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结合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体会,谈谈你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2023-08-28 17:33:55
共2条回复
cloud123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现象仍广泛存在。据调查,目前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有社会历史、就业压力、传统体制、队伍素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因素。除课程设置外,其他均非短期内所能解决。所以就条件比较而言,当前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应该是课程改革。2001年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推进课程改革的内容有九个方面。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
  一、关于改革课程结构。“纲要”出台后,进入课改实验的中小学基本上限于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整体上没有得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学习者完成建构还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结构性经验背景”的影响,所以应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即强调在真实的社会和劳动技术环境中去加深体验。同时,建构主义还主张学习应在合作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结合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进行综合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特征。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认为应大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把握以下原则:1.突出研究性学习,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了学得更好。研究性学习最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征,所以应放在突出的位置。但是如果研究性学习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便很难达到建构主义所要求的产生真实而深刻的体验的效果。所以应当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进行。2.教学内容以任务型为主。应在社会和生活、生产实践中寻找适合的课题作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观察、调查或亲自操作,获得必须的素材。然后师生共同对素材通过理论的逻辑的分析处理从而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必然引导学生主动去手脑并用地学习探究,从而加深知识理解和拓展知识面,掌握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3.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现师生、学生之间的充分合作。从资料的搜集、资源利用到探究步骤和方法都必须由师生共同探讨设计。教师不仅起组织引导作用,而且是参与者。4.为活动课提供课时保证。
  关于选修课。目前少数重点学校在数理学科、艺术体育方面为少数学生提供了特长培训的机会,而多数学校包括重点校的多数学生却是千人一面地接受统一的课程。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类型的智能组合和特长。而开设选修课,正是用不同的课程结构去适应具有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1.对不同年龄段的所有学生都应分类开设选修课,而不只是针对少数学生。2.学校应提供丰富的选修课菜单。3.进一步精简国家统一规定的学科课程内容并降低难度,以腾出课时开设选修课。
  二、关于改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按建构主义的观点,现在的课堂教学明显存在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交流不畅,缺乏合作,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等问题;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参与的体验以及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综合体验严重不足。按多元智能理论,现在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缺乏个性发展的空间。为此,课堂教学改革应体现以下原则:1.情境性。应利用图表、资料、卡片、实验设备、实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或师生的人物活动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必要时让学生深入现场,直接操作,加深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思维,使其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2.平等互动。建构主义强调的学生主动学习,绝不只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挥下活动,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是否主动积极地进行体验和建构。因此,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发挥组织引导、调控点拨的作用;不仅允许学生说话,而且提倡师生平等对话,积极互动;不仅体现师生共识,而且体现差异,甚至对立和交锋;不仅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而改变,而且教师及教学过程也在学生的影响下改变。课堂教学目标和程序可以预设,但必须根据课堂活动的实际随时调整。3.交流合作。课堂应促进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合作,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4.三维目标。由于学习过程不仅受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所以课堂教学目标应是多元的。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教学过程应围绕三个维度开展,以利于学生进行综合的体验,促进建构的进行。5.个性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课堂教学应针对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关于改革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改革是推动课程改革最有力的杠杆。这里仅就如何通过课程评价改革推动课程结构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谈谈看法。目前课改推进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学校缺乏动力。而评价(包括考试)恰恰最能有力推动学校进行课程改革。评价和考试改革的取向,应促进学校进一步“精选双基”,从而减少统一学科教学的课时,腾出时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应促使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重视发展个性,自主学习、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应促使学校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协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就学校的常规管理评价而言,1.要建立目标体系,对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在数量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纳入考核。2.要建立标准体系,对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选修课以及课堂教学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过程的实施和产生的结果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3.要建立经费保障和奖惩机制。为开设综合实验活动课、选修课和改革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奖惩提供经费保障。4.要建立展示平台。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选修课的典型课展示、观摩以及艺术节、科技活动月、学科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和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让课程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充分展示出来。
  就考试改革而言,目前最关键的是改革高考。虽然早已明确了“三个有助于”的高考改革方向,但到具体的方案设置上仍争论不休。我的看法是,1.严肃会考,简化高考。会考应真正精选双基、降低要求,以统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各学科全面发展,经过努力绝大多数都能达到的标准。会考应严密组织,确保结果可信。会考分应以适当的比例记入高考总分,以防止中小学在课程安排上偏科。在会考基础上,高考应分类要求,对多数学生总体而言应降低学科“双基”要求,而对个性特长、实践应用创新能力应加强考核。2.分类设科,分类组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属于不同的智能类型,所以文理分科的设置应坚持。对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突出的学生实行全国少数重点大学和其他大学的重点专业联考,科目设置可采用“3+小综合+1”模式。因为这是针对极少数学生设置的考试,所以要求既相对全面又体现特长。其他本科大学由各省统考,内容深度比前一类降低,科目按“3+1”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减少统考的科目并降低难度,让学校平时更注重会考和活动课、选修课。3.特殊录取,对于有特殊成果和才能的学生,大学有权力不经高考(但要会考成绩)直接录取。4.扩大面试,为了鼓励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大学的专业要求应扩大面试,面试的内容应是实际应用方面的,并且允许学生自由发挥。最后,高考录取应以综合素质测评为重要内容。综合素质测评应依赖于成长记录档案,而该档案应对学生参加活动课、选修课的数量提出明确要求。课程评价和高考改革如果能按这样的方式进行,相信能有力地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
慧慧

治标不冶本

相关推荐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构的学习。 ⑤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考试制度,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关注学科的课程价值取向转变为关注人的课程价值取向,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着眼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意味着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2)回归生活,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 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样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3)自主学习,提升持续学习与持续发展的品质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4)民主开放,走向国际理解 民主开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又一基本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显课程的民主化,使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分享课程管理和决策的权力,同时突破和超越了过去狭隘封闭的课程观,确立了开放的大课程观。
2023-08-26 22:51:33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改革的规定有(  )。

【答案】:A,B,C,D《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改革的规定有:(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2023-08-26 22:51:411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

【答案】:C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6月7目发布。
2023-08-26 22:51:531

引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注释怎么写

注明引用文献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文中注:正文中在引用的地方用括号说明文献的出处;脚注:正文中只在引用地方写一个脚注标号,在当页最下方以脚注方式按标号顺序说明文献出处;文末注:正文中在引用的地方标号(一般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放在右上角,如[1],[3-5]),然后在全文末单设“参考文献”一节,按标号顺序一一说明文献出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这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以及改革覆盖的范围。 第二部分:就是全文的九个方面。这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要求、政策。共用了20个条款进行阐述。
2023-08-26 22:52:022

(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答案】: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23-08-26 22:52:211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 )。

【答案】:B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课程计划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2)设置了综合课程。(3)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为地方和学校开发课程留有空间,鼓励地方和学校开发相应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jin
2023-08-26 22:52:4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2023-08-26 22:52:511

下列表述不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是(  )

【答案】:B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2023-08-26 22:53:06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3-08-26 22:53:16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23-08-26 22:53:33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是什么 有标准的统一答案吗 如有 请给出权威的出处 谢谢

参考   78.其实高考的压力是完全的经济压力,如果高考前一天,忽然告诉你你爹妈都死了,但是居然卖烧饼的爹妈有几个亿的遗产,我想绝大部分的人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参加考试,并且在碰到一个诸如叫你分析“居然”和“竟然”两词除了笔画不一样多以外有什么区别之类的题目的时候高呼一声:爷不考了!
2023-08-26 22:54:042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确答案)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23-08-26 22:54:121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2001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23-08-26 22:54:201

