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与劳动保障部区别

是一个单位

人力保障部的电话是多少啊?

12333可以咨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业务咨询、政务公开、投诉举报、社保账户查询等服务。1.12333咨询服务中心在民生服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不仅成为广大群众了解劳动保障政策信息,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为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也为缓解或解决问题提供渠道,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2.12333为了加强劳动保障公众咨询服务,提高劳动保障体系中的公共服务水平。2003年劳动保障部通知各地启用12333全国统一公益服务电话号码,启动了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设,要求各地建立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为社会提供统一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窗口。3.拖欠工资可拔打12333为全国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专用号码。12333其中包括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劳动关系、劳动报酬、员工福利等10大类政策信息。

第一次面试需要做什么准备呀,后天去迪安诊断面试人力实习生?

放心,实习生一般要求还好,最好穿着正式一点,带上自己的简历,当然最好做一些岗位专业方面的问题准备。

有谁知道天威英利人力资源部的电话

114能查出来吧或登陆他们的网站

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

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   如何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目标?根据何种标准制定战略与目标?如何确保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企业管理战略相吻合与匹配?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是困扰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一个心病,甚至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岗位。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的知识,欢迎阅读。   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 篇1   什么是战略?深层含义又是什么?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 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简单的一句话阐明了战略实质其实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取舍就意味着企业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如果什么战略都要,最终结果就是没有战略。   既然取舍意味着企业选择什么,放弃做什么,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一个约束条件。企业的约束条件实质就是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告诉企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企业制定战略奠定了基石与原则。 制定企业战略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即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制定企业战略4C模型如下:   明确了何为战略,需要进一步分析何为企业?企之含义则是人止于此,有共同的目标与理念形成的一个团队,而非团伙。虽然一字之差,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人来人往的地方非企业而为超市。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明确了何为企业战略,何为企业团队,那么如何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则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如何支持企业战略有效落地,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将人力资源专业与技术模块发挥到淋漓尽致。   中西方对战略的理解差异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世界500强企业当中至少85%以上的企业把战略放在首位,这无疑证明战略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战略不仅要解决取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大家思想一致、步调一致的问题。只有从思想上一致,方可达到内心的一致性。这就是西方对战略的理解与分析。在中国什么是战略?老板说的话就是战略,总裁说的话就是战略。绝大多数企业的成功并非是战略决策的成功,而是机会性的成功,所以很难做到百年老店与基业长青,原因就在于此。   西方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不仅画在纸上,更多的是传递到每个员工的脑海里。在中国,只有老板与总裁知道什么是战略,战略在最高决策者的脑海中,无法传递与分解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就谈不上思想一致,步调一致了,更谈不上认同与支持。要想超越中国式战略,必须在个人主观战略基础上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个人力量与智慧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广益、寻找最佳有效的、统一的、认同的战略,方可与西方企业成功接轨。中西方在战略的理解上最大差异不是在制定战略与业务安排上,而是在战略思想与理念及核心竞争力上。   良性的企业战略能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哪些帮助与指导?   对企业而言, 战略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于自身的发展。因此,良性的战略就是好战略。那么,什么是良性的战略?良性战略主要表面在哪些方面?   良性的企业战略就是通过对外部市场的`预测与判断,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体制、流程、方案,确保人员稳定与业绩增长,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共患难。良性的企业战略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稳定性、市场开拓的前瞻性,薪酬福利竞争性、人员发展晋升与淘汰机制合理性,文化价值观的独特性等方面。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良性的企业战略能够提供哪些帮助与指导?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人力资源规划方向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以及规划方向均有所不同。在创业初期,企业的战略重点在于占领市场、谋求生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招聘、培训以及员工激励;在企业的成长发展期,企业的产品或者市场需要不断扩张,企业需要做精做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招聘、培训、激励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的稳定成熟期,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建立核心团队以及品牌,此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企业系统投建、培训、激励以及建立核心价值观。   招聘策略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招聘策略也要随时而变。在创业初期,企业需要实操性强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招聘执行力以及灵活性强的员工,同时可能需要一人多岗,企业可以通过熟人介绍或者现场招聘会进行招聘;在企业的成长发展期,企业需要专业性以及创造性人才,此时企业需要在招聘时需要以背景、学历、经验为导向,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猎头推荐等方式;在稳定成熟期,企业需要发展性与可持续性人才,企业在招聘时更加重视候选人的教练辅导能力以及管理技能,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猎头推荐以及内部推荐与培养的方式。   培训重点   在对员工的培训方面,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侧重点不点。在创业初期,企业需要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因此培训重在培养员工的执行与操作能力;在成长发展期,企业需要重视激励与淘汰,此时培训的重点在于培养员工的管理技能以及培育企业愿景;在稳定成熟期,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与流程再造,因此培训的重点在于培养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以及培育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   绩效的初衷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绩效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创业初期,企业策略的重点在于激励与淘汰,此时绩效管理偏重于淘汰、用人以及裁员;而在成长发展期,绩效管理偏重于激励、用人与激励;在稳定成熟期,企业策略在于激励与再激励,因此绩效管理偏重于激励与改善、用人与留人。   薪酬的定位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薪酬定位也有所差异。在创业初期,企业策略重点在于低成本、高产出,因此薪酬管理需要强化绩效管理,用高提成、计件、分成的管理;在成长发展期,企业策略重点在于超越市场与竞争对手,因此薪酬管理需要注重薪酬结构设计、市场数据的获取;在稳定成熟期,企业策略重点在于与市场保持一致,因此薪酬管理需要注重福利、关爱与文化。   针对以上具体的管理策略与工作重点,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时刻关注企业战略,随时调整工作重心与管理目标,确保企业焦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企业关注需求度与人力资源管理执行有效度吻合与匹配。总而言之,组织战略是根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活动与行为必须紧紧围绕企业战略与需求,形成企业战略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航标,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则是企业战略的发动机,支持与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落地与执行,让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形成有机结合与配合,方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实质性的价值与地位。   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 篇2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的发展走向。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并提出煤炭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对策,以期为大家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效益;影响;对策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煤炭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发展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影响着煤炭企业未来的走向。因此,本文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并探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提高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让煤炭企业在市场上具备足够的竞争力,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英文名为“HumanResourceManagement”,属于管理学,主要是指在经济学、人本思想等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招聘、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发挥人力资源最大优势的一种管理方法。煤炭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进行协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化解矛盾;还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从而最快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包含中所内容,但是在煤炭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人才培养。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奠基石,优秀的人才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并创造出更加丰富的价值。因此,煤炭企业在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人才的培养,确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第二,人才招聘。目前,在煤炭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才也呈现出紧张的局面,此种情况下,煤炭企业就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重点关注人才招聘工作,根据企业内部所需人才到社会、高校等地方进行招聘,保证所招聘的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满足煤炭企业用人需求。第三,人才评价。现阶段,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人才评价这一环节,使得部分人才所获取的报酬与工作量不对等,极易产生跳槽的想法。此种情况下,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就需要重点关注人才评价工作,完善人才的报酬激励制度,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从而将人才的潜能激发出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人才是每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行业发展和经济效益,在煤炭企业中也不例外。在煤炭企业发展中,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组建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并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此种情况下,每一位人才都能将自身潜能有所发挥,真正实现人尽其才,为煤炭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煤炭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助推煤炭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实现煤炭企业的经济资源整合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此种情况下,煤炭企业要想充分实现快速发展,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前了解每一位人才的特点,根据每一位人才的特点合理划分工作岗位,让每一位人才在所在的工作岗位都能发挥出最大潜能,实现人才的最优配置,对企业内部现有的经济资源进行整合,让企业经济效益可以稳步的提升。   (三)通过绩效考核机制推动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包含众多内容,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绩效考核机制。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让企业的经济目标快速实现,保证每一位人才的工资发放合理,让每一位人才都可以获取与劳动等同的报酬,实现按劳分配,在潜移默化中调动每一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煤炭企业工作效率,推动煤炭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煤炭企业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工作   根据大量数据显示,目前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内部人才众多,但是在众多人才管理工作中,并不能实现人尽其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对煤炭企业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5]。面对此种情况,煤炭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煤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人才拥有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作用。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煤炭企业发展逐渐走向国际化,此种情况下,煤炭企业就需要为内部人才安排出去学习的计划,让人才到优秀企业进行学习,掌握优秀企业人才管理工作的专业技能,对人才进行激励,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完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现阶段,虽然部分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人才绩效考核机制,但是所拥有的人才绩效考核机制落后,内容、方法陈旧,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降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面对此种情况,煤炭企业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煤炭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经济效益,保证所设计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煤炭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目前发展情况和发展目标,在不同发展时期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做到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的与时俱进,从而保证经济考核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为煤炭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奖惩机制   在煤炭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煤炭企业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更加全面。因此,煤炭企业要想保证所获取的经济利润最大化,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奖惩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煤炭企业需要准确了解自身经济实力、经济管理工作内容、人才配置等等,严格参考这些数据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奖惩机制,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潜能,提高人才在煤炭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每一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如,有人工作中偷懒,有人工作中认真负责,针对此种情况,煤炭企业就需要根据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情况,制定完善的人才奖惩机制,对工作能力强、为企业做出的贡献的人才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能力弱,工作中出现偷懒、睡觉,没有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惩罚,从而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资源短缺的背景下,煤炭行业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多问题,无法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此种情况下,煤炭企业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紧跟全球经济一体化走向和煤炭市场发展情况,再结合企业内部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推动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群.浅议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6(7):77-79.   [2]赵怡雯.浅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7(2):100-101.   [3]李二青.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55-158.   [4]常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J].现代商业,2014(15):110-111.   [5]何丽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J].大陆桥视野,2016(16):24.   [6]钟洁.浅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J].低碳世界,2017(36):301-302. ;

人力资源管理当前最新的三种模式是什么,请详细论述?

人力资源管理当前最新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是集中式管理模式。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就是由总公司对于各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由总公司制定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实行的程序以及步骤,然后各分公司负责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决定权在总公司的手里,由总公司一手把控,分公司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变更,只能根据总公司的变化而变化,没有自主的权利。第二种是适中式的管理模式。适中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一种中立的管理模式,意思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中,由总公司对各分公司进行指导和监控。在分公司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时候,总公司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给予子公司专业性和政策性的指导。在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地时候,总公司的HR要对分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控,发现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足,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且告诉他们改进的方法。第三种是分散式管理的管理模式。这个时候,集团只用负责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框架和方向,剩下的管理制度由分公司按照自己公司的特征分别制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上有自主权,而且总公司不会干预子公司管理制度的制定,子公司有绝对的权利,可以灵活的制定属于自己公司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总公司一般不会干预,给予分公司很大的发挥空间和自由。

公司人力资源部年终工作总结和计划(三篇)

人事部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1 20xx年,在公司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在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严峻形势,行政部紧紧围绕管理、服务、学习、招聘等工作重点,注重发挥行政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心枢纽作用,为公司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基础管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为领导和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行政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一年来,行政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使行政部基础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相关工作达到了优质、高效,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做到了员工人事档案、培训档案、合同档案、公章管理等工作的清晰明确,严格规范;做到了收、发文件的准确及时,并对领导批示的公文做到了及时处理,从不拖拉;做到了办公耗材管控及办公设备维护、保养;物品的申购等工作的正常有序。成功组织了员工培训、室外打靶、石台旅游、端午节中秋节员工聚餐等活动,并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公司各种接待活动,做到了活动之前有准备,活动过程有指导,活动之后有成果,受到一致好评;行政部在接人待物、人事管理、优化办公环境、保证办公秩序等方面做到了尽职尽责,为公司树立了良好形象,起到了窗口作用。 http://Www.CreDitSaiLing.Com 二、加强服务,树立良好风气 行政部工作的核心就是搞好“三个服务”,即为领导服务、为员工服务、为来访客人服务。一年来,我们围绕中心工作,在服务工作方面做到了以下三点: 1、变被动为主动。对公司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力求考虑在前、服务在前。特别是行政部分管的采购、车辆、办公耗材管控及办公设备维护、保养等日常工作,工作有计划,落实有措施,完成有记录,做到了积极主动。日常工作及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物基本做到了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当日事当日清。在协助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上也坚持做到了积极热情不越位。 2、在工作计划中,每月都突出1—2个“重点”工作。做到工作有重点有创新,改变行政部工作等待领导来安排的习惯。 3、在创新与工作作风上有所突破。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做到工作有新举措,推动行政部工作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切实转变行政部服务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加强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行政部人员要具备很强的工作能力和保持行政部高效运转,就必须为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及时“充电”,做到基本知识笃学、本职业务知识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不断补充各等方面的知识和深入钻研行政部业务知识。一年来,我部从加强自身学习入手,认真学习了公司规章制度等,切实加强了理论、业务学习的自觉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认真履行职责 1、狠抓员工礼仪行为规范、办公环境办公秩序的监察工作。 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在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和办公环境等员工自律方面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对员工行为礼仪、办公区域清洁卫生进行抽查,营造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和秩序。 2、培训工作:为了能切实提高员工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我部积极配合公司把优化人员结构和提高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学习培训月”活动中,成功举办了多场视频公开培训课,并把培训工作的规划纳入部门整体的工作计划之中。 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根据各部门的人员需求,本着网上招聘、人才市场招聘等方法,协助部门完成人员招聘工作。对于新员工,定期与其面谈,发现问题随时沟通,深入的了解,帮助他解决思想上的难题,通过制度培训、企业文化的培训等等手段,让员工喜欢公司的文化、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设计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考核,肯定优点,更不保留的指出欠失,使员工在企业中顺利的渡过实习期。完成公司人事档案信息的建立完善、公司员工劳动报酬的监督发放、公司人员进出的人事管理等工作;并按时完成员工月考勤记录、月工资报表的上报工作。 五、存在的不足及计划 过去的一年,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行政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行政部工作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我们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最好,但由于能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 2、对公司各部门有些工作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存在的问题掌握真实情况不够全面,从而对领导决策应起到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 3、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物繁杂,基本检查不到位,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的现象。 4、对公司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加大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成立宣传小组,保障月刊和网站的上稿率。 5、对公司其他专业业务学习抓得不够。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20xx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将要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行政部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促使行政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事部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2 时光荏苒,20xx年即将与我们告别,天津分公司成立已半年,回首这半年,是分公司奠定基础的半年,也是分公司所有员工探路和摸索的半年,这段时间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一段不平凡的磨练,对于我们要求进步的一代,不免在年终岁末之际对自己进行“盘点”,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第一部分:下面就对20xx年近半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行政方面。 1、证照的办理: 6月初加入天津项目这个小组,着手办理分公司注册登记事宜,在用时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局登记注册,外埠物业进津备案,分公司基本户开立,社保、公积金登记。 2、走访咨询相关职能部门: 工商、税务、劳动局、社保、银行,以至后期对外工作更顺畅。 3、对内做好办公用品采购工作,审查各部门初期办公用品的使用情况,并做好登记工作,降低节约成本为第一原则,合理的采购办公用品。 二、人事方面。 1、根据总公司人员配置要求,合理对分公司所需岗位人员招聘。 2、规范各部门员工档案信息,并建立电子文档,严格审查员工档案,对资料不全者补齐。 3、为分公司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险、公积金,保证员工的福利。 三、公司方面。 1、根据总公司组织架构逐步完善分公司体制机构,沉淀分公司企业文化。 2、配合其他部门做好管理工作。 四、对工作的感悟及对自身的评价。 1、行政人事部职能介绍:从以上工作就可以看出,行政人事部工作繁杂,既要求具有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职能,又要求具有统管整个后勤工作的细致。这就更要求自己不管是人力资源专业知识、还是沟通协调的能力、服务一线部门的意识等都要同样出色。 2、对自身的评价:在工作半年的时间里,我经常对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事行政部是公司的枢纽部门,目前处在开办期,尚未真正起到枢纽的作用,经总结本人有以下不足: (1)人力资源工作要求我原则性强,行政工作要求我平衡意识强,将这两项较好的结合,我还有所欠缺。 (2)在工作中有时容易脾气急躁,心态不够端正,遇到问题,不够冷静。 (3)行政工作事多面广,有时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处理问题不够细致。 (4)和领导、同事沟通还不是很到位,影响工作效率。 第二部分: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随着新大楼即将在20xx年竣工投入使用,分公司正式与客户入伙,行政人事部工作也会有一个崭新的开头,展望20xx年,行政工作着手从以下几点开展: 一、完善分公司制度、宣传企业文化。 1、根据总公司组织架构,逐步建立健全分公司管理制度,从而使分公司“有章可询,有据可依”,为了实现分公司管理规范化,行政部把此项工作列为重点。 2、“至诚服务、有序高效、务实创新、求真求情”是公司经营的理念,我分公司本着以加强共同理念为核心、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标准,继续沉淀、继续深化,更好的宣传我公司的企业文化。 二、协助部门工作,加强团队建设。 继续配合各部门的工作,协助各部门解决各种突发事件。20xx年是开拓进取的一年,拥有一支团结、勇于创新的团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所以加强团队建设也是新一年工作的重心。 三、20xx年工作展望。 1、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物业专业知识,加强对同行业的了解,要对公司的统筹规划、当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真正做好领导的助手。 3、注重本部门的工作作风建设,加强管理,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4、遵守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利益,积极为公司创造更高价值,力争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绩。 人事部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3 辞旧迎新之际,回顾我xx年度的工作感触颇深。起初,我的想法和大部分人看法一样,行政人事是份简单的工作,在后续岗位调动中我从同事、领导的身上看到专业的技能、知识,突然意识到自己想法的浅薄,是我没有深入的走进这个岗位中,自身有太多需要恶补的,这也是我xx年度的工作计划。 在xx的第一个春秋,我的工作由两部分组成:行政+人事。在我看来也是工作交接频繁的一年,3月份入职与王文第、李德志交接行政事务工作,起初的感觉就是事务零散繁琐很多东西需要多加完善。希望在我加入之后可以为xx做些什么,渐渐去理清头绪,后续的工作却基本忙碌于基础事务。 10月份随着部门人员的扩充,队伍的壮大,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将现有的岗位调整至人事助理,对这个岗位我了解并不是很多,之前经验只是基于简单的招聘、面试工作,岳总给予部门的规划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希望后续的工作可以在大家通力合作下将行政人事部打造成一个口碑良好、企业不可获缺的职能部门。 一、行政人事制度、流程、手续、表格类 在日常工作中行政人事类的制度、流程、手续、表格没有统一规整,些许制度、表格只是遇到时在临时制作,通知的下发拟定日后会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给自身及其他部门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办事效率折半,xx年度中希望在行政人事两个阿米巴小组协作下创建一套规整的手续并向各部门推广实施。 二、人事信息的及时更新 很多时候入职、离职人员信息掌握不及时,造成手续签订的不顺畅,手续办理的时效性差。后续多加与各部门主管沟通,及时了解人员变动情况,更新人员信息。 三、活动统筹 参加了公司一年内的多次活动统筹安排,从构想到实施些许细节之处没有考虑周全,希望日后在岳总的带领下,策划有创意的活动。 四、其他 无论是领导临时交代的事务或是基本的文案处理,需要多加细心严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工作。 五、xx年度计划 努力学习关于人事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工作技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专业性。严格要求自己,及时的去了解各部门需求信息,多听多问多沟通,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以保质保量、保证效率的态度去完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 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只要我们工作更加细致点、沟通多一点、责任心强一点,我相信行政人事部会越做越强。xx的猪年将会是腾飞的一年,我将带着良好的心态去迎接这崭新的一年,为xx献上自己的力量! ;

