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请问,高层建筑设计一平方米的多少钱(含总体规划、全套施工图、施工方案)

看你是甲方还是乙方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已经发布了吗?

据报道,进入2018年,国家公园的体制试点工作继续稳步推进,1月17日,发改委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报道称,《规划》还指出,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公园服务、管理和科研体系,生态文化发扬光大。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届时三江源国家公园将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体制机制创新的典范,我国国家公园的典范,建成现代化国家公园。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早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深改小组第19次会议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就获得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管理模式也走在其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前列。早在2016年8月份,青海省政府就出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同年10月和11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管理办法(试行)》等10个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希望三江源国家公园可以早日建成!

城市总体规划评估两个主要标准是什么普适性和一致性吗?

呃,城市总体规划评估的两个主要标准是是这样的,它主要的第一个就是靠一致性,就这样一致,第二就是不是性?如果这两个都达标了,换了么你这个城市,我的话就是了

总体规划用地留白与调整规划的区别

方案不同,根据查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得知。1、留白应当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重点产业等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的应当符合相应管控规则并履行规定程序。2、规划调整是指对原有规划方案进行修改或优化,以适应新的情况或满足新的需求。规划调整可以是全局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可以是针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也可以是涉及多个领域的。

阜阳市总体规划图

变化大了 到街上看看就知道了

总体规划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以企业为例:至少包括:市场/客户、新产品、人(引进、培养)、设备、成本等方面

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有哪些?

北京:国函〔2005〕2号: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北京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其中中心城控制在850万人左右)。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5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中心城用地规模控制在778平方公里以内)。上海:国函〔2001〕48号: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5年,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81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507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80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600平方公里以内。天津:国函〔2006〕62号:严格控制人口和用地规模。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2020年,天津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左右;其中,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控制在630万人左右。2020年,天津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控制在580平方公里以内。重庆:国函〔1998〕108号:严格控制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312万人以内(其中主城250万人),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主城175平方公里以内),不得突破;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438万人以内(其中主城320万人),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29平方公里以内(其中主城240平方公里以内),不得突破;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成区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广州:国函〔2005〕105 号:合理确定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到2010年,市区城镇人口控制在920万人以内,其中中心城控制在628万人以内;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785平方公里以内,其中中心城控制在549平方公里以内。沈阳:国函[2000]3号(或4号?没找到原文):到200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443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03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472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50平方公里以内。武汉:国函〔1999〕11号:严格控制城市的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395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81.2平方公里以内,不得突破;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458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43.3平方公里以内,不得突破。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与建成区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哈尔滨:国函[1999]153号:严格控制城市的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306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30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326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52平方公里以内。长春:国函【1999】36号: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15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55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2020年的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济南:国函〔2000〕134号: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98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86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22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05平方公里以内。南京:严格控制主城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到2010年人口应控制在210万人左右,用地(包括钟山风景区)控制在绕城公路以内(约243平方公里),并严格保留绕城公路两侧的绿化隔离用地。(未找到原文)杭州:国函〔2007〕19号:合理确定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要控制在405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公里以内。成都:国函〔1999〕63号: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西安:西安到2010年人口310万人,用地275平方公里。(未找到原文)。大连:国函〔2004〕9号:严格控制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努力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05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279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34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31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62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35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321.9平方公里以内。青岛:国函〔1999〕44号: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2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06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1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66平方公里以内。宁波:国函〔2006〕69号:合理确定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250万人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12平方公里以内。厦门:国函〔2000〕113号: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56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54平方公里以内。深圳:国函〔2000〕9号: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5年,全市总人口要控制在420万人以内,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425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要控制在430万人以内,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480平方公里以内。城市规划通常10多年一轮。各城市通常会超过国务院批复的20%左右,多则30,少大概也在10左右,完全遵守的大概也没几个。计划通常以一个时间为基点进行,所以越老的规划,相对来说越低于实际。比如国务院最近审批的几个(国函字2006多少号)城市,是以2004年底的实际为基数,编制的2020年的计划,而国函字97、98、99的城市是以1994年实际为基数编制的。

旅游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不同?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然后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是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由概念到表象的过程。以景区大门为例:在总体规划中,只是用文字简要描述大门的风格、大概位置等,没有大门的图纸;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具体说明大门的位置、形状、尺寸、颜色等,并制作大门轮廓的示意图;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大门的细节如材料、花纹、文字等都涉及到了,并会制作大门的标准图纸,图纸上看到的大门与以后造好的大门几乎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修建性详细规划上的大门图纸再经过施工图设计,建筑施工后就会出现真实的大门!

什么是项目总体规划

项目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项目的整体、统一和谐的分配和规划。并不针对项目中单一的小项目,而是从项目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规划。例如一个工程项目如房地产开发在总体规划里面包括:楼房的面积高度、楼距、道路等设计的计划。这样在施工时就可以按原计划进行,然后再进行小项目计划例如:楼房内部的设计等。以上回答只是我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如有不适,敬请见谅,谢谢。

旅游总体规划包括些什么内容?

1、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巅 峰智业专注于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观设计等旅游项目服务。2、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3、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4、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5、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6、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7、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8、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旅游总体规划包括些什么内容

旅游总体规划也称做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综合分析旅游区资源特点和经济技术条件下提出的旅游区发展战略。远景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专家道:旅游总体规划内容包括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对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等。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等。更多关于旅游总体规划包括些什么内容,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62be7163284430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需要规划的内容有哪些?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 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需要专门的具备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资质的单位来编写。 具体流程如下: 一、某区域概况。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历史人文特征、社会经济条件。 二、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三、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包括:资源总体特色评价、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客源条件评价、经济与社会环境评价。 四、旅游产业定位及战略目标、综合产出规划。包括:旅游业发展总体定位和总体指导思想、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旅游产业综合产出效应。 五、旅游客源市场规划。包括: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客源市场开发规划(客源市场总体定位、客源市场细分、开发空间战略)、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六、旅游产品规划与线路设计。 七、旅游形象设计及市场营销规划。 八、旅游生产配套体系规划。包括:旅游交通规划(景区道路规划、景区停车场建设规划)、旅游宾馆饭店规划、娱乐业规划、购物规划、会展旅游发展与会展设施建设、旅行社发展规划、电信及旅游信息服务发展规划。 九、旅游开发投融资规划。 十、旅游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十一、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系。

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包括哪些内容?提供那些图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总体规划主要是在充分调研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解决旅游区的六个定位和六个布局问题。六个定位是:功能定位、目标定位、市场定位、规模定位、形象定位、风格定位。六个布局是:功能区划分基础上的项目选择和布局、给水管线布局、排水管线布局、道路管线布局、电力管线布局、通讯管线布局。  文本部分一般应当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 研究分析:规划背景、旅游区开发条件分析、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定位与规划理念;  第二部分 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与项目布局、绿化及植被抚育规划、水电电信规划、道路交通规划;  第三部分 经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经营管理规划、分期发展规划、旅游形象策划与推广、旅游市场开拓规划。总体规划图纸部分应当包括: 旅游区宏观区位图、旅游区周边旅游景点关系图、旅游区现状图、旅游区建设用地分析图、旅游区水流流向分析图、旅游区功能分区规划图、旅游区分区分期规划图、旅游区规划布局图、旅游区公共设施布局图、旅游区道路交通系统图、旅游区水电系统规划图、各功能区景观意象图。

求一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有区位分析图、效果图等

 旅游总体规划(overall tour plan)又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旅游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划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旅游总体规划的特点折叠编辑本段1.可操作性旅游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特点,主要是指其实用性强。在这一点上,它与旅游发展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旅游发展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原则性很强,但战术性很差,而旅游总体规划则战术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可以切实指导旅游区的建设、布局和发展。旅游总体规划是旅游区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是在密切联系实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各种问题的研究都比较深入、具体。因此,其实用性强是自然而然的。2.系统性旅游总体规划的系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规划内容上,即通过旅游总体规划,抓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大旅游观念看待旅游业产业体系,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和当地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视为完整的市场系统,构筑区域旅游产业板块,将众多旅游相关产业纳入政府“大旅游管理”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目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所谓总体规划,就其名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规划内容的系统性,否则就名不副实。3.具体性旅游总体规划不仅要求其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要求其详细、具体,即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支撑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要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目标、战略部署、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对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要逐项落实。总体规划不是大而空的规划,而是大而实、全而实的规划。4.层次多样旅游总体规划的期限可分为:近期规划为3—5年,中期规划6—10年,远期规划在10年以上,并对20年以后的旅游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从规划的内容看,是“近详远略”,如近期规划既要充分考虑旅游区内知名景点的开发及其道路交通的修建,还要考虑基本生活需求设施、基本娱乐、商业、服务设施和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包括主要的饭店、宾馆、水电、通讯、出入交通网和商店等,以满足旅游者基本的食、宿、游、购、娱的需求;在区位选择上,应选择交通方便、容易开发的地段,便于施工;大众饭店的位置不宜太偏,应靠近交通枢纽,否则在开发初期,易使游客产生惧怕心理和不安全感。而中期规划着眼于整体开发,规划的重点是中高档宾馆的建设及其配套的娱乐设施、商业中心、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中期规划也是确定旅游区基本形象的阶段,以形成鲜明的主题形象,参与市场竞争。至于远期规划,主要是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同时要考虑新的、深层次旅游项目的开发。旅游总体规划的空间范围至少包括四个层次:(1)跨区域旅游规划:或称国家间旅游规划,多适用于一些有共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国家之间。例如南美洲地区、西欧地区、加勒比地区,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各省与东南亚地区。规划的重点是联合与协调旅游客源市场营销及宣传促销计划。跨区域规划主要涉及的是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旅游线路的设计、交通的协调和市场营销与宣传等,一般不涉及用地的详细规划。(2)国家级旅游规划:主要目标是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年度旅游活动的制定、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的确定,以及规划开发的战略目标、开发导向、环境保护等。全国性的旅游路线和精华景点的推销是国家旅游规划的重点。(3)区域级旅游规划:多数为跨省市的区域,在我国西部以地貌单元和地理特征为重点划分区域,以地理学家所进行的旅游区的划分为代表,如东北旅游区、长江中上游旅游区等。这些区域在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有利于共同开发。也有以行政区域作为规划范围,主要是便于行政管理。区域级规划主要起到区域协调作用,各省都有其具体而详细的旅游路线和旅游计划,大区之间不应互相矛盾。(4)地区级旅游规划:是一个省、市、县或更小单元的地区。除开发旅游资源、市场导向预测、旅游线路设计外,更为具体的旅游布局规划和项目规划都会涉及。旅游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等为依据,综合研究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条件,确定旅游在本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并对如何实现目标作出整体性部署。通过总体规划,完成旅游市场细分、确定旅游产品特色、合理进行景点布局、科学确定环境容量和有关规划指标,统筹处理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支撑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三方面的关系,以及远期与近期、保护与发展等全局性关系,以确保旅游业在规划区内稳定、健康地发展。旅游总体规划内容折叠编辑本段1、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2、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3、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4、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5、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6、 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7、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8、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9、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10、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11、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12、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13、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旅游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折叠编辑本段1、规划文本。2、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3、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4、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旅游总体规划编制需要做哪些前期工作

落实规划的专业费用这些费用一般由政府及主管部门和开发者提供。其次要组织由相关人员组成的规划小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规定:“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在所属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城乡建设部门或风景区管理机构会同文物、环保、旅游、农林、水利、电力、交通、邮电、商业、服务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文件的编制,可委托国内有资质的规划、设计、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协助进行。要指定技术总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汇总规划。2.调查评价阶段这一阶段是收集一手资料,对二手资料进行补充、修正,并综合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对旅游地的基本情况和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3.对区内旅游开发的可能性进行评价这是旅游总体规划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评价结果将作为旅游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评价要选用科学的方法,对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开发前景进行评估、鉴定,并分出等级。旅游区评价一定要进行对比分析,即与相类似的旅游区对比。这样既可以避免妄自尊大,造成过大的投资和不切实际的开发;也可以避免过低估计,得不到应有的效益。

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需要规划的内容有哪些?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 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需要专门的具备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资质的单位来编写。 具体流程如下: 一、某区域概况。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历史人文特征、社会经济条件。 二、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三、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包括:资源总体特色评价、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客源条件评价、经济与社会环境评价。 四、旅游产业定位及战略目标、综合产出规划。包括:旅游业发展总体定位和总体指导思想、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旅游产业综合产出效应。 五、旅游客源市场规划。包括: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客源市场开发规划(客源市场总体定位、客源市场细分、开发空间战略)、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六、旅游产品规划与线路设计。 七、旅游形象设计及市场营销规划。 八、旅游生产配套体系规划。包括:旅游交通规划(景区道路规划、景区停车场建设规划)、旅游宾馆饭店规划、娱乐业规划、购物规划、会展旅游发展与会展设施建设、旅行社发展规划、电信及旅游信息服务发展规划。 九、旅游开发投融资规划。 十、旅游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十一、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系。

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有啥?

