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 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开发形式单一。 培训、交流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可靠途径,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必须顺应转轨时期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不应只局限于有限的几种开发手段。以培训为例,我国现有国有企业人员培训方式较为单调,各类培训班通常遵循讲授、讨论加活动的模式运作,缺乏必要的实验、锻炼等其他科学的培训手段;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锻炼和能力提高的教育环节,更不重视心理训练。由于培训形式枯燥单调,重理论不重实践,忽视国有企业人员的年龄、心理特征,造成培训低效。 2、 开发管理未科学化。 国有企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未认识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在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上,往往未进行合理性分析与评估,资金使用未做到以节俭、实效为原则,未做到科学化。另外,培训人员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联系国企管理实际。 3、 评估未社会化。 现行国有企业人员管理制度中并未明确国有企业人员培训的评估事项,只是规定:培训机构通过结业考试评定受训者学习情况,有关部门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作为任职、晋升等依据。这种培训评估模式极易导致形式主义。开发评估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实行公众评估。 、考评标准不规范。 由于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职位分类线条过粗,国有企业制定的考核标准各不相同,致使考核标准不规范、未量化,实际考评难以操作,考评结果准确度不高,考评客观上流于形式。 2、 考评方法单一。 在国有企业人员考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单位没有将考评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而是采取了单一的考评方法。很多国有企业忽视了对国企人员的平时考评或群众考评。这种单一的以领导考核为主的考评方法,有可能促成下属人员只知"唯上"的坏作风,只愿求得上级领导的赏识,只做领导能看得到表面文章,而忽视同事和群众的要求,不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3、忽视定量考评。 国有企业人员考核只注重了定性考核,忽视定量考核。具体表现为很多国有企业考评标准未量化,忽视了贡献与能力的考评,导致吃"大锅饭"在国有企业内部盛行。 4、考评结果与使用脱钩。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对获优秀等次与称职等次的国有企业人员在奖金、晋级增资、晋升职务方面没有拉开档次,极大地削弱了优秀等次对国企人员的吸引力;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国有企业不能实事求是地确认"不称职"等次,致使近90%的国有企业人员同处于称职一个等次,未能真正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三) 、国有企业人员选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国有企业人员选用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公开民主机制,很大程度上停留 在神秘化和封闭式的状态。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用人体制不仅造成信息不畅,视野不宽,透明度差,渠道狭窄,难以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和使用每一个同志,而且容易产生任人唯亲的弊端。 2、国有企业人员选用仍然主要靠领导相马制。人才能否被发现和使用主要取决于是否被领导者相中,这种被动状态遏制了广大人才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推荐、自我展示的主动进取精神,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既堵塞才路,又影响事业发展。 4、国有企业人员选用基本上仍在人治的轨道上运行。缺乏法制化规范和科学操作程序。以用人标准而言,从理论上讲应当是德才兼备,缺一不可;客观依据应当是一重业绩,二重公论。而在实际选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往往因领导人的素质而大相径庭。有的重德轻才,以德代才,以"好人"为标准,用了不少庸人;有的重才轻德,以才代德,以"能人"为标准,用了不少小人和坏人。 二、解决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 1、 采购开发承担机构,实行购买培训。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时,应向开发承担机构招标,与开发承担机构通过采购制建立起一种契约关系,直接影响、限制开发承担机构的行为,使开发服务质量受到强制性约束。购买培训的引入,使国有企业成为开发承担机构竞争投标的受益者。 2、 加强内部交流,提高岗位转移能力。一是国有企业内部交流应拓展到一般的国有企业人员。二是交流范围不妨扩大,规定一定期限内应达的交流面。 3、实行开发费用责任制,确保开发实效。对实行培训的国企人员在培训之前订立费用责任书,确定责任负担方式,将培训效果划分为不同档次,对于培训效果不佳、考核不合格者,应采取费用自负的形式,以示警戒。 4、开放开发过程,接受社会评估。要加强对培训结果的公众评估,国有企业人员工作质量是否提高是社会评价效果的标准。 5、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持续开发。在国有企业内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实现个人开发、组织开发的结合。即既要考虑到国有企业人员个人的发展意志,让其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又要从整体的利益出发来考虑和观察问题,形成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国企人员的系统思考习惯,实现组织的开发。 (二)、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考评问题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国企人员考评中,应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贡献考评和能力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国企人员考评的内容和标准可以进行统一,真正把国企人员素质、智能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减少人员考评的主观影响,增加考评的客观性,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切实提高各级国企领导对人员考评的重视程度。要依照规定对所有国有企业人员进行全面考评。将考评结果与使用挂钩,依据考评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对被考评人员实施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国企人员重视考评,真正发挥考评应有的作用。 3、全面提高考评者的素质。考评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度的负责精神、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丰富的人事管理与行政管理以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稳定的性格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 4、进一步完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必须真正建立起国有企业人员考评的有效制约监督机制,制定《国有企业人员考核监督条例》以及其他配套制度,对考核机构、考核人执行情况予以有效监督,切实从根本上、制度上保障国企人员考评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考评结果的可靠性。 (三)、解决国有企业人员选用问题的对策。 1、 依制度进行管理,实现选人用人的法治化。首先,国有企业领导者要树立依制度管干部的观念,克服在人事工作中随心所欲的状态,一切人事工作都必须按规定办事。其次,加强用人失误的责任追究,落实选人用人责任制。 2、 改变用人权力高度集中弊端,废止"暗箱操作",促进选人用人的公开化、民主化。一是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选人用人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用人上的失误,有利于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充分走群众路线,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这样,不仅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堵住了任人唯亲的门径。 3、 树立新观念,建立新体制,运用新手段,实现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一是树立人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二是建立新体制,变大锅饭机制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变"相马制"为"赛马制",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三是采用新方式,运用新手段。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手工劳动转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来。

网络营销诚信危机及其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全球贸易市场上异军突起,不少企业也利用网络新技术来改变经营理念、经营组织、经营方式。网络营销正是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时代社会变革的新生事物,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 我国的网络营销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阻碍其发展的各种问题。其中失信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3.15诚信调查报告分析》显示,网民关注的五大互联网诚信问题分别是:网络虚拟性(32%)、电子商务诚信(27%)、技术安全(21%)、网络实名制(13%)、网络攻击(7%)。可见建立有效的社会诚信体系,对推动我国网络营销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网络营销诚信危机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背景。有意识的造假,与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不长、市场体制还很不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诚信还远没有成为人们的行为自觉。社会中制假售假、违约欺诈、偷税漏税等不诚信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基本秩序。 2.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是诱因。完善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国家关于信用方面的立法、执法;政府对诚信行业的监管;行业自律等方面,而我国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一方面诚信业的市场化运作初现端倪,已有不同类型的征信公司按照商业化原则在市场上开展竞争。然而与之相配套的监管体制相对落后,缺乏对征信机构、征信活动有效的管理,出现了一些诚信机构采取低价格、高回扣、高评级的手段抢夺市场,使评级结果成为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的不规范情况。另一方面,行政多头管理现象仍旧存在,管理要求不一,给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管理负担,同时部门之间未形成合力,存在管理真空地带,从而给失信行为提供了逃避惩罚的可能性。 3.营销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障碍。在我国,网络营销诚信问题的出现,与营销人员的本身素质不无关系。目前,我国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学历、资历、年龄等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差距,营销队伍的市场意识差,专业训练不够,缺乏必要的营销技能。网络营销人员素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网络营销诚信危机的对策 1.增强政府引导与管理能力。政府对企业电子商务的信用监管、建立对企业电子商务的评级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建立企业电子商务风险评价体系等,是强化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力保障。各级政府还应大力改善相应的政策环境、机制环境、产业配套环境等。专家普遍认为,体制重于技术,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和环境,依然是重中之重。 2.切实推进电子商务活动的立法。我国要解决网上交易中的信用缺失问题,最迫切的是要尽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参与电子商务各方的法律责任,遏制交易商和服务商的不良行为和不法行为,使得网上交易有法可依。制定相关法律,不仅能有力打击网上虚假广告等欺诈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促进我国网络营销活动的繁荣发展。 3.加强诚信普及、宣传和教育, 提高全民诚信素质。社会信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 当务之急是大力推广信用文化。鉴于网络营销的活动、安全和信任问题涉及多个方面, 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借助各种媒体表扬诚实经商、诚信消费、诚信做人的好人好事;揭露和批评不讲诚信、损人利己的丑恶现象。倡导诚信观念,提高全民诚信素质, 努力营造诚实可信的社会文化环境。 4.提高网络营销人员的诚信意识。注重网络营销人员的培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不仅要提高营销人员的理论素养,促使其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提高营销人员的技能素养,加强对其进行继续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营销人员的品德修养,加强职业道德,帮助其树立诚信营销的观念,将诚信作为基本思想贯彻。诚信要求网络营销人员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以信取人,采用诚信的手段开展营销活动。 四、结语 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诚信是企业生存的法宝和道德底线。建立和完善诚实信用机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长期共同努力,才能为网络营销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及对策

1、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1)没有获得父母足够的陪伴,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父母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如果父母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从而孩子选择在游戏里寻找培养。(2)孩子缺乏自控能力,对于玩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成年人都很难自控,何况一个孩子,当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家长喊停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你越催促他就越着急,一着急就玩不好,或者越着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钟。(3)家长教育不当,家长管教方法的失误造成的,由于做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采取“专制”的方法教育,而该时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强,故意要显示自己的能耐,加上情绪不稳定,所以显示“抗上”的逆反心理。(4)成就感,电子游戏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成就感,这是他们喜欢电子游戏的一个重要成因。这往往意味着孩子的成就感是缺失的。2、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对策:(1)倾听孩子,多陪伴孩子,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方式方法和效果。(2)多陪伴,避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如果可能的话请放下手机,多看看书,和爱人谈谈心,和孩子唱唱歌,做做游戏,或者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门散散步,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促进家庭幸福。(3)正确奖励,假如为了激励孩子按时做完作业或者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而给孩子玩手机,也应该事先商议决定,避免孩子为了达到玩手机的任务而行动。最好避免使用玩手机游戏作为孩子完成的作业奖励。(4)给孩子寻找新的寄托,家长平时可以留心孩子的兴趣,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能发展自己的兴趣、享受其中的快乐。例如给喜欢画画的孩子报一个画画兴趣班、买一套好的画具。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鼓励孩子多跟同龄人玩、寻找自己的好朋友。

如何有效防范和合理化解税务风险的对策

您好,会计学堂晓海老师为您解答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作者:邹荣标  时间:2011-10-28  浏览量 715  评论 0   0  0美国有句俗语“人生有两件事是逃避不了的,一是死亡,另一件是纳税”。税务问题对人如此,对企业尤甚。税收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和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其主营业务。很多企业因为过重的税负而经营困难,辛苦劳作一年下来在纳税、付房租和工人工资后所剩无几,甚至是负收入。原本经营良好的企业可能因为一次税务稽查案件而不得不破产倒闭。更有甚者,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可能因一个涉税案件而身陷囹圄。如何有效防范税务风险无疑是许多企业不得不补的一门功课。一般而言,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因素:1、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没认真分析和考虑企业经营的税务成本,甚至对自己的营业要纳哪些税种都茫然一片。开始营业后税务成本直接压缩其预期利润,导致经营困难;2、企业管理者法制意识薄弱,对财税法律一无所知,一些经营行为已经触犯法律而不自知,最终导致税务问题被行政处罚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3、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铤而走险,偷税漏税,最后东窗事发,悔之晚矣。总结大量的实际案例,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可有效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主的长久利益。一、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要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营业可能产生的税收成本,应采取何种营业模式才能最合理地节税。是简单设立个体工商户,还是设立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或者其他的营业模式都要好好考虑。每种营业模式的财务、税收、缴税方式等都可能不同,直接影响税收成本的计算。因此,投资者在决定投资前最好找有经验的律师或税务师咨询一下,以免投资后发现不对再做调整就比较麻烦了。二、企业管理者须善用法律,谙熟主管部门行政程序,妥善利用规则规避税务风险。很多税务风险都是因为企业不了解税务、海关的相关规定引起的。笔者曾经办过两起性质相近的关税案件:一家企业进口一种高科技的新产品,按规定该产品是可以申请减免税的。因为该产品属于高科技新产品,可能海关并不了解产品性质。为了慎重起见,企业最好向海关申请商品预归类。因为海关作出的预归类决定对海关和企业都是有拘束力的,按预归类的税号报关进口该产品就不会与海关发生税收上的争执了。但是,由于该企业不了解海关的这些规定,很多手续都没办理,结果被海关查处,不仅多补了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税,还被施以行政处罚。另一起是:一家企业进口一种产品,进口前有向海关申请产品预归类,并按归类税号申报关税,海关亦审核放行。数年后海关抽检中发现该产品不属该归类税号,而属另一税号,因此要征收巨额反倾销税。糟糕的是企业将多年前海关做出的《预归类答复书》遗失了一页,该页正好是载明该产品目录当页。而海关因为办公场所搬迁等原因也找不到当年做出预归类决定书的档案。结果企业与海关稽查组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该事件进行调研论证才得以最终妥善解决。其实,上述两个案件如果企业了解程序,在业务经营中注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好行政审批手续,并保管好行政文书和业务档案就不会有后面的麻烦事发生。《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纳税义务人在货物实际进出口前,可以按照规定向海关申请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预归类、价格预审核或者原产地预确定。海关审核确定后,应当书面通知纳税义务人,并在货物实际进出口时予以认可。这些都是有利于企业完善其业务程序,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的法律规定。如果企业能妥善运用,只要投入小小的人力成本,就可以为企业的业务操作起到重要的确定性保证,而无后顾之忧。这类的规则和程序还很多,他们是企业依法经营不受行政干扰,政府有章可循,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可是,厦门的进出口企业这么多,又有多少企业谙熟这些常见的规则,并妥善利用呢?三、企业管理者和部门业务人员要掌握必要的税法知识,在日常经营中应多向专业人士咨询,并组织公司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发生税务稽查等涉税案件时应及时委托律师和税务师介入,提供专业支持。很多企业主和管理者对财务、税法等知之甚少,但他们又不愿意花点时间来学习。一些管理者希望企业的会计、出纳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一般的会计、出纳也就会做做帐、跑跑银行或办理一些最简单的行政手续,对于名目繁多的税法、复杂的行政程序、大量的法律法规是不可能把握和运用的。还有一些企业将报关、财务等一些比较专业的业务直接委托报关行或会计代理公司处理,而事实上大多数的报关行和财务代理公司只能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对于业务隐含的法律风险则缺乏洞见和解决能力,要他们成熟地与行政机关沟通并协调解决问题更是勉为其难。然而,一般的小企业又不可能花大价钱高薪聘请具备这些能力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下,花点小钱聘请专业人士到公司做个讲座或者给业务人员做做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比较可行的作法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开始营业前向有经验的律师或税务师做个咨询和诊断,了解一些必备的税法知识,对自己企业的税收情况和类似企业的常见风险心中有数。同时,再请他们对部门业务人员做一个简要的培训和指导,告知一些工作中可能常犯的过失和错误,避免因工作人员的过失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这样,企业的花费和所需时间不多,但是效果又很好。如果发生纳税争议、税务稽查等涉税案件,企业要认真对待,积极面对,及时聘请专业律师和税务师介入协助处理。一些企业一碰到税务案件就慌神,到处打听关系乱找人,常常会得到很多有害无益的垃圾信息,找到一些无济于事的所谓有关系的人,结果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因为对法律的无知,案件处理中连陈述、申辩、听证等重要的权利也没有有效利用,甚至在申辩和听证时作出许多对自己不利的陈述而不自知,最终酿致大患。这些年来,国家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要求非常严格,并且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来规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尤其像海关、税务等部门等直接涉及行政相对人利益的机关,其每个行政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都会有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规范。行政工作人员也被严格要求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一旦程序上有瑕疵,如果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行政机关将直接面临败诉的后果,而直接负责的行政工作人员则可能受到行政处分。在这种背景下,承办案件的行政工作人员在税务稽查和其他涉税案件的办理中是非常慎重的,在没有充分证据和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做出行政决定。所以,在税务案件中及时聘请律师协助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经验的律师会通过合法的程序与行政机关做好有效的沟通,了解案件情况,指导企业如何做好申辩、陈述、收集和整理证据并准备听证程序。这些都是企业的正当合法的权利,企业并不会因积极的申辩、陈述准备听证而受到更重的行政处罚,所以企业不用担心。要知道作为承办案件的行政工作人员,他们也只是依照规定和工作程序完成自己的职责,滥用职权或者故意或过失地损害企业的利益只会使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动,承办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因此,在一个涉税案件中,证据和法律才是问题解决的最终决定者,所有的应对工作应围绕证据和法律进行,这才是处理涉税案件的核心所在。但是,很多企业面对税务问题时,总是怀有对行政主管部门的畏惧心理,根深蒂固地认为这些问题都是人说了算,要有关系。所以挖空心思地去托人找关系。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行政工作规则。而一些行政人员也往往对工作讳莫如深,甚至怂恿企业去找人找关系。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人员本身业务素质不是很高,对自己的工作没把握。在税务稽查案件中,对证据的收集、采纳,对事实的认定,对法律的理解都是很专业性的问题,很多工作人员并未受过正规的证据学课程教育,对自己的工作是否合乎程序要求,实体判断是否正确孰无把握。他们也同样担心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在相对人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后被撤销,因此从心里希望企业能找到一个职位比自己更高的人来暗示或“指导”他们如何做,这样自己的工作就有其他人来帮忙担负责任,这是典型的推卸责任的表现。而如果企业听信他们的暗示,不从事实和证据的角度入手,而是一味想找关系解决,最终吃亏的还是企业自己。如果企业顾此失彼,连陈述、申辩、听证、复议、诉讼的时机都错过了,最终等到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再想来寻求法律救济就非常困难了。这才叫“着了道儿”。总而言之,要想让自己的企业长远稳固的发展,避免税务风险,其实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和高深莫测的事。也许你只是需要花一天时间补补功课花两天时间请个好的税务师和律师到企业做个诊断和咨询,顺便培训一下员工,很多日后可能给自己带来大麻烦的税务隐患就迎刃而解了。注:本文发表于《厦门工商》,系厦门总商会特别约稿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世界水资源现状和利用对策。。。。。

现状是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很多国家和地区缺乏足够的可用水资源。利用对策有慧水地调(就是把过路慧星裹携的大量固态水调到地球上),引火入地(就是把火星表面的固态水引到地球上)等。

我国环评审批中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1. 环评审批常识 环评审批常识 1.环评审批应该注意哪些要则 一、4个禁批: 是指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一律不批; 环境污染重,产品质量低,能耗、物耗消耗高,特别是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项目一律不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的,尽管项目经济效益好,但是当地的环境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的,已经设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 建设项目如果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项目一律不批。 二、能否办理: 1、项目所在地是否限批 示例:某区域部分城市限批产生危废项目 2、是否符合园区准入 是否符合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负面清单 是否涉及敏感点和危废总量 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和办理环评地是否一样 税收要求是否达标 3、项目是否合规 大环评、土地用途、产证性质与项目是否相符?如上海加工型企业需104地块 注意是否属于违建?是否产证齐全、产证平面图上是否有此房 更多环评相关问题可至【头等仓TOODC】查询! 2.2亿资源,头等仓,让租仓更简单! 2.环评预审需要注意什么 你好,建设项目在发改部门取得立项、备案或者可研批复文件后,要履行环保、土地、安全、建设等部门手续。 其中,环保部门要出具对该建设项目的环保预审意见(有行业主管部门的要出具行业主管部门预审意见)。该意见只是环保审批部门对该项目的初步态度,一般通过环保审批部门相关人员到建设项目所在地进行现场勘查,对照发改部门的文件后出具的同意该项目建设的意见。 (建设项目单位取得环保预审意见后需要到有资质环评单位做环评,环评文件编制完成后交环保审批部门进行审批,环保预审意见是环保审批部门的初步意见,不能作为项目开工依据)。 3.环评审批的审批程序 1、申请与受理。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采取法定形式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行政审批大厅受理建设单位提交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相关材料,并进行核验,作出予以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处理。 2、项目审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需要进行技术评估的,由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机构应在30个工作日内提交评估报告。 3、项目批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根据审查和评估结论提出审批建议,经相关司会签后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专题会和局务会审议,经审议通过后办理批件。 4、听证与信息公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 *** 网站公布受理的建设项目信息;在作出予以批准的决定前,公示拟批准的建设项目信息;作出批准决定后,公开审批结果。对可能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以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建设项目,可以举行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建设项目除外。 承诺时限: 60个工作日(需要进行听证、专家评审和技术评估的,一般不超过90个工作日,个别重大环境敏感项目一般不超过120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 不收费 审批流程图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登记表)审批 项目名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登记表)审批 项目类别: 前审后批 4.企业环评预审都需要些什么资料 现在每个地方需要提交的资料都不一样,有简有繁,我给你一个比较全面的资料提供单,你就按这个准备吧: 1、建设项目类新办企业或更名企业提交工商局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已有《营业执照》的企业,提交其复印件; 属分支机构的,提交上级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2、项目建议书或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环保重点管理的建设项目须提交《项目建议书》 。 3、对环境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须提交环境影响初步分析报告。 4、发改或是经济部门出具的立项文件。 5、填写建设项目环评预审表。 如果是审批走如下程序: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需提交以下资料: (1)项目基本情况资料。提供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编制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应书面说明项目的基本情况、工艺流程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投资主管部门相关资料。按发改部门规定属于审批制的 *** 投资项目,要求项目单位提供项目建议书及发改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属于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可直接受理;属于备案类项目,需提供《广东省企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备案证》等备案管理部门颁发的备案证件;加油(气)站项目,需提供经贸部门规划点规划确认函。 (3)场地或土地使用证明。现有场地使用证明:提供房产证,租赁的需同时提供租赁合同;或提供《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等之一。新建场地需提交土地使用证明:国土资源部门预审意见,涉及林地的应同时附具林业部门审核意见;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还应附具由规划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编制报告书项目需提供申请环评审批报告及报告书纸质(盖齐印鉴)文件3份及电子版;编制报告表或填报登记表项目需提供纸质文件(盖齐印鉴)6份及电子版。报告书、报告表的编制需委托具环评资质的单位承担,并通过专家评审;登记表由建设单位填写,也可委托具环评资质单位代为填写。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纸质3份及电子版。 (6)相关部门意见。涉及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渔业、军事等敏感要素的项目,还需提供水利、林业、建设、海洋渔业、部队等部门的审核意见;区县项目需提供区县环保部门的初审意见。 (7)扩建、改建、迁建项目还应提交原批准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复印件。 (8)补办环评审批手续需提交履行环保义务证据材料和环保部门出具的责令改正通知或限期改正通知。 (9)环保守法承诺。

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如下:一、影响1、经济困难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大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就会以更加努力的姿态去好好学习,懂得父母的不易、家庭的责任,化作更好的动力去创造自己的未来。如果不能积极面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可能就会产生自卑,经济的拮据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兴趣的能力的提高。2、富裕家庭培养的大学生,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因为父母忙于挣钱,忽略孩子,给了孩子只有钱的生活,没有陪伴与爱,导致他们内心灰暗,对待生活不积极,对社会产生憎恶感;有的是父母管得较多,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内心不满。二、对策1、和睦家庭,父母关系、祖孙关系、亲戚关系都特别融洽、和谐的家庭,给孩子的影响都是正能量的。这样家庭培养的大学生的心态更阳光、更健康,遇到问题和困难都能积极地面对。2、家长如果想进入孩子心理,就需要一座信任的桥梁,位置相同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桥,尊重、理解、包容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基础,更好地茁壮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1、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困难直接撒手,毫无主张。有远大的学习目标,但是缺乏学习动力。有信心,但是没有恒心,没有紧迫感,适应能力极差。2、对大学适应能力差,一些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只顾读书,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大学这种优越感就不存在了,因而心里会产生落差。再者生活上,离家在外,缺少了家人的呵护,心里少了一丝温暖。3、人际关系能力低下。一些大学生因未能良好地协调与舍友同学的人际关系,因而逐步被孤立成宅男。整天沉迷虚拟网络,使得心理走向自闭。

农业科技服务问题和对策?

文章以农业科技服务这个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为主题,从西藏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以国内外农业科技服务研究热点为启发,分析了西藏现有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全方位科技服务,促使农村科技特派员及农业合作社等发挥实质性科技服务中介作用,多举措促使第三方力量投身农业科技服务等建议。农业科技服务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高度关注的研究议题,在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的当今,如何将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更是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探讨。1农业科技服务研究现状及启发农业科技服务是联结着政府部门、农业科研工作者以及农民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服务重在通过“服务”方式帮助农民完成农业生产有关的决策与实践。进入21世纪以后,学者们对此概念进行了更深化的诠释。一些国外学者将农业科技服务的范畴扩大到农业生产技术转移之外的农业发展管理技能转移以及农作物生产、市场开发、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转移。2001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出版《国外农业推广——十二国经验及启示》总结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农业科技服务的大致进展情况。大体来讲,国外农业科技服务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服务模式,即在农村广建图书馆、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农村信息中心等,生产技术有关的科技发展信息、农产品及其附加品流通有关的市场变化信息等都通过这些服务站点连接到农民。国内学者对于农业科技服务的研究同西方学者的做法有相同之处,但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较为重视农业科技服务有关的组织机构、基础设施、政策支撑环境等要素,以及政府为主导的多方社会力量的运作机制问题。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国家的层面分析总结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组织框架的紧迫性,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将政府主导的传统农技服务机构列为其中最基本的部分,另外加入了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各种农业科技服务机构[2]。另一方面学者对于地方农业科技服务的研究也较多,主要观点是科技服务有关知识、人才、资金以及制度经验等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呈倒立锥形结构,到农业科技服务的真正对象——农民这一层次,这些要素的数量太少质量太差,导致很多好思路、好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发挥真正效用。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西藏农业科技服务的研究都是有益的借鉴,但也不能全部照搬。国外的做法有着发达农业的背景,不一定适合西藏的农业发展现状,国内的很多研究亦是如此,比如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的发展程度在西藏还十分有限,未来发展空间也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以及整体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但这些研究提到的农业科技服务有关知识、人才、资金以及制度经验、信息技术等内容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如何更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如何更顺畅地构建服务体系、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都成为完善西藏农业科技服务应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西藏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2.1农业科技服务对于产业化生产的推动不够农业产业化,是就某地区的支柱产业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等的一种现代产业模式[3]。西藏的农业产业化开展得较晚,在近些年的大力推进中取得不小成就,但仍存在产业布局不够完善、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产业化代表——净土健康产业为例,其市场机制方面也只是实现了初级市场化,产品生产规模较小、商品率不够高[4]。另外,很多产业项目的设计初衷需要配套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手段,但由于现实地理气候、土壤条件等限制,很多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科技利用与服务无法同轨,不能达到预期目标。2.2农业科技服务的中介环节——科技特派员发挥实效欠缺西藏的科技特派员大多数由各地乡村中的种养殖能手或学历稍高的村民构成,他们不同于最初的涉农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出身的科技特派员具备较为全面农科技术,很多人只能在种植用药的基础性技术方面发挥作用。加上目前针对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培训内容不够全面、时间不够充裕、技术不够深入,结果是很多地方的科技特派员无法有效完成技术传播的中介作用,更无法达到西藏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科技特派员提出的工作职责要求,如围绕高产种植等区域特色产业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运用多种方式展开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利用自身资源和信息优势,跑市场、促流通、形成销售网络等。2.3农民专业合作社未能发挥科技服务的中介作用西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道路上缺乏统一政策指导和有效规范管理,很多合作社的成立并未经过全面的规划设计,成立后在管理体制、发展方向等方面无法适时调整,普遍缺乏通过科技力量助推自身上升进阶的意识与能力,表现出的特征是数量众多但质量不高,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市场运作能力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其次,各地乡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当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合作社仅有的一些科技元素无法辐射带动到农户,难以发挥科技推广服务的中介作用。3完善西藏农业科技服务的几点对策现代农业不同于精耕细作或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科技对于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对于农业资源禀赋并不丰富的西藏来说,科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国内一些农业大省在农业科技上已经超越以机械和化学品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进入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更高版本的现代农业。但西藏农业科技的发展不能唯马首是瞻,应立足本地条件,有的放矢,一步一个台阶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为西藏的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3.1针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展开多方位科技服务国家层面出台了许多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的政策法规,地方政府应顺势因地制宜地推出利于本地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农业科技服务的政策导向,应坚持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坚持科技惠及民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资源统筹配置,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对于农业产业化的服务应该是多方位的,农业科技服务的制度化过程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管理体系的过程,在服务方式上要妥善处理好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短期利益与生态环境等关系。从农业产业支撑体系看,科技服务应是内在化的一个支撑点,以科技推进农业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发展的生态化,以科技构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以科技培育区域特色的龙头骨干企业。从农业产业外部环境看,科技服务应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切入发挥作用,使农业产业化的同时促进当地城镇化。3.2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特派员的科技推广服务功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人员、科学技术、农民之间的三点一线关系,其核心是通过科技特派员将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根植于农村。由于西藏农村科技特派员大多采取当地培养的方法,导致很多特派员的各种素质或能力无法达到制度预期要求,但是这些当地特派员有着熟悉本地田野实际情况的优势,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培训,便可以发挥基础性科技服务的作用。其次,应大力支持涉农科研院所技术人才、大专院校毕业生、企业出身技术人员等加入科技特派员行列,进驻乡镇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科技创业、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扶贫等项目支持科技特派员的有偿服务,加宽科技特派员以技术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的渠道,同时通过乡镇和村级科技特派员的联动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科技服务水平。3.3强化农业合作社的科技服务能力从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重视。西藏的农业合作社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数量上得到了大大提高,但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从源头上看,很多农业合作社的成立出于盲从心理,未在成立阶段接受产业选择、运行模式等综合指导。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政府适当引导的重要性问题,在农业合作社的成立、发展、转型、升级等各个关键环节的政策引导、智力协助、资金支持,是实现各类专业合作社具备较好质量的重要策略。本文介绍了关于“农业科技服务问题和对策”的内容。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对策是?

改变 地形 建立气候防护体系 补给地质 调节植被分布 水域建立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快速增长的原因与控制对策分别是什么?

我国行政管理费过快增长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摘 要】在整个财政支出体系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行政管理费作为公共支出 中一项重要的消耗性支出,改革开放以来占我国公共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已成为导致我国财 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增长过快,有经济增长、政府机构 庞大与人员冗杂、行政经费使用效率低、行政管理成本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必须深 化行政机构改革,提高行政经费使用效率,建立健全政府行为监督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控制行政管理费的过快增长。 【关键词】行政管理费;行政机构;行政效率;监督机制 一、 我国行政管理费过快增长的原因 1、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经济的发展,财政收支直线上升,不可避免也会导致行政管理费的增加。瓦格纳将经济发展带来的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归纳为两个方面原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的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经济因素是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一国经济的增长往往伴随着物价水平不同程度的上涨,而物价上涨则会直接推动行政管理费的增加。 2、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膨胀 从纵向看,我国政府组织按五级设置: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在实际运行中,各级政府下面又增设了多个准行政层级,如市区政府下的街道办事处和街道办事处下的居委会。这些准行政机构的经费及相关办公设备的费用多数来源于公共财政。从横向看,截止到2006年3月,我国地级区划数333个、县级区划数2862个、乡镇政府39199个,全国省级党政机关厅局级机构多达2100多个常设机构。与此相应的全国各级政府行政人员的增长速度也太快。从我国供养比例(即总人口与财政负担人员之比)来看,50年代为600:1,70年代为155:1,而90年代为40:11。在政府机构扩张、人员膨胀的情况下,政府官员自身还存在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这就更进一步导致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增加。 3、行政成本意识薄弱,经费使用效率低 行政成本意识对于控制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行政管理领域,人们的行政成本意识相当淡化“成本”一词最早用在企业之中,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取高额利润。不得不千方百计降成本,成本意识自然要强烈些。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行政事业的发展一直依赖于财政的统包统揽和统收统支,而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质,不存在外部竞争的压力,具有排他性和强制性。政府组织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政府工作投入和产出相脱节,在成本和收入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在客观上缺乏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因此政府组织在管理工作中,往往更注重任务的完成及其效果,而忽略完成任务所需的投入。成本意识的匮乏是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我国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使官员失去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我国考核官员政绩主要看GDP、财政收入、引进外资及出口创汇等指标,纵容了。不计成本”的浪费行政观念。 4、对行政管理成本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尚未重视对行政成本的监督控制,这是行政管理中浪费现象及腐败现象禁而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行政管理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用,公用经费过多常常是行政管理支出膨胀的直接原因之一。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提出,要降低国家的行政成本,打造“高效政府”和“廉价政府”。但是这一精神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经常会遭 到种种的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实报实销”的报帐制,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开支由政府财政大包大揽而不计成本,奢侈浪费、以权谋私、贪污侵吞等消极腐败行为还有所存在。据最保守的估计,全国官员每年用于公款吃喝的消费在2000亿元以上,每年的公车开销不少于2000亿元¨ 。 二、有效抑制我国行政管理费过快增长的对策建议 l、精简机构。压缩人员 (1)继续深化行政机构改革。 第一,大力精简直接管理经济的机构,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相应地政府也可大规模地减少这方面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第二,合并、调整原有的间接管理经济的政府机构,以提高这些机构的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运行效率。撤并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以减人促减事,以减事促减人”的良性循环。 (2)精简行政机构多余人员 尽快建立政府公务员竞争机制。首先,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行政人员,着力抓好行政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能力培训,实施定期岗位轮换。培养一专多能的行政公务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逐步推行机关干部的辞退制度,改变行政机关人员只进不出的现象,改变目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状,努力减少财政供养人口,节约财政支出,减轻社会负担。 2、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1)行政人员要牢固树立行政管理的效益观念,增强行政成本意识 要加强行政成本效益的宣传教育,提高行政部门和人员对行政成本、行政效益的认识,强化行政成本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应在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带头作出表率,倡导务实、高效、廉洁的良好作风,并形成全国上下共同遵守的制度。 (2)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严格管理,能保证政府采购资金的有效利用,保证政府采购过程的公开透明以及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无论从节约行政开支、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率或是促进廉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3)对政府官员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改变现行主要以经济指标考核评价单位和干部工作绩效的做法,把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作为政府和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行政费用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对铺张浪费、影响极差或因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进行责任追究,以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3、建立健全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 我党经常开展党性党纪教育活动,要求公务员尤其是官员加强“自律”,但是对于压缩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效果不显著,因此,最要紧也最有效的办法还应当是建立和健全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加快透明政府的建设,让每个公务员尤其是官员接受公众的监督。目前,我国对公务员的监督有很多种形式,如人大权力机关的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司法监督等,但本质上这些都属于体制内的监督,容易造成监督不力的后果。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用法律来保障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布一切行政开支项目和费用,使政府的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而有利于铲除滋生浪费的土壤,有效地保证政府用好纳税人的钱。

试论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  那么它转变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 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偷税、逃税、骗税、走私等,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防止企业相互勾结,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与政府维持公平市场秩序密切相关,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够研究超前性、深层次的战略性重大问题,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  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和处理工作,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二要缩短审批环节和审批周期;三要公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四要明确审批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对审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五要改革审批部门普遍存在着的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现象。  四、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  微观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资者立场上,依靠行政命令、参与企业治理结构或直接介入市场的方式,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一种直接管理,主要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对公有制企业的直接管理活动。宏观调控,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作所进行的“控制”或“调节”,它是政府通过调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经济变量(如财政支出、货币供给),来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取值,从而影响私人经济部门行为的政策过程。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垄断一切,宏观、微观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后,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凡是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即使在“市场失灵”领域,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  五、切实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严格依法行政。根据世贸组织要求,政府要保证法律法规在全国的统一实施,有比较完善的依法行政体制,政府行政过程应当是透明的、可预见的、公开的。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严格依法行政,由权力行政转向规则行政,从随意裁决转向依法办事。其次,要公开。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一个基本方法。各级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尽快实现政府管理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强政府各级机关及各级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也有利于政府与内外商人之间的联系和方便商人们办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确、快捷地实现互动。  六、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仅要把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因素。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全面加快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对资源的保护,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做到产权明晰、规则完善、调控有力、运行规范,依法保护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把国土资源的管理、利用与开发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强水利建设和对水资源的管理。  七、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的政府  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确立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新形势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发展和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企业及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行政机构改革,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一个努力的目标,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它。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领域要同国际接轨,要按国际惯例办事,政府行使其职能(尤其是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须相应地不断做出新的调整。我们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业主在招标中控制工程造价的对策?

