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仄韵诗的格律16种

仄韵格律诗词16种格式(七绝、七律、五绝、五律)  七绝、七律、五绝和五律仄韵格律诗词16种格式: 七绝: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七律:5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6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7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8、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五绝9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10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1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1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五律:1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1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15、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16、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

诗词的格律有哪些要素?

诗词平仄分为仄起式正格、仄起式正格、仄起式变格、仄起式变格,口诀如下:1、仄起式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队)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后队)2、平起式正格如同两人排队向前走,教官一声向后转,那么后面的人,反而变成前面的人。那么仄起式变为平起式,只需前后两队顺序对调,就变成: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后队变前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队变后队)3、仄起式变格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4、平起式变格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诗词的格律诗词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它涉及中国文体学、音韵学、词学、音乐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是中国古人对形式美高度关注后的产物。诗词格律很严谨,但绝不是一成不变。传统说诗词的格律,有一个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也是吟诵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对于七言来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有变化。如果是五言,则是一、三两字。由于这种规律的存在,使得格律既严谨,又灵活。

诗词格律常识

第一,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1、五大要素: “五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2、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普通话里,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中华新韵】 在中古汉语里,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平水韵】【词林正韵】 规律:在同句中是相间的,在对句中是相对的。3、押韵: 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韵”的重要性:韵是格律诗的根基,绝对不容许错。如果“韵”错了,诗就立不起来了。规律: ① 在律诗(正格)中,除起句外,所有的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才押韵。 ② 在同一首诗中,不能串韵,只能押同一种韵;同时,新韵、古韵也不能互押。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在同一句里,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必须遵循诗谱规定的平仄,不得随意更改。5、律诗的四大忌讳:一忌“失粘”(所谓“粘”是指上联的第二句与下联的的第一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失对”(所谓“对”就是在同一联中,上句与下句的平仄是相对的),二忌“孤平”(所谓“孤平”是指在同一句中,平声字都被仄声字隔开了,没有一处是相连的)“拗句”(所谓“拗句”就是不符合两平两仄相间的句式),三忌“三平(仄)脚”(即句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或仄声),四忌方言混用。第二,格律诗的“诗谱”1、诗谱的符号及其意义:不同的书籍其符号都不相同。必须先阅读其符号说明。在本稿的诗谱里,“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平”表示是平声韵;红色则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应平可仄,“仄”表示应仄可平。2、四种格式的诗谱【正格】本稿中的这四种格式是基本格式(正格),是最权威可靠的,因为他综合考虑了格律诗的所有要素和禁忌。只要严格依谱作诗,就不会出格。

标准念奴娇格律

定格《念奴娇·中秋》 苏轼中平中仄,仄平中中仄,中平平仄(韵)。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韵)。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韵)。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韵)。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2]折叠编辑本段变格折叠变格一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中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韵)。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韵)。中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韵)。【注】前片第二句九字,有作"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韵)"者,后片二三句有作"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者,第七、八句有作"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者。折叠变格二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典范词作【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念奴娇·中秋》【宋代】叶梦得《念奴娇·中秋燕客》【宋代】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宋代】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宋代】张孝祥《念奴娇·泛洞庭》【宋代】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宋代】吴渊《念奴娇·我来牛渚》【宋代】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宋代】文天祥《念奴娇·驿中别友人》【宋代】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宋代】姚孝宁《念奴娇·素娥睡起》【当代】王保君《念奴娇·黄河》

古诗有哪些格律?

主要分 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四种,每种又按照平仄规律分成4个类型

古诗讲究平仄格律,平仄是什么?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发音。

诗词格律具体指什么??

哥们才疏学浅

如何掌握诗词的格律韵律

多读点呗~你这样问太宽泛了然后其实搜百度百科格律韵律都有的介绍当然还是要结合大量的具体诗词来学先推荐本书给你吧 王力 的 诗词格律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如下: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一部分五言绝句、一部分七言绝句。之所以说只是一部分的绝句,是因为绝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近体诗要求的古绝。近体诗中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扩充来的,明白了五言的格律,也就懂得了七言的格律。五言诗只须记住以下规律,不必背诵,也就自然掌握了。  双平双仄是基本元素  五言诗可分成平平、仄仄和单平或单仄的组合。我们把这四个基本元素叫作“步”,由“音”组成了“步”,再由“步”组成了“句”。“步”的排列方式有二组四种:第一组是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即前面皆是“双平步”,后面的“双仄步”与“单平步”互调;第二组是仄仄—平平—仄和仄仄—仄—平平,即前面皆是“双仄步”,后面的“双平步”与“单仄步”互调。大家可以发现,每句开头的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  相粘、相对、相错  近体诗中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第七八句都叫做联。“对”,是每联上下句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是前联的下句和后联的上句的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错”,则是对粘对规则的补充。

诗词格律常识王步高

1.诗歌格律知识 格律,分开来,格,律。格是指格式,就是说它有一定的格式限定,如五绝的格式就是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七律的格式是,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中间两联要对仗。而律,就是指的规律性的东西了:以四声为基础,将汉字分为平声字和仄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格和律合在一起就是把汉字按一定的格式,规律排在一起。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实诗词的格很好明白,律稍微要难一点,但是也不难。主要记得: 1,律步:每两个字一步。如七绝“仄仄平平仄仄平”每两字一步划开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像人走路,左脚一脚,右脚一脚才算上一步。 2,交替:一个律步连着一个律步必须是平仄错开的。这里主要看一步里的第二个字。人们常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因为每步里的第二个字才是格律的关键。 3,律句:一首诗最基本的就要算句子了,五言律句的话只有两步半,七言三步半。这里主要要注意的是那个半步的,半步只有一个字,也就是平或仄。由于律句忌出现三平尾,所以当然最后一步是平平的时候,半步的字要为仄,反之则要为平。4,拗句:这个是因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产生的.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来说,由于一三五不论,那么它可以写成中仄中平仄仄平。中代表可平可仄。那么例句就有: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孤平忌),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这几种都是拗句。还有一些特殊的拗句,拗句的话是需要补救的。就不多说了,打字好累。 5,押韵:律诗,律绝,只能押平声。押韵的规律是奇数句不能押,偶数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6,对粘:律诗中每两句为一联。那么,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二四六位上的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七绝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看第一、二句的二四六位,叫联内相对。联与联之间的关系就是粘了:观察一下第二句和第三句二,四六位。 其实,格律只是浮云。重要的是“起、承、转、合。”四字决。真正做到这四个字,才是一首好诗。 见识有限,如有错,请指正,谢谢。 2.如何评价王力的《诗词格律》 1、评价: 王力此书深入浅出,特别适合初学者入门。 《诗词格律》是诗词常识名家谈系列丛书,由王力所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所讲的诗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见。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话。《诗词格律》着重在讲格律,不是诗词选本,所以对于举例的诗词,不加注释。所引诗词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对于版本是经过选择的,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并避免烦琐,也不打算在每一个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说明了。 《诗词格律》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的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 关于诗,着重在谈律诗,因为从律诗兴起以后,诗才有了严密的格律。唐代以前的古诗是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还没有形成格律,所以不谈。至于唐代以后的古体诗,虽然表面上也是不受格律的限制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讲究,所以不能不谈,只不过可以少谈罢了。 词和律诗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所以先讲诗,后讲词。有时候,诗和词结合起来讲述。 2、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中国语言学家,诗人。字了一。1900年8月10日生于广西博白,卒于1986年5月3日。1924年入上海南方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留学法国,1931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1954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曾兼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务。他还曾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3.我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有什么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4.诗词格律知识 近体诗和古体诗 诗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一种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 《诗经》305篇,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被谱入乐曲,用来歌唱,即为曲辞,或称歌辞。 从文学的角度定名,则称之为诗。“楚辞”就是在楚国人民中流行的歌辞,亦可称为楚诗。 到了汉代,五言诗产生以后,诗逐渐成为不能歌唱的文学形式,开始与歌辞分家。从此以后,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诗,题目下往往带一个“辞”字。 就诗体而言,则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 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今体诗。 它形成于唐代,以有严格的格律为其主要特征。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人开始就研究四声、八病(指诗歌创作中应避忌的八个声律问题,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声律、对偶,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逐渐定型,形成了一种与旧体诗有明显区别的新诗体。 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 还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其主要特点是: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 、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七律如: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五律如: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 五言绝句二十字,七言绝句二十八字。 七绝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五绝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以外的各种诗歌体裁,都可称之为古体诗,也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有句子比较整齐划一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有长短句相间、随意变化的杂言体。五言、七言的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最少一字,多者可达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将其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及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称“古绝句”,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 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古体诗的主要特点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 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因此,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但是古体诗也不是一点格律上的要求都没有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实际上它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在格律上有以下特点,值得注意: 一、古体诗的押韵 古体诗也要押韵,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 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古体诗用韵,比格律诗用韵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 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古体诗虽然可以通韵,但是诗人们不一定每次都用通韵。 特别要注意的是,上声和去声有时可以通韵,但是平仄不能通韵,入声字更不能与其他各声通韵。古体诗的用韵,是因时代而不同的。 实际语音起了变化,押韵也就不那么严格。中晚唐用韵已经稍宽,到了宋代以后,古风的用韵就更宽了。 二、古体诗的换韵 格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古体诗则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换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每两句一换韵,四句一换韵,六句一换韵,也可以多到十几句才换韵;可以连用两个平声韵,连用两个仄声韵,也可以平仄韵交替。 值得一提的是,换韵的第一句,一般总是押韵的。近体诗首句往往押韵,古体诗在这一点可能是受了近体诗的影响。 三、古体诗的平仄和对仗 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定。唐宋以后的古体诗在平仄上也是完全自由的。 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却着意避免律句,使古体诗和格律诗有明显的区别。 5.写诗的格律知识 词的 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李清照《词论》对词的音律提出很严格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仄), 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有些词调既押 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 各个词调的句式的 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传统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字数、 平仄、对偶都按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规定。 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说过: “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 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 然而词体之所以为广大作者所乐于运用、成功地运用,除精审的格律外,更因 其在运用时还有相当大的自由。词律也有比诗律远为解放者。 首先,词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调和体,作者可以在极为广泛的范围内选 择符合创作需要的词调。据清康熙时编的《词谱》所载,有 826调、2306体, 还有好多尚未收入。 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 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哀乐交迸、刚柔兼济,均有 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 再者,词调与体的变化和创造原是没有限制的。 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 创调与变体。康熙《词谱序》云:“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 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 然试看《词谱》所载同一词 调诸体的句式、平仄、押韵、字数常颇有出入,可见古人填写时有着相当程度 的自由。词韵常比诗韵宽,有时平仄以至四声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 音的。 如《满江红》词调,一般押仄声中入声韵,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飞 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激烈的壮怀,读来使人慷慨悲愤,押的便是 入声韵。然而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遐想湖上女神,却换押平韵, 声情遂变作缓和舒徐,富有潇洒优游的情趣。 姜夔《长亭怨慢》自序云:“予 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该词中有句 如:“阅人多矣,谁得以长亭树?树若有情,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 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写景抒情,卷舒自 如,浑如散文。但由于作者深谙音律,故虽随意为长短之句,而自然合乎律度, 适应歌者口吻。 “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自由与规律高度统一的产物。 词的格律宽严有一个发展过程。 唐到北宋前期还比较宽松,而北宋后期至 南宋则越来越严密。各时期不同作家对审音协律也有不同要求。 如有人认为苏 轼的词不协音律,有则为之辩护。陆游《老学庵笔记》云:世言东坡不能歌, 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 晁以道谓:“绍圣初,与 《跋东坡七夕词后》 又云: ‘歌之曲终,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 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跋东坡七夕词后》又云:“歌之曲终,觉天 风海雨逼人。”从其他记载也可看到苏轼的代表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念奴娇》(大江东去)也都被“善讴者”歌唱或赞赏过,说明还是合 乐可歌的,只是有些地方突破声律的束缚。 大凡过于不守音律也许失却词的韵 味,遵律过严也会成为枷锁,重要的是运用音律为情意服务。如《声声慢》调 在李清照以前作者多押平韵,而李清照却选押仄韵,又用了话多齿音、舌音字, 创造了情景交融的特殊艺术效果。 可见她要求作词的严辩音律,却正是自由地 运用之以突破陈规进行创造,而不是作茧自缚。宋代许多绝妙好词,虽然长短 错落,自由卷舒,有的类同口语、散文,而吟诵起来的韵味盎然,富有节奏感。 个中奥妙是很值得我们体味的。有些例子,则未必可取。 如张炎 《词源》 记 其父张枢“作《惜花春早起》云:‘琐窗深"。‘深"字音不协,改为‘幽" 字;又不协,再改为‘明"字,歌之始协。 此三字皆平声,胡为如是?盖五音 有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故平声字可为上、入者此也。” 按“深”“幽”与“明”情景大不相同,竟如此改来改去,即使改得完全适应 歌喉,遵律虽严,却并是值得效法的文学创作态度。

