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在十二五规划中,为完成社会发展事业和改善民生这一主要任务,提出了哪些措施和政策

2023-08-27 16:21:28
共3条回复
coco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议》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对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三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健全国家资助制度,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四是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议》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符合国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比较完整,就是这一体系应该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个主要领域;覆盖城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覆盖城镇居民,也覆盖农村居民,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个人账户跨省可接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就是制度的设计和财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必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对我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既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还不完善,主要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基本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与全体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央已经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过程。为此,中央提出在2011年底前,要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十二五”时期,我们既要完成近期任务,也要向长远目标迈出坚实的重大步伐。《建议》对未来五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工作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享受医改工作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增强他们对医改的信心和对政府的满意度,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议》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要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二是推进文化创新。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但随着现代经济与文化因素的融合,文化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权益。同时,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FinCloud

①扩大城乡就业规模。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年均转移农业劳动力800万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

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③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实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新增1亿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城镇60岁以上非就业居民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6000万人以上。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

⑤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

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加大扶贫投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显著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⑦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十二五”前期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中后期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⑧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

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等服务设施建设。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

⑩增加国有资本收益用于民生支出。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新增部分主要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牛云

答: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年规划是从2011年实施,周期是2011到2015年。

②措施还是政策:

1.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①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和行政问 责。

②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①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完善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开展就业需求预测。

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①深化工资制度改革

②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

③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4.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①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②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③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5.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①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②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③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④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⑤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⑥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6.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②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③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7.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①加强计划生育服务。

②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③保障儿童优先发展

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⑤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8.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相关推荐

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简介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立足首都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采取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综合衔接、分级发布的组织方式,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系统谋划、科学实施,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内容:“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独领风骚,并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重新谱写未来产业发展新蓝图。
2023-08-26 11:22:512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后年教育投入占GDP4% ■招考制度不再“一考定终身” ■义务教育缓解“择校热”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 ■教师行业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 ■大学推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13.5年 ■20%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 〔关键词〕 基础线 “软肋” 〔举 措〕 2012年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软肋”。《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但是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基础线未能实现。截至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达到3.48%,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同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2023-08-26 11:23:122

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

(一)构建便捷的客运服务网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1、构建完善的道路客运服务网络,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构建班线客运快捷服务网络。加快班线客运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整合,完善客运线路招投标管理制度,推进道路运输许可审批的规范化,促进运营管理公司化、客运车辆舒适化、服务标准规范化、运输组织科学化。探索形成新型的客运组织模式和客运站点体系,大力优化长途客运资源配置,拓展中短途客运市场,发展机场班车网络等特色客运服务,促进与其他客运方式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班线客运的规模效益、网络效益和机动化优势,全面提升道路客运的服务品质和整体竞争能力。完善农村客运普遍服务网络。建立与农村公路等级、通行车型、载客限载、运行限速、通行时间等指标协同的农村客运线路审批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客运线网布局。建立以城带乡、干支互补、以热补冷的资源配置机制,对于偏僻地区的农村班线,可采取与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灵活的运输组织方式,探索开行隔日班、周班、节日或赶集班等固定或者非固定的班次。稳步推广农村客运的片区经营模式,将企业经营范围由线路划定改为区域划定,鼓励实行公司化经营。建立农村客运财政奖励制度,加大政府对农村客运的投入和补贴力度,对客流不稳定、实载率低的线路进行扶持,经济发达地区要依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按照城市公交的政策、标准推进农村客运发展。建立旅游客运精品服务网络。整合旅游客运资源,实现旅游客运与旅游市场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加强旅游客运市场监管,转变旅游客运运行机制,优化整体发展环境。鼓励旅游客运公司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不断完善旅游包车经营网点,打造旅游客运精品服务网络,满足游客高品质、个性化的运输需求。2、统筹区域与城乡客运资源配置,促进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合理界定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的服务功能,加强城乡公共客运的服务衔接。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发展镇村公交,推广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城乡结合部要加强城乡客运资源的统筹配置,鼓励多种模式统一线路经营主体。组织开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工程,统筹协调城乡公交客运在票价、税费、补贴、通行等方面的政策。加快发展适合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安全、实用、经济型客车。稳步推进区域间道路客运统筹协调发展。支持条件适宜的地区打破区域行政分割,鼓励开通区域公交化班线,有效覆盖沿途乡镇,逐步实现客运线网的区域融合。建立和完善跨区域的城际公交协调机制,统筹建设城际、区间专用候车亭和招呼站,探索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统一的客服标准和运行监管机制。支持并规范引导城乡客运经营者在节假日、春运等高峰时段跨市、跨区域的互助合作或运力调剂。3、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协同互动,实现优势互补。推行与其他客运方式的差异化发展战略。积极应对综合运输体系中其他客运方式加快发展的挑战,不断优化线网布局,合理控制新增一类客运班线。对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不得新增运力。引导道路客运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稳步拓展短途、多样化与个性化客运市场,优化中长途客运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精品班线、机场快线、商务快客、短途驳载等特色客运业务,进一步丰富道路客运服务品种,形成与其他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服务衔接。强化道路客运衔接铁路、机场等枢纽、港站的集疏运功能,加快完善道路旅客集疏运服务网络,科学安排班次密度。促进道路班线客运与铁路、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等客运方式的有效对接,积极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充分利用道路班线客运资源,运输邮政包裹快件,加强与邮政网络的协调与融合。(二)提升货运组织化水平,服务现代物流发展。1、创新道路货运发展模式,提高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新型货运组织方式。大力发展各种专用运输、鲜活农产品及高附加值货物直达运输,加快发展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定班定线的货物运输、汽车列车运输、冷链运输。支持零担、快运、货运代理、城市配送以及利用班线客运为依托的小件快运等经营业务的网络延展。鼓励有条件的道路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建立全程、无缝、连续性运输经营组织和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甩挂运输试点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甩挂运输企业,探索甩挂运输运营组织模式,进一步完善促进甩挂运输全面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加快优化货运车型结构。推进车型标准化改造,完善营运车辆技术标准和综合性能检测标准,加快发展标准化程度高、自重轻、承载量大、安全性能好和能耗低的货运车辆,推进货运车辆大型化、厢式化和专业化,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2、着力培育重点货运物流企业,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大力培育龙头和骨干货运企业。从市场进入、车辆更新、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运作的现代道路货运企业,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和骨干。“十二五”末,全国道路货物运输业户中,道路货运一级企业达到50家,加快引导龙头和骨干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网络、品牌、货源组织等各方面的优势,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加盟连锁等方式拓展经营规模和网络,对中小货运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起到引导、示范、整合、规范和服务的作用。对分散的道路货运资源实行整合。促进重点道路货运企业向物流服务商转型。在全国开展重点道路货运企业物流转型培育工程,引导道路货运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组织管理手段,为用户提供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促进货运企业加强与生产、商贸企业的合作与联盟,拓展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集成等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引导和规范货运代理、无车承运人等运输组织的发展,鼓励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加快推进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服务发展。 专栏4:促进货运与物流发展重点专项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各省(市、区)交通运输部门要选择一批具备良好条件的道路货运企业,通过对其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设施装备更新的引导和扶持,鼓励其延伸物流服务,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甩挂运输试点工程:在全国组织开展部、省两级甩挂运输试点工程。择优推荐具有较大资产规模、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有稳定的甩挂运输业务需求,有一定的甩挂设施装备条件的企业作为试点对象,重点对试点企业(项目)的甩挂作业站场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改造、甩挂运输车辆购置更新给予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大力促进甩挂运输发展。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加强政策引导,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引导干线公路营运货车向重型化、轻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三)强化出租汽车市场管理,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1、引导出租汽车科学发展,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引导出租汽车科学发展。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出租汽车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出租汽车在城市客运体系中的分担比例和运力规模,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优化城市客运结构。完善出租汽车运营管理机制。引导出租汽车经营者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公司,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对等、收费合理、风险共担”的要求,完善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机制。完善运价与油(气)价联动机制,保持出租汽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合理比价关系,引导社会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2、健全法规制度体系,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加快研究制定出租汽车行业法规制度。建立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促进出租汽车企业诚信经营,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引导出租汽车驾驶员优质服务,提升出租汽车服务水平。建立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明确出租汽车驾驶员准入条件、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提高出租汽车驾驶员整体素质。规范出租汽车市场经营秩序。采取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出租汽车市场动态,细化管理内容,提高资源合理配置与决策分析能力,加强出租汽车市场监管。探索建立打击非法营运长效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出租汽车经营者和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合法权益。3、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促进汽车租赁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汽车租赁法规标准。加快研究制定汽车租赁法规、规章,并纳入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建立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加快制定汽车租赁服务质量标准,开展服务质量考核评比,促进汽车租赁企业诚信规范经营。完善汽车租赁服务网络。引导汽车租赁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经营主体多元、网络覆盖全国的汽车租赁服务体系。鼓励规模大、管理好、信誉高的汽车租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汽车租赁网络。鼓励汽车租赁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实行合作经营,增强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汽车租赁服务模式。鼓励汽车租赁企业发展多种服务模式,开展异地还车、电话预约、电子商务、企业相互间代办业务、电子货币结算等业务,鼓励与交通运输企业、宾馆、旅行社、商务门户网站等开展合作,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培育汽车租赁发展环境。支持汽车租赁企业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行业及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合作,完善消费者诚信体系,增强企业发展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加强与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诈骗租赁汽车等犯罪行为。(四)提升运输辅助业服务水平,强化规范诚信经营。1、推进维修连锁经营,强化维修质量管理。鼓励机动车维修连锁经营。大力倡导机动车维修企业的加盟连锁经营,树立维修品牌,统一服务质量标准,开展服务质量达标活动,提高服务水平。鼓励企业依托品牌优势积极拓展电话咨询、维修、检测、救援等全方位服务。“十二五”期末,在全国培育形成5~10个全国性的机动车维修品牌企业和若干个区域性机动车维修品牌企业。强化机动车维修质量管理。建立机动车维修配件质量保证和追溯体系,对配件经销企业经销配件、维修企业使用配件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建立机动车维修质量动态监管体系,确保机动车维修质量。推进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建设。规划建设全国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完善区域性救援服务网络,加快建设机动车维修救援信息服务系统,提高救援响应速度,50公里以内1小时内实现救援。2、开展素质教育工程,提升驾驶员培训质量。大力推进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严格执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继续推进驾驶员计时制培训,强化安全行车、文明行车和绿色驾驶技能培训,全方位提高学员的驾驶技能和驾驶道德操守。加强营运驾驶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全面推行营运驾驶员继续教育制度,大力推进营运驾驶员诚信考核工作,对营运驾驶员的安全生产、遵守法规和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着力强化驾驶员培训机构的管理。建立驾驶员培训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推进驾驶员培训机构和教练员质量信誉考核制度以及教练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建设,教练员持证上岗比例达到100%,建立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质管理制度。鼓励培训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培训和远程教学,丰富培训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五)加快国际道路运输发展,提高运输服务能力。1、强化对外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及相关协议。根据我国与周边国家外交、经贸合作的总体战略,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运输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汽车运输协定的签订、修订工作,积极推动加入有关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公约。逐步消除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的非物理性障碍。开展双边或多边国际道路运输事务级会谈,积极协调各国与国际道路运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消除各种非物理性障碍,延伸和拓展运输线路,大力推进便利化运输,促进公平竞争。2、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国际道路运输服务能力。理顺国际道路运输口岸管理体制。加强与海关、边检及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明确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查验和监管职责,确保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国际道路运输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国家道路运输企业准入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运输车辆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六)加快枢纽站场建设,提升集约化组织与服务能力。1、加快城乡公路客运站场建设,提高便捷化服务水平。加快公路客运枢纽站场建设。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场建设,推动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和建设,初步形成与城镇布局相协调、方便百姓安全便捷出行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场系统。重点建设集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中转换乘功能于一体、具有示范效果的综合客运枢纽。加快城市出租汽车停靠站和服务区建设。改革和完善公路货运枢纽站场的投融资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加大农村客运站场投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重点镇等级客运站建设,切实加快行政村招呼站、候车亭建设步伐。坚持“路、站、运”一体化发展,强化农村客运站点与农村公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探索建立农村客运站管养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客运站特别是简易站和港湾式停靠站建成后的日常养护管理问题。促进农村客运与其他客运系统在站点功能和布局上的衔接。2、健全公路货运枢纽节点体系,提升物流组织能力。优化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布局。推动公路货运枢纽站场与港口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铁路集装箱站场统一规划建设,促进其与政府规划的产业园区、商贸市场、国际口岸的有效对接。“十二五”期间,在全国所有百亿元专业市场,国家、省级工业园区或产业基地、国家一类口岸,规划建设1-2个与之相配套的公路货运站场。积极推进农村地区货运站场建设,完善县(市)、乡(镇)、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完善公路货运枢纽站场服务功能。加大对甩挂运输等专业化作业场站的投资补助力度,鼓励公路货运站场经营主体积极拓展仓储、分拨配送、流通加工、保税等服务,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运输组织及仓储管理技术,加快向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转型。加快推进全国二级及以上公路货运站场的升级改造。 专栏5: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公路客运站场和综合客运枢纽:地级市至少拥有1个一级客运站,县及县级市基本拥有1个二级客运站。建设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约100个,其中,在36个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约40个集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和公路货运枢纽:在全国196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共建设200个左右的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或公路货运枢纽。 (七)健全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提升整体保障能力。1、加强安全源头治理,严格各种防范措施。加强汽车客运站源头管理。进一步推进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的贯彻落实,规范危险品查堵、车辆安全例检、出站检查的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推进汽车客运站安装监控设备、电子显示设备和危险品检测仪。加强与公安、安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深化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客运超载、疲劳驾驶、非法营运等顽疾。强化道路货运源头治超。认真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超限运输源头治理的管控体系,全面实施货物装载源头运政派驻和巡查制度,将基层运管力量向货物集散地和运输源头延伸。严格落实黑名单制度,将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运输纳入诚信考核体系。切实把好车辆准入关,加大对营运车辆非法改装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和支持公路货运站场推行货运车辆入站诚信验证制度。加强营运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强化部门联动,对营运车辆生产、改装、运行等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管理。不断完善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装备技术要求。加强维护检测和等级评定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综合性能检测许可证制度,加强资格管理。构建全国道路运输车辆管理和综合性能检测信息平台,实现全国范围的车辆技术管理信息共享。2、加强重点领域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切实加强春运及“黄金周”等重点时段、重点营运车辆、重点区域和环节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村客运站源头管理和违法经营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全面推进车辆运行的全程动态安全监管,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必须依法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加快建立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营运驾驶员安全管理。严格营运驾驶员的培训与考试,严把营运驾驶员准入关,对不符合相应资格的驾驶员,一律不得进入道路运输市场。配合安监、公安部门,对发生重特大道路运输事故驾驶员的培训、考试、发证进行责任倒查。切实加强对违章违法驾驶员的管理。全面推行运输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制。实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和安全生产评估管理办法,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安全生产内控机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建立道路运输经理人和安全管理员资格制度,推动安全管理制度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安全设施和技术装备投入,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和管理技术。督促运输企业安装并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加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监督。全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评估体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并将评估考核结果与客运线路招投标、企业质量信誉档案、资质等级评定等相结合。3、建立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建设道路应急运输指挥调度中心。根据公路水路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要求,依托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国家、省、市三级道路应急运输指挥中心,并与国家、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相互对接,实现各级指挥调度中心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指挥调度能力。健全各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预案及运输企业应急预案,建立“组织健全、权责明确、协调有力”的道路运输应急组织体系和“分级响应、反应迅速、运行高效”应急运行机制。建立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按照“平战结合、分级储备、统一指挥”的原则,依托大型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以省为基本单元,与交通战备运输保障相结合,构建国家应急运输保障车队,应急运输车队数量各省(区、市)不少于300辆。以地市为基本单元,分别组建地方道路客、货应急运输保障队伍,地方应急运输车队数量客车不少于50辆、货车不少于100辆。强化应急运输队伍、应急运输装备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应急演练,应急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设备安装率达到100%。建立应急运输征用补偿机制。按照“谁征用、谁补偿”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为保障的运力征用补偿赔偿机制,切实保护被征用车辆的合法权益和参与应急保障的积极性,形成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的长效机制。建立应急运输车辆和应急装备购置、组织应急运输培训演练、客货运输站场等基础设施应急功能建设补助制度。(八)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道路运输发展质量。1、加强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基础信息平台。加快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深化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建立长效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制度。探索建立部省两级道路运输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及维护模式,完善数据的采集、更新机制。在统一组织建设的行业通信网络总体框架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覆盖部、省、市、县四级运政管理机构的广域通信信息网络。积极推广应用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实现全国道路运输信息系统与治超信息系统联网与信息共享,加强对超限货运车辆的联防联治。加快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建设和完善面向社会公众的道路运输服务网站和服务热线,及时发布各类服务信息,实现道路运输业务网上办理,并提供咨询、投诉、预约等服务。建设部省两级道路运输行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为经济运行分析和宏观调控提供决策支持。依托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和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应用,推进道路运输跨区域执法信息共享。根据《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重大工程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货物甩挂运输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建设。2、推动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动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导货运企业建立车辆指挥调度、货物跟踪查询、订单处理及甩挂作业信息管理系统,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智能标签、智能化分拣、条形码技术等,提高运输生产的智能化程度。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维修、租赁等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规范引导企业接入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交通通信专网和社会公网资源,稳步推进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向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运输企业、汽车检测站、驾驶员培训机构、汽车维修企业等的延伸。3、加快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建成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危险品运输车辆、班线客运和旅游包车的入网率达到100%,构建联网联控系统运营的长效机制,提高数据质量和车辆上线率,确保系统稳定可靠、有效运行。制定卫星定位监控平台、终端产品及数据交换的技术标准,降低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建立维持系统平稳有序运行的机构及资金保障制度。逐步开发涵盖应急运输指挥调度、安全动态监管、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在内的卫星定位联网联控信息服务系统。加快全国道路客运售票联网系统建设。构建以道路客运站场信息平台为基础的道路客运售票联网系统,推进跨区域的客运售票联网系统和电子客票系统建设,为旅客提供网上售票、电话订票、邮政网点售票、信息咨询等便利的售票服务。加快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标准、分别建设和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建立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部、省、口岸三级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国际道路运输企业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推进与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促进国际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监控和快速通关。(九)大力发展绿色道路运输,突出行业节能减排。1、强化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加强车辆燃料消耗和排放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燃料消耗量检测、车型动态管理、车辆配置及相关参数核查等配套监管制度,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道路运输证》配发与车辆燃油消耗量监测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加快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和排放统计及分析制度,将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纳入交通运输部门统计体系。研究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制订监督考核和奖励办法。建立重点耗能单位联系点制度,加大能源消耗监控力度。研究建立针对运输企业的节能降耗考核制度,并将其纳入企业年度质量信誉考核。2、加强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大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降耗宣传活动,增强节能减排意识。鼓励运输企业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高排放车辆,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鼓励道路旅客运使用新能源环保型车辆,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混合动力出租汽车。鼓励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要求,在强化节能减排基础上,积极探索道路运输行业从能源结构、发展模式上走清洁化、绿色化的道路,系统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整合节能减排的各项技术、政策、制度,加快开展道路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3、优化运输生产组织管理,推广节能管理经验。优化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全面推动甩挂运输、网络化运输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的发展,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组织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程,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推广绿色驾驶和绿色维修经验。在驾驶员培训中增加节能操作技术内容,在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加强节能相关知识的考核。广泛组织运营车辆节能操作竞赛,推广节能减排经验。鼓励企业加强节能驾驶和节能操作管理。推广应用驾驶员培训模拟器和多媒体教学,有效降低驾培能耗。加强机动车维修企业废气、废水、废油的循环利用。
2023-08-26 11:23:241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就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哪些重大战略举措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3.坚持吧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2023-08-26 11:23:443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召开时间、会次、重要精神以及关于教育方面的建议?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共62章5万余字,另有5个图片和22个专栏,分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等16篇。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一) 推动经济发展再上台阶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加快形成出口、投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二)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三)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 全面改善人民的生活 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加快形成合力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五)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撑体系。诚信社会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六)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七)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 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接受人民监督; 必须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 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011政府工作报告 2011是十二五 2011“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 存在问题——我国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体制新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重叠,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强幽魂意识,做好风险准备。继续实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重点做好工作—— (1) 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加强农产品流通体制建设。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正常生活。 (2) 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与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内在要求。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需求,曾经对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民的补贴。大力优化投资结构, (3)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4)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5)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6) 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7)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8)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9)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0)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23-08-26 11:23:511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是哪个啊?
2023-08-26 11:24:3411

