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管理质量、计量、标准化、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做好质量技术监督的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此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一、认清新形势增强紧迫感社会是发展的,历史是进步的,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立足大局,服务大局。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为此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创新,对日常工作要敢于打破旧框框,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勇于思考探索。要做到急事急办,快事快办,提高办事效率。二、加强质量专业人才和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加强质量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支热爱质量事业、精通质量专业的人才队伍;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方位优化检测力量布局,合理配置检测资源,努力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重点突出、技术先进、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和运行体系;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提高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强食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实验室建设,尽快完善各级监管机构开展食品等安全类产品检测所必须的实验室条件和仪器设备,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增强监督抽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提高质监工作的效率质监部门要想有所作为,提高质监工作的效率,必须紧扣地方中心工作,出好招、出实招,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大潮中扮演好助推器的角色,赢得地位。质监工作是事关地方经济运行质量,事关产业、企业发展,弹性空间很大。就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讲,如何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名牌战略、提高企业(产业)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等等,质监部门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提高有效性。一是多措并举,强化监管,确保“两个安全”不出问题。地方政府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做好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的监管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大环境。质监部门要围绕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这一核心,积极履行监管职能,不断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培训、督导,全力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两个安全”不出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二是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提升区域质量水平。要积极开展“质量强省(市、县)”活动,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提升地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仅要依法行政,还要转变执法理念,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服务,更多地为企业排解困难,解决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监管工作重心前移,帮助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产业发展、企业规模化发展。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树立起了质监部门的威信,监管的有效性才能提高。三是打假治劣,服务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质监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生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安心、放心;要大力实施计量惠民活动。针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出租车计价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等开展计量监督检查,力争让老百姓买放心菜、坐放心车、加放心油,以诚信计量推动和谐城乡建设;要加大打假力度,坚持开展对涉及生产和生活消费安全危害大、影响面广的农资、建材、电线电缆等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重点区域的打假治劣工作。四、注重优化质监工作的环境一是加强沟通联系,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质监工作要有所作为,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因此要紧扣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要主动汇报工作,尤其是向人大、政协,使他们了解我们的职责范围,理解我们的工作,从而支持我们的工作。要处理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摆正位置,重新做好自身定位,放低调子,凡事以商量的口吻,加强沟通联络,及时通报情况,加深感情。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制定服务企业措施,建立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对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增强服务意识,忠于职守、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高效率地履行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适当调整减少工作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网上行政审批,实现高效便民目标。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认真贯彻国家局行风廉政建设“十不准”和行政执法“五公开”规定。积极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内外监督,强化宣传沟通,建立完善与媒体定期联系制度,通报质监方面的重要情况,对重大案件报社、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予以曝光,树立、巩固质监部门良好形象。

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特点

  1.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  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人才中,大多数为应用学科专业。如:计算机29.4%,企业管理24.8%,机械17.1%,财会统计15.9%,市场研究与情报策划14.1%,化工7.5%,公关7.5%,金融证券6.8%,邮电、通讯、交通5.1%,房地产5.0%,中文、文秘4.5%,广告传播4.3%等。而对基础学科专业需求较多的只有外语14.1%,像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有限。  2.不同类型企业对人才专业需求也不同  从调查中每一类企业需求最多的3种专业人才看,生产类型企业需求较多的是机械专业,占29.6%、计算机专业占21.1%、化工专业占19.8%;服务类企业需求较多的是计算机占27.8%、房地产占11.1%、财会统计和国际贸易占8.3%;其他类型企业则更多的需求企业管理专业占20%、计算机专业占15.6%、机械专业占8.9%的人才。  3.不同类型企业对学历层次要求不同  调查者将需求量较大的14类专业人才归纳为技术型、经济型、辅助型三类,其中技术型人才包括计算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等;经济型人才包括企业管理、市场研究、情报策划、财会统计、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等;辅助型人才为外语、公关、法律、邮电、通讯、交通、建筑、房地产等专业。根据这样的标准划分,可以看出企业对经济型人才的学历要求明显高于技术型、辅助型人才的学历要求,多数企业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对技术型人才的学历要求则多为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  4.企业注重“敬业精神”、“工作经验”、“文化程度”  调查中还发现,企业所需的理想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有敬业精神”、“实际工作经验”和“受教育程度高”。其中要求具备“有敬业精神“的呼声最高,达55%;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为27.9%;要求“受教育程度高”的占24.6%。对敬业精神的高度重视,表明企业强烈的意识到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其工作表现的制约关系。  5.企业普遍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  从调查中还反映出,企业比较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希望所需人才具备“较强的营销意识”(占10.3)、“知识面广”(占8.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占7.1%)、“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占7.1%)和“较好的外语水平”(占6.8%)。另外,还有9.8%的企业关心所需人才是否有北京户口。

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特点

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特点 应该主要有几个方面吧: 1、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2、强烈的终身学习欲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3、敏捷高效的思维和决策能力。4、丰富的想象力。 5、团队合作能力。6、自信心和毅力 7、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 8、人际交往能力 9.具备较高的情商和钱商。 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比较短缺,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说明社会需求更需要应用型人才。 新形式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是什么? 新形式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是:3Q人才 好人才就是具备“3Q”的人才,所谓3Q,就是要具备IQ、EQ、AQ。 IQ:专业知识、逻辑思考能力、学习能力 通常意义的IQ是指智商,是用来衡量一个人思考和推理能力的一般方法。然而在职场中的IQ,是指与职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除此以外,IQ还代表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当前具备的能力,经过两三年就会有相当地折损,因此不断学习的能力格外重要。而在技能方央,不仅是专业技能,沟通与英文能力也非常重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如果无法良好沟通,再有才干也难以充分发挥。 EQ:工作热情 EQ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智商”,要看一个人对于工作与生命是否充满热情,是否是个有“同情心”与“敏感度”的人,同时还要看是否能够与他人互信,相互激荡出潜能。 AQ:搞压能力 AQ则是“逆境商数”,强调一个人毅力、魄力与耐力,面对逆境是否有正面积极的心态,面临困难是否不轻易放弃。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新特点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管理决策模式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将面临着各种风险,企业一旦决策失误,达不到预期目标,或决策不及时失去良机,均将受到市场的无情惩罚。为了避免决策失误,提高决策水平,必须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管理决策模式。这种模式是充分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分散化和制度化原则,由资讯系统、咨询系统、行动系统、执行和反馈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体系。 一、决策资讯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中,资讯是决策的出发点和依据,从技术上讲,决策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获取资讯、处理资讯和利用资讯的过程。 二、决策智囊系统决策智囊系统是不生产任何物质产品,依靠专家的集体智慧,进行管理决策研究的机构。它是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调查 1.电子资讯类 电子资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资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资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资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资讯产品制造业、软体产业和积体电路等产业 ;新兴通讯业务如资料通讯、多媒体、网际网路、电话资讯服务、手机简讯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充套件;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路游戏等。目前,资讯科技支援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装置和顾客服务、硬体和软体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资料库开发和软体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相关专业 电子资讯工程、通讯工程、资讯对抗技术、资讯工程、资讯与计算科学等。 2.生物技术类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年产值过亿元的生物技术企业已蓬勃发展起来,各地把生物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但生物技术的开发需要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科学素质,特别是具有创造能力和付诸实现能力的新型人才。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我国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生物技术人才有极大需求。有关专家预计,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相关专业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资源科学等。 3.现代医药类 全球现代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有关专家指出,面对日趋直接而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我国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已是势在必行。特别是现代中药产业不仅在世界发展较快,而且在我国也是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潜在的战略性产业。科技部已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国家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相关专业 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等。 4.汽车类 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汽车类专业人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汽车行业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比如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类专业人才,以及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年将继续走俏。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持续看涨。 相关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 5.物流类 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运输、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将开展全面合作,这意味着,我国的现代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专家预计,今后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物流业将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目前,国内需要600多万中高阶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至40万,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 相关专业 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等。 6.新材料类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十五”计划开始以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机械制造业、电子资讯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材料在质量、效能与数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将带动新材料需求的增加,特别是电子资讯材料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生物医用材料以约20%的速度递增。此外新型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材料的需求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加;复合材料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树脂基的复合材料。 相关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 7.环境能源类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的发展之快,效益之显著,无疑是环保技术人员的研究与开发的结果。但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而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钜。同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的政策支援、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关专业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资源环境与科学等。 8.管理类 因为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将直接带动我国外经外贸的大发展,所以,管理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增将指日可待。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作用超过了100名优秀工程师、1000名优秀工人。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转换企业产权、机制以及企业法人实行招标制、年薪制,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管理大权交到职业企业家手中。而据我国近三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外方代理人正以每年50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在不少大城市已形成一个职业阶层。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越来越看涨。所以,尽管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可能做的并不是管理的工作,但是过几年之后,有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将会成为抢手货,MBA仍将是企业争夺的物件之一。 相关专业 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 9.法律类 目前我国律师人才十分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取得律师资格的专职律师还不到2万人,平均每10万人口只有两名律师,而聘请律师的企业也只占全部企业的千分之几,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国律师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专业因此成为未来热门专业之一。 相关专业 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商业法、国际商法等。 10.营销类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而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商品化发展和商品房信贷业务的日益红火,购买商品房已成为绝大多数国人的首选投资,房产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最有效的促销手段就是聘用房产推销员。而随着小轿车的大幅降价及国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小轿车在21世纪进入中国三分之一以上家庭已不再是神话,因此,汽车营销人员也将走俏职场。再有保险推销人员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艰苦创业”之后,也将成为21世纪的热门职业。所以,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会增大。 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人才管理新挑战 三个挑战 从挑战来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约束条件正在不断增加。 其一,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济回圈体系,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调整,对出口导向特征明显的中国制造业形成较大的结构性制约。长期以来,全球经济回圈的主要特征是:欧美等国的赤字财政和高消费带动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中国等国的高储蓄高出口,形成钜额外汇储备,大量购买欧美国家主权债券,为其高消费进行融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这一回圈出现了“短路”,突出表现在两个“难以为继”上:一方面,欧美等国的高消费、高负债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中国长期依赖出口带动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的模式也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调整,必将对中国出口产生极大的制约,曾延续多年的发达国家强劲消费拉动制造业增长的格局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全球贸易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贸易壁垒将呈现出形式多样和频率高发的态势。 其二,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加剧,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双重压力。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之下,发达国家开始反思,认识到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欧盟、美国均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资讯、生物等新兴产业,力图重振制造业。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作出战略部署,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前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阻截,后有东盟、印度、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加速追赶的双重压力。 其三,能源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22.7亿吨油当量,而自2000年以来累计消费量达178亿吨油当量。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4.8%,铁矿石、铝土矿、铜精矿、铅锌矿、钾盐等对外依存度分别为53.6%、55%、65%、30%、70%。随着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也将持续提升,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具有较强的刚性特征,将直接带来制造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曾是中国制造业的突出比较优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一优势也在不断流失。根据相关预测,2015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峰值,之后将缓慢下降。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大面积的“用工荒”和工资薪酬的快速上涨反映了这一变化。从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当前越南是约每月1000元,印度大概是600元,而中国东部沿海已经达到了2500元至3000元。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群维稳工作 方法如下: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信访责任追纠制度,从诱发源头到办理终结的每个环节,都细化区分,责任到人。建立信访登记备案制度,将信访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责任目标管理考核。 二是畅通讯息渠道。要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就必须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建立资讯报送机制。要扩充资讯员队伍,向下延伸到村民小组,从组到村、到乡、到区,实行资讯一天一报送,重大资讯即时报送,彻底解决资讯不灵的问题,为做好接访处访工作争取主动。 三是强化交流沟通。认真对待每一件群众来访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对一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对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耐心做好疏导工作,引导信访人依法理性提出诉求。 四是加强稳控防控。充分发挥各级干部听民声、表民意作用,加强同信访工作人员的联络,定期开展调研座谈活动,最大限度地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发挥好信访资讯员的“前卫”作用。 简述新形势下中国活跃外交的特点 谁不给我面子让我在臣民面前没面子,我就严重抗议;谁给我面子,我就要什么给什么。 你好。 第一,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改变了原来一直强调战争危险的观点,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第二,在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中国之所以不结盟,一方面是总结经验,感到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也因为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第三,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第四,积极发展睦邻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对中国的国内建设、对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第五,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希望帮到你。

