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现代唯美主义诗人徐志摩(一)

当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一诗篇是华人社会,只要会说中文,无论能不能背诵,最起码都知道的名篇。都会深情地吟诵一句“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另外一篇是《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还有一篇《雪花的快乐》,它是徐志摩先生又一篇代表作。而这三篇代表作奠定了徐志摩先生的新月诗歌的风格。所谓新月派,它是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流派――新月派。 “新月”两个字,是来自泰戈尔。他有一本著作叫做《新月集》。所以他们受泰戈尔的影响很深。中国的这些文学派,新月派这一诗歌,它是新月派当中非常典型的诗歌,特点就是,首先是音韵美。以《雪花的快乐》为例,我们首先能感受到它在押韵上,在措辞上,特别讲究音乐性。其次是辞藻很优美,。它里面的意象,无论是雪花还是别的意象,把它放在一块儿,能勾勒出非常清幽的、非常静谧的场景。第三是建筑美。它的长短句排列,以及每一句,每一个段落均衡,在视觉上充满美感。 新月派是大家都喜欢的一个流派。像古诗词有复杂的文学规矩,但是今天诗人写作很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古诗词有一定的规矩在里面。在里面有规矩后,它才能够显示出跟我们有共鸣的美感。比如,唐诗宋词填词作对,为什么要说是填词呢?因为诗词的名字是确定的,不是往里面写什么字都可以。也正是这种规矩之下,千百年来无数的诗人、词人,涌现出了无数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也是诗歌领域的瑰宝。 当代很难有哪个人是我们共推的当代文学的代表。尤其在诗歌这方面,很大的一个原因,当代的诗歌不懂那么多的规矩,当代诗歌自由体,可以放任自流,感觉怎么写都可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叫做朦胧诗派,这个流派跟新月派相比,晚了大概有60年。他相对新月派来说,是受到很多诟病的。因为相比较而言,他们的风格比较晦涩。代表人物像北岛、舒婷、江河等等。他们的作品普遍让人感到相对晦涩。为什么他们的诗会那么写?写起来让人看不懂。是因为他们受到雪莱的影响。而雪莱的诗,更多的是翻译过来的。翻译过来之后,相对而言用中文表达的意思就比较晦涩。而这些朦胧派最早接触这些文字,觉得诗就应该这样写。他们的诗也就跟着这么写了。不过这些言论是没有经过学术界的认可,他们相当于街头巷议。不过也有一定的说服力,尤其是外国诗,也感觉到其实他们体现的是中国译者的水准。所以在我们读的很多外国文学作品当中,其实就是译者的观点。有的诗是从外国诗歌直译过来的。打个比方,像《静夜思》,我们用直译的方法,就没有办法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直译倾向于作品的内容,而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形式。像当年的严复先生,这种信、达、雅的翻译形式,今天来说确实少一些。

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区别

我欣赏浪漫主义,不赞成唯美主义。浪漫主义是一种情调或者情怀,不用刻意去追求,但是可以去营造。可以让双方都很放松也很享受。唯美主义是一种思想或者追求,是刻意的追求、营造的一种结果。很多事情很难达到完美,如果极力的去追求唯美,一旦失败将是很难接受或者是非常的痛苦。对其他的人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或焦虑。我是对它们这么认为的,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唯美主义有哪些代表作家?

唯美主义运动的英文是Aesthetic Movement,它是在19世纪后期出现的,在英国艺术与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主张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与艺术技巧,它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以及庸俗作风的反抗。这场运动的目的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它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是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作为标志。唯美主义,就是用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种“美”,是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叫做“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它的形成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学艺术要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与乐趣,这就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主张,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一定要让日常生活艺术化。比德与莫理思的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的罗塞蒂和史文朋等人的努力,最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以及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是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不是传递某种道德和情感上的信息。唯美主义者主张艺术不应该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地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就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要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有:追求建议性而不是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以及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也就是探求语汇、色彩与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唯美主义把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与雪莱当成先驱,还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以及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他们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与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还有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与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还对室内设计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是戈蒂耶的《莫班小姐》;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集》和《道连格雷的画像》以及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丈夫》和《不可儿戏》。

唯美主义的人多吗

多。其唯美主义在每个人心中的美都由自己的定义。经过统计,其10个人中就有8个是唯美主义,其高达80%,所以其人多。唯美主义主张艺术哲学应独立于所有哲学之外,艺术只能以艺术自身的标准来评判。

唯美主义运动的运动影响

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

介绍一下唯美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

唯美主义诗学与二十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直接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许多形式主义文论家对唯美主义诗学的批判态度即是一个明证。但是,倘若说二者之间毫无关联这也并不是实情,因为为唯美主义批评所提出、所探讨的诗学问题尤其是文学自律问题则基本为二十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所继承、所接受。所以,唯美主义诗学与二十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应该归结为一种逻辑上的承继关系。 从总体上来讲,唯美主义诗学基本上还是一种经验性的诗学。对于文学自律等诗学问题还仅限于问题的提出与宏观的、经验性的探讨与描述,尚缺乏深入的、细致的、实证性的分析与考索。二十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借克洛德·贝尔纳在《实验医学研究导论》中的话来说,则已进入到了一种实证的、科学的阶段。它们虽然在诗学主题上承传了唯美主义诗学的诗学问题,但是却对这些诗学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怎么样”的、微观的分析与考证。所以,如果说唯美主义诗学基本上还处在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呈现阶段的话,那么,二十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则可以说已进入到了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展开阶段。 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结构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诗学流派之所以能够展开这些诗学问题,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对于科学精神的积极的吸收与融会。但是,也正是因为它们对于科学精神的这种吸收与融会,而又使它们的诗学建构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从王统照小说看唯美主义在五四时期的影响