什么是格律

格律这个概念的内涵可宽可窄。作为一个术语而言,一般指诗律、词律和曲律,包括字句、用韵和平仄三个方面。字句,就是一共有多少句,每一句有多少字。以近体诗律来说:八句的就叫律诗,四句的就叫绝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诗;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诗。当然,还有四言诗、六言诗等。用韵,就是押什么韵,怎么押韵,在什么地方押韵。譬如近体诗一般要求只能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从头到尾只押一种韵。词可以押仄声韵,可以换韵,还可以平仄通叶。诗韵、词韵和曲韵是有差别的。诗韵我们一般以《平水韵》为参照,词韵可以参考《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平仄,就是每个字应该用哪种声调。近体诗律只管平仄,词律、曲律要分四声。近体诗律很简单,无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两个格式轮换,外加一些限制和变通。词律就必须按照此牌的要求来填写,曲律也要按曲牌。正格一般是说诗律的那两种格式(前面写了),也可以指定格。定格是指词律曲律而言的,一般以某个词牌曲牌最早或者最出名的作品为定格。变格就是对定格加以变换,变换的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如平仄韵互换(如姜夔的平韵《满江红》),小令改慢曲(如周邦彦的《烛影摇红》),叠一阕(如《南乡子》),摊破(如《摊破浣溪沙》),减字(如《减字木兰花》)等等。写诗填词最好还是按照格律来,如果觉得麻烦,可以不必说自己写的是近体诗词。诗词本来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有的人觉得按照格律来更能够表现出情感,有的人觉得格律会束缚自己,那就各取所需。觉得束缚的,就写古风嘛,古风也可以写成长短句呀,为什么非得说自己写的是近体诗词呢?如果一定要给自己的作品前面冠以近体诗词的名称,那就老老实实按照格律来,否则就要叫人觉得不伦不类了。