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特点

我觉得应该是证券金融行业的,因为我就是这个行业里面的,这里面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如何抓好新形势下的师德师风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师风则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廉洁从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都是师德建设重要的内容。 那么,应如何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呢? 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教师从教,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而理论的指导是坚定政治方向必不可少的条件。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来武装头脑,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人类最先进的思想和优秀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四有新人。通过学习法律,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端正自己的认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净化灵魂。 同时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我们应深刻认识其内在一致性,同时要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在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核心作用,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与客观载体。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坚定性,不得有违党纪国法的言行,不得散布有损师德和学校声誉的言论。 二、学识上丰富自己 思想教育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要善于用各种知识去说明深邃的哲理,给人以启迪;用知识点燃人们心灵的火花,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教学的过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过程,也是敲开心灵窗户的过程。 苟子说道:“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者也,人之所积也。”教师要想成为圣人,必须有丰富的学识。现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师除了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的知识“知得广”。信息化时代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在更新,这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不断吸收先进的知识、技能武装充实自己,更好的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同时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增强创新意识,争做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三、品行上规范自己 教师的良心和义务促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的把师德作为自己的行动特别是自身修养的指南,师德通过社会舆论和教师内心信念等,确立教师内在的荣辱观、善恶观,从而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养的目的。 教师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 一定要在品行作风上规范自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语言规范健康;衣着整洁得体,在校园里不穿影响教师形象的服饰装束、不施浓妆;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开课堂;不准在教学活动中接打电话;不准在教室内或与学生交谈时吸烟;不向学生推销报刊杂志等营利性活动;关心集体,尊重同事,不做有损害集体荣誉和不利于同志团结搬弄是非的事。 四、制度上约束自己 师德建设以“应当怎样”和“不应当怎样”的外在尺度和内部命令来规范教师的言行,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建立每学年初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状,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估制度,学年结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任期考核以及实施各种奖励前的考核,要把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以此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五、进行师德建设的关键 教学不仅是师生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相互影响和双向交流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的嘴微妙的相互接触”。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 爱,不仅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作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用爱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就在“德”,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加强师德修养,力行师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健康的人格魅力。

“十三五”将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有哪些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变化趋势不确定性增强,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的可能性加大。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态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世纪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但是2013年以来这种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有所加快。2013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2%,2014年达到2.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和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将高于3%。  不过整体来看,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日本和欧盟复苏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部分新兴经济体受到资金外流、商品/能源价格下跌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未来美联储加息等将会进一步收紧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空间,增加其系统性危机爆发的可能。这些都意味着全球增长格局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此外,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基本金属价格等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各种工业制成品、生活日用品等价格相应疲软。  第二,全球生产组织方式正发生剧烈变化,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以代工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但是主要从事低端环节。“十三五”我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这对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第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低成本国家工业化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双重挤压的形势更加严峻。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制造业快速崛起。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内容的“再工业化”政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凭借低成本的初始禀赋条件,以代工方式与国际经济接轨,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并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将面临发达国家和低成本国家双重竞争压力。  第四,全球投资和贸易的规则酝酿新变化,全球化进程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化一体化的推进,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正发生新变化。  第五,大宗商品价格将可能维持低位徘徊,增大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也给我国带来了收入的相对增加。能源领域,主要是页岩气、页岩油的开发推动了美国的能源自立,其对中东地区的原油依赖进一步下降,使得一部分中东的油气资源走向欧洲市场,挤压了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也导致了原油价格的暴跌。原油价格由2014年初的近100美元/桶回落至年末的50美元/桶。  资源领域,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受我国需求减弱影响,以及传统资源大国希望通过资源出口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一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影响,价格下跌明显。自2014年以来,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平均跌幅超过15%。这种趋势有可能继续保持一段时期,将增大“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同时为我国带来了成本节约的红利效应,提高我国的相对收入。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第一,我国将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我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2010左右实现了由从中低收入国家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不过,无论是按照汇率法还是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标准,我国人均GNI在世界银行所列举的200多个国家中仍然排80多位(2012年数据),仍处于欠发达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随着高收入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更高、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对政府服务、对生态环境将更加关注。如何满足这些日益增长多样化的更高需求,将是我国“十三”时期乃至以后相当长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我国经济处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接近10%。部分年份经济更是以高于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供给约束强化及房地产等长期需求峰值的到来,我国经济正步入增速换档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2%,其后逐渐回落,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长7.7%和7.4%。“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不仅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就是实现较高的个位数增长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增长速度的下滑将有可能加剧财政金融的风险,短期内还会加大结构性的就业压力。  第三,依靠工业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化成就突出,逐步确立了工业的主导地位。然而,2006年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2013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这些都表明中国正在步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未来许多工业品产量都将陆续达到峰值,工业规模继续扩张的空间将不断收窄。如果继续采取数量扩展的增长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导致投资效率更大幅度的下滑。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产业转型的任务更加紧迫,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规模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第四,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将逐步削弱。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然而,随着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尽管我国仍属于劳动力总量大国,但是近些年来劳动力总量的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之相伴的是劳动力工资的不断上涨。“十三五”时期仍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而且可能呈现加剧态势。这将削弱我国劳动力数量优势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我国迫切需要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第五,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较大拉动作用将难以重现,经济增长面临需求约束将不断强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货物和服务出口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占GDP总量的比重达到3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增速明显放慢,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高于20%的增长,回落到个位数增长,增速甚至低于GDP增长速度。展望“十三五”时期,一方面,从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低速增长时期;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要素成本的快速提升,加上汇率的升值,我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外部需求动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呈现较弱的状态,这也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约束更加强化,更加需要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第六,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但是维持中高增速仍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产能过剩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光伏行业也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目前,风电设备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光伏电池的产能过剩达到95%。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可能不是短期产能过剩,而是从整个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来看的长期产能过剩,即供给已经达到或接近峰值。如城镇住宅需求,2012年实际供给已经达到900万套,据估计长期需求年度峰值约1300万套,2015年左右将达到峰值;汽车的长期需求年度峰值将在2020年左右出现;而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产品的长期需求年度峰值已经或接近出现(刘世锦,2013)。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产能过剩仍将存在,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与此同时,维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因此,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并实现有效投资是我国必须解决重要问题。  第七,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仍显滞后。从区域发展来看,2004年前后,我国区域差距开始出现缩小态势,尤其是以人均GDP反映的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反映区域相对差距的人均GDP对数标准差由2005年的0.256下降到2010年的0.231;“十二五”期间呈现下降态势,到2013年已经下降至0.215。尽管我国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是我国劳动力、资本、商品等跨区域流动仍面临各种障碍,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制约了我国区域差距的进一步缩小。  第八,发展可持续性面临多重挑战。从可贸易的资源来看,原油、原煤等消费量的绝对规模和在世界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从不可贸易的资源,无论是土地还是水资源来看,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峻。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为16.1%,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2.7%,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而在水污染方面,仅考虑传统三项污染物,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2013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达标比例仅为60.7%。“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仍较面临较大环境污染压力。

