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如何看待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2023-09-03 00:39:11
TAG: 城镇化
共1条回复
wio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并应正确引导,防止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 第一,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镇为主的问题。 从中国国情出发,城镇化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其次才是小城镇,而绝不能找错方向——以小城镇为主。 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与小城镇比较,城市接纳农村劳动力的优势十分明显:城市有资金来源,镇则很困难;城市比镇人均占有土地可节约一半左右;城市公用设施比镇好得多;城市环境建设比镇投入多、容量大;城市比镇能产生更好、更大的集聚效应,更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更便利于生产的协作、配套;城市比镇交通便利,往来方便;城市比镇更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城市比镇扩容要容易得多。因此,城镇化中接纳农村劳动力应以城市为主,镇辅之,而不是相反。 第二,要坚决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农村人口占比例最大的国家。我们过去采取的户籍政策,对防止农业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因而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我国城市化滞后的问题。现在全国加速推进城镇化,户籍制度正在改革,农民进城的门槛正在降低,进城落户的条件正在放宽,这是加速推进城镇化所必要的。但同时必须坚决防止在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的情况下,城市人口机械性的过快增加,造成道路不畅,交通堵塞;学校不足,学位短缺;供水、供电、供气紧张;垃圾处理不了,浊水横流,河流污染,环境破坏;社会治安恶化等大城市病的发生。印度的孟买,巴西的圣保罗就是前车之鉴。 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作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容量,积极开辟就业渠道,给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条件;做好宏观调控,使城市人口的机械增加与城市公用设施、教育、服务、生产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克服和防止盲目扩镇、建镇热潮 在城镇化过程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转移到镇,这是必然趋势。但是全国1.9万个建制镇不可能全面扩容,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选择少数有发展条件的镇有重点地扩建和发展。切不可形成扩镇、建镇热潮。

相关推荐

城镇化进程的介绍

所谓城镇化进程,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2023-08-29 13:14:211

城镇化进程的基本定义

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2023-08-29 13:14:381

印度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印度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与中国不同。印度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具体阐述如下:印度城镇化进程速度慢、水平低。印度城镇化进程质量差。印度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人口集中。印度城镇化进程服务业快速增长。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
2023-08-29 13:14:551

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对进一步理解其本质特征是有益无害的。
2023-08-29 13:15:041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为什么要到7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精神实质,需要更加注重构建城镇化战略布局,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注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互进机制的形成。      一、我国城镇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有设市城市655个,其中特大城市122个(人口超过400万的超大城市13个)、大城市118个、中等城市151个、小城市264个;建制镇19234个。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0年的47.5%,年均提高0.9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长期存在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开始扭转。   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65个百分点,打破了城镇化水平长期徘徊乃至逆向发展的坚冰。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0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依托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吸纳农民工流动就业,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5个百分点,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快、转移农村人口最多的时期。三是自“十二五”规划起的未来20年。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将出现新趋势,城市群、城市圈和小城镇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两极。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一些具有区位和产业优势的地区,已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城市群、城市圈,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不足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8%的人口,实现了全国40%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些地区以及其他大城市群周边地区,将是今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地区,城镇化水平将有一个量和质的同步提高。另一极是小城镇。目前小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45%以上,小城镇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国地方税收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人口、产业和财政聚集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小城镇将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   上述三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约30年时间,主要是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工业化提供廉价劳动力,工业化带动了城镇化。正在进行中的第三个阶段,约20年时间,则是要通过城镇化解决农村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可以说,前两个阶段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第三个阶段,则是转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第三阶段是攻坚阶段,涉及的多是体制、机制问题,比前两个阶段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但如果政策对头,效果会更加明显。我国用50多年时间,走过国外需要百年才能完成的城镇化历程,将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彪炳青史的一页。      二、“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超出预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   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一线和中心城市的宜居、生态功能退化。由于人口规模快速膨胀,人口聚集过于集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增长不同步,交通、住房、公共服务不堪重负。有些城市的水、电、气、热、煤等供应常年紧张运行,资源承载能力逼近极限,城市的生态功能弱化。二是城市建设规划稳定性差。一些城市功能定位不清,同构性竞争导致重复建设。一些城市规划修编占地过多,用地扩张和耗费资源过度,集约化程度低。三是公共服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不少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居住、生活条件较差,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这部分人群基本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出现缺口,一部分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四是社会管理滞后。面对庞大的流动人口,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十二五”时期的城镇化发展,要认真总结过去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妥善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大城市规模扩张与提高增长质量的关系,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我国的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要坚决遏制城市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不能再走“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和人口无序增长的发展道路,而要重视内涵式增长,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提高城市化质量上狠下功夫。大城市发展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要着力提高单位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及集约化水平。二是处理好大城市发展与中小城市、小城镇建设的关系,更加注重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大城市的桥梁纽带,在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担负着双重职责。大城市应加快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把高新科技、优质高等教育、先进文化、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等作为发展重点,其他产业则可有步骤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科学、均衡布局并聚集产业,构建发展平台。三是处理好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更加注重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互进机制的形成。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新型城乡关系,使广大人民共享城镇化成果。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步提升城镇和乡村现代化水平。防止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忽视新农村建设,使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加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管理,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不以牺牲农业、农村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推动城镇化。      三、“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要解决好五个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城镇化过程既要遵循规律,顺应发展,又要统筹协调,量力而行,在财力可承受、群众可接受、发展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推动。要警惕形式上的“城镇化”,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或县改市、市改区,在产业未发展,农村人口住所、职业、社会保障等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将农民统计为市民,单纯追求所谓的“高城镇化率”,这种不反映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真实水平的城镇化,没有实际意义;要警惕用高负债支撑城镇化,防止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急于求成;要警惕“贪大求洋”式的城镇化,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多搞实惠有用、群众欢迎的东西,少搞哗众取宠的东西。   二是规划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应按照城乡统筹、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原则,编制城乡融合、相互衔接、全域覆盖的总体规划,同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规划向农村延伸,改变过去城乡规划各自为政的二元格局。应维护规划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就是对经过中期评估或经济社会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而确需调整规划的,也必须符合法定程序,维护规划的稳定性。要加强对规划 实施的监督,包括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三是户籍制度问题。城镇化意味着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相应社会管理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变化,相应的户籍、住房、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就需要跟进。“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出台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逐步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入条件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籍划分,只是打破二元户籍制度的第一步,关键是要把户籍制度与相关福利制度逐步分离,逐步弱化或取消依附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差异。这种分离,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迈的步子可以大一些,在特大城市,由于城市容量等因素制约,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四是小城镇管理体制问题。对于人口多、经济总量大的重点镇,要研究解决其“责大权小”的问题,积极探索“强镇扩权”,理顺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可考虑向重点镇下放行政执法权限,把公安、交管、环保等部门行政执法权及必要的行政许可权下放,提高其社会管理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推进镇级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按实际人口规模确定财政分配关系,减轻重点镇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上的财政压力;根据城镇集中居住的常住人口及财政收入规模,解决其机构设置、公共服务队伍人员编制等问题。   五是资金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不仅需要增加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还要加大对进城人口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支出,资金需求量大,这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更为突出。“十二五”时期,要认真研究解决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在继续调整公共财政分配格局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化建设。探索市政公用事业投资体制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要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债务负担问题,发展目标要明确,速度要适度,步伐要稳妥,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健康、协调、均衡发展的道路。
2023-08-29 13:15:231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哪里

⊙徐策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6.6%,城镇人口增加至6.2186亿。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限制,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除此之外,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积累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暴露出来,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十二五”时期,应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我国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 对于城镇化水平是否合理的认识分歧很大。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主要是集中在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比较,中国同国际经验的比较;二是认为前者夸大了城镇化滞后的程度,认为中国城镇化大体合适,略微滞后。理由是参与城镇经济活动的近郊农民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外地农民没有算在城镇人口中;三是认为中国不是城镇化滞后,而是隐性超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工业产值中的很大部分是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创造的,应当把农民及其供养的家庭人口也计算进城市人口才比较合理。 应该说这三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准确,三种说法均是以城镇人口占比即城镇化率为核心指标来刻画城镇化水平的。然而,城镇化是一个极丰富的概念,并不见得城镇化率越高就意味着城镇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的统计口径下,农村人口快速地转移至城镇、或者说城镇数量的增长只是从单一的数量层面刻画了城镇化的水平,缺乏对城镇化的质量和健康程度的考量。这种片面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指导下的城镇化将使城镇化逐步偏离其真正含义。 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以从事甚至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人口都计算在城镇人口之内,显然是犯了将城镇化水平的数量层面的单项指标夸大的错误。因此,我们比较倾向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近,但滞后的原因要远比第一种说法丰富得多。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城市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和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和促进器,二者相互促进,理想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工业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推进,二者协调发展。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少,再加上户籍制度等制度安排人为地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尽管工业增加值大幅增加,而工业劳动力却增加不多,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农民非农业和城镇化。 城镇化过程也是非农化的过程,城镇不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转向工业就业,也是农民转向服务业就业。综合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工业化,还滞后于非农业化水平。 3.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的过程本应是随着市场化、工业化而发生的,从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向一元社会结构转化、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均发生着深刻变化,城镇化实质上是人口与土地两个层次同步转型的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城镇化被狭义地放大了城市(镇)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乱占耕地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空间失控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城市以一种粗放地方式快速蔓延,大量占用耕地,也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4.“伪城镇化”、“半城镇化”和“不完全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之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9年的46.6%,年均增长接近1个百分点。然而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镇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镇)的各类公共服务。这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具体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在这种以“常住的流动人口”为主要推动力的现行城市化模式,由于没有给予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永久定居的选择,因而城乡人口年龄结构被逐渐倒置,在城市人口生产性提高的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 因此,这种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意味着,城市得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是以农村人口结构扭曲为代价的。在一定程度上,城镇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工的发展为代价而取得的。 5.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 城镇的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自然环境。城镇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由于城镇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所消耗自然资源以及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而引起的。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利用资源的相机减少,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或消耗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城镇的土地和淡水两大资源的直接占用或消耗所占的比重还不高,但在人类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物质消费法则下,全国城镇化发展使用的土地资源占用比例达到20%以上,淡水资源的占用比例达到30%以上。 其次,尽管能源和矿产两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存在于点、线的空间形式,但其资源消费的80%及以上都发生在城镇系统范围之内。 第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家城镇化发育的环境基础损耗或被占用程度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面状”形式(如二氧化碳排放和酸雨),而且存在于“条带状”或“线状”(如河流污染)以及“点状”(如工业和城镇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采掘业的地貌环境破坏)形式。 因此,城镇化的物质消费需求使得整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基础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6.部分大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城市病”的迹象 城市因人口聚集而提升发展效率,但也因此产生更多能耗,交通、水电气热等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过大和过度集中,将出现“城市病”。我国城市的版图正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延伸。 当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人们却惊愕地发现,本应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城市正在遭遇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成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居民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 “城市病”是随着城市扩张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病症。但它像幽灵般始终驱之不散,不仅危害市民的身心健康,降低市民的幸福感,同时也影响并制约城市的发展,加重社会管理成本,使城市发展处于两难境地。 7.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四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阶段,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继续单纯追求城镇化率快速提高,除了城镇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将向着国际化、群落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内涵式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包容性,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2023-08-29 13:15:341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前景如何

  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具体实施从目前来看,还是处于低级阶段,无论是从城镇化的后的居民的收入情况和城镇化后的消费水平,都还是很低下的,但是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主要先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第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尽管我国已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行径了多年,但是,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仍然还是低下,在生产中仍然是以劳动力的输出为主,大量劳动力的低级输出导致人民的收入水平很低,而我国的农民主要还是以打工为收入的来源,这就导致,农民的收入情况始终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底层,贫富差距的拉大,人民享受到的待遇等等问题,依然是十分严峻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城镇化为他们带来的各种利益,但是,在我们标榜各种好的情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大,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情况。我们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导致了许多的问题的产生。农民城镇化,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赖以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地,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这样只会让农民对这一政策产生抵触情绪。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我国的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漏洞,例如:官员的腐败,这一问题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毒瘤,蚕食着中国的许多“大树”。每年由于腐败的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政治制度足够完善,将这一部分钱用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事宜中来,那么,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许多问题都将解决。其实是政策上的不足,在农民城镇化的过程中,国家在这上面的政策还有许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未能很好的解决孩子上学难,看病就医难,老无所依等等问题。  第二,地域局限性  总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要想全国一起达到一个富裕程度很好的水平显然不太现实,这就导致了在改革之初,我们国家确立了“先发展东部,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在具体过程中,由于东西部的地域限制,东部的发展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带动西部后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首先,由于东西部经济上的差距,导致了东西部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差距,西部很多的地方都还是十分贫困的,在一个贫困的时候,如何能够保证教育的问题呢?教育落后,就导致,西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一种很原始的阶段,试问,你如何要求一个基本上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地方来进行城镇化,如何要求农民放弃可能是唯一的经济收入,农民成为了城镇人口,他们的生存就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在进行这一政策的时候必将遇到很大的阻碍。所以,在西部,城镇化未必会取得什么显著性的成就。其实,由于东西部科技水平的差距,在西部很多资源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个能力,而这一问题在东部就能被很好的解决,他们有设备、有技术、有资金。这些因素的对比就形成了一种现象:西部为东部输送廉价的劳动力,而东部在大肆的掠夺西部的各种资源,导致东西部的各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在这个过程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唯有靠廉价劳动力的输出为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化的实施无疑将会被拖延和阻扰,所以本人并不看好西部绝大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第三,历史必然道路  纵观世界历史各个发达国家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我们国家也是必然的,城镇化发展就是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发展之路,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之路。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54%左右还处于重要的发展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同时我国又是农村比较多,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在城镇化道路中很多的工矿企业将逐渐脱离大城市转向农业用地,小城镇的地区,乡镇企业不断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大,将大量占用农民的土地,使得更多的农民失地,农民只能去乡镇企业打工或者进入大城市成为农民工。同时也要看到城镇化进程中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技术的农业人才,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对农业院校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新时代的农民将要有技术,懂科学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对于农民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也是农民走向市民的必经之路。对于政府它唯一的选择就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城镇化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因为,我们毕竟发展的时间还是很短的,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以上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  以上,我分别从基本国情、地域因素、历史必然这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的前景论述了,虽然目前的情况还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就第二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观点。城镇化进程对政府和农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我们的政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无疑是在不停的努力的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我们的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个人相信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必将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对于我国的农民,虽然在城镇化的前期,他们在许多的地方都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我相信,随着过程的不断进行、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2023-08-29 13:16:001

如何看待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并应正确引导,防止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 第一,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镇为主的问题。 从中国国情出发,城镇化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其次才是小城镇,而绝不能找错方向——以小城镇为主。 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与小城镇比较,城市接纳农村劳动力的优势十分明显:城市有资金来源,镇则很困难;城市比镇人均占有土地可节约一半左右;城市公用设施比镇好得多;城市环境建设比镇投入多、容量大;城市比镇能产生更好、更大的集聚效应,更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更便利于生产的协作、配套;城市比镇交通便利,往来方便;城市比镇更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城市比镇扩容要容易得多。因此,城镇化中接纳农村劳动力应以城市为主,镇辅之,而不是相反。 第二,要坚决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农村人口占比例最大的国家。我们过去采取的户籍政策,对防止农业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因而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我国城市化滞后的问题。现在全国加速推进城镇化,户籍制度正在改革,农民进城的门槛正在降低,进城落户的条件正在放宽,这是加速推进城镇化所必要的。但同时必须坚决防止在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的情况下,城市人口机械性的过快增加,造成道路不畅,交通堵塞;学校不足,学位短缺;供水、供电、供气紧张;垃圾处理不了,浊水横流,河流污染,环境破坏;社会治安恶化等大城市病的发生。印度的孟买,巴西的圣保罗就是前车之鉴。 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作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容量,积极开辟就业渠道,给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条件;做好宏观调控,使城市人口的机械增加与城市公用设施、教育、服务、生产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克服和防止盲目扩镇、建镇热潮 在城镇化过程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转移到镇,这是必然趋势。但是全国1.9万个建制镇不可能全面扩容,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选择少数有发展条件的镇有重点地扩建和发展。切不可形成扩镇、建镇热潮。
2023-08-29 13:16:132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在哪一年达到顶峰?

