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考数学找规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求第二十行第三个数

可以看到奇数为负,偶数为正,把正负号解决掉了,然后就是第一行有1个,第二行有三个数,一次类推第n行有2*n-1个数。将n=20带入。可知道第二十行有39个数。1+3++5+7+......+37=(1+37)*19/2=361;361+3=364所以为364

一些初中找规律问题

1.4362.135153.1+uff081+2+3+......+n-1uff094.851+4*uff081+2+3+......+n-1uff09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找规律添空2,3,7,18,47,123,【】,【】。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找规律添空2,3,7,18,47,123,【】,【】。 2+7=3*3 3+18=7*3 7+47=18*3 18+123=47*3 而且重点关键隔一项的和是中间数乘以3 故第一个数加47=123*3=369,则第一个数=369-47=322 第二个数加123=322*3=966,则第二个数=966-123=843 你太牛了吧!才三年级就有这么难得,我线上,不明白再问吧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找规律。 2,8,5,20,7,28,11,44,---------12 偶数项是奇数项的4倍 8/2=4 20/5=4 .... 12/4=3 答案是3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找规律填数:1.3.8.19.42.( ).( ) 第一题 1、3、8、19、42、89、184 规律如下 1+1×2=3 2+3×2=8 3+8×2=19 4+19×2=42 5+42×2=89 6+89×2=184 第二题 ?2?1?7?8 ×???? 4 —————— ?8?7?1?2 数=8?好=7?学=1?玩=2 小学三年级奥数找规律 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嘎嘎 2 5 6 7 11 8 10 (9) 4 18 6 10 12 9 20 第一组:5+6=11-11=0 。 7-2=5 第二组:10+9=19-18=1 。 8-4=4 第三组:12+10=22-20=2 。 9-6=3 7 4 6 8 4 8 6 5(2) 第一组:7-4=3 。 3+3=6 第二组:8-4=4 。 4+4=8 第三组:6-5+1 。 1+1=2 (我不知道三年级学没学乘法,所以就写了加法) 2 6 7 11 4 4 4(3) 1 4 3 5 5 6 4 第一组:2+7=9 。 9-6=3 。 11+4=15=5+5+5 第二组:4+3=7 。 7-4=3 。 1+4=5 第三组:3+5=8 。 8-5=3 。 6+4=10=5+5 (这题我瞎蒙的,不知道这么写对不对!~~知道答案一定要发上来阿!) 谢谢啦!~~~嘎嘎!~~~~ 一、找规律填数 (1)90、1、75、17、60、33、(45)、(49)、(30)。 第奇数个依次减15,第偶数个依次加16. (2)1、2、3、5、8、13、21、(34)、(55)、(89)。 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二、下面各列数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数,请找出来 (1)3、5、7、11、15、19、23; ——5(因为每个相邻数相差为4) (2)2、5、10、16、22、28、32、38、24;——24(只有它比前一个数小) (3)2、3、5、8、12、16、23、30。 ——3(因为每相邻两组相差的数相等,即2、5、8之间相差3,8、12、16之间相差4……)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找规律 2 5 25 125 () ()后面是啥 625,3125 规律如下: 1×5=5 5×5=25 25×5=125 125×5=625 625×5=3125 记得采纳 小学三年级奥数找规律题1,2,3,6,11,20,( ),68,125 37 除了第一第二第三个数字,从第四个数字开始,即是6,它等于钱三个数字之和。 小学三年级奥数表格找规律填数 10 18 32 60 72 700 98或0 2 5 6 8 10 9 100 理由:第一行第一个数字等于第二行第一个数乘第二个数,即10=2*5 第一行第二个数字等于第二行第二个数减第一个数再乘第三个数,即18=(5-2)*3 第一行第三个数字等于第二行第三个数减第一个数再乘第四个数,即32=(6-2)*8 因此 第一行第四个数字等于第二行第四个数减第一个数再乘第五个数,即(8-2)*10=60 第一行第五个数字等于第二行第五个数减第一个数再乘第六个数,即72=(10-2)*A,计算可 得A=9 第一行第六个数字等于第二行第六个数减第一个数再乘第七个数,即(9-2)*100=700 第一行的第七个数字,因为第二行没有第八个数可乘,如果忽略第八个数则等于98,如果按0计算则等于0,不知道出题者的意思如何? 小学三年级找规律:2 6 18 54 ()()() 162,486,486*3(自己算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找规律题1,18,2,16,3,14,( ),( ) 1,18,2,16,3,14,(4 ),( 12) 规律是 1 2 3 4 18 16 14 12

初一数学找规律题目

这位大大 貌似你没给出题啊

帮看下二年级一道数学找规律题怎么做 ( )13 24 36 43 54 45 47 18 30( )

想错了

六年级数学【找规律题】

76颗我最近在使用魔方格作业神器,不会的题目都放在上面等着学霸解答,回答速度还不错,你也可以在百度搜索一下,你下载试试

找规律题一道

当输入7,输出7/62 分母按照5、7、9、10、13、15、17、、、再增加

初中的找规律题目

.............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两道!

第一题.(n^2-n)/2第二题,(n^2+n-2)/2 +2其实两题的规律都一样,输出0.1.3.6./////每个输出数都比前面一个大1.2.3.4,高中学到是一个等差数列, 同理第2题也一样

数学找规律题

2 5 —5+3=8 5 8 — 8+3=11 8 11 —11+3=14 11 14 —14+3=17 14 17 选 B 1114

数学找规律的题怎么做

首先~你可以看看他们之间有没有加法的关系..比如说:2,6,10,14....再来~有无乘法(平方)的关系..比如:8,32,128,512...或者是X的几次方..如:1,2,4,8,16....(2的N次方) 或者是N次方的倒数什么的剩下的大多都是二次函数的关系了...这里有个招~判断是几次函数的:就是把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然后把两两的差在进行相减..减几次所得差相等就是几次函数..初中一般不会超过3次~比如:0 0.5 2 4.5 8 12.5 180.5 1.5 2.5 3.5 4.5 5.51 1 1 1 1 总共减了两次,才相等,所以是二次函数..以上是数字型的..至于图形类的,要好好观察(最好从左到右),然后转化成数字型的..`OK`~问题解决~祝你成功~~

数学找规律题

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你可以把分母先看一下,有什么规律,这题可以看出分母是3、9、12、18都是3的倍数,所以要将2化为3的倍数,及乘以3,也就是1/3 3/6 5/9 7/12 () 11/18。这样规律就比较明显了,因此应该是9/15,及3/5。

小学4年级奥数找规律题1、2、1、3、1、5、1、8、()、()

1 13

小学二年级找规律题目QAQ

20

三年级数学找规律题有没什么窍门点

看技巧,如果好多次出现的频率是一样的就要跟着走,但是跟到3次同样的频率要赶紧加大下(至少3倍)就能本加赚。 相信我三期必中

谁能给我80道找规律的数学题

第一题找规律填数字 题目: 880,( ),600,( ),( ),( ),220。 答案:(1)、 前三次运算递减140,后三次运算递减80880-140=740, 740-140=600 600-140=460 460-80=380 380-80=300 300-80=220 结果:880 (740) 600 (460) (380) (300) 220. (2)、前两次运算连减140,中间两次运算连减110,后两次运算连减80880-740=140740-600=140 600-490=110490-380=110 380-300=80300-220=80 结果:880 740 600 490 380 300 220 如果首数改成800,则可以前后量词连减100,中间两次连减90如演算:800,-100--->700,-100--->600,-90--->510,-90--->420, -100--->320,-100--->220 . 结果是:800 (700) 600 (510) (420) (320) 220. 第二题:找规律题目:百分之50 百分之40 百分之37.5 11分之4 14分之5 { }(填分数) { }(填百分数) 答案:换成分数,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就是1/2 2/5 3/8 4/11 5/14 所以可以看出,分子是按自然数的顺度排列的分母是下一个比上一个大3的所以,下两个分别为6/17与7/20而7/20的百分表示为35%所以答案为6/17与35% 第三题:找规律题目:19+9乘9 118+9乘9 1117+987乘9 11116+9876乘9 111115+98765乘9 ( ) ( )答案:1111114+987654乘 9 11111113+9876543乘9[列失可发现其规律19+9乘9 118+9乘91117+987乘911116+9876乘9 111115+98765乘9(1111114+987654乘9)(11111113+9876543乘9) 第四题:初一找规律题目:(2,4,8,16)…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1、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2、第五、十个分别是多少? 最佳答案:1、2的n次方2、第五个是2的5次方=32 第十个是2的10次方=1024 第五题:找规律填数字题目:4、9、()、43、()、185 最佳答案4、9、(20)、43、(90)、185具体规律如下: 9 =4×2+1; 20=9×2+2; 43=20×2+3; 90=43×2+4;185=90×2+5。 猜猜看,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数? 2,4,7,11,16,( )这类填数问题,在游戏、智力测验和数学竞赛里都常遇到。填数之前,先要找出原来各数的排列规律。 试求每相邻两数之间的差,顺次得到2,3,4,5。 这样就看出规律来:后一个差总是比前面相邻的差增加1。所以,往排尾后面再添一个差,应该是6。由此可见,括号里应该填的数,是16+6=22。换一个类似的游戏试试。 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数?3,5,9,17,33,65,( )试求每相邻两数之间的差,顺次得到2,4,8,16 32。 由此看出规律:后一个差总是前面相邻差的2倍。所以,往排尾后面再添一个差,应该是64。由此可见,括号里应该填的数,是65+64=121 10 3 5 ? 3 7 10 11 12 ?

数学找规律题!

五十分之一这六个数依次为1的平方加一分之一,2的平方减一分之一,3的平方加一分之一,4的平方减一分之一5的平方加一分之一,六的平方减一分之一所以第七个数为七的平方加一分之一,即为五十分之一

两道找规律题.(在线等)

1. 1515 2109 0624 2015 1718 3203 3505 1030 2713 0936 1332 25?? 2. 5 53 8 2 17 5 3 36 3

小学数学找规律题

68 8 18 29

数列找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_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l+(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0-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n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100-1,第n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1,第100项是100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3n有关。例如:1.9.25.49.(81),(121),的第n项为((2n-1))1,2,3.4,5._从中可以看出n=2时,正好是2×2-1的平方,n=3时,正好是2×3-1的平方,以此类推。(三)看例题:A: 2、9、28、65..增幅是7、19、...增幅的增幅是12、18答案与3有关且是n的3次幂,即:n"lB:2、4、8、16.…..增幅是2、4、8.……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从顺序号中可以看出当n=1时,得1*1-1得0.当n=2时,2*2-1得3.3*3-1=8,以此类推.得到第n个数为n -1。再看原数列是同时减2得到的新数列,则在n”-1的基础上加2.得到原数列第n项n2+1(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例:4.16,36.64,?,144,196...…?(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得到新数列第n项即n",原数列是同除以4得到的新数列,所以求出新数列n的公式后再乘以4即,4n".则求出第一百个数为4*100=40000(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三、基本步骤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

小学数学找规律题

(1)10,4,1.6,( 0.64 ),( 0.256 ),( 0.1024 )(2)100,25,6.25,( 1.5625 ),( 0.390625 )

找规律题的公式

找规律题的公式有n(n+1)、an-a(n-1)=n等等,数列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通常用an表示。函数(function)的定义通常分为传统定义和近代定义,函数的两个定义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叙述概念的出发点不同。

七年级数学找规律题20道

1+1/3,1+10/11,13/15,16/19......是一串有规律的数,这串数中第九个数是(),如果其中某个分数的分母是1999,那么这个数的分子是()。有一种游戏:其规律是:小名,小华两同学背靠背而坐,,由小名摆好左,中,右三堆本数都为a的练习本,小华指挥小名从左,右两堆分别拿m,n(a大于m,a大于n)本到中间堆,再由中间堆还给右堆剩下的多2本的本数到右堆,到此,小华就能指出中间堆的最终本数.当m=2n时,中间堆的最终本数是y,写出y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回答当a=99时,y的最大值是多少?1,12,1,1,1,2,……请再写出后面4个数字一串真分数,按下列方式排列1/2、1/3、23、14、24、34、15、25、35、45、16、26…,1、用带n的式子表示规律2、写出第1001个真分数10,9,17,50,()第一题:1、4、9、12、7、()()第二题:3、10、15、14、7、6、()、()第三题:1020、1010、()、()、710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找规律部分

找规律部分题目:(中等难度)   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共96个,按先5个红的,再4个白的,再3个黑的排列着,如图:  试问:黑珠共的几个? 找规律题目答案:   5+4+3=12,可以发现每隔12个珠子(5个红的4个白的3个黑的)就重复一次,96÷12=8。所以一共有8组一样的,每组有3个黑的,所以共有黑珠3×8=24个。

求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形的方法和解题思路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 (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 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 A: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 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 即:2n (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 0、3、8、15、24……, 序列号:1、2、3、4、5 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n2-1)+2=n2+1 (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 例 :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 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 (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 (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 三、基本步骤 1、 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 2、 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 3、 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 4、 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 四、练习题 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 0,3,8,15,24,······ 2,5,10,17,26,····· 0,6,16,30,48······ (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 (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 (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 2、观察下面两行数 2,4,8,16,32,64,...(1) 5,7,11,19,35,67...(2)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 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 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 3^2-1^2=8×1 5^2-3^2=8×2 7^2-5^2=8×3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 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 五、对于数表 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 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

1251017找规律后面应该填几呢?

都是个位数?

一道数学找规律题!急!

4,个十百千位上不同的数字有几个

数学规律题怎样找规律

数学规律题找规律方法如下:基本方法——看增幅1、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n—l)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一1)6=6n—2。2、比值相等(等比数列):例:2、4、8、16、…。第n项为:an=2"3、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即二级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4、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分析:数列2、3、5、9、17…。的增幅为1、2、4、8….即增幅为等比数列,比为:2。

找规律题

A4uff0816,3)B4uff0832,0uff09An(2**n,3uff09Bn[uff082**uff08n+1uff09,0u3011

找规律题

第一行,An=2^n第二行,Bn=3+2^n所以A10+B10=3+2*2^10=3+2^11=2051

一道数学找规律题

另请高明吧

找规律题的技巧

1.先观察。做找规律题,拿到题目后,先不要着急做题,首先应该先去观察。主要是观察题目和题型,通过观察,揣摩下出题者的用意,有些简单的题,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的。所以拿到题目时,先以观察为主,观察题目,观察数字,观察图画,能够从观察中找到答案那最好不过了。2.列条件。做找规律题,在观察完题目后,假如还是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那就建议你要去学会列条件了。把题目已知的条件列出来,变着方式和方法去列,通过动手动笔,说不定你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3.去比较。做找规律题,要学会去比较。比较就是比较题目的差异。特别是图画型找规律题,多花点心思去比较图画的异同点,从中找到对应的答案,比一比,说不定就把答案比出来了。4.大胆猜。做找规律题,要敢于大胆猜。有些题目,你看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解题的思路或者是方法,也没有发现具体的规律,这个时候,建议你尝试去猜规律,猜了后再来一题一题的试,能够把题目试出来最好,假如试不出来,又再去猜一种规律,又再来试。5.用公式。做找规律题,要善于用公式。特别是在做一些数列题或者数字题的时候,有可能你观察半天都找不到规律,但是你去用相关的数学公式一套,多半就把规律套出来了。所以去记住一些数学公式也很重要。6.巧假设。做找规律题,要敢于去假设。有些题,要想找到规律,在必要的时候要学会去假设,假设条件,假设规律,假设结果,通过假设,说不定你就能找到题目的规律了。7.凭感觉。做找规律题,有时也需要凭感觉。在用尽了各种办法后,都还是把题目的规律摸不透,那就建议你要去凭感觉做题了。实在找不出规律,遇到选择题的话,就凭感觉去选一个,能不能做对,就完全看运气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题

每两个数之间的差即为一个奇数 顺次往大如;4-3=1 7-4=3 12-7=5 19-12=7所以四个括号分别为 19+9=28 28+11=39 39+13=52 52+15=67请支持,谢谢此乃绝对原创

找规律的题怎么做初一

亲,请参考以下内容: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 (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 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 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 即:2n (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 0、3、8、15、24……, 序列号:1、2、3、4、5 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 (n^2-1)+2=n^2+1 (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 例 :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 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 (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 (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 三、基本步骤 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 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 3、 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 4、 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 四、练习题 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 0,3,8,15,24,······ 2,5,10,17,26,····· 0,6,16,30,48······ (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 (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 (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 2、观察下面两行数 2,4,8,16,32,64, ...(1) 5,7,11,19,35,67...(2)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 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 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 3^2-1^2=8×1 5^2-3^2=8×2 7^2-5^2=8×3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 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 五、对于数表 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 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

一道数学找规律题

什么规律

找规律题的方法

乘积,平方,立方大概是这些

找规律题小学六年级?

