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城镇化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2023-09-03 00:48:06
TAG: 城镇化
共1条回复
nicehost

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以及可能出现巨额地方负债。

当前干部考核体制还是偏重于经济方面,GDP崇拜还存在。中央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后,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夸大新型城镇化中关于投资的部分,继续走投资依赖型道路,继续将投资看成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首先是地方政府会集中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这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投资的几率,甚至在推进速度上搞竞赛模式。而对这一领域投资力度的盲目加大将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诱发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风险,使一些城市出现“空城”、“鬼城”现象。打着城镇化的幌子片面追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扩大投资盲目做大GDP总量,将使城镇化走样。

其次是投资房地产领域——如果地方政府以为新一轮城镇化又可以大规模拆迁、征地、建房,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继续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将可能使城镇化变味成“房地产化”。这种投资依赖的城镇化,必定导致地方政府大量举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地方政府利用多个融资平台进行举债,因债券利率远高于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无形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未纳入债务预算管理的现象也将大量出现,大规模的隐性债务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

第二,可能对农业带来冲击。

按照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镇化可能对农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大量耕地被地方政府商业化,如果没有过硬的措施,粮食保障将面临压力。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解决明天“谁来种地”是当务之急。同时,城镇化还将带来从事农业的高成本、高风险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比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使城市、工业在与农业和农村的水资源争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粮食生产面临水资源不足的瓶颈,这无形中会对农业产生冲击。

此外,城镇化可能对乡村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可能让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古街道等得不到妥善保护,整体格局和风貌遭到破坏,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消失。

第三,可能存在城市综合承载力不够的问题。

当前中国有2.6亿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未来中国城镇化率要达到70%的水准,就意味着,还会有3亿农民进城,这将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提出极大的考验,很可能因承载力不够而形成新的“城市二元结构”。

农民进城需要城市有产业支撑,便于解决就业。对于进城农民来说,就业是他们成为市民的先决条件之一。而如果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就会导致就业岗位不足。应防止一些城市不做科学论证、一味扩张城市建设规模,导致产业和园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农民进城还存在户籍改革与公共服务不对等的现象。城市户籍改革的推进如果没有相关公共服务的跟进,农民在城中的生活依然艰难,受到的待遇依然和城市居民无法对等,同时他们已经失去土地无法回到农村,这种现象长期积累将会导致城市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几亿农民进城对城市交通、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承载力也提出了挑战。当前城市病已经严重,如果不进行集约水平的提升,很有可能会加剧城市病,最终使城镇化质量下降。

第四,存在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的可能。

当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过于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这样一方面会继续让城镇化走速度型的老路,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从而错失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战略机遇期。

第五,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按照什么样的模式建设城镇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目前的模式有传统城市、花园城市和生态城市,我们应该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建设我们的城镇。生态城市强调了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学功能,使人们居住的城市有回归自然的质量。生态城市不一味强调绿地面积,但强调生物组分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控功能,要将城市的绿地系统抬升到生态环境质量调控系统的高度来设计和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方面同时进行。大尺度就是把城市做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使城市中的自然处于调控环境质量的地位。小尺度就要在交通、住宅、河流、水体等各个方面进行生态学设计,保证快节奏工作环境下的无公害的享受。具体来说,我们要突出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积极实施城镇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城镇工业废弃物处置项目等项目,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要予以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加大对国家强制关停或淘汰的15小及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乡镇企业的监督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相关推荐

城镇化进程的介绍

所谓城镇化进程,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2023-08-29 13:14:211

城镇化进程的基本定义

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2023-08-29 13:14:381

印度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印度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与中国不同。印度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具体阐述如下:印度城镇化进程速度慢、水平低。印度城镇化进程质量差。印度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人口集中。印度城镇化进程服务业快速增长。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
2023-08-29 13:14:551

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对进一步理解其本质特征是有益无害的。
2023-08-29 13:15:041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为什么要到7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精神实质,需要更加注重构建城镇化战略布局,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注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互进机制的形成。      一、我国城镇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有设市城市655个,其中特大城市122个(人口超过400万的超大城市13个)、大城市118个、中等城市151个、小城市264个;建制镇19234个。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0年的47.5%,年均提高0.9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长期存在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开始扭转。   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65个百分点,打破了城镇化水平长期徘徊乃至逆向发展的坚冰。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0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依托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吸纳农民工流动就业,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5个百分点,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快、转移农村人口最多的时期。三是自“十二五”规划起的未来20年。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将出现新趋势,城市群、城市圈和小城镇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两极。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一些具有区位和产业优势的地区,已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城市群、城市圈,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不足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8%的人口,实现了全国40%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些地区以及其他大城市群周边地区,将是今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地区,城镇化水平将有一个量和质的同步提高。另一极是小城镇。目前小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45%以上,小城镇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国地方税收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人口、产业和财政聚集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小城镇将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   上述三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约30年时间,主要是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工业化提供廉价劳动力,工业化带动了城镇化。正在进行中的第三个阶段,约20年时间,则是要通过城镇化解决农村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可以说,前两个阶段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第三个阶段,则是转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第三阶段是攻坚阶段,涉及的多是体制、机制问题,比前两个阶段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但如果政策对头,效果会更加明显。我国用50多年时间,走过国外需要百年才能完成的城镇化历程,将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彪炳青史的一页。      二、“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超出预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   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一线和中心城市的宜居、生态功能退化。由于人口规模快速膨胀,人口聚集过于集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增长不同步,交通、住房、公共服务不堪重负。有些城市的水、电、气、热、煤等供应常年紧张运行,资源承载能力逼近极限,城市的生态功能弱化。二是城市建设规划稳定性差。一些城市功能定位不清,同构性竞争导致重复建设。一些城市规划修编占地过多,用地扩张和耗费资源过度,集约化程度低。三是公共服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不少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居住、生活条件较差,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这部分人群基本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出现缺口,一部分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四是社会管理滞后。面对庞大的流动人口,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十二五”时期的城镇化发展,要认真总结过去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妥善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大城市规模扩张与提高增长质量的关系,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我国的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要坚决遏制城市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不能再走“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和人口无序增长的发展道路,而要重视内涵式增长,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提高城市化质量上狠下功夫。大城市发展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要着力提高单位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及集约化水平。二是处理好大城市发展与中小城市、小城镇建设的关系,更加注重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大城市的桥梁纽带,在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担负着双重职责。大城市应加快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把高新科技、优质高等教育、先进文化、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等作为发展重点,其他产业则可有步骤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科学、均衡布局并聚集产业,构建发展平台。三是处理好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更加注重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互进机制的形成。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新型城乡关系,使广大人民共享城镇化成果。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步提升城镇和乡村现代化水平。防止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忽视新农村建设,使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加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管理,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不以牺牲农业、农村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推动城镇化。      三、“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要解决好五个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城镇化过程既要遵循规律,顺应发展,又要统筹协调,量力而行,在财力可承受、群众可接受、发展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推动。要警惕形式上的“城镇化”,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或县改市、市改区,在产业未发展,农村人口住所、职业、社会保障等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将农民统计为市民,单纯追求所谓的“高城镇化率”,这种不反映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真实水平的城镇化,没有实际意义;要警惕用高负债支撑城镇化,防止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急于求成;要警惕“贪大求洋”式的城镇化,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多搞实惠有用、群众欢迎的东西,少搞哗众取宠的东西。   二是规划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应按照城乡统筹、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原则,编制城乡融合、相互衔接、全域覆盖的总体规划,同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规划向农村延伸,改变过去城乡规划各自为政的二元格局。应维护规划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就是对经过中期评估或经济社会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而确需调整规划的,也必须符合法定程序,维护规划的稳定性。要加强对规划 实施的监督,包括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三是户籍制度问题。城镇化意味着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相应社会管理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变化,相应的户籍、住房、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就需要跟进。“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出台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逐步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入条件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籍划分,只是打破二元户籍制度的第一步,关键是要把户籍制度与相关福利制度逐步分离,逐步弱化或取消依附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差异。这种分离,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迈的步子可以大一些,在特大城市,由于城市容量等因素制约,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四是小城镇管理体制问题。对于人口多、经济总量大的重点镇,要研究解决其“责大权小”的问题,积极探索“强镇扩权”,理顺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可考虑向重点镇下放行政执法权限,把公安、交管、环保等部门行政执法权及必要的行政许可权下放,提高其社会管理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推进镇级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按实际人口规模确定财政分配关系,减轻重点镇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上的财政压力;根据城镇集中居住的常住人口及财政收入规模,解决其机构设置、公共服务队伍人员编制等问题。   五是资金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不仅需要增加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还要加大对进城人口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支出,资金需求量大,这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更为突出。“十二五”时期,要认真研究解决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在继续调整公共财政分配格局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化建设。探索市政公用事业投资体制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要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债务负担问题,发展目标要明确,速度要适度,步伐要稳妥,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健康、协调、均衡发展的道路。
2023-08-29 13:15:231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哪里

⊙徐策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6.6%,城镇人口增加至6.2186亿。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限制,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除此之外,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积累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暴露出来,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十二五”时期,应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我国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 对于城镇化水平是否合理的认识分歧很大。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主要是集中在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比较,中国同国际经验的比较;二是认为前者夸大了城镇化滞后的程度,认为中国城镇化大体合适,略微滞后。理由是参与城镇经济活动的近郊农民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外地农民没有算在城镇人口中;三是认为中国不是城镇化滞后,而是隐性超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工业产值中的很大部分是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创造的,应当把农民及其供养的家庭人口也计算进城市人口才比较合理。 应该说这三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准确,三种说法均是以城镇人口占比即城镇化率为核心指标来刻画城镇化水平的。然而,城镇化是一个极丰富的概念,并不见得城镇化率越高就意味着城镇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的统计口径下,农村人口快速地转移至城镇、或者说城镇数量的增长只是从单一的数量层面刻画了城镇化的水平,缺乏对城镇化的质量和健康程度的考量。这种片面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指导下的城镇化将使城镇化逐步偏离其真正含义。 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以从事甚至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人口都计算在城镇人口之内,显然是犯了将城镇化水平的数量层面的单项指标夸大的错误。因此,我们比较倾向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近,但滞后的原因要远比第一种说法丰富得多。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城市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和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和促进器,二者相互促进,理想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工业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推进,二者协调发展。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少,再加上户籍制度等制度安排人为地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尽管工业增加值大幅增加,而工业劳动力却增加不多,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农民非农业和城镇化。 城镇化过程也是非农化的过程,城镇不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转向工业就业,也是农民转向服务业就业。综合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工业化,还滞后于非农业化水平。 3.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的过程本应是随着市场化、工业化而发生的,从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向一元社会结构转化、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均发生着深刻变化,城镇化实质上是人口与土地两个层次同步转型的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城镇化被狭义地放大了城市(镇)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乱占耕地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空间失控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城市以一种粗放地方式快速蔓延,大量占用耕地,也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4.“伪城镇化”、“半城镇化”和“不完全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之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9年的46.6%,年均增长接近1个百分点。然而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镇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镇)的各类公共服务。这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具体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在这种以“常住的流动人口”为主要推动力的现行城市化模式,由于没有给予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永久定居的选择,因而城乡人口年龄结构被逐渐倒置,在城市人口生产性提高的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 因此,这种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意味着,城市得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是以农村人口结构扭曲为代价的。在一定程度上,城镇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工的发展为代价而取得的。 5.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 城镇的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自然环境。城镇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由于城镇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所消耗自然资源以及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而引起的。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利用资源的相机减少,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或消耗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城镇的土地和淡水两大资源的直接占用或消耗所占的比重还不高,但在人类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物质消费法则下,全国城镇化发展使用的土地资源占用比例达到20%以上,淡水资源的占用比例达到30%以上。 其次,尽管能源和矿产两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存在于点、线的空间形式,但其资源消费的80%及以上都发生在城镇系统范围之内。 第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家城镇化发育的环境基础损耗或被占用程度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面状”形式(如二氧化碳排放和酸雨),而且存在于“条带状”或“线状”(如河流污染)以及“点状”(如工业和城镇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采掘业的地貌环境破坏)形式。 因此,城镇化的物质消费需求使得整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基础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6.部分大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城市病”的迹象 城市因人口聚集而提升发展效率,但也因此产生更多能耗,交通、水电气热等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过大和过度集中,将出现“城市病”。我国城市的版图正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延伸。 当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人们却惊愕地发现,本应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城市正在遭遇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成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居民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 “城市病”是随着城市扩张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病症。但它像幽灵般始终驱之不散,不仅危害市民的身心健康,降低市民的幸福感,同时也影响并制约城市的发展,加重社会管理成本,使城市发展处于两难境地。 7.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四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阶段,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继续单纯追求城镇化率快速提高,除了城镇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将向着国际化、群落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内涵式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包容性,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2023-08-29 13:15:341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前景如何

  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具体实施从目前来看,还是处于低级阶段,无论是从城镇化的后的居民的收入情况和城镇化后的消费水平,都还是很低下的,但是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主要先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第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尽管我国已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行径了多年,但是,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仍然还是低下,在生产中仍然是以劳动力的输出为主,大量劳动力的低级输出导致人民的收入水平很低,而我国的农民主要还是以打工为收入的来源,这就导致,农民的收入情况始终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底层,贫富差距的拉大,人民享受到的待遇等等问题,依然是十分严峻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城镇化为他们带来的各种利益,但是,在我们标榜各种好的情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大,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情况。我们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导致了许多的问题的产生。农民城镇化,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赖以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地,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这样只会让农民对这一政策产生抵触情绪。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我国的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漏洞,例如:官员的腐败,这一问题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毒瘤,蚕食着中国的许多“大树”。每年由于腐败的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政治制度足够完善,将这一部分钱用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事宜中来,那么,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许多问题都将解决。其实是政策上的不足,在农民城镇化的过程中,国家在这上面的政策还有许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未能很好的解决孩子上学难,看病就医难,老无所依等等问题。  第二,地域局限性  总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要想全国一起达到一个富裕程度很好的水平显然不太现实,这就导致了在改革之初,我们国家确立了“先发展东部,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在具体过程中,由于东西部的地域限制,东部的发展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带动西部后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首先,由于东西部经济上的差距,导致了东西部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差距,西部很多的地方都还是十分贫困的,在一个贫困的时候,如何能够保证教育的问题呢?教育落后,就导致,西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一种很原始的阶段,试问,你如何要求一个基本上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地方来进行城镇化,如何要求农民放弃可能是唯一的经济收入,农民成为了城镇人口,他们的生存就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在进行这一政策的时候必将遇到很大的阻碍。所以,在西部,城镇化未必会取得什么显著性的成就。其实,由于东西部科技水平的差距,在西部很多资源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个能力,而这一问题在东部就能被很好的解决,他们有设备、有技术、有资金。这些因素的对比就形成了一种现象:西部为东部输送廉价的劳动力,而东部在大肆的掠夺西部的各种资源,导致东西部的各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在这个过程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唯有靠廉价劳动力的输出为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化的实施无疑将会被拖延和阻扰,所以本人并不看好西部绝大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第三,历史必然道路  纵观世界历史各个发达国家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我们国家也是必然的,城镇化发展就是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发展之路,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之路。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54%左右还处于重要的发展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同时我国又是农村比较多,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在城镇化道路中很多的工矿企业将逐渐脱离大城市转向农业用地,小城镇的地区,乡镇企业不断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大,将大量占用农民的土地,使得更多的农民失地,农民只能去乡镇企业打工或者进入大城市成为农民工。同时也要看到城镇化进程中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技术的农业人才,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对农业院校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新时代的农民将要有技术,懂科学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对于农民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也是农民走向市民的必经之路。对于政府它唯一的选择就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城镇化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因为,我们毕竟发展的时间还是很短的,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以上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  以上,我分别从基本国情、地域因素、历史必然这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的前景论述了,虽然目前的情况还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就第二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观点。城镇化进程对政府和农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我们的政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无疑是在不停的努力的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我们的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个人相信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必将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对于我国的农民,虽然在城镇化的前期,他们在许多的地方都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我相信,随着过程的不断进行、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2023-08-29 13:16:001

如何看待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并应正确引导,防止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 第一,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镇为主的问题。 从中国国情出发,城镇化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其次才是小城镇,而绝不能找错方向——以小城镇为主。 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与小城镇比较,城市接纳农村劳动力的优势十分明显:城市有资金来源,镇则很困难;城市比镇人均占有土地可节约一半左右;城市公用设施比镇好得多;城市环境建设比镇投入多、容量大;城市比镇能产生更好、更大的集聚效应,更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更便利于生产的协作、配套;城市比镇交通便利,往来方便;城市比镇更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城市比镇扩容要容易得多。因此,城镇化中接纳农村劳动力应以城市为主,镇辅之,而不是相反。 第二,要坚决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农村人口占比例最大的国家。我们过去采取的户籍政策,对防止农业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因而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我国城市化滞后的问题。现在全国加速推进城镇化,户籍制度正在改革,农民进城的门槛正在降低,进城落户的条件正在放宽,这是加速推进城镇化所必要的。但同时必须坚决防止在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的情况下,城市人口机械性的过快增加,造成道路不畅,交通堵塞;学校不足,学位短缺;供水、供电、供气紧张;垃圾处理不了,浊水横流,河流污染,环境破坏;社会治安恶化等大城市病的发生。印度的孟买,巴西的圣保罗就是前车之鉴。 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作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容量,积极开辟就业渠道,给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条件;做好宏观调控,使城市人口的机械增加与城市公用设施、教育、服务、生产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克服和防止盲目扩镇、建镇热潮 在城镇化过程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转移到镇,这是必然趋势。但是全国1.9万个建制镇不可能全面扩容,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选择少数有发展条件的镇有重点地扩建和发展。切不可形成扩镇、建镇热潮。
2023-08-29 13:16:132

如何看待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并应正确引导,防止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 第一,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镇为主的问题。 从中国国情出发,城镇化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其次才是小城镇,而绝不能找错方向——以小城镇为主。 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与小城镇比较,城市接纳农村劳动力的优势十分明显:城市有资金来源,镇则很困难;城市比镇人均占有土地可节约一半左右;城市公用设施比镇好得多;城市环境建设比镇投入多、容量大;城市比镇能产生更好、更大的集聚效应,更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更便利于生产的协作、配套;城市比镇交通便利,往来方便;城市比镇更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城市比镇扩容要容易得多。因此,城镇化中接纳农村劳动力应以城市为主,镇辅之,而不是相反。 第二,要坚决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农村人口占比例最大的国家。我们过去采取的户籍政策,对防止农业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因而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我国城市化滞后的问题。现在全国加速推进城镇化,户籍制度正在改革,农民进城的门槛正在降低,进城落户的条件正在放宽,这是加速推进城镇化所必要的。但同时必须坚决防止在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的情况下,城市人口机械性的过快增加,造成道路不畅,交通堵塞;学校不足,学位短缺;供水、供电、供气紧张;垃圾处理不了,浊水横流,河流污染,环境破坏;社会治安恶化等大城市病的发生。印度的孟买,巴西的圣保罗就是前车之鉴。 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作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容量,积极开辟就业渠道,给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条件;做好宏观调控,使城市人口的机械增加与城市公用设施、教育、服务、生产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克服和防止盲目扩镇、建镇热潮 在城镇化过程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转移到镇,这是必然趋势。但是全国1.9万个建制镇不可能全面扩容,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选择少数有发展条件的镇有重点地扩建和发展。切不可形成扩镇、建镇热潮。
2023-08-29 13:16:231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在哪一年达到顶峰?

