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曾国藩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新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 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译文: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 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 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饭碗, 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 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

曾国藩家书赏析

赏析:《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赏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序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译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序文注释   (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5)脱然:不经意的样子。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6)靡途:没有门路。   (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8)诸侯:指州郡长官。   (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0)见:被。   (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2)惮:害怕。役:服役。   (13)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4)眷然: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么。则:道理。   (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17)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0)怅然:失意。   (21)犹:踌躇、犹疑。望:观望。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2)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   (23)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5)仲秋:农历八月。   (26)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27)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注释   (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胡,同“何”,为什么。   (3)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经”解。   (4)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奚,何,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   (5)悟已往之不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已经不可挽回。谏,谏止,劝止。   (6)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谏,劝止,挽回。追,补救。   (7)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迷途,指出来做官。   (8)是:正确。非:错误。   (9)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以,表修饰。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10)问征夫以前路: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   (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12)乃瞻衡宇,: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乃,于是、然后。瞻,远望。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居处。   载(zài)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13)稚子:幼儿。   (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就,接近。   (15)盈樽:满杯。   (16)引:拿来。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19)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   (21)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   (22)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   (23)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   (24)抚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25)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27)情话:知心话。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   (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   (31)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3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3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3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41)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籽,培土。   (43)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   (44)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   (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复:还有。疑:疑虑。    赏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归去来兮辞并序赏析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_,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_,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_,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语文人生·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归去来兮辞》赏析

《归去来兮辞》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yuwenmi我整理了《归去来兮辞》赏析,欢迎欣赏与借鉴。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赏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朽,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的妻子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真实;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归去来兮辞》赏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

  《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欢迎参考~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赏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朽,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的妻子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真实;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序文注释   (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5)脱然:不经意的样子。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6)靡途:没有门路。   (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8)诸侯:指州郡长官。   (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0)见:被。   (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2)惮:害怕。役:服役。   (13)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4)眷然: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么。则:道理。   (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17)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0)怅然:失意。   (21)犹:踌躇、犹疑。望:观望。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2)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   (23)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5)仲秋:农历八月。   (26)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27)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注释   (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胡,同“何”,为什么。   (3)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经”解。   (4)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奚,何,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   (5)悟已往之不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已经不可挽回。谏,谏止,劝止。   (6)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谏,劝止,挽回。追,补救。   (7)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迷途,指出来做官。   (8)是:正确。非:错误。   (9)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以,表修饰。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10)问征夫以前路: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   (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12)乃瞻衡宇,: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乃,于是、然后。瞻,远望。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居处。   载(zài)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13)稚子:幼儿。   (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 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就,接近。   (15)盈樽:满杯。   (16)引:拿来。 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明白。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19)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   (21)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   (22)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   (23)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   (24)抚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25)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27)情话:知心话。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   (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   (31)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3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3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3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41)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往,独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耔,培土。   (43)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   (44)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   (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复:还有。疑:疑虑。   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县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405),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题旨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于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文言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赏析

  《归去来兮辞》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序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译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赏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扩展阅读:陶渊明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扩展阅读:陶渊明轶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隐形 翅膀歌词赏析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隐形的翅膀歌词赏析

隐形的翅膀(原唱:张韶涵)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赏析】此歌曲之所以流行,歌词深深地打动着人心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歌词塑造了这样一个青年形象:他不屈服于挫折,满怀希望,携着梦想,用于进取,不断追求。词中多次出现的“隐形的翅膀”就是这个青年的梦想。歌词第一段写自己虽然孤单、徘徊,但总能坚强地挺过来。两个“每一次”是说受挫折次数多,“不闪泪光”是“坚强”的形象表达。之所以能坚强,是因为他的梦想一直激励着他。第二段中“美丽的太阳”,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等。“夕阳也会有变化”是说自己的人生只要努力追求也同样会朝好的方面变化。自己也会努力,因为自己有一个“隐形的翅膀”。第三段洋溢着主人公努力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梦想已实现(“开花”),歌声怎能不嘹亮,美丽的人生怎能不诚风翱翔!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主人公上面实现的理想只是一时的,他还不断有新的理想,因为他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还要继续“想象”。

朝花夕拾小引赏析?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岑参的诗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诗词原文   逢入京使 唐 岑参(Cén 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词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诗词鉴赏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钟惺评此诗:"只是真。"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鲁迅的《故乡》句子赏析

、“苍黄的田地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作者写在船上远望之景物,只寥寥几笔就渲染出故乡沉寂荒凉的气氛,几衬托了悲凉的心境,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2、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在这幅“神异的图画”"中,寄托着作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原文及翻译赏析

省试湘灵鼓瑟原文: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省试湘灵鼓瑟翻译及注释 翻译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注释 1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2鼓:一作「拊」。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3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4冯(pi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见《后汉书·张衡传》注。空:一作「徒」。5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6金:指钟类乐器。石:指磬类乐器。7杳冥:遥远的地方。8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来:一作「成」。9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花。十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⑾人不见:点灵字。⑿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省试湘灵鼓瑟赏析   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诗题「湘灵鼓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香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中间这四句,诗人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乐曲进入了最 *** ,感情达到了白热化。凭借著诗人丰富的想像,湘灵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然而全诗最精采的还不在于此,令全篇为之生辉的是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旧唐书·钱征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此联的妙处有:   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 *** 中嘎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像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 宋代 词论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 省试湘灵鼓瑟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 唐代 参加考试的举子有两类,一类为中央和地方各类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需通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和选拔;另一类为非学馆出身的各地文士,称为乡贡,需通过县和州府两级初试。这两类举子最后都集中到尚书省,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考试原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由于吏部与礼部均属尚书省,遂称为省试。为通过省试而作的应试诗,就称为省试诗。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由于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此类诗鲜有传诵人口的佳作。不过,有的作者善于「戴着镣铐跳舞」,往往能够即席发挥,写出传诵不衰的好诗来。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首千古称赏的名篇。 诗词作品: 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作者:【 唐代 】 钱起 诗词归类: 【音乐】、【爱情】、【哀怨】、【思慕】、【以景结情】

李白古诗《短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短歌行》   唐代: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译文】   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就连以长寿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古乐府中有《长歌行》与《短歌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白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起首两句,貌似平平,实则恰到好处。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万劫太极”,何其久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这种浪漫的夸张只能出自李白的笔下。据传为汉代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诗人巧妙地把这两个故事融入诗篇,将人们带进奇伟的神仙世界。这里有苍茫的穹宇,人世的兴替,麻姑仙女蝉鬓染霜,天公玉女嬉戏作乐,倏忽又是雷鸣电闪,风雨将至……,多么光怪陆离,神奇而诡谲!这些奇异的境界,极其有力地渲染铺排了“万劫太极长”的内涵。至此,空间的浩渺、时间的无垠,通过诗人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表达得淋漓尽致。继而,诗人笔锋一转,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诗人要揽住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把太阳所乘之车挂在东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树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结尾二句道出诗人的意愿:“富贵非吾愿,为人驻颓光。”自古帝王们,即使秦皇、汉武一代雄主,也无不遣人访神仙,求长生,无非为了富贵永久。诗人要揽六龙、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绝非为个人富贵。对他人,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对诗人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要拯物济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像大鹏一样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暂时受挫,也要“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这也许就是诗人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唐司空图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与李生论诗书》)。对诗人的意蕴似乎应作如是观。   纵观全诗,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诗人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襟和气魄,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诗·小雅·大东》“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典故。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同样的歌题,在李白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调。这是诗人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再如,屈原在《离骚》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李白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黑格尔语)李白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扩展阅读:李白轶事之身世之谜   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从历史的尘幕中看出了蛛丝马迹。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于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纪念,明末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载有碑文内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接着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   延至当代,才有《中国青年报》1985年7月28日所载兼葭《李白身世之谜》,转述台湾学者罗香林认为:李白乃李建成之后。韩维禄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论证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孙。持同样观点的徐本立1990年发表《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亦认为李白应为凉武昭王十二世孙、太祖李虎七世孙、高祖李渊五世孙、太子建成玄孙。而朱秋德的《论李白的宗室情结及对其人生诸要素的影响》(《丝路学刊》1997年第4期),更对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诸要素作出一番综合考察和评价,以期接近历史本来面目。   李白的研究者们主要引据的是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阳冰《草堂集序》作于李白同时,其中的身世内容当出自李白口授,范传正作《序》时有李白孙女陪范主持其祖父迁墓之事。   朱秋德在他的文章中说:“李白作为沦落民间的宗室之子的人生悲剧是命定的,是谁也无法解救的。祖先的血脉周流其身使他渴望有所作为,但祖先蒙受的罪孽又使他不敢有所作为;建功立业而又害怕暴露身世使他的精神和行为在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间首鼠两端。他的一生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在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枷锁中度过的。他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人,而这镣铐世人看不见,只有他自己知道。”   扩展阅读:李白诗歌综述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古诗《太原早秋》原文译文赏析

  《太原早秋》   唐代: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译文】   光阴逝去,花草渐渐凋零;随着大火星渐渐西移,夏天慢慢离去。   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   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城上空的月亮,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家乡的楼上。   思乡之情就像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   【注释】   太原:即并州,唐时隶河东道。   岁落:光阴逝去。众芳歇:花草已凋零。   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张衡《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虫鸣。”《图书编》:“大火,心星也。以六月之昏,加于地之南,至七月之昏,则下而西流矣。”   塞:关塞,指长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门一带的关塞上。秋天了,他想到塞外,当早感霜威。   云色渡河秋: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   故国:家乡。   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山西中部、南部入黄河。《唐六典注》:汾水出忻州,历太原、汾、晋、绛、蒲五州,入河。《太平寰宇记》:汾水,出静乐县北管涔山,东流入太原郡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河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这首诗设喻新奇巧妙,结构严整,感情真挚,格调高远。   首联“岁落众芳歇,时当大伙流”。“众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类,逢春而荣,遇秋而衰,这是自然规律。“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   接着进入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很浓。“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塞”指边塞。“河”指黄河。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除了用词语描写外,诗人还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巧妙点题。   所谓镶嵌的修辞手法,谭永祥教授在《汉语修辞美学》中说过:“将特定的字、词镶嵌在特定的文句中,以便收到多种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镶嵌"。”同时又说:“将特定的字、词置于句首或句尾者叫‘镶",置于句中者叫‘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而且在是文章增强趣味性和视觉的感染性。在这首诗歌中,标题中“早秋”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而且把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进入颈联,这一联转写作者自己。“梦”指作者的归乡之梦,“边城”指太原。对于一个远行在外作客他乡的游子来说,一到夜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归之情悠然而生,但是这个愿望不能马上实现,只能绕着边城的月亮来旋转。“故国”指故乡。虽然归家的愿望不能立即实现,但是却归心似箭,诗人的那颗心早已飞回了故乡的家园。   尾联是合。“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悠悠”就是本是忧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同时,联系上一句“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以水喻情,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之一。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张说的“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李白的“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首诗里,诗人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也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注重了文题相映,特别是在颔联运用镶嵌的修辞手法,在两句的末尾分别用了“早”、“秋”两个字,匠心独运地点题并照应诗题。其次,后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连绵不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   扩展阅读:李白轶事之身世之谜   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从历史的尘幕中看出了蛛丝马迹。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于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纪念,明末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载有碑文内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接着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   延至当代,才有《中国青年报》1985年7月28日所载兼葭《李白身世之谜》,转述台湾学者罗香林认为:李白乃李建成之后。韩维禄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论证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孙。持同样观点的徐本立1990年发表《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亦认为李白应为凉武昭王十二世孙、太祖李虎七世孙、高祖李渊五世孙、太子建成玄孙。而朱秋德的《论李白的宗室情结及对其人生诸要素的影响》(《丝路学刊》1997年第4期),更对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诸要素作出一番综合考察和评价,以期接近历史本来面目。   李白的研究者们主要引据的是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阳冰《草堂集序》作于李白同时,其中的身世内容当出自李白口授,范传正作《序》时有李白孙女陪范主持其祖父迁墓之事。   朱秋德在他的文章中说:“李白作为沦落民间的宗室之子的人生悲剧是命定的,是谁也无法解救的。祖先的血脉周流其身使他渴望有所作为,但祖先蒙受的罪孽又使他不敢有所作为;建功立业而又害怕暴露身世使他的精神和行为在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间首鼠两端。他的一生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在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枷锁中度过的。他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人,而这镣铐世人看不见,只有他自己知道。”

戴望舒《十四行》的赏析

1楼解析可,但原诗不是这样。十四行看微雨飘落在你披散的鬓边,像小珠散落在青色的海带草间,或是死鱼浮在碧海的波浪上,闪出万点神秘又凄切的幽光。它诱着又带着我青色的魂灵,到爱和死底梦的王国中逡巡,那里有金色山川和紫色太阳,而可怜的生物流喜泪到胸膛;就像一只黑色的衰老的瘦猫,在幽光中我憔悴又伸着懒腰,吐出我一切虚伪真诚的骄傲;然后,又跟着它踉跄在薄雾朦胧,像淡红的酒沫飘浮在琥珀钟,我将有情的眼埋藏在记忆中。

