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撰写体育教育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特点四个特点:客观性. 教学案例是写实的,是教学实践中具体事例的真实再现,有相对完整的教学情节.对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要客观地描述,如实地介绍.不能对教学活动作笼统的,概括的叙述,更不能歪曲事实真相.评析要实事求是,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不能脱离事实而空发议论.典型性.教学案例包含的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考,是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体现教学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创新性.基础教育正处在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学案例应具有反映课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新成果,揭示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走向,从而启示人们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 深入地发展.实用性. 教学案例要叙述清楚而有情节,语言朴实而又生动,内容平实而又耐人寻味,可读性强.要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探讨价值,能激起教师效仿,学习遇到类似事情如何应对的策略,能启发教师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具有故事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典型而又独一无二,在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上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四.教学案例的作用(一)促进课改深入发展.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关键."转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寻找我们不端正的教学行为,并探求解决的途径;二是借助新理念来评价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行为的创新.教学案例的撰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转化"的功效,是促使理论与实践相沟通,相融合的最优方式.其"转化"的过程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茫然困惑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闪光的事例撰写成教学案例,以个案分析法重新审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将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二)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学习运用理论。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教师专业的成长,如过分偏重教育原理,难免空泛;如过分依赖经验,易致盲从.只有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那么,具体操作的策略是什么呢 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恰好可 以弥补上述"两者"的缺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 正如有关课改专家所指出的"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可见,教学案例的撰写正是"叙事研究"的一种类型.它需要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并将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现象到认识本质的研究思路.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教学理念,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利于教师深刻,生动地掌握教学理论.因而,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提高的过程.经常进行这种"叙事研究",实现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学习的一体化,必将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快速成长.(三)促进科研成果交流共享.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中开展叙事研究,对教学中的亮点或困惑进行理性反思,使之成为教学案例.它以书面形式反映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叙事展示理念,不仅是教师成就与成长的记录,而且是教师叙事行动研究的产物——科研成果.由于它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形式活泼,以事论理,焕发出耐人寻味的魅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交流,讨论与共享,已成为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它围绕交流的载体——某一教学案例,相互切磋,合作互动,不仅有利于启迪教师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日常的教学,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引发教学创新;而且有利于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形成相互探讨,彼此学习的教研之风,使新见解不断涌现,新思路不断形成.总之,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定能促进广大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五.教学案例的写作(一)步骤:立主题.写作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些策略.因而,教学案例也要有主题.所谓主题,就是教学事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案例的成败与价值.一般而言,主题是教学事例本身所具有的丰富信息.主题的确立,是作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学事例本身的价值,决定教学案例的生命,事例的选取极其重要.为此,我们要从众多的反思日记中,筛选采用那些大家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与新策略的,耐人寻味的事例,提炼出正确,集中,鲜明,深刻的主题.择类型.确立了主题后,就要进行定型的思考.定型,即在写作前,依据事例的数量与性质,确定选用哪种类型的教学案例.余文森教授说:"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可称之为教学叙事)."从目前刊物上发表的教学案例看,大致有四种类型:①单一片段型.一般是一个具体生动的教学片段与评析,反映一个新的教学理念这类案例内容单一,短小深刻.②对比片段型.一般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两种不同教法的教学片段与评析组成,在比较中倡导新理念,新策略.这类案例对比鲜明,发人深省.③课时综合型.一般是由一节课中各具特点的几个教学亮点与评析组成,反映了一节课教学进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策略.这类案例内容丰富,综合性强.④专题解读型.一般是围绕一个专题,由三四个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案例与评析组成,对某一新理念较为全面的解读.这类案例主题突出,策略多样.随着教学案例写作的兴起与发展,必将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案例类型.注意:1.广义的教学案例包括这里所说的教学案例,还包括教学叙事及教学课例(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狭义的教学案例仅指该文中所说的教学案例.2.教学叙事与狭义教学案例的区别:教学叙事偏重于故事或事件的描述;教学案例偏重于理性的升华.定形式.教学案例的内容是多样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形式也应是多样的.然而,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形式无定规,大体有常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事例,反思与评析.从发表的教学案例看,普遍都有醒目的标题.正文,有的用黑体字标出背景,事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三个部分;有的直接分段行文,只用黑体字标出反思与评析;有的用黑体字标出案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背景放在叙事前交待.先看以下结构要素:标题.标题是教学案例的眼睛,是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的揭示.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并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有个基本的了解.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类.单一式标题.只有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表达一种理念,做出一个判断,体现一种策略,说明一个道理,概括一种情景,提出一个问题,点明一个内容.如《在读中感悟》.复合式标题,除主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或限制.如《尊重个性 自主探究——教学片段及评析》。背景.教学案例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案例的主题,要简洁,准确地向读者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册数及课题,交代,说明教学案例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发生的.案例.这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发生,发展的过程.核心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重点要把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怎样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问题,思考,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具体,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内心的感受,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描述,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要注意的是,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围绕主题,恰当取舍,不搞有闻必录.同时,要求叙事的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评析或反思.评析的主要任务,是对案例反映的主题内容进行理性的解读,评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价值意义,以揭示案例的内在规律,给人以启示.评析要实在,从事实本身出发,实事求是,说清道理,不脱离实际地空发议论.评析要中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到这两点要求,评析的操作要坚持以事论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总结规律.其思路是: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审视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发展脉络,捕捉师生具有创造性的典型行为,评析何处成功,哪儿闪亮,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目标观,资源观,为什么它是成功的,闪亮的,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策略.评析一般在案例的叙事之后评析.也有的边叙事边评说,语言朴实,文字简练,用括号或其它字体显示.也有的既有边叙边评,又有总评.积素材.掌握了教学案例撰写的技巧,但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案例.正如叶澜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巧妇也需要有"好米",才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案例撰写的方法,更要注重创造,积累事例素材,善于找"米"下锅,才能写出优秀的教学案例.从现实的情况看,在教学案例的撰写中,其所以选择典型的事例很难,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有些教帅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也确实创造了许多的教学亮点,但没有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后忘了;写作时想不起来;二是有些教师在公开课或有人听课时,注意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可平时教学仍是"老一套",无法创造出典型的教学事例,写作时没有素材,难以成文;三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话互动,但考虑完成教案要紧,或者不善点拨,只要学生答对了,就满足了,马上予以肯定,继续照教案执教,学生发散思维得不到培养与发展,亮点无法在动态中生成. 那么,怎样积累教学案例的素材呢营造生成环境.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过程与行为,为学生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讲错了,没关系,允许出错,欢迎重答重做;提出异议,倡导争辩,允许保留;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成功时,会得到热情的祝贺;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同时,要求教师扮演"主持人","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善于点拨引导,做学生思维的向导.当学生不知从何着手,久思不解,思维卡壳,浅思辄止时,要灵活地启发点拨,调整思维方向,或延缓评价,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发展.在这样的对话环境中,学生具有自由的,安全的心态,他们的对话热情就会不断高涨,个性思维就会不断活跃,教学亮点就会生成.常写反思日记.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常写反思日记,积累实验的第一手材料,便于保存,翻阅,研究.写作追求"短,平,快".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养成反思习惯,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日积月累,反思日记就能为撰写案例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把那些典型的,情节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含有一定新理念的教学反思,及时写成教学案例.善于搜寻事例.一是从反思日记中搜寻.平日养成反思习惯,有意地积累.翻翻反思日记,看看哪节课学生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独特的见解,哪节课有什么亮点,特别是教得顺利,舒畅的地方值得回忆,思考.二是从同伴评课中搜寻.翻翻评课记录,看看他人对自己公开课的评价,深入领会主要的优点,亮点是什么,对具体细节尽力回想,想想有什么好的生动事例可写.三是从借鉴迁移中搜寻.大量阅读有关刊物上的案例或经验文章,多看多思,边读边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尽可能产生联想,即见到甲能想到乙.可以有意识地再实验,再创造,进行联想,迁移,重组,翻新等.(二)案例撰写的规范案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有着自身一些独到的风格和规范要求.在西方的案例写作中,大致形成了这样一些公认的规范: 形式上的规范:使用过去时态 案例用过去时编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提供资料的有关学校或教师,这样做可以防止今后某一天出现同样事实所造成的任何影响.同时,用过去时写的案例也可以在教学上使用更长一些时间.尽量用表格来表示有关材料 将所有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资料均制表列出,这一来是为了行文活泼,二来是为了便于读者明确把握有关事实.事实反映要充分 得到的全部有关事实都应该包括进去.要注意的是,在案例中不应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果要写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应当在案例中注明其为某某人的观点,而不得作为事实来加以报告.必要时列出实际采取的决策 案例反映的是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在案例中列入当事人实际作出的决策常常可以增加案例的趣味,并帮助学生澄清有关思想.注明所引用材料的出处核对有关数据 案例中列举出的所有数据都应该经过仔细核对,保持准确.为了便于核对,可以在案例底稿和初稿上频繁标明资料出处,它应该比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文本中标明的资料出处更为详细.附表和附录表格,图表,其他格式化的制表或地图都可以作为案例中的附表.这些附表应按其在案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编号.在每一附表的下面都应标明材料的出处.不属于案例有机组成部分的材料,或因篇幅过长不宜列入正文的材料,可载于附录之中.附录通常以字母或数字标示,如附录1或附录A.内容上的规范第一是时间结构. 案例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背景的,案例作者必须要对案例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可以依据时间先后来组织材料.虽然有的时候出于某种考虑,要打破时间顺序,例如,为了提高读者的兴趣,有时会在案例开头先讲一件实际上是后来才发生的事情,但你必须对事件发生顺序和案例的时间结构非常清楚.第二是叙述结构.对于所发生的事情,必须要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叙述,事件从哪开始,它的前因后果等,换句话说,案例的故事要娓娓道来.第三是说明结构.案例的写作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把有关情景向学生讲清楚.叙述结构和说明结构有时并不是同一回事情,满足了叙述结构的要求,并不见得也能满足说明结构的要求.相对于身临其境的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的交待就要尽可能地具体一些,以便于他们掌握事实.第四是情节结构.为了使案例变得活灵活现,让学生忘掉它是人为的,就必须加强戏剧性,设置悬念.曾有研究者就此谈到:"许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使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说法,即案例必须有一个争论焦点.案例里必须有某某人应该做什么,某某已经做了什么,谁应该对目前的局势负责,就具体情况而言什么是最佳决策等内容.但是,案例不应是没有矛盾的白开水.案例总是涉及某种类型的一个问题,你越是能够强化这一点,越是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或增加思想冲突乃至人的冲突的戏剧性,你就越能使学生投身于案例之中,搞好课堂讨论."(三)案例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案例的初写者,常常易犯的错误有: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语言的陈述缺乏一定的序列,提供的细节太多,混淆了读者的视线和思维,背景信息太多或太少等.此外,还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案例写作时,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见.由于成长经历与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时难免会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这种认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注意到这些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助于澄清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问题涉及到的多种不同因素.第二,案例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情感,但不能陷于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写作者往往是事件的当事人,这样,他一方面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这种感情,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个人情感的层面上去.为了维护案例的权威性,案例写作者的客观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欲尽可能地避免写作者的偏见及陷入感情的宣泄,可使用下列技巧:●使用从有关论著,文件或自己所作的采访中得到的直接引语;●注明资料来源:●避免任何偏见和同情情绪;●所使用的语言,既不是单调乏味的叙述,又不致激起强烈的感情;●尽可能使用事实性材料;●按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保持前后一致;●不仅列入所发生的事件,而且写进当事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可以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的评论,这样可以指明案例的基本论点或问题以便于学生分析.第三,在案例写作中,要理清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性质是什么 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学生行为,或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这个问题看上去容易,实际做起来并不轻松.也许你自己的出发点是围绕教学方法写一个案例,但在写作当中,纷至沓来的信息可能让你意识到原有的出发点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问题的性质渐渐转变为"教育管理"或"师生关系"之类了.(四)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 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教育案例研究 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去年有一个高中都考不上的的学生考上了四校呢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二)ufeff、(三)