19世纪中叶,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在英国兴起。它避开现实的过于物质化的东西,而以技巧浓重的形式宣扬了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美。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是王尔德,主要作品有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和戏剧《莎乐美》。五四时期,现代作家的共同追求是启蒙大众,却往往得不到回应。王尔德作品中灵与肉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部分作家在现实中感受到的精神苦闷,从而引起了一些作家的关注。戏剧方面,田汉的《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以及向培良的《暗嫩》皆深受王尔德《莎乐美》的影响,通过灵魂和精神来表现美。王统照早期的小说亦以“美”和“爱”作为创作主题,笔调清新,富于主观抒情色彩。 爱与美,这是作家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王尔德注重的是对美的极致的追求,对爱的绝对的占有。《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亨利勋爵赞美道连的美貌:“美是天才的一种形式——说真的,高于天才,因为它不需要任何解释。美是世间的一大存在,是奇迹中的奇迹。”《莎乐美》的结尾,女主人公捧着所爱的人的头颅喃喃自语:“啊!我吻到你的嘴唇了,约翰。我吻到你的嘴唇了。你的嘴唇有点苦味。这是血的味道吗……?不过这也许是爱情的味道吧……人们说爱情有一种苦味……不过那又怎样?那又怎么样呢?我吻到你的嘴唇了,约翰。”王尔德笔下的人物被赋予了奇异的人格魅力,在爱与美的顶端,在疯狂与毁灭中,任性地死去。 王统照是把对爱的探求与对美的向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说过:“爱而无美,则其蔽为干枯为焦萎,将有凋落之虞。宇宙之美苟无自然两性之爱,则纵使有恒河沙数之美象实体,亦将与吾人之情感不生重大变化。”又说:“两性也,美也,最高精神之爱也,交相融而交相成,于以开灿烂美妙之爱的花,以达于超越现实世界真美之境地,将于是乎求之。”由此看出,王统照追求的是爱与美的和谐与统一,他不能忍受爱与美的分离,诅咒那些与爱和美的生活不相调和的生活。 王尔德表达了一种非常极端的美学理念与精神,文章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气。王统照则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爱与美之间的调谐。无可否认,两位作者都是美与爱的拥护者,只是互相之间的精神理念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而已。 灵与肉的冲突是王尔德两部唯美主义作品的基本主题。在诱惑与变异中,灵与肉相互交织,于痛苦中发出撕裂的喊叫,却又对这种矛盾无能为力。《莎乐美》在这一点上最具代表性。莎乐美极其迷恋先知约翰的肉体,她不吝赞美,极为热情地颂扬了他的外貌,约翰却对她不屑一顾。但是无比任性的莎乐美即使吻不到活着的约翰,也要在他死后亲吻他的嘴唇。此刻,灵与肉的冲突达到了高潮。剧中的莎乐美是一个象征形象:她为了得到约翰的头不顾一切,不惧一切,舍弃一切。这个人物对王尔德尤其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他对唯美主义不屈不挠的追求。 深刻的灵肉冲突在五四时期的中国作家这里转化为理想与现实,社会之丑与人生之美的矛盾与冲突。王统照尤能代表身处这一环境中的作家们的迷茫与惆怅。 他虽然追求着爱与美的理想境界,却没有王尔德“艺术就是美而不真的事物”的洒脱态度,这也就注定了他追寻的结果必然是失望和幻灭。他发出迷惘而又凝重的叹息:“为何人生之弦音上,都鸣出不和谐的调子?为何生命是永久地如一叶的飘堕地上?为何悲哀是永久而且接连着结在我的心底?”这就是他讴歌爱与美的旋律不能不以幻灭的哀伤作为基调。出现在他笔下的,只有一幕幕惨不忍睹的人生悲剧,美与爱的境界有时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有时简直是更为伤心惨目的悲剧的前奏。 《沉思》中韩叔云的画室,由于爱与美的化身的琼逸女士的光临,顿时四壁生辉,春意融融,不但整个画室里充满了和静、深沉而安定的空气,充满了艺术的意味与自然幽静的香味,连窗外映射着日光虹彩的群鸽,也鸣叫得如同发挥了自然的美惠一样。当爱与美谐和起来的时候,这意境是何等优雅,何等富于诗意,足令任何的心灵陶醉。但这符合作家理想的美好境界,转瞬即被扭打与毁骂所代替。口口声声爱着琼逸的青年也在知道她作裸体模特儿后离开了她。现实之丑与理想之美,对比得异常鲜明,作者不得不承认爱与美要幻灭、在幻灭、已幻灭的事实。这个发现是重要的,更是真实的,也为作家在以后的创作中更自觉地转向“为人生而艺术”埋下了种子。 五四时期,随着社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个人的主体意志得到了越来越明确的肯定。由此,个性主义也得到了相应的张扬。五四时期的真正好的作品都是表现个性的作品,作家们试图以个性的充分发展来破除等级的森严。然而,中西作家对个性主义理解的差别使得唯美主义在中国作家中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变化,这变化在王统照的小说里也可以明显地看出一些端倪来。 《微笑》歌颂了“爱”与“美”可以改变人生的伟大力量:一个年轻的小偷无意中在牢房里得到了一个女犯人的微笑,这微笑是广博的爱人类一切的慈祥的微笑。于是这青年被这微笑“超度”了,在他刑满出狱后成为一个勤苦的工人。“爱”和“美”被作家以“微笑”的方式呈现出来,赋予以极深刻的感化作用,目的,依然是为了“人生”。在爱与美的熏陶下,灵魂被升华了,人生的光明似乎也在眼前了。 而王尔德认为:人的灵魂像小女孩,躺在地上又哭又闹。如何满足灵魂的需求呢?“只有感官才能够拯救灵魂,就像只有灵魂才能拯救感官一样”。王尔德的话颇惊世骇俗,却有着艺术家独有的狂傲不羁。他不讳言个人官能的享受与追求,因为“艺术家的生活最不宜严肃”。他歌颂美,那是因为美本身值得歌颂,决不是为了人生而去赞美它。唯美主义最成熟最著名的论断便是:艺术高于生活。因此,王尔德认为“善与恶对艺术家来说是艺术的材料。艺术没有道德取向,如有,那是不可原谅的风格的矫饰。”脱去了一切意识形态赋予文学的外衣,王尔德的作品自然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大部分五四作家无法摆脱的是他们对于启蒙的执着、他们的“为人生而艺术”。即使受到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根深蒂固于他们思想里的启蒙意识是无法湮灭的。正因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想的始终是如何开启民智,在艺术性的运用和创造上,显然无法投入过多的心力,从而令作品略显枯燥,黯然失色。 对于个性主义理解的不同,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所背负的历史责任远比19世纪中叶的王尔德要深重得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使命感很强烈,不可以只考虑自己的事,因为时代社会不允许他们躲在象牙塔中研究所谓的艺术,或者说,他们不允许自己沉迷于艺术之中。他们力图通过人的解放来获得民族的解放,他们强调个性主义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个人对于民族责任的承担。在这样一个大的命题之下,他们放弃掉王尔德作品中的个人官能享受而更注重灵魂与精神美,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王尔德的个性主义是完全为他自己的。他可以很自豪地宣布:“我是我的时代的艺术和文化的象征性人物。”他相信自己是伟大的,这种强烈而极富魅力的人格正是他创造出伟大作品的重要因素。华丽的辞藻、巧妙的构思,王尔德随心所欲地运用着他天才般的灵巧,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极度虚幻的美之天国。 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于五四时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文学史翻过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我辈后人,应也不甘让前辈专美于前,更美更好的作品将在未来大放异彩。

我们为什么反对唯美主义?

我们之所以反对唯美主义,是因为唯美主义是形式主义美学的极致,它将作品的艺术价值建立在单由形式所造成的审美趣味上。表面看来。这是给艺术以一种自主性,使它可以不服从于任何其他的目的。但实在说来,却是降低了艺术。在唯美主义看来,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是一种高尚趣味的满足,这个高尚趣味指向形式本身。但如此来理解的审美活动,却并不在艺术的本质领域中。

