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我们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如何

2019年我国牧业总产值超过3.3万亿,全国牧业总产值实现历史新高。我国畜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2019年全国畜牧业增幅最大的省份为湖南省,降幅最大的省市为北京市;牧业总产值最高的为四川省。我国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增长至142,2020年湖南省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高,达到164.9,且增长速度快,进一步推动湖南省畜牧业产值增长。全国牧业总产值实现历史新高中国畜牧养殖业简称牧业,是指牲畜饲养业。2019年我国牧业总产值超过3.3万亿,较2018年增长4366.95亿元,同比增长15.22%。近年来我国对牧业发展高度重视,对于未来我国牧业发展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2020年9月14日由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畜牧业发展目标是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80%以上,到2030年分别达到75%以上和85%以上。综上,初步估计未来我国牧业总产值将继续稳定增长。湖南省牧业总产值增幅最大我国畜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我国养殖业发达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原地区如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从区域畜牧业发展看,全国27个省(区)牧业总产值实现增长,4个省(区)下降。2019年全国畜牧业增幅TOP10省市分别为湖南省、山西省、江西省、重庆市等,湖南省增幅最大,达到36.77%;其次为山西省,增幅达32.32%。降幅最大的是北京市,下降了31.47%;其次是贵州省,下降了1.97%。四川省牧业总产值位居全国首位2019年牧业总产值TOP10的畜牧大省分别是: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湖北省、辽宁省。与2018相比,四川省超过山东省成为冠军,达到2648亿元;河南河北不变,位列第三、四名,云南省从2018年的第11位前进三位排名第8,内蒙古自治区跌出前10,安徽省前进两位列为第7,黑龙江下降一位列为第6,湖北省、辽宁省退后两位位居第9和第10位。湖南省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高据国家统计局,2017-2020年中国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持续增长,2020年为142,高于2019年13个点。具体分省市看,从全国牧业总产值增幅最大的湖南省、降幅最大的北京市以及牧业总产值最高的四川省看,可知2020年湖南省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最高,达到164.9,且其增长速度明显;其次为四川省,为136.5,最低的为北京市,为134.5;可知畜牧业总产值与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密切相关。养殖产业化发展是所有农业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实施养殖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各区域应针对各自的区域资源特点,紧跟国家有利政策,结合市场情况,推动区域畜牧业发展。——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畜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喀喇沁旗编制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什么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而编制。适用范围:凡是对正常的畜牧业生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超出当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有效处理能力,需要旗农牧业局作出响应或更多相关职能部门给予配合与援助时,及时启动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喀喇沁旗范围。

关于喀喇沁旗编制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什么?

一旦发生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及时采取有效的抗灾措施,控制灾情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程度,保障喀喇沁旗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组织各有关单位、部门迅速行动,把自然灾害对畜牧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针对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退化、棚圈损失、牲畜损失,实行有效的救助措施,促进灾区尽快恢复畜牧业生产。

中澳自贸协定对中国畜牧业有哪些影响

澳中自由贸易协定,号称经过10年的艰难谈判,最近似乎让所有人痛骂的艾伯特总理给趁着北京APEC的东风给谈下来了,具体内容简单浓缩为(以下内容引自微博@澳汇ForexCT):1.9年内中国逐渐取消澳洲乳业关税,4年内逐渐取消婴儿配方奶粉的15%关税;2.9年内中国逐渐取消进口澳洲牛肉关税,澳方将向中国每年出口约100万头活牛;3.4年内中国逐渐取消进口澳洲红酒14%-30%的关税;4.4年内中国逐渐取消进口澳洲海鲜关税,包括鲍鱼,龙虾,生蚝等;5.取消对澳洲进口的铝,锌,铜,轴,焦化煤等关税;6.对澳投资,进一步简化中国国有投资者的审批流程,特别是农业,服务业和旅游业。7.逐渐免除澳大利亚为中国服饰,鞋类,汽车零件,汽车以及电子产品支付的关税。个人认为这个协定的最大受益方应该是澳洲农业。之前以福特,通用(霍顿),丰田为首的汽车制造业相继失去政府支持即将卷铺盖离开澳洲,可以说是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制造业开始慢慢垮台。最近澳元汇率怒跌倒5.2附近,在这个协定发布之后开始了慢慢地往回涨。在一个国家的制造业,金融业,甚至连作为招牌的教育业都开始出现颓势的时候,也难怪艾伯特政府把希望寄托于农业了。在澳洲留学过或者长时间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里除了蓝天白云以外,估计就是质量优异的农产品了。畅销国内的UGG和澳洲保健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农产品的演变(但是自从在维多利亚女王市场和一位老奶奶聊天的时候人家告诉我说有一部分廉价UGG是在国内生产的时候我就不敢相信爱情了),离开了不那么繁华的市区和鲜有活人的郊区,广阔的牧场才是澳洲特有的风景。可以说这个协定是在弥补中国与澳洲双方各自的不足,澳洲一直有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却缺乏市场,而中国近年来的食品质量的确令人堪忧,况且,全世界有哪个国家的餐饮业敢跟中国对比?大市场大数据不是我的强项,我也没具备谈论那个的资格。只能在这里谈谈和留学移民生活相关的话题,近年来有着极其庞大数量的华人留学生来到澳洲,而几乎所有华人都扎堆在了商科,当然也有部分人选择了IT。澳大利亚的留学产业带有欺骗性吗?这个问答中有不少在澳洲长时间生活过的人也谈到了会计这个专业在澳洲的尴尬位置,这是一个有着「短缺」的假象职业,这个专业能够停留在SOL职业技术移民清单上可以说是职业年机构和各大大学和移民局常年抗争出来的结果。为了保证教育产业在能够继续顺利「出口」,甚至不惜推行「两年工作签证」的政策来吸引留学生。而许多的商科留学生也从初下飞机的「我一定要留下来」慢慢变成了几年后的「没事,这专业回国也能就业」的心态。固然其中有着亲情爱情友情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是大家睁大眼睛看看这所谓的两年工作签真的有用吗?借助国内市场复苏或者是崛起的,除了农业以外还有酒业,旅游业,矿业和贵的离谱的汽修行业。阿德莱德是澳洲南部的酿酒基地,甚至酿酒专业一度成为阿德莱德大学的招牌专业。东部沿岸一片的旅游城市仗着大堡礁还没彻底死绝,旅游业还能再烧一整子,另外南部的大洋洲海岸线公路和快塌了的十几个门徒还能再榨干最后的价值。中部虽然是沙漠,但是本身蕴含的矿量储备还有摆在那儿的。剩下的沿海城市的渔业都不会差,澳洲的只要不是北澳洲和印尼等国临近的地方(因为经常有偷渡难民),都适合继续发展渔业。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协定既然是关于贸易的,一定程度上也会给本来有点消沉的澳洲金融业打点鸡血。未来几年中,拥有中文文化背景的华人商科学生如果能找到对应的渠道,就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保障的。之前没注意到对国内的行业影响,是我本人的失误。非要和国内行业扯上关系的话,进口澳洲产品的确是条不错的路子。之前谈到澳洲有大量的优质农产品,一直没市场,现在有了一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了,剩下的就是怎么让价格变的亲民了。对外投资也是个可以研究的领域,几个月前王健林好像来澳洲考察了?据说国内的炒房团要大规模的来澳了。对外旅游就更别说了,2万左右的人民币能在黄金海岸一片玩的很舒服了,国内具备这个消费能力的家庭还是不少的吧?比起黄金周在国内人山人海,出国旅游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总之呢,之前说的那些对澳洲的好处,其实稍微转化一下,就是对国内的好处。

生物经济产业包括畜牧业吗

生物经济产业不包括畜牧业。根据查询相关公开消息显示生物经济主要包括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态环境、生物服务、生物资源、生物安全、生物信息等行业领域,所以生物经济产业不包括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有哪些

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有哪些 1、用新的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 一是加快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的产业龙头,强化和提升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以挤奶站建设、饲草料加工机械配置、中介组织的扶持、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2、积极改造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改变饲养方式,以专案扶持、科技支撑、农户投入、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区),培育以奶牛、肉牛、肉羊、獭兔等草食畜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草食畜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一是要积极培植饲养专业户,从兼营饲养向专业规模饲养转变。二是要积极开展畜牧小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协会组织,畅通畜产品销售渠道。 3、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对生产环节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国内外对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发展趋势,注重畜产品安全;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大力打造品牌,积极向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外销的比重。 4、加大饲草料开发,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草业投资力度,改良退耕还草地和部分退化天然草场,提高产草量,推广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麦、箭舌豌豆、玉米等优良饲料作物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合理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建立高质量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二是推广饲草料青贮窖、袋装、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推进饲草商品化,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玉米桔秆青贮利用率达到20%以上。三是健全饲料加工体系,扶持建立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生产和供应肉牛、肉羊、生猪、奶牛、獭兔和鸡的配合饲料,夯实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哪些 一、《农业法》 颁发时间: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修订。2003年3月1日起实施。新《农业法》共13章99条。 第一章 总则,共9条。是关于《农业法》一些最基本范畴的规定,包括立法的目的、法的调整范围、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含义、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与农村的基本制度、国家促进农业发展的基本措施、保护农民权益的原则、 *** 及其主管部门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管理服务职能。这一章的规定,基本上是在原《农业法》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的,从中可以看出,这次对《农业法》修订的一些基本的要点,如重视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援保护体系,重视可持续发展等。 第二章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共有5条。从农业生产经营基本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基本生产方式等勾画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框架,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产业化经营。 第三章 农业生产,共11条。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对原《农业法》第三章“农业生产”做了较大调整,增加和补充了以下内容:一是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二是动植良种;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合理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的形成;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动植物品种选育、生产、更新和良种的推广使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节水农业;农业机械化;农业气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动植物防疫制度;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和使用制度等。 第四章 农产品流通与加工,共5条。进一步明确了农品购销体制改革方向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规定农产品购销实行市场调节,国家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活动,要求各级 *** 采取措施保障农产品运输畅通,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还规定国家支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农产品出口,减少进口农产品对国内相关农产品生产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 第五章 粮食安全。主要做了以下规定:一是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和生产基地。三是对部分粮食品种可以实行保护价制度。四是国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和分级储备调节制度。五是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 第六章 农业投入与支援保护,共11条。一是确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农业支援保护政策,按照“绿箱”、“黄箱”政策,规定了财政投入农业资金的使用方向;二是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投入农业的资金增长幅度的要求,加强对用于农业的财政资金的审计和监督管理;三是鼓励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农业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四是在与世贸组织规则相衔接的前提下,明确对农民实施收入支援政策;五是鼓励和支援开展农业资讯服务;六是规定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向农业提供金融支援;七是鼓励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扶持互助农业保险,建立和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 第七章 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共9条。主要修改内容:一是国务院和省级人民 *** 制定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规划的内容。二是规定国家鼓励加强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及保护动植物新品种等到智慧财产权,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农业教育发展。三是增加规定建立 *** 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和无偿相结合,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四是增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稳定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五是增加规定国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包括普通中小学校职工工资和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六是国家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支援开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和其他就业培训,提高农民文化技术素质。 第八章 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共10条。内容涉及对农业有关的土地、水、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水能、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和利用与保护,以及对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对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的防治,协调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以便使农业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利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农民权益保护,共12条。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比较普遍的侵害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权益的现象,分别作了规定,以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略犯。 第十章 农村经济发展,共8条。规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有关措施。明确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措施和目标;重点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包括: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小城镇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制度;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增加对扶贫开发投入。 第十一章 执法监督,共3条。主要包括采取措施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加强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职责,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县级以上人民 ***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采取的措施,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以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关系。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共8条。违反《农业法》的法律责任是指当事人因实施违反《农业法》规定的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即由于侵害特定法律——《农业法》规定的法定权利或未履行法定义务而引起的、由专门国家机关认定并归结于违法当事人的、带有直接强制性的义务。所谓法律规定主要是指法律作出的禁止性、限制性或者义务性的规定;实施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法律责任一般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行政责任一般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类。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刑事责任,本法只规定了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具体追究哪种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的犯罪事实和情节等依照相关法律确实。 第十三章 附则,共2条。是关于国有农场等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职工的法律地位和本法生效日期的规定。 二、《种子法》 颁布时间: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1日起实施。《种子法》共11章78条。 立法目的: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 什么是种子? 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种子管理的主体:《种子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 主要农作物的范围:《种子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为主要农作物,农业部又确定油菜、马铃薯,湖北省农业厅又确定花生、西瓜为主要农作物。 种子生产:《种子法》第二十条规定,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人民 *** 农业主管部门稽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主管部门核发。也就是说,生产上述种子必须要有生产许可证。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核发程式:个人申请,报县农业主管部门稽核,由省农业主管部门核发。但是,生产种子(农业部)规定必须要具有以下条件: 1、生产常规种子(含原种)和杂交亲本种子的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生产杂交种子的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 2、要有种子晒场和烘干装置。 3、有必要的仓储设施。 4、经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2名,专业种子生产技术人员3名以上。 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可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 种子经营:《种子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种子经营者必须先取得许可证后,方可凭种子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 种子经营许可证实行分级审批发放制度。一般常规种子,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人民 ***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稽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农业部规定申请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要达到以下条件:1、申请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2、要有种子检验室和检验仪器,有2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3、有成套的种子加工装置和1名技术加工人员。 假劣种子概念:第四十六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下列种子为假种子: 1、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 2、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下列种子为劣种子: 1、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 2、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 3、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 4、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 5、带有国家规定检疫物件的有害生物的。 法律责任:第五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 ***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两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规定:未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生产、经营种子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可吊销违法行为人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种子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1、经营的种子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的; 2、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3、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资料的; 4、未按规定制作、储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 5、种子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的。 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 《种子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强迫种子使用者违背自己的意愿购买、使用种子给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农药管理条例》 颁发时间:1997年5月28日国务院释出,2001年11月29日修改,并同时施行。 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人畜安全,制定此条例。 农药范畴: 1、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软体动物等有害生物的; 2、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它有害生物的; 3、用于农业、林业生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 4、预防、消灭或者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它有害生物的。 农药管理的主体: 《农药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县级人民 *** 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 *** 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农药经营单位: 第十八条规定: 1、供销全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 2、植物保护站; 3、土壤肥料站; 4、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 5、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 6、农药生产企业; 7、国务院规定的其它经营单位。 农药经营应具备的条件: 1、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2、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装置、仓储设施、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措施; 3、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4、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农药质量: 什么是假农药? 第三十一条规定: 1、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它种农药的; 2、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的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什么是劣质农药? 第三十二条规定: 1、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2、失去使用效能的; 3、混有导致药害的等有害成份的。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擅自经营未取得农药登记证或者临时登记的农药,或者生产经营已撤销登记的农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万元以上的罚款。 在一次市县农药联合检查时,发现几个经营单位销售的“中外农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3%克百威、河南原阳农药厂生产的克百威(标名盖地神鹰)和39%克百威颗粒剂,在标示袋上标有农药登记证号,但在国家农药登记公告中,查明无此登记证号,显然这几种农药均属伪造登记证号的农药。根据此款规定,可以进行行政处罚。此款中没收违法所得,什么是违法所得?指生产、经营农药的销售收入,也就是农药零售价的收入。在此款中的处罚有三个要点:第一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第二没收违法所得;第三在没收违法所得的基础上,按照销售收入的零售价总额,视其态度好坏,再处以销售总额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这三个罚则是同时进行的。 第四十条规定: 生产、经营产品包装上未附标签、标签残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产品,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一次农药市场检查中,某农药经营户销售的湖北楚虹集团生产的黄姜地无草,登记证号(LS2000637),使用范围为黄姜、油菜、小麦、果树等,经查农药登记公告后,此登记证号是湖北省农用化工实验厂登记的5%精奎禾灵乳油,它的作用范围只有油菜一种,并且登记公告中根本没有湖北楚虹集团这个生产厂家,他盗用了湖北省农用化工实验厂的登记证号,并且扩大了使用范围。按照此款规定,可以进行行政处罚,此种超使用范围的处罚与销售无登记证号的处罚,除在处罚量上有区别外,在自由裁量上也有不同,后者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因这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是同时的意思,在既没收违法所得的同时,还要加处罚款。这两种处罚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要同时进行。“并处”有别于“可以并处”,“可以并处”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执法部门的一种自由裁量权。执法部门根据违法情节的不同,依法可以并处,也可以不处,这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法律上的一种体现。 《湖北省农药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个人经营农药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予以取缔,并处以其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最高额不超过3万元。 未取得《农药经营上岗证》而销售农药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下岗,并处以当事人1000元以下的罚款。 预算调整的原则有哪些 下达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 预算调整的基本条件: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财务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 (1)预算内的调整 对于不影响预算目标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之间的调整,企业可以按照内部授权批准制度执行。鼓励预算执行单位及时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对策,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2)预算外的调整 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企业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预算的调整幅度。 财务管理部门对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稽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预算委员会、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室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 (3)预算调整事项应当遵循的原则: ①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预算目标; ②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 ③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规划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远景设计研究院农业产业规划专家道,建设区域农业商品基地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投入、调控农业的区域结构、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优质高产当前影响村民收入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上:调整农业的市场结构,其背后本质问题则是其农业产业结构 畜牧业生产对西方文化的产生有哪些影响 1、提供大量的食物,人口繁衍加快 2、促进社会分工的产生 3、促进人类对社会环境的改造 4、促进商品交换初级市场的产生. 性别控制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有哪些意义 第一个是家禽的雌雄鉴别,尤其是在产蛋鸡,最好是要雌的,雌的当然是用来生蛋的,这就是它的意义。一般是翻肛或者快慢羽鉴别。 第二个是奶牛的,一般奶牛是通过人工授精怀孕,因此可以用流式细胞仪先分离牛 *** ,让母牛尽可能怀母牛,因为只有母牛可以产奶。。。这就是意义。。。。 其它的貌似应用的不如这俩多。建议你还可以搜一些文献再看看。 望采纳 谢谢 组织结构调整的原则是什么,谢谢! 为了企业职能表现最优化 畜牧业生产中哪些措施与动物体温调节有关 体温调节不外乎就是降温和增温。 先说降温,降温的措施很多,纵向通风、溼帘降温、在地面喷洒水、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更高阶的空调降温,此外,适当减少动物采食,降低热增耗,也是一方面吧。还要减少动物运动。 再说增温,尤其是大风天气或者寒冷天气的增温,首先,控制室内通风,减少温度扩散,其次可以采取暖风机供暖,还有地热等。给动物适当增加营养,以抗击寒冷。 望采纳,谢谢。