按照国家计划部门的说法,在2025年左右
2023-08-29 13:16:323

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变革

在中国城镇化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土地制度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我们认为户籍制度在城镇化进程中起到了限制和约束作用,土地制度至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分析中国城镇化的实质,实际上是一个人口的非农化过程。如果把户籍制度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户籍人口和统计上的城镇常住人口相差约17个百分点。这17个百分点的所谓常住人口就是在城镇就业的外来农民。也就是说,按照年均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每年有一千多万的农民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就业,随着非农产业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逐渐向城镇集中,农民的非农就业也逐渐集中到城镇,变成了统计上的城镇人口。一、现行土地制度曾经发挥的积极作用  八十年代逐步兴起的乡镇企业,几乎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因素,就是农民在几乎没有成本的前提下,利用集体经济的土地,兴办乡镇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即使到后来,随着土地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在集体土地兴办乡镇企业诸多的限制,城镇仍可以利用现行的土地政策,兴办开发区,低价征用土地,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增加了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使得自八十年代起的投资增长在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我们现在对各类城镇的所有开发区进行调查,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对于投资者提供的工业地价,去掉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几乎是零地价或者是负地价。  当然,低价的征地政策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低价征地,政府在和农民的谈判中会付出过高的成本,而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速度大大放慢,城镇面貌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供给也会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后果,也使城市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看到的城市外表仅仅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就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媲美,原因在于低价拿地,降低成本,高价卖出获得土地出让金,解决了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资金来源问题,不能不说也有赖于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二、现行土地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土地制度在增长过程中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因利益制约,继续去享受土地制度的收益,而不愿意调整用地政策,在城镇化高速增长的今天,负面影响的比重也在大大地增加,使得未来改革的难度加大。  1、对于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使得城市摊大饼地平面扩张,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因为政府为了工业投资增长,不得不增加开发区面积,以零地价出让土地,吸收工业投资。为弥补成本,还要通过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维持工业用地成本和确保基础设施投入来源。结果是使城市的发展路径不得不通过各种土地出让的方式形成平面扩张的趋势。而摊大饼摊得越大,基础设施供给的战线越来越长,投入和维护的成本就越来越高。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对于现行的土地制度严重依赖。  2、土地制度形成的城镇粗放型扩张严重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发展的历史是服务业逐渐增长的过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当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的时候,服务业比重将占主导地位,到了60%以上的时候,服务业将出现高速增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将超过工业的2-3倍,吸收就业的主要潜力在服务业。然而,由于我国城镇的平面扩张发展路径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城镇人口的高密度,要求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得规模效益。而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大大提高了服务业半径,抬高了服务业的成本。  3、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形成了对于工业发展一家独大的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模式使得城镇摊大饼地发展,依赖于土地出让金维持城镇发展和运行成本。由于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服务业就业的严重不足,政府只能依赖于传统的工业发展途径,解决财政税收和就业增长问题。即使在城镇化率已经高达60%以上的沿海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发展政策仍然是强调工业化为主导。这种工业主导模式虽然强调了产业升级,但是由于工业需要低廉的土地成本作为条件,限制了产业更新。而持续依赖于工业增长,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外来人口大幅度地增加,对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的发展路径带来了隐忧。  4、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加剧了政府的短期行为。因为土地出让金按年度征收的方式,使得政府可以通过低价征地迅速地获得大量短期收益,也助长了政府的短期行为。每一届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巨额的土地出让收益,满足政府官员由政绩主导的主观决策行为,使得城市发展模式表面化、短期化、形象化,而忽视了公众的长期利益,忽视了老城区的改造和关系到居民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短期行为的叠加,也使得后任政府因利益诱导仍对土地出让金形成严重的依赖。  5、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使得政府的基础设施管理和融资难以实现市场化的改造。目前虽然讨论进行物业税的改革,但是所得收益仍不能弥补城镇基础设施欠账的巨额开支。而原来很容易通过强行征地所实现的土地出让收益,在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中,通过短期行为,变成了城镇居民的福利开支。而这种福利越来越固化,使得改革的难度加大。国际上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转资金和投入来源取决于市场化投资主体的介入和金融的参与。而还款和收益机制的建立则要求政府的不动产税的支撑、市场化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管理机制以及合理的价格机制。虽然与不动产税相关的物业税改革正在逐步扩大试点,但是基础设施管理的国有体制运行效率低下的状况短时期内不通过改革很难实现。更难的是基础设施收费体制福利化,使得增加收费的难度要面临公众的质疑和挑战,相应的改革举步维艰。  6、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也加剧了政府和被征地农民之间的矛盾。大拆大建、强拆强征,使得居民看到的是房地产商高额的收益,这种利益的严重不平衡,使得被征地农民心理失衡,对补偿不满所导致的群体及个体恶性案件的不断发生,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也是当前社会不满的一个重要根源。  因篇幅所限,很多问题不能一一赘述。至少我们看到,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享受到的土地制度红利已经释放殆尽,而出现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严重桎梏。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大胆地改革,可能会使得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债务危机越来越严重,未来非农就业转移的速度会大大放缓,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途径难以得到实现。三、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思路  很多人寄希望一夜之间私有化,我想问题所在是对改革过程中利益结构调整还没有根本的认识。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民利益的问题,也不是通过所谓的私有化会释放多大增长空间的问题。而是要按照已经形成的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途径的选择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以何种方式进行利益的调整,而且还要确保增长的机制不受到严重的束缚。  首先是提高集体土地在城镇开发中的权益比重,也就是说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在城镇开发进程中的同权。一般意义上地方政府担心是否会影响到土地出让金的收益。当然会影响到短期的收益,但是会通过税收结构的调整,增加政府的税收和长期收益。而且还会遏制政府的短期行为。至于农民的收益是否过高,这是在开发商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其实应该有助于缓解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城市开发的成本,农民自己的开发减少了开发商的过高成本。  其次是在规划范畴内只要不涉及占用耕地问题,允许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开发工业区,实现各种商业的开发用途。这不仅仅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更有利于促进工业布局的合理化,使得工业尽快地向城市的远郊区布局,降低中心城市的污染压力。而且农民自身的开发也有利于降低服务业发展成本。在自己的房子和土地上发展服务业至少不用还银行贷款或者交给开发商购房款或租金。这些成本对于大众和中低消费者至关重要。  三是加快物业税的改革,降低土地出让金在政府收益中的比重,增加政府的长期行为,遏制短期行为。但是这项改革的难度需要其他改革的配套,例如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配套进行,特别是对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的不动产税收的界定。也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土地出让年限的界定问题。  四是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降低政府对于土地出让的依赖,从制度上解决各种城市发展资金的金融模式对于土地的依赖。例如出让国有的基础设施运营企业的股份,出让的收益可以解决政府的短期投入压力问题。按照市场化的机制建立基础设施收费合理标准,确保企业在基础设施运营中不至于亏损或者减少亏损的压力。
2023-08-29 13:16:441

城镇化进程过高或过低所带来的影响

城镇化是一个城市动态发展过程,发展速度与城镇本身的经济、环境等条件相匹配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如果城镇化进程过快,只是一味的人口增加,用地扩大,而城市的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病,这样的城镇化发展是不健康的。反过来,如果城市经济实力很强,生态保持完好,但城市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现象就变得严重,后备人力资源跟不上,城镇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2023-08-29 13:17:061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国外的郊区化进程会有哪些异同

城镇化或者城市化urbanization,可以指非城市土地变成城市土地的过程。非城市土地和城市土地可以仅仅在行政上划定,也可以更直观的,通过不同的地表景观来区分。比如,当我们看到开罗的航拍图,我们可以相对直观的区分城市,耕地和沙漠(非城市)。郊区化,本质上也是“城市”向外扩张的过程。人们一般不会在行政上划分出市中心与市郊,但是我们也可以简单化地通过景观来区分它们。“郊区”suburban基本上是由大量均质化的低层住宅,和住宅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路,加油站和shopping mall是最典型的)组成的。 这个概念相对欧洲可能更加适用于美洲,因为这种“郊区”在有公共交通基础的欧洲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选择(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不展开了)。如果说和郊区suburban相对应的是城市(中心),那我们可能会开始想象一种与郊区不用的景观:中高层建筑,商业办公和居住功能混合在一个街区甚至同个建筑,公共交通发达。。。这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城市。上面说的用一句话概括:城市和郊区看起来不一样(如果你非要把他们分开的话)。回到中国,我们的城市化或者说城市建设正快速发生,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城市是应该建设的?是像欧洲传统城市的呢?还是像美国郊区的呢?还是我们综合借鉴取长补短创造出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呢?考虑到我们的人口数,我们的城市必然不会看起来跟美国和欧洲的完全一样:特别是在郊区——我们的郊区会高一点,每个街区还会用墙围起来。
2023-08-29 13:17:181

什么是城市化?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应具备什么条件?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资本主义发生并发达以后,特别是工业化以后所特有的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长,出现了人口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农村向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城镇转移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大,城市数目迅速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所以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空前加快。以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看,已从1950年的29.2%增加到1980年的42.5%。但是,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别仍然非常悬殊,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人口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70%,不少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大大变慢,甚至停止;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虽较快,但城市人口的比重仍较低,1950年为16.7%,1980年升到30.5%。城市化的过程不仅表现在城市人口的迅速的增长上,而且还表现在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迅速增加,以及第三产业人口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极大提高上。由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无计划地盲目地进行的,它经历了一个恶性膨胀、畸形发展的过程,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仅71座,1980年达到234座。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给城市交通、生活组织、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安定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不少国家采取措施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市和卫星城。在中心城市外围,还有若干市镇和农村区,它们在功能上联为一体,成为大城市连绵区。如美国东北部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狭长地带和五大湖南岸,日本的九州——鹿岛的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区,联邦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南部城市群以及西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城市群等;苏联也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城市群和乌拉尔城市群、顿巴斯城市群等。此外,现代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之一是城市人口中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的极大提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优势条件来支撑.区域内资源禀赋的状况和该区域的区位优势是支撑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丰富的资源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信息、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集聚并产生规模效益的重要基础.陇东南地区在这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小城镇发展,加快该区域城镇化进程,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2023-08-29 13:18:291

简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进城与城镇化的关系

你是工贸的!
2023-08-29 13:18:385

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有怎样推动作用?

城镇化是每个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过程,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完整意义上的城镇化的科学含义包含两个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内容:一个层次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另一个层次是转入城镇的那部分人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的城镇化。 一、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可以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虽然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城镇化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规律也同样适用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可以带动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在城镇的集聚,从而能够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这样,就可以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和持久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若需求不足,经济便会陷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境地。城市是消费的聚集区,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50%,但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将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这部分人员蕴藏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就会大大提高市场的有效需求。同时城镇化发展了,农民收入来源增多了,农民就可以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消费水平,把农村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消费需求。因此,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必将进一步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消费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3、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农业资源水平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目前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亿以上, 不把这部份劳动力转移出来,就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就不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城镇特别是星罗棋布的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可以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例如城镇的基础建设、工业生产、商品的运输和交易及社区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城镇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据有关专家推算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GDP提高0.15个百分点,就业提高0.33个百分点。因此,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富佘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4、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是直接相关联的,并将直接推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在城镇化进程中,改变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和社会福利制度,将形成城乡居民在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范围及水平上的公平,城乡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逐渐统一。 同时,我们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构建农村服务体系,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的覆盖,使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一体化将逐步得以实现。我们还将通过打破城乡分离的工业化模式和城乡分割的市场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产业规划布局一体化和城乡市场的统一。这样,就会出现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乡经济日益融合、城乡社会日益渗透的趋势,使得城乡一体化逐渐变为现实。 二、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5.82%提高至2011年底的51.2%。到2011年底,我国的城镇人口达到6.9亿人,全国设市城市已经达到657个。 在城镇的布局上,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并且城镇密集地区逐步形成。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城镇化率在30%以下为初期发展阶段,30%-70%为中期加速阶段,70%以上为后期成熟发展阶段。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目前进入了城镇化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2、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要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分类指导。 我国大城市和小城市、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达程度不均,这就决定着我们要因地制宜,不能走单一的城镇化道路。在确定城市发展的规模上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就业潜力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适宜大城市发展的区域就要发展大城市,适宜中小城市发展的区域就要发展中小城市,并在在中部沿海和东西部采取不同的区域城镇化模式。在区域发展上,要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城镇化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因此,在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强城镇之间的网络化联系,有序推进城镇群内部的城镇之间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着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在中部地区要把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中小城市,同时提高小城镇发展动力,完善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在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工贸、旅游和边贸小城镇,完善公共服务网络,提高为周边农村地区服务的水平。 (2) 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首先要改革二元户籍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和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行户籍制度的城乡一体化管理,还要深化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推动农民实现身份、心理、社会认知生活环境转变。二要建立公平的就业政策。要取消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体系。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要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法定假日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试点农民工养老、工伤、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城市教育、住房、医疗等资源向农民工开放,降低农民进城成本,促进农民由就业型向居住型转变。四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长期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3)要加大产业支撑力度,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因此我们要把推进城镇化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引进关键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吸纳社会资源,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要紧密结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城镇的功能和性质,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加快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有效地支撑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4)要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对城镇化起着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决定着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因此我们要在城镇化过程中把区域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把构筑科学合理、城乡统筹的发展空间形态作为规划的目标 。一方面,城镇规划要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合理安排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规划,要坚持统一原则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改进规划手段和方法使其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规划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5)要推动城镇化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加强城镇管理,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我们要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 (六) 要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有机协调的,二者是城市与乡村在 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要素上的交融、偕同发展的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者协调起来,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首先,要消除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的二元体制性障碍,让进城农民工在住房、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市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其次,要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农民和城镇居民同等享受财政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另外,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高端高效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023-08-29 13:18:541

城镇建设前景如何

  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具体实施从目前来看,还是处于低级阶段,无论是从城镇化的后的居民的收入情况和城镇化后的消费水平,都还是很低下的,但是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主要先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第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尽管我国已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行径了多年,但是,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仍然还是低下,在生产中仍然是以劳动力的输出为主,大量劳动力的低级输出导致人民的收入水平很低,而我国的农民主要还是以打工为收入的来源,这就导致,农民的收入情况始终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底层,贫富差距的拉大,人民享受到的待遇等等问题,依然是十分严峻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城镇化为他们带来的各种利益,但是,在我们标榜各种好的情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大,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情况。我们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导致了许多的问题的产生。农民城镇化,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赖以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地,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这样只会让农民对这一政策产生抵触情绪。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我国的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漏洞,例如:官员的腐败,这一问题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毒瘤,蚕食着中国的许多“大树”。每年由于腐败的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政治制度足够完善,将这一部分钱用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事宜中来,那么,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许多问题都将解决。其实是政策上的不足,在农民城镇化的过程中,国家在这上面的政策还有许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未能很好的解决孩子上学难,看病就医难,老无所依等等问题。  第二,地域局限性  总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要想全国一起达到一个富裕程度很好的水平显然不太现实,这就导致了在改革之初,我们国家确立了“先发展东部,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在具体过程中,由于东西部的地域限制,东部的发展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带动西部后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首先,由于东西部经济上的差距,导致了东西部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差距,西部很多的地方都还是十分贫困的,在一个贫困的时候,如何能够保证教育的问题呢?教育落后,就导致,西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一种很原始的阶段,试问,你如何要求一个基本上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地方来进行城镇化,如何要求农民放弃可能是唯一的经济收入,农民成为了城镇人口,他们的生存就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在进行这一政策的时候必将遇到很大的阻碍。所以,在西部,城镇化未必会取得什么显著性的成就。其实,由于东西部科技水平的差距,在西部很多资源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个能力,而这一问题在东部就能被很好的解决,他们有设备、有技术、有资金。这些因素的对比就形成了一种现象:西部为东部输送廉价的劳动力,而东部在大肆的掠夺西部的各种资源,导致东西部的各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在这个过程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唯有靠廉价劳动力的输出为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化的实施无疑将会被拖延和阻扰,所以本人并不看好西部绝大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第三,历史必然道路  纵观世界历史各个发达国家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我们国家也是必然的,城镇化发展就是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发展之路,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之路。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54%左右还处于重要的发展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同时我国又是农村比较多,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在城镇化道路中很多的工矿企业将逐渐脱离大城市转向农业用地,小城镇的地区,乡镇企业不断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大,将大量占用农民的土地,使得更多的农民失地,农民只能去乡镇企业打工或者进入大城市成为农民工。同时也要看到城镇化进程中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技术的农业人才,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对农业院校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新时代的农民将要有技术,懂科学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对于农民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也是农民走向市民的必经之路。对于政府它唯一的选择就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城镇化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因为,我们毕竟发展的时间还是很短的,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以上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  以上,我分别从基本国情、地域因素、历史必然这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的前景论述了,虽然目前的情况还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就第二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观点。城镇化进程对政府和农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我们的政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无疑是在不停的努力的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我们的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个人相信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必将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对于我国的农民,虽然在城镇化的前期,他们在许多的地方都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我相信,随着过程的不断进行、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2023-08-29 13:19:031