中央两会对我国今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安排

  摘要: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关键字:十二五 经济发展 安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法制建设,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制一批国家级专项规划特别是重点专项规划,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地方规划要切实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要做好地方规划与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协调,特别要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  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对主要指标应当设置年度目标,充分体现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年度计划报告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  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2023-08-26 11:25:0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

(1)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中央起草和通过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过程是党不断探索和遵循执政规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关注公众社会心态,表明党坚持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制定规划表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历史地发展着的。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改委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规划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规划的制定过程表明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④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023-08-26 11:25:291

十二五教材

如下:“十二五”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在它的指导下,各个部门都有自己详细的规划,在门有一个“教育十二五规划”,所谓的“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在“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的针对高教不同科目、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材。祝好运。
2023-08-26 11:25:371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题是什么?主线是什么?

以科学发展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具体的是”富民”。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
2023-08-26 11:25:472

十三五规划是哪几年

十三五规划是2016年-2020年。我国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十三五是十八大提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2023-08-26 11:25:553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方针包括()。

【答案】:A、B、C、D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的重要方针有:(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3)坚持以人为本;(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5)坚持改革开放。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2023-08-26 11:26:261

“十二五”规划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什么?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强调,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既是对以往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发展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发展科学才能全面推进各项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使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抗击频繁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了科学发展。  2、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也是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客观判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基本国情没有变,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没有变。同时,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标志着我党对发展规律、发展理论认识的升华,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分开来,摒弃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同时又进一步把发展升华到了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理论上实现了发展手段和发展目的的有机统一,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理论、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进一步升华。  4、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在未来五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具有鲜明的现实特征。《建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四个“更加注重”,凸显了“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其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同时,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仍然要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没有发展什么问题也无法解决。
2023-08-26 11:27:153

