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3-09-07 01:30:27
共1条回复
苏州马小云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3、培养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第107~108页。

  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正确认识、处理变与不变的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一套、学生每人三张同样大小的纸条、彩笔。

  教学步骤

  一、1、复习旧知

  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1÷2=()3÷6=()5÷10=()4÷8=()

  2)、根据400÷25=16在□里填数:

  (400×4)÷(25×4)=□

  根据360÷90=4在□里填数:

  (360÷□)÷(90÷10)=4

  (2)你是怎样想的?(回忆除法中商不变性质)

  商不变的性质内容是什么?

  3)、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2、激趣引入:和尚分饼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哦,不,是三个小和尚。小和尚们很喜欢吃老和尚做的饼,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还没给,小和尚们就叫开了,小和尚说:“我要一块。”老和尚二话没说,就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二块,取其中的一块给了小和尚。高和尚说:“我要二块。”老和尚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取其中的两块给了高和尚,胖和尚抢着说:“我不要多了,我只要三块。”老和尚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块,取其中的三块给了胖和尚。老和尚一一满满足了小和尚们的要求,同学们,谁会用一个数来表示三个和尚分得的饼数?板书:1/22/43/6

  你们猜猜哪个和尚分的饼多?板书:1/4=2/8=4/16

  这几个分数真的相等吗?让我们做个实验来证明。

  3、操作感知:

  (1)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条。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

  ①把第一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②把第二张纸条平均分成4份,其中2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把第三张纸条平均分成6份,其中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然后看涂上颜色的部分是不是一样大。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聪明的老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来既满足小和尚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这三个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比较这三个分数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1、说说这三个分数的意义。

  2、总结规律:

  (1)从左往右观察:

  a、观察手中第一、第二张纸条。

  发现:1/2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如果把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2,就得到2/4。就是1/2=1×2/2×2=2/4

  b、再让学生说说从1/2到3/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板书:1/2=1×3/2×3=3/6

  c、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从右往左看,3/6到1/2,2/4到1/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3/6=3÷3/6÷3=1/2

  2/4=2÷2/4÷2=1/2

  并得出结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抽象概括归纳性质

  (1)引导学生把刚才出示的两条规律合并成一条规律。指出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齐读书上的结论,比一比少了些什么?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齐读。

  分母不能是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0;又因为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三、出示例2

  1、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引导学生思考: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要不要发生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巩固练习:

  口答

  1/5=()/159/18=()/6

  2/3=()/1210/24=()/12

  6/10=()/20=3/()=18/()

  2、深化练习: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

  3/5和6/101/15和1/5

  3、应用练习:

  判断: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10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扩大10倍。( )

  (3)一个分数的分母除以5,分子也除以5,分数的大小不变。()

  4、发散练习:你能写出和4/6相等的分数吗?

  在一分钟内比一比谁写得多,让写的最多的同学报出来,给予表扬。

  5、游戏:请找找我的好朋友

  五、全课总结

  提问: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2、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的纸

  四、教学设计过程

  (一)迁移旧知.提出猜想

  1、回忆旧知

  根据“288÷24=12”填空

  28.8÷2.4=

  2880÷240=

  2.88÷0。24=

  0.288÷()=12

  被除数÷除数=()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算的?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媒体出示: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2、提出猜想

  既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么紧密.除法有商不变性质,那分数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性质,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学生可能根据商不变性质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汇报后投影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验证猜想,建构新知

  1、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

  2、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A、同桌合作,借助手中的学具,选择喜欢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B、验证结束后,把你的验证方法和结论与小组同学交流。

  3、汇报交流

  指名3到4名同学到讲台前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验证方法和过程,教师相机板书。

  C、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组分数,说说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总结:对于任何一个分数,只要满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就不会发生变化。

  3、强调0除外。哪位同学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0进行验证的?

  如果有,问他是否验证出猜想,验证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没有,肯定他们的做法是对的,从而出示完整的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为什么要0除外?

  师: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进行说明。)

  教师以3/4为例说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0是没有意义的。

  师:再次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D教学例2

  把2/3和10/24都化为分母为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练习升华

  1、填空

  2、下面算式对吗?如果有错,错在哪里?

  3、把相等的分数写在同一个圈里。

  4、老师给出一个分数,同学们迅速说出和它相等的分数。

  (四)作业

  教材59页第9题。

  (五)思维拓展

  (六)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采用了动手做一做、观察、比较、归纳和直观演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讲故事。

  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讨论: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

  引导: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2.组织讨论。

  (1)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14=28=312,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2)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3)我们班有40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0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2040。

  3.引入新课:黑板上三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

  分数的大小不变。

  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 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1)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2)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再翻开教科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集体讨论,归纳性质。

  (1)从左往右看,由34到68,分子、分母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出:把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68。原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68。

  板书:

  (2)34是怎样变化成912的呢? 怎么填?学生回答后填空。

  (3)引导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数的大小不变。

  (4)在其它几组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乘以

  相同的数)

  (5)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除以)

  (6)引导思考:都乘以、都除以两个“都”字,去掉一个怎么改?(去掉第二个“都”字,换成“或者”)再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板书:零除外)

  (7)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找出性质中关键的字、词,如“都”、“相同的数”、“零除外”等。然后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

  3.出示例2: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要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分母怎么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4.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块呢?

  5.质疑:让学生看看课本和板书,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提出疑问和见解,师生答疑。

  ( 三)、沟通说明,揭示联系

  通过举例,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34=3÷4=(3×3)÷(4×3)=9÷12=912

  (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口答。(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运用反馈片判断,错的要求说明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哪几个字不相符。)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必须深入研究学法,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法的设计,从大胆猜想、实验感知、观察讨论到概括总结,完全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而设计的。具体表现在:

  1、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大胆猜想。

  通过创设“猴王分饼”的故事,让学生猜测一组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学验证。

  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揭示猜想内容,并对学生的猜想提出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验证性质时,通过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行选择用以探究的学习材料和参与研究的学习伙伴,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思维特性,在具有较为宽泛的时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猜想结论的正确性,突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特性。整个教学过程以“猜想——验证——完善”为主线,每一步教学,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让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巩固深化。

  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第1、2题是基本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第3题是在第1、2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4题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反思教学的主要过程,觉得在让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的时候,拓展得不够,要放开手让学生寻找多种途径去验证,而不能局限于老师提供的几种方法。因为数学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相关推荐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分析一一 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2023-08-31 00:49:581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   一、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习空间。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回顾,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学习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具学具: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彩笔。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四、说学法   1、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纸条上涂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学生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练习题,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二)、新知导入   (三)、新知探究   (四)、新知探究   (五)、新知训练   (六)、新知应用   (七)、新知强化   (八)、新知小结   1、新知铺垫和导入   上课伊始我利用分饼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几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继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好奇是学生的天性,通过分地故事能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带着疑问迅速切入正题。   2、新知探究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首先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每张纸的1/2,2/4,4/8。观察涂色部分,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时,说出:涂色部分面积相等,也就说明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然后通过电脑再进一步证实学生的发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三个阴影部分大小相等,说明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主要是利用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迁移,而且激活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开端。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首先,在学生折纸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这个条件。其次,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要和以前学过的商不变规律进行对比,找出二者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性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使问题逐渐明朗化,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   3、新知训练   在巩固阶段,我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习题。其中“新知训练”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做进一步的诠释。“新知应用”是导入分饼时的题,难度不大,首尾照应,最后还安排了“新知强化”环节,属于开放性题。整个习题设计部分,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他们所具有的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及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张,彩色笔   四、说教学方法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导入、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自主探究”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五、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以下五步教学环节:   1、创境设疑: 回顾旧知,引发思考   2、自主探究: 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3、交流归纳:揭示规律,巩固深化   4、分层精练:多层练习,多元评价   5、感悟延伸: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第一环节:创境设疑   结合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创设分蛋糕的情景,妈妈分得公平吗?课始便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鼓励学生当小法官,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样设计也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情感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学生后面的联想和猜想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通过折纸、涂色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非常具体、真切的感知,为探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提供认知基础。教师通过五个有层次的问题,分层质疑,分层提问,分层评价,尽量地关注到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逐步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中初步理解并能简单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及时强调了0除外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三环节:交流归纳   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分析、探索与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问题,通过质疑,借助知识的迁移,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第四环节:分层精练   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再一次的体验,感受,研究,同时也是整节课的亮点之一,练习分层,评价分层,通过分层练习,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基本练习让90%的同学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综合练习让80%的同学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拓展练习则留到课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讨论交流中、知识的沉淀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环节:感悟延伸   通过小结、反思,查漏补缺,学生在交流收获、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系统的回顾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总之,本节课教学是坚持了“学生是探索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的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质疑延伸,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3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平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小组合作 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 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 = 2×()/3×4 =()/12   10/24 = 10 ( )/24 ( ) = ( )/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习 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平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小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3、学生在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中,自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75页—76页《分数基本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属于概念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了教材内容,本一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通过了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教学过程   本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   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习,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可以细化成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是呈现给学生这样的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习,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和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对《分数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导。
2023-08-31 00:50:201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异分母大小比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大胆利用“猜想和验证”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自信心大增整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生不断猜想,不断验证,再猜想,验证,学生的兴趣比较高,他们希望能向别人证明自己的猜想,这猜想一旦被别人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增,长此以往,学生满满就会从能学习转化为会学习了。这节新授课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生活问题的意识,这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须的基本素质。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2023-08-31 00:50:301

怎么写通分的教案啊?

不知道,哦请上网查吧!!!!
2023-08-31 00:51:072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1   ——尝试“选动”带着思考学习。   上课观课品课我们每个教师的是基本功,参加这次骨干教师研修班的第一天,班主任张教师就明确,写一份教学设计或教学反思是每个学员的必修资料之一。经过第一周的理论专修后,我们数学科确定了两位教师代表上课,其他教师分组备课。我和林松、杨友欢、黄美榕、温智珺等组成了协助林雅梅教师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团队。虽然《分数的基本性质》林教师去年曾上过公开课,但由于教材版本不一样,又是异地降级借班上课,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仅有一天,教学的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我们结合林教师和学生实际,经过商量,认为适当修改原教案,借鉴金都天长小学的“选动课堂”中的“四最”模式就是我们的实事求是。   让学,是我们这次研修的关键词。如何实践“学习者第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想到了操作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这两种最基本的学习策略,所以我们确定了“谈话导入——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合情推理——实践巩固”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先经过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两个数字组成一个除法算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写不一样算式。然后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让学生去猜想、观察、感悟这些分数的关系,进而得出三个分数同样大,再来观察几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在观察与分析中逐步感知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最终在概括与运用中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构成了清晰的认识。每一个活动都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体现了“学习者第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   “选动课堂”是我们跟岗学校———金都天长小学的校本特色。“选”,即选择,“动”即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资料、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和情感驱动下,根据自身学情和拿手优势而作出的一种自主探索、经历体验、交流汇报的学习行为和课堂范式。我们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感觉它的实践性还是很适合数学学科的,所以借鉴了“选动课堂”策略,大胆进行教学设计的几方面的尝试。在组算式化分数时,选材料———选择自我喜欢的两个数字组成一个除法算式;在验证猜想时,选资料———先选择一个分数;选材料———从教师供给的四种材料中(长方形、正方形、圆、线段),选择自我喜欢的图形来探究;选方法————选用你喜欢的办法(折、画、剪、算等)验证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在练习巩固中,选层————有梯度的分层处理,一星题必做,二、三星题选做。   今日第四节课,林教师充满自信的上台展示,得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傅颂九校长的充分肯定。他首先肯定了林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充满亲和力的表达、教态,语言运用十分好。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应用,十分有数学含量的教学设计,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迁移到猜想、验证的环节突出了数学味。另外他还肯定了我们对“选动”理念的尝试,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讲中生成,做中选择,注重学习经历,突出体验性的东西。   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我认为林教师的《分数中的基本性质》最大的亮点是:让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揭示猜想资料,并对学生的猜想提出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验证性质时,经过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行选择用以探究的学习材料,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思维特性,在具有较为宽泛的时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励学生用自我的方式来证明自我猜想结论的正确性,突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特性。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第1、2题是基本练习,主要是帮忙学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景。第3题是在第1、2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4题经过生活应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并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傅颂九校长说,本节课因为上公开课的频率太高,在创意上可能有难度,要提议我们思考哪种范式最贴合新课标理念,不一样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区域教学的价值观,要低的起点,高的收口比较好。比如说,本课如果从基本活动操作开始可能会好一点(不要再设计谈话导入),在猜想、验证环节,能操作的尽量操作,每人发一张白纸,写一个分数,表示出来(创一个分数),再想一想,你还能表示几分之几,再折再表示,把发现的三个分数写在一齐,比较大小,再换一张的纸,表示出大一点的分数……每组要有充分的发现,很多个案才能聚集,到底是乘或除以一个什么数(黑板上贴满了发现个案),再由特殊到抽象,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操作活动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引发联想,发现新规律和已有的知识(商不变)的联系,然后验证,找相等的分数,再练习等等。   傅校长的提议既包含了对我们今后的教研期望,也指出了我们的症状,在教学育人价值的起点上还需高一点,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良上。虽然委婉,但我们还是明显感到广东禅城教育和上杭教育的差距和压力,虽然我们也有种种客观原因,但学习、思考将是我们持续发展的重要教学行为。   近两周的研修快结束了,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我感觉收获满满,感触多多。人因外表而动人,人因思想而动心。要做,就做有思想的人;要教,就要带着思想去教。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2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   这节课我大胆利用““猜想——验证——反思””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并解决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鉴于以上思考,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比较,验证自己的猜想。课前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个大小相等的圆,但圆被平均分的份数不相同,有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2份、16份。要求学生自己任意图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然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但实际表示的大小却是一样的,进而让学生初步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接着让学生通过举例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练习题的设计注意了典型性、多样性、深刻性、灵活性。归纳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先进行基本练习,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学完例2以后,马上结合知识点进行反馈练习,加深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在学完整个新知以后,在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提高。通过应用拓展,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0除外的环节设计是本节课的亮点,在学生根据三个分数归纳出分数的基不性质后,缺少0除外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判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0,让学生通过练习,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数,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0除外。突破难点。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3   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点拨,启发引导与情感语言激励,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进行探讨研究、揭示规律、运用规律,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自主获取知识,因而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疫情期间的直播,恰到好处地运用电脑等媒体演示,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通过电脑演示,化静为动,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提高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新的直播形式代替了繁琐的纸笔计算,使学生能把精力集中到理解数学、探讨数学和运用数学上去。发挥媒体的声音、视频、动画、图像等信息的作用,采用了人机交互的问答练习方式与及时有效的反馈融为一体。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并且扩大了练习的范围与容量,学生参与其中,其乐融融,使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掌握并运用数学。   但在今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中还需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熟练的应用所学知识!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4   练习课是教学工作的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一节好的练习课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而且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所以一节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在设计这节练习课时,着重设计了一系列与之相关、形式多样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主练习,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效率,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得到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5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认识了分数,掌握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自以为有以下成功的地方:   1、利用旧知引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创新的前奏。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测分数是否有这样的性质,接着经过积极探索,验证猜想。   2、用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标强调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课伊始,我举出这样的实例:小红和小强每人都有八元钱,小红拿出自己钱的2/4买了一份薯条,小红买薯条花了多少钱?小强拿出自己钱的1/2买了一瓶饮料,小强买饮料花去多少钱?让学生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别表示出小红和小强花去的钱。经过对比,学生发现1/2=2/4接着又举出这样一个实例。王飞的爷爷和黎明的爷爷两人开辟了一块同样大的菜地,王飞的爷爷在菜地的9/15种上了黄瓜,黎明的爷爷在菜地的3/5种上了黄瓜,他们种的黄瓜占地一样多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别表示出他们种的黄瓜地。通过对比学生也发现两人重的黄瓜占地同样多。得出9/15=3/5,最后引导学生对比每个式子的等号左右两边的部分,怎样由式子的左边得到右边,怎样由右边得到式子左边,初步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找出本质含义。   当学生由具体事例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所感知的时候,他们并不能一次完整地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教师先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分数的性质,再将自己概括出的性质与书上的结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归纳的规律并不精确,接着找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关键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牢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我出了几道判断题让学生分析判断,从而加深理解记忆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接下来再沟通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4、让学生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   以前上这节课,我总感觉这节课内容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所以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就进行大量的练习,课堂显得比较枯燥。所以这次在设计这节课时,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我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想和验证”,让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举例验证时,举生活事例的不太多,多数举的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变化而来的式子,应该在这个环节上进行一下疏导,让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上画一画、动手折一折、或剪一剪,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针对个别练习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如2/4=()/16=()/12=1/(),对于此题第一个空学生多数会填,但第二个空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总想与前一个分数对比找出该乘还是除以,不知道它们之间前后都存在相等的关系,不论根据哪一个分数能填出结果,解决问题都可以,看来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还不熟练。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6   1.教学的预设与应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用“猜想——验证——反思”的方式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大问题背景下的一种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而且对老师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为学生有了更大的思考空间,学习方式是开放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提高教学的预设潜力。同时,学生探究的过程曲曲折折,不同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磕磕碰碰,暴露出不同的问题,甚至许多问题教师都难以预料,这些又对教师临场应变、驾驭课堂的潜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以人为本,根据学生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譬如,这节课“提出猜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确定了研究的方向。但是如前所述,如果有些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提不出猜想,怎样办?教师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启发学生。相反,如果学生十分活跃,出现的猜想很多,无法在一节课中一一验证,怎样办?教师可先让学生选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猜想进行验证,学会了方法后,再分组各自选取自己喜欢的猜想验证,最后全班交流,提高了时效性。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做思维的`先行者,不怕走弯路,不怕出问题,因为学生有了问题才更有探索的价值。如果教师善于抓住学生暴露的真实问题,恰当的组织交流和讨论,将使之成为教学的最佳资源。   2.目标的全面与侧重   也许,有教师会问:“如果学生花在探究的时间多了,练习的时间少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否到达?”是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都很重要,教师务必努力实现三个目标的和谐统一,但具体到每节课还是能够根据资料的个性有所侧重。譬如,本节课,我根据分数基本性质的规律性,侧重于过程性目标的落实。因为我认为在这节课学生发现探索的过程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更有利于学生潜力和方法的培养;而且,学生透过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自己经历的、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知识,这远比做超多习题理解得更深刻,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7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模块的主要内容是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打基础,同时,也为以后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打基础。   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那么在以前已经学习过了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从商不变的性质入手,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很吃力。在这里,我首先举了一个除法的例子,如:32除以4,学生口算出商为8,然后学生进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练习,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在这里,老师特别强调了0除外的意义。   在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复习后,引出前面刚刚学习过的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如:32除以4就可以写成分数四分之三十二,通过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得出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转化成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随后,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个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8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的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通分、约分、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而通分、约分又是分数计算的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与传统的概念教学相比,有很大的改进,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角色的把握非常准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中,王老师很好的为我们诠释了这句话。王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故事情境以及大量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去观察、感悟,及时精辟的启发点拨,加上极具亲和力的自然交流。这些都体面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中也看出王老师那种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二、构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兴趣的是最好的老师,王老师充分的利用这一点,以一个精彩的智力故事:和尚分饼引入新课,直接为教学服务,给人以开门见山的感觉,给学生制造悬念,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在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三、练习的设计颇具匠心。   在练习这一环节,王老师精心设计了由浅入深的题目,既巩固了新知有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不管多么完美的课堂,总会留有小小的遗憾,这也是我们不断探究的动力。在本节课中王老师出示第二组分数时,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可从中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9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总体来说,学生掌握的还不错,我在课堂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一、敢于并善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获取知识   1、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小学阶段是数运算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与扩展,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演示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多次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启迪,以感知分数的分母、分子是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分数大小不变,体现了理解与掌握数与数之间联系变化的观点。   2、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抓住分数的分子、分母按怎样的规律变化而分数大小不变这一点,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证实并归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在这关键处,教师又进一步发动全班讨论,把问题引向纵深,既重视学生自主参与,相互合作的发挥,又有利于学生展现自己知识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结果,而且更了解自己得出结果的过程和先决条件,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参与相结合   1、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点拨,启发引导与情感语言激励,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进行探讨研究、揭示规律、运用规律,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自主获取知识,因而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2、恰到好处地运用电脑等媒体演示,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通过电脑演示,化静为动,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提高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形式新颖,既实又活   电脑新技术的应用,代替了繁琐的纸笔计算,使学生能把精力集中到理解数学、探讨数学和运用数学上去。教者针对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发挥媒体的声音、视频、动画、图像等信息的作用,采用了人机交互的问答练习方式与及时有效的反馈融为一体。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并且扩大了练习的范围与容量,学生参与其中,其乐融融,使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掌握并运用数学。   但在今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中还需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熟练的应用所学知识!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10篇10   几周之前,教导处通知4月2日将安排专家听我的数学课,一阵兴奋和一份紧张随之而来,今天终于迎来了专家,可那份紧张竟悄然而去。   早上一到校,和同事开了个玩笑:“怎么现在都不紧张了?”同事说:“不紧张很正常,因为麻木了。”回想起来,确实如此,我是昨天才开始准备这节课的,要是在以前,有这样的活动,我可能一周之前就着手准备了。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七个年头,也许真的麻木了。   我上的是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是一堂概念课,是孩子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的基础,我知道它的重要性。   课上完后,听完专家和同事的评课,现做如下反思:   一、概念课的语言一定要到位,重点一定要突出。比如这节课,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上,我的表述过于罗嗦,对于后半句“分数的大小不变”,突出的不够,、;为什么是“0除外”,没有让更多的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可能造成孩子对“0除外”理解不够深刻。再比如,在让孩子用正方形纸折出1/2后,我让孩子通过折找出与1/2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由于表述地不够清楚,孩子用等式表示时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   二、备课不够充分。对于教案,我不熟;对于课上发生的种种问题,备课时并没有作深刻的思考,导致课上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不能因势利导,作出有利于孩子掌握知识的合理指导。对教材不能很好把握,吃不透教材的用意。   尽管课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孩子作业情况来看,似乎还行,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老师的课上的算不上优课,孩子却能掌握好知识?我觉得这与我让孩子长期坚持提前预习、并尝试练习有关。   课已上完,收获这些,也算不错,以后教学,再接再厉吧!
2023-08-31 00:51:211