1.3.3.4.9.6.27(9)(81)131.3.9.27.81等比数列3.4.6.9.13等差数列交替的

求数学找规律题的规律!!急,明天下午就考了!!

1.47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填数1、1、2、4、3、7、5、10、8、( )、( )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填数1、1、2、4、3、7、5、10、8、( )、( ) 1、1、2、4、3、7、5、10、8、(13 )、(13 ) 规律:把这个数列分成两组,单数项为一组。偶数项为一组。 单数项组的规律是:前面两项的和是紧挨着的第三项的和。即“1+2=3,2+3=5,3+5=8,5+8=13.所以单数项组是:1、2、3、5、8、13..... 偶数项的规律是:前一项加上3得到就挨着的下一项。即:1+3=4,4+3=7,7+3=10,10+3=13. 所以偶数数项组是:1、4、7、10、13......... 二年级数学: 找规律填数: (2) 2,6,10,14, ( ), ( ),( )。 (4)1,10, 2, 9, 3, 8,( ),( ) 18.22.26 4.7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1、2、2、4、3、6、4、8、5、( )、( )。。。。。。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1、2、2、4、3、6、4、8、5、(10 )、(6 )。。。。。。 1*2=2,2-0=2,2*2=4,4-1=3,3*2=6,6-2=4,4*2=8,8-3=5,5*2=10,10-4=6。 我六年级的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2、3、8)(4、7、30)(2、6、 ) 因为:2×3+2=8 4×7+2=30 2×6+2=14 所以:(2、3、8)(4、7、30)(2、6、14) 1,1,2,3,5,8(),(),(),()二年级找规律填数 规律: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为前两项的和。 1,1,2,3,5,8(13),(21),(34),(55)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题:1, 2、4、8、14、()、() 2, 1、2、5、10、17、()、() 第一题:(22)(32) 第二题:(26)(37) 第一题:2到4加了2,4到8加了4,8到14加了6,以此类推,就是22,和32。 第一题:1到2加1,2到5加3,5到10加5,前一个比后一个多加2。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1 3 2 6 3 9()() 4 12 可以把它看成是二个 一个是偶序号组成的 3 6 9 12 一个是奇序号组成 1 2 3 4 二年级找规律填数1,2,3,6,5,10,(),(),(). 奇数项是:1,3,5,7,9,11。。。 偶数项是:2,6,10,14,18。。。前后相差4 所以后面是:7,14,9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填数81、72、63、()()()1、4、9、16、()()() 81、72、63、(54)(45)(36) 规律:9*9 9*8 9*7 9*6..........1、4、9、16、(25)(36)(49)规律:1*1 2*2 3*3 4*4 5*5 6*6....... 二年级数学题,找规律填空:1 5 3 10 5 15 7 () () 25 11.谢谢! 1 5 3 10 5 15 7 (20) (9) 25 11

寻找数学找规律题的方法```最好可以有例子,要最简便的

一.数中的规律1.与数列相关的规律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的观察、类比、分析得到。例1. (重庆市2006年)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 ┅┅按此规律排列下去,这列数中的第7个数是 .【分析及简解】本题只要找出分母的变化规律,不难发现2、3、10、15、26、35分别可以写成 、 、 、 、 、 依次规律第7个数可以写成 ,故答案为 。例2. (2006年南安市)12.观察分析下列数据,寻找规律: 0, , ,3,2 , ,3 ,……那么第10个数据应是 .【分析及简解】本题只要把这组数据中几个最简根式还原为 ,然后找根号内的数的变化规律:发现0、3、6、9、12、15、18都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写成3(n-1)(n为数据的顺序数)的形式,故第10个数据应是 ,即为 。2.与数表相关的规律这是一类数表相结合的题型,是从表中来找出数的关系和数的规律,从而来解决问题。例3. (日照市2006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现了下面的单位分数三角形(单位分数是分子为1,分母为正整数的分数):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五行 … …… ……根据前五行的规律,可以知道第六行的数依次是: . 【分析及简解】本题通过观察在莱布尼兹三角形中有这样的规律:三角形外围的分数中分母是连续的整数,且每一行中的任一数都等于其“脚下”两数的和。故答案为 。例4.(乐山市2006年)观察下列数表:根据数列所反映的规律,第 行第 列交叉点上的数应为 .【分析及简解】本题能从数表中直观的看出规律:任意一行的第一个数即为该行的行数,且每一行从第一个数开始都是连续的整数。故第n行的第一个数是n,则该行的第n列的数为n+(n+1)=2n+1。

二年级找规律的数学题有哪些?

二年级找规律的数学题如下:问题:1、2、3、5、8、()、()、(),按规律求出括号中的数。解答过程:5+8=13。8+13=21。13+21=34。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等于它前两个相邻数之和。所以括号中依次填写13、21和34。小学的找规律很简单,只有加或减以及乘除,不会有平方这种太过麻烦的解法,虽然有时候,碰巧在加减乘除中又有了平方,一般不用通项公式。找规律题型的小技巧:1、先观察,有什么特点,然后依次排查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差值,相邻的三项有什么运算关系,如果数变化剧烈,可以考虑平方、立方,还要熟悉常用的一些平方值和立方值。2、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3n有关。3、求通项的数列时,能够通过前几项快速准确地猜测到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再用数学归纳法或反证法或其它方法加以证明。

初二数学找规律题

n每增加一s就增加一倍.

趣味找规律题 1 3 5 7 8 2 4 6 5 9 找出一个规律

递增排列 仅此而已 不要想的那么复杂

数学找规律题

2=1的平方+15=2的平方+110=3的平方+117=4的平方+1……第N个:N的平方+111的平方+1=122即122x

数学找规律题

169+27=196

找规律题

3

找规律题

1,2,5,10,17,264,3,6,11,18,279,8,7,12,19,2816,15,14,13,20,2925,24,23,22,21,3036,35,34,33,32,30

找规律题的技巧一年级

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找规律题技巧 找规律填数字型 对于这个类型的题型,我们应该先细心观察,然后在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比如有这样的一道题,100,80, 60, 40,问最后两位填写多少?我们细心观察后就会发现,这组数字是递减的,并且每个依次递减了20,所以最后两位数字就很明显了,他们分别应该是20,0,这样做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了。 隔项题型 隔项题型的特点主要是隔项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加数相等或具有一定的规律,请看下面的例题: 3、2、5、2、7、2()() 从这一题我们能够看出隔项数字之间的加数为2,即3+2=5 、5+2=7、7+2=9 ,这里要注意以下第二个括号内要填2而不是11。 累加题型 累加题型的特点主要是一般情况下第一个数字加第二个数字即可得到第三个数字,呈依次累加的状态,请看下面的例题: 1、2、3、5、8、13() 1+2=3、3+5=8、8+13=21,因此括号内的答案为21。 答题办法 先观察 做找规律题,拿到题目后,先不要着急做题,首先应该先去观察。主要是观察题目和题型,通过观察,揣摩下出题者的用意,有些简单的题,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的。所以拿到题目时,先以观察为主,观察题目,观察数字,观察图画,能够从观察中找到答案那最好不过了。 列条件 做找规律题,在观察完题目后,假如还是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那就建议你要去学会列条件了。把题目已知的条件列出来,变着方式和方法去列,通过动手动笔,说不定你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 去比较 做找规律题,要学会去比较。比较就是比较题目的差异。特别是图画型找规律题,多花点心思去比较图画的异同点,从中找到对应的答案,比一比,说不定就把答案比出来了。

数学找规律题

后面的都是24前面的4和6前面的数乘以这个数加一的积

找规律的数学题有哪些?

比如 1 3 5 ? 9 或者 0 1 1 2 3 5 8 ? 21 34

数字规律题怎样找规律?

数字规律从运算上看就是递增、递减、倍乘、乘方等,而数值出现规律一般是无间隔或多组间隔例1,2,4,8,()这就是一种以2倍乘无间隔的规律,括号内应为(16)解:当N=2,M=1/2时,1/2就是1/2的一次方当N=3,M=1/4时,1/4就是1/2的二次方当N=4,M=1/8时,1/8就是1/2的三次方所以就是M的分母的次方比N少1教学重点,找规律填空1,2,4,7,11,16,(22),(29), ——相差为:1,2,3,4,5,6,…2,5,10,17,26,(37),(50), ——相差为:3,5,7,9,…0,3,8,15,24,(35),(48),——相差为:3,5,7,9,…找规律填空:9-1=8,16-4=12,25-9=16,36-16=20,49-25=24。找规律的类型简直数不清。有的是所给数字间有规律,有的是隔一个数字间有规律。还有的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呈某种规律。 规律可能有同加同减同乘一个数或一个数列,或者平方。

找规律1、4、9、__、__、__…… 至少有五种填法

16、25、36

二年级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71页的魔术星座(找规律,填一填

看ikn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找规律》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   《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索、发现事物或者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通过涂、摆、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节日的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旗、小花、彩灯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的站位也是有规律的。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规律的美,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另外,还有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规律,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新授的设计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找“彩旗”的规律。设计的方法是师生互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彩旗”的规律;第二个层次,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同桌讨论找出规律。这样设计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既面向全体,又让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还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渴求。   三、 虽然学生知道每一幅图中的图形都有规律,但在语言表达上有些不够准确,不会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图形的排列规律。适时引导,老师做示范,鼓励学生多形式尝试说说规律。   四、 开放性的练习设计,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动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的创造,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五、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2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游戏中,我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就可以在运用规律来进行花边装饰,还在整理班级用品时也可以运用规律性地来排列,在排列队伍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规律进行,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活动《找规律》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先详细、深入讲解操作材料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根据卡片寻找规律,然后讲述排列规律,幼儿的兴趣很高。然后再出示规律类型卡片,让幼儿来匹配;果然幼儿在操作材料中运用已有经验,顺利完成,最后展示生活中运用这些规律来排列的图片,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活动延伸中我让幼儿自己设计规律排列,把活动推向了,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   该活动中,我让幼儿先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深入,从找规律到讲述规律,从排列规律到欣赏规律,最后灵活运用自主排列规律。活动中发现无论是简单的AB型规律还是ABB型规律或者是ABC型的规律,幼儿运用的都比较自如。活动效果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发展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幼儿的思维也在广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严谨的数学活动需要将抽象的东西赋予实质,让幼儿从形象思维提升到逻辑思维。这样幼儿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不仅获得了系统性的知识,更为以后学习比较、归纳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印象基础。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3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分别是:1、引入规律2、发现规律3、应用规律4、欣赏规律5、创造规律。回顾整节课,感觉在教学教程中都能得以体现:   一、合理情境与恰当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否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对学习感到兴趣,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上课伊始,我设计了“大头儿子生日,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为他开生日Party”的生活情景,引出规律。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这里学生对摆放水果以及学生表扬的掌声初步感知规律的美,掀起了探究规律的欲望。此情景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且有探究性,学生当然跃跃欲试了。而且我还让这开生日Party情景贯穿本节课教学的始终——“去参加生日Party的入场劵、生日Party中创编规律动作的展示、送礼物给大头儿子(教学做一做——涂花片)以及帮大头儿子完成生日愿望等。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好奇心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年龄特点,教学中我将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猜一猜,做一做,涂一涂,摆一摆、画一画等并用声音、动作或图形符号来表现规律等活动,努力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问题探究与自主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改变了教材静态呈现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过生日的具体情境中有目的的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紧接着又设计了“猜、做、涂、摆、画”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以活动为主线搭建探究平台,刺激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点拨者、激励者。事实也证明: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获得了发展。如:猜出颜色变化有规律的入场卷、创编有规律的动作、涂出有规律漂亮的花片、摆出有规律的卡片、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围裙。这就提醒我们: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差异,从而在互动交流中学会自我完善、自主建构新知,学会学习。   三、联系生活与运用创造让学生体会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现行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之一,没有价值的数学,即使人人能够接受也不应进入课堂。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认识和研究主题图中的排列规律——创造有规律的排列——寻找身边有规律的现象——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系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活动,力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有规律排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学时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自已设计一些有规律的动作,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欣赏规律,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规律为大头儿子实现愿望——送围裙给妈妈,在围裙中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这样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力量,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才会越来越强烈。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是因为还没有在大班级里上过课,有点紧张。二是我觉得受40分钟时间和大班型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跃举手了,面对着一双双挥动的小手和一声声急切的“老师,请我”,老师我却无法一一满足他们渴望被提问的小小愿望。三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不敢大胆的放手,每组只限定了三种颜色大概十二个卡片,可以多给出一些有颜色的卡片。四是我在讲“一组”和“重复排列”的时候觉得花去的时间较多,自己都有点懵了。再者在涂色过程中,更是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学生拿出彩笔慢,又花了较多时间去找所需彩笔的颜色,导致设计中的部分环节不能得以充分展示。   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4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我在执教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设计以下环节的教学。在教学的开始,我先带领学生玩“动作接龙”的游戏,从而很自然地引入课题。接着,我让学生欣赏六一儿童节小朋友布置教室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队伍的规律,先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找出规律,从而揭示规律的含义。第三,智力闯关,运用规律。在经历了几组规律排列的练习,让学生在思考、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了一定的规律,不知不觉中地再一次体验了规律的含义。接着,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生活中规律的美,出生活中有规律事物后,聘请学生来当一回设计师,用不同的规律给三组圆形涂上漂亮的颜色,然后小设计师展示、介绍自己作品并进行比较,这样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为了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我设计了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规律,编一组动作或声音来演一演,学生充分动起来,师生融为一体,兴趣盎然。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功是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趣乐学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和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打扮教室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彩旗、花朵、灯笼、小朋友的队伍的规律,不仅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大胆猜想激趣乐学   课标中指出“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以及学习方法有时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我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兴经验。如猜下一面小旗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别人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   三、动手实践激趣乐学   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如我聘请学生当小小设计师,用不同的规律给三组圆形涂上漂亮的颜色,又如在最后,我邀请学生创造出一组声音或动作来演一演,这些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如何应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我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教师个人的课堂机智要提高,如:在用有规律的掌声表扬学生时,学生说拍手有声音、手掌一开一合等,学生没答到要点上,而我也没能予以机智地引导,因此时间就多花了,假如,我当时能及时引导:那刚才这些声音有什么规律吗?这样一来,答案的方向性就更明确了。   四、改进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接受最新的教学信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   二、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会发现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把握课堂。   三、多看多听其他教师的课,熟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他人之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提高。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5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例1、例2、例3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例4是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基于这两部分内容比较接近,固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导入环节。我准备了一些红花和黄花,告诉他们老师要将这些花摆在花槽中,摆一排。然后,故作神秘地问:“你们猜一猜老师要摆上去的第一朵花是什么颜色?”这时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一部分说红花,一部分说黄花。然后,我将红花摆上去,猜对的同学很兴奋,猜错的同学有些扫兴,但很快又跃跃欲试。让他们猜第二朵花是什么颜色时,还是有两个答案,当问第三朵花是什么颜色时,逐渐地越往后问答案越统一,以至于不等问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齐声按着一红一黄的摆放规律喊出来。我及时地夸他们真聪明猜得真准,学生们各个是乐不可支。我话锋一转说:“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在这摆一排花吗?”课堂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猜测。看到他们疑惑的眼神,我公布说:“是奖给这节课上得好的同学的,回答问题好的奖红花,遵守纪律、合作好的奖黄花。你们有信心拿到吗?”此时,学生大声答道:“能!”整个课堂气氛高涨,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   为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把卡通人物聪聪和明明引入课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设定了一个情境,让聪聪和明明带着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六一”那一天,并配熟悉的“快乐的节日”主题歌,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本节课我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每个例题都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具体化、清晰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充当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动手摆一摆、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减少了学生的回答次数。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今后,我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找规律的知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二年级表内乘法基础上的。鉴于此,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本班学生特点,我对本课做出如下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环节旨在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巩固反馈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分为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旨在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4.畅谈收获,关注情感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表现欲。〖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兴福镇中心小学属于镇级小学,与本镇其他小学相比较,教学设施较先进,做到了微机终端进教室,学生自一年级开设微机课。学校阅览室全天开放,学生可随时借阅、查询资料。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为来我镇打工者的孩子,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为初中文化水平,家庭教育状况不是很理想。学生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来源于学校(包括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己查询等),至今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并且已经初步具备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倾听意识不强,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师:如果我们继续说下去,数会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N”来表示数量,说成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评析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兴趣高涨,初步感受到规律的存在。)(二)自主探索1.第一组算式:5×1,5×10,50×10(1)课件出示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计算这些算式的得数。(学生动手计算。)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2)汇报交流生1:我们组发现了算式的变化,从5×1到5×10,乘数1扩大了10倍,再到50×10,乘数5和1都扩大了10倍。生2:我们组发现计算结果,由5到50到500都是扩大10倍。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些,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计算50×10的吗?生3:我这样想的,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上知道它就是500。生4:我是这样想的,50×10=50×2×5=500。生5:我用5×1=5,然后再把省略的0写上就等于500。生6:老师,我发现了很重要的问题:5×1=5,5×10=50,乘数1扩大10倍,5没有变,它们的积也扩大了10倍;50×10,乘数10没有变化,5扩大10倍,它们的积也扩大10倍。生7:我补充一点,用5×1和50×10比较,乘数5和1都扩大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100倍。师: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2.第二组算式:3×2,3×20,30×20(1)课件出示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2)汇报交流生1:我们组发现了算式的变化,从3×2到3×20,乘数2扩大了10倍,再到30×20,乘数3和2都扩大了10倍。生2:我们组发现计算结果,由6到60到600都是扩大10倍。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些,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计算30×20的吗?生3:我这样想的,30×20表示30个20相加,从数位表上知道它就是600。生4:我用3×2=6,然后再把省略的0写上就等于600。生5:老师,我发现了很重要的问题,3×2=6,3×20=60,乘数2扩大10倍,3没有变,它们的积也扩大了10倍;30×20,乘数20没有变化,3扩大10倍,它们的积也扩大10倍。生6:我补充一点,用3×2和30×20比较,乘数3和2都扩大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100倍。师: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让我们继续努力吧!3.第三组算式:12×4,12×40,120×40(1)课件出示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2)汇报交流生1:我们组发现了算式的变化,从12×4到12×40,乘数4扩大了10倍,再到120×40,乘数12和4都扩大了10倍。生2:我们组发现计算结果,由48到480到4800都是扩大10倍。生3:我们组发现了,12×4=48,12×40=480,乘数4扩大10倍,12没有变,它们的积也扩大了10倍;120×40,乘数40没有变化,12扩大10倍,它们的积也扩大10倍。用12×4和120×40比较,乘数12和4都扩大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100倍。师: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在计算这三个算式的时候,都是这样想的吗?真了不起!4.探索规律师:现在我们把三组算式都计算完成,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三组算式,找一找在计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然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学生活动:观察算式,交流规律,然后汇报。)生1:我们组找到的是,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倍。如12×4和12×40,12没变,4扩大10倍,积由48变成480扩大10倍。生2:我们组找到的是:两个乘数同时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如5×1和50×10,5和1同时扩大10倍,积由5变成500扩大100倍。师:你同意他们的发现吗?有了这么好的发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规律进行计算了。你们真了不起,为我们的发现鼓掌庆贺一下吧。(三)巩固反馈1.基础性练习(1)试一试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试一试第2题。(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教师出示算式,学生抢答说出得数,以此巩固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2.提高性练习:练一练第2题(巩固所找的规律,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四)课堂总结想一想,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有以下几个特点。1.本课教学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非常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出计算规律。2.“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学生亲历计算、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方法等数学能力。3.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积极发言,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交流,让学生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交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如:三组算式的处理上,形式单一,创造性不够。如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案例点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借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环境宽松、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乐学、敢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为各层次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3.营造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教师自始至终给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氛围:独立计算――自由观察――小组合作交流――集体探究规律,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平台上尽情地发挥,给学生以空间和时间,让思维得到充分地锻炼。