如何从客观依据和价值取向两个层面,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立

概括地说,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如前所述,现行的课程体系完成于工业经济时代.在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对于国家实力的增强、经济的繁荣具有最直接的意义.因此,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工业生产的需要决定了学校教育课程的内容,而科学知识及其相关的技能对于工业生产的意义或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近代自然科学教育运动的倡导者赫伯特u2022斯宾塞对此曾作过详尽的说明.  工业经济对于“效率”的崇拜又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以简约、规范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因此,建立在对知识加以分门别类基础之上的分科课程就成为课程结构最重要的特色.此外,各门学科对于各自领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权威性”的追求,不仅造成了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而且使教科书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尊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教科书为载体知识便处于核心地位,成为制约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依据.换言之,知识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目的.  现行课程体系的上述特征,都反映了这么一种教育理念或关于人的发展观:国家和社会发展集中地体现为经济的发展,因此,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乃是学校课程体系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同时,它也构成了人的“发展”的全部内涵.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始终萦怀于中国人民心中的“强国梦”,伴随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爆炸”,以及普遍存在于“后发型国家”一定发展阶段教育之选拔功能的突显等因素,又使我国学校的课程体系表现出下列一些特征: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现在,人们已经把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概括为“应试教育”.  显然,如果不根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现存的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就不能推行.  7.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 统工程.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当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在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课程改革趋势进行深入比较、对未来人才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后,本次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了课程门类,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在保留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旨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重视不同课程领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课程结构的这种转变,与课程功能的转变遥相呼应,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新时期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的这一转变,力争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此外,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此次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 中获得有效的保障,并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这种转变,还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可能不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有可能不同.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即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一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二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要将评价看做是一个系统,从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制定多样的评价工具,到广泛的收集各种资料,形成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评价促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记录,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次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分工,调整了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增加了一定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拥有相应的选择余地.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运行,为课程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对于加速我国课程建设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8.为了保证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从事基础教育的实践工作者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如果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同以往相比,这次课程改革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转变.  一、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至少在口头上,几乎任何人都认为学生是人,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把学生当做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这涉及一个如何看待人的问题.这次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看法坚持了以下三个要点.第一,作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被决定”的一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阐述,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新课程必 须具有必要的统一性、规范性,这一点在课程标准中得到了体现.  第二,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三,学生具有“未完成性”.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这种未完成性是指: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对于复兴中华民族大业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二、发展观  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地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应该看到,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的.为了充分发挥课程之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这次课程改革除了在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方面作了调整之外,还强调各科的课程标准都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发展乃是质而不是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  三、知识观  从前面的表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知识之所以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人们赋予了知识一些“神圣”的特征.知识不仅是绝对的,而且也是客观的,因而,知识成为了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类似于地下的矿物那样的客观存在物.对于知识而言,人们惟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  这次课程改革坚持实践的观点,并吸纳当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复杂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认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观  课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所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课程观.“课程即教学的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等是受到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里的“教学科目”或“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分门别类的知识.这种课程观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于是教育、课程便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实践中,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无直接关系的校内外活动,往往被看做是额外的负担而遭到排斥.这种知识本位的课程显然不再符合时代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为此,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是构成课程的素材.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所有这些素材的教育意义都是潜在的,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经验才能够被激活而得以彰显.为此,必须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惟有如此,学生才会感到,学习不是生活的额外负担,而是生活的需要;而且,原先在被迫接受的“学习”活动中处于边缘位置(有时甚至作为教育的消极因素而遭到排斥)的情感、体验也将获得与理智同等的地位
2023-08-26 22:54:311

初中语文新课标究竟是什么?要最原始的文件

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当然不一样,你或许是位老师或教授,我很尊重你们的行业,我虽然不能回答你的问题,但希望以后能帮助你。
2023-08-26 22:54:433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是哪年提出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   本报讯(记者 李建平)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近日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它的颁布与实施,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素质教育产生重要、积极的作用。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宏观指导和统筹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组织制定了《纲要》,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并对课程改革有关方面提出具体政策性意见。 《纲要》历经4年多的反复酝酿、讨论,在对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趋势和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这一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集中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指导思想,并将这一思想渗透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政策中。 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整个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因此,教育部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好《纲要》,深刻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本次课程改革在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而努力。 《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1版
2023-08-26 22:55:501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大家都知道:全部文的东西,都是人类自己彼此忽悠的、嘴上和文字的东西。字典摆在那里,能多识字、多背词语、分清好话坏话而巧妙的用于面对者,也就全有了。而数理化类的科学知识,则是支撑社会实际变化的真知识。人类能上天入地的用遥控化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靠的是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绝不是文的说词。若把文的教学量,砍掉三分之二给科学知识,让孩子门学会干真事、实事的知识和本领,就是改革教育的宗旨和大方向。至于个人对文的方面之爱好,完全可以在业余时间学会、从事而玩之。中国历史的落后、屈辱,源于泡在文海里人玩人、人吃人。而进步、崛起,所依赖的科学知识、动手能力,才是我们“活着所依赖的条件”源泉。所以,当前和未来,是国人的着眼点和智慧,纳入科技知识的摄取之时了。教育,作为往孩子这张白纸上书写的统称,看着“人对人以外所依靠的条件”来想,孩子们出了校门到社会上,才能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才不至于把好好的孩子,培养成只会摇唇鼓舌、编撰已逝的嘴子。基础课程的改革,是瞄准:“从会做什么的一向,来看其学与说”的仔细选择,是国之大事。
2023-08-26 22:56:153

教师资格2017年中学教育知识要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基本理念   第一,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第二,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实。   第三,内容联系观,即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   第四,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五,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第六.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二)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023-08-26 22:56:571

课程设置上改良是什么意思啊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 课程改革了课程标准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日前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改革对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目标和内容。、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说,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后,还要不要素质教育呢?说明提这个问题的同志是没有完全领会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的。我们不要忘记我国的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也不要忘记这次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更不要忘记,中国教育的最大任务不是培养只会解题应试的人,也不是瞄准培养少数精英或一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狭窄目标,而是要在造就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同时 课程改革,努力完成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主裁命运。既然观念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教育观念的转变就足以改变一位教师的命运,影响这位教师所教学生的一生。记得在1998年的一次省级高中教学研讨会上,我向与会的数十位一线教师介绍了自己的“一节课只讲授22.5分钟以内”的观点,一位老教师在会上提出这样的质疑:“请问本书林老师,我每节课45分钟拚命地讲,都无法教完高中物理的三本书,不知你是怎样用这么少的时间教完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位老师所提的是如何‘教"完它,而我所说的是如何教学生‘学"完它。”虽然这里的‘教"与‘学"仅一字之差,却能从中折射出两位老师不同的教育观念。   我认为,中国教师是世界上最自信的教师,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相信教材是用来‘教"的,而不是教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学会自学教材的。有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学生没有听讲却在看书,老师就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上课不听老师讲呢?”该学生答道:“我听不懂,想看看书。”老师非常气愤地指责道:“你听都听不懂还想看懂?”然后向讲台方向走了几步回过头来补了一句:“简直不可思议。”是的,在这位老师的心中,书只有通过老师教学生才会懂,学生自己如果能够看懂,那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所谓转变方式,即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的转变,其目的也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国借鉴了美国自19世纪末就开始的,现正被其大、中、小学大力提倡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成功经验,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课程。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主决策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对人类、对社会的责任感。   不仅如此,本次课程改革还希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乃至生存环境,把中国中小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堂外埋头于书本,专心做大量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练习”中摆脱出来;从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还给他们应有的自由时空,让他们快乐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让他们睁开眼睛看自然界、看社会、看生活。   所谓重建制度,即重新建立学校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这里所说的教育评价制度,包括政府对教育部门、社会对学校、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老师、老师对学生、乃至社会对人才的评价等。不过,我认为制度也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是文化是文明,就只能继承与发展,提“重建”有点过于激进,有可能被执行者错误地理解造成严重的后果。比较恰当的提法应当是“改革制度”。三、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追求的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有意识地设计能够形成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这学习互动,至于具体的体现方法,在本书以后章节中将给予详细介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所要完成的三大主要任务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学校里的生存条件,改变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一切”,指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显然是指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因此,有人干脆把这句话说成: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口号虽然比较动听,但如果把它理解为“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在教师的指示下进行”等,那将是中国学生的最大不幸。如今不少所谓重点中学的校长,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向外界介绍:“我的学校是全封闭管理……。”当我听到这类话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难道要把一个自然人转变化社会人的教育,却能够把受教育者最美好的青春封锁在“全封闭”的校园里吗?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五、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专家一致认为,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一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二是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三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五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六是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七是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八是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九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二、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应实现六大转变: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以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有句话说得好:有经验的校长抓课堂,缺乏经验的校长抓门房。我认为,工落实这六大目标,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关键是要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落实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主要是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确定这一培养目标,正是基础教育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基础教育承担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6项具体目标。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课程功能的改革  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尤为重要的是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为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课程结构的改革  强调的是课程的综合性,也就是课程设置既要注重根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也要注重学科内在的逻辑。同时,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结构的改革还强调了课程的均衡性和选择性,以体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为每个学生具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课程内容的改革  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的实施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  将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把评价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  强调了课程管理的权限应根据各级不同的责任与需要作科学合理的划分,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开发并管理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随着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提高,学校课程的发展将有更加多样和广阔的前景。   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项由课程改革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应该说,这些项目的改革是相辅相成和互为制约的。因此,我们在改革中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为改革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当代课程改革1.课程管理  (1)建立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均权化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从1999年开始,正式提出要建立新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开发体制。基本模式是:   ——国家课程。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   ——地方课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等。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虽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各不相同,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实际上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权力主体共同完成的。   (2)实行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的教材管理制度   现在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并不是走向完全的绝对的多样化,以多样化取代统一性,而是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应这样来理解教材多样化:其一,不同学科的教材,要从本学科性质、特点出发,实现多样化。其二,多样化不等于地方化。其三,多样化不等于数量化。本质在于特点、在于层次、在于质量、在于选择、在于效益。   (3)鼓励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编制2.课程结构  (1)建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的课程基本结构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实行学分化管理   (3)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丰富完善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3.课程内容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教育是为每位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选拔教育,其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和有限的,不能任意扩大、拔高。基础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课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促进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   (2)加强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实用化、人本化与本土化   (3)注意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课程内容的协调整合   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或者制度化的教育;非正规教育则指“任何在教育体制以外进行的,为人口中特定类型的成人及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活动。前七次课程改革简述第一次  1949-1952   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份教学计划(1950年8月)。设置了门类齐全的学科课程,政治、语文、数学、自然、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学计划(草案)》,同年10月,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份五年一贯制小学的《小学教学计划》。第二次  1953-1957   这四年时间中,国家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这套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三次  1958-1965   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左”倾思想影响萌芽的时期。1958年“大跃进”引发了“教育大革命”,大量缩短学制,精简课程,增加劳动,注重思想教育,还出现了多种学制的改革试验。第四次  1966-1976   “文革”十年,整个教育领域受到重大影响,学校课程与教学经历了一场灾难。第五次  1977-1985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1978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1980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第六次  1986-1991   1986年《 义务教育法》出台。国家教委公布了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初稿,突出了新型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适当增加了基础学科的教学时数,在教学计划中给课外活动留出固定的足够的空间。第七次  1992-2000   1992年国家教委第一次将以往的“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1993年秋,新的计划突出了以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第一次将活动与学科并列为两类课程。后来又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一部分独立出来。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专门关于课程管理的规范。这一次课程改革,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
2023-08-26 22:58:261