赏析戴望舒的《雨巷》

戴望舒(1906—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余杭县人。早年曾参加新月社,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主要成员之一。代表作有《望舒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本诗发表于1928年的《小说月报》,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呼,是中国19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雨巷》发表于1928年。这是一首象征诗作。由于运用了象征意象,所以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但是欣赏者可以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对其中的涵义做出个性的理解。这首诗是戴望舒现代派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具体表现为:(1)运用象征进行抒情。《雨巷》中的许多意象诸如“雨巷”“姑娘”“颓墙”等都被赋予象征意味。就是其中的情节——在雨天里遇到一个姑娘,并和她失之交臂的过程,也都具有象征意蕴。诗的意象既具有古典情调又具有现代性。(2)这首诗具有音乐美。作品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压韵两到三次,运用复沓和重复的手法来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这首诗是戴望舒早期代表作,体现了戴望舒早期的艺术追求和所受到的新月派诗歌理论的影响。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3)诗作意象具有中国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情韵。诗作中姑娘的形象和“哀而不伤”的诗风是纯粹中国传统美学具有神韵上的血缘关系;而其中的情感和意象的颓废,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特性。在这首诗中,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很深,从而刻意追求诗歌意象的朦胧。鉴赏者观点:    1、《雨巷》朦胧而不晦涩,“我”是一个梦的追寻者。忧郁的情调是基于对有限生命的自我意识、对感性存在有限性的超脱。丁香姑娘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超越现实的自我;是对未来的期冀;是对同路人的呼唤。丁香姑娘和“我”一样哀怨又彷徨,“彷徨”不仅仅意味着迷茫,更阐释了寻找出路的执着,还给处在彷徨之际的人们以走向光明的启示与勇气,让我们在深远的意义上去关切自身的生存的价值和意义。2、《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音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凡尼:《戴望舒诗作试论》,《文学评论》1980,4)  3、《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求戴望舒的《雨巷》赏析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首令人惆怅的诗。一个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飘然而过。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样出现、飘过,然后消散在“雨的哀曲”中。相逢,只是想象;错身而过,是不可避免的悲剧。细碎的文字中,“她”和“我”出现了, “我”却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仿佛一场梦境。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中,幻想逢着一个希望逢着的姑娘。这并非是现实的巧遇,而是幻觉的邂逅。而那如丁香般的江南少女也许是前清宰相府后代的少女,也可能是诗人以前的邻家少女。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她最终要消散在诗人的视线中。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在浓重的象征色彩衬托下,赤裸裸地反映了诗人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带着哀伤,诗人把自己放在悠长的雨巷中,做一个反复彷徨的孤独者。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这就是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但是,诗人明显知道,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它转瞬即逝,只留下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在这里,诗人把握不住理想又不甘心放弃理想的复杂情绪显露无遗。 《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李璟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笔下已经连结在一起。而在诗人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含义。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于是,它成了含有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包含诗人对美的追求,也包含诗人美好愿望幻灭的痛苦。诗人曾经说过:“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雨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最终消散,体现了诗人当时理想的幻灭。 在新诗中,《雨巷》是一个“忧愁”的文本。诗中的“丁香”意象、迷离的音乐美和情绪的抑扬顿挫,使它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感。在文学的雨巷中,读者往往不满足于“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还想企图捉住她,于是,她“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般飘过我们的身旁,消散在我们的视线中……这,就是它的“愁怨”所在。

《野草》批注和赏析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1927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选自《辞海》)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u2022一二”清党的稍后。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u2022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野草》鲁迅的好句摘抄加赏析有哪些?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做装饰的地面。 这里的野草喻爱情(当然也包括由爱情缔造的《野草》诗章),地面喻严酷的传统与现实。这种爱情产生在有着几千年不允许爱情存在的封建传统的时代,爱情自更显珍贵,而封建传统封建伦理遍布的现实也就更显可恶。“地面”、“地火”分别象征着黑暗社会和潜在的革命洪流。鲁迅渴望“地火”喷射而出,将“地面”上的一切全部烧掉,充分体现了他摧毁旧世界的决心以及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信赖。“熔岩一旦喷出”象征他摧毁旧世界的决心以及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信赖。

鲁迅《故乡》赏析

因为看故乡的现状,鲁迅知道自己已经无力改变了,所以他希望他们的后代过上好生活

鲁迅《故乡》赏析

鲁迅在《故乡》这篇小说里纪念他的故乡,但其实那故乡没有什么可纪念,结果是过去的梦幻为现实的阳光所冲破,只剩下了悲哀。但此外也有希望,希望后辈有他们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原文结末云:“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很好的格言,也说得很好,没有尼采式的那么深刻,但是深远得多了。 这里前后有两个故乡,其一是过去,其二是现在的。过去的故乡以闰土为中心,借了这个年青的农民,写出小时候所神往的境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现在先从闰土说起。这闰土本名章运水,小说里把土代替了水字,闰运是同音的,也替换了,在国音里闰读如润,便有点隔离了,他的父亲名叫章福庆,是城东北道墟乡杜浦村人,那里是海边,他种着沙地,却是一个手艺工人,能制竹器,在周家做“忙月”,意思即是帮忙的,因为他并非长年,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晒谷的时候来做工罢了。他有时来取稻草灰,也带了运水来过,但是有一年因为值祭,新年神像前的祭器需要人看守,那时便找运水来担任,新年照例至正月十八为止,所以他那一次的住在城内是相当长久的。

鲁迅风筝景物赏析最后一节

文章开头说,“我现在在那里呢?”在“严冬的肃杀”之中。这时,作者忆及逝去的春天。文章结尾说,又见到故乡的春天;而这时,“四面又明明是严冬”。这首尾的照应是由实而虚由北京的风筝而想起故乡的春天;又由虚而实,由回忆中的春天进入现实的严冬。 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鲁迅的风筝原文及赏析

鲁迅的风筝原文及赏析【 原文】: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赏析】: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线,对"我"粗暴对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小弟这样的人的不觉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这无疑是对封建宗族制度摧残儿童的罪恶进行控诉.叙述往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是文章的突出特点.全文虽以叙事为主,但深深地融汇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关键的地方,则又通过凝炼的语言,作了画龙点晴的点染,使文章感情的表达更加明朗。例如,文章开头"我"从北京冬季的天空中,看见一二风筝浮动着,引起了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呢 下面作者就插入一段对故乡风筝时节的回忆.这段文字不仅叙述了故乡早春的景象,而且在这一景一物的描写中,都凝聚"我"对故乡的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我现在在那里呢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廖别的故必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就将"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还不单纯是为了抒发"我"对故乡的深情。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赏析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赏析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刘兰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美好形象。她既是淑女、贤妻,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勇敢,坚强,富有反抗精神。兰芝用“大人故嫌迟”道破婆婆的故意挑剔、刁难,用“请归”的行动表示反抗。和仲卿叙别,她表达了对丈夫的—往情深,又清醒地认识到“复来还”是幻想。“严妆”,是夸张的铺叙,展示她态度从容,“精妙世无双”。告别婆婆时,她不卑不亢,一席话是对婆婆态度骄横的抗议。“盟誓”中,她用发自肺腑的誓言表明对爱情的忠贞。“拒媒”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面对兄长逼婚,她以允婚表现了对未来的清醒估计和对兄长淫威的蔑视。“黄泉下相见”的誓约,饱含着对丈夫深挚的爱,对封建家长制拼死反抗的勇气。“举身赴清池”是兰芝反抗精神的升华。在爱情与封建家长制的尖锐冲突中,刘兰芝这个艺术形象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焦仲卿是诗中另一个重要形象,作者表现出他从软弱逐渐转变为坚强。他开始对母亲抱有幻想,当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后,他坚决向母亲表明了以死殉情的决心,用“自挂东南枝”表示对爱情的思贞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他的变化,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此外,焦母的专横暴戾,刘兄冷酷自私、贪财慕势的性格,都写得栩栩如生。总之,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是这首叙事诗的主要特点。   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   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画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   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画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古人诗以鸟兽草木起兴,并非随意为之。以《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言,应有烘托、渲染气氛的功用及象征意蕴。它既象征了刘兰芝甚至包括焦仲卿的生命结局,也烘托、渲染了刘兰芝生命不断远去的悲凉气氛。它有一种忧伤、不忍、怜悯、不安、留恋的音乐节奏在“飞去”的动作和场景里,这种节奏让人神伤却不让人绝望,让人感觉凄凉的同时似乎又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安宁。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太在意刘兰芝离去的原因,礼教、性格等等随他去吧,每个人都可在他的阅读视界里找到能说得过去的答案。我在这幅图景里更看重的是她在我们的阅读视线里一点一点消失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为何会给我如此的阅读感受。重要的还有“东南去”,“东南去”的刘兰芝是香销玉殒的悲剧之体,我为何会在生命悲剧里读到了灵魂安宁的抚摸,以至于最后只剩下平静的叹息?这与诗人让她“东南去”,且让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有关系吗?诗人他想告诉我一种怎样的个人立场?

郭沫若《炉中煤》赏析

http://www.jtzjedu.com/xjx/showart.asp?id=57

郭沫若《炉中煤》赏析

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女郎”这一意象暗示诗人对祖国的爱有如情爱一般热烈,“年青”一词则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本诗中比拟的意义和作用。 “炉中煤”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精神于一炉;写“煤”之燃烧,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时代之情。艺术形式与所抒情思十分和谐。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取复叠形式,前后呼应,将全诗推向高潮。从格式、韵律看,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而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诗情随诗律跌宕起伏,韵味深长。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诗歌赏析

  白落梅的《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品读与摘抄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   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   许多人,信步去看一场花事,渡船去赏一湖春水,从一座城到一个镇。一路风尘,有人将闲云装进行囊,有人将故事背负肩上,他们都在寻找那个属于心灵的原乡,可匆忙之间又忘了来路,不知归程。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与她共有一剪菩提的光阴,也听她静静地诉说这来往的缘分,俯瞰烟火人间,品静好人生,盼现世安稳……   如水良辰,温一壶白月光,在落花深埋的.小院,抚一曲《云水禅心》。白日里飘飞的尘埃,此时已散尽,烟云收敛,世事忘机。红尘脂粉皆落幕,鸟雀尽归山林。流水无声,一叶野舟横渡,浮世清波里,已寻不见往事的背影。   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   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   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   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   我心如烟云,当空舞长袖。   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   红颜空自许,   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   听那清泉叮咚叮咚似无意,   映我长夜清寂。   一切有情皆过往   闲读,小记,以此为乐

庐山云雾原文_翻译及赏析

湖绕江环云雾封,山魂水魄有无中。纱帷春拥柔柔梦,罗带秋袅袅风。陶令锄归烟笼月,谪仙笔纵气吞虹。沉浮几许鲲鹏志,净化凡尘见碧空。——未知·刘国藏《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湖绕江环云雾封,山魂水魄有无中。 纱帷春拥柔柔梦,罗带秋袅袅风。 陶令锄归烟笼月,谪仙笔纵气吞虹。 沉浮几许鲲鹏志,净化凡尘见碧空。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唐代·唐无名氏《无题》 无题 唐代唐无名氏 展开阅读全文∨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 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 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 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 《博物》张华志,千间广厦开。摩挲铜狄在,怅望宝山回。大鸟如人立,长鲸跋浪来。官山还府海,人力信雄哉!——清代·黄遵宪《香港感怀十首》 香港感怀十首 《博物》张华志,千间广厦开。 摩挲铜狄在,怅望宝山回。 大鸟如人立,长鲸跋浪来。 官山还府海,人力信雄哉!政是风娇日騃天,蔷薇粉褪海棠蔫。贵人那得看花福,多在绿窗犹醉眠。——宋代·白玉蟾《行春辞九首》 行春辞九首 政是风娇日騃天,蔷薇粉褪海棠蔫。 贵人那得看花福,多在绿窗犹醉眠。

庐山游记胡适赏析

1、在众多的名山中,庐山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它在我国江西省北部,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临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在大江与大湖的交汇之处,自然形成了集险峻与秀丽于一体的美丽景致。2、所以,自古以来庐山风光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匡庐奇秀甲天下”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美丽景色,它雄奇秀拔,云雾缭绕,悬崖飞瀑,幽谷流泉,山光水色,交相辉映。3、山中多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现主要有12个景区,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统,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4、庐山还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庐山不仅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内涵,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壮美古迹景观华美人文景观誉满神州,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恽敬《游庐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恽敬:游庐山记 恽敬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游庐山记》写于嘉庆十八年(1813),是清代阳湖派散文家恽敬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曾于这年的三月和四月两次游庐山。第一次游览庐山南部,第二次游庐山西北部。本文记的是第一次游览,和作者第二次游庐山时写的《游庐山后记》前后辉映,形成姊妹篇。 耸立于长江之滨、鄱阳湖畔的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自古以来,赞美庐山的诗文多如庐山的奇花异草,数不胜数。正因为如此,要写庐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恽敬此文却能避开前人熟悉之事,把记叙的重点放在水云和瀑布上,角度新颖,因而成为庐山游记中的优秀之作。 《游庐山记》这篇文章,以六天游程为叙述的线索,每天一段,基本上是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来写的,但在每日的写法上又不完全相同。 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首先指出庐山的地理处置:“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然后放开笔墨,说大山得水,有灵动之美;而江湖水有浩渺平旷的气势,与海水不一样,所以庐山的特点是“有娱逸之观”。这就写出了庐山优于其他山水的地方,为全文的描写定了“主调”。 接下来,文章按六天的游历,一一记述了作者所游览的庐山的名胜古迹。在这六天的记游中,应该特别提出的是,作者对庐山的名胜古迹,只是“类记之”,而对于云的描写尤为细腻生动。在文章中写云的地方有两处,一是辛巳日午后雨前,在太乙峰观云;一是乙酉日午前雨后,在神林浦观云。两处云景,在作者的笔下莫不各呈异态,自具面目。且看,他写太乙峰观雨前云的情景:“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这里,作者写出了云兴雨至的迅变气势,真是千姿百态,变化莫测。而写神林浦观雨后云,则是:“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这是写香炉峰下白云团涌的云海幻景,虽带有神秘色彩,但确实把雨后云出的飘逸境界描画出来了。既形象,又神奇。 末尾,文章以“云为水征,云从山出”的传统说法为根据,点出庐山形胜最“足以娱性逸情”者为云作结,不仅与首段的议论相照应,突出其描写重点,而且对总结此行见闻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重点写云外,文章对瀑布的描写也很出色。如:“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这里作者并没有对瀑布作细致的描绘,但瀑布之奇观如在目前。山中白云、瀑布,彼此辉映,相得益彰,画面愈显奇美。作者笔下的庐山,真是“画图难足”! 这篇文章总的特点是:选材精当,运笔洗炼;写景状物,生动有致。虽然此文记叙多而细描少,但文章线索清晰,重点突出,尤其对山中云景的描摹,可以说是历历如绘。读之,大有如临其境之感。

庐山游记胡适赏析 简述庐山游记胡适赏析

1、在众多的名山中,庐山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它在我国江西省北部,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临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在大江与大湖的交汇之处,自然形成了集险峻与秀丽于一体的美丽景致。 2、所以,自古以来庐山风光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匡庐奇秀甲天下”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美丽景色,它雄奇秀拔,云雾缭绕,悬崖飞瀑,幽谷流泉,山光水色,交相辉映。 3、山中多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现主要有12个景区,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统,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4、庐山还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庐山不仅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内涵,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壮美古迹景观华美人文景观誉满神州,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赏析《芦花荡》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自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

芦花荡里描写景物的句子及赏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5、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心理描写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补写的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7、不是鲁莽。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芦花荡动作描写赏析

遥看碧绿水间,微风徐徐吹过,河面上的芦花随风摇动

芦花荡景色的句子有哪些,要带赏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5、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心理描写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补写的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7、不是鲁莽。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芦花荡里的景物描写及赏析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2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3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赏析:景随情移情景相生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呻吟,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地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 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孙犁笔下的景物描写。我们知道,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一定要切合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切忌游离地写景。《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小说一开头,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写: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怀。 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至于小说结尾部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表面上看来,似乎离开了具体的斗争环境——那一场跟敌人进行的殊死战斗,其实不然,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那是老人正“狠狠地敲打”那些挂上了钩子的鬼子们的脑袋,把他们致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俗话说“景随情移”,解恨的战斗必然会在内心萌发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此情此境,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的美丽了。 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看出,孙犁笔下的景物,不单纯是一种点缀品,而是蕴含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因而,它们决不是几颗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体。