“十三五”将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有哪些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变化趋势不确定性增强,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的可能性加大。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态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世纪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但是2013年以来这种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有所加快。2013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2%,2014年达到2.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和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将高于3%。不过整体来看,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日本和欧盟复苏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部分新兴经济体受到资金外流、商品/能源价格下跌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未来美联储加息等将会进一步收紧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空间,增加其系统性危机爆发的可能。这些都意味着全球增长格局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此外,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基本金属价格等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各种工业制成品、生活日用品等价格相应疲软。第二,全球生产组织方式正发生剧烈变化,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以代工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但是主要从事低端环节。“十三五”我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这对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第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低成本国家工业化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双重挤压的形势更加严峻。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制造业快速崛起。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内容的“再工业化”政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新的挑战。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凭借低成本的初始禀赋条件,以代工方式与国际经济接轨,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并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将面临发达国家和低成本国家双重竞争压力。第四,全球投资和贸易的规则酝酿新变化,全球化进程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化一体化的推进,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正发生新变化。第五,大宗商品价格将可能维持低位徘徊,增大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也给我国带来了收入的相对增加。能源领域,主要是页岩气、页岩油的开发推动了美国的能源自立,其对中东地区的原油依赖进一步下降,使得一部分中东的油气资源走向欧洲市场,挤压了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也导致了原油价格的暴跌。原油价格由2014年初的近100美元/桶回落至年末的50美元/桶。资源领域,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受我国需求减弱影响,以及传统资源大国希望通过资源出口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一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影响,价格下跌明显。自2014年以来,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平均跌幅超过15%。这种趋势有可能继续保持一段时期,将增大“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同时为我国带来了成本节约的红利效应,提高我国的相对收入。“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第一,我国将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我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2010左右实现了由从中低收入国家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不过,无论是按照汇率法还是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标准,我国人均GNI在世界银行所列举的200多个国家中仍然排80多位(2012年数据),仍处于欠发达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与此同时,随着高收入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更高、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对政府服务、对生态环境将更加关注。如何满足这些日益增长多样化的更高需求,将是我国“十三”时期乃至以后相当长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二,我国经济处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接近10%。部分年份经济更是以高于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供给约束强化及房地产等长期需求峰值的到来,我国经济正步入增速换档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2%,其后逐渐回落,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长7.7%和7.4%。“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不仅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就是实现较高的个位数增长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增长速度的下滑将有可能加剧财政金融的风险,短期内还会加大结构性的就业压力。第三,依靠工业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化成就突出,逐步确立了工业的主导地位。然而,2006年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2013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这些都表明中国正在步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未来许多工业品产量都将陆续达到峰值,工业规模继续扩张的空间将不断收窄。如果继续采取数量扩展的增长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导致投资效率更大幅度的下滑。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产业转型的任务更加紧迫,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规模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第四,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将逐步削弱。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然而,随着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尽管我国仍属于劳动力总量大国,但是近些年来劳动力总量的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之相伴的是劳动力工资的不断上涨。“十三五”时期仍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而且可能呈现加剧态势。这将削弱我国劳动力数量优势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我国迫切需要塑造新的竞争优势。第五,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较大拉动作用将难以重现,经济增长面临需求约束将不断强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货物和服务出口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占GDP总量的比重达到3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增速明显放慢,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高于20%的增长,回落到个位数增长,增速甚至低于GDP增长速度。展望“十三五”时期,一方面,从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低速增长时期;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要素成本的快速提升,加上汇率的升值,我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外部需求动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呈现较弱的状态,这也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约束更加强化,更加需要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第六,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但是维持中高增速仍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产能过剩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光伏行业也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目前,风电设备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光伏电池的产能过剩达到95%。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可能不是短期产能过剩,而是从整个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来看的长期产能过剩,即供给已经达到或接近峰值。如城镇住宅需求,2012年实际供给已经达到900万套,据估计长期需求年度峰值约1300万套,2015年左右将达到峰值;汽车的长期需求年度峰值将在2020年左右出现;而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产品的长期需求年度峰值已经或接近出现(刘世锦,2013)。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产能过剩仍将存在,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与此同时,维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因此,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并实现有效投资是我国必须解决重要问题。第七,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仍显滞后。从区域发展来看,2004年前后,我国区域差距开始出现缩小态势,尤其是以人均GDP反映的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反映区域相对差距的人均GDP对数标准差由2005年的0.256下降到2010年的0.231;“十二五”期间呈现下降态势,到2013年已经下降至0.215。尽管我国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是我国劳动力、资本、商品等跨区域流动仍面临各种障碍,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制约了我国区域差距的进一步缩小。第八,发展可持续性面临多重挑战。从可贸易的资源来看,原油、原煤等消费量的绝对规模和在世界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从不可贸易的资源,无论是土地还是水资源来看,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峻。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为16.1%,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2.7%,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而在水污染方面,仅考虑传统三项污染物,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2013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达标比例仅为60.7%。“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仍较面临较大环境污染压力。