找规律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找规律幼儿园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规律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比较,能够发现物体的多种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幼儿尝试按颜色和数量的规律给物体排序和接着排序。   3、幼儿愿意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卡,不同规律的彩旗、树木、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规律。   昨天,羊村村长给我打来一个电话,想邀请我们去羊村帮忙,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欢迎我们的。   我们一起说说,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欢迎我们的?   二、发现、观察、比较物体的多种排列顺序并进行排序。   1、在植树节那天,羊村种了很多树,可是还没有种完,我们去帮帮他们吧!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2、提问:种树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发现的规律)   3、小结:原来它的规律是绿色不变,深褐色一个比一个多的规律排列的。   4、为了让羊村变得更美,还要种些花,我们去帮忙吧!喜羊羊说要按照绿色不变,深褐色一个比一个少的规律排列,我们试试看吧!   三、幼儿操作:修路。   1、羊村的路太陈旧了,小羊们都不喜欢,校长我们要重新进行路的设计,请你按照规律排列的顺序为羊村设计一条新的路吧!   2、提出要求:五个人一组,按颜色进行有规律的排列,设计前进行协商。   3、设计好的幼儿将设计图上交。   4、师幼共同检验操作结果,请说说是按照上面规律排列的。   小结:   今天我们到羊村帮忙真开心,我们在羊村学会了很多按照规律排列的方法,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规律,一起去找找看吧! 找规律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 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 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 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 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   3、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小百科: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谓整齐而有规则。 找规律幼儿园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颜色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示下一个物体。   2、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张   2、媒体应用: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放音乐师有规律跺脚,并给手势说请小朋友们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师拍头、肩、肚子各四下,重复三遍,停音乐)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都拍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拍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拍头、肩、肚子。都拍了一样的次数。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才做这些动作都是有规律的。由于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这个舞会可是在魔仙堡召开,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幼儿:愿意。   教师: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关卡,你们一定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闯关,才能到达魔仙堡参加舞会,否则你们就参加不了舞会见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们啦!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幼儿:有。   教师:魔仙女王和老师说了,在闯关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们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安静,自己思考,发现什么请举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们参加舞会的资格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幼儿:记住了。   2、教师出示课件每一关引导幼儿,进行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给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用学具创造规律,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请几位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创造的规律。(附:找规律.PPT)   3、教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小朋友们,看谁来欢迎我们了呀?(出示课件魔仙女王图片) 我们可以一起参加舞会啦!放音乐,幼儿全体起来跳舞。   4、: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图形、颜色、数量之间的规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下,看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规律,明天来了分享! 找规律幼儿园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找规律幼儿园大班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重复物体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    二、活动准备:   小兔、小猫、小鸡、胖猪的图片、各种颜色的图形卡、一座房子、幼儿操作卡、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发现规律--以小兔搬新家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气球、彩旗、水果排列的规律师:小兔的新家打扮的非常漂亮,它买来了许多气球、旗子和水果,调皮的小兔把它们摆放的很漂亮   ①以1面红色,1面黄色重复排列的组图(彩旗)   ②以2个蓝色,2个绿色重复排列的组图(气球)小结:它们两样东西摆放的不一样,数量和颜色也不一样,像这样两个以上物体依次不断重复排列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找规律   ③小兔请小朋友们吃水果水果的摆放让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规律,从颜色、数量去发现小结:这水果的排列和前面两组的也不一样,颜色和数量的规律都不一样。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小兔邀请三个朋友来家作客,他们各走一条路来小兔家,让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列规律。   小猫的路:红、黄、红、黄、红、黄小鸡的路:   胖猫的路:1 2 3 1 2 3 1 2 3   老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路铺的石块不一样,有颜色的规律,有图形的规律,有数字的规律    3、请幼儿来帮忙   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兔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   老师小结:小朋友非常棒,动物们高兴的去小兔的新家。    4、幼儿操作师:   小兔来考考大四班的小朋友,看你们懂得了这些规律没有,动动脑筋,看谁最聪明哦幼儿操作老师小结四、活动结束1、创造规律,表演规律,寻找生活中身边的规律--小兔要求小朋友按1个男生,1个女生的规律排队,和它一起跳着兔子舞去外面玩,找找幼儿园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找规律》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找规律》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找规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学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节课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如果这节课没有把到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学习将会造成障碍。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2、教材处理: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本组课题研究相结合,对教材进行处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找身边的规律、画规律、并且创造规律,美化生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3、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找出只管事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学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我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三)动手实践,巩固发展   (四)联系生活,寻找并创造规律   在这四个环节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涂一涂、摆一摆、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学生会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真正地体现以积极的情感投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而落实"三维"目标。   三、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   前几天,为了迎接艺术节,学校里进行了布置,老师也特地用一些卡纸剪了一些图形,来美化我们的班级,请小朋友欣赏一下。在请小朋友欣赏的过程中,小朋友要猜一猜接下来的图形会是什么?(学生猜图形)   2、质疑   为什么有的纸片上的图形,你们能接着贴,有些却不行呢?(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理由)   3、导题:像这样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我们就叫它有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纸片1   请你仔细观察这份图片,它到底藏着什么规律呢?(生观察,并说出规律如:1红1黄或1黄一红)   随着生的回答,马上用彩色粉笔画出虚线,让生明白规律是两个一体的   2、观察纸片2   现在你能独立的观察这幅图片吗?请把自己观察到的规律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动)   请一对同桌把你们的结果汇报给大家   三、发挥智力,应用规律   小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藏在图形中的规律,所以图形们就更想和小朋友们玩玩捉迷藏游戏了,小朋友你愿意去找找吗?   1、请找出下一个会是谁?   2、星星后面躲着谁呢?   3、下一个会是谁?   图形们觉得小朋友们非常棒,他们玩不过小朋友们,就请他们的朋友来帮忙,你猜,会是谁?   4、小朋友真厉害,老师来给小朋友鼓鼓掌为你鼓励。   你听出来了吗?你能接着有规律地拍吗?   5、你瞧,图形有规律,小动物,植物有规律,连掌声也有规律,看来,规律就在小朋友的身边,你能找找吗?   6、欣赏规律之美。是啊,规律无处不在,大千世界中到处运用着规律,请你欣赏。   7、创造规律   欣赏完规律,你能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创造出规律吗?   1、声音;2、图形;3、动手画;4、动作;5、这几种之外。   展示规律   四、总结: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学校环境布置的情境,引入了旗子,让学生通过猜旗子颜色的变化,来引入本课。通过猜一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很大的被调动起来了,整体的气氛就非常融洽。   2、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这是本节课的新授部分,因此我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孩子们发现每一组图形的变化规律后,我及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给图形分分组,使图形规律逐次闪动,为课堂教学注入生动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理解规律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学会找规律方法,从而落实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在整个新授环节中遵循了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过程,先由教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己学。   3、发挥智力,应用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7种不同的练习。   作为教师不能就知识教知识,因此,在这一层次的练习设计中,除了常见的图形图片之外,加入看常见的动物、树木、水果等生活中的事物,将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动感、乐感、合作意识融为一体,从而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达到知识的整合。   最后,让学生欣赏规律的.美,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我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同时又充分利用电脑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认识规律、创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的乐趣。   第三层次:运用“规律”、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加强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图形学具,按规律摆一摆。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充分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新理念。   《找规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两段学习。   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找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摆学具,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海南有许多旅游景点(出示风景图片),小青和爸爸妈妈想到三亚玩。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你喜欢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这样从学生喜欢的旅游活动谈话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观察和思考,产生问题悬念,达到“不愤不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记录。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同学演示。   指名同学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较方法。   提问:大家观察后,你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理解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选上衣,配裙子。(2)选裙子,配上衣。   4、小结。   谈话: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找规律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找规律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规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主动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说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三、说重点 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 四、说难点 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五、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六、说活动流程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动手操作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尝试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让幼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幼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诱发学习欲望。 情境教学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体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诱发主动性,促进儿童发展。这就是我在上课一开始设计了有关春天主体画面的初衷。以动入境。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的规律。 (二)、自主活动、探究问题学习数学知识。 本环节是一堂课中的主要部分,学生的主要活动是:根据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点拨者、激励者。就此我设计了从生活中发现规律和随数字娃娃走入智慧宝塔两个活动,并努力的从这两个活动中体现以上的理念。 (三)、交流质疑、达成共识理清知识脉络。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把小组内探究到的结论在班内交流,小组间达成共识。在这个环节中鼓励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记录和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及时发表不同见解,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而且我自己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引导和鼓励。 (四)、拓展应用、深化理解构建认知结构。 学生在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学会数学知识后,再应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些具有层次性、生活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型、挑战性的习题,最大限度的使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拓展深化,在应用中升华,构建起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 找规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节课的3“找规律”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非常重要。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一猜”,舞蹈动作等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规律现象,通过观察主题图,认识规律同时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涂色与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图形或物体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知道下一个图形或物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5、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彩笔、涂色卡等。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找规律、创造规律的主要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故做神秘: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吗?这里面装着小圆片,只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的,一种是绿色的。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小游戏,好不好?(老师第一次拿出的小圆片是什么颜色) 2、师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红色的小圆片。 3、老师第二次拿出的小圆片是什么颜色?(绿色)再问第三次呢?再拿一次呢?(共6个) 4、哇,猜得真准,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 5、原来你们是根据这样的规律猜的。那么后面的排列你们知道了吗?[出示省略号] 6、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猜一猜圆片颜色的游戏,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仅要求猜一猜结果,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这些彩旗、灯笼、和花朵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吗?把你发现的规律悄悄地告诉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好吗? 3、我们先来看看小旗的规律。 4、小旗的规律找到,下面看看花儿的规律。 5、再来看看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6、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今年是我们巴马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寿乡的美化绿化真的很不错,看多美的小花园。(课件出示) 7、新建的广场地板砖快铺完了,大家能帮忙吗?(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环节从主学生熟悉的联欢会及县庆美化寿乡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同时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 (三)模仿中理解规律 1、刚才我们应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你们能不能按规律来摆图形呢? 2、好!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了,请大家4人一组把信封里的东西全倒出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3、小组里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按什么规律摆,商量好了大家才动手摆。 4、那一组愿意把你们摆的规律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5、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吗? 6、还有哪一组愿意拿上来?(你想让他们说说你们组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吗?那你怎样问他们呢?) 7、还有哪一组想拿上来?(你能象他刚才那样也提出一个问题吗?)谁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8、指其中一张:我也想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吗? 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第12个应该是什么图形呢?请你独立想一想。(谁来说一说) 9、到底是什么图形呢?请你拿出桌面上的这张学具卡片,接着画一画,看第12个是什么图形? 10、画好了吗?谁来说说你画到第12个是什么图形? 11、拿出你的彩色笔按规律涂一涂。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找规律内容具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规律”的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摆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渗透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 (四)生活中寻找规律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一周的星期一到星期天、街上的红绿灯、人行道的斑马线等) 2、你真会说,大家表扬他。(啪啪 啪啪啪 啪啪 啪啪啪) 3、刚才的表扬声,有规律吗?你还能接着往下拍吗? 4、用有规律的动作跳舞。(《春天在哪里》) 5、你也能自己创造一些规律吗?(每个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和发现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欣赏规律,感受数学美 1、课堂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例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日落,时间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小朋友们要珍惜时间,勇于探索生活中的规律,做生活的小主人。 2、课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悟规律所带来的数学美。(插入轻音乐) (1)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2)一年春、夏、秋、冬依次不断的反复出现。 (3)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下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悟规律所带来的数学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对规律美产生无限的遐想,使知识得到延伸。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启发性、艺术性、指导性、应用性,并应发挥引、导功能,引学生之思,导学生之路。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整个黑板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涂画规律的作品。这样安排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重复物体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 二、活动准备: 小兔、小猫、小鸡、胖猪的图片、各种颜色的图形卡、一座房子、幼儿操作卡、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发现规律--以小兔搬新家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气球、彩旗、水果排列的规律师:小兔的新家打扮的非常漂亮,它买来了许多气球、旗子和水果,调皮的小兔把它们摆放的很漂亮 ①以1面红色,1面黄色重复排列的组图(彩旗) ②以2个蓝色,2个绿色重复排列的组图(气球)小结:它们两样东西摆放的不一样,数量和颜色也不一样,像这样两个以上物体依次不断重复排列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找规律 ③小兔请小朋友们吃水果水果的摆放让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规律,从颜色、数量去发现小结:这水果的排列和前面两组的也不一样,颜色和数量的规律都不一样。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小兔邀请三个朋友来家作客,他们各走一条路来小兔家,让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列规律。 小猫的路:红、黄、红、黄、红、黄小鸡的路: 胖猫的路:1 2 3 1 2 3 1 2 3 老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路铺的石块不一样,有颜色的规律,有图形的规律,有数字的规律 3、请幼儿来帮忙 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兔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 老师小结:小朋友非常棒,动物们高兴的去小兔的新家。 4、幼儿操作师: 小兔来考考大四班的小朋友,看你们懂得了这些规律没有,动动脑筋,看谁最聪明哦幼儿操作老师小结四、活动结束1、创造规律,表演规律,寻找生活中身边的规律--小兔要求小朋友按1个男生,1个女生的规律排队,和它一起跳着兔子舞去外面玩,找找幼儿园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颜色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示下一个物体。 2、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张 2、媒体应用: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放音乐师有规律跺脚,并给手势说请小朋友们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师拍头、肩、肚子各四下,重复三遍,停音乐)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都拍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拍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拍头、肩、肚子。都拍了一样的次数。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才做这些动作都是有规律的。由于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这个舞会可是在魔仙堡召开,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幼儿:愿意。 教师: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关卡,你们一定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闯关,才能到达魔仙堡参加舞会,否则你们就参加不了舞会见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们啦!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幼儿:有。 教师:魔仙女王和老师说了,在闯关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们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安静,自己思考,发现什么请举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们参加舞会的资格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幼儿:记住了。 2、教师出示课件每一关引导幼儿,进行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给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用学具创造规律,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请几位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创造的规律。(附:找规律.PPT) 3、教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小朋友们,看谁来欢迎我们了呀?(出示课件魔仙女王图片) 我们可以一起参加舞会啦!放音乐,幼儿全体起来跳舞。 4、: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图形、颜色、数量之间的规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下,看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规律,明天来了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3 【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 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 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活动延伸: 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 3、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1   【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重复物体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    二、活动准备:   小兔、小猫、小鸡、胖猪的图片、各种颜色的图形卡、一座房子、幼儿操作卡、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发现规律--以小兔搬新家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气球、彩旗、水果排列的规律师:小兔的新家打扮的非常漂亮,它买来了许多气球、旗子和水果,调皮的小兔把它们摆放的很漂亮   ①以1面红色,1面黄色重复排列的组图(彩旗)   ②以2个蓝色,2个绿色重复排列的组图(气球)小结:它们两样东西摆放的不一样,数量和颜色也不一样,像这样两个以上物体依次不断重复排列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找规律   ③小兔请小朋友们吃水果水果的摆放让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规律,从颜色、数量去发现小结:这水果的排列和前面两组的也不一样,颜色和数量的规律都不一样。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小兔邀请三个朋友来家作客,他们各走一条路来小兔家,让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列规律。   小猫的路:红、黄、红、黄、红、黄小鸡的路:   胖猫的路:1 2 3 1 2 3 1 2 3   老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路铺的石块不一样,有颜色的规律,有图形的规律,有数字的规律    3、请幼儿来帮忙   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兔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   老师小结:小朋友非常棒,动物们高兴的去小兔的新家。    4、幼儿操作师:   小兔来考考大四班的小朋友,看你们懂得了这些规律没有,动动脑筋,看谁最聪明哦幼儿操作老师小结四、活动结束1、创造规律,表演规律,寻找生活中身边的规律--小兔要求小朋友按1个男生,1个女生的规律排队,和它一起跳着兔子舞去外面玩,找找幼儿园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3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   3、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颜色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示下一个物体。   2、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张   2、媒体应用: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放音乐师有规律跺脚,并给手势说请小朋友们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师拍头、肩、肚子各四下,重复三遍,停音乐)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都拍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拍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拍头、肩、肚子。都拍了一样的次数。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才做这些动作都是有规律的。由于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这个舞会可是在魔仙堡召开,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幼儿:愿意。   教师: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关卡,你们一定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闯关,才能到达魔仙堡参加舞会,否则你们就参加不了舞会见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们啦!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幼儿:有。   教师:魔仙女王和老师说了,在闯关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们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安静,自己思考,发现什么请举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们参加舞会的资格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幼儿:记住了。   2、教师出示课件每一关引导幼儿,进行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给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用学具创造规律,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请几位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创造的规律。(附:找规律.PPT)   3、教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小朋友们,看谁来欢迎我们了呀?(出示课件魔仙女王图片) 我们可以一起参加舞会啦!放音乐,幼儿全体起来跳舞。   4、: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图形、颜色、数量之间的规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下,看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规律,明天来了分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 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 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 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颜色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示下一个物体。   2、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张   2、媒体应用:PPT课件活动过程:   放音乐师有规律跺脚,并给手势说请小朋友们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师拍头、肩、肚子各四下,重复三遍,停音乐)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都拍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拍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拍头、肩、肚子。都拍了一样的次数。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才做这些动作都是有规律的。由于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这个舞会可是在魔仙堡召开,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幼儿:愿意。   教师: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关卡,你们一定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闯关,才能到达魔仙堡参加舞会,否则你们就参加不了舞会见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们啦!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幼儿:有。   教师:魔仙女王和老师说了,在闯关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们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安静,自己思考,发现什么请举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们参加舞会的资格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幼儿:记住了。   3、教师出示课件   每一关引导幼儿,进行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给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用学具创造规律,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请几位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创造的规律。(附:找规律.PPT)   教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小朋友们,看谁来欢迎我们了呀?(出示课件魔仙女王图片) 我们可以一起参加舞会啦!放音乐,幼儿全体起来跳舞。   4、小结:   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图形、颜色、数量之间的规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下,看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规律,明天来了分享给大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4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找规律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动物等学具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明明,刚刚搬了新家,心里可高兴了。今天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呢,你们想去吗?(课件展示主题图)   2、看,这就是明明的新家。你们觉得漂亮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墙面、地面的图案,都是有规律的。)   3、揭示课题:是啊!小精灵明明设计的房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有数学的味道。在一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会了找比较简单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的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   二、寻找规律,探索新知。   (一)构建新知,探索交流。   1、谈话:那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些漂亮的设计,你有什么发现呢?   2、小组合作探索,自主交流。我们先来观察墙面的图案,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用四种图案移一移、摆一摆,找出上下两组图案的按一定顺序呈循环排列的规律。(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顺序。)   4、请学生说一说图案的规律。   (1)斜着看:颜色和图形一样,只是数量有变化。   (2)横着看:第一横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横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前推。第二、三、四横行照样。(板书:顺序,前后)   (3)竖着看:第一竖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竖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上推。第二、三、四竖行照样。(上、下)   (4)整体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竖行的颜色和图形都一样,而且顺序也一样。其它横(竖)行颜色和图形都一样,只是顺序有所改变。   5、全班交流时,请同学上来移一移图案,展示它动态的规律。(课件显示:图案动态的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这样就完成了前后、上下四种基本的顺序,循环排列规律的教学。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二)找出规律、拓展思维。   1、师:你们看,这是明明家的地板,里面隐藏着一些什么规律呢?你能找出来吗?   2、请你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3、全班交流,同时操作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再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一)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参观明明家的窗帘,还没设计好呢!你们能用自己的所学帮它完成吗?(课件出示三行小动物排列的图片。   2、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并继续排下去。窗帘会是什么样呢?(课件继续展示,窗帘全景。)   [设计意图]: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欣赏窗帘设计--逆时针的排列规律,作为练习出现,即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拓宽了思维容量,增强了课堂实效性。   (二)、.摆水果图。   过渡:好客的明明很高兴大家来参观他的房子,所以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   可是,他只摆了三组,你能根据规律摆出第四组水果图吗?   四、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谁来说说。   (衣服的花纹,地板上的瓷砖,窗帘、斑马线、交通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设计师的作品,请欣赏。课件显示: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规律,小数民族服饰上的规律等。   这些作品美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设计出更有特色的作品。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励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实践操作,体验快乐。   1、通过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我想请你们也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块手帕的有规律的漂亮的图案。喜欢吗?活动要求:   A、请你们小组合作先规划出设计方案,再用贴或画的方式合作完成。B、设计的图案一定要有规律。   2、小组合作设计。(课件:播放音乐。)   3、展示学生作品。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比一比哪小组设计的图案最有规律、最漂亮、美观。   同学们,你对自己的作品表现满意吗?是啊!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最快乐的事情。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面对自己设计的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充分到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六、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找规律幼儿园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找规律幼儿园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规律幼儿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找规律幼儿园数学教案2 预设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准备 : 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预设: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第二组:按几何图形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大班公开课找规律教案

