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谁知道美国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用的坦克,装甲车和战斗车所用钢的化学成分及配比啊!

我会赢的

有这样一篇300词英语作文:关于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遇到的问题的概括 你有些吗?那课文实在是看不懂.....

mei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海湾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开启了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序幕,属于高技术非对称战争的典型样本,另外其先进军事策略的运用以及多国部队的高效配合都令人印象深刻。右勾拳行动中一天推进几百公里的速度,让我们见识到了信息化地面机械化力量竟然可以发挥出如此恐怖能力。并且军事目标达成后立刻脱离战区,该打就打该停就停,战事全局的控制能力令人叹服。科索沃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局部战争,作战样式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为主,同样是非对称战争,这场战争对军事理论的最大影响是空袭样式的多样化。从时代意义上讲,这场战争开启了西方集团的非正义战争之门,从这场战争之后开始的战争,几乎没有几个是合法战争。阿富汗战争有两场,一场是苏联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一场是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两场战争的目的相似,都是为了推翻阿富汗国内反对本国的最大势力,并扶持亲己方势力上台。放下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那段历史不谈,单说离我们年代最近的美国攻打阿富汗,可以说这场战争是非对称战争的极致表现。交战强度低,但双方都面临来自对方的非对称突袭风险,作战范围不固定,作战样式较单一,科索沃战争中大显神威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作用有限,仍需传统的地面搜索行动为主。但这场战争开启了无人作战装备的时代,包括无人攻击侦查机和遥控地面搜索排爆机器人等等的普遍应用都鲜明的反映出这个特点。并且出现了很多山地作战的全新军事理论。伊拉克战争以城市作战为主,建筑群内作战样式和技术理论得到提升,迅速加快了美军单兵防护装备的发展。并且,伊拉克战争模式并不单纯,前期的局部战争到后期的武装冲突,是新世纪作战样式最为复杂的一场现代化战争。从进攻,到应对游击战,再到治安维稳,美军经历了一次有效的历练,对于现代战争军事理论的推进具有极大的发展性的意义。

高分求一篇2000字的英文文章..题材是伊拉克战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The war in Iraq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will linger(题目)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pril 7, said a signed article, the war in Iraq may be in the next few years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markets. During the cold war, Henry Kissinger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fighting two superpower described as "the two heavily armed blind in a house in sailing through uncharted waters." 24 years later, the Soviet Union has disintegrated, but the superpower is more than ever to be debated. The United States decided to only a small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forces in support of the attack on Iraq, for this purpose and its long-time ally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break, along with the war in Iraq has exposed differences within the EU, this is the strength of the release may be affected in the next few years the glob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markets. The first force is the war in Iraq. "If the war continued to crack down on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 the confidence and expenditures affecting the decision ... ... these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 share price, the" UBS Warburg in London, George Magnus, chief economist, said. Secondly,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in Iraq, due to a high degree of insecurity and instability in the geo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impact of the 12-nation euro zone and Japanese economies have been hovering around the edge of recession. And those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slowing down of the U.S. economy further. This is because Japan and Europe over the last 5 years has been to rely on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sustain its economic growth momentum. The third problem is the decline in the dolla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in 2002, the U.S. dollar against the euro exchange rate has dropped by 17 percent, the U.S. dollar against the yen exchange rate has fallen by 9.2%. "The longer the war dragged on, the dollar will fall more miserable," said Magnus. "This makes Europe and Japan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exporters) against an additional profit." Less than a political background or where. Financial consulting firm Independent Strategy in London, the chief economist鲍勃麦基claims that from a single superpower led by the world into a "European core economie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gainst the world, the Iraq war and the outbreak of war diplomacy before and it set a precedent for the dispute. In France and German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some of the unilateral US-led challenge to the world countries that the U.S. should not be in trade, investment and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as well as Western countries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military alliance formed to play a decisive role. Mackey is expected after the end of the war in Iraq, there will be a series of disputes concer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current Doha Round of trade negotiations, designed to further the lifting of controls on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s well as the United Nations in resolving the political disputes the role of ( if any). "I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constraints of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n not play a role in the mechanism, the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means that there is some stagnation — — perhaps some back," said Magnus of UBS Warburg. Well, free trade,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nd market opening can occur, such as efforts to retrogression. "It will affect the risk premium 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 said Magnus. "If the differences can not be resolved, it will be brought about by a very serious political consequences." Within the EU that took place on the war in Iraq confirmed the differences as follows: in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European countries more closely linked to form the ultimate political union is still only a wishful thinking, Morgan Stanley, an economist in London乔基姆费尔斯said. Clear winner in Europe who will not be easy. Independent Strategy"s McKee pointed out that in terms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to the United Kingdom, led by Spain and Italy to support the camp compared to the American invasion of Iraq, in favor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dependent of the Franco-German alliance against the economy stronger. However, as the EU expanded in 2004, the 15 member countries will increase to 25, most of the increase in new members in sup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ckey added that the trade in European countries an average of 60% occurred in the case of Europe, the independence of European countries it is very difficult. In addition to Britain,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do not trade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all of its foreign trade more than 10 percent, Britain"s trad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17%. Even so, 55% of British trade is with other EU countries. Into Baghdad, there are problems. Rapid vic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French President Jacques Chirac could shut up, but if a military conflict into chaos, and that might be further encouraged to Chirac. Chancellor Gerhard Schroeder of Germany is also the case, although Chancellor Gerhard Schroeder expressed support for the first time a few days ago to oust Saddam, but he is still against the war. Mackey said that from an investment point of view, the chaos and long-drawn-out conflicts and other U.S. dollar would no longer be attractive assets. If Iraq fails, Japan will also be losers, because of its dependence on oil imports too much, and oil prices will continue to rise. Stockcube Research Ltd. Global strategist David Fowler said that the war will continue to put pressure on the stock market until investors to accurately aware of the change of regime in Iraq in sight. He said that the stock market will be 2-6 on the medium-term rebound in oil prices will drop to 15-20 U.S. dollars a barrel. Followed by more bad news. He said that the market will be the main trend in the flat plate, spacing down to stage until the early 1980s than the valuation higher. On the S & P 500, that means that the dividend yield of 6% for 8-10 times earnings. In contrast, the March 31 Index dividend yield of 1.9%, to 30 times earnings. He believed that both cases will lead the market: first, not the United States easily won the war and peace, the resulting long-term benefits is one of the world become more peaceful and democratic, more prosperous economy. In his view, the big losers will be France and Germany, because they are under the wrong note, as well as Russia, because oil prices will fall. The second situation: since the war to become the biggest disaster since the Vietnam War, long-term result is that, with the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proliferation, the world becomes more dangerou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o pursue further political isolation, and global factors will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power vacuum.

