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国外的郊区化进程会有哪些异同

2023-09-03 00:40:13
共1条回复
nicehost

城镇化或者城市化urbanization,可以指非城市土地变成城市土地的过程。非城市土地和城市土地可以仅仅在行政上划定,也可以更直观的,通过不同的地表景观来区分。比如,当我们看到开罗的航拍图,我们可以相对直观的区分城市,耕地和沙漠(非城市)。

郊区化,本质上也是“城市”向外扩张的过程。人们一般不会在行政上划分出市中心与市郊,但是我们也可以简单化地通过景观来区分它们。“郊区”suburban基本上是由大量均质化的低层住宅,和住宅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路,加油站和shopping mall是最典型的)组成的。 这个概念相对欧洲可能更加适用于美洲,因为这种“郊区”在有公共交通基础的欧洲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选择(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不展开了)。

如果说和郊区suburban相对应的是城市(中心),那我们可能会开始想象一种与郊区不用的景观:中高层建筑,商业办公和居住功能混合在一个街区甚至同个建筑,公共交通发达。。。这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城市。

上面说的用一句话概括:城市和郊区看起来不一样(如果你非要把他们分开的话)。回到中国,我们的城市化或者说城市建设正快速发生,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城市是应该建设的?是像欧洲传统城市的呢?还是像美国郊区的呢?还是我们综合借鉴取长补短创造出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呢?考虑到我们的人口数,我们的城市必然不会看起来跟美国和欧洲的完全一样:特别是在郊区——我们的郊区会高一点,每个街区还会用墙围起来。

相关推荐

城镇化进程的介绍

所谓城镇化进程,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2023-08-29 13:14:211

城镇化进程的基本定义

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2023-08-29 13:14:381

印度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印度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与中国不同。印度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具体阐述如下:印度城镇化进程速度慢、水平低。印度城镇化进程质量差。印度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人口集中。印度城镇化进程服务业快速增长。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
2023-08-29 13:14:551

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对进一步理解其本质特征是有益无害的。
2023-08-29 13:15:041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为什么要到7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精神实质,需要更加注重构建城镇化战略布局,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注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互进机制的形成。      一、我国城镇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有设市城市655个,其中特大城市122个(人口超过400万的超大城市13个)、大城市118个、中等城市151个、小城市264个;建制镇19234个。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0年的47.5%,年均提高0.9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长期存在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开始扭转。   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65个百分点,打破了城镇化水平长期徘徊乃至逆向发展的坚冰。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0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依托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吸纳农民工流动就业,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5个百分点,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快、转移农村人口最多的时期。三是自“十二五”规划起的未来20年。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将出现新趋势,城市群、城市圈和小城镇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两极。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一些具有区位和产业优势的地区,已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城市群、城市圈,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不足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8%的人口,实现了全国40%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些地区以及其他大城市群周边地区,将是今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地区,城镇化水平将有一个量和质的同步提高。另一极是小城镇。目前小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45%以上,小城镇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国地方税收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人口、产业和财政聚集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小城镇将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   上述三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约30年时间,主要是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工业化提供廉价劳动力,工业化带动了城镇化。正在进行中的第三个阶段,约20年时间,则是要通过城镇化解决农村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可以说,前两个阶段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第三个阶段,则是转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第三阶段是攻坚阶段,涉及的多是体制、机制问题,比前两个阶段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但如果政策对头,效果会更加明显。我国用50多年时间,走过国外需要百年才能完成的城镇化历程,将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彪炳青史的一页。      二、“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超出预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   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一线和中心城市的宜居、生态功能退化。由于人口规模快速膨胀,人口聚集过于集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增长不同步,交通、住房、公共服务不堪重负。有些城市的水、电、气、热、煤等供应常年紧张运行,资源承载能力逼近极限,城市的生态功能弱化。二是城市建设规划稳定性差。一些城市功能定位不清,同构性竞争导致重复建设。一些城市规划修编占地过多,用地扩张和耗费资源过度,集约化程度低。三是公共服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不少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居住、生活条件较差,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这部分人群基本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出现缺口,一部分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四是社会管理滞后。面对庞大的流动人口,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十二五”时期的城镇化发展,要认真总结过去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妥善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大城市规模扩张与提高增长质量的关系,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我国的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要坚决遏制城市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不能再走“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和人口无序增长的发展道路,而要重视内涵式增长,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提高城市化质量上狠下功夫。大城市发展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要着力提高单位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及集约化水平。二是处理好大城市发展与中小城市、小城镇建设的关系,更加注重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大城市的桥梁纽带,在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担负着双重职责。大城市应加快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把高新科技、优质高等教育、先进文化、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等作为发展重点,其他产业则可有步骤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科学、均衡布局并聚集产业,构建发展平台。三是处理好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更加注重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互进机制的形成。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新型城乡关系,使广大人民共享城镇化成果。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步提升城镇和乡村现代化水平。防止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忽视新农村建设,使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加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管理,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不以牺牲农业、农村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推动城镇化。      三、“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要解决好五个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城镇化过程既要遵循规律,顺应发展,又要统筹协调,量力而行,在财力可承受、群众可接受、发展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推动。要警惕形式上的“城镇化”,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或县改市、市改区,在产业未发展,农村人口住所、职业、社会保障等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将农民统计为市民,单纯追求所谓的“高城镇化率”,这种不反映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真实水平的城镇化,没有实际意义;要警惕用高负债支撑城镇化,防止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急于求成;要警惕“贪大求洋”式的城镇化,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多搞实惠有用、群众欢迎的东西,少搞哗众取宠的东西。   二是规划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应按照城乡统筹、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原则,编制城乡融合、相互衔接、全域覆盖的总体规划,同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规划向农村延伸,改变过去城乡规划各自为政的二元格局。应维护规划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就是对经过中期评估或经济社会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而确需调整规划的,也必须符合法定程序,维护规划的稳定性。要加强对规划 实施的监督,包括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三是户籍制度问题。城镇化意味着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相应社会管理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变化,相应的户籍、住房、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就需要跟进。“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出台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逐步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入条件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籍划分,只是打破二元户籍制度的第一步,关键是要把户籍制度与相关福利制度逐步分离,逐步弱化或取消依附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差异。这种分离,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迈的步子可以大一些,在特大城市,由于城市容量等因素制约,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四是小城镇管理体制问题。对于人口多、经济总量大的重点镇,要研究解决其“责大权小”的问题,积极探索“强镇扩权”,理顺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可考虑向重点镇下放行政执法权限,把公安、交管、环保等部门行政执法权及必要的行政许可权下放,提高其社会管理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推进镇级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按实际人口规模确定财政分配关系,减轻重点镇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上的财政压力;根据城镇集中居住的常住人口及财政收入规模,解决其机构设置、公共服务队伍人员编制等问题。   五是资金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不仅需要增加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还要加大对进城人口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支出,资金需求量大,这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更为突出。“十二五”时期,要认真研究解决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在继续调整公共财政分配格局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化建设。探索市政公用事业投资体制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要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债务负担问题,发展目标要明确,速度要适度,步伐要稳妥,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健康、协调、均衡发展的道路。
2023-08-29 13:15:231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哪里

⊙徐策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6.6%,城镇人口增加至6.2186亿。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限制,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除此之外,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积累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暴露出来,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十二五”时期,应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我国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 对于城镇化水平是否合理的认识分歧很大。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主要是集中在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比较,中国同国际经验的比较;二是认为前者夸大了城镇化滞后的程度,认为中国城镇化大体合适,略微滞后。理由是参与城镇经济活动的近郊农民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外地农民没有算在城镇人口中;三是认为中国不是城镇化滞后,而是隐性超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工业产值中的很大部分是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创造的,应当把农民及其供养的家庭人口也计算进城市人口才比较合理。 应该说这三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准确,三种说法均是以城镇人口占比即城镇化率为核心指标来刻画城镇化水平的。然而,城镇化是一个极丰富的概念,并不见得城镇化率越高就意味着城镇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的统计口径下,农村人口快速地转移至城镇、或者说城镇数量的增长只是从单一的数量层面刻画了城镇化的水平,缺乏对城镇化的质量和健康程度的考量。这种片面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指导下的城镇化将使城镇化逐步偏离其真正含义。 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以从事甚至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人口都计算在城镇人口之内,显然是犯了将城镇化水平的数量层面的单项指标夸大的错误。因此,我们比较倾向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近,但滞后的原因要远比第一种说法丰富得多。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城市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和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和促进器,二者相互促进,理想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工业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推进,二者协调发展。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少,再加上户籍制度等制度安排人为地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尽管工业增加值大幅增加,而工业劳动力却增加不多,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农民非农业和城镇化。 城镇化过程也是非农化的过程,城镇不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转向工业就业,也是农民转向服务业就业。综合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工业化,还滞后于非农业化水平。 3.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的过程本应是随着市场化、工业化而发生的,从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向一元社会结构转化、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均发生着深刻变化,城镇化实质上是人口与土地两个层次同步转型的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城镇化被狭义地放大了城市(镇)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乱占耕地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空间失控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城市以一种粗放地方式快速蔓延,大量占用耕地,也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4.“伪城镇化”、“半城镇化”和“不完全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之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9年的46.6%,年均增长接近1个百分点。然而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镇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镇)的各类公共服务。这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具体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在这种以“常住的流动人口”为主要推动力的现行城市化模式,由于没有给予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永久定居的选择,因而城乡人口年龄结构被逐渐倒置,在城市人口生产性提高的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 因此,这种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意味着,城市得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是以农村人口结构扭曲为代价的。在一定程度上,城镇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工的发展为代价而取得的。 5.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 城镇的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自然环境。城镇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由于城镇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所消耗自然资源以及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而引起的。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利用资源的相机减少,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或消耗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城镇的土地和淡水两大资源的直接占用或消耗所占的比重还不高,但在人类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物质消费法则下,全国城镇化发展使用的土地资源占用比例达到20%以上,淡水资源的占用比例达到30%以上。 其次,尽管能源和矿产两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存在于点、线的空间形式,但其资源消费的80%及以上都发生在城镇系统范围之内。 第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家城镇化发育的环境基础损耗或被占用程度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面状”形式(如二氧化碳排放和酸雨),而且存在于“条带状”或“线状”(如河流污染)以及“点状”(如工业和城镇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采掘业的地貌环境破坏)形式。 因此,城镇化的物质消费需求使得整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基础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6.部分大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城市病”的迹象 城市因人口聚集而提升发展效率,但也因此产生更多能耗,交通、水电气热等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过大和过度集中,将出现“城市病”。我国城市的版图正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延伸。 当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人们却惊愕地发现,本应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城市正在遭遇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成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居民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 “城市病”是随着城市扩张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病症。但它像幽灵般始终驱之不散,不仅危害市民的身心健康,降低市民的幸福感,同时也影响并制约城市的发展,加重社会管理成本,使城市发展处于两难境地。 7.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四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阶段,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继续单纯追求城镇化率快速提高,除了城镇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将向着国际化、群落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内涵式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包容性,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2023-08-29 13:15:341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前景如何

  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具体实施从目前来看,还是处于低级阶段,无论是从城镇化的后的居民的收入情况和城镇化后的消费水平,都还是很低下的,但是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主要先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第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尽管我国已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行径了多年,但是,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仍然还是低下,在生产中仍然是以劳动力的输出为主,大量劳动力的低级输出导致人民的收入水平很低,而我国的农民主要还是以打工为收入的来源,这就导致,农民的收入情况始终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底层,贫富差距的拉大,人民享受到的待遇等等问题,依然是十分严峻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城镇化为他们带来的各种利益,但是,在我们标榜各种好的情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大,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情况。我们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导致了许多的问题的产生。农民城镇化,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赖以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地,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这样只会让农民对这一政策产生抵触情绪。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我国的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漏洞,例如:官员的腐败,这一问题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毒瘤,蚕食着中国的许多“大树”。每年由于腐败的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政治制度足够完善,将这一部分钱用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事宜中来,那么,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许多问题都将解决。其实是政策上的不足,在农民城镇化的过程中,国家在这上面的政策还有许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未能很好的解决孩子上学难,看病就医难,老无所依等等问题。  第二,地域局限性  总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要想全国一起达到一个富裕程度很好的水平显然不太现实,这就导致了在改革之初,我们国家确立了“先发展东部,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在具体过程中,由于东西部的地域限制,东部的发展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带动西部后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首先,由于东西部经济上的差距,导致了东西部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差距,西部很多的地方都还是十分贫困的,在一个贫困的时候,如何能够保证教育的问题呢?教育落后,就导致,西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一种很原始的阶段,试问,你如何要求一个基本上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地方来进行城镇化,如何要求农民放弃可能是唯一的经济收入,农民成为了城镇人口,他们的生存就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在进行这一政策的时候必将遇到很大的阻碍。所以,在西部,城镇化未必会取得什么显著性的成就。其实,由于东西部科技水平的差距,在西部很多资源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个能力,而这一问题在东部就能被很好的解决,他们有设备、有技术、有资金。这些因素的对比就形成了一种现象:西部为东部输送廉价的劳动力,而东部在大肆的掠夺西部的各种资源,导致东西部的各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在这个过程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唯有靠廉价劳动力的输出为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化的实施无疑将会被拖延和阻扰,所以本人并不看好西部绝大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第三,历史必然道路  纵观世界历史各个发达国家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我们国家也是必然的,城镇化发展就是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发展之路,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之路。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54%左右还处于重要的发展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同时我国又是农村比较多,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在城镇化道路中很多的工矿企业将逐渐脱离大城市转向农业用地,小城镇的地区,乡镇企业不断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大,将大量占用农民的土地,使得更多的农民失地,农民只能去乡镇企业打工或者进入大城市成为农民工。同时也要看到城镇化进程中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技术的农业人才,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对农业院校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新时代的农民将要有技术,懂科学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对于农民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也是农民走向市民的必经之路。对于政府它唯一的选择就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城镇化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因为,我们毕竟发展的时间还是很短的,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以上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  以上,我分别从基本国情、地域因素、历史必然这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的前景论述了,虽然目前的情况还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就第二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观点。城镇化进程对政府和农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我们的政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无疑是在不停的努力的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我们的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个人相信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必将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对于我国的农民,虽然在城镇化的前期,他们在许多的地方都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我相信,随着过程的不断进行、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2023-08-29 13:16:001

如何看待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并应正确引导,防止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 第一,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镇为主的问题。 从中国国情出发,城镇化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其次才是小城镇,而绝不能找错方向——以小城镇为主。 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与小城镇比较,城市接纳农村劳动力的优势十分明显:城市有资金来源,镇则很困难;城市比镇人均占有土地可节约一半左右;城市公用设施比镇好得多;城市环境建设比镇投入多、容量大;城市比镇能产生更好、更大的集聚效应,更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更便利于生产的协作、配套;城市比镇交通便利,往来方便;城市比镇更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城市比镇扩容要容易得多。因此,城镇化中接纳农村劳动力应以城市为主,镇辅之,而不是相反。 第二,要坚决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农村人口占比例最大的国家。我们过去采取的户籍政策,对防止农业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因而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我国城市化滞后的问题。现在全国加速推进城镇化,户籍制度正在改革,农民进城的门槛正在降低,进城落户的条件正在放宽,这是加速推进城镇化所必要的。但同时必须坚决防止在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的情况下,城市人口机械性的过快增加,造成道路不畅,交通堵塞;学校不足,学位短缺;供水、供电、供气紧张;垃圾处理不了,浊水横流,河流污染,环境破坏;社会治安恶化等大城市病的发生。印度的孟买,巴西的圣保罗就是前车之鉴。 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作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容量,积极开辟就业渠道,给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条件;做好宏观调控,使城市人口的机械增加与城市公用设施、教育、服务、生产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克服和防止盲目扩镇、建镇热潮 在城镇化过程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转移到镇,这是必然趋势。但是全国1.9万个建制镇不可能全面扩容,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选择少数有发展条件的镇有重点地扩建和发展。切不可形成扩镇、建镇热潮。
2023-08-29 13:16:132

如何看待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并应正确引导,防止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 第一,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镇为主的问题。 从中国国情出发,城镇化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其次才是小城镇,而绝不能找错方向——以小城镇为主。 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与小城镇比较,城市接纳农村劳动力的优势十分明显:城市有资金来源,镇则很困难;城市比镇人均占有土地可节约一半左右;城市公用设施比镇好得多;城市环境建设比镇投入多、容量大;城市比镇能产生更好、更大的集聚效应,更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更便利于生产的协作、配套;城市比镇交通便利,往来方便;城市比镇更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城市比镇扩容要容易得多。因此,城镇化中接纳农村劳动力应以城市为主,镇辅之,而不是相反。 第二,要坚决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农村人口占比例最大的国家。我们过去采取的户籍政策,对防止农业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因而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我国城市化滞后的问题。现在全国加速推进城镇化,户籍制度正在改革,农民进城的门槛正在降低,进城落户的条件正在放宽,这是加速推进城镇化所必要的。但同时必须坚决防止在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的情况下,城市人口机械性的过快增加,造成道路不畅,交通堵塞;学校不足,学位短缺;供水、供电、供气紧张;垃圾处理不了,浊水横流,河流污染,环境破坏;社会治安恶化等大城市病的发生。印度的孟买,巴西的圣保罗就是前车之鉴。 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作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容量,积极开辟就业渠道,给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条件;做好宏观调控,使城市人口的机械增加与城市公用设施、教育、服务、生产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克服和防止盲目扩镇、建镇热潮 在城镇化过程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转移到镇,这是必然趋势。但是全国1.9万个建制镇不可能全面扩容,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选择少数有发展条件的镇有重点地扩建和发展。切不可形成扩镇、建镇热潮。
2023-08-29 13:16:231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在哪一年达到顶峰?

