,但从整体看还远远不够。每个教师应有自己启发学生提问的特点。 2、朗读,应该作为一种突出重视的教学手段来看待,因为朗诵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已也是一种再创造。无论是从生理角度,传统读书方法,语文教学本身,还是从审美陶冶的角度来看,加强朗读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几节课都有体现,但突出不够,不是朗读时间长短,而是教师朗读的示范、技巧指导体现不够,一个好的老师在示范朗读,指导朗读上也
2023-08-27 17:59:531

如何全面提高语文综合水平

一、关于初中语文新教材的认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从总体来说,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贯彻了"三个面向"的精神,以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和大力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把握了学习语文的规律,以科学化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语文素养",抓住"素质"二字做足了文章;充分体现了全新概念的语文教育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教学出发点和归宿。新大纲鲜明地体现了"轻语文知识,重语文能力";将阅读与积累提到了应有的地位,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就是根据2000年新大纲的精神,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去年叫"试用修订本",今秋使用的课本又作了修订,如第一册作了一些变动:调整了两篇文章,练习题及作文作了一些改动。不再称为"试用修订本"。教材的修订指导思想明确,就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兴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修订在指导思想上具体归纳起来是如下几个方面:①转变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看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工具性应放在首位。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会他们阅读、写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人文兴趣和文字修养。②沟通课本内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科书受条条框框的约束,选文不少是出于无奈的,如鲁迅的文章和领袖的文章,比如鲁迅作品,原来突出他思想家、革命家的一面,以致很多学生认为鲁迅并不好,只会处处骂人,其实他也有很抒情的作品,如这次三册课本选的《阿长与山海经》。前不久广西教育出版社出了一套《新语文读本》,这套书的主编之一,一位大学教授(曾经当过18年中专语文教师)讲他教学时学生对鲁迅作品既怕又难,学生认为鲁迅可畏,因为教师告诉学生的鲁迅形象是几十年不变的。现在要消除误解,告诉学生鲁迅不是那么可怕,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而这个任务更要从课外来实现,人教社的《语文读本》就是以时文为主,没有选文的框框,尽选学生喜欢的作品,作为课内课外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改革教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课文学生不理解的是很少一部分,老师点拨一下就可以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③加强文学教育,注重情感熏陶。新教材增加了课文的可读性,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学习语文不唯字词、语法,还包括阅读方法指导、写作等,而人文情趣、文学素养则主要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④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古代课文不少于30%,要求6个单元占两个单元,按语言的难易程度编排。对古诗文,要求熟读背诵,能借助工具书理解。⑤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教学参考书的变化上体现出来,过去教参强调结论性的东西,对教学形成限制,与编写的初衷相悖,新教参淡化了对课文的解说,给教师留有余地,改变把教参当教案的状况。 修订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为前提的。因为时代在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要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所以语文课程改革有以下几个基本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使全体学生具有适合终身发展需要的能力。具体目标是:a. 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提早阅读;b.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尊重学生阅读中的不同体验;c. 写作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途径,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强调写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使学生乐于动笔,易于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d. 口语交际体现时代特点,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能力。宜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②正确把握祖国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原来教材每册30篇左右,太少,学生阅读面很窄,应吸收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多读多写(现在高中有《课外读本》,初中有《自读课本》),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在语文积累和实践中逐步认识语文的、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注重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生内涵,注重对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③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大力倡导学生主动研究、探讨问题,打破"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设置适当的情景,增加活动性题目。提倡综合性学习,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努力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越学科的学习,密切关注信息化进行,如怎样进行网上阅读等等。 从上述角度出发,新教材(包含今秋开始使用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编教科书》(实验本),也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修的"学材",新教材应看作是将科学的素质教育变成课程的血肉,作为教师,要全面认识新教材的完整框架,使新教材中洋溢的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施教的行为准则;使课堂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交流平台,成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示范者。建议参考实验本,据了解,7-9年级语文采用综合编排方式,强调人文性内容和工具性内容的统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进步文化的统一,文学性内容与应用性内容统一,并力图把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整合到一起,能力培养和知识教学整合到一起。这套《九年义务教育七一九年级语文教科书·实验本》很有特色;一是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它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综合编排方式,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整合在一起,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在一起。