单元整体教学的推进

2021年1月15日,潍坊市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潍坊奎文区圣荣小学召开,我非常遗憾没能到现场,只能在线上与其他3.99万人线上观摩了。 【前期背景】 2019年,潍坊市教科院把“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以“名师工作室”为推动的重点研究项目。 2020年3月疫情期间,潍坊市教科院基于老师自身对于单元整体的把握以《分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为抓手,组织了线上全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展示交流活动第一期。 2020年9月25日,潍坊市教科院组织了全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展示交流活动,深入推进全市小学数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来自八个市区团队的十余位小学数学名师,围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展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案的汇报。通过八个优秀团队的精彩展示及专家点拨,对单元整体设计有了初步理解和初步思路。 2020年11月13日,潍坊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第三期活动——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整体教学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在潍坊高新双语学校五楼录播教室成功举行。以青岛版五年下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为载体,展示4位老师的4节课例。 总结了近期的成果,以大概念为统领,规划设计三大“战役”——单元起始课、单元探究课、单元整理课。 2020年12月4日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尚德楼一楼学术报告厅进行第二轮课堂教学研讨。6位老师,从单元起始课、尝试探究课、单元整理课三种课型,系统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 我们以核心概念为统领,核心问题作引领,把单元理念,贯穿于启始、探究、和回归课中,基于理解,运用迁移,为学生自主研究单元核心概念保驾护航,让数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为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我们以学定教,逆向设计,把“教学评”一致性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的路径,顺势而为,向前看追溯学生的起点、元认知,向后连,让学生理解。把知识、能力更好地迁移。 【本期安排】 【孙科总结】 一、系统思维,深入思考。 1. 由来和作用。 分数是在度量、分物和计算中,结果不能用整数表达而产生的。 2. 分数的意义(三种定义) 份数、商、比 3. 数的属性——可比较大小,可参与运算。 (1)把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为单位相同的分数; (2)分数具有“变身”的特性——大小相同的分数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确定学习结果: 知识: 1单位“1” 2分数意义 3分数单位 4真假带分数 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6分数的基本性质 技能: 1读写分数 2表示分教 3假带分数的互化 理解: 1分数是用表示不够1的结果的数 2分数的意义(两种定义) 3分数具有数的基本属性 “分数”单元大概念,成为单元教学的焦点和核心。要促进学生对于分数的两种意义(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 (基本理解就是大概念了) 二、宏观视角,整体架构。 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打的三大战役(战略) 一、单元起始课。 单元起始课是单元的一个方向,为未来而作,是整个大单元的一个准备。这节课的目的是发现问题,产生疑惑,收集问题。规划、设计课 二、单元探究课。 是几节连续的课,是一组课,和之前的课时差不多的多节课。实际上是落实路径的课,一节节指向大概念或单元主题、单元主问题的课。 三、单元整理课。 1单元知识结构 2单元“大概念”的理解 3知识迁移和应用 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打好的三记组合拳(战术) 一、投石问路 单元起始课要构建问题情境。 二、连环出击。 单元基本问题: 1. 分数怎么来? 2. 分数是什么样的? 3. 分数有什么用? 三、谨慎复谈 1畅谈自己的观点 2提出自己的疑问 3交流彼此的感悟 单元整体教学几个注意点: 1不应成为课时教学的简单堆砌; 2也不应成为情境、内容上的片面统整; 1应该用单元大问题、大任务帮助学生追求基于单元大概念的深度理解; 2以单元知识学习为载体,达到学会学习的育人目标。
2023-08-31 00:51:371

分数的除法怎样计算,举例说明。

分数的除法怎样计算,举例说明。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例如:2╱3÷4╱3=2╱3×3╱4 整数除分数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22÷40分之11=? 22÷40分之11= =22*40/11 =2*40 分数除法知识 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分数除法计演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分为3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分数单位》,第三课时《分数的意义》练习课。 《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简单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在经过比较、归纳、突破难点。并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学法指导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 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举例说明分数的两种意义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用算式举例说明 小数除法和分数除法都表示的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1.2÷0.5=2.4 6/5÷1/2=12/5 就表示的是,已知两个数的积是1.2(6/5),其中一个因数是0.5(1/2),另一个因数是2.4(2/5) 分数除法还表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如:6/5÷1/2=12/5就表示已知一个数的1/2是6/5,求这个数(这个数是12/5), (1)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2)举例说明小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1/2=(2*1)/(2*2)=1/2 1/2=(1/2)/(2/2)=1/2 (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05=1.05000 举例说明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 1.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举例说明同分数相加怎样计算,相减呢 如 2/3 + 1/5=10/15 + 3/15=13/15(先通分再相加减) 2/3 - 1/5=10/15 - 3/15=7/15 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举例说明 把这个小数化成100分之几,或1000分之几,以此类推,然后再把分子分母约分化简成最简分数。 如:0.75=75/100=3/4 若是不是纯小数,就化成带分数,一样的。 如:8.125=8又125/1000=8又1/8=9/8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并进行整理。帮我解答一下 分数相加减,分母先通分 分数相乘,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 分数相除,分母乘分子,分子乘分母!
2023-08-31 00:51:441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化简》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比的化简》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考 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学生应该很好理解。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会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教学活动(此环节可以是课堂实录)   1.导入   问题:淘气和笑笑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   过程: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2.新授   ①引入 “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你还能举一些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如果我们能把比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容易计算了!   ③出示问题尝试并讨论:   12:8 0.7:0.8 2/5:1/4   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3.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④交流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⑤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练习   1、P51页化简下面各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练习: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   五、教师反思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比较顺利,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指导,还要相信学生能根据以前的知识找到适合的化简方法,充分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2、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情趣(抢答式复习)   1、 60÷10 = 600÷( )= ( )÷1 = 0.6÷( )   说一说:解答这两道题你用的是什么知识?   (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用字母表示:a:b=a÷b=a/b)   (二)导目标   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什么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的化简。(板书:比的化简)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分组自学目标1   (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1、导学法   估一估、想一想、算一算   2、小组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40 :360 2:18   3、质疑问难   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的,那么你能不能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来想办法解决呢?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来计算并比较呢?   4、各组自学,交流汇报。   你们运用了什么好方法?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书。   40:360=40/360=1/9=1:9   2:18=2/18=1/9=1:9   5、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由此可见,比的化简对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化简比是有必要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我们来看大屏幕。   6、导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比的前项与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也就是说,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你能列举出几个最简整数比吗?(指名回答)   7、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最简单的整数比是用什么方法化简得到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个目标。(出示目标)   三、分组自学目标2   1、出示问题:化简比   24:42 0.7:0.8 2/5:1/4   2、导学法   学法指导:   每组任选一题、分析比的类型、个人独立解答、交流解题依据、组内总结方法   3、各小组自学,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   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是怎样学的?都学会了什么?   (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5、指导总结化简比的方法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6、智力大比拼: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你能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吗?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化简比:   14:21 = (14÷7) :(21÷7) =2:3   7、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那么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呢?(课件)   四、练习(课件)   1、化简比:   15:21 0.12:0.4 2/3:1/2 1:2/3   2、连一连   3、判断   4、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5、解决问题   五、回顾学习目标,进行本课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板书:   比的化简   a:b=a÷b=a/b   40:36=40/360=1/9=1:9   2:18=2/18=1/9=1:9    篇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 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三:化简比。   14:21 0.5:2.5 2/9 :1/3   (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   :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四:练一练。   1、化简比。15:21 0.12:0.4 2/3 : 1/2 1:2/3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以下是数学论坛陈春艳的修改:   要求:以下为东山县樟塘中心小学 林敏卿老师的教学设计《比的化简》,欢迎大家就目标确定、教法选择、环节设计、作业设置等方面,提出建议或评点 。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加了一条目标,目的是什么?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会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说一个生活中的比比教合适,这么问有点太抽象。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是不是问题出现太早?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 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三:化简比。   14:21 0.5:2.5 2/9 :1/3   (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   :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说的不准确。“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定注意强调“0除外”。   (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四:练一练。   1、化简比。15:21 0.12:0.4 2/3 : 1/2 1:2/3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023-08-31 00:51:521

数学教学怎样让学生主动探索

数学教学怎样让学生主动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逐步改变了以教师、课堂或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一 给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不可能是自觉行为,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探索的内容和目标,确定适宜的探究空间,学生探究的知识空间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如果探究的知识空间过小,答案触手可及,则缺乏探索的意义,也影响学生探究的热情;若探究的知识空间太大,学生感觉无所适从,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探索的信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引导学生从日历入手,探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如果对学生提出:“观察你所带的日历,看看一年一共有多少个月?”这样的探究空间显然太小,学生一数即知,毫无意义。如果提出:“观察日历互相说一说你在日历上发现了哪些知识,看谁发现得最多。”这样探究的内容较为适宜。又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如果我们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研究一下,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探究内容,显然就显得过大,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如果我们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做几个圆,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看一看这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征。”这样的探究内容较为适宜,学生既有兴趣知道其中隐藏的奥秘,又明确怎样去探究。二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广阔背景中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并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变为学生自己探究的创新过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背景:“有甲乙丙三位工人师傅,甲每加工25个零件,有23个及格,乙加工20个零件,有19个及格,丙加工50个零件,有47个及格。如果有一批零件要其中一位师傅加工,你会选择谁?”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这个现实问题实际上可转化成“求谁的合格率高”这一数学问题。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以下的可探究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我拿着一捆36本课外书,从容地走进课堂。同学们在猜想:这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课外书了。于是我指着这捆课外书说:“这36本课外书,我要分给你们三个小组,要求让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这捆书的九分之三,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样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谁分得少?结果分完没有?”这样问题的创设,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活动立即在课堂上显现,有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画线段图,有的一会儿测量,有的一会儿皱眉思索,兴趣盎然,学生会心地笑了,一样多。这时,学生又产生困惑,为什么会一样多呢?最后经过引导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三 给学生主动学习,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实现学生自主建构性学习,教师不能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或亲自讲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与规律的寻找过程。而要通过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操作,把盒子里的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饮料筒、魔方等)按形状分类,然后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是什么样的?圆柱体的面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把这些物体在桌上滚一滚,会出现什么样情况?为什么?通过学生手摸、口说、感受、体验、发现这些物体的面也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感知,经历建构新知的过程,实现“再创造”。在引导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讨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四 关注课堂人文价值,体现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的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心理、修养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属性的综合体现,它对人的学习具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做到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多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提供活动、交流和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促使其智能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闪光点,激励他们的成功欲,培养他们乐于探究、不怕困难、奋发向上和勇往直前的学习精神,使其形成健康的个性;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对教材情感的共鸣,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没有满足一般化的灌输,肤浅地就知识教知识,而是充分地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使其知识、能力与情感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在钟面上拔一拔,然后让学生在1分钟或2分钟内做一些事情,体现1分钟有多长?能做多少事?让学生从中体会珍惜时间,体会人生价值;在巩固练习时,我引导学生制作自己“一周生活时间卡”。通过制作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主动探索的意识得到了显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它只有正确的理念,而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标准的答案。总之,只有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探索学习的灵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2023-08-31 00:52:011