按照国家计划部门的说法,在2025年左右
2023-08-29 13:16:323

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变革

在中国城镇化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土地制度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我们认为户籍制度在城镇化进程中起到了限制和约束作用,土地制度至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分析中国城镇化的实质,实际上是一个人口的非农化过程。如果把户籍制度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户籍人口和统计上的城镇常住人口相差约17个百分点。这17个百分点的所谓常住人口就是在城镇就业的外来农民。也就是说,按照年均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每年有一千多万的农民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就业,随着非农产业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逐渐向城镇集中,农民的非农就业也逐渐集中到城镇,变成了统计上的城镇人口。一、现行土地制度曾经发挥的积极作用  八十年代逐步兴起的乡镇企业,几乎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因素,就是农民在几乎没有成本的前提下,利用集体经济的土地,兴办乡镇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即使到后来,随着土地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在集体土地兴办乡镇企业诸多的限制,城镇仍可以利用现行的土地政策,兴办开发区,低价征用土地,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增加了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使得自八十年代起的投资增长在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我们现在对各类城镇的所有开发区进行调查,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对于投资者提供的工业地价,去掉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几乎是零地价或者是负地价。  当然,低价的征地政策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低价征地,政府在和农民的谈判中会付出过高的成本,而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速度大大放慢,城镇面貌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供给也会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后果,也使城市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看到的城市外表仅仅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就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媲美,原因在于低价拿地,降低成本,高价卖出获得土地出让金,解决了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资金来源问题,不能不说也有赖于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二、现行土地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土地制度在增长过程中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因利益制约,继续去享受土地制度的收益,而不愿意调整用地政策,在城镇化高速增长的今天,负面影响的比重也在大大地增加,使得未来改革的难度加大。  1、对于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使得城市摊大饼地平面扩张,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因为政府为了工业投资增长,不得不增加开发区面积,以零地价出让土地,吸收工业投资。为弥补成本,还要通过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维持工业用地成本和确保基础设施投入来源。结果是使城市的发展路径不得不通过各种土地出让的方式形成平面扩张的趋势。而摊大饼摊得越大,基础设施供给的战线越来越长,投入和维护的成本就越来越高。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对于现行的土地制度严重依赖。  2、土地制度形成的城镇粗放型扩张严重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发展的历史是服务业逐渐增长的过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当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的时候,服务业比重将占主导地位,到了60%以上的时候,服务业将出现高速增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将超过工业的2-3倍,吸收就业的主要潜力在服务业。然而,由于我国城镇的平面扩张发展路径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城镇人口的高密度,要求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得规模效益。而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大大提高了服务业半径,抬高了服务业的成本。  3、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形成了对于工业发展一家独大的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模式使得城镇摊大饼地发展,依赖于土地出让金维持城镇发展和运行成本。由于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服务业就业的严重不足,政府只能依赖于传统的工业发展途径,解决财政税收和就业增长问题。即使在城镇化率已经高达60%以上的沿海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发展政策仍然是强调工业化为主导。这种工业主导模式虽然强调了产业升级,但是由于工业需要低廉的土地成本作为条件,限制了产业更新。而持续依赖于工业增长,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外来人口大幅度地增加,对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的发展路径带来了隐忧。  4、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加剧了政府的短期行为。因为土地出让金按年度征收的方式,使得政府可以通过低价征地迅速地获得大量短期收益,也助长了政府的短期行为。每一届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巨额的土地出让收益,满足政府官员由政绩主导的主观决策行为,使得城市发展模式表面化、短期化、形象化,而忽视了公众的长期利益,忽视了老城区的改造和关系到居民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短期行为的叠加,也使得后任政府因利益诱导仍对土地出让金形成严重的依赖。  5、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使得政府的基础设施管理和融资难以实现市场化的改造。目前虽然讨论进行物业税的改革,但是所得收益仍不能弥补城镇基础设施欠账的巨额开支。而原来很容易通过强行征地所实现的土地出让收益,在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中,通过短期行为,变成了城镇居民的福利开支。而这种福利越来越固化,使得改革的难度加大。国际上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转资金和投入来源取决于市场化投资主体的介入和金融的参与。而还款和收益机制的建立则要求政府的不动产税的支撑、市场化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管理机制以及合理的价格机制。虽然与不动产税相关的物业税改革正在逐步扩大试点,但是基础设施管理的国有体制运行效率低下的状况短时期内不通过改革很难实现。更难的是基础设施收费体制福利化,使得增加收费的难度要面临公众的质疑和挑战,相应的改革举步维艰。  6、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也加剧了政府和被征地农民之间的矛盾。大拆大建、强拆强征,使得居民看到的是房地产商高额的收益,这种利益的严重不平衡,使得被征地农民心理失衡,对补偿不满所导致的群体及个体恶性案件的不断发生,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也是当前社会不满的一个重要根源。  因篇幅所限,很多问题不能一一赘述。至少我们看到,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享受到的土地制度红利已经释放殆尽,而出现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严重桎梏。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大胆地改革,可能会使得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债务危机越来越严重,未来非农就业转移的速度会大大放缓,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途径难以得到实现。三、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思路  很多人寄希望一夜之间私有化,我想问题所在是对改革过程中利益结构调整还没有根本的认识。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民利益的问题,也不是通过所谓的私有化会释放多大增长空间的问题。而是要按照已经形成的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途径的选择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以何种方式进行利益的调整,而且还要确保增长的机制不受到严重的束缚。  首先是提高集体土地在城镇开发中的权益比重,也就是说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在城镇开发进程中的同权。一般意义上地方政府担心是否会影响到土地出让金的收益。当然会影响到短期的收益,但是会通过税收结构的调整,增加政府的税收和长期收益。而且还会遏制政府的短期行为。至于农民的收益是否过高,这是在开发商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其实应该有助于缓解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城市开发的成本,农民自己的开发减少了开发商的过高成本。  其次是在规划范畴内只要不涉及占用耕地问题,允许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开发工业区,实现各种商业的开发用途。这不仅仅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更有利于促进工业布局的合理化,使得工业尽快地向城市的远郊区布局,降低中心城市的污染压力。而且农民自身的开发也有利于降低服务业发展成本。在自己的房子和土地上发展服务业至少不用还银行贷款或者交给开发商购房款或租金。这些成本对于大众和中低消费者至关重要。  三是加快物业税的改革,降低土地出让金在政府收益中的比重,增加政府的长期行为,遏制短期行为。但是这项改革的难度需要其他改革的配套,例如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配套进行,特别是对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的不动产税收的界定。也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土地出让年限的界定问题。  四是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降低政府对于土地出让的依赖,从制度上解决各种城市发展资金的金融模式对于土地的依赖。例如出让国有的基础设施运营企业的股份,出让的收益可以解决政府的短期投入压力问题。按照市场化的机制建立基础设施收费合理标准,确保企业在基础设施运营中不至于亏损或者减少亏损的压力。
2023-08-29 13:16:441

城镇化进程过高或过低所带来的影响

城镇化是一个城市动态发展过程,发展速度与城镇本身的经济、环境等条件相匹配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如果城镇化进程过快,只是一味的人口增加,用地扩大,而城市的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病,这样的城镇化发展是不健康的。反过来,如果城市经济实力很强,生态保持完好,但城市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现象就变得严重,后备人力资源跟不上,城镇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2023-08-29 13:17:061

什么是城市化?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应具备什么条件?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资本主义发生并发达以后,特别是工业化以后所特有的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长,出现了人口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农村向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城镇转移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大,城市数目迅速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所以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空前加快。以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看,已从1950年的29.2%增加到1980年的42.5%。但是,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别仍然非常悬殊,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人口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70%,不少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大大变慢,甚至停止;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虽较快,但城市人口的比重仍较低,1950年为16.7%,1980年升到30.5%。城市化的过程不仅表现在城市人口的迅速的增长上,而且还表现在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迅速增加,以及第三产业人口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极大提高上。由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无计划地盲目地进行的,它经历了一个恶性膨胀、畸形发展的过程,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仅71座,1980年达到234座。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给城市交通、生活组织、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安定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不少国家采取措施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市和卫星城。在中心城市外围,还有若干市镇和农村区,它们在功能上联为一体,成为大城市连绵区。如美国东北部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狭长地带和五大湖南岸,日本的九州——鹿岛的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区,联邦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南部城市群以及西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城市群等;苏联也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城市群和乌拉尔城市群、顿巴斯城市群等。此外,现代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之一是城市人口中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的极大提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优势条件来支撑.区域内资源禀赋的状况和该区域的区位优势是支撑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丰富的资源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信息、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集聚并产生规模效益的重要基础.陇东南地区在这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小城镇发展,加快该区域城镇化进程,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2023-08-29 13:18:291

简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进城与城镇化的关系

你是工贸的!
2023-08-29 13:18:385

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有怎样推动作用?

城镇化是每个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过程,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完整意义上的城镇化的科学含义包含两个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内容:一个层次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另一个层次是转入城镇的那部分人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的城镇化。 一、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可以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虽然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城镇化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规律也同样适用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可以带动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在城镇的集聚,从而能够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这样,就可以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和持久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若需求不足,经济便会陷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境地。城市是消费的聚集区,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50%,但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将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这部分人员蕴藏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就会大大提高市场的有效需求。同时城镇化发展了,农民收入来源增多了,农民就可以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消费水平,把农村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消费需求。因此,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必将进一步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消费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3、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农业资源水平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目前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亿以上, 不把这部份劳动力转移出来,就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就不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城镇特别是星罗棋布的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可以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例如城镇的基础建设、工业生产、商品的运输和交易及社区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城镇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据有关专家推算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GDP提高0.15个百分点,就业提高0.33个百分点。因此,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富佘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4、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是直接相关联的,并将直接推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在城镇化进程中,改变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和社会福利制度,将形成城乡居民在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范围及水平上的公平,城乡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逐渐统一。 同时,我们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构建农村服务体系,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的覆盖,使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一体化将逐步得以实现。我们还将通过打破城乡分离的工业化模式和城乡分割的市场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产业规划布局一体化和城乡市场的统一。这样,就会出现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乡经济日益融合、城乡社会日益渗透的趋势,使得城乡一体化逐渐变为现实。 二、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5.82%提高至2011年底的51.2%。到2011年底,我国的城镇人口达到6.9亿人,全国设市城市已经达到657个。 在城镇的布局上,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并且城镇密集地区逐步形成。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城镇化率在30%以下为初期发展阶段,30%-70%为中期加速阶段,70%以上为后期成熟发展阶段。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目前进入了城镇化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2、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要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分类指导。 我国大城市和小城市、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达程度不均,这就决定着我们要因地制宜,不能走单一的城镇化道路。在确定城市发展的规模上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就业潜力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适宜大城市发展的区域就要发展大城市,适宜中小城市发展的区域就要发展中小城市,并在在中部沿海和东西部采取不同的区域城镇化模式。在区域发展上,要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城镇化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因此,在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强城镇之间的网络化联系,有序推进城镇群内部的城镇之间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着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在中部地区要把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中小城市,同时提高小城镇发展动力,完善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在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工贸、旅游和边贸小城镇,完善公共服务网络,提高为周边农村地区服务的水平。 (2) 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首先要改革二元户籍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和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行户籍制度的城乡一体化管理,还要深化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推动农民实现身份、心理、社会认知生活环境转变。二要建立公平的就业政策。要取消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体系。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要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法定假日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试点农民工养老、工伤、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城市教育、住房、医疗等资源向农民工开放,降低农民进城成本,促进农民由就业型向居住型转变。四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长期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3)要加大产业支撑力度,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因此我们要把推进城镇化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引进关键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吸纳社会资源,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要紧密结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城镇的功能和性质,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加快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有效地支撑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4)要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对城镇化起着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决定着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因此我们要在城镇化过程中把区域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把构筑科学合理、城乡统筹的发展空间形态作为规划的目标 。一方面,城镇规划要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合理安排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规划,要坚持统一原则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改进规划手段和方法使其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规划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5)要推动城镇化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加强城镇管理,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我们要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 (六) 要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有机协调的,二者是城市与乡村在 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要素上的交融、偕同发展的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者协调起来,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首先,要消除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的二元体制性障碍,让进城农民工在住房、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市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其次,要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农民和城镇居民同等享受财政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另外,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高端高效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023-08-29 13:18:541

城镇建设前景如何

  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具体实施从目前来看,还是处于低级阶段,无论是从城镇化的后的居民的收入情况和城镇化后的消费水平,都还是很低下的,但是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主要先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第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尽管我国已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行径了多年,但是,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仍然还是低下,在生产中仍然是以劳动力的输出为主,大量劳动力的低级输出导致人民的收入水平很低,而我国的农民主要还是以打工为收入的来源,这就导致,农民的收入情况始终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底层,贫富差距的拉大,人民享受到的待遇等等问题,依然是十分严峻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城镇化为他们带来的各种利益,但是,在我们标榜各种好的情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大,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情况。我们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导致了许多的问题的产生。农民城镇化,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赖以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地,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这样只会让农民对这一政策产生抵触情绪。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我国的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漏洞,例如:官员的腐败,这一问题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毒瘤,蚕食着中国的许多“大树”。每年由于腐败的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政治制度足够完善,将这一部分钱用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事宜中来,那么,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许多问题都将解决。其实是政策上的不足,在农民城镇化的过程中,国家在这上面的政策还有许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未能很好的解决孩子上学难,看病就医难,老无所依等等问题。  第二,地域局限性  总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要想全国一起达到一个富裕程度很好的水平显然不太现实,这就导致了在改革之初,我们国家确立了“先发展东部,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在具体过程中,由于东西部的地域限制,东部的发展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带动西部后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首先,由于东西部经济上的差距,导致了东西部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差距,西部很多的地方都还是十分贫困的,在一个贫困的时候,如何能够保证教育的问题呢?教育落后,就导致,西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一种很原始的阶段,试问,你如何要求一个基本上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地方来进行城镇化,如何要求农民放弃可能是唯一的经济收入,农民成为了城镇人口,他们的生存就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在进行这一政策的时候必将遇到很大的阻碍。所以,在西部,城镇化未必会取得什么显著性的成就。其实,由于东西部科技水平的差距,在西部很多资源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个能力,而这一问题在东部就能被很好的解决,他们有设备、有技术、有资金。这些因素的对比就形成了一种现象:西部为东部输送廉价的劳动力,而东部在大肆的掠夺西部的各种资源,导致东西部的各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在这个过程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唯有靠廉价劳动力的输出为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化的实施无疑将会被拖延和阻扰,所以本人并不看好西部绝大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第三,历史必然道路  纵观世界历史各个发达国家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我们国家也是必然的,城镇化发展就是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发展之路,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之路。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54%左右还处于重要的发展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同时我国又是农村比较多,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在城镇化道路中很多的工矿企业将逐渐脱离大城市转向农业用地,小城镇的地区,乡镇企业不断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大,将大量占用农民的土地,使得更多的农民失地,农民只能去乡镇企业打工或者进入大城市成为农民工。同时也要看到城镇化进程中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技术的农业人才,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对农业院校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新时代的农民将要有技术,懂科学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对于农民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也是农民走向市民的必经之路。对于政府它唯一的选择就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城镇化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因为,我们毕竟发展的时间还是很短的,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以上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  以上,我分别从基本国情、地域因素、历史必然这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的前景论述了,虽然目前的情况还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就第二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观点。城镇化进程对政府和农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我们的政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无疑是在不停的努力的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我们的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个人相信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必将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对于我国的农民,虽然在城镇化的前期,他们在许多的地方都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我相信,随着过程的不断进行、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2023-08-29 13:19:031

世界城市化的三阶段各有何特征

世界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见下表:
2023-08-29 13:19:273

中国如何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一端连接工业化、信息化,一端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最大希望所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最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打造这样的城镇化升级版,必须依靠改革创新驱动,特别是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和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以改革创新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首先应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以明确城镇化方向。我国一度实行积极发展小城镇、适当发展中等城市、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的城镇化方针。这一方针无疑是从当时我国实际出发,符合改革开放前期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力不发达基本国情的。发展小城镇投入少、见效快,既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也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小为主”的城镇化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出来,城镇发展开始向“以大为主”转变。但这只是实践上的转变,城镇化方针并没有调整。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进步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进程基本上呈S形曲线三阶段走势。第一阶段为S形曲线底部,农村人口主要向中小城镇转移,可称之为乡村城镇化阶段;第二阶段为S形曲线挺起的中部,以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转移和集中为主要特征,可称之为大城市主导阶段;第三阶段为S形曲线顶部,以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为新动向,可称之为逆城镇化阶段。以此衡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期的20年成功走过了第一阶段,随即进入第二阶段,是合乎规律的发展。如果仍然坚持“以小为主”,甚至认为只有突出小城镇式城镇化才是中国特色,那么,在理论上就是一种误读和误导,会模糊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在实践上则会阻碍城镇化的转型升级。近一个时期,农村并村组建中心村、乡镇,中心村、乡镇又急于升级为建制镇,以镇为龙头的城镇化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当前城镇化率超过52%、实际上早已步入“以大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一趋势应引起警觉。因为城镇化效率和效益同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是普遍规律,不顾这一规律,固守以小为主“铺摊子”式的城镇化,势必助长盲目圈地占地、投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升高,使城镇化偏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因此,“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到了需要改革调整到以大为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时候了。着力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我国城乡二元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由来已久。随着改革开放后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与日俱增,这种二元结构也带到城市中来,形成城市中的二元结构。在住房、就业、看病、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城市大都将本市居民和进城农民区分开来,实行差别化政策。然而,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则把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登记为城镇常住人口,即统计口径上的城镇人口。目前全国流动人口约2.6亿,其中2亿左右为进城农民,形成一定程度的城镇人口虚张。但虚张多少,要做出实事求是的估量。有学者把非农业人口认定为城镇人口,则目前的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如此“去虚张”未免有些矫枉过正,因为任何国家(城市国家除外)的城镇人口中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农业人口。怎样确定合理的农业人口占比?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经验数据表明,城镇辖区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占75%左右、农业人口占25%左右较为正常,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据此计算,现在的实际城镇化率应当在50%左右,比统计数据少约3500万人。如此,目前2亿进城农民中扣除虚张部分,其余1.65亿左右理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转变为同原有市民一样的城镇居民。改革试点的情况表明,只要设计周全、方案具体、措施得力,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困难和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关键是提高认识,将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到消除城镇化虚张、事关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首先,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实行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就业、购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长期存在的不平等,使进城农民可以同城市居民一样人尽其才,促进城市自然资本、产出资本、社会资本更有效地物尽其用、财尽其效,从而产生人、物、财1+1+1>3的叠加效应,释放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正能量。其次,进城农民工因为难以在城镇定居,一般会将其收入所得做“三三制”分配:本人生活费支出1/3,寄给农村家属1/3,剩下1/3用作春节返乡探亲交通、年货、礼物等项支出。这样,2亿农民工在城市拉动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对消费的贡献率很低。如果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进城农民变为市民,其配偶、子女等随之进城安居,就会由拉动投资为主转变为拉动消费为主,有效地消除城市规模、人口等的虚张,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改革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机制城镇化包括人口、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然而,一些地方存在的以征地和土地买卖先行带动城镇扩张的现象,往往脱离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宗旨。2000-201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域面积由2.2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4.01万平方公里,增长79%;同期城镇人口由45906万增加到66978万,增长45.9%。二者相比,土地城镇化增幅是城镇人口增幅的1.7倍。至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的建设跟不上土地城镇化步伐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密度(单位面积产值)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长期滞后;不少城市空气、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严重。其实,土地不过是承担自然、产出、人力、社会资本运作的载体,其规模应根据满足人的需要和资本积聚的程度来定,而不能倒过来——先扩大载体规模再集聚资本、填充人力,变成为城镇化而造城、迁人。当前,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认真解决,就会产生城镇化方向走偏的风险。首先是脱离信息化、工业化驱动的风险。当前,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爆发式增长正在引发第三次产业革命,现代城镇化必须依靠信息化、工业化驱动。如果依靠征地卖地支撑城镇化,凭借大片廉价土地吸引投资和劳动力,重投入、轻产出,重速度、轻效益,就会陷入脱离信息化、工业化驱动和滋生城市经济泡沫的风险。其次是脱离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风险。如果失地农民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一些人断了务农的路又不能成为真正的市民,就业和收入不稳定,就会增加落入拉美“城市化陷阱”的风险,背离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城镇化方向。还应看到,如果长期推行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将土地财政用过了头,就有可能累积地方债务风险,给改革发展带来隐患。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改革政府主导型机制,特别是改革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机制。应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和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事权改革,认真研究中央和地方间的财力事权关系,以财力定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促进形成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税收制度。
2023-08-29 13:19:521

我们现在进入到了经济发展史上所谓的城镇化加速期也就是()这个区间是城镇化?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城镇化加速期,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到目前为止还在持续进行。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其中,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便更好地应对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各种挑战。同时,随着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从早期的市镇型城市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大都市型城市,城市化过程所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大,从单纯的城市建设转向了城市发展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总之,这个期间可以称之为城镇化加速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2023-08-29 13:20:002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哪里