中国的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区别

农区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称农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的特点是:①以耗粮型畜牧业为主。家畜种类主要是消耗粮食较多的猪、家禽、役畜和山羊等,饲料来源是农产品、饲料粮、秸秆和野草、野菜等,并利用山坡和零星草地放牧。②兼用型畜牧业比较发达,如乳役兼用或肉役兼用的养牛业、养马业和养驴业等。③以舍饲为主。除了在农作物收获后进行短期茬地放牧外,其余时间均在畜舍内进行人工饲养。④饲料费用占的比重比较高,一般占畜牧费的65%以上。能充分实现农牧结合,经营管理较为细致,生产水平较高。经营方式主要是农家副业,还有国营牧场和畜牧专业户。目前农区畜牧业仍是中国畜牧业的主要部分。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称牧区畜牧业。家畜主要是草食动物。经营管理粗放,农牧结合不密切,饲草供应季节性波动大,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家畜生产力低而不均衡。中国的牧区位于北部和西部边疆,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区,共有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0%以上,牧畜头数占全国牲畜总头数的22%。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天然草场;重点进行草原建设和其他建设,如开发水源,贮草备料,改善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生产,如羔羊当年屠宰,肉牛早期育肥屠宰,扬夏饱秋肥之长,避冬瘦春乏之短;农林牧结合发展;以及采取适用技术,加速技术改造等。

农场畜牧业生产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团党委*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推进我团"强牧"战略的实施,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实现"以质强牧、以效强牧"的奋斗目标。根据团《生产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第十三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团畜牧业生产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防疫统筹,统一品种改良,统一免疫标识,统一草场有偿使用和规划管理,统一实用技术推广和应用。 第三条:团属基层单位的连长、厂长(经理)、社区主任是本单位畜牧业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规划本单位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与第一责任人的政绩和工资挂钩,其考核分占物质文明考核的30%。 第四条:全民牧业棚圈设施等生产资料实行作价归户。 第五条:认真执行《动物防疫法》,强化全团动物防疫工作,实施防疫统筹制度。 1、依据《农九师动物防疫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一六五团动物疫病流行动态,确定动物防疫项目如下: 牛:口蹄疫(2次/年)、布病、出败、气肿疽防疫。 羊:口蹄疫、布病、羊痘、三联四防苗、疥癣(药浴)(2次/年)、绦虫病防疫。 猪:口蹄疫(2次/年)、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防疫。 2、兽医站负责全团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并且负责社区的动物防疫和全团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 3、连队的兽医技术人员,在团兽医站的监督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的动物防疫技术服务及畜牧兽医业务工作。由连队按单位业务人员管理。 4、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13、14、15号令精神,对出售活畜实行报检制。检疫人员对出售的活畜实施产地检疫,并佩带动物免疫标识,出据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如养殖户不进行报检和出售无免疫标识的活畜,按照《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条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处以200-500元的罚款,对于抗拒执行的交司法部门处理。 5、养殖户从团外购进的牲畜,必须到单位兽医技术人员处登录台帐,参加团实施的防疫统筹,并向兽医技术人员出示免、检疫证明。若无证明的`,必须报检;如养殖户不进行报检,按照《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条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处以200-500元的罚款,对于抗拒执行的交司法部门处理。 6、各类疫苗,药浴和驱虫药品必须由团兽医站统一采供,单位兽医从兽医站领取。对无视《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私自购买者,一旦发现,全部没收、销毁,并严肃查处;造成疫情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7、团对兽医站按在编人员核定工资,实行定额补贴、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8、实行畜禽防疫建档立卡制度,保证养殖户一户一卡,建卡率达到100%,兽医站负责对《动物防疫卡》的发放、使用和规范工作;兽医防疫人员要认真做好防疫卡的填写、登记工作,本着谁管辖、谁填写、谁负责的原则妥善保管。 9、防疫统筹费的收取标准为:牛6元/头,羊6元/只,猪5元/头。 10、各单位牲畜台帐、报表由单位兽医技术人员负责填报。每月15日前及时准确向团畜牧科上报《畜禽异动情况统计表》。 第六条: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挥一六五团品种资源优势,促进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畜牧业转变。 1、育种站负责全团牲畜品种改良的技术指导、人工授精员的培训和优良种畜的供应工作;并按《种畜禽管理条例》加强种畜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种畜的档案和种畜饲养管理制度。 2、农牧连队负责规划和组织本单位的牲畜品种改良工作,选拔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职工参加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并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人工授精站(点)。 3、牛品种改良开始时间为5月中旬,羊品种改良开始时间为7月上旬。各单位年初应做出规划,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及时与团育种站取得联系,以便育种站做好培训和指导计划,适时开展工作。 4、牛羊品种改良收费标准:牛品改费50元/头;羊品改费5元/只。 5、品改费单位收取后,除支付育种站技术培训费和指导费外,单位留用。 6、团对育种站按管理人员、饲养人员和种畜数量核定费用,实行定额补贴、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7、种畜的防疫由兽医站负责实施,并认真填写、登记《动物防疫卡》。 第七条:严格执行《草原法》,坚持对草原实行有偿使用和"两权一制"改革,实行长期固定租赁经营,并签订使用、建设、保护合同,核发草场使用证。按照"轮牧、轮休、封育、补播、灌溉、施肥"的建设方针,坚持"谁建设谁使用,谁使用谁管理,谁管理谁保护,谁保护谁维修"的原则,实现"建、用、管、修"与"责、权、利"的统一,将草原开发、建设、利用和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1、草场承包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团承包到连队(社区),连队租赁承包到户。并由连队与草场承包户签订租赁承包合同和草场防火责任书,收缴草场承包费和防火押金。草原站根据单位承报的草场承包费收缴情况,核发和审验《草场使用证》。 2、草场租赁承包合同的有效期,随《草场使用证》核发、审检年限变动。无《草场使用证》的合同,为无效合同;未审验的《草场使用证》,为无效《草场使用证》。 3、欠交草场承包费者,必须结清欠款,由所在单位出据票据证明后,方可申请《草场使用证》的审验;否则,单位有权将其所占用的草场收回,进行竞价租赁。 4、共同放牧草场逐步纳入"两权一制"改革,实行联户固定租赁经营。 5、草场承包费的征收标准为:放牧草场0.8元/亩,割草场5元/亩。 6、团鼓励养殖户进入南山夏牧场和巴依木札以东夏牧场放牧,并免去夏牧场的使用费。   7、宜林河滩草地的使用与承包,按植树造林有关政策执行。 第八条:对草场新建的公共设施(如:围栏等),由草场所在区域的连队管理。连队按谁使用、谁保护、谁维修的原则,进行租赁承包经营,使用者与所在单位签订管护合同,凡损坏者由承包户自行维修,费用自理。 第九条: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变。 1、各单位要抓好饲草粉碎加工工作,做到长草短喂,短草精喂。各养殖户收贮的苜蓿、秸杆,必须全部粉碎,以防火灾发生,确保合理利用饲草。单位草垛实施联保,如发生草垛失火,损失由全连养殖户共同承担。 2、农牧连队选择1-2户棚舍条件好、饲草料贮备充足、职工科技应用意识强的养羊户,参加全年舍饲试验和绵羊高频繁育、双羔素等技术应用。为单位提高养殖科技含量作出示范,促进全团畜牧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开展。 第十条:鼓励职工个人引进大型现代化畜牧机械。对购进成套大型牧业机械的职工,团将给予一定的补贴。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解释权属团。 [1] 在百度搜索:农场畜牧业生产管理办法

农耕区畜牧业和牧区畜牧业有什么不同?

农耕区的畜牧业主要是圈养属于比较密集型的 牧区的畜牧业属于放养比较粗放型

中国的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区别

牧区畜牧业:以放牧为主,过的是游牧的生活,以野草为主;牛羊马都可以。农耕区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牛羊都适合

畜牧业和农牧业的区别?农牧生产具体包括什么?

有区别。畜牧业指的是畜禽养殖,农牧生产除了包括畜禽养殖之外,还包括种植业。

农场畜牧业生产管理办法

农场畜牧业生产管理办法 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团党委*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推进我团"强牧"战略的实施,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实现"以质强牧、以效强牧"的奋斗目标。根据团《生产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十三条制定本办法。 二条:全团畜牧业生产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防疫统筹,统一品种改良,统一免疫标识,统一草场有偿使用和规划管理,统一实用技术推广和应用。 三条:团属基层单位的连长、厂长(经理)、社区主任是本单位畜牧业生产的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规划本单位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与一责任人的政绩和工资挂钩,其考核分占物质文明考核的%。 四条:全民牧业棚圈设施等生产资料实行作价归户。 五条:认真执行《动物防疫法》,强化全团动物防疫工作,实施防疫统筹制度。 、依据《农九师动物防疫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一六五团动物疫病流行动态,确定动物防疫项目如下: 牛:口蹄疫(次/)、布病、出败、气肿疽防疫。 羊:口蹄疫、布病、羊痘、三联四防苗、疥癣(药浴) (次/)、绦虫病防疫。 猪:口蹄疫(次/)、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防疫。 、兽医站负责全团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并且负责社区的动物防疫和全团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 、连队的兽医技术人员,在团兽医站的监督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的动物防疫技术服务及畜牧兽医业务工作。由连队按单位业务人员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号令精神,对出售活畜实行报检制。检疫人员对出售的活畜实施产地检疫,并佩带动物免疫标识,出据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如养殖户不进行报检和出售无免疫标识的活畜,按照《动物防疫法》四十六条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二十三条之规定,处以-元的罚款,对于抗拒执行的交司法部门处理。 、养殖户从团外购进的牲畜,必须到单位兽医技术人员处登录台帐,参加团实施的防疫统筹,并向兽医技术人员出示免、检疫证明。若无证明的,必须报检;如养殖户不进行报检,按照《动物防疫法》四十六条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二十三条之规定,处以-元的罚款,对于抗拒执行的交司法部门处理。 、各类疫苗,药浴和驱虫药品必须由团兽医站统一采供,单位兽医从兽医站领取。对无视《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私自购买者,一旦发现,全部没收、销毁,并严肃查处;造成疫情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团对兽医站按在编人员核定工资,实行定额补贴、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实行畜禽防疫建档立卡制度,保证养殖户一户一卡,建卡率达到%,兽医站负责对《动物防疫卡》的发放、使用和规范工作;兽医防疫人员要认真做好防疫卡的填写、登记工作,本着谁管辖、谁填写、谁负责的原则妥善保管。 、防疫统筹费的收取标准为:牛元/头,羊元/只,猪元/头。 、各单位牲畜台帐、报表由单位兽医技术人员负责填报。每月15日前及时准确向团畜牧科上报《畜禽异动情况统计表》 。 六条: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挥一六五团品种资源优势,促进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畜牧业转变。 、育种站负责全团牲畜品种改良的技术指导、人工授精员的培训和优良种畜的供应工作;并按《种畜禽管理条例》加强种畜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种畜的档案和种畜饲养管理制度。 、农牧连队负责规划和组织本单位的牲畜品种改良工作,选拔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职工参加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并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人工授精站(点)。 、牛品种改良开始时间为月中旬,羊品种改良开始时间为月上旬。各单位初应做出规划,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及时与团育种站取得联系,以便育种站做好培训和指导计划,适时开展工作。 、牛羊品种改良收费标准:牛品改费元/头;羊品改费元/只。 、品改费单位收取后,除支付育种站技术培训费和指导费外,单位留用。 、团对育种站按管理人员、饲养人员和种畜数量核定费用,实行定额补贴、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种畜的防疫由兽医站负责实施,并认真填写、登记《动物防疫卡》。 七条:严格执行《草原法》,坚持对草原实行有偿使用和"两权一制"改革,实行长期固定租赁经营,并签订使用、建设、保护合同,核发草场使用证。按照"轮牧、轮休、封育、播、灌溉、施肥"的建设方针,坚持"谁建设谁使用,谁使用谁管理,谁管理谁保护,谁保护谁维修"的原则,实现"建、用、管、修"与"责、权、利"的统一,将草原开发、建设、利用和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草场承包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团承包到连队(社区),连队租赁承包到户。并由连队与草场承包户签订租赁承包合同和草场防火责任书,收缴草场承包费和防火押金。草原站根据单位承报的草场承包费收缴情况,核发和审验《草场使用证》。 、草场租赁承包合同的有效期,随《草场使用证》核发、审检限变动。无《草场使用证》的合同,为无效合同;未审验的《草场使用证》,为无效《草场使用证》。 、欠交草场承包费者,必须结清欠款,由所在单位出据票据证明后,方可申请《草场使用证》的审验;否则,单位有权将其所占用的草场收回,进行竞价租赁。 、同放牧草场逐步纳入"两权一制"改革,实行联户固定租赁经营。 、草场承包费的征收标准为:放牧草场.8元/亩,割草场元/亩。 、团鼓励养殖户进入南山夏牧场和巴依木札以东夏牧场放牧,并免去夏牧场的使用费。   、宜林河滩草地的使用与承包,按植树造林有关政策执行。 八条:对草场新建的公设施(如:围栏等),由草场所在区域的连队管理。连队按谁使用、谁保护、谁维修的原则,进行租赁承包经营,使用者与所在单位签订管护合同,凡损坏者由承包户自行维修,费用自理。 九条: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变。 、各单位要抓好饲草粉碎加工工作,做到长草短喂,短草精喂。各养殖户收贮的苜蓿、秸杆,必须全部粉碎,以防火灾发生,确保合理利用饲草。单位草垛实施联保,如发生草垛失火,损失由全连养殖户同承担。 、农牧连队选择-户棚舍条件好、饲草料贮备充足、职工科技应用意识强的养羊户,参加全舍饲试验和绵羊高频繁育、双羔素等技术应用。为单位提高养殖科技含量作出示范,促进全团畜牧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开展。 十条:鼓励职工个人引进大型现代化畜牧机械。对购进成套大型牧业机械的职工,团将给予一定的补贴。 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解释权属团。 1 2 3 4

草原狼对畜牧业有很大影响,过去人们见狼就打,可现在牧民却积极保护狼,这是什么原因?

就像世上只有女人了,在漂亮又有什么用呀 你认为呢```到时`你又能给谁 世界有狼的世界才是精采的世界`

西亚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______农业

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西亚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故答案为:灌溉.

农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有什么区别?

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农业的两个主要分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种植业主要生产植物产品,如谷物、水果、蔬菜和棉花等,而畜牧业则主要生产动物产品,如肉类、乳制品、皮革和毛皮等。以下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一些关键区别:生产方式种植业采用种植方式生产植物产品,而畜牧业则通过饲养动物生产动物产品。土地使用种植业需要大量的土地来种植植物,并且通常会耗费大量的水资源。畜牧业不需要太多的土地来饲养动物,但需要足够的草原或饲料来提供动物的食物。技术需求种植业通常需要更多的技术和劳动力来管理和维护作物。与此相比,畜牧业可能需要更多的技术和劳动力来饲养和管理动物。产品类型种植业主要生产植物产品,如粮食、蔬菜和水果等。畜牧业则主要生产动物产品,如肉类、乳制品和皮革等。营养成分由于生产不同的产品,种植业和畜牧业在提供营养方面也有所不同。种植业生产的作物通常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畜牧业生产的动物产品则通常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总体而言,种植业和畜牧业都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和其他产品。

什么是畜牧业

触目也是养殖动物的产业

畜牧业?林牧业?乳畜?灌溉农业?

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以产乳为主要用途的家畜。如乳牛﹑乳用山羊等。一般乳房发育良好,产乳量高,泌乳期长。 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①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畜牧业的正确读音?

XU(四声)牧业

苹果的畜牧业是什么意思

苹果畜牧业意思是利用苹果渣畜养动物。利用苹果渣对扩大了饲料资源,主要用于喂牛。苹果年产量约4000万吨,其中20%~30%用于果汁加工,年产苹果渣200多万吨。苹果渣富含维生素、果酸和果糖等,可以利用,饲喂肉牛效果较好。但是,由于果渣含水量大(80%以上)饲喂效果极好。畜牧业指的是人们利用那些已经成功被驯化的动物(比如牛、羊、马)或者是野生动物(比如水獭、鹌鹑、护理、鹿、麝)的生理机能,经过人工饲养繁育后,最终获得肉、蛋、奶、皮毛、蚕丝、药材等相关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是农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和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同时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与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畜牧业的重要性:牛、马、驴等牲畜可以为农业以及交通运输业提供畜力。通过畜产品出口,可以换取外汇。可以提供肉、蛋、奶等高蛋白质食品,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还能增强人们的体质。羊毛、皮张、兽骨、肠衣、山羊绒、羽毛等相关畜产品可以为轻纺工业、化工业、制药业等相关行业提供生产原料。在养殖牲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关动力机械、牲畜饲养放牧设备以及畜产品加工机械等机器,为重工业提供了一定市场。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饲喂粮食消耗量较大的牲畜,比如说猪、家禽、役畜和山羊等。食物以棉子饼、豆粕、谷壳、麦麸、山芋、秸秆、野草、野菜为主,同时还会利用附近的山坡以及草地进行放牧。以舍饲为主,只有在农作物收获后才进行短期茬地放牧。养殖成本中,饲料的占比较大,一般在65%以上。

牧区畜牧业于农区畜牧业的区别

么么,,,

农牧业和畜牧业区别

农区畜牧业  农区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称农区畜牧业。改良育肥牛  农区畜牧业的特点是:  ①以耗粮型副产品畜牧业为主。家畜种类主要是消耗粮食较多的猪、家禽、役畜和山羊等,饲料来源是棉子饼、豆粕、谷壳、麦麸、山芋等农业付产品、饲料陈年粮、秸秆和野草、野菜等,并利用山坡和零星草地放牧。  ②兼用型畜牧业比较发达,如乳役兼用或肉役兼用的养牛业、养马业和养驴业等。  ③以舍饲为主。除了在农作物收获后进行短期茬地放牧外,其余时间均在畜舍内进行人工饲养。  ④饲料费用占的比重比较高,一般占畜牧费的65%以上。能充分实现农牧结合,经营管理较为细致,生产水平较高。经营方式主要是农家副业,还有国营牧场和畜牧专业户。目前农区畜牧业仍是中国畜牧业的主要部分。  编辑本段牧区畜牧业  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称牧区畜牧业。家畜主要是草食动物。经营管理粗放,农牧结合不密切,饲草供应季节性波动大,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家畜生产力低而不均衡。中国的牧区位于北部和西部边疆,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区,共有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0%以上,牧畜头数占全国牲畜总头数的22%。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天然草场;重点进行草原建设和其他建设,如开发水源,贮草备料,改善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生产,如羔羊当年屠宰,肉牛早期育肥屠宰,扬夏饱秋肥之长,避冬瘦春乏之短;农林牧结合发展;以及采取适用技术,加速技术改造等。

畜牧业与大牧场放牧业有何区别?