二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这套教科书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论是体系设计还是内容选择,都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引导学生质凝问题,切磋学习,砥励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写作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四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图使学生在积累中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力图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有阅读提示和练习,都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激发情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积极由课内学习外向课外实践延伸。 从以上教材的变革中,我们看到中学教育的发展变化之大之快,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学习,努力使自己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语文教材还打破了过去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除了一纲多本外,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订,如2001年版与2000年版就有不少变化。01年与00年版换课文两篇;练习明显改动12处;背诵部分减少,难度降低,写作训练也有变化。 二、关于新教材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1、诗歌教学问题。 三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是诗海倘徉,有四篇课文是中国现当代诗歌,选了8首诗;有一篇是外国诗歌,选了两首诗,共有中外九位现代诗人的十首诗歌。这些诗篇幅不长,抒情色彩较强,易于成诵。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境美,感受诗歌丰富的想象和浓郁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朗读背诵。 单独设立一个"新诗单元"这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辑上还是第一次,这大概反映了编者对诗歌,尤其是对新诗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小孩学习语文(不单纯指学说话),恐怕也是从学诗歌开始的,如儿歌、童瑶之类,又如在基本不懂意思的情况下大背唐诗等。但在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尚有一席之地一一尽管少得可怜,而新诗却难登"大雅之堂",阅读如此,写作更如此,学生的诗歌创作一般是不受鼓励的,起码是不提倡的,所有考试都把诗歌拒之门外(当然有阅卷的考虑)。因此,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与新诗(现代诗歌)其实是很隔膜的,甚至还有误解,以为新诗太"浅白",不像古诗那样有味道,觉得没什么教头,也没什么学头。2001年8月9日《光明日报》第二版上有一篇文章叫《中学语文:诗歌遭遇尴尬》,讲的是记者在江苏一所中学采访时,看到一位语文老师在讲一篇诗歌前提问:喜欢诗歌的同学请举手,只有两个女同学;喜欢散文的同学请举手,有十几个人;喜欢小说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在北京街头对几位中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在被调查的5人中,特别喜欢诗歌的没有,根本不感兴趣的两人,同时他们反映一个班50多人,喜欢诗歌的最多不超过4-5人。所以,面对新诗单元的教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转变一下观念,调整好心态,否则,很难在新诗的海洋里徜徉起来。 本单元的十首诗可以说都是精品佳作,具有一定代表性,都是新入选的,教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参考资料可能不会像古诗那样多,那样好找,但更难的是教法。既不能照搬古诗的教法,也不能像教散文那样走程式化的老路,倘如此,真要把新诗教得"淡"如水了。前文中,作者提出教学方法需要探讨。他认为有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与一般学校之间的区别,条件好的学生视野较开阔,老师讲得会透一些,差的讲得粗一些,前者如果应试,也有很大差别,北师大中文学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在中学的教育不在于应试不应试,而在于引导,学诗、写诗、鉴赏诗是一种"慢功夫",要慢慢培养。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温立三从编撰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从内容上、形式上、结构上、格律上,诗歌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都比散文和其他形式更优越、更适合。 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如话,形象鲜明,意境深。由于文字上没有什么障碍,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对诗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反过来埋怨新诗"没劲"。这可能是新诗教学中的一个通病。如果因此我们教得不到位,指导得不得法,而给学生留下"新诗不如古诗"的印象,那只能归纳为教学的失败。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较,诗歌更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和含蓄性。从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看,诗歌更要求语言精练和生动,更借重于想象和联想。教学诗歌,也要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如郭沫若的两首诗,从教法上突出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同时运用启发比较法;现代诗三首创作背景不同,风格和情景不同,但都属抒情诗。因此,教学中要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是学习的关键。这些学习都应采取诵读开路琢磨品味,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情境,去感悟、去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猜测出诗歌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之成为"自己所理解的",还可以进行再"创作",给诗歌形象赋予新的含义(张秦俊不足之处)。张老师执教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诗歌,同时又是一首思想鲜明、时代感强烈的诗歌,要深入领会诗歌的主题,就必须了解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思想状况。因此教学这首诗第一步应是:背景介绍,否则无法了解诗人为什么而歌唱,"快乐"和"希望"从何而来;然后要反复诵读,指导学生在诵读中认识诗人的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人的愉悦和兴奋。为达到这一点,课堂教学的情景设置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这一节课的特点之一,它适应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背景介绍引入较为自然,画画辅以声情并茂的讲解,画面展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内容变为可感的视觉形象,如旧中国的背景,抗战期间延安的情景,结尾配乐的画面,可看作体现新大纲关于"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境,也激活了学生思维。之二是真情诵读,声音最具有表情功能,能使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淋离尽致,也使听的人有更逼真、更深切的感受。教师充分利用了范读范背的形式来运用声音,使其感染学生,并训练学生诵读,示范背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三是强化形象描述。要让学生深切感受诗的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富有感情的形象描述,诱发美感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老舍先生说:"教师的语言要既有意思,又有响声,还要有光彩"。教师在导学时,根据诗的不同基调变换不同的情绪、语言和语调,把握描述的节奏,绘声绘色的展示诗的情境。美国心理学家艾怕尔·梅拉别思有一个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的态势语的教育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情景设置作用无可替代。在现代诗教学中如此,在古诗教学中也应如此,以上几点是张老师的一些尝试,效果如何,要待实践检验。 