关于诗词格律

平仄,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古今一样

诗词格律规律

(01)关于近体待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02)平仄的基本格式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述。上面说的这种基本格式,其实是五言绝句的一种。试举两例。 例一: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诗中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却用了“天”字,是平声字,但在此处是允许的。原因,后面会讲到。)例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一” 字,在唐韵里是读仄声的,后面会讲到。)(03)“对”和“粘”的规则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他各种平仄格式。(04)五言绝句的基他格式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即偶句必须押韵,单句不用押韵(首句是个例外,押韵或不押韵都可以)。拿绝句来讲,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如《登鹳雀楼》中的“流”字和“楼”字就是押韵的。押韵的字又必须是平声字。当然,也有押仄声韵的诗,但很少,不属于一般情况,在此暂且不论。按照偶句平声押韵的要求,再加上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从上面讲过的那种基本格式,推导出其他各种不同的格式。如前所述,基本格式是: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个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每换一种首句,就是一种新的格式。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那么,下一句必须与之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以便押韵,那就只能选“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必须与第二句相“粘”,又必须以仄声字结尾,那就得选“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与第三句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那就只能选“平平仄仄平”。这样就产生了第二种格式: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举例: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刘禹锡《路旁曲》依此类推,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作为首句,就可以推导出第三种格式: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例诗: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阳微。寂寂深烟里,渔舟夜不归。——司空曙《黄子陂》如以第四句作为首句,又可推导出第四种格式: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例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以上是五言绝句的全部格式,共四种。其实就是基本格式中的四句倒换先后次序产生的。不同的首句,导出不同的格式。对这四种格式,当然也可以机械地硬背硬记。不过,还是把硬记和掌握规律结合起来,能收事半功倍之效。(05)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因为五言绝句有四种格式,所以五言律诗也有相应的四种格式。第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把前面讲过的基本格式重复两遍。举例: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桂甫《观李固清司马弟出水图》需要注意的是,例诗中常有一些字,表面上看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格式的规定,这都是有原因的,将在后面逐步说明。第二种格式: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这种格式首句入韵。举例: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水流。锡飞常见鹤,杯渡不惊鸥。似得庐山路,莫随惠远游。——杜甫《玄武禅师屋壁》第三种格式: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举例: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第四种格式: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种格式也是首句入韵。举例: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前面说的都是五言诗,现在开始讲七言诗,包括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简称七绝和七律。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也就是七言绝句的第一种格式。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第一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举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七言绝句的第二种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此格式首句入韵。举例: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鲁迅《悼杨铨》七言绝句的第三种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苏轼《赠刘景文》七言绝句的第四种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格式首句入韵。举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行》现在讲讲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也有四种格式,并且和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是相对应的,只是每句诗的前面多了两个字。七言律诗的第一种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举例: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白居易《城上夜宴》七言律诗的第二种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此格式首句入韵。举例: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寓意》“达”字在诗韵中读仄声。关于韵的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七言律诗的第三种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七言律诗的第四种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此格式也是首句入韵。举例: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答友人》(07)格式以外的规则前面讲过了五言诗(五绝、五律)和七言诗(七绝、七律)的全部十六种格式。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律诗,包括唐诗、宋诗以及后来的作品,很少有每个字都符合上面所讲的平仄格式的,几乎每首诗总有些字不符合。这是因为,上面讲的乃是标准化、理想化的格式。这些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除了格式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规则起作用。这些规则也都是历史形成的、公认的。主要有四条。第一、“一三五不论”关于律诗的平仄格式,历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意思是讲,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平仄可以不论,用平声字或仄声字都可以,平仄两可,可平可仄: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必须按照平仄格式的规定选用平声字或仄声字。第七个字当然都必须分明,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涉及韵脚。如果就五言诗而论,那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第五个字当然也属于不言而喻,是必须分明的。这个口诀,简明易记,很有用处。但必须注意,它只是大概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掌握的时候,要加上一些修正才行。抛开变格先不说,最重要的修正有两点(以五言诗而论):一是:“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最须注意,其第一个字决不可不论。如果不论,误用了仄声字,使这一句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那是大错误,诗论的术语叫做犯“狐平”(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科举考试时,犯了“孤平”,诗就不及格了。此是大忌。二是:“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第三个字也应当论。如果不论,最后三个字都变成了平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平平”,这叫“三平调”。“三平调”是古风的特色,对律诗来说,被认为是比较大的毛病,应当避免。另外,“平平平仄仄”这一句式中,第三字也可能不用仄声,以免形成“三仄脚”,但这不是格律的硬性规定。我们还是以五言诗的四句(种)基本格式来看,把可平可仄、可以不论的字加上括孤,即变成如下的样子:(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七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则变成:(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可以看出,七言诗的各种句子,第一个字的平仄一律可以不论;第二个字的平仄,一律必须分明。后面五个字的平仄要求,和五言诗相同。第二、“孤平拗救”前面讲过,“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的第一个字(七言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个字),平仄不能不论,必须用平声字。如果用了仄声字,则为“犯孤平”,是写律诗之大忌。但有时根据诗意的需要,第一个字不得不用仄声字,或用仄声字于文意更好,那怎么办呢?有办法:就是在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字之后,把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这样整个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句则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允许的。这种变格,叫做“孤平拗救”。举例:宠深还若惊(王禹称《五更睡》)鸟鸣春意深(陈与义《寒食》)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总观唐、宋名家之诗作,犯孤平者极为罕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但孤平拗救的诗句则非常普遍,说明这是诗界历来公认的规则。第三、“三四字互救”五言诗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也是有变格的。这个变格就是把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位置互换,达到互救的效果。这样,这个句式就变成了“平平仄平仄”。如为七言,就由“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举例: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崔垣《春怨》)朱实出传九华殿,繁花旧杂万年枝。(崔兴宗《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这种句式,是平仄格式的一种变格。值得注意的是,它突破了“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五言的第四个字(七言的第六个字),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这种句式虽然是变格,但在唐、宋以来的律诗中,用得非常普遍,甚至并不比正格用得少,连应试诗也允许用它。第四、“对句相救”以五言而论,对句互救主要适用于下面这一联格式: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这也就是基本格式的前两句。在这两句中,对句(第二句)的第三个字如果用了平声字,那末在出句(第一句)中,不仅首字可平可仄,而且第三个字、第四个字都可用仄声字。这样出句就有可能全部是仄声字。整个这两句的格式就变成了下面这样:(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括弧里的字,平仄两可。还可以反过来加以说明:出句(即第一句)的第三、第四个字按正格本该用平声字,而如果用了仄声字,可以在对句(即第二句)中加以挽救,办法是把对句的第三个字改为平声字,而对句的第一个字,按“孤平拗救”的规则,照样可平可仄。七言句,依此类推,只是在前面按正常规律加两个字。举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古原草》)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孟浩然《裴司事见寻》)以上两例,都是用对句的第三字救出句的第四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乐游原》)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杜甫《送远》)以上两例的出句都是仄声。唐宋名诗中这样例子很多,在此不多举。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李商隐《落花》)以上两例,不仅出句的第三、四字全是仄声字,而且对句的第一个字也用了仄声字。对句用了“孤平拗救”的规则。对句第三字的平声字,既救本句的孤平,同时也起了救上一句的作用。再举几个七言的例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十”是入声)宦游何啻路九折,归卧恨无山万重。(陆游《桐庐且泛舟东归》)马蹄踏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方岳《梦寻梅》“七”是入声)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四首》)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对句相救”的变格形式,也突破了“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所以必须记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是很确切的,用时须有若干修正。(08)简便的公式前面已经讲过了近体诗的各种平仄格式,基本格式只有四句,又讲了正常格式以外的四条规则。这四条规则,主要是讲拗救和变格,也都是诗律不可缺少的部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研究诗词格律的权威北大王力教授有一个比喻很好,他说:“谈诗律必须兼谈拗救,这等于法律上的‘但书";‘但书"应认为是法律的一部分,并非法律以外的东西。”他又说“拗而能救,就不是病。”拗救,或统称变格,在诗词创作中,大有用处。首先,它可以扩大遣词用字的自由度,从而保住某些必须用的字,提高诗句的质量。例如杜甫的诗句“远在剑南思洛阳”,其中的剑南是地名,很难改动这个“剑”字,因而就在后面用一个“思”字来救,自然而又和谐。又如“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山”。(李白《过崔八丈水亭》)其中“宛溪”、“敬亭”都是地名,出句用了“三四字互救”的变格,解决了用字的困难,诗句合律而又流畅。毛主席诗句“我欲因之梦寥廓”,用的是“三四字互救”的变格,总不能为了凑成正格把“寥”和“梦”调换位置吧。变格的妙用,实不可不知。其次,有时只有用变格才能完成某种高难度的精彩的对仗(对仗问题,以后还要专门讲)。特别是涉及到数字的对仗,常常得用变格。因为按照诗韵,所有的数字,只有“三”和“千”是平声,其他都是仄声,不用变格就很难对了。前面引用的一个例子,“马蹄踏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对得很好,若不用变格,就没有这种效果。唐宋名作中类似诗例很多。平仄格式和格式以外的变格规则,并不难懂,但初学的人普遍觉得难记。为此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归纳出一个简便的公式,与大家共酌。一变格(仄)仄(平)(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基本格(仄)仄(平)平 仄平 平(仄) 仄 平(平)平(平)仄 仄(仄) 仄 仄 平 平二变格仄 平 平 仄 平平 平 仄 平 仄上列基本格式与一二变格的关系,包括了前面讲过的关于平仄格式和变格的全部规则。四个基本句式,四条变格规定,可在这个公式表格中一览无馀。中间部分,是平仄基本格式。其他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诗的平仄格式,都可由它推导出来。括弧中的字,是适用于“一三五不论”的字,是平仄两可的。上边一变格是对应基格格式一二句的可变成的形式,即与之对应的单句变格形式。下边第一句是对应基本格式第二句的变格,是“孤平拗救”。第二句为对应基本格式第三句的第二个变格是“三四字互救”。左边是两句同时变化的变格形式,(用了大括弧来联接)即前面讲的“对句相救”那种形式。初学者,在写诗或研究诗的时候,可以随时拿这张表来对照,比到书中去查找规则,省事多了,快捷多了。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关于律诗的平仄法则,上面已全部讲完。总的就是四个基本句式(加上“对”和“粘”的要求),四条规则(格式以外的)。掌握了这些,写诗就不会违反平仄的格律。前面讲的是历代公认的格律规则,写律诗时必须遵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属于某些诗人在格律之外的艺术追求;还有的属于一家之言的主张。这些并不是格律的组成部分,诗词作者不一定遵守,但了解一下也是必要的。第一、广互救就是本来可以不救的,也去救。七言诗的第一字、第三字,除了犯孤平的句子以外,本来都可以不论,不必去救,但有的诗人为了使诗句的音调显得更加抑扬顿挫、铿锵优美,也尽可能去救。有的在本句中第一字与第三字互救。如:若非群玉山头见。(李白《清平调词》)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有的在对句中一与一互救、三与三互救。还有的除本句互救之外,同时在对句中又救。如: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杜牧《移居言溪馆》)楼上凤凰飞去后,白云红叶属山鸡。(王建《九仙公主旧庄》)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许浑《西湖亭宴饯》)由于采取这种多重互救的方法,“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联句式,变成了下面这种形式: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这种形式,在中晚唐以后诗作中非常普遍,并不比正规格式用得少。第二、避“上尾”诗律讲平仄,而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有人认为,上、去、入三声应交替使用。同一声连用,如“上上”、“去去”、“入入”,则是应该避免的。还有,一首律诗的四个出句(尾字),最好上、去、入都有,至少不要连用两个上声,或连用两个去声,或连用两个入声。连用了,就叫“上尾”。唐诗的许多大家,对这一点还是比较注意的,尤其是杜甫。如:蜀 相丞相祠堂何处寻(平)?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入),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去),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上),常使英雄泪满襟。曲 江一片黄花减却春(平),风吹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上),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去),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入),何用浮名绊此身。从写诗的技巧上讲,“上尾”的毛病应当尽可能避免。但避“上尾”不是诗律,不是必须遵守的。第三、不重字。许多诗人都很讲究这一条,在同一首诗中决不用两个同样的字。当然,有的诗人为了造成双声叠韵,或为了特别强调某一点,而故意使用重复字,则不在此例。如:“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故园更在北山北,佳节可怜三月三”(王至)。等等。这些诗句中使用重复字,追求的是一种特殊艺术效果,不是无心之失。但也有的诗,显然不是有意使用重复字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中用了两个“卧”字,诗人对此可能并不在意,也可能是疏忽。但毕竟这是一首好诗,一首很好的诗。话又说回来,在同一首诗中,对于并非有特殊效果的重复字,当然还是尽量避免为好。(10)小律和排律前面讲过,凡按照律诗的平仄要求写的诗,每首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和七绝):八句的叫律诗(五律和七律)。此外还有两种:每首只有六句的,叫小律,也叫三韵小律(即使首句入韵,仍称为三韵小律);超过八句,达到十句或十句以上的,叫排律。也有人只承认绝句、律诗、排律这三个品种,而把小律作为律诗的一种。小律和排律,这两种诗都比较少。三韵小律举例:寒闺夜 白居易夜半衾稠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送羽林陶将军 李白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排律的写法,就像五律或七律一样,只不过要按照“对”和“粘”的规律一直写下去。除了首联和尾联以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排律常以用多少“韵”作为

诗词格律

这个很复杂……推荐王力的《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教程

诗词格律学习教程如下:一、诗词的四大要素(—)押韵: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二)四声: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三)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四)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二、诗韵和词韵(一)平水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韵书有诗韵和词韵之分,词韵比诗韵宽松。律诗—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二)普通话韵表(新韵):现在写诗词,不必按照古音写,用普通话即可。关于普通话押韵表,各家大同小异,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三、诗律(律诗和绝句)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如下:1、五大要素:“五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2、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普通话里,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中华新韵】规律:在同句中是相间的,在对句中是相对的。3、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韵”的重要性:韵是格律诗的根基,绝对不容许错。如果“韵”错了,诗就立不起来了。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它涉及中国文体学、音韵学、词学、音乐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是中国古人对形式美高度关注后的产物。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一部分五言绝句、一部分七言绝句。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歌的格律:(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A)。(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A)。(对仗)(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A)。(对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A)。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

仄仄平平仄(平仄脚)平平仄仄平(仄平脚)仄仄仄平平(平平脚)平平平仄仄(仄仄脚)第一种平仄格式:平仄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注:“撷”为入声字,为仄声。第二种平仄格式,首句用韵,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将首句改为平平脚:平平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注:“黑”为入声字,为仄声。

诗词格律有多少种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诗。包括四言诗、古风、近体诗(七绝、七律),相关情况可参阅《诗律详解》。二、词。词调有超过千个,可参阅《词律辞典(1150个词调,3448体)》、《中华词律(1427个调,3663体)》