 一、 怎样写好教育案例   1. 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2. 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个教育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二、课堂教学案例编写的格式  1、“描述+分析”式  此格式的特点是将整个案例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为描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针对情景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断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主要是提供一个或一连串课堂教学疑难的问题,并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隐藏在描述之中。案例的分析部分是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一些个人的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分析方法可以是对描述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2、“背景+描述+问题+诠释”式  此格式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编写格式,而且,它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也更大。通常它将整个案例分为四个部分:⑴ 主题与背景  主题是反映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一些基本情况。当然,这部分的内容不宜很长只需提纲挈领叙述清楚即可。  ⑵ 情景描述:与“描述+分析”式的描述相同,主要突出主题所反映的课堂教学活动。  ⑶ 问题讨论  这是根据主题与情景描述,设计的一份案例讨论前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的要点、教学法和情景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案例教学服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有章可循。不同的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手段,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学生对案例中所提出的主题以及情景描述中提出的问题都能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各种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就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演习”。  ⑷ 诠释与研究  这主要是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它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技术资料、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期望的目标学生没有答出来、偏离了,教学内容呈现的先后与学生理解的程度、教学方法运用与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等问题存在着矛盾,每个矛盾的背后,必然隐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所以,通过诠释,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六、 好案例的“标准”  1、 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 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 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 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 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三)  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师在组织 教育教学之后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并对其进行反思过程的反映。案例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一篇好的教育教学案例,就是一个生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它胜过许多泛泛而谈的论文。  一、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意义  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对于落实既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贴近实际,理论与实践结合。许多教师学了不少教育教学理论,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对其真正了解和掌握。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与之联系,不如学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更实用。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的情况并不少见,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是太大。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而教育教学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工作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这种形式的学习,运用教育理论,有效地加深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反映出教育教学理论在实践的运用过程,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能够有效地避免纯粹的理论研究过程中的偏差。  2.交流研讨,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案例是“教育教学情境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教育教学案例十分适用于教育教学的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分享别人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提高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确定阶段性的研讨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校本培训等形式,对有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反思,使新课程研训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实践反思,总结经验。教育教学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通过多年的积累,把若干教育教学案例进行整合、拓展、提高,就可能是一篇有价值的优秀论文。  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写到教育教学案例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缺乏的是“为什么”,“怎么样”等内涵的东西。诚然,教育教学案例撰写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哪些教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哪些教法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的教学生涯、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的问题通过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但也不能把它记成流水账,那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  二、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教育教学案例从宏观上可以介绍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微观上可以描述一次专题活动或一堂课;长的可以详细叙述教育教学事件发展的过程,短的可以着重介绍某个情境或片断。可以侧重实践描述,也可以侧重理论分析。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必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具有客观性。教育教学案例记录的是教育教学实践的经过与结果,它能够如实反映教育教学实践的事实。与论文相比,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论述为主。而教育教学案例则是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案例主要是讲一个相关的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维方式看,论文的写作一般是演绎性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教育教学案例写作是归纳性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具有典型性。教育教学案例选择的是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教育教学某些特征的实例,通过研究来探索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与教案、教学设计相比,教案、教学设计是反映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进行说明;而教育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选材和写作内容的特点各有不同。  3.具有指导性。教育教学案例具有启发迁移的作用,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这一种形式的交流,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类似或其他问题、事件的分析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从而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4.具有鲜明性。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师自己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它凸现教师自己鲜明的个性,指向明确,具有时代感。作为一种写作的形式,教育教学案例的撰写不同于论文,也不同于教案、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与教学实录相比,虽然二者写作体例相近,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完整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而教育教学案例的描述是有所选择的,至于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教育教学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教学实录一般不介绍教学效果,也不包括点评。而总结点评教育教学效果和特点,是教育教学案例的重要内容。  三、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教育教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要素:  1.交代背景,有所侧重。要交代清楚教育教学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可以包括学校、班级、学生、教师的情况等等。但描述事件的大致场景不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其案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给读者提供了解案例有用的背景资料。  2.突出主题,揭示本质。教育教学案例的主题,即这个教育教学案例准备反映什么问题。这是案例撰写者对案例的背景、全貌、细节等深入了解、综合分析、处理提炼而得出的,是案例描述的人物行为、事件所显示出来的贯穿于全篇的基本思想。比如,案例可以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可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建设;可以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课程或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或是介绍怎样帮助学困生,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面临的独特问题、情境、经历,以及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讨论等等。一般而言,比较新颖、复杂的情境,会提供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可能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问题,因此,选择的问题,一是要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选择人们所关心、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比较新颖,切忌老生常谈。二是应该选择自己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问题,选择恰当角度切入,切忌人云我云。三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和对象,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总之,动笔前需要思考、分析、判断、选择并确立鲜明的主题。  3.反映特定内容,写清关键细节。教育教学案例的写作不能有闻必录。应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要问题的特定内容,详尽地描述,讲明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挫折,要注意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转变过程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的关键细节却一笔带过。  在这个环节中,要特别注意揭示相关人物的思想和心理。面对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执教者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有什么理论支撑?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好的教育教学案例应该能够具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因此,人物思想和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教师撰写案例,往往容易偏重于教师一方,忽略了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  4.突出特色,交代其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育教学的思路,描述教育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育教学的结果,即某种教学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包括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反应,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成功的体会和失误的遗憾有哪些,以及今后的设想等。细节和结果是构成教育教学案例正文最基本的要素,是案例的主体部分,案例的写作形式没有严格规定。其描述语言要求平实、简洁、准确、生动,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忌文学化和繁琐的文字叙述。  5.多角度评析,总结成败原因。评析是在记叙事件的基础上,评价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对案例中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梳理利弊得失,总结成败的原因和教育教学的规律,揭示事件的启示意义及其价值。  评析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切入,进行理论阐述,也可以有感而发,就事论事。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评析贵在具有独到的思考,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的学养和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的。评析可以是自评,也可请专家点评。  四、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  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方法很多,但有三个方面需要加以注意,这是写好教育教学案例的关键。  1.明确对象范围,突出时代性。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写教育教学案例,要有针对性,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要考虑案例交流的对象和范围,是否公开发表,在哪级报刊发表,还是在哪一级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都必须明确。总之,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以学生为本,发挥特点和优势。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因此,作者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大家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即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教育教学案例的重要一环。  3.由此及彼,思考独到。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此,作者要由此及彼,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作者的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说到底,一篇好的教育教学案例,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教育教学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交流。要写好教育教学案例,作者除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能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外,还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名词解释教育教学案例是什么意思