业主在招标中控制工程造价的对策_杨麦仓,张晓微_建筑经济_建筑中文网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以后,业主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应在工程投资控制和管理上改变原有的思路和办法。为了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加强业主在招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力,从招标文件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科学的评标方法、造价风险等几方面分析探讨,提出了防止工程造价失控的防范在建筑业已普遍实行的工程招投标活动,不仅是业主选择一个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的过程,同时也是寻求一个各方均能接受的工程“合理价格”的寻价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业主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上承设计阶段下启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工程的预期“合理价格”浮出水面的关键阶段。1 计价方式变革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的影响作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一个里程碑,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这是我国成为世贸成员国后,建筑业作为率先承诺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与国际管理接轨的必然要求。这种计价方式的变革,给业主在施工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带来几方面的影响。(1)对业主的工程造价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量,则是由业主提供清单,承包商再根据清单报价,而工程量清单本身的错漏风险将由业主承担。(2)采用无标底招标方式时,如果由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不理想,或是出现几个投标人恶意围标的情况,将会发生中标价与业主的预期价格出现较大差距,给工程的后续工作带来隐患。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和装饰工程的招标尤其如此。其结果是合同签订、执行过程中一波三折;或是施工阶段业主频繁变更,以降低造价;甚至造成工程流标,需重新进行招标。给业主带来较大风险。(3)采用“最低价中标”的评标方式时,在我国市场体制尚不完备的现阶段,低于成本价竞争的问题将难以避免,它将直接导致“恶意低标”。有的工程项目因其规模和条件很吸引人,个别投标人追求业绩的最大化,往往出现饮鸠止渴、低价掠标情况,与他们签订施工合同后履行不了合同承诺,让业主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4)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中所允许的承包商不平衡报价,是指承包商在保持总价不变的情况下,调低某些分项的单价,同时提高另外一些分项单价,以期达到在施工中运用高索赔策略追加更多工程造价或尽早收回工程款的目的。这样的报价策略有可能使施工中的变更对造价的影响形成异常波动,例如,投标报价时基础土方开挖一项,很容易被承包商猜测为施工中可能增加工程量,而采取高报价策略。而实际施工中由于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此项绝大多数情况也确实属于调增项。问题是这样的不平衡达到多大程度时是业主不能接受的,比如工程量实际上增加超过一倍,单价如再在投标时超报一倍,业主将承担高于实际价值一倍的额外费用,当工程量基数较大时,这个额外费用是惊人的。同时在现行的清单计价规范内,若投标人压低措施项目报价,提高实体清单分项报价,这种不平衡报价是否违规?2 对工程造价失控的防范措施招投标活动是一个选择能合理运用业主建设资金的承包商的环节1。针对以上情况,精明的业主必须在招标过程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防止工程造价的失控。2.1 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文件作为招投标过程乃至于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一个不完善的招标文件,会给日后的施工管理与造价控制带来麻烦和纠纷,引起索赔。例如有关设计变更增减工程如何结算,如果招标文件没有提到,在施工合同中也没有明确约定,就会在竣工结算时发生争议,甚至成为承包商追加工程款的突破口。为此起草招标文件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a)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约定应尽量包死,少留或不留活口,尽量减少暂定金额分项。b)对于可能在施工中增加较多的单项工程量,应约定当工程量增加超过a%后,该项单价下调b%。c)工程量清单所列分项外的可预见的变更情况,须约定一个可操作的安排,如提前或拖延工期的奖励惩罚办法等。d)对于市场价格差异较大的设备、装饰材料的功能、型号、技术要求、外观色彩应尽量做到详尽描叙、可约定一个上限价,要求承包商在施工前必须提供样品,在业主确认后才能施工。并保留如所提供样品市场价达不到上限价时,业主有相应调低价格的权利。2.2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调整工程量清单作为投标计价的依据,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在现行招投标制度下,多数业主是委托中介机构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标底。工程量清单编制一定要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每一个子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应表述准确完整,应做到分项不错不漏、不留缺口。招投标阶段产生的清单单价,将成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工具。尽管造价师暗含着要求运用其拥有的专业技术能力来确保工程量清单的质量,但他仍无法做到工程量清单绝对完美,必须建立纠错机制来确保不因清单的错漏形成造价失控。应建立以下机制:a)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和装饰装修工程,特别是施工方案优劣直接影响报价的工程,在评标中往往会因为投标单位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优质材料,出现各家报价相差悬殊的现象。易造成采用了先进技术工艺、材料的投标单位失标甚至废标,使评标有失公平合理。因此,应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让投标单位在评标时有一个解释澄清的机会。主要是澄清投标方案的科学性、施工工艺的先进性、项目报价的合理性。b)业主在正式确定中标者前,对得分最高的一、二家中标候选人的标函进行质询的机制。意在对投标函中有意无意的不明确处、遗漏项、错项和其他对招标文件有关要求规避行为进行剖析及质询,以确保各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c)中标后的工程量清单的复查机制。例如《杭州市建筑工程施工招标实物工程量报价的技术性规定》中就规定:“开标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工程量清单作变动、补充和修改。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中标人应对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如与施工图的实际工程量不符,双方应在中标后一个月内完成核对;确因工程量较大,一个月内无法完成核对而要求延期的,应提出要求,经市招标办同意后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双方超过核对期限后视作无异议。若双方对工程量有异议时,应在核对期限内提交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审核。审核后,因工程量变化累计造成中标合同价格变化百分之一以上的,招标人应对工程量进行按实调整,并把调整结果报市招标办,以调整中标价格。”但这一机制本身是有缺陷的,它为中标后开了一道“重新核算工程量”的缺口,难以保障业主的利益。d)是否允许投标人调整措施项目清单内容,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因措施项目清单与施工方案密切相关,业主如允许投标人调整,且自主报价,则需规定此部分报价包干,不因实体分项清单的变化而调整。3 科学的评标方法及标底在评标中的权重传统的百分制评标法是由业主计算出一个标底,作为重要的评标指标,投标各家报价均以是否最大程度接近标底,评为一项造价分。一般造价分占整个标函总分值的50%~75%,这种方式的不合理性显而易见,无法得到严格审查和质询的标底作为硬性指标。成为是否中标的决定性因素。也易出现人为控制,滋生腐败。在招投标中是否设标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建筑市场的成熟程度和项目非常规技术含量,其主要方面是市场成熟程度。最早上海深圳从2000年7月开始试行“无标底招标”,2003年下半年成都、南宁等全国各地开始推行无标底招标,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推行,被业内人士视为将在全国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推行“无标底招标”的一个重要信号。所谓无标底招标,通常的说法是指招标人不编制标底,不设投标报价有效幅度,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规定自主报价的招标方式2,这种招标方法的变动说到底是评标标准的变革。部分省市现行的“无标底招标”评标方式,则是以各家报价去掉最高标和最低标以后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标基准价,以基准价判断某个报价是否属于合理最低价的方式来评定商务标3。其实这个基准价又是一种变相的“标底”,看起来公开公平,却不具有科学性。国际工程招标中普遍采用的评标方式是“最低价中标法”,才是“无标底招标”的合理内核。最低价中标法体现了公平的市场竞争原则,但它在我国适应不良、水土不服的关键原因是建筑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还没有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无法避免“价格大战”式的恶性竞争。但只要对“什么是低于成本价报价”进行详细界定,恶意低标是完全可以防治的,如杭州市《关于防止在招标投标活动中以低于成本价报价竞标的若干规定(试行)》规定,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同时,最低价中标法需要相关的游戏规则的确立,如资格预审,它以企业资金(包括企业自由资金和第三方担保资金)为主要考核标准(即施工的支付和赔付能力)。对于业主来说其好处是,可以证明企业现实的经济实力,省去很多担心和麻烦。对于建筑市场的发展其好处,一是支持了有实力企业的发展;二是防止企业盲目扩张而引起的过度竞争;三是提高了企业对信用的重视程度。评标以最低标价为基本选择。简化程序,节约市场运作成本,也从制度上抑制了腐败。标底在评标中参与程度为零,并不表示标底完全可以消失,标底被认为是业主对工程项目的一个“预期价格”,如业主可提前约定低于标底价a%,或高于标底价b%为不能接受的报价,当所有投标人报价均在此范围之外时,将视为业主前期工程造价控制失败,可以拒绝所有投标,重新组织招标。4 造价控制风险的评估由于市场价格随时都处于变化之中,这对按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的业主和承包商来说,所面临的造价控制风险都是不可低估的。对此双方有一个风险合理分担的问题。所谓造价控制风险,包括如下内容:(1)工程量清单错漏风险;(2)设计图纸失误风险;(3)因天气、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不确定,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采取一些招标时的施工方案中未有的临时措施而增加费用风险;(4)承包商失误(或有意)导致报价错误风险;(5)市场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波动风险;(6)国家政策法规变动引起的工程造价波动风险。业主在编制招标文件,本着风险共担的市场法则,对以上的风险须有个明确的约定,其实国际工程所用的FIDIC合同条款对此均有详细安排,我国的施工承包合同范本也存在急需修订的问题。建立相应的工程担保制度也是很重要的,涉及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工程保留金保函、工程款支付保函、免税进口材料物资用税收保函等。5 “以人为本”的有效控制系统“以人为本”是众多业主方所强调的一个管理理念,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人的因素更显重要。尽管业主可能具有相当不错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各人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的差距,也会使得工程造价出现漏洞,给单位带来难以觉察的巨大损失。工程造价控制涉及多个环节和专业,如前期规划、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管理、竣工结算等。那个环节都需要具有相应水准的人去高质量地完成,他们工作中的任何失误,都会最直接地令业主“合理合法”效益递减。人才的竞争,才真正是业主在市场经济中的残酷竞争。要提高工程投资效益,业主就必须在工程造价控制所涉及的重要环节上,重视“以人为本”,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6 结束语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是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计价标准,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配合和约束。加强监管和规范工程项目造价计价行为,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和评标体系的政策法规,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基础的招投标工作才能得以顺利推行。同时业主须针对市场环境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投资控制管理工作上必须有新的思路和办法。[参考文献][1] 方鸿强,李 政.建筑市场有效运作利益制衡机制研究[J].建筑经济,2003,(12):14-16.[2] 孙立新.关于无标底招标的几点想法[J].中国工程咨询,2003,(12):39-40.[3] 陈冬梅.无标底招标与企业定额[J].建筑经济,2003,(1):50-51.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将投标书划分为技术标与商务标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打分,并按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评标和定标,从而解决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而其中招投标管理不当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1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1.1假公开招标的问题某些建设单位在招投标前暗中敲定施工队伍后,随便指定几个施工队伍前来投标,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有的施工单位以利益分成、转包工程等好处相许,拉拢其它施工队伍前来作陪衬,以达到自已中标的目的。1.2“权力标”及“关系标”问题少数领导变着手法插手招标工作,越权包办工程招投标;有的招标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行为不规范,办事讲人情、讲关系;有的评标人员素质不高,打关系分、感情分;有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1.3.投标资质审查中的问题一些施工企业在资质问题上做手脚,有的出钱购买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有的盗用或借用他人证件参加投标。1.4.招标单位资格审查不严格业主在选择投标单位时没有深入实际了解其管理水平、技术力量、机械装备及信誉等情况,标书编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施工企业的形象,为此,有些施工企业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人员编制标书,从表面上看,标书确实编得不错,实际上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1.5.业主过分注重标价,施工企业盲目报价有的业主过分注重将投标报价作为评标的尺度,有些企业就抓住这个特点,在对设计意图、工程面貌和现场情况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为了揽到工程,承诺虚假条件,低价抢标,而业主也没有实事求是地去考察投标单位能否按报价完成任务,结果导致让盲目或有意降低报价的投标单位中标,甚至有些中标单位还不愿意自己去做,而是分包下去自己抽拿管理费,这样层层克扣,若要保证工程质量就根本无利可图。这时,对于讲信誉的施工企业则要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工效、节省管理费用等来弥补工程承包资金的不足,然而对于有些承包企业则是以偷工减料的不当手段达到有利可图的目的。另外,过低的标底还会导致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投资不足,拔款不到位,建设中产生停工待料的情况,从而使一些本该紧密衔接的工程而没有及时施工,从而影响了工程质量,也影响了投资效益的及时发挥。1.6招标中有些未尽事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招标文件中出现工程量的差错,特别是工程量增加或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新增的项目,业主对这些增加的投入往往采取打折或回避的方法,甚至采取否定的态度,从而导致承包商在承受这笔难以兑现的工程投入时,便从其它项目中通过减少工、料、机等费用投入予以补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另外,有些承包商本可对招标中的某些未尽事宜向业主提出索赔,然而为了搞好关系却不敢索赔,使明正言顺的赔款变成了偷工减料的不当行为。2解决的方法和思路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思路。2.1投标书的划分业主在招标文件中要明确指出投标单位在编制标书时,应将标书划分为技术标与商务标。技术标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投入本工程的机械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及安全体系,商务标包括承包商的报价、资格预审资料、承包商资信资料、银行信用资料等内容。技术标与商务标分开密封,技术标采用二层包装,外层注明技术标,内层空白,商务标随意。标书划分的目的就是把标书中的硬分与软分区别开来。硬分是客观分,是实实在在的,而软分是主观分。硬分在商务标中,软分在技术标中。对技术标密封保密的要求就是防止打分的评委钻空子,打关系分。2.2签署要求明确商务标由投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并将投标授权书附在其内。技术标不用签署,而且不得含有任何能够识别该单位的记号或字样。开标时,先开技术标后开商务标,评标期间不得外显。技术标在开标评分之后,由投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现场签署认证。这样,使某些有意乱打分的评委从包装内容上辨别不出是那个施工单位的技术标,而只能从标书的实际内容出发,根据其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先进合理,质量保证体系及安全体系是否完善进行打使某些有意乱打分的评委从包装内容上辨别不出是那个施工单位的技术标,而只能从标书的实际内容出发,根据其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先进合理,质量保证体系及安全体系是否完善进行打分。另外,先开技术标就是在比较公平、公正的条件下,确定人为因素较大的软分,然后再开商务标确定硬分,作为商务标中的分数一般都是比较死的。故在打分公平的基础上,再加硬分数以确定中标单位。2.3开标、评标、定标过程控制2.3.1开标开标前应首先宣布评标定标办法,然后由招标单位主持,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公开进行。先开技术标,根据评标方法对技术标进行打分,即软分确定以后,当众启封商务投标书,唱标,公布标底。若发现商务标中报价在业主标底价的允许幅度之内视为有效标,否则为无效标。2.3.2评标评标就是对技术标及商务标中的工程报价、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能力、企业素质及信誉、建设工期等项目进行综合评议和分项打分。评标委员会在保证技术标保密的前提下,首先要根据评标办法对技术标进行打分。否则,有些施工单位知道自己的商务标中的硬分比别人少几分后,很可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促使评委给他打分,以有利于他的报价定标。为了避免由于招投标管理的不完善,给某些人在软分和定标办法上做手脚,在评标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于业主,首先要确定评标办法、定标原则及标价下浮率。2)对于施工单位,一定要对自己的报价保密,不能向别的施工单位透露,以免他人通过计算得知自己的硬分比不过别人,就千方百计找关系拉软分。3)送交标书的时间要恰到好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最好是在评标、定标、标价下浮率、技术标打分及商务标报价依次完成后送交最好。2.3.3投标定标过程控制FIDIC条款提供的中标价为合理低标,但在国内不一定适用。笔者认为,采取百分制评标法,更能适合国情和建筑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具体作法如下:1)技术标占40%.2)商务标占60%.商务标由业主制定基线,每偏离基线1个百分点扣减3分。基准线的确定:首先,由业主委托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事务所(建议设立这种机构)按现行预算编制办法编制标底(A)价;其次,把标段的承包商报价扣除最高和最低报价后进行平均价(B)价;第三,把(A+B)/2作为平均标底价(C)价;第四,在C价基础上下浮。%,作为基准线价。3)根据基准线确定有效报价,高于C价:%和低于C价x%,为无效报价。4)技术标分数和商务标分数相加为承包商总分,根据分数高低现场确定中标单位。采用百分制评标有如下优点:①避免承包商联合起来搞标底;②避免报价的偏离,有效控制工程投资;③对标底保密性要求不严,易操作;④减少评标、定标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C业主可以抵制上级单位和领导的干预,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2.4处理好统一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建立有形的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必须坚持统一管理和行业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必须坚持维护招投标工作的统一管理,任何行业、部门、单位的建筑工程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另一方面,统一管理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充分尊重行业工程的特点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共同抓好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2.5正确处理好业主责任制与招投标制的关系根据现有的法规和制度,明确划分建设项目业主和招投标管理部门的责任、权力和义务,落实“建设单位组织招标,多个施工单位参与投标,评标委员会评标定标,招投标机构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使各方在招投标中既充分依法行使职权,又严格遵守招投标管理法规,互相制约,共同负责,确保招投标工作的正常进行。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优化对策?

招投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工程建设招投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工程建设、货物买卖以及财产出租等经济活动的一种竞争交易方式货物买卖以及财产出租等经济活动的一种竞争交易方式,是以订立合约进行公平竞争的法律形式以订立合约进行公平竞争的法律形式,筛选出最优质的企业承担工程建设的权利承担工程建设的权利。招投标管理有利于规范建设单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有利于缩短工程建设周期,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质量,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进而促进施工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发展。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变了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参与将建设任务分配给各个施工单位的方式制下由政府参与将建设任务分配给各个施工单位的方式,将寻找施工单位的权利交给了建设单位寻找施工单位的权利交给了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标的方式,并遵循公平交易、公平竞争的原则选择各项指标均符合施工标准的单位参与工程施工符合施工标准的单位参与工程施工。实施招投标管理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在招投标体制影响下,建设单位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公开招标的方式,广泛的召集社会上的施工企业,并从数以万计的施工企业中筛选出实力最强的企业承担工程建设计的施工企业中筛选出实力最强的企业承担工程建设。在招投标体制的约束规范下投标体制的约束规范下,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相关程序办事,切实保障工程建设准备工作的质量实保障工程建设准备工作的质量。同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各项工程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和验收办法出了各项工程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和验收办法,从而使得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施工,既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的效率与质量,又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干预过重行政干预过重,难以实现公平竞争建设工程从审批到具体施工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规范范,但是政府毕竟是比较特殊的组织,其具有特定的行政能力力,如果在进行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政府过度的进行干预预,使得相应的政策法规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势必会造成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的紊乱那么势必会造成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的紊乱,无法保证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工程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一些政府负责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为了获取眼前利益,将建设工程交给事先确定的企业承建确定的企业承建,导致建设工程招投标缺乏公平性。招投标秩序缺乏规范招投标秩序缺乏规范,虚假招标以及串标问题频繁发生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一些业主并没有采取依法依规核准的招标方式实施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规核准的招标方式实施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而是直接通过自主邀请和议标的方式直接进行自主邀请和议标的方式直接进行,使得建设工程招投标秩序混乱混乱,招投标的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象。还有一些业主无法抵制金钱诱惑,与招投标人沆瀣一气,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工程承包权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工程承包权,不仅损害其他招投标人的利益利益,同时也使国家利益受损。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招招投标管理执法体制标管理执法体制,无法对招投标活动所有环节进行严格的管制制,使得招投标管理陷入一片混乱,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程中,一些企业会事先约定好,并联合起来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一个或者是若干个工程标段以压低价格或抬高价格的手段进行串标报价行串标报价,自行控制和操作中标价格,直接将其他投标企业排除排除,让串标企业中的其中一家企业中标,获得工程建设权利利,不仅侵犯了其他投标企业的合法经济权益,同时也不利于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招投标管理体制不健全招投标管理体制不健全,工程转包问题严重招投标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招投标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保障体制作保障,但是由于招投标本身法律体系不健全,且市场监督与制约机制难以发挥其本身的作用督与制约机制难以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进而导致招投标管理质量低下质量低下。此外,工程转包严重也是导致建设工程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因素,部分投标单位或企业为了获得中标,伪造自身信誉水平誉水平、施工建设水平等资质,在取得工程建设权力后又将工程转包给其他企业程转包给其他企业,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不管不顾安全不管不顾。而这些承包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一味的压缩建设成本压缩建设成本,最后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低下,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发生。提高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水平的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招投标秩序完善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招投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应不断总结以往的招投标经验,建立全面的招投标备案制度全面的招投标备案制度、工程量清单审查制度、投标单位资质审查制度以及招标结果公示公开制度审查制度以及招标结果公示公开制度,严格审核参与建筑招投标活动的企业或单位投标活动的企业或单位,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同时适当削减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当削减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增强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化。此外外,还要实行招标负责人终身负责制,将招标负责人的责任义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强化招标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有效减少或者是消除虚假招标效减少或者是消除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公平性高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公平性。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监管作用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监管作用,加大招投标监督力度不管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不管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还是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程中,有关部门或机构都应该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加大监督的力度监督的力度,及时发现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弄虚作假假、无视法律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以净化建设工程招投标环境环境,促进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同时与公安同时与公安、工商、税务、银行及保险等机构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关系,将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违规操作的单位或者是企业录入数据系统业录入数据系统,并将参与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单位或企业的信用以及资历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信用以及资历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彻底消除信用度低的企业的干扰业的干扰,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从而筛选出资历强、信誉度搞得企业作为承包施工单位誉度搞得企业作为承包施工单位,进而保障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质量,实现建设工程建设的利益最大化目标。提高招投标管理信息化服务水平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资源如果仅仅是依靠传统的传播媒介而这些信息资源如果仅仅是依靠传统的传播媒介,很难实现信息高效信息高效、高质的传播。因此,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构建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建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更新系统中的招投标信息标信息,让招投标参与方能够及时的获取招投标信息,实时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情况握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情况,并根据发布的信息及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步的工作计划,确保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化服务水平步提升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化服务水平,应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不断丰富技术体系,切实保障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有效进行的有效进行。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制定合理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相关部门应将企业进几年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调查查,详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合约履行状况以及信誉状况等等,然后将这些内容录入企业诚信档案中,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公示公示。此外,还应制定合理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科学考察企业管理层业管理层、企业财务、企业技术人员、技术设备以及企业安全环保等基本情况环保等基本情况,并建立评估模型,与资信评定标准进行比较较,合理评定企业的资信级别,为招投标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依据。改进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改进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应不断强化承建方应不断强化承建方、代理承建方的责任意识,并与项目工程咨询结构相结合程咨询结构相结合,建立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机构,并由专业人员负责把关员负责把关,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发包管理工作。严格处罚违规操作的管理人员违规操作的管理人员,净化招投标管理环境,切实做好工程发包过程中的审计监督工作包过程中的审计监督工作,并通过信息批露的方式保障招投标管理质量标管理质量。招投标工作是建设工程开展的第一步招投标工作是建设工程开展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投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建设工程施工续的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质量低下,不仅无法保障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还会激化施工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施工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不利于施工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更不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获得。因此,应结合建设工程的特点,细化建设工程招投标法律法规律法规,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进行规范,提高招投标活动的公平性公平性,切实保证建设工程招投标参与方的合法利益,筛选出资质最好的企业作为承建企业资质最好的企业作为承建企业,为后续的建设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对策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对策分析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概述 全过程造价控制就是在进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具体造价,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使得工程造价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确保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在进行全过程造价监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标准,严格对各个环节实施管理,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会有一定的偏差性,如果在其中的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那么都会对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因此,必须从项目决策阶段就避免这些问题,确保全过程的造价控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二、建筑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资金占用率高,而且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跨度才能完成,在传统的造价控制模式中,很难全面考虑资金影响因素,造价超预算的情况频繁发生,产生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对建筑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全过程造价控制模式的应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造价控制模式中存在的片面性的缺陷,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精准的把控,从而减少资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全过程造价控制模式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在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在合理范围内资金投入最小化,大幅度提升企业的收益,降低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避免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增加,企业越发关注建筑成本,全过程造价控制就是基于这种行业背景而出现的一种全面性的造价控制模式。利用这种造价控制模式,并不会对建筑项目的功能和质量产生任何的影响,而且可能会提升建筑项目的功能性作用,在资源的利用上实现最大化,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现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模式已经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科学性不足 建筑工程项目中,决策方案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决定了整体项目总费用的主要阶段,所以决策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项目的造价管理目标,其包含了项目的总体进度安排,施工质量管理费用的确定以及最大的利益等多个方面。然而,通过对不同的项目进行调查对比可以发现,很多项目都存在管理目标不合理的现象,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更多,消耗的材料也更多。另外,设计单位所提交的预算报价,通常过于注重自身的工作经历,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规律,最终导致制定的成本具备一定的盲目性,致使整个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不具备科学性。 2.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设计,轻经济。经过我国多年来的项目开发实践表明,对项目成本影响最大的就是设计规划阶段,项目设计的时间占总开发的时间的三分之一,但是其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却高达七成。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对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设计阶段。一些设计单位尚存在重设计、轻经济的思想,片面的追求设计标准,不系统考虑经济性。实际上,当设计图纸完成之后,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费用问题都很难解决。 2.2.沟通不足。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通常来自不同的团队,在一些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没有有效的沟通,设计理念与施工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终导致设计的效果不理想、项目的规模以及成本不断增加。 3.工程施工中产生的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环境影响较大的特点,此阶段中有大量施工人员数量、机械设备状况、施工材料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存在,因此,工程施工成为工程造价管理中最难掌控的一环。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临时聘用不具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返工现象,从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图纸解读不详细、施工工序混乱、作业安排不合理等现象同样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在出现施工变更等问题时监管人员没能及时沟通交流,导致施工质量、工期以及造价等方面出现问题,这些情况均会使造价成本无形升高,增加管理难度;另外,施工材料价格上涨及运输成本的问题同样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 4.建筑工程完工环节问题 建筑工程完工环节主要包括对工程质量、工程效果进行检验、确认,是建筑工程项目得以高质量交付使用的重要环节。诸多建设单位缺乏对该环节的重视,加大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复杂程度。此外,施工单位的竣工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从而导致价格高走。部分建设单位为获取更高的项目利润,会采取虚报项目价值和所需资金的方式,严重制约着土建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的高质高量开展。 四、建筑工程中开展全过程造价管控工作的有效措施 1.项目决策阶段 一项工程能否顺利开展并完成,需要大量的前期时间、资金和精力来论证其可行性,这就要求对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技术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要求对工程项目目标成本、建成后的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评价,从技术层面、经济层面、施工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事先制定多个实施方案,相互对比论证,综合实际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工程项目和投资方案。鉴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复杂性,在项目决策阶段应委托专业的成本预算单位,更多地参与到可行性研究阶段,在进行投资估算确定、投资效益测算时,要结合项目定位、项目经营需要等因素,做到全面充分考虑,并从价值工程的角度充分考虑项目建造成本及项目经运营成本等的综合平衡,为项目方案比选确定提供好支撑和依据, 此阶段应解决好业主需求、使用功能需求与投资估算匹配的风险。 2.勘察设计招标和管理 2.1.解决传统设计管理模式下设计人员只承担技术责任,不承担经济责任的问题,通过限额设计招标来选择设计单位,对设计单位提出限额设计要求,规避设计概算超估算,设计质量缺陷的风险 2.2.实行设计总包:对于专业性强的专业(如钢结构、幕墙、智能化、精装修等),实行专项设计进行深化,专项设计可由总包单位进行分包,这样更有利于发挥设计总包单位的优势,必要时再组织专家、聘请专业设计进行审核、优化,加之限额设计的要求,可加大设计总包单位的压力和动力,从源头上保证施工与概算的有效衔接。 2.3.委托专业的工程成本咨询机构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的经济审核并提供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业主单位可在设计阶段让造价咨询单位发挥自己的协调作用,与设计、施工单位建立联系,多方沟通,及时传达各方意见,以确保概(预)算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合理性,减少图纸问题。审核建筑经济方面在满足功能需求下是否合理和能否优化时可采取的措施:满足功能和结构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必要的结构设计优化,降低建设成本;对专业工程进行深化设计确定时,充分考虑节点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匹配,材料规格和材料损耗等因素,使主要材料损耗率、设备和材料的匹配等性价比最佳,避免不必要费用的增加;建筑设备的选用要按照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既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富余能力,又要避免富余能力过大和运行维护费用过高,需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进行设备的选型和优化,必要时应使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设备选型;抓好主要材料的选用,要选择技术成熟的施工原料,尽可能地选用比较容易采购的通用材料,保证材料的质量,同时要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并根据功能部位不同,区分不同的标准和档次定位,以降低成本。 2.4.在进行限额设计时,设计单位必须对前期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进行审查,以确保其合理性,如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有偏差,应及时与业主单位和成本咨询单位联系,以确定各环节是否有漏洞,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和修改。 2.5.只有在有了激励措施后,工作人员才会在工作中更加有激情,在不影响安全和使用的情况下,如果设计者能选择新的技术、方法、工艺和材料,且能有效的控制和降低项目成本,应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以充分调动设计部门的设计活力,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施工招投标环节的造价控制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合约规划,消除多团队协调风险。为控制工程造价,可在政策法规的允许范围内,构建合理的合同构架,编制项目合同构架界面计划划分表:1.将专业性强或行业垄断工程,总包单位也需再次发包的项目进行独立发包,如幕墙工程、电梯采购安装工程、暖通工程、智能化工程、景观工程、亮化工程等;2.将图纸深度不够,专业性强、与总包关系密切的项目进行专业分包,如门窗工程、专业工程;3.将品牌、规格、材质等决定价格的材料、设备采购项目,约定好参考品牌及采购标准。考虑到工期问题,划分标段,合理分配风险,形成伙伴关系。 3.2.合理确定招标参考价(最高限价):在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造价管理规定的同时,尽可能地贴合市场价格。 4.施工环节的造价控制措施 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环节包含着较多的因素,且由于其涉及范围广、工程量大,故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时困难重重,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监督制度和控制流程,从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设置关键控制点,分析难点,重视并加强事前、事中控制,具体举措如: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成本意识;不仅要确保工程的质量能够符合相关要求,同时要对进度进行有效地规划和控制;材料采购前应做好充分调研和对比分析工作,并及时予以认价,规避材料价格跨期高套或认价不及时,工程价款攀升;做好设计优化的同时严控设计变更,对变更的原因、可能性、必要性及对工期造价的影响进行严格的计算和论证,得到审批确认后才可实施;施工过程中的洽商、签证等在签认时,一定要认真审核其独立性和完整性,不得出现模糊的词语,不能因为少一个字或多一个字,而增加结算时的争议;通过施工措施和方案的优化等降低建设成本等。 通过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节把控,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解决,在保障工程实施质量的情况下减少成本的投入,从而达到企业利益的最优化,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材料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安排人工时,留下充足空间进行调整,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材料和人工使用,通过对材料进行合理搭配或是让人工进行交叉作业,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从而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建筑工程。进行成本控制时,一定不能忽略积少成多的作用,通过研究、分析每个施工细节,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个工程成本。 5.竣工验收阶段 首先,需要对造价资料进行合理的收集,包括施工中的各项支出明细以及造价资料等,在工程项目进行造价管理时,需要对各种造价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落实,确保造价资料具备信息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企业还应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熟悉各类造价软件并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式,将其与造价管理的各种信息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辅助管理和规范工作。其次,应对工程结算造价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人员需要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变更、索赔等事项进行认真的审核。加大各个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处理好预算和实际价款之间的差异,确保造价管理对策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五、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对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调节。对项目投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目的,因此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时,需要对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调节。建筑企业切不可为了节省成本投入而选择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或是为了提高施工效率省略一些施工步骤,这样都会导致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质量问题的存在还会给后期维修增加难度,从而使得后期维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一定要调节好施工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良性建设。 六、结束语 结合本文,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下实际造价工程管理中,相关建设主体要认识到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工程资本的利用等应用优势,还要正视全过程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筹备环节、施工环节、完工环节等实践应用中的问题,进而不断学习先进科学的造价管理经验,与自身实际的造价工作进行结合,不断推动自身造价控制的发展与进步,确保全过程造价管理得以在建筑工程的项目决策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高质高量实施,实现项目在整个建设周期内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管理办法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2、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uff6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必须受到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可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人员提拔uff64任用等的依据。同时加大外部监督的力度,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履行好职责,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止资产流失。对各种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按照规定进行处理。3、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4、变革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建议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5、建立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会计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必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桌面走向网络uff61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能及时uff64迅速地获取单位管理运行及实时变动的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进行办公业务操作处理,做到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uff61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模块通常仅在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为核算型软件,但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向财务业务集成阶段发展uff61在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为核算资产数据,包括财产登记uff64登记财产卡片uff64财产单据uff64生成资产凭证uff64资产账簿等uff61而财产采购uff64财产处置uff64安全控制及财产登记中的验收登记uff64领用登记等数据在财务软件中很难连贯地反映出来,而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中会涉及单位所有人员uff61所以,必须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才能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政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uff616、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制度uff64时间uff64人手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uff64盘盈uff64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点uff64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uff61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运用竞价出售uff64拍卖等公开uff64透明方式回收资金,或依法按政策捐赠边远地区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保值uff64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uff64可靠uff61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uff64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uff64数量上的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uff6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拳击进校园”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什么?