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急啊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建议》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主要考虑: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二是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劳动力素质改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这就要求我们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必须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只有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总之,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把这些重要战略部署落实到位。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完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必将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还要看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作出艰苦不懈的努力。为此,《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在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居民收入、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五个方面。《建议》提出今后五年我国发展的目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长短结合,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阶段性目标紧密衔接,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二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明确了调整经济结构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标。这就使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更加突出,并有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抓手。《建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要求,既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也留下空间。“十二五”规划将根据《建议》确定的目标,提出包括少数约束性指标在内的具体指标,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2023-08-26 11:27:281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共同富裕,全面小康。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缩小贫富差别,另一个是可持续发展。
2023-08-26 11:27:394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  大众网-大众日报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一、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中科院3个研究所、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学工程落户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国务院批复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省会经济加快发展,突破菏泽成效明显。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镇化率达到49%,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率达到90%。  改革开放形成新局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直接融资额五年累计达到2900亿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不断完善,财政对“三农”累计投入4718亿元,年均增长36.1%。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已与国外建立友好城市168对、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65对,进出口总额累计7036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累计463.9亿美元。  民生建设得到新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7004.5亿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加快、结构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达到1∶1。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6%。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5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5.9万人,实现城镇家庭就业动态消零。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和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0.5%和8.7%。  “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基础有条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但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转变发展方式的外部压力加大、内在要求迫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十二五”期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指导原则:  坚持结构调整。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放大消费拉动作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坚持统筹兼顾。把统筹兼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方法,统筹经济与社会、海洋与陆地、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当前与长远,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生态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营造美好家园。  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破除发展障碍,化解发展难题,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增强发展的融合性和开放度,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积极推动国内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推动和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一线三点”的工作思路,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取得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成就。  发展目标:  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48∶4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力争新农村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实现跨越,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教育质量和结构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社会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平安山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25%,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展现生态山东、绿色山东的新形象。  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均期望寿命力争达到77岁,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  经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使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富裕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  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发展协调、人口聚集加快、城镇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  (一)经济布局。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相互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精心组织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加快实施国家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力量,要发挥全省优质资源富集地带的优势,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端产业聚集区。二是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重要的增长区域。三是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加快省会建设发展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发展活力充足、产业素质较高、服务功能强大、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经济圈。四是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带。以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边界区域科学发展高地,把鲁南经济带建成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城乡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一是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到2015年全省17市建成区人口全部达到50万人以上,其中超100万的城市16个,济南、青岛分别达到400万人和450万人。二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稳妥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实行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服务全覆盖,完成8000个村庄整体改造。三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向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三)空间布局。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全省国土空间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区域,主体功能上分别作为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生产和农村居住、保障生态安全的国土空间。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三、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农业提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推进“五个提升”。第一,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储备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安全。五年建设高产稳产粮田1000万亩,新增粮食仓储库容500万吨。第二,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支持生产要素向种养殖大户集中、优质品种向生产基地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规模经济,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等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对农民增收贡献1500元以上。第三,提升农业装备规模和质量。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到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4亿千瓦,农机化水平达到85%以上。第四,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扩大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第五,提升农业产业化层次。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工程,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工厂化、管理企业化、组织规模化。  (二)工业优化。以实现工业由大变强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节能减排水平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调整振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构建以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提升发展传统产业。按照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绿色发展的要求,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加快实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力争2015年,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提高到3%以上,山东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分别达到2100个、230件。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优势领域,以重大建设项目为载体,强化科技人才资金支撑,重点发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及生物、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围绕形成规模优势、增强配套能力,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产业分工层次和整体竞争力,推动生产力集中布局、基础设施集中配套、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集中管理。加快园区转型提升,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先行区和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到2015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到30户,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00个,优质产品生产基地达到80个。  (三)服务业跨越。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生活、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建设,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批零住宿餐饮、房地产、社区及家庭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力争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以上。  (四)海洋经济。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构筑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力争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四、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  突破薄弱环节,着力优化结构,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  (一)能源建设。以调整布局结构和供给结构为主线,以节能减排和提高效率为重点,构建完善综合能源体系。推进“上大压小”电源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机组;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积极接纳省外来电;稳定省内煤炭生产和老区石油产量,鼓励建立稳定的省外煤炭供应基地和油气供应基地。到2015年,煤炭产量继续控制在1.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持续稳定在2700万吨,电力可用装机容量由目前的6317万千瓦增加到1.12亿千瓦,其中接纳省外来电1600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所占比重由目前的92%下降到71%,新能源装机占省内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14%。  (二)交通建设。加快铁路、城际轨道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完善“四纵四横”铁路运输网和“五纵四横一环八连”高速公路网。加快港口和内河航道建设,推进我省东北亚物流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继续推进济南机场建设,迁建青岛机场,提升干线机场功能,推进支线机场新建和改造。加快构建铁路网络、公路干线网络、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航空运输、水运网络等有机衔接、优势互补、立体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到2015年,铁路营业里程由目前的3840公里增加到6100公里,复线率达到60%,电气化率达到98%,高速铁路营业里程35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由23万公里增加到24.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4285公里增加到6000公里,完成一般国省道升级改造4000公里,新增农村公路12000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内河港口吞吐量达到1亿吨;全省开通航空航线达到280条。  (三)水利建设。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加强工程设施建设,统筹利用客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构建完善综合水利保障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和胶东调水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引黄济青改扩建步伐,新建、改建一批水库和河道拦蓄工程,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化,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水灾害防御体系,加快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完善防洪防潮体系,提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质量和水平。城乡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快建设水资源监测与控制骨干网络,全面实施取水许可证与水资源论证制度,统筹管理和科学调度全社会用水规模。到2015年,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节水10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和环境用水需要。  (四)市政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综合市政服务体系。加快高架、立交、环线、轻轨、地铁等快速通道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提高水、电、热、气等管网覆盖率和集中供应率。建立健全包括消防、防洪、抗震和人防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高紧急事件处置能力。  五、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  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一)科技创新。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研发,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重点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持黄河三角洲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力争更多的高新区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以上。  (二)教育优先。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基础教育,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为重点,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学龄前和高中阶段逐步实施免费制度;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强化基础能力建设,鼓励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突出特色、提升内涵为重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重点建设若干所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坚持教育公益性方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到2015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159万人、89万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提高到6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40%  (三)人才发展。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打造“人才山东”品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资源富集地带为目标,培养造就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调整优化人才结构,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支持重点发展区域、欠发达地区引进发展急需人才,强化对民营经济的人才支撑,推进人才引进和交流。创新人才机制,健全人才选拔任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促进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力争到 2015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由目前的975万人增加到138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200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9%,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3人年。  六、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力、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用新的理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建设。以建设文化强省和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加强文化载体和设施建设,推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深入实施各类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壮大文化产业实力,集中力量突破高科技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形成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文化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文化内容形式、文化生产方式、文化传播方式、文化投融资体制和文化市场管理模式创新,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二)文明山东。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弘扬和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建设“诚信山东”,完善政府信用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社会诚信环境。  七、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  以扩大供给、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为主线,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一)民生保障。逐步完善符合国情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和政府绩效考核的优先目标,拓宽就业创业择业渠道,有效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力争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以上。加快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逐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动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到2015年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努力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住房需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教育、就业和康复水平。  (二)卫生体育。以全民健康为目标,深入推进卫生、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创新,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营运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和健康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体系,发展体育健身市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  (三)社会管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全方位推进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健全覆盖城乡、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平安山东”。  八、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略,文字太长)  http://news.sina.com.cn/o/2011-02-26/033922017169.shtml
2023-08-26 11:28:091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写一篇2000字左右论文

  随着2010年的即将结束,十一五也将要走入历史。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十二五统筹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中,我们取得了那些成就,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出现了哪些不足,这些答案随着十一五计划的结束也渐渐浮出水面。  首先,十一五规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 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期间平均快速增长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这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壮阔的五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二、 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作为一个大国,就它的发展成就来说,老百姓能得到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究竟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实惠?其实通过我国近几年关于民生问题相关政策地陆续出台,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党和国家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还有医疗卫生支出等,我国是连年加大预算安排。据数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从2010亿元增长到3185亿元、教育支出从536亿元增长到215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从138亿元增长到1389亿元。大家知道,在这及年里,我们既要抵御外来的金融风暴,又要大力的救灾抢险和灾后重建,特别是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我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长了31.7%。从这连年实现跳跃式增长的数据不难看出,我们的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拳拳爱民之心。  三、经受住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和考验。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灾难与困难的洗礼并顽强的战胜了他们。如我们熟知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到,我们在抵抗危机的同时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其次,我国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式正发生着着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在经济危机过后将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时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率都将降低一到两个百分点。而这种态势可能将在整个十二五过程中持续。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也面临着人口、就业、以及经济方式转变等严峻的问题。这些国内外的严峻形势都将是整个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巨大考验。  但放眼世界,整个国际大环境总体上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成长,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正迈向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爆发战争是违背各国利益的。所以在各国利益多重化的特殊时期,大国间的战争是不可能的。这就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  立足国内,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事实证明,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是适应国内环境的。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与市场资源优化的提高,面临国内如此巨大的市场和资源,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国的经济增长神话将会继续谱写下去。  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完成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取得社会经济建设的明显进步。为此我们需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七,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九,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最后,我国十二五规划较十一五及以往具有其独特的亮点和新意。  首先,规划建议的方向性更加清晰。是目标任务更加明了化,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  二,“科学发展”首次以主题形式纳入中国新五年规划。科学发展观是本次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为本次五年计划提供了指导思想,使发展更加明朗化理论化。将十二五规划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更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宗旨。  三,更加突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方式的调整在本次十二五规划中式一个重点,加快经济体制变革是社会良好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目前经济发展的方向。“十二五”期间不但要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革,消除影响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而且要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推进更为丰富的体制创新活动,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  四、“消费”、“投资”、“出口”顺序变化,扩大内需首次独立成章。面临国内巨大的市场,增进国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优势,与以往不同,随着国内消费内力的增大,消费、投资、出口的顺序变化是迟早的事。而本次规划则是把把扩大内需排在重要位置,并首次独立成章进行论述。可见十二五对国内巨大消费群体的重视。  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具可操作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换句话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过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结果,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维护社会公平。而其的可操作性的增强说明十二五规划较以往更注重了成果共享的可实施性。  综上可知,我国十二五规划更具有方向性、合理性、可实施性,将需求与发展紧密联系,注重对国内市场发展,同时明确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2023-08-26 11:28:221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二五规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23-08-26 11:29:002

到2012年 十二五规划是第几年

第二年,“十二五”规划是从2011年---2015年。
2023-08-26 11:29:382

十二五从哪年开始到哪年结束

  “十二五”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年。  我国是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因为苏联援华中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新启动为1966-1970年,以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年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共62章5万余字,另有5个图片和22个专栏,分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等16篇。
2023-08-26 11:30:312

如何看待《“十二五”规划纲要》?它有哪些重点和亮点?

你是不是江大的 我们现在也在写 刚好百度这个
2023-08-26 11:30:4112

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有效应对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复杂局面,通过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行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年来,粮食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市场监测、应急体系不断完善,保供稳价措施有效实施,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粮食仓储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粮油仓储管理规范化持续推进,粮油加工业不断壮大;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粮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粮食法规标准体系、监督检查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依法管粮有力推进。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专栏1 “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略)“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加强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构建完善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攻坚时期。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人们更加注重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食品,从而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二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粮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四是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推动传统粮食仓储、物流和加工的技术升级,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五是国家交通运输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为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六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难度加大。受资源环境约束、种粮成本增加、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较低以及人口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等影响,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偏紧状态。二是粮食供求的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矛盾加剧。粮食主销区产消缺口逐年扩大,玉米消费增长较快,大豆及食用植物油对国际市场依赖性不断增加,对粮食供求平衡形成较大压力。三是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日益加剧。受气候变化、生物质能源快速发展和投机行为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偏紧和高价位波动趋势更加明显。四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仓储、物流体系不完善、分布不平衡,仓房维修改造资金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流通基础设施和科技发展缺乏持续、稳定投入。五是粮食流通监管有待加强。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手段和能力不足。六是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机制还不适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要求。部分地区粮食行政管理机构、队伍、职能有待完善,地方各级政府的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需要加强,粮食省长负责制也有待全面落实。 “十二五”时期粮食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粮食流通形势新变化,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粮食需求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监督检查,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二五”时期,粮食行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加强宏观调控。继续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粮食市场调控机制。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实现粮食收购、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有效衔接,促进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协调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应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成果,改造传统粮食产业,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储粮和粮油加工,减少粮食损失,完善创新体系,支撑粮食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推动粮食产业结构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证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粮食标准与检验监测体系,保障城乡居民粮食质量安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二五”时期粮食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仓储物流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推进法制建设,全面实现依法管粮;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有序、监管有力、质量安全的现代粮食流通格局。根据以上总体目标的要求,粮食行业发展实现以下具体目标:——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央专项储备不低于既定规模数量,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保持在核定规模以上。适当提高稻谷库存比例,小麦和稻谷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应急网络。——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粮食仓储设施满足粮食增产、保障供给的要求,基层粮库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使粮食主产区基本消除长期露天储粮,并建立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主要跨省流出通道能力显著增强,推进东北地区散粮火车“入关”,散粮流通比例明显提高。主产区农户储粮条件得到改善,全国种粮农户实现科学储粮的比例5%左右,项目实施地区的农户储粮损失率降低到2%以下。——粮食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粮食收购服务体系更加规范高效,满足居民日常粮食消费需求的零售供应网络更加健全,全国统一的粮食竞价交易系统更加完善。——粮油加工业健康发展粮油加工业健康发展粮油加工业健康发展粮油加工业健康发展。产品结构明显改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粮油加工关键设备自主化率提高到60%以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更加明晰,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组织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粮食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更加健全。粮食质量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制定粮油新标准120项,修订粮油标准300项。——粮食流通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粮食法》尽快出台,完成《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修订。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办法,粮食法制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围绕上述目标,“十二五”时期粮食行业的主要任务是:深化一项改革,健全六大体系,重点建设六大工程。深化一项改革,即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六大体系,即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粮油加工体系,粮食市场体系,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粮食监管和标准质量检验监测体系;重点建设六大工程,即粮食仓储设施工程、粮库仓房维修改造工程、粮食现代物流工程、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粮油加工业升级工程、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工程等。
2023-08-26 11:31:041

2015年十二五期间是指多少年?