到底为什么要做旅游景区规划呢?请跟随专业旅游规划幻影星空文旅的脚步,慢慢探寻原因之所在。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是为了让游客能在这个景点悠然自得、舒适的游玩,从而让旅游景区能带来更多盈利,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从游客角度看,就是能让游客忘却一切烦恼,倾注自己全部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旅游游玩中,通过观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游客能感受到一身轻松,仿佛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了自己一样。旅游景区雷同现象丛生“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已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产物。如今的旅游规划你必须找到也找到景点的“灵魂”所在。旅游规划上要多元化,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要把传统文化凸显出来,再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村子文化是当地特色,而且不可能存在两个村子一种文化的情况,一个村子还没有一个独特的神话故事吗?小编觉得不应该没有。因此,在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旅游规划的设计理念等城市旅游、古镇旅游、乡村旅游、自然文化、生态和旅游目标,科学和教育旅游、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都要考虑当地人文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独特自然资源,才能避免旅游景区雷同的现象。不复制别的村子的旅游景区规划,怎么能不找专业的旅游规划公司来做呢?旅游可促进当地发展,旅游规划是必须做的旅游既有商业属性又有产业属性,旅游的发展是商业与产业共同发展的结果。正如文章所述,“如果考虑到经济学原理,城市应该是一个公共产品,所有公民都可以平等地享有,所以它必须由政府投资和管理。”但是旅游业是商业和工业的融合。这就意味着旅游规划需要实现私人供给与公共供给的结合。要根据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搞好旅游规划,因为你只有做好旅游景区规划,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这个旅游景区才能体现他的价值,而不是摆放在那里的花瓶,中看不中用。很多景区不注重前期规划,大多数的景区都很容易犯这样一些毛病:将更多精力放在旅游地产及商业地产,而基本对于旅游规划,旅游产品规划,旅游运营等考虑的甚少。将其他旅游景点的内容胡乱拼凑,模仿,而忽略了最开始的精准而深度的定位以及前期的规划等。导致这些景点毫无一点特色存在,那么这景点也就没有它存在的价值,久而久之成为了被淘汰的对象,可持续发展?不存在的。你如果只按照旅游景区盈利的思想来开发旅游景点,而不听取别人意见,不做旅游景区规划,那么这个景区是不会开发好的。景区最忌讳的就是没有自身特色,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而且毫无游客体验度,这种旅游景点是处于濒死状态的,不会有好的发展,最终就是为它投入了很多,换来的确实一贫如洗。怎么样,看完以上阐述,你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做旅游景区规划了吧?

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的产业园总体规划

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规划占地15平方公里,分东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东边为工业制造、物流仓储,总用地约14平方公里,北至泗许高速,南至硭砀路(规划),东至206改线国道,西至汇源大道;西边为研发中心、商贸市场部分(商贸区),总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北至物流大道(规划),南至泗许高速公路,西至拂晓大道,东至汇源大道。产业园以产业集聚、四位一体理论为指导,整个基地由工业制造、商贸、物流、园区社会四个部分构成。在工业制造中,又划分为板式、软体、实木、原材料等多个部分,各个区域相互比邻,功能清晰。核心企业、中间企业、辅助企业和公共服务企业四类企业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产业规划的总体规划

主要包括现状分析、发展战略、产业定位与布局、重点建设项目、政策体系等内容 。产业研究是指以三大产业中各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其内外环境以及相关因素,对产业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对产业未来提出科学的预测。 第一部分 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国际XX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二、国内XX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 当地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一、当地产业发展概况1、行业发展现状2、重点企业发展现状二、当地产业发展条件1、区位条件2、资源条件3、产业配套条件4、其他条件三、当地产业发展环境现状1、政策环境2、市场环境3、融资环境4、人才环境四、当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 当地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产业定位三、发展目标第四部分 产业发展导向和产业链设计一、核心产业链及产品二、配套产业链和产品三、相关产业链与产品第五部分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一、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基地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第六部分 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一、组织保障二、招商引资三、政策扶持四、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七部分 产业发展的重大培育工程一、产业基地的创建工程二、龙头企业的培育工程三、创新能力的提升工程四、合作平台的搭建工程五、推广运用的示范工程第八部分 附录附录1:当地现有企业基本状况附录2:主产业链概述附录3:产业发展目录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城市总体规划区别是什么

1、本质不同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是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而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顺序不同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要先于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应先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就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布局结构、规划标准、各项工程系统的规划等重大问题提出原则意见,再据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3、内容不同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等。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内容有: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研究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等。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2)主要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对市和县辖行政区范围内的城镇体系、交通系统、基础没施、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布置和综合安排。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的建设用地范围;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城市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提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具体内容?

(1)主要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2)主要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对市和县辖行政区范围内的城镇体系、交通系统、基础没施、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布置和综合安排。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的建设用地范围;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3)成果城市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城市总体规划区别是什么

1、本质不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是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而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2、顺序不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要先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应先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就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布局结构、规划标准、各项工程系统的规划等重大问题提出原则意见,再据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3、内容不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等。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内容有: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研究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年。

【答案】:D本题考核的是城乡规划的制定。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总体规划内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确定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选定城市用地,确定规划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生活居住、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绿化等用地;布置域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运输枢纽的位置;大型公共建筑的规划与布点;确定城市主要广场位置、交叉口形式、主次干道断面、主要控制点的坐标及标高;提出给水、排水、防洪、电力、电讯、煤气、供热、公共交通等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制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综合协调人防、抗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旧城区的改造规划;综合布置郊区居民点,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郊区绿化和风景区,以及大中城市有关卫星城镇的发展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和主要工程项目的确定,安排近期建设用地和建设步骤;估算城市近期建设投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第三条 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应当依照本法制定规划,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 第四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

厦门地铁的总体规划

根据《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由10条线路构成(含2条远景控制线),总规模387.75公里,设车站190座,含换乘站40座。全网共设2处综合维修基地,10处停车场,8处车辆段。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由6条线路组成,线路全长231.32公里,设车站126座,其中换乘站17座。 1号线(厦门岛——厦门北站):为厦门岛到集美的放射骨架线,构建厦门岛与集美快速跨海连接通道,并服务于岛内外火车站。2号线(厦门岛——海沧):为厦门岛到海沧的放射骨架线,构建厦门岛与海沧片快速跨海连接通道。3号线(厦门岛——翔安——厦门新机场):为厦门岛到翔安的放射骨架线,构建厦门岛与翔安快速跨海连接通道,并服务于厦门新机场。4号线(厦门新机场——翔安——同安——厦门北站——嵩屿码头):构建厦门新机场与翔安、同安各个组团及厦门北站枢纽、嵩屿码头快速连接通道。5号线(厦门岛——翔安——同安):为厦门岛到翔安、同安的放射骨架线,构建厦门岛与翔安、同安快速跨海连接通道,并服务于厦门岛东部会展中心和同安旧城。6号线:环海湾轴向骨架线,是远景厦门海湾型城市格局环湾组团间的重要交通支撑。(预留向漳州角美方向延伸条件)7号线一期(厦门大学站—华荣站):原地铁3号线行经站点。(南端预留向南延伸至漳州)8号线:原《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海沧-厦门岛-翔安新机场2号线。(预留城际轨道衔接)9号线:原《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环岛旅游轻轨4号线。10号线:原4号线为南北向辅助线,构建了本岛与集美和大同组团快速连接通道,是1号线北向出岛的有力补充。线路大部分沿用厦门快速公交2号线线位,全长40.4公里。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主要指标表线路起讫点线路长度(km) 车站平均站间距(m) 一般站换乘站总计 厦门地铁1号线镇海路站厦门北站30.3177241300厦门地铁2号线五缘湾站芦坑站26.10176 231118厦门地铁2号线延伸线芦坑站天竺山站15.5372 91726厦门地铁3号线厦门火车站五缘湾站15.3067131080厦门地铁3号线延伸线五缘湾站翔安机场站22.56125171538厦门地铁4号线翔安机场站嵩屿码头站69.6117184094厦门地铁5号线会展南路站城南站41.28254291900厦门地铁6号线林埭站影视城站44.50  271693厦门地铁7号线厦门大学站华荣站41.20253281500厦门地铁8号线翔安机场站林埭站     厦门地铁9号线 五缘湾站 东渡路站      厦门地铁10号线第一码头站城南站40.40  31 1300厦门地铁10号线支线T4候机楼站厦门北站    1300 总计387.75 15040 190  上表数据来源:《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具体线路情况以实际建设运营为准 依据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厦门市规划远景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6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46.2公里,设车站 138座,其中换乘车站19座,线网密度厦门本岛0.65公里/平方公里,岛外0.29公里/平方公里。线网中,1、2、3号线分别为本岛沿北、东、西方向的放射状骨干线路(含1号线支线),主要承担本岛与环湾组团间跨海交通联系功能,兼顾岛内及岛外组团内部公共交通骨干功能;4、5、6号线作为辅助线,支持本岛与周边组团、环湾组团发展。预计2020年,厦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为4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达30%~35%,力争承担60%的跨海出行量。(一)基本原则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依据,综合考虑交通需求、经济承受能力和建设强度,初步形成轨道交通网络的主骨架,提升本岛公共交通能力,强化本岛与岛外联系,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密切配合与衔接,服务城市主要功能区,支撑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有效引导城市发展。(二)近期建设方案至2020年,建成1、2、3号线一期工程3条线,长约75.3公里,形成放射状的轨道交通基本骨架。1号线一期工程起自镇海路站终于厦门北站北广场,全长30.3公里,共设24座车站。选用标准B型空调车辆,六辆编组,全程通行时间约为50分钟。规划建设期为2013~2018年。2号线一期工程自五缘湾站至卢坑站,线路长约25.2公里,设站19座,投资176.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3号线一期工程自厦门火车站至五缘湾站,线路长约15.3公里,设站16座,投资123.6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建设1号线琦沟综合维修基地、高崎停车场,2号线卢坑车辆段、浦东停车场,3号线五缘湾停车场。建设主变电所4座,控制中心1座。 1、2、3号线采用B型车体,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六辆编组,可载客约1400人,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长19米、宽2.8米)。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研究列车编组数量和运营组织方案。