甘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甘肃招警考试公告

根据《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录用有关规定,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决定,组织实施2014年度甘肃省考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和全省高速公路交警系统人民警察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录计划 全省共设置招录职位1439个,计划招录总人数为2407名,其中:机关公务员2086名(省直单位573名、市州1513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321名(省直单位86名、市州235名)。另外,在2013年招录的基础上,今年补充招录全省高速公路交警系统人民警察167名。 二、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9年7月21日至1996年7月21日期间出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报考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即1974年7月21日以后出生)。其中,报考法院、检察院、公安(含森林公安)、安全、司法机关警察职位的为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1984年7月21日至1996年7月21日期间出生)。报考公安特警职位的为18周岁以上,25周岁以下(1989年7月21日至1996年7月21日期间出生)。 4.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职业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网上开始报名之日已正式取得毕业证书人员)。 8.具备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条件。 9.根据《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中组发〔2011〕31号),报考人员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职位。 10.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基层和生产一线及农村工作的经历,计算时间为2014年7月21日以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视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和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可作为基层工作经历。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四项目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工作协议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在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自报到之日算起。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算起;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登记灵活就业并经审批确认的时间算起。 11.招考职位要求报考人员有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经历的,是指报考人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未被当地安排聘用到事业单位的“服务基层四项目人员”。已被当地安排聘用到事业单位的 “服务基层四项目人员”不能再以“服务基层四项目人员”身份报考,只能在取得原单位同意后,以在职人员身份报考。 12. 现役军人、未达到最低服务年限的人员、在职在读研究生不能报考。 13. 曾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纪人员、公务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三、报考程序 (一)职位查询 报考人员登录省人社厅(http://www.rst.gansu.gov.cn)网站,认真阅读《招考公告》、《报考指南》、《2014年甘肃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报考专业分类参考目录(试行)》(甘人社通〔2014〕116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资格审查有关问题的意见》(甘人社通〔2013〕516号)和其他有关政策规定,查阅《职位简表》,详细了解招录单位、招考人数、职位简介、资格条件等,再确定报考职位。 (二)网上报名 本次招录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程序如下: 1.提交报考申请 报考人员在2014年7月21日至7月28日,每天8:30-21:00期间可登录省人社厅网站,提交报考申请。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单位中的一个职位,一律使用二代身份证进行报名。 报考人员应仔细阅读《诚信书》和《报考指南》,提交的报考信息和材料必须真实、准确、有效,否则造成的后果由其本人承担。对伪造、变造、冒用有关证件、材料骗取考试资格的,恶意注册干扰正常报名秩序的,一经发现,即取消报考资格,按照《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09〕126号)的有关规定,予以5年内或终身不得报考等严肃处理。 网上报名期间,“省考录办”负责对各市州和省直招录单位就政策把握方面的书面请示进行答复;各市州考录办和省直招录单位解答报考人员的咨询;省人力资源考试中心负责网上报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信息办公室负责网上报名技术咨询。 2.网上资格审查 网上资格审查由各招录单位负责,时间为7月21日至29日每天8:30-21:00。 网上资格审查工作应客观、公正、及时、认真,不得论虚作假,不得随意放宽条件,否则由相关单位和人员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 3.查询资格审查结果 报考人员可于7月21日至7月29日,每天8:30-21:00期间登录省人社厅网站查询本人是否通过资格审查。已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改报其他职位。7月21日至7月28 日每天8:30-21:00,报考申请尚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7月29日8∶30至21∶00期间,报考申请尚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改报其他职位。 4.查询报名序号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于7月21日至7月29日每天8:30-21:00期间登录省人社厅网站查询报名序号,并务必牢记,以便下载打印准考证和查询分数。 (三)报名确认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于7月30日至8月7日每天8:30-21:00登录省人社厅网站进行报名确认。报名确认时,报考人员应上传近期免冠2吋证件照片(格式为JPG格式、大小为20KB以下)。报考人员必须在省人社厅网站“下载中心”下载并使用报名系统指定的“照片审核处理工具”,上传经该工具审核处理并保存后的本人近期免冠标准彩色证件电子照,方可在报名系统中通过照片审核;经该工具审核不通过的,请重新选择或处理照片直至审核处理通过后再保存和上传;未使用该工具审核处理而自行上传的照片,报名系统无法审核通过,报考人员将无法完成网上报名。 根据《关于调整公务员报名考试费收费标准的批复》(甘发改收费[2013]800号)在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150元。未按规定进行报名确认和缴费人员视为自动放弃。 报名确认期间,经报考人员申请可以更改填写错误的两类信息:一是报考人员姓名中明显的错别字,主要指同音字、形似字等;二是报考人员身份证号中不涉及出生年月的个别错误数字。其他报名信息,不得更改。报考人员申请更改报名信息,须持身份证原件并填写《报名信息更改申请表》。各市州考录办和省直招录单位审核后,报“省考录办”审查同意方可更改,截止日期为7月30日18:00前。 农村特困户、城市低保户家庭报考人员,可申请减免报名考试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家庭的报考人员凭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区、市)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原件)和低保证(原件、复印件)、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凭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区、市)扶贫办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复印件),填写《减免报名考试费申请表》,经省、市州考录办审核确认后,办理减免费用手续。其中,省直单位(包括垂直管理系统)及其直属机构报考人员报送“省考录办”;市州及以下单位报考人员报送所在市州考录办进行审查,再由市州考录办统一上报“省考录办”审批办理。 (四)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考人员在报名确认和缴费成功后,于9月11日至9月19日每天8:30-21:00登录省人社厅网站下载打印《准考证》,并妥善保管,后续各环节都需使用,不得遗失。 四、笔试 笔试考务工作在“省考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省考录办”进行协调和监督,委托省网上报名和笔试实施单位承担并组织实施,各市州笔试考务实施单位承担本行政辖区内笔试考务的组织实施工作。 本次考录笔试开考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招录计划与报名人数之比1∶5(对国务院确定的我省58个国家连片特困县和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安全、司法等机关专业性强、人才资源稀缺的特殊职位,其开考比例报经“省考录领导小组”审定后可适当降低)。 (一)笔试科目 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采用闭卷方式进行,一律用汉语作答。 (二)笔试时间 2014年9月20日 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下午:14∶00—16∶30 《申论》 (三)笔试地点 省直单位(包括垂直管理系统)及其直属单位报考人员在省直考区(兰州)参加笔试,市州以下单位报考人员在所在市州考区参加笔试。报考人员应按照《准考证》标明的考点提前熟悉具体前往线路,避免耽误正常参加笔试。 (四)携带证件 应试人员必须携带网上打印的《准考证》和身份证原件参加笔试,两证不全者不得参加笔试。身份证遗失的应试人员,在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补办有效临时身份证。确因时间原因无法补办的,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附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 (五)成绩查询 应试人员于10月下旬前后在省人社厅网站查询,也可通过语音查分平台16887777查询。 五、资格复审 面试前进行资格复审,招录单位根据网上报名信息(报名登记表),报考人员本人提供的有关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毕业证、学位证、项目服务证和职称证书等)和复印件,所在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的证明(加盖公章),“服务基层四项目人员”证明材料等,按照职位条件进行资格复审。 资格复审要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考试录用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资格审查有关问题的意见》(甘人社〔2013〕516号),坚持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严格审核认定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应试人员、在职报考人员不能提供所在单位同意报考证明的、报考人员有关材料信息不实并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一律取消面试资格。对资格复审后符合报考条件的应试人员,发放《面试通知书》。 六、面试 笔试成绩公布后,招录单位在资格复审的基础上,根据报考人员笔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确定参加面试人员(笔试有一门缺考或一门成绩为零者,不得确定为面试人选)。省、市州考录办分别按职位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按计划招录人数与面试人数1∶3的比例核定面试人员。对国务院确定的我省58个国家连片特困县和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安全、司法等机关专业性强、人才资源稀缺的特殊职位,可适当放宽面试比例。对于达不到面试比例的职位,采取核减招录计划或职位合并的方式直至达到面试比例。各市州考录办初步进行职位合并,上报“省考录办”综合平衡后,再调整、审定并公布全省职位合并方案。省、市州考录办分别将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准考证号、笔试成绩,以及面试时间、地点、所带证件、要求和招录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事项,在省人社厅网站和各市州政府门户网站发布。 面试采用结构化方式,实行百分制。参加面试的人员,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准考证》和《面试通知书》。缺少上述证件之一者,不得参加面试。 面试结束后,应当场公布面试成绩,并由报考人员签字确认。 七、考试总成绩确定 报考人员的最终考试成绩按照6∶4的比例确定,笔试平均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计算公式为:最终成绩=[笔试总成绩(笔试单科成绩总和)÷笔试科目数]×60%+面试成绩×40%。笔试、面试和最终成绩如出现小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八、体能测评 报考法院、检察院、公安(含森林公安)、安全、司法机关警察职位的,体检前需进行体能测评。参加体能测评人员,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准考证》和《面试通知书》。缺少上述证件之一者,不得参加体能测评。上述职位进入面试人员全部参加体能测评。体能测评共3个项目,凡其中一项不达标的,视为体能测评不合格,不得进入体检程序,该职位按最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等额递补(面试缺考或成绩为零者,不得递补),递补只能进行一次。体能测评时间、地点由省、市州考录办另行通知,并在网上公布。 九、体检 根据报考人员的最终成绩,按职位拟录取人数等额确定体检人员名单,由省、市州考录办按考区组织体检。参加体检的人员,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准考证》和《面试通知书》。缺少上述证件之一者,不得参加体检。 体检工作必须在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定的三甲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按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国人厅发〔2007〕25号)、《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考试录用体检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65号)、《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修订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58号)等体检规定组织实施。 对心率、视力、听力、血压等项目达不到体检合格标准的,应安排当日复检;对边缘性心脏杂音、病理性心电图、病理性杂音、频发早搏(心电图证实)等项目达不到体检合格标准的,应安排当场复检。报考人员对非当日、非当场复检的体检项目结果有疑问时,可以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之日起7日内,提出复检申请,由省、市州考录办安排报考人员到另外医院进行复检。省、市州考录办对体检结论有疑问的,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之日起7日内决定是否进行复检。复检只能进行一次,体检结论以复检结论为准。 报考人民警察并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职位,还要按照《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中的所有体检项目不进行复检。 报考人员应严格遵守体检规定和要求,做到身份真实有效,认真完成全部体检项目。对于弄虚作假,或者隐瞒真实情况致使体检结果失真的报考人员,给予不予录用或取消录用的处理。 体检不合格者,经省、市州考录办按考区核准后,该职位按最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等额递补(面试缺考或成绩为零、有关职位体能测评不合格者,不得递补),递补只能进行一次。 十、考察 体检结束后,在省、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招录单位负责对体检合格人员进行考察。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根据拟录用职位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被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自律意识、能力素质、工作态度、学习工作表现以及需要回避的情况等。考察应成立考察工作小组,每组应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组成。考察小组要查阅报考人员档案,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进行函调,听取有关方面意见,与本人进行面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准确把握被考察对象的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写出书面考察报告。 考察不合格者,经省、市州考录办按考区审定后,该职位按最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等额递补(面试缺考或成绩为零、有关职位体能测评不合格、体检不合格者,不得递补),递补只能进行一次。 十一、公示和录用 省直地厅级以上招录单位、市州考录办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根据考试总成绩、体能测评、体检、考察情况等,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并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同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满后,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由招录单位负责核实。若反映的问题查有实据,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报考人员,取消录用资格。本环节不再进行递补。若反映的问题一时难以查实,可暂缓录用,待查清后再决定是否录用。符合录用条件的人员,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录用手续。经批准录用的人员,实行一年试用期。新录用人员须接受省、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初任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不予任职。试用期满合格者予以任职,不合格者取消录用。本人提出放弃录用资格的,记入报考人员诚信档案备查。 审批录用工作在2015年4月底前完成。 十二、监督检查 为保证本次考录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负责对全省考录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单位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报考人员及报考人员家长代表参与重点环节的监督,落实报考人员和人民群众对考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要严格执行《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09〕126号),规范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和查处,严肃考试纪律。对违反考试纪律的报考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取消考试资格、考试成绩无效、五年内不得报考、终身不得报考、取消录用资格等处理,并记入本人诚信档案。对发现涉考的各类违法行为,按有关规定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培训班。对不法利益团伙举办的各类违规培训、销售盗版辅导教材、短信诈骗等行为,广大应试人员要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监督电话:省纪委监察厅驻省人社厅监察室 0931—8826098 咨询电话: 兰州市考录办: 0931-8836917、8425448 天水市考录办: 0938-8214550、8283026 武威市考录办: 0935-2215166、2212221 金昌市考录办: 0935-8212207、8316866 酒泉市考录办: 0937-2615419、2617720 张掖市考录办: 0936-8360910、8225539 庆阳市考录办: 0934-8683662、8219300 平凉市考录办: 0933-8232021、8211427 白银市考录办: 0943-8250973、8223573 定西市考录办: 0932-8221648、8319878 陇南市考录办: 0939-8213133、8212082 临夏州考录办: 0930-6225941、6225935 甘南州考录办: 0941-8213226、8218214 省高级人民法院: 0931-2839093 省人民检察院: 0931-2369056 省发展和改革委: 0931-4609247 省工信委: 0931-4609294 省公安厅: 0931-8535220 省司法厅: 0931-8822829 省财政厅: 0931-8891104 省人社厅: 0931—8440166、8440743 省国土资源厅: 0931-8766562 省环保厅: 0931-8412160 省建设厅: 0931-4609763 省交通运输厅: 0931-8485177、8485697 省农牧厅: 0931-8179315(报名)、8179156(报名后) 省林业厅: 0931-8837975 省商务厅: 0931-8761391 省文化厅: 0931-8877312 省卫生计生委: 0931-4818112、4818116 省政府外事办公室: 0931-8881165 省地税局: 0931-8870888 省工商局: 0931-8533311 省安监局: 0931-8817199 省统计局: 0931-2176141 省档案局: 0931-8518867 省地方志办公室: 0931-8880330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0931-8846705 省民建: 0931-8586028 省民进: 0931-8586088 省民革: 0931-8586118 省考录办: 0931-8633340、8632752 8632745、8632701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信息办公室(网上报名技术支持):0931-8960193 省人力资源考试中心(网上报名和笔试实施):0931-4810154 附件: 1、《2014年度甘肃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职位计划简表(省直)》 点击打开链接 2、《2014年度甘肃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职位计划简表(市州)》 点击打开链接 3、《2014年度考试录用全省高速公路交警系统事业编制人民警察职位计划简表》 点击打开链接 4、《2014年度甘肃省考录录用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报考指南》 点击打开链接 5、《2014年甘肃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可报考专业分类参考目录(试行)》 点击打开链接 6、《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考试录用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资格审查有关问题的意见》 点击打开链接 7、《诚信书》 点击打开链接 8、《2014年度甘肃省考录录用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网上报名、确认基本方法和步骤》 点击打开链接 9、《报名信息更改申请表》 点击打开链接 10、《减免报名考试费申请表》 点击打开链接

什么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在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六大资源中,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高明的企业领导者都已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牢牢抓住人才、技术、产品和市场四个关键点,特别是占领人才这一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不同的人才策略体现了不同的人才理念,但是无论是何种策略,都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共同方面的要求,才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成功。   1、足够的工作量和企业发展前景   工作不饱满的环境里不可能会有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个理想的人力资源环境就是所有的人都不许要管理,所有的人都在管理事务。企业应当让员工知道发展目标,高层管理人员应当指导下属如何把公司的大目标分解成各个方面工作的小目标,各级员工应当把公司和部门的各级目标转化成个人的行为标准。   2、良好的组织文化和氛围   组织的文化氛围以工作为导向的。以工作为导向是把工作做的更好,使公司和个人获得更大的收益。作为一个组织,政治、权利与人际关系是难以避免的存在。每一次企业政策和策略的调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员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相应调整,而从行为效果传导机制的角度看,有些策略和行为的效果呈现逐渐衰退特征,但是有些策略和行为的效果呈现逐渐递增的特征,对于经常调整公司策略的做法,会导致很多的无效行为。   3、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看,人总是要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境界的需求,而且绝大部分人在追求高境界需求的时候不会放弃低层次需求的所有权。在现代社会,薪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支配的社会资源,事业本身的定义实际上就是支配社会资源而创造的社会财富,一个人的事业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支配。企业员工追求高薪水是一种人性的必然,没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很难在人力资源工作中有很大的作为。 对企业核心人才而言,首先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要真正留住他们,企业必须尊重他们的发展需要,不断为他们提供更大有舞台,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足够的、以证明其自我实现的内容条件,如职位、福利、待遇等。   根据“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人的需要自下而上、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这些不同的需要满足了,人就会把自己的命运同企业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事业中去。对应这五个层次的需要,经过分析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靠良好的政策为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真正留住人才,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企业应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真正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人才的发展摇篮,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1)首先要完善人才招聘制度,根据企业的需求,适时的调整人才引进工作。要加大铁路、市政、港口等外系统的人才引进力度,及时调整毕业生招聘专业分布,弥补各系列人员队伍发展不均衡问题。除了招收传统专业毕业生以外,还应逐步扩大其它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实现企业人才结构的均衡发展。 (2)引进竞争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前,多数项目的领导班子还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指定任命,而作为上层领导,不可能对下面的每一个职工的工作能力都能了解。这就需要我们项目的领导要及时发现人才,推荐人才。这对于项目领导来说,是件两难的事。如果把优秀人才推荐到领导岗位,怕提拔以后,会调入别的项目,自己本项目少了一个能干活的人,不推荐的话,又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但作为一个好的项目领导,要有大局意识,就应该大胆的起用人才,把优秀的人才及时向公司推荐,使有胆识,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人才得到合理配置。即使推荐的人提拔后调入别的项目,使自己的项目损少一员干将,但对于项目上其它的技术人员,就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一些技术干部在抱怨,不愿意在这个项目干,甚至不少人因此而跳槽,这其中有个人的原因,但我们的项目领导在人才使用方面,是不是能抛却私心,给每个技术人员一个公平的机会?反之我们有些项目,为公司培养了大批的年轻技术干部,在这些干部提拔后,调入别的项目,我们这些项目同样把项目做得特别的好。