名词解释教育教学案例是什么意思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幼儿大班教育教学案例

  教学形式具体而生动,打破了常规性的教育模式,充分适应了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很好地利用了幼儿的猎奇心理和好动天性,变平面式枯燥的说教为立体能动式的灌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大班教育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幼儿大班教育教学案例 篇1   一、案例背景   “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内涵和灵魂。对于怎样加强素质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子百家各有论述,但万变不离其宗,加强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雷打不动的定论。该怎样加强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加强素质教育不能纸上谈兵,要切实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实践当中,充分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向学勤学兴趣。要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使孩子在生活学习当中培养起善思笃学的良好习惯。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入学前适龄儿童的猎奇心理和好动特性,将许多科普知识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让儿童们全面掌握,进而变“被动说教”为“主动接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印着卡通图案的氢气球一直受到小朋友们的青睐,一天早上,明明牵着他的氢气球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氢气球随着他上下挥动的手臂跳跃着,拉下来,气球又浮上去,气球上奥特曼的身姿变得鲜活起来,时而跳动,时而翻滚,引得全班小朋友都纷纷投来羡慕好奇的目光。小女孩蕾蕾不甘示弱,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带有芭比娃娃手捧鲜花图案的气球,鼓起腮吹得大大的,让同座帮忙用细线扎紧后抛向空中,而芭比娃娃跳着轻盈的舞姿徐徐降落到地面上。“咦!怎么回事,为什么你的奥特曼能飞,我的芭比飞不起来?”带着一脸疑惑,蕾蕾再次将自己的气球抛向空中,但气球最终还是徐徐落地。带着这样的疑问,蕾蕾代表全班小朋友向我求助。乘此机会,为了解开孩子们心中的谜团,我组织小朋友们开展了此次关于对空气进行研究的科学教育活动。   二、主题   1、启发引导幼儿勤动脑思考、勤动手操作,提高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2、培育孩子们学习科学、钻研科学、掌握科学、运用科学的浓厚兴趣。   3、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有关空气的一些常识,想象生活中运用空气特性的一些具体事例。   三、细节   (一)准备材料:   天平1架、同样重量的气球2只,打气筒1个,轻便塑料袋1个,吹风机1个,装满米的塑料杯1个,竹筷子1根。   (二)活动过程:   1、提出以下问题让小朋友思考,集中讨论并回答:   (1)空气有重量吗?如果有的话,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测量空气的重量呢?   (2)在教室里没有风的情况下,轻便的塑料袋会不会飘飞起来?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塑料袋飘飞起来呢?   (3)将竹筷子插入装满米的塑料杯中,然后将筷子轻轻提起,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   (4)做完实验后,认真思考你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与我们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是一个道理,你都知道哪些关于利用空气原理的事例?   问题提出后,我逐个问题让小朋友们思索回答。孩子们个个歪着脑袋,思索片刻后,教室里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孩子说:“空气没有重量,要不然,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什么我们没感觉到身上背着东西?”有的孩子说:“空气的重量压在我们身上,我们才不会飞起来。”我在旁边适时给以启发开导,活跃气氛,不断调动他们的思考热情。有的孩子说:“塑料袋不会飘起来,那天蕾蕾的气球就飘不起来。”还有的孩子说:“气球比塑料袋重,所以飘不起来,塑料袋轻,一定能飘起来。”对于筷子插入米杯里是否能将米杯提起,他们的意见达成了空前一致,都认为不可能提起来。在经过一阵唇枪舌战的激烈交锋后,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纷纷提出了一些驳斥对方,主张自己意见的看法。同时提出了许多能证明自己观点的办法,个个跃跃欲试。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对小朋友们说:“让我们共同来揭开这些谜底,看谁的看法正确”。   2、按照设计思路,由简到难做实验,逐渐增强幼儿对空气的形态和性质的理解。   (1)我负责指导和协助,让两个小朋友亲自操作,首先他们在我的引导和同伴们的建议下,取过了天平,将两个气球分别放置在天平的两端,这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取一只气球用打气筒充足气后,系紧气球口部,放回天平托盘,这时,在小朋友们屏住呼吸专注的目光中,填平渐渐倾斜到充足气体的气球托盘这边,随着托盘的倾斜,孩子们发出唏嘘欢快的叫声。   (2)我拿起轻便塑料袋,平放在手中,轻轻将手撤离,塑料袋犹如一片飞絮飘飘扬扬地落到地上。我叫过一位小朋友,让他按照我的做法重复了一遍。然后我拿过吹风机,插上电源,让小朋友将塑料袋倒置过来。我将吹风机伸入到塑料袋里,向袋里吹进热风。几秒钟后,关闭吹风机并让小朋友松开塑料袋,塑料袋便漂浮在空气中。这一现象自然又引起了小朋友们的阵阵欢呼,他们脸上个个洋溢着像花蕾绽开般快乐的笑容。   (3)最后一个实验是操作步骤最简单,却最能引起轰动效应的。我让一个小朋友将装满米的塑料杯用手按实,并用手按住米,从指缝间垂直插入竹筷子,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连同米一起被提起来。这一现象大出孩子们的意料,他们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他们疑惑的表情,我就让他们亲自轮流按要求做了一遍。   四、结果   做完实验,我又引导孩子重新回到问题上来,在确定空气是有重量的前提下,让他们分析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根据他们的回答,引申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空气有重量,为什么空塑料袋落在地上,而吹进热空气的塑料袋会飘浮起来?一根光滑的竹筷为什么能提起整杯米?与生活中哪些事情相吻合等等。在我边提问、边启发、边讲解中,孩子们明白了,空气是有质量的,氢气球之所以能飘浮在空中,是由于空气与氢气、氦气、氧气等的质量不同。空气加热后会像水烧开翻腾一样产生对流,热气上升所以推动塑料袋飘飞在空中。用手按实杯子里的米,挤出了多余的空气,使杯子里的空气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所以能提起杯子。小朋友们听完解答,都恍然大悟,叽叽喳喳地说“开水的热气总是往上跑”、“取暖器总是安在靠近地面上”、“家里的衣挂就是靠胶皮固定在墙壁上的”。……由此,他们联想到更多生活上的小常识,由镜子能反光联想到橡胶棒摩擦起电,由水能浮起鸡蛋联想到大海上航行的轮船,五花八门、七嘴八舌的.问题令我这个老师都有些应接不暇、招架不住。教室顷刻间变成了大讨论的海洋,面对此情此景,我心里由衷感到高兴,那一双双稚嫩眼睛里闪动的不仅是求知的光芒,那是我们实现科技强国,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无限希望。   五、评析   此次科学教育活动,是我们落实新课改素质教育要求的探索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具体而生动,打破了常规性的教育模式,充分适应了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很好地利用了幼儿的猎奇心理和好动天性,变平面式枯燥的说教为立体能动式的灌输,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活动,我感受到以下两点:其一是在教育行为上。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整体上忽略了孩子的素质教育,造成了大批的高分低能儿,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主要体现在部分青少年承受不了客观环境的高压,依赖性过于严重,一旦遭遇逆境,便出现了压抑、封闭、走极端等心理疾病,甚至对整个社会持怀疑态度。这些现象的发生不是偶然,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固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家长、教师的片面施教行为所导致的必然。新课改将素质教育提出来,是顺应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高瞻远瞩。但这只是迢迢万里的第一步,怎样落实落靠,仍然要看我们该如何去身体力行,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其二是在理论提升上。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将理论演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动力,前提是首先将理论提升到结合实践的高度,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离开实践的理论,提升的越高就会摔得越重。所以说: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不失为我们从事素质教育的明智之举。   幼儿大班教育教学案例 篇2   自从我担任幼儿园语言教研组组长以来,一直坚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在园务工作计划的统筹安排下,结合保教工作计划的要求,以务实、创新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语言组教师专业素质,规范语言教研组活动,提高语言组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改进教育实践,加强日常保教工作管理,提高语言组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在教研工作工作中我总结出了部分教研工作案例。这也是大家的群策群力、探索教研模式的建立和健全,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发展树立典范。   刚开始,我园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研模式刚刚起步,而当一下子面对幼儿园下达的每月一次需开展专题教研系列活动“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教研”、“理论学习”四大块内容时,大家都觉得手足无措,再加上幼儿园工作就比较繁琐,教研组里各位老师上下午班时间又分开,大家集体碰面探讨问题的机会很难得,以至于刚开始一学期下来,专题教研内容多为流于书面形式的应付检查,而这样一种教研无疑有悖于园本教研精神。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我作为语言教研组长首先认真反思工作,集中组员探讨对策,第二学期便马上调整活动组织策略,做好有计划的组织和任务的分配,着实定期开展碰头会,建立组内自觉听课制度,并及时做好专题教研内容的摘录,渐渐的,个别老师从一开始羞于上组内公开课,逐渐敢于积极主动地邀请他人进堂听课,教研组活动明显有了起色。教研活动模式逐渐由初始的不知所措慢慢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奋斗方向,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长久以来,围绕语言教研组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开展了互动式的教研活动。每次的活动,我都会用感人的“我,怎样走进儿童的阅读世界”的互动游戏,深入地引领教师发现“只有在与儿童共同阅读、将阅读的材料当作孩子成长的放大镜,一直放大到孩子生活中去,才能真正的与孩子一起在阅读中学习;学习阅读”。我们语言教研组除了开展核心组合活动,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演练外,还开展了许多的教研工作案例。例如:   现场观摩:年轻教师的执教、讲座《狐狸爸爸鸭儿子》《小猫过生日》。   现场观摩:《我的爸爸真麻烦》。   现场观摩:《好饿的毛毛虫》《勇敢的克兰西》。   现场观摩:《小猪变形记》。   现场观摩:案例实践与研讨《我爸爸》系列层次活动。   教研活动总结《向左走向右走》插话式小结等等。   一、具体教研工作案例流程   (一)研讨主题   如:研讨活动主题“如何把选择出的问题转变为幼儿能亲身体验的活动”。   (二)研讨目的   如:   1、使教师明确如何把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对幼儿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真正转变为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到的活动。   2、将个人的智慧能够转化为集体的智慧,以资源共享。   (三)研讨时间(年月日)   (四)研讨方式(如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课例(案例)分析、学习讨论、经验交流)   (五)参加人员(全体语言教研组教师)   (六)研讨程序(即活动的流程,并注明每一流程的目的)   如:   1、活动前告示本活动研讨的主题及开课的班级、内容等。   目的:让教师有备而来,有的放矢。   (事先去熟悉内容,或收集相关材料、思考相关问题,为深化研讨主题作准备)   2、观摩某班“(课题)”教学活动。   目的:了解执教者实施“研讨主题”的策略等   3、由执教者谈自己的活动设计思路。   目的:让其他教师明确自己是如何提供环境、材料支持幼儿的亲身体验活动的。   4、由执教者围绕当日的活动进行反思。   目的:引导教师关注环境、材料、提问与幼儿能真正亲身体验的关系   5、全体教师共同反思。   目的:全体教师通过对当日活动,有以及自己曾组织过后活动案例进行反思,从中找出运用了哪些适宜的方法、环境、材料,以支持幼儿的亲身体验活动。   6、我作为语言教研组组长小结:   目的:总结归纳出有益的经验   7、全体语言教研组教师对当日活动作出点评。   目的:得到专业的提升和引领   (七)过程记录(从执教者谈设计思路开始记录,重点记录参与者的不同观点、不同做法、多元的策略、多个的建议、亲身体会(感悟)、引发的思考、还存在的困惑、或产生的新困惑、新问题等)   (八)研讨小结(就本主题的研讨情况作小结,如研讨的氛围;研讨达到了哪些目的;研讨达到了预期目的其原由;目的达成度低下的原因;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问题需再研究)   (九)后续研究,针对本研讨中存在的问题,或生成的新问题、或本研讨尚未解决彻底的问题,提出后续值得进行研讨的问题。   二、具体语言教研工作案例记录   活动名称:知了知了   活动目标:   1、了解知了的外型和生活习性。   2、能口齿清楚的朗诵儿歌,懂得不打扰别人休息。   活动准备:   1、知了的模型,录音,挂图。   2、用图画纸分别画有三棵树,每棵树上分别有三、四、五只知了。   活动步骤:   1、课前游戏进入,游戏的名字:小动物模仿操。让小朋友听音乐来模仿当中的小动物,接着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其中也包括知了)。   2、出示模型及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知了,了解知了的外型特点及发声方法。   教师要告诉幼儿:知了的学名叫“蝉”,蝉的头上有两只眼睛,嘴像根空心针头,背上有两对透明的翅膀,身体下面有三对足。让幼儿知道蝉是害虫,它是靠吸食树枝里的汁液生活。让幼儿初步了解雄蝉才会发出叫声,而雌蝉就不会发出声音。在雄蝉腹部两侧的鼓状的器官叫发音器。每个发音器旁都有一个空腔,它能增强声音的强度。因此,在夏季正是它们寻求自己伙伴的最佳时期,它们便在树冠中歌唱,整个夏季便充满了它们那刺耳的歌声。   3、出示自制的挂图,有三张图画,找找不同图片的树上停有几只知了。请小朋友一一的数一数。   4、请幼儿来听听关于知了的儿歌。   教师先朗诵儿歌,激发幼儿想象儿歌内容。   理解儿歌,知道“知了真不好”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知了真不好”。幼儿随教师学习儿歌,并带表情朗诵儿歌。   活动延伸:   语言区:由教师带领几个幼儿巩固今天学习的儿歌,并请幼儿能背诵儿歌。   美工区:画柳树及知了。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眼中的知了。   音乐区:复习上周学习的歌曲《知了》,并让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三、教研工作案例取得效果   我园语言教研组教师的教研工作活动以课堂实例为载体,通过明确讨论重点、分组组讨论、集体分享、园长小结等环节,在全园教师畅所欲言、群力群策的大研讨中,阐明了:美术活动目标的确定依据、包含哪几方面、此活动目标是否合适、该怎样修改?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种类、选择方法的依据、方法合适与否,有无更好的建议?活动评价的原则与侧重点、教师确定的评价对象和标准、评价的时间、评价中的有效师幼互动。我园语言教研组活动气氛热烈,使全体教师对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提高,促进了全体教师的教研能力及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活动的开展是我们幼儿园紧密联系实际将“比学赶帮超”推向高潮的又一亮点。   四、我园语言教研活动未来的打算   1、利用教研工作案例,将大家的研究、智慧收集、整理起来。同时,边整理、边发表、边研讨。   2、继续:下学期的教研活动时间增加“中心组成员活动”。以便使教学、教研更加具有“目标意识、研究的层次意义”。   3、在心理学教案的基础上,将“幼儿对ⅹⅹ读本的已有知识经验”放在教案的前面。真正启动“以儿童为主体的语言教学研究”。并在此中,让教师获得、发展“以儿童为主体的语言教学研究的智慧能力”。   4、每次的教学观摩的活动都是在上一学期总结、整理出来的优秀的教案的基础上进行“系列化、层次化”。充分挖掘图画书对“人”的成长的作用。   我作为语言组组长,平时课研活动中,常常根据我园的语言教研园务工作计划和本园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米塑、绘本教学两项园本课程,每个班级按照功课表的安排进行教学,事先制定好各班的分组活动内容安排。定期召开园本课程交流会,将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及时解决问题,保证课程顺利有序地开展。   幼儿大班教育教学案例 篇3   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内容:   认识正方体   准备:   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过程:   一、准备部分: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幼儿大班教育教学案例 篇4   一、教育目的   (1)幼儿阶段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这时学习语言的潜力极大,接受语言刺激能力最强。   (2)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将为孩子入学后学习语文和作文打好基础。   二、教育要点   (1)从单词入手,由两个词组成的句子,由此来学习语法,用单词组成有意义的句子,学习说完整的句子,并且能够流利自如的和他人进行交谈。   (2)鼓励孩子慢慢的说或想好了以后再说,使孩子养成从容不迫的讲话习惯。   (3)给孩子讲一些语言生动、简练、活泼的短小故事,逐步让孩子学会讲故事。   三、教育内容   1、快乐认读。例:(梨、桃、苹果)   2、对对子。例:(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学儿歌。例:摘果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只蓝子手中提,七种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4、学古诗。例: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学诗歌。例: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6、文字游戏。   例:对对碰猜迷语(等)一块小免叫牛不是牛,一顶地毯不会拉犁头。一张帽子说它力气小,一只桌子能背房子走。   第一课时(30分钟)准备:小白兔、小松鼠、小鹿图片各一张,萝卜一个。   故事《萝卜回来了》。   过程:   1、请宝宝仔细观察萝卜,引导宝宝谁爱吃萝卜,引出故事《萝卜回来了》。   2、把故事讲给宝宝听,一边讲,一边摆弄图片,让宝宝记住故事中人物的名字;再让宝宝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以及他们都把萝卜送给谁?引导宝宝思考。   3、让几个宝宝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跟着老师一边复述故事内容一边表演。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写错误书。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该学校并未侵犯其教育教学的权利,而是他自己间接主动放弃了在一线教学的权利。一线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为学生着想,本案中,李某教学效果不佳本应该自己找原因,找改进方法,包括平时多做练习多看相关书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等,还有可以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社会在进步,每一个人都要时刻让自己与时俱进都要学会虚心向别人学习。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意见来看待这个问题,即使是真的对自己有意见那也是因为你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方法大家不认同的缘故,作为教师就必须厚德载物,德才兼备。该学校让其管理学校治安、收发工作也还是以另一种方式让其保有教师的身份,因为教师本身具有师范作用、和管理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义务,李某并未脱离教师岗位。负责任地说,如果这样一个不懂得反省自己,不懂得学生的发展才是第一位的话,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育行业不应该有他的存在,因为会误人子弟,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1.分析教学案例中的理论要素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中分析出理论观点,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哪些教学行为注重了从认知的角度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要把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从中学习和体验从教学实践经验“如何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促进教师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从自发的行为转变为自觉的行动。2.分析教学案例对教学的启示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分析要着重于其对教学的启示,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使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逐步培养起来的思维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关注案例中教师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脉络,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3.提出对案例中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分析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教师要对案例中的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师独到的改进意见,这应该成为教学案例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教师一旦将这种认识表达出来,可以增进教师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并以此达到理解这些教学案例背后更为深远的教育教学意义的目的。