大班公开课找规律教案(精选6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就是我分享的大班公开课找规律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班公开课找规律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课间活动小朋友特别喜欢帮花片、积木排队串珠串项链活动。通过与孩子的谈话交流我了解了孩子对排列规律的正确感知,但缺乏对排列规律的认知。结合教材内容《排一排》,以及根据《新刚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的愉快的心里氛围中积极主动有趣的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课《找规律》,想通过此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列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主动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物品、图形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物品是什么。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幼儿的创编以及创新能力。   3、引导幼儿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并让幼儿体验与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排列规律。   活动难点:在掌握其排列规律后继续创编其规律   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内容创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   1、小兔子过生日情景图。   2、一串两色的项链;一串两黄,一红糖葫芦。   3、打击乐器若干;彩色图片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课前律动(智慧宝宝)   2、 小朋友们可真棒个个都是聪明可爱的智慧宝宝,那智慧宝宝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吗?谁能说说你过生日时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看来小朋友们过生日那天过的都很快乐,还有那么多的生日礼物。   3、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它想邀请小朋友们参加它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去吗?老师还为它准备了一件生日礼物,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出示项链)可是老师还没完成智慧宝宝们能帮帮我吗?下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条项链珠子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幼儿先观察再发言最后动手)   二、引导幼儿感知、探索AB、ABB、ABC等排列规律,并创编新的排列规律。(基本过程)   1、 小朋友们不愧为智慧宝宝这么快就帮老师完成了礼物那就让我们带上礼物坐上公共汽车快快出发吧!音乐《公共汽车》。   2、 小朋友们快看我们来到了小兔子的家,看小兔子家漂亮吗?知道小兔子家为什么这么漂亮吗?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在小兔子家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摆设?(观察后说一说)原来小兔子家之所以这么漂亮是因为家里的摆放很有规律。   3、 看,小兔子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样小朋友们都爱吃的这是什么?(出示糖葫芦)你们想吃吗?小兔子说了要想吃得有一个条件,谁发现糖葫芦的排列规律就把它送给谁吃(自由发言)   4、 为了给小兔子助兴老师想用这串糖葫芦变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师表演)出示糖葫芦你发现它有什么变化?怎么了少了一个,少了一个什么颜色的?你怎么知道的?(幼儿根据糖葫芦的排列规律一红二黄总结)   5、 现在老师就代替小兔子把糖葫芦送给表现最好的几个小朋友。   6、 小兔子的宴会开始了,老师想用掌声祝贺它,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老师的掌声有何规律?谁能接着做下去,你能不能也创编一个有规律的掌声来祝贺小兔子。小兔子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能创编一段有规律的节奏吗?   7、 小朋友们可真棒小兔子十分高兴准备切蛋糕了让我们一起为它唱生日歌好吗?和老师一起边唱边跳舞一起祝它生日快乐。   8、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我们的动作有什么规律吗?   三、活动总结   1、 小朋友们今天高兴吗?看看今天在小兔子家我们有怎样收获?(老师引 导和孩子们共同总结)   四、活动延伸   1、原来规律就在我们身边,小朋友们想不想送给小兔子一件生日礼物,让 我们一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给小兔子设计一件生日礼物。(师幼共同设计)   2、小朋友们小兔子看见礼物高兴极了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外面做游戏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和小兔子一起蹦蹦跳跳走出教室好吗?(音乐《小兔子乖乖》)   大班公开课找规律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让幼儿发展合理推理能力,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幼儿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PPT课件、雪花片若干、幼儿操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设情引课   1、新年快到了,小猫和小青蛙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家。(出示PPT挂图)   2、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幼儿汇报结果)   3、引入生活中的规律,并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小组讨论。(幼儿汇报结果)   3、随着幼儿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幼儿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规律   1、幼儿尝试动手拼雪花片,并说出自己的规律展示自己作品。   2、幼儿根据PPT图片用声音或者肢体动作做出规律。   3、幼儿给衣服设计规律图案。   四、全课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大班公开课找规律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活动准备:   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那么你们看,这种按照一二三,一二三……的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按规律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颜色和形状等规律排序。   1、师:昨天,小白兔送给老师一条美丽的彩带。它是用漂亮的水果装饰的!(教师用图卡摆出水果的规律)(苹果,桃子,梨)师:刚才我们知道穿衣服有规律,那么,我们看看这些水果的排列有规律吗?(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颜色和形状来找规律)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水果的排列有两种规律,一种是按颜色,一种是按形状。我们可以给这些水果起上代号,苹果是1号,桃子是2号,梨是3号,这样又成了123,123……这样的规律了,我们把这种排序也叫做按规律排序。   2、师:(把水果拿下)我觉得,小白兔的彩带还可以更加的漂亮,不过这需要能干的小朋友用这些水果摆出不一样的规律。谁能做到呢?(示意幼儿举手回答)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摆规律,幼儿摆完后,教师带领全班幼儿进行点评,并举例告诉幼儿其他的规律。   三、请幼儿动手找规律。   1、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想试一试排列水果的规律,其实啊,不只这些水果能排出规律,我们的图形宝宝也很神奇!(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卡)你们看,它们是……?(请幼儿回答.)师:这些图形宝宝能排列出很多很多的规律,你们想试一试吗?   师:那我们在哪里排呢?请小朋友们看!(房子)师:这是谁的房子?(小兔)师:你们怎么知道的?(蘑菇)(小兔出来表扬幼儿真聪明)师:原来呀,小兔造了一间新房子,你看多漂亮呀,还在门前修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可是小兔觉得小路光秃秃的不好看,所以它想用瓷砖装饰一下,你们愿意帮它这个忙吗?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瓷砖呢?(图形)(教师再次出示图形卡提示幼儿)师:对了,但是小兔有个要求,必须要按规律铺瓷砖,并且用不着的瓷砖不能到处乱扔,要放到小篮子里,小朋友们能做到吗?(能)师:下面,请小朋友搬椅子坐回桌子上并且用用我们的图形宝宝来铺路吧!一定要记住按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的规律来铺,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能铺出与众不同的规律!(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规律。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到的规律排序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可以把它排成顺序。(白天晚上、红绿灯)师:其实啊!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们要按规律来做,像穿衣服就不能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否则会带来麻烦,红绿灯就要求我们要遵守它的规律,否则就会发生危险。   师:好了,今天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老师希望,下课以后,小朋友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规律!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   活动反思: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游戏中,我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就可以在运用规律来进行花边装饰,还在整理班级用品时也可以运用规律性地来排列,在排列队伍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规律进行,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大班公开课找规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理解规律,尝试有规律排序。   2、在活动中,乐于参与活动,能自创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   1、PPT一(红、绿、红、绿、红、绿、红、绿、红、绿);   2、PPT二(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   3、PPT三(男孩、女孩、男孩、女孩、男孩、女孩、男孩、女孩);   4、PPT四(女孩女孩、男孩男孩、女孩女孩、男孩男孩女孩女孩、男孩男孩)。   学具:   1、每幼儿一张空缺的.图卡和一张空白纸片;   2、勾线笔每人一支和一组一盒蜡笔。   活动过程:   一、找找颜色,了解规律。   1、出示PPT一   师:上面的颜色中间缺了一块,是什么颜色?为什么?(颜色是有规律地排)。   师:对,他们是按红绿红绿的规律排的队伍。接下来应该排什么呢?   2、出示PPT二   师:还有一些有规律的颜色朋友。快来看看他们的规律是什么?   这条规律是红黄黑。接下来应该排什么呢?   二、通过游戏,理解规律。   第一次游戏:按PPT三的要求坐位置   1、(出示PPT三)师:请你们按照老师图上的要求坐位置;   2、检查座位(请一幼上来检查);   3、游戏方法:请一个幼儿蒙上眼睛,再请在座的一个幼儿去躲好,请蒙住眼睛的幼儿猜躲好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原来我们的座位是有规律的)   4、幼儿猜想,教师提问:这里躲好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   5、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的座位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第二次游戏:按PPT四,调换位置   1、根据图二,调整位置;   2、游戏同上;   3、师小结:原来我们的位置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2个女孩,2个男孩。   三、根据规律,填补空缺。   1、(出示图卡)师:教师手上有一张卡,少了一个什么颜色,为什么?(颜色也是有规律)   2、根据规律,填补空缺;   3、幼儿分组操作;(分别是大小、图案、颜色、其它在变)   4、检验操作结果。   提问:什么在变?怎么变?   1、小结:规律可以是颜色在变,图案在变,大小在变,还有很多很多在变,同时还可以一个一个在变,两个两个在变,还有很多个很多个在变。规律是按照前面的不断重复,如果后来变化了,就没有规律。   四、延伸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都是有规律的。观察一串有规律的项链。请幼儿设计有规律的项链。   大班公开课找规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掌握物体的递增或递减排列规律。   2、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3、初步培养观察、推理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串珠若干、各色圆珠若干。   活动过程:   1、链接已有经验。   (教师身带一根有规律的项链)师:我脖子上带了一根有规律的项链,你们找找这根项链有什么规律呢?幼儿说出规律,如灰、红、灰、红。   (出示黑板)师:我这里还有一条有规律的项链,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   请你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有规律的呢?   师:你们想不想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呢?请你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穿一根项链。   2、幼儿自主探索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   (1)师介绍材料,提探索要求:   教师介绍材料。   穿项链的时候要保持安静,玩好之后,把小椅子转过来坐坐好。   (2)幼儿分组探索递增、递减的规律。(提供三组不同材料)   教师介绍递增、递减的规律。   3、讨论交流探索结果,学习递增、递减规律。   (1)引导发现递增递减规律   “红 黄黄 绿绿绿”里隐藏了三个数字,猜猜是哪三个?(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写出数字123)“我们按照这样的规律再读一读。”幼儿集体把正确规律读出来:红黄黄 绿绿绿......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三个数字,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几?   小结:像这种一个比一个增多的,就是递增。   这跟项链是按递增规律排列的。   那“绿绿绿 黄黄 红”里也隐藏了哪三个数字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写出数字321),集体按规律读数字。这次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少几?   小结:像这种一个比一个减少的,就是递减规律。   尝试通过提供的层次性材料,自主学习和运用递增、递减规律。   4、评价幼儿操作情况,学习自查、互查方式。   大班公开课找规律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重复物体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   二、活动准备:   小兔、小猫、小鸡、胖猪的图片、各种颜色的图形卡、一座房子、幼儿操作卡、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发现规律--以小兔搬新家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气球、彩旗、水果排列的规律师:小兔的新家打扮的非常漂亮,它买来了许多气球、旗子和水果,调皮的小兔把它们摆放的很漂亮   ①以1面红色,1面黄色重复排列的组图(彩旗)   ②以2个蓝色,2个绿色重复排列的组图(气球)   小结:它们两样东西摆放的不一样,数量和颜色也不一样,像这样两个以上物体依次不断重复排列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找规律   ③小兔请小朋友们吃水果水果的摆放让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规律,从颜色、数量去发现   小结:这水果的排列和前面两组的也不一样,颜色和数量的规律都不一样。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小兔邀请三个朋友来家作客,他们各走一条路来小兔家,让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列规律。   小猫的路:红、黄、红、黄、红、黄小鸡的路:   胖猫的路:123123123老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路铺的石块不一样,有颜色的规律,有图形的规律,有数字的规律   3、请幼儿来帮忙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兔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   老师小结:小朋友非常棒,动物们高兴的去小兔的新家。   4、幼儿操作师:小兔来考考大四班的小朋友,看你们懂得了这些规律没有,动动脑筋,看谁最聪明哦幼儿操作老师小结   四、活动结束   1、创造规律,表演规律,寻找生活中身边的规律--小兔要求小朋友按1个男生,1个女生的规律排队,和它一起跳着兔子舞去外面玩,找找幼儿园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

