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什么是格律诗?

您好。诗歌有一些特定的专属规则。1. 格律诗格律诗一般指唐朝定型的,五字句或七字句,有对仗相粘等特定结构,押平声韵的一类诗歌。格律本应指格式、规律、韵律。广义讲,任何诗歌都有格式、规律、韵律,因此,任何诗歌都有格律。但我们今天通常说的格律,仅指唐朝定型的那种格律诗的格律,是狭义的格律。(1)只押平声韵格律诗只押平声韵。所谓平声,是声调的一种。所谓声调,是语音的高低升降形式,主要由音高决定。例如,“妈、麻、马、骂”四个字,在普通话读音上的不同就是声调不同。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也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如,“妈”就是第一声,也叫阴平;“麻”是第二声,也叫阳平,其他不再举例。此外还有一个轻声。轻声因没有固定的调值,一般不被当作声调看待。轻声通常不在讨论诗歌的范围,本文也不论述。古人也有四声。古人为将四声简化,依据四声平稳和波折的特性,将四声分为了两类。一类叫平声,一类叫仄声。仄指不平。古人四声和现在普通话一样,也有地域性,所以不能代表所有古人。古人平仄的称呼延续下来,现在普通话的平声就包括了第一声、第二声。例如“妈、麻”都属于平声;现在普通话的仄声就包括了第三声、第四声。例如“马、骂”都属于仄声。格律诗押韵只押平声韵。例如,《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li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lóu)“流(liú)”和“楼(lóu)”按现在读音,都是第二声阳平,按唐朝,只属于平声。注意,唐宋时期,平声可能还未完全分化为阴平、阳平,所以平声都算一个声调。那时仄声也和现在不同,是上、去、入三个声调。入声是一种短促音,在现代普通话里彻底消失。我国按历史阶段分,官方语音大体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上古音,时间从周朝到汉末。现在有人推断已经有四个声调,但也有人推断没有声调。第二阶段为中古音。时间从隋朝到宋末。已有明确历史记载,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第三阶段为近古音。时间从元初到清末。官方语言平声分化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还在,中古音的入声消失。曾经读入声的字后来变为了其他声调的读音。而不少字声母韵母也彻底发生了变化。例如,现在的“者”读“zhě”,而唐宋的“者”可能大体读“(价)jià”。由于唐朝时平声可能没有明确分出阴平阳平,或者只是大体分出阴阳,所以,按唐宋只押韵在平声的规定,现在的阴平、阳平应该都可以互押。但是,格律诗极度追求工整,现在阴平、阳平已明确是两个声调,不属于同一声调,所以,鉴于格律诗极度工整的特性,本文认为,现在写格律诗押韵尽量区分出阴阳,就或者只押阴平韵,或者只押阳平韵,如果有选择机会不要混用。(2)不换韵格律诗不换韵。例如,《七律u202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kuáng);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xiāng);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yáng)。全诗八句,四句押韵,都押韵在“ang”。格律诗由于不换韵,即使长到100句也不能换,导致可用字词范围小,长篇创作难度大,从古至今,基本没有极度精彩的几十句格律诗诞生过,恐怕也无法诞生。注意,按现代语音此诗的“乡(xiāng)”是第一声,其他韵脚在第二声,都属于平声,一个阴平,三个阳平。唐朝时没有阴平阳平的分法,只有一个平声,都属于一个声调。当然,那时整个语音系统也和现在不同,也基本不读现在这些音。本文为介绍方便,这里和其他地方都尽量用现代语音分析。2. 宋词宋词指宋朝成熟的,大量借用部分格律诗句内格式,但结构上经常长短不一,完全诞生于歌词的一类诗歌。顺带说一下,格律早期指唐朝的五言、七言格律诗的格律,后来泛化到宋词、元曲,但仍然都属于狭义的格律。宋词因非科举考试用诗,是配合音乐的歌词,所以人们会根据不同乐曲创作出不同格式的宋词。乐曲名称叫词牌,词的格式后来也叫做了词牌,每一主体格式就有一个词牌。例如菩萨蛮、忆秦娥等,都是配乐曲调的名称。宋词发展至今,至少已有一千多个词牌。由于人们会按音乐曲调填写字句,所以写词通常叫填词。后来,曲调遗失,人们多仍按旧有押韵平仄模式写,依然是填。笔者认为遗失是被淘汰所致,说白了就是不够好听。词的格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今天不会有那么多词牌。而且,即使是同一词牌,人们也可以依据曲调写出许多新格式的变体。实际从唱的文学体裁变为读的文学体裁后,真实的曲调已无关紧要,人们可以直接增减字词再创新格式,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最好是脱离原词牌,创全新的格式。写词(填词、改词、写新格式词(也叫自度))与写格律诗比较,在押韵方面有如下三个特点:(1)声调多样宋词虽然大量借用格律诗格式,但声调非常多样。宋词可押韵在平声,也可押韵在仄声,还可一首词既有平声,也有仄声,有些类似唐格律诗之前的诗歌,不同是明确需同考虑平仄。例如,《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吴文英)秋千争闹粉墙(qiáng)。闲看燕紫莺黄(huáng)。啼到绿阴处,唤回浪子闲忙(máng)。春光(guāng),春光(guāng)。正是拾翠寻芳(fāng)。韵脚“墙(qiáng)”“黄(huáng)”“忙(máng)”“光(guāng)”“芳(fāng)”,全部平声。注意,古代押韵一般在同一声调,因此某些字的现代读音即使不在同一声调,在古时也基本在同一声调。如“墙(qiáng)”“黄(huáng)”“忙(máng)”“光(guāng)”“芳(fāng)” 宋时都是一个声调。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mù),沉醉不知归路(l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chù)。争渡(dù),争渡(dù),惊起一滩鸥鹭(lù)。韵脚“暮 (mù)”“路(lù)”“处(chù)”“渡(dù)”“鹭(lù)”,全部仄声。而如,《钗头凤·世情薄》(唐婉)世情薄(bò),人情恶(è),雨送黄昏花易落(luò)。晓风干(gān),泪痕残(cán),欲笺心事,独语斜阑(lán)。难(nán),难(nán),难(nán)!人成各(gè),今非昨(zuó),病魂常似秋千索(suǒ)。角声寒(hán),夜阑珊(shān),怕人寻问,咽泪装欢(huān)。瞒(mán),瞒(mán),瞒(mán)!韵脚“薄(bò)”“恶(è)”“落(luò)”“各(gè)”“昨(zuó)(唐宋音为入声)”“索(suǒ)”等是仄声,韵脚“干(gān)”“残(cán)”“阑(lán)”“难(nán)”“寒(hán)”“珊(shān)”“欢(huān)”“瞒(mán)”等则是平声。(2)交叉押韵宋词经常交叉押韵。还是如《钗头凤·世情薄》(唐婉)世情薄(bò),人情恶(è),雨送黄昏花易落(luò)。晓风干(gān),泪痕残(cán),欲笺心事,独语斜阑(lán)。难(nán),难(nán),难(nán)!人成各(gè),今非昨(zuó),病魂常似秋千索(suǒ)。角声寒(hán),夜阑珊(shān),怕人寻问,咽泪装欢(huān)。瞒(mán),瞒(mán),瞒(mán)!前一部分韵脚“薄(bò)”“恶(è)”“落(luò)”和中后部分的“各(gè)”“昨(zuó)(唐宋音为入声)”“索(suǒ)”押韵,前后部分韵脚“干(gān)”“残(cán)”“阑(lán)”“难(nán)”和最后部分“寒(hán)”“珊(shān)”“欢(huān)”“瞒(mán)”押韵。(3)可大量部分连续句句押韵格律诗是除第一句外,只偶数句押韵,其他地方不会连续的句句押韵。词则可有大量部分连续的句句押韵。还是如《钗头凤u2022世情薄》(唐婉),“世情薄(bò),人情恶(è),雨送黄昏花易落(luò)”,“难(nán),难(nán),难(nán)!”,“人成各(gè),今非昨(zuó),病魂常似秋千索(suǒ)”,“瞒(mán),瞒(mán),瞒(mán)”,都是连续的句句押韵。词虽然会连续押韵,但通常会换韵,不会全部句子连续押同一个韵,只少部份词每句都押同一韵。例如,《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liú),泗水流(liú),流到瓜洲古渡头(tóu),吴山点点愁(chóu)。思悠悠(yōu),恨悠悠(yōu),恨到归时方始休(xiū),月明人倚楼(lóu)。句句押同一韵。3. 元散曲元散曲是元朝时配合当时流行音乐的北方歌词,由宋词俗化而成。“后来随着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个性鲜明的鲜活市民文化血液,变得与宋词几乎无异,随之衰败”(摘自百度)。元散曲同宋词类似,也有许多格式,叫曲牌。不同的格式有不同的曲牌,如,《天净沙》、《山坡羊》等。元散曲押韵主要特征是常句句押韵、不忌讳变声调和不忌讳声母相同。(1)常句句押韵元散曲常句句押韵。例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yā),小桥流水人家(jiā),古道西风瘦马(mǎ)。夕阳西下(xià),断肠人在天涯(yá)。句句押韵在“a”。(2)不忌讳声调不同仍举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yā),小桥流水人家(jiā),古道西风瘦马(mǎ)。夕阳西下(xià),断肠人在天涯(yá)。第一、二句“鸦(yā)”、“家(jiā)”在第一声,第三句“马(mǎ)”在第三声,第四句“下(xià)”在第四声,第五句“涯(yá)”在第二声,全篇声调有明显变化。(3)不换韵元散曲不换韵。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部押韵在“a”。(4)可声母相同元散曲押韵不忌讳声母相同。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一句的“鸦(yā)”和最后一句的“涯(yá)”只是声调不同,但声母韵母都相同。4. 柏梁体"柏梁体"又称"柏梁台体""柏梁台诗",句句押韵。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押韵,所以这种诗称为了柏梁体。例如,《燕歌行(节选)》(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liáng),草木摇落露为霜(shuāng)。群燕辞归鹄南翔(xiáng),念君客游多思肠(cháng)。……句句押韵在“āng”。柏梁体主要是句句押韵,有时还重复用一个字押韵。这类诗歌押韵过繁,旋律感弱,基本不被大众接受,所以流传不广。5.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通常以现代白话写成,诗句多数参差不齐。现代诗歌押韵形式非常多样,通常情况下囊括了上述所有形式,部分时候还可以不押韵。不押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基本没有(有说《诗经》中一小部分不押韵),而在现代诗歌非常常见。各种常见押韵形式上文已经列举了许多范例,现代诗就不再列举,只列举一首不押韵的现代形式。例如,《痛苦》(谭笑)疼,真疼(téng)这牙真疼啊(à)我无比痛苦(kǔ)这牙还活着(zhe)“疼(téng)”“啊(à)”“苦(kǔ)”“着(zhe)”不押韵。现代诗歌不押韵之所以还能构成诗歌,表面经常是有重言,而内部是句子语法结构和语义的诗歌化造成的。例如《痛苦》,就用了两个“这牙”的重言,后面同是状态描写等。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律诗和格律诗的区别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仄韵格律诗词16种格式(七绝、七律、五绝、五律)

 七绝、七律、五绝和五律仄韵格律诗词16种格式:七绝: 1、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七律: 5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6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7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8、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五绝 9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10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11、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1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平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五律: 1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平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1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15、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16、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实际上,仄韵诗的格式,就是按照平声诗韵的对粘规则,把它的格式翻过来。有人认为平韵诗是正格,把仄韵诗排除在外,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古人也写仄韵诗,还有不少名篇佳作。在诗词创作中,平韵诗和仄韵诗,无所谓什么正格与偏格,每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不同,生活经历和写作功底有别,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应根据题材和表现主题的不同要求,适于哪种形式就用哪种形式,只要能把诗词写好,达到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统一,采取平声韵和仄声韵都一样。至今,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还回响在我们的耳畔。

格律诗词中的那些韵律的标准是哪些古人规定的?

都是那些比较厉害的古人,比如苏轼李白,白居易,杜甫,后人也会按照他们的韵律去写,慢慢的就留下来了。

格律诗词有押仄韵的,其格式如何,请大家不吝赐教。

近体诗没有押仄韵的,但是古体诗可以。具体特征只要把正常的近体诗平仄颠倒就可以了。

格律诗词押仄韵的格式是怎样的?