如何突破该重难点的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 一、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例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二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三年级中的平均数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4时计时法的教学重点是知道24时计时法的含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四年级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减的简便算法;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重点是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是会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例如,一年级实践活动的摆一摆,想一想的难点是通过观察找出用圆片摆出不同数的规律;二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难点是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三年级中的年月日的教学难点是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四年级李志兰和刘永霞老师讲的两节课的难点是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是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六年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是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和缩小。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六年级上册的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教学重点来自于知识本身,是由于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因而对每一个学生均是一致的。而教学难点却不同,它依赖于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难点突破速度与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由于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者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有的内容是教学难点但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二、研究教学重难点的意义何在 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落实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往往是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此问题的点滴体会和做法。1.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案例一: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可以运用迁移方法教学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基础上迁移学习,只是增加试商和调商且难度增大、方法更加灵活。再如,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是在学习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迁移,运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
2023-08-31 00:52:251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应用信息技术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应用信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展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人的认识不仅仅是由外界 *** 直接给予,更多的是在外界 *** 与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能改善传授式、接受式学习方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性、探究性,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怀参与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师的观念转变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而中学数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并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是在公开课、研究课中使用多媒体,更要在家常课中普遍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教师就自加压力,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课件制作技术,提高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而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每个教师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数学教学需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原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显现出了它在数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教学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中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及逻辑性强的特点,而信息技术对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强大交互式特点使多媒体课能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的、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抽象问题,通过多媒婆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激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初一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章时,学生对通过平移、旋转、翻折能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一概念没有感性认识,虽然在一些简单的题目中能按部就班,但在面对一些图形复杂的题目时,就找不到对应点、对应角、对应边了。这时,如能使用多媒体,使三角形动起来,这样学生就能很形象的看出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起来就轻松了。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在函数的教学中也必不可少。如在初三讲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章时,通过多媒体,学生在看到通过列表、描点用光滑的曲线画出图像,得到抛物线是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学生很兴奋,都想要自己画一下。再将抛物线沿X轴Y轴左右和上下平移时,抛物线的变化情况,学生能很直观地得出函数的平移法则,而且记得很牢,对对称轴左右两侧是上升、下降学生也能自己得出结论。对于像讲函数图像与性质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等,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化抽象为形象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时更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例如在预备年级教授分数这一章时,用视频播放蛋糕,再将蛋糕进行分割得到分数概念,学生便对分数印象深刻,也易于真正理解。在初三讲到相似形这一章时,对相似形概念,可用一些图片的放大、缩小。于是,学生对相似形是放大或缩小而成的图形是相似形这一概念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在初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中,运用日食从发生到结束这一动画,可以把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并深刻记住知识要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一些概念引入、新课的导入,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进行,在课堂上只需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可将现实生活中碰到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当然好。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达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提高了学生的辨认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逻辑性强,题目的可变性大,要求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与学生可以是合作伙伴,教学内容来源不局限于教材,更不局限于教师,渠道可以更多,范围可以更广,题目本身将趋向于开放题,条件不确定,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例如: 已知:△ABC、△DC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DC>AC,联结AE、BD。 1)如图,当点B、C、E在一直线上时,你认为AE=BD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点B、C、E不在同一直线上时,你认为AE=BD是否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 在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把这个运动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呈现的现象加以观察而得到结论,多媒体可以帮助老师实现静态转化为动态,更能帮助学生理解。 另外多媒体中的实物投影在中学教学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它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种解法一一呈现,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对一些好的解法、过程进行表扬,学生对学数学有兴趣了,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数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把实验过程完整地展现给学生,简单明了。 五、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看作是种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优势,但这不等于整堂课全用,更不等于要天天都用。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因此,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不能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不能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要继续发挥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气氛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可以了,内容的串联往往不到位,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只有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而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总之,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性、反馈及时性,使其在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中学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并且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数学新课程理念,挖掘数学新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一、亲其师,信其道——多赞赏 “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间,从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但做学生的良师,而且做他们的益友。只有从上认同教师了,学生对这位教师所教科目才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就能成才。须知,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就会造成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惟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是一流的。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少了一个爱迪生。如学生张琳,初中刚入学时数学不及格,一直以来对这门学科带有极大的恐惧心理。我通过观察发现,她实际上有学习潜力,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成绩不理想,信心不足。于是我平常注意对她多加鼓励,定期给她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其实际情况给她制定阶段学习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三年的努力,她的中考数学成绩跃居中上。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进取的最佳良方。  二、上课上出“味道”——设情境 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前提。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扇形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于是除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情况进行登记,通过课前预习,自己先试着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因此,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独立思考,归纳,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发表见解、各抒己见、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出了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情况的优缺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这样便在探索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达到开发潜力、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使数学课上得“有味道”,学生很喜欢。 谈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何作 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中学,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栋大楼,那么句型和语法就是大厦的结构,而词汇和短语则是这栋大楼的砖和瓦。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衡量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大程度上要看学生对词汇的识别情况以及在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应用。所以可见教师如何生动高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也是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难点。所以加强词汇教学的直观性、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利用语境,突出词汇教学的整体性也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寓教于乐、实效性、整体认知感、扎实基础 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是有很大障碍的。语言学家McCarthy(1990)指出,不管一个人的语法学得多好,不管他的语言有多漂亮,但是如果他没有足够的词来表达自己情感或理解对方的观点或想法,就无法用这门语言同别人交流。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大量的再认词汇是培养语言技能的基础。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词汇的教学普遍受到了英语教师的重视,大家都在想办法做好词汇的教学工作,而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也更直接的影响了学生对于词汇的积累和学习。 一、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兴趣为主,寓教于乐 英语词汇往往给小学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受,无兴趣可言,所以就无从记忆词汇了。所以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可见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单词卡片,利用实物,等以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科学的记忆规律告诉我们,大脑的兴奋 *** 会有更高的记忆效率。当然,实物和卡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利用实物和卡片进行重复地认读、领读、跟读练习,长此以往,也使学生有枯燥疲惫之感。教师要善于运用,提倡“巧”用。比如利用相关的趣味游戏,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也可以设立情景教学,更可以充分的把教与学融入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景中,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比如低年级,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把词汇教学融入句子操练中,然后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获知。那中、高年级的词汇学习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掌握单词拼读与拼写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学习阶段,词汇量的不断增加使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困惑。在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确立为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拼读单词。与此同时,该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仍然相对较短,因此,在教学中组织活动更应该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了。 二、扎实平日的词汇教学,让词汇教学更加有整体认知感和实效性 1、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  拼读单词首先离不开字母的透彻掌握,因为,字母是单词构成的基本要素。在教学生拼读单词时,拼读以正确为主,速度为辅,在确保拼读正确的情况下提升速度。拼读时,强调规范,以达到音与形结合的目的,只拼不读的训练模式往往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与听说能力的下降。以单词pencil为例,我们提倡的拼读方式为:pencil pencil p-e-n-c-i-l pencil其中,升降调为了适应不同的句式,使语言在运用时能自然地抑扬顿挫。另外,拼读时,为了提高听觉上的美感,引导学生的拼读一个个字母时一般以升调起始直至最后一个字母。最后,适时地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字母组合的发音,提高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并提高学习单词的效率。  2、将单词融入句中,使之整体化。  学习词汇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把孤立的单词会合成不同的语句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在句子中掌握的单词是有生命力的单词。将单词融入句中,除了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3、注重语音语调,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着词汇学习的效率。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音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枯燥乏味的反复朗读往往不能吸引学生,而有变化的朗读不但能吸引学生,还能使学生乐于朗读。比如,在教读单词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调的变化,要求学生读出单词的升降调。在出示单词时,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手势的升与降迅速读出单词的语调。再如,音量的渐强渐弱,速度的由慢到快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变换中快乐地学习单词,学习效果非常好。 4、采取多种多样的操练方式。 教学单词离不开操练,但大量的机械操练使学生味同嚼蜡,毫无趣味。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操练活动,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游戏和比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记忆单词,通过竞赛的形式来促进单词的学习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是很强的,为了赢得比赛,学生会加倍努力地去认识和学习单词,利用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 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学过程需要充分体现逻辑性、严密性、精确性以及创造性,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传统中学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不强、互动性不足,学生对部分抽象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往往是单纯的简单记忆,无法真正的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优化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辅助教学,有助于增加对学生知识的认知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谈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何作用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故事,先把一西瓜平均分成4份,让猪八戒取1份,但猪八戒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还是不要;最后,把西瓜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猪八戒开心的拿了3份。啊……学生大笑了。老师问:猪八戒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教学课件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也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好象有点厌倦了。这时,教师打开“天安门的国旗”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最后让学生查出长5米,宽3.33米。这时,学生好奇极了,有的学生在说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有的求出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议论和比较我们学校的国旗……。下课了,还在议论。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圆的面积”的课件,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又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猜测,自己动手摆学具,教师再借助教学媒体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突出公式推导的要点。先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看一共可摆几个,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重点是一共摆几个,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一个、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没长边摆满,共摆5个,与长的厘米数一致;再沿宽边摆了3行。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这课的教学中,教学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演示画面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使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可以解决传统课堂难以处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鲜明、充分、形象的视觉直观印象,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023-08-31 00:52:431

合作学习中设计和实施应该有哪些原则教师招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1、教学设计的特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现在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实现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因此,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1整合性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整合;在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紧紧围绕目标,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1.2交互性课堂师生交互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化。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在同一时空中共同参与的传授活动,双方互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不仅应体现教师如何教,同时也应体现学生如何学,以促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和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1.3开放性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上,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互动开放,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在教学方法上,应从灌输式、填压式的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开放;在练习的设计上,应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算法和结果的不唯一开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4实效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实效。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定,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都必须注重实效,并摒弃与实现目标无关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2、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在新的课改实验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疑教学设计应与时俱进。其主要策略是: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别具匠心地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教师追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老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进行了新课。在教师引导下,大家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后,教师风趣地激活学生的思路:“现在你们知道猴王是用什么规律来分饼了吧!”“如果猴丁要4块,你们想猴王该怎么?要5块呢……”学生们信心十足地回答出来,此时老师充分表扬大家:“你们真比猴王还聪明!”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整个40分钟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紧张的气氛中学习,体现在“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2.2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新课标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2.3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可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023-08-31 00:53:481

小学的教学设计题怎么做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我们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这生动地说明了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预设出更有效的教学设计。学习起点主要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知识基础。在信息迅速发达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教师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生的逻辑起点,教师与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容量是平等的,也是互补的,教师事先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把学生拉回来“跟着重复”的现象,这都是重视现实起点不够造成的。所以在备课前,我们更应该客观地了解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背景,并不时地把自己换位成学生,从孩子的视角去看教材,思考问题,猜测他们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预设,这样会使自己备课更有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我认为教师可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分析:首先应分析他们的生活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但是我们清晰的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经验都对学习者起着促进数学学习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地加以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 “起点”。(确定位置,数对 第几组 第几个 排 列) 预测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前调查而获得。课前调查是指在上课前运用访谈或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需要重复讲;学生较模糊、有争议的认识和未知的内容则需重点研究、讨论解决。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新课前,可以对学生做一些这样的调查:(1)你画过圆吗?(2)如果你已经画过圆,用什么工具画圆的?(3)你知道或者听说过“半径”、“直径”、“圆心”这些名词吗?(4)请在右边圆上画一条直径和半径。通过课前调查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圆”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许多学生有过画圆的经历,因此教师一改把画圆作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传统做法,直接从画圆导入新课。这种课前探底的教学策略,使教师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新课伊始的“导入”环节也是进行教学探底较好的时机。我们清楚地知道在每一节课之前进行调查不很现实,所以在上课伊始创设情景,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教学的起点。例如我们在教学《年月日》时,“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呢?”此时的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则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教学的起点,有了全体学生的实质性的参与才能真正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2.客观分析教学内容,领悟并用活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是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材处理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对教材的编排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整体把握教学重、难点,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以“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稍作点拨即可。【案例】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变的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教材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相等关系,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根据教材的编排,本节课教学重点就应放在性质的探索过程以及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性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引导学生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3、正确处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的关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在充分理解课标、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直以来,很多老师一直把“顺利地上完一节课,学生表现出色”作为一节公开课的目标,往往忽视了在表象后的更深层元素,即学生到底有多大的收获?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也往往满足于最基本的要求,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像《有余数除法》一课,不少老师将教学目标仅着眼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横竖式的读写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些知识技能目标,忽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这样教学设计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获得的仅仅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仅仅是知道而没有感悟。因而在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中,我们的着眼点是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这些知识点,更要突出“过程性目标”。如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应该这样定位:借助“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有余数除法的产生过程,理解余数的意义;再者,对于“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特点,要引导学生经历“摆一摆—观察—猜测—归纳”的“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余数的特点。(三维目标不能只成摆设,备课一始要首先关注,一定要注意纠正只关注知识性目标而忽略过程性目标,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在过程之中。
2023-08-31 00:54:321

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有哪些?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023-08-31 00:49:1212

什么叫做质数?