结合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体会,谈谈你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现象仍广泛存在。据调查,目前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有社会历史、就业压力、传统体制、队伍素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因素。除课程设置外,其他均非短期内所能解决。所以就条件比较而言,当前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应该是课程改革。2001年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推进课程改革的内容有九个方面。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  一、关于改革课程结构。“纲要”出台后,进入课改实验的中小学基本上限于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整体上没有得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学习者完成建构还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结构性经验背景”的影响,所以应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即强调在真实的社会和劳动技术环境中去加深体验。同时,建构主义还主张学习应在合作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结合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进行综合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特征。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认为应大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把握以下原则:1.突出研究性学习,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了学得更好。研究性学习最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征,所以应放在突出的位置。但是如果研究性学习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便很难达到建构主义所要求的产生真实而深刻的体验的效果。所以应当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进行。2.教学内容以任务型为主。应在社会和生活、生产实践中寻找适合的课题作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观察、调查或亲自操作,获得必须的素材。然后师生共同对素材通过理论的逻辑的分析处理从而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必然引导学生主动去手脑并用地学习探究,从而加深知识理解和拓展知识面,掌握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3.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现师生、学生之间的充分合作。从资料的搜集、资源利用到探究步骤和方法都必须由师生共同探讨设计。教师不仅起组织引导作用,而且是参与者。4.为活动课提供课时保证。  关于选修课。目前少数重点学校在数理学科、艺术体育方面为少数学生提供了特长培训的机会,而多数学校包括重点校的多数学生却是千人一面地接受统一的课程。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类型的智能组合和特长。而开设选修课,正是用不同的课程结构去适应具有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1.对不同年龄段的所有学生都应分类开设选修课,而不只是针对少数学生。2.学校应提供丰富的选修课菜单。3.进一步精简国家统一规定的学科课程内容并降低难度,以腾出课时开设选修课。  二、关于改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按建构主义的观点,现在的课堂教学明显存在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交流不畅,缺乏合作,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等问题;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参与的体验以及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综合体验严重不足。按多元智能理论,现在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缺乏个性发展的空间。为此,课堂教学改革应体现以下原则:1.情境性。应利用图表、资料、卡片、实验设备、实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或师生的人物活动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必要时让学生深入现场,直接操作,加深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思维,使其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2.平等互动。建构主义强调的学生主动学习,绝不只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挥下活动,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是否主动积极地进行体验和建构。因此,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发挥组织引导、调控点拨的作用;不仅允许学生说话,而且提倡师生平等对话,积极互动;不仅体现师生共识,而且体现差异,甚至对立和交锋;不仅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而改变,而且教师及教学过程也在学生的影响下改变。课堂教学目标和程序可以预设,但必须根据课堂活动的实际随时调整。3.交流合作。课堂应促进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合作,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4.三维目标。由于学习过程不仅受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所以课堂教学目标应是多元的。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教学过程应围绕三个维度开展,以利于学生进行综合的体验,促进建构的进行。5.个性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课堂教学应针对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关于改革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改革是推动课程改革最有力的杠杆。这里仅就如何通过课程评价改革推动课程结构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谈谈看法。目前课改推进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学校缺乏动力。而评价(包括考试)恰恰最能有力推动学校进行课程改革。评价和考试改革的取向,应促进学校进一步“精选双基”,从而减少统一学科教学的课时,腾出时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应促使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重视发展个性,自主学习、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应促使学校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协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就学校的常规管理评价而言,1.要建立目标体系,对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在数量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纳入考核。2.要建立标准体系,对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选修课以及课堂教学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过程的实施和产生的结果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3.要建立经费保障和奖惩机制。为开设综合实验活动课、选修课和改革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奖惩提供经费保障。4.要建立展示平台。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选修课的典型课展示、观摩以及艺术节、科技活动月、学科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和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让课程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充分展示出来。  就考试改革而言,目前最关键的是改革高考。虽然早已明确了“三个有助于”的高考改革方向,但到具体的方案设置上仍争论不休。我的看法是,1.严肃会考,简化高考。会考应真正精选双基、降低要求,以统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各学科全面发展,经过努力绝大多数都能达到的标准。会考应严密组织,确保结果可信。会考分应以适当的比例记入高考总分,以防止中小学在课程安排上偏科。在会考基础上,高考应分类要求,对多数学生总体而言应降低学科“双基”要求,而对个性特长、实践应用创新能力应加强考核。2.分类设科,分类组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属于不同的智能类型,所以文理分科的设置应坚持。对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突出的学生实行全国少数重点大学和其他大学的重点专业联考,科目设置可采用“3+小综合+1”模式。因为这是针对极少数学生设置的考试,所以要求既相对全面又体现特长。其他本科大学由各省统考,内容深度比前一类降低,科目按“3+1”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减少统考的科目并降低难度,让学校平时更注重会考和活动课、选修课。3.特殊录取,对于有特殊成果和才能的学生,大学有权力不经高考(但要会考成绩)直接录取。4.扩大面试,为了鼓励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大学的专业要求应扩大面试,面试的内容应是实际应用方面的,并且允许学生自由发挥。最后,高考录取应以综合素质测评为重要内容。综合素质测评应依赖于成长记录档案,而该档案应对学生参加活动课、选修课的数量提出明确要求。课程评价和高考改革如果能按这样的方式进行,相信能有力地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
2023-08-26 22:58:381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综合实践课程被定为必修课,从几年级开始设置

我们学校根本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23-08-26 22:58:519

新课标具体内容

http://baike.baidu.com/view/307463.html?wtp=tt、这是新课标额解释http://www.xkb1.com/yuwen/sinianjishiti/index.html、新课标第一网、上面有许多教案、课件和试卷
2023-08-26 23:00:083

求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我要有关""坚持教育创新.推进课程改革""论文
2023-08-26 23:00:192

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答案】:C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明确的表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即改革评价方式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发展性取向。##jinkaodianstyle="margin-left:20px">
2023-08-26 23:00:391