七绝、七律、五绝和五律仄韵格律诗词16种格式:七绝: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七律:5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6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7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8、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粘】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粘】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五绝9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10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1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1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五律:1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1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15、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16、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实际上,仄韵诗的格式,就是按照平声诗韵的对粘规则,把它的格式翻过来。有人认为平韵诗是正格,把仄韵诗排除在外,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古人也写仄韵诗,还有不少名篇佳作。在诗词创作中,平韵诗和仄韵诗,无所谓什么正格与偏格,每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不同,生活经历和写作功底有别,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应根据题材和表现主题的不同要求,适于哪种形式就用哪种形式,只要能把诗词写好,达到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统一,采取平声韵和仄声韵都一样。至今,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还回响在我们的耳畔。

曲度诗词与格律诗的区别

曲度诗词与格律诗的区别为:句数不同、讲究不同、强调不同。一、句数不同1、曲度诗词:曲度诗词的句数是不一定的。2、格律诗:格律诗的句数是一定的。二、讲究不同1、曲度诗词:曲度诗词讲究押韵和对仗。2、格律诗:格律诗讲究平仄和押韵。三、强调不同1、曲度诗词:曲度诗词强调感情渲染浓烈、真挚。2、格律诗:格律诗强调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帮我找一下现代的格律诗、自由诗、叙事诗、抒情诗、春天诗,英国拜伦的诗、爱尔兰叶芝的诗、法国南国的诗

昔日依依别 乔治·戈登!拜伦 昔日依依别, 泪流默无言; 离恨肝肠断, 此别又几年。 冷颊何惨然, 一吻寒更添; 日后伤心事, 此刻已预言。 朝起寒露重, 凛冽凝眉间-- 彼时已预告: 悲伤在今天。 山盟今安在? 汝名何轻贱! 吾闻汝名传, 羞愧在人前。 闻汝名声恶, 犹如听丧钟。 不禁心怵惕-- 往昔情太浓。 谁知旧日情, 斯人知太深。 绵绵长怀恨, 尽在不言中, 昔日喜幽会, 今朝恨无声。 旧情汝已忘, 疾心遇薄幸。 多年离别后, 抑或再相逢, 相逢何所语? 泪流默无声。原文When we two parted In silence and tears, Half-broken-hearted To sever for years, 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 Colder thy kiss; Truly that hour foretold Sorrow to this. The dew of the morning Sank chill on my brow-- It felt like the warning Of what I feel now. Thy vows are all broken, And light is thy fame; I hear thy name spoken, And share in its shame. They name thee before me, A knell to mine ear; A shudder comes o"er me-- Why wert thou so dear? They know not I knew thee, Who knew thee too well:-- Long, long shall I rue thee, Too deeply to tell. In secret we met-- In silence I grieve, That thy heart could forget, Thy spirit deceive. If I should meet thee After long years, How shall I greet thee?-- With silence and tears. 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当你年老白了头 睡意稠 炉旁打盹 请记下诗一首 漫回忆 你也曾眼神温柔 眼角里 几重阴影浓幽幽 多少人 爱你年青漂亮的时候 真假爱 不过给你的美貌引诱 只一人 在内心深处爱你灵魂的圣洁 也爱你 衰老的脸上泛起痛苦的纹沟 在烘红的炉旁 低头回首 凄然地 诉说爱情怎样溜走 如何跑到上方的山峦 然后把脸庞藏在群星里头原文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法国南国是谁?现代自由诗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 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师! 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老 师 老师——您如春天中的细雨, 滋润着花儿,灌溉着大地, 而我们再着吮吸着细雨茁长成长。 老师——您如秋天里的一丝风, 吹黄了大地,唤金了稻谷, 而我们得到了丰收的硕果。 老师——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为我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 老师——再我迷蒙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 老师——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老师——是您给了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 故乡[叙事诗] 那天边飘过的白云是你么.那呼呼的秋风是你么?行遍天涯路,最难忘的是故乡泥泞的山路· 呵.故乡.我又看见柏树林下泥泞的往事.重温你.不是蒙蒙细雨中牧童牛背上吹奏的柳笛,也不是渔舟唱晚幽雅的情调· 诞生在那个苦难的年代.注定我一生与小草为伍,一线岩缝就是一线生机.父亲在那个狂风暴雨的晚上含恨的走了,带着老水牛深深的叹息.带着山村厚重的苍凉。母亲被时代的风暴定格在历史的屏风镜上,摇摆成村口那棵古老的楝子树.我就是树旁那棵弱不禁风的小柏树· 孤独的小木屋伴着母亲和我辛苦的日子.一盏煤油灯半碗玉米粥的日子很满足,母亲把饥饿换成希望填补我成长,长成一双结实的大脚,任凭风浪吹打也坚定有力,要知道我今天的倔强是从前的生活提炼出来的.我再也不是那棵弱不禁风的小柏树· 我是一只凌空翱翔的孤雁,在无边的大海上傲视汹涌的风暴.在现实与冥想之间我用坚毅装饰脆弱的翅膀.我苦渡.为父亲临终的遗嘱,在命运之峰尖艰难地跋涉.如今.你老了,你身边的那棵小柏树已长大成才离你而去.带着你失去的青春.失去的爱情省下的半碗玉米粥的亲情......... 哦.我是你的逆子么?抛下你.我是怕我风雨飘摇的帆压伤你沉重的背脊,我是怕贫脊给你太多太重的负荷.我去山那边,背负着对你长久的思念,种相思树于对岸,我欲哭无声,一首<<故乡的云>>涩痛我苦涩的喉咙,装点着我每一个异乡梦· 抒情诗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歌:自由诗丶格律诗各三首!

惜春 / 楚小乔疏雨潇潇柳风静,碌时好春闲时影。若为旧梦双飞翼,卷帘听啼不曾醒。晚春 / 楚小乔春醉长河风醉柳,轻烟晨雾沐兰舟。轻红浅簇甘露润,落时不记前尘愁。题风 / 楚小乔有意拂梳亭前柳,无声剪落旧檐花。遥盼风干君笺墨,来年燕回寄吾家。

你怎样看待“格律诗”与“自由诗”?

不论格律诗还是自由诗,都是一种文体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的作用是信息交流,文字是这种交流的符号。我觉得没有必要拘泥于旧体诗的格式。

五言格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示例: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示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示例: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示例: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古体诗还是格律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具有平仄律,当然是格律诗。不过此是【念奴娇】的偏格。其正格词作,见苏轼《念奴娇·凭高眺远》。

格律诗和古体诗的区别

广义的格律诗包含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包括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与排律。狭义的格律诗则专指近体诗。1、区别: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2、联系: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崔旭《念堂诗话》)

诗歌按题材分类可分为?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什么诗

1 诗歌分类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文学,以其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学一轨同奔。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遗产的奇葩。追溯中国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 然而由于诗歌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1. 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 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等),也应注意。 3. 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4.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5. 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6. 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7. 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8. 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9.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10.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

写格律诗怎样记住平水韵各韵部的字,特别是入声字怎么记?

今人使用的平水韵,总共有106个韵部。由于格律诗只押平声韵,实际用到的平声韵部为30个。上声、去声、入声的韵字均与写格律诗的用韵无关。那么,怎样记住平水韵中30个平声韵部的韵字呢?我的建议是不用去记,通过创作训练去逐渐熟悉。用一句话说,就是熟能生巧。 我是很反对花时间去背记韵表、格律这些东西的。甚至背诗我也不支持,背熟和写好没有必然的联系。否则,诗词大会的选手们,个个都可以成为诗词创作大家了。 1、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先读读诸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龙文鞭影》这些分韵部编列的启蒙读本,目的是对韵部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2、读完以后,你会发现,所谓今古音的差异,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其中大部分的韵字,用今音去读依然是押韵的。 3、当然也有一些韵字,因今古音的变化而变得不押韵。也有一些韵字因古今发音方式的改变,而变得容易混淆(如一东、二冬)。这部分的韵字可先放一边,暂不理会。4、由于入派三声,其中也有部分中古音中的入声字,派到平声中,也就是说我们在押平声韵时,有可能会误用入声字。初学时,误用就误用罢,在校律校韵时修改过来就好了,这部分的入声字,常用的也就几十个,误用多几次,就全部记下了。 5、如一定要就用韵进行训练。可先分韵部阅读一些唐宋诗。然后分韵部进行创作训练,有一定基础的,最好是练写排律。 6、通常我们成诗的过程,都是先得句,然后根据首先得到的韵句定韵部,再谋篇构章。在初学时,定韵部后,大都会查看该韵部的韵表,寻找可用的韵字,也寻找灵感。那么在当下,不论在旅途中还是在家中,都很小有人去查看韵书了。因为,在一些诗词的门户网站,(如诗词吾爱、搜韵等)都附有平水韵表,有的还会列出韵字的部分组词供你参考,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如担心没有网络,也可下载相关的韵书。7、在成篇后,通常我们都会进行校律、校韵。在当下也可以在上述的网络平台进行,直接把诗贴上去,选择《平水韵》检测即可。如有出韵出律的,修改过来就好。一时改不了的,就当习作,先分韵部存起来,不是写的每一首诗,都可以成为作品的。 随着对格律诗创作的熟练,我相信终会有一日,大家都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进行创作。我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如何识别入声字 网上有好多识别入声字的方法,比如背口诀、背规律等,我觉得太生硬太枯燥。我是这样做的, 在平时读诗背诗的时候留意入声字,读诗读在它本身的平仄上。入声字我不会发音,就读成四声。平时注意尽量这样去读,时间长了就会有语感,对诗词格律和入声字都会有很好的积累。叶嘉莹先生一直这样读,我认为这种读法是最适合现代人的读诗方法。 其次,手机上装个软件,拿不准的随时查一下。这样以读为主,以查为辅,入声字就逐渐积累起来了。我不主张去背入声字,有时间,不如多背两首诗。叶嘉莹先生 各韵部的字怎么记 1、我不主张去死记硬背。尽量通过背诗去积累。2、现在智能手机很方便,手机上装这类软件,可以查韵字,可以校核格律,很方便。 总结我的方法 平时读诗背诗读在格律上、读在平仄上。举个例子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读的时候“绝、灭、雪、独、”这四个入声字我都读四声。用这样的方法我背了一千多首诗。这样积累,肯定有收获。建议听一听叶嘉莹先生怎么读诗。求下句:宁可自醉不聚会; 仄仄平平仄仄平 莫为仿古总劳神 意兴展喉迎风歌 兴起挥毫对月吟 牵强附会强压韵 太白笑你乱弹琴问题:写格律诗怎样记住平水韵各韵部的字,特别是入声字怎么记? 特别是在外头,比如 旅游 景点或坐高铁的时候,想写诗,又没有资料可查 前言 记住平水韵各韵部的字,非常难,而且也没有必要。如果在外面游玩,或者做高铁,写诗的时候,用手机查询就可以了。一、记不住的韵脚 作格律诗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用平水韵。但是平水韵与今天的普通话差别不小,因此给我们作诗填了很多麻烦。 其中五歌、十一尤单独使用,最简单。但是一东二冬、六鱼七虞两个相似韵部,还算是简单些,到了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一先、十四盐、十五咸就彻底把人搞晕了。 这所以麻烦,是因为格律诗押韵严格,要求一个韵部通押。 说实话,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简单的韵脚,邻韵太多的韵脚,我都是做完以后再查询调整。二、记不住的平仄 对我来说,最难的是韵脚。相对而言,句中的平仄简单些。大多数字的平仄,和今天普通话的平仄差不多。 最难的是古韵中的入声字。例如石、失、集、法、阔、直......这些入声字,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分别进入了1、2、3、4声。所以也比较麻烦。 不过,入声字用的多了,其实比韵脚要好记的多。三、仄声字的韵脚 用仄声字押韵的诗,是古体诗,古体诗可以邻韵通押,因此相对律诗简单一些。 不过,上去韵的邻韵还好分辨。 而入声字的邻韵,其实也挺难记住的。所以押入声韵的诗,或者词,其实我也记不住。 解决的办法,就是多写,多查询。结束语 回到题主的问题,可能题主年龄比较大,不习惯使用手机查询。其实现在智能手机也很方便,可以在网页内搜索查询,也有网络软件可以检测格律。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多音字,意义或有不同。这是网络检测不出来的,还是要自己判断。例如中,平声和仄声意义不同,不可乱用。 @老街味道什么平水韵,入声字等等,正如鲁迅先生讲中药的药引子一样,冬蟋蟀要雌雄并穴,无根水要清明日现等等…… 有意做作的玩艺难以深入人心,死板硬套的诗词只算是字词的堆叠而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格律诗不难,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所以,习惯了平仄声韵,开口就来,问题是在幻境或在幻意上,也称诗意, 写格律也好,读格律诗也罢, 如果要学韵律,靠死记硬背 是不行的,你背一首,只有 一首,必竟还是别人的东西。 要自已彻底弄懂了,摸清规 律了,融会贯通了,能灵活 运用了,才变成了自已的知 识。 一般而言,平、上、去、入 与现在拼音的一致四声,其 实差不蛮多,它有阳平,你 有第一声,它有阴平,你可 用轻声,它的庂声,你可当 作第四声来读。 最简单方法就是用今音打草稿,可按照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来判定平仄。 这样写成的诗,误差就是入声字。 入声字在今音中,很多都是一二声,很容易误判为平声,比如,竹,学习,接,出,逐,蝶等等。 我觉得吧,入声字也没多少,常用的更少,完全可以刻意去记一记。 这样即便是手头没有平水韵表查,平仄也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若是南方人,很多入声字,在方言中依然是发音短促的,比如白,读读看看,那么它就是入声字,很好判断。 再就是网上一些记忆方法,也可以刻意的学习下,辅助更好的记忆更多入声字。 只要把入声字拿下,其他的,就是按今音,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基本就没问题。 其实,如今电子时代,只要手机能上网,就能查到平水韵表。 当然,若是没有网,还有更笨的法子,那就是抄一份平水韵表,放在身上,遇到吃不准的字,可以随时拿出来查查。 想学习,就会有法子。 入声字真不是什么难啃的骨头,平常稍微注意积累,平水韵表也就更容易装在脑中了。 今天答问,我就来一个答非所问,可以吗?若行,就说点闲言碎语。 对老朽们而言,闲着没事穿越时空与古人探讨格律音韵平仄韵部及古入声字怎么发音倒也无妨,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老而弥坚,迎难而上,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呢?!可对年轻人而言,格律平仄,这“韵部”那“韵部”的,太多讲究,这就有点勉为其难。一是他们写诗对格律平仄没兴趣而不愿为之;二是他们要为生活奔波并为个人前程求知充电与时俱进。在追梦逐梦的“快餐”时代,他们哪有充分时间,哪有那份闲情逸致成天摇头晃脑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呢!若要求他们“写诗必格律”,恐怕他们只好合掌拜托:“饶了我们吧,我们实在是没兴趣也没时间!”。 不要说中国的诗歌发展无望无方向,更不要说进入了死胡同。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能说现在对诗歌创作的规矩、框框太多而已。我想,可否变复杂为简单,对于年轻人而言,如果他们有兴趣写格律诗,可否折中一下 ,就让他们按普通话的音韵即新韵写格律诗,平仄对应不要去要求什么古入声(虽然现在已倡导用新韵,但实际上在诗词领域中,古诗词用新韵是受“古玩”们排斥的),普通话一二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三四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如果这样,就简单多了,至于意境,他们自然知道。过多的束缚,反而让年轻人无所适从。 如果年轻人无兴趣写格律诗,现代自由诗又何尝不是诗呢?况且,这也是未来诗歌的发展方向,并且,格律诗并非就是诗歌发展的“光辉顶点”,也不是诗歌发展的终极。要想诗歌真正得到传承、创新与发展,解解套,松松绑才是硬道理。以上只是一己之见,不当勿喷!