世界城市化的三阶段各有何特征

世界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见下表:
2023-08-29 13:19:273

中国如何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一端连接工业化、信息化,一端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最大希望所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最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打造这样的城镇化升级版,必须依靠改革创新驱动,特别是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和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以改革创新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首先应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以明确城镇化方向。我国一度实行积极发展小城镇、适当发展中等城市、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的城镇化方针。这一方针无疑是从当时我国实际出发,符合改革开放前期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力不发达基本国情的。发展小城镇投入少、见效快,既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也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小为主”的城镇化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出来,城镇发展开始向“以大为主”转变。但这只是实践上的转变,城镇化方针并没有调整。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进步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进程基本上呈S形曲线三阶段走势。第一阶段为S形曲线底部,农村人口主要向中小城镇转移,可称之为乡村城镇化阶段;第二阶段为S形曲线挺起的中部,以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转移和集中为主要特征,可称之为大城市主导阶段;第三阶段为S形曲线顶部,以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为新动向,可称之为逆城镇化阶段。以此衡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期的20年成功走过了第一阶段,随即进入第二阶段,是合乎规律的发展。如果仍然坚持“以小为主”,甚至认为只有突出小城镇式城镇化才是中国特色,那么,在理论上就是一种误读和误导,会模糊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在实践上则会阻碍城镇化的转型升级。近一个时期,农村并村组建中心村、乡镇,中心村、乡镇又急于升级为建制镇,以镇为龙头的城镇化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当前城镇化率超过52%、实际上早已步入“以大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一趋势应引起警觉。因为城镇化效率和效益同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是普遍规律,不顾这一规律,固守以小为主“铺摊子”式的城镇化,势必助长盲目圈地占地、投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升高,使城镇化偏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因此,“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到了需要改革调整到以大为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时候了。着力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我国城乡二元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由来已久。随着改革开放后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与日俱增,这种二元结构也带到城市中来,形成城市中的二元结构。在住房、就业、看病、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城市大都将本市居民和进城农民区分开来,实行差别化政策。然而,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则把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登记为城镇常住人口,即统计口径上的城镇人口。目前全国流动人口约2.6亿,其中2亿左右为进城农民,形成一定程度的城镇人口虚张。但虚张多少,要做出实事求是的估量。有学者把非农业人口认定为城镇人口,则目前的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如此“去虚张”未免有些矫枉过正,因为任何国家(城市国家除外)的城镇人口中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农业人口。怎样确定合理的农业人口占比?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经验数据表明,城镇辖区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占75%左右、农业人口占25%左右较为正常,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据此计算,现在的实际城镇化率应当在50%左右,比统计数据少约3500万人。如此,目前2亿进城农民中扣除虚张部分,其余1.65亿左右理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转变为同原有市民一样的城镇居民。改革试点的情况表明,只要设计周全、方案具体、措施得力,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困难和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关键是提高认识,将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到消除城镇化虚张、事关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首先,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实行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就业、购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长期存在的不平等,使进城农民可以同城市居民一样人尽其才,促进城市自然资本、产出资本、社会资本更有效地物尽其用、财尽其效,从而产生人、物、财1+1+1>3的叠加效应,释放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正能量。其次,进城农民工因为难以在城镇定居,一般会将其收入所得做“三三制”分配:本人生活费支出1/3,寄给农村家属1/3,剩下1/3用作春节返乡探亲交通、年货、礼物等项支出。这样,2亿农民工在城市拉动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对消费的贡献率很低。如果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进城农民变为市民,其配偶、子女等随之进城安居,就会由拉动投资为主转变为拉动消费为主,有效地消除城市规模、人口等的虚张,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改革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机制城镇化包括人口、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然而,一些地方存在的以征地和土地买卖先行带动城镇扩张的现象,往往脱离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宗旨。2000-201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域面积由2.2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4.01万平方公里,增长79%;同期城镇人口由45906万增加到66978万,增长45.9%。二者相比,土地城镇化增幅是城镇人口增幅的1.7倍。至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的建设跟不上土地城镇化步伐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密度(单位面积产值)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长期滞后;不少城市空气、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严重。其实,土地不过是承担自然、产出、人力、社会资本运作的载体,其规模应根据满足人的需要和资本积聚的程度来定,而不能倒过来——先扩大载体规模再集聚资本、填充人力,变成为城镇化而造城、迁人。当前,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认真解决,就会产生城镇化方向走偏的风险。首先是脱离信息化、工业化驱动的风险。当前,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爆发式增长正在引发第三次产业革命,现代城镇化必须依靠信息化、工业化驱动。如果依靠征地卖地支撑城镇化,凭借大片廉价土地吸引投资和劳动力,重投入、轻产出,重速度、轻效益,就会陷入脱离信息化、工业化驱动和滋生城市经济泡沫的风险。其次是脱离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风险。如果失地农民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一些人断了务农的路又不能成为真正的市民,就业和收入不稳定,就会增加落入拉美“城市化陷阱”的风险,背离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城镇化方向。还应看到,如果长期推行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将土地财政用过了头,就有可能累积地方债务风险,给改革发展带来隐患。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改革政府主导型机制,特别是改革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机制。应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和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事权改革,认真研究中央和地方间的财力事权关系,以财力定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促进形成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税收制度。
2023-08-29 13:19:521

我们现在进入到了经济发展史上所谓的城镇化加速期也就是()这个区间是城镇化?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城镇化加速期,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到目前为止还在持续进行。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其中,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便更好地应对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各种挑战。同时,随着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从早期的市镇型城市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大都市型城市,城市化过程所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大,从单纯的城市建设转向了城市发展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总之,这个期间可以称之为城镇化加速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2023-08-29 13:20:002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哪里

⊙徐策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6.6%,城镇人口增加至6.2186亿。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限制,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除此之外,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积累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暴露出来,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十二五”时期,应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我国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 对于城镇化水平是否合理的认识分歧很大。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主要是集中在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比较,中国同国际经验的比较;二是认为前者夸大了城镇化滞后的程度,认为中国城镇化大体合适,略微滞后。理由是参与城镇经济活动的近郊农民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外地农民没有算在城镇人口中;三是认为中国不是城镇化滞后,而是隐性超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工业产值中的很大部分是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创造的,应当把农民及其供养的家庭人口也计算进城市人口才比较合理。 应该说这三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准确,三种说法均是以城镇人口占比即城镇化率为核心指标来刻画城镇化水平的。然而,城镇化是一个极丰富的概念,并不见得城镇化率越高就意味着城镇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的统计口径下,农村人口快速地转移至城镇、或者说城镇数量的增长只是从单一的数量层面刻画了城镇化的水平,缺乏对城镇化的质量和健康程度的考量。这种片面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指导下的城镇化将使城镇化逐步偏离其真正含义。 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以从事甚至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人口都计算在城镇人口之内,显然是犯了将城镇化水平的数量层面的单项指标夸大的错误。因此,我们比较倾向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近,但滞后的原因要远比第一种说法丰富得多。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城市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和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和促进器,二者相互促进,理想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工业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推进,二者协调发展。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少,再加上户籍制度等制度安排人为地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尽管工业增加值大幅增加,而工业劳动力却增加不多,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农民非农业和城镇化。 城镇化过程也是非农化的过程,城镇不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转向工业就业,也是农民转向服务业就业。综合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工业化,还滞后于非农业化水平。 3.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的过程本应是随着市场化、工业化而发生的,从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向一元社会结构转化、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均发生着深刻变化,城镇化实质上是人口与土地两个层次同步转型的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城镇化被狭义地放大了城市(镇)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乱占耕地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空间失控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城市以一种粗放地方式快速蔓延,大量占用耕地,也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4.“伪城镇化”、“半城镇化”和“不完全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之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9年的46.6%,年均增长接近1个百分点。然而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镇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镇)的各类公共服务。这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具体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在这种以“常住的流动人口”为主要推动力的现行城市化模式,由于没有给予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永久定居的选择,因而城乡人口年龄结构被逐渐倒置,在城市人口生产性提高的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 因此,这种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意味着,城市得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是以农村人口结构扭曲为代价的。在一定程度上,城镇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工的发展为代价而取得的。 5.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 城镇的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自然环境。城镇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由于城镇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所消耗自然资源以及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而引起的。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利用资源的相机减少,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或消耗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城镇的土地和淡水两大资源的直接占用或消耗所占的比重还不高,但在人类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物质消费法则下,全国城镇化发展使用的土地资源占用比例达到20%以上,淡水资源的占用比例达到30%以上。 其次,尽管能源和矿产两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存在于点、线的空间形式,但其资源消费的80%及以上都发生在城镇系统范围之内。 第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家城镇化发育的环境基础损耗或被占用程度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面状”形式(如二氧化碳排放和酸雨),而且存在于“条带状”或“线状”(如河流污染)以及“点状”(如工业和城镇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采掘业的地貌环境破坏)形式。 因此,城镇化的物质消费需求使得整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基础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6.部分大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城市病”的迹象 城市因人口聚集而提升发展效率,但也因此产生更多能耗,交通、水电气热等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过大和过度集中,将出现“城市病”。我国城市的版图正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延伸。 当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人们却惊愕地发现,本应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城市正在遭遇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成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居民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 “城市病”是随着城市扩张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病症。但它像幽灵般始终驱之不散,不仅危害市民的身心健康,降低市民的幸福感,同时也影响并制约城市的发展,加重社会管理成本,使城市发展处于两难境地。 7.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四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阶段,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继续单纯追求城镇化率快速提高,除了城镇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将向着国际化、群落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内涵式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包容性,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过程要与工业化过程相适应,并形成互动格局;第二,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三,城镇化过程中要充分地实现了非农就业的人口在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居住条件等方面福利改善和有效保障,要着力促进了农民市民化;第四,城镇化过程中要避免实现了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资源紧张、生活幸福感下降等“大城市病”。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2023-08-29 13:20:101

怎样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1)城镇化,不可盲目乱来。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配套设施滞后,城镇功能缺失。“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5000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中,一些弊端也显现出来。城镇化速度要不要那么快?  (2)城镇化,农民何去何从?农民进城后的保障怎么解决?目前不少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中,集中出现了农业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仅失地,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工作自然也难找,而城镇规模发展有限,经济结构单一,城镇功能欠缺,以至于无法形成对劳动力有效的吸引,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3)城镇化,如何提升我们的管理?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难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是农民观念的城市化,尤其是地方行政部门管理的城市化,这一点我们应该怎样做?有什么好的措施?      姚林荣:   经济产业化应走在城镇化之前   陈伟鸿(央视主持人):我想问问姚林荣市长你所在的地区,现在的城镇化率是多少?   姚林荣:我们张家港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如今的城镇化率是63%。在城市化进程中,我感觉是苦中有甜,操作过程是苦,作为一个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非常难,但是如果得到老百姓认可、市民认可,比较甜。2011年张家港在全国列第三位人居城市。市民对于城市满意度调查过程中,全国25个城市中间位于第一,所以我感觉到特别欣慰,感觉到甜。   陈伟鸿:姚市长尝到了甜的滋味。您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姚林荣:现在应该说是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地方城市化主要是随着劳动城镇化,所以就业是主要问题。他们两个都是有道理,十万人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最关键还是产业。一个地方必须把产业做上去,产业做的过程中间,交通各方面等城市配套都要跟上去,所以应该围绕产业。为什么我们讲经济,经济发展是中心,但是不是目的,经济发展就是搞产业。一个城市看它的人口结构,看它到底发展水平怎么样,主要是人口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高端人才还是低端人才主要是产业。   陈伟鸿:当身份有改变,农民变成市民的时候,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吗?能够接纳他们融入这个社会吗?   姚林荣:我觉得我们的农民也是一代一代在变化,或者一个一个阶段在变化,早期为什么农民素质很低?就是因为进城的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不够,只能从事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今就不一样了,素质在逐渐提高,走向也逐渐渗透到全国各地,我们自己办大学,我们有科技大学、普通大学,主要培养技工。其他一些城市,整个城市化,引进高端人才,我们希望从依靠劳动力逐步转型升级,更多依靠人才,和大专院校合作非常多。下一步引进科技人才,提升我们的产业。   陈伟鸿:产业化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发展道路上,您遇到过的困难有哪些?能不能挑一个提出来跟大家一块解析解析?   姚林荣:我感觉在整个的推进过程中,实际上应该这样讲,过了几个重要阶段,从产业来谈,这一块问题是体制问题,因为我们最早全部是乡镇办或者县办,县市企业、乡镇企业,后来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出现了双轨制,这个事情没有办法,如果不改掉,不改制,企业就生存不下去,改制争议很大。这个层面上解决了所有体制问题,在2000年之前这段时间完成,之后主要进入民营化开放的发展时期,企业现在的发展,政府创造环境,提供条件,主要还是企业本身是主体,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一个地区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这个企业家团队精神需要政府用心去营造。怎么样形成这样一种很好的氛围,这个过程是很难的。      何永慧:   解放农民生活方式投入新生产领域   何永慧:我是来自遥远的美食文化之都、创业之城的新疆昌吉市。在城镇化进程过程当中,新疆是61%。作为基层的执政者来讲,我们也走了很多曲折的道路,那么作为我们西北,我们西北人喜欢辣,我认为在城镇化发展当中是属于辣阶段。作为基层党委政府,思想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应对挑战。   陈伟鸿:应对挑战做什么方面的准备?   何永慧:城市扩张规划,医保、教育、城市就业。   陈伟鸿:这样一揽子工程,可能不能同时开展、上马,从这当中先挑选哪一项进行?   何永慧:城市公路设施辐射、配套。体现了人文,体现了生活为先导,生产跟随的特点。这是第一点。   陈伟鸿:何书记想法很好,考虑到百姓的需求,显然现实难题摆在面前,您觉得这些难题对您来说是一个难题吗?   何永慧:的确是难题,因为刚才讲的是先治坡,还是先治窝的问题,先治窝解决公共配套问题,先治坡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这两个问题本身不矛盾。   陈伟鸿:有没有人向您个人抱怨过这种不适应?   何永慧:过去有,随着这几年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城乡差距正在缩小,通过我们新疆党委实施了定居富民工程和富民安居工程,解决我们弱势群体问题,劳动力转移和整个全体致富的问题。   陈伟鸿:提供一些居所,让百姓能够安定下来,改变原来游牧的生活习惯。   何永慧:观念的改变和创新,生活习惯的改变,主要缘于生产水平、生活水平提升,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这是我们地方政府或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点多面广,基础设施配套地区的使用问题。   陈伟鸿:那么多人要进城,那么多人从流动变成定居,建安居房绝对不是一栋、两栋的问题。   何永慧:从“十五”末到“十二五”,国家层面和自治区政府方面也在规划,整个需要搬迁的游牧民,按照5到10年合理安排、分布实施、稳步推进,对于国家项目和国家财政资金的转移和地方配套,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搬迁、富民工程,确实解决了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的发展。   牧民定居以后,定得住,稳得下,富得起,解决了问题。定得住,对传统生活生产方式颠覆,由游牧生活到农区或者城区定下来,改变他的生产方式,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就是第三个问题,就是富得起的问题。这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合理妥善、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牧民从遥远的山区搬到农区或者城区以后,他同时拥有两份生产资料,第一生产资料,原有的山区草房,第二份生产资料,他到城区或者农区来了以后,配置他和当地农民、城市、市民同等的生产资料。第三,帮助培训,集中教育,进行劳动力转移,既有固定的以前放牧的和游牧收入,同时又有一个新的打工收入,这样合理解决了刚才提到的问题。   陈伟鸿:什么样人扮演托牛所所长的角色?是政府吗?   何永慧:政府搭台,经济人唱戏,先富起来,制定固定资产,牛圈、羊圈、挤奶器、配送车,牛、羊、马通过托管方式,彻底从游牧民生活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新的生产领域,去打工赚钱,所以这种方式也解决了刚才讲的情况,因为农区没有可放牧的地方,所以这个托牛所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卢跃东:   城镇化应因地而异不要盲目照抄   卢跃东:我来自浙江嘉兴地区的桐乡市,我们的城镇化水平60%左右差不多。   陈伟鸿:你觉得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当中,会有什么难题等着呢?   卢跃东:首先考虑生计问题,怎么活下去,凭什么活下去,所以我觉得就业应该是民生之本,首先得考虑十万人应该到哪里,从事农业也好,还是从事工业,或者进入市场做生意也好,怎么创造条件,接纳他们,首先有活干,有钱赚,这是必要的考虑。   陈伟鸿:这么做有什么难题挑战?   卢跃东:会有挑战,原来一些规划需要改变,还有比如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对于政府来说毕竟产业有限,资金从哪里来,以后要建那么多人口就业城市,平时对于公共设施的维护等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陈伟鸿:怎么提升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卢跃东:中国每一个县城、每一个城镇特色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完全相同的模式适应于哪个镇,我感觉到城镇化进程当中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而异,不要盲目照抄照搬。十多年以前,乌镇还是一个名不见经转的古老的镇,十多年后的今天,乌镇在中国旅游业方面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乌镇的开发模式。原来这个镇一万左右人口,现在每年包括去年,我们乌镇接待的中外游客已经突破了600万人次,欧美国家三四十万人,业绩非常不俗。   为什么说从实际出发,十多年前在讨论乌镇应该走哪条路子时,我们浙江许多地方,鼓励大量发展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许多乡镇都在办工业功能区、小的开发区,所以无论是乌镇干部群众也好,地方党委政府许多领导都感觉到乌镇也应发展工业化路子。当时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考虑到乌镇是一个古镇,有1300多年历史,乌镇处处能看到江南的景象,每个景象都有它的特点。在这个情况之下,审时度势,充分听取方方面面专家学者意见以后,当时市委、市政府力排众议作出重要决策,不应该发展工业,而应该发展旅游,应该充分挖掘展示他的历史文化底蕴,果然短短的十年时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伟鸿:乌镇旅游胜地也有淡季、旺季之分,淡季来临,离开了土地,进城务工是不是感觉很慌张,土地没了,旅游淡季,生活又不行,城里生活怎么得到保证?   卢跃东:实际上,乌镇的情况跟主持人讲得不一样,其他地方旅游景点有很明显的季节性,而我们乌镇具有非常特殊的人文魅力,一年四季游客都不断,白天晚上、周一至周五到周日都是非常满,所以不存在淡季旺季之分。   陈伟鸿:据说卢书记有吸纳更多人更多有才人到乌镇工作的打算,那乌镇能承载了吗?   卢跃东:完全能承载。我们正在进行实质性的大项目,规模总量在两百亿元以上,我们要在原来基础上对乌镇进行转型升级,引进中国养生理念,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养生理念,中西融合,打造成一个中国的新型养生的目的地,所以两百亿的投资可以吸纳非常多的就业人员,所以欢迎喜欢乌镇的人以及愿意参与乌镇建设的就业者到乌镇。
2023-08-29 13:20:211