2、说明文教学问题 按新大纲精神要淡化文体,在一、二册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体裁知识几乎没有涉及。始终体现大纲中关于"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阅读要求。第二册第三单元选文体现学习重点。如:"理解内容,概括要点"。体现的是"科学世界",5篇课文均为科学文艺、科学小品,均体现对科学知识的解说,编者的目的很明确,借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通过这几篇科学文艺、科学小品的学习,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增进他们的思维品质,使之终生受益。用传统的教法,虽是在一年级,老师也必会涉及有关说明文知识,而现在按单元要求就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或借助文中的关键词语,或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学会快速阅读文章。据此在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跳出传统的观念,紧紧围绕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多练、多读,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进行复述,此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为复述法就是要求把读到或听到的语言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出来的说话训练方式。合理有效地运用复述法对说明文进行教授,既呆以直接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表达水平,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直接训练学生借助文中关键词语,或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要点。具体做法很多,如分组相互复述,全班复述,或个人自行复述等等。同时,要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1. 详细复述,品味语言准确性。2. 简要复述,把握说明的条理性。3. 摘要复述,抓住对象的特征性。如二册11课《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四题要求用8个词语复述关于四季的描述。就要求学生抓住四季的特征。4. 创造性复述,理解知识的科学性。例如二册15课《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三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就可让学生先复述,然后再写。同时,教师在训练中要把握住方向,不要设定标准的复述答案,因为新大纳新教材就是要求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文章内容,不要求学生对每篇文章的每句话都理解透辟,要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生活经历、自我学习中自行领悟。一年级复述训练要围绕这些要求进行。 3、文言文教学问题。 新大纲在阅读要求中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旧大纲则是"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新大纲除将比例从20%增到30%,还提高了要求。因此,二册五单元文言文教学除了按课文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了解古代生活。理解各篇文章的内容,注意其写法,体会其中抒发的思想感情,背诵指定的课文外,在教学中,传统的教法有些还得沿用。因为初一、二的学生,文言知识太少,能力和知识积累太少,必要的串讲,重点字词的落实必不可少。但无必要面面俱到,也不要生怕漏掉什么。在文章的理解上,要去克服以往盲目、繁琐的分析法,注意教材练习中一再明确提出"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诵读全文,背诵某段"等要求,这体现了整体感知的观点,而整体感知就是指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这是个性化的,不必强求一致。在文言文教学中,为避免枯燥,不应重视多角度,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创设课堂环境气氛,又如教师作示范背诵,这一点可以从心理角度来看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般应遵循直观性、参与性、新颖性的三原则,范背则直观地将教学的要求由学生的单向参与变成师生双向参与,无形中将师生的关系置于平等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减少背诵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才会完成大纲规定的文言文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要求。归纳起来,应紧紧抓住强化诵读这个环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理解力,通过诵读领悟,训练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加强诵读指导,提高诵读能力。 三、新教材要实践个性化教学 既然可以一纲多本,既然教参也改变了教案式的设计,给老师留下不小余地,给老师发挥创造性的机会,那么,实行个性教学,乃是语文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新教材需要新教法,除了教学思想的更新,体现教师鲜明的个人风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为必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12年光景,几千个课时,数以亿人次的青少年伴随它成长,可以说,语文对一个人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师的激性和个性受到遏制,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遭到扼杀,乃至这门最能激发想象,陶冶情操、张扬个性的课程,被人斥之为"误尽苍生"。新大纲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标。而这一目标就需要对教材实行个性化教学来实现,这也是确保语文新教材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教师要拓宽视野,放开手脚,不拘泥教材和教参教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语文教育体系,形成大课堂、大课本、大语文、大教育的格局,同时要从小处着手,把握学生脉膊,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做到重感知,会思考,少做题,多读书,勤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今天,执教研究课的5位教师应该说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在教学中既实践着先进的教育方法又实践着个性化教学,努力在形成自己风格:张秦峻结合"9·18"70周年,利用音像资料手段。调动学生情绪,饱含激情为学生示范背诵,生动、具体的指导背诵。李征教师:线索清楚地让学生充分感受桃源之美,激发美好理想。缪凝: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地讲出自己的理解。陈珍琼:抓住一年级学生特点,注意了分组竞赛形式的选用等等。他们共同在运用主体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合作,共同探究学习的问题,尽管显得不够规范和自然,但方向是应肯定的,因为主体教育已经在初中推广,当然如何针初中生特点来进行有待探索。如怎样力争在一节课中让更多学生开口说话,不要只是少数优生在讲。这几节课学生发言面不算少,但远远不够,老师讲的还嫌多了些。同时,个性化教学在以下两方面也应表现出来: 1、课堂提问已上升为课堂教学艺术,已总结出诸如"正问与反问、逆问与曲问、追问与连环问"等等,但这一传统存在着缺陷,即学生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只是一种机械的"应答性行为",不论老师设计得多巧妙多高明。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发现问题在是思维的起点、开端,回答问题才是思维的第二步。郑板桥说:"学问二字,需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人是一条钝汉耳。"因此,把提问权还给学生,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张老师作了一点探索,让学生提问,但从整体看还远远不够。每个教师应有自己启发学生提问的特点。 2、朗读,应该作为一种突出重视的教学手段来看待,因为朗诵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已也是一种再创造。无论是从生理角度,传统读书方法,语文教学本身,还是从审美陶冶的角度来看,加强朗读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几节课都有体现,但突出不够,不是朗读时间长短,而是教师朗读的示范、技巧指导体现不够,一个好的老师在示范朗读,指导朗读上也
2023-08-27 18:00:221