质数又称素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质数是与合数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二者构成了数论当中最基础的定义之一。基于质数定义的基础之上而建立的问题有很多世界级的难题,如哥德巴赫猜想等。截至2012年6月底,质数尚未完全找到通项公式。质数的无穷性的证明  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最经典的证明由欧几里得证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就有记载。它使用了现在证明常用的方法:反证法。具体的证明如下:   ●假设质数只有有限的n个,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p1,p2,……,pn,设 N = p1 × p2 × …… × pn,那么,N+1是素数或者不是素数。   ●如果N+1为素数,则N+1要大于p1,p2,……,pn,所以它不在那些假设的素数集合中。   ●如果N+1为合数,因为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分解为几个素数的积;而N和N+1的最大公约数是1,所以N+1不可能被p1,p2,……,pn整除,所以该合数分解得到的素因数肯定不在假设的素数集合中。   ●因此无论该数是素数还是合数,都意味着在假设的有限个素数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素数。   ●对任何有限个素数的集合来说,用上述的方法永远可以得到有一个素数不在假设的素数集合中的结论。   ●所以原先的假设不成立。也就是说,素数有无穷多个。   其他数学家也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证明。欧拉利用黎曼ζ函数证明了全部素数的倒数之和是发散的,恩斯特·库默的证明更为简洁,Hillel Furstenberg则用拓扑学加以了证明。 对于一定范围内的素数数目的计算  尽管整个素数是无穷的,仍然有人会问“100000以下有多少个素数?”,“一个随机的100位数多大可能是素数?”。素数定理可以回答此问题。 编辑本段著名问题哥德巴赫猜想  在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亦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一大于7的奇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的猜想。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弱哥德巴赫猜想尚未完全解决,但1937年时前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已经证明充分大的奇质数都能写成三个质数的和,也称为“哥德巴赫-维诺格拉朵夫定理”或“三素数定理”,数学家认为弱哥德巴赫猜想已基本解决。 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关于黎曼ζ函数ζ(s)的零点分布的猜想,由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1826--1866)于1859年提出。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列出23个数学问题.其中第8问题中便有黎曼假设。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并没有简单的规律。黎曼发现素数出现的频率与黎曼ζ函数紧密相关。黎曼猜想提出:黎曼ζ函数ζ(s)非平凡零点(在此情况下是指s不为-2、-4、-6等点的值)的实数部份是1/2。即所有非平凡零点都应该位于直线1/2 + ti(“临界线”(critical line))上。t为一实数,而i为虚数的基本单位。至今尚无人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关于黎曼猜想的合理证明。   在黎曼猜想的研究中,数学家们把复平面上 Re(s)=1/2 的直线称为 critical line。 运用这一术语,黎曼猜想也可以表述为:黎曼ζ 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 critical line 上。   黎曼猜想是黎曼在 1859 年提出的。在证明素数定理的过程中,黎曼提出了一个论断:Zeta函数的零点都在直线Res(s) = 1/2上。他在作了一番努力而未能证明后便放弃了,因为这对他证明素数定理影响不大。但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未能解决,甚至于比此假设简单的猜想也未能获证。而函数论和解析数论中的很多问题都依赖于黎曼假设。在代数数论中的广义黎曼假设更是影响深远。若能证明黎曼假设,则可带动许多问题的解决。 孪生质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质数猜想(the conjecture of twin primes),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质数。   猜想中的“孪生质数”是指一对质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在100内共有25个质数。 费马数2^(2^n)+1  被称为“17世纪最伟大的法国数学家”的费马,也研究过质数的性质。他发现,设Fn=2^(2^n)+1,则当n分别等于0、1、2、3、4时,Fn分别给出3、5、17、257、65537,都是质数,由于F5太大(F5=4294967297),他没有再往下检测就直接猜测:对于一切自然数,Fn都是质数。这便是费马数。费马死后67年,25岁的瑞士数学家欧拉证明:F5是一个合数。   以后的Fn值,数学家再也没有找到哪个Fn值是质数,全部都是合数。目前由于平方开得较大,因而能够证明的也很少。现在数学家们取得Fn的最大值为:n=1495,其位数多达10^10584位,当然它尽管非常之大,但也不是个质数。 梅森质数  17世纪还有位法国数学家叫梅森,他曾经做过一个猜想:2^p-1 ,当p是质数时,2^p-1是质数。他验算出了:当p=2、3、5、7、17、19时,所得代数式的值都是质数,后来,欧拉证明p=31时,2^p-1是质数。 p=2,3,5,7时,2^p-1都是素数,但p=11时,所得2047=23×89却不是素数。   还剩下p=67、127、257三个梅森数,由于太大,长期没有人去验证。梅森去世250年后,美国数学家科勒证明,2^67-1=193707721×761838257287,是一个合数。这是第九个梅森数。20世纪,人们先后证明:第10个梅森数是质数,第11个梅森数是合数。质数排列得杂乱无章,也给人们寻找质数规律造成了困难。   现在,数学家找到的最大的梅森质数是2^43112609-1。 编辑本段相关定理素数定理  素数定理描述素数素数的大致分布情况。 素数的出现规律一直困惑著数学家。一个个地看,素数在正整数中的出现没有什么规律。可是总体地看,素数的个数竟然有规可循。对正实数x,定义π(x)为不大于x的素数个数。数学家找到了一些函数来估计π(x)的增长。以下是第一个这样的估计。 π(x)≈x/ln x 其中ln x为x的自然对数。上式的意思是当x趋近∞,π(x) 和x/ln x的比趋 近1(注:该结果为高斯所发现)。但这不表示它们的数值随着x增大而接近。 下面是对π(x)更好的估计: π(x)=Li (x) + O (x e^(-(ln x)^(1/2)/15),当 x 趋近∞。 其中 Li(x) = ∫(dt/ln x2,x),而关系式右边第二项是误差估计。    素数定理可以给出第n个素数p(n)的渐近估计:p(n)~n/ln n. 它也给出从整数中抽到素数的概率。从不大于n的自然数随机选一个,它是素数的概率大约是1/ln n。 这定理的式子於1798年法国数学家勒让德提出。1896年法国数学家哈达玛(Jacques Hadamard)和比利时数学家普森(Charles Jean de la Vallée-Poussin)先後独立给出证明。证明用到了复分析,尤其是黎曼ζ函数。 因为黎曼ζ函数与π(x)关系密切,关于黎曼ζ函数的黎曼猜想对数论很重要。一旦猜想获证,便能大大改进素数定理误差的估计。1901年瑞典数学家Helge von Koch证明出,假设黎曼猜想成立,以上关系式误差项的估计可改进为 :π(x)=Li (x) + O (x^(1/2) ln x) 至於大O项的常数则还未知道。 素数定理有些初等证明只需用数论的方法。第一个初等证明於1949年由匈牙利数学家保罗·艾狄胥(“爱尔多斯”,或“爱尔多希”)和挪威数学家阿特利·西尔伯格合作得出。 在此之前一些数学家不相信能找出不需借助艰深数学的初等证明。像英国数学家哈代便说过素数定理必须以复分析证明,显出定理结果的「深度」。他认为只用到实数不足以解决某些问题,必须引进复数来解决。这是凭感觉说出来的,觉得一些方法比别的更高等也更厉害,而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动摇了这论调。Selberg-艾狄胥的证明正好表示,看似初等的组合数学,威力也可以很大。 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该初等证明只用到初等的办法,其难度甚至要比用到复分析的证明远为困难。 算术基本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唯一分解成有限个质数的乘积 N=(P_1^a1)*(P_2^a2)......(P_n^an) , 这里P_1<P_2<...<P_n是质数,其诸方幂 ai 是正整数。    这样的分解称为N 的标准分解式。   算术基本定理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分解的存在性、分解的唯一性(即若不考虑排列的顺序,正整数分解为素数乘积的方式是唯一的)。   算术基本定理是初等数论中一个基本的定理,也是许多其他定理的逻辑支撑点和出发点。   此定理可推广至更一般的交换代数和代数数论。高斯证明复整数环Z[i]也有唯一分解定理。它也诱导了诸如唯一分解整环,欧几里得整环等等概念。 更一般的还有戴德金理想分解定理。 素数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数列的一种。在等差数列中,任何相邻两项的差相等。该差值称为公差。类似7、37、67、97、107、137、167、197。这样由素数组成的数列叫做等差素数数列。2004年,格林和陶哲轩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2004年4月18日,两人宣布:他们证明了“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也就是说,对于任意值K,存在K个成等差级数的素数。例如 K=3,有素数序列3, 5, 7 (每两个差2)……K=10,有素数序列 199, 409, 619, 829, 1039, 1249, 1459, 1669, 1879, 2089 (每两个差210)[1]。 参考资料 1. 格林和陶哲轩的成果-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论文作者:Green, B. and Tao, T. ; 论文题目:The primes contain arbitrarily long and arithmetic progression, ; 投稿日期:2004年4月9日; 接受日期:2005年9月12日; 发表杂志:Annals
2023-08-31 00:49:131

如何写一篇劳动作文

擦窗户的劳动感悟有如下:1、经过我和妈妈姐姐擦过的窗户,变的干净和明亮了。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应该多多帮助父母,让他们少辛苦一些。2、我明白了,亲情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妈妈用亲情鼓励了我,才让我有了信心。最后看到玻璃那么干净,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我很高兴,从一件小事,平凡的事,让我体会到亲情有所么重要。3、通过劳动,我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我以后要多劳动,多做妈妈的小帮手!我帮妈妈擦窗户。4、心急,什么事也干不成,除非让你的心静下来,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做完你想做的事情。5、经过这次擦窗户的经历,我感受到了妈妈每天干活有多累,多辛苦,以后我要帮妈妈分担家务。
2023-08-31 00:49:131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它纵贯美洲大陆西部,西临太平洋,东接美洲中部平原,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绵延15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北宽南窄,其北段以落基山脉为主体,海拔约2000—3000米,南段以安第斯山脉为主,平均海拔3000米。
2023-08-31 00:49:152

作一个药物项目,哪些途径能帮助立项报告?

可利用数据库帮助药物立项,无论是调研药物基本信息、国外获批上市情况、国内注册申报情况、市场准入信息,还是国内外市场销售、临床价值、竞品比较、专利分析等都能查询。1、列如查询药物基本信息(药物产品规格、剂型、原研企业、注册类别、适应症以及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国内注册申报情况(按新注册分类申报/一致性评价申报企业、临床试验登记情况、药品审批进度、临床获批情况数量等)以上这些可以在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药品审评数据库、药物临床数据库等查询相应的数据帮助药企在立项提供决策分析。药物立项基本信息调研2、国内外获批上市情况(了解同剂型/不同剂型获批情况、不同规格、同剂型、同靶点等等、原料药登记备案信息、全球首次获批信息)。以上信息可以在“全球上市药品数据库”中查询了解各个国家上市药品信息,主要时对比中、美、日、欧的上市药品信息,为药物立项调研提供上市药品数据支持。药品上市数据原料药数据库包含原料药登记信息,可供查询原料药数据信息。原料药信息3、调研市场准入信息(是否医保品种、集采品种、药品中标价(最高、最低、平均))这些数据在合理用药下的医保目录数据库中查询,市场信息下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药品招投标数据中查询获取相关药品数据,分析医药市场,调研研发品种市场的竞争力。医药中标、集采医保目录4、国内外医药市场销售数据分析(近五年全球或者国内药品销售情况分析),使用药品销售下的(医院、样本医院、药店、全球药物销售数据等)查询分析药品销售数据,包含了单个品种销售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活性成分销售数据可视化分析、某个用药领域销售数据的可视化分析、药企销售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利用这些销售数据能帮助药企的立项部门筛选分析药品品种,市场部和销售部通过销售数据能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创造更高销售额度,主要是计算投入产出比。国内外药品销售市场5、临床价值(治疗领域概况、临床试验方案、国内外指南推荐情况)、竞品比较(临床价值/治疗地位比较、市场表现比较),以上可以通过临床试验数据库,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等等,分析临床价值,竞品的分析也能通过数据库的数据实现。6、专利信息(障碍专利、专利到期时间、同族专利等),利用全球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查询专利信息,了解药品的专利情况,避免侵权,也能在专利信息中可以查询相关的工艺参数等。药品专利信息调研方式除了以上这些还要考虑自己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的匹配性,以及研发投入、生产投入分析,研发药物,药企主要是为了挣钱,投入分析、生产分析一定要认真对待。
2023-08-31 00:49:151

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分析有哪些异同?

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数据分析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领域方面存在一些区别。数据收集方面:传统行业的数据通常来源于企业内部,如生产、销售、财务等系统,或者来自外部数据源,如行业报告、政府数据等。而互联网行业的数据则更多来自用户的行为数据,如点击、浏览、搜索等。数据处理方面:传统行业的数据通常比较结构化,可以直接进行分析。互联网行业的数据则更加灵活,多是非结构化的文本、图像等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清洗和转化才能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方法方面:传统行业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加经典,常用的有统计分析方法、规划方法、运筹学方法等。而互联网行业则更多使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来进行数据分析。应用领域方面:传统行业的数据分析主要应用于管理决策、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市场营销等领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互联网行业的数据分析则主要应用于用户画像、推荐系统、广告投放、决策支持等领域,帮助企业提高用户体验、提升转化率、增加收益。
2023-08-31 00:49:172

周杰伦我的地盘歌词

  《我的地盘》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作词,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表达的感情质朴真实,是一首很不错的歌曲。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周杰伦《我的地盘》歌词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地盘》歌词   在我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   把音乐收割用听觉找快乐   开始在 雕刻 我个人的特色   未来难预测坚持当下的选择   在我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   节奏在招惹我跟 街舞 亲热   我灌溉原则培养一种独特   观念不及格其他全部是垃圾   用态度扩张地盘到底什么意思怎么一回事   广场的鸽子占领头版的报纸   一种全新的解释标题关于这座城市   关于一种学习考试和年轻就该有的本事   动感地带的交通号志到底离我有几公尺   我说老师我是不是真的不懂事   听我念饶舌歌词欣赏我打拳的样子   我站在教室练拳方式你的样子线条一致   隔壁的小姑娘公开表演需要勇气   别人玩线上游戏我偏耍猴戏   我用形意猴拳在练习   引你注意如果觉得有趣   不要吝啬示个好意   青春是干净的纯白   像一片绿地的窗外   我将记忆的门打开   把所有发生的事记下来   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   把音乐收割 用听觉找快乐   开始在雕刻 我个人的特色   未来难预测 坚持当下的选择   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   节奏在招惹 我跟街舞亲热   我灌溉原则 培养一种独特   观念不及格 其他全部是垃圾   那弹钢琴的孩子 正用他们的手指   弹奏未来的历史 我用手机传中文字   那传输的速度绝对会让你们竖起大拇指   生活不该有公式我可以随性跳 芭蕾舞   照节拍 手放开 静下来   像一只天鹅把脚尖掂起来   讲究速食的这年代 也可以很天真的说爱   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   把音乐收割 用听觉找快乐   开始在雕刻 我个人的特色   未来难预测 坚持当下的选择   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   节奏在招惹 我跟街舞亲热   我灌溉原则 培养一种独特   观念不及格 其他全部是垃圾   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   把音乐收割 用听觉找快乐   开始在雕刻 我个人的特色   未来难预测 坚持当下的选择   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   把音乐收割 用听觉找快乐   开始在雕刻 我个人的特色   未来难预测 坚持当下的选择   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   节奏在招惹 我跟街舞亲热   我灌溉原则 培养一种独特   观念不及格 其他全部是垃圾   《我的地盘》歌词歌曲创作背景   《我的地盘》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这首歌曲是周杰伦为中国移动动感地带而专门创作的 广告 曲,周杰伦通过音乐诠释了他对“动感地带”、对M-ZONE人的理解。在录制这首歌曲的时候,周杰伦还特别运用了唇齿与舌功唱法。   《我的地盘》歌词歌曲鉴赏
2023-08-31 00:49:191