七律诗的格律一览表

七言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形式,通常由八行七字组成,共有五十六个字。以下是七言律诗的基本格律规则: 字数:每首七言律诗有8行,每行有7个字,总共56个字。 平仄:平仄是诗词的基本音节,平音包括阴平(a、o、e开头的韵母)和阳平(i、u、ü开头的韵母),仄音包括阴入、阳入、上声、去声。在一般情况下,每句的第一、二、四字需遵循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种模式之一,第三、五、七字则无严格要求。 押韵:七言律诗的每句的尾字都需要押韵,也就是说,每两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要一致。通常第一、二句押韵,第三、四句押韵,第五、六句押韵,七、八句押韵。 句式:七言律诗的每句由前后两半组成,通常前半句提出一个主题,后半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或发展。 对仗:七言律诗的每句之间需要对仗,也就是说,每两句的相同位置的字需要在词义、词性、声调等方面相对应。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中,“白日”和“黄河”、“依山”和“入海”都形成了良好的对仗。 停顿:每句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第四个字后面)需要有一定的停顿,形成一种特殊的节奏感。 以上就是七言律诗的基本格律规则,但是在实际创作中,诗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规则,甚至打破规则,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以五言八句四韵律诗为例。一、格律诗基本句式。1.平平仄仄平。2. 仄仄平平仄。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二、格律诗四种全局基本格律规格。1.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帮我找一下现代的格律诗、自由诗、叙事诗、抒情诗、春天诗,英国拜伦的诗、爱尔兰叶芝的诗、法国南国的诗

昔日依依别 乔治·戈登!拜伦 昔日依依别, 泪流默无言; 离恨肝肠断, 此别又几年。 冷颊何惨然, 一吻寒更添; 日后伤心事, 此刻已预言。 朝起寒露重, 凛冽凝眉间-- 彼时已预告: 悲伤在今天。 山盟今安在? 汝名何轻贱! 吾闻汝名传, 羞愧在人前。 闻汝名声恶, 犹如听丧钟。 不禁心怵惕-- 往昔情太浓。 谁知旧日情, 斯人知太深。 绵绵长怀恨, 尽在不言中, 昔日喜幽会, 今朝恨无声。 旧情汝已忘, 疾心遇薄幸。 多年离别后, 抑或再相逢, 相逢何所语? 泪流默无声。原文When we two parted In silence and tears, Half-broken-hearted To sever for years, 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 Colder thy kiss; Truly that hour foretold Sorrow to this. The dew of the morning Sank chill on my brow-- It felt like the warning Of what I feel now. Thy vows are all broken, And light is thy fame; I hear thy name spoken, And share in its shame. They name thee before me, A knell to mine ear; A shudder comes o"er me-- Why wert thou so dear? They know not I knew thee, Who knew thee too well:-- Long, long shall I rue thee, Too deeply to tell. In secret we met-- In silence I grieve, That thy heart could forget, Thy spirit deceive. If I should meet thee After long years, How shall I greet thee?-- With silence and tears. 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当你年老白了头 睡意稠 炉旁打盹 请记下诗一首 漫回忆 你也曾眼神温柔 眼角里 几重阴影浓幽幽 多少人 爱你年青漂亮的时候 真假爱 不过给你的美貌引诱 只一人 在内心深处爱你灵魂的圣洁 也爱你 衰老的脸上泛起痛苦的纹沟 在烘红的炉旁 低头回首 凄然地 诉说爱情怎样溜走 如何跑到上方的山峦 然后把脸庞藏在群星里头原文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法国南国是谁?现代自由诗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 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师! 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老 师 老师——您如春天中的细雨, 滋润着花儿,灌溉着大地, 而我们再着吮吸着细雨茁长成长。 老师——您如秋天里的一丝风, 吹黄了大地,唤金了稻谷, 而我们得到了丰收的硕果。 老师——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为我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 老师——再我迷蒙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 老师——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老师——是您给了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 故乡[叙事诗] 那天边飘过的白云是你么.那呼呼的秋风是你么?行遍天涯路,最难忘的是故乡泥泞的山路· 呵.故乡.我又看见柏树林下泥泞的往事.重温你.不是蒙蒙细雨中牧童牛背上吹奏的柳笛,也不是渔舟唱晚幽雅的情调· 诞生在那个苦难的年代.注定我一生与小草为伍,一线岩缝就是一线生机.父亲在那个狂风暴雨的晚上含恨的走了,带着老水牛深深的叹息.带着山村厚重的苍凉。母亲被时代的风暴定格在历史的屏风镜上,摇摆成村口那棵古老的楝子树.我就是树旁那棵弱不禁风的小柏树· 孤独的小木屋伴着母亲和我辛苦的日子.一盏煤油灯半碗玉米粥的日子很满足,母亲把饥饿换成希望填补我成长,长成一双结实的大脚,任凭风浪吹打也坚定有力,要知道我今天的倔强是从前的生活提炼出来的.我再也不是那棵弱不禁风的小柏树· 我是一只凌空翱翔的孤雁,在无边的大海上傲视汹涌的风暴.在现实与冥想之间我用坚毅装饰脆弱的翅膀.我苦渡.为父亲临终的遗嘱,在命运之峰尖艰难地跋涉.如今.你老了,你身边的那棵小柏树已长大成才离你而去.带着你失去的青春.失去的爱情省下的半碗玉米粥的亲情......... 哦.我是你的逆子么?抛下你.我是怕我风雨飘摇的帆压伤你沉重的背脊,我是怕贫脊给你太多太重的负荷.我去山那边,背负着对你长久的思念,种相思树于对岸,我欲哭无声,一首<<故乡的云>>涩痛我苦涩的喉咙,装点着我每一个异乡梦· 抒情诗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歌:自由诗丶格律诗各三首!

惜春 / 楚小乔疏雨潇潇柳风静,碌时好春闲时影。若为旧梦双飞翼,卷帘听啼不曾醒。晚春 / 楚小乔春醉长河风醉柳,轻烟晨雾沐兰舟。轻红浅簇甘露润,落时不记前尘愁。题风 / 楚小乔有意拂梳亭前柳,无声剪落旧檐花。遥盼风干君笺墨,来年燕回寄吾家。

你怎样看待“格律诗”与“自由诗”?

不论格律诗还是自由诗,都是一种文体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的作用是信息交流,文字是这种交流的符号。我觉得没有必要拘泥于旧体诗的格式。

各位高人提供一下:楹联中的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和十一字的楹联格律,谢谢!!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 虎 雨 画 墨    龙 风 诗 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 上海 彩凤 绿叶 良友    宁波 金龙 红花 好书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 B 上联: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 例如: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 4、四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夕字古仄) B 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杰字古仄) 5、五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 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例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下联平仄为“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变格)     7、七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字古仄)    名传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压字古仄) B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 地到无边天作界===山臻绝顶我为峰。 (绝字古仄)    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联相加。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其余照此类推。一般八言以上(含八言)联的平仄可视节奏而定。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论诗绝句 清赵翼平仄格律

【首句仄起入韵式】(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桂枝香的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词:《桂枝香·登临送目》)(前片)平平仄仄(韵),登临送目,仄仄仄中平,中中平仄(韵)。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韵)。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平平仄(韵)。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后片)仄中中、平平仄仄(韵)。念往昔、豪华竞逐,仄中中平中,中中平仄(韵)。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韵)。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仄(韵)。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对联的基本对仗格律要求

家母去年八月十四去逝:今年一周年祭日时,卑人拟一副对联。如下;每逢佳节倍思亲,时至中秋月不(未)圆。此联感觉怪怪的,由于学识浅薄。望老师更改修正为盼!!!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与六禁忌

肖大志先生谈: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六要素又可以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从全联来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四个字,则称四言联,上下联各五个字,则称五言联,等等。但在实践中,对联多为四字以上,因汉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组成句子。而限于对联特殊的形式要求,亦难有上千字的长联。在要求全联字数相等的同时,还要求各分句字数相等。换言之,如果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如果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从内容上看,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也就是意思要互相对应,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通俗地说,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觉行圆满;功德庄严。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心平积福;欲重招殃。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称“流水对”),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如:若无前世心中毒;哪有今生意外灾。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也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上下联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一定要求都很密切。再者,还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常用无情对)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对联格律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核心要素。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及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等等。如:大行绝俗忘荣辱;至道无情空是非。此联中,“大”与“至”都是形容词,“行”与“道”、“俗”与“情”都是名词,“绝”与“无”、“忘”与“空”都是动词。“荣辱”与“是非”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一个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对联行文多以二字(有时也以一字或三字以上)为一节奏。所谓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同步。如: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如“漏尽飞身去”等三联)。所谓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区分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这又有两种划分标准。在对联创作中,一般是运用“古四声”,即古汉语将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声。现在,也有少数人运用“新四声”,即现代汉语将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两种声韵的不同,关键在于入声字。入声字的掌握和识别,大体上还是有规律可循,在此恕不赘述。对初学者来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先在运用时借助工具书,然后逐渐熟练掌握。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两种用法可并行不悖,但在同一副对联中,最好不要同时混用两种标准。现在再回过头来谈平仄协调的两大要求。所谓平仄相对, 就是上下联的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反之,如果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就叫平仄失对(又称同声相对或串声)。对联脱胎于格律诗,在平仄方面,对联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对音步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在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只是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等字数。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要注意的是,在一句之中,第一三五字不能同时不论,即所谓“一三不论五要论”)。如:心莲-清净○○ ○△性海-圆融(注:平声用“○”表示,仄声用“△”表示,下同。)△△ ○○心驰-有外-实迷-有○○ △△ △○ △身处-空中-不见-空○△ ○○ △△ ○此二联中,一三五不一定平仄相对,二四六皆平仄相对,即属工对。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否则就是平仄失替(又称串调)。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真身已过凡间望○ △ ○△妙法不堪小智听△ ○ △○又如:无所从来何有相△ ○ △△得成于忍不生心○ △ ○○在平仄问题上也允许拗格存在。对联之平仄不依常格者,谓之拗格或拗体,如“相粘格”、“全平全仄格”等。所谓“相粘格”,是律诗中的“相粘”格式在对联中的体现,指上下联除不能同声收尾外,在音步上不考虑平仄相对,而是采用同声相对,亦即相粘。如: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尤俊题成都武侯祠联)△ ○○此联就是比较典型的“相粘格”。所谓“全平全仄格”,指上联全用仄声、下联全用平声的特殊格式。在平仄问题上还有一些禁忌,如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等,留待下面再谈。1.忌同声落脚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2.忌同声收尾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4.忌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业流不住勿贪境;命运相同莫恨人。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6.忌同义相对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综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文学的主流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对联,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因此,对联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但不管怎样,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以取消。同时,由于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