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一般而言,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标题、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对案例事件的反思等四个部分。另外,有些案例还有附录,主要是将一些有关案例主题的补充材料如对具体问题的访谈记录、能够反映案例主题的数据和表格甚至学生的作业等放在案例叙述之后作为附录。  1、案例标题。任何教学案例都需要有标题,标题最好能够突出案例中的典型情境或反映出案例中事件的主题。一般而言,案例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可以用案例中的事件作为案例的标题,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如《采摘前后》、《打人之后》、《整齐便利小柜格》等;另一种形式是将案例事件所反映的主题作为案例的标题,这就需要将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加以明确和归纳,如《磁铁》这一案例也可以命名为《教师怎样预设富有层次的引导问题》。  2、案例背景。所有的课堂事件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与背景之中的。案例背景一般简要介绍案例中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原因、条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介绍对于读者完整地理解案例的过程、评判案例中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否合适等都非常重要。实际上案例背景就是案例事件和过程的“前因”,有此“前因”,才能有案例的发生过程这一“后果”。不同的背景前因,常常会导致不同的问题解决后果。对案例背景的叙述要简明、清楚。  3、案例事件与过程。教学案例的主体就是对案例事件以及案例发生过程的描述。在描述的时候要围绕着案例的主题,说明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怎样发展的,产生了哪些突出的问题,原因有哪些,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反复、挫折和困难,问题解决的效果等。总之,要对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局有较为完整的描述。  在描述案例中事件发生的过程时,要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有目的地对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加以取舍。而且,对事件的描写不是对事件过程的“场记式”的记录,即不是将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而是应对已经发生的这一段过程的“教育学加工”,将与案例的主题相关的场景、话语与行为等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当然,在描述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个人情绪和个人观点的过度干预,在行文中不要出现对事件经过的价值评价和判断,以免影响读者对整个教学事件的认识。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故事情节合情合理。  4、对案例的反思。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与反思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其实是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回顾与再分析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过程。在反思部分,一般主要涉及到:案例事件的发生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自己对案例事件发生过程的感想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此类问题有什么样的想法等等。当然,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反思都会有所侧重,不需要面面俱到,主要还是抓住案例撰写者感触最大的方面进行剖析。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说教学案例除标题外,一般包括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案例反思三个基本的结构要素,并不是指每一个教学案例都必须分为这样三个部分来写,也就是说这不是教学案例的必须的写作结构,而只要一个教学案例中包含有上述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就可以了。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该学校并未侵犯其教育教学的权利,而是他自己间接主动放弃了在一线教学的权利。一线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为学生着想,本案中,李某教学效果不佳本应该自己找原因,找改进方法,包括平时多做练习多看相关书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等,还有可以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社会在进步,每一个人都要时刻让自己与时俱进都要学会虚心向别人学习。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意见来看待这个问题,即使是真的对自己有意见那也是因为你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方法大家不认同的缘故,作为教师就必须厚德载物,德才兼备。该学校让其管理学校治安、收发工作也还是以另一种方式让其保有教师的身份,因为教师本身具有师范作用、和管理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义务,李某并未脱离教师岗位。负责任地说,如果这样一个不懂得反省自己,不懂得学生的发展才是第一位的话,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育行业不应该有他的存在,因为会误人子弟,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优秀教育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碰到一些难题,教学方法传授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向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学习会有意外收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欢迎阅读。   优秀教育教学案例   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生活即教育   在生活中,餐桌是最方便的信息集散地。人们习惯在餐桌是进行信息交流,以至于发展了餐桌环保文化。组织“餐桌上食物的来源”讨论活动,目的是让孩子懂得环保不仅是拣垃圾、采访河流。环保活动无处不在,环保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甚至每一个细节。在日常生活吃穿住行的每一个环节里,都贯穿着人与环境的关系。从小小的餐桌上可窥视地球上的高山和海洋,可以窥视人类的命运。   一开学,每次吃饭之后,倒下来的剩菜剩饭很多。无论我在晨会、班会课中怎样宣传、引导,成效似乎并不大。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倒一本书,书上就有这样一段话:“环境是具体的,无处不在的。保护环境也是具体的,不能有半点虚假。   餐桌是我们和自然最直接的联系点,让孩子从这里学习保护环境。因为生活本身给予的比书本更难忘。”所以我由此想到了组织一次“餐桌上食物的来源”讨论活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情绪激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自己的想法,说自己的体会,论大家应该怎样做,好不热闹。   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在就餐时慢慢的就开始注意了,尤其是在校吃饭的同学,结合着我的加星活动,更是比得难分难解,每次吃完饭后,总喜欢将空盆子给我看,等待我的一句夸奖。所以我也从不吝啬自己的“美言”。   现在很多时候很多学生不仅和自己班的同学比,常常跑到外面看别人家的锅里剩了多少,觉得自己做好了,就沾沾自喜;看到别人比自己做的好了,就闷闷不乐,不服气地说明天和他们再比比。   热爱餐桌上的食物,并思考它们的来源,以及通过一个蔬菜、一盘水果进行思维联想的训练,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教育,而且是最有效的教育。所有的与人的吃穿住行发生紧密系的物质信息,都具有改变人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向的能量。 当一个人知道鱼是从污染的河里长大的,他会因为恐惧中毒,而不再吃鱼,甚至害怕鱼。   由这个事例,我和学生又开展了“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人和大自然”等小讨论,对这种与生活相联系的话题更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教育孩子的行为。经过讨论活动后,学生开始注意身边的事情,也有学生特意会作为一件事情,郑重其事的跟我讨论。   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他会喋喋不休地问,直到你能给他答案。许多学生开始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同学间的小变化。所以讲人捕捉信息的能力、思考的能力,直接来自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观察生活必须保持对生活拥有持续而热情的感情,而这中感情须持有对日常生活中对“吃穿住行”琐事的敏感。   生活即教育,因为生活每天给予的大量的信息在不同程度地左右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情感不能通过书本教授,情感一变成文字就失去了色彩和力量。情感流淌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最平凡的生活小事里。   “珍爱生命”活动总结   在爱中成长   感谢阳光,因为我们沐浴着它的光彩;   感谢绿色,因为有它的呵护我们才更健康;   感谢父母,因为他们让我看到了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   感谢我所拥有的一切,   感谢,让我更珍惜身边的一切……   珍爱生命,似乎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但是今天的孩子,的确需要它。如今的孩子们,无疑是生活在蜜罐之中。他们骄傲,因为家里是众心捧月般爱着他们,于是他们坦然,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的爱;他们脆弱,因为在他们眼里,任何小事都是他们心情“沉重”的理由。   珍爱生活的颜色   父母的宠爱,生活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忘记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去珍爱生活。所以,报纸上才会经常出现因为一句批评、一次失败孩子便会承受不住的事件。我们的教育,应当让孩子们了解生活的颜色本就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哪一种颜色,我们都应该敞开心胸,勇敢地接受,勇敢地面对,勇敢地挑战   生活的颜色多种多样,有亮丽,也有灰暗。没有风雨的人生是不可能的,有了风雨,要学会撑起雨伞,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一个宁静的港湾。   其实,生活本该如此呀!   可是,当今的孩子似乎显得过于脆弱了,也许,他们还没有学会经历风雨,   还没有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同色彩。于是,一节主题为“生活的颜色”的心理辅导课在我的脑海中应运而生了。   父母的信,使他们明白长辈的良苦用心;观看短片,使学生们明白生命的   美好;小游戏,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的优秀,拥有信心;新闻的播出,让学生的心灵震撼……   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一点:我们是驾驭生活的人,不管生活赋予我们什么颜色,自己永远是涂抹色彩的人!这节辅导课的成功,让我感觉到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掀起了波澜,他们学会了重新审视生活,审视自己。   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   教育,有的时候需要走进学生的心,让他们的心与你的教育产生共鸣!   拥有一颗"珍爱生命"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关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珍惜自然的给予   初春的四月,正是养蚕的大好时节。一条条可爱的蚕宝宝拼命地“吞噬”着桑叶,和孩子们一同成长。   “老师,你看他在干嘛?”   正在改本子的我抬头一看,原来是调皮的小康拿着蚕玩耍,他用手使劲捏着蚕的身体,不一会儿,小小的蚕便在他的手上惨死。   看着这一幕,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在他们的眼里,动植物的生命变成了玩物,可以任意糟蹋、凌辱、残害,真是一群不懂得保护生命的孩子!   随即,在夕会上,我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大家都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与指责,我看到小康的脸红了。我想:也许是因为孩子们并没有感受到自然给我们的无私给予,所以才会如此不尊重自然生命吧!   于是,在假日,我要求学生尽情去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校园的迎春花开了,我让学生去欣赏花儿的娇嫩。召开“生命与自然”班会,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自然界生命的珍贵与奇妙。   走出家门,让孩子们走向自然。放眼花红草绿,莺飞燕舞,珍惜大自然的无尽美好,珍惜上天的无私给予,珍惜大地的宽容浩博。   这也是我们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真谛呀!   珍视父母的关爱   “感恩”!?很多人都对这个词有片面的理解;或者在实施的时候认为要对父母、教师……等帮助过的人做出很大的贡献才叫感恩;或者只是把“感恩”挂在嘴上。   我班结合学校开展的“珍爱生命”活动开展了为父母从小事做起。在对学生进行“珍视父母的关爱”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同时利用班、对会开展有关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珍视别人的关爱,学会关心、帮助别人。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听父母的话、、扫扫地、为父母到茶、拿鞋、捶捶背、搓搓手、在家里洗洗碗……”都是对父母感恩。   学生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也将这种思想贯穿在平时对学生教育的点点滴滴上,将什么是感恩,如何珍视渗透得更深。我让孩子将自己所写的《给妈妈的感谢信》都寄回家,有些孩子在信中写得很真实也很感动,我想作为父母的以外地收到孩子这样的一封信,一定会欣喜不已。我也细细读了每一位孩子的信,真的是很令人感动。   另外,我班抓住“3·8”妇女节这个契机,让学生动手为母亲制作了贺卡:祝母亲节日快乐!   每天都带着一颗珍爱生命的心,那么每一天的生活就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懂得珍爱,就有了快乐的理由!!!   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长城   教学背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有层次的朗读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并学会用朗读来表达这一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片段:   师:要知道,那可是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收)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边说边把“两三千斤重”、“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和“陡峭的山岭”点成红色。)   师:看,这是当年修筑长城的工地。(出示陡峭的山岭,学生一片惊讶,老师也惊讶地仰头观看)别说让你抬着石头上山,就是让你空手爬上去也很……(难啊)!更何况他们态度是……(两三千斤重的条石)谁再读这句?(一生读,读得一般|)   师: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他们靠得可不是现代化的机械,而是……(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他们走的也不是平坦大路,而是这……(陡峭的山岭);他们更不可能大步流星地走,而是……(一步一步地走)。谁再读这句?(一生读,读得好)   师:我仿佛看到了那血迹斑斑的肩膀,仿佛看到了那豆大的汗水一滴……地滚落。谁再读?(一生读,读得更好)。   师:我们似乎听到那沉重的脚步声,听到那痛哭的呻吟。全班一起读。(齐读)   反思:这时最重点的,也是最精彩的频度片段——“陡峭的山岭”。由一个质疑开始……(“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的?”)导出陡峭东山岭图。可以说都乔丹山岭图成为了这一片教学点情感基点,成为学生理解和朗读的重大转折点。   在这里,视觉的冲击(看图)、角色的体验(“就是让你空手爬上去……”)以及残酷的现实对比,一起构成了孩子情感的火山,勃然喷发。   特别震撼人心的是,四个排比式的强烈对比的使用(可不是……而是;也不是……而是;更不可能……而是……),如排山倒海,一波接一波,撼动学生的心弦,于情感至高处引出朗读,恰到好处。   特别扣人心弦的是,两个孩子在情感高潮处的朗读点评(我仿佛看到……仿佛看到……;我们似乎听到……听到……)化点评雨情境中,既是对孩子朗读的最高评价,也是对文本的深度窥透,更是对学生情感的强力激引。   我想,评价的理想境界就是于文、于境、于情中了无痕迹,既激励了学生,又推动了感悟的深化