按照国家计划部门的说法,在2025年左右
2023-08-29 13:16:323

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变革

在中国城镇化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土地制度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我们认为户籍制度在城镇化进程中起到了限制和约束作用,土地制度至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分析中国城镇化的实质,实际上是一个人口的非农化过程。如果把户籍制度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户籍人口和统计上的城镇常住人口相差约17个百分点。这17个百分点的所谓常住人口就是在城镇就业的外来农民。也就是说,按照年均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每年有一千多万的农民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就业,随着非农产业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逐渐向城镇集中,农民的非农就业也逐渐集中到城镇,变成了统计上的城镇人口。一、现行土地制度曾经发挥的积极作用  八十年代逐步兴起的乡镇企业,几乎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因素,就是农民在几乎没有成本的前提下,利用集体经济的土地,兴办乡镇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即使到后来,随着土地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在集体土地兴办乡镇企业诸多的限制,城镇仍可以利用现行的土地政策,兴办开发区,低价征用土地,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增加了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使得自八十年代起的投资增长在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我们现在对各类城镇的所有开发区进行调查,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对于投资者提供的工业地价,去掉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几乎是零地价或者是负地价。  当然,低价的征地政策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低价征地,政府在和农民的谈判中会付出过高的成本,而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速度大大放慢,城镇面貌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供给也会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后果,也使城市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看到的城市外表仅仅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就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媲美,原因在于低价拿地,降低成本,高价卖出获得土地出让金,解决了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资金来源问题,不能不说也有赖于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二、现行土地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土地制度在增长过程中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因利益制约,继续去享受土地制度的收益,而不愿意调整用地政策,在城镇化高速增长的今天,负面影响的比重也在大大地增加,使得未来改革的难度加大。  1、对于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使得城市摊大饼地平面扩张,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因为政府为了工业投资增长,不得不增加开发区面积,以零地价出让土地,吸收工业投资。为弥补成本,还要通过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维持工业用地成本和确保基础设施投入来源。结果是使城市的发展路径不得不通过各种土地出让的方式形成平面扩张的趋势。而摊大饼摊得越大,基础设施供给的战线越来越长,投入和维护的成本就越来越高。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对于现行的土地制度严重依赖。  2、土地制度形成的城镇粗放型扩张严重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发展的历史是服务业逐渐增长的过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当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的时候,服务业比重将占主导地位,到了60%以上的时候,服务业将出现高速增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将超过工业的2-3倍,吸收就业的主要潜力在服务业。然而,由于我国城镇的平面扩张发展路径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城镇人口的高密度,要求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得规模效益。而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大大提高了服务业半径,抬高了服务业的成本。  3、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形成了对于工业发展一家独大的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模式使得城镇摊大饼地发展,依赖于土地出让金维持城镇发展和运行成本。由于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服务业就业的严重不足,政府只能依赖于传统的工业发展途径,解决财政税收和就业增长问题。即使在城镇化率已经高达60%以上的沿海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发展政策仍然是强调工业化为主导。这种工业主导模式虽然强调了产业升级,但是由于工业需要低廉的土地成本作为条件,限制了产业更新。而持续依赖于工业增长,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外来人口大幅度地增加,对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的发展路径带来了隐忧。  4、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加剧了政府的短期行为。因为土地出让金按年度征收的方式,使得政府可以通过低价征地迅速地获得大量短期收益,也助长了政府的短期行为。每一届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巨额的土地出让收益,满足政府官员由政绩主导的主观决策行为,使得城市发展模式表面化、短期化、形象化,而忽视了公众的长期利益,忽视了老城区的改造和关系到居民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短期行为的叠加,也使得后任政府因利益诱导仍对土地出让金形成严重的依赖。  5、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使得政府的基础设施管理和融资难以实现市场化的改造。目前虽然讨论进行物业税的改革,但是所得收益仍不能弥补城镇基础设施欠账的巨额开支。而原来很容易通过强行征地所实现的土地出让收益,在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中,通过短期行为,变成了城镇居民的福利开支。而这种福利越来越固化,使得改革的难度加大。国际上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转资金和投入来源取决于市场化投资主体的介入和金融的参与。而还款和收益机制的建立则要求政府的不动产税的支撑、市场化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管理机制以及合理的价格机制。虽然与不动产税相关的物业税改革正在逐步扩大试点,但是基础设施管理的国有体制运行效率低下的状况短时期内不通过改革很难实现。更难的是基础设施收费体制福利化,使得增加收费的难度要面临公众的质疑和挑战,相应的改革举步维艰。  6、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也加剧了政府和被征地农民之间的矛盾。大拆大建、强拆强征,使得居民看到的是房地产商高额的收益,这种利益的严重不平衡,使得被征地农民心理失衡,对补偿不满所导致的群体及个体恶性案件的不断发生,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也是当前社会不满的一个重要根源。  因篇幅所限,很多问题不能一一赘述。至少我们看到,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享受到的土地制度红利已经释放殆尽,而出现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严重桎梏。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大胆地改革,可能会使得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债务危机越来越严重,未来非农就业转移的速度会大大放缓,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途径难以得到实现。三、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思路  很多人寄希望一夜之间私有化,我想问题所在是对改革过程中利益结构调整还没有根本的认识。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民利益的问题,也不是通过所谓的私有化会释放多大增长空间的问题。而是要按照已经形成的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途径的选择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以何种方式进行利益的调整,而且还要确保增长的机制不受到严重的束缚。  首先是提高集体土地在城镇开发中的权益比重,也就是说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在城镇开发进程中的同权。一般意义上地方政府担心是否会影响到土地出让金的收益。当然会影响到短期的收益,但是会通过税收结构的调整,增加政府的税收和长期收益。而且还会遏制政府的短期行为。至于农民的收益是否过高,这是在开发商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其实应该有助于缓解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城市开发的成本,农民自己的开发减少了开发商的过高成本。  其次是在规划范畴内只要不涉及占用耕地问题,允许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开发工业区,实现各种商业的开发用途。这不仅仅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更有利于促进工业布局的合理化,使得工业尽快地向城市的远郊区布局,降低中心城市的污染压力。而且农民自身的开发也有利于降低服务业发展成本。在自己的房子和土地上发展服务业至少不用还银行贷款或者交给开发商购房款或租金。这些成本对于大众和中低消费者至关重要。  三是加快物业税的改革,降低土地出让金在政府收益中的比重,增加政府的长期行为,遏制短期行为。但是这项改革的难度需要其他改革的配套,例如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配套进行,特别是对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的不动产税收的界定。也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土地出让年限的界定问题。  四是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降低政府对于土地出让的依赖,从制度上解决各种城市发展资金的金融模式对于土地的依赖。例如出让国有的基础设施运营企业的股份,出让的收益可以解决政府的短期投入压力问题。按照市场化的机制建立基础设施收费合理标准,确保企业在基础设施运营中不至于亏损或者减少亏损的压力。
2023-08-29 13:16:441

城镇化进程过高或过低所带来的影响

城镇化是一个城市动态发展过程,发展速度与城镇本身的经济、环境等条件相匹配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如果城镇化进程过快,只是一味的人口增加,用地扩大,而城市的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病,这样的城镇化发展是不健康的。反过来,如果城市经济实力很强,生态保持完好,但城市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现象就变得严重,后备人力资源跟不上,城镇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2023-08-29 13:17:061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国外的郊区化进程会有哪些异同

城镇化或者城市化urbanization,可以指非城市土地变成城市土地的过程。非城市土地和城市土地可以仅仅在行政上划定,也可以更直观的,通过不同的地表景观来区分。比如,当我们看到开罗的航拍图,我们可以相对直观的区分城市,耕地和沙漠(非城市)。郊区化,本质上也是“城市”向外扩张的过程。人们一般不会在行政上划分出市中心与市郊,但是我们也可以简单化地通过景观来区分它们。“郊区”suburban基本上是由大量均质化的低层住宅,和住宅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路,加油站和shopping mall是最典型的)组成的。 这个概念相对欧洲可能更加适用于美洲,因为这种“郊区”在有公共交通基础的欧洲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选择(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不展开了)。如果说和郊区suburban相对应的是城市(中心),那我们可能会开始想象一种与郊区不用的景观:中高层建筑,商业办公和居住功能混合在一个街区甚至同个建筑,公共交通发达。。。这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城市。上面说的用一句话概括:城市和郊区看起来不一样(如果你非要把他们分开的话)。回到中国,我们的城市化或者说城市建设正快速发生,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城市是应该建设的?是像欧洲传统城市的呢?还是像美国郊区的呢?还是我们综合借鉴取长补短创造出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呢?考虑到我们的人口数,我们的城市必然不会看起来跟美国和欧洲的完全一样:特别是在郊区——我们的郊区会高一点,每个街区还会用墙围起来。
2023-08-29 13:17:181

什么是城市化?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应具备什么条件?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资本主义发生并发达以后,特别是工业化以后所特有的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长,出现了人口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农村向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城镇转移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大,城市数目迅速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所以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空前加快。以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看,已从1950年的29.2%增加到1980年的42.5%。但是,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别仍然非常悬殊,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人口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70%,不少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大大变慢,甚至停止;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虽较快,但城市人口的比重仍较低,1950年为16.7%,1980年升到30.5%。城市化的过程不仅表现在城市人口的迅速的增长上,而且还表现在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迅速增加,以及第三产业人口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极大提高上。由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无计划地盲目地进行的,它经历了一个恶性膨胀、畸形发展的过程,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仅71座,1980年达到234座。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给城市交通、生活组织、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安定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不少国家采取措施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市和卫星城。在中心城市外围,还有若干市镇和农村区,它们在功能上联为一体,成为大城市连绵区。如美国东北部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狭长地带和五大湖南岸,日本的九州——鹿岛的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区,联邦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南部城市群以及西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城市群等;苏联也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城市群和乌拉尔城市群、顿巴斯城市群等。此外,现代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之一是城市人口中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的极大提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优势条件来支撑.区域内资源禀赋的状况和该区域的区位优势是支撑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丰富的资源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信息、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集聚并产生规模效益的重要基础.陇东南地区在这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小城镇发展,加快该区域城镇化进程,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2023-08-29 13:18:291

简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进城与城镇化的关系

你是工贸的!
2023-08-29 13:18:385

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有怎样推动作用?

城镇化是每个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过程,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完整意义上的城镇化的科学含义包含两个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内容:一个层次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另一个层次是转入城镇的那部分人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的城镇化。 一、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可以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虽然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城镇化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规律也同样适用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可以带动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在城镇的集聚,从而能够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这样,就可以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和持久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若需求不足,经济便会陷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境地。城市是消费的聚集区,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50%,但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将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这部分人员蕴藏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就会大大提高市场的有效需求。同时城镇化发展了,农民收入来源增多了,农民就可以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消费水平,把农村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消费需求。因此,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必将进一步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消费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3、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农业资源水平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目前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亿以上, 不把这部份劳动力转移出来,就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就不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城镇特别是星罗棋布的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可以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例如城镇的基础建设、工业生产、商品的运输和交易及社区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城镇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据有关专家推算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GDP提高0.15个百分点,就业提高0.33个百分点。因此,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富佘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4、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是直接相关联的,并将直接推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在城镇化进程中,改变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和社会福利制度,将形成城乡居民在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范围及水平上的公平,城乡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逐渐统一。 同时,我们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构建农村服务体系,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的覆盖,使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一体化将逐步得以实现。我们还将通过打破城乡分离的工业化模式和城乡分割的市场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产业规划布局一体化和城乡市场的统一。这样,就会出现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乡经济日益融合、城乡社会日益渗透的趋势,使得城乡一体化逐渐变为现实。 二、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5.82%提高至2011年底的51.2%。到2011年底,我国的城镇人口达到6.9亿人,全国设市城市已经达到657个。 在城镇的布局上,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并且城镇密集地区逐步形成。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城镇化率在30%以下为初期发展阶段,30%-70%为中期加速阶段,70%以上为后期成熟发展阶段。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目前进入了城镇化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2、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要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分类指导。 我国大城市和小城市、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达程度不均,这就决定着我们要因地制宜,不能走单一的城镇化道路。在确定城市发展的规模上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就业潜力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适宜大城市发展的区域就要发展大城市,适宜中小城市发展的区域就要发展中小城市,并在在中部沿海和东西部采取不同的区域城镇化模式。在区域发展上,要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城镇化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因此,在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强城镇之间的网络化联系,有序推进城镇群内部的城镇之间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着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在中部地区要把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中小城市,同时提高小城镇发展动力,完善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在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工贸、旅游和边贸小城镇,完善公共服务网络,提高为周边农村地区服务的水平。 (2) 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首先要改革二元户籍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和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行户籍制度的城乡一体化管理,还要深化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推动农民实现身份、心理、社会认知生活环境转变。二要建立公平的就业政策。要取消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体系。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要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法定假日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试点农民工养老、工伤、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城市教育、住房、医疗等资源向农民工开放,降低农民进城成本,促进农民由就业型向居住型转变。四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长期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3)要加大产业支撑力度,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因此我们要把推进城镇化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引进关键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吸纳社会资源,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要紧密结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城镇的功能和性质,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加快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有效地支撑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4)要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对城镇化起着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决定着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因此我们要在城镇化过程中把区域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把构筑科学合理、城乡统筹的发展空间形态作为规划的目标 。一方面,城镇规划要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合理安排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规划,要坚持统一原则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改进规划手段和方法使其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规划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5)要推动城镇化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加强城镇管理,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我们要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 (六) 要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有机协调的,二者是城市与乡村在 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要素上的交融、偕同发展的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者协调起来,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首先,要消除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的二元体制性障碍,让进城农民工在住房、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市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其次,要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农民和城镇居民同等享受财政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另外,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高端高效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023-08-29 13:18:541

城镇建设前景如何

  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具体实施从目前来看,还是处于低级阶段,无论是从城镇化的后的居民的收入情况和城镇化后的消费水平,都还是很低下的,但是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主要先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第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尽管我国已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行径了多年,但是,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仍然还是低下,在生产中仍然是以劳动力的输出为主,大量劳动力的低级输出导致人民的收入水平很低,而我国的农民主要还是以打工为收入的来源,这就导致,农民的收入情况始终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底层,贫富差距的拉大,人民享受到的待遇等等问题,依然是十分严峻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城镇化为他们带来的各种利益,但是,在我们标榜各种好的情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大,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情况。我们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导致了许多的问题的产生。农民城镇化,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赖以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地,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这样只会让农民对这一政策产生抵触情绪。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我国的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漏洞,例如:官员的腐败,这一问题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毒瘤,蚕食着中国的许多“大树”。每年由于腐败的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政治制度足够完善,将这一部分钱用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事宜中来,那么,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许多问题都将解决。其实是政策上的不足,在农民城镇化的过程中,国家在这上面的政策还有许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未能很好的解决孩子上学难,看病就医难,老无所依等等问题。  第二,地域局限性  总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要想全国一起达到一个富裕程度很好的水平显然不太现实,这就导致了在改革之初,我们国家确立了“先发展东部,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在具体过程中,由于东西部的地域限制,东部的发展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带动西部后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首先,由于东西部经济上的差距,导致了东西部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差距,西部很多的地方都还是十分贫困的,在一个贫困的时候,如何能够保证教育的问题呢?教育落后,就导致,西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一种很原始的阶段,试问,你如何要求一个基本上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地方来进行城镇化,如何要求农民放弃可能是唯一的经济收入,农民成为了城镇人口,他们的生存就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在进行这一政策的时候必将遇到很大的阻碍。所以,在西部,城镇化未必会取得什么显著性的成就。其实,由于东西部科技水平的差距,在西部很多资源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个能力,而这一问题在东部就能被很好的解决,他们有设备、有技术、有资金。这些因素的对比就形成了一种现象:西部为东部输送廉价的劳动力,而东部在大肆的掠夺西部的各种资源,导致东西部的各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在这个过程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唯有靠廉价劳动力的输出为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化的实施无疑将会被拖延和阻扰,所以本人并不看好西部绝大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第三,历史必然道路  纵观世界历史各个发达国家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我们国家也是必然的,城镇化发展就是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发展之路,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之路。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54%左右还处于重要的发展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同时我国又是农村比较多,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在城镇化道路中很多的工矿企业将逐渐脱离大城市转向农业用地,小城镇的地区,乡镇企业不断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大,将大量占用农民的土地,使得更多的农民失地,农民只能去乡镇企业打工或者进入大城市成为农民工。同时也要看到城镇化进程中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技术的农业人才,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对农业院校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新时代的农民将要有技术,懂科学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对于农民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也是农民走向市民的必经之路。对于政府它唯一的选择就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城镇化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因为,我们毕竟发展的时间还是很短的,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以上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  以上,我分别从基本国情、地域因素、历史必然这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的前景论述了,虽然目前的情况还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就第二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观点。城镇化进程对政府和农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我们的政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无疑是在不停的努力的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我们的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个人相信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必将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对于我国的农民,虽然在城镇化的前期,他们在许多的地方都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我相信,随着过程的不断进行、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2023-08-29 13:19:031

世界城市化的三阶段各有何特征

世界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见下表:
2023-08-29 13:19:273

中国如何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一端连接工业化、信息化,一端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最大希望所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最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打造这样的城镇化升级版,必须依靠改革创新驱动,特别是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和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以改革创新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首先应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以明确城镇化方向。我国一度实行积极发展小城镇、适当发展中等城市、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的城镇化方针。这一方针无疑是从当时我国实际出发,符合改革开放前期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力不发达基本国情的。发展小城镇投入少、见效快,既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也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小为主”的城镇化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出来,城镇发展开始向“以大为主”转变。但这只是实践上的转变,城镇化方针并没有调整。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进步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进程基本上呈S形曲线三阶段走势。第一阶段为S形曲线底部,农村人口主要向中小城镇转移,可称之为乡村城镇化阶段;第二阶段为S形曲线挺起的中部,以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转移和集中为主要特征,可称之为大城市主导阶段;第三阶段为S形曲线顶部,以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为新动向,可称之为逆城镇化阶段。以此衡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期的20年成功走过了第一阶段,随即进入第二阶段,是合乎规律的发展。如果仍然坚持“以小为主”,甚至认为只有突出小城镇式城镇化才是中国特色,那么,在理论上就是一种误读和误导,会模糊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在实践上则会阻碍城镇化的转型升级。近一个时期,农村并村组建中心村、乡镇,中心村、乡镇又急于升级为建制镇,以镇为龙头的城镇化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当前城镇化率超过52%、实际上早已步入“以大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一趋势应引起警觉。因为城镇化效率和效益同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是普遍规律,不顾这一规律,固守以小为主“铺摊子”式的城镇化,势必助长盲目圈地占地、投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升高,使城镇化偏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因此,“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到了需要改革调整到以大为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时候了。着力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我国城乡二元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由来已久。随着改革开放后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与日俱增,这种二元结构也带到城市中来,形成城市中的二元结构。在住房、就业、看病、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城市大都将本市居民和进城农民区分开来,实行差别化政策。然而,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则把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登记为城镇常住人口,即统计口径上的城镇人口。目前全国流动人口约2.6亿,其中2亿左右为进城农民,形成一定程度的城镇人口虚张。但虚张多少,要做出实事求是的估量。有学者把非农业人口认定为城镇人口,则目前的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如此“去虚张”未免有些矫枉过正,因为任何国家(城市国家除外)的城镇人口中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农业人口。怎样确定合理的农业人口占比?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经验数据表明,城镇辖区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占75%左右、农业人口占25%左右较为正常,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据此计算,现在的实际城镇化率应当在50%左右,比统计数据少约3500万人。如此,目前2亿进城农民中扣除虚张部分,其余1.65亿左右理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转变为同原有市民一样的城镇居民。改革试点的情况表明,只要设计周全、方案具体、措施得力,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困难和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关键是提高认识,将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到消除城镇化虚张、事关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首先,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实行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就业、购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长期存在的不平等,使进城农民可以同城市居民一样人尽其才,促进城市自然资本、产出资本、社会资本更有效地物尽其用、财尽其效,从而产生人、物、财1+1+1>3的叠加效应,释放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正能量。其次,进城农民工因为难以在城镇定居,一般会将其收入所得做“三三制”分配:本人生活费支出1/3,寄给农村家属1/3,剩下1/3用作春节返乡探亲交通、年货、礼物等项支出。这样,2亿农民工在城市拉动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对消费的贡献率很低。如果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进城农民变为市民,其配偶、子女等随之进城安居,就会由拉动投资为主转变为拉动消费为主,有效地消除城市规模、人口等的虚张,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改革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机制城镇化包括人口、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然而,一些地方存在的以征地和土地买卖先行带动城镇扩张的现象,往往脱离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宗旨。2000-201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域面积由2.2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4.01万平方公里,增长79%;同期城镇人口由45906万增加到66978万,增长45.9%。二者相比,土地城镇化增幅是城镇人口增幅的1.7倍。至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的建设跟不上土地城镇化步伐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密度(单位面积产值)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长期滞后;不少城市空气、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严重。其实,土地不过是承担自然、产出、人力、社会资本运作的载体,其规模应根据满足人的需要和资本积聚的程度来定,而不能倒过来——先扩大载体规模再集聚资本、填充人力,变成为城镇化而造城、迁人。当前,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认真解决,就会产生城镇化方向走偏的风险。首先是脱离信息化、工业化驱动的风险。当前,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爆发式增长正在引发第三次产业革命,现代城镇化必须依靠信息化、工业化驱动。如果依靠征地卖地支撑城镇化,凭借大片廉价土地吸引投资和劳动力,重投入、轻产出,重速度、轻效益,就会陷入脱离信息化、工业化驱动和滋生城市经济泡沫的风险。其次是脱离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风险。如果失地农民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一些人断了务农的路又不能成为真正的市民,就业和收入不稳定,就会增加落入拉美“城市化陷阱”的风险,背离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城镇化方向。还应看到,如果长期推行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将土地财政用过了头,就有可能累积地方债务风险,给改革发展带来隐患。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改革政府主导型机制,特别是改革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机制。应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和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事权改革,认真研究中央和地方间的财力事权关系,以财力定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促进形成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税收制度。
2023-08-29 13:19:521

我们现在进入到了经济发展史上所谓的城镇化加速期也就是()这个区间是城镇化?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城镇化加速期,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到目前为止还在持续进行。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其中,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便更好地应对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各种挑战。同时,随着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从早期的市镇型城市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大都市型城市,城市化过程所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大,从单纯的城市建设转向了城市发展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总之,这个期间可以称之为城镇化加速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2023-08-29 13:20:002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哪里