杰是阳平,国是阳平,决是阳平,织是阴平,为什么在诗词吾爱网一格律诗检测有疑问?

这四个字在平水韵中都是入声字,发音短狭急促,属于仄声字。古韵将字的发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又分为“阴平、阳平”,对应现在的一声、二声,上声对应现在的三声,去声对应现在的四声。而因为元朝南下的北伐语言发音中没有入声字,现代汉语发音从北方话中来,自然也就没有入声字一说。在这种情况下,就将发音急促的入声字按照一二三四的音调分入其他声部,即进入“平、上、去”三声,这就是“入派三声”。入声字不是消失了,而是进入了其他三个声调。比如“杰”、“国”就进入了二声,是阳平,“织”进入了一声,是阴平。但是这就不是平水韵发音规则了,而是新韵下的平仄划分。所以你如果在网上用电脑进行平仄检测的时候,就要注意选择使用哪种韵书来划分平仄。如果选择了平水韵,这些入声字出现了原本应该是平声的位子,那自然就是平仄错误了。不过如果是选择了新韵和同韵,你就会发现这些字只会根据音调来分平仄了。可以使用电脑检测平仄,但是一定要清楚平仄的划分基础,否则的话问题会越来越多。

格律诗检测一吾爱诗词网词

格律诗的韵脚用字应当用平声字。格律诗的“押韵”主要是为了表现诗的和谐美。韵脚用字必须是平声字且必须韵腹、韵尾相同,一首诗的所有韵脚,必须从同一个韵目中选字来押韵。格律诗必须按照诗韵来写,就是要按照韵书中分列的韵目,来辨别平仄和选择押韵的字。诗词中所谓韵,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不过在拼音中,a、o、e的前面可以加i、u、v,如ia,ua,uai等,这种i,u,v叫做韵头,不同的韵头的字也算同韵字,可以通押。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诗歌押韵要求:1、押韵位置:租伍在每个偶数句的句末。即“韵脚”。2、首句问题:在前面“押韵模式”里已经提及,首句仄收不入韵,平收须入韵。通常五言者首句不入韵为多,七言者首句不入韵为少。首句入韵与不入韵常与首联是否对仗有关,首联对仗,则首句仄收,不入韵;首联不对仗,则首句平收入韵。3、押平声韵: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有极少仄韵的,那属于不规范类。4、一韵到底:格律诗不允许中途换韵,韵脚只能是同组韵部的字,除了锋型段首句押韵可借邻韵外其它韵脚,不可用邻韵的字,否则,就是“出韵”,出韵的诗不能算作标准的格律诗。

【转】格律诗基础入门常识讲解

关于格律诗基础入门常识的讲解,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格律诗是一种有着固定韵律和格律模式的诗歌形式。在这种诗歌形式中,每个句子都按照特定的韵律模式进行押韵和节奏处理,以达到一定的音韵美感效果。格律诗的基本要素包括格律、韵律、字数、词序和平仄等。格律指的是诗歌按照特定的模式进行排布,韵律则是指每个句子都按照一定的押韵规则进行构造。字数和词序则是指每个句子中的字数和词序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平仄指的是每个字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音调进行处理,以保证整个诗歌的音韵美感效果。在格律诗的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则。我们需要注意格律和韵律的要求。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诗歌的要求进行韵律处理和押韵处理。我们需要注意字数和词序的处理。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为每个句子安排好合适的字数和词序,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需要注意平仄的处理。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每个字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音调进行处理,以保证整个诗歌的音韵美感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格律诗并不是写作中的万能武器。每种诗歌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在写作之前需要深入了解和理解。我们也需要注意写作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不要仅仅受限于格律诗的刚性要求。以上便是格律诗基础入门常识的讲解。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可以在写作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不妨试试珍漾精华液,这款产品受到非常多消费者的喜欢和好评,效果非常好

格律诗的特点

据诗歌押bai韵的规律,古诗可以分为格律诗和非格du律诗两种.非格律诗也称古体zhi,古风.格律诗也称为近体诗或近体. 所谓韵,指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个汉字有声母和韵母,韵母相同的字叫同韵字,凡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字放在不同句子的末尾,所以韵又叫韵脚. 古体诗的基本特点是:字数和句数不定;每首可用一个韵,或者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既可在偶数句押韵,也可奇数句和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由四句构成的称为绝句,由八句构成的称为律诗,多于八句的叫排律,也叫长律. 律诗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必须对,最后一联不对.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如下: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一、声律:指讲求平仄。(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1.句内平仄相间;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4.脚分明。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要求主要有:1.位置在偶数句尾;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3.押平韵;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5.脚分明;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8.不可撞韵;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格律诗的平仄规定

格律诗的平仄规定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古汉语中的平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传统:按传统的说法,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中国的传统格律诗包括哪四种

中国传统格律诗包括,七言律师、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所谓律师是指包含格律的诗词。词是诗的一种。严格的说是以上四种。格律是指,四声平仄、韵脚对仗等因素。

格律诗产生并流行的时间

  产生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  沈约  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定形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成熟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  杜甫  ,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鹳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  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改革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人教版中小学格律诗

百度一下E书联盟里面有大把资料。

格律诗的韵

律诗用韵,只一句话便可概括,即:偶数句末必须押韵,限用平声韵且要求一韵到底,不可转韵,忌撞韵、挤韵。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押韵的位置。律诗的押韵位置在每一个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2、首句。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古来人们都认为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但据余浩然先生研究,首句是否入韵跟首联是否对仗的相关性更大于其诗句字数,首联对仗的首句一般不入韵,不对仗的一般入韵。十三赞同这种说法和主张。3、限押平声韵。这大概是因为古人读诗不为读,而是吟唱的缘故吧。今人读诗是真读,在“推平及仄”(即格律诗押仄韵)以后,也可以另辟仄韵半边天的。4、一韵到底。律诗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得转韵。古时格律诗的押韵是非常严格的,不仅要一韵到底不得转韵,而且必须押同一韵部的字。但唐、宋诗人也有一点小变通,在首句入韵的诗中,首句可以“押邻韵”。即首句且只限于首句可以押前后相邻、读音相似的两个韵部的字。如:忆故州唐.张藉叠石为山伴野夫,自收灵药读仙书。如今身是他乡客,每见青山忆旧居。这首诗中“夫”属七虞,“书、居”属六鱼,这两韵部是靠近的邻韵。后来大概是受词韵的影响,渐发展到首句的韵可以押相隔很远的读音相似韵部的字了,这便是明人所说的借韵。如:泛吴淞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这首诗中“阳”属下平声的“七阳”,而“江、窗”却属上平声的三江,这就不是所谓的邻韵,而是借韵了。王力把“邻韵”和“借韵”都叫作“衬韵”。(见《汉语诗律学》)这也便是人们常说的“孤雁入群”。也有末一句押邻韵的,即“孤雁出群”,例如: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在这首诗里,宫、红属上平声一东韵,而宗属二冬韵。除此之外在押韵方面,还有一些变体,如“进退体”,即相邻两韵,隔句交替用韵。又如“辘轱体”,即八句中前两韵脚(第二、第四句)用一个韵,后两个韵脚(第六、第八句)用与之相邻的韵。再如“半格体”,即前四句用平声韵,后四句用仄声韵,或相反前仄后平。5、脚分明。如上所述。6、不能重复使用同一个字来押韵。也不能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做白脚。7、不可大量使用同音字押韵。但少量或间隔使用,也不是绝对不允许的。如:

格律诗的平仄规则

讲课老师:刘卫平 对于平仄的要求和限定具体到一首格律诗中,就表现为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 简单来说,平声字和仄声字必须交替运用,并且在数量上保持大体的平衡。出句和对句位置相同的字平仄大体相反,两联之间又形成一种黏的关系。 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这两种组句方式。依照平起、仄起、平收、仄收这四种可能,我们可以组合出的句式有四种。 第一种叫平起平收式, 就是开始的两个字是平声字,收尾的这个字是平声字,由于收尾的也是韵字,所以平起平收式我们可以称作平起入韵式,在五言句式中它就是平平仄仄平。 例如李白的诗句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 这个石字今天念的是平声,过去念的是仄声中的入声。如果在七言中呢?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李白的诗句 轻舟已过万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是平起仄收式,也可以叫做平起不入韵式。在五言中它的格式就是平平平仄仄 例如杜甫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 在七言中它的格式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李商隐的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 第三种就是仄起平收式,也可以称作仄起入韵式。在五言中它是仄仄仄平平。 例如杜甫的诗句 月是故乡明。在七言中它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陆游的诗句 柱杖无时夜叩门 第四种就是仄起仄收式。也可以称作仄起不入韵式。 在五言中举一个张九龄诗句的例子。 海上生明月。格式是仄仄平平仄。 在七言中举一个杜甫诗句的例子。 万里悲秋常作客。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大家能看到的古往今来所有的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以上的格律句组合成篇。 如果你在一首诗中看到两句以上的句子,它的格律和上边的任何一种都无法对应,你就可以断定它不是近体诗。 例如杜甫的《望岳》开始的两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它的字调我们标出来就是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和上边的任何一句都无法对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望岳》这首诗并不是近体诗,而是一手五古,也就是说它是古代的自由体诗。 另有一种拗体诗,情况比较特殊,也不常见,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我们现在以五言绝句的首句不入韵式为例来说明,五言绝句的组句成篇的基本格式。 大家看一下唐人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仄仄平平仄) 天寒白屋贫(平平仄仄平) 柴门闻犬吠(平平平仄仄) 风雪夜归人(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我们可以把它变做仄仄仄平平,它就成了五言的仄起入韵式。 第二种情形我们可以看戴叔伦的《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平平平仄仄) 屈子怨何深(仄仄仄平平) 日暮秋风起(仄仄平平仄) 萧萧枫树林(平平仄仄平) 如果第一句变作了平平仄仄平,它就成为五言的平起入韵式。 这两个例子可以让我们看到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可以看出上面两首诗都是严格遵守平仄规律的,甚至没有一个字出律,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现实之中如果能做到格律这样严谨的作品其实并不是很多,而且我们做诗的时候,也没有必要一定以律害意,也就是说有时在创作中,为了能够自由的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没有必要做到完完全全的字有定声。在某些该用平声字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偶尔使用仄声字,在某些该用仄声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偶尔使用平声字。这样就造成作品和格律的要求大体对应又不完全对应的情形。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香菱谈律诗创作的时候就说过:“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当然是曹雪芹的观点,借黛玉之口说出。她的观点是正确的,也就是说遵循格律固然重要,但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更为重要。有时候为了抒情达意,不尽合乎格律也应该允许。但是这种灵活的处理,要有一定的度。如果一个人的诗集中都是不合格律的作品,恐怕就不得不说这个人写诗的基本功是不过关的。 古人在创作的实践中,提出了一个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口诀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在五律和五绝中就应该说成“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在七律和七绝中就是我们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个意思是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每一句中的单数位置的字,平仄可以适当的灵活处理。而双数位置的字即二四六,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去用字。这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即有精有全的一个精神。 这一三不论或者一三五不论,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也给了诗人比较大的写作自由。但是这种观点首先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才能成立。 首先、在一句诗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数量应该大体相当。 第二、在五言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里边,第一个字不能不论。在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个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 什么叫孤平?就是一句近体诗中,除过韵脚字以外,就剩下了一个平声字。约定俗成,这是格律诗创作中的大忌讳。 第三、一句诗的收尾的三个字不能全是平声,如果三个字都成了平声,就被称作三平尾。这也被约定俗成为近体诗创作的大忌讳。当然最后三个字最好也不能全是仄声。 之所以说上面这个两种类型是基本格式,是因为格律诗的其它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都是从这两种类型中推导出来的。只需要在每句的中间恰当的位置上再加上两个字,就可以把五言变成七言。 在四句诗后边,按照平仄分布规律再加上四句,就可以把五绝七绝变成五律七律。 下面我们分别做一下介绍 七绝第一种 我们举的例子是鲁迅的七绝《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其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大家可以对应前边的平仄格式和后边的具体诗句。 七绝的第二种 我们举的例子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律的第一种 举的例子是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五律的第二种 举的例子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七律的第一种 我们举的例子是晏殊的《寓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 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七律的第二种 我们举的例子是杜甫的《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以上我们通过一些典型的诗例给大家介绍了,格律诗组篇成局的基本格式。想要机械的硬背,那是不太容易记住的,也是不必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熟悉最简单的两种基本格式。根据我们的初学经验,从五言绝句推导出其它格式是一个窍门儿。也有人认为从格律上来讲,绝句是从律诗中截取相连的四句而来的,这种说法当然也有道理。 下一个环节要介绍格律诗的对偶。

格律诗词是什么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如何写格律诗

问题一:怎样学写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问题二:写格律诗有哪些基本要求 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 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数句尾; 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 3.押平韵; 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 5.脚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 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 8.不可撞韵; 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问题三:怎样写七言律诗 七律诗是所有古典诗词里最独特,最完美的一种体裁.其特点是: 结构严谨, 压韵对仗有序;格律严格, 字数适中,表达内容完整; 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是七律写起来较难. 难就难在它既要每个字都有格律的限制, 又有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第一句可压韵可不压韵)压韵的要求, 还要求颌联和颈联每个字都对仗. 看起来比较难写, 但写作七律也不是没有技巧. 笔者通过学习写作七律掌握了些许方法: 1 .首先要构思好写什么内容,这和写别的文章没什么区别. 2. 先构思好两个对仗联(颌揣,颈联),使用什么样词句,用什么压韵.这点很重要,一首七律能不能写好, 某种意义上讲全在这两个对仗联上, 一定要严格把握这一环节, 绝不能迁就, 每个字都要细心斟酌. 这两个联的内容为一首诗灵魂部分,要描写细致,叙述明了,论述充分.说明透彻. 3. 根据内容再来写首联就比较容易了, 因为首联不要求对仗,但 它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为内容承接服务的,还是容易把握的.4. 尾联和首联差不多,不需要对仗, 较容易写. 但要比首联更有难度, 它是整个文章的总结部分,要有气势. 它的内容一般为作者抒 *** 怀部分, 更要精炼些. 5. 要注意容易犯的错误: 没有构思好就动笔写,天南海北凑词措句,结果是句子偏离了中心思想; 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对仗不严格,貌似对仗,实际并没有真正的对仗等等; 还有好多喜欢写委婉的哀愁,怨恨等诗, 但此类风格容易犯无病 *** 的错误, 比如, 写尽了愁呀,怨呀,但致命的是没有写原因. 造成了无病 *** . 给读者的感觉的是做作. 当然诗作是多方面的诗人爱好,才写出了丰富多彩的诗来, 爱好不同,只要写出好的七律来...... 问题四:怎样写五言,七言格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缙凇⑺沃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诗体格律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说明:表示可平可仄;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缙凇⑺沃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诗体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说明:表示可平可仄)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示例: 登金......>> 问题五:写格律诗,怎么用韵 先去熟悉和背诵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的基本格式,比如五绝的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然后记住押韵的基本要求: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而要押韵押的好,最好是熟读平水韵一类的韵表。 希望能帮到你。 问题六:如何填写格律诗词 诗词曲赋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绚丽的明珠,炎黄子孙有责任将其继承与发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吟诗填词的人越来越少。偶然看到有人填写的某某词,只是字数与其选的词牌要求相符,但平仄大多“不拘小节”,有的甚至连韵脚都没有,我认为这根本就不是在填写格律诗词。如果想自由挥发,不受格律诗词的限制,干脆就写自由体诗,那会宽舒得多。格律诗词也需要继承与发展,有的人认为既然是填写格律诗词就应该按照以前的发音,其中还包括了入声字。而我认为这恰恰是格律诗词需要改革的主要方面,格律诗词的填写应该以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为标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不需要再采用入声字。格律诗词之所以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一是因为语言的精练,二是因为韵律的魅力,不同的律绝、词牌有不同的格律要求,就像一首首美妙动听的音乐。试想如果不按照规定的平仄要求去填写,读起来将会是什么感觉?一首好的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百读不厌,不仅仅是因为诗词本身韵律的美,离不开诗词的妙语、意境与内涵的完美结合。下面以词牌《如梦令》为例,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如梦令》为单调,七句,押五仄韵,一叠句,三十三字。谱:〔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叠句),〔平〕仄〔仄〕平平仄(韵)。注:〔〕中的表示可平可仄,而没有〔〕的必须按照平仄要求去填。(韵)表示要用韵,没有要求转韵的,在同一首诗词里用韵要统一。例1: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例2:本人作《如梦令》:“触网如痴如醉,忘却何为疲惫。光电送佳音,岂顾月初收费。伊妹,伊妹,令我等得心碎。” 问题七:古体格律诗怎么写 古体诗与格律诗 不同 没有古体格律诗一说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路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 问题八:七言律诗怎么写? 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格律是旧体诗词创作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风和古绝是不拘格律的。 现在写诗词的人很多,数以百万(甚至千万),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学格律的却占很大部分。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束缚太严,不肯学,还以“突破格律”自诩。事实上,这些“突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音韵的无知和在词汇组织方面的无能!汉语里同意词,近意词相当多,这给了作者很大的选择余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如果词汇严重匮乏,自然无法适应格律的要求! 有人认为格律可有可无,实际上他根本没有领会格律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总结了上千年经验才制定的,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所以,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现代的歌曲,虽然歌唱时很动听,但是一旦用来朗读,顿时觉得拗口――正是因为没有了格律的缘故。如果没有了曲谱,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现在的这些歌词? 二、格律极端化 与第一种误区相反,有的创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极端。 格律虽然严格,却仍然有许多可以变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发挥。无论律诗、绝句、词、曲都有许多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仍然有少数(实际上也不少)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填词时竟然要求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许变通,甚至连四声都要限制。例如宋朝的方千里,把周邦彦的一百多首词全部和了一遍,不但韵脚,连每个字的四声都一样。还有许多人制作的词谱(作者自诩是格律专家,还有许多人对这样的词谱奉若神明),没有用多首作品校验,仅把例作的平仄、韵脚、句读标注了一遍,要求大家一个字平仄都不能错地照填(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最甚),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作者的手脚,使得诗词创作完全失去了意义,成了文字游戏。大家可以看看名家(方千里之流除外)的作品,同一名家同一词牌(尤其是中长调)的几首作品,有没有平仄完全一样的?答案肯定是“没有”! 三、多填词牌 据《钦定词谱》,词牌有800多个,加变胆共2000多个体。但是常见的仅100个左右。有的作者,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誓将全部词牌都填一遍。今天填一个,明天填一个,后天再填一个,到头来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一个词牌也没有熟练掌握!这也是一大误区!古代名家词人,作品虽多,词牌并非很多,除了少数几个创调大户(柳永、周邦彦等),所用词牌很少能超过100个,有谁能把词牌填完了? 另一方面,填少见词牌,更容易逃避格律(词谱难找,还有的格律根本就没有定型,变体很多),使得许多对格律了解不深的人无法看出他有没有出律,因此反对格律或不懂格律的人更喜欢填少见词牌。于是,填少见词牌就成了逃避格律的绝好办法!(不过,想逃过我的眼睛是很难的!) 因此我建议:禁止使用少见词牌!尤其是罕见词牌!非要使用,必须附带古人例作和词谱! 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和韵,又叫“步韵”,就是写诗词时所用的韵脚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样。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来,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出现!众多名家的传世名篇,全是靠自由发挥创作的,即使是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韵作品闻名于世。宋朝的方千里可谓步韵专家,可是作品多数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对步韵多数持否定态度。但是此风越演越烈,竟把文字游戏当作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

格律诗包括

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

格律诗有哪几种格式

律诗和绝句。

十首小学生自创的格律诗

十首古诗,北极君关于春天的现代格律诗 1.玉春(三)碧晴初窦云花暖,唯有一朵渲染天。炽心冰清欲渡水,春风不解二月寒。北极君诗歌集 2.玉春(二)早起几鹊闹二月,群山依旧无颜色。东风不管霜雪纷,只开桐花笑玉春。北极君诗歌集 3.春意谁送春光三万丝,寄处桃花无相思。对面无缘隔天涯,千里有情在咫尺。北极君2003作品 4.扬花早春初开参天杨,无艳无香无扮妆。黯然坠落相思地,谁会怜惜花沧桑?北极君诗歌集 5.夜独上小楼夜沾香,望弯明月云添裳。飘然泪下桐花雨,挽起春风共忧伤. 北极君诗歌集 6.昼思慕 ------梦李白游黄河孤舟越千帆,又渡万重山。纯昼常思暮,蓝醉云和天。北极君诗歌 7.花无鹊喜鹊恋花花无鹊,春街如宾昼如夜。有情总被无情伤,愁煞多少痴心客?北极君诗歌《花无鹊》 8.有愁长 --梦李白登泰山愁字头上愁千丈,忧郁又忧三千长。此时已在凌绝顶,脚下云低五百乡。北极君诗歌集 9.新茶旧梦香茶玉杯春心动, 斟酌三生谁相逢? 趁此余温揽新月,壮志于怀洗旧梦.北极君诗歌集 10.大雪做到痴梦白,还愿雪花开。全怪此风紧,吹落眠云台。北极君诗歌集

简单的格律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七律·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律·冬云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七律·答友人一九六一年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破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登庐山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一山飞峙大江边,越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边。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清平乐·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格律诗的押韵和平仄