为什么城镇不能没有文化,如何把传统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特色城镇化阳城现场会,这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针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特色城镇化工作,我强调三点:  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按照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一体化,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了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巴公、北留、润城等一批中心城镇和皇城、东四义等一批具有城镇功能的新农村。可以说,成绩是明显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与发达地区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水平相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相比,我市城镇化的推进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城镇化的总体水平不高。2007年,全国城镇化率是44.9%,全省达到44%,而我市城镇化率只有42.2%,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市政设施还不够健全。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本上还是空白。特别是不少城镇为工矿型城镇,因厂设城、因矿设镇,城镇功能缺失、承载能力低下。三是城市规划还不够科学。拆了建、建了拆,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不强。市区的基础、布局和架构,辖区偏小,中心城市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显现,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作用发挥得不够。五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思想上重视还不够,精力上投入还不大,工作上办法还不多。没有把城镇化放在战略层面来加以谋划和推进,城镇的发展主要靠工业发展的客观拉动和自发推进,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等等。因此,面对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趋势,面对周边地市竞相发展的新热潮,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增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城市越来越主导着世界的经济命脉。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密集区,人口仅占全国的9.29%,地区生产总值却占全国的31%,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的64.67%。因此,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是顺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顺应全市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需要。  二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是落实“五个统筹”的结合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城镇化步伐加快了,城市建设好了,能够有效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能够充分发挥城镇作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依托城镇较好的经济基础,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的解决,进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带动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在当前,在我市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的情况下,加快城镇化步伐,搞好城市建设,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体现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要在“十一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省第一方阵中走在前列,一方面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没有特色城镇化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会受到限制;没有特色城镇化的推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的发展就难以协调;没有特色城镇化的推进,我市的的发展就缺乏动力和后劲。特别是当前,我市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进一步改善,为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创造了条件;全力打造现代化宜居城市的目标,为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境界进一步提升,推进城镇化的意识普遍增强,为我们加快城镇化步伐营造了浓厚氛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目标,更为我们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政策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上来,遵循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规律,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不断开创全市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  在这里重点提六点要求:  一是规划要科学。搞城镇建设,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有些城镇道路修得很好,却经常开挖,楼房建得很漂亮,却设施不配套,广场修得很大,却利用率很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规划不科学。在规划上要舍得花本钱、下功夫,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合理确定城镇的布局、功能和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注重各个方面的协调和衔接,保证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是特色要鲜明。就是要依托各地产业和自然、历史、文化条件进行规划,塑造个性化的形象和品牌,避免简单刻板、“千城一面”。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城镇化进程。特别要做到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展示现代气息与挖掘历史底蕴相结合,健全市场体系与搞好市政建设相结合,改善市民生活与提升市民素质相结合,服务当地和带动市区相结合,让城镇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真正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  三是理念要更新。就是要树立开放思维和现代城市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有亮点,出精品。特别是要搞好城市功能分区设计,比如政务区、商贸区、旅游区、居民区等,以实现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最经济配置、最优化利用,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又不断赋予城市以新的亮点和内涵。要以扩容提质为重点,改旧城、保古建、建新区、创精品,完善市区功能分工,建设一批理念超前、功能先进、融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做到和谐协调、居住舒适。  四是产业要优化。产业发展是特色城镇建设保持强大动力和活力的关键所在。特色城镇化建设如果没有产业发展作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是空壳城镇。我市资源型城镇居多,一定要在这方面引起重视。特别是一些资源接近枯竭的老工矿城镇,一定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好产业置换,因地制宜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进入成熟期发展阶段的工矿城镇,要加速技术创新、引进与推广,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与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条,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发展后劲;新型工矿城镇,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形态。  五是体制要创新。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根本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凡是能推向市场的都要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按照有偿使用、有偿服务的原则,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形成、调整等管理运作机制,善于经营市政公用设施、品牌等城市资本,盘活、用好国有资产;重视开发利用城市无形资产,搞好城市道路、广场冠名权及广告牌位的拍卖,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之路。  六是推进要务实。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既积极主动,又量力而行,既要有大思路、大举措,又要防止脱离实际、劳民伤财;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坚决反对急于求成,盲目攀比,贪大求洋,乱占土地,一哄而上建大广场、大草坪、宽马路等形象工程;坚决反对只注重形象、不注重功能,只注重地上、不注重地下,只注重建设、不注重管理的做法;坚决反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群众特别是征地农民、拆迁居民、下岗职工等群体的实际利益,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实惠。  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   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只有加强领导,奋力拼搏,才能确保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对我市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加强城市建设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来定位、来推进。牢固树立抓城镇化就是抓先进生产力、抓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像抓新型工业化那样,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特色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要投入足够精力抓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不仅要重视宏观指导,而且要亲自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齐抓共管、统筹协调,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注重选拔任用能够卓有成效推进城镇化的领导人才,把那些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有实绩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机构的建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总之,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事关晋城发展,事关全市大局。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众志成城,埋头苦干,全力推进我市特色城镇化进程,为建设经济发达、富裕文明、生态良好、和谐稳定的新晋城做出更大的贡献。俺自个儿拉的,待会儿麻烦你自个儿改一下!!
2023-08-29 13:20:421

新型城镇化该怎样推进

 以改革创新推动城镇化转型升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城镇化一端连接工业化、信息化,一端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最大希望所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最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打造这样的城镇化升级版,必须依靠改革创新驱动,特别是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和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  调整“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  以改革创新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首先应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以明确城镇化方向。我国一度实行积极发展小城镇、适当发展中等城市、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的城镇化方针。这一方针无疑是从当时我国实际出发,符合改革开放前期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力不发达基本国情的。发展小城镇投入少、见效快,既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也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小为主”的城镇化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出来,城镇发展开始向“以大为主”转变。但这只是实践上的转变,城镇化方针并没有调整。  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进步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进程基本上呈S形曲线三阶段走势。第一阶段为S形曲线底部,农村人口主要向中小城镇转移,可称之为乡村城镇化阶段;第二阶段为S形曲线挺起的中部,以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转移和集中为主要特征,可称之为大城市主导阶段;第三阶段为S形曲线顶部,以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为新动向,可称之为逆城镇化阶段。以此衡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期的20年成功走过了第一阶段,随即进入第二阶段,是合乎规律的发展。如果仍然坚持“以小为主”,甚至认为只有突出小城镇式城镇化才是中国特色,那么,在理论上就是一种误读和误导,会模糊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在实践上则会阻碍城镇化的转型升级。近一个时期,农村并村组建中心村、乡镇,中心村、乡镇又急于升级为建制镇,以镇为龙头的城镇化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当前城镇化率超过52%、实际上早已步入“以大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一趋势应引起警觉。因为城镇化效率和效益同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是普遍规律,不顾这一规律,固守以小为主“铺摊子”式的城镇化,势必助长盲目圈地占地、投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升高,使城镇化偏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因此,“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到了需要改革调整到以大为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时候了。
2023-08-29 13:20:522

关于中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为什么城镇化能推动现代化

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究竟是什么关系?过去有人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农业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程度取决于农业发展的水平。这种观点有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经验教训作为支持。当时农民进城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已经进城的农民工被强制回乡务农。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改革表明,农业剩余的不足并非技术制约而是制度制约。随着土地承包制改革使中国人摆脱了吃饭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就开始了真正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发现,在突破了最基本的生存食品供给线之后,农业的发展不仅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科技发展以及专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水平,也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生产规模本身的扩大。在耕地面积不但不能增加,相反还因工业化、城市化而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中国现在人均只有0.1公顷可耕地,欧洲是大约人均4公顷,为我们的40倍,美国大约是人均40公顷,是我们的400倍。因此,中国靠8亿多人口陷在乡村的小农经济显然既不可能发展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也不可能实现今天人们对农产品安全所要求的标准化和全过程监控。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虽然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其中的主导力量已经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根本变化,从20世纪50-60年代的以农业、吃饭问题为约束和主导,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吸纳农民转移就业的城镇化成为城乡统筹的龙头。 既要推动农业的规模经营,促进土地的流转和集中,又不能行政驱动、资本逐利,强迫农民拆房并村上楼,关键是要建立进城农民能顺畅转移落户和自愿放弃农村小块土地和宅基地的机制。这就要逐步改变我国8亿多农村人口大部分处于兼业身份的状况。 如果随着城镇化进程,每年确保至少有2500-3000万农民能在就业城镇完全安家落户,这样在今后20年总共就可减少5-6亿农村户籍人口。以目前城镇户籍只占35%、农村户籍人口占65%计算,也就是20年后农村户籍人口要减少到4亿以下。即便那时假定我们还能保有18亿亩耕地(这显然相当困难),平均每个农村人口也只有4亩多地,每家耕种20亩左右的土地。三四十年之后,农村人口再减半,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那也还有近2亿人,每家农户也只有30-40亩土地。这种耕地规模,与美国家庭农场一般耕种几千上万亩土地,或欧洲的农户耕种几百上千亩土地,显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而与中国人均可耕地相近的日本、韩国,在城市化、现代化实现之后,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以下,专业农户的耕种面积一般也为30-40亩,可以肯定这更会是中国未来的图景。因此很显然,与其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会更多地依赖资本下乡的公司化经营,或者欧洲、美国规模的家庭农场模式,不如说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除东北等少数人少地多的地方外,更适合走的是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专业农户道路。 专业农户是指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将其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农业生产的农户。扶持专业农户的发展,就需要鼓励和用经济手段引导进城落户农民,离乡又离土,放弃农村的土地经营,并在各种农业补贴和扶持政策上向专业农户倾斜,从而逐步减少小规模不专业经营的兼业农户。同时要严格限制非专业农户承包租用土地,防止土地的非农用和非粮用。除城郊少量经济作物以外,那种资本下乡、公司承租大量土地、变农民为农业雇佣者,或者不顾人口资源条件盲目鼓励大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的形式,显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不应受到鼓励和发展。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举家迁移,需要开展如东亚国家和地区随城市化进程的农村土地整理事业,以有利于农地的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专业化。在我国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整理,首先要解决在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产生的以次充好、农地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这里需要借鉴海外农地整理成片条块化的经验,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的土地,必须先行纳入成规模粮田农地的联片条块化,才能验收确认为复垦耕地。水田和旱田必须分类分别补偿验收。因为我们要保的所谓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 实现农村和城镇人口的双向自由迁徙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从占有土地的全部城乡二套房开始普遍征收不动产保有税,可以一方面促进在城镇落户的农民放弃在农村的宅基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我国人口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抑制富裕的城镇居民下乡置业的奢华需求。专业农户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更有利于保护耕地和保证有限耕地的种植效率,抑制下乡置业的富裕城镇居民圈租耕地用于非粮和非农生产目的。
2023-08-29 13:21:021