小城镇总体规划开展的现状调查包括哪些方面

给你一个案例来参考一下: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关于赴**等镇考察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水平。经请示市委主要领导同意,由市委**同志带队,率市农委、**等镇党政主要领导及其相关站所负责同志一行十人,于***日至8月6日,对**镇,**市**镇、**市**镇、**市**镇,***市***镇等五个省内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等镇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等五个试点镇大多都为老建制镇。而且均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被确立为省乃至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近十年来,它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强化改革、加速发展。客观上已成为所在县、市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扭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缩小了城乡、工农差别。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城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这五个镇均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 1、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制定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为使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上述五镇根据《**省小城镇“十五”总体规划》,结合各自实际,都调整、制定了自己发展规划,为本镇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镇投资5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来镇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规划,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县城规模10万人口,设计了50年不落后的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改造旧区、开发新区、全面推进、共同发展”。明确了近、远期城镇建设发展目标。**镇投资10万元,对本镇的原来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调整,与此同时,按照环境园林化、街道柏油化、住宅楼房化、管理城市化的“四化”标准,建设小城镇。在执行规划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坚持做到宁可不建,也不乱建。各镇在实施小城镇规划中,都能够严格执法,对无视总体规划,挤占红线、标准较低、不分功能和私建、乱建,都强行制止、严格处罚,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法律性和严肃性。 2、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赋予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 从199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鼓励和扶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若干政策》、《关于加快省“十强镇”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意见》。应该说,这些政策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上述五个镇所在县(市)党委、政府不失契机,不折不扣地落实了这些政策。具体说向镇里下放了五项权力:一是下放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权。县(市)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由镇委、镇政府负责实施,除建筑工程参加县(市)建设部门组织的公开招、投标外,其它各项工作均由镇政府直接管理;二是下放了财税管理权。各镇财政都自设金库,与县(市)财政之间严格实行分税制,超收分成,赤字不补,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三是下放了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凡在镇域内建设的项目,镇政府与县(市)政府享有同等的立项审批权,凡是县(市)政府能够立项审批的项目,一律下放给镇政府立项审批;四是下放了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权。镇委、镇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由镇委、镇政府根据需要研究决定,只需报县(市)有关部门备案;五是下放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权。凡是县(市) 企业、事业单位在镇境内的,能下放给镇里,下放后对小城镇发展有利的,一律下放给镇里。除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外,其它行业驻镇企、事业单位全部放给镇里。既扩大了镇委、镇政府的权力,又明确了镇与县(市)之间的利益关系,镇委、镇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借助这些政策的落实,各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实施了财税、户籍、城建、土地、教育、卫生等项综合改革,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整体功能增强。 在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镇始终都坚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重点围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舍得投入,建成或改造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供水和排水、市场等设施项目,增加了镇区绿化面积,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昔日萧条、破烂景象正在被繁荣、整洁、规划有致的形象所代替。***镇按着城镇总体规划,投资2,500万元,新建一条长3000米,宽40米,双向三排车道的吉港大街。建设了环城外环路及主要街巷路,完善了路上、路下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建立、完善了农贸、轻工、牲畜、建材、煤炭、车辆等七个专业市场。其中,肉牛市场已成为东北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城镇基础建设的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建筑、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行业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镇域经济。 各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并初步形成规模。***镇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培育了养牛、造酒等六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工业推动农业,城镇推动农村”的发展之路。**镇充分利用本镇资源,发展重工业,先后引资10亿元,新建了**水泥公司,两个企业已成为**镇支柱产业,推动了全镇经济健康发展。**镇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处畜牧养殖厂,该厂投产后,效益相当可观。**镇2002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3.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9.55亿元,全口径财税收入4,18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914元,成为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排头兵。 5、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在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个试点镇还有一共同点就在实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他们既注重城镇建设、发展经济,又十分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入手开展工作,用城市标准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此同时,各镇加大了对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普九”义务教育工作全部达标,小学入学率达100%,中、小学巩固率达98%以上。镇卫生院达一类标准,普遍开通有线电视,计划生育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各镇内基本上形成了事业兴、人气旺、商气浓、二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关于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存在的的主要问题 就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而言,应该说,经十多年的实践,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各镇分别成为国家、省、通化市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各方面指标和工作均居全市乡镇(街)之首。客观上已成为***市西、东、南部区域经济中心。但严格地讲,按综合改革试点镇要求,和上述试点镇比,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试点镇领导有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 改革发展意识不强,实施小城镇建设积极性不高,工作存有短期行为;二是上级赋予试点镇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如试点镇应享有部分县级经济审批权始终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工作出现严重两层皮现象。城建项目管理、审批等权限还没有放下来。驻镇企、事业单位管理权限不明确,今天放权,明天上划,随意性大,镇级管理权限不稳定;三是投资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发展;四是管理人才短缺,政府及所属部门管理人员思维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缺乏现代思维意识和现代管理城镇能力;五是缺乏科学规划。据了解,只有***搞了简单的建设发展规划,其深度和水平远远不够,***镇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建设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无所遵循;六是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等项制度尚需改革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既包括了经济基础的微观改造,又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按上级的有关要求,借鉴兄弟试点镇经验,搞好小城镇建设,防止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现象”。强化改革,积极探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三、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两元经济结构和加速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根据我们工作存在的差距,参照兄弟试点镇经验,建议在今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实践中,坚持做到”六抓”。 一是抓思想。就是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是认真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成功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深层次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市镇两级主要领导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切实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以此统领农村工作全局。 二是抓领导。根据兄弟试点镇的成功经验,试点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亲自抓负总责。要把此项工作摆上位置、抓在手上。试点镇的事不仅仅是镇里的事,也是市里的事。因此,市、镇两级主要领导要自觉把小城镇建设当作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是抓重点。目前看,各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总的原则应是抓好国家级试点镇带动省“十强镇”和**市试点镇,指导一般镇的综合改革工作。实行重点突破,梯式推进的工作模式,力争把全市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四是抓落实。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吉发[1995]22号)、(吉政办发[1997]1号、(吉办发[1999]36号)、(吉发[2000]7号)等文件精神,要不折不扣地给予落实,使试点镇真正做到有权有责、权责挂钩。市直相关部门应着眼大局,彻底解决政策不到位问题,理顺市镇之间关系,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具体说,市委、市政府应给试点镇下放如下权力:(1)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2)凡镇内市属企、事业单位管理权(垂直管理部门除外);(3)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管理权。包括建设项目审批、工程监理,独立执法等权限。 五是抓考核。为确保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顺利进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试点镇”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度,部门联系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建立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引入竞争机制,将试点镇综合改革,城镇建设,经济发展总目标,年度任务,阶段性成果纳入到小城镇建设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 六是抓规划。科学合理规划是保证小城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健康发展重要基础,是改革、建设、发展懒以遵循的法律依据,也是一项功德无量、利在千秋的伟业。因此,市里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各镇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规划,要立足优势,面向未来,突出特点,产生合力。使改革、发展、建设在规划上融为一体,三者成为有机整体。同时注意强化特色意识,突出本地资源、地理、交通、人文等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类型各异的小城镇经济发展模式。此项工作应在10月末前全部结束,确保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健康有序进行。 以上情况,特此报告。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发展现状

(一)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灞桥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结合该区植被茂盛、特产丰富、自然风景秀丽、又靠近城市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目前,全区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布局日趋合理2008年全区耕地面积18.7万亩,年均粮食总产7.3万吨,蔬菜总产28万吨,农业总产值12.5亿元。其中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4万亩,年产粮食7.3万吨;以樱桃、葡萄、猕猴桃及小杂果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5.4万亩,年产各类水果6.8万吨;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基地3万亩,年产蔬菜28万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3.2%,形成21.5万亩林地;奶牛存栏量达1.3万头左右,年产奶类6万吨;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面积24840亩,认证无公害产品15个,认证绿色食品产量20950吨,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南果、北菜、沿河生态”的基本格局。(三)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发展现代农业意识不断增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18元,同比增长27.9%,农民收入增长中有很大比重来源于涉农收入。目前,全区已形成8个农民专业协会,分别是浦桥果业协会、新合余家蔬菜协会、席王樱桃协会、洪庆草林协会、新合奶牛合作社等。协会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农产品品牌建设及农产品销售活动,使广大农民在不断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的同时,逐步认识到加入协会和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自身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四)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重点发展了西安灞苑葡萄科技园、广茂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兆龙有限公司、西安东方乳业有限公司、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洪塬鑫养鸡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初具产业园区化、生产规范化、组织合作化、环境生态化的加工龙头企业和公司龙头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小区。目前,全区注册的农产品品牌有灞苑牌葡萄、白鹿塬、东李牌樱桃、新合牌蔬菜、东方牌乳品、兆龙牌牛肉、洪塬鑫牌鸡蛋等10余种,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果蔬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五)农业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灞桥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在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给(排)水工程、电力电讯和热力工程等方面,区政府先后投入数十亿资金,对其进行了整修和修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

(1)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以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带动农业,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全面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共同繁荣。到2015年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27.6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年均增长15.6%。(2)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紧紧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运行机制等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15年全区创建15个优势农产品品牌,其中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2个,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占全区农产品销售额的40%以上;培育形成1家年销售额达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0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认定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5个,面积达到2万亩。(3)都市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创建生态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加强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得到遏制,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加快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大绿二期工程等林业绿化项目,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引进新的粪便污水处理技术,建设沼气能源项目,到2015年 全区建成生态公益林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建设沼气池1000口,畜禽粪便污水处理率达到85%。(4)休闲观光产业发展。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灞桥区位、交通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挖掘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努力打造休闲观光品牌,着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重点开发“三线三节”,以“三节”带动“三线”,通过“三线”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特产销售、农家乐服务等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区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区15个,休闲旅游年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建成农家乐500家,从事休闲观光农家乐服务人员5000人。(5)人文自然景观建设。重点包括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白鹿塬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至2015年,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将建成以西安市为依托,以森林生态和环境保护为主旨,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以生态、休闲旅游为重点,以“城市森林公园暨国际乡村俱乐部”为主体定位,以“华夏源脉,灞桥脊梁”为形象定位,以“东部崛起‘组团"”为功能定位,集森林生态旅游、休闲疗养、生态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健身娱乐、野营探险、自助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森林公园。白鹿塬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一心、三带、六园、九点”的整体布局基本完成(详见第六章)。(6)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设。通过大胆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项目审批与管理制度、科技支撑与服务制度,增强发展活力,实现园区自我良性发展,为全国其他城乡结合部的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国家现代农业园示范区总体规划要收集什么资料

需要坚持以下五大原则:1、坚持城乡一体,园城共建的原则;2、坚持因地制宜、提现地域特色的原则;3、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4、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5、坚持主导、主体、农民参与的原则。还是给你几个案例,你去对照参考一下,自己细细体会1、河北省赤城县环首都经济圈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福建省福州闽侯县城乡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专题3、江苏泰州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规划;4、北京爱情海玫瑰文化博览园产业规划及业态定位5、河间市意馨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

根据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灞桥区总体发展定位是:西安东部新区、宜居新地、商贸新都、物流之都、人文生态新灞桥。融居住、生态旅游、商贸、文化娱乐、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为一体。(1)商贸定位。以物流、商贸、市场为核心,通过三环商业网、组团商业圈建设,形成区域商业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和物流中心,辐射周边国家商务物流节点城市。(2)文化旅游定位。以汉文化和白鹿原文化为核心,加强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结合城市滨水景观空间,洪庆山旅游风景区,以广运潭、白鹿原、鲸鱼沟为重点,打造西安市一级文化娱乐中心、西部泾渭浐灞第一水城和旅游景点环线带。(3)综合交通定位。以现有道路为基础,新增互通式立交5座,分离式立交10座;规划公共停车场58个;规划三处公交保养厂;规划有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形成交通网络和进入西安的快速通道。(4)工业定位。以轻纺、食品、电子、加工、军工等现代化工业为主导,形成西部轻工业发展基地,带动西部工业升级。(5)农业定位。以精品果业、设施蔬菜业、奶畜饲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种植业为核心,打造西安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并形成“接二连三”、产业循环、与文化旅游业相互交融的运作模式。 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西安市确定的灞桥区发展定位为指导,以灞桥区的地理、生态、人文、科技等资源环境条件为基础,按照公园式、集成化实点布局模式,突出环境竞争力,产业推动力,科技支撑力和文化影响力思维坐标,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1)产业功能。注重现代科学技术产业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是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中的主导产业定位为:高产、高效的标准化种植业,以奶业为主体的现代畜牧业,以现代设施为支撑的设施园艺业,品牌化的现代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及城郊旅游业。其中优化结构,革新生产方式,开展产业循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实现品牌化营销,开拓高端消费市场及海外市场是关键。在明确灞桥区都市型现代产业功能定位基础上,白鹿塬都市农业区将突出发展葡萄、樱桃、核桃等果业和旅游产业。(2)文化科教功能。农耕文化是白鹿文化的起源,儒家文化是白鹿文化的核心,生态文化是白鹿文化的重要内容。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开发与文化传承间的融合,有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可为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新亮点。同时,注重文化和科教功能相结合,与大学城和西安科教基地衔接,打造白鹿书院、白鹿讲坛、白鹿文化节等文化教育品牌,并通过展厅、展板、画廊、雕塑、影视、电教等手段,展示农业科技、自然科学、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特色,直接面向市民及青少年进行农技、农知、农情、农俗、农事教育。(3)生态生活功能。依托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建设自然、城市与区域人口融合的互惠互生结构,创建社会和谐的人居环境、经济高效的区域经济环境、生态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的机会,增强人们对现代农业的感知,提升都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体现人、自然、产业间的和谐发展。(4)社会服务功能。灞桥区都市型农业的基本功能仍然是生产和供应名、特、优、鲜农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并保障生产者和经营者有较高的稳定收入。但发展趋势表明,都市型农业单纯的产品生产功能相对弱化,逐步转化为多功能型的社会事业部门,其区域性、整体性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因此,必须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人文景观平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以及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物流及供应链、市场体系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划和整合农业的生产与供应、观赏与休闲、示范教育与辐射带动功能,增强灞桥区都市型农业面向区域社会的整体服务功能。(5)辐射示范功能西安市具有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市场发达等显著优势。因此,灞桥区必须针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系列化开发、链条化经营、区域化聚集、营多元化发展、一体化管理等复杂问题,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依托西安大都市的经济实力,借助科技、资金、人才等优势,在农业装备、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现代农业产业管理等方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推动陕西农业现代化提供经验,发挥辐射与示范作用。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背景