求两首抒情一点的诗

花为什么是香的? 是因为你。草为什么是绿的?是因为你。屁为什么是臭的?……是因为我……很抒情吧!!!!!
2023-08-27 18:00:333

阅读感悟文章的要点

写出真实的体会就OK拉·别想太复杂可!就是阅读完后的心理的直接想法!
2023-08-27 18:00:552

急问,真的这么难?

中考。700多分我的考不上高中。。教你吧~!多和同学交流下~!自己都想,多问,多答就OK了
2023-08-27 18:01:052

马的教学设计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4.了解作者布封,联系当时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生字生词: 剽悍(piāo hàn) 疮痍( chuāng yí ) 项鬣(xiang liè) 遒劲 ( qiú jìng) 羁绊(jiban)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 韵律美 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六、拓展延伸,总结存储 1.拓展延伸:用倾诉性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马的情感,学生当堂深情朗读,师生共同分享。 3.与牛汉的《华南虎》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2.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附:板书设计 马 (法国)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驯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 ←─────对比─────→由衷赞美 编辑短评:这则教案最可取的地方是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训练,但并不显得死板。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保证了这节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温立三) 觑qù:看。鬣liè:马脖子上的长毛。剽悍piāo hàn:勇猛,强健。疆场jiāng chǎng:战场。驯良xùn liáng:和顺善良。勇毅yǒng yì:勇敢坚决。窥伺kuī sì:暗中观察情况。迎合yíng hé: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疮痍chuāng yí:创伤。枉然wǎng rán: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阔绰kuòchuò:豪华奢侈,排场大。观瞻guānzhān: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妍丽yán lì:美丽。庇荫bì yìn:遮挡阳光的树木等。遒劲qiú jìng :雄健有力。犷野guǎng yě:粗野强悍。畸形jī xíng: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颚骨è gǔ:下巴上面的骨头。慷慨以赴kāng kǎi yǐ fù: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相得益彰xiāng dé yì zhāng: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有过之无不及:yǒu guò zhī wú bù jí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不如的(多用于坏的方面)。
2023-08-27 18:01:121