芦花荡人物描写的句子赏析

16页47段: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到“怎么张嘴说话?”是心理描写,反映了老头子为自己没能完成任务懊悔自责的心理,也表现了对小女孩爱和对敌人的痛恨

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道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道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道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道:“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道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赏析  《庄子》一书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是道家经典之一。《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段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从开头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秋水》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赏析

  苏轼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翻译   晴天,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光粼粼,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奇妙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都是那么的适宜,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诗词简介-   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 #三年级# 导语】"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庄辛论幸臣译文 | 注释 | 赏析

庄辛论幸臣 [先秦] 佚名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鱼卷)鲤,仰啮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听俗语说:“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唿唤猎犬捕捉。也不算太晚。在一些羊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圈,也还不算太迟”。 我过去听说汤王,武王。起初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而能够兴盛起来;桀、纣有了天下,而免不了要灭亡。今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一百里呢?大王您难道没看见蜻蜓么?六只脚,四只翼,在天地之间盘旋飞翔,俯身捉食蚊、虻,仰头承饮甘露,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五尺高的小孩子,正要调好黏糖,粘在丝绳上,加在它身上,将它从空中粘下来,给蚂蚁吃了。 赏析 《战国策·楚策四》记载的这一段史实,讲述的是庄辛见到楚襄王,大胆直言,规劝襄王终日与幸臣为伍,淫逸奢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襄王不但不听庄辛的忠言劝告,反而恶语相向,庄辛预料楚国必亡,于是避祸于赵国。秦果然攻克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亡藏匿在城阳,楚国几乎遭到亡国之祸。于是,楚王派人招回了庄辛。庄辛以由小而大,由物及人的比喻,层层深入地告诫楚襄王为王的道理。庄辛最终说服了楚襄王。 楚襄王封庄辛为成陵君,并用庄辛之计重新收复了淮北之地。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庄辛以浅显生动、寓含深刻的层层比喻,以及前喻后正的手法,告诫楚襄王不能只图享乐,而应励精图治,"以天下国家为事",否则必将招致严重后患的道理。

佚名《庄辛论幸臣》原文及翻译赏析

庄辛论幸臣原文: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铅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鱼卷)鲤,仰啮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庄辛论幸臣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听俗语说:「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呼唤猎犬捕捉。也不算太晚。在一些羊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圈,也还不算太迟」。我过去听说汤王,武王。起初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而能够兴盛起来;桀、纣有了天下,而免不了要灭亡。今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一百里呢?  大王您难道没看见蜻蜓么?六只脚,四只翼,在天地之间盘旋飞翔,俯身捉食蚊、虻,仰头承饮甘露,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五尺高的小孩子,正要调好黏糖,粘在丝绳上,加在它身上,将它从空中粘下来,给蚂蚁吃了。  蜻蜓的事还是其中的小事啊,黄雀也是这样。向下啄食米粒,向上栖息在树上,展翅奋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王孙公子,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拉紧弓弦,要在很高的地方射击它,正把黄雀的颈作为弹射的目标。白天还在树上游玩,晚上被人加上酸咸的作料做成菜肴了。顷刻间就落到了公子手里。方将调饴胶丝  黄雀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天鹅也是这样。它在江、海遨游,在大水池边停留休息,低头啄食水中的鰋、鲤,抬头吃菱角和水草,举起它的翅膀,驾着清风,在空中安详高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射手正准备他石制的箭头和黑弓,整治他系有生丝线的箭,要在很高很高的地方射击它,它带着锐利的青石做成的箭头,拖着箭上的细丝绳,在清风中翻转了一下身子就掉下来了。因此,白天在江湖中遨游,晚上就放在鼎鼐中烹调了。  天鹅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蔡灵侯也是这样。他南游高丘,北登巫山,在茹溪河畔饮马,吃湘江的鲜鱼。他左手抱着年轻的爱妾,右手搂着心爱的美女,和她们一起奔驰在高蔡的路上,而不把国家的安危当作正事。可是没想到子发正从楚王那里接受了攻打蔡国的命令,最后他自己被红绳拴上去见楚王。  蔡灵侯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君王也是这样。左边有州侯,右边有夏侯,辇车后面还跟着鄢陵君和寿灵君,吃著由封邑进奉来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所供纳的金银,和他们一起驾着车子奔驰在云梦的路上,而不把天下国家的安危当作正事,没想到穰侯魏冉正从秦王那里接受了攻打楚国的命令,陈兵在黾塞(河南省平靖关)之内,而把自己驱逐在黾塞(河南省平靖关)之外了。」 注释 (1)该文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庄辛,楚臣,楚庄王的后代。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怀王之子,怀王被骗死在秦国,襄王继位,「淫逸侈靡,不顾国政」,庄辛于是进谏。幸臣:君主宠爱的臣子。(2)蜻蛉:即蜻蜓。(3)饴:糖浆,粘汁。(4)加:加害。仞:八尺,或说七尺。(5)黄雀因是以:因,犹。是,此。以,通「已」,语助词。因是以:仍然是这样啊。即不以蜻蜓为鉴。(6)噣:同「啄」。白粒:米。(7)以其类为招:类,同类。招,招诱,即靶子,自身成为射击的目标。(8)调乎酸咸:用酸咸调味,指被烹煮。(9)「倏忽」二句,清王念孙认为是「后人妄加」的。(10)黄鹄:俗名天鹅。(11)衡:通「蘅」,水草。(12)六翮(he):翅膀。翮,本指羽毛的茎,代指鸟翼。(13)碆(bō)卢:石键。即石制箭头。卢:上了黑漆的弓。(14)矰(zēng)缴(zhuo):捕鸟的用具。(15)礛磻:被:遭,受。礛:锋利。磻:同「碆」,石镞。(16)抎(yǔn):同「陨」,坠落。(17)鼎:古代烧煮食物的器具。鼐(nai):大型的鼎。(18)蔡灵侯:蔡国的国君,名班公元前53年被楚灵王诱杀。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19)茹溪:源出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以北。(20)高蔡:上蔡。(21)子发:楚大夫。(22)穰侯:魏冉,秦昭王舅父封于穰。(23)秦王:指秦昭王。(24)这两句说,秦国将要用重兵进攻黾塞以南,把楚王俘虏送到黾塞以北却秦国去。(25)黾塞: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平靖关,当时是楚国北部的要塞。所以黾塞之内是指楚国境内,黾塞之外是指秦国。 庄辛论幸臣赏析   《战国策·楚策四》记载的这一段史实,讲述的是庄辛见到楚襄王,大胆直言,规劝襄王终日与幸臣为伍,淫逸奢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襄王不但不听庄辛的忠言劝告,反而恶语相向,庄辛预料楚国必亡,于是避祸于赵国。秦果然攻克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亡藏匿在城阳,楚国几乎遭到亡国之祸。于是,楚王派人招回了庄辛。庄辛以由小而大,由物及人的比喻,层层深入地告诫楚襄王为王的道理。庄辛最终说服了楚襄王。楚襄王封庄辛为成陵君,并用庄辛之计重新收复了淮北之地。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庄辛以浅显生动、寓含深刻的层层比喻,以及前喻后正的手法,告诫楚襄王不能只图享乐,而应励精图治,"以天下国家为事",否则必将招致严重后患的道理。 诗词作品: 庄辛论幸臣 诗词作者:【 先秦 】 佚名 诗词归类: 【古文观止】、【历史】、【故事】、【寓理】

庄辛论幸臣赏析

《战国策·楚策四》记载的这一段史实,讲述的是庄辛见到楚襄王,大胆直言,规劝襄王终日与幸臣为伍,淫逸奢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襄王不但不听庄辛的忠言劝告,反而恶语相向,庄辛预料楚国必亡,于是避祸于赵国。秦果然攻克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亡藏匿在城阳,楚国几乎遭到亡国之祸。于是,楚王派人招回了庄辛。庄辛以由小而大,由物及人的比喻,层层深入地告诫楚襄王为王的道理。庄辛最终说服了楚襄王。楚襄王封庄辛为成陵君,并用庄辛之计重新收复了淮北之地。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庄辛以浅显生动、寓含深刻的层层比喻,以及前喻后正的手法,告诫楚襄王不能只图享乐,而应励精图治,以天下国家为事,否则必将招致严重后患的道理。

20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典文赏析

此文主要赏析一下,《战国策》中的作品——《庄辛说楚襄王》。这是战国策中楚策里的一篇,庄辛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人,他是楚国楚襄王的后代,楚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楚襄王即位之后,他非常的骄奢淫逸,不顾国政,大臣们劝谏他,他也不听,后来导致了国家被秦兵击破,差一点亡国。 这篇文章就记载了,庄辛对楚襄王的两次觐见,下面看作品。 作品分析: 一,本文的内容 本文是庄辛对楚襄王的两次进谏之辞。楚襄王淫逸侈靡,不顾国政,庄辛及时对他进行劝谏。但他拒不接受,导致楚国被秦攻破,几乎灭亡。在这种情况下,庄辛又一次向楚襄王讲居安思危的道理,使他受到触动。 文章表现了庄辛忧国的热情、深湛的见识和高超的论辩才能。庄辛的进谏很像游士之辞,但他为国家深谋远虑,又与一般的纵横游说之士不同。 二,本文的写作特点 1 ,夸张渲染、危言耸听、声势夺人。 庄辛第二次进谏时,楚襄王经历了国家的破败,主动请回庄辛,向他求教。按正常情况,庄辛应向楚襄王献策,帮助国家渡过这场危机。但他却并不这样,而是再次渲染楚王面临的危险局面,其实是答非所问。 国家这样了,你说该怎么办? 这种故意在对方面前卖关子,张大其辞,危言耸听的进谏方式,是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引起对方重视。 这是《战国策》辞令的普遍特点。文章结尾极力突出庄辛进谏的效果,也带有张大其辞的特点,未必真的符合事实。 2 ,引譬设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庄辛以蜻蜓、黄雀、黄鹄为喻,由小到大,又由物到人,由远及近,一直说到楚襄王自身,使其认识到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文章逐段铺叙,层层深入,掀起五道波澜,构成逼人的气势。 3 ,语言精彩传神,描写生动。 段与段之间构成排比,一段之内时有对偶,句式灵活,节奏感强。 4 ,本文虽属进谏辞令,但富于文采。 从形式上看,它通过君臣问答,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辞藻丰富而华美,最后以一方表示心悦诚服而结束。 这些都和后来的散体赋颇为相似。《战国策》中的这类文章,对汉赋的影响不可低估。

看云识天气的赏析和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云

其实分两大类:薄云和厚云。然后也分小类: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高层云,积雨云,雨层云,卷层云

《看云识天气》句子赏析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二、设计思想 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旧课文,过去常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但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因此,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而应以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为主。 2、学生地处乡村,这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尤有实际意义。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巩固复习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五、教学难点 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天气知识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 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看谁判断得准确;上网查找或者到图书馆查阅,或者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搜集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并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天气状况对户外活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多半起因于天气骤然变化。因此,外出前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那么,怎样看云识天气呢? 2、检查预习 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简要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整体感知 ⑴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后,简要概括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用课文中的原话说说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方法指导:默读时要做到口不动、手不动、头不动,眼球则要转动。) ⑵跳读课文,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学生可自行设计表格,也可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然后教师总结:先把云分成两大类,按照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气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为晕、华、虹、霞四种。) ⑶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并结合课本前面的彩色插页,加深学生对云的名称的理解。 4、重点研讨 ⑴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提示: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是概述,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第3、4、5段的“纲”:“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3、4、5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第6段开始写“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具体到一段文字中,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如第3段,把“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⑵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能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解说得生动活泼,主要是因为他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再仿照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①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学生先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体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再重点学习课文第1段的语言,并仿照示例造句。) 5、拓展延伸 课文第6段引用了一些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谚语,并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天气的谚语,要求说出搜集的方法。 6、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的思路清晰,很有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恰当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7、布置作业 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实地验证一下,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八、教学反思 1、此设计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中去感悟文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鲜明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 2、此设计淡化文体,突出重点,以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为主,把对天气知识的学习渗透在阅读的训练中,并且适当延伸,让课堂上有着浓厚的语文氛围,上出了“语文味”。 3、此设计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自然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前的观察、积累到课堂中对问题的研讨,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中,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峰峦(luán) 绫纱(líng) 弥漫(mí) 冰雹(báo) 一霎间(shà) 粼波(lín) 晕(yùn) 虹(jiàng)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预兆——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重点难点讲解】 (1) 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语段的结构可以看出:第1段概述了云的变化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分2个方面说明云的形态变化对天气的影响,这是承上;同时第2段又是后面3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第4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这是启下。 (2)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还有一些谚语,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云的变化和天气的关系。它把抽象的科普知识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描摹介绍,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由此启发同学们写作说明文运用语言的方法及技巧。例如:“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寓准确于生动中,是本文的特点。准确,是语言的基本要求。结尾说“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同时还指出“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前文的“往往”、“常常”、“一般”、“可能”等词语,把“看云识天气”的事理,作了限制,这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 本文的语言是生动形象的,作者运用比喻和描写,勾画出千姿百态的云,可从中得到识别天气的知识。如文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谚语来说明知识,显得准确、生动、简洁。 【课文背景知识】 朱泳 ,当代语文学家,生平不详。 (1)相关资料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方便人们判断。所以为了享受快乐的户外生活,我们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 (2)语文知识 说明文要想说清楚事物的特征,达到说明的目的,还要研究说明方法。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例如:本文为了说清楚云的形态变化对天气的影响采用了许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就把云写得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这些方法时,要适应文章的内容,同时又要看读者对象。就是说,写说明文同写别种体裁的文章一样,既要掌握一些方法,又不能被方法束缚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二部分(2~5段),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第6段),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7段),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中心意思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3)写作特点 ①层次清楚,有纲有目 ②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 ③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 ④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课文写作特色】 1.准确、生动的语言。 2.结构严密,层次清晰。 【课本习题提示】 一、1.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列表如下: 二、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三、这两题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答案,略。 【同步达纲练习】 (1)选出加粗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大雨倾盆 顷刻 倾销 B.绫纱 棱角 棱镜 C.日晕 月晕 晕车 D.峰峦 层峦叠障 留恋 (2)给下面句子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①经验告诉我们 天空的薄云 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有的像一床大棉被 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 还有的像峰峦 像河流 像雄狮 像奔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气候。 B.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困难地走向成熟。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 (4)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天上的云,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C.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D.大海中,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5)选出填入空白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_________,不一会儿, 整座云山_____________了,乌云_______________了天空,_____________,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A.朦胧 塌崩 弥漫 霎那间 B.模糊 崩塌 弥漫 顷刻间 C.模糊 塌崩 布满 顷刻间 D.朦胧 崩塌 布满 霎那间 (6)下列关于云的名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B.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虹。 D.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那是高积云。 (7)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这是一篇介绍识别天气的方法的说明文。( ) 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一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 ③文章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 ) ④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这句话的“一般”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⑤按照云的不同形态,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 ) ⑥“华”的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哺乳动物的尾巴一直保留下来,是有道理的。就拿袋鼠来说吧,袋鼠的种类很多,其中红大袋鼠与人差不多高,后肢极为强大,约为前肢的五至六倍长,另有一条粗壮而有力的尾巴,可长达一点三米。平时,它的前肢不落地面,休息时,常用后肢与尾巴支持身体,成为一只“三脚香炉”。只有在吃草时,前肢才落地面。它不像马 牛 羊那样一步一步地行走 而是用后肢作跳跃式前进 往往一跳就有三至五米高 五米左右远 跳跃时,尾巴像“秤杆”一样,维持身体的平衡。我们常见的马、牛等大型哺乳动物,它们也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尾巴的末端还长着丛生的毛,当它们奔跑时,尾巴竖起,也起平衡身体的作用。 ①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说明文(A.事物 B.事理),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哺乳( ) 秤杆( ) ③请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④文中“三脚香炉”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为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⑥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看云识天气课文原文及赏析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按逻辑顺序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接下来分享看云识天气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了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赏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古老的歌的歌曲赏析