“十三五”将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有哪些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变化趋势不确定性增强,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的可能性加大。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态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世纪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但是2013年以来这种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有所加快。2013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2%,2014年达到2.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和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将高于3%。  不过整体来看,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日本和欧盟复苏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部分新兴经济体受到资金外流、商品/能源价格下跌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未来美联储加息等将会进一步收紧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空间,增加其系统性危机爆发的可能。这些都意味着全球增长格局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此外,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基本金属价格等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各种工业制成品、生活日用品等价格相应疲软。  第二,全球生产组织方式正发生剧烈变化,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以代工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但是主要从事低端环节。“十三五”我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这对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第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低成本国家工业化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双重挤压的形势更加严峻。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制造业快速崛起。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内容的“再工业化”政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凭借低成本的初始禀赋条件,以代工方式与国际经济接轨,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并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将面临发达国家和低成本国家双重竞争压力。  第四,全球投资和贸易的规则酝酿新变化,全球化进程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化一体化的推进,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正发生新变化。  第五,大宗商品价格将可能维持低位徘徊,增大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也给我国带来了收入的相对增加。能源领域,主要是页岩气、页岩油的开发推动了美国的能源自立,其对中东地区的原油依赖进一步下降,使得一部分中东的油气资源走向欧洲市场,挤压了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也导致了原油价格的暴跌。原油价格由2014年初的近100美元/桶回落至年末的50美元/桶。  资源领域,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受我国需求减弱影响,以及传统资源大国希望通过资源出口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一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影响,价格下跌明显。自2014年以来,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平均跌幅超过15%。这种趋势有可能继续保持一段时期,将增大“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同时为我国带来了成本节约的红利效应,提高我国的相对收入。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第一,我国将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我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2010左右实现了由从中低收入国家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不过,无论是按照汇率法还是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标准,我国人均GNI在世界银行所列举的200多个国家中仍然排80多位(2012年数据),仍处于欠发达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随着高收入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更高、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对政府服务、对生态环境将更加关注。如何满足这些日益增长多样化的更高需求,将是我国“十三”时期乃至以后相当长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我国经济处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接近10%。部分年份经济更是以高于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供给约束强化及房地产等长期需求峰值的到来,我国经济正步入增速换档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2%,其后逐渐回落,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长7.7%和7.4%。“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不仅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就是实现较高的个位数增长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增长速度的下滑将有可能加剧财政金融的风险,短期内还会加大结构性的就业压力。  第三,依靠工业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化成就突出,逐步确立了工业的主导地位。然而,2006年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2013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这些都表明中国正在步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未来许多工业品产量都将陆续达到峰值,工业规模继续扩张的空间将不断收窄。如果继续采取数量扩展的增长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导致投资效率更大幅度的下滑。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产业转型的任务更加紧迫,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规模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第四,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将逐步削弱。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然而,随着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尽管我国仍属于劳动力总量大国,但是近些年来劳动力总量的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之相伴的是劳动力工资的不断上涨。“十三五”时期仍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而且可能呈现加剧态势。这将削弱我国劳动力数量优势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我国迫切需要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第五,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较大拉动作用将难以重现,经济增长面临需求约束将不断强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货物和服务出口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占GDP总量的比重达到3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增速明显放慢,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高于20%的增长,回落到个位数增长,增速甚至低于GDP增长速度。展望“十三五”时期,一方面,从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低速增长时期;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要素成本的快速提升,加上汇率的升值,我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外部需求动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呈现较弱的状态,这也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约束更加强化,更加需要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第六,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但是维持中高增速仍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产能过剩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光伏行业也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目前,风电设备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光伏电池的产能过剩达到95%。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可能不是短期产能过剩,而是从整个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来看的长期产能过剩,即供给已经达到或接近峰值。如城镇住宅需求,2012年实际供给已经达到900万套,据估计长期需求年度峰值约1300万套,2015年左右将达到峰值;汽车的长期需求年度峰值将在2020年左右出现;而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产品的长期需求年度峰值已经或接近出现(刘世锦,2013)。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产能过剩仍将存在,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与此同时,维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因此,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并实现有效投资是我国必须解决重要问题。  第七,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仍显滞后。从区域发展来看,2004年前后,我国区域差距开始出现缩小态势,尤其是以人均GDP反映的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反映区域相对差距的人均GDP对数标准差由2005年的0.256下降到2010年的0.231;“十二五”期间呈现下降态势,到2013年已经下降至0.215。尽管我国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是我国劳动力、资本、商品等跨区域流动仍面临各种障碍,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制约了我国区域差距的进一步缩小。  第八,发展可持续性面临多重挑战。从可贸易的资源来看,原油、原煤等消费量的绝对规模和在世界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从不可贸易的资源,无论是土地还是水资源来看,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峻。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为16.1%,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2.7%,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而在水污染方面,仅考虑传统三项污染物,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2013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达标比例仅为60.7%。“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仍较面临较大环境污染压力。

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要求有哪些

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______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此题回答错误· A.党章· B.党内法规· C.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D.党内监督条例

如何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社会治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首先应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  其次应严厉打击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有力保障。  二、 坚持 “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 的方针, 大力加强防范工作, 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 指标和治本兼顾, 重在防范, 重在治本 ;  ( 一) 打击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的首要环节, 必须毫不动摇地依法从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整治治安混乱地区,解决突出的治安为题。  ( 二) 预防犯罪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措施, 进一步把严打、 严管、 严防、 严治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要自觉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执政为民的关键环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措施、更多的投入,解决民生问题,加强社会管理。二是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努力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纠纷。三是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中。要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特别要把城镇的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四是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要探索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两新组织”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五是把对虚拟社会与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抓。要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加大依法管理力度,提升网络攻防技术能力,完善网络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六是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根基。要努力在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层工作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七是把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特别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八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要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九是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要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对妨碍社会管理、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严格依法处理。

如何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要自觉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执政为民的关键环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措施、更多的投入,解决民生问题,加强社会管理。二是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努力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纠纷。三是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中。要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特别要把城镇的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四是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要探索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两新组织”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五是把对虚拟社会与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抓。要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加大依法管理力度,提升网络攻防技术能力,完善网络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六是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根基。要努力在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层工作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七是把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特别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八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要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九是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要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对妨碍社会管理、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严格依法处理。

双一流新形势下,医学生需要为未来做什么准备?

医学生在这个时候就应该了解一些医学的发展,而且也需要了解一下里面的药品,还需要了解一下一些医学设施。

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途径

摘要: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创新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众多学生中的骨干、模范和先进分子,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为了保证学生党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严格发展程序、提高入党门槛的同时,还要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使学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党的伟大形象。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日益得到各高校的广泛重视,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青年中的积极分子。由于社会变化和社会观念的日益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创新党员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意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必然在大学生思想中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尤其是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不仅在学生党员的思想上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还会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高校党员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对此,我们如果仍采用原有的、老一套理论,势必会给学生党员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新形势下的环境,不断开创党建教育的新理念。   (二)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缺乏新意,教育途径单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两方面。理论学习多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开展,采用自学、讨论、讲座、座谈等方式,大多数的理论学习都是被动的,一般都是上面下发什么文件,下面就学习什么文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其组织形式不仅单一、老化,而且理论性非常强,加上缺乏深入指导,学习浮于表面,根本就不可能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领会和掌握,导致某些学生党员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都是应付了事。虽然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党员了解社会、走进生活和锻炼动手能力,但由于有的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在其中的作用发挥各不相同,使得部分学生党员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而且有的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在宣传党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其他同学方面缺乏号召力。   (三)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入党动机不纯。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时,入党目的和动机不正确,有的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有的认为在入党后的各类评优评奖活动中可以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机会和好处,有的认为在大学里入党能提高自己在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总之,入党动机多种多样。这些学生党员通常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缺乏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学习自觉性差,政治意识、组织纪律淡薄,缺乏政治热情,甚至有时不愿意参加党组织生活和参与党组织活动。   二、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途径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理论性和实践行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科学魅力;要思想性和文化性相结合,不断彰显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文化价值;要日程化和项目化相结合,不断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实现目标;要内容化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不断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要多样化和精细化相结合,不断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出发:   (一)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他们在入党前都参加过党校学习,由于受教育的时间短,年龄还比较小,因此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是有限的。虽然他们从形式上是入了党,但思想上对党的认识还很缺乏。因此,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校、院或系、班级三级理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学习和讨论;第二,举办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培训班,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并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有关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进行理论学习时,既可以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也可以邀请青年教师党员进行现身说法的教育,还可以组织观看针对性强、有教育意义的党课电教片或举办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等,从而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与政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   (二)创新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通过实践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应立足实际,狠抓落实。首先,要将教育内容和专业学习相结合。近几年,很多高校都陆陆续续开展了支教扫盲、业务培训、送法下乡、科技扶贫、三下乡等实践服务队,这些都为地方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其次,要将教育内容和时代的进步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再次,要讲教育内容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不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利用节假日、假期等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等,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才干,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磨炼了意志,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大学生党员的网络教育。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利用和发挥信息网络,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的内容和党建工作的形式,优化了学生党建教育的手段,增强了学生党建教育的效果。对此,高校应当建立教育活动专题网站,各基层党总支建立主题网页,开展网上宣传教育、信息发布、调查研究和交流讨论活动。建立党员教育专门网站,占领网络阵地。通过网络阵地展示生动丰富的党组织活动图片、直播真实感人的党的先进人物报告录像。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可以积极创建网上党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网上党校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开辟学生党员论坛、支部书记论坛、入党积极分子论坛等不同层面的论坛,吸引广大学生和教师在论坛中畅谈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四)创新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行为规范。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保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提出了三项内容:第一,教育要有计划、活动要有内容、工作要有总结 。即在对党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详细、可行、有效的计划,不管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还是长远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先制订计划才有可实现的目标。其次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内容要具体化、明确化,活动内容不能抽象,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泛泛而谈,要使学生学有所想、学有所感。最后是对工作进行总结,包括教育实施者的总结和学生党员的感想总结,只有这样让教育实施者发现不足、让学生学有所悟。第二,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制度和坚持党课教育制度。坚持政治理论学习能坚定学生党员的信念,坚持民主生活会能增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坚持谈心制度能抵制不良风气对学生党员的冲击,坚持党课教育能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认识。第三,建立学生党员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学生党员汇报制度、建立学生党员档案、建立学生党员下班制度和建立入党联系人制度。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要将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担任职务、兴趣爱好等内容进行记录,并定期将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参加活动情况等内容写入档案当中。学生党员必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提交思想汇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党支部可以选取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负责配合、协助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班级。与此同时,学生党员要积极地将班级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充实党员力量。通过这些教育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规范了学生党员的行为,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以上途径进行党员教育时,我们还应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要求、进行规范。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注重品德修养、联系广大同学、遵守校纪校规、承担社会工作、开展公益服务和投身校风建设,从这几个方面让他们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只要能真正落实这些创新性的教育机制,才能使学生党员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结合高校的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质量的接班人。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作风建设