唯美主义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摘 要】唯美主义被认为是文化工业的先驱,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源头。唯美主义的生活实践让其本身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纠缠在了一起,但是二者背后的实质是根本区别的。唯美主义信仰的是艺术的纯粹,而日常生活审美化则是艺术进入市场,是资本在审美外衣下的一种扩张。   【关键词】唯美主义;日常生活审美化   美或者说是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应该是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伴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消费主义的盛行所带来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众所周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命题源出于费瑟斯通的代表作《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费瑟斯通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景观与现代化都市消费文化所带来的“影像”与“实在”差别的消失、艺术与生活界限的瓦解,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急速增长的符号商品、影像和文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加剧了现实的审美幻化,令实在成为一种虚拟化和艺术化存在,迫使日常生活以审美的形式呈现出来。事实上对于艺术化生活方式的建构,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非常有影响力的一场文艺运动。然而论及唯美主义就必然涉及它的另一个层面, 也就是唯美主义者的生活实践。这是唯美主义不仅作为一场文艺思潮而且作为一场社会改造运动的主要内容。   唯美主义者努力倡导生活艺术化的美学,其中的杰出代表王尔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日复一日地寻找生活的秘密。而生活的秘密就存在于艺术之中”,他本人也对此身体力行。生活中的这种实践超出了传统艺术的范围。在唯美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中, 艺术和审美这昔日王谢堂前燕,如今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生活艺术化开始走进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由此,在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定位上,我们可以发现唯美主义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瓜葛,然而唯美主义与之后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有着巨大区别。   首先,两者产生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不一样的。唯美主义产生在十九世纪晚期,它的理论主要源自德国的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在欧洲古典美学那里持有的是“艺术否定生活”的论调。这种论调实际上是说生活是不完满的,而艺术高于生活,艺术是超越了生活这种不完满的。因此在唯美主义者那里,生活是处于一种劣势的地位。王尔德就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不是艺术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正是艺术和生活的这种不平等,所以唯美主义者才要“以艺术的精神对待生活”。相比于唯美主义,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依托于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尤其是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杜威等。海德格尔的存在活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行动,以及杜威的经验的延续,他们都将“艺术”视为一种回归生活的人的活动。同时,他们都希望在艺术之中来本然地弥合物我,这种思路根本否认了艺术与生活的划界,可以称之为“艺术与生活同一论”。这种艺术与生活的等量齐观是对欧洲古典美学主客二分思维的颠覆。   第二,唯美主义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二者的差别。唯美主义发生的时期,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处在一个高速的发展期,这种高速的发展注重还是产品的功能性。这样的工业文明不能给具有浪漫色彩的知识分子以满足,因此个体创造唯美的生活方式成为寻回艺术的出路。然而,唯美主义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因为这种唯美的生活方式无法的得到物质的支持,它无法推广到大众当中去,唯美主义者们建造的空中楼阁很快就倒塌了。到了二十世纪中期,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人们也因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消费环境当中。在这样的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价值代替其使用价值,上升为商品的主导性价值;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单是对其实用功能的享用,更是对其所指向的阶层及其生活方式的潜意识认同和象征性拥有。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家利用各种手段,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外附加了审美价值,并且,工艺品的制作以及复制工艺的出现,艺术品也具备了可复制性并实现批量生产,这样当代文化艺术的商品性和大众化消解了艺术存在的那种独立性和高贵。艺术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元素,日常生活审美化自然而然地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趋势。而且这种审美化的方式因为其实现了大众化,所以具备了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唯美主义与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对物的支配关系上存在不同。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者,他是按照艺术的标准去规定生活,在与物(商品)的关系当中,他是处于支配地位,因为在物之外,还有更高的理念存在,即艺术的标准。对物的使用目的在于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是为了向艺术靠近,而摆脱生活的世俗。反观日常生活审美化时代的人们,在与物的关系上,表面上好像人处在支配地位,实际上物对人的束缚更加大。因为资本主义无限扩张带来物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上是资本在审美领域的渗透。资本的扩张对人的心理方面和感性方面进行全面的资本化、商品化。审美与资本、文化与理性的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这一点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充分显示出来,而且越演越烈。各种审美关系也只是当今社会中人之间的物化关系。   其实,唯美主义受到很大一批学者的批判,原因在于唯美主义在生活上的实践让唯美主义表现的不是那样的一尘不染,因为唯美主义的贴近生活,通俗和时尚,将本来是崇尚艺术自律的文艺思潮在日常生活也就是非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因为如此阿多诺指出唯美主义者诸如“王尔德、邓楠遮、梅特林克是文化工业的先驱”。这样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阿多诺的矛头真正应该指向的是日常生活审美化,这种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打破了艺术的自律,资本的扩张披上了审美的外衣。唯美主义在生活的实践上看似是一小部分人群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但是从唯美主义的本质来讲依然是崇尚艺术,倡导的是文艺自律,纯粹审美的文艺观念。但是大众并不关注每一种行为背后的实质,也只是去模仿学习,在利欲熏心的资本家那里,必然会抓住大众的弱点去大发其财,所以现在出现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关系并不一定是唯美主义所愿意看到的。艺术进入市场并不是唯美主义者的初衷,而是资本利用美的外衣进行得扩张。   【参考文献】   [1]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   [2]刘悦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05(01)   [3]王胜德、李雷.“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J].文艺理论研究,2012(01)

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1、戈蒂耶《莫班小姐》2、王尔德 《快乐王子集》《道林格雷的画像》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儿戏》3、谷崎润一郎春琴抄

我老是听人家说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美主义都是什么意思啊

http://bk.baidu.com/view/11056.htmhttp://bk.baidu.com/view/6181.htmhttp://bk.baidu.com/view/1940.htm好好利用一下百科吧

唯美主义的起源地和代表人物?

起源地是法国,代表人物:济慈、雪莱、戈蒂埃、王尔德、比亚兹莱。

唯美主义和完美主义有什么区别

唯美主义是一种评审外界事物的标准,只接受美的,认可美的,排斥一切不美的东西。而完美主义是一个完善自我的标准,让自己所作所为达到最高标准,不留一丝勉强和遗憾。

唯美主义的唯美艺术

唯美主义视觉艺术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在英国,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设计史研究中往往也将同时在美国出现的具有相似倾向的设计潮流归属于唯美运动。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唯美运动和艺术与工艺运动有时候显得针锋相对,但二者并行发展,并且共同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折衷主义气氛中,设计师之间常常颇有交往,彼此互相影响,有时候使用着共同的设计语言。唯美运动的核心思想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拒绝接受约翰·拉斯金那种把艺术与道德相联系的观点。他们认为艺术或其他装饰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如痴如醉地追求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过着波希米亚主义(Bohemianism)的生活,即使贫穷,也热爱美甚于热爱生活。简言之,就是“唯美是求”。

唯美主义和完美主义有什么区别?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它最初起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完美主义——虚幻的另一个代名词。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就连科学赖以发展的公理,也总是有着某某假设,某某前提。 然而,完美,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假想,却是促进古往今来世界上许多人的源源动力。正因为有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纷乱的社会才变得更加有序,我们才能被文明的铁臂推送向前。 完美固然能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圣洁,但一个总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便会对很多事物感到不满,会认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全有非得改变的理由。

唯美主义者是什么意思

唯美主义者的意思是: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 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

如何才算是唯美主义者?

唯美主义者:唯美主义者事实上就是完美主义者,他们什么事都苛求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所谓的完美。有一点理想主义,由于过分苛求,他们会很累,但是他们乐在其中。 就这样吧.

龙凤新四中到唯美主义公交路线

公交线路:32路 → 809路,全程约17.0公里1、从四中乘坐32路,经过19站, 到达一区站(也可乘坐9路)2、步行约30米,到达一区站3、乘坐809路,经过10站, 到达二十三中站4、步行约80米,到达唯美主义

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美主义 举例

资本论圣经

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美主义举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唯物主义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应),因此物质是事实上唯一存在的实体。 唯心主义又作理想主义、观念论、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 唯美主义主张艺术哲学应该独立于所有哲学之外,艺术只能以自身的标准来评判。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官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威廉·鲍威尔·弗里思在1881年所画的APrivateViewattheRoyalAcademy,1881,为一幅讽刺唯美主义对服装影响的画像,在画中奥斯卡·王尔德在右方被一群仰慕者围绕:无神论是唯物主义的一个分支 “一个盗贼的儿子问一个占星学家谁才是带他来到这世界的父亲。 占星学家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坐在地上的老人,说道: ‘那是你身体的父亲,而那,是你灵魂的父亲。 " 男孩回答道: ‘在我之上的是什么与我无关,而我为我是这样一个老人的孩子而感到羞愧!" ‘噢,这是何等不敬啊,不愿承认你的父亲,也不愿承认神才是你的创造者!"”: 此寓意画阐明了实用无神论和其在历史上与不道德的关联,该寓言原标题为“极端的不敬:无神论和骗子”,取自1552年由BarthélemyAneau所作的《空想诗集》。

唯美主义画派介绍及其特点等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英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代表作家与作品  1、戈蒂耶 《莫班小姐》  2、王尔德 《快乐王子集》《道连格雷的画像》  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儿戏》  3、谷崎润一郎 春琴抄