怎样书写教育教学案例

客观性. 教学案例是写实的,是教学实践中具体事例的真实再现,有相对完整的教学情节.对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要客观地描述,如实地介绍.不能对教学活动作笼统的,概括的叙述,更不能歪曲事实真相.评析要实事求是,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不能脱离事实而空发议论.典型性.教学案例包含的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考,是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体现教学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创新性.基础教育正处在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学案例应具有反映课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新成果,揭示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走向,从而启示人们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 深入地发展.实用性. 教学案例要叙述清楚而有情节,语言朴实而又生动,内容平实而又耐人寻味,可读性强.要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探讨价值,能激起教师效仿,学习遇到类似事情如何应对的策略,能启发教师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具有故事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典型而又独一无二,在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上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四.教学案例的作用(一)促进课改深入发展.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关键."转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寻找我们不端正的教学行为,并探求解决的途径;二是借助新理念来评价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行为的创新.教学案例的撰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转化"的功效,是促使理论与实践相沟通,相融合的最优方式.其"转化"的过程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茫然困惑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闪光的事例撰写成教学案例,以个案分析法重新审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将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二)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学习运用理论。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教师专业的成长,如过分偏重教育原理,难免空泛;如过分依赖经验,易致盲从.只有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那么,具体操作的策略是什么呢 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恰好可 以弥补上述"两者"的缺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 正如有关课改专家所指出的"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可见,教学案例的撰写正是"叙事研究"的一种类型.它需要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并将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现象到认识本质的研究思路.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教学理念,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利于教师深刻,生动地掌握教学理论.因而,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提高的过程.经常进行这种"叙事研究",实现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学习的一体化,必将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快速成长.(三)促进科研成果交流共享.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中开展叙事研究,对教学中的亮点或困惑进行理性反思,使之成为教学案例.它以书面形式反映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叙事展示理念,不仅是教师成就与成长的记录,而且是教师叙事行动研究的产物——科研成果.由于它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形式活泼,以事论理,焕发出耐人寻味的魅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交流,讨论与共享,已成为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它围绕交流的载体——某一教学案例,相互切磋,合作互动,不仅有利于启迪教师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日常的教学,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引发教学创新;而且有利于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形成相互探讨,彼此学习的教研之风,使新见解不断涌现,新思路不断形成.总之,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定能促进广大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五.教学案例的写作(一)步骤:立主题.写作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些策略.因而,教学案例也要有主题.所谓主题,就是教学事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案例的成败与价值.一般而言,主题是教学事例本身所具有的丰富信息.主题的确立,是作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学事例本身的价值,决定教学案例的生命,事例的选取极其重要.为此,我们要从众多的反思日记中,筛选采用那些大家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与新策略的,耐人寻味的事例,提炼出正确,集中,鲜明,深刻的主题.择类型.确立了主题后,就要进行定型的思考.定型,即在写作前,依据事例的数量与性质,确定选用哪种类型的教学案例.余文森教授说:"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可称之为教学叙事)."从目前刊物上发表的教学案例看,大致有四种类型:①单一片段型.一般是一个具体生动的教学片段与评析,反映一个新的教学理念这类案例内容单一,短小深刻.②对比片段型.一般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两种不同教法的教学片段与评析组成,在比较中倡导新理念,新策略.这类案例对比鲜明,发人深省.③课时综合型.一般是由一节课中各具特点的几个教学亮点与评析组成,反映了一节课教学进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策略.这类案例内容丰富,综合性强.④专题解读型.一般是围绕一个专题,由三四个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案例与评析组成,对某一新理念较为全面的解读.这类案例主题突出,策略多样.随着教学案例写作的兴起与发展,必将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案例类型.注意:1.广义的教学案例包括这里所说的教学案例,还包括教学叙事及教学课例(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狭义的教学案例仅指该文中所说的教学案例.2.教学叙事与狭义教学案例的区别:教学叙事偏重于故事或事件的描述;教学案例偏重于理性的升华.定形式.教学案例的内容是多样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形式也应是多样的.然而,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形式无定规,大体有常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事例,反思与评析.从发表的教学案例看,普遍都有醒目的标题.正文,有的用黑体字标出背景,事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三个部分;有的直接分段行文,只用黑体字标出反思与评析;有的用黑体字标出案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背景放在叙事前交待.先看以下结构要素:标题.标题是教学案例的眼睛,是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的揭示.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并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有个基本的了解.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类.单一式标题.只有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表达一种理念,做出一个判断,体现一种策略,说明一个道理,概括一种情景,提出一个问题,点明一个内容.如《在读中感悟》.复合式标题,除主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或限制.如《尊重个性 自主探究——教学片段及评析》。背景.教学案例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案例的主题,要简洁,准确地向读者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册数及课题,交代,说明教学案例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发生的.案例.这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发生,发展的过程.核心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重点要把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怎样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问题,思考,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具体,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内心的感受,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描述,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要注意的是,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围绕主题,恰当取舍,不搞有闻必录.同时,要求叙事的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评析或反思.评析的主要任务,是对案例反映的主题内容进行理性的解读,评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价值意义,以揭示案例的内在规律,给人以启示.评析要实在,从事实本身出发,实事求是,说清道理,不脱离实际地空发议论.评析要中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到这两点要求,评析的操作要坚持以事论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总结规律.其思路是: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审视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发展脉络,捕捉师生具有创造性的典型行为,评析何处成功,哪儿闪亮,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目标观,资源观,为什么它是成功的,闪亮的,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策略.评析一般在案例的叙事之后评析.也有的边叙事边评说,语言朴实,文字简练,用括号或其它字体显示.也有的既有边叙边评,又有总评.积素材.掌握了教学案例撰写的技巧,但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案例.正如叶澜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巧妇也需要有"好米",才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案例撰写的方法,更要注重创造,积累事例素材,善于找"米"下锅,才能写出优秀的教学案例.从现实的情况看,在教学案例的撰写中,其所以选择典型的事例很难,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有些教帅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也确实创造了许多的教学亮点,但没有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后忘了;写作时想不起来;二是有些教师在公开课或有人听课时,注意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可平时教学仍是"老一套",无法创造出典型的教学事例,写作时没有素材,难以成文;三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话互动,但考虑完成教案要紧,或者不善点拨,只要学生答对了,就满足了,马上予以肯定,继续照教案执教,学生发散思维得不到培养与发展,亮点无法在动态中生成. 那么,怎样积累教学案例的素材呢营造生成环境.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过程与行为,为学生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讲错了,没关系,允许出错,欢迎重答重做;提出异议,倡导争辩,允许保留;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成功时,会得到热情的祝贺;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同时,要求教师扮演"主持人","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善于点拨引导,做学生思维的向导.当学生不知从何着手,久思不解,思维卡壳,浅思辄止时,要灵活地启发点拨,调整思维方向,或延缓评价,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发展.在这样的对话环境中,学生具有自由的,安全的心态,他们的对话热情就会不断高涨,个性思维就会不断活跃,教学亮点就会生成.常写反思日记.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常写反思日记,积累实验的第一手材料,便于保存,翻阅,研究.写作追求"短,平,快".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养成反思习惯,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日积月累,反思日记就能为撰写案例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把那些典型的,情节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含有一定新理念的教学反思,及时写成教学案例.善于搜寻事例.一是从反思日记中搜寻.平日养成反思习惯,有意地积累.翻翻反思日记,看看哪节课学生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独特的见解,哪节课有什么亮点,特别是教得顺利,舒畅的地方值得回忆,思考.二是从同伴评课中搜寻.翻翻评课记录,看看他人对自己公开课的评价,深入领会主要的优点,亮点是什么,对具体细节尽力回想,想想有什么好的生动事例可写.三是从借鉴迁移中搜寻.大量阅读有关刊物上的案例或经验文章,多看多思,边读边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尽可能产生联想,即见到甲能想到乙.可以有意识地再实验,再创造,进行联想,迁移,重组,翻新等.(二)案例撰写的规范案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有着自身一些独到的风格和规范要求.在西方的案例写作中,大致形成了这样一些公认的规范: 形式上的规范:使用过去时态 案例用过去时编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提供资料的有关学校或教师,这样做可以防止今后某一天出现同样事实所造成的任何影响.同时,用过去时写的案例也可以在教学上使用更长一些时间.尽量用表格来表示有关材料 将所有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资料均制表列出,这一来是为了行文活泼,二来是为了便于读者明确把握有关事实.事实反映要充分 得到的全部有关事实都应该包括进去.要注意的是,在案例中不应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果要写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应当在案例中注明其为某某人的观点,而不得作为事实来加以报告.必要时列出实际采取的决策 案例反映的是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在案例中列入当事人实际作出的决策常常可以增加案例的趣味,并帮助学生澄清有关思想.注明所引用材料的出处核对有关数据 案例中列举出的所有数据都应该经过仔细核对,保持准确.为了便于核对,可以在案例底稿和初稿上频繁标明资料出处,它应该比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文本中标明的资料出处更为详细.附表和附录表格,图表,其他格式化的制表或地图都可以作为案例中的附表.这些附表应按其在案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编号.在每一附表的下面都应标明材料的出处.不属于案例有机组成部分的材料,或因篇幅过长不宜列入正文的材料,可载于附录之中.附录通常以字母或数字标示,如附录1或附录A.内容上的规范第一是时间结构. 案例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背景的,案例作者必须要对案例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可以依据时间先后来组织材料.虽然有的时候出于某种考虑,要打破时间顺序,例如,为了提高读者的兴趣,有时会在案例开头先讲一件实际上是后来才发生的事情,但你必须对事件发生顺序和案例的时间结构非常清楚.第二是叙述结构.对于所发生的事情,必须要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叙述,事件从哪开始,它的前因后果等,换句话说,案例的故事要娓娓道来.第三是说明结构.案例的写作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把有关情景向学生讲清楚.叙述结构和说明结构有时并不是同一回事情,满足了叙述结构的要求,并不见得也能满足说明结构的要求.相对于身临其境的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的交待就要尽可能地具体一些,以便于他们掌握事实.第四是情节结构.为了使案例变得活灵活现,让学生忘掉它是人为的,就必须加强戏剧性,设置悬念.曾有研究者就此谈到:"许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使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说法,即案例必须有一个争论焦点.案例里必须有某某人应该做什么,某某已经做了什么,谁应该对目前的局势负责,就具体情况而言什么是最佳决策等内容.但是,案例不应是没有矛盾的白开水.案例总是涉及某种类型的一个问题,你越是能够强化这一点,越是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或增加思想冲突乃至人的冲突的戏剧性,你就越能使学生投身于案例之中,搞好课堂讨论."(三)案例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案例的初写者,常常易犯的错误有: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语言的陈述缺乏一定的序列,提供的细节太多,混淆了读者的视线和思维,背景信息太多或太少等.此外,还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案例写作时,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见.由于成长经历与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时难免会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这种认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注意到这些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助于澄清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问题涉及到的多种不同因素.第二,案例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情感,但不能陷于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写作者往往是事件的当事人,这样,他一方面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这种感情,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个人情感的层面上去.为了维护案例的权威性,案例写作者的客观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欲尽可能地避免写作者的偏见及陷入感情的宣泄,可使用下列技巧:●使用从有关论著,文件或自己所作的采访中得到的直接引语;●注明资料来源:●避免任何偏见和同情情绪;●所使用的语言,既不是单调乏味的叙述,又不致激起强烈的感情;●尽可能使用事实性材料;●按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保持前后一致;●不仅列入所发生的事件,而且写进当事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可以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的评论,这样可以指明案例的基本论点或问题以便于学生分析.第三,在案例写作中,要理清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性质是什么 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学生行为,或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这个问题看上去容易,实际做起来并不轻松.也许你自己的出发点是围绕教学方法写一个案例,但在写作当中,纷至沓来的信息可能让你意识到原有的出发点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问题的性质渐渐转变为"教育管理"或"师生关系"之类了.(四)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 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