对联的来历,种类,格律

对联,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常见于春节或其他重要场合的装饰物,亦可用于一般装饰。对联的组成结构,是由上下两联组成,通常为字数相同,语义相关,平仄对仗的句子。来历: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春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挂桃符,为了驱鬼避邪,后来改挂对联。对对子、写对联,是古代读书人必修的课程,普通文人骚客也会以此为乐。对联的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对联和对的巧妙的对联。种类:对联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句数分类,有单句联、双句联、多句联三种。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用途分类,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文化联、格言联、戏谑联、庆贺联等。格律:对联的格律是指对联的书写规则和要求。首先,对联的上下两联字数必须相同,且意义相关。其次,对联的平仄要求严格,上下两联的平仄要相反,以达到音韵和谐的目的。同时,对联的用词和语法也有要求,通常要求用词对称,语法结构相同。此外,对联的题目和内容也需相关,不能出现无关的词汇。总的来说,对联是一种高度精炼、充满艺术性的文学形式,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忆秦娥的格律是怎样的?

忆秦娥,词牌名。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格为定格,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世传唐代大诗人李白首制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别名甚多,有“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等。“忆秦娥”词调多用入声韵,上下阕各五句,两阕后三句字数、平仄相同。定格(仄韵格)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此调押仄韵者,以李白词《忆秦娥·箫声咽》为正体。若晁补之词《忆秦娥·牵人意》之不作叠句,石孝友词《忆秦娥·秦楼月》之少押一韵,秦观词《忆秦娥·灞桥雪》之多口号四句,倪瓒词《忆秦娥·扶疏玉》之减去叠句,虽为变格,犹与李词大同小异。至冯延巳创为减字之体《忆秦娥·风淅淅》,张先词《忆秦娥·参差竹》由此添字,毛滂词《忆秦娥·夜夜》由此偷声,在变格中更与诸家不同。前段起句,周邦彦词“香馥馥”,上“馥”字仄声。第二句,赵师侠词“不堪凉月穿珠箔”,“不”字仄声,“凉”字平声。第四句,李之仪词“迎得云归”,“得”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五句,李之仪词“还送云别”,“送”字仄声。换头句,苏轼词“背风迎南泪珠滑”,“泪”字仄声。第五句,周紫芝词“西楼残月”,“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姚、石、秦、倪四词。变格(平韵格)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此调押平韵者,以贺铸词《忆秦娥·映朦胧》为正体。若秦观词《忆秦娥·曲江花》之多口号四句,颜奎词《忆秦娥·水云幽》之减去叠句,皆变格也。 前段起句,程垓词“青门深”,“青”字平声。后段起句,贺铸词别首“粉娥采叶共亲蚕”,“共”字仄声。第二句,孙道绚词“画眉楼上愁登临”,“画”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秦词、颜词。扩展资料“忆秦娥”词牌最早见于《忆秦娥·箫声咽》词。关于《忆秦娥·箫声咽》,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理由是《李太白全集》并无此词,至今所知盛唐诗人除李白外无一人作此词。因此一般认为是晚唐五代词人所作,后被误归于李白名下。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箫,嫁给仙人萧史。此调高拭词注“商调”。此词昉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李白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而又名“秦楼月”;因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而又名“双荷叶”;因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而又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又名“子夜歌”;因张辑词有“碧云暮合”而又名“碧云深”;因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而又名“花深深”;因明徐有贞词有“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而又名“中秋月”。又有长筌子词名“华溪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忆秦娥

水调歌头的格律(详细谢谢)

水调歌头全文格律格式: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水调歌头为宋代苏轼所写,全诗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全文格律怎么写?

水调歌头全文格律格式: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水调歌头为宋代苏轼所写,全诗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扩展资料:格律对照例词:《水调歌头·斜阳明薄暮》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斜阳明薄暮,暗雨霁凉秋。弱云狼籍,晚来风起,席卷更无留。天外老蟾高挂,皎皎寒光照水,金碧共沉浮。宾主一时兴,倾动庾公楼。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渡银汉,溥玉露,势如流。不妨吟赏,坐拥红袖舞还讴。暗祝今宵素魄,助我清才逸气,稳步上瀛洲。欲识瀛洲路,雄据六鳌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调歌头

求一古体诗词格律《满江红...庆七一》

满江红*庆七一钦定词谱,[柳永体]万里河山,休误却,人间英杰;正神州,暗潮叠起,风云相迭;尘掩阖门遮晓日,雾侵蓬草销残骨;是谁人?挚手挽狂澜,修天裂;功与过,凭君说。成与败,从头越。春风已卅载,旧耻渐没。伺隙诸夷心未灭,辛勤黔首歌曾歇。但大同,掠影若秋鸿,今应猎。江河入海雅和江山万里,雄鸡叫,辉映晨曦。旭日升,鲜花吐艳,山河俏丽。九天圣宫迎佳客,七重深渊寻密笈。看中华?巨龙欲腾飞,正崛起。五千年,路荆棘。奔小康,争朝夕。世界风云聚,烟波不息。天下为公顺潮流,和平友善扶正义。向前进,筑众志成城,全无敌。

青玉案·元夕的格律对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宝马雕车香满路。(仄仄平平平仄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众里寻他千百度。(仄仄平平平仄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青玉案词牌格律是什么?

以贺铸词《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十二种变体。例词: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平中仄平平仄(韵)淩波不过横塘路。仄中仄(读)平平仄(韵)但目送、芳尘去。中仄中平平仄仄(韵)锦瑟年华谁与度。中平中仄(句)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韵)月楼花院,绮窗朱户,惟有春知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碧云冉冉蘅皋暮。中仄平平仄平仄(韵)彩笔空题断肠句。中仄中平平仄仄(韵)试问闲愁知几许。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译文: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八声甘州的词牌格律

【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霜风凄惨”,作“霜风凄紧”。诸领格字如“对”、“渐”、“叹”等并宜用去声。仄中平仄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韵)。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

鹊桥仙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月波清霁》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 仄。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 仄。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变体一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七夕》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余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乍逢迎,却胜似、人间欢悦。仄平平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常独宿、广寒宫阙。变体二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赠鹭鸾》平平仄 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趣。仄平仄 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读平平仄 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变体三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羡。叹折腰、五斗赋归来,走下了、羊肠几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取、凌云笔健。变体四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八年不见,清都绛阙,望银汉、溶溶漾漾。年年牛女恨风波,算此事、人间天上。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野麋丰草,江鸥远水,老去惟便疏放。百钱端往问君平,早晚具、归田小舫。变体五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辛丑生日小尽月》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今朝念九,明朝初一。怎欠个、秋崖生日。客中情绪老天知,道这月不消三十。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春盘缕菜,春缸摇碧。便似做、梅花消息。雪边试问是耶非,笑今夕不知何夕。

绛都春的词牌格律

定格对照例词:【南宋】朱淑真《绛都春·寒阴渐晓》 (前片)平平仄仄(韵)。寒阴渐晓。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韵)。报驿使探春,南枝开早。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韵)。粉蕊弄香,芳脸凝酥琼枝小。中平中仄平平仄(韵),雪天分外精神好,仄中仄平平平仄(韵)。向白玉堂前应到。仄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化工不管,朱门闭也,暗传音耗。(后片)平仄(韵)。轻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韵)。盈盈笑靥,称娇面、爱学宫妆新巧。仄仄仄平,中仄平平平平仄(韵),几度醉吟,独倚阑干黄昏后,中平平仄平平仄(韵)。月笼疏影横斜照。仄中仄、中平中仄(韵)。更莫待、笛声吹老。仄平中仄平平,仄平仄仄(韵)。便须折取归来,胆瓶插了。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六州歌头的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例词:【宋】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仄平平(韵)。黯销凝。中仄中平仄,中平仄,平中仄,中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韵)。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中仄平平(韵),仄平平(韵)。笳鼓悲鸣,遣人惊。仄平平仄,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韵)。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中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韵)。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仄平平(韵)。渺神京。中仄平平仄,中中仄,仄平平(韵)。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韵)。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中仄平平(韵)。有泪如倾。 格律对照例词:【宋】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仄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平中仄(韵),平仄仄(韵)。肝胆洞,毛发耸。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仄(韵)。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中平仄(韵),平中仄(韵),中中仄(韵),平中仄(韵),仄平平(韵)。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韵)。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中仄平平(韵),仄平平(韵)。狡穴俄空,乐匆匆。仄平平仄(韵),中平仄(韵);平中仄(韵),仄平平(韵)。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中中仄(韵),平中仄(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中仄平平仄(韵),中中仄(韵),仄平平(韵)。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平中仄(韵),平中仄(韵),平平平(韵)。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韵),中仄平平(韵)。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格律对照例词:【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春风着意》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春风着意,先上小桃枝。平仄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韵)。红粉腻, 娇如醉, 倚朱扉。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仄(韵),中仄仄(韵),平中仄(韵),中中仄(韵)。记年时, 隐映新妆面, 临水岸, 春将半, 云日暖,平中仄(韵),仄平平(韵)。斜桥转, 夹城西。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仄平平(韵)。认蛾眉凝笑,脸薄拂胭脂。 绣户曾窥, 恨依依。仄平仄仄(韵),中平仄(韵),平中仄(韵),仄平平(韵)。共携手处, 香如雾, 红随步, 怨春迟。中中仄(韵),平中仄(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销瘦损, 凭谁问? 只花知, 泪空垂。中仄平平仄,中中仄,仄平平(韵)。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平中仄(韵),平中仄(韵),仄平平(韵)。人自老, 春长好, 梦佳期。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韵)。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 往事难追。(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南乡子词牌格律是什么?