伊拉克战争!~很急!!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多日了,回顾战争经过我们历历在目,战争虽然短暂,但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太多了。这次战争让中国军人和军事发烧友们的心情却久久难以平静,很多人感叹不要说让我们去打仗了,现在连战争也看不懂了。这实际上是数字化战争给我们在军事理论和思想上造成的隔代差距。 用传统的作战思想分析现代信息化战争,显然是处处看不懂。伊拉克战争中除了美军明白伊军的真正作战实力外,多数国家的军事分析与评论家仍然按照伊军的原有的静态编制分析战况、讲评战局,自然是美军越打看不懂战争进程的人越多。而实际情况是自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在国际社会的长期制裁下,伊军的作战实力就基本没有得到应有的恢复,到了九十年代末期,伊军除了从第三世界国家得到一些落后的武器装备配件外,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配件根本没有得到,致使军队和装备残缺不全根本无法作战,这也是为什么战场上只能看到少数T-55而看不到T-72坦克的原因所在。已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的美军对这些情报早已了如指掌,但其它国家还蒙在鼓里,这就是信息化战争思想与传统军事思想上存在的实力差距。此次美军对伊拉克的作战信息动员特点是侦察和情报收集具有开展的早、手段多、技术侦察与人力侦察相结合。伊军信息战也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侦察和情报收集已经成为美军信息化新战法的重要(主要)支撑。现代化、数字化侦察装备是美军侦察手段的技术支持,对此我们需要正确、全面的理解其内涵:即美军在加强现代化技术侦察手段的同时,不仅没有放弃传统的人力侦察手段,而且使传统的侦察方式实现了现代化。近年来,不仅实现了侦察装备和信息传输设备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包括,诸如卫星,有人、无人侦察机,人力侦察装备等),而且在整个作战指导上还将侦察和侦察过程纳入了作战体系,并贯穿于战前、战中、战后的全过程。具有发现——传递——处理——反映过程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伊军信息动员虽然不如美军那么全面还比较原始,但是其作法也给世界面目一新,至今还有众多的美英高官们对伊军新闻部长萨哈夫的表现念念不忘,使以声像为主的信息战上到更高的层次。对于萨哈夫的表现,一些军事家称他的作用相当于两个共和国卫队师,就连战争的发起人,美国总统小布什对萨哈夫的表现也赞不绝口,每当萨哈夫出面时小布什都放下手中工作观看,就连开国家安全会议时也是如此,边看边说“真是个天才”。甚至萨哈夫的几次虚假讲话使美军额外加强了防范,也使掌握了制信息权的美军几次想调整作战计划,并干扰了最高决策届对战局进程的看法,最终不得不出面澄清实事,把战场指挥权继续交由战场指挥官负责。可以讲在新闻欺骗上,萨哈夫确实是个天才,以致使多次让全世界观众信以为真,对战局起到一定作用。 这次伊拉克战争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大中小学生都十分关心战况的进展情况,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很多人的困惑并未了结。我军的侦察情报能力或者说是信息化作战能力,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状况和不断提升的政治、外交、军事地位十分不相称,近几年的国际斗争显示,中国情报能力低下已严重危及国家利益与国防安全!个别国外军事评论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央视请来做伊拉克战事评论的一些嘉宾,其评论不能让人满意,如果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业余军事爱好者或者是一名普通的军人或中下层军官这样说的话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名军事家,就反映出中国在现代军事理论和思想上的差距。在当今世界,各大国都对情报搜集、分析能力格外重视,而且是军事思想与装备技术越领先、越发达的国家,先进的侦察技术能力和制信息的越突出,越更加重视情报搜集特别是人工情报的搜集工作。 我们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一是树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情报化建设的思想观念。二是培养在信息化战争中战斗员就是侦察情报员的意识,使作战单位与个体成为全局情报搜集与上报的终端,实现军事行动上的真正信息化。三是突破限制完成全军乃至地方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限制,使信息化真正成为作战能力的倍增器,成为有源之水,实际上在伊拉克战争中,我们有些情报部门早在几年前就掌握了伊军建设情况,但由于信息共享在我军还未普及,不能在需要时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加强平时或战前的侦察情报工作能力,为信息作战与决策制定正确方案与决心提供依据,平时要加强信息入库与积累,保证战时能调用。五是加强信息化设备硬件建设,完善信息的实时侦察与共享能力数字化建设。六是加强信息战后备力量建设,现代战争中打击的目标战略目标占多数,并且军民兼用,因此未来信息防御战中后备力量建设好坏影响较大。总之,我军应抓住信息化战争的核心部位大力发展卫星、空中、地面、水下的情报搜集与动员能力建设与信息战思想认识建设,才能赢得战争胜利。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间?

2003.3.20

伊拉克战争目的是什么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原因美国并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美国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因为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谁会把它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为美元而战,这就是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美国人从未在他们公开的国家战略中谈论过这个话题。据说,上一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职当天,就曾告诫他的同僚:在这里(美联储)你们可以谈论一切,就是不许谈论美元。这是禁忌,美国人对这一关乎美国国家生存的话题讳莫如深。美国人在过去40年里,找到了一种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也最便捷的国家生存方式,那就是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美国人发现自己可以不用生产其他的产品,只生产一样东西就可以致富,就可以过得比世上所有人都好,这个方式就是印刷美元。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美国“先发制人”战略方针的首次运用  和以往战争不同,此次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国际法基本准则而采取的一次单边行动。虽然美国不断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支持恐怖主义,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并不能拿出十分有力的证据。事实上,在美国寻求国际社会支持美国对伊动武的时候,美国并没有放弃单独行动的计划。尽管国际社会在呼唤和平,联合国在积极调节,甚至伊拉克在不断妥协,但都没能阻止美国的动武。就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积极开展工作的时候,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并未停止。自从美国制订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指导方针,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就难以避免了。因为,在美国眼里,伊拉克早已被列为“邪恶的轴心”之首。在中东这个历来被美国视为对其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美国不能允许伊拉克这个敌对政权的存在,更不能允许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希望对伊拉克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不仅可以消除对美国的威胁,威慑其他与美国敌对的国家,还可以通过在伊拉克建立新政权,在中东地区做出对美有利的长期战略安排,以服务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美军军事行动以更换伊拉克政权为目标  和以往战争相比,此次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目标有所不同。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目标是:更换伊拉克政权,解除伊拉克的武装,割断伊拉克对恐怖活动的支持;打掉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以威慑其他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控制伊拉克石油,增大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发言权;在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由于在武器装备方面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美军在对外干预中往往倾向于运用高科技兵器,对对方实施高强度的火力打击。摧毁对方的战争意志,迫使对方投降并接受美国的条件。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多种先进的炸弹,对南斯拉夫实施了连续78天的轰炸,不仅摧毁南斯拉夫的防空系统、军事基地、指挥控制中心等军事目标,还摧毁了包括铁路、公路、桥梁、电力系统和医院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迫使南斯拉夫最后屈服。由于伊拉克战争目标的不同,因此,美军的整个军事行动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标,在伊建立新政权。据媒体最新报道,美国关于伊新政权“三步走”的方案已经出台。从这个方案可以看出,美国战后要控制伊拉克。正因为如此,战争一开始,美军就实施了“斩首行动”。在大规模空袭中,美军发射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的目标锁定在萨达姆总统及其要员的官邸和住处以及军事设施,而不是民用基础设施。随后,在地面作战中,美军大批地面部队尽量避免和伊拉克军队在每一个城市的战斗。美英联军相继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纳希里耶、纳杰夫、卡尔巴拉等城市与守卫城市的伊拉克军队发生激烈交火后,并未把占领城市作为重点,而是实施城市监控,确保直通巴格达交通线的畅通,使美军主力部队尽早到达巴格达。到3月25日,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已距巴格达只有80公里。美军上述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尽早除掉萨达姆。美国认为,萨达姆在伊拉克执政多年,已经建立了非常严密的控制体系。只要萨达姆活着,伊拉克对美军的抵抗就不会停止。除掉萨达姆,伊拉克政权进行抵抗和控制局面的能力将陷于瘫痪,而且伊军队还可能出现倒戈。这样,美军就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控制伊全境,达到战略目标。  注重心理战争取民心支持  由于美国长期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并在中东地区采取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加上缺乏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因此,美国与许多穆斯林国家的关系比较紧张。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了包括穆斯林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反对,一些穆斯林国家的政府也面临着巨大的内部压力。同时,美国此次发动对伊战争,目的是要在伊拉克建立所谓的“民主”政府。美国很清楚,如果得不到伊拉克民众的支持,美国战后就很难在伊拉克立足,无法建立有效的政府。因此,美国在战争前期以及战争中极其重视心理战的运用,通过各种方式瓦解伊拉克军队,唤起伊拉克民众起来反对萨达姆政权。美国空军不断用飞机向伊拉克境内投放传单和无线电广播,宣传美军的行动是针对萨达姆政权的,美军的行动是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指示伊拉克军队如何表示投降。同时,美军在战争的开始就散布假情报,声称伊军第51师已经向美军投降,以动摇军心。另外,美军在空袭中,重点是摧毁伊高官的住地、伊军的指挥机构、通信枢纽、军事基地、防空设施等,没有大规模摧毁伊拉克的电力、桥梁、交通枢纽等民用基础设施。美军这样做就是怕对民用设施的轰炸不仅不利于战后伊拉克的重建,也不利于争取伊拉克的民心,甚至还有可能激起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反美情绪。  在伊拉克方面,政府也把心理战作为抵抗美军的一种有效方法。自战争一开始,伊政府就通过电视向全国及世界播放了美军轰炸对平民所造成的伤害,以激发伊拉克人民的斗争热情,引起其他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同时,萨达姆本人及其他政府高级官员相继在电视上露面,否认一些媒体报道的伊拉克一些重要官员被炸死的消息。3月24日,萨达姆还对全国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美军的进攻,保卫自己的家园。伊拉克政府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目前,美军已经逼近巴格达,美伊双方真正的较量即将展开。由于美国首次运用“先发制人”战略方针,此次战争对国际局势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会逐渐显现。

伊拉克战争的介绍

哭啦热可可87木法了hear带了客气了土坷垃二测可不拉肚了饿了绝交流泪复测拉肚饿了金坷垃饿啦复测来了8额摁了8哦8哦退了饿了啦LOL你不咯来JUNIEL哦5饿啦大课间racecourse可大了阿拉哦啦啦跳楼哦里咯ink咯规划局

美国为什么发动伊拉克战争!!

在我看来,美国自摆脱孤立主义以来,已成为一个对人类有责任心的国家。消灭萨达姆、卡扎菲等暴政!正是美国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独裁者们、世袭者们看样! 佩服布什总统;佩服奥巴马总统!独裁者及其御用文人整天骂美国,骂美国“侵略”,实际上,美国赔本大大的,她可看不起那点石油,因为美国不缺油,她侵略了什么?再干几个就好了!可惜不够彻底!

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啊?

萨达姆偷了小布什的夜壶.