012011至2015年十二五期间是指2011至2015年。十二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阶段是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加速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方法的行动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前苏联援华东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启为1966-1972年,之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时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在其中,“一五”至“十五”称“方案”,“十一五”起改叫“整体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前苏联援华东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启为1966-1972年,之后的五年计划都未中断,为每一个时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在其中,“一五”至“十五”称“方案”,“十一五”起改叫“整体规划”。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十二五”阶段是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加速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方法的行动阶段。刻骨铭心了解并精确掌握国内外形势新转变新特性,科学研究制订“十二五”整体规划,针对再次把握住和用好在我国发展趋势的关键发展战略新机遇、推动经济发展长期性稳定较快发展趋势,针对夺得全方位基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获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宏伟目标,具备十分关键的实际意义。
2023-08-26 11:31:171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列出了“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其中包括(  )。

【答案】:A,B,D,E本题涉及的考点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包括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计划、科学研究设施、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
2023-08-26 11:32:041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立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制与体制,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服务各项建设事业、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这一总体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并优化各级档案馆馆藏,强化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加快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加快档案整理鉴定开放的进度,提高档案工作为国家科学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着眼于档案法制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建设、机关团体档案工作、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档案科技工作、档案人才工作八大主要任务,坚持统筹兼顾,扎扎实实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2023-08-26 11:32:121

十二五期间 是指的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十二五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有一些具体化的子项目,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等。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扩展资料:“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2023-08-26 11:32:251

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什么

主要基调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规划》具体内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目 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政策导向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2023-08-26 11:32:391

十二五规划核心任务是什么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起止时间:2011-2015年。 核心任务: 1、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2、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5、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023-08-26 11:32:49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

推动事业发展,规划是龙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编制的一个重要规划,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我们要充分认识实施《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实施《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也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任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抓好这些目标和任务的落实,《规划纲要》进一步细化、充实了“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明确了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行动路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实施这部《规划纲要》,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二)实施《规划纲要》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中央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负有重要使命。无论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和行动计划。可以说,《规划纲要》是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规划。实施这部《规划纲要》,将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三)实施《规划纲要》是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的内在要求。“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如何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主动地调整就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如何适应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密结合“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提出了配套的政策措施。实施这部《规划纲要》,对于指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实施《规划纲要》是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律框架基本形成,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执行能力明显提高,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还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规划纲要》着眼于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注重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注重加快建立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既注重政策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又注重加快推进基础服务能力的提升,作出了统筹规划和安排。实施这部《规划纲要》,对于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3-08-26 11:32:591

古诗游山西村的意思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陆游 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佳作之一。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 ,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21898.htm
2023-08-26 11:24:571

在集市摆摊需要什么手续?

问问摆地摊的不就知道了
2023-08-26 11:24:596

卫生法规的基本原则包括

卫生保护原则;预防为主原则无病防病,有病治病,防治结合,是预防为主原则总的要求;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合理配置可使用的卫生资源。保护社会健康原则。患者自主原则是患者权利的核心。患者自主原则包括患者有权自主选择医疗机构、医生及其医疗服务的方式;除法律、规另有规定外,有权自主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某一项医疗服务;有权拒绝非医疗性服务等。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是卫生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是卫生法所确认的卫生社会关系主体及其卫生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在卫生司法活动中起指导和制约作用。主要原则包括:第一人人有获得卫生保护的权利。任何人都有权获得卫生保护,同时他们依法所取得的卫生保护权益都受同等的法律保护。第二人人有获得有质量的卫生保护的权利。
2023-08-26 11:25:001

军人探亲休假新规定

法律分析:1、军队已婚干部探亲假规定:干部探亲假期为30天,其中旅、团以下部队干部和其他直接带兵的分队干部为40天(不包含途中时间,下同)。符合随军条件的干部探亲假为40天。2、驻藏部队干部、志愿兵休假探亲规定:以服现役(含参加革命下作)时间确定假期.不满20年的为60天;满20年的为70天;满25年的为80天,驻海拔4500米(含)以上地区的再增加20天。3、士官探亲休假规定:未婚士官(离异、丧偶士官)与父母不在一地生活的,一级士官任期内享受两次探望父母假,每次假期20天;二级以上士官每年享受一次探望父母假,假期30天;已婚士官与父母不在一地生活(含配偶为独生子女且与岳父母、公婆不在一地生活)的,每两年享受一次探望父母假,假期20天;已婚士官与配偶不在一地生活的,每年享受一次探望配偶假,假期40天;已婚士官与配偶、父母不在一地生活,其父母或父母一方与配偶居住在一地的,只享受探望配偶的假期;与配偶、父母均不在一地生活,一年内同时符合探望配偶和探望父母条件的,假期45天;未婚士官利用探望父母假期结婚的,按照已婚士官探望配偶的假期执行,当年不再另外享受探望配偶的假期。法律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休假探亲规定》第八条 服现役不满20年或者服役和参加工作不满20年的军官,每年休假20天;服现役满20年以上或者服现役和参加工作满20年以上的军官,每年休假30天。军队院校毕业或者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入伍的军官,从第二年起安排休假。第九条 在常规动力舰艇上工作的从事飞行工作的军官,每年休假30天。第十条 军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每年休假40天:(一)部队驻地不在西藏地区以及其他海拔3000米以上(含本数,下同)地区,但本人常年在上述地区流动执勤的;(二)在青海海拔3000米以下(不含本数,下同)地区工作的;(三)在边防一线连队工作的;(四)战斗部队中常年在有核辐射危险环境下工作的。第十一条 在西藏地区以及其他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工作的军官,服现役不满20年或者服现役和参加工作不满20年的,每年休假60天;服现役满20年以上或者服现役参加工作满20以上的每年休假70天;服现役满25年以上或者服现役和参加工作满25以上的,每年休假80天。在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工作的军官,每年假期再增加10天。第十二条 军官疗养一般应当在休假期间安排。当年疗养过的军官,疗养时间从假期中扣除。第十三条 军官一般就地休假。本人提出申请,经批准也可以到外地休假。军官及配偶均在西藏地区工作的,每年可以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到西藏以外地区休假。
2023-08-26 11:25:021

老师师德师风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两篇)

学校师德师风自查报告范文(一)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个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孩子,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孩子,这样孩子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幼儿教师,通过上次的学习后,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自查自纠。 一、思想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清楚地明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更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培养出更出色的人才。 二、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加强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业务上登上新的台阶。 我热爱我的事业,不论在什么时候我都以我的学校为荣。我热爱我的孩子,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对孩子做到关心、耐心、细心,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 三、存在的不足 在工作中,我发现自己的责任心还不够强,有时会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对孩子有时还少一点耐心,显得有点浮躁。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时,时常感到茫然和困惑,衡量学生的标准有点老套。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会不停地动摇自己学习的观念。 还会轻视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理想信念、不注重道德修养,不能坚持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尊重幼儿、关心幼儿、热爱幼儿,杜绝一切不良行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充实自己。师德师风常抓不懈,落实到实处。 教研组的活动,要认真参加,教学反思探究,找到新的教学方向。不违背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不损害幼儿园荣誉。 在这次的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中,我充分地剖析了自己,发现了自身的问题,我坚信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学校师德师风自查报告范文(二)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立身之本,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为了培育自己高尚的师德,我经常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反思回顾,找出缺点与不足,以便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现将我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1、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方面,偶尔有敷衍现象。 2、自学不够,学习的层次不高。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发展迅速。要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与时俱进。回顾已走过的路,虽然各方面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提高,但总的来说,进步并不算太大。 尤其是在文化素养、科学思想、管理方法、科研能力、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老师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归根到底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业务知识掌握不够,没有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3、在严谨治学方面不够深,工作缺乏创新。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现有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 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敬业精神。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在业务钻研上存在依赖性,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主要原因: 1、现代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学习不够深入,放松了依法治教这个准则。 2、缺乏刻苦耐劳精神和态度,因而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 3、降低了自我要求的标准,缺乏对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认真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2、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学习,认认真真做事。加强业务学习,要有创新精神,多开展创造性的活动,以自身的严谨学风和高尚的师德师风做学生的表率。 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同时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3、严谨治学,结合教学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基础知识较差的现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尽职尽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乐教,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去奉献和付出。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4、走进学生的心里,尊重学生,教育引导,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境界。学生的成长,各种行为偏差是难免的。作为老师,我应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找到原因,然后进行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确出现了偏差,并明确危害,使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进而自觉纠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学校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校师德师风自查报告范文(三) 为严肃工作纪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我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转变工作作风,根据紫云县教育和科技局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安排,我校向全体教职工、部分学生家长发放了民主评议行风调查问卷,认真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查摆问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征求到的意见的梳理,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我校老师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基本做到了关爱学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不计得失;没有参与推销商品、索要财物等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在教学中不存在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 (一)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步子迈的不够大,只注重刊物等方面的理论性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不够,要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学习;到外地实地听课少。 2、校园设施急需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室门窗急需改造,有些班级电路不通。 3、学校领导要深入一线,了解教师思想动态,适当减轻教师负担,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提高工作效率。 4、学校要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在校园内增设一些体育器材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要多关心老教师、生病教师和女教师。 (二)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1、教师对自身要求不严,偶尔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私自换课,有问题不在当面解决,而爱在背后议论,影响团结。 2、安于现状,不积极学习和不钻研教育教学业务,存在自己的知识教小学生已绰绰有余的思想。 3、教师对后进学生缺少耐心,对后进学生的辅导的辅导不够,对后进学生的关爱不够。 4、教师对工作存在抱怨,对学校工作安排不满意,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不强。 5、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关爱不够,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态度一般,工作中无法获得家长的支持。个别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中的卫生工作也出现只注重室内卫生,不注重室外卫生的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在室外有随意乱扔纸屑和食品包装袋现象。 6、个别教师不能按时下课,有的教师上课接打手机和抽烟的现象,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 二、剖析原因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作了深刻剖析,寻找问题的根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放松了学习,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课改理念,但由于平时事务有时不按课程表上课等现象发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领导班子进取精神不强,缺乏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学校班子对课改的认识深度不足,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安于现状,不敢大刀阔斧搞课改。平时工作中有布置但没有检查,使有的教师思想上产生了惰性,工作缺乏进取心。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教职工思想出现了一些偏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慢慢滋生出来。 3、缺乏师德考核长效机制,放松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对教职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教育力度不大。如有的教室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坐着上课、在教室抽烟等问题上,学校领导虽然经常在教师会上讲,但没有建立起强有效的约束机制,使得领导的讲话变成耳边风。 三、落实整改措施 为改进工作,提高办学水平,对梳理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班子及时召开会议,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和制定出了整改的措施。 1、领导班子要加强学习,更新理念,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学校校长和中层干部要通过学习,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增强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深入到教学中去调研,了解教职工心声,工作中多指导,生活上多关心,逐步完善考核办法,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具体做法是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写一份如何搞好自己分管工作的自查报告,认真剖析自己的不足,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2、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学校要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和制定整改方案,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在短期内完成整改的要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学校没有能力整改的要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教职工要剖析自身存在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具体做法是要求每位教师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写一份自查自纠材料上交。 3、开展友谊批评和自我批评。学校领导班子之间,教师之间,以及领导班子和教师之间,敞开心扉,开展一次友谊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自己不足制定出整改措施。 4、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跟据县教育和科技局有关文件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办法,逐步修订和完善制度,建立师德师风长效管理机制,有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5、动员教职工学习文件,教育法律法规。规范教师从业理念,要自重,自律,自省,自强,提高师德修养。要求全体教职工签定了《紫云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公开承诺书》,时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和紫云县县教育和科技局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要求来规范的言行,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廉洁从教。 四、不足之处,敬请县教育和科技局领导的批评指导,乐于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 ;
2023-08-26 11:25:031