一个是粗放型的,一个是集约型的

牧业和畜牧业是不是一个意思?

牧业一般指养殖和野生动物,人为的处理他们的自身的价值,和非自然环境的生物链。畜牧业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畜牧业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和鹿、貂、水獭、麝等野生经济动物驯养业。它不但为纺织、油脂、食品、制药等工业提供原料,也为人民生活提供肉、乳、蛋、禽等丰富食品,为农业提供役畜和粪肥。故搞好畜牧业生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物资,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自然条件适宜,即光、热、水、土适合各类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草场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类型较多;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潜力很大,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广大农民具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等。畜牧业的类型很多,其中按饲料种类、畜种构成、经营方式,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①提供肉、奶、蛋类等动物性食品。②为工业提供羊毛、山羊绒、皮、鬃、兽骨、肠衣等原料。③通过畜产品出口取得外汇。④促进畜牧业投入品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机会。⑤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机肥料。⑥增加农民收入。⑦为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畜力。⑧促进广大牧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畜牧业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表现为农作物生产的副业,即所谓“后院畜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在某些部门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例如:蛋鸡业、肉鸡业、奶牛业、肉牛业、养猪业等。中国的畜牧业在经历了40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按当年价格计算已达到26.6%。随着相对独立的畜牧业产业的出现,又开始分化出一个强大的工业部门,这就是为畜牧业及生产服务的各种畜牧业投入工业,包括:机器、设备、兽药、配合饲料等的生产,以及各种畜牧业产品的加工业,如肉类加工业、奶品加工业等。因此,广义的畜牧业还常常包括为其服务的农工联合企业,如各种种畜禽公司、牧工商联合公司、配合饲料公司等。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无论国土面积大小和人口密度如何,畜牧业都很发达,除日本外,畜牧业产值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如美国为60%,英国70%,北欧一些国家80%-90%。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畜牧生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的人均产量或产值,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途径包括:因地制宜地调整畜牧业结构,开辟饲料来源,改良畜种,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疾病,提高单位家畜的生产力;同时增殖家畜数量。农区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称农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的特点是:①以耗粮型畜牧业为主。家畜种类主要是消耗粮食较多的猪、家禽、役畜和山羊等,饲料来源是农产品、饲料粮、秸秆和野草、野菜等,并利用山坡和零星草地放牧。②兼用型畜牧业比较发达,如乳役兼用或肉役兼用的养牛业、养马业和养驴业等。③以舍饲为主。除了在农作物收获后进行短期茬地放牧外,其余时间均在畜舍内进行人工饲养。④饲料费用占的比重比较高,一般占畜牧费的65%以上。能充分实现农牧结合,经营管理较为细致,生产水平较高。经营方式主要是农家副业,还有国营牧场和畜牧专业户。目前农区畜牧业仍是中国畜牧业的主要部分。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称牧区畜牧业。家畜主要是草食动物。经营管理粗放,农牧结合不密切,饲草供应季节性波动大,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家畜生产力低而不均衡。中国的牧区位于北部和西部边疆,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区,共有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0%以上,牧畜头数占全国牲畜总头数的22%。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天然草场;重点进行草原建设和其他建设,如开发水源,贮草备料,改善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生产,如羔羊当年屠宰,肉牛早期育肥屠宰,扬夏饱秋肥之长,避冬瘦春乏之短;农林牧结合发展;以及采取适用技术,加速技术改造等。利用草地直接放牧牲畜,或将草地作为饲草刈割地以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即草地畜牧业。中国草地从植物群落着生的性质,可以分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三类;从草地的分布情况,可以分为北方草场和南方草山草坡两类。中国草地畜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草地资源退化,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除经营方式不够先进外,也与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关。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途径是:①改良草地。②有条件的地方扩大人工种草。③建设牲畜棚圈。④加强服务体系建设。⑤改革不合理的流通体制。依据畜牧业区划的分区原则与指标,在充分考虑饲料资源、自然环境、饲养技术和社会需要以及民族习惯与生产特点等的地区差异的基础上,中国畜牧业划分为七个畜牧业地域类型区,即青藏高原区,蒙新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区,东北区,黄淮海区,东海区;并分区概述畜牧业资源、畜牧业发展条件和主要问题,提出各区畜牧业发展方向及其主要措施。

我国牧业可分为什么畜牧业和什么畜牧业?

我国畜牧业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提起畜牧业,一般只联想到天然草场上的畜牧业,容易忽略农耕区畜牧业。殊不知,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的却是农耕区畜牧业,它是我国城乡人民食用肉、奶、蛋的主要来源。因此,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至少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畜牧业和牧业的区别

无区别。畜牧业简称牧业。但畜牧业的养殖范畴却有变化。最早的原始畜牧业是仅包含放牧饲养的家畜.所以叫畜牧业。主要是马牛羊驼等。家畜是由野生动物经驯养和驯化(使其失去野性称驯化)两个阶段而变为家畜的。现代的畜牧业,则包括了陆地上所有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了(主要是野生经济动物)。所以现在学校的畜牧专业都改为动物科技专业了。也有人提出畜牧业还包括水产养殖业,但未得到认同。

急需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论文

关于微生物肥料推广应用探讨 论文关键词微生物肥料 种类 应用现状  论文摘要:简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功效,介绍了我国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提出了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剂,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产生过程中,制剂中的活微生物发挥着关键作用。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空气中的惰性氮素转化为作物可直接吸收的离子态氮素,将土壤中难溶的无机物变成可溶性的无机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含量;将作物不能从土壤中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化成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质,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改善作物营养条件,抑制病原菌的活动,增强作物抗病和抗旱能力;土壤中大量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有机质转化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目前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应用的注意问题。      1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功效      1.1种类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细菌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解磷、解钾菌肥)、放线菌肥料(抗生菌肥料)、真菌类肥料(菌根真菌、霉菌肥料,酵母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复合菌剂肥料(酵素菌肥)等。从形态上分:有液体的,主要用于拌种、叶面喷施;有固体颗粒的,用于基施或追施。从成分上分:有纯微生物制剂、微生物与有机肥复合产品、微生物与有机无机肥复合产品。   1.2功效   微生物肥料种类的不同,其功效也不同。如根瘤菌剂、固氮菌剂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用于豆科作物有效,而对禾本科作物无效。解磷解钾菌肥的作用是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钾养分的溶解释放,供作物吸收。菌根菌剂可以刺激作物生长、促进养分吸收。有的菌剂能加速作物秸秆的腐熟和促进有机废物发酵分解。微生物肥料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其提供的能固氮、解磷、解钾等有益微生物,能在植物根际生长、繁殖,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功效。   (1)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固定转化空气中不能利用的分子态氮为化合态氮,解析土壤中不能利用的化合态磷、钾为可利用态的磷、钾,并可解析土壤中的10多种中、微量元素。   (2)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吲哚酸等植物激素,促进作物生长,调控作物代谢,按遗传密码建造优质产品。   (3)通过有益微生物在根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粘多糖,与植物分泌的黏液及矿物胶体、有机胶体相结合,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增进土壤蓄肥、保水能力。质量好的微生物肥料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改良土壤结构,改善作物产品品质和提高作物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因此,微生物肥料的施用要根据其功效合理施用。      2应用现状      国内外微生物的研究应用都是从在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我国从国外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制剂以来,先后推广使用“5406”抗生菌肥料、固氮绿藻肥料、VA菌根以及作为拌种剂的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广应用的有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物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作基肥使用。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已跻身世界先进行业,所用菌种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单一菌种肥料外,多菌种和多功能之间的复合以及菌剂与有机和无机物料混合的生物肥料应用越来越广泛。施用微生物肥料作为一项新的农业措施用于拌种、作物沾根、叶面喷施、秸秆腐熟和堆肥发酵等方面,在改善作物品质、提供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长期、大量、广泛使用化肥,造成单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消耗了大量能源,加剧了环境污染。我国每年使用化肥造成的浪费达100万吨,约合5亿多元。此外,化肥施用量大的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而使用微生物肥料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生产成本。因此,利用微生物技术开发、生产高效优质的微生物肥料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需要,符合农业持续发展战略。 3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截止目前,已获得国家批准登记的微生物肥料只有100多种,实际生产的厂家已超过2 000家,所以市场上销售的微生物肥料良莠不齐,广大消费者很难判断优劣,在推广应用中的确有很多微生物肥料增产增收效果不佳,为了维护微生物肥料的声誉,确保其使用效果,建议微生物肥料消费者在推广应用时注意以下问题。   (1)没有获得国家登记证的微生物肥料不能推广。国家规定微生物肥料必须经农业部指定单位检验和正规田间试验,充分证明其效益、无毒、无害后由农业部批准登记,而且先发给临时登记证,经3年实际应用检验可靠后再发给正式登记证。正式登记证有效期只有5年。因此,没有获得国家登记证的微生物肥料,质量可能有问题,不要大面积推广使用。   (2)有效活菌数达不到标准的微生物肥料不要使用。国家规定微生物肥料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个/g,大肥有效活菌数≥2 000万个/g,而且应该有40%的富余。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说明质量达不到要求。   (3)存放时间超过有效期的微生物肥料不宜使用。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微生物肥料的有效菌成活时间超过1年的不多,所以必须在有效期内尽快使用,越早越好,过期的微生物肥料效果肯定有影响。   (4)存放条件和使用方法须严格按规定办。微生物肥料中很多有效活菌不耐高低温和强光照射,不耐强酸碱,不能与某些化肥和杀菌剂混合,所以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必须按产品说明书进行科学保存和使用。      4参考文献      [1] 刘明芳,黄树君.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展望[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1,26(1):19-21.   [2] 葛诚,吴薇.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问题[J].中国农学通报,1994,10(3):24-28.   [3] 吴薇,葛诚.微生物肥料的质量与生产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1995(11):21.

畜牧业都包括什么?畜牧业对人类进步发展有什么帮助?

非个人规划代发代发的风格很疼日式风格惹人烦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有气候适宜、科技水平较高、土地资源丰富等。1、气候适宜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由于这些地方常年受到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适宜牧草生长。2、科技水平较高欧洲西部的耕地和劳动力不足,因此政府对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和生物技术比较重视,从而大力发展相关科技。3、土地资源丰富欧洲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地区的草原、山地和河谷地带都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这些地区的草地和草原可以提供充足的饲料,而山地和河谷地带则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水源。欧洲西部畜牧业的发展欧洲西部畜牧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世纪,欧洲的畜牧业主要是以放牧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采用圈养的方式来饲养家畜。在19世纪末期,欧洲的畜牧业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机器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到了20世纪初,欧洲的畜牧业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欧洲西部的畜牧业发展得比较早,从事畜牧业的农民还种植谷类作物及牧草,在这里,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足见他们对牧草的珍视和对畜牧业的重视。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一直都非常发达,大大的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有关农村畜牧业?

  畜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畜牧业机械化的进展路径探析   畜牧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机械化程度 *** 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截至2011年底,全市拥有农业机械5143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037台、小型拖拉机10072台、手扶拖拉机570台;配套农具30425台件,其中大型青贮铡草机130台、小型铡草机5700台、小型饲料粉碎机4200台、包膜机25台、打捆机20台。在草畜业发展过程中,除了牧草的种植、植保、收割、粉碎、加工已经能使用机械或者半机械以外,打捆、压块、包膜深加工等环节基本为空白。即使是专供饲养草畜的揉草机、揉丝机,在大型养殖厂都已配置,但使用效果也很不理想;而多数小型养殖厂或家庭作坊式养殖户都没有配置。再加上技术服务、市场引导、组织执行和分散经营等环境滞后,必然成为制约全市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影响畜牧产业化发展的程序。   2技术质量和服务体系落后   大同市畜牧业机械化水平与国内其他牧草机械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大同市畜牧养殖业还是以个体养殖户为主,而多数小型养殖厂或个体养殖户由于资金有限,购买的牧草机械还是选择便宜的,而便宜的牧草机械多数还存在产品质量低、使用故障多、可靠性差等问题。由于畜牧业机械化产品品种单一不全,各作业工序间机具与动力配套性差,导致机具使用效率不高,其中能一次性完成割草、搂草、打捆工作程式的大型成套进口割草机在大同市几乎还是空白。由于推广普及工作不到位,大同市处于个体养殖户占多数的畜牧发展格局,对畜牧机械的需求相对较弱,再加上国内多数畜牧机械生产厂家产品的推广应用没有畅通的输出渠道,销售出去的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也没有及时的使用者资讯反馈,从而造成供给与需求相互脱节。   解决大同市畜牧业机械化作业问题的对策   1建立晋北畜牧业机械化大市场及展示中心   在畜牧机械、养殖较集中,交通便利的铁路沿线的大县建立大市场和展示中心,围绕生态畜牧经济区草畜产业,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有选择地引进先进、实用、经济和适合大同实际情况的畜牧业生产加工机械,并积极向养殖户推荐优质作品,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完善产品的功能。避免盲目引进机械,减少养殖户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大市场和展示中心要通过全方位服务,成为大同市畜牧业机械供应的主渠道,促进畜牧业生产过程的升级和进步,提高畜牧机械化水平。   2建立专业化、资讯化和畜牧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   畜牧业机械化服务要在完善市场体系的大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畜牧业机械化市场体系应包括配套的牧草种植、收割、加工机械,熟练的操作维修队伍,分布合理的畜牧业机械化作业经纪人队伍,市场调节的收费价格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统一的服务规程、统一的作业标准、统一的收费价格,为畜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机械化技术服务,发挥好技术服务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畜牧种植和养殖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提高全市畜牧业的整体水平。   3建立畜牧机械装置定点维修和配件供应基地   为了发展畜牧业机械,可以通过联营、加盟经营、股份合作、代理商等多种形式,在县区农机销售企业和修造企业中,经过严格考察、核定,建立定点维修、保养和零配件供应基地;应遵循“方便、经济、快捷”的原则,为畜牧业机械作业者提供有效的保障,促进畜牧业机械化的大发展。   总之,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大同市的畜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畜牧业的机械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同市畜牧业机械化的大发展,要建立在农机部门和畜牧部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引进国外国内先进的畜牧业机械和饲草机械,结合本地实际,广泛使用,促进大同市畜牧业发展,真正步入高效、快速、发展的轨道。   范文二:畜牧业职教职业素质观分析   1畜牧业生产特点   1.1生产的综合性   畜牧业生产由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体系和疾病防治、繁育、产品加工、销售的服务体系构成。各部分有机联络、密切结合,共同形成综合性特点。   1.2产品的安全性   畜牧业生产的乳、肉、蛋等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安全,或成为营养品,或成为危害品。   1.3产业的艰苦性   畜牧业养殖生产是活的畜禽类,必需按时遵守生产操作规程,坚守岗位、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具备抵御风险、抗挫折能力。   1.4服务的能动性   畜牧兽医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主要是养殖场、养殖户,服务人员直接面对广大业主,必需主动、热情、诚信服务,充分发挥和展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1.5产业的复合性   畜牧业包含以养殖为主的第一产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服务于养殖、加工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它们彼此间相连相通。   2职业专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专业素质是学生在产业职业工作中的生存能力。在校内或到企业与生产过程结合的教学,采取专案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职业专业素质。畜牧兽医生产具有程式性、综合性、安全性等特点。在严格遵守畜牧兽医生产操作规程和法规的前提下,既注意培养学生动作技能,即通过初步掌握、达到操作标准,规范、熟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培养以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分析、思考、判断、独立工作能力,培养自我发展能力;既注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还要注重学生了解掌握操作过程中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即使学生不仅会操作,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既注意参加生产过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了解、分析、预测市场的生产、销售、管理等能力,以及进行环保、生态牧业教育;既注意让学生掌握现在岗位生产技术,还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增强适应能力。   3职业道德的养成   职业道德素质是学生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主要是产业职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协作、诚信品质、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有意识的融入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例如:让学生分辩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合格、伪劣的饲料、饲料新增剂和兽药,随意排放畜禽粪尿等见利忘义行为。为人民生命及牧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与损失,进行信誉、诚信和生态道德、生态法规教育,进行在实习实训中随意丢弃废液是不科学、不道德教育。正确科学的认识与面对畜牧兽医行业的生产条件艰苦、脏、累,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灌输和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磨炼,树立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良好品质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4心理素质的养成   职业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学生在从事产业职业活动的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实习实训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障碍。例如,许多学生缺乏从事畜牧兽医生产的心理准备,对畜禽产生的胆怯、恐惧心理,不敢动手,畏首畏尾,不愿动手,躲、逃、袖手旁观心理;不按规程操作,盲干乱做,急于求成的急燥心理;实践初期自卑,后期自满心理;在实践或人际交往过程中受到挫折,甚至失败,无承受能力心理。在教育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和不同个体,有针对性有意识进行调整心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充分阐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师”即教育工作者;“领”即组织、资讯、引导、检查、评估;“门”即产业之门、行业之门、职业之门、岗位之门、综合素质之门;“个人”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与行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树立产业意识、职业意识、专业意识、责任意识,特别是诚信意识,做到以身作则,踏实践行。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服务于畜牧业生产为宗旨,以学生就业岗位为导向,树立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观与评价观,对提高高职学生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浅思】 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转暖、人口较快增长、人为破坏和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度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仍在加大,草产量不断下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在生态保护中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解决好我区“三牧”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制约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草原生态退化沙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牧区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直接影响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促进草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矛盾中,探寻草原畜牧业发展途径,把握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关系我区草原牧区经济和生活、食物安全、边疆和谐稳定的重要研究和实践命题。   一、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草原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方向   内蒙古是草原畜牧业大区,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4%,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居我国五大草原之首。其中:33个牧业旗县和21个半牧业旗县天然草原面积10.87亿亩,约占全区草原总面积的82.34%。我区草原资源丰富,草场类型多样,自东向西绵延4000多公里,依次分布着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类五大类地带性草原。草地饲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饲用植物793种,约占全区植物总数的36.59%,全区草地资源年生物总储量约680.8亿公斤,其中可食干草总储量约408.5亿公斤。我区也是畜种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在提供高档畜产品和支援区内外畜种等方面均发挥着重大作用。草原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牧区同时又是维护边疆安宁的重要防线。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草原畜牧业自身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草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的需求。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将草原生态建设与畜牧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按照生态环境与牧区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系统内物种协调共生,物质高效循环,能量有效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度经营,规范化生产,无害化利用,以实现畜牧业优质高效低耗发展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要素分析   草原畜牧业可以看作是一个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其功能优劣,是否实现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草原生态环境是否得以改善,草原牧区水、土、草、畜等资源利用效率如何,农牧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等。当前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消除,“三牧问题”与生态问题严峻。   (一)牧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导致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内蒙古牧区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是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区之一,草原生态十分脆弱。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对草原畜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牧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加之超载过牧、滥垦、滥伐,导致草原压力越来越大,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草原不堪重负,使我区草原草种生长质和量发生变化,牧草单产平均减少了50%~60%,导致草地生态功能失衡,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草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牧草种类减少,覆盖度降低,草原沙化加快,生产能力下降。据统计,全区草原年均退化1.67万平方公里,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近7亿亩,“三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高达53%,现有的可利用草场面积比1947年减少了约600万公顷;大针茅草原已经被更耐干旱及耐牧性强的克氏针茅和冷蒿草原所替代;多年生优质牧草已经被一年生牧草所代替;冬季气温的升高使草原蝗虫和鼠害的发生面积呈增加趋势。   (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成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大瓶颈   基础设施是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内蒙古草原畜牧业棚圈、人工草地以及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全区牧区旗县畜棚面积仅6368.3万平方米,与牲畜存栏1.1亿只羊单位、畜均0.8平方米畜棚要求相差2431.7万平方米,缺口达到38.2%,而现有畜棚约1/3需要加固或新建;饲草料生产和加工机具缺乏,生产效率较低;饲草料基地不足,加之运距较远,外购饲草料成本高昂,很难解决休牧和冬季补饲问题,抗灾减灾能力较弱,部分牲畜还没有结束爬冰卧雪的历史;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5%左右,灌溉饲草料地面积占草原可利用面积的0.4%。每年提供的饲草料按畜均计算,每个羊单位仅有0.08亩饲草料地,实际解决饲草的牧户占总牧户的六分之一,灌溉饲草料地中节水率仅为三分之一。   (三)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总水平滞后导致牧民增收困难   我区草原畜牧业仍未摆脱传统落后的靠天养畜的生产经营方式,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与农区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不同,多数牧民由于受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影响,居住分散、相互隔绝、与外界之间少有联系的生活方式、劳动技能单一的局限,一般只从事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2009年,牧民从事畜牧业的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高达72.4%,占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达84%,除畜牧业收入外,牧民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来源。随着生产生活资料成本上涨,牧民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支出增加,加之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变化给牧民收入造成的直接冲击很大,使得牧民收入极不稳定,增长乏力。据统计,牧民在生活上,食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医疗保健费、交通通讯费、文教费等支出,分别为农区支出的1.8、1.4、2.1、1.3、2.5、4、1.2倍;牧区牧民在生产上,维持一定规模和生产性的畜群及其饲草料基地建设等项费用,是农区的2.4倍。牧民总收入中,生活消费支出占48%,经营费用支出占42%,两项支出合计占牧民总收入高达90%,考虑到其它非生产性支出,牧民在维持正常生产、生活之外,收入所剩无几,甚至为负数。