《找规律》说课稿

小学数学《找规律》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找规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规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中隐含的规律。学生对实际生活里的原型比较熟悉,容易发现相应的规律,因而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二、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观察发现,引出规律   2、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深入体验,感受规律   5、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下面我说说我在各环节的构想:    一、观察发现,引出规律   在课的一开始,我先出示1、2、3、这三个数让学生猜一猜后面的数,然后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猜后面的图形。先学生交流,然后师指出:原来这些数、图形排列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前后比较就能找到规律。   [在这里,我从学生熟悉数、形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从简单的数字游戏中初步感受数学中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首先多媒体显示:音乐声中,小兔们在欢快地唱歌跳舞的场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问学生:在小白兔的家里你看到了些什么?能说给大家听吗?   2、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3、问:你能发现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4、分层观察,体会规律   前面的观察可能是无序的。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上画了几组物体?每组有哪两种?小兔子是怎样排队的?在小兔子中间还有什么?(体会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只蘑菇)你能数一数有几只兔子几个蘑菇吗?   接着再分别观察另外的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树和绳子这几组图,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再认真读一读这些数据,看图想一想每组的两种物体——兔子与蘑菇、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大树与绳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他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再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兔子的只数要比蘑菇的个数多1;在每两个夹子之间有1块手帕,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   5、归纳规律   当两个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时,排在外面的物体比里面的多1,排在里面的物体比外面的少1。   [以上环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首先师指出: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马路上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题可以直接观察,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答案。   然后激励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第二题“锯木头”的问题。    四、深入体验,感受规律   这一环节,我开展了一个玩排队的游戏活动。   1、先请4个男同学,三个女同学。要求:每两个男同学中间站一个女同学。   2、再请一个女同学上来排队,要求与上次相同。   【开展此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进行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在直线上的间隔现象与封闭图形的间隔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规律的发展变化,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五、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是怎么找到规律的?一起归纳总结: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方式发现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就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一个;如果排成圆圈,两种物体的个数就一样多。   最后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运用课上找到的规律,结合生活实际,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如用彩灯布置教室,用美丽的图案打扮自己的卧室,设计美观大方的广场,设计有创意的游戏等。)   【通过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找规律》说课稿2    一、说教学内容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准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在猜的过程中,是根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桌,并与前面发现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新知再现,对新知起到检查、巩固、提高的作用,对规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设计理念: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马路,他发现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现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设计理念:前两题是基础巩固题,最后一题是拓展延伸题。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对所学知识起到检查、巩固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创造规律   同学们可真行!能够找到了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能以我们班的一部分男同学和一部分女同学进行排列,并使他们排列有规律可寻?   (设计理念:运用现在的学习资源,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妙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排列规律,并能按规律接着排序   2、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3、喜欢参与规律排序的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片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排队游戏,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看图上有什么呀?有哪些小动物呢?(按规律排列的小动物)   师:今天啊,我们看看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好不好?   二、发现规律,能按规律接着排序。   观察卡片上动物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前后,不同的动物,次序规律排序的方法。问:蝴蝶和蜜蜂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先蝴蝶后蜜蜂ABAB,)后面和前面是不一样的。那接下来该怎么排呢?谁来说一下?是不是?接下来是什么呢?猜猜看!2说规律   师:来看看接下来小动物们还会怎么排队呢(AABAAB)接着往下排   问:你又发现什么规律了?(AABAAB)两只蝴蝶一只蜜蜂。接下来是什么呢?后面呢?你们同意吗?师:看看接下来会找到什么呢?(ABAABA)仔细地看,你发现它排的是什么规律?1~2回答   师:一蝴蝶一蜜蜂一蝴蝶,那你们看看后面和前面一样吗?那接下来应该是谁排队了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为什么呢?(再次讲述规律)2人   接下来还有,我们来看看,出现了一只蝴蝶、两只蜜蜂、三只蝴蝶,为什么呢?(填空)3人   师:谁能告诉我,(再次讲述规律)这是按ABAAA的规律来排的,那下面又该谁来排队了呢?   三、幼儿操作,补规律   请幼儿找出书本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前面的规律并接着排序。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四、评价活动   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他找到了什么?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规律,尝试按2种元素进行规律排序。   2、通过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智慧盒、课件、鼓和小锣、录音带   教学过程:   1、请幼儿听着《挥动翅膀的女孩》音乐,做小鸟的动作飞进教室,并坐下。   2、(1)【图案】感知、猜测、操作   导入:“今天,小动物也排着队伍来了,请看它们是谁?”(放课件:动物逐一出示5个小动物)(幼儿集体答:白熊、黑猫)   师引导:“1只黑猫1只白熊 ,又来了1只黑猫, 1只小熊   (幼儿表述:一只黑猫一只白熊……)   猜测:师:“猜猜,接下来会是谁呢?”(幼儿回答)“我们看看对吗?”   操作:“我们也拿出黑猫和白熊棋子,把它们摆在第1行,顺序要和上面的一样。”   (2)【图案】感知、猜测、操作】   观看课件(2只蜜蜂2只小鸟)师:“看看谁又来了?”(蜜蜂、小鸟) “   师:“他们又是怎么样排队伍的呢?”(幼儿表述:2只蜜蜂2只小鸟)   幼儿操作:“他们的队伍真齐呀,我们也来试试”。“请小朋友把智慧盒打开,拿出蜜蜂和小鸟棋子在第2行摆出和老师一样的队伍。”(教师检查指导)   自己检查:(幼儿表述一只黑猫,一只白熊……;两只蜜蜂两只小鸟……)然后,收回图案棋子。   (3)【声音】感知,操作、表现:请幼儿拿出红黄两组棋子摆在第9行和第10行。(准备)   老师交代玩法:“老师敲一下鼓,你就拿一个红色的棋子放在第1行第1个,我敲一下锣,你就拿一个黄色的棋子放在红色棋子的后面。”(试拿一次,再摆。)   第1行:(1红、1绿、1红、1绿……)   第3行:(2红、2绿、2红、2绿)   第5行:(1红、2绿、1红、2绿1红、2绿)   请爸妈们一起检查并改正。   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好几种排队的方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一个更难的游戏。”   3、【游戏】感知 体验   亲子互动游戏:《九宫格》   请小朋友站到前面一排,爸妈站在后面一排。   老师用棋子摆好九宫格,讲玩法:指红色棋子,每人自拍手,指黄色棋子两人互相拍肩。   听音乐《桃花朵朵开》进行游戏:第1次,1、1、1、1……   第2次,1、2、1、2、……   请幼儿拉着爸妈的手,走出教室。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3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活动准备:   ppt编织绳小鱼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二.发现规律   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三.幼儿操作   1.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2.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   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4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让幼儿学习有规律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的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与同伴分享探索、发现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教具:规律卡   3、学具: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占场地一侧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神秘小客人,它是谁呢,当当当当(出示手偶小猴),我们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   2、在欢快的音乐中师与幼儿入场地做游戏(幼儿依次跳过地上方格)入座   3、课件:引导观察小房子的排列规律。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也开心!我们找找刚才的房子有什么规律吗(幼儿:1个房子、2个房子、1个房子、2个房子、、)师幼一起看课件说完房子。   4、师小结:1个房子、2个房子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二、探索发现,积极参与   1、听一听   (1)先课件导语:小猴玩的可开心了,邀请我们去水帘洞参观,进水帘洞要有密码,密码在小猴身上是什么呢?小朋友要仔细听、仔细观察啊   (2)通过倾听教师发出的各种声音——师操作手中小猴拍手1下、小猴叫1声   (3)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规律——AB模式。   师:刚才小猴做了那些动作拍几下手,叫几声,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赶快输入密码吧。   师幼一起学小猴拍1下,叫1声哈,进行连续重复五组   2、想一想   (1)先课件导语:哇终于到小猴家,水帘洞后面发现有一条路,这条小路按什么规律排列?   (2)通过观察课件中小路的图形排列,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AAB模式。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课件先显现2组)接下来呢(幼儿说,课件全部跟显示出来)   (3)师小结: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师幼看课件说完)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3、涂一涂   (1)先课件导语:哇原来这条小路是通向小猴家的桃园呀,这里这么多的桃子,我们一起数数吧   (2)先观察红桃子和绿桃子的排列规律,再尝试给后半部分补充涂色,探索物体排列的——ABB模式。   师:(点一下显1个红桃,点一下显2个绿桃),咦后面桃子颜色不见了,应该什么颜色?(幼儿说颜色,师操作填色)。   (3)师小结:1个红桃2个绿桃、(师幼看课件说完)(最后一句师说)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4、找一找   (1)先导语课件:哇舞会开始了,看看谁来了?   (2)鼓励幼儿说一说猴子的排列规律,再找一找谁不见了,帮猴子们找回位置。认识物体排列的AABB模式。   师:(课件:2只大猴2只小猴,)谁藏起来了?(幼儿说出,课件点出)原来是2只大猴。这次谁又藏起来了(接着找出2只小猴)   (3)师小结:2只大猴2只小猴、(师幼看课件说完)(最后一句师说: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5、跳一跳,说一说   (1)先导语课件:舞会开始了,该我们表演节目了,表演什么呢?请听音乐。   (2)在热情的音乐中通过身体律动,感知AABB、AAB和ABB三种规律模式,并说一说三组动作分别可以用课件上的哪组图形规律表示。   感知AABB:师幼一起拍2下手、跺2次脚。   感知AAB:师幼一起小兔跳2下、做1个造型。   感知ABB:师幼一起拍1下手、拍2下腿。   (3)师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三、集体操作,分享快乐——贴规律卡(一种颜色,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舞会结束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猴给小朋友准备了乘车卡,我们去看看吧。用图形贴出你喜欢的规律。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把喜欢的规律贴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完成后与他人分享交流。师:你的图形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四、结束部分,游戏延伸   师:孩子们,拿好你们的规律卡我们要上车回家啦!请按照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的规律上车。   随音乐跑步退场。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5   设计背景   作为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过规律排序的教学活动,所以具备粗浅的规律排序经验,已掌握了 AABAAB、ABBABB的排序能力,本次教学活动既在帮助孩子巩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也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习新的排序规律。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 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2、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   3、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难点: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   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   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   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   (二)学习新规律AABBCC   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   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   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   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   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   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   3、孩子操作。   (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   活动反思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篇6   活动准备   图形卡片、小动物磁教具、排序互动游戏、彩笔、幼儿用书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按规律排序,探索不同的排序规律。   愿意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游戏,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规律   1、出示磁教具:   师:这群小动物在玩排队的游戏,看看它们是怎么排的?里面藏着一些小秘密,找一找,秘密是什么?(小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2、小组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师:你找到了小动物排列的规律,真聪明,你能再大声的说一遍吗?(引出规律:1只小鸡1只小兔,1只小鸡……)   3、出示图:   师:(师做神秘状)这面旗的后面应该死是什么颜色的旗?(规律:红、黄、红、黄……)。   4、让幼儿说各种图形的排列规律:   (1) 师:寻找这组规律?   △○△△○○△△△○○○   (小结:越来越多,是递增排序。)   (2)师:寻找这组规律?   △△△△○○○○△△△○○○   (小结:越来越少,是递减排序。)   二、互动游戏,找规律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很多排序的方法了,下面我请小朋友来站队,自己创造规律,并说一说。   1男1女排队法 2男2女排队法   1女1男排队法 2女2男排队法   1男1女2男2女(递增法或递减法) 我的创新   三、做一做   师:数学乐园里有很多游戏,我们一起去玩一玩,做一做吧?   1、师:清晨,小朋友们在跑步,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后边的小朋友怎么排?你知道吗?   2、师:图形宝宝有的贪玩,跑出去玩了,你能找到他的排列顺序并进行涂色吗?   3、展示作业   师幼共同小结:按规律排序的方法有很多,可按颜色、大小、形状、长短、高低、数量、方位等特征排序。   四、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有规律排序的事物。   2、到各个活动区域自己探索。   反思   孩子回答时,请孩子共同复述,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这样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孩子明白物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时就显得异常的轻松,孩子也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这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老师始终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孩子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找规律”教学纪实与评析_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视频