拳击进入校园开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担心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学会拳击之后会打架斗殴

公司的配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WTO的加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种新型的零售业态的蓬勃发展急需完善的管理系统的全方位的配合,而在目前制约零售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乃是物流配送体制的不健全。本文将从我国零售业发展特点、零售业配送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内资零售企业完善自身的物流配送管理的对策,实现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关键词:[零售企业] [配送管理]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目前,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快,我国零售业与外资零售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形成了各种业态齐争并斗的局面。原有的业态形式,如百货店、专业店不断向规范化发展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食品超市、大型综合超市、方便连锁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也迅速成长起来争分更大的蛋糕。我国零售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以上海和广州为例,单是2005一年之间连锁超市就增加了40几家,零售企业这种高速发展的反映了市场的欣欣向荣,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零售业的规范化管理、顾客分流,物流配送的滞后等。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特点1、零售业规模快速扩大。到2005年初,全国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近90万个(其中零售业法人单位35.3万个),就业人员1382.5万人。2、现代零售业态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零售市场上的零售业态,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业态。如: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其中,专业店、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零售新业态,目前正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从综合百货向主题百货、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的转变,呈现出多业态并存的局面。 3、连锁经营成为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到2005年6月底,全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为79428个,比2004年底增长44.7%,商品零售额为3258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9.3%,营业面积为5398.5万平方米,比2004年底增长53.5%。 随着零售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零售业态的快速发展以及连锁经营的主流模式的不断形成,越来越多地需要进行挖掘新的发展“源泉”。大家知道,在零售企业的经营中,物流费用占据了整个流通费用的很大比重。就国内流通领域的平均水平来说,物流费用占商品价格的40%。而美国平均的物流费用则占商品价格的10%-32%。两者相较,我国的物流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即我国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空间很大,零售企业将最大程度地利用其配送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使企业在低库存或零库存的状态下运转,而在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泉”里,配送却是“第三利润源”主要的源泉。即配送管理是大型零售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关键一环,它决定了我国内资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的效率,成本和产出。零售企业由于连锁经营的店铺分布于各个区域,其配送系统模式,及在该模式下的运作效率极大程度决定了企业物流系统的效率。因此,制定适合于企业自身的物流配送系统,是零售企业进行优质高效的物流管理的关键。然而,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管理现状中却存在着隐藏着较大的问题。二、零售企业配送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传统管理理念相制约,现代化的配送体制受影响。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实行物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有超过58%的企业至今几乎没有采用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来进行物流作业,而在已经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的企业中,72%的企业仍然以传统手工作业为主,信息技术只作为其辅助性的管理手段。由于新型的零售业态出现较晚,在我国还遗留着较多的像百货店、商店等传统的商业形式,尤其是在发展缓慢的地区和城镇,在那里存在着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使得零售业态的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普遍较低。2、政府扶持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显滞后政府对铁路、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强;各地物流园区建设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中重型卡车产销量的上升;现代化物流营运设备的逐渐采用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物流配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相对于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要求来说,目前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3、配送管理人才缺乏,配送系统实施难实现在对零售企业的配送系统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应认识到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也不例外。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人来管理同样无法运转,设计好的流程没有人来严格执行同样会事半功倍。只有进行物流人才的培养,中国的零售企业才可以在硬件上、流程再造上得到长足发展。4、配送系统不健全、信息反馈受阻碍。从物流配送管理的内部运作来看,由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依旧依靠传统的送货方式,造成信息反馈的不及时,从而影响了各种形式的零售业适应顾客需求变化的灵活度。物流配送最终是服务于顾客,满足不了顾客也就是减弱了社会效应。5、配送方法优化程度低,配送效率难提高从我国目前现有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系统运用配送技巧提高配送效率的企业并不多见,现在的通常做法是连锁门店通过一定的沟通方式(例如网络、内部信息系统、传真或电话等)向连锁总部或物流配送中心发出采购指令后,大多数商业零售企业采取的方式是货满发车或按时发车,至于在采取何种配送周期以及何种配送路线等方面并没有进行完整的考虑和筹划,这些配送技巧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配送效率的提高。6、配送中心配送比率低,商业连锁优势未发挥从我国现有商业零售企业来看,除了一些中大型、知名的商业企业以外,一般的商业“连锁”企业大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这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自己的“连锁”分店,但实际上商店经营的商品并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这使得部分商业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显得有名无实,而在其他已经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实现商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配送中心的效用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这进而影响到了连锁企业综合采购成本优势的发挥,三、零售企业配送管理的对策研究(一)宏观对策1、政府统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零售业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政府应当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尤其对于商业零售企业这样的行业。面对国内零售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政府在政策措施上必须要同步跟进,特别是新政策的制定,要着重出台鼓励连锁企业做大做强和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要加强全国的物流设施的建设,为零售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物流设施、特别是基础设施薄弱,而且在地区、行业、企业间分散着。由于地区和部门的分割,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各自为营,市场被极度分散,到处重复兴建的“物流中心”、“物流基地”造成社会资源的空置和浪费。许多码头、仓库、专用线利用率很低,目前全国仓库面积利用率平均不到40%。由于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将极大的影响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的规划及企业物流系统的效率,政府应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重点进行节点建设,即实现港口、铁路、公路、空港等的紧密衔接,为零售企业的跨区域的发展及配送中心的规划创造条件。2、加强物流有关法律法规建设,为零售业配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应该解决当前缺少全国性物流业法规的问题,根据已有的区域性、部门性法规,抓紧研究制定全国性的统一的物流业法规,并且对物流配送交易双方、物流配送企业从业资格、权利义务等进行明确的界定,为解决物流配送中的争端提供法律依据。其次,成立物流配送管理的专门机构,或者将对物流配送的管理权力划归专门的机构,起到协调、统筹的作用,解决管理混乱的问题,保证物流配送的健康、有序发展。第三,制定物流配送企业之间的行业自律规范,约束物流配送企业的经营和行为,避免物流配送企业之间的冲突与恶性竞争,保证物流配送企业的诚信和职业道德,维护购货方的利益。第四,物流配送企业应该实现规模化,彼此之间增进交流与团结,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共同的利益。由于零售企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进入壁垒小,受利益所驱动,很容易造成过度竞争,导致企业竞争环境恶化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还应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对企业的准入实行有计划的管理,防止恶性竞争。(二)微观对策1、加强物流配送人才队伍建设,保证配送系统的顺利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各种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例如目前采用较多的信息管理技术包括产品识别条码(B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柔性物流系统(AGV)、全球定位系统(GPS)、仓库管理系统(WMS)等。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和操作都需要人,而对于进行传统方法上的技术人员已不能满足新兴技术的使用,所以一方面,社会要培养大量的、物流配送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要培养物流配送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和具有丰富专业水平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物流配送企业也要舍得投入,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二,物流配送企业内部要加强对职工的“服务”理念的宣传与培养。牢固树立“配送就是一种服务”的意识是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根本保证。 2、完善配送系统的再造工程,提高零售业物流配送的效率企业配送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考虑一个配送系统的构造时,首先必须考虑该系统是集中式的(物流网点少但集中,覆盖面大),还是分散式的(物流网点多且分散,覆盖面小)。由于集中化和分散化的配送系统各有利弊,企业必须在集中化的系统相对于分散化的系统的成本和收益平衡中进行选择。分散式的配送系统最大的缺点是由于网点多能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集中式的配送系统的优点是物流网点集中且规模大,覆盖面广,运营成本大大低。3、制定物流战略,实施集约化配送模式。我国的零售企业必须认识到物流配送战略决不只是一个物流配送部门或仅仅是配送中心的事,而是企业决策层需要根据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做出的战略决策。零售业对配送服务的选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建配送中心,即企业经营的所有商品全部或绝大多数由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适合于店铺数量多,规模很大,有较强采购能力的公司,如沃尔玛著名的物流配送系统;另一种模式是共同配送系统,即由特定的生产上或批发商投资建设专为某一零售商提供服务的配送中心,该零售商参与指导配中心的经营,并投资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适合实施“小批量、多品种”配送。但,无论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都是集约化配送的最有效的方式。4、致力于推行即时配送,提高零售业供应保证能力。通过即时配送,做到随要随送。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体现,是重要的保障手段。当然,即时配送对于企业信息化程度及与供应商信息共享程度的要求都高,只有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才能实现。但是国内的大型零售企业在制定物流战略,设计配送中心时就应以实现即时配送为目标,即使目前一时无法实现,也会促使零售业努力做到加快配送速度、提高配送效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的零售业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的高效的合理化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货物及时准确的到达,保证企业在低库存、低成本,高客户满意度的情况下运营,为零售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1.《高效率配送中心的设计与经营》,孙宏岭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关于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曾单,科技进步与对策3.《美国沃尔玛-世界零售第一》,吕一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高伟 行业与产品研究

关于化解村级债务对策与建议 [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与建议]

  按照国家和黑龙江省关于化解村级债务并严格控制村级新增债务的要求,牡丹江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历经十余年,开展了对村级债务的普查、清理和化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全市村级债务沉重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缓解。为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作者对牡丹江市的村级债务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仅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全市村级债务的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0年末统计,全市村级债务总额为46021万元, 村均51.9万元。扣除新增债务因素,从2001年至今,全市累计净化解村级债务18590万元,比2000年末的64611万元下降了28.8%。   全市村级债务按来源划分:欠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8742万元,占19%;欠本村农民15519万元,占33.7%;欠村外个人7079万元,占15.4%;单位借款9529万元,占20.7%;其他借款5152万元,占11.1%。   农村税费改革前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教育、文明村等方面达标活动和兴办公益事业形成债务;二是用行政手段推广各种生产技术和项目形成债务;三是村里办企业上项目形成债务;四是村级代缴各种税费形成债务。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村级公益项目建设,包括村村通公路、自来水、农田水利、重大疫病防治、护林防火、五保户供养、新农村建设等,这些债务多为隐性债务,有些以赊欠的形式未纳入帐内管理。   二、具体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多年来,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村级债务问题,成立了专门组织,把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开展了清欠还债工作。各级领导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了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了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   2、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活化资金,化解债务。通过清产核资,对闲置和经营不善的集体资产、资源进行评估、作价,采取产权转让、承包、租赁和拍卖等方式盘活,以资抵债。集体经济组织的机动地、林木等资源性收入,优先用于偿还债务。帮助村集体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利用集体资源参股入股,增加收入,增强偿还债务的能力。据统计,几年来通过以资抵债的方式化解债务1703万元,占化债总额的14.1%,通过增加集体收入化解债务382万元,占化债总额的3.2%。   3、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积极回收债权化解债务。对农民欠款严格按照政策,区别对待。由于不合理摊派等原因形成的欠款,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核消。对无力偿还欠款的贫困户,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通过亲朋好友拉拽、顶账或帮助发展生产、制定还款计划等方式,逐步还清。对有能力偿还债务而不还的农户,运用法律手段,依法计息,依法清欠。对一次性还清欠款的农户,给予部分减免的优惠。据统计,几年来通过回收欠款的方式化解债务8636万元,占化债总额的71.5%。   4、坚决杜绝高利抬款。按照省人大《三项法规》的规定,对1998年以前发生的高利抬款,逐笔清查,重点审计,利率坚决下降到农村信用社贷款标准利率以内或停息。并明确规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今后不得以任何理由高利抬款,否则,一经发现,由决策者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5、坚决杜绝新债发生。村级组织兴办公益事业必须量力而行,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要求进行,对无财力、人力保障的项目,坚决不准借债举办。实行村干部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给村级组织造成新的不良债务的责任人。经营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体系监督作用,按照“总量控制、预算审批、动态管理、强化监控”的原则,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坚决杜绝新的债务发生   6、加强民主管理,扩大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化解村级债务,农民群众是主体,村干部是关键。按照“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的要求,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督化解债务工作。各级农业和监察部门设立农村债务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多起。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一是化债工作进展不平衡。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只能维持运转,难以有效的开展化债工作,更难以吸引、组织、服务农民和发展生产。二是干部畏难情绪重。特别是村干部更换频繁的村,普遍存在“新官不理旧债”的思想,村级债务成为干群关系紧张,引发农村不安定的重要诱因。三是村级债务问题干扰了农村正常的经济秩序和工作环境。一些债务沉重的村,正常的经济往来不敢通过银行帐户划转,资金体外循环、帐外帐的现象比较严重。四是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政策的限制,村集体债权很难有效回收,偿还债务压力很大。五是一些村迫于沉重的债务压力,变卖了村集体的优质资源和资产,其中还包括将机动地长期发包给债权人,这种做法使村集体基本失去造血功能,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1、建立严格的村级债务监管机制。发挥体系监督作用,坚决杜绝新债发生。由县乡级经营管理部门按照“总量控制、预算审批、动态管理、强化监控”的原则,严格审批监督,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坚决杜绝新的债务发生。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准强行要村级组织出钱、出物、出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和搞各种摊派。村级组织兴办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要求进行,对无财力、人力保障的项目,坚决不准借债举办。建立村干部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给村级组织造成新的不良债务的责任人。   2、国家财政应投入资金帮助化解债务。分析我市村级债务的成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行政干预造成的,为了缓解债务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国家财政应拿出资金帮助化解乡村债务。资金的投入应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可借鉴化解“普九”债务的经验,通过补贴和奖励的方式,与化解债务额度挂钩,激励化解债务。   3、制定有利于欠款回收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市村级债权总额为54823万元,村均61.8万元,村均债权大于债务。虽然债权沉淀、失效的现象比较普遍,但通过清收债权确能化解很大一部分债务。目前的难点在于欠款很难收回,最主要原因是欠款的企业大多数已破产倒闭和农户欠款因政策规定暂缓清收。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和省及时出台有关政策措施。   4、增强乡村级干部的责任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欠款清收和债务化解工作。清理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复杂而艰巨,只有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实效。同时,各级政府领导要亲自挂帅,各个部门全力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氛围才能取得好效果。要将化债工作纳入村级干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奖惩机制,与其工作报酬挂钩,真正做到奖励先进,惩戒落后。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的责任。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声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高职教育;声乐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日渐清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高校扩招政策持续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对音乐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声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却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必要的改革,才能促进声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强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活动的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现有的声乐教师队伍中,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为严重,有些教师、教授的年龄相对较大,队伍中缺少年轻教师,高职院校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也十分有限,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缺少活力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教学方法落后   声乐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内容,所以,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又要锻炼学生的演唱技能。当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再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学习目的。在这种滞后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于很多演唱技能的认识都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了解发音技巧,对于歌唱的审美能力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无法通过声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   扩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但是,学生的音乐基础却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在声乐的表演方面也缺乏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    二、加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声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声乐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师队伍的现状,积极强化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外聘等途径获得更多的年轻教师,并完善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可以为声乐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化培养,通过定期开展学习和培训活动,加强教师在理论和演唱技能方面的培养,增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从不同角度展示声乐表演以及演唱的技巧,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与声音,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运用多媒体也可以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通过播放世界闻名的音乐会、歌剧表演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从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看,声乐教学中的综合能力,主要是学生在声乐舞台实践方面的内容,通过舞台实践增强学生对舞台的适应能力,以及演唱技能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运用汇报演出、社会实践等形式设置一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内容,使学生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理论体系的完善,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前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走上教育岗位,所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对以后的教学活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比如,选择一节课开展汇报演出,从演员的选择到整个表演的过程掌控完全交由学生完成,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想法应用到演出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    三、结语   当前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师资力量不强、教学方法落后以及学生自身音乐基础薄弱等方面,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措施促进声乐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促进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罗红梅 单位: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罗玲玲.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3(4):56-57.   [2]桑潇.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01-103.   [3]刘伟霞.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

中职幼儿音乐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中职幼儿音乐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幼师作为音乐教育的启蒙者和实践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音乐素养也对幼儿音乐教育有决定性影响。现阶段中职学校对幼师的音乐培养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对幼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其综合素质,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显得极为必要。    关键词: 中职教育;幼师;音乐;问题;改革   音乐是一项艺术,它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一种方式。音乐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幼儿的素质培养以及艺术天分的启发的重要作用。音乐对幼儿的特殊作用促使中职教育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现有的教育必须和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但是目前的中职幼师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教学效果也很难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只有充分地认识到了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1中职幼师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课以老师为主,教学呆滞   从我国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音乐课堂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只知道一味地死记硬背,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形式过于呆板,没有创新,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锐减。并且,单一的教学体系还让老师不能考量到每个学生学习的具体需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音乐教育是特别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门课程,如果达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那么整个教学就会显得呆滞而无趣,使得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1.2孩子基础知识薄弱,失去学习兴趣   不同于专业的音乐教育和高等院校的音乐培养,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往往比较薄弱,而老师授课也没有注意区分学生音乐底子的差异而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大部分音乐基础弱的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原有的乐趣和动力。音乐技能的缺乏也使得他们对音乐概念和文化感到十分陌生和难以理解,这严重制约了他们音乐素养的提高,也就使得他们弹奏的曲目显得十分机械而呆板,不懂灵活变通。其实音乐入门教育类似于语言行为教育,要从基础开始,尊重孩子学习规律,构建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寓教于乐。   1.3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   除了上述提到的由于教材的滞后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严重滞后于实际的需求之外,大部分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没有设置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特别是幼师专业的学生,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教授方法适不适合幼儿教育。并且,现行的教育考核主要实行分数制,由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实操性较强的幼儿教育专业并不适用,学会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也会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于此模块产生懈怠,从而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1.4教学内容缺少专业特色   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设置配套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但是,中职学校对幼儿教育学专业学生的音乐课程的设置,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等等设置与其它的专业设置差别并不大,并没有设置与幼师专业相关的课程,例如教会学生如何编排儿童舞蹈、教会学生基本的儿童歌曲,还有基本的弹唱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属于幼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必备的技能和教学素养。试想,如果一个幼师只会一些基础的通俗音乐,而不会根据幼儿本身的特质教他们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的音乐,给与他们音乐上的启发,那又怎么能算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育者呢?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通常都很强,所以要让幼儿学得好,就要从幼师这个源头出发,在培养他们的过程多添加一些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以幼儿的音乐教育为主。   1.5考核机制单一   除了上述提到的由于教材的滞后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严重滞后于实际的需求之外,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并没有设置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并且,现行的教育考核主要实行分数制,由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实操性较强的幼儿学教育也许并不适用,学会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也会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于此模块产生懈怠,也并不能很好地检测中职音乐教育的教育效果,从而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2解决中职幼师专业学生音乐教育问题的关键   2.1教材改革,因材施教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材教学内容都比较滞后,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生源的质量,学校应该组织一批有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进行教材的编撰和修订,积极适应新教育改革的.需求,结合幼师专业学生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编纂出一批具有“本土化”“特色化”“创新性”“融合性”的音乐教学教材。   2.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具有特殊性,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会听、说、读、写、唱,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技能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生动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就要求学校有统一协调的音乐配套设施,比如给学生上钢琴课的时候,学校有相应配套的琴房,学生可以在自弹自唱的环境中领悟老师教学的精髓;再比如,教学生学习关于自然的歌曲的时候,不妨将学生带到户外,聆听风儿、鸟儿、溪水的声音,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比较好的,轻松的环境,那么再等他们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就能结合自己以前的经历和经验,给幼儿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助于幼儿的教学。   2.3提升教师的素养   中国历来有为人师表之说。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个好的老师,一个能够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必然是有着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但是,可以发现,现在的中职音乐教育教学的老师的教学质量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够,上课只求完事,态度不够端正。所以作为一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音乐教师来说,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能够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还要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因为老师教书育人,教书重要,育人更加重要,尤其是培育的是幼儿的老师,学会为人师表。   2.4改革教学方式   音乐的学习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方式上,音乐老师就要勇于打破传统,改变死板教授的方式,敢于创新。在幼师音乐教育中不能只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会他们由不懂到懂再到真正的理解。但是对于幼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理解还是不够的,还要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要有知道怎么教学的能力。所以在中职教育中,还要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教学的课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当学生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老师就可以答疑解惑,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也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5完善学生考核机制   在上文中已经谈到,现行的考核主要是以分数论英雄。但是音乐专业的学习是一个实操性较强的一个学习专业,因此考核的方式应该比较多元化。并且,就算一个学生最终拿到了很高的考核分数,但是他并不会教幼儿进行良好的音乐学习,那这样的教育是算作成功还是失败呢?如果学校采取了适当并且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那么,就不仅能够及时考核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并不是只靠考核的分数评价学生的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形成,以及学生对音乐的体验、理解和拓展的能力等。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并且关键的。    3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而音乐,作为幼儿最敏感、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在幼儿的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教育不仅关系着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所以,中职音乐教学幼儿教育既要培养学生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及思维的想象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培育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的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浅谈音乐艺术实践对钢琴教学的作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   [2]李勇帆.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3]付葳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天津教育,2005,(8).   [4]李丽.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音乐系,2006. ;

[农村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淮滨县科协 徐传良 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分布在农村的发展中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搞好农村科普工作,加强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科普工作者笔者针对淮滨县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就如何加强农村科普工作,不断引导农村各项事业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农村科普的基本情况 科普工作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科普工作面广量大,涉及部门较多,各涉科部门要形成共识、共同参与。科普工作同时也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普组织体系建设及网络情况。 淮滨县科普网络经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网络体系,县科技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行使着全县的科技管理工作,县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技工作者之家,作为群团组织,担负着全县科技工作者的管理,科学技术的推广等。除县委、政府的科普职能部门外,各行业结合行业特点先后成立了县级农学会、县林学会、县水利学会、县计生协会、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县医学会 - 1 - 等县级学会、协会。结合本地产业成立了兴农新技术推广协会、家禽养殖协会、科学种植业协会、蔬菜协会、农业机械服务协会、邓湾乡、新里镇农业科技协会。全县17个乡镇都成立了乡镇科协,科技工作者及群众按照自我发展、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特点组成了6个县级协会,7个产业技术协会。措施上,县委、政府和乡(镇)党政一把手实行科技工作实绩考核,层层签订科普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目前淮滨的科普网络建设已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科普推广体系。 (二)农村劳动者科普意识情况。 淮滨是一个农业县,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劳动者没有条件上学,群众文化素质及科学素质较低,据淮滨县教育局2006年统计,全县平均受教育程度为4.04年,相对全社会平均受教育程度 4.7年,低0.66年,劳动者文盲率为0.71%,全县文盲半文盲率较高,给科普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目前如农业、林业等涉科部门在结合产业发展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群众积极性不高。就全县劳动者而言,绝大部分群众已经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在实际推广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以为是的情况,各种培训会、现场会及农业致富技术培训班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劳动者科普意识不强,科学素养较低造成的。 (三)目前在农村开展的科学技术普及情况。 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动下,农村广泛开展科普进村入 - 2 - 户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不少乡(镇)结合产业重点相继建立了一批以科普为先导,以农村技术能人为核心,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户为骨干的农村实用技术组织,这些技术小组在加大农村科普推广,加速农村科学技术应用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如:邓湾乡农业科技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协会中通过协会与会员间的利益联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政府职能和领导方式的转变,协会不仅成为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在产业发展中协会通过闯市场,组织产品销售,有效实现了市场经济下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合理对接;在引进开发和推广的过程中,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的发展,通过与涉科部门的协作,在技术培训、引进示范和促进农村新技术,新品种等科普推广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县科协结合全县产业布局及各乡的优势产业认真开办农村致富技术培训。到2006年10月全县共培训农作物栽培、大棚蔬菜、科学养猪等专业5751人。几年来,在各涉科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通过民办公助的形式,发展和运作农技协,农村科普工作有了较大起色。 (四)全县产业及相关技术配套情况。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按照县委、政府农业强县的发展思路,2006年全县产业为水稻50万亩、小麦70万亩,与产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协会是农学会,在涉及农村科普的相关人员中,财政给养的有县农业局人员、县科协、县林业局人员等。在学会、 - 3 - 协会中约有307人是直接参与发展的农民,约占学会、协会会员总人数的52%。 农村科普工作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淮滨农村科普工作多数以产业为载体,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农村科普工作的特点为农业科技,淮滨是农业大县,农民从事手工业和其他产业的较少,从而导致农村科普工作以种植和养殖技术为重。再次,农村科普工作的受训者80%以上为男劳动力,妇女所占比例为20%左右,青少年受训者几乎为零。从而形成男劳动力绝大部分都有科普意识,而妇女和青少年农业科普意识较低。从全县的产业来看,如水稻、小麦等都有科普示范园区,各乡(镇)都有相当的科技示范户,科普示范村。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村大部分群众有了科普意识,但还缺乏如何依靠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技应用来实现增产增收,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意识比较淡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淮滨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县,在农村科普工作中的各种软件硬件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产业结构高速的不断深入,适应于农村生产生活的新技术不断创造发明,需要不断推广和普及才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前排推进,因此结合淮滨实际,我认为目前农村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基层领导干部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 - 4 - 淮滨是一个农业大县,一些基层干部,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外界新科技过程漫长。尤其是一部分基层干部对科技知识的学习存在差距,老传统、老办法、老经验指导农民生产,科技意识不强。还有的很少深入农户、田间地块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农、林、水等涉科部门,乡级站所人员较少,机关人员集中甚至超编,从而导致需要技术的地方没有技术人员,不需要技术的地方人满为患,人浮于事,多年来给基层领导造成无人可用,无人可派的现象。从而导致基层领导对科普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 (二)科普示范园区较少,农业技术协会发展滞后。 乡(镇)科协由于投入困难,加之一乡一品的优势不明显,没有自办的科普示范园。各产业部门结合产业发展开办的科普园内也仅仅是近几年才逐步有所发展,由于资金投入较少,时间较短,很难从根本上发挥出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技术协会发展滞后,协会间发展不平衡、规模小、层次低、组织松懈、管理不规范、内部运行机制薄弱, 规章制度 不健全,很大程度上依赖“能人效应”,来决定协会的生存。有利则合,无利则分,协会与会员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协会没有积累,指导服务较难。另外,协会内部还缺少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自我发展的机制活力不够,其影响辐射及带动的能力不足。如家禽养殖协会,成立时坚持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但协会内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协会与会员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致使产品难于进行市场定位,难以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对接。 - 5 - 协会成为农民增产致富的桥梁作用难于发挥。 (三)农村劳动者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经验主义”在短时间内难于彻底扭转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科普推广。 做好农村科普工作不仅要改变农村的硬件环境,更重要的改变农村的人文环境。目前农村的封建迷信等愚昧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部分农民凭经验做事,抱着一些陈规陋习不放手。科普推广队伍也存在责任心不强,推广科普的方法简单,造成部分技术在当地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科普队伍中教条主义的现象依然存在,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科普的推广和发展。 (四)基层科普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科普工作所需的必要物质基础得不到保障。 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几年来虽然对科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距省市要求人均0.5元的标准还有十分大的差距。全县17个乡(镇)科协,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乡级财政对科普的投入较少。各产业部门针对产业的发展所投入的培训费用也较少。乡级科协没有交通工具和相应的宣传器材,连县级科协也没有科普宣传车。资金紧缺导致交通工具及办公设备短缺和简陋,物质基础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科普工作的推广。 (五)科普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科普队伍仍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主力军。据2006年统计全县涉科人 - 6 - 员2430人,其中具有副高职称的44人,中级职称的636人,初级职称的1750人,全县涉科人员与农村人口的比例为1:56,科技人员分散,涉及农、林、水、卫生、计生、教育等各项各业。全县科普队伍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各行各业的相对量来看,都显得十分薄弱。主力军队伍力量薄弱,也影响着农村科普工作的推广。 三、搞好淮滨农村科普工作的对策 根据淮滨农村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就如何在农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淮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思考。 (一)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普意识,进一步健全科普推广体系和科普推广队伍。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形成抓科普就是抓经济工作,就是抓社会进步的共识,既要带头学科技知识,又要把科普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选配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抓乡(镇)科普工作,切实健全乡(镇)村一级科普网络,充实乡级涉科部门人员,挖掘和培养乡士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到基层工作,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使农村科普工作形成领导重视,组织健全队伍稳定,人员素质较高的工作局面。 (二)结合全县产业布局,做好科普园区建设,加快农业技 - 7 - 术协会发展。 农村科普工作要紧扣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全县产业调整和布局,不断创新科普观念,科普思路,科普手段和科普方法。在体现科普公益性的同时把科普工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农村科普工作在立足农、林、畜牧、鱼等实用技术的同时,也要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生产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来。结合全县的产业发展民用工业做好主导产业的科普示范园、科技示范户的建设。同时加快各学会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产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园、科技示范户及各学会、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协会的作用,以此为载体推动和加速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 (三)加大投入,极力改善基础设施,为科普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目前淮滨科普工作比较薄弱,尤其是广大的农村,要搭建社会化的科普服务平台并使其长期有效的发挥作用,除科普队伍的建设外,资金短缺已成为最大的“瓶颈”。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将科普经费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集成资源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公室,交通工具,加强乡村科普活动室建设,为农村科普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努力提高科普队伍建设。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工作队伍,是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主要基础。要把科普工作落到实处,通过科学技术的普及 - 8 - 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首先要提高科普队伍的素质。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到先进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科普工作,加强学习,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着力解决好基层科普人员的待遇问题,对科普工作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激发广大科普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五)整合资源,全民动员,努力做好农村科普工作这一社会系统工程。 为了有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科普工作这一社会系统工程,由县科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村科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规划实施,县科协承办,组织科技、农业、林业、卫生、教育等科普联合会议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各个参与部门结合本部门特点充分利用自身各种资源,积极参与,配合农村科普工作,形成社会力量办科普的格局。同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及时便捷、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优势,开展农村科普工作,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不断优化资源整合,组织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努力做好农村科普工作这一社会系统工程。 (六)丰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普及的需求日益高涨,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农民十分渴望依靠科技致富,提 - 9 - 高生活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需求日愈强烈,在农村科普工作中,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为契机,围绕“三农”,以现场培训、科普展出、科技三下乡、农村科普长廊等形式开展区域性,综合性的科普活动,制作科普VCD碟片,组织发动群众订阅《农家参谋》,《科技报》等科普读物,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工作。 (七)培养典型抓示范,充分发挥科普辐射的带动作用。 要推动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促进科普和经济发展的结合,必须进一步做好“协会+农户”、“协会搭台,农户唱戏”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围绕县委、政府的发展思路,经县科协批准先后成立的协会正适应了区域经济,特色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集产、供、销、科技引进、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在产业部门的支持下创造了科普示范园,科普示范样板,科技示范户,并培养出一批科技致富的典型。通过科普示范基地的创建,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将最先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传播给农民,从而打破农民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起到辐射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 (八)开展移风易俗,坚持“三实”原则,以科普活动占据农村的文化阵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科普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农村科普工作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三实”原则的 - 10 - 基础上,不仅要改变农村的硬件环境还要改变农村的人文环境,提高农民的科普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农村科普工作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事例宣传科学,强化农村科普阵地建设,积极宣传农村科普新人新事,引导群众按客观规律办事,倡导农村科学生活方式,塑造农村良好人文环境。 总之,淮滨农村科普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壮大科普队伍,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创建科普示范园区,开展农村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等措施,充分整合资源,全民动员,齐抓共管,淮滨的农村科普工作必将取得长足发展,科普工作也必将在淮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11 -

如何有效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问题及对策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丁琼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办法[2007]24号),农村实用人才即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本文认为它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才:(1)生产能手(如种植、养殖、捕捞和加工能手等);(2)经营能人(如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3)能工巧匠(如技能带动型、文体艺术类人才等);(4)乡村专业技术人员(如公益服务推广型人才);(5)村级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中牟县地处黄河下游冲积扇南翼之首,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郑东新区及郑汴产业带的规划与建设,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的明显加快,中牟县正朝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物流园区和涵盖新型高科技区等产业带迈进。中牟的经济也正在从生产型农业向经营加工型农业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向食品饮料、汽车制造、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现代物流等领域调整和优化。中牟的城镇化速度加快。中牟县大量的农业人口(特别是失地农民)该何去何从?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中牟县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势在必行。  ●中牟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中牟县总人口数为70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据有关资料显示,中牟县农村实用人才仅占人口总量的0.33%,比例偏低。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中牟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地域分布基本与县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一致,即县南部黄店、八岗、三官、刁家等乡镇重种养;县中部大孟、官渡、韩寺、姚家等乡镇重蔬菜、瓜果种植培育;县北部雁鸣湖、万滩、狼城岗等乡镇重水产养殖和奶业开发。从文化程度上看,虽然有部分高中、大专生,但从整体看,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尚待提高,仍有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面较窄,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创新能力不够,凝聚力不强。政府积极干预的长效机制并未真正建立。  结构不优,作用发挥受限制。现有农村实用人才中的生产能手多以传统产业为主,从事种养生产开发的人才较多,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少,生产附加值偏低;能工巧匠中掌握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人才明显短缺;乡村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服务仍多在表层,且信息更新缓慢;经营能人的经营管理水平还处于初中级阶段;大部分村级管理人才对于社区式的服务仍然陌生。  由于人才的成长较易受到资金、技术、信息等的制约,加上自身素质及环境等原因,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限。在其作为“经济人”的选择中,原本数量有限的农村实用人才流失,且流出的人才多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壮年为主,导致人才的结构性问题更趋严重。  有所为才能有所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通过使用促发展,是破解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关键。  ●中牟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识不够,开发投入不足。由于当前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仍是推进城镇化,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加上主要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的力度不够,业务部门间不能形成合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手段软弱。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部分乡镇对实用人才开发培训走过场的现象就是例证。  当前,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发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据《郑州统计年鉴2009》资料显示,当年中牟县用于成人教育支出为零,698万元用于农业技术推广,214万元用于农业技能培训,5万元用于林业技术推广,即使加上对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的补助1322万元,所有投入也不足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45229万元的1.5%。当年中牟县农民人均总支出为7935.05元,其中用于文教卫生业的支出仅为2.79元。从以上数据可知,不管是政府还是个人对于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投入都很少。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合理。一是培养计划不够科学系统。从养成方式看,院校培养计划没有完全执行适度超前的专业设置,且培养计划与中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政府及社会培养计划也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规划,有关培养计划多重视数量目标和阶段任务,较少涉及如何科学选拔、优化结构等。对于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创业者和企业家培训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培养项目,各主管部门基本各自为政,缺乏对各类项目的统筹规划。二是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中牟县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培养区域特色,但培养模式差异不明显,分类培养或质量不高,或流于形式。就人才培养过程而言,重视培养过程中培训这一环节,但对培训后各类人才的成长关注不够。就目前普遍倚重的培训而言,存在培训内容更新较慢,忽视人才类型的差别,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向涉及专业多,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手段不够多元且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际等问题。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环境欠佳。一是管理缺乏统一有效的组织领导。当前农村人才开发,组织部门抓村干部队伍建设,人事部门管农村实用拔尖人才评选,农业部门抓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科技普及推广,劳动部门抓农村劳务输出,教育、科技、科协、共青团、妇联都有职责,多头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二是服务与支持落实不到位。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但在落实中依然会碰到或体制障碍,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政策成效打折扣。三是评价与激励认可度不高。待遇保障等相应的激励措施不到位,舆论氛围营造也是某一阶段某一时期的行为。  ●中牟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对策  提高认识,加大开发投入力度。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其开发成本的相当部分应由政府承担。因此,可以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同时,政府还可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个人贷款和资源置换等方式,引导其他社会主体参加投入,共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勇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着眼于实用型农村人才的培养开发。一要科学预测,制定切合社会现在及未来需求的培养计划。根据中牟县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做好实用人才需求预测,统筹考虑农村一、二、三产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用人才的培养。院校和政府部门要根据预测科学制定培养计划。中牟境内的9所职业技术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注重与中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以更好地体现区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特色。  二要完善培养机制。首先着力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如针对村级管理人才,通过强化管理知识的学习结合实践锻炼的模式,切实提高他们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其次以有阶梯的分层培训促人才竞争力的提高。一是丰富并细分细化培训内容,注意分类施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产业相结合,达到“实际、实用、易学、受益”的目的。二是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成长辅导,使之更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实践。同时,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习网络系统。  形成合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一要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提供有效的组织领导,由县委主要领导任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县组织部人才办牵头抓总,各乡镇党委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其中要求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一把手切实参与其中。  二要加大服务与支持力度。县、乡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好务。如通过在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设定、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实用人才成才兴业;依法保护农村实用人才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鼓励他们进行技术创新;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面向农村实用人才的信息服务体系。  三要提供有效激励。首先通过有效考评进行激励。根据生产实绩、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等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综合考评,据此落实职称资格评聘,给予相应的待遇。其次给予政治上的激励。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或推举他们担任村干部;或推选优秀人才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通过一定形式考录具备管理才能的实用人才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甚至是进入乡镇政府领导班子,让农村实用人才在政治上有奔头儿,激发活力和上进心。

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与对策讨论

关于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与对策讨论   摘 要:近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风险控制和战略审计的重视和思考。一个准确的评估方案,是对企业战略的全面分析和认识,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做好了战略评估,企业对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大小有了准备,有了应对措施,才能更好更顺利的完成预期任务,这对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十分重要。本文将围绕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展开论述,提出一些减小战略审计风险的方法方案,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战略审计;风险评估;企业;影响因素   一、 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解析   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从制定企业战略开始的。而战略的制定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出发,分析其外部面对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绝大部分战略制定出来之后,其实施过程都是存在风险的,比如可能对企业文化价值或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影响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源于企业外部,如外部的经济环境或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等;另一方面是源于企业内部,如企业改革或收购其他企业等。战略审计就是从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现存的经营模式、实施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综合考虑,来评估战略在制定、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其可行性、科学性。其中审计单位做的战略风险评估也是审计程序之一。   二、 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探索   审计人员对风险点的评估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初步评估时,审计人员根据识别出的风险点,对战略的风险状况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在实施战略风险评估时,审计人员要基于以上判断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的审计内容,重新评估有关因素对战略的影响程度,从而对之前的审计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于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单一风险评估法,这个方法是对企业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进行打分,评分结束后,得到的总评分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其中,固有风险指的是没有对某一风险进行控制时,企业面临的状况,固有风险越高意味着其重要性越高;剩余风险指的是风险进行控制之后,企业的实际状况。下面我们将就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评分维度进行分析。   1、 关于固有风险评分表的分析   (1)财务。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利时,这一战略对企业的年利润和资金流状况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可以根据公司的净利润或者活动资金的平水进行判断。   (2)声誉。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时,这一战略实施对企业的声誉影响程度。影响的程度可以从负面新闻的引起的社会关注度进行判断。   (3)客户。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时,这一战略对公司与客户关系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可以根据业务量即客户的订单量来判断。   (4)员工。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时,这一战略司全体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的影响。影响的程度根据员工的流失程度来判断。   (5)运营。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时,这一战略对企业的整体业务的影响,包括运营中所付出的成本、时间、人力等。影响程度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判断。   (6)合法性。该维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时,这一战略违反相关法规的程度或罚款金额的数目来判断影响程度。   2、 关于固有风险评分表的分析   (1) 响应速度。该维度衡量的是在风险发生后,企业采取补救措施的速度,响应速度越快表示风险越小。   (2) 控制效果和效率。该维度衡量的是风险发生后,企业在控制、整改、监测和报告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所改进,改进的程度是怎样的。改进的越好风险越低。   (3) 风险管理能力。该维度是衡量风险发生后,企业在人力、技能、知识、第三方和流程方面所做出的反应,对这些方面的依赖程度等。依赖程度越低风险越小。   三、降低战略审计的风险及其控制方案探讨   审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审计机构自身不当、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法律环境的影响、审计方法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审计风险的成因出发,通过控制审计风险的成因来降低战略审计的风险。   1、 规范审计机构,严格要求审计人员   科学、健全、完备、系统的审计工作制度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专业的审计人员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根本。我们的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素质外,还要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审计人员一旦确定后,后续教育要全面跟上。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对于战略的风险审计至关重要。审计人员需不断进行再教育,紧跟时代步调,做到审时度势。审计人员在工作时,应遵守客观、公平、公正、独立的原则,依法审计,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2、 明确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分为受托、准备、实施和报告四个阶段。在受托阶段时,首先详细了解委托人的目的和业务内容,审计人员对其进行初步评估,判定是否有承办能力,若有,接下来就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进行协商,确定合约关系。在实施阶段时,审计人员根据承办项目的要求和业务内容,然后分析所在行业的特点,选派熟悉这一行业的专业人员组成审计小组,群策群力,制定出包括审计内容、目标、方法等在内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时,分三步走,首先是审计取证,其次是规范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审计人员高度自律。三个环节都要有序进行,实施过程合理、合法、客观真实才是有效的。在报告阶段时,对审计重点作出标示,对审计过程进行严格复核,确保准确无误后,将审计报告交给委托方,并自己留一份底稿。   四、 结语   本文从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解析开始,明确战略评估的依据及其重要性,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审计方法,对战略审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剖析,是我们更加了解战略中的风险因素以及他们的影响程度。最后,还针对战略风险的成因,从源头出发,通过规范审计制度、审计人员和审计程序,来降低战略风险审计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控制。我相信,随着审计制度越来越规范,审计方法越来越科学合理,我们战略审计的风险评估会越来越准确有效,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廖洪,陈波.企业战略审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个综述[J].审计研究;2005(2).   [2]黄莹.杨虎岭战略分析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天津经济;2006(7).   [3]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14):47-51. ;