近几年每次有大的事情发生,网上都会流传诗仙李白的预言诗。什么是预言诗呢?就是预言一个事情发生的诗。比如: 《腾云》唐.李白 马腾驾祥云, 航行阔海郡。 失于蓬莱阁, 踪迹无处寻。 比如这首诗,但是我们稍微一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诗押韵和平仄都不对,而且我们还可以仿照它造出来“古代汉语慕课有趣”的藏头诗来。但是这首所谓的诗也是不成诗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看一下本讲格律诗的押韵和平仄。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和平仄。 什么是平仄呢?平就是中古的平声,仄就是中古的上声、去声、入声这三声。讲究平仄,它是近体诗的最本质的特点。为什么要讲究呢?这主要是追求声音的变化美,追求一种抑扬顿挫感。比如王之焕的《登鹤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焕之的《登鹤雀楼》我们读起来 白日:两个仄声 依山:两个平声 尽:又是一个仄声。 它有变化,抑扬顿挫。那么这种变化和抑扬顿挫在南北朝的时候,我们古人发现了汉语里面的四声,就开始特别强调写作诗文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安排平仄的变化。 前面比如说平声的话,那后面就要来个仄声。 《文心雕龙》里面也说:“凡声有飞沉,响有双迭。”那声音有往上扬上去的,有往下挫下来的,还有声音有时候要迭一下的,就是要重复一下。 沈约又说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互异。就是对于这个平仄我们要做到:两句里面轻和重要不一样。轻就是平声,重就是仄声,要非常有意识的安排这个平仄。 我们汉语的音节特点,在上古汉语,它是以单音节为主构词。到了中古汉语,它已经发展出了大量的双音节词,以双音节为主了。 格律诗怎样讲究押韵和平仄? 我们这个平仄如果要让它既交替又双叠,这个模式应该是这样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一直往后面这样重复。 但是如果按照我们汉语的音节特点来划分,两两划分,那就是仄仄平平。 但如果按照五言诗格律诗里面的五言诗来划的话,按照五个字来划,我们看应该划出来就是这四种格式。 五言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果按照格律诗二二一的节奏点来读的话,那么应该就是这四种基本句式: 四种基本句式(五言) 甲:仄仄一平平一仄 乙:平平一仄仄一平 丙:平平一平一仄仄 丁:仄仄一仄一平平 这四种基本句式就构成了,五言格律诗的基本句式。 那么还有就是我们格律诗它要讲究押韵,不是说随便什么音放里面都行的。但这个押韵押什么呢?要遵循诗韵,官方修的韵书专门的像宋代有《大宋重修广韵》,后来我们又把它精简成了《平水韵》,后来又变成《诗韵》,科举考试作诗,要遵循官方修的韵书里面这个《诗韵》。 那么押韵,是不是押仄声平声都行呢?一般要押平声韵。我们古诗里面有没有押仄声韵的诗呢?也有。 灭、雪都是入声。 晓、鸟、少这都是上声。 但是这样的诗毕竟是少之又少的。 押韵要求: 遵循诗韵,押平声韵,双句用韵,隔句相押、一韵到底。 大多数诗都是押平声韵,这基本上也是我们格律诗的一个硬性要求。 押平声韵,那么在哪个地方押韵呢?双句用韵。就是在偶数句上它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也就是我们的韵脚字。 是不是每一句都要押呢?不是。隔句相押。第二句最后一个字是个韵脚字,第四句最后一个字是个韵脚字。第三句它的最后一个字只能是仄声,不能是平声,不能押韵。而且这个押韵要一韵到底。就是说用的这个韵脚字要属于我们韵书里面的同一个韵,它不能换不能换韵,你换韵的话那就出韵了,那就不对,所以押韵的要求也是很严的。 要遵循诗韵,押平声韵,双句用韵,隔句相押,一韵到底。 但是这里面对于第一句它有一点灵活。第一句就是首句,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押韵的话就叫入韵,不押韵的话就是不入韵,它是相对灵活一些的。 下面我们以一首诗为例来分析一下。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仄仄一平平一仄),城春草木深(平平一仄仄一平)。 感时花溅泪(仄一平平一仄仄),恨别鸟惊心(仄仄一仄一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破是仄声,山河是两个平声,在是一个仄声。 那大家对照一下,它应该是四种基本句式里面的哪一种呢? 甲:仄仄一平平一仄 乙:平平一仄仄一平 丙:平平一平一仄仄 丁:仄仄一仄一平平 应该是甲。仄仄平平仄。 有人说它第一个字国不是平声吗? 国在现代汉语是读平声,但是在中古汉语它是一个入声字。入声是属于仄声的,所以国破它是仄仄。 感时花溅泪:仄一平平一仄仄 这句话它的基本句式好像在上面那四种句式找不到,但是我们要再对比一下,发现它有可能是哪一个呢?有可能是丙:平平平仄仄仄。 为什么这个感仄声放在这里可以呢?这是因为我们律诗里面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就是处在第一个和第三个字的位置上,它的平仄是可以灵活一下的。 所以感时花溅泪这里,这个感它可以放一个仄声字。 恨别鸟惊心:鸟仄声,惊心两个平声,是两个平声结尾的。丁是两个平声结尾的:仄仄仄平平。别在中古也是入声,所以恨别鸟,这是三个仄声相连。所以这一句正好是那四个句型中的丁:仄仄一仄一平平 下面这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就不一句一句来读了,它的整个格式,我们分析完就会发现它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一直往下,我们看这个诗的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所以它是不入韵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首句入韵的。 《钟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仄仄一仄一平平),连山到海隅(平平一仄仄一平)。 白云回望河(平平一平一仄仄),青霭入看无(仄仄一仄一平平)。 太乙近天都,太乙近三个仄声,天都两个平声,那么它是非常典型的:仄仄仄平平。 连山到海隅,平平仄仄平,也是非常标准的平平仄仄平。我们看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第二句最后一个字也是平,所以是首句入韵。 白云平平,回平,所以它应该就是平平平仄仄。望合,合是一个入声字,它是一个仄仄。 青霭入看无,又是一个仄仄仄平平。 下面自己分析,一直往下平平仄仄平,它是首句入韵的一首诗。 那么我们学了平仄,这是以五言为例。那么七言怎么办呢?七言很好办。 比如我们四种基本句式是仄仄平平仄。如果是七言的话,甲句式就在仄仄的前面加上平平。 四种基夲句式(七言) 甲:平平一仄仄一平平一仄 乙:仄仄一平平一仄仄一平 丙:仄仄一平平一平一仄仄 丁:平平一仄仄一仄一平平 都是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如果要分析七言诗,可以从第一个字来分析,也可以从第三个字来分析。 毛泽东同志有一首诗《七律.到韶山》,我们看这两句话,在我们网上流传的版本里面有两种写法。 在这个地方他写的字不一样,我们把它叫做异文。那么到底这个地方应该是用哪个字对呢?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平仄格式来对照一下。 日月换新天,如果我们按五言诗来看的话。日月仄声,换仄声,那么应该是仄仄仄。 新天两个平声,所以日月换新天是仄仄仄平平。 那么仄仄仄平平前面如果要再加两个的话。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平平。所以敢叫还是敢教呢?应该是敢教。有人说这个敢不也是仄吗?敢,因为它是第一个字,它是可以灵活的。但是处在第二个字的节奏点上的字,它不能灵活。它应该是平声就必须得是平声,所以这个地方必须是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们这节课讲了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它的押韵和平仄,介绍了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那么我们古人写诗的时候是怎么运用这四种基本格式写出来一首律诗的呢?其中又有什么规则?请看下一讲格律诗的粘对规则。

格律诗平仄要求

格律诗的平仄要求1、四声与平仄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古代四声中,平仄里的平即平声,平仄里的仄即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里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即平,上声去声即仄。我们现在学写格律诗,用普通话的平仄即可。2、格律诗的平仄声律四大原则1、句内平仄相间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首先是句内的平仄搭配,具体要就是“句内平仄相间”。格律诗的句内平仄相间,并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这决定于诗的意义结构和节奏结构。七言句内平仄相间,前四个字,每两个字为一个单位;后三个字可分为五与六、七平仄相间或五、六与七平仄相间。五言的律句可以看成七言截掉前两个字。2、联内平仄相对律诗一共八句,每两句被称为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每联里面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联内平仄相对就是律诗中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反的,但实际上,七言只要出句和对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就行,五言只要第二四字的平仄相反就行。联内平仄不相对,叫失对,是律诗的大忌之一。3、联间平仄相粘格律诗平仄声声律第三大原则是联间平仄相粘。也就是说,律诗中相邻的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平仄相同。实际应用中,七言只须这两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同理,五言只须二、四字平仄相同。联内平仄不相粘,叫失粘,也是律诗的一大忌。4、脚分明格律诗平仄声律的第四大原则是脚分明。脚,就是指律诗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的脚叫韵脚;不押韵的脚叫白脚。脚分明,就是韵脚与白脚的平仄相反。由于格律诗都是押平声韵,所以,律诗的韵脚都是平声,而白脚都是仄声。韵脚和白脚平仄相同,叫踩脚,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供参考。

现代格律诗大全 [关于现代格律诗]

  “关于写诗和读诗”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以后,我收到了许多读者同志的来信,以至无法一一作覆。在这些信里面,有一部分是和我讨论现代格律诗问题的。关于现代格律诗,我那篇文章实在讲得太简单了,应该略加补充,同时也就把这作为我对这一部分来信的回答。   一、为什么有建立现代格律诗之必要   我在那篇文章里说,“虽然自由诗可以算作中国新诗之一体,我们仍很有必要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   不少同志同意我这样的看法;但也有不以为然的。有一位同志说,他认为诗只应该在语言的精练、和谐和节奏鲜明上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不赞成除此而外再对诗的形式作更多更具体的规定。他又说,如果我们要把诗加以区分的话,只能按照内容分为抒情诗、叙事诗、政治讽刺诗等,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它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说诗根本不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我觉得是没有理由的。文学艺术的样式可以从它们的内容上的差异来分类,也可以从它们的形式上的差异来分类。按照形式上的显著的不同把诗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这是和中国的外国的诗歌的情况都符合的,已经为大家所公认,并没有什么不妥当。所以,问题倒并不在诗可不可以这样分类,而在我们今天到底有没有建立格律诗之必要。   为什么我说我们很有必要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呢?这是因为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很成功地建立起这种格律诗的缘故。这是因为我认为没有很成功的普遍承认的现代格律诗,是不利于新诗的发展的缘故。   我曾经在另一篇文章里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该承认,自由诗不过是诗歌的一体,而且恐怕还不过是一种变体。”也有同志不以为然,免得这种说法对自由诗有些贬低。但我倒并非想对格律诗和自由诗有所褒贬,而是从诗歌的发展的历史看来,好像事实是如此而已。   中国的和外国的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这难道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吗?不,我想这不但和诗歌的起源有关系,而且和诗歌的内容也有关系。最早的诗是和歌唱不分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节奏常常有一定的规律。后来诗和歌唱分了家,但仍长期地普遍地虽说程度不同地保存着这种形式上的特点。我想,这绝不是一种“蛮性的遗留”,而是这种形式上的特点虽然一方面对于诗的内容的表达给予了若干限制,但在另一方面,它又和诗的内容的某些根本之点是相适应的,而且能起一种补助作用的缘故。诗的内容既然总是饱和着强烈的或者深厚的感情,这就要求着它的形式便利于表现出一种反复回旋、一唱三欢的抒情气氛。有一定的格律是有助于造成这种气氛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把我们古代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去掉了它们原来的格律,改写为类似现在一般的自由诗的样子,它们一定会减色不少。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否定自由诗。自由诗产生于近代。它的产生是由于有那样的诗人,他感到用传统的格律诗的形式不能表现出他所要表现的内容,不得不采取一种新的形式。应该承认,这是非常富于创造性的,而且对于诗歌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它丰富了诗歌的形式。但文学的历史又告诉我们,自由诗并不能全部代替格律诗。不但自由诗兴起以后仍然有许多诗人写格律诗,而且苏联今天还是格律诗占绝对优势。这难道也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吗?不,我想绝不是这些诗人特别保守,而是其中有一些深刻的原因。这恐怕首先应该这样解释:虽然现代生活的某些内容更适宜于用自由诗来表现,但仍然有许多内容可以写成格律诗,或者说更适宜于写成格律诗。其次,很多读者长期地习惯于格律诗的传统,他们往往更喜欢有格律的诗,以便于反复咏味,这种倾向也不能不对于写诗的人发生影响。有一位同志在来信中说,“战斗的号召或是带有鼓动性的诗歌”更适宜于用自由体,“一般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可以用格律体。他也就是从内容上的不同感到这两种体裁都有必要。   有几位同志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新诗不像古诗那样令人百读不厌?其中有一位这样说:“谁都承认新诗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生活总比古诗所描写的要来得动人,为什么效果不同呢?是我的思想感情有毛病吗?是观察上的错误吗?还是由于新诗在形式上存在着错误,或者是写新诗的人在技巧上比过   去的诗人差?”还有一位同志甚至这样说:“为什么现代的新诗就没有伟大的诗人和作品出现呢?我和很多同志一样有这样一个疑问。我想——这是我个人幼稚的想法——这主要是现代的新诗和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脱了节,而这种脱节又主要是在形式方面。”把新诗的一切缺点都归罪于它的形式,或者特别归罪于自由诗的形式,这未免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因而是并不恰当的。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没有产生伟大的诗人,为什么我们今天的诗歌还不能像古代那些最好的诗歌那样令人百读不厌,我认为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新诗的形式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不过是原因之一。其他种种原因我巳经以“关于写诗和读诗”、“更多的作品,更高的思想艺术水平”这两篇文章里说过了,用不着重述。然而,这些同志的意见却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古代的诗歌曾经找到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有那样一些作者,他们运用那些形式达到了非常的成熟,非常的完美;而我们今天,却还没有能够很成功地建立起普遍承认的现代格律诗的形式,能够把自由诗的形式运用得很好,或者说能够把自由诗写得从内容到形式都真正是诗的人,也是很少的。在理论上我们不能否认,用自由诗的形式也可以写出百读不厌的诗来。但事实上我们却很难得读到这样的自由诗。也许自由诗本身就有这样一个弱点,容易流放松散。但我想决定的原因还是在于写诗的人。许多写诗的人并没有受过认真的专门的训练,他们写自由诗并不是因为他们所要表现的内容只能采取这种形式,却不过是这样写最容易,或者大家这样写他也就这样写,这怎么能够写出令人百读不厌的诗来呢?我曾碰到过一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年轻的诗人。我问他:“你们现在写诗,是写格律诗的人多,还是写自由诗的人多?”可能他们的情况和我们有些相似,年轻的诗人还是写自由诗的比较多吧,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说:“我们写自由诗的人都是先受过格律诗的训练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些道理。后来我想,如果我们现在办一所培养写诗的人的学校,到底开头应该叫他们练习写什么样的诗呢?又用些什么方法来训练他们的语言文字,使他们能够从写作中辨别诗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的区别,以至自己能够写出精练的优美的诗的语言呢?我不能不承认,先练习写格律诗比先练习写自由诗好。先受过一个时期写格律诗的训练,再写自由诗,总不至于把一些冗长无味的散文的语言分行排列起来就自以为诗吧。但是,我接着又想,先练习写格律诗,我们现在又有些什么很成功的格律诗可以供他们学习呢?这就不能不使我深切地感到,我们实在需要有一些有才能的作者来努力建立现代格律诗,来写出许多为今天以至将来的人们传诵和学习的新的格律诗了。