我国实现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一、我国实现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1、发展畜牧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自然条件适宜,即光、热、水、土适合各类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草场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类型较多。  2、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潜力大,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  3、地价低廉,地广人稀,草类繁多,生长茂盛,温和的亚热带气候,距海港近,出口便利。  4、培育优良种牛,先进冷冻保鲜技术,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5、广大农民具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等。畜牧业的类型很多,其中按饲料种类、畜种构成、经营方式,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  二、我国实现畜牧业的不利条件  1、自然条件较差,天然牧草不足,草地资源退化,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  2、畜牧业生产污染的治理措施不够完善。家畜粪尿及畜产品加工场污水随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些污物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如水库、湖泊、稻田等水域。因此必须完善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措施。  3、畜牧业标准化程度不足,整体生产水平较低。服务体系亟待加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中国养殖场中,基本达到“六化”标准的只有2个,比例极低,标准化程度与欧盟、美国等相比差距非常大。30个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中,73%的单位工作条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差、学历低、年龄大。  4、饲料兽药企业整体实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饲料行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饲料生产企业中多为引进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5、经营方式不够先进,人才资源匮乏,与产业发展不协调。在农村缺乏青壮年、有文化的劳动力现象突出。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过低,直接影响畜牧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规模场缺乏既懂专业又懂经营的场长、经理型人才。  6、制约因素多,政策支持乏力。投资大、风险大、污染大,贷款难、用地难、保险难,“三大三难”问题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畜牧业是农业重要组成部门,对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专业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有所提高,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畜牧业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表现为农作物生产的副业,即所谓“后院畜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在某些部门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扩展资料:畜牧业的特点1、它的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2、饲料是畜牧业的基础,只有不断解决好饲料问题,才能加快畜牧业发展。3、畜牧业的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而且易于腐坏。因此,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配合。4、畜牧业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饲。由于存在这些特点和要求,因此,发展畜牧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畜牧业

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气候是?为什么?

一般是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例如我国的内蒙古大草原. 但最好是湿润些,这样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自然有利于畜牧业发展 实际上畜牧养殖业光论气候是不行,饲料、环境、消费市场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内蒙古 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

   现代农牧业,是农牧业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即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这就是现阶段的现代农牧业。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要求,在一系列惠农惠牧政策的支持下,加大现代农牧业建设力度,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国家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431.64亿斤,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达到1.08亿头(只)。我区农牧业已具备年产400亿斤粮食、23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45万吨禽蛋、10万吨绒毛、10万吨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7%,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农牧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3%。农牧民收入从“十一五”初的3000元,达到2010年的5530元。  但是,目前我区的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多:农畜产品供求平衡趋紧、农牧业生产高成本、一产业劳动力不稳定、工农城乡联系更紧密的国情,农牧业基础比较薄弱、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农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牧民收入水平低 “两弱” “ 两低”的区情,对我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中“三化同步”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  一、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畜牧业是我区的主要产业,牧民收入的70—80%来自于畜牧业。但是目前我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棚圈、饲草料基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适应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防灾减灾的需要。二是畜牧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畜禽养殖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吸纳先进技术、抵御风险能力很差。三是缺乏强大的科技支撑及健全的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良种繁育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优良畜种供种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主要牲畜品种个体产出水平低。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被动局面,四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隐患严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手段薄弱,市场主体的准入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和工作任务就是:  首先,“在牧区、半农半牧区坚持以草定畜,因地制宜发展草原畜牧业,在农区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百万头奶牛、百万头肉牛和千万只肉羊高产工程建设,加强饲草料基地、储草棚、青贮窖等设施建设。”即在牧区、半农半牧区以草定畜,农区扩大即养殖规模。“以草定畜”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区开始实施的一项草原管理措施。是以核定草原的产草量为基础,以草确定养畜数量,达到科学合理的载畜量,实现草与畜之间的动态平衡。实施草畜平衡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草原退化程度,达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在农区要发挥土地资源、饲草资源、环境和区域优势,大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畜禽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加快舍饲圈养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步伐。“双百千万工程”高产创建工程是自治区2009年提出并开展试点的一项推进牲畜良种化进程的工作。该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百万奶牛、百万肉牛提供良种冻精进行人工授精,为千万只肉羊基础母羊提供良种公羊和良种冻精开展人工授精。通过此项工程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区优势畜种的个体产出水平,改善品质,提高效益。该项工程已正式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其次,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畜禽良种繁育和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资金投入。扩大牧区畜牧良种补贴范围,在对肉牛和绵羊进行补贴基础上,将山羊纳入补贴范围。”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畜禽良种繁育和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这个体系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支撑。从自治区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自上而下努力构建这三个体系。但随着近年来改革力度加大,这些体系的公益性投入大幅度减少,工作人员、设备、手段远远不能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区16351名防疫员年平均工作量4万头只(羽)次以上,年平均工作时间210天以上,但年平均收入只有4000元,工作量太大、经费严重不足,防疫员队伍及不稳定,防疫密度和质量难以保证,公共卫生安全隐患非常大。要加大对畜牧业良繁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突出其公益性。建立健全嘎查村级动物防疫室,配套疫苗冷链、交通等基本工作条件,增加防疫员补贴。二要加大防控投入。由于国家现行的病畜扑杀补贴标准太低(1800元/头),补贴范围小(仅限奶牛),地方财政承担扑杀补贴压力太大。此外,对布病流调、溯源、诊断、消毒、病畜无害化处理等相关经费缺乏补贴,地方财力不能全部解决,严重影响工作开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资金投入,是一项非常及时的政策,必将推动我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三要扩大良种补贴。为了扩大畜牧业良种率,提高牲畜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步伐,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实施了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国家畜牧良种补贴是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对国家指定项目旗县(市、区)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母猪、奶牛、肉牛养殖场(小区、户)以及存栏绵羊能繁母羊30只以上养殖户实施补贴。我区从2006年每年安排2720万元对项目区内肉牛、肉羊予以补贴。2010年自治区开始对牧区种公羊、肉牛冻精和肉牛母牛进行补贴。但牧区特别是边远牧区的主要畜种山羊不在补贴范围内。国家这次特意把山羊列入了牧区畜牧良种的补贴范围,体现了国家对我区牧区农牧民的极大关怀。  第三,“对牛羊肉、羊绒、羊毛等大宗畜产品实施价格保护政策。”牛羊肉、羊绒、羊毛等畜产品是我区农牧民、特别是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这些畜产品的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直接影响了我区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着畜产品的稳定供应,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价格保护政策主要有最低保护价收购、价格补贴、国家收储等。  第四,“完善牧业机械补贴政策。”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从2010年,我区实施对牧区牧民购机累加补贴。即自治区33个牧业旗和21个半农半牧旗县的牧业苏木镇以及3个还草工程旗县的项目区苏木镇的牧民,购买牧业机具,在国家财政补贴30%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再补贴20%。同时自治区还对牧区牧民购买18-20马力直齿传动轮式拖拉机、18-24马力皮带传动拖拉机、装载机、太阳能饲养暖棚、储草棚、风光互补设备等急需机具、设备给予销售价30%的补贴。下一步牧机补贴政策要围绕牧区机械化发展重点,按照草业生产、养殖环节、生产生活装备三大领域,指导牧区机械化科学发展。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禁牧区重点补贴舍饲圈养模式和集中饲养模式,单一禁牧模式和转产模式不予补贴;草畜平衡区重点补贴集中饲养模式,转产模式不予补贴。突出扶持大型家庭牧场,发展机械化现代装备;引导小型牧场与牧户联合,发展联户、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经营与机械化规模作业相结合,推动畜牧业现代化。  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其基础是科技进步和体系完备,其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目前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压力很大。一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保持现有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压力不断加大;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低。二是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物质装备水平低,社会化服务不配套,基层农牧业推广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三是农牧业劳动者以“5060”人员为主,素质不适应现代农牧业建设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和方向。  首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植业结构。”粮食生产能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和目的,土地数量和产出能力是基础。为此,保护耕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目前我区实行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同时,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改造中地产田和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也是保障和平衡生产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重要方法。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农牧业高效节水示范,加大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支持力度。”  其次,加强科技保障措施。“完善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倡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要创新推广体制机制,整合技术资源,改善乡镇区域站的条件和装备,提高其服务水平。现代种业就是用现代技术进行育种和生产,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发展现代种业,就是要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 “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健全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我区从2005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截至2009年已覆盖全区所有旗(县、市、区)和农牧场。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是指具备相应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和设备的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行为 。通过这两种技术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施肥效果、病虫害防控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这种耕作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的可耕作性,增加土壤有机质,锁住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的质量。“旱作节水农业”是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应用节水保墒技术,采取防旱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设施农业和都市观光农业。支持赤峰、通辽、乌兰察布等地区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构成: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等。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包括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产品产业体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其中,设施农业是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设施、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或创造局部环境,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供相对可控制的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条件,以期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是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化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设施农业发展迅速,2010年设施蔬菜面积129.8万亩,设施马铃薯179万亩。都市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是利用农牧业景观资源和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和旅游的一种新型农牧业生产与经营形态。观光农牧业在我区刚刚起步,到目前有规模不等的企业1495家。赤峰、通辽、乌兰察布等地区具备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的条件,气候条件适宜,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空气相对湿度低,病虫危害少,生产区水源、土壤、空气符合国家绿色标准,具有独特的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条件。适宜发展设施蔬菜的坡地和荒地也较多,后续发展的空间较大。这几个地区与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距离较近,劳动力资源丰富,运输成本较低,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蔬菜集中上市时间与沿海及南方广大地区果类菜生产季节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另外,这几个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农牧民增收渠道窄,也需要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等高效农业增加农牧民收入。需要支持的重点是温室、大棚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和设施蔬菜种植农业保险等环节。  第四,通过鼓励措施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把马铃薯列入国家良种繁育补贴范围,逐步扩大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规模,对种植马铃薯脱毒种薯给予良种补贴。”二是“对粮油生产大县(旗)加大奖励性扶持力度。”良种补贴就是国家、自治区对广大农民使用优良品种、配套先进栽培技术措施,实现技术累加效应,实行财政补贴的一项惠农政策。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从2002年开始实施,已经由推广项目变成了国家的惠农政策。2009年实现了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全覆盖。同时,对马铃薯原种扩繁进行补贴,原种生产补贴的规模为20万亩,补贴资金2500万元。但马铃薯良种繁育、脱毒种薯种植不在补贴范围,原种生产补贴的规模也很小。这次国家扩大了我区马铃薯良种的补贴范围和规模,必将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促进马铃薯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把我区打造成全国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专用加工薯生产基地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粮油生产大县(旗)是国家已经实施的一项奖励性扶持政策,我们要积极进行争取。  三、深化农牧林业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放了农村牧区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为我区其他领域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但随着农牧业现代化的日益推进,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体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也难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制约着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提高。而实现规模经营,是农牧业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首先,仍然要“稳定农村土地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核心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做好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  其次,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引导农村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稳妥推进农牧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农牧区集体和个人以土地、草场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建设,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允许土地经营承包权合理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具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集聚,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在流转中要充分尊重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土地草牧场流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政策引导为辅的原则。要充分认识到,农牧区集体和农牧民对自己的土地、草牧场有经营权和收益权,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土地、草牧场等财产的收益,是农牧民的经营自主权。建立资源开发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机制,是整顿矿山开发秩序、维护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更是实施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战略的内在要求。农牧民以土地、草场使用权入股,增加财产性收入,是建立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机制的有效举措。增加财产性收入,也是调整收入来源构成的有力措施,有利于调整农牧民收入来源构成。目前规范引导土地流转,需要全面落实土地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以基层经管部门为依托,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  第三,农垦系统改革是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垦系统具有管理上的区域性特征。国家和自治区经济较大发展后,推出了一系列惠及“三农”的政策,农牧场在许多方面享受不到。如目前国家在实施“以工补农”政策,农垦还在“以农补企”、“以农补社会”。虽然农垦的经营体制有较大的先进性,但在沉重的社会负担面前,也显的无能为力。 因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管理制度,将国有农牧场纳入强农惠农政策范围,逐步实现垦区与地方的资源共享,支持垦区企业集团和国有农牧场发展。”下一步工作一是理顺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通道,充分享受惠及“三农”的政策。特别是未由乡镇管理的农牧场,要实行计划单列,解决因体制问题造成的政策障碍。二是社会负担由政府承担,给农牧场彻底减负。在农牧场区域设立农垦管理区,与国家各职能部门对接,完善国家在农垦的管理体制。  四、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是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构建多元化农牧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要“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乳品和羊绒生产加工业,加快培育肉类、粮油、果蔬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在农牧区建设原料生产加工基地。”要“加强原产地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做大”就是扩大经营,“做强”就是提高竞争力、掌握话语权。对产业发展已经成型乳业、羊绒加工,要依托这两个产业的加工优势和品牌效应,继续大力开拓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培育”就是通过引导、扶持,对肉业、粮油和果蔬具有生产优势的产业,扩张加工规模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形成竞争能力。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现代农牧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对企业按照农业牧标准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给予扶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涵盖农产品及其加工的各类食品。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是我区的优势,也是我们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原产地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标示产于该地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特定的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是由地理环境所致,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原产地产品和地理标志既是农产品产地标志也是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标志。它即包涵了地域,也标识了产品独特的品质。通过对原产地和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保护,从源头解决品质趋同、生产遍地开花、品牌杂乱的困局,以适应农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消费多样化的需求。

畜牧业生产对游牧民族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畜牧业生产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经济来源,使游牧民族摆脱了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生产模式,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2、畜牧业的发展使得游牧民族的人口得以增长,并且在原有的生活方式基础上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社会组织和文化体系。3、畜牧业还可以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使得游牧民族可以享受到更加丰富多样的食品供应。4、畜牧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很多技术进步,例如牛马车、皮毛制品等都是与畜牧业相关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游牧民族的生产和生活,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对于游牧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部牧区发展畜牧业有利条件有哪些?

(1)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原辽阔、牧场宽广,许多地方水草肥美;(2)具有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

阿根廷畜牧业为啥发展的好如何学习

因为阿根廷地多人少,国家的政策也不错。学习他的经营模式。重要的原因:1、地多人少,土地面积世界第9,人口才4000万,没我们一个省的人多。所以产出多消耗少,是供大于求。2、国家的政策决定了畜牧业发达,我国是农村带表的是穷人,下层百姓,阿根廷农村人都是有钱人,属于地主,个人或家族有很多的地,有大农场,基本是机械化。而且国家免税,07年以前,还按你的土地多少给土地拥有人每亩多少钱的国家补助,07年后经济不太好改了。

畜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思考?