海岸带综合管理对策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的过渡地带,人类很早以前就在海岸带地区居住和谋生,海岸线和环境的变迁已经对经济发展和人类居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使现今的人们对海岸带尤为关注。如何协调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是主要焦点。最佳的方法是实行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本质是谋求各类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不断解决和改善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水资源问题是山东省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的关键,而山东省,特别是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种缺水局面,水资源合理规划管理是实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该实行以公平水价为调节杠杆、开源节流并举、开采补源并重、积极拦蓄地表径流、充分开发利用黄河水和开发利用微咸水的方针。(一)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合理调控地下水位通过以下措施调控地下水位:1)在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的基础上,分区段确定地下水合理水位、警戒水位和限制水位值。2)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现调控地下水水位的目标。3)建立和完善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网,及时了解水位、水质现状,及时进行预警预报,并提交决策部门发布实施。2.建立地下水库、应急水源地在滨海河谷建设地下水库具有不占地、不动迁、周期短、水资源调节作用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防止海水入侵、有效解决淡水资源不足、提高抗旱防洪能力等优点。目前,沿海地区的烟台、青岛市均已完成了不同规模的地下水库建设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如烟台莱州王河地下水库供水工程已经显现了可观的综合效益。目前,橡胶坝和人工湖周围地下水位平均升高3.1m,一些地段上升了近8m,同时有效改善了地下水质。经定期采样化验显示,地下水氯离子含量比工程建成前平均降低了50%,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解决了沿海10多个村的人畜饮水问题。王河地下水库的蓄水效益也十分明显,年平均入渗补给量约为3200万m3,每年农业灌溉供水量达1300万m3,可增产粮食330万kg,并且还使荒芜多年的大片海浸地得到重新开发。据测算,仅山东半岛适宜建地下水库的位置就有54处,可建地下水库总面积近7900km2,可调节拦蓄地下水量40亿m3,采取人工补源等手段,每年能增加地下水可开采量15亿m3。(二)地表水资源的优化调配1.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山东省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中型水库大多建在河流中上游,以防洪灌溉为主,调蓄能力不强,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发挥基础优势,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探索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打破过去一个流域、一座水库、一条河道、一个灌区的单一治水方式,多库串联、库河串联、水系联网,构筑水利工程网络体系,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统一优化配置,调剂余缺,以丰补歉,最大限度地挖掘水资源潜力,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初步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通过水系联网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根据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现状和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方位搞好调水、引水、拦水,加快水网工程建设步伐。一是超前运筹,科学规划。围绕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从统一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入手,编制海岸带水网建设的总体规划;二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利用引黄工程、西水东调工程,通过调水、引水工程建设,逐步构筑起多库串联、水系联网、联合调度的大框架,实现水库之间,以及区域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联合调度、统一配置的目标;三是加强管理,搞好保护。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行计划用水。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重点保护饮用水源,集中力量抓好水库上游污染治理、库面网箱养鱼和机动渔船清理,以及下游河道治理,保证水质满足功能需求;四是科学调度,合理调配。根据用水需求,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行水资源总量分配制度,合理调配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确保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3.增强水利产业活力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水资源工程建设管理运行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使水利工程在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明晰产权,理顺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水利产业活力,为进一步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力保障。(三)开源节流、联合调度工程1.节水工程在广开水源的同时,必须全面节流,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源。农业节水是关键,目前引黄灌水亩次定额120m3左右,浪费严重,会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工业节水主要是从现在的重复利用率不足35%提高到60%,到2010年力争达到90%。2.微咸水利用工程区内和邻近的天津、河北等地已进行了微咸水灌溉及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应大面积进行推广。3.鲁北平原岸段修建平原水库、拦引黄河水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库容1000万m3以上的水库11座,应继续选择低洼地段修建平原水库,以保证生活、生态、工农业发展的供水水源。4.胶东半岛岸段河流下游河道修建拦蓄水工程选择适当位置建拦水闸,既可阻挡海水,又可拦蓄淡水,增加地下淡水的补给量。二、环境工程地质规划山东半岛地处华北地震带,著名的郯庐大断裂横贯该区,对该区的区域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次级活动性构造在人类强烈经济活动影响下,会加剧其活动性,需要调查区内活动性构造的特性、分布、活动性规律,为大型工程项目选址提供地质依据。在冲积平原地区、滨海冲积海积平原地区、冲湖积平原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呈条带状或片状分布有软弱土层、饱和液化砂土,对工程建筑极为不利,会大幅增加工程造价,处理不当会对建筑物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鲁北平原岸段区域稳定性相对较差,并且存在地震、黄河尾闾河道摆动、地基承载力低、砂土液化、地面沉降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在胶东半岛局部岸段存在活动性断裂构造、软土、液化砂土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因此,在规划和管理决策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1)鲁北平原岸段和胶东半岛岸段的局部地区新构造运动活跃,有遭受地震影响的可能,区域稳定性相对较差,一切建筑物都应设防加固。2)黄河尾闾河道的稳定是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应尽量延长现行清水沟流路的使用寿命。3)要进一步对规划的黄河十八户流路进行可行性论证。4)对天然地基承载力低区,一般建筑不宜采用天然地基;对承载力较低区,土体稍做处理后,可作为一般建筑的持力层;对承载力中等区,土体不做或稍做处理,即可作为一般建筑的持力层;对承载力较高区,一般建筑物可直接采用天然地基。5)对于中等和严重砂土液化区,应加强浅层地下水的开采,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小砂土液化的危害。6)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的、不可恢复的地质灾害。为了减少由其引起或加剧的海(咸)水入侵、海岸侵蚀、风暴潮、洪水泛滥等灾害,应尽快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查清地面沉降现状及引发因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7)加强地面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地下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为指导,开展地学、环境、海洋、生物、灾害等多学科研究论证。三、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和规划(一)逐步建立地方海洋法规体系,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根据国家法律及相关法规制订出符合山东海岸带实际情况的法规制度。如青岛市已经制定了《青岛市海岸带规划管理规定》、《青岛市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规定》、《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青岛市海洋渔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为依法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二)建立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保证建立起以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为行政管理主体,国土资源、环保、规划、科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力度;成立高层次的海岸带开发管理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一些重大涉海问题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实施;建立重特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制度,为海岸带污染事故及时处理和控制提供组织保障;成立海岸带组织监察队伍,为海岸带综合管理工作提供监督保证。(三)制定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开发、保护规划,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科学支撑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开发保护规划,确定近岸海域的主导功能、兼顾功能和限制功能,明确划分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区、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特殊功能区,并将其作为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指导性规章予以实施;编制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综合平衡港口、航运、渔业、旅游、临海工业、海洋科技等各行业的发展,提出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措施,把行业规划统一为综合规划。(四)贯彻实施海域开发利用管理制度,促进海洋保护迈上新台阶实施海域功能控制制度,按照海域功能区划要求,使各海域生产力布局合理;实施海域使用审批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并严格实行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制度,严格控制和管理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活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产生明显影响的海洋工程上马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渔业法》及其相关规定,严格实施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五)加强近岸海域环境资源调查和陆海交汇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近岸海域环境资源调查为基础,以各项法规制度为依据,加强执法力度和综合整治工作的投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并完善其运行机制,建立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不断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四、海岸带环境变迁研究与监测预警山东省海岸带在区域地壳升降活动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海侵、海退活动与海岸线变迁频繁,从而带来了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的不断变化,其中以黄河三角洲最具代表性。(一)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变迁黄河以其极高输沙量,快淤快蚀的演化特点著称于世,而黄河的受水盆地(渤海)却较浅,河口水深仅数米至10余米,且坡降小,各种海洋动力因素复杂,致使高含沙水体在浅水河口塑造的黄河三角洲极不稳定,沉积环境多变,垂向序列复杂,三角洲进积、蚀退交替。因此,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的变迁与黄河三角洲的演化紧密相连,而三角洲的演化又与黄河的行水路线密切联系,行水河道的存在决定了区域的淤积和侵蚀。通过对黄河三角洲1976~1996年近20年RS影像的分析处理,获得了大量的海岸带环境变迁信息,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变迁信息系统和动态数据库。利用RS和GIS的技术集成,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数字高程模型,综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变迁规律,并根据海岸带变迁的实际情况分河口段、钓口段和黄河港段来具体分析论述其近20年的变迁,得出了不同地段不同年代的侵蚀淤积速率。1)河口地区在1976~1981年间,清水沟流路尚未形成明显的沙嘴,尚处在摆动之中,但沙嘴已呈淤积延伸之势。1981~1984年,沙嘴明显向东淤积扩张,口门淤积速度达5km2/a,平均每年造陆面积约50km2。1985~1991年,沙嘴变化比较平稳,淤积速率约为2.4km2/a,1991~1996年,沙嘴淤积速度明显加快,使得1985~1996年平均淤积速率达12.1km2。从整个岸线变化情况看,可初步认为沙嘴变化存在短期幅度大,长期幅度小的规律。即一方面年际间的变化幅度大,一年内沙嘴淤进、蚀退可达5km;另一方面长系列年的变化幅度小,平均每年淤进1km左右,沙嘴的淤积主体随沙嘴的延伸而逐渐向海域推进。2)钓口河地区海岸带的面积一直在缩小,在断流之前,1975~1976年的沙嘴处于延伸状态,延伸速率约为每年1.5km。断流之后,沙嘴及附近海岸线处于蚀退状态,1976~1984年,沙嘴共蚀退3.2km,平均每年0.4km。1985~1996年的沙嘴共侵蚀202km2,其中1985~1991年侵蚀98km2,1991~1996年侵蚀104km2。1985~1996年,岸线最大侵蚀断面速率达900m/a,一般为300~400m/a。钓口河流路断流以后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沙嘴及其附近海岸线处于蚀退状态,初期蚀退较快,以后逐渐减缓,以至达到暂时平衡状态。3)黄河港地区地处M2分潮无潮点附近,钓口河没改道的1975~1976年间,海港附近的海岸线处于蚀退状态。1976~1984年间,由于钓口河附近岸线的大面积蚀退,部分泥沙在海洋动力的作用下,被带到这一区域,造成该区域海岸线的淤进。1985年建港后,由于海港防潮堤的突出,港口左侧,海洋动力作用加强,岸线处于蚀退状态。1988年,桩西油田建成之后,海岸线(以一般高潮线为标准)基本被固定下来,港口右侧的岸线由淤积状态转为蚀退状态,但蚀退幅度不大。总之,由于人为的影响,1985~1996年,该区海岸线基本未发生大的变化。(二)海岸带环境综合监测预警1.建立健全海洋监测、监视和评价网络开展近岸重点海域赤潮监测预报研究工作,试验性发布赤潮警报,为沿海经济发展和海水养殖业服务;建立青岛市海洋预报台和海洋灾害预警报系统,实现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传输网络化,完善海岸防灾紧急救助系统,提高防抗海洋灾害的能力。2.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以现有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为基础,开展海岸带陆域以浅层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为主兼顾深层地下水的地下水动态监测,建立海水入侵监测、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地面沉降长期监测点;开展海岸淤积、侵蚀定期遥感监测工作。完善海岸带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机制。3.建立入海水环境监测以现有水文勘测部门水环境监测网络为基础,加强入海河流的水环境监测;以环保部门的现有监测点为基础,开展独立入海排污口水质、流量监测。4.建立统一的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共享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本质决定了必须多学科协同工作,监测数据是实现优化决策的基础,也是实现综合管理目标的关键,实现数据管理的一体化、网络化,共享监测数据是必需的。

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就由我给大家介绍一篇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的论文吧!   摘 要: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职业,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可以控制,却不能完全消除。 文章 结合多年审计工作 经验 ,探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审计风险;产生原因;防范   一、审计风险及产生的原因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涉及面广、内容多而复杂、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产生的审计风险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1)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观原因。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本来就是虚假的或失实的,加之各个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低下,有意舞弊欺骗过关,那么审计人员在此基础上实施审计后所得出的结论也肯定是错误的或失实的。   (2)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的矛盾产生的审计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安排给审计机关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环境、行业差异以及财务制度发生变化快,审计人员为了及时完成审计任务,有时甚至是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不能面面俱到,失察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由此审计结论偏差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3)审计手段的局限而形成的风险。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执法手段是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不能采取更多不正当的审计手段。现实中好多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必须由纪检监察、公安、财政、税务机关等部门配合,运用各单位的职能手段才能完成,特别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仅凭审计人员查阅资料和对当事人进行询问、调查是难以揭示的,由此也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4)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审计风险。如果我们的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不高,审计能力不足,不熟悉 政策法规 、较强的语言、书面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及计算机审计技术。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增大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5)审计结果处理不当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审计结果是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调查后形成的审计结论,包括审计定性、评价、处理处罚和审计建议处理不实或不当都会产生审计风险。   (6)审计风险的潜在性,或者说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的某些问题而导致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不是审计人员故意所为,而是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假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做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而这种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   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可控性和偶然性的特征,始终贯穿于审计活动的整个过程,完全消除或杜绝审计风险不可能的,但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了解和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 ,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1)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人员要认清职责,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跟上时代的步伐,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强化风险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2)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风险从审计项目计划开始到审计结束都可能产生,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定的审计职责和审计管辖范围,本着服务大局,围绕政府工作中心,突出审计工作重点合理安排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项目,抓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点、 热点 、难点问题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才能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风险评估,科学编制 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是保证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纲领。审计组应根据被审单位的职能、职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以及被审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 财务管理 的能力水平、执行 财经 纪律的自觉性、以前审计和其他财务检查情况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准备好各种应对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制定出一个科学、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有关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尽量及早预测审计风险。   (4)严谨细致,现场审计明察秋毫。审计组从进点开始,就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准则等制度进行审计。根据审前调查了解掌握的情况,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做到谨小慎微、踏实肯干、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查证、分析、讨论、取证。在纷繁复杂的会计资料中,从一笔不当的会计处理或者一张要素不全的原始凭证,甚至是从 保险 柜中盘出的一张便条等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取得突破口。每个审计事项做到深入细致,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审计人员只有严谨细致才能明察秋毫,才能发现疑点查出问题和重大线索,才能确保审计结果经得起检验,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5)严格把关,层层审理复核。审计复核是审计机关规避审计风险的一道重要防线,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经过审计组长(主审)、业务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和专职审理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取证材料以及审计 报告 、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 建议书 、移送处理书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理复核,包括审计程序是否严格规范,审计记录是否清楚,审计取证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可靠,审计目标是否实现,揭露问题事实是否清楚、准确,引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有效,处理处罚意见是否适当,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否结合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实际,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书,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6)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审为国家、计益人民,只有通过审计监督来揭露矛盾,促进廉政建设,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一定要有浩然正气,不怕得罪人,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敢于碰硬,刚正不啊,一查到底,决不退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体现审计机关存在的价值;才能解决问题、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防范审计风险。   (7)加强学习,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审计人员要加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的政治理论和各项法律、法规方面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技术 方法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只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审计铁军,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供前提条件。   (8)廉洁从审,树立求真务实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审计机关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作风建设。审计人员必须要树立起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廉洁从政制度、审计“八不准”纪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耐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做到自重、自警、自励、自律,自觉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为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安亚人.审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S].   [3] 白玉林.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的思考[Z].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的、全方位的社会性教育改革。其重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但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并没有取得过大的成效。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有待完善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形成的过程中,素质教育作为其教育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目前大学教育体系中的较薄弱的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想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便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形成坚定的政治文化素养。教育学生爱党爱社会,使其能正确认识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加强礼仪等基础教育,使其具有家庭责任感、社会义务感等传统美德,远离自我及享乐等不良品德,做思想道德高尚的当代大学生。   2.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及意义。任何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都需要通过心理结构的筛选与认同,形成内在的同化,才能够促进其进心理历程的发展。学生在校期间,集体生活往往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沟通压力等。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往往会造成生活中出现回避、放任等行为。甚至会出现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以至对未来的升学及就业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近三成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十分之一的学生存在着中重程度的心理问题。而退学人数中近半数学生因精神疾病而退学。数据表明,心理弱势群体中,大学生所占比重日趋增大。因此,在校期间,除重视素质教育的其他部分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值得重视。   3.素质教育中创新与实践能力不容忽视   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李岚清就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好几个问题。”其中,克服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即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后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显示,目前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数据表明,仅有近12%的学生会有意识的运用创造力,不足50%的学生会偶尔运用创新思维,九成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创造力,超过五分之四的学生没有养成将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习惯。目前多数学生尚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制约,缺乏创造性,难以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学生进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与时间。这为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提供的必要的条件,是鼓励其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一步提高。   4.素质教育中环境因素需要改善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及相关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其他专业类教师等并无相关。而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与辅导员接触较广泛,与专业类教师较少的接触使其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难以有效的形成。另外,与之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同学亦缺乏领悟能力,完全靠相互仿效来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使学生处于一种“逢人渐觉乡音异”的状态。因此,环境因素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素质教育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专业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学习技能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鉴于以上现状,应着手对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途径。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也成为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方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查阅、收集、资料检索、知识累积、新知识吸收等能力。作为高校,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着手,将单纯的传递知识的教育过程向探索“未知”转换,使大学生在获得已知知识的同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发现未知,激发其潜在智慧,从而使其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沟通能力   沟通力包含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关系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高校应更关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帮助其克服傲慢、自卑、自我、多疑等人性弱点。提倡团队精神,提高合作效率,勇于并善于与外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身心健康作为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交往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任重而道远。高校工作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掌握其生活动态,对其做到关怀、沟通与帮扶。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其忧患意识与竞争意识,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健康的心理发展其健全的人格。从而适应社会发展,使大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迎接新的挑战。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正规课堂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其中,素质教育的重心在课堂。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教育者、领导者及组织者的角色,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对在校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发展的方向起着主导作用。正所谓,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素质教育因此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抽调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结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社会、学校与学生自身共同努力。学校为学生提供良的受教育环境,社会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实践条件,学生自身亦应该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学习,接受新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振兴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仍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才应透彻理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赋予的要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与传统的文化教育融合,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什么是垄断?治理垄断的对策有哪些?

part就是垄断,

网络安全对我国国防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军事理论的论文

网络安全可以保障国防网络建设和发展,保障军队后勤发展,加强军事战略储备的管理与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军队内部网络起到建设性和保障。对我国国防教育,网络安全与国防安全的宣传起相同作用,网络国防安全的宣传可以加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起到全方位的重视,对国防教育基础作用有绝对性影响。互联网庞大的用户群使信息的收集变得方便,而网民如果没有防范意识,就会造成信息的泄露。这些泄漏的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握利用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从网民角度来说,必须要提高保密意识和国防安全意识,防止国防信息的泄露。扩展资料: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国防建设。建设现代化、科技化的国防体系已经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安全与国防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障国防安全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国防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国防信息安全建设刻不容缓。《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年-2020年)》中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探索和把握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内在规律,主动应对信息安全挑战,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

留守儿童需要哪些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转型期必然产生的一个群体,并且会长期存在。在校率低且留级率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学习成绩差、管理教育难等,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留守儿童”管理体制、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和扶持力度、为“留守儿童”进城扫清制度障碍,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5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1-0064-04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庞大,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农村教育发展的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   重要意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约有1.5亿,这些人员的子女约有600万人被带到了城市,还有2 200万人留在了家乡,总数约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7%。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涉及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大事。   1.“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当前看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从长远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人,由于远离父母,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发展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他们的监护模式大多属于只管养、不管教的模式,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② 因此,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良好品格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关爱和教育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两千多万“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这些儿童不仅不会有美好灿烂的童年,而且一旦他们成为问题儿童、问题少年,甚至问题公民,将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农民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农民工抛下孩子进城务工的根本原因在于贫困,他们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外出打工。大多数父母在赚钱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但他们在城市中的职业特征和就业状态,以及他们较低的经济收入决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将孩子带到城市学校就学。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3.“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农村教育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中的一个弱势群体,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关系到整个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的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为“留守儿童”创造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4.“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使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能够均衡配置,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受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因此,使“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也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延伸和体现,它包括受教育权利平等和受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就当前来说,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换句话说,教育公平就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处理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不仅可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缓解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矛盾,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父母监护的缺失,一方面使得“留守儿童”较早地学会独立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处在受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较高,自我约束力较强的儿童;另一类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儿童。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后一类情况的“留守儿童”占大多数。③ 并且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还存在入学率低、学习时间少,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等许多问题。   1.在校率低且留级率高   从统计数字看,小学阶段“留守儿童”的在校率是很高的,约在96%以上,表明“留守儿童”基本都能接受小学教育。但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④ 由于监护人受教育水平所限,对“留守儿童”学习监护无力,加之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客观上为一些“留守儿童”旷课、逃学以及辍学提供了理由和机会。有些“留守儿童”因为种种原因,从城里的打工子弟学校返回家乡学校读书,因为学习跟不上,成绩不好,所以“留守儿童”的留级比例不断增加。   2.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65%的“留守儿童”不得不到外村学校上学,⑤ 上学路途相对来说比较远,加之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未成年人缺乏防范能力,学校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等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以及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3.逆向监护给“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隔辈监护是农村“留守儿童”被监护的主要方式,即监护的主体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些监护人由于年龄偏大、行动迟缓、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等原因,不但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相反却需要“留守儿童”在洗衣、做饭、买药、看病等方面,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这类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实际上变成了逆向监护。逆向监护不但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增加了很大的负担,而且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4.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模式是只管养、不管教,监护人通常只求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很少注意对孩子们的监管、约束和引导。因此,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情况,大多数学校仍是“应试教育”,学校全力以赴地追求学生的成绩、追求升学率,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和修养教育关注不够。学校和老师在关注知识的时候,往往淡化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极易导致问题儿童的产生。⑥   5.厌学且学习成绩差   “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普遍不佳。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并经常扰乱课堂秩序;由于长期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感,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滑坡。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儿童”,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作业的情况。   6.“留守儿童”管理教育难 ⑦   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边远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较弱。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管理。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管理和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上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等心理障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还有极少数教师对“留守儿童”缺乏耐心,常用责骂、挖苦、体罚等不当手段管理,致使他们对学校失去信任,从而逃学、辍学。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对现行的相关制度提出了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确保“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除了父母加强与留守子女的交流外,变革现行的教育制度、社会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等是关键。   1.农村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农村学校是 “留守儿童”的教育环节中的关键一环,“留守儿童”应当引起当地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同时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⑧ 针对目前“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应专门建立“留守儿童”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规范的“留守儿童”寄宿制度,从上课到食宿都由学校统一安排和管理并建立责任制,对管理人员采取激励和奖惩并重的措施。这样能有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消除一些安全隐患。对于寄宿儿童定期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   第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档案内容包括其家庭情况、“留守儿童”在校情况、父母的所在地及联系方式、监护人情况等等。一方面方便学校全面了解情况,另一方面在进城务工父母大量返乡的时候,学校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把档案记载的情况反馈给“留守儿童”的父母,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的表现,形成学校和家长的互动,有利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培养。   第三,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填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空缺。代理家长主要由任课教师、退休教师、以及学校发动的社会爱心人士组成,学校负责对代理家长进行多方面培训,包括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自我保护能力、如何帮助孩子排解心理压力等。建立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定期交流制度,有利于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进行及时的开导,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对于担任代理家长的教师可适当提高其待遇,并可考虑适当减轻教学任务。   2.建议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和扶持力度   建议政府从各方面为“留守儿童”接受公平教育做出更大的努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支持,尤其要在政策上向“留守儿童”比例偏大的学校倾斜,这样能够使农村学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进行“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第二,采取措施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可制定地方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去支教,这种措施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又可以利用大中专毕业生知识面广的优势,提高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   第三,清查学校周围的商业网点,包括网吧、书店、录象厅、小食品摊贩等,防止一切危害儿童的不道德行为发生。   3.为“留守儿童”进城扫清制度障碍   变革社会管理制度,为“留守儿童”进城扫清制度障碍。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读书,而导致他们“留守”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于某些制度的限制。因此,进行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为“留守儿童”进城提供制度保障实在是刻不容缓。   第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医疗保险、工伤险和养老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并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使他们有能力带子女进城读书。   第二,彻底取消城市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性收费,监督城市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收费情况,对于仍然收取借读费或赞助费的学校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改革人口管理政策,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并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在务工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确保农民工子女随父母上学后,享受与务工地学生同样的待遇。      注释   ①④邹长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71、72页   ②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及对策浅析》,《经济论坛》,2007年9期,第131-132页   ③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中州学刊》,2006年第1期,第117-120页   ⑤胡朝阳,张振乾:《1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农民之痛中国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报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4期,第36-38页   ⑥孙志飞,鹿存礼:《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70-71页   ⑦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2期,第14-16页   ⑧鲁秀美,李培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思考》,《黑河学刊》,2007年第1期,第126-128页   作者分别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   (责任编辑 吴国良)

4G通信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论文

4G通信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4G通信技术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   1、由于缺少改造更新通信的基本设施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如果要让4G通信技术真正的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就必须更新原有的基本通信设施。但现在3G通信的无线基本设备几乎覆盖着地球的大多数地方,如果要对原有的通信设备进行改造更新,那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漫长的时间。   2、由于4G通信技术的不完善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4G通信技术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容量被限制与技术上的缺陷。首先是容量被限制。在理论上,4G通信能够达到的速率不低于20Mbit/s,是3G通信手段能够达到的速率的10倍。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将4G通信系统的容量扩大到理想状态。其次就是技术上的缺陷。在4G通信的技术层面进行研究,4G通信将在数据的传输上高出目前的3G通信一个层次,虽然理论上能够达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大的困难。另外,4G通信系统所需要的网络架构极其复杂,解决这一问题势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3、由于不断变化的网络攻击手段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随着4G通信系统的逐渐普及,我们将面临更大的安全威胁。相较于以前的网络系统,4G通信系统将具备更大的存储与计算能力,相应的该系统也就更容易感染一些移动终端。正式因为这个原因,导致4G通信网络的安全遭受到很大的威胁,比如来自手机病毒的威胁。一般来说,手机病毒可以分为短信类病毒、炸弹类病毒、蠕虫累病毒以及木马类病毒。   4、由于4G通信技术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首先是服务区域不完善的问题。虽然用户们都希望自己的终端能够运用无线网络,但是因为终端的天线尺寸或者其自身功率的原因,实现流畅的上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其次就是4G通信的收费不是太合理。目前,3G无线网络收费的标准是依据用户所使用的流量的多少与实践的"长短进行计费的,如果依旧按照现在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那么绝大多数的4G用户将很难承受如此高昂的上网费用。所以现今必须谨慎认真的研发出一套相对合理的收费标准。    二、关于4G通信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   1、构建科学合理的4G通信系统的安全结构的模型。在该模型中,应该能够基本的体现出网络通信系统的各种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等。   2、转变现行的密码体制。在4G通信系统中,面对各不相同的服务类别以及特征,最好应转变现行的密码体制,即也就是私钥性质的密码体制改变成为混合性质的密码体制,然后创建相应的认证安全的体系。   3、将4G通信系统的安全体系做到透明化。在未来的应用中,4G通信系统的安全核心应该具备相对独立的设备,能够较为独立的完成对终端与网络端的识别与加密,通信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应该能够完全看到该过程的进行。   4、应用新兴的密码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终端处理数据的能力将越来越强,因此应该在4G通信网络系统中运用合适的新兴的密码技术。这些新兴的密码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系统抵抗恶意攻击的能力。   5、保证用户可以参与到安全措施的制定中来。用户在通过4G通信系统进行上网的过程中,应该有权自行设定安全密码的级别,相应的那些关于安全的参数应该不仅可以由系统进行默认,而且用户也可以自行进行设定。   6、使4G通信网络与互联网能够相互契合。4G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大致可以归分为移动方面的安全问题与固网方面的安全问题。在关于安全的概念上,固网与计算机的网络大致相同,所以那些针对计算机的网络问题以亦基本在固网上得到了相应的体现,相应的在固网上遇到的那些网络安全问题可以依照计算机的方式进行解决。    三、结语   虽然目前我们国家的某家通讯公司已经开展4G通信业务,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4G通信技术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缺陷。在实验研究阶段,我们应该对那些可能会出现的或者已经初露端倪的威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我们亦应该加强巩固现有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此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4G通信技术早日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作者:张雯雯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 ;

平顶山市湛河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你这是作文吗?如果是作文我这就给你写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以及改革的对策是?

如果知道也就不在你面前混了

全民健身运动下湘潭市趣味运动会的开展困境与对策是什么?

参与的人数并不是特别的多,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怎么看待未来几年农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有什么对策?

这是很正常的,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只留下孩子和老人,想要解决,只能够在当地多开设一些企业,这样才可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对策与建议论文

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对策与建议论文   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对策与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行政管理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围绕如何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展开分析讨论,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让企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关键词 :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策略探究;   1、企业行政管理内涵   1.1企业行政管理概念   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指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以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为支撑,根据相关法规、制度、原则及方法,通过命令、指示、规定、奖惩条件等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职能性管理活动的总称。企业行政管理是一个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完善的系统、网络,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   1.2企业行政管理特点   与其他管理形式相比,企业行政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特点[1]:一是权威性。企业管理者拥有法定的职权是其开展行政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职权,企业管理者就不能下达指令、实施奖惩。与此同时,企业行政管理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管理者运用职权是否得当、下级是否服从执行等。二是及时性。当企业遇到重大突发性事件或处理重要人事关系时,企业管理者往往通过行使命令、指示、奖惩等来实现资源的快速调配,确保行政指令得以及时贯彻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三是纵向性。企业行政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主要是通过企业组织内部的行政隶属关系来进行指挥协调,通常情况下是通过自上而下逐级下达行政指令、自下而上逐级贯彻行政指令的方式来传达执行。   2、企业行政管理主要内容   2.1计划管理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性企业行政管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只有做好预测工作,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这是企业行政管理出成绩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行政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计划管理。   2.2组织管理   组织架构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其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如何分配任务并明确相应的决策流程。企业行政管理除了搭建基本的行政组织架构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利机制,从而确保企业行政管理组织渠道的畅通。因此,搭建一套与企业自身经营实际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决策流程、责权机制是企业行政管理的重点工作。   2.3指挥协调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员工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并据此明确相应的`职责、权利和利益。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发挥调动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关系来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部门、员工矛盾进行协调管控。   2.4监督控制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通过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和相关奖惩制度,除了在督促不同层级的员工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判断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性,是否存在有待优化改进之处。因此,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要通过确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控制员工的行为及工作绩效,从而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运行。   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现状   根据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理论对企业管理层级的界定来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可以分为决策层效率、管理层效率和执行层效率三类。目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现状具体为:   3.1组织效率目标不明   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多轮改革以来,虽然国有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有了很大程度地提升,但受特定的经营特征、产权关系和历史背景等因素影响,目前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市场信息闭塞、竞争意识淡薄,依然延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治企思维,参照国家机关的高度集权式模式进行管理,没有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致使其组织决策效率低下、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与此同时,据调查,98%的国有企业总经理主要通过国家行政任命或上级机关委派,仅有2%是由民主选举,导致国有企业组织决策容易受到行政力量的干涉,不利于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主体自主经营管理,一些违背市场竞争法则、脱离企业经营实际的决策时有发生[2]。   3.2管理效率混乱失调   与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设置相对完备、人员配置相对完善。在此情形下,虽然让国有企业的内部职能设置得到了分解细化,让其自身的专业化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是过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在增加国有企业的用工管理成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由于管理层级的增多、管理链条的增长,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机构臃肿、权责界面不清晰,职能管理混淆、业务关系混乱。有时因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过度的依赖职责分工和办事流程,面对突发事件、紧急情况,部门间相互推诿、管理干部不作为等情况时有发生。据国家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企业中层管理环境评价问卷》研究开发课题组公布的对851名国有企业、584名三资企业和29名私营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与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存在显著差异,官僚主义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内部机构设置已不适合当前的经济环境。   3.3执行效率存在偏差   受国有企业管理层级多、管理链条长的内部管理现状影响,国有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部门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后进行选择性传递,严重影响了经营决策信息在生产、销售一线从业人员的传递效益,从而阻碍了企业战略目标、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实施。据了解,在某家厅(局)级国有企业中,其需要一线人员执行的工作指令,正常情况下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传达到一线执行人员层面,严重影响了该企业的正常运转效率。与此同时,受国有企业缺乏归属感与使命感、时间观念淡薄等主观因素制约,国有企业员工普遍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主动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工作按部就班,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遇到问题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现象。   4、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纵观国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现状,综合对比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管控模式,经初步分析,致使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行政管理模式单一   国有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时没有联系自身经营发展需求实际,盲目地参照国家党政机关高度集权的组织管理模式,经营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在部分人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使得国有企业组织决策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脱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较为严重,严重制约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组织决策效率。   4.2内部机构设置臃肿   虽然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经过了多轮精简改革,但是与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较为庞大臃肿,有时甚至出现有增无减的情形。国有企业组织机构的臃肿在影响信息传达效率的同时,由于管理职能的重叠交叉、人员的冗余,致使在一些环节上内部运转失灵、管理失控,部门相互扯皮情况时常发生,使得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4.3管理制度适应性差   国有企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市场意识、效率意识普遍偏低,以结果、效率为导向的管理思想相对缺失。日常工作中,侧重的是职能管理,对程序履行、流程控制关注较多。在此管理思维影响下,导致国有企业大量的行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很好地满足、服务于国有企业经营实际,致使履行繁杂的内部管理程序而丧失市场机会的现象普遍存在。   4.4员工执行能力不足   国有企业高效运行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有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管理制度能够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其中哪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除了存在管理制度适应性差的问题外,还存在着管理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问题主要出在国有企业员工身上,国有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的效率。   5、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对策建议   行政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决策执行管理系统,要想促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升,除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以外,还需要立足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现状及问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创新。   5.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法人制度结构是建设现代企业的重心。面对部分国有企业权责不清、约束不强、缺乏制衡,法人治理结构尚未真正有效形成,组织决策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国有企业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尽快建立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按照“责权对等、互为支撑、互为监督”的管控要求,进一步明确完善国有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程,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组织决策效率的提升。   5.2压缩企业组织机构规模   面对国有企业内部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管理层级过密、决策效率低下、内部摩擦偏多的现实状况,迫切需要国有企业转变观念,提高市场意识的同时,更需要国有企业以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参照,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按照“扁平化、高效化”改革原则,削减压缩职能部门、组织层级和管理链条,彻底解决自身肥胖症问题,推动国有企业以“轻装”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提升经营管理效率。   5.3建立经营决策信息系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展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可谓瞬息万变,机遇与挑战并存。为适应和满足新的市场环境变化,在此形势下,国有企业应树立“互联网+”思维,并重点围绕营销、采购、财务、人力等加快相应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依托信息系统来实现管理数据信息化、决策程序流程化,进而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降低行政管理的盲目性和人为因素干扰。   5.4提升干部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财、物”三大基本要素,而“人”的要素是三者中最重要的一环,摆在第一位。一定程度上讲,只有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才能建设出一个高效率的国有企业。对此,国有企业除了对外招聘引进一批高素质员工作为新鲜血液补充以外,更重要的是围绕文化素养、业务技能等方面,通过送外深造、师徒共建等方式建立完善在职员工的培训教育机制,真正将国有企业的员工数量包袱转变为人才质量优势。   5.5加强日常工作绩效考核   针对部分国有企业员工“等、靠、要”思想严重、工作不积极主动的情况,国有企业要在转变“重过程、轻结果,重程序,轻效益”管理思想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实际,通过引入“赛马机制”、“末位淘汰”等机制,建立完善以结果、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绩效考核来倒逼干部员工主动作为、积极工作。   5.6构建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   执行力文化指的是将“执行”当作所有行为最终目标和最高标准的文化,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员工从根本的意识形态上熟悉并支持企业提倡的执行方式和执行理念,可以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绩效。对此,国有企业要围绕理念、口号、价值观等形态意识和激励惩罚等物质体现两个方面构成一套规范合理的执行力文化体系,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平稳运行、持续发展。   6、结语   行政管理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高效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找准了这些制约因素,才能够更好地去进行改善,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文中所述只是目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部分问题,国有企业当前的行政管理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许建兵.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分析[J].商业时代,2007(25):52-53.   [2]五萍,宋合义.不同所有制企业组织结构的差异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8):96-99. ;

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困境与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政府在行政管理中遇到新的机遇,同时也遇到巨大的挑战,如不当的舆论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府想要行政管理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完善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对策。本文首先阐述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缺乏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低。然后分析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机遇,包括互联网保证行政信息的真实性及互联网能促进监督体制的提高。最后给出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发展策略,包括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划。   关键词:   互联网环境;行政管理;发展;   引言: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群众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政府进行行政管理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群众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给政府行政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监督,规范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缺点是一些群众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给政府行政管理带来一些困难。   一、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缺乏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缺乏的表现体现在某些地方政府对公开的数据进行隐瞒,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行政信息进行造假,这些都让人们感到不满。因为政府在重大事件上回应的并不及时,工作效率较低,同时还缺少正规的发布渠道,这时在互联网上很容易造成信息扭曲,导致政府在处理重大事件时处于被动的局面,在处理中不能及时地进行处理,使得事件的发展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此外,在互联网下,一些政府官员的言辞对政府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群众对政府产生不满的情绪。   (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低   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和互联网在发展中结合的,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较低,反而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同时电子政务在发展中还遇到许多的问题。首先,一些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只是为了变现政府的业绩,或者是服从上面的安排,具有一定的形式主义,使电子政务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其次,一些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缺乏一定的规划,地方与地方的建设标准也不一样,使得各部门之间行使的职能较为混乱,产生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同时也使得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政府的职能管理。此外,电子政务中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公众无法参与到电子政务的监督管理中,同时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这些都阻碍电子政务的发展。   二、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机遇   (一)互联网保证行政信息的真实性   政府想要获得决策信息需要通过很多的级别才能到达,在这过程中,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同时流通也不畅,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的现象。而用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可以高效地获得信息,为政府获得信息提供便利。这体现在首先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将信息送达给领导,这时信息传递会具有真实性和快递性。其次,政府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结合群众的意见,更好地做出决策。   (二)互联网能促进监督体制的提高   在群众的监督下,群众对政府行政管理的监督方式较为单一,同时监督的力量也比较薄弱,群众的监督力不高,使得行政监督的质量令人担忧。但在互联网时代,群众通过网络可以对政府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当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出现问题时,群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来监督政府的行为,让政府更好地管理进行行政管理。此外,当政府工作人员出现贪污等现象时,群众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揭发,进而打击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对信息进行获取、储存、管理,开放政府的公共资源,使得信息变得公开化,以此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同时实现信息的共享。首先,政府要在互联网上及时的发布信息,发布的信息要具有真实性,同时在出现焦点的问题时,政府要通过互联网向群众说明事件的处理办法和进程,让群众了解事实的真相,防止出现歪曲的信息。   政府要建立新闻发言制度,让群众可以和政府进行实时的沟通,保证群众的知情权,这样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政府可以进行及时的处理,掌握事件发展的方向,保障社会的稳定,同时还能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此外,政府要实现信息的共享,还要完善网络的法律法规,让群众在参与网络政治讨论时可以文明用语、有序用语,引导公民要正确地识别网络语言,同时对网络造谣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以此提高网络信息的真实度,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   (二)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划   面对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缺乏一定的规划,地方与地方的建设标准也不一样,使得各部门之间行使的职能较为混乱,产生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政府要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划。首先,政府要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对各组织部门的职权进行明确,避免个部门之间成为独立的个体。   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即发展电子政务的目的是为人们更好的进行服务,因此,政府要提高行政人员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给群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在网上及时与群众进行沟通,针对权重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解决,以此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另外,政府要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消除数据之间的鸿沟,更好的促进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   四、结束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既可以促进行政管理的发展,又可以制约行政管理的发展,同时它对行政管理的监督、决策和执行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要把握好互联网的优势,增加行政的透明度,发展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峰.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J].纳税,2018,(11):110.   [2]董沛霖.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J].祖国,2018,(05):81.   [3]罗睿.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6):126-127. ;

控制水体污染的对策有哪些呢?