欲钱看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实质上是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战争。由于这次战争实际上是1991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情况

http://baike.baidu.com/view/7324.htm?fr=ala0_1_1百度百科 自己看 很详细

美国和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伊拉克和美国当时都想在中东说上话,因为中东的资源多,然后俩国就开掐了

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伊拉克人民过的怎么样

这个问题 联合国给出的有数据统计 世界银行官网能查到 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的数字 2003年到2017年 伊拉克在人口寿命 人口 GDP 人均国民收入 入学率 二氧化碳排放量 都有大幅增长 贫困率持续下降 这个可以自己查 世界银行 按国家 找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发生的原因

石油太多了,军事太软,萨达姆又太硬······

伊拉克战争真的很残忍,伊拉克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

伊拉克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伊拉克战争已经进入第15天,却丝毫没有“速战速决”的意思。相反,如美国总统布什所言,“这将是一场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为艰难和漫长的战争”。据说,美英联军的陆战部队正一步步向巴格达推进,但在我们看来,美国正在离自己预想的战争目标越来越远。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国打击欧元、捍卫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算盘很有可能落空,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美“石油梦”可能破灭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动因就是通过控制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石油来主导国际油价,从而打击欧洲经济对手。 美国想通过赢得战争来控制伊拉克的主要油田,再将油田转包给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获取高额利润。海湾战争以后,美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巨大的石油利益。在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石油价格比战前高出20多美元的背后是美国对石油开采牢牢的控制权,并以此拉动了美国近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但此次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包括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在内的合同商都表示要紧紧抓住油田开采合同不放,宣称:即便发生政权更迭,根据国际法,开采合同依然有效。其他合同商也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性工作,以期在与战后新政权谈判时获得有利地位。因此,即便这次伊拉克之战美国获胜,美国想轻而易举地获得石油控制权并非易事。 退一步讲,就算美国获得了石油主宰权,由于伊拉克的油田设备在经历10多年的经济制裁后已相当陈旧,目前日产油量仅为200万桶,战后要维持目前产量更为不易,而要重新恢复正常运营则至少是两年以后的事情。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后的“现炒现卖”大不相同。 更有甚者,萨达姆在孤注一掷的形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下令军队放火焚烧所有油田。据最新报道,伊拉克军方已经点燃了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几个油田,而由于沙尘暴天气,美方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扑灭油田大火。 从以上的分析看,美国要想如海湾战争后那样全面控制石油已不太可能。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下跌,但随着战争由“速战速决”演变为长期战,绝大多数的国际石油市场人士对油价看涨。美国石油学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费尔密承认,一桶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使美国未来半年或更长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降低0.3%。美国能源部估计,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 “要钱”策略难实现 美国还有一个保底策略,即让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掏钱支持其发动战争,并参与伊拉克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战后重建。美国的这种“要钱”策略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十分奏效。当时美国90%的花费都是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分担。但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情况大有不同,由于美国与法、德、俄等国的巨大分歧,美国此次绕过联合国单方面对伊动武,在军费问题上得到各国积极分摊的可能性大大缩小,“要钱”策略遭遇巨大阻力。在海湾战争中分担战争费用最多的沙特阿拉伯以“国内百分之百反对进攻伊拉克”为由,拒绝再为战争出一分钱。日本政府也已表示,由于日本财政状况恶化及舆论压力等原因,日本不再像海湾战争时那样承担战争费用。一些国家甚至还要求美国给予补偿或经济援助,美国政府将为此付出300亿美元的花销,其中60亿美元为无偿援助。 即使美国最后如愿占领了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也会让美国焦头烂额。出于对科索沃战争的反思和教训,欧盟已不太可能对伊拉克战后重建慷慨解囊。欧盟官员甚至公开表示:战争的后果应该由战争的发起者负责。 如此一来,美国的“要钱”策略将会流产,从而对美国的财政状况造成沉重负担。开战前,布什总统对外公开的战争费用预算是500亿美元到610亿美元之间。但这只是一个预算,随着战争的拖延,国际上普遍认为,战争费用将超过700亿美元。分析人士预测,如果将对伊战争开支计算在内,2003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可能会突破4000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增长将亮起红灯。 海湾凯歌不会重奏 自从布什发表公开电视讲话,声称“这场战争可能较一些人的预期更长、更为艰难”以来,投资者对买入美元变得谨慎,绝大多数外汇策略师预计,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战争结束后,美元将会在短暂上扬之后恢复下挫走势,原因是巨额的战后重建费用将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同时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扩大,促使美元汇率进一步走低。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经济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结构调整正进入结构收益和经济周期效应显现时期,经济结构周期和经济运行周期处于上行通道,而海湾战争只不过是给美国的经济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时至今日,美国经济处在衰退与复苏的边缘,不确定性十分突出,经济自然周期和结构周期处于下行区间,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预计不到2%恐怕还不仅仅是战争阴影惹的祸。经济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的经济走势,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美国是在哪一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实质上是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战争。由于这次战争实际上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一、战争介绍:名称:伊拉克战争。日期:2003年3月20日-2003年4月19日(正规战争结束)-2010年8月31日(美军战斗部队撤出伊国)-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地点:伊拉克 。起因:美国怀疑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美军决定性胜利。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推翻,萨达姆被处死。后因动荡不断,美军在伊拉克频繁遭受民兵、基地组织攻击,最终撤军。参战方:伊拉克、复兴党、伊拉克基地组织、美国、伊拉克库尔德部队。二、开战理由及目的:美国等国家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伊拉克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根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说法,美国对这场战争最终要达成的目的包括:铲除一向跟美国唱反调的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建立一个亲美的自治政府,搜寻并销毁藏匿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恐怖分子,结束制裁,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掠夺伊拉克的石油以及其他天然资源。但大部分国家,包括美国本身有部分人士则认为原因并不单纯。如根据伊斯兰共和报等媒体的看法,美国已经被犹太集团所操纵,占领伊拉克仅仅只是犹太集团庞大侵略计划的序曲。战前,美国、英国等国家指责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作为开战的重要理由。然而至今(2012年底),还没有找到确凿可信的相关证据,却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经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销毁的一些文件和人证。2007年9月16日,格林斯潘(美国联邦储备局前局长)在其回忆录中称,基于政治理由,他不方便承认众所周知的事,进攻伊拉克是为了石油。2011年2月15日,当年向美国及德国透露伊拉克藏有大杀伤力武器,直接引发伊拉克战争的情报人员,首次承认一切其实均为谎言。三、战争结束:2010年8月18日,最后一批驻伊美军战斗部队已跨越奥巴马出席战争结束活动伊拉克与科威特的边境,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美国在单方面宣布战争正式结束后,截至2011年10月仍然在伊拉克保留3.4万人以上的军队,负责保护美军基地和训练亲美伊拉克政府的安全部队。袭击美军也不断发生,截至2011年8月伊拉克什叶派回教军事组织宣布暂停攻击、以帮助美军完全撤离之前,每月仍有至少一名美军在袭击中丧生。美军与伊政府谈判2012年延长驻军合约时,希望保留3000人以上驻军并希望未来美国驻军不受伊拉克法律管辖,未获伊政府同意。因此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于10月22日宣布,美在伊拉克驻军将于2011年底前全部从伊拉克撤除。此时美军在伊拉克丧生人数已达4476人,并且在宣布完全撤军后,又增加1人。201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见来访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时宣布,“在近9年后,我们在伊拉克战事本月落幕”,并宣称美国是伊拉克“强大和永久的伙伴”。12月15日,驻伊美军部队在巴格达举行降旗仪式,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出席仪式,这标志着历时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全面结束,剩余的数千名美军士兵将在未来几天内陆续撤离回国。据报道,美军正式撤军后,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仍有大约1万人员,大多数都是武装保安人员,配有装甲车等武器装备,美国计划2012年另增派5000人武装保安人员,使得美国大使馆成为世界上武装最庞大的外交使馆。2011年12月18日,最后一批美军撤出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平息了吗

美国人打的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了,但现在的伊拉克内战和与IS的伊拉克战争还并没有结束。美国人打的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 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伊拉克战争中队儿童的一封信