一要抓落实,强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责任制。首先,各级党委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抓落实的强烈意识,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纪检宣传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其次,党风建设要务求实效,要求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服务项目建设,对此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制定对策、狠抓落实;要细化工作责任,一件一件地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再次,要围绕中心工作抓责任制,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融入到全县经济社会中心工作中去,使之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二要抓学习,打牢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思想作风是党的作风的灵魂,是树立良好作风的根本。当前党员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都与思想作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重点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学习。首先,要增强党员干部学习意识,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查找思想上的不足、作风上的差距,做到常省自身之过,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官。其次,深化学习内容,加强学习政治理论,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县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做到执政为民、清政廉洁、忠于职守,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再次,要创新学习方式,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理论中心组学习做实做好。 三要抓制度,健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当前,许多作风问题与制度存在漏洞、不完善有关。在作风建设中,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全过程,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要不断完善规范党员干部作风行为的具体制度。多年来,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建立了许多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普遍存在着原则要求多,具体措施少的问题。因此,要围绕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具体表现,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和具体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党员干部作风行为。要不断完善从源头上杜绝党员干部不良风气的工作制度,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把作风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员干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作风考核机制,把作风建设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做到责任明确、逐级负责,并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激发潜能,以良好的作风抓工作促发展。 四要抓监督,确保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机制,是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为工负责制,坚持重大决策必须由集体研究决定,积极推行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等情况的监督。通过多种形式的监督,把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不但对领导干部进行八小时以内监督,更要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监督,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到哪里,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警醒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新风正气。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从国际来看新形势下中国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是什么?

21世纪的头二十年,虽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世界多极化继续演进,世界经济保持增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经济体制,为我们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

做好党建工作要明确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原则,党建工作的主要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好工作措施.搞好舆论宣传,强化督促检查.

在新形势下,一名共产党员,怎样学习党章,尊守党章

我认为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学习好党章,就要加强党的意识和党性观念 党章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党的组织原则、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等。我们要认真地学,通过深刻研读,全面把握党章的各项内容和规定,增强党章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章上来。要抓住本质学,深刻领会党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自觉按照党章的要求强化党性观念,牢记党员身份,明确党员的标准和责任,增强使命意识、执政意识、先进性意识、组织纪律意识。根据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思考,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 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办税服务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二、要遵守好党章,就要自觉遵守党的原则和纪律 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行为、组织行为、工作行为以及生活行为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遵守党的政治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切实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反对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要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的决定和组织纪律,坚持集体决策,按程序办事,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三、要贯彻好党章,就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先进性建设 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一方面要以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另一方面要把党章所体现的先进性要求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丰富实践中。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结合工作实际推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积极投入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实践中去,着力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支持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四、要维护好党章,就要严明纪律,防止和纠正违反党章的行为 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学习好党章、贯彻好党章、遵守好党章、维护好党章,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接待纳税人要热情周到,谦虚谨慎、讲究文明、礼貌。讲究卫生,仪表端正,衣着质朴,举止大方。 创优良秩序,建优美环境,搞好优质服务,学雷锋树新风。工作快速、准确、讲究效率。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务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1摘 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其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中笔者围绕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如何开展进行讨论,旨在改变目前国企党建工作的的现状,提高国企党建的质量。关键词 党建工作 国有企业 管理工作众所周知,党的建设被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更是被视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政治保障。而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其党建管理工作更是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优势的所在,因而在实际的党建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注意把握党建工作的规律性,需要借鉴科学的理论及管理方法展开。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从目前国企党建工作的现状来看,其整体还是不错的的,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适应新时期需求的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国有企业的党建管理工作中,部分干部职工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浅显的认为党建管理工作就是组织学习,发展党员,这种注重业务放轻党建的思想忽略了党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基层党建的方法和途径

快印客智慧党建通过统一标准、整合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共享网络服务,使得党建工作信息化投资更加节约、性能更加优越、信息更加集成、业务更 加协同。从而创新党建联网上为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的工作管理平台及党员、党务工作者、基层党支部、基层党委的工作、学习和交流 社区。通过统一标准、整合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共享网络服务,使得党建工作信息化投资更加节约、性能更加优越、信息更加集成、业务更加协同。从而创 新党建工作手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向科学化转变。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和成效子洲县辖14乡镇和4个办事处,550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面积20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万亩。总人口31.65万,其中农业人口29.3万,占总人口的92.58%。全县共有农村党员8075名,548个党支部(其中有2个联合党支部),550个村民委员会。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中省市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立足于干部教育预防,强化重点制度建设,严肃查办违纪案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一)宣传教育氛围浓厚。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内外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党风党纪和岗位廉政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十八大以来,全县共组织村干部培训班2期,组织宣讲团下乡宣讲40人次,发放学习读本8000余册,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32场,创作说书、秧歌、小品剧、廉政漫画等廉政文化作品12件。(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制,结合农村实际,全面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便民服务中心、三资管理等重点制度。一是全面推行村民监督委员制度。全县550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健全了 “三委会”组织议事机制,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村级事务监督检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积极推行便民服务制度。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全部建成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修订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12项制度,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室45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三是全面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试点建设。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已确定3--5个行政村作为试点,在6月底前建成能反映村级资源、资产、资金的村情台账,年底实现550个行政村全覆盖。(三)“三务”公开更加规范。全面推行了农村集体议事“三重一大”制度,凡是涉及重大问题、重要人事情况、重大项目投资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全部实行三委会集体研究制度,切实规范了权力运行和民主议事程序。不断创新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内容和方式,定期将党员发展、低保五保审报、救灾救济发放、退耕粮补、计划生育、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村务公开栏、全体村民会议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查办案件切实加强。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十八大以来,共受理农村信访举报97件,初核93件,经初核了结23件,立案70件,结案70件,移送司法机关1件。共处分农村党员干部81人(其中开除党籍3人、留党察看1人、党内严重警告37人、党内警告40人)。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没有形成”。(一)班子凝聚力没有形成。我县农民外流现象非常严重,全县550个行政村中63个村成了无人居住的“空壳村”,劳动力外流是制约换届工作的客观原因。常年来,一些乡镇(办事处)党委在农村发展党员中把关不严,致使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不同程度出现了家族性、宗派性。这是制约换届工作的主观原因。这些因素严重干扰了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公正性和真实性,选举过程看似程序合理,其实不能代表真正民意。一些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无法从选举中产生,而选举产生的村支部、村委会负责人代表的是小团体利益,上任后要兑现所谓的“选举承诺”,办事优亲厚友,听不得反对声音,致使班子内部矛盾不断,在群众中缺乏公信度和号召力,激化了农村新一轮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二)制度执行力没有形成。近年来,我县针对村务公开、村干部权力运行等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的薄弱环节推行了一系列制度,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尤其突出表现在项目资金不能专款专用、截留(挪用)集体资金、财务管理混乱等三个方面。这说明我们在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中还存在漏洞,一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随意支配自由裁量权,制度的监督作用和约束力被架空。(三)查办案件震慑力没有形成。在全县查处的案件中,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约占一半以上。单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我们在惩治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力度和决心不小,但是还没有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的威慑力和影响力。我们在查处一些村干部的违纪案件中,往往会不同程度受到地方党委的保护和人情因素等方面的干扰,导致对农村党员干部违纪问题惩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反倒助长了党员干部侥幸心理和腐败行为。(四)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形成。一些农村干部在处理村级事务中有意回避群众监督,对一些应当及时公开的政务、村务以及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不公开或者假公开,群众的监督权得不到保障。班子内部成员之间常年共事,碍于情面,不愿意主动站出来监督;或者掺和利益关系,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农民的民主意识不强、监督能力不足,不出问题不愿问,出了问题骂上门,以致一些村干部钻了空子,工作方法随心所欲、粗暴简单,成了无人监督的“免检”干部。三、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应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融为一体,从“五加强、五提高”入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并重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格局。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公信力。村级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是农村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下大力气选齐配强一支作风优良的班子队伍。一是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把那些作风正、素质高、工作突出、清正廉洁的人选拔到村级班子中,确保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村委会和监委会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保障村委会、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二是不断提高村干部补贴和政治待遇。我县村干部补贴标准为:农村户籍在册人口在400人以下的行政村,村干部补贴为每年1500元;户籍在册人口在400人—1000人,每年补贴为2000元;户籍在册人口在1000人以上,每年补贴为2500元。从整体来看,村干部补贴标准较低,各乡镇要用有限的财力解决好村干部的生活问题和待遇问题。把那些表现突出、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优先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或者优先参加公务员选拔录用考试。 (二)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免疫力。结合农村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突出抓好党性党纪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使基层干部成为政治上信得过、业务上过得硬的党的基层建设的生力军。要针对不同个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每年定期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参加学习培训,采取聘请专家讲课、参观研讨等形式,逐步提高基层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和履职能力。同时也要做好农民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民维护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农民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充分尊重事实,不煽动是非、不隐瞒真相,真正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约束力。我们应紧紧抓住村干部作风建设和财务管理这两个薄弱环节抓好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基层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每年各乡镇(办事处)要与村干部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书,并将主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列出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开展村干部向乡镇纪委述廉制度,将述廉向村级“两委”延伸,每年定期选择一批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向乡镇纪委述廉,接受全体党员、群众评议;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审计,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550个行政村资产、财务全面审计,建立村财乡管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行村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对发现的违纪问题,予以严肃查处。(四)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执行力。强化对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切实规范公开内容、公开时限、公开形式,使“三公开”工作真正成为群众参政议政的窗口和平台。村民监督委员会要积极参与监督村级工程建设,对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强化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重点或全面检查,确保村级财务规范运行。强化对涉农惠农资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资金足额按时发放到农户手中。进一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凡村中重大事项,必须实行“四议两公开四监督”,即:经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代表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实行决议内容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决议实施过程接受党员监督、村民监督、驻村干部监督和村监委会监督,确保村级事务民主、阳光运行。(五)加强案件查办,提高震慑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要求,制定农村党员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问责办法,强化对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工作失职渎职等行为的问责处理。结合村干部向乡镇纪委述廉、信访直通车制度,主动发现和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一般性、苗头性问题,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对搞权钱交易、腐化堕落、脱离群众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切实形成查办案件的震慑力,努力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

