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建议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浅谈在审计程序中增加“审计建议”环节

在目前审计程序中各个审计环节都是十分必要的,如: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底稿、审计日记、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然而,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在审计程序中应该增加“审计建议”环节。   一、对审计建议环节(三张表格)的说明   所谓的“审计建议”环节就是审计结束后每个审计人员必须要填写3张表格:   (一)《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建议表格》。该表格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明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明显漏洞以及相互抵触、相互矛盾的条款;二是写明与发达国家的有关法规相比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三是写明对现行审计工作的影响;四是提出加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二)《对现行审计管理的建议表格》。该表格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明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目前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方面的法规规章与其它法规规章存在的相互抵触、相互矛盾或者存在明显漏洞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写明我国的审计管理与发达国家审计相比或国际先进的社会审计组织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三是写明对现行审计工作的影响;四是提出加强、改进和完善现行审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三)《对被审计单位建议表格》。该表格的有关内容,目前通过审计报告基本得到体现,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规范和不完善的问题,如果通过表格的形式把它固化下来,群策群力,人人写建议,便可以通过被审计单位个性问题反映出宏观经济管理以及审计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是为向经济效益审计过度奠定基础(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有关人员责任; 经济效益审计=真实合法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经营战略审计)。一是写明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写明国内外先进企业经验和做法;三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四是加强改进建议。   二、增加审计建议环节(三张表格)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政府加强改善宏观管理,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一些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逐步建立和完善,难免出现不同的法规相互矛盾和相互抵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审计作为高层次的经济监督部门和政府组成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有责任和义务将发现的现行法规相互矛盾和相互抵触的问题,整理汇总出来上报政府和人大,有利于促进政府加强改善宏观管理和人大修改完善法律法规。   (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审计地位。“有为才有位”,在目前的政府组成部门中,审计部门在这个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说,对经济法规的搜集整理和建言献策是我们审计工作的副产品。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该副产品的生产,只有这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的审计工作成果才能进一步得到政府和人大承认和认可,才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审计地位。   (三)有利于加强改善审计自身管理。“经济在转轨、审计在转型”,年轻的审计事业只有20年的发展历程,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审计组织的经验,把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全部反映上来,不断加强审计自身建设,有利于促进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有利于充分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后一般由审计组长指定一人执笔撰写审计报告,当然有的在撰写审计信息、有的整理审计档案,其他同志几乎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增加“审计建议环节”,实行填写上述“三个表格”制度,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发挥群体智慧,从而提升了审计报告质量,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五)有利于防止审计成果流失。在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下,审计报告一般都由审计组长或处长向审计评审委员会或厅(局)长办公会汇报,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一般由法制处审阅,审计评审委员会或厅(局)长办公会由于时间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是直接听取审计结果情况和审计定性情况,很少能够审查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如果有的处长隐瞒截留审计查出的问题,不仅埋没了有关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而且挫伤了有关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如果增加“审计建议环节”,实行填写上述“三张表格”制度,将有利于防止审计成果流失,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六)有利于形成“领导发现人才和审计人员展示风采”的有效互动。通过实行上述“三个表格”填报制度,把信息渠道固化下来,给一些同志平素不便展示和说明的想法和建议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时也给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提供了对平素没有展示机会的同志进行考核的渠道,有利于让讲原则、有能力、有水平的同志脱颖而出。从而在审计工作中形成了领导和群众相互增进了解、加强相互沟通的互动局面。   (七)有利于敦促审计人员学习,提升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审计人员只有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有关经济法规以及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才能在审计过程中,提出良好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增加审计建议环节,实行“三张表格制度”有利于敦促审计人员学习,将过去的因法规矛盾而为难,变成积极主动搜集整理、建言献策而欣慰,从而达到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审计建议环节(三张表格)的应用方式和程序   一是审计项目结束后,每个审计人员必须填写这“三张表格”(表格填不下的可加附页),审计组要将审计报告和每人填写的“三张表格”一并向审计评审委员会或厅(局)长办公会回报。   二是由法制处对“三张表格”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对所有建议表进行筛选、分类、汇总,形成汇总报告提交厅(局)长办公会审定后,上报政府和人大。 三是由法制处将每个人“三张表格”提出评价意见,经过主管领导审定后,提交到人事处与年终考核挂钩。   四是年终要评比出“十佳建议者”给与表彰和奖励。