⊙徐策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6.6%,城镇人口增加至6.2186亿。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限制,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除此之外,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积累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暴露出来,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十二五”时期,应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我国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 对于城镇化水平是否合理的认识分歧很大。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主要是集中在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比较,中国同国际经验的比较;二是认为前者夸大了城镇化滞后的程度,认为中国城镇化大体合适,略微滞后。理由是参与城镇经济活动的近郊农民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外地农民没有算在城镇人口中;三是认为中国不是城镇化滞后,而是隐性超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工业产值中的很大部分是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创造的,应当把农民及其供养的家庭人口也计算进城市人口才比较合理。 应该说这三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准确,三种说法均是以城镇人口占比即城镇化率为核心指标来刻画城镇化水平的。然而,城镇化是一个极丰富的概念,并不见得城镇化率越高就意味着城镇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的统计口径下,农村人口快速地转移至城镇、或者说城镇数量的增长只是从单一的数量层面刻画了城镇化的水平,缺乏对城镇化的质量和健康程度的考量。这种片面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指导下的城镇化将使城镇化逐步偏离其真正含义。 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以从事甚至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人口都计算在城镇人口之内,显然是犯了将城镇化水平的数量层面的单项指标夸大的错误。因此,我们比较倾向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近,但滞后的原因要远比第一种说法丰富得多。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城市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和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和促进器,二者相互促进,理想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工业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推进,二者协调发展。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少,再加上户籍制度等制度安排人为地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尽管工业增加值大幅增加,而工业劳动力却增加不多,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农民非农业和城镇化。 城镇化过程也是非农化的过程,城镇不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转向工业就业,也是农民转向服务业就业。综合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工业化,还滞后于非农业化水平。 3.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的过程本应是随着市场化、工业化而发生的,从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向一元社会结构转化、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均发生着深刻变化,城镇化实质上是人口与土地两个层次同步转型的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城镇化被狭义地放大了城市(镇)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乱占耕地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空间失控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城市以一种粗放地方式快速蔓延,大量占用耕地,也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4.“伪城镇化”、“半城镇化”和“不完全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之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9年的46.6%,年均增长接近1个百分点。然而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镇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镇)的各类公共服务。这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具体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在这种以“常住的流动人口”为主要推动力的现行城市化模式,由于没有给予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永久定居的选择,因而城乡人口年龄结构被逐渐倒置,在城市人口生产性提高的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 因此,这种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意味着,城市得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是以农村人口结构扭曲为代价的。在一定程度上,城镇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工的发展为代价而取得的。 5.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 城镇的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自然环境。城镇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由于城镇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所消耗自然资源以及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而引起的。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利用资源的相机减少,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或消耗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城镇的土地和淡水两大资源的直接占用或消耗所占的比重还不高,但在人类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物质消费法则下,全国城镇化发展使用的土地资源占用比例达到20%以上,淡水资源的占用比例达到30%以上。 其次,尽管能源和矿产两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存在于点、线的空间形式,但其资源消费的80%及以上都发生在城镇系统范围之内。 第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家城镇化发育的环境基础损耗或被占用程度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面状”形式(如二氧化碳排放和酸雨),而且存在于“条带状”或“线状”(如河流污染)以及“点状”(如工业和城镇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采掘业的地貌环境破坏)形式。 因此,城镇化的物质消费需求使得整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基础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6.部分大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城市病”的迹象 城市因人口聚集而提升发展效率,但也因此产生更多能耗,交通、水电气热等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过大和过度集中,将出现“城市病”。我国城市的版图正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延伸。 当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人们却惊愕地发现,本应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城市正在遭遇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成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居民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 “城市病”是随着城市扩张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病症。但它像幽灵般始终驱之不散,不仅危害市民的身心健康,降低市民的幸福感,同时也影响并制约城市的发展,加重社会管理成本,使城市发展处于两难境地。 7.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四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阶段,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继续单纯追求城镇化率快速提高,除了城镇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将向着国际化、群落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内涵式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包容性,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过程要与工业化过程相适应,并形成互动格局;第二,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三,城镇化过程中要充分地实现了非农就业的人口在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居住条件等方面福利改善和有效保障,要着力促进了农民市民化;第四,城镇化过程中要避免实现了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资源紧张、生活幸福感下降等“大城市病”。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2023-08-29 13:20:101

怎样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1)城镇化,不可盲目乱来。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配套设施滞后,城镇功能缺失。“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5000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中,一些弊端也显现出来。城镇化速度要不要那么快?  (2)城镇化,农民何去何从?农民进城后的保障怎么解决?目前不少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中,集中出现了农业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仅失地,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工作自然也难找,而城镇规模发展有限,经济结构单一,城镇功能欠缺,以至于无法形成对劳动力有效的吸引,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3)城镇化,如何提升我们的管理?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难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是农民观念的城市化,尤其是地方行政部门管理的城市化,这一点我们应该怎样做?有什么好的措施?      姚林荣:   经济产业化应走在城镇化之前   陈伟鸿(央视主持人):我想问问姚林荣市长你所在的地区,现在的城镇化率是多少?   姚林荣:我们张家港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如今的城镇化率是63%。在城市化进程中,我感觉是苦中有甜,操作过程是苦,作为一个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非常难,但是如果得到老百姓认可、市民认可,比较甜。2011年张家港在全国列第三位人居城市。市民对于城市满意度调查过程中,全国25个城市中间位于第一,所以我感觉到特别欣慰,感觉到甜。   陈伟鸿:姚市长尝到了甜的滋味。您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姚林荣:现在应该说是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地方城市化主要是随着劳动城镇化,所以就业是主要问题。他们两个都是有道理,十万人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最关键还是产业。一个地方必须把产业做上去,产业做的过程中间,交通各方面等城市配套都要跟上去,所以应该围绕产业。为什么我们讲经济,经济发展是中心,但是不是目的,经济发展就是搞产业。一个城市看它的人口结构,看它到底发展水平怎么样,主要是人口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高端人才还是低端人才主要是产业。   陈伟鸿:当身份有改变,农民变成市民的时候,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吗?能够接纳他们融入这个社会吗?   姚林荣:我觉得我们的农民也是一代一代在变化,或者一个一个阶段在变化,早期为什么农民素质很低?就是因为进城的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不够,只能从事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今就不一样了,素质在逐渐提高,走向也逐渐渗透到全国各地,我们自己办大学,我们有科技大学、普通大学,主要培养技工。其他一些城市,整个城市化,引进高端人才,我们希望从依靠劳动力逐步转型升级,更多依靠人才,和大专院校合作非常多。下一步引进科技人才,提升我们的产业。   陈伟鸿:产业化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发展道路上,您遇到过的困难有哪些?能不能挑一个提出来跟大家一块解析解析?   姚林荣:我感觉在整个的推进过程中,实际上应该这样讲,过了几个重要阶段,从产业来谈,这一块问题是体制问题,因为我们最早全部是乡镇办或者县办,县市企业、乡镇企业,后来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出现了双轨制,这个事情没有办法,如果不改掉,不改制,企业就生存不下去,改制争议很大。这个层面上解决了所有体制问题,在2000年之前这段时间完成,之后主要进入民营化开放的发展时期,企业现在的发展,政府创造环境,提供条件,主要还是企业本身是主体,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一个地区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这个企业家团队精神需要政府用心去营造。怎么样形成这样一种很好的氛围,这个过程是很难的。      何永慧:   解放农民生活方式投入新生产领域   何永慧:我是来自遥远的美食文化之都、创业之城的新疆昌吉市。在城镇化进程过程当中,新疆是61%。作为基层的执政者来讲,我们也走了很多曲折的道路,那么作为我们西北,我们西北人喜欢辣,我认为在城镇化发展当中是属于辣阶段。作为基层党委政府,思想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应对挑战。   陈伟鸿:应对挑战做什么方面的准备?   何永慧:城市扩张规划,医保、教育、城市就业。   陈伟鸿:这样一揽子工程,可能不能同时开展、上马,从这当中先挑选哪一项进行?   何永慧:城市公路设施辐射、配套。体现了人文,体现了生活为先导,生产跟随的特点。这是第一点。   陈伟鸿:何书记想法很好,考虑到百姓的需求,显然现实难题摆在面前,您觉得这些难题对您来说是一个难题吗?   何永慧:的确是难题,因为刚才讲的是先治坡,还是先治窝的问题,先治窝解决公共配套问题,先治坡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这两个问题本身不矛盾。   陈伟鸿:有没有人向您个人抱怨过这种不适应?   何永慧:过去有,随着这几年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城乡差距正在缩小,通过我们新疆党委实施了定居富民工程和富民安居工程,解决我们弱势群体问题,劳动力转移和整个全体致富的问题。   陈伟鸿:提供一些居所,让百姓能够安定下来,改变原来游牧的生活习惯。   何永慧:观念的改变和创新,生活习惯的改变,主要缘于生产水平、生活水平提升,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这是我们地方政府或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点多面广,基础设施配套地区的使用问题。   陈伟鸿:那么多人要进城,那么多人从流动变成定居,建安居房绝对不是一栋、两栋的问题。   何永慧:从“十五”末到“十二五”,国家层面和自治区政府方面也在规划,整个需要搬迁的游牧民,按照5到10年合理安排、分布实施、稳步推进,对于国家项目和国家财政资金的转移和地方配套,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搬迁、富民工程,确实解决了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的发展。   牧民定居以后,定得住,稳得下,富得起,解决了问题。定得住,对传统生活生产方式颠覆,由游牧生活到农区或者城区定下来,改变他的生产方式,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就是第三个问题,就是富得起的问题。这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合理妥善、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牧民从遥远的山区搬到农区或者城区以后,他同时拥有两份生产资料,第一生产资料,原有的山区草房,第二份生产资料,他到城区或者农区来了以后,配置他和当地农民、城市、市民同等的生产资料。第三,帮助培训,集中教育,进行劳动力转移,既有固定的以前放牧的和游牧收入,同时又有一个新的打工收入,这样合理解决了刚才提到的问题。   陈伟鸿:什么样人扮演托牛所所长的角色?是政府吗?   何永慧:政府搭台,经济人唱戏,先富起来,制定固定资产,牛圈、羊圈、挤奶器、配送车,牛、羊、马通过托管方式,彻底从游牧民生活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新的生产领域,去打工赚钱,所以这种方式也解决了刚才讲的情况,因为农区没有可放牧的地方,所以这个托牛所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卢跃东:   城镇化应因地而异不要盲目照抄   卢跃东:我来自浙江嘉兴地区的桐乡市,我们的城镇化水平60%左右差不多。   陈伟鸿:你觉得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当中,会有什么难题等着呢?   卢跃东:首先考虑生计问题,怎么活下去,凭什么活下去,所以我觉得就业应该是民生之本,首先得考虑十万人应该到哪里,从事农业也好,还是从事工业,或者进入市场做生意也好,怎么创造条件,接纳他们,首先有活干,有钱赚,这是必要的考虑。   陈伟鸿:这么做有什么难题挑战?   卢跃东:会有挑战,原来一些规划需要改变,还有比如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对于政府来说毕竟产业有限,资金从哪里来,以后要建那么多人口就业城市,平时对于公共设施的维护等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陈伟鸿:怎么提升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卢跃东:中国每一个县城、每一个城镇特色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完全相同的模式适应于哪个镇,我感觉到城镇化进程当中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而异,不要盲目照抄照搬。十多年以前,乌镇还是一个名不见经转的古老的镇,十多年后的今天,乌镇在中国旅游业方面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乌镇的开发模式。原来这个镇一万左右人口,现在每年包括去年,我们乌镇接待的中外游客已经突破了600万人次,欧美国家三四十万人,业绩非常不俗。   为什么说从实际出发,十多年前在讨论乌镇应该走哪条路子时,我们浙江许多地方,鼓励大量发展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许多乡镇都在办工业功能区、小的开发区,所以无论是乌镇干部群众也好,地方党委政府许多领导都感觉到乌镇也应发展工业化路子。当时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考虑到乌镇是一个古镇,有1300多年历史,乌镇处处能看到江南的景象,每个景象都有它的特点。在这个情况之下,审时度势,充分听取方方面面专家学者意见以后,当时市委、市政府力排众议作出重要决策,不应该发展工业,而应该发展旅游,应该充分挖掘展示他的历史文化底蕴,果然短短的十年时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伟鸿:乌镇旅游胜地也有淡季、旺季之分,淡季来临,离开了土地,进城务工是不是感觉很慌张,土地没了,旅游淡季,生活又不行,城里生活怎么得到保证?   卢跃东:实际上,乌镇的情况跟主持人讲得不一样,其他地方旅游景点有很明显的季节性,而我们乌镇具有非常特殊的人文魅力,一年四季游客都不断,白天晚上、周一至周五到周日都是非常满,所以不存在淡季旺季之分。   陈伟鸿:据说卢书记有吸纳更多人更多有才人到乌镇工作的打算,那乌镇能承载了吗?   卢跃东:完全能承载。我们正在进行实质性的大项目,规模总量在两百亿元以上,我们要在原来基础上对乌镇进行转型升级,引进中国养生理念,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养生理念,中西融合,打造成一个中国的新型养生的目的地,所以两百亿的投资可以吸纳非常多的就业人员,所以欢迎喜欢乌镇的人以及愿意参与乌镇建设的就业者到乌镇。
2023-08-29 13:20:211

为什么城镇不能没有文化,如何把传统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特色城镇化阳城现场会,这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针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特色城镇化工作,我强调三点:  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按照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一体化,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了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巴公、北留、润城等一批中心城镇和皇城、东四义等一批具有城镇功能的新农村。可以说,成绩是明显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与发达地区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水平相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相比,我市城镇化的推进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城镇化的总体水平不高。2007年,全国城镇化率是44.9%,全省达到44%,而我市城镇化率只有42.2%,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市政设施还不够健全。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本上还是空白。特别是不少城镇为工矿型城镇,因厂设城、因矿设镇,城镇功能缺失、承载能力低下。三是城市规划还不够科学。拆了建、建了拆,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不强。市区的基础、布局和架构,辖区偏小,中心城市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显现,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作用发挥得不够。五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思想上重视还不够,精力上投入还不大,工作上办法还不多。没有把城镇化放在战略层面来加以谋划和推进,城镇的发展主要靠工业发展的客观拉动和自发推进,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等等。因此,面对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趋势,面对周边地市竞相发展的新热潮,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增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城市越来越主导着世界的经济命脉。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密集区,人口仅占全国的9.29%,地区生产总值却占全国的31%,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的64.67%。因此,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是顺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顺应全市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需要。  二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是落实“五个统筹”的结合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城镇化步伐加快了,城市建设好了,能够有效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能够充分发挥城镇作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依托城镇较好的经济基础,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的解决,进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带动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在当前,在我市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的情况下,加快城镇化步伐,搞好城市建设,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体现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要在“十一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省第一方阵中走在前列,一方面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没有特色城镇化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会受到限制;没有特色城镇化的推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的发展就难以协调;没有特色城镇化的推进,我市的的发展就缺乏动力和后劲。特别是当前,我市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进一步改善,为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创造了条件;全力打造现代化宜居城市的目标,为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境界进一步提升,推进城镇化的意识普遍增强,为我们加快城镇化步伐营造了浓厚氛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目标,更为我们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政策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上来,遵循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规律,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不断开创全市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  在这里重点提六点要求:  一是规划要科学。搞城镇建设,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有些城镇道路修得很好,却经常开挖,楼房建得很漂亮,却设施不配套,广场修得很大,却利用率很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规划不科学。在规划上要舍得花本钱、下功夫,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合理确定城镇的布局、功能和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注重各个方面的协调和衔接,保证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是特色要鲜明。就是要依托各地产业和自然、历史、文化条件进行规划,塑造个性化的形象和品牌,避免简单刻板、“千城一面”。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城镇化进程。特别要做到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展示现代气息与挖掘历史底蕴相结合,健全市场体系与搞好市政建设相结合,改善市民生活与提升市民素质相结合,服务当地和带动市区相结合,让城镇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真正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  三是理念要更新。就是要树立开放思维和现代城市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有亮点,出精品。特别是要搞好城市功能分区设计,比如政务区、商贸区、旅游区、居民区等,以实现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最经济配置、最优化利用,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又不断赋予城市以新的亮点和内涵。要以扩容提质为重点,改旧城、保古建、建新区、创精品,完善市区功能分工,建设一批理念超前、功能先进、融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做到和谐协调、居住舒适。  四是产业要优化。产业发展是特色城镇建设保持强大动力和活力的关键所在。特色城镇化建设如果没有产业发展作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是空壳城镇。我市资源型城镇居多,一定要在这方面引起重视。特别是一些资源接近枯竭的老工矿城镇,一定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好产业置换,因地制宜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进入成熟期发展阶段的工矿城镇,要加速技术创新、引进与推广,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与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条,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发展后劲;新型工矿城镇,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形态。  五是体制要创新。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根本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凡是能推向市场的都要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按照有偿使用、有偿服务的原则,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形成、调整等管理运作机制,善于经营市政公用设施、品牌等城市资本,盘活、用好国有资产;重视开发利用城市无形资产,搞好城市道路、广场冠名权及广告牌位的拍卖,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之路。  六是推进要务实。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既积极主动,又量力而行,既要有大思路、大举措,又要防止脱离实际、劳民伤财;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坚决反对急于求成,盲目攀比,贪大求洋,乱占土地,一哄而上建大广场、大草坪、宽马路等形象工程;坚决反对只注重形象、不注重功能,只注重地上、不注重地下,只注重建设、不注重管理的做法;坚决反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群众特别是征地农民、拆迁居民、下岗职工等群体的实际利益,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实惠。  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   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只有加强领导,奋力拼搏,才能确保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对我市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加强城市建设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来定位、来推进。牢固树立抓城镇化就是抓先进生产力、抓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像抓新型工业化那样,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特色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要投入足够精力抓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不仅要重视宏观指导,而且要亲自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齐抓共管、统筹协调,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注重选拔任用能够卓有成效推进城镇化的领导人才,把那些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有实绩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机构的建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总之,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事关晋城发展,事关全市大局。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众志成城,埋头苦干,全力推进我市特色城镇化进程,为建设经济发达、富裕文明、生态良好、和谐稳定的新晋城做出更大的贡献。俺自个儿拉的,待会儿麻烦你自个儿改一下!!
2023-08-29 13:20:421

新型城镇化该怎样推进

 以改革创新推动城镇化转型升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城镇化一端连接工业化、信息化,一端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最大希望所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最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打造这样的城镇化升级版,必须依靠改革创新驱动,特别是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和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  调整“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  以改革创新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首先应合理确定城镇化方针,以明确城镇化方向。我国一度实行积极发展小城镇、适当发展中等城市、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的城镇化方针。这一方针无疑是从当时我国实际出发,符合改革开放前期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力不发达基本国情的。发展小城镇投入少、见效快,既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也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小为主”的城镇化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出来,城镇发展开始向“以大为主”转变。但这只是实践上的转变,城镇化方针并没有调整。  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进步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进程基本上呈S形曲线三阶段走势。第一阶段为S形曲线底部,农村人口主要向中小城镇转移,可称之为乡村城镇化阶段;第二阶段为S形曲线挺起的中部,以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转移和集中为主要特征,可称之为大城市主导阶段;第三阶段为S形曲线顶部,以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为新动向,可称之为逆城镇化阶段。以此衡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期的20年成功走过了第一阶段,随即进入第二阶段,是合乎规律的发展。如果仍然坚持“以小为主”,甚至认为只有突出小城镇式城镇化才是中国特色,那么,在理论上就是一种误读和误导,会模糊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在实践上则会阻碍城镇化的转型升级。近一个时期,农村并村组建中心村、乡镇,中心村、乡镇又急于升级为建制镇,以镇为龙头的城镇化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当前城镇化率超过52%、实际上早已步入“以大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一趋势应引起警觉。因为城镇化效率和效益同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是普遍规律,不顾这一规律,固守以小为主“铺摊子”式的城镇化,势必助长盲目圈地占地、投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升高,使城镇化偏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因此,“以小为主”的城镇化方针到了需要改革调整到以大为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时候了。
2023-08-29 13:20:522