写肉麻点可以!亲爱的伊拉克儿童: 你们好! 我是居住在世界东方一个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小朋友,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却在《南国早报》的图片上看见过你们。 第一张图片是两位伊拉克小朋友,他们一大一小站在一座废墟前,远处有一架美英联军的轰炸机,你们怒视着那架美英联军的轰炸机,我想一定是那架美英联军的轰炸机把你们的家园给炸毁了。 第二张图片是一位母亲抱着一个小婴儿,我不知道你和你的妈妈是否能安然地渡过这场战争…… 第三张图片是三名记者在救助一个十一二岁的受伤的男孩,我看到了小男孩那双乞求和平的双眼,心里不禁一惊:美丽的巴格达,您怎么了? 现在,美伊已经停止战争了,但是还有一些零星的战争,不少地区也发生了几十起自杀性的爆炸事件,看来,虽然战争结束了,可是你们仍然生活在恐慌之中,我担心,你们那紧绷的神经无法再承受…… 好战的首脑们,你们为什么要发动战争?难道你们就那么喜欢打仗时导弹的轰炸声?机枪的扫射声?妇女儿童的哭喊声?请你们不要再发动战争了。还伊拉克人民一个和平,还世界一个和平! 祝你们早日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 一个关心你们的中国小伙伴伊拉克儿童: 你们好! 我是个地道的中国人。瞧!我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我会写一手飘逸的汉字。很高兴,我有幸能与你们通信,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好朋友。 由于美国日渐强大,美国变得越发贪婪,两次发起伊拉克战争。美国想控制中东的石油,伊拉克石油资源尤其丰富。1993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112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这,怎不让美国眼红?更重要的是,美国发动战争真正目的是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 美国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是在2003年3月20日。他们首先生擒了萨达姆,处以残酷的绞刑。这意味着什么?对你们说,这莫等于是奇耻大辱啊! 还记得抗美援朝吗?那是1950年~1953年的事儿了,美国仗着国势强盛,侵略朝鲜,结果被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赶出了朝鲜。谁知,他们并不死心,又向你们伊拉克发起战争,而且是大规模的侵略。 你们与美国交战数十年了吧!你们每天都过着心惊胆战、风餐露宿、颠沛流离的生活吧!你们担心美国又来进攻,你们厌恶枪林弹雨、腥风血雨,你们呼吁和平共处!可是,美国却宁愿挑起战争,也不愿让世界平衡。这,难道不是战争的罪恶吗?他们为什么不想一想,这场战争造成的后果呢?第一,赢了战争,输了诚信;第二,西方阵营分裂,美国更加孤立;底三,抽身都难,何谈民主;第四,“反恐”战争,引发更多恐怖;第五,西方传统价值受到挑战;第六,伤亡无数,损失惨重。美国为了一己之利,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干预他国内政。其罪恶行经必然为世人所唾骂。“多行不义必自毙”,美国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世界正义力量的孤立,导致众叛亲离,身败名裂。 我无法想象你们的生活,我同情你们的遭遇。当我们在温暖的房间里睡觉,你们可能在外面挨冻;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你们或许已失学许久;当我们同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生活,你们大概早已家破人亡。但是,正因为他国的侵略,你们更应该不放弃,学会自强不息!祝你们快乐!你们的中国朋友

为什么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

美国以伊拉克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与私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嫌疑为由,绕开联合国进行的单方面对主权国家的侵略行为!更何况美国没有找到相关证据!所以从一个国家的主权完整和社会的稳定上来说,美国的单方面军事入侵就是发动的侵略战争。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开始阶段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在伊拉克展开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实施了大规模的空袭和地面攻势。战争打响后,布什总统通过电视讲话向全国宣布,战争目标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强调速战速决。在这阶段,美英联军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城市和港口投掷了2000多枚精确制导炸弹,其中包括500枚战斧巡航导弹。与此同时,萨达姆发表讲话,号召伊拉克人民抵抗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僵持阶段战争陷入僵持,美英联军未能达成“速战速决”的目标。由于供给线太长以及伊拉克方面的抵抗,地面进攻一度受阻。伊军与美英联军在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中部地区激战。与此同时,每天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回国,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转折阶段2003年,在战争的转折点上,美英联军通过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的力量,采取分军进攻的策略,逐步占领了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等重要地区和战略要地。随后,他们对巴格达进行包围,使战局明显向他们倾斜。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成功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美国战车部门进入巴格达并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快速推进至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呼吁军队和人民采取“同归于尽”的袭击行动对抗美英联军。在劝说民众与敌人同归于尽后,他本人和少数亲信为了生存而躲藏起来。收尾阶段2003年4月15日,美军宣布伊战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全境控制完成。据美国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262人,其中139人阵亡,123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3人,战争消耗了美国230亿美元。2003年3月美国开打伊拉克战争,共有4869名美军阵亡,4403名美军死于事故。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于2011年12月31日前撤回全部驻伊拉克美军,正式终结持续近9年时间的伊拉克战争。2010年8月,在撤走作战部队之际,奥巴马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但仍将约5.6万名美军留在伊拉克。据五角大楼统计,现阶段驻伊美军人数减至3.9万人,如果全部撤离,还需把上百万件武器装备处理完毕。战争结束总统讲话: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1年12月14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发表演讲声称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奥巴马说,伊拉克战争很快就将成为历史。伊拉克战争的终结结束了“美军历史上最不同寻常的篇章之一”。他说,结束一场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战争有着深刻含义。面对在场的美军,奥巴马连续四次说“欢迎回家”。在持续9年多的伊拉克战争中,有超过9000美军官兵丧生,5.6万人受伤。一直对伊拉克战争持反对立场的奥巴马说,伊拉克战争曾在美国引起极大争议,“结束一场战争比开始一场战争更难。”(就像其实什么事都是开始容易,然而结束不易。因为开始需要的只是“想”实现什么—比如美国,我们相信它开启伊拉克之战只是想让萨达姆为9.11事件付出代价;而结束需要的是真正“实现”开始的目标,既有最初自己想的,也有期间外在给你施加的—同样是美国,想要结束这场战争,但萨达姆政权仍余存,还徒增分裂主义;二也没有实现伊拉克人民所寄望的改善伊经济、社会福利等。这也是美刚来受到欢迎最后又被伊厌恶之因—寄予期望但却未实现)。降旗仪式:2011年12月15日,美国驻伊拉克部队在巴格达附近的军事基地举行了降旗仪式,这标志着历时九年的美国伊拉克战争正式画上句号。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登普西、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奥斯汀及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等美国军事和外交官员出席了降旗仪式。帕内塔说,美国在伊战中的付出是值得的。他对自己的军队说,“你们将非常自豪地离开……你们的牺牲已经帮助伊拉克人民开始一个新的历史篇章。”但许多伊拉克人显然不这么看,美联社采访的一名伊拉克人表示,“美国人留下的是一个遭到他们破坏的国家,美国人没有留下现代化的学校或大工厂,相反,他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孤儿寡母。”据统计,2003年开始的历时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导致超过10万伊拉克人死亡。同样也给美国许多家庭造成创伤。据美联社统计,伊拉克战争导致4491名美国士兵死亡,32753名美国士兵受伤。虽然15日的降旗仪式标志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但截至当天在伊美军仍有4000人,按照美伊协议,这批美军将在12月31日前全部撤离,但美国官员们希望能提前一点撤回美国,或许还能赶上与家人一同过圣诞节。另据外媒报道,数百名伊拉克人14日聚集在西部城市费卢杰市中心广场,庆祝美军撤出伊拉克。不少人打出反美标语,一些人焚烧美国和以色列国旗,更有人捧出当年反美武装头目的画像以示“抵抗胜利”。美国共和党批评过早撤军可能使美伊取得的进展处于更大风险之中。帕内塔在当天的仪式上也警告说:伊拉克在今后的日子里将经受恐怖主义、分离主义、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民主要求的考验。但他也强调,美国将支持伊拉克人民应对这些挑战,建设更强大和繁荣的国家。

美国是在哪一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是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扩展资料:支持战争者认为萨达姆犯下了太多大规模屠杀本国人民的反人类罪行,包括人类历史上首次对自己国民使用化学武器,当天死亡5000平民,伤10000人,还有很多令人发指的酷刑对待自己的人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本着人道主义发动了解放伊拉克的战争。反对战争者认为这是一场美国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发动的战争,而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是编造的。事实上伊拉克早在两伊战争中就大量使用化学武器,而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在完全知道这一点的情况下仍然持续支持伊拉克,甚至为伊拉克研发生化武器提供便利;化学武器杀害5000平民事件发生在1988年,该事件也并未影响当时美伊关系的迅速发展 。战争爆发前萨达姆政府反复声明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声称联合国销毁了所有的相关武器 。战争结束后美国经过彻底搜索未发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任何证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美国人就是跑到伊拉克去挖坟感染上的食脑寄生虫的吧,名为伊拉克问题,实力为夺取石油资源与考古发现。

伊朗和伊拉克战争在那一年

两伊战争?

伊拉克战争持续了多久?

一个问题很严肃啦!我也不知道,呵呵,望采纳

伊拉克战争时,萨达姆为何选择将自己的战机埋了起来,弃而不用?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可谓怪事连连。在战前,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会像越战一样陷入战争的泥潭,不可自拔。可结果是,美军进入伊拉克几乎如入无人之境,美军开着坦克在沙漠里飙车,没几天就攻占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萨达姆为何将自己引以为傲的战机全部埋葬了呢?那么,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想当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很不错的,在中东地区也算是军事强国。伊拉克作为主要的产油国,就是有钱。有钱就任性,萨达姆向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国家购买了大量的先进战机,因此在伊拉克战争前,他还是有一支力量不错的空军。但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萨达姆之所以选择将自己的战机全部埋葬有不得已的苦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伊拉克空军在美军面前不堪一击,非有一战之力。虽然当时的伊拉克空军有300多架战机能够升空作战,但勉强够得上第三代战斗机的标准——米格-29,仅有不到40架。实际上,萨达姆的这些战机在美军先进的战机面前可谓不堪一击,根本没有一战之力,上空作战就是等于自杀。二是美军根本就不给萨达姆的空军作战的机会。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利用卫星早就将伊拉克的机场等重要军事基地侦察得一清二楚,并进行了精确的轰炸。萨达姆的军事基地早在战争一开始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他的一部分战机被美军炸毁,机场等军事设施也被炸毁,即使当时的伊拉克空军想升空作战,但也都无法升空作战了。三是萨达姆抱有侥幸心理,他认为这次美军也是小打小闹,美军不可能占领伊拉克。等到美军撤军后,自己再出来收拾残局。而他的战机就是他东山再起的资本,因此在武器战备代差巨大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将自己的战机埋藏,保存实力,企图东山再起。最后,谁知道美军这次是来真的,一个来月占就领了巴格达,8个多月后,萨达姆也被抓捕,而萨达姆的这些战机也被美军给挖了出来,成为了美军的战利品。总之,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更古不变的道理。各位,你们说呢?