  幼儿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结合实际更有利于教学,那么幼儿教育教学案例如何写?下面请看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教学案例”,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一)   一、案例描述:   在幼儿园里,有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那就是教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可有一天,我正带着孩子在玩这个游戏,琳琳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象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她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琳琳,她一定不想继续玩下去了。于是,我说:“那好,琳琳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始了,琳琳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我拍手,她就做舞姿动作;我做小山羊,她就学花猫……慢慢地好多小朋友低声说着:“老师,我也不想跟你做一样的。”看到孩子们对游戏规则变化比较感兴趣,我说:“好,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都要跟老师的不一样。”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他们创编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我看到了这样的变化比单纯的模仿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动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游戏,而且使孩子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都说:“老师,这样真好玩!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以上的案例让我觉得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要忽视和反对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新教育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确立教育民主的思想,充分尊重、信任、激励幼儿;进一步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发展。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在组织、安排课程、游戏等活动时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其目标、规则及方法。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即教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善于思索。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教师更多的是作为知识的启发者,而非灌输者。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主体——客体的交往关系,教师始终处于控制与主导的地位,学生处于服从与被控制的地位。新课改要求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关系,提倡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提供更多的选择,发挥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师对个别幼儿的了解,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和教育。因此,作为教育主导者——教师的传统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要发生转变。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有时,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二)——《碰“人”之后》   入园活动时,孩子们都在建构区域玩儿,小米在拼搭插机器人,豆豆在搭建大吊车,一不小心手碰了小米搭的机器人,机器人被碰翻在桌子下摔掉了机器人的一只手臂,豆豆连忙把机器人扶起来把掉在地上的手臂插接好,并直给小米道歉,可小米仍然狠狠地拉着豆豆的左臂不依不饶拉扯着。   为了培养孩子们分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组织幼儿针对这一事件展开讨论。我首先请两个当事人讲一讲事情的经过。小米理直气壮地说:“他把我的机器人碰坏了!”豆豆低头承认,并如实讲了事情的经过。接着我请幼儿对整个事情的是非对错进行分析、分辨是非,并出主意想办法:怎样做就变错为对了,怎样做就更好了。   孩子们认为豆豆做的对,他看见机器人掉在地上受伤了,便马上扶起来把小手臂插接好,并连声给小米说了对不起,以后玩玩具时小心点儿就好了。大家都认为小米做的不对,说豆豆又不是故意要碰坏小米的机器人的,扶起来帮他插好就好啦嘛。   这时,我看到小米歪着个头眼皮耷拉着向右下方斜视着,显得很是不服气。于是,我问小米听了小朋友的议论有什么想说的,他很生气地说:“他把我的机器人碰到就白碰啦?说对不起就算啦!”   我问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想的。花花说:“机器人是玩具,又不知道疼,扶起来插好就好了。豆豆是大活人,你拉拉扯扯的,他多疼啊。”豆豆接了一句:“真是的,我的胳膊前一段还有脱臼呢。”   我一听“胳膊有脱臼”马上给孩子们讲:“胳膊一旦脱臼,动一下就会很痛,一点儿都动弹不得,还得去医院让医生处理。”苗苗说:“要是把豆豆胳膊拉扯得脱臼了,他该有多疼啊。”   我看小米刚才那股不服气的劲儿在逐渐消失,马上说:“小米都难过了,觉得自己刚才的举动太不应该了,想想真后悔,真把他胳膊弄坏了可怎么办啊!该多着急、多心疼啊!”我一边说一边注意小米的表情,他开始只是不那么不服气了,我一说,他低下了头,眼圈也慢慢变红了,我马上加了一句:“小米后悔的都快流眼泪了。”我问小米有什么要说的,他马上站起来流着眼泪走到豆豆跟前,真诚地说:“对不起,”并给他揉了揉胳膊。   他的真诚感动得大家的眼圈都红了,只听豆豆说了声:“没关系,我没事了。”事情较好地得到了解决   课后反思: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种适宜的方法引导幼儿自愿地去改变自身的不健康的行为,获得主动地发展。   看着小米那发自内心的道歉,我感到他真的动情了,认识到自己错了。他那流着眼泪、内疚的表情及帮豆豆揉胳膊的举动,不仅感动了豆豆、感动了小朋友,也感到了我和其他在场的(见习生)老师。   我想,小米之所以内疚,是因为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对事不对人”的讨论过程,使在家备受宠爱的独生子的他跳出了“遇事只从自己角度出发衡量利弊”的习惯,小朋友们的发言是他开始站在豆豆的角度思考问题,获得了感同身受的体验,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给豆豆带来的痛苦,从而发自内心的自责、内疚,从而发自内心地做出道歉及安慰豆豆的一系列行为。   总之,讨论时要给过错方充分的发言权,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才能解开他心中的那个结(疙瘩)。同时,讨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倾听和观察幼儿的反应,掌握好适当的火候。尤其是对过错方幼儿,在他开始有了感悟、有了情感变化时要“适可而止”,把调整情感的主动权留给他。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幼儿的发言朝着善意的、帮他出好主意、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使有过错的孩子感到大家伙的真诚与温暖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三)——《下雨了》   这几天,天气总是在下雨。早上,天阴了下来,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了,我分发了一些桌面玩具,可是孩子们已经没有兴趣玩了。只见笑笑和几个孩子边玩边讨论起来:“今天要下雨,又不能出去玩了”。 “没有下雨可以出去玩的”。一个孩子说。 “地上湿了就不能出去玩了”。 “可以的,可以的”。几个小家伙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听谁,最后,笑笑跑道我面前问:“吴老师,今天我们能出去玩吗?” 我笑眯眯地说:“今天一会儿要下雷阵雨,所以不能出去玩了,等太阳出来了,我们再出去玩!” 笑笑有点失望说:“好吧!”马上又转身跑到刚才和他争吵的几个孩子面前把我刚才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那几个孩子听了以后也点了点头,附和起来:“今天下雨不出去玩,明天再出去玩”。 不一会儿,天渐渐的黑了下来,变得越来越暗,突然天上打起雷来,雷声“轰隆隆”。几个胆小的孩子马上变了脸色,捂着耳朵说:“打雷了,吓死我了!”而笑笑和彭学伟几个胆大的兴奋的又叫又跳起来,“打雷啦,下雨啦!”果然雷声过后,马上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雨声吸引了孩子们。有几个孩子甚至跑到窗台边去看雨,笑笑得意地对旁边的孩子说:“你看,下雨了,我刚刚说过要下雨的。” 来到窗台的孩子们更加兴奋,文文说:“雨下得真大呀!我听到了声音了”。妍妍说:“是哗啦哗啦的!”婷婷说:“下雨就是天在哭呀!”我灵机一动指着雨问孩子们:“雨像什么?雨落在地上变成什么了!”孩子们看着天上往下落的雨丝,又看着集满雨水的地面不知如何回答我。突然,力力说了起来:“雨像线”。这时孩子们受到启发都七嘴八舌说开了“雨像针”、“雨像面条”、“……”。 “老师雨落在地上变成了小池塘。” “雨落在池塘里会冒泡泡。”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看雨看得更来劲了。 雨慢慢的小了,我问:“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了雨,现在我们来听雨,听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孩子们一下安静下来,都仔细听起来,妍妍说:“现在没声音了,刚才声音是很响的。”于是,我又问“下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我知道,我知道,刚才我听见了。”强强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大雨哗啦哗啦,小雨嘀嗒嘀嗒!”“嗯,说得真好!”我向他竖起了赞赏的大拇指。接着,我念起了前不久教过的诗歌《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孩子们也跟着我一起念起来。 反思: 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所在,是教师难以把握的。我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猜测和想法强加于幼儿,使教师组织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符合。班上的孩子虽然知识面不广,但是他们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兴趣又往往会由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引起。当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需要时,应及时给予支持和呼应,所以当小朋友对打雷、下雨的现象表现出极大兴趣时,我就及时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往这方面移动,引导孩子们观察雨及雨落下时的样子,让幼儿感受雨和听雨声,大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想要的了解雨的愿望,虽然这样不是我预先设计好的活动,但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活动。我觉得我们要真正领会了《纲要》的精神,做到了随机、随时的教育孩子,并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开展教育活动。   