我认为应该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因为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化,促进污水管理及其资源化。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

做为大学生请阐述你在治理空气,水污染的对策

 践行低碳经济,提倡环保建设。  防治空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活动。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3、 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度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4、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5、身边小事。哪怕如扔纸屑一类的小事也不能忽视。毕竟,一个很完美的城市不会容忍这些。  一、一般措施  1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2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  3 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  4 含病原体的污水应当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可排放。  5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6 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7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8 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9 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  10 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11 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二、 工业水污染防治  1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工业布局,要求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  2 国家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采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工艺名录和限期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名录。  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或者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规定的设备名录中的设备。工艺的采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采用列入前款规定的工艺名录中的工艺。  依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3 国家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3 企业应当采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  三、 城镇水污染防治  1 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组织编制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建设、经济综合宏观调控、环境保护、水行政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并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用应当用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不得挪作他用。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 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缴排污费。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  3 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采取防渗漏等措施,防止造成水污染。  四、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  1 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运输、存贮农药和处置过期失效农药,应当加强管理,防止造成水污染。  2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  3 国家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其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防止污染水环境。  4 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  5 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利用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进行灌溉,应当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  五、船舶水污染防治  1 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应当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事海洋航运的船舶进入内河和港口的,应当遵守内河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船舶的残油、废油应当回收,禁止排入水体。  禁止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  船舶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应当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的措施,防止货物落水造成水污染。  2 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并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  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  3 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应当备有足够的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设施。从事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作业,或者从事装载油类、污染危害性货物船舱清洗作业的单位,应当具备与其运营规模相适应的接收处理能力。  4 船舶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编制作业方案,采取有效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并报作业地海事管理机构批准:  (一)进行残油、含油污水、污染危害性货物残留物的接收作业,或者进行装载油类、污染危害性货物船舱的清洗作业;  (二)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  (三)进行船舶水上拆解、打捞或者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

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

沈慧珍 吴孟杰 刘思秀(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杭州310007)摘要:在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基础上,计算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的环境背景值,运用多项指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进行污染现状评价,其结果表明,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关键词:浅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水污染杭嘉湖平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属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频繁、活跃的人类活动造成了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充分认识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特征和规律,探求其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水污染评价的目的是根据水体的实际用途,对环境水文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水质污染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其评判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水污染治理决策的制定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的水污染评判方法有对水体感观性状的定性评价、对单一指标的评判以及综合质量指数评价等,其中,综合质量指数评价法综合考虑了地下水中的各项指标的影响作用,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本文根据杭嘉湖平原地下水长期监测资料以及现阶段的水样化验资料,对其污染现状、特征及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进行了浅层地下水污染的综合评价。1 自然地理条件杭嘉湖平原西起莫干山东麓,北与江苏省,东与上海市接壤,南濒钱塘江河口及杭州湾,地理坐标东经120°00′~121°16′,北纬30°13′~31°02′,面积约6490km2。区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1~7m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7℃~16.2℃,多年来平均降水量1140~1350mm之间,降水年内、年际变化显著。年内降雨集中在梅雨季节(6月峰值)和台风雨期(9月峰值),具有双峰型降水特征和洪涝灾害特点。区内水网密布,主要有大运河、苕溪、入杭州湾和入黄浦江等河道,其中大运河自杭州经崇福、嘉兴往北接苏州,东、西苕溪在西北部流经本区进入太湖,都属于太湖水系。孔隙潜水主要由全新统海积、冲海积和冲湖积亚粘土、粘土、亚砂土等组成,厚度一般为0.5~5m,水位埋深1.0~2.6m,水动态变化较大,水量贫乏-极贫乏,除了环太湖带和钱塘江附近区域民井涌水量为10~100m3/d外,其他地方涌水量一般都小于10m3/d。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向入渗补给、农田灌溉水的回渗补给及地表水侧向补给,迳流缓慢,蒸发及民井取水为其排泄的主要方式。2 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2.1 背景值的确定在评价之前要先确定地下水化学背景值。地下水化学背景值是指天然状况下(未受或基本未受人为活动污染)的地下水中各种化学组分的含量或其界限。现在已无法找到绝对不受污染的地下水体,因此,地下水化学背景值是与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联系的相对概念。地下水的化学背景值系列是确定地下水是否受污染的标准。对于无机污染来说,地下水化学背景值调查和研究原则上应依据较早时期的较系统的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但是由于本区缺乏系统的早期浅层地下水资料,所以此次选取该区中地下水流经的上方向,且远离污染源,相对无污染区的水样,用来计算环境背景值。首先运用Grubbs法剔除所选水质点的离群数据,然后确定检验的分布类型,其分布类型主要分为3种: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偏态分布,最后依据不同情况按不同的方法确定统计特征值(表1、表2)[1,2]。表1 不同分布类型统计特征值表表2 浅层地下水背景值表注:除了pH值外,单位均为mg/L2.2 评价方法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主要考虑对地下水污染影响较明显及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一些污染指标进行评价[3],因此本次选取的污染指标为氯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氟化物、汞、铅、砷、锰、pH等共19项指标。评价采用多项指标综合污染污染指数法,其计算公式为[4~6]: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式中:I为某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为某项污染物的实测含量;C0为某项污染物的对照值标准监测方法的方法检出限; 为各单项组分评分值I的平均值;Imax为各单项组分评分值I的最大值;n为项数。根据PI值计算结果,按表3划分地下水污染级别。表3 地下水污染级别分类表2.3 评价结果按上述方法对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进行污染现状评价,通过评价发现,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存在4个污染级别:未污染、轻微污染、中等污染和严重污染,并且以轻微污染为主,63个取样点中,轻微污染有31个,约占总取样点的50%,其次是未污染、严重污染和中等污染,其中,未污染点13个,严重污染11个,而中等污染点为8个。轻微污染的污染指标主要为 、Cl-,同时有些取样点也分别出现好氧量、总硬度和氟化物的污染以及As、Pb等重金属的污染;中等污染的污染指标主要为“三氮”和好氧量,有些取样点也分别出现Hg、总Fe的污染;严重污染的污染指标主要为 、总Fe、好氧量、As,其次还有氟化物、氯化物的污染。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一方面杭嘉湖平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广泛的分散在杭嘉湖平原上,农村、城镇多为洗涤用水,就地排放,污水长期下渗使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另一方面,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农田面积广,灌溉时间较长,而农田灌溉水是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一个重要补给来源,因此,这种非点源污染造成了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出现了大面积的轻微污染;同时,由于作为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源之一的地表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势必会影响浅层地下水的质量;另外,杭嘉湖平原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局部地区也存在一定的工业污染,垃圾填埋场对浅层地下水也有一定的影响。3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在进行浅层地下水防治时,必须依据污染源的特征,结合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科学防治地下水污染。从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源调查分析来看,杭嘉湖平原的污染源形式是多样的,包括点污染源(如垃圾堆放场)、线污染源(如污染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和污、废水排泄沟渠对地下水的影响)和面污染源(如污水灌溉和酸雨对地下水的补给)。同时,从杭嘉湖平原的补迳排条件来看,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垂向入渗补给、农田灌溉水的回渗补给及地表水侧向补给,蒸发和民井取水为其主要的排泄方式,因此,大气降水、农田灌溉水和地表水体的水质好坏在很大程度大决定着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因此,在进行杭嘉湖平原浅层地下水防治工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水污染防治建议。(1)根据点源污染特点,应该强调工业和城市垃圾分类化,选择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进行科学的垃圾填埋。(2)要严格执行城市生活用水、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加强地下、地表储罐及管线材料的防渗性能。(3)由于地表水、大气降水和农田灌溉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因此,应该开展地表水体的水质调查工作,查明污染物的来源、程度和趋势,改善地表水水质,从根本上解决地表水水质污染问题,保护未受污染的地表水体;严格执行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减少空气污染,改善大气降水水质;同时应尽量减少污水灌溉,科学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从根本上净化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4)地下水污染一般都是高水位的污染源补给低水位的地下水,从而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而现阶段地下水的开采,造成了水位的迅速下降,形成降落漏斗,加大了水位高差,这有利于地下水污染的扩散,因此我们应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和指导,合理开采地下水,严禁过量开采地下水,对部分地区进行回灌,避免沉降漏斗继续扩张。(5)逐步完善地下水监测网,同时,发挥各部门职能,制定管理条例,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参考文献[1]齐万秋,周金龙.石河子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干旱环境监测,1994,8(1):14~16[2]樊丽芳,陈植华.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确定.西部探矿工程,2004,98(7):90~92[3]郭新体,冯斌.河南省永城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分区.工程勘察,2005(1):18~21[4]黄长军.孝妇河流域淄川区段地下水污染与质量评价.中国给水排水,2004,20(4):104~106[5]梁冰,白国良.阜新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与评价.煤炭学报(增刊),2004[6]马志远.抚顺城区地下水污染的现状特征及其综合评价.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23(6):40~45The Pollution Status Analysis of Shallow Water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s in Hangjiahu PlainShen Huizhen, Wu Mengjie, Liu Sixiu(Zhejiang General Monitoring Station for Geo-environment, Hangzhou 310007)Abstract: Based on the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of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in HangJiaHu plain, its environment background valu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general pollution index method of multi- item index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his area. The evalu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in HangJiaHu plain wa s polluted to the different extent.Key words: Shallow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 Groundwater pollution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大家每次锻炼都会去健身房,但是对于健身房的注意事项和一些条款都不清楚,不过作为投资者就应该知道这些,下面给大家分享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1 1、预售带来的财务风险 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健身房都是采取预售的方式,这样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现金流,回笼大部分资金。这本身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花更多时间在健身房的细节上,比如做好服务,做好管理,但是很多人不考虑这些问题,把这部分资金当成利润,随意使用。 更有甚者,直接利用预售做起了无本买卖,场地短期租、器械系统只给定金,收到的预售款后,才开始花钱装修,补余款,预售所得现金流所剩无几。运营对于这种健身房来说就是简单的等于不停的收钱,一旦停下来,资金链就会断裂、这两年跑路,倒闭大部分健身房就是采取的这一种策略。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7全国健身房总数增加到七万家,增速达到27%,但是在2018年这些健身房中60%的都面临亏损和倒闭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2、健身房运营者没有成本控制概念,大打价格战 健身房这个行业,前期投入比较大,回收本金比较漫长,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可以回收投资,但是由于预售机制,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为此健身房的竞争也大大的加大,很多健身房抱着“我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心态,大打价格战,10年前健身房是高端的场所,那个年代年卡售价就已经达到3000元,而回到物价高度上扬的现在,500元一年的健身卡我也见过。 过度营销+完全不计成本的价格战都是极度伤害市场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健身行业的发展,破坏健身房的生存土壤。目前我国健身房的平均寿命只有1-2年,而常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有3年,管中窥豹,可以想象目前健身行业的态势。 3、健身行业专业财务人员缺乏 目前大部分健身房招聘的财务人员大都是其他行业的,由于健身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它是一个比较新的产业,财务管理环境并不是很健全,缺少了很多财务管理的流程与制度。甚至还存在很多的空白,在实地的场景中往往会陷入无章可循尴尬境地。而健身房招聘的财务人员,往往会按照惯性,沿袭原有行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对健身产品的特性了解不多,由此会给健身房的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如何有效的降低这些财务风险呢? 1、施行预算管理制度 预售没问题,但是一定要结合我们的运营目标,对预售的资金提前做好预算分配。比如我们的目标是两年实现盈亏平衡,那么我们就要计算出实现盈亏平衡需要的会员数量,然后再具体分配任务到每年每季每月,更据我们的每个月的成本、获得每个会员的成本、硬件减值准备等等去做好成本预算,营销预算。 2、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工具 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工具,可以很好的帮助健身房建立完整的财务流程,降低财务风险。 微健健身房管理系统,目前已经服务过超过2100家健身房,对健身房管理流程、财务流程烂熟于心,这得益于微健不停的迭代升级,让系统的工作流程,更多的与健身房运营流程相适应。财务板块数据陈列查看和导出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健身房财务人员减少财务运算,做账更快更简洁。可以点击免费试用 3、国家层面不断的完善健身行业的行业准则 可以预见的是,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法规,规范健身行业环境是必然,只是需要时间,目前上海地区已经就预付费管理,出台了关于预付费管理的方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规定出台,为健身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土壤。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2 健身房经营最常面临的六大管理问题 健身房利用率制约经营收入 现在各个健身房无不是大多数时间健身者寥寥无几,而高峰阶段则人满为患。其实健身房的高峰时间只占营业时间的1/5,虽然大多数健身房都采取了一些诸如非高峰时段优惠等促销手段,但由于缺乏对健身者需求的"研究,只是把提供服务的项目局限于单一的健身,使之缺乏吸引力,无法达到分流会员、引导消费的效果。 只重本身功能,不注重深层发掘 目前多数健身房在健身本身功能的开发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从硬件环境、器材选配到集体训练课程、训练方法和配套设施等,都面面俱到。但会员的健身热情依然不能被充分调动,直接表现为会员的续费率低,会员流失率居高不下。 过速扩张,扯断资金链条 多数健身房盲目扩张,积极圈占市场,仿佛就能做成业内的中坚,殊不知,投资策略失误,扩展太快加速了它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在旧店未上轨道前便大力扩张新分店,以致债台高筑。结果令银根本已紧绌的俱乐部更加捉襟见肘,资不抵债立现,产生雪崩效应。健身房不断将资金投入新分店的开设,战线拉得过长,令整体开支不断增加,在资金流入无法应付开支的情况下,惟有不断向银行借贷及延迟向债权人还款,利息开支也因此日益加重。另外,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很多俱乐部缺乏同银行的紧密合作,致使公司出现资金困难时,没有银行做后盾支持,最后在资金无法周转的情况下,迫使其不得不宣布清盘。 盲目发展,偏离市场潮流 在谈及经营管理的体会时,不少健身房管理人都坦言:“现在的经营成本真的是太高了!”在健身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不少健身房将店址选在了地下室。加上后来竞争不断加剧,很多俱乐部盲目地比设施、比空间的大小,结果租赁了偌大的空间,实际利用率却很小,加上租金逐年大幅调升,是健身房倒闭的另一死因。 经营策略未能顺应市场变化做出调整扩张过急,本足以致命,而经营策略的失误,又加速了它的清盘。 多数健身房在初期经营成功之后,便认定摸到了市场盈利的脉搏。这一策略可能在几年前非常成功。但时过境迁,现在各地楼价租金暴涨,健身市场的经营环境已大为改变,面积越大,租金开支越多,雇请的员工就越多。同时,健身行业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像其它行业,投资以后很快可以得到回报。很多经营者则忽视这一市场规律,机械地奉行原先的发展模式,盲目地扩充店铺数量,由于许多新开的店缺少客源,几年内根本不可能盈利,导致越陷越深。 健身教练频繁跳槽 频繁的人员流动增加了健身房的运营成本:挖人的健身房要给跳槽的健身教练比其原俱乐部优厚的待遇,被挖的俱乐部则要去挖人或增加新人招聘、培训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教练的的高流动率打击了健身房的士气,打乱了健身房俱乐部的发展计划。而优秀教练的出走也影响了健身房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不利于健身房的长期发展。 而且,由于这种不正常的流动,使很多健身教练待价而沽,一有好的机会就选择跳槽,有的教练在跳槽的同时还带走会员资料甚至原健身房的商业机密,这更大大的损害了健身房的利益。 此外,市场定位模糊,缺乏吸引力、投资策略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在投资策略上,很多店铺选点缺乏科学性,脱离当地环境,盲目发展。缺乏对对风险缺少有效评估、内部控制薄弱、责任难以追究也是健身房倒闭的原因之一。 必须承认一点,健身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这让很多人看到了投资健身行业的机会,正是这种对健身行业的看好,带来的是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做好,必须思考到底如何应对市场,如何经营是所有健身房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健身房的风险及应对策略3 任何投资都是风险与利益共存的,对于开健身房来说前期你需要做详细的市场调研、然后选择合适的场地,健身房场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经营发展,所以健身房选址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一旦出差错,则会出现后期一系列的连带效应。 然后就是健身房定位,也非常的关键,你需要确定自己要开一个什么样的健身房,传统的?智能的?有什么样的发展优势,一旦健身房定位没有确定好,那么后期经营起来很难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对健身房经营会有很大的影响。 然后就是健身房的设计装修风格,是否能够带给会员很好的视觉体验;还有就是健身房的管理层是否有担任管理的能力;是否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帮你运作,因为健身房毕竟是一个大的项目,仅靠投资者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运作的.... 基于在这些的基础上你需要一定的管理经验,相关的行业经验,如果你对这方面没有太深的了解肯定会在投资上面走弯路,所以你可以选择跟专业的健身房管理公司进行合作,公司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经验,并且会为每一个投资商提供强大的全程托管服务,这样就能避免自己在开店过程中走弯路,还能学习到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经验,详细信息可以咨询 简康运动 健身管理。 大多的风险都是来源于自己的不懂,所以一定要懂得借力!

网络安全风险与对策

   网络安全风险与对策【1】   摘要:要使网络信息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运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必须全方位解析网络的脆弱性和威胁,才能构建网络的安全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本文在介绍网络安全的脆弱性与威胁的基础上,简述了网络安全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网络安全 脆弱性 威胁 技术对策   一、网络安全的脆弱性   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互连网络,由于网络分布的广域性、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通信信道的共用性,使计算机网络存在很多严重的脆弱性。   1.不设防的网络有许多个漏洞和后门   系统漏洞为病毒留后门,计算机的多个端口、各种软件,甚至有些安全产品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和后门,安全得不到可靠保证。   2.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在网络中表现出两方面的脆弱性:一方面,网络周围电子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和试图破坏数据传输而预谋的干扰辐射源;另一方面,网络的终端、打印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泄露,可以将这些数据(包括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数据)接收下来,并且重新恢复。   4.串音干扰   串音的作用是产生传输噪音,噪音能对网络上传输的信号造成严重的破坏。   5.硬件故障   硬件故障可造成软件系统中断和通信中断,带来重大损害。   6.软件故障   通信网络软件包含有大量的管理系统安全的部分,如果这些软件程序受到损害,则该系统就是一个极不安全的网络系统。   7.人为因素   系统内部人员盗窃机密数据或破坏系统资源,甚至直接破坏网络系统。   8.网络规模   网络规模越大,其安全的脆弱性越大。   9.网络物理环境   这种脆弱性来源于自然灾害。   10.通信系统   一般的通信系统,获得存取权是相对简单的,并且机会总是存在的。   一旦信息从生成和存储的设备发送出去,它将成为对方分析研究的内容。   二、网络安全的威胁   网络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   造成这两种威胁的因有很多:有人为和非人为的、恶意的和非恶意的、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等,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1.人为的无意失误   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人为的恶意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   此类攻击又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是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   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漏洞的。   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黑客攻入网络内部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   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网络安全的技术对策   一个不设防的网络,一旦遭到恶意攻击,将意味着一场灾难。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克服脆弱、抑制威胁,防患于未然。   网络安全是对付威胁、克服脆弱性、保护网络资源的所有措施的总和。   针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对策。   从法律、制度、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综合措施,以便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安全效果。   技术措施是最直接的屏障,目前常用而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对策有如下几种:   1.加密   加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信息的非授权泄露。   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   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   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形形色色的加密算法来具体实施的,加密算法有许多种,如果按照收发双方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可分为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加密,还可以实现数字签名、鉴别等功能,有效地对抗截收、非法访问、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冒充、抵赖、重演等威胁。   因此,密码技术是信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   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机制提供了一种鉴别方法,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和篡改等安全问题。   数字签名采用一种数据交换协议,使得收发数据的双方能够满足两个条件:接受方能够鉴别发送方宣称的身份;发送方以后不能否认他发送过数据这一事实。   数据签名一般采用不对称加密技术,发送方对整个明文进行加密变换,得到一个值,将其作为签名。   接收者使用发送者的公开密钥签名进行解密运算,如其结果为明文,则签名有效,证明对方省份是真实的。   3.鉴别   鉴别的目的是验明用户或信息的正身。   对实体声称的身份进行唯一地识别,以便验证其访问请求、或保证信息来自或到达指定的源目的。   鉴别技术可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有效地对抗冒充、非法访问、重演等威胁。   按照鉴别对象的不同,鉴别技术可以分为消息源鉴别和通信双方相互鉴别。   鉴别的方法很多;利用鉴别码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利用通行字、密钥、访问控制机制等鉴别用户身份,防治冒充、非法访问;当今最佳的鉴别方法是数字签名。   利用单方数字签名,可实现消息源鉴别,访问身份鉴别、消息完整性鉴别。   4.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对策,它的目的是防止非法访问,访问控制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系统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   一般采用基于资源的集中式控制、基于源和目的地址的过滤管理、以及网络签证技术等技术实现。   5.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连环境中。   在大型网络系统与因特网互连的第一道屏障就是防火墙。   防火墙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其基本功能为: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和告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日益成为工业、农业和国防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交换手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对策,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世永.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崔国平.国防信息安全战略.北京:金城出版社,2000.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仿真与应用【2】   摘 要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采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代理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物理防范技术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同时,人们开始采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辅助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为提高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评价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采用该模型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具有一定可行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安全风险评估 仿真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和策略保证网络运行安全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很早前就受到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关注,但发展至今,该技术尚需要依赖人员能力和经验,缺乏自主性和实效性,评价准确率较低。   本文主要以支持向量机为基础,构建一个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综合数值化分析方法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价,以期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1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网络安全风险模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评估结果,本文主要基于支持向量机,结合具有良好泛化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组合核函数,将信息系统样本各指标特征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构成最优分类超平面,构造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二分类评估模型。   组合核函数表示为:   K(x,y)=d1Kpoly(x,y)+d2KRBF(x,y) d1+d2=1   Kpoly为多项式核函数,KRBF为径向基核函数。   组合核函数能够突出测试点附近局部信息,也保留了离测试点较远处的全局信息。   本文主要选用具有良好外推能力的d=2,d=4阶多项式。   另外一方面,当%l=1时,核函数局部性不强,当%l=0.5时,核函数则具有较强局部性,所以组合核函数选用支持向量机d=2,%l=0.5的组合进行测试。   2仿真研究   2.1数据集与实验平台   构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前,需要在深入了解并归纳网络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能够反映评估对象安全属性、反映网络应对风险水平的评估指标,根据网络安全三要素,确定资产(通信服务、计算服务、信息和数据、设备和设施)、威胁(信息篡改、信息和资源的破坏、信息盗用和转移、信息泄露、信息丢失、网络服务中断)和脆弱性(威胁模型、设计规范、实现、操作和配置的脆弱性)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从网络层、传输层和物理层三方面出发,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将选取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划分为可忽略的风险、可接受的风险、边缘风险、不可接受的分享、灾变风险五个等级。   在此之后,建立网络评估等级,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定为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四个等级。   确定评价指标后,构造样本数据集,即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   为验证模型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之前研究中所使用的有效的网络实验环境,构建实验网络,在实验网络中设计网络中各节点的访问控制策略,节点A为外网中的一台PC机,它代表的是目标网络外的访问用户;节点B网络信息服务器,其WWW服务对A开放,Rsh服务可监听本地WWW服务的数据流;节点C为数据库,节点B的WWW服务可向该数据库读写信息;节点D为管理机,可通过Rsh服务和Snmp服务管理节点B;节点E为个人计算机,管理员可向节点C的数据库读写信息。   2.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实现   将数据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如果每一个训练数据可表示为1?6维的行向量,即:   Rm=[Am,0,Am,1,Am,2,……Am,15]   那么,整个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能指标矩阵为:   Rm=[R0,R1,R2,……Rm-1]   将这M个项目安全性能指标矩阵作为训练数据集,利用训练数据集对二分类评估模型进行训练,作非线性变换使训练数据成为线性可分,通过训练学习,寻找支持向量,构造最优分类超平面,得出模型决策函数,然后设定最小误差精度和最大训练次数,当训练精度小于预定目标误差,或是网络迭代次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停止训练,保存网络。   采用主成分析法即“指标数据标准化――计算协方差矩阵――求解特征值和U值――确定主成分”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消除冗余信息,提取较少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将原有指标信息反映出来,提高评价准确率。   实际操作中可取前5个主成分代表16个指标体系。   在训练好的模型中输入经过主成分析法处理后的指标值,对待评估的网络进行评估,根据网络输出等级值来判断网络安全分等级。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利用训练后的网络对测试样本集进行测试后,得到测试结果。   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评估模型能正确地对网络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评估准确率高达100%,结果与实际更贴近,评估结果完全可以接受。   但即便如此,在日常管理中,仍需加强维护,采取适当网络安全技术防范黑客攻击和病毒侵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3结语   总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风险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该模型在网络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估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未来,我们还应考虑已有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因素等对网络安全的影响,通过利用网络数据,进一步改进评估模型和相关评估方法,以达到完善评估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步山岳,张有东.计算机安全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2] 张千里.网络安全新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 冯登国.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M].科技出版社,2003,9.

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1】   摘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稳定,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重大问题。   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建议   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直牵动着国家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从根本上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解决,而且也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行,这和实现社会正义,公平也是相一致的。   要充分认识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就业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农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的主要方式。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用机器来完成,而机器又要比人方便的多,这样就在农村形成了劳动力剩余。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进行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也在逐步增长,但仍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发展仍然是有限的,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动。   2.促进城市建设和繁荣的重要力量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们开始在乡镇企业就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可以说,农民工对城市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是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共同趋势,。   在中国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盈余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大量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动,我们必须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目标,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的进行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   1.城市和农村仍然存在就业体制上的障碍   户籍制度一直是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农民和商业城市的工人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也不能平等就业,也得不到同等待遇。   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已开始淡去,但至今仍没有户籍制度的深化改革。   2.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低   农村人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文盲的有,小学文化的有,初中文化的有,半数以上的几乎没有任何的教育,或者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培训,这种情况造成了人员素质的低下。   由于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长期水平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大部分工作是城市工人不想干的厚,重,脏,累的活。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农村的回流现象较为严重。   3.农民工工资水平低   尽管,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有所增长,但是在物价增长的同时,这些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比例计算下来,工资还是没有增长。   4.工人权利难以保障。   目前,一些行业依然较为严峻是农民工工资的拖欠。   尤其是到中国的农历新年,农民工聚在一起,去到主管部门去讨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农民工劳动合同的比例很低。   签署劳动合同,按照基本劳动权利,保护农民工合法权利,有半数以上的农民工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5.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农民工一般都不会参加社保,即使参加了,整体的水平还是比较低。   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参与社会保障的比例很低。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   1.深化结构改革,逐步消除体制性障碍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城市和农村户籍制度,是对农民工不公平待遇的根源。   目前,一些小城镇的户籍制度已经放开,上海,广州等城市也纷纷推出了新的户籍制度,但户籍作为一个整体的改革仍然是一个很长的路要走。   逐步实行户籍放开的政策,保护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平等地位,为城镇居民的发展创造平等的生活条件。   (2)改革劳动就业制度。   政府应该对现行的就业制度进行改革,统一城乡就业政策,对体制和政治上的障碍进行消除,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密切相关的。   提高农民工参与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保障农民工劳动力转移。   2.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就业服务体系,从内到外,公开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方面的作用和农村劳动力的基础性作用。   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   切实维护劳好农村劳动力的权益,在企业实现平等的就业权利,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继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1)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地区的长期就业机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乡镇企业和区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因此,要鼓励区域流动的农民进入大中等城市就业的同时,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继续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努力扩大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2)中国人口众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城市规模过大,势必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就业,教育,法律和秩序,交通,环境等。   此外,由于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能够吸引农民到城市定居,是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和中小城市。   促进农民有序转移到城镇,要坚持以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3)鼓励返乡农民工自己创业。   农民返乡自己创业,在成功创业以后,企业又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样就可以改善农村的就业环境,缓解农村就业方面的压力。   (4)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人员始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人员的素质培训和知识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这样可以适应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速度,为了适应农村广大劳动力的转移的需要,应该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以及以技能为主导的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邵来军:“六大惠农工程”促转移就业[J].中国培训,2011,(05).   [2]胡卫东: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09).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2】   【摘  要】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呈不断上涨趋势,随之带来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供求矛盾一时难以解决,如何寻求有效方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在分析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然后基于这些因素,提出一些解决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近年来政府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随着耕地面积的锐减,农村存在严重的劳动力剩余及就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如何消化吸收这部分劳动力,引导他们进行深度开发和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成为现在的中心任务。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随着经济改革的调整,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他们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整个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基本情况,因此对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广泛适用性,其意义十分重要。   一、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2009年末,安徽省乡村人口总量为3550万人,其中家庭劳动力为3053万人。   农村家庭劳动力资源中,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的占10.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1.2%;初中程度的占54.9%;高中程度的为9.3%;中专程度的占2.3%;大专及大专以上占1.7%。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从总体来看,第一产业劳动力作为农村劳动力主体的传统就业格局没有改变,第二产业劳动力已占一定比例的份额,第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虽较以前有所提高,但仍相对不足。   (三)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情况   近年来,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发达地区转移异常活跃,异地务工、经商者增多,人口流动频繁,人户分离现象普遍。   外出流动人口流量大、分布广,且以经济性流动为主。   省际流动规模居高不下,已成为全国有名的外出流动人口省份之一。   安徽平均每年外出流动人口保持在400万人以上,其中省外流动比例每年在50%以上。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政治因素   安徽省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严重制约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大市场的形成。   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虽不能完全阻止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但是却将城市劳动力分割成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两大类型。   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始终未能被城市真正接纳,而是在这一过程中演变成为一个特殊的城市“边缘人”群体,人为的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   (二)社会文化因素   从国家统计年鉴来看,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村劳动力虽然有所增加,但数量仍然不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崛起,需要大批量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   而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从事的是那些又脏又累的简单体力劳动,工作很不稳定。   同时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不健全,很少有为农民服务的培训机构,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就业需求。   三、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不可能单凭某一项政策或者专项措施就能够解决,必须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多层次、全方位的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真正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   基于对上述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因素的分析,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1.反弹琵琶、错位发展,做大做强农业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讲,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在不断壮大。   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部分剩余的农村劳动力还只能在农业上就业。   要使这部分劳动力资源能得到合理利用,就必须大力拓展农业就业空间,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   因此安徽省应立足农业大省优势,围绕“农”做文章,以当地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把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作为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农产品,对农业主导产业实行多层次、多环节、多元化的.优化结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   安徽省应继续大力发展中小、乡镇企业,积极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抢抓机遇,迎难而上。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促使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向县域或县域内城镇集中,使农村的人才和技术相对集中形成生产优势,做大城镇经济。   在充分发挥工业部门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断开拓农村资金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把通讯、保险、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行业作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二)完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1.形成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   安徽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但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多以自发的形式为主,缺乏有效的组织,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增加了转移就业的成本。   政府要加强管理,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中介组织,尽快形成包括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   2.户籍制度改革,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为了更好的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促使其充分就业,安徽省委省政府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逐步消除城乡户籍管理分割状况,开放城乡户口迁移限制,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从而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物尽其用   政府应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转包、转让等办法,实现土地经营权的有偿转让,也可以把土地经营权交回集体,集体统一进行招标,把经营权同种植能手合作,并取得合理补偿。   同时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有组织、有领导的推进拍卖荒山、荒丘、荒沟的使用权,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解决农民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劳务输出,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三)加快发展小城镇,扩大非农就业   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储备了丰富的农村劳动力。   通过加快新兴城镇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非农工作机会,为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的转移拓宽了空间。   通过发展小城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压力转变为发展工业的动力,有利于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和转移工作的难度。   同时也促进传统的二元结构向一元制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发挥自身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安徽的发展优势可以总结为四点:首先是地理位置优越。   地处皖江城市带,属于泛长三角地区。   其次劳动力资源丰富。   三是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将引领安徽经济的快速崛起,历史证明,安徽的经济文化曾经影响过中华大地。   四是以黄山为主的丰富的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成为未来安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五)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   为了满足大城市对农民工劳动技能的要求,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对农民实施继续教育。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形成开放式的、多层次的成人教育体系,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自主择业的能力,从根本上有助于农村隐性失业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黄丙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保障[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3-17.   [2]崔占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   [3]罗明忠.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约束和突破[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5.   [4]Lews,W.Arthur.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22:139-191.   [5]陈爽,张艳,扈立家.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09(6).