唯美主义的形成发展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19世纪30年代,法国诗人、小说家奥菲尔·戈蒂埃最早抛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艺术越远离现实、超脱现实越妙。唯一美的事物,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对于艺术对生活的作用,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镜子,生活仅仅是艺术的学生,艺术是至高无上的。有人认为,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有人认为,王尔德并未全盘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罢了。社会意识有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且艺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宣扬“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活一样”。 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是王尔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唯美主义的旨在说明“人生是艺术的模仿,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在了”的作品。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人们一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唯美主义有时被与恶魔主义连结,但是对恶魔主义和颓废艺术不一定相符,倒不如说是感性的和文艺复兴运动一起进行。有时也和神秘主义结合。 唯美主义思潮对中国文坛颇有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曾流入中国,“新月派”文人徐志摩的诗,就明显地存在美唯美主义色彩,为中国文学家鲁迅所严厉痛斥。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唯美主义文学主要特征

唯美主义文学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当然,它在追求形式、技巧、纯美以及主观创造方面,都有片面之处,比如它将自然、社会、时代、科学、道德等成分都排斥在艺术之外,这既不足取也不可能。唯美主义文学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但它以大胆的“奇谈怪论”来惊世骇俗,以强烈的抗俗精神反对社会的庸俗生活、拜金主义,尤其是它对于文学艺术自身内部规律的探讨,表明文学已开始进入它的“自觉时代”。当然,它在追求形式、技巧、纯美以及主观创造方面,都有片面之处,比如它将自然、社会、时代、科学、道德等成分都排斥在艺术之外,这既不足取也不可能。因此,到了一定时候,人们自然会抛弃它。但就在它存在之时,它对西方的现代主义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对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流派影响都很大)。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于英国文艺领域的松散浪潮,是反维多利亚风潮的一部分,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王尔德。唯美主义者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反对艺术为了传递道德信息和功利观点。

“唯美主义者”是什么意思?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什么叫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者自身并不有定完美; 但他们的确是拥有完美的痛苦和幸福的一群。他们生长着敏感的神经,时时把自己和别的事物比较。当以完美为参照时,他们就痛苦自卑,嫉妒所有更美好的生命形式;当以别人为参照时他们有时也会生出宽慰的幸福,觉得世人都很欠缺。   唯美主义者都是天真的孩子。他们爱幻想,爱自己布置房间,爱看名著和经典电影,他们不乏幽默感,但更乐于在悲剧中享受凄美。唯美主义者想抽烟又不希望牙齿变黄,会染发但不希望损坏发质,他们会堕落疯狂消极,但都是懂得自救的人,这种不带危险性的错误并不违背定义的完美。因此其实每个人心中的美都由自己的定义。   在生活上唯美主义者爱清洁,他们看房子时会先看厕所,因为他们深恶痛绝恶臭和肮脏,但他们并不洁癖,可以忍受凌乱和蜘蛛网,因为这里也不乏美的形式。唯美主义者在于一件事总会有美好的构思,但实施的过程也是逐步失望过程,因此他们常常半途而废。他们也崇尚美德,并总为这些罕见的美德未能出现在自己身上而自卑。   在爱情上唯美主义者既可以罗曼蒂克也可以柏拉图式,不管如何,在最初接触时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都会把对方塑造为绝对的对象,等到现实把幻想一一击破,他们就想不负责任的逃脱。但唯美主义者也会真正地恋爱,他们不断要用过去将来折磨自己,他们不容许自己的情侣曾经爱过别人,接吻时要求是初吻,但当具如此,又嫌对方缺少经验。他们喜欢听誓言,但又不能太俗套,他们崇尚自我牺牲,在哭得死去活来后说,为了你的幸福我决定离开。总之,唯美主义者在不更事的年龄就在心中排练了爱情,他们构想的爱情模样就是他们定义的完美,稍有偏差就会使他们动摇逃避。

怎样做一个唯美主义者

 唯美主义者  唯美主义者自身并不一定完美; 但他们的确是拥有完美的痛苦和幸福的一群.他们生长着敏感的神经,时时把自己和别的事物比较.当以完美为参照时,他们就痛苦自卑,嫉妒所有更美好的生命形式;当以别人为参照时他们有时也会生出宽慰的幸福,觉得世人都很欠缺.  唯美主义者都是天真的孩子.他们爱幻想,爱自己布置房间,爱看名著和经典电影,他们不乏幽默感,但更乐于在悲剧中享受凄美.唯美主义者想抽烟又不希望牙齿变黄,会染发但不希望损坏发质,他们会堕落疯狂消极,但都是懂得自救的人,这种不带危险性的错误并不违背定义的完美.因此其实每个人心中的美都由自己的定义.  在生活上唯美主义者爱清洁,他们看房子时会先看厕所,因为他们深恶痛绝恶臭和肮脏,但他们并不洁癖,可以忍受凌乱和蜘蛛网,因为这里也不乏美的形式.唯美主义者在于一件事总会有美好的构思,但实施的过程也是逐步失望过程,因此他们常常半途而废.他们也崇尚美德,并总为这些罕见的美德未能出现在自己身上而自卑.  在爱情上唯美主义者既可以罗曼蒂克也可以柏拉图式,不管如何,在最初接触时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都会把对方塑造为绝对的对象,等到现实把幻想一一击破,他们就想不负责任的逃脱.但唯美主义者也会真正地恋爱,他们不断要用过去将来折磨自己,他们不容许自己的情侣曾经爱过别人,接吻时要求是初吻,但当具如此,又嫌对方缺少经验.他们喜欢听誓言,但又不能太俗套,他们崇尚自我牺牲,在哭得死去活来后说,为了你的幸福我决定离开.总之,唯美主义者在不更事的年龄就在心中排练了爱情,他们构想的爱情模样就是他们定义的完美,稍有偏差就会使他们动摇逃避.

唯美主义强调什么和美至上

百度知道提问搜一搜什么叫 唯美主义...展开查看全部5个回答君子陶陶ttt 高粉答主2020-01-05 无知产生距离,知识拉彼此关注唯美主义是指主张艺术哲学应独立于所有哲学之外,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之一,流行于19世纪末的欧洲。否定艺术的社会性和功利性,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是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起源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十九世纪末在英国形成。唯美主义形成是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扩展资料:唯美主义文学特征: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官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人们一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唯美主义有时被与恶魔主义联结,但是对恶魔主义和颓废艺术不一定相符,倒不如说是感性的和文艺复兴运动一起进行。有时也和神秘主义结合。唯美主义影响1、唯美主义思潮对中国文坛颇有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曾流入中国,“新月派”文人徐志摩的诗,就明显地存在唯美主义色彩,为中国文学家鲁迅所严厉痛斥。2、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3、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唯美主义的提出和发展是怎么样的?

唯美主义是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首倡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声称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标榜文艺脱离社会,提倡纯粹美,追求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观点在王尔德等人的创作中得到全面体现,后来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使之系统化。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其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康德的美学思想。

唯美主义主张的是什么观点?

唯美主义是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首倡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声称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标榜文艺脱离社会,提倡纯粹美,追求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观点在王尔德等人的创作中得到全面体现,后来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使之系统化。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其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康德的美学思想。它追求艺术的形式美和表现技巧,在艺术上开创了各种美的领域,如怪诞、丑恶、颓废和乖戾等,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是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谁知道“古典唯美主义”的定义?