小学最新课程设置及课程安排

小学最新课程设置及课程安排如下: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二、实施背景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中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2、学校办学目标的需要我校明确指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有爱心,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成才但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三、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转向“科研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四、开发的原则1、人本性原则。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力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成长。
2023-08-26 23:00:481

2001年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2001年新课程改革相关问题History思白生历史领域广泛涉猎,包括但不限于古代社会史与近代社会史年代:2001年主要活动: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相关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生在新课程中的角色:既是新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1)背景知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途径(四个层面):1)教师层面2)学生层面3)学校层面4)社会层面(2)为什么学生是开发者?1)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相互交流也变得频繁,学生本身成为了特殊课程资源的开发者。2)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中,相互之间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综合以上两点简单理解,学生成为开发者的原因都是因为交流中的互相学习。前者是课外交流,后者是课内交流。2. 新课改的时代要求(1)新的知识观:不只学习知识,还学会学习方法和正确价值观。(包括批判看待课本内容,自主汲取并更新知识)一句话:探究本位、学生中心。(2)新的学习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3)新的教师观:学生的引导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4)新的教学观:教育者中心——>学习者中心、授之以鱼——>授之以渔、重结论轻过程——>重结论更重过程。(5)新的评价观:重发展、综合评价、质性评价、参与和互动、重过程。3. 课程设计是专家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实施者?答案肯定是不对的。新课改以来,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课程设计的取向多元化;教师授课的过程同时也是开发过程,要因材施教;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是一个顺序实施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设计主体参与。
2023-08-26 23:01:141

2018新课程改革历史教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音乐教材问题的思考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教材建设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1年6月,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草案、《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等纲领性的文件,从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对音乐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音乐教材的开发与管理也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划。本文就我国学校音乐教材编写中的许多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音乐教材的编写应体现时代特点      随着课程改革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学校音乐教材的改革也成为焦点,几套新的音乐教材相继问世。从这些音乐教材的内容上来看,许多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他们去中学音乐教育实习时,发现学生们仍在唱那首《唱脸谱》,音乐欣赏课的主角还是那几首中外乐曲,学生们对乐谱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阿拉伯数字的边缘……这边高唱着音乐教学改革的调子,那边却无动于衷地老调重弹,好不让人伤心。传统的、经典的作品固然要保留,但十几年来社会的发展为音乐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新的音乐形式层出不穷,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不断涌现,为什么就不能体现在学校音乐教材里呢?难怪现在的学生产生“爱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现象。此外,每一阶段的音乐教材无论是在内容的衔接上,还是难易程度的选择上,都存在着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虽有历史原因,但教材编写者的观念与历次教材编写遗留下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所谓观念改革,就是要更新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观察音乐教育问题。具体到音乐教材的编写,则编写者首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具体地说,教材编写者在编写音乐教材时,应体现音乐教材的时代特点。   (一)突出教材的主体性与基础性内容,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   所谓音乐教材的主体性,是指教材编写者在观念上始终并真正确立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教材观提倡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双向互动。所谓音乐教材的基础性,是指除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将一些引导中小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音乐的知识内容引入教材,例如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等的基本原理,最终使他们通过学习音乐获得其它学科不能涉及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认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①这就要求音乐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二)强化教材的可操作性,遵循音乐实践性原则。   传统的音乐教材由于其以知识传授为主,虽然也涵盖了多方面的信息,但无论在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比较刻板。新教材观主张的学习方法应是一种合作性、探究性的,师生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这就要求教材在编写时应强化可操作性,通过简单的音乐创作、即兴表演等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容,使音乐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真正做到“从做中学”、“从乐中学”。   (三)注重音乐与其它学科联系,拓展多样性的教材载体。   在编写音乐教材的过程中,应考虑音乐与美术、戏剧、舞蹈等学科的联系,同时也要考虑综合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的连接与沟通。“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②这是《纲要》对基础教育教材开发的要求,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基础教材。此外,传统的音乐教材只有课本,许多教师为了更直观、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具,并在有限的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为此,教材编写者要给教材配备一定的简单教具,如音响、音像、谱例、课件等,使学生在课外通过聆听和欣赏的方式对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软件将文字、影像、动画、声音整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获得知识。   (四)宏扬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多元音乐。   我国具有八千年可考的音乐历史,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来传播、传承我国的优秀音乐传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因此,音乐教材的编写在内容的选择上除吸收一定数量的优秀民族音乐,还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同时,也要将世界优秀的音乐文化介绍给学生。这样才能丰富音乐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增强音乐教材的通俗性,注重音乐教育的审美性。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③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内容编写上也应该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和最终目的。近几年来,国家出台的几项政策都将美育列入了我国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美育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地位的确立以及人们对美育重要作用的逐渐认识,为课程改革、音乐教材改革开拓了视野,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应该成为音乐教材的首要追求”④,而且也应该成为包括音乐教材在内的所有艺术课程教材的一种全新编写理念。要使音乐教材本身成为一件艺术品,让学生去鉴赏,去品味,去喜爱它,从而推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最终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充分获得美的享受。      二、高师音乐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要与基础音乐教育同步发展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师资,其就业趋向大多数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他们肩负着基础音乐教育重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这项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意味着他们自身素质高下优劣的重要性。但是,多年以来,很多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大学里学到的许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走出校门后有些内容根本用不上,而与基础音乐教育相关的知识却没有学到,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这个问题的存在充分暴露了高师音乐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与基础音乐教育不能够同步发展的弊端。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何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专门教育不同,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而进行的非定向的、非专门的教育。”⑤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传授的知识、技能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家,而是培养一个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综合文化素养和具有相当音乐知识、技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以,高师院校在音乐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上,要与基础音乐教育同步发展。   (一)重视音乐欣赏课程,系统编写高师音乐欣赏教材。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步伐,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充分重视音乐欣赏课,确立音乐欣赏的主干课程地位。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该课程的综合性,不能单纯地将其理解为音乐史或作品分析。由于基础音乐教育的教材内容多、范围广、要求高,因而对音乐教师自身的文化及专业修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欣赏课和教材来说,除了包含大量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优秀音乐作品的美感之外,还要让他们获得教授音乐欣赏的理论和方法,为胜任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是高师音乐欣赏教学所要达到的两个同等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实现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高师音乐教材的理论性,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高师音乐课程中有许多像钢琴、声乐、器乐这样技术性很强的课,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这些相对直观的技能课。而目前高师院校的音乐技能课却仅仅停留在技术的提高这一层面,所使用的钢琴、声乐教材也只是曲目和作品的荟萃,极少有技术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是参照现有的相关资料,就是介绍自己演奏、演唱的经验和体会,这就造成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甚至“误导”。因此,在编写高师院校音乐技能课教材时,除了吸收大量中外优秀作品外,还应注入适当的技术理论知识。既要突出以传授应用性知识为主的学科特色,也应包含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还可以为教材中的练习曲和作品编写一些演奏、演唱的提示,如表演练习时的注意问题、风格分析、重点难点的解决、情感的处理等,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向、教学方法,以适应将来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三、借鉴国外音乐教材编写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音乐教材体系      面向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音乐教材的编写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借鉴国外音乐教材编写经验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构建和完善我国音乐教材体系。德国学者埃里希u30fb多弗莱因在《欧洲音乐教材概要》中谈到了音乐教材内容的普及问题。在欧洲,即便是专业性较强的器乐教程,它的普及作用也是相当大的。他们往往采用改编的手法将原本技术要求极高的作品降低难度,使业余爱好者也能很好地驾御许多高层次的优秀作品,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此外,从日本高中音乐教材的编写特色来看,尽管中国与日本音乐文化具有许多相似性,我国近代以来的音乐教材编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但日本的音乐教材还是有很多先进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如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方面,首先运用的是音乐艺术所特有的魅力,以此来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他们认为创造性的学习应该是愉快的,这不只局限于作曲等创作作品的学习,更多的是演唱演奏的表现过程和音乐鉴赏的过程,了解音乐艺术和其他相关艺术、相关知识的讨论思考研究的过程同样具有创造性。在教材编写上,他们主张不只局限在一套教材上,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编写不同层次的音乐教材。这对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我国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总之,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音乐教材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立足于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音乐课程、教材改革,同时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音乐教材编写经验,就能够将我国的音乐教材建设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      ①②钟启泉、崔允、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8页。   ③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14页。   ④郭声健、喻秋兰《美,音乐教材的首要追求》,《人民音乐》,2003年第4期。   ⑤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杨和平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宋 莉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宁)
2023-08-26 23:01:221