什么是新时代好青年ppt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有理想,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好青年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是人生航程的灯塔,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广大青年要博学博闻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上的“钙”铸魂强魄,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滑坡。2、敢担当,把责任担当作为新时代好青年的成长之要。责任担当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信念、一种格局。广大青年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是广大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要求。3、能吃苦,把吃苦耐劳作为新时代好青年的发展之基。广大青年生逢盛世,生活条件优越,没有吃过什么苦、经过什么难,如果不培养青年吃苦耐劳的精神,长此以往就会阻碍青年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动力源泉的“拦路石”。4、肯奋斗,把无畏奋斗作为新时代好青年的干事之途。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新时代青年的要求:1、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2、热爱伟大祖国,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3、担当时代责任,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勇于砥砺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2023-08-31 00:49:201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和大家分享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1 1、调查法 调查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指有目的、计划的搜集与论文主题有关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状况的资料,并对搜集过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调查法会用到问卷调查法,分发给有关人员,然后加以回收整理出对论文有用的信息。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或者其他的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可以让人们的观察的过程中,可以拥有新的发现,还可以更好的启发人们的思维。 3、文献研究法 以一定的目标,来调查文献,从而获得关于论文的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文献研究法有助于形成对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可以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获得事物的全貌。 论文研究方法最为典型的有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文献研究法,都是值得大家采用的方法。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2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一、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 二、研究的路径 三、研究的分析方法 四、研究过程的设计与步骤 五、对传统研究思维模式的再思考 在我们指导研究生写论文的过程中,甚至于我们自己从事课题研究时,不禁让我们思考一系列有关研究的基本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写论文?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在我们探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是为了完成论文本身的写作,还是完成一个研究过程?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果论文写作应该反映一个研究过程,那么研究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本文就以我个人在从事教学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中总结的一些有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的问题与大家交流共享。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世界上无论哪个领域都存在许多未知的事物,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规律。我们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将之上升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然而理论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就会有人对理论的前提和内容进行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又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我们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就需要有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Research Cycle)。用概念模型来表述就是[1]: Facts —Theory—Speculation 事实——理论——猜想 上述从“事实”到“理论”,再进行“猜想”就构成了一般研究的思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既要侧重从事实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也同时在研究中要有质疑和猜想的勇气。而这一思路并不是一个终极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猜想和质疑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后,理论就会得到进一步的修正。 上述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Thought Process)。通常被认为符合科学规律,而且是合理有效的逻辑思维方法为演绎法(Deduction)和归纳法(Induction)。这两种逻辑思维方式应该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另外,从知识管理角度看研究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研究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将实践中的带有经验性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的系统规律性的显性知识。而显性知识的共享才能对具体的实践产生普遍的影响。研究者除了承担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研究的结论之外,还要将这一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用恰当的方式表述出来,让大家去分享。不能进行传播和与人分享的任何研究成果,对社会进步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认为,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撰写论文就是要反映上述研究过程,不断探索和总结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对实践产生影响。我们强调,论文的写作不是想法(idea)的说明,也不仅是过程的表述。论文的写作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的假设和前提下,去推理和/或验证某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条件。 研究的路径(Approaches)是我们对某事物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出发点或者角度。研究通常有两个路径(Approaches):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一般使用标准的度量方法,或者通过观察对现象进行描述,主要用来总结是什么情况(what is the case)。通常研究者用这种研究路径去提出理论假设,并验证理论。规范研究(Normative Study):是解决应该是什么(what should be)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建立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和/或定量模型(Quantitative Model)来推论事物的发展规律。研究者也会用这种路径去建立理论规范。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研究的路径不是彼此可以替代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而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前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支持和依据;后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路径,研究过程中都存在着分析(Analytical)过程,也就是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Explaining why the case is as it is),而分析过程就需要具体的研究分析方法来支持。 [2]。然而,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定量与定性的方法问题更多的是从分析技术上来区别的[3]。因为,任何的研究过程都要涉及数据的收集,而数据有可能是定性的,也有可能是定量的。我们不能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立起来。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过程中既需要定量的研究分析方法,也需要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优势。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对于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国外的一些学者也在探索将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4]。 因此,定性分析方法是对用文字所表述的内容,或者其他非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而定量分析方法则是对用数量所描述的内容,或者其他可以转化为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一项研究中,往往要同时涉及到这两种分析方法[5]。定性分析是用来定义表述事物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点(the what),而定量分析是用来衡量程度或多少(the how much)。定性分析往往从定义、类推、模型或者比喻等角度来概括事物的特点;定量分析则假定概念的成立,并对其进行数值上衡量[6]。 定量分析的主要工具是统计方法,用以揭示所研究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基本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百分比、方差分析、离散情况等。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交叉分析、相关度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多因素分析,以及统计检验等。定量研究之所以被研究者所强调,是因为定量分析的过程和定量结果具有某种程度的系统性(Systematic)和可控性(Controlled),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所影响。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优势是对理论进行验证(Theory Testing),而不是创建理论(Theory Generation)。当然,相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由于人的因素存在,其各种变量的可控性被遭到质疑,因此,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准试验法(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 定性研究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因为文字作为最常见的定性研究数据是人类特有的,文字的.描述被认为具有“丰富”、“全面”和“真实”的特点。定性数据的收集也最直接的。因此,定性分析与人有最大的亲和力。恰恰也就是这一点,定性分析也具有了很大的主观性。如果用系统性和可控性来衡量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定性分析方法比定量分析方法更被遭到质疑[7]。然而,定性数据被认为在辅助和说明定量数据方面具有重要价值[8]。实际上,定性分析方法往往贯穿在研究过程的始终,包括在数据的收集之前,有关研究问题的形成、理论的假设形成,以及描述性分析框架的建立等都需要定性的分析过程,即对数据进行解释和描述等。如果遵循系统性和可控性的原则,那么定性分析方法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也有一些可利用的辅助工具,例如,摘要法、卡片法、聚类编码法等。在研究结论的做出和结论的描述方面,像矩阵图、概念模型图表、流程图、组织结构图、网络关系图等都是非常流行的定性分析工具。另外,从定性的数据中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规类等统计手段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这里要指出的是,科学研究不能用想法(idea)本身来代替。科学研究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用一定的方法来证明有价值的想法,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或者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证明、创建或改进理论,从而对实践和决策产生影响。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成果是否会对实践和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9]。 第五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的处理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原始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转化成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形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三个步骤。数据编辑(Data Editing)就是要识别出数据的错误和遗漏,尽可能改正过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便于进一步的编码和录入。数据编码(Data Coding)就是对所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例如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有限的分类,并赋予一个数字或其他符号。数据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将许多的不同回答减少到对以后分析有意义的有限的分类。数据录入(Data Entry)是将所收集的第一手或者第二手数据录入到可以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处理的计算机中,录入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键盘、光电扫描仪、条形码识别器等。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分析软件,例如SPSS等对所形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少量的数据,也可以使用工作表(Spreadsheet)来录入和处理。 数据的分析就是运用上述所提到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要根据回答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和验证方法。对于有些研究,仅需要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对于另一些研究可能就需要对假设进行验证。在统计学中,假设的验证需要推论的统计方法(Inferential Statistics)。对于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一些研究是针对所获取的样本进行统计差异(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的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是拒绝(Reject)还是不拒绝(Fail to Reject)所设定的假设条件。另一些研究则是进行关联度分析(Measures of Association),通常涉及相关分析(Correlation)和回归分析(Regression)。相关分析是通过计算来测度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而回归分析则是为预测某一因变量的数值而创建一个数学公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们研究和分析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发展使得多变量统计工具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多变量之间是从属关系,我们就需要从属关系的分析技巧(Dependency Techniques),如多元回归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方差的多元分析(MANOVA,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Analysis)、线性结构关系分析(LISREL,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结合分析(Conjoint Analysis)等。如果多变量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我们就需要相互依赖关系的分析技巧(Interdependency Techniques),如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等。如果收集的数据有明显的时间顺序,我们不考虑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重点考察变量在时间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就需要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目前流行的统计软件,如SPSS对上述各种分析方法都提供非常好的支持。 第六步、得出结论,并完成论文 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意义)、附录、参考文献。 针对社会科学和商务领域的问题研究,我们传统上所遵循的研究思维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承认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用这一思维模式来指导研究的过程,容易使我们混淆研究者与决策者的地位,找不准研究者的定位。首先,这一研究思路和模式将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研究混在一起了。其次,没有突出,或者说掩盖了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和遵循。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忽略了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是一项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前提。问题的识别过程可以保证所研究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防止出现只做表面文章的情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使研究结果有说服力。当然,在此,我们并不是说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传统模式是错误的,也不否认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然而,我们觉得,这一传统研究思维模式太笼统,太注重结果导向,不足以说明科学的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研究步骤。 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运用这一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来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容易出现两个不良的倾向。一是使我们过于重视论文本身的写作过程,而忽略了论文写作背后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在此情况下,论文的写作多半是进行资料的拼凑和整合。当然我们并不能低估资料的拼凑和整合的价值。可是,如果一味将论文的写作定位在这样的过程,显然有就事论事的嫌疑,无助于问题的澄清和问题的解决,也有悖于知识创造的初衷。特别是,既没有识别问题的过程,也没有形成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甚至没有用任何可以遵循的研究分析方法,就泛泛对一个问题进行一般描述,进而提出感觉上的解决方案。这种研究结果是很难被接受的。第二个不良的倾向是上述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使我们辨别不清我们是在做研究,还是在做决策。研究通常是在限定的一个范围内,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证明或推理,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我们希望这个结论对决策者能产生影响。然而,决策者毕竟与研究者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考虑的问题与研究者或许一致,或许会很不一致。有价值的研究是要给处在不同地位的决策者(或者实践者)给予启示,并促其做出多赢的选择。因此,传统的研究思维模式缺乏研究的质量判定标准,缺乏系统性和可控性,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容易让研究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片面的终极的解决方案。 在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的实践中,我们曾试图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尝试让我们的研究生将论文的写作与研究过程结合起来,特别注重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并且要求在论文的写作中反映这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例如,2002届研究生万莲莲所写的《电子采购系统实施中的管理因素-摩托罗拉公司电子采购系统实施案例研究》硕士论文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最初探索。此论文的结构就分为综述、指导理论、方法论、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和启示等五个主要部分,运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的各种具体方法。其研究结论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因为研究者并不限于第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而是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框架,运用问卷定量调查等手段,遵循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相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又应用在其他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例如2002届龚托所写的《对影响保险企业信息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的研究》、2003届王惟所写的《对中国铜套期保值现状的研究》,以及2003届马鸣锦所写的《中国银行业知识管理程度与网络银行发展程度的关系研究》等。通过论文写作,这些研究生的确掌握了一般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步骤。以上的研究结论对教学和实践直接有借鉴的意义。在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其方法和结论都得到了肯定。据多方反馈,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注释】: [1]这是笔者在美国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看恐龙展览时了解的美国科学家的基本研究思路而得到的启示。 [2] 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03。 [3] Bryman, A. (1988),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Social Research. London: Unwin Hyman.我们发现许多文献资料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称为定量与定性技术(techniques) [4] Cook, T.D. and Reichardt, C.S. (1979)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Evaluation Research. Newbury Park and London: Sage. Ragin, C. C. (1987) The Comparative Method: moving beyo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 Berkeley, Ca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5]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07。 [6] John Van Maanen, James M. Dabbs, Jr., and Robert R. Faulkner, Varieti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82), P32 [7] 这是因为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包括了人的因素,而人本身作为分析者具有自身的缺陷。例如:数据的有限性、先入为主的印象、信息的可获得性、推论的倾向性、思维的连续性、数据来源可靠性、信息的不完善性、对信息价值判断误差、对比的倾向性、过度自信、并发事件与相关度的判断,以及统计数据的不一致性等。上述缺陷的总结与分析来源于Sadler, D. R. (1981) Intuitive Data Processing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Bia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 P25-31。 [8] 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71。 [9] Ronald R. Cooper, C. William Emory (1995, 5th ed)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IRWIN, P352
2023-08-31 00:49:211

如何写新闻报道

 首先、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要素和特点。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必须包括新闻的六要素:即六个“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原因、什么结果),把这些要素写完了,要报道的该件事才算完整的。此外,还要具有新闻的四点个特点:即快、真、短、新。1、报道快。即报道要及时,要第一时间拿去报道,不要等过了几天才拿去,那就没有新闻价值了;2、事实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数字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绝不能道听途说或是凭空捏造;3、篇幅短。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但简短要以内容充实、叙述清楚、重点突出为原则;4、内容新。“新”,指发生在一、两天之内的事件,同时,角度也要新,要选择新的报道角度,发掘新的东西,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有人说,“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  其次、新闻稿件要写好标题。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篇新闻稿件能有一个好的标题,那么就会给人以好的印象。新闻稿件的标题不一定要有文采、诗韵,最好就是整篇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反映整个报道的主题,让人听了题目就能明白了整个报道的大概内容了。目前发现有些职工在写新闻稿件时连标题都没有,那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希望职工们养成写标题、写好标题的习惯。  第三、把握主题。一篇新闻稿件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一个活动或会议等的开展都有其目的和意义的,这应该在新闻稿件中体现出来。而有的职工却像记流水帐一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完整记下来就算完了,那是没有意义的,一篇好的新闻稿件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  第四、注意人称的使用。新闻稿件应该以第三人称来写,最好不要以第一人称来写。有的职工却犯了逻辑性错误,在写新闻稿件时经常偷换概念,一会是第三人称,一会又换成第一人称,让人产生误会。如有职工在一篇新闻稿件中就出现这么多称呼:“我厂”、“我车间”、“该厂”、“该车间”……  第五、避免犯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经常看到有职工这样写:“稿件截止于 X月X月不再收稿”,既然“截止”,为何还要加上一个“不再收稿”呢?还有些职工在写图片说明时:“图为职工正在抢修电机现场。”为何后面要加“现场”二字呢?那图片本来就是现场意思,而且我们意在抢修而不是现场。所以,在写新闻稿件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平时容易犯的语法错误,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  第六、一稿一报。一篇新闻稿件报道一件完整的事情就可以了,不要把几个报道放在同一篇新闻稿件报道,从而使其混杂化了。一篇一报可以使内容更集体中化,单一化。  第七、注意书写。新闻稿件首先入眼的是你的书写,如果写得龙飞凤舞,一团糟,那么审稿人根本就没心情再仔细看了,而广播的播音员或报纸的编辑更无法采用。新闻稿件应该书写工整、清晰,让人能看清楚,或是用打印搞,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九、写新闻稿件时要注意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小”与“大”的关系。从小稿子写起,积小成大;二是“量”与“质”的关系。要“质”、“量”并重,以数量促质量;三是“等”与“找”的关系。要变等稿子为找稿子,当前许多车间都说没有题材可写,其实在一下的题材是最多的、最有价值,只是不去找罢了;四是“内”与“外”的关系。要把企业的事情放在社会的背景下去思考,深入挖掘新闻价值,例如保卫方面的新闻稿件可以上升到建立和谐工厂、和谐社会上去,节约成本可以提高到建立节约型社会上去;五是“上”与“下”的关系。稿件既要符合上级的精神、企业的要求,也要反映基层的需求,代表群众的呼声。
2023-08-31 00:49:221

什么是质数?

质数就是在所有比1大的整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别的约数,这种整数叫做质数或素数。还可以说成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终规只是文字上的解释而已。能不能有一个代数式,规定用字母表示的那个数为规定的任何值时,所代入的代数式的值都是质数呢? 1 质数的概念 所谓质数或称素数,就是一个正整数,除了本身和 1 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例如 2,3,5,7 是质数,而 4,6,8,9 则不是,后者称为合成数。从这个观点可将整数分为两种,一种叫质数,一种叫合成数。(有人认为数目字 1 不该称为质数)著名的高斯「唯一分解定理」说,任何一个整数。可以写成一串质数相乘的积。 合数 合数又名合成数,是满足以下任一(等价)条件的正整数: 1.是两个大于 1 的整数之乘积; 2.拥有某大于 1 而小于自身的因数(因子); 3.拥有至少三个因数(因子); 4.不是 1 也不是素数(质数); 5.有至少一个素因子的非素数。 以下是关于合数以及一些特殊合数的结论: ·一个合数有奇数个因数(因子)当且仅当它是完全平方数。 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如:2÷1=2,2÷2=1,所以2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2这两个约数,2就是质数。) 2、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其它约数的数,叫合数。(如:4÷1=4,4÷2=2,4÷4=1,很显然,4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4这两个约数以外,还有约数2,所以4是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的约数有且只有1这一个约数。
2023-08-31 00:49:221

工业企业数据一年多少TB

工业企业数据一年20TB左右。调查显示,我国工业企业的数据资源存量普遍不大,66%的企业数据总量都在20TB以下,还不到一个省级电信运营商日增数据量的十分之一;管理手段比较落后,51%的企业仍在使用文档或更原始的方式进行数据的管理。数据孤岛情况普遍,企业对自身可用的数据资产缺乏全面了解。无论从管理手段上,还是技术手段上,都远远不能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用后数据管理的风险和复杂度。
2023-08-31 00:49:251

新闻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作为省级卫视如何响应党的号召改进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凸显主流媒体声音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江苏广电总台尤其是卫视频道一直追求的目标、引860新闻眼》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提升以及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卜无不生动地说明:媒体只有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才能把握好报道大局真正做到党和政府所代表人民的最长远根本利益的主张与人民的根本要求高度地统一。 提高舆论弓}导能力对于一个新闻栏目来说涉及到节目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和新闻理念,涉及到栏目的运行机制与把关评价体系还涉及到节目的宣传推广和对员工的管理考核等方面。 一、((1 860新闻眼分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 新闻是立场也是价值观。价值取向如何决定着一个栏目的生命力。
2023-08-31 00:49:281