关于中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为什么城镇化能推动现代化

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究竟是什么关系?过去有人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农业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程度取决于农业发展的水平。这种观点有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经验教训作为支持。当时农民进城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已经进城的农民工被强制回乡务农。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改革表明,农业剩余的不足并非技术制约而是制度制约。随着土地承包制改革使中国人摆脱了吃饭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就开始了真正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发现,在突破了最基本的生存食品供给线之后,农业的发展不仅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科技发展以及专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水平,也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生产规模本身的扩大。在耕地面积不但不能增加,相反还因工业化、城市化而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中国现在人均只有0.1公顷可耕地,欧洲是大约人均4公顷,为我们的40倍,美国大约是人均40公顷,是我们的400倍。因此,中国靠8亿多人口陷在乡村的小农经济显然既不可能发展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也不可能实现今天人们对农产品安全所要求的标准化和全过程监控。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虽然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其中的主导力量已经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根本变化,从20世纪50-60年代的以农业、吃饭问题为约束和主导,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吸纳农民转移就业的城镇化成为城乡统筹的龙头。 既要推动农业的规模经营,促进土地的流转和集中,又不能行政驱动、资本逐利,强迫农民拆房并村上楼,关键是要建立进城农民能顺畅转移落户和自愿放弃农村小块土地和宅基地的机制。这就要逐步改变我国8亿多农村人口大部分处于兼业身份的状况。 如果随着城镇化进程,每年确保至少有2500-3000万农民能在就业城镇完全安家落户,这样在今后20年总共就可减少5-6亿农村户籍人口。以目前城镇户籍只占35%、农村户籍人口占65%计算,也就是20年后农村户籍人口要减少到4亿以下。即便那时假定我们还能保有18亿亩耕地(这显然相当困难),平均每个农村人口也只有4亩多地,每家耕种20亩左右的土地。三四十年之后,农村人口再减半,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那也还有近2亿人,每家农户也只有30-40亩土地。这种耕地规模,与美国家庭农场一般耕种几千上万亩土地,或欧洲的农户耕种几百上千亩土地,显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而与中国人均可耕地相近的日本、韩国,在城市化、现代化实现之后,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以下,专业农户的耕种面积一般也为30-40亩,可以肯定这更会是中国未来的图景。因此很显然,与其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会更多地依赖资本下乡的公司化经营,或者欧洲、美国规模的家庭农场模式,不如说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除东北等少数人少地多的地方外,更适合走的是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专业农户道路。 专业农户是指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将其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农业生产的农户。扶持专业农户的发展,就需要鼓励和用经济手段引导进城落户农民,离乡又离土,放弃农村的土地经营,并在各种农业补贴和扶持政策上向专业农户倾斜,从而逐步减少小规模不专业经营的兼业农户。同时要严格限制非专业农户承包租用土地,防止土地的非农用和非粮用。除城郊少量经济作物以外,那种资本下乡、公司承租大量土地、变农民为农业雇佣者,或者不顾人口资源条件盲目鼓励大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的形式,显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不应受到鼓励和发展。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举家迁移,需要开展如东亚国家和地区随城市化进程的农村土地整理事业,以有利于农地的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专业化。在我国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整理,首先要解决在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产生的以次充好、农地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这里需要借鉴海外农地整理成片条块化的经验,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的土地,必须先行纳入成规模粮田农地的联片条块化,才能验收确认为复垦耕地。水田和旱田必须分类分别补偿验收。因为我们要保的所谓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 实现农村和城镇人口的双向自由迁徙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从占有土地的全部城乡二套房开始普遍征收不动产保有税,可以一方面促进在城镇落户的农民放弃在农村的宅基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我国人口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抑制富裕的城镇居民下乡置业的奢华需求。专业农户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更有利于保护耕地和保证有限耕地的种植效率,抑制下乡置业的富裕城镇居民圈租耕地用于非粮和非农生产目的。
2023-08-29 13:21:021

金融服务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中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贸出口、投资以及消费相继成为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由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必须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其本质特征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换。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纳瑟姆”曲线(如图1),它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而继续上升至70%的区间,是城镇化率上升最快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中国城市化率年均增长0.9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52.57%。若中国的城镇化率今后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持续20年才能达到7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35404万。城镇人口71182万,其中流动人口23600万。乡村人口64222万。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如果扣除未真正市民化的流动人口数,我国的城镇化率将只有35.14%。如果我国在十年内达到70%的城镇化率,以现有人口数为基数静态测算,按国家统计局的口径(简称“窄口径”),需市民化23600万人,每年市民化人数为2360万人;若按扣除流动人口的专家口径(简称“宽口径”),需市民化47200万人,每年市民化人数为4720万人(见表1)。  如果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495%测算,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2258万,2032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9459万人。同样十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窄口径需城镇化人口总数将达24800万人,而宽口径需城镇化49600万人(见表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动态测算要达到70%的城镇化率,我国将有2.48亿~4.96亿农民进入城市,十年间每年“市民化”约2480万~4960万农村人口。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对投资、就业、消费的全方位拉动,进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将推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拉动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新型城镇化仍然会产生新的基建投资空间。以日本为例,日本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速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后半程,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在城镇化率突破70%后,日本的基建投资增速才开始趋稳。据全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全国33270个乡镇中,仅11.7%的乡镇有公园,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全国仅72.3%的镇实施集中供水,而且只有24.5%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全国仅19.4%的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36.7%的镇有垃圾处理站,15.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应该说,我国农村乡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伴随城镇功能完善的需要,在道路、供水、供电、住房、通讯、教育、医疗、文化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将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建设,从而形成巨大的投资需求。  优化结构。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这种演进是需求结构、技术进步趋向以及供给要素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有专家通过计量分析表明,城镇化进程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关系数为0.933,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关系数为0.968,都呈现高度正相关。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实现经济服务化。  增加就业。发展经济学派的托达罗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由于城乡实际收入的差异和获得城市工作可能性的存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必将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在经济服务化背景下,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全球就业的主要部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重一般达70%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期,发达国家新增的就业份额90%以上都被生产性服务业所吸纳。从我国情况看,自2007年至今,服务业已超过工业、农业、建筑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员首次超过农业,早已超过工业、建筑业,成为就业绝对主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为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就地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就业。  促进消费。城镇化可以扩大消费群体。阿瑟·克罗伯把中国人分为两个群体:糊口群体(10亿人以上,主要集中在农村);消费群体(1亿~3亿人)。中国低收入者(糊口群体)有消费欲望但没消费能力。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糊口群体征收,一部分糊口群体转化为消费群体。城镇化可以提高消费水平。从乡村到城市,居民消费明显增加。农村人口的逐步“市民化”,将促使新型城镇中的文化、旅游、休闲、家政、美容等行业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15161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仅5221元,是农村居民的2.9倍,人均高出近1万元。按每年“市民化”人口消费的增加和升级,将极大地促进消费。  缩小差距。增长极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表明,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按照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缩小的。从我国的情况看,城乡差距体现在收入、文化教育、医疗保障、政府公共投入等各个方面。而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将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城镇化将加强公共设施投入,改善城镇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城镇化将提升入城新市民的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应该说,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  城镇化有巨大的资金需求  从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以及国际经验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金融需求。目前,专家学者对城镇化的资金需求预测较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10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如果未来城镇化以每年0.8~1.0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到2020年前后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据此估计,未来全国将有4亿~5亿农民需要在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生活等方面全面实现市民化,若以人均10万元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进行推算,仅此一项,就至少需要40万亿~50万亿元的巨额资金。王文鄢认为,人口城镇化的成本在8万元~50万元/人不等 。  虽然说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但根本的一条就是我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我认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主要体现在城镇公共事业建设、城镇房地产开发、城镇小微企业和城镇居民消费等四个方面。若十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按资金需求静态测算,上述四个方面的银行资金需求估计将达到23.45万亿元(窄口径)~46.9万亿元(宽口径)(见表3)。  城镇公共事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新型城镇化的公共事业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三个方面。这些项目建设,有的纯靠政府投资,有的可以公私合营,有的可以民间投资。但是,这些项目建设共同的特点是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收益有限、偿还期长。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大量依靠的就是银行资金支持。按每市民化1人将需要投入10万元测算,每年需要投入2.48万~4.96万亿元建设资金。即便这些资金中只需要50%的银行贷款,也有1.24万~2.48万亿元。  城镇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居问题。在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必然改变传统的农家小院模式,实现住宅商品化发展。我国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按每年830万户农民市民化(2480万人除以3人/户),每套城镇普通商品住房成本10万元计算,总投资将达8300亿元,需要外部融资将达6600亿元。若按45.8%的贷款比例计算,需银行信贷资金3800亿元;若按宽口径计算则为7600亿元。  城镇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十八大提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持续推动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然促成一大批小微企业创立、成长,产生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从目前全国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与小微企业户数可以测算出,小微企业户均贷款额约90.5万元。假设每年市民化2480万农村人口,2/3为劳动人口(1653万人),其中50%留在小城镇就业则约为827万人,按小微企业户均吸纳就业21人计算,预计将新产生约40万户小微企业,其贷款资金需求将达3600亿元。按宽口径计算贷款资金需求将达到7200亿元。  新城镇居民有大量资金需求。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计划中收入倍增者指的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翻一番。农民创业和扩大再生产将使得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增加,收入的提高和市民化的发展将使得农民消费升级,新市民对居住、交通、娱乐、教育方面的需求增长将带动个人住房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汽车消费贷款需求大量增加。2012年我国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104439亿元,按城镇人口71182万简单测算,人均消费性贷款约1.47万元。而新型城镇化每年市民化2480万人,将新增消费贷款需求3650亿元,按宽口径计算将达到7300亿元。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简单测算看,每年新型城镇化产生的银行信贷资金需求将达2.35万亿~4.69万亿元左右,约占2012年全国新增境内贷款的26.6%~53.2%。可见,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而农村银行机构在城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  银行要助推尽责  根据路径依赖理论,最初的选择决定今后的路径。“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形成自我强化机制。因此,农村银行机构在支持城镇化进程中的机制建设尤为重要。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与配合。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经济的“造血体”,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补齐农村金融短板,已成为促进城乡产业互融和要素流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  实际上,银行支持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政府、小城镇金融消费者和银行自身均有现实意义。对于政府而言,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利用信贷资金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农民而言,可以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新消费观念,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拉动内需和消费;对银行自身而言,可以拓宽客户资源,拓宽中间业务渠道,挖掘丰富的金融财富,增强综合竞争力。  机构下沉  在前几年的机构撤并风潮中,大量的县域分支机构被撤并,有的县市甚至除了农行和农村信用社,没有其他大中型银行机构。要做好城镇化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前瞻性研究,立足长远发展,根据商业可持续和“贴近基层、贴近社区、贴近居民”原则,将机构网点开设到县域、乡镇,发挥熟人、熟地的优势,开展贴身服务。健全服务功能,开通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渠道,提高新型城镇金融服务效率,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  在银行网点的管理上,可以按照网点服务功能与范围,将银行网点分为区域中心型网点、便利型网点和新型自助服务点三种类型。区域中心型网点属于全功能银行,设置在县域或大的乡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便利型网点属于有限功能银行,设置在小型乡镇,以基础性金融服务、收单业务为主,突出低风险、低成本和便利性;新型自助服务点以自助服务为主,配备综合服务终端、助农取款POSE、离行式自助设备等。区域中心型网点负责管理、指导社区便利型网点,并提供业务支持与服务;新型自助服务点作为实体网点的触角与补充,延伸至社区的楼道、药店、超市等社区生活场所,三种类型网点构成层层递进、协作分工、相互支撑的网络体系。  准入放宽  中国城乡差别比较大,农村的区域性差别更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自身的特点,农民信用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土生土长”的“草根”金融。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在鼓励支持现有银行机构向下延伸服务网点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要在坚持“改制不改姓,更名不离农”的总体原则下,加快推动农信社股份制改造。通过协调三方(政府、省联社及属地监管分局)、实时沟通、分类推进、包片督导、按季通报、考核问责等措施,实行“政府+市场”的改革模式。要进一步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条件,允许更多种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和乡镇的布设,尤其是在不发达、欠发达县域的设立,并突出本地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和增资扩股,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民间资本的投资比例。  权力下放  为了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实行了严格的授权管理。但是,由于信贷审批权力逐级上收,审批链条拉长,尽管基层机构享有的企业信息最为真实全面,却因为缺乏应有的信贷决策权,无法及时满足企业有效的信贷需求。而有权审批人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漏损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科学正确决策,只能对难以看准的项目进行否决,导致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的授权授信逐年萎缩,难以适应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掌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特点和信用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划分信贷管理权限,实行分类指导下的区域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风险控制水平高、业务市场广阔、有效信贷项目多的分支机构,适当扩大授权和转授权。实行项目负责制,试行直报审批制,由项目营销负责人直报有权(最终)审批人,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信息漏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资金回流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用以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虚拟资本。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机制运作的主要路径是“以系数法或资产波动法计量不同风险资产所需的经济资本→以增量配置法分配经济资本→以资本回报率评价经营绩效”。由于经济资本管理机制精确、高度的逐利性,必然导致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使得银行机构难以较好地平衡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矛盾。  农村银行机构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建立与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要制订并落实“两个高于”(即“三农”贷款增速要高于GDP增速,高于本单位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管理模型进行优化,即主要在经济资本的分配和考核环节引入调节系数,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入。在经济资本的分配环节,要降低“三农”、城镇化贷款的资本占用系数,按信贷增幅不低于或高于当地GDP增幅的标准配置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在经济资本的考核环节,要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差异的实际,按一定的调节系数下调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期望回报率,提高基层银行机构开展“三农”、城镇化贷款的积极性,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让利于民  2012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作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我国银行业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在实现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实现银行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一方面,突出“免”字,普惠客户。农村银行机构要坚持服务收费“四项原则”,做到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要按照《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免除客户开户、销户手续费,柜台、ATM机具查询服务费及工本费等服务项目费用,降低金融消费者成本负担。  另一方面,强化“让”字,以义取利。农村银行机构要严格按照监管部门整治银行业机构不规范经营行为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落实“七不准”禁止性规定,及时纠正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和强制收费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同时,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的产品,了解你的客户的市场”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三农”、城镇化贷款的利率水平,切实降低农村金融消费者融资成本,坚决杜绝“杀鸡取卵”式的利率定价方式,筑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活用政策  农村银行机构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用好用活政策上有所作为。农村银行机构在坚持执行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同时,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要用改革创新的思想认识政策,用足政策空间,要在同样的政策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着力点,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开展金融服务工作。  2012年底,国家四部委连续下发了一系列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文件,笔者认为目前的平台政策体现为: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加强指导、明确责任,规则不变、弹性掌握。控制总量是指,银监会规定2013年贷款总量不能增加,同时对贷款、非贷款融资实行全口径监测。在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对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分类管理是指,2013年到期的平台贷款,银行可区别情况给予扶持:包括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项目,经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且资本金已到位的重大项目,已列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的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加强指导是指,指导土地储备机构进入名录以获取银行信贷支持。建议政府结合土地储备新规研究对策,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争取其他有土地储备的平台公司尽早进入土地储备名录,满足银行信贷融资的基本条件。明确责任是指,政府平台总体属于财政性风险,控制总量由银行法人机构负责,风险防范的任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规则不变是指,包括控制总量的原则不变,分类管理的方式不变,区别对待的要求不变,逐步化解的路径不变。弹性掌握是指,银行业将积极支持铁路、公路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主动营销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面临新的形势,追求盈利与风险化解之间的关系平衡成为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从美国、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看,竞争压力下银行的风险偏好有所上升,贷款占资产比重平稳上升,存贷比持续提高。因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银行机构必须积极行动,明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注重培育优良客户群,为小城镇建设的稳步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要转变“坐等客户上门”的观念,开展主动营销,多深入企业和乡镇,多走访客户,多倾听客户的声音,在需求中找市场,在服务中寻客户,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融资需求的满足率、覆盖率和满意率。要规范农村城镇化信贷业务运作程序。开展区域评价,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目标市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区域评价报告,为信贷支持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对选定的拓展区域和项目,及时进行金融需求分析,整合产品,制订全面、贴身服务方案,及时开展营销,对于区域整体符合支持条件的,根据该区域特点制订整体服务方案,实行区域整体营销。  创新制度  先进的制度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而制度是人尽其才的保障,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达成工作目标的保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明显有别于以往大城市、大中型企业和大项目的需求。新的金融产品则是农村银行机构有效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工具和手段。农村银行机构要努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规范体系,有针对性的提供差异化产品,推动崭新的金融品种打进农村市场,推动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  一是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推行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促进业务办理效率的提高和资源优化整合。围绕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个人理财等业务,创新开发中间业务品种。对已在大城市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应尽快在县域金融机构推广。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构、网点、人才、信息等优势,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创新,逐步将业务渗透到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产权交易服务等领域。  二是创新担保方式。突破传统担保方式的限制,扩大抵质押贷款范围,接受企业自身用的无形资产(品牌、商标、专利)、集体土地使用权、厂房、宅基地和集镇商铺、库存产品等作为贷款担保;推出中小企业信贷、小企业循环贷款、亲友抱团贷款、企业信用联盟、网贷通等贷款业务;农村小额信贷允许用农作物、农产品、承包的土地使用权等作为抵押获得贷款。  三是创新融资产品。结合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积极开办购建房贷款,支持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所需消费贷款,鼓励农民购买小型农机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通过具有经济实力的村民担保的方式试办助学贷款。努力满足小城镇建设对信贷资金的需要。  四是完善责任追究。农村银行机构要以满足“三农”、城镇化的有效信贷需求和防范风险为原则,以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根本,完善信贷制度、定价策略和考核办法,优化信贷流程,增加信贷投放。要科学设立风险容忍度。对经过条线和内审部门检查认定,信贷人员确已依规操作,恪尽职守的,要依规免除其经济责任,实现尽职免责。  监管激励  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提出的“横山法则”认为,自发的才是最有效的。作为银行监管者,必须要善于完善制度和规则,引导农村银行机构积极主动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监管引导。要完善差别化监管政策,提高农村银行机构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要求,如对农村银行机构的存贷比设立下限要求,要求不低于60%;允许农村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容忍度高于平均不良贷款率的2~3个百分点。参照扶持小微企业做法,降低农村银行机构“涉农”、“涉城镇化”贷款的风险权重至75%。支持农村银行机构发行“城镇化金融债”,补充资金来源支持城镇化建设。要建立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信贷导向评估监测制度,提升农村银行机构金融服务能力和动力。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建立信贷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信贷投入奖励机制,将特殊补贴政策与普惠制农村税收政策相结合,实现偏远地区农村商业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搭建沟通平台。由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定期召开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席会、项目供求信息推介会,及时向金融部门通报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引进、经济运行等情况,及时向金融消费者宣传推介银行的信贷政策、投放重点和金融服务产品等,增进企业与银行部门的相互了解,实现政府决策与金融政策相一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2023-08-29 13:21:14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 陈锡文: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中的三农问题