格律诗是在唐代成熟的一项新诗体,分为五律、七律两种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格律诗有哪几种格式?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问答环节一般评委会问哪些问题?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问答环节一般评委会问哪些问题?

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是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格律诗的另外两个叫法是什么??急求啊!!!!!!

所谓近体指唐 这是唐人的说法 沿用至今

格律诗的格式是怎样的?

格一(七言绝句式)附注: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与七绝平起式全同。例一(仄起式)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刘禹锡例二(平起式)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皇甫松格二(双调小令)+||——(韵)+|——(韵)+—+||——(韵)+|+——++(句)+|——(韵)例三(小令定格)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例四(小令别格)有个人人,飞燕精神。 急锵环佩上华裀。 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簌簌轻裙,妙尽尖新。 曲终独立敛香尘。 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柳永格三(商调慢曲)|—|(句)——||(句)||—|(入声韵)—|——||(韵)——||||(韵)|||———||(韵)|—|(豆)||—|(韵)|||——|—|(句)——|—|(韵)—|(韵)|—||—|(韵)|||————|(句)||—||(韵)—||——(句)—|—|(韵)|—||(韵)—|—|(豆)—|———|(韵)—|————|(韵)——|(豆)|—||(韵)|—|(豆)———||(韵)|—|(豆)||——(句)|||(句)——||——|(韵)附注:此种慢曲,必须选用入声韵部。所有抝句与领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声,方能符合曲体。例五(慢曲)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欲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周邦彦

格律诗分为( )和律诗

绝句 颔联

格律诗的分类

格律诗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形式上看“律诗”每首8句,“绝句”每首4句。从1.【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2.【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3.【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4.【七律】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

格律诗常识

【 #诗词鉴赏# 导语】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特点 】   这里所谓的“古”和“近”是以唐朝时代人的眼光来看的。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是依照唐以前时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绝对不是无格律的现代诗,相反,它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四个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每首限定四句。五言绝句二十字,七言绝句二十八字,其它的特点都和律诗相同。    【 写律诗 】   要严格地遵照声韵要求来进行。声是指平、仄两声。古人将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归入仄声就可分平仄,但古人的发音现在无从得知,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声韵书中查出某个字在古诗中的平仄。对于现在使用的汉字,要确定其平仄则比较简单:一声、二声属平声,三声、四声属仄声。诗的格律主要体现在平仄上,格律诗的每句每字都有平仄的要求,依照平仄写出来的诗朗朗上口,否则会觉得读起来很别扭。   韵是押韵,又称压韵、叶韵、协韵。押韵就是强制性地规定在一首诗的哪句哪字必需使用同韵的字,诗中韵的位置都在句尾,故有韵脚的说法。古人作诗有韵书可查,清代人常用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诗韵大致以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读音(韵母)来划分,但仍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寒”“删”在现代拼音中韵母相同(an),应该算是同韵,但在古诗韵书中分属“十四寒”和“十五删”,作诗时如果混用是不可以的。   具体说来,我们写诗时声韵怎么确定?这要看我们准备采用现代音韵还是古代音韵,如果是采用现代音韵比较简单,只要到字典里查到要用的字,看它的四声和韵母,一、二声即平声,三、四声即仄声,韵母相同即为协韵,当然,类似于ang/iang/uang,e/ie的情况也可算协韵。而要采用古代音韵则需查音韵工具书,如《切韵》(隋,陆法言)、《广韵》(宋,陈彭年等)、《集韵》(宋,丁度等),以及后人专为作诗填词编撰的诗词韵书如《平水韵部》、《诗韵集成》、《词韵简编》等,(当然,《辞海》、《辞源》也很重要)以确定平仄音韵,然后才好落笔。当然,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填词专家组》或类似的软件,可以方便的得到各字的古今音韵。   古诗的格律基本固定,按照律、绝、五言、七言、平起、仄起的各自组合,共有16种变化,详见软件古诗格律部分所列,这些是写格律诗的基本轨范。   律诗的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诗的人是有用的。但是,它分析问题不全面,所以容易引起误解。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前文提到犯孤平,孤平是律诗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   我们学律诗,应绝对避免犯孤平,但在具体写诗时,难免会出现必用某字却犯孤平的情况,这时就必须“救”。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古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必须用“救”,“拗救”由此得名,比较常见的拗救有三种情况:   1、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2、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3、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平声,只是第三字用了平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平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1,2的严格性稍有不同。诗人们在运用1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2或3。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   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有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之一种,但由于它被经常用到,就跟一般拗句不同,而被当作一种常态了。   律诗还有“粘对”规则。“粘对”是句之间的平仄规律。为了说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第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五六两句叫做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做尾联。联内两句(分别成为出句和对句)对应位置上的字平对仄,仄对平称为“对”;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就是“粘”。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失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失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发现,古诗的16种格律都严格遵守粘对规则。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诗的格律,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因为不管长律有多长,都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的。   联句内,除了声韵的“对”之外,还要讲究词性的对仗。即出句对句相应位置上要词性同类。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几点:   1、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是数目。   2、颜色自成一类。   3、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   4、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   5、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再分为名词连绵字(鸳鸯、鹦鹉等)。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还是不能相对。   6、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讲究。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一般地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同义词比一般正对自然更“劣”。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   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等。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李白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这种情况。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等。还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总之,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是有更大的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够成功地运用工整的对仗,来做到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遇必要时,也能够摆脱对仗的束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境。无原则地追求对仗的纤巧,那就是庸俗的作风了。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首联的对仗可用可不用。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是,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首联用对仗还是可能的。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但是,也有少数的例外。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诗最后两句是一气呵成的,是一种流水对。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少于两联。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长律的对仗和律诗同,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一律用对仗。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但首联或尾联甚至全篇对仗的也不少见。

格律诗产生并流行的时间

  产生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  沈约  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定形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成熟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  杜甫  ,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鹳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  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改革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格律诗的要求

格律诗的要求是对字数、声韵、对仗有严格的要求。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格律诗精选30首

格律诗精选30首 作者/徐高杨(书彦) 【五绝】 田园赋 初夏经行处,风吹乱柳迷。 何人惊白鹭?映水晚霞低。 夏日遣闷偶句 漫步荷塘畔,斜阳映柳迟。 小桥谁独候?静立起风时。 晨起即句(新韵) 沙沙风雨落,独坐对花开。 君未知吾意,而吾却醉怀。 漫步(新韵) 漫步林间路,春城锦绣天。 楼头莺似语,楼下柳如烟。 夏日即句(新韵) 扇挥消暑气,暑气却重围。 闲看中庭静,蜻蜓婉转飞。 夏日即句(新韵) 长雨淹芦苇,初晴日照楼。 风生竹叶里,云起树梢头。 ———————————————————— 【七绝】 夏 无边暑气难消散,小扇频挥长夏中。 却看西山藏落日,方知南院起微风。 仲夏即句(新韵) 仲夏云飞风带雨,水光四面绿萍多。 无须满眼春花闹,密柳河堤钓碧波。 六月 六月葱茏夜如水,无边恬淡共蛙来。 忽思那日观菡萏,今夜不知开未开? 偶句(新韵) 景色宜人总常在,宁心致远悟方觉。 风吹白昼浮云醉,雀唱黄昏落日斜。 夏至(新韵) 夏至水清心亦静,无边花木喜逢时。 盛中景色频晴暗,又卷空楼细雨丝。 偶句(新韵) 绿叶扶苏依小路,阴云密布燕成双。 孤人影尽栏杆里,垂柳梧桐添却凉。 春日楼上有感(新韵) 湖畔风中一片柳,莺啼声里几回春。 楼前红杏落花雨,对此凭栏思旧人。 秋夜泛舟(新韵) 一轮明月挂山头,湖上泛舟经旧楼。 今夜萧风随桨起,明朝叶落又清秋。 野菊(新韵) 深秋旧事翻心海,灿烂野菊花更开。 城外桥南艳阳下,金簪漫野为谁摘? 春日路上观油菜花(新韵) 小路慢行环远眺,天边绿树焕清新。 日迟花盛春风暖,二月人间处处金。 江阴夏夜(新韵) 晚风袅袅人不寐,寂寞街头灯火阑。 远处高楼灯几点,小桥水上倚栏杆。 冬景即句(新韵) 寒窗寂静对空林,三两雀声无处寻。 庭院再无菊悦目,冬风独自卷黄昏。 江阴一夜(新韵) 华灯初上彩云飞,独步街头人海围。 风冷偏惊孤寂客,喧嚣满目却清扉。 秋日登楼抒怀(新韵) 失意之人频上楼,楼前秋水向东流。 任凭飞鸟耳边噪,空对南山独自愁。 夏夜 炎炎长夏难消昼,向晚风生戴月归。 夜色撩人灯火渺,虫声四面上心扉。 题重阳(新韵) 秋到重阳方欲晚,寒霜历尽始觉真。 春花夏雨归平后,静水宁山叶落深。 仲春变天即景(新韵) 路上云飞天欲雨,春城十里遍清凉。 归来独坐黄昏近,花落空庭风卷香。 偶句(新韵) 书卷读来无限处,诗篇写到有情间。 唯独不见水西返,消散云烟再聚还。 ———————————————————— 【五律】 遣怀(新韵) 一城山水色,千载度光阴。 春夏秋冬月,童青中老人。 楼前袭叶雨,窗外漫天云。 君问何如我?涟漪湖水心。 ———————————————————— 【七律】 咏南京石头城(新韵) 烟雨金陵梦难醒,残山剩水自春秋。 断城泣诉千年恨,驳壁沉沦万里愁。 回望苍穹疑过雁,俯怜江影叹行舟。 从来多少帝王事,坐守重门已忘忧。 端午返乡抒怀(新韵) 船篙轻点归乡客,白鹭齐云隔水天。 一段行程一段惬,半江夏影半江恬。 舍舟登路穿垂柳,下马扶桥望故园。 芦苇野花隐飞鸟,风中艾草傍石栏。 唯见小猫不见君(新韵) 那年伊也住乌巷,细雨斜阳独自愁。 不爱喧嚣不爱闹,只知落叶只知秋。 青丝风里柔柔缕,碧水云边漫漫流。 君去小猫依旧在,当时陪伴倚西楼。 咏李清照(新韵) 一代红颜多苦命,流离颠沛半生孤。 犹识碧水兰舟桨,难见西楼云雁书。 花自飘零催泪涌,人独浮渺伴风拂。 相思无计能消散,心上眉间万事枯。 游江阴相国寺公园(新韵) 人世风光劫历在,古来山水圣贤讴。 漂泊外地听喧闹,寻访公园觅静悠。 一片碧池遮岸草,半截塔影映中流。 想得往日繁华处,旧客曾知后客游? ————————————————————