求:周杰伦 《我的地盘》的歌词

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把音乐收割 用听觉找快乐开始在雕刻 我个人的特色未来难预测 坚持当下的选择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节奏在招惹 我跟街舞亲热我灌溉原则 培养一种独特观念不及格 其他全部是垃圾用态度扩张地盘到底什么意思怎么一回事广场的鸽子占领头版的报纸一种全新的解释标题关于这座城市关于一种学习考试和年轻就该有的本事动感地带的交通标志到底离我有几公尺我说老师我是不是真的不懂事听我念饶舌歌词欣赏我打拳的样子我站在教室 练拳方式你的样子 线条一致隔壁的小姑娘公开表演需要勇气别人玩线上游戏我偏耍猴戏我用形意猴拳在练习引你注意如果觉得有趣不要吝啬 示个好意青春是干净的纯白像一片绿地的窗外我将记忆的门打开把所有发生的事记下来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把音乐收割 用听觉找快乐开始在雕刻 我个人的特色未来难预测 坚持当下的选择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节奏在招惹 我跟街舞亲热我灌溉原则 培养一种独特观念不及格 其他全部是垃圾那弹钢琴的孩子正用他们的手指弹奏未来的历史我用手机传中文字那传输的速度绝对会让你们竖起大拇指生活不该有公式我可以随性跳芭蕾舞照节拍 手放开 静下来像一只天鹅把脚尖掂起来讲究速食的这年代也可以很天真的说爱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把音乐收割 用听觉找快乐开始在雕刻 我个人的特色未来难预测 坚持当下的选择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节奏在招惹 我跟街舞亲热我灌溉原则 培养一种独特观念不及格 其他全部是垃圾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把音乐收割 用听觉找快乐开始在雕刻 我个人的特色未来难预测 坚持当下的选择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把音乐收割 用听觉找快乐开始在雕刻 我个人的特色未来难预测 坚持当下的选择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节奏在招惹 我跟街舞亲热我灌溉原则 培养一种独特观念不及格 其他全部是垃圾
2023-08-31 00:49:296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相信大家对山并不陌生,小的山都是一些小山包,大的山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世界上最长的山系也颇令人好奇。那么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1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贯穿了南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地质十分奇特,这里是由大小不一的褶皱组成的,而且到现在为止,这里的地壳运动一直十分活跃,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山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换样子。科迪勒拉山系中非常不太平,这里有很多的危险源,所以来到这里的人一定要随时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    一、科迪勒拉山系的地形   科迪勒拉山系起点是阿拉斯加,终点是火地岛,整个科迪勒拉山系贯穿了南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是在遥远的时候,而且经过数亿年的地壳变化,现在这里的地形非常复杂多变,特殊的地理形状让这里经常发生火山爆发、地震的灾害。现在科迪勒拉山系的地壳运动还在活跃,不确定之后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    二、科迪勒拉山系形成原因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不是由单一的原因形成的,而是在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中生代和新生代。在中生代时期,科迪勒拉山系还只出现简单的沉积现象。到了新生代,这里就经常发生各种大大小小的地质活动,使得这里的地形不断变换,山系也就越来越接近现在的科迪勒拉山的形状。    三、科迪勒拉山系的自然风景   科迪勒拉山系很长,所以气候非常多变。这里的气候从热带到寒带都有,各地的风景也各不相同,但是各有各的特点。河流通常是从高山里起源的,这里山脉众多,所以在这里分布着众多的河流,河流沿岸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物产丰富。在山下,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美洲人们的福址。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2    世界上最大的山脉   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就是安第斯山脉,它的长度从南到北可达8900公里,几乎横跨了整个南美大陆的西部地区,贯穿了7个国家,而它的整个长度可是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的3倍还多。并且这里的平均海拔高度也不算矮,全部都超过了3660米,算是整个西南半球的脊梁。   安第斯山脉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山脉,首先从山脉的长度来看,它的总长可达8900公里,从南美洲西侧的最南部一直延绵到南美洲最北部的加勒比海岸,几乎完全将西海岸整个和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分割开来,就像脊梁一样撑起了整个南美洲西部,并且途中横跨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等7个国家和地区,算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之首。   其次也可以从海拔来看,安第斯山脉虽然不如世界第一高峰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但安第斯山脉平均3600多米的海拔高度已经可以秒杀所有除了亚洲之外的地区,并且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火山也属于安第斯山脉,并且它还是除了亚洲之外的世界最高峰,海拔可以达到6900多米,甚至比世界最高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还要高上80米左右。    安第斯山脉资源   安第斯山脉的矿产资源非常的丰富,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比如智利和秘鲁就生产铜,而玻利维亚的锡、银等金属矿也都非常丰富,而金子则多产自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其次哥伦比亚还盛产铂和祖母绿宝石等。    安第斯山脉为什么狭长   安第斯山脉之所以狭长其实主要就是因为板块运动的结果,在这里正好是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之处,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的时候正好就形成了狭长的山脉,而安第斯山脉的位置由正好和南美洲的西部走向相似,因此就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非常狭窄的区域,而安第斯山脉的西侧正好就形成了一个国土狭长的国家智利。
2023-08-31 00:49:311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孝道文化?

在这个世界上,出生我们选择不了,其他的大多数都能选择,传统文化都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什么孝顺,随着社会发展迅速,孝顺父母其实就是赚钱独立生存,因为赚钱能解决很多问题,大多数家庭父母受到的教育比较低,所以自身各方面素质比较低,脑子不太够用,不像出生就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更不像出生在红色背景下,都收到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出生在不怎么行的家庭中,那任何事情都得靠自己了,如果出生在好的家庭起点都比别人高,资源也多,想要完成目标是简单的反之太困难了,没办法,这是一辈子修来的福气,赶不上那只好人倒霉了。随着过去老国企工业革命退休的这代人,没有太多文化的人就会长期饮酒抽烟导致很多酒鬼,烟鬼的产生,这样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独立思维能力的太少了。但是,这代人赶上了,福利分房,赶上了计划经济,实现目标并且成功的有一些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活在肖申克的救赎里面,脱离了体质,脱离了自己的酒肉朋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代人很少想过一个问题,我为什么生孩子,结婚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潜意识里面都是比较从众的,属于羊群效应的典范。父母文化素质低,其实影响下一代,更影响未来升学考试,找工作等诸多问题,那个时候的父母生孩子就是为了自己养老问题,但是现在的时代是养老防儿,所以现在的父母把孩子当做工具,帮助自己解决很多问题的工具。孝顺父母它的本质就是无条件给予利益帮助,无条件服从,就像电影破冰行动的塔寨村,宗族关系一起共赢,但是他们做的是危害性非常大的事情,孝顺其实是很愚昧的,它的思想产生于孔子,而基督教思想是长的后脱离父母关系,有些父母没什么文化必须强制让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这就导致很多问题,父母接受的教育少,接受的信息量少,自己的圈子窄,以为自己还是当年的好汉,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时代变革,父母还是那个父母,我们变得不在那么轻信任何信息,因为我们已经在物是人非的世界中,早已不再是那个天真无邪,童真似的我们。中年人为了整个家族养着老人,教育着孩子。有些父母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也不懂得教育,乱教育,瞎教育,孩子只是父母的发泄情绪的玩偶,还经常站在伦理道德的至高点上批判着孩子,我给你养这么大我容易吗,容易不容易还不清楚。所以说,在有各方能力的情况下就生个孩子,没有能力就别生了,孩子出生在这种劣质的家庭中也受难受苦。
2023-08-31 00:49:351

关于鲁迅的资料300字

鲁迅原名冰心u2764、王者重装……啥都能出
2023-08-31 00:49:366

人物新闻报道怎么写?

新闻人物稿怎么写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具体而形象地报道各种人物的事迹、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 刻画人物的形象美,始终是人物通讯写作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概括人物本质特征的高级形式,是经过作者头脑加工过的一种“模型”或“典型形象”。尽管这种“模型”或“典型形象”从形式上看是个别的,但它是包含了人物整体、辐射一般的个别;同时,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是以感性的形式把对人物的感觉力和理解力结合在一起的。? 人物通讯如何写出形象美?一般说来有下列一些手法:? 1、通过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肖像描写,就是用简练的笔墨,恰到好处地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以此突出人物的个性。2、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行动受思想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所以描写人物的行动,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黑格尔在《美学》里说道:“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实践表明,人物只有“行起来”、“动起来”,才能“站起来”、“立起来”,其形象才能丰满鲜活起来。 3、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不仅是其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而且还常常能作为人物行为的自我注释,是人物形象化性格化的一个重要构件。在人物通讯写作中,要想让人物鲜活起来,必须抓住个性特征鲜明的语言,必须使人物的语言活动与内心活动、外在行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具体写作中,人物语言要合乎所写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等,要逼真,要口语化;还要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贴切自然,生动传神。? 4、通过描写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矛盾存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一般说来,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运动规定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最容易在矛盾中显露自己的性格特征。变化著的外部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等,都对人物构成矛盾关系。面对矛盾,人物不得不表现出选择性,这就使得人物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行动、不得不表白,不得不打开自己内心的隐秘。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人物从精神到形体、从情感到神态,都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之中。抓住这些进行描写,就能鲜活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 5、通过描写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形象。戏剧舞台上常常设置这样或那样的布景,为人物提供一个典型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典型环境中表演。以此更加充分地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同样,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也需要给典型人物提供一个典型环境。它包括典型的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人际关系,甚至气候、疾病、风俗习惯、个人爱好等,以此衬托出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 6、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是故事情节的“细胞”。写作人物通讯,如果没有生动感人的细节,只靠平板的叙述,笔下的人物常常模模糊糊,立不起来,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让人物“活”起来——生动逼真、有血有肉,就要善于捕捉并描写出那些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的生动感人的细节。? 7、通过描写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人是一个思维著的实体。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渗透到外在活动中描写,这是对“思维著的实体”的透视性反映。正是这种描写,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形象化,从而使人物的外在活动有思想感情的根由,因而更能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富有立体感,更有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可信度。? 8、通过富有人情味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任何人物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现实生活中,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不复存在。实践......>>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譬如,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他,桃李满天下,被某某部门连续多年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领导的亲切的誉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级教师某某某...... (然后引出正文。) 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从某某领导手中接过了某某奖章,这位年轻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让所有的现场的人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单位某某(职务、工种)。 (引出正文) 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可以这样写: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某某年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党,某某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某某年担任某某职务。他创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补了某某空白,某项工作得到了最高奖励或者荣誉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例如: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实践著高尚者的情操,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吗?等等。 根据个人采写经验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怎么写?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著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著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 *** ,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著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绩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人物通讯稿怎么写阿?急急急~~!!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 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 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 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 ,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 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 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 、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 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 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 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 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 事,叙述 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 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 ,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 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 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 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人物通讯并非仅仅 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 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 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 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 性较强,它围绕中 心事件选材,虽不著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 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 精神。? 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 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 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 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 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三、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 人物采访新闻稿怎么写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 *** 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钉(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求人物新闻稿范文 第一,要通俗化、口语化。报纸是给人看的,广播是给人所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广播语言要具备可听性,要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念起来顺口,听起来省力。因此,写稿时,用词要普通,避免同音歧解和同意反复,句子要短,多用人称名词,不该省的字千万不要省略。 第二,采写要及时。及时性是广播新闻与其他媒介新闻相区分、相竞争的最大特性。广播新闻一般主张采取只抓重点,少作深度挖掘、批判的姿态,充分发挥自己无可比拟的快捷特性。 第三,在写导语时,要先打招呼,请听众收听,增强吸引力。 第四,要有音响上的特点。报纸的特点反映在版面上;电视的特点反映在形象上;而广播的特点则在它的音响上。所以,广播稿要突出广播的特点,一定要在音响上作文章,如录音讲话、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等。 新闻报道的写法 新闻报道的格式 1,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2,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2023-08-31 00:49:361

南美洲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2023-08-31 00:49:402

说说你喜欢的出行方式?

我选择自己开车,然后想走那里就走那里,我觉得这样是非常的舒服的,因为不受任何人的约束。
2023-08-31 00:49:119

"好青年" 日语怎么说

いい男 或いい青年
2023-08-31 00:49:113

领袖和权柄的区别是什么?

就和他的全名,他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大家还是应该进行其实的区分,才能更好的帮助到我们大家的使用。
2023-08-31 00:49:079

一篇报道的格式模板是什么?

一篇报道的格式模板如下: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3、题:简要、突出、吸引人。4、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5、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新闻稿报道格式的写作要求: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
2023-08-31 00:49:061

什么是质数

质数又称素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就是该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的因数,否则称为合数。
2023-08-31 00:49:051

在学校劳动感想作文

学校组织的劳动课,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2023-08-31 00:49:051

新闻媒介在引导舆论时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首先,搞清含义。新闻媒介是指传播新闻信息的介质,比如报纸,电视台,通讯社,网络等。严格的说,印有新闻的纸张(报纸),传播电视信号的射频线都是新闻媒介。但是我姑且把新闻媒介定义为大家所认为的新闻媒体,就是采集、制作、传播新闻的机构。再说舆论,舆论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多数的人态度或意见。这里有几个点值得注意:一定范围内,可能是空间范围,也可能是抽象的范围(比如和某一问题相关的人群,也是一个范围);另外一个,是多数人,并不是说有一个人或几个人认为怎样,就是舆论。其次:新闻媒体和舆论的关系新闻媒体影响舆论。由于新闻媒体有巨大的传播力量,在新闻传播中夹杂的观点和倾向性,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受众的观点。当持有这一观点的人数达到多数的时候,就形成了舆论。我们说的引导舆论就是这意思。舆论也反作用于新闻媒体。当舆论形成的时候,可能会影响新闻媒体的相关利益。比如为了提高收视率,电视新闻可能会迎合舆论的观点,从而影响新闻客观;再比如受到舆论压力的某公司可能通过广告投放、贿赂等手段,间接影响新闻媒体。最后,有几个相关问题需要说明舆论是一定范围内大多数的意见或态度。所以这就会有个度量,比如只有超过2/3的人持有同样的观点或意见,才能称之为舆论。不必是准确的数字,但是舆论一词是严肃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错误的使用“舆论”一词,比如,一些媒体、评论人或者名人的观点不能称之为舆论,“新闻舆论”一词也是错误。新闻就是新闻,舆论就是舆论。
2023-08-31 00:49:041

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三十五条 开标时间应当与招标文件中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一致。开标地点应当是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不得随意变更。第三十六条 开标应当公开进行。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交通主管部门和所有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参加。第三十七条 开标时,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予以公证。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经确认无误后,招标人应当当众拆封,并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招标人设有标底的,应当同时公布标底。第三十八条 招标人应当记录开标过程,并存档备查。第三十九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技术、经济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委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第四十条 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评标委员会专家从交通部设立的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其他公路建设项目的评标委员会专家从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的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相关招标项目的评标委员会。第四十一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第四十二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贿赂或者投标人的其他好处,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评标委员会成员存在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取消其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并不得再参加任何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过程和结果。第四十三条 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出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但是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第四十四条 公路工程施工招标的评标方法可以使用合理低价法、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估法和双信封评标法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合理低价法,是指对通过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的投标人,不对其施工组织设计、财务能力、技术能力、业绩及信誉进行评分,而是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方法对评标价进行评分,并按照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推荐前3名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最低评标价法,是指按由低到高顺序对评标价不低于成本价的投标文件进行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推荐通过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且评标价最低的前3名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综合评估法,是指对所有通过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的投标人的评标价、财务能力、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以及业绩与信誉进行综合评分,按综合评分由高到低排序,并推荐前3名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双信封评标法,是指投标人将投标报价和工程量清单单独密封在一个报价信封中,其他商务和技术文件密封在另外一个信封中,分两次开标的评标方法。第一次开商务和技术文件信封,对商务和技术文件进行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确定通过商务和技术评审的投标人名单。第二次再开通过商务和技术评审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和工程量清单信封,当场宣读其报价,再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办法进行评标,推荐中标候选人。对未通过商务和技术评审的投标人,其报价信封将不予开封,当场退还给投标人。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评标,一般应当使用合理低价法。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和工程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程,可使用最低评标价法。第四十五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招标文件中没有规定的标准和方法,不得作为评标的依据。第四十六条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工作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评标报告应当由所有评标委员会委员签字。评标报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一)评标委员会的成员名单;(二)开标记录情况;(三)评标采用的标准和方法;(四)对投标人的评价;(五)符合要求的投标人情况;(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七)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第四十七条 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应当限定在1至3人,并标明排列顺序。招标人应当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提交履约担保的,招标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因前款规定的原因也不能签定合同的,招标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三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招标人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第四十八条 招标人应当将评标结果在招标项目所在地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政府网站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第四十九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作为废标处理:(一)投标文件未经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代理人签字,或者未加盖投标人公章;(二)投标文件字迹潦草、模糊,无法辨认;(三)投标人对同一标段提交两份以上内容不同的投标文件,未书面声明其中哪一份有效;(四)投标人在招标文件未要求选择性报价时,对同一个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报价;(五)投标人承诺的施工工期超过招标文件规定的期限或者对合同的重要条款有保留;(六)投标人未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七)投标文件不符合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其他情形。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办法重新招标:(一)少于3个投标人的;(二)经评标委员会评审,所有投标均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三)由于招标人、招标代理人或投标人的违法行为,导致中标无效的;(四)中标人均未与招标人签订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的。重新招标的,招标文件、资格预审结果和评标报告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报交通主管部门备案,招标文件未作修改的可以不再备案。第五十一条 招标人确定中标人后,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第五十二条 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将评标报告向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备案机关进行备案。第五十三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订立书面公路工程施工合同。公路工程施工合同应当按照招标文件、中标人的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订立。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第五十四条 招标人应当自订立公路工程施工合同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标人和未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由于中标人自身原因放弃中标,招标文件约定放弃中标不予返还投标保证金的,中标人无权要求返还投标保证金。
2023-08-31 00:49:041