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及增加农民收入的审计建议

最近,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在辽宁省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调查中,密切关注“三农”问题,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座谈中央各项补贴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深入调查了解制约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同时,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取消“三提五统”、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实施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人均收入有了增加,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较大改善。但农民的这一增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输血式”补助,并不是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果。当前,在辽宁乃至全国仍然存在着诸多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一)中央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影响农民增收。中央专项资金除粮食直补工作经费、粮食风险基金等直接惠及农民的补助之外,很多是农民通过劳作间接得到的补助。然而,由于这些间接补助资金在地方基层部门使用不规范,本应由农民得到的补助农民却得不到,影响了农民收入。如该办审计调查的以工代赈项目资金,本来是农民参加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而获得劳务报酬,以此来得到国家的间接补助,而基层管理部门却把工程交给城镇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农民想做、能做也做不到,只能眼看着自己应得到的补助流入别人的腰包。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影响农民增收。近年来,尽管国家给予农民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农产品价格也有所上涨,农民从中得到了一定实惠,但用于农业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全部上涨,涨幅相当于甚至超过于得到的实惠,导致农业生产费用增大,收支相抵,农民增收不甚明显。 (三)农业产出率低,影响农民增收。现阶段,农业发展已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需求的双重约束,农民收入与农业增产之间已不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果农产品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就必然会出现增产不增收或增产多、增收少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创造收入的能力下降了。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的土地资源占有量低,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也不高,这些都势必影响农民增收。 (四)农民综合素质低,劳动力转移难度大,影响自身增收。当前,农民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而其弱就弱在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上。据调查,在辽宁农村中,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很少,大部分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并且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由单纯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难度加大,因此,农民靠技术技能增加自身收入也就无从谈起。 (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影响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花卉生产、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开发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等,不断加大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弥补传统农业的不足,力促农民收入增加。但农民受思维观念、发展资金、技能水平、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摆脱传统农业生产的并不多,导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农村赚钱渠道仍较狭窄,影响农民增收。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审计建议 第一,加强对基层部门使用中央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以工代赈等间接补助给农民的资金让农民能够享受到,防止资金外流,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 第二,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使大部分农民从单纯传统的农业中摆脱出来,向畜牧业及高效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自我发展的后劲。 第三,科学运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中央补助资金,搞好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引导、组织农民进城、出省、出国就业,实现城乡互动发展。 第四,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监控力度,控制和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规范农资市场,建立有效的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体系,控制农村消费品价格上涨,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通过节流方面相应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采取协调贷款、贴息支出等优惠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县、镇区域经济,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吸纳农民进厂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以此达到增收的目的。 第六,整合中央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开垦宜农荒地发展优质粮食、饲料粮种植,支持经济林、药材、水产等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固定资产未入账的审计建议