简述建设工程投标程序

法律主观:一、项目受理(办公地点):二、 建设工程项目 招标程序 (一)建设工程项目报建 1、时间建设项目在立项定点文件或初设方案批准后,在区招标办领取“ 建筑工程项目 报建表”填报备案。 2、办理工程报建时应交验的文件资料 (1)立项批准文件或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已有资格审查单位审查合格; (3)银行出具对该建设资金筹集情况的证明。资金到位率达到整个工程项目投资的50%以上——见开户行保函。 (二)招标申请 1、时间施工图完成后,建设单位填写“ 建设工程招标 申请表”报招标管理机构审批。 2、形式 (1)招标方式分为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一般结构不复杂的项目均采用邀请招标。 (2)采用邀请招标的项目,参加投标单位不应少于3家。 3、资料施工图及技术资料。 (三)发布建设工程交易信息 1、根据单位报建情况发布工程信息。 2、确定参加投标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可以推荐1/3的施工单位,其余施工单位在交易中心抽取。 (四)招标文书的编写根据“施工招标文书”的规范文本结构工程实际情况编写招标文书,并报送招标管理部门审查。 (五)工程标底的编制 1、标底的编制应委托有编制标底资格和能力的中介机构代理编制。 2、建设单位将编制的标底报送招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应附上标底编制(审)委托书。 (六)于工程发标前一日发出投标邀请书 (七)召开建设工程发标会及发标会程序 1、会议由建设单位(招标单位)负责人或 委托代理人 主持; 2、宣布发标会开始; 3、介绍参会单位和主要人员; 4、对投标单位资质进行审查; 5、宣读招标文书; 6、解答投标单位提出的问题; 7、宣布建设单位评标小组成员; 8、其它有关事项; 9、宣布会议结束。 (八)评标小组的确定 1、评标由评标小组进行,招标管理机构进行监督; 2、评标小组的组成建设单位和在专家库随机抽取的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建设单位占1/3,专家库中抽取2/3以上专家; 3、评标小组人数为不少于5人以上的奇数; 4、确定评标小组组成人员的时间:开标前一天下午。 (九)开标、开标会程序 1、会议仍由招标单位主持; 2、宣布开标会开始; 3、介绍参会的单位和人员名单; 4、宣布监督、评标、唱标人员名单; 5、对投标单位的资质及所提供的投标文件和资料进行核查,并宣读结果; 6、宣读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工期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宣读标底; 8、宣布休会:进入评标阶段;评标程序: (1)对投标文件的符合性鉴定。即投标文件应与招标文件书的所有条款、条件和规定相符,无显著差异或保留; (2)对投标文件的技术方面评定。即对投标单位所报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措施进行评估; (3)综合评价与比较。即依据所在招文件的评标、定标办法,对投标单位的报价、工期、以往业绩、社会信誉等项目进行评分(采取记名评分); (4)根据以上条件,择优选定中标单位。 9、宣布复会:由评标小组组长宣布评标结果,对评标结果作出解释,并解答投标单位提出的问题; 10、公布工程中标企业; 11、宣布会议结束。 (十)填写 中标通知书 ,凭“中标通知书”办理“建设许可证”、质监手续、“ 施工许可证 ”等。 (十一)施工合同的签订 1、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应在招标文书规定的期限内 签订施工合同 ; 2、施工合同的签订在“建设工资交易中心”进行,并接受招标管理部门、监察局等的监督、审查。法律客观:建设工程设计招投标的程序:(1)承办部门:开发商或其代理机构(2)申报资料:①建设项目计划批文;②建设工程设计规划要求通知书及附图;③招标投标工作计划及方案;④设计任务书;⑤招标人或代理机构工作能力证明材料及资格证书;⑥委托代理协议或合同。(3)申办程序:①招标人或其代理机构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包括:计划批文、设计规划要求通知书、设计任务书等);②填报《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申报表》;③审核项目情况及招标条件,登记备案;④对发标、评标及方案评审等活动实施现场监督;⑤中标方案确定后,招标人提交招投标情况报告;⑥签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意见书》。(4)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5)应注意的事项:单体10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必须进行设计招标,行政监督部门为市建委设计处。实行工程设计招标的条件1)具有经过审批机关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具有开展设计必须的可靠设计资料;3)依法成立了专门的招标机构并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或委托依法设立的招标代理机构。以上便是建设工程设计招投标的程序,当然,对此还有不确定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找专业人士进行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8-26 11:25:061

浅析中国大地构造学派成因

李迎家 白丽丽 (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秦皇岛)一、对学派概念的理解“学派”是百家争鸣所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因此,要认真地解释一下它们的含义。湖北辞书出版社和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5 年出版的 《汉语大字典》中,对于 “学”的释义有十一条,其中第八条释义为: 学说,《史记·老子列传》: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唐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教》: “本自皇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称为黄、老之说。”同本词典,677 页对 “派”的释义有九条,其中第三条为: 流派,指立场、见解或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如: 党派; 学派。《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上自三十三天,下至七十二地,人非人等,总共只有两派: 一派讲公利的,就是上帝部下的圣贤仙佛,一派讲私利的,就是阿修罗部下的鬼怪妖魔。”王国维 《人间词语》: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以上是对于字的解释,我们来看看 1986 年的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上卷,第 2250页对 “学派”的解释: 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今请据群籍,审趋势,自地理上、民族上放眼观察,而证以学说之性质,制一先秦学派大势表。”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 “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二、学说产生的内外因素以五大学说为基础的学术繁荣,虽然持续的时间很短,但引起这次繁荣的原因是很值得研究和当代学者反思的。( 一) 外部原因学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20 世纪 50 ~60 年代,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我国政府在各个领域的建设上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以恢复国力,在文化教育方面,做了以下三个方面重要的决定,为学派的产生和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第一方面: “双百方针”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科学文化领域内由于受到苏联学术批评粗暴作风的影响,也由于我们自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某些“左”倾思想的影响,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教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挫伤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从 1953 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毛泽东写了 《论十大关系》,其中,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二方面: 1956 年的知识分子会议1956 年 1 月 14 ~ 20 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会议主要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加强党对整个科学文化工作和知识分子的领导问题。周恩来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五个内容。这个会议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全国迅速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第三方面: 1952 年院系调整20 世纪 50 年代的院系调整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是建设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特殊阶段。院系调整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地质教育为例: 调整前,我国地质专业十分薄弱,规模很小,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 ( 原北洋大学) 、唐山铁道学院和西北大学地质系全部在校学生同时并入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成为拥有 5550多名师生员工的专科院校,设立了矿产地质及勘查系、水文地质工程系、地球物理探矿系等,为新中国的地质勘探、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院系调整后建立了以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设置专业,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保证了大学培养的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双百方针”的学术氛围,知识分子会议的政策支持,院系调整的学科基础,为当时中国的学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二) 内部原因大地构造学说能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产生如此多的学派,除了上文所论述的外部原因外,与其自身的因素也是不能分割的,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方面: 学科的丰厚底蕴现代地质学在中国的发展,如果从外国地质学者在中国进行地质考察 ( 1863) 算起,已经有 140 年的历史; 如从中国学者鲁迅于 1903 年发表地质文章算起,也有 100 余年的历史。中国第一个政府地质机构成立于 1912 年,中国地质学科的第一个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于 1922 年,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地质学在中国从诞生到比较成熟仅经历了二十几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地质学的几位奠基人和为数不多的开拓者,通过不懈的努力,艰难创业,为地质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埋下了很好的伏笔,更为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及的是 1913 年创办的地质研究所。地质研究所以实事求是的办学目标、全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的教学原则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地质人才。三年的学习,使得第一批毕业的 18 名学生,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在 1916 年 7 月,地质研究所举办了毕业典礼,同时还举办了学生成绩展,一些外国地质学家前往参观,看到师生们三年来所作的图表,采集的岩石、矿产等,十分惊叹,称: “实与欧美各大学无异,为中国科学上的第一次光彩”。第二方面: 学说 “创始人”的共性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是一代一代承前启后、奋斗不息的科学家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科学成果,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通过对五位学说 “创始人”的研究,发现具有以下两个非常明显的共性。其一: 启蒙教育中的爱国精神李四光于`1889 年 10 月 26 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穷家庭里,当时清廷腐朽,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华民族痛遭凌辱,备受压迫,少年李四光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民族耻辱。反帝、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激发起他强烈的爱国热忱。张伯声,1903 年 6 月 23 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一个农村家庭里,和别的农村孩子一样,每年夏、秋两季收获时节,他也要帮着家里收割庄稼。这种地道的农村生活毫无文人骚客笔下的田园诗意。相反它是艰难劳苦的。然而正是这段生活经历,使少年张伯声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和诚实忠厚的品行,并磨炼出坚定的性格和强健的体质。中原地带,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军阀混战人为的兵灾祸害更胜自然之灾。家乡农民终年辛苦劳作却不得温饱,年少的张伯声有了亲身的感触,便立志要 “繁荣中原”。私塾老师为了不埋没这个 “志存高远”的学生,便向他父亲建议,把他转到省城开封上一段学,以便能考入省立中学。到开封就学不久,他就考中了来河南选拔人才的清华学校。黄汲清,1904 年 3 月 30 日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青岗场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参加过科举考试,他们长期在乡里教书。黄汲清 7 岁被送入私塾诵习 “四书”,次年入青岗国民小学学习,10 岁时进入其父主办的青岗场同化高等小学。他求知欲旺盛,除了学国文、算术、博物和历史等课程外,他还阅读了不少课外书籍,他最爱读的是梁启超的 《中国魂》,从中能感到一种爱国主义思想的激荡。张文佑,1909 年 8 月 31 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郊礼尚庄。其祖父早逝,家业交由大伯掌管。张文佑的父母在大家庭中处于一种附属地位,这给他幼小的心灵投下了冷漠的阴影。张文佑 7 岁读私塾,10 岁转入小学。礼尚庄在开滦煤矿附近,煤矿是洋人开办的,小学时代的张文佑对洋人掠夺我国煤炭资源不满,又对地下怎么 “长出”那么多煤炭感到好奇,于是萌生了学习找煤采矿本事的念头。母亲去世后,他离家到天津,考入南开中学。在这里,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同时,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博物学这一类书籍,眼界大开。他的父亲曾要他弃学经商,他不干; 要他长大当工程师,他看到那时候的工程师只会赚工人的钱,对此也就没了兴趣。他一心想的是搞科学研究工作,他认为对国家有用。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幼年的时候,他们就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和气魄,这样的一粒种子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和他们一起慢慢成长,有了崇高的信念,无论生活、工作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努力去克服,并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对一个学者而言,真的是难能可贵,更值得今天的学者去学习。其二: 良好的教育从几位学说 “创始人”的经历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相似点就是几位 “创始人”都曾经在国外接受过教育。李四光,1904 年 7 月 3 日,考取湖北省官费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校普通校学习,后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机械; 1913 年,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了 1 年采矿,意识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懂地质,于是转入地质系学习,1918 年获硕士学位。1919 年在欧洲各国考察地质。张伯声,1926 年以优秀的成绩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并被保送到美国去学化学。到美国后,张伯声先来到了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学习,后来他了解到芝加哥大学的学习条件和教学质量在美国是很有名的,便积极联系转学,他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批准。在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攻读时,他还选修了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课程,以满足内心的好奇。1928 年 3 月,他因顺利完成了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规定的学分而毕业。之后,他转入芝加哥大学地质学研究部,得到了著名岩石学家 Johannson 教授和构造地质学家Chamberlin 教授的精心培养。黄汲清,1932 年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下赴瑞士留学,他先入伯尔尼大学地质系,次年转入浓霞台大学地质系。他的导师 E. Argand 教授,是一位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活动论的代表人物。他治学严谨,要求学生们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训练,包括熟练掌握德语和法语。黄汲清勤学好问,常常废寝忘食地工作,深得导师赞赏。在 2 年多的时间里,黄汲清阅读了大量地质学专著,对瑞士华莱县素女峰地区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以及冰川等地质现象做了详细考察。1935 年在 Argand 教授的指导下,黄汲清用法文写出了 《瑞士华莱县素女峰—破金瓜峰地区之地质研究》,通过了公开答辩,获理学博士学位。张文佑,抗战胜利后,他被派往欧美考察研究。这期间,他在西欧 ( 包括英国中部和苏格兰) 、北美广泛考察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工程,在许多技术先进的实验室里了解和掌握了各种实验测试技能,还向一些地质名家学习了许多新的学术思想和新的分析理论,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学术水平。对于以上的几位学者,他们在国内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之后在国外依赖于先进的技术、老师的指导以及对祖国地质学的一份热爱,使他们很快地成长起来,为自己的学说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地质学的学科特点大地构造不同学说的产生,除了大环境的保证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地质力学学说和多旋回构造学说,产生时间早于 “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更早于知识分子会议召开的时间,相信在 “双百方针”提出以前,这些学说已经在酝酿中,但是没有明确地提出来,为什么? 这说明,除了受大环境的影响外,地质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 地质学理论的共识程度低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有着数十亿年的历史,很多地质变化是经过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完成的,所以它需要从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析研究。地质学家通过野外考察了解不同地质过程和现象是如何在各区域和地点相互作用,包括了解这些相互作用是如何赋予地方以独特的性质,以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途径。而不同的学者在大自然这个 “实验室”中观察所得的结果,因学者知识体系和理解角度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很多结论较难取得共识。因此,地质学成果的产生既有因科学本身原因造成的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也有因特定地区、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点的影响造成的知识过程。地质学家也多承认以上的观点,他们认为地质学 “不如其他实验性科学之严格,最易掺杂个人的偏见,即以公正态度出之,也不免有人的因素在内,若再不自检束极力遏制,势必南辕北辙”。其二: 学术成果的归属方式独特地质学是一门需要合作的学科。野外考察是一种深入细致的工作。这种工作的强度很大,需要大量人力、财力资源的投入。一位学者很难完成从材料收集到野外考察、收集标本,到室内分析、绘制地质图以至理论研究的整个过程。同时,近代科学研究需要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已非个人能力所能置备,尤其是地质学,它的野外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决定了地质学是一门需要组织、协调与合作的科学。可以说近代地质学的成长必须依赖于学术研究机构。正如任鸿隽所说: “我们要叙述我们科学的进展,必须以研究机关的是否存在为其先决条件,因为研究机关乃是以发展某种学科为目的而组织的”。其三: 地质学的区域性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物质基础和不同的变化过程。虽然这种变化过程有着统一的发展规律,但不同地区的地质发展过程存在着变异。从区域特点上讲,中国地域辽阔,地貌形态复杂多样。这里拥有着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地质地貌单元,如中国西南地区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西北地区有世界最广阔的黄土高原。从全球构造来看,中国大陆是全球构造演化的产物和欧亚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地质学知识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因此,世界地质学界十分重视中国学者的工作。同时地质学又是国际性的,对任何一个地区的研究都必须放在整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尺度中检验,才能够被证实或证伪。从以上对 20 世纪大地构造学派繁荣原因的分析,与当今社会上的学术氛围、学者素质相联系,也许从中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参 考 文 献[1] 邓绶林 . 地学辞典 .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2] 陈国达,陈述彭等 . 中国地学大事典 .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 王天青,周书欣等 . 简明地学辞典 .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 齐秀生 . 社会环境与人才 . 济南: 齐鲁书社,2005[5] 王鸿祯 . 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 .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6] 中国地质科学院编 . 黄汲清纪念文集 .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8[7] 张九辰 . 地质学与民国社会 ( 1916 ~1950) .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8] 薛明扬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9] 池顺良,骆鸣津 . 海陆的起源 . 北京: 地震出版社,2002[10] 雷祯孝 . 中国人才思想史 . 北京: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11] 黄汲清,何绍勋 .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传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 赵克让 . 地苑赤子———中国地质大学院士传略 .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13] 张文佑 . 断块构造导论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14] 张伯声 . 中国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 .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0[15] 陈国达 . 中国地台 “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 “华夏古陆”问题 . 地质学报,1956,36 ( 3) : 239 ~272
2023-08-26 11:25:101