《古老的歌》具有浓郁的巴渝民歌风味,由首尾的衬腔和二段体构成。歌曲的旋律朴素真挚,富有深深的眷恋与追忆之情。整个歌曲贯穿着三连音节奏,使诉说性与口语性得到突出,唱起来荡气回肠、听起来真切感人。中国国内声乐界演唱此歌最受欢迎的歌唱家当数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教授,他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品质、非凡的演唱技巧和饱满的演唱激情,赋予了这首歌曲活的灵魂和经典的韵味,创造了当代声乐演唱领域的一大奇观。《古老的歌》的词作者用的是通俗的、口语化的语言,却描绘出了一幅穿越古今、意境深远的巴山帆影渔火图。从如泣如诉的歌词中,似乎听见了巴渝先民苍凉雄壮的船工号子,似乎看到了在朗朗月光下穿越于激流险滩中的片片渔舟。勤劳智慧的巴人先辈千万年来在劳动中创造出、积淀下的不朽文化,值得追寻和弘扬。祖祖辈辈唱过的歌,就是悠久的历史所锤炼出的歌,就是在巴渝的崇山峻岭中孕育和被峡江的汹涌激流冲刷出的歌。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廖昌永教授在演唱《古老的歌》时,对这首歌不同的曲式结构及词曲段落,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深刻地、抒情地表达了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廖昌永教授的演唱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对作品的歌词内容与音乐特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是因为,作为土生土长的巴蜀儿女,他对作品反映的生活场域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才使《古老的歌》能够被他演绎得情真意切。《古老的歌》的词、曲元素艺术性强、感染力强,可以说达到了词和曲的完美结合,加上廖昌永教授高亢深情地演唱,展现出了歌曲的震撼魅力。首先,管弦乐的前奏,如排山倒海、气势磅礴。双簧管的间奏,如山涧溪水,涓涓流过。廖昌永教授的演唱又是那么宏亮深沉,如诉如说。每一个音符,都撩拨着受众的神经,每一句歌词,都叩击着听众的心窝。无论是在演唱的现场还是欣赏碟片,都会使人仿佛看见了巴山的日出、月落,看见了川江的帆影、渔火,感到了家乡父老的呻吟、欢乐。在这首《古老的歌》里,有他、有你、有我,无论是谁,都会感觉到自己随着音符的流淌,便慢慢地成为了歌曲的一个组成部分。总而言之,“无声则无情、无情难称歌”。古老的歌之所以堪称经典,词曲的优秀固然重要,是歌曲成名的基础。然而,如果没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内生情感驱动,不能形成“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就不可能形成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古老的歌》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词、曲作者和演唱者三方的倾情演绎,使《古老的歌》成为了“这是我要找的歌”和“我想唱的歌”。

赵树理的锻炼锻炼的赏析,谢谢各位了啊

《“锻炼锻炼”》作者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1943年发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而蜚声解放区文坛。建国后出版短篇小说集《下乡集》、《赵树理小说选》及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灵泉洞》(上)等。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坚持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同时,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努力使自己的创作与农民的阅读心理、欣赏习惯相一致。这种创作追求使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赵树理的短篇名作《“锻炼锻炼”》,首刊于1958 年8月号的《火花》杂志,紧接着《人民文学》在9月号上转载,当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九五八年短篇小说选》,将其作为“头题”佳作收入选本之中。这篇很有特色的小说在读者中间反响热烈,但也存在不同意见。《文艺报》1959年春召开座谈会,并辟“文艺作品为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专栏,以7、9、10三期相继发表12篇文章,对此篇小说展开争鸣,另在《火花》、《人民文学》、《北京文艺》等杂志也发表了评论。 在讨论中,大多数意见持肯定态度,认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相当生动地描绘了农村中象“吃不饱”“小腿疼”这一类农村妇女与基层干部的形象。但是,在反“右倾”的政治背景下也发表了一些偏颇意见,认为《“锻炼锻炼”》不但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说成丑化农民和歪曲了现实。到了“文革”前夕的反对“修正主义”时,将这篇作品以及赵树理的《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表现“实干”、讲究“实利”的几篇小说,诬称为“中间人物论”的代表作。在十年浩动中,赵树理这位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作家竟被打成“黑作家”,“叛徒”,“写中间人物的祖师爷”,关押批斗,含冤而死。 其实,在浮夸风、共产风一阵紧似一阵的时候,赵树理以其冷静和严肃态度创作了《“锻炼锻炼”》等面对现实敢于揭露问题的小说,这正标志了赵树理是一位有良知、有勇气、有使命感的作家,为当代文学历史留下了不可泯灭的篇章。因此,1980年工人出版社与山西大学联合编辑出版了《赵树理文集》,周扬在序言中以“卓见和勇敢”称赞赵树理的为人与为文。 《“锻炼锻炼”》产生于“问题小说”贬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作者仍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艺术形象。“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典型地概括了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小说还从更深的意义上揭示农民群众中消极落后意识得不到清除的原因,在于党的某些干部对其采取了姑息纵容的错误态度。它并不孤立地描写“小腿疼”、“吃不饱”损公肥私、自私利己的言谈举止,而是同时描写社主任王聚海对其不讲原则、只求了事的“和稀泥”的思想作风,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及解决矛盾的症结所在。而正是王聚海的“和事不表理”的工作作风,使“争先社”里解决矛盾的重任落到了年轻的副主任杨小四等人身上,并使杨小四等人采取了与王聚海截然相反的做法。小说由表现农民内部的思想意识斗争进而表现干部队伍中思想作风的矛盾,既明确又巧妙地揭示了“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的小说主旨,显露了批判矛头所向,从而体现了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度。 《“锻炼锻炼”》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构建作品、刻划人物的方法。它以情节连贯、富有悬念的故事作为小说骨架和结构线索,在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中,逐渐显现出王聚海、杨小四、“小腿疼”、“吃不饱”等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它以传统的白描手法表现人物,披露人物的心迹;它也点染富有地方情趣的景物,不过总是将情景融于故事的叙述之中。小说语言既吸收了华北农村的群众语言,又撷取了民间文学中的语言精华,显得质朴自然、简炼生动、幽默风趣、流畅上口。这种“没有浮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朴质而醇厚”的“大众化技巧”,(茅盾《论赵树理小说》)在这篇小说中几近炉火炖青的地步。

《大腕》里的广告赏析

是不是那个丧礼的电影?

求影视广告赏析论文一篇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近两年来,脑白金的名称可以说家喻户晓,无论是从报纸还是电视,都以各种方式冲击人们的视听,脑白金成了一个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据资料显示,脑白金能够在春节6天就卖了四五个亿,我们可以说脑白金是成功的,同时它也是近年来相对沉寂的医药保健品市场里的一大亮点,那么我们不得不说说它的广告,一直在被某些专业人士当作“中国最恶心的广告”而加以批判的广告。深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可怜的广告们正是当前中国最具销售力的广告运动之一。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脑白金广告、一个不断创造销售奇迹的广告。脑白金的电视广告主要推广礼品概念,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家喻户晓。播放频率比较高的是江昆--大山版,江昆曾经是著名的相声演员,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喜好度。以其作为产品代言人容易打动目标人群,大山给师傅送礼的情节也符合中华礼仪之邦的尊老爱老的文化传统。脑白金的最大成功是抓住人们最关心的“生命”这个无价的主题。他的广告也许是最俗的,但却是最能引起人们重视的,生命无价,每个人内心最渴望的不正是生命的长久与生命的灿烂吗?青丝秀发,缘系百年明星拍广告大都是一笑之后简单的推出产品,而广告中祥和朴实的他没有一句台词,时势变迁的悲欢离合,重游旧地、遥想当年的复杂情绪全靠精湛的表演,加上女演员情真、意浓、清新、毫不逊色的配合,使得爱情故事真正地溶进百年润发品牌中去。名人广告是一种很普通的广告形式,褒贬不一,对商家来说,如果名人的良好公众形象、社会地位、高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巧妙地借用,这将使观众因喜爱和崇拜广告中的名人而连带喜欢广告的产品,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条捷径,可以缩短产品的导入期,当然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很冒险。从以下几方面可见百年润发运用得很出色。1、百年润发的品名和周润发的名字的巧妙吻合;周润发的年龄和外形气质于百年润发品牌本身所散发的温和感相吻合。2、这是周润发第一次在大陆拍产品广告。巩俐第一次以百万元的价格拍美的空调广告,使美的空调的旺销期提前了一个月,而前不久与张艺谋合作的野力干红葡萄酒广告,遭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讥讽,也没有了以往的销售佳绩。无疑明星推销产品,第一次很重要。3、周润发的人品口碑好。素以选片挑剔而著称的周润发,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恪守中国传统,孝敬父母、爱护妻子、敬业乐业、谦和待人。在拍片前有好几家广告商同时请他拍广告,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严格挑选广告商,他要求保证制作班底和拍摄质量,同时带了两箱洗发水回港亲自体验,确信产品质量后才开拍了为国争光、彰显中国人气质的《京剧篇》。为了进入角色,他天天爬山减肥,减去十多磅体重。4、颇具实力的演技。明星拍广告大都是一笑之后简单的推出产品,而广告中祥和朴实的他没有一句台词,时势变迁的悲欢离合,重游旧地、遥想当年的复杂情绪全靠精湛的表演,加上女演员情真、意浓、清新、毫不逊色的配合,使得爱情故事真正的溶进百年润发品牌中去,广告主题在视觉上更加完美。在京剧的音乐背景下,周润发百年润发广告篇给观众讲述了一个青梅竹马、白头偕老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从相识、相恋、分别和结合都借助于周润发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了出来:爱慕状、微笑状、焦灼状、欣喜状。而白头偕老的情愫是借助于男主人公周润发一往情深地给“发妻”洗头浇水的镜头表现出来的。白头偕老的结发夫妻,头发,这在中国历史上本身就有着深沉的文化内涵,此时配以画外音:“青丝秀发,缘系百年”,然后推出产品:“100年润发,重庆奥妮!”——把中国夫妻以青丝到白发、相好百年的山盟海誓都溶入了“100年润发”中。百年润发是国产洗发水品牌最优秀的品牌策划。百年润发不仅注重奥妮品牌的植物一派的功能表达,还更多地注入了情感因素,将品牌定位从一般的功能性描述上升到感性高度,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百年润发的情感传递是通过传播生活形态来完成的。当红影星周润发的倾情表演将百年润发的情感世界表露无疑。 广告的气质是充盈内涵的韵律和风格,是形象透露出内在的气韵和格调,广告气质是民族文化心理的承传,这种承传具有较强的历史惯性和社会渗透力。由于情感趣味以及潜意识中文化心理的趋同,消费者对广告的文化气质自然会产生喜爱和执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从这一方面来说,百年润发的文化诉求,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在保证品牌有强大竞争力的前提下,弘扬民族文化,实现广告的教育功能,这就是中国特色。 “百年润发”杰出地驾驭了这一理论,在别人已诉求的利益上,它不能再跟其后附和,它有对手所没有的特有成份,它别具匠心地赋予了“百年润发”中华民族文化下的美好联想,京剧、二胡等国粹在近十年有所低靡,可广告中铿锵的锣鼓、委婉的京胡,使这一古老形式大放异彩,借古抒情,古老的形式现代化,这是大胆创新,也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只是中国美德下的夫妻间青丝白发,相好百年,永结同心的忠贞爱情与西方的爱情观不同,如果相同的话,它一定能在戛纳广告节上博得震震掌声。 突出文化气质,赋予产品以丰富的联想,更能增强广告作品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今天的广告传播容量是繁忙与超负荷的,同类产品的与日俱增更加剧了竞争的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使得产品不光要满足消费者的使用功能,更要有深刻的内涵和精神上的慰藉。巧妙的借用“百年”,洗发的浓浓深情,“青丝秀发,缘系百年”的美好境界,足以给人强烈的震撼,这股力量是直白利益诉求的广告所无法表达的。 百年润发的包装也与其品牌市场定位紧密联系。在瓶形上,百年润发采用了奥妮的端庄、严肃,追求地角方圆,天庭饱满。但除去了奥妮高贵的外包装。在字体上,奥妮与百年润发也很好地体现出品牌思想,可谓细微处见精神!

广告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赏析

有没有引用或是谐音或使用了什么修辞 好处是吸引读者有没有什么特殊含义语文题目其实也很好回答 都是狗屁膏药 什么题目都能用的 有问题hi上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燕园树寻》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是谁?