问首现代诗,难度挺大

楼上的吓死人了/////////////
2023-08-27 18:01:284

布封的资料

布封(1707~1788)又译布丰,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1730年,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起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这位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1733年,进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1739年,当上了副研究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和御书房总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御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人类的进化不是如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布封观察、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开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 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物种起源》导言)。《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 1749年,《自然史》的头三册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的学术界。由于它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了世界的起源,被神学堡垒的巴黎大学神学院指控为“离经叛道”,要求给以“宗教制裁”。布封被迫写信给神学院声明自己“无意‘反驳"圣经”,并保证将来出版《自然史》第四册时把这封信刊在卷首。后来他在《自然史》中,为了掩蔽神学家的耳目,经常抬出上帝的名字。但又悄悄地对人说:“只要把这名字换掉,摆上自然力就成了”。实际上仍旧坚持他的唯物主义立场。 《自然史》各册的陆续出版,不断给布封带来更大的声誉。175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入院时发表的著名演说《论风格》,是一篇经典的文论。他针对当时文坛上那种追求绮丽纤巧的风尚,呼吁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近人,提出“风格即人”的名言,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作用。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这是布封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誉。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 《法国文学史》对布封的评价布封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闻名。资产阶级文学史家根据气质、性格等次要原因,把布封视为与启蒙运动作家“截然不同”“游离于18世纪之外”的作家。但是,从布封所宣传的唯物宇宙观、重思想内容的文艺思想,以及属于人文主义传统的社会政治理想来说,他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完全合拍的。他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但他的贡献汇入了启蒙思潮这一时代精神的主流。他的《自然史》,以其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巨大的规模,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有某些相似,当然,其战斗性远远不能和《百科全书》相比。他这样热情洋溢地唱着人的颂歌:凭着他的智慧,许多动物被驯养,被驾驭,被制服,被迫着永远服从他了;凭着他的劳动,沼泽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险滩急流被消灭,森林被开发,荒原被耕作;凭着他的思考,时间被计算出来,空间被测量出来,天体运行被识破;凭着他的由科学产生出来的技术,海洋被横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一个个新大陆被发现,千千万万孤立的陆地都置于他的掌握之中;总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记……大自然之所以能够全面发展,之所以能逐步达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完善,这样辉煌,都完全是借助于我们的双手。这种热烈的赞颂,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自然史》中有文学价值和较高的艺术性的,是对动物的描绘。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观主义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因而描写生动具体、饶有兴味。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都受到布封的赞扬;啄木鸟像苦工一样辛勤劳动,得到作者的同情;海狸和平共处、毫无争斗,引起他的向往;他把狼比喻为凶残而又怯懦、“浑身一无是处”的暴君,他把天鹅描绘为和平的、开明的君主。布封通过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不满,寄托了他对“开明君主”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理想。他的动物肖像具有寓言的含义,而其中的寓意又渗透了资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编辑本段作品欣赏《天鹅》 在任何社会里,不管是禽兽的或人类的社会,从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现在却是仁德造成贤君。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作为水禽界里爱好和平的君主,它敢于与空中的霸主对抗;它等待着鹰来袭击,不招惹它,却也不惧怕它。它的强劲的翅膀就是它的盾牌,它以羽毛的坚韧、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打退鹰的进攻。它奋力的结果常常是获得胜利。而且,它也只有这一个骄傲的敌人,其他善战的禽类没一个不尊敬它,它与整个的自然界都是和平共处的:在那些种类繁多的水禽中,它与其说是以君主的身份监临着,毋宁说是以朋友的身份看待着,而那些水禽仿佛个个都俯首贴耳地归顺它。它只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领袖,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首席居民,它赋予别人多少,也就只向别人要求多少,它所希冀的只是宁静与自由。对这样的一个元首,全国公民自然是无可畏惧的了。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它叫谁看了都顺眼。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爱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任何禽类都不配这样地受人钟爱;原来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一切都描绘出它是爱情之鸟;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丽,所以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引起人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它不在我们所强制或幽禁的那些奴隶之列。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或到岸旁着陆,或离岸游到水中央,或者沿着水边,来到岸脚下栖息,藏到灯芯草丛中,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和暴君。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家,家鹅只以野草和籽料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做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那是一种哮喘声,十分像俗语所谓的“猫咒天”,古罗马人用一个谐音字“独楞散”表示出来。听着那种音调,就觉得它仿佛是在恫吓,或是在愤怒;古人之能描写出那些和鸣铿锵的天鹅,使它们那么受人赞美,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几乎暗哑的天鹅做蓝本的。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有充分自由的音调。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运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好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前奏。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它是要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他们又说,人们可以听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在自然史上没有一个杜撰的故事、在古代社会里没有一则寓言比这个传说更被人赞美、更被人重述、更被人相信的了;它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像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认为这事实实在太美了,根本不愿意怀疑它。我们应该原谅他们社撰这种寓言;这些寓言真是可爱,也真是动人,其价值远在那些可悲的、枯燥的史实之上;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编辑本段作品欣赏 《马》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总是按照着从主人的表情方面得来的印象而奔腾,而缓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动作都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它甚至于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和执行别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觉到多少它就能感觉到多少,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因为,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成型的肉团。颚骨过分伸长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类头颅的主要一点,也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志;然而,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就直接从屁股上生长出来,因为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虽然是垂着的,却于它很适合。由于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并且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编辑本段29 《马》教学设计 眉山东坡区苏祠中学 邓湘娟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 韵律美 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总结存储 1.拓展延伸:用倾诉性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马的情感,学生当堂深情朗读,师生共同分享。 2.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2.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附:板书设计 马 (法国)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训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 ←—————对比—————→由衷赞美 编辑短评:这则教案最可取的地方是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训练,但并不显得死板。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保证了这节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温立三)
2023-08-27 18:02:091

入党申请书开头能不能写誓词

开头不能写誓词。誓词是在宣誓时候用的,而且是专用的。开头应该写你为啥要入党。
2023-08-27 17:58:416

哥本哈根达斯是什么

楼主,认真你就杯具了
2023-08-27 17:58:438

如何评价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

这两本书都是非常的荒谬,它并没有向人们完全明白地讲述两个道理。
2023-08-27 17:58:455

学礼仪有什么好处?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3-08-27 17:58:4711

诚信的好处是什么?