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举措,彰显国家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视与支持。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六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显示了国家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一系列农业新政的出台,不仅有助于集中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而且也为各地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统筹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扩大,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民增收陷入困境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历史机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将加快形成以西安为核心的“一轴一环三走廊”的快速城镇发展轴带。灞桥区地处“一轴”和“一环”交叉地带,城乡交融度高,城市产业特色明晰,农业基础扎实,是陕西省和西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点建设区域。目前该区域农业发展整体格局与区域发展总体目标还不协调,编制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抢抓机遇,落实国家及省市战略部署,强化板块经济,实现灞桥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本条件

1、地理位置灞桥区地处东经108°59′-109°16′,北纬34°10′-34°27′间,南北长为30.8公里,东西宽为26.5公里,海拔高度为358.9米—1421.7米。区政府所在地纺织城,距西安市12.5公里,东与临潼区、蓝田县接壤,西与雁塔、新城、未央区相连,南与长安区为邻,北以渭河为界与高陵县隔水相望。全区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包括洪庆、红旗、狄寨、十里铺、席王、新筑、新合、灞桥、纺织城等。2、气候条件规划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区,光、热、水、气、土等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降雨量635mm,日照时间为2026~2719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2~13.3℃,极端最高气温为41.7℃,绝对最低气温为-20.6℃。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3650~4325℃,年无霜期202~208天。年初霜日期为11月1日以后,终霜期为4月1日以后。风向频率(静风频率)为30%左右,平均风速为2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全年适于旅游的天数为290天,其中最佳的旅游时节为3月中旬至6月底、8月初至11月中旬,约210天。3、地质地貌灞桥区以渭河冲积平原为主,具有山、坡、川、滩、塬的多样性地貌特征,包括三个类型区,其中北部为渭河冲积平原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区,东南部为台塬区。白鹿塬区域地质构造属于渭河断陷形成的阶梯式下降复式地堑,阶地台塬沟堑内以砂孵石、砾石及土状堆积物为主,并有丰厚的新生代沉积。台塬上区地形平缓,地势北高南低,以农业用地为主,地形由南向北依次递减至沟沿,沟顶海拔600m~750m,沟底海拔160m~600m之间,长度约3公里,坡度约30°左右,地面切割成的沟谷长度约为1000~2000m/km2。土壤类型以黄垩土、白垩土、褐色土以及少量的红色土,有机质丰富,保墒性能好,但是透气性差。 1、矿产资源区内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8种矿产,构成矿床2处,矿点10处,矿化点6处。其中,金矿化石英脉宽约1.5米,出露长10米,含金量2.2克/吨;石墨矿体1500米长,200—250米宽,平均厚度111.47米,储量9325.9万吨,矿物产量640.1万吨,属大型石墨矿床;铸型沙矿断续出露达1000多米,可采厚度2—4米;建筑材料用粘土矿,分布面积约98.2平方公里,蕴藏量4亿多立方米;另外,肪石英、花岗岩、泥岩、细沙岩、方解石、云母等矿体也均有一定开发价值。区内地热开发面积60平方公里,已打出热水井10多眼;白鹿塬矿泉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有用矿物质含量高,有益元素含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2、动植物资源区内鲸鱼沟(亦称荆峪沟)为当地自然名胜,沟首自蓝田县安岱场村,沟尾至灞桥区高桥乡,总长度约15公里。此地沟壑纷歧、溪流曲折、翠竹丛生、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塬上植物以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以及蔬菜、瓜果、药材等经济作物。沟坡上部的坡阶地生长着枣子、石榴、杏子等;沟坡下部为成片生长的竹林和竹树混合林,间生核桃、杏树等杂果林和次生林;支沟内生长有酸枣、刺槐、灌木等次生林及花草。沟坡的林木茂盛,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沟坡内的动物资源主要有麋鹿、野兔、野猪、野牛、野鸡、喜鹊、黑头鹤、麻雀等。3、文化旅游资源陕西是黄河文明和汉语文化发祥的中心地域,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大省。作为名城故都西安的人文明珠灞桥,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与周秦汉唐文化的兴存区。“周秦故里”、“大汉雄风”、“盛唐气象”三大历史时段中的各种历史人文景观,悠然形成体验中华文明与人文历史的“华夏旅路”,其旅路从“蓝田猿人遗址”到“西安半坡博物馆”,自然涵盖灞桥区。久负盛名的灞河与灞桥地带,既有自然形成的优美的生态景观,又有历史形成的幽雅的人文景观,恰与故都西安相衔接而呼应。区内有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龙山文化米家崖遗址和隋汉灞河古渡遗址、汉文帝灞陵、黄巢练兵遗址,关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以及白鹿塬、鲸鱼沟、洪庆山竹翠林青,构成集中而丰富的审美文化资源、产业文化资源与经济文化资源。4、水资源“八水绕长安,灞桥据其三”,区内灞、浐、渭三河交汇常流,流长60公里,流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其中,渭河在区内流长约10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灞河在境内流长约34公里,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浐河在区内流长约11公里,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区内浐、灞、渭三水是西安市水源地之一,年过境客水总量达64.02亿立方米,加上1.8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储量,累计65.8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前景广阔。5、其他资源区内电力资源充足,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灞桥区面积33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办229个行政村,8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9万人,其中农户67687户,农业人口27.5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6.2%,2008年全区农村劳动力1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9%,男女劳动力比例为1:0.95。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8亿元,同比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7.5亿元,同比增长26.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52.3%,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9亿元,同比增长24.9%;实际利用外资2898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12元,同比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18元,同比增长27.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98‰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7%。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随着都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其消费结构开始从生活必需品阶段向耐用型和休闲娱乐型消费品阶段转型,对农业功能的要求也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灞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开发建设,不仅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多样化需求,而且也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仅2008年,全区旅游人数达到200多万人次,白鹿塬核心区域达到50多万人次。随着区内旅游环线的有效衔接和重点旅游景点的深度挖掘与精心打造,客源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展,游客规模将会大幅度增长,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灞桥区是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肉、蛋、奶、蔬菜等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近年来,区内生产的肉、蛋、奶、菜、果等鲜活特色农产品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仍然难以满足都市人的消费需求,以樱桃、葡萄等特色果品生产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灞桥区樱桃挂果面积1.45万亩,年产樱桃6500多吨,樱桃鲜果产值达到10400万元。全区樱桃旅游总收入达3012.5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7.2%。其中接待游客人数逾5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农家乐销售总收入1062.5万元,同比增长23.5%。 根据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灞桥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总面积达到139平方公里,主城区已拓展至产灞河两岸。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平川地区农业用地日益减少,灞桥区农业发展布局东移已成定局。区内东部的新合、新筑东部、狄寨塬、洪庆山和灞陵坡等坡塬地区将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为此,灞桥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方向,按照“优化种植业、规范养殖业、提升加工业、活跃流通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财政支农、农村小额信贷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举措。

3、 县城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是什么?

最佳答案 城市规划的审批部门和流程:(1)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需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同意

旅游总体规划的规划方法有哪些?

1、加强旅游景点规划建设管理;2、提高旅游景点规划建设水平,实行专家论证和审批制度;3、加强旅游景点规划建设过程管理,提高景点建设质量。巅 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2001年,公司秉承“美丽中国·巅 峰智造”的使命,已发展成为旅游规划行业标杆和文旅产业创新引领者,提供“规划+运营+营销+投资”四位一体一站式解决方案。