公共文化需求如何与人力资源管理联系起来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满足组织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原因,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管理者与被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如何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

一、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哈佛大学教授波特认为,真正能够给企业带来持久竞争优势的是企业各项活动的协调或“关联”;企业的关联有多种:生产关联、营销关联、技术开发关联、基础设施关联等等。这种种关联带来的对企业各项活动的整合,如果选择适当,就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还有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对所属产业进行细分。产业细分能够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一个集中的目标上,有利于创造和保持更大的竞争优势。产业细分有多种标准,比如产品、客户、销售渠道、地理区域等。产业细分的方法没有优劣之别,只有适应与否。企业对产业进行细分,必须根据企业的现有资源进行,这样才能够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一个企业可以对产业同时进行多种细分,然后根据多种细分的结果制作产业细分矩阵,用产业细分矩阵指导企业的战略决策。二、企业如何持续保持竞争优势企业里面至少有两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一个是产品或服务研发或开发成功,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企业把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推向客户;一个是销售成功,决定着企业的现在,确定企业的现金流。企业要持续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在这两方面均衡发展,在确定现有优势基础上,规划并分配好面向未来的资源。

保险公司人力发展规划

保险行业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一.外部环境分析1.社会一般环境: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经济发展过热,CPI持续上涨。2.保险的特殊环境:由于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较晚,行业不成熟,市场混乱。保险产品基本本复制国外。体现保费较高。同时,消费者对保险行业失去信心,甚至反感保险。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保险行业严重缺乏人才,市场前景广阔。二.个人分析我是一个当代本科生,(平时)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杂文,尤其爱看军事类的书籍。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耐心。学习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数学相当不错。三.解决个人分析中的劣势和缺点1)恒心问题: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2)耐心问题:通过做日常生活的事情,比如钓鱼、拼图、围棋等等来慢慢锻炼自己的耐心。四.确立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应该会向精算和营销员两方面发展。围绕这两个方面,本人特对未来五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1、20XX——20XX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具体规划见后)。2、20XX——20XX年,熟悉适应期: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完成主要内容:(1)学历、知识结构:通过中国精算师考试(9门),拿到理财规划师等资格认证。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健身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3、20XX——20XX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五.结束语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通过这次职业生涯规划,我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确立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职业定位,这样就可以使自己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当然,计划虽好,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其具体的实践和所取得的成效。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计划随时都会遭遇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有清醒的头脑,客观的分析和全面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抱负和追求,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信念,必须持之以恒,必须脚踏实地!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如何进行薪酬体系设计?HR如何进行薪酬管理?

企业的薪酬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机制,应该将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薪酬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薪酬制度本身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过程公平,应该保证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在薪酬设计和薪酬分配过程中要体现过程公平。建议去人力资源专家菠萝HR上去看看,里面有很多薪酬体系设计的方案,特别需要注意,在薪酬设计中,应驱动和鞭策那些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因素得到成长和提高,使不利于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因素得到有效的遏制、消退和淘汰。薪酬的上述作用是通过制定恰当的薪酬策略来实现的,薪酬策略包括薪酬水平策略、薪酬结构策略、薪酬构成策略、薪酬支付策略以及薪酬调整策略等几个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思想与原则是什么

1.双赢思维 2.利益绑定,能自动自发执行 3.经得起推敲,没有大的漏洞或便宜 4.抓住主要矛盾,不必追求十全十美

试用组织行为管理制度设计的5要素模型战略(组织.人力资源.制度设计.文化整合),对

组织行为管理制度设计的五要素包括:战略、组织、人力资源、制度管理、文化整合等五方面。一、战略是组织在特定环境下基于自身资源和能力所选择的长期发展方向。我所工作的组织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行业的行业组织,伴随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政府支持应运而生。组织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无形资产、品牌、政府关系与社会关系等。组织能力包括行政能力(包括项目协调公平性与效果、行业制度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等)、服务能力(包括会展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等)、研究能力(包括市场调研、国别研究、项目信息等)等。目前组织战略是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所谓市场化,是指去行政化,为企业提供其真正需要的服务与产品,强调市场化服务。所谓专业化是指基于所拥有的资源提高组织服务能力。所谓国际化是指作为涉外组织,要不断扩大涉外工作范围,与境外业主、政府建立更多联系,学习、借鉴国际化行业协会发展模式。基于对战略的理解,我认为我组织目前在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员工对组织战略认识不清,组织未形成统一战略定位;二是贯彻战略执行力度不够;三是缺乏支撑战略执行的有效机制。二、组织是战略实施的载体,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的、目标而形成的团体。我组织的结构构成为办公室、综合部、工程部、劳务部、权益部、信息部、会展部、培训部、咨询部、杂志社等10个平级部门,组织结构属于简单型。我组织目前正处于由简单型组织结构向职能型组织结构过渡阶段。组织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处于过渡阶段,各部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不明确,部门间职能交叉、混杂现象严重,造成领导指挥混乱,组织工作效率不高。三、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完成组织生产经营目标,根据组织内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我组织人力资源构成的基本情况为员工6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70%,平均年龄40岁,硕士以上学历13人。存在问题:一、我组织员工虽70%以上为大学本科,但除少数新近大学毕业生,大部分员工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二、缺乏专业培训,员工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三、员工职业素质、专业素质跟不上组织业务发展需要。目前我组织人力资源远远无法满足组织战略发展目标,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致使组织专业化能力得不到提高。由于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造成大锅饭现象严重,组织工作效率不高,有真才实学的员工能力得不到发挥,人才流失现象近年来频发。四、制度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推行的一系列规定,也是保证组织有效运转的规则。我组织制度的特点为沿袭商务部有关公务员管理制度,如工资分配、绩效考核、职位体系设计、员工晋升等。我组织的制度相对比较系统,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制度过时,与商会业务发展不相吻合,导致有些制度显得僵化,不够灵活,从而影响组织效率;二是符合商会新业务发展的相关配套制度迟迟未建立;三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五、文化整合我组织文化特点有:一、有着浓厚的政府色彩;二、家庭色彩比较浓厚,注重和谐,注重政治学习,利益冲突不明显;三、强调行政指令,等级色彩浓重。我组织文化整合的方式有:一、开展思想政治主题教育;二、注重倡导学习政府文件;三、一系列相关制度等。综合组织行为学管理制度设计的五要素,分析我所在组织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组织制定的战略目标符合组织未来业务发展趋势,组织战略定为正确。由于组织结构过于简单,导致组织战略目标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组织人才储备不足,人员专业化分工不明确,能力不强。相关制度保障不健全,组织文化上过于强调政府行政色彩,与组织战略存在一定冲突。解决方案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认为,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即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首先,要加强组织文化、价值观与组织战略目标的衔接与配合。对织战略目标提出清晰而准确的定义,并在组织内大力宣传组织战略,使组织上下明确了解何为组织战略。其次,调整组织结构,由简单性组织结构向职能型组织结构转变,强调专业化分工。第三,积极吸引专业人才加盟,并加强对现有员工培训力度,加强专业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四,围绕组织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符合战略发展目的和组织业务发展实际需要的制度,包括工资分配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等,加强工作监督与落实,增强工作执行力,从而保障战略目标得到有效执行。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有哪些

HR学习的内容通常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这也是传统意义上HR的六大模块(当然每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会有略微不同),这六大模块对应着的相应的HR主要工作范畴为制度建设与管理、人事管理、机构管理、培训发展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于是与HR相关的工作有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专员、企业编制协调人、劳资关系协调人、技术招聘人员、猎头顾问等。HR在美国的称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Industrial Relations(IR);另外一种是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HR)。HR/IR除了偏重于劳资关系、集体谈判、薪酬福利管理等人力资源的核心课程之外,还有一门课程是组织行为学(OB),部分学校将OB作为一门课程设置在HR/IR之下,部分学校有单独的OB相关专业,而OB院系下面的硕士OB则又归类到了Masters in Human Resource Studies (MILR),成为了HR的一个分支,只是在OB院系下面的Ph.D. OB为OB院系下的独立学位,也就是说OB之类的专业,通常来说在硕士阶段,并没有从HR/IR中独立出来,但是到了博士阶段,则有些学校会将其独立出来。全美前100名的学校开设硕士HR专业的学校不到20所,总的招生人数有限,可是HR专业在美国比在中国更受欢迎,于是美国本土申请人数较多,另外,正如前面所说,HR也开始在中国变得受欢迎,申请人数开始急剧增加,于是这就造成了HR的申请难度加大。HR专业在申请要求中对于本科所学专业通常没有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不必本科期间必须学人力资源的学生才能申请HR,但是HR也有一定的先行课的要求,HR专业因为开设在不同的学院下,所以对于先行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制度化管理的基本理论1.制度化管理的概念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由德国马克斯·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在企业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2.制度化管理的特征从管理方式的内容和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来看,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岗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3)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以及对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能力等要求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教育训练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不是所管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暂时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企业中所有员工都应服从制度的规定(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的。(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3.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与传统的以非正式权威为主的管理相比,制度化管理更具优越性。(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2)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二、制度规范的类型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用多种标识进行分类。依照制度规范涉及层次和约束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下述五大类。1.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了财产的所有关系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2.管理制度心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活动和行为的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例如各部门、各层次的职权责任和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关系;各项专业管理规定(人事、财务、业务);信息沟通,命令服从关系等方面的制度。3.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规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强,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涉及内容很多,从各类技术标准到工艺生产流程,乃至包装、保管、运输、使用和处理都具有内在的规律。企业组织管理中经常碰到的,主要有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求、使用保养维修规定等。4.业务规范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业务规范所规定的对象均具有可重复性特点。业务规范的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业务规范大都有技术背景,它以经验为基础,是升华了的工作程序和处理办法,如安全规范、服务规范、业务规程、操作规范等。5.行为规范在企业组织当中,有些制度规范涉及个人行为,如上述第2、3、4种规范;还有一些规范是专门针对个人行为制定的。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规范等。个人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的制度范的统称,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宽,但也是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制度规范涉及个人行为到企业组织所有层次和所有方面。所有这些制度规范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约束系统。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属于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包括:2.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的规定;3.对内对外人员招聘的规定(含合同管理规定);4.员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的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5.薪酬福利规定(含社会保险规定);6.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7.其他方面的规定,如职业病防治与检查的规定等。而属于对员工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工作时间如加班、轮班、不定时工作的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的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戴胸卡的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通渠道的规定;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规定;员工越级投诉的规定;其他有关的规定如员工满意度调查的规定,等等。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中的人为对象的管理,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它至少涉及以下五种基本职能:1.录用这项职能包括以下活动:明确组织中工作岗位的需求,提出人员补充的计划;对有资格的求职人员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采用科学方法确定符合岗位要求的最合格人选2.保持这项职能由以下活动组成:有效激励员工,始终能够保持员工有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潜质得以充分发挥;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3.发展通过教育、培养和训练,促进员工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不断保持和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竞争地位,使员工的劳动能力得到开发。4.考评对员工的工作成果、劳动态度、技能水平以及其他方面,做出全面考核和评定;对组织气氛和管理状况,以及员工士气进行调查分析与总体评价。5.调整为保持员工的正常状况,通过奖惩、解聘、晋升、调动等方法,使员工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达到岗位的要求。以上五种基本管理职能是围绕着计划、组织、监督、激励、协调和控制等管理环节展开的,要有效地完成这些职能,企业必须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隐含着两种基本要素,一种是有形的,另种是无形的。或者说,一方面它是一系列反映了企业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内在规律和运行规则的规范和标准,即对具体人力资源活动和过程的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它又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中所成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但是,无形酌意识形态上的因素,要比有形的具体实施的管理规定更为重要,它制约和响着有形的具体的管理规定。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1.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2.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使之更加充满活力。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与创新,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必须与企业集体合同保持协调一致。因为企业集体劳动合同是企业行政领导(一般是正副总经理)和员工代表(一般是工会正、副主席)共同签署的,它是经过多轮协商谈判的产物,它明确了员工和企业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是调整劳动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6.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六、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既然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因而也是将单独分散的个人行为整合为有目的的集体化行为的必要环节,是管理赖以依托的基本手段。企业组织管理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形成,要满足以下五个基本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实际需求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制度化管理的基本理论1.制度化管理的概念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由德国马克斯·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在企业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2.制度化管理的特征从管理方式的内容和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来看,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岗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3)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以及对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能力等要求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教育训练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不是所管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暂时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企业中所有员工都应服从制度的规定(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的。(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3.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与传统的以非正式权威为主的管理相比,制度化管理更具优越性。(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2)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二、制度规范的类型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用多种标识进行分类。依照制度规范涉及层次和约束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下述五大类。1.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了财产的所有关系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2.管理制度心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活动和行为的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例如各部门、各层次的职权责任和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关系;各项专业管理规定(人事、财务、业务);信息沟通,命令服从关系等方面的制度。3.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规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强,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涉及内容很多,从各类技术标准到工艺生产流程,乃至包装、保管、运输、使用和处理都具有内在的规律。企业组织管理中经常碰到的,主要有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求、使用保养维修规定等。4.业务规范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业务规范所规定的对象均具有可重复性特点。业务规范的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业务规范大都有技术背景,它以经验为基础,是升华了的工作程序和处理办法,如安全规范、服务规范、业务规程、操作规范等。5.行为规范在企业组织当中,有些制度规范涉及个人行为,如上述第2、3、4种规范;还有一些规范是专门针对个人行为制定的。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规范等。个人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的制度范的统称,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宽,但也是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制度规范涉及个人行为到企业组织所有层次和所有方面。所有这些制度规范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约束系统。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属于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包括:2.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的规定;3.对内对外人员招聘的规定(含合同管理规定);4.员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的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5.薪酬福利规定(含社会保险规定);6.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7.其他方面的规定,如职业病防治与检查的规定等。而属于对员工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工作时间如加班、轮班、不定时工作的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的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戴胸卡的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通渠道的规定;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规定;员工越级投诉的规定;其他有关的规定如员工满意度调查的规定,等等。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中的人为对象的管理,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它至少涉及以下五种基本职能:1.录用这项职能包括以下活动:明确组织中工作岗位的需求,提出人员补充的计划;对有资格的求职人员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采用科学方法确定符合岗位要求的最合格人选2.保持这项职能由以下活动组成:有效激励员工,始终能够保持员工有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潜质得以充分发挥;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3.发展通过教育、培养和训练,促进员工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不断保持和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竞争地位,使员工的劳动能力得到开发。4.考评对员工的工作成果、劳动态度、技能水平以及其他方面,做出全面考核和评定;对组织气氛和管理状况,以及员工士气进行调查分析与总体评价。5.调整为保持员工的正常状况,通过奖惩、解聘、晋升、调动等方法,使员工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达到岗位的要求。以上五种基本管理职能是围绕着计划、组织、监督、激励、协调和控制等管理环节展开的,要有效地完成这些职能,企业必须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隐含着两种基本要素,一种是有形的,另种是无形的。或者说,一方面它是一系列反映了企业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内在规律和运行规则的规范和标准,即对具体人力资源活动和过程的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它又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中所成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但是,无形酌意识形态上的因素,要比有形的具体实施的管理规定更为重要,它制约和响着有形的具体的管理规定。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1.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2.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使之更加充满活力。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与创新,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必须与企业集体合同保持协调一致。因为企业集体劳动合同是企业行政领导(一般是正副总经理)和员工代表(一般是工会正、副主席)共同签署的,它是经过多轮协商谈判的产物,它明确了员工和企业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是调整劳动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6.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六、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既然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因而也是将单独分散的个人行为整合为有目的的集体化行为的必要环节,是管理赖以依托的基本手段。企业组织管理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形成,要满足以下五个基本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实际需求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电子签名是怎样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

“人事文件”电子签包括:劳务合同、返聘合同、实习合同、入职材料收集、保密协议、员工手册、人事证明等。大型电器行业各大工厂、分公司人员流动大,HR要花大量时间处理新员工入职签约工作,此外,各类人事证明日常盖章频率高、签署工作机械化,HR稍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堆积,影响员工使用效率。>>>契约锁解决方案:契约锁电子签章系统支持与OA、HRM或者ERP软件集成对接,可以为人事入转调离全生命周期工作提供电子签署支持。各类合同文件HR在业务系统中即可批量发起签署、员工移动签约、合同自动归档,省去机械化的合同制作、邮寄、通知、归档过程,提升工作效率。各类证明文件员工登录办公软件即可自主办理、线上盖章,几分钟内即可下载电子证明,无需依赖HR,更便捷。效果:统一劳动合同范本模板;HR批量发起入职签署;合同到期自动提醒续签;证明线上自主办理、自动盖章;员工入职材料线上收集、自动统一归档。人事工作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一环,是众多组织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第一站。安全、便捷的电子签章应用帮助企业HR提效、打通管理全程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契约锁电子签章凭借在人力资源领域丰富的服务经验,随时为各行业组织提供覆盖人事管理全生命周期的电子签署服务,助力组织的人事数字化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什么需要制度化?制度化的本质是什么?