法律主观:固定资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具体说来:   (1)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售出单位的账面原值(扣除原安装成本)、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成本等记账。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此之后发生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3)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格记账。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 租赁协议 确定购设备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记账。   (5)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接原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记账。   (6)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7)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建议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建议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是指人民政府主管机关事务的部门为加强能源管理,组织并委托专门技术机构对职责范围内管理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科技馆等财政开支的用能单位进行能源消耗体系核查的一项监管活动。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建议,一起来看看吧!   一、充分认识开展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节能管理,充分体现了各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节能国策,率先垂范的积极带动作用,对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调动全社会的节能积极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通过公共机构的能源审计,可有效促进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整体节能管理水平,为机关事业单位、公共建筑的能源合理利用提供分析评价的数据支撑,为节能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三)通过公共机构的能源审计,可挖掘节能潜力,采取节能措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成本,缩减财政一般性支出,支持民生项目建设。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财政困难的环境下,可以为推进职工就业、“民生环保”等社会事业和惠民工程减轻压力。   二、加强对全州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目前,我州已经建立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日常工作制度。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各成员单位分工尚不明确,协调配合尚不顺畅。建议州政府升格公共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州长担任组长,办公室继续设在州机关事务管理局,充实成员单位,修改完善《州公共机构节能实施方案》,并逐步在全州开展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建议将能源管理工作纳入各县市、各部门机关管理考核目标责任制,并进行年度考核。   三、分期分批开展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   建议从基础工作入手,对全州能耗较高的重点机关事业单位分批分期进行能源审计。通过审计实现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公共机构的节能管理水平。同时挖掘潜力,明确节能方向,采取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节省财政资金。   四、做好淘汰类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   按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目录》要求,公共机构应尽快更新节能灯具、节水器具、高效节能电机、高效水泵和节能型变压器等设备。按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目录》要求,淘汰类设备如灯具、水龙头、电机等更新后的节能率均在30%以上,所创造的节能效益在18月内可回收投资。因此建议在州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领导下,委托相关单位对州直击各县市公共机构开展能源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并限期整改。   五、建立健全公共机构强化节能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综合测评分析,公共机构完成以下基础性工作,实行目标监管,即可实现节能效益5-8 %。一是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机构和三级节能管理网络,加强制度化建设,坚持日常化管理工作。二是完善次级计量配备和和能耗统计制度,定期进行计量和财务统计分析。三是将上级节能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指标分解到具体用能部门,制订用能品种和重点用能部位的消耗定额,明确责任人,落实目标制。四是开展日常性的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严格定额考核,实行节奖超罚。   六、各部门密切配合,保障我州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由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实施全州州直机关事业单位能源审计工作。二是州教育、卫计、文化等部门应协调配合,按计划落实好本系统事业单位能源审计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研究本系统事业单位提出的节能技术措施的可行性。三是州发改委应支持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技术措施项目,给予节能专项资金补贴。四是州财政应研究、制定鼓励公共机构节能措施的相关政策;支持社会资金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措施项目。五是州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应会同公共机构各主管部门对能源审计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和节能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有关加强内控制度的审计建议怎么写

  (一)提高领导层对内控的重视度,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是制度真正落实的有效保障。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董事会、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一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点,使企业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机制。二是要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风险管理理念,管理控制方法,组织机构,外部环境影响等。因而为了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提升企业领导层和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转变其管理观念,使之增强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明确审计方向,确定审计目标,掌握审计重点。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这样一个审计活动,完善审计内控制度,维护企业资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在审计内容上内部审计人员要通过查阅法、调查表格法等审计方法,了解企业管理信息和流程(传递沟通方式、制度汇编、职责分工、岗位规范和标准)等相关资料,进一步向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企业的相关业务及财务资料,对企业主要业务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测试分析,掌握这类控制点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要全面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重视风险分析,保证内控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企业还要建立起内部控制审计队伍训练培养基地,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和审计专业技能,为企业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审计团队。  (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执行与监督职能。  内控制度要发挥良好的作用并且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人员及资源,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并且应选拔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对员工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的内部控制中,通过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企业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加以技术修正或改进,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审计建议配备执法车辆电车的危害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从制度上杜绝了公车私用、乱用现象,堵塞了在公车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腐败漏洞,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但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公车改革后 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一、公车改革后占用下属单位车辆的现象仍然存在。参加改革人员既享受货币化补贴,又违规使用下属单位车辆用于日常公务出行,车辆运行费用由下属单位承担。二、公车改革后单位保留的执法执勤等车辆使用管理不规范。如:超范围使用执法执勤等车辆、车辆出行未执行登记制度、车辆的维修未履行审批程序、车辆的油耗维修等运行费用未执行“单车核算”,不利于运行费用的分析、控制。三、社会化用车标准不一,存在廉政风险。如:乡镇干部到村办事较为频繁,乡镇未按照用车时间、距离的长短等因素制定统一的租车标准,租车费用弹性较大,存在廉政风险。四、公车改革杜绝了公车私用现象,但又出现了私车公用情况,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单位为了方便,在公务出行时,选择使用职工私家车,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单位和职工的责任难以区分清楚,易引起矛盾纠纷。为此,审计建议:一、单位要加强对公车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度,深刻认识“公务交通补贴”非福利,而是用于规定范围内的公务出行,不能以公务出行为由违规占用下属单位的车辆。二、对于保留车辆的单位,要加强对保留车辆的使用管理,明确保留车辆的使用范围,做好车辆运行的登记管理,从严控制车辆运行维护费,同时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车辆运行维护费的监督检查力度。三、单位要从严控制公务出行租车标准,根据用车的时间、距离等制定合理的租车标准,不得超标准、超范围任意租用车辆。同时,公务出行应选用公共交通工具,防止私车公用造成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