金融服务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中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贸出口、投资以及消费相继成为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由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必须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其本质特征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换。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纳瑟姆”曲线(如图1),它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而继续上升至70%的区间,是城镇化率上升最快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中国城市化率年均增长0.9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52.57%。若中国的城镇化率今后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持续20年才能达到7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35404万。城镇人口71182万,其中流动人口23600万。乡村人口64222万。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如果扣除未真正市民化的流动人口数,我国的城镇化率将只有35.14%。如果我国在十年内达到70%的城镇化率,以现有人口数为基数静态测算,按国家统计局的口径(简称“窄口径”),需市民化23600万人,每年市民化人数为2360万人;若按扣除流动人口的专家口径(简称“宽口径”),需市民化47200万人,每年市民化人数为4720万人(见表1)。  如果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495%测算,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2258万,2032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9459万人。同样十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窄口径需城镇化人口总数将达24800万人,而宽口径需城镇化49600万人(见表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动态测算要达到70%的城镇化率,我国将有2.48亿~4.96亿农民进入城市,十年间每年“市民化”约2480万~4960万农村人口。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对投资、就业、消费的全方位拉动,进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将推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拉动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新型城镇化仍然会产生新的基建投资空间。以日本为例,日本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速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后半程,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在城镇化率突破70%后,日本的基建投资增速才开始趋稳。据全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全国33270个乡镇中,仅11.7%的乡镇有公园,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全国仅72.3%的镇实施集中供水,而且只有24.5%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全国仅19.4%的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36.7%的镇有垃圾处理站,15.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应该说,我国农村乡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伴随城镇功能完善的需要,在道路、供水、供电、住房、通讯、教育、医疗、文化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将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建设,从而形成巨大的投资需求。  优化结构。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这种演进是需求结构、技术进步趋向以及供给要素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有专家通过计量分析表明,城镇化进程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关系数为0.933,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关系数为0.968,都呈现高度正相关。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实现经济服务化。  增加就业。发展经济学派的托达罗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由于城乡实际收入的差异和获得城市工作可能性的存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必将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在经济服务化背景下,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全球就业的主要部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重一般达70%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期,发达国家新增的就业份额90%以上都被生产性服务业所吸纳。从我国情况看,自2007年至今,服务业已超过工业、农业、建筑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员首次超过农业,早已超过工业、建筑业,成为就业绝对主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为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就地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就业。  促进消费。城镇化可以扩大消费群体。阿瑟·克罗伯把中国人分为两个群体:糊口群体(10亿人以上,主要集中在农村);消费群体(1亿~3亿人)。中国低收入者(糊口群体)有消费欲望但没消费能力。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糊口群体征收,一部分糊口群体转化为消费群体。城镇化可以提高消费水平。从乡村到城市,居民消费明显增加。农村人口的逐步“市民化”,将促使新型城镇中的文化、旅游、休闲、家政、美容等行业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15161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仅5221元,是农村居民的2.9倍,人均高出近1万元。按每年“市民化”人口消费的增加和升级,将极大地促进消费。  缩小差距。增长极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表明,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按照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缩小的。从我国的情况看,城乡差距体现在收入、文化教育、医疗保障、政府公共投入等各个方面。而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将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城镇化将加强公共设施投入,改善城镇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城镇化将提升入城新市民的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应该说,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  城镇化有巨大的资金需求  从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以及国际经验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金融需求。目前,专家学者对城镇化的资金需求预测较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10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如果未来城镇化以每年0.8~1.0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到2020年前后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据此估计,未来全国将有4亿~5亿农民需要在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生活等方面全面实现市民化,若以人均10万元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进行推算,仅此一项,就至少需要40万亿~50万亿元的巨额资金。王文鄢认为,人口城镇化的成本在8万元~50万元/人不等 。  虽然说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但根本的一条就是我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我认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主要体现在城镇公共事业建设、城镇房地产开发、城镇小微企业和城镇居民消费等四个方面。若十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按资金需求静态测算,上述四个方面的银行资金需求估计将达到23.45万亿元(窄口径)~46.9万亿元(宽口径)(见表3)。  城镇公共事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新型城镇化的公共事业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三个方面。这些项目建设,有的纯靠政府投资,有的可以公私合营,有的可以民间投资。但是,这些项目建设共同的特点是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收益有限、偿还期长。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大量依靠的就是银行资金支持。按每市民化1人将需要投入10万元测算,每年需要投入2.48万~4.96万亿元建设资金。即便这些资金中只需要50%的银行贷款,也有1.24万~2.48万亿元。  城镇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居问题。在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必然改变传统的农家小院模式,实现住宅商品化发展。我国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按每年830万户农民市民化(2480万人除以3人/户),每套城镇普通商品住房成本10万元计算,总投资将达8300亿元,需要外部融资将达6600亿元。若按45.8%的贷款比例计算,需银行信贷资金3800亿元;若按宽口径计算则为7600亿元。  城镇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十八大提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持续推动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然促成一大批小微企业创立、成长,产生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从目前全国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与小微企业户数可以测算出,小微企业户均贷款额约90.5万元。假设每年市民化2480万农村人口,2/3为劳动人口(1653万人),其中50%留在小城镇就业则约为827万人,按小微企业户均吸纳就业21人计算,预计将新产生约40万户小微企业,其贷款资金需求将达3600亿元。按宽口径计算贷款资金需求将达到7200亿元。  新城镇居民有大量资金需求。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计划中收入倍增者指的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翻一番。农民创业和扩大再生产将使得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增加,收入的提高和市民化的发展将使得农民消费升级,新市民对居住、交通、娱乐、教育方面的需求增长将带动个人住房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汽车消费贷款需求大量增加。2012年我国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104439亿元,按城镇人口71182万简单测算,人均消费性贷款约1.47万元。而新型城镇化每年市民化2480万人,将新增消费贷款需求3650亿元,按宽口径计算将达到7300亿元。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简单测算看,每年新型城镇化产生的银行信贷资金需求将达2.35万亿~4.69万亿元左右,约占2012年全国新增境内贷款的26.6%~53.2%。可见,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而农村银行机构在城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  银行要助推尽责  根据路径依赖理论,最初的选择决定今后的路径。“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形成自我强化机制。因此,农村银行机构在支持城镇化进程中的机制建设尤为重要。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与配合。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经济的“造血体”,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补齐农村金融短板,已成为促进城乡产业互融和要素流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  实际上,银行支持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政府、小城镇金融消费者和银行自身均有现实意义。对于政府而言,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利用信贷资金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农民而言,可以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新消费观念,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拉动内需和消费;对银行自身而言,可以拓宽客户资源,拓宽中间业务渠道,挖掘丰富的金融财富,增强综合竞争力。  机构下沉  在前几年的机构撤并风潮中,大量的县域分支机构被撤并,有的县市甚至除了农行和农村信用社,没有其他大中型银行机构。要做好城镇化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前瞻性研究,立足长远发展,根据商业可持续和“贴近基层、贴近社区、贴近居民”原则,将机构网点开设到县域、乡镇,发挥熟人、熟地的优势,开展贴身服务。健全服务功能,开通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渠道,提高新型城镇金融服务效率,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  在银行网点的管理上,可以按照网点服务功能与范围,将银行网点分为区域中心型网点、便利型网点和新型自助服务点三种类型。区域中心型网点属于全功能银行,设置在县域或大的乡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便利型网点属于有限功能银行,设置在小型乡镇,以基础性金融服务、收单业务为主,突出低风险、低成本和便利性;新型自助服务点以自助服务为主,配备综合服务终端、助农取款POSE、离行式自助设备等。区域中心型网点负责管理、指导社区便利型网点,并提供业务支持与服务;新型自助服务点作为实体网点的触角与补充,延伸至社区的楼道、药店、超市等社区生活场所,三种类型网点构成层层递进、协作分工、相互支撑的网络体系。  准入放宽  中国城乡差别比较大,农村的区域性差别更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自身的特点,农民信用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土生土长”的“草根”金融。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在鼓励支持现有银行机构向下延伸服务网点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要在坚持“改制不改姓,更名不离农”的总体原则下,加快推动农信社股份制改造。通过协调三方(政府、省联社及属地监管分局)、实时沟通、分类推进、包片督导、按季通报、考核问责等措施,实行“政府+市场”的改革模式。要进一步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条件,允许更多种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和乡镇的布设,尤其是在不发达、欠发达县域的设立,并突出本地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和增资扩股,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民间资本的投资比例。  权力下放  为了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实行了严格的授权管理。但是,由于信贷审批权力逐级上收,审批链条拉长,尽管基层机构享有的企业信息最为真实全面,却因为缺乏应有的信贷决策权,无法及时满足企业有效的信贷需求。而有权审批人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漏损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科学正确决策,只能对难以看准的项目进行否决,导致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的授权授信逐年萎缩,难以适应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掌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特点和信用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划分信贷管理权限,实行分类指导下的区域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风险控制水平高、业务市场广阔、有效信贷项目多的分支机构,适当扩大授权和转授权。实行项目负责制,试行直报审批制,由项目营销负责人直报有权(最终)审批人,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信息漏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资金回流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用以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虚拟资本。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机制运作的主要路径是“以系数法或资产波动法计量不同风险资产所需的经济资本→以增量配置法分配经济资本→以资本回报率评价经营绩效”。由于经济资本管理机制精确、高度的逐利性,必然导致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使得银行机构难以较好地平衡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矛盾。  农村银行机构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建立与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要制订并落实“两个高于”(即“三农”贷款增速要高于GDP增速,高于本单位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管理模型进行优化,即主要在经济资本的分配和考核环节引入调节系数,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入。在经济资本的分配环节,要降低“三农”、城镇化贷款的资本占用系数,按信贷增幅不低于或高于当地GDP增幅的标准配置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在经济资本的考核环节,要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差异的实际,按一定的调节系数下调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期望回报率,提高基层银行机构开展“三农”、城镇化贷款的积极性,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让利于民  2012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作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我国银行业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在实现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实现银行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一方面,突出“免”字,普惠客户。农村银行机构要坚持服务收费“四项原则”,做到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要按照《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免除客户开户、销户手续费,柜台、ATM机具查询服务费及工本费等服务项目费用,降低金融消费者成本负担。  另一方面,强化“让”字,以义取利。农村银行机构要严格按照监管部门整治银行业机构不规范经营行为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落实“七不准”禁止性规定,及时纠正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和强制收费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同时,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的产品,了解你的客户的市场”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三农”、城镇化贷款的利率水平,切实降低农村金融消费者融资成本,坚决杜绝“杀鸡取卵”式的利率定价方式,筑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活用政策  农村银行机构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用好用活政策上有所作为。农村银行机构在坚持执行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同时,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要用改革创新的思想认识政策,用足政策空间,要在同样的政策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着力点,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开展金融服务工作。  2012年底,国家四部委连续下发了一系列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文件,笔者认为目前的平台政策体现为: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加强指导、明确责任,规则不变、弹性掌握。控制总量是指,银监会规定2013年贷款总量不能增加,同时对贷款、非贷款融资实行全口径监测。在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对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分类管理是指,2013年到期的平台贷款,银行可区别情况给予扶持:包括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项目,经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且资本金已到位的重大项目,已列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的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加强指导是指,指导土地储备机构进入名录以获取银行信贷支持。建议政府结合土地储备新规研究对策,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争取其他有土地储备的平台公司尽早进入土地储备名录,满足银行信贷融资的基本条件。明确责任是指,政府平台总体属于财政性风险,控制总量由银行法人机构负责,风险防范的任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规则不变是指,包括控制总量的原则不变,分类管理的方式不变,区别对待的要求不变,逐步化解的路径不变。弹性掌握是指,银行业将积极支持铁路、公路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主动营销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面临新的形势,追求盈利与风险化解之间的关系平衡成为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从美国、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看,竞争压力下银行的风险偏好有所上升,贷款占资产比重平稳上升,存贷比持续提高。因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银行机构必须积极行动,明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注重培育优良客户群,为小城镇建设的稳步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要转变“坐等客户上门”的观念,开展主动营销,多深入企业和乡镇,多走访客户,多倾听客户的声音,在需求中找市场,在服务中寻客户,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融资需求的满足率、覆盖率和满意率。要规范农村城镇化信贷业务运作程序。开展区域评价,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目标市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区域评价报告,为信贷支持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对选定的拓展区域和项目,及时进行金融需求分析,整合产品,制订全面、贴身服务方案,及时开展营销,对于区域整体符合支持条件的,根据该区域特点制订整体服务方案,实行区域整体营销。  创新制度  先进的制度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而制度是人尽其才的保障,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达成工作目标的保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明显有别于以往大城市、大中型企业和大项目的需求。新的金融产品则是农村银行机构有效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工具和手段。农村银行机构要努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规范体系,有针对性的提供差异化产品,推动崭新的金融品种打进农村市场,推动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  一是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推行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促进业务办理效率的提高和资源优化整合。围绕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个人理财等业务,创新开发中间业务品种。对已在大城市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应尽快在县域金融机构推广。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构、网点、人才、信息等优势,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创新,逐步将业务渗透到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产权交易服务等领域。  二是创新担保方式。突破传统担保方式的限制,扩大抵质押贷款范围,接受企业自身用的无形资产(品牌、商标、专利)、集体土地使用权、厂房、宅基地和集镇商铺、库存产品等作为贷款担保;推出中小企业信贷、小企业循环贷款、亲友抱团贷款、企业信用联盟、网贷通等贷款业务;农村小额信贷允许用农作物、农产品、承包的土地使用权等作为抵押获得贷款。  三是创新融资产品。结合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积极开办购建房贷款,支持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所需消费贷款,鼓励农民购买小型农机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通过具有经济实力的村民担保的方式试办助学贷款。努力满足小城镇建设对信贷资金的需要。  四是完善责任追究。农村银行机构要以满足“三农”、城镇化的有效信贷需求和防范风险为原则,以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根本,完善信贷制度、定价策略和考核办法,优化信贷流程,增加信贷投放。要科学设立风险容忍度。对经过条线和内审部门检查认定,信贷人员确已依规操作,恪尽职守的,要依规免除其经济责任,实现尽职免责。  监管激励  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提出的“横山法则”认为,自发的才是最有效的。作为银行监管者,必须要善于完善制度和规则,引导农村银行机构积极主动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监管引导。要完善差别化监管政策,提高农村银行机构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要求,如对农村银行机构的存贷比设立下限要求,要求不低于60%;允许农村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容忍度高于平均不良贷款率的2~3个百分点。参照扶持小微企业做法,降低农村银行机构“涉农”、“涉城镇化”贷款的风险权重至75%。支持农村银行机构发行“城镇化金融债”,补充资金来源支持城镇化建设。要建立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信贷导向评估监测制度,提升农村银行机构金融服务能力和动力。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建立信贷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信贷投入奖励机制,将特殊补贴政策与普惠制农村税收政策相结合,实现偏远地区农村商业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搭建沟通平台。由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定期召开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席会、项目供求信息推介会,及时向金融部门通报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引进、经济运行等情况,及时向金融消费者宣传推介银行的信贷政策、投放重点和金融服务产品等,增进企业与银行部门的相互了解,实现政府决策与金融政策相一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2023-08-29 13:21:14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 陈锡文: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中的三农问题

  在2010一年中,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仍未过去,自然灾害的摧残更为肆虐,通货膨胀的预期在逐步攀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中罔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迫切需要农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巾央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10年的中国农业不负众望,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困扰,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夺取了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的好成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比卜年增产200亿斤左右,将创造粮食年度产量10800亿斤以上的历史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农民收入也将有明显增长,预计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700元以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对于2010年中国战胜各种风险、克服各种困难,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但是,正在继续加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对解决“三农”问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展望2011年,“三农”的状况仍值得高度关注。      农业发展与农产品供求和价格      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历米需面对市场和气候等众多不确定因素,但保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仍然是人们的普遍期望。   从2003年到2010年的七年间,粮食产量从8614亿斤增加到10800亿斤以上,产量增加了约2200亿斤,年均增长率接近3.3%,应当说是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但是,粮食连续增产的时间越长,可能离减产的拐点也就越近。因此,对2011年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既要有足够的危机感,又要努力去争取好的前景。   从中国目前的粮食供求总量看,似乎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总产量10800亿斤左右、总需求10500亿斤左有。正常年景下,满足需求还略有结余。但从粮食供求的地区结构和品种结构看,情形就没有那么乐观。就地区的产需结构而言,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主产区集中。2009年,13个粮食主产区(冀、蒙、辽、古、黑、苏、皖、赣、鲁、豫、鄂、湘、川)的产最合计达7943亿厅,占全国粮食总产的77.1%:11个产销平衡区(晋、桂、渝、黔、滇、藏、陕、甘、宁、青、新)粮食产量合计1686亿厅,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6.4%:七个粮食主销区(京、津、沪、浙、闽、粤、琼1)粮食产量合计67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的6.5%。其中,七个主销区2009年的粮食总需求达1945亿斤,自给率仅为34.6%,比2005年又下降了4.7个百分点。   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水资源更为短缺的北方地区倾斜,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其可持续性如何,令人忧虑。   就粮食品种的产需结构而言,稻谷尤其是粳稻明显处于紧平衡,玉米基本平衡,小麦可略有结余,但大豆的供求缺口在持续扩人。2009年中国进口大豆4255万吨,差不多是国内产量的三倍,进U量占到了全球大豆贸易量的53%,此外,还进口植物油816万吨。而随着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和畜牧业对饲料消费的进一步增长,预汁2010年进口大豆将超过4800万吨。随着某些农产品进口量增加、自给率下降,国际市场价格对这些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近两三年的情况已经证明,国际市场大豆和油料涨价,国内的油脂也只能跟着涨价;大豆涨价,豆饼就涨价;豆饼涨价,饲料就涨价;饲料涨价,肉禽蛋奶也都得跟着涨价。这足在中国某些农产品产能不足、自给率下降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应该说,在中国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水平之下,中国农产品的综合消费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据保守估计,按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计算,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至少相当于利用了境外6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此为调节农产品价格难度加大的一大原因。   2010年,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之所以出现扑朔迷离的局面,是因为像绿豆、大蒜这样的小品种,以及蔬菜、水果等生鲜产品,也都面临着各自前所未有的挑战。绿豆、大蒜等小品种,除了产量的波动,正越来越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致使它们越来越呈现出金融产品的属性。而生鲜产品的价格波动,则除了受自然火害的影响,还在于城镇扩张对近郊上地的人量占用,迫使其产区越来越远离消费的中心市场,以及城区内普通菜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大幅减少乃至消失。   总结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的经验可以看出,一是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会减;二是上升的农产品价格对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调动。因此,如气候等因素正常,2011年的主要农产品供给应不致出现短缺局面。但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消费的中心市场越来越远离产区、部分农产品正在向投资品转化,以及突发性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增加发行的货币与贷款,将使得2011年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焦点。      工业化城镇化中的农村土地      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除了将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外,还将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因此工业化和城镇化必将逐步占用农村的土地,这是符合规律的。中国国情决定,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既要关注耕地减少的数量,又要注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否则,我们将难以保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耕地日渐减少使国人越来越感觉到它的珍贵。近年来,违规侵占耕地,用于城镇建设的势头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而满足城镇化对建设用地新需求的途径,则更多地转向了以减少农民宅基地和村庄建设用地的办法,将集约下来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进城。这在具备条件的地方,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但对于人多数传统农区而言,则充满着太多不确定性。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镇的扩张是一个快变量;而乡村的消亡则是一个慢变量。以拆除农民住宅、撤并村庄的办法,来将农村节约的建设用地用于城镇,固然解决了城镇扩张缺地的问题,但却把诸多的矛盾和冲突留给了乡村和农民。尤其是拆村并居后集中居住的农民,由于没能改变生产方式,却必须改变生活方式,便往往陷入因收入没有增加而生活费用明显高涨而入不敷出的窘境,或者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使新房成为空房。   以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城镇扩张所占用的耕地,将会在逐步发生的村庄自然消亡中得到补偿。因此,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需要,而适当增加建设用地的指标,比机械地追求当年耕地的占补平衡可能更为理性,更能减少社会摩擦。当然,这需要有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来控制,需要有对地方政府在土地占用上的有效约束机制。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必须的,但应当在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和农地农用的前提下推进。   土地用途管制是世界各国实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国也不能例外,否则就 难以使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等,涉及全社会发展长远利益的资源得到足够保护。而农地农用,在中国现阶段不仅是指耕地的用途不能随意改变,而且还指耕地只应由农民使用,农村的建设用地只能由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自己使用。否则,农民的土地权益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而土地的用途管制也难免不被冲破。为此,必须抓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长久不变的政策,使农民在二[业化、城镇化的大潮中拥有可供遮风避浪的港湾。   土地对中国农村来说,不仅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还是经济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载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还必须考虑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稳定,这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民财产权益的当务之急。要加快构建让农民更多分享农地依法转用后增值收益的机制。要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要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应允许继续保留集体土地的性质,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主要是乡镇企业用地),应允许通过有形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平等权益。      城镇化与农民转市民      在中国城镇化率大幅提高的表象中,隐含着一个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进城农民的身份转变问题。   如果扣除在城镇就业,但未享受到市民待遇的农民工及其家属,保守的估计是,目前公布的城镇化率将降低10个-12个百分点。随着进城农民工数最的日渐庞大,其身份转变和享受市民待遇问题,已成为城镇中日渐突出的一大社会矛盾。   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化解这一矛盾的具体措施。较有影响的是,让进城农民以上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的“两换”措施。但实际上“两换”很难真正行得通。首先是要让公民交出自己的合法财产权益,才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与法无据,不合情理。其次是进城的农民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原有的土地和住宅散处于各自的村落,即便交出了“两权”,其耕地与宅基地也均属其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与政府并不相干。   实际上,农民要转为市民,就必须在城镇拥有相对稳定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要实现真正自由迁徙,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制度相同、水平相当、可异地接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加大力度建设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使其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才是农民转为市民的最可靠保证。当然,这只能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单纯依靠大中城市吸纳,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因此,才需要发展小城市、小城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中国达到人口高峰的2030年前后,总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届时即便城镇化率达到了70%,生活在农村的人口仍有4.5亿之巨。保障生活在农村的这部分人共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   因此,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两个并行不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行不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并行不悖。这是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国家的必然选择。
2023-08-29 13:21:231

城市化的结果是什么

首先是工作岗位多。在农村中没有太多的岗位,农民想要打工只能去县城或者外面才行。开启了城镇化的建造,那么就会吸引着更多商人来到村子里进行工厂的建造,农民的工作岗位就会增加,对于农民来说有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可以更好的进行生活,因此很多的农民不需要在外面就可以赚上大钱。不利之处是城镇化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剧,交通拥堵。不过这些都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最终也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2023-08-29 13:22:062

城镇化的不断加速,会对农村造成什么影响?