缅怀先烈勿忘国耻手抄报内容

缅怀先烈勿忘国耻手抄报内容环看古今中外,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多少伟人的崇高理想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周总理为了振兴中华,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奉献毕生的精力,投身革命,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马丁路德金,为了解放黑奴,为了摆脱束缚人民的枷锁拯救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他毅然奔走于追求民主的道路。终于他梦想成真,将幸福的种子播散在人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九一八,是国耻,全民的记忆犹如一道愈合的伤,在阴雨天还在刺痛。洗刷九一八!国人崛起!祖国万岁!南海扬枪。一起见证,我们见证祖国扬帆到彼岸,强势崛起。中国万岁!警报声声,回顾悲惨的九一八,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加快建设好我们自己的家园。只有国家富强起来才不会落后挨打!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以史为鉴,警钟长鸣。遗忘历史等于背叛,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奋发图强,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斤添两、贡献自己的力量!九一八,忘不了你的痛,忘不了你的殇。无尽耻辱盈心间,十四年抗战从此起;碧血洒中原,五千万军民陨神州;弹指一挥间,五万万同胞齐下泪;八旬时光今已逝,依有几多伤痛留心间!君应知,血债终须血来还,国耻勿忘心中留。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让你我以史为鉴,知耻而后勇,知耻而自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2023-08-31 00:49:021

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 #能力训练# 导语】也许,对你来说,田园生活还在远方,那么,不如来读一读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久违的田园之美。下面是 无 分享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欢迎阅读参考! 1.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过故人庄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古诗简介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翻译/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赏菊花。   注释   ⑴过:访问。   ⑵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村庄。   ⑶具:备办。   ⑷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黍子,去皮称黄黏米。   ⑸邀:邀请。   ⑹至:到。   ⑺合:环绕。   ⑻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⑼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⑽开:打开,开启。   ⑾轩:这里指窗户。   ⑿面:对面。   ⒀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⒁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⒂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⒃重阳日:阴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是赏菊的佳节。   ⒄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⒅就菊花:指欣赏菊花和饮酒。就,接近。 2.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雨过山村   朝代:唐朝|作者: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一作:闲着)   译文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注释   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嫂嫂和小姑。   ⑶相唤:互相呼唤。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⑹中庭:庭院中间。   ⑺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3.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田家   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古诗简介   《田家》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农村社日祭祀田神,以祈丰年的情景。这首诗的前两句,从农村的环境概貌写到田家的欢声笑语;诗的后两句,从鸠鸣雨歇写到日上花繁。结句一个“繁”字,表现了春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以轻快的笔调,写出农家生活的乐趣。   翻译/译文   高高低低绿桑树映照平川,社日祭神歌舞后笑语喧天。   林外鹁鸪声声叫小雨初停,屋头红日送春暖杏花正鲜。   注释   平川:宽阔平坦的陆地。   赛神:又叫“赛社”,以酬谢神灵。田神:农神。喧:喧闹。   鸣鸠:即斑鸠。   初日:初升的太阳。   绿桑高下:形容桑树高低错落。   赛罢田神:指春祭。   笑语喧:喧-噪杂,热闹。   鸠:一种小鸟。   屋头:宅边,房前屋后。   初日:雨后刚出的太阳。 4.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西江月|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古诗简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翻译/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赏析/鉴赏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5.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江村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古诗简介   《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当时作者的成都草堂刚刚建成,作者便作此诗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首联描写环境,一个“抱”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颈联写人事之幽:老妻画棋盘,幼子弯针当作钓钩,各得其乐,也就引出了尾联中别无他求,心满意足的心境。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颇有生活情趣。   翻译/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敲针作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周济(只是年老多病需要一些药物),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了。   注释   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曲:曲折。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6.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终南别业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古诗简介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翻译/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   ①中岁:中年。   ②道:这里指佛教。   ③家:安家。   ④南山:即终南山。   ⑤陲: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⑥胜事:美好的事。   ⑦值:遇到。   ⑧叟:老翁。   ⑨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7.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春中田园作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古诗简介   《春中田园作》是唐代知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诗歌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翻译/译文   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注释   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   春鸠(jiū):鸟名,即布谷鸟、杜鹃,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曹植《赠徐干》:“春鸠鸣飞栋,流飙激棂轩”。   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砍去又高又长的桑枝,便于以后采桑。   觇(chān):探测、察看。泉脉:地下的泉水。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   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觞(shāng):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8.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村居   朝代:宋朝|作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古诗简介   《村居》是北宋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翻译/译文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注释   ⑴陂田:水田。   ⑵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⑶两两:成双成对。   赏析/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全诗虽然写的是一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牛背上站着乌鸦的情况,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同时人诗中也有,如苏迈诗“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诗“水牯负鸲鹆”。由于张舜民把这一景象与整诗所表现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为成功。 9.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村行   朝代:宋朝|作者: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古诗简介   《村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翻译/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注释   ⑴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⑵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⑶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⑷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⑸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10.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集锦   吴兴杂诗   朝代:清朝|作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古诗简介   《吴兴杂诗》是清代学者阮元的诗作。这首诗前两句写吴兴周围河流纵横交错,分支遍及千家万户,既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也为农民进行水生植物生产交代了自然条件.后两句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农民进行种菱种稻种荷花等多种水生植物生产的繁忙场面,而且反映了农民因地制宜,根据湖泽沼地水位深浅,合理安排种植品种的科学态度。诗句平易浅近,既有一种纯真自然的情趣,也有发人深思的理趣。   翻译/译文   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注释   1、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2、杂诗:题目中不指明题材内容的诗。   3、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四条河流交错地流通。交流,交叉沟通。四水,湖州城附近有西苕溪、东苕溪,二水合成霅溪,另有一条东去的运河。   4、抱城斜(xiá):绕着城斜流。斜,指环城的河流并不是和城墙构成平行直线而是斜斜地流着。   5、散作:分散成。   6、千溪:很多条流水。千,与后面的“万”同用以形容数量多,均不是确数。   7、遍:遍及。   8、深处:水深的地方。   9、菱(líng):水生草本植物,果实叫菱角,可食。   创作背景   阮元在做浙江巡抚时,颇为关心百姓及农事,不时出外巡视民情,因此对地方的山川形势比较熟悉,这首《吴兴杂诗》便作于嘉庆二年(1797)。在江南水乡,地处太湖南面的吴兴(今浙江湖州)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苕溪、霅溪、苎溪、吴兴塘等四水在这里汇流,这些干流又有无数分支遍布城外农郊。临水屋舍毗连,人烟稠密。人们利用天然的水利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发展生产,美化环境,把家乡变成米粮之仓,此诗即描写吴兴的田园风光。
2023-08-31 00:49:021

2020年廉洁方面工作总结

【篇一】2020年廉洁方面工作总结   廉政风险防控是党委、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党员领导干部自律供给了参照,为他律树立了准则,更为市城乡规划局打造“阳光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我局作为市32家试点单位之一,全面启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市第二纪检组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取得了突出成效,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今年以来,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局在去年工作开展的基础上,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巩固试点成效。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景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着力“三个强化”,增强防控工作主动性。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今年以来,我局结合领导班子成员变动,及时调整了市城乡规划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和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二是强化职责落实。今年6月,按照市委在全市全面展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任务部署,我局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认真学习传达了市委书记王福宏、市纪委书记汪学致、常务副市长万以学等关于在全市全面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讲话精神,进行了任务分解,明确了局长梅一峰为防控工作第一职责人,各分管领导为各分管科室防控工作具体职责人,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防控工作各阶段任务开展的主要职责人,具体实施风险查找、等级评定、措施制定等工作的开展,办公室汇总经局务会讨论经过后上报,真正做到工作有计划、推进有步骤、实施有落实。三是强化氛围营造。经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印制文件资料、网站宣传等形式,对廉政风险的重要性、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如何开展风险防控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宣讲,让干部职工学习、了解、掌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知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有效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二)注重“五大举措”,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一是梳理“一目录”。针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特点,要求各科室结合各自科室职能,在试点工作基础上,认真梳理权力事项,查清权确权是否完全,并编制好权力运行目录。权力运行目录由原先的14项85条精减到此刻的14项53条(其中:权力内部运行目录由原先的9项29条精减到8项18条,权力外部运行目录由原先的5项56条精减到6项35条)。二是绘好“流程图”。按照“程序法定,流程简便”的要求,围绕“三重一大”、行政审批、规划编制、方案审查等关键环节,对每一项职权,明确办理主体、依据、程序以及办理事项所需提交的全部材料,绘制“权力运行外部流程图”;对职权在单位内部运行的各个环节、职责主体、办理时限等进行规范,绘制“权力运行内部流程图”。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优化权力运行流程,修改完善流程图58幅。三是找准“每个点”。以机关科室、局属二级机构排查出的科室风险和岗位风险为基础点,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为联系线,紧扣“三重一大”、规划行政审批、规划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排查在岗位职责和权力运行中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的风险点。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共优化排查风险点153个。四是评定“风险级”。针对查找出来的风险点,按照“高、中、低”的等级标准,合理划分风险等级,其中高级风险点27个,中级风险点73个,低级风险点53个。五是编好“防控网”。针对不一样等级的风险实行分级防控,深入分析风险点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外部环境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编制了一道保护领导干部的廉政“防火墙”。   (三)落实“两道保险”,增强防控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在查准、查全、查深廉政风险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规划局廉政风险信息库,对可能在行政、业务、管理、岗位等环节上发生的廉政风险情景进行常态化分析,建立廉政风险分析机制;完善预防廉政风险的工作机制,在认真梳理单位职责权限、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在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二是建立防控长效机制。要求干部职工在廉政方面做出廉政,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自查自纠,将廉政工作情景进行公开,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和业务流程、办事程序,向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进行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建立问责制,对已经审核的廉政风险,凡因制度不健全、工作不到位,导致廉政风险发生的,将一律按照党风廉政的有关规定及《廉政准则》等要求,严格问责处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相继出台了《市建设项目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试行)》和《市城乡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完成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意见的起草、报批等工作,待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经过后颁布实施。   二、工作成效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经过局长梅一峰多次组织召开防控工作推进会、讨论会,在原先试点的基础上,共梳理出权力清单14项53条(其中权力内部运行8项目18条,权力外部运行6项35条),绘制流程图58个,查找出风险点153个,评定高级风险点27个,中级风险点73个,低级风险点53个,制定出防范措施131条(117)。经过该项工作的开展,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在全市规划系统全面展开、深入推进,极大的提高了我局及下属单位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意识,促进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切实转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为城乡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供给了强有力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局廉政风险防控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总的情景比较顺利,到达了预期的目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个别同志在思想认识上有必须的偏差,认为廉政风险与一般工作人员无关。这是该项工作的难点,经过深入细致的思想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已澄清了这种模糊意识。   二是开展廉政风险点查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要在市委、市纪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强化工作,建立机制、完善制度,长期坚持,使廉政风险能防能控,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职责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下步打算   一是强化执行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的各项举措,规范权力运行,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职责制、强化反腐倡廉意识的主动性和进取性。   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组织监督作用,对照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流程图和风险点的管控措施要求,加强对干部职工在执行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各项制度措施的监督管理,确保职责落实到位,措施执行到位,并把执行情景纳入年终考核评优依据。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去年以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践,认真总结分析,对落实得好的、效果明显的措施进一步总结归纳,构成固定的制度;对存在不足的地方,认真分析原因,进取整改,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篇二】2020年廉洁方面工作总结   综采二区按照公司党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安煤业公司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强化四管人员的廉洁从业意识,区队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一季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防范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成立了综采二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区队副职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工区管理人员、“四管人员”进取配合,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二、主要工作   1、查找评估廉政风险。一是查找廉政风险。把所行使的权力纳入风险点查找范围,采取自我找、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的“四查工作法”,人人查找在思想道德、外部环境、岗位职责三类廉政风险。二是评定风险等级。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按照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等进行分析评估,分为abc三个等级。对已确定的各类风险,经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小组审核把关后,进行公示,理解群众评议。三是在研究制定工区各类资金的分配使用方案时,都要对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进行评估,注重防范在前,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经过摸清廉政风险底数,认真填写《新安煤业有限公司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一览表》,并于元月24日在工区区务公开栏进行了张贴公示。围绕思想道德、外部环境、岗位职责共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4大项,其中四管人员各12项。在3月26日又组织了职工民意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民意测评两种方式,让广大员工对工区的廉政防范工作以及四管人员的廉政风险进行了点评。   2、防范监控廉政风险。一是做好前期预防环节,每月开展一次专题教育,建立廉政档案。二是加强人文关怀,定期组织廉政谈话、个别谈心。三是实行公开。将领导干部业务工作、廉洁自律等向全区公开。   三、主要成效   经过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提高综采二区四管人员岗位廉洁意识,基本摸清了我区廉政风险底数,为廉政风险分级管理和风险动态监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3-08-31 00:49:011

什么叫质数??

质数就是在所有比1大的整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别的约数,这种整数叫做质数或素数。还可以说成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终规只是文字上的解释而已。能不能有一个代数式,规定用字母表示的那个数为规定的任何值时,所代入的代数式的值都是质数呢?1质数的概念所谓质数或称素数,就是一个正整数,除了本身和1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例如2,3,5,7是质数,而4,6,8,9则不是,后者称为合成数。从这个观点可将整数分为两种,一种叫质数,一种叫合成数。(有人认为数目字1不该称为质数)著名的高斯「唯一分解定理」说,任何一个整数。可以写成一串质数相乘的积。质数的奥秘质数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往往让人莫名其妙。如:101、401、601、701都是质数,但上下面的301(7*43)和901(17*53)却是合数。有人做过这样的验算:1^2+1+41=43,2^2+2+41=47,3^2+3+41=53……于是就可以有这样一个公式:设一正数为n,则n^2+n+41的值一定是一个质数。这个式子一直到n=39时,都是成立的。但n=40时,其式子就不成立了,因为40^2+40+41=1681=41*41。质数的性质被称为“17世纪最伟大的法国数学家”费尔马,也研究过质数的性质。他发现,设Fn=2^(2^n)+1,则当n分别等于0、1、2、3、4时,Fn分别给出3、5、17、257、65537,都是质数,由于F5太大(F5=4294967297),他没有再往下检测就直接猜测:对于一切自然数,Fn都是质数。但是,就是在F5上出了问题!费尔马死后67年,25岁的瑞士数学家欧拉证明:F5=4294967297=641*6700417,并非质数,而是合数。更加有趣的是,以后的Fn值,数学家再也没有找到哪个Fn值是质数,全部都是合数。目前由于平方开得较大,因而能够证明的也很少。现在数学家们取得Fn的最大值为:n=1495。这可是个超级天文数字,其位数多达10^10584位,当然它尽管非常之大,但也不是个质数。质数和费尔马开了个大玩笑!质数的假设17世纪还有位法国数学家叫梅森,他曾经做过一个猜想:2^p-1代数式,当p是质数时,2^p-1是质数。他验算出了:当p=2、3、5、7、17、19时,所得代数式的值都是质数,后来,欧拉证明p=31时,2^p-1是质数。p=2,3,5,7时,Mp都是素数,但M11=2047=23×89不是素数。还剩下p=67、127、257三个梅森数,由于太大,长期没有人去验证。梅森去世250年后,美国数学家科勒证明,2^67-1=193707721*761838257287,是一个合数。这是第九个梅森数。20世纪,人们先后证明:第10个梅森数是质数,第11个梅森数是合数。质数排列得这样杂乱无章,也给人们寻找质数规律造成了困难。
2023-08-31 00:48:571