格律诗特点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有哪些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 杜甫,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 苏轼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格律诗的分类(初二语文)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从行数上来看,可以分为( )和( );从字数上来看,可以分为( )诗和( )诗,若两者兼顾起来,则可以分为( )、( )或( )。 解析: 从行数上来看,可以分为(绝诗)和(律诗);从字数上来看,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诗。若两者兼顾起来,则可以分为(五绝)、(五律)或(七绝)、(七律)。 具体说明如下。 五绝: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字。五律: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字。 七绝: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 七律: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 准确地说,格律诗还应包括排律。排律每首十句或十句以上,每句一般为五言。

格律诗名词解释

格律诗名词解释如下: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格律诗的相关简介如下: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年左右—499年)。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就拿五律的平仄来举例子: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1]。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就好像我们学过的春望一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格律诗的种类有哪些?

格律诗可以分为两大类:律诗和绝句. 律诗按照它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五律<每句5字>和七律<每句7字>,每首八句.如果 超过八句的就叫做排律.同样的,按照其每句字数的多少,分为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 绝句是每首只有四句的律诗.其中每句五字的叫做五绝,每句七字的叫做七绝.

古代的格律诗有哪些

绝句,律诗,乐府诗,长歌行,短歌行等。

格律诗是什么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格律诗词又称什么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词又称乐府、长短句。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格律诗有哪些

五言绝句如: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七言绝句如: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五言律诗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七言律诗如: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什么样的诗叫格律诗??

您好。诗歌有一些特定的专属规则。1. 格律诗格律诗一般指唐朝定型的,五字句或七字句,有对仗相粘等特定结构,押平声韵的一类诗歌。格律本应指格式、规律、韵律。广义讲,任何诗歌都有格式、规律、韵律,因此,任何诗歌都有格律。但我们今天通常说的格律,仅指唐朝定型的那种格律诗的格律,是狭义的格律。(1)只押平声韵格律诗只押平声韵。所谓平声,是声调的一种。所谓声调,是语音的高低升降形式,主要由音高决定。例如,“妈、麻、马、骂”四个字,在普通话读音上的不同就是声调不同。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也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如,“妈”就是第一声,也叫阴平;“麻”是第二声,也叫阳平,其他不再举例。此外还有一个轻声。轻声因没有固定的调值,一般不被当作声调看待。轻声通常不在讨论诗歌的范围,本文也不论述。古人也有四声。古人为将四声简化,依据四声平稳和波折的特性,将四声分为了两类。一类叫平声,一类叫仄声。仄指不平。古人四声和现在普通话一样,也有地域性,所以不能代表所有古人。古人平仄的称呼延续下来,现在普通话的平声就包括了第一声、第二声。例如“妈、麻”都属于平声;现在普通话的仄声就包括了第三声、第四声。例如“马、骂”都属于仄声。格律诗押韵只押平声韵。例如,《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li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lóu)“流(liú)”和“楼(lóu)”按现在读音,都是第二声阳平,按唐朝,只属于平声。注意,唐宋时期,平声可能还未完全分化为阴平、阳平,所以平声都算一个声调。那时仄声也和现在不同,是上、去、入三个声调。入声是一种短促音,在现代普通话里彻底消失。我国按历史阶段分,官方语音大体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上古音,时间从周朝到汉末。现在有人推断已经有四个声调,但也有人推断没有声调。第二阶段为中古音。时间从隋朝到宋末。已有明确历史记载,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第三阶段为近古音。时间从元初到清末。官方语言平声分化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还在,中古音的入声消失。曾经读入声的字后来变为了其他声调的读音。而不少字声母韵母也彻底发生了变化。例如,现在的“者”读“zhě”,而唐宋的“者”可能大体读“(价)jià”。由于唐朝时平声可能没有明确分出阴平阳平,或者只是大体分出阴阳,所以,按唐宋只押韵在平声的规定,现在的阴平、阳平应该都可以互押。但是,格律诗极度追求工整,现在阴平、阳平已明确是两个声调,不属于同一声调,所以,鉴于格律诗极度工整的特性,本文认为,现在写格律诗押韵尽量区分出阴阳,就或者只押阴平韵,或者只押阳平韵,如果有选择机会不要混用。(2)不换韵格律诗不换韵。例如,《七律u202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kuáng);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xiāng);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yáng)。全诗八句,四句押韵,都押韵在“ang”。格律诗由于不换韵,即使长到100句也不能换,导致可用字词范围小,长篇创作难度大,从古至今,基本没有极度精彩的几十句格律诗诞生过,恐怕也无法诞生。注意,按现代语音此诗的“乡(xiāng)”是第一声,其他韵脚在第二声,都属于平声,一个阴平,三个阳平。唐朝时没有阴平阳平的分法,只有一个平声,都属于一个声调。当然,那时整个语音系统也和现在不同,也基本不读现在这些音。本文为介绍方便,这里和其他地方都尽量用现代语音分析。2. 宋词宋词指宋朝成熟的,大量借用部分格律诗句内格式,但结构上经常长短不一,完全诞生于歌词的一类诗歌。顺带说一下,格律早期指唐朝的五言、七言格律诗的格律,后来泛化到宋词、元曲,但仍然都属于狭义的格律。宋词因非科举考试用诗,是配合音乐的歌词,所以人们会根据不同乐曲创作出不同格式的宋词。乐曲名称叫词牌,词的格式后来也叫做了词牌,每一主体格式就有一个词牌。例如菩萨蛮、忆秦娥等,都是配乐曲调的名称。宋词发展至今,至少已有一千多个词牌。由于人们会按音乐曲调填写字句,所以写词通常叫填词。后来,曲调遗失,人们多仍按旧有押韵平仄模式写,依然是填。笔者认为遗失是被淘汰所致,说白了就是不够好听。词的格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今天不会有那么多词牌。而且,即使是同一词牌,人们也可以依据曲调写出许多新格式的变体。实际从唱的文学体裁变为读的文学体裁后,真实的曲调已无关紧要,人们可以直接增减字词再创新格式,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最好是脱离原词牌,创全新的格式。写词(填词、改词、写新格式词(也叫自度))与写格律诗比较,在押韵方面有如下三个特点:(1)声调多样宋词虽然大量借用格律诗格式,但声调非常多样。宋词可押韵在平声,也可押韵在仄声,还可一首词既有平声,也有仄声,有些类似唐格律诗之前的诗歌,不同是明确需同考虑平仄。例如,《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吴文英)秋千争闹粉墙(qiáng)。闲看燕紫莺黄(huáng)。啼到绿阴处,唤回浪子闲忙(máng)。春光(guāng),春光(guāng)。正是拾翠寻芳(fāng)。韵脚“墙(qiáng)”“黄(huáng)”“忙(máng)”“光(guāng)”“芳(fāng)”,全部平声。注意,古代押韵一般在同一声调,因此某些字的现代读音即使不在同一声调,在古时也基本在同一声调。如“墙(qiáng)”“黄(huáng)”“忙(máng)”“光(guāng)”“芳(fāng)” 宋时都是一个声调。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mù),沉醉不知归路(l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chù)。争渡(dù),争渡(dù),惊起一滩鸥鹭(lù)。韵脚“暮 (mù)”“路(lù)”“处(chù)”“渡(dù)”“鹭(lù)”,全部仄声。而如,《钗头凤·世情薄》(唐婉)世情薄(bò),人情恶(è),雨送黄昏花易落(luò)。晓风干(gān),泪痕残(cán),欲笺心事,独语斜阑(lán)。难(nán),难(nán),难(nán)!人成各(gè),今非昨(zuó),病魂常似秋千索(suǒ)。角声寒(hán),夜阑珊(shān),怕人寻问,咽泪装欢(huān)。瞒(mán),瞒(mán),瞒(mán)!韵脚“薄(bò)”“恶(è)”“落(luò)”“各(gè)”“昨(zuó)(唐宋音为入声)”“索(suǒ)”等是仄声,韵脚“干(gān)”“残(cán)”“阑(lán)”“难(nán)”“寒(hán)”“珊(shān)”“欢(huān)”“瞒(mán)”等则是平声。(2)交叉押韵宋词经常交叉押韵。还是如《钗头凤·世情薄》(唐婉)世情薄(bò),人情恶(è),雨送黄昏花易落(luò)。晓风干(gān),泪痕残(cán),欲笺心事,独语斜阑(lán)。难(nán),难(nán),难(nán)!人成各(gè),今非昨(zuó),病魂常似秋千索(suǒ)。角声寒(hán),夜阑珊(shān),怕人寻问,咽泪装欢(huān)。瞒(mán),瞒(mán),瞒(mán)!前一部分韵脚“薄(bò)”“恶(è)”“落(luò)”和中后部分的“各(gè)”“昨(zuó)(唐宋音为入声)”“索(suǒ)”押韵,前后部分韵脚“干(gān)”“残(cán)”“阑(lán)”“难(nán)”和最后部分“寒(hán)”“珊(shān)”“欢(huān)”“瞒(mán)”押韵。(3)可大量部分连续句句押韵格律诗是除第一句外,只偶数句押韵,其他地方不会连续的句句押韵。词则可有大量部分连续的句句押韵。还是如《钗头凤u2022世情薄》(唐婉),“世情薄(bò),人情恶(è),雨送黄昏花易落(luò)”,“难(nán),难(nán),难(nán)!”,“人成各(gè),今非昨(zuó),病魂常似秋千索(suǒ)”,“瞒(mán),瞒(mán),瞒(mán)”,都是连续的句句押韵。词虽然会连续押韵,但通常会换韵,不会全部句子连续押同一个韵,只少部份词每句都押同一韵。例如,《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liú),泗水流(liú),流到瓜洲古渡头(tóu),吴山点点愁(chóu)。思悠悠(yōu),恨悠悠(yōu),恨到归时方始休(xiū),月明人倚楼(lóu)。句句押同一韵。3. 元散曲元散曲是元朝时配合当时流行音乐的北方歌词,由宋词俗化而成。“后来随着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个性鲜明的鲜活市民文化血液,变得与宋词几乎无异,随之衰败”(摘自百度)。元散曲同宋词类似,也有许多格式,叫曲牌。不同的格式有不同的曲牌,如,《天净沙》、《山坡羊》等。元散曲押韵主要特征是常句句押韵、不忌讳变声调和不忌讳声母相同。(1)常句句押韵元散曲常句句押韵。例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yā),小桥流水人家(jiā),古道西风瘦马(mǎ)。夕阳西下(xià),断肠人在天涯(yá)。句句押韵在“a”。(2)不忌讳声调不同仍举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yā),小桥流水人家(jiā),古道西风瘦马(mǎ)。夕阳西下(xià),断肠人在天涯(yá)。第一、二句“鸦(yā)”、“家(jiā)”在第一声,第三句“马(mǎ)”在第三声,第四句“下(xià)”在第四声,第五句“涯(yá)”在第二声,全篇声调有明显变化。(3)不换韵元散曲不换韵。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部押韵在“a”。(4)可声母相同元散曲押韵不忌讳声母相同。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一句的“鸦(yā)”和最后一句的“涯(yá)”只是声调不同,但声母韵母都相同。4. 柏梁体"柏梁体"又称"柏梁台体""柏梁台诗",句句押韵。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押韵,所以这种诗称为了柏梁体。例如,《燕歌行(节选)》(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liáng),草木摇落露为霜(shuāng)。群燕辞归鹄南翔(xiáng),念君客游多思肠(cháng)。……句句押韵在“āng”。柏梁体主要是句句押韵,有时还重复用一个字押韵。这类诗歌押韵过繁,旋律感弱,基本不被大众接受,所以流传不广。5.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通常以现代白话写成,诗句多数参差不齐。现代诗歌押韵形式非常多样,通常情况下囊括了上述所有形式,部分时候还可以不押韵。不押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基本没有(有说《诗经》中一小部分不押韵),而在现代诗歌非常常见。各种常见押韵形式上文已经列举了许多范例,现代诗就不再列举,只列举一首不押韵的现代形式。例如,《痛苦》(谭笑)疼,真疼(téng)这牙真疼啊(à)我无比痛苦(kǔ)这牙还活着(zhe)“疼(téng)”“啊(à)”“苦(kǔ)”“着(zhe)”不押韵。现代诗歌不押韵之所以还能构成诗歌,表面经常是有重言,而内部是句子语法结构和语义的诗歌化造成的。例如《痛苦》,就用了两个“这牙”的重言,后面同是状态描写等。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格律诗是什么意思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格律诗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格律诗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格律诗是什么意思

格律诗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格律诗词集锦:1、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高楼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2、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坼,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5、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全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重过圣女词》。

什么叫格律诗?