新课程推进的基本方针与总体规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方针? 《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进的基本方针是“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基本方针表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推进工作不会采取行政命令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先在小范围进行实验,积累经验,再逐步扩大实验范围,采用滚动试点、辐射发展、分步到位的方式推进新课程,以确保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根据教育部目前的实验推进规划,2001—2003年,国家和地方将有选择性地选择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各类实验区进行实验,实验和验证新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并不断扩大实验范围,修订、完善的课程标准将全面在全国推广使用。2004—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1~9年级分年段逐步推广使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之所以坚持这样的推进方针,主要是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持续的、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直接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课程改革必须十分谨慎,要在多方面进行充分准备,积累、推广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尽管新的课程方案建立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纲要》与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等经过了多次修改,征求了多方意见,但为确保课程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仍然需要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实验验证,再逐步向全国推广。因此,“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针。这一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在推进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按教育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2023-08-26 23:01:29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对数学教学提出哪些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对数学教学提出哪些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资讯科技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资讯科技,要注意资讯科技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资讯科技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设计思路 (二)关于目标《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一句“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是为了更准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了解(了解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物件的有关特征;根据物件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物件。理解:描述物件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物件与相关物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络。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物件用于新的情境。运用:用已掌握的物件,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物件的特征,获得经验():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物件的特征及其与相关物件的区别和联络,获得理性认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属书籍吗 鼓励音乐创造 第七、理解多元文化 第十第一、提倡学科综合 第八、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第二、重视音乐实践 第六、兴趣爱好为动力 第三、面向全体学生 第四、注重个性发展 第五、弘扬民族音乐 第九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是什么? 第一部分 前 言 20世纪以来,物理科学不断在对宇观、巨集观、微观世界探索中取得成就,这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领了资讯化时代的来临。当今,知识经济全球化,资讯高度共享,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领域拓展、公民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增强等等,中学物理教育责无旁贷地肩负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公民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对能力、培养公民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使命。 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中学物理课程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关注物理科学的技术应用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关注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提出的需求等。《标准》确定了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17-18世纪的经典物理学,直至近代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等,都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体现了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物理学作为一门主导学科,一直引领着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发展,影响着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纳入物理科学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3.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络、交叉与渗透,以及研究方法的借鉴与移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络,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同时,应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将资讯科技融于物理教学。 5.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的不断进步和物理课程的逐渐完善。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标准》遵循我国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依据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全面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 2.《标准》继承了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优良传统,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目标定位,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别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 3.《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其中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这些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4.“内容标准”中的科学内容分别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为一级主题,对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在每个一级主题下划分了若干二级主题,在每个二级主题下又列出了若干三级主题。每个三级主题都是对全体学生的具体要求,这些三级主题灵活地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5. 为进一步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内容标准”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主要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 l 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l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在实践中有提高效率的意识; l 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能产生兴奋感及成功感,能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养成尊重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l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分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认识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家的事迹与成果,了解历史上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及其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资料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资讯,能通过实验收集资料,有初步的资讯收集能力; 3.经历资讯处理过程,有对资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学习从收集的资讯中分析、归纳规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资料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资讯交流能力及不断改进的意识; ,成通过学习物理知识,逐步发展利用不同渠道收集资讯,能通过实验探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 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尝试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资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展续质的形态及其的哪些提高、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和“情感、“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中的样例是对标准进一步的解释和扩充套件,活动建议则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活动例项。 一、科学探究 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科书和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探究要素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数的意识;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设计探究步骤; ●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资讯资源收集证据;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资料;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分析与论证 ●能对收集的资讯进行适当整理; ●能进行简单分析推理;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了解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评估 ●有评估探究过程科学性的意识; ●有评估探究结果合理性的意识; ●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表达与交流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了解表达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二、科学内容 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内容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这种主题式的呈现形式不代表教科书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教科书编写者可以根据《标准》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内容标准”中的样例与活动建议不是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其他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一级主题 二 级 主 题 1.物 质 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2 物质的属性 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4 新材料及其应用 2.运动和相互作用 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2 机械运动和力 2.3 声和光 2.4 电和磁 3.能 量 3.1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3.2 机械能 3.3 内能 3.4 电磁能 3.5 能量守恒 3.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1. 物 质 各种物体、粒子和场,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着的物质。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相联络。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而且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注意联络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由于学生缺少直接经验,因此要注意科学方法的运用;第三类是和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络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新材料及其应用 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内容标准: 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例2.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例3.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 1.1.4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回圈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例4 调查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提出治理水污染的建议。 活动建议: 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2.观察并探究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写出探究报告。 3.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4.调查本地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 1.2 物质的属性 内容标准: 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例1.通过实验,了解金属或塑料的弹性。列举弹性在生活中应用的例项。 例2.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3.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导电效能的不同。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4.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例5.从学校资料库或网际网路上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研究的资讯。 活动建议: 1、利用一块磁铁和几根缝衣针,制作指南针,并验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2、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如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或牛奶等日用品的密度。 3.调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了解它们应用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有什么要求 音乐课程标准》不仅就音乐教革的精神和定位做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就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事实建议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审美性、互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和人文性,同时也为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做了明确的定位、首先音乐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其次,音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音乐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播者。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是哪年颁布的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是哪个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确定 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 科学课程标准》是在哪一年 教育部于2011年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 科学课程标准》。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属什么文献 一)基本理念的修订: 1. 关于数学的诠释。 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修改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部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十二义务教育指高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推行十二义务教育已经别区试行措施主要集沿海等发达区没范围普及政协委员提议要全普及十二义务教育社各意见者认机尚熟者认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关于全普及十二义务教育提案进步论证 建议查下资料 感觉问题主意不是很清晰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什么时候的? 07年
2023-08-26 23:01:401