1.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1.1畜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得到保障在全国经济发展当中,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副产品在食品市场中占较大比重,肉、蛋、奶总产量约为821.5万t,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中,占较大比重的生猪出栏量也呈现翻倍增长;同时,外销肉鸡、猪肉也增长至600.0万t,使国内外市场得到了有效供给。1.2产值增长,带动农民增收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农副产品,更使农户经济收人增长,开始占据农业总收人的半壁江山,成为农业增收的关键,很多畜牧业养殖户通过发展养殖过上了小康生活,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3质量提升,使农产品安全得到保证随着农产品整改力度的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全国开展的屠宰场抽检次数增加,在生猪尿样抽检中,共检样出56批次的盐酸克伦特罗阳性,同比降低了0.09%,实现了抽检性率将低至0.30%的目标。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痩肉精”抽检,存在零检出率,保障了全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2.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环境问题2.1自然资源锐减当前,随着土地沙漠化、草原侵蚀的日益加剧,草原上的可利用资源相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人为破坏占较大比重,是造成草原面积的锐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与人畜禽争资源的情况较常见,造成饲料短缺,养殖成功率降低。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饲料用粮仅占总粮食利用率的1/3。足以证明当前饲料短缺问题已经威胁到了畜牧业发展。2.2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殖户的增多,污水、污染物等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其中隐藏着非常多的病原微生物,一旦流人河流、湖泊等地方将造成水资源污染,为周围的居民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生物多样锐减。2.3化肥、农家肥出现积压当前,化肥生产越来越便捷,产量也越来越多,很多化肥厂家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为畜牧养殖户带来诸多便捷,由此,农业生产上使用化肥不断增多,造成农家肥大量积压,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公害严重。“个人理解,猪的基因工程核心技术之一就是体细胞转基因克隆,从他们做的情况来看,技术体系有了很大幅度的完善和改进,整个技术体系通过他们团队已经提高了一大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郭勇表示。李奎还表示,由于猪的体形大小、身体生化指标都适合人类疾病的模型,因此猪正在成为人类疾病研究的理想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将继续用猪创制疾病模型,为相关人类疾病治疗奠定科学3.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对策3.1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扶持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规模化养殖才能使疫病防治更为方便,产业化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因地制宜,将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真正落实,降低散养比重,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固定发展模式。同时,要对畜牧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掘山地草多的资源优势,使饲料短缺问题得以缓解。3.2加强疫病防治力度免疫使防控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对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的防治与免疫,强制实行免疫病种,坚持“应免尽免,不留死角”的免疫原则,及时做好免疫效果的检查与监督,适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做好免疫记录,使强制免疫制度真正落实,这样才能降低疫病发生率,保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型畜牧业针对当前众多的畜牧养殖户,要因地制宜,不断对饲养模式进行创新,发展综合饲养模式,实现“种、养、牧、沼气”四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对畜禽废弃物开展无公害处理,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绿色养殖、节约能源与资源,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畜牧业得到良性循环发展。3.4使用环保型饲料,优化经济机构,提高畜牧养殖农户的素养畜牧养殖户要坚持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和绿色的养殖经营观念,不将数量作为养殖重点,而是在养殖中注重质量。对饲料进行合理调配,多使用环保型与节约型的生物饲料,合理喂养,不随意乱用添加剂。畜牧养殖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区域机构与环境标准的统一,不断对畜牧业发展格局进行优化,使土地资源、能源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养殖地域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同时,不断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素养,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强化养殖管理,使之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强化其环保意识,加强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减少对周围环保、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抑制环境破坏行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4.结语该文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几点阻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环境保护、资源破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表现畜牧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免疫防治、发展生态养殖。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如何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采集和狩猎是人类最早的两种经济生活方式。在十分遥远的年代,早期人类主要生活在草原和森林的边缘地带,那里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就单纯地依靠自然界的赐予,采集野生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猎取动物,作为食物。在现代发现的许多早期人类遗址中,都相应地发现了一些古代动植物的化石,它们大部分是早期人类有意识地采集和猎取来的。采集和狩猎这种生活方式主要盛行于旧石器时代。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能保证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使早期人类处在饥饿困苦的境地,不能够大量繁殖。在那个时期,十几岁就夭折了的人很多。考古发掘证明,植物在早期人类的食物中占有较大比重,以后动物的比重加大,大到剑齿虎、犀牛、象,小到老鼠、蚂蚁,无一不是他们猎取的对象。在这种生活方式下,男子一般集体从事狩猎,妇女们主要从事采集。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方式在后来逐渐分化,发展成为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在很久很久以前,早期人类在长期的采集劳动实践中,逐渐发现了一些植物一岁一枯荣的特有现象,知道按期采集它的果实、根、茎充饥,熟悉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摸索到栽培的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的是那些肩负采集重任的妇女。她们使用石锄、石斧、蚌锄等工具进行耕作,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亚洲、非洲和美洲都分别出现了农业村落,欧洲在稍晚时也出现了农业。最古老的农作物有:美洲印第安人培植出的玉米、马铃薯、甘薯,亚洲和非洲人培植出的小麦、大麦、水稻、棉花、粟,欧洲人培植出的小麦,等等。玉米的原始作物是大刍草,约在7 000年前培植成功。小麦和大麦约在距今9 000年前培植成功。早期人类在长期狩猎的劳动实践中,为了补充食物,时常有意将一些幼小的野生动物带回家中饲养,逐渐发现有一些动物可以驯化成家畜,从而出现了原始畜牧业。狗、山羊最早被驯化,其次是猪、牛、驴、马,再后是火鸡、鸡。可是,世界各地驯化野生动物为家畜的时间并不是一致的。以狗的驯化为例,美洲约在距今14 000年至9 000年间,伊朗约在距今11 000年前,丹麦约在距今6 800年,中国约在距今6 000年前。中国是最早驯养家畜的地区之一,在距今约7 000年至6 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有大量的家猪化石出土。约在距今5 000至4 000年前,中国驯化了野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增加动植物的生产,生活有了保障,人口不断增长,开始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知识点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是:(1)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斧、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石刀、石斧是用来砍伐树木的;石铲、石锄是用来对林地开荒的(初期原始农业的土地都是选择在林地上进行的,草地的开发是后来的事情。)(2)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3)从事的是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一定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经济是早期的原始农业。中国古代农业中存在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均属原始农业的一种耕作方法。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欧洲西部是著名的畜牧业中心,有着庞大的牛、羊和猪的养殖业。这些畜牧业的发展主要源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自然资源、历史遗产、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等等。1、首先,区域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的自然条件,适宜草原和谷物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质饲料和食物。这为畜牧业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得畜牧业能够蓬勃发展。2、其次,欧洲西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世纪时期,许多贵族和教士拥有大片土地和畜牧业,他们经营的牛、羊和猪的养殖业赚得了巨额利润,甚至成为了当时欧洲社会的一种时尚和地位象征。这种历史遗产,为欧洲西部的畜牧业提供了更高的社会认可和经济收益。3、再者,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也对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在畜牧业的贸易和生产中实行保护政策,为畜牧业提供了市场保障和政策空间,使得畜牧业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营。4、最后,经济市场需求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欧洲东部和北部地区不适合农业开发和工业发展,因此对于畜牧业的需求较大;另一方面,当地居民的饮食文化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欧洲西部地区有着浓郁的饮食文化,有很多著名的食品品牌,畜牧业提供了高品质食物的保障。总的来说,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资源、历史遗产、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畜牧业成为了当地的主导产业,为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重要意义1、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欧洲西部地区的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肉类、乳制品、皮革等畜产品,保障了欧洲人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2、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畜牧业是欧洲西部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3、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为生态环境提供了保护和改善,例如畜牧业的草原生态系统有助于土壤保水保肥,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4、推动了科技和文化交流,欧洲西部地区的先进畜牧业技术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这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我省已经成为畜牧业大省、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据统计,2008年全省肉类产量达到584.5万吨、禽蛋产量371.7万吨、奶类产量302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第三位和第五位,均居中部六省首位。全省生猪出栏4847万头、存栏4462万头,生猪饲养量在全国居第二位;肉牛出栏560万头、存栏1051万头,肉牛饲养量居全国第一位;肉羊出栏2260万只、存栏2038万只,肉羊饲养量居全国第四位;家禽出栏7.5亿只、存栏6.1亿只,家禽饲养量居全国第三位。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均居中部六省首位。  全省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08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达到43%,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已近千元,达到956元。  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诸多负面因素。去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断加深,我国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社会上对源自墨西哥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认知度不足,也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宏观经济形势迅速变化的新情况,迫切要求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对危机、促进发展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谢振生表示,全省各级畜牧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产量不减、疫情不发、产品安全”的工作目标,不断推动思想解放,创新发展思路、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发展速度,增加养殖总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尽快使河南发展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第一畜牧大省,尽快构建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在打造竞争优势明显的畜牧业经济圈、做强龙头企业上下大工夫,积极引导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发展,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力争到2012年超亿元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真正使畜牧产业在我省由“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世界餐桌”的转变中发挥更大作用。

长江源头为什么可以发展畜牧业?

青海省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境内广袤的草地与冰川、雪山构成了有效而统一的整体,境内河流年径流量600亿立方米,湖泊、沼泽、雪山、冰川等湿地面积达7.33万平方公里,拥有可利用草场4.74亿亩。这么好的条件,当然要发展畜牧业呢。

新疆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主要措施

  在农区,新疆以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为总抓手,走“标准化规模养殖增量、产业化集聚发展提质、品牌化拓展市场增效”的路子。  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在牧区,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走“保护利用好生态环境、稳量增效、持续发展”的路子,打造新疆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草原绿、牲畜稳、旅游兴、产业强、牧民富的目标。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新疆最具特色的传统基础产业之一。. 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条件是什么

中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先后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畜产品的生产大国。畜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畜牧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区域化生产格局逐步形成。生猪生产已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产区,向南北两侧逐步扩散的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畜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长江中下游各省市的猪肉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1%,东北地区由于粮食转化的潜力大,正在成为养猪新区;肉牛业迅速由牧区向农区转移,形成了以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为主的肉牛养殖格局,中原肉牛带和东北牛肉带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6%。中国肉类区域化生产特色鲜明,五个省牛肉累计产量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一半,七省合计猪肉产量、肉类总产量也都分别超过了全国产量的半数。禽肉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蛋鸡生产以山东、河北、河南等中原省份为重点产区;水禽生产则以南方省份为主;奶类生产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与华北两大地带,以及上海等大中城市郊区。

发展畜牧业需要哪些自然条件?

气候暖湿,市场开阔,地势低平,水源充足,人口城市集中,交通便利

商朝畜牧业有怎样的发展?

商朝人在农业发展的同时,畜牧业也越来越兴旺了?在已经驯养的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畜”中,马?牛?羊的数量有了惊人的增长?马是商王室及其贵族?官吏在战争与狩猎时使用的重要工具,因而受到特别重视?它有专职的小臣管理,驱使成批的奴隶饲养?从商代甲骨文中看到,武丁以后至纣王时期,商代的战争是非常频繁的,规模也是很大的,最大的一次可动用一万余名士卒?马是作战与运输的工具,每次动用的数量也是很大的?当时还用奴隶饲养成群的牛羊,主要供食用和祭祀?商王和大贵族每次祭祀,用牲的数目都相当惊人,少则几头,多则几十?几百,甚至达到上千头?此外,还大量饲养猪?狗?鸡等动物?它们既是当时人们获取肉食的主要来源,也是祭祀用的供品?另外还有鹿?象等,商代遗址中已发现象的遗骸?据记载“商朝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说明在征伐东夷的战争中,商朝人一度还使用象队?

对于畜牧业这个行业的前景怎么样,有什么不错的前途?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我国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依旧不足, 畜产品良种繁育的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而且对外国的优良品种的依赖性依旧很高。应该从国家的政策抓起,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让畜牧业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推广培育优良品种,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产品质量。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 目前国内散养农户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没有预防意识。从近来发生的动物疫病看,大多发生在小规模的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病机率较低。随着畜禽养殖环保标准提高,养猪行业资本门槛也水涨船高,养猪已经不再是散户的最佳选择。近五年,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重拳出击,相继出台新《环保法》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据统计,要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猪场废水处理成本约3元每立方米,固体废物处理成本约25元每吨,综合算下来,每头猪要达到养殖排放标准,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需要50到100元,而目前许多散户养一头猪的利润约为 300 元。并且,相较于外出务工,养猪投入大,风险高回报率低,许多农村散养户开始退出养猪行业,曾经重度依赖散户生产的养猪业正在遭遇无人愿养的危机,小户、散户抵御不了风险陆续退场疫病问题日益突出 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风险大,对人们消费畜产品的信心影响较大,进而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而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大力的推进升级我国的动物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避免流行性的动物疾病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打击。1.畜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一直稳定发展。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持续升高。畜禽的饲养量,畜牧业产品产量,人均占有量等都有明显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畜禽养殖业的大背景。2.猪牛羊等动物的肉类都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即使部分动物发生疫病时,人类也会选择其他的家畜动物肉类来代替疫病动物,肉类加工品以及蛋,奶,乳制品,也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还有如赛马等产业。英国赛马的影响力,不仅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体育产业门类,更是繁育了赛马产业的整个产业链,其产值丝毫不亚于养牛、养羊等。在赛马产业的带动下,英国发展起来的体育旅游、体育博彩等同样是产业的有效延伸。3.对于中国畜牧业来说,不仅仅要提供足够的牛肉或者牛奶,更需要对现代背景下的畜牧业发展方向进行更好地审视。中国拥有众多草原,并不适合于转化为农耕用地,畜牧业必将长期存在,这些产业也应该学会用体育、表演等方式对传统的畜牧业进行升级和改造,让大众重新接触在人类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的畜种。4.畜禽养殖业面临更高的挑战与要求. 风险与机遇并存,养殖业主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未来畜禽养殖业中占稳一席之地。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造成民众对于包括畜产品在内的食物安全的关注,同时也加大了对于畜牧养殖安全、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在宠物方面,现代人越来越多的选择养猫或狗来陪伴自己,宠物行业的需求逐渐增大,在这种大背景下,不管是宠物方向的兽医还是大型畜禽类的兽医都有很大的市场,但也同样的对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很高。5.要想靠养猪赚钱,就要走集约化、标准化的路,以规模换利润,推广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以适度养殖的理念为主,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有效地利用高科技畜牧养殖手段,使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更加完善。6.畜牧业不属于高利润行业,而且是高风险行业(剧烈的市场波动、健康疾病的威胁等),随着规模化生产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对养殖工艺、环保处理、土地资源等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些都会加速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生产工艺落后的养殖户和企业的市场退出速度。空缺出的市场容量会逐渐的被大型企业占据,形成特大型企业和中等规模企业并存的趋势。家庭农场会长时间存在,但是对养殖的技术要求要会随着提高。家庭农场绝对和现在的小规模养殖户有本质的不同。7.畜牧业需要产品特色化。规模化养殖的产品由于产品的高度一致性,并不能满足如此庞大市场中必然存在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会有专业的企业生产特色化的产品,来满足这个需求。8.一个行业如果发生变化,必定要有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刺激。火车的出现取代了马车,而电商的成功则依赖于现代物流快递行业的出现,都受到市场需求、技术革新等要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畜牧行业的变化同样也遵照着同样的规律,城市化的进展、消费者喜好,乃至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对养殖业产生影响。9.对畜牧从业者而言,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机遇和挑战,以往的经验和技能,在面对新设备和技术时可能随时会被淘汰,唯有持续的学习才能在这发展的大浪中坚持下去

先秦畜牧业是怎么进入发展新阶段的?

在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洞养圈养的野兽也越来越多,随着岁月的流逝,部分野兽的性情开始渐渐温顺起来,进而驯化为家畜,这样就开始了初期的畜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畜牧场所,畜牧工具与畜牧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为了养好家畜,当时在管理畜群、修棚盖圈、减少家畜伤亡等方面也有不少创造。我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始于原始社会时期,到奴隶社会开始的夏代,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进一步明显,而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此时,我国畜牧业和家畜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夏代,由于青铜工具的使用,使农牧业有很大的发展,专职人员的放牧,饲养中圈养的发展,饲草的制备贮存,使畜群不断增长。

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包括:1. 广阔的草原面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牧草生长茂盛,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2. 丰富多样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地下水等,能够满足畜牧业发展所需的水源供应。3. 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和的气候和四季分明的季节,有利于畜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繁衍。4. 丰富的畜牧业经验和传统文化,当地牧民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和经验,熟悉地方特色的牧草资源和牧畜管理。5. 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保障。综上所述,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畜牧业经验和传统文化,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保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战略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纽带产业,也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奔小康的重要产业。国家重视畜牧业发展,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现代畜牧业。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三阶段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可分为传统化、工业化、生态化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畜牧业的传统化阶段  其特点是在村庄里庭院内进行零星养殖,是“老太太养鸡”、“老大爷养猪”、“老爷爷养牛”,这是原始的传统的落后的发展阶段,现已逐步萎缩淘汰。   第二个阶段是畜牧业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是畜牧业领域的一场革命,由于采取了优良品种,全程配合饲料,先进的设备工艺等。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率,大幅度地增加了新产品的产量。在短时间内就迅速改变了中国肉蛋奶短缺的局面,历史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规模化、工厂化畜牧业,严重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气等环境,是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导致畜禽疫病、农药与抗生素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引发国际贸易壁垒摩擦,难以持续发展。工厂化畜牧业是传统工业文明的产物,已经过时落后。   第三阶段是畜牧业生态化阶段  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   我国畜牧业正处在十字路口上,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那么转型的方向在哪里?转型的路线图是什么?对于中国畜牧业转型的大方向,党中央已经指明,这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健康型畜牧业;建设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化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方向路线问题。中国特色生态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摆脱疫病药残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采取健康的饲养方式,才能产出绿色有机食品,进而提升我国畜产品的附加价值,破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  生态畜牧业是现代生态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是大产业,生态是大概念,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新西兰的畜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新西兰的畜牧业起始于1814年。当年,英国移民将两头奶牛和一头公牛带进新西兰,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随着牲畜的不断繁衍和牧场的逐步扩大,带动了养牛业与奶业等畜牧业的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造,使得新西兰畜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畜牧业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两个“前所未有”   (1)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   畜牧业大事多、急事多、难事多,成为社会焦点,舆论热点。尤其是2009年以来的“猪流感”、“瘦肉精”、“皮革奶”、“速生鸡”等事件对行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消费者的不信任和猜疑越来越深。   (2)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2007年以后,中央密集出台扶持政策,2006年中央财政扶持畜牧业资金38亿元,2013年增加到350亿元。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必要性表现在:一是满足城乡居民肉蛋奶消费需求,仍然要发展生产,立足国内保供给;二是对农业实行支持政策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支持稳定畜产品尤其是猪肉价格事关稳定消费物价水平。可能性是财政增收导致财政宽裕和“两个趋向”论断的提出。   2、面临的机遇   肉蛋奶需求仍将刚性增长   据测算,近年来每年新增肉类消费需求超过8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左右,虽然需求增速在减缓,但至少到2030年需求增长的格局不会变。禽蛋消费目前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未来增长空间不大,但农村居民消费每年仍要增长3%以上。奶类消费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大,预计未来几年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奶类消费增速分别为3%和5%。

发展畜牧业的意义是什么?简短一点 谢谢

兽药采购网认为1.保障我国国民的食物供给是农业生产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2.改善了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结构,同时也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增值空间大

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20〕27号)(以下简称《意见》)。为便于更好理解《意见》精神,现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近年来,我省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显著不断提高,在保障食物安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创新转变总体偏慢、是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意见》。二、主要内容《意见》共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3个部分,合计14条。对我省畜牧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提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总体思路。对畜禽种业、规模养殖、疫病防控、等发展重点,以及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机制体制等支撑保障提出政策措施的具体安排。《意见》立足我省产业发展和畜牧兽医工作实际,全面落实落细国家部署,提出多项创新性举措,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聚焦走在前列,确立目标任务。坚持高标定位,扛牢大省责任,量化目标大幅高于全国,提出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可满足1.5亿人需求。到2025年,全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我省分别为88%、85%。同时,明确提出到2030年,结构布局更加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二)聚焦产业链条,突出发展重点。围绕畜禽种业、饲料兽药、规模养殖、加工流通全链条各环节,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畜禽种业,提出建设畜禽种质资源资源与保护中心,推动生猪、家禽等主要畜禽品种本土化选育,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饲料兽药,提出保障饲料用粮需要,引导饲料兽药企业优化组合、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规模养殖,提出稳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推广畜禽立体养殖,逐步实现主要畜禽品种养殖全程机械化。加工流通,提出建设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规范牛羊禽等屠宰管理,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三)聚焦质量效益,提升发展水平。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主体培育、疫病防控、绿色发展、质量安全、科技创新。提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平台经营新模式,构建产业发展一体化格局;全面推行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完善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平台,建设省人畜共患病流调监测中心;深化农牧循环,推进种养结合,支持种植主体施用粪肥,鼓励液体粪肥机械化施用;推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加强“齐鲁畜牧”公用品牌和智慧供应链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配套。三、保障措施《意见》明确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乡村产业振兴实绩考核,强化财税、金融、保险、用地等政策扶持。持续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完善畜牧兽医工作体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下放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审批,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张掖肃南县如何发展生态畜牧业?