诚信的好处如下: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从而令即使没跟你接触过的人也对你有好感;也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别人更愿意和你合作从而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渐渐会变成“品牌”,既然是品牌,就有品牌价值;当你遇到困难时更容易获得别人的支持与帮助。
2023-08-27 17:58:472

种一颗牙需要哪些零部件和耗材?

种植牙的材料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碳素材料类,陶瓷材料类,高分子材料类,金属与合金材料类,这几大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目前比较常用到的是陶瓷材料类,陶瓷材料坚固耐用,耐腐蚀,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与组织相容性好,常见的材料有生物惰性陶瓷、生物活性陶瓷、生物降解性陶瓷等从你描述的情况一般做牙冠有金属的以及全瓷的之分,建议最好做全瓷的牙冠,对牙龈不会产生任何副反应和过敏反应等。近期注意多休息,特别是做好的种植牙,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每半年到口腔科复查,用专用的器械洁牙,可以延长牙齿的使用寿命
2023-08-27 17:58:473

史光柱报告会观后感

  史光柱报告会观后感史光柱,一位军人,一位作家。他的先进事迹与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品味与学习。他获得过一等功一次,二,三等功各两次。1984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因排长受了重伤,史光柱奉命代理排长,指挥战斗。在身负八处重伤,左眼球被打出眼眶,右眼也被打进两块弹片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继续指挥战斗。最终,他完成了任务。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战争结束后,年仅20的他,却住进了医院。双目失明,残疾的情况,使这位在战场上都不曾屈服的年轻人,感到了绝望,也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于是,他在不吃不喝不讲话的情况下度过了三天。终于,他吃东西了,他感到,世间并不全是坎坷,也有平路。于是,他开始适应这种生活,他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去努力,去拼搏。在艰辛的努力下,他学会了盲文,读完了深圳本科学业。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盲人学士。他的精神,如同那小草,亦如那岩石。小草有的,不是磅礴的力量,而是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即使渺小,即使微弱,也要将自己的力量献给这浩瀚的世界。将绿意带给人间。而石头有的,不是那恢宏的气势,而是那份不服输的意志,就算是高温烈火,或是那寒冷冰霜,都磨灭不了它心中的那份坚韧。即使命运对他不公平,它也默默承受。他要告诉人们,冲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做那昙花的一现。要有一颗不屈服于困难的坚韧的心。这样,才能显现出自己的价值。史光柱的精神,就是那小草与岩石的精神。我们应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2023-08-27 17:58:481

简述幼儿园班主任的主要职责

班主任职责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学生情况、组织管理班集体、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订好班主任计划。班主任职责1、调查研究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做好家访工作。了解班级组织,骨干队伍的组织情况和思想状况,并经常掌握发展动态。2、组织管理班集体班主任要依据教育方针、教育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建立班级常规,培养良好的班风,搞好班主任如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⑴组织每周一次的班会课。⑵组织学生参加全校、年级的活动。⑶督促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⑷督促学生按时到位上好体育课、选修课及各类活动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兴趣特长。⑹与班委会、队干部讨论班级情况,问题和解决办法、措施。⑺处理班内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立即上报学校。⑻查阅班级日志和学生周记。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⑴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四化建设而奋斗的志向。⑵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⑶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军训、社会等实践活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⑷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社会活动。⑸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⑺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⑼建立后进生档案,做好后进生转化和学生不良苗头的监控工作。4、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班主任要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联系本班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5、订好班主任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总结工作。⑴班主任计划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学校教育工作的计划和要求,要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全面、具体、突出重点。⑵班主任要定期检查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其它教育力量执行计划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调控。
2023-08-27 17:58:491

讨论法的优缺点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3)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可以加强同伴之间的影响力(4)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023-08-27 17:58:494