农村越来越穷
2023-08-29 13:22:165

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用“以产带城”的模式打造城市品牌形象  说到城市品牌一般我们都会想到是旅游的开发,而不会想到一个城市的产业。用旅游托起一个城市的品牌是较为常见和传统的做法。而用产业来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或者说认识一个城市,这在当下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显得非常独特。  产业能否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树立,通过这些年城市发展的走向与趋势,用产业特点承载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是完全可能的。  “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经历了滞后城镇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后,中国城镇化进入到与重新工业化阶段相适应的城镇化基本实现阶段。  数据显示,过去的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每年平均以1%~1.2%的速度上涨,按此预测未来还需要15~20年时间才能达到70%,未来十年每年至少新增1200万城市人口。  这么多的人进入城市或者农村变成城镇,这些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产业创新上来。于是,各类城市用建立产业新城的方式来推动城镇化发展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当一个城市的产业形成了某种特点就可能成为外界认知这个城市品牌的焦点。这对于很多没有历史文化旅游传统资源的城市,特别中小城市突破城市品牌认知瓶颈起到了核心突破的作用。  用产业聚集的方式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算是找到了品牌形象最为核心的支撑点。这比完全硬撑着搞哪些假的,还充满争议的所谓名人故里,哲人家乡,神话故乡要强不知多少倍。  前次我看到湖北一国家级贫困县,为了提振县域经济实力,欲在县城核心地带打造全国最大牛织女故里公园,建城后却无人问津;还有同样的思路,河南安阳号刨出了“曹操幕”,山东吉县刨出了“如娲遗骨”,山东阳谷、山东临清、安微黄山挣创西门庆;山东、河南、福建、甘肃、江苏连云港、山西娄烦抢孙悟空;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株洲、湖南会同抢炎帝等等,这些掘古、造古式动机无一不与旅游经济息息相关。  各级政府与其搞这些脑震荡式的旅游经济产品,还真不如直接切入产业经济模式,搞出一个产业特色来,促进城市和和谐发展,真正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这种方式来得很直接,效果看得见。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以产业带城模式,一种用一个开发区、工业园区、试验区或先行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三化"建设,来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所提升,这一般多为政府牵头运做,企业参与共建。像苏州工业园的建立就是用政府投资、政府运作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一种是用政府和企业共建的园区模式。也可以叫“自下而上”的产业新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基于产业特点打造一个具有鲜明城市个性的新产业聚集地。  如河北廊坊的一个固安工业园区就占到固安县工业产值比例达50%,可以说固安经济的半壁江山是由这个新园区带动的。而固安的经济增速也从廊坊市排名的靠后位置一跃为第一。  由此可见,产业带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正是因为这种产业的带动与发展,也传播告知了固安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小县城的城市形象。他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与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三大核心产业方向。在功能服务上清晰定位,在产业方向上严格执行,以确保他产业方向的精准高效。  以产业推动城市品牌发展是一种双轮驱动、双向提升的效果,产业新城促城市新形象的建立,城市新形象带产业新城全面发展。况且产业新城都要有自己唯一性的特点,要有绝对性的差异,才能形成产业优势,而这种优势力却正是打造特色城市魅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两者是共生共荣的,当然,主要是产业趋动城市形象品牌。  以业带城是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的区域开发模式,体现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双向融合,其形成路径是通过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产城一体化,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匹配和融合发展。以产带城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园区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产业新城实施的理念是"以产带城,以城促产",实现产城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城市型经济转型。  以产带城产业选择与地域选择,一般都聚焦城市周边地带、快速轨道线的衔接地带、城乡落差较大的“洼地”。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可使政府的力量与企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市场的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产生产业链式的长效发展效果。  品牌传播“两路径”选择  和产品品牌传播一样,一个城市的品牌塑造,首先要解决“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到哪里去?”不把这些东西弄清楚,城市品牌将如何树立?当然,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就要实施“两路径”方法,即规划先行、建设跟上,招商为王。这是技术层面的,其次是由开发区“或先行区等其它说法都行”、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技术层面的就是要做好规划,规划之中要有观点,不要都是材料的汇集,要有定性的评论与要求。同时,各个专项的子规划与主规划不应相对立。建设跟上是要让产业圆区有内容可看,有功能来支撑,而不能完全是一个概念,纯概念不是一个品牌的全部内容。最后城市产业园区还要有更多的企业参与,招商不能凭空瞎说,而是字字句句都能落到实处。要做到这一条,才能形成以产带城,以产兴城的良好格局。  以产兴城,重要的是要把你这个产说清晰,说明白,一个谁都说不明白的产,是这无法进行品牌传播的。说这个产业之城的特点,卖点,买点,这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的认知选择都至关重要,只要找到了第一认知点。也可能是从位置入手,也可能是从价值入手,也可能是从环境入手,应该说,这个城市在哪个方面能优先让受众认知,就应从哪入手。先让别人认知你在哪,是干什么的,再认知你的价值也不迟。  如河北燕郊经济开发区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从位置出发的:北京东燕郊。因为他的目标受众是北京,诉求的信息就让别人知道他在哪就可以了。再如河北固安,在以前是人所未闻,虽离北京很近,为了获得城市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他也以位置角度为城市形象定位“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可能从位置角度切入是这些城市的最大优势与特点,因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以上两个例子来看,有时成功的城市品牌定位,并非要从核心的价值理念入手,从位置入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主要是形象的社会与市场层面的认知,用品牌形象力来传播城市的核心价值观与城市精神,并以此来凝聚城市人民的思想行为并能成为一种品牌理念的形为载体。只有这样,品牌形象才能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营销动力与产业项目的销售力量,为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共建幸福城市。文/郑新安原文地址:http://www.bfbrand.com/zangle/zangle00172.htm  
2023-08-29 13:24:003

为什么要推进城镇化?

你的问题是个很专业的问题哦。国内外学术界观点: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是21世界,全球经济增长的二个最重要的引擎。中国的社会结构制约经济发展,中国是全球少数城镇化率没有达到50%的国家。不在本地城镇化就在外地城镇化,土地需要集约,发展足够的支撑城镇的产业,吸纳就业。
2023-08-29 13:24:202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前景怎样

现在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政府并没有做好相关的配套准备,现在的矛盾已经很大,并且会越来越大!
2023-08-29 13:24:283

城市化进程对于一个国家有哪些重要意义?

一个城市进化发展迅速,象征国力更加强大,国家更加繁荣,由此千万城市组成国家,结果可想而知
2023-08-29 13:24:403

幼师的自我介绍应该怎么说

幼儿园工作计划中,家长工作计划已是重要内容。共同教育好幼儿,使幼儿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这不只是幼儿老师的责任。想要达到家园互动,共同教育。幼儿老师必须使家长及时,全面的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从而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新年度制定出了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幼师和老师一样,也是祖国的栋梁
2023-08-29 13:24:123

描写寒食节的诗句,诗词名言名句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贯休《寒食郊外》 .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白居易《寒食》 .春光何止二分空,寒食都无数日中。——陆游《山园杂咏·春光何止二分空》 .洒梨花,雨霏霏,寒食。——贯云石《大石调·好观音·怨恨》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王建《宫词一百首》 .因思前事,洞房佳宴,正值寒食。——周邦彦《瑞鹤仙·暖烟笼细柳》 .春光何止二分空,寒食都无数日中。——陆游《山园杂咏·春光何止二分空》 .樱小杏青寒食后。衣换缕金轻绣。——张先《清平乐·清歌逐酒》 .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徐铉《从兄龙武将军没于边戍,过旧营宅作》 .寒食飞红满帝城。慈乌相对立,柳青青。——姜夔《小重山令·寒食飞红满帝城》 .上庸寒食已无花,山木青青吐嫩芽。——张嵲《建炎庚戌溃兵狂襄汉寒食阻趋光作拜扫追慕痛·上庸寒食已无花》 .落梅暑雨消残粉,云重烟深寒食近。——冯延巳《上行杯·落梅暑雨消残粉》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王昌龄《寒食即事》 .闻道今年寒食日,东山旧路独行迟。——刘禹锡《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可惜寒食球,掷此傍路坑。——韩愈《石鼎联句》 .朝朝寒食笙歌奏,百年间有限风流。——任昱《正宫·小梁州·春怀》 .可惜寒食球,掷此傍路坑。——韩愈《石鼎联句》 .渭城寒食罢,送客归远道。乌帽背斜晖,青骊踏春草。——韩翃《送李明府赴滑州》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欧阳修《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废园起垡鸣窃脂,寒食如应通祭扫。——谢翱《城西废园》 .黄金万缕风牵细。寒食初头春有味。——柳永《木兰花·黄金万缕风牵细》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李渔《清明前一日》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自笑东风过寒食,茂陵寥落未知春。——许浑《寄献三川守刘公》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李贺《感讽五首》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容若《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韩偓《寒食夜》 .江树春云野水,梨花暮雨寒食。——张可久《满庭芳·感兴简王公》 .寒食桐阴下,春风柳林侧。——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寒食禁烟,寻芳人倦。醉墨银笺,新词罗扇,小袖金鞭。——张可久《中吕·上小楼》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白居易《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王建《宫词一百首》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风光连日直,阴雨半朝归。——韩愈《寒食直归遇雨》 .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韩偓《夕阳》 .寥落将寒食,羁离念故京。——梅尧臣《春晴对月》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吴潜《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 .寒食山州百色喧,春风花雨暗川原。——秦观《题法海平闍黎》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韩偓《想得》 .故山入梦草芊芊,半窗疏雨寒食天。——林景熙《青感》 .长忆去年寒食夜,杏花零落雨霏霏。——吴融《忆街西所居》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喜见花。——崔颢《渭城少年行》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李绅《江南暮春寄家》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寒食今年, *** 山下蛮江左。竹篱烟锁。何处求新火。——陈与义《点绛唇·寒食今年》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 .长亭芳草路。寒食谁家墓。——刘辰翁《菩萨蛮·春日山行》 .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林景熙《梦中作·珠凫玉雁又成埃》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杜甫《寒食》 .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韩偓《夕阳》 .纷纷花雨红成阵,冷酒青梅寒食近。——贺铸《木兰花·朝来著眼沙头认》 .寒食不多时。燕燕才归。杏花零落水痕肥。——张炎《浪淘沙·寒食不多时》 .寒食不多时。燕燕才归。杏花零落水痕肥。——张炎《浪淘沙·寒食不多时》 .早晚到家春欲尽,今年寒食月初圆。——窦巩《南阳道中作》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元稹《使东川·清明日》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孟浩然《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寒食来时池馆,旧东风。——吴文英《乌夜啼·题赵三畏舍馆海棠》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严维《送房元直赴北京》 .废园起垡鸣窃脂,寒食如应通祭扫。——谢翱《城西废园》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落梅暑雨消残粉,云重烟深寒食近。——冯延巳《上行杯·落梅暑雨消残粉》 .晴未决。晴远缺。一番寒食,满村啼鴂。——刘辰翁《摘红英·赋花朝月晴》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早晚到家春欲尽,今年寒食月初圆。——窦巩《南阳道中作》 .故园坟树想青葱,寒食风光泪眼中。——张嵲《建炎庚戌溃兵狂襄汉寒食阻趋光作拜扫追慕痛·故园坟树想青葱》 .万井追寒食,闲扉独不开。——齐己《寒食日怀寄友人》 .清明寒食荒城晚,燕子梨花细雨愁。——仇远《和韵胡希圣湖上》 .寥落将寒食,羁离念故京。——梅尧臣《春晴对月》 .美人寒食事春风,折尽青青赏尽红。——薛能《寒食日题》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早晚到家春欲尽,今年寒食月初圆。——窦巩《南阳道中作》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 .十里笙歌声不绝,不待清明寒食节。——陆游《春游·镜湖春游甲吴越》 .红索新晴,翠阴寒食,天涯倦客重归。——吴文英《西平乐慢·岸压邮亭》 .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玳帽筵中爇宝香,真个是朝朝寒食。——高明《戏文·蔡伯喈琵琶记》 .洛阳寒食苦多风,扫荡春华一半空。——吴融《途中阻风》 .燕子楼头作寒食。月明空照合欢床,霓裳舞罢犹无力。——毛滂《调笑·中秀外谁争怜》 .去时节杨柳西风秋日,如今又过了梨花暮雨寒食。——郑光祖《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 .清明寒食荒城晚,燕子梨花细雨愁。——仇远《和韵胡希圣湖上》 .避难不知寒食,和愁大过清明。——汪元量《清明》 .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沈佺期《岭表逢寒食》 .一杯寒食酒,珍重送君行。——徐铉《送钱副使黎阳发运》 .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王建《宫词一百首》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张籍《舞曲歌辞·白纻歌》 .寒食春城秀句,趁花飞入宫墙。——吴文英《木兰花慢·饯韩似斋赴江东鹾幕》 .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徐铉《从兄龙武将军没于边戍,过旧营宅作》 .伤心寒食当时事,梦想流莺下苑墙。——张元干《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二首·往昔升平客大梁》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 .光风千日暖,寒食百花燃。——韩翃《送蒋员外端公归淮南》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後日重来寒食近,杏花林外见青山。——贺铸《再游西城》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欧阳修《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元稹《寒食日》 .青餈旋捣作寒食,白葛预裁充暑衣。——陆游《晚春感事·风恶房栊燕子归》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齐己《寒节日寄乡友》 .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元稹《寒食夜》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去日丁宁别,情知寒食归。——王建《春意二首》 .光风千日暖,寒食百花燃。——韩翃《送蒋员外端公归淮南》 .不知杨六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白居易《寒食日寄杨东川》 .寒食春城秀句,趁花飞入宫墙。——吴文英《木兰花慢·饯韩似斋赴江东鹾幕》 .寒食不多时。燕燕才归。杏花零落水痕肥。——张炎《浪淘沙·寒食不多时》 .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卢纶《舟中寒食》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 .梨花度寒食,客子未春衣。——钱起《下第题长安客舍》 .今朝寒食行野外,绿杨匝岸蒲生迸。——韩愈《寒食日出游》 .寒食相思堤上路,行云应在孤山畔。——吴文英《倦寻芳·暮帆挂雨》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其二)》 .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张籍《北邙行》 .相劝一杯寒食酒,几多辛苦到春风。——赵嘏《赠皇甫垣》 .寒食晴阳少,江南此候同。——贺铸《清明病中》 .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风光连日直,阴雨半朝归。——韩愈《寒食直归遇雨》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张籍《舞曲歌辞·白纻歌》 .寒食西郊湖畔路。天低野阔山无数。——张元干《渔家傲·寒日西郊湖畔路》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齐己《寒节日寄乡友》 .纷纷花雨红成阵,冷酒青梅寒食近。——贺铸《木兰花·朝来著眼沙头认》 .青餈旋捣作寒食,白葛预裁充暑衣。——陆游《晚春感事·风恶房栊燕子归》 .斗酒对寒食,杂花宜晚晴。——李颀《春送从叔游襄阳》 .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韩偓《寒食夜有寄》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韩偓《三月》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又向蛮方作寒食,强持扈酒对梨花。——陆游《寒食·峡云烘日欲成霞》 .今朝寒食行野外,绿杨匝岸蒲生迸。——韩愈《寒食日出游》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一年春分处,寒食一百五。——刘宰《送李果州·一年春分处》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薛能《春日书怀》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杂诗》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齐己《海棠花》 .寒食禁烟,寻芳人倦。醉墨银笺,新词罗扇,小袖金鞭。——张可久《中吕·上小楼》 .落花寒食东风雨,漠漠长陵抔土。——刘辰翁《摸鱼儿·三百年》 .可惜寒食球,掷此傍路坑。——韩愈《石鼎联句》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雪飞寒食后,城闭夕阳中。——朱彝尊《晚次崞县》 .京中曹局无多事,寒食贫儿要在家。——张籍《寒食忆归》 .纵令寒食过,犹有镜中花。——皇甫冉《徐州送丘侍御之越》 .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李德裕《清明后忆山中》 .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陆游《蝶恋花·离小益作》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韩偓《避地寒食》 .却忆去年寒食会,看花犹在水堂前。——王建《上田仆射》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林景熙《梦中作·珠凫玉雁又成埃》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马致远《四块玉·叹世》 .丰年寒食节,美景洛阳城。——白居易《六年寒食洛下宴游,赠冯、李二少尹》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江上闻莺禁火时,百花开尽柳依依。——崔道融《寒食客中有怀》 .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周邦彦《应天长·条风布暖》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许浑《途中寒食》 .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陆游《蝶恋花·离小益作》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辛弃疾《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 .青餈旋捣作寒食,白葛预裁充暑衣。——陆游《晚春感事·风恶房栊燕子归》 .长忆去年寒食夜,杏花零落雨霏霏。——吴融《忆街西所居》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其二)》 .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司空图《句》 .桃杏枝头春才半,寒食清明又是。——吴潜《贺新郎·笑口开能几》 .去日丁宁别,情知寒食归。——王建《春意二首》 .路旁寒食行人尽,独占春愁在路旁。——白居易《途中寒食》 .抛掷风光负寒食,曾来未省似今年。——白居易《病后寒食》 .故山入梦草芊芊,半窗疏雨寒食天。——林景熙《青感》 .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朱敦儒《念奴娇·别离情绪》 .今年寒食倍心寒,不独松楸感涕潸。——陈著《次韵前人寒食》 .江树春云野水,梨花暮雨寒食。——张可久《满庭芳·感兴简王公》 .避难不知寒食,和愁大过清明。——汪元量《清明》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贯休《寒食郊外》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寒食来时池馆,旧东风。——吴文英《乌夜啼·题赵三畏舍馆海棠》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一杯寒食酒,万里故园花。——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江城寒食下,花木惨离魂。——李频《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 .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韩偓《夕阳》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 .满眼有花寒食下,一家无信楚江边。——杜荀鹤《长安春感》 .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白居易《寒食日过枣团店》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插羽满浮寒食酒,倚栏同忆故山薇。——叶绍翁《敬陪直院右史上已后一日西斋之集》 .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徐铉《从兄龙武将军没于边戍,过旧营宅作》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王涯《宫词三十首》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毬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林景熙《梦中作·珠凫玉雁又成埃》 .寒食江天气最清,庾公晨望动高情。——皎然《奉和陆中丞使君长源寒食日作》 .三月寒食时,日色浓于酒。——崔道融《春晚》 .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皎然《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 .玳帽筵中爇宝香,真个是朝朝寒食。——高明《戏文·蔡伯喈琵琶记》 .自笑东风过寒食,茂陵寥落未知春。——许浑《寄献三川守刘公》 .一月三回寒食会,春光应不负今年。——白居易《会昌元年春五绝句·赠举之仆射》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喜见花。——崔颢《渭城少年行》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桃杏枝头春才半,寒食清明又是。——吴潜《贺新郎·笑口开能几》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齐己《寒节日寄乡友》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张籍《北邙行》 .长亭芳草路。寒食谁家墓。——刘辰翁《菩萨蛮·春日山行》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 .寒食无风雨。记得当时游冶处。桂底一身香露。——张炎《清平乐·过金桂轩坟园》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张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李贺《感讽五首》 .逆旅中过寒食,见点点残红飞絮白,夕阳影里啼蜀魄。——施耐庵《戏文·幽闺记》 .马跃绿螭金络脑。寒食乍临新晓。——张先《清平乐·青袍如草》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 .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沈佺期《岭表逢寒食》 .燕子楼头作寒食。月明空照合欢床,霓裳舞罢犹无力。——毛滂《调笑·中秀外谁争怜》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晏殊《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 .只恐思乡情味恶,怎禁寒食清明里。——吴潜《满江红·芳景无多》 .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李贺《感讽五首》 .江树春云野水,梨花暮雨寒食。——张可久《满庭芳·感兴简王公》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风光连日直,阴雨半朝归。——韩愈《寒食直归遇雨》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崔道融《寒食夜》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李渔《清明前一日》 .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卢纶《舟中寒食》 .路旁寒食行人尽,独占春愁在路旁。——白居易《途中寒食》 .千万求方好将息,杏花寒食的同行。——王建《留别张广文》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贯休《寒食郊外》 .江头疏雨轻烟。寒食落花天。——陆游《极相思·江头疏雨轻烟》 .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元稹《杂忆五首》 .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白居易《闲游即事》 .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白居易《寒食日过枣团店》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杜甫《清明二首》 .受降城下草离离,寒食清明只自悲。——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受降城下草离离》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韩偓《想得》 .欢盟误。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去岁清明日,南巴古郡楼。今年寒食夜,西省凤池头。——白居易《中书连直,寒食不归,因怀元九》 .洛阳寒食苦多风,扫荡春华一半空。——吴融《途中阻风》 .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林景熙《梦中作·珠凫玉雁又成埃》 .鸟啼寒食雨,花落暮春风。——姚合《送马戴下第客游》 .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徐铉《从兄龙武将军没于边戍,过旧营宅作》 .处处逢花,家家插柳。政寒食、清明时候。——戴复古《锦帐春·处处逢花》 .睡红醉缬。还是催、寒食看花时节。——吴文英《浪淘沙慢·夷则商赋李尚书山园》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李清照《怨王孙·春暮》 .处处逢花,家家插柳。政寒食、清明时候。——戴复古《锦帐春·处处逢花》 .洛阳寒食苦多风,扫荡春华一半空。——吴融《途中阻风》 .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为佳。——辛弃疾《玉蝴蝶·古道行人来去》 .万井追寒食,闲扉独不开。——齐己《寒食日怀寄友人》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柳中庸《寒食戏赠》 .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史达祖《阳春曲·杏花烟》 .因思前事,洞房佳宴,正值寒食。——周邦彦《瑞鹤仙·暖烟笼细柳》 .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王涯《宫词三十首》 .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张元干《柳梢青·清山浮碧》 .扬州寒食春风寺,看遍花枝尽不如。——赵嘏《赠歙州妓》 .江天近寒食,林外过轻雷。——陆游《小雨·小雨明复闇》 .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张炎《阮郎归·有怀北游》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元稹《使东川·清明日》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鶗鴂声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阳楼。——赵嘏《寒食遣怀》 .关中寒食雨,湖上暑衣天。——李频《送狄明府赴九江》 .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李德裕《望伊川》 .寒食晴阳少,江南此候同。——贺铸《清明病中》 .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沈佺期《岭表逢寒食》 .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王建《宫词一百首》 .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李贺《感讽五首》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休对晴天暖日,轻可地过了寒食。——施耐庵《戏文·幽闺记》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崔道融《寒食夜》 .红杏梢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毛滂《蝶恋花·寒食》 .春光何止二分空,寒食都无数日中。——陆游《山园杂咏·春光何止二分空》 .寒食晴阳少,江南此候同。——贺铸《清明病中》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张籍《寒食看花》 .可怜寒食街中郎,早起著得单衣裳。——王建《春来曲》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2023-08-29 13:24:131