一定要注意环境问题,注意持续增收的问题,要科学的管理,科学的进行发展,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展,一定要注意销售渠道的问题。

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1〕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将《实施意见》解读如下:一、起草背景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省肉蛋奶总产达616.9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900.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4%。但同时,畜牧业也面临着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还不够高、疫病防控体系还不够健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还不够强、农牧结合还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推动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有必要出台《实施意见》。二、起草过程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20〕31号文件精神,根据省政府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起草了《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征求、合理吸纳各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合法合规性审查后,报经省政府第1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三、主要内容《实施意见》由3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明确了我省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模式和主要任务,确定了2025年、2030年肉蛋奶总产、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具体目标。第二部分:重点任务,即实施“四大行动”、构建“四大体系”。一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速行动,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体系。重点做好良种培育推广、饲料饲草供应、畜牧机械三大主要辅助畜禽养殖的环节,以及规模化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两项产业发展保障。二是实施能力建设筑基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动物防疫体系。依法督促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补齐基层防疫机构体系和人员队伍等短板,加快实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着力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三是实施屠宰管理升级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持续提升畜禽屠宰加工行业整体水平,引导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加快健全畜禽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体系,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四是实施绿色畜牧发展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循环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牧统筹,促进粪肥还田,全面提升绿色养殖水平。第三部分:保障措施。重点从全面压实工作责任、保障畜牧业发展用地、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四、创新举措《实施意见》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实际,全面落实落细国家部署,提出多项创新性举措,主要体现在四个“突出”上。一是突出走在前列,确立任务目标。坚持高标定位,提出的2025年、203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任务目标均分别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二是突出产业链条,明确发展重点。围绕全链条各环节,提出培育集团化领军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积极稳妥开展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建立完善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三是突出质量效益,提升发展水平。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组织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美丽牧场”,推广空气过滤、高度厌氧、封闭运行等工艺,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四是突出政策引领,强化保障措施。充分用好支持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提出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范围,将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予以优先保障,将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和活体畜禽纳入可抵押目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解读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将《实施意见》解读如下:一、起草背景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省肉蛋奶总产达616.9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900.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4%。但同时,畜牧业也面临着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还不够高、疫病防控体系还不够健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还不够强、农牧结合还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31号),推动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有必要出台《实施意见》。二、起草过程为贯彻落实国办发31号文件精神,根据省政府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起草了《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征求、合理吸纳各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合法合规性审查后,报经省政府第1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三、主要内容《实施意见》由3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明确了我省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模式和主要任务,确定了2025年、2030年肉蛋奶总产、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具体目标。第二部分:重点任务,即实施“四大行动”、构建“四大体系”。一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速行动,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体系。重点做好良种培育推广、饲料饲草供应、畜牧机械三大主要辅助畜禽养殖的环节,以及规模化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两项产业发展保障。二是实施能力建设筑基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动物防疫体系。依法督促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补齐基层防疫机构体系和人员队伍等短板,加快实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着力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三是实施屠宰管理升级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持续提升畜禽屠宰加工行业整体水平,引导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加快健全畜禽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体系,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四是实施绿色畜牧发展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循环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牧统筹,促进粪肥还田,全面提升绿色养殖水平。第三部分:保障措施。重点从全面压实工作责任、保障畜牧业发展用地、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四、创新举措《实施意见》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实际,全面落实落细国家部署,提出多项创新性举措,主要体现在四个“突出”上。一是突出走在前列,确立任务目标。坚持高标定位,提出的2025年、203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任务目标均分别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二是突出产业链条,明确发展重点。围绕全链条各环节,提出培育集团化领军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积极稳妥开展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建立完善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三是突出质量效益,提升发展水平。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组织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美丽牧场”,推广空气过滤、高度厌氧、封闭运行等工艺,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四是突出政策引领,强化保障措施。充分用好支持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提出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范围,将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予以优先保障,将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和活体畜禽纳入可抵押目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畜牧业就业前景好不好

畜牧业就业前景好。1、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农村地区是畜牧业的主要发展地点之一,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还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通过发展畜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降低农村贫困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食品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供各类肉类、乳制品和蛋类等人们所需的食物。2、畜牧业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畜牧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动物饲养的效率、改善养殖环境、培育优良品种等。这些技术革新为畜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需要专业人才来应对技术变革。对于畜牧业的过程和技术要求逐渐提高,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养殖、饲料研发、动物健康管理等工作。3、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之一。通过采取合理的养殖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因此,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畜牧业就业优势如下1、农村人口流动劳动力转型就业:农村地区人口流动性较高,许多人愿意前往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然而,农村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迅速,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通过从事养殖活动,农民可以利用自己的土地和资源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也减少了大量的人口外流。2、高校畜牧专业毕业生就业:近年来,畜牧业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各高校提供了畜牧相关专业的教育培训,培养了大量的畜牧专业技术人才。这些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熟悉养殖管理技术以及相关的行业规范。3、 创业机会的开辟:畜牧业为有创业愿望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机会。通过养殖牛、猪、禽类等动物,人们可以开设养殖场或家禽养殖基地,实现自主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科学管理和市场化运营,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政策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闽政办〔2021〕3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去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31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9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6%,全产业链产值1834亿元。但同时,畜牧业的质量效益仍然不高,支持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抵御风险的能力偏弱,畜禽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仍不牢固。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就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畜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作了全面部署。根据国办《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了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畜牧业发展目标、相关指标和重点任务等,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防疫体系、加工流通体系、绿色循环发展体系,进一步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促进乡村振兴。二、主要内容文件共3个部分、16条: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提出未来5年和10年全省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到2025年全省肉蛋奶产量达350万吨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到203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第二部分,重点任务。包括:优化畜牧业发展布局、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养殖、推动优质饲料资源开发、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加快屠宰加工业提档升级、健全畜禽产品冷链配送体系、深化畜牧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等9条。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包括:压紧压实责任、保障畜牧业发展用地、加强财政支持、深化金融服务、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创新体制机制等6条。三、主要特点《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指标要求和措施针对性和可操行性强,且可量化、可考核,便于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照抓好落实。文件有以下四个创新点:一是在任务指标方面,《实施方案》中的各项措施都结合福建实际作了细化量化,各项指标与“十四五”相关规划做了衔接,大部分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二是在用地用林保障方面,提出“加大林地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允许在Ⅲ、Ⅳ级保护的人工商品林地建设规模养殖设施,优先保障安排林地指标,对申请使用林地材料齐全的即到即办。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涉及的进场、出场道路可结合乡村道路、林区便道等统筹规划建设。生猪养殖设施农用地在备案时,企业经营者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土地复垦协议,明确土地复垦责任,不再收取土地复垦费用。”三是在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允许“在符合相关规划、建设安全和生物防疫等方面要求前提下,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四是在压实责任方面,提出“将肉蛋奶自给率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考核范围”。

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贯彻生态循环养殖、一产助推旅游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生态、保供给“三大任务”,以发展特色养殖为重点,以提高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快特色化、标准化、产业化、规范化步伐,加强依法行政和兽药、饲料管理工作,推动整个养殖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区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条战略导向“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美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1.畜牧业与种植业紧密联系。美国的畜牧业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这里位于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密集因此畜牧业发达。美国畜牧业生产的高产出主要靠资源的高投入,所以粮食消耗量大。为了减少生产费用,取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的经济效益,美国所有消耗粮食大的畜牧业生产都位于粮食产区。养猪集中的各州如伊利诺州、爱荷华州、印第安那州、密苏里州即位于种植业生产的玉米带上,全国70%的玉米出产在这里,为养猪生产提高了充足和廉价的饲料玉米。2.畜牧业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减少。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减少。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上80年代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代的65%。美国三家最大的肉鸡公司已能生产美国42%的肉鸡。3.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美国畜牧业生产在规模效益和利润的驱动下,全行业各畜种畜牧生产水平都很高。蛋鸡生产中每个鸡场的平均规模为20-25万只,最大的蛋鸡场饲养蛋鸡1800万只,最大的肉鸡场可以年产肉鸡上亿只。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4.养牛业:美国牛的存栏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达1.4亿头的巅峰后一直呈下降趋势,80年代末、90年初曾下降到一亿头以下,后又回升到1亿头左右,1998年为1.012亿头,当年牛肉产量115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居世界首位。5.肉牛:是美国畜牧业中最大的生产部门,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25%。美国的肉牛是16世纪由西班牙人引进到佛罗里达州、密西西比河流域和美国西南部一些地区。17世纪时,英国和荷兰殖民者又将肉牛引进到美国大西洋沿岸一些地区。1805年第一批用玉米育肥的肉牛从俄亥俄州到巴尔的摩,开辟了美国国内的市场。1860年以后随着新修铁路不断延伸,肉牛饲养从大西洋沿岸延伸至伊利诺州、依阿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由于具有广阔的优良牧场,温和的气候和大量的廉价玉米,使这里成为美国肉牛业的巨大中心。2004年1月全美国有肉用母牛3286万头,育肥存栏牛1381万头,待育肥母牛1532万头,小牛1520万头,产牛肉1194万吨,肉牛业销售收入700亿美元。美国肉牛业分布较广,存栏100万头以上的州占70%。集中产地一是中西部地区,包括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南达科他、俄克拉何马、科罗拉多等州。二是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加利福尼亚、华盛顿、俄勒冈等州。三是东部地区的田纳西、明尼苏达、宾夕法尼亚、佛罗里达等州。四是中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养牛业最发达,2003年肉牛存栏1400万头,约占全美国的14.6%,居第一位。第二、三位为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存栏数分别为635万和620万头,各占全国总数的6.5%左右。四到十位依次为俄克拉何马(540万)、加利福尼亚(525万)、密苏里(450万)、南达科他(370万)、依阿华(360万)、威斯康星(330万)和科罗拉多(265万),前10位的肉牛存栏数占全美的57.5%。美国饲养的肉牛品种主要有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婆罗门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此外还有短角牛、圣格鲁迪牛等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品种协会,实行良种登记,负责品种选育。肉牛大部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杂交,利用杂交优势。杂种牛生长快,易育肥,肉质好。家庭农场饲养比较多的是安格斯牛和海福特牛的杂交一代,其生产性能好,后代适应性强,增重快,出栏率和出肉率高。南部地区多为安格斯牛或海福特牛与婆罗门牛杂交,其生产性能也很好。奶牛:美国奶牛头数为899万头,牛奶产量7502万吨,平均单产8吨,最高单产12吨,人均占有量达267公斤,居世界首位。奶牛主要分布在美国太平洋沿岸、五大湖地区、南部平原区和东北部地区,形成著名的奶牛带,这些地方生产的牛奶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加利福尼亚州167.2万头,威斯康星州126.5万头,纽约州67.5万头,宾夕法尼亚州59万头, 明尼苏达州48万头,爱达荷39.2万头,得克萨斯州32万头,新墨西哥州31.4万头,密苏里州30。2万头,俄亥俄州26万头,十个州的奶牛头数持续保持全国奶牛总数的70%以上。美国奶牛的主要品种是荷斯坦牛、娟姗牛和其它一些乳肉兼用型品种。全国建有数量众多的奶牛育种中心和种牛公司,进行高产奶牛的商业性培育和奶牛的繁育。无论是奶牛育种中心还是奶牛饲养场,都十分重视奶牛的后裔测定工作,对每头牛的血统和产奶量都作十分准确全面的记录,为培育高产奶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养猪业: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占世界第二位。2003年12月底生猪存栏6082万头,2004年3月生猪存栏5931万头,美国养猪生产原主要分布在玉米生产的集中地区(CORN BELT),北部平原区(NORTHERN PLAINS)和大湖区(LAKE STATES)附近的8个州,东起俄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里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为养猪生产提供了充足、廉价的饲料玉米,所以美国生猪生产的80%分布在这里,其中依阿华州占全美生猪生产的27%。生猪生产布局在饲料产地符合畜牧业经济效益原则。美国生猪生产在西部和新英格兰很少。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南部各州一些地方生猪生产数量上升,一些大企业从几百英里以外的州运输饲料来发展养猪生产,比如北卡来罗纳州、德克萨斯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是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几个生猪生产量较大的州。以2003年出栏数计算,美国养猪生产排名前十位的州为:爱荷华(1484万头,下同)、北卡来罗那(900)、明尼苏达(590)、伊利诺(359)、内布拉斯加(253)、印第安纳(280)、密苏里(261)、俄克拉何马(202)、堪萨斯(149)和俄亥俄州(136)。美国饲养猪的品种主要有7个,其中5个为单一品种,2个为配套系种猪。5个单一品种为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和皮特兰。2个配套系种猪为PIC和迪卡。猪的主体品种仍然是前4个单一品种。在全美700多万头存栏母猪当中,PIC 约占6万头,迪卡约占2万头,双品种杂交的母猪约占70%,而饲养的纯种母猪仅占17%。当然上市商品猪100%为杂交猪。PIC是美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育种公司,在2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和种猪基地,其种猪出口到世界54个国家,年营业额达670亿美元。PIC猪的生产性能为:产仔成活数9.43头,母猪年产2.23胎日增重750克背膘厚2.03厘米。迪卡公司是美国第二大猪育种公司,在美国有12个种猪经销中心、13个种猪场,并从中国进口梅山猪和东北民猪用于提高种猪产仔数。禽肉禽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禽肉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蛋生产国。养禽业是美国畜牧业生产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禽肉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650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161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5%,同期世界平均年增长率为4.8%。 2003美国禽肉产量1735万吨,超过整个欧洲的产量,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美国禽肉产量中83%为肉鸡。肉鸡:美国肉鸡生产集中在东部、东南部各州和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东起特拉华州向南直到左治亚州,然后向西的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阿肯色州。佐治亚、阿肯色州和亚拉巴马三州的肉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其中佐治亚州的肉鸡存栏量和产值最高,2002年分别达12.9亿只和21亿美元。生产前五位的州是佐治亚、阿肯色(11.8; 17.4)、亚拉巴马(10.5; 16)、密西西比(7.7; 12.2)、北卡罗来那(7.3; 13.7)。美国的肉鸡品种主要是AA肉鸡、艾维因肉鸡、考伯肉鸡、哈巴特肉鸡以及海波瑞德火鸡。火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火鸡生产和消费国家,年生产火鸡2.7亿只左右。主产区较为分散,生产量前五位的州有东南部的北卡罗来那(4500万只)、北部的明尼苏达州(4400万只)、东部的阿肯色州(2950万只)、中部的密苏里州(2500万只)、东部的弗吉尼亚州(2000万只)和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1650万只)。年人均消费火鸡肉20磅左右。图27为美国火鸡生产分布情况,深绿色的六个州存栏量占全美的67%。蛋鸡:美国的禽蛋生产在统计上分食用禽蛋和孵化蛋,食用蛋占全部禽蛋生产量的85%,2003年全国生产禽蛋872亿枚,其中食用蛋744亿,孵化用蛋128亿。2003年生产量前六位的州有依阿华州(99亿枚)、俄亥俄州(79.4亿)、宾夕法尼亚州(65亿)、加利福尼亚州(61亿)、印第安纳州(59.7亿)、得克萨斯州(47.7亿)。年人均消费禽蛋256玫,约合16公斤。养羊业:美国羊的生产在整个畜牧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不大,其产值占畜牧业产值不到1%,占世界的份额就更小。2002年羊肉产量10万吨,仅占世界羊肉产量的1.6%。绵羊存栏数2002年668万只,2003年630万只。养绵羊最多的州是德克萨斯,2004年1月存栏数为110万只;其次是加利福尼亚州68万只;排名第三至五的是怀俄明州(43万只)、南达科他州(37万只)、科罗拉多州(36万只);6-10名为蒙大拿州、尤他州、爱达荷州、依阿华州和俄勒冈州,饲养量都在20-30万只之间。美国全国有奶山羊200万只,主要饲养在美国南部各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年产羊奶60万吨。奶山羊的主要品种有萨能羊、阿尔卑斯羊、奴比羊、吐根堡羊和美国拉曼查羊。

隋唐五代时期畜牧业有什么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畜牧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隋结束战乱纷扰的局面后,畜牧业曾经盛极一时,既存在着一批官牧监,民间畜牧风气也很浓厚。隋代的牧监是掌牧地的官署,陇右地区既是隋代牧监所在,又是防御突厥、吐谷浑的战略要地,此地民风粗犷,尚武风气浓厚,人人都精于骑射。这就决定了与之相邻的河西地区的畜牧业发展。隋代是河西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隋代在历史基础上继续在河西发展畜牧业,这时的河西是全国战马的主要供给地之一。在当时,隋朝廷最大的边患是雄踞于西北的突厥与吐谷浑,朝廷对马匹的征发一日不可缓。因而隋代对河西地区畜牧业的经营,不仅适应了这里经济开发的客观需要,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唐代畜牧业极为兴盛,在我国数千年畜牧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其牲畜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品质之佳、畜牧业组织机构之全、立法之详,前超秦汉,后过两宋,名列历代榜首。唐代畜牧业所以兴盛,一靠政策得当,如重视马政、选贤任能,制定马法、赏罚分明,珍惜耕牛、保护役畜,农牧结合;二靠技术进步,如马籍盛行,引进良种、大力繁殖,牧养有法、储草御冬等。

今年村里有些人都在搞畜牧业,前景如何?