问题一:什么叫格律诗 格律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一种,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它的特点是结构严谨,平仄有致。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 格律诗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源自百度百科。 问题二:律诗和格律诗的区别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 1、绝句: 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六言绝句此处忽略(下同)。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压平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第一句可压韵,也可以不压韵。 例: 登鹳雀楼u30fb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律诗: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各为八句,偶句压平声韵,奇句最后一个字用仄音,第一句压韵不压韵都可以,并要求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别做对仗。 例: 自题u30fb狂醉卿卿 闲居乱世任风流,碧水青山两处悠。 一袖沉香凝菊影,半张泼墨挂云头。 苦禅但向红尘觅,大道须来璞玉求。 陶令不明天下事,东篱昏卧入春秋。 问题三:什么叫格律诗四同头? 四同头也叫四平头,平头原是指声律――即诗各音节的平仄,上下句中开头的词音调相同的就叫平头――当然这是在近体诗出现以前人们常犯的毛病,因为那时对平仄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近体诗出现以后就把这个毛病克服了,结果到了清代又有人借尸还魂,把律诗颔联和颈联中四句开头的字词词性一致、词义重复且联式相同的称为四平头,还列为了“碍格”。 问题四:绝句是什么的格律诗? 绝句是特殊(四句)的格律诗。 问题五:在NBA场上,球员穿什么颜色球衣最漂亮 个人比较喜欢NBA骑士队的那件复古球衣,尤其是小皇帝穿上那件衣服,感觉真的是皇袍加身!呵呵~ 问题六:什么是绝句?什么是律诗?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缙凇⑺沃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声调应平仄相对。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也有有意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仿效。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 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 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 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诗韵共有 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 30韵, 入韵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 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 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上平声15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问题七:什么叫格律诗 格律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一种,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它的特点是结构严谨,平仄有致。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 格律诗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源自百度百科。 问题八:律诗和格律诗的区别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 1、绝句: 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六言绝句此处忽略(下同)。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压平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第一句可压韵,也可以不压韵。 例: 登鹳雀楼u30fb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律诗: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各为八句,偶句压平声韵,奇句最后一个字用仄音,第一句压韵不压韵都可以,并要求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别做对仗。 例: 自题u30fb狂醉卿卿 闲居乱世任风流,碧水青山两处悠。 一袖沉香凝菊影,半张泼墨挂云头。 苦禅但向红尘觅,大道须来璞玉求。 陶令不明天下事,东篱昏卧入春秋。 问题九:什么叫格律诗四同头? 四同头也叫四平头,平头原是指声律――即诗各音节的平仄,上下句中开头的词音调相同的就叫平头――当然这是在近体诗出现以前人们常犯的毛病,因为那时对平仄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近体诗出现以后就把这个毛病克服了,结果到了清代又有人借尸还魂,把律诗颔联和颈联中四句开头的字词词性一致、词义重复且联式相同的称为四平头,还列为了“碍格”。 问题十:写格律诗有哪些基本要求 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 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数句尾; 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 3.押平韵; 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 5.脚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 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 8.不可撞韵; 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格律诗有哪些?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格律诗对压韵和平仄的要求极为严格。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首够吗?希望对你有帮助。

格律诗的平仄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五绝【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韵)(仄)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五律【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律【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

我写格律诗或填词,置平仄押韵,依据都是现代普通话的语音语调,有人认为格律韵律都不对,不能算是律诗或词,因此,不得不就这个问题说几句话。 现代人写格律诗,按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写,这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如: 平仄:以律诗为例,七(五)言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颌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平仄规律:一首七(五)律,每句中,平仄交替;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还有一个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要严格使用。但以下几种情况还是要论的,如:1、不能犯狐平。五言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言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是“犯狐平”。 2、不可三平调。诗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为三平调。即五言中“仄仄仄平平”句型的第三字不可用平,七言中“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的第五字不可用平。3、五言中“平平平仄仄”句型的第三字最好不用仄;七言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的第五字最好不用仄。 写格律诗,只要定好首句的平仄排列,整首诗的平仄格式就推算出来了,以七言律诗为例,有四种常见格式:1、仄起仄收(首句仄起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2、仄起平收(首句仄起入韵,律诗押平声韵,韵脚需平):仄仄平平仄仄平。3、平起仄收(首句平起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4、平起平收(首句平起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七绝等格律诗规则同。 诗韵:格律诗押韵规则:1、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但七律首句押韵较多。2、只押平声韵。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对仗:律诗中颌联(即三、四句)、颈联(即五、六句)要求对仗。绝句无要求。 重字:一首诗里有重复的字谓之重字(叠字除外),要避免。但,a)一句之中不必避,如:他乡胜故乡(杜甫)。b)首联或尾联的出句和对句,可用重字,例一:乐遊园上望,望尽帝都春(刘得仁);例二: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 有争议的是语音语调,在处理平仄押韵时,依据不一。有人认为,按照现代标准音调处理平仄和押韵的诗,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格律诗,这我当然不能苟同。 先说平仄。古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平、上、去三声,只要会说中国话,都能正确找到音调,比较好理解,但入声究竟是什么音调,我作为福州人,找到没有困难,可是许多北方人就摸不着头脑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实行以普通话为标准语音语调后,入声消失,现代汉语实际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说通俗一点,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为平,第三、四声为仄。入声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入声被分到普通话的四声里去了,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原先在古音里被列为“仄”的入声,在现代汉语里被列进“平”了。 麻烦来了,有人坚持认为,作格律诗安排平仄时,必须将现代汉语里列进阴平阳平里的原古音入声,视为仄声。举个例子,“美女亡国自古说,男人气短罪责多,闻敌丧胆江山破,却怪英雄豪气夺。”这首七绝里,“国”、“说”、“责”、“敌”和“夺”在古音里都是入声。按普通话音调,此诗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符合格律。但如果坚持古音原入声算仄,平仄就变成了: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完全乱了格律。这是有福州话方言腔的人用普通话才能念出来的平仄,北方人是念不出来的。 有一个问题必须问一问,老祖宗为什么作诗时要按照这么折腾人的平仄规则呢?其实并不是古人没事找事自讨苦吃。诗是用来吟诵的,平仄的规定使诗在音节音调上有了长短轻重之分,念起来就有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既然目的是为了这个,语言音调随着时代变化后,依然又固守着古音调,平仄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如果现代作诗的人作格律诗时,把归入阴平的入声当作仄声安排,现代读诗的人读起来仍然是平声的效果,格律不同样是错的吗? 再说押韵。字的音调的不同,影响了诗的平仄,最终影响了诗吟诵的美感。同样,而字的读音不同,也影响了诗的押韵,损害了诗的音乐性。现在不少人作诗,仍坚持使用《平水韵》作为依据押韵,这没有什么不对。不过,时代毕竟在前进,字的读音也有变化,尤其是普通话作为中国标准语音后,古人留下的韵谱,多多少少有不太适应现代发音的地方,古人留下的作品,因受时代的限制,无法改变,但今人再按部就班地套用古人的韵谱,用现代语音去读,就有点不顺。典型的例子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这里“斜”、“家”和“花”在《平水韵》里属同一韵部,而在现代诗韵里,“斜”与“家”、“花”属不同韵部。 你用古调古音写诗,古人看不到,无法赞赏,而今人用今音今调读你的古音古调的诗,依然觉得你的诗不着调不靠谱。 不管怎样,现代人写诗都是写给现代人看的,写得也都是现代的内容,诗人抒发的也是现代的感受,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还是与时俱进吧,不必过于墨守成规!

新诗与格律诗的区别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百花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而格律诗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格律诗写作都有什么要求?

  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   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数句尾;   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   3.押平韵;   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   5.脚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   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   8.不可撞韵;   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现代小学生写的格律诗

花景 (u4313小四一班 李馨冉) 花朵竞相开,淡香风送来。 蝶蜂欢乐舞,仙境现眼前。

请问什么叫格律诗?它有什么特点?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了解吗?

格律诗的种类有哪些?

那就得看按什么分类了: 如果按字数分类,就可以分为五言和七言. 要是按格式就得分为律诗和绝句了: 七言律诗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七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书 愤 [宋]陆游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七言律诗如: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 寥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蛮荒的柳州,送别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时写的诗,情绪极度感伤悲愤.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一先”韵,平仄合规则,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用韵. 押韵 [编辑本段]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绝句分为两种: 1:空平空仄空平空,空仄空平空仄空.空仄空平空仄空,空平空仄空平空. 2:空仄空平空仄空,空平空仄空平空 .空平空仄空平空 ,空仄空平空仄空.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求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诗韵、平仄、对仗。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写格律诗的时候,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就是诗的韵脚,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月沐在第三讲中讲到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其中三忌换韵及八忌新旧韵乱用,就指诗韵。简单地讲,就是绝句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律诗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无论绝句还是律诗,第一句最后一字可押韵亦可不押韵,常见古人诗中,五言首句多不押韵。平仄(既粘与对):所谓平仄关系,月沐在前面也讲过了,就是除去最后一字韵脚字外,第二句要与第一句平仄相反,这就是对,第三句要与第二句平仄相同,这就是粘。同样,第四与第三句对,第五与第四句粘。依次类推。对仗:所谓对仗,主要是指律诗而言的,绝句无所谓对仗。我们在讲诗词的格律是主要讲的就是平仄。

格律诗有哪些

七律,绝句

格律诗是什么

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其实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它分为律诗和绝句,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就学过许多格律诗,比如李白的《静夜思》。

怎样写好格律诗

用方格纸写

格律诗是什么?

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什么叫做格律诗

格律诗,是指遵循一定的音韵、平仄和字数规律的诗歌形式,又称定型诗。它和自由诗相对,自由诗没有固定的格律和形式要求。格律诗主要分为五言、七言两种,每种又分为不同的格律。顾名思义,五言格律诗的每句诗句有五个字,七言格律诗则有七个字,这些字的字数、音韵、平仄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五言绝句的格律是每句四平韵,平声在第二、四句;七言绝句的格律是每句四平韵,平声在第一、三、五句。而五言律诗的格律是每句三平韵,平声在第二、四句,同时还有押韵的要求;七言律诗的格律则是每句三平韵,平声在第一、三、五句,同样也有押韵的要求。格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要求诗人用有限的字数和音韵平仄规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是一种高度的文学形式。在创作过程中,诗人需要经过反复斟酌、修改和调整,才能达到严谨、优美、协调的效果。因此,格律诗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文学修养和技巧的体现。

格律诗的平仄

格律诗的平仄如下: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诗词格律诗句

诗词格律诗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格律诗有哪些

e

格律诗是什么?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分律诗和绝句两种。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 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即第三四句>、颈联<即第五六句>必须对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比,形式更整齐,节奏更为和协,但用词限制也更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举世皆知 五千年的历史便叫我们自豪.那么长久文化历史当中 格律诗是其中经典.包括律诗和绝句 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古人这么叫 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 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 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 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 除了所谓“齐梁体” 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1 2  下一页  尾页