如何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改革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这场改革成败的关键。据统计,我国共有2亿多中小学生,其中70%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就读,这些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涉及1千多万教师、上亿个家庭和各级政府。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使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能否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农村课程改革举足轻重,不容忽视。因此,研究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并寻求其对策,便显得意义尤其深远了。  一、课程改革不能以降低知识学习的地位为代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明确规定:“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要求和规定十分明确。现行课程在功能方面存在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更新不够及时、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等现象,知识传授往往只停留在认知层面,没有真正发挥知识的教育价值。没有真正实现知识传授的全部教育价值。但这不能成为我们降低知识地位、轻视知识的理由。在当今知识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的知识经济时代,难道知识的地位反而下降了?众所周知,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学习正是以掌握知识为基础的,也只有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是情感态度的前提,价值观更是知识内化上升为信念的结果。很难想象一个科学、社会、历史全然不知或知不多的人,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会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新课程倡导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结,强调关注学生的经验。但是,在宣传和提倡重视学生的经验和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时候,要提防片面夸大学生直接经验的作用、简单地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的倾向。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的间接经验,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  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和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播,对美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认为在中小学特别是小学,不必要也不可能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主张代之以经验、生活常识、活动技能,使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直接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美国人惊醒自己的教育落后了。从此以后,改革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已成为全美的共识。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1982年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教育咨文;1989年,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主持了第一次教育高峰会议,提出六项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指标;1996年,在纽约IBM总部召开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41位州长应邀出席,会议通过了“高标准,严要求”决议;2001年,小布什总统提出了一项教育法案,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强中小学教育的管理,从而推动了以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为标志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在美国兴起。  课程改革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尔的后现代课程“3S”(科学science、故事story、精神spirit)模式,到课程哲学提出的“51”(信息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质疑inquiry、直觉intuition、智慧intelligence)(2)构想,都说明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强调兴趣,提倡轻松学习、愉快学习,但谁也不能改变学习是一件艰苦劳动的现实。  在日本,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学校推行“宽松教育”以来,学生的算术成绩连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1982年、1994年、2002年12月,以相同的实体进行测试,成绩分别为69%、65%、58%,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最严重。负责此次调查的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数学教育专家泽田利夫教授面对日本推行的“宽松教育”的改革,认为“这种做法是危险的”。由此可见,知识学习是基础教育的“根基”,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的“天职”。课程改革不能以牺牲知识的学习为代价。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流于形式  1、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基本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区分对象、不考虑条件,而只是将其形式化地实施,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为探究而探究等情况,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其原因是教师只模仿新学习方式的形式,而忽视其内涵,结果出现活动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泛化,使学习方式的转变陷入一种只重“形似”而不重“神似”的形式化的困境。此外,公开课和平时上课用两种方案、两种教学法,甚至有的时候为了公开课的成功不惜从其他班级借用“好学生”来冒名顶替,这样的公开课极具迷惑性,使人们无法了解真实状况,造成人们的盲目乐观,这是极其有害的。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调控技巧,课堂教学只是表面热闹。目前普遍存在的大班制和教师素质的现状,往往导致教学过程气氛活跃,缺乏秩序,学生乐此不疲却茫然无所获。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他们的现状与此还有较大差距。对教师而言,过去的教学主要是教教材,即把书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那么传,统意义上的好课就不难实现。而新课改下的教师,其角色应是指导者和促进者,能对课程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更加娴熟的课堂控制技巧以及课程开发能力。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这种角色扮演还只是停留在角色期待的水平,远未达到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的水平。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一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另一方面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仲裁者;更有甚者将自主变成了自流,成了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此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教学技术,形成“技术化”的局面,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技术性演示。这很可能导致教学技术化的危险倾向,也表明教师专业素质的缺乏。  3、教师迷失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不少教师对学习方式转变理论的了理解过于粗糙,认为学习方式主要分为接受型与发现型两种,并将它们简单地对立,认为它们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实现转变就是要由接受型向发现型转变,认定“发现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实际上,正如奥苏伯尔所讲,根据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则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并不是以某种学习方式为条件,接受学习不等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并不等同于意义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各有适用的情况,发现学习适合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材料,速度慢不成系统,但记得牢、易迁移,适合小组学习或个别教学接受学习适合已定论的材料,掌握速度快、系统性强,适合集体教学。  在中小学阶段,不可能任何知识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两种学习方式恰当结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当前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可能靠政府的一声令下就立竿见影,也不可能凭着教师的一腔热情说转就转,其转变有一系列的制约因素;教师素质、教学情境、教育条件、教育内容、学生特点等。同时,评价机制和社会文化的变革是转变的外部条件。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学习方式转变首先应该注意切实增强学生接受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机械型接受学习为有意义型接受学习,然后进一步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发现学习,最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科知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开展真正的研究性学习。  教育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是人类经验的延续与发展,而不是个体经验的积累、改造和组合。从全球范围来看,注重基础学习的提高仍然是各国课程改革首要的关注点,美国和苏联的课程改革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因此,两国教育耗时费力地组织了各门学科的第一流专家重新编写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以容纳各类最新、最先进的知识。基础课程改革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运动或以此事件,实事求是地讲教育改革是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只能根据其它各因素的适应而逐步地转变。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解决这两个普遍的问题非常重要。
2023-08-26 23:01:531

逃跑计划还在吗

逃跑计划还在。逃跑计划乐队,又称EscapePlan乐队,中国流行摇滚乐队,乐队由毛川、马晓东、刚昂、红桃组成。逃跑计划乐队的前身是孔雀乐队,成立于2004年底,直到2007年夏天贝司手小刚的加入,乐队得以正式确立。2018年12月26日,出席湖南卫视《歌手2019》在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并确定作为首发歌手参赛。2019年1月11日,《歌手2019》第一轮获得第七名。
2023-08-26 22:54:571

石河子大学分几个区?

石河子大学共有六个校区,分别是本部校区、商学院校区。下面让我给你详细介绍一下各个校区:1. 本部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北四路221号(内含北、东、南区)北区:北四路与东一路交叉处东侧路北东区:北四路31号小区南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是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等都在这里。这里环境优美,周围绿树成荫,是学生们读书学习的好去处。是学校的产业拓展基地与服务祖国北疆的重要平台。这里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点,带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这里条件优越,设施齐全,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2.商学院校区:这里交通便捷,环境宜人,让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了不同,这里是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校区,让学生们拥有了独特的学习体验。所以说石河子大学的各个校区都各具特色,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校区中都能够拥有全新的视野和学习体验。
2023-08-26 22:54:581

工号牌的标准尺寸是多少?

工号牌的尺寸没有硬规定的,一般尺寸是70*25mm,这是大众尺寸。其次是70*30
2023-08-26 22:54:593

直接融资的投资者是指

直接融资的投资者是融资对象。
2023-08-26 22:55:007

16班班级口号50句

  扬我班威 唱我班风 高十六班 谁与争峰。你们想看看16班班级口号50句和提示语有哪些吗?以下是我推荐16班班级口号50句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16班班级口号推荐   1. 永不止步 追逐速度 体育班 王者风范   2. 水滴石穿 金石可镂 不懈努力 务求成功   3. 搏击长空 翱翔万里 追求梦想 永不放弃   4. 高二十六班、气宇非凡、傲视江山、王者风范   5. 百炼千锤 高三无悔 金榜夺魁 舍我其谁   6. 扬帆起航 劈波斩浪 十六班 再创辉煌   7. 高二十六、独一无二、清华北大、统统拿下   8. 扬帆把舵 奋勇拼搏 看我十六班   9. 气势磅礴   10. 拥抱青春 挥洒汗水 看我十六班, 展我班威   11. 生龙活虎 五班五班 高峰永攀   12. 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13. 竞速时代,十六班最帅,团结友爱,不可阻碍。   14. 扬帆起航,劈波斩浪,xx班一出,谁与争锋。   15. 高十六枝独秀、秀出风采、加油加油   16班班级标语   1. 展现活力共创辉煌   2. 学习竞赛 体艺不怠   3. 明日之星、壮志凌云、拼搏创新、不惧风雨   4. 领:高零十六全体:协力同心、超越极限、高歌猛进、勇往直前   5. 成竹在胸、屹立巅峰   6. 挥动激情 展翅高飞 青春无畏 逐梦扬威   7. 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8. 亦德亦才 自强不息 天下无敌 共创佳绩   9. 扬我班威 唱我班风 高一班 谁与争峰   10. 成就梦想 永不言弃   11. 班班奋勇登攀   12. 秀出自信,展现自我,非比寻常,十六班最强。   13. 阳光健身阳光心情   14. 十六奋起 所向披靡 十六腾飞 无坚不摧   15. 把握现在 赢得未来   16. 志在心中 路在脚下   17. 勇者无畏 成就梦想 仁者无敌 铸就辉煌   18.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16班班级提示语   1. 展现活力共创辉煌   2. 学习竞赛 体艺不怠   3. 明日之星、壮志凌云、拼搏创新、不惧风雨   4. 领:高零十六全体:协力同心、超越极限、高歌猛进、勇往直前   5. 成竹在胸、屹立巅峰   6. 挥动激情 展翅高飞 青春无畏 逐梦扬威   7. 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8. 亦德亦才 自强不息 天下无敌 共创佳绩   9. 扬我班威 唱我班风 高十六班 谁与争峰   10. 成就梦想 永不言弃   11. 班班奋勇登攀   12. 秀出自信,展现自我,非比寻常,十六班最强。   13. 阳光健身阳光心情   14. 十六奋起 所向披靡 十六腾飞 无坚不摧   15. 把握现在 赢得未来   16. 志在心中 路在脚下   17. 勇者无畏 成就梦想 仁者无敌 铸就辉煌
2023-08-26 22:55:011

项目技术报告

最终技术报告,技术进展报告,专题技术报告,
2023-08-26 22:55:012

请问姚本先是谁,干什么的.

姚本先是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研究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授.
2023-08-26 22:55:022

牛顿有哪些成就?