唯美主义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这种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颠倒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一味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它受18世纪康德的美学的影响。康德把美区分为自由美和附庸美,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无利害感,并力图调和审美标准与道德、功利以及愉快之间的矛盾。康德的美学思想曾在德国的歌德、席勒,英国的柯尔律治、佩特等人的作品中得到阐发。 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发挥关于“自由美”的思想,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强调艺术的永久性,声称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任何艺术以外的观点对于艺术创作都是有害的;标榜文艺脱离社会,文艺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提倡纯粹美,追求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观点后来在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以及画家比亚兹莱为《黄色杂志》所作的插图中得到全面的体现。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更使之系统化。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不应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受道德的约束;艺术家的个性不应受到压抑。 唯美主义的绘画发展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美,提倡培养精细的艺术敏感性。这对20世纪的工艺美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唯美主义在艺术上开拓了各种美的领域,例如从怪诞、颓废、丑恶、乖戾等现象中提取美,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然而唯美主义片面强调美的无利害感和美的超功利,导致否定艺术的功利性和社会作用,宣扬“艺术至上”、纯粹形式主义,走上耽乐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道路。因此,唯美主义的文学艺术大多带有颓废倾向,成为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参考资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AF%E7%BE%8E%E4%B8%BB%E4%B9%89

唯美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但它以大胆的“奇谈怪论”来惊世骇俗,以强烈的抗俗精神反对社会的庸俗生活、拜金主义,尤其是它对于文学艺术自身内部规律的探讨,表明文学已开始进入它的“自觉时代”。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宣扬真正的艺术和资产阶级生活相抵触,和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相对立,因而它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须顾及道德。要追求的只有诉诸感觉、印象的形式。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遣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它将自然、社会、时代、科学、道德等成分都排斥在艺术之外,这既不足取也不可能。因此,到了一定时候,人们自然会抛弃它。但就在它存在之时,它对西方的现代主义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对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流派影响都很大)。

“唯美主义者”是什么意思

唯美主义者是追求完美的主义者。

唯美主义运动的简介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威尔德被捕为标志。

唯美主义名词解释

十九世纪末流行于 欧洲 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美化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颓废生活。

什么是唯美主义?(唯美fell)

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是19世纪后半叶颓废主义大潮中的一个支流;唯美派是近代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它的影响可谓地贯东西,时延今日。唯美主义片面地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美的超功利性,导致对艺术的思想性和功利性的否定,使艺术走上反理性主义、形式主义和耽乐主义的迷途,这是后人应引以为戒的。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什么是唯美主义?

上面摘录的已经完整的说明了,不过简单点说,唯美主义就是讲究个性,诠释别具一格的设计气息!

唯美主义是什么意思

"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的意思?

唯美主义是一种追求美好、理想化的思想流派。它强调美、爱与真理,认为美是人类精神和文化的灵魂,是最高尚的追求。唯美主义者相信,通过美的创造和追求,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人生意义上的提升。从艺术角度看,唯美主义强调艺术作品中的优雅、典雅、高尚、精致和独特。艺术家不仅要表现出事物本身的美丽,更要表达出他们内部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应该具有吸引人、感动人的力量,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和世界中的秘密与奥妙。从哲学角度看,唯美主义则是一种对存在和价值观念的探索。它强调个体的内在体验和价值判断,认为人类对于生命、自由、爱情、艺术等问题应该寻求最高层次的答案。唯美主义者相信,通过这种寻求可以找到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并且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满足和超越。唯美主义也有一些缺点。它容易忽略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和困难,甚至会导致对于现实的逃避和放任。一些唯美主义者在追求美好的也可能会忽视社会责任和个体自律,最终导致个人或社会的失败。唯美主义是一种强调追求美好、理想化、高尚价值观念的思想流派。虽然它具有一些优点和魅力,但也需要考虑到其缺陷和局限性,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什么叫唯美主义

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上面是比较专业的说法,但我想一般口头上的唯美主义,不过是外貌协会的人罢了。

唯美主义是如何兴起的?

这种观点在王尔德等人的创作中得到全面体现,后来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使之系统化。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其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康德的美学思想。

唯美主义追求的是怎么样的艺术?

唯美主义追求艺术的形式美和表现技巧,在艺术上开创了各种美的领域,如怪诞、丑恶、颓废和乖戾等,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是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美主义”与“完美主义”是一回事吗?

没有悬赏分,还真小气,在我看来,这就是不完美完美主义者是对人对事要求、改造唯美主义者则是对物的偏执幻想、追求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2018年第一个月即将过去,在这个月中,跟随着“薄荷英语”我认识了王尔德,这个我曾经听其人却不见其文的唯美主义代表者。 王尔德的作品确实是极具唯美主义,辞藻华丽、优美至极,至情至性,帅真可爱,歌颂真善美,讽刺那些利益熏心的的人。在这之前,我没有读过英文原著,没有看过唯美主义作品,但是这一次,王尔德让我真正的爱上这一切。果然,英文原著读来别有风味。 王尔德的作品中常常展现反差,这种反差很明显的是阶级之间,比如《快乐王子》中贫苦劳动阶层和富裕阶层中生活处境的巨大反差;《星孩》中星孩前段的冷酷无情和后段善良仁义的反差;《少年国王》里耀眼珍贵珠宝和低下草菅生命的反差。 但王尔德作品却处处体现爱的温暖,《快乐王子》中王子对贫苦人们的同情,可以让王子舍弃自己的一身华衣,善良的燕子对王子的爱,可以让它舍弃自己的生命。《巨人》中小男孩给巨人的甜甜一个KISS,温暖了巨人的心,融化了花园的雪。 当然也有壮士断腕般的决绝勇气,比如《夜莺》里夜莺对于爱的向往,为了维护爱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鲜血染红了玫瑰,歌声穿透了天际。《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中的小矮人知道真相后,万念俱灰的倒地再也不起。等等这一切让这些童话故事张力十足。而这讲故事的方式常常猜不到结局或者突然的反转让人措手不及。 这些故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个。第一个是《夜莺》这部童话,夜莺认为爱是一种信仰,一种至高无上的伟大的情感,这个情感超越了现实所有的一切,这个是纯粹而无杂质,在它的心中,可以为了自己的信仰去生,去死,义无反顾,而在那个夜里,夜莺优美的歌声和它淋漓的鲜血相互反衬,在死亡的乐章上,演奏最动听的乐曲。这样伟大的献身的情感凸显了现实人情的冷漠,现实的爱情交杂着交换、对比、虚伪、冷淡。人们在世上行走,崇拜金钱、权利,却失了道义,失了本心,失了信仰。 另一个故事《少年国王》,一开始少年见到绫罗绸缎、奇珍异宝惊叹不已,爱不释手。但是做了三个梦之后,他幡然醒悟。重点在于他跟任何一个人讲他的梦,其他人不是不相信,就是遭到嘲笑。即便是有人相信,也是觉得有的人人生本该如此。他们从未拿生命当一回事,从未感受到底层人们生命的宝贵。他们以衣取貌,以财看人,但可贵的是少年坚持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是被人误解,遭到嘲笑依旧坚持自己。在现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会因为种种的外界压力或者自我的担心而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原则、观点,转而顺从,成为沉默的群体。而这个社会需要有人发声,指出不公、坚持做对的事情。 王尔德作品中的爱和信仰以及人性中最美的光辉将随着时间的长河一直照耀下去。

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各是什么意思?

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和审美风格:浪漫主义是一种基于情感和想象的艺术和审美风格,它强调个人感情的表达,追求梦幻和理想化的境界,常常通过幻想、抒情、叙事等方式来展现其作品。浪漫主义作品通常富有情感和情感表达,强调个性和情感的自由,追求自然和人类的原始美感。而唯美主义则是一种更加注重形式美感的艺术和审美风格。它强调形式上的完美和统一,追求对称、比例、线条、色彩等形式的和谐与美感。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艺术反映了现实,而是现实反映了艺术;社会现实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不应带有任何功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受道德标准的约束;艺术家的个性不应受到任何压抑。

公交总站到唯美主义公交怎么走

公交线路:5路,全程约12.0公里1、从公交总站步行约210米,到达公交总站2、乘坐5路,经过17站, 到达二零五队站3、步行约1.7公里,到达唯美主邑

什么叫做唯物主义&唯美主义?