小学班级口号集锦

aoe
2023-08-27 17:58:402

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区别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顾名思义,职务犯罪是一种犯罪,触犯刑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职务违法是指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违法行为(未达到追诉标准,不构成职务犯罪)。两者的区别:职务犯罪比职务违法后果更加严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一百八十三条 第一款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3-08-27 17:58:391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会主持词?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在这春光明媚美好时节,我们的老朋友- 郭艳梅老师和石淑芳老师应邀再一次莅临我校,为大家分 享她们在读书与写作方面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全体师生对她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年,是三门峡市深入实施“书香三门峡”全民阅读活动的起始之年,全市上下通过开展九项活动, 着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崇读尚学的文明风尚,推进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切实提升 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 生态宜居三门峡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其中活动之一就是深入开展全民阅读进校园活动。通过广泛开展经典诵读等读书活动,倡议学校帮助 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倡导青少年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学习习惯,深入开展书香校园 创建。今天,到我校为大家作报告的两位老师都是从我市基层走出来的乡土作家。郭艳梅老师系河南省作家 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协副主席,也是我们_的老乡,现工作于灵宝市教育体育局宣传科。业余时间喜欢读 书和写诗,作品散见于各大主流媒体杂志。著有诗集《桃之夭夭》、《黑女诗稿》等。从去年开始,她应普教科邀请在文化活动中心对兴趣班同学讲授阅读与写作课程,深受好评。石淑芳 老师系灵宝市苏村乡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首届十佳“最美灵宝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三八 红旗手,灵宝市拔尖人才,农民作家。为圆文学梦,她坚持十七年写下85本日记,创作了长篇小说《山女 的世界下着雨》,去年又出版散文集《长在山间的文字》。近年来在全国近百家杂志发表散文二十余万 字,她为读书而执着的感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众多知名媒体报道过。下面郭艳梅老师将从一个作家和诗人角度来跟大家谈谈语言、写作、人的境况等话题。石淑芳老师将 把她对读书阅读的执着追求及她对读书、阅读及人生的感悟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大家以热烈掌声欢迎两位 作家为我们作报告!
2023-08-27 17:58:391

诚信是什么?

诚信是一权凝重的法码,放上她,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倾向一端地天平立即稳稳平衡。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诚信是一双温暖的手,可以使心灵得到温馨,融化丑恶,驱散虚伪,让珍视她的人们得到信任。但诚信总是被人忽略,因为那一次我曾忽略过她,那件事从我心中犹然而升,浮现在眼前......月季如沉淀,沉于我心灵的深处,艳丽秀雅,那粉红的花朵夹着淡淡的幽香,让人忘却烦恼,其实生活也如沉淀,诚信总是沉在最底层,因为它很容易被人遗忘。那一次偶尔路过,我的目光被那艳丽的月季吸引住,那绿叶中的红,显得那么灿烂,格外耀眼。多想拥有,可每一次都没有勇气,一连几天,每一次路过,都会看一眼,那么艳,那么有生机......这花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栽的,他抬起头,诧异地看着我。终于,我鼓起了勇气:“爷爷,您别害怕,我只想摘一朵花,可以吗?”“摘吧!”于是我认真观察,看看哪一朵最美。其实走近这些花,都有破损,有的已落下花瓣,有的被虫子咬坏了。她们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美,闭上眼随手摘了一朵,睁开眼,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儿映入眼帘,我伸出手想去摘:“小姑娘,不说了只摘一朵嘛,怎么......”老人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我低下头,内心的矛盾使我脸颊变得通红,因为老爷爷允许我摘花,我理应说“谢谢”,没有信守诚诺的我,想多摘一朵,却被老爷爷看穿,我应诚心的跟老爷爷说“对不起”。但我什么也没有说,羞愧地走了。拿着那朵月季,它并不美,可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啊!做人应该讲诚信,说一不二。老人的话语中,我明白了许多:生活中处处充满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平凡的一件事中,都会存在着诚信,我们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每一个诚信,遵守她,从平凡做起,因为诚信是风雨中的一抺阳光,人们处处都可以得到她的哺育与温暖,处处给人们启迪。但对她不忠诚的人,也会受到她给予的严厉批评与教育,更严重的还会受到她的沉重打击。想到这里,不觉已太阳快下山了,夕阳的余辉洒在大地上,风儿轻轻吹过,那花儿更艳了。生活处处充满了美,充满了温暖,充满了诚信,老人对诚信的忠诚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课。夕阳收起最后一丝余辉,月季已经淍零,可我却觉得它很美......而如今,我无论在做什么事时,都会在每一个角落注意诚信,在生活中发现诚信,在实践中遵守诚信。诚信不仅在平凡的小事中起着为人处事的作用。而且在职业生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在我的周围就发生过这样的真实故事。他就表现出了对诚信的不忠诚:当学校把他推荐到一个好的用人单位时,通过面试,他被录取了,并且他也同意在那间公司工作,但他没有工作几天,就不辞而别,也没有通过公司领导的同意,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公司痛恨这样不诚实守信的人,所以将他封杀了。在商业界,也就是职业中,人们最重视拥有诚信的人,因为拥有诚信的人,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而如今,他触犯了生意中的禁忌,又怎能怪公司这样做了。他的不忠诚,给学校蒙上了一层灰,让师弟师妹们,觉得这样的行为可耻,同时,学校的痛恨他,公司的打击他,诚信的惩罚他。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工作中,做不到诚实守信,也将会被社会鄙视,被人们遗忘。也许有人会认为,金钱、地位、权力比诚信重要,那么当他得到这些,而忘却诚信的时候,诚信会在时间上扼杀他,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诚信是成功的垫脚石。那么朋友,你知道了是什么建立你与别人的美好友谊吗?你知道了是什么建立别人对你的信任了吗?你知道了是什么使生活中充满绿意的春天吗?对!是诚信。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蜡烛可以照出整个天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带来春天;拥有诚信,一句小小的关怀可以代替千言万语。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挖掘诚信,遵守诚信,做一个无愧的青年人。
2023-08-27 17:58:381