我在事业单位上班,我老公在外地打工。我上班已十年了,我想问一下我这种情况是否可能有探亲假?

必须有,绝对有
2023-08-26 11:25:113

马歇尔计划比喻什么?过去听说马歇尔计划部了了之,这是什么意思?

马歇尔计划的比喻:社会主义国家将马歇尔计划比喻为无法实现的空谈。该计划部了了之的意思是:在抗战结束后杜鲁门牌马歇尔来中国调停避免内战的历史背景。结果历时两年未能有任何成果,部了了之。关于”马歇尔计划“的知识延展:背景介绍:马歇尔计划官方称呼为欧洲复兴计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的经济援助计划,这项计划从1947年7月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大会上被提出来,1948年得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通过签字,并且凯斯正式的实施。这一计划是在欧洲各国经济低迷,共产主义崛起的背景下开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各国遭到了战争的大肆破坏,各种基础设施在战争中被炸毁,欧洲的经济持续的低迷,无法恢复到战争之前的状态,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发展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欧洲国家的国库已经消耗殆尽,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刺激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外汇储备已经几乎为零,而人民的生活受到战争的影响处于非常糟糕的地步,甚至是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的共产党势力崛起,甚至是捷克等国家共产主义力量共产党通过政变走上了国家的领导岗位,这使得美国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去援助欧洲国家,一方面美国的经济迅速的增长,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美国需要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无论是从欧洲各国的利益考虑,还是从美国自身的利益考虑,实施欧洲经济复兴计划都势在必行,于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发表演讲,希望美国援助欧洲,于是马歇尔计划走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时间:重建计划最初于1947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其东欧卫星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计划的目的:【目的一】马歇尔计划的目的首先是要提振欧洲的经济,从而达到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低迷经济状况获得好转。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作为战争的主战场受到战争的破坏非常的大,很多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的损坏,特别是公路、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的破坏更是异常严重,想要重建需要国家拿出大笔的经费,然而二战中,欧洲这些国家已经将自己的国库消耗殆尽,没有能力重建,而且这也大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战后重建工作需要美国的支援,于是1947年7月在欧洲各国广泛参与的会议上提出了要求美国实施经济援助的计划。也就是后来的马歇尔计划,所以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重建战后欧洲,提振欧洲的经济。【目的二】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在战后的经济凋敝,执政的人员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共产主义盛行,共产党逐渐的成为了各个国家的重要政治力量,甚至是在捷克等国家走上了执政党的地位,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遏制苏联的势力,马歇尔计划开始了。【目的三】为美国提供广阔的产品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并不是没有私心的,在战后各国经济凋敝的情况下,美国的经济却迎来了建国以来的最快速的发展,所以美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这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欧洲,繁荣的欧洲,这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马歇尔计划才会被美国政府推行。历史的影响:(1)首先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实质上西欧各国在马歇尔计划之后达到了快速的发展,之后的二十年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值得称道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马歇尔计划的功劳,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声音。(2)马歇尔计划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欧洲的经济,同时还影响到了欧洲各国的政治面貌,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后西欧各国的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使得战后在各国势力迅速壮大的共产主义力量逐渐的萎缩,最起码比起二战刚刚结束之后共产主义力量是得到了削弱,而资本主义在西欧各国稳定的发展。(3)马歇尔计划也大大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自由贸易的发展,在马歇尔计划之下出现了欧洲经济联合体,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出现提供了借鉴。(4)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种作用于是被认为在对非洲等国家的发展中也有作用,所以很多人希望复制马歇尔计划到非洲等国家,甚至是提出了全球性的马歇尔计划。
2023-08-26 11:25:111