人力资源制度化就是说所有的人才资源管理的理念、策略、方法都需要通过制度、体系落实未可执行的具体的措施,否则人力资源管理就没有抓手。而人力资源体系或制度的建设本身有较深的专业度,最好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力量来构建支撑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制度或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有哪些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制度化管理的基本理论1.制度化管理的概念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由德国马克斯·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在企业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2.制度化管理的特征从管理方式的内容和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来看,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岗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3)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以及对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能力等要求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教育训练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不是所管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暂时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企业中所有员工都应服从制度的规定(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的。(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3.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与传统的以非正式权威为主的管理相比,制度化管理更具优越性。(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2)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二、制度规范的类型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用多种标识进行分类。依照制度规范涉及层次和约束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下述五大类。1.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了财产的所有关系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2.管理制度心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活动和行为的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例如各部门、各层次的职权责任和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关系;各项专业管理规定(人事、财务、业务);信息沟通,命令服从关系等方面的制度。3.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规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强,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涉及内容很多,从各类技术标准到工艺生产流程,乃至包装、保管、运输、使用和处理都具有内在的规律。企业组织管理中经常碰到的,主要有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求、使用保养维修规定等。4.业务规范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业务规范所规定的对象均具有可重复性特点。业务规范的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业务规范大都有技术背景,它以经验为基础,是升华了的工作程序和处理办法,如安全规范、服务规范、业务规程、操作规范等。5.行为规范在企业组织当中,有些制度规范涉及个人行为,如上述第2、3、4种规范;还有一些规范是专门针对个人行为制定的。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规范等。个人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的制度范的统称,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宽,但也是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制度规范涉及个人行为到企业组织所有层次和所有方面。所有这些制度规范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约束系统。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属于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包括:2.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的规定;3.对内对外人员招聘的规定(含合同管理规定);4.员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的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5.薪酬福利规定(含社会保险规定);6.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7.其他方面的规定,如职业病防治与检查的规定等。而属于对员工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工作时间如加班、轮班、不定时工作的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的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戴胸卡的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通渠道的规定;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规定;员工越级投诉的规定;其他有关的规定如员工满意度调查的规定,等等。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中的人为对象的管理,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它至少涉及以下五种基本职能:1.录用这项职能包括以下活动:明确组织中工作岗位的需求,提出人员补充的计划;对有资格的求职人员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采用科学方法确定符合岗位要求的最合格人选2.保持这项职能由以下活动组成:有效激励员工,始终能够保持员工有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潜质得以充分发挥;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3.发展通过教育、培养和训练,促进员工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不断保持和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竞争地位,使员工的劳动能力得到开发。4.考评对员工的工作成果、劳动态度、技能水平以及其他方面,做出全面考核和评定;对组织气氛和管理状况,以及员工士气进行调查分析与总体评价。5.调整为保持员工的正常状况,通过奖惩、解聘、晋升、调动等方法,使员工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达到岗位的要求。以上五种基本管理职能是围绕着计划、组织、监督、激励、协调和控制等管理环节展开的,要有效地完成这些职能,企业必须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隐含着两种基本要素,一种是有形的,另种是无形的。或者说,一方面它是一系列反映了企业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内在规律和运行规则的规范和标准,即对具体人力资源活动和过程的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它又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中所成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但是,无形酌意识形态上的因素,要比有形的具体实施的管理规定更为重要,它制约和响着有形的具体的管理规定。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1.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2.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使之更加充满活力。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与创新,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必须与企业集体合同保持协调一致。因为企业集体劳动合同是企业行政领导(一般是正副总经理)和员工代表(一般是工会正、副主席)共同签署的,它是经过多轮协商谈判的产物,它明确了员工和企业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是调整劳动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6.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六、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既然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因而也是将单独分散的个人行为整合为有目的的集体化行为的必要环节,是管理赖以依托的基本手段。企业组织管理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形成,要满足以下五个基本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实际需求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如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全勤 福利 绩效 年终 高温 补贴等等

人力资源管理之企业激励机制的完善

一个企业无论有多少种激励机制,它决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或者说,现在适合的激励机制,经过几年之后,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就会变成阻碍企业进步的条条框框,这时,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及时的修正激励目标和激励方向,使它更符合企业管理的要求。   从制度方面进行完善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都知道,激励机制是企业管理长效机制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使它更能贴近员工,贴近实际,鼓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现在,单一的奖金制度已经不能完成激励的任务,需要企业家寻找更多更好的制度来完善。天铁炼钢厂投产初期,因为设备处于磨合期,人员也新,曾一度使产量停止不前。即便提高员工奖金力度,给临时工转为城合工,依然也没有打开局面。后来设立了产量小指标奖励,单班超过计划产量既进行奖励。这一激励机制的设立大大激发了员工们的潜能,使钢水产量达到了“日过千,旬过万”。考|试/大后来根据时间的不断推移和市场的要求,炼钢厂又推出了很多单项奖励,虽然繁琐,但是对生产和质量都带来了质的提高,年产量曾每年以三十万吨的速度飙升。在社会和同行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这些可以看出,激励机制的完善是需要不断的进行的,随着工艺、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原有的一些制度可能过时了,就需要及时的修正,去旧存新,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才能保持不断发展的脚步,否则就会落后于同行业。曾有一个电子企业,其管理者对品种开发特别重视,但是开发的步伐却很慢,而且开发的品种也少有市场,究其原因,症结却是在品种开发的奖励制度上出了问题,原来该企业开发新品种的激励机制常年不变,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别的企业都在奖励汽车房子了,而他们还只凭区区百元的奖励制度,这样的制度极大的挫伤了开发人员的积极性,所以造成了新品种开发的踏步不前。后来换了一个领导之后,及时修正了奖励制度,参考同类企业,加大了奖励的力度,这下企业整个都盘活了。   另外,职责的明确对企业管理来说同等重要。让每一个员工明白自己做什么和怎样做,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但是在一些企业,我们往往会看到几个部门对某一项工作的扯皮,这个部门说是那个部门的,而那个部门又说是这个部门的,互相推诿造成了工作上的空白,也使企业处于无序的状态。所以一个高明的管理者,无论多忙,也要亲自建立起企业的岗位责任制度,因为他明白,没有比理顺职责更能使企业井井有条的好办法了。   从制度方面进行完善对激励机制是一条最简洁的途径,也是见效最快的方法。我国的农村土地改革中的“土地承包”,考|试/大其实就是一个完善激励机制的证明。解除员工的束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企业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激励机制的公平实施进行完善   激励机制一定要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很难想象,一个不公平的激励机制会在员工中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每出台一项激励机制,必须要同时设立衡量奖罚的标准,没有标准的激励机制是失败的制度。奖罚时,要坚持标准面前一律平等,不能有偏有向,厚此薄彼,这一点虽然不好掌握,但对企业却十分重要。不公平的奖罚对企业的发展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伤害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而这样的不足在有的企业普遍存在。一个发展迅速的企业,它的激励机制是公平合理的,对此我们应该的去执行落实。   此外,要反对平均主义。都奖励等于不奖励,都罚等于不罚。古今中外,很多成败的事例早就说明了平均制的危害性。大家对“大锅饭”可能都有所耳闻,在那样的体制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反正企业会给自己一碗饭吃。平均主义的泛滥使大家丧失了进取的动力,国家的经济实力徘徊不前也就在所难免。据调查,实行平均奖励,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只有20%,而进行差别奖励,则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能够达到80%。可见,差别奖励对工作的重要性。   最后,要体现制度的科学性。在每一项激励机制出台之前,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必须要把设立的激励机制公布于众,接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还要根据情况的改变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一项激励机制的成功与否,首先是建立在科学的前提下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或者起不到它的作用。   从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进行完善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企业可以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对不同需求的人进行激励。例如可以运用工作岗位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他们更大的挑战性,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国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由于目前“职代会”有流于形式之嫌,“参政议政”的作用明显削弱,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在股份制体制的改革弥补了“职代会”中的一些缺陷。职工持有企业的股份,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衰俱衰,使员工真正做为企业的主人,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考|试/大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企业根据自己的背景和特色,从多角度多层次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使每一个层面的员工都受到激励,就一定会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进行完善   现在的一些企业,越来越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因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到每个员工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比如的“海尔”文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海尔总裁张瑞敏经常告诫员工的一句话,也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考|试/大在海尔企业内部传阅着两幅主题为“适者生存”的漫画。一幅是老鹰喂食的故事:老鹰是所有鸟类中壮的种族,根据动物学家所做的研究,这可能与老鹰的喂食习惯有关。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它们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而老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个小鹰抢得最凶就给谁吃,在此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就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一族越来越强壮。另一幅是狮子与鹿对话的漫画,狮子说:我非常强壮,但如果我不奔捕食,明天就会和鹿一样软弱无力。鹿则对狮子说:由于有了你,才使我的生命遇到了威胁,为了不让你追上我,我必须不停地奔跑。这两幅漫画告诫员工:当今社会就是一个适者生存的社会,如果我们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必将成为失败者。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意识形态的核心,设想一个不热爱自己企业的员工,他怎么会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呢。所以,一个企业必须不断的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企业文化,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艰苦创业”,它必须能够吸引员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进取心。近年来,天铁集团在创建企业文化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出台了一系列温暖员工的措施,比如改善生活环境,建立社区文化,树立能够代表企业形象的先进典型,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展示天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现在,企业文化逐渐成为一个企业凝聚人心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在企业激励机制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企业是无法形成强大凝聚力的,“大海航行靠舵手”,企业文化就是舵手的角色。   从人才战略的角度进行完善   众所周知,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是靠技术的竞争。考|试/大技术的高低取决于人,人才是关键,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近年来,国企的人才流失严重,大批的技术人员流向私企,或者单干,从表面看,似乎是私企待遇高,但是反过来看,却是国企的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   一成不变的用人制度,一成不变的奖罚机制,使国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远远地落在了私企的后面。在爱厂还是爱钱面前,所有的人才都会喜欢后者,毕竟后者可以解决他的生活困难,毕竟后者可以证明他的价值,所以国企人才流失的现象是必然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在留住人才方面必须多下功夫,必须拿出留人的激励机制,否则将无法控制人才流失的局面。   在这方面,有的企业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比如济钢,每年都要对那些对企业有特殊贡献的技术人员给予重奖,并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宣传。比如有的企业在对技术明星给予重奖的同时,把他们的形象在重要的地方进行展示。也有一些企业为技术人员提供深造的机会,使他们认为企业是重视他们的。考|试/大其实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是多方面的,只要企业跟紧形势,多动脑筋,人才流失的现象会大大减少。   以天铁集团为例,近几年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许多大学生都不愿意到我们这里来。究其根源,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天铁集团地处山区,交通和生活环境都比不上大城市,地理环境的先天不足,使集团在吸收人才上处于劣势。二是待遇偏低,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我们的收入明显低于他们。在对比面前,我们应该及时地拿出措施,不能仅凭感情留人。   从信息反馈机制进行完善   前面已经说过,没有一项制度是十全十美的,对于激励机制,同样如此。对于激励机制实施的情况,的办法是听听员工的意见了。近年来,“合理化建议”在各企业都比较普遍,但是也有流于形式之嫌,因为员工的意见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也没有按员工的意见进行整改,时间长了,员工觉得受到了愚弄,于是意见就会越来越少。考|试/大听不到员工的意见对一个企业是最可怕的,信息反馈的奖罚制度弥足珍贵。   我们去“海尔”集团参观,可以看到,“海尔”集团在对员工的信息沟通方面做得是比较好的,他们能够认真的分析员工提出的所有建议,只要是对工作有益的,马上就给予奖励和采用,而且给予各种命名,员工的创造力得到了及时的引导,企业就充满了活力。   企业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一定要抱着虚心接受的态度,对有悖于企业发展形势的反面意见也要认真对待,我们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谦虚谨慎的态度是企业贴近群众的方法之一。对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一定要及时改正,尤其在涉及员工自身利益时,更是要热情周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贯彻执行。

如何能尽快进入并适应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职业?

我做HR仅仅1年,一些相关的人力资源工作把握的并不是很深,从我进公司开始打杂到现在接受一些专业方面的培训才了解到原来自己还是那么嫩。当然,你不用害怕,如果你进入到HR职业中来,首先你要学会自己的规划,然后才能去这个岗位做你该做的事情就可以。最后总结一下,这个行业需要的特质,标准、执行、公正、专业、创造力和责任感

人力资源管理应抓住哪些细节要点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您好,我来回答您的提问: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  如果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要点:  (1)做好基础工作,因为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需要的是人事管理,而不是人力资源管理,所以做好事务性工作是很重要的;  (2)做好保密工作:比如对员工档案的管理,要做好存储和保管,档案不是随便每个人可以查阅的,而且一旦有劳动纠纷的时候,就立刻发挥关键作用了。  还有,对公司一些要求保密的事情不能随意说,保密为上;  (3)了解公司业务:人力资源管理终归是要为公司的业务(部门)而服务的,所以咱们HR管理者需要了解甚至要熟悉公司的经营业务(生产、销售),这样,咱们做出来的制度、流程或者相关文件才是实用的,落地的;  (4)了解人的本性:做人事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所以最好能了解人性,比如人的性格特点,人的本性(或善良,或本恶),人的需求等等,对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很有价值;  先谈这么几点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过程和步骤有哪些?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即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人力资源规划反馈与修正。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得以很好实施,往往就是企业战略目标不能实现的根源。 为使企业发展战略能得到有效实施,企业需要制定与之发展战略相配套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 目前国内企业在转变的过程中配套其发展战略,其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重点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1 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 近十年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定位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一种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逐渐上升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定位。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劳动部门定期或根据部门的需要向学校和社会招聘或者转业军人等分配进入企业等;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考核、负责员工的日常考勤、工资奖金发放、技术练兵、监督培训、办理离职、退休、离休和死亡等。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部通过提升、轮岗、招聘等手段,在合适的时间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对员工进行管理培训和岗位技能训练;通过岗位评估、薪酬调查进行薪酬设计;与员工沟通思想,保持融洽的关系。 第三阶段:人力资本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招聘筛选,根据战略实施时间安排储备人才,在合适的环境和时间使合适的人充分地发挥其良好的技能,并构建组织的效率;与员工共同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并系统性地对员工开展培训;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薪酬、福利战略相结合;成为员工的合作伙伴。 人力资源管理者为驾驭和推动业务的发展,需要加强对企业文化、价值观引导,优化组织架构,充分发挥组织的效率。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上述转变是战略性的质的飞跃,人事部门从过去的“人事出纳”肩负起从整体规划到员工激励开发,从组织文化评价、建设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从人力资源组织到支持组织整体战略的系统性工作。 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人事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性角色,需要深入地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特别是对于企业战略规划中的人力资源规划部分,人力资源部需要向高级管理层作充分的解释,取得高级管理层的认同,并在实施过程中发挥高级管理层带头推动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处于第一、二阶段的中间,要过渡到第三阶段并不能一步跨越,需要循序渐进的准备和推动。 2 建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保持体系内各要素间的平衡与互补 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将企业的组织行为和员工个人行为之间的融合,并在此配合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来支持整个体系的运转。 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企业在确定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后,首先需要确定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机构框架和运作模式; 为达成企业发展战略需要配套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使企业在适当的时间和需要的场合具备相应的人员作为实施战略目标的资源保障,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个体资源能在整体运作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人才资源作为企业的资本一部分发挥综合能力; 企业战略能否得以实现需要有畅通的业务流程作保证,根据业务流程经过的部门确定相应的部门职责和具体部门组织架构,最终分解成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 根据人力资源战略和岗位职责制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 根据岗位能力素质要求配置人员和制定员工发展和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岗位职责和能力素质要求制定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 上述人力资源的管理要素,如果有信息技术作为运作支持平台,将大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从表象上看,上述内容像一条锁链,一环扣一环,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又互为因果,哪一环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各块的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但如果我们制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得以很好实施,往往就是企业战略目标不能实现的根源。 企业有时会盲目地以为,把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最好素质的人聚集起来就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其实并不现实,因为最好素质的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并不能把他所有的能力都发挥出来,即使发挥出来,也不能保证他们所作努力都是同向的,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之间缺乏发自内心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两者在一起的时候貌合神离、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与包容,可能为了每个人都争当红花,缺乏绿叶的陪衬,而使红花缺乏养料而提前枯萎;即便是即有红花又有绿叶,他们之间的搭配也是非常的重要。其实在一个团体中人也是一样,他们需要互相配合和支持,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理念,使他们的合作变得轻松愉快,即便这个集体中的每个个体不是最强,它也能发挥集体的最大能量,反之则不然。 为此,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需要把方方面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理顺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平衡各模块之间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而不是摩擦力。 3 配套企业的发展需要,确保组织实现目标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整体规划和财政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平衡和协调企业内外部劳动关系的过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仅涉及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资源的有效配置,还需要积极协调好企业中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等多种关系。 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规划,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文化价值导向和人员情况,盘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及实现策略(见图三)。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为了确保组织实现以下目标: 到位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能够预测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和人员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企业人才供求的平衡; 推动公司员工的表现不断提升,力求公司与员工共同进步和发展。 在人才市场化初期,市场上并没有很多的人才,因此企业更多的还要靠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因此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有过渡性的目标和规划,循序渐进地培训人才。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热门的行业和企业,在人才的储备上更要因地制宜,不求最好,但求合适。 4 推动企业、员工共同提升与发展 人力既然是资源,其开发与使用就更讲求效益和效率,如何快速有效的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需要以下几方面的配合: 清晰的岗位能力要求; 与员工共同规划职业生涯; 配套的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体系。 目前企业出于人才缺乏的高峰阶段,通过与员工共同规划职业生涯,大面积的培训人才从成本和效率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报,因此企业在考虑职业生涯设计和培训时,需要分期分批,突出重点进行,可以先针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规划,其次是成长过程中的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场合,使合适的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 强化企业文化、塑造统一价值观 以上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管理硬件”,其实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还应当包括“企业文化”、“价值观”、“员工意识”等“管理软件”,而国内的许多企业恰恰就是忽视了上述这些“管理软件”。 应当看到,企业只有建立真正内在的“文化或价值观”,公司战略理念才能得到长期的贯彻,企业也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西方先进国家的跨国公司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塑造统一价值观,以推进公司战略的顺利实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在考虑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建立整体平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次要因地制宜,讲求成本、效率和效益,适应战略发展需要地开发人力资源,并强化与之配套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人力资源真正发生资本效应。 日期:2009-5-8 18:03:13 -------------- 计划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步骤 2008年07月26日 星期六 12:34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管理当局为确保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并使他们能够有效完成组织分配给他们的任务的这样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人力资源规划包括对组织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及估计、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等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于其管理的力度不同,对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要求也不同。尽管现在很多企业都知道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真正把人才当成一种资源并视之为战略高度的企业并不多。   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弄清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实现企业战略,首先要立足于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方法弄清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管理者要对本企业各类人力数量、分布、利用及潜力状况、流动比率进行统计。   第二,弄清组织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是由组织的战略目标决定的。弄清企业的战略决策及经营环境,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是人力资源规划中技术性较强的关键工作,全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计划都必须根据预测决定。预测的要求是指出计划期内各类人力的余缺状况。不同的产品组合、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经营区域对人员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诸如人口、交通、文化教育、法律、人力竞争、择业期望则构成外部人力供给的多种制约因素。   第三,在对现有的能力和未来需要做了全面评估以后,管理当局可以测算出人力资源的短缺程度,并指出组织中将会出现超员配置的领域。然后将这些预计于未来人力资源的供应结合起来,拟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案,制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总计划及业务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晋升规划。晋升规划实质上是组织晋升政策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企业来说,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以满足职务对人的要求,是组织的一种重要职能。从员工个人角度上看,有计划的提升会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晋升规划一般用指标来表达,例如晋升到上一级职务的平均年限和晋升比例。   (二)补充规划。补充规划也是人事政策的具体体现,目的是合理填补组织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补充规划与晋升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晋升规划的影响,组织内的职位空缺逐级向下移动,最终积累在较低层次的人员需求上。同时这也说明,低层次人员的吸收录用,必须考虑若干年后的使用问题。补充规划也包括招聘计划。   (三)培训开发规划。培训开发规划的目的,是为企业中、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人员。在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开发规划情况下,员工自己也会培养自己,但是效果未必理想,也未必符合组织中职务的要求。当我们把培训开发规划与晋升规划、补充规划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培训的目的性就明确了,培训的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四)调配规划。组织内的人员在未来职位的分配,是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来实现的。这种内部的流动计划就是调配规划。   (五)工资规划。为了确保未来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工资规划也是必要的。未来的工资总额取决于组织内的员工是如何分布的,不同的分布状况的成本是不同的。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强调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 适时、适地、适量地提供人力资源以满足组织和工作的要求,是经济地使用人力资源的根本要求。规划是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探求适应未来的发展途径,以作为目前的决策依据,即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谁来做。但是在规划执行的过程中,形势也会发生不确定的改变。规划应当顺应与尊重现实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规划还要注意将计划中的关键环节明确化、细致化,并将它们提炼成具体的可执行的计划,最好明确计划的责任和要求,并且有相应的评估策略。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是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还是职务、人员以及任务的调整,都应当以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规划并需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 回答:2009-07-12 14:58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0条评论...