天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从今日起,我市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对《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意见建议。按照国家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市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立足天津的资源环境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目前,《规划》已形成阶段性成果。为让公众充分了解《规划》内容,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凝聚社会共识,自2021年9月27日至2021年10月26日,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公示采用网站、媒体和现场等方式同步进行。社会各界可通过邮寄、发送电子邮件或公众 号留言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记者 陈璠)—————————————————————————————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图)公开征求意见稿区位示意图 (图1) 图片/市规划资源局提供建设中的海河柳林地区规划效果图 摄影/张磊按照国家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组织开展了《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立足天津的资源环境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目前,《规划》已形成阶段成果。为让公众充分了解《规划》内容,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凝聚社会共识,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时间为2021年9月27日至2021年10月26日,共30天。公示采用网站、媒体和现场等方式。网站及媒体公示: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务网站(http://www.tj.gov.cn/)、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政务网站(http://ghhzrzy.tj.gov.cn/)、“天津规划自然资源”公众 号、天津日报等。现场公示: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地 址:天津市河北区博爱道30号,电 话:24455937)邮寄地 址: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84号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体规划处(请在信封或邮寄名称上标注“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意见建议”字样)。电子邮箱:tjsgtkjztgh@tj.gov.cn(请在邮件标题标注“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意见建议”字样)。联系人: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宋晓然 牛帅热忱期待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谋划津沽大地发展新篇章!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1年9月27日…………………………………………………………………………………………前言天津东邻渤海、北枕燕山,自古就是京畿重地、河海要冲,以“天子渡口”得名建城,海河蜿蜒穿城而过,盘山磅礴伫立京东,作为中国北方工业的发祥地,深厚坚实的产业基础与祥和宜居的城市生活相得益彰,造就了天津豪情勇毅、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天津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引擎,“一带一路”建设的海陆交汇枢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高质量编制了《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空间用途管制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我市未来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总的规定。《规划》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安全、生态、功能、产业、交通等方面协同;落实“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智慧港口,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动天津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为体现《规划》的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注重操作性,我市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组织高水平科研院所,开展了自然资源管控与治理、城乡融合、城市灾害和风险评估等10多项专题研究;同步开展了市、区、乡镇、村庄规划和近50项与空间有关的专项规划编制;建立了全市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搭建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面提升我市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规划定位和目标愿景(一)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本次《规划》范围为天津市域范围,海陆总面积约13671平方公里。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战略定位与目标愿景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承担国家使命与时代担当,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天津提出的要求,提出天津未来的战略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共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响应市民对天津未来发展愿景和需求,提出天津城市发展的目标愿景为“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生态引领、创新竞进、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接天津市“十四五”规划,提出阶段目标为:至2025年,生态引领、创新竞进、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35年,生态引领、创新竞进、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初步建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生态引领、创新竞进、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建成,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典范城市。(三)城市规模根据国务院下达的42.2亿立方米水资源红线要求,考虑未来海水淡化利用的优势条件,结合区域城镇化发展态势,充分发挥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引擎地位,提出2035年天津市规划人口控制在2000万左右。二、落实国家战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一)落实区域协同战略,共建京津冀世 界级城市群把握天津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引擎地位,强化区域服务与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发展战略格局。一是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首都地区安全格局。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区域应急联防联控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二是构建“1 N”天津都市圈。联动唐山、廊坊、沧州等城市,打造五个跨界示范区,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发挥天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深化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进一步深化“一基地三区”内涵,保障承载空间落位,引导高新企业向京津滨廊道集聚,打造区域创新走廊;四是推动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打通“天”字形客运通道,与北京共建国 家级铁路枢纽。构建区域货运环线,建设区域铁路货运组织中心。推进京津冀世 界级城市群建设和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图1)(二)落实“双循环”战略,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的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一是打造京津、津冀开放“大通道”。联通京津冀及“三北”地区,辐射东北亚、连通欧日韩,提升国际航运核心区功能,拓展航运服务辐射范围,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二是优化港区布局,实施“北集南散,北优南拓”的总体空间布局策略。进一步集聚国际船舶代理、海洋科研科技等功能,推动自贸区升级。三是坚持港城共荣,科学划定港城边界,化解港城矛盾。(三)落实“双碳”目标战略,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立足我市“一基地三区”城市战略定位,以国家下达的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指标为指导,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契机,多策并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二是落实刚性管控要求,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等规划约束性指标。三是加强规划引导,明确对再生能源利用、工业园区转型、绿色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要求。(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夯实粮食生产能力。统筹空间布局,统筹生产要素,统筹城市乡村发展,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优化乡村布局,推动村庄未来差异化发展,注重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改善村庄公共空间环境,保护乡村文化与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三是探索乡村振兴的土地政策,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结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支持乡村产业项目。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图2)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图3)生态空间布局规划图 (图4)农业空间布局规划图 (图5)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6)鸟瞰中心城区三、坚持生态优先,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塑造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充分对接京津冀生态体系,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2)“三区”即北部盘山—于桥水库—环秀湖生态建设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北三河生态湿地保护区和南部团泊洼—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两带”即西部生态防护带和东部国际蓝色海湾带;“中屏障”则指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一市”即中心城市,是城市功能集聚的主体地区;“双城”指津城和滨城;“多节点”即武清城区、宝坻城区、静海城区、宁河城区、蓟州城区。通过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的塑造,进一步落实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优化要求,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紧凑度,防止城市蔓延连绵发展。(二)统筹三线划定管控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底线约束,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绘制天津市域国土空间发展“一张蓝图”。(图3)在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现状、城市发展、生态建设等因素,进一步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质保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衔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在对现行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开展评估优化的基础上,应保尽保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科学测算用地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各区未来发展重点,上下联动统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提升城镇建设用地土地绩效,集约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三)优化提升四类国土空间在框定底线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形成绿色屏障、淀泊风光的生态空间;乡村振兴、绿色现代的农业空间;双城引领、产城融合的城镇空间;以及港湾辉映、三湾引领的海洋空间。(图4、图5、图6)一是以保障生态安全为前提,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对接京津冀生态体系,加强南北生态空间的联通性,构建绿色屏障、淀泊风光的生态空间,形成“三区两带中屏障、七廊五湖四湿地”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二是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约束,严格保护农业空间,优先划定优质集中连片耕地,因地制宜布局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做优做强现代都市型高效农业,构建乡村振兴、绿色现代的农业空间,形成“一带、三区”的现代农业总体格局。三是着力提升城市空间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构建双城引领、产城融合的城镇空间,形成规模合理、功能完善的“2—5—5—N”城镇体系。四是优化陆海功能分区,按照陆海统筹、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路,形成北部生态旅游、中部港口航运、南部综合利用的海域空间格局。划定天津市海洋“两空间一红线”,即海洋生态空间、海洋开发利用空间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松紧适度的海域空间管控。二级主体功能分区图 (图7)津城、滨城空间结构规划图 (图8)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分区图 (图9)滨海新区泰丰公园(四)构建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分区体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突出天津特色,按照层层深化、逐级打开的思想,构建三级主体功能区体系。一级主体功能区衔接重大平台,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发展区和海洋发展区四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将农产品主产区划分为农田保护区和乡村发展区,以耕地保护、农产品生产和乡村振兴为主体功能;将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控制区,以生态涵养、保护和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将城市化发展区划分为城镇发展区和其他建设区,以服务城镇人口、开展城镇建设和促进产业发展为主体功能;将海洋发展区划分为渔业用海区、交通运输用海区、工矿通信用海区、游憩用海区、特殊用海区和海洋预留区,以保育海洋生态环境和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为主体功能。(图7)四、强化内涵提升,推动“双城”高质量发展(一)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构建“双城、双轴、中屏障”的城市空间结构。“双城”指现代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双轴”指魅力海河轴和蓝色海湾轴,“中屏障”即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图8)津城、滨城共同构成面向国内扇面、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以及面向国际扇面、服务国际循环的战略链接,共同承担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目标功能。津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海河文化为特色、兼容并蓄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完善的基础服务配套、大量科研教育机构集聚以及较为完善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未来津城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成为以综合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配套完善的紧凑活力城区和宜居宜业的城区。滨城的优势在于以海洋文化和改革开放创新为特色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科研教育机构聚集,在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产业以及重化工业等方面有着雄厚的发展潜力。未来滨城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强化创新功能培育,集聚创新资源;突出滨城港口优势,科学划定港城边界,重点保障港口航运的用海需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成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和区域创新引擎。(二)加强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在津城、滨城中间地带规划736平方公里的生态屏障区,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的生态格局,构筑南北联通的津沽绿色森林屏障,融入京津冀环首都生态屏障带,优化区域生态格局,避免城市连绵发展,倒逼城市结构优化,形成“双城紧凑、中部生态”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津城与滨城之间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建设,打造京津冀东南部生态屏障、环首都生态护城河,进一步促进“双城”格局形成,呈现“水丰、绿茂、成林、成片”景观的生态资源富集“绿谷”,引领转型发展的“绿峰”。(图9)五、促进制造业立市,推进产业创新升级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为导向,着力构建“1 3 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新动能引育,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加速京津协同互动,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机构向京津滨廊道集聚,打造“京津滨创新走廊”,形成京津“智造新干线”。引导制造业布局优化,向园区集中。引导传统制造业和一般制造业从园区外零散地区、生态地区有序退出,向园区集中,为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腾挪与释放发展空间。推动园区平台整合整治。同时,以工业用地为主划定工业区块控制线,作为工业用地最为集中区域,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鼓励混合用地供给,划定双创区块控制线,控制和保护以研发、科技服务业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促进双创要素集聚,保障创新创意经济发展。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引导示意图 (图10)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图 (图11)铁路系统规划图 (图12)津城海河夜景六、以人民为中心,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本次《规划》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人民福祉、建设美丽国土作为重要规划任务。(一)建立包容友好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分层级、全类型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全面分析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现存的问题,找出短板和不足,构建覆盖城乡的“市级—区级—街道(乡镇)级—社区级”四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明确配置标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二是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合各区域人口规模特征和现状,合理集中布局五类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公共服务中心的四个层级,明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完善服务覆盖网络。三是建设公共服务城乡共享的城镇圈。以城乡共享的“城镇服务圈”作为外围地区空间组织和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强化交通网络支撑,城镇服务圈内通勤出行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有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集就业、生活、服务为一体。四是营造服务与人群结构相匹配的生活圈。以社区生活圈作为基本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建立15分钟步行可达的全覆盖“社区生活圈”,配置日常基本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场所,提升群众生活的“舒适度”。(图10)(二)塑造中西交融、河海津沽的人文魅力体系全面梳理了历史文化资源,构建了“一城、双区、四带、多点”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格局。进一步推动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强化整体保护。挖掘蓟州、滨海两片历史文化资源区,拓展保护对象。加强大运河、长城、海河以及海洋四条文化带保护和利用,构筑京津文化高地。突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同时运用城市设计塑造我市“大气、文雅、精致、有品位”的城市建设风貌。(图11)(三)建设双港提升、网络开放的综合交通体系突出天津背倚京津冀世 界级城市群、面向东北亚的区域门户作用,以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海陆交汇枢纽的交通区位优势,从对外开放、服务人民、高效集约发展、保护环境等角度,提出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目标。重点发挥天津港服务区域功能,提升海港国际航运核心区功能,构建“京津冀开放大通道”。全面提升空港辐射能力,塑造服务京津冀、链接洲际的综合性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形成对外构建畅联京冀、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广域综合交通体系。(图12)重点构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的全出行链轨道交通服务体系,强化轨道交通对津滨双城联动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构建“津城”“滨城”间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实行大站快车服务双城主要功能地区的交通出行,力争实现津滨双城核心区之间20分钟直达。实现交通与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充分协同、高度融合,支撑京津冀世 界级城市群建设。七、保障公共安全,提升城市综合韧性以构建京津冀地区大安全格局、保障首都安全为指导思想,以构建安全韧性城市为目标,通过灾害风险评估,科学辨识影响城市安全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风险因素,针对天津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危化品风险、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卫生防疫风险等问题提出规划措施,提升灾害和疫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落实划定重要蓄滞洪区范围线、重大风险源集中安全控制线和城市防洪保障线、沿海防潮保障线等城市安全保障线,加强城市对于安全风险的抵抗能力。强化防疫减灾体系建设,划定城区避难及隔离场所。建立“两心多点”防疫医疗体系,加强防疫场所规划建设。加强应急交通、供水、供电、医疗、物资储备等应急保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划定城市安全控制线,加强城市对于安全风险的抵抗能力。八、加强实施监督,构建空间治理体系一是构建规划体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关要求,构建符合天津实际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了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二是做好规划传导。明确各级规划传导内容,分解规划传导指标,加强底线管控,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三是探索配套政策体系。在农林复合的空间利用模式、耕地修复整备区制度、城市存量更新用地奖惩机制、城市空间战略留白机制、乡村振兴发展用地保障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促进国土空间优化,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四是完善实施监督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规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提供技术支撑。

城市总体规划中作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空间规模、空间职能都应该做哪些要素,希望能够详细解答下,最好