札记与日记的区别

没什么区别!
2023-08-26 11:25:137

地产公司综合部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地产公司综合部年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产公司综合部年度工作计划1   20xx年,综合部将真正贯彻落实公司提出的“销售突破,产品定点,加快开发,有序管理”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公司的快速发展。人才引进方面要做到招聘程序规范化,严把人才入口关,提高人才引进的质量。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规范培训程序,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严抓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管理方面要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文件并推广应用,努力推动管理制度化的进程。文化宣传方面要抓重点、抓典型,树立公司正面形象,鼓舞员工士气,激励员工上进,加强公司与员工的交流与团结,正确引导员工与公司统一思想,统一奋斗目标。后勤建设方面严抓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改善公司基本面貌与员工工作、生活、娱乐环境,提升公司价值影响力。后勤服务方面要热忱、周到,保障水、电供应,确保膳食质量,搞好环境卫生,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后勤支持,加强安全防范,营造和谐园区。   20xx年,综合部的工作围绕“抓管理、出效果、保安全”思路开展,实现工作业绩新突破!   一、招贤纳士、聚集人才。   产品研发靠人,销售靠人,管理靠人,生产靠人,服务靠人,公司的发展,一切都离不开人。为公司招募人才,是综合部的重心工作。针对公司当前情况,深入各部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向外及时发布招聘需求信息,合理组织人才招聘,规范人才招聘过程控制程序,严把人才入口关,为公司招收合格人才。今年的任务是满足公司本年度的工作需求,100%完成招聘计划。   二、主动培训、储备人才。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公司在发展,人才也需要发展,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在我们这种以科技技术为导向的企业,不能把员工完全看作公司成本,而要看作公司资源,要通过主动培训,有效开发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建设和完善培训体系,来规范培训过程控制程序,提高培训效果,合理组织,有效推进,为公司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多年来,这项工作均无明显成绩,随着公司的发展,今年在此项工作上要实现突破,要完成培训体系的建立,制定好本年度的培训计划,稳步推动计划的实施,通过培训评估手段,衡量培训效果,力求挖掘员工综合潜力,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三、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管理制度化。   企业中经常出现很多人和事难以评价,很多问题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现象的存在,诞生了独立的一门学科——管理学。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的重要性就越发明显,为了提高产品品质,就有了质量管理体系,为了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效果,就有了行政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员工素质与工作能力,也就有了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综合部,其重心工作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管理的基础是“有法可依”,因此制度建设首当其冲。今年要完善绩效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与推广应用,对员工实行合理的工作评估,对员工工作作出正确的业绩评价,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要建立月报、工作记录管理制度来支持绩效考核的应用;要完善员工作业控制程序,规范员工工作行为;要建立培训制度来推动培训体系建设,达到提高培养、开发人才的目的;要完善人事控制程序来规范人才招聘、人事调整、薪资调整工作;要完善薪酬控制程序,使员工薪资分配更加合理,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要建立奖惩制度来规范员工管理,激励员工上进,增强员工工作责任心;要完善评优细则来评估优秀的员工与团队,树立公司人才标杆;要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员工食堂管理制度、员工宿舍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来规范后勤工作与服务,加强日常安全防范与检查,确保园区的安全与和谐。   四、加强文化宣传、提升人文氛围。   公司文化直接影响公司影响力和员工队伍的凝聚力,提炼公司文化精髓,打造公司文化氛围,综合部要担当首要责任。今年提炼出公司的核心文化,要加强活动投入,提高活动效果;要经常更新公司内部宣传刊物,抓正面题材的`典型人物、事迹,及时报道、渲染,来提高员工的认识,引导员工思想与公司思想统一化,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稳定员工队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五、加快后勤建设、改善公司形象、提升企业品味。   20xx年,公司在全面发展,后勤建设也需加快步伐。要建设员工娱乐、休闲场地与设施,丰富员工生活;要完成公司园区绿化建设和办公大楼门厅建设,来提高企业品味,树立公司良好的外部形象;要严格控制成本开支,避免浪费。   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营造安全和谐园区。   加强后勤服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工作监督,依据公司相关制度,严格要求,增强后勤工作人员责任心与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后勤管理,及时落实具体事项,提高警惕,做好安全教育与防范,对公司员工组织一次消防知识学习和消防演练,做到无事故发生,确保公司人身、财产安全。   公司的明天,也是我们的明天,综合部全体职员要团结一致、亲密协作、勤奋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要能正确面对困难、敢于迎接挑战、树立工作榜样,创造工作新的突破。 地产公司综合部年度工作计划2   综合办公室是公司总经理室直接领导下的综合管理部门,是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面八方的枢纽,工作也千头万绪,有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文件批转、人事管理、薪资管理、采购管理等。工作虽然繁杂琐碎,综合办公室三名人员各司其职,分管行政、人事、采购工作,人员虽然很少,综合办公室人员工却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上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过去的一年,综合办公室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各项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为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促进部门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综合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   1、认真做好综合办公室的文件整理工作   1月至11月,按照公司要求拟定综合性文件、报告96份;整理对外发文167份;整理外部收文125份,综合办公室已认真做好相关文件的收、发、登记、分发、文件和督办工作,以及对文件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2、协助公司领导,完善公司制度   根据公司运行工作实际,协助公司领导相继完善了《规章制度汇编》、《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规范了公司员工的行为,增加了员工的责任心。   对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会前做好签到本、茶水、椅子、会议通知、车辆接送等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会议按时召开。会后完成记录报总经理室。对在公司外召开的会议及接待,及时按照通知要求做好酒店、车辆等预定工作,并做好相关费用的结算工作。   3、组织安排各项活动   综合办公室组织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得到了各部门、项目部的支持。元月份组织各部门、项目部员工参加抗雪救灾活动;4月份在指挥部领导下组织了公司团员参加了植物认养活动;5月份起组织全体员工向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三次募捐共筹得善款一万三千余元,物资若干;6月份组织员工参加迎奥运火炬方队,为奥运圣火在合肥的顺利传递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期,组织各项目员工开展“从细节入手,提高服务质量”大讨论活动。   二、综合办公室人事管理工作   1、根据需要,及时做好人员招聘及现有人员潜力开发工作   人员招聘是综合办公室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随着政务区各项配套设施的建成,物业基层人员处于一人难求的局面,为打破僵局,综合办公室采用多元化招聘手段,与劳务公司签订基层员工用工协议;与周边街道办事处联系输送街道辖区内适龄人员。2月份,公司顺利接管天鹅湖畔小区,综合办公室迎难而上,高效、及时的完成了小区基本人员配置。截止11月份,公司目前在岗人员941人。   2、加强档案、考勤管理,确保劳资无误发放   下半年,在外借一人的配合下,对公司相关的员工档案、考勤卡等进行了整理,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基本能达到领导的要求。在劳资管理方面,综合办公室人事管理人员一丝不苟,对公司各部门、项目部送交上来的考勤表、加班表反复核对,发现疑问及时汇报,不造含糊不清的帐表,按时将工资表送交财务。   3、做到合法用工,完善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会保险入户、转出工作   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这就要求,对每位新入职员工都须签订劳动合同。改变了以往一贯试用期后签订合同的做法,新的规定在无形中加大了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保办理的工作量,综合办公室人事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仔细核对每位员工的信息,以保证在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保办理中不出错。   由于物业公司一线员工众多,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伤害,申报工伤20余起。另,公司于5月份顺得通过公司员工的各项保险基数核定工作。   4、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了合理的办法   采购部按项目部和施工单位上报的采购计划公开招标,邀标单位都在三家以上,有的多达十余家,并且邀标谈质论价全过程总经理室、财务部、律师办、采购全参与,增加阳光采购透明度,真正做到降低成本、保护公司利益。   5、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的产品等方面开展工作   综合办公室采购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的产品”的工作目标,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询比价,注重沟通技巧和谈判策略。要求各长期合作供应商在合同价位的基础上下浮—个百分点(当然针对部分价格较高而又不降价的供货商我们也做了局部调整)。同时调整了部份工作程序,增加了采购复核环节,力求限度的控制成本,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   6、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协调   综合办公室采购进一步加强了对供应商管理,本着对每一位来访的供应商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位来访的供应商进行分类登记,确保了每一个供应商资料不会流失。同时也利于采供对供应商信息的掌握,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信息空间。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录,在进行邀标报价之前,对商家进行评价和分析,合格者才能进入合格   7、缩减采购时间,力争项目所需特别及时到位   综合办公室采购在总经理室的大力支持下,缩减采购时间,及时无误的将天鹅湖畔小区所需物品采购到位;完成政务综合楼、体育中心外墙清洗工作、绿怡、汇林小高层电梯维保工作以及各部门、项目部所需物品的的采购工作。   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总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协助配合和支持,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本部门存在的问题:   1、由于综合办公室工作较琐碎,工作上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但由于能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   2、对公司各部门有些工作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存在的问题掌握真实情况不够全面,从而对领导决策应起到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   3、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物繁杂,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现象。   4、公司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5、对公司其他专业业务学习抓得不够。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将要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综合办公室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促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地产公司综合部年度工作计划3   为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全力推动我部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结合我部工作实际,以求真务实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办公室的职责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特制定20xx年办公室工作计划如下:   一、目标措施   1、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做好办公室工作计划,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思想业务素质和整体合力。   2、加强正规化建设,推进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心推进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   3、认真学习,提高文字性工作潜力。   办公室要做好各种计划、总结、报告、请示等的报送工作,用心完成工作计划和总结的撰写工作。   4、协调关系,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工作。   充分发挥好办公室的枢纽作用,用心协调配合各科室认真完成各种临时性工作。用心反映同事的要求,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努力协助领导搞好对外联络与接待来访工作,认真处理、服务好我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搞好配合及协调工作   协助部长督促部内各职能部门用心做好工作。认真、科学地   搞好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避免出现工作空档,确保各方面通力合作,默契配合。切实做好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工作。确保政令畅通。及时传达贯彻领导决策,加强督办检查,促进我部各项决策的落实。坚持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做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顾大局、识大体,维护好我部的团结,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办公室建设,做好协调和服务   1、努力把办公室建立成学习型科室,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政策学习和提高专项业务水平,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和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在文件登记和批转、来电传达和反馈等方面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程序。   2、广泛了解与我部有关的外部信息和上级精神,做好上传下达,拓宽信息半径,增加信息密度;及时了解和收集我部各项工作的开展状况,加强与各科室的信息沟通。   三、做好正规化建设   (一)建立有序的运转机制   认真做好考勤工作,做好签到工作,并及时汇总考核结果;及时做好会议通知、工作安排通知、节假日放假安排等通知的工作。   (二)上传下达,创设畅通的信息渠道   及时收发文件,根据审阅意见,转达给相关科室或通知相关个人。建立来电登记制度,根据信息来源和资料恰当及时地进行处理。   (三)建立规范的办公流程   筹备组织部务办公会议以及领导班子会和其他专项会议,做好会务的准备工作,做好会议记录,撰写会议纪要,做好会议决定的传达和督办工作。   (四)建立建全卫生制度   坚持班前十分钟到岗,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持续办公室内应窗明几净,桌面排放有序,不堆杂物。做好每周四大扫除的卫生迎检工作,确保卫生值班制正常运转。 地产公司综合部年度工作计划4   20xx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将要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行政部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促使行政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xx年公司工作计划(行政部助理)在主任的带领下,本人在20xx年度,基本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今年,我将一如既往地按照主任的工作布署,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本着“多沟通、多协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发扬慧康人“精诚团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开展20xx年度的工作。   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人力资源:   (一)建立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机制。   1、协助主任调查和分析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招聘、加班、合理配置、定员定岗、管理层的人事决策等提供依据。   2、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提出与之相匹配的的人力资源规划。(此为工作设想,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而定)   (二)招聘与配置:   1、协助主任建立特殊人才(如售后工程师、研发人员、海外销售人员等)的储备机制及长期招聘渠道。   2、计划与国内重点高校建立优秀人才长期供应关系。   3、收集和关注国内知名招聘网站(如深圳人才网、job88等)的人才信息。   4、在实际应用中完善已制订的《员工招聘操作规程》、流程及相关表单。   5、协助各部门实施招聘。   6、建立招聘档案。 地产公司综合部年度工作计划5   xx年第八项目部综合办公室以“三创两改一提高”为切入点,继续加大项目部5s管理力度,紧紧围绕公司的“推进管理提升主线”工作,加强项目部管理工作,为保证年度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制定综合办公室工作计划如下:   一、党建工作   1、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   2、做好党员发展对象的推荐、测评、培养、政审等工作,完成全年党员发展计划。   3、进一步完善基层党支部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保证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4、制定方案,开展好项目部的“劳动竞赛”“效能监察”“管理提升”“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   二、宣传工作   理顺公司宣传报道任务,把任务分解到项目部各部门,完成公司宣传报道任务,保证项目部报纸的编制,为完成公司任务提供平台。   三、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1、完善项目部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健全文件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2、积极参加公司组织学习办公室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兼职办事员的业务能力。   四、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1、规划公司绿化区域,并组织实施。做好公司内绿化带、青草、灌木和树木的管理工作,定期浇水、施肥、喷药及修剪。   2、划分办公楼内卫生区域,制定标准和奖惩办法。确保公司内公共场所清洁卫生,保持地面清洁、无积水、无杂物、无堆积物。   五、后勤管理工作   1、完善项目部固定资产的台账和工会资产台账,并指定专人管理。   2、管理维护好公共设施,确保公共设施不被损坏。   3、完成好后勤采买工作,保证项目部的正常工作运转。   六、车辆管理工作   1、进一步加强车辆规范化管理,建全台帐,合理调度,制定详细的车辆使用消耗定额,并进行严格管理。   2、做好驾驶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确保行车安全,文明驾驶。   七、人才培养工作   年内培养出项目部中层干部,做好今后综合办公室工作。
2023-08-26 11:25:141

平面设计需要学什么

学习设计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培养学习的兴趣很关键,最好在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点击测试我适不适合学设计第二阶段: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
2023-08-26 11:24:566

什么是建筑工程招投标?

简单说就是业主方招标招乙方单位,乙方投标找业主单位。
2023-08-26 11:24:562

城镇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是什么?