怎样写教育教学案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怎样写教育教学案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案例的结构要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看法和分析。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有感而发,引起共鸣,给人以启发。   2. 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

教育教学案例可以分为哪几类

1、从教育案例使用范围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2、从教育案例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事件、现象、活动、个人描述与研究;3、从教育案例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探求、思索、质疑、正反、经验等;4、从教育案例的内容出发,我们又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德育类、实践类、课堂教学类、教育反思类、创新类等类别。

在教育教学案例的表述中有哪些特点?

典型性、故事性、问题性. 真实性 (1)典型性。所谓典型性,第一,在教育教学上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第二,是常常可能遇到的事情;第三,是常态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事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类事物、某一类教育活动的共性。这样的案例有较强的研讨价值,有助于一定的教师群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教育理念。 (2)故事性。一个案例应该包含一个教育的“故事”,而且这种故事是生动的、完整的、动态的、鲜活的,这种故事常常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有故事性的案例才能引人入胜,才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共鸣、兴趣和思考。 (3)问题性 教育案例要有问题,就能有矛盾冲突,就能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就能反映教师与学生复杂的内在的心理状态。有问题,案例才有研究价值,才能激活思维、激活学术活动。 (4)真实性 案例必须是已经发生过的真实的事件,而且是常态的情景下发生的事件。教育案例区别于其他教育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真实性。真实性是案例的生命力所在。

怎样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四个特点:客观性. 教学案例是写实的,是教学实践中具体事例的真实再现,有相对完整的教学情节.对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要客观地描述,如实地介绍.不能对教学活动作笼统的,概括的叙述,更不能歪曲事实真相.评析要实事求是,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不能脱离事实而空发议论.典型性.教学案例包含的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考,是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体现教学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创新性.基础教育正处在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学案例应具有反映课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新成果,揭示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走向,从而启示人们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 深入地发展.实用性. 教学案例要叙述清楚而有情节,语言朴实而又生动,内容平实而又耐人寻味,可读性强.要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探讨价值,能激起教师效仿,学习遇到类似事情如何应对的策略,能启发教师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具有故事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典型而又独一无二,在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上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四.教学案例的作用(一)促进课改深入发展.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关键."转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寻找我们不端正的教学行为,并探求解决的途径;二是借助新理念来评价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行为的创新.教学案例的撰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转化"的功效,是促使理论与实践相沟通,相融合的最优方式.其"转化"的过程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茫然困惑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闪光的事例撰写成教学案例,以个案分析法重新审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将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二)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学习运用理论。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教师专业的成长,如过分偏重教育原理,难免空泛;如过分依赖经验,易致盲从.只有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那么,具体操作的策略是什么呢 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恰好可 以弥补上述"两者"的缺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 正如有关课改专家所指出的"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可见,教学案例的撰写正是"叙事研究"的一种类型.它需要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并将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现象到认识本质的研究思路.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教学理念,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利于教师深刻,生动地掌握教学理论.因而,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提高的过程.经常进行这种"叙事研究",实现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学习的一体化,必将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快速成长.(三)促进科研成果交流共享.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中开展叙事研究,对教学中的亮点或困惑进行理性反思,使之成为教学案例.它以书面形式反映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叙事展示理念,不仅是教师成就与成长的记录,而且是教师叙事行动研究的产物——科研成果.由于它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形式活泼,以事论理,焕发出耐人寻味的魅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交流,讨论与共享,已成为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它围绕交流的载体——某一教学案例,相互切磋,合作互动,不仅有利于启迪教师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日常的教学,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引发教学创新;而且有利于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形成相互探讨,彼此学习的教研之风,使新见解不断涌现,新思路不断形成.总之,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定能促进广大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五.教学案例的写作(一)步骤:立主题.写作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些策略.因而,教学案例也要有主题.所谓主题,就是教学事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案例的成败与价值.一般而言,主题是教学事例本身所具有的丰富信息.主题的确立,是作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学事例本身的价值,决定教学案例的生命,事例的选取极其重要.为此,我们要从众多的反思日记中,筛选采用那些大家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与新策略的,耐人寻味的事例,提炼出正确,集中,鲜明,深刻的主题.择类型.确立了主题后,就要进行定型的思考.定型,即在写作前,依据事例的数量与性质,确定选用哪种类型的教学案例.余文森教授说:"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可称之为教学叙事)."从目前刊物上发表的教学案例看,大致有四种类型:①单一片段型.一般是一个具体生动的教学片段与评析,反映一个新的教学理念这类案例内容单一,短小深刻.②对比片段型.一般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两种不同教法的教学片段与评析组成,在比较中倡导新理念,新策略.这类案例对比鲜明,发人深省.③课时综合型.一般是由一节课中各具特点的几个教学亮点与评析组成,反映了一节课教学进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策略.这类案例内容丰富,综合性强.④专题解读型.一般是围绕一个专题,由三四个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案例与评析组成,对某一新理念较为全面的解读.这类案例主题突出,策略多样.随着教学案例写作的兴起与发展,必将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案例类型.注意:1.广义的教学案例包括这里所说的教学案例,还包括教学叙事及教学课例(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狭义的教学案例仅指该文中所说的教学案例.2.教学叙事与狭义教学案例的区别:教学叙事偏重于故事或事件的描述;教学案例偏重于理性的升华.定形式.教学案例的内容是多样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形式也应是多样的.然而,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形式无定规,大体有常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事例,反思与评析.从发表的教学案例看,普遍都有醒目的标题.正文,有的用黑体字标出背景,事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三个部分;有的直接分段行文,只用黑体字标出反思与评析;有的用黑体字标出案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背景放在叙事前交待.先看以下结构要素:标题.标题是教学案例的眼睛,是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的揭示.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并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有个基本的了解.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类.单一式标题.只有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表达一种理念,做出一个判断,体现一种策略,说明一个道理,概括一种情景,提出一个问题,点明一个内容.如《在读中感悟》.复合式标题,除主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或限制.如《尊重个性 自主探究——教学片段及评析》。背景.教学案例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案例的主题,要简洁,准确地向读者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册数及课题,交代,说明教学案例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发生的.案例.这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发生,发展的过程.核心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重点要把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怎样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问题,思考,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具体,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内心的感受,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描述,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要注意的是,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围绕主题,恰当取舍,不搞有闻必录.同时,要求叙事的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评析或反思.评析的主要任务,是对案例反映的主题内容进行理性的解读,评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价值意义,以揭示案例的内在规律,给人以启示.评析要实在,从事实本身出发,实事求是,说清道理,不脱离实际地空发议论.评析要中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到这两点要求,评析的操作要坚持以事论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总结规律.其思路是: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审视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发展脉络,捕捉师生具有创造性的典型行为,评析何处成功,哪儿闪亮,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目标观,资源观,为什么它是成功的,闪亮的,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策略.评析一般在案例的叙事之后评析.也有的边叙事边评说,语言朴实,文字简练,用括号或其它字体显示.也有的既有边叙边评,又有总评.积素材.掌握了教学案例撰写的技巧,但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案例.正如叶澜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巧妇也需要有"好米",才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案例撰写的方法,更要注重创造,积累事例素材,善于找"米"下锅,才能写出优秀的教学案例.从现实的情况看,在教学案例的撰写中,其所以选择典型的事例很难,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有些教帅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也确实创造了许多的教学亮点,但没有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后忘了;写作时想不起来;二是有些教师在公开课或有人听课时,注意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可平时教学仍是"老一套",无法创造出典型的教学事例,写作时没有素材,难以成文;三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话互动,但考虑完成教案要紧,或者不善点拨,只要学生答对了,就满足了,马上予以肯定,继续照教案执教,学生发散思维得不到培养与发展,亮点无法在动态中生成. 那么,怎样积累教学案例的素材呢营造生成环境.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过程与行为,为学生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讲错了,没关系,允许出错,欢迎重答重做;提出异议,倡导争辩,允许保留;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成功时,会得到热情的祝贺;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同时,要求教师扮演"主持人","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善于点拨引导,做学生思维的向导.当学生不知从何着手,久思不解,思维卡壳,浅思辄止时,要灵活地启发点拨,调整思维方向,或延缓评价,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发展.在这样的对话环境中,学生具有自由的,安全的心态,他们的对话热情就会不断高涨,个性思维就会不断活跃,教学亮点就会生成.常写反思日记.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常写反思日记,积累实验的第一手材料,便于保存,翻阅,研究.写作追求"短,平,快".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养成反思习惯,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日积月累,反思日记就能为撰写案例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把那些典型的,情节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含有一定新理念的教学反思,及时写成教学案例.善于搜寻事例.一是从反思日记中搜寻.平日养成反思习惯,有意地积累.翻翻反思日记,看看哪节课学生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独特的见解,哪节课有什么亮点,特别是教得顺利,舒畅的地方值得回忆,思考.二是从同伴评课中搜寻.翻翻评课记录,看看他人对自己公开课的评价,深入领会主要的优点,亮点是什么,对具体细节尽力回想,想想有什么好的生动事例可写.三是从借鉴迁移中搜寻.大量阅读有关刊物上的案例或经验文章,多看多思,边读边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尽可能产生联想,即见到甲能想到乙.可以有意识地再实验,再创造,进行联想,迁移,重组,翻新等.(二)案例撰写的规范案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有着自身一些独到的风格和规范要求.在西方的案例写作中,大致形成了这样一些公认的规范: 形式上的规范:使用过去时态 案例用过去时编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提供资料的有关学校或教师,这样做可以防止今后某一天出现同样事实所造成的任何影响.同时,用过去时写的案例也可以在教学上使用更长一些时间.尽量用表格来表示有关材料 将所有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资料均制表列出,这一来是为了行文活泼,二来是为了便于读者明确把握有关事实.事实反映要充分 得到的全部有关事实都应该包括进去.要注意的是,在案例中不应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果要写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应当在案例中注明其为某某人的观点,而不得作为事实来加以报告.必要时列出实际采取的决策 案例反映的是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在案例中列入当事人实际作出的决策常常可以增加案例的趣味,并帮助学生澄清有关思想.注明所引用材料的出处核对有关数据 案例中列举出的所有数据都应该经过仔细核对,保持准确.为了便于核对,可以在案例底稿和初稿上频繁标明资料出处,它应该比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文本中标明的资料出处更为详细.附表和附录表格,图表,其他格式化的制表或地图都可以作为案例中的附表.这些附表应按其在案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编号.在每一附表的下面都应标明材料的出处.不属于案例有机组成部分的材料,或因篇幅过长不宜列入正文的材料,可载于附录之中.附录通常以字母或数字标示,如附录1或附录A.内容上的规范第一是时间结构. 案例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背景的,案例作者必须要对案例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可以依据时间先后来组织材料.虽然有的时候出于某种考虑,要打破时间顺序,例如,为了提高读者的兴趣,有时会在案例开头先讲一件实际上是后来才发生的事情,但你必须对事件发生顺序和案例的时间结构非常清楚.第二是叙述结构.对于所发生的事情,必须要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叙述,事件从哪开始,它的前因后果等,换句话说,案例的故事要娓娓道来.第三是说明结构.案例的写作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把有关情景向学生讲清楚.叙述结构和说明结构有时并不是同一回事情,满足了叙述结构的要求,并不见得也能满足说明结构的要求.相对于身临其境的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的交待就要尽可能地具体一些,以便于他们掌握事实.第四是情节结构.为了使案例变得活灵活现,让学生忘掉它是人为的,就必须加强戏剧性,设置悬念.曾有研究者就此谈到:"许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使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说法,即案例必须有一个争论焦点.案例里必须有某某人应该做什么,某某已经做了什么,谁应该对目前的局势负责,就具体情况而言什么是最佳决策等内容.但是,案例不应是没有矛盾的白开水.案例总是涉及某种类型的一个问题,你越是能够强化这一点,越是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或增加思想冲突乃至人的冲突的戏剧性,你就越能使学生投身于案例之中,搞好课堂讨论."(三)案例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案例的初写者,常常易犯的错误有: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语言的陈述缺乏一定的序列,提供的细节太多,混淆了读者的视线和思维,背景信息太多或太少等.此外,还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案例写作时,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见.由于成长经历与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时难免会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这种认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注意到这些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助于澄清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问题涉及到的多种不同因素.第二,案例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情感,但不能陷于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写作者往往是事件的当事人,这样,他一方面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这种感情,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个人情感的层面上去.为了维护案例的权威性,案例写作者的客观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欲尽可能地避免写作者的偏见及陷入感情的宣泄,可使用下列技巧:●使用从有关论著,文件或自己所作的采访中得到的直接引语;●注明资料来源:●避免任何偏见和同情情绪;●所使用的语言,既不是单调乏味的叙述,又不致激起强烈的感情;●尽可能使用事实性材料;●按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保持前后一致;●不仅列入所发生的事件,而且写进当事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可以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的评论,这样可以指明案例的基本论点或问题以便于学生分析.第三,在案例写作中,要理清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性质是什么 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学生行为,或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这个问题看上去容易,实际做起来并不轻松.也许你自己的出发点是围绕教学方法写一个案例,但在写作当中,纷至沓来的信息可能让你意识到原有的出发点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问题的性质渐渐转变为"教育管理"或"师生关系"之类了.(四)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 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其实有很多专门做教师的教育机构会有相关的备考材料,建议你可以网上查找一下。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能否提供所有案例分析和答案