  教学内容:人教版1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设计装饰方案,初步感知规律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在此王老师提前祝同学们节日快乐。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节目,魔术表演。(空箱出花。)   1.设计装饰方案。   师:这些花不仅好看,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儿童游乐园为了迎接六一的到来,一部分场馆重新装修了。这里(课件)是儿童绘画室,这面墙就打算用这些花装饰一下,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各个都是小设计师,所以想请同学们帮忙。愿意吗?   师:你打算怎样用这些花装饰这面墙?   生1:全都用红花。   生2:全都用黄花。   生3:红 黄 红 黄……(师摆在黑板上。)   生4:黄 红 黄 红……(师摆在黑板上。)   生5:红 红 黄 黄 红 红 黄 黄……(师摆在黑板上。)   师:看来同学们心中的想法很多,我们暂且记录这些。   2.发现方案中蕴藏的规律。   师:观察第一种方案,看看这些花在摆放上有什么特点。你可以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生1:一朵红花一朵黄花,又一朵红花又一朵黄花……   生2:都是两种颜色的。   生3:摆得非常有规律。   师:(追问)你能说说是什么样的规律吗?   生3:一朵红花一朵黄花,又是一朵红花一朵黄花,接下来还是一朵红花一朵黄花。   师:如果我们再摆上一朵你认为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再摆上一朵呢?(黄色的)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一朵红花和一朵黄花看做是一组,请同学们观察接下来还有多少个这样的一组。(3个)如果再接着摆下去会出现多少个这样的一组?   师:(小结)当一组事物重复地出现3次或3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在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事物有很多,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评析:教者设计的导入环节,采用变魔术的方式,为新课的进行做好了铺垫。并有意地设置了设计装饰方案这一环节,使学生无意识设计出有规律的方案来,并把这些方案抽取归纳,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的设计很有规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另外虽然原教材主题图的“规律”性明显,但教师还是大胆舍弃主题图而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一种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现由浅入深,试用语言表达规律   1.试用语言描述规律。   师:观察第二种方案,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也就是哪些花为一组在重复出现?   生1:有规律,一朵黄花一朵红花为一组在重复出现。   生2:有规律,一朵黄花一朵红花为一组在重复出现。   师:用刚才的办法判断一下,第三种方案有没有规律?如果有是什么样的规律?把你的想法和你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生1:有规律,是两朵红花两朵黄花为一组在重复出现。   生2:有规律,是两朵红花两朵黄花为一组在重复出现。   生3:我也同意他们的说法。   2.规律事物逐层深入。   师:相信有了同学们的帮助,儿童绘画馆一定会装饰得焕然一新。我们再去看看游乐园里的小火车。(出示课件。)因为须要加上新的车箱,所以想请同学们帮助。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如果增加一节车厢你认为是什么颜色的?   生:蓝色。   师:为什么?   生:因为蓝色、黄色、紫色、蓝色、黄色、紫色、蓝色、黄色、紫色,接下来应该是蓝色。   师: 如果再增加一组车厢你认为要加上几节?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生:我认为是3节。   师:为什么?   生:因为是3节车厢为一组。   师: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蓝色、黄色、紫色。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安装完小火车,我们再去积木馆里看看。积木馆里好乱啊,我们帮忙摆一摆好吗?(出示课件。)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这两处缺的是哪两块积木?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1:缺的这两块积木应该是圆柱和长方体。   生2:我也认为是圆柱和长方体。   师:同意他们的意见吗?你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3: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所以缺的是圆柱体和长方体。   生4:是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为一组,第二组里缺圆柱体,第三组里缺长方体。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几位同学都是从形状上判断出来的。有没有同学是从其他方面判断出来的?   生5:可以从颜色上判断。   师:同一种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同学们这个习惯非常值得学习。   【评析:找规律重在找,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思维角度的不同,其方法和策略必然是多样的。以上环节,教者尊重学生的思维现实,问题的设计和提示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找)的空间。由此,也带来了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游戏:站队。   师:各场馆装修完毕,可以接待同学们了。想去吗?一会儿老师会组织大家站队,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有规律地站队,能做到吗?   (先请上3位男同学和两位女同学。)