⊙徐策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6.6%,城镇人口增加至6.2186亿。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限制,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除此之外,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积累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暴露出来,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十二五”时期,应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我国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 对于城镇化水平是否合理的认识分歧很大。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主要是集中在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比较,中国同国际经验的比较;二是认为前者夸大了城镇化滞后的程度,认为中国城镇化大体合适,略微滞后。理由是参与城镇经济活动的近郊农民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外地农民没有算在城镇人口中;三是认为中国不是城镇化滞后,而是隐性超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工业产值中的很大部分是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创造的,应当把农民及其供养的家庭人口也计算进城市人口才比较合理。 应该说这三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准确,三种说法均是以城镇人口占比即城镇化率为核心指标来刻画城镇化水平的。然而,城镇化是一个极丰富的概念,并不见得城镇化率越高就意味着城镇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的统计口径下,农村人口快速地转移至城镇、或者说城镇数量的增长只是从单一的数量层面刻画了城镇化的水平,缺乏对城镇化的质量和健康程度的考量。这种片面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指导下的城镇化将使城镇化逐步偏离其真正含义。 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以从事甚至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人口都计算在城镇人口之内,显然是犯了将城镇化水平的数量层面的单项指标夸大的错误。因此,我们比较倾向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近,但滞后的原因要远比第一种说法丰富得多。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城市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和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和促进器,二者相互促进,理想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工业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推进,二者协调发展。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少,再加上户籍制度等制度安排人为地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尽管工业增加值大幅增加,而工业劳动力却增加不多,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农民非农业和城镇化。 城镇化过程也是非农化的过程,城镇不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转向工业就业,也是农民转向服务业就业。综合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工业化,还滞后于非农业化水平。 3.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的过程本应是随着市场化、工业化而发生的,从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向一元社会结构转化、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均发生着深刻变化,城镇化实质上是人口与土地两个层次同步转型的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城镇化被狭义地放大了城市(镇)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乱占耕地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空间失控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城市以一种粗放地方式快速蔓延,大量占用耕地,也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4.“伪城镇化”、“半城镇化”和“不完全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之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9年的46.6%,年均增长接近1个百分点。然而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镇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镇)的各类公共服务。这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具体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在这种以“常住的流动人口”为主要推动力的现行城市化模式,由于没有给予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永久定居的选择,因而城乡人口年龄结构被逐渐倒置,在城市人口生产性提高的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 因此,这种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意味着,城市得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是以农村人口结构扭曲为代价的。在一定程度上,城镇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工的发展为代价而取得的。 5.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 城镇的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自然环境。城镇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由于城镇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所消耗自然资源以及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而引起的。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利用资源的相机减少,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或消耗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城镇的土地和淡水两大资源的直接占用或消耗所占的比重还不高,但在人类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物质消费法则下,全国城镇化发展使用的土地资源占用比例达到20%以上,淡水资源的占用比例达到30%以上。 其次,尽管能源和矿产两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存在于点、线的空间形式,但其资源消费的80%及以上都发生在城镇系统范围之内。 第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家城镇化发育的环境基础损耗或被占用程度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面状”形式(如二氧化碳排放和酸雨),而且存在于“条带状”或“线状”(如河流污染)以及“点状”(如工业和城镇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采掘业的地貌环境破坏)形式。 因此,城镇化的物质消费需求使得整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基础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6.部分大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城市病”的迹象 城市因人口聚集而提升发展效率,但也因此产生更多能耗,交通、水电气热等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过大和过度集中,将出现“城市病”。我国城市的版图正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延伸。 当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人们却惊愕地发现,本应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城市正在遭遇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成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居民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 “城市病”是随着城市扩张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病症。但它像幽灵般始终驱之不散,不仅危害市民的身心健康,降低市民的幸福感,同时也影响并制约城市的发展,加重社会管理成本,使城市发展处于两难境地。 7.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四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阶段,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继续单纯追求城镇化率快速提高,除了城镇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将向着国际化、群落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内涵式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包容性,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过程要与工业化过程相适应,并形成互动格局;第二,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三,城镇化过程中要充分地实现了非农就业的人口在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居住条件等方面福利改善和有效保障,要着力促进了农民市民化;第四,城镇化过程中要避免实现了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资源紧张、生活幸福感下降等“大城市病”。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2023-08-29 13:20:101

怎样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1)城镇化,不可盲目乱来。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配套设施滞后,城镇功能缺失。“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5000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中,一些弊端也显现出来。城镇化速度要不要那么快?  (2)城镇化,农民何去何从?农民进城后的保障怎么解决?目前不少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中,集中出现了农业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仅失地,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工作自然也难找,而城镇规模发展有限,经济结构单一,城镇功能欠缺,以至于无法形成对劳动力有效的吸引,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3)城镇化,如何提升我们的管理?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难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是农民观念的城市化,尤其是地方行政部门管理的城市化,这一点我们应该怎样做?有什么好的措施?      姚林荣:   经济产业化应走在城镇化之前   陈伟鸿(央视主持人):我想问问姚林荣市长你所在的地区,现在的城镇化率是多少?   姚林荣:我们张家港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如今的城镇化率是63%。在城市化进程中,我感觉是苦中有甜,操作过程是苦,作为一个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非常难,但是如果得到老百姓认可、市民认可,比较甜。2011年张家港在全国列第三位人居城市。市民对于城市满意度调查过程中,全国25个城市中间位于第一,所以我感觉到特别欣慰,感觉到甜。   陈伟鸿:姚市长尝到了甜的滋味。您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姚林荣:现在应该说是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地方城市化主要是随着劳动城镇化,所以就业是主要问题。他们两个都是有道理,十万人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最关键还是产业。一个地方必须把产业做上去,产业做的过程中间,交通各方面等城市配套都要跟上去,所以应该围绕产业。为什么我们讲经济,经济发展是中心,但是不是目的,经济发展就是搞产业。一个城市看它的人口结构,看它到底发展水平怎么样,主要是人口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高端人才还是低端人才主要是产业。   陈伟鸿:当身份有改变,农民变成市民的时候,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吗?能够接纳他们融入这个社会吗?   姚林荣:我觉得我们的农民也是一代一代在变化,或者一个一个阶段在变化,早期为什么农民素质很低?就是因为进城的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不够,只能从事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今就不一样了,素质在逐渐提高,走向也逐渐渗透到全国各地,我们自己办大学,我们有科技大学、普通大学,主要培养技工。其他一些城市,整个城市化,引进高端人才,我们希望从依靠劳动力逐步转型升级,更多依靠人才,和大专院校合作非常多。下一步引进科技人才,提升我们的产业。   陈伟鸿:产业化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发展道路上,您遇到过的困难有哪些?能不能挑一个提出来跟大家一块解析解析?   姚林荣:我感觉在整个的推进过程中,实际上应该这样讲,过了几个重要阶段,从产业来谈,这一块问题是体制问题,因为我们最早全部是乡镇办或者县办,县市企业、乡镇企业,后来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出现了双轨制,这个事情没有办法,如果不改掉,不改制,企业就生存不下去,改制争议很大。这个层面上解决了所有体制问题,在2000年之前这段时间完成,之后主要进入民营化开放的发展时期,企业现在的发展,政府创造环境,提供条件,主要还是企业本身是主体,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一个地区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这个企业家团队精神需要政府用心去营造。怎么样形成这样一种很好的氛围,这个过程是很难的。      何永慧:   解放农民生活方式投入新生产领域   何永慧:我是来自遥远的美食文化之都、创业之城的新疆昌吉市。在城镇化进程过程当中,新疆是61%。作为基层的执政者来讲,我们也走了很多曲折的道路,那么作为我们西北,我们西北人喜欢辣,我认为在城镇化发展当中是属于辣阶段。作为基层党委政府,思想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应对挑战。   陈伟鸿:应对挑战做什么方面的准备?   何永慧:城市扩张规划,医保、教育、城市就业。   陈伟鸿:这样一揽子工程,可能不能同时开展、上马,从这当中先挑选哪一项进行?   何永慧:城市公路设施辐射、配套。体现了人文,体现了生活为先导,生产跟随的特点。这是第一点。   陈伟鸿:何书记想法很好,考虑到百姓的需求,显然现实难题摆在面前,您觉得这些难题对您来说是一个难题吗?   何永慧:的确是难题,因为刚才讲的是先治坡,还是先治窝的问题,先治窝解决公共配套问题,先治坡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这两个问题本身不矛盾。   陈伟鸿:有没有人向您个人抱怨过这种不适应?   何永慧:过去有,随着这几年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城乡差距正在缩小,通过我们新疆党委实施了定居富民工程和富民安居工程,解决我们弱势群体问题,劳动力转移和整个全体致富的问题。   陈伟鸿:提供一些居所,让百姓能够安定下来,改变原来游牧的生活习惯。   何永慧:观念的改变和创新,生活习惯的改变,主要缘于生产水平、生活水平提升,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这是我们地方政府或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点多面广,基础设施配套地区的使用问题。   陈伟鸿:那么多人要进城,那么多人从流动变成定居,建安居房绝对不是一栋、两栋的问题。   何永慧:从“十五”末到“十二五”,国家层面和自治区政府方面也在规划,整个需要搬迁的游牧民,按照5到10年合理安排、分布实施、稳步推进,对于国家项目和国家财政资金的转移和地方配套,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搬迁、富民工程,确实解决了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的发展。   牧民定居以后,定得住,稳得下,富得起,解决了问题。定得住,对传统生活生产方式颠覆,由游牧生活到农区或者城区定下来,改变他的生产方式,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就是第三个问题,就是富得起的问题。这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合理妥善、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牧民从遥远的山区搬到农区或者城区以后,他同时拥有两份生产资料,第一生产资料,原有的山区草房,第二份生产资料,他到城区或者农区来了以后,配置他和当地农民、城市、市民同等的生产资料。第三,帮助培训,集中教育,进行劳动力转移,既有固定的以前放牧的和游牧收入,同时又有一个新的打工收入,这样合理解决了刚才提到的问题。   陈伟鸿:什么样人扮演托牛所所长的角色?是政府吗?   何永慧:政府搭台,经济人唱戏,先富起来,制定固定资产,牛圈、羊圈、挤奶器、配送车,牛、羊、马通过托管方式,彻底从游牧民生活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新的生产领域,去打工赚钱,所以这种方式也解决了刚才讲的情况,因为农区没有可放牧的地方,所以这个托牛所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卢跃东:   城镇化应因地而异不要盲目照抄   卢跃东:我来自浙江嘉兴地区的桐乡市,我们的城镇化水平60%左右差不多。   陈伟鸿:你觉得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当中,会有什么难题等着呢?   卢跃东:首先考虑生计问题,怎么活下去,凭什么活下去,所以我觉得就业应该是民生之本,首先得考虑十万人应该到哪里,从事农业也好,还是从事工业,或者进入市场做生意也好,怎么创造条件,接纳他们,首先有活干,有钱赚,这是必要的考虑。   陈伟鸿:这么做有什么难题挑战?   卢跃东:会有挑战,原来一些规划需要改变,还有比如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对于政府来说毕竟产业有限,资金从哪里来,以后要建那么多人口就业城市,平时对于公共设施的维护等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陈伟鸿:怎么提升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卢跃东:中国每一个县城、每一个城镇特色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完全相同的模式适应于哪个镇,我感觉到城镇化进程当中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而异,不要盲目照抄照搬。十多年以前,乌镇还是一个名不见经转的古老的镇,十多年后的今天,乌镇在中国旅游业方面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乌镇的开发模式。原来这个镇一万左右人口,现在每年包括去年,我们乌镇接待的中外游客已经突破了600万人次,欧美国家三四十万人,业绩非常不俗。   为什么说从实际出发,十多年前在讨论乌镇应该走哪条路子时,我们浙江许多地方,鼓励大量发展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许多乡镇都在办工业功能区、小的开发区,所以无论是乌镇干部群众也好,地方党委政府许多领导都感觉到乌镇也应发展工业化路子。当时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考虑到乌镇是一个古镇,有1300多年历史,乌镇处处能看到江南的景象,每个景象都有它的特点。在这个情况之下,审时度势,充分听取方方面面专家学者意见以后,当时市委、市政府力排众议作出重要决策,不应该发展工业,而应该发展旅游,应该充分挖掘展示他的历史文化底蕴,果然短短的十年时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伟鸿:乌镇旅游胜地也有淡季、旺季之分,淡季来临,离开了土地,进城务工是不是感觉很慌张,土地没了,旅游淡季,生活又不行,城里生活怎么得到保证?   卢跃东:实际上,乌镇的情况跟主持人讲得不一样,其他地方旅游景点有很明显的季节性,而我们乌镇具有非常特殊的人文魅力,一年四季游客都不断,白天晚上、周一至周五到周日都是非常满,所以不存在淡季旺季之分。   陈伟鸿:据说卢书记有吸纳更多人更多有才人到乌镇工作的打算,那乌镇能承载了吗?   卢跃东:完全能承载。我们正在进行实质性的大项目,规模总量在两百亿元以上,我们要在原来基础上对乌镇进行转型升级,引进中国养生理念,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养生理念,中西融合,打造成一个中国的新型养生的目的地,所以两百亿的投资可以吸纳非常多的就业人员,所以欢迎喜欢乌镇的人以及愿意参与乌镇建设的就业者到乌镇。
2023-08-29 13:20:211

为什么城镇不能没有文化,如何把传统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特色城镇化阳城现场会,这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针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特色城镇化工作,我强调三点:  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按照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一体化,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了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巴公、北留、润城等一批中心城镇和皇城、东四义等一批具有城镇功能的新农村。可以说,成绩是明显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与发达地区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水平相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相比,我市城镇化的推进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城镇化的总体水平不高。2007年,全国城镇化率是44.9%,全省达到44%,而我市城镇化率只有42.2%,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市政设施还不够健全。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本上还是空白。特别是不少城镇为工矿型城镇,因厂设城、因矿设镇,城镇功能缺失、承载能力低下。三是城市规划还不够科学。拆了建、建了拆,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不强。市区的基础、布局和架构,辖区偏小,中心城市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显现,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作用发挥得不够。五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思想上重视还不够,精力上投入还不大,工作上办法还不多。没有把城镇化放在战略层面来加以谋划和推进,城镇的发展主要靠工业发展的客观拉动和自发推进,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等等。因此,面对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趋势,面对周边地市竞相发展的新热潮,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增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城市越来越主导着世界的经济命脉。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密集区,人口仅占全国的9.29%,地区生产总值却占全国的31%,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的64.67%。因此,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是顺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顺应全市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需要。  二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是落实“五个统筹”的结合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城镇化步伐加快了,城市建设好了,能够有效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能够充分发挥城镇作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依托城镇较好的经济基础,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的解决,进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带动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在当前,在我市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的情况下,加快城镇化步伐,搞好城市建设,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体现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要在“十一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省第一方阵中走在前列,一方面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没有特色城镇化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会受到限制;没有特色城镇化的推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的发展就难以协调;没有特色城镇化的推进,我市的的发展就缺乏动力和后劲。特别是当前,我市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进一步改善,为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创造了条件;全力打造现代化宜居城市的目标,为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境界进一步提升,推进城镇化的意识普遍增强,为我们加快城镇化步伐营造了浓厚氛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目标,更为我们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政策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上来,遵循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规律,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不断开创全市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  在这里重点提六点要求:  一是规划要科学。搞城镇建设,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有些城镇道路修得很好,却经常开挖,楼房建得很漂亮,却设施不配套,广场修得很大,却利用率很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规划不科学。在规划上要舍得花本钱、下功夫,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合理确定城镇的布局、功能和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注重各个方面的协调和衔接,保证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是特色要鲜明。就是要依托各地产业和自然、历史、文化条件进行规划,塑造个性化的形象和品牌,避免简单刻板、“千城一面”。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城镇化进程。特别要做到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展示现代气息与挖掘历史底蕴相结合,健全市场体系与搞好市政建设相结合,改善市民生活与提升市民素质相结合,服务当地和带动市区相结合,让城镇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真正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  三是理念要更新。就是要树立开放思维和现代城市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有亮点,出精品。特别是要搞好城市功能分区设计,比如政务区、商贸区、旅游区、居民区等,以实现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最经济配置、最优化利用,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又不断赋予城市以新的亮点和内涵。要以扩容提质为重点,改旧城、保古建、建新区、创精品,完善市区功能分工,建设一批理念超前、功能先进、融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做到和谐协调、居住舒适。  四是产业要优化。产业发展是特色城镇建设保持强大动力和活力的关键所在。特色城镇化建设如果没有产业发展作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是空壳城镇。我市资源型城镇居多,一定要在这方面引起重视。特别是一些资源接近枯竭的老工矿城镇,一定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好产业置换,因地制宜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进入成熟期发展阶段的工矿城镇,要加速技术创新、引进与推广,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与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条,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发展后劲;新型工矿城镇,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形态。  五是体制要创新。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根本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凡是能推向市场的都要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按照有偿使用、有偿服务的原则,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形成、调整等管理运作机制,善于经营市政公用设施、品牌等城市资本,盘活、用好国有资产;重视开发利用城市无形资产,搞好城市道路、广场冠名权及广告牌位的拍卖,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之路。  六是推进要务实。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既积极主动,又量力而行,既要有大思路、大举措,又要防止脱离实际、劳民伤财;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坚决反对急于求成,盲目攀比,贪大求洋,乱占土地,一哄而上建大广场、大草坪、宽马路等形象工程;坚决反对只注重形象、不注重功能,只注重地上、不注重地下,只注重建设、不注重管理的做法;坚决反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群众特别是征地农民、拆迁居民、下岗职工等群体的实际利益,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实惠。  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   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只有加强领导,奋力拼搏,才能确保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对我市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加强城市建设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来定位、来推进。牢固树立抓城镇化就是抓先进生产力、抓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像抓新型工业化那样,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特色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要投入足够精力抓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不仅要重视宏观指导,而且要亲自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齐抓共管、统筹协调,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注重选拔任用能够卓有成效推进城镇化的领导人才,把那些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有实绩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机构的建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总之,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事关晋城发展,事关全市大局。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众志成城,埋头苦干,全力推进我市特色城镇化进程,为建设经济发达、富裕文明、生态良好、和谐稳定的新晋城做出更大的贡献。俺自个儿拉的,待会儿麻烦你自个儿改一下!!
2023-08-29 13:20:421

新型城镇化该怎样推进

 以改革创新推动城镇化转型升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城镇化一端连接工业化、信息化,一端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最大希望所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最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打造这样的城镇化升级版,必须依靠改革创新驱动,特别是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和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  调整“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  以改革创新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首先应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以明确城镇化方向。我国一度实行积极发展小城镇、适当发展中等城市、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的城镇化方针。这一方针无疑是从当时我国实际出发,符合改革开放前期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力不发达基本国情的。发展小城镇投入少、见效快,既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也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小为主”的城镇化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出来,城镇发展开始向“以大为主”转变。但这只是实践上的转变,城镇化方针并没有调整。  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进步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进程基本上呈S形曲线三阶段走势。第一阶段为S形曲线底部,农村人口主要向中小城镇转移,可称之为乡村城镇化阶段;第二阶段为S形曲线挺起的中部,以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转移和集中为主要特征,可称之为大城市主导阶段;第三阶段为S形曲线顶部,以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为新动向,可称之为逆城镇化阶段。以此衡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期的20年成功走过了第一阶段,随即进入第二阶段,是合乎规律的发展。如果仍然坚持“以小为主”,甚至认为只有突出小城镇式城镇化才是中国特色,那么,在理论上就是一种误读和误导,会模糊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在实践上则会阻碍城镇化的转型升级。近一个时期,农村并村组建中心村、乡镇,中心村、乡镇又急于升级为建制镇,以镇为龙头的城镇化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当前城镇化率超过52%、实际上早已步入“以大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一趋势应引起警觉。因为城镇化效率和效益同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是普遍规律,不顾这一规律,固守以小为主“铺摊子”式的城镇化,势必助长盲目圈地占地、投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升高,使城镇化偏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因此,“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到了需要改革调整到以大为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时候了。
2023-08-29 13:20:522