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 ,求大神指导

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如有具体问题再进行探讨。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五个方面     1 战略规划 :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 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等    3 制度规划 :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 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    5 费用规划 :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程序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即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人力资源规划反馈与修正。  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包括组织内部信息和组织外部环境信息。   组织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战略计划、战术计划、行动方案、本企业各部门的计划、人力资源现状等。   组织外部环境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形势、技术的发展情况、行业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人口和社会发展趋势、政府的有关政策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总量预测和各个岗位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典型步骤如下:   步骤一,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步骤二,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步骤三,未来人力资源流失情况预测。   步骤四,得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结果。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组织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典型步骤如下:   步骤一,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步骤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步骤三,将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和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汇总,得出组织人力资源供给总体数据。  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  在对员工未来的需求与供给预测数据的基础上,将本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数与在同期内组织本身可供给的人力资源预测数进行对比分析,从比较分析中可测算出各类人员的净需求数。这里所说的“净需求”既包括人员数量,又包括人员的质量、结构,即既要确定“需要多少人”,又要确定“需要什么人”,数量和质量要对应起来。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或培训,就为组织制定有关人力资源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及本组织员工的净需求量,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同时要注意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及各项业务计划之间的衔接和平衡,提出调整供给和需求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源规划应包括:规划的时间段、计划达到的目标、情景分析、具体内容、制定者、制定时间。   1.规划时间段   确定规划时间的长短,要具体列出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若是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长达5年以上;若是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如年度人力资源规划,则为1年。    2.规划达到的目标   确定达到的目标要与组织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最好有具体的数据,同时要简明扼要。   3.情景分析   目前情景分析:主要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组织目前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   未来情景分析: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在计划的时间段内,预测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   4.具体内容   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内容。   2)执行时间。   3)负责人。   4)检查人。   5)检查日期。   6)预算。   5.规划制定者   规划制定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部门。   6.规划制定时间   主要指该规划正式确定的日期。  实施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要注意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要有专人负责既定方案的实施,要赋予负责人拥有保证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实现的权利和资源。   2)要确保不折不扣地按规划执行。    3)在实施前要做好准备。   4)实施时要全力以赴。   5)要有关于实施进展状况的定期报告,以确保规划能够与环境、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  人力资源规划评估  在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评估。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1)是否忠实执行了本规划。   2)人力资源规划本身是否合理。   3)将实施的结果与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比较,通过发现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来指导以后的人力资源规划活动。  人力资源规划的反馈与修正  对人力资源规划实施后的反馈与修正是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评估结果出来后,应进行及时的反馈,进而对原规划的内容进行适时的修正,使其更符合实际,更好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即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人力资源规划反馈与修正。   一、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包括组织内部信息和组织外部环境信息。   组织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战略计划、战术计划、行动方案、本企业各部门的计划、人力资源现状等。组织外部环境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形势、技术的发展情况、行业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人口和社会发展趋势、政府的有关政策等。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总量预测和各个岗位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典型步骤如下:   步骤一,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步骤二,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步骤三,未来人力资源流失情况预测。   步骤四,得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结果。  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组织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典型步骤如下:  步骤一,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步骤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步骤三,将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和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汇总,得出组织人力资源供给总体数据。   四、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在对员工未来的需求与供给预测数据的基础上,将本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数与在同期内组织本身可供给的人力资源预测数进行对比分析,从比较分析中可测算出各类人员的净需求数。这里所说的“净需求”既包括人员数量,又包括人员的质量、结构,即既要确定“需要多少人”,又要确定“需要什么人”,数量和质量要对应起来。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或培训,就为组织制定有关人力资源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   五、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及本组织员工的净需求量,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同时要注意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及各项业务计划之间的衔接和平衡,提出调整供给和需求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源规划应包括:规划的时间段、计划达到的目标、情景分析、具体内容、制定者、制定时间。   1.规划时间段。确定规划时间的长短,要具体列出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若是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长达5年以上;若是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如年度人力资源规划,则为1年。   2.规划达到的目标。确定达到的目标要与组织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最好有具体的数据,同时要简明扼要。   3.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主要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组织目前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未来情景分析: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在计划的时间段内,预测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   4.具体内容。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内容2)执行时间3)负责人4)检查人5)检查日期6)预算5.规划制定者。规划制定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部门。   6.规划制定时间。主要指该规划正式确定的日期。   六、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要注意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要有专人负责既定方案的实施,要赋予负责人拥有保证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实现的权利和资源。   2)要确保不折不扣地按规划执行。   3)在实施前要做好准备。   4)实施时要全力以赴。   5)要有关于实施进展状况的定期报告,以确保规划能够与环境、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七、人力资源规划评估。在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评估。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1)是否忠实执行了本规划。   2)人力资源规划本身是否合理。   3)将实施的结果与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比较,通过发现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来指导以后的人力资源规划活动。   八、人力资源规划的反馈与修正。对人力资源规划实施后的反馈与修正是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评估结果出来后,应进行及时的反馈,进而对原规划的内容进行适时的修正,使其更符合实际,更好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编辑本段]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原则  1、充分考虑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   人力资源计划只有充分地考虑了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适应需要,真正的做到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内部变化主要指销售的变化、开发的变化、或者说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还有公司员工的流动变化等;外部变化指社会消费市场的变化、政府有关人力资源政策的变化、人才市场的变化等。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在人力资源计划中应该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和风险变化,最好能有面对风险的应对策略。   2、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   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问题是人力资源计划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它包括人员的流入预测、流出预测、人员的内部流动预测、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分析、人员流动的损益分析等。只有有效地保证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才可能去进行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3、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   人力资源计划不仅是面向企业的计划,也是面向员工的计划。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优秀的人力资源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个员工达到长期利益的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

如何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制定确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提炼对于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影响和要求;(2)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力资源规划期限;(3)通过职能分析进行部门化组织设计;(4)通过(工作)岗位分析进行(工作)岗位设置,制定劳动定员定额计划;(5)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需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供需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6)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保证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有限的财力相适应,从经济上确保人力资源规划是遵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7)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对组织行为进行规范,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因此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工作。(8)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是实现人力资源规划总目标的重要的、补充提高性的规划内容;(9)人力资源规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还应包括调整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书内容(1)规划时间段确定规划时间的长短,要具体列出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若是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长达5年以上;若是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如年度人力资源规划,则为1年。(2)规划达到的目标确定达到的目标要与组织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最好有具体的数据,同时要简明扼要。(3)情景分析情景分析:主要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进一步制订该计划的依据。未来情景分析: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在计划的时间段内,预测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4)具体内容这是人力资源规划书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内容、执行时间、负责人、检查人、检查日期、预算等等。(5)规划制定者规划制定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部门。(6)规划制定时间主要指该规划正式确定的日期。系统调整规划的评估在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评估。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1)是否忠实执行了本规划。(2)人力资源规划本身是否合理。(3)将实施的结果与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比较,通过发现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来指导以后的人力资源规划活动。规划的反馈与修正对人力资源规划实施后的反馈与修正是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评估结果出来后,应进行及时的反馈,进而对原规划的内容进行适时的修正,使其更符合实际,更好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发展趋势为了保证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计划将更加注重对关键环节的陈述;对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长期计划而言,也倾向于将计划中的关键环节明确化、细致化,并将它们提炼成具体的可执行的计划,最好明确计划的责任和要求,并且有相应的评估策略;由于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变化周期增快,企业更倾向于致力于编写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和短期计划;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将会更加注重关键环节的数据分析和量化评估,并且将明确地限定人力资源计划的范围。

人力资源部需要哪些制度

?可否表述的更加清楚呢?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构建论文

  企业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基础,搭建一个信息平台,用于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相关事宜。它在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方面以及企业客户资源的管理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能更好地顺应行业发展动态,使企业在电子商贸的发展方面更上一层楼。但是,目前国内计算机网络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方面还缺乏一套科学的体系指导,在系统扩建、规划方面还缺少相关经验,信息安全问题得不到足够的保障。    1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构建方面的现状   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一方面因为在企业起步方面,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起步较晚。再则,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整体来说都滞后于发达国家,信息化的理念也不够先进。因为国内企业的大环境的不重视,构建信息系统相应的人才也存在着匮乏的现象。人才的匮乏使那些想要顺应潮流、进行改革的企业在实操的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的助力,层层困难导致计划的搁浅。而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打击了企业改革的积极性,反过来又阻碍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掌握核心人才,谁就能掌握核心科技,在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说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容小觑。一个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首先就应该建立一套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力支出,将人才安排到更重要的部门中去,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典型企业,聘请资深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资源系统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人才资源培养模式。围绕地区经济,依托行业企业,分析人才资源方面的具体的需求,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方面的能力分析,确定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能力培养要求以及素质规格。使专业能较宽范围地就业于单位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专业群的建设。适应市场需求,改造和创办新专业,为地区经济和企业、行业的发展服务。    3构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主要方法   3.1准备所需的硬件资源   准备好充足的预算,购买计算机人力资源系统构建的"相关硬件,创建系统硬件所需环境,进行客户端站点的确认,网络环境的配置、调试等,然后安装相关软件。   3.2筛选、汇总企业员工和企业客户的相关资料   员工从进入企业开始就会自带大量的资料,比如户籍信息、学历信息、工作经验信息等,在录取员工之后还要增加他的职位信息、贡献信息、工资信息、福利信息等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筛选,并统一化信息的编辑方式然后进行校对、输入。另外还有企业的客户信息,比如客户的基本资料、与本企业的合作资料、项目跟进情况、支出以及收入方面也都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分析、汇总。   3.3了解企业需求,明确企业发展程度,科学规划建设过程   有的企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正是大量招收人才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所收简历的筛选,对员工基本信息、学历信息的整合,对已经招收的员工的入岗培训,对员工薪资福利的分配等。有的企业处于发展中阶段,既要招收新人,对新人的基本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又要对老员工的信息进行管理。有的企业处于成熟阶段,这时候信息管理的侧重点就在于对老员工的能力管理。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信息系统的构建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转变,对信息管理的系统构架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也要根据企业具体需求的不同,对信息平台的构建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前瞻性的眼光也很重要,在明确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合理设计方案,对设备、人员进行配置。   3.4依托企业现有的手段优势,拓展建设空间   现在企业相对发展成熟的手段是电子商贸手段,企业可以整理电子商贸平台搭建成功的经验,将这些经验、方法运用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搭建当中去,合理分配建设投入,更可以吸取之前搭建电子商贸平台中的失败教训,有效避免人力资源信息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3.2大多数患者经过宣教后还是能理解临终关怀并愿意接受   通过本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经过宣教后还是能理解临终关怀并愿意接受,需求率有所提高,虽然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本次调查的样本量偏少有关,但仍然可以说明临终关怀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相对较好的临终方式,说明医院能先向患者解释临终关怀的含义,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种人性化的方式去安置他们的亲人,相信很多家属都乐意去做这样一件事。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加强临终关怀服务宣教工作。   3.3医院是实施临终关怀的主要场所   影响临终关怀的因素也有很多,并不是患者愿意接受临终关怀,这项服务就能完美呈现出来的,每个人都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行。患者自己也有权利来选择是否接受临终关怀。这项临终服务对医院自身整体素质要求在提高,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由于人力物力有限制,可能不能完美地去落实这样的服务。从患者提交上来的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患者选择医院来进行临终关怀,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患者选择率分别是10%、8%、4%,而选择家庭、社区、单独的专业机构均低于2%,甚至为零。提示患者还是相对信任医院,可能由于病人住在医院相对来说,家属和病人都比较安心。但对医护人员的压力也会增大,因为临终关怀需要乐观、有强大内心的医护人员,医护工作者心态将会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心情。    参考文献:   [1]陈诗,李惠玲,刘璐,等.医院等级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和态度的关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6):429-434.   [2]黄晓蕾,张亚茹.临终癌症患者家属需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14,8(32):7268-7269.   [3]赵晓婕,杨逸,吴啊萍.晚期癌症患者对临终关怀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9):27-30.   [4]孙瑛莹,张明芳.浅谈对老年患者的临终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44-345.

工商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大吗?

工商管理分工商行政管理和工商企业管理两个方向,目前最多的是工商企业管理方向。在企业里,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等各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准确的说是工商管理的一部分。在学位上都属于管理学的学位。如果你立志朝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上去了,那你就读人力资源管理,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希望你读工商管理,你可以从企业的角度更好的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工作,在大学里,人力资源也好,工商管理也好,开的课程无非是差了几个课程而已,最后还要自己多去图书馆看看相关的专业书籍,以后工作中还有很多要进步的地方。所以我建议你最好考工商管理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的主要栏目

1、焦点:对当前企业管理热点问题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探讨。2、人物:对企业高级管理者、HR经理人、权威专家进行深入报道。3、企业: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优秀企业的专题报道。4、论坛:发表具有一定高度和深度并与企业需求相联系的前沿理论。5、案例:结合实际,对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加以剖析和推广。6、实务: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实用技术,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7、学术: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教育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理论研究。8、资讯:及时传递政策法规、业界动态和HR需要的各种资料。9、博客:畅谈工作心得、品味职场故事、缓解职场压力的平台。10、综合:管理类书籍、软件、会议、培训及新产品、新技术介绍。六、杂志读者定位1、各类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2、人力资源总监、经理及部门工作人员;3、相关教育、科研机构的理论工作者;4、管理咨询、招聘猎头、人才交流、劳务派遣机构工作人员;5、管理软件、工具、图书、音像制品等研发、生产与销售人员;6、追求成功的职场人士。

银行人力外包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怎么写

1、项目实施全面分析论证。2、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包括:目前状态,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实施初步方案,每项投资可解决的问题,能达到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益。可行性报告所有涉及的所有项目都要有明确论证依据及费用测算。3、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般由项目设计部门及实施部门共同编制。

成人自考本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含金量高还是工商企业管理?哪个好?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我国的人事制度和政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具有调查、研究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适合到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社区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职业指导等工作。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我国的人事制度和政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具有调查、研究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适合到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社区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职业指导等工作。

肯求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的论文参考范文,最好是有关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与开发方面的题材!万分感谢!