简单说就是,这个世界上存在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这个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另一个是说意识决定物质,第一种说法就是唯物主义。第二种说法就是唯心主义。至于唯美主义是说一切只追求美的形式,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

说说什么是唯美主义、什么是唯美派

唯美主义:⒈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西欧资产阶级文学流派。领袖人物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家都是些有愿望少毅力的青年,这决定了他们对现实的玩世不恭态度,一方面愤世嫉俗,另一方面同流合污。解决了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是逃到艺术领域。为了标榜自己不与丑恶现实为伍,他们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宣扬真正的艺术和资产阶级生活制度是抵触的,和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是对立的,因而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就只剩下能诉诸感觉、印象的形成了。⒉然而在实践中,他们的创作毕竟不能完全避开现实,结果还是反映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与道德。他们的作品,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遣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词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绘,以造成听、视觉的美感。最有代表性的是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唯美派:⒈二十世纪初在日本出现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有吉井勇、北原自秋、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以及后来的川端康成。他们受到西方各种颓废主义思想影响,既憎恶社会的庸俗丑恶和人情淡薄,又对自然主义如实刻板地描写现实的丑恶表示不满,但他们又不是从积极意义上去克服自然主义缺陷,而是由此将文学引向唯美主义和艺术至上主义,把艺术视作回避现实的避难所。该流派是日本近代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上的反映。⒉他们的作品往往以个人情趣出发,沉湎于风花雪月和生活的享乐之中,追求病态肉感和艺术上的颓废美,并对人生抱以游戏的态度。作品基调幽暗,感情放纵,词藻艳丽。永井荷风的《深川之歌》、田敏的《漩涡》和谷崎润一郎的《文身》是该流派始创之作。

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让我带你进不一样的境界。   1、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象贪玩的小孩,游荡到天光,游荡到天光却还不肯回来。   2、陪伴,就是不管你需不需要,我一直都在。   3、向每个人学习,但不要模仿任何人。   4、眼睛,不应该用来为伤害你的人哭泣,而应该用来寻找那个正确的人。   5、我们微笑着说我们停留在时光的原处其实早已被洪流无声地卷走。   6、如果你在背后议论我,那只能说明,我活的明显要比你精彩许多。   7、我们一直在寻觅,寻觅,那个我们都有的结局。   8、只有在你最落魄时,才会知道谁是为你担心的笨蛋,谁是形同陌路的混蛋。   9、不要责备朋友没有在你失落时给你个拥抱或鼓励 你要习惯一个人。   11、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12、如果一个女人真的爱你,她会因为很多事情对你发脾气,却始终坚守在你身边。   13、人生就像一道多项选择题,困扰你的,往往是众多的选项,而不是题目本身。   14、一个女人最好的嫁妆就是一颗体贴温暖的心,一个男人最好的聘礼就是一生的迁就与疼   15、保持前进,丝毫别在乎别人想什么说什么,做你自己必须做的,为自己!   16、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17、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18、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要心情好,一切都好。   19、你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读懂你,理解你,那样会显得你是一件廉价品。   20、可不可以有一个人,可以看穿我的逞强,可以保护我的脆弱。   21、从蛹破茧而出的瞬间,是撕掉一层皮的痛苦彻心彻肺很多蝴蝶都是在破茧而出的那一刻被痛得死掉了。   22、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23、朋友总是为你挡风遮雨,如果你在远方承受风雪,而我无能为力,我也会祈祷,让那些风雪降临在我的身上。   24、做人需简单,不沉迷幻想,不茫然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   25、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26、人们总是在不停地追求美好,却往往错过了当下的美好。其实,贪婪才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才是最真实的财富。   27、天空不总是晴朗,阳光不总是闪耀,所以偶尔情绪崩溃下,也无伤大雅。   28、飞机场的骚乱一会儿就停止了,这里的人都是有着自己的方向的,匆匆地起飞,匆匆地下降,带走别人的故事,留下自己的回忆。   29、牵着你的手,无论是在哪里,我都感觉像是在朝天堂奔跑。   30、昨天已逝,抖抖身上的尘埃,继续前行。别让过去盗走了将来,今天做最好的`自己吧。   31、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32、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3、不要埋怨别人让你失望了。怪我们自己期望太多。   34、致女孩:做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取悦别人或试图成为某个人。做你最原始的自己,比做任何人的复制品都来得好。   35、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36、你想要怎样生活,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37、不懂时,别乱说。懂得时,别多说。心乱时,慢慢说。没话时,就别说。   38、如果等待可以换来奇迹的话,我宁愿等下去,哪怕一年,抑或一生!   39、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40、我没有停止爱你,我只是不再表现出来,因为无论我多么努力,你都不会明了。   41、水凉了还可以喝。 心凉了连说快乐都显得落寞。   42、让自己忙一点,忙到没有时间去思考无关紧要的事,很多事就这样悄悄地淡忘了。   43、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44、很多事情过去了,心境却不被遗忘,这大概就是回忆的价值。   45、是你的,就是你的。越是紧握,越容易失去。我们努力了,珍惜了,问心无愧。其他的,交给命运。   46、如果结局不是我想要的,那么我宁愿不去参与这个过程。我有我的骄傲,凭什么为了你去卑微自己。   47、我没有想太多、我没有要太多。生活平平淡淡不悲不喜不惊不扰,就好。   48、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出来;有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保持了沉默。   49、闭上眼睛,清理你的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50、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

唯美主义文学提出的美学纲领有哪方面的意义?

唯美主义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否定传统、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它所提出的美学纲领就是“为艺术而艺术”。这个纲领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否定文学的功利主义,二是反对艺术商品化。唯美主义虽然有形式主义倾向,但它重申艺术的超功利性和独立性,强调艺术家要崇尚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这些见解无疑颠覆了西方以德化教育为目标的传统的文学观,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和认识艺术的目的和艺术家的使命。

唯美主义的兴起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其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康德的美学思想。它追求艺术的形式美和表现技巧,在艺术上开创了各种美的领域,如怪诞、丑恶、颓废和乖戾等,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是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理想主义者,唯美主义者,现实主义者......的区别在哪?

理想的浪漫维美的洁劈现实的太累

唯美主义描写的是哪一层面的内容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人们一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唯美主义有时被与恶魔主义连结,但是对恶魔主义和颓废艺术不一定相符,倒不如说是感性的和文艺复兴运动一起进行。有时也和神秘主义结合。

"惟美主义"和"唯美主义"那个是对的.

都对

唯美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唯美主义是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首倡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声称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标榜文艺脱离社会,提倡纯唯美主义代表插图画家比亚兹莱自画像粹美,追求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观点在王尔德等人的创作中得到全面体现,后来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使之系统化。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其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康德的美学思想。它追求艺术的形式美和表现技巧,在艺术上开创了各种美的领域,如怪诞、丑恶、颓废和乖戾等,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是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算是唯美主义者?

学生的看法:不做出头犀利的事,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每件事不随主流有自己的见解。。

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美主义 举例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唯美是只相信漂亮不在乎实不实用。唯物主义大义是指相信是世界没鬼神,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与之相对的是唯心主义

唯美主义最初是谁提倡的?

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首倡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声称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标榜文艺脱离社会,提倡纯唯美主义代表插图画家比亚兹莱自画像粹美,追求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观点在王尔德等人的创作中得到全面体现,后来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使之系统化。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其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康德的美学思想。它追求艺术的形式美和表现技巧,在艺术上开创了各种美的领域,如怪诞、丑恶、颓废和乖戾等,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是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美主义的人多吗

多的。唯美主义的人一定是个精神贵族,对美有着极致追求的人往往单纯得像傻子一样,不一定可爱,有些执拗和偏执,但没有心机和城府,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得头破血流。现实中还是有很多这样的人的。唯美主义(aestheticism)主张艺术哲学应独立于所有哲学之外,艺术只能以艺术自身的标准来评判。

唯美主义风格是什么意思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於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徵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徵。它发生於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於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徵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徵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欧洲唯美主义文学是怎样兴起的?