关于中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为什么城镇化能推动现代化

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究竟是什么关系?过去有人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农业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程度取决于农业发展的水平。这种观点有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经验教训作为支持。当时农民进城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已经进城的农民工被强制回乡务农。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改革表明,农业剩余的不足并非技术制约而是制度制约。随着土地承包制改革使中国人摆脱了吃饭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就开始了真正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发现,在突破了最基本的生存食品供给线之后,农业的发展不仅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科技发展以及专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水平,也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生产规模本身的扩大。在耕地面积不但不能增加,相反还因工业化、城市化而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中国现在人均只有0.1公顷可耕地,欧洲是大约人均4公顷,为我们的40倍,美国大约是人均40公顷,是我们的400倍。因此,中国靠8亿多人口陷在乡村的小农经济显然既不可能发展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也不可能实现今天人们对农产品安全所要求的标准化和全过程监控。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虽然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其中的主导力量已经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根本变化,从20世纪50-60年代的以农业、吃饭问题为约束和主导,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吸纳农民转移就业的城镇化成为城乡统筹的龙头。 既要推动农业的规模经营,促进土地的流转和集中,又不能行政驱动、资本逐利,强迫农民拆房并村上楼,关键是要建立进城农民能顺畅转移落户和自愿放弃农村小块土地和宅基地的机制。这就要逐步改变我国8亿多农村人口大部分处于兼业身份的状况。 如果随着城镇化进程,每年确保至少有2500-3000万农民能在就业城镇完全安家落户,这样在今后20年总共就可减少5-6亿农村户籍人口。以目前城镇户籍只占35%、农村户籍人口占65%计算,也就是20年后农村户籍人口要减少到4亿以下。即便那时假定我们还能保有18亿亩耕地(这显然相当困难),平均每个农村人口也只有4亩多地,每家耕种20亩左右的土地。三四十年之后,农村人口再减半,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那也还有近2亿人,每家农户也只有30-40亩土地。这种耕地规模,与美国家庭农场一般耕种几千上万亩土地,或欧洲的农户耕种几百上千亩土地,显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而与中国人均可耕地相近的日本、韩国,在城市化、现代化实现之后,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以下,专业农户的耕种面积一般也为30-40亩,可以肯定这更会是中国未来的图景。因此很显然,与其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会更多地依赖资本下乡的公司化经营,或者欧洲、美国规模的家庭农场模式,不如说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除东北等少数人少地多的地方外,更适合走的是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专业农户道路。 专业农户是指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将其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农业生产的农户。扶持专业农户的发展,就需要鼓励和用经济手段引导进城落户农民,离乡又离土,放弃农村的土地经营,并在各种农业补贴和扶持政策上向专业农户倾斜,从而逐步减少小规模不专业经营的兼业农户。同时要严格限制非专业农户承包租用土地,防止土地的非农用和非粮用。除城郊少量经济作物以外,那种资本下乡、公司承租大量土地、变农民为农业雇佣者,或者不顾人口资源条件盲目鼓励大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的形式,显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不应受到鼓励和发展。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举家迁移,需要开展如东亚国家和地区随城市化进程的农村土地整理事业,以有利于农地的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专业化。在我国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整理,首先要解决在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产生的以次充好、农地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这里需要借鉴海外农地整理成片条块化的经验,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的土地,必须先行纳入成规模粮田农地的联片条块化,才能验收确认为复垦耕地。水田和旱田必须分类分别补偿验收。因为我们要保的所谓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 实现农村和城镇人口的双向自由迁徙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从占有土地的全部城乡二套房开始普遍征收不动产保有税,可以一方面促进在城镇落户的农民放弃在农村的宅基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我国人口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抑制富裕的城镇居民下乡置业的奢华需求。专业农户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更有利于保护耕地和保证有限耕地的种植效率,抑制下乡置业的富裕城镇居民圈租耕地用于非粮和非农生产目的。
2023-08-29 13:21:021

金融服务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中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贸出口、投资以及消费相继成为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由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必须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其本质特征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换。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纳瑟姆”曲线(如图1),它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而继续上升至70%的区间,是城镇化率上升最快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中国城市化率年均增长0.9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52.57%。若中国的城镇化率今后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持续20年才能达到7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35404万。城镇人口71182万,其中流动人口23600万。乡村人口64222万。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如果扣除未真正市民化的流动人口数,我国的城镇化率将只有35.14%。如果我国在十年内达到70%的城镇化率,以现有人口数为基数静态测算,按国家统计局的口径(简称“窄口径”),需市民化23600万人,每年市民化人数为2360万人;若按扣除流动人口的专家口径(简称“宽口径”),需市民化47200万人,每年市民化人数为4720万人(见表1)。  如果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495%测算,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2258万,2032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9459万人。同样十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窄口径需城镇化人口总数将达24800万人,而宽口径需城镇化49600万人(见表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动态测算要达到70%的城镇化率,我国将有2.48亿~4.96亿农民进入城市,十年间每年“市民化”约2480万~4960万农村人口。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对投资、就业、消费的全方位拉动,进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将推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拉动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新型城镇化仍然会产生新的基建投资空间。以日本为例,日本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速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后半程,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在城镇化率突破70%后,日本的基建投资增速才开始趋稳。据全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全国33270个乡镇中,仅11.7%的乡镇有公园,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全国仅72.3%的镇实施集中供水,而且只有24.5%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全国仅19.4%的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36.7%的镇有垃圾处理站,15.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应该说,我国农村乡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伴随城镇功能完善的需要,在道路、供水、供电、住房、通讯、教育、医疗、文化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将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建设,从而形成巨大的投资需求。  优化结构。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这种演进是需求结构、技术进步趋向以及供给要素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有专家通过计量分析表明,城镇化进程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关系数为0.933,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关系数为0.968,都呈现高度正相关。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实现经济服务化。  增加就业。发展经济学派的托达罗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由于城乡实际收入的差异和获得城市工作可能性的存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必将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在经济服务化背景下,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全球就业的主要部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重一般达70%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期,发达国家新增的就业份额90%以上都被生产性服务业所吸纳。从我国情况看,自2007年至今,服务业已超过工业、农业、建筑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员首次超过农业,早已超过工业、建筑业,成为就业绝对主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为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就地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就业。  促进消费。城镇化可以扩大消费群体。阿瑟·克罗伯把中国人分为两个群体:糊口群体(10亿人以上,主要集中在农村);消费群体(1亿~3亿人)。中国低收入者(糊口群体)有消费欲望但没消费能力。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糊口群体征收,一部分糊口群体转化为消费群体。城镇化可以提高消费水平。从乡村到城市,居民消费明显增加。农村人口的逐步“市民化”,将促使新型城镇中的文化、旅游、休闲、家政、美容等行业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15161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仅5221元,是农村居民的2.9倍,人均高出近1万元。按每年“市民化”人口消费的增加和升级,将极大地促进消费。  缩小差距。增长极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表明,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按照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缩小的。从我国的情况看,城乡差距体现在收入、文化教育、医疗保障、政府公共投入等各个方面。而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将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城镇化将加强公共设施投入,改善城镇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城镇化将提升入城新市民的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应该说,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  城镇化有巨大的资金需求  从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以及国际经验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金融需求。目前,专家学者对城镇化的资金需求预测较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10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如果未来城镇化以每年0.8~1.0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到2020年前后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据此估计,未来全国将有4亿~5亿农民需要在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生活等方面全面实现市民化,若以人均10万元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进行推算,仅此一项,就至少需要40万亿~50万亿元的巨额资金。王文鄢认为,人口城镇化的成本在8万元~50万元/人不等 。  虽然说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但根本的一条就是我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我认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主要体现在城镇公共事业建设、城镇房地产开发、城镇小微企业和城镇居民消费等四个方面。若十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按资金需求静态测算,上述四个方面的银行资金需求估计将达到23.45万亿元(窄口径)~46.9万亿元(宽口径)(见表3)。  城镇公共事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新型城镇化的公共事业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三个方面。这些项目建设,有的纯靠政府投资,有的可以公私合营,有的可以民间投资。但是,这些项目建设共同的特点是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收益有限、偿还期长。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大量依靠的就是银行资金支持。按每市民化1人将需要投入10万元测算,每年需要投入2.48万~4.96万亿元建设资金。即便这些资金中只需要50%的银行贷款,也有1.24万~2.48万亿元。  城镇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居问题。在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必然改变传统的农家小院模式,实现住宅商品化发展。我国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按每年830万户农民市民化(2480万人除以3人/户),每套城镇普通商品住房成本10万元计算,总投资将达8300亿元,需要外部融资将达6600亿元。若按45.8%的贷款比例计算,需银行信贷资金3800亿元;若按宽口径计算则为7600亿元。  城镇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十八大提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持续推动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然促成一大批小微企业创立、成长,产生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从目前全国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与小微企业户数可以测算出,小微企业户均贷款额约90.5万元。假设每年市民化2480万农村人口,2/3为劳动人口(1653万人),其中50%留在小城镇就业则约为827万人,按小微企业户均吸纳就业21人计算,预计将新产生约40万户小微企业,其贷款资金需求将达3600亿元。按宽口径计算贷款资金需求将达到7200亿元。  新城镇居民有大量资金需求。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计划中收入倍增者指的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翻一番。农民创业和扩大再生产将使得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增加,收入的提高和市民化的发展将使得农民消费升级,新市民对居住、交通、娱乐、教育方面的需求增长将带动个人住房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汽车消费贷款需求大量增加。2012年我国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104439亿元,按城镇人口71182万简单测算,人均消费性贷款约1.47万元。而新型城镇化每年市民化2480万人,将新增消费贷款需求3650亿元,按宽口径计算将达到7300亿元。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简单测算看,每年新型城镇化产生的银行信贷资金需求将达2.35万亿~4.69万亿元左右,约占2012年全国新增境内贷款的26.6%~53.2%。可见,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而农村银行机构在城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  银行要助推尽责  根据路径依赖理论,最初的选择决定今后的路径。“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形成自我强化机制。因此,农村银行机构在支持城镇化进程中的机制建设尤为重要。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与配合。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经济的“造血体”,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补齐农村金融短板,已成为促进城乡产业互融和要素流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  实际上,银行支持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政府、小城镇金融消费者和银行自身均有现实意义。对于政府而言,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利用信贷资金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农民而言,可以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新消费观念,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拉动内需和消费;对银行自身而言,可以拓宽客户资源,拓宽中间业务渠道,挖掘丰富的金融财富,增强综合竞争力。  机构下沉  在前几年的机构撤并风潮中,大量的县域分支机构被撤并,有的县市甚至除了农行和农村信用社,没有其他大中型银行机构。要做好城镇化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前瞻性研究,立足长远发展,根据商业可持续和“贴近基层、贴近社区、贴近居民”原则,将机构网点开设到县域、乡镇,发挥熟人、熟地的优势,开展贴身服务。健全服务功能,开通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渠道,提高新型城镇金融服务效率,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  在银行网点的管理上,可以按照网点服务功能与范围,将银行网点分为区域中心型网点、便利型网点和新型自助服务点三种类型。区域中心型网点属于全功能银行,设置在县域或大的乡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便利型网点属于有限功能银行,设置在小型乡镇,以基础性金融服务、收单业务为主,突出低风险、低成本和便利性;新型自助服务点以自助服务为主,配备综合服务终端、助农取款POSE、离行式自助设备等。区域中心型网点负责管理、指导社区便利型网点,并提供业务支持与服务;新型自助服务点作为实体网点的触角与补充,延伸至社区的楼道、药店、超市等社区生活场所,三种类型网点构成层层递进、协作分工、相互支撑的网络体系。  准入放宽  中国城乡差别比较大,农村的区域性差别更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自身的特点,农民信用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土生土长”的“草根”金融。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在鼓励支持现有银行机构向下延伸服务网点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要在坚持“改制不改姓,更名不离农”的总体原则下,加快推动农信社股份制改造。通过协调三方(政府、省联社及属地监管分局)、实时沟通、分类推进、包片督导、按季通报、考核问责等措施,实行“政府+市场”的改革模式。要进一步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条件,允许更多种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和乡镇的布设,尤其是在不发达、欠发达县域的设立,并突出本地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和增资扩股,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民间资本的投资比例。  权力下放  为了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实行了严格的授权管理。但是,由于信贷审批权力逐级上收,审批链条拉长,尽管基层机构享有的企业信息最为真实全面,却因为缺乏应有的信贷决策权,无法及时满足企业有效的信贷需求。而有权审批人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漏损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科学正确决策,只能对难以看准的项目进行否决,导致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的授权授信逐年萎缩,难以适应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掌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特点和信用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划分信贷管理权限,实行分类指导下的区域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风险控制水平高、业务市场广阔、有效信贷项目多的分支机构,适当扩大授权和转授权。实行项目负责制,试行直报审批制,由项目营销负责人直报有权(最终)审批人,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信息漏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资金回流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用以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虚拟资本。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机制运作的主要路径是“以系数法或资产波动法计量不同风险资产所需的经济资本→以增量配置法分配经济资本→以资本回报率评价经营绩效”。由于经济资本管理机制精确、高度的逐利性,必然导致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使得银行机构难以较好地平衡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矛盾。  农村银行机构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建立与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要制订并落实“两个高于”(即“三农”贷款增速要高于GDP增速,高于本单位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管理模型进行优化,即主要在经济资本的分配和考核环节引入调节系数,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入。在经济资本的分配环节,要降低“三农”、城镇化贷款的资本占用系数,按信贷增幅不低于或高于当地GDP增幅的标准配置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在经济资本的考核环节,要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差异的实际,按一定的调节系数下调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期望回报率,提高基层银行机构开展“三农”、城镇化贷款的积极性,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让利于民  2012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作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我国银行业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在实现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实现银行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一方面,突出“免”字,普惠客户。农村银行机构要坚持服务收费“四项原则”,做到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要按照《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免除客户开户、销户手续费,柜台、ATM机具查询服务费及工本费等服务项目费用,降低金融消费者成本负担。  另一方面,强化“让”字,以义取利。农村银行机构要严格按照监管部门整治银行业机构不规范经营行为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落实“七不准”禁止性规定,及时纠正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和强制收费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同时,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的产品,了解你的客户的市场”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三农”、城镇化贷款的利率水平,切实降低农村金融消费者融资成本,坚决杜绝“杀鸡取卵”式的利率定价方式,筑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活用政策  农村银行机构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用好用活政策上有所作为。农村银行机构在坚持执行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同时,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要用改革创新的思想认识政策,用足政策空间,要在同样的政策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着力点,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开展金融服务工作。  2012年底,国家四部委连续下发了一系列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文件,笔者认为目前的平台政策体现为: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加强指导、明确责任,规则不变、弹性掌握。控制总量是指,银监会规定2013年贷款总量不能增加,同时对贷款、非贷款融资实行全口径监测。在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对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分类管理是指,2013年到期的平台贷款,银行可区别情况给予扶持:包括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项目,经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且资本金已到位的重大项目,已列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的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加强指导是指,指导土地储备机构进入名录以获取银行信贷支持。建议政府结合土地储备新规研究对策,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争取其他有土地储备的平台公司尽早进入土地储备名录,满足银行信贷融资的基本条件。明确责任是指,政府平台总体属于财政性风险,控制总量由银行法人机构负责,风险防范的任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规则不变是指,包括控制总量的原则不变,分类管理的方式不变,区别对待的要求不变,逐步化解的路径不变。弹性掌握是指,银行业将积极支持铁路、公路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主动营销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面临新的形势,追求盈利与风险化解之间的关系平衡成为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从美国、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看,竞争压力下银行的风险偏好有所上升,贷款占资产比重平稳上升,存贷比持续提高。因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银行机构必须积极行动,明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注重培育优良客户群,为小城镇建设的稳步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要转变“坐等客户上门”的观念,开展主动营销,多深入企业和乡镇,多走访客户,多倾听客户的声音,在需求中找市场,在服务中寻客户,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融资需求的满足率、覆盖率和满意率。要规范农村城镇化信贷业务运作程序。开展区域评价,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目标市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区域评价报告,为信贷支持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对选定的拓展区域和项目,及时进行金融需求分析,整合产品,制订全面、贴身服务方案,及时开展营销,对于区域整体符合支持条件的,根据该区域特点制订整体服务方案,实行区域整体营销。  创新制度  先进的制度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而制度是人尽其才的保障,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达成工作目标的保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明显有别于以往大城市、大中型企业和大项目的需求。新的金融产品则是农村银行机构有效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工具和手段。农村银行机构要努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规范体系,有针对性的提供差异化产品,推动崭新的金融品种打进农村市场,推动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  一是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推行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促进业务办理效率的提高和资源优化整合。围绕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个人理财等业务,创新开发中间业务品种。对已在大城市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应尽快在县域金融机构推广。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构、网点、人才、信息等优势,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创新,逐步将业务渗透到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产权交易服务等领域。  二是创新担保方式。突破传统担保方式的限制,扩大抵质押贷款范围,接受企业自身用的无形资产(品牌、商标、专利)、集体土地使用权、厂房、宅基地和集镇商铺、库存产品等作为贷款担保;推出中小企业信贷、小企业循环贷款、亲友抱团贷款、企业信用联盟、网贷通等贷款业务;农村小额信贷允许用农作物、农产品、承包的土地使用权等作为抵押获得贷款。  三是创新融资产品。结合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积极开办购建房贷款,支持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所需消费贷款,鼓励农民购买小型农机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通过具有经济实力的村民担保的方式试办助学贷款。努力满足小城镇建设对信贷资金的需要。  四是完善责任追究。农村银行机构要以满足“三农”、城镇化的有效信贷需求和防范风险为原则,以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根本,完善信贷制度、定价策略和考核办法,优化信贷流程,增加信贷投放。要科学设立风险容忍度。对经过条线和内审部门检查认定,信贷人员确已依规操作,恪尽职守的,要依规免除其经济责任,实现尽职免责。  监管激励  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提出的“横山法则”认为,自发的才是最有效的。作为银行监管者,必须要善于完善制度和规则,引导农村银行机构积极主动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监管引导。要完善差别化监管政策,提高农村银行机构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要求,如对农村银行机构的存贷比设立下限要求,要求不低于60%;允许农村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容忍度高于平均不良贷款率的2~3个百分点。参照扶持小微企业做法,降低农村银行机构“涉农”、“涉城镇化”贷款的风险权重至75%。支持农村银行机构发行“城镇化金融债”,补充资金来源支持城镇化建设。要建立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信贷导向评估监测制度,提升农村银行机构金融服务能力和动力。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建立信贷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信贷投入奖励机制,将特殊补贴政策与普惠制农村税收政策相结合,实现偏远地区农村商业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搭建沟通平台。由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定期召开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席会、项目供求信息推介会,及时向金融部门通报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引进、经济运行等情况,及时向金融消费者宣传推介银行的信贷政策、投放重点和金融服务产品等,增进企业与银行部门的相互了解,实现政府决策与金融政策相一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2023-08-29 13:21:14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 陈锡文: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中的三农问题