试论山区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浅探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校本课程 开发探究  论文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重点转向课程,强调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世界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它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的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不少学校在校本课程实践中,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匮乏,随意性大。因此,我们认为,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落实: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发挥教师个性作用,发展学生个性,与已有课程资源结合,认识“三级课程”间关系等方面工作。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转向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从政策层面上明确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重新调整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在课程决策上的权力分配结构,改变传统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可以说,强调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世界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基本取向,它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的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不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热衷于表面文章,忽视了内在的实质。尤其在广大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由于师资力量匮乏,随意性很大,要么“跟着感觉走”,要么“依样画葫芦”,只是“迎时尚”、“赶时髦”,搞花架子,求“轰动效应”。其实,校本课程的开设必须是学校自己教育哲学的产物,应体现学校独到的教育思想,要与学校独到的人文、地域等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科学性、生活性、可操作性。据此,我们认为,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充分认识“三级课程”间关系  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是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课程资源,不可替换或独立,三者组成了课程资源这一有机整体。校本课程主要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基础上,根据自身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组织并实施的课程。它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必须与国家、地方课程配套实施。[2]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与国家、地方课程相割裂的,它们的内容无论是难度还是逻辑结构上都应互相协调和平衡。它的开发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相关规定,在立足于乡村、学校特点的同时,还受国家教育方针约束,否则,就会偏离我国总的教育目标。只有明确国家、地方、学校是统一基础上的多样性关系,才能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灵活性和统一性。  2 充分发挥边远山区农村区域资源优势  “三级课程”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各地实际情况、条件、特点不尽相同。学校是课程实施的载体,避开学校情况和条件,照搬照抄国家、地方或其他学校课程,没有自己特色,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也就失去了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课程开发和实施便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对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进行充分的资源挖掘、分析,寻求可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乡土课程资源,并围绕乡土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创设适合自己实施的校本课程方案。[2]如学校驻地有丰富的养羊经验,开展课外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养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农”意识和学农技能,聘请有经验的养羊专业户讲讲养羊、杀羊、贩羊、办公司的创业经历,就让学生经历一次人生“创业”教育。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发,才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独辟蹊径”。3 尽力凸现边远山区农村学校办学特色  在当前的课程管理体制下,国家名正言顺地获得了组织和分配课程资源,控制、支配学校课程的权利。在课程领域,学校至多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执行者,没有探索与创造的空间。由此造成了“千校一面”的现象。事实上,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外在优势和内在条件,它们的综合,就形成了该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而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3]学校要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乡村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也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4]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的特色化道路。因此,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比如有传统体育、书画、校园文艺等特色的学校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学校所蕴涵的文化底蕴,进行校园文化课程建设。总之,校本课程开发一哄而上、东施效颦,就失去特色,失去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4 充分展现教师个性作用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更多地视为一种职业而提倡具有共性的职业道德,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一面。实际上,“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5]由此看,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老师个性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个性养成个性”。[5]因此,必须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使其在校本课程开发和重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作用,这样,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才具鲜活的地方特色。  5 挖掘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学生是教育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必须尊重学生。[6]然而,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体验、个性闪光点以及其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国家课程不可能完全适合各地实际情况,而校本课程设置的多元化、个性化、弹性化,则能充分满足学生各异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时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实实在在的、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探讨。以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为目的,“以生为本”。  6 与现有课程资源紧密结合  课程开发非单纯地编教材,而是课程体系、教育观念的地方化重建。[4]因此,要重视教材开发,也要注重对已有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如“读书工程”,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从古诗、童谣、谚语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列出每个学龄段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目,并提出具体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推动“读书工程”开展;建立“读书卡”,使读书活动持久不衰,同时记录了学生读书成长轨迹。如此,读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实与提高。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发展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发展、发挥学校社会功能和实现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改的关键环节,应予以高度重视。[2]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教师工作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勇气和智慧。如此,校本课程“品牌效应”才能真正地轰动起来,才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利于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  [2]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Z].  [3]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案例[Z].  [4]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6-55.  [5] 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76-180.  [6]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以服务于了解人事原由的考评属于?答复:概括以下几点内容?1.1人力资源部总体目标考核;1.2人力资源部经理下达考核指标及任务;……………………………………2.1引进高端人才计划;2.2人才后勤保障建设及储备人才计划;2.3政府引导高级人才子女落户问题;2.4政府给予高级人才岗位津贴;……………………………………3.1完善人才薪酬制度改革措施及方案;3.2培养人才干部党建团队建设;3.3完善人才薪酬福利待遇及晋升机制;……………………………………4.1入职员工岗前培训;4.2制定人才招录计划;4.3招聘、甄别、选拔、录用合适人才上岗。谢谢!答复:通过这个问题的性质作出解释?在管理层次中,作为管理人员都是比较有责任心的,以管理人员(为例),凡是做这项工作的,都是忙于工作而不可倦怠,丝毫不可吊以轻心,也不可能马虎了事,因为考虑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做到事必躬亲或者事事关心,以听从上司领导的指挥,以按质按量完成领导所交办的这些事情,以做好部门领导的协调与沟通,以有效衔接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具体流程,为下一步工作事务的展开,而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绪,以尽职尽责做好属下的本职工作,以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能够把具体事务工作落实到位,以随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有关情况,和需要交代的相关事项。这样“小才大用可以一用”是说明了分配工作的具体任务,更需要管理人员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更需要管理人员以求真务实的办事效率,以兢兢业业的做好这些工作,以体现了对工作的事业心强,对工作的欲望比较强烈,以全心全力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与效益。谢谢!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基础的,是为实现公共组织战略目标服务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基础的,是为实现公共组织战略目标服务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整个公共组织战略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不只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公共组织的重要工作。有什么样的组织战略,就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之配套。当组织战略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规划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要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性和科学性。公共部门未来的外部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需要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将复杂多变的环境纳入组织的考虑范围之内,增强环境的可预期性和可把握性,使组织能够尽快地学习和对环境做出反应,不断扩大组织竞争优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制定行动方针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静态的工作指南,也是动态的制定工作指南的过程。公共部门在对环境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方案,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实践,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条件下保持内在的一致和外在的高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力资源规划为公共部门实施和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同时根据规划的实施情况来修正人力资源规划。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1、政治制度。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其对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原则就会大不相同,这些均会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的渗透力及影响力; 2、经济与技术环境。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在以人们无法追赶的速度发展着。个人对技术的应用同样改变了信息 的流动和使用方式。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及科学技术作为新的生产手段被广泛运用,将成为支撑知识经济大潮的关键。 3、市场体制的发展深化。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解决一国经济问题主要只能靠本国的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种要素、服务与商品的跨国流动更加容易。 4、劳动力的可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呈减缓趋势,劳动力市场进入了卖方市场,传统的简单、低成本替代已有人员的过程(如解聘、辞职、退休、伤残、死亡后及新增岗位人员的补充过程)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对 人力的要求。 5、教育水准。一个国家国民受教育水准之高低,肯定会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发展产生渗透和影响力。若国民受教育的平均水准高, 则会整体提高国民的素质,就整个国家而言,人力资源的整体能力水准提升,将直接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工作产量;若国民受教育的平均 水准低,则会降低国民的素质,对整个国家而言,人力资源的整体能力也会偏低,势必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6、人口多样性。人口的多样性也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生环境之一,并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产生直接影响。

三支柱模式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影响?

三支柱模式影响如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改善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基础薄弱、培训体系不完善、激励功能不足的局面,提高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动了公共部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三大支柱模式理论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也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参考范式,尤其对于传统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HRBP、HRCOE及HRSSC角色的产生,改变了原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形式,使管理模式趋于清晰化。三支柱模式的特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三大支柱模式理论的优势只在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应用和发展,若想将该理论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结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现状,在原有理论基础之上完成该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架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简答题

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 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要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例,据估计, 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工作,将有90%为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所扩张或替代,所谓扩张,系指专家系统与专门 技术人员兼顾工作,使工作的效率效能提高;所谓替代,系指未来相当比例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力去做。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工作者, 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于: 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规划和程序;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等。传统的以控制为导向 的管理不免使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所谓积极性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乃是 要在已有的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促使组织目标的达 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授能” ,即授权赋能,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 会;提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式沟通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 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今天公共组 织管理者和公务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 展的核心,学者马库德称之为“新学习” ,所谓新学习它具有以下特征:学习目标是欲达成组织绩效;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如何学习”的 过程;灵活适用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使学习多样化;学习时要发挥运用创造力,培养非直线式、直觉式的思考;学习可使人们更有意愿 及能力,发挥更有效率而迈向成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及投入各项组织的活动;组织应具有开放性的特性,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都能够讨 论及包含;学习是一连串的规划、执行与反馈过程;强调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将学习融入工作之中,同时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组织机构正在让位于更合乎新信息社会需要的组织结 构。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效率、符合创新的要求,发挥公共部门人力的专业才能、有效运用科学技术,组织的弹性化、灵活化、临 时性扩大授权已成为必然趋势。对未来的组织结构,人们有许多描述,如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后官僚组织等等,不管叫什么名称,可 以肯定,新型的组织结构将具有如下特色:对环境具有开放性,组织结构的弹性化;组织更趋扁平化,中层管理的削减;强调通过对话建 立权威,权力的均等化;信息的共享和决策的开放;权力结构从集中、等级式的,转化为分散网络式的;从自上而下的控制转为相互作用 和组织成员自我控制;组织的价值观从效率、安全、回避风险转向效能、敏感性、适应性和勇于创新。总之,新型组织结构强调一种更能 发挥公务员能力和潜能,而不是抑制创新与活力的组织。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 化,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未来主要的 发展包括:电子人事政策法规和电子人力资源资料库;电子招聘;电子福利支付;电子动态管理等。 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政府组织规模的庞大,乃是过去时代各国政府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功能的扩张、 社会的发达、政务的增繁以及政府自身的内在扩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如何构成的,跪求回答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为主要对象,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全新的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和管理思想上的,它是对公共部门人事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更新,它不同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无论是从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管理方法还是在管理部门的地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含义(一)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在宏观意义上,它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在微观意义上,则以部门和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能力又包括智力能力和体力能力两种形态。(二)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人力资源的数量指的是构成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所谓劳动力则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主要是指处在劳动年龄的人。劳动年龄即法定的就业年龄。各国因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人口体质的不同,在劳动年龄的规定上也有所不同。在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中,也存在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因此在计算人力资源的数量时需对此种情况予以考虑。目前,在一些国家中,有一些未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在从事着社会劳动,但这种情况属于违法现象。从理论与实践上看,可以将未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视为潜在的人力资源,或正在形成中的人力资源。因为他们无论从体质上还是从文化素养上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早地利用这种尚未发育成熟的人力,就如同过早地砍伐一棵未长成材的小树,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损害。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的数量统计主要应该通过对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测量去获得。人力资源数量的主要构成如下:①处于劳动年龄,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它占整个人力资源数量构成的大部分,属于“适龄就业人口”;②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这部分人属于“求业人口”或“失业人口”;③处于劳动年龄,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属于“就学人口”;④处于劳动年龄,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⑤处于劳动年龄,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⑥处在劳动年龄的其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超过劳动年龄,但仍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门,属于“老年劳动者”,这部分人的情况变动性较大,在人力资源的数量统计过程中不具有相对稳定性。(三)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力资源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对人力资源的相应单位进行鉴别的关键因素。与人力资源的数量相比,人力资源的质量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社会劳动中,包含着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相当于数倍的简单劳动,而复杂劳动则要求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来从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运用,社会劳动对人力资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从人力资源的替代性方面看,在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质量对人力资源的数量具有很强的替代性,而人力资源数量对人力资源质量的替代性则很差,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完全无法替代。例如,由100个没有技术的、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去替代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级技术人员就不具有可能性。由此可见,人力资源质量因素非常重要。(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含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也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它们分别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因为公共部门这四个字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所具有的特殊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政府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各类工作人员的总和, 这些工作人员既包括公务员, 也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还包括其他员工, 如工人等。毫无疑问, 公务员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如果说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呈现出自有的特点的话,那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相比,既有共性特点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作为一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它的数量要受到公共部门职责性的限制,不是越多越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公共部门职位的稀缺性。公共部门职位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它是有限的,它的增加或减少足以公共部门职能为依据。过去,由于我们没有“以事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设置职位,导致了政府组织人多为患、人浮于事,浪费。2、在整个社会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稀缺性,并不是所有的人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因为,在知识社会里,国家和社会公共部门事务的多样性、复杂性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对国家和社会公共部门事务进行管理的政府组织,在管理水平上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适应这种需要。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源于其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掌握一定知识、拥有一定技能的人才能胜任这种管理工作、而在社会各种人力资源中,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人力资源并不多,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稀缺的。(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责任性。公共部门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它掌握着一定程度的国家权力和社会公共部门资源,它服务的对象是全体人民。为此,公共部门责任之重大是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所无法相比的。也就是说,作为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他们掌握着人民和国家赋予公共部门权力,执行国家制定的法律和大政方针,在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中起重要作用。其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共部门形象和合法性。为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树立责任理念,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1、是对公共部门权力负责,即保护国家政权的稳定。这是每一个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须树立的责任意识,在我们国家则具体表现为确保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确保党的执政地位。2、是对人民负责,即为广大人民利益而行使公共部门权力。(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高资本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也是一种经济性资源,具有资本的属性,并且是高资本的属性。原因有三:1、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管理公共部门事务的能力是后天通过学习、培训而获得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个体和公共部门的投资程度。在进入公共部门以前,作为潜在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个体首先要接受高等教育,而良好的高等教育是高投资的结果。另外,作为现实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个体也要经常性地由公共部门进行职前训练和职后训练,而这种训练也是高投资的产物。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投资的结果和产物;2、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能够持续地给投资者带来收益,这种收益在公共部门有时表现为货币形态,在纯粹公共部门即政府组织表现为非货币形态,对于潜在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投资者是为其进入公共部门进行了知识、学历的准备,即发展机会的回报。对于现实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公共部门的是工作人员管理公共部门事务水平的提高;3、是与其他实物资本不同的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不存在收益递减现象,而是收益递增。其收益额大大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显示了高增值特征。(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持续性。与物质资源的一次性开发不同,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具有多种潜在的素质,可以在成长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开发。潜在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其成长过程中,只有根据公共部门的要求进行不断的开发,才能为他们将来进人公共部门奠定基础,才能满足公共部门的需要;现实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其使用过程,只有根据公共部门职能的变化和社会发展要求,持续不断地对公共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开发,拓展其知识,提高其技能,优化其心理素质,才会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价值不断得到提升。总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只要经过持续不断的开发,它的素质和价值就会在开发中持续不断地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持续性意味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保值、增值性。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在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系统有什么特点

 (1)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允许谋求其部门的自身利益,公共管理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2)管理行为的政治性。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部门掌握社会公共权力,在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性色彩。  (3)管理层级的复杂性。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部门,是一个纵横交错、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这就决定了公共部门在人事管理权限的划分、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与私人部门所不可比拟的复杂性。  (4)绩效评估的困难性。公共部门的产出是公共物品,大多数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无需通过市场就可以消费,并且难以量化,难以确定个人在其中的贡献份额,因此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绩效评估就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  (5)法律规制的严格性。公共权力具有两重性,既可以用来实现公共利益,也可以用来谋取个人私利。因此必须以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加以严格的规范,在各个环节上以法律形式予以约束,依法进行管理。

论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完成的职责和需要达到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既要考虑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包括着全体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目标任务与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的目标与任务。显然两者有所不同,属于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目标任务不一定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任务,而属于全体管理人员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任务,一般都是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完成的目标任务。无论是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是其它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保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ue5e52.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ue5e5ue5e53.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扩充。二 。人力资源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核心。目前的企业竞争中,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战略处于企业战略的核心地位。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基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制定,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有效地利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才能,可以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的飞跃发展。2、人力资源战略可提高企业的绩效。员工的工作绩效是企业效益的基本保障,企业绩效的实现是通过向顾客有效的提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出来的。而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施对提高企业绩效有益的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发挥其对企业成功所做出的贡献。过去,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活动为宗旨,主要考虑做什么,而不考虑成本和人力的需求;现在,经济发展正在从资源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过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就必须实行战略性的转化。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把他们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作为企业的成果,特别是作为人力资源投资的回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从企业战略上讲,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战略杠杆能有效地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能有效推进企业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3、利于企业扩展人力资本,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和国际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很难有哪个企业可以拥有长久不变的竞争优势。往往是企业创造出某种竞争优势后,经过不长的时间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失去优势。而优秀的人力资源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所模仿。所以,正确的人力资源战略对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就是不断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总合。扩展人力资本,利用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才能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人力资源工作就是要保证各个工作岗位所需人员的供给,保证这些人员具有其岗位所需的技能,即通过培训和开发来缩短及消除企业各职位所要求的技能和员工所具有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当然,还可以设计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薪酬系统、福利计划、提供更多的培训、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计划等来增强企业人力资本的竞争力,达到扩展人力资本,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目的。4、对企业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发展,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如根据市场变化确定人力资源的长远供需计划;根据员工期望,建立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激励制度;用更科学、先进、合理的方法降低人力成本;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等等。一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可以指导企业的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从而使人才效益最大化。将人力资源由社会性资源转变成企业性资源,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现实劳动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机制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和迫切要求。积极实施和完善中国公务员制度,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监控机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承担怎样的管理功能

  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主要包含四项功能:  1)、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预算准备和人力资源计划、在政府官员之间划分与分配工作任务(工作分析、职位分类和工作评估)、决定工作的价值(工资或薪酬)。  2)、人力资源获取的主要目标是招募、选录和甄补政府雇员。  3)、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培训、激励及评估雇员,提高其知识、技能与能力。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追求工作质量要求雇主在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上给予投资,劳动力的资格条件要求雇员通晓公共服务提供的系统和适应顾客的需求。  4)、纪律与惩戒的主要目标是确立、保证雇员和雇主之间的期望、权力与义务的关系,建立惩戒途径与雇员申诉程序;健康、安全以及雇员宪法权力等。  总的来看,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四项功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并且与外部环境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其中,人力资源规划是基础,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蓝图和基石;人力资源获取是手段,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砖石;人力资源开发是核心,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心脏;纪律与惩戒是保障,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安全阀。上述四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试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应遵循什么原则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应遵循能岗匹配原则、因事择人原则、德才兼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信息公开原则、合法原则。能岗匹配原则是任何组织进行人力资源招幕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能岗匹配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岗位所要求的能力这个人能完全达到。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应使人力资源的整体功能强化,使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对应。企业岗位有层次和种类之分,它们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外于不同的能级水平。每个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纵向上处于不同的能级位置。招募办法内部招募的人来源局限于组织内部,水平有限。容易造成“近亲繁殖”问题,容易造成员工内部矛盾。外部招聘的人融入组织较慢,可能招错人,内部员工积极性受影响。甄选笔试无法考察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可能因为出题不良而影响考生水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功能,是指公共部门立足组织战略目标,从公共部门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作用是对其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宏观设计和规划,预测未来所需人力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等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以期人力资源能同组织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相适应。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两种,第一种成立专门的林业管理公司挂靠林业局对上述4个林场进行管理,第二种是咨询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或者直接委托其对于上述4个林场的人事问题进行改进