燕园树寻                                         宗璞  燕园的树何必寻?无论园中哪个角落,都是满眼装不下的绿。这当然是春夏的时候。到得冬天,松柏之属,仍然绿着,虽不鲜亮,却很沉着。落叶树木剩了槎桠枝条,各种姿态,也是看不尽的。     先从自家院里说起。院中的三棵古松,是"三松堂"命名的由来,也因"三松堂"而为人所知了。世界各地来的学者常爱观赏一番,然后在树下留影。三松中的两株十分高大,超过屋顶;一株是挺直的;一株在高处折弯,作九十度角,像个很大的伞柄。撒开来的松枝如同两把别致的大伞,遮住了四分之一的院子。第三株大概种类不同,长不高,在花墙边斜斜地伸出枝干,很像黄山的迎客松。地锦的条蔓从花墙上爬过来,挂在它身上。秋来时,好象挂着几条红缎带,两只白猫喜欢抓弄摇曳的叶子,在松树周围跑来跑去,有时一下子窜上树顶,坐定了,低头认真地观察世界。      若从下面抬头看,天空是一块图案,被松枝划分为小块的美丽的图案。由于松的接引,好象离地近多了。常有人说,在这里做气功最好了,可以和松树换气,义寿延年。我相信这话,可总未开始。      后园有一株老槐树,比松树还要高大,"文革"中成为尺蠖居之所。它们结成很大的网,拦住人们去路,勉强走过,便赢得十几条绿莹莹的小生物在鬓发间,衣领里。最可恶的是它们侵略成性,从窗隙爬进屋里,不时吓人一跳。我们求药无门,乃从根本着手,多次申请除去这树,未获批准。后来忍无可忍,密谋要向它下毒手了,幸亏人们忽然从"阶级斗争"的恶梦中醒来,开始注意一点改善自身的环境,才使密谋不必付诸实现。打过几次药后,那绿虫便绝迹。我们真有点"解放"的感觉。      老槐树下,如今是一畦月季,还有一圆形木架,爬满了金银花。老槐树让阳光从枝叶间漏下,形成"花荫凉",保护它的小邻居,因为尺蠖的关系,我对"窝生"心怀不满,不大想它的功绩,甚至不大想它其实也是被侵略和被损害的。不过不管我怎样想,现在一块写明"古树"的小牌钉在树身,更是动不得了。      院中还有一棵大栾树,枝繁叶茂,恰在我窗前。从窗中望不到树顶。每有大风,树枝晃动起来,真觉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有点像坐在船上。这树开小黄花,春夏之交,有一个大大的黄色的头顶,吸引了不少野蜂。以前还有不少野蜂在树旁筑窝。后来都知趣地避开了。夏天的树,挂满浅绿色的小灯笼,是花变的。以后就变黄了,坠落了。满院子除了落叶还有小灯笼,扫不胜扫。专司打扫院子的老头曾形容说,这树真霸道。后来他下世了,几个接班人也跟着去了,后继无人,只好由它霸道去。看来人是熬不过树的。出得自家院门,树木不可胜数,可说的也很多,只能略拣几棵了。临湖轩前面的两株白皮松,是很壮观的。它们有石砌的底座,显得格外尊贵。树身挺直,树皮呈灰白色。北边的一株在根处便分杈,两条树干相并相依,似可谓之连理。南边的一株树身粗壮,在高处分杈。两树的枝叶都比较收拢,树顶不太大,好像三位高大而瘦削的老人,因为饱经沧桑,只有沉默。俄文楼前有一株元宝枫,北面小山下有几树黄栌,是涂抹秋色的能手。燕园中枫树很多,数这一株最大,两人才可以合抱。它和黄栌一年一度焕彩蒸霞,使这一带的秋意如醇酒,如一曲辉煌的钢琴协奏曲。你若讲到一个种类的树,不是一株树,杨柳值得一提。杨柳极为普通,因为太普通了,人们反而忽略了它的特色。未名湖畔和几个荷塘边遍植杨柳,我乃朝夕得见。见它们在春寒料峭时发出嫩黄的枝条,直到立冬以后还拂动着:见它们伴着娇黄的迎春、火红的榆叶梅度过春天的热烈,由着夏日的知了在枝头喧闹。然后又陪衬着秋天的绚丽,直到一切扮演完毕。不管湖水是丰满还是低落,是清明还是糊涂,柳枝总在水面低回宛转,依依不舍。"杨柳岸,晓风残月",岸上有柳,才显出风和月,若是光光的土地,成何光景?它们常集体作为陪衬,实在是忠于职守,不想出风头的好树。银杏不是这样易活多见的树,燕园中却不少,真可成为一景。若仿什么十景八景的编排,可称为"银杏流光"。西门内一株最大,总有百年以上的寿数,有木栏围护。一年中它最得意时,那满树略带银光的黄,成为夺目的景象。我有时会想起霍桑小说中那棵光华灿烂的毒树,也许因为它们都是那样独特,其实银杏树是满身的正气,果实有微毒,可以食用。常见一些不很老的老太太,提着小筐去"捡白果"。银杏树分雌雄。草地上对称处原有另一株,大概是它的配偶。这配偶命不好,几次被移走,有心人又几次补种。到现在还是垂髫少女,大概是看不上那老树的。一院院中,有两大株,分列甬道两旁,倒是原配。它们比二层楼还高,枝叶罩满小院。若在楼上,金叶银枝,伸手可取。我常想摸一摸那枝叶,但我从未上过这院中的楼,想来这辈子也不会上去了。它们的集体更是大观了。临湖轩下小湖旁,七棵巨人似的大树站成一排,挡住了一面山。我曾不止一次写过那金黄的大屏风。这两年,它们的叶子不够繁茂,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有气势了。树下原有许多不知名的小红树,和大片的黄连在一起,真是如火如荼,现在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大概给砍掉了。这一排银杏树,一定为失去了朋友而伤心罢。砍去的树很多,最让人舍不得的是办公楼前的两大棵西府海棠,比颐和园乐寿堂前的还大,盛开时简直能把一园的春色都集中在这里。"文革"中不知它触犯了哪一位,顿遭斧钺之灾。至今有的老先生说起时,仍带着眼泪。可作为"老年花似雾中看"的新解罢。还有些树被移走了,去点缀新盖的楼堂馆所。砍去的和移走的是寻不到了,但总有新的在生在长,谁也挡不住。新的银杏便有许多。一出我家后角门,可见南边通往学生区的路。路很直,两边年轻的银杏树也很直。年复一年地由绿而黄。不知有多少年轻人走过这路,迎着新芽,踩着落叶,来了又走了,走远了--而树还在这里生长。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解释加赏析,越细越好

以下两个词搞明白了全诗也就没啥难懂之处了。1.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2.雉: 在这里可能是指,雉尾(皇帝坐朝时左右侍从所执的用野鸡尾羽制的扇障);

赏析“感恩的心”这首歌

《感恩的心》是歌手欧阳菲菲小姐的代表作,这首歌用歌词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的人。手语歌《感恩的心》是歌手欧阳菲菲的代表作,歌中讲述了凄婉动人的故事。2006年有大陆著名歌手陈红翻唱再次走红。歌曲《感恩的心》是陈志远作曲、陈乐融作词的。 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因此《感恩的心》便应运而生。歌词唱的是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所以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

陶行知的诗赏析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对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课程的建议

 1,在写《人·兽·鬼》的时候,钱钟书似乎还是着迷于讽刺嘲笑,着迷于妙语连珠,着迷于意蕴题旨,人物形象却都还模模糊糊。而《围城》则不然,不但有李梅亭、曹元郎、高松年、周经理、范小姐等寥寥勾勒几笔却给人深刻印象的漫画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视的是方鸿渐和孙柔嘉这两个独特的人物。  方鸿渐被有些批评家称为“围城人”。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很多学者把他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多余人”的悲剧在于思想上开始觉醒而缺乏行动的勇气和历史条件,而“围城人”的悲剧在于他的庸常。“多余人”会给人以时代的前卫和英雄的感觉,而“围城人”却跟我们一样,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脱或依附。  就像一无用处的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几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样,方鸿渐也是《围城》中最好的人——或许除掉唐晓芙。在整部小说里,只有一个唐晓芙,是纯洁而可爱的。这是因为她对方鸿渐来说,还是虚无缥缈的,无望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个幻象。而但凡有真实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方鸿渐优于里面的每一个人。我们知道,乱世是英雄或枭雄的天下,懦弱者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既不作恶也无英雄气概、既与世无争又于世无补的方鸿渐,是注定要失败的。方鸿渐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结果和对比。  但《围城》人物谱里更有独特意义的是孙柔嘉。这个怯生生的小女生,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女生,这个小鸟依人地交付方鸿渐照顾的小女生,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这种既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这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中国道家文化中的所谓“阴柔”,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所谓“权谋”,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在钱锺书之前,甚至之后,似乎还没有人写出来过。但她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全部复杂性的人,当她掌控一切后,婚姻、生活和命运,却又似乎全都失控了,这个转折表达了另一个层面的“围城”困境,也使我们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概括这个人,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说不尽的一样,她也是说不尽的。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说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方鸿渐作为《围城》的主人公,也是唯一一个贯穿全篇的人物,当然就应该是研究《围城》人物形象的最佳切入点。对于方鸿渐这一艺术形象的把握和评价,《围城》评论者们看法不一,有的说方鸿渐是一个被作者嘲讽的对象,是一个中国式的‘多余人" ”,是“一个连牢骚也懒得发的玩世不恭的怠惰者”;有的说他是被作者同情的对象,是“一个处于中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带有浓厚‘过渡"色彩的知识分子典型”.应当说,这些观点都有相当水平的见地,甚至有的已基本上走进了“围城”,观察和探寻到了其艺术的真谛。但是,笔者认为,就作品中的基调而言还不是对方鸿渐一味讽刺,方鸿渐还不完全是作者“嘲讽的对象”,而是同情多于讽刺。至于以“多余人”来对照方鸿渐也未免有点牵强,尽管称他是“中国式的”,因为方鸿渐毕竟还是“这一个”艺术形象。再者,说方鸿渐“玩世不恭”,也没有抓到这一形象主旨,还没有观察出作者描写他陷入人生的“围城”中奋力挣扎的情景,更没触及到他在人生的“围城”中被围困被折磨的痛苦心境,毕竟他是困苦的,是在不断挣扎的,而不是一味的“玩世不恭”。至于用“过渡色彩”来模模糊糊地概括方鸿渐,就更不能准确评价这一艺术形象了。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倾注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解读作品主旨的关键,对人物形象的定位要忠实于小说的文本,而不能先入为主式地在作品中寻找证据,研究小说中的人物贯穿全篇的基本活动内容是必要的。就让我们随着方鸿渐的经历走入《围城》吧.  首先方鸿渐是生活的失败者。他是江南某县一个大绅士的儿子,是一个包办婚姻的幸运儿— 她素未谋面的未婚妻因病早逝了,但他的“准岳父”还是慷慨解囊(当然也是出于自己的利益打算),送他到欧洲留学。在欧洲,方鸿渐四年换了三所大学,临近毕业,迫于家庭的压力,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正当日寇的侵略日渐深入内地之时,他怀揣着这张假文凭坐船回到了“外患内乱”的祖国。小说的记述从此开始。  方鸿渐回国后,无论是在情场上、事业上还是家庭关系的处理上都无所建树,先后失败,甚至在不少时空中都痛苦不堪。  在情场上,先是在回国的轮船上被鲍小姐所勾引,从发现鲍小姐对自己的态度判若两人时才知道被戏弄,后来他热烈地追求唐晓芙却不能如愿,而他所不爱的苏小姐却竭力追求他。最后和孙柔嘉结了婚,实际上是事业失败的打击令他想找一个感情的依靠而已。在事业上,方鸿渐曾经热心向往的三间大学,也不是他施展才干大干事业的场所,在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他彻头彻尾的噩梦。情场失意,事业失败,方鸿渐想在家庭关系中寻找温暖和感情的慰籍。在家庭关系中,也是痛苦的.方鸿渐一结婚,就进入了“金漆的鸟笼”,被亲戚看不起,被太太那无聊的唠叨、不休的吵闹所苦恼和困扰。小说用了近七分之一的篇幅描写方鸿渐家庭的矛盾,形象地表现了方鸿渐深陷婚姻“围城”的痛苦。  这是方鸿渐在小说中的经历,也是《围城》情节发展的主线。在这条主线中,方鸿渐处处碰壁,又无可奈何,充分显示出人物自身的一些缺陷。  通观作品,方鸿渐在他对生活道路的每一次选择中,都是被迫的、无奈的,  2,原来的不深刻  3,人文类课程。通过选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10位著名作家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伤逝》、《莎菲女士的日记》、《沉沦》、《家》、《骆驼祥子》、《边城》、《小二黑结婚》、《金粉世家》、《围城》、《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等经典小说,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了解现代各个时期重要作家及作品,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文艺理论知识,分析、鉴赏现代各类文学作品。本课程教学目标:讲清现代文学史发展;着重分析、鉴赏现代各类文学作品,使学生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运用讲授法,适当采用讨论法,讲读法等方法。  4,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第四卷第五号《新青年》杂志上,第一次出现的署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  这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  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第四卷第五号《新青年》杂志责编是钱玄同先生。那一期重头的文章是一组斥《灵学丛志》的随笔,读者一翻开杂志,似乎就可以感受到编辑的意图。文章的辛辣与冲动,是颇为痛快的。那时的《新青年》是每每以言论的自由、犀利为特色的,文学的创作,尚无实绩。但这一期杂志第一次出现的署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却远出编者的预料,给读者以意外的奇喜:原来还有这样的小说!作品仿佛暗夜里涌动的岩浆,照亮着周围的一切。许多年后,一位文学批评家描述《狂人日记》时说:中国的新文学从这里诞生,也在这里成熟。真是精妙之论。  也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5,》。《骆驼祥子》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到车厂老板的盘剥。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祥子在经历新车被抢、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等一系列事情后,他对生活的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强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点点地丧失。他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还耍无赖,成了彻头彻尾的“刺儿头”,逐步滑向堕落的深渊,最后禁不住夏太太的诱惑,得了一身脏病。  我觉得祥子的遭遇和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正是通过祥子的悲剧,老舍爷爷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这篇小说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比如说像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大胆泼辣而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离死亡只有一步的老马,小马祖孙两代,诈骗祥子的孙侦探,还有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等等,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在《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的肖像描写,又有人物的心理刻画,在文章中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骆驼祥子》写于抗战前夕,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证明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篇小说除了塑造祥子的形象外,还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刻画了虎妞的形象。虎妞在小说中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祥子虽然千方百计地摆脱与虎妞发生关系,然而虎妞的存在还是成了冥冥之中主宰祥子或生或灭的神秘人物。老舍爷爷把虎妞放到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她的性格特点,她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同时也是她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牺牲品。老舍爷爷对虎妞的刻画非常到位。寥寥数语,既表明了祥子与虎妞的关系,又鲜明地反映了虎妞直爽泼辣的性格。虎妞勾引祥子,又在怀里揣了个枕头假装怀孕,以此来要挟祥子和刘四,既表现了她的心机,又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急于嫁人的老闺女的形象。  在《骆驼祥子》当中还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他们的际遇虽然各不相同,然而悲剧的命运却是共同的。  我的感觉是:祥子所生活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灾难深重,混乱不堪,这正是祥子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祥子的一生反映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沉沦的过程。  6,1937年夏,上海。  热血青年汪文宣满怀着崇高理想,准备献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与同样学教育的曾树生热烈地相爱着。树生的同学陈奉雅的哥哥——留洋回来的陈奉光,也在拼命地追求着树生。文宣的母亲来信催他回乡与自小时候订了娃娃亲的玫完婚。树生陪文宣一起回去,却遭封建势力的重重打击,只得离开是非之地,回沪举行婚礼。汪母带着玫赶到,事情顿成僵局。日本帝国主义的炸弹,让人们不得不面对严峻的局势。汪母将玫认作干女儿,带着她一起跟着儿子媳妇踏上了逃难的历程。文宣应友人之推荐前往武汉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善良的还带上了他自幼失怙的学生如烟如雨,以及他们的监护人远房舅舅张华飞一家四口。自私自利的张华飞一家自己开后门弄到车票远走高飞,奉光好意替滞留途中的文宣他们弄到了船票,却被汪母不近人情地回绝了。树生差点遭到败兵的强暴,汪母归咎为她的招风引蝶。婆媳之间终于暴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执。汪母一气之下带着玫跟一位同乡田秉业的船去武汉。文宣他们赶到武汉,才发现那里几成空城。他们给汪母她们留下讯息,准备去大后方重庆。途中,树生在罗军官他们的帮助下,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产下一名男婴小宣。日本鬼子杀害了如雨,受伤倒地醒来后的树生发现小宣不见了。他们几经磨难,终于到达重庆,因文宣找不到工作而艰苦度日。在一次大轰炸中,文宣意外救了一名报馆的老板而获得了编辑的工作。小广场举行抗日宣传演出,文宣他们终于在这里和母亲重逢了。喜上加喜的是汪母和玫在长沙附近拣到并收养的男婴正是文宣他们的亲骨肉小宣。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搬到一处生活。可是,小宣不肯跟树生亲近以及汪母和树生之间因观念不同而屡起争执,使得文宣左右为难。善良的玫总是一再两面调停。树生外出寻找教职,屡屡碰壁,最后在一家布店当起了女店员。文宣工作的报馆因为发表了针砭时弊的文章而触怒了当局,正直的他为了报馆不致被封门毅然将责任一肩扛下而丢了饭碗。为了替玫看病并且赎回被当掉的手风琴,树生答应奉光去他任职信贷部主任的银行工作当内勤。报馆老板因对文宣心存愧疚而推荐他去书局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华横溢的文宣被莅临参加庆典的副部长“钦点”为编辑室副主任,招致了不学无术的同事张华飞的嫉妒。陪都副市长柳公权的女儿莎莎一心追求奉光,屡碰软钉子而誓不罢休。她安插了远房表弟秦风在奉光身边监视他。仍然爱着树生的奉光对她的照顾引致其他同事的不满,倔强的树生决定要努力作出一番成绩。她上了秦风的圈套,差点酿成大祸。是文宣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矛盾而求助奉光才化险为夷。文宣对书局内溜须拍马的风气很是看不惯。他因拒绝写违心的文字又一次失去了工作。树生和奉光终于遭到了秦风的陷害。奉光应允与莎莎结婚,才保住了两人的工作。此后,借着“黄金涨价消息泄露案”一事,奉光帮自己和树生赚了钱,而让秦风被判刑入狱,莎莎彻底疯了。文宣回到书局当了一名校对,同事们发现原来意气风发的他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地,谨小慎微且沉默寡言。玫嫁给了落入江中死里逃生的同乡田秉业,跟他去了云南。始终在积极追求树生的奉光邀请她跟自己一起跳槽去兰州工作。文宣帮主任的儿子补习功课,却因此事反而得罪了主任。嫁给财政部秘书的奉雅一直生活在抑郁的情绪当中,终于在她心爱的小狗走失后自杀身亡。文宣的肺病日趋加重,终于遭到书局的解雇。汪母和树生婆媳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着并日益严重。为家庭生计,也为避开这没有生气的家,树生决定去兰州工作。她和文宣在黎明前黑暗的街上深情拥吻,依依不舍地话别。到了兰州,她不断寄钱回家,但文宣的病并无起色。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文宣却在母亲和小宣的哭声中永远闭上了眼睛。树生后悔抛下重病的丈夫来到兰州。奉光将文宣誉为“时代的英雄”,树生也终于明白了文宣的伟大之处。她赶回重庆,得知文宣去世,而婆婆和儿子已不知去向。她只能孤独地步入远处茫茫的寒雾之中