有谁能为我简介一下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交战双方与交战时间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如果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的话就90年8月,交战双方为伊拉克和多国部队(以美国为首),因为安理会通过了,所以USA可以用UN,就叫多国部队,中国弃权(中国一般都弃权)。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爆发,结束不好说,说法不一,由于安理会没有通过,这次叫联合部队,主要以美英联军为主,另一方当然是伊拉克了,海湾战争是老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小布什发动的。

伊拉克战争对我军的几点启示

军备的科技含量和军队的忠诚度

在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如何?

和美国没法比,在地区边境搞些动作还算有点儿势力。

伊拉克战争的起因,简介过程,结果

表面上不谈,基本上是为石油控制权。结果是美军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得胜。

美国是在哪一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2001年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分别是哪一年

1991年,2003年,两次伊战,2002年是阿富汗战争.

一场闪电战结束了战斗,参与伊拉克战争的国家有哪些?

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

2003年伊拉克战争打多长时间

43天,3月20开战,5月1日布什宣布对伊战争结束

为什么会发生伊拉克战争?

为什么会发生伊拉克战争他们发生内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经济权的掌控、不满现任领导人的政权或统治、长期受到压迫、不同种族的竞争等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会发生伊拉克战争?美伊战争,又称第三次海湾战争。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大利亚军队和200人的波兰军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的。美国第三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方向,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四和第七装甲旅组成的第一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师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Basra)。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茨尔港(Umm Qasr)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巴格达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沙漠之狐行动 是美、英两国,由当地时间1998年12月17日凌晨1时到1998年12月20日凌晨4时50分,针对伊拉克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空袭行动。其发动空袭理由是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违法联合国安理会687号决议,不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合作,导致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向联合国报告核查无法进行。另外由于美国众议院在弹劾问题上对美国总统克林顿穷追猛打,克林顿为了转移国民的视线和惩罚萨达姆,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就由美英两国突然发动。空袭主要以美海军军舰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美英空军投掷的的精确制导武器为主。空袭行动由美国中央军区司令部的安东尼津尼将军指挥,共出动包括美空军B-1B轰炸机;美海军EA-6B电子战机、F-14战斗机和F/A-18战斗攻击机;英国空军“狂风”战斗机在内的650架次飞机。4轮空袭共发射巡航导弹共425枚,投掷炸弹600枚。空袭目标除伊拉克导弹的研究与生产设施及与导弹研制有关的经济目标外。还包括共和国卫队的兵营、总统府,电台、电视发射台和油田等近100个目标。伊拉克政府事后声称一些住宅区及一所妇产医院也遭到轰炸,造成62名伊拉克士兵死亡,180人受伤,约500名平民伤亡。这次空袭对伊拉克军事有生力量造成的打击是微不足道的。而伊拉克政府在空袭后,正式中止了联合国对其的武器核查计划,指责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不公正”和是“美帝国主义操纵的傀儡”,要求立即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空袭更激化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有激进的伊斯兰武装再次计划准备对美英的目标进行袭击。其他国家也纷纷指责美国为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就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攻击,开创了“危险的先例”。美国一时间在国际社会中上陷入被动。伊拉克游击战是2003年美国和英国占领伊拉克之后,反抗军对美英发动的游击战, 反抗军取得的战果远远超过了当初美英的假想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精锐的共和卫队。

伊拉克战争多国部队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美军和其他国家军队比例多少?

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第三次海湾战争。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大利亚军队和200人的波兰军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的。 美国第三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方向,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四和第七装甲旅组成的第一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师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u0628u0635u0631u0629 , Basra)。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茨尔港(u0623u0645 u0642u0635u0631, Umm Qasr)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巴格达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 导火线 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宣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Axis of Evil)。2002年伊拉克危机爆发,联合国通过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检查团重返伊拉克检查伊拉克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3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武检团立即撤离伊拉克。 参见:2003年伊拉克危机、伊拉克解除武装大事记 开战理由及目的 美国等国家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伊拉克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根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说法,美国对这场战争最终要达成的目的包括: 铲除萨达姆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治的政府, 发现并销毁藏匿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恐怖分子, 结束制裁,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保护伊拉克的石油以及其他天然资源。 但伊斯兰国家如伊朗,叙利亚则认为原因并不单纯。根据伊斯兰共和报等媒体的看法,美国已经被犹太集团所操纵,占领伊拉克仅仅只是犹太集团庞大侵略计画的序曲。美军攻下伊拉克后,将以伊朗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出兵伊朗,最后则轮到叙利亚。最终目的是透过控制伊拉克,伊朗,侵吞伊斯兰民族的经济命脉-石油,从而瓦解巴勒斯坦的抵抗,支配整个中东。 战前,美国、英国等国家指责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作为开战的重要理由,然而至今,他们还没有找到确凿可信的证据。 反战与主战 美国政府宣称有49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但真正参加地面战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四国,丹麦政府亦对伊拉克宣战,并派遣了两艘军舰支援美军。韩国、意大利、乌克兰等多个国家提供后勤支援。 这场战争遭到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伯联盟、不结盟运动等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批评与谴责。 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宣称,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由于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已经违反了国际法。埃及籍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谴责该军事行动,认为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奥地利、瑞士和伊朗禁止联军战机飞越其领空,沙特阿拉伯禁止美军导弹通过其领空袭击伊拉克。 全球普遍的反战情绪最终导致了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 伊拉克现状 联军占领伊拉克初期,曾一度在伊拉克海岸一带处于胶著状态,直到美军进入巴格达时,伊拉克军队便随即兵败如山倒。当时主张出战的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民望一度升上高位。2003年12月美军更成功捉拿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美国媒体形容乃是次战事的最大成就。 战后美国不断草拟计划重建伊拉克,包括把大量重建计划交给美国各财团,同时委任当地人任临时政府官员。但由于当地不少派别的政治组织并不支持美国,故针对美英的军事占领而进行的伊拉克游击战正风起云涌,截止至2006年6月15日,美国占领军死亡人数已达到2500人。而伊拉克经济则久久未恢复,不但当地石油设施受到破坏,影响全球石油供应,且失业人口庞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故不少国家的反战分子再度公开举行反战示威,指责布什乃世界头号恐怖份子。而美国的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更在秘密专访中明言,指伊拉克拥有大杀伤力武器只是“攻伊的方便理由”。 相关条目 美伊战争时间表 美伊伤亡情况 美英联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 扑克牌通缉令 伊拉克危机 2003年伊拉克危机 联合国对伊拉克问题的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 全球对战争的观点 美国对伊拉克政策 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 罗马天主教廷反对对伊拉克战争 军事战略 斩首行动 震慑行动 伊拉克军事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原因?

能源__石油

伊拉克战争是那年开始的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第三次海湾战争。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大利亚军队和200人的波兰军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的。美国第三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方向,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四和第七装甲旅组成的第一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师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斯拉(Basra)。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茨尔港(UmmQasr)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巴格达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

伊拉克战争简介

你是指两伊战争还是……?