简述当代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解决方案——eHR(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化)应运而生了。eHR的实施不仅使HR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战略性思考,还搭建起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将人力资源管理生 态链上的不同角色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企业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虽然eHR能带来如此多多的好处,但是它受到的“待遇”却并不像它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好处那样,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结合提供HR咨询服务的若干经验与体会,认为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下,中国企业的eHR进程,存在着4大亟待突破的发展瓶颈:  企业高管层的意识缺位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些年中,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身上,而忽视了对CEO的相关培训,使得很多CEO对人力资源管理既缺乏理性认识又缺乏感性认识。对大多CEO而言,在企业的诸多经营要素(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中,人力资源是最为模糊的概念,他们常常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不得已的成本开销,而没有真正将对人力资源的经营提升到一个显著的战略高度。所以,企业的HR部门首先要使CEO们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发起者。  来自HR部门内部的阻力   来自企业HR部门内部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HR人员基本理论和能力的不足,这种情况在中国的许多企业中普遍存在。从总体来看,我国目前专业的HR人员还十分缺乏,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停留于人事管理阶段,根本谈不上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第二,有些HR人员对新技术患有恐惧症,不了解也不愿意学习新技术。当一个企业eHR实施成功以后,很多传统的事务性工作就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迅速处理,而这必然要改变HR人员已经习惯的工作流程和方式,他们将会承担更多的创造性工作。过去HR部门到底掌握多少数据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但采用eHR以后,所有的信息都会暴露在企业领导层和相关部门的人员面前,从而会对HR部门产生压力。能力的缺失和利己的私心使得有些HR人员消极地寻找各种借口不愿推动企业的eHR进程。  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失衡   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也是决定是否导入eHR的关键因素。在历经ERP、CRM、SCM以及各类财务软件的几度风云后,许多企业多少都拥有了一定的信息工作平台,但各自运行水平良莠不齐。因此,企业在着手eHR工作时,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原有的电子硬件平台基础,以及原有的财务、物流、业务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只有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才比较适合引入eHR作业平台,也才能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企业即使拥有较好的信息化平台基础,在选择eHR系统时,也要切忌贪大求全、追求时髦,务必将自己准确定位后量体裁衣。

如何开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转变思路,转向战略性的人才管理。现阶段的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正在一个特殊的转型阶段,公共部门的各种工作都在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与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要加大战略型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站得高,看得远,善于总揽全局,运筹帷幄。能正确制定大政方针,选择经营方向,正确把握组织的全局发展和长远发展。必须以与时俱进为原则,积极加强公共部门各项事业的管理,创新管理理论,改善政府职能,全面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为社会提供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公共产品,而且要记住的一条规则就是:公共性是这些部门的特征,也是人才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本着公共性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仍然保证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确保公共利益获得保证。2、实行人才选拔制度,形成公开、公正、透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虽然,现阶段我国实行了公务员考试制度,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他们的决策能力、宏观调控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完善,要不断推进公务人员的素质培训,而且这些培训要在政府、高等院校与一些培训研究机构的配合下进行,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各种资源,获得一个全范围的培训网络,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保证他们的能力与作用的发挥。3、引进科学方法,完善激励机制。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支持,要利用公平、公正的制度来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考核与评估,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表现为:从素质评判人才,以实际工作成绩来任用干部,要加强对公务人员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开发,要依照不同的工作人员所在部门的性质采用科学的激励制度,要尽量确保具备不同素质的公务人员能够在他们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物尽其力,人尽其能。要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对工作的精力的投入,要确保员工能够真实地感觉到工作所赋予他们的乐趣,积极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四、结束语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同所在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要加大管理力度,一方面是确保一些机构的职能获得发展,保证这个部门的工作效率获得提高,使其更加适应形势发展,要打破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确保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避免政出多门,同时使社会主要用人单位都成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咨询者,防止人才政策与具体实际不适应的弊端。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功能,建立人才价格指导体系,为人才合理定价,扭转人才价值与人才价格相背离的现象;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需求库、行业人才信息库、紧缺人才信息库、行业人才价格库等信息化建设。要大力推广人事技术的应用,包括人才应聘技术、人才心理测评、企业人事诊断、企业人力资源策划、人才从业资格鉴定等。改革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体制,在人才开发中,引进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树立人才资本投资观念,构建国内乃至国际高层次的人才价格体系,建立人才资本投入与产出回报等价的收入分配体制。

简述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一些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差异性。私人部门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公共部门的主要目标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实现公共利益。2. 绩效评估差异性。私人部门通常采用市场竞争和业绩考核来评估员工绩效,而公共部门则更注重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评价,以及员工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评估。3. 薪酬差异性。私人部门通常采用绩效工资和奖金制度,以鼓励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公共部门通常采用固定工资制度,以确保公共服务的公平和公正性。4. 岗位安全差异性。私人部门通常更强调员工的业绩和贡献,不合格的员工可能面临解雇和失业的风险;而公共部门则更注重员工的稳定性和长期就业,员工的福利待遇相对更为稳定和优厚。5. 管理方式差异性。私人部门通常采用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管理方式,如精益生产和敏捷管理;而公共部门则更注重规范和程序化的管理方式,以确保公共服务的公平和公正。综上所述,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目标、绩效评估、薪酬、岗位安全和管理方式等方面。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公共部门也不例外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公共部门也不例外。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组织设计,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保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职能性策划。制定企业人力资源供需平衡计划,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必需的人力资源,保证事(岗位)得其人、人尽其才,从而实现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开发员工的规划。人力资源规划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未来业务需求。2、分析内部员工情况,包括员工数量、技能水平、离职率等,以评估当前人力资源状况。3、分析外部环境,如市场竞争情况、行业趋势等,以了解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4、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确定所需人才数量、类型、结构和能力。5、制定招聘策略,包括招聘渠道和方法,并制定招聘计划。6、制定培训和绩效管理策略,确保员工具备所需的技能和能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支持。7、实施并监控人力资源计划,对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上步骤可以帮助企业规划人力资源,确保拥有足够的、合适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支持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人力资源三支柱的特点是什么?

三支柱模式影响如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改善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基础薄弱、培训体系不完善、激励功能不足的局面,提高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动了公共部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三大支柱模式理论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也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参考范式,尤其对于传统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HRBP、HRCOE及HRSSC角色的产生,改变了原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形式,使管理模式趋于清晰化。三支柱模式的特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三大支柱模式理论的优势只在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应用和发展,若想将该理论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结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现状,在原有理论基础之上完成该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架构。

如何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补充:这个定义主要强调以下四点: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基础的,是为实现公共组织战略目标服务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整个公共组织战略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不只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公共组织的重要工作。有什么样的组织战略,就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之配套。当组织战略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规划也要相应进行调整。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要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性和科学性。公共部门未来的外部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需要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将复杂多变的环境纳入组织的考虑范围之内,增强环境的可预期性和可把握性,使组织能够尽快地学习和对环境做出反应,不断扩大组织竞争优势。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制定行动方针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静态的工作指南,也是动态的制定工作指南的过程。公共部门在对环境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方案,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实践,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条件下保持内在的一致和外在的高效。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力资源规划为公共部门实施和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同时根据规划的实施情况来修正人力资源规划。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般来讲,人力资源管理无非就是六大模块,即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劳资关系。相关的概念就是围绕这六大模块定义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进行规划、录用、使用、培训、保障等管理活动的总和。目的是通过科学管理,谋求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提高人的能力,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位、人尽其才、事竞其功的功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宏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两部分。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障碍有哪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摘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部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却存在着很多现实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建立并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人才机制、建立与实际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有效地实施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问题及对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共部门为履行其职责,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活动及过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兼顾“公”价值与“私”价值,平衡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而且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占据了公共部门成本中的绝大部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降低管理成本,保持组织的活力,并能够适应外部价值观与制度的变化,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个组织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人力资源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组织资源中名副其实的“第一”资源,无论何种性质的组织,公共组织还是私人组织,概莫能外。尤其是公共部门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代理人、社会改革的领导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对公共部门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影响到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质量以及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大体说来,公共部门人力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人力资源在公共部门发展中的核心地住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天赋的自然资源优势已不再成为一种竞争要素,因为现代产品所耗费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同时,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资本优势也不再成为一种竞争要素。而知识与技能正作为比较优势的来源而凸现出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人力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本。因此,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1.2 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部门的重要性在重视人力资源的前提下,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便得以突显出来。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个相互关联的系统,— 个特殊的人事功能只有在配合其它人事功能的情况下才可以成功,但是在公共部门所具备的人力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和不可流动的。比方说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并不意味着能够保住他和有效地利用他,即使能够保住他,也不意味着他对组织有高度的承诺。所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公共部门中尤为重要。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既是当今服务竞争时代公共服务管理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向。2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2.1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混淆目前,在我国公共部门, “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个词使用频率都很高,而且前者还逐渐地被后者所取代。但事实上,很多公共部门管理者以及很多学者都错误地将这二者混淆起来使用,并未清晰地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所在。前者,是以“事” 为中心,奉行管理本位,采取标准化、控制式、非人格化管理;而后者则是以“人”为中心,倡导人本主义,实行个性化、开发式管理。因此,人事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截然不同。人事管理制度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而言,对人的束缚要多,而且在过去的人事制度中,明显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多重管理、政出多门、单位缺乏自主的人事权等。 “在公共管理部门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传统人事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要求。”2.2 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高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相比存在绩效不高、活力不足的通病。在这一点上,在我国公共部门中主要表现为绩效考核标准模糊且主观性强,个人业绩与晋升、薪酬、福利等无直接联系 “中国的政府与公共部门绝大多数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但是由于考核标准主观性强,明确的、定量的标准少,有的单位和领导怕得罪人,从而使考评工作流于形式。”且现行的考核主要在行政机关内部考核、测评,缺乏社会化评价和公众评判,许多单位的考核机制形同虚设。3 有效实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建议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很多学者认为可以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不过尽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发展上来看都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要先进,但是仍不可照搬。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价值取向、适用法律规范、对员工能力与性格特征的要求及相关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单独地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实施问题进行思考。就如何建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3.1 建立并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人才机制由于公共部门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服务的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大众的公共需求,所以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必须要求公共部门有才能出众的人才。我国公共部门目前人才制度的落后迫切要求与国际接轨,建立基于市场化的人才机制。“所谓市场化,其本质含义是让价格机制和成本一收益原则进入到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才管理体系中。” “建立‘企业化政府" , 实现公共行政管理与工商管理互动”,这些都是学者们的观点。另外,还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中摆脱出来。“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机构自身要转变职能、提高素质,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化和现代化建设,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要借鉴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经验,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等观点和对策。.”除此以外,还要正确对待人才的流动,切实可行地制定相对应的政策。3.2 建立以开发为中心的公共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体系公共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非常重要。只有源源不断的开发利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优越性和有效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而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开发环境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也尤为重要。在国外,早已有了对这方面的先行经验。比如娜威政府、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都非常重视对劳动力的培 Il和继续教育,并将其作为该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为避免我国公共管理人才流动失衡,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新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对于提高我国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3.3 建立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在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必须扩大选人视野,形成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开放式人才选拔机制,是一种遵循人才成长的不同规律,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民主,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吗I入竞争机制为取向的选拔机制,是适应入世挑战和人才分布日益社会化、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特点的一种全新的人才选拔机制。另外,还要大力改革我国的旧有的人事制度,建立崭新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

二 论述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哪些差别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主要有以下方面:(1) 价值取向差异管理目标不同。 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2) 管理对象行为取向的不同。 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员工,其行为有一种保守趋向,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自为之的心态,在企业组织中的员工更加趋向于要富有创造性(3)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差异。由于公共部门本身的政治性决定的。作为行政部门总是不可避免的和政治联系一起的,行政与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在私人部门,雇主首先要求雇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4)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方面,相对而言,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选取环节,而私人部门则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5)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适用法律方面的差异。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多是行政执法行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以行政执法为第一要义,对法律责任的关注始终居于第一位,选择主动性、创造性行政行为的责任风险或法律风险就会相应加大,这也是公务员的行政行为问题趋向于保守的重要原因。企业则是追求经济效益而生长的组织,以效率为中心制定员工的行为规范,有时这些行为规范可能是与法律规范相冲突的,当企业利益与法律规范相冲突时,极易采取规避措施。

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何性质和内容?

大家都知道:老大无法无天了,下面想有法有天也没人可效仿。所以,公共部门管理,就是也给诸位老大按上监控器,看管着他们的行为,不准其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让下面成为散沙。公共部门就是公众的眼睛部门,谁愿让自己的眼睛、耳朵坏掉啊?我想,有也少。为大众办事处,必须有赢得大众信服的行为(不仅是谁都会的说教)做底线才能立足。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具有的功能是什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具有的功能如下:获取公共部门所需的人力资源。提高公共部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人员进出对公共部门日常工作节奏的影响。降低公共部门管理成本。提升公共部门运作效率。拓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功能,是指公共部门立足组织战略目标,从公共部门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作用是对其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宏观设计和规划,预测未来所需人力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等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以期人力资源能同组织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相适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殊性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掌握着国家和公民赋予的公共权利,执行着国家的法律和重大决策,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和政治水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道德品质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由于自身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了其行为及结果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地位与形象。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政府的作用与形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为主要对象,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全新的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和管理思想上的,它是对公共部门人事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更新,它不同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无论是从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管理方法还是在管理部门的地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整个国家人力资源总体中的—部分,除了具有人力资源的一般特性(特点)之外,还具有由国家政权组织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特殊性质:政治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掌握着国家和公民赋予的公共权利,执行着国家的法律和重大决策,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和政治水准。品质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由于自身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了其行为及结果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地位与形象。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政府的作用与形象。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要高于国家人力资源整体的平均水平,要求国家公职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情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哪些不同?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主要有以下方面:(1) 价值取向差异管理目标不同。 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2) 管理对象行为取向的不同。 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员工,其行为有一种保守趋向,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自为之的心态,在企业组织中的员工更加趋向于要富有创造性(3)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差异。由于公共部门本身的政治性决定的。作为行政部门总是不可避免的和政治联系一起的,行政与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在私人部门,雇主首先要求雇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4)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方面,相对而言,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选取环节,而私人部门则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5)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适用法律方面的差异。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多是行政执法行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以行政执法为第一要义,对法律责任的关注始终居于第一位,选择主动性、创造性行政行为的责任风险或法律风险就会相应加大,这也是公务员的行政行为问题趋向于保守的重要原因。企业则是追求经济效益而生长的组织,以效率为中心制定员工的行为规范,有时这些行为规范可能是与法律规范相冲突的,当企业利益与法律规范相冲突时,极易采取规避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1)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允许谋求其部门的自身利益,公共管理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2)管理行为的政治性。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部门掌握社会公共权力,在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性色彩。(3)管理层级的复杂性。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部门,是一个纵横交错、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这就决定了公共部门在人事管理权限的划分、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与私人部门所不可比拟的复杂性。(4)绩效评估的困难性。公共部门的产出是公共物品,大多数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无需通过市场就可以消费,并且难以量化,难以确定个人在其中的贡献份额,因此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绩效评估就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5)法律规制的严格性。公共权力具有两重性,既可以用来实现公共利益,也可以用来谋取个人私利。因此必须以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加以严格的规范,在各个环节上以法律形式予以约束,依法进行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特征包括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特征包括明显的政治性、适度的超前性、积极的动态性、多因素的系统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基础的,是为实现公共组织战略目标服务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整个公共组织战略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不只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公共组织的重要工作。有什么样的组织战略,就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之配套。当组织战略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规划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要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性和科学性。公共部门未来的外部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需要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将复杂多变的环境纳入组织的考虑范围之内,增强环境的可预期性和可把握性,使组织能够尽快地学习和对环境做出反应,不断扩大组织竞争优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制定行动方针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静态的工作指南,也是动态的制定工作指南的过程。公共部门在对环境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方案,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实践,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条件下保持内在的一致和外在的高效。

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它有哪些特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为主要对象,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全新的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和管理思想上的,它是对公共部门人事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更新,它不同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无论是从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管理方法还是在管理部门的地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整个国家人力资源总体中的—部分,除了具有人力资源的一般特性(特点)之外,还具有由国家政权组织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特殊性质: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掌握着国家和公民赋予的公共权利,执行着国家的法律和重大决策,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和政治水准。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道德品质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由于自身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了其行为及结果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地位与形象。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政府的作用与形象。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要高于国家人力资源整体的平均水平,要求国家公职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情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哪些作用?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功能,是指公共部门立足组织战略目标,从公共部门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作用是对其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宏观设计和规划,预测未来所需人力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等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以期人力资源能同组织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相适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殊性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掌握着国家和公民赋予的公共权利,执行着国家的法律和重大决策,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和政治水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道德品质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由于自身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了其行为及结果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地位与形象。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政府的作用与形象。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要高于国家人力资源整体的平均水平,要求国家公职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情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哪些差别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主要有以下方面:(1) 价值取向差异管理目标不同。 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2) 管理对象行为取向的不同。 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员工,其行为有一种保守趋向,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自为之的心态,在企业组织中的员工更加趋向于要富有创造性(3)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差异。由于公共部门本身的政治性决定的。作为行政部门总是不可避免的和政治联系一起的,行政与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在私人部门,雇主首先要求雇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4)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方面,相对而言,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选取环节,而私人部门则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5)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适用法律方面的差异。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多是行政执法行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以行政执法为第一要义,对法律责任的关注始终居于第一位,选择主动性、创造性行政行为的责任风险或法律风险就会相应加大,这也是公务员的行政行为问题趋向于保守的重要原因。企业则是追求经济效益而生长的组织,以效率为中心制定员工的行为规范,有时这些行为规范可能是与法律规范相冲突的,当企业利益与法律规范相冲突时,极易采取规避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它有哪些特点