求随便一篇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赏析,要800字左右!

《母亲》赏析  莫言的散文作为他小说的藤蔓,更是全面理解他作品的灯塔。他的这篇叙事散文《母亲》更是集中体现了他对于生命本源的珍惜与尊重。这篇散文从传统类的叙写母亲及母子亲情之外拓开一笔,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作者把这种对生命载体——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上升为他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崇拜,珍惜,尊重与热爱,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母性意识与生命意识。  散文视野广阔,结构谨严。这篇散文撇开了一般描写母亲与母子亲情的传统模式,以宏大的视野,在平实的叙述中,层层铺叙母亲作为生命之载体与精神之源,在苦难日子里给“我”的希望,勇气与信念,这里的母亲,不仅是赋予“我”生命的载体,亦是人类之所以存在的生命的本体,对于母亲的讴歌与尊重,亦是对于生命本身的讴歌与尊重。这种对于人类生命本体的关注,因而使这篇叙事散文有一种阔大的视野和别样的韵味。  莫言的散文文笔简洁,风格恬淡。读他的散文,就像是在倾听他以高密人的朴实的话语,娓娓地向我们讲述他的见闻经历,诉说他的生活感悟,感觉是那样的随和。而读后再细细一品味,就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艺术魅力。《母亲》一文,作者如话家常地叙写母亲在艰难岁月里的经历,刻画了一位坚强、乐观的母亲形象。  文章以母亲捶打野菜的特写镜头开篇,苦涩的气味、沉闷潮湿的声音,渲染了一种沉重的氛围;作者还以盛开的梨花这一优美的背景,反衬这幅令人心酸的画面,为下文的叙述作好了充分的铺垫。接下来,作者用“劳作最辛苦”“饥饿最严重”与“哼唱小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母亲的乐观。其中“愁容满面”“哼唱小曲”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细腻地体现出母亲既为家人的生活忧愁,又不向命运低头的心理。  作者在“偏僻落后”“艰难的岁月”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继续讲述家中的背景:父亲被诬陷,家中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村子中几个女人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自杀,我们可以想像作者母亲内心该有多么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具体叙述了找不到母亲而痛哭的情形,表现出对母亲的关爱之情,更衬托出母亲的坚强。特定的背景,有助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如《背影》就是把“南京送别”置于“祖母去世、父亲赋闲”的背景之下,才使父亲强压心头的烦忧、无微不至的爱子之情感人至深的。本文中具体背景的交代,使得母亲的坚强更加难能可贵。作者还接着以饱含深情的议论,表达出母亲的话语对自己的影响和激励。  作者记述中,宕开一笔,由母亲的坚强而联想到另一位坚强的老太太:在战争的硝烟中叫卖蔬菜,即使吃沙土也要活下去,这看似与母亲无关的叙写,实际上突出地衬托了母亲坚强的形象,作者还由此而引发议论,拓展到人类顽强生存的信念,使得母亲的坚强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深化了文章主题。  这篇散文还具有作家鲜明的个性色彩。不管读莫言的小说还是读他的散文,我们都会强烈感受到其作品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作家个人色彩。这种强烈的个性色彩,既是内容上的,也是情感上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是莫言先生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这篇散文也是立足他深深记念的故乡 山东高密东北乡及这片热土上生活着普通的母亲,父亲和爷爷。如果说母亲给了他生命之源,不如说是故乡这片热土给了他生命之源。莫言作品的内容上不仅打上了鲜明的个人记忆的烙印。其感情也是莫言式的,极富感性化色彩,本文作者以简洁的文笔,包含了深沉,丰富的感情,融叙事,抒情与议论于一体,读来令人感到回肠荡气,酣畅淋漓。  如果我们再细细品读,就会得到写作方面的有益启示:以特写镜头描写人物,凸现人物形象;将人物置于具体情境中,细致描写言行,使人物性格鲜明;运用联想,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题。本文语言也独具特色,在看似平淡,简洁的语言中,包含了深厚的感情与丰富的韵味。平淡中见警策,平凡中显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劣质广告词和优秀广告词各三条!(带赏析)

优秀广告词:1.今古传奇,奇传古今(湖北《今古传奇》杂志的广告词) 好。采用回文形式,且语义契合,难得。 2.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理财》周刊的广告词) 好。利用“理”字不同词义营造变与不变的统一。在“财大于一切”的经济社会里突出“理财”的重要。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奥科玛的广告)好。把格言引入广告词,也符合企业精神的宗旨,实在难得。劣质广告词:1.听您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的广告词)不好。有些绕嘴,与栏目目标客户有些脱节。 2.读东财大书,圆大财东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在书市上的广告词) 不是很好。利用东财大与大财东回文效果,但感觉语义不是很通俗,难以一目了然,效果受到影响。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脑白金产品广告词)不好。是一个病句,而且非常的俗。

求“德芙,纵享丝滑”这句广告语的评论,这句广告语的内在意思是什么? 大概50字左右的赏析。谢谢!

古今和中外,感触的永恒拥有,是不变的渴望;丝绸的温润腻滑,是永恒的追求。恰似,丝绸的感受,让你纵情渴望;感触的丝滑,让你纵情追求。德芙,心中的渴望,心中的追求,

肯德基广告语“生活如此多娇”的赏析,跪求

LUGUO

谁能赏析一下珍视明的广告词,急需

女声开始:保护视力 珍视明眼保健操 现在开始 第一节... 庚:天天珍视明 不做朦胧王子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每天三次 看清漂亮姑娘 呦 来做眼保健操 天天珍视明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一二三四四二三四 每天三次 跟我做眼保健操 保护视力 珍视明滴眼液 坐姿正确 做眼保健操 天天珍视明 不要朦胧 朦胧世界就是让人烦恼 每天三次 我要两眼放光 漂亮姑娘也会对我绽放光芒 天天珍视明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心中充满幸福希望 每天三次 眼睛像我一样明亮 最后结束庚的结束语:保护视力 每天三次 珍视明 珍视明滴眼液 (这应该是最新最久的广告了,广告词是从广告上一句一句对着打下来的,应该不会有错.话说这个广告的庚真是帅呆了~~)

共创美的前程,共度美的人生 广告赏析

A:“鄂尔多斯”为产品名称,起到突出品牌的作用.“温暖全世界”既突出产品优秀的保暖作用,又体现全球化的销售理念.此广告词既简练含义又深刻,很好. B:将品牌“美的”的同音形容词“美的”加入广告语,让消费者觉得用美的电器生活更美妙.这样不仅使广告语产生美感又将品牌很好的宣传,是很好的结合.

优美的标语、广告语、对联+赏析 越多越好

语录或者句子,行不?

如何赏析雪碧的广告词:晶晶亮,透心凉.

您好!赏析:语句简洁押韵,给人印象深刻,说明了该饮料清澈透明,不含色素,口感效果好凉爽舒适.

对联、标语、广告词的赏析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理财》周刊的广告词)赏析:利用“理”字不同词义营造变与不变的统一。在“财大于一切”的经济社会里突出“理财”的重要。

求生活中一句有诗意的广告语并略作赏析

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给人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世界因我而精彩。 路易威登诗意广告What is a journey?A journey is not a trip.It`s not a vacation.It`s a process,a discovery.It`s a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A journey brings us face to face with ourselves.A journey shows us not only the world.But how we fit in it?Does the person creat the journey,or does the journey creat the person?The journey is life itself.WHERE WILL LIFE TAKE YOU?..............................................................................................................................................................TRANSLATION:什么是旅程?旅程不是简单的旅行。也不是享受假期。它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旅程让我们面对自己。让我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但我们应当如何去适应它?是人创造了旅程,还是旅程造就了人?其实,生活就是一场旅程。生活将会把你带到哪里?晶晶亮,透心凉。——雪碧这新颖出众的广告语,能够一下子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则广告没有采思空见惯的形式,而是从视觉的清凉和触觉的冰凉入手,挖掘商品的内涵,让人在炎热的夏天,一想起来就倍觉清爽,忍不住就想体验一下它给人的感觉。对消费者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众里寻他千百度,想要几度就几度。—— 伊莱克斯冰箱 运用古诗文,既充满文学色彩,后面又形象地介绍其功能。

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词赏析。

简单明了,郎朗上口,直接而且有效的说明产品功能和品牌。广州四方广告,专业品牌策划。

请你赏析某空调的广告词:“夏日的凉友,冬日的火伴。”

巧妙谐音凉友谐音良友,夏日空调为我们带来清凉,像好朋友一样火伴谐音伙伴,冬天像火一样温暖陪伴我们

赏析海马地毯广告词

这个广告词很好:1.好在突出高性能--以海马作为广告主体,海突出地毯的大,马突出地毯的平,正所谓一马平川。而这些都是地毯的性能。2.新款式、独特形象:海里的马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突出地毯的色彩鲜艳之美。

5个 烂广告词 要带赏析!