他是发现三大力学定律的科学家。1672年当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长, 任职25年。他热心于神学。他曾说:“在没有物质的地方有什么存在呢?太阳与行星的引力从何而来呢?宇宙的万象为什么秩序井然呢?行星的目的是什么?……动物的眼睛是根据光学原理所设计的么?……岂不是宇宙间有一位造物主么?虽然科学未能使我们立刻明白万物的原始, 但引导我们归向宇宙的主宰。”“圣经的预言有许多可信的凭据”, 他又说:“我愿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来证明神的存在, 以便更好地事奉神。”他晚年写了长达150万字的神学著作, 证明神的存在。他还写了但以里和启示录两卷预言的注释。他认为天体之所以会运动, 是因神先把它们一推, 这样, 就按“动者恒动”的定律一直运动下去。不过有人反对, 他们说牛顿不懂物质内部是运动的, 而把物质的运动说成是“神的第一推动”。 牛顿果真不明白物质里面是运动的吗?他肯定是知道的。但为什么物质里面的原子都在运动呢?谁又把电子推动使它们不停地绕原子核转动呢?按热力学第二定律: 万物若只靠自身运动而进行, 必陷入混乱。没有神的推动是无法解释的。一切都是神创造的; 他叫物质内部运动, 物质就很有规律的运动下去了。
2023-08-26 22:55:032

逃跑计划暗示什么意思

逃跑计划暗示某个人物导致的发自自己的心情变化而成的一种行为的意思。逃跑计划是由北京鸣飞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计划于2022年拍摄制作的影片。逃跑是汉语词汇,意思是为躲避对自己不利的环境或事物而逃离。
2023-08-26 22:55:05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23-08-26 22:55:053

高考励志贴在班级的横幅标语精选

【篇一】高考励志贴在班级的横幅标语精选     1、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2、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3、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4、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7、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8、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   9、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10、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11、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1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3、让结局不留遗憾,让历程越发完美。   14、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1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6、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   17、不求难题都做,先求中低档题不错。   18、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19、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会成功。   20、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篇二】高考励志贴在班级的横幅标语精选     1、静下来,铸我实力;拼上去,亮我风采。   2、悲观生失望,失望活跃摇,动摇生失败。   3、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4、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   5、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6、张扬乐学乐思的个性,坚守不骄不躁的心态。   7、奋起飞翔,路在脚下。   8、辛苦一年,收益一生。   9、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10、做好手中事珍惜眼前人。   11、考前一个月就是冲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12、笔记要便于看,要经常看,这是又一本教材。   13、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   14、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15、当有人说你是傻瓜时,证明你离成功不远了。   16、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17、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18、人得自知,既然没种去死,那就找点乐子活下去。   19、狠抓基础是成功的基础,持之以恒是胜利的保证。   20、有大目标,须有大动作;有大追求,须有大改变。【篇三】高考励志贴在班级的横幅标语精选     1、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2、有动力而无压力,紧张而不焦虑,迅速而不慌乱。   3、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攀蟾折桂,舍我其谁。   4、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踏上旅途,义无反顾!   5、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6、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7、再露锋芒,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展鸿猷,不行沽名学霸王。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础。   10、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的方式活下去。   11、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2、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13、高考是比知识、比能力、比心理、比信心、比体力的一场综合考试。   14、头悬梁,锥刺骨,巾帼挥毫书奇志;三更火,五更鸡,须眉仗笔写华章。   15、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16、莫向不幸屈服,应该更大胆、更积极地向不幸挑战!   17、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18、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19、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   20、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21、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2、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23、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24、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25、抢时间,抓基础,勤演练定有收获;树自信,誓拼搏,升大学回报父母。
2023-08-26 22:54:541

求牛顿和李政道的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1.htm这是牛顿资料的网页。http://baike.baidu.com/view/33434.htm这是李政道资料的网页。
2023-08-26 22:54:522

直接融资的优点

直接融资的优势在于:(1)资金供求双方直接接触,根据各自对融资条件的要求,如贷款期限、金额、利率水平等,通过协商实现融资,满足各自的需求。(2)由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自然关注和支持债务人的经营活动;面对债务人的直接债权人,债务人在资金使用上会注重效率,经营会有较大的压力,从而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3)有利于筹集长期投资资金。一是发行长期债券,二是发行股票。由此筹集的资金稳定,可以长期使用。在证券市场发达的条件下,一些短期资金也可以进入市场参与交易,从而促进长期融资的更好发展。
2023-08-26 22:54:511

逃跑计划是来自南京的吗?

逃跑计划乐队,又称Escape Plan乐队。最初叫孔雀乐队。主要活动范围在北京,成立于北京。乐队声名大作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2023-08-26 22:54:50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山孺子倚新妆②,郑女燕姬独擅场③。齐唱宪王春乐府④,金梁桥外月如霜⑤。
2023-08-26 22:54:503

我国传统的档案学理论中的六大特征

我国传统的档案学理论中的六大特征如下:档案学学科体系由应用档案学,理论档案学以及档案管理技术等理论知识单元组成。应用档案学内容:包括普通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专门档案管理学、特种载体档案管理学、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等。理论档案学内容:包括档案学概论、档案学史、档案事业史、比较档案学、未来档案学等。档案管理技术内容:包括保持技术、缩微复制技术、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档案文献检索、档案统计等。档案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基本任务 :在研究档案的形成、性质和价值,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发现档案工作规律,提出档案工作的科学理论、原则和方法,指导档案工作实践,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2、主要内容:根据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研究档案工作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档案学学科概况:1、学科简介档案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是旨在对文件从其形成之初到最终被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守护国家、社会和组织的记忆,满足人们的信息和知识需求的专业。2、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备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专业技能,适合在各级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信息部门、文秘部门从事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秘书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2023-08-26 22:54:501