  在2010一年中,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仍未过去,自然灾害的摧残更为肆虐,通货膨胀的预期在逐步攀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中罔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迫切需要农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巾央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10年的中国农业不负众望,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困扰,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夺取了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的好成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比卜年增产200亿斤左右,将创造粮食年度产量10800亿斤以上的历史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农民收入也将有明显增长,预计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700元以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对于2010年中国战胜各种风险、克服各种困难,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但是,正在继续加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对解决“三农”问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展望2011年,“三农”的状况仍值得高度关注。      农业发展与农产品供求和价格      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历米需面对市场和气候等众多不确定因素,但保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仍然是人们的普遍期望。   从2003年到2010年的七年间,粮食产量从8614亿斤增加到10800亿斤以上,产量增加了约2200亿斤,年均增长率接近3.3%,应当说是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但是,粮食连续增产的时间越长,可能离减产的拐点也就越近。因此,对2011年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既要有足够的危机感,又要努力去争取好的前景。   从中国目前的粮食供求总量看,似乎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总产量10800亿斤左右、总需求10500亿斤左有。正常年景下,满足需求还略有结余。但从粮食供求的地区结构和品种结构看,情形就没有那么乐观。就地区的产需结构而言,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主产区集中。2009年,13个粮食主产区(冀、蒙、辽、古、黑、苏、皖、赣、鲁、豫、鄂、湘、川)的产最合计达7943亿厅,占全国粮食总产的77.1%:11个产销平衡区(晋、桂、渝、黔、滇、藏、陕、甘、宁、青、新)粮食产量合计1686亿厅,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6.4%:七个粮食主销区(京、津、沪、浙、闽、粤、琼1)粮食产量合计67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的6.5%。其中,七个主销区2009年的粮食总需求达1945亿斤,自给率仅为34.6%,比2005年又下降了4.7个百分点。   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水资源更为短缺的北方地区倾斜,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其可持续性如何,令人忧虑。   就粮食品种的产需结构而言,稻谷尤其是粳稻明显处于紧平衡,玉米基本平衡,小麦可略有结余,但大豆的供求缺口在持续扩人。2009年中国进口大豆4255万吨,差不多是国内产量的三倍,进U量占到了全球大豆贸易量的53%,此外,还进口植物油816万吨。而随着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和畜牧业对饲料消费的进一步增长,预汁2010年进口大豆将超过4800万吨。随着某些农产品进口量增加、自给率下降,国际市场价格对这些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近两三年的情况已经证明,国际市场大豆和油料涨价,国内的油脂也只能跟着涨价;大豆涨价,豆饼就涨价;豆饼涨价,饲料就涨价;饲料涨价,肉禽蛋奶也都得跟着涨价。这足在中国某些农产品产能不足、自给率下降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应该说,在中国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水平之下,中国农产品的综合消费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据保守估计,按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计算,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至少相当于利用了境外6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此为调节农产品价格难度加大的一大原因。   2010年,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之所以出现扑朔迷离的局面,是因为像绿豆、大蒜这样的小品种,以及蔬菜、水果等生鲜产品,也都面临着各自前所未有的挑战。绿豆、大蒜等小品种,除了产量的波动,正越来越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致使它们越来越呈现出金融产品的属性。而生鲜产品的价格波动,则除了受自然火害的影响,还在于城镇扩张对近郊上地的人量占用,迫使其产区越来越远离消费的中心市场,以及城区内普通菜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大幅减少乃至消失。   总结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的经验可以看出,一是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会减;二是上升的农产品价格对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调动。因此,如气候等因素正常,2011年的主要农产品供给应不致出现短缺局面。但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消费的中心市场越来越远离产区、部分农产品正在向投资品转化,以及突发性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增加发行的货币与贷款,将使得2011年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焦点。      工业化城镇化中的农村土地      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除了将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外,还将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因此工业化和城镇化必将逐步占用农村的土地,这是符合规律的。中国国情决定,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既要关注耕地减少的数量,又要注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否则,我们将难以保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耕地日渐减少使国人越来越感觉到它的珍贵。近年来,违规侵占耕地,用于城镇建设的势头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而满足城镇化对建设用地新需求的途径,则更多地转向了以减少农民宅基地和村庄建设用地的办法,将集约下来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进城。这在具备条件的地方,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但对于人多数传统农区而言,则充满着太多不确定性。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镇的扩张是一个快变量;而乡村的消亡则是一个慢变量。以拆除农民住宅、撤并村庄的办法,来将农村节约的建设用地用于城镇,固然解决了城镇扩张缺地的问题,但却把诸多的矛盾和冲突留给了乡村和农民。尤其是拆村并居后集中居住的农民,由于没能改变生产方式,却必须改变生活方式,便往往陷入因收入没有增加而生活费用明显高涨而入不敷出的窘境,或者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使新房成为空房。   以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城镇扩张所占用的耕地,将会在逐步发生的村庄自然消亡中得到补偿。因此,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需要,而适当增加建设用地的指标,比机械地追求当年耕地的占补平衡可能更为理性,更能减少社会摩擦。当然,这需要有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来控制,需要有对地方政府在土地占用上的有效约束机制。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必须的,但应当在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和农地农用的前提下推进。   土地用途管制是世界各国实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国也不能例外,否则就 难以使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等,涉及全社会发展长远利益的资源得到足够保护。而农地农用,在中国现阶段不仅是指耕地的用途不能随意改变,而且还指耕地只应由农民使用,农村的建设用地只能由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自己使用。否则,农民的土地权益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而土地的用途管制也难免不被冲破。为此,必须抓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长久不变的政策,使农民在二[业化、城镇化的大潮中拥有可供遮风避浪的港湾。   土地对中国农村来说,不仅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还是经济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载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还必须考虑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稳定,这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民财产权益的当务之急。要加快构建让农民更多分享农地依法转用后增值收益的机制。要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要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应允许继续保留集体土地的性质,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主要是乡镇企业用地),应允许通过有形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平等权益。      城镇化与农民转市民      在中国城镇化率大幅提高的表象中,隐含着一个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进城农民的身份转变问题。   如果扣除在城镇就业,但未享受到市民待遇的农民工及其家属,保守的估计是,目前公布的城镇化率将降低10个-12个百分点。随着进城农民工数最的日渐庞大,其身份转变和享受市民待遇问题,已成为城镇中日渐突出的一大社会矛盾。   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化解这一矛盾的具体措施。较有影响的是,让进城农民以上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的“两换”措施。但实际上“两换”很难真正行得通。首先是要让公民交出自己的合法财产权益,才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与法无据,不合情理。其次是进城的农民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原有的土地和住宅散处于各自的村落,即便交出了“两权”,其耕地与宅基地也均属其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与政府并不相干。   实际上,农民要转为市民,就必须在城镇拥有相对稳定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要实现真正自由迁徙,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制度相同、水平相当、可异地接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加大力度建设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使其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才是农民转为市民的最可靠保证。当然,这只能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单纯依靠大中城市吸纳,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因此,才需要发展小城市、小城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中国达到人口高峰的2030年前后,总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届时即便城镇化率达到了70%,生活在农村的人口仍有4.5亿之巨。保障生活在农村的这部分人共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   因此,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两个并行不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行不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并行不悖。这是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国家的必然选择。
2023-08-29 13:21:231

城市化的结果是什么

首先是工作岗位多。在农村中没有太多的岗位,农民想要打工只能去县城或者外面才行。开启了城镇化的建造,那么就会吸引着更多商人来到村子里进行工厂的建造,农民的工作岗位就会增加,对于农民来说有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可以更好的进行生活,因此很多的农民不需要在外面就可以赚上大钱。不利之处是城镇化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剧,交通拥堵。不过这些都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最终也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2023-08-29 13:22:062

城镇化的不断加速,会对农村造成什么影响?

农村越来越穷
2023-08-29 13:22:165

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用“以产带城”的模式打造城市品牌形象  说到城市品牌一般我们都会想到是旅游的开发,而不会想到一个城市的产业。用旅游托起一个城市的品牌是较为常见和传统的做法。而用产业来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或者说认识一个城市,这在当下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显得非常独特。  产业能否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树立,通过这些年城市发展的走向与趋势,用产业特点承载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是完全可能的。  “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经历了滞后城镇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后,中国城镇化进入到与重新工业化阶段相适应的城镇化基本实现阶段。  数据显示,过去的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每年平均以1%~1.2%的速度上涨,按此预测未来还需要15~20年时间才能达到70%,未来十年每年至少新增1200万城市人口。  这么多的人进入城市或者农村变成城镇,这些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产业创新上来。于是,各类城市用建立产业新城的方式来推动城镇化发展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当一个城市的产业形成了某种特点就可能成为外界认知这个城市品牌的焦点。这对于很多没有历史文化旅游传统资源的城市,特别中小城市突破城市品牌认知瓶颈起到了核心突破的作用。  用产业聚集的方式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算是找到了品牌形象最为核心的支撑点。这比完全硬撑着搞哪些假的,还充满争议的所谓名人故里,哲人家乡,神话故乡要强不知多少倍。  前次我看到湖北一国家级贫困县,为了提振县域经济实力,欲在县城核心地带打造全国最大牛织女故里公园,建城后却无人问津;还有同样的思路,河南安阳号刨出了“曹操幕”,山东吉县刨出了“如娲遗骨”,山东阳谷、山东临清、安微黄山挣创西门庆;山东、河南、福建、甘肃、江苏连云港、山西娄烦抢孙悟空;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株洲、湖南会同抢炎帝等等,这些掘古、造古式动机无一不与旅游经济息息相关。  各级政府与其搞这些脑震荡式的旅游经济产品,还真不如直接切入产业经济模式,搞出一个产业特色来,促进城市和和谐发展,真正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这种方式来得很直接,效果看得见。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以产业带城模式,一种用一个开发区、工业园区、试验区或先行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三化"建设,来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所提升,这一般多为政府牵头运做,企业参与共建。像苏州工业园的建立就是用政府投资、政府运作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一种是用政府和企业共建的园区模式。也可以叫“自下而上”的产业新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基于产业特点打造一个具有鲜明城市个性的新产业聚集地。  如河北廊坊的一个固安工业园区就占到固安县工业产值比例达50%,可以说固安经济的半壁江山是由这个新园区带动的。而固安的经济增速也从廊坊市排名的靠后位置一跃为第一。  由此可见,产业带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正是因为这种产业的带动与发展,也传播告知了固安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小县城的城市形象。他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与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三大核心产业方向。在功能服务上清晰定位,在产业方向上严格执行,以确保他产业方向的精准高效。  以产业推动城市品牌发展是一种双轮驱动、双向提升的效果,产业新城促城市新形象的建立,城市新形象带产业新城全面发展。况且产业新城都要有自己唯一性的特点,要有绝对性的差异,才能形成产业优势,而这种优势力却正是打造特色城市魅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两者是共生共荣的,当然,主要是产业趋动城市形象品牌。  以业带城是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的区域开发模式,体现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双向融合,其形成路径是通过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产城一体化,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匹配和融合发展。以产带城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园区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产业新城实施的理念是"以产带城,以城促产",实现产城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城市型经济转型。  以产带城产业选择与地域选择,一般都聚焦城市周边地带、快速轨道线的衔接地带、城乡落差较大的“洼地”。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可使政府的力量与企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市场的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产生产业链式的长效发展效果。  品牌传播“两路径”选择  和产品品牌传播一样,一个城市的品牌塑造,首先要解决“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到哪里去?”不把这些东西弄清楚,城市品牌将如何树立?当然,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就要实施“两路径”方法,即规划先行、建设跟上,招商为王。这是技术层面的,其次是由开发区“或先行区等其它说法都行”、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技术层面的就是要做好规划,规划之中要有观点,不要都是材料的汇集,要有定性的评论与要求。同时,各个专项的子规划与主规划不应相对立。建设跟上是要让产业圆区有内容可看,有功能来支撑,而不能完全是一个概念,纯概念不是一个品牌的全部内容。最后城市产业园区还要有更多的企业参与,招商不能凭空瞎说,而是字字句句都能落到实处。要做到这一条,才能形成以产带城,以产兴城的良好格局。  以产兴城,重要的是要把你这个产说清晰,说明白,一个谁都说不明白的产,是这无法进行品牌传播的。说这个产业之城的特点,卖点,买点,这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的认知选择都至关重要,只要找到了第一认知点。也可能是从位置入手,也可能是从价值入手,也可能是从环境入手,应该说,这个城市在哪个方面能优先让受众认知,就应从哪入手。先让别人认知你在哪,是干什么的,再认知你的价值也不迟。  如河北燕郊经济开发区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从位置出发的:北京东燕郊。因为他的目标受众是北京,诉求的信息就让别人知道他在哪就可以了。再如河北固安,在以前是人所未闻,虽离北京很近,为了获得城市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他也以位置角度为城市形象定位“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可能从位置角度切入是这些城市的最大优势与特点,因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以上两个例子来看,有时成功的城市品牌定位,并非要从核心的价值理念入手,从位置入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主要是形象的社会与市场层面的认知,用品牌形象力来传播城市的核心价值观与城市精神,并以此来凝聚城市人民的思想行为并能成为一种品牌理念的形为载体。只有这样,品牌形象才能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营销动力与产业项目的销售力量,为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共建幸福城市。文/郑新安原文地址:http://www.bfbrand.com/zangle/zangle00172.htm  
2023-08-29 13:24:003

城镇化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以及可能出现巨额地方负债。当前干部考核体制还是偏重于经济方面,GDP崇拜还存在。中央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后,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夸大新型城镇化中关于投资的部分,继续走投资依赖型道路,继续将投资看成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首先是地方政府会集中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这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投资的几率,甚至在推进速度上搞竞赛模式。而对这一领域投资力度的盲目加大将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诱发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风险,使一些城市出现“空城”、“鬼城”现象。打着城镇化的幌子片面追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扩大投资盲目做大GDP总量,将使城镇化走样。其次是投资房地产领域——如果地方政府以为新一轮城镇化又可以大规模拆迁、征地、建房,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继续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将可能使城镇化变味成“房地产化”。这种投资依赖的城镇化,必定导致地方政府大量举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地方政府利用多个融资平台进行举债,因债券利率远高于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无形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未纳入债务预算管理的现象也将大量出现,大规模的隐性债务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第二,可能对农业带来冲击。按照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镇化可能对农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大量耕地被地方政府商业化,如果没有过硬的措施,粮食保障将面临压力。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解决明天“谁来种地”是当务之急。同时,城镇化还将带来从事农业的高成本、高风险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比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使城市、工业在与农业和农村的水资源争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粮食生产面临水资源不足的瓶颈,这无形中会对农业产生冲击。此外,城镇化可能对乡村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可能让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古街道等得不到妥善保护,整体格局和风貌遭到破坏,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消失。第三,可能存在城市综合承载力不够的问题。当前中国有2.6亿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未来中国城镇化率要达到70%的水准,就意味着,还会有3亿农民进城,这将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提出极大的考验,很可能因承载力不够而形成新的“城市二元结构”。农民进城需要城市有产业支撑,便于解决就业。对于进城农民来说,就业是他们成为市民的先决条件之一。而如果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就会导致就业岗位不足。应防止一些城市不做科学论证、一味扩张城市建设规模,导致产业和园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农民进城还存在户籍改革与公共服务不对等的现象。城市户籍改革的推进如果没有相关公共服务的跟进,农民在城中的生活依然艰难,受到的待遇依然和城市居民无法对等,同时他们已经失去土地无法回到农村,这种现象长期积累将会导致城市社会的不稳定。此外,几亿农民进城对城市交通、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承载力也提出了挑战。当前城市病已经严重,如果不进行集约水平的提升,很有可能会加剧城市病,最终使城镇化质量下降。第四,存在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的可能。当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过于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这样一方面会继续让城镇化走速度型的老路,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从而错失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战略机遇期。第五,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按照什么样的模式建设城镇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目前的模式有传统城市、花园城市和生态城市,我们应该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建设我们的城镇。生态城市强调了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学功能,使人们居住的城市有回归自然的质量。生态城市不一味强调绿地面积,但强调生物组分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控功能,要将城市的绿地系统抬升到生态环境质量调控系统的高度来设计和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方面同时进行。大尺度就是把城市做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使城市中的自然处于调控环境质量的地位。小尺度就要在交通、住宅、河流、水体等各个方面进行生态学设计,保证快节奏工作环境下的无公害的享受。具体来说,我们要突出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积极实施城镇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城镇工业废弃物处置项目等项目,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要予以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加大对国家强制关停或淘汰的15小及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乡镇企业的监督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2023-08-29 13:24:091

为什么要推进城镇化?

你的问题是个很专业的问题哦。国内外学术界观点: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是21世界,全球经济增长的二个最重要的引擎。中国的社会结构制约经济发展,中国是全球少数城镇化率没有达到50%的国家。不在本地城镇化就在外地城镇化,土地需要集约,发展足够的支撑城镇的产业,吸纳就业。
2023-08-29 13:24:202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前景怎样

现在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政府并没有做好相关的配套准备,现在的矛盾已经很大,并且会越来越大!
2023-08-29 13:24:283

城市化进程对于一个国家有哪些重要意义?