1、××急支糖浆 这个广告大家都看过吧?最猛的时候一次连续播三遍,全篇内容是一个老虎凶神恶煞地追逐一个全身只穿着内衣披块白沙就跑到森林里的傻妞,傻妞一边跑还 一边大叫:为什么追我?结果老虎更绝,张嘴来了一句:我要××急支糖浆…… 我倒,看到这里才明白,原来这××急支糖浆是兽药啊?还亏我前两天咳嗽刚喝了一瓶,喝了兽药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吧?赶快吐一吐啊!2黄金搭档 脑白金不怎么太得瑟了,后台老总看叫得再欢大家也不上当,把这个**品牌一转手,又开发出这么个新品牌,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点山楂皮子兑水,加点维生素粒,还送爸爸、送妈妈、送爷爷、送奶奶、送小弟、送小妹、送阿姨、送老师……天天送,这广告创意搞的,咱给它续上:送小姐、送鸭弟、送流氓、送小偷、送……有兴趣着请接着续下去。 至于网友一致讨伐的脑白金,已经作古了,听着这三个字都恶心,连评一评广告的心情都没有。 3朴雪口服液 一个70年代打扮的女记者用咋咋呼呼的声音访问一群老太太:你们老年人怎么身体这么好啊?老太太门脸红扑扑的,笑的比梅超风还吓人:我们啊,天天都用朴雪口服液。 得了吧您呐,那群老太太的脸蛋被化妆师化的那叫一个红,那嘴唇那叫一个艳,敢情这口服液是化妆品啊?而言下之意是不喝这东西的老人家身体就不会健康了?找抽呢?另外一个,一个老太太大笑着说:身体好,中五百万大奖都不换…… 我倒,老太太,要是真给您中个五百万大奖,你还不像赵本山一样昏死过去啊? 还有个差不多的广告,好像也是哈尔滨制药N厂的(这个倒霉厂子,把全体中国艺人补了一遍钙,现在又来补更多的劳苦大众了,居心叵测啊),一群老头老太太穿着红扑扑的衣服,擦着红扑扑的脸蛋,一边挑着70年代的“忠字舞”,一边齐声高唱:“咱们~骨~骼~有~力量,嘿!咱们骨骼有力量~!”真绝!看着这群老爷爷老奶奶做广告赚俩钱充年轻不容易,就不使劲损了。 4周杰伦的××方便面广告 敢说周杰伦这小子俺也不讨厌,尤其听了他的“东风破”以后更是觉得这小子,中!可为了几个银子硬生生的被毁了,一大碗方便面下去,傻乎乎的笑,嘴角还恶心吧啦的留了点花花绿绿的汤水,最绝的是上面还粘了几根残破的方便面面条,看得那个让人倒胃口啊,谁还敢吃这个方便面?! 要是广告就做到这里,以证明方便面好吃的让周杰伦都不顾形象了,那也成,没啥,结果一个女的就“哗”一下蹦到他跟前,添了添嘴角,就像狗看见了冒着热气的屎那么兴奋,用她的手指头抹着周杰伦嘴唇边的残汁剩面,抹下来就往自己的嘴里送……噢,恶,东北有句古话:宁看拉的,不看吐的。啥意思?自己理解去吧。这广告看完不吐算你心理素质超强。 5疯狂青蛙德国电讯公司Jamster推出的这则《疯狂青蛙》手机铃声广告引起许多人的反感。这只有着惊人大嘴、绿色突眼和滑稽小生殖器的蓝灰色青蛙伴着神经兮兮、让人抓狂的噪音类手机铃声《疯狂青蛙》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疯狂青蛙》一曲还曾一度位居英国歌曲排行榜榜首,音乐专业人士表示这是音乐界的耻辱。而这则手机铃声广告也在去年遭到298次投诉。

十个广告词加一个赏析

(1)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赏析]本广告语之所以称得上经典,在于那个“丝般感受”的心理体验。用丝绸来形容巧克力细腻的感觉,意境高远,想象丰富。本广告语充分利用联想,把语言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2)戴尔比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赏析]事实证明,经典的广告语总是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句的结合体,戴比尔斯钻石的这句广告语,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这的确是最美妙的感觉。 (3)可口可乐——永远的可口可乐,独一无二好味道 [赏析]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总是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似乎可乐就是可口。虽然可口可乐的广告语每几年就要换一次,而且也流传下来不少可以算得上经典的主题广告语,但还是这句用的时间最长,最能代表可口可乐的精神内涵。 (4)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广告语,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广告语。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以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广告语时,发现没有一句比这句话更经典,所以就永久地保留了它。 (5)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赏析]这是著名广告大师伯恩巴克的灵感之作,堪称经典,流传至今。它既反映了M&M巧克力糖衣包装的独特USP,又暗示M&M巧克力口味好,以至于我们不愿意使巧克力在手上停留片刻。 (6)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赏析]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突破口,它们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邀请新生代喜欢的超级歌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终于赢得青年人的青睐。一句广告语明确的传达了品牌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市场,这句广告语居功至伟。 (7)大众甲克虫汽车——想想还是小的好 赏析60年代的美国汽车市场是大型车的天下,大众的甲克虫刚进入美国时根本就没有市场,伯恩巴克再次拯救了大众的甲克虫,提出“think small”的主张,运用广告的力量,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使美国人认识到小型车的优点。从此,大众的小型汽车就稳执美国汽车市场之牛耳,直到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 (8)耐克——just do it [赏析]耐克通过以just do 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这句广告语正符合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只要行动起来。然而,随着乔丹的退役,随着just do it改为“I dream.”,耐克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9)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赏析]“科技以人为本”似乎不是诺基亚最早提出的,但却把这句话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证明,诺基亚能够从一个小品牌一跃为移动电话市场的第一品牌,正是尊崇了这一理念,从产品开发到人才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口号才喊得格外有力,因为言之有物。 (10)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赏析]作为全球第二大咖啡品牌,麦氏的广告语堪称语言的经典。与雀巢不同,麦氏的感觉体验更胜一筹,虽然不如雀巢那么直白,但却符合品咖啡时的那种意境,同时又把麦氏咖啡的那种醇香与内心的感受紧紧结合起来,同样经得起考验。

对一条广告语进行多角度赏析

好的广告语就是品牌的眼睛,对于人们理解品牌内涵,建立品牌忠诚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耳熟能详的世界经典广告语,是如何造就世界级的品牌的。 >>>>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广告语,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广告语。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以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广告语时,发现没有一句比这句话更经典,所以就永久地保留了它。 >>>>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这是著名广告大师伯恩巴克的灵感之作,堪称经典,流传至今。它既反映了M&M巧克力糖衣包装的独特USP,又暗示M&M巧克力口味好,以至于我们不愿意使巧克力在手上停留片刻。 >>>>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突破口,它们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邀请新生代喜欢的超级歌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终于赢得青年人的青睐。一句广告语明确的传达了品牌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市场,这句广告语居功至伟。 >>>>大众甲克虫汽车:想想还是小的好 >>>>60年代的美国汽车市场是大型车的天下,大众的甲克虫刚进入美国时根本就没有市场,伯恩巴克再次拯救了大众的甲克虫,提出“think small”的主张,运用广告的力量,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使美国人认识到小型车的优点。从此,大众的小型汽车就稳执美国汽车市场之牛耳,直到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gt;>?>>>>耐克:just do it >>>>耐克通过以just do 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这句广告语正符合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只要行动起来。然而,随着乔丹的退役,随着just do it改为“I dream.”,耐克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科技以人为本”似乎不是诺基亚最早提出的,但却把这句话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证明,诺基亚能够从一个小品牌一跃为移动电话市场的第一品牌,正是尊崇了这一理念,从产品开发到人才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口号才喊得格外有力,因为言之有物。 >>>>戴比尔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事实证明,经典的广告语总是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句的结合体,戴比尔斯钻石的这句广告语,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獾娜肥亲蠲烂畹母芯酢?>>>>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作为全球第二大咖啡品牌,麦氏的广告语堪称语言的经典。与雀巢不同,麦氏的感觉体验更胜一筹,虽然不如雀巢那么直白,但却符合品咖啡时的那种意境,同时又把麦氏咖啡的那种醇香与内心的感受紧紧结合起来,同样经得起考验。 >>>>IBM: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在蓝色巨人经营处于低谷时,提出这一颇具煽动性的口号,希望不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而且真正成为为高科技电子领域提供一条龙解决方案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时代,IBM正在将这一角色实现,扮演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角色。 >>>>柯达:串起生活每一刻 >>>>作为全球最大的感光材料的生产商,柯达在胶卷生产技术方面的领先已无须再用语言来形容,柯达更多地把拍照片和美好生活联系起来,让人们记住生活中那些幸福的时刻,因此请用柯达胶卷,这正是柯达想要的。山叶钢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这是台湾地区最有名的广告语,它抓住父母的心态,采用攻心策略,不讲钢琴的优点谴友Ц智儆欣诤⒆由硇某沙さ慕嵌龋⒆痈改浮U庖坏愕娜泛苡行В改甘秩贤揭兜墓鄣悖谑枪郝蛏揭陡智倬褪窍乱徊降氖虑榱恕I揭陡呙饔诖恕?

有没有各行各业的广告语啊!急!!! (最好有赏析)

  1柯达:串起生活每一刻  [赏析]作为全球最大的感光材料的生产商,柯达在胶卷生产技术方面的领先已无须再用语言来形容,柯达更多地把拍照片和美好生活联系起来,让人们记住生活中那些幸福的时刻。因此请用柯达胶卷,这正是柯达想要的。  2山叶钢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赏析]这是台湾地区最有名的广告语,它抓住父母的心态,采用攻心策略,不讲钢琴的优点,而是从学钢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角度,吸引孩子父母。这一点的确很有效,父母十分认同山叶的观点,于是购买山叶钢琴就是下一步的事情了。山叶高明于此。  3麦氏咖啡: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赏析]这是麦氏咖啡进入台湾市场推出的广告语,由于雀巢已经牢牢占据台湾市场,那句广告语又已经深入人心,麦氏只好从情感入手,把咖啡与友情结合起来,深得台湾消费者的认同,于是麦氏就顺利进入台湾咖啡市场。当人们一看见麦氏咖啡,就想起与朋友分享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确很好。  4人头马XO: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赏析]尊贵的人头马非一般人能享受起,因此喝人头马XO一定会有一些不同的感觉,因此人头马给你一个希望,只要喝人头马就会有好事等着到来。有了这样吉利的“占卜”,谁不愿意喝人头马呢?  5鹿牌威士忌:自在,则无所不在  [赏析]在鹿牌威士忌的广告中,那个鹿头人身的家伙总是一副神情自若的样子,因为他经常喝鹿牌威士忌,那种感觉足以让你羡慕,享受一下鹿牌威士忌吧,自在的感觉你一定会也会拥有。攻心的力量常常比精确的描述还有效。  6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赏析]之所以够得上经典,在于那个“丝般感受”的心理体验。能够把巧克力细腻滑润的感觉用丝绸来形容,意境够高远,想象够丰富。充分利用联想感受,把语言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7可口可乐:永远的可口可乐,独一无二好味道  [赏析]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总是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似乎可乐就是可口。虽然可口可乐的广告语每几年就要换一次,而且也流传下来不少可以算得上经典的主题广告语,但还是这句用的时间最长,最能代表可口可乐的精神内涵。  8、禁止抽烟,连皇冠牌也不例外  ——推销皇冠牌香烟广告词  [赏析]香烟有毒,抽烟对人体有害,因而抽烟不宜提倡,应该禁止,但香烟也是一种产品,必须推销。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皇冠牌香烟的广告词可谓巧妙之极。广告词只有12个字,内容却很丰富,它既宣传了禁止抽烟这一主题思想,又达到了推销和赞颂皇冠香烟的效果。一方面是宣传的积极,包括皇冠牌在内所有香烟都在禁止之列,而且态度坚决;另一方面是推销的积极,皇冠香烟虽然也在禁止之列,但毕竟与众不同,如果要抽的话,还是皇冠,给人以很大的诱惑力。这两方面和谐地统一于一个简短的语句中。  广告利用人们心理的反差,采用反效果式的手法,运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推销奶粉广告词  [赏析]许多广告往往喜欢用纯正、正宗来表明自己产品的质量。这则奶粉广告要突出的也是一个“纯”字,但它别出心裁地避开了这个熟而又熟的“纯”字,而是从反面入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入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前一句“没有加进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明光是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  语言简洁,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想则回味无穷。  10、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推销丰田汽车广告词  [赏析]这则广告成功地改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诗,文字简明,但内涵丰富:一是表明了质量之高,广告词没有直接宣传产品的质量,而是用销量之大来表明;销量之大也不是用数量直接表明,而是用路来间接表明;二是表明了车的适应性强,“有路必有丰田车”,隐含着不管什么路,丰田车都可以纵横驰骋,往来自如;三是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两个“必有”,语气坚定,给人可以信赖的感觉。  11、中国联通: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赏析]联通的标志是一个中国结的形象,本身就充满了亲和力。联通把自己的标志和品牌名称自然的融入到广告语中,从外表到精神做到了和谐统一,反映了企业精神理念。  12、飞亚达:一旦拥有,别无选择  [赏析]当人们的生活品质达到一定高度后,手表就不再是看时间这一单一的用途了,飞亚达用高贵的品质,把自己与身份联系起来,使人们戴上飞亚达手表后,更多的感受是不凡的气质和唯我独尊的尊崇感受。  13、李宁:把精彩留给自己  [赏析]国内最好的体育用品恐怕非李宁莫属了。体育用品是年轻人的天下,既没有耐克的超级明星,有没有锐步的国际背景,李宁的把精彩留给自己却也同样符和青少年的心态,谁不希望精彩呢?  14、戴尔比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赏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该品牌钻石的优秀质量,称诺了钻石的价值,达到了促人选购,营销的目的。  此外,他还暗示了顾客买钻石的意义,就是希望地久天长,也委婉的表达了这一层含义,使顾客产生美好的印象,很感性的角度。  15、仲景六味地黄丸——药材好,药才好  [赏析]用尽中文韵味!体现产品特点,揭示普遍真理。  16、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赏析]“科技以人为本”似乎不是诺基亚最早提出的,但却把这句话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证明,诺基亚能够从一个小品牌一跃为移动电话市场的第一品牌,正是尊崇了这一理念,从产品开发到人才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口号才喊得格外有力,因为言之有物。  17、耐克——just do it  [赏析]耐克通过以just do 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这句广告语正符合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只要行动起来。然而,随着乔丹的退役,随着just do it改为“I dream.”,耐克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18、大众甲克虫汽车——想想还是小的好  [赏析]60年代的美国汽车市场是大型车的天下,大众的甲克虫刚进入美国时根本就没有市场,伯恩巴克再次拯救了大众的甲克虫,提出“think small”的主张,运用广告的力量,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使美国人认识到小型车的优点。从此,大众的小型汽车就稳执美国汽车市场之牛耳,直到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  19、可口可乐——永远的可口可乐,独一无二好味道  [赏析]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总是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似乎可乐就是可口。虽然可口可乐的广告语每几年就要换一次,而且也流传下来不少可以算得上经典的主题广告语,但还是这句用的时间最长,最能代表可口可乐的精神内涵。  20、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赏析]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广告语,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广告语。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以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广告语时,发现没有一句比这句话更经典,所以就永久地保留了它。  21、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赏析]这是著名广告大师伯恩巴克的灵感之作,堪称经典,流传至今。它既反映了M&M巧克力糖衣包装的独特USP,又暗示M&M巧克力口味好,以至于我们不愿意使巧克力在手上停留片刻。  22、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赏析]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突破口,它们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邀请新生代喜欢的超级歌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终于赢得青年人的青睐。一句广告语明确的传达了品牌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市场,这句广告语居功至伟。  23、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赏析]金利来的成功除了利益于一个好名字外还在于成功的定位,他们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于成功和有身份的男士,多年来坚持不懈,终于成为男士服装中的精品,而这句广告语则画龙晴一般准确体现了金利来的定位和核心价值。  24、沙宣洗发水: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  [赏析]沙宣是宝洁公司洗发水品牌中的后起之秀,他们请来国际著名美发专家维达u2022沙宣做自己的品牌形象大使,并用维达u2022沙宣本人的名字作为品牌,从而树立起专业洗发、护发的形象,而“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则有画龙点睛之感。  25、飞力浦:让我们做得更好  [赏析]飞力浦在家电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且成为500强中赢利最多的电器集团。然而,飞力浦在广告宣传中除了不断强调自己创新的技术外,还从不忘记谦虚的说一声“让我们做得更好”,这种温柔的叫卖似乎更容易赢得国人的认同,难怪当年的爱多会搬出一个东施效颦版的“我们一直在努力。”  屈臣氏 更加关心您!  吉之岛 缤纷生活常伴您  三商百货 样样惊喜 再三为你!  康泰旅游社 为您做得到!  港龙航空 美 ,好,旅途!  亚洲万里通 生活之旅 尽是奖励  机场快线 愉快 就在这旅!  白兰氏鸡精 活力 魄力 生命力  护舒宝 女人更新 保护更新!  bossini 有自己的一套!  lawman猛龙 从不与人相比 只求突破自己!  恒生卡 人生更美 只因有你!  台商银行: 智慧好伙伴  万事达卡: 万事皆可达 唯有情无价!  惠而普家电 为你做得更加好!  润讯通信 一呼天下应!  长颈fov 高人一等!  路易十三: 品尝醉人尊贵 鉴赏目眩气势  嘉绿仙 口气清新 充满信心  嘉士伯 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  美心快餐 多一点点新煮意!  toyota 丰田贡献 跨越明天  saab绅宝 新意驱动 屡创高峰  美联物业 你所委托 我必承诺!  数码通 让你更贴近!  八达通 令生活更轻松!  明基benq 享受快乐科技  飞利浦电器 精 简  三星电视 灵感始于内在!  理光相机 拉阔空间 创新无限  香港电讯 只要有梦想 凡事可成真  友联电讯 突破界限 资讯无间  盈科电话 不作他选!  just gold首饰 真女人 真首饰!  情牵今生 今天 明天 永远  ctf.2 新时代 新女性  点晴品 一点生活感!  channel香水 分享这份梦幻!  adidas运动 没有不可能  playboy手表 简单就是最好的!  迪生 给你带来世界一流名牌!  诗玛表: 未曾经历 如何懂得? 表面越是简单 里面越有学问!  万宝龙 非君莫属!  柯达 分享此刻 分享生活!  福特汽车: 活得精彩!  标志607 : 百年沉淀 一朝迸发  中国家喻户晓的广告语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  飞跃无限(摩托罗拉)  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  长城烽火,传信万里(西门子)  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联想电脑)  容事达,时代潮(容事达电器)  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秦池酒)  红星御酒,融进你我真情(红星御酒)  我们一直在努力(爱多电器)  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冰箱)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冰柜)  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  轻松爽洁,不紧绷(碧柔洗面奶)  中华永在我心中(中华牙膏)  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龙牡壮骨冲剂)  播下幸福的种子,托起明天的太阳(种子酒)  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伊利雪糕)  我的眼里只有你(娃哈哈纯净水)  远大,开创中央空调新纪元(远大空调)  当别人仍然以“大”事为重,NEC却专注于“小”事(NEC传呼)  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可口可乐)  真金不怕火炼(金正VCD)  福气多多,满意多多(福满多方便面)  清清爽爽每一天(娇爽卫生护垫)  男人应有自己的声音(阿尔卡特手机)  从更大到更好(长虹电器)  清凉舒爽,全家共享(六神沐浴露)  家有三洋,冬暖夏凉(三洋空调)  27层净化(乐百氏纯净水)  足及生活每一天(搜狐)  知识改变命运(公益广告)  科技让你更轻松(商务通)  世界知名品牌广告语(英文版)  1. 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  2. Obey your thirst.  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3. The new digital era.  数码新时代。(索尼影碟机)  4. We lead.Others copy.  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  5. Impossible made possible.  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佳能打印机)  6. Take time to indulge.  尽情享受吧!(雀巢冰激凌)  7.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perfection.  不懈追求完美。 (凌志轿车)  8. Poetry in motion,dancing close to me.  动态的诗,向我舞近。(丰田汽车)  9. 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Marlboro Country.  光临风韵之境——万宝路世界。(万宝路香烟)  10.To me,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  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轩尼诗酒)  11. Just do it.  只管去做。(耐克运动鞋)  12. Ask for more.  渴望无限。(百事流行鞋)  13. The taste is great.  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  14. Feel the new space.  感受新境界。(三星电子)  15. Intelligence everywhere.  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16. 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  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  17. We integrate, you communicate.  我们集大成,您超越自我。(三菱电工)  18. 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  19. Let"s make things better.  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  20. 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  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 (IBM公司)  Kisses巧克力:小身材,大味道。  潘婷洗发水:三千烦恼丝,健康新开始。  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理光复印机:我们领先,他人仿效。  英特尔: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鹿牌威士忌:自在,则无所不在  飘柔:成功之路,从头开始。  沙宣洗发水: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小酒神:“善饮者为仙,善酿者为神”  大众甲克虫汽车:想想还是小的好  三菱电梯:上上下下的享受!  远东电缆:如果五指一样长,怎能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肌肤好像剥了壳的鸡蛋-玉兰油美容面膜  美睫飞翘八云霄-美宝莲摩天翘睫毛膏