唯美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的一个“纯艺术”文学流派,属西方早期现代派文学。由英国拉斐尔前派拉开序幕。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形成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康德美学对于艺术形式的偏重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纯美诗的追求。至19世纪初,唯美思想才形成明确的理论。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是法国诗人戈蒂耶。后来著名的美国诗人爱伦·坡(1809—1849)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在创作中对新的表现技巧的追求、对病态美和丑的偏爱,无疑推动了后来的唯美主义文学运动。19世纪60年代法国巴那斯诗派又发挥了“为艺术而艺术”思想,明确提出了与浪漫主义美学理论所不同的“崇尚纯粹的形式美”的口号。巴那斯诗派强调诗歌语言和格律的至善至美,并在创作中实践这一主张。其影响从七八十年代又扩展到了英国,得到青年诗人约翰·罗斯金、瓦尔特·佩特和奥斯卡·王尔德等人的积极响应,从而形成了后来的唯美主义文学流派。唯美主义文学的产生可以说是对工业文明和商品化社会造成诗情消解、理想失落的谴责。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宣扬真正的艺术和资产阶级生活制度相抵触,和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相对立,因而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须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只有诉诸感觉、印象的形式了。唯美主义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遗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听觉的美感。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80。 本题知识点:19世纪文学(三)概述,     

唯美主义详细资料大全

唯美主义(英语:aesthetici *** )主张艺术哲学应独立于所有哲学之外,艺术只能以艺术自身的标准来评判。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唯美主义 外文名 :Aesthetic 分类 :艺术-文学 代表人物 :济慈、雪莱、戈蒂埃、王尔德 灵魂人物 :王尔德 重大事件 :王尔德入狱 形成发展,运动,形成,文学特征,影响,中国,简介,传播,洋为中用,代表作,唯美者,戏剧,超唯美,唯美艺术, 形成发展 运动 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春琴抄》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19世纪30年代,法国诗人、小说家奥菲尔·戈蒂埃最早抛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形成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坎特维尔的幽灵》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 *** 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艺术越远离现实、超脱现实越妙。唯一美的事物,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对于艺术对生活的作用,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镜子,生活仅仅是艺术的学生,艺术是至高无上的。有人认为,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有人认为,王尔德并未全盘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罢了。社会意识有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且艺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宣扬“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活一样”。 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是王尔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唯美主义的旨在说明“人生是艺术的模仿,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在了”的作品。 文学特征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套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人们一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 唯美主义有时被与恶魔主义连结,但是对恶魔主义和颓废艺术不一定相符,倒不如说是感性的和文艺复兴运动一起进行。有时也和神秘主义结合。 影响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 唯美主义思潮对中国文坛颇有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曾流入中国,“新月派”文人徐志摩的诗,就明显地存在美唯美主义色彩,为中国文学家鲁迅所严厉痛斥。 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 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中国 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是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唯美主义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注入了新鲜活力和理论 *** ,而且还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表现形式、审美形式以及审美格调的多样化。中国文学观念与批评的现代转型始于20 世纪初叶。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的不断问世,中国的思想界和文艺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渴求中国文学变革的中国文坛为之耳目一新。 人们试图摆脱固有的传统羁绊,试图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共同的话语系统。译介西方文学作品和美学著作的热潮促进了中国文坛对西方文学和文艺理论的全方位开放。蜂拥而至的西方文艺思想和文学流派,不仅包括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大传统流派,而且还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以及尚未成熟的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唯美主义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但人们对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缺乏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拟从广泛译介、直接拿来、合理吸收等三个方面探讨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传播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是在唯美主义等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20 世纪初,随着形形 *** 的西方文学流派不断涌入中国,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利用西方文学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冲击,发动了文学改良运动。虽然他们所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封建主义旧文学的根基,但他们所推行的“吾手写吾口”、“崇白话而废文言”等先进的文学主张以及鲁迅所倡导的“拿来主义”,强调了文学的实用性,加快了中国文坛对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全方位开放的步伐。 中国对西方唯美主义的译介首先是从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开始的。周作人翻译了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陈独秀在为苏曼殊小说《绛纱记》作的序中介绍了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作为五四新文化基本阵地的《新青年》、《新潮》杂志频频刊载王尔德的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股“王尔德热”,王尔德的所有剧本、诗歌、小说以及理论文章几乎都先后被译介到中国。真正能体现出唯美主义美学思想的文论译介始于朱维基,他率先翻译了王尔德的《谎言的颓败》,林语堂则分五次翻译发表王尔德的另一篇文论《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此后,沈泽民的《王尔德评传》(《小说月报》12卷8号,1921年),张闻天和江馥泉的《王尔德》(《国民日报》副刊《觉悟》,1922年),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收入《文学的纪律》,商务印书馆,1928)等,则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此外,对英国唯美主义理论体系化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理论家和评论家瓦尔特·佩特也是中国现代文坛关注的焦点。最早介绍佩特文论的是署名子贻翻译的《文艺复兴研究集序》(1922年6月),郭沫若写有《瓦特斐特的批评论》(1923年),张定潢翻译了佩特的唯美主义理论著作《文艺复兴时代研究》,刊于《沉钟》半月刊第一期(1926年8月)。20年代末30年代初,对佩特的研究介绍有所深化,并扩展到佩特的创作与哲学思想。萧石君写有《裴德的哲学思想和英国世纪末文学》(《华北日报》副刊,1930年11月24日、25日)。 从周作人翻译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的20 年左右的时间内,相继问世的西方唯美主义理论及其作品的译著和评介,就其数量而言,超过了除现实主义之外的任何一个西方文艺流派。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将西方唯美主义在中国译介和传播的史实一一列出,但唯美主义在中国的广泛译介和迅速传播,为中国现代文坛认识和了解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唯美主义的“直接拿来,洋为中用”,使我们对唯美主义的批判吸收成为可能。 洋为中用 从文学观念来看,源于康德美学的唯美主义文艺观是矛盾的复合体,它既主张“审美不涉及利害”,又认为“依存美不能不涉及目的、认识和道德,因而是涉及功利的”;既强调“艺术绝对不关心现实”,又认为“艺术越抽象、越理想化,就越能向我们揭示出时代的特征”。唯美主义文艺观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别被梁启超和王国维“直接拿来,为我所用”。 维新运动的失败,昭示了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性,借文学以推进思想启蒙、为维新运动补课是梁启超的基本思路。他流亡日本后既接触到了日本的唯美主义,更受到了日本政治小说的启发。此后,梁启超陆续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新民说》、《译印政治小说序》等文章,逐步形成了功利主义的文学观,重视文学的社会教育性、政治性和普及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梁启超的文学主张与康德“依存美不能不涉及目的、认识和道德,因而是涉及功利的”之观点有一定的联系。王国维的文学观同样是在唯美主义等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其理论直接来源于康德和叔本华,表现为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审美功能。王国维认为:“可信者不可爱,可爱者不可信。”“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也。"”毫无疑问,这是康德“审美无利害说”的中国白话版。“伟大之形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王国维对“纯粹之美学”的共鸣,说明他在哲学基础上与源于康德美学的西方唯美主义思潮有着不自觉的契合。这使王国维有可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唯美倾向的倡导者,其《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神》等宏文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文学批评实践来看,唯美主义拒斥艺术堕落,捍卫艺术纯洁,维护艺术独立。“五四”时期是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年代。白话文的倡导和“人的文学”观念的张扬,使得中国的文学观念与批评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性。新文学倡导者对“文以载道”观和各种游戏文学的口诛笔伐,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文学的独立性,但总体兴趣集中在人的思想观念上,延续著晚清以来的文学启蒙的观念。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忧患意识,以及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投射到文学观念上,一直影响着现代文学观念与批评的发展。 代表作 1、戈蒂耶《莫班小姐》 谷崎润一郎 2、王尔德 《快乐王子集》《道林格雷的画像》 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儿戏》 3、谷崎润一郎春琴抄 唯美者 唯美主义者自身并不一定完美; 但他们的确是拥有完美的痛苦和幸福的一群。他们生长著敏感的神经,时时把自己和别的事物比较。当以完美为参照时,他们就痛苦自卑,嫉妒所有更美好的生命形式;当以别人为参照时他们有时也会生出宽慰的幸福,觉得世人都很欠缺。 唯美主义者都是天真的孩子。他们爱幻想,爱自己布置房间,爱看名著和经典电影,他们不乏幽默感,但更乐于在悲剧中享受凄美。唯美主义者想抽菸又不希望牙齿变黄,会染发但不希望损坏发质,他们会堕落疯狂消极,但都是懂得自救的人,这种不带危险性的错误并不违背定义的完美。因此其实每个人心中的美都有自己的定义。 在生活上唯美主义者爱清洁,他们看房子时会先看厕所,因为他们深恶痛绝恶臭和肮脏,但他们并不洁癖,可以忍受凌乱和蜘蛛网,因为这里也不乏美的形式。唯美主义者在于一件事总会有美好的构思,但实施的过程也是逐步失望过程,因此他们常常半途而废。他们也崇尚美德,并总为这些罕见的美德未能出现在自己身上而自卑。 在爱情上唯美主义者既可以罗曼蒂克也可以柏拉图式,不管如何,在最初接触时他们丰富的想像力都会把对方塑造为绝对的对象,等到现实把幻想一一击破,他们就想不负责任的逃脱。但唯美主义者也会真正地恋爱,他们不断要用过去将来折磨自己。他们喜欢听誓言,但又不能太俗套,他们崇尚自我牺牲,在哭得死去活来后说,为了你的幸福我决定离开。总之,唯美主义者在不更事的年龄就在心中排练了爱情,他们构想的爱情模样就是他们定义的完美,稍有偏差就会使他们动摇逃避。 戏剧 唯美主义是对“物质至上”、“唯利是图”时代风尚的反驳。它以康德美学为武器,与平庸丑陋的现实形成精神对峙。 一、萌芽阶段 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是诗人、画家布莱克和诗人济慈。 二、形成阶段 19世纪中期 “拉斐尔前派”的出现标志著唯美主义正式登场。“拉斐尔前派”主张回到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以前那种简洁、质朴的画风。代表人物为诗人、画家罗塞蒂、彭琼斯和艺术家、空想社会主义者莫里斯等。 三、高峰阶段 以奥斯卡·王尔德和佩特为代表。 佩特的《文艺复兴史研究》被称为唯美主义的宣言书。佩特提出,艺术的目的在培养人的美感、追求美的享受,人生的意义在于尽量充实霎那间对美的感受。 王尔德使唯美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达到了顶峰。他的唯美主义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画像》和独幕剧《莎乐美》。 超唯美 超唯美主义(又名纯粹审美):人是造物里最不完善的存在,做人没有绝对的底线、道德、贞操,只是诱惑不够。除有信仰的人(宗教信仰与世俗信仰。世俗信仰是对哲学、文学艺术或终极自然科学的思考)和生命可被托付的感情;以及一切文明最终必将都成为自然的遗迹,凡一时代之思考都只是暂时的。每个时代的审美都不一样,没有恒定的标准——基于此原因,人类活动里最长久存在的只是“永恒的审美”,“永恒的审美”就是纯粹的审美。纯粹的审美的意思为:尽可能剥离之上描述的原因的存在。在文学作品意涵上主要特征是:纯粹的美(视觉审美,画面感;纯心灵;经典审美主题的印象锻造;等)。因为其往往被人们在习惯思维里认为“没有确实之事”(没有足够多的人事描述),文字为唯美主义风格,故称其为:超唯美主义。 超唯美主义 超唯美主义代表作为《落红成阵》散文集,代表文章为散文《落红成阵》,内容即凝缩为这四字:落红成阵。 超唯美主义追求至美,至美为其根本面貌。超唯美主义是最逼近人的心灵的审美形态,追求:灵魂的澄澈。 唯美艺术 唯美主义视觉艺术 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 在英国,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设计史研究中往往也将同时在美国出现的具有相似倾向的设计潮流归属于唯美运动。 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唯美运动和艺术与工艺运动有时候显得针锋相对,但二者并行发展,并且共同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折衷主义气氛中,设计师之间常常颇有交往,彼此互相影响,有时候使用着共同的设计语言。唯美运动的核心思想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拒绝接受约翰·拉斯金那种把艺术与道德相联系的观点。他们认为艺术或其他装饰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如痴如醉地追求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过著波希米亚主义(Bohemiani *** )的生活,即使贫穷,也热爱美甚于热爱生活。简言之,就是“唯美是求”。