教育教学案例的内容结构有哪些

一般而言,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标题、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对案例事件的反思等四个部分。另外,有些案例还有附录,主要是将一些有关案例主题的补充材料如对具体问题的访谈记录、能够反映案例主题的数据和表格甚至学生的作业等放在案例叙述之后作为附录。  1、案例标题。任何教学案例都需要有标题,标题最好能够突出案例中的典型情境或反映出案例中事件的主题。一般而言,案例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可以用案例中的事件作为案例的标题,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如《采摘前后》、《打人之后》、《整齐便利小柜格》等;另一种形式是将案例事件所反映的主题作为案例的标题,这就需要将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加以明确和归纳,如《磁铁》这一案例也可以命名为《教师怎样预设富有层次的引导问题》。  2、案例背景。所有的课堂事件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与背景之中的。案例背景一般简要介绍案例中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原因、条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介绍对于读者完整地理解案例的过程、评判案例中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否合适等都非常重要。实际上案例背景就是案例事件和过程的“前因”,有此“前因”,才能有案例的发生过程这一“后果”。不同的背景前因,常常会导致不同的问题解决后果。对案例背景的叙述要简明、清楚。  3、案例事件与过程。教学案例的主体就是对案例事件以及案例发生过程的描述。在描述的时候要围绕着案例的主题,说明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怎样发展的,产生了哪些突出的问题,原因有哪些,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反复、挫折和困难,问题解决的效果等。总之,要对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局有较为完整的描述。  在描述案例中事件发生的过程时,要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有目的地对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加以取舍。而且,对事件的描写不是对事件过程的“场记式”的记录,即不是将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而是应对已经发生的这一段过程的“教育学加工”,将与案例的主题相关的场景、话语与行为等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当然,在描述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个人情绪和个人观点的过度干预,在行文中不要出现对事件经过的价值评价和判断,以免影响读者对整个教学事件的认识。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故事情节合情合理。  4、对案例的反思。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与反思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其实是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回顾与再分析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过程。在反思部分,一般主要涉及到:案例事件的发生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自己对案例事件发生过程的感想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此类问题有什么样的想法等等。当然,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反思都会有所侧重,不需要面面俱到,主要还是抓住案例撰写者感触最大的方面进行剖析。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说教学案例除标题外,一般包括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案例反思三个基本的结构要素,并不是指每一个教学案例都必须分为这样三个部分来写,也就是说这不是教学案例的必须的写作结构,而只要一个教学案例中包含有上述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就可以了。

教育教学案例可以分为哪几类?

1、从教育案例使用范围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2、从教育案例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事件、现象、活动、个人描述与研究;3、从教育案例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探求、思索、质疑、正反、经验等;4、从教育案例的内容出发,我们又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德育类、实践类、课堂教学类、教育反思类、创新类等类别。教育教学案例的表述中有典型性、故事性、问题性.真实性(1)典型性。所谓典型性,第一,在教育教学上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第二,是常常可能遇到的事情;第三,是常态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事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类事物、某一类教育活动的共性。这样的案例有较强的研讨价值,有助于一定的教师群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教育理念。(2)故事性。一个案例应该包含一个教育的“故事”,而且这种故事是生动的、完整的、动态的、鲜活的,这种故事常常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有故事性的案例才能引人入胜,才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共鸣、兴趣和思考。(3)问题性教育案例要有问题,就能有矛盾冲突,就能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就能反映教师与学生复杂的内在的心理状态。有问题,案例才有研究价值,才能激活思维、激活学术活动。(4)真实性案例必须是已经发生过的真实的事件,而且是常态的情景下发生的事件。教育案例区别于其他教育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真实性。真实性是案例的生命力所在。

典型教育教学案例

  典型教育也叫示范教育。典型教育教学案例有哪些?下面请看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典型教育教学案例,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教案栏目!   典型教育教学案例(一)   案例的发生:   A同学是一个安安静静、其貌不扬的小姑娘,在班里不显山不显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个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强。   在一节英语课上学完新单词后,我照例请同学带读生词卡片的词(我习惯于让同学们将单词抄在卡片上,以便于随时记忆)。我在班里巡视着。忽然发现A手里空空的,我以为她没带,就让她和同桌合看一本,她却从位子里拿出了生词卡片。我问她为什么不看,她说已经背下来了。我还真有些不相信,生词卡片的词很多,也没什么顺序,前后加一块才读几遍呀,没想到她还真的很流利的背了下来。我和同学们都很吃惊,问她是不是提前背的,她否认了。同学们为她热烈鼓掌,我也在班里特别表扬她不仅聪明,而且会学习,小小年纪,就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学习知识,值得大家学习。   她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掌声和夸奖,非常高兴。下了课,我把她叫过来,接着和她聊天,她高兴得告诉我,她特别喜欢背东西,广告里的广告词她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还当场给我们表演了几个片段,她再一次得到了掌声。我的脑子里当时就想到了“多元智能”这四个字,她就是在语言的记忆力方面有着出色的才能。   处理事例的方法:   1、家长报喜:我把整个的经过以及我发现良材的喜悦心情和我的一些建议郑重地写在记事本上向家长报喜。   2、授人以渔:指导她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学习。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和她谈心,让她感到老师非常欣赏她的才能。同时给她指出:再好的天赋如果不用也会荒废的,应该好好利用这个优势。   3、提供各种展示机会:我为她提供各种展示她才华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以恰当的言语适时表扬,增强她的自信心,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效果:   1、扬了长避了短:她现在已经是班里最受欢迎的女同学,公认的“小才女”。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充满了自信。特别是她的作业书写、课上发言比原来上了一个大台阶。   2、带动了全班同学:她的才华激起了同学们和她比试的欲望,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   理论依据:   美国哈佛大学家扥阿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   启示: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尊重学生,以爱育爱,给每个学生以表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就要真正做到“深入学习新课标,行为上将它落实到实处,这必将会是实现成功教育的重要途径。   典型教育教学案例(二)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典型教育教学案例(三)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   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典型教育教学案例(四)   案例的发生: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   许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1、你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a: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b: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1)、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2)、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的问题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2)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定位: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   b: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   ②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上路;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④要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   ,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搞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典型教育教学案例(五)   案例的发生:   林林自打出生就是个巨大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十岁就成了一位肥胖儿童,可身体素质却很差,今天感冒,明天发烧,四季闹病,还早早架上了眼镜。   评析:纵观林林各身体素质表现,都与他缺乏体育锻炼有关,这将会影响他身心的、理想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行为规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人忽视孩子的身体成长发育的看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也是对孩子成长发展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关键是怎样使孩子,尤其是“豆芽”型孩子、肥胖儿童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呢?   方法:1、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激发他们在某一项目中有一技之长,如“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就利用活动课时间在班内进行选拔赛,优胜者参加运动会比赛,学生兴趣颇大,斗志昂扬。又如:可以利用晨会、午会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趣闻轶事,结合时事体会祖国健儿摘金夺银的喜悦。   2、有计划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并给以具体的指导。   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锻炼,如跳绳、蛙跳、踢毽子等小型的体育活动,有条件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具体指导孩子体育活动时,要注意把体育活动与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如我校开展的花色橡筋活动,边唱儿歌,边跳橡皮筋,这样会使孩子感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让身心都得到锻炼。   3、教给孩子有关的体育锻炼小常识,注意自我保护。   体育锻炼要收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必须保证活动的科学性。因此,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锻炼知识和技术。如:每次锻炼前,要有准备活动,锻炼后要有整理放松活动;起跑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走步、撞人等,注意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要教育孩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劳逸结合。   任何一个活动项目的锻炼内容,都是由不会到会的多次重复才能实现,如不经常锻炼,非但不能形成一定的熟练动作,而且还会前功尽弃,因此必须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应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一张一弛,保证锻炼后的充分休息时间,使身体各部分恢复正常,对于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取得的进步要适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以促使其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得以保证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