大班《找规律》数学教案

大班《找规律》数学教案5篇 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众彩纷呈、千变万化,但它们都有内在的规律。那么关于大班《找规律》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大班《找规律》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大班《找规律》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让幼儿发展合理推理能力,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幼儿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PPT课件、雪花片若干、幼儿操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设情引课 1.新年快到了,小猫和小青蛙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家。(出示PPT挂图) 2.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幼儿汇报结果) 3.引入生活中的规律,并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小组讨论。(幼儿汇报结果) 3.随着幼儿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幼儿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规律 1.幼儿尝试动手拼雪花片,并说出自己的规律展示自己作品。 2.幼儿根据PPT图片用声音或者肢体动作做出规律。 3.幼儿给衣服设计规律图案。 四、全课结束。 大班《找规律》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让幼儿学习有规律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的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与同伴分享探索、发现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教具:规律卡 3、学具: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占场地一侧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神秘小客人,它是谁呢,当当当当(出示手偶小猴),我们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 2、在欢快的音乐中师与幼儿入场地做游戏(幼儿依次跳过地上方格)入座 3、课件:引导观察小房子的排列规律。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也开心!我们找找刚才的房子有什么规律吗(幼儿:1个房子、2个房子、1个房子、2个房子、、)师幼一起看课件说完房子。 4、师小结:1个房子、2个房子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二、探索发现,积极参与 1、听一听 (1)先课件导语:小猴玩的可开心了,邀请我们去水帘洞参观,进水帘洞要有密码,密码在小猴身上是什么呢?小朋友要仔细听、仔细观察啊 (2)通过倾听教师发出的各种声音——师操作手中小猴拍手1下、小猴叫1声 (3)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规律——AB模式。 师:刚才小猴做了那些动作拍几下手,叫几声,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赶快输入密码吧。 师幼一起学小猴拍1下,叫1声哈,进行连续重复五组 2、想一想 (1)先课件导语:哇终于到小猴家,水帘洞后面发现有一条路,这条小路按什么规律排列? (2)通过观察课件中小路的图形排列,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AAB模式。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课件先显现2组)接下来呢(幼儿说,课件全部跟显示出来) (3)师小结: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师幼看课件说完)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3、涂一涂 (1)先课件导语:哇原来这条小路是通向小猴家的桃园呀,这里这么多的桃子,我们一起数数吧 (2)先观察红桃子和绿桃子的排列规律,再尝试给后半部分补充涂色,探索物体排列的——ABB模式。 师:(点一下显1个红桃,点一下显2个绿桃),咦后面桃子颜色不见了,应该什么颜色?(幼儿说颜色,师操作填色)。 (3)师小结:1个红桃2个绿桃、(师幼看课件说完)(最后一句师说)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4、找一找 (1)先导语课件:哇舞会开始了,看看谁来了? (2)鼓励幼儿说一说猴子的排列规律,再找一找谁不见了,帮猴子们找回位置。认识物体排列的AABB模式。 师:(课件:2只大猴2只小猴,)谁藏起来了?(幼儿说出,课件点出)原来是2只大猴。这次谁又藏起来了(接着找出2只小猴) (3)师小结:2只大猴2只小猴、(师幼看课件说完)(最后一句师说: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5、跳一跳,说一说 (1)先导语课件:舞会开始了,该我们表演节目了,表演什么呢?请听音乐。 (2)在热情的音乐中通过身体律动,感知AABB、AAB和ABB三种规律模式,并说一说三组动作分别可以用课件上的哪组图形规律表示。 感知AABB:师幼一起拍2下手、跺2次脚。 感知AAB:师幼一起小兔跳2下、做1个造型。 感知ABB:师幼一起拍1下手、拍2下腿。 (3)师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三、集体操作,分享快乐——贴规律卡(一种颜色,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舞会结束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猴给小朋友准备了乘车卡,我们去看看吧。用图形贴出你喜欢的规律。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把喜欢的规律贴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完成后与他人分享交流。师:你的图形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四、结束部分,游戏延伸 师:孩子们,拿好你们的规律卡我们要上车回家啦!请按照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的规律上车。 随音乐跑步退场。 大班《找规律》数学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奖品,要奖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你们想看看老师带了哪些奖品呢?(实物出示) 2、猜一猜,林老师拿出来的下一个会是什么?(学生猜,师演示) 3、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其他奖品呢!(再次演示课件)你猜下一个是什么奖品呢?(学生猜,师演示) 4、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第一排是按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乱放的。) 5、噢,原来是这样,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板书课题:找规律)老师看看谁最爱动脑、谁发言最积极,就把黑板上的奖品奖给他,你们想吗?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1、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一年级小朋友正在举行联欢会呢!(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的摆放是怎样的? 4、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摆放的,那他们有什么规律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5、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吧!(课件出示彩旗,猜一猜,最后这面彩旗会是什么颜色?) 6、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课件演示最后一面彩旗为黄色)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7、师小结:这组彩旗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有规律地出现(课件以红黄为一组,逐组闪动) 8、彩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已经找到,那么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的告诉同桌。 9、学生思考交流,师巡视。汇报: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 (1)在学生汇报顺序的摆放时,引导哪几种颜色为一组?下面是什么?(课件演示) 10、小结:小朋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知道了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练习巩固规律 第一关:(形状) 第二关:(颜色与形状) 第三关:(颜色与个数) 第四关:给气球涂。学生拿出题卡自己涂色,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学生的作品,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涂? 第五关:(出示没有规律的图形)那你们有办法让它们变成有规律吗?四人小组利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组合。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1)谁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学生分组交流、汇报。 (2)欣赏规律的美:看来规律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有规律的事物。(课件出示:花池里的灯,教学楼的瓷砖、门窗,建筑物、房间的瓷砖,条形的背心,有规律的图案等) 五、拓展思维,创造规律 小朋友,规律无处不在,那你们会创造规律吗?接下来就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或自己身边的材料或水彩笔或是老师这里的材料,看哪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最特别。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2、学生汇报,展示作品,并自己当小老师,提问题。(如:猜猜我们是按什么规律排的?再猜后面会是什么?) 3、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颜色、形状、个数不同创造了许多规律,在生活中还可以用其他规律排列,我们以后再学。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由于主题图及巩固练习中,规律的出现都是比较的单一(两种颜色交替出现),所以在图气球时,学生出现的情况都是两种颜色交替出现。如果在练习的时候,多一些形式,如出现表格式、十字型等,或是在颜色的交替规律上多一些准备,那学生填出的效果肯定会更好,不会被此框死。 2、在串珠子中,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黑珠不变,白珠一个个增加的想法,教师在及时表扬的同时,也应及时给予学生奖励,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出现这种方法时,应及时抓住课堂上的生成就,及时提问,“根据这个白珠一个个增加,黑珠不变的规律,你还能想到什么?”这样课堂上会更精彩,学生自己的发现就会越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及时的教育。如在涂气球时,有一个学生出现了一个涂,一个不涂的规律,而这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她太懒了,空了一个不填。”而此时的我只是“那有没有规律呢”一个反问而过去了,如果此时在提问的同时,再表扬这为同学的做法,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这样的处理会比前面的做法更妥当。 大班《找规律》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物体排列的规律排序,体验同一种规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2、能仔细地观察、分析,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小筐玩具。 2、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 3、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图片、轻音乐,教师自制项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导入: 教师扮演火车头,有意识的将男孩女孩隔开,带领小朋友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火车的规律:男孩,女孩,男孩,女孩....... 二、出示教具两条项链,发现有规律的项链。 1、师:麦思妈妈来到一家卖项链的商店,她打算买一条项链,麦思妈妈会选那一条呢?你们来帮帮她。 2、教师请幼儿自主选择并讲述。 3、师:麦思妈妈告诉我啊,她喜欢的是一条有规律的项链,那小朋友看一看那一条是有规律的呢?(有规律的蓝色的圆形、黄色的圆形、红色的圆形),为什么他是有规律的呢? 4、师:说了这么多,你们看,这些项链是用什么形状串起来的呀。(圆形)都有些什么颜色呀,(蓝、黄、红)这两条项链都有这三种颜色的珠子,但是这一条是有规律的,整齐地排列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麦思妈妈喜欢这条有规律的"项链。妈妈把它买走啦。 三、出示不完整项链,请幼儿发现规律,并排列 1、师:老板又做了两条项链,可是老师发现他的项链不完整你能不能一会帮帮他? 2、出示不完整的有规律的两条项链,请幼儿观察。 3、师:你发现这两条项链和妈妈选的项链有什么不一样?(麦思妈妈项链放在一旁) 4、幼儿观察,讲述。 5、师:它们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排列的顺序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 6、师:现在小朋友胸前都有一个形状的卡片,你现在就是项链上的小珠子,请你根据自己的珠子的颜色及形状将项链拼完整。 7、师:那小朋友看一看这一条项链和前面的项链有什么不一样?(方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 8、请幼儿到前面黑板进行操作,完成项链。 四、幼儿探索发现这两条项链的规律。 五、教师小结 师: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是有四种规律在里面,而方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有五种规律在里面。 六、幼儿完成我的数学 七、教师点评,总结 大班《找规律》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视频【“找规律”教学纪实与评析(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1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1~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找出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郭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礼物不仅要奖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还要奖励给能认真倾听的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得到吗?咱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   (连续出示红色、黄色的奖牌。)   师:(第六个时)你们猜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   生:黄色。   师: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呢?   生:因为是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红色,一个黄色。   师:说对了,其实奖牌就是按红色,黄色,红色,黄色,红色,黄色这样规律摆放的。那么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是有规律的。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规律世界。(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一)寻找认识规律——参观会场   师:你们自己的节日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老师这就带你们到会场去参观参观!仔细观察,两个班的小朋友都用什么装饰会场呢?(屏幕出示主题图——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会场图。)   生:有灯笼、花、彩旗。   师:你觉得哪个会场布置得漂亮?为什么?   生:右边的漂亮,因为很整齐。   师:你们都在这个会场里找到哪些有规律的排列呢?   生:旗是一面红色,一面黄色,一面红色,一面黄色。   师:你们是把几面旗看成一组?   生:两面。一面红旗一面黄旗。   师:那一共有这样的几组呢?请你动笔在数学书中画一画。   生:一共有5组。   师:(结合课件小结。)说对了,只要这一组连续重复了3次或3次以上,我们就可以说彩旗是按红色,黄色,红色,黄色,红色,黄色的规律排列的。(课件演示3组旗的排列。)   师:你们能用完整的话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吗?小组之内再互相说一说,比比谁说得最好。   生:彩旗是按红色、黄色、红色、黄色、红色、黄色的规律排列的。   师:第一次就说得这么好。真棒!根据你们找到的规律,猜一猜最后一面旗的颜色。(课件演示。)   生:红色。   (引导学生寻找小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师:除了彩旗外,你还找到哪些有规律的排列呢?   生:灯笼有规律。   师:你把几个灯笼看成一组?这一组重复了几次?   生:两个灯笼为一组。这一组重复了3次或3次以上。   师:说一说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灯笼是按紫色、蓝色、紫色、蓝色、紫色、蓝色的规律排列的。   师:说得真完整。最后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的?   生:紫色。   师:会场里还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呢?仔细观察观察。   (学生汇报小朋友队伍、花朵的排列规律。)   师:同学们想把会场布置得更漂亮,还设计了一些装饰图案。不过,这些图案还没有涂完,你们能帮帮他们吗?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涂色。(出示例3。)   学生动手涂画。               师:最后两个星星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这么涂?   生:最后两个是绿色和黄色。因为星星是按绿色、黄色、绿色、黄色、绿色、黄色的规律排列的。   师:第二排心形是把几种颜色看成一组?按什么规律涂的?   生:3个图形为一组。我是按蓝色、黄色、红色、蓝色、黄色、红色、蓝色、黄色、红色的规律涂的。   师:最后一组是按什么规律涂的?这两个笑脸是什么颜色?   生:按蓝色、粉色、蓝色、粉色、蓝色、粉色的规律涂的。中间两个笑脸是粉色。   师:感谢同学们的帮忙。有了大家亲手涂画的有规律的图案,相信会场变得更漂亮了!   【评析:有效的数学课堂应尽可能和孩子的生活接近,取材于孩子们的生活,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郭老师创设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作准备的情境,正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理念。在这一环节郭老师利用例题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重组了教材。教师由扶到放,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层次清晰。】   (二)体验规律——填入场券   师:想进入会场吗?可没那么容易,还得有入场券呢。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的排列有规律吗?你能像前面这样有规律地摆一摆吗?(出示例2。)   生:能。   师:和你们小搭档开始行动吧。找一对小搭档到前面来摆。   (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检查。)   师:你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生:我是按正方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规律摆的。   师:这个孩子是在形状上找到的规律。仔细观察,除了形状外,你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生:颜色上是按蓝色、粉色、蓝色、粉色、蓝色、粉色的规律排列的。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颜色上也有规律。所以这最后一个应该是什么?   生:摆粉色的圆柱体。   师:第二组图形你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生:是按粉色三角形、绿色正方形、粉色三角形、绿色正方形、粉色三角形、绿色正方形的规律摆的。(这个孩子摆的和例题呈现有所不同。)   师:你可真了不起。还能创造出和入场券上不一样的规律。那按照入场券上的排列规律,最后两个应该摆什么呢?   生:摆黄色的圆形和绿色的正方形。   师:看来入场券并没有难倒聪明的孩子们,郭老师高兴地宣布可以进入会场联欢啦!   【评析:对于1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能掌握找规律的方法,便可以把例题融会贯通。因此,将例2调整至例3之后,使得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加强了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做好铺垫。】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众彩纷呈、千变万化,但它们都有内在的规律。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让幼儿发展合理推理能力,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幼儿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PPT课件、雪花片若干、幼儿操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设情引课   1.新年快到了,小猫和小青蛙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家。(出示PPT挂图)   2.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幼儿汇报结果)   3.引入生活中的规律,并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小组讨论。(幼儿汇报结果)   3.随着幼儿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幼儿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规律   1.幼儿尝试动手拼雪花片,并说出自己的规律展示自己作品。   2.幼儿根据PPT图片用声音或者肢体动作做出规律。   3.幼儿给衣服设计规律图案。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物体排列的规律排序,体验同一种规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2、能仔细地观察、分析,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小筐玩具。   2、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   3、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图片、轻音乐,教师自制项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导入:   教师扮演火车头,有意识的将男孩女孩隔开,带领小朋友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火车的规律:男孩,女孩,男孩,女孩.......   二、出示教具两条项链,发现有规律的项链。   1、师:麦思妈妈来到一家卖项链的商店,她打算买一条项链,麦思妈妈会选那一条呢?你们来帮帮她。   2、教师请幼儿自主选择并讲述。   3、师:麦思妈妈告诉我啊,她喜欢的是一条有规律的项链,那小朋友看一看那一条是有规律的呢?(有规律的蓝色的圆形、黄色的圆形、红色的圆形),为什么他是有规律的呢?   4、师:说了这么多,你们看,这些项链是用什么形状串起来的呀。(圆形)都有些什么颜色呀,(蓝、黄、红)这两条项链都有这三种颜色的珠子,但是这一条是有规律的,整齐地排列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麦思妈妈喜欢这条有规律的"项链。妈妈把它买走啦。   三、出示不完整项链,请幼儿发现规律,并排列   1、师:老板又做了两条项链,可是老师发现他的项链不完整你能不能一会帮帮他?   2、出示不完整的有规律的两条项链,请幼儿观察。   3、师:你发现这两条项链和妈妈选的项链有什么不一样?(麦思妈妈项链放在一旁)   4、幼儿观察,讲述。   5、师:它们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排列的顺序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   6、师:现在小朋友胸前都有一个形状的卡片,你现在就是项链上的小珠子,请你根据自己的珠子的颜色及形状将项链拼完整。   7、师:那小朋友看一看这一条项链和前面的项链有什么不一样?(方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   8、请幼儿到前面黑板进行操作,完成项链。   四、幼儿探索发现这两条项链的规律。   五、教师小结   师: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是有四种规律在里面,而方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有五种规律在里面。   六、幼儿完成我的数学 【篇三】幼儿园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幼儿园数学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数学教案:找规律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案:找规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数学教案:找规律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幼儿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激发幼儿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找规律图卡、不同颜色的椅子、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律动:请你和我这样做,拍手。幼儿:我就和你这样做,拍手。   请你和我这样做,叉腰。幼儿:我就和你这样做,叉腰。   请你和我这样做,拍腿。幼儿:我就和你这样做,拍腿。   请你和我这样做,拍手、叉腰。幼儿:我就和你这样做,拍手、叉腰。   请你和我这样做,拍手、叉腰、拍腿。幼儿:我就和你这样做,拍手、叉腰、拍腿。   导入:椅子排队颜色:红黄、红黄、__红黄蓝、红黄蓝、红黄_、___让幼儿排出其他颜色,并说出排列顺序,引出规律。   活动: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美羊羊头饰教师扮演美羊羊。   美羊羊:"昨天羊爷爷问了几个问题,我不会,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好不好。"看课件:找出顺序并说出规律,将空白的地方图上适当的颜色。   美羊羊:"你们真棒啊!有你们这样的朋友真好!可是爷爷还给我一张纸上面全是这样的图形,小朋友在帮帮我吧!"给幼儿说明涂色,粘图形的规律,幼儿自己动手完成。   美羊羊:"小朋友都完成了,我也学会了,谢谢小朋友,再见!"小结:小朋友都学会怎么找规律了吗?先说出顺序,按照顺序继续排列下去就是规律了。 幼儿园数学教案:找规律2   活动设计背景   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众彩纷呈、千变万化,但它们都有内在的规律。大班的孩子虽然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可是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常常了解或发现一些规律。在节日里,他们看到街上按红、黄、绿得规律排列着一串串气球或一排排彩旗,在晚上看到月亮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有规律地变化。这些都是他们的直觉感受,还没有真正认识事物规律,更谈不上掌握这些规律和运用规律。所以,找规律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   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   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   3、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幼儿园数学教案:找规律3   【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幼儿园数学教案:找规律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娃娃课件几组(拍手娃娃、拍肩娃娃、拍肚娃娃、拍腿娃娃。)   2、"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   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先看,当我停下来,你接下去。   1、拍手—拍肩;拍手—拍肩;拍手—拍肩   2、拍手—拍肩—叉腰;拍手—拍肩—叉腰;拍手—拍肩—叉腰   3、拍手—拍肩—叉腰—拍腿;拍手—拍肩—叉腰—拍腿;拍手—拍肩—叉腰—拍腿   二、情景导入发现规律刚才小朋友们很厉害,仔细看了,就能把动作接龙下去,今天老师还请来一些朋友和我们玩这个游戏,先认识一下吧!   1、(出示课件)拍手娃娃、拍肩娃娃、拍肚娃娃、拍腿娃娃—拍手娃娃、拍肩娃娃、拍肚娃娃、拍腿娃娃—拍手娃娃、拍肩娃娃、拍肚娃娃、拍腿娃娃老师操作,幼儿集体说:手—肩—肚—腿。   师:这些娃娃是按什么顺序排下去的?   师:像这样按手、肩、肚、腿的顺序一直重复排下去,这就叫规律。   2、娃娃们想重新排队,这条规律是按什么顺序排的?(教师重新操作课件)肩—手—肚—腿。跟着新规律,我们一起学学。   3、娃娃们又要变了,看仔细。(手—腿—肩—肚)老师排前2组,请幼儿排第三组、第四组。   老师和孩子一起跟着节奏拍一遍。   三、通过游戏使用规律   1、娃娃们想跟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幼儿闭眼,教师操作。(拿掉一只)少了哪个娃娃?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们一起检验一下。   2、(拿掉2只)我们再来玩一玩。   3、今天你们表现太棒了,不仅知道了规律,还会使用规律,娃娃想请你们帮忙做一本"奇妙的书"。(课件"奇妙的书")不过娃娃们说了,这本奇妙的书,需要你们使用今天学的找规律的本领才能完成哦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四、全身参与体验规律娃娃们表扬你们呢,我们也来学学他们玩动作接龙游戏吧!看大屏幕。   (手—腿—肩—肚)幼儿用肢体排序,表示规律。 幼儿园数学教案:找规律5    活动准备:   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预设: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第二组:按几何图形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预设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我整理了以下内容“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供大家参考!    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让幼儿学习有规律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的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与同伴分享探索、发现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教具:规律卡   3、学具: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占场地一侧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神秘小客人,它是谁呢,当当当当(出示手偶小猴),我们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   2、在欢快的音乐中师与幼儿入场地做游戏(幼儿依次跳过地上方格)入座   3、课件:引导观察小房子的排列规律。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也开心!我们找找刚才的房子有什么规律吗(幼儿:1个房子、2个房子、1个房子、2个房子、、)师幼一起看课件说完房子。   4、师小结:1个房子、2个房子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二、探索发现,积极参与   1、听一听   (1)先课件导语:小猴玩的可开心了,邀请我们去水帘洞参观,进水帘洞要有密码,密码在小猴身上是什么呢?小朋友要仔细听、仔细观察啊   (2)通过倾听教师发出的各种声音——师操作手中小猴拍手1下、小猴叫1声   (3)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规律——AB模式。   师:刚才小猴做了那些动作拍几下手,叫几声,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赶快输入密码吧。   师幼一起学小猴拍1下,叫1声哈,进行连续重复五组   2、想一想   (1)先课件导语:哇终于到小猴家,水帘洞后面发现有一条路,这条小路按什么规律排列?   (2)通过观察课件中小路的图形排列,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AAB模式。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课件先显现2组)接下来呢(幼儿说,课件全部跟显示出来)   (3)师小结: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师幼看课件说完)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3、涂一涂   (1)先课件导语:哇原来这条小路是通向小猴家的桃园呀,这里这么多的桃子,我们一起数数吧   (2)先观察红桃子和绿桃子的排列规律,再尝试给后半部分补充涂色,探索物体排列的——ABB模式。   师:(点一下显1个红桃,点一下显2个绿桃),咦后面桃子颜色不见了,应该什么颜色?(幼儿说颜色,师操作填色)。   (3)师小结:1个红桃2个绿桃(师幼看课件说完)(最后一句师说)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4、找一找   (1)先导语课件:哇舞会开始了,看看谁来了?   (2)鼓励幼儿说一说猴子的排列规律,再找一找谁不见了,帮猴子们找回位置。认识物体排列的AABB模式。   师:(课件:2只大猴2只小猴,)谁藏起来了?(幼儿说出,课件点出)原来是2只大猴。这次谁又藏起来了(接着找出2只小猴)   (3)师小结:2只大猴2只小猴(师幼看课件说完)(最后一句师说: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   5、 跳一跳,说一说   (1)先导语课件:舞会开始了,该我们表演节目了,表演什么呢?请听音乐。   (2)在热情的音乐中通过身体律动,感知AABB、AAB和ABB三种规律模式,并说一说三组动作分别可以用课件上的哪组图形规律表示。   感知AABB:师幼一起拍2下手、跺2次脚。   感知AAB:师幼一起小兔跳2下、做1个造型。   感知ABB:师幼一起拍1下手、拍2下腿。   (3)师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三、集体操作,分享快乐——贴规律卡(一种颜色,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舞会结束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猴给小朋友准备了乘车卡,我们去看看吧。用图形贴出你喜欢的规律。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把喜欢的规律贴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完成后与他人分享交流。师:你的图形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四、结束部分,游戏延伸   师:孩子们,拿好你们的规律卡我们要上车回家啦!请按照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的规律上车。   随音乐跑步退场。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找规律》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创设一定数学情境,从而让孩子眼所见有数学,耳所听有数学。在长期潜移默化中渐渐喜欢数学、熟悉数学,提高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下面是由我带来的“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找规律》”,欢迎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找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颜色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示下一个物体。   2、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张   2、媒体应用: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放音乐师有规律跺脚,并给手势说请小朋友们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师拍头、肩、肚子各四下,重复三遍,停音乐)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都拍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拍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拍头、肩、肚子。都拍了一样的次数。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才做这些动作都是有规律的。(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由于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这个舞会可是在魔仙堡召开,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幼儿:愿意。   教师: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关卡,你们一定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闯关,才能到达魔仙堡参加舞会,否则你们就参加不了舞会见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们啦!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幼儿:有。   教师:魔仙女王和老师说了,在闯关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们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安静,自己思考,发现什么请举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们参加舞会的资格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幼儿:记住了。   2、教师出示课件每一关引导幼儿,进行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给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用学具创造规律,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请几位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创造的规律。(附:找规律.PPT)   3、教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小朋友们,看谁来欢迎我们了呀?(出示课件魔仙女王图片) 我们可以一起参加舞会啦!放音乐,幼儿全体起来跳舞。   4、小结: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图形、颜色、数量之间的规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下,看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规律,明天来了分享给大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评课优缺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评课优缺点如下:1、优点: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缺点:课堂上细节讲解不够;对学生的带动性不够;整个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的兴奋度还不高,上课有点放不开。建议: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2、优点: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缺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没有设置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导致这个教学过程不连贯;教师示范少,学生没机会展示;教师没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建议: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出问题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问题设置要科学,我们主张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要给予必要的启示、点拔。3、优点: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缺点:在这节课的内容安排上,课中的内容最好减少一个活动内容,否则教学时间有点紧;应教会学生如何容易处理数据,如何从数据中发现结论(规律)。建议:加大课堂容量,加大思维训川练的力度。“保质”也要“保量”,课堂效率不仅仅是“质”,应该包括“量”即课堂容量。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高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增大训练强度,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