  在2010一年中,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仍未过去,自然灾害的摧残更为肆虐,通货膨胀的预期在逐步攀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中罔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迫切需要农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巾央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10年的中国农业不负众望,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困扰,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夺取了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的好成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比卜年增产200亿斤左右,将创造粮食年度产量10800亿斤以上的历史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农民收入也将有明显增长,预计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700元以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对于2010年中国战胜各种风险、克服各种困难,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但是,正在继续加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对解决“三农”问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展望2011年,“三农”的状况仍值得高度关注。      农业发展与农产品供求和价格      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历米需面对市场和气候等众多不确定因素,但保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仍然是人们的普遍期望。   从2003年到2010年的七年间,粮食产量从8614亿斤增加到10800亿斤以上,产量增加了约2200亿斤,年均增长率接近3.3%,应当说是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但是,粮食连续增产的时间越长,可能离减产的拐点也就越近。因此,对2011年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既要有足够的危机感,又要努力去争取好的前景。   从中国目前的粮食供求总量看,似乎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总产量10800亿斤左右、总需求10500亿斤左有。正常年景下,满足需求还略有结余。但从粮食供求的地区结构和品种结构看,情形就没有那么乐观。就地区的产需结构而言,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主产区集中。2009年,13个粮食主产区(冀、蒙、辽、古、黑、苏、皖、赣、鲁、豫、鄂、湘、川)的产最合计达7943亿厅,占全国粮食总产的77.1%:11个产销平衡区(晋、桂、渝、黔、滇、藏、陕、甘、宁、青、新)粮食产量合计1686亿厅,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6.4%:七个粮食主销区(京、津、沪、浙、闽、粤、琼1)粮食产量合计67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的6.5%。其中,七个主销区2009年的粮食总需求达1945亿斤,自给率仅为34.6%,比2005年又下降了4.7个百分点。   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水资源更为短缺的北方地区倾斜,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其可持续性如何,令人忧虑。   就粮食品种的产需结构而言,稻谷尤其是粳稻明显处于紧平衡,玉米基本平衡,小麦可略有结余,但大豆的供求缺口在持续扩人。2009年中国进口大豆4255万吨,差不多是国内产量的三倍,进U量占到了全球大豆贸易量的53%,此外,还进口植物油816万吨。而随着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和畜牧业对饲料消费的进一步增长,预汁2010年进口大豆将超过4800万吨。随着某些农产品进口量增加、自给率下降,国际市场价格对这些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近两三年的情况已经证明,国际市场大豆和油料涨价,国内的油脂也只能跟着涨价;大豆涨价,豆饼就涨价;豆饼涨价,饲料就涨价;饲料涨价,肉禽蛋奶也都得跟着涨价。这足在中国某些农产品产能不足、自给率下降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应该说,在中国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水平之下,中国农产品的综合消费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据保守估计,按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计算,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至少相当于利用了境外6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此为调节农产品价格难度加大的一大原因。   2010年,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之所以出现扑朔迷离的局面,是因为像绿豆、大蒜这样的小品种,以及蔬菜、水果等生鲜产品,也都面临着各自前所未有的挑战。绿豆、大蒜等小品种,除了产量的波动,正越来越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致使它们越来越呈现出金融产品的属性。而生鲜产品的价格波动,则除了受自然火害的影响,还在于城镇扩张对近郊上地的人量占用,迫使其产区越来越远离消费的中心市场,以及城区内普通菜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大幅减少乃至消失。   总结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的经验可以看出,一是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会减;二是上升的农产品价格对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调动。因此,如气候等因素正常,2011年的主要农产品供给应不致出现短缺局面。但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消费的中心市场越来越远离产区、部分农产品正在向投资品转化,以及突发性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增加发行的货币与贷款,将使得2011年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焦点。      工业化城镇化中的农村土地      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除了将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外,还将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因此工业化和城镇化必将逐步占用农村的土地,这是符合规律的。中国国情决定,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既要关注耕地减少的数量,又要注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否则,我们将难以保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耕地日渐减少使国人越来越感觉到它的珍贵。近年来,违规侵占耕地,用于城镇建设的势头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而满足城镇化对建设用地新需求的途径,则更多地转向了以减少农民宅基地和村庄建设用地的办法,将集约下来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进城。这在具备条件的地方,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但对于人多数传统农区而言,则充满着太多不确定性。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镇的扩张是一个快变量;而乡村的消亡则是一个慢变量。以拆除农民住宅、撤并村庄的办法,来将农村节约的建设用地用于城镇,固然解决了城镇扩张缺地的问题,但却把诸多的矛盾和冲突留给了乡村和农民。尤其是拆村并居后集中居住的农民,由于没能改变生产方式,却必须改变生活方式,便往往陷入因收入没有增加而生活费用明显高涨而入不敷出的窘境,或者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使新房成为空房。   以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城镇扩张所占用的耕地,将会在逐步发生的村庄自然消亡中得到补偿。因此,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需要,而适当增加建设用地的指标,比机械地追求当年耕地的占补平衡可能更为理性,更能减少社会摩擦。当然,这需要有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来控制,需要有对地方政府在土地占用上的有效约束机制。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必须的,但应当在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和农地农用的前提下推进。   土地用途管制是世界各国实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国也不能例外,否则就 难以使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等,涉及全社会发展长远利益的资源得到足够保护。而农地农用,在中国现阶段不仅是指耕地的用途不能随意改变,而且还指耕地只应由农民使用,农村的建设用地只能由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自己使用。否则,农民的土地权益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而土地的用途管制也难免不被冲破。为此,必须抓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长久不变的政策,使农民在二[业化、城镇化的大潮中拥有可供遮风避浪的港湾。   土地对中国农村来说,不仅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还是经济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载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还必须考虑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稳定,这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民财产权益的当务之急。要加快构建让农民更多分享农地依法转用后增值收益的机制。要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要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应允许继续保留集体土地的性质,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主要是乡镇企业用地),应允许通过有形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平等权益。      城镇化与农民转市民      在中国城镇化率大幅提高的表象中,隐含着一个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进城农民的身份转变问题。   如果扣除在城镇就业,但未享受到市民待遇的农民工及其家属,保守的估计是,目前公布的城镇化率将降低10个-12个百分点。随着进城农民工数最的日渐庞大,其身份转变和享受市民待遇问题,已成为城镇中日渐突出的一大社会矛盾。   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化解这一矛盾的具体措施。较有影响的是,让进城农民以上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的“两换”措施。但实际上“两换”很难真正行得通。首先是要让公民交出自己的合法财产权益,才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与法无据,不合情理。其次是进城的农民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原有的土地和住宅散处于各自的村落,即便交出了“两权”,其耕地与宅基地也均属其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与政府并不相干。   实际上,农民要转为市民,就必须在城镇拥有相对稳定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要实现真正自由迁徙,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制度相同、水平相当、可异地接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加大力度建设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使其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才是农民转为市民的最可靠保证。当然,这只能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单纯依靠大中城市吸纳,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因此,才需要发展小城市、小城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中国达到人口高峰的2030年前后,总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届时即便城镇化率达到了70%,生活在农村的人口仍有4.5亿之巨。保障生活在农村的这部分人共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   因此,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两个并行不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行不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并行不悖。这是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国家的必然选择。
2023-08-29 13:21:231

城市化的结果是什么

首先是工作岗位多。在农村中没有太多的岗位,农民想要打工只能去县城或者外面才行。开启了城镇化的建造,那么就会吸引着更多商人来到村子里进行工厂的建造,农民的工作岗位就会增加,对于农民来说有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可以更好的进行生活,因此很多的农民不需要在外面就可以赚上大钱。不利之处是城镇化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剧,交通拥堵。不过这些都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最终也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2023-08-29 13:22:062

城镇化的不断加速,会对农村造成什么影响?

农村越来越穷
2023-08-29 13:22:165

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用“以产带城”的模式打造城市品牌形象  说到城市品牌一般我们都会想到是旅游的开发,而不会想到一个城市的产业。用旅游托起一个城市的品牌是较为常见和传统的做法。而用产业来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或者说认识一个城市,这在当下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显得非常独特。  产业能否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树立,通过这些年城市发展的走向与趋势,用产业特点承载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是完全可能的。  “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经历了滞后城镇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后,中国城镇化进入到与重新工业化阶段相适应的城镇化基本实现阶段。  数据显示,过去的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每年平均以1%~1.2%的速度上涨,按此预测未来还需要15~20年时间才能达到70%,未来十年每年至少新增1200万城市人口。  这么多的人进入城市或者农村变成城镇,这些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产业创新上来。于是,各类城市用建立产业新城的方式来推动城镇化发展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当一个城市的产业形成了某种特点就可能成为外界认知这个城市品牌的焦点。这对于很多没有历史文化旅游传统资源的城市,特别中小城市突破城市品牌认知瓶颈起到了核心突破的作用。  用产业聚集的方式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算是找到了品牌形象最为核心的支撑点。这比完全硬撑着搞哪些假的,还充满争议的所谓名人故里,哲人家乡,神话故乡要强不知多少倍。  前次我看到湖北一国家级贫困县,为了提振县域经济实力,欲在县城核心地带打造全国最大牛织女故里公园,建城后却无人问津;还有同样的思路,河南安阳号刨出了“曹操幕”,山东吉县刨出了“如娲遗骨”,山东阳谷、山东临清、安微黄山挣创西门庆;山东、河南、福建、甘肃、江苏连云港、山西娄烦抢孙悟空;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株洲、湖南会同抢炎帝等等,这些掘古、造古式动机无一不与旅游经济息息相关。  各级政府与其搞这些脑震荡式的旅游经济产品,还真不如直接切入产业经济模式,搞出一个产业特色来,促进城市和和谐发展,真正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这种方式来得很直接,效果看得见。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以产业带城模式,一种用一个开发区、工业园区、试验区或先行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三化"建设,来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所提升,这一般多为政府牵头运做,企业参与共建。像苏州工业园的建立就是用政府投资、政府运作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一种是用政府和企业共建的园区模式。也可以叫“自下而上”的产业新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基于产业特点打造一个具有鲜明城市个性的新产业聚集地。  如河北廊坊的一个固安工业园区就占到固安县工业产值比例达50%,可以说固安经济的半壁江山是由这个新园区带动的。而固安的经济增速也从廊坊市排名的靠后位置一跃为第一。  由此可见,产业带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正是因为这种产业的带动与发展,也传播告知了固安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小县城的城市形象。他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与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三大核心产业方向。在功能服务上清晰定位,在产业方向上严格执行,以确保他产业方向的精准高效。  以产业推动城市品牌发展是一种双轮驱动、双向提升的效果,产业新城促城市新形象的建立,城市新形象带产业新城全面发展。况且产业新城都要有自己唯一性的特点,要有绝对性的差异,才能形成产业优势,而这种优势力却正是打造特色城市魅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两者是共生共荣的,当然,主要是产业趋动城市形象品牌。  以业带城是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的区域开发模式,体现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双向融合,其形成路径是通过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产城一体化,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匹配和融合发展。以产带城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园区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产业新城实施的理念是"以产带城,以城促产",实现产城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城市型经济转型。  以产带城产业选择与地域选择,一般都聚焦城市周边地带、快速轨道线的衔接地带、城乡落差较大的“洼地”。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可使政府的力量与企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市场的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产生产业链式的长效发展效果。  品牌传播“两路径”选择  和产品品牌传播一样,一个城市的品牌塑造,首先要解决“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到哪里去?”不把这些东西弄清楚,城市品牌将如何树立?当然,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就要实施“两路径”方法,即规划先行、建设跟上,招商为王。这是技术层面的,其次是由开发区“或先行区等其它说法都行”、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技术层面的就是要做好规划,规划之中要有观点,不要都是材料的汇集,要有定性的评论与要求。同时,各个专项的子规划与主规划不应相对立。建设跟上是要让产业圆区有内容可看,有功能来支撑,而不能完全是一个概念,纯概念不是一个品牌的全部内容。最后城市产业园区还要有更多的企业参与,招商不能凭空瞎说,而是字字句句都能落到实处。要做到这一条,才能形成以产带城,以产兴城的良好格局。  以产兴城,重要的是要把你这个产说清晰,说明白,一个谁都说不明白的产,是这无法进行品牌传播的。说这个产业之城的特点,卖点,买点,这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的认知选择都至关重要,只要找到了第一认知点。也可能是从位置入手,也可能是从价值入手,也可能是从环境入手,应该说,这个城市在哪个方面能优先让受众认知,就应从哪入手。先让别人认知你在哪,是干什么的,再认知你的价值也不迟。  如河北燕郊经济开发区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从位置出发的:北京东燕郊。因为他的目标受众是北京,诉求的信息就让别人知道他在哪就可以了。再如河北固安,在以前是人所未闻,虽离北京很近,为了获得城市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他也以位置角度为城市形象定位“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可能从位置角度切入是这些城市的最大优势与特点,因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以上两个例子来看,有时成功的城市品牌定位,并非要从核心的价值理念入手,从位置入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主要是形象的社会与市场层面的认知,用品牌形象力来传播城市的核心价值观与城市精神,并以此来凝聚城市人民的思想行为并能成为一种品牌理念的形为载体。只有这样,品牌形象才能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营销动力与产业项目的销售力量,为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共建幸福城市。文/郑新安原文地址:http://www.bfbrand.com/zangle/zangle00172.htm  
2023-08-29 13:24:003

城镇化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以及可能出现巨额地方负债。当前干部考核体制还是偏重于经济方面,GDP崇拜还存在。中央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后,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夸大新型城镇化中关于投资的部分,继续走投资依赖型道路,继续将投资看成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首先是地方政府会集中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这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投资的几率,甚至在推进速度上搞竞赛模式。而对这一领域投资力度的盲目加大将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诱发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风险,使一些城市出现“空城”、“鬼城”现象。打着城镇化的幌子片面追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扩大投资盲目做大GDP总量,将使城镇化走样。其次是投资房地产领域——如果地方政府以为新一轮城镇化又可以大规模拆迁、征地、建房,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继续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将可能使城镇化变味成“房地产化”。这种投资依赖的城镇化,必定导致地方政府大量举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地方政府利用多个融资平台进行举债,因债券利率远高于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无形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未纳入债务预算管理的现象也将大量出现,大规模的隐性债务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第二,可能对农业带来冲击。按照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镇化可能对农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大量耕地被地方政府商业化,如果没有过硬的措施,粮食保障将面临压力。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解决明天“谁来种地”是当务之急。同时,城镇化还将带来从事农业的高成本、高风险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比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使城市、工业在与农业和农村的水资源争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粮食生产面临水资源不足的瓶颈,这无形中会对农业产生冲击。此外,城镇化可能对乡村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可能让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古街道等得不到妥善保护,整体格局和风貌遭到破坏,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消失。第三,可能存在城市综合承载力不够的问题。当前中国有2.6亿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未来中国城镇化率要达到70%的水准,就意味着,还会有3亿农民进城,这将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提出极大的考验,很可能因承载力不够而形成新的“城市二元结构”。农民进城需要城市有产业支撑,便于解决就业。对于进城农民来说,就业是他们成为市民的先决条件之一。而如果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就会导致就业岗位不足。应防止一些城市不做科学论证、一味扩张城市建设规模,导致产业和园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农民进城还存在户籍改革与公共服务不对等的现象。城市户籍改革的推进如果没有相关公共服务的跟进,农民在城中的生活依然艰难,受到的待遇依然和城市居民无法对等,同时他们已经失去土地无法回到农村,这种现象长期积累将会导致城市社会的不稳定。此外,几亿农民进城对城市交通、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承载力也提出了挑战。当前城市病已经严重,如果不进行集约水平的提升,很有可能会加剧城市病,最终使城镇化质量下降。第四,存在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的可能。当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过于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这样一方面会继续让城镇化走速度型的老路,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从而错失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战略机遇期。第五,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按照什么样的模式建设城镇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目前的模式有传统城市、花园城市和生态城市,我们应该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建设我们的城镇。生态城市强调了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学功能,使人们居住的城市有回归自然的质量。生态城市不一味强调绿地面积,但强调生物组分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控功能,要将城市的绿地系统抬升到生态环境质量调控系统的高度来设计和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方面同时进行。大尺度就是把城市做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使城市中的自然处于调控环境质量的地位。小尺度就要在交通、住宅、河流、水体等各个方面进行生态学设计,保证快节奏工作环境下的无公害的享受。具体来说,我们要突出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积极实施城镇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城镇工业废弃物处置项目等项目,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要予以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加大对国家强制关停或淘汰的15小及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乡镇企业的监督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2023-08-29 13:24:091

为什么要推进城镇化?

你的问题是个很专业的问题哦。国内外学术界观点: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是21世界,全球经济增长的二个最重要的引擎。中国的社会结构制约经济发展,中国是全球少数城镇化率没有达到50%的国家。不在本地城镇化就在外地城镇化,土地需要集约,发展足够的支撑城镇的产业,吸纳就业。
2023-08-29 13:24:202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前景怎样

现在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政府并没有做好相关的配套准备,现在的矛盾已经很大,并且会越来越大!
2023-08-29 13:24:283

城市化进程对于一个国家有哪些重要意义?

一个城市进化发展迅速,象征国力更加强大,国家更加繁荣,由此千万城市组成国家,结果可想而知
2023-08-29 13:24:403

我的邮件被默认为垃圾邮件,要怎么设置?