前期还是比较好的,近几年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到农村发展畜牧业,近几年的行情比较好。

中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畜牧业可利用资源的限制 畜牧业可利用资源包括饲料资源、畜种资源、人力资源和气候资源等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饲料资源。饲料资源是进行畜牧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国可利用的饲料资源正面临如下的限制: ①饲料粮紧缺和区域不平衡--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玉米产量不稳定,玉米生产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而南方玉米紧缺。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中国的粮食问题实际上是解决饲料粮紧缺的问题。 ②蛋白质饲料严格短缺--蛋白饲料不足,严重影响饲料转化效率的提高;近几年中国开始大量进口蛋白饲料,仅1997年进口豆粕量就达到500万吨。 ③饲料工业基础薄弱--饲料加工工业开工率低,全价配合饲料推广面仍偏低;某些技术含量高的饲料添加剂产品仍依赖进口;国外已进入工厂化生产的工业饲料,如单细胞蛋白饲料,在我国还没有进入开发阶段。 ④草原严重退化--草原的治理跟不上草原的沙化和退化,与要求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相差甚远。 2.养殖业生产水平低,科学技术储备不足 ①生产水平低下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五低一高”的问题:即畜禽个体生产能力低、饲料转化效率低、草地综合生产能力低、劳动生产效率低、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和动物蛋白供给水平低、畜禽死亡率高。 上述存在的“五低一高”问题,也正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②科学技术贮备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国畜牧业科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技术进步对养殖业经济增长的作用高于整个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但是,对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仍很低,对能解决下个世纪养殖业发展目标以满足16亿人口对动物食品需求增长所需要的和具有突破性的科学技术贮备,却寥寥无几。此外,现在研究单项的养殖业技术的仍较多,而研究综合技术可供配套、组装、集成的并不多。养殖业研究--实验--开发--产业化的体系还没有形成。 3.畜牧业基础设施体系薄弱 80年度以来,中国的规模化养殖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家一户仍是我国养殖业的主体。无论是规模化养殖业,还是小农户养殖业,其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一定要以良好的发展养殖业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体系作为支撑点。一般来说,畜牧业的基础实施体系应当包括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饲料生产与饲料工业体系,产品保鲜、加工与贮运体系,产品信息与流通体系,以及科研、教育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的基础实施体系状况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各体系之间的发展程度也极不平衡。 4.宏观调控乏力,产品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低 ①宏观调控乏力 这里必须明确,宏观调控是在市场条件下的政府行为。所谓政府对畜牧业的宏观调控,就是政府的养殖业管理部门以政策、法律及其配套法规为准则,采用投资、信贷、价格、税收、补贴等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对畜牧业资源配置、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整与监控,最终要达到协调好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方面的利益。 目前,我国有关畜牧业的法规还很不健全,对畜牧业生产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现行的畜牧业,特别是畜产品的产销管理体制分割,这种按照计划经济所设计的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部,仍旧缺少或根本不掌握上述任何经济的和行政的调控手段。一旦出现养殖业生产或产品市场的波动,政府只能通过多部门之间的来回协调,采取一些短期的或非规范的调控动作,加上某种优先保护城市消费者的倾向,难以同时保护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往往还给中间经营者有可乘之机。 ②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信息容易失真 经过约20年的改革,畜产品的集市贸易和批发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但高效的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和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并未形成,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市场都还不具备及时提供真实市场信息的能力。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种类不全,实施简陋,交易行为不规范等原因,市场自我调节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流通环节的竞争机制也不可能充分展开,并有可能导致流通环节的费用过高。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增强政府对养殖业的宏观调控 要实现政府对养殖业有效的宏观调控,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长远来看,首要的是,必须完成对养殖业实行全方位归口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改革。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这种归口统一管理的重任必然落实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肩上。其次,要加强畜牧业法规建设。对现有各种行之有效的畜牧、兽医、水产、饲料与草原等法规,要坚持执行,并不断完善畜牧业法规和加强有关行业标准的制定。 从近期来看,要实现政府对养殖业有效的宏观调控,首先,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自上而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养殖业资源配置、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信息与监测系统,并以此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其次,农业部应根据养殖业资源配置、产品生产与市场供需变化等动态信息和分析,及时提出宏观调控的措施和对策,对切实控制好养殖产品生产和消费总量的平衡与增长速度,以及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结构调整。 2.加速养殖业产供销一体化进程 农业部门除去要强化养殖业基础实施建设、建立与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养殖与饲料等行业协会的参与作用以外,还应当积极而稳妥发展各种形式的养殖与饲料产业集团,加速养殖业产供销一体化(即产业化)进程。产业化或产供销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抵御市场风险中,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是一对亲密的孪生兄弟,更有可能结合到一起,组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集团。 所谓养殖业一体化是指养殖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诸环节,即产前、产中、产后,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骨干企业为龙头,千家万户为基础,以及合作制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对某一区域的养殖业主导产业实行饲(料)养加、产供销、牧工商、牧科教紧密结合的一条龙生产经营体制。养殖业一体化具有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综合特征。 养殖业一体化的核心是形成养殖产品生产与经营一体化的体系。共同利益是实现一体化的基础,也是发展一体化的根本动力。所以一体化中各参与主体是否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是衡量某种经营是否实现了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只有有关各方以契约或合同的方式组成利益共同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保障制度,才能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养殖业生产的比较利益,实现养殖产业自我积累、自立发展和稳定持续增长,既保障社会有效供给,又增加农民收入。 3.培育养殖产品市场,改善流通环境 除继续稳定和发展城乡集贸市场外,在主产区建立一批活畜(包括种畜、仔畜)、水产养殖种苗的交易市场;在产销集中区分别建立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养殖产品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同时鼓励长途贩运等其它多种流通形式,以搞活养殖产品的流通。在改善批发市场基础实施的同时,要重视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 4.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发展饲料工业,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 针对我国饲料资源紧缺和饲料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一方面要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另一方面要加速饲料工业建设,推广对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主要途径有: ①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饲料用粮生产基地。目前饲料用粮的数量已占到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0%以上,今后还将日益扩大。为此,种植业生产结构要由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建立高产、优质的饲料粮(玉米、大麦)生产基地。 ②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努力扩大豆类种植面积,改进油料加工工艺以提高饼粕质量和饲用效果。推广脱除棉、菜籽有毒物质技术,提高棉、菜籽饼粕作饲料的利用率。推广果园--林木--牧草间作技术,种植优良豆科牧草。扩大食品工业和屠宰场废弃物作饲料的开发与利用,尿素类非蛋白氮饲料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开发与利用。 ③加速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工业包括饲料原料工业、饲料加工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工业和饲料工业支撑体系。目前的重点应放在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解决好规模化养殖业所需浓缩料和配合饲料,以及农户分散养殖所需预混料的供给问题。 ④充分利用农区秸秆资源。要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提倡秸秆过腹还田,发展牛羊反刍家畜,增加肉奶生产量。 5.优化养殖产品结构,按照资源优势实施养殖业的区域开发 从全国范围来讲,根据畜产品供需的状况,近期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两稳定”、“两加快”和“两突出”,即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和肉鸡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优质细羊毛生产。 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或大中城市郊区,都应按照当地养殖业资源(包括气候、生态、饲料、技术、人力、资金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选择优先发展的养殖项目,实施区域产业群体开发,以有利于养殖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千万不要跟着社会上的一时风行的“特种养殖热”后面赶热闹。 6.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21世纪我国养殖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为先导,重视对畜牧业科学技术的集成,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畜牧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畜产品的供给能力,满足21世纪16亿人口对动物食品需求的增长。 ②以“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为主攻方向,建立起多学科参加的研究--实验--开发--产业化相结合的科研体系。 ③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区域化、集约化的畜牧业生产体系。 ④提高畜禽鱼品种选育技术,在引进优良畜禽种质的同时,重视对已有畜禽鱼品种的选育提高,充分发挥国内优良种质的优势。 ⑤开发和引进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健全疫病防治及兽药与生物药品生产体系,减少畜禽死亡率,提高产品质量

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有的专家认为,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将实现以下八个方面的转变。  1、畜牧业经济将由增长型与环保并重型转变。当前,资源与环境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作为发展农牧业的一项基本战略。因此,经济增长与环保并重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2、农业产业结构将以种植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牧为主。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仅实现了温饱,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对肉、奶、蛋等各种畜产品的需求则不断上升。新世纪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将会超过50%。  3、以传统家畜为主将转变为全面利用各种动物资源。近年来,特种养殖和野生动物驯化技术发展很快,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和遗传工程的新成果,使全面利用各种动物资源成为可能。  4、畜牧业生产将由以增产为主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为主。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已出现下降趋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畜产品的需求正走向“少而精”。  5、以分散经营为主将转变为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主。目前我国的畜牧业仍然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户技术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扩大。  6、从单一畜牧业经营转变为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我国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产业化经营将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7、畜牧业以农区为主将转变为农区和草原并重。我国畜牧业产值一直主要来自农区,草原畜牧业所占比例很低,新世纪,草原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将得到切实加强,草原畜牧业的地位和比重将大幅度提高。  8、畜牧业生产将从人工劳动为主转变为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主。草原建设、饲料生产、畜群管理、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将全面实现自动化,遗传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手段将得到广泛运用。

对畜牧业的发展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是畜牧的现状,然后是对现状的改进,最后是畜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畜牧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目前,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突出,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特征鲜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畜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不断加强。目前中国肉类、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产量的增长,中国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也持续上升,1978 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9.1 公斤、2.4 公斤和1.0 公斤,到2010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45.8 公斤、20.7 公斤和26.7 公斤,分别是1978 年的5.0 倍、8.6 倍和26.7 倍。前瞻产业研究院畜牧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我国城市居民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随着广大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虽然农村奶类消费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其潜力会更大。总之,未来15-20 年内,中国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我国畜牧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及市场空间。

今年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如何?

全国牧业总产值实现历史新高中国畜牧养殖业简称牧业,是指牲畜饲养业。2019年我国牧业总产值超过3.3万亿,较2018年增长4366.95亿元,同比增长15.22%。近年来我国对牧业发展高度重视,对于未来我国牧业发展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2020年9月14日由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畜牧业发展目标是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80%以上,到2030年分别达到75%以上和85%以上。综上,初步估计未来我国牧业总产值将继续稳定增长。湖南省牧业总产值增幅最大我国畜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我国养殖业发达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原地区如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从区域畜牧业发展看,全国27个省(区)牧业总产值实现增长,4个省(区)下降。2019年全国畜牧业增幅TOP10省市分别为湖南省、山西省、江西省、重庆市等,湖南省增幅最大,达到36.77%;其次为山西省,增幅达32.32%。降幅最大的是北京市,下降了31.47%;其次是贵州省,下降了1.97%。四川省牧业总产值位居全国首位2019年牧业总产值TOP10的畜牧大省分别是: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湖北省、辽宁省。与2018相比,四川省超过山东省成为冠军,达到2648亿元;河南河北不变,位列第三、四名,云南省从2018年的第11位前进三位排名第8,内蒙古自治区跌出前10,安徽省前进两位列为第7,黑龙江下降一位列为第6,湖北省、辽宁省退后两位位居第9和第10位。湖南省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高据国家统计局,2017-2020年中国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持续增长,2020年为142,高于2019年13个点。具体分省市看,从全国牧业总产值增幅最大的湖南省、降幅最大的北京市以及牧业总产值最高的四川省看,可知2020年湖南省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最高,达到164.9,且其增长速度明显;其次为四川省,为136.5,最低的为北京市,为134.5;可知畜牧业总产值与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密切相关。养殖产业化发展是所有农业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实施养殖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各区域应针对各自的区域资源特点,紧跟国家有利政策,结合市场情况,推动区域畜牧业发展。

今年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如何

——畜牧业发展现状人均肉类消费量呈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对肉类的消费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受猪肉价格的影响,我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有所下降,其他肉类人均消费量变化不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6.91kg/年,其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0.28kg/年,人均牛肉消费量为2.2kg/年,人均羊肉消费量为1.19kg/年,人均禽类消费量为10.8kg/年。畜牧业产值恢复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畜牧业相关肉蛋奶等产品需求的扩大,我国畜牧业整体发展良好, 2017、2018年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我国畜牧业总产值有所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下降至28697.4亿元,2019年受畜牧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畜牧业总产值开始大幅回升,2019年我国畜牧业产值达33064.35亿元,同比增长15.22%。猪肉产能大幅下滑 牛羊肉产能稳中有增2019年我国畜牧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大幅下滑,牛羊产业稳中有增。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猪年底头数为31040.69万头,较2018年大幅下降27.5%,牛年底头数为9138.27万头,同比增长2.5%,羊年底头数为30072.14万头,同比增长1.2%。2019年猪肉养殖量大幅下滑导致我国猪肉产量也出现大幅回落,牛羊肉产量稳重有增,蛋禽产量增速最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为4255.31万吨,同比下降21.3%,牛肉产量为667.28万吨,同比增长3.6%,羊肉产量为487.52万吨,同比增长2.6%,禽蛋产量为3308.98万吨,同比增长5.8%。主要产品进口扩大 出口缩减根据中国社科院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主要畜牧业产品进口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猪肉进口量为210.83万吨,同比增长76.75%;牛肉进口量为165.59万吨,同比增长59.66%;冻鸡进口量为77.96万吨,同比增长55.22%,羊肉进口量为39.23万吨,同比增长22.97%。根据中国社科院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主要畜牧业产品出口规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我国鲜、冻猪肉出口量为26860吨,同比下降35.68%;鲜、冻牛肉出口量为219吨,同比下降49.54%;冻鸡出口量为94327吨,同比下降13.53%。——主要产品价格走势猪肉价格进入下行周期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有所回落,自2020年7月起,猪肉价格又有所回升,2020年9月猪肉平均市场价格又开始回落,主要是受到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肉供给持续改善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建投产1.25万个养猪场,复养1.34万个空栏的规模养猪场,总量超过2万个。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10月10日表示,截至2020年10月,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的比重已经提高至53%,同时猪肉进口增加也为市场供给提供了保障。第三届进博会期间,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介绍,2020年1至9月份,中国自欧洲进口猪肉同比增长107.3%,占同期进口总量的55.7%。其中,自西班牙进口猪肉增长135.9%,自德国进口猪肉增长75.4%,自美国、南美等的进口也在加快。随着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增长,我国生猪产能已经触底反弹,猪价已经进入下行周期。猪肉价格的下降趋势将持续至2020年底,2021年初或将出现一定反弹,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肉类消费逐步进入了旺季,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注:2020年数据截至2020年9月,下同!牛羊肉价格继续温和上涨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国餐饮行业持续恢复,加之中秋、国庆双节的节日效应拉动,牛羊肉消费继续增加,价格持续上涨。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9月份,牛羊肉价格均出现上涨,从供给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牛羊生产秩序步入正轨,牛羊肉产量稳步增加,同比降幅持续收窄。随着牛羊出栏进入季节性高峰,以及2020年上半年压栏的牛羊得到释放,本次出栏季牛羊肉的产量或超过去年同期。且由于当前牛羊肉行情较好,出栏肉牛、肉羊的纯收益处于近年来高位,养殖户积极性较高,牛羊存栏同比增加,牛羊肉产能保持增长。从需求看,随着天气转凉,居民对牛羊肉的消费需求旺盛;同时,旅游和餐饮行业经营的持续改善继续带动牛羊肉消费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7.0%,降幅较上月收窄4个百分点。国庆、中秋的节日效应也加速了酒店餐饮、度假休闲等行业的全线复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电商平台美团统计的到店餐饮订单量相比五一期间增长了78.4%。综合来看,出栏旺季的来临将使供给不足的现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因消费趋旺,供给总体偏紧的态势将仍然存在,预计后期牛羊肉价格将继续小幅上涨。鸡肉价格继续弱势运行2020年以来,我国鸡肉价格持续走弱,行业持续低迷,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9月开始,鸡肉价格又小幅反弹,但预计鸡肉价格回升乏力。从生产端来看,在产能调减的背景下,由于禽肉生产的产业链条比较长,种雏鸡生产、商品代养殖、屠宰加工一环扣一环,中间环节不可能断链,整体供应减量需要一段时间。从消费端来看,近期缺乏拉动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市场消费仍处于疲软状态。与此同时,随着冬季来临,经销商对后市消费需求持观望心态,对鸡肉产品的采购比较谨慎,导致屠宰场产品走货速度相对平稳。预计年末受元旦、春节的节日效应影响,消费会有一定增长,短期可能会拉动价格上涨。后期来看,鸡肉价格虽然有短期小幅回暖的可能,但总体仍将继续弱势运行。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畜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的内容简介