学生会干部考核条例

学生会干部考核条例为了更好加强对协会自身的管理,提高协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明确协会干部管理职责,特制定协会干部考核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例会制度 1、每周一次例会,会议主要内容总结上周工作情况,布置本周的工作任务,每次例会必须做好会议记录,以便会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2、每次例会不得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二次视作缺席一次。 3、例会请假必须以书面形式报主席团批准,办公室备案,例会期间原则上不予给假。无故缺席一次者给予学生会内部通报批评,二次给予警告,三次开除。二、值班值勤制度 1、值班值勤人员必须按时到岗到位,着装整齐,姿态端正,有礼节礼貌,认真做好值班值勤工作,负起责任,做到敢抓敢管。 2、值班值勤人员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校外人员不得进入教学楼,以便团委及主席团随时检查值班值勤情况。 3、值班值勤人员无故或擅自离岗者,如发现三次作自动退出处理。迟到或早退两次按缺席一次处理。 4、值班值勤人员在工作期间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漏报、瞒报或徇私舞弊者,发现要给予严肃处理或清除出学生会队伍。三、工作态度考核 1、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有正义感,能起到表率作用。 2、在职期间,工作积极进取,表现良好且无违纪处理。 3、在工作中,能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4、能经常向团委领导老师汇报工作交流思想。 5、领导交办的任务能及时完成,无拖延现象,敬业精神较强。四、工作会议记录的考核 1、每次例会必须要有会议记录,内容完整详实。 2、会议记录必须内容准确、详细、书写工整清楚。 3、会议记录要求每月上交一次,由学生会办公室检查,团委抽查。 五、工作计划的考核 1、各部部长必须要在学期开始前根据本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工作计划,报校团委审批。 2、各部要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落实。 3、工作计划要求合理、清楚、务实。 六、工作总结的考核 1、每学期末各部部长(副部长)要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情况。 2、学生会全体成员每学期末上交个人小结(述职报告)一份。 3、总结报告要求简洁、实事求是,由本人书写完成。 七、评分标准 满分为140(加分项:55分 扣分项;85分)(一)加分项: 1、学习成绩优秀,获奖学金者每人次加10分。 2、被评为“优秀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及受校通报表扬的每人次加10分。 3、积极向团委、学生会建议、申请、并成功组织开展活动者,每人次加5分。 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且成绩突出的,每人次加 5分。 5、勇于对校学生会成员或在校学生的违纪或不良行为进行举报、揭发者,每人次加10分。 6、对于月全勤的成员,每月加5分。 7、做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的,贡献较大的每人次加10份。(二)扣分项: 1、校级会议、学生会内部会议等,无故缺席一次扣10分;迟到一次扣5分;事假扣2分。2、学校及学生会开展的集体活动、劳动等,无故缺席一次扣10分;迟到一次扣5分;事假扣1分。(注:对于连续两次无故缺勤的,进行内部通报批评处理,取消一切评优资格)。 3、若有醉酒闹事、打架、徇私舞弊、上课时间上网,考试作弊等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立即开除。4、被老师、学生反映行为不检者,一经查实,每人次扣10分,并给予学生会内部通报批评,未按时完成任务或工作失职,受老师批评者,每人次扣10分。 5、顶撞上级与部员吵架者每人次扣10分。6、所在宿舍被评为“每月最差宿舍”者,每人次扣5分。 7、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欠交者,每人次扣10分。迟交者每人次扣3分。 8、学期操行分低于80分者扣5分。几点注意事项:1、各部门接到团委及学生会办公室的考核通知后,要积极配合,不得无故拖延时间和不认真完成工作。 2、在考核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干部资格。 3、群众意见或举报一经查实将作为干部在具体工作中成绩的重要考核依据。 4、一个学期的考核分低于90分者,本学期末不能参与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低于60分者给予开除处理。 5、考核制度有学生会委员共同监督,由办公室执行。考核分每月公布于办公室内,学期末进行统计,给予批评或表扬。
2023-08-29 13:24:141

如何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 二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 三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四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提升个人执行力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你按“严、实、快、新”四字要求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成功!
2023-08-29 13:24:145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随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等。本人根据平时的学习思考、听课调研等,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对于大部分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所以,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学习小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即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各组间力求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地展开小组竞赛。小组中的成员要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增强自信心。      二、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      一项需要分工且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行为的最基本条件。教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很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的设计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而且,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学习有困难,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   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位教师在执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地让学生提出合作的任务,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首先这位老师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对这个问题,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复,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这时许多学生几乎同时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   这位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      三、学会表达和倾听是有效合作的前提      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 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低年级的孩子常有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的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要求他们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让孩子们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说什么?哪里说得好?还有哪里不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四、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学生同伴间的学习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具体而言,要重视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023-08-29 13:24:151

纺织业的简介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纺织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行业。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纺织业被列为重点污染行业。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全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业污水排放也来自印染行业,且污染重、处理难度高,废水的回用率低。化纤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大量使用酸和碱,最终产生硫磺、硫酸、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些则是所用溶剂、介质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化纤生产污染环境的另一种表现是化纤产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别是合成纤维,其废弃物回收成本高,燃烧后污染空气;废弃后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环境恶化。 另外,毛麻丝行业的前处理过程也是行业污水排放的重点。在能源消耗方面,纺织机械、化纤机械电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纤行业总耗能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30%左右。
2023-08-29 13:24:161

QQ邮箱自动发送垃圾邮件,怎么解决?

把他屏蔽掉
2023-08-29 13:24:195

文学创作需要哪些基础

  1、重视写作实践。这里指的“实践”,既不是盲目的“瞎子式”的实践,也不是不切实际“拨高式”的实践,而是循序渐进的、针对性强的、充满兴趣的实践行为。应从实践中由想入学、说写结合,逐渐达到由“出口成章”到“出手成篇”的境地。   2、重视观察和体验。除了要带上“五官”去观察,更要用“心”去体验,从用“心”去做人中去提练文学的主张。   3、重视思维的训练。除了聚合思维,更要注重训练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广度、深度、高度、密度和适度。这是创作的关键点和切入口。   4、重视积累,这个可以理解为“死记硬背”,创作是需要基础的,只有肚子里有货,有东西,才可能写出情真意切且直指人心的佳作,正是“腹有读书人自华”,文学创作正是如此。当然只有死记硬背是不够的,更需要深思、反思,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才有了自己的风格。
2023-08-29 13:24:191

节约粮食有哪些方面?

1、粮食浪费节庆时节,聚会增多,请人吃饭一定要多点菜,不然会觉得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被浪费。2、衣服浪费旧的衣裤不穿,总爱买新的衣服; 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 过分地攀比、打扮、追求时髦,是穿的浪费。3、用水浪费“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还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在输水中就渗漏损失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不足一些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4、用电浪费出门随手关灯关电源。5、能源浪费家庭中的灶台、煤炉效率很低,燃料燃烧不充分,浪费能源。一些节约不浪费知识:一、用水方面1、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应到自来水公司办理暂停用水手续,并关闭用水阀门;将自家的电话号码留给邻居,以便情况紧急时联系。2、现代高层建筑许多都配备有水箱,以供高层用户使用。这里就有水源的二次污染的问题,水箱由于环境不好、外界污染、长期不清洗都会对水造成污染,滋生大量细菌。所以应让物业定期清理水箱,保证水源的清洁。二、粮食方面1、节庆时节亲朋聚会多,希望市民能依据就餐人数及需求量而点餐,不要碍于“面子”而造成太多浪费。2、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2023-08-29 13:24:191

食品标签标识管理规定

1. 食品标签标识小知识(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有哪些) 食品标签标识小知识(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有哪些) 1.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有哪些 预包装食品标签标注的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注意事项: 1、食品名称: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2、配料表:各种配料应按要求标示具体名称,食品添加剂按照要求标示名称。 3、净含量的标示应由净含量、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 4、规格的标示应由单件预包装食品净含量和件数组成,或只标示件数,可不标示“规格”二字。 5、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安全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6、日期应按年、月、日的顺序标示,如果不按此顺序标示,应注明日期标示顺序。 拓展资料: 预包装食品: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预包装食品标签基本要求: 1、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2、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应清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 3、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应通俗易懂、准确、有科学依据;不得标示封建迷信、黄色、贬低其他食品或违背科学营养常识的内容。 4、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虚假、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5、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导致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6、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不得与包装物(容器)分离。 7、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内容应使用规范的汉字,但不包括注册商标。 8、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20cm2时,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9、如果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内包装物或容器上的所有或部分强制标示内容,可以不在外包装物上重复标示相应的内容。 10、如果在内包装物(或容器)外面另有直接向消费者交货的外包装(或大包装),可以只在外包装(或大包装)上标示强制标示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卫计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2.食品标签应该看哪些内容 食品标签有很多内容,您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肯定看到过,但不一定知道怎么看或看什么。首先您肯定会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不一定是生产日期越近越好,其实 只要在保质期内就行了。买食品不要囤在家里,如果买太多,很可能放在角落里根本想不起来,再长的保质期也没用。除此之外,您应该看看包装上有没有写保存条 件,如果有特殊要求,比如冷藏,您就需要按照它的要求存放,否则可能会提前变质。 您还会看到配料表,尤其是看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剂。其实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很高,您看了这些信息也不可能了解每一种成分的作用。配料表的作用只是满足知情 权,对于您选择什么食品并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关键还是要看这个食品提供哪些营养,这就需要您学会看营养标签(后面的内容会有介绍)。有些食品还会注明可 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果您是过敏体质,可以关注一下是否有相关信息。 您还应该看看生产厂家的信息,正规的产品会标示得很清楚,比如产地、生产许可证号、制造商、地址、电话等。假冒伪劣产品或者作坊食品往往没有这些信息或标示不全,这样的食品风险很大,最好不要买。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当食品包装面积很小的时候,可能只标示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者(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食醋、食盐、固态食糖、味精、酒精度大于10%的酒类等个别品种可以不标保质期。 3.如何看懂食品标签 学会看标签,要分五步走。 第一步:看日期 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是必须要看的,如果在超市里看到过期的产品,一定要买回家,别拿去送礼就好,一定要求索赔,2009年6月1号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买到超市里过期、变质的产品可以要求商家或者厂家十倍索赔。而且索赔的是,保证质量的产品,所以购物留好了购物小票,有的产品明明看着没过期,但是食用时已经变味了,这样也可以要求索赔,如果你的购物小票没留好,就直接给厂家打电话解决。 第二步:看配料表 有些配料表,化学名词太多,消费者可能会看不懂,这个时候不要怕,食品添加剂不是坏东西,只是有些不法商贩把不是添加在食品里的添加剂添加到食品里了,人们都让食品添加剂背了黑锅。当然食品添加剂超量食用的话,也会给人体带来危害,所以选择食品时,还是选择食品添加剂越少越好,天然的东西越多越好。 第三步:看营养成分 何为营养成分,就是吃了对我们人体有好处的营养,叫做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大多没有什么营养,所谓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当然是种类越全,比例均衡的比较好,按需求购买。 第四步:看安全标识 现在市场上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的,绿色、无公害、有机、都各有自己的安全标识,其实这些食品的营养价值并非就比普通的高,不过送礼还是很有面子的,有条件可以选择吃有机食品,毕竟相对安全些,种植有机食品的土地,是三年以上没使用过农药化肥的。 第五步:看特殊标识 有一些保健品是一定要看特殊标识的,比如功效和含量,最重要的是适应人群。看产地、看品牌、比如要送礼给家里糖尿病的病人,要是挑选了含糖量很高的食品,到时候是不是丢了很大面子呢,要是送了标识“不含蔗糖”几个大字的,配料表却标识含有麦芽糖的食品,又被病人吃了,那就麻烦大了。 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看标签,健康自己,健康他人,不只是过节,日常购物,也应该养成购物看标签的习惯。 4.食品标志 、我国国家标准GB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有8项: 1食品名称 2配料表 3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 4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 5日期标志和贮藏指南 必须标明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或/和保存期。 6质量(品质)等级 产品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已明确规定质量(品质)等级的食品,必须标明食品的质量等级。 7产品标准号 即产品执行标准 8特殊标注内容 详细规定摘录如下: 5必须标注内容 5。 1食品名称 5。 1。 1必须采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当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 的一个。 无上述规定的名称时,必须使用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或俗名。 5。 1。2在使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牌号名称”或“商标名称”时,必须 同时使用5。 1。1条中规定的任意一个名称。 5。1。 3为避免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理状态和制作方法,可以在食品 名称前附加或在食品名称后注明相应的词或短语。 5。 2配料表 5。2。 1除单一配料的食品外,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配料表。 配料表的标题为“配料”或“配料表”。 各种配料必须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 如果某种配料本身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必须在 配料表中标明复合配料的名称,再在其后加括号,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列出原 始配料。 当复合配料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有规定名称,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 量的25%时,则不必将原始配料标出,但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标出。 5。 2。2各种配料必须按5。 1条的规定使用具体名称。食品添加剂必须使用GB2760规定 的产品名称或种类名称。 5。2。 3当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已改变为其他成分时(指发酵产品,如酒、酱油、醋等), 为了表明产品的本质属性,可用“原料”或“原料与配料”代替“配料”,并按 条的规定标注。 5。 3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 5。 3。 1必须标明容器中食品的净含量,按以下方式标明: a。液态食品,用体积; b。 固态食品,用质量; c。半固态食品,用质量或体积。 5。3。 2容器中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除标明净含量外,还必须标明该食品的固 形物含量,用质量或百分数表示。 5。 3。3同一容器中如果含有互相独立且品质相同、形态相近的几件食品时,在标明净 含量的同时还必须标明食品的数量。 5。4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 必须标明食品制造、包装、分装或销售单位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 5。5日期标志和贮藏指南 5。 5。1必须标明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或/和保存期。 日期的标注顺序为年、月、日。 可以采用下列方式之一标明保质期或保存期: a。 “最好在……之前食用”,或“最好在……之前饮用”(用于保质期); “……之前食用最佳”,或“……之前饮用最佳”(用于保质期);“……之前食用”,或“……之前饮用”(用于保存期)。 b。 “保质期至……”; “保存期至……”; c。“保质期……个月”。 “保存期……个月”。 5。 5。2如果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与贮藏条件有关,必须标明食品的贮藏方法。 5。6质量(品质)等级 产品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已明确规定质量(品质)等级的食品,必须标明食品的质量等级。 5。7产品标准号 必须标明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代号和顺序号。 5。8特殊标注内容 5。 8。1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食品,必须在食品名称附近标明“辐照食品”。 5。8。 2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任何配料,必须在配料表中加以说明。 二、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象征和谐的生态系统。 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这两类的主要区别是: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 *** 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绿色食品认证指南提供了以下概念: 第一章 绿色食品概念 第一节 定义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第二节 注册商标图形及文字 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绿色食品中文标准字体、字形已注册,用者不可再作修改。标志图形、中、英文文字及三者的任意组合已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注册为质量证明商标。 第三节 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一是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二是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三是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四是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祝好! 。 5.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有哪些 第五条 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四)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品通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 (五)以动、植物食物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用以模仿其他生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人造”、“仿”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 第七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产地。 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第八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 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分公司或者公司的生产基地,应当标注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或者仅标注公司的名称、地址; (三)受委托生产加工食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被委托企业的名称,或者仅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四)分装食品应当标注分装者的名称及地址,并注明分装字样。 第九条 食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食品的保质期与贮藏条件有关的,应当标注食品的特定贮藏条件。 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 日期的标注方法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或者采用“年、月、日”表示。 第十条 定量包装食品标识应当标注净含量。对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除标示净含量外,还应当标示沥干物(固形物)的含量。 净含量应当与食品名称排在食品包装的同一展示版面。净含量的标注应当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十一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配料清单。 配料清单中各种配料应当按照生产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标注,具体标注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食品添加剂项下标注具体名称;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可以标注具体名称、种类或者代码。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号或者经备案的企业标准号。 第十三条 食品执行的标准明确要求标注食品的质量等级、加工工艺的,应当相应地予以标明。 第十四条 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志。 委托生产加工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可以标注委托企业或者被委托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编号。 第十五条 混装非食用产品易造成误食,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第十六条 食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中文说明: (一)医学临床证明对特殊群体易造成危害的; (二)经过电离辐射或者电离能量处理过的; (三)属于转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 (四)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等规定,应当标注其他中文说明的。 第十七条 食品在其名称或者说明中标注“营养”、“强化”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标注该食品的营养素和热量,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定量标示。 第十八条 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下列内容: (一)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 (二)非保健食品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 (三)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的; (四)附加的产品说明无法证实其依据的; (五)文字或者图案不尊重民族习俗,带有歧视性描述的; (六)使用国旗、国徽或者人民币等进行标注的; (七)其他法律、法规和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 第十九条 禁止下列食品标识违法行为: (一)伪造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二)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其他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三)伪造、冒用、变造生产许可证标志及编号;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6.食品包装上有哪些标识 绿色食品标志是由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标志。 它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标准规定: ①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 生态环境标准。 ②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③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④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中国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的标志为绿色正圆形图案,上方为太阳,下方为叶片与蓓蕾,标志的寓意为保护 。 7.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标签应标注的内容 《食品安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50问(20)——预包装食品标签必须标注哪些内容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二)成分或者配料表;(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四)保质期;(五)产品标准代号;(六)贮存条件;(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八)生产许可证编号;(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物。食品标签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对标示食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者名称、批号、生产日期等内容进行清楚、正确地描述,科学地向消费者传达该食品的质量特性、安全特性以及食用、饮用说明等信息。 预包装食品是指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为了防止运输过程污染的运输包装或商店称量销售的简易包装水果、蔬菜、水产品、畜肉、禽肉、蛋类、小块糖果、巧克力、即食快餐盒饭等非定量包装食品,不属于预包装食品;不向消费者直接销售的食品和餐饮业使用的原料、辅料,即使具有包装,也不属于预包装食品。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预包装食品包装上必须有标签,标签上应标明特定事项,这是一种强制性规范,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有关主管部门最高可处以货值金额5倍的罚款,并吊销许可证。
2023-08-29 13:24:081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鸟巢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2023-08-29 13:24:0710