南乡子词牌格律如下:1. 格一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2. 格二单调二十八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3. 格三单调二十八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4. 格四单调三十字,六句两平韵、三仄韵。5. 格五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鹧鸪天》词牌格律是什么?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相关说明定格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赵长卿词前段起句“新晴水暖藕花红”,“新晴”二字俱平声,“水暖”二字俱仄声,“花”字平声,与此平仄全异。又晏词别首前段起句“一醉醒来春又残”,“春”字平声。高观国词第二句“最怜一曲凤箫吟”,“最”字、“一”字俱仄声。晏词别首第三句“云随绿水歌声转”,“云”字平声,“绿”字仄声。又“年年底事不归去”,“不”字仄声。第四句“怨月愁烟长为谁”,“怨”字仄声,“长”字平声。赵长卿词后段第一、二句“忆携手,遇阶墀”,“忆”字仄声,“携”字平声。黄庭坚词第三句“斜风细雨不须归”,“斜”字平声,“细”字仄声。柳永词第四句“只因曾向前生里”,“只”字仄声,“曾”字平声。晏词别首第五句“曼倩天涯犹未归”,“曼”字仄声,“犹”字平声。

望江南的词牌格律

格律: 1、单调格律: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2、双调格律: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注: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中,可平可仄。 例词: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刘禹锡《望江南·春去也》: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钗头凤词牌格律是什么呢?

钗头凤的词牌格律是:1. 正体:格律对照例词:《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2. 另体:格律对照例词:《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南乡子的词牌格律

格一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例词: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仄仄平平(平韵)中中中中仄中平(韵)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中仄中平平中仄(仄韵)平仄(韵)中仄中平中仄仄(韵)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注】此词单遍,平仄两韵,与宋人两段全押平韵者异。其可平可仄。 格二单调二十八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例词: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仄仄平平平仄仄(仄韵)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叶底纤纤抬素手。【注】此与“画舸停桡”词同,惟第四句添一字。欧词六首,与此悉同。 格三单调二十八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例词: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秋风》仄仄仄平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细雨湿秋风,金凤花残满地红。平仄仄平平仄仄(仄韵)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闲蹙黛眉慵不语,情绪,寂寞相思知几许。【注】此与欧阳炯“画舸停桡”词同,惟起句添一字。 格四单调三十字,六句两平韵、三仄韵例词:李珣《南乡子·烟漠漠》中中仄(句)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中中平中平中仄(仄韵)中中仄(韵)中仄仄平中仄仄(韵)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注】此亦与欧阳炯“路入南中”词同,惟起作三字两句异。唐人知音律,类能添字,此即宋词衬字所自出也。 按《花间集》李词十首,其别首第一句“栊云髻”,“栊”字仄声,“云”字平声。第四句“回塘深处遥相见”,“回”、“塘”二字俱平声,“处”字仄声,“相”字平声。第五句“争窈窕”,“窈”字仄声,又“送春浦”,“送”字仄声,结句“缓唱棹歌极浦去”,“缓”字、“极”字俱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格五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例词:欧阳修《南乡子·翠密红繁》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翠密红繁,水国凉生未是寒。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雨打荷花珠不定,轻翻,冷泼鸳鸯锦翅斑。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尽日凭栏,弄蕊拈花子细看。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偷得马蹄新铸样,无端,藏在红房粉间。【注】此即欧阳炯“画舸停桡”词体再加一叠,惟第四、五句仍用平韵耳。 按欧集三词悉同。 格六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例词: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回首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注】此即“细雨湿秋风”词体再加一叠,只第四、五句仍用平韵耳。宋元人俱如此填。 格七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例词:王之道《南乡子·天际彩虹垂》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天际彩虹垂,风起痴云快一吹。平仄平平(句)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原隰畇畇,春水更弥弥,布谷声从野鸟知。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初霁卷帘时,巷陌泥融燕子飞。仄仄仄平(句)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午醉醒来,红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注】此即“细雨湿流光”词体,惟上下片第三、四句作四字一句、五字一句异。 格八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韵例词:黄机《南乡子·帘幙閟深沈》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帘幙閟深沈,灯暗香销夜正深。平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句)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花落画屏,檐鸣细雨,岑岑,滴破相思万里心。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晓色未平分,翠被寒生不自禁。仄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句)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待得梦成,翻多恶况,堪颦,飞雁新来也误人。【注】此亦“细雨湿流光”词体,惟上下片第三句添一字,作四字两句异。 格九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韵例词:赵长卿《南乡子·楚楚窄衣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楚楚窄衣裳,腰身却占,多少风光。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共说春来春去事,凄凉,懒对菱花晕晓妆。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韵)闲立近红芳,游蜂戏蝶,悮采真香。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何事不归巫峡去,思量,故到人间恼客肠。【注】此亦“细雨湿流光”词体,惟上下片第二句添一字,作四字两句异。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表示可平可仄。)

谢池春的词牌格律

常用体【谢池春】词牌格律 范词欣赏:常用体【谢池春】宋·陆游(66字八仄韵) 上阕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此句双仄入韵)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中平中仄,领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下阕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此句双仄入韵)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中平中仄,领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注:1.标准体【谢池春】的【主韵律】全部是“平平仄”单仄入韵。 2.此结构是常用体,即上下阕各有一句双仄入韵;宋、元、明的先贤比较青睐这种结构。3.特别注意,六字句是 “中仄中平平仄”句型,不宜替换双仄句型入韵。4.注意领字句是宽泛用法,依据词构学的标准句型,严格讲“雕、秦”宜仄。5.领字表示是强调结构,不占句型字位;标准平仄谱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比较原词谱:谢池春词牌名(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上三下二)。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上三下二)。仄平平、仄平平仄(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有前阕首句与后阕首句稍异。此调平仄较严。)

《蝶恋花》词牌格律是什么?

1、正体对照例词:《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宋)晏殊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译文: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春天温馨的怀抱。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景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2、变体一中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3、变体二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词牌沿革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虞美人》词牌格律及格式是什么?

1、虞美人的词牌格律: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2、唐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出自五代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清平乐的词牌格律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例词:李白《清平乐·禁闱清夜》中中中仄(仄韵)中仄平平仄(韵)禁闱秋夜,月探金窗罅。中仄中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中仄中仄平平(平韵)中中中仄中平(韵)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赵词之前结句法小异,李词之或押仄韵,皆变体也。但此调亦有填单遍者。宋施岳词,“水遥花暝,隔岸炊烟冷。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多醒”。又元张肯词“孤村虽小,几簇人家绕。菰叶纤纤波渺渺,摘得菰根多少”,即此前段也。注明不列。 韦庄词前段起句“何处游女”,“处”字仄声。第二句“金线飘千缕”,“金”字平声。第三句“门外马嘶郎欲别”,“门”字平声,“马”字仄声。第四句“惆怅香闺暗老”,“暗”字仄声。又“燕拂画帘金额”,“燕”字、“画”字俱仄声。换头句“尽日相望王孙”,“相”字平声。第二句“尘满衣上泪痕”,“尘”字平声,“满”字、“泪”字俱仄声。又“含羞待月秋千”,“待”字仄声。第四句“扫即郎去归迟”,“即”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赵词。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例词:赵长卿《清平乐·鸿来燕去》平平仄仄(仄韵)鸿来燕去。仄仄平平仄(韵)又是秋光暮。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冉冉流年嗟暗度。仄中仄(读)平平仄(韵)这心事、还无据。平平仄仄平平平(韵)寒窗露冷风清。仄平平仄平平(韵)旅魂幽梦频惊。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何日利名俱赛,为予笑下愁城。【注】此词前结六字折腰。 柳永词前段结句“那特地、柔肠断”,“特”字仄声。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例词: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仄(韵)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平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仄仄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仄(韵)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注】此词全用仄韵,与前词前仄后平者不同。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表示可平可仄。)

南歌子词牌格律

南歌子词牌格律如下:南歌子格律: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始自温庭筠词。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泌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邦彦、杨无咎、僧挥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孝友词最为谐婉。周邦彦词,名《南柯子》。程垓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格律,格律说明: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以温庭筠《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代表。按温庭筠词共七首,平仄如一,填者宜遵。变体一,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以张泌《南歌子·柳色遮楼暗》为代表。此词第三句七字,第四句六字异。按欧阳炯词第三句“迢迢永夜梦难成”,上“迢”字平声,“永”字瓜声变体二,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以毛熙震《南歌子·惹恨还添恨》为代表。此词前后两结,或上六字读下三字句,或上四字读、下五字句,须蝉联不断,可读不可句。词中此等句法最多,可以类推。如此词两结,俱作上六下三句读,宋词本此填者甚多。苏轼词"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秦观词“天外不知音耗、百般"、"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正与此同。《花间集》毛词别首起句“远山愁黛碧”“"字平声,"黛"字仄声。又秦观词起句“愁警香云坠”,"愁字平声。第二句“娇眸冰雪裁”“冰"字平声。第三句“明风幌为谁开”"月"字仄声,"风"字平声。陈师道词第四句“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人"字、"笔"字俱平声。后段起句“今代无双士”,"今"字平声。第二句“杯行到手莫辞频”"杯"字平声,"到"字仄声,第四句“明日凤池归路、隔清尘”,"明"字平声,"凤"字仄声。又贺铸词前后两结句“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白”字、“叶”字俱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变体三,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以辛弃疾《南歌子·散发披襟处》为代表。此词前后两结,上作四字读,下作五字一句,与毛词小异。宋词如此填者甚多,赵师侠词"唤渡沙头、款款话离情”、“一片潇湘、真个画难成”,范成大词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正与此同。变体四,双调,五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以《花草粹编》无名氏《南歌子·夕露沾芳草》为代表。此与辛词同,惟后结多一字。变体五,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以周邦彦《南柯子·腻领凝酥白》为代表。此词前后两结俱上六下四句法,较毛词各多一字。按僧挥词起句“金蟠龙尾”,"金”字平声。第三句“凉生宫殿不因秋”,"凉”字平声。第四句"门外莫寻尘世卷地江流”,"门"字平声,"莫"字、"卷"字俱人声。又杨无咎词后段起句“罗绮纷香陌”,"罗"字平声,结句“借问滴仙何在,今为谁明”,"借"字仄声,“今"字平声。又一首后段第三句“蓬仙应是隐罄头”,"蓬"字平声。结句“谁道于今双繁、犹自淹留”,"于”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变体六,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以石孝友《南歌子·春浅梅红小》为代表。此词用仄韵,其字句与毛锡震平韵词同。按宋沈伯时《乐府指迷》“"论平声字可以入声替”,如此词本平声韵,今更入声韵是也。曾惜《乐府雅词》录无名氏词亦入声韵,前段“阁儿虽不大,都无半点俗。窗儿根底数竿竹。画展江南山景、两三幅 "后段“鼻鼎烧异香,胆瓶插嫩菊。修然无事净心目,共那人人、相对弈棋局。”其前后段起二句平仄微拗,不若此词谐婉也。