广告语赏析!300字左右

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这是USP理论运用的经典案例。 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strategy的缩写,即独特的销售主张,或称独特卖点。简单说,就是找出商品与众不同的独特卖点。当时(1954年),M&Ms巧克力是美国唯一一种用糖衣包裹的巧克力。可是巧克力的生产厂家在以往的广告中并没有着力突出这一点。他们明确这一事实,但是不知道其中蕴涵的巨大的广告价值。而罗瑟·里夫斯则认为,独特的销售主张正在于此。找到了USP之后,下一步就该考虑怎样把这一独特销售主张体现在广告中?罗瑟·里夫斯最后想到了一个非常有表现力和说服力的El号“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因为糖衣的作用,马氏巧克力即便长时间握在手心,也不会像普通巧克力那样很快就溶化掉。为了表现这句独特的口号,M&Ms巧克力的广告中,里夫斯让两只手摆在画面中,让观众猜哪只手里有M&Ms巧克力,然后张开手心让观众看,“不是这只脏手,而是这只手。因为,M&Ms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不难发现,罗瑟·里夫斯的独特销售主张是把重点落在产品之上,先找到产品的独有的特点,然后再以展示性的手法告诉并说服观众理解、相信产品的这一特点,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跪求两则经典广告词...后面附带赏析,要200字左右

电脑键盘广告:不打不相识。 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广告语,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广告语。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以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广告语时,发现没有一句比这句话更经典,所以就永久地保留了它。 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这是著名广告大师伯恩巴克的灵感之作,堪称经典,流传至今。它既反映了M&M巧克力糖衣包装的独特USP,又暗示M&M巧克力口味好,以至于我们不愿意使巧克力在手上停留片刻。 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突破口,它们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邀请新生代喜欢的超级歌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终于赢得青年人的青睐。一句广告语明确的传达了品牌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市场,这句广告语居功至伟。 大众甲克虫汽车:想想还是小的好 60年代的美国汽车市场是大型车的天下,大众的甲克虫刚进入美国时根本就没有市场,伯恩巴克再次拯救了大众的甲克虫,提出“think small”的主张,运用广告的力量,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使美国人认识到小型车的优点。从此,大众的小型汽车就稳执美国汽车市场之牛耳,直到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 耐克:just do it 耐克通过以just do 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这句广告语正符合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只要行动起来。然而,随着乔丹的退役,随着just do it改为“I dream.”,耐克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科技以人为本”似乎不是诺基亚最早提出的,但却把这句话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证明,诺基亚能够从一个小品牌一跃为移动电话市场的第一品牌,正是尊崇了这一理念,从产品开发到人才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口号才喊得格外有力,因为言之有物。 戴比尔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事实证明,经典的广告语总是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句的结合体,戴比尔斯钻石的这句广告语,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这的确是最美妙的感觉。 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作为全球第二大咖啡品牌,麦氏的广告语堪称语言的经典。与雀巢不同,麦氏的感觉体验更胜一筹,虽然不如雀巢那么直白,但却符合品咖啡时的那种意境,同时又把麦氏咖啡的那种醇香与内心的感受紧紧结合起来,同样经得起考验。 IBM: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在蓝色巨人经营处于低谷时,提出这一颇具煽动性的口号,希望不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而且真正成为为高科技电子领域提供一条龙解决方案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时代,IBM正在将这一角色实现,扮演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角色。 柯达:串起生活每一刻 作为全球最大的感光材料的生产商,柯达在胶卷生产技术方面的领先已无须再用语言来形容,柯达更多地把拍照片和美好生活联系起来,让人们记住生活中那些幸福的时刻,因此请用柯达胶卷,这正是柯达想要的。 山叶钢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这是台湾地区最有名的广告语,它抓住父母的心态,采用攻心策略,不讲钢琴的优点,而是从学钢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角度,吸引孩子父母。这一点的确很有效,父母十分认同山叶的观点,于是购买山叶钢琴就是下一步的事情了。山叶高明于此。 麦氏咖啡: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这是麦氏咖啡进入台湾市场推出的广告语,由于雀巢已经牢牢占据台湾市场,那句广告语又已经深入人心,麦氏只好从情感入手,把咖啡与友情结合起来,深得台湾消费者的认同,于是麦氏就顺利进入台湾咖啡市场。当人们一看见麦氏咖啡,就想起与朋友分享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确很好。 人头马XO: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尊贵的人头马非一般人能享受起,因此喝人头马XO一定会有一些不同的感觉,因此人头马给你一个希望,只要喝人头马就会有好事等着到来。有了这样吉利的“占卜”,谁不愿意喝人头马呢? 鹿牌威士忌:自在,则无所不在 在鹿牌威士忌的广告中,那个鹿头人身的家伙总是一副神情自若的样子,因为他经常喝鹿牌威士忌,那种感觉足以让你羡慕,享受一下鹿牌威士忌吧,自在的感觉你一定也会拥有。攻心的力量常常比精确的描述还有效。 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之所以够得上经典,在于那个“丝般感受”的心理体验。能够把巧克力细腻滑润的感觉用丝绸来形容,意境够高远,想象够丰富。充分利用联觉感受,把语言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可口可乐:永远的可口可乐,独一无二好味道 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总是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似乎可乐就是可口。虽然可口可乐的广告语每几年就要换一次,而且也流传下来不少可以算得上经典的主题广告语,但还是这句用的时间最长,最能代表可口可乐的精神内涵。

求10条广告词,其中两条加上赏析.

电脑键盘广告:不打不相识。 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广告语,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广告语。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以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广告语时,发现没有一句比这句话更经典,所以就永久地保留了它。 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这是著名广告大师伯恩巴克的灵感之作,堪称经典,流传至今。它既反映了M&M巧克力糖衣包装的独特USP,又暗示M&M巧克力口味好,以至于我们不愿意使巧克力在手上停留片刻。 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突破口,它们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邀请新生代喜欢的超级歌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终于赢得青年人的青睐。一句广告语明确的传达了品牌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市场,这句广告语居功至伟。 大众甲克虫汽车:想想还是小的好 60年代的美国汽车市场是大型车的天下,大众的甲克虫刚进入美国时根本就没有市场,伯恩巴克再次拯救了大众的甲克虫,提出“think small”的主张,运用广告的力量,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使美国人认识到小型车的优点。从此,大众的小型汽车就稳执美国汽车市场之牛耳,直到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 耐克:just do it 耐克通过以just do 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这句广告语正符合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只要行动起来。然而,随着乔丹的退役,随着just do it改为“I dream.”,耐克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科技以人为本”似乎不是诺基亚最早提出的,但却把这句话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证明,诺基亚能够从一个小品牌一跃为移动电话市场的第一品牌,正是尊崇了这一理念,从产品开发到人才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口号才喊得格外有力,因为言之有物。 戴比尔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事实证明,经典的广告语总是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句的结合体,戴比尔斯钻石的这句广告语,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这的确是最美妙的感觉。 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作为全球第二大咖啡品牌,麦氏的广告语堪称语言的经典。与雀巢不同,麦氏的感觉体验更胜一筹,虽然不如雀巢那么直白,但却符合品咖啡时的那种意境,同时又把麦氏咖啡的那种醇香与内心的感受紧紧结合起来,同样经得起考验。 IBM: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在蓝色巨人经营处于低谷时,提出这一颇具煽动性的口号,希望不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而且真正成为为高科技电子领域提供一条龙解决方案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时代,IBM正在将这一角色实现,扮演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角色。 柯达:串起生活每一刻 作为全球最大的感光材料的生产商,柯达在胶卷生产技术方面的领先已无须再用语言来形容,柯达更多地把拍照片和美好生活联系起来,让人们记住生活中那些幸福的时刻,因此请用柯达胶卷,这正是柯达想要的。 山叶钢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这是台湾地区最有名的广告语,它抓住父母的心态,采用攻心策略,不讲钢琴的优点,而是从学钢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角度,吸引孩子父母。这一点的确很有效,父母十分认同山叶的观点,于是购买山叶钢琴就是下一步的事情了。山叶高明于此。 麦氏咖啡: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这是麦氏咖啡进入台湾市场推出的广告语,由于雀巢已经牢牢占据台湾市场,那句广告语又已经深入人心,麦氏只好从情感入手,把咖啡与友情结合起来,深得台湾消费者的认同,于是麦氏就顺利进入台湾咖啡市场。当人们一看见麦氏咖啡,就想起与朋友分享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确很好。 人头马XO: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尊贵的人头马非一般人能享受起,因此喝人头马XO一定会有一些不同的感觉,因此人头马给你一个希望,只要喝人头马就会有好事等着到来。有了这样吉利的“占卜”,谁不愿意喝人头马呢? 鹿牌威士忌:自在,则无所不在 在鹿牌威士忌的广告中,那个鹿头人身的家伙总是一副神情自若的样子,因为他经常喝鹿牌威士忌,那种感觉足以让你羡慕,享受一下鹿牌威士忌吧,自在的感觉你一定也会拥有。攻心的力量常常比精确的描述还有效。 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之所以够得上经典,在于那个“丝般感受”的心理体验。能够把巧克力细腻滑润的感觉用丝绸来形容,意境够高远,想象够丰富。充分利用联觉感受,把语言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可口可乐:永远的可口可乐,独一无二好味道 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总是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似乎可乐就是可口。虽然可口可乐的广告语每几年就要换一次,而且也流传下来不少可以算得上经典的主题广告语,但还是这句用的时间最长,最能代表可口可乐的精神内涵。 1 还不错啦,一看就是中国的广告公司的创意,那么的直白没有深层的含义2 一看就是给岁数大的人看的节目,广告词比较通俗易懂,还好记3 这个还可以,反正就是文字游戏4 哈哈哈,给农民们听的..对口5 跟绕口令似的,

求3条广告词(带200字的赏析)

这么些!这么好吃呢!这么好吃呢!这么好!这么些感觉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