要求对方把你设置成“白名单”就可以了。
2023-08-29 13:16:243

学生会一周工作总结范文简短

1、各班的室内外卫生都能在早自习前打扫干净。只是卫生的保护意识不够强,常见学生无意识地将一些废纸掉在地上,希望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教室内要及时并蓄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3、早自习纪检部及同学都及时到位,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4、早操,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但也有个别同学动作懒散,同学们,健康和身体是每个学生一生幸福的基础,失去健康我们将一无所有。希望每一个同学用十分的热情来做操,以有力量为美,以懒散为耻,做一个阳光的大学生。晚自习大家来的有的迟了,我希望能早点来,早点打扫卫生,我们就安心的学习,既然来了,就应该保持安静,找到自己的位置,认真的学习。新的一周是新的开始,新的起点。你准备好了吗?在本周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吗?老师希望你们在本周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在各方面有更棒的成绩。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不要说一天的时间无关轻重,人生的漫长岁月就由这一天一天连接而成,愿你珍惜生命征途上的每一个一天,让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前进。扩展资料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作为能机众多学子中普通的一员,我叫陈曜斌,来自建环084班,现担任学生会创业部部长一职。能站在这里做述职报告我感到很荣幸。时光飞逝,转眼间大一在学生会的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也正是那些时光的积累,让我对我们学生会这个大团体,对创业部有了更深更浓的感情和责任感。所以,今天,趁着这个确立大会,在这里我想向大家做个承诺,从今天起,我做为能机一位普通的部长,我已经会尽心尽力为部里,为学生会的发展做好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带好创业部,让它能有更多的属于自己故事。所以,今天,趁着这个确立大会,在这里我想向大家做个承诺,从今天起,我做为能机一位普通的部长,我已经会尽心尽力为部里,为学生会的发展做好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带好创业部,让它能有更多的属于自己故事。下面,我想对创业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同时,对创业部本学期工作计划做一个汇报。创业部是一个以帮助同学们培养生存危机意识,完成自我的真实定位,提高自身的计划性和践行性为工作方向的学生会分支部门。这是创业部的总定位。创业部每年举办的活动有大学生生活规划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这些活动都能很好的激发同学们的生活热情和创业激情,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树立人生目标,勇于挑战自我。同时,创业部还将积极了解学校动态,抓住一切机会组织院里有创业激情的同学参加一些创业思维讲座,努力为同学们创造出更为专业化的思维课堂。同时,创业部也兼顾到了学生缺乏创业实践机会的状况,通过学院书记及老师的鼎力支持和部里人员的倾力付出,我们在创业部门下组建了创业者实践团队,这是一个让同学们能展示生活激情,激发生活斗志的团队,它的主要职能是更好的让?易校园?交易平台运行和发展。另外,创业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按计划流程大体归为一下几点:1、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办好第二届大学生生活规划大赛。对于一名刚刚步入大学不久的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立志规划规划是其人生顺利发展的重要筹备,再者,有了去年成功举办的经验积累,这届大赛一定能进行的更加顺利,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大赛期间积极和上届参赛者取得反馈信息,为大赛的长期举办下去积累经验。2、把握机遇,在大学生生活规划大赛结束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期和梳理期,进一步发掘和深化同学们的创业意思,为同学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平台。3、努力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联系商家,尽快的让?易校园?交易平台平稳地进入试运行期,同时,在试运行期间为平台做好宣传工作,使交易平台按计划逐渐地稳定的发展下去。以上便是创业部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大体流程,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这个大家庭一定会有着更多的属于自己的美好故事。最后,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学生会全体成员:学习进步,生活愉快,心想事成。谢谢。
2023-08-29 13:16:251

毕业设计计划书

毕业设计计划书模板   毕业设计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完成的作业,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毕业设计计划书模板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毕业设计计划书模板一   一、设计题目:交通灯   1、设计内容:用计数器构成交通灯控制电路和计数电路   2、主要使用器件:74LS192 74LS247 共阳极七段数码管 发光二极管   3、设计内容及要求:   (1)主干道和支干道交替放行,主干道每次放行N秒,支干道每次放行M秒;   (2)每次绿灯变红灯时,黄灯先亮5s,此时原红灯不变;   (3)用十进制数字显示放行及等待时间;   (4)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交通信号灯电路,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二、设计题目:四路智力抢答器   1、设计内容:用触发器构成智力抢答器的抢答电路   2、主要使用器件:74LS175 发光二极管 轰鸣器   3、设计内容及要求:   抢答器同时供4名选手或4个代表队比赛,分别用4个按钮S0~S3表示。要求在进行智力竞赛时,参赛人员谁先按下抢答器开关谁就先回答问题,稍后的其他人再按下开关也无效。抢答器还能够显示成功抢答的组别,当选手按动按钮时,相应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同时扬声器发出声音。   (2)设置一个复位和抢答控制开关S,该开关由主持人控制。   (3)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交通信号灯电路,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三、设计题目:篮球30秒计时器   1、设计内容:用集成计数器和集成门电路实现30秒倒计时   2、主要使用器件:74LS192 发光二极管 轰鸣器 74LS00   3、设计内容及要求:   (1)用计数器设计30秒倒计时。   (2)设置启动、置数、暂停/连续开关。   (3)倒计时到00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四、时间安排   1、20XX年11月1日~11月5日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收集相关资料;   2、20XX年11月6日~11月10日 课题分析,确定方案阶段:通过对课题的论证分析,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3、20XX年11月11日~11月20日 设计方案阶段:准备电路材料、画出电路原理图及准备论文   4、20XX年11月21日~11月30日 制作电路阶段:焊接电路、完成电路的功能调试,毕业论文书写、准备毕业答辩。   5、20XX年12 月1 日~ 12月10 日 毕业答辩   五、答辩要求   1、答辩前学生应提交设计成果(包括设计文档和电路实物)。   2、演示:由答辩人演示毕业设计成果。   3、答辩人陈述论文的核心内容。陈述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4、答辩教师提问5~10分钟。   5、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评定。   毕业设计计划书模板二   一、环节名称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编制   三、教学目标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四年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所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由学习阶段走向工作岗位、直接参加社会生产时间与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过渡。通过这个阶段的工程设计、施工或专题研究,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土木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全面认识以及进行建筑结构、基础工程和建筑施工设计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现状、社会和群众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需要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   3、通过设计实际工程项目,学习全面运用各种设计规范、定额、标准、手册、参数等,提高全面处理建筑、结构、经济、设备、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立工作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4、通过实际工程设计严格的基本训练,进一步掌握土木工程设计的方法、程序,编制技术文件,达到独立完成实际工程设计施工图和进行概(预)算的能力。   5、通过制定设计任务书和结构计算书的文字论述,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6、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这一检验设计的环节,培养介绍设计构思、计算步骤,语言思维及综合表达能力。   四、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五、组织方式   1、土木工程系负责题目组织与审查、负责指导教师资格审查与过程管理、组织答辩等。   2、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设计表现作出评价;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树立正确教育思想,认真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报告,制定毕业设计进度计划,及时检查学生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对实际完成情况做好记录;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方面的指导,做到论文及设计说明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符合科技写作规范。   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打印和装订。指导教师要对论文及设计说明书、图纸认真审阅,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3、学生应严格遵守毕业设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设计(论文)进展情况;独立进行设计(论文)研究的全过程,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应有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严禁抄袭他人的成果,严禁在计算分析、理论等方面弄虚作假,严禁伪造、篡改计算数据等;对于由多人设计的大型题目,需要说明问题的分工,主要明确说明自己承担的部分,及对整个任务的贡献。   六、具体安排   七、主要内容   1、建筑设计   (1)建筑平面图:包括底层平面和标准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   (2)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   (3)建筑剖面图;从楼梯处剖的剖面图   (4)建筑详图:楼梯详图、屋面排水布置图、墙身节点详图等(不少于4个);   (5)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装修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2、结构设计   (1)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 包括楼板、楼梯、一榀有代表性框架及基础计算。   (2)结构设计总说明;   (3)结构平面布置图及现浇楼板配筋图;   (4)一品框架的配筋图及梁柱详图;   (5)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单个基础配筋详图;   (6)楼梯配筋图、主要节点详图及其它必要的构件配筋图(雨蓬、挑梁等)。   3、图纸要求   (1)建筑施工图:A1图纸(或相当于A1)不少于3张(至少有2张手绘和1张计算机绘制);   (2)结构施工图:A1图纸4张,其中必须有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且各不能少于1张A1图。   4、相关专业外文资料翻译   要有相关英文文献翻译,将该文献翻译成中文,并装订到毕业设计说明书中。   5、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求、书写规范、排版格式、装订要求等按照《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执行;   (2)结构计算书要求列出结构设计的各个主要过程及计算结果,并附有必要的图表和软件分析结果,应内容详细完整、条理清晰、计算方法正确、图表文并茂等,并按撰写规范要求用统一纸张打印;   (3)施工图要求图面整洁、布置匀称,图样比例合理,线条粗细分明,表达清晰规范;文字采用仿宋体,应符合建筑制图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均应达到施工图深度。   (3)采用PKPM等结构分析软件对框架梁、板、柱(墙)及基础等主   八、具体地点   土木系5楼绘图室。   九、考核方式   1、评定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要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文献查阅、文献综述、综合动手能力、说明书(论文)质量、设计结果的实用性(论文结论的学术价值)、论述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文字表述能力、答辩情况及工作态度、尊师守纪情况等综合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百分制,由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评分、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有任何一项考核不合格,均以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不及格计算。   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评分由专业毕业设计质检小组,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阶段性成果检查、中期检查和完成成果检查等,看其数量、质量及进度是否达到要求,并将检查结果形成阶段性检查报告,依据各阶段的检查结果从全过程监控的角度去评分。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由指导教师做出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设计(论文)的过程、设计(论文)任务完成情况、设计(论文)方法、设计(论文)结果、设计说明书(论文)情况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评定。根据答辩小组对学生所设计的课题提一些相关问题,考查其设计成果是否为个人所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新规范、新标准的熟练程度,能否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设计是否有创意以及施工图纸、计算书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等,根据学生答辩的情况由评委老师综合给出评定成绩。   2、评定标准   毕业设计成绩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档,并制定不同档次相应的评定标准和细则,作为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   优秀(90分以上):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所解决的问题在同期设计(论文)中有较大的难度并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设计(论文)内容完整、论证详尽、计算正确、层次分明,说明书、图纸符合规范,且质量高;完成的实物性能指标达到甚至优于规定要求;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踏实,工作量饱满;尊师守纪;答辩时概念清楚,回答问题正确。   良好(80~89分):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设计(论文)内容清楚,计算基本正确,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说明书、图纸基本合乎要求;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较强;工作作风踏实,工作量饱满;尊师守纪;答辩内容正确,无概念错误。   中等(70~79分):能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设计(论文)质量较好,无原则性错误,完成的设计成果性能尚好;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工作作风踏实,工作量符合要求;尊师守纪;答辩内容基本正确,回答问题尚有不确切之处。   及格(60~69分):能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设计(论文)质量一般,不存在明显的原则性错误;说明书、图纸不十分完整,完成的设计成果性能一般;工作量基本符合要求;答辩时讲述不很清楚,回答问题有某些不确切之处。   不及格(60分以下):未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设计)中错误较多或存在原则性错误,说明书、图纸质量较差,完成的设计成果粗糙,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学生工作作风不踏实,工作量明显不足;答辩时不能回答基本问题,或原则错误较多。 ;
2023-08-29 13:16:261

工作中的执行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工作中的执行力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x0dx0a1、目标x0dx0a执行力需要一个明确目标指引方向,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企业团队的力量。x0dx0ax0dx0a2、领导者x0dx0a执行力的实施是通过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的,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勇于承担责任,由此产生巨大的示范和凝聚作用,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共同实现团队价值,实现企业目标x0dx0ax0dx0a3、协作x0dx0a根据木桶原理我知道,木桶能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板,还要看重每块木板之间是否存在缝隙。木板就好比企业内部的员工,只有相互协作,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最大能量。x0dx0a4、员工x0dx0a员工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x0dx0ax0dx0a5、制度x0dx0a执行力根源在于制度,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让员工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2023-08-29 13:16:271

保护环境小建议5条

1.节约用纸,尽量双面打印,不是双面打印的,反面可以用来做草稿纸。2.节约用水,要随手关好水龙头。3.垃圾分好类再投放。4.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餐盒等。5.节约用电,要随手关灯,人走开关闭电视等。保护环境小建议5条保护环境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等。如果是上班一族,还可以每个星期或每个月选择乘坐一次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包括防止污染、防止破坏、自然保护等,比如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等。
2023-08-29 13:16:281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哪几个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1、教学设计的特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现在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实现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因此,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1整合性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整合;在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紧紧围绕目标,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1.2交互性课堂师生交互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化。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在同一时空中共同参与的传授活动,双方互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不仅应体现教师如何教,同时也应体现学生如何学,以促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和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1.3开放性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上,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互动开放,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在教学方法上,应从灌输式、填压式的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开放;在练习的设计上,应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算法和结果的不唯一开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4实效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实效。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定,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都必须注重实效,并摒弃与实现目标无关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2、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在新的课改实验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疑教学设计应与时俱进。其主要策略是: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别具匠心地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教师追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老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进行了新课。在教师引导下,大家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后,教师风趣地激活学生的思路:“现在你们知道猴王是用什么规律来分饼了吧!”“如果猴丁要4块,你们想猴王该怎么办?要5块呢……”学生们信心十足地回答出来,此时老师充分表扬大家:“你们真比猴王还聪明!”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整个40分钟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紧张的气氛中学习,体现在“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新课标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2.3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可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023-08-29 13:16:291

安阳市国土资源局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最北部,与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地理坐标:北纬35°12′~36°22′,东经113°38′~114°59′。辖区东西22公里,南北128公里,总面积7354平方公里,总人口567.4万人。中部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贯穿南北,南距省会郑州190公里。交通便利,素有豫北要冲、四省通衢之称。辖4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林州市)、4个县(安阳县、安阳市、汤阴县、内黄县、滑县)、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50个乡、42个镇、43个街道办事处、202个社区、居委会(市区142个社区),3280个行政村。杨学文 党组书记、局长邓永生 党组副书记、调研员田树林 党组成员、副局长兼安东新区建委办副主任(正处级)逯建修 党组成员、调研员钟会学 党组成员、副局长陆新生 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利民 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学文简介:河南林州人,汉族,1955年12月28日出生,中共党员。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12月~1986年10月,在部队服役;1986年10月~1990年1月,任安阳市纪检委干事;1990年1月~1992年12月,任安阳市纪检委副科级纪检员;1992年12月~1995年5月,任中共安阳市纪检委案件审理室主任(正科级);1995年5月~1999年3月,中共滑县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1999年3月~2004年3月,任安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2004年3月至今,任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机构设置】局机关内设办公室、法规监察科、科技与调控监测科、规划科、财务科、耕地保护科、用地审批科、地籍管理科、测绘管理科、土地利用科、矿产开发管理科、勘查储量环境科、人事科、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审办科等17个职能科室;辖土地储备中心、地产交易中心、土地监察队、矿产资源监察队、开发区分局、国土资源调查规划与测绘院、征拨用地事务所、地租征收处、土地整理中心、信息中心等10个二级机构。全局共有干部职工315人(其中在职人员262人,离退休人员53人)。【土地资源】安阳行政区总面积735154.45公顷,其中,耕地411377.85公顷,园地5877.03公顷,林地69917.04公顷,草地35807.9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2278.1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9739.9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488.31公顷,其他土地68668.15公顷。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总面积346955.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4.34%,其中耕地面积346722.8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9.93%;其他地类面积232.2公顷,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0.07%,其中园地面积187.29公顷,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0.05%,林地面积44.91公顷,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0.01%。【矿产资源】安阳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存在两种类型。一类是和地层沉积程序有关的沉积矿产;另一类是岩浆侵入后自身产生的,或岩浆与围岩发生变化产生的矿产。安阳市西部山区沉积岩和岩浆岩大范围出露,发现大量有用矿产,如铁矿、煤炭、石英砂岩、白云岩、石膏、含钾(砂)岩、石灰岩、大理石、锰矿、石棉矿、长石矿、蛭石矿等;东部平原区被新生代地层掩盖,矿产赋存情况不得而知;西部山区的已知矿产,由于受开发缓急的影响,勘察程度也大不相同。地热资源已勘探发现地下热水,主要分布于青洋口断裂(安封存一线)与汤东断裂(大韩村、高庄一线)之间,沿汤阴地堑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安阳市境内)长约30公里,宽约15公里范围内;另外,在林州市城关镇小菜园一带经物探工作发现地热异常,有地下热水存在的可能。地下热水勘探开发程度较低,仅限于石油、金属矿产、地质构造、水文等勘察工作的同时对地热资源有所发现。安阳西部山区有较好的成矿条件,还发现有铜、铌钽、水晶、冰洲石等多种矿点。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基础地质工作,许多有益矿产未被发现;对已经发现的矿产未能做出正确评价,影响了安阳矿产资源及时开发利用。【耕地保护】2010年,安阳市、县、乡各级政府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依据新一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有量,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合理划分调整,并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严格奖惩。2010年,安阳市耕地面积为40.88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5.25万公顷。2010年3月,安阳市通过省政府组织的2009年度耕地保护目标验收,并代表河南省迎接国家三部(局)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检查,受到了国家三部(局)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一是重新设立和完善大型宣传标志4块,乡级固定永久性标志101块,设立(更新)田间地头标志牌1152块,刷写宣传标语620余条。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基本农田补划储备制度。对已验收的国家、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占补平衡项目,符合基本农田条件的,及时纳入“基本农田补划储备库”管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及总量动态平衡】2010年,安阳市上报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17789亩,按照“占一补一”的要求,补充耕地17789亩。为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全年补充耕地项目通过验收合格15批146个,新增耕地面积29084亩,并及时纳入“补充耕地储备库”进行统一管理,连续1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国土资源规划修编】2010年,积极推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审批;同时,积极完善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全市5县(市)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已全部经省政府批准,全市100个乡(镇、办)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全部由市政府批准。按照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工作总体部署,完成了新一轮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成果,2010年5月,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预审,按照预审意见和要求,正在积极完善矿产资源规划修编成果。【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试点】2009年,安阳县被省厅确定为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正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重点开展农田整治。2010年8月,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启动第二批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通知》,耕保科积极筹划,认真组织各县(市、区)上报试点项目。经过筛选,全市共上报试点7个,分别为林州市3个、滑县2个、汤阴2个,涉及52个行政村。【用地报批】2010年,河南省下达安阳市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6000亩左右,但全市市区用地需求量约为1.5万亩左右,用地计划指标与用地需求存在巨大的差距。为缓解用地计划指标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安阳市国土资源局积极组织用地报批,并于年初主动向发改委、规划局、重点办等单位征求项目用地情况。同时,加大与省厅、国土部的沟通力度,积极将市重点项目协调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2010年,全市报国务院批准城市批次实际申报面积达8741亩,其中农用地7935亩。【重点项目用地服务】2010年,安阳市对167个省、市重点项目、联审联批项目与174个市城建三年计划项目全部建立台账并定期更新,积极与市重点办、项目单位联系沟通,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联动机制,同时,采取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跟踪督办的方式,将推动重点项目进展与审办窗口受理、业务科室办理相衔接,对重点项目用地手续实行统一协调、现场会审,确保高效有序办理。协调有关联审联批项目土地手续加快办理,确保了老干部活动中心、京港澳高速南北出口、职教园区、公交南停车场、市委党校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及时申报。【土地征收指导与协调】2010年,安阳市继续做好土地征收的指导协调工作,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推进征地补偿新标准的全面实施。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用地、征地工作配合更加密切,通过征地工作台账、项目分析会等多种形式,使征地工作中的问题得以尽早解决,同时在包干征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完善征地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安置途径,逐步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土地征收共涉及贞元广场南侧用地、开发区物流园区、永明路南段等用地项目42个,合计3926.06亩,其中已完成征地项目9个,面积1132.523亩,确保了重点项目用地顺利实施。【供地保障】2010年,安阳市国土资源局简化手续,加快进度,积极主动服务各类建设项目,特别是重点工程用地的供地工作。先后完成了安阳市第八中学、安阳市会展中心、安阳义乌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同时加强居住用地结构调整,切实保障民生工程建设用地,先后完成了星月湾、北辰家园二期、豫北棉纺织厂棚户区等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2010年,全市土地供应总量为40宗,供应总面积252.239公顷,其中出让土地为26宗,供地面积133.5585公顷,出让价款57142万元,全部为“招拍挂”出让项目;划拨土地14宗,供地面积118.6805公顷。【地政地籍】截至2010年11月上旬,安阳市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256宗,城镇住房分割登记发证7906宗,办理各类抵押登记29宗,盘活土地资产3亿多。为单位、个人、司法、仲裁机构等部门依照规定提供土地登记查询100多人次,同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妥善解决群众办证难、各区发证工作中成套住宅划拨用地转让、成套住宅出让年限到期的后续办证等问题,并为企业融资用于土地抵押登记开设绿色通道,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了有效保障。【完善土地公开出让制度】2010年,安阳市国土资源局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收回、置换等方式,以实物储备和信息储备为手段,将闲置未用、低效利用和改制企业的土地,全部纳入收购储备的范围,统一安排,推向市场,公开供给。同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继续推进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比率达到100%。全年共完成土地转让27宗,转让金额4622.9824万元;土地挂牌出让18宗,成交价款54872万元;成交采矿权2宗,成交价款109万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2010年,安阳市积极把产业聚集区和标准厂房建设作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着力点。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引导项目进入各类聚集区,同时,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用地管理,各县(市、区)新建工业项目一律要进入产业集聚区,鼓励建造和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各类产业集聚区范围内,严禁进行房地产开发,提高用地容积率,加大投资强度。全市已累计建成标准厂房用地总面积124.43公顷,多层厂房建成用地面积73.515公顷。【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2010年,安阳市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来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证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一是强化了项目用地预审职能,突出用地预审对用地规模的控制作用,引导项目节约集约用地,防止新增土地低效和闲置,通过节约集约用地保障更多的建设项目落地,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变;二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提高利用效率,新增建设用地,划拨土地在现评估价格上上浮10%,房地产开发在现评估价格上上浮30%,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拆迁安置成本高于土地评估价格的按成本价挂牌;三是建立健全项目用地批后监管机制,国土、发改、规划等部门共同组成评估机构,建立节约集约评价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集约利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批而未用土地清查处置】2010年,根据年初调查结果,安阳市批而未用总数339.37公顷。安阳市国土资源局要求各县(市、区)对每个项目进行梳理,摸清情况,明确责任,了解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未供地原因,下步措施,实施跟踪催办,同时分门别类,灵活处置。【矿业权市场建设】2010年,安阳市国土资源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地矿行政服务规则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内部会审制度和相关工作程序,健全了严格的采矿权审批与管理制度,推动矿业权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规范完善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全年有偿出让采矿权2起,价款79.98万元。同时,继续加大力度查处和规范采矿权转让与非法承包行为,督促转让矿山企业及时办理转让变更手续,激活矿业权二级市场,促进矿业权正常流转。【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2010年,按照部、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安阳市继续加强辖区内勘查开采秩序的监督管理,着力维护重点矿区、重要矿种的开发秩序,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防各类违法现象反弹,进一步巩固整顿规范成果。据统计,全年查处无证采矿4起,非法开采案件8起,立案5起,查扣非法生产设备10台件。【矿产资源整合】2010年,安阳市出台了《安阳市非煤矿山开发整合实施方案》,全市采矿权数、探矿权数比2009年底减少20%以上,优势骨干企业占有及控制的铁矿、石料灰岩等资源达到全市的60%以上,同时,配合搞好煤矿兼并工作。安阳市国土资源局积极配合安阳市煤矿兼并重组领导小组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安阳市诚信矿业服务有限公司及时完成了15家剩余资源储量价值评估工作,并积极组织指导重组后企业准备相关换证资料,在市、县审查后报省厅办理兼并重组转让变更手续,现已有13家煤炭企业报省厅办理转让变更手续。【地质灾害防治】2010年,安阳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共同拟订了《安阳市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对本市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制订了应急预案,明确了监测方法、险情发生时报警方法、疏散路线,对排查出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均编制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全市共发放防灾明白卡2000余份,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页万余份。通过天气预报、电视广播、电话和短信等方式,发布气象预警预报12次,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2010年,安阳市国土资源局深入矿山企业和动态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积极为矿山企业提供服务和技术咨询,通过组织人员参加培训,进一步规范全市储量动态检测的程序,统一相关技术要求,完善台账、图纸等资料,加强人员和设备的保障,同时把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与矿权登记、年检和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用严格的制度强力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保证储量动态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安阳地区甲类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率达98%以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监管】2010年,安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的有关文件,努力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市共复垦土地面积187亩,矿渣土石方回填11848.22立方米,治理山体裂缝3条,总长度140米,耕植土整平4286.22立方米,植草绿化面积2365平方米,植树3720棵。【动态巡查】2010年,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县(市)区互查以及国土资源村级协管员推广等工作,强化动态巡查的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严格抓好动态巡查责任制的落实,在制度规范、组织实施、工作构架、考核奖惩和工作实效性上不断探索完善,呈现出巡查全覆盖、工作无盲区、制止争主动等特点。全年全市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391件,立案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220件,涉及土地面积79.79公顷,其中耕地36.07公顷。目前已结案207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1起,向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党纪政纪处分建议3份。【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在卫星监测时间段即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内,安阳市实际占用新增建设用地594宗,总面积15085.86亩,涉及耕地面积14038.71亩。其中,违法用地133宗,总面积853.39亩,涉及耕地面积572.89亩。违法用地宗数、面积、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宗数、总面积、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2.39%、5.66%、4.08%。【测绘管理】2010年,安阳市将测绘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纳入了与各县(市、区)签订的2009年度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测绘管理体制,落实基础测绘投入机制,加强测绘市场监管,坚持多部门联合的市场监管机制等。同时,积极协助省测绘局对安阳市测绘资质单位资质证到期换证进行初审,共对10家测绘单位提供的换证资料进行了审查并报省测绘局审核。【“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2010年,安阳市国土资源局深入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制定下发了专项行动工作量化细则,认真开展廉政风险查找与防范活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市国土资源系统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突出重要岗位,认真查找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控措施,通过查找风险点、贯彻执行、检查考核、调整修正等环节,着力构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并制定下发了廉政风险点排查和自查自纠阶段工作实施意见,确保“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工作实效。【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2010年,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制定下发了《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建设规范化国土资源所工作的意见》、《关于尽快理顺国土资源所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的通知》,对国土资源所建设进一步作出部署安排,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共76个乡镇国土资源所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推荐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先进县(市、区)及优秀、先进、达标国土资源所通知》,积极行动,精心组织,按照要求逐级民主推荐上报2个先进县、10个优秀国土所、15个先进国土所、51个标准国土所,达到了促进国土所规范化建设的进度。(武文峰)
2023-08-29 13:16:291