医院护士工作牌佩戴位置

工牌佩戴正确位置,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工牌一般都佩戴在自己的左胸前,因为大多数人都惯用右手,用右手将名牌别在自己的左胸前,操作时比较方便和容易一些,而且人的心脏在自己的左边,或许这样做比较容易受到他人的关注,所以会戴在左胸前根据笔者这些年设计制作过的医院工牌、医院胸牌、医生胸卡和工号牌的实际经验来看,医院医务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工作牌与胸卡有以下几个特点1、需要更换、抽换医务人员的相片、职务、工作岗位及人力资源管理编码。2、有挂绳式胸卡与佩戴在左胸前的工作牌、别在医服上的胸牌工牌三种式样。3、具有明显医院标识。4、标明医务工作人员姓名的工号牌。5、干净整洁、清爽的胸卡排列版面风格。6、耐用、耐磨损的医院工作牌7、医务工作人员胸卡与医生胸牌的整体重量轻巧、便捷。8、胸卡的挂绳与工号牌的扣针粘性牢固。
2023-08-26 22:54:481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1   1. 天道酬勤,宁静致远。   2. 大胆挑战,世界总会让步。   3. 信心无畏,良心无愧,青春无悔   4. 人贵知足,唯学不然   5. 十年寒窗寂寞伴,一朝成名幸福随。   6. 展现自我,争创新高。   7.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8. 汗水浇灌希望,奋斗决定命运。   9. 扬理想之风帆,抵成功之彼岸。   10. 学中进,搏中胜   11.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12. 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13.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互助,争取佳绩   14. 团结进取,追求卓越。   15.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16. 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17. 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18. 健康第一,从我做起。   19.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20. 分分秒秒,构筑辉煌。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2   1. 生无所息,斗无所止。   2.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3. 学之染人,甚于丹春。   4. 耕耘今天,收获明天。   5. 志存高远,心系天下。   6. 班荣我容,班耻我耻。   7. 壮底气树正气   8. 学在苦中求,勤中练;不怕学问浅,怕志短。   9. 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10. 探索智慧,启迪人生   11.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12. NOSWEAT,NOSWEET。   13. 分数铸就辉煌,汗水凝聚实力。   14. 遵规守纪团结互敬。   15. 干净,安静,团结,精进。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3   1. 精研博学,笃行仁德。   2. 播种劳动,收获成功。   3. 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4. 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   5. 勤奋求学,熬墨蓄势。   6.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7. 勤奋铸就辉煌。   8. 强身健体,立志成材。   9.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   10. 文学来自勤奋,高分源自拼搏。   11. 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   12. 人功不竭,天巧不传   13.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14.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15. 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4   1、鸣奏青春旋律,抒写运动乐意。   2、超越极限,超越自我。   3、史上最强,二年十班。   4、资环资环,魅力非凡,资环学院,精彩无限。   5、长江后浪推前浪,资环健儿最最棒。   6、十班,十班,锐不可当,超越自我,再创辉煌。   7、我精彩,我运动。   8、年轻健儿显身手,时代骄子竞风流。   9、发扬奥运精神,创造校运佳绩。   10、励精图治,争创一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1、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12、笑声响亮,十班最棒。   13、努力奋斗,勇敢争先。   14、办好校运会,树立新形象。   15、比出风采,超越自我。   16、赛出成绩,安全第一。   17、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18、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19、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20、人类需要体育,世界向往和和平。   21、八班一出,谁与争锋,横扫赛场,唯我称雄。   22、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活动。   23、看我六班,影子飒爽,奋勇拼搏,展现自我。   24、团结拼搏,争创伟绩,飞跃梦想,自强不息。   25、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三班,锐不可当。   26、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27、振兴中华,扬我班威。   28、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29、体育如花绽放快乐校园,青春似火燃烧亮丽人生。   30、青春如火,超越自我,八年五班,奋勇拼搏。   31、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2、青春似火,超越自我,放飞梦想,创造辉煌。   33、山中猛虎,水中蛟龙,一年一班,卧虎藏龙。   34、奥运精神放异彩,年轻健儿展风姿。   35、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36、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7、运动起来,勇敢第一。   38、九班九班,法力无边,来我九班,早日成仙。   39、体育使城市充满活力,城市因体育勃发生机。   40、诚信严谨继往开来,求实创新再创辉煌。   41、比拼激扬梦想,搏击磨砺锋芒。   42、爱我一班,立志成材,奋勇冲击,永争第一。   43、团结文明,展现风采。   44、团结进取,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争创一流。   45、飞跃梦想,热情奔放。   46、放马金鞍,惟我十班。   47、外语外语,魅力无限,外语外语,使我最眩。   48、地到尽头天为界,竞技场上我为峰。   49、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50、青春无畏,逐梦扬威。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5   1.阳光健身阳光心情   2.激情飞扬超越梦想挑战极限创造辉煌   3.青春飞扬拚搏自强人生豪迈打造辉煌   4.释放激情迎来精彩   5.十班十班、实力非凡、十班十班、骁勇善战   6.水滴石穿金石可镂不懈努力务求成功   7.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8.志在心中路在脚下脚踏实地迎接挑战   9.青春飞扬拚搏自强   10.展现活力共创辉煌   11.班班奋勇登攀   12.秀出自信,展现自我,非比寻常,十班最强。   13.领:高零十全体:协力同心、超越极限、高歌猛团结一心,奋勇向前,追求卓越,争创第一。   14.十班心齐所向无敌无论评比还是学习   15.激扬青春超越梦想天高地迥任我飞翔   16.青春飞扬拚搏自强   17.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团结进取永争第一   18.亦德亦才自强不息天下无敌共创佳绩   19.十奋起所向披靡十腾飞无坚不摧   20.脚踏实地眼望前方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6   1. 六班六班 无限锦绣 六班六班 热血铸就   2. 激情澎湃 三五不败 斗志昂扬 三五最强   3. 初二六班 永远争先 学习体育 齐创佳绩   4. 天行刚健 志在拿云 傲视群雄 唯我独尊   5. 顽强拼搏 超越自我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6. 追求卓越 不断前进 追求完美 不断突破   7. 人生有限 价值无限 珍爱生命 创造奇迹   8.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9. 放马金鞍 勇冠江山 气势磅礴 惟我六班   10. 六班六班 猛虎下山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11. 乐学善思 自强不息 厚积薄发 一鸣惊人   12. 文者称雄 武者称霸 初二六班 雄霸天下   13. 不骄不馁 迈向成功 脚踏实地 早日圆梦   14. 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 疯狂学习 活泼玩耍   15. 鸟贵有翼 人贵有志 人若立志 万夫莫敌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7   1.永不止步追逐速度体育班王者风范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释放激丶情,放飞梦想,今天明天,由我创造。   4.明日之星、壮志凌云、拼搏创新、不惧风雨   5.高十枝独秀、秀出风采、加油加油   6.十班十班、与我同行、前进前进、激情澎湃十不败斗志昂扬十最强   7.高二十班、气宇非凡、傲视江山、王者风范   8.扬我班威唱我班风高一班谁与争峰   9.十班十班、自强不息   10.进、勇往直前   11.成竹在胸、屹立巅峰   12.扬帆起航劈波斩浪十班再创辉煌   13.高二十、独一无二、清华北大、爱我季延,立志成材,奋勇冲击,永争第一。   14.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15.竞速时代,十班最帅,团结友爱,不可阻碍。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8   1、特殊工种,特别要求。   2、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3、把握机遇,心想事成   4、破釜沉舟,战则必胜。   5、矢志向学,敢于胜利。   6、顽强拼搏 勇夺第一   7、智力无敌 体力无限   8、奋发拼搏 勇于开拓   9、大胆创新,锐意进取   10、需求万变,努力不变   11、无诚不合,无信难行   12、用心做事,诚信为人   13、落实规程,要靠自保。   14、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15、溜子皮带,蹬坐危险。   16、积尘自燃,防火重要。   17、冬季一到,风大物燥。   18、披荆斩棘 永争第一   19、军纪如铁 意志如钢   20、挥动激情 放飞梦想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9   1.大手拉小手,健康好未来   2.大手拉小手 我们都来做运动   3.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我是最棒的   4.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运动伴随你和我!   5.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健康宝贝就是我!   6.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阳光   7.团结第一,比赛第二   8.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   9.亲子爱子教子 家和家兴家美   10.宝宝动起来 母-子一起来   11.亲子有方 运动有益   12.人小志气大 比赛顶呱呱,你行我行 争取战胜他!   13.强强强强,我是最强,超越刘翔,不准投降。   14.扭扭屁股扭扭腰,马上就会长高高。动动手呀动动脚,身体就像棒棒糖。   15.中三:看我中三班,实力不一般。   16.中四:我爱运动,快乐成长;我爱运动,我更健康。   17.大一:大一大一,勇者无敌:胜利胜利,始终如一。   18.大一,大一,友谊第一,随我心意,赛出水平。   19.大二,大二,敢做敢喝,一二三四!   20.大二:大二大二,齐心协力;大二大二,力争第一。 霸气班级押韵口号10   班训霸气班级押韵标语   1. 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2. 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 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4. 北大清华少年心,花香鸟语春天事。   5. 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6. 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7.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8. 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9.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0. 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11. 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   12. 志强智达,言行行果。   13. 立志漫长清华园,刻苦方能未明湖。   14. 我心一片磁针石,不读清华不肯休。   15.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班训霸气班级押韵口号(分享)   1.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2. 不夺桂冠誓不回,那怕销得人憔悴。   3.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4.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5. 志存高远,心系天下。   6.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7. 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8. 惟理想点亮生命的精彩。   9. 志不坚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0.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11.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12.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13. 志高造就辉煌。   14. 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15.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16. 不读清华不肯休,我心一片磁针石。   17. 拼搏铸辉煌,状态定命运。   18. 要争就能赢,要拼才能赢。   19. 团结拼搏,求实进取。   20.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班训霸气班级押韵口号(推荐)   1. 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2.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3. NO SWEAT,NO SWEET。   4. 每一次努力都是最优的亲近,每一滴汗水都是机遇的滋润。   5. 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   6. 为了梦想,我们不懈努力。   7. 锲而不舍,存义精思。   8. 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   9. 竞争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   10.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1. 鲲鹏展翅自兹始。   12. 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远志领航。   13. 勤奋求学,熬墨蓄势。   14. 勤奋铸就辉煌。   15.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2023-08-26 22:54:471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技巧如下:1、厚实底蕴通俗地说,就是读的书要多,对某领域某行业有深入地研究和了解。这里的“读书要多”,显然不是讲要全面广泛,而是要在某个领域读的书够多。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后期写作中不说胡话、不说外行话、不说模棱两可的话、不说务虚的话,才能提升文章的专业水准和深度。2、丰富经历写作,二分靠文笔,八分靠思想。思想从人生经历、深邃思考中来。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可能文凭不高,文学修养不深,更不会提笔写作,但是每次会上发言,他们的观点和思想却总能语出惊人,令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这样的人往往人生经历非常丰富,要么走南闯北,要么饱受挫折,因此他们总能结合自身经验,讲出一些有新颖观点的道理来。3、写作基础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只要家里经济稍微过得去,过年都会邀请屠户杀过年猪,这既是习俗,也是讨喜。一些有经验的屠户,在杀猪、充气、褪毛、开剖、分割、清肠的整个过程中动作潇洒,行云流水,真有些“庖丁解牛”的味道,往往能赢得大家一片赞赏。由于这种技术成熟的屠户浪费少、速度快,割下来的肉整齐又方便存放,非常受大家欢迎,因此屠户在过年期间往往能大赚一笔。写作同屠户杀猪一样,也是一个技术活。只要你能像屠户一样熟悉猪的身体结构,掌握运刀的各种技巧,有这个基础为前提,就能快速提升写作技巧。
2023-08-26 22:54:452

请问如何删除电脑里的屏幕保护程序

你是什么系统的?
2023-08-26 22: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