网络安全技术的安全对策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下的专业,学科代码为“083900”,授予“工学”学位,涉及到以信息构建的各种空间领域,研究网络空间的组成、形态、安全、管理等。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致力于培养“互联网+”时代能够支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空间相关的软硬件开发、系统设计与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规划管理等工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宽广的国际视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高级工程人才。网络空间安全毕业生能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运维、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就业方向有政府部分的安全规范和安全管理,包括法律的制定;安全企业的安全产品的研发;一般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安全的协调。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及对策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如果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是不完整的,新农村建设也是不全面的。必须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把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一是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比较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要坚持重心下移、向农村倾斜,优先安排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使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有一个大的改观。要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进度,加强日常管护,提供后续支持,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要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按照综合性、多功能和有阵地、有经费、有人员的要求,以乡镇文化站为基本阵地,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扩展功能、共建共用,形成融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二是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我国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十分活跃,一大批优秀作品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生活。必须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生产农民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农民群众欢迎的文化服务。要合理调控文化产品结构,把农村题材纳入电影电视剧制作、舞台艺术生产、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总体规划。要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立足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体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感受农民群众的辛劳和愿望,创作生产更多反映当代农村生活、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要加强对优秀文化产品的宣传推介,通过政府采购配送、城乡结对赠送、扩大市场营销等多种形式,把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送到农村千家万户、送到农民群众手中。三是充分挖掘农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用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要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农民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培养一批文化能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要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整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要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行政改革的对策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的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突破点和发动改革的时机。(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中国行政改革问题及对策

中国行政改革问题及对策?答: 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行政改革是一个政治过程;行政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行政改革的原则:(1)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的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行政改革的取向: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以精简机构为取向;以精简机构为取向;;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2、行政改革的阻力、动力和对策行政改革的阻力表现在: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传统的保守思想和习惯势力的阻碍;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行政改革的动力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社会演变的要求;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行政改革的对策:(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的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突破点和发动改革的时机。(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3、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政府与市场;政府再造;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主要特点是:批判传统的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管理主义成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政府职能市场化,分权化与放松规制,公共部门私有化,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等。  (1)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深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影响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的改革,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  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哈耶克、老弗里德曼、布坎南等反对大政府和政府干预,主张个人自由,市场至上,公共选择,缩小政府职能,政府不能干预市场。他们主张有限政府,认为政府是必要的,但必须尽量减少政府职能和政府干预,管得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管得多的政府就是坏政府。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西方发达国家在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推行了国有企业“非国有化”或民营化政策,即私有化政策。作为减少政府职能的另一种改革模式,一些国家采取了公司化政策。作为私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把一些公共职能和服务交给私营组织承担,采取“合同出租”的方式。  自由主义者还认为,政府管理的核心是效率和有效管理,这是私营组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却不是政府管理追求的目标,把管理主义作为政府管理基础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他们主张企业家政府模式,公共服务由富有冒险精神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私营组织来提供。精简后的政府公共机构已不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而成为一个授权者,其职能仅为签订公共服务的出租合同,确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针对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权力过于集中而进行的改革是采取分权和非集权化。首先是组织变革,进行分权。如:美国总统里根提出“还政于州”的新联邦主义,克林顿政府直接分权给社区;法国密特朗政府使地方政权“非国家化”和“还权于民”,以自治管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为改革的主要内容。  自由主义者认为传统的官僚制是造成政府低效和无能的主要原因,解决这种情况的办法是下放决策权力和执行权力。美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成立私营和半私营公司来提供过去由政府提供的垄断性的服务。自由主义者主张建立层级尽可能少的平面式而非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  作为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主要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精简冗员,提高公务员的管理能力。  (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行政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的根本性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的效能、效率、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取代官僚体制,建立企业家政府。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  政府再造的十条原则:起催化作用的政府;社区拥有的政府;竞争型政府;有使命感的政府;结果导向的政府;顾客驱使的政府;企业家政府;预防型政府;分权的政府;市场导向型政府。  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位置;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  (3)新的政府模式。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了四种新的政府模式: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来源:www.examda.com  4、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1)向民主行政的嬗变。自威尔逊提出建立公共行政学以来,盛行以效率为中心的权威主义公共行政,权威命令与服从权威是20世纪政府管理的主要原则。政府权力自我扩张,不受社会权力制衡,政府职能过大,政府管得过多,是20世纪各国政府的共同特点。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行政逐步向民主行政嬗变。民主行政必须实行分权化管理。它要求政府的政务必须公开,官员的任命必须符合民意,政府管理的范围有限,政府和官员没有特权,公民参与决策和管理,公民自治权逐步扩大,公民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监督政府。  (2)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其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这不仅是政府的技术改革,也是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  电子政府的特点:技术领先;是一个开放政府;是一个虚拟平台;打破了政府层级限制;以顾客为导向。  电子政府对公共行政的影响:电子政府彻底改变了政府封闭式、单向式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府与顾客互动的开放式的管理方式;电子政府更主要的是朝民主行政的方向发展,它将改变政府的决策方式,改变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方式。  目前电子政府的主要内容:电子商务、电子公文、电子采购和招标、电子电报、电子福利支付、电子投诉、电子邮递、电子身份认证和电子资料库等。  (3)市场机制和民营化的引进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走过场,没有形成常态化、德育活动措施不够周全缺乏力度、德育工作者起不到良好的表帅作用,误引误导、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准不全等问题。通过与学生座谈、问卷调查、校际交流等形式,认为应从更新观念,加快德育组织者与德育工作者的继续社会化进程、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自身重要性的宣传,以获得学生对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的心理相容效应等几方面入手,才能有效解决目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才能使中学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德育工作问题对策心理相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狭义和广义或称“小德育”与“大德育”之分。狭义的德育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泛指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培育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学校德育是德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以使其形成德育工作者所期待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们做了不少的工作,但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走过场,没有达到常态化。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必须配合国家的许多“时节”开展一些必要的临时性的德育活动;另一方面,许多“时节”的德育活动虽也纳入了德育工作的计划之中,但其内容常常不被列入德育计划的环节,而是作为一种点缀,一个面子工程,缺乏整体性的设计与深化。这种德育效果必然无法与其他德育活动一样在学生心里产生持久效应,从而导致德育效果的大幅降温。   (二)班级德育活动措施不够周全缺乏力度。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依赖于具体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来实现。但是由于班级德育工作者对学校德育精神和要求的.理解程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不同,从而对班级德育活动具体措施的周密性、覆盖面、有效性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三)德育工作者起不到良好的表帅作用,误引误导。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的表帅作用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引领示范作用。在课上,德育工作者不正确或不周全的言行,往往会给学生心灵留下德育误区和空白;在课外,德育工作者不慎或不经意的言行,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不容效应,从而也有意无意地损害德育的效果。   (四)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准确不全面。青少年学生心理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他们面对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夹击,在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无法正确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学生,虽然他们都有其不同程度的思想觉悟,但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辨别力时强时弱的特点,近乎随大流而又带一定盲目性的互相攀比互相模仿的情形,常常在有意无意中发生。一旦出现德育力度的薄弱环节,又不能及时利用德育正能量有效地引导,承受力低的同学就会首先受到影响并相互作用,甚至与预期的德育效果相背离。    三、科学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们通过与学生座谈、问卷调查、校际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差异,认为做好中学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加快德育组织者与德育工作者的继续社会化进程,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引航开道   1.要加强社会观念的更新研究,引导社会和学校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重视德育工作,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提供更贴近实际的理论基础。   2.要加速德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的继续社会化,建立起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和交流制度,为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群众基础。   3.要加强德育内容的逻辑性和整体性研究,并根据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不同层次的德育教材和教参,并保证其切实有效地落实,以确保德育效果的深远持久性。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研究,积极而又及时地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为此,一方面应经常通过调查问卷、心理诊所、匿名交流或心理热线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的分析、研究与疏导;另一方面还应经常加强对学生的违纪、违法、学习态度、文明礼貌、人格性情,以及学生的依恋、自尊、安全等需要的情况,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建立起对这些问题研究的档案资料库,以备进行特定德育工作时调用查询,以便于“对症下药”。   (三)在净化德育工作者心理和言行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德育工作自身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以获得学生对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的心理相容效应。一般来说,如果学生能对学校德育工作老师的工作或个人心服口服,就越容易使学生对德育活动产生心理相容效应,也就越容易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四)将德育工作寓于教学活动之中,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常用、最基本的途径。这样不仅使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从单一学科转移到所有学科,而且也有利于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重新研究教学规律,使教书和育人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真正做到有机统一。从而做到广寓德育于各门学科之中,抓住德育点,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总之,要想把学校德育工作抓紧抓好,去争取预期的良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努力去了解影响学校和中学生德育效果的各种因素,同时还需要内外环境因素的通力协作。只有做到内外兼修,互相配合,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和形式,学校德育工作才能越来越好,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合格高中生,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资料:   [1]白晋荣.青少年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张仁贤.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

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下: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本依托于农村居委会管理,但因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极易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产生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未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全面了解,未对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予以足够的支持,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效果较差。2、物质基础存在欠缺要想迅速发展农村经济,应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予以足够重视。现阶段,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为滞后,整体物质基础薄弱。3、经济发展缺乏均衡性城乡经济发展缺乏均衡性是制约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所造成的。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1、提升基层政府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乡村振兴背景下,为确保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应积极提升基层政府及党组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领导效用,尽可能地发挥其在带领农村建设、民生保障、公共服务以及农村治理等各个层面的实质效用。当地政府及党组织应积极提升对村民思想与政策认识的引导力度,积极鼓励带领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不断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生产运营措施予以适当调整。2、调整城乡二元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二元机制是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与公共产品供需缺乏均衡性的主要原因,是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社会服务功能无法全面展现的核心影响因素。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适当调整城乡二元机制。3、调整发展思想,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朝着产业化及信息化方向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需积极调整发展思想,着重优化农村经济体系与发展形式,促使其从传统单一的农产品生产朝着农产品深加工趋势发展,以此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什么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以农民为主体,相关利益方通过联合与合作,形成的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清晰的成员边界、合理的治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平等协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经济形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并不是唯一的,共有产权、共同劳动和共同收益的村级集体所有制经济,只是集体经济的原型和一种组织形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包括改造后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也包括基于私有产权形成的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以及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联合的混合型集体经济。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什么?

题干不详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对策和建议是什么?

现在还正在逐步的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比较多,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技进行发展,需要注意绿色发展。

新时代对农村的教育现状和对策

家庭态度的转变直接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也带动了农村创办学校的积极性。农村教育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范围要小很多,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半数以上的人口都愿意到城市生活,而农村的学校也只开设至初中阶段,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要到镇上或县城上高中,因此,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就是要加强对小学初中教育的投资,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始免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凡适龄儿童都必须履行这项义务,这一政策使得农民子女也享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权,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一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二是提高农村基层学生的教育质量。以陕西省为例,每年会组织大学毕业生参加“振兴计划”考试,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医、从教,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相应的其他省市,也有“三支一扶”等政策,不断为农村培养基层人才。每年定额分配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给农村孩子带来了最先进的思想和最全面的知识,使得农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大学毕业生对农村孩子的教学方式很先进,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年轻教师会用更为标准的普通话教学,也更吸引学生的集中力,再加上国家对农村教育设备的大力投资,让农村学生能够全面学习计算机、体育运动等课程,这使得农村学生的教育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小。农村教育的改变是全面的,从农民家庭态度的转变、学费全免到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再到课程范围的全面扩大,这些改变是有目共睹的,未来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园林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园林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分析了园林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业主、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监理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并从注重与业主沟通、注重工程现场管理、注重提高职业素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园林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林工程;监理;存在问题;对策   监理的基本职责是“三控三管一协调”,即:质量、进度、投资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但在工作实践中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我国园林工程监理制度落实不是很到位,主要是业主、施工方不够重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造成的,应注重提高行业自身人员职业素质和工程管理,确保监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此,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一分析和探讨。    1园林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业主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工程施工中,业主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很多时候监理不能真正起到作用。有些业主单位觉得绿化工程就是种几株树、修几个亭子的小事,不会出人命关天的大事,监理实在是多此一举,对监理的意见往往也是不置可否,总是出了问题才想到监理。园林工程不可能像建筑工程一样随时开工。虽然现在反季节种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在非种植季节苗木的成活率依然偏低,成本偏高。而业主为了达到出效果、出政绩目的,很多时候都不考虑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   1.2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   有的园林施工企业规模较小,工程投资较低,人员素质较差,进驻现场的管理人员与投标文件所承诺的不一致。监理提议更换管理人员,往往得不到回应。对于这种情况,监理只能发监理通知单和监理工作联系单。还有的施工单位往往直到申请拨付工程款时才意识到必须得到监理的签字认可,而在施工过程中却只唯业主马首是瞻。有些业主在施工过程中凭自己喜好随意发号施令,不考虑后果。甲方领导往工地一站,就在那里“指点江山”:“这里建个亭子”,“那里栽棵树”,施工单位则惟命是从,完全不考虑当初的施工设计图纸和监理的意见。   1.3监理从业人员自身职业素质较低   园林工程与建筑工程不相同,一般工期较短,造价较低,现场监理人员较少,生活办公条件较差。在某些工地,监理人员的吃饭住宿问题都很难解决,只好吃住在施工单位,给正常的`监理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监理公司为了中标,往往压低工程报价,恶性竞争,降低收入,投入也就不足,影响公司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的监理公司为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挂证(监理人员把自己的执业资格证给需要的单位注册,单位给予一定的报酬,但本人并不在这个单位工作,俗称挂证)及挂靠(企业和个人,挂靠有资质的企业,承接经营业务,被挂靠方提供资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挂靠方向挂靠企业上交管理费的行为)问题严重,大肆压低普通监理人员的工资。较低的工资使从业人员门槛不断降低,最终导致行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2对策   2.1注重与业主沟通   监理人员能否在工程监理中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获得业主的信任和支持。如果业主能坚定地支持监理人员的工作,那么施工单位就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欺骗业主,就不敢对监理提出的各项整改措施置若罔闻。因此,监理人员就需要注重与业主的沟通,取得业主的信任和重视,让业主觉得自己确实是在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是在竭尽全力地维护业主的利益,使工程达到理想的效果。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监理能深刻领会业主的需要,读懂工程的设计意图,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采取规范的措施,从而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工程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1]。   2.2注重工程的现场管理   施工设计图纸确定后,园林工程质量的高低和美化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现场的施工情况。因此,监理人员必须身临一线,注重工程的现场管理。管理中,要切实负起责任,坚持按照监理程序办事,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有关规范要求施工人员,做好进入工地各种苗木材料的质量把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2-3]。   2.3注重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监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理人员必须重视自身的学习提高,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4]。不仅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法律法规,才能使工作有理有据。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业主和施工单位的信服,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保证从业人员不会为了个人私利,随意给施工单位签字。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就可以做到胸中有丘壑。    3参考文献   [1] 林海森.园林行业全面实行监理制的几点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5(2):87-88.   [2] 黄惠忠.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的几点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2008(3):51-53.   [3] 伊丽丽.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7(10):66.   [4] 张星海.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全程监理问题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0(5):61-63. ;

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深化西岗区卫生服务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缓解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当前卫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区政协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由区政协文法委与区政府卫生局组成调研小组,就我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问题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入有关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走访,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我区公共卫生硬件建设和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题视察,分别召开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并到重庆、成都等地的友好城区进行学习考察,广泛收集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在摸底调查中,我们重点就我区卫生资源、人口结构、参保情况、慢病人数、医患比例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与我区卫生服务服务工作有关的一些基本情况。 1、卫生服务资源基本情况。截至今年一季度,辖区共有医院18家,按所有制划分,公有制医院13家,占总编制床位数的94.3%;非公有制医院5家,占总编制床位数的5.7%。按隶属情况划分,省属1家,市属3家,区属1家,部队所属2家,企事业单位所属6家,个体所属5家。除医院外,辖区有妇幼保健所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公有制4家,社会联办7家。此外,辖区另有门诊部、诊所139家,全部为非公有制医疗机构。配置相对密集的医疗机构使我区的千人口床位数和医生数保持了较高水平。现我区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和执业医师数分别为12.9和5.97,两项指标都高于市内其他城区和全市4.46、2.48的整体水平,也大大超过了《辽宁省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所提出的“原则上城市应控制在每千人口病床6.5张、医师3.0名”的标准。 2、居民群众享受医保情况。参保情况是衡量居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指标。西岗区现有户籍人口33.6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36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63.4%;参加商业医疗保险4.9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4.6%;自费医疗7.4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2%。低保人员0.84万人,其中参加医保0.63万人,占低保总数的75%;未参加医保0.18万人,占低保总数的21.5%。外来常住人口1.9万人,其中参加医保0.18万人,占外来常住人口总数的9.5%;未参加医保1.72万人,占外来常住人口总数的90.5%。患九种常见慢性病的2.8万人,其中参加医保2.29万人,占81.4%;未参加医保0.52万人,占18.6%。 3、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是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缓解和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这方面,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有关部门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努力构建“服务网络”体系。根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方便居民”的原则,对我区的医疗机构进行撤并改造和布局调整,规划建设了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各街道设立了卫生防治站,为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各自服务半径内基本实现了“十分钟内方便就医”的目标。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立家庭病床135张,家庭健康档案7.8万份。去年家庭病床使用为861人次,门诊及巡诊服务量33.6万人次,占辖区医疗门诊总量的14%。现各社区平均日就诊量已达83.6人次。二是不断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加强内涵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实行了一体化和标准化管理。严格依法监督,实施量化管理,促使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行医、规范执业。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效能,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促进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着力抓好“引进、培训、管理”三个环节,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社区卫生服务的从业人员343人,平均每万人拥有3.6个医生、4个护士。三是深入开展“卫生进社区”活动。在积极改善就诊服务的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和走出家门、深入社区,为群众送健康、送服务的力度,开展了以健康干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医疗康复、红十字服务进社区和送医送药、医疗回访、危病护理、临终关怀、家庭病床、健康普查、康复指导、免疫接种、产后访视、温暖救助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五进社区,十进家庭”活动,使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便利。四是不断完善“优惠服务”措施。以降低群众就医成本为目标,推出“四项减免”措施。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推出“十项承诺”措施。以减免低保人员医疗支出为目标,推出“十项优惠”措施。同时,推行“一状一证一卡”,对低保户、伤残户、边缘户、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实行“医疗救助”服务,使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五是不断强化“健康管理”措施。坚持“教育在先,防病在前”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积极加强对辖区居民的健康教育与管理。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为开展健康管理提供基础依据。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宣讲,在社区、公共场所开展健康知识和疾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了辖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二、存在问题 我区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仍存在一些影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影响居民群众看病、治病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辖区医疗资源配置虽然相对饱和,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相对比较便利,但一些大医院专家诊、住院就诊等方面还存在号位子、排长队的现象,一些疑难病的诊治难以在本地完成,看病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仍困扰着辖区群众。为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市、区政府虽对一些困难群众实行了医疗救助措施,但受宏观体制、医疗保险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群众看病贵,尤其是一些未参加医保的慢性病患者、城市边缘人群看不起病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另外,我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严峻,60岁以上老年人占20.9%,高于大连市15.6%的平均水平,客观上导致辖区慢性病率较高、医疗支出数额较大,加剧了我区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二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习惯和流程还未形成,社区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我区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民营为主,随着医疗保险政策放开、慢病管理放开、集体个体医疗机构准入放开、药品价格放开,其原享受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生存压力逐年增大。出于生存压力与逐利本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服务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以药养医”情况十分突出,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未完全到位。三是人才队伍建设还有不足。卫生系统事业人员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完善的用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影响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好的人才难引进,现有的人员难调出,影响了卫生系统队伍的整体活力。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加之工作强度较高、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人才不足、人员不稳,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政策投入机制不完善。虽然我区已经实施了按每万人每年4万元的公共服务补助政策,但是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求相比投入仍显不足,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发挥。 三、思路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借鉴友好城区经验和做法,并综合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就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服务发展等方面,提出以下思路和对策。 1、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应注意整合辖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充分总结“非典”期间公共卫生服务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经验,加强同市级预防保健机构的配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依托辖区市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加大辖区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努力形成“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的良好局面,为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资源支持。二是应充分提高区属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效率。近年来,我区加大公共卫生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对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设施进行了改建或改造。为此,应坚持建、管、用并重的原则,确保好的硬件产生好的效果。同时,可采取内部共享、有偿外租等做法,提高新配置设备使用率,防止资源闲置和浪费,充分发挥这些资源设施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有作用。三是应充分挖掘和调动事业单位活力。加强工作指导,细化工作职责,搞好工作考核,引导和促使卫生系统各事业单位立足各自职能,搞好分工协作,承担起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探索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按照精干、效能的要求,加大人事用工管理制度改革,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等办法,激发事业单位内部活力,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的用人机制。严格绩效考核,将考核成绩与收入挂钩,采取考核不合格人员待岗培训或调离岗位等做法,为引进人才腾出位置,逐步解决人员有序进出等问题,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人才保障。 2、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一是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利于社区卫生发展的配套政策。我区应学习借鉴重庆等地的做法,认真落实大连市关于社区卫生补助相关规定,足额安排补助经费,逐步建立科学的政策补偿机制,减轻社区卫生机构生存压力,使其有余力兼顾好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二是应着力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协作制度。继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提升群众认可度与信任度,努力引导群众形成小病在社区就医的习惯,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好在全区综合卫生保障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引导和协调,促进社区卫生机构与辖区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使二者合理分工、错位服务、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努力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机制和“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格局。鉴于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可协调引导社区卫生机构与大医院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和交流制度,安排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轮流到大医院培训进修,也可安排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实习,促进我区卫生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应继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继续加大软硬件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优化就医环境、就医流程,努力创造便捷化、亲情化的卫生服务。在落实服务规范、巩固现有服务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采取社区巡诊、跟踪服务等形式,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培育特色,构筑优势,扶持发展一批以中医、康复等为服务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强竞争优势,提升效益水平。搞好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围绕社区卫生机构六项功能,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方案,量化考核指标,尤其把群众满意率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公共服务职能完成情况与政府投入结合起来。建立考核奖励制度,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考核奖励经费,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推动其由偏重逐利型向公益与营利并重型转变。 3、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一是应关注解决重点人群的看病问题。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重点,深入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二是应继续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继续落实好我区现有的“四项减免”、“十项承诺”、“十项优惠”等医疗救济和补助政策,并在市政府出台的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区权力所及和财力允许的范围,加大对特殊群体医疗救助力度,以低保户、城市边缘人群、未参加医保的慢性病患者为救助对象,采取门诊医疗补助、就诊减免部分费用、一次性救济等方式,逐步建立健全优先向重点人群倾斜的医疗救助长效机制,缓解这部分人看病贵或看不起病的问题。三是应探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做法。鉴于药价在群众医疗支出中占有很大部分的实际,我区应探索加强对药品的统一监管与调控。可考虑协调辖区医疗机构结成药品采购同盟,尽可能地压低药品进价,为居民群众提供实惠。

如何靠网站流量分析来做出提升用户体验的对策

1. 访问量 即网站被浏览的次数。包括同一IP的多次访问。是网站受欢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2. 独立访客数量 即在某一时间段,独立IP访问量。在这段时间内,同一IP多次访问只算一次。站长可根据时间段对访客进行分析,按星期,季节,月份等参数来分析网站的流量。比如一个做月饼的网站,流量最高峰一定是在中秋节的前2个月。这里可以根据访问量的大小,做些线上活动。来增加网站的流量和销量。 3. 页面访问量(pv值) 即访客在网站浏览的多少网页。这也是衡量网站受欢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理论上讲pv值越高受欢迎程度越高;不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pv值越高说明访客从网站得到有用的信息越麻烦。一个成熟网站的pv值应该趋向于一个常量!我认为像当当,京东商城,卓越此类电子商务网站的pv值应该在7-10之间。这是一个访客从打开网站,搜索,比对商品,下单购买,确定所必须的。如果达不到这个pv值就说明用户可能没有购买。高出这个区间就说明访客用了很的pv才找到自己要买的东西,或者是犹豫不决。当然这个可以用另外一个参数来反推访客的心里活动,就是访问路径。 4. 访客停留时间 即访客在网站所停留的时间。这个指标的特性跟pv值差不多,也不是越高越好。应该也是趋向某个常量的,因为上面的pv值是固定的,就决定了访问停留时间也不会太长。这两个指标都是改善用户体验的重要参考依据! 1. 入口页 即访客从那个页面进入网站。理想状态下,网站的所有页面都是入口页。入口页跟页面的关键词是紧密联系的。分析访客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网站的,可以衡量**、SEO 的效果。 这里也可以只用这个指标来衡量网上推广或网上促销的效果,为不同的推广单独制作不同的页面。这样可以很好的监测推广效果! 2. 出口页 即访客从那个页面离开网站。访客离开网站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基础的有两种。一是,得到想要的东西而离开;二是,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离开。设计优秀的网站,访客找到自己想要的离开的页面应该是相同的,如电子商务网站在订单结束后而离开网站这是正常的。如果是没有找到想要的而离开的页面呈现多而乱的特性,这里站长要好好反思自己网站的用户体验了。 3. 来路分析 即访客在哪里链接到网站来的。访客一般来自:搜索引擎、推介网站、直接访问、友链和其他推广方式。 4. 关键词 即访客通过在搜索引擎搜索什么词而链接到网站的。这个是做seo要深入研究的。这里的高质量的关键词就是要seo优化的词。看看统计数据你会发现大多数的关键词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关键词进行提炼从而得到高质量,高转化率的关键词。 5. 重复访问 即访客在某一时间段再次访问或多次访问网站。 6. 流行页 即网站访问量最多的页面。这个关键词是在谷歌分析里面的一个关键词,也是网站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电子商务网站非常有用,不过有时网站设计的不合理也会误造成流行页,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7. 访问路径 即访客访问的页面及先后顺序。在网站设计之处就该设计访客的访问路径,对访客进行引导,提升用户体验。也可以利用这个指标反推出访客在访问网站时的心里活动,当然这个比较费时间。

申论大神谁能给我讲讲 申论的原因、影响、问题、对策怎么区分怎么找 ,

报个辅导班吧 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事

住房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月缴额差距过大、覆盖面不广、比重过高、管理不善等问题,主要是制度缺陷和管理缺位问题。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主要形式,具有福利性、保障性和互助性等特点。不同单位、不同职位之间不应有过分的悬殊。职工工资中已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住房公积金再与工资挂钩,高收入者多得住房公积金,低收入者少得公积金,有失公平。既然住房公积金具有住房保障性,住房公积金的月缴额度就应根据当地的商品房价格、经济发展水平有所限制,对一个职工年平均工资不到20000元的城市,一些单位住房公积金人均月缴额高达3000元是有点离谱的,比个人所得税起征点1600元也高出许多,从制度上也给人进行所谓合理避税的驱动力,显现住房公积金制度上的缺陷。笔者认为,住房公积金月缴额应与工资基数脱钩,按当地的经济水平、住房市场价格水平、适当拉开差距、适当考虑职务职称等原则确定缴交额。以杭州市为例,按市场均价每平方米8000元购买90平方米住房计72万元,按工作30年计,通过银行按揭需每月支付3882元,按夫妻二人计算,职工个人享受的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每月合计不应超过2000元,对享受住房补贴的职工每月的住房公积金应不超过1000元。  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不广的根本原因是对《住房公积金条例》宣传不够和执行不力。据了解,许多新参加工作人员、私企员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基本不了解或根本不知道住房公积金的概念,更不了解立法规定,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一些员工就是知道了也不敢向企业提出缴交住房公积金的要求。因此,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应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住房公积金条例》,设立维权机构,加大执法力度,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维护职工权益。  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管理,是有效规避住房公积金风险、发挥住房公积金效能的重要措施。要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决策作用,优化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成员的结构,适当增加金融、房地产、法律专业人才比例,为科学决策提供保障。  (二)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推进住房补贴发放进程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推进住房补贴的发放。据分析,住房补贴发放进展缓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企事业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单位没有将住房补贴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计划,无视弱势职工的权益,不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资金发放住房补贴。  二是住房补贴资金来源严重不足,事业单位本身收入来源有限,财政补贴又难以到位,企业单位要看经济效益来确定。  三是由于企事业改革改制过程中未考虑老职工的住房补贴问题,改制后的企业又不愿承担住房补贴的责任,造成无人管现象。  四是企事业单位对住房补贴政策的了解不够,不了解国家、省、市对住房补贴政策的优惠支持,如企业发放住房补贴资金可以在成本上列支等等。  笔者认为,房改、财政部门应加大力度,促进住房补贴的发放进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政策推动力度,对企事业单位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对有能力解决的单位应限期发放,对一次性解决有困难的单位应研究办法分步实施,对确实困难又符合财政支持的要加大加快财政支持。  二是对企事业单位改制改革中未考虑的应由现企业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房改部门研究解决。  三是加大住房补贴宣传力度,让企事业单位重视和掌握政策,加快实施步伐。  四是加强对住房补贴政策研究,增强解决政策实施中出现矛盾的能力,尽快出台解决群众反响较大的新老职工补贴不平衡问题的政策。  (三)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调整供需关系,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住房是老百姓的最基本需求,建立基本的住房保障体系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政府要立即解决全部的住房问题是很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政府应从确保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有房住”,通过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一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在收入多元化的今天仅通过工资性收入作为收入线划分是有失公平的,但其他收入又是难以掌握的。因此,笔者认为,应摒弃不具有操作性的收入线作刚性规定,对正在户籍改革中要剔除附加值的户口不应作为简单条件,改户口迁入年限作为要件,如将具有本市常住户口5年以上的住房困难中低收入家庭作为供应对象将更加具有合理性,抑制那些为了马上购买经济适用房迁移户口的出现。  二要规范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标准、户型标准。住房是经久耐用商品,要有适当超前意识,尽管是经济适用住房,但也不宜过小、功能过于简单。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致,如多数城市为了节省建设成本,经济适用房选址较远离市区,生活成本又很高,房子户型、面积又很不如意,成了中低收入家庭“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这与开发经济适用住房的初衷是不相符的。因此,要根据需求适当增加面积、提供多种户型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的需求。  三要倡导租售并举,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改变“有房产”为“有房住”的观念。购买住房不是解决住房的惟一途径,应通过规范租赁市场、加强租赁服务、减低租赁租费等有力措施大力倡导向市场租赁来解决自住住房困难。据了解,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通过租赁解决住房的人占60%以上,自有住房率在40%左右。要合理引导人们的住房消费观念,首先要“有房住”,其次才是“有房产权”,二者可分步解决,不求一次到位。  四要适当扩大“廉租房”供应对象。对卖不起甚至租不起经济适用住房又不是最低收入的困难家庭,应逐步列入廉租房解困对象,采取适当补贴支持向市场租房,逐步消除住房“夹心层”。  五要采取措施抑制投资炒房带来的“泡沫需求”。政府宜采用金融、税费政策抑制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投资者,如通过对购买第二套住房和大户型购房者加大首付比例、贷款利息、交易时间限制、交易税费等政策,来抑制投资购房和非理性住房消费。  (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异地调动、军转干部的住房管理政策  2003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转发了《建设部、中组部、财政部关于异地调动干部住房管理暂行规定》,对异地调动干部承租或购买现住房、申请领取购房补贴、建立临时周转住房制度、建立调动干部住房档案、严肃住房纪律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并规定由各省、市、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笔者认为,省、市、区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实保证异地调动、军转干部能住得上、住得起房。由于住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应适时调整补贴标准,对原工作地退出房改房产权的应不受准购条件限制优先供应经济适用住房。  (五)加快研究制定住房维修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住房维修基金的作用  制定住房维修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要注重界定清楚,操作简便,尊重现实。在许多老城区未成立业主委员会前,如何采取过渡办法,对原产权交叉的住房如何采取措施,使住房维修基金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房改、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相关办法,满足住户住房维修的需求。  住房制度改革,经过十多年的实质运作,住房基本矛盾已解决,已初步建立了新型的住房制度。但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分配货币化过程中困难依然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又逐渐显现,需要从政策上、服务上逐步完善解决。住房改革的任务依然还很重,要完成这项改革尚需时日。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一、中小企业 贷款 出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融资过度。常言道,很多中小企业都不是被饿死的,反而是被撑死的。当他们拿到相对来说比较低的成本,且超过其经营所需要的贷款后迫切地想寻找投资方向,却一时之间不能很好地控制投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风险自然就产生了。二、中小企业创新被贷款期限错配制约。他们有创新技术,技术投入很大,是应该大力支持的,重点是规定时间使用的贷款资金期限和实际使用的资金期限的不合拍导致了期限的错配。这样的错配不但制约企业的创新,更是很可能会会成为压垮企业的稻草,反倒事与愿违。三、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这种现象说明,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的现状难以更改,他们不能估计好下游客户回款风险。一些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话语权也少,与下游配套客户谈判时要做到等公正是很难得,尤其是大客户。他们为了发展业务和赊销产品,也不能不这样做。四、政策变化影响。企业的发展同国家的政策相关联的。制定国家政策制定的过程通常是复杂的和长期的,当它颁布时又很突然。政策的制定周期往往在企业发展现状之后,因此,它会使企业经营在决策上有一定的盲区。 五、事实上,中小企业主营业务经营不善形成的风险贷款比例比并不高。他们自己从创立发展到成功融资,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并且是拥有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所以说,像这种单纯的主营业务经营失误形成的贷款风险的情况并不多,更何况这只是形成风险,并不是最终的损失。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一、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借款初期申请融资额度是要根据自身经营需求的。提前做好一些还款的规划。谨慎投资,避免盲目扩张。讲究诚信,稳定经营,保障还款,这样的中小企业想融资是不很难的。二、金融机构切实实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尤为《流动资金管理办法》,它以科学的方式准确测算了贷款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在理想状态下,中小企业若果能避免过度融资,则可减少大概45%的贷款风险。 三、强化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管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想大力发展创新驱动,就需要技改项目投入和银行配套的中长期贷款。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可多发放部分的中小企业中长期的技术改造贷款。当该贷款期限和企业实际使用期限能很好地衔接时能有效地预防一部分中小企业不良贷款。 四、帮助中小企业盘活应收账款。营造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的环境。金融机构可最大限度利用人民银行的应收账款质押系统办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前提是要控制风险。像国有企业等债权人,需以政治高度去配合办理一些保理业务。五、加强贷后过程管理。间接贷款挪用的问题比较常见并不少见,而且很难被发现,这会埋下深深地风险隐患,应提高警惕性。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为他们定制灵活的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降低风险。

传统文化现代传播有什么建议和对策?

1. 简答:传统文化的消失并不代表文化本身的消失,只要核心价值得以传承,文化必将以更丰富的形式延续。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面向未来。这需要我们保留精髓、勇于改革,积极融入现代生活,随着时代发展。只有使传统文化充满活力,才能真正吸引新生代的广泛认同和参与。 2. 深入分析 2.1 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价值理念,而不是形式。我们应该重视仁爱、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的教育,这些价值观的意义永不变化,应持续传播。而具体的仪式或活动形式可以适当调整变革,以适应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2.2 传统文化需要面向未来,随着时代发展。可以采用最前沿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重现经典文化场景,让人们在享受高科技体验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也可以将传统音乐、舞蹈与流行元素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共鸣。 2.3 需要加强新生代的文化教育和传播。学校教育应增加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带领学生认识文化内涵及其价值所在。网络媒体也应推出以年轻人为目标的文化节目,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认同感。 2.4 家庭及亲友间应加强交流互动,并在重要节日期间共同开展传统活动。让老一辈将自己成长经历中感受最深的传统情感,以生动的方式传递给年轻一代。这种直观的文化体验,将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2.5 政府应大力支持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深度融合。如支持将特色传统美食推向现代餐饮业,或将传统工艺品推向现代文创产业。这可以使传统文化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也为其赋予强大的经济动力。 3. 针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提出以下建议:3.1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核心价值,保留其精髓。在传播形式上大胆改革、随着时代发展,以增加其趣味性与亲和力。 3.2应加大对新生代的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材及社会教育内容。网络媒体也要改革传播方式,提高互动性,真正激发新生代的学习兴趣。3.3传统节日期间,家庭与亲友应加强交流互动,共同开展文化活动。这些生动的文化体验,能够产生深刻影响,增强新生代的文化认同。 3.4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这能够增加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价值。 3.5网络企业与新兴媒体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采用新的方式手段吸引年轻人。可以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以轻松离谱的方式带领更多人认知文化、理解精髓。 总之,传统文化要继续发扬光大,需要摒弃形式主义,回归文化本质。保留其内核价值观念的同时,在传播形式和方式上不断革新,让更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喜闻乐见,自发参与,在潮流文化中体验传统之美。 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与媒体各方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产业和经济支持,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创造条件。学校要加强新生代的文化教育,培养并延续文化认同。家庭要在节日期间加强文化体验的互动交流。 媒体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新兴平台,以年轻人喜 欢的方式呈现传统,真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深入理解。只有当传统文化变得与生活息息相关,与年轻人群产生深度共鸣,它才可能真正地永续传承下去。 传统与现代并不对立,实则可相互促进。古为今用,我们要善于发现传统文化中的永恒价值,并将其淋漓尽致地呈现在现代社会生活之中。这也让人们在浮躁的现实中,得以归真寻根,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同根同源。人是社会的载体,文化则是这个载体的灵魂。只有当古老的灵魂依然在新的载体上熠熠生辉,这文化才算真正地生生不息。这也使得人们在飞速变迁的时代,依然可以在这文化的指引下前行不止。的确,随着社会进步,部分传统习俗难免会式微。但只要其核心精神得到完好的继承,以全新的面貌去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文化便会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出更为绚丽的光彩。这是传统文化永续发展的唯一路径,也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现代社会深深植根,并持续指引人们前行。

社会保障体系中问题的对策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住房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已是迫在眉睫。文章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详细分析国外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并从中汲取国外先进的住房保障体系模式,之后,通过分析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状况,从建设保障性住房以供廉价租售、健全住房保障法规、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以及落实住房市场体系四个方面推进我国住房保障体系改革,确保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得以健康有序发展,彻底缓解我国住房保障问题,促进我国社会公平,实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住房保障体系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82-02   一、国外住房保障体系   一直以来,世界范围内均十分注重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在诸多国家的不懈努力下,现阶段,国际上形成了三种较为成熟的住房保障模式,即“市场加救助”模式、“市场加福利”模式以及“政府半管制”模式。   (一)“市场加救助”模式   “市场加救助”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为缓解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大力推崇房地产的发展,政府部门对其进行干预,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下,美国住房供需问题趋于稳定状态,此时,美国政府毅然实施渐进式退出政策,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房地产行业中,同时,政府部门给予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保障每一位公民均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二)“市场加福利”模式   德国最早拥有成熟的住房保障体系。德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其居民大部分的房屋遭受破坏,使得国家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二战后,德国率先复苏房地产行业,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建房政策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至20世纪50年代,德国住房保障趋于普惠性福利发展,为低收入的群体实行财税补贴,之后,德国又多次调整国家优惠福利政策,降低中高收入群体的福利,增加低收入全体的福利,此措施使很多低收入的群体有了属于自身的房产,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政府半管制”模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住房遭受到严重的损害,很多居民面临着“住房难,无房住”问题,为缓解这一不良现状,日本政府针对于中低收入群体颁布了住房保障体系,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兴建公营住房、公团住宅等,并只允许中低收入群体享受公共房购买或租赁的权利,同时,政府部门放宽中低收入阶层的信贷条件,鼓励中低收入群体积极进行保障性住房贷款,以此获取属于自身的房产。   二、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其房地产业也迅速兴起,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其“住房难”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论述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   (一)住房保障供给体系   我国政府部门构建住房保障供给体系立足于经济适用房供给、廉租房供给二者之上,以此,缓解我国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一方面是经济适用房供给体系。与普通房产不同的是,经济适用房仅针对于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人群,且价格较为低廉,大大减弱了中低收入阶层人群购房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是廉租房供给体系。经济适用房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低收入阶层人群的住房难问题,但仍有部分低收入人群承担不起购房资金,因此,国家针对这部分人群设置廉租房,廉租房仅用于租赁,低收入人群通过定期支付租金便可以居住,进而,保障其最基本的住房需求。   (二)住房保障需求体系   我国建立住房保障需求体系主要体现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和房租补贴制度两方面,一方面是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主要针对于具有固定职业的职工,由职工所在单位依据职工的工资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公积金,以便日后减轻购房压力;另一方面是房租补贴制度。国家政府部门对于低收入阶层的群体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帮助其居住到政府提供的廉租房。   三、完善我国住房体系发展的对策   (一)建设保障性住房以供廉价租售   保障性住房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房屋主要包括廉租房和低价房,这部分房产完全受相关政府部门支配和管理,即在政府部门的支配下,将这些房产分配给中低收入人群,结合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经济状况制定其价格,以确保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群体的住房需求。   (二)健全住房保障法规   健全的住房保障法规是保证中低收入阶层群体满足住房需求的基础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以至于住房保障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漏洞,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结合我国国情,立足于住房保障目标、对象等一切问题之上,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切实从根本上遏制诸多不法行为,确保住房保障体系有法可依。   (三)建立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廉租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特别在制定住房保障计划时,应充分根据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大力发展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建设,大庇天下寒士,而不是拔苗助长,让没能力购房的人去购买房产,即使是以低价。以租赁房为主,不仅可以使城市低收入者免于为了购买经济适用房而多方筹集资金,造成生活的困难;也避免有些符合条件的家庭由于无力支付房款而出现弃购现象,最终由于付不起房款而享受不到住房保障。而有些人可能终生都无购房能力,只能生活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中。但是,毕竟还有些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经济状况,不再符合政府公共租赁房标准,也便于他们很快进入购房者行列,到市场上去租赁或购买更高水准的房子。   以低价租赁房(廉租房)代替经济适用房,既可以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又对商品房市场不构成冲击,不失为明智的举措。事实证明,保障性住房应当侧重于租赁而非出售,租赁既有利于退出机制,也有利于政府控制一定的租赁房源。这一点在学术界已形成共识。毫无疑问,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是符合以租赁为主解决住房保障的方向的。