教育学中班主任的首要任务、中心任务、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中心任务是教育指导全班学生全面发展;中心环节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中国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扩展资料: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他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它与任课教师区别在于任课教师只负责本学科教学,而班主任除此之外全权负责管理一个班级。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是:1、调查研究学生情况;2、组织管理班集体;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4、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5、订好班主任计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主任
2023-08-27 17:58:371

口腔材料的化学性能有哪些

口腔材料学里面有很详细的说明,可以参考书籍。每个人对材料性能的认识不同所以描述可能有所区别,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理解好了,仅供参考。1。失活剂:现在主要是分两种,砷失活和无砷失活,后者常用,前者基本被淘汰了,我用的是德国的材料,主要成分是fc利多卡因,通过一种药物让牙神经形成血栓坏死,然后出于一种深麻醉效果,然后拔髓的时候不至于疼痛。效果很好,不过周期长,而且使用方式的正确对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2。碘仿水门汀:碘仿主要是对于一些渗出根管的使用还有一些干槽症或者砷失活烧伤的创面可以使用,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水门汀,记住丁香油水门汀不能与树脂材料合用,这句话一般都知道,但是临床上很多都会疏忽。3。cp根管效果用,刺激性大于木馏油小于fc,现在最常用的药物。4。fc单抗体,据文献称不当长期使用有致癌作用,孕妇禁用。髓腔封球,避免化学性根尖炎。5。木馏油安抚消炎作用,急性牙髓炎第一次治疗可以封,安抚效果很好。6。丁香油最常用的药物,牙髓炎开放过程中可以封丁香油球,利于疼痛缓解。还可以用于调制一些根充糊剂。刚开始动手机会应该不是很多,需要多动脑,不要着急一味的追求临床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记住,对于由于自己治疗失误造成患者的痛苦往往比给患者治愈成功得到的快乐,要沉重的多的多。。。
2023-08-27 17:58:371

小学生文明礼仪手抄报内容资料

1、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2、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3、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4、文明用语:您好!请坐!请问??请稍候!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没关系!不客气!谢谢!请不要着急!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您请讲!请出示您的《××证》。我会尽量帮助您。为您服务是我应该做的。有不懂的地方您尽管问。非常感谢您的合作。5、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有时甚至失礼失态,一句“对不起”就能使怨气烟消云散,反之,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酿成人间悲剧。在人际交往中,学会道歉,是我们从小学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项道德修养,我们要学会说“对不起”,力争做个文明青少年。而且,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明用语则是通往心灵的金钥匙,在交际中能否使用文明用语,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讲脏话粗话的世界是“黑白”的,讲文明用语的社会才是“彩色”的。当然,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还有很多,注意各种场合使用的礼貌用语,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6、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7、礼仪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礼仪能使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加浓厚。
2023-08-27 17:58:361

防水卷材施工工艺流程

1、基层清理干净,原墙地面表面要坚实,不应有起沙、掉灰或空鼓。2、对上下水管根部清理并进行堵漏处理。3、用10-15㎜宽美纹纸根据墙面设计施工高度粘贴轮廓线。4、第一遍乳液涂刷施工,顺序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不得漏刷。5、干燥24小时后,涂刷第二遍乳液,使两遍乳液形成完整的防水层。6、干燥24小时后,做24小时闭水试验,防水高度不低于30㎜,24小时内无渗漏为合格。7、表面水泥灰浆拉毛后,可以直接贴砖施工。扩展资料防水卷材铺贴应采用满铺法,胶粘剂涂刷在基层面上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胶粘剂涂刷后应随即铺贴卷材,放置时间过长影响粘结质量。铺贴防水卷材不得起皱褶,不得用力拉伸卷材,边铺贴边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和多余的胶粘剂,保证卷材与基层面以及各层卷材之间粘结密实。铺贴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接缝应错开三分之一幅度。防水卷材产品竞争激烈、假货横行,以生产市场用量最大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企业利润最好的也超不过15%。市场上出现的名目繁多的超低价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SBS含量很少,甚至不加SBS,用废橡胶粉来替代。故选购时注意,尽量避免挑选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防水卷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防水施工工艺
2023-08-27 17:5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