  第一篇 总论  前 言  1.0.1.1 为适应 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赋予城市人民政府的职权,对经国务院 年批准的 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形成《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送审稿。建设部对送审稿审查工作于2000年10月完成,并将《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及有关材料报国务院待批。由于在此期间(2000年6月) 市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 撤市设区划入 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原上报的 市城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待调整后重新报批。根据2001年11月建设部来文(建规函〔2001〕351号)要求,对 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相应调整,形成本次规划成果。  1.0.1.2 本次调整重点是因行政区划的变化而带来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调整,并补充 两个新区的内容。  1.0.1.3 本次调整工作是在《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送审稿的基础上,结合《 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 片区发展规划》和《 片区发展规划》,采用分层次编制的工作方法,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分为总论和组团规划两个层次进行。  1.0.1.4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  2、《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9届86次〔1990〕27号);  3、《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市人民政府,1992年2月);  4、《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决定》( 市委、市人民政府,1992年4月);  5、《 市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发展方案(1990-2005年)》( 市人民政府,1993年6月);  6、《 市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规划》( 市城市规划局、 地理研究所、 师范学院地理系,1991年11月);  7、《 市市域规划(1989-2010年)》( 市城市规划局、 大学地理系);  9、《 市国土总体规划》( 市计划委员会,1991年);  11、《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市人民政府,1996年3月);  12、《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穗府11届76次〔2001〕8号);  13、《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市人民政府,2001年4月);  14、《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000年5月);  15、《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的决议》(2004年5月);  第一章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1.1.1.1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1.1.1.2 城市规划战略目标。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2.1 在 区域中的地位  1.2.2 城市化水平预测  1.2.3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1.2.4 城镇职能分工及规模等级  第三章 规划区范围、期限、城市性质与规模  1.3.1 规划区范围  1.3.2 规划期限  1.3.3 城市性质  1.3.4 城市规模  第四章 城市空间布局  1.4.1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1.4.1.1 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1.4.1.2 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策略。  1.4.2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五章 综合交通规划  1.5.1 交通发展战略  1.5.1.1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发展的总体目标。  1.5.1.2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发展的具体目标。  1.5.2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点发展政策  1.5.2.1 机场  1.5.2.2 港口。  1.5.2.3 铁路  1.5.2.4 城市快速轨道  1.5.2.5 城市道路。  1.5.2.6 物流中心。  1.5.2.7 客流中心。  1.5.2.8 智能交通。  1.5.2.9 其他交通设施。  1.5.3 交通发展的政策  1.5.3.1  1.5.4 城市道路系统总体规划  1.5.4.1 城市道路系统是由主骨架道路系统与基础性道路系统组成。  1.5.4.2 主骨架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主要为城市长距离、快速的对内、对外交通出行服务,解决出入境或过境交通,城市组团间跨区交通,组团内交通出行需要。基本组成要素为:高速路、城市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  1.5.4.3 基础性道路系统是城市的次一级网络,主要为城市中、短距离、内部交通出行服务,实现点与点之间的可达性。基本组成要素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1.5.4.4 城市道路主骨架网络状结构总体上呈环形放射加方格网状,三大组团的主骨架道路系统总体布局为:  1.5.5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体规划  1.5.5.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及其他有轨交通组成。  1.5.5.2 轨道交通线网由 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和利用国铁提供市郊列车服务的三类线路组成,参见表1.5.5.2。线网总长747公里,其中城市轨道线640公里,城际轨道线( 段)40公里,市郊列车线67公里;车站总数350座,其中换乘站61座,城市轨道线车站18座,市郊列车线车站18座。线网基本构架由“交通疏导型”和“交通引导型”两类线路构成,形成既向心又交织的轨道交通系统,并有良好的辐射能力。至2010年, 将建成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七号线、八号线及十四号线的全线或部分线路,线路总长度255公里。  1.5.5.3 轨道交通线网将使中心城区与片区中心之间的交通时间基本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与佛山、东莞等周边地区交通时间基本控制在1小时内。  1.5.5.4 规划的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如下:  表1.5.5.2 轨道交通线路一览表  编 号 线路简称 路 由 长 度 站点数 性 质  一号线 18.5km 16 城市线  二号线 32.0km 25 城市线  三号线 84.5km 30 城市线  四号线 67.0km 23 城市线  五号线 41.0km 30 城市线  六号线 36.9km 20 城市线  七号线 33.5km 16 城市线  八号线 34.5km 28 城市线  九号线 79.0km 34 城市线  十号线 30.5km 11 城市线  十一号A线 25.5km 23 城市线  十一号B线 16.0km 7 城市线  十二号线 53.0km 22 城市线  十三号线 28.5km 10 城市线  十四号线 60km 19 城市线  ---- 67.0km 18 市郊铁路线  ---- 17.4km 10 城际线  ---- 11.1km 6 城际线  ---- 11.5km 2 城际线  汇总 747.4 350  第六章 城市生态环境  1.6.1 城市生态建设目标  1.6.1.1 建构与城市建设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形成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城乡生态良性循环,形成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保障、促进、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把 建设成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山水型生态城市创造条件。  1.6.1.2 实施“青山绿地”工程,完善城区园林绿化系统和交通绿化走廊。到200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2010年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1.6.1.3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构筑融通城乡生态格局的“水网”。强化河湖水网自然水环境建设,以珠江和河网水道为脉络,完善城乡生态格局。强化珠江前后航道的景观规划和建设。抓紧市内河涌的综合治理,充分展现 岭南水乡的风貌。各类河、涌堤岸河床要采用合理的开发、整治和保护模式,充分保护和维育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保护饮用水源,开展中水回用,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  1.6.1.4 全面治理水环境、大气、噪音污染,基本形成各环境功能区分区明确的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  1.6.1.5 落实环境影响评价篇章中提出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消除规划实施的潜在消极环境影响。  1.6.1.6 根据《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我市严格保护区面积为 平方公里,控制性保护利用区为 3平方公里,引导性开发建设区为 平方公里。  1.6.2 生态空间布局规划  1.6.2.1 以 市景观生态系统的安全格局为基础,构筑两道“绿色生态走廊”,打通纵贯南北的“生态通道”,保护三个“城市绿心”,建立各组团间的“生态隔离带”,建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形成山水型生态城市的基本构架。  1.6.2.2 “绿色生态走廊”:以 北部、 西北部生态源为核心,由源间联接及源间辐射道联系,形成横贯 北部的“生态走廊”;以 区东部生态源为核心,沿 路西北段与规划的珠三角外环之间的生态隔离带向东延伸至 、 山林地区,构建 中部的“ 绿色生态走廊”。  1.6.2.3 “南北生态通道”:由 西北部生态源、 区东部生态源及其源间联接、南北向辐射道共同组成“北部生态通道”;以 区北部及 生态源为核心,与其南北向辐射道及南部水网生态隔离带共同组成“南部生态通道”。  1.6.2.4 “城市绿心”:以 山风景名胜区、 区果树保护区、 水网密集区作为城市绿心。  1.6.2.5 “生态隔离带”:在各生态源周边缓冲区、自然河流通道外围及农田开敞区域建立各组团间的生态隔离带。  1.6.3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  1.6.3.1 的生态敏感(保护)地带位于市域的中北部与南部。  1.6.3.2 生态功能区划共分三类地区:生态管护区(含严格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含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和生态协调区(即引导性开发建设区的城市建设开发区),并制定相应的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策略。  1.6.3.3 生态管护区是指绝对保护、禁止进行改变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开发建设的地区。该区包括《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 市严格保护区,以及自然保护区、自北向南延伸的中、低山林地,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二级以上的保护区以及城市组团间的结构性生态隔离带。该区拥有 市大部分的森林生态资源,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6.3.4 生态控制区含《 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控制性保护利用区,是指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可以适度地、有选择地进行建设的地区。该区属自然保护区、山体、林地、河流水体的毗邻地区,一般耕地,以及与整体生态维育紧密相关或现状建成区中生态结构不合理的地区。该区也具有较强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建设区产生的环境污染与人为干扰等影响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更好地维护生态管护区。  1.6.3.5 生态协调区即《 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引导性开发建设区的城市建设开发区,是指适于进行建设,但必须重视与生态协调的地区。该区基本涵盖了绝大部分现状建设区以及适宜开发建设的生态非敏感区或低敏感区。该区应注意生态补偿,建立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关系。该区绿地率相对较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6.4 生态分区控制导则  1.6.4.1 生态管护区(含严格保护区):  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立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至2010年,水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各类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要求。  2、城市建设不得占用该区范围内任何用地,对在该区内的村庄或工矿用地应逐步搬迁,并作好生态恢复工作。  3、加强管理力度,禁止在该区内进行有损环境生态的各种活动,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  4、区内自然生态资源影响范围涉及 市域甚至范围更大的周边地区,故对本区影响不大的自然生态要素亦应加以维育,以期整体生态条件得以保护。  1.6.4.2 生态控制区(含控制性保护利用区):  1、在该区周围划出一定范围用地作为对区域城乡生态安全格局起重要作用的地带,并严加控制,以防可建设用地过度开发或开发范围过大而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  2、加大区内建设规模和强度的控制力度,村镇建设也不宜过大过密,强调相对集中的发展模式。  3、扩大绿化概念,引导基本农田保护区、林地、园地、水系与城市绿地形成一体化系统。  4、积极引导及调整区内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型产业,同时配套环境保护设施,严格杜绝污染严重、能耗大的企业在该区落户。  5、在控制区内,对新功能区确定和土地利用必须慎重选择。  1.6.4.3 生态协调区(即引导性开发建设区的城市建设开发区):  1、城市发展中应加强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规划与建设强度相适应的市政环保设施,切忌出现透支环境容量的过度开发行为。  2、城市建设区应强调生态补偿和绿化、净化,实现城市建设与总体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3、滨海地区或 水系两侧用地用于城市建设时,应加强滨水地带绿化建设,美化滨水景观,同时配套分流制污水管线系统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严防水体污染。  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7.1 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概述  1.7.2 保护原则与指导思想  1.7.  1.7.3 城市空间环境景观保护规划  1.7.  1.7.4 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历史风貌区保护  1.7.5 城市历史文物古迹和近代革命史迹保护规划  1.7.5  1.7.6 城市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  第八章 江两岸总体规划布局  第九章 城市建设政策  1.9.1 总体策略  1.9.2 中心组团  1.9.3 组团  1.9.4 组团  1.9.5 实施策略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  可以参考一下北京、上海、南宁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网上有。

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任务各是什么?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1)研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他上层级法定规划为依据,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加以研究);(2)控制人口规模和提高人口素质(按照人口与产业、就业岗位的协调发展需求);(3)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与带动作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4)合理确定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规划地区自然、经济、社会 、科学技术等条件制定的全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国土开发整治方案 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城镇体系规划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关系: 1国土规划是涉及面最广、最宏观地研究全国及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的综合战略安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更侧重于全国及各等级区域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平衡。3区域规划则主要是对建设活动作空间统筹安排和协调。4城镇体系规划则是区域规划中有关城镇的等级、规模、空间结构的合理组织。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包括什么?

上位规划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上位规划,最高的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然后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然后是城市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 )为依据。

【答案】:C《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他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研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按照人口与产业、就业岗位协调发展要求,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改善人居环境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合理确定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总体规划包含什么?

企业战略规划包括一、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设定,也是企业愿景的展开和明确化。战略目标进一步阐明了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二、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是一种从上而下的思维,是根据战略目标来阶段性规划每年该做的事,是企业统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企业要用发展规划来指导和统帅各项计划,尤其是年度各部门经营计划的节点安排和综合平衡。三、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企业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四、投融资规划企业投融资战略规划要从财务价值管理的角度着手,如何提高现金流的创造能力,实现对企业资产营五、市场规划市场规划即通过分析趋势、机会、竞争和自身的条件,找到自己有能力、有优势进入的市场,或者提升原有市场的份额,这也市场规划很重要环节。六、产品规划产品规划首先要弄清产品的功能,产品的目标顾客群,产品的卖点。明确了这三个基本问题,也就明确了产品开发战略。七、运营规划运营规划是指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对战略目标实施所需的各种资源,从时间和空间上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八、人才规划人才规划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先诊断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结合企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考虑未来的人才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来分析和估计,对企业的岗位编制、人员合理配置、员工教育培训、人才资源管理政策、招聘和选拨等内容进行的人才资源的职能性规划。九、薪酬激励薪酬是胡萝卜也是大棒,是企业激励员工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十、盈利分配企业获得盈利如何分配,是企业内外各个利益方最关心的问题,企业必须对股东、管理层、甚至是员工要有所交代。

高铁技术的中国高速铁路总体规划及展望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四纵”客运专线:北京—上海(京沪高速铁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京港高速铁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四横”客运专线: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昆明、青岛—石家庄—太原、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沪汉蓉高速铁路)。三大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上海—杭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广州—珠海、广州—佛山中投顾问认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目前,武汉及周边城际圈、郑州及周边城际圈、长沙—株州—湘谭地区、长春—吉林等经济集中带或经济据点,均将规划修建城际铁路。除此之外,广州至南宁、广州至贵阳、成都至兰州等重要省会之间或重大城市之间,将来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客运需求的增加,都将陆续修建200公里及以上的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为什么 信息化 总体规划 分布实施

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规划保障信息化建设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同时,信息化建设覆盖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逻辑性强(如业务系统不建好,无法构建决策支持系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要突出重点、急用先建;所以要分步(分步骤)实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的颜色都是什么意思?

红色的是学校呀

郑州现在主要都有哪些城市总体规划?

目前郑州主要是这些战略发展的规划:中心城市、河南自贸区获批、中原城市群、国家创新示范区,整体城市战略地位提升。1、中心城市:郑州位于我国交通大十字架中心,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是沟通、促进全国规划 各经济区交流、联合的中枢之地,2016年12月17日成功入围国家中心城市,资源集聚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城市地位显著提升;2、自贸区设立:2016年8月31日设立河南自贸区,其中郑州片区81.9平方公里,包括航空港区、经开区、郑东三大板块,进一步提升了郑州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地位和价值;3、中原城市群: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作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七大城市群之一,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具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使命,战略价值突出;4、郑洛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3月30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是中原地区的高科技产业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第1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的设立将在中原腹地建成一块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2017年8月31日,郑州市政府出台《郑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为郑州自创区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