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实质上是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战争。由于这次战争实际上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等国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还有掠夺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结束任务结束日期8月31日,对于美国人和伊拉克人而言,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按照奥巴马去年制定的时间表,从这一天起,驻伊美军正式宣布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将安保任务移交给伊拉克安全部队,驻伊美军人数降至5万以下,并于明年底前全部完成撤军。奥巴马说,作战部队的离开意味着这场战争“结束”,伊拉克将自己“做主”。这场由美国前总统小布什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自由行动”将“寿终正寝”,但伊拉克会迎来新曙光吗?痛快获胜不过,未能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没有让布什政府感到羞愧,因为这时候,美国人已经找到了第二块遮羞布———将伊拉克建成中东民主的典范。布什承诺要给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带来自由和安全。然而,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国内不断爆发的反美武装袭击、教派冲突,让伊拉克的政局极为动荡,“安全”成为奢侈,虐囚丑闻的连续曝光也让“自由”成为谎言。

伊拉克战争简介(在100字左右)

有一天,一群美国毛子闯进了伊拉克大胡子的家园,把那个叫萨达姆的大胡子捉住杀了,然后宣称他们取得了战争胜利

伊拉克战争的时间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伊拉克战争的时间 是从2003年3月20日开始到2011年12月18日结束。  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实质上是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战争。由于这次战争实际上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  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由于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1日 应该准确的说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第一次是 1991 海湾战争时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反对下去发动一场违背民意的侵略战争? 一、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同时制定了三大具体目标,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展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美利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政府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备和对外政策,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得势,布什政府将维护国内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第一要务,将反恐与防扩结合起来,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基于地源政治的战略考虑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2年秋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乔治·理博伊等人写的一篇文章:"应该根据各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来确定重点关注的国家。它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程度各不相同,威胁并不是单单来自一个潜在的‘匹敌的竞争对手"。在2001年9月11日前,这是对的。但是,由于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标准来决定哪些资源应该投入到哪些地方。"这实际是为美国政府构画了确定下一个目标的标准,即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执掌这个地区(国家)的政权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国家)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历来认为,自己在中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利益。2002年夏,美国防部向布什总统和国会提交的《国防报告》中,将中东列入美国重点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把铲除中东的原教旨主义温床、遏制恐怖主义威胁作为自己在中东追求的又一战略目标。随着布什政府以维护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战略的确立,中东地区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当然不会错过机会。美国有官员曾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三、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美成功地对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进行了改造,并因此深受鼓舞。布什政府更是将推行美国民主、价值观作为他这届政府的一大根本国策,并写入了2002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中,布什本人对推行美式民主具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热情。开战之前,布什就宣称他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支持布什战争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茨更是露骨地说:"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实现政权改变,一个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将为中东国家的人民树立一种典型,伊朗、叙利亚人民将从中得到启示,沙特等国也会为政权形式而不安,从而实行改革。这充分暴露了布什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的真实用意。 四、控制中东的石油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1993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112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美政府官员从不讳言他们这一目的:控制伊拉克石油。白官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国防部助理国务卿沃尔弗维茨公开声称,对伊动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石油。据《世界日报》报道,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新加坡参加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让我们简单地看这个问题,伊位克与朝鲜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经济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伊拉克这个国家到处都是石油。"在接受《名利场》杂志采访时又讲道:"由于美国政府官僚政治的原因,我们就把这一问题归结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国防部组成了由伊拉克前石油官员和美国公司的执行官参加的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伊拉克油田管理和尽快出售伊拉克石油。这一事实说明,美国想一手垄断伊拉克石油的图谋已成为司马昭之心。 五、项庄舞剑,意在暗算欧洲这是欧洲经济界流传的一种观点,认为美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欧洲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的规模与美国相当,如果未来不出现其他主要货币挑战美元地位的情况下,欧元的确可能与美元平分秋色。那么,欧元的挑战会给美国带来多大损失呢?有人进行了计算,美国的损失最高可达到2.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均1万美元左右。与伊拉克战争做比较,战争及战后经济重建所需费用,尽管各方的估计很不相同,但最高的估计是2000亿美元。这样看来,通过伊拉克战争打垮欧元,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暗算欧元的动机确实可以成立的。但我认为现实的可能性比较小,尽管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约占世界的70%,但其出口却是占世界石油交易的40%,中东之外的俄罗斯、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都是石油大国,因此,即使欧洲一夜之间无法从中东进口石油,仍然可以从其他地区获得部分石油,不至于使自己的经济瘫痪。况且在自由经济条件下,管制世界石油贸易比根除毒品还难,即使欧洲无法从中东直接进口石油,它还可以通过提高油价的方式,轻易地让本来驶往其他地区的油船改驶欧洲。 此外,为小布什捞取政治资本,借伊拉克战争提高自己威望,以便能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连任。同时,对伊位克开战可以从沙特阿拉伯撤军,由此解决美沙等国因基地组织而产生的主要裂痕,也无不是美国对伊动武的一个次要因素。

伊拉克战争

起因,老美想要老萨脚下的石油,本来老美就看老萨不爽,就拿了个借口来打。经过,,老美占领了伊拉克并培植了亲美政府。但伊拉克的游击战还是不断。结果,老美的部队撤不太出来了。。。

美国是在哪一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春天嘛 天气对空袭飞机的影响小嘛

2003年,以美国、英国为首的多国军队联合在伊拉克境内发动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

肿么了问题是什么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分别是哪一年

阿富汗战争是从1979年12月开始的,苏联入侵,长达十年;伊拉克战争是2003年3月开始的,到2011年美军撤出,7年多。

伊拉克战争是哪年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请问伊拉克战争的时间、双方、起因、结果是什么?

这还不简单吗!http://baike.baidu.com/view/7324.htm这里,什么都有,具全!

伊拉克战争是哪年发生的

伊拉克战争发生时间是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战争介绍: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战争发生原因:美国等国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为:(1)铲除萨达姆独裁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2)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剿灭恐怖分子;(3)结束独裁统治,提供人道主义援助;(4)“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

美国是在哪一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美国一共两次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第一次是海湾战争,1991年在联合国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局部战争,背景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作战40余天,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向联合国军妥协。时任总统老布什。第二次称为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联合其他国家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消灭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时任总统小布什。

伊拉克战争是哪年?

伊拉克战争是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

伊拉克战争爆发时间???

003.3.20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战争已经进入第15天,却丝毫没有“速战速决”的意思。相反,如美国总统布什所言,“这将是一场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为艰难和漫长的战争”。据说,美英联军的陆战部队正一步步向巴格达推进,但在我们看来,美国正在离自己预想的战争目标越来越远。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国打击欧元、捍卫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算盘很有可能落空,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

2002年9月5日“倒萨”行动开始 为什么不代表 伊拉克战争 的开始?

欧美国家处理国际问题的时候很相信丛林法则,谁最有实力谁统治世界。

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分别爆发于哪一年?

1991年1月17曰~2月28曰海湾战争,1979年12月末1979阿富汗战争2010年1月11曰阿富汗战争1999年3月24曰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20曰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了,小明想知道伊拉克在哪里,他应该查找(  )A.世界政区图B.世界地

地图的家族非常庞大,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不同的地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想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应该查阅政区图,想知道一个国家的位置就要查阅世界政区图.故选:A.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出尽风头,为什么20年都打不过阿富汗人民?