带有青的诗句大全飞花令

1. 关于青的诗句大全 关于青的诗句大全 1.带青字的诗句 您还真能问,我也继续粘 1.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 2.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3.复照青苔上——《鹿柴》唐. 王维 4.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竹枝词》 5.两岸青山相对出——《望天门山》唐. 李白 6.青山郭外斜——李白 7.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唐. 李白 8.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9.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10.三山半落青天外——《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 11.青槐夹驰道——岑参《登慈恩寺》 12.夜悬明镜青天上——《长门怨》唐. 李白 13.青草湖中万里程——《浪淘沙》唐. 白居易 14.齐鲁青未了——《望岳》唐. 杜甫 15.赢得青楼薄幸名----唐. 杜牧《遣怀》 16.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7.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竹枝词》 18.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19.吴山青,越山青——林逋 20.仰见突兀撑青空——韩愈《谒衡岳庙》 21.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2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 23.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24.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25.吴山青,越山青——林逋 26.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27.仰见突兀撑青空——韩愈《谒衡岳庙》 28.青槐夹驰道——岑参《登慈恩寺》 29.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30.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31.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2.含有青字的诗句 皎然 难将此意临江别,无限春风葭菼青。 【寺院听胡笳送李殷】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思江南】 一朝寂寂与冥冥,垄树未长坟草青。 【经故侯郎中旧居】 韦庄 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梦入关】 韦应物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寄京师诸弟】 刘商 闻道铅华学沈宁,寒枝淅沥叶青青。 【酬道芬寄昼松】 桃李向秋雕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 【山中寄元二侍御二首 其一】 刘得仁 此世荣枯岂足惊,相逢惟要眼长青。 【赠从弟谷】 戎昱 羁客春来心欲碎,东风莫遣柳条青。 【湖南春日二首 其二】 3.带有青字的古诗 1.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 2.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3.复照青苔上——《鹿柴》唐. 王维 4.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竹枝词》 5.两岸青山相对出——《望天门山》唐. 李白 6.青山郭外斜——李白 7.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唐. 李白 8.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9.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10.三山半落青天外——《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 11.青槐夹驰道——岑参《登慈恩寺》 12.夜悬明镜青天上——《长门怨》唐. 李白 13.青草湖中万里程——《浪淘沙》唐. 白居易 14.齐鲁青未了——《望岳》唐. 杜甫 15.赢得青楼薄幸名----唐. 杜牧《遣怀》 16.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7.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竹枝词》 18.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19.吴山青,越山青——林逋 20.仰见突兀撑青空——韩愈《谒衡岳庙》 21.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2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 23.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24.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25.吴山青,越山青——林逋 26.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27.仰见突兀撑青空——韩愈《谒衡岳庙》 28.青槐夹驰道——岑参《登慈恩寺》 29.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30.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31.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4.带青字的古诗词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留苏流苏 带清字的古诗词1、人间有味是清欢2、清浅小溪如练3、浅情人不知4、清辉玉臂寒5、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6、秋风清7、清明时节雨纷纷8、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9、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10、清水出芙蓉11、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12、日边清梦断13、清明涕送江边望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15、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16、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7、清秋幕府井梧寒18、一例冷清清19、犹及清明可到家20、乐游原上清秋节21、清明时节雨声哗22、清明时节雨纷纷23、疏影横斜水清浅24、清泉石上流25、画出清明二月天26、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27、江清月近人28、清秋一点水萤飞28、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30、红泪清歌顿成轻别31、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3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3、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34、共有几许清愁3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36、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37、郁孤台下清江水3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39、、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40、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4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42、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43、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44、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45、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46、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47、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48、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4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50、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51、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52、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53、天气清明时 5.含有青色的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陈毅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青门柳》白居易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仲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晏殊 回答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6.含“青”的诗句,名言~~万分感谢 1、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7、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8、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 1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1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1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1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8、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张九龄《照镜见白发》) 1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0、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21、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杜甫《 登岳》)
2023-08-29 13:24:051

如何节约粮食?

一:在家做饭,尽量吃多少做多少二:按需购买,合理储存三:购买保质期短的食物,一次别买太多,尽量需要多少买多少四:去吃食堂 自助餐,尽量吃多少拿多少,避免浪费五:观念培养,父母除了以身作则来教育孩子,还需从小给孩子灌输 不浪费粮食的观念
2023-08-29 13:24:042

浅谈如何提高工作执行力

浅谈如何提高工作执行力 工作执行力是指一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当前地税工作缺少的不是好思路、好办法、好制度,而思路、办法、制度不能落到实处,执行不到位。因此,提升工作执行力对于当前地税部门而言,显然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地税工作的执行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提高工作执行力必须要有一个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是队伍的核心,班子成员的素质决定着班子的行政、执政能力。班子成员能够做到事必亲躬,件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事前安排、事中跟踪,事后督查,工作落实问题就有了组织保障。如果班子成员作风飘浮、虎头蛇尾,追名逐利,对所分管工作不闻不问,对上级档案学习不抓紧不传达不及时,那么整个工作局面就是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的结果只能是问题百出,工作落实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抓好工作落实,必须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工作上要真抓实干,做实践的榜样,真抓实干,贵在“真”,重在“实”关键在“干”,这种示范作用要比大会讲话、小会训话强几百倍、几千倍。在学习上要自体力行,做学习的模范,班子成员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敏锐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使自身具有过硬的本领,这样才能领导好下属,指挥好工作。对于我局来说,非常注重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在班子当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开好民主生活会,一些重大问题大家一起讨论,集体决策,不搞“一言堂”,有效地避免了在抓好各项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比如:在廉政建设方面,我们领导干部相互监督,带头做好廉政示范,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了廉政问题的敏感性,领导干部就成了廉政建设的焦点。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对普通税务干部有极具影响力,领导干部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普通干部就愿意扎扎实实、爱岗敬业,就能够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反之,如果领导干部贪得无厌、吃拿卡要,不仅自己精力分散不抓工作,还极大地影响一般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因素、逆反心理,在主观上放弃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那么,抓好工作落实也就无从谈起。 二、提高工作执行力必须要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是提高地税工作执行力的决定因素。我们常听到有的人在总结工作时说:“我不是不想把工作搞好,实在是力不从心”,“我不是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当时总觉得有力使不上”。“我的办法和我能使的力气都使完了,可就是问题解决不了”。上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存在于税务干部身上的执行力不强的状况。目前从总体上看,我们各级地税部门及广大地税干部都能认真贯彻区局、市局和市委 *** 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也有一些部门及工作人员,对上级的战略决策及工作部署执行不力,存在不执行、慢执行或乱执行现象。不执行主要表现在:或强调客观原因,从政策、制度的边缘寻找模糊的理由不坚决执行;或推诿扯皮,推卸应当承担的责任;或顶着不力,各行其是,我行我素。慢执行就是执行不到位,或搞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档案落实档案,应付了事;或断章取义,各取所需,部门利益至上,贪小利而损大局,对本单位有利的就执行,没利的就不执行;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乱执行,就是不依法行政、不依规办事,或业务不熟、能力不强,造成在执行过程中走样;或只认私交关系,不认制度和规定,有关系的不该办的也办,没关系的该办的也不办。上述执行不力的种种表现,都会极大地妨碍地税部门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们知道,执行是人在执行,所以,要想提高地税工作的执行力,必须首先提高地税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尽管执行力包括诸多方面,但就地税干部而言,最主要的是把握“一个前提”和提高“四种能力”:“一个前提”是每个地税干部的责任心,因为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它比任何能力都重要。只要有责任心,80%以上的工作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地税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地税的形象,必须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干任何事情都“没有任何借口”。“四种能力”则包括:一是依法行政能力。地税干部要以《行政许可法》实施为契机,在平常的工作中正确运用《税收征管法》以及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按照法定的职责许可权和程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二是岗位操作能力。过硬的岗位技能是执行的基础。执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往往与自身能力不足有关。地税干部必须加强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资讯化应用、公文写作等许多相关知识的学习,苦练岗位技能,克服“本领恐慌”,力争成为本岗位、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三是持续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创造性地执行,许多政策措施不能完全落实,许多工作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创新性地执行。当然,创新不是蛮干,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法律和政策界限,实事求是地进行创新。四是团结协作能力。地税干部要树立大局观念,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相互信任,相互支援,多讲配合,真诚合作,共同推动地税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工作执行力必须要提高制度的保障力 搞好制度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一些部门缺乏执行力的根源正是在于制度。制度落实不严,往往让干部无所适从;或是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最终的结果是决策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结合实际,要提高地税工作的执行力,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 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统一地税干部的行为。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不断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对学习培训情况的考核,增强地税干部学习的动力,积极为地税干部提供培训、考察和基层锻炼的机会,加强对年轻同志的“传、帮、带”,尽快提高每个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第二,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人的工作状态决定了执行的工作状态和执行结果的好坏,而人是很在乎自己利益的,也是很情绪化的,没有一个合理的激励方案和激励方法,就不可能激发大家积极的工作状态,并在长期执行过程中将这种良好的工作状态维持下去。第三,要建立起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 如何提高工作执行力 近年来一直比较流行执行力的话题,企业管理培训有时也会赶赶时髦,我们中国管理培训网总裁郑健教授这些年也给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不知做了多少场关于执行力的课题,一轮一轮的课题做过来,越来越感受到企业组织的细胞----员工自身内在问题才是真正有效解决高效执行的关键所在,如何激发他们的内动力就是启用执行力的关键点。 员工的责任心某种程度上来自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如何把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私利满足下而产生的责任心有效捆绑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关注的,满足自身利益的愿望完全可以不同程度的激发和驱动个人责任内动力,这也是郑健教授执行力新版《责任启用执行力》所强调的关键所在。 同时,责任启用执行力也强调了制度管理和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强调企业管理中要向军队学习,这也是保证企业强大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提升个人执行力关键在于培养自身责任心,因为: ■责任意味着信任和能力 领导信任是对你人品的认可 赋予责任意味着领导肯定你的能力 勇于承担责任者更自信 ■责任意味着权力和机会 承担责任意味着拥有相关的权力 组织权力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个人 拥有权力意味着更大的活动能量 承担责任赢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责任启用内在的执行力 责任感把个人与组织凝聚一起 责任感成为激发内在动力的导火线 责任感挖掘出你内在的巨大潜能 责任感使你的执行无需外力推动 临机决断就在于内在的责任意识 一、首先我认为需要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自我的素质,提高执行力,落实工作任务,需要通过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在执行具体工作中才能得到实现。 二、需要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实干之风、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工作落实是每个员工、每个领导者都必须做到的,政策制度的落实,上行下效很重要。 三、督导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如果对工作只安排不督促,只布置不检查,再轻松的工作也会疏漏,再明确的目标也会落空。 四、需要创新精神,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执行力,我个人认为还要提高自己的“本事“, “本 事”和“本能”的是有区别。就像上面提到的领导说什么我们干什么,工作做不完我们就加班,一切听命行事,这叫“本能”。说出别人能听进去的话,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是“本事”,能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是“本事”,有了“本事”执行力自然就会提高了。 我认为首先应在心态上保持积极向上: 1、认真的挺好领导交办的任务,明确任务的具体要求,这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 2、当工作量较大时,应根据任务要求分出轻重缓急,安排好任务,按任务的要求严格抓好落实工作。加强与领导的沟通,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以便领导更好的统筹全域性部署工作。 3、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面对困难的时候要迎难而上,主动解决问题。 4、加强与同事的沟通协调,争取同事的帮助一同把任务完成,把工作做好。 提高工作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以认真的工作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公司制定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大事做好,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 1、认同文化。就是认同企业的文化,并掌握该企业历史沉淀下来的好的工作方法、做事原则、信仰追求,概括来说就是认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有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在此特指精神财富。 2、统一观念。是针对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向问题。一个团队的价值观不统一,无从来谈凝聚力。让你的员工与你具有相同的价值观,让他们成为你工作流程中的关键领域,这样你的员工就会以企业为荣,并充满自信和快乐的将执行力进行到底。 3、明确目标。就是明确我们将去哪里。这个目标是符合SMART原则的,即: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具有挑战性的、切合实际的和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是团队和执行者得以发展的动力所在,没有目标的企业会在市场的大潮中成为泥沙被淘汰出局。明确的目标是执行的方向,同时也是执行力前进的牵引力。 4、细化方案。细化方案是解决通过什么方法到达目标的问题。策划方案确定后必须要配备执行细案,即执行工作的标准和规范,要保证员工做正确的事,并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5、强化执行。就是强制性的去干、去做。思想对头了,价值观统一了,又明确了目标,还有系统的方案可以去操作,如果不干,一切为零。要建立检查体系,通过目标体系书、工作计划达成表、月度绩效考核表以及过程质量控制表等工具行使监督职能。要求员工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标准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项细节工作。 6、严格考核。企业要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是规范行为,激励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2023-08-29 13:24:031

求助:三分类有序变量做逻辑回归,用什么模型比较好

一种方法是:建立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即不考虑有序无序,大数据量的时候建议采用此方法,结果为,选取某个类别为参照类别,不同分类的情况,建立不同的线性回归方程。 另一种方法是:建立有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不同的分类采用同一个线性回归方程,只是其界限值 (常数项)有所不同。
2023-08-29 13:24:021

地震未来发展预测

地震未来预测主要依靠地震监测、地震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地震一直是人类所关注和研究的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升级,地震预测技术主要依靠地震监测、地震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在这三个领域中,地震监测应该是最突出的一项技术,包括了地震仪、地震监测站等设备。这些设备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地震的信息。地震学和地质学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地震学是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估计地震的规模、发动机制等等信息,而地质学则是通过对地壳构造的研究来预测地震发生的概率。这三个领域的研究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今地震预测技术的基础。地震预测思路1、地震地质地震发生在地壳中上层,故认定地震应属于地质过程。研究已发生的大地震的地质构造特点,应有助于今后判定何处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地质背景。但有些地震发生前,地质构造往往不甚明朗,震后才发现有某个断层,认为与地震有关。2、地震统计对过去已发生的地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中发现地震发生的规律,特别是时间序列的规律,根据过去以推测未来。此法把地震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因需要对大量地震资料作统计,研究的区域往往过大,所以判定地震的地点有困难,而且外推常常不准确。3、地震前兆地震是地球介质的破裂,故认定地震应属于物理过程。观测地球物理场各种参量以及地下水等异常变化,可能找到有用的地震前兆 。前兆研究中的最大困难是,观测中常遇到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干扰,而所谓的前兆与地震的对应往往也是经验性的。尚未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可靠的前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震预测
2023-08-29 13:24:011

计算机行业发展前景?

计算机专业一直是人们口中的热门专业,近年来,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也不断扩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国内的软件开发人才,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人才缺乏比较严重。那些高水平的系统分析师,资深项目策划人员非常少,从事程序开发的程序员也比较缺乏。计算机就业方向软件方向,软件就业方向有软件开发,软件架构师,软件测试,应用软件(包括手机程序)的调试、运行、测试、维护及质量管理等技术岗位的工作。JAVA软件开发,软件公司中Java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相关职位。网络方向,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外资企业、电力、电信、汽车、房地产、金融、保险、税务、教育、科研等各个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计算机的就业趋势从总体上讲,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有明显变化,但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更加宽泛,需求的主体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系统、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率与供求比例明显相差大。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会迅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中国加入WTO,外国资本、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偏向外资企业。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IT行业迅猛发展,就业工作岗位也比比皆是。在最近几年内IT在职场排行榜中仍旧处于所有行业中的“老大”。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也应该有所提高。虽然说计算机这行就业单位很多,但是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如果大家对于学习计算机有任何不懂的可以随时来问我,我给你提供一个非常不错的交流学习qun:网页链接。有问题就在里面问我,这样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做起来有效率,记得多跟有经验的人交流,别闭门造车。如果没有比较好的教程,也可以管我要。
2023-08-29 13:23: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