民用机场总体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民用机场发展规划的管理,保障机场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民用机场及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以下简称“机场”)的机场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管理。  机场总体规划包括机场总平面规划。第三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本规定的要求编制和报批本机场总体规划。  新建机场的总体规划必须经审批后方可进行初步设计工作;运行中的机场总体规划必须经审批后方可进行改、扩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经审定批准的机场总体规划是机场建设及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依据。第四条 机场总体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第二章 机场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内容第五条 机场总体规划应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满足近期和远期发展的要求;机场总体规划目标年,近期为10年,远期为30年。第六条 机场总体规划在满足机场安全正常运行,提高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遵循以功能分区为主,行政区划为辅的原则;功能分区及设施系统应当布局合理,容量平衡,满足航空业务量的发展需要。第七条 机场总体规划应符合国家及民航行业的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第八条 机场总体规划应符合国家国防要求。第九条 编制机场总体规划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飞行区设施和净空应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二)航站区位置适中,并具备分期实施建设的方案;站坪机位与航站楼相协调,航空器地面运行顺畅;陆侧交通便捷、有序;  (三)空域规划可行,飞行程序设计合理,目视助航、通信、导航、航管、雷达和气象设施配置适当;  (四)航空器维修、货运、供油等辅助生产设施及消防、救援、安全保卫设施布局合理,直接为航空器运行、客货服务的设施靠近飞行区或站坪;  (五)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制冷、排水、通信等公用设施与城市公用设施相衔接,各系统规模及路由能够满足机场发展需求;  (六)机场与城市间的交通连接顺畅、便捷;机场内供旅客、货运、航空器维修、供油等不同使用要求的道路设置合理,避免相互干扰;  (七)根据机场噪声影响预测,做好机场内及邻近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保持机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八)在满足机场运行和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节约用地,尽可能少占耕地,减少拆迁;  (九)结合场地条件进行规划布局,竖向设计结合地形,公用设施管线布置合理;注意建筑群的相对集中和群体效果。第十条 机场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依据,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二)机场场址的基本情况,包括机场地理位置、空域、净空条件、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电磁环境、矿藏、地震、地面交通、与周围城市及邻近机场的关系;  (三)机场航空业务量预测及相关数据分析;  (四)跑道位置、方位及飞行区各部分的平面尺寸,各功能分区的位置范围、相互关系及平面规划布局,机场分期发展规划及分期建设用地范围,空管设施规模及导航台站的位置,机场建设和生产运行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价,场内外交通及公用设施系统,公用设施干管走向及机场控制点高程;  1、飞行区规划,包括跑道、升降带、跑道端安全地区、滑行道系统、机坪、目视助航系统设施、机场围界及巡场路、净空障碍物限制等设施的规划;  2、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规划,包括航道、通信、导航、气象等设施的规划;  3、航站区规划,包括航站楼构型及布局、站坪机位布置、航站楼前道路系统、停车场(楼)等设施的规划;  4、货运区规划,包括货运机坪、生产用房、业务仓库、集装箱库(场)、停车场等设施的规划;  5、航空器维修区规划,包括机库、维修机坪、航空器及发动机修理车间、发动机试车台、外场工作间、航材仓库等设施的规划;  6、工作区规划,包括机场管理机构、航空公司、各联检单位、公安、武警、安检等驻场机构的办公和业务设施,地面专用设备及特种车辆保障设施,机上供应及配餐设施,消防及安全保卫设施,应急救援及医疗中心,旅客过夜用房等设施的规划;  7、供油设施规划,包括油品接收、中转、储存、加油及管网等设施的规划;  8、公用设施及交通系统规划,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制冷、排水、防洪、通信等设施的规模及路由,场内外道路及其他交通方式的规划;  9、环境保护工程规划,包括噪声影响控制、鸟害防治、污水处理、航空垃圾及机场污物处理、环境监测、绿化等规划;  10、土地使用规划,包括各期机场建设用地规划、本期占用土地范围及拆迁情况、机场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和建设控制原则;  11、机场竖向设计及管(线)网综合规划;  12、专业技术培训设施、公务航空飞行等通用航空设施的规划;  (五)规划方案的分析及比选,包括对各功能分区、子系统或设施间的工艺流程及相互关系,分期实施的可能性等进行多个完整方案比选;  (六)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包括阐明上述各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比;  (七)在工程技术及经济效益的综合论证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  (八)机场总体规划图,包括:  1、机场与周围城市及邻近机场关系图,其比例尺应采用1∶100000或1∶200000;  2、机场外部交通及公用设施系统规划总体布置图,其比例尺应采用1∶50000或1∶100000;  3、机场近期总平面规划图,其比例尺应采用1∶5000或1∶10000,并在地形图上绘制;  4、机场远期总平面规划图,其比例尺应采用1∶5000或1∶10000,并在地形图上绘制;  5、通信、导航、雷达台站布置图,其比例尺应采用1∶50000或1∶100000;  6、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图,其比例尺应采用1∶50000;  7、机场周围地区土地使用规划控制图,其比例尺应采用1∶10000或1∶25000;  8、机场竖向设计及管(线)网综合规划图,其比例尺应采用1∶5000或1∶10000;  (九)附件,包括:  1、机场空域规划和空管设施规划图;  2、飞行程序设计方案;  3、机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关资料及批复文件,包括噪声影响等值线图,其比例尺应采用1∶50000;  4、与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协调后的机场内、外地面交通及各公用设施的规模和路由。

东台西溪景区总体规划大概要多久

3年。从东台发布的西溪景区总体规划公告中得知,东台西溪景区总体规划要在3年内完成。东台市,江苏省辖县级市,由盐城市代管,东台市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

旅游总体规划包括些什么内容?

旅游总体规划也称做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综合分析旅游区资源特点和经济技术条件下提出的旅游区发展战略。旅游区总体规划是从宏观远景层面对旅游区未来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及安排,其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旅游区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全面分析与预测旅游区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和消费结构;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规划布局旅游区对外交通系统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绿维文旅是全国知名的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综合开发运营智库,拥有旅游规划甲级、城乡规划甲级、园林设计甲级、建筑设计乙级、景观设计乙级等国家资质,以“创意经典·落地运营”为理念,专注于各类景区、旅游区、度假区的综合开发与落地建设十余年,在景区/度假区规划设计、景区/度假区创建提升、旅游景观设计、旅游建筑设计、区域旅游综合开发等方面形成了创新方法和服务模式,出版社了景区设计、景区提升与5A创建等专刊,整合文化、旅游、大健康、体育、养生、养老、农业、亲子等优质IP与资源,打造泛旅游开发运营服务平台,为各类景区、度假区、旅游地产、旅游综合体等项目的开发运营提供创意落地的策划、规划、设计、创建、提升、运营等综合服务。

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包括哪些内容?提供那些图件?

总体规划主要是在充分调研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解决旅游区的六个定位和六个布局问题。六个定位是:功能定位、目标定位、市场定位、规模定位、形象定位、风格定位。六个布局是:功能区划分基础上的项目选择和布局、给水管线布局、排水管线布局、道路管线布局、电力管线布局、通讯管线布局。 文本部分一般应当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分析:规划背景、旅游区开发条件分析、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定位与规划理念 第二部分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与项目布局、绿化及植被抚育规划、水电电信规划、道路交通规划 第三部分经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经营管理规划、分期发展规划、旅游形象策划与推广、旅游市场开拓规划总体规划图纸部分应当包括:旅游区宏观区位图、旅游区周边旅游景点关系图、旅游区现状图、旅游区建设用地分析图、旅游区水流流向分析图、旅游区功能分区规划图、旅游区分区分期规划图、旅游区规划布局图、旅游区公共设施布局图、旅游区道路交通系统图、旅游区水电系统规划图、各功能区景观意象图

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规划旅游度假村的创新发展思路(幻影星空VR文旅提醒:内容较长,请耐心阅读)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休闲的需求增长,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以健康养生为特色,集旅游、休闲、会务于一体的新型行业。中国度假村的开发与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简单的休闲、娱乐、+VR文旅时代进入了全新的主题化、复合性、整体性度假型时代。在现代化发展大势下,幻影星空VR文旅度假村的开发与发展模式的更新换代与创新模式,直接影响着度假村的盈利与规模,直接影响着我国度假村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规划旅游度假村的创新发展思路关键内容:度假区;创新;发展度假村,是一种首先在国外兴起的旅游模式。我国度假村的兴起与发展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潮流趋势。改革开放的进行,打开了中国对外交流的大门,使得度假村旅游业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具体说来是在改革开放20年后的事情。现阶段,我国的度假村旅游业主要指的是将生态、农业、旅游相结合,传统的农业转变为一种全新的生态旅游新模式。我国的度假村旅游业虽然发展时间起步晚,但是搭乘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快速列车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将从我国度假村的发展现状、度假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能够通过创新来解=解决度假村发展中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关于如何来创新度假村发展的相关思考与探索。规划旅游度假村的创新发展思路一、我国度假村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与世界发展相接轨,各地纷纷开展旅游度假经济,我国的度假村朝着生态、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使得各地的旅游业与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度假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让客人们于假日时可享受他们的假期,考虑到要充分满足客人们想要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消费愿望,度假村内通常设有多项设施以应付客人的需要,如餐饮、住宿、体育活动、娱乐、购物等。一些以度假村为主体的城镇通常又被称为度假村城镇。就我国目前的度假村发展现状来说,大致存在的几种主要的度假村模式有:依托市场,利用都市郊区来发展乡村旅游,在我国最普遍、发展最成熟、最具有市场;依托景区的度假村,利用附近乡村的著名景点,来带动度假村的住宿、餐饮、购物等;依托独特的资源,利用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生态、建筑、人文等资源来吸引游客等方式。我国现阶段度假村的发展正处于“黄金期”,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促成我国度假村旅游业能够在未来继续走向更广阔的的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规划旅游度假村的创新发展思路二、我国度假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度假村旅游逐渐的成为发展潮流,生活条件与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旅游度假,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度假村发展也暴露了一些相应问题。首先,就目前我国度假村发展的区域性来说,主要集中在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区域的度假村在数量来看,明显多于我国的其他地区。这种发展现状说明我国度假村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经济发达地区的度假村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剧。其次,虽然我国度假村旅游在整体上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就发展程度而言存在严重不足。第一个方面在于中国生态度假村中低档供给相对不足,且中低档供度假村环境较差且服务水平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游客对于度假村的体验感极差。第二个方面在于大量中高档度假村则面临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导致度假村大量接待设施闲置。再次,目前在我国度假村市场发展与扩张中,度假村的经营者对于度假村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度假村市场竞争压力加剧,经营者太注重价格和档次的竞争,忽略了生态度假村的本质特色及个性化,在设施设备和服务上没有下足功夫。目前我国的度假村旅游比较单一,且动手实践的东西较少,创意也不够,每个度假村的经营模式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主要的项目还停留在住宿,观赏,餐饮等低级层次上,经营者没有对民俗文化本身所存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也没有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规划旅游度假村的创新发展思路三、如何创新发展度假村1.通过创新实现将单一产品模式转化为多元产品形式度假村需求的产生本身就是我国旅游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在度假村旅游尚未成熟之时,特别是度假村旅游文化刚兴起之时,度假村旅游放松往往会集中于某一方面。如前几年涌现出许多水准参差不齐的农村体验活动、农业采摘活动等,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随着度假村旅游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单一模式的度假村方式一定会被多元化发展的度假村所取代,度假村的差异性将成为度假村旅游产业的主要特色。因此度假村旅游业在发展创新中,要将其自身的发展与当下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度假村对于现今技术的运用,将原本单一化的度假村体验方式多元化,来提升消费者对于度假村的体验感。2.通过创新实现度假村旅游产品开发与经营的改善目前我国度假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但是度假村经济的精品化、精致化发展还尚未形成。一个市场反响好的度假村模式,被模仿的难度不大,市场的准入机制也不严苛,因此度假村产品研发上的雷同化现象十分普遍。这种高度雷同化导致了我国度假村经济发展的特色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度假村旅游文化。因此,在度假村经济发展中,要通过创新来更好地突出度假村文化的主题,优化度假村发展中的细枝末节,形成真正有特色的度假村旅游产业。3.通过创新实现度假村旅游产品向多层次化市场的转化度假村旅游虽然是为了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休闲的需求,但是如果因此而仅满足追求低端市场的大众化需求,也必然给我国度假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失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于经济的发展程度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度假村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发展契机。但是度假村旅游经济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转变其市场架构。现阶段,我国的度假村发展应该要创新其发展模式,围绕高端、中端、低端同时展开。对于相当一部分度假区来说,定位低端市场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一些投资较大的度假区,就需要调整模式,主要定位针对中、高端市场。这样会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层次,且在这个市场细分层次的驱使下,休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分工。规划旅游度假村的创新发展思路结束语本文通过对于我国现价段下度假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做了初步调查与归纳,具体的提出了我国度假村旅游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所存在的区域集中带来的竞争加剧、法阵程度存在严重问题、经营者在度假村经济发展中尚未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规范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对于度假村所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后,并提出了如何才能针对性的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度假村发展中的这一系列问题:通过创新实现将单一产品模式转化为多元产品形式、通过创新实现度假村旅游产品开发与经营的改善、通过创新实现度假村旅游产品向多层次化市场的转化。度假村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度假村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其当今时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的生命力在于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度假村的发展中,只有靠创建生态度假村,创建绿色度假村,创新对于度假村发展模式的探索路径,才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与生态资源,才能在创新中实现我国度假村的大发展。

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包括哪些内容?提供那些图件?