关于《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成因及对策》的论文

关于《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成因及对策》的论文 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紧缺、融资困难是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已经成为困扰企业生产、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市人行统计,2004年全市制造业贷款增幅占全部贷款比例呈“双下降”态势,分别比2003年下降3和2.6个百分点。近来,市委、市 *** 提出了“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并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活动,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求三年实现“五个翻番”目标。其中,工业产销要增加1100亿元,若按投入产出比1:2.5测算,需投入项目资金约440亿元,同时需配套500亿元左右的生产流动资金。由于现阶段我市工业经济的主体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势必需要中小企业更多的资金注入,因而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矛盾是当前工业经济组织工作的重要议题。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缺和融资困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融资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需要综合协调、配套解决。通过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调查了解,我们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要理顺资金关系,扩大融资渠道,企业、银行和 *** 三方联动,共同努力,化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矛盾。首先,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资产重组力度,通过外来资金缓解资金紧缺矛盾。近几年来,我市银行资金存贷比一直偏低,但我市工业经济仍然取得了快速发展,其强大的资金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招商引资和资产重组。通过外资、民资等各种资本的进入,引进了一批以大连化工、川奇光电、科龙电器为代表的大项目,推进了亚星与格林柯尔、联环药业与上海联创和香港威尔曼等一批资产重组项目,激活了生产要素,打通了工业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下一阶段,我们仍应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尤其要继续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和资产重组力度,发挥和发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扬州集聚,缓解资金紧缺矛盾,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再上台阶。其次,继续加大贷款推介和服务力度,积极促进银企合作。2004年,通过信息发布、贷款推介、银企座谈会及跟踪协调等方式,市经贸委协同相关部门共向市各商业银行推介项目86项,帮助工业企业申请贷款16亿元;促成71家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与银行签定《银企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达123亿元;并帮助部分工业企业协调争取封闭贷款3000多万元。这一系列有效举措对我市部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今后,我们应继续做好资金要素的协调,积极将一批有亮点、有产品、有市场的企业推介给银行,定期召开银企见面会,加强双方信息沟通,增强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的了解,促进银企进一步合作。第三,引导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管理,是企业优化资金结构、改善资金运行、加快资金周转的重要途径。我们应积极引导企业以销定产和以销促产,大力压缩两项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沉淀,提高产销率和资金回笼率;引导企业在争取获得银行支持的同时,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股份制改造、积极争取上市等途径,尽快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融资体制,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争取获得最佳的资金收益率;与此同时,还要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债转股、融资租赁、典当融资等方式进行融资,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最近,市委、市 *** 出台了扬发(2004)38号《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活动的意见》,下一阶段,我们应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 *** 的“双创”意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获得国家、省、市对技改、新品开发、做大做强等方面政策资金的支持,用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多渠道解决资金矛盾,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第四,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建设,继续推进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当前,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建设: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中小企业诚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模式和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发布制度及奖惩机制,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信贷的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促进企业的诚信建设。第五,充分发挥和发掘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近几年来,我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资本金较少,担保能力有限,加之受到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的担保能力已有所下降。下一步,应在继续完善和强化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形成 *** 资本、商业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格局,将一些 *** 主办的担保机构真正组建成独立的法人担保企业,实现商业化运作,改变目前我市担保机构规模不大、担保能力有限、运作效率不高的局面。为支持担保机构的发展,建议 *** 建立财政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所发生的坏帐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提高其担保能力。同时要加强对担保机构和担保业的管理,建立担保业自律组织,使担保机构按市场经济规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要逐步建立健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再担保机制,努力疏通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有效投入的渠道,为中小企业能更多更快的获得信贷支持创造条件。第六,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 可以通过税收贴息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研究制定不同于大型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和贷款操作程序,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银行内部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鼓励各商业银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授信业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拓展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和使用国外贷款。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典当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谁有《我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缺成因及对策》外文期刊?毕业论文外文翻译用的,谢谢了 童鞋你好! 这个估计需要自己搜索了! 网上基本很难找到免费给你服务的! 就算别人给你找的,也未必能满足你的需要! 并且,找资料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必备的技能之一啊! 所以,我在这里给你点搜索国际上常用的外文资料数据库: ---------------------------------------------------------- ⑴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⑵Elsevier SDOL数据库 IEEE/IEE(IEL) ⑶EBSCOhost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⑷ACM美国计算机学会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⑸Springer电子期刊 WorldSciNet电子期刊全文库 ⑹Nature周刊 NetLibrary电子图书 ⑺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⑻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 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⑼推荐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 如果你真的不愿意自己找的话,那就进行追问吧! 中文翻译得自己做了,实在不成就谷歌翻译。 弄完之后,自己阅读几遍弄顺了就成啦! 学校以及老师都不会看这个东西的! 外文翻译不是论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很容易过去的! 祝你好运! 哪里有免费的关于中小企业招聘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豆丁网、百度文库 寻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是对策方面的论文 中小企业创业阶段的融资策略 一、创业早期阶段最好靠自有资金 很多中小企业创业伊始,就想到融资。其实,求人不如求己,融资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融资需要向别人披露自己的商业秘密,而且引入外部股权资本同时很可能同时引进了矛盾。从另一方面来说,投资商都是尽量规避风险的,所以一般企业在起步或早期是很难融到资金的,而在企业已经成长起来,销售额和利润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很多投资商会主动找上门来。所以在创业的早期阶段必须依赖自己的资金,从销售入手,积极地寻找客户,有了营业收入就有了发展的动力。也有一小部分投资公司专门寻找创业早期的项目,以求获得高倍数的回报率。即使在这种创业早期就获得投资商关照的情况下,创业人也需要投入一部分自有资金。 二、努力挖掘内部资金资源 在寻求外部资金之前,先充分利用内部的资金资源:企业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现金流预测系统,向顾客提供足够的激励条件鼓励他们及时付款,对客户要有严格的信用评估程序,做好给供应商付款的计划。,尽全力保证销售收入,控制库存量,完善质量控制体系,降低废品率,变现闲置资产。 三、积极寻求外部资金资源 如果内部资源都已经充分利用,那么再看有什么外部资源:股东的资金,企业的往来账户银行透支或贷款的可能,代理商应付款或票据的贴现,出售反租(出售给租赁公司再租用该项资产),商业银行贷款, *** 或公共机构的无偿资助或贴息贷款,最后才是风险投资基金。 四、银行融资 银行融资是现阶段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除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外,针对中小企业普遍缺少抵押品的特点,还有以下几种特殊贷款: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是指生产型企业以其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的授信。应收账款的质押率一般为六至八成,申请企业所需提交的资料一般包括销售合同原件、发货单、收货单、付款方的确认与承诺书等。其他所需资料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相同。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尽管商业承兑汇票无银行信用担保,只有出票人(相当于前述应收账款付款方)的信用担保,但对于销售商来讲,由于容易取得付款方的认同与配合,而且操作规范,因此销售商仍乐于接受。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实际也是应收账款融资的一种形式。由于无银行的信用担保,因此贴现银行对销售商及其下游付款方的资信要求较高,只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办理此项业务。 应收账款信托贷款:应收账款信托贷款是指以申请企业作为委托人,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银行作为受益人,三方共同签订信托合同。企业将应收账款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负责监督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应收账款的收益归银行,同时银行和该企业签订贷款合同,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由于这种操作方式利用信托财产独立性的特点,将应收账款安全隔离为信托财产,与前述应收账款质押相比,提高了银行贷款的安全性,而且对融资申请企业来讲,只是会增加一定的融资成本,因此,对银行与企业都会有较大的吸引力。 融资租赁方式:融资租赁对企业来讲,其实就是一种分期付款,可减轻短期内的现金流压力。对于那些需要大型机电设备、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租赁不失为一种好的融资方法。 动产质押贷款:企业可用于质押的动产主要包括产成品、原材料等。由于动产的流动性与不可控性,目前国内部分银行与仓储公司或物流公司合作,推出了监管仓仓单质押贷款这一新品种,操作要点是:申请企业将动产运至指定的物流、仓储公司的监管仓,物流、仓储公司向申请企业出具仓单,并交付银行,银行据此发放贷款。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向银行申请融资。 五、国外中小企业创业阶段融资手段 美国国际资本资源公司对480多家寻求资金的创业企业做了一项有关创业者利用何种方法来完成他们融资目标的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把其中一种融资来源看作一个可行的和更佳的选择:私人权益投资者和私人放贷投资者。向投资银行寻求资金帮助的创业者中,有61%的人依靠直接参与性的投资,他们把目光主要投向于非正式的、高风险的风险投资家,并把这些人作为他们筹集资本的主要渠道。另外还有18%的创业者期望依靠他们个人的资金和家人、朋友的资金以及通过商业联系筹集的资金。在这些主要处于创业早期阶段和发展阶段的公司中,只有9%的创业者可以依靠利润和经营资本来为他们的发展计划提供资金。仅仅只有7%的人向银行进行了贷款融资,另有3%的创业者选择了共同经营和联合,只有2%的创业者表示对通过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来融资感兴趣。 企业资金短缺成因及对策论文 以下论文仅供参考: 《企业资金短缺成因及对策》 [关键词]商业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资金短缺 [摘要]商业企业资金短缺,既有企业内部原因,也与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经济的波动导致消费能力的变化、通货膨胀及同一地区竞争对手的强弱等有关系。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商业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实行财务集中管理。 目前,资金短缺是商业企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试图对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 企业在经营中出现资金短缺的原因多种多样。商业企业处于流通的中间环节,积压了大量的资金,经营中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从内部因素看,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一是企业原始资金投入不足,主要靠贷款维持,再加上企业快速扩张,抽出过多的流动资金用于扩张而发生资金流转困难,例如更新设备、增加新的连锁店等。二是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某个环节资金周转受阻,例如大量存货积压、外欠货款增加等。三是企业经营发生亏损。当企业发生亏损尤其是亏损额大于企业的折旧提取额时,直接结果是企业的流动资金逐渐减少,引起资金短缺。此外存货的变质、财产的毁损、坏账损失等都会引起企业资金短缺。 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商业企业的资金短缺还与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经济的波动导致消费能力的变化、通货膨胀及同一地区竞争对手的强弱等有一定的关系。一是资本不足及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紧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逐步由单一的百货业向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等多业态发展,它们分别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各自的消费群体。在由旧的经营方式向新方式转变时,许多企业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或者投资额过大,造成固定投入不足,没有达到预期的经营目的。即使固定投入充足,但由于挤占了大量流动资金,造成周转困难,效益下降。二是经营不善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第一,库存商品粗放管理。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是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实现货币积累,商品是商业企业正常经营后占用资金最大的一项资产,对于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阶段我国企业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不能及时、准确、科学预测进货量。如果一次进货量大,极易引起库存积压,一方面占用大量的资金,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存货的管理成本,同时其毁损的可能性也加大,承担着很大的跌价风险。其次是难以详细掌握库存商品情况,影响商品的定价决策。由于商品日渐增多,一个大型的商业企业品种多达数万种。如此庞大的数据靠手工管理,日常的核算只能估算,这就增加了用工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因无法掌握详细的库存量和存储期,很难及时进行商品价格调整,致使有的商品仍处在销售的成熟期却做了削价处理,而有的商品却早已超出保本期,仍在库存积压。第二,赊销政策不当。合理运用赊销政策有助于稳定销售渠道,开拓市场。但由于赊销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销售,它会直接产生应收账款,对赊销控制不当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都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应收账款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导致流通中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而且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坏账,导致资金彻底损失。第三,费用无预算或预算执行不力。当前商业企业普遍存在着无预算或预算执行不严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货费用无预算。科学的进货不仅要对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更应该对进货费用严格控制。二是日常经费支出无预算。目前多数商业企业的费用管理如日常维修费、对外采购费等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采购由于缺乏控制出现舍近求远、质次价高等现象。三是重大支出无预算。目前一些重大支出项目由于事前缺乏科学预测安排,事中缺乏严格控制,事后没有严密评价审计,造成项目资金浪费,中途追加投资,事后没有明确责任等现象。四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当造成资金紧张。目前多数商业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实行二级核算,无法严格执行预算。核算单位之间资金不能互通有无,造成旱涝不均。 二、解决商业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对策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运转给企业带来货币的增值。企业一旦出现贫血必须及时加以解决。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办法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从外部筹资。从外部筹资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主要有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二是从内部寻找所需要的资金,如加快存货的周转、加速收回应收账款、合理利用信用资金等。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优化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常企业资本结构是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合理的资本结构就是每股盈余最大的负债与权益结构。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思路有二,其一是在保持现有资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也就是通过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其二是在保持企业息税前利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实现结构优化。资产结构是指企业进行投资中各种资产的构成比例,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及流动资金投放的比例。资产结构管理的重点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进货周转等经营活动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发展新店前不仅要考虑前期固定投入,也应该关注流动资金的充足性。 借助网络手段,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财务集中管理主要包括统一开户、统一结算、统一购进、统一核算。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财会体制,在总公司设立结算中心、核算中心和稽核中心。结算中心主要负责企业内部往来资金的划拨和采购资金的偿付,核算中心主要对经济事项进行记录和处理,稽核中心主要负责资金运用和账簿记录的稽核工作。通过这三个部门的有效配合实现资金的良性运作。统一开户是指在同城的相关企业都要在公司结算中心开设内部账户,各款项均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结算中心对每项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按照银行的管理办法,制定保证支付、存款付息、借款收息、透支罚款等制度。这样既解决了个别部门资金闲置的问题,又解决了一些部门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进货环节上设立配货中心,各项进货均由配送中心和公司货品部进行采购,由于采购批量大,在质量上容易把关,容易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在不同门店进行调货,防止库存积压和脱销的出现,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对于非法人机构,一律在公司统一核算,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和核算成本;对于法人机构,可实行分散记账、集中稽核的方式,即由公司委派的会计人员在远程进行会计处理,稽核人员通过网络进行查账,这样既大大降低了成本耗费,又便于及时掌握信息及对整体资金进行安排。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可以实现公司资金的统一调度和安排,提高资金的运用能力。 加强日常管理。一要加强预算管理。预算调控包括预算协调、预算调整、预算监控、预算仲裁。二要加强库存管理。主要是加强对订货点的控制。三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包括赊销授权、赊销收益测算、客户资信调查、货款回收、处理坏账等内容。四要合理利用信用资金。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其中应付账款的比例最大。应付账款管理应侧重于衡量应付账款的成本,注意合理安排资金偿付,在结算时注意增值税发票的管理。 [2]赵新顺,姚晓民 论会计基础工作特征及协调[J] 生产力研究,2002,(6) [3]耿建新,戴德明 高级会计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你有关于《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的毕业论文嘛?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学校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 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的开题报告 我爱你! 物流人才紧缺的成因及对策 看我写的书《物流人员的自我修养》里面会有你要的答案。。。。。 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的开题报告 相信市场,但也不能迷信市场。在民间借贷之外,还要建立一整套应急状态下的触发机制。一旦发生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组织等便应自觉响应 *** 干预,按照比例、降息让利、分类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切实落实支持发展中小企业的国家战略。 “民营经济成就了浙江,是浙江的瑰宝,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们。”目有疾,自当医。而这种医治,不仅要给予其应急性的资金支持,更要着力约束资金流向,规避应急贷款再次流入资本市场的风险,引导中小企业走向实体繁荣的康庄大道。由此而论,根治温州企业近年来从房产到能源再到古董的炒作之风,才能矫正被扭曲了的经济结构,才能尽量减少无谓的行政干预,才能重新提振实业起家的勇气与辉煌。 浅析中小企业人员流失的问题及对策什么专业的论文 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企业现场管理的措施对策

加强现场管理措施与对策1.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基层建设深化。基层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民主作风,对稳定基层人心,提高基层凝聚力和员工队伍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搞好基层建设的关键。基于这个认识,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员工队伍建设,重点突出素质培养。随着公司结构调整工程建设的展开,提高员工素质迫在眉睫。为此,我们要把员工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强化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处理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基层单位要积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并把“岗位练兵”活动与员工的培训、绩效考核、员工奖惩等有机结合。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采取每周一练、每月一课、每季一考、每年一评的方法,可利用网络在线的方法进行测试,可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这样既有利于专业人员实际能力的培养,又能让他们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还可利用现有技术精湛的技师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组织开展“导师带教”活动,以合同签约的形式规定双方各自承担的权利和职责,明确带教的目标、措施、进度,以及考核和奖励标准。2.强化现场管理,细化专业管理,建立稳固的生产基础。强化现场管理,落实现场各项管理制度。公司强调基层单位要认真落实现场管理制度及巡回检查和交接班等制度。要求交接班提前到岗,检查了解安全、工艺、设备等运行状况,实行集体交接或岗位交接,做到上岗分钟,精心秒巡回检查要建立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以及专业人员和操作工在现场相互衔接立体交叉的巡回检查网络,提高生产现场巡回检查的频率,及时捕捉生产现场安全、工艺和设备等运行的细微变化,加强对数据变化的实时分析和调整健全设备“五位一体”维护保养体系,不断完善关键机组特护细则,精心实行重要机组和关键设备的巡回检查与特级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为生产运行提供可靠的基础全面落实管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现场安全无事故。细化专业管理,加强生产运行。要切实加强工艺技术和设备基础的管理,严格工艺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和规范原辅料质最标准,强化“三剂”化工料的科学管理。要认真执行工艺技术规程、工艺操作规程和设备专业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设备检修质量,改善工况条件,提升设备运行周期。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公司生产系统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执行力度,精细生产现场管理,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以进一步确立公司生产管理系统总体协调的权威性。3.继续改进“专项检查”,提高“专项检查”工作的有效性。为反映现场管理的真实面貌,“专项检查”工作要坚持以日常检查为主,做到每月对每个单位进行一次检查,把“专项检查”工作的重点落到生产专业管理上,突出现场检查,并结合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岗位职责和现场管理制度的测试、非计划停车和安全事故原因分析的测试、现场安全消防器具使用的测试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根据“专项检查方案科学化、专项检查人员专家化、专项检查标准规范化”的目标,公司要建立和加强“专项检查”督导员制度,同时要注重督导员自身素质的培育。继续开展“专项检查”督导员业务知识的专业培训,以提高“专项检查”标准执行的统一性、检查形式的一致性、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并对督导员加强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增强责任心,提高“生产管理专项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实施“专项检查”标准分类考核程序。把“专项检查”考核内容分成两大板块,即公共考核板块和专业考核板块。公共考核板块的内容是具有共性基础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专业考核板块的内容是具有专业特点和行业特性的标准和要求。对不同性质的被检对象采取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实施分类检查,统一计分,集中点评。4.抓好创特色管理工作,推进现场管理与基础工作水平提高。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公司要抓住“先进装置”、“优秀班组”大力推广典型经验。要组织召开装置主任专题座谈会学习先进典型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到典型装置或班组现场进行观摩学习,以推动整个公司先进单位的不断壮大和发展。精心培育,推进管理。要继续强化推进创特色管理的培育工作,把“创特色管理”调研中掌握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升,并进行创特色专项申报立项工作。公司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深人装置、班组对创特色管理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关心和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以此全面推动公司“创特色管理”工作的深化。严格考核,推动升级。在“优秀班组”达标升级验收过程中,坚持实行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以日常考核为主,日常考核占考核总分的,综合考核占总分的既。由各单位预报“优秀班组”候选对象,公司则根据各单位预报的对象实施预验收,通过每月的日常“专项检查”进行重点检查,待年底正式申报时予以综合验收。为体现先进性,确保含金量,必须实行总量控制。各单位要严格按公司分配的名额进行自查申报。“优秀班组”由公司生产部牵头组织工会等相关专业部门进行验收,若验收不合格则予以取消,并不给予调整,做到宁缺勿滥。5.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现场管理与基础工作的标准。制度是规范我们工作的准则。加强现场管理与基础工作,关键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工作条例等。为进一步规范现场管理与基础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公司将统一制订巡回检查管理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现场管理与基础工作条例等重点修订生产管理“专项检查”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现场管理制度、装置和班组工作条例等。通过建章立制,使我们有章可循,同时也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每个员工都能熟悉制度、了解制度、懂得制度,并让员工自觉按章程办事,按规范操作,杜绝习惯性违章,进一步减少非计划停车事故的发生。公司要花大力气狠抓现场管理与基础工作,继续巩固和推进已取得的成绩,坚持把现场管理与基础工作抓深抓细抓好抓出实效,为公司安全稳定生产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企业现场管理精细化用精细化理念指导企业现场管理,其深挖的内涵同样是无限的。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先生认为,鉴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所谓无限的现场精细管(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理并不是一种绝对行为,而是要用一种趋于极限的精神来组织企业现场运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效用和价值的创造,这是一种追求卓越,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做事原则。现场管理案例分析:技术型企业技术型企业的现场管理随着化工研究所的进一步发展,原科研型企业已经实质性地发展成为科研、生产、营销紧密结合的技术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否做好科研、生产的现场管理,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因而必须认识到技术型企业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必须掌握企业现场管理现状。1.技术型企业现场管理的含义所谓技术型企业的现场管理,是指对科研、生产现场的劳动者、机器设备、原辅料、厂房、资产及科研、生产过程中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使各种要素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最终达到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现场管理是技术型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各项专业管理的目标最终都将落实在现场,并通过现场管理来实现。现场管理又为其他专业管理提供科研、生产数据、资料等各种信息,专业管理指导并服务于现场管理。只有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做好了,专业管理才有比较坚实的基础。2.化工研究所现场管理的现状化工研究所自年月组建以来,随着生产装置和异戊烯装置的不断做强、做大和各项科研项目的开展,对科研和生产的现场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现场管理工作如何适应科研成果产业化工作发展的形势,这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出了一个严峻又现实的问题。面对挑战,化工研究所现场管理工作主要抓好科研和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并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制度日常检查和考核,与员工奖金挂钩全面实施岗位责任制检查与考核工作,不断夯实专业线管理基础开展生产装置现场定置管理典型培育和现场制度典型培育活动,以典型推进现场管理工作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中层干部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培训和员工操作水平培训,强化科研、生产现场过程控制,碳五和异戊烯等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装置能耗和物耗不断降低,产品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并出口国际市场。通过一系列的现场管理措施,使科研和生产现场管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3.化工研究所现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1)部分员工对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化工研究所对广大员工加强了现场管理知识培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作为技术型企业,化工研究所有着自身鲜明的特殊性,在化工研究所日常的科研和生产活动中,集中了不同的石油化工工艺过程,从实验室的烧杯,到百吨级的各类中试装置,进而到万吨级的生产装置一应俱全不同科研和生产上的员工,有时因为工作需要而要承担不同的任务和岗位职责,因而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习惯性违章”,有时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这可以主要归咎于对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意识不强。2)现场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化工研究所对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制订并颁布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现场管理制度,并同时制订了实施细则,制度十分齐全和完备。但在制度的贯彻落实过程中,还不如对科室制度的重视,差距不小,甚至部分员工对现场管理制度的内容还不了解,不知道,使管理制度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3)现场基础管理工作仍然不够规范科研和生产现场原始记录是日常科研、生产活动最直接、最真实的科研、生产信息,它客观地反映了科研、生产的最原始信息,是科研、生产现场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部分员工对这项工作还不够重视,如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有些班组现场科研、生产操作原始记录有涂改或漏记情况,甚至还发现个别岗位不按规定时间准时记录,更有事后或提前填写操作记录的现象,操作原始记录显得不严肃、不规范,失去了现场操作原始记录的真实性。4.对策与措施1)进一步落实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责任制技术型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如科研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工艺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项专业管理活动,都是以科研和生产活动现场管理为基础,各项专业管理的目标最终都要落实到现场,并且通过现场管理来实现,同时又为各项专业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科研、生产原始资料、数据等信息,落实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责任制是技术型企业管理的基础。因此,现场管理工作要进一步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将现场管理的责任分解到各部门、各专业线,责任到具体人。同时负责现场管理的部门要定时组织有关专业线管理人员对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工作检查、考核、评比,并将检查考核分数在企业内部进行张榜公布,真正将现场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2)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制度要根据技术型企业现场管理的实际,对现有的现场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现场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内容重点放在岗位专责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岗位练兵制等四个方面。岗位专责制主要以严格执行岗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主动配合,确保本岗位平稳安全运行,并按时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交接班制要重点突出交接清楚上班工作情况、本班工作情况及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而且交接班要实施提前巧分钟岗位对口交接。巡回检查制重点内容应放在提高巡检工作质量方面,巡检工作应按规定巡检时间、巡检路线、巡检内容精心巡检,同时对巡检时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处理,实施巡检闭环。岗位练兵制重点内容应突出员工日常岗位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应急预案演练、技术等级考核及操作比武方面,切实提高广大员工的劳动技能和处理各类事故的能力。3)深化“三基”工作搞好“三基”工作,是强化和推进科研和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抓手。因此,要根据技术型企业工作的实际,按照公司下发的标准,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考核实施细则,使“三基”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三基”工作要采用日常检查和季度检查相结合。同时各管理专业线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努力通过“三基”工作来进一步促进现场专业管理工作。4)对现场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现场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要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管理,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条件时还可选送到外单位进行学习、观摩。通过培训、学习、观摩,可提高广大现场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同时也可提高他们对现场管理的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对策

1.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应当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① 加强各级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可以将银行系统内资金逐级、逐步集中,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行对于全系统内资金的调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各级银行的经营行为。建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内部决策控制、实施控制、事后监控和预警机制。②建立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管理行及时根据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情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体制。③实现各商业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通过强化资金在各行全系统调拨,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增强系统内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2.对资产负债进行结构性调整①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配置各类资产的数量,确定相互间的配比关系,构建适宜的资产结构,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防范流动性风险的防线。②降低信贷资产,提高非信贷资产比重。力争使债券投资等非信贷资产占比逐年增加,保证债券投资每年以3%~5%的比例递增。③增加贷款总类,提高贷款的变现能力。要逐步提高票据贴现、质押贷款的比重,增强信贷资产的变现能力,同时,由于资产结构固态化严重,因此,各商业银行必须着力盘活存量,压缩不良贷款,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健全科学的放贷机制,确立贷款的保障和补偿机制。④ 抓住公开市场业务的新机遇。由于公开市场业务为银行提供了方便、迅捷的融资渠道,从长远看,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成熟必将带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更多的便利。3.通过金融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①负债业务的创新,重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负债的流动性。②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在逐步增加优质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③中间业务的创新,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水平,完善其服务功能,大力开办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4.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①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的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的衡量。②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即通过对风险警情指标的预测,银行可以大体评估未来经营时期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状况,确定风险警况。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线索,排除警情,使流动性风险减至最低程度。因此,探寻警源是预警系统的重要程序。③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制度。包括流动性需求分析、流动性来源分析和流动性储备设计,同时还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跪求一篇 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开题报告

  物流行业过去流行的“大而全”思维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仓储资源可以通过租用或者直接建设完成,运输资源可以通过合同车队或者组建车队来完成,运输和仓储能力不是物流企业的必要条件,而只是物流企业需要整合的资源对象,单纯依靠扩大基础设施诸如仓储和运输规模来赢得市场的想法将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在现代物流概念中,急需依托信息网络来提高单位成本的运作效率,这使得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  (一)选择合适的模式实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第一种模式是自己开发信息系统,第二种模式是与IT公司合作开发,但这两种模式不是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太高,进度难以保证,就是要花费大量时间沟通,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较之这两种模式最好的是第三种:选择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其物流分析人员曾是物流企业的优秀主管或经理,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信息系统要求,再辅以专业的IT人员,开发的系统一般适用于物流企业,对于类型与规模不同的企业只需根据所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客户化调整即可。此外,专业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会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意见,这样的专业管理咨询意见对于物流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二)慎重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所选择的物流软件公司要在物流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备相应研发和技术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拥有物流管理专业分析或咨询人员,且价格要适当。物流企业只有认真分析自身的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开发合作伙伴,构建适合自己的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系统,方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领导素质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适应:从岗位的角度来看,由于物流信息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而需要组织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具有较高的素质,具体包括应该拥有良好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与实践背景,较好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同时还要十分熟悉所在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并且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四)构筑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公共平台: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差、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是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化能从根本上解决物流企业的这些问题。信息系统是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地流动,可以使企业能动地对市场做出积极的反应,并指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费的资源是巨大的、昂贵的,中国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物流信息技术运用的成熟,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五)注重信息化的整体性与持久性:好的系统软件一般都有很好的延续性和扩展性。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物流软件系统开发之前就应该对整个系统软件有一个宏观和长远的规划,也就是说要考虑得尽量全面具体,并要充分照顾到企业将来的应用需求以方便软件系统的升级与优化,这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要求。  总之,实现企业的管理规范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引进与实施迫在眉睫。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环境上给予支持,从而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的风险,有效带动和促进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增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IT行业遭遇的信息化管理难题有哪些?对策是什么?

管理难题有:项目管理1)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或项目周期过长,都需要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及对项目进行严格的管控。2)除人力成本的管控外,IT集成行业还非常看重原材料成本(BOM)的控制和管理。3)项目人员常常需要到客户所在地开展工作,项目涉及到的人员也非常复杂,需要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管控。4)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能够实现知识的存储及方便查询,让沉淀下来的知识可以不断为后来人所用。客户管理1)客户资源在IT集成行业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有一个管理平台,实现对客户资料的统一管理。2)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IT服务行业需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8thManage的项目管理软件可以帮IT行业解决信息化管理的难题:(1)纯WBS架构 实时把控项目全局(2)动态BOM管理 成本控制有力度(3)B/S的一体化管理平台 突破空间协同管理(4)资源使用清晰可见 提升资源利用率(5)文档管理形成项目的良性循环(6)360度客户管理 规范管理更高效(7)提升服务响应能力 确保客户满意度

从物流设施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我国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流装备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伴随着物流行业的良好运行,物流装备行业也成绩斐然。  具体而言,自2010年取得历史性突破,出现井喷式增长后,2011年叉车市场继续保持井喷式增长,2011年1-11 月份叉车产销量累计达到292398万台,同比增长36.7%。  2011年以来,托盘行业也产销两旺,很多托盘企业反应市场销售状况良好,1季度同比增长28%以上,二季度、三季度产销量有所下降,全年产销量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目前,现有托盘保有量超过8亿个,并且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受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仓储业投资大幅增加的影响,中国货架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据监测,2011年1季度中国工业货架总销售量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二季度、三季度有所回落,全年货架出货量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仓库改造及立体库建设的大型货架系统项目所占比重继续增加。  物流系统工程项目纷纷开工,让自动化立体库项目建设市场一片繁荣,2011年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立体仓库有250多座,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总产值超过了19亿元,增长25%左右。累计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保有量超过1700多座。  前瞻产业研究院物流装备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到“十二五”末期,我国物流业将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另外,发改委提出的物流标准化、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应急物流等4大物流专项规划将和此前出台的冷链物流规划和商贸物流规划一起,成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6大专项规划。  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制造与商贸企业物流外包程度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行业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物流装备行业研究小组指出,作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支撑,物流装备是促进中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提升效率的重要条件。随着国家对物流行业的重视,利好政策接踵而来,这直接刺激了物流装备业的需求,“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与物流装备业将并驾齐驱,一同迎接新一轮的黄金增长期。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受资源以及环境的变化,开始了大面积的从小城镇涌向大城市,使得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充满生机,人口流动成为新常态。但随着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显现,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如何加强现阶段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和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一、当前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各地政府都在不断出台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相关政策,不断深化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并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流动人口的复杂性,例如受教育程度、心理承受能力、自身劳动技能等影响,导致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虽然各地都在建立相应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法律法规,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地标准不一,都存在着严重的地方特色,不利于后期人口全国流动的运行和对接工作。   (二)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尽管在城市中建立了流动人口办公室,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机构由于缺乏权威性,没有形成严格的内部机制,导致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建设任务重,共享应用水平低等问题,让工作开展进一步受阻。同时机构没有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互联网+的时代中,机构人员信息技术掌握缓慢,使得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共享工作严重滞后,服务和管理存在着职责权限不一,运行不畅等等问题。   (三)流动人口摸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流动人口,为了保证安全性,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摸底。例如办理流动人口详细登记,但现实是流动人口为了避免麻烦,办理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针对城中村以及出租房屋时管理不到位现象更加突出,给流动人口的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再由于服务和管理的职能部门协作不到位,导致派出所以及社区未能形成一体化管理,大量的流动人口个人信息登记混乱,参与治安管理的积极性不高,经常是门牌不对,情况不明,导致最终查无此人等现象,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再加上针对流动的高危人群,管理措施也有待落实,有大概三分之二以上高危人群在落脚出租屋中以及旅馆中时并未进行正规的登记,给城市治安带来严重的隐患。   (四)服务维权方面任重道远   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体系,一些企业未能按照劳动法履行合法的权益和义务,签订的合同有着不平等条款,经常出现加班拖欠工资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流动人口生活保障差,待遇难以和同城人相比。   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积极的转变工作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各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转变观念,营造和谐氛围   政府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组织流动人口参加法律法规培训教育活动,让他们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同?r还要做好对流动人口的关注,倡导对流动人口典型的表彰工作,让流动人口切身体会到亲近感,树立公平对待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管理和服务的有效统一。   (二)加强基础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需要整合力量,动员和组织各个机构的协调作用,参与到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中,让每个机构都能发挥自身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队伍,对外来人口较多的单位,配备相应的人手,加强他们专业素质的提高,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做好基础信息的录入等工作。   (三)建立符合实际并且充足的经费保障机制   申请建立专属资金,加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这样可以保障在实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时能够支出所需经费,确保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正常运行。同时,在人员配备和管理上要严格根据国家提出的政策要求,实行人员分级管理,把流动人口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经费以及其他管理经费都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中。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让企业也能参与到机构日常经营管理中,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形成保障合力。   (四)建立流动人口管理长效机制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针对目前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尽快出台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意见等,将政策落实到实处。同时,用贴心的服务去引导和鼓励流动人口积极参与当地活动,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到正常的公共服务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流动人口权益保障体系建设,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督促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打造流动人口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我国物流业发展布局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这个概念相当的宽泛了,如果从全国来看的话就是宏观的。文章主要结构应该从我国地理结构上来分析,比如华南,华东,华北,然后找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讲下物流特色。结合起来就是整个我国物流业发展布局。这方面的材料其实很多的。有一篇比较全面的文献《2009-2012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你可以去找下,这份报告的第十一章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就是中国物流各地的发展情况。   11.1 北京     11.1.1 北京物流布局的正式确立     11.1.2 北京市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11.1.3 奥运会给北京物流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11.1.4 北京发展物流存在的问题     11.1.5 北京发展物流的策略     11.1.6 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将造就临空产业经济核心区   11.2 天津     11.2.1 天津现代商贸物流快速发展配送已逐渐形成体系     11.2.2 阻碍天津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六大因素     11.2.3 天津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议     11.2.4 物流业将发展成为天津的支柱产业   11.3 上海     11.3.1 “十五”时期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11.3.2 上海物流园区与专业物流基地成为发展亮点     11.3.3 上海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1.3.4 “十一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将发展为上海的支柱产业     11.3.5 “十一五”期间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1.3.6 “十一五”时期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及措施   11.4 珠三角地区     11.4.1 珠江三角洲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环境及条件     11.4.2 粤港珠三角地区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综述     11.4.3 珠江三角洲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11.4.4 珠三角社会物流体系的构建     11.4.5 泛珠三角物流信息平台已经启用     11.4.6 未来仓储物流设施将转向珠三角   11.5 西部地区     11.5.1 西部物流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及政策选择     11.5.2 西部地区成品油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设想     11.5.3 重庆铸造西部地区一流的物流基地     11.5.4 青藏铁路为西藏物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5.5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这份报告前面几张也说了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的。

【谈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对策】第三方物流的经典案例

  摘 要: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的具体分析看,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物流系统的建设应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出不同的层次结构,在实践中还需要创新地实施,并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信息系统 企业 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综合物流运作方式,以其特有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优势,正越来越受到推崇和青睐。 按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的定义:“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 istics,缩写为3PL或TPL)是指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是区别于第一方物流(卖方物流)、第二方物流(买方物流)而言的。它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既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的,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   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信息、客户信息、全程物流服务信息等方面的投入,并建立了相应的物流信息系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物流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趋势,制约着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在发展及建立信息系统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   现代物流作业过程复杂、环节较多,信息量大,对技术需求高,各种物流信息又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捕捉的特点。传统的物流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满足物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缺乏的正是既懂物流业务又懂物流技术的人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现代信息化意识淡薄   当代很多物流企业还存在着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等这样一些陈旧的观念。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没有对信息化建设未来打算。这种观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1.3重视硬件开发,缺少物流网络化,信息化的软环境   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只对硬件设备进行建设而忽视软件系统的投资与管理,忽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等信息化基础建设,没有建立全面、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制度,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信息技术这方面比较落后,比如说物流的信息管理技术(L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以及全球卫星定位,GPS这些先进的物流技术我们现在掌握和使用的还非常少。投资结构不均衡无法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间的协调发展。   1.4物流信息系统标准混乱,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   作为物流信息平台基础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物流信息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   2.1提升人才素质、转变管理观念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中小型物流企业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并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管理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对中小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注意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环境和实践环境,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在培训过程中创立旨在激励员工之间的平等竞争机制。   2.2增强信息意识   我国应吸取国外先进技术把物流信息系统深入到物流核心流程,建立独立的 IT 部门来负责有关工作,建立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 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 才能为物流企业带来管理和运营上的提升。 物流信息化管理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不单是软件和硬件的投入,也需要意识方面的有所提高。   2.3技术层面的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   中小型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必须建立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并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实现物流供应管理与控制。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技术的先进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坚持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个性化,可以借助政府扶持、院校技术支撑的方式成立物流信息化技术论证与研究开发小组,在信息化技术机构的领导下,制定开展物流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2.4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   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化取得的显著成绩,整个物流行业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由于第三方物流涉及到多个商家的商业活动,如果每个商家都有自己的一个格式,势必会造成混乱也不能完成数据的交换,工作人员重复作业会造成数据上的错误,之间很难做到信息交换,更谈不上共享。 制订了统一的模式以后,数据的统一格式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各个企业就能轻松的使用物流信息,来为客户进行快速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乔太空.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23-24.   [2]吴鼎新.宝供物流企业信息化道路研究[J].商业流通,2009,(8):26-27.   [3]吴中岱.浅析物流信息系统建设[J].航海技术,2009:67-69   [4]欧阳苏腾.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 息 通 信,2011,(6):121-122.   [5]安晶.浅谈3PL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构建[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3.   [6]张玲.用信息化战略提升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22-24.