一个城市进化发展迅速,象征国力更加强大,国家更加繁荣,由此千万城市组成国家,结果可想而知
2023-08-29 13:24:403

小学数学优质课《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掌握周长,最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到一些数学知识.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动感十足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班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很出色,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独立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更懂得怎样合理分工才能完成任务.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认识一周)——动手操作(认识周长、测量周长)——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巩固提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资源开发:从周长联系到用皮尺测量腰围头围,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教学媒体:线、直尺、皮尺、树叶、小篇子、课件 板书设计: 周长 树叶的边线图 各种图形 作业设计: 必做:练习册相关内容 选作:从周长联系到用皮尺测量腰围头围.(资源开发) 课后反思: “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本节课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2023-08-29 13:17:192

什么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生态宜居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汇报四个方面,一是土地的生态意义;二是生态宜居城市土地利用特点;三是我国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四我国生态宜居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对策和建议。  一,土地的生态意义。土地在自然哲学思考中被誉为“万物之母”,是最根本的物质要素,所以跟生态是相关的,是一切生物的生长的最根本的基础。那么我们国家地少人多,造成水土资源短缺的状况使得合理利用土地在我们国家具有特殊的突出的生态意义。我们国家采取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土地相对比较短缺,面积960平方公里,但是我们的国土质量比较低,隔壁、沙漠比较多,所以跟美国相比,人均耕地,草原,比较好的土地远远低于美国,也低于印度这些大国,所以土地在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国家采取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三个重要问题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最关键的,所以土地是整个城市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一些生态宜居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  第一生态宜居城市土地注意紧凑集约利用。生态城市的概念很多,我个人认为生态城市从几个方面体现他的内涵,一是人尽其才,人的创造力,各方面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物尽其用,经济要循环利用,物质要循环利用,减少排出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三是地尽其利,就涉及到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这个应该是生态城市也能体现最基本含义的概念。生态城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土地的利用效率,比较紧凑,注意综合利用,混合利用,居住地靠近工作地和日常生活服务设施所在地,这是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中地利用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减少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成本和生活成本,可以降低能耗,物耗,生态城市环境的改善有利的条件。紧凑城市开发模式是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模式,主要是指紧凑集约利用土地,在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浪费的同时,提高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里。紧凑城市思想包括8大方面,一是高密度居住,二是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第三是城乡边界和景观明显,第四个混合土地利用,第五生活多样化,第六身份明晰,第七社会公正,第八日常生活的自我丰富等等。紧凑城市八个方面的特点。  国外许多城市都是以这种开发模式,紧凑的土地开发模式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比如美国的克利夫兰为了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大湖沿岸的绿色城市,制订了12项明确的生态城市议题,其中“精明增长”是这些议题中最重要的一项,精明增长是紧凑的增长,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保护空地以及土地的混合使用,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混合,拉近距离,少用汽车,步行上班,上学等等。美国的克利夫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注意紧凑型开发利用,是美国比较典型的生态宜居城市。  第二个特点生态宜居城市的土地一般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围绕交通轴线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布局,主要围绕交通的轴线进行土地的利用布局,这样上下班出行非常方便,购物也非常方便,还有娱乐非常方便,减少人们过渡依赖机动车辆带来的局限和环境问题,所以生态宜居城市一般来说围着公共交通线路开发利用,建设商业区,尽量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这就是宜居城市土地利用的第二个提高。75%的人靠公共汽车出行的,主要是依靠公共汽车出行的的原因是沿着公路轴线,直接到达居住区和办公区,这就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宜居城市的第二个特点以交通线路为轴线开发。  第三个特点生态宜居城市重视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合作关系,注意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生态城市非常重视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合作关系,他注意这三个效益,不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和高地价和高土地收益,他是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模式,日本千叶市在规划上高度重视原有的自然地貌,自然的系统,精心规划城市地区的湖泊、河流、山地森林等,把人工的设施与市民交流活动相关的紧密的结合起来,人工系统和自然系统结合在一起,所以生态环境非常好,适宜人类居住。  第四个特点就是地价与房价比较合理。总结国内外生态宜居城市,地价与房价都是比较适中的,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特别是房价跟当地人的收入相适应。这是第四个特点。  第五个特点强调社区意识。生态宜居城市的开发利用非常强调社区,以社区为中心的土地利用模式,强调社区的归属感,城市的归属感,这种模式与公众参与密切相关,强化了公众是城市的生产者、建设者、消费者和保护者的重要作用,很多的国外的生产城市在土地开发利用的时候都是以社区为中心,然后强调公众参与,大家一起来决策,一起来规划、设计,参与规划、设计,参与建设和管理。这样社区的归属感非常明显。  三,我国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是旧城改造,对增加绿地的片面理解。我们国家现在在生态宜居城市都是面积比较大的,城市绿地增长很多,城市绿地内容涵盖了绿地的类型,职能、面积、人均面积、宽度等等,许多城市从数量上保障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绿地的最低需求,但是功能连通性、空间易达性等生态功能重视不够。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工厂外迁,对城市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很多工厂特别是内城区的工厂大量外迁,缺乏统一的规划,很多城市都有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主要是用来招商的,对外招商的,城市内部的工厂外迁的时候因为技术、规模等问题没有到工业园区去,在郊区分布,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新区开发,占用大量的成片的农用地,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比较严重。很多城市都强调新区的开发,还有居住郊区话,办公郊区化等等占用大量得成片农用地,如果说一块占用影响不是很大,如果大片农用地占用,增长很高的比例,地下水等等都会受到影响,城市周围地水系,地表地下水系就会收到很大的冲击,破坏,土壤、植被都会收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对城市周边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这块很多城市都没有注意,特别是大片的土地被征用对城市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四个土地紧缺与浪费并存,我们国家很多城市土地都是比较紧缺的,但是浪费现象也非常严重,许多城市在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中过分追求大广场,大马路。大广场、大马路虽然说空间上开阔了,但是并不适合人类生活,我们要过马路也要走很长时间,这是简单的一个道理,过马路很不方便。所以大广场、大马路不适合中国的特点,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对土地浪费很多。第二个土地破碎、边角地、城中村等等低效用地非常多,边角地、城中村,这些在城市中非常多,像北京边角地、城中村非常多,特别是边角地,拐弯抹角的地方不好利用,另外边角地生态环境比较差,所以对城市影响比较大,利用效率比较低,生态影响比较大。第三个城乡结合部违法低效用地,违章建筑非常多。这也是我们国家城市土地利用的一大问题,违法低效用地非常多。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五个问题是土地储备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征地多、房价高,对生态宜居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国家土地储备是从1996年开始的。世界上最早土地储备国家是荷兰,是1896年,荷兰这个国家是沿海的国家土地比较缺乏,首先政府围海造地,土地归政府所有,政府再出售,出租,土地储备政府收购土地,城市发展在向市场抛出土地,这就是土地储备的过程。我们过程是1996年开始,100年以后,我们国家土地储备10几年20年的发展目前问题还是很多,主要是追求经济利益,政府征地,三通一平,七通一平以后,把地挂牌卖出去,征用的时候几万用一亩,卖出去的时候几百万一亩,价钱涨了几百倍,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城市弹性手术,导致整地多,房价高,宜居城市收到影响,房价高是不宜居的。我们国家过分的强调土地收益。  第六个城乡土地生态环境的差距比较大。我们现在生产城市建设中注意城区的生产环境的改善,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区的环境变得非常好了,但是很多城市只要往郊区,往外走5公里就会发现周围的地区生态环境非常差,无论北京还是上海,只要从大城区往外走就会发现农村脏乱差,污水到处流,垃圾随地放,这个在世界上城乡生态环境的差距我们国家是最高的,城乡的差距非常大,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建设投资比较多,但是要求农村这个方面没有注意,农村的生态环境差返过来会影响城区生态环境改善,影响城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我国生态宜居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对策和建议。  第一个协调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比较重要。土地利用规划要以城市生态规律为基础,尊重城市土地的自然特性,不要过分强调它的经济社会属性,城市土地的自然属性要得到尊重,土地利用更要符合城市生态系统运作的相关规律,充分发挥他的自然生态功能还要兼顾社会经济功能的双重效益。要根据城市功能的变化,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特别是土地供应商要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产业进一步向园区集中,增加居住与生态用地比例,根据城市的功能变化,相应的降低工业用地,增加生态用地,增加居住用地,创建宜居城市。  第二要协调地价与房价的关系。我们国家现在地价与房价的关系,房价涨的很快,房价主要受地价的影响,地价高了,房价就水涨船高,我们国家地价、房价的关系是非常明显,房价太高了,虽然生态环境好,我们买不起房子,我们居住环境差不是宜居的城市。  第三要协调节约与集约用地的关系。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为长远发展保留建设用地,必须合理集约利用土地,这是我们国家土地国情所决定的。生态城市要注意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与保护,在国外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国家更要重视节约利用,土地节约利用要求我们不要搞大面积的绿地,不要搞低密度的建筑。  要合理利用地上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是我们国家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商业区,公交枢纽地区的地下空间,一定要大力开发,要发展经济技术,我们国家的积水技术,节材技术都是发展比较快,节地技术要引起重视,怎么节约用地,采用什么技术节约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用于做生态环境建设,一定要引起重视,一方面可以减少交通成本,减少出行上下班的物质消耗,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另外一方面可以节约土地,可以进行更多的生态环境建设,所以节约土地要地密度,大面积的绿地,不是这个概念。  第四要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城市土地主要是建城区,主要是建设用地,要在更广泛的地域范围内合理安排城市土地利用,安排工厂、办公、居住,仓储、文教,卫生、绿化等用地,要从城市与周围腹地更大范围合理的利用起来,要进行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保护城市郊区生态空间,科学划分允许建设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实行生态补偿,要从土地转让收益里面给限制建设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加强耕地与耕地农业保护,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将耕地与基本农田作为重要生态用地加以保护。这个应该引起重视。我们不是说把农用地转成建设用地越多越好,我们从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几个方面考虑基本农田的保护。另外一个控制不顾生态环境的城市周围非利用地的开发。还有的可以考虑与周边城市实现生态用地共享,这些城市可以一起考虑建立一个绿色空间,大家一起共建生态文明都市圈。比如说石家庄与周围的这些城市可以一起共建周围的生态空间。  第五就是加强生态用地的储备。我们国家现在土地储备正在发展,储备政策正在发展,国外是城市发展速度调控,土地市场调控为依据的,我们国家现在一个是土地市场调控,第二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引起注意,把储备土地的手段作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方面,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我们国家土地储备不应该只追求土地效益,拍卖高价,应该多储备土地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
2023-08-29 13:17:191

体育教师工作总结3篇

  体育教师工作总结【一】   一年度的体育工作将要结束了,在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以下来进行总结。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几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   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在上课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总之,从这学期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要出色的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体育教师工作总结【二】   这一学期是我来到xxx学校正式从事体育工作的第一学期。当体育教师正好符合自己的专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展示自己的能力。一个学期已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在这学期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体育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总结,为新学期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一、在思想上   在这一学期里,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本人一贯http://www.fanWen99.cn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严格律己,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深刻学习领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一名新世纪团员的要求时刻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能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在工作中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作为体育组的一员,通过与其他教师共同努力和配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积极组织了学校的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赛事。   通过组织比赛增加了全校师生的运动参与度,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强化了师生们的团结拼搏意识。并且,本学期,我还积极参与曲阜市的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每天按时到达值班区域,负责本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在做好创卫工作的同时,在学校,我还承担着全校学生的值周工作,并且还临时接替两个月的班主任工作,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三、在生活中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处事原则,我在做好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我家里有一个未满2周岁的孩子需要照看,由于年岁已高,家里老人照看起孩子有些吃力,但是这一个学期里我克服了自己家庭等许多困难,在考勤、例会等情况没有无故缺席过一次。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工作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标,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学校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体育教师工作总结【三】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学校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地完善自我。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热爱本职工作,严格按《教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教书育人,尽职尽责,主动承担工作职责和应尽义务,能按时保质完成本职工作和学校临时指派的工作任务,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本学期我担任初四年级和初三年级二班三班的体育课教学,除此之外我还负责学校广播室的管理、课间操、升旗和学校集会时的音乐播放,我首先根据各年级体育教育教学大纲,体育教材,学校的体育器材,场地,以及各个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制定出合理的可行性的教育教学计划。每周能够按教育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上课。   (1)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的常规教育:即、建立病事假制度,必须穿运动鞋,穿的衣服必须宽松有利于体育运动,要学会正确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等。   (2)在教育教育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3)在教育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学,采用讲解、示范、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地尝试和体会,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快的心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5)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差学生的教育,对他们采取耐心细致的工作和态度,找出学生差的原因,及时找他们谈心,树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早操、课间操、体育课上,稍微有发光点就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差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和提高。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学校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具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基本功,积极参加中区体育教研活动,通过听课活动加强了个人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掌握和运用必要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一学期来没有出现危险事故,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体能、掌握了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了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法比较单一,在解决如何把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上方法比较单一。课堂上教学能力要还有所提高,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学校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2023-08-29 13:17:201

寻物的启事

寻物的启事1   本人不慎于20xx年3月8日上午8时左右,在北京朝阳公园遗失棕色公文包一只,内有xxx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等重要证件。望好心人拾到后拨打手机xxxxxxxx与本人联系,定当面重谢。   联系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寻物的启事2   朋友是人生最美丽的相遇   朋友是一种相遇   每个人都像在走夜路,伸手可抓住的那个,就是好朋友。   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够彼此遇到,能够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实在是缘份。   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在不同经历的心海中,能够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说是一种幸运。   朋友是一种相知   一个懂你泪水的朋友,胜过一群只懂你笑容的朋友!   朋友相处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赏,相互感知的过程。   对方的优点、长处、亮点、美感,都会映在你脑海,尽收眼底。哪怕是朋友一点点的可贵,也会成为你向上的能量,成为你终身受益的动力和源泉。   朋友是一种相契   朋友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   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朋友都会心领神会。   不需要彼此的解释,不需要多言,不需要废话,不需要张扬,都会心心相印的,那是一种最温柔、最惬意、最畅快、最美好的意境。   朋友是一种相伴   敢吵架的才是好朋友,吵不散的,才是真朋友。   朋友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的人。是你烦闷时送上的绵绵心语或大吼大叫;寂寞时的欢歌笑语或款款情意;快乐时的如痴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时的善意的一盆凉水。   朋友是一种相助   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为你解除痛苦和困难。   朋友时时会伸出友谊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是你受伤时的一剂良药,是你饥渴时的一碗白水,是你过河时的一叶扁舟,是金钱买不来,命令下不到的,只有真心才能够换来的最可贵。   朋友是一种相辉   我喜欢那么一种友情,不是那么多,不是那么浓烈,不是那么甘甜,也不是那么时时刻刻,但很多年后,我一回头,你还在……   朋友,就像是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辉,彼此鼓励、彼此相望。   朋友,也就是镶嵌在默默的关爱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见,永存的是心心相通,不必虚意逢迎,点点头也许就会意了,有时候遥相晖映,不亦乐乎。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愿每一个人都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寻物的启事3   今天是周末,令我愁眉苦脸的日子又来了。因为每次周末,老妈总会让我变成一台“作业机器”:做试卷、读英语、背课文,一样都不放过。这些“作业”使我丢失了很多东西。于是,我今天壮着胆子向老妈宣战——“贴”出以下这则“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   本人应老妈的要求,只得成天泡在书堆里写作业。在此,本人希望借助大家的力量找到下面我丢失的三样东西,如有发现者,请速与本人联系,定有重酬!   轻松:因成天受老妈的“折磨”,我的“纤纤玉指”长期和老朋友钢笔打交道,右手中指上现在已经有一个“小土包”了。每天晚上写完作业,老妈还让我背英语单词。我只好硬着头皮在枯燥的英语世界里,用眼睛一遍又一遍地扫描那些烦人的单词。晚上十一点,我还在挑灯夜战。我的眼皮就像有好几百斤重,那层熠熠生辉的“心灵之窗”也黯淡无光了。这时,我多么想在温暖的床上呼呼大睡,做一个好梦呀!所以,我要寻回“轻松”。   自由:星期六,作业一做完,我就高兴地喊“万岁”,边喊边奔下楼去玩。谁知,老妈早已在楼下恭候我的“大驾”,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作业做完了?”“嗯!”我的声音很大。本以为老妈会让我放松轻松了,可他又给我布置了奥数题。我愉快的心情像长了飞毛腿似的,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我的“金豆豆”不停地冒出来,无声地落在衣服上。这时,我多么想戴着休闲帽,跟小伙伴们一起打羽毛球啊!所以,我要寻回“自由”!   快乐:这是我最想寻回的,老妈太厉害了,她就像狡猾的狐狸,我则是柔弱的小绵羊。有一次老妈跟我说她要去深圳出差,三周后才能回来,我喜上眉梢。因为老妈不在,我就可以摆脱“作业机器”的“厄运”了!我高兴的在屋里不知转了多少圈。但,“阎王不在,小鬼翻天”,我舅妈来了,她说她是老妈请来监督我这三周学习的。舅妈可是个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天啊,我的命怎么这么苦!这三周来,我算是领教了舅妈的本事,她管的比老妈还严。这时,我多么想让自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啊!所以,我要寻回“快乐”!   不好,老妈又让我去做试卷了,我先溜了。如果你们找到这三样东西,记得速与我联系呀! 寻物的启事4   寻物启事按照失主的身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个人遗忘或不慎将东西遗失而写的寻物启事,另一种是由于单位遗失了东西而发布的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传播的形式:可以贴在失物地点、单位门口、大街上,也可刊登在报纸上,或者通过电视台、电台播发。   寻物启事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项内容。    1.标题。   (1)缘由加文种组成。如《寻物启事》。   (2)由文种加丢失物品名构成。如《寻手机启事》、《寻钥匙启事》、《寻公文包启事》等。    2.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以下三层内容:   (1)写清丢失物品的名称、数量、形状、质地和丢失的时间、地点等;   (2)写寻物者的单位、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   (3)如有必要还可以写明给予酬劳之类的话语。    3.落款。   署上发文单位的名称、个人姓名等,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例文1]   寻物启事   本人不慎,于xxxx年x月x日上午8时左右在xxx公园遗失棕色公文包一只,内有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等证件以及带有瑞士小军刀的钥匙一串。拾到者请拨手机xxxxxxxx与   本人联系。面谢。   XXX公司黄力   xxxx年3月5日   【例文2】   寻车启事   本月上旬,我公司一辆黑色、全新的桑塔纳xxxxx小轿车在中西里丢失。车牌号:京x-~,发动机号:~,车身号:~。知情者请速与我公司联系,有重谢。联系电话:   ~,联系人:~   XX纸业公司   xxxx年3月20日   简析以上两例点明了物品丢失的时间、地点和丢失物品的名称、特征、联系方式等,内容具体明确,言简意赅。   (范文3)   3月23日晚8∶00左右,在xxxxx路一轿的车上遗失一个公文包,内有金额为5万的存折一份 、派遣证一个及它物,有拾到者请与失主联系,失主愿重金酬谢。   联系电话:xxxxx×××田先生   xxxx×××张先生 寻物的启事5   今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不慎将钱包丢失。里面装有一些钱,一张IP卡和一张月票。拾到者请送到xx中学或电话联系。我的名字叫xx,电话号码是xxxx。   在这里我对您表示感谢! 联系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寻物的启事6   3月23日晚8∶00左右,在淮河路一轿的车上遗失一个公文包,内有金额为5万的存折一份 、派遣证一个及它物,有拾到者请与失主联系,失主愿重金酬谢。   联系电话:   13007628×××田先生   916-8817×××张先生 寻物的启事7   寻物启事的标准格式主要包括标题,正文,落款这三个方面。   标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开头直接是黑体加粗的“寻物启事”   (二)将“物”改为具体丢失的物品,如“寻猫启事”、“寻车启事”而正文是我们“吸引人”重头戏。我们先来说说落款,落款也比较简单,主要署上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在末尾不要忘了加上发文日期。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重头戏——正文:寻物启事正文一般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写清楚丢失物品的名称、外观、数量等等,还要写明丢失的原因及其地点、时间。   (二)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或归还物品的地址。   (三)写寻物启事主要是希望看到这个寻物启事的人能够帮助自己,因此我们还要写上感谢的话,并写明酬金。寻物启事的标准的正文格式就包括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如何在这些方面做出创新来吸引人了?   首先第一个方面:“动之以情”,比如说我们可以写这件物品是某某送给我的,这件物品对我有着特殊的含义。或者丢失了猫或狗,我们可以写到,她们是除了亲人以外,我们重要的陪伴等等之类的话,激发人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情感。   第二个方面,除了感谢的话语要写得真挚恳切外,因为寻物启事比较是寻求他人的帮助,因此在酬金方面,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尽量大方一点,这样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传播的效果也会更好。 寻物的启事8    寻物启事的分类及范文   寻物启事是个人或单位丢了东西,希望通过启事得到帮助找回东西的一种应用文。寻物启事一般可张贴于丢物的地点,或贴在单位门口或街巷较显眼的位置,有的寻物启事也 登在报纸上。寻物启事的分类寻物启事依据丢失东西物主的身份来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由于不慎或遣忘将东西遣失 而写的寻物启事,另一种是单位由于遣失了东西而发布的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的特性寻物启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条:   1.寻物启事的公开性寻物启事无论是个人寻找丢失物或是单位寻找丢失物均是公开张贴或散发的。它是要在较大 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发布有关信息,以期能最终找回所丢失的东西。   2.寻物启事的目的明确性寻物启事是针对具体丢失的物件而使用的一种应用文,其发文目的是明确的,它不涉及与寻 找物体无关的东西。    寻物启事的具体写法格式   寻物启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标题寻物启事的标题可以有两种构成格式:   第一,由文种名称和缘由构成。如“寻物启事”。   第二,由文种名和具体丢失物名构成。如“寻书启事”、“寻自行车启事”。正文寻物启事的正文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其一,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同时要写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 体地点。其二,交待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   第三,寻物启事是求人协助寻找的,故除文中写些表谢意的话外,还可以写明给以拾到者必 要的酬金之类的话。落款落款要署上发文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范文:   寻物启事   本人不慎于元月二十五日乘七路公共汽车时,将部队复员证、驾驶证、复员介绍信遗失。有 拾到者请与××厂机修车间×××联系,必有重谢。电话:×××   启事人:××   ××年×月×日 寻物的启事9    寻学生证   A:同学,我因丢失学生证,被剥夺了许多权力,不能上计算机室,不能领取生活费,不能......只有你——拾到我学生证的同学,才能解除我的有期徒刑。   B: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学生证却在灯火渺茫处。 寻物的启事10   怎样写启事,启事种类有哪些?下面爱文网给大家介绍一下启事的写法,并附两则有关《寻物启事》和《征婚启事》的范文,供朋友们参考。   启事是单位或个人将需要向大家说明,或要求得到帮助的事项等写出来,张贴于公共场所或刊登在媒体上的公告性应用文。它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寻人启事、寻物启事、遗失启事、招领启事、更名启事、迁移启事、征文启事、招生启事、招聘启事、营业启事、征婚启事等。   启事的写法比较简单,内容包括:   1.启事的名称,如“寻物启事”等,或者只写“启事”两字,也可以在启事名称的前面加上单位的名称,如“xxx公司招聘会计人员启事”,既醒目又郑重。   2.正文主要写启事的事项,要写得明确、具体、简练。   3.正文写完后,在右下方写上启事者的姓名,并注明日期。如果是单位,还应加盖公章。   范文: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x月x日)我开车不慎丢掉化肥两袋,如哪位同志拾到,请与xx 村xxx 联系。不胜感谢。   失主:xxx   x 年x 月x 日    征婚启事   某男,28岁,高1.75米,未婚,身体健康,大专文化程度,经营果园40亩,年收入xx万元左右,生活富裕,住房宽敞,兴趣广泛,爱好文学和家电修理等。欲寻本县或外地28岁以下身体健康、品貌端正、未婚女子结为良缘。有意者请与xx 乡xx 村xxx 联系。 寻物的启事11   本人刘xx,长相非凡,之前未有女票半枚,直到来到南工便于南工一卡通私下定为恋人关系,如今她已消失在人海之中,请大家帮帮忙把她带回我的身边,谢谢你们!   QQ: xx   手机号:xxxxxxx   学号:xx 寻物的启事12   本人不慎于20xx年6月17日上午9时在学校操场上遗失黑色HTC手机一部(最好写上是什么型的)。手机为长方体,其中一个角有缺口(一定要详细的写明有什么特征)。望拾到者速与本人联系。不胜感激。联系手机:xxxxxxxxxx。   此启。   xx班:小明   20xx年六月十七日 寻物的启事13    一、 活动前言   在福州大学这个广阔的校园中,我们常常在我们的身边看到自己的同学或自己亲身经历过遗失物品却无处可寻的郁闷经历。在我们的身边看到我们美丽的校园中常有同学们张贴的寻物启事的单子,这不仅影响了校园的.美观,同是也让同学们的视觉多次受到同类信息的影响使得选择的意思逐步淡化,最终真正捡到东西的人也未必能看到。   所以,在我们这美丽的校园中迫切需要着这样一个让拾物者有地放矢、寻物者有处可寻的平台。    二、 活动主题    弘扬“拾金不昧”的精神,让失物者体会失而复得的美感。    三、 活动目的   通过这个活动的进行,在我们的校园中构建一个“寻物启事&失物招领”的信息和实物平台,帮助那些丢失东西的同学更好地获得失物的信息,也让拾物者通过这个平台更好、更及时的将失物归还。在我们的身边营造起拾金不昧的优良校园风气。   而且,在我们不断扩大平台合作伙伴的同时也更好地宣传志愿者精神,更深刻得理解志愿者“团结、互助、友爱、进步”的内涵。    四、 活动主体   该活动目前由我们环资青协联手福大各处失物招领处、校电台、社区委员会、校360e服务中心、新庭芳苑()一起进行,为完善这个平台而不断努力着。    五、 活动时间: 9月——12月    六、 活动地点: 福州大学新校区(教学区、生活区)    七、 活动流程:   (一) 前期活动   1、 总结上学期的“寻物启事”活动,计划本学期的活动按安排,并力求发展,使这个平台更加完善。   2、 与360e服务中心、社区委员会和校电台进行联系,确定活动具体开展时间。   3、 进行新学期的第一次部门内寻物启事活动会议(时间预定于2月末),确立新学期的活动安排和具体人员分工。   (二)中期活动   1、 志愿者开始每周的信息收集,及寻物启事专栏的维护与信息的定期更新。   2、 联系其他学院青协,尝试建立更宽广的平台,力求惠及全校。   3、 与360服务中心、社区委员会及校电台进行新一学期的会议,确定在新学期各部门的任务分工,同时讨论寻物启事活动的不断扩展、完善问题。   4、 构思、开展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又相对独立的寻物启事平台。(具体策划见附录)   5、 开展一次由我们学院为主体的“寻物启事”宣传活动,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寻物启事这个活动及我们环资青协。(具体方案见策划书附录)   (三)后期活动   1、结束活动,感谢各活动伙伴的倾情合作。   2、进行学期总结,更深入的去看待我们活动的利与弊。认识到我们活动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3、向主席团和院领导总结我们寻物启事一学期的活动,感谢他们的支持。    八、活动要点   1、 对该活动承前启后,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开阔进龋   2、拓展平台,与更多的学院、组织进行合作。   3、信息的准确记录与及时更新。   4、我们自己平台的建立于不断完善。   5、宣传活动的开展与及时的总结。   6、学期总结,确立新的发展方向。   环境与资源学院团委学生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 寻物的启事14   本人刘xx,长相非凡,之前未有女票半枚,直到来到南工便于南工一卡通私下定为恋人关系,如今她已消失在人海之中,请大家帮帮忙把她带回我的身边,谢谢你们!   QQ:xxxxxxxxxx   手机号:x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 寻物的启事15   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翼而飞的不仅是一张学号为xxxxxxxxxx的一卡通,还有刘xx小朋友的质朴希望与纯真梦想。恳请大家倾力搜索转发,饭卡找回之日,即你我共醉之时。   卡去空留意,望人久不归。   唯盼有情人,千里送卡还。   若是失而复得,xx定当感激涕零,登门造访,并以身相许,以谢归卡之情!呜呼!   xx顿首再顿首!   联系方式:xxxxxxxxxx   QQ:xxxxxxxxxx
2023-08-29 13:17:221