疏影的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例词:【南宋】姜夔《疏影·苔枝缀玉》平平仄仄(韵)。苔枝缀玉,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韵)。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韵)。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韵)。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韵)。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韵)。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木兰花词牌格律及格式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格一(仄韵换韵格)】仄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格二(仄韵定格)】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格三(减字木兰花)】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格四(偷声木兰花)】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格五(木兰花慢)】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平(韵),仄仄中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诗词典范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沁园春词牌格律及格式是什么?

沁园春词牌格律及格式如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注: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与平仄相同,此调般都用较多的对仗。例词参考沁园春[宋]刘克庄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戴北,剑客奇材。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鸡催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回顾,慷慨生哀

十六字令词牌格律

《十六字令》平韵格律,四句三平韵。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因《钦定词谱》里没有仄韵格律,一些美丽的景色无法写进去。比如雪、月、菊等菊古仄韵。而仄韵《十六字令》,已经有很多人在填写了。仄,第一句起句,也是题目。依据自己的想法来命题。中仄平平平仄仄,第二句承,描写自己想要写的景色,事物等等。之所以选择这个,也是为了和平声韵相呼应。也起到舒缓的作用,为下句转做铺垫。中中中,第三句转,关联前后,可以抒情,可以言物,可以是人名地名。也是为了让初学者发挥自己的想象,故从宽。中仄中平仄。第四句合,也是结句。抒情言志。这样就可以依照,一二四押仄韵,来进行填词了,四句三仄韵。当然,喜欢其它的格律也可以。诗词需要继承和发扬,尊重古人,也要创新。对于初学者来说,宽松一点会更感兴趣一些。自度曲格律:《十六字令》仄韵:仄,中仄平平平仄仄。中中中,中仄中平仄。菊,金桂难遮丝蕊簇。傲霜绽,不逊春花馥。

踏莎行词牌格律是什么?

踏莎行词牌格律如下:1、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代表。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细草愁烟》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2、变体一,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以曾觌《踏莎行·翠幄成阴》为代表。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翠幄成阴》仄仄平平,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翠幄成阴,谁家帘幕。绮罗香拥处、觥筹错。清和将近,奈春寒更薄。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仄、仄平仄。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仄仄仄中平仄。好景良辰,人生行乐。金杯无奈是、苦相虐。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来岁断不负莺花约。3、变体二,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以陈亮《踏莎行·上巳道中作》为代表。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上巳道中作》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洛浦尘生,巫山梦断。旗亭烟草里,春深浅。梨花落尽,酴醿又绽。天气也似,寻常庭院。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向晚情怀,十分恼乱。水边佳丽地,近前看。娉婷笑语,流觞美满。意思不到,夕阳孤馆。

念奴娇词牌格律及格式是什么?

念奴娇词牌格式正体:中平中仄,仄平中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念奴娇词牌格律: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以苏轼《念奴娇·中秋》为代表。若苏词别首“大江东去”词、姜夔“五湖旧约”词句读参差,姜夔“闹红一舸”词、张炎“行行且止”词多押一韵,张炎“长流万里”词多押两韵,及张辑、赵长卿词之添字,皆变体也。此词前段第二句五字,后段第二句四字,第八句五字,前后段第四句皆七字,宋元人多如此填。 按辛弃疾词前段第二、三句“问阿谁堪比,太真颜色”,“阿”字、“太”字俱仄声。张元干词第六句“荷芰波生”,“荷”字平声。赵师侠词后段第四句“回首重城天样远”,“回”字平声。第五句“独拥闲衾辗转”,“独”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所采仄韵诸词。若沈公述词前段第五句“难托春心脉脉”,上“脉”字入声。黄庭坚词第八句“驾此一轮玉”,“一”字入声。赵师侠词第九句“蜂闲蝶怨”,“蝶”字入声。念奴娇变体格式: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临江仙词牌格律是什么?

临江仙词牌格律是平韵格,双调小令。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临江仙词:杨慎(明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扬州慢的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粗体为韵脚所在。 格律对照例词: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前片)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后片)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格律对照例词:吴元可《扬州慢·露叶犹青》(前片)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露叶犹青,岩花初动,幽幽未似秋阴。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似梅风、带溽暑,吹度长林。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记当日、西廊共月,小屏轻扇,人语凉深。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对清觞、醉笑醒颦,何似如今。(后片)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临风欲赋,甚年来、渐减狂心。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为谁倚多才,难凭易感,早付销沈。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解事张郎风致,鲈鱼好、归听吴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又夜阑闻笛,故人忽到幽襟。 格律对照例词:郑觉斋《扬州慢·琼花》(前片)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试新妆才了,炷沈水香球。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记晓剪、春冰驰送,金屏露湿,缇绮新流。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甚中天月色,被风吹梦南州。(后片)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我欲腰缠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汉宫春的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例词:【宋】李邴《汉宫春·潇洒江梅》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韵)。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韵)。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平平仄平仄仄,中仄平平(韵)。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韵)。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清平乐的词牌格律有哪些?

清平乐词牌格律如下:1、正体,双调四十六字。代表:《清平乐·雨晴烟晚》冯延巳〔五代〕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翻译:雨后初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一片春意盎然。成对的燕子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不知不觉已看到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夜风卷起台阶上的落花,微微拂过罗衣,只感到春寒袭人。2、变体一,双调四十六字。代表:《清平乐·鸿来燕去》赵长卿〔宋代〕鸿来燕去。又是秋光暮。冉冉流年嗟暗度。这心事还无据。寒窗露冷风清。旅魂幽梦频惊。何日利名俱赛,为予笑下愁城。翻译:鸿雁飞来飞去,又到了秋天,一年一年的时光让人感叹,心事还是没有解决。窗外冷风屋内冷清,住在旅馆中,每晚都不能睡好,频频被梦惊醒。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名利,这样再不用担心被别人所耻笑。3、变体二,双调四十六字。代表:《清平乐·画堂晨起》李白〔唐代〕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翻译:清晨刚刚起床来到堂舍,家丁来报外面已是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雪渐渐弥漫了庭阶。雪花狂舞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鹧鸪天词牌格律

鹧鸪天词牌格律: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词牌沿革:《乐章集》注“正平调”,《太和正音谱》注“大石调”,蒋氏《丸宫谱目》入仙吕引子。赵令畤词名“思越人”,李元膺词名“思佳客”。贺铸词有“剪刻朝霞钉露盘”句,名“剪朝霞”,又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名“半死桐”。韩淲词有“只唱鹂歌一叠休”句,名“骊歌一叠”。卢祖皋词有“人醉梅花卧未醒”句,名“醉梅花”。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此。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俗象其鸣声曰“行不得也哥哥”。此调为北宋初年新声,始词为夏竦所作。柳永词属正平调。此调仅此一体,无别体。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十六字令词牌格律是什么?

内容如下:正体:格律对照例词:袁去华《十六字令·归》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归,目断吾庐小翠微。斜阳外,白鸟傍山飞。变体:格律对照例词:曹贞吉《苍梧谣·团扇旧》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团扇旧,犹堪赠所欢。秋风起,恋恋故人难。历史沿革:十六字令,起源于唐代,当为湘中民间乐曲。现存最早用此调填的词是宋代蔡伸之作。宋人袁去华词首句一字句,两首为“归”,因改调名为“归字谣”。元人周玉晨将此调改名为“十六字令”。周词首句为三字句,乃误。其实“苍梧谣”名在前,后称“归字谣”。此调原本只一体,为首句单字起式并押平韵者,后来在传抄中断句失误,因错就错,衍生出“三字起”新格式。即如《钦定词谱》所言,《词统》及《草堂别集》收录周玉晨词“眠,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函边。”把“眠”字误为为“明”字,可能是觉得此字单句,不合韵,便重新断句,以‘明月影"三字起句,以讹传讹,后来便出现三字句起式之另体。曹贞吉《苍梧谣》,便按周玉晨词的讹传体所填写,并名《苍梧谣》。《填词名解》卷一言:“《十六字令》有二体,以字数也。其单起者又名《苍梧谣》。”另有清代黄德贞词名《花娇女》。

西江月的词牌格律

西江月井冈山 盛夏荆棘滚滚,山上红旗在往盛夏荆棘滚滚,山上红旗在网

《临江仙》词牌格律是什么?

《临江仙》词牌格律如下:1. 格一(正格):起韵三平韵,中四句两仄两平韵,后五句两平韵。2. 格二(变格):起韵三仄韵,中四句两仄两平韵,后五句两平韵。《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是词人中最常见的词牌之一,也是婉约派三大代表作之一。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朝中措的词牌格律

以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为正体: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

卜算子词牌格律

卜算子词牌格律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等变体。格律说明:1、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代表。此若石词之多押两韵,徐、黄、张、杜四词之添字,皆变体也。苏词别首前段第二句“长忆吴山好”,“长”字平声。2、变体一,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为代表。此与苏词同,惟前后段两起句各用韵异。3、变体二,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以徐俯《卜算子·胸中千种愁》为代表。此亦苏词体,惟后段起句用韵,结句添一字作折腰句法异。《古杭杂纪》无名氏词前结“把定纤纤手”,后结“瞒不得、桥头柳”,正与此同。4、变体三,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以黄公度《卜算子·薄宦各东西》为代表。此亦苏词体,惟前段结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古今词话》无名氏词前结“终不似、伊家好”,后结“满目围芳草”正与此同。按,黄童和此词前段结句“奚止朝朝暮暮”句法又异。

《虞美人》词牌格律及格式是什么?