总体规划主要是在充分调研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解决旅游区的六个定位和六个布局问题。六个定位是:功能定位、目标定位、市场定位、规模定位、形象定位、风格定位。六个布局是:功能区划分基础上的项目选择和布局、给水管线布局、排水管线布局、道路管线布局、电力管线布局、通讯管线布局。 文本部分一般应当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分析:规划背景、旅游区开发条件分析、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定位与规划理念 第二部分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与项目布局、绿化及植被抚育规划、水电电信规划、道路交通规划 第三部分经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经营管理规划、分期发展规划、旅游形象策划与推广、旅游市场开拓规划总体规划图纸部分应当包括:旅游区宏观区位图、旅游区周边旅游景点关系图、旅游区现状图、旅游区建设用地分析图、旅游区水流流向分析图、旅游区功能分区规划图、旅游区分区分期规划图、旅游区规划布局图、旅游区公共设施布局图、旅游区道路交通系统图、旅游区水电系统规划图、各功能区景观意象图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 )。

A,C,E答案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其中,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区别。

不同点状态上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是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土地利用目前的状态即没实施规划方案前的土地利用状态。时间顺序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图指在规划期年,土地利用数据基础上,而形成的图件;而土地利用规划图,是指对土地未来使用的安排,在图中体现为规划期末。表达要素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图需要表达的要素为现状,而规划图多以现状图为底图,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划分,规范未来对土地的使用。相同点都是为保护土地和反映土地现状的图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性布局和统筹安排,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所绘制的专题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定义反映土地开发、整治和保护现状的图件。

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作用是什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几级,分别由谁审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的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审核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的规模,预审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农用地转用和建设项目用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制土地开发整理和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规划,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级。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依照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设区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政府审批;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政府审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报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

法律分析: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包括:1、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供需状况;2、根据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本乡(镇)土地资源的特点,确定规划的目标和方向;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4、确定各类用地指标,划定土地用途区,并根据土地使用条件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5、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确定村镇等建设用的布局和范围;7、安排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布局;8、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9、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九条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包括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的规定,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遵循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第七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第九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真实、准确、合法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为依据,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前款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总体安排,规划实施措施等内容。

国土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异同?

  国土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同点:都是与土地方面有关的规划,都属于国土系统的规划范畴。  不同点:  1、范围不同。国土规划是国土方面总的规划。其范围很大,包括土地、矿产、测绘、地质环境等方面的规划,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局限内土地利用范围,属于国土规划的一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2、重点不同。国土规划从更高的角度,总体对国土进行规划,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它在地域空间内要协调好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城镇体系的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网的配置,把国土建设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整治保护密切结合起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方面面都要顾到,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从土地利用着眼进行详细的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  国土规划:所谓国土规划是从土地、水、矿产、气候、海洋、旅游、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确定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资源综合开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步骤,提出国土开发、利用、整治的战略重大措施和基本构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u200du200d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法律分析: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提供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找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运用土地质量评价资料。在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对区域建设用地(城镇、水利、交通、特殊用地等)利用潜力和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利用潜力进行测算。同时对未利用地的分布、类型、面积进行分析,评价未利用土地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数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可见,农村土地可以出租用于农业建设,不能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农村土地出租是有条件限制的。衍生问题: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是?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

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如果大家想了解中国历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可到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查到相关数据,来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哪些实施措施

法律分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一)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二)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四)统筹安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满足乡村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合理需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六)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数量平衡、质量相当。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主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不同级别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但一般来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提供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找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二)土地供给量分析: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运用土地质量评价资料。在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对区域建设用地(城镇、水利、交通、特殊用地等)利用潜力和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利用潜力进行测算。同时对未利用地的分布、类型、面积进行分析,评价未利用土地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数量。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依据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土地资源数量、质量、自然和社会条件,由各用地部门提交规划期间用地变化预测报告和用地分布图,并对预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校核,对区域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农业用地需求量进行具体预测。 (四)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 (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根据规划目标和用地方针,对各类用地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依据土地利用调整次序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步骤与方法,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措施,拟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方案,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方案,以及区域土地结构调整方案。根据区域土地利用调整指标和规划分区,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潜力和经济发展目标,在与部门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分解下达下一级规划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为编制下一级规划提供依据。 (六)土地利用分区:通过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把规划目标、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及实施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规划的实施。省级以上规划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各区土地利用的特点、结构和今后土地利用的方向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措施;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土地利用的具体用途,制定各分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市(地)级规划分区可结合具体情况,参照省级或县级规划要求进行。 (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而又十分艰巨复杂的规划,要实施这一规划,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作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根据实现土地利用目标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包括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等。

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各该市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有关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编制,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5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即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减少基本农田占用,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2、提高土地利用率。 即因地制宜、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科学 规划,提升现有土地利用率,防止土地闲置、农田荒废等现象出 现;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即不仅要处理好建设用地和农村用地的关系,还要解决好农、林、牧、渔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即在土地开发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避免水土流失、耕地盐碱、土地沙化;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土地损毁面积,降低土地损毁程度,提高土地复垦规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 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哪几类

法律主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不同级别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但一般来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提供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找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二)土地供给量分析: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运用土地质量评价资料。在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对区域建设用地(城镇、水利、交通、特殊用地等)利用潜力和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利用潜力进行测算。同时对未利用地的分布、类型、面积进行分析,评价未利用土地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数量。(三)土地需求量预测:依据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土地资源数量、质量、自然和社会条件,由各用地部门提交规划期间用地变化预测报告和用地分布图,并对预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校核,对区域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农业用地需求量进行具体预测。(四)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根据规划目标和用地方针,对各类用地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依据土地利用调整次序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步骤与方法,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措施,拟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方案,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方案,以及区域土地结构调整方案。根据区域土地利用调整指标和规划分区,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潜力和经济发展目标,在与部门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分解下达下一级规划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为编制下一级规划提供依据。(六)土地利用分区:通过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把规划目标、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及实施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规划的实施。省级以上规划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各区土地利用的特点、结构和今后土地利用的方向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措施;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土地利用的具体用途,制定各分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市(地)级规划分区可结合具体情况,参照省级或县级规划要求进行。(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而又十分艰巨复杂的规划,要实施这一规划,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作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根据实现土地利用目标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包括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等。法律客观:《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在土地市场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概念,那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是什么?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层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 在土地市场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概念,那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是什么?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层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 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 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因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根据我国 区划,规划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上下级规划必须紧密衔接,上一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并指导下一级规划,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件、规划图件及相应的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相关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2、在2009年1月国土资源部会议审议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还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规划内容、审查和报批等项作出明确规定。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 第九条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不同级别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内容上有所区别,市以下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明确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国务院批准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通过充分协调和综合平衡,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土地面积和布局。其中,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5项为控制性指标。  国务院批准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5项控制指标为:到2010年,全市耕地减少量即建设占用耕地量不得超过9333.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不得少于9333.3公顷;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2.46万公顷(63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5.67万公顷,占耕地保有量的84%;城镇用地总面积控制在27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合肥市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  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通常的实施措施包括:制定年度计划、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审查、严格城市、镇、村建设规划审查,指导农业结构调整。

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级

法律主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不同级别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但一般来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提供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找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二)土地供给量分析: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运用土地质量评价资料。在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对区域建设用地(城镇、水利、交通、特殊用地等)利用潜力和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利用潜力进行测算。同时对未利用地的分布、类型、面积进行分析,评价未利用土地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数量。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依据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土地资源数量、质量、自然和社会条件,由各用地部门提交规划期间用地变化预测报告和用地分布图,并对预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校核,对区域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农业用地需求量进行具体预测。 (四)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 (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根据规划目标和用地方针,对各类用地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依据土地利用调整次序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步骤与方法,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措施,拟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方案,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方案,以及区域土地结构调整方案。根据区域土地利用调整指标和规划分区,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潜力和经济发展目标,在与部门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分解下达下一级规划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为编制下一级规划提供依据。 (六)土地利用分区:通过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把规划目标、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及实施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规划的实施。省级以上规划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各区土地利用的特点、结构和今后土地利用的方向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措施;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土地利用的具体用途,制定各分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市(地)级规划分区可结合具体情况,参照省级或县级规划要求进行。 (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而又十分艰巨复杂的规划,要实施这一规划,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作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根据实现土地利用目标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包括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等。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26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可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权限内的,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建设用地、耕地等主要用地规模、布局进行的变更和调整。扩展资料:建设项目的用地审批原则是必须先纳入土地利用计划,通知强调,未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建设项目,也就是说没有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用地。“未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条规定的,不得批准用地。”确需建设的项目,需先修改规划,按规定程序报规划原批准机关批准后才能审批用地。国家及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如需修改土地利用规划的,通知也做出了明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级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属于省级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权限内的,根据省级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法律效力违者必究

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法律主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不同级别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但一般来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提供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找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二)土地供给量分析: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运用土地质量评价资料。在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对区域建设用地(城镇、水利、交通、特殊用地等)利用潜力和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利用潜力进行测算。同时对未利用地的分布、类型、面积进行分析,评价未利用土地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数量。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依据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土地资源数量、质量、自然和社会条件,由各用地部门提交规划期间用地变化预测报告和用地分布图,并对预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校核,对区域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农业用地需求量进行具体预测。 (四)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 (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根据规划目标和用地方针,对各类用地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依据土地利用调整次序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步骤与方法,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措施,拟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方案,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方案,以及区域土地结构调整方案。根据区域土地利用调整指标和规划分区,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潜力和经济发展目标,在与部门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分解下达下一级规划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为编制下一级规划提供依据。 (六)土地利用分区:通过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把规划目标、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及实施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规划的实施。省级以上规划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各区土地利用的特点、结构和今后土地利用的方向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措施;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土地利用的具体用途,制定各分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市(地)级规划分区可结合具体情况,参照省级或县级规划要求进行。 (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而又十分艰巨复杂的规划,要实施这一规划,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作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根据实现土地利用目标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包括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保护土地资源,统筹各类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包括:(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为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土地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和土地利用布局,应当服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2)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考虑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主要包括:一是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保持耕地总量稳定的前提下,反映地方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二是落实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要求,对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进行优化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三是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促进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矿海“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的保护格局。(3)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充分考虑本地土地供求状况,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的国情,充分考虑土地供应能力,在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决定建设用地供应数量和时序,以土地供应制约和引导各项建设的用地需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土地等级每六年调整1次。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者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十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 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土地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应当坚持规划先行。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前,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继续执行。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制。2、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3、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4、统筹安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满足乡村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合理需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6、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数量平衡、质量相当。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三条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是什么?

(1)综合性。从规划对象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针对的是区域内全部土地,而不是某一种用地;从规划任务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到各部门用地的分配与使用,要综合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协调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作出调整,使之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规划内容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土地利用安排为核心,同时也包括对土地开发、整治、保护的综合安排。(2)战略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侧重研究解决一些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重大变化等。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落实地块的规划用途,但它以土地用途分区的方式出现的,一般不涉及具体确定土地使用单位或个人使用土地的范围、经营方向或用地的内部规划问题。(3)长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与土地利用有关的重要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长期变动趋势作出预测,据此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拟定战略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由于土地利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有些影响(如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是难以逆转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利用方式,使之达到预定的目标,也是长期才能实现的。这就决定了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以使土地利用的变化能与长期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演变过程相协调。(4)控制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纵向讲,下一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受到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从横向讲,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地区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起到宏观控制作用。(5)权威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通过国家权力保证其实施,对于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行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因此是不同于行业或者部门用地规划的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包括什么

法律分析:第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即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减少基本农田占用,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第二,提高土地利用率。即因地制宜、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科学规划,提升现有土地利用率,防止土地闲置、农田荒废等现象出现;第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即不仅要处理好建设用地和农村用地的关系,还要解决好农、林、牧、渔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第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即在土地开发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避免水土流失、耕地盐碱、土地沙化;第五,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土地损毁面积,降低土地损毁程度,提高土地复垦规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枯竭、种源灭绝等生态失调现象,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规划指标是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2)审批各类土地利用项目的法定依据。预审建设项目用地,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和乡(镇)建设用地、农民住宅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项目用地,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类土地利用项目均不得批准。(3)使用土地和开发、整治、保护土地的法定依据。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确定了每块土地的用途。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类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没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用途。(4)依法查处违法批地、用地的法定依据。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和使用土地的,要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根据地形条件,土地平整设计方法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   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是纲领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使用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与实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有限的资源,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部门间的分配,有五个要素:一个是土地的数量;第二个是质量;第三个时间;第四是个空间;第五个是用途。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村镇规划的关系   在土地利用上,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五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定的审批权限规定   《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除此之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嘉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报国务院审批。   (五)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规定   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协调,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使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而采取的管理制度。   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农用地的用途管制包括农地非农化的管制和农地农用的管制两方面,坚持“农地、农有、农用”的原则,限制农地非农化,鼓励维持农用,包括用地指标管制、现状管制、规划管制、审批管制和开发管制。   (六)“三界四区”的内涵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三条边界,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类空间管制区。   允许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   有条件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以外、扩展边界以内,满足规划期内不可预见发展需求的区域。   限制建设区,是指基本农田、自然灾害高风险区、水源涵养区等一般不安排开发建设的区域。   禁止建设区,是指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价值而必须禁止安排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建设项目的区域。 ;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