什么是垃圾邮件 一起来看看

1、 垃圾邮件泛指未经请求而发送的电子邮件,附有以下特征的邮件均属于垃圾邮件的范畴。 2、来自收件人从未发送过邮件的地址第一次发出的邮件,以及在该邮件未被收件人自定义为正常邮件的情况下随后从同一地址发送给收件人的其他邮件。 3、来自被拒绝过接收邮件的地址所发给收件人的其他邮件。 4、来自被收件人列入黑名单的邮件地址的邮件。 5、内容包含可被反垃圾装置或可被邮件过滤器定义、归类为垃圾邮件的关键字段的邮件; 。 6、带虚假、无效邮件头的邮件,带虚假、无效域名的邮件,经过技术处理的不显示任何邮件信息的邮件。带欺骗性地址信息的邮件。 7、未经同意而使用、中继或通过第三方的互联网设备所发送的邮件。 8、主题行或内容包含错误、误导或虚假信息的邮件。
2023-08-29 13:17:221

海外调查问卷

海外问卷调查是调查问卷的一种形式,一些机构或者商业组织为了更好的改善自己的服务或产品,列出一些问题针对大众来回答,这些机构用付费或抽奖调查的方式取得大量的用户数据、用户体验信息,用于改进他们本身的政策、服务或者商品,从而更适宜社会或市场。 海外问卷调查如何获得报酬:内一般把海外问卷调查以操作方式区分为口子查、站点查、渠道查等类型所谓口子查一般给的是购物卡、代金券之类的报酬【优点:容易上手,金额较大】站点查(例如:swagbucks、mypoints、dollarinboxd等)一般是以积分兑换代金券或现金的【优点;可以立马看到收益】渠道查目前国内都是入行比较早的工作室或公司在做,这个需要很多很多的积累【优点;下卡稳定】总之,就是你答题可能获得报酬。 如何做海外问卷调查:首先一个基础,要有海外的网络运营环境,另外如我刚才所说,怎么把可能的获得的报酬进一步转化成极有可能,这就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了。目前国内多数就是用VMwareWorkstation搭建工作环境,911s5调整答题的IP的方式了,但是随着从业人员的增多,提供问卷的机构也会有转变他们的工作方式,比如跟踪浏览器等方式防止EMU。目前市场:实话讲,市场比较大,每个人资质不同、勤奋程度也有差别,收入肯定有差别。总结;这是一项搬砖的活,天天做题能不枯燥吗,跟发题时间肯定有时差,熬夜什么的也不可避免.
2023-08-29 13:17:242

学美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学习美术的目的和方向,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2、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老师。3、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认真执行完成。4、保持足够的练习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休息充足,老师范画的时候不要打瞌睡。5、多听多看多问,除非你是1对1教学,不然老师总有顾不过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就要自己主动点,除了老师外也可以多请教画得好的同学。6、文化课尽量也不要落下,如果想考好的学校文化课也是相当重要的。7、稳扎稳打,不要步子迈太大,基础一定要打扎实。千万不要看到一个画风学一个画风。8、空闲的时候可以多看看一些大师作品、画册、美术展之类的提升审美,尤其是以后想从事设计类工作的同学更要多看多积累。9、保持良好的心态,瓶颈期谁都会有,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自暴自弃陷入低迷。可以多和老师同学聊聊天,多给自己一些鼓励。
2023-08-29 13:17:262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科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原则之上。1.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2.学科教育理论: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涉及到数学学科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通过深入了解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设计数学单元,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参与、探索和建构新知识来实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应该被鼓励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活动构建数学概念和技能。4.教学设计原则:在数学单元的整体设计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教学设计原则,如目标导向、系统性、循序渐进、启发性等。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方法:1.探究性学习: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并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支持。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合作项目,促进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数学单元中,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讨论策略和分享思路,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3.技术融入:利用技术工具,如数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增强数学教学的交互性和趣味性。通过数字工具和模拟软件,学生可以进行实验和探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4.跨学科整合: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将数学与科学、艺术或社会研究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跨学科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2023-08-29 13:17:271