速求李白与酒有关的诗句!急急急急!!!!!!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饮中八仙歌
2023-08-29 13:16:3012

三分类血球仪分析仪和五分类有什么区别?

1、测量原理区别:主导性:目前情况下,在广大的基层诊疗单位中三分类的仪器仍占主导。三分类血球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是采用电阻抗法,其测量原理主要还是基于血细胞是电的不良导体这一特征。五分类大都采用光散射检测技术,主要由激光源、检测区、检测器组成。2、白细胞分类方法的区别:三分类与五分类其实都是针对白细胞来说的。三分类是指将白细胞分成三大类,是通过一定的稀释液将分别为小细胞群(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群(嗜酸细胞、嗜碱及单核)和大细胞群(中性粒细胞)。五分类是指借助一定的稀释及化学染色的方法将白细胞直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3、价格区别:三分类和五分类分析仪的价格不同,三分类的仪器价格便宜,更适合在基层诊疗单位使用,即可满足检测所需,又不需投入过多成本,可短期回本获利。4、适用单位的区别:三分类分析仪主要适用于三甲一下的医院、妇幼保健院、诊所、及社区服务中心等,价格相对要便宜很多;五分类则主要用于三甲以上的医院,价格及试剂方面要贵很多。----以上资料由南京贝登医疗整理提供----
2023-08-29 13:16:311

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未来发展怎么样?

随着我国社会大背景的发展,计算机类专业已经成为我国热门专业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学工科的男生来说,尤为感兴趣,而每年报考计算机专业的人数也有很多。拥有高学历的计算机人才,也是当今社会上比较缺少的人才。1、信息安全专业安全问题是每一个企业以及每一个单位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可以说,信息安全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很好。政府也很重视培养信息安全专业方面的人才,如果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知识面广阔,未来发展会很好,该专业培养的也是高级人才。2、动漫设计专业近年来,我国许多国产漫画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包括在电影制作方面。动漫设计专业要求学生会用计算机上面的软件制作一些美丽的动画,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学习该专业的同学要具备很强的软件应用能力和一定的三维空间能力,同时因为其应用性强、人才缺口大.3、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可以说是计算机领域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它也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软件工程专业对数学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数学学得好,那么学习该专业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4、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是属于计算机专业中,比较新兴的一类专业,该专业凭借着它未来高收入的薪资,吸引了一大批同学前来报考。同时,随着未来人工智能的普及,该专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已经打造了很很强的未来就业形势。
2023-08-29 13:16:2110

血细胞分析仪中三分类和五分类的区别

三分类与五分类其实都是针对白细胞来说的。三分类是指将白细胞分成三大类,是通过一定的稀释液将分别为小细胞群(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群(嗜酸细胞、嗜碱及单核)和大细胞群(中性粒细胞)。五分类是指借助一定的稀释及化学染色的方法将白细胞直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医疗器械哪家强?全国民营首选盛世达—盛世达医疗主营:迈瑞彩超、黑白B超机、监护仪除颤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麻醉机、呼吸机、放射、心电图机、日本奥林巴斯胃肠镜、耳鼻喉镜、腹腔镜、万东DR、数字成像DR设备、高频数字肠胃诊断设备、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德尔格麻醉机、氩气高频电刀。
2023-08-29 13:16:211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大全古诗_清明节思念已故亲人的寄语句子

清明节思念亲人说说精选: 1、妈妈您在天堂过得好吗?你的儿女们都很怀念您!爸爸每年都会带我们去看望您,您放心吧我们都很好! 2、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儿来轻轻唱 3、又是一年清明,亲朋好友们,你们好吗? 4、亲爱的奶奶、外婆、大姨,还有那些我没有见过的亲人,是你们给了我亲人以生命。想念你们,我们也会很好的。 5、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远在天堂的亲人、朋友,你们可好? 6、爷爷:一转眼你已经走了三年多了,爷爷,你在天堂还好吗!我想你了,想你站在家门口电线杆下等我们回家的笑脸,几回回梦中见你,你说你睡觉的枕头低了,要我帮你抬高的,免得你看不见家门,在梦中,你还站在老家门口等我门回家,这一切,都只在梦中了,爷爷,家里一切都好。你安息吧! 7、奶奶、爸爸、妈妈:又是一年清明节快要到了,上周末我带着爱人和孩子到石门峰去看望了你们,回来后还是想念你们,我知道你们都很心疼我,不放心我,但是现在我已经长大了,请你们都放心吧,汉林会照顾好我的,我也会照顾好这个家。 8、远在天堂的亲人们,你们在那边还好吧?我很想念你们,愿你们在那边一切安好天堂会很温暖 9、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亲爱的爸爸,女儿很想念你,愿您在那边一切安好! 10、愿太祖父,外婆在天堂一切都好,希望天使好好照顾您们我很想念您们! 11、亲爱的爷爷、外公,对先人的无限哀思,默哀!愿你在那边一切安好! 12、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又到清明了,奶奶你在天国还好吗?天堂就没有病痛折磨了吧,家里一切都好,愿你在天堂开心快乐、、、想念您 1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14、远在天堂的亲人们,你们在那边还好吧?我很想念你们,愿你们在那边一切安好天堂会很温暖 15、细雨纷纷,路断魂。思念,怀念,却是永远的想念!外公,婆婆,爷爷,希望你们在那边好好的!儿孙儿敬上! 16、想你爸爸,你如果在多好每每想到你,都无比的想念你如果在,我们这个家该有多好! 17、亲爱的弟弟,你在那边还好吗?愿你在天堂一切都好,好好休息一下吧,我想你了,弟弟!镭镭现在已经工作了,你放心吧,我和哥哥爸爸妈妈会照顾好他的。 18、你走了5年了,在那边还好吗?这几年从来没为你扫过一次墓,你怪我吗? 19、月夜明,青丘小雨。点滴而落,雨点心上,遥想当年,与卿共携手,话尽天下。雨滴而落,回首!依稀可见,与子说偕老,笑看红尘。雨落心 20、头,垂首!自嘲一笑,独自饮酒,低语坟头,奈何桥前可与卿逢? 21、日夜思君不见君,月月想亲亲不在。你们在那边过的还好吧!家里一切都好,无须牵挂! 22、爷爷,奶奶,好想你们,希望你们在那边过的很好,清明时节,倍思二老,在天堂不会有疾病,不会受苦受罪,想您! 23、爷爷奶奶天堂那边没有病痛,没有人心险恶,祝你们在那边一切都好,毛子很想你们! 24、又是一年清明节,爷爷,外公外婆你们在天堂好吗?玲玲很想念你们!时常想念你们的音容相貌,在记忆里一遍又一遍! 25、琳儿,前些日子梦见你了,远在天堂的你还好吗?愿来生我们还做同窗好友。想念你 26、又是一年清明时,虽然分开数年,天各一方,儿女的万分的想念却深深刻在了内心深处,祈祷天堂的亲人们,开心快乐。 27、尊敬的岳父岳母您的五姑爷在这里给您扫墓了。愿您在天堂活的快快乐乐的生活的好好的愿您在天堂照顾好岳父彼此相互关照互相关 28、敬爱的爸爸:我很想念您!希望您在天堂里一切都好,也保佑我的妈妈身体健康! 29、回首姥姥去世已经24年了,24年让我已从一个18岁的少年变为了中年人了,从镜中看着自己鬓角慢慢爬上的白发,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和青春的流逝。去年10月8日,姥姥最疼爱的小女儿,在我们孩子中最没大没小的三姨也在与乳腺癌斗争两年之后走了;而就在前几天,大舅舅的长子,姥姥的长孙,与我同年只比我大几个月的大表哥也在一场车祸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话剧,那她们已经永久谢幕了。 30、你知道吗,我长大了,我学会了坚强,遇到事我不会只会哭泣了,也不会在躲避了,我学会了坦然的面对,你知道吗,长这么大做什么事都没有后悔过,可是如今有一件事让我后悔了,直到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做不懂得珍惜的人不配拥有,我错过了一个喜欢我的人,他是那么的喜欢我,而我却那么无情的伤害了他。因为我心里有一个喜欢的人,但是我没力气去争取和等待了,所以我选择了放弃,这也算是善待自己吧!如果你在的话肯定也会支持我的! 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里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在这里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在这里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32、时间过的真快呀,一转眼27个春秋就这么过了,如果让我回味这些年的内容,那最多的也是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最温馨!那时的我不懂事,总和你吵架,对你没大没小,可是你却从不生气,我现在懂了,可是你却看不到了,我也答应过你好好照顾娟,我却没尽到责任,心里很内疚的! 33、瓦砾上忧伤流淌着雨水,灰色的天际里闪现着微笑的脸庞,那屋子里的椅子上空荡荡,而竹子做的椅子却在那里摇晃,眼睛里一个曾经的人在记忆里回放。他还在,他在那里对我期望。青涩的葡糖挂在那葡萄枝上,还为熟透的时候仍然和那些延续着生命的古老联系,它们是我来的地方,也是我该离开的地方,它有没有为我的离开忧伤,葡萄那大大的叶在风中摇摆和谁作别,它到底忧不忧伤。茶碗里还温存着他在我儿时给我浸泡的生命,那透彻的心情还在为我倾诉他那段年久的沧桑,只是我已经遗忘,我已经遗忘,我来的地方和我将要去的地方,他也不在那书桌旁陪我倾谈,他带着不愿离开,去了我们都会去的天堂。 34、我还记得,勤劳的外婆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在我还沉浸在梦乡中时,外婆就已做好了诱人的早餐。每当我刚刚醒来,意识还未完全清醒时,身体就已循着那弥漫的香气走到了桌边。而外婆通常会拍着我的脸蛋提醒我要先刷牙洗脸,还是孩子的我便蹦蹦跳跳地去了,不时地转过头去,还能看到外婆因为快乐而露出的笑容,就这样,童年开心的一天伴随着外婆的微笑便开始了。 35、一直想做一个根红苗正的人,想做安安静静的小文青,不想还是一点一点沦为愤青了!对于这一点我只能承认:生活,你太强大了!我开始想念一个人,小白。我们该有六年没见了吧!记得上次你打电话给我说你现在在西藏----好远,但是我听你的声音却如此的近--小白,还记得20xx年的冬天吗?我们都在新疆。那一年的冬天可真冷啊!我们围着火炉吃土豆,在刚下过雪的地上写:陈与白的友谊天长地久,陈只能嫁给白的哥哥,否则打一辈子光棍我们整天筹划着去流浪:清晨出发,傍晚回家。在那座小小的沙漠里我们看到了腿细长的黄羊,跑得飞快的兔子,天地如此辽阔,苍苍茫茫的白色与天相接,无边无际,多干净。光秃秃的白杨树笔直的站在路的两旁,真的像哨兵。那些骑在骆驼背上的哈萨克族过路男人女人,我们崇拜的看他们,他们新奇的看我们,眼神一样毫无戒备,一样友好! 36、又是一个思念已故亲人的日子,原来时间并不能让人忘记所有,相反只会让人越记越深,故去的小姨呀,如果真有来世的话我还想你做我的姨,真的好想你! 37、站在你的墓前,头脑一片空白,泪水也只能流下一点点,感觉自己不会流泪了,你离开我这么多年了,你知道吗,每当我伤心难过时就会想到你,可是你却不在了,如果你在你会教我怎么做的,看着二妹快要当妈妈了,真的很欣慰。平时虽然嘴上我无所谓,可是内心的苦无法诉说,如果你在的话你一定不用我说都能明白。 清明怀念故人的诗句: 1)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2)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3)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4)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 5)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 6)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7)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8)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 》 9)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10) 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1)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2)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3)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 14)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5)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张继《闾门即事》 16)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17)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云卿《寒食》 18)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9)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0)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21) 清明时节雨声哗。 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2)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杨万里《寒食上冢》 23)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4)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5)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26) 梦回山枕隐花钿。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7)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张先《青门引春思》 28)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9)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李冠《蝶恋花春暮》 30)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31)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2)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杨万里《寒食上冢》 33)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程颢《郊行即事》 34)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5)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韩偓《夜深 》 36)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7)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38)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9) 梨花榆火催寒食。 周邦彦《兰陵王柳》 40)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高翥《清明日对酒》 41)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2)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3)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44)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5) 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46)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7)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8)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4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大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大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最著名的一篇: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1、《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2、《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3、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4、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5、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6、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7、清明(明)陈子龙 江南烟雨画屏中,半镜斜窗弄小红。 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 8、清明即事(明)翟佑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游丝到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 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 秋千一架名园里,柳丝今日向东风。 清明节祭祀寄语 清明节寄语大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特色节日,这个节日相对会比较的沉重,人们会在这一天悼念逝去的亲人。那么关于清明节祭祀寄语,你具体都看过哪些呢?清明节都有哪些寄语呢? 1、清明悲别离,绵绵无尽期。春雨绵又密,洒落在墓地。又把故人忆,泪水满心底。惆怅无人替,焚香情依依。转眼又一季,酹酒长相思。 2、焚香在墓前,缕缕都是难言的痛;酹酒在坟头,滴滴都是伤心的泪;祭花在墓前,朵朵都是离别的情;叩首在坟头,次次都是难舍的愁。清明节到了,愿逝者永安息! 3、清明时节雨绵绵,离人泪水总难断。坟前敬献花一束,满腹哀思天地间。莫言人生太短暂,珍惜光阴在眼前。莫让生者再心寒,但愿亲人都康健! 4、细雨绵绵落人间,捧花默立在墓前。雨滴当知离人意,犹如泪水撒地面。一杯清酒敬祖先,但愿天国人平安。生者当知先人愿,珍惜生活每一天! 5、岁岁清明雨茫茫,默默坟茔处一方。杜鹃声声泣犹伤,频增哀婉话凄凉。青松深处纸钱飞,黄土深埋亲人泪。若问人间何最重,生前尽孝放心中。 6、雨幕渺渺,鲜花诉说着哀悼;雨丝绵绵,青山寄托着思念;雨帘翩翩,松柏守候着家园;雨声沙沙,纸钱飘荡着泪花。清明节到了愿细雨为逝者带来一个清明世界。 7、百花盛开的芳菲清明,蜂飞蝶舞的美丽春光,彼此牵挂的纯真情意,甜美幸福的融融思念,温暖心房的祝福话语。愿你清明时分,伴着你我的情意纵享美好春色。 8、清明时节故人忆,绵绵思绪难自已。回首往事情依依,更添悲情人哭泣。鲜花纸钱坟前祭,只愿天堂无别离。保佑生者体康健,快乐幸福直到底! 9、情深深雨蒙蒙,清明时节墓地行。一片哀思祭亡灵,两行清泪流不停。片片纸钱化蝶舞,送给亲人表寸心。但愿天国路不远,殷殷情深可倾听! 10、清明时节情伤悲,两眼泪流化作雨。抓把黄土撒天地,洒壶浊酒仰天祭。在天亡灵你安息,孝子贤孙来拜祭。愿你化作清风去,世人安居谋幸福。 11、沐浴绵绵的细雨,诉说心房的悲伤;凝望松柏的丰茂,寄托无尽的哀悼;听闻杜鹃的啼鸣,难掩泣涕的泪珠。清明节到了,愿天国安好,人间欢笑。 12、凉风细雨如心田,携花带纸到坟前。回首往事忆当年,世事变迁多悲欢。泪如雨下不能言,跪拜叩首表思念。只愿生者心相连,共享情意度年华。 13、雨幕茫茫天苍苍,清明时节心惆怅。郊外凉风断人肠,菊花盛开满地伤。扫墓祭祖泪满裳,诚心悼念来焚香。烟雾缭绕上天堂,保佑逝者永安康。 14、故人亡灵飘九霄,世人泪流化雨浇。情悲意切祭祖先,后人不忘祭哀思。天上地上理一般,两界幸福皆相安。亡者安息世人欢,每年清明来遥看。 15、清明雨纷纷,祭祖心切切,满山人往往,泪流情悲悲。焚烧烟袅袅,纸钱飞飘飘,亡灵遥远远,但愿皆美美。清明节到了,愿友祭祖敬孝道,焚纸烧香寄哀思!情深雨蒙清明节,手捧鲜花在墓前。往事历历情无限,亲人话语在耳畔。可恨苍天不长眼,害人离分泪涟涟。但愿天国快乐伴,祈祷家人都平安! 16、清明烟雨总销魂,黯然路上行人;清明举步总迢递,犹记慈眉笑意;清明嫩柳总摇曳,难忘暖语殷切;清明祭祖总相忆,此生情不替。清明谣,思如清风绕。 17、祭先烈,苍柏含翠风拂岗;敬前贤,青松吐绿水流长;山低昂,万谷呜咽声浩荡;雨飘扬,千语悲泣凝惆怅;过寒食,杯中薄酒浸细壤。清明节,祭祖祈平安! 18、祭拜亡灵泪两行,苍天有情雨也茫。敬叩祖先洒浊酒,清风拂面情亦绵。烟云花绽满山岗,犹如仙境故人享。子孙不忘根之源,年年焚香烧纸钱。愿清明文化永传扬! 19、清明是心头的一缕烟,烟中飘荡着无尽的思念;清明是心头的一只船,船上满载着浓浓的牵挂;清明是心头的一杯酒,酒中盛满了沉重的哀伤。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 20、清明细雨荡乾坤,郊外行人欲断魂。悲伤在心泪滚滚,坟前叩首意沉沉。昔年欢乐享天伦,今朝泪眼话离分。生者永远不忘本,时刻铭记先辈恩。 21、清明时节人悲伤,凉风吹拂雨茫茫。黄土堆起短松冈,墓前酹酒话凄凉。泪水滚烫断人肠,万千哀悼无处藏。祭拜归来细思量,尽早孝敬亲人旁。 22、清明时节雨潇潇,墓碑无声风飘飘。拂动松柏轻轻摇,吹下泪花一道道。哀伤在心青烟绕,纸钱纷飞薄酒倒。祝愿天国永安好,生者携手乐淘淘。 23、清明时节雨飘摇,万重哀伤涌心潮。松柏林立日渐高,墓碑之前青烟飘。凉风阵阵身旁绕,子规声声泣血叫。只愿天国有欢笑,生者无忧幸福照。 24、飘飘洒洒的是细雨,纷纷扬扬的是纸钱,蓊蓊郁郁的是松柏,绵绵密密的是哀伤,袅袅娜娜的是青烟,真真切切的是祈愿,只愿天堂有好梦,人间欢畅沐春风。 25、清明到,请你吃吃清明果:吃一个,耳聪目明,身体好;吃两个,神清气爽,心情妙;吃三个,一清二白,事业高;四个五个六七个,愿你把烦恼抛至九霄! 26、清明到,柳枝笑,春风吹来笑弯腰;细雨洒,把墓扫,缅怀先人情意到;祝福送,问候到,愿你平安生活好,愿你顺心顺意百分百,清明节快乐。 27、清明到,雨儿飘,踏青节里花儿俏;青青草,碧连天,百花争艳迎仲夏;忙播种,也嬉闹,且看硕果丰收到;探莺花,春醉倒,愿你幸福乐逍遥。清明节快乐! 28、清明到,细雨打着祝福的旗号,冲你微笑,小草顶着问候的满意,向你问好,放下昔日的忧伤迷离,向乐观看齐,愿你四季平安,万事顺心,清明节快乐。 29、清明到,放假好,扫墓踏青不会少,缅故人,看今朝,万事顺意快来到。清明节,让我们带着对故人的缅怀,奔赴一个光明的前途。清明时节雨纷纷,寒冬已过花香闻。春风送暖到人间,蜂围蝶舞处处新。健健康康心欢畅,扶老携幼去踏青。祝你清明合家欢,无忧无虑好心情! 30、清明时节扫墓忙,焚香祭祖拜先人,纸钱纷扬诉哀思,默默无语泪两行,故人已逝节哀思,一杯浊酒洒祝福,先人安息天堂上,佑我亲朋皆安康!
2023-08-29 13:16:201