环境治理行业贷款风险及对策

1、2022以来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地仍频繁发生各类型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既有由工程引发的环境风险、企业环境风险和园区环境风险,也有诸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等区域及流域性环境风险,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造成巨大损害。环境风险成因复杂、时空尺度多变、发生随机、途径广、环境影响大,是环境污染控制和风险防范的重大难题。2、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过渡,传统污染型行业持续增长,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也随之进入高发阶段,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环境污染事故每年均发生1000起以上(1992—2006年)。由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不同于一般的常态环境污染,发生突然,排污量大,并通过环境介质对人民生命健康与财产、生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为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工作。本文从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分析着手,结合中国环境风险现状,提出环境风险管理对策建议。3、针对中国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特点和环境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全过程管理思想,提出以下管理对策建议;环境管理中应贯彻环境风险理念,实施全过程技术管理体系,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标准、经济政策,建立环境风险全防全控制度,推进全防全控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

健身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

健身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 健身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 健身行业的风险可见一斑,当然任何投资都是风险与利益共存,但数据显示想成功运营一个健身房并不容易,那么我就来给大家分享健身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 健身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1 健身房决策风险 健身房里做决策是人,所以难免会受到情绪,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背离我们的预期,甚至导致健身房亏损。决策风险可分为两类,主观的和客观的,主观的如情绪、成见、个人见识能力的影响,客观的如环境、信息不健全、突发情况等等。 对健身房来说,我们平时做营销活动,就会很好的体现出决策风险,往往一个活动和我们预期相差很远。比如没考虑到天气,活动当天突然下雨,造成活动参与人数小于预期,活动效果差。 健身房决策风险防范措施 我们要如何降低健身房决策风险呢,有几种方法可以降低我们的决策风险: 1、明确目标,聚焦目标 我们做决策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做决策时我们一定要围绕目标进行,这样才能使决策不偏离正轨,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很多时候人往往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淡化我们健身房的长远发展,这样来做决策,自然容易失败。 2、健身房决策人自我提升,增加决策参与人数 但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进行决策时,对决策者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受到个人经历经验影响,决策的风险会增加。一方面我们可以增加决策者的知识素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考虑适当的分权,让更多有才识的人参与进来。 3、当遇到不擅长的内容,请专业的人辅导 这点在健身房已经用得很多了,我们的预售往往都是请的健身预售团队做。但是很多人请的预售团队都是杀鸡取卵的货,这也是造成健身房寿命短的重要因素。 预售是这样,当我们遇到其他比较重要,或者十分复杂的决策时,可以聘请一些专人作为顾问帮助你进行决策,比如我们在做消防、定制合同条款、营销推广方案这类。 4、决策的终极目的是实施,我们可以在实施中纠正 决策不是为了决策而决策,是为了实施而决策,不论我们的决策是正确还是错误,我们都可通过实施检验,当实施时,我们及时的对决策的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决策失误我们及时补救,这样也能降低决策的风险。这是降低决策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 健身房人员风险 健身房的人员风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主动离职造成的风险,这个占大部分,二个是被动离职造成的风险。 1、主动离职造成的健身房人员风险 我们知道健身房的离职率长期居高不下,就会籍而言,同一健身房中从业超过一年的不足10%,大部分的会籍会在第三个月第四个月选择跳槽,一是由于销售工作的性质,长期达不到业绩目标,只拿基础工资,自然会选择离职。二是由于健身房忽略了员工,主要体现在健身房福利不健全,员工关怀缺少。 健身教练的离职风险相对会籍离职带来的风险会更大,因为教练很可能离职带走现有的私教会员,同时你还会多一个竞争对手。 2、第二种被动离职的风险 主要体现在劳动仲裁上,健身房进行裁员时,可能因为不了解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时缺少考虑,员工被裁时走劳动仲裁造成健身房损失。 健身房人员风险防范措施 如何降低人员风险? 1、温情路线 健身房在节假日发一些礼品,生日也送一些,同时这些礼品可以送给会员的父母,让会员的父母了解到员工在哪上班,同时由于员工家人受到公司关怀,也会让家人过问员工情况,可以有效的减少员工离职率。 2、聘请专业的hr 专业的hr一方面可以帮助你的健身房找到更多有才的人,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3、建立人才储备库 这个适用于大型的公司,目前很多的大型连锁都在建立自己的健身学院,培养储蓄人才。此外还有一些知名健身房和各类体育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由高校代为培养人才,这也是一个思路。 健身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2 任何投资都是风险与利益共存的,对于开健身房来说前期你需要做详细的市场调研、然后选择合适的场地,健身房场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经营发展,所以健身房选址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一旦出差错,则会出现后期一系列的.连带效应。 然后就是健身房定位,也非常的关键,你需要确定自己要开一个什么样的健身房,传统的?智能的?有什么样的发展优势,一旦健身房定位没有确定好,那么后期经营起来很难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对健身房经营会有很大的影响。 然后就是健身房的设计装修风格,是否能够带给会员很好的视觉体验;还有就是健身房的管理层是否有担任管理的能力;是否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帮你运作,因为健身房毕竟是一个大的项目,仅靠投资者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运作的。 基于在这些的基础上你需要一定的管理经验,相关的行业经验,如果你对这方面没有太深的了解肯定会在投资上面走弯路,所以你可以选择跟专业的健身房管理公司进行合作,公司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经验,并且会为每一个投资商提供强大的全程托管服务,这样就能避免自己在开店过程中走弯路,还能学习到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经验。 健身房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一般在学员进来的时候,如果是年龄大的,有高血压的我们就建议他们不要开始就在跑步机上猛跑,要慢慢来。”华美、康美等多家健身俱乐部的人员都表示,如果是低血糖,教练可以处理,主要是确保通风和运动前补充糖分,但如果是心脏等突发疾病,他们不懂急救,只能送医院。 记者发现,许多健身教练急救意识薄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客观上此类意外事件发生率较低,这使得即使学过基本急救的教练,其急救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很差。另外,部分在职的健身教练根本不具备市体育局健美协会和劳动人事部门发的证,健身知识不完善,更不用说懂急救了。 开健身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所在地健身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2、俱乐部的以后的经营的路线确定,比如说做大众化的俱乐部还是中高档的(做大众化的卡价格比较便宜,会员量相对比较多,要求俱乐部的面积要大器械要多。对于器械的品质要求不高。做高中高档俱乐部卡价相对要贵,服务的水平要求高。器械的品质的要求也要高一点。) 3、俱乐部的地理位置是至关重要的,选址要注意的,俱乐部的楼下要有足够多的车位。大型俱乐部的会员会相对比较多,没有够多的车位会给会员带来很多的不便。最好俱乐部的旁边会有高档的主宅区以及一个够大的停车场。 4、在一家大型俱乐部的启动之前就应该确定好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及主人员,大型的专业健身俱乐部的管理单靠俱乐部的投资人是无法妥善管理的,必须分派管理。以及俱乐部工作人员的前期培训。工作人员包括:教练,会籍及内部的服务人员。 5、健身俱乐部的器械品牌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器械的选择要注意一下几点。不要买品牌太好的器械,因为健身器械的品牌的好坏只有教练自己懂重要的是器械的品质。器械的好坏在于它的训练的效果以及它的使用的寿命,请一个有经验的专业教练基本上可以都可以辨别器械品质的好坏。 6、俱乐部的管理模式的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大型俱乐部的管理模式都采用分部门管理,每个部门确定管理人员,教练部要有教练主管,会籍有会籍主管,吧台有吧台的主管。如有需要的话可以确定一个俱乐部管理经理。 7、有一点要确定的就是如何做好俱乐部的宣传工作,这一点直接关系到投资回报的效率。一家成功的大型俱乐部的宣传要内外结合。对外的话由广告公司策划,内部的就是教练人员的选择,对于一家刚开业的俱乐部的做内部宣传的话少不了教练,教练的选择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太注重教练的块头的大小,块头太大会让健身会员有中抵触的作用,年龄段的选择也很重要,选择相对较年轻的教练比较有活力一点,教练之间必须是一个很团结的团体,年龄大差距往往造成交流的不便。教练想象的好坏给参观人员的第一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8、设施整体的规划图的时候,需要了解的是怎样把俱乐部的面积充分的利用是关键。 9、俱乐部的投资预算及成本的回收,俱乐部的开业的时间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尽量选择比较凉快的季节开业,这样在促销期间做的活动。 10、最最重要的选择专业的健身管理公司,想要开好一个健身房,自己没有相关行业经验的情况下建议可寻找一个专业的健身管理公司合作

茶叶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

一、茶叶行业风险分析:1.自然灾害:在茶叶种植和采摘过程中,自然灾害是难以避免的,例如洪灾、干旱、地震、冰雹、寒冷等,都会对茶叶的种植和采摘形成较大的影响。2.市场竞争:茶叶行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由于茶叶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的选择面非常广泛。市场竞争激烈的话会导致企业销售不好,受到资金拖累。3.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对茶叶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竞争等方面带来影响,如政策调整、贸易关税等。4.品质风险:茶叶的品质问题可能出现在种植、采摘、加工、保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同的品质问题会导致消费者对茶叶的不满,甚至对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5.原材料价格波动:茶叶原材料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如果供应不足或需求下降,茶叶原材料的价格会波动,进而影响茶叶行业的发展。6.贸易风险:茶叶行业企业的贸易风险很大,尤其是涉及海外贸易的企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定的变更等都会对贸易合作关系产生影响。二、茶叶行业风险对策:1.把握好风险预警时间: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信息、监测政策变动,并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设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将会对企业的最优利益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2.产品宣传、品牌营销:企业应注重品质与服务,提高产品、服务品质,树立优质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这样可以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3.多元化发展:企业需多元化发展,减少单一产品的风险,例如,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需求,经营多元化品种的茶叶产品,减少单一茶叶品种的风险。4.保持灵敏性:在市场环境变化中,企业需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灵活、主动地应对市场变化和产业环境变化,实施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和抵御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同仁的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资讯和行情,以便在经营管理中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5.合理稳妥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努力扩大财务管理的知识面,防范风险,降低风险率,并保持财务的稳健和安全。加强规范化的会计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可以有效防范风险。

请联系农村实际谈一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请联系农村实际谈一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正确答案: 第一,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群体没有城市户口但在城市工作,职业转移与身份转移相分离,付出的代价和应享受的待遇不匹配,造成了城镇化发展的畸形,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关键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工的身份歧视。 第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各种公共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配置,加快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核心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和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结构的调整和再平衡,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处于同一位置,同等地享有公民发展权。基础是改革创新制度,以及促进资源要素结构调整和再平衡。 第四,多渠道筹措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一是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范围和领域;二是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三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

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l、增加资金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要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政府就要积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来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事业或社会团体参与到水利设施的建设中来。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确保农村集体把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在农田水利的建设,以激发他们自觉地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并引导农民与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广泛投入,积极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兴办水利,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2、农田水利建设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转变。近些年来,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环境、景观及城市水利等频频出现,这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完美的结合。3、提倡并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把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相结合,大力推广应用喷滴灌技术。在果园中以及大棚推广滴灌技术,在成方连片的农田中推广大田管灌技术。并搞好渠道防渗、河道浆砌防治工程,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农民节水的积极性。4、加强队伍建设要搞好农田水利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人员。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技术员的专业培训,真正使从事水利人员对新技术,新科技的掌握,并提高与增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与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5、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抵御特大干旱的关键时刻,以雨水集蓄利用、小型灌区改造以及小型水源建设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是什么

答:(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 (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 (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 (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是农业的毛细血管。诸多事实表明,农田水利建设为实现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按照科学的规划稳步向前发展,可以说成效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同时我国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尚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1.1设备不足,技术落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水资源需求旺盛,但由于水利基础设施欠缺,技术落后,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虽然也有提灌站和输水渠道,但是都是上世纪60-80 年代修建的,标准低、配套差、年久失修;水塘无法蓄水,输水渠道垮塌、渗透严重,不能满足村民需求。水利设施陈旧失修,不仅不能满足村民日常生产需求,而且也无法抵御自然灾害。1.2 投入不足,建设缓慢我国水利资金投入仍存较大缺口,除地方投入意愿不强投入不足,社会资金投入缺乏动力也是主要原因。农田水利设施仍然主要依靠财政投入,水利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全面建立起来。部分地方投入责任落实不到位,有些项目形成“半拉子”工程,影响了工程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亟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制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当前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水利资金多头管理的现象严重,涉及的资金渠道及管理部门多,资金交叉重复和分散使用并存,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水利资金管理使用中的“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农村水利项目,建后管理维护不到位,有的设施存在淤积损毁、功能减退等现象。水利资金管理不够严格,在部分大中型农田水利项目投资控制不严,加上建设期物价上涨、政策性调整等原因,造成部分水利工程实际投资超概算。例如,某地区因农田种植需要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当地市政府决定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预计工程的总投资为221.65 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150 万元,临时工程费用5.6 万元,其他费用10.74万元,预备费用20 万元,其他申请国家投资150 万元,地方配套及发、群集71.65 万元。在前期工程施工中投入100 万元,用于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人力资源、用具以及其他方面的资金的投入,供应用141.6 万元,超出预算范围,在后期施工中资金应用预计80 万元,但是,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的应用超出预算。当地政府资金筹集不够,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只能被迫停工,使得当地的农田灌溉无法得以实现。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与建议2.1 加大水利资金投入,根据地区特点全面发展农田水利长期以来,我国的“水瓶颈”问题一直令人担忧。由于投入不足的原因,水利一直面对建设滞后、保障水平偏低的尴尬,概括而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大江大河防洪体系需要完善,城市防洪标准需要提高,病险水库需要加固,新增加工程需要建设,贫困地区缺水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国家要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项用于水利兴修重点工程和水毁工程补助,整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小农水、水保等涉农资金,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科学合理确定政府在水利改革发展中的事务边界,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在水利资金和项目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审批权限、审批环节和程序,明晰部门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提高财政水利资金的分配管理效率,完善财政水利资金预算管理机制,除了优化转移支付体系,还要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加强财政水利资金绩效管理。同时改进和加强财政水利资金监管,进一步规范流程,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减少自由裁量权。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信息公开,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水利资金分配使用的风险防控机制。2.2 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为了高标准建设好投资的水利工程项目,各项目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在已有的各项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程管理人员、项目监理人员的职责;严格按程序施工。施工中,各项目管理、监理人员要对每道施工工序质量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对施工企业不按施工程序操作、质量不合格、不听从管理人员和监理指挥的,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要采用量化指标,精确控制每道工序,将一切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扼制在萌芽状态;严格考核施工队伍,落实奖惩办法。施工中,各项目经理、现场五大员要确保到岗到位,各施工企业必须认真按照《施工需知》组织施工。项目法人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要始终把握工程建设质量关,从严要求参建各单位,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程进度。项目法人要督促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按照施工计划上足施工机械和施工队伍,抓紧施工。做到定期结账、定期评比,将各项指标纳入考核内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各项目法人在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要进一步落实水利建设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施工操作、施工机械及施工用电等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作业,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施工安全;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各业主及施工单位要及时做好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管理资料,做到边施工、边收集、边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完整性。2.3 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看护和保养工作坚持探索创新,突破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调动承包大户的积极性,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看护和保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按照“谁承包、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当地的群众身上,由他们专职负责看管和维修,采取专人排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的模式,指派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指导水利工程管护情况,督促各负责人员把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措施落实到位,进行科学管养。同时,还要公布农田水利设施保护监督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及时举报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行为。为有效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维修资金的支出,政府除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补助外,还要鼓励和动员当地群众利用空闲时间,出力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统一维修,实施全民养护。3 案例分析2012 年,某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全面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为进一步解决群众饮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该省投资2452.59 万元,建设人饮工程82 处,解决了饮水困难人口2.2231 万人,投资12457.08 万元,完成渠道防渗配套111.1 公里,渠道清淤781.7 公里,新恢复灌溉面积1.8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8 万亩,新增恢复蓄水能力165.5 万立方米;投资1208 万元,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应用水利水电工程对66.67hm2的农田进行灌溉,实现大面积农田水分供应。在应对突发性的强降雨,持续性的干旱、旱涝急转的异常形势,该省的水利工程设施发挥巨大的抗灾减灾效益。该省通过因地制宜、深入研究,从生产、生态、生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把农田水利建设与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找准发展定位,加快产村相融;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水利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利用,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建成群众满意工程和农民致富工程。通过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社会化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模式,使小型水利工程效益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改善了该省的水生态环境,也改善了人民的人居环境。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 管理类课程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对于高校的管理类课程而言,实践教学更是不能偏废。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应从转变观念入手,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和培养计划,并要有切实的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监控。    一、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训练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深化教学改革、重新构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容忽视。    二、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现象明显。我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这表现在,在很多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将实践教学定位成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甚至演变成“走走过场”无关紧要的.局面。   (2)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滞后。近几年,尽管众多的高校在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了一批实验室,确定了一批实习基地,但多数实验室仅仅停留在服务于教学的基本实践上,缺乏先进性,加上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某些高校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升反降,从而影响着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看,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简单的验证性的实验或实践过多,缺乏综合性、应用性、设计性的实验或实践内容;计算机辅助实验或实践教学软件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足;对现代化的实验或实践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建设重视不够。另外,由于所建设的实验室开放度低,使得高校管理类课程的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3)实践教学人员定位偏差。实践教学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的。要提高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整体师资水平是根本。高校管理类课程实验或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双师型”不足,而实验或实践专业技术人员中存在理论和科研水平欠缺的情况。从高校的现状看,从事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人员一般被定位于教学辅助人员,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使用、培养和待遇上也往往被区别对待,甚至出现同工不能同酬的现象。这就严重挫伤了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必然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1)从思想上重视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否则加强实践教学就是空谈。此外,加强实践教学还应重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加紧构建能为更多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以便使每个大学生在四年学习中都能接受多实践环节的培养,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2)改进高校进人用人方法,加强管理类实践课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努力改善和提高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待遇,使实践教学教师这一岗位成为能够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岗位;应注意把那些素质好又有培养前途且乐于献身实践教学的教师,优先送到实训基地或相关部门进行实践锻炼,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加快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一批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在实践基地里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等作为兼职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这样,通过多种渠道,就可以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3)改革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经常置身于一定的实践环境中,通过在实践中的亲身经历不断获得真正的感悟。高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环节应形式多样并且自成体系,而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则除了固有的教学方式外,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去,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也可以把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请进来指导。    参考文献   [1]郑玉刚,范栋华.关于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8):151~154   [2]周梅华.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134~135   [3]伍红.反思教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4):60~62   [4]陈燕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52 ;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向城镇转移,其中大部分为男性青壮年,大量妇女留守家中,成为农村留守妇女。只有农村留守妇女充分就业,才能推动妇女的发展进步,才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妇女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半边天”,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xx镇妇联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充分调动妇女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创业与再就业,促进了我镇广大妇女素质的提高,努力推动实现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今年,镇委、镇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全民创业就业和文化建设上提出了大胆尝试的新举措。值此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妇女的基本状况及需求,促进她们就业创业,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镇妇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认真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对今后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做法。   一、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镇农村妇女总人数30471,其中就业妇女人数4675人,主要从事工厂、环卫、绿化、家政、美容等;创业妇女人数301人,主要投资于服装店、毛织加工厂、文具店、果园、个体户等。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状况呈如下特点:   1、自主就业创业比例偏低。全镇就业妇女4675人,只占妇女总人数的37.5%,自主创业妇女301人,占就业妇女总人数的2.4%。并且,妇女就业创业面窄、工种少,其中,就业于工厂和环卫的占总就业人数的68%,就业于美容、家政的占17%,经营个体或企业(自主就业创业)的仅占就业人口的7%。   2、失业率与文化水平成反比。全镇下岗失业的妇女人数为3625人,且她们的文化水平大多数集中在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高中学历以上的失业率占5%,高中、初中学历及以下失的业率所占比例高达95%,突显了学历越低失业率就越高的特征。   3、失业率与年龄结构成正比。下岗失业的妇女当中,35岁以下的失业率为15%,36岁—45岁之间的失业率为45%,45岁以上的失业率为40%,呈现出年龄越大失业率就越高的现象。   二、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中存在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妇女就业创业   一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有近55%的妇女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妇女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依赖政府思想很浓。二是缺乏主动脱贫意识,不愿接受新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限制了农村妇女外出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三是守旧观念重,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保守观念及长期封闭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大部分的农村妇女造成了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依附男子生活、“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很重,不愿意走出来创业,走出去就业。   (二)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妇女就业创业   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决定了妇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农村妇女中“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学知识、学技术的主动性,但因大部分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和技能单一,被“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无人助”的情况所困扰,只能从事劳动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另一方面,一部分创业妇女,年龄大和文化水平低,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在传统项目上做文章,其投资项目规模小、缺乏科技含量,不具备高、新、大的特色,这些都决定了创业比例最终偏低,规模层次上不去。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迈开了升级和调整的步伐,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对整体素质偏低的农村妇女创业带来新的挑战。   (三)创业资金不足限制了妇女就业创业   资金不足是妇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在部分妇女所发展的产业中,投资项目规模都偏小,有的更谈不上成规模,大部分是因缺乏扩建或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有些妇女虽有满腔创业的热情,但由于无法筹到所需资金,再加上对政府扶持政策了解不够,创业的那份热情也就不了了之。   (四)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岐视和在婚姻家庭中因社会生产、照顾老人等家务方面的沉重负担影响了妇女创业。   由于封建思想余毒尚未肃清,农村家庭中存在着男尊女卑观念,同时有些妇女在经济上不独立,并且传统观念认为,妇女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照顾家庭,操持家务,尤其是农村中很多家庭,男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都有妇女承担,使广大妇女既没有创业的动力也没有创业的基础条件,致使妇女创业的主动性和客观条件不足。   三、解决农村妇女就业的主要做法   为了统筹农村妇女就业和再就业,镇妇联采取宣传教育、政策引导、技术培训、职业介绍、创办实体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妇女再就业渠道。一是开辟就业安置项目。积极与劳动部门沟通合作,切合农村妇女实际需求,组织开辟就业安置项目,全面推动农村妇女实现充分就业。最近,镇妇联深入各村进行调研,了解到寺河、河西、邓庄村班子领导非常重视妇女再就业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重点关心和扶持的项目之一,积极与镇劳动部门联系,发挥本村劳动就业服务站作用,开发了纺织厂、水泥厂等3个妇女就业安置项目。据统计,河西村村妇女总数738人,失业妇女71人。截至今年4月,河西村实现再就业妇女65人,其中从事工厂、企业50人,从事环卫、清洁等工作15人,实现妇女再就业率达91.5%。二是继续抓好低学历妇女的学历提高培训。与宣教部门沟通合作,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中心这块阵地,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在职妇女和村妇女主任、年青妇委、失业待业的农村妇女参加成人高考和函授等低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使低学历妇女的学历水平明显提高。镇妇联每年动员近60名妇女参加继续学历教育,进行自我增值,加强就业机率,有效地提高妇女们的综合素质。据统计,目前就读大专会计、经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的女性有80人占就读人数的.49%。其中,就读大专班的有60人,就读本科班的有20人。三是大力开展专项技能培训。以妇女学校为阵地,根据市场的需要,联合劳动部门在有条件的村妇女学校举办妇女专业技能岗前培训班,并联手举办适合女性的计算机、烹饪、家政等培训,让更多的妇女通过培训,能够学多一门手艺,撑握一门技能,增强就业的信心,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和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大潮中。目前,已举办适合女性的计算机、烹饪、家政等培训2期,共有300多名妇女参加。通过系统的培训,妇女掌握了初步的技能,使她们提高了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今年1-5月成功推荐46人就业。四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联合宣教办、司法、农办等部门开展“送法律、送科技、送卫生”等下乡活动3期,共有20xx多名妇女参加。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增强妇女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四、解决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建议及对策   1、要充分发挥妇联的引导作用。   要注重妇联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服务妇女的能力。一是要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妇女群众要求,着眼于解决新形势下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解决妇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我完善和自我创新,不断提高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大力引导妇联干部抓学习、抓研究、抓协调、抓创新,注重工作方式的科学性、活动方式的创造性和工作思路的开拓性,不断增强妇联干部服务发展大局、维护妇女群众利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本领。三是要注重拓展妇联工作面,着力提高妇联影响力凝聚力。妇联要更好地成为群众性的组织,能真正为广大妇女群众所信赖,让广大妇女群众能够真正的把它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使这个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有影响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我们能更好地转变自身传统的角色的定位,更多地克服行政化的倾向,要增强群众化的特点,更多地到基层广大妇女群众中去,接触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妇女姐妹,使我们真正了解她们,反映她们的呼声。四是要积极发展女性人才,挖掘培养女性典型。掌握一批巾帼创业明星,团结一批时代女性,主动贴近妇女中的先进分子,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妇联组织的活动内容。五是要面向基层、贴近妇女,帮助失业困难家庭妇女排忧解难。围绕妇女创业就业,通过宣传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举办创业就业技能咨询讲座、组织优秀妇女创业就业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创业致富优秀”的浓厚氛围,帮助失业贫困妇女增强创业就业意识,提高创业就业技能,鼓励、引导、帮扶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   2、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   要想使农村妇女走上创业之路,最重要是转变观念,强化意识。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向农村妇女宣传党的政策和有关促进妇女创业的政策规定,宣传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和“只分行业不分贵贱”的思想,努力在广大妇女中营造“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就业创业氛围。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广大妇女树立“四自”精神,激发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帮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农村妇女走出家庭,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妇女营销大户和“双学双比”活动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生活中的事例去激励广大农村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3、认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妇女素质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联合劳动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制订出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根据妇女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搜集和筛选出一批适合妇女再就业的项目,不定期举办妇女就业培训班,帮助广大的失业待业妇女尽快撑握一技之长,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二是大力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文化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使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层次逐步提高。通过培训,激励女性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同时要创造条件,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探索“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的新模式。   4、进一步优化服务,拓宽渠道   一是强化服务。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搭建平台。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从当地妇女实际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农村妇女就业工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学习先进乡镇的经验做法,优先吸收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努力把未就业妇女人数控制在最低程度。   5、切实解决难题,扶持创业   一是帮扶贫困。解决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就业和实际生活问题,是推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户、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二是政策倾斜。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对失业待业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在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中优先照顾她们,全面实施创业工程。如:培训方面有《创业培训实施办法》,援助服务方面有《就业困难人员岗位援助服务实施办法》,奖励方面有《推荐就业补贴申领办法》、《岗位成才奖励办法》等。同时加强对企业女职工的劳动安全检查,加大对女职工工资的清欠力度,为妇女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6、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等主题活动。   实践证明,多年来在农村妇女中开展的“双学双比”竞赛活动成为引导带领广大农村妇女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和推动自身发展的有效载体。要继续多渠道的为农村妇女架设科技致富对接桥,把科技致富与扶贫助困结合起来,形成多种有效的科技致富带扶贫的方式、方法,带领农村妇女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密切与各协调单位的联系,及时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传递、沟通信息,寻找、选择项目,协调资金。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服务的形式以及物质奖励和服务性激励机制,激发全镇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和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热情,推动农村妇女向高层次持续发展。 ;

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问题及对策?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与维护方法不当,思想落后等诸多问题。关注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的现存问题,是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 管理与维护方式较为落后 受到传统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观念的影响,我国的许多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还较为落后。农村的生产责任制的推行,让广大农业从业者的集体生产观念越发淡薄,个体意识不断下降。目前,我国农民以自己的农业生产需求为主导实施农业生产行为,节水意识不足,更无法根据水利工程的建设思想出发进行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农民自我管理意识不足与方法的落后,让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无法在原有模式上进行创新。这就使得部分水利工程的灌溉区支渠以下会出现严重的漏水与渗水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加快了水利工程的老化,缩短水利工程的有效使用期。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人员没有绩效激励,管理模式让他们的工作效率不足,诸多管理与维护方式的落后问题,让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提高。 管理与维护体制不健全 水利工程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因此,我国的许多水利工程设在农村。但是,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者的素质较低,执法不严与玩忽执守的问题经常出现。农村水利工程的工作环境与待遇都没有达到工作者的期待,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人员跳槽也是常事。不能留住有专业知识与文化素质的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人员,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来讲是一个阻碍。留下来的许多管理与维护人员,他们没有丰富的水利工程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这并不利于水利工程维护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一些农村并没有专业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者,水利工程出现问题也没有专人进行维修,损坏情况只会变得更加严重。部分区域的群众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没有建立,会故意损坏水利工程,影响水利事业的良性发展。管理与维护体制的不健全,是这些现象出现的重要诱因,加强水利工程的制度建设,是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的重点[1]。 管理与维护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的许多水利工程都集中在农村地区,这些水利工程的位置较为偏远,资金流动次数也较多。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资金要经过各个部门的审批,才能达到水利部门,而这些钱的数目也不会太多。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得不到资金的支持,水利设施的许多功能就无法发挥出来,工程的使用效率也会大大下降。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的财政投入不足,使得管理与维护工作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在影响水利工程功能发挥的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水利工程管理及维护优化对策分析 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工作,是促进水利工程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手段。只有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做到位地,才能让农业生产更加顺利,具有更好的外部条件。下面来分析几点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的有效对策: 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机制的完善 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得到制度的支持。一个相对健全的管理与维护制度,能够为工作人员指明方向,促进管理与维护工作行为的规范性。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机制完善的第一步是政策上的完善。政策的健全,需要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有效性、固定资产与经营权的科学管理这几个方面入手,明确规定水利工程维修费用的分配与使用方法。水利工程的相关部门要做好工程管理相关政策的落实,国家的有关部门也要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让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者有法可依,从而杜绝执法不严的问题出现。水利工程管理质制度的健全,是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完美结合的重要手段。当然,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的完善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针对每一个区域的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不同,管理者需要因地制宜。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资金的投入 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离开了资金的支持是无法实施的。国家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支持,通过财政投入的加大,给予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工作资金上的支持。每一级政府部门也要加大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可以质量达标且快速维修的目的。还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完善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建设,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水利工程的价值,投入到水利工程的保护与维护工作中。政府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使用监督力度,将水利工程的管理资金交给某个单位与个人,帮助他们办理水利工程的产权与使用权资质证书,有利于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于挪用水利工程管理费用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追究法律责任,从而促进工程资金的有效使用。资金的科学投入与高效使用,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能让水利工程在社会中受益。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人员的培训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人才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来讲也是一样,管理人才的个人素质以及工作能力,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施工者的专业素质水平所决定。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中,管理与维护工作者的素质也会影响水利工程价值的发挥。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当从招聘环节做好人才的选拔,选择那些具有水利工程专业知识与实验经验的人才,在上岗前针对岗位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在工作过程中,要鼓励工作人员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给予学习优秀者以物质与精神的奖励,从而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利用人才优势来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工作水平的提高。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

我国国内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较为顺利,布尔增水库、西海子水库等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都给当地带来了便利,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发现现阶段我国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对此,本文阐述了当前地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及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的注意要点,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评价方法。下面是中达咨询带来的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地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及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地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项目如果没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管理和指导,非常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多部门联合发挥作用,一旦缺乏统一责任人,就可能出现多头管理,进而导致施工环节中出现质量缺陷,影响工程的顺利建设。在实践中,必须加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缺乏良好的质量服务意识当前地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管理水平低,质量服务意识薄弱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使得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现阶段,在地方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常常因工程人员质量服务意识薄弱的原因延误工程的建设进度,导致工程成本增加,而施工质量却没有显著提高,这对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在施工中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达不到标准要求,这都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缺乏健全的“质量控制管理计划”的指导地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之中缺乏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的意识,常常认为在施工中做好工程设计图,再配合质量控制人员的管理就能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然而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质量控制工作也要提前制定计划,否则就无法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评估。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常浮于表面资料,而缺乏对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分析和管控。例如,在工程施工中承包人质量控制存在问题,这就会对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缺乏科学化与合理化的评价体系当前地方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体系,工程质量控制人员在进行质量评价时考虑因素不全面。常出现工程质量控制人员对一些影响力较小的因素投入过多关注,却使得一些重要的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间一长,容易给水利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有效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地方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得到有效管理,保证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能够为地方提供便利,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针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此来指导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本人在参与布尔增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时,施工单位为山东兴润建设有限公司,该施工团队自身拥有较为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实施,选定项目经理为中央负责人,项目技术、质量管理者为第二负责人,这样权责到位,能够有效的监督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情况,在施工中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了施工质量。提供工程人员质量服务意识地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员并不少,相反,这类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众多部门参与,相互配合,因此要想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还要强调工程人员的质量服务意识。首先,水利工程实施前,成立宣传委员会,对工程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厚植在工程人员心中。其次,利用培训机会,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让施工人员熟悉水利工程大概,并且要提升各个部门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向施工人员强调按照工程项目计划和方案进行施工。最后,要选拔真正具备能力和资格的质量检验人员,以标准化要求衡量质量检测人员是否可以胜任工作。工程建设开始后,质量控制要全程贯穿在施工环节中,按照施工质量控制程序,一项项、一环环检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3.1.3严格编制“质量控制管理计划”水利工程建设开始前,施工单位应该针对工程实际,确定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计划”,根据工程方案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例如,根据水利工程总设计图寻找质量控制点,编制质量控制管理手册,可以对施工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点的标注,辅助质量检测人员完成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始终都处于受控状态。“质量控制管理计划”需要奖惩并施,这样能够提升工程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在实施中,要求负责人指定“定人、定点、定岗施工,各负其责”的管理计划,方便工程监督部门管理施工人员,掌控施工情况。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功必奖,有错必罚”原则,以此来警示工程人员,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施工质量评价方法按照合同规定严格比对施工质量水利工程合同之中要明确规定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并且写明如果施工单位达不到质量标准要求时的违约条款,当合同内容充分,可以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进行质量评价的依据。根据合同内容比对施工中的工程质量,如果出现问题则以合同为准,若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部分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按合同规定内容进行整改;若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部分不在合同规定范围内,则需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协商,按照协商结果明确责任。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于地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评价,应该以公正性、真实性、客观性为原则。要想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评价能够遵守上述原则,在工程建设中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质量控制人员实时上传施工之中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以此为质量评价提供需要的数据,方便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整改,预防质量通病发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之中包括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的信息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再根据工程质量指标进行精确量化,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现有中小型水利工程评价方法包括:分层法、调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法等,质量信息数据与具体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对水利工程进行评价。总而言之,地方水利工程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设施,做好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和评价非常重要。现阶段地方建设水利工程,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工程人员质量服务意识,制定明确质量管理计划,并以施工合同和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为指导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