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具体到对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布局,更进一步的规划是,在东部地区,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在此基础上,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创造新需求,围绕未来城镇化战略布局,下一步国家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输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发挥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为破解城镇化的改革难题,未来除了将大幅度提高农村征地补偿,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之外,还有可能在全国统一推行居住证,而这样的改革,势必也会对解决收入分配、扩大内需等问题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023-08-26 11:24:521

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

卫生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 卫生保护原则:卫生保护原则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人有获得卫生保护的权利。第二,人人有获得有质量的卫生保护的权利;2.、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也是卫生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3.、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就是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配置卫生资源,协调卫生保健活动,以便每个社会成员普遍能得到卫生保健;4.、保护社会健康原则:保护社会健康原则,本质上是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健康利益的关系,它是世界各国卫生法公认的目标;5.、患者自主原则:患者自主原则是指患者经过深思熟虑就有关自己疾病的医疗问题作出合理的、理智的并负责的自我决定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精神卫生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预防精神障碍发生、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工作。
2023-08-26 11:24:521

古诗么写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23-08-26 11:24:481

课题是什么意思

这个你还是去问问你们单位的领导吧~我只知道你要是写这类课题和论文的话,可以去参考教育进展这本刊
2023-08-26 11:24:485

如何基于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师继续教育,实现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活动,流于形式,费时低效,不但不能成为教师的有益活动,反而成为负担,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教师集体备课的内涵及要求   教师集体备课是指两个以上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就即将要实施的相同课程,各自发表其教育教学见解,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  其目的是充分挖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潜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不难看到,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展开的要求是:  (1)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教师参与;  (2)须具备相同课程或相关性质的探究内容;  (3)是教师因共同需要有目的进行的,而不是随意的;  (4)通过活动凝聚智慧资源。  二、集体备课的意义。  1.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所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内容,新老教师(包括骨干教师)都面临着重新熟悉新课程的重任。集体备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新课程的内涵。  2.借助合力提高备课的质量与效率,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不仅仅是熟悉教材,教师还要对教法进行深入地交流,其结果是汇集个体的备课成果,形成集体智慧,这样必然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为优化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集备的过程除了要研究教材教法,迅速的理解教材,掌握算法;还要教师交流是如何收集材料、如何钻研教材的,提高备课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交锋,使教师在争论、交流中,不断明确认识,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成长。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充分认识到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加大了落实力度,采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积累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认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集体备课形同虚设,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人在心不在,没有真正体现了集体备课的功能;  2.集体备课中教师(包括主讲和其他教师)的准备明显不充分,一人主讲,他人旁听,组长事后补笔记;  3、集体备课中组长的带头作用不明显,核心作用没体现,准备工作不充分,组织工作不到位,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组长心中也没底;  4、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心中有数,但是不愿意交流。  5、教育认识不足,老师没有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作用,被动应付。  6、少数单位从网上下载教案,实现教师“自我解放”。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原因分析:  一是集体备课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为什么要集体备课?);  二是社会发展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师对事业的追求标准降低(集体备课能给我什么?);  三是技术层面还缺乏必要的“套路”创新(怎么进行集体备课)。  四、集体备课的做法  (一)个人初步备课  在每次集体备课之前,个人都要熟悉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简要组织发言提纲,以便在集体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集体研讨备课  1、备全册。   学期之初要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前,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学习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明确指导思想,分析学生现状,把握知识系统和结构,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通盘考虑解决重点难点的策略,安排学期教学进度。  2、备单元。   根据集体备课情况拟定单元教学计划,掌握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法等。在单元测试后,还应该对测试情况作简要分析,同时制定补教补学措施,必要时同年级教研组可统一制定测试题进行补教补学。  每单元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确定的中心发言人。计划的拟定一般提前两周进行。  同时注意:(1)单元备课必须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2)根据单元的侧重点,突出单元备课的创新性、开放性,切忌一人讲,大家听,搞形式、走过场;(3)不要把集体备课演变成教案审订,搞成“一人备课、集体定稿、分头使用”,使教学成为“千课一面”的机械表演。  3、备重点课时   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带动弱校弱师的教学上水平,对每单元的重点课时非常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时,主讲人要理清教学的环节和步骤,并就每一环节设计的理念或依据、达到什么目的讲清楚,在集体中进行讨论,最后确定出最佳方案,形成教案。有条件的单位在单元备课时可组织教师执教先导课,教研组内集体听评,进而改进教案,供其他教师参照。   语文、数学每周保证至少2课时、英语每周至少1课时的集体备课时间。其它学科的集体备课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作统一要求。同时各学科还应随时随地进行教学问题的研讨与交流。  (三)个人二次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使用,科学设计作业,并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变处理等等。  1、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1)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密度。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  (2)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一是要先“钻”后“参”、不能以“参”代“钻”;二是对他人经验(或优秀教案)应采取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的态度,不可照搬照抄。  (3)对自己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十分满意的教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及教改要求,按照“教老课,有新意”及讲求实效的原则,旧案新备。  (4)要超前一周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上课时,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改,准备好教学用具。  (5)连续任某学科不足3年的教师要写精案,3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至少写20课时的精案,50岁以上的兼课教师可以写简案。包班教师语、数可重点备某—学科,另一科可备简案。继续允许在保证实效性的前提下,进行备课改革。  (6)对于责任心强、业务精湛、成绩突出、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干、教师的备课实行免检制度,教师自愿申报,各单位根据自己的情况按5%—10%的比例,将免检教师的登记表送县教研室审批备案。对免检教师采用推门听课等形式实行动态管理。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这些骨干的作用,让他们经常上示范课、公开课,做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等。  2、备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渗透落实三维目标,体现创新性与发展性;  (2)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3)教学方法要讲究技巧,体现巧、活、新;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状态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思路要清晰,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有利于启迪和开阔学生思维、发展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5)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形式灵活,有针对性。  (6)教学札记(反思)要结合教学实际,记录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感悟,对教学设计有重建、有改进。
2023-08-26 11:24:471

大专平面设计专业课程

1.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大专类的有哪些 色彩归纳 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色彩构成 素描 色彩 基础摄影 电脑美术 2. 平面设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国内的平面设计正规院校学习步骤大致如下: 1.绘画(素描,色彩) 2.构成学(三大构成) 3.图形创意 4.美术史和设计史 5.艺术概论 6.专业课(标志设计,VI,包装设计,海报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设计......) 3. 平面设计专业都学什么课程 会学到以copy下课程: 基础技能: 计算机操作基础 Office办公自动化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三大构成 三大设计 实用美术基础 Photoshop图像处理 CorelDRAW/Illustrator图形设计 广告艺术设计与图像处理高级技法 印前处理技术与InDesign图文设计 专业技能:AutoCAD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3ds max建筑效果表现技法 Vray效果图渲染 综合技能:平面设计典型实例 商业艺术设计典型应用与商 业案例 建筑效果图设计综合实践 室内效果图设计综合实践 希望能帮助到你,还请及时采纳谢谢! 祝生活愉快! 4. 平面设计专业都有哪些课程 摄像、书籍装帧、影视动画创作、影视广告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广告策划与文案、平面广告设计、动画基础技法、商品包装视觉设计、印刷工艺、设计美学、招贴设计、专业摄影、3D Max和photoshop技术、版面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 5. 平面设计专业都有哪些课程 一般大一是基础课。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大2开始 是完全的专业课。PS、AI、CorelDRAW 、3D Max、POP、书籍装帧、VI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插画设计、、商品包装视觉设计、招贴设计、版面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 6. 大专的平面设计专业主要讲什么!课程大概是什么 首先都是要讲三大构成、然后软件、还有字体设计、图案设计、等等还有手绘! 7. 大学平面设计专业一般开的哪些课程 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素描基础;高级课程:photoshop,CorelDraw,lllustrator,AutoCAD,(广告原理、字体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工艺流程、标志设计、CIS策划、装帧设计、版式设计、包装设计、数码摄影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计算机英语;外围设备的应用: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设备的特性及应用。差不多就是以上这些了,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8. 大学哪些专业学习平面设计类课程 每个来学校都不同,因为平面源设计没有教学大纲,我本人在3所大学做客座教授,每个大学都不一样。但是大致会有一些共同的课程: 绘画基础 素描 色彩头像 人体速写 传统纹样 国画基础 色彩构成 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图形创意 字体设计 标志设计 VI设计 POP展示设 型录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 海报设计 网页设计 丝网印刷 基础摄影 商业摄影 展示设计 软件一般的学校是不教的,都是自学的Photoshop、CorelDraw、Flash、Illustrator,还有人会去学3DMAX和玛雅。 9. 大学平面设计专业,需要学习什么课程 立体构成啊,平面构成啊。很多的。一般大一进校,还是和画室一样,每天色彩素描的画着,大一下学期,开始接触理论性的东西。平面构成,点线面一类,然后老师带着你膜拜大师作品。然后包装设计,字体设计,印刷工艺,LOGO设计的一些理论性东西,这些不涉及软件。大二第一学期,开始接触软件。主要是AI、PS,这两款,如果学校不在一线城市,可能还要学习CDR。 基本都是熟悉工具,老师详细的告诉你每一个工具的用途,玩一般的随便做东西。(真正学习软件,并不能指望老师教你,这东西就跟玩游戏一样,上网看教程,操作的多了,就会了,如果指望老师教你的,你会把自己饿死的。)大二下学期将软件应用到设计中。开始用软件做包装,做LOGO,做字体设计,做VI等等。 (话说我们这个学期还学了摄影,杂志排版,软件涉及到了ID,但没有往深处学。学了两周的视频剪辑,做了音乐MV。)大三的时候,涉及网页制作,Flash。大三下学期,课程很少,填了实习报告,去外面开始实习。大四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欠缺很多,报了班,进修了软件。 建议楼主不要选择平面设计了。这个职业已经很饱和了。工资低,待遇差。建议走视频后期制作剪辑这一条路。企业宣传片,个人宣传片挺火的,北京的同学如今拿工资7K一个月了,我才拿3K。
2023-08-26 11:24:451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是好事还是坏事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通知,要求各省选择符合条件的不同层级市、镇作为试点在8月底前上报发改委。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城镇化问题单靠城市改革难以解决,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要改变以往以单纯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做法,集中优势资源设置试验区。尤其是针对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也将成为近中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点。      对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从现阶段的人口流动方向来看,人口向大城市和小城市两端聚集。    而在试点内容方面,将重点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    具体来看,试点的重要内容是探索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成本分担包括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即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    据了解,政府将承担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公共成本,企业则应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与此同时,试点地区需制定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具体落户标准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住年限挂钩的具体办法,主动承担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试点融资要求,试点地区需把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公开透明的城市政府资产负债表,以更好地吸引投资者,拓宽投融资机制,进一步解决城镇化资金问题。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融资规划,针对不同项目性质,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和偿债机制。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放宽准入、完善监管、制定企业通过PPP等模式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此外,在农村宅基地方面,试点地区需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将农民房屋纳入确权登记颁证范围,将宅基地和农房纳入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并率先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2023-08-26 11:24:451

教师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报告及整改措施是什么?

找准问题,剖析原因,努力做到自查自纠,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克服这些缺点,努力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在思想上树立为教学奉献的精神,在行动上树立倾心教学的典范。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首先从实践中学,同时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主管工作的专业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才使人信服。其次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尽可能多地挤出时间深入课堂检查督促指导教学工作。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相关信息:一、在个人修养方面:1、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显得很不冷静,这样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对终身学习还认识不够,只停留在学习的表面,认为自己学懂啦,不再深入。这样,在工作教学中,存在有时感到所学的知识还不够用,没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在教育这片领域里要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3、满足于过得去的工作作风,对政治理论学习、政策、教育法规政策了解和掌握的程度、重视的程度还不够高。二、在教育教学方面:1、教学方法创新不够,课堂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3、没有真正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
2023-08-26 11:2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