生活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8篇

生活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 想来从加入学生会到现在也快有一个学年的时间,从初时的知之甚少到现在对日常工作流程的熟悉,甚至到现在不乏找些空隙偷懒,也是有些油滑之意。 我们部门日常工作有最基本的三项,包括检查寝室晚归与卫生,组织班级打扫包干区,同时还承担着权益部职责。 加入生活部之前是存了生活部工作最为贴近学生日常其工作也会是最充实最容易上手避难就易的心思,可是之后却是知道要做好避不开付出。 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难与易,有的只是用心与否,有的只是坚持与否。生活部的工作关切道学生日常点滴,寝室里个人卫生,寝室外卫生保持,更有晚归检查提醒学生按时回到寝室,同时也是学生们向上反应自身权益问题的渠道之一,难免做到尽善尽美,自然也会有吃力不讨好之时。 检查卫生是为了督促他们保持卫生,但是也许会打破他们在那种环境下轻松舒适的状态,但是若是只顾个人情绪上舒适与否,而致使寝室整体脏乱难堪,导致日常生活之处混乱,那是不能愉快地玩耍愉快地学习的,所以这个是必要的。 检查晚归督促学生按时回到寝室,事关他们人身安全,不说这效果如何,终归是一份保障,也是可以有的,当然那是要我们检查仔细,不可敷衍的,若是因我们的检查疏漏而生了事,也是不好。 至于包干区,做起来效率奇低,六七十人,区域就那么大,要花一个多小时去做,这是一个bug,应该改动!同时,从搞包干区,还有权益问题收集上,暴露出学生们不上心的问题,我们提一遍或许会改变一点,但之后依旧那般,提两遍或许仍旧会改变一点,之后却依旧那般,再之后,他们估计会嗤之以鼻,多大点事啊,就这样算了。 我们只是在引导他们做好他们的事,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他们服务,可是却好似变成我们的任务一般,这点也不行,应该有变动。 在加入学生会之前,是有锻炼自己一番的心思,那时对于学生会要做什么,怎么做是不了解的,只是单纯的有这个心思罢了,的确也是涨了见识的。至于是那些方面自己,还没发现,也许以后会知道的。 我这人性格闷,不善交际,不会说话,所以话少,做自己喜欢的事,难以对不喜欢的难以提起兴趣,那时的我会是一副死猪脸,比如对学习,自己也很难相信,母上大人口中肯定考不上三本的我到了湖经,还有我终是发现自己喜欢码字,所以可以在枯燥的学习之外有了付出时间的事。 生活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2 在陈校长的领导下,在其他领导的配合下,在各位老师和职工的支持下,生活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有热情积极的态度和较强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一、做一个有耐心的生活部部长 生活部本身就是一个工作繁琐的部门,各项工作需耐心毅力,无论是学生体检,还是传染病防控;无论是饭菜质量的监督还是学生寝室的安全内务卫生的检查都是与超强的耐力和毅力。 二、做一个积极热情的生活部部长 积极地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热情有礼貌地对待他人。做好老师、学生与生活部职工之间的桥梁,做为生活部部长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积极地为全体师生服务的心态。 三、做一个关心师生生活的生活部部长 生活部部长的职责就是热情关怀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生活和身心的健康,尽力解决和满足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为大家提供方便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 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表现在: 1、工作尚欠大胆,创新意识不强。 2、工作尚欠细致,细节抓不死。学生会部长 述职报告 3、工作中解决问题尚欠及时。 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改正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个人述职报告,若有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生活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3 我系学生会于xx年4月开始换届,纪检部和生活部成员全部是新的学生会成员,两个部门工作范围基本一样,主要是监督本系学生宿舍卫生情况。这学期的工作时间为4月,5月和6月。以下是这三个月的工作总结。 4月份:这个月是学校的文明月,所以这个月我们的工作很重,学校和系里关于宿舍卫生这方面检查的很严,学校那边每周得检查好几次,然后我们纪检部和生活部每周检查3-4次几乎每天都要检查宿舍卫生,每周三系里都有老师随同去检查,检查卫生时并随时记下每个宿舍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进行评分,并在系里的黑板上公布各个宿舍的得分,让同学们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然后再改正,在此期间同学们都十分积极,努力搞好宿舍卫生,并且互相进行对比;再加上系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我们的认真检查,这个月学生宿舍卫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院里也有很好的评价,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5月份:由于刚刚过了文明月,系里怕同学们变得松懈了,所以还要我们严格检查宿舍卫生,由于有些同学以为文明月过了就不会天天查宿舍了,所以这个月刚开始有些宿舍卫生并不怎么好,但是由于上个月有些同学养成了好习惯,所以整体还是不错的,这个月我们每周查2-3次,周三还是会有老师随同,同学们的表现也是越来越好,宿舍卫生一天比一天好,我们还是将每个宿舍的成绩写在黑板上,督促同学们继续努力,我们要让同学们养成好习惯。 6月份:由于即将临近期末了,所以这个月同学们都很忙,也包括我们,同学们要开始复习功课了,再加上我们我们检查宿舍的频率明显下降,所以这个月宿舍卫生并不理想,大市总体上还是可以的,毕竟大家都是大学生吗,都不想生活在不好的环境里,这个月我们也进行了评分,总体上宿舍卫生确实又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那些都是小问题。 有关于这学期的工作总结: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由于得到了系里领导的重视,系学生会主席和其他学生会成员的大力帮助,我们的工作才得到了有效地开展,并且也有了很好的成绩,我觉得我们这个小团队确实已经很努力了,我觉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宿舍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在此期间出 现了很多文明宿舍,所以我们都感觉到很欣慰,我们会继续努力的,争取来年更上一层楼。 生活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4 在xx年上半年这样一个升学及毕业的交接,学生会可谓是经历了种种磨砺,在不断坚持下完善了自身,也出色的完成了学院布置的各种任务。经过了这个学期,我们收获了很多,也受到了很多锻炼。生活部这样一个新集体也得到了充分的磨合,具备了迎接新的组织结构的能力。运动会,小活动,学校及教育部的检查工作,这些培养了我们很多,帮助了我们很多。需要总结的太多了,而今后要走的路,也很多很多。 一、关于生活部本学期检查寝室卫生的状况 本学期寝室卫生总体来讲趋于良好。经过生活部成员的不断努力,各寝室卫生基本可以保持如上学期一般整洁,保证了同学们可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四月及五月学校及教育部的检查中,生活部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体现出了日常工作中坚持不懈精神的价值。而生活部一贯良好的查寝态度也得到了同学们及各部门领导的认可。 二、关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布置情况 本学期较上学期来讲,活动更为丰富,也更为精彩。生活部配合办公室、纪检部、团委等部门,保证了各项活动的如期顺利进行,同时也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活动的善后工作。包括寝室文化节、学院及学校运动会、小活动比赛等,生活部都积极配合并能够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生活部部员在以上工作中更是体现了踏实肯干、勤劳务实的工作精神,受到了各位主席及部长的好评。 三、关于生活部在本学期进行的人员变动 生活部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各位部员很大的锻炼空间,允许工作上的失误,在要求部员基本成绩的同时,看的是部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因此生活部成员的变动基本上都是本着自愿的原则态度。生活部在这两个学期的工作中,转部及离开的同学均是自愿的,而生活部将在下学期开始的时候精益求精,保证成员的正常人数。 四、关于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本学期生活部的工作较为繁忙,因为学院及学校的组织活动较为密集的关系,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自然而然的增多了。在寝室文化节的活动中生活部与女生部进行了较为良好的配合,在学院及学校运动会中与办公室、纪检部、团委宣传中心等部门有着较为良好和愉快的合作,这些都是学生会内部以及各学生组织间的交流和配合。充分的体现出了大家的团结意识,体现了土木工程学院的良好作风。 xx年的上半学期无疑是忙碌的,是充实的。生活部经过了一年的磨合及锻炼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下学期迎新过后,生活部又将面临着新的调整,面临着新的挑战。相信生活部上下一定会团结一心,创造更好的未来。 生活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5 光阴荏苒,时光易逝,转眼间一个月立刻就要过去了,作为系里的一个重要部门——生活权益部,各项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一个月当中,我们生活权益部在各个成员的努力下,在各位新老同学的紧密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本月我们部门应尽的职责,并且用心地配合学生会里其他部门的各项活动,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现将本期工作进行总结: 一、餐厅问题 透过本部成员的不懈努力餐厅问题已小有成就,已经基本上杜绝交现金这一恶习。对于收餐具这一问题我部也做的卓有成就,同学们也很配合能用心的将自己的餐具收掉,这使我们很欣慰。上月我部负责的餐厅一片尽然有序的气氛,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相当好的就餐的好环境。 二、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一大难题,打扫容易持续难、区域大,但是在我系新老同学以及我部人员的通力配合下,环境卫生不能说最好但是也相当不错。在打扫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我们都能很容易的解决掉,没有影响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也没有降低同学们打扫的用心性。 三、教室卫生 在教室卫生方面我部也做得相当出色,没有给系里掉链子,当然这也归功于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以前一样我们每一天晚上对各班卫 生进行检查,然后纳入班级的考核,这只是我们督促同学们打扫卫生的一种方法。 以上是在过去一个月里,生活权益部的总结。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但相信我们在下学期里,我们会在不足中寻找新的起点,争取多为学院和同学们做更多的事情,全心全意地为大家服务,期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我们将总结经验,及时弥补不足,使生活权益部的工作完成得更好。 生活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6 转眼一个学期已经进入尾声,生活部的工作也要告一段落。总结这一个学期,我部门工作基本顺利完成。生活部在这学期中主要还是负责教室卫生和包干区检查,每个班在劳动委员的带领下以及班主任的配合下,卫生明显逐渐进步。这个学期生活部还增加了检查眼保健操这一项,经过一系列的教导与反馈,眼保健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以下是对我部门一些工作总结: 一、日常检查 本学期检查模式并没有做太大改变,依旧照上学期的方式进行,但是检查时间稍微调整了。 1、星期一早上对各班包干区进行了抽查,主要是检查校园重要区域。 2、星期二早上到周五早上进行包干区与教室的检查,早上检查好包干区,立刻利用出操时间反馈给班主任,期望得到他们的配合。 3、有时利用晚自习一节课进行抽查,在抽查时卫生很差的话,对其班级的劳动委员进行教导,告诉他我们所检查的范围以及要求,或者第二天在对其班级进行检查,把问题反馈给班主任。 二、部门会议 这学期生活部总共召开五次会议。 1、对_级的劳动委员进行指导,告诉他们生活部主要的检查范围、检查时间、检查制度与要求和评分标准。并且对他们所提出的疑惑一一解答和告诉他们一些上学期检查下来每个班所存在的问题。 2、对_、_级的劳动委员进行再次强调,他们上学期在卫生检查中普遍所出现的问题,也对上学期表现好的班级进行了表扬,同时期望在新学期各班卫生有所进步。 3、对_、_级的劳动委员交流一个月生活部检查下来各班都存在的问题,比如:黑板槽、窗槽等等。也表扬了_、_、_、_等几个10级班级,并且告诉几个较差的班级的劳动委员,他们班所存在的问题。也把生活部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告诉他们。 4、对_、_、_级的劳动委员召开了会议,主要目的是包干区打扫。冬季来临,并且各班包干区进行了重新划分,所以发现各班包干区卫生明显下降,例如_班打扫包干区时间过长,主要由于值日生迟到;_班忘记捡拾草坪中的垃圾,只要由于不明白包干区划分的范围。根据这些状况,我部门召开了此次会议,在会议中再次强调打扫包干区时间(7:15-7:30),和各班所负责包干区的重点打扫区域。 5、对_、_、_级的纪律委员召开了会议。由于换了新的眼保健操,有的班级同学不会做,出现了在眼保健操期间班级吵闹现象。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我们一齐进行了讨论,最后把保健操的做法交给了纪律委员,并期望他们传教下去和强调纪律委员负责好眼保健操期间的纪律状况。 三、干事的培训 在学生会的干部下,进行第一轮干事的选拔。生活部召了其中两名,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 1、向他们介绍生活部主要负责事情以及成员,教他们如何打分和卫生评比的要求、制度。 2、带着他们一齐出去检查。让他们碰到问题会及时提出,在工作中获取经验。 三、部门合作 1、这学期开始,学生会举行了“心目中的好老师”总决赛,在部门的配合下顺利的完成。 2、体育部召开了冬季篮球比赛,我部门配合体育部长完成了此次补赛。 3、_级的文艺汇演,学生会各个部长一齐帮忙丁红娟老师顺利完成了此次活动。 4、在元旦游园活动中,学生会成员也付出了行动,配合学生科老师完成了工作。 四、其他工作 1、参加了_班班委“以如何均匀分配班级同学打扫卫生”为主题的会议,指导他们如何分配,并且与班委一齐讨论怎样解决班中所出现的状况。之后检查下来,班级和包干区卫生有了一些进步。 2、对_班的团支书和班长对眼保健操这一问题召开了会议,教会他们怎样做眼保健操以及如何拉动全班一齐做。之后,其班眼保健操进步很大。 以上是这一学期里,生活部的具体工作状况。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但相信我们在下学期里,我们会在不足中寻找新的起点,争取多为校园和同学们做更多的事情,全心全意地为大家服务,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 生活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7 一个学期即将画上了一个句号!回眸望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还时刻在脑海闪现。生活部是一个常规部门,这学期在部长地带领下,我们部门的工作进行地很顺利。又是一季别离的时刻,又是一个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季节。以下是我对生活部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 首先,从检查卫生说起。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立场决定一切。只有在切身的工作中才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真理。很多同学对我们部门的检查卫生工作都抱有不理解的态度,其中可能也包括我们部门检查卫生的干事,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这学期以来我们部门检查卫生这项工作得到了更多同学的理解,尤其是检查卫生的干事能站在自己本部门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配合部门的工作任务,而且执行质量高。她们顶着一定的压力,腾出自己宝贵的早读时间,以公平公正的工作作风为部门服务,这点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不足之处是:过于负责有时候细节抓太紧了,以至于部分同学将生活部扣上“抠门”部门的代号。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部门也在努力解决,在立足于卫生检查标准的基础上,完善检查卫生的原则。另一方面,通过上次以“洽谈宿舍生活,共创文明寝室”为主题的寝室长会议后,广大同学们对我们部门检查卫生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也为我们后期的卫生检查工作提供了便捷。 接下来要说的是查铺工作,可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查铺情况看来,这学期我们部门干事的工作热情明显比上学期低,积极性也有所下降了,自律性也有待提高。不过,查铺质量还是让人放心的,除了一些寝室刻意隐瞒实情,没被我们部门干事发现外,其他的,干事在查铺时都能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另外,报板时干事都有如实而准确地上报查铺情况。 综合以上两方面工作情况,我认为我们部门最大的问题是:沟通上的问题。部门成员与成员之间,部门干事与部长之间,部门干事与外语系同学之间都比较缺乏交流。部门干事与外语系同学沟通少,因此,许多同学没法设身处地支持我们部门的工作。部门成员与成员之间,以及部门干事与部长间缺少交流,造成部分干事无法真正地融入生活部这个大家庭,爱这个集体。因此,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日子里,加强沟通,以沟通为桥梁,解决问题。 生活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8 一. 部门简介 生活部是负责学院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工作,做好勤工俭学及贫困生的安抚工作,制定和完善卫生 规章制度 ,进行定期而不定时的卫生检查,做好学院文明宿舍的评定管理及每周的宿舍评比申报工作,收集每月宿舍的评比成绩,做出每三周的总结。组织实施校系安排的各项劳动任务,针对我院的管辖范围做好卫生负责区的分配检查落实工作。同时协助其他各部门举办活动,为学院的各项重大活动作好后勤服务工作,在寒暑假前为学生做好订购火车票工作。 二. 本学期工作 1.卫生检查 每周有一次定期不定时的卫生检查。我们完善了学生宿舍卫生检查参考评分标准和宿舍卫生评分评比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我们大学生讲究卫生,争做文明大学生的积极性。在宿舍卫生检查的过程中,我们礼貌待人,将他们的不足提出并要求其完善。同时,向他们耐心介绍了我们部的职能,真诚地欢迎他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最后,我们都及时地把学生宿舍检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向学院公布。每周定期的宿舍卫生检查,不仅加强了宿舍卫生管理力度,更好的督促了同学整理好自己的内务,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保证了寝室同学和学生会之间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的信息交流与工作流程确保了同学们生活环境的安全、舒适,也很好的完成了生活部应尽的使命。 2.跳绳大赛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校园文化生活,生活部主办了一场跳绳大赛。活动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宣传工作,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同学们积极参加比赛,争着为班级做贡献,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次活动大大增进了各班级的凝聚力,活跃了大家的气氛,丰富了大家的课余文化生活。 3.后勤服务 生活部为机械学院组织的活动后勤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今年工作中为体育部的主办的新生杯篮球比赛做了很好的后勤工作,在活动中不间断地为同学们和裁判员供给饮用水,使每个同学都能及时喝到饮用水,我们的后勤工作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好评。良好的后勤工作为我们机械学院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在学院举行的每一次活动中,生活部都积极的配合各部门搞好每次活动的后勤服务工作。 4.火车票定购 对于在它乡求学的学子来说回家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而生活部则在这件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学期末,也正是生活部最为忙碌的时候,火车票的定购工作繁杂而又细致,要求我们一丝不苟,一个极小的错误也可能会导致某位同学无法按时回家。这繁琐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此刻也正是体现生活部成员最高价值的时候,我们都认真努力的完成了任务,是同学我们能都能按时回家,感受到学院的温暖。 5.摄影大赛 由校社联主办,摄影协会承办,院生活部分办了阳光体育摄影大赛。本次大赛为12.9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活动,我们通过为期一周的宣传工作,使同学们了解本次活动的主题和意义,并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准备。同学们积极参加,我们共收到105张作品,并从中选出50多张参加校级比赛,来展示机械学院学生的风采。 还有一些小活动没有一一列出,如甲流防控宣传、后勤服务调查等等。从总体上看,本学期我们生活部的工作完成较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学期我们生活部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环境、保障各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做到工作规范化、有序化,生活部本着服务于同学的宗旨,努力奋斗、大力协作。生活部的工作复杂而繁琐,但我们都充满了激情地为同学服务,因为这是也是我们责任的所在,我们价值的体现。这一学期中,我们部的成员们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着生活部的价值,也充实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下学期我们将加强同其他部门的联系,继续协调配合各部门组织的活动,完成各项任务,做好各部门的后勤保障。尽力办好我们部所承担的宿舍装饰大赛等活动! 学生会生活部秉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信念,在院领导、老师和学生会的领导下,我们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开拓新的道路。我们积极举办和配合学院的各项活动,发挥我们的组织协作能力,充分准备,全力投入,使同学们都能积极的参加,并把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我们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要在工作中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取长补短,认清目标,明确方向,我们还要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发,力求务实,勇于创新并加强我们自身的组织建设,团结奋进。我们相信通过努力,生活部在新的征程中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我院的明天更加美好而作出贡献。
2023-08-29 13:17:291

工程变更分为哪三分类

工程变更分为即筹建处变更、施工单位变更、监理单位变更。资料扩展:变更是指承包人根据监理签发设计文件及监理变更指令进行的、在合同工作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变更,包括合同工作内容的增减、合同工程量的变化、因地质原因引起的设计更改、根据实际情况引起的结构物尺寸、标高的更改、合同外的任何工作等。所谓工程变更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监理人根据工程需要,下达指令对招标文件中的原设计或经监理人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的在材料、工艺、功能、功效、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任一方面的改变,统称为工程变更。立即变更,当产品发生重大瑕疵,经追查后是某个关键零件的质量问题,为了不让影响面扩大而采取的果断措施。这种状况存在于许多种产品,如运输工具中的汽车、飞机,信息产品中的电脑与通讯设备,严重时不仅要处理仓库及现场的瑕疵零件,甚至有时连卖出去的产品都还要设法更换零件。用完变更,大部分的工程变更属于这个种类,意思是说等到旧料用完后再使用新料。某批变更:有些行业的工作程序非常严谨,如果工单的用料不同于标准料表中的内容时,必须通过申请的手续才能变更(虽然产品的标准料表并没有变化)。择日变更:指的是以某个具体日期作为工程变更生效的时间指标。累计生产数量变更,有些以进口套件(KD,Knock Down)方式生产的产品,为了有效控制KD件与Local件的相关设变,以产品的累计数量为控制变更生效的生产数量指标。
2023-08-29 13:17:181

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相对人必须实际履行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如其拒绝股行或拖延履行,行政主体可以依法采取必要手段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其股行。拘束力是执行力的前提,执行力是拘束力的保障。执行力的分类:执行力可分为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和能动执行力。执行力的要素:意愿:如果不想做,肯定做不好。执行的意愿来自:目标、利益、危机。有理想才有愿望,有利益才有动力,有危机才有压力;环境:企业文化环境影响行动,要行动就要给自己创造行动的环境;能力:想做还要会做。提升方法,技能,技巧。
2023-08-29 13:17:163

保护环境小建议?

1、不滥砍滥伐树木,不随意毁坏自然资源;2、尽量节约纸张,不把没用完的笔记本随意扔进垃圾筒筒;3、随手关紧关好水龙头,一学浪费一滴自来水;4、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5、不随地乱扔垃圾,特别是废旧电池及塑料袋;6、不污染水资源,不把脏水、废水和有毒物质倒入河中,保护水中小生命;7、随手关闭电源,人不在时不开启电灯、电视等家用电器,尽量节约每一度电;
2023-08-29 13:17:152

夜雨寄北 教案

g
2023-08-29 13:17:136

包装设计有什么要求?

根据对年针对餐饮包装设计的从业经验,您所想了解的食品包装设计的设计原则也是万变不离包装设计原则其宗的,计认为主要还是这几个问题点:一、包装上品牌标志要醒目从包装上就能够体现出品牌理念,这样有利于推广宣传,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容易让消费者记住企业。二、包装上的文字和图案内容要注意质量包装设计一定要清晰明了,这样才能够方便消费者的阅读。如果文字图案做得模模糊糊,那么不但不利于宣传推广,反而会让人觉得产品是劣质产品,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方面下多点功夫。三、商品包装设计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包装设计公司提醒大家,包装设计本来就是一门艺术,要从美学的角度去出发,设计出美观的精致的包装,这样是能够提升产品的价值的,同时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四、包装上的文字图案要尽量简洁把最有价值的信息放到最显眼的地方,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或者颜色来突出重点,让消费者第一时间获取最关键的信息,这是东道品牌设计的经验之谈,希望回答了您的问题,望采纳!!!
2023-08-29 13:17:112

血常规三分类

正常
2023-08-29 13:17:103

海南保障自贸港产业项目用地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海南自贸港产业项目落地,推进海南自贸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有力的规划和用地保障,12月1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支持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和用地保障的意见》,有效期5年。《意见》所称的产业项目是指符合国家和海南产业政策要求的各类产业项目,不包括市场化商品住宅项目。但因规划调整以及产业发展需要,各类产业项目用地可以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用于除市场化商品住宅用地以外的项目(含安居房、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可转型用于安居房、租赁住房项目建设,涉及土地用途改变和容积率变更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意见》共分为强化规划引领,提升规划管控的科学性灵活性;完善用林用地指标安排机制;创新产业项目土地利用分类管理方式;实行差别化产业项目用地供地模式;完善地价体系;鼓励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优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以及加强用地服务和批后管理。根据《意见》,在优化产业空间规划和布局,科学引导项目选址的基础上,海南鼓励规划用途混合弹性利用。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综合考虑空间、布局、产业融合等因素,鼓励工业、仓储、科研、商业、商务金融等规划用途混合布局、空间设施共享,并明确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划用途混合的类型和比例等内容。对交通区位条件可能发生重大改变或者当下未能明确发展方向的区域,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为暂不明确用途的留白空间。同时,简化控规动态调整实施机制。对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的拆分合并以及调整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密度等规划条件的地块,如容积率不大于2.0、高度不超过30米的,可不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报批。其他情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按程序办理。在差别化产业项目用地供地模式方面,产业项目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的,可将产业类型、生产技术、产业标准、产品品质、节地技术等要求作为土地供应的前置条件,采取带项目招标或者挂牌方式供地;产业项目土地用途为科研用地、教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社会福利用地、文化设施用地、体育用地等符合划拨目录的非经营性项目的,可采取划拨、协议出让或者作价出资方式供地;产业项目土地用途为零售商业用地、商务金融用地等总部经济以及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用地,可在土地出让公告中明确地方财力贡献率、总部建筑自持率等相关条件,采取招挂结合(先招标,后挂牌或拍卖)等方式供地。采取招挂结合方式供地的,总部建筑自持率(不对外销售)不低于30%,非自持部分建筑5年承诺期届满且履约评价达标后,方可转让;其他经营性产业项目按规定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供地。同时,市县政府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将土地出租给土地使用权人,土地使用权人进行开发建设和产业运营,租赁期满达到准入协议继续履约条件的,可申请按照协议出让方式继续使用土地。先租后让的租赁年限一般为5年,最高不超过10年,与后续出让年期总和不得超过该宗土地用途的法定最高出让年限。先租后让供地的土地总价款按照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交易的土地成交价格确定。年租金按不低于土地总价款的5%确定,租赁转出让时应缴纳的协议出让价款等于土地总价款减去已缴纳的租金。租赁期价款和租赁转出让期价款均为一次性缴纳。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应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人可持租赁的不动产权证依法办理规划报建等手续。市县政府可结合产业生命周期,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定最高有偿使用年限内,合理确定土地有偿使用弹性年期,土地使用权人在每一年期届满时,达到准入协议继续履约条件的,可继续申请下一期土地使用权。弹性年期不超过3期,首期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各期年限之和不得超过该宗土地用途的法定最高出让年限。鼓励结合实际缩短项目用地弹性年期,工业和仓储用地可按不高于20年确定土地出让年限,期限届满产业项目仍符合产业政策和导向要求的,土地使用权人可依法申请续期并补缴土地出让金。弹性年期土地出让总价款按照该宗地出让总年期条件下的土地出让成交价确定,每一年期应当支付的土地出让价款,按照土地出让价款总额乘以当前年期占总年期的相应比例确定。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工业、仓储、研发、办公、商业、租赁住房等用途混合利用,并按照主导用途(每类土地用途上所建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最大比例的用地)对应的用地性质实行差别化供地。采取协议出让、作价出资方式供地的,出让底价按不低于混合用地各用途对应基准地价乘以其比例之和的70%确定;采取带项目招标或者挂牌、招挂结合以及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的,出让底价按不低于混合用地各用途对应基准地价乘以其比例之和。《意见》称将完善地价体系,进一步降低产业用地成本。经行业主管部门明确的旅游产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海洋产业(油气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教育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产业项目,其基准地价可按现行基准地价成果中《产业项目用地基准地价调整系数表》确定。此外,《意见》明确,5类项目用地可采取“只征不转”“不征不转”的方式,按照土地现状用途管理,由项目用地单位与土地权利人依法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明确双方种植、养殖、管护与经营等土地使用关系。这包括:自然景观用地、农牧渔种植和养殖用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中的观光台(占地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栈道(宽度不超过2米)等非永久性附属设施用地;零星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厕所、污水处理、垃圾储运、供电、供气、通讯、电子监控等建筑物或构筑物(占地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用地;以人工湿地等生态环保方式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施用地;路面宽度(车行道)不超过8米的农村道路(含乡村旅游道路)用地。
2023-08-29 13:17:091

英语寻物启事 怎么写??

2023-08-29 13: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