(1)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允许谋求其部门的自身利益,公共管理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2)管理行为的政治性。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部门掌握社会公共权力,在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性色彩。   (3)管理层级的复杂性。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部门,是一个纵横交错、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这就决定了公共部门在人事管理权限的划分、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与私人部门所不可比拟的复杂性。   (4)绩效评估的困难性。公共部门的产出是公共物品,大多数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无需通过市场就可以消费,并且难以量化,难以确定个人在其中的贡献份额,因此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绩效评估就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   (5)法律规制的严格性。公共权力具有两重性,既可以用来实现公共利益,也可以用来谋取个人私利。因此必须以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加以严格的规范,在各个环节上以法律形式予以约束,依法进行管理。

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中如何重视团队开发

2010-01-06 10:55:5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摘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部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却存在着很多现实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建立并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人才机制、建立与实际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有效地实施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问题及对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共部门为履行其职责,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活动及过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兼顾“公”价值与“私”价值,平衡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而且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占据了公共部门成本中的绝大部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降低管理成本,保持组织的活力,并能够适应外部价值观与制度的变化,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个组织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人力资源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组织资源中名副其实的“第一”资源,无论何种性质的组织,公共组织还是私人组织,概莫能外。尤其是公共部门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代理人、社会改革的领导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对公共部门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影响到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质量以及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大体说来,公共部门人力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人力资源在公共部门发展中的核心地住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天赋的自然资源优势已不再成为一种竞争要素,因为现代产品所耗费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同时,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资本优势也不再成为一种竞争要素。而知识与技能正作为比较优势的来源而凸现出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人力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本。因此,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1.2 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部门的重要性在重视人力资源的前提下,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便得以突显出来。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个相互关联的系统,— 个特殊的人事功能只有在配合其它人事功能的情况下才可以成功,但是在公共部门所具备的人力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和不可流动的。比方说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并不意味着能够保住他和有效地利用他,即使能够保住他,也不意味着他对组织有高度的承诺。所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公共部门中尤为重要。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既是当今服务竞争时代公共服务管理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向。2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2.1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混淆目前,在我国公共部门, “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个词使用频率都很高,而且前者还逐渐地被后者所取代。但事实上,很多公共部门管理者以及很多学者都错误地将这二者混淆起来使用,并未清晰地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所在。前者,是以“事” 为中心,奉行管理本位,采取标准化、控制式、非人格化管理;而后者则是以“人”为中心,倡导人本主义,实行个性化、开发式管理。因此,人事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截然不同。人事管理制度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而言,对人的束缚要多,而且在过去的人事制度中,明显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多重管理、政出多门、单位缺乏自主的人事权等。 “在公共管理部门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传统人事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要求。”2.2 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高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相比存在绩效不高、活力不足的通病。在这一点上,在我国公共部门中主要表现为绩效考核标准模糊且主观性强,个人业绩与晋升、薪酬、福利等无直接联系 “中国的政府与公共部门绝大多数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但是由于考核标准主观性强,明确的、定量的标准少,有的单位和领导怕得罪人,从而使考评工作流于形式。”且现行的考核主要在行政机关内部考核、测评,缺乏社会化评价和公众评判,许多单位的考核机制形同虚设。3 有效实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建议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很多学者认为可以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不过尽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发展上来看都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要先进,但是仍不可照搬。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价值取向、适用法律规范、对员工能力与性格特征的要求及相关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单独地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实施问题进行思考。就如何建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3.1 建立并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人才机制由于公共部门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服务的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大众的公共需求,所以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必须要求公共部门有才能出众的人才。我国公共部门目前人才制度的落后迫切要求与国际接轨,建立基于市场化的人才机制。“所谓市场化,其本质含义是让价格机制和成本一收益原则进入到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才管理体系中。” “建立‘企业化政府" , 实现公共行政管理与工商管理互动”,这些都是学者们的观点。另外,还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中摆脱出来。“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机构自身要转变职能、提高素质,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化和现代化建设,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要借鉴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经验,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等观点和对策。.”除此以外,还要正确对待人才的流动,切实可行地制定相对应的政策。3.2 建立以开发为中心的公共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体系公共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非常重要。只有源源不断的开发利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优越性和有效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而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开发环境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也尤为重要。在国外,早已有了对这方面的先行经验。比如娜威政府、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都非常重视对劳动力的培 Il和继续教育,并将其作为该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为避免我国公共管理人才流动失衡,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新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对于提高我国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3.3 建立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在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必须扩大选人视野,形成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开放式人才选拔机制,是一种遵循人才成长的不同规律,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民主,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吗I入竞争机制为取向的选拔机制,是适应入世挑战和人才分布日益社会化、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特点的一种全新的人才选拔机制。另外,还要大力改革我国的旧有的人事制度,建立崭新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遵循哪些原则简答题

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 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 要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例,据估计,在不远的将来,无论 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工作,将有90%为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所扩张或替代,所谓扩张,系 指专家系统与专门技术人员兼顾工作,使工作的效率效能提高;所谓替代,系指未来相当比例的工 作,由机器代替人力去做。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 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 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 规划和程序;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等。传统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不免使公共部门 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所谓积极性的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乃是要在已有的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 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 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授能” ,即授权赋能,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会;提 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式沟通 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 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 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今天公共组织管理者和公务员面临 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共 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学者马库德称之为“新学习” ,所谓新学习它具有以下特征:学习目标是 欲达成组织绩效;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灵活适用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使学习 多样化;学习时要发挥运用创造力,培养非直线式、直觉式的思考;学习可使人们更有意愿及能力, 发挥更有效率而迈向成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及投入各项组织的活动;组织应具有开放性的特性, 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都能够讨论及包含;学习是一连串的规划、执行与反馈过程;强调教学相长, 相互学习;将学习融入工作之中,同时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何性质和内容?

性质:既具有一般企业管理的性质,如管理的五大职能,也具有自己的特有性质:从以下两个区别可以看出: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行政管理的区别2.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具有哪些特征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主要有以下方面:(1) 价值取向差异管理目标不同。 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2) 管理对象行为取向的不同。 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员工,其行为有一种保守趋向,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自为之的心态,在企业组织中的员工更加趋向于要富有创造性(3)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差异。由于公共部门本身的政治性决定的。作为行政部门总是不可避免的和政治联系一起的,行政与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在私人部门,雇主首先要求雇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4)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方面,相对而言,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选取环节,而私人部门则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5)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适用法律方面的差异。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多是行政执法行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以行政执法为第一要义,对法律责任的关注始终居于第一位,选择主动性、创造性行政行为的责任风险或法律风险就会相应加大,这也是公务员的行政行为问题趋向于保守的重要原因。企业则是追求经济效益而生长的组织,以效率为中心制定员工的行为规范,有时这些行为规范可能是与法律规范相冲突的,当企业利益与法律规范相冲突时,极易采取规避措施。

试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要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例,据估计,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工作,将有90%为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所扩张或替代,所谓扩张,系指专家系统与专门技术人员兼顾工作,使工作的效率效能提高;所谓替代,系指未来相当比例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力去做。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规划和程序;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等。传统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不免使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所谓积极性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乃是要在已有的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授能”,即授权赋能,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会;提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式沟通等。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今天公共组织管理者和公务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学者马库德称之为“新学习”,所谓新学习它具有以下特征:学习目标是欲达成组织绩效;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灵活适用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使学习多样化;学习时要发挥运用创造力,培养非直线式、直觉式的思考;学习可使人们更有意愿及能力,发挥更有效率而迈向成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及投入各项组织的活动;组织应具有开放性的特性,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都能够讨论及包含;学习是一连串的规划、执行与反馈过程;强调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将学习融入工作之中,同时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组织机构正在让位于更合乎新信息社会需要的组织结构。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效率、符合创新的要求,发挥公共部门人力的专业才能、有效运用科学技术,组织的弹性化、灵活化、临时性扩大授权已成为必然趋势。对未来的组织结构,人们有许多描述,如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后官僚组织等等,不管叫什么名称,可以肯定,新型的组织结构将具有如下特色:对环境具有开放性,组织结构的弹性化;组织更趋扁平化,中层管理的削减;强调通过对话建立权威,权力的均等化;信息的共享和决策的开放;权力结构从集中、等级式的,转化为分散网络式的;从自上而下的控制转为相互作用和组织成员自我控制;组织的价值观从效率、安全、回避风险转向效能、敏感性、适应性和勇于创新。总之,新型组织结构强调一种更能发挥公务员能力和潜能,而不是抑制创新与活力的组织。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未来主要的发展包括:电子人事政策法规和电子人力资源资料库;电子招聘;电子福利支付;电子动态管理等。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政府组织规模的庞大,乃是过去时代各国政府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功能的扩张、社会的发达、政务的增繁以及政府自身的内在扩张。而政府之扩张反过来导致赤字、绩效低下、成本扩张。所以,从1990年以后,各国之文官改革,莫不把人力精简和紧缩管理作为主要措施。美国在1999年会计年度精简全职公务人员27.29万人;加拿大亦在总数22.5万名公务员中精简5.5万名。中国中央政府亦精简了30%的公务员。随着“小政府”观念的深入人心,人力精简继续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随着公共组织目的取向色彩日益浓厚,绩效将深入种种目标当中,成为最受关注的课题。事实上,组织的成功与否,应视人力资源有效运用的有效程度而定。如今,无论公、私组织,绩效管理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绩效管理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员规划责任及目标,以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发挥;并通过绩效考评,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对每一项任务及价值作清楚的陈述;规划一套用以建立个人行为表现契约的程序;建立一套流程,作为公务人员能力改善计划的基础;订立绩效指标;建立绩效评鉴机制。8、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如腐败)导致了政府威信的下降,导致了公民对政府官员产生“信任赤字”,严重影响到了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强调公务员的伦理责任而重振政府的威信,就成为未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和趋势。在美国,1978年制定“政府伦理法”,对公务员的伦理作为法律规定,同时成立“政府伦理局”,具体负责公务人员的伦理管理问题。美国公共行政学会1985年发表公务员伦理法典,1994年又予以修正,要求公务员为公共利益服务,尊重宪法及法律,展现个人正直,追求专业卓越表现。OECD国家也致力于公务道德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许多国家亦有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关于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法规,维持公务员的职业伦理还主要停留在靠党规党纪和说服教育的层面,但随着“以德治国”观念的逐步深入,公务员的职业伦理总是会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可以肯定,如何维系公务员伦理行为,是今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论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这个太复杂,分书面还是实际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具有的功能有哪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具有的功能如下:获取公共部门所需的人力资源。提高公共部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人员进出对公共部门日常工作节奏的影响。降低公共部门管理成本。提升公共部门运作效率。拓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功能,是指公共部门立足组织战略目标,从公共部门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作用是对其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宏观设计和规划,预测未来所需人力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等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以期人力资源能同组织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相适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殊性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掌握着国家和公民赋予的公共权利,执行着国家的法律和重大决策,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和政治水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道德品质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由于自身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了其行为及结果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地位与形象。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政府的作用与形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哪些差别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主要有以下方面:(1) 价值取向差异管理目标不同。 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2) 管理对象行为取向的不同。 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员工,其行为有一种保守趋向,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自为之的心态,在企业组织中的员工更加趋向于要富有创造性(3)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差异。由于公共部门本身的政治性决定的。作为行政部门总是不可避免的和政治联系一起的,行政与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在私人部门,雇主首先要求雇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4)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方面,相对而言,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选取环节,而私人部门则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5)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适用法律方面的差异。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多是行政执法行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以行政执法为第一要义,对法律责任的关注始终居于第一位,选择主动性、创造性行政行为的责任风险或法律风险就会相应加大,这也是公务员的行政行为问题趋向于保守的重要原因。企业则是追求经济效益而生长的组织,以效率为中心制定员工的行为规范,有时这些行为规范可能是与法律规范相冲突的,当企业利益与法律规范相冲突时,极易采取规避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简答

  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要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例,据估计,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工作,将有90%为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所扩张或替代,所谓扩张,系指专家系统与专门技术人员兼顾工作,使工作的效率效能提高;所谓替代,系指未来相当比例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力去做。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规划和程序;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等。传统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不免使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所谓积极性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乃是要在已有的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授能”,即授权赋能,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会;提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式沟通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今天公共组织管理者和公务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学者马库德称之为“新学习”,所谓新学习它具有以下特征:学习目标是欲达成组织绩效;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灵活适用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使学习多样化;学习时要发挥运用创造力,培养非直线式、直觉式的思考;学习可使人们更有意愿及能力,发挥更有效率而迈向成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及投入各项组织的活动;组织应具有开放性的特性,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都能够讨论及包含;学习是一连串的规划、执行与反馈过程;强调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将学习融入工作之中,同时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组织机构正在让位于更合乎新信息社会需要的组织结构。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效率、符合创新的要求,发挥公共部门人力的专业才能、有效运用科学技术,组织的弹性化、灵活化、临时性扩大授权已成为必然趋势。对未来的组织结构,人们有许多描述,如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后官僚组织等等,不管叫什么名称,可以肯定,新型的组织结构将具有如下特色:对环境具有开放性,组织结构的弹性化;组织更趋扁平化,中层管理的削减;强调通过对话建立权威,权力的均等化;信息的共享和决策的开放;权力结构从集中、等级式的,转化为分散网络式的;从自上而下的控制转为相互作用和组织成员自我控制;组织的价值观从效率、安全、回避风险转向效能、敏感性、适应性和勇于创新。总之,新型组织结构强调一种更能发挥公务员能力和潜能,而不是抑制创新与活力的组织。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未来主要的发展包括:电子人事政策法规和电子人力资源资料库;电子招聘;电子福利支付;电子动态管理等。  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政府组织规模的庞大,乃是过去时代各国政府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功能的扩张、社会的发达、政务的增繁以及政府自身的内在扩张。而政府之扩张反过来导致赤字、绩效低下、成本扩张。所以,从1990年以后,各国之文官改革,莫不把人力精简和紧缩管理作为主要措施。美国在1999年会计年度精简全职公务人员27.29万人;加拿大亦在总数22.5万名公务员中精简5.5万名。中国中央政府亦精简了30%的公务员。随着“小政府”观念的深入人心,人力精简继续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  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随着公共组织目的取向色彩日益浓厚,绩效将深入种种目标当中,成为最受关注的课题。事实上,组织的成功与否,应视人力资源有效运用的有效程度而定。如今,无论公、私组织,绩效管理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绩效管理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员规划责任及目标,以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发挥;并通过绩效考评,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对每一项任务及价值作清楚的陈述;规划一套用以建立个人行为表现契约的程序;建立一套流程,作为公务人员能力改善计划的基础;订立绩效指标;建立绩效评鉴机制。  8、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如腐败)导致了政府威信的下降,导致了公民对政府官员产生“信任赤字”,严重影响到了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强调公务员的伦理责任而重振政府的威信,就成为未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和趋势。在美国,1978年制定“政府伦理法”,对公务员的伦理作为法律规定,同时成立“政府伦理局”,具体负责公务人员的伦理管理问题。美国公共行政学会1985年发表公务员伦理法典,1994年又予以修正,要求公务员为公共利益服务,尊重宪法及法律,展现个人正直,追求专业卓越表现。OECD国家也致力于公务道德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许多国家亦有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关于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法规,维持公务员的职业伦理还主要停留在靠党规党纪和说服教育的层面,但随着“以德治国”观念的逐步深入,公务员的职业伦理总是会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可以肯定,如何维系公务员伦理行为,是今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为主要对象,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全新的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和管理思想上的,它是对公共部门人事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更新,它不同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无论是从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管理方法还是在管理部门的地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整个国家人力资源总体中的—部分,除了具有人力资源的一般特性(特点)之外,还具有由国家政权组织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特殊性质: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掌握着国家和公民赋予的公共权利,执行着国家的法律和重大决策,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和政治水准。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道德品质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由于自身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了其行为及结果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地位与形象。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政府的作用与形象。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要高于国家人力资源整体的平均水平,要求国家公职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情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四项功能:1、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预算准备和人力资源计划、在政府官员之间划分与分配工作任务(工作分析、职位分类和工作评估)、决定工作的价值(工资或薪酬)。公共部门人事管理者应承担技术人员、专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及斡旋者的角色。预算过程表现了政治回应性和效率的价值,科学的工作分类与分析,能够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利于对社会公正和个人权利更多地加以关注。工资与福利制度不仅有利于改善雇员的经济生活,而且还有助于提供评判雇员个人价值的相对客观的经济尺度,同时还能够体现个人权利的价值。2、人力资源获取的主要目标是招募、选录和甄补政府雇员。公平就业机会、弱势群体保护行动和劳动力多样化计划对人事管理的功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计划均建立在社会公平和个人权利的价值,以及用于实现这些价值的弱势群体保护行动的法律和程序的基础上。由于公共职位是稀缺资源,因而在其分配过程中存在着影响人力资源获取功能实现的价值冲突,这些价值是分配公共职位的基础,主要包括回应性、效率、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等。3、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培训、激励及评估雇员,提高其知识、技能与能力。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追求工作质量要求雇主在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上给予投资,劳动力的资格条件要求雇员通晓公共服务提供的系统和适应顾客的需求。公共服务系统中的效率价值,为政府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了基础。绩效评估体现了个人责任、社会公平、效率和回应性等价值。职业安全与健康则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价值观念——对民选官员的回应、行政效率以及雇员权利的保护之间的难以避免的冲突。4、纪律与惩戒的主要目标是确立、保证雇员和雇主之间的期望、权力与义务的关系,建立惩戒途径与雇员申诉程序;健康、安全以及雇员宪法权力等。纪律与惩戒是人事管理四个核心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其过程体现了行政效率、个人权利与有关组织正义的合理作用的冲突。总的来看,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四项功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并且与外部环境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其中,人力资源规划是基础,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蓝图和基石;人力资源获取是手段,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砖石;人力资源开发是核心,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心脏;纪律与惩戒是保障,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安全阀。上述四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工作。其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使组织有明确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工作分析可以明确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和资格条件,使工作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同时为组织招聘、选拔和使用合适人才提供依据,有利于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2、它是对工作人员培训和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有了明确的职位说明书,就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其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同时,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3、它是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标准。工作分析之后所编制的职位说明书,具体说明了工作的内容和职责,使公职人员在工作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为正确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工作人员的晋升也提供了科学的标准。4、它是确定工作人员工资、奖酬、福利等标准的依据。通过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确定了职位在工资等级中的位置,使公共部门在制定工资标准、奖酬制度与福利报酬等标准时有了科学的依据,使工资报酬、奖金、福利等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