新形势下党风廉政体制机制建设应该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环节(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维护良好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确保农村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多,同广大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应及时解决基层组织在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各级基层党组织在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方基层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势头总体是比较好。但是,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软指标,因此一些乡镇把责任制工作没有被摆上应有位置,只部署不检查,只发文不落实,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有些乡镇的决策民主化、政务公开化程度不高。决策程序不够到位,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没有必要保证;政务公开不规范、不经常,没有为推进民主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在农村各项改革中促进作用不够,尤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认为只要村级财务双代管落实到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也就算做到位了。五是基层少数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不够强,工作作风简单粗暴。还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往往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易产生监管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在干群之间引发矛盾,成为群众上访的热点,影响了基层社会的稳定。二、产生的问题的主要原因1、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不完全到位。平时由于各项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之乡镇搞宣传教育的软硬件设施不够,许多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不能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大宣教”的氛围和格局在农村中尚未完全形成。故而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也不强,主动抓党纪条规的学习教育也不力,导致农村党员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还有就是一些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形式单一,抓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不够,使党风廉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2、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监督制约不够有力。由于基层群众民主意识淡薄,缺乏参事议事决事能力,再加上少数村干部工作专制搞家长制,决策的民主程度不够,在村级财务处置、扶贫款物、土地转让款,以及上级各种惠农政策性补贴的使用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有的既使建立有制度也不能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照套,制度、规章定了不少,真正能够实际管用的却很少,更谈不上实施责任追究。3、乡镇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这一级领导干部配备相对紧张,导致乡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较多较杂,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而配备的纪检干事基本上都是兼职,力量显得薄弱,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任务不相适应。4、党内监督不能有效开展。尤其是在村一级,党员干部主动监督少,有些党员干部怕报复、怕伤和气,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也不会监督。加之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不够规范,一般干部对一些敏感、重大的问题了解的少,想监督而又不便监督。有的在民主生活会上讲究一团和气,轻描淡写,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在村干部使用上,有的乡镇重使用轻管理,认为只要村干部能完成工作任务,不出事,就是好干部。往往对村干部出现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策。造成惩治不严,监管乏力,使问题越积越多,引起群众越级上访,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筑牢农村党员干部思想防线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是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内容。首先要下大力气抓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一方面利用身边的廉政先进典型,开展“廉洁从政,从我做起”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方面以生动的案例为教材,多角度解剖,深挖根源,使党员干部接受教训得到警示,明确行为规范,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做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由此强化廉洁自律行为。其次要结合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广大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通过树典型、扬正气、找差距、查问题、抓整改,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再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校阵地作用。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形成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同时要认真落实党委主要负责人讲党风廉政课、作反腐败形势报告等制度,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注重加强农村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运用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健全完善制度,构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一是要健全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制度。切实加强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严格按标准选人,把党性强觉悟高的经济能人、致富能人、理财能人、治“乱”能人推上村干部岗位。二是要健全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村务、政务、党务公开制度。要着力加大政务公开、村务、党务公开力度,纠正在推行公开上存在的重形式、轻实效,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中的主体作用,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重点,强化中央对“三农”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政策温暖和社会主义优越性。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抓党风廉政建设,重在强化领导干部责任。要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建立责、权相统一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结合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具体化,变“软任务”为“硬指标”。从而形成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总体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成效明显的工作局面。3、加强党内监督,完善监管机制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关于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执行民主集中制,开展民主评议党政部门等相配套的机制制度,畅通党员群众参与党的监督渠道,形成党员和群众便于监督、敢于监督、乐于监督的格局。4、加大查处力度,强化责任追究要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注重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治基层行业不正之风。对群众上访和举报的各类信件,及时处理。尤其是要严肃查处那些严重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案件。要制定和完善规范的责任追究具体办法,落实“一案双查”“一案双审”制。同时,做到宽严相济,既要敢于运用纪律处分手段,还要善于运用诫勉谈话、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责令辞职、免职等组织处理手段,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按工作分工履行职责。要注意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保护主义、好人主义以及执纪不严的问题,充分运用纪律的各种手段维护党风的纯正性。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人民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地逐步发育完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保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从我们企业内部情况看,还存在着对保密工作认识不到位、保密制度不能认真执行等现象,警惕性不高,法律意识谈薄,不知法,不懂法,各种自觉不自觉、故意非故意地谈论、泄露企业秘密甚至国家秘密的现象在一些单位和个人身上时有发生。要使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不因失泄密而蒙受损失,就必须对企业面临的新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加强防范,扎扎实实地做好保密工作。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保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周吉平总经理要求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有力的手段”做好保密工作,体现了集团公司对保密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油田公司正处在冲刺5000万吨的关键时期,我厂为了实现稳产400万吨、瞄准500万吨、支撑5000万吨的目标,必须紧跟公司大发展的步伐,适应公司大发展的新形势。油田公司面临的保密形势是:一是互联网基础资源受制于人,加之秘密载体日益数字化、网络化,在信息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网络泄密风险空前加大。二是保密重点单位业务多,油气勘探开发战略规划、重点油气长输管网均属高涉密内容,一旦泄漏将对企业利益甚至国家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三是长庆油田担负着中国石油重要油气生产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工程技术服务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和天然气枢纽中心建设的重任,业务规模大,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四是员工来源渠道广、用工形式多样、身份复杂、流动性大,各类文件资料扩散范围广,泄密渠道防不胜防。五是油田分布地域广,工作战线长,基础设施薄弱,许多重要涉密信息没有通过加密渠道传输,重要生产信息泄密风险大,系统安全保密基础比较脆弱。六是近些年招收的员工文化程度高,网络知识面广,思想又十分活跃,人人都是计算机高手,这些“80后”、“90后”,个性张扬,表现欲强,喜欢网上跟帖,发表言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保密工作要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强化保密意识,确定“科技领先”的思想观念,尽快在保密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要由传统型保密方式向现代技术型保密方式转变,由以纸质介质管理为重点向以移动介质管理为重点转变,由加强一般单位管理向加强要害部门管理转变,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国家和企业秘密的绝对安全,使保密工作在促进和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持续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全员保密意识随着“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深入发展,企业保密工作的范围和难度逐年增大,无意识泄密的隐患增多,保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显现。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保密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为主线,以增强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保密意识和防范技能为重点,突出《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保密管理规定》和《集团公司保密管理规定》及《密级信息分级保护目录》、《长庆油田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管理规定(暂行)》的宣传教育,把保密法规纳入中心组学习内容,重点加强保密要害部门、涉密岗位人员、新入厂员工的教育,把宣传教育的内容侧重为“怎样去保密”,把宣传教育的载体侧重为活动教育和网络教育,采取专业培训、播放教育片、开展竞赛演讲等多种方式,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强涉密人员岗位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保密形势、法纪和知识技能教育,继续抓好“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传媒手段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要围绕因心存侥幸心理、不懂保密要求过失行为出现的一些案例开展大讨论活动,举一反三,查思想、查管理、查行为,通过警示教育和现身说法,不断增强全员保密意识。三、加强对涉密资料和涉密载体的过程监控,突出关键环节的管理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和涉密岗位是保密管理的重点,涉密资料和涉密载体是保密管理的主要对象,要强化工作责任,制定具体措施,抓细节,堵漏洞,重防范。涉密资料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确定涉密资料的密级和负责人,建立严格审批程序;技术管理书籍、图表、会议资料等要充分利用厂内现有设备进行编印,原则上不准外印;必须送外编印的,由“单位主管领导—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厂主管领导”三级审批程序,并签订技术服务保密协议,加强监控和痕迹化管理。要加强涉密载体管理,重点抓好涉密笔记本电脑、移动存储介质,办公自动化设备和手机使用的保密管理。要继续加强对涉密载体和涉密资料的销毁管理。销毁要建立台账,完善制度,确保涉密载体和涉密资料在销毁环节中不出问题。强化外来人员参观、考察和技术交流过程中的保密管理,合理安排行程路线,严禁外来人员到涉密要害单位、要害部位参观、拍照;要根据不同情况,把好对外宣传情况介绍、汇报材料、经验交流中涉密数据和技术资料的审查关口。重要部位的员工上岗前要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可靠、可信、可用。并对上岗、在岗、离岗各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监督,发现不适合继续在涉密岗位工作的,要坚决调离。离岗时要移交所有涉密载体,凡违规侵害企业利益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强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工(下转第250页)(上接第248页)作。凡对外公开信息、提供资料、工作交流、学术论文等要加强保密审查。   四、加强保密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注重源头预防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公司保密要求,健全保密相关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注重源头预防。