什么叫 唯美主义

weimeizhuyi唯美主义 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这种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颠倒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一味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它受18世纪康德的美学的影响。康德把美区分为自由美和附庸美,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无利害感,并力图调和审美标准与道德、功利以及愉快之间的矛盾。康德的美学思想曾在德国的歌德、席勒,英国的柯尔律治、佩特等人的作品中得到阐发。 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发挥关于“自由美”的思想,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强调艺术的永久性,声称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任何艺术以外的观点对于艺术创作都是有害的;标榜文艺脱离社会,文艺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提倡纯粹美,追求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观点后来在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以及画家比亚兹莱为《黄色杂志》所作的插图中得到全面的体现。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更使之系统化。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不应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受道德的约束;艺术家的个性不应受到压抑。 唯美主义的绘画发展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美,提倡培养精细的艺术敏感性。这对20世纪的工艺美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唯美主义在艺术上开拓了各种美的领域,例如从怪诞、颓废、丑恶、乖戾等现象中提取美,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然而唯美主义片面强调美的无利害感和美的超功利,导致否定艺术的功利性和社会作用,宣扬“艺术至上”、纯粹形式主义,走上耽乐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道路。因此,唯美主义的文学艺术大多带有颓废倾向,成为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

唯美主义是指什么?

唯美主义,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首倡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声称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标榜文艺脱离社会,提倡纯唯美主义代表,追求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观点在王尔德等人的创作中得到全面体现,后来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使之系统化。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其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康德的美学思想。它追求艺术的形式美和表现技巧,在艺术上开创了各种美的领域,如怪诞、丑恶、颓废和乖戾等,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是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美主义是什么意思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种文化运动和哲学思潮,强调美的追求和艺术的重要性。它提倡将美学价值置于社会和伦理价值之上,将艺术、美感和个人情感放在生活的中心位置。唯美主义强调美的价值和享受,追求美的体验和审美情感的充实。它主张追求艺术的纯粹性、美的表达和个人的感官享受,认为美是最高的价值和最终的目标。唯美主义主张追求独立、个体化的审美体验,超越现实的束缚和功利的考量。唯美主义对于社会和道德的规范抱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追求个人情感的真实和自发性。唯美主义的文化运动体现在文学、艺术和设计等领域,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和美感的追求来探索和传达个人内在的情感世界。然而,唯美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它过于强调个体的审美享受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一些人认为唯美主义的追求过于放纵和自我沉溺,缺乏对于社会现实和道德价值的关注。需要指出的是,唯美主义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和应用。它是一个多样化且多义的概念,因此对于唯美主义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