二十年投入一直远大于回报,谁会受得了。

伊拉克战争和二战的简介及指挥家

伊拉克战争尘埃落定。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场战争。《空军军事学术》编辑部记者戴旭采访了成都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刘亚洲中将。在两个小时里,刘将军侃侃而谈。特将戴旭与刘亚洲的对话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战争结果:地区性战争,世界性震撼 记者: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正式爆发,到4月11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进攻者以区区十万余人的军队,在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几乎没经过像样的战斗就完全征服了一个世界中等强国。不少人觉得伊拉克战争不像一场战争,而更像一场游戏。刘亚洲:这场战争有点戏剧化,但它仍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2003年这个春天里的二十天耐人寻味。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我曾说过:假如一千年以后还有历史,它将这样记载:海湾战争充满了惊叹号。这次伊拉克战争之后,我要说,“新海湾战争”不仅仍然充满了惊叹号,还充满了问号,当然还有省略号。这场战争看起来已经结束了,但它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记者:新起点是什么意思? 刘亚洲:这虽然是一场地区性战争,但造成了世界性震撼。此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甚至可以这样说:许多国家的边界通过这场战争被悄悄地重新划了一遍。至少在美国领导人的脑中被重新划了一遍。伊拉克战争之后的世界绝不会回到伊拉克战争之前去。这场战争已经改变了历史,并在继续改变着历史。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国下院辩论时讲过一句话:“此战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政治格局。”他的话讲到了点子上。 记者:刘将军,你能否再深入地就此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刘亚洲: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对这场战争的理解,一是从政治上,二是从军事上。1962年我军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胜利后,毛主席形容此战是“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说是政治军事仗。”伊拉克战争具有军事政治双重含义。政治上,这场战争有三个意义: ①这场战争是新旧世界秩序划分的分水岭。金一南说:“战争决定秩序。”此话很对。冷战之后,不,从冷战时期就开始了,美国一直在追求一种“新帝国秩序”。什么叫“新帝国秩序”呢?就是美国以其强大的政治、军事、文化、精神、宗教的力量独霸世界。国家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就要称霸。任何国家都一样。不称霸是因为你没有称霸的条件。就像只有有钱人才说贫困是一种财富一样。权力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更大的权力。二十世纪国际体系的最后一个基石就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球集体安全机制和国际法秩序。美国是这个机制和秩序的主要发起国和制定国。现在美国通过这场战争把这块基石彻底砸碎了。这场战争是美国“新帝国秩序”下的第一场战争,具有头等重要的历史意义。美国一个议员说是这场战争有“历史精神”,他触到了这场战争的实质。这场战争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②文明冲突。文明冲突说到底就是一种宗教冲突。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宗教冲突,当然也是文明冲突。你可以不承认有文明冲突,你能不承认有宗教冲突吗?小布什说过这场战争是“新十字军东征”。后来又说这句话是“失言”。其实哪里是失言呢?那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冷战之后,另一种规则的战争开始了。它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文明冲突。当今的文明冲突,以西方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最为激烈。美国不仅要象它所宣称的那样要“改造”伊斯兰世界,它的终极目的是打垮整个伊斯兰世界。自古以来,文明就是通过战争来移植的。美国以军事方式与世界对立。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从美国政客口中完全可以找到答案。美国保守派代表人物伍尔西说:“伊拉克之战可以被看作是第四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战斗。世界已经发生过两次热战和一次冷战,都是以欧洲为中心。第四次世界大战正在中东发生。” 记者:由于美国在军事力量领域中的这种不对称军力,其鹰派政客已产生了一种近似狂妄的战争迷信。国际政治的天平急剧倾斜。西方学者将美国比做一辆正在向山下冲去的、刹车失灵的战车。 刘亚洲:伊拉克战争已成历史。但2003年的春天让整个地球的人们都感到一种新世纪的寒意。比利时首相最近说美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超级大国。因为美国的危险,世界也变得危险起来。我接着说第三个意义:地缘政治。地理即命运。从古至今,此理不变。一般强国在崛起之初,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地理上的不败之地就是地缘政治中必须控制的地区。中东就是这样一个地区。有人说,石油是中东之宝,也是中东之祸。美国二战后全部中东战略都是围绕石油展开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美国控制中东,既为石油,又不全为石油,它有着比控制石油命脉更深远的目的。你知道,中东地区在历史上不仅是能源基地,更是世界著名的交通枢纽。拿破仑早年就开始注意到控制这个要害枢纽的世界意义。美国控制中东,使世界力量为之重新整合。历史将为此产生巨大改变。从现在起,美国已经割断了亚洲、非洲和欧洲间的陆上通路。这个事实让人想起来就不寒而栗。我正在撰写一本书,名字暂定为《西部论》,将充分对这个问题展开探讨。这里就不多讲了。 记者:军事上的影响呢? 刘亚洲:上个世纪以来,世界一直存在着两大武装集团:一个是前苏联,即现在的俄罗斯,一个是美国。这两大武装集团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军事理念。我说的军事理念包括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武器装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军队大致都是按这两大阵营划分的,非此即彼,几乎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冷战以后发生的这几场战争,其实是这两大武装集团之间的战争。是两大集团两种不同军事理念的战争。现在我可以说:以苏联为首的武装集团败给了以美国为首的武装集团。 打个比方吧,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像一场拳击赛。还是当年的美国重量级拳王和那个伊拉克侏儒。不同的是拳王更强壮而侏儒更虚弱了。还是当年的“擂台”。当然还是当年的结果??一个回合击倒对手,不,这一回侏儒是被吓倒的。因为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胜负就已经确定了。问题是我们应当看到擂台背后的东西。 记者:这一点,很多人也许都没有想到。 刘亚洲:必须想到。尤其我们中国军人必须想到。这场战争的世界性意义是,全面昭示了苏式军事体系的危机。凝视着伊拉克战争的废墟,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黎巴嫩贝卡谷地、利比亚首都、南联盟、阿富汗……我发现这些战地和废墟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前苏联的盟友或涉足之地;都是主要采用苏式武器系统和军事思想;都在美国的信息化空中打击下,或支离破碎,或灰飞烟灭。为什么? 两次海湾战争,让我们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伊拉克是一个陆海空三军全面“苏”化的国家。从“飞毛腿”导弹、米格战机,到主战坦克,无一不是苏(俄)制。不仅数量庞大,比较先进,而且成系列引进;不仅引进装备,也引进体制和思想。 记者: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们知道同样以征服占领一个中等国家为目的,朝鲜战争中美国动用了五十万左右的军队,打了三年,无功而退;越南战争美国也动用了五十万军队,打了十二年,最后撤出。伊拉克战争结果怎么会是这样? 刘亚洲:我想用另外两场战争的结果来回答这个问题。同样是超级大国,在同一个战场和同一个对手作战,苏联先后动用一百五十万兵力,主要进行地面作战,结果打了十年,付出了五万余人的伤亡,最后彻底失败,国势从此一蹶不振。美国只派了千余人的特种部队,主要出动空中力量,只用了六十一天,死亡十六人(其中没有一个是在正面交战中阵亡的),就彻底消灭了塔利班。 我们还可以把美国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和俄罗斯进行的车臣战争做一个比较。这两场战争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反恐作战,战场均为中亚山地,对手都是游击武装。美国的情况我们知道了,而俄罗斯从1999年8月至2002年5月,已伤亡十万人以上,至今仍深陷在游击战的泥潭中。这次伊拉克战争结束不久,车臣又发生了恐怖爆炸袭击,俄军驻车臣的副司令被炸死。一句话,战争远未结束。 记者:您认为俄美军队之间的主要差距在哪里? 刘亚洲:主要在军事技术和战争观念上。先谈军事技术。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精确制导技术已把战争带入了“精确战士”时代。美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具威胁性的武器布署到它认为是最需要的地区。美国一天之内在科索沃投下的炸弹总量,比我军部署在东南沿海所有导弹的总量还要高。阿富汗战争中,美军针对阿富汗多山多洞的情况,迅速研制出“温压”炸弹。这种炸弹可摧毁山洞、地下掩体或建筑物内的一切,但不会损坏建筑物??有点像中子弹。这种根据战场情况迅速研制新型武器的能力也是一种“武器”,而且是一种更加厉害的武器。除了有预见性地准备武器以外,美国还根据战场需要随时研制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武器,这一点很重要。相比之下,上甘岭时我们使用爆破筒、炸药包、步话机,到了对越自卫还击战时还在用。 当然,这里面有个工业基础的问题,但主要是战争观念前瞻性和国防工业的应变能力问题。不能等战争打响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就应该注意。今天的每一分钟迟钝,将来都是要以鲜血做代价的。 由于拥有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差,我们看到美国和塔利班不是士兵对士兵、炮弹对炮弹,而是导弹对子弹、卫星对准星。 记者:在美军精确、有效、持续的空中打击下,塔利班攻守失措,迅速瓦解。 刘亚洲:与美军相比,俄军高技术只是部分地体现在武器平台上,未形成系统。俄军在车臣基本上还是靠常规兵器作战,其各作战平台互相之间和与指挥机构,尚未实现信息交链。技术决定战术。俄军和车臣武装并未形成“代差”的技术优势,不能像美军那样利用绝对的信息技术优势实施不对称作战。 记者:这让我们想起朝鲜战争中,我志愿军也是在面对美军强大的空中优势时,却实施了大纵深机动和穿插,充分发挥了我军近战、夜战的优势。 刘亚洲:破解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的办法只有一个:机动。只有拥有了机动权??我提出这个名词,才能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然只有你打我而我不能打你。这次伊拉克战争和第一次海湾战争,还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军队和塔利班的败因就是因为没有机动权??主要是无法实施机动。美军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上的失败,和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及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中至今没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没有控制对方机动的能力。你看过电影《上甘岭》吧,白天阵地是美国的,到了晚上又被我们夺回来。只要对方还有战场上行动上的自由,取得胜利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都亡于游牧民族之手,而那些王朝的综合国力、军力、火力,都远在游牧民族之上。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游牧民族的骑兵具有极大的机动性。来去如风,狂飚千里,使中原王朝防不胜防。 美军今天搞这个系统那个系统,数字化信息化等等,根本目的就是要剥夺对方的战场机动权。这也是美军未来的潜在对手们要特别注意的,没有机动权就没有生存权。 记者:美军是如何控制对方机动能力的呢? 刘亚洲:简单地说,它使自己成为千里眼、顺风耳,同时却让对手眼瞎耳聋。我们说今天的美军强大,就是因为它拥有战场感知能力。有这样一组数据:美军从发现目标到实施精确打击的时间,即完成发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战果这样一个“打击链条”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一百分钟,科索沃战争时为四十分钟,阿富汗战争时为二十分钟,而此次伊拉克战争只有十分钟,基本实现“发现即摧毁”。就对方而言,即“被发现即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根本来不及实施机动。如2001年11月间,美军一架侦察机发现一支车队在夜幕掩护下撤离喀布尔,立即把情况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中央指挥中心。五角大楼下达攻击命令,三架战斗机很快飞到目标上空,投下三枚制导炸弹。同时,无人侦察机也向地面车辆发射了导弹,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攻击机。后经证实,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在内的近百名塔利班人员在此次空袭中丧命。这一幕是美军在阿富汗作战行动的缩影,也是未来美军惯用的战术攻击手段。 和美国老鹰扑兔的犀利与敏捷相比,在车臣战争中,俄军就像大蟒追兔,盲目而迟缓。由于缺乏现代化的侦察与通信手段,俄军无法及时发现神出鬼没的车臣武装,屡屡贻误战机。和美军追杀阿提夫恰成对照,在车臣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个镜头:俄军一支空降分队在山区陷入车臣武装重围之中,由于联络中断,指挥部无法查明该分队的具体位置,致使九十名官兵苦战三昼夜而得不到支援,最终全部被歼。 记者:在伊拉克战争中,也有这样的镜头:3月20日傍晚,美国发起首次打击以后,伊拉克向科威特发射了一枚导弹。仅半小时后,一架美军的F-15飞过来,向这部秘密隐藏、正准备再次机动的发射车发射了导弹,伊军战术导弹的行动从此绝迹。4月7日,美国特种兵发现萨达姆及其政府高官进入了一幢建筑,立即呼唤在空中巡逻的战略轰炸机。也是半小时之后,美军的战略轰炸机赶到,投下两枚两吨多的炸弹,炸出一个六十米直径的大坑,萨达姆从此生死不明。 刘亚洲:以后这样的镜头我们将屡见不鲜。俄罗斯的车臣战争与美国的阿富汗战争最大区别在于,俄军打的是机械化战争,而美军打的是一场信息化的战争。俄军采用的是各种常规作战平台和以陆军为主的作战思想,其大规模的步坦协同或空地协同作战,及攻城掠地式的战役合围,无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机械化战争的翻版。尽管俄军比车臣叛军拥有绝对的常规力量优势,却没有能力剥夺对方的机动权。这就是它与美军的根本区别。 记者:现在,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就容易理解了。美英联军是一支基本信息化军队,通过数据链把空天地海、本土统帅部、前方司令部和战场上每一个士兵连为一体,反应灵敏,随心所欲。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战果,赢得胜利。 比较而言,伊军则是一支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军队。尽管伊军在兵力、地面兵器数量方面占有优势、空军飞机数量也相当可观;尽管伊军吸取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教训,并学习了南联盟和车臣战争的经验,采取固守城市、寓军于民、全民皆兵的战略战术,仍然不堪一击。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的基本情况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中国)弃权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至此落下帷幕。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4月15日,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美军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