鲁迅的简介(50字左右)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2023-08-31 00:48:5614

描写田园悠闲生活的诗句古诗

1. 关于悠闲的诗句古诗 关于悠闲的诗句古诗 1.描述悠闲的诗句 描述悠闲的诗句包括: 1、唐代王维《归嵩山作》 原文: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2、唐代王维《渭川田家》 原文: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3、东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4、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5、唐代王维《终南别业》 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兴致一来我独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 闲情漫步到水尽之外,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偶尔与林中老叟相遇,谈笑不停忘记了归期。 6、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2.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 3、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程颢 《春日偶成 》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6、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7、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韦庄《菩萨蛮》 8、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 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 1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11、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村居 》 12、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佚名《采桑》 1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14、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雍裕之《农家望晴》 15、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顾况《过山农家》 3.描述悠闲的诗句有哪些 1.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6.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7. 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 独上小楼云杳杳,天涯一点青山小。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 11.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12.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3.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4.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 15.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田园生活,山水为邻,花鸟相伴。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亦含“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因此,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雅士便喜寄情山水田园,以此远离现实烦扰的城市生活。 于古代文人而言,他们需要一处安谧闲适之地,以洗净城市喧嚣生活的烦扰,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城市的生活,车辆鸣笛声响彻天际,耳边尽充斥着键盘的敲击声,时间被文件和应酬所填满,哪里才能寻得一处洗涤身心之地。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4.表达悠闲生活的诗句 一、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二、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四、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五、饮酒·其四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译文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5.有关“悠闲”的诗句有什么 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唐)王维《终南别业》2、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 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 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宋)张耒《春日》3、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 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绮筵铺锦绣,妆牖闭藤萝。 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 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 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唐)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4、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夸。 枝枝如雪南关外,一日休闲尽属花。——(唐)窦群《假日寻花》5、贤愚共在浮生内,贵贱同趋群动间。 多见忙时已衰病, 少闻健日肯休闲。鹰饥受绁从难退,鹤老乘轩亦不还。 唯有风流谢安石,拂衣携妓入东山。——(唐)白居易《题谢公东山障子》6、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馀。 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 嵩少当宫署,伊瀍入禁渠。 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 旧眷怜移疾,新吟念索居。 离声双白鹂,行色一篮舆。 罢免无馀俸,休闲有敝庐。 慵于嵇叔夜,渴似马相如。 酒每蒙酤我,诗尝许起予。 洛中归计定,一半为尚书。——(唐)白居易《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7、此生居此世,堪笑复堪悲。 在处有岐路,何人无别离。 长当多难日,愁过少年时。 穷达都判了,休闲镊白髭。——(唐)许棠《写怀》8、翦胜迎春后,和风入律频催。 前回下叶飞霜处,红绽一枝梅。 正遇时调玉烛,须添酒满金杯。 寻芳伴侣休闲过,排日有花开。——(宋)朱敦儒《乌夜啼》。 6.关于休闲的古诗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 4.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5.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 8.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7.有关“悠闲”的诗句有什么 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唐)王维《终南别业》 2、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宋)张耒《春日》 3、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绮筵铺锦绣,妆牖闭藤萝。 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唐)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4、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夸。 枝枝如雪南关外,一日休闲尽属花。——(唐)窦群《假日寻花》 5、贤愚共在浮生内,贵贱同趋群动间。多见忙时已衰病, 少闻健日肯休闲。鹰饥受绁从难退,鹤老乘轩亦不还。 唯有风流谢安石,拂衣携妓入东山。——(唐)白居易《题谢公东山障子》 6、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馀。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 嵩少当宫署,伊瀍入禁渠。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 旧眷怜移疾,新吟念索居。离声双白鹂,行色一篮舆。 罢免无馀俸,休闲有敝庐。慵于嵇叔夜,渴似马相如。 酒每蒙酤我,诗尝许起予。洛中归计定,一半为尚书。——(唐)白居易《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 7、此生居此世,堪笑复堪悲。在处有岐路,何人无别离。 长当多难日,愁过少年时。穷达都判了,休闲镊白髭。——(唐)许棠《写怀》 8、翦胜迎春后,和风入律频催。前回下叶飞霜处,红绽一枝梅。 正遇时调玉烛,须添酒满金杯。寻芳伴侣休闲过,排日有花开。——(宋)朱敦儒《乌夜啼》
2023-08-31 00:48:541

如何正确应对舆论媒体,媒体如何引导舆论,新媒体时代

时下,在新媒体时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媒体正日益影响着检察院的形象、声誉和社会公众对检察院的信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想不想、会不会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衡量检察官执法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新媒体的挑战,切实加强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把握,深入研究舆论引导规律,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不断提升新媒体时代网络沟通和舆论引导能力,才能为检察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一、提升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善待媒体,强化媒体意识。在今天的开放环境与信息全球流动的条件下,要想有效应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多元化带来的挑战,要想努力保持并增强检察工作的舆论引导权,就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全面、客观地认识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一是要更新观念,善待媒体。要走出过去媒体宣传容易泄露案情、对媒体敬而远之的误区,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善于研究媒体、合作媒体、关注媒体、借助媒体,把编辑记者当朋友,做到感情上尊重、工作上支持,形成与媒体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协调高效、优势互补的工作体系,做到检媒联动,实现互助双赢,增强宣传工作效果。二是了解媒体,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要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情景模拟训练、网络培训班、舆情报告会、网络论坛等活动,让领导干部学会运用在线访谈、网络评论、即时通讯等方式,主动加强对新媒体运用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做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不要做落伍者,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检察宣传人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还要把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党组的议事日程,健全组织机构,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新媒体的管理和运行,为做好新媒体的应用应对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三是要正确看待媒体,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要充分意识到,面对媒体,积极的公开、主动的沟通,更能消除误解,赢得民心,越着捂着、盖着,越容易被动,滋生谣言。要不断深化媒体意识就是监督意识的观念,以更加坦诚的姿态面对公众与媒体,进一步强化接受舆论监督意识,时刻做好接受监督准备,把接受监督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时刻想到每一次执法办案都在媒体监督之下,时刻注意维护好检察院检察官形象。二、提升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善用媒体,打造网络宣传新格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博客、微博、微信等新传播途径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要增强检察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特别是提升新媒体应用应对能力,就要全力打造检察门户网站、检察博客、检察微博、检察微信“四位一体”的宣传格局。一是加强检察门户网站建设,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要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和检务公开工作,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检察门户网站,把门户网站打造成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检察工作、普及法律知识、丰富检务公开的有效载体。要针对队伍建设、业务工作、检务公开、检察动态等板块,专门设立与公众互动空间,让网民发表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检察人员为网民解疑释惑,做好正面引导工作。二是开通检察博客,传播检察好声音。要依托重要网站开设检察院官方博客,及时向群众宣传检察机关的重大活动、检察队伍和业务工作的重要成果,加强正面舆论的引导,传递检察工作正能量,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三是开通检察微博,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针对微博特有的简短、阅读方便的特点,根据受众的需求和群众的诉求,开展好发布检察动态、解疑释惑、接受法律咨询和控告举报工作。要用鲜活生动,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减少书面化、模式化的言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实现面对面的交流,键对键的沟通,使微博真正成为检察机关与网民的交流平台。四是开通检察微信,密切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要通过微信平台,在“朋友圈”群发文字、图片和视频,展示检察动态,接受法律咨询,强化微信与微友的互动;建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的手机信息交流平台,定期通报检察工作情况,以便更有效地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切实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三、提升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强化引导,及时掌控网络舆论发展方向。提升检察机关舆论引导能力,要完善好涉检舆情巡查、舆情报告、舆情研判、舆情引导四项机制,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引导、早控制,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一是建立监控巡查机制,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在技术科、政治处应明确网络“巡视员”和“评论员”,在工作日的8点至10点、下午2点至5点、晚上8点至10点以及法定休假日,对各大网站、论坛进行“关键词搜索”,全方位查找涉及本院的新闻报道,确保监测不留死角,适时进行实时监控。二是可以借助类似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舆情系统建立舆情即时汇报反馈机制,第一时间向党组汇报。网络“巡视员”一旦发现网络舆情,要详细、准确记录舆情上网时间、主要内容、浏览和跟帖人数、群众反应、点击率等各项内容,在30分钟内向党组汇报。三是建立分类研判机制,准确鉴定舆情性质。根据舆情反映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影响力等,对舆情进行深入分析,做到把握关键,准确定位。对涉及本院的重大舆情,要迅速查找源头媒体,在分析研判舆论热点和舆情发展走向后,迅速向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要分析涉检舆情的成因,与控申部门及舆情涉及的相关部门一道查明真实情况,并及时联系有关人员,争取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反应,避免陷入被动。四是建立及时应对机制,积极消除负面影响。要坚持积极回应,及时消除负面影响,防止事态扩大。及时与涉检涉法网络舆情发生的源头媒体进行沟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力争在源头上控制舆情进一步扩散。最大程度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必要时,协调宣传主管部门,积极寻求互联网管理部门、新闻单位、网络媒体的支持,采取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公布事实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众了解事实,引导视听,把握舆论导向主动权,共同化解涉检网络舆情的不利影响。网络评论员要以普通网民身份按照统一口径和指令,参与涉检网络舆情讨论,消除网民误解,引领网上舆论导向。
2023-08-31 00:48:541

如何用matlab画出如下数据的三维图?

1、将数据导入excel,成三列排列;2、复制excel数据,新建一个文本文件,重命名为qtfyt.txt;3、将excel数据文件复制到新建的文本文件中;4、点击文件--保存;5、记录文本文件的路径,D:Users hyDesktopqtfyt.txt ;6、启动你的matlab;7、回车运行代码;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三维立体图,通俗的讲就是利用人们两眼视觉差别和光学折射原理在一个平面内使人们可直接看到一幅三维立体画,画中事物既可以凸出于画面之外,也可以深藏其中,给人们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主要是运用光影、虚实、明暗对比来 体现的,而真正的3D立体画是模拟人眼看世界的原理,利用光学折射制作出来,它可以使眼睛感观上看到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关系。观察这类图像通常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借助器材,最初用来表示需要通过立体镜观察的一对图像,包括anaglyph和autostereogram等。
2023-08-31 00:48:531

党风政风监督室怎样做好问责工作总结

(一)发挥内部作用1、把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贯穿在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1)不断加强教育。以纪委监察局为主其他乡镇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为辅,经常性地组织村干部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人员进行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组织学习先进先辈事迹、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读本;组织观看警示教育影片。让他们自身树立起廉洁自律意识,明白每个人行使权力的来源和拥有权力的目的,时时刻刻紧绷一根弦,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一旦权力逃离了笼子的束缚就会身陷囹圄、就会被问责,严重的还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实行民主公开。确保村干部在作出村务重大事项和决定时,经过民主协商,集体讨论,而不是由村里的主要领导一人说了算、一人拍板定事。对将作出决定事项是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事先应向全体村民公布,让民主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和建议权。确保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运行。(3)确保监督有力。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三资"管理使用和村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重大活动进行监管;对财务账目、财务收支凭证、土地发包方案、承包合同和其他集体经济合同,以及村务公开和相关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审核。(4)做好宣传工作。首先,为推动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深入开展,要加大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宣传力度,着力提升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社会影响力。其次,由纪委监察局和乡镇纪委一同联合司法局普法办,开展送法进农村活动,大力向村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让群众明白该法的内容和人民享有的各项监督权利。让村干部的权力即在村民监督委会的监督下运行又让其在群众法眼中运行。2、建立奖励保障机制,推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健康发展。(1)注意发现、培育和宣传。对懂政策、顾大局的村干部和敢监督、会监督的村民监督委员会人员,在社会上培育先进典型,表彰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2)提高监督人员经费和待遇。从实际出发,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逐步提高村民监督委员的工作经费及工资待遇,并适当解决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报酬问题,确保村民监督委员会能正常开展工作和打消监督委会成员自身欲要腐败的苗头。(二)发挥外部作用1、加强组织协调,推进体制创新(1)明确工作责任,对村民监督委员会进行有效监管。形成三级监管的合力。农村党组织由村民监督委员会直接进行内部监督。由各相关部门对村民监督委员会进行外部监督各镇党委、政府要把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组织部门要把村民监督委员会纳入基层组织建设范畴,进行统一管理。民政部门要把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与村级换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农经管理部门要发挥对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支持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对反映村干部的违纪违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调查处理。(2)建立完善监委会管理考核机制。纪检监察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提前摸清和掌握村民监督委会的工作职责、流程、范围和权限。把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纳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检查考核,严格规范管理,与村"两委会"组织及其成员共同享受教育培养、考核管理等待遇,为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增添新的动力。2、加强配合,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近年来,由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农村的经济也迅速崛起,尤其是地处城乡结合的农村,面临征地、拆迁。农村往往获得大量的征地补偿资金和集体资产补偿资金。因此,腐败领域也由原来的党政机关逐步向农村倾斜。(1)重视查办违纪案件。纪检监察部门要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肃、有腐必惩,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发现农村干部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纪的案件,坚决查处,绝不姑息。(2)强化分类指导。农村党组织的主管部门为乡镇党委。目前,按照体制设置,乡镇党委几乎都成立了纪委。纪检监察部门要帮助乡镇纪委制定主要职责和案件查办工作制度。对查案薄弱的,着重指导如何排查案件线索、如何进行案件查办,帮助其总结经验,提高办案质量。(3)强化案源挖掘。重视群众的举报,注重矛盾纠纷的排查,对发现苗头性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纪检监察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中,倾听民意诉求,从中探寻有价值的案源。3、要创新和完善监督执纪问责制度,确保履行主体责任(1)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由纪委监察局牵头开展农村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和农村"三资"监管工作。按照制订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农村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推动廉政风险防控、"三资"监管和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深入开展。在实践中注意结合业务特点,围绕农村"两委"组织决策、执行、监督,规范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实现廉政风险和"三资"监管同步防范。(2)健全行政问责长效机制。首先,加大监督力度,在充分发挥纪检、组织、人大等职能部门作用的同时,加强群众、社会及媒体的舆论监督,用公众是否满意来判断农村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应被问责、如何问责、问什么样的责。其次,制定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切实做到问责有章可循。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确保问责制度有效落实。特别是针对目前行政问责实践中存在的注重事后问责、忽视过程监督的状况,应强化事前和事中问责,让责任管理贯穿于行政全过程。
2023-08-31 00:48:511

好青年个人主要事迹怎么写

优秀青年个人主要事迹范文如下。1、我叫李超,今年十九岁,来自旬邑县职教中心高二4班。在我高中两年学习生活中,我先后承担过学生会的年纪主管,办公室副主任和学生会书记等职,同时也是校团委的组织委员。但让我值得骄傲的是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在这些职务中我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2、当学校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整顿和大扫除时,我会带领志愿者同学彻底处理周边环境。虽然每次都干的脏兮兮的,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总是很高兴。3、当学校拒绝白色污染时,作为志愿者的我在校门口阻挡手拿塑料袋的同学,并组织了同学在三饭期间带着旬邑县职教中心的佩戴站在校门口,监督同学,防止他们把塑料袋拿进校门。看到校园恢复了昔日的整洁干净,我便感到很满足。4、团委举办庆元旦晚会、团活动等文艺活动时,我负责节目筛选和彩排。在活动将要举办时,要对各班同学的座位进行安排,并维持整个会场秩序。看到活动举办成功和同学们的热情我就会感到很欣慰。5、每当晚上放学回家时,我还要跟随校卫队进行巡逻执勤工作,不管严寒酷暑经常巡逻到很晚,回到宿舍经常引起舍友的不满,但我从没放弃执勤工作,因为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同学们的安全。6、学校举行了几次给贫困学生和灾区捐款行动,我积极的参与其中,不仅为活动的成功举办献计献策,而且带头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帮助有困难的孩子。想到他们的困难因为我们的爱心捐助而重获新生,我就感到莫大的荣幸。7、我还组织参与了很多值得纪念的活动,比如植树节、清明节等法定节日,我们发动广大青年志愿者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南山植树、清明节扫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展现了当代先进青年的精神风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8、在志愿者工作中,我不断努力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现在我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我为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而光荣,为我是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而自豪。
2023-08-31 00:4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