一是结合公司新形势下的保密新要求,针对宣传工作可能造成的泄密风险,严格执行《长庆油田分公司新闻宣传报道信息披露保密暂行规定》、《长庆油田分公司关于加强新闻发布和媒体舆情应对工作的意见》、《长庆油田新闻发布工作制度》等文件,针对生产经营管理形势的变化带来的涉密载体使用范围逐年扩大的问题,继续完善《涉密载体使用与管理细则》、《重点涉密岗位人员管理细则》等新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保密资料送外编印和销毁管理细则》、《机关秘密载体销毁管理细则》、《对外签订保密协议管理细则》等已有制度的监督落实,使保密工作制度化运行体系逐渐完善。二是根据商业秘密清理工作的要求,确定我厂商业秘密的内容和密级,明确“保什么密”;建立厂—基层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联动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分析问题,落实措施。三是在“三同时”上下功夫,把保密工作同生产经营工作同时部署,把保密检查同企业管理检查同时开展,把保密考核同企业生产经营考核同时奖惩。四是在“三结合”上做文章,坚持做到重大节日检查和日常性检查相结合,保密要害部位检查与普遍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加强保密队伍自身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干部队伍,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证。依据中央保密委员会和集团公司、油田公司保密委员会的有关要求精神,加大保密工作领导责任问责力度。厂保密委将与人事、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联系,把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适时组织检查。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保密机构和专兼职保密队伍建设,在建立健全保密机构的基础上,完善保密工作网络,把政治素质高、责任性强、熟悉业务、懂技术的人员充实到保密队伍。广大保密工作着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自觉履行职责。同时,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严格执行各项保密制度,逐级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加大保密的监督检查力度,正真发挥“保安全、促发展”作用。做好新时期的保密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加快保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进程,为我厂又好又快发展和实现公司5000万吨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汪东进.增强全社会保密意识 努力为上饶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密保障.上饶日报,2008.9.5(作者单位: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 宁夏银川 750000)(责编:贾伟)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随着我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日益增强,以及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保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保密工作呢?我们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加保密教育,增强保密意识。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何时候均不容忽视。因此,要加大保密宣传教育力度,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利用各种时机敲“警钟”,从而认清:保守国家机密不仅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的大事。 二、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文档管理。要建立健全涉密电子文档有关管理规定,有条件的要设立涉密电子文档台账,明确涉密电子文档复制、册除管理规定,加强对连接互联网计算机的管理,严格遵守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严格保守个人工资相关信息,做到不泄露。对计算机的使用实行 “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切实防范计算机泄密。 三、学习保密技能,提高防范技巧。要认真抓好保密技能学习,切实增强防范窃密泄密的实际能力。同时要不断要不断学习保密知识,严格按规定办事,熟知和掌握各种文件的收发、登记、清退、销毁、归档等操作规程,熟悉并认真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保密规定。 四、养成良好习惯,做到不留隐患。在平常工作中,要明确区分工作用和个人用的优盘和计算机,坚决杜绝混用,若工作中接触涉密电子文件,要及时清理,该归档的要及时归档,该消毁的要急时消毁。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安保密管理工作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保希望;和平年代,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保优势。当今社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渗透与反渗透,窃密与反窃密,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也变得异常复杂尖锐。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工具,保密工作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保密工作经验,谈一点粗浅认识与广大同仁共勉。一、信息化建设对传统保密工作的冲击公安机关是国家司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的法律地位,决定它既是一个大量保存国家秘密和公安工作秘密的载体,又是一个大量产生国家秘密和公安工作秘密的重要部门。但随着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保密机制受到了猛烈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传统保密观念的冲击。多年来,公安保密工作要求“守口如瓶”,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讲的不讲。严格遵守《保密法》和公安机关有关保密规定:不因工作以外的原因打听国家秘密和案件情况;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及国家秘密和公安工作秘密;不在私人交往中泄漏国家秘密和案件情况;不私自抄录、复印秘密文件、资料;不携带秘密文电和案卷到宿舍或公共场所;不在个人著作和文章中引用国家秘密,未经批准不向任何单位提供正在办理的案件情况等等,已经成为全体公安人员的共识。基于这种共识,或者说保密观念,多年来在公安工作中较好地保护了国家秘密和公安工作秘密的安全。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不少人对电脑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只重视办公自动化带来的工作便捷,而忽视或根本没意识到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就可能将公安工作秘密泄露出去。因此,“只要管住嘴、管住手;保密只是少数人的事”的保密观念已经远远落后时代的要求。(二)对传统保密方式的冲击。长期以来,公安机关的保密方式主要表现为对涉密文件加强管理,指派专人负责文件收发、按规定范围传阅、及时回收、集中分类保管、定期销毁;对涉密文件的影印件严格控制发放范围,并视同原件加强管理;对公安工作中形成的国家秘密或公安工作秘密,严格按程序办理,责任到人,及时归档;设置专门的传真机房,严格涉密传真件的审批程序和管理;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加强对文书档案、诉讼档案和其它档案的集中管理和利用等。但是,这种传统的、单一的保密方式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信息网络的使用,大量的信息在网上流转、共享,带有国家秘密的信息材料只要一进入计算机,就会泄露出去。另外计算机外盘的大量使用也很容易使公安工作秘密被复制而泄密。同样,内部局域网的运行不能完全与公众网进行物理隔离或没有采取频变保密措施,在网的秘密也会造成泄漏。因此,可以说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中泄密的途径更为广泛,仅仅依靠传统的保密方式已经远远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三)对传统保密对象的冲击。公安机关传统的保密对象主要是带密级的各种涉密纸质文件和公安诉讼活动中产生的诉讼案卷以及涉密传真件、笔记本、会议记录以及各种证物等涉密物品。而随着公安机关信息化的发展,保密对象也迅速的扩大,储存国家秘密和公安工作秘密的计算机(包括便携式)、计算机软盘、U盘、录音(录像)带、无线电通讯设备(手机、传呼机等)都成为了保密对象。而此类保密对象的出现,给保密工作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并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二、当前公安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不间断的保密工作教育、宣传、检查、部署,确保了公安机关各项保密工作措施的落实。但是,个别部门、个别民警仍没有绷紧保密工作这根弦,对保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认为只要把涉密文件、资料、图片等一些纸介质保护好就行了,对一些光介质、磁介质的国家秘密载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失泄密隐患和漏洞普遍存在。(一)废旧文件资料的漏洞。据报载,某市在突击检查废品收购站时,发现某单位卖出的废旧材料中有绝密文件5份、机密文件8份和秘密文件200余份,以及大量的内部资料,令人触目惊心。对照之下,其它地方和部门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呢?某县搬迁新办公楼时,部分科室卖掉了大量的废旧文件资料,其中有无密级文件已无从考证,但是,这种处理废旧文件资料的方式却是保密工作中的一大隐患。(二)登记不严的漏洞。按照保密要求,密级文件首先要进行登记,然后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传阅,传阅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阅办并签名落款,最后归档封存。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同志在收到密件后不进行严格的登记,将密件与其它一般性的文件一同处理;个别领导将传阅的密件随意放在办公桌上,使进入办公室的办事人员能够有机会随意翻阅这些密件,造成失泄密隐患;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密件未经登记便开始传阅,使密件在传阅中不知所踪,造成更大的泄密隐患;有的领导不遵守保密规定,把阅看密件作为行政待遇,以行政级别决定密件传阅范围,这都是错误的做法,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以注意和改进。(三)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的漏洞。一是民警在使用各类涉密电子载体存储涉密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疏忽或操作不规范,导致秘密信息泄露或被窃取;二是涉密计算机管理不规范。没有严格遵守“八个不准”、“四个严禁”和“一机两用”等有关规定,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要求,没有做到“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没有将秘密信息和非密信息加以区分;三是存储涉密信息的优盘、软盘、光盘和移动硬盘(MP3、MP4、数码相机记忆棒)等载体没有按规定标识密级,不能做到妥善保管。对废旧的涉密载体没有进行销毁处理,使别有用心的人员能通过技术手段将多次消磁或格式化的硬盘数据恢复,造成泄密;四是对计算机管理不严,造成计算机丢失。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等涉密计算机,因管理不善造成丢失,埋下了泄密隐患。(四)手机语音信号和发送短信息的漏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泄密隐患也越来越多,给安全保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在使用手机时安全防范意识差,警惕性不强,或者是没有严格执行使用手机的保密管理规定,通话中随意谈论国家秘密或传送秘密信息;或者是使用他人赠予的手机;或者是召开涉密会议时会议室没有配置移动通信干扰器,没有屏蔽会场内的移动通信信号。目前,手机泄密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泄密隐患。(五)印刷秘密文件资料的漏洞。涉密文件、资料打印后,不能及时将其存放到其它介质上,并采取加密措施。印刷秘密文件、资料时,不到指定的印刷厂印刷,而在社会上的印刷厂和营业场所印刷,造成泄密。三、加强和改进公安保密工作的对策措施(一)牢固树立保密观。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保密工作无小事”,时刻提高警惕,严守保密纪律,自觉履行保密责任。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保密工作纳入视线,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确定重要岗位的保密人员时要选择政治可靠、历史清楚、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的民警担任,要教育他们充分认识公安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敌情观念,增强保密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坚决克服“有密难保,无密可保”的模糊认识与和平条件下的麻痹思想,坚决摒弃防外不防内的错误倾向。(二)大力开展保密宣传工作。俗话说“警钟长鸣”,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保密宣传教育工作,要广泛、深入、持久地抓好群众性的保密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进一步增强全体民警的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公安工作本位意识。要重点抓好主要负责同志和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人员的保密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训。同时,组织全体民警进行保密法规知识考试、知识竞赛,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强化安全保密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三)提高内部保密防范能力。“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应该按照“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依据各业务部门工作特点、范围确定密级程序和制定保密措施。涉密人员要建档管理,明确保密工作职责,同时严格落实保密管理措施,从思想上、源头上筑牢保密工作的堤坝,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四)健全完善保密工作机制。首先,做好定密工作。定密是按法律法规确定信息的密级并在载体上做好密级标志。依法定密是法律赋予产生国家秘密单位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定密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分清密与非密、是什么密级并在载体上标明的过程。定密的步骤和方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一般由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任组长,有秘密事项任务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二是确定定密工作责任人并明确责任。定密工作责任人一般为办公室负责文字起草审核的负责人。由定密工作责任人向单位保密委员会签订定密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和奖惩措施。三是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掌握定密的标准和依据。其次,制定保密工作方案,建立动态化管理。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一是严格执行登记制度,防止密件丢失、遗漏;二是严格把握密件的传阅范围和传阅时限,任何人不得擅自复制、摘抄,更不得留存密件,防止传阅范围扩大化和传阅过程中的泄密;三是控制涉密人员,登记、传送、归档等工作都必须实行专人负责制;四是建立过期和失效密件的销毁制度,涉密部门要配备碎纸机,对工作中产生的密件草稿、打印错品、废品等要及时销毁;五是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文件资料要仔细甄别、分类,不得私自处理废旧的文件资料,严防密件外泄;六是严格执行密件归档制度。(五)加大保密监督和保密处罚力度。目前,基层公安保密工作中所存在的众多泄密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保密监督、处罚机制造成的。因此,主管部门要对涉密单位不定期地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隐患,堵塞泄密漏洞。对违反保密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要及时指出、及时纠正、及时处理,该处分的处分,该调离的调离,该撤职的撤职,触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决不心慈手软,决不姑息迁就。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