《虞美人》词牌格律及格式如下:正体一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举例:《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阑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正体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举例:《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宫锦。夕阳低蚬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玉炉香暖频添注,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沈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变体一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举例:《虞美人·修眉刷翠春痕聚》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修眉刷翠春痕聚,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繁华,也学落花流水、到天涯。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那时错认章台去,却是阳关路。待将心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变体二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举例:《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褰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鸾舞。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变体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举例:《虞美人·羊山饯杜侍郎郡君十二姑及外弟天逵》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原桑飞尽霜空杳,霜夜愁难晓。油灯野店怯黄昏,穷途不减酒杯深,故人心。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羊山故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一般别语重千金,明年过我小园林,话如今。变体四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平韵。举例:《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晓帏初卷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绿荷相倚满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变体五双调,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举例:《虞美人·少年艳质胜琼英》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少年艳质胜琼英,早晚到三清。莲冠稳篸细篦横,飘飘罗袖碧云轻,画难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迟迟少转腰身袅,翠靥眉心小。醮坛风急杏枝香,此时恨不驾鸾凰,访刘郎。

行香子的词牌格律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中仄,仄平平。。

沁园春的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词: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交亲零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卜算子词牌格律是什么?

卜算子词牌格律是: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代表。此若石词之多押两韵,徐、黄、张、杜四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苏词别首前段第二句“长忆吴山好”,“长”字平声。变体一: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为代表。此与苏词同,惟前后段两起句各用韵异。变体二: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以徐俯《卜算子·胸中千种愁》为代表。此亦苏词体,惟后段起句用韵,结句添一字作折腰句法异。《古杭杂纪》无名氏词前结“把定纤纤手”,后结“瞒不得、桥头柳”,正与此同。变体三: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以黄公度《卜算子·薄宦各东西》为代表。此亦苏词体,惟前段结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古今词话》无名氏词前结“终不似、伊家好”,后结“满目围芳草”正与此同。 按,黄童和此词前段结句“奚止朝朝暮暮”句法又异。变体四: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以张先《卜算子·般涉调》为代表。此亦苏词体,惟前后段两结句俱六字异。杜安世“尊前一曲”词正与此同。 按黄庭坚此调词前后段两起句“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见”字、“泪”字俱仄声,连用四“不得”字,皆以入替平之法,因谑词不入。变体五: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杜安世《卜算子·深院花铺地》为代表。此与张词同,惟前后段起句俱用韵异。 按《玉照新志》“蹙破眉峰”词正与此同,但此词前后段第三句第七字仄声,各家则用平声也。变体六: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以无名氏《卜算子·幽花带露红》为代表。此词见《花草粹编》,《本清湖三塔记》,亦苏词体,惟后段结句七字,添二衬字异。词牌沿革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唐骆宾王诗好用数名,人称为‘卜算子",词取以为名。”清万树《词律》据北宋黄庭坚“似扶着,卖卜算”词句,认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子:“曲子”的省称。即小曲的意思。因此,调名本意即为歌咏占卜测算的小曲。此调之始词是北宋初年张先之作;作者甚众,但以苏轼此体为通用之体。陆游咏梅之作为名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南宋官妓严蕊之作在民间流传很广,其词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此两词皆意脉贯串,流美含蓄,甚能体现此调平和婉转的特点。辛弃疾十三首善为词论,风格恣律,如其名篇:“一以我为牛,一以我为马。人与之名受不辞,善学在周者。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瓦。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于天也。”这使此调具另一风格。此调可平可仄之处较多。

满江红词牌格律及格式

满江红词牌格律及格式如下:1、正体,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代表,此调押仄声韵者以柳词此体为定格,若张词之多押两韵,戴词之多押一韵,吕词之减字,苏、赵、辛、柳、杜词之添字,以及叶词之句读异同,王词之句读全异,皆变格也。2、变体一,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张元干《满江红·春水连天》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五句、后段第七句皆押韵异。按程珌“颇恨登临”词前段第五、六句“当日卧龙商略处,秦淮王气真何许”,后段第七、八句“可笑唐人无意度,却言此虎凌波去”,正与此同。3、变体二,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换头句多押一韵。按晁补之“莫话南征”词“清时事,羁游意,尽付与,狂歌醉”,段克己词“活国手,谈天口,都付与,尊中酒”正与此同。此词后段第五、六句作上三下六句法,宋词如此者甚多,如柳词别首之“尽思量,休又怎生休得”,周紫芝词“又何如,聊遣舞衣红湿”皆与此同。4、变体三,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吕渭老《满江红·燕拂危樯》为代表,此亦柳词体,惟前段第三句减二字异。按程垓词“况人间元似,泛家浮宅”,吕本中词“对一川平野,数椽茅屋”,康与之词“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严羽词“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俱与此同。5、变体四,双调八十九字,前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吕渭老《满江红·晚浴新凉》为代表,此亦柳词体,惟前段第三句减四字。按吕词别首“笑语移时”词“鲜明是、晚来妆饰”正与此同。6、变体五,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苏轼《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第七句添一字。按苏轼别首“忧喜相寻”词后段第七、八句“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李婴“荆楚风烟”词“君不见、淩烟冠剑客,何人气貌长似旧”,正与此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满江红

菩萨蛮词牌格律

菩萨蛮词牌格律是: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以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为正体,按元好问《中州集乐府》王庭筠词“断肠人恨馀香换,尘暗琐窗春。小花檐月晓,屏掩半山青”,李晏、孟宗献俱有之,盖回文体也。此调以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为正体,按元好问《中州集乐府》王庭筠词“断肠人恨馀香换,尘暗琐窗春。小花檐月晓,屏掩半山青”,李晏、孟宗献俱有之,盖回文体也。

《鹧鸪天》词牌格律是什么?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相关说明定格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赵长卿词前段起句“新晴水暖藕花红”,“新晴”二字俱平声,“水暖”二字俱仄声,“花”字平声,与此平仄全异。又晏词别首前段起句“一醉醒来春又残”,“春”字平声。高观国词第二句“最怜一曲凤箫吟”,“最”字、“一”字俱仄声。晏词别首第三句“云随绿水歌声转”,“云”字平声,“绿”字仄声。又“年年底事不归去”,“不”字仄声。第四句“怨月愁烟长为谁”,“怨”字仄声,“长”字平声。赵长卿词后段第一、二句“忆携手,遇阶墀”,“忆”字仄声,“携”字平声。黄庭坚词第三句“斜风细雨不须归”,“斜”字平声,“细”字仄声。柳永词第四句“只因曾向前生里”,“只”字仄声,“曾”字平声。晏词别首第五句“曼倩天涯犹未归”,“曼”字仄声,“犹”字平声。俱与此词平仄小异。谱内可平可仄据之。按《花草粹编》赵介之词后段第五句“杜宇一声肠断人”,无名氏词“图得不知郎去时”,“一”字、“不”字俱仄声,但宋元人此句第三字从无用仄声者,此乃以入声字替平声,不可泛用上、去声。

柳梢青的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例词:【宋】僧挥《柳梢青·岸草平沙》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仄平平(韵)。岸草平沙, 吴王故苑,柳袅烟斜。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雨后寒轻,风前香细,春在梨花。中平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仄平(韵)。行人一棹天涯, 酒醒处、残阳乱鸦。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格律对照例词:【宋】贺铸《柳梢青·子规啼血》仄平平仄(韵),仄平中仄,中平平仄(韵)。子规啼血。 可怜又是,春归时节。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飞雪。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韵)。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望江南的词牌格律

  格律:   1、单调格律: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2、双调格律: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注: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中,可平可仄。   例词: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刘禹锡《望江南·春去也》: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词牌格律是什么

顾名思义。词牌的格律就是指词牌的“格式”和“韵律”的规范。

夜游宫的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例词:【北宋】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仄仄平平仄仄(韵),叶下斜阳照水,仄中仄、中平平仄(韵)。卷轻浪、沉沉千里。中仄平平仄中仄(韵)。桥上酸风射眸子。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韵)。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仄仄平平仄(韵),古屋寒窗底,仄中仄、中平平仄(韵)。听几片、井桐飞坠。中仄平平仄中仄(韵)。不恋单衾再三起。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韵)。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一丛花词牌的格律

一丛花令定格: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仄平平(韵)。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仄平平(韵)。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鹧鸪天》词牌格律是怎么样的?

《鹧鸪天》词牌格律是:定格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格律对照例词:《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中中中中中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特点:《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全词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且,词的上阕第三、四句和下阕两个三句一般宜对仗。《鹧鸪天》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

浪淘沙的词牌格律

格一(七言绝句式)《浪淘沙》图册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与七绝平起式全同。格二(双调小令)(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1]格三(商调慢曲)例词:1: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慢曲。词中领格字,除“嗟”字用平声领四言二句外,馀如“正”、“念”、“向”三字皆得用去声。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韵)。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平仄平平仄仄(韵)。 南陌脂车待发, 平平仄仄仄仄(韵)。 东门欲饮乍阕。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正拂面垂杨堪揽结, 仄平仄、仄仄平仄(韵)。 掩红泪、玉手亲折。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平仄(韵)。 情切, 仄平仄仄平仄(韵)。 望中地远天阔。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韵)。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 仄平仄仄(韵)。 翠尊未竭,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平仄平平平平仄(韵)。 罗带光销纹衾叠,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 连环解、旧香顿歇。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注】此种慢曲,必须选用入声韵部。所有拗句与领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声,方能符合曲体。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