小班找规律,画苹果

  这次的数学活动,我原先想得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完整的补画图形并给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大胆的进行自主作业,体验操作完成的成功喜悦。  于是我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科学(数学)的有关要求设计了这次的教学活动:  一、认认图形。二、补画图形。三、分类涂色。  当我走进教室进行实际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这样的情况:孩子们对于他们熟悉的圆形和三角形能很好的补画完成,但是对于比较相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却容易混淆,有的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人下笔,使得下面的教学活动很难展开。  针对这些现象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适当的调整:  1、在开展本次活动之前,一定要预先让幼儿对各个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有很系统的认识,当我拿出一样事物的时候他们能很明确的区分他们的形状,这是教学活动之前的幼儿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  2、在进行第一个环节认认图形的时候,我觉得可以采取实物的方式。可以利用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来激发他们对于图形的认识。比如: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或者是用橡皮泥捏成的图形形状。这样能更直观的让幼儿了解图形。  3、在补画图形的时候可以让幼儿拿着食物的图形去补画。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逻辑思维发展不高,直观形象思维则需要我们老师提供实物帮助幼儿更好的开展活动。对于那些能力特别弱的孩子,老师更应该单独进行指导,让他们有信心,不能感觉被忽略。

小学数学找规律的知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6b2c2d0100dol9.html

幼儿《找规律》的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找规律》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找规律》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学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节课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如果这节课没有把到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学习将会造成障碍。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2、教材处理: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本组课题研究相结合,对教材进行处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找身边的规律、画规律、并且创造规律,美化生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3、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找出只管事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学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我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三)动手实践,巩固发展   (四)联系生活,寻找并创造规律   在这四个环节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涂一涂、摆一摆、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学生会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真正地体现以积极的情感投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而落实"三维"目标。   三、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   前几天,为了迎接艺术节,学校里进行了布置,老师也特地用一些卡纸剪了一些图形,来美化我们的班级,请小朋友欣赏一下。   在请小朋友欣赏的过程中,小朋友要猜一猜接下来的图形会是什么?(学生猜图形)   2、质疑   为什么有的纸片上的图形,你们能接着贴,有些却不行呢?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理由)   3、导题:像这样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我们就叫它有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纸片1   请你仔细观察这份图片,它到底藏着什么规律呢?(生观察,并说出规律如:1红1黄或1黄一红)   随着生的回答,马上用彩色粉笔画出虚线,让生明白规律是两个一体的   2、观察纸片2   现在你能独立的观察这幅图片吗?请把自己观察到的规律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动)   请一对同桌把你们的结果汇报给大家   三、发挥智力,应用规律   小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藏在图形中的规律,所以图形们就更想和小朋友们玩玩捉迷藏游戏了,小朋友你愿意去找找吗?   1、请找出下一个会是谁?   2、星星后面躲着谁呢?   3、下一个会是谁?   图形们觉得小朋友们非常棒,他们玩不过小朋友们,就请他们的朋友来帮忙,你猜,会是谁?   4、小朋友真厉害,老师来给小朋友鼓鼓掌,为你鼓励。   你听出来了吗?你能接着有规律地拍吗?   5、你瞧,图形有规律,小动物,植物有规律,连掌声也有规律,看来,规律就在小朋友的身边,你能找找吗?   6、欣赏规律之美。是啊,规律无处不在,大千世界中到处运用着规律,请你欣赏。   7、创造规律   欣赏完规律,你能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创造出规律吗?   1、声音2、图形3、动手画4、动作5、这几种之外   展示规律   四、总结: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学校环境布置的情境,引入了旗子,让学生通过猜旗子颜色的变化,来引入本课。通过猜一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很大的被调动起来了,整体的气氛就非常融洽。   2、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这是本节课的新授部分,因此我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孩子们发现每一组图形的变化规律后,我及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给图形分分组,使图形规律逐次闪动,为课堂教学注入生动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理解规律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学会找规律方法,从而落实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在整个新授环节中遵循了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过程,先由教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己学。   3、发挥智力,应用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7种不同的练习。   作为教师不能就知识教知识,因此,在这一层次的练习设计中,除了常见的图形图片之外,加入看常见的动物、树木、水果等生活中的事物,将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动感、乐感、合作意识融为一体,从而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达到知识的整合。   最后,让学生欣赏规律的美,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我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同时又充分利用电脑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认识规律、创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的乐趣。   第三层次:运用"规律"、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加强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图形学具,按规律摆一摆。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充分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新理念。   幼儿《找规律》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两段学习。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②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找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摆学具,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海南有许多旅游景点(出示风景图片),小青和爸爸妈妈想到三亚玩。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你喜欢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这样从学生喜欢的旅游活动谈话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观察和思考,产生问题悬念,达到“不愤不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记录。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同学演示。   指名同学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较方法。   提问:大家观察后,你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理解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选上衣,配裙子。   (2)选裙子,配上衣。   4、小结。   谈话: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创新思想,感受符号   问题:小青的爸爸为了这次旅游,准备了3件衬衫和4条领带,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讨论。同桌讨论。   2、尝试。   谈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   展示学生作业,简要评析。   小结:同学们想到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   3、比较。   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的方法更简洁些。   4、归纳。   提问:如果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减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6。   再问:如果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12。   引导: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衬衫的件数和领带的条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什么关系?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经历创新和符号化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数学模型。   (四)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路线问题。   提问: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比较合适?   学生交流。   小结: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   2、奖品问题。   学生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游戏问题。   同学们在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怎样运用搭配规律呢?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来呢?   同桌商量,试着玩一玩。   小结: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解决生活现象问题,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同时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   幼儿《找规律》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某个序号确定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哦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猜游戏,体验规律,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先出示一个神奇的纸盒,在纸盒中放有两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先拉出第一个球是红色,请同学猜第二个球是什么颜色,再拉出第二个球……第四个球是黄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会哪种颜色的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规律,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事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蓝、一盆红;彩灯是按一盏灯、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从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三种策略,即是画图发、列举法、计算法,这里注重分析计算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计算法的简便实用。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注意三点   (1)找准物体的规律;   (2)分组、确定除数;   (3)列式计算。   同时让学生懂得计算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数有余数;一种是整除,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如果好似整除,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那个相同。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我特设计了两大道练习题,第1大题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今天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然后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供同学们欣赏。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找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找规律说课稿1    一、教材与资源应用   1.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图形的排列规律。   2、说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活动中,经历发现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现象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身边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设计理念:   1、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身边或感兴趣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从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我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中,体验感悟规律,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并从课堂上得到成功的快乐。   3、本节课的设计,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4、本节课的设计中注意各科知识间的整合,如:让同学们做有规律的动作,是与音乐课的整合,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则是与美术课的整合。这样把数学课与艺术交融,让数学学习更加愉快,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并非枯燥乏味,数学学习是如此生动活泼、快乐有趣。    四、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并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 情境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2. 探究新知,认识规律。   3. 身边数学,稳固延伸规律。   4.接洽生活,内化规律特征。   5.全课总结,再现生活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利用给学生带来的礼物引出规律   2. 探究新知,认识规律。   在这一部分,出示课本的主题图认识规律。   老师在这一部分重点指出:有一种规律是事物重复出现,重复的是哪一部分,学生起来回答,老师用圆圈重重地划出。之后,过渡到形状规律。   之后,我领着学生进行拍手游戏,拍手也是有规律的。我一句话也不说,只管着拍手,当学生听出我拍手的规律时,不自觉地跟着我拍起来。那种全班同学都动手的感觉,真好!有人说,老师就是一个表演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很希望能够拥有表演的艺术,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3.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1活动:火眼金睛观察推理下一个出现的图案是什么   第2个活动:心灵手巧   (1)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   (2)自己画一画涂一涂涂出有规律的颜色来。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动手创造规律。   4、接洽生活,内化规律特征。   这一部分首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生活中的有规律的图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轻松一下,一是欣赏生活中的规律。二是调整一下疲惫的心情是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有规律的。如声音、动作等。可以让学生学学声音,做做动作。把音乐体操融合在一起。达到脑力和体力运动充分结合。   5. 全课总结,再现生活规律   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一起归纳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用有规律的掌声对自己的这节课表示评价。最后请同学们下课后一男一女有规律的走出教室。这样就把这节课的内容内化了真正的用于到生活实践中去。    六、说教学反思   课堂设计循序渐进,基本上能引导学生把规律认识透彻。这堂课对学生的评价及时、有效。   小学数学找规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节课的3“找规律”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非常重要。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一猜”,舞蹈动作等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规律现象,通过观察主题图,认识规律同时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涂色与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图形或物体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知道下一个图形或物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5、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彩笔、涂色卡等。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找规律、创造规律的主要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故做神秘: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吗?这里面装着小圆片,只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的,一种是绿色的。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小游戏,好不好?(老师第一次拿出的小圆片是什么颜色)   2、师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红色的小圆片。   3、老师第二次拿出的小圆片是什么颜色?(绿色)再问第三次呢?再拿一次呢?共6个)   4、哇,猜得真准,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   5、原来你们是根据这样的规律猜的。那么后面的排列你们知道了吗?[出示省略号]   6、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猜一猜圆片颜色的游戏,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仅要求猜一猜结果,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这些彩旗、灯笼、和花朵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吗?把你发现的规律悄悄地告诉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好吗?   3、我们先来看看小旗的规律。   4、小旗的规律找到,下面看看花儿的规律   5、再来看看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6、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今年是我们巴马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寿乡的美化绿化真的很不错,看多美的小花园。(课件出示)   7、新建的广场地板砖快铺完了,大家能帮忙吗?(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环节从主学生熟悉的联欢会及县庆美化寿乡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同时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    (三)模仿中理解规律   1、刚才我们应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你们能不能按规律来摆图形呢?   2、好!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了,请大家4人一组把信封里的东西全倒出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3、小组里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按什么规律摆,商量好了大家才动手摆。   4、那一组愿意把你们摆的规律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5、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吗?   6、还有哪一组愿意拿上来?(你想让他们说说你们组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吗?那你怎样问他们呢?)   7、还有哪一组想拿上来?(你能象他刚才那样也提出一个问题吗?)谁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8、指其中一张:我也想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吗?   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第12个应该是什么图形呢?请你独立想一想(谁来说一说)   9、到底是什么图形呢?请你拿出桌面上的这张学具卡片,接着画一画,看第12个是什么图形?   10、画好了吗?谁来说说你画到第12个是什么图形?   11、拿出你的彩色笔按规律涂一涂。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找规律内容具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规律”的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摆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渗透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    (四)生活中寻找规律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一周的星期一到星期天、街上的红绿灯、人行道的斑马线等)   2、你真会说,大家表扬他。(啪啪 啪啪啪 啪啪 啪啪啪)   3、刚才的表扬声,有规律吗?你还能接着往下拍吗?   4、用有规律的动作跳舞。(《春天在哪里》)   5、你也能自己创造一些规律吗?(每个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和发现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欣赏规律,感受数学美   1、课堂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例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日落,时间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小朋友们要珍惜时间,勇于探索生活中的规律,做生活的小主人。   2、课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悟规律所带来的数学美。(插入轻音乐)   (1)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2)一年春、夏、秋、冬依次不断的反复出现。   (3)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下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悟规律所带来的数学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对规律美产生无限的遐想,使知识得到延伸。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启发性、艺术性、指导性、应用性,并应发挥引、导功能,引学生之思,导学生之路。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整个黑板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涂画规律的作品。这样安排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找规律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教师应高度重视本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焕散。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环境分析   我校基础信息教育设施比较完善拥有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保障了信息技术教学。我班的学生大部分都接触过电脑,并用多媒体上过课,所以接受起新知识来比较容易掌握。我曾经学过PowerPoint,并用它做的本节课课件,所以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解决问题:学生能从多角度来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揭示题目   ↓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   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   课堂练习巩固发展   ↓   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   拓展思维深化升华   ↓   课堂总结   (二)教学环节说明   1、创设情景,揭示题目   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出示联欢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说出这些图形不是乱摆乱放的,是有顺序的,从而发现规律。   (2)揭示课题——找规律(板书)   [设计意图:这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如果只口头叙述,学生会感觉很平淡,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更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2、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首先教学例1   (1)第一次探究   情景观察,让学生观察课本88面的情景图。说说小朋友们的教室里漂亮吗?都有些什么漂亮的装饰?你觉得哪里装饰的最漂亮?说说都是怎么摆的呢?这样摆漂亮吗?为什么呢?在学生观察和说的同时,出示小旗,让学生猜猜,最后面的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旗帜。同样的方法出示小花和灯笼。   (2)第二次探究   再看看小朋友们在玩什么?他们围在一起真快乐,你知道小朋友们的圆圈是怎么围成的吗?同时出示小朋友的排列,让学生说说最后的一个同学是女生还是男生?从而发现规律。   围成一圈时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   试着按这样的规律排队,排成一排,不是围成一圈。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声像同步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突破难点。并运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   3、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教学例2:摆一摆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再动手摆一摆。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摆一摆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受,为下一步创造规律做更的铺垫。]   教学例3:涂一涂。   小朋友妞妞遇到难题了,我们来帮帮她。   课件出示涂色卡(课本89页“涂一涂”)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帮助别人,我在这里运用多媒体设计了帮一帮的活动,给学生加深印象,引起他们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生动手涂色,学生的思维更好的发散,创设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体现新课程“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4、课堂练习,巩固发展   学生通过“比一比”这一环节,对规律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5、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请你试着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规律?(学生回答)   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多媒体)抽出一两幅图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学生通过欣赏规律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处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   [设计意图:找生活中的规律这一开放式的设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生活中的景色事物演示出来,使学生加深了自己对规律这种概念的感受,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规律,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另外,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表现美、创造美。 ]   6、拓展思维,深化升华   通过“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把知识延伸,体现数学的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好数学。    五、学习效果反馈   本节课分为三个层次:发现事物的规律——探索规律——创造规律   首先是发现事物的规律这一环节   在开课的时候,我直接运用了主题图来揭示课题,让学生们知道有一定顺序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由此开展新课。   其次探索规律,有三个例题,这三个例题是三个层次   层次一:例题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分别找出规律,在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能说出规律。   层次二:例二第二题是平面图形的规律,这一题不仅颜色变化形状变化,还有一点也应该注意的就是位置,不能把三角形倒过来放。学生通过例二的摆一摆能探索规律,并能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层次三:例三就是属于实际运用,学生能根据在例二中探索的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找出规律。   最后创造规律   给学生足够的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造规律,之所以以小组为单位,因为这样,可以让学困生能巩固和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

给你一份教案参考一下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o_d6NbE8hDIur4Id6R_zowh0EzW4uuOATayW4Gzqy1ACfKIYvniibJ_TBmHvqOeUllTrOEUKJgWv47q_wqh_38cPiPkPhDQh4NNMp4X4qC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

第一个:正方形在箭头左侧,第二个:正方形在箭头上方第三个:正方形在箭头右侧第四个:正方形在箭头下方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按照规律继续写下去()61,56,()46()是什么规律?

(66),61, 56 ,(51),46,(41)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