善待土地的、保护土地的句子

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坚守耕地红线 建设美好家园万物土中生,寸土如寸金节约土地资源 造福子孙后代节约用地牢记心 保护耕地多尽力土地不光是农民的命根子 也是十三亿人的命根子节约用地始于心,科学发展践于行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是耕地的保护神牢记土地法 利民利国家严格土地执法,保护土地资源土地是民生之本 和谐是发展之魂有了脚下地 才有口中粮以节约土地为荣 以抛荒耕地为耻土地最珍贵 保护第一位节约今天一片土 留给后人一寸金开发资源,不可急功近利 使用土地,不忘依法合理珍惜土地资源 当好国家主人保护耕地人人参与 节约资源家家受益土地是世代生存的基石,资源是持续发展的保障群策群力保护土地资源 同心同德共建皖美家园珍惜国土资源 实现持续发展保护土地功在当代 珍惜资源利在千秋科学发展合理利用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损坏耕地一损百损 节约资源一荣百荣浪费耕地可耻 节约资源光荣彻底告别粘土砖 留得沃土千万年用好土地就是发展生产力 管好土地就是保护生产力坚持依法征地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节约是大家的共同责任牢固树立惜土惜地意识,坚决制止乱圈乱占现象保护耕地,寸土必珍保护耕地你是参与者,和谐家园你是受益者节约用地是美德,乱占滥用要制裁保护土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农田,依法用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耕地保护始于心,节约用地践于行土地连着千万家,监管要靠你我他利用与保护并举,开源与节流并重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科学发展人人受益有限耕地,无限珍惜。合理合法利用土地,共建共享和谐安徽用地要节约,规划要科学国土,今天你保护了吗?热爱国土在我心 珍惜资源见我行珍惜国土人人有责 振兴安徽从我开始珍惜耕地人人关注,粮食安全家家受益。国土资源有限,节约意识无限 --安徽国土资源厅宣保护耕地在于一点一滴珍惜资源在于一朝一夕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守住土地,就有粮仓!土地资源是块宝,子孙万代离不了农田保护身体力行 粮食安全警钟长鸣珍爱土地有你有我 节约资源你好我好生态源于耕地保护 和谐始于节约资源让土地母亲修养生息,为子孙后代留得良田节约用地是大事,集约用地是好事,没有批地别办事,违规用地要犯事有你有我有大家 保护耕地为万家保护土地人人有责 和谐安徽你我共享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珍惜土地子孙受益人多地少是国情 保护耕地是国策依法使用土地 利己利国利民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切实保障发展用地用地要节约 规划要科学控制用地总量,禁止盲目开发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禁止乱占滥用耕地土地资源是金,人地和谐是福推进土地开发和整理,服务安徽新农村建设土地关系你我他,合理利用靠大家保护耕地粮为纲,坚守红线法是本想金山,盼银山;守住耕地是靠山一分土地,万分珍惜严格土地执法,节约集约用地一心一意节约用地 一分一亩保护耕地坚守耕地红线 建设绿色家园保护土地,节约资源,造福子孙万代加强土地管理,构建和谐安徽保护耕地全民参与,合理用地国人受益人类靠耕地生存,耕地靠人类保护土地利用依法依规,经济发展又快又好依法用地,科学用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法管地 依法用地 依法护地 构建和谐新天地土地最珍贵 保护第一位“徽”土如金合理利用国土资源 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矿产资源不再生,开采利用需谨慎。多节约一寸土地资源,为后代多出一方发展空间为了明天的美好,请珍惜每一寸土地严格土地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坚守耕地红线 确保粮食安全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珍惜资源代代受益。国土资源是“生命线”,土地法制是“高压线”珍惜国土功在当代,保护资源惠及子孙!爱惜国土 珍惜资源 你我携手 共创家园珍爱土地,就是珍爱生命线;保护资源,就是保护幸福泉。国土资源保护人人参与保护国土资源个个受益保护矿山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珍爱土地人人有责 保护耕地利国利民保护国土资源,造福子孙后代。一寸国土一寸金,珍爱国土胜黄金
2023-08-29 13:16:191

关于学校环保建议书

一) 建议书 ——保护地球资源各位师生们: 大家好!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绿洲的不重视,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 “哗——哗……”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人不知去向;开着电灯、电视,房间里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身扔进垃圾箱,却只用了几页;森林、绿洲不断消失,人们却置之不理…… 你们说,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难道是无限的吗?我们不加节制地利用资源,大地就不会干枯吗? 黄河断流、罗布泊干涸、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森林滥砍滥伐……这一切一切的不良现象,都是由我们人类心中那“第二个星球”引起的、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地球为中心的40万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但是,我们却随意毁坏自然,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本来可以不断再生、给人类做贡献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不能再生,却还指望再破坏了地球以后在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难道你们忘记了吗,在地球衰落的同时,又有多少双贪婪的眼睛虎视眈眈地望着我们……沙尘暴,由于人们滥砍树木,不注重绿洲,导致植被面积缩小,水土严重流失;酸雨,不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导致它正腐蚀着我们的笑容和美丽……一寸土一片绿,正在被人们的肆意所吞蚀。 这令人震惊的严重现象和历史教训,怎能不引起大家的认真思考呢?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啊!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我提出了一下几条建议:(1)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2)洗手、洗澡、洗菜的水用来冲厕所或浇花;(3)尽可能少的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4)房间里没有人时记得关电灯、电视;(5)看电视时音量不宜太大;(6)不在纸上乱涂乱画,不扔没用完的本子;(7)多植树造林,少滥砍滥伐…… 我相信,世界主宰中不能没有绿色。如果我们行动起来,地球将会布满绿色的足迹。绿色是生命之色、和平之色,绿色时碧水、蓝天和清新的空气,绿色时树的私语和花的思索。被破坏的大自然已伤痕累累,就让我们用绿来浇灌它吧!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地球资源,不让世上最后一滴净水,成为人类悲哀的眼泪!
2023-08-29 13:16:182

小学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寻求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学情分析:   “找次品”的教学内容在“奥数”活动中时有出现,用图形帮助思考,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比较好的,学生虽然是初次接触,但只要通过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还是不难的。关键是最优化的解决策略,学生总结方法时有些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   教学过程:   一、弄清问题题意,激发探究欲望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某公司招聘员工的一道题目开始,假定你就是应聘者,想不想接受一下智慧的挑战?(出示课件)   问题是:假如你有81个外观完全一样的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它的球稍轻,属于次品,如果只能利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来断定哪一个球轻,请问你最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较轻的那个球?   (一分钟思考)学生汇报:1次丶2次u22efu2026   师:请只用1次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   生2:   师:看来,1次虽少,但只是有可能,不能保证找到那个次品球,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光要最少,还要以保证能找到为前提。   师:如果以“保证能找到”为前提,在同学们这么多的答案中,哪个次数是最少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一一找次品。   二、简化问题,经历问题解决基本过程。   对于从81个小球中找次品的问题,比较复杂,那么怎样开始我们今天的研究呢?   生:可以从最少的试一试。   师:如果从最简单的入手研究,2个小球至少称几次?   生:1次。   师:如果是3个呢?   生猜测:2次?3次?1次?   师:老师这里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3粒,你觉得应该怎样称?   生汇报:先把其中的2瓶放在天平的两侧,如果左边下沉,就说明右边的是次品;如果右边的下沉,就说明左边的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则没称的是次品。(学生边说老师边配合进行称量演示。)   师边演示课件边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推理过程:虽然有3瓶,而天平只有两个托盘,但是只需要把其中的2瓶放在天平的两侧,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如果平衡u22efu22ef如果不平衡u22efu22ef不论是否平衡,利用推理,只要称1次肯定能将那个次品找出来。   师小结:看来2个和3个虽然数量不同,但是都只称1次就可以将次品找到。(将探究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三、再次探究“关键数目”,初步感知、归纳规律   1、探究4个小球的情况。   (1)师:如果再增加一个球,现在有4个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一次可以保证找到次品吗?   生猜测:4次?3次?u22efu22ef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咱们还是亲自动手探究一下吧。请同学们与自己的同桌共同讨论一下。可以借用小方块摆一摆,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将思考过程简要记下来。   (生分组研究)   师:4个小球时,你们称了几次?   (生边汇报师边板书枝状图)   师:4个球有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但结果测量的次数都一样,至少要2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师:如果球的个数再多一些,例如9个,至少需要几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呢?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用笔画一画。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师:为什么把9个球分成(3,3,3)只要2次就可以找到次品呢?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把结果填入表格中)   师:4个球只需要2次就可以保证找到次品,9个球也只需要2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那么大胆猜测一下,在4与9之间的5、6、7、8个球,至少需要几次就能找出次品呢?u22efu22ef现在我们分组来研究一下:第1大组的同学研究5个小球的情况,依次研究6、7、8个球。   (生汇报,重点是8个球)(把结果填入表格中)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我们将8个小球分成(3,3,2)三组称2次,可是把8个小球分成(4,4)两组却称了3次,多称了1次,多称的1次多在哪儿呢?   生:小球数是2和3个时只用一次,把8分成(3,3,2)每组是3个或2个,3个或2个都只需要称1次就能找到次品。   师:你们明白他的意思吗?你们看,称(3,3)或(4,4),都只称1次就能确定次品在哪边,可是接下来,第一种是在3个或2个里找,只需一次,第二种要在4个里找,要用2次,所以会多一次。   师:大家最后称的次数不同,原因是什么呢?   生:分的组数不同,每组数量也不同。   师:那到底怎么分,才能既保证找到次品,又能使称的次数尽可能少呢?   (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生1:应该分3组,因为天平有2个托盘u22efu22ef   生2:每组的数目还要少。   生3:尽可能让每组数目比较接近,每次称完,次品就被确定在更小的范围内。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通过我们刚才的试验、讨论、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发现了其中分组的秘密规律。   (师板书:分3组,尽量平均分。)   四、进一步发现规律   师:现在我们就应用分组的规律,再来一次实验,如果小球个数是10个(课件),该怎么分?称几次?   (生汇报,师板书:10(3,3,4)3次)(课件)   师:如果是27个呢?(课件)   (生汇报,师板书:27(9,9,9)3次(课件)   师:这位同学说的太好了,他先是分成了3组,然后用转化的思想把问题变成我们前面解决的9个小球的找次品问题了。   看来大家都掌握了分组规律。最开始的招聘问题,81个小球,大家能解决了吗?谁有了答案?把结果直接写在黑板上。   (生讨论并汇报结果)(课件)   师:你能发现它和前面我们解决的27个,9个,3个,有什么关系吗?   (小组研究)   生汇报:被测小球数目是几个3相乘就称几次,比如4个3相乘是81,81个小球就只需称4次。   师:你们很了不起,既解决了公司“招聘”问题,又发现了“被测物品数目与称的最少次数之间”神秘的规律。   五、课堂小结   随着招聘问题的解决,今天的课也即将结束,回顾我们整节课的经历,从最初的招聘问题,回归到解决2、3的问题,再到研究8、9发现分组规律,直至研究了更大的数目,像27、81这样的数目,发现了被测物品数目与称的最少次数之间的一些关系。   在这一路的探究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发现,我想大家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一定收获了更多的智慧。最后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课件出示)   探究问题,学会化繁为简   解决问题,要有优化意识
2023-08-29 13:16:181

如何取消outlook中的垃圾邮件设置

outlook打开后,在开始菜单下面从左至右分别是新建电子邮件,新建项目,再右边就是忽略,清理以及垃圾邮件,点垃圾邮件下面的下拉三角形,里面即可设置。
2023-08-29 13:16:131

孤独的诗词

1、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2、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杜牧《早雁》 3、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孟浩然《南归阻雪》 4、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5、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6、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唐寅《美人对月》 7、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温庭筠《过陈琳墓》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0、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11、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后飞雁》 12、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13、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崔涂《孤雁》 14、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白居易《阴雨》 15、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甫《孤雁》 16、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1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8、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19、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20、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杨广《失题》 21、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2、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23、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2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5、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6、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2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29、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30、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皇甫冉《春思》 3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32、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33、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柳永《甘草子秋暮》 34、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3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36、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3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38、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李商隐《北青萝》 39、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40、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1、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42、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3、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杜甫《别房太尉墓》 44、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45、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46、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张九龄《感遇幽人归独卧》 47、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48、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49、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50、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李白《独不见》 5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52、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周紫芝《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5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4、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55、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56、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5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8、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59、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60、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61、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62、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谭嗣同《望海潮自题小影》 6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4、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65、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66、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汪懋麟《误佳期闺怨》 67、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68、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69、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罗邺《早发》 70、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71、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白居易《买花/牡丹》 72、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纳兰性德《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73、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74、午枕梦初残,高楼上,独凭阑干。朱栴《青杏儿秋》 75、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陈与义《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76、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77、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78、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79、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80、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2023-08-29 13: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