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Gsd – 烟尘排放量 ,kg ;B – 耗煤量,kg ;A – 煤中灰份含量,%;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随着我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日益增强,以及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保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保密工作呢?我们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加保密教育,增强保密意识。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何时候均不容忽视。因此,要加大保密宣传教育力度,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利用各种时机敲“警钟”,从而认清:保守国家机密不仅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的大事。 二、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文档管理。要建立健全涉密电子文档有关管理规定,有条件的要设立涉密电子文档台账,明确涉密电子文档复制、册除管理规定,加强对连接互联网计算机的管理,严格遵守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严格保守个人工资相关信息,做到不泄露。对计算机的使用实行 “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切实防范计算机泄密。 三、学习保密技能,提高防范技巧。要认真抓好保密技能学习,切实增强防范窃密泄密的实际能力。同时要不断要不断学习保密知识,严格按规定办事,熟知和掌握各种文件的收发、登记、清退、销毁、归档等操作规程,熟悉并认真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保密规定。 四、养成良好习惯,做到不留隐患。在平常工作中,要明确区分工作用和个人用的优盘和计算机,坚决杜绝混用,若工作中接触涉密电子文件,要及时清理,该归档的要及时归档,该消毁的要急时消毁。

新形势下怎样进行党员个人党性分析

第一、在坚定政治信念的树立中要发挥模范作用。在这次先进性教育中,我作为一名司法行政的共产党员,应该自觉带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坚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念。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永不迷失方向,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真正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新时代的先锋战士。第二、在党风廉政建设的进程中发挥模范作用。党内腐败是广大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的。但党内腐败不是共产党的本质,而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尽管如此,我们党也制定了有力的整治措施和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手段,使党内腐败现象明显得到扼制。通过学习教育,使我感受到,面对新的形势,党风廉政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事关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执政地位和取信于民的大事。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要通过先进性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时时处处发挥模范作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廉洁奉公,严于律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同时,除了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外,还有教育身边的人和亲戚朋友的责任,教育他们严格公正办事,堂堂正正做人,经得起金钱、美色和权利的引诱。特别是要教育自己的爱人和子女,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做党风廉政建设的光荣人家,不要做腐败人家,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共同筑起防腐拒变的大坝。第三、在以法治市(省)建设的推进中发挥模范作用。在法治建设中,我要积极带头,勇于探索。一是要认真履行普法依法治理的职能,要下真功、下实功。要加强对个人和周边的同志的法制教育。二是要创新工作理念,为法治建设出谋划策,要站得高,看得远,以全新的工作理念研究法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创一流的精神开拓法治建设的新途径。要积极参与送法进社区活动。利用社区阵地宣传法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在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定就等于失去了发展的环境,稳定对于全县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先进性教育中,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一马当先地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对待社会矛盾,要善于排查,及时发现矛盾,要不遗余力地运用一切手段精心加以调解,尽力避免矛盾扩大,力争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把化解社会矛盾引导到法制的轨道来解决。在社会矛盾化解中,要向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耐心细致地教育群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能违法乱纪,触犯法律就要受到制裁,不厌其烦地开导群众既要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承担法律赋予的义务,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为政府分忧。第五、在履行法律服务的职能中发挥模范作用。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党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承担着为法人、公民和各组织团体履行法律服务的职能,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是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优质的法律服务、诚信的人格魅力、热情的服务态度为法人、公民和群众团体服务。一是要有高素质的法律服务本领。作为一名党员法律服务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满足现状,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坐井观天,要在刻苦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要在勇于探索中提高代理案件的法律本领,要在热情服务中提高社会中的法律地位。二是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手段。在为公民的法律服务中,党员法律服务工作者,要时时处处作好表率,要讲信誉、讲质量、讲人格、讲品德,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在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中获得经济效益,做一名人民信得过的法律服务工作者。三是要有强烈的法律服务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党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履行法律服务的职能中,要做到细心、热心、诚心,严格程序,依法办案,不吃拿卡要,不办人情案,不徇私枉法,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以优良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群众的信任。四是依法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为弱势群体搞好法律援助,是我们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和党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应尽责任。在为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中,我们要尽心尽力,热情周到,要站在贯彻"三个代表"的高度,想方设法地为弱势群体搞好服务。做到不计个人得失,耐心细致周到,维护法律公平,使全县弱势群体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享受到法律的公平待遇。第六、在爱岗敬业的奉献中发挥模范作用。司法行政是做社会服务性工作的,与广大群众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手中没有执法权,只有服务权,要进一步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要赖得了清贫,坚持高风亮节,立足岗位作奉献。一是要有刻苦钻研业务的进取精神。司法行政工作面广、量大、点多、线长,毎一项工作都有较高的要求,繁杂的程序,科学的规律。作为一名党员要不断进取,钻研本职,刻苦学习,掌握一套适应司法行政工作需要的能力和本领,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的更大贡献。二是要有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在司法行政工作中,要走在前,冲在先,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以忘我的拼搏精神争一流,创一流,要见困难上,见荣誉让,和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作表率,以显著的工作业绩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赢得群众的爱戴和赞成。三是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司法行政工作中,不能搞按部就班,不能搞照搬照套,要把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与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更新理念,更新思维,更新手段,静心思考,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在创新中取得新的业绩,争做实践职业道德的模范,争当先锋党员。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