美国是在哪一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2003.3.20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各持续多长时间

具体参照百度百科,都有介绍。百科输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号的伊拉克战争代号为啥

自由伊拉克行动,Operation Iraqi Freedom 2003年 3月20日,美军向伊拉克发起进攻,行动代号为"自由伊拉克行动。"

2006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三周年纪念日。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布莱尔的思路很明白,在“日不落”帝国

(1)赞成(2分)。内阁成员与首相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共同进退(4分)。(2)不会(2分)。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4分)。(3)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4分),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4分)。 试题分析:(1)英国责任内阁制重要的原则就是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政治上共进退,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因此在攻打伊拉克问题上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的。(2)女王反对,布莱尔没有必要撤兵,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首相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3)此问考查的是责任内阁制的基本的的原则。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首相就要下台,或者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点评:18世纪,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上台组阁,党首自然成为首相。首相由议会产生,就政府事务对议会集体负责。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进入完善状态。

两次伊拉克战争是怎么回事

老布什是搞石油的去伊拉克抢石油去了2003年吧

明天是否是老美发动的伊拉克战争4周年纪念日?萨达姆逝世时候有几岁。

3月20日是美发动伊拉克战争4周年的纪念日后一个就不清楚了

我想知道:美国民众对美国出兵利比亚的看法。会不会引起民众的不满。会不会像伊拉克战争那样。

没关系,就算美国民众不满又能怎样,结果还是一样的。

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是哪位美国总统,是布什还是克林顿?

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是美国总统布什。

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分别爆发于哪一年?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1979年12月,苏联为实现南下印度洋的战略企图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富汗抵抗力量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10年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对南联盟发动的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以远程和高空精确打击为主的“非接触性战争”。这场战争自始至终表现为一场大规模空袭与反空袭战役,以完全独立的空中战役达成了战略目的,标志着空中作战的地位空前上升。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

整个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所花费的军费是多少?

老美能告诉你吗?

伊拉克战争

为了石油

伊拉克战争是哪年发起的?

美国打击伊拉克的有两次战争第一次被称为海湾战争,时间是1990年8月2日-1991年2月28日,发起的美国总统是美国第51届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俗称老布什,是小布什的爹第二次被称为伊拉克战争,时间是2003年3月20日至今,发起的美国总统是美国第54、55届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俗称小布什克林顿(美国第52、53届第42任总统)发起的是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参与伊拉克战争的国家有哪些?

123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当时,战争发动者描绘了一幅美好图景:美国将变得更加安全;中东将出现一个安定、自由、民主的新伊拉克。三年后的这一天,美国老百姓真地觉得更安全了吗?伊拉克老百姓真地享受到自由、民主、安定了吗? 对美国布什政府来说,发动伊拉克战争始终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在伊拉克战争三周年到来之际,美国总统布什仍在老调重弹:“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萨达姆的势力仍然会影响到伊拉克的民主,要想使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更多的战斗和牺牲将是不可避免的。” 可是,品尝了三年战争苦果而且有可能还要继续品尝这种苦果的伊拉克巴格达市民却在跟布什总统唱反调。巴格达的一位普通市民抱怨说,“目前的情况非常糟糕,包括卫生健康在内的所有的一切都很糟糕。局势没有发生任何好转,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坏。” 在受到火箭弹袭击之后,伊拉克警察掩护民众离开 很多伊拉克老百姓认为,目前的生活相对于战前来说也许是自由了些,但他们却没有了任何安全保障,这样的自由,代价太大了。 中国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殷罡先生认为,伊拉克目前的动乱状况应该由美军的占领政策和恐怖分子来负责,“这些毫无疑问都是伊拉克战争的后果,没有伊拉克战争就不会有这样的现象。从根本上来讲就是美国的占领政策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政策,这种政策简言之就是完全彻底地摧毁伊拉克原有的管理系统。(另外,)造成目前这种乱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扎卡维恐怖组织制造了几起非常恶劣的恐怖事件。” 或许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初,伊拉克还有不少人对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持欢迎态度,但是,战后伊拉克一团糟的局面和不时被爆炸声打乱的生活让人们开始进行反思。巴格达一位女市民用“战争的理由站不住脚”来发泄她对现状的不满。“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一个谎言。因为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承受了太多苦难和辛酸的伊拉克老百姓对这场战争进行谴责不足为奇,那么,美国人现在对这场战争又是怎么看的呢? 反战者模拟战死者的尸体 纽约市民凯姆·罗萨里奥的儿子目前正在伊拉克服兵役,罗萨里奥18号参加了在纽约时代广场举行的反战游行,“我来参加反战游行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场非法的、非正义的战争。像我儿子乔书亚一样,很多年轻人被那些声称不会派他们去伊拉克的征兵者骗上了战场。他们此刻在远离祖国和亲人的地方遭受着伤痛和死亡的威胁。” 这不是危言耸听。美国人确实为那场战争付出了惨重代价。自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2300多人,这意味着数千个无辜家庭在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些家庭也因此成为反战的中坚。 美国警察逮捕反战示威者 连日来,大规模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示威游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及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一些城市爆发,示威者要求政府立即无条件地从伊拉克全面撤军。游行的组织者理查德·贝克说“今天,在美国的很多城市和世界各地都在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停止战争,立刻撤回所有的军队。我们不希望看到战争继续扩展到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或者世界其他地方。” 除美国外,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反战人士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要求美军领导的多国部队从伊拉克撤军。 · 世界各国在伊拉克战争三周年之际举行反战游行·美国民众举行反战游行 要送棺材给拉氏(组图) ·意大利数千民众举行和平反战示威游行·伊拉克战争三周年全球掀起反战浪潮(组图) 殷罡认为,只有由伊拉克人自己来管理国家,伊拉克才能一步步走向安定,“如果伊拉克人自己管理的土地越多,那么外国军队存在的必要性就越小,这样就会使外国军队逐渐地撤离。外国军队逐渐撤离,毫无疑问,对稳定伊拉克国内局势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在反恐方面,伊拉克人自己的反恐行为肯定会比外国军队的反恐要有效得多。”

伊拉克战争是200几年发生的?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是1990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是2003年

伊拉克战争爆发

2003年0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2003年3月20日 (农历二月十八),伊拉克战争爆发。3月20日,美英联军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向伊拉克发起军事行动。4月9日,美军攻入巴格达。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在伊主要战事结束。7月13日,成立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12月13日,萨达姆在其家乡提克里特附近被美军抓获。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和单边主义倾向造成了大西洋联盟的内部分裂,美欧、美俄矛盾凸现。但在伊拉克战后重建和游击战的双重压力下,美英又不得不借助联合国多边框架并提出提前向伊拉克方面交权的时间表。

伊拉克战争是哪一年

2003年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间?

2003.3.20第一次伊拉克战争: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伊拉克战争已经进入第15天,却丝毫没有“速战速决”的意思。相反,如美国总统布什所言,“这将是一场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为艰难和漫长的战争”。据说,美英联军的陆战部队正一步步向巴格达推进,但在我们看来,美国正在离自己预想的战争目标越来越远。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国打击欧元、捍卫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算盘很有可能落空,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