养殖技术部分共分十三章,分别介绍了奶牛的饲养管理,规模化猪场猪的饲养管理,肉鸡饲养管理,蛋鸡饲养管理,商品肉鹅饲养管理,羊饲养管理,鸭饲养管理,狐狸饲养管理,兔饲养管理,绒山羊饲养管理,貉饲养管理,肉牛的饲养管理及肥育,鹿饲养管理等。文中内容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介绍了畜禽舍的建造、品种的选择、饲养管理技术、防疫措施等,希望本书能为广大的养殖场(户)在发展养殖生产上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有什么样的国情,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这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受到政策制约限制。土地流转集中也有法律障碍,还有农民寸土不让的心理障碍。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或户养300-500只鸡,或户养20-30头猪,或户养10-20头牛,或户养30-50只羊。与大型规模化的千头牛、万口猪、几十万只鸡相比,是不足挂齿的“小不点”。但与庭院零星养殖的一二口猪十几只鸡相比,饲养规模已经是几十倍了,也今非昔比。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农户有了支配权,有了选择权,有了组合权。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需要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农户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农户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农村中往往会形同虚设,最后会跑调走样,被家族化、家长制、亲戚网所取代或发生变形。 我国畜牧业实行完全市场化体制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我国对畜牧业采取完全市场化机制来运营,畜牧产业链各环节、各个成员都是市场化组织,进行市场化经营。但市场不是万能的,这种缺乏整体性分散型的市场化体制,造成产业链各环节彼此分离,种植业与养殖业是分离的,分别由不同的场户来从事;养殖业与加工业也是分离的,分别由加工企业与养殖场户来从事;加工业与销售业还是分离的,销售环节掌控在超市、餐饮、农贸市场等销售商手中。由于不是一体化运作,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协调障碍,产生着极高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寻找交易对象耗费的人财物和时间,包括公关摆平交易壁垒、交易摩擦所发生的沟通协调费用。交易成本不包括交易价格,是价格外的金钱与时间代价,或者是某些不便、关卡、障碍等。由于农民位于产业链的最底层,地位低、分量轻,不掌握关键资源,没有话语权,经常被逼无奈地接受霸王条款,长期支付过高的交易成本。 中国最大的乳肉加工企业,都已由国际资本主导掌控,是资本的化身追求利益最大化,处在强势地位。种养业是产业链中的弱势环节,农牧民是弱势群体,地位不平等,分量不一样。需要政府站在农民这一边,为农民撑腰当后台。加工环节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乳品行业由于饲养业与加工业分离,乳品厂凭借强势地位,压低收购原料奶价,导致奶农陷入赔钱的困境。解决的办法是由政府掌控乳肉加工厂等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是产业链的制高点,为消除城市中大超市对畜产品的渠道垄断,国家要将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定位为公益性的非商业机构,以廉价和税收优惠等扶植政策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掌控加工厂这个咽喉要道,不占领销售渠道这个制高点,在产业链中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没有话语权,就会成为空架子。 城市中的大卖场是商业化渠道资源,农贸市场则是城乡居民购买肉蛋奶的主渠道,政府通过掌控农贸市场,将其廉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与大卖场进行市场博弈的重要阵地。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界限壁垒,使城乡资源进行互补性组合,能够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把城乡工农连接在一起。在农贸市场从业的城镇市民,只有“上山下乡”同农民结合组成专业合作社,才能进入农贸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才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这样工农之间就能够结合在一起,生产要素就能在城乡之间流动,农民获得了城市销售渠道资源,有了立足之地,实现产销信息对称并精准对接,真正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我国畜牧业缺乏“攻守兼备”的自主能力,导致国际化冲击威胁加大 当今的市场化,是全球一体的大市场化。我国农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与价格的大起大落,都有国际化的背景和因素,是国际化因素造成了供需失衡。如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大豆、生物乙醇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能够独享玉米大豆涨价带来的好处。美国农业部操纵着粮油市场信息的话语权,通过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CBOT),操纵着全球粮油期货市场价格。美国联手巴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用大豆生产生物柴油,人为地制造了玉米大豆的市场短缺,拉动了全球玉米大豆价格的上涨。现代国际金融资本的力量无比强大,以股票、期货、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做工具,利用全球联网的股票期货市场做平台。通过人为炒作,既可以制造过剩,也可以制造短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制造市场价格的起伏跌荡。 加工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流通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制高点,在畜牧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突出。在大豆产业链中,跨国公司就是通过购并垄断了中国大豆加工环节,上游控制大豆种植业,下游则控制豆油豆粕环节,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话语权,主导操纵了我国的大豆产业链。在中国,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大超市已经星罗棋布,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型餐饮连锁店更是遍地开花。流通业跨国公司在我国已占据垄断地位,掌控了采购价格的话语权。通过进店费、促销费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对供应商进行巧取豪夺。利用帐期等手段占压供应商的资金,为集聚人气吸引消费者,经常拿肉蛋奶产品开刀,搞特低价促销,人为制造猪贱伤农、鸡贱伤农的悲剧,还凭借垄断地位恶意摧毁供应商品牌,试图让中国供应商长期做生产车间。 畜产品需求弹性低,产业进出的门槛低,市场有不确定性,生产有地域性、季节性,畜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有滞后期,在生产环节受自然因素左右,引发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多。为了畜产品的稳定和谐持续发展,对畜产品要重新定位,既承认它是商品,也承认它的公益品属性,承认它的社会事业属性。畜牧业欲实现稳定持续和谐发展,不能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加工和零售环节不能交给商业利益集团,而应该掌控在政府手中,再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将咽喉要道的加工厂的资源给予农民,将商业制高点的农贸市场资源也注入给农民,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具有实力,能够将种植与养殖结合在一起,将养殖业与加工业结合在一起,将加工与销售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运作。通过占领制高点、控制咽喉要道这些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实现产中产前产后、上中下游一体化运作,农工商无缝对接。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的畜牧产业体系,有效化解国际化带来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与国际市场已连接在一起。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畜产品的国际化战略,需要国内与国际市场一盘棋,即要走出去,也要守住国门。当前,守住国门比走出去更重要。走出去开拓畜产品贸易的国际市场,我们面对的是比关税壁垒更强大的绿色壁垒,是加了锁又设了岗的更高门槛。国内市场资源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在自家的地盘上操作,比开拓国际市场争抢别人的地盘总要容易些。“天上的仙鹤,不如手中的麻雀”,中国畜牧业的强大,要立足于国内市场支撑,在目前不宜舍近求远地盯着国际市场,需要把家门口的市场牢牢地抓在手中。通过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国内市场实行化整为零分片包干式的产销平衡,进行市场区隔,等于修建战壕堤坝等防御工事,减弱化解国际化的冲击。利用鲜肉、鲜奶、鲜蛋产品做市场进入壁垒(国外产品是漂洋过海远距离运输进口的,只能采取冻肉奶粉等保质期长的产品形式)。鲜肉鲜蛋鲜奶实行地产地销,节约物流费用运输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减少了动物疫病传播的渠道。 我国畜牧业要克服“双重制约”,破解“双重挑战”,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化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方向路线问题。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 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摆脱疫病药残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才能产出绿色有机食品,进而提升我国畜产品的附加价值,破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组织路线 我国畜牧业要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 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形成整个产业链有分有合的组织化。 (1)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 市场供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仅有宏观调控是不够的,也需要有微观调控。现代畜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是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其经营机制弹性灵活,既有刹车,也有油门,产量能升能降,能够动态地进行产销平衡。这种产销平衡是市场微调,动态随机地进行,市场波动小,使畜产品市场不出现大起大落。 要将小型规模化农户扶植培育成有地、有房、有畜的富农,培育成有实力有活力的现代畜牧微观主体,培育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与中坚。成为富农后,它们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替代。饲草饲料在自家地里种植生产,基本上不用花钱到市场上购买。鸡猪牛羊可以在自家的林地、草地、荒地里生态化放牧饲养。规模小、用工少,劳动力主要源于自家,基本不用花钱雇工。养牛养羊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羔羊犊牛都是自家母畜生产,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减轻了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了发展农牧业的交易成本。通过强化农户的微观主体地位,使农户由贫农变成富农,让他们的后代有家业可以继承。让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型农牧业对农村青年一代有吸引力。既防止农民出现断层,也避免农村种养产业弱化萎缩,起到“把根留住”的作用。 (2)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 为实现畜牧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重中之重是发展畜牧生产型服务业,做农户的坚强后盾和强大靠山。没有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就无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就失掉了支撑和保障,无法发展壮大。农牧业服务体系应该是廉价的、低门槛的,是为农户量身订做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与广大农户紧密结合。当前,除了需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推广等服务业外,尤其要加强良种繁育、屠宰加工、销售渠道服务业的构建。 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需要社会成员以服务体系的角色介入其中,来提供专业支撑。需要打破城乡工农之间的封闭状态,采取开放的方式,修桥铺路搭建平台,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介入。向三农注入人财物等物质要素,注入知识信息等智力资源,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第一要靠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能引诱城市及社会资本涌入三农,与农户结合建立合作社。第二要靠投入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赤手空拳打天下,要把屠宰场等加工厂资源、城市中的农贸市场等政府掌控的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使农工商能够一体化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3)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农户对农户,合作社对合作社之间的孤立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需要整个产业链协调配合行动。所以,产业化必须进入更大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进行组织协调指挥,进行一体化运作。这个一体化,不能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垂直一体化”,不是“大而全”的一体化。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组建的畜牧产业联盟,实行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一体化。 中国特色的畜牧产业联盟,是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不是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权威和能力)。其职责是对畜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成员进行组织协调,搭平台、给角色,组建利益共同体,结成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采取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化整合。为农技人员与养殖户对接,为农村金融机构与养殖户对接,为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对接,为流通渠道与合作社对接,设计接口、搭建平台。各级产业联盟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实行有实有虚的组织化,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主动及时地对畜牧业的产供销进行组织协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为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应对国际化挑战,需要制定产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也需要产业链成员一体化运作。畜牧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是畜牧业的宏观经营主体,是国际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从全局着眼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产业突围方向。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站在制高点上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产业链成员统一行动,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实行一体化运作。做到不乱阵脚,不自相残杀,搞恶性竞争

怎样发展畜牧业

大力发展养殖业,植树造林,实行圈养,散养,,,,,

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的原因

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的原因如下。1、距海较远,加上山脉对暖湿气流的阻隔,降水较少。2、草场广布,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怎么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畜牧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拟完善畜禽遗传资源和种畜禽管理相关规定,完善有关扶持政策规定等。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认为,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已经比较成熟,建议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意见,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的畜牧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作出修改完善。突出鼓励支持畜禽养殖生产,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畜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国家建立健全现代畜禽养殖体系;从事畜禽养殖应当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做好质量安全工作;加强对畜禽养殖户的指导帮扶。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做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国家采取措施加强畜禽疫病监测、畜禽疫苗研制的内容;将相关条款中的“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改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明确从事畜禽养殖不得随意弃置和处理病死畜禽;违反检疫证明和畜禽标识管理规定的行为,动物防疫法已作明确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加强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规定,对在畜牧业发展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奖励。根据相关改革要求,完善有关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制度。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对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在规定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上,授权国务院可以对批准机关作出特别规定。完善有关种畜禽管理规定。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规定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批和发放信息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明确只有因没有种畜禽而未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新建种畜禽场才可以通过提供省级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说明文件的方式申请进口种畜禽。有的常委委员和部门、地方提出,建设畜禽养殖场要符合地方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考虑本地区畜牧业发展要求。同时,应遵守有关生态环境、动物防疫、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关于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的规定,建议畜牧法对划定禁养区域可作衔接性规定。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作出修改: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禁养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场。同时明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有的常委委员和部门、地方建议结合现行法规定,并与草原法有关规定相衔接,增加促进草畜平衡具体措施的规定。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规定:国家鼓励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饲养方式,合理配置畜群,保持草畜平衡。有的部门提出,牧区牛羊等家畜保费补贴制度只是牧区家畜保险制度的一部分,建议将“保费补贴制度”改为“保险制度”。有的部门提出,目前执行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包括草原畜牧业发展补贴政策,建议对有关表述作相应修改。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采纳上述意见,完善相关表述。

秦汉畜牧业为什么能迅速发展起来?

秦汉时期的畜牧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畜牧生产的经营管理体制渐趋完备,畜牧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充分体现了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畜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牧场及群牧规模大大增加,畜牧业经营组织具有该时代特色。同时,中央还制定了有关牲畜饲养、管理和使用的法律《厩律》,这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因素的积极影响,畜牧业得以迅速发展。秦汉畜牧业之所以发展迅速,首先是因为,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秦汉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以后,牛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由于当时农业生产的需要,发展畜牧业势在必行,以提供更多的耕牛。其次,发展畜牧业又同巩固边防密切相关。秦汉时期,北方及西方游牧民族侵扰严重,为保卫边郡地区的社会生产和国家的安定统一,需要强大的骑兵,这就成为官营养马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次,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发展,秦汉王朝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畜政管理,发展官营畜牧业,鼓励和扶植私人畜牧业生产,积极实行保护牲畜的措施等。上述各项政策和措施,在秦汉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中,都起过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秦汉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统一国家建立以后,社会环境较安定,边郡畜牧业资源得以集中开发与合理利用。在统一的环境下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使一些新畜种、新饲料品种及某些先进的畜牧业生产技术传入中原,这些作用都不可忽视。秦汉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很迅速,其表现首先是生产地区十分广泛。秦汉王朝十分重视对西部、北部边郡地区的开发利用,广建官营牧场。西汉初年,朝廷有6个大马苑,养马30万匹,阡陌之间马匹成群。当时也有许多著名的大牧主依靠官营牧场发展畜牧业。边疆地区畜牧业尤为发达。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记载,秦国的乌氏所养牛马之多,要用山谷来计数,秦始皇因此奖他为封君。秦时凡是牧马超过200匹,养牛、羊或猪多达1000的畜牧大户,可以享受千户侯待遇。可见,秦汉时期的牧场是非常发达的。秦时已建立太仆寺掌管国马,在西北边郡还设立官营牧场牧师苑,养马几十万匹。我国古代的经济区划大致可分为牧业区、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边疆一带,具有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的良好条件。秦汉王朝对该地区的发展极为重视。其畜牧业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的存在是当时畜牧业发达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内地虽不宜发展大规模群牧式畜牧业,但官民都普遍采用了厩舍饲养和小群牧养的方式,牲畜的总头数也很可观。这一时期对不同牲畜的经济作用也有了足够的认识,重视马、牛在军事、农耕、交通方面的作用,因此,养马业、养牛业的发展很突出。新畜种亦不断引进,如原产于匈奴地区的骡、驴在东汉已为常见之役畜。作为肉畜的鸡、猪,生产地区广泛,但由于每个生产单位的规模很小,所能提供的肉畜数量是有限的。乳畜在中原地区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内蒙古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内蒙古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1、高原阳光充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地资源丰富,为牲畜提供丰富的草料;2、内蒙古地域宽广人口稀少,草地租金低;3、地形平坦有利于交通线建设,有利于畜产品运输;4、发展畜牧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如下:人口数量增加; 经济收入增加; 养殖育种技术提高; 饮食结构变化。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区别于自给自足家畜饲养,畜牧业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化、规模化、并以营利为生产目的。基本介绍:畜牧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它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主要是:①提供肉、奶、蛋类等动物性食品。②为工业提供羊毛、山羊绒、皮、鬃、兽骨、肠衣等原料。③通过畜产品出口取得外汇。④促进畜牧业投入品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机会。⑤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畜力。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1)它的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2)饲料是畜牧业的基础,只有不断解决好饲料问题,才能加快畜牧业发展。(3)畜牧业的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而且易于腐坏。因此,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配合。(4)畜牧业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饲。

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一、基本考量《意见》重点着眼四个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当前制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还不够高、疫病防控体系还不够健全、农牧结合还不够紧密、畜产品精深加工还不够强等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二是突出三大产业。做强生猪产业,发挥粮食大省优势,持续扩大养殖规模,做强龙头企业。做大牛羊产业,发挥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草畜。做优家禽产业,发挥品种资源优势和产业速效的特点,大力推进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生产。三是坚持长短结合。立足当前保供给,推进养殖场户增养补栏,加快生猪产能恢复,确保2020年底完成中央下达我省的目标任务。着眼长远促转型,加快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产品绿色化。四是坚持政策引领。充分用好支持恢复生猪生产、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粮改饲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落实好养殖用地、环保、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切实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二、总体要求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突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集群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突出生猪、牛羊、家禽三大产业,突出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突出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在基本原则上,提出了坚持质量兴牧、坚持绿色兴牧、坚持品牌强牧、坚持融合发展四项原则。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根本目的在于增加优质畜产品供给,通过培育打造“豫牧”知名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到202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畜牧业产值与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达1:3,畜禽规模化率达到8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主要畜种规模养殖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三、推动畜牧业转型发展一是推进规模化养殖,重点发展年出栏生猪5000头、肉牛500头、肉鸡5万只、肉羊3000只和存栏奶牛300头、蛋鸡1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加快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 制定完善标准化管理规范,加快设施装备升级,提高全链条标准化生产水平;三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畜禽就地就近屠宰,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畜产品流通由“调活畜禽”向“调肉”转变;四是推进绿色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推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五是推进品牌化提升,着力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四、健全完善支撑体系一是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生物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畜禽育种高地;三是强化饲料饲草供应体系建设,为畜禽养殖提供优质饲草料支撑;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产业科技水平;五是强化畜牧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持续提高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六是强化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五、保障措施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金融保险服务、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新修订的畜牧法共10章94条,旨在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培育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振兴畜禽种业,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公共卫生风险,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现代畜禽养殖体系国家建立健全现代畜禽养殖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畜禽生产,提高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禁养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场应当保证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或者达标排放,防止污染环境。对在畜牧业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奖励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在畜牧业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明确可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基本条件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定期组织畜禽遗传资源的调查工作,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公布经国务院批准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经过驯化和选育而成,遗传性状稳定,有成熟的品种和一定的种群规模,能够不依赖于野生种群而独立繁衍的驯养动物,可以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开展资源调查、保护、鉴定、登记、监测和利用等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预算。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多元参与,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的原则,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实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全国统一管理国家对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批和发放信息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具体办法和许可证样式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制定。禁止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或者商品代仔畜、雏禽。禁止伪造、变造、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鼓励和支持畜禽种业自主创新国家鼓励和支持畜禽种业自主创新,加强育种技术攻关,扶持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销售、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并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公告。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国家支持牧区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强草原水利、草原围栏、饲草料生产加工储备、牲畜圈舍、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鼓励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饲养方式,合理配置畜群,保持草畜平衡。加强养殖户权益保护国家引导畜禽养殖户按照畜牧业发展规划有序发展,加强对畜禽养殖户的指导帮扶,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得随意以行政手段强行清退。国家鼓励涉农企业带动畜禽养殖户融入现代畜牧业产业链,加强面向畜禽养殖户的社会化服务,支持畜禽养殖户和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支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融合。建立畜禽生产和畜禽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制度国家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便捷的畜禽交易市场体系。国家建立统一的畜禽生产和畜禽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制度,逐步完善有